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3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搜尋
打呼
共找到
118
筆 文章
-
-
2021-09-15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全台一半老人患有三種慢性病,與這件事情沒做好關係很大
隨台灣人口邁入高齡化的社會,老年人口比例逐漸攀升,慢性病與功能障礙的盛行率急遽上升,根據果國健署最新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有超過86%的老人至少罹患一項慢性病,69%老人罹患二項慢性病,47%老人同時罹患三項或更多的慢性病,常見慢性病主要類型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類型。而根據研究顯示,睡眠與慢性病息息相關,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未治療,增加心臟血管疾病風險提升高血壓罹病機率達 2.9倍。慢性病患者對於睡眠問題更應該提高警覺,建立正確的認知、檢測及治療睡眠問題的觀念。睡眠問題,檢測與就醫的行動意願偏低日前有一項「台灣民眾睡眠呼吸中止症與慢性病認知調查」訪問發現,民眾對於睡眠與慢性病關連雖有一定認知,但採取行動檢測與就醫的行動意願偏低,明顯病識感不足。已有慢性疾病的受訪者中,超過8成無意願檢測睡眠狀況;問及改善睡眠有助慢性病疾病控制時,仍有超過76%的慢性病受訪者表示不願意治療。探究其中原因,有過半自評睡眠問題不嚴重,僅有自覺睡覺打呼很大聲的受訪者,有較高的疾病治療意願。 睡眠影響共病治療,不可忽視睡眠呼吸中止症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邱國樑醫師表示,在台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超過數十萬人,根據學會調查推估僅有1成的病患確診,還有9成患者身受疾病影響不自知,與調查發現的低檢測意願、病識感不足結果相符,惟有高民眾的疾病意識、提升檢測行動率,才有機會及早發現病灶及早治療。邱國樑提醒,如發現睡覺時可以聽到自己的打鼾、每晚都會起床如廁兩次以上、睡眠時間足夠還是感覺疲憊、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打瞌睡等,都有可能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纏身所導致,最好能安排睡眠檢測。 藥物若無法控制慢性病,要注意是疾病發出的警訊慢性病患者若是長期服藥都無法穩定的控制病情,或是起床後量測數值甚至高於入睡前,可能是身體在睡眠時的修復不足,或有新陳代謝受影響的狀況,建議要正視疾病發出的警訊,長期慢性病控制不佳可能延伸更多共病,耽誤疾病治療進程。邱國樑建議,慢性病患者較一般人更需要注重自己的睡眠狀況。多項研究發現高血壓控制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高度相關,臨床上更有多位病患的慢性病控制在搭配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後疾病獲得改善。延伸閱讀: 。睡眠不佳對人體有何影響? 美研究發現:癡呆症和早逝機率增 。你睡對了嗎? 研究:每天睡不足「這時數」恐害心血管疾病風險飆
-
2021-07-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打試驗結果得等3個月 若過EUA不排除加做國產混打試驗
混打呼聲愈來愈高,加上國際研究的加持,不少專業人士、民眾紛紛喊出「我要混打」的口號。台大醫院近期也受到指揮中心委託,啟動AZ+莫德納混打臨床試驗,長庚醫院也跟進,但臨床試驗計畫現在還在院內的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IRB)審核中,預計收200名受試者,預計最快3個月內完成臨床試驗;礙於全球疫苗分配不均,未來混打將成趨勢,長庚指出未來也不排除會加做AZ+國產疫苗的混打試驗,但前提是國產疫苗已通過國內的EUA審核,才有機會進行試驗。國際已有不少研究顯示AZ+BNT混打,免疫反應極佳。新英格蘭雜誌於7月15日刊登一篇瑞典的研究,AZ疫苗混打莫德納疫苗,相較於二劑都是AZ疫苗,混打組的棘蛋白抗體濃度比AA組(AZ+AZ)高出20多倍,中和抗體濃度也高出10倍,但副作用增加三成。由於國內尚未有BNT疫苗到貨,新英格蘭雜誌的研究,儼然是開放國內混打的強心針,不過指揮中心仍認為應先進行研究,再評估是否混打。台大醫院召募200名混打臨床試驗受試,2小時內就多達600人報名,最後得抽籤決定。長庚醫院也同步要進行200人的混打臨床試驗研究,不過計畫還在院內審核中,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應該快審過了」,審核通過後還是需要送交食藥署審查,才能啟動混打臨床試驗。邱政洵表示,長庚醫院早在疫苗開打後,就開始做疫苗的免疫性與安全性試驗,國內目前可以接種的疫苗,雖然是通過我國食藥署EUA,但是這些疫苗都是在國外進行臨床試驗,多數沒有台灣的受試者,依照經驗,無論是疫苗或是藥物,不同人種都可能會有不同的副作用,因此,疫苗開打後,院內就啟動AZ+AZ、莫德納+莫德納的免疫性與安全性試驗,釐清副作用、抗體的產生等。後來混打呼聲愈來愈高,長庚醫院從原本的免疫性與安全性試驗,增加第三組「AZ+莫德納」混打試驗,一開始AZ+AZ組預計收400人、莫德納+莫德納200人,因混打試驗的加入,將原本AZ+AZ組的其中200人的名額,移到第三組。邱政洵說,由於AZ+莫德納沒有經過原藥廠臨床試驗,此舉算是「超適應症」,所以計畫的審核相對複雜,要先經過院內的IRB再送交食藥署審核。邱政洵表示,混打勢必是未來的趨勢,畢竟全球的疫苗分配不均,台灣疫苗分配量也是如此,混打的臨床試驗是一定要做的,未來如果國產疫苗通過國內的緊急授權,也不排除會做AZ+國產的混打臨床試驗,他強調,一定要是上市的疫苗才可能做類似混打的臨床試驗。
-
2021-07-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未來四周都打AZ 疫苗混打再等等
疫情趨緩,昨天國內新增本土案例十四例,確診患者中六例死亡,新增確診人數為本土疫情爆發六十三天以來最低。截至昨天,在疫苗預約平台登記疫苗的十八歲民眾已達三二○萬,有相當高的機會在未來三或四周內可打到AZ疫苗。又三批疫苗抵台昨天有三批疫苗,共一八八萬劑抵台,包含日本第三度贈台AZ疫苗九十七萬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親自接機;另外兩批疫苗來自泰國廠,為我自購AZ疫苗五十六萬劑,還有盧森堡送來的自購莫德納疫苗卅五萬劑。發言人莊人祥指出,日贈AZ疫苗效期為十月十日,泰國廠AZ疫苗為十一月卅日,莫德納為明年一月廿日。國際混打呼聲高國人可選擇疫苗有AZ與莫德納兩種,國際間混打兩種疫苗呼聲不斷,更有德國總理梅克爾等政府領導人親身試驗,國內也出現意圖「闖關」混打的民眾。為取得科學實證,指揮中心委託台大醫院研究,據了解,台大混打試驗主要受試對象為護理師,招募情形踴躍,待完成後由指揮中心公布結果。第三輪登記延長我國第三輪疫苗施打意願登記原本昨天下午五時截止,有七五七萬人登記,四一八萬人勾選莫德納疫苗,占五成五,勾選AZ疫苗及兩者皆選者共三四○萬人,占四成四。指揮中心昨天傍晚突然宣布,第三輪意願登記延長至七月十九日中午十二時,想打疫苗的十八歲以上族群還能上網登記,廿日起發送簡訊通知預約。莊人祥表示,以後每周一中午十二時為每一輪意願登記截止日,周二到周四發送預約簡訊,未來三周內,暫定都將提供AZ疫苗施打。今起全國也將進行第二輪九至十類族群疫苗施打,陸續發送簡訊一一○點九萬則,高達八成四的人預約施打,約九十四萬人。18歲以上打得到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預估近三二○萬名十八歲以上民眾,未來三周內打得到AZ疫苗。莊人祥進一步解釋,現階段大規模接種計畫,一周最多可打約一一○萬人,依照登記狀況,十八至四十九歲民眾未來三周可能打得到,但是第三輪意願登記時間延長後,單選莫德納民眾若改變心意想打AZ疫苗,年齡層則會上升。國人想打莫德納疫苗呼聲高,莊人祥表示,之後每個月都有AZ或莫德納疫苗來台,是否在八月初開放施打,仍要視疫苗抵台及供應時程調整。民間對完成簽約購買的一千萬劑BNT疫苗抱以期待,陳宗彥表示,初步規畫是暫定未來四周先提供AZ疫苗,BNT疫苗到貨再納入規畫。國內是否有機會於七月廿六日解封?陳宗彥表示,必須考量防疫計畫、疫情發展、疫苗接種等,是否降級或如何降級,未來會與防疫計畫能否落實做綜合性考量。
-
2021-07-1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夏天也會心肌梗塞,致死率更高!醫:不明胸痛、牙痛、喉嚨麻要注意
心肌梗塞一直被認為是冬天才會有的問題,民眾往往認為天冷容易引起,但其實夏天也會發生心肌梗塞,且某程度上比冬季的更危險。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釗監提醒,夏天炎熱之際風險族群一樣要提高警覺,注意相關症狀。 夏天心肌梗塞主要2大原因 張釗監醫師表示,夏季和冬季的心肌梗塞,雖然季節不同,但原理相似,不論是冷或熱,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在於「溫差」,且不只是天氣的溫差,也包括了室內外的「相對溫差」。 血管中因個人保養、風險因素等,多少會含有斑塊,隨著氣溫冷熱變化,富有彈性的血管收縮便容易使得斑塊脫落,形成心肌梗塞的風險。例如冬天從外回到家,又或是洗澡前後進出浴室。夏季則常見出現從冷氣房走出戶外,或從戶外回到冷氣房所形成的溫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溫差以外,身體缺水、飲水不足也會有心肌梗塞的風險。這並非危言聳聽,張釗監醫師表示,身體若呈現缺水、甚至更嚴重進入脫水的狀態,血管內的血液呈現濃稠,自然也就有可能出現堵塞的情況,形成心肌梗塞。特別提醒工地工作者、外送人員等容易暴露在炎熱環境、飲水不足的族群留意。 心肌梗塞風險族群,年輕、健康也可能發生! 張釗監醫師也指出心肌梗塞的風險族群,包括了家族史、抽菸,或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等血管狀態不佳的慢性病族群,以及心臟衰竭、心臟病等心臟疾病。而年齡雖不可逆,但也是個風險因子,隨年齡老化男性到了45歲、女性到了55歲風險就會相對較高,壯年時期臨床來看男性的比例偏高,約10人當中有9位是男性,女性會相對較晚,主要是因為在更年期前有女性荷爾蒙的保護,進入更年期前後風險也會逐漸提高,與男性相當。 注意,年輕人也可能心肌梗塞!需特別注意的是,心肌梗塞年輕人也有可能發生,原因在於包括了遺傳,也越來越常見各項風險因素出現於年輕人身上,特別是年輕族群飲食偏好西方飲食文化,高血脂的情形越來越常見,年輕曾有30歲左右發生心肌梗塞。 注意,沒有慢性病、身體健康也可能心肌梗塞!另外,身體健康的族群也有心肌梗塞發生的可能,並非沒有三高、糖尿病等風險子,就完全與心肌梗塞絕緣。張釗監醫師表示,長期高度的壓力或瞬間高漲情緒等,也可能誘發心肌梗塞,就如同八點檔等影視劇情,氣起來、摀住胸口、下一秒就倒地不起了,又或者長期熬夜加班猝死的新聞消息等,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夏季心肌梗塞致死率高3大原因。 張釗監醫師表示,夏季的心肌梗塞往往比冬季的還要更加危險、致死率更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大部分的民眾往往認為心肌梗塞是冬天的事,又或者年輕人認為年長者才會有心肌梗塞,或身體健康者認為自己不會不會發生等,因此而忽略風險及症狀。 心肌梗塞危險徵兆,不明胸痛、牙痛等要小心! 和一般胸痛有何區別? 張釗監醫師提醒,防範心肌梗塞,民眾應清楚了解相關症狀,以及應對的方式。心肌梗塞最熟知的症狀就是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心肌梗塞所出現的胸痛,和一般肌肉、筋膜等出現的疼痛有所不同,患者通常會無法指出確切的疼痛位置,且通常時間會不斷持續,臨床上長達半小時都有可能,且因為疼痛不適持續,也會出現冒冷汗的情況,若出現這些症狀就得多加小心。 胸悶、胸痛以外還有什麼症狀? 除了上述的典型症狀外,醫師也建議也可以觀察延伸性的疼痛與不適,包括了左肩、左手、左背、喉嚨、下巴、牙齦等,除了疼痛以外也可能出現痠、麻的情況,未必是疼痛,提醒民眾在胸痛、胸悶合併出現這些症狀時應提高警覺。 發現心肌梗塞前兆,速撥119求救,避免自行就醫! 發現心肌梗塞的前兆時,若曾有心肌梗塞者,醫師會開立硝化甘油隨身攜帶,應立即服用,若服用2次未獲改善,或是第一次發生心肌梗塞,張釗監醫師建議,不論是否確定都盡早前往醫院,以免誤判,錯過搶救的黃金時間。就醫方式建議撥打119求救,救護人員除了運送病患,也會實施心肌梗塞急救EMT,避免自行開車、騎車,因為若真為心肌梗塞,發作時發生車禍的可能性非常高,不僅會波及路人,對自己也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防範心肌梗塞,避免風險因子是根本之道! 張釗監醫師提醒,防範心肌梗塞除了了解如何自救,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風險因子,遺傳、年齡不可逆,那麼平時至少應規律運動、良好作息、飲食均衡、充足飲水、適度疏壓、避免抽菸等,以避免心肌梗塞發生的可能。 《延伸閱讀》 .耳垂出現皺褶是心臟病徵兆?醫:三高等風險族群要特別留意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打呼聲高!張上淳揭AZ疫苗混「莫德納、BNT」可行性
