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7 新聞.用藥停看聽
搜尋
成藥
共找到
269
筆 文章
-
-
2020-07-31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天旋地轉發作三次 親身經歷才知暈眩症多可怕
5月25日半夜醒來,我的眩暈症又發作,整個世界天旋地轉,要上個廁所都很困難。那夜,頭暈得厲害,折騰一整晚才熬到天亮,這是我得了眩暈症以來,第三次大發作。父親離世前 第一次發作2014年12月21日深夜,是我第一次暈眩症發作。那天是我父親離開人世的前四天。過去很多人都說我長得很像我老爸,父親有很嚴重的眩暈症,約4、5年會發作一次,每次發作需躺上三天三夜,否則就會天旋地轉,嘔吐不止。沒想到就在父親臨終前幾天我也眩暈症發作了,證驗了「有其父必有其子」。行程滿檔壓力大 二次發作第一次犯昡暈症時,症狀還算溫和,我靠吃藥順利控制。2018年第二次發作,是剛當選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時,那時我身兼衛福部食藥署成藥諮詢委員會主委、心路基金會董事、內科醫學會教委會委員、健保署全聯會等十多個委員會,每天行程滿檔,壓力超大,未料,半個月後眩暈症就「報到」。那次病發,我正從台北搭高鐵返南部途中,在車上整個人暈得厲害,高雄長庚榮譽副院長陳順勝建議徹底檢查,我從善如流,到醫院做電腦斷層、磁振造影、頸部超音波,甚至做血管動脈硬化指數,所幸自己還不到中風的的地步。事隔兩年,今年5月間三度再犯,這次更嚴重,我必須放慢一切動作,睡覺時先站床沿邊再慢慢躺下,半夜想上廁所,得慢慢坐起、站穩後才緩步行走,否則又暈到不行。故作鎮定 以免嚇壞病人隔早替病人看診,我的脖子稍微彎度過大或頭偏一邊就暈,只能故作鎮定,不讓病人察覺,以免把病人嚇壞。不過,若動作太急或脖子劇烈移動,例如趕著接一通電話而轉動脖子,就會暈慘了。我和父親都受眩暈症所苦,我還沒發病前,為幫父親對抗暈眩,特別研究這個疾病有什麼藥物可治,但發現成因實在太複雜,包括貧血、心律不整、血壓太高或偏低、膽固醇太高、循環功能差、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精神焦慮、憂鬱、內耳半規管不平衡、耳石移位都會暈,偏偏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一。行醫「恩賜」更能理解病人對我來說,眩暈症也算是行醫生涯的一種「恩賜」,我自己得眩暈症,知道暈起來是怎麼一回事,更能理解病人心情。每當看診時,我看到眩暈症患者由兒女扶著來診所,頭連動都不敢亂動,我會更設身處地為他治療,讓患者能擺脫眩暈症的無奈。這個病症提醒我,「要成為一個好醫師,就要先成為一個好病人」,當年我雖然知道要開什麼藥治療父親的眩暈症,但自己有了親身經歷,才真正知道這個病為什麼可怕。「因為天旋地轉時,整個人不曉得會轉到哪兒去,什麼事都做不了,剎那間像要下到地獄去。」沒暈過的人,恐怕難以理解那種恐慌、無助、孤單,究竟是什麼樣的滋味。別吃太鹹 也別過度蹦跳素有「電子耳之父」稱譽的林口長庚醫院黃俊生教授,曾針對眩暈症下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快樂、知足就不會發作」,平日別吃太鹹,也別過度蹦蹦跳跳,就能減少發生。王宏育小檔案現職:•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王宏育診所院長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經歷:•台北馬偕醫院總醫師•高雄市聯合醫院主治醫師興趣:攝影、旅遊、美食、寫作
-
2020-07-23 科別.消化系統
火燒心找中醫 中藥對症解方有幫助
大三元酒樓董事長因喝酒應酬,胃燒灼不適,尋求中醫後獲得改善。台中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曹榮穎說,中醫對胃食逆流的治療效果佳,但建議患者養胃,少吃酸性食物,避免檸檬、碳酸飲料和牛奶。獲米其林一星評等的大三元酒樓董事長邱靜惠今年73歲,長年喝酒應酬招呼生意,胃燒灼、頻頻打嗝成了職業病,她起初不以為意,直到症狀困擾到日常生活,找西醫照胃鏡,找中醫吃中藥治療,她笑說:「本來找中醫是想減肥,沒想到是先解決胃的問題。」邱靜惠的主治醫師陳潮宗表示,中醫對胃食道逆流的治療結果,在臨床上有足量的國際期刊論文可以佐證。2019年中國醫藥大學發表一篇隨機雙盲試驗,研究發現「吳茱萸湯」與常見抑制胃酸的質子幫浦抑制劑(PPI)西藥相比,在治療胃食道逆流上有差不多的功效,且藥效維持時間更長。曹榮穎今天在記者會表示,胃食道逆流俗稱火燒心,為2019年中醫健保診斷前十大中排名第二的消化系統疾病,台灣約有25%的人有胃食道逆流,但就醫率僅有10%,原因為多數民眾會選擇廣告強力放送的成藥服用,他說「脾胃為後天之本」,民眾應有根本解決病痛的意識,而非不發病就是好。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為胃酸逆流、胃痛、胃灼熱,少數會有胸悶痛、打嗝、吞嚥困難等情形,中醫與西醫治療差異,在於中藥有制酸效果,著重「胃氣上逆」,對人體消化吸收的肝、膽、脾、胃等,易達到一起治療和改善的功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師賴香君表示,許多中藥材都可治療胃食道逆流,包含能抑制胃酸分泌的烏貝散、保護胃黏膜的白芨、止血且癒合潰瘍面的三七等。她將胃食道逆流分為四大類型:「基本型」胃氣不合,可服半夏瀉心湯,「上班族型」肝胃鬱熱,要喝柴胡清肝湯,「董事長型」飲食積滯,需吃保和丸,「長輩型」脾虛寒濕內阻,可飲香砂六君子湯或吳茱萸湯。如果想遠離胃食道逆流,陳潮宗建議,避免抽菸、喝酒及咖啡因的攝取,易增加胃酸分泌的酸性水果,比方檸檬、奇異果、百香果,酸性飲品像醋、碳酸飲料和酸化快的牛奶,都要謹慎避免;患者的日常作息也很重要,睡前2小時不要進食,且吃飽後不能馬上躺下,否則恐增加逆流風險。
-
2020-07-1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三伏天貼三伏貼 讓你冬病夏治
酷暑逼人,氣溫節節升高,許多中醫診所開始提醒有過敏體質的人,又到了貼三伏貼的日子,要趁此時期「冬病夏治」。中醫師表示,三伏天最重要的是別將寒氣引入體內,台灣人會在三伏天貼三伏貼,並多吃生薑、木耳、山藥、鰻魚等發汗或滋陰的食材。三伏貼原理 台日韓皆有除了台灣人在三伏天時會使用三伏貼來「冬病夏治」外,韓國人則會吃參雞湯「以熱治熱」,日本人是吃鰻魚飯補充精力,都希望藉此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說,「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期間,並以夏日後的第三、第四個庚日和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分為初伏、中伏、末伏;今年的時間分別為7月16日、7月25日及8月15日。三伏貼 並非人人適合貼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三伏貼是利用這段陽氣最旺盛的時節,利用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生薑等辛溫的藥材做成藥餅,敷在背部,如大俞、定喘、肺俞、風門等特定穴位,把沉積體內的寒氣散出體外。並非所有人都合適貼三伏貼,有感冒症狀、皮膚過敏者皆不適合。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說,三伏貼療法源自於清朝,清代張潞的《張氏醫通》便曾記載:「諸氣門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應。」因此在三伏天貼三伏貼,連續使用三年,可提升免疫力,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和反覆性感冒等。但孕婦和一歲以下的嬰孩不宜使用。瞿瑞瑩表示,三伏貼的基礎主要是貼於肺系的穴位,因此主要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寒性體質者若有痛經或是腸胃虛寒問題,也可在三伏天時,將這些藥材貼在治療痛經或腸胃的穴位。由於這些藥材都是辛溫的藥材,適合寒症的人使用,但若屬熱性體質者體內沒有寒氣或是正在感冒者,並不建議貼三伏貼。尤其白芥子、甘遂是藉由皮膚發泡,把體內寒濕氣引導至表皮散出的藥材,因此皮膚過敏者也不適合貼三伏貼,否則皮膚容易發紅、過敏。參雞湯補水 鰻魚補精力此外,韓國人對於三伏天也很重視,到了這三天便會吃參雞湯「以熱治熱」,不僅參雞湯店大排長龍,超商雞肉也都大特價。日本則將三伏稱為「土用丑日」,會在這時節吃鰻魚飯,而鰻魚具有滋陰作用,可補充夏日流失的精力。瞿瑞瑩解釋,吃參雞湯「以熱治熱」的概念和台灣使用三伏貼用熱性的藥將體內寒氣逼出的原理類似。參雞湯使用糯米和雞一起煨煮,糯米有滋陰的效果,可深層地為身體「補水」,補充因夏熱散失的水分。天熱灌冰水 犯中醫大忌夏天天氣熱,許多人會不自覺吃很多冰冷的食物,或因為口渴而大量灌冰水,瞿瑞瑩期期以為不可,如此作為將變成「寒包火」,到了冬天,反而容易出現反覆感冒、打噴嚏等症狀。建議趁三伏天時,可多喝一些薑茶發汗,或是食用木耳、山藥、鰻魚等滋陰的食材,以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
2020-07-15 新聞.用藥停看聽
止痛藥別亂吃 小心胃穿孔
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和其他風濕性疼痛症狀,不少人到藥房購買非類固醇類止痛藥(NSAIDs)暫時退燒或緩解疼痛,屏東縣恆春旅遊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李安琪提醒,長期服用這類藥物會傷害胃粘膜,增加腎臟負擔,偏鄉長者腸胃道穿孔比率較都會區高,多與長期服用這類藥物有關。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又稱為抗發炎止痛劑,李安琪說,人的身體發炎時,體內會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引起疼痛,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能抑制這種反應,達到解熱、鎮痛等作用,在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過程中,會破壞保護腸胃道黏膜的物質,間接引起腸胃不適,也可能惡化心臟血管,或引發腎臟功能疾病,且影響某些降血壓藥品藥效,有上述疾病患者使用前,一定要主動與醫師、藥師討論。偏鄉長者因關節退化產生疼痛,常因就醫不便或為節省掛號費,直接到藥房購買最省事的抗發炎止痛藥。李安琪說,恆春當地長者的腸胃道穿孔就診比率高於都會區,與長期服用止痛藥劑等因素有關,發生嚴重胃潰瘍卻不自知,直到惡化成穿孔才就醫,有人就醫時甚至已休克。她說,常服用止痛藥緩解身體痠痛的長者,要注意腸胃狀況,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成分會對腸胃黏膜造成傷害,加上胃裡的胃酸,讓受傷的黏膜不易修復,一旦傷害深及胃黏膜下層,會形成胃潰瘍,持續惡化會出現胃出血及胃穿孔,並造成肝腎負擔。醫師開這類藥物會特別注意劑量,呼籲長者及常服用止痛藥者不要依賴成藥,有病痛要就醫。
