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1 橘世代.健康橘
搜尋
懷孕
共找到
1380
筆 文章
-
-
2020-08-01 性愛.性福教戰
外遇不是從性器開始,這件事才是關鍵!童嵩珍:兩個人的性愛很好,一個人也行
性方面如果很壓抑,就容易看人很不順眼;荷爾蒙協調,身體才會舒暢、精神才會好。有不少夫妻一旦願意打開心房,慢慢敞開自己、享受姿勢,就像『重新結一次婚』,恢復感情,甚至感情比過去更好。「最後他們都哭了,原來過去給的『愛』,都不是彼此要的......」十多年前就力排眾議、專注於性議題研究的童嵩珍,不知協助了多少性生活不協調的夫妻破鏡重圓,伴侶重新恩愛如昔,只因護理背景的她,看到了個案的辛苦,來自身體,也來自心裡。於是,她前往歐美國家取經,走了一條孤獨的路,成為臺灣少見的「性治療師」。 「我的個性是,覺得對的事就去做,有困難就去處理,我相信我能克服。即使遇到許多難題,我不覺得我辛苦,我覺得是幸運的人,有這個機會讓自己不斷成長。」 性生活要圓滿,女人需要「被愛的溫度」 曾是護理師的童嵩珍,挑戰的是社會氣氛,開拓的是專業領域,卻也要面對來自過去長官、同事、前夫、孩子的各種反對或懷疑的聲音,個案也會不客氣地質疑:你要如何證明是你幫助我變好的? 但韌性十足的她,始終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她看到了大家避而不談的「性障礙」,雙方性生活不順利,其中有長期被忽視的痛苦,也有解救生命的解藥。 「許多人希望一次就好、吃藥就好、能不能快點好?可是女人要的,其實是心裡的感受,女人需要的是溫度與滋養,被愛、被關心、被理解。」 來找她的團隊協助的伴侶們,小至18歲,大至80歲,千絲萬縷的糾結何止性愛而已。 外遇不是從性器開始,「被忽略」才是關鍵 「有一對夫妻來諮詢,一開始老公就不斷批評老婆不願配合。我問他們兩人,是『不會』,還是『不想』;老公搶說是『不會』,老婆則同時說是『不想』。兩人的認知是完全不同的。」 「後來我把老公支開,聽老婆單獨傾訴。她才說,兩人結婚一開始是正常的;但懷孕時,自己想保護小孩不想做,卻也得配合老公的需求,等生完小孩後,因為小孩會哭鬧,先生便說要單獨睡,等小孩大了一點,老公就要她開始配合上床。」 「所有都是老公的需要,那老婆需要什麼呢?她回答,『我需要我的老公陪我吃頓飯、看場電影,我想要被關心。」 「性愛不協調,通常生活其他面向也無法協調。來到我這裡的夫妻,我會帶他們看清楚,不改變的結果會是什麼。夫妻關係需要有溫度,如果總是一人在配合另一人,妻子最後會變成『木偶』。兩人的需求如果一直沒有說出來,才容易有第三者、外遇。」 童嵩珍提到,有時是男性很粗魯,但不在乎另一半需求的女性也不少,關係要學會給予與接受,這也是她成為性治療師的最後宗旨:引導每個人走向人生真正的幸福。 「外遇不是從性器官開始的,而是從『比較』開始。有不滿又不說,長期下來,有些人會選擇『換一個人』重新開始。」 熟齡後的婚姻危機:不知道對方想要什麼 50歲後熟齡的性愛煩惱,若是生理上需要協助(例如陰道乾澀、勃起障礙等),相對容易得多。但通常敲門進來的夫妻,狀況可不是表面上講得那麼容易。 「如果要提升性技巧,坊間課程多得是,可是性技巧再高超,『磨刀後』也要有使用的機會。50歲會來諮詢,通常是關係遇到了困難,男人退休有錢有閒,想要新奇刺激;女人這時發現不對了,過去重心都在小孩身上,現在才煩惱,要如何把老公『抓』回來,是要磨練性技巧嗎?」 「有沒有想過,如果夫妻兩人已經很久沒談心,就算穿上性感馬甲,老公就會回來嗎?夫妻雙方要願意把內心真正在意的表達出來,如果我們真的愛對方,就會願意為關係多做一些努力。」 不用委曲求全,一個人的性愛也很放鬆 「我認為女人要先獨立起來,首先經濟獨立,再來是生活獨立,問自己,真正想留在這個家嗎?而不是因為習慣。多培養興趣、認識新朋友,看看外面的世界,當自己成長了,再問自己,還有沒有想要這個老公?如果要,那就一起努力,如果不要,瀟灑離開也不見得是壞事。」 「女人不要以為愛對方,就要給出性;男人也不要以為,你愛我就要給我性。最好的當然能夠性愛合一,但性歸性、愛歸愛,無法交換或取代。」 童嵩珍說,第二人生至少還有20、30年,可以很快樂地走完人生,關係危機其實也是轉機;如果最後選擇一個人走,性愛也不見得一定要有對象,一個人自慰也能很放鬆。 創造美好性愛,熟齡也能享受魚水之歡 童嵩珍清晰地給予諮詢對象專業的意見,協助個案改善對性生活的障礙,很多時候,她梳理的是心裡上的千千結,只要願意說出來,就有解決的機會。 「性方面如果很壓抑,就容易看人很不順眼;荷爾蒙協調,身體才會舒暢、精神才會好。有不少夫妻一旦願意打開心房,慢慢敞開自己、享受姿勢,就像『重新結一次婚』,恢復感情,甚至感情比過去更好。」 「不少50多歲的姐妹有『陰道痙攣(註)』的問題,夫妻結婚超過20年,從來沒有『完全』行房過,我問她已經到了這個年紀、孩子們也都上大學了,為何還想解決?」 「她說過去因為覺得羞恥而不敢求助,但正因為孩子大了,想要給婚姻『一次機會』。過去老公外遇不斷,她都忍下來了,可是現在的她,想到人生還有多長呢?她不想再忍了,如果經過協助,她可以順利行房的話,就試著跟老公重溫愛火,不行的話,就乾脆離婚,她要去追尋自己的人生。」 「結果是她的問題改善了,也跟老公重修舊好,現在過得快活得很。有時候我們在給別人機會,也是在給自己機會。人永遠不要以為可以改變別人,我們只能改變自己。」 留下夫妻美好回憶,年過80也能找回性福 雖然童嵩珍是「性治療師」,但她見證的反而是破鏡重圓的愛情故事,早已超越一般人對於「做愛」的解讀,也留下不少令人感動的故事。 「來找我協助的對象,最高有年紀超過80歲的爺爺級人物。我也問他,為何你跟你太太年紀這麼大了,還想要來尋求協助。他說,『因為我們都不知道接下來還能活多久,需要在進棺材前,還能有一次美好的回憶。』你說,我能不協助嗎?」 生命走向美滿有很多種方式,而童嵩珍協助大家走向圓滿的途徑,是許多人容易壓抑的「性愛」。當人生走到中年之後、熟齡之後,我們還有多少青春可以揮霍、可以逃避呢?成熟之後的「和好」,也別忘了給自己有溫度的性愛,兩個人很好,一個人也可以很愉快。 註:陰道痙攣是恥骨尾骨肌的條件反射,會導致陰道內壁肌肉猛烈收縮,造成性行為疼痛。●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人到中年夫妻感情逐漸變淡?婚姻長久的秘密:少一點「自己」,多一些「我們」.退休是完全做自己,沒有長官可以指揮你!江育誠:第二人生,我就是自己的老闆.感冒、皮膚癢、鼻過敏,原來是肺太虛 中醫:必按3大穴位顧肺
-
2020-07-30 該看哪科.婦產科
嬰兒不餵副食品會貧血? 兩醫學會推14道育嬰大哉問
