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搜尋
成藥
共找到
269
筆 文章
-
-
2020-03-25 新聞.用藥停看聽
市售感冒藥無法縮短病程 藥師:5種人不建議自行服藥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發燒、咳嗽、喉嚨痛,這些是常見的上呼吸道症狀,但不管是感冒或流感,都有這些不適症狀,讓許多患者搞不清楚自己是罹患哪一種疾病。藥師提醒,若持續發燒、全身性肌肉痠痛就是流感典型症狀,務必積極治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藥師陳鳴翰表示,感冒係由鼻病毒等多種病原感染引起,症狀為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通常5至7天就會痊癒。至於流感則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病程進展快速,症狀更厲害,包括頭痛、持續性高燒、全身性肌肉酸痛或導致嚴重併發症,必須儘速就醫,否則恐有致命危機。感冒為病毒感染,目前尚無治療藥物,需靠人體自身免疫來對抗病毒。大部分市售感冒藥屬於成藥、指示藥,常見類別為綜合感冒藥、鼻炎錠、止咳錠、感冒熱飲、感冒液等,成分大同小異,通常只是配方項數和劑量的增減。陳鳴翰說,市售感冒藥只能症狀治療,內含止痛退燒成分、止咳成分、抗組織胺(緩解過敏及流鼻水)、緩解鼻塞等成分,可降低不適症狀,緩解發燒及疼痛,但無法縮短病程。若持續服用感冒藥,或休養後病情仍持續惡化,需考量是否有併發症或其他感染症的可能,應及早就醫。至於高齡、嬰幼童、過度肥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等,如有感冒症狀,不建議自行購買或服藥,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治療。部分感冒成藥則特別標示鼻炎或止咳,主成分可能相對單純,配方則是特別針對其標示的症狀。陳鳴翰建議,挑選市售感冒藥品時,可諮詢藥師,挑選適合自己的藥品,並提出感冒自我照護7要訣:1.多休息、多喝水,避免過度勞累,睡眠充足。2.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應遮掩口鼻。3.不要隨便服用偏方,也不要吃別人剩下的感冒藥,以免無法對症下藥,甚至產生副作用。4.服用市售感冒藥後,卻無法治癒或縮短病程,就要及時就醫。5.若感冒好轉、症狀緩解,可視情況停用一般感冒藥。而醫師開的藥物應按時服用,如果含有抗生素需配合完成療程。6.就醫時清楚交代感冒症狀、時程,並說明過去病史與是否有藥物過敏。7.感冒後切勿密集求醫或更換醫師,以免重複用藥增加治療難度。(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乍暖還寒咳不停? 試試5大經濟實惠蔬果止咳祛痰 打噴嚏、流鼻水是過敏還是感冒? 教你用2線索簡單分辨
-
2020-03-12 科別.泌尿腎臟
怕疫情不進醫院 腎友疾病恐惡化
台灣2019年洗腎人口超過9萬人,近期還有臨床案例發現,新冠肺炎嚴重患者易有急性腎衰竭。花蓮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賴宇軒表示,腎臟病友在疫情期間除戴口罩、勤洗手,並規律服用慢性病用藥外,施打流感疫苗與肺炎疫苗,可減少肺炎鏈球菌感染風險,避免因急性腎衰竭導致腎功能加速衰退。國際腎臟病學會(ISN)和國際腎臟基金聯合會(IFKF)於2006年倡議把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四設為「世界腎臟病日」。賴宇軒提醒民眾, 如果出現「泡、水、高、貧、倦」等症狀,分別是小便起泡泡、皮膚水腫、高血壓、貧血及疲倦等,若出現兩項以上症狀,就可能罹患腎臟病,應盡快到院檢查。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平日需要定期出入醫院接受透析治療的腎臟病友,很多人因此不敢出門、深怕受到感染,甚至有感冒的腎友不願到醫療院所就診,擅自停用慢性腎臟病用藥,改吃感冒成藥,反而讓自己曝露在更高的危險中。賴宇軒提醒腎友,日常生活勤洗手,出入醫院、人多的密閉場所,或是有發燒、呼吸道症狀時記得戴口罩,可與醫師討論是否考慮接種包含肺炎鏈球菌、流感等相關疫苗,依照醫囑、按時服用腎臟病用藥,減少併發症發生。賴宇軒分享臨床上常見的現象,許多民眾常因擔心「吃太多藥會傷腎臟」的錯誤用藥觀念,自行停止服用控制慢性病藥物,或任意服用未經處方的藥物或不明草藥,反而會加速腎臟功能損傷,到醫院就診時,往往已經是重度慢性腎衰竭,甚至是第五期的末期腎臟病變。花蓮慈濟醫院除提供腎臟病病人更多元的醫療資源外,更成立了「慢性腎臟病照護中心」,由專業的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社工師所組成的醫療團隊,提供洗腎病人完整的慢性腎臟病衛教諮詢及追蹤。
-
2020-03-11 科別.泌尿腎臟
腎友擔心新冠疫情不敢到醫院 醫師:應定期就醫追蹤
台灣2019年洗腎人口超過9萬人,近期還有臨床案例發現,新冠肺炎嚴重患者易有急性腎衰竭。花蓮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賴宇軒表示,腎臟病友在疫情期間除戴口罩、勤洗手,並規律服用慢性病用藥外,施打流感疫苗與肺炎疫苗,可減少肺炎鏈球菌感染風險,避免因急性腎衰竭導致腎功能加速衰退。國際腎臟病學會(ISN)和國際腎臟基金聯合會(IFKF)於2006年倡議把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四設為「世界腎臟病日」。賴宇軒提醒民眾, 出現「泡、水、高、貧、倦」等臨床症狀,分別是小便起泡泡、皮膚水腫、高血壓、貧血及疲倦等,若出現兩項以上症狀,就可能罹患腎臟病,應盡快到院檢查。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平日需要定期出入醫院接受透析治療的腎臟病友,因此不敢出門、深怕受到感染,甚至有感冒的腎友不願到醫療院所就診,甚至擅自停用慢性腎臟病用藥,改吃感冒成藥,反而讓自己曝露在更高的危險中。賴宇軒提醒腎友,日常生活勤洗手,出入醫院、人多的密閉場所,或是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記得戴口罩,可與醫師討論是否考慮接種包含肺炎鏈球菌、流感等相關疫苗,依照醫囑、按時服用腎臟病用藥,減少併發症發生。賴宇軒分享臨床上常見的現象,許多民眾常因擔心「吃太多藥會傷腎臟」的錯誤用藥觀念,自行停止服用控制慢性病藥物,或任意服用未經處方的藥物或不明草藥,反而加速腎臟功能損傷,到醫院就診時,往往已經是重度慢性腎衰竭,甚至是第五期的末期腎臟病變。花蓮慈濟醫院除提供腎臟病病人更多元的醫療資源外,更成立了「慢性腎臟病照護中心」,由專業的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社工師所組成的醫療團隊,提供洗腎病人完整的慢性腎臟病衛教諮詢及追蹤。
-
2020-03-09 新聞.用藥停看聽
慢性病藥恐缺料?衛福部:有6個月存量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嚴重,現傳出新警訊,若中國原料藥廠復工不如預期,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用藥恐怕過了3月就有缺料問題。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今天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指出,國內藥品約有六個月的庫存量,現階段也沒有原料短缺的問題。另外,她指出,針對斷藥風險的藥物,衛福部已有替代方案,開始尋找其他原料藥來源,包括從中國跟印度以外的國家進口,還有我們自己有產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持續擴大,除了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用藥有缺料問題。此外,解熱鎮痛劑、抗生素等可能因轉換原料藥來源增加成本,屆時將面臨藥品價格上漲,成為今日立法院經委會質詢焦點。立委陳亭妃、廖國棟、林岱樺針對新冠肺炎可能造成藥物原料短缺,以及藥物價格飆漲情形進行質詢。吳秀梅答詢時坦言,藥品價格一定會飆高,這是因為國際市場需求增加所致。此外,經濟部長沈榮津答詢表示,針對藥品可能短缺,經濟部將啟動國內藥廠的全面盤點。沈榮津表示,針對新冠肺炎對我國製藥產業衝擊,根據經濟部的了解,短期部分廠商已有備料,目前產業未受疫情影響,且由於藥品為必需品,市場需求較為穩定,廠商多有二到三個月的備貨因應。經濟部將協助廠商啟動第二備料機制,例如向歐美採購,降低可能的風險。沈榮津指出,若受疫情影響而須啟動第二備料機制,粗估藥品成本將因採用新料源而上升二到三成。經濟部將密切注意產業動態,適時協助廠商與衛福部協商藥品的核價問題。沈榮津表示,這次新冠肺炎對國內藥廠來說,也是練兵的機會,培養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
2020-03-02 新聞.用藥停看聽