-
2020-07-14 科別.消化系統
把止痛藥當萬靈丹 偏鄉腸胃道穿孔病例特高
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和其他疼痛症狀,不少人直接到藥房購買非類固醇類止痛藥(NSAIDs)暫時退燒或緩解疼痛,偏鄉因就醫不便或為節省掛號費,成了藥局最暢銷的藥品之一;屏東縣恆春旅遊醫院腸胃科主治醫院李安琪說,偏鄉民眾不少人把止痛藥當成萬靈丹,但它會傷害胃粘膜、增加肝腎負擔,該院長者腸胃道穿孔就診和手術頻率較都會區高,多與長期服用有關。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又稱為抗發炎止痛劑,李安琪說,人的身體發炎時,體內會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引起疼痛,它能抑制這種反應,達到解熱、鎮痛等減緩發炎反應效果,但在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過程中,會破壞保護腸胃道黏膜的物質,間接引起腸胃不適外,也可能惡化心臟血管與腎臟功能疾病,且影響某些降血壓藥品藥效,有上述疾病患者,使用前一定要主動與醫師、藥師討論。偏鄉長者因關節退化產生疼痛,可以手術和復健治療,因就醫不便或為節省掛號費,直接到藥房購買最省事的抗發炎止痛藥,還有一些緩解多個症狀的綜合感冒製劑,也含NSAIDs和會讓人成癮的咖啡因;李安琪說,恆春旅遊醫院長者的腸胃道穿孔就診比例高於都會區,主要是長期服用止痛藥劑、糖漿,發生嚴重胃潰瘍卻不自知,直到惡化成穿孔才就醫,有人就醫時甚至出現休克。她說,常服用止痛藥緩解身體痠痛的長者,需常注意自己的腸胃狀況,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成分會對腸胃黏膜造成傷害,加上胃裡的胃酸,讓受傷的黏膜不容易修復,一旦傷害深及胃黏膜下層,形成胃潰瘍,如果還持續服用,就可能造成胃出血及胃穿孔,皆為腹部急症,也會造成肝腎負擔,醫師開這類藥物時都會特別注意劑量,呼籲長者及常服用止痛藥者不要依賴成藥,有病痛要就醫。
-
2020-07-1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三伏天「以熱治熱」 有感冒症狀、皮膚過敏者不適用
酷暑逼人,氣溫節節升高,許多中醫診所也開始提醒有過敏體質的人,最近又到了貼三伏貼的日子,要趁此時期「冬病夏治」。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表示,三伏貼並非所有人都合適,有感冒症狀、皮膚過敏者皆不適合,而三伏天最重要的是別將寒氣引入體內,並可多吃生薑、木耳、山藥、鰻魚等發汗或滋陰的食材。瞿瑞瑩表示,「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期間,並以夏至後的三個庚日分為初伏、中伏、末伏。今年的時間分別為7月16日、7月25日及8月15日。在中醫的觀點裡,三伏貼則是利用這段陽氣最旺盛的時節,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的時間,利用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生薑等辛溫的藥材做成藥餅,敷在背部,如大俞、定喘、肺俞、風門等特定穴位,把沉積體內的寒氣散出體外。瞿瑞瑩說,三伏貼的基礎主要是貼於肺系的穴位,因此主要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有些醫師則會擴大延伸,若是寒性體質者有痛經或是腸胃虛寒的問題,也會將在三伏天時,將這些藥材貼在有些醫師治療痛經或腸胃的穴位。但因為這些藥材都是辛溫的藥材,適合寒症的人,體內沒有寒氣、熱性體質者或是正在感冒者貼三伏貼不但沒有好處,還可能不舒服。尤其白芥子、甘遂是藉由皮膚發泡,把體內寒濕氣引導至表皮散出的藥材,因此皮膚過敏者也不適合貼三伏貼。除了台灣在三伏天時會使用三伏貼來「冬病夏治」外,事實上韓國人也很重視三伏天。在韓國人的觀念裡,三伏天必須「以熱治熱」,因此到了這三天會吃參雞湯,不僅參雞湯店大排長龍,超商雞肉也都大特價。除了韓國吃參雞湯外,瞿瑞瑩表示,也曾聽聞日本將三伏叫做土用丑日,會在這時候吃鰻魚。她解釋,蔘雞湯「以熱治熱」的概念和台灣使用三伏貼用熱性的藥將體內寒氣逼出的原理類似。另外,蔘雞湯使用糯米和雞一起煨煮,糯米和鰻魚都有滋陰的效果,可深層地為身體「補水」,補充因夏熱散失的水分。瞿瑞瑩表示,三伏貼不一定必要,最重要的是這段時間不要將寒氣引入體內,尤其因為這段時間因為天氣熱,許多人會不自覺吃很多冰冷的食物,或因為口渴而大量灌冰水,反而變成「寒包火」,到了冬天反容易反覆感冒、打噴嚏。因此趁三伏天時,除了三伏貼外,也可多喝一些薑茶發汗或是木耳、山藥、鰻魚等一些滋陰的食材,以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
2020-07-12 新聞.健康知識+
這些防蚊產品都NG!台大防蚊權威教你讓蚊子不近身
防蚊液、滅蚊神器、防蚊手環、驅蚊噴霧、驅蚊防蚊貼片、攜帶式戶外防蚊扇……最近天熱,氣溫飆高,加上潮濕多雨,許多防蚊小物成為熱賣商品,對於國內防蚊權威、台大昆蟲系名譽教授徐爾烈來說,這些驅蚊的「雕蟲小技」,還不如穿上長袖衣褲,多塗抹防蚊液,來得實際有用。長袖長褲+防蚊液 勝過驅蚊小物長久以來,專攻登革熱病媒蚊研究的徐爾烈,被喻為全台灣最瞭解蚊子的男人,對於防蚊,他自有一套建議。首先外出時,千萬不要靜止不動,例如,坐在涼亭或是鞦韆上聊天,那肯定成為蚊蟲攻擊對象。此外,預防蚊蟲叮咬,一定要穿上長褲、長袖衣服,如果至運動場跑步運動,務必帶著外套以及毛巾,運動後擦汗,並穿上薄外套,否則一流汗,體溫高一點,就會招惹許多病媒蚊。再者,只要裸露在外的皮膚都應該塗抹防蚊液,選擇通過衛福部認可核准的防蚊產品。至於防蚊貼片、驅蚊神器、防蚊手環等防蚊小物效果有限,不可盡信。挑防蚊液 看清三大標準走進藥妝店、西藥房,櫥櫃陳列著眾多防蚊產品,該怎麼挑呢?台大皮膚科主任蔡呈芳提出三大標準,首先看看是否有衛福部核准字號?產品適用在人身上嗎?防蚊效果可以維持多久?近年來,坊間陸續出現號稱「無毒且具有防蚊效果」的天然防蚊產品,其中添加柑橘、樟腦油、精油、尤加利樹等成分,蔡呈芳說,這些產品幾乎都沒經過衛福部審核,也未做過臨床測試,實際防蚊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蔡呈芳指出,DEET(敵避,Diethyltoluamide)是目前所有驅蚊產品中,被證實最有效的成分,經過臨床測試,能夠減少蚊蟲叮咬的頻率,但在使用上仍須小心。孩童使用 勿直接噴灑食藥署於106年7月間將DEET成分且含量在15%以下的防蚊藥品,從「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改列為「乙類成藥」,在藥局、百貨、雜貨店或各大便利商店均能販售,方便民眾購買。依據食藥署建議,在使用防蚊產品前,需詳閱說明書,瞭解使用方式,例如,距離皮膚或衣物10至15公分,緩慢噴灑;使用於臉部時,應先噴於手掌再塗於臉部,並避開眼、口周圍,若有傷口、過敏或曬傷的皮膚,請不要使用。此外,如與防曬產品一起使用時,應先使用防曬產品,間隔5至10分鐘,再使用防蚊液,以免皮膚過敏不適。家長幫孩子塗抹防蚊液時,務必先噴於手掌,再塗抹孩童身上,千萬不要直接噴在皮膚上。再者,未滿5個月的嬰兒,請勿使用含有DEET成分的驅蚊產品。蚊子愛逐臭 靠氣味找到你至於哪些人容易成為蚊蟲叮咬目標?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點出蚊子最愛的五大族群,那就是體味重、體溫高、肥胖、容易流汗,以及呼吸時二氧化碳偏高者。趙昭明說,有些人認為體質偏酸者容易淪為蚊子美食佳餚,其實不然,蚊子屬於嗅覺派,以感「味」為主,上述五大族群幾乎都是有味道的人,建議高風險族群至戶外之前,應該先洗澡,降低體味,讓身體味道淡一點。少去草叢溪邊 別站路燈底下另外,少去草叢、樹林、公園、水溝以及溪邊等容易孳生蚊蟲等場所,也不要站在路燈底下,因為蚊蟲具有聚光性,站在燈光下,難免成為吸血狩獵的主要目標。趙昭明說,蚊子可是標準的「逐臭之夫」,體味重、動不動就流汗的人可得當心,除了正確使用防蚊產品,更應該每天洗澡,換上乾淨衣服,徹底清潔,盡量做個「沒味道」的人,才能避免滿手滿腿的紅豆冰。防蚊液使用注意● 距離皮膚或衣物10至15公分,緩慢噴灑。● 用於臉部時,先噴於手掌再塗於臉部,並避開眼、口周圍。● 有傷口、過敏或曬傷的皮膚,不要使用。● 如與防曬產品一起使用,應先使用防曬產品,間隔5至10分鐘,再使用防蚊液。● 幫孩子塗抹時,先噴於手掌,再塗抹孩童身上,千萬不要直接噴在皮膚上。● 未滿5個月的嬰兒,勿使用含有DEET成分的驅蚊產品。
-
2020-07-09 新聞.健康知識+
天然ㄟ尚好?哈佛博士:天然並不全然等於新鮮、安全