懷孕迎接新生命是值得期待之事,不過從媽媽懷孕期到寶寶兩歲,卻是寶寶日後健康與成長的關鍵。兒科醫師表示,兒科醫師的專業協助與知識分享對媽媽來說很重要,兩歲前寶寶容易出現過敏、氣喘、感冒等情形外,甚至不餵副食品可能會貧血,若能多關心飲食、免疫系統等面向,會使寶寶未來健康發展更完善。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與台灣兒童胸腔暨重症醫學會攜手合作,發起「生命最初1000天營養全計畫」,找來全台40位兒科醫師進行調查討論、並蒐集全台800位媽媽最關心的育嬰問題後,彙整出14道育嬰大哉問,並做成診間衛教桌曆且附QR code,即日起於全台3000兒科院所上線,幫助母親隨時搜尋育嬰資訊。此計畫召集人、新光兒科主任穆淑琪表示,計畫歷時近一年、針對媽媽與兒科醫師雙邊進行調查,14道大哉問從「母乳」、「配方奶」、「副食品」三大面向進行問題分類,蒐集全台媽媽最關心的育嬰問題與兒科醫師最常被問的問題。經比對後發現,兩者問題並不全然相同,如在配方奶議題中,媽媽在意配方奶是否影響寶寶「便便」性狀,醫師常被問卻是溢奶、哭鬧等問題是否因配方奶不合所引起;副食品部分,媽媽最想知道出現什麼症狀代表對副食品過敏,醫師則是寶寶何時可開始吃副食品。為何會有這些差異?穆淑琪推測,有可能是因看診時間有限,媽媽看診時不一定把問題問完;也有可能是部分問題為醫師常遇到、覺得較為重要,所以印象深刻。台灣兒童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秘書長孫海倫表示,據統計,寶寶兩歲時身高差不多已是成人時的一半,飲食習慣也在兩歲左右奠定,若疏於注意其發育、免疫力等健康面向,可能對往後成長有所影響。她以小兒過敏為例,一旦寶寶發生異位性皮膚炎,未來罹患過敏性鼻炎、氣喘的機會大幅提升。孫海倫舉例,一般來說寶寶在約四個月大時就可餵食副食品,但近年臨床上近三成媽媽會餵食寶寶母乳或配方奶至一歲後,原因可能是工作忙碌或為了方便;不過若只餵食寶寶母乳或配方奶而無任何副食品,會導致寶寶體內的鐵儲存量逐漸降低,在八、九個月大時恐出現缺血性貧血。而目前比較主流的做法,是從寶寶滿四個月就開始餵食副食品,每次一種、少量多樣化的讓寶寶嘗試。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張弘洋表示,兒科醫師確實不易在門診時解答所有疑難雜症。故該計畫已歸納出14個重要問題,製成圖文衛教桌曆,不但方便醫師在診間講解,媽媽也能掃QR code觀看影片,有助減少受到網路謠言或迷思誤導的可能性,快速精準獲得育嬰解答。
-
2020-07-29 癌症.抗癌新知
罹癌想生育 冷凍精子成功做人
今年40歲的傳勇,八年前、新婚才九個月,發現慢跑時會喘、脖子腫大出現淋巴,看牙醫後牙齦持續出血,到醫院抽血檢查發現罹患白血病。他接受化療後復發,所幸後來骨髓配對成功,移植後恢復健康。由於白血病治療影響生育能力,傳勇說:「還好當時有冷凍精子。」他在治療前接受生育保存,今年3月喜獲麟兒。29歲的伶伶在兩年前喉嚨不舒服、吞東西有異物感,醫師檢查發現喉頭有不明腫塊,到醫院做切片化驗確診早期淋巴癌。當時她剛新婚兩周,得知罹癌大哭好幾天,但本身是護理師的她決定勇敢面對疾病,並與醫師討論生育問題,花了一個月凍卵再治療,兩年多來完成6次化療及17次放療,近期開始準備生育。癌症希望基金會日前針對179位育齡癌友進行調查,了解癌友對生育想法、罹癌後決策經驗、所需幫助等。結果發現,六成癌友完成治療後不排除生育,且有一成癌友對療前生育決策感到後悔;另外,因隨著醫療進步,台灣近6成癌友存活率超過5年,癌友的生育權愈來愈被重視。為使有生育需求癌友獲得協助,基金會設計「癌友生育健康資訊平台」,與衛福部國健署、七大醫學會合作,以衛教資訊、癌友經驗、決策輔助等三功能,呼籲病友主動查詢、癌症醫師主動告知,生殖醫師主動說明,讓育齡癌友接收到完整的生育保存資訊,面對生育議題。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生育可能受影響的癌症族群包括乳癌、婦癌、血癌、淋巴癌與睪丸癌,一年估計約7000人,其中乳癌育齡癌友人數最多,一年約4000人。研究顯示,癌友罹癌前生育意願最高,治療時跌落谷底,治療後生育意願隨之提升,且治療後每7位就有1位想嘗試懷孕,一成後悔治療前未考慮生育決策,四成癌友表達生育保存相關資訊不足。基金會聽到癌友需求,花了約一年時間建構平台。王正旭表示,平台提供的生育衛教資訊、癌友現身說法,可以協助病友釐清生育意願與風險,掌握跟醫護溝通,幫助決策。想了解「癌友生育健康資訊平台」資訊,請上癌症希望基金會網站搜尋。
-
2020-07-29 該看哪科.婦產科
運動男喜獲麟兒 感謝當年罹癌時醫護提醒他凍精
罹癌非人所願,但面臨癌症衝擊時,癌友往往只想到治療,難以事先規畫生育。今年40歲的傳勇,八年前、新婚才九個月,發現慢跑時會喘、脖子腫大出現淋巴,看牙醫後牙齦持續出血,到醫院抽血檢查發現罹患白血病。他接受化療後復發,所幸後來骨髓配對成功,移植後恢復健康。但由於白血病治療影響生育能力,傳勇說:「還好當時有冷凍精子」,治療前接受生育保存,今年3月喜獲麟兒。癌症希望基金會日前針對179位育齡癌友進行調查,了解癌友對生育想法、罹癌後決策經驗、所需幫助等。結果發現,6成癌友完成治療後不排除生育,且有1成癌友對療前生育決策感到後悔;另外,因隨著醫療進步,台灣近6成癌友存活率超過5年,癌友的生育權愈來愈被重視。為使有生育需求癌友獲得協助,基金會設計「癌友生育健康資訊平台」,與國健署、七大醫學會合作,以衛教資訊、癌友經驗、決策輔助等三功能,呼籲病友主動查詢、癌症醫師主動告知,生殖醫師主動說明,讓育齡癌友接收到完整的生育保存資訊,面對生育議題。29歲的伶伶在2018年發現喉嚨不舒服、吞東西有異物感,醫師檢查發現喉頭有不明腫塊,到醫院做切片化驗確診早期淋巴癌。當時她剛新婚兩周,得知罹癌大哭了好幾天,但本身是護理師的她,決定勇敢面對疾病。因此她和主治醫師討論後續生育問題,並花一個月凍卵,之後開始治療,幸好老公、家人都陪在身旁支持,2年多來已完成6次化療及17次放療,身體也調養得差不多,近期開始準備生育,也到癌希的資訊平台諮詢。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可能攸關生育的癌症族群包括乳癌、婦癌、血癌、淋巴癌與睪丸癌,一年估計約影響7000人,其中乳癌育齡癌友人數最多,一年約有4000人。研究顯示,癌友罹癌前生育意願最高,治療時跌落谷底,治療後生育意願隨之提升,且治療後每7位就有1位想嘗試懷孕,1成癌友後悔療前生育決策,包含癌後生育意願、醫護討論未被滿足、療前未做生育決策、生殖科介入低、後悔接受癌症治療等,另也有4成癌友表達生育保存相關資訊非常不足。基金會在聽到癌友需求後,花了約一年時間建構該平台。他說,該平台提供最完整的生育衛教資訊,還有癌友現身說法的經驗分享,及協助病友釐清生育意願與風險,掌握跟醫護溝通,幫助決策。過去很多人罹癌後,都是想趕快把癌症治好,但卻常忽略生育的問題,加上育齡癌友過去因為資訊討論不足,使生育決策面臨困難,該平台建立後,有助病友認識、思考生育健康的議題。衛福部國健署長王英偉指出,許多病人進入診療間時因為緊張、患病心情沉重等各種原因,經常會詞不達意,無法經自身病情有效傳達給醫師。為達到醫病溝通效果,國健署委請學術單位設計民眾診療提問單,讓民眾掌握其他病友提出的問題,也分享病友的經歷,這些提問單目前都設計在國健署「健康九九」的App中,民眾可多加利用。●癌友生育健康資訊平台專區: https://fertility-ecancer.org.tw/
-
2020-07-28 養生.聰明飲食
喝咖啡會心悸,要戒掉嗎?注意這5件事,喝咖啡其實利多於弊