國內疫苗開打序位已向下開放至18歲以上族群,因施打族群龐大,疫苗種類不一,未來極可能有無法施打到同一廠牌的風險,混打可能性提高。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出,未來會需要更多科學證據證實,並送交專家小組達共識,才會考慮實施該施打模式。因國內疫苗到貨數量不同,過去傳出「混打AZ、莫德納」呼聲高,加上國內團體洽購BNT疫苗簽約順利,未來是否有機會效法加拿大混打BNT疫苗。張上淳表示,混打建議有疫苗諮詢小組委員在內詳盡討論,目前國際資料已知「AZ+BNT」依序施打的免疫反應不錯,無重大不良反應,僅一般不良反應稍高。但他也表示,是否能由此推論「AZ+莫德納」,目前尚無相關資料。而有專家認為國內臨床試驗需要更多科學證據,用此作為重要參考,另外不同的mRNA疫苗是否能交互施打,如果有足夠科學證據認為可行,那就會考慮這樣的施打模式,強調混打需要專家小組達到共識,才有可能實行。至於泰國研究指出,接種第2劑科興疫苗時,保護力下降50%,對於國內是否也會出現打兩劑疫苗,但保護力下降。張上淳表示,打完兩劑後之後,其抗體或抵抗力變化需要更多資料。據先前報告過疫苗施打較早的國家,半年來數據看起來都還好,但因不同廠牌、不同國家,科興疫苗暫不清楚。他指出,國內目前施打AZ跟莫德納為主,目前民眾打完兩劑後,除了中和抗體,還有細胞性免疫力,半年抗體效價維持相當不錯。至於有無需要追加第三劑疫苗。張上淳表示,一部分是否有變種病毒,造成原來保護力會有下降情況,需要追加三劑加強保護,但也需要更多實證資料,看看是否打三劑對其他變種病毒有足夠保護力,目前在大廠或學術機構仍在研究討論中,還沒有完整答案。
-
2021-06-18 新聞.杏林.診間
專業觀點/慢性肺部疾病正確診斷 對症下藥
慢性肺部疾病如氣喘、慢性肺阻塞性疾病等,隨著抽菸史、空氣汙染、環境變遷、年齡改變,以及居家過敏原等問題存在,都會使症狀反覆,除影響肺功能外,更進一步會影響生活品質。對於這些慢性氣道疾病的治療,正本清源相當重要,正確診斷是關鍵。為了要了解肺部的目前狀況,肺功能檢查是標準檢查項目。透過肺功能檢查,除了可以評估病患現有肺部的功能受限位置外,同時也了解對支氣管擴張劑的治療反應,協助醫師做臨床診斷。肺功能的檢查通常視病患嚴重度,大約三到六個月檢查一次。而胸部X光片的影像,也可以讓醫師了解問題所在,進一步對症下藥。有許多共同疾病會干擾本身的氣喘疾病控制,例如胃酸逆流、睡眠呼吸中止、慢性肺阻塞等,都會因為病患的不同生理狀況而有影響。胃酸逆流要了解可能只是因口乾、打呼或藥物副作用所造成的症狀,若單純給予制酸劑,幫忙有限,而是要找到上游原因對症治療。慢性肺阻塞性疾病多是因年齡問題導致肺功能下降,但此時和氣喘的小氣管發炎不盡相同,而可能伴隨著大氣管的軟化或肺氣腫等。呼吸中止更是造成大量未經調節的空氣進入呼吸道,此時自然會造成胸悶等症狀,更進一步惡化氣喘控制。當氣管結構長期被破壞,同時沒有解決氣管發炎的原因,就會造成病患後期出現肺炎等併發症。除了氣喘的標準治療外,評估疾病治療相關的臨床共病,也是氣喘等慢性氣道疾病治療的重要關鍵。
-
2021-06-02 該看哪科.牙科
習慣單側咬食 小心臉型不對稱
會影響口腔顏面的形狀與結構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的基因之外,後天的吞嚥咀嚼方式,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我們的一生中,牙齒的位置、顎骨的形狀、上下顎骨之間的關係,都會不斷地因為日常習慣而調整與產生改變。咀嚼習慣差 恐影響長相每人每天因進食的咀嚼時間,大約在30到90分鐘之間,吞嚥口水五百次到兩千次不等,再加上睡眠、工作、閱讀、運動,或是駕駛時無意識的牙關緊咬、甚至磨牙,以上這些活動都需要顏顱肌肉來牽引上下顎骨,因此會慢慢地塑造上下顎牙弓的形狀,進而因咬耗而改變牙齒的外型,甚至影響到整個人的長相。比如,習慣單側咬食的人,常常臉型會不對稱之外,脖子靜止時候角度也是歪斜的;舌頭常放下顎的人,齒列通常會擁擠,容易呈現上顎暴牙、下巴後縮、駝背凸腹的外表,也因此而容易肩頸或下背部痠痛,進而導致打呼等的睡眠呼吸障礙。經常口呼吸 常會有暴牙口腔中的各顆牙齒也會因為不均勻受力的咬合狀況,而有劇烈的磨耗及不理想的傾倒,甚至影響單一顆牙齒的壽命。應該是團隊合作的牙齒,在鄰近牙齒喪失功能或拔除之後,鄰接牙齒就會開始飄動、對咬的牙齒也會開始長長,漸漸地,整排齒列、甚至是對咬的齒列,就宛如斷齒的梳子般,容易一顆接著一顆發生問題。最常見的不良口腔習慣,就是「嘴巴開開」或稱為「口呼吸」。當嘴巴開開的時候,舌頭也會跟著停留在下顎牙齒中央,日積月累下來,下巴會愈長愈後縮,上顎骨亦會發育不良,牙弓形狀呈現尖尖窄窄的樣子,牙齒排列容易重疊,外觀常常會有暴牙、兔寶寶的樣子。英國的齒顎矯正科元老醫師John Mew(約翰.謬)曾經發表相關文章與書籍,提及一對習慣口呼吸的姊妹Kelly與Samantha求診後,建議她們戒除口呼吸的習慣;數年後她們再回診,Kelly已養成平時口唇緊閉習慣,Samantha仍然維持常口呼吸模式。由於兩人雙顎的生長模式因日常習慣不同而受到影響,所以兩人的長相有了非常顯著的差異。要養成理想的口腔習慣,就是平時維持嘴唇自然緊閉、不露出牙齒,舌頭靜止的時候,是整片貼在上顎的,進食時兩側均衡咬食,不偏重某一側即可。咬合好不好 請醫師評估 很多人會擔心自己的咬合模式是否健康?其實只要記得在每半年的口腔健檢時,請牙醫師評估自己的咬合與吞嚥模式,且養成良好的吞嚥習慣,或透過齒列矯正、肌功能訓練,來獲得理想的咬合關係,一旦健康的習慣與模式建立了,就可以輕鬆維持牙齒的美好與健康。
-
2021-04-24 醫療.耳鼻喉
打鼾者有7種常見症狀,睡覺前做這4事可改善
打鼾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尤其在老年人更是常見。傳統上很多人都認為打鼾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在最近二、三十年,隨著睡眠醫學的發展,發現很多打鼾的人,有著一種更嚴重、對身體健康有明顯威脅的問題,那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同時也發展出很多治療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的方法,才讓一般人開始慢慢重視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的問題。 現代醫學認為睡覺打鼾是起因於上呼吸道管腔狹窄,引發快速用力呼吸,而導致口咽部的軟組織(主要是懸壅垂及舌根)快速震動所發出的聲響。絕大部分睡覺時發出如雷鼾聲者,都是張開嘴巴呼吸,這也是大家對於睡覺打鼾很普遍的印象,只要您搜尋與睡覺打鼾相關的圖片,都會看到打鼾者張開嘴巴,發出鼾聲。睡眠呼吸中止則是當睡覺時,因為呼吸道塌陷、堵塞得相當嚴重,以致於空氣完全無法進出,而呈現呼吸中止的狀態,因為這個呼吸中止是發生在睡覺的時候,所以稱作睡眠呼吸中止。絕大部分的睡眠呼吸中止發生之前都會出現打鼾,因此睡眠呼吸中止也可說是比較嚴重的打鼾族群。臨床觀察發現有兩大現象絕大部分鼾聲如雷及睡眠呼吸中止的人睡覺時,都可以觀察到下述兩個現象:1. 張開嘴巴呼吸:如果枕邊人陪同打鼾患者一起來就診,我經常都會問他的枕邊人,打鼾者晚上睡覺時,嘴巴是張開或是閉起來?答案幾乎都是嘴巴張開睡覺。有些枕邊人還會說,她曾嚐試用手將老公的嘴巴閉起來,此時鼾聲會減小甚至消失,但是手一放開,嘴巴又張開打鼾。 2. 呼吸很用力:用力呼吸可說是鼾聲如雷的先決條件,如果呼吸很輕柔緩慢,很難發出如雷鼾聲。這就好像吹哨子一樣,如果要發出響亮的哨音,大家都知道要很快速用力的吹氣。睡覺打呼也是一樣,當發出如雷鼾聲時,您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打鼾者是很用力快速的在呼吸。 另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根據我在止鼾課程,以及平常門診對於鼾聲如雷者所作的隨機調查,發生率至少七成以上,那就是很多睡覺發出如雷鼾聲者,經常躺下去睡覺不到三分鐘,立刻發出如雷鼾聲。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打鼾者都不認為自己的睡眠品質不好,因為他們常說:「我很好入睡,一躺下去,不到三分鐘就睡著了。」但是對於枕邊人而言,可就慘了,因為枕邊人尚未睡著,就聽到身旁鼾聲大作,而難以入眠。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打鼾者最後會被迫與另一半分房、分床睡覺的原因,因為另一半長期處於失眠的情形,進而影響其身心健康,同時也進一步影響到夫妻的感情。 常見的臨床症狀打鼾/睡眠呼吸中止常見的臨床症狀有下列這些:1. 擾人清夢的鼾聲:打鼾的人,通常都不知道自己睡覺會打鼾,也不知道鼾聲是否很大聲,甚至已經干擾到別人的睡眠,通常都是枕邊人先發現或是同一房間一起睡覺的人抱怨後,才知道自己會打鼾。打鼾者通常不會感受到鼾聲的困擾,因為鼾聲都是發生在打鼾者睡著後,所以很多打鼾者的枕邊人剛開始在抱怨時,打鼾者通常都會否認,因為他們自己根本就沒聽到鼾聲或感受到鼾聲帶來的困擾。很多打鼾者都是在另一半持續抱怨,甚至要求分房睡覺時,才會開始正視這個問題。 有些人則是因為與同事、朋友住在同一間旅館,或者學生住在同一間宿舍,被同事、朋友、同學等抱怨,才知道並正視睡覺打鼾的問題。所以在睡覺時因為如雷鼾聲干擾到另一半、家人、朋友等而前來求診,是打鼾者尋求醫療專業協助最常見的原因。 2. 暫時停止呼吸:有些枕邊人會注意到,當鼾聲停止時,打鼾者雖然沒有發出如雷鼾聲,而且胸部、腹部似乎仍然在用力作呼吸的動作,用手一摸打鼾者的口鼻,卻嚇了一大跳,怎麼沒有呼吸了?而且停止呼吸的時間有時竟然長達一分鐘之久,才看到他重新恢復呼吸,但此時鼾聲又起。這個在睡眠時突然暫時停止呼吸的情形讓很多打鼾者的另一半緊張不已,深怕打鼾者會突然猝死,而要求打鼾者盡快尋求醫療協助。 3. 半夜醒來或早晨起床時,感覺口乾舌燥甚至喉嚨痛:在平日的門診,碰到患者主訴早上起床就感覺喉嚨痛,吃完早餐後感覺好些,到中午就比較不痛的話,很可能睡覺時也會有打呼的問題,因為這兩種症狀都是起因於晚上睡覺時張開嘴巴來呼吸。要預防這種半夜或清晨的喉嚨乾痛,最好的方法就是閉上嘴巴經鼻腔呼吸。 4. 半夜起床上廁所:對於一位中、老年男性出現半夜要起床上廁所的現象時,您會想到是什麼原因呢?相信很多人的直接反應就是攝護腺肥大,建議去看看泌尿外科醫師作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其實半夜起床上廁所與睡眠品質有很大的關聯,這也說明為何女性沒有攝護腺的構造,但是很多年長女性半夜也會起床上廁所。 因為睡覺打鼾前來求診的患者,我也注意到很多年輕男性晚上睡覺時也有夜尿的現象,這些30歲左右的年輕男性理論上應該也還沒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為什麼也會有夜尿的困擾呢?我們人體的尿液是血液在腎臟過濾轉化而成,目前的醫學研究發現,當睡眠品質不好時,尿液在腎臟的生成速度會增加,也因此睡覺打鼾或睡眠呼吸中止者容易發生夜尿的情形,而當睡眠品質改善後,夜尿也會隨之改善。 5. 早晨起床後感覺頭痛、頭暈:有一位中年男性,在參加我的止鼾課程大約兩個月後,跟我分享他的心得時,很興奮地感謝我說,他除了晚上睡覺不再打呼外,還有一個意外收穫,那就是困擾他多年的頭痛竟然不藥而癒。 他原本每天早上起床後都會感覺頭痛,看過很多醫師都查不出原因,只能靠止痛藥來緩解,上完止鼾課後,每天按照我所教的方法練習,持續兩個月後早上起床都沒再感覺頭痛,也不需要吃止痛藥。的確,因為打鼾或者睡眠呼吸中止造成睡眠品質不佳,有些人在早上剛起床時會感覺頭痛或者頭暈,如果睡覺打鼾改善,晨起的頭痛就會跟著改善。 6. 白天精神不濟、頭暈、容易打瞌睡:如果您坐著看書報雜誌或者開車時,容易有打瞌睡的現象,一定要先注意睡眠的問題,如果睡眠的時間足夠七到八小時,那就更要注意是否有嚴重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的問題。睡眠時有睡眠呼吸中止的現象時,很難進入深層的睡眠而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因此即使睡眠時間足夠,白天仍然容易有打瞌睡的現象。如果在開車或者操作精密儀器時打瞌睡,即使時間很短都可能發生意外,導致嚴重車禍或者手指被機器截斷等事故,難怪有研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的人開車比酒駕更危險。 7. 中風:根據研究統計,嚴重打鼾/睡眠呼吸中止者發生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機率是常人的三到五倍。我們如果從呼吸生理的角度來看,因為晚上睡覺時張大嘴巴呼吸,再加上晚上頻頻起床夜尿,兩者相加一個晚上可能會較正常人多消耗掉六百到一千毫升的水分,這些水分是從哪兒來的呢? 完全是從您的血液來的,因此血液會變得很濃稠,大家都很清楚,濃稠的血液正是發生中風、心肌梗塞最重要的因素。這也是為什麼醫療衛生單位一再呼籲大家早上起床後要趕快先喝一大杯的開水來緩解血液的濃稠度,以預防中風的發生,官方的說法是因為睡覺時長時間沒喝水導致血液變濃稠,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張嘴呼吸及夜尿導致的水分消耗太多,如果睡覺時不會打鼾/睡眠呼吸中止,水分消耗很少,早上清醒時血液其實是不會很濃稠的。 打鼾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快速用力呼吸 打鼾真正關鍵的因素,其實是快速用力呼吸導致口咽部軟組織(主要是懸壅垂及舌根)的快速震動,如果空氣的流動是緩慢的,口咽部的軟組織不會快速震動,就很難發出如雷鼾聲。 事實上,諸如蟲鳴鳥叫、蟬鳴、吹哨子等,都是因為空氣的快速流動才會發出聲音。在指揮交通時使用的吹哨子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在吹哨子的時候,我們一定是先深吸一口氣,鼾聲然後快速用力地對哨子吹氣,不是嗎?如果您深吸一口氣後,輕輕慢慢地對哨子吹氣,哨子就不會發出聲響,即使有聲音也是很小聲,對吧?既然打鼾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快速用力呼吸,想要改善打鼾、預防睡覺時發出如雷鼾聲,最關鍵、重要的,就是睡覺時不會快速用力的呼吸。 四步止鼾 先前我們詳細解釋過,睡覺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的最重要關鍵為第一:快速用力呼吸、第二:口咽部管腔狹窄、第三:張嘴呼吸。那麼我們反向來處理,首先要養成閉嘴呼吸的習慣,其次是讓口咽部管腔暢通(鍛鍊舌頭肌肉力量,讓舌頭擺放在正確的休息位置),剩下少數已經習慣大量呼吸的人,建議練習放鬆減量呼吸訓練,借助輕柔緩慢呼吸,來達到終結睡覺打鼾的困擾。下述就是我們精心研究,簡單又有效的止鼾四步: 第一步:閉上嘴巴根據我的臨床經驗以及醫學研究報告,九成以上鼾聲如雷者睡覺時幾乎都是張開嘴巴,所以只要您睡覺時將嘴巴閉上,經鼻腔呼吸,打鼾至少可以改善五成以上。打鼾程度較輕者,只要睡覺時閉上嘴巴,晚上睡覺幾乎就不會再發出惱人的鼾聲,較嚴重鼾聲的發生頻率以及音量也會大幅降低。所謂張開嘴巴是指上、下嘴唇沒有密合接觸,即使嘴唇分開不到半公分,也算是張嘴呼吸。 第二步:止鼾運動晚上睡覺前只需要短短的十分鐘,連續作五次的止鼾運動,鍛鍊舌頭力量,讓舌頭能輕鬆擺放在正確位置,再搭配止鼾第一步的閉上嘴巴,八成以上的如雷鼾聲很快就能獲得改善,讓您的枕邊人滿意,改善婚姻關係。