【文、圖/摘自商周出版《手機、咖啡、情緒的化學效應》,作者阮津玫】金身不壞的漢堡食品裡的防腐劑添加量通常都不高,因為達成防腐效果並不需高劑量。但防腐劑有沒有毒呢?則是另一個重要的議題!食品及其添加物的毒性問題必須詳加把關。化學實驗室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目前更容易收集到長期追蹤研究的資料數據。雖然政府法令已經通過現有食品添加物的使用範圍及限量管制,但仍必須借助新的研究數據來定期檢核食品添加物。大家都知道,科學研究通常相當複雜,並且需要長期抗戰。研究一旦提出對於食安及健康議題的懷疑,整個社會都必須嚴陣以對,並儘早提出備案。若缺乏備案,可能造成民眾恐慌或產生對於化學的反感(化學歧視),無助於好好解決問題。我能夠了解,為什麼社會大眾認為「天然ㄟ尚好」,針對人工合成的東西則保持敬謝不敏的態度。我個人也喜歡天然新鮮的食材,因為它們吃起來的味道就是不一樣。但你們是否知道:「天然」並不等於「新鮮」呢?以水果香氣為例,只要某種水果香氣的化學分子結構經過研究確定之後,即可進行人工合成並製成食用香精(化學產品!)。如果天然果香與合成果香的化學結構一致,那麼理論上它們擁有相同的香氣。不過,化學家發現:人造果香與天然水果香味還是稍有差異。大自然就像經驗老到的調香師,他巧手捻來,以複方調製天然果香。但合成香精通常只是單方。人工合成品也有優點,例如它的成分比天然物質還安全,因為它在製作過程中必須經過嚴格的成分檢測把關。順便一提,產品包裝有時會加注「本產品僅使用天然香精」等字眼,但並非取自於該種天然果實。例如:天然椰果香並不是從椰子裡面提煉出來的,而是取自於馬索樹樹皮裡面的馬索內酯(Massoial acton)。椰果香精的確來自於天然植物,卻非來自椰子本身。購物時,除了注意保存期限之外,實在不應該一昧拒絕人工合成添加物。為什麼呢?以具有防腐效果的檸檬酸為例;天然檸檬酸來自於檸檬及芸香科植物,但是地球上的檸檬及芸香科植物產量並不足以供應全世界的需求,所以我們反倒應該慶幸至少還有化學合成的檸檬酸可供使用,而不必在意它究竟來自於其他植物或是由食品工業合成製作的。親愛的讀者們,化學不一定不好!提起化學,你們還記得神奇的麥當勞「長壽漢堡」嗎?一九九六年,韓凱倫(Karen Hanrahan)小姐買了一份麥當勞漢堡,卻忘了吃,然後一直帶在身邊。多年後,這個漢堡看起來和普通漢堡一模一樣,並未腐壞。二〇一二年的時候,我還聽人提起過這個金身不壞的漢堡。多年以來,它曾多次登上報紙頭條。這個漢堡裡頭到底加了些什麼「長生不老藥」啊?哪些化學混合成分有助於長久防腐呢?你我吃下肚的又是些什麼?遺憾的是,這些問題都找不到令人滿意的回答。長壽漢堡裡面並未添加任何魔鬼成分,它只是在極短時間內變得異常乾燥,微生物因為找不到生長所需的水分而無法孳生,漢堡於是沒有腐壞。韓凱倫經常帶著這個變得超級乾燥的漢堡四處去宣導拒吃速食,並認為這個漢堡是抵制化學防腐劑的最佳證據。原則上,我也不贊成速食。許多研究也已經證實,人類還是少碰速食為妙。但是讓我生氣的是,韓凱倫為了宣傳她的理念,竟然模擬兩可地顛倒科學發現!長壽漢堡的例子究竟證明了些什麼?首先,這件事實指出:除了氧氣之外,水分含量也會造成食物不易保存而且腐壞。如何才可以減少食物裡的水分含量呢?人類於是發明了風乾法、糖漬法、鹽漬法等防止食物腐壞。鹽和糖的親水性都很高,它們會想方設法吸光食物裡原有的水分。一旦水分子和鹽離子或糖分子結合之後,微生物得不到水分就無法孳生。還記得學生們前陣子曾經抗議要求學校餐廳不要添加防腐劑嗎?雖然業者未採納學生的抗議訴求,卻同意在菜單上加註防腐劑劑量,促使相關資訊更加透明。我擔心的是,註明防腐劑名稱及號碼代號會不會讓人覺得更加不安啊?防腐劑雖早已成為現代人膳食生活中的一部分,但絕大多數人幾乎對它們一無所知。因此我呼籲大家:好好認識化學,認識生活中與化學相關之所有細節、風險與契機。一方面,我們應該盡量選購在地、當季、新鮮且無添加的食材。另一方面,去購物或外食的時候也請記住:未經過防腐程序的食材很難保存。而且人類的防腐技術已超過數百年以上的歷史了。在五花八門的「食品添加物」當中,防腐劑只是扮演個小角色。基本上,我們必須感謝化學這門科學以及化學合成品。大家,你們擔心化學合成物有毒、不天然嗎?請回過頭來好好想想:我們吃的藥物、用的髮型定型噴霧劑、電線絕緣體塑料等等,這些都是化學合成或研發出來的。它們不僅對你我的日常生活貢獻非凡,甚至還可以救人性命呢!誰說化學都是缺點?對於化學,人們總是畏懼三分。例如,許多人害怕注射疫苗。近年來,許多嚴重的疾病都因為疫苗而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疫苗成分的效果亦皆有目共睹。一輩子不會遇到水痘、麻疹、白喉或小兒麻痺等疾病,似乎變得理所當然。於是,人們變得不懂得去珍惜這份幸福,反而擔心疫苗的副作用。疫苗出現副作用的頻率少之又少,而且危險永遠小於疾病本身。我承認,拿疫苗與化學相比的確有欠妥當。「化學只有優點,並不危險」之類的論述並不正確。我只是想警告大家,切勿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過,連我自己或許都可能踏進偏見的陷阱而不自知。有一次我去藥局買感冒藥,藥師讓我在天然植物萃取劑與普通感冒藥當中二選一。我並未多問,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化學合成藥物,因為在那個當下我只是盲目地相信:合成藥物的藥性肯定比較強。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地發現原來自己也有盲點。因為化學合成藥物不一定藥效較強,植物成分藥物未必藥效欠佳。若可捐棄成見,時時自我省察,方能公平地對待化學與大自然,以期做出更佳的決定。
-
2020-07-0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三伏貼7、8月有5時機點 中醫師提醒調理體質注意幾件事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中醫科主任張淑媚說,三伏天為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期間人體氣血趨於體表,皮膚鬆弛、毛孔張開,藥物容易滲透皮膚,今年適合的敷貼時間7、8月有5個時機點,她並提醒三伏貼療法要注意的地方。張淑媚說,三伏貼源自於清朝,主要用於調理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過敏體質,對預防經常、反覆性之感冒也有幫助。在三伏天將具有減敏定喘、化痰止咳功效等中藥材製成藥丸,敷貼在特定穴位,經皮下吸收後刺激穴位。她指出,中醫理念認為,人體與自然界是相互呼應的,自然界的變化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體並產生反饋,也就是所謂「天人合一」的概念。三伏天為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期間人體氣血趨於體表,皮膚鬆弛、毛孔張開,藥物容易滲透皮膚。張淑媚表示,三伏貼療法可避免孩童抗拒服藥或減少老人服藥後之腸胃刺激。今年適合的敷貼時間有7月9日(熱身)、16日(初伏)、25日(中伏)、8月15日(末伏)、22日(加強),民眾可把握時機調理自身體質。張淑媚說,因三伏貼藥丸某些藥材成份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穴位經敷貼後,若產生局部紅、癢或燒灼感,或有輕微脫皮、起小水泡等,都屬於正常現象,民眾不必太過擔心。但若為孕婦、1歲以下幼兒、年老體弱、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較敏感及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水泡者,或正在感冒發燒和咽喉發炎等人,使用前應經專業醫師的評估。她提醒民眾敷貼三伏貼藥丸後,飲食應以清淡為宜,避免生食、冰品、涼性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2020-07-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對新冠肺炎有療效的瑞德西韋定價了,誰是最大贏家?
昨天(2020-6-29)全美各大媒體都在報導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終於給瑞德西韋定價了:一個5天的療程收費是2,340或3,120美元。2,340美元是向全世界各國政府收費的價格(由政府買單),而3,120美元則是向美國私人保險公司收費的價格。瑞德西韋是目前唯一有證據顯示對新冠肺炎有療效的藥,儘管這個療效也只不過就是能將重症患者的住院天數從15天縮減至11天。根據傑富瑞(Jefferies)成藥分析師邁克爾·耶(Michael Yee)給投資者寫的信,瑞德西韋的價格是略高於股票經紀人的預期。 他說,按照這個價格,他預計瑞德西韋今年的銷售額為5.25億美元,而明年則為21億美元。詳情請看芝加哥論壇報發表的Coronavirus drug price ‘an outrage’: $2,340 for remdesivir, or even more for those with private insurance(冠狀病毒藥物價格“一種震怒”:瑞德西韋為2,340美元,私人保險的患者甚至更高)。吉利德科學公司的執行長在宣布瑞德西韋的定價時說,這個價位是遠低於瑞德西韋的真正價值,而之所以會定這麼一個超低的價位,是將《廣泛且公平的獲取》置於公司利潤之上。您說,是不是有夠佛心?這個價位是否超低,當然是見仁見智。有一家獨立且無黨派的研究機構名叫Institute for Clinical and Economical Review(臨床與經濟評論研究所,簡稱ICER),是專門從事客觀性評估處方藥以及其他醫療技術的臨床和經濟價值。它在它發表的ICER Comments on Gilead’s Pricing for Remdesivir裡說,瑞德西韋的價位是合理的。但是一家叫做Patients For Affordable Drugs(負擔得起藥物的患者)的非牟利機構則發表STATEMENT ON GILEAD’S REMDESIVIR PRICE大力抨擊:「吉利德將實現的利潤遠遠超過其開發和生產尚未證明可以挽救生命的藥物的成本。 瑞德西韋的價格再次表明,即使面對全球大疫情,我們也不能相信大藥廠會採取負責任的行動。」不管瑞德西韋的價位是過低,合理,還是過高,這個定價的行動都完全證實了我在5個月前所做的一個預言,那就是《最大的贏家就是吉利德》。五個月前,中國和台灣的媒體和網民都曾陷入一波《蛇與農夫》的狂潮。他們說,吉利德公司是多麼多麼好心地把瑞德西韋免費送給中國來治療新冠肺炎,但是中國竟然恩將仇報,把人家免費贈送的東西拿去申請專利,反過頭來打擊吉利德公司。所以,這就是新版的《蛇與農夫》的故事:中國這隻蛇反過頭來咬了救牠一命的農夫吉利德。我在親眼目睹這波《蛇與農夫》狂潮時,真的是笑的人仰馬翻,欲哭無淚。網民無知也還說得過去,但是電視節目裡那些專家名嘴,就真的是應該各打五十大板。瑞德西韋是為了要對付伊波拉病毒而研發的,但是因為療效不如另外兩個跟它競爭的藥,所以早就宣告失敗。也就是說,就原來開發的目的而言,瑞德西韋已經是一文不值。可是由於冠狀病毒的繁殖機制很像伊波拉病毒,所以吉利德公司就調整策略,想要將瑞德西韋開發成冠狀病毒的新藥。在實驗室裡,瑞德西韋的確顯現它是有抑制冠狀病毒的作用,但是,在沒有病患來做臨床試驗的情況下,瑞德西韋仍然是一文不值。天賜良機,武漢肺炎在中國爆發,瑞德西韋總算有機會一展身手了。吉利德公司搭了飛船,火速將瑞德西韋送到中國,而中國也火速在國內申請了一個《應用專利》。就是因為中國的這個專利申請,引發了《蛇與農夫》狂潮。網民、專家、名嘴紛紛跳出來痛罵中國無恥,沒良心,等等等。我呢,哭到聲音都啞了,笑到眼淚都乾了,就寫了唉!專利這件事:武漢病毒。我說,第一、吉利德是擁有瑞德西韋全球性的專利,所以它當然也涵蓋了中國申請的這個應用專利,第二、一個藥的研發,最困難,也最花費的階段就是第三期臨床試驗。如今,有人自願幫你做第三期臨床試驗,你會不會恨不得用飛的把藥送到他門口?我在這篇文章的最後一句裡說《最大的贏家就是吉利德》。如今,原本一文不值的藥,今年的銷售額會是5.25億美元,而明年則為21億美元。我五個月前的預言有夠神準吧。原文:瑞德西韋,最大贏家,如我所料