雙黃連可增加免疫力?專業藥師告訴你真正功效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延燒,不少人會藉由食補調養身體,也不乏購買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強身,以增加免疫力。近日更有網路傳言指出,雙黃連成分之中成藥可能具有控制感染,增加免疫力的效果,導致相關產品詢問度增加,甚至引發搶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蔡岳霖指出,雙黃連是由金銀花、黃芩、連翹三味中藥所組成,其中金銀花又有雙花的稱謂,故取頭三字,名雙黃連。三味藥品各有所長,金銀花用於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黃芩用於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連翹用於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疏散風熱,搭配一起主治感冒,發熱,咳嗽痰黃,咽痛之風熱型感冒。不過,雙黃連製劑中無黃連成分,主要作用也並非提升免疫力,雖然都有清熱退火效果,但仍是藥品,對喝冷易胃痛(胃寒者)及氣虛怕冷、風寒型感冒的病人(畏寒、發熱無汗、流清鼻涕等)都不宜,蔡岳霖提醒,在未經診治前須留意不應濫用。此外,由於雙黃連口服液並非食藥署核可之進口品項,因此,蔡岳霖呼籲,勿使用來路不明的偏方,慢性病人如要使用任何保健食品或食用含藥性之茶飲,也須注意勿濫用宣稱特定療效之產品,尤其成藥仍是藥品,應循正常管道,並讓醫師依體質調配,以免最後強身不成,反增加身體負擔,還可能導致疾病控制不佳,不可不慎。延伸閱讀: 薑黃這麼夯,吃多少才有效?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預防5招跟著做
-
2020-03-0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明明沒有吹到風卻頭痛了?醫師說跟這些原因有關
Q:沒有吹到風,怎麼頭痛了?A:頭痛的可能原因很多,中醫依據頭痛原因之概分為外感型與內傷型,外感型頭痛是指由外邪侵犯頭部造成的不適,其中所指的外邪包括冷風、天氣悶熱或潮濕等,內傷型頭痛則源於氣血不足或久病成瘀。因此,沒有吹到冷風,也可能因著外在環境或自身體質造成頭部不適。在冬天,由吹到冷風引起的風寒頭痛,患者可能頭部緊痛、陣發抽痛、肩頸僵硬、全身痠痛等,平日裡怕冷的寒性體質者較易發病。夏季悶熱時,熱性體質的人可能容易發生風熱頭痛,患者可能頭部脹痛、眼睛與面部泛紅、喉嚨痛與便秘等。濕氣重的天氣,可能讓脾虛體質的人因體表濕度高、不易流汗而悶逾體內,造成濕氣上犯頭部、頭重頭昏,是為風濕型頭痛。在內傷型頭痛方面,工作勞動多,流汗量大的人可能產生腦絡頭痛、月經經血量大的婦女可能產生血虛頭痛、過度節食的人可能產生氣血雙虛頭痛。上述內傷型頭痛患者的症狀多為隱約疼痛,時而伴隨頭暈心悸、面色蒼白、疲憊等症狀。至於血瘀頭痛則多出現在頭部外傷過後,或是上述的各種頭痛許久未癒,久而久之造成局部氣血不通而有瘀象,這類型的頭痛表現多是定點刺痛或鈍痛,同時伴有面色與嘴唇偏暗、舌頭上有瘀斑等。有鑑於頭痛原因多元、對治方法不同,因此如果不適難癒,建議別自行買成藥服用,而需就醫接受評估。在日常生活中,古書《黃帝內經》嘗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換句話說,體內正氣虛弱,外邪就容易侵犯人體,因此平時應養成規律作息,保持睡眠充足,且要適時紓壓。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
-
2020-02-25 科別.感染科
流感重症較上月降8成 「防疫附加效益」
衛福部疾管署「傳染病資料查詢系統」顯示,今年二月全國流感併發重症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近五年首次低於一月,且降幅達八成,專家認為,這是防範新冠肺炎後,邊境流動人員減少、全民落實個人防護的附加效益。統計顯示,二○一六年帝王寒流來襲,一月流感病例二四○例,二月暴增為一○四七人。二○一七年因前一年大流行,不少民眾體內有抗體,一月病例數四十八人,二月五十二人。二○一八年後趨於常態,二月流感重症病例數皆多於一月,今年卻明顯反常,一月病例數三六三人,二月降為六十一人,降幅高達八成三。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兩周前表示,從流感病例數變化,可間接了解民眾個人防護有沒有起作用,因為除了未經證實的空氣傳染理論,流感和新冠肺炎的預防方式完全相同。所以,若未來兩周流感病例大幅下降,代表目前各級單位宣導、民眾落實的防疫作為都是有效的。如今剛好滿兩周,流感重症患者人數下降對疫情有一定指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二○○三年因為SARS,全民戴口罩,當時也發現感冒個案幾乎都不見了,今年流感也出現一樣的情況。黃高彬認為,一月底二月初以來,國內戴口罩的人明顯變多,合理推測這波流感疫情的變化,與邊境人員管制、全民勤洗手、戴口罩有關。另外,流感疫情數據下降,與民眾就醫行為也有關,部分民眾不想去醫院,若病況不嚴重,可能自行購買成藥解決,大醫院門診量已減少一成以上。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近五年來,門急診類流感就診輕症人次,大致二月後即有下降趨勢,相較往年,今年降幅也特別明顯。可能是因為民眾加強落實個人衛生,勤洗手、戴口罩並少去公共場所,對於流感防範有相當的幫助。
-
2020-02-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次氯酸溫和又安全,隨身攜帶常常噴?皮膚科醫師提10點警告
最近因為COVID-19肺炎疫情發展,各種殺菌消毒產品也紛紛出籠,有關酒精性乾洗手的部分大家已經很熟悉,實際效果也非常明確。然而市場上最常被提到的反而不是酒精而是次氯酸,這成分這幾年被廣告說的天花亂墜,又溫和、又安全、老少咸宜、想噴就噴、可吸入可食用、一直噴也無所謂…真的是這樣嗎?要認識「次氯酸」就要跟「次氯酸鈉」一起了解,這兩種成分都具有殺菌的效果,「次氯酸鈉」簡單說是「次氯酸」的鈉鹽,但其實彼此間有些不小的差異。以下表格將相關內容整理給大家參考:站在有效防疫概念上,要做好手部清潔,正確洗手還是最重要。真的無法濕洗手,乙類成藥酒精性乾洗手也可以有不錯的效果。酒精性乾洗手液的正確使用方式,每次必須使用至少2至3毫升的乾洗手液,約須花20至30秒整手均勻搓乾即可。至於次氯酸產品是否適合當做皮膚殺菌消毒使用,有幾點問題還需要釐清才行:1、目前法規上沒有相關規範與管理細節2、體外測試殺菌力跟實際使用會有差異3、成分不穩定容易分解失效濃度會變低4、使用濃度不同接觸消毒時間也會不同5、不確定產品實際濃度與標示是否符合6、低濃度次氯酸水只建議當作生活抗菌用7、100~300ppm次氯酸水較適合當環境殺菌用8、常常噴、長期噴、亂亂噴還是可能造成皮膚炎9、產品抗菌效度廣度仍需相關研究與許可證規範10、長期使用是否會影響皮膚共生益菌仍有待確認也就是因為這樣,各大衛生單位目前只有把次氯酸鈉列入環境消毒成分,次氯酸水的部分並沒有列入,雖然說次氯酸的抗菌效果理論上比較強,但如何讓成份穩定、長期有效與釐清相關使用細節,的確還有待後續確認。(本文獲邱品齊醫師同意轉載,原文網址)
-
2020-02-16 科別.消化系統
曾建森胃腸肝膽專科診所/胃不舒服原因多 切勿自行買成藥
胃食道逆流患者,在基層診所就醫者不少。根據健保數據,全台基層診所中,以高雄市曾建森胃腸肝膽專科診所的19,503人最多。院長曾建森表示,胃食道逆流一向是就診患者大宗,約占五成左右。患者平均年齡50多歲,多是飲食習慣不佳,輪班工作者尤難治療,因三餐不定時,反覆發病,有患者前前後後看了兩、三年,一有不適症狀就回診拿藥。曾建森提醒,胃食道逆流背後病因多,治療方式更因人而異,別買成藥吃,應就醫檢查找出病因。曾建森表示,人體在三餐前及半夜胃酸分泌量較高,如果很晚下班才吃東西,吃完又馬上躺下睡覺,為消化食物而分泌的胃酸跑到食道內,長期下來除了持續胃痛、胃脹、夜咳,還可能造成食道狹窄、引發「巴瑞特氏食道症」的癌前病變,嚴重者更可能惡化成食道癌。曾建森說,有名60多歲婦人近年來覺得胃酸過多、胃痛、吃不下東西,最近因體重變輕才被家屬帶來就醫,一檢查已罹患胃癌。此外,不少患者習慣胃不舒服就買成藥服用,但有些症狀是因幽門桿菌感染、自律神經失調導致的胃酸分泌或腸胃蠕動功能異常,或是腹部有腫瘤壓迫造成,建議最好就醫詳細檢查,並讓醫師依藥物治療反應來調控用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
2020-02-16 科別.消化系統
檢查有無胃食道逆流「統統抓去做胃鏡」?醫師這麼說
雖然健保統計顯示,胃食道逆流就醫人數逐年成長,到107年已有76萬5303人,但實際上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應該更多。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黃信閎表示,臨床估計胃食道逆流盛行率應有25%至30%,相當於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深受其擾。但以健保統計就醫人數計算,就診人數不及80萬人,盛行率僅約3%,就醫人數遠不及實際的患者人數。有人不就醫 有人自購成藥台北榮總內科部部主任侯明志認為,推估實際人數與就醫人數出現如此大的落差,主要因為胃食道逆流是很常見的疾病,且靠症狀作為診斷。只要符合典型症狀,患者經常感覺自己胃酸逆流、口酸、口苦、上腹痛、惡心以及胸口灼熱,就自我診斷有胃食道逆流。若症狀輕微,未對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困擾與痛苦,侯明志臨床觀察,許多人不一定會去就醫,有人自我調整飲食習慣,有人自行到藥局買成藥,有些人乾脆不管它。所以,並非所有胃食道流患者都會就醫治療,而就醫治療的患者也可能因症狀比較嚴重,因而比較積極尋求協助。症狀作診斷依據 未必要做胃鏡也因為胃食道逆流以症狀作為診斷依據,並非所有患者都必須接受檢查。根據健保署統計,因食胃道逆流就醫的患者中,若接受檢查,以胃鏡最多,以民國107年為例,有20萬7206件,其次為上消化道攝影1101件,其餘還有食道機能檢查、胃腸道運動性檢查,但件數較少,皆不及500件,24小時食道酸鹼度測定僅13件。民國107年因胃食道逆流就醫患者近77萬人,胃鏡檢查20萬7206件,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他相信臨床醫師不會病人一來就「統統抓去做胃鏡」,上述統計也顯示,胃鏡檢查可能用於針對疾病做進一步鑑別診斷。