2020-03-24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抗氧化劑
共找到
425
筆 文章
-
-
2020-03-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堅果助抗病 國健署調查:兒少每天只吃建議量的10分之1
堅果種子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維生素E、微量礦物質,營養且可預防慢性病。衛福部國健署長期建議每天吃到一湯匙的量,但2013年至2016年間的國民營養調查卻顯示,絕大多數民眾都吃不到這個量,尤以兒童與青少年攝取嚴重不足,每天只吃進建議攝取量的十分之一。衛福部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近來新冠肺炎使人心惶惶,充分且均衡攝取營養能提升身體抵抗力,有助抵禦病毒感染。其中,堅果種子類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血脂並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其中的維生素E是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心血管、減少自由基;其中的纖維質則有助腸胃蠕動。常見的堅果種子類包括腰果、核桃、胡桃、花生、芝麻、杏仁、開心果、夏威夷豆等。國健署長期建議每天攝取一湯匙的堅果種子類,約為五顆腰果、或五顆杏仁果或十顆花生的量。不過,2013年至2016年間的國民營養調查卻顯示國人普遍攝取不足。這份調查顯示,七歲至18歲的兒童青少年每天只吃了0.1湯匙的量,19歲至44歲青壯年每天只吃0.3湯匙,45歲至64歲壯年每天吃進半湯匙,65歲到74歲的攝取量最高,不過平均也只有0.8湯匙、同樣未達標。目前正值防疫之際,衛福部國健署再度提醒均衡飲食的重要性。羅素英表示,選購堅果種子類食物時,建議選擇原味或直接購買生的回家自行烘烤,以保留完整營養,且能減少熱量、添加糖或鹽分攝取。購買回家後除了直接吃,也可敲碎、打成粉搭配蔬菜、牛奶或優格等一起入菜料理,為菜餚增添營養與風味。
-
2020-03-19 養生.聰明飲食
20歲後開始衰老!營養師推薦10種食物延緩大腦衰退
忙碌是現代人生活的基本模式,健忘更是忙碌下的產物。 近年研究指出,人類的腦細胞活性在20歲左右時達到顛峰,之後大腦內部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和促進腦細胞活化的營養素,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加上現代人的壓力大,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維持好腦力、保有好記性,便成為另一種考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洪若樸指出,壓力荷爾蒙會影響人體能量集中在肌肉與心肺,以強化身體對抗壓力的效能,減少腦細胞運轉,長久下來,更容易導致腦部海馬區萎縮,使得精神難以集中、記憶更加衰退。尤其忙碌生活讓現代人不重視三餐飲食,造成營養攝取不足或是偏差,加上缺乏運動等健康的生活模式,就會造成營養失衡,腦力因而流失得更快。均衡且多元的飲食內容,是維持好體力和好腦力的關鍵,而選擇對的食物的確可以調整情緒、改善記憶、增進專注力。洪若樸從營養師專業觀點,挑選10種能夠讓你吃出活力、減低壓力、增進記憶的好食物:1、香蕉:色胺酸香蕉的色胺酸(Tryptophan)含量多,色胺酸和維生素B是神經傳導的重要物質,能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的合成分泌。血清素能夠刺激神經系統,緩解情緒,多吃含色胺酸的食物,不但可以增進腦力、變聰明,還能預防失眠、憂鬱或躁鬱等問題。2、牛奶:鈣、色胺酸牛奶含大量的鈣質,鈣的攝取可以讓神經興奮、活化,而牛奶也含色胺酸,可促進腦力發展、改善記性,色胺酸又稱為天然助眠劑,能夠安定神經幫助入睡,睡好覺才會有好腦力。3、核桃、芝麻: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色胺酸核桃、堅果類食物具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血管細胞更為柔軟,對神經傳導有助益,能活化腦細胞,讓人變聰明。建議可以適量吃不油炸的天然核桃,以形補形,有補腦的功效;另外,像是南瓜子、葵花子、芝麻等堅果類,更含有大量的色胺酸和維生素B群,都是健腦的好食材。4、南瓜:類胡蘿蔔素、鋅南瓜連皮帶籽吃,纖維多、熱量低,還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作用,降低罹患心臟病的發生率,有益身體健康。尤其是南瓜中所含的鋅,有助於腦部發育,使大腦更加活躍,讓注意力和記憶力更集中。