防疫要做,生活也要過。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登出一篇"咖啡、咖啡因與健康"的文獻回顧,大致是再次確認了之前已經知道的一些正面訊息,對愛喝咖啡的人,算是多一顆定心丸。 而就像茶、可可等,咖啡除了含有咖啡因,也含有許多植物性化合物;本篇優點是針對喝咖啡的好處(與壞處),試著區別是否與咖啡因有關,提供大家到底喝一般咖啡好,或喝去咖啡因咖啡好的選擇參考。 美中不足是,第一作者雖任職於新加坡,對於亞洲人較關切的骨質疏鬆症風險並未著墨。摘述整理如下,參考就好,倒也不必當藥喝。此外,台灣人骨架子小,而且鈣質攝取普遍不足,所以,喝咖啡雖未必會直接導致骨鬆,但仍高度建議搭配優格、牛奶,多多補充鈣質。1. 一般熟知的咖啡副作用,例如心悸、利尿,大多與咖啡因及咖啡因代謝能力有關。在習慣飲用後,通常會有耐受性。提神作用亦是源自咖啡因。2. 咖啡醇會增加血中壞膽固醇,但此成分可被濾紙濾掉;其含量在未過濾的咖啡中最高(濾壓壺或直接煮),義式咖啡居中,在有使用濾紙的咖啡中濃度最低。臨床試驗發現平均每天喝6杯未過濾咖啡者,血中低密度膽固醇比喝過濾咖啡者高17.8 毫克/百c.c. (相當於增加11%心血管重大事件風險)。3. 喝咖啡可能會些微降低某些癌症風險,例如黑色素瘤、皮膚癌、乳癌、攝護腺癌。而較明顯的保護現象是與子宮內膜癌及肝癌風險呈反比。對子宮內膜癌的保護現象,不論是喝去咖啡因咖啡或一般咖啡,效果相近;但,對肝癌的保護現象,僅在喝一般咖啡者。此外,咖啡亦有降低肝硬化風險 (此可能與咖啡因及咖啡多酚皆有關)。4. 膽結石、腎結石風險較低。5. 巴金森氏症風險較低。此效應僅在一般咖啡。6. 每天喝2-5杯咖啡 (1杯235c.c.或8盎斯)的人,總死亡率最低,不論在哪一人種或哪種咖啡因代謝能力皆有此現象。喝一般咖啡或喝去咖啡因咖啡,總死亡風險皆比不喝的低。7. 咖啡因可通過胎盤,且懷孕期間咖啡因代謝較慢 (尤其第三姙娠更嚴重),對嬰兒健康恐有不利影響(體重較輕,甚至流產)。喝咖啡與喝茶都與胎兒體重較輕有關,且與飲用量呈正相關 (喝得越多,寶寶體重越輕),推測與咖啡因有關。至於流產,在咖啡因飲用量較低時,則無相關。懷孕時每天咖啡因攝取量勿超過200毫克,約當於兩杯咖啡的量。綜上,我的建議是: 1. 喝咖啡可以是健康生活的一環,不必因擔心健康而刻意戒掉。每天可喝2-5杯咖啡。勿加糖。避免人工奶精。2. 要補充牛奶、優格。3. 有心血管風險者 (膽固醇過高、有糖尿病、肥胖、抽菸、冠心症家族史等),建議用濾紙,喝過濾過的咖啡。4. 喝一般咖啡,好處可能較低咖啡因咖啡完整。5. 孕婦減半喝或不喝。(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網址)
-
2020-07-26 新聞.用藥停看聽
懷孕吃感冒藥,到底會不會造成小孩基因缺陷?
有此一說:懷孕吃感冒藥,到底會不會造成小孩基因缺陷 ---------------------------------------------------------------------------- KingNet藥師回答 徐慧玲藥師 關於基因缺陷的部分,在此向您解說,減數分裂會產生精子與卵子,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可能發生DNA異常,例如:唐氏症是卵子多一條染色體。當精子與卵子結合時,這個過程可能因為外在因素(例如:放射線)或不明因素,發生DNA異常,在這種情況下,稱之為基因缺陷。按您所提問的部分,應該是擔憂懷孕期間服用藥品是否會造成胎兒異常,例如:畸形懷孕用藥安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藥物分為A、B、C、D、X等五級,當醫師給予孕婦藥物時,會以此作為開立處方時之參考。醫師用藥前,會進行安全性評估,故無需過於擔憂。 A級:經由臨床人體試驗研究,沒有證據顯示會對胎兒有危險性,對胎兒傷害的可能性最低。B級: (1)動物生殖試驗無法證明對胎兒有危險性,但對於懷孕婦女未進行過相關臨床人體試驗研究。 (2)動物生殖試驗證明對胎兒有危險性,對於懷孕婦女進行臨床試驗,無法證實此藥物對胎兒有害。 【許多常用藥物屬於B級】 C級:動物生殖試驗證明對胎兒有危險性,但對於懷孕婦女未進行過相關臨床人體試驗研究,乃由經驗判斷對胎兒潛在利益大於潛在危險性之前提下使用。 D級:依據相關研究,顯示對胎兒有危險性,但對孕婦的利益大於對胎兒的危險性。X級:動物試驗、人體試驗或市售後經驗顯示會造成畸胎,這類藥物對於孕婦是禁忌。
-
2020-07-25 癌症.癌友加油站
25歲癌末女最後心願「見母一面」 網友集氣找到媽媽了
一名25歲洪姓女子罹患乳癌末期,渴望見20年來不曾謀面的母親最後一面,洪女親友拍下洪女身著藍色禮服躺在病榻上的影片,張貼尋母訊息,影片與文章被轉貼到桃園各大臉書社團,上萬網友集氣分享,昨晚傳出好消息,洪女生母已經聯繫上,今天搭上客運將到林口長庚醫院探視女兒,許多網友聞訊都放下心中大石,也替洪女集氣。據悉,洪姓女子父母離異20多年,也斷了聯繫,洪女生母看到女兒病況訊息,主動聯繫洪父表示要來探望女兒,但她已經另有家庭,婉拒媒體採訪,目前正在搭客運往林口長庚醫院途中,洪父表示,正在安排探視事宜,目前母女倆還未碰面。洪姓女子親友昨天PO出影片,可見洪女身著藍色禮服躺在病床上,可能因病勢嚴重,精神、體力都很微弱,多名親友接力陪伴在旁,洪女男友也多次親吻著她,令人動容。網路貼文提到,這名洪姓女子處遇可憐,5歲時父母親離婚再也沒見過母親,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因為渴望家庭的溫暖,放棄治療,想為她男友生一個孩子,結果懷孕6個月孩子胎死腹中,現在在林口長庚醫院等待著死亡,期待能夠見母親最後一面。由於洪姓女子父母離異多年,早就斷了聯繫方式,洪女將近20年沒看過母親,如今來到生命最後一刻,她最大心願就是希望能再見母親一面,貼文也附上洪女母親全名,年約50歲、桃園人等相關資訊,希望網友們能幫忙轉傳分享,不少網友轉傳分享,也紛紛留言「加油」、「堅持下去」、「母女連心!默默心念會出現的」,替她集氣。
-
2020-07-24 科別.新陳代謝
醫師:空污影響代謝 籲政府加嚴PM2.5標準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今天偕多位醫師舉行記者會,呼籲環保署將PM2.5管制加嚴至WHO標準。醫師蕭敦仁指出,研究顯示暴露在PM2.5較高的人,較易代謝混亂,也容易導致肥胖與三高,呼籲政府要加嚴PM2.5標準。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今天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重申空氣品質重要性。葉光芃說,台灣的PM2.5管制標準年均值為15μg/m3,遠低於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年均標準值10μg/m3,近年大量醫學研究證實,PM2.5會傷害人體每個器官與細胞,母體內胎兒更可能因為媽媽暴露在空污下而直接成為受害者,強調「PM2.5沒有安全值」。葉光芃說,空污法對空氣品質標準每4年檢討一次,但至今未將最毒的PM2.5納入這一波標準加嚴對象,恐成為無效檢討。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醫師蕭敦仁表示,胰島素是代謝人體糖類重要成分,但當人體吸入過多髒空氣,尤其是PM2.5,將造成全身慢性發炎;身體發炎將影響胰島素運作,產生胰島素阻抗性,且影響血糖進入細胞、血液中血糖上升。蕭敦仁指出,研究顯示,暴露在PM2.5比較多的人,比較容易得糖尿病;人體只要血糖指數變高,體內血脂也會隨之變高,如果慢慢身體變胖,伴隨而來就是血壓變高,「空污時人比較容易變胖」。蕭敦仁說,台灣近來營養調查,BMI值超過27的民眾節節高升,過去外界都在怪含糖飲料,坦言空污可能也得負些責任,呼籲政府也要加嚴PM2.5標準。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醫師黃建霈表示,研究顯示,空污不僅與不孕症有關,過去也曾在胎盤中測出細懸浮微粒,恐導致染色體變異,母體在懷孕時可能產生畸胎;如果母親處在長期污染的環境下,子宮與孕育的小孩也會受影響,坦言空污對整體國民健康不利。環保署空保處副處長徐淑芷表示,環保法規終極目標是保障國人健康,但加嚴標準影響層面廣泛;空污法明定每4年檢討一次空氣品質標準,環保署最遲將於年底公告空品修訂草案版本。