頑固型病人 須進一步檢查黃信閎說明,胃食道逆流主要以症狀來診斷,通常臨床上用藥後狀況改善程度不佳的「頑固型病人」,有時才會安排進一步檢查。胃鏡主要用來評估胃食道逆流的嚴重度,確認是否有食道上皮破損或是異常增生、腫瘤,加上台灣幽門螺旋桿菌盛行高,胃鏡檢查也可協助進一步確認。另外,有些病患真的有「逆流」,也有典型症狀,但胃鏡檢查正常,此時可能需要進一步做食道機能檢查、24小時食道酸鹼度測定和胃腸道運動性檢查,利用阻力測試確認是否有氣體或液體逆流,以及因可能混有十二指腸液,雖有液體逆流但非酸性。但黃信閎也表示,並非所有醫院都有食道機能檢查和24小時食道酸鹼度測定等檢查設備。前面提到有些胃道逆患者未求醫,自行買藥。其實就醫治療胃食道逆流,通常投以藥物便有很好的效果,侯明志表示,臨床常用制酸劑,尤其給予以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之後,約七成以上病人症狀改善。但健保目前規定,患者必須經由胃鏡檢查,符合標準才能開立。侯明志表示,導致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多,有症狀但內視鏡檢測無異常的患者近50%,歐美只要病患就醫就立即投以PPI,治療效果佳,也可節省胃鏡檢查花費。西藥治療 滿意度僅六成胃食道逆流常見用藥為不同程度的制酸劑、增加腸胃蠕動藥劑以及胃粘膜保護劑。侯明志表示,胃食道逆流雖然是給予藥物就能見效的「簡單」疾病,但用西醫治療病人的滿意度也只有六成,因此很多民眾還是會尋求中醫或是其他另類治療。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則表示,西醫主要治療胃、治療胃酸,中醫觀點認為,胃食道逆流是「肝胃不合、肝木剋脾土」,最大的關鍵是處理情緒、壓力。此外肥胖、穿著等可能造成腹部壓力高,也會影響下食道括約肌收縮,中醫從根本來治療,而不只有制酸。但柯富揚也認為,過去中醫以「望聞問切」作為診療方式,現在則要加上「查」,藉由現代科學儀器,更能驗證,因此中西醫若能緊密結合,對患者會更有保障。
-
2020-02-11 科別.皮膚
最內層穿棉質衣較好?醫師分享10招預防、緩解冬季癢
是否一到冬天皮膚就開始發癢?冬季乾癢是典型的季節性皮膚疾病,也就是乾燥性皮膚炎或缺脂性溼疹。冬天因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減少,皮膚易缺乏油、水分,加上血液循環變差,而影響皮膚代謝及免疫機能,使冬季癢容易發作,其好發部位主要在小腿前側、四肢、腹部、背部等處,起初皮膚粗糙脫屑、有搔癢感,接著會有龜裂發紅隆起(丘疹)的現象,最後細菌甚至可能會從皮膚裂痕處進入體內,造成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這種奇癢難耐的不適感,會對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很大困擾,會不自覺得抓個不停,就連睡眠都會因此受到影響,到底如何才能避免或改善如此惱人的症狀?聯安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分享預防、緩解10招,讓你輕鬆遠離冬季癢煩惱!第1招:最內層穿棉質衣皮膚易乾癢者,對外界的刺激較為敏感,天氣冷要多穿幾件衣服的時候,最內層建議穿刺激性低、透氣度佳的棉質衣服,避免毛料、尼龍等材質的服裝直接接觸或摩擦皮膚,以減少刺激及敏感機會。第2招:洗澡不要洗太久、水太熱有冬季癢問題的人,洗澡建議採用淋浴方式、不宜泡澡,也不宜洗過久。水溫建議較體溫略高、帶溫熱感即可,並使用不含皂性成分的沐浴乳,避免因過度清潔帶走皮膚油脂使症狀惡化。若冬季癢問題十分嚴重,冬天可考慮每隔2天洗1次澡即可。第3招:暫時停止去角質冬季癢患者冬天不宜用磨砂膏去角質,或用含果酸、A酸等酸性成分的保養品。使用毛巾、浴巾時也不能用力搓皮膚,以免刺激脆弱、受損的角質,加劇乾裂、脫屑及發炎等情況。第4招:泡湯時間勿過久一般人冬天泡澡約5至10分鐘即可,泡溫泉則每3至4分鐘就起身休息,溫度同樣較體溫略高即可。泡溫泉後先沖水,以免化學物質殘留刺激皮膚,再擦乳液保溼,而硫磺泉抑制油脂分泌功能強,容易讓皮膚更乾,冬季癢患者應避免。第5招:避開過敏原冬季癢患者最好保持正常生活作息,並且要避開過敏原。盡量避免到裝修中的房子,因為甲醛等刺激性的揮發性化學物質,容易導致過敏。蝦蟹類寒性食物是常見過敏原須忌口,若不清楚自己的過敏原是哪些,則建議做功能醫學224項全套急慢性過敏原檢測,了解自己會引起過敏的因素有哪些,才能有效從日常生活中防範。第6招:補充好的油脂、花青素抗發炎有冬季癢症狀的人可以多補充omega-3、原花青素OPC。Omega-3是好的油脂,有抗發炎及抑制過敏的效果,可補充魚油,或從亞麻籽油、核桃、胡桃、鮭魚、鯖魚、沙丁魚、鯡魚中攝取;也可補充原花青素OPC(葡萄籽類),它含有抗氧化、抗自由基的成分,或白藜蘆醇也是好的抗氧化保健品選擇,搭配膠原蛋白更佳。第7招:忌食刺激性食物皮膚敏感、發炎時,應忌食辛辣食物、帶殼海鮮,如麻辣鍋等刺激性食物。此外,也不宜喝酒,以免增加血液、皮膚中的過敏物質組織胺釋放,讓症狀變更嚴重。第8招:不宜自行擦成藥有些人會買含抗生素、抗菌劑等成分的複方藥膏,或用含薄荷成分、帶涼感的藥膏來緩解乾癢、紅疹等症狀,但成分太複雜可能刺激皮膚,而帶涼感的藥膏也僅能暫時紓緩搔癢感,無法改善發炎,建議仍要就醫為宜。第9招:搔抓止癢易感染出現冬季癢症狀時,勿用手搔抓患部來止癢,萬一抓出傷口,易增加細菌感染的機率,嚴重更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若搔癢難耐,請先就醫診治,讓醫師開適合的口服藥或止癢藥膏,不建議使用市售複方藥膏,可能因其中的抗生素可能過於刺激,而造成反效果。第10招:塗乳液保溼抗敏洗澡、泡湯後宜盡速擦乳液,除了玻尿酸、神經醯胺、尿素等保溼、修護成分,燕麥、甘草萃取或微量元素,如鋅、硒等成分則能抗敏、緩發炎;保養可使用含ADE的乳膏,能有效保溼。有用藥膏的冬季癢患者則先擦藥膏,待約3至5分鐘藥性成分吸收後再擦乳液。★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2-05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到底有沒有藥醫?
勤洗手,戴口罩,都是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防止[病菌]進入你的身體,病菌包含細菌和病毒,這兩個天差地遠,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人類對抗細菌的藥叫做抗生素,對抗病毒的藥叫做抗病毒藥物,由於我們是專門談對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藥物,所以今天只談抗病毒藥物,不談抗生素。人類如果沒有辦法把病毒阻絕於境外(身體外),一旦讓他們進入了身體,我們就只能靠兩樣武器去抑制並殺死病毒,存活下來。第一是自體的免疫力(國軍部隊),第二是外來的藥物(外國援軍)。過去大家常常聽到,經衛生單位核准的抗病毒藥物有很多,像是: 抗流感病毒藥物、抗愛滋病毒藥物、抗B型肝炎藥物、抗唇皰疹病毒藥物等等,族繁不及備載,但你絕對沒聽過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藥物。另一方面,媒體經常提及的疫苗部分,又可以分為治療型疫苗(廣義上來說,也算藥的一種),以及預防型疫苗(害怕得到,預先施打),這兩種都是仰仗提升自體免疫力來達成抗病的目的。本篇文章為集中篇幅,暫不談疫苗(會另外寫文章來闡述),先只集中力氣來談藥物。潘老師在這裡所要談論的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藥物大致可以分成四個等級,第一等級(最高級別)是經衛生單位核准用來治療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藥物。第二等級是非適應症內用藥(off-label use),也就是說,此藥已經衛生單位核准用來治療其他病症(醫院藥局就有庫存),但並沒有核准用來治療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但是臨床醫生可以基於救人斟酌開立使用。第三等級是根本尚未被衛生單位核准用來治療任何病症(醫院藥局當然不會有這個藥,須專案申請),但因為研發藥廠已經完成前期動物和部分人類所有的實驗,基於救人之急迫性(美國稱之為同情用藥),可以由衛生單位特批,准予醫生針對特定申請的個案,進行臨床試驗使用。第四等級(最低等級,或根本不列入藥物之流)則是另類療法,也可以說是民俗療法,衛生單位從來不會同意,甚至偶而開記者會反對,但一般民眾卻經常趨之若鶩。簡要的來說,衛生單位在審核一項藥物是否通過時,主要考慮兩件事,第一是對病人的安全性,第二是對病症的有效性。其中安全性又要比有效性來得重要的多,想想看,如果是劇毒物質,當然可以百分一百殺死病毒,絕對是超級有效,但問題是人只要吃下去,人也死了,根本沒用。因此,為了這兩件事,藥廠通常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實驗證明,先從動物,再進入人類,最後還要了解不同人種。對於新發生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許多製藥單位才剛剛拿到病毒序列,因此,上面所說的第一等級的藥物,單就時間上來說,市場上是絕對沒有的,合先敘明。另外,就算現階段從頭開始去發展第一等級的藥物,也是緩不濟急,遠水救不了近火。但讀者千萬不要失望,請繼續看下去。因為,如果能從第二和第三等級的藥物中,選取適當標的,將其提升至第一等級,這就顯得快速多了。原因是它們對病人的安全性已經初步無虞(當然還要再加強),如果能進一步證明對病證的有效性,就可以先用來救人了。況且目前因為感染的病人很多,同時救人又能了解其有效性,何樂而不為,這時候衛生單位基於緊急情況,也會給予特殊管道,盡速核准。