-
2020-06-28 養生.保健食品瘋
高劑量魚油可護心,但吃多影響消化蠕動!專家建議多吃這食物也有幫助
外電報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2019年12月核准一種主要含EPA(Eicosapentaenoic acid)成分的魚油新藥上市,用於治療三酸甘油酯偏高者。FDA顧問委員會參考了2019年1月3日發表的臨床研究REDUCE-IT,該研究以8179名使用史他汀類(Statins)藥物後,三酸甘油酯仍偏高且具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作為受試者,其結果顯示,該藥與安慰劑相比,能夠有效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nvents,簡稱MACE,係指心血管死亡、非致命心肌梗塞及非致命性腦中風等)風險將近25%。但也有幾項副作用,包括心律不整、內出血。多年來,國內外營養專家都建議,魚類因富含天然Omega-3脂肪酸,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Omega-3脂肪酸主要是由3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所組成,包括存在於豆腐、黃豆、芥子油與堅果類的「α-次亞麻油酸」,以及主要由攝食魚類與其他海洋生物所獲得到的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3種必需脂肪酸。這3種脂肪酸都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攝取,也因此使得魚油在保健食品中大行其道。要證明吃魚能否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並不容易,過去的研究多為觀察性的報告,直到近兩年,國際知名期刊連續刊登了3篇以EPA成分為主的魚油濃縮製品相關的臨床試驗,才算有了定論。高劑量魚油可減少續發之心血管疾病美國核准魚油新藥上市,是根據2019年1月3日一篇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論文,該研究以8179名具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病患為對象,其中71%的受試者攝取含EPA魚油作為續發性預防,因為他們曾經發生過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或做過心導管、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等;另外29.3%的受試者則沒有心血管疾病。該研究發現,使用以EPA成分為主的高劑量魚油(每天4公克),對於原本有心血管疾病的受試者,可降低25%的續發心血管風險,包括減少心血管疾病導致之死亡、缺血性心臟病、非致命性中風發作等,都有明顯的作用,尤其對年齡小於65歲、三酸甘油酯超過150 mg/dL者,效果特別顯著。但對於一般沒有心血管疾病者的預防,雖有效果但沒有達到統計學上的差異。該研究可說是首次指出含EPA高劑量魚油對於已有心血管疾病者,確實有預防效果。低劑量魚油 對糖尿病患預防心血管病無效另一篇2018年10月的研究,同樣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則以一萬五千多名糖尿病患為對象,該報告顯示,若每日使用一公克魚油(omega-3),對預防心血管疾病並沒有顯著效果。該論文與前篇論文比對判讀,可以推估魚油劑量太低的話,對於有糖尿病或有高血壓的病患,預防效果不彰。每天一公克魚油 心肌梗塞發生率下降另一個VITAL(VITamin D and OmegA-3 TriaL)的臨床試驗也很有代表性,共有兩篇論文,發現高劑量魚油對於有心肌梗塞的病患來說有明顯的效應。該研究對象有兩萬五千多人,樣本數非常大,而且是一般沒有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研究分成四組,一組吃維生素D、一組吃魚油(omega-3)、一組兩種都吃、一組兩種都沒吃。觀察對心血管疾病及癌症預防是否有效果。研究發現,每天補充兩千單位的維他命D並沒有降低發生心血管事件與癌症之風險。但是每天補充一公克的魚油,雖然沒有減少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癌症的新發生率,但對於心肌梗塞的發生及死亡風險確實會下降,對於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療法,以及所有冠心病的發生率皆有顯著下降。報告指出,心肌梗塞可降低28%,需做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者可降低22%,對於心肌梗塞死亡率則可降低50%,但在減少中風方面沒看到效應。總括來說,若從2018年到2019年所刊登的3篇重要臨床試驗結果可發現,低劑量魚油對降低心血管疾病確實有一些效果,在糖尿病患則沒有明顯效果;高劑量魚油的效果則較明顯可見,且對於已經有心血管疾病者,效果更明顯。 國內研究發現魚油可降三酸甘油酯國內2013年由臺大醫院發起,由國內八大醫學中心共同參與的臨床研究,共收治了253名三酸甘油酯超過200 mg/dL的病患,當中有40位病患超過500 mg/dL。給予病人純化魚油(Omacor? Pronova BioPharma),一公克魚油中,含有460 毫克 EPA 及 380毫克 DHA。將病患分成3組,一組一天2公克、一組一天4公克、另一組為安慰劑,治療持續8星期。結果發現,魚油確實可降低三酸甘油酯,一天4公克組的病患可降低32.1%、一天2公克組的病患則可降低29.7%,對於三酸甘油酯更高的個案,能降低的幅度更可達48%~50%。由此可看出,無論是服用2公克或4公克,降三酸甘油酯的效果都不錯。因此,以台灣的研究結果而論,是否一定要吃足4公克,是需要進一步斟酌的。魚油做成藥物,需經過除汙(農藥、重金屬)、純化、淨化(去氧化物質)等多道步驟,在臨床上確實有降血脂(主要是降三酸甘油酯)的作用,通常使用1~2克的劑量,效果就不錯,但並非適用於每個病患。有些病患的三酸甘油酯可能高到兩、三千,是基因因素加上飲食習慣造成,超過1000 mg/dL以上就常有乳糜血症(血漿呈現混濁的乳白色),也很容易發生急性胰臟炎,反覆發生就是胰臟癌的候選人,還可能合併有糖尿病。胰臟一旦受損,後續要面對很多疾病的問題,所以對於這類型嚴重高三酸甘油酯症病患,會建議使用魚油做輔助治療,因為傳統用藥已經幫不上忙了。此外,長期使用降血脂藥物,病患的腎功能會受影響,若血中肌酸酐數值已達異常,可將降血脂藥物稍微減量、加上魚油補充,讓腎功能恢復正常,三酸甘油酯也能保持在500 mg/dL以下。許多研究都顯示,魚油的效果與吃的劑量有關,劑量越高效果越好,問題是,吃太多時,過多的魚油會影響胃腸的消化與蠕動,會有噁心感、肚子會不舒服而難以下嚥,而且有魚腥味,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一週吃3次不同種類的魚 分散風險所以,一般人若想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多吃新鮮的魚即可。美國心臟醫學會在2013年就建議,一般人每週應攝取至少兩至三次魚肉,一次約100公克,且選擇應多樣化、並以深海魚種(Fatty fish)為優先,包括Omega-3含量高的鮭魚、沙丁魚、鯷魚、鯖魚、鱸魚、鱒魚、旗魚、鱈魚、秋刀魚等。而在吃法上,煮魚湯、吃烤魚都會比油炸或油煎料理方式更為健康,魚種的選擇上也儘量交替食用不同種類的魚,以分散風險,減少魚類遭受環境、重金屬與環境荷爾蒙污染所帶來的健康威脅。至於若想額外補充EPA及DHA膠囊,應該先與心臟科醫師討論,尤其是三酸甘油酯過高的人,雖然建議每天可食用2至4克的EPA 與DHA補充劑,但仍應在醫師的指示下服用。魚油經過濃縮提煉過程變成藥物後,除了價格昂貴外,也只適用於部分高血脂病患;而市售魚油保健食品,也無法確定其品質,雖然都叫魚油,但成分、含量、製程仍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從新鮮魚類攝取魚油,既天然也不用花太多錢,才是對健康最好的選擇。 Q:魚油為什麼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機轉為何?A:根據文獻,魚油可抗發炎、降血壓、降三酸甘油酯、降血栓。一些發炎指標會下降。也有文獻提到魚油有幾種機轉:可抑制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減少原脂蛋白B(Apo B)的合成,加強極低密度脂蛋白的轉換速率,降低飯後血脂濃度。另外,魚油不會使血糖惡化,還可稍微降血壓。最重要的角色在血液凝固方面,魚油可減少血小板凝集和延長凝血時間,這是魚油被認為可減少冠狀動脈疾病的主要原因。【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第52期(2020-04-15出版),原文連結】
-
2020-06-28 養生.聰明飲食
嗑粽胃痛怎麼辦? 到社區藥局求助藥師推薦「非處方藥品」
端午佳節吃粽子應景,但很多人會不小心吃太多、或吃太快,導致腸胃出現脹氣及消化不良等腸胃不適症狀;發生這樣情況時是該就醫看診,還是先休息一陣子看看會不會改善呢?建議到社區藥局尋求藥師,協助建議「腸胃型非處方藥品」食藥署提醒,可以到社區藥局尋求藥師協助,藥師會先了解民眾的症狀後,再建議適合的「非處方藥品」,藉此緩解短期輕微的腸胃不適症狀喔!非處方藥是一種不需經醫師處方,只需要經由藥師衛教指示,民眾可自行於藥局購買的藥品。這一類藥品包含「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及「成藥」,相較於需經由醫師看診開立的「處方藥」,非處方藥的藥性較溫和,安全性較高,可緩解部分短期輕微症狀。而依據「指示藥品審查基準」與「成藥及固有成方製劑管理辦法」所列,腸胃型非處方藥可用於緩解的輕微症狀包含,制酸、健胃、幫助消化、整腸、止瀉或抗脹氣等用途。因此,民眾如果出現前述情形,可考慮先到藥局尋求藥師協助,選擇符合自己身體狀況的藥品,而購買非處方藥的時候,也要記得詢問藥師,藥品使用注意事項及相關不良反應。另外,非處方藥有便民親切的藥品外盒及說明書,易於閱讀及瞭解,使用此類藥品前,請先詳閱藥品說明書及外盒標示,才能正確使用藥品。「腸胃型非處方藥」僅具有緩解短期輕微症狀的效果 食藥署提醒,腸胃型非處方藥也不是萬能「顧腸胃」仙丹喔!這類藥品與其他非處方藥品一樣,僅具有緩解短期輕微症狀的效果,切勿長期使用。如果使用藥品3天後,症狀不見好轉,或是使用7天後,沒有完全恢復,代表這次身體的狀況不是非處方藥品能夠解決,仍需就醫接受進一步診斷治療,對症下藥。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6-20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抗骨鬆藥記得定期看牙 避免顎骨壞死