-
2020-07-23 癌症.血癌
醫病天地/中醫調理體質 42歲懷第2胎
現代人結婚年齡越來越高,受孕率相對降低,尤其女性壓力大,導致情緒、體質都受影響,衛福部豐原醫院中醫師說,近來中醫針灸醫學實證受孕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主要是體質調理好,不論是自然受孕或是做試管嬰兒,40多歲女性,也有機會懷孕成功。豐原醫院中醫師鄭名惠表示,前年一名42歲媽媽,第一個小孩已經國小六年級,她身形瘦弱且有掉髮情況,沒想到經過中藥調理,體質及掉髮情形改善,還意外再懷上第二胎。很多女性的情緒比較容易緊繃、且花在照顧自己的時間上少,容易產生比較虛體質,不容易受孕,主要是女性在中醫肝鬱,也就是情緒部分、做一些氣血調理,對女性的身體或生孕率上有一大幫助。鄭名惠說,一般內科調理大約一至兩個月左右,因為女性有輸卵管、排卵及子宮等問題,針灸部分則會著重於氣海關元、大赫、以及背後八髎穴等位置,改善脊椎神經八部最主要源頭,以針灸或溫灸治療,並在三陰交、太衝穴等位置加強。情緒、體質改善,受孕率自然提高,鄭名惠說,她曾在南部服務,成功讓幾位比較不容易受孕、或想做試管嬰兒的女性成功懷孕,目前回到中部服務,也希望讓在地想懷孕的女性受孕成功。
-
2020-07-22 該看哪科.婦產科
不孕夫妻防疫期間在家工作 調整作息搭配中藥順利懷孕
一對住在北部的不孕夫妻,原本工作忙碌,經常出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改為在家工作,在中醫的建議下,調整生活作息並搭配中藥,原本「精蟲液化時間異常」,狀況竟然改善,目前已順利懷孕,可以說是疫情下的「疫」外驚喜。這對夫妻不能出國工作,在網路上查詢發現中醫可以治療精蟲液化時間過長問題,南下尋求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不孕團隊診治,調理4個月後,成功自然受孕,明年準備迎接寶寶誕生。醫院指出,這對夫妻先生任職於科技業、太太任職於航空業,平日工作都相當忙碌,而且經常出國,夫妻兩26歲就結婚,30歲打算生小孩,但努力一年多一直無法懷孕。經就醫檢查發現先生精蟲液化時間異常,經過藥物治療仍無法受孕,醫師建議可以嘗試人工受孕。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王淑秋表示,根據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制訂的精蟲檢測標準:精液容量≧1.5 mL;濃度≧1500萬/mL;總活動力≧ 40%;正常型態≧4%;液化時間≦60分鐘。以上各項指標只要有一項異常,都有可能會造成不孕。當精液射出體外會呈現半凝膠狀,正常情況下於60分鐘內會液化成水樣液體,如此可讓精蟲順利游進入子宮。若超過60分鐘仍未液化成水樣液體,則是精液液化異常。王淑秋表示,根據研究發現,造成精液液化異常的原因為,凝固蛋白增多或前列腺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和纖維蛋白溶酶減少,臨床上攝護腺炎是最常見的原因。就中醫角度精液液化異常,常見體質證型有陰虛火旺、腎陽不足、濕熱內蘊、痰瘀阻滯等,只要對症治療得宜,一般皆可改善。患者因為工作緣故常常熬夜和國外客戶開會,導致陰虛陽亢體質,出現咽乾口燥,舌質紅有裂紋,心煩易怒,嘴巴有異味等,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主任張烱宏除了給予知母、生地、香附等中藥治療外,建議患者利用在家工作期調整生活作息,經過4個月調理,檢查精蟲液化時間已恢復正常,太太也順利自然懷孕。
-
2020-07-22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汗皰疹癢到睡不著?中醫有解
45歲黃小姐,左手手掌搔癢起水泡已3年,經皮膚科診斷為汗皰疹。常在天氣變熱時發作,雖然使用了類固醇但狀況仍反覆,甚至癢到需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因此,求治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醫師予以科學中藥「白虎湯」,並搭配中藥即飲包「換膚方3.0」一天一包。服藥一周後即安然入眠不用安眠藥,一個月後搔癢感已無。謝旭東表示,汗皰疹是春轉夏時容易發生的疾病,屬於「急性濕疹」。症狀是以劇烈搔癢為主,還會發出小水泡,多出現在手掌側面、手指側面、腳掌側面、腳趾側面,不具有傳染性。汗皰疹的成因不明,可能與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接觸過敏原、壓力、多汗症、遺傳有關。治療上,使用類固醇藥膏治療固然有效,但如果症狀反覆,可透過中醫介入治療加強療效。謝旭東指出,汗皰疹在中醫典籍記載中屬於「螞蟻窩」、「田螺皰」,常與「濕熱」有關,所以,治療上會用「清熱利濕」為主,再依據個人體質搭配用藥治療。而謝旭東開予黃小姐的「換膚方3.0」方劑中,內含知母、石膏、黃芩能夠清熱抗炎;並有蒼朮、茯苓有利水除濕的效果,能夠減少汗多的狀況,快速緩解汗皰疹的搔癢腫脹感。此外,方劑中的茯苓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對於因搔癢不易入眠的患者,能夠解除心中的煩悶,幫助入眠。「神農本草經」記載,茯苓能夠久服延年,是列為上品的珍貴藥材。謝旭東建議,汗皰疹除了用藥改善,也應注意生活習慣的改變。一是保持睡眠、壓力、飲食三者的平衡,汗皰疹是因為壓力大而嚴重,若無法減少壓力,至少顧好睡眠和飲食,以免汗皰疹搔癢加重。此外,手腳避免接觸肥皂、洗碗精、刺激性化學物品等,並保持乾爽;飲食上,應避免菸酒,若是過敏體質,要小心烤炸辣類、甜食,芒果、荔枝、龍眼等熱性水果也要少碰到;研究指出,鎳、鈷及鉻較高的食物也必須減少食用。謝醫師小妙招!自製養生茶飲三妙祛濕茶材料:蒼朮2錢、黃柏2錢、川牛膝2錢。做法:以1000c.c的水煮至500c.c,放涼後飲用。作用:蒼朮和黃柏清熱燥濕、川牛膝能利水除濕。適用體質:搔癢在天氣潮濕加重,伴隨全身沉重感、午後疲倦易睡、腦袋昏沉等。禁忌:懷孕婦女、感冒、或是使用慢性病藥物,需在醫師指示下服用。
-
2020-07-22 醫療.婦產科
女生做愛會痛要當心!恐是這5種婦科病導致性交痛