至於第四等級的藥物,凡是像潘老師這種專業的醫學科學家都不會同意它們有效,但基於對病人的心理慰藉,一般只要是安全、無害、不斂財,甚至又是健康飲食的話,我們也不會去刻意批評或攻擊,例如喝點普洱茶、吃兩片大蒜,吃些維生素C,喝喝雞湯等等。只是民眾千萬不要因此而去排斥正規療法或延誤就醫就可以了。另外像是香油滴鼻孔(嗆到)、燃放鞭炮(汙染環境)、室內薰醋(傷眼傷鼻)、喝大蒜水(傷胃)等等,就大可不必了,無效又傷人傷己。現在國際上討論最熱門的是第三等級的一個藥物,也可以說是對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當紅炸子雞,它叫做Remdesivir。大紅大紫的原因是2019年1月31日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重磅發表了一篇美國首例使用靜脈注射Remdesivir,將一名35歲男性,從武漢探親返美,染上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人,完全治癒的一篇科學論文。這個藥物是吉利德公司(Gilead)原本研發用來對抗伊波拉病毒的藥物,目前已經進行到第三期臨床試驗。正因為受到了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啟發,一項臨床實驗已經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進行,由曹彬教授擔任主持人,從2月3 日開始,預計於4月27日結束,總收案量預計270名病人,將評估此藥是否確實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效,並確定其劑量及其可能的副作用,如果一切順利,極有可能依照大陸相關程序報批,從第三等級一躍提升成為第一等級的藥物。在第二等級的藥物中,目前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和大陸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聯合發現了兩個現行藥物: Chloroquine和Ritonavir對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氯喹是一種用於治療及預防瘧疾的藥物,Ritonavir則是用來治療愛滋病的藥物。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艾柏維(Abbvie)和強生公司(J&J)應中國衛生部門要求,已經捐贈價值200萬美元(相當六千萬台幣)的愛滋病藥物,給中國進行試驗,中國當局也建議醫生試用抗愛滋病藥物,向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進行治療,大家可以拭目以待臨床試驗結果。另外,像是alpha干擾素,經霧化吸入有助於清除呼吸道黏膜病毒。環孢黴素也經瑞士和美國科學家報導可以抑制冠狀病毒。2020年2月4日中國工程院李蘭娟院士提出,抗流感藥物Arbidol以及另一個抗愛滋病藥物Darunavir,都顯示出有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效果。以上種種,正如文章前段所述醫院藥局都有庫存,醫生可以本於專業知識,在適應症外酌情使用。第四等級的藥物中,也有一個當紅炸子雞,它是雙X連口服液,據報載在大陸已經出現盲目搶購熱潮,產品也搶購一空。主要由於此藥在大陸是中藥成藥,不須醫生處方,不像上面兩個等級的藥,民眾沒有辦法隨便買到或拿到。事情起因是2020年1月31日人民日報報導,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稱,雙X連口服液可以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上海藥物研究所左建平教授研究團隊已經研究了17年,立論基礎主要是依據其對SARS和MERS等冠狀病毒的研究結果,認為可能同時也會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有治療作用,並對正常人有預防作用。由於有人質疑此新聞的真實性,2月1日上海藥物所新聞發言人再次指出,由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1月31日向媒體提供的《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一文,內容是準確無誤的。聲明指出,這一結論是基於實驗室體外研究的結果,研究團隊通過實驗室體外試驗證明,雙X連口服液有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作用,下一步還需通過進一步臨床研究來證實。由於還是體外實驗,所以潘老師將其歸類在第四等級,仍屬另類療法,無法和前面幾個等級的藥物相提並論,由於健康人服用仍然會有些副作用:皮膚搔癢、輕微腹瀉、噁心、嘔吐,因此潘老師建議一般人現階段不應使用。
-
2020-02-01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傳雙黃連可抑制武漢肺炎 中醫師解讀3成分藥材
傳聞中醫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中國網友瘋搶。中醫師表示,該口服液含的金銀花成分確實有助提升免疫力,但僅對健康者有保健功效,能否抑制武漢肺炎仍有待證實。中國官媒新華社旗下微博帳號「新華視點」昨天晚間發布消息稱「上海藥物所等機構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已展開臨床研究;消息一出引發中國網友瘋狂搶購,就連毫無關係的雙黃蓮蓉月餅都被搶購一空。開業中醫師彭溫雅表示,根據理解,雙黃連口服液成分包括金銀花、黃芩、連翹等3味中藥,並沒有品名中所稱的「黃連」,容易造成民眾混淆。彭溫雅進一步解釋該口服液中的3味成分,其中的金銀花原本就是有名的抗病毒藥材,可以提升免疫力、抗病毒,健康的民眾飲用有助於保健,因此市售不少茶飲中都含有金銀花萃取液。至於黃芩、連翹則是比較不常用的藥材,性質較苦寒,具清熱、解毒的效果。彭溫雅說,這3味成分加在一起,主要用來治療喉嚨疼痛等相關症狀,尤其是因身體發熱引起的咳嗽、咽喉疼痛,適合喉嚨重度使用的職業,像是老師、主播或熱性體質的喉嚨痛者。不過,體虛、容易腹瀉者千萬不能用,就中醫角度來看,腸胃是免疫力最大的來源,若喝了恐加劇腹瀉症狀,得不償失。彭溫雅強調,這3味中藥材在國內中藥房都能買到,但是否有效仍有待證實,而且這3味藥材加在一起「保證很難喝」,肯定苦到難以入口。彭溫雅說,近期因武漢肺炎疫情愈演愈烈,各種中藥偏方紛紛重出江湖,許多朋友都拿各種偏方來詢問是否有效,甚至連中國古代宣太后的防疫茶都冒出來。她強調,每個人體質不同,不可能有適合所有人使用的調養方劑,民眾若想借助中醫提高免疫力,可找住家附近的中醫院所諮詢中醫師,氣虛者可含人參片、血虛者可以當歸加黃耆調理、喉嚨痛者可服用金銀花、有癌症體質者則可使用六君子湯等調理脾胃為主的湯劑。想靠調整生活作息養生,彭溫雅說,立春快到了,外出可多穿防風的衣服,並戴圍巾、穿襪子確保風池穴、湧泉穴的溫暖,避免風邪入侵是養生一大重點。此外,台灣因地理環境影響,濕氣較重,喝四神湯是老少咸宜的藥膳食療。
-
2020-02-01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雙黃連口服液是武漢肺炎救星?現在別高興太早了
中國科學院1月31日晚發佈,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經過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這消息一出,網友瘋狂搶購雙黃連口服液,使得該產品線上上線下藥店迅速被搶購一空。究竟吃雙黃連口服液能不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一、「抑制」不是「預防」什麼叫「抑制」?「抑制」是:通過藥物來控制病毒複製的各個環節,來達到控制病情的效果。你要是身體裡沒有病毒,就沒有東西可以被「抑制」;如果身體裡有病毒可以被「抑制」,那就證明:你已經被感染了。都感染了,你還「預防」什麼?總不能去「抑制」一個不存在的東西吧。 二、所謂的「可抑制病毒」缺乏臨床研究數據想要證明一種藥物真實有效,至少要這幾步:第一步,動物實驗第二步,一期臨床試驗第三步,二期臨床試驗第四步,三期臨床試驗一般來說,完成前兩步,才能證明「安全」;完成後兩步,才能證明「有效」。在新聞的最後,有這樣一句話:「目前,雙黃連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開展臨床研究。」丁香醫生敲黑板了,請問現在是「第幾步」?答案是:開始做臨床試驗。目前,沒有足夠的公開數據能證明它在人體中「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三、雙黃連過去有大量的不良反應證據有人說:不管那麼多,吃了總比不吃好,萬一有用呢?但你有沒有想過:萬一有害呢?2013~2014年中國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雙黃連合劑(口服液、顆粒、膠囊、片)在中成藥口服製劑中不良反應中名列前茅,發揮穩定! 雙黃連口服液的藥品說明書記載:「不良反應」主要是皮膚瘙癢、皮疹等過敏反應,或者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輕微胃腸道反應。(見下圖)從目前的疫情趨勢來看,想靠吃雙黃連預防病毒?連吃一個月?做好準備一個月瘙癢難耐、上吐下瀉了嗎?回頭看看雙黃連的廣告詞:「您勤洗手,您多通風,人多別去湊熱鬧。家中常備雙黃連,流感季節別感冒」。去掉這句話中的其中七個字,也是有可取之處的。本文摘自搜狐網《丁香醫生》
-
2020-02-01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陸研究可抑制武漢肺炎 民眾瘋搶雙黃連口服液