但請務必記住,第二步成功的前提在於確實做到第一步:閉上嘴巴,若仍然張開嘴巴睡覺,舌頭必定掉到口腔底部,絕對無法放在正確位置,第二步的功能就無法發揮。 第三步:脈動洗鼻如果您因為長期鼻塞、鼻涕倒流而無法順暢經鼻腔呼吸,建議您每天使用脈動式洗鼻器清洗鼻腔,清除鼻腔以及鼻咽部的分泌物,讓鼻腔得以順暢呼吸,而能閉上嘴巴,發揮止鼾第一步的功效。 第四步:輕柔呼吸請注意鼾聲如雷者睡覺時的兩大特點:張開嘴巴、用力呼吸。您絕對找不到一位鼾聲如雷者是輕柔呼吸的。如果您能習慣緩慢輕柔的呼吸,即使呼吸道稍微狹窄,睡覺時也不會打鼾。對於同時合併有鼻塞困擾的打鼾族群,強烈建議您同時練習放鬆減量呼吸,不需要藥物或手術,大部分患者在短短一、兩個月就可以重新恢復鼻腔順暢呼吸。書籍介紹書名:從此不打呼:耳鼻喉科醫師親傳,免開刀、免呼吸器自療秘笈大公開作者: 曾鴻鉦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21/02/01作者簡介/曾鴻鉦陽明醫學院畢業後,於台中榮總接受耳鼻喉科專業訓練,1992年於台中市開設世鴻耳鼻喉科診所執業至今。2000年起追隨美國葛羅森醫師學習脈動式鼻腔溫鹽水療法,開啟了另一扇窗,也就是跳脫傳統症狀治療方式,改從基礎生理學角度來看問題,追查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2010年起開始研究菩提格呼吸訓練,2013年於加拿大完成講師訓練後,回台灣推廣AirwayFit放鬆減量呼吸訓練,期望能讓眾多氣喘、打鼾、自律神經失調患者擺脫終身與藥物、機器為伍的歲月。學經歷陽明醫學院畢業、前台中榮總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菩提格呼吸訓練講師、台中市世鴻耳鼻喉科診所、世鴻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AirwayFit呼吸訓練)、善維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Sanvic脈動式洗鼻器、洗耳器)延伸閱讀: 中老年人最愛的「慢跑」竟是肌少症兇手?有氧運動「1錯誤觀念」,讓你減肌又減骨質
-
2021-04-16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體重破百常頭暈 他罹睡眠呼吸中止症
體重破百的31歲林姓男子常感到頭暈,耳鼻喉科醫師診斷是內耳問題,長期服藥卻未見改善,轉至他處就診才發現罹患中度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師建議配戴正壓呼吸器改善,但因要價不菲而遲未治療,不佳的睡眠品質還引發恐慌症發作。後來他採用月租型居家配戴的正壓呼吸器治療,使用2個月以來,不僅症狀改善了,也瘦了6公斤。睡眠技師洪曉菁表示,打呼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典型症狀,根據睡眠醫學會推估,全台約有二成民眾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於是近500萬人長期飽受睡眠障礙困擾。台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大多數屬於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中長期缺氧,研究顯示,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洪曉菁說,近年不少民眾開始重視睡眠呼吸中止症,至醫院「睡一晚」確認是否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但礙於床位不足,至少都要等半年到一年才有床位,卻有患者在等待診斷的過程中,不幸中風過世。目前許多醫院或業者推出「居家睡眠篩檢」,不一定要到大醫院睡一晚,在家也能檢測睡眠數值,不過居家型的儀器仍較為簡易,未能媲美醫院的精密儀器,但也有五成以上的準確率。被診斷罹患睡眠呼吸中止後,僅有一到二成的民眾會乖乖接受治療,洪曉菁表示,多是礙於正壓呼吸器太貴,不過坊間已有訂閱制的正壓呼吸器,採月付方式租用。若長期有打呼、肥胖等問題,必須提高警覺,自我檢查量測脖圍,女性脖圍應小於38公分,男性應小於42公分,若有異常,建議就醫接受進一步檢查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
-
2021-04-15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體重破百睡到恐慌症發作 他租呼吸器改善症狀兼瘦身
體重破百的31歲林姓男子,過去時常感到不明原因的頭暈,起初至耳鼻喉科就診,被診斷是內耳問題,長期服藥卻未能改善症狀,轉至他處就診才發現有中度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師建議配戴正壓呼吸器改善,但一台要價5到6萬元,礙於剛生子又有房貸壓力,一度選擇放棄治療,但不佳的睡眠品質還引發他的恐慌症,之後於網路上查詢發現有「訂閱制」的正壓呼吸器,僅需支付月租費即可使用儀器,目前使用僅2個月,不僅所有症狀都改善了,還瘦了6公斤。睡眠技師洪曉菁表示,過去以為打呼就是「睡得好」,隨著醫學研究,打呼恐怕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典型症狀,根據睡眠醫學會推估,全台約有二成的民眾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於是近500萬人長期受到睡眠的困擾。台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大多數屬於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中長期缺氧,已有研究顯示,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洪曉菁表示,曾有醫師分享,因為被診斷為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的患者,在等待睡眠診斷的期間,因中風過世。她解釋,近年不少民眾開始重視睡眠呼吸中止症,會至醫院「睡一晚」確認是否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但礙於床位不足,至少都要等半年到一年才有床位,卻有患者在等待診斷的過程中,不幸過世。目前有許多醫院或是業者皆有推出「居家睡眠篩檢」,不一定要到大醫院睡一晚,在家也能檢測睡眠數值,不過居家型的儀器仍較為簡易,未能媲美醫院的精密儀器,但也有五成以上的準確率。被診斷罹患睡眠呼吸中止後,洪曉菁表示,僅有一到二成的民眾會乖乖接受治療,多是礙於正壓呼吸器太貴,不過坊間已有訂閱制的正壓呼吸器,可以採月付的方式租用。她強調,國人近年雖然愈來愈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觀念,但常常會認為「應該不是我」,也延宕了最佳的就醫時間,自我審視的方式可以上網找尋「柏林睡眠呼吸中止症檢測表」(柏林問券)或「ESS嗜睡量表」先做自我評估,若長期有打呼、肥胖等問題也需要提高警覺,另一種可自我檢查的方式為量測脖圍,女性脖圍應小於38公分,男性應小於42公分,若有異常則建議可以至醫院就診。
-
2021-04-09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體重破百直腸科名醫陪兒路跑甩肉20公斤 病患以為看錯醫師
「妳掛錯科了吧,不是這個醫師啦。」一名癌後一年追蹤一次的老太太,對著媳婦質疑再三。我是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建志,五年前開始減重,用了一年半時間,破百體重甩掉了20公斤,前後判若兩人,在門診中常有病人懷疑掛錯醫師。減重的動機很單純。2016年,要升小一的兒子央求我陪他完成1公里的路跑,1公里看似短程,但我長期過重、膝蓋在大學時又受傷開過刀,一上跑步機才跑300公尺,就喘到受不了。心律不整 靠服藥改善其實,兒子還沒許願的前一年,我就因一場莫名嚴重的心律不整,警覺到自己也是人,也會變病人,當時心顫到會心慌,住院做了各種影像檢查,找不到問題,最後靠著持續服藥控制病情。出院後,一位愛路跑的好友建議多運動,「來跑步吧!」我直覺怎麼可能,但也動起「等我體重減輕一點好了」念頭,因工作忙,決定先從「吃少」下手,結果半年下來根本沒效,常在挨餓,餓起來脾氣更差。兒子短短1公里的號召,竟成為我一路靠運動減重的支撐。由於騎飛輪對膝蓋的傷害僅次於游泳,社區樓下正好有兩台,符合不用出門也能動的懶性,但第一次節食減重失敗,這次信心也不是很足夠,僅小聲的跟自己說「每天騎30分鐘就好」,三個月若沒效再說吧。用App天天記錄體重,不管再忙都會去騎,才一個月,體重竟然掉了5公斤,耐受力也變好了,因此騎飛輪時間拉長到45分鐘,看著體重數字節節下降,開始期待運動,成為工作以外的重心。減重期間,不再少吃或不吃,而是調整飲食內容與作息,現在大幅降低碳水化合物攝取,晚上七點半後不再飲食,直到隔天早上六點多早餐,雖然沒有「168」,卻戒除消夜習慣。建肌力 舉啞鈴做伏地挺身瘦下來的過程,脂肪沒了,皮都皺鬆了,開始建立肌力,讓肉長出來才能撐起皮膚,在周一到周五,每天利用早上送完小孩上學後的短短10至15分鐘做核心運動,像仰臥起坐10個、伏地挺身10個、棒式10個,啞鈴舉幾下,周六、日休息,逐漸感覺肌肉變結實,腰痠背痛問題也減緩。2017年底,身體狀況都準備好似的,不僅陪兒子完成路跑,還可以跑到10公里。現在假日常跟太太帶小孩爬郊山,走走戶外,對我來說,這在以前是天方夜譚!找回健康 脾氣也變好了運動減重讓我找回健康,心律不整的藥從三顆、兩顆到停藥,血壓從130毫米汞柱降為110毫米汞柱,脾氣變好,不那麼急躁,過去睡覺打呼得很嚴重,現在消失了,睡眠品質更好。我的運動時間不長但穩定,符合333原則(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每次心跳超過130下),我常建議朋友,不能把體重設定看得過度壓力,應從小目標達成開始,才容易成功,並內化為生活日常的設定,如果很勉強的做到,一定維持不久。我的體質像老爸,但後天才是造成肥胖主因,大學重考那年壓力超大,不動又愛吃,就來到96公斤,後來醫師訓練期間直接破百,長達13年,「過重」不能怪爸媽,自己責任比較大。我兒子好像也有肥胖體質,但現在我跟太太盯著他,要求建立良好生活型態,包括:不喝含糖飲料、三餐定時定量、多運動。「好的生活習慣被建立,絕對離譜不到哪裡去。」陳建志小檔案現職:和信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年齡:49歲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專長:大腸直腸癌症手術大腸直腸內視鏡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肛門疾病及相關手術大腸內視鏡檢查大腸直腸癌症家族史相關諮詢興趣:爬山經歷:New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 Weill Cornell Medical Center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及北榮外科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
2021-04-05 該看哪科.耳鼻喉
快測量頸圍!男性>43、女性>38公分小心罹一疾病
每個人不分性別、種族、階級都需要睡眠,然而全球卻有20億人口有睡眠障礙。睡覺打呼不只擾人清夢,還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睡覺時氧氣吸入不足,血氧量太低會造成白天精神不佳,睡不飽脾氣暴躁、專注力下降、反應變慢,長期還會造成心血管及新陳代謝疾病,睡不好很可能會引發致命危機。頸圍過粗、打呼、肥胖 都可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睡覺時打呼的問題很普遍,許多人都以為習慣就好,事實上極有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男性多於女性,好發於40歲以上、BMI>27、鼻息肉、鼻中膈彎曲、下巴後縮、扁桃腺肥大者,楊聰財醫師提醒,肥胖者因呼吸道狹窄,更容易打呼,民眾可以測量自己頸圍,男性>43公分、女性>38公分都為高危險群。睡眠檢查不用非到大醫院 身心科、耳鼻喉科診所也行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在睡覺時會發生上呼吸道反覆性塌陷,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變淺且需要費力,也就是打呼,嚴重恐會造成氣道完全堵塞,引發窒息致命危機。一般人面對打呼,想到的多半是需要至大醫院的睡眠中心過夜,才能得到種種數據,多半會覺得麻煩而選擇不去治療。楊聰財醫師表示,其實可先至住家附近診所檢查,不一定非要到大醫院。由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容易造成睡眠障礙,睡不飽更容易有情緒問題,如焦慮、注意力下降、情緒低落暴躁、判斷力變差,因此很多人在未察覺病因前也會至身心科就醫。楊醫師說明,除了精神症狀之外,男性患者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還會引發高血壓、心臟衰竭、胃食道逆流、性功能障礙等,應就醫妥善治療。打呼問題先測柏林問卷 輕度患者側睡枕可解套輕度患者可使用側睡枕、並保持側躺,避免呼吸道往後塌陷,就能明顯改善打呼;中度患者一般會使用非侵入性治療,佩戴陽壓呼吸器,若是重度患者,則必須至大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甚至開刀。但楊聰財醫師提醒,開刀手術屬於侵入式治療,也有復發的可能。民眾或枕邊人若有打呼問題,可以先做「柏林問卷」,總得分大於2分就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建議盡速治療。畢竟睡眠為人類健康的基礎,不要過度依賴藥物、提神飲品,楊聰財醫師建議睡好覺、避百病。(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睡覺會打呼是5大疾病高危險群! 中年男性、更年期後女性要注意 ·每5個人就有1人會失眠! 4常見原因你是哪一種?