作為女人,有一些難以言說的疼痛,比如“啪啪啪”時的疼痛,也就是性交痛。由於性生活是一件比較私密的事情,所以即便有性交痛方面的困擾,也很少有女性選擇主動就醫。但事實上,性交痛不僅影響著伴侶之間性生活的和諧,也可能是很多婦科疾病出現的信號。性生活是繁衍後代的必需,更是增進伴侶間感情的利器。女性在性生活中,如果出現障礙或者不適,一定要及時就醫診治,千萬不要因為覺得難以啟齒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出現性交痛 切莫諱疾忌醫為了能讓大家正確認識性交痛,以及看清隱藏在其背後的危害,我們就來深入聊一聊這種難言之痛——性交痛。所謂性交痛,就是指女性在性生活時或性生活後,感到會陰部或陰道深部以及下腹部有輕重不同的疼痛。引起性交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生理性的,比如初夜、絕經後的老年女性、長時間無性生活者、性技巧缺乏、粗暴性生活、女性對精液或保險套過敏等。也可能是心理性的,比如若女性有過不好的性經歷,或者在性生活中過分緊張、懼怕,都可能會導致陰道的濕潤功能障礙,更增加痛感。警惕5種婦科病除了以上這些因素,還有一些婦科疾病也可能會導致性交痛的出現。這些隱藏在性交痛背後的疾病,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後果。1.骨盆腔炎女性的骨盆腔通過輸卵管、子宮、宮頸、陰道和體外是相通的,因此容易被微生物侵入感染。尤其在陰道有炎症或性伴侶有炎症的情況下,性行為更容易誘發骨盆腔炎,通常會表現為性生活後腹痛、白帶增多、嚴重時會發熱。如果女同胞們的“啪啪啪”痛和骨盆腔炎有關,那麼只要按照醫囑積極消炎並好好休息,一般都會治癒的。但是在痊癒之前,建議性生活最好暫停一下。2.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發生在雌激素分泌旺盛的育齡期,以20歲~40歲的女性多見。內膜異位症會引起女性痛經、不孕、以及性交痛。內膜異位症病灶最容易長在盆腔底部,在進行性生活時一旦觸碰到病灶,就會引發劇烈的疼痛。並且性生活的次數越多、性交幅度越大,性交時的痛感就越劇烈。這常常會造成女性因恐懼性生活疼痛,而躲避夫妻之間的親密行為。長此以往,甚至可能因此導致家庭關係發生破裂。因此,一旦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應及時治療,尤其是合併有不孕的育齡女性,更要積極清除病灶。3.黃體破裂卵巢每個月都會培養生命的種子——卵子。卵子一般在兩次月經中間排出,排出後卵巢上會有一個囊腔,即黃體囊腫,裡面充滿了血管。囊腔裡的細胞會繼續工作,開始生產懷孕所需的孕激素。但如果這個囊腫太大或合併有盆腔炎症,在性生活時遇到外力的壓迫,就會破裂並發生腹腔內出血。黃體破裂一般發生在月經的後半週期,痛感比較劇烈,出血多的時候甚至會出現休克的症狀。雖然大部分情況下,黃體破裂時破口較小,會自行止血,可以採取保守治療,但如果腹痛持續沒有緩解,說明出血一直沒有停止,那麼就必須及時前往醫院確診,必要時採取手術方法治療。4.子宮外孕子宮外孕最常見的情況是輸卵管妊娠。只有幾毫米寬的輸卵管,肯定容納不了不斷長大的胚胎,所以大多會發生破裂,除非能在破裂前發現胚胎的存在。雖然子宮外孕患者一般都有停經和不規則出血史症狀,但有些宮外孕患者沒有明顯的停經,可能在性生活或婦科檢查等外力的作用下發生破裂出血。此時,患者會出現劇烈腹痛,腹腔出血多時會有大便樣感覺,出血過多時還會出現休克的情況。如果沒有及時就診,會有生命危險。子宮外孕的出血大多不會自止,需要急診手術。5.陰道炎女性是需要激素滋潤的,假如卵巢早衰或早絕經,不再分泌女性激素,陰道上皮細胞就會變薄,引起腺體萎縮、陰道乾澀、陰道菌群失調。這種情況下,除了容易發生陰道炎,也常會引發性生活困難、性交痛的情況。不過,只要補充激素,激素缺乏性陰道炎的症狀就可以得到改善。
-
2020-07-21 該看哪科.婦產科
影/情緒體質調理好 40歲熟女也能再孕
現代人結婚的年齡越來越高,受孕率也相對降低,尤其八、九成的女性壓力大,導致情緒、體質都受影響,衛福部豐原醫院中醫師說,近來中醫針灸醫學實證受孕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主要是體質調理好,不論是自然受孕或是做試管嬰兒,40多多歲的女性,也有機會懷孕成功。豐原醫院中醫師鄭名惠表示,前年一位42歲媽媽,第一個小孩已經國小六年級,當時不是特別治療她不孕問題,而是為了改善她掉髮的情況,身形瘦弱的她,沒想到經過中藥調理,體質、及掉髮情形改善,還意外再懷上第二胎。很多女性的情緒比較容易緊繃、且花在照顧自己的時間上少,容易產生比較虛的體質,不容易受孕,主要是女性在中醫的肝鬱,也就是情緒部分、做一些氣血調理,對女性的身體、或生孕率上有一大幫助。中醫師鄭名惠表示,一般內科調理大約一至兩個月左右,因為女性有輸卵管、排卵、及子宮等問題,針灸部分則會著重於氣海關元、大赫、以及背後八髎穴等位置,改善脊椎神經八部最主要源頭,以針灸或溫灸治療,並在三陰交、太衝穴等位置加強。情緒、體質改善,受孕率自然提高,鄭名惠說,她曾在南部服務,成功讓幾位比較不容易受孕、或想做試管嬰兒的女性成功懷孕,目前回到中部家鄉服務,也希望讓在地想懷孕的女性受孕成功。
-
2020-07-19 科別.新陳代謝
健保大數據/甲狀腺疾病治療 4大醫療院所
台大醫院傳統手術占九成 有給付、切除效率佳台大醫院去年甲狀腺癌手術人數居全國之冠,台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坤源,就是專精於甲狀腺外科。陳坤源表示,甲狀腺癌手術要全身麻醉,台大執行的傳統手術占九成,雖會在頸部留下疤痕,但手術比較有效率,雙側全切只要兩小時,手術費也有健保給付,如果使用特殊器械,才需要自費五到六萬。陳坤源表示,如果在意美觀,也有傷口更小的經口內視鏡甲狀腺手術和達文西機器人手術,不過因為手術時間要四、五個小時且花費更高,僅少數人使用。無論選擇何種手術,甲狀腺手術的頸部傷口癒合快,只要貼好美容膠帶,通常隔天就能碰水。術後一周也鼓勵病人多動,幫助頸部活動度維持正常、減少傷口沾黏。陳坤源表示,醫學中心外科分工較細,像內分泌外科處理的範圍就包括甲狀腺、副甲狀腺、腎上腺、胰臟。目前台大醫院共有三位一般外科醫師專門做甲狀腺手術。另外,台大醫院有內外科合作的傳統,內外科都有專精甲狀腺疾病的醫師。針對病情較複雜的病人,會先到內科徹底檢查,內科醫師確定開刀對病人有幫助,再轉外科;外科開完刀後,病人還需要長期追蹤,這方面也是內外科一起做。陳坤源表示,甲狀腺癌病人都會擔心復發,不過甲狀腺癌比較特別的一點是,若術後復發淋巴結轉移,趕快把復發的地方拿掉,大部分病人還能活非常久。林口長庚醫院從檢查到判讀 由新陳代謝科醫師執行根據健保署統計,108年診斷出最多甲狀腺結節的醫院為林口長庚。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劉鳳炫分析,應與醫院執行超音波、穿刺細胞學檢查,到最後報告判讀都由新陳代謝科醫師執行有關。他也說,有部分甲狀腺結節求診的患者,在他院健檢發現後,改至林口長庚尋求第二意見,多因認為醫學中心儀器較完備。甲狀腺結節是良性或惡性,一般會透過患者陳述,依據生長的速度、吞嚥、聲音變化、結節硬度、是否固定來做初步判斷。以最惡性的甲狀腺未分化癌而言,生長速度快,一個月內就會腫大,腫塊硬度較硬且較為固定,不會感到疼痛。劉鳳炫說,多發性的甲狀腺結節多屬良性;若是單側的甲狀腺結節又符合上述狀況,多為癌症。不過有些又硬又會痛的甲狀腺結節,很可能是亞急性甲狀腺炎,該疾病可透過服藥改善,屬於病毒性感染,透過超音波可以確認。甲狀腺結節的診斷,以超音波、穿刺細胞學檢查為主,劉鳳炫說,林口長庚執行頸部超音波、穿刺都是由醫師執行,對於後續的治療也能及時告知患者,讓患者安心。