年紀漸長,骨質漸漸流失。張媽媽五年前在家中浴室跌倒導致骨折,經診斷為骨質疏鬆,開始使用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藥品。沒想到使用一陣子後牙齦腫脹疼痛,雖然接受拔牙治療,但疼痛感持續加重,牙齒也開始鬆動、化膿,回診才發現,可能是雙磷酸鹽類藥品引起下顎壞死反應。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雙磷酸鹽類藥品是治療或預防骨質疏鬆主要藥品之一,但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可能導致嚴重顎骨壞死等不良反應,如口腔疼痛、腫脹、下唇麻木感、化膿、牙齒鬆動等,最嚴重為顎骨壞死暴露。治療骨質疏鬆藥品眾多,依作用機轉分為抗骨流失藥品,如雙磷酸鹽類、單株抗體藥品等,以及促骨質合成藥品如副甲狀腺素。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表示,雙磷酸鹽類的骨鬆藥品約有七種,但很多民眾以為只要吃了就是「保骨」、「補骨」,因此一直用藥。沈采穎表示,雙磷酸鹽類的治骨鬆藥物導致顎骨壞死,臨床上並不少見,建議長期用藥民眾,服藥兩年就要請醫師評估是否繼續使用,也要定期接受牙科檢查;另外,接受拔牙或其他手術前,也要須主動告知醫師自己正在使用的藥物及病史,評估牙科處置的安全性,降低藥物不良反應風險。
-
2020-06-19 科別.皮膚
夏季長痱子又熱又癢? 今天開始做8件事搶救皮膚
夏天是個暢快揮汗的季節,當大量汗液堆積在皮膚表層,不論大人、小孩都會感覺黏黏的不舒服,等汗水停留皮膚表層一段時間後,汗水中的毒素侵蝕皮膚表層,就會出現紅色或白色的丘疹並感覺搔癢,甚至有灼痛感。痱子主要是濕熱、不通風的環境造成,只要保持皮膚乾爽,注意環境乾燥、空氣流通,就可避免發生,但比較擔心的是痱子會引發皮膚癢痛不適,當反覆搔癢,造成皮膚潰瘍、紅腫,甚至細菌感染、蜂窩性組織炎。長痱子多因熱性不散,濕毒作癢,只要可以祛濕毒、清熱,痱子自然就會消失;一般從環境改變著手,輕症可以自我護理,嚴重合併有紅腫、化膿、皮膚炎,才需要就醫。針對只出現紅疹、白疹的痱子輕症病人,教你8個簡單的去濕毒訣竅: 1、飲食勿吃太鹹:重口味的食物盡量減少攝取,例如麻辣鍋。2、多吃具有利濕清熱的食材:如冬瓜、薏仁、苦瓜、綠豆湯。3、以綠豆薄荷湯取代茶飲:綠豆、冷水下鍋沸騰之後,關火燜10分鐘,加入幾片薄荷葉,綠豆只取綠豆皮具有清熱的作用。4、薏仁煮水當茶喝:盡量不加糖或是少許冰糖,只要喝水即可,不吃薏仁。5、雙花浴液洗澡:使用具清熱解毒效用的金銀花及野菊花(不是杭菊)煎水備用,1次洗泡5~10分鐘。6、用藿香正氣水擦洗患部:藿香正氣水成分由藿香、蒼朮、陳皮、厚朴、白芷、茯苓、半夏、甘草、紫蘇等藥材組成,是常見解暑藥物,可散寒化濕、祛暑,可以自行加水熬煮,也可以請店家幫忙熬煮湯劑,或是現成的市售外用成藥。7、以蘆薈膠或蘆薈產品擦拭患部:乳液等具有油性的外用產品不適合痱子病患使用,應該選擇具有親水性的外用塗抹產品。8、中醫師開立煮開的中藥水擦拭皮膚表層:可以將具有抗菌止癢的中藥水先放冰箱冰涼,以紗布濕敷,把體內的熱氣、皮下水分、滲出液、分泌液帶走,或是加入洗澡水中,用來洗澡。延伸閱讀: 好皮膚是養出來的! 一堆人常誤解的10個保養觀念,你有嗎? 又熱又癢! 身上莫名起紅疹可能是長痱子了
-
2020-06-1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冬病夏治 中醫三伏貼讓過敏服貼下月是治療時機
高溫炎熱,喜歡貪食冰品的8歲劉姓小朋友患呼吸道過敏,晚上睡覺吹整夜冷氣,導致鼻塞、咳嗽,早晨起床打噴嚏流鼻水,影響睡眠品質,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經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醫師楊佩蓉,採用中醫外用穴位貼敷「三伏貼」治療,搭配生活作息及飲食調整,呼吸道症狀大幅減輕,胃口改善,感冒次數也減少。楊佩蓉說,劉姓小朋友胃口不佳,體型瘦小,黑眼圈很重,抵抗力不好常感冒,天氣變化容易手腳冰冷,雖看遍中西醫,但因他怕吃藥,過敏未見改善,經鄰居建議諮詢中醫師,除口服藥物,採「三伏貼」治療,症狀減輕。楊佩蓉表示,三伏貼是中醫外治療法,夏天三伏天時節進行穴位貼敷治療保養。今年三伏日的初伏為7月16日、中伏為7月26日、末伏為8月15日。此段日子是1年當中天氣最熱、陽氣最盛時期,主要運用對皮膚有刺激或治療作用溫熱性中藥,如甘遂、細辛、延胡索、白芥子等製成藥餅,敷貼相應穴位,包括大椎、風門、肺俞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寒者熱之」的原則及「天人相應」、「冬病夏治」觀念,利用經絡與氣血運行,到達相關臟腑發揮作用,並補養陽氣,增進對抗病邪的能力,達到預防秋冬時節好發疾病產生。三伏貼適用對象為過敏體質、虛寒體質、尤其是疾病症狀會因天冷或冬天加重,或怕針藥患者也可考慮用穴位貼敷調理,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反覆上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腸胃虛弱、四肢冰冷、欲孕者,皆可至中醫科門診看診。貼敷時間可依三伏日或前後1、2天,或於夏至後擇日敷貼3至6次,每次間隔1至2 周。三伏貼穴位貼敷對過敏性體質患者症狀,以及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故若能把握時機治療及調理,配合適當運動、規律起居、避免食用生冷冰品、蔬果或刺激類食物及減少過敏原接觸,可逐漸遠離過敏症狀糾纏。
-
2020-06-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停經後婦女使用抗骨鬆藥品 拔牙安全嗎? 藥記3原則降低顎骨壞死風險
現年72歲的張媽媽,有高血壓、心臟病病史,長期背痛、腰痛。5年前曾在家中浴室意外跌倒,導致骨折,經診斷為骨質疏鬆症,便開始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bisphosphonates)。可是,張媽媽不時會感覺牙齦腫脹疼痛,但因怕痛而拒絕就醫治療,最近因牙痛不已,決定去看牙科並接受了拔牙手術,手術後發現傷口一直無法癒合,牙齦疼痛感加重,下唇麻木感、牙齒鬆動、化膿,再次回診就醫,經追蹤用藥史發現,可能是雙磷酸鹽類藥品所引起下顎壞死的嚴重不良反應。「咦~張媽媽使用骨質疏鬆藥與下顎腫痛,有什麼關係呢?」其實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治療骨質疏鬆症造成顎骨壞死並不常見。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提醒,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治療骨質疏鬆的病人,應聽從處方醫師的醫囑,並定期進行口腔追蹤,若需進行牙科侵入式手術,宜由醫師評估,以降低顎骨壞死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 留意可能嚴重不良反應治療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的藥品眾多,依作用機轉分為抗骨流失藥品,如:雙磷酸鹽類、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單株抗體藥品、女性荷爾蒙製劑,和促骨質合成藥品,如:副甲狀腺素。雙磷酸鹽類藥品是治療或預防骨質疏鬆主要藥品之一,經文獻指出,相較於其他藥品,它能有效減少髖骨、脊椎或非脊椎骨折的風險,有每周或每月服用一次的口服劑型,也有三個月或一年施打一次的注射劑型。然而,有些民眾可能不知道,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可能會導致罕見卻極嚴重顎骨壞死的不良反應,症狀表現如口腔疼痛、腫脹、下唇麻木感、化膿、牙齒鬆動等,最嚴重症狀為顎骨壞死暴露。此外,這類藥品也可能發生大腿、鼠蹊部或髖部疼痛的不良反應,曾有非典型大腿骨骨折的案例報告。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停經後婦女,若正使用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品,例如alendronate、ibandronate、risedronate 及 zoledronic acid 等雙磷酸鹽類藥品或denosumab單株抗體(註),且罹有糖尿病、使用類固醇、有吸菸習慣、口腔衛生不佳或用藥期間曾拔牙者,更應留意上述嚴重不良反應症狀,早期發現,減低傷害。對此,政府也多次針對雙磷酸鹽類藥品發布警示,提醒醫療人員及民眾,用藥期間應避免施行牙科侵入性手術,若需進行牙科治療,宜與處方醫師及牙醫師討論與評估。註:每6個月皮下注射一次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單株抗體藥品denosumab,也可能會有罕見但嚴重的顎骨壞死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降低顎骨壞死風險 藥記3原則原則1:注意不良反應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雙磷酸鹽類藥品,引起顎骨壞死的病例僅佔少數,若長期使用且持續出現不適症狀,例如感覺口腔牙齦疼痛、腫脹、化膿、唇或顏面麻木感、牙齒鬆動或脫落、齒槽骨暴露、牙齒傷口無法癒合等症狀,可能就有顎骨壞死的風險,要立即回診。原則2:主動告知病史及用藥史有骨質疏鬆症病史的婦女應定期回診,與處方醫師充分溝通,了解可能的用藥風險;如有需要進行拔牙、植牙等侵入性之相關手術,或是嘴巴或牙齒有任何問題,應主動告知處方醫師,以評估是否需調整相關治療計畫。定期至牙科檢查時,或是進行拔牙、牙周侵入性手術前,亦須主動告知牙醫師相關用藥史及病史,例如是否正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denosumab或類固醇等藥品,以評估牙科處置的安全性,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原則3:用藥期間隨時注意口腔健康正在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的病人,需定期接受牙科檢查及清除牙結石等口腔照護工作,平時注意口腔清潔,養成良好口腔衛生習慣。每天檢查口腔牙齦,若出現牙齦疼痛、腫脹、化膿、唇或顏面麻木感、牙齒鬆動或脫落、齒槽骨暴露、牙齒傷口無法癒合等症狀,應告知處方醫師或牙醫師。藥害救濟基金會再次提醒您,雙磷酸鹽類藥品造成顎骨壞死雖屬少數案例,但仍不可忽視。建議民眾應定期做牙科檢查,用藥期間留意不適症狀及口腔健康;做侵入性牙科治療時,與處方醫師及牙醫師充分溝通,減少顎骨壞死發生機率,確保用藥安全。本文經授權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原文請點此