-
2021-03-19 科別.耳鼻喉
睡眠呼吸中止症工程師開車撞收費亭 醫:6症狀勿延誤就醫
近日發生「蘇花遊覽車撞山事件」,引發外界關心交通公共安全事件,醫師指出,之前有一工程師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卻未察覺,直到開車不小心打盹,擦撞高速公路收費亭基座,才被妻子帶至門診檢查確診,經陽壓呼吸器治療,才改善白天精神;醫師呼籲,若有「打呼」、「中途呼吸停止」、「白天『閒暇時』精神不濟」等多種症狀者,恐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切莫因疫情而延誤至相關門診就醫。台灣睡眠呼吸中止症盛行率約5至10%,估計全台有數十到數百萬的患者 ,林口長庚睡眠中心主任莊立邦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影響情緒、精神及專注力,甚至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增加罹患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心臟衰竭、高血壓及腦中風的機率,疾病好發於中年肥胖男性,但女性仍需注意,以免白天精神不濟,發生交通意外致死的憾事。然疫情爆發,許多民眾敬「醫院」而遠之,莊立邦說,近日有一名台商為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受疫情影響而返台工作,除停止使用陽壓呼吸器,還因擔心染疫,不敢進醫院回診,導致每晚因呼吸中止驚醒多次,即便晚上很早就寢,白天仍感昏昏欲睡、無法集中精神,連帶影響日常工作表現,才至睡眠門診就診,改善日常生活品質。莊立邦說,去年疫情緊繃期,林口長庚睡眠門診就診人數最多約下降3至4成;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任劉文德也表示,疫情爆發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也接到許多民眾因擔心院內感染而取消預約的情況,人數最多下降6至7成。劉文德強調,切莫低估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險性,除患者應照醫師醫囑控制疾病,一般民眾當有「打呼」、「中途呼吸停止」、「白天『閒暇時』精神不濟」、「起床覺得喉嚨乾」、「失眠」及「夜尿」等多種症狀者,可合理懷疑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建議至睡眠門診相關醫療院所就診詢問,若擔心頻繁出入醫院恐增染疫風險,可選擇居家睡眠檢測(HSAT),若檢測結果出現異常,應盡快前往醫院就診,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
2021-03-17 科別.耳鼻喉
打呼很普遍?恐罹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覺會打呼、鼾聲大作,小心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一對60多歲退休夫妻,丈夫天天睡覺打呼,讓妻子無法好好睡覺導致精神焦慮,求診後,才發現丈夫罹患中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經使用攜帶型陽壓呼吸器治療後,兩人的睡眠品質獲得改善。「睡不好覺百病生」,台灣約有700萬人飽受睡眠障礙困擾,有睡覺打呼問題更高達300至500萬人。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表示,睡覺打呼問題相當普遍,但許多人認為很正常,枕邊人也常認為習慣就好而不以為意,殊不知打呼恐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楊聰財說,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睡覺時會發生上呼吸道反覆性塌陷,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變淺且費力,嚴重恐會造成氣道完全堵塞,引發窒息致命危機;罹患焦慮、憂慮或恐慌症等精神疾病,也較一般人高出2成。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數相當多,楊聰財說,40歲以上者、BMI大於27肥胖者、男性頸圍大於43公分或女性頸圍大於38公分,或有鼻息肉、鼻中膈彎曲、舌頭過大、下巴後縮或扁桃腺肥大等問題者,都是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危險群。民眾可利用「睡眠呼吸中止症自我檢測量表」自行初判,若有疑慮,可至精神科、耳鼻喉科門診求診。
-
2021-03-02 科別.耳鼻喉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打呼的問題以往許多人並不會積極改善,認為只是像放屁一樣是一種身體自然的機制。不過資訊發達的世代,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打呼和疾病息息相關的說法,最知名的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為什麼會打呼?醫指常見6大原因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打呼主要是氣流通過震動到呼吸道所發出的聲響,通過之處越狹小,聲音就會越明顯。呼吸道之所以會有狹小的情況,主要就是因為軟顎、舌頭、會厭三處堵住了呼吸道,其主要成因就包括了,抽菸、喝酒、服用安眠藥等。有鼻塞情況的族群也相對容易發生打呼的情況,其中所包括的不只有過敏族群,也鼻、咽、喉構造異常等也包含在其中,即便構造異常未出現鼻塞,還是可能造成打呼。除此之外,脖子較粗的群眾,自然也容易壓迫到呼吸道,因此肥胖族群也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睡覺時正睡也是其中相當常見的成因。這些因素若含有兩個或以上,打呼的機率便會再提高。 打呼嚴重不處理 恐增心腦血管疾病等風險 洪暐傑醫師表示,打呼確實有可能是因為疾病而起,如鼻塞、過敏,不過大多都是因為生活習慣影響所致,但若放任不管,就有可能衍伸出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打呼對人體最主要的影響就是呼吸道暢通,其狀況較為嚴重時便可能真的完全堵住呼吸道,也就會出現人們常聽到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其打呼並非絕對關係,可說是打呼較嚴重時所進展的情況。當呼吸道在睡眠時受阻,或甚至真的堵住無法呼吸後,身體的反應機制會直接喚醒人體,雖然窒息而死的比例較低,但睡眠時全身所有系統也皆在休息階段,心跳也會合理的減緩,長期這般突然被急速喚醒、身體無法確實的進入休息的「保養狀態」情況下,健康自然容易出狀況,最常見直接影響的就是高血壓,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各種代謝疾病比例都可能增高,不可避免的體力、精神狀況也會大受影響。 不尋常高血壓 應合理懷疑睡眠呼吸中止症 上述情況不論是打呼或睡眠呼吸中止症都有可能發生,後者的機會、嚴重程度又會再更高。因此醫師也呼籲,若長期有不明高血壓或血壓無法控制者,應合理懷疑是否為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所影響,特別是20歲之前或50歲之後才出現的高血壓。 我有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嗎?醫:錄音有助觀察及診斷 若要知道自己是否會打呼、自己打呼的情況,洪暐傑醫師建議,除了多留意枕邊人、家人、室友等開玩笑或抱怨打呼,也可以在睡覺時開啟錄音機或手機APP的錄音筆,如此便有助觀察睡覺時打呼的情況,也有利就診時提供給醫師參考,這樣的方法即便是自己一個人住也可以使用。手機的APP因為多數會有音量波紋可以查看,又會比一般錄音機來得更加方便了解狀況,是較為推薦的選項。 洪暐傑醫師也提醒,不論是自己或家人發現較不尋常的打呼聲、呼吸節奏,應特別留意。睡眠呼吸中止症初步辨別相當容易,患者因呼吸受阻,常常會有打呼或呼氣突然完全停止,過些許時間又發出類似終於吸到空氣的節奏。這一點可多加觀察。 防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 醫教6招有助改善 改善打呼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最主要的自然便是先避開相關風險因子,如前述所提到的抽菸、喝酒等。若有鼻塞或是鼻、咽、喉結構異常也應積極治療,有肥胖問題者則應妥善的減重。除此之外,正躺容易使得軟顎、舌頭、會厭三處下墜堵住呼吸道,應此睡覺時可改為側睡為佳,若要正睡,可以將頭部稍微往上仰,形成類似CPR的壓額提下巴的狀態,便有利呼吸道暢通。 治療打呼、呼吸中止症 可尋求家醫科等協助 在尋求醫師治療方面,洪暐傑醫師表示,不少科別都有做相關檢查及治療,包括神經科、耳鼻喉科等,不過若不確定成因為何,可先至家醫科做初步評估再進行治療或轉診。治療上主要常見以牙套、手術治療、陽壓呼吸器為主,牙套戴上可避免舌頭等處墜落阻塞呼吸道,不過常引起患者睡眠不適。手術治療能改善問題,但復原的時間較長,且風險因素也可能再次復發。陽壓呼吸器可在睡眠時使用,直接改善、維持睡眠時的呼吸狀況。不過是否適合自己因人而異,應和專業醫師進行討論,包括睡眠狀態、生活型態等,詳細評估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為佳。 《延伸閱讀》 .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全身,打鼾合併3大症狀盡早檢查! .睡不好傷大腦記憶差?簡單方法幫助深度睡眠!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1-27 科別.牙科
戽斗歪臉困擾妙齡女 透過手術搭配牙齒矯正改善線條
1名23歲女生因下巴偏移,有臉歪、戽斗情形,並因此感到自卑、人際關係不佳,經接受正顎手術與牙齒矯正後,不但臉部線條大幅改善,也顯得更加美觀和協調,並逐漸恢復自信。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口腔外科醫師陳彥綦說,患者因下巴偏移連帶造成整個齒列、嘴型傾斜,甚至連鼻子都歪到一邊,經電腦數位3D分析,確定臉部骨骼、牙齒與軟組織的問題後,擬定完整手術與齒列矯正計畫,同時也藉此改善咀嚼功能、美觀以及臉部整體的諧和感,患者術後十分滿意。他說,除了家族性遺傳的戽斗、小下巴外,青少年在成長發育期間,也可能因不良姿勢與習慣,導致臉部發育異常,這些問題除了影響外觀,也會同時造成咬合咀嚼與睡覺打呼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進一步也會使得營養攝取不良、人際關係不佳,甚至心臟血管系統受到損傷。陳彥綦指出,齒顎顏面歪斜是複雜度極高的臨床難題,醫療團隊會替這類型的病人制定完整的分析計畫與治療流程,透過詳細的資料蒐集,包括臨床攝影、全顱電腦斷層掃描、口內齒列掃描、臉部外觀智慧掃描之外,也會使用全程數位化分析,直接以圖片和動畫,讓病人了解手術前後外觀及功能的改變。因運用3D列印模型與手術導引版的技術,精準度大幅提昇,再加上手術全程使用超音波骨刀(非傳統的金屬鋸),可降低失血量與對組織造成的傷害;病人術後隔天即可經由嘴巴進食,不再需要進行顎間固定,口內也不必放置引流管,只需要在手術後前期吃些軟爛的食物,和透過牙刷刷牙即可。大幅降低一般正顎手術後的照護難度,讓病人輕鬆擁有漂亮臉蛋。陳彥綦提醒,經由齒顎手術與矯正治療,患者可獲得口腔健康、功能與美觀上的改善,解決惱人的齒間縫隙、暴牙、戽斗、深咬、開咬等問題,減少牙周病、蛀牙、咀嚼功能障礙,以及發音咬字缺陷。
-
2021-01-14 失智.大腦健康
預防方法/68歲阿嬤戰勝失智,環遊世界!不想老了認知衰退,請改掉11個習慣
克莉絲汀有自殺傾向。好多年前,她絕望地看著她的母親逐漸失智,連家人都不認得,更不用說自理生活,最後不得不進入養老院。克莉絲汀與她母親備受煎熬,她母親在62歲那年罹患阿茲海默症,被病折磨了18年,最後受苦的只有克莉絲汀。因為她的母親已經沒有知覺了。克莉絲汀65歲時,發覺自己的認知出了問題。她在高速公路上開車迷路,甚至在熟悉的路線上也記不得匝道的位置;她沒辦法分析數據,也不能及時整理和準備報告,但這些事又對她的工作十分重要;由於無法記住數字,她連短短的四位數都得寫下,更不用說電話號碼了;她讀過的東西記不住,每一頁讀到最後一句,又得回頭重讀這一頁。克莉絲汀不情願地準備辭職。她的錯誤變得越來越頻繁,還叫錯寵物的名字,連自己家裡的電燈開關都要找,即使她已經住好幾年了。 克莉絲汀跟許多人一樣,想要忽視這些症狀,但這些症狀卻越來越糟。2年來她的認知退化不斷惡化,她諮詢了醫生,醫生告訴她,她正步上她母親的後塵,而且醫生對克莉絲汀的狀況也束手無策,他在病歷上寫下了「記憶問題」,因此克莉絲汀無法獲得長期護理保險。她接受了視網膜掃描,結果顯示出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乙型類澱粉蛋白。克莉絲汀的腦海裡浮現了她母親的慘狀,又想到了她的失智症會持續惡化,因此無法獲得長期護理保險,也沒有有效療法,所以她決定自殺。她打電話給自己最好的朋友芭芭拉說:「我親眼見過母親逐漸喪失心智的過程,我絕對不會讓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聽了克莉絲汀這番話,芭芭拉嚇壞了。但是芭芭拉有了個想法,她告訴克莉絲汀:先不要輕生,她聽說有新的研究,克莉絲汀可以前往數千里之外、位於舊金山北部的巴克老化研究協會求助。於是在2012年,我見到了克莉絲汀。3個月後某個週六,克莉絲汀從家裡打電話給我,說她簡直不敢相信她的心智狀態會改善。她再度展開全職工作,開車也不再迷路,且能毫不費力記住電話號碼,感覺比過去好多了。我掛掉電話時,想起了幾十年來的研究、與實驗室同僚在白板上討論的時光,以及相關理論和治療方法裡每個細節的自我檢討⋯⋯這一切都沒有白費!這些研究指出了正確的研究方向。克莉絲汀現年73歲,已經接受ReCODE治療(編按:作者戴爾・布萊迪森醫生所設計的治療失智症的療程)5年,依舊全職工作,環遊世界,並沒有出現任何症狀。