1月31日晚間,一則《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文章被瘋狂洗版,使得該產品線上上線下藥店迅速被搶購一空。中國科學院1月31日晚發佈,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經過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消息一經發佈,網路上的雙黃連口服液瞬間賣到斷貨。陸媒查詢多個大藥房網路銷售管道,雙黃連口服液均被告知售罄。第一財經報導,根據其說明書,雙黃連口服液主要是由金銀花、黃芩和連翹三味中藥所組成,輔料為蔗糖和香精。主治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症狀包括發熱,咳嗽,咽痛等。中醫認為,這三味中藥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表裡雙清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雙黃連口服液具有抗病毒、抑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是目前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之一。說明書中還表示,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及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中新社報導,上海藥物所回應稱,初步發現對病毒有抑制。對於早期服用能否控制病毒?上海藥物所表示,目前還沒有這麼詳細的研究,因為只是在武漢病毒所做了一個初步的驗證。對於可以抑制病毒的說法是否準確的問題,上海藥物所回應稱,對,但也不能拔太高,因為這個科學的事情我們不想說得太過。據稱,雙黃連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進行臨床研究。同時,上海藥物所與相關企業洽談並達成合作協定,將共同開展雙黃連口服液的後續研發工作,深入研究雙黃連抗病毒療效。一位醫院傳染科醫生表示,目前還沒有有力證據證明其療效,如果是才進行臨床研究,就不能表示為可抑制,病毒本身在體外就很脆弱,假如當真對病毒有效,那麼對感染病毒的人效用如何?沒有人體試驗,即下結論為可抑制,太過草率。他同時指出,任何藥都是有毒性的,在體外可以很容易把病毒殺死了,體外實驗不代表人體試驗有效。
-
2020-01-17 科別.皮膚
冬季癢好困擾?十大撇步報你知
一到冬天身體就奇癢無比?「冬季癢」是種典型的季節性皮膚疾病,也就是乾燥性皮膚炎或缺脂性濕疹。冬天因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減少,皮膚易缺乏油、水分,加上血液循環變差,也會影響皮膚代謝及免疫機能,使冬季癢容易發作。其好發部位主要在小腿前側,或四肢、腹部、背部等處,起初皮膚粗糙脫屑、有搔癢感,接著會有龜裂發紅隆起(丘疹)的現象;甚至最後細菌可能會從皮膚裂痕處進入體內,造成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這種奇癢難耐的劇烈不適感,會對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很大困擾,不自覺抓不停,就連睡眠都會因此遭受影響,到底如何才能避免或改善如此惱人的症狀?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洪育忠教你十大撇步,讓你輕鬆遠離冬季癢煩惱!預防六大招1. 最內層穿棉質衣皮膚易乾癢者,對外界的刺激較為敏感,天氣冷要多穿幾件衣服的時候,最內層建議穿刺激性低、透氣度佳的棉質衣服,避免毛料、尼龍等材質的服裝直接接觸或摩擦皮膚,以減少刺激及敏感機會。2. 洗澡不要洗太久、水太熱有冬季癢問題的人,洗澡採淋浴方式、不宜泡澡,也不宜洗過久。水溫建議較體溫略高、帶溫熱感;使用不含皂性成分的沐浴乳,避免因過度清潔帶走皮膚油脂,使症狀惡化。若冬季癢問題十分嚴重者,冬天可考慮每隔兩天洗一次澡即可。3. 暫時停止去角質冬季癢患者冬天不宜用磨砂膏去角質,或用含果酸、A酸等酸性成分的保養品。使用毛巾、浴巾時也不能用力搓皮膚,以免刺激脆弱、受損的角質,加劇乾裂、脫屑及發炎等情況。4. 泡湯時間勿過久一般人冬天泡澡約5~10分鐘即可,泡溫泉則每3~4分鐘起身休息,溫度同樣較體溫略高即可。泡溫泉後先沖水,以免化學物質殘留刺激皮膚,再擦乳液保濕,而硫磺泉抑制油脂分泌功能強,易讓皮膚更乾,冬季癢患者應避免。5. 避開過敏原冬季癢患者最好保持正常生活作息,並且要避開過敏原。盡量避免到裝修中的房子,因為甲醛等刺激性的揮發性化學物質,容易導致過敏。蝦蟹類寒性食物是常見過敏原須忌口,若不清楚自己的過敏原是哪些,則建議做功能醫學224項全套急慢性過敏原檢測,了解會引起自己過敏的因素,才能有效從日常生活中防範。6. 補充好的油脂、花青素抗發炎有冬季癢症狀的人可以多多補充omega-3、原花青素OPC。Omega-3是好的油脂,有抗發炎抑制過敏的效果,可補充魚油,或從亞麻籽油、核桃、胡桃、鮭魚、鯖魚、沙丁魚、鯡魚中攝取;也可補充原花青素OPC(葡萄籽類),它是抗氧化、抗自由基的成分,或白藜蘆醇也是好的抗氧化保健品選擇,搭配膠原蛋白更佳。緩解四大招1. 忌食刺激性食物皮膚敏感、發炎時,應忌食辛辣口味、帶殼海鮮,如麻辣鍋等刺激性食物。此外,也不宜喝酒,以免增加血液、皮膚中的過敏物質組織胺釋放,讓症狀變更嚴重。2. 不宜自行擦成藥有些人會買含抗生素、抗菌劑等成分的複方藥膏,或用含薄荷成分、帶涼感的藥膏來緩解乾癢、紅疹等症狀,但成分太複雜可能刺激皮膚,而帶涼感的藥膏也僅能暫時紓緩癢感,無法改善發炎,建議仍要就醫為宜。3. 搔抓止癢易感染出現冬季癢症狀時,勿用手搔抓患部來止癢,萬一抓出傷口,易增加細菌感染的機率,嚴重更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若搔癢難耐,請就醫讓醫師開適合的口服藥或止癢藥膏,不建議使用市售複方藥膏,因其中的抗生素可能過於刺激,造成反效果。4. 塗乳液保濕抗敏洗澡、泡湯後宜盡速擦乳液,除了玻尿酸、神經醯胺、尿素等保濕、修護成分,燕麥、甘草萃取或微量元素如鋅、硒等成分,則能抗敏、緩發炎;保養可使用含ADE的乳膏,能有效保濕。有用藥膏的冬季癢患者則先擦藥膏,待約3~5分鐘藥性成分吸收後再擦乳液。(諮詢專家/聯安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洪育忠)
-
2020-01-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自行服用止痛藥過敏 住院一個月
很多遊客喜歡到日本藥粧店掃貨藥品、保健食品,台中市28歲王姓粉領族長年經痛,曾就診、自行服用止痛藥起紅疹,連吃三天從日本藥妝店買的大廠牌止痛藥,全身50%皮膚出現紅腫、起水泡、過敏、發燒,險些引發敗血症,趕到醫院急診,才發現她對止痛藥成分過敏,住院一個後才出院。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提醒,民眾喜歡到日本藥粧店買藥品、保健食品,但含蒺藜、淫羊藿、纈草根等成分的膠囊錠狀產品,在國內被認定為中藥,攜帶入境有限量,民眾若不具藥商資格,上網販售違反藥事法,可裁罰3萬元到200萬元,情節嚴重者移送法辦,最重10年徒刑、併科1億元罰金。台中榮總藥師洪娟瑜說,這名28歲女患者曾就診,到藥局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後來又吃日本藥妝店買的止痛藥,起紅疹更明顯,連吃3天後,皮膚出現大水泡、紅腫、脫屑而且發燒,到台中榮總掛急診,經過皮膚切片、會診,確定是對止痛藥成分過敏。洪娟瑜說,消炎止痛藥不能亂吃,保健食品也可能與藥物交互作用出現不良反應,例如大蒜精與抗凝血藥物同時服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患者如果有服用保健食品,可帶到藥物諮詢室諮詢相關注意事項。洪娟瑜指出,民眾服用成藥後出現「疹」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破」口腔潰瘍,「痛」喉嚨痛,「紅」眼睛紅腫、灼熱;「腫」眼睛、嘴唇腫;「燒」發燒等六大徵兆一種以上,應盡速就醫。
-
2020-01-12 科別.消化系統
吃藥不喝水直接吞? 當心2疾病隨即找上身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36歲林先生有每天服用維他命的習慣,但嫌麻煩就沒有喝水直接吞藥丸,直到最近吞東西時總覺得卡卡、痛痛的,才至腸胃科就診,經胃鏡檢查發現食道中段發炎,有數個約0.5至1公分的潰瘍,確診為藥物性食道炎及潰瘍。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朱淯銘表示,藥物性食道炎及潰瘍的成因,是服用藥物或維他命等保健食品時,水喝的太少,或是服藥後直接平躺,造成藥物卡在食道,刺激食道黏膜所引起。在食道中段的地方因為周圍有主動脈弓經過,由外向內擠壓形成1個生理性的狹窄空間,造成藥錠容易卡在這個地方,藥物溶化後,因藥物成份具有刺激性,就會造成食道的發炎和潰瘍。值得注意的是,女性體型較為嬌小、食道較窄,且較常因為泌尿道感染、經痛等原因而服用抗生素、止痛藥等藥物,因此,更容易罹患藥物性食道炎及潰瘍,建議服用藥物後,不可馬上平躺休息。朱淯銘舉例,20歲王小姐因為青春痘問題至診所就醫,皮膚科醫師生開立四環黴素,囑咐1天服用4次。但她習慣在睡前服用藥物後就立刻躺下睡覺,不料,隔天胸口中段疼痛,伴隨吞嚥不適。藥物性食道炎及潰瘍特點在於胸口中段的疼痛,能夠用手指明確指出疼痛點,且伴隨吞嚥疼痛,嚴重時就連喝水也會痛,最重要的是,發病前1到2天曾服用藥物。治療感染症的抗生素、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治療骨質疏鬆的雙磷酸鹽類藥物,都容易造成食道發炎及潰瘍,不過,較大顆的藥物都可能卡在食道中段,引發不適。朱淯銘提醒,服用某種藥物後產生胸口中段疼痛、吞嚥困難,應到腸胃科就醫,由醫師問診確認病因。低風險的年輕病患,不一定非得要做胃鏡,可以先用藥物治療,如果沒有改善再安排檢查;至於年齡較大的患者,如有其它警示症狀,像是嘔吐、腹痛、大便變黑、體重減輕,以及有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等不良習慣,建議做胃鏡來確認病因。在治療方面,以類似胃乳的口服懸浮液為主,覆蓋在黏膜和潰瘍傷口的表面,形成物理性保護。另外,開立抑制胃酸的藥物,避免胃酸逆流造成進一步的傷害。為了避免復發,建議少吃太硬和太燙的食物,用藥時,可以考慮將藥物磨成粉,或配大量開水服用,服藥後30分鐘內不可以平躺,睡前的藥物請至少提前30分鐘服用。(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死亡人數僅次肺癌! 肺阻塞3NG用藥行為恐加速惡化 服藥時間影響藥效! 藥師告訴你「飯前」、「飯後」正確時機