5、全麥麵包、全麥饅頭:不飽和脂肪酸常見全麥製成的食物有麵包、饅頭和麵條,全麥的纖維多,其中所含的胚芽油是很好的不飽和脂肪,富含維生素E,是抗氧化的重要來源,幫助腦細胞抗氧化,促進腦部活力。而碳水化合物則可以幫助血清素增加,使血糖、胰島素趨於穩定,讓情緒得以穩定,思緒就會變得更清晰。6、奇異果、柳橙:維生素C平時可多吃富含維生素C、水分高的水果,如奇異果、柳橙等,能緩解緊張的情緒,維持腦部的戰鬥力,是抗壓力的好食物。此外,維生素C對血液保護很重要,同時也是良好抗氧化劑。7、深海魚:EPA、DHA 、OMEGA-3魚油含有EPA、DHA,EPA不但對改善憂鬱症有效,因其對神經系統有助益,影響腦神經傳導,可以增加血清素分泌。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屬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脂肪較柔軟,使細胞彈性好,對神經系統有助益,能幫助大腦皮質功能、記憶力等維持。 8、大蒜:維生素B群大蒜含大量的維生素B群,與能量的代謝有關。大蒜含維生素B1與葉酸,在腦神經傳導上是重要物質,能維持腦細胞的活動,也是抗壓力的來源;大蒜也含植物固醇,在油品中添加,可以抗膽固醇,又具有殺菌、抗氧化效用,同時有助心血管疾病的保健。9、綠色蔬菜:高纖、微量元素綠色蔬菜含纖維素、微量元素、維生素C,顏色越深、越鮮艷的綠色蔬菜,植化素多,營養價值高,對於活化腦細胞很有助益,尤其綠色蔬菜還含有鎂,鎂可以讓人神經鬆弛,不緊張、心情舒暢,記性自然就不會衰退得太快。10、茶:茶胺酸、茶多酚茶本身就是提醒飲料,含有茶胺酸,可以調節腦波,抵消茶中含有的茶鹼和咖啡因的作用;另外,茶還含有豐富的植物性營養素──茶多酚,具抗氧化效果,可以降低氧化壓力,讓頭腦保持清醒,維持好腦力。延伸閱讀: 常忘東忘西、記性差? 可能是大腦缺少這7種營養素 年紀越大腦力越差? 日常這10件小事都在悄悄破壞腦力
-
2020-03-14 養生.保健食品瘋
補充葉黃素護眼?營養師:這些蔬菜裡就有!3種烹調方式最能吃進完整營養
以前很多人到美國旅遊,經常受托買綜合維生素、維生素C、E等回台,不過現在這些都退燒啦!因為現在最流行的健康保養品非葉黃素莫屬,不只舶來品的葉黃素超夯,在電視購物台中的葉黃素也賣得嚇嚇叫,為什麼葉黃素這麼紅呢?在過去大家都以為「魚肝油」才是保護眼睛最重要的營養品,不過現在大家的營養不缺乏了,魚肝油吃多了反而對健康造成負擔,反倒是在10多年前,美國農業部委託的研究發現,普遍存在植物中的葉黃素、玉米黃素等,對視力特別有幫助,自此的近10年間,有關葉黃素的各項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大家都在研究葉黃素對人體有哪些好處。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室組長劉純君表示,類胡蘿蔔素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胡蘿蔔素群(Carotenes),例如α-胡蘿蔔素(α-Carotene)、β-胡蘿蔔素(β-Carotene)和茄紅素(Lyeopene)等,另一類為葉黃素群(Xanthophylls),如玉米黃素(Zeaxanthin)、葉黃素(Lutein)。葉黃素又名「植物黃體素」,在自然界中與玉米黃素共同存在。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是構成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色素的主要組分,也是構成視網膜黃斑部的主要色素。眼睛的黃斑部是負責中央視力的地方,劉純君說,研究發現,在人類視網膜的黃斑部上有大量的葉黃素聚集,而葉黃素可以吸收藍光等有害光線,有助保護眼睛免受氧化及光線傷害,降低白內障及老化性視網膜黃斑部退化的發生。而葉黃素也是唯一可存在水晶體的類胡蘿蔔素,研究發現,葉黃素的抗氧化能力比過去被認為是最強的抗氧化劑的維生素E還要高出1000倍,因此,也被認為可保護眼睛的水晶體、減緩白內障,甚至還有研究顯示,葉黃素的高抗氧化能力和對抗人體老化及細胞病變癌化等有關,還有研究認為葉黃素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等。劉純君認為,雖然葉黃素確實是人體必須攝取的營養素,但目前市面上的葉黃素製劑,大多被過度誇張可以預防眼睛疾病,事實上,適量食用對健康有助,但過量服用就可能會對肝臟造成負擔。一般建議,每天只要吃到6毫克就夠用,所以,只要到自家附近市場,買便宜的時令深綠色的蔬菜,每天至少吃1碗深綠色的蔬菜,這樣就很充足了。葉黃素是一種脂溶性的物質,不易溶於水,劉純君提醒,但葉黃素很容易被光和熱分解,而且在酸性環境下也不穩定,所以在烹調富含葉黃素的蔬菜時,利用大火、少油、快炒,最能吃到葉黃素的營養。而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在深綠色蔬菜中,例如菠菜、芥菜、地瓜葉、空心菜、綠花椰菜等,或橘黃色的食物,例如南瓜、玉米、胡蘿蔔、奇異果,甚至是在各種蛋的蛋黃中也有少量葉黃素。事實上,葉黃素是一般日常食用的蔬菜及水果中,很容易可以吸收到的營養素,雖然歐美的人士好像常發現有缺乏的情況,但在台灣各種深綠及深黃紅蔬菜水果豐富的環境中,除非是非常偏食的人,否則很少會缺乏。延伸閱讀: 久盯螢幕眼睛痠! 3個常見舒緩行為其實很NG 狂盯3C眼睛乾! 不用人工淚液,日常8習慣也能幫眼睛保溼 滴眼藥水舒緩眼睛疲勞  忽略4件事不但浪費又沒效 