此外,由於各種原因,她曾經中止了這個療法,雖然只是短暫停止了4次:一個輕微的病毒疾病、一些藥用完了、出門旅行等等,而每次只要中止這個療法,她的認知能力就開始下降。但只要恢復使用ReCODE療法,她的認知就又恢復了正常。個人生活史/生活方式的種種因素在實驗室中,我們會檢測基因排列與生物化學因素,來尋找造成認知衰退的重要關鍵;同樣的,透過了解病患的個人生活史,我們也能夠找到導致認知衰退的重要線索。因此,我們必須了解你過去或現在是否曾遇到下列幾種狀況:• 曾有腦部創傷(曾被打昏、出車禍或從事需要劇烈肢體接觸的運動)。• 曾接受全身麻醉(如果有,幾次)。全身麻醉將麻醉劑的毒性與不好的氧化作用結合起來,會對大腦機能造成負面影響。• 是否曾經補過牙?這可能會讓你接觸到無機汞。• 是否食用汞含量高的魚類?這可能使你接觸到無機汞。• 使用特定的藥物,尤其是影響腦部的,例如煩寧(valium)等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ine)、抗憂鬱劑、血壓藥物、史達汀、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或者抗組織胺。• 使用過街邊販售的毒品、非法藥物。• 喝酒(如果有,喝多少)。• 抽菸。• 口腔衛生。如果沒有做好口腔衛生保健,很可能會引發發炎的症狀。• 體內是否有醫療填充物(例如:人工髖關節或乳房植體)。• 患有肝臟、肺部或心臟等器官的疾病• 打呼。這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證據。 • 食用熱榨油(例如:棕櫚油)。這些熱榨油在熱榨的過程中,會流失一些維生素E含量,所以可能導致腦部的損傷。• 攝取反式脂肪、簡單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這兩者會造成許多影響,例如血管損害及胰島素抗性。• 有慢性鼻竇炎的困擾。鼻竇炎的發生可能表示曾經接觸過黴菌及其相關的黴菌毒素。• 有胃腸問題,例如脹氣及經常性的腹瀉。這可能是罹患腸漏症的前兆。• 住家、車子或工作環境裡有黴菌。大多數人不知道黴菌也是造成認知衰退的風險因子之一。• 食用加工產品或非有機的食品。上述的食品通常會提高胰島素抗性,並容易接觸到毒素。• 曾被蝨蟲叮咬過。蝨蟲攜帶70種以上的病原體,例如萊姆病的病原體伯疏氏螺旋體,這種病原體所導致的慢性發炎也可能會導致認知衰退。• 為了治療胃食道逆流而攝取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用途是為了降低消化作用所需的胃酸,但同時也降低了鋅及維生素B12等養分的攝取。• 使用化妝品、髮妝品或止汗劑。這些產品都會讓你暴露在毒素之下。• 不太會流汗(人體可以透過排汗消除毒素)• 曾經便秘(排便能夠消除毒素)。• 飲用水攝取不足(排尿能夠消除毒素)。任何上述的因素都可能增加認知衰退的機率。延伸閱讀: 平衡自律神經第一步:這4種食物少碰為妙!消耗體內B群讓你「慢性發炎」●書籍介紹終結阿茲海默症:第一個實證可預防、逆轉認知退化的療程作者: 戴爾‧布萊迪森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9/09/27作者簡介戴爾・布萊迪森醫生(Dale E. Bredesen, MD)國際知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專家。他畢生的職志就是翻轉當今對阿茲海默症的理解。他相信,阿茲海默症可以預防,可以逆轉。他是醫界神經研究的先鋒,率先發現ReCODE療程,現已獲全球許多醫生採用。 他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杜克大學醫學中心,並在加州大學舊金山校區醫院擔任神經科住院醫師及總醫師。他曾在諾貝爾獎得主史丹利・布魯希納(S.Prusiner)的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 他先後任教加州大學(舊金山、洛杉磯)與加州州立大學(聖地牙哥),也是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阿茲海默症伊斯頓研究中心主任、巴克老化研究所(Buck Institute)的董事長兼執行長。 布萊迪森醫師的實驗室主要研究神經退化過程的機轉,並致力將研究結果轉換為有效的阿茲海默症與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治療方法。出版過超過230篇經過同儕審閱的論文。 2008年,他與瓦吉斯・約翰醫生(Varghese John MD)合作建立了「阿茲海默症用藥發展網絡(ADDN)」,從而找出全新的阿茲海默症分類療法,並且發展出全面性的新療程,也因此辨識出三種阿茲海默症亞型。同時,他們於2014、2016年發表「逆轉認知退化(ReCODE)」療程,紀錄到輕度認知障礙與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病患好轉。這是人類醫學史上的新例,本書也成為家喻戶曉的紐約時報暢銷書。責任編輯:呂宇真核稿編輯:陳宛欣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1-01-08 養生.無退休時代
熱愛毛小孩、結緣守護導盲犬!余湘第二人生「利他」擺第一,目標做到90歲
「哇!你們來了啊!你們都好乖喔……」。還沒進屋,就聽到一陣雀躍的聲音,再往前一看,原來智邦投資董事長余湘已經坐在地上,緊抱著導盲犬們笑得燦爛。「我從小在台東就養狗啊,會這麼喜歡拉布拉多,是有次我們去英國坐捷運,看到一隻導盲犬正在工作,牠領著視障朋友坐車、找到座位後,把下巴放在主人大腿上,認真工作又暖心,而且牠們還會自主去繞過障礙物,不只是聽指令而已,讓我感覺導盲犬真的很厲害、很偉大」。余湘難忘的那一幕,正是她與導盲犬的第一次邂逅,也牽起了10多年來的濃厚情緣。 這些年,余湘如願陸續養了三隻拉布拉多,第一隻她視為家人的「弟弟」,就像那隻英國導盲犬,用一生守護著余湘。 2008年余湘腦血管動脈瘤破裂,在鬼門關繞一圈後救了回來,她住院3個多月回家休養,余湘的先生「吳哥哥」,深怕自己打呼會影響太太,提議讓「弟弟」陪著余湘睡覺。40多公斤的「弟弟」漢草好、聰明又貼心,每天繞著她轉、給了余湘滿滿安全感。 「有次我好像是耳石脫落,不誇張,整個天旋地轉,然後弟弟聽到我驚呼,就把牠的兩隻前腳放在床頭、看著我,好像在對我說不要怕,有我守護你……」。弟弟真的一路守護著余湘,直到14歲離世前一天都沒有懈怠過,牠將余湘視為本命,余湘也十足寵溺牠,「毛小孩真的就像家人啊!」 不會因離別就不再養狗 之後,余湘再養了黑拉拉「安安」,卻因為腫瘤7歲就走了。「安安本來可能就沒這麼健康,眼睛有點病變、有時候跑步會歪歪的,但牠很黏人,每次都把全身最大面積靠在我身上……,就算牠有點小缺陷,但我還是很愛牠」。余湘說,比起弟弟高壽離開,安安更讓她揪心。 養狗的人,最怕狗狗離開自己,余湘雖然難過,但卻坦然面對。「弟弟、安安走,很多人會問說要不要繼續養,我說會、一定會,而且一定要,當然會怕離別,但不會因為離別就不再養狗。」 現在家裡的另一隻「弟弟」,上個月意外因牽繩的金屬環脫落、被公車撞到,至今還住在狗醫院。余湘說自己一向理性、不容易動情,但有幾個夜深人靜的晚上,想到弟弟就忍不住心疼落淚。 「我想說我已經很會照顧狗狗,沒想到讓牠被撞」。還好遇到名人維東尼動物醫院的貴人蔡坤龍醫師,讓弟弟能撿回一命,雖然尾巴被迫剪得短短的,但雙腿保住、現在也能站起來了。 把愛投放到導盲犬身上 不只愛自家的狗,余湘也將愛,投放到導盲犬身上。 聊起和台灣導盲犬協會的緣分,余湘說是星星王子牽線,介紹了協會秘書長陳長青(William)給她認識。「William放棄進入法律領域,卻跑去紐西蘭導盲犬學校取得指導員證照、投入導盲犬培育訓練,讓我很感動。」余湘出錢出力,也是導盲犬守護天使。 「每次去協會都覺得這些狗狗好窩心、好想好好照顧牠們,牠們療癒我很多,而視障朋友真的很需要導盲犬,牠們的意義不只是陪伴、提供安全感,更是能讓視障朋友的生活過得更好、更自在」。 儲備訓練師鄭宇恩說,目前協會導盲犬有37隻,培訓1隻合格導盲犬至少要花2年,每隻成本約100萬。在2個多月到1歲半時,於寄養家庭進行社會化訓練,後續再交由訓練師24小時貼身訓練,到了2.5-3歲,開始進行導盲犬與視障朋友的配對過程。 視障者免費申請導盲犬 鄭宇恩提到,只要有身心障礙手冊之法定視障朋友,都可以免費來協會申請,但要能通過第一關「心靈地圖」,也就是由定向老師對申請者進行定向訓練,必須能自己在外面,拿著白手杖行走、不會迷失方向,清楚知道自己走到哪裡去。另外,協會還會評估申請者與狗狗間的個性、步調能否一致,比如說女生牽狗,如果狗顯得比較頑皮,那就要配給男生,才能相輔相成。 配對通過後,就會展開為期1-3個月時間的共同生活,這階段主要是教導怎麼照顧狗狗、如何互動,以及指令訓練等,協會才能安心將合格導盲犬,交給視障朋友帶回去一起生活。 在導盲犬訓練過程中,也會遇到有不合適當導盲犬的。鄭宇恩說,台灣導盲犬協會已取得國際導盲犬聯盟,以及國際輔助犬組織正式會員資格,是台灣第1個擁有雙國際認證的工作犬培訓機構,所以如果狗狗個性太溫和、工作不夠積極,就會讓牠去轉當輔助犬(陪伴犬),如果個性很活潑、急躁,就會轉去保三,當緝毒犬或海關犬。 60後貢獻己力轉向「利他」 余湘近年創立2家新公司,一家是請來業界前輩,傳授產業經驗的「知行者」;另一家則是行銷顧問公司「領航者」。她轉向投入教育工作,余湘的先生大讚她做得好:「妳以前做的都是利己,現在是利他,所以要給妳按個讚!」 「我想跟《空中英文教室》創辦人彭蒙惠老師一樣,做到90幾歲才退休,不管是什麼型態,就是不能讓自己閒下來,搞不好哪天當導盲犬志工也說不定……」。 余湘曾說,年過60了,賺錢已經不是最主要考量,覺得應該要對社會做出一些回饋。現在她把「利他」,放在第二人生中的第一順位。 一路以來,她支持培訓導盲犬、與亞都麗緻前董事長嚴長壽在自己的故鄉台東,合作「余水知歡」民宿,提供原住民返鄉就業的舞台;還有長期關懷弱勢、協助罕見疾病基金會,甚至2014年信主後,她頻做見證,又成立了學院進行教育傳承。 余湘相信,老天讓她大病後重生,給了人生第二次機會,這一定有祂的旨意,她會貢獻己力、一路做到不能做為止。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不當下流老人!45歲前一定要做對5件事,才能好命過日子.更年期睡眠障礙、婦科問題多,白雁教你3動作促進出汗排濕氣,重拾優雅生活.人際關係的矛盾都是從「我以為」來的!要讓自己變得更可愛,多些體貼、少點自以為
-
2021-01-06 科別.新陳代謝
喝油養生兼顧減肥? 醫曝「真實案例」下場...小心要命
一位30多歲女性上班族,為了減肥採取生酮飲食,每天起床空腹喝下一桶豬油,利用油在胃內的排空效果差,讓身體處於不飢餓、反胃的狀態。此辦法的確在短短半年內從70公斤瘦到55公斤,但這種極端的減肥方式,也讓她在短期內又胖回原本的體重。非正規減肥法 當心復胖還會影響健康耳鼻喉科診所黃哲緯院長表示,減重者若採取網路上各種非正規的減肥方法、非法的減肥藥或是坊間的直銷產品,只要無法與個人生活型態結合,不只會復胖,更可能比原先還要胖。該名女患者就是因為無法長期忍受不健康的減重方法,即便短期體重有下降,但心理上也受到負面影響,最後只能找尋體重管理門診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才漸漸地回到理想身材,目前持續地維持良好的體態且恢復原有的開朗。 長期處於肥胖 會提高死亡風險台灣對於成人的肥胖標準定義採取BMI身體質量指數,即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若介於24-27kg/m2為過重,大於27 kg/m2則為肥胖。黃哲緯院長表示,肥胖短期內也許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負擔,但只要處在肥胖的狀態下超過五年,死亡風險會比一般人多兩倍,若肥胖超過十五年,死亡風險更是一般人的三倍,由此可知「肥胖就是一種慢性疾病」。除此之外,肥胖還會帶來許多併發症,體重越重者,不只慢性疾病發生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常會伴隨像是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因此,就算身體目前沒有感到不適,只要體重超標,就可以啟動減重計畫,黃院長表示很多肥胖的患者因為瘦身有成,同時也達到了鼻子過敏緩解與打呼改善的額外效果。 減重的唯一方式是控制 聰明吃、快樂動、每天量體重減重的唯一方式是控制「熱量攝取小於熱量消耗」,透過健康且可長期維持的飲食型態以及搭配運動來平衡每日的總熱量,並且保持積極愉快的心理,必要時可透過醫師評估,藉助藥物輔助或是外科手術,降低減重的困難度。減重的速度也不宜過快,若是以極端的手法控制飲食,將有非常高的機率導致復胖。建議以每週減少0.5 -1公斤為原則,每天大約需要減少500 大卡的熱量攝取,或減少攝食300大卡熱量,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都能達到相同的效果。黃哲緯院長提倡「聰明吃、快樂動、每天量體重」來達到減重目標,飲食方面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團隊,不僅可以提供正確知識,讓大家了解減肥不是只能吃水煮餐,還可以給予健康的個人化飲食指引;運動層面,建議每週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且心跳130下以上,若無法做到運動333的人,則能夠利用零碎時間動一動,不要產生過度的壓力造成反效果。最後,每天面對體重機上的數字,不是要對數字斤斤計較,而是了解自己身體的變化,評估目前的減重計畫是否有效。(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12小時內進食完成就能減肥? 減重專家曝結果 近5成國人BMI超標!168斷食吃想吃的也能瘦? 減重專家曝「復胖原因」 
-
2020-11-07 科別.呼吸胸腔
打呼跟睡得好不好無關!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在睡覺發生,專家揭嚴重下場