傳統甲狀腺手術會在頸部開一道傷口,近年內科引進消融術,針的大小約在10mm以下,傷口小且門診即可手術,不過此為自費手術,仍須由醫師評估後才能執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公分以上結節 建議開刀積極治療健保大數據分析,108年甲狀腺結節患者治療人數,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高居全國區域醫院之冠。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楊文萍表示,女性患者占了七、八成,但因近年做健檢的人變多,或因一親等有家族史而檢查,男性患者人數較過去多。楊文萍說,到門診的甲狀結節、甲狀腺癌患者大致有三種,一是自己發現或別人告知甲狀腺腫大,其次是健檢發現異常,第三種就是其他醫療院所轉診來的患者。衛福部106年癌症登記報告,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甲狀腺癌排名第七,女性甲狀腺癌更高居第四。楊文萍說,甲狀腺結節若為惡性,須手術治療;而良性結節依臨床治療指引,若直徑(含)超過三公分建議開刀,除避免未來細胞突變風險,由於脖子空間有限,結節過大恐壓迫氣管或食道,需積極治療。不過若是「毒性甲狀腺結節」,除了細胞增生,還會分泌過多甲狀腺素,出現手抖、心悸、體重減輕等症狀,若藥物治療後仍發作,手術和放射性同位素碘131通常是首選治療方法。楊文萍說,第一次發現甲狀腺結節,若直徑逾一公分,經檢查為良性,建議三個月後追蹤第一次,評估形狀、是否變大,若無惡性變化,半年後追蹤一次,後續定期一年追蹤一次即可。遠東聯合診所名醫駐診 有疑慮 當場做檢查這家診所很厲害,一年收治六千多名甲狀腺結節患者,排名全國第八,收治人數多於國內多數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關鍵原因為該診所主治醫師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張天鈞。健保大數據顯示,遠東聯合診所儘管規模不大,但108年共收治6311名甲狀腺結節患者,該診所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張天鈞說,「祕訣在於快、專業、用好藥。」雖然張天鈞在台大醫院仍有門診,但以老病友為主,新病人幾乎掛不上號。他在遠東診所開診後,許多患者慕名而來,仍舊滿號。張天鈞指出,在大醫院看診,病人通常無法在當天完成相關檢查,必須醫師開出檢查單據等待數日或一兩周,才能接受檢查。相較之下,遠東診所機動性較強,只要有需要、有疑慮,當場就可以執行超音波,甚至穿刺檢查,相當有效率,大幅降低等待時間。再者,診所用藥比照醫學中心等級,以原廠藥為主,讓病友安心。張天鈞強調,女性與老年為甲狀腺疾病高風險族群,女性如果出現月經不規則、懷孕容易流產、胎兒畸型,甚至不孕等問題,務必到院檢查甲狀腺功能。至於老年人的甲狀腺疾病,因症狀不典型,例如皮膚變皺、頭髮稀疏、常打瞌睡等,幾乎都是老人病,以致大部分患者無法即時就醫。醫師常以「足踝肌腱反射測試」,確認到底是老化或是甲狀腺機能低下。如發現老人家精神與體力變差,應至內科接受甲狀腺低下檢查。
-
2020-07-19 科別.新陳代謝
甲狀腺疾病發生率升、死亡率未增 結節癌變者約占1.6%
雖然健保統計顯示,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的就醫人數近三年逐步增長,但甲狀腺協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郭錦松表示,死亡率並未隨著發生率而上升。檢驗技術進步 揪出更多病例郭錦松進一步表示,研究指出,甲狀腺結節的危險因子為輻射暴露與平常碘攝取不足,但台灣輻射量是否有顯著增多尚無直接證據,且政府自民國56年便實施食鹽全面加碘的政策,因此推測逐年上升的人數應與醫學檢驗技術進步以及民眾健康意識提升有關。他指出,過去常以觸診方式檢查難以早期發現的甲狀腺結節,而現在超音波技術發達,儘管只是小於1公分的結節都很容易被診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主任王治元也舉例,曾有研究指出韓國的甲狀腺癌發現比率高,主要是因為韓國的乳房篩檢是以超音波篩檢,由於與甲狀腺位置接近、探頭類似,許多醫師會「順便」檢查,發現有問題直接進行穿刺而確診。進口鹽無碘 甲狀腺腫恐再現台灣因食鹽加碘,國人已無缺碘問題,王治元表示,食鹽加碘後陸續有幾項調查,發現一開始碘營養足夠,且可以看到學童甲狀腺腫的情形下降,但到了民國93年卻出現斷點,男女尿碘往正常偏低的方向下滑。很大的原因在於台灣於此年加入WTO,開放國外食鹽進口,但卻沒有要求食鹽必須加碘,加上現今國人喜歡購買進口鹽,因此必須正視是否又走回缺碘性甲狀腺腫的問題。女性患者多 推測與荷爾蒙相關至於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的就醫人數,女性皆為男性三至四倍,醫界則表示一直以來都呈現差不多的數據。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瑞裕表示,有研究顯示,甲狀腺細胞上有部分相關的荷爾蒙接受體,使得女性較容易增生結節,若分化較差就可能發展為惡性腫瘤。甲狀腺結節遍布各年齡層,多數在40歲之後才發現,台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喉頭頸科主治醫師朱本元分析,應與荷爾蒙變化有關。臨床常見懷孕、停經後,甲狀腺結節生長加快,讓原本摸不太到的結節被發現。而根據健保署將108年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的患者以身分證號及生日歸戶後,發現就醫主診斷僅為甲狀腺結節者有27萬8861人,主診斷僅為甲狀腺癌有4萬146人。至於主診斷同時有甲狀腺結節及甲狀腺癌者則為4642人,郭錦松表示與臨床上觀察每年新增的甲狀腺癌病例數相符。或可解釋為約有1.6%的人有甲狀腺結節,再進一步確診為惡性腫瘤。由於甲狀腺結節多為良性,王治元說,若是沒有壓迫氣管或食道,影像學上未高度懷疑惡性或是穿刺看不到東西,通常建議觀察即可,不一定非開刀不可。治療預後佳 甲狀腺癌如慢性病至於甲狀腺癌以乳突癌、濾泡癌為主,乳突癌占七成五、濾泡癌占二成,朱本元說,這兩種皆屬於分化相對良好的癌症。透過手術治療,再採取放射碘殺死殘餘癌細胞,預後都非常好,20年以上的存活率超過九成。其餘類型非常少見,如未分化癌、髓質癌、Hurthle細胞癌,多與基因有關,除了需要全切除甲狀腺,後續還得接受化療、放療。甲狀腺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至於選擇甲狀腺全切除或是單側切除,王治元說,臨床醫師的判斷扮演重要角色。有些醫師擔心全切後病人若不吃甲狀腺素無法存活,有些醫師則選擇全切手術外加放射碘治療,在後續追蹤上更容易,且較不易復發,因此端看醫師如何與病人溝通,共同決定治療方式。郭錦松表示,甲狀腺癌若採用全切手術,除了要小心可能傷到聲帶神經以及副甲狀腺外,對病人的生活並未造成太大困擾,只要每天補充甲狀腺素即可,和許多慢性病長期服藥相同。以乳突癌為例,追蹤20年仍有90%的存活率。他笑稱「和糖尿病患者相比,甲狀腺癌恐怕還活得比較久。」
-
2020-07-18 新聞.科普好健康
「環境荷爾蒙」藏在想不到的地方 可能經由多種途徑入侵!