-
2020-03-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專家揭吃抗氧化劑和維他命C抗新冠病毒?教授說話了
一位好友在2020-2-25寄來一個視頻,標題是「美華裔專家揭秘新冠機理及自救措施!必看救人方法!」。我稍微看了一下之後,就把我發表過的幾篇文章寄給這位好友。兩天後,又有一位好友寄來一篇文章,而它就是上面那個視頻的文字版。所以,我又把同樣那幾篇文章寄給這位好友。昨天,又一位好友寄來同樣的那篇文章,所以,這下子,我不得不寫這篇文章來做個了斷。這篇文章的標題有好幾個不同版本,但大多是大同小異,例如「美国华裔专家揭秘绝大多数医生都不知道的新冠病毒肺炎机理及自救措施!救人救己!」。它的開場白是:「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全球公益健康講座,由美國華裔醫學科學博士吳軍教授主講。…吳教授是在美國的醫學科學博士,在美國從事微生物學和腫瘤學研究,目前是美國希望之城(City of Hope -美國最大的腫瘤醫院)醫學中心副教授,動物腫瘤模型實驗室主任。」《希望之城》(City of Hope),我想不是讀者們所熟悉的,所以我就先做個介紹。它是位於南加州洛杉磯附近的一個醫學中心。它在19世紀末期原本是一個肺結核病患收容所,而City of Hope是它的外號,意思就是一個會給病患帶來希望的地方。後來,由於結核病漸漸受到控制,這個收容所就開始轉型,成為一個以治療癌症為主的醫學中心,而本來是外號的City of Hope,就成為正式名稱。可是呢,把City of Hope說成《美國最大的腫瘤醫院》,是會笑掉人大牙的。根據一份去年發表的排名,它是連前十名都沒進入。再來,我們來看這位「美國華裔醫學科學博士吳軍教授」是什麼來頭。City of Hope官方網站給他的介紹非常簡單,就只是Jun Wu, Ph.D. Associate Research Professor, Division of Comparative Medicine。沒有學經歷,沒有研究項目,沒有團隊,沒有論文發表。我隨便查了該中心的另一位科學家,就有看到學經歷,研究項目,團隊,但還是沒有論文發表。所以,我不知道所謂的這位吳教授《從事微生物學和腫瘤學研究…,動物腫瘤模型實驗室主任》,到底是怎麼回事。這篇文章接下來說:「吳教授在講座中揭秘:新冠狀病毒肺炎的機理其實是過激的免疫反應製造的大量自由基引起的器官損傷!而目前絕大多數醫生都不知道這個機理!」我到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搜尋”Wu j” 和coronavirus,搜到75篇論文,但是沒有任何一篇的作者是在City of Hope工作的。也就是說,這位吳教授從沒有做過冠狀病毒的研究,更遑論新冠狀病毒肺炎的機理了。所以,我實在無法理解,他有什麼資格說《目前絕大多數醫生都不知道這個機理!》。不管如何,這位吳教授說,要清除自由基,就要吃大量的維他命C和E,還有中藥,如板藍根、金銀花等方劑。有關自由基以及抗氧化劑,我曾發表過兩篇相關文章。在2016-6-6發表的抗氧化劑能抗老抗病?裡我說:「自由基的確是有破壞性。而我們的身體為了避免被破壞,會加強防衛能力。而也就是這個升級的防衛能力,使得我們更健康,更長壽。可是,當我們吃大量的抗氧化劑,這些外來的“援兵”把 自由基給中和掉了。使得我們的防衛系統變成無需升級了。也就是說,我們從此淪為永遠需要外力保護的軟腳蝦。」在2016-6-8發表的抗氧化劑不可大量攝取裡我說:「植物性的抗氧化劑,不管是第一類的 (如維他命),或第二類的(如番茄紅素),都是只有在小量攝取的情況下才會帶給我們健康。如果大量服用,不但沒有任何好處,還可能造成中毒。」我也在今年1月23日發表抗武漢肺炎,大量吃維他命C?,批評《星島日報》報導維他命C可以抗武漢肺炎。我說:「維他命C既然連一般感冒的預防都成問題,還需要談更嚴重的流行感冒嗎?至於SARS和MERS,根本就沒有維他命C的研究報告。」至於板藍根和金銀花,已經有人批評了。請看2020-1-21發表的板藍根金銀花抗肺炎? 醫:新病毒不一定有效,和2020-1-22發表的板藍根、白醋丶金銀花都比不上一只口罩!武漢肺炎防疫莫重蹈SARS搶購防疫秘方的覆轍!總之,這位《美國華裔專家揭秘絕大多數醫生都不知道的》,根本就不知道他自己是在講什麼碗糕。原文:專家揭秘新冠機理及自救?
共
1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