外宿時,總關心同住的友人是否有打呼習慣,最怕出現同宿者陷入熟睡、鼾聲雷動的狀況,自己卻被吵到睡不著覺。睡覺會打鼾是一件惱人的事情,尤其對枕邊人、同房室友而言,更是苦不堪言。 不過,可別以為打鼾只是單純噪音而已,也別把打呼當成是身體較疲累所致,或者是睡得沉、睡得好的表現。據統計,國人「睡眠呼吸中止症」盛行率約2~10%,估計台灣有數十到數百萬的患者。呼恐是呼吸中止症警訊 嚴重恐造成猝死風險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表示,長期打呼恐是呼吸中止症的警訊之一,嚴重者隨時會有在睡眠時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腦中風,甚至猝死的風險。他說明,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睡覺時因上呼吸道變狹窄,而使呼吸變淺且費力,因此打呼聲特別大聲,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上呼吸道完全堵塞而吸不到空氣、窒息,這也是為何臨床上偶會聽到有人在睡夢中猝死的案例。不僅如此,睡眠呼吸中止症者因常在夜間反覆缺氧,會造成心臟負荷增加、血壓上升、血管發炎。長期下來,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日益嚴重,如高血壓、糖尿病、心律不整、心肌梗塞、中風等機率都會大幅增加。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中風、失智風險高據美國睡眠心臟健康研究會(SHHS)長期隨訪結果顯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OSAS)患者,中風機率高於健康人3至4倍,甚至未來失智風險也大幅提升,不可輕忽。洪育忠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不一定會打呼,但大多是會的。他解釋,睡眠呼吸中止症者常有打呼症狀,但是,有打呼不見得一定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疑慮,建議進一步做深度的睡眠檢測,幫助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態。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睡覺時發生 不管胖瘦都會出現而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否都在睡覺的中期才發生?洪育忠進一步說明,在睡眠的前中後期都可能發生。因此,瞭解自身整體的睡眠狀態與品質,有其必要性,才能對症下藥找到方法解決。睡眠呼吸中止症通常是胖的人才會有,瘦的人不用擔心?洪育忠提到,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原因很多,飲酒、鼻塞、鼻中膈彎曲、過敏性鼻炎、舌根無力者都有可能,所以任何體型都有可能有上述狀況,不單限定於肥胖者。睡眠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人一生將近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想瞭解自身睡眠品質,或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洪育忠建議,可進行做完整的睡眠檢測,包括全身健檢、新世代心肺耦合睡眠檢測、壓力荷爾蒙、情緒荷爾蒙等,勿輕忽睡眠對健康的影響。(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諮詢專家/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洪育忠)延伸閱讀: 睡覺鼾聲如雷吵醒枕邊人 4打呼原因一次搞懂 睡覺會打呼是5大疾病高危險群! 中年男性、更年期後女性要注意
-
2020-10-26 養生.樂活人生
65歲買最後一棟房!張金鶚:選退休宅5指標,「這輩子賺的錢這輩子花」是最高境界
編按:2019年,房地產專家張金鶚從任教30多年的政大退休,在木柵半山腰買下人生最後一棟房子作為退休宅。他認為,一棟理想的退休宅應具備幾項特質:能讓人在地老化、和家人保有獨立但不失親密的關係。且最好在屋主生前,就能藉由以房養老、捐房養老等方式,換取老後生活的保障。怎麼為自己規劃老後理想的居所?走進清大科管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位於木柵半山腰的家,陽台擺著畫架,屋裡的背景音樂是古典歌劇。往窗外望去,眼前一片雅緻的綠意,還有松鼠穿梭其中。去(2019)年暑假,他從任教32年的政治大學退休,同年搬入新家。在這個離市中心稍有距離,但生活機能完善的社區,展開新的生活。66歲的張金鶚,曾任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台北市副市長,是台灣知名的房地產專家。他在台北出生、2度赴美留學、在政大任教多年。算下來,60年的人生已換過21個住所,前後買過4棟房子。「換屋跟搬家都很累,這應該是我人生的最後一棟房子。」他笑說。日本建築師中村好文曾說過,「家,是生活的容器。」隨著生命階段轉換,居住需求自然也有所改變。人生最後一棟房子,怎麼挑?換屋前先看5大指標 退休宅尤重區位與管理鑽研房地產30多年,媒體總稱張金鶚為「空頭總司令」。他反對炒房,認為台灣房地產價格長期處於不正常的高點,房價終將泡沫化。但2019年,張金鶚賣掉2間房子買下退休宅,引起不少討論。有人笑稱,連「空頭總司令」都買了房,想必房地產前景看好,現在就是入場的好時機。但張金鶚澄清,退休宅是人生最後一棟房子,他優先考慮的不是增值空間,而是個人對生活的期待。「我退休在即,馬上就有自住需求,不管時機好壞我都會買。」人生下半場,孩子大了、生活型態改變,房子該怎麼換?張金鶚分析,購買房地產前要考慮5大元素:產品、價格、區位、時機、管理。以他自己為例,退休後工作時間縮短、個人時間變多,因此社區的居住品質、休閒育樂機能顯得特別重要。這次換屋,他最在意區位和管理。區位,指的是房子座落的地點。市場定義的區位有2種,一是距離市中心遠近的「大區位」,一是鄰里生活機能的「小區位」。張金鶚提醒,市場上的好區位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熟齡族買房主要是自住考量,不必執著於「蛋黃區」的房子,小區位比大區位更重要。在政大河堤邊住了20多年,張金鶚也曾想搬到交通更便利的市中心。但台北房價高漲,同樣的預算,市中心的房子總是比近郊更小、生活品質更差。最後,他和太太買下位於木柵的新家,離舊家只有走路10分鐘的路程。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木柵離市中心有段距離,且社區離最近的捷運站走路仍要15分鐘。但他在政大教書多年,木柵是最熟悉的生活環境。哪裡適合散步、哪裡有好吃的餐館,全都一清二楚。加上父親還住在舊家的社區,方便就近照顧。離捷運站有些距離,也讓房價相對便宜。不是蛋黃區,但是他心中的好區位。此外,張金鶚也指出,鄰里關係對老後的居住安全有極大的影響。「遠親不如近鄰是真的。老了跟鄰居關係不好會很慘。」他笑說。但現代人情淡薄,若沒有好鄰里,就要有好管理。例如,平日衣物送洗、叫計程車,都可以請物業管理公司代勞。他所住的社區總共177戶,住戶共用一棟會館,內含交誼廳、圖書室、健身房、電影院,游泳池、三溫暖和酒吧。雖然每坪100元的管理費不便宜,但張金鶚說,他和太太都愛游泳、平時又有健身需求。完善的公設,是他們考慮購屋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過,若社區管理不善,游泳池也會變成蓄水池。張金鶚指出,他曾研究過都市集合住宅的管理模式,發現:100戶上下、中型規模、住宅坪數相近的社區,因為住戶同質性高,更容易凝聚社區共識。規模大的社區雖管理費較低,但住戶協商、管理不易,反而會產生「規模不經濟」,使生活品質降低。換屋前,不妨多留意。老後理想的家人關係 同鄰不同居、獨立又相繫幾年前,張金鶚的媽媽過世,94歲的爸爸從養生村搬回家和看護同住。他和姊姊輪班,每週日都到爸爸家,陪他吃午餐聊天。他認為,中年人和父母最好住得近,但不用一起住。「端一杯茶、一碗湯過去還是熱的,這樣的距離剛剛好。」他形容。他回憶,32年前買下第一間房子時,曾有一段時間和父母同住。一個屋簷下有2個家庭,4人都過得有些辛苦。「長輩看到孩子會想問、想管,我們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加上爸媽總會護著自己的兒子,讓媳婦壓力更大。」幾年後,夫妻倆購入第二棟房子,把起家厝留給爸媽居住。後來,考量長輩年紀大了、不方便爬樓梯,他們又買下自家樓上的另一棟房子,讓爸媽住進同一社區。彼此「有點近,又不會太近」,方便照應又不會相互干擾。同樣的哲學,也適用於夫妻關係上。張金鶚指出,退休宅的格局原本是4房,他們改為2房2廳。2間臥室都是含衛浴的套房,中間以更衣室隔開,門也可以上鎖。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在各自的房間冷靜;晚上睡覺,也不會被對方的打呼聲吵醒。分房睡,反而更能維持感情。老夫老妻需要獨立的空間,但關係可不能像室友。退休後,張金鶚開始上油畫、古典音樂課,太太則學小提琴和藝術。2人的興趣重疊,也反映在空間規劃上。陽台正對窗外的好風景,適合放畫架、種花草。同一側,書房窗邊也有個小長椅,讓夫妻倆可以愜意的喝下午茶。「當初規劃是我念書時,太太可以坐旁邊跟我聊天,不過搬家後好像還沒實現過!」張金鶚笑說。此外,家中雖然只有2人,但餐廳、客廳仍保留寬敞的聚會空間。張金鶚教書多年,學生們的感情很好,每年都會不定期聚會、旅遊。因為「鶚」容易被誤讀成「鴨」,張金鶚綽號「鴨子」,他指導過的150多位學生們也組成「鴨子家族」。即使退休,小鴨子們仍不時來家中造訪,讓頂客夫妻的生活不寂寞。房子不要太早給小孩 房產活化換老後保障最理想台灣房價高漲,年輕人普遍買不起房。4、5年級的父母總會希望留房產給孩子,或者至少讓孩子住在家裡,節省生活開支。但張金鶚指出,學術研究已顯示,長期賴家會導致年輕人難以獨立、成長,更可能進一步推遲結婚、生子的年齡。他建議,若一時買不起房,父母可先資助孩子租金,讓他們即早離巢。假使孩子住在家裡,也要讓他們付生活費、幫忙家務,培養責任感,不能「無條件賴家」。至於房產繼承,張金鶚則認為,房子常會成為子女爭產的導火線。且過往的研究亦顯示,父母將房子過繼給孩子的時間愈早,他們日後聯繫、探望父母的次數愈少。「人生最後一棟房子,最好在生前就百分之百消費。」他說。他認為,父母與其將房子留給小孩,不如思考如何利用房產變現為養老金,減輕孩子照顧父母的負擔。例如,他曾大力推動「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即大眾熟知的「以房養老」),鼓勵退休族將名下的房子抵押給銀行,每月換取現金作為生活費,且仍可住在自己的房子。這樣的模式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可惜在台灣開辦5年多來,申辦人數不如預期。如果擔心申請以房養老,銀行鑑價較低、每月獲得的資金不足,也可考慮另一種「捐房養老」模式。張金鶚指出,幾年前有位獨居的長輩,長期接受伊甸基金會的照顧。他希望能將名下的房產捐出,條件是基金會必須持續提供照顧服務,直到他往生為止。在張金鶚的建議下,基金會和老先生簽訂了契約。長輩生前可在最熟悉的環境終老,平時也有人探望。在他身後,基金會將這棟房子當作中、南部癌症病友北上就醫時的臨時住所,達到雙贏的局面。除了伊甸以外,目前國內也有愈來愈多非營利組織接受這種名為「附負擔捐贈以房養老」的合作方案。此外,張金鶚也相當推薦國外盛行的「售後租回」養老模式,屋主將房產賣給保險公司,再以售屋所得向承租原本的房子。合約當中明文規定,保險公司有義務將房子承租給原屋主、並負責維護修繕,直到屋主往生為止。在這個前提下,屋主可拿回較多資金,也不用擔心老後居無定所。「或許有人認為,有房才有安全感。但你過世後房子一樣會被賣掉,差別只是生前能否拿到錢。」張金鶚直言。65歲買下人生最後一棟房子,張金鶚說,他最大的願望是「在地老化、淨現值(NPV)歸零」。很幸運地,他和太太的人生下半場能住在熟悉的環境、享受生活的樂趣。這棟退休宅將來還可捐贈換照護或申請以房養老貸款,即使沒有小孩,也不用擔心老後無人看顧。身為房產專家的他,很清楚房子是身外之物。一棟房子若無法讓人活得更好,價值再高也只是負擔。「這輩子賺的這輩子花光,才是人生最高境界!」原文:65歲買最後一棟房!張金鶚:選退休宅5指標,「這輩子賺的錢這輩子花」是最高境界
-
2020-10-25 科別.精神.身心
健保大數據/民眾失眠看那一科?這科別上榜不意外
108年各年齡層及性別使用安眠鎮靜(含抗焦慮)藥品,女性用藥人數約為男性1.5倍,不分性別皆為60至69歲用藥量最大。若仔細分析不同年齡層男女安眠藥品情況,女性於50至59歲起,用藥比例與男性相比突然大增,彼此差距將近2倍,該情形到70歲後,用藥量差距又縮短。對壓力感受較敏感,女性用藥人數多。女性用藥人數多,其實與女性患者基數多有關,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說,這與第一線臨床觀察一致,尤其女性對於壓力感受比男性更敏感,多認為睡眠品質重要,甚至常在門診看到妻子因治療效果好,拉著丈夫一起來看診。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振興醫院身心治療科暨睡眠中心主任毛衛中也說,失眠最常見的心理合併症是憂鬱症、焦慮症,這些疾病都是女性好發性高,女性荷爾蒙變化也比男性明顯。面對壓力,即使家庭主婦也不比職業婦女少,如經濟分配、育兒教育輔導等安排。失眠前五大就醫科別,中醫排第一。108年主診斷為失眠、且前五年無失眠主診斷就醫紀錄的民眾,這五年當中的五大就醫門診依序是中醫科、家醫科、耳鼻喉科、牙科及內科;前五大就醫住診依序是婦產科、骨科、外科、泌尿科及心臟血管內科,多與疼痛、頻尿、胸悶等影響睡眠品質因素有關。一般人不易理解牙科為何上榜,其實健保數據結果與臨床多年觀察相似,林嘉謨說,磨牙、顳顎關節痛都會造成睡眠品質不佳。多數民眾在開始出現睡不著,又害怕吃藥傷身,中醫科就成為優先選擇,希望透過調息改善失眠,若有明顯打呼問題民眾則會從耳鼻喉科轉診。確診失眠前最常看科別,精神科未入列。值得注意的是,毛衛中指出,從失眠患者在確診前五年最常看診科別沒有精神科,可以看得出國內多數民眾對於精神科仍有忌諱。在其他科別提出受失眠所苦比較自在,但認為「失眠不是多嚴重的問題」也是不積極至身心科看診原因之一。毛衛中也分享一份2001年多國合作研究各年齡階層失眠發生率差異,多數人都會認為年紀大了才會容易失眠,但該研究卻打破成見,發現年紀並非失眠好發率重要因素,研判大齡失眠者可能是「被逼來看醫師的」,因老化出現內外科問題,就醫時順便說明失眠問題。該研究觀點在健保數據中得到證實,108年「次診斷失眠」者最常因精神官能性疾病、情感性疾病、高血壓性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食道胃及十二指腸疾病、上呼吸道疾病、一般症狀與徵候、發作及陣發性疾患、女性生殖道非(發)炎性疾患,十大上述問題就醫。附設睡眠中心醫院,經手患者多。108年各醫療層級門診件數第一的醫療機構,分別為基層診所家欣診所、區域醫院台北市立聯醫、醫學中心中國附醫、地區醫院中國醫台北分院。多項睡眠生理檢查人數統計中,則是由林口長庚脫穎而出,奪得第一,其次分別為台大醫院、中國附醫、台北榮總及台中榮總。毛衛中說,上述名次靠前的醫療院所,多是20多年前率先建立睡眠中心的醫院,院方重視跨失眠科轉介,各科醫師看重失眠問題,較能揪出失眠患者,經手患者人數多,對於失眠治療更熟悉,更能給予病人完整治療,患者看得見療效,回診次數自然多,形成善的循環。108年主診斷為失眠症者使用安眠藥品,共申報3991萬件,診所申報2324萬件居冠、其次是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及醫學中心。用藥申報件數最多的醫院是台北市聯醫,共申報56.1萬件,林嘉謨和毛衛中都認為,該結果與聯醫由多醫院組成且有精神科別為主的松德院區有關。