-
2019-12-25 癌症.飲食與癌症
「把食物當藥物」癌症患者怎麼吃?營養師圖文解說
已有很多研究發現,營養不良的癌症病患接受治療的效果會比較差。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王馨羚營養師表示,營養不良會讓患者的體力變差、降低治療效果及生活品質,以致病情惡化等問題。王馨羚營養師指出,評估癌症病患的營養狀態時,除了營養攝取量之外,還會去了解營養攝取的種類,是否符合患者體態以及體重變化所需要的建議量,為每一位病患進行完整個人化的評估。六類營養,缺一不可營養師提供建議時,會分成六大類食物,包括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堅果種子類。要「吃飽」也許很簡單,尤其癌症病患有時會有「早飽」的效應,建議病患能以均衡飲食搭配方式,在正餐中能攝取全穀雜糧類之澱粉食材,配上蛋白質類,即豆(指黃豆、黑豆、毛豆及其製品)、魚、蛋、肉等,再加上蔬菜纖維質類的食材,兩餐中間可以搭配水果,一天可以喝一次乳品。由於部分患者喝乳品會有腹瀉,且為增加病患的營養攝取量,並有體位較輕狀況者,可以考慮把乳品改成不含乳糖的配方營養品。 王馨羚營養師表示,有些患者在治療過程會有食慾不振的情況,以致造成攝取量降低,我們會建議搭配營養補充品,以輔助熱量以及蛋白質的攝取。抗癌過程,把食物當藥物治療前期,主要會建議患者均衡營養的概念,首先確認患者體位是否過輕,體位過輕的患者要加強營養輔助,否則將可能在後續的治療中體力透支,這也是治療前的營養補充很重要的原因。在治療中期,患者可能出現藥物副作用,例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狀況,營養師會依照患者狀況給予建議。最常發生的噁心、嘔吐或腹瀉,會建議少量多餐,在最舒服的時候就盡量吃。傳遞「把食物當成藥物」的觀念給患者,食物的重要性不亞於藥物,一定要吃不然身體沒辦法承受後續的狀況,這樣患者比較能夠理解。關於熱量攝取,有個常見的迷思,很多家屬會燉雞湯、燉魚湯,他們認為營養都在湯裡,所以就多喝湯,不去吃裡面的固體食材。王馨羚營養師強調,固體食材才有足夠的營養,正確方法是先把料吃完,有多餘的空間再來喝湯。癌症病患如果沒有糖尿病,偶爾可以吃些濃湯、奶昔、蛋糕等高熱量食材,補充熱量。或適時地搭配一些配方營養品,希望患者每一口吃進去的熱量能夠比平常一口進去的熱量多一些。 治療後還是要繼續維持營養攝取,原則一樣秉持均衡飲食的概念,除了每餐裡面能夠均衡攝取之外,也希望能夠「多樣化」。有些病患聽別人說哪一樣東西很營養,就幾乎都吃那一樣,會造成營養不均衡。王馨羚營養師建議要多樣化均衡的攝取,譬如說不同顏色的蔬菜,含有豐富的植化素、營養素、抗氧化劑的種類就不同,能多樣化攝取為佳。當然,我們也建議少吃不健康的食物,減少紅肉、醃製、煙燻、燒烤等食物的攝取量,有含酒的料理要盡量避免。很多患者在食慾不振、腹瀉的時候會吃益生菌,但是患者若有白血球較低的狀況,則不建議。同時,白血球較低時也要避免生食。均衡飲食最優先!王馨羚營養師解釋道,蛋白質的功用就是建造、修復組織,蛋白質經過分解後會變成胺基酸,胺基酸有很多種,人體細胞會利用胺基酸來合成各種蛋白質,維持生理機能,是非常基本、重要的營養。海中多醣體褐藻醣膠、胺基酸如麩醯胺酸、不飽和脂肪酸如精氨酸、核苷酸、魚油、乳清蛋白等特殊營養品,皆有助調節生理機能。其中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萃取褐藻中水溶性纖維,近年在台灣有許多針對免疫相關的研究報告,於醫學上使用備受矚目。從營養師的角度,最建議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在不足夠的情況下,可以適時地用配方營養品補充熱量、蛋白質等。患者、家屬很關心的特殊營養品,其實要在基本熱量、營養足夠的狀態下再來補充。只吃這些特殊營養品,其中的蛋白質、氨基酸也會被身體當成熱量利用掉。我們非常強調基本營養要攝取足夠,再來談其他的營養品。 王馨羚營養師表示,許多患者被診斷癌症後,家人都很緊張,所以會燉魚湯、雞湯,或者買很多蔬菜汁、保健食品等,反而正常的食物不太重視。經過一兩次治療之後,患者便開始發覺肌耐力不太夠。我們會分析飲食給病患一些正確觀念,建議患者一餐要攝取到至少碗的七八分滿的飯量,搭配蔬菜量,一碗飯配一碗蔬菜,再加份一個手掌大小的蛋白質量。一次進食中沒辦法把一餐吃完沒關係,可以分成兩次的量,少量多餐,這樣的進食方式,大部分患者都會覺得比較有體力,從抽血中也可以看到營養指標逐漸回復。建立正確的營養觀念,完整攝取,對身體最好!原文:癌症營養支持,營養師圖文解說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19-12-25 養生.聰明飲食
購買中藥材會在7天內吃完嗎?專家:未妥善保存易出問題
大家的成長經驗裡,應該都曾經有過一杯溫熱的枸杞茶,用來明目養肝度過求學時期,比較講究的還有黃耆加紅棗熬製成的補氣湯。民眾大多習慣買一大包中藥材及乾貨,長時間存放在家中慢慢食用,但是若不當貯存,是否容易會有變質的疑慮呢?四神湯、藥燉排骨、薑母鴨等美味且藥性溫和的藥膳,不少人會買回家自己煮。但,買回來的中藥材及乾貨,你會在七天內吃完嗎?或是認為它們不易腐壞而久放於家中?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江文章表示,中藥材、乾貨若未妥善保存,很容易出問題。乾燥、低溫、通風是貯存要件中藥材及乾貨容易因存放環境不良而變質,尤其臺灣氣候潮濕且高溫,不利貯藏。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發霉,不僅會導致中藥材及乾貨失去藥效及風味,更會產生黃麴毒素及赭麴毒素等致癌物危害人體健康。易發霉的藥材包括黨參、當歸、黃耆、桔梗、陳皮及冬蟲夏草等。因此在貯存上最主要必須防止黴菌污染,務必要保持乾貨及藥材本身的乾燥,環境則要陰涼通風,相對濕度不能超過 70%,藥材水分含量則要保持在 15%以下。太陽曝曬或低溫冷凍可防蟲害中藥材及乾貨保存不良還會出現蟲蛀、泛油、變色、散氣或失潤等問題。蟲蛀會造成藥材損傷,如人參、黃耆、當歸等,一般害蟲在48℃以上或 -4℃以下可致死,可利用太陽曝曬、烘焙及低溫冷凍來殺蟲。泛油是指糖質、黏液質在表面呈油狀泛出,如杏仁、枸杞、麥門冬等,多半是因高溫多濕、不當擠壓或存放過久而造成。變色是指受到酵素作用、光線照射、氧化作用及濕度影響,造成中藥材及乾貨顏色改變,如紅花、菊花、枸杞等。散氣是指揮發性成分揮散走氣,如麝香、丁香、小茴香等。失潤則是指過度乾燥,導致失去質地潤澤變得乾硬,如五味子、桂皮、橘皮等。以上問題的根源幾乎都在溫度與濕度,江文章認為,一定要注意防潮,避免高溫多濕,因此務必要密封,最好還可以冷凍(除了有些藥材受凍後,蛋白質或其他膠體會發生不可逆的凝固作用,解凍後無法復原,購買前可先詢問),或至少要冷藏保存。而且記住千萬不要買多,並盡快趁新鮮食用才是良策。(本篇審稿專家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江文章)
-
2019-12-24 新聞.用藥停看聽
服藥時間影響藥效 藥師告訴你「飯前」、「飯後」正確時機
門診開藥,都會註記服藥時間與規則,但就是有病人服藥後症狀控制不佳。高血壓病人小張,雖經醫師開立降血壓藥處方,但血壓值始終不穩定,在用藥諮詢時,他告訴藥師,因工作忙碌而常忘記吃藥,突然想起來就隨手拿咖啡或茶趕緊補吃。臺中慈濟醫院藥師謝蕙霞表示,常有病人忘記吃藥又隨時「補吃」,如果要補吃藥應掌握「時間切半」原則,以避免藥物濃度過高引發副作用風險。舉例來說,醫囑指示四小時吃一次藥,萬一超過兩小時沒吃藥就建議不要補吃,避免兩次服藥時間太接近,導致藥物在體內濃度過高,增加副作用風險。什麼時候吃藥、如何吃藥也是一大重點。謝蕙霞指出,為了讓藥物發揮最佳效果,無論是飯前或飯後服用藥物,建議都要至少離用餐間隔半小時至一小時,才能讓藥物發揮最大效果。然而,部份病人除服用西藥,也常見搭配中藥調理體質,雖然中、西藥物藥性衝突機率較低,但還是建議相隔至少兩小時以上才安全。搭配服藥的最佳夥伴是「適溫白開水」,謝蕙霞強調,牛奶、茶葉、咖啡都不適合,酒精飲品更是絕對禁止。每次服藥至少喝一百毫升以上白開水,確定藥物進入胃部,避免卡在食道造成灼傷。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食物與藥物也會出現交互作用,已服藥期間合併食用柑桔類的水果為例,柑桔類水果可能抑制部分藥物代謝,造成藥物血中濃度增加,進而提高副作用或毒性發生風險,輕則影響藥效,重則危及生命。延伸閱讀: 忘記吃藥該補吃嗎? 正確補服時間一次搞懂吃藥起紅疹只是副作用? 出現6種情況表示你對藥過敏了
-
2019-12-24 新聞.健康知識+
用免治馬桶反而肛門搔癢?醫師提醒跟沖洗的水溫有關