環境荷爾蒙充斥於日常生活的用品,如塑膠製品、保養化妝品、清潔劑原料、殺蟲滅菌劑甚至醫療器材。人們可能經由多種途徑接觸到環境荷爾蒙,食物、飲用水、空氣與家塵、個人用品(如乳液)等都是常見的來源。兒童的某些特質,可能增加暴露的風險。以每單位體重與成人相比,孩子喝較多的水,呼吸較多的空氣;再者,習慣把手放到嘴巴的行為,可能增加來自地毯、家塵或土壤中的毒物接觸。環境荷爾蒙大多可以通過胎盤或經由母乳傳給幼兒,但嬰幼兒的代謝系統發育較不成熟,且處於快速生長與發育的階段,這些精細的發展進程容易受到外來因子的干擾、破壞。科學研究證據指出,孕期或生命早期的環境暴露,不僅與嬰幼兒時期的健康發展相關,也可能增加成人期慢性疾患的風險。職場要防護 居家應定期清潔兒童日常生活中的環境暴露大多是低劑量的,卻可能混合多種汙染物,使得健康影響變得複雜。因此,採取預防措施以關照懷孕婦女和小孩的健康是必要的。釐清職業與環境的暴露史是首要工作,父母親在工作時正確地使用相關防護具,可避免經由衣物或其他用品將職場上的危害物質帶回家。為了防火安全之需求,阻燃劑多應用於建材或地毯及電子用品塑膠外殼,電器用品溫度升高時,可能釋放出溴化二苯醚等有害物質,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多擦拭居家環境或用吸塵器定期清潔,以減少粉塵吸入。PVC地板、玩具 別讓兒童接觸由於塑化劑廣泛地應用於聚氯乙烯(PVC)地板,應避免讓兒童在塑膠地板上爬行、減少接觸這類玩具,最重要的是多洗手;各種塑膠容器會有1至7號的三角形標示,代表不同的化學組成,例如3號(Polyvinyl Chloride)是最常添加塑化劑的材質,1、2(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4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5(Polypropylene, PP)是比較安全的選擇,7號是其他物質需注意是否含雙酚A,嬰幼兒的奶嘴和奶瓶更應該確認其組成標示,當然若不使用塑膠食品包裝,更可減少一半的暴露。選用化妝品、乳液 應注意成分化妝品、乳液、指甲油等可能含有塑化劑,孕婦或嬰幼兒的產品建議慎選產品的成分;而有機食品也可大量降低殺蟲劑的接觸。預防是兒童環境健康的核心,了解成分並正確地使用各種生活用品,同時考量生態的平衡,才能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生活便利,並減少各類環境汙染物的未知威脅。
-
2020-07-18 養生.家庭婚姻
白頭偕老很難?只要你能跨過破壞婚姻的這「五道坎」
兩個人戀愛後選擇結婚,典禮上舉杯敬新人「永浴愛河」,但婚後的人們卻常說婚姻像愛情墳墓,不知其因的愈想跳進來,在內的人又想往外逃!其實婚姻最大的考驗,是在脫下婚紗後的每一天柴、米、油、鹽,育兒、養家中不斷的現實中打轉與奮鬥,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除了努力迎接各項問題外,兩個人維持婚姻也需要許多的愛與包容,攜手面對前方的障礙,最後會發現幸福不難,只要跨過五道「坎」…一、結婚後的第一年新人磨合期,面對來自兩個不同的家庭,生長背景與生活習慣也有所不同,尤其是之前從未住一起過,所以也有些情侶贊成「試婚」,暸解彼此後,問題才會慢慢衍生,共同改進或是調整。婚後不再是兩人世界,需面對兩個家庭,成員間的相處更是學問,當然婆婆也不再只是「阿姨」是「媽媽」,在對待媳婦或多或少難免彼此要再適應。二、老婆懷孕期結婚後大部份會先有二年的新婚期,所以危機在第三年,兩個人都有生孩子打算,於是面對老婆懷孕期間各種不適的,這時的老公很容易成為炮灰或是跑腿,當然此時最容易出現拌嘴或是意見不合。但最難適應的是停擺的「性生活」,孕期間不是不能有性生活,只要動作輕柔一樣也可以很開心。但通常女人都不自覺的有了母性,所以防禦性也很強,而且身體出現了許多變化,乳頭變大又黑、妊娠紋、變胖,這些會讓女性降低做愛次數。老公們這時有「器(武器)」難伸,如果此時男人沒有把持住分寸,很容易「走針」;勸各位老公們多體貼老婆,願意為你生孩子又挺著十個月大肚的女人,絕對是真愛你。三、孩子二歲前結婚有小孩後的前二年,絕對絕對很想再把小孩「塞回去」,照顧新生兒沒日沒夜,一直哭鬧不知該如何是好,怎麼哄都沒效!夫妻間把時間都關注圍繞在孩子身上,都沒空理對方了。如果老公又無法適時幫忙,很容易造成夫妻口角,久而久之彼此也不想花精力關心對方,婚姻危機就會慢慢出現。四、七年之癢婚後的第七年,也就是一個最大的關卡,前面這幾年,夫妻把時間都各自給了工作、小孩,感情愈來愈像親人,如果平時又有小孩一起睡中間,卡住了「愛愛」次數,很容易形同陌路,重拾夫妻間的火花與熱情,最大應該是先克服,把小孩「外包」給親人或信任的保姆照顧,兩個人去約個小會,放鬆一下,或是舊地重遊的走走旅行,都是可以提高兩個人熱情的方法,重要的是彼此要多溝通,共同渡過婚姻危機。五、中年時的更年期孩子都大了,不需要時時刻刻的照顧,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一個自然的現象,婦女到了四十五至五十五歲之間月經週期變得不規則,脾氣也會變得暴躁,看什麼都不順心,但另一方面性事也會不協調,男性在此時可能「力不從心」,夫妻沒有平衡點下,危機就會接腫而來;建議:或許夫妻也退休了,此時,可以共司再找生活重心,一起運動或是健行,學習新事物也是不錯的改善方法。婚姻的「坎」,就看能否跨過去。婚姻就像開水,冷暖自知夫妻本該共同面對各種挑戰,人生是由很多選擇而組成,選擇後除了努力負責之外,也不能遇到事情就放棄,天長地久的愛情固然讓人嚮往,但若無法情牽到最後,除了好好放生,更要不傷曲對方祝福彼此!