-
2020-10-25 科別.精神.身心
房間濕氣要注意!精神科醫師教你營造一夜好眠的空間
成人每天需要6到8小時睡眠,深眠期至少要占睡眠期的2到3成,身體才能獲得徹底休息。當白天工作出現專注度降低、頻打哈欠、效率低落,都是睡眠品質不佳的警訊,若未找出根本的原因,長期累積睡眠債,等於一步步將自己帶進慢性失眠的深淵。急性失眠可及時改善,慢性失眠需長期抗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信謙表示,失眠等睡眠障礙與民眾的生活習習相關,且隨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改變,成因也有所不同,最常見的原因以壓力為最大宗,其次為疾病引起。情緒及壓力的累積會使體內的荷爾蒙失調,進而影響睡眠。失眠主要分為急性失眠與慢性失眠,急性失眠可以透過行為治療及時改善,如心理諮商釋放壓力或調整睡眠方式等;慢性失眠則需要長期抗戰,多需要使用安眠藥介入治療。至於常見會影響到睡眠的疾病,如女性生理期、癌症治療、過敏性鼻炎等,這類原因多可透過根除病因,或適當搭配安眠藥使用,即可改善失眠或睡眠障礙。寫睡眠日誌至少一周,找出失眠原因。李信謙表示,睡不好最常見的型態有入睡難、入睡後頻醒來、入睡後醒來難以入眠等,最重要的是影響到白天的工作效率,即可被定義為「失眠」。不過工作效率的改變,每個人的定義不同,因此要確定自己失眠與否,可以先做「睡眠日誌」,記錄至少一周。睡眠日誌主要記錄每天幾點上床睡覺、幾點起床、睡眠期間醒來次數及原因,如上廁所、做夢驚醒。再者記錄白天的精神狀況,工作專注度與以往相比是否變差,是否比以往容易疲憊等,只要一周超過三天以上,有白天精神變差的情況,建議就醫找出根本病因。睡前追劇情緒太激動,嚴重影響睡眠品質。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表示,面對難以釋放的壓力或是疾病引起的失眠,多需要醫師的協助。一般民眾偶爾也會有睡不好的時刻,若想要好眠,平時就得擺脫「四大NG行為」:睡前三小時內避免大吃(特別是吃到飽或是大吃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劇烈運動、避免抽菸或喝酒、避免躺在床上滑手機或追劇。林嘉謨表示,睡前三小時應讓身體慢慢休息,近年國人常會把電視架在房間內,睡前躺在床上追韓劇、日劇,哭得稀哩嘩啦;或是睡前看政論節目,愈看愈氣;又或者是把手機帶進房間,一路滑到閉上眼睛的前一刻,都會影響睡眠品質。把電視3C產品移出,房間只用來睡覺。林嘉謨解釋,睡前情緒應盡可能平緩,太悲傷或是太情緒化的內容都不建議。且房間應專屬於「睡眠」,房內設置電視,方便躺著看影片,這會讓身體搞不清楚現在是活動時間還是睡眠時間,長期下來就會擾亂身體的機能。他建議,應讓電視以及使用任何3C產品專屬於一個空間,如客廳,睡覺就專屬在房間內,將有助於睡眠。喝熱牛奶助眠,記得少量就好。幫助好眠,建議可以在晚餐後散步、遛狗,也建議可以適度運動,若安排有氧或重訓等劇烈運動,應距離睡覺三小時。平時久坐的民眾,可以透過關節按摩、泡熱水澡或是熱水泡腳,增加血液循環,約一小時後入睡會更好入眠。坊間常見的「喝熱牛奶助眠」,林嘉謨表示,熱牛奶確實有助身體獲得滿足感,幫助身心放鬆,達到好眠效果。但他也提醒,無論熱牛奶或是簡單甜食,都不建議多吃,偶爾在睡前少量淺嘗就好,否則吃太多會造成腸胃道的壓力,反而會睡得不舒服,增加失眠的機率。睡眠的場所也建議減少光害,最好關燈睡,讓體內可以分泌褪黑激素。房間內的濕氣建議維持在50%到60%之間,降低塵蟎刺激人體的機率,但要提醒除濕時,人不建議待在房間內。容易打呼或是肩頸緊繃的民眾,選擇枕頭時可考慮記憶枕,讓頭頸部獲得支撐,也能提升睡眠品質。
-
2020-10-19 科別.耳鼻喉
OL鼻涕倒流20年快崩潰 醫師一招解決
新北市一名42歲的廖小姐長年飽受鼻涕倒流之苦,常有胸悶、感冒等症狀,夜晚時更會出現慢性咳嗽,嚴重影響睡眠及工作精神,求醫20年不見改善,去年更因狀況加劇引發氣喘。日前她至衛福部台北醫院求診,中醫科醫師郭建志發現,原來她長期坐在風口,冷氣直吹頭部,廖小姐遵循醫師建議,調整辦公室及房間冷氣出風口方向及按時用藥後,終於擺脫惱人的鼻涕倒流。郭建志指出,鼻涕倒流經常發生在兒童身上,有些爸媽常問,「孩子常感冒、夜咳,是不是抵抗力較差?」但其實很多是感冒未治癒產生的鼻涕倒流後遺症,症狀不會隨年齡消失,有些甚至更嚴重,例如晨起打噴嚏、睡覺時鼻塞、呼吸聲很大、打呼、只能靠嘴巴呼吸,甚至造成偏頭痛、夜咳、嗅覺喪失、失眠等情況,恐大幅降低生活品質。郭建志表示,造成鼻涕倒流的原因除了感冒,還可能是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鼻涕會呈現稠、黃色狀,造成夜咳,萬一衍生為慢性鼻竇炎,治癒需很長一段時間;若是過敏性鼻炎導致,鼻涕呈現清水狀、量不多,較不易造成咳嗽,但不定時會有鼻水流出。郭建志醫師建議,有鼻涕倒流困擾者,平日要減少吹冷氣的機會,若要開啟電風扇或冷氣,避免身體裸露直接受風以及直吹頭部,以免受到風寒,配合醫囑服藥並調整作息,即能改善治癒。
-
2020-10-19 科別.耳鼻喉
醫病天地/不坐冷氣風口 擺脫鼻涕倒流
新北市42歲廖小姐長年飽受鼻涕倒流之苦,常有胸悶、感冒等症狀,夜晚更會慢性咳嗽,嚴重影響睡眠及工作品質,求醫20年不見改善,去年更因狀況加劇引發氣喘。她日前到衛福部台北醫院求診,中醫科醫師郭建志發現,原來她長期坐在風口,冷氣直吹頭部,廖小姐遵循醫師建議,調整辦公室及房間冷氣出風口方向及按時用藥後,終於擺脫惱人的鼻涕倒流。郭建志指出,鼻涕倒流經常發生在兒童身上,有些爸媽常問「孩子常感冒、夜咳,是不是抵抗力較差」?但其實很多是感冒未治癒產生的鼻涕倒流後遺症,症狀不會隨年齡消失,有些甚至更嚴重,例如晨起打噴嚏、睡覺時鼻塞、呼吸聲很大、打呼、只能靠嘴巴呼吸,甚至造成偏頭痛、夜咳、嗅覺喪失、失眠等情況。郭建志表示,鼻涕倒流原因除感冒,還可能是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鼻涕會呈現稠、黃色狀,造成夜咳,萬一衍生為慢性鼻竇炎,治癒需很長一段時間;若是過敏性鼻炎導致,鼻涕呈現清水狀、量不多,較不易造成咳嗽,但不定時會有鼻水流出。郭建志建議,有鼻涕倒流困擾者,平日要減少吹冷氣的機會,若要開啟電風扇或冷氣,要避免身體裸露直接受風以及直吹頭部,以免受到風寒,並配合醫囑服藥、調整作息,即能改善治癒。
-
2020-10-16 名人.陳光超
陳光超/自虐治療「甜蜜點」
「我想開刀。」一位綁著馬尾的女孩,Mia,坐到我面前,怯生生地告訴我。「蛤?開刀?」我很驚訝。面前這位女生,戴著大大鏡框的眼鏡,不敢直視而看著地上的眼睛,有著漂亮的弧線。長長直直的眉毛,一直到尾端,才像柳葉般的微微下垂。MIT口罩後面,有那遮不住挺直的鼻樑。心裡猜想著,這女孩應該是個美女吧!「妳哪裡不舒服?」「哪位醫師要妳找我開刀?」「我,.....」「我沒有不舒服。」她還是很害羞。「沒有不舒服?」我聲調開始高起來,怎麼來個找碴的。「然後要開刀?」「不是啦,不是啦。」怕我生氣,她有點急了。「我會打呼。」「打呼?」「年輕女生很少啦,你又不胖,身材勻稱,不太會啦。」我語氣不僅緩和下來,而且變得溫和,順便誇了一下她,免得嚇著這位美眉。「妳在睡覺,怎麼知道妳在打呼?」「請妳不要一再打開門,裡面有人在看病。」「請尊重隱私,號碼到了再進來。」我聽到門診護理師在管控門禁。抬頭一看,有位太太一直想要側身擠進來。看她穿著得體,雖然想要擠進來,臉上卻沒有一股凶相,仍然帶著淺淺又有點歉意的微笑,顯然她不是想要插隊的大媽。「什麼事情?」我問她。「在裡面的是我女兒,我可以進來嗎?」「當然可以呀,請進。」原來如此。「就是她說我會打呼。」Mia 指著她媽媽說。「是呀,陳醫師。」媽媽收起高雅的微笑,眼睛瞪得很大,表情誇張起來。「那鼾聲好大好大,她房門關起來,我在客廳都還聽得見。」「媽,妳..」Mia拉了一下媽媽的衣服,示意她講小聲一點,頭變得更低了,顯然Mia對她的打呼,很不自在。可是她的媽媽沒理會,繼續大聲地說。「請你一定要幫幫忙,Mia 為了她自己會打呼,都不敢交男朋友了。」「我都快被她急死了!」「是這樣子的嗎?」我轉頭對Mia說。她可憐地點點頭。「萬一男生知道我會打呼,我一定會被他們笑死。」打呼的機轉,其實滿複雜的。但我們手術能夠處理的,主要就是軟顎及懸雍垂的部份。假如舌根寬又大,懸雍垂又粗又厚,軟顎向後倒,都會讓手術結果不理想。「請把口罩拿下來,」我準備檢查一下Mia 的軟顎及懸雍垂。「我要先確定手術對妳有沒有效果。」Mia 動手準備拿下她的口罩,突然我有點小緊張。拿下口罩,她還是我想像中的美女嗎?她的眼睛,完美搭配著挺直的鼻樑。一旦脫下口罩,會不會露出的是ㄧ張不協調的嘴呢?Mia 把口罩往下拉到下巴,終於可以看到她的廬山真面目。雖然不是櫻桃小嘴,但豐腴的紅唇,跟眼鼻搭配的十分巧妙,真是好看!「來」「把嘴巴張開。」我不動聲色地說,好像心裡完全沒有發生過漣漪!「媽媽,妳看。」我調整了一下我的頭燈,讓光線照進Mia的嘴裡。「她的懸雍垂及軟顎,都是下垂的,這確實會造成打呼。」「不過還好的是,除了扁桃腺稍大之外,Mia的組織都不是太厚,手術的效果應該不錯的。」現代針對打呼的手術,大多使用熱刀,如雷射,電漿,射頻...等,減少術中出血。不管用什麼方式,儀器廠家都是宣稱,各家的產品均能有效減少術後的疼痛。發表的研究論文也宣稱,用這些儀器的術後疼痛是tolerable (可忍受的)。可是實際上他們越是宣稱tolerable,越是intolerable (忍受不了的)。手術後,只要到了用餐時間,病患都會開始恐懼起來。因為每吞ㄧ口,就會經歷一次錐心之痛。連口水都不敢吞,猛往外吐口水。因此有各式各樣的方法,嘗試著去減輕術後的吞嚥疼痛。比如使用類固醇,或強力止痛藥等- - - 可是病人痛的吞不下去,不行!注射長效麻藥- - - 在很痛的傷口上,左右再各戳一針,不行!使用喉嚨噴劑- - - 效果短暫,一下子整瓶「喝」完,不行!插鼻胃管,直接灌食- - - 插鼻胃管的痛,比直接狠下心,硬吞口水還更痛,不行!「媽媽,Mia 手術很順利。」我跟Mia的媽媽說。「妳去買些小冰塊讓她含著,會比較不痛。」「若是吃不下東西,可以含一點冰淇淋,補充一些熱量。」因為低溫也有止痛的效果!「冰淇淋!」聽到冰淇淋三個字,Mia 喉嚨劇痛眉頭緊蹙的表情,突然亮了起來。「好耶,我要吃冰淇淋!」......「怎麼啦?冰淇淋不好吃嗎?」結束一天的手術後,訪視Mia時,發現她很不開心。「還是吞不下去,太痛了啦!」Mia 大力的抱怨。「而且冰淇淋含在嘴巴內,會覺得滑滑黏黏的,感覺好噁心。」Mia 快崩潰了!我心裡想,我嘴裡有一個小小潰瘍時,就覺得很痛,不好吃東西了,何況是打呼手術後那麼大一個傷口。「Mia,我若是有口腔潰瘍時,我都在潰瘍傷口上塗一層口內膏,就會好很多,不會那麼痛。」「妳到治療室來,我幫妳塗口內膏,試試看會不會好一點。」Mia的嘴裡,有條橫亙左右的M型縫合傷口,乍看之下,好像有4條蜈蚣,兇狠的佔據Mia 的整個軟顎,難怪這麼痛。「妳吞吞看。」我用口內膏將這幾隻「蜈蚣」全部覆蓋住,叫Mia吞個口水,試試看止痛效果好不好。「我不敢!」她怕痛,拒絕了。「乖,試一下,陳醫師很忙的,他沒時間在這裡耗。」她媽媽鼓勵她。Mia緊閉雙眼,兩側眉頭皺到連成一條,嘴巴緊閉至看不到雙唇,兩側臉頰往上提升到下眼瞼,整個臉部五官聚攏的比小籠包還緊。深呼一口氣後,抱著「痛死」的決心,提起肩膀,把口水「壓入」喉嚨。「咦!真的不痛了耶!」Mia的小籠包臉,突然放鬆開朗起來。「真的假的!」她媽媽不可置信地說。「嗯,真的不痛了。」立刻又再吞一次口水後,她很確定的回答。「這藥只能維持兩個小時。」我說。「趁現在吞嚥不會痛,妳現在趕快去吃飯。」......「怎麼樣?昨天晚餐吃的高興嗎?」早上去看她。「昨天晚餐很快就全吃光了!」Mia媽媽搶著回答。「一點都不痛。」「但是我早餐沒辦法吃,現在好痛喔。」她那小籠包表情又出現了。「好好好!」我轉頭吩咐我的住院醫師。「英政,你幫她塗一下口內膏。」「讓她-享-受-完早餐後,再到門診讓我看傷口。」我信心滿滿的特別強調「享受」兩字。門口傳來推著點滴架的聲音,穿著病服,頭髮有點散亂的Mia,垂頭喪氣地走進來。「怎麼啦?不是剛吃完早餐?」「無法吃啦,太痛了。」「剛剛英政不是幫你塗口內膏?」「有啊,但是沒有你塗的有效。」「跟沒塗藥時一樣的痛,根本沒法吃。」「不會吧?有塗藥多少會比較不痛啊。」我不太相信。「一點都沒效。」她嘟著嘴回答。「真的一點都沒效。」「嘴巴張開,」我示意她坐上診療椅「講 啊- -」我把頭燈對準她的嘴巴。「復原的不錯,傷口沒有比較腫喔!」我發現她的軟顎塗滿了口內膏,應該跟昨晚的情形差不多,吞嚥應該沒問題。只有一點點的傷口沒塗滿,我就順手把那個暴露的傷口用口內膏補滿。「耶耶!不痛了。」她滿臉驚喜。「跟昨晚一樣,吞不會痛了!」「我馬上去吃早飯。」頭也不回,推著點滴架,「喀喀喀」地跑回病房,去享用她那已經涼了的早餐。「英政,中飯前,你再幫Mia塗口內膏。」「她很嬌貴,太怕痛了。」我跟住院醫師說,而且特別交代。「要塗滿喔!」門診忙得不可開交,電話卻又響起。「Mia一直喊痛,中飯沒法吞。」「口內膏沒什麼效。」英政的電話剛掛斷,Mia的媽媽已經衝到門診求救。「媽媽,我得看完門診才有時間去病房,不然你現在把她帶下來。」我檢查她的嘴巴,因為已經下午三時點了,英政中午幫她塗的口內膏已經脫落了大半。我重新幫她塗滿。「又不痛了!」「這奇怪,只有你塗的才不會痛!」Mia又再次展開了笑臉!