國人使用免治馬桶座的情形愈來愈普遍,用水沖洗屁股不僅感覺比較乾淨,特別在冬天將清洗水溫調高一些,還能兼具保暖與清潔的作用;但其實肛門周邊組織不是皮膚而是黏膜,在高水溫與強力沖洗之下,本來就容易受傷,如果又使用衛生紙用力擦拭,也會造成肛門周遭黏膜受傷感染,導致一整天總是癢個不停坐立難安。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宮瑤表示,肛門其實與嘴唇構造一樣,不是皮膚組織而是黏膜,因此保護層比較薄,容易受到外力破壞,當黏膜狀態不佳,就可能出現小傷口,若此時又遭受外界摩擦力,可能讓傷口惡化,讓微生物感染入侵,就很容易發癢難耐。肛門發癢很常見,但礙於部位比較隱密,部份人會先買成藥擦,卻越擦越癢;朱宮瑤解釋,外擦類固醇藥膏不適合用在這類病症,由於類固醇會抑制免疫力,因此受感染部位的症狀不但不會減輕,反而會更嚴重,所以當皮膚出現異狀,不論任何部位,都要由醫生來確定用藥。另外,就像洗澡不宜水溫過高一樣,使用免治馬桶座的水溫最好也不要超過40度,太過劇烈的溫度變化可能會引發沖洗部位的不適應,所以使用免治馬桶座沖洗臀部時,只要溫和的清洗乾淨,最後再用衛生紙吸乾水份就好。朱宮瑤補充,肛門周邊搔癢原因很多,不單只與免治馬桶座有關,臀部長時間悶熱潮溼、女性衛生棉更換頻率不夠勤勞等,都可能是主因,如果感覺到臀部搔癢,千萬不要用手抓,容易破壞皮膚黏膜,讓感染情形或相關病症加重,反而越來越癢,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19-12-19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藥治病卻讓身體愈來愈糟!7種用藥迷思快改掉
吃藥是為了治病,但是,不正確的用藥方式讓人越來越破病!最近天氣陰冷,身邊越來越多人感冒,有些同事明明就看了醫生,卻拖沓沓地當了一個多月的病貓,讓你不禁想問:到底有沒有乖乖吃藥呢?!感冒藥、咳嗽糖漿可以放多久?可以分別人吃嗎?根據外媒,數據指出每年有超過150萬人都犯了危險的服藥錯誤,其中大多數是老年人,以下列出了7個常見的用藥迷思,如果家裡的長輩中了其中一條,趕快請他改掉吧!1. 你會同時搭配用藥嗎?如果是去醫院或診所看病,醫生通常會問過你平常的用藥習慣,有沒有固定在吃保健食品或其他藥物?這就是為了避免一起服用2種抵消性藥物,除了兩種藥物會互相消除療效之外,甚至可能引發其他副作用。例如,抗憂鬱藥物和美沙酮(幫助戒毒人士緩解疼痛、擺脫鴉片依賴的藥物)一起吃可能會出問題。2. 你對吃進去的藥了解多少?這很像電影或連續劇演的,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藥、有哪些副作用,反正全部抓了往嘴巴吞就對了,通常這種情節,下場都不是很好。無論是醫生給你開新藥,或是你正在用非處方藥,最好全面了解它,至少知道如何服用?何時服用?有無副作用? 3. 你是高劑量的藥罐子嗎?有些人不會按照醫生的處方籤服藥,卻又經常服藥,服用高劑量的藥物可能導致嚴重的損害你的肝臟,也可能引起副作用。除此之外,高劑量用藥還可能導致嗜睡、神智不清、胸痛、嘔吐和腹瀉。 4. 你會不定期服藥嗎?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中標」,例如醫師明明囑咐你三餐飯後睡前,你卻早午餐只吃一包,還自己增減藥物,不吃會讓人想睡的那顆藥。而常見的「被跳過」不吃的藥物有抗抑鬱藥、類固醇和抗凝血類藥物。5. 你會空腹吃藥嗎?錯誤的飲食或直接不吃,會讓藥物從胃部吸收到體內有所障礙。有些藥物需要空腹吃,有些就是需要在飯後吃,忽略這些小細節,就會降低藥物的有效性。6. 你會當自己的醫師嗎?這是最常見的謬誤,很多人身體不舒服,覺得犯了老毛病,就自己去找相對應症狀的藥來吃。如果症狀輕微,買成藥前務必諮詢過藥師;但還是建議交由醫生診斷,以免自己亂吃藥出錯。7. 你會拿別人的藥吃嗎?如果夫妻都有高血壓,也不代表你適合吃老公的高血壓藥;如果你們感冒症狀一樣,也不代表可以一人看病、兩人共吃三天份的藥。醫生會根據每一個病人的健康水平、年齡和其他需求「對症開藥」。 感冒藥吃不完,留?不留?還有一種是台灣人很常發生的「省藥現象」,「又感冒了,拿上次剩下的藥來吃」。這就跟第7種很像,每一次的感冒症狀也許類似,但病因不一定完全相同,如果拿以前沒吃完的感冒藥來吃,不僅無法對症下藥,恐怕會延誤治療,造成後續更嚴重的併發症。藥水、藥粉、止咳糖漿可以保存多久?此外,有關兒童用藥多半是藥水或藥粉,根據藥師甘誼文的建議,藥品、藥粉開封後就容易受潮,放超過1個月就不要再吃了;退燒藥水、止咳糖漿也是,1個月之後就建議丟棄,不要重複使用。
-
2019-12-18 新聞.用藥停看聽
號稱中醫秘傳的黃連素能「通血路」?專家說這3招才有效
常被網路廣告「種草」的民眾注意,近期網上常出現號稱史上最強黃連素「通血路」藥能同時治療高血壓跟糖尿病,誇張形容是中醫秘傳的大寶藏。這樣的廣告用語,總讓想擺脫三高威脅的民眾好心動,但衛福部國健署強調,想要「通血路」,首先應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控制等層面下手。據衛福部最新國人十大死因報告,台灣10大死因中,有五種疾病與三高相關。有三高問題的民眾黃小姐在國健署健康九九網站中的「疑問醫答」專區中問到,聽聞黃連素能加強心肌的收縮力,可用其製成的通血路藥治療高血壓跟糖尿病。國健署強調,從西醫觀點來看,沒有名為「通血路」的藥。國健署進一步說明,血路不通的原因是當動脈血管粥狀硬化發生時,會形成一種類似脂肪沉積的瘢塊,當已形成的瘢塊撕裂或破裂後會造成血液凝集,並形成血塊阻塞冠狀動脈造成心臟缺氧,這種情況稱為冠狀動脈栓塞或冠狀動脈阻塞。國健署說,坊間常聽到「通血路」,是較通俗的說法,是為了讓民眾了解降低膽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可以預防血管被硬化的斑塊阻塞形成動脈硬化。提醒民眾想要「通血路」降低血脂,千萬不要隨便購買來路不明的成藥。想遠離三高問題,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從小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平時注意均衡飲食、少油少鹽多纖維、戒菸、少酒、多運動。應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控制等層面下手,若仍無法達成降低膽固醇之目標,需在醫師診治下,安全使用降血脂藥物及控制生活形態兩者並行,才是正確做法。
-
2019-12-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老人多重用藥 遵守4原則
你照顧過老人嗎?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全球大約每9人就有1人年齡超過60歲,到2050年每5人就會有1人超過60歲,顯示人口老化的速度非常快。在高齡社會中,慢性病增加,造就了用藥種類的增加及複雜,這也是老年社會另一項重要的課題。一般而言,如果老人服用5種以上的藥物,就可視為多重用藥。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年過65歲,平均會使用2到9種藥物,其中不恰當的用藥可達11.5至62.5%,可見多重用藥在老人是相當普遍及嚴重的問題。多重用藥可能造成的問題有下列幾點:1.老年人因為身體老化,代謝藥物較一般人慢,如果加上多種藥物使用,會增加藥物交互作用,因此特別容易出現藥物副作用。2.研究顯示多重用藥老人,比較容易發生意外跌倒及大腿骨骨折。3.多重用藥老人,因為藥物的連鎖反應,容易增加用藥種類。常常因為第一個藥物出現副作用,而被醫生加上第二個藥物去治療第一個藥誘發的副作用。4.最常發生多重用藥的老年患者是失智合併因年齡老化出現的症狀。這些藥物可能造成失眠、胃口不好、沒有精神,而被認為有另外的疾病。5.有些老人喜歡在藥房買一些非處方用藥,或者是合併比較高劑量的保健食品,這些都可能造成藥物交互作用,使藥物失去療效或產生副作用。6.多重用藥也會降低老人的用藥服從性並造成不方便,因此老人用藥盡量給予一天一次或兩次的服用方式。7.有些藥物會造成老人口乾或口水減少,造成老年人口腔衛生不佳甚至蛀牙。而牙齒不好,加上胃口不好,老人進食不佳,也可能降低老人營養攝取而增加危險性。這些藥物包括利尿劑、抗高血壓藥物(鈣離子阻斷劑)、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物、鎮定劑、中樞止痛劑、抗巴金森藥物、抗過敏藥物及胃藥製酸劑。因此照顧老人時,評估老人多重用藥及藥物副作用與服藥時間的相關性就非常重要。為了減少老人多重用藥的問題,提升老人用藥安全,增加老人生活品質,通常老人用藥有幾個原則:1.盡量一個情況只給一種藥。2.每個藥物都由最低劑量開始,甚至可以由最低有效劑量減半使用,特別是中樞神經用藥,以減少老人用藥風險。3.每個藥品都盡量一天只給一次或兩次,以增加老人服藥順從性及方便性。4.如果懷疑藥物副作用,應該優先停藥,而不是加另外的藥來治療副作用。總之,老人的用藥非常複雜,而這些問題並不一定是專業問題,身為照顧者,更應該知道老人吃藥後的反應,將這些訊息提供給醫師參考,才是真正治療照顧老人多重用藥的解決方法。
-
2019-12-12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吞藥要過三關 壞習慣恐造成食道潰瘍