-
2020-06-15 橘世代.健康橘
注意!4個特質,容易患上老年憂鬱症
什麼樣的狀況,容易罹患老年憂鬱症呢?過去的研究,整理出許多可能會促發老年憂鬱症的因素,可以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針對有這些因子的高危險群,給予適當的關懷與協助,消滅可能的危險因子,或許能減少老年憂鬱症的發生。一、年輕時要求完美、自我要求高,習慣控制一切的人,在年老時,反倒是憂鬱症的危險群。年輕時擁有不錯的地位,當老化時,發現身體不再受自己控制,或退休、失去工作,感覺自我價值下降。倘若調適不當,無法接受,就容易出現憂鬱情緒。二、家族病史中有憂鬱症,也會有比較高的比例罹病。但相較於年輕的憂鬱症患者,老人憂鬱症的遺傳性比較低。無論是成人,還是老人,女性得到憂鬱症的比率都比男性高。對於長輩,影響情緒最多的,就是「鰥,寡,孤,獨,老,病,久,衰」。當生命進入銀髮期,除了身體的自然老化之外,難以避免地會面臨許多失落,伴侶離世、獨居、退休、久病、失能等,都有可能成為老人憂鬱症的危險因子。過去研究發現,一個人若喪偶,七到十二個月之間,是憂鬱症病發的高危險期,病發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四。三、亞洲人普遍重視工作,年輕時沒有規劃退休生活的概念,退休後,生活重心突然被抽走,也容易感到不適應四、老化、身體逐漸失去功能,甚至出現疾病,也是一大挑戰。身體疾病可能會造成憂鬱、疼痛,而憂鬱又會加重身體疾病的痛苦,這種痛苦又讓疾病變得更加嚴重,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舉例來說,一個老人原本有退化性脊椎疾病,若憂鬱症病發,他對疼痛的敏感度就會上升。原本可能感受到的疼痛是五分,但病發後,病人感受到的痛可能達到十分。當越來越痛,最後家人只能讓他吃止痛藥,但卻不知道其實病人痛是因為憂鬱,所以即使吃了止痛藥,心情也不會好,反而常造成藥物過度使用。又痛又憂鬱,老人會誤以為自己的病治不好了,甚至可能出現結束生命的想法。要小心的是,某些對中樞神經有影響力的藥物,容易導致憂鬱症病發,例如,部分抗高血壓藥、類固醇藥、嗎啡類止痛藥、抗帕金森氏症藥、毛地黃類藥、干擾素、癌症化療藥物等,但若得病,這些藥物又非吃不可。因此,若家中老人有服用這些藥物,一定要與醫師保持良好溝通,隨時注意病人情緒。必要時,須更換藥物種類,或是改用非藥物方式,治療憂鬱症。治療憂鬱症的藥物,不會讓人上癮目前治療老人憂鬱症的藥物療法是使用抗憂鬱劑。抗憂鬱劑有很多種,經過許多大型研究證實,療效是確實的。很多人誤以為治療憂鬱症的藥物會上癮,或誤以為服藥會壓抑情緒,讓人變得呆呆的,這可能是將鎮靜劑、安眠藥及抗憂鬱劑混為一談的誤解。所謂的抗憂鬱劑,是作用於腦部,調整腦內的分泌物質,提升腦內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物質的濃度,達到治療憂鬱焦慮症狀的效果。抗憂鬱劑並不含鎮靜、安眠的成分,雖然藥物的副作用,仍可能會造成嗜睡,但並無上癮的風險。倘若有相關疑問,建議詢問精神專科醫師。在這裡,需要提醒的是,無論是何種抗憂鬱藥物,都不會立即見效,必須耐心連續服用超過六至八週,才會開始出現效用。許多病患或家屬對於藥物治療的期待超乎現實,結果在這之前就以為無效,中斷或是放棄了治療,實在非常可惜。憂鬱症患者不願意出門,怎麼辦? 許多家屬會問,除了聽從醫生指示按時吃藥,定期回診,我們還可以帶憂鬱的長輩做些什麼。其實治療憂鬱症不只有藥物有效,多運動、多曬太陽、多接觸音樂等藝術活動,也是很有效果的。道理雖然簡單,但家屬最常反問我的問題就是:「帶不出去,該怎麼辦?」許多親友們看到憂鬱長者整日唉聲嘆氣,家人、朋友也想幫忙,於是打電話邀約長者一起出門活動,或是安排旅行遊覽,但卻遭遇長輩百般推託、拒絕,甚至長輩還碎念、找碴。有些家屬因此感到自己的付出不被接受,容易轉而憤怒、生氣,可能會對長輩出現指責的語氣。責備他們不聽勸、不遵照醫囑,或是怪他們不努力。我建議在協助憂鬱長輩之前,要先調整自己的想法,必須先了解到「憂鬱症患者並非故意的」。憂鬱長輩在理性面上或許可以接受勸告,但是活力與行動力都受到憂鬱症的影響,才會需要我們拉他們一把。可以試著找出能增強長者動機的誘因,想想有什麼是他們看重或喜愛的。應用他們所在意的人事物,以協助長者對抗憂鬱,抒解心情。譬如他平日最喜愛打牌,但生病後都不去了,就可以拜託牌搭親友,聲稱缺一不可,甚至可嘗試先將打牌的地點改在家中,製造陪伴的機會。又或者是病患最疼寶貝金孫,我建議多找理由聚餐,諸如慶生、慶功等,半哄半拖地,帶著長輩出門去接送孫子女。憂鬱症患者容易營養失調在健康飲食方面,憂鬱者常會出現食欲減退,進食量下降的情形,這在長輩身上,就容易因此而出現營養失調的結果。若考慮補充營養品,可以選擇補充維生素B群、葉酸、魚油,或是益生菌等。透過神經免疫的調節,腦腸菌軸的機轉,而且這些健康食品在新近的研究中,被認為可以減少憂鬱症復發,或者是改善情緒症狀。電視廣告盛行以巧克力、蛋糕或飲料等高糖分、高不飽和脂肪的食物療癒心情,雖然可能暫時有提振心情的功效,但是效果短暫,而且有惡化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所以對於罹患三高的老年憂鬱族群,並不建議這麼做。本文摘自《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寶瓶文化 2020/04/09 出版【更多熟齡精選延伸閱讀↘↘↘】。帕金森爺爺跟孫出門逛新北!山林秘境陶冶身心。長輩堅持不看精神科,怎麼辦?醫師提6訣竅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09 科別.消化系統
上腹疼痛,一定是這個病嗎?可能是要人命的病
上腹痛(心窩部位)是胃腸科門診或急診常見的問題,一般人也常自認這是胃病所致,而買些胃乳片之類的藥物服用,有時的確有效;但部份人則長期上腹疼痛,固執的認為只是單純的胃痛,也未接受詳細的診察,最後竟然發現是肝、膽或胰臟的嚴重疾病。究竟心窩部位疼痛,有那些成因呢?就舉一些實例簡單的說明:李先生,42歲,男性,上腹痛困擾他已有多年,疼痛大部份發生在空腹時,(如早上11點,下午4點或半夜,清晨),進食或服下胃藥後,疼痛就消失,不曾解過黑便,也沒有噁心、嘔吐、發燒、畏寒等症狀,不過偶有腹脹,沒有體重減輕,胃鏡檢查發現有十二指腸潰瘍,腹部超音波顯示肝、膽、胰均正常,胃組織切片證實有『胃幽門螺旋桿菌』給予「三合一治療」,疼痛不再,至今已近兩年。梁女士,45歲,稍胖身材,陳述上腹痛也有數年光景。疼痛時間不定,不過吃太飽較易引起疼痛,隱痛或劇痛都有,偶有噁心、腹脹。曾接受胃鏡檢查告知有胃炎、十二指腸潰瘍,也治療一段時間,但症狀仍未大幅改善。超音波檢查發現有膽結石及慢性膽囊炎,因此,建議接受膽囊摘除手術,術後疼痛消失。章先生65歲,上腹痛有兩個月,有消化性潰瘍的過去病史。疼痛是不定時發生,大多是隱隱作痛,伴有噁心、食慾不振,自行服用成藥,症狀未見好轉,乃接受胃鏡檢查,發現胃竇都有腫瘤合併潰瘍,組織切片證實為胃癌,手術的治療後,目前尚稱穩定。陳先生40歲,上腹痛、脹已經三個月,初期仍當成一般胃病給藥治療,療效不佳。胃鏡檢查有胃炎,本人是B型肝炎病毒的帶原者,肝功能SGOP、SGPT只輕微上升,胎兒蛋白些許升高,腹痛觸診、肝約腫大一指寬,呈彈性、無壓痛,腹部超音波則發現肝右葉有一約2公分大小的腫瘤,經系列的後續檢查,證實是肝細胞癌,因肝無明顯硬化而接受外科切除治療。楊先生69歲,因上腹痛、腰痛、體重減輕來就診。疼痛幾乎是全天候的,平躺時腰痛更嚴重,食慾很差,皮膚、眼睛無黃膽,便秘。胃鏡檢查正常,腹部超音波則發現在胰臟體部有一低音回音的腫瘤。乃建議切除治療。王女士48歲,有高血壓、糖尿病多年,一直以藥物控制。因上腹部持續疼痛兩小時而就診。伴有盜汗、胸悶、頭暈,血壓低於往常,時有異常心跳出現。過去有消化性潰瘍及心肌缺氧病史。已經服下胃藥,但疼痛持續。心電圖顯現心肌梗塞,緊急轉介心臟科治療。董先生17歲,上腹痛、脹有一天時間,疼痛是持續性,經醫師診視給藥打針,痛並未消失,且有微燒、噁心、解便兩次,腹部觸診,在上腹部及肚臍上方有壓痛,右下方也有壓痛併輕微反彈性疼痛,肛門指檢發現右下腹有明顯壓痛,白血球超出正常上限,在疑急性闌尾炎之診斷下住院觀察,最後開刀證實是急性闌尾炎。這些案例說明了一個上腹疼痛就有這麼多的可能病變,雖然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炎是最有可能的原因,但肝、膽、胰臟的疾病也不可輕忽,甚至心臟病有時也會以類似胃病一樣的方式呈現。小孩子或年青人的上腹痛、急性闌尾炎,更是需要列入診斷考量的一個急症。因此上腹痛若短時間內未見好轉或症狀加劇時,就應延醫診察,早日發現真正病因,解除痛苦。『腹痛不是病?偶會要人命!』本文由書田診所授權使用延伸閱讀: 5慢性病注意! 常腰痛、右腹痛未就醫,恐洗腎一輩子 腹痛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 教你從痛的時間點分辨
-
2020-06-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趨緩民眾不再搶酒精 藥師:大量庫存造成困擾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民眾瘋搶防疫物資,其中消毒酒精更是一瓶難求,為此台灣菸酒公司推出濃度75%的防疫酒精,生產逾1800萬瓶,但隨疫情趨緩,民眾需求減少,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陳昭元表示,藥局內大量庫存反造成藥師困擾,呼籲民眾可用一杯珍珠奶茶的價格購買防疫紀念酒精,不但能協助藥師,還可紀念這光榮的台灣防疫史。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台灣菸酒公司日前宣布,防疫酒精生產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再加上台酒及各通路庫存充足,各產線於5月29日停產防疫酒精,恢復生產一般產品。陳昭元指出,隨著民眾對防疫酒精的需求量減少,台酒配給至社區藥局的防疫酒精出現滯銷,大量庫存已造成藥師困擾。當初政府每周配送三箱72瓶的酒精,但由於社區藥局很多以調劑處方為主,若沒有銷售出去,「這些酒精將會庫存很久」。陳昭元表示,日前新北市衛生局食藥科已率先合購四箱防疫酒精,作為防疫活動的紀念,呼籲民眾可到前領取口罩的社區藥局,以一杯珍珠奶茶的價格購買防疫紀念酒精(每瓶40元),不但能協助藥師減輕壓力,還可共同紀念這光榮的台灣防疫史。