哈哈!Mia一定是把我當做小鮮肉,心理作用大過實際的痛覺了吧!心裡雖然這樣暗想,我還是想找出個原因。下班時,我特地繞到病房檢查室。「英政,你再幫Mia塗一次口內膏。」我站在英政的後面,又仔細又好奇的觀察,想要知道為什麼Mia 一直抱怨英政塗藥沒有效。英政戴上頭燈,將圓圓的白色光柱,射入Mia的口中。再次看見那四隻看似蜈蚣的縫線,佔據在軟顎上。英政左手拿著口腔棉枝,輕輕地把傷口上黏黏的口水搽掉。右手拿著細細的耳用棉枝,將口內膏仔細地塗在傷口上,直至完全覆蓋傷口為止。「好了。」英政回頭跟我說。「Mia,妳吞一下口水。」她媽媽迫不及待的說。「唉喲,好痛。」Mia痛的連小籠包臉又出現了。「奇怪!」我說。「Mia 妳再把嘴巴張開我看看。」我仔細地察看傷口四週,英政塗的不錯,只有右邊10點鐘方向有一點點沒有覆蓋好。「吞真的很痛嗎?」我問。Mia抿着下垂的嘴角,用力點點頭。「不會吧?塗口內膏多少有止痛的效果。況且口內膏已經覆蓋了整個傷口,應該不太痛才對!」我不明白。「真的好痛,跟沒塗口內膏時一樣的痛。」Mia 抗議著。「妳是說,有塗藥跟沒塗藥是一樣的痛?」輪我皺眉頭了。她瞪大眼睛,委屈地向我點點頭。「只有你塗了才不痛。」她竟然向我撒嬌。「好吧!那我幫妳塗。」我跟英政借了他的頭燈。「嘴巴張開。」明明軟顎上,蓋著滿滿厚厚的口內膏,我沒地方下手。可是又答應Mia幫她塗,只好裝模作樣,沾了一滴口內膏,將10點鐘方向那一點點沒有覆蓋完全的地方,補塗了上去。「好罷..,」我不抱希望地說。「 妳再吞一次口水。」Mia 因為害怕,又把表情緊繃起來,用最皺的小籠包臉,深吸一口氣,硬把口水吞了下去。「耶!」小籠包臉突然雨過天青的展開。「一點都不痛了耶。」她像小女孩般的跑了。「我就說嘛,你塗才有效。」「我去吃點東西。」留下搞不清楚狀況的英政,她媽跟我三人在治療室裡。「怎麼可能這樣?真是心理作用。」她媽媽說。「是呀,你只是補了一點點。」英政說。「不到整個面積的百分之一。」「對呀!我只是做個樣子,隨意塗了一點。」話一出口,心裡就後悔了。我怎麼會在Mia媽媽面前,洩漏了我只是裝模作樣,不是真心幫Mia塗藥的秘密。晚飯後都在想這件怪事。按照我自己口腔潰瘍的經驗,我自己塗口內膏,塗多少,疼痛就會成比例的少多少。怎麼Mia的傷口,幾乎99%蓋滿了口內膏,卻仍然喊痛?為什麼我只是補塗了那1%,她就完全不痛?整夜腦袋裡都是問號!我突然想起來,早上Mia沒法吃早餐, 推著點滴架來我門診,那時我發現Mia傷口沒有塗到藥的地方,好像也是10點鐘位置。所以結論是,傷口一定要塗好塗滿口內膏,尤其是要注意10點位置要塗滿。我發短訊給英政,告訴他隔天早上要這樣塗藥。但是就這麼一個事兒,擱在心裡,腦筋轉個不停。冥冥之中,老是要推翻我晚餐後所做的結論,要我反向思考,反向思考,反向思考...。半夜裡,突然靈光一閃!若是我不塗那99%,只塗那1%,那會怎麼樣?難道那麼大的傷口本身不會痛,只有傷口10點鐘的位置會痛?越想越好奇,天剛亮就衝到醫院,把Mia叫醒,拉著她到治療室。「陳醫師,你這麼早就來上班啊!」她媽媽被我吵醒,也睡眼惺忪地跟著我們出來。「還親自幫我女兒換藥啊。」看來她很感動。其實我是要拉她女兒做試驗。「Mia,張開嘴巴。」「我還沒刷牙漱口呀。」她怕讓我聞到不該聞的味道。「沒關係,一下下就好。」我堅持。我擠了一滴口內膏,輕輕地塗在10點位置。「試試看吞ㄧ下。」我充滿期待的說。「還有一點痛啊!」Mia嘴巴說痛,可是並沒有出現小籠包臉表情。「怎麼痛法呢?」我說。「看妳表情還好啊。」「就左邊還會有些痛。」「有多痛?」我問。「如果不痛是0分,最痛是10分的話,現在是幾分的痛?」「大概還有2分。」她說。「那好多了嘛!我看看。」我請她再張開嘴巴。再擠一小滴口內膏。「10點鐘位置是你的右邊,現在你說左邊會痛,那我就在2點鐘位置,幫妳塗一滴。」我邊說邊塗。「妳現在再試試。」「耶!都不痛了。」雨過天青的笑臉又出現了。這時我心裡笑的比Mia 還燦爛!「真神奇!那麼複雜縫合的傷口,只要在10點位置點一滴,就可以減少8成的痛。比止痛針,吃藥有效多了!」我一邊發短訊給英政,告訴他這個發現,一邊讚嘆著跟她媽媽說。由於這個無心的發現,讓打呼的病人,手術後吞嚥困難的問題得到解決。因為只要塗一滴,所以病人或家屬容易操作。病人在每次吃飯前,自己照著鏡子張嘴塗藥,就可以愉快的用餐。就像打高爾夫球,若打在「甜蜜點」上,球就會飛很遠。因此我就命名這個10點位置為「甜蜜點」。雖然現在我是以人工耳蝸手術研究,經常在國際場合演講,但打呼手術「甜蜜點」的演說,才是我登上國際講座的真正初體驗喔!在此要特別感謝,長庚李學禹理事長在當年的邀請。「怎麼樣?手術後吃的下嗎?」我問面前的這個大男生。「可以可以,沒問題!吃飯都沒問題!」這位頭髮長長的男生,一直都是笑臉迎人,露出白白的牙齒,很陽光。「那要不要再拿一條口內膏回去?」我心裡滿是得意。這甜蜜點的發現,實在造福很多人,一定包括眼前的這個大男生!「不用。」「不用。」他連忙回答,雙手還搖個不停。「我都沒有用。」「蛤!」我又吃驚,又失望,而且開始生氣,音調高了八度,「都沒有用?...」! 他 - 他- 竟然敢把我這麼好的發明,晾在一旁。「醫師,我看到你在這方面的文章及研究。」他把臉整個往我這邊靠,刻意放低音量,怕被人聽到,「我有一個新的想法,想讓你做研究,寫成論文。」「哦,新想法?」「你說。」我沒好氣的說。「你那個甜蜜點可以登上外國雜誌,我這個方法更簡單。」他說。「我就是發現這個方法,才可以不用口內膏,就可以無痛吞嚥。」「真的?」我的好奇心又來了。「你快說,快說呀!」「你用什麼藥?」我站了起來,坐不住了。「可口可樂。」他秘密的說。「可口可樂???」我有沒有聽錯?又嗆又辣的可樂?「對,用可口可樂。」他很得意的說,因為這是他的發明。「你可以大力推薦給病人用。」「而且不用浪費棉枝,也不用管傷口上的口水!」的確,他説對了,傷口上若口水沒擦乾,口內膏很難塗上去。「手術後,喝一大口可口可樂,仰起頭,囉囉囉漱口,用力吞下去,就可以了。」他邊說邊表演,意氣飛揚。「可樂很刺激,碰到傷口會很痛很痛耶。」我馬上就拒絕他這個餿主意。「誰受的了?」「就是沒有任何食物比吞可樂還痛的,」他仍然振振有辭,極力推銷他的方法。「所以拿可樂漱口再吞下去,在那種痛徹心扉的痛都經歷過後,吃任何東西都不算什麼痛了!」現在我們是不是該開始「如何自虐」的研究!
-
2020-10-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流感季開打流感疫苗 台大:可減少2成新冠肺炎風險
流感疫苗本周一起開打,社會大眾皆期待流感疫苗也能有助新冠防疫。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的研究團隊,今於防疫說明會進行專題報告,分析前半年已經歷流感與新冠肺炎夾擊的南半球經驗,並綜合北半球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流感疫苗打的多,新冠疫情嚴重度較低,且施打時機很重要,在流感季或發生新冠症狀後接受流感疫苗,減少新冠肺炎風險效果最大,效益可達20%到27%。公衛學者張維容表示,根據巴西9萬2264人的研究發現,這群人流感疫苗接種率為31.1%,相較於沒有接種者,30歲以上接種流感疫苗者新冠肺炎死亡率都較低,將近兩成(18%)的新冠肺炎死亡率下降與流感疫苗接種有關。巴西研究者也將流感疫苗接種時間分三類,第一類為流感季之前就打的,第二類為流感季接種,第三類為流感季期間發生新冠肺炎症狀才接種。結果發現,第二類與第三類的接種時間,對於新冠肺炎風險的降低效益較大,流感季接種者風險減少20%,流感季期間出現新冠肺炎接種者風險減少了27%。義大利的研究結果也和巴西不謀而合。公衛學者任小萱指出,義大利分析22個省份3到6月流感疫苗接種率與新冠肺炎臨床指標的相關性,結果發現,這22省份接種率介於37-62%,調整五類干擾因子之後,證實流感疫苗接種率與新冠肺炎各類臨床指標呈現負相關,包括抗體盛行率、住院率、加護病房住院率、新冠肺炎死亡佔比,顯示接種率較低的地區也是疫情較嚴重的區域。除了流感之外,研究團隊也提醒需注意新冠肺炎與其他病毒、細菌的共同感染,對於年長及多重慢性病者,可能構成致命威脅。公衛學者古玫生指出,有共同感染的人新冠病毒排毒時間顯著較長,康復情形也比較不好。如果使用抗病毒藥物兩個禮拜後,可以顯著改善肺部感染,不過28天後治癒或死亡的比例並沒有明顯的不同,新冠肺炎嚴重度也沒有明顯不同。公衛學者王威淳指出,根據廣東首第二總醫院49例疑似案例的痰液樣本比對,發現七成患者有共同感染,共有13種細菌病原體,包括肺炎鏈球菌、綠膿桿菌等,其中以嗜血桿菌最常見的。另外,江蘇省醫院257名確診患者則發現11種細菌,肺炎鏈球菌、克雷白氏細菌、嗜血桿菌是前三名,而且在發病第一到第四天內,共同感染率最高,重症者的共同感染比率也最高。急診醫師許辰陽表示,美國及土耳其的個案報告顯示,65歲以上多重慢性病的病人,容易發生共同感染而快速併發重症,因此施打呼吸道疫苗是很重要的,例如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病毒感染為細菌感染打開大門,導致病情加劇,惡化病程,」許辰陽提醒,流感季節在加護病房及住院個案的增加,會導致次發性感染風險提高,這是許多感染症共同的特性。這關係到臨床醫師是否要早期投藥,例如認為個案有較高細菌感染風險,而提早給預防性的抗生素投藥。
-
2020-10-04 科別.精神.身心
睡前喝牛奶助眠?日本名醫告訴你這個時候喝更有效
上下樓梯會喘、睡很久還是無法消除疲勞、累到一根手指都動不了,現代人普遍有慢性疲勞問題,日本名醫提供一些簡單易行的妙招,讓緊繃的頭腦、身體鬆弛。早上喝一杯牛奶 提升睡眠品質睡眠荷爾蒙 「褪黑激素」的驚人效果「睡前喝熱牛奶有助睡眠」這句話很有名,但其實早上更應該喝牛奶。因為牛奶中含有睡眠荷爾蒙「褪黑激素(Melatonin)」源頭的色胺酸(胺基酸的一種)。要在早上喝的原因在於,色胺酸需花14~16小時,從血清素(神經傳導物質)轉換成褪黑激素。早上喝的話,到睡前剛好轉換成褪黑激素,即可打造出品質優良的睡眠。早上也建議吃納豆或香蕉這個褪黑激素源頭的色胺酸除牛奶以外,也蘊含在各種食材中。譬如魚類、肉類、大豆食品、蛋、堅果、香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材。在早上吃這些食物,也能達到和牛奶一樣的功效,有助晚上褪黑激素的生成。尤其在方便性與營養層面上,很推薦早上吃納豆。蛋白質不足會對睡眠造成不良影響,從白天就好好來補充吧!用藍色文具 提升工作效率文具用藍色 獲得血清素效果色彩心理學已證實,顏色會大大影響我們的思考、心理和行動。尤其是藍色能分泌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有效提高集中力。工作中會經常看到的文具或桌上的東西,最適合使用藍色。相對的,最好避開的顏色是紅色。紅色會令人連想到危險,會煽動不安的感覺,且有增加攻擊性的效果。紅色也會令人亢奮,脈搏或血壓上升而妨礙集中力也是原因之一。藍色盤子能抑制食欲 防止暴食看見藍色所分泌的血清素,也具有達到抑止食欲的效果。肚子太餓可能會大吃大喝的日子,使用藍色器皿能大量分泌血清素,幫助我們別吃得太多。其他還有黃綠色、紫色與紅色也具有減低食欲的效果,但這樣也可能使食物看起來不可口,所以也可以改變餐墊顏色就好。會打呼的人 建議右躺姿勢睡覺防止打呼的熟睡姿勢起床時若感到「總覺得懶懶的」、「沒有熟睡的感覺」,有可能是在睡眠中打呼的關係。打呼不僅會妨礙熟睡,這個壞習慣也會阻塞氣管,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所以必須要有因應對策。預防打呼最好的方法是「以右躺的姿勢睡覺」。側躺的話較能確保氣管暢通,不容易打呼。睡眠時無呼吸狀態的頻率也會減少,有這問題的人請務必試看看這方法。用右躺的姿勢睡覺 也能提高胃的消化能力以右躺的姿勢睡覺,比較好的原因在於,胃的位置是朝向身體右側呈弧狀。身體沿著胃的弧狀橫躺,有助於消化的流動。也能減輕對自律神經的負擔,能夠保有優質的睡眠品質。睡眠中翻身是很自然的事,半夜改變姿勢也無可奈何,但剛要睡覺時請記得刻意往右躺。活用抱枕之類的睡眠用品,更容易確保氣管的暢通。思緒糾結理不出頭緒時 試試用左手刷牙靈活運用左手來活化右腦大腦左右各負責不同的功能。左腦主要負責語言方面的資訊,右腦則是處理以影像或情感為中心的非語言方面的資訊。譬如說,為工作上的企劃案絞盡腦汁,想事情想到累時,可有意識地動一動能刺激右腦的左手,右腦活性化之後,就容易浮現新的點子,也能提高找到解決方案的機率。在專業的運動選手練習上,也會運用刻意使用左手的方法。用左手刷牙 大腦與身體也能刷新!對右撇子的人來說,用左手拿筷子、寫字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吧。我這裡建議的方法是刷牙。左手刷牙的話,右撇子的人也能輕易辦到,在公司也有很多人吃完午餐會刷牙,所以也容易實踐這方法。工作中若思緒不通時,試著用左手刷牙吧。離開辦公桌動動身體,也能刷新身體和大腦,短時間內即可活化我們的右腦。回到辦公桌時,或許會想到新的解決方案哦!
-
2020-09-14 新聞.健康知識+
沒睡好、睡眠不足會變胖?專家揭正確睡眠時間與方式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睡眠不足是造成肥胖的原因 7小時最恰當各位!你們曉得睡眠不足有可能是肥胖的原因嗎?一旦睡眠不足,「瘦蛋白」這個能抑制食欲的瘦身荷爾蒙就會減少,造成食欲變大。一般來說睡眠時間需要7小時左右。依不同年齡與季節,最適合的睡眠時間人各有異,但最少也要必須睡到6小時。而且,睡眠不足也是生活習慣病或憂鬱症產生的原因,必須要注意。此外,也有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會減少壽命的說法,所以最好也要避免睡太多。分段睡眠也沒問題 重點在於睡眠品質有時也會有無法獲得充足睡眠的時候。這時若能以分段睡眠的方式「總計睡滿7小時」,就能保持十足的健康。人類社會是在晚上睡一大覺的「單相睡眠」,這已是一般常識,但生活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一天之中會睡很多次覺,這樣的「多相睡眠」也是天經地義的。由此可知,我們人類若將睡眠時間分割也沒問題。重要的是睡眠品質。睡眠品質好的話,即使只小睡20分鐘,腦袋和身體的疲勞也能恢復。(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工藤孝文、整輯/黃慧玫文章&圖片出處/摘錄自高寶書版《遠離慢性疲勞!消除疲累大百科:睡眠、飲食、習慣、工作、壓力,讓你整天不累的70個妙招》 )延伸閱讀: 半夜常被尿意喚醒? 睡前喝水真的不OK!專家分析夜尿4個常見原因 睡覺會打呼是5大疾病高危險群! 中年男性、更年期後女性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