26歲陳小姐日前感冒身體不適,上班前吃藥只配幾口開水就匆匆出門,途中仍感覺喉嚨卡卡,到公司後趕緊喝水想把藥沖下肚,但異物感持續2天,疼痛感加劇,最後求助醫師。聯新國際醫院腸胃肝膽科楊士豪醫師透過胃鏡檢查,發現食道已無異物卡住,卻看到明顯破皮、潰瘍。楊醫師說陳小姐算是幸運,嚴重的話可能造成食道組織壞死。另一名16歲高中生因害怕吞藥又找不到訣竅,將感冒藥剝半服用還是覺得卡在喉嚨,到醫院檢查沒有發現藥丸,但食道已有多處潰瘍發炎。楊士豪醫師指出,吃藥不只要避免「卡住」,也要注意是否在食道「留下痕跡」。食道是連結咽喉與胃部的管狀構造,並非寬度一致;其中,食道入口、支氣管交叉處,以及貫穿橫膈膜處,3個部位比較細窄。楊士豪說,吞服藥物必須「過三關」,才能順利抵達胃部。如果在沿途卡關,很可能因藥物溶解而侵蝕食道,造成潰瘍。小孩因害怕吃藥心生恐懼,老人因吞嚥功能弱化,吞藥比較容易卡關。如果吃藥方法不對,導致食道潰瘍,則是不分年紀,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楊士豪說,最近門診不少個案都是年輕人,最主要原因是吃藥喝的水不夠、一次吞太多顆藥,或是吃完藥立刻躺下,造成藥物尚未進到胃部就在食道溶解。楊士豪提醒,即使是藥粉,也別以為不會卡住就乾吞,水喝不夠還是會傷害食道。另外有些人為了吃藥「不卡關」,而把藥丸磨碎、剝半,或打開膠囊倒出藥粉,更是萬萬不可。藥物製成膠囊或錠狀等不同劑型,都經過評估。膠囊藥物主要為了延緩藥物釋放速度,進入腸道後再慢慢釋放,讓藥效延長。如果把藥物磨碎或打開膠囊,藥效可能在短時間內釋放,對體內恐造成不良反應,或是無法維持一整天持續發揮作用。楊士豪建議,如果認為藥物太大顆難以吞嚥,應與醫師討論,更換成其他劑型。此外,除非藥物註明是「嚼錠」,否則不應咬碎吞服,即使是鈣片和維他命C也要依指示方式服用。避免藥物卡關食道,楊士豪提出4個訣竅:吞藥時保持坐姿或站立,服藥後避免立刻躺下或就寢。前傾吞藥優於後仰,特別是膠囊重量輕,會浮在水面上,將頭往前傾更容易吞下。吃藥物前先喝些水,讓乾燥的食道變濕潤,有助於吞藥。一次不要吞太多顆藥,可以分次吞服,而且至少搭配200-250ml的水,避免藥物黏在食道。
-
2019-12-11 科別.感染科
避免抗藥性/抗生素預付概念 國外討論可行性
健保大數據統計,基層診所是開立部分抗生素最多的地方,但簡表申報只占二成多。在民眾不知情或未依醫囑使用抗生素,衍生抗藥性問題愈來愈多,長年下來恐無藥可用。健保署今年出版「走向雲端,醫病雙贏─健保改革日記」中,明確點出簡表申報用藥量比實際藥量落差大,以口服氟化恩菎類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為例,二○一五到二○一七年用量,銷售量最高是「ofloxacin」口服錠劑兩百毫克,三年總銷售量六千四百萬顆,診所銷售量為四千三百萬顆,占總量六成七,特約藥局為一千七百萬顆,占二成六,地區醫院約三百萬顆,占百分之五,醫學中心約十五萬顆,占百分之零二,區域醫院為廿二萬顆,占百分之零三。但近三年健保申報醫令量,與藥商銷售量剛好相反,醫學中心為六成六、區域醫院九成四、地區醫院百分之一八、基層診所二成三、特約藥局只有百分之十四,基層診所用量最大,申報量卻幾乎倒數。健保署長李伯璋認為,簡表免除審查,直接給付固定額度,六成六診所處方箋用簡表申報,但制度已造成藥物管理及民眾用藥漏洞,近年醫界屢次反應抗生素抗藥性問題。簡表申報是否廢除?李伯璋表示將持續與醫事團體溝通,抗生素用藥得靠「教育」,醫學會要給治療指引,在健保給付新藥上請感染科醫師審核,醫界反應奎諾酮類的抗生素應放寬使用,也傾向彈性處理。避免細菌強大到無藥可醫,藥廠又不願投入研發,有些國家未雨繆謀,英國國民健康署(NHS)與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正測試抗生素預付概念,就像Netflix的訂閱支付模式,透過認購預付促進藥廠開發新藥,美國FDA也在研究監控及補貼津貼的方式。李伯璋指出,台灣尚未有相關計畫,有待長遠規畫。推薦閱讀:● 避免抗藥性/管理抗生素雙管齊下 處方複核增感控費用● 避免抗藥性/社區黴漿菌抗藥性增 院內超級細菌隱身
-
2019-11-27 科別.消化系統
腹痛腹瀉以為是腸躁症?當心罹「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屬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症狀為慢性、反覆性的腸道發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胃腸內科王俊偉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致病機轉目前仍不明確,但可能與數種因素有關,第一是基因遺傳,第二是免疫系統失調,第三是腸道共生菌失衡,導致腸道黏膜持續發炎;另外,飲食、壓力等環境因素亦可能產生影響。據統計,相較於歐美地區,台灣潰瘍性結腸炎案例較少,但可能由於飲食西化(高油、高糖)的改變、抗生素的使用,造成盛行率和發生率逐年攀升。目前台灣平均每10萬人就有12人被診斷患有潰瘍性結腸炎,每年新增案例約350人左右。潰瘍性結腸炎好發在哪些族群?王俊偉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有兩大好發年齡高峰,最常見好發於20歲左右,第二個高峰在50~60歲左右,性別上男性患者比例會稍多一些。愈年輕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愈困難,診斷也較不易,不少患者在發現時已有併發症產生。故若身上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至專科就診。 王俊偉醫師分享,有位令他印象深刻的55歲男性患者,確診前曾因反覆腹瀉問題困擾多年,因工作上需長時間開車,多年來僅靠自行服用成藥及朋友介紹的偏方來緩解症狀,但腹瀉程度隨著時間愈來愈嚴重,甚至影響到行車安全,有好幾次因急著找廁所而差點發生意外。後來經大腸鏡檢查發現整段大腸潰瘍發炎嚴重,經腸黏膜切片檢查後確診罹患潰瘍性結腸炎,依「達標治療(Treat-to-target)」的原則,使用傳統藥物合併生物製劑治療,目前症狀已大幅改善,也能放心回到工作崗位。潰瘍性結腸炎常見症狀有哪些?該如何診斷?王俊偉醫師解釋,患者最常抱怨會不斷腹瀉,甚至出現嚴重腹痛,因疾病會影響到腸道黏膜,有部分患者會解血便、黏液便,甚至伴隨體重減輕、發燒等。 這些症狀都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症狀類似大腸激躁症、急性腸胃炎,容易與其混淆,單靠臨床症狀較難明確診斷潰瘍性結腸炎,臨床上需綜合病史、臨床表現、血液和糞便檢驗、影像學檢查以及大腸鏡檢查併組織病理切片結果,來判斷是否為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有哪些治療方式?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目標主要著重在抑制急性發炎,降低發炎造成的腸道破壞。對於輕度和中度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會先以口服或浣腸劑型的抗發炎藥物治療,若成效不彰,會根據臨床狀況加上免疫調節劑或口服類固醇治療,口服類固醇的選擇會以腸道局部作用的劑型做短期使用。對於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或急性復發的患者,會以全身作用劑型的針劑類固醇合併抗發炎藥物或免疫調節劑同時治療,若前述藥物無效時,就須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生物製劑對於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好,可長期控制病情,但礙於藥價昂貴以及健保給付條件較嚴格,目前臨床上符合健保條件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的患者只占一小部分。另外,近年來國內外陸續有大小型臨床試驗使用微菌叢植入治療(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其療效和安全性尚待進一步的證實。王俊偉醫師提醒,潰瘍性結腸炎為慢性疾病,經過治療後即使症狀改善也不可任意停藥,就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控制,應配合醫師視病況調整藥物劑量,長期服藥持續追蹤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日常生活建議培養良好習慣,如飲食作息正常、避免熬夜,讓免疫狀況維持穩定。延誤治療問題多,及早治療很重要延誤治療恐造成患者腸道出血,更甚者會導致嚴重貧血,出現其他腸道相關併發症,如腸阻塞、腸瘻管、腸穿孔等,部分患者可能因併發症需切除部分腸道。潰瘍性結腸炎有時也會伴隨腸道外的症狀,如關節炎、皮疹、虹彩炎、肝臟病變等共病,若能順利控制發炎狀況,這些腸道外症狀也可獲得改善。王俊偉醫師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罹患腸道癌症的風險也遠高於一般人,一旦罹病超過十五年,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恐攀升至一般人的2倍,通常患者確診發炎性腸道疾病超過十年,都會建議每年定期做大腸鏡追蹤腸道黏膜狀況。潰瘍性結腸炎若能及早控制發炎,多數患者的生活品質皆可與常人無異,及早治療也可減少併發症產生,避免引發不可逆併發症而造成遺憾。潰瘍性結腸炎保養重點王俊偉醫師強調,生活規律很重要,可減少免疫系統絮亂,有助病情的穩定。至於飲食部分,應以均衡飲食為基礎,適當補充水分,因患者腸道較敏感,對某些食物耐受度較低,過於刺激性、油膩或易引起脹氣的食物都要盡量避免。此外,每個患者對食物敏感度、耐受性不同,醫師建議應確實紀錄容易引發胃腸道不適的食物,日後盡量避免攝取。 有些患者因腸道長期發炎已造成貧血,建議可多補充鐵質、葉酸(如動物內臟、貝類和綠色蔬菜);攝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則有助腸黏膜修復。若有抽菸、喝酒、檳榔等習慣應盡量避免,因為這些習慣不只對腸道有害,對其他器官也會有影響。醫師貼心小提醒王俊偉醫師提醒,潰瘍性結腸炎初期症狀與腸躁症、腸胃炎類似,但若長期有慢性腹瀉、甚至偶有解血便的情形,務必盡早就醫,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預後才會較佳。潰瘍性結腸炎屬於終身疾病,倘若確診罹病,也請務必配合醫師持續治療,切莫擅自停藥,如此一來才能讓病情穩定,避免併發症產生,也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原文:別信偏方!改善潰瘍性結腸炎,醫師圖文解說 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