-
2020-05-2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更年期不分男女 女中醫調理助改善推薦3種舒緩飲品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中醫科主任張淑媚表示,更年期是男女必經的階段,只是女性症狀較男性相對明顯。女性大約在停經前後開始出現更年期症狀,這段期間因為卵巢的機能衰退、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而導致各種生、心理變化;男性則是因為睪固酮的濃度降低而產生更年期症狀。張淑媚表示,中醫的保健飲品能舒緩更年期症狀,有助改善體質,她提供日常飲食配方供民眾來參考,包括百合銀耳蓮子甜湯、黑豆山藥排骨湯、酸棗仁飲。她說,西醫的更年期治療雖可用荷爾蒙藥物來減輕症狀,但也同時提高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或攝護腺癌的風險,通常療程約2至3個月更年期症狀減輕後,就不建議再繼續服用。有民眾尋求輔助中藥調理,經由專業中醫師診斷後,針對個人的體質和症狀給予適合的方藥,再另外搭配針灸、食療、推拿按摩或運動等方法,都可看見更年期生活品質的改善,但切記勿迷信偏方或服用來歷不明的中成藥。更年期如調理合宜,症狀大多可以緩解或消失;除中、西醫合併調理外,民眾也應儘量保持心情愉快、飲食有度、養成運動習慣和生活規律以求身心健康。張淑媚指出,中醫的保健飲品能舒緩更年期症狀,有助改善體質,並且提供日常飲食配方供民眾來參考,但提醒民眾要注意,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若同時有服用其他藥物或症狀較嚴重,建議應諮詢專業中醫師後再飲用較為妥當。●百合銀耳蓮子甜湯材料:百合10克、銀耳10克、蓮子30克、紅棗30克、枸杞10克、冰糖適量作法:百合、銀耳、蓮子、紅棗、枸杞加水泡發,將銀耳、蓮子放入鍋中煮30分鐘後,加入百合、紅棗、枸杞和冰糖,再以中小火煮至銀耳濃稠即可●黑豆山藥排骨湯材料:排骨500克、黑豆50克、山藥50克、鹽少許作法:黑豆洗淨後浸泡4小時;將排骨、山藥、黑豆放入鍋中以大火煮沸後,小火繼續燉煮2至3個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酸棗仁飲材料:炒酸棗仁15克、茯神15克、枸杞15克、生甘草2片、紅棗5個作法:將上述材料洗淨後一同放入鍋中,加1000C.C.的水以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至水量約剩700至800 C.C.後,熄火悶10分鐘,去渣取汁後即可當茶飲用
-
2020-05-22 新聞.用藥停看聽
藥太大顆剝半or磨成粉? 藥師提出警告
「藥太大顆,我吞不下去,可不可以剝半或磨粉呢?」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在用藥時難免會遇到藥丸太大顆,10次會有9次卡在喉嚨的窘況,面對這用藥疑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蘇柏名藥師表示,因藥品而異,除了一般口服壓製錠可以磨粉之外,其他類劑型設計本就有其特殊目的,剝半或磨粉服用,往往會失去設計此類劑型的「美意」。 一般常見不適合剝半或磨粉的口服劑型,有長效緩釋劑型及腸溶膜衣錠兩種。長效緩釋劑型是為了使藥品能在身體裡緩慢釋放,讓藥品在血液中一段時間內可以維持一定之濃度,達到穩定治療的效果,萬一劑型被破壞,可能會造成藥品在短時間內大量吸收,除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引起藥品過量之不良反應。 「腸溶膜衣錠」的設計,是為了讓某些藥品避開胃酸的破壞,使藥品能進到腸道內再被溶解吸收,如果缺少這層外衣,藥品結構極可能在胃中就因酸性環境而改變,失去治療的效果。 對需要使用鼻胃管或有吞嚥困難者,蘇柏名提出「藥劑3要記原則」: 1、要記得就醫時告訴醫師,家中長輩有特殊需求,請醫師開立能夠剝半或磨粉劑型,避開特殊劑型的藥品。2、要記得若是不確定藥品劑型是否可以磨粉,一定要聯繫原領藥藥師,或是至鄰近的社區藥局尋求藥師的協助,千萬不要自行磨粉給長輩使用。3、有些藥品雖然可以泡水或磨粉經鼻胃管管灌,仍不建議久放,最好立即使用,避免藥品變質,影響治療效果。 藥品的劑型種類越來越多,許多同成分的藥品同時有多種不同劑型可供選擇,建議千萬不要貪圖方便,未經確定前就隨意將藥品剝半或磨粉,應該要將個案狀況詳實告訴醫師,請醫師開立適當藥品;若是於用藥前有疑慮,也要儘快聯繫藥師,請藥師協助判斷該藥品是否可以剝半或磨粉,以免造成藥品不良反應,或是治療失敗。 延伸閱讀: 吃藥後喝咖啡會影響藥效? 藥師解答疑惑 吃完藥馬上躺平? 2習慣恐造成食道潰瘍、損傷
-
2020-05-17 科別.消化系統
書田診所/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千萬別信消痔成藥
俗話說「十男九痔」,但果真如此嗎?書田診所大腸直腸肛門科主任醫師胡煒明表示,觀察門診患者,男性、女性比率差不多。就生理結構變化來看,懷孕時腹壓上升,孕婦反倒是痔瘡高風險族群。「痔瘡與排便息息相關。」胡煒明說,如果排便不順,經常便祕、腹瀉,就屬於痔瘡高風險群。正常排便為一天一至兩次,如果一天兩、三次以上,或好幾天才如廁一次,就屬於不良排便行為。另外,痔瘡也與遺傳有關,如果父母或兄弟姊妹罹患痔瘡,自己就應提高警覺。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治療痔瘡、便祕的相關成藥廣告眾多,許多人誤以為吃了這些成藥,就能消痔、改善便祕,胡煒明指出,如果亂吃成藥,可能讓症狀更嚴重。胡煒明經常在門診收治「以為小痔瘡卻是惡性腫瘤」個案,患者幾乎都不敢置信,因延誤就醫,增加治療難度。提醒民眾,如有血便、肛門疼痛發癢,或是解便困難,經常腹瀉、便祕等問題,就應該積極就醫,找出病因。如果是小痔瘡,只要門診手術就能解決。如果拖好幾年,一顆變五、六顆,內痔外痔均有,甚至出現膿瘍發炎,用力時痔瘡跑出體外,無法塞回去,就必須開刀,術後得趴床忍痛好幾天。
-
2020-05-12 科別.泌尿腎臟
小甜甜高燒住院 原來是腎結石作怪
小甜甜(張可昀)在母親節當天緊急住院,原來她因腎結石住院觀察一周,由醫生評估是否需要開刀,她之前有病痛時,沒想太多,靠狂吞成藥止痛,沒想到根本壓不下來,還發高燒到40度,全身無力,只好暫停工作到醫院就診,這才發現事情大條,後悔不該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小甜甜透露,本來只是背痛,一開始她不以為意,狂吃止痛藥止痛,沒想到後來疼痛擴散到全身,導致高燒到40度,讓她無力到快要暈眩,只好暫停工作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她腎指數狂飆,「醫生說他看過的年輕人裡,很少人腎指數飆到這麼高的。」她也被檢查出體內有大顆的腎結石,所以她才會一直高燒疼痛,另外因為發炎感染,也讓她排尿困難,而且一吃就吐,要留院觀察起碼一周,再來評估是否要動手術。她其實一直都有健檢,身體也算健康,但這次真的把她嚇壞,「沒想到一個疼痛,衍生出這些我想都沒想到的問題,真的很不舒服,不然什麼都拚到底的我,不會輕言妥協。」她本來還打算照常工作,是身邊的人強力阻止才作罷,而她在醫院打了一整天點滴,根本睡不著,心情特別難受,「真的是把我擊垮了,大概是我之前太硬撐」,經歷過這次,她呼籲大家,不要忽略身體發出的任何警訊,也不要跟她一樣,自己當醫生,自行吃成藥止痛,「不管怎麼樣,身體健康最重要!」
-
2020-05-06 科別.感染科
中正大學研發敗血症快篩感測器 1小時找出致病原因
嘉義縣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謝文馨團隊日前研發一套「雙面光柵生物感測器」可快速檢測敗血症患者到院初期的發炎程度及原因,縮短病人住院時間,醫生也能透過該感測器即時確認治療效果,目前已獲得3項國內外專利,預計2年內申請醫療法規認證。謝文馨表示,傳統敗血症檢測時間過長,臨床上為避免病情惡化,檢測結果出爐前會先使用廣泛型抗生素治療,易造成藥物濫用、治療成效不佳,而因敗血症需花時間檢測,醫生只能透過觀察病人生理狀況,做為追蹤治療成效的參考,延長病人住院時間,造成醫療資源浪費。敗血症由細菌、病毒、真菌或其他病原體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併器官衰竭的病症,在治療上分秒必爭,謝文馨團隊研發的「雙面光柵生物感測器」不需進行血液培養,只要將患者血液檢體注入感測器晶片中,1個小時內就能針對不同的發炎因子初步分類致病原因,提供醫生施打抗生素的指引。謝文馨表示,目前中正大學研發的雙面光柵生物感測器,能客製化晶片廣泛應用於生醫感測或食品檢測,預估感測器晶片量產成本不到1美元,且檢測系統的結構和操作簡單,適合用在醫療資源較不足的地方,有望推廣到小型診所、長照中心等,做定點照護的前端快速篩檢系統。中正大學團隊日前已開發第二代雛型機,除了獲得1項美國專利、2項台灣專利,也正在申請2項美國專利,更與國內抗體製造廠商合作,未來將持續累積臨床檢體的檢測數量,預計2年內申請醫療法規認證,成立新創公司或技術轉移。
-
2020-04-24 橘世代.健康橘
睡前忌洗澡? 醫師推9招找回一夜好眠
女性年過50歲進入更年期後,時常有失眠問題。花蓮門諾醫院表示,隨年齡增長,深層睡眠時間變短,且更年期易有熱潮紅問題,常睡到一半體溫升高、冒汗,從睡夢中驚醒,若熱潮紅很厲害的話,可找醫師看診,短期使用藥物改善熱潮紅現象。身心科醫師更提供9招做法,找回一夜好眠。門諾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志弘表示,女性更年期容易有熱潮紅現象,主要症狀為上半身出現突然的火熱感,並伴隨有心悸和盜汗,時間持續約3至5分鐘,原因可能是與血液中雌激素低、黃體素突然大量釋放有關。更年期還有可能影響心情,產生焦慮、緊張和壓力,產生慢性失眠的現象;有些人體重增重,或是舌頭肌力下降,睡覺時往後倒,產生睡眠呼吸中止情形,同樣影響睡眠。一天應該要睡幾小時才夠?身心科醫師鍾德表示,睡眠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縮短,因人而異。好的睡眠品質,可保養大腦功能,讓學習、記憶更好,但睡眠品質差時,健康與生活品質下降,還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失調等問題。醫師鍾德建議,只要遵守以下9項做法,可幫助找回一夜好眠:1.白天盡可能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咖啡因對人體來說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如果有失眠的人,不建議飲用咖啡、茶、可樂等這些飲料,因為停留在體內的咖啡因有時比想像中還長,會影響晚上睡意。2.忌白天躺床及過度晚睡熬夜,盡可能在晚上11點前固定時間就寢,白天不躺床或閉眼休息太久,午睡最好不超過30分鐘。3.睡前1小時減少玩手機、看電視、用電腦,螢幕含有藍光光線,這些光線進入眼睛刺激大腦後,會降低褪黑激素,反而讓人保持清醒。4.睡前2小時內忌洗熱水澡及激烈運動,否則會喚起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及人體中樞體溫升高,會影響睡意而延後入眠的時間。如果睡前要洗澡,建議以淋浴方式,水溫不要太冷或太熱。5.睡前1至2小時避免吃宵夜或晚餐吃太飽,睡前進食會增加胃酸分泌,易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也會導致胃排空及消化時間增加,進而影響睡眠。如果肚子餓,以清淡及少量的食物為主。6.不過度依賴喝酒助眠,酒對中樞神經來說具有抑制效果,的確可以幫助入睡,但酒精退了後,反而更清醒,就算入睡容易淺眠及中斷。另長期飲酒助眠,反而增加失眠嚴重性及增加酒精依賴風險。7.忌躺床思考及計畫事情,床不應該是用來反省今日或計畫明日的地方,在床上思考及計畫事情,容易導致焦慮而影響睡眠。8.未經醫囑自行服用助眠成藥或安眠藥,未經專業精神科或睡眠專科醫師評估,自行服用助眠藥物,對於失眠改善的效果不一,且易造成對於安眠藥依賴,拖延失眠病情。9.若躺床超過30分鐘仍沒有睡意,建議起身離開床,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如溫柔光線下看書、聽音樂、或散步等,等到有睡意再回到床上睡。【關於更多「睡眠」精選特輯↘↘↘】。如何讓肌肉休息?睡眠品質是關鍵!。想睡得更好 上床前做對3件事。圖解運動/1分鐘!舒緩睡醒痠痛,躺床就能做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3 養生.更年期變化
更年期睡不著? 9招助一夜好眠
女性年過50歲進入更年期後,時常有失眠問題。花蓮門諾醫院表示,隨年齡增長,深層睡眠時間變短,且更年期易有熱潮紅問題,常睡到一半體溫升高、冒汗,從睡夢中驚醒,若熱潮紅很利害的話,可找醫師看診,短期使用藥物改善熱潮紅現象。身心科醫師更提供9招做法,找回一夜好眠。門諾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志弘說,女性更年期容易有熱潮紅現象,主要症狀為上半身出現突然火熱感,伴隨有心悸和盜汗,時間持續約3至5分鐘,原因可能是與血液中雌激素低、黃體素突然大量釋放有關。一天應該要睡幾小時才夠?身心科醫師鍾德表示,睡眠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縮短,因人而異。好的睡眠品質,可保養大腦功能,讓學習、記憶更好,但睡眠品質差時,健康與生活品質下降,還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失調等問題。醫師鍾德建議,只要遵守以下9項做法,可幫助找回一夜好眠:1.白天盡可能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2.忌白天躺床及過度晚睡熬夜,盡可能在晚上11點前固定時間就寢。3.睡前1小時減少玩手機、看電視、用電腦。4.睡前2小時內忌洗熱水澡及激烈運動。5.睡前1至2小時避免吃消夜或晚餐吃太飽。6.不過度依賴喝酒助眠。7.忌躺床思考及計畫事情。8.未經醫囑自行服用助眠成藥或安眠藥,易造成對於安眠藥依賴。9.若躺床超過30分鐘仍沒有睡意,建議起身離開床,做一些簡單的事情,等到有睡意再回到床上睡。看橘世代更多新聞
-
2020-04-16 新聞.健康知識+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隨著氣溫多變,忽冷忽熱容易使人感冒,而感冒通常是由鼻病毒等多種病原感染引起,有些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通常5到7天內會痊癒;一旦感冒時,可自行買藥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陳鳴翰藥師表示,一般感冒是病毒感染,目前尚無治療藥物,需靠人體自身免疫來對抗病毒。市售感冒藥成分如:止痛退燒成分、止咳成分、抗組織胺(緩解過敏及流鼻水)、緩解鼻塞等成分,可降低不適症狀,但無法縮短病程。若服用感冒藥幾天,或休養後病情仍持續惡化,需考量是否有併發症或其他感染症,應及早就醫釐清病況。但是,對於高齡、嬰幼童、過度肥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等,不建議自行購買或服藥,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治療。市售感冒藥與醫師處方差別在哪?陳鳴翰指出,市售感冒藥屬於成藥或指示藥,民眾可自行購買,經藥師指示使用,常見類別有:綜合感冒藥、鼻炎錠、止咳錠、感冒熱飲、感冒液等,包括消炎止痛、解熱鎮痛、緩解鼻塞、抗組織胺、止咳、化痰、維他命及咖啡因等成分,可緩解感冒導致的上呼吸道症狀,緩解發燒及疼痛,而不同廠牌的藥物,通常是配方項數和劑量的增減。醫師處方則是醫師會依照病人的狀況,調整處方藥的成分及劑量,因此開立的藥物內含劑量通常較高,要經過醫師評估及診斷才可使用;此外,如:抗生素及類固醇等,不可添加於市售感冒藥。有些標示「鼻炎」或「止咳」,其主成分可能相對單純,配方則是特別針對其標示的症狀,因此,在挑選市售感冒藥品可諮詢藥師,挑選適合自己的藥品。陳鳴翰也分享,感冒自我照護7要訣:1、多休息、多喝水,避免過度勞累,睡眠充足。2、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應遮掩口鼻。3、不要隨便服用偏方,也不要吃別人剩下的感冒藥,以免無法對症下藥,甚至產生副作用。4、服用市售感冒藥後,卻無法治癒或縮短病程,就要及時就醫。5、若感冒好轉、症狀緩解,可視情況停用一般感冒藥。而醫師開的藥物應按時服用,如果含有抗生素需配合完成療程。6、就醫時清楚交代感冒症狀、時程,並說明過去病史與是否有藥物過敏。7、感冒後切勿密集求醫或更換醫師,以免重複用藥增加治療難度。延伸閱讀: 怕藥品副作用不敢吃藥? 食藥署點出3服用原則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
2020-04-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研院合成新冠病毒抑制劑 效果再提升10倍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各界積極研發新藥。中研院生化所研究員梁博煌從上百種化合物中,篩選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的抑制劑,並由台大等其他學研團隊證實,此蛋白酶抑制劑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當中最好的抑制劑對比已知的抑制劑強十倍。中研院表示,這項成果經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宜玲、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技師詹家琮、台灣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教授張淑媛等團隊證實,其抑制新冠病毒複製的能力,比既有的抑制劑強十倍。中研院說,國際目前依賴瑞德西韋、奎寧等非針對性藥物,這能成為近期針對性新藥選項之一。這項成果在成為抗新冠肺炎病毒新藥前,尚需經動物及人體實驗。不過但可在短時間內找到候選藥物,已說明我國在面對病毒短期緊急應變能力上的量能。中研院說,新冠肺炎新藥研發奠基於17年前SARS專案研究,集合了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台大化學系教授方俊民合成藥物、梁博煌團隊建立表現純化與快速篩選抑制劑方法,以及前副院長王惠鈞解析SARS蛋白酶與抑制劑的共結晶結構。院方也說,當年培育的博士生也投入抗新冠病毒的研發,如中興大學獸醫系副教授郭致榮、中研院生化所任資深科學家李政忠、中研院化學所助研究員謝俊結,皆快速投入表現純化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也就是12個胺基酸異於SARS主要蛋白酶,並篩選出具強效的蛋白酶抑制劑,取得共結晶結構。
-
2020-04-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蘇益仁:境外移入破洞已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國內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中,一名本土個案六旬婦人(案三四三),丈夫三月十七日從美國返台,但她出現疑似症狀後,第一時間未就診,反而選擇服用成藥,因症狀未改善,陸續赴診所、中醫診所及醫院,第四次就醫才被通報確診。目前衛生單位已針對丈夫採檢,釐清感染源。事實上,這名婦人的丈夫旅遊史時間符合疫情指揮中心回溯採檢資格,但該批召回者名單是勾稽健保系統,需有健保就醫史,但其丈夫返國後並未出現任何症狀,因此並未就醫,不在居家檢疫、檢驗行列。疾管局前局長、國衛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認為,境外移入漏網之魚警示鈴聲已大,如今破洞已出現,想補上漏洞,只能提高全體醫護人員警覺。指揮中心雖已將通報定義修正為醫師高度懷疑即可送驗,不論症狀,但醫師容易輕忽非典型症狀。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案三四三婦人近期無出國史,三月廿日開始咳嗽、流鼻水,服用成藥五天後,因症狀未好轉,赴A診所就醫,醫師評估為一般感冒,服用口服藥物四天後又陸續到中醫診所、B診所求診,直到發病後第十二天,因水瀉到大醫院,才被醫師懷疑通報採檢。蘇益仁表示,「非典型症狀感染者,將會是破洞所在之處。」十七年前SARS造成和平醫院大型院內感染的洗衣工,當時沒有及時被確診,就是因為洗衣工僅出現腹瀉症狀,屬於非SARS典型症狀而被輕忽。他認為,隨疫情推演,疾病表象將更多樣,如腹瀉或神經感官異常等,「新冠肺炎不再只是感染科、胸腔科的事,患者會出現在各個科別。」建議將採檢對象放寬為出現不適就醫者即檢驗,才能有效掌握確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