-
2020-07-18 該看哪科.婦產科
媽媽懷孕月份決定你生什麼病! 這4個月罹病風險最高
打算懷孕生子的準媽媽,如果想要生個相對健康的寶寶,不能輕忽懷孕期間曝露的環境也可能影響寶寶健康。一項由臺北醫學大學參與的跨國研究發現,孕婦妊娠期間曝露於較高的一氧化碳環境,可能導致寶寶罹患憂鬱症風險增加。這項由臺灣、美國、韓國等專家學者與「觀察性健康醫療數據與資訊學會」(OHDSI)合作進行的「揭露生產季節曝露環境對疾病風險的影響」跨國研究,研究論文刊登在美國醫學訊息學協會期刊(JAMIA)。 台美韓跨國研究 孕婦產前所處環境與罹病關聯大 研究統計分析臺、美、韓三國的數據,共逾千萬人的資料,平均年齡介於35至53歲之間,統計的時間從1979年至2016年不等,平均分析為24年,最長達36年,其中臺灣資料庫橫跨時間達13年;結果發現,孕婦產前所處環境與憂鬱症、第二型糖尿病等疾病風險高低可能有關聯性。 懷孕月份碰上這4個月 寶寶罹憂鬱、高血壓風險增 參與研究的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烏斯馬(Usman Iqbal)表示,從分析資料庫發現,如果懷孕前3個月適逢臺灣的10月、11月,也就是一氧化碳濃度相對高的時期,出生的孩子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會相對高;而懷孕初期曝露於PM2.5較高的環境,如臺灣的9月、10月及12月,不僅提高妊娠高血壓風險,也可能進而導致小孩高血壓及心房顫動之風險;而懷孕後期日照太少,影響維他命D吸收,則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風險,進而影響小孩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產前曝露環境 是影響到胎兒發育主因 不過,也有其它研究發現,生產前曝露的環境,可能會影響到胎兒的發育,比如有些研究顯示媽媽在懷孕期間如果罹患流行性感冒,寶寶出生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另一則是周產期曝露的環境,比如寶寶出生不久後接觸到過敏原或病毒,將會影響日後免疫系統的發育。烏斯馬博士強調,上述結果純粹是從資料整理分析而得,至於出生月份及未來可能罹患疾病之間的因果為何,不在這篇研究的探討之列。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老婆懷孕做什麼都錯? 準爸爸做對4件事秒變神隊友 寶寶喝母乳好處多! 關於母乳的3基本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
2020-07-18 該看哪科.婦產科
這個年齡女性「凍」卵CP值高 為晚婚遲孕超前部署
現代女性普遍晚婚,往往因為生活忙碌或暫時沒有生育計畫而錯失黃金生育期,等到有心求子時,才發現自己或伴侶可能有不孕或難孕的問題。近幾年「凍卵」議題變得熱門,許多女藝人不約而同搭上凍卵列車,無形中也引領一股風潮,讓女性得以藉助生殖醫學科技,保留高品質卵子,為日後生育計畫「超前部署」。凍卵如同生育保險的觀念「有存有保佑」。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李怡萱醫師表示,早期是年輕癌症病患在接受手術或化療前,希望可以保留未來的生殖能力;或是先天無子宮、子宮異常、卵巢早衰等病患會建議接受凍卵療程,現在大多數是因為晚婚、延遲生育,希望藉由凍卵療程,以保存品質較好的卵子,減少日後可能的遺憾。李怡萱醫師臨床上曾收治1名33歲的乳癌病患,平常沒有特殊不適,在某次健康檢查意外發現乳房腫塊,後來被診斷罹患乳癌第2期,在醫師諮詢中表達未來有生育計劃,經由轉介後安排凍卵療程,從打針到取卵僅花11天,取出16顆卵子,然後她才安心開始接受手術和化療。此外,也有不少女性主動來門診諮詢,有父母陪同、也有姊妹淘結伴而來,關心凍卵療程內容以及相關準備。李怡萱醫師指出,年紀愈輕卵子品質愈佳,凍卵數10至15顆即可,對於短期內無生育考慮、介於30到35歲之間選擇凍卵保存卵子,相對最符合經濟效益。因為太年輕就來凍卵,距離34歲高齡產婦尚有段距離;對於適婚年齡步入婚姻家庭的女性,其實沒有凍卵的必要;若超過40歲凍卵,卵子不管數量或是品質都已逐漸走下坡,可能需要接受多次凍卵療程及取卵手術,同時也必須冷凍更多的卵子才可能成功,解凍後活產率也較低,對整個身體和經濟的負擔都比較大。但無論如何,目前並沒有規定什麼年齡不能凍卵,只要有凍還是有機會!李怡萱醫師說明,進行凍卵療程前,需先抽血做初步評估、特別是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是目前預估卵巢庫存量很重要的指標,並合併超音波評估卵巢功能,倘若年輕女性檢測結果發現AMH偏低,卵巢庫存量下降,就會建議做積極的生育計劃或是凍卵,否則等到幾年後真的想懷孕了會比較困難。凍卵療程跟試管療程類似,藉由促排卵藥物刺激卵巢,使多數卵泡同時生長成熟,進而達到多排卵的目的。通常會選在月經來潮第2至3天開始療程,照超音波和抽血驗荷爾蒙,測量基礎濾泡來預估卵子顆數;然後施打促排卵針,期間需回診2至3次追蹤卵泡大小及血液中荷爾蒙狀況,以評估適合取卵的時間;整個凍卵療程約14天內完成。需要取卵的次數與年齡、AMH數值等有關,醫師會根據個人卵巢庫存量多寡,來評估需要做幾次療程。維護良好的卵子品質,生活應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少喝手搖飲料;市售的手搖飲料除了可能造成攝取過多糖類之外,有研究指出,塑化劑對卵巢恐有損傷,因此也建議應盡量減少使用塑膠容器, 或是含有對羥基苯甲酸(paraben)或二苯甲酮(Benzophenone, BP-3)的化妝品、防曬乳液等等。卵巢早衰不一定有症狀或是月經異常;在臨床上發現越來越多女性,平時月經很規則,也沒有經痛的情況,因為不孕或是其他婦科問題來檢查,才赫然發現自己有卵巢早衰的情形!李怡萱醫師呼籲,女性不見得一定要「跟風」凍卵,但是最好可以把AMH放在年度健康檢查的項目中,提早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卵子庫存量,才能好好規劃未來的生育計劃。★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7-17 該看哪科.婦產科
輸卵管結紮後想再受孕? 奇美醫:目前可採2種方式
輸卵管結紮是常被使用的避孕方法,但結紮之後若想再次懷孕,目前僅有2種方式可以達成,包括試管嬰兒及輸卵管重建,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何坤達指出,過去20多年來,奇美醫院幫助上萬例的人工授精與7、8千例的試管嬰兒,但依台灣人工生殖法規定,並非所有伴侶都能使用人工生殖,對於這群病人來說,輸卵管重建大概是唯一可行方法。何坤達說,一名43歲已結紮的女性,因想再次懷孕,到奇美醫學中心生殖醫學科門診求診,初步檢查無其他異常,評估需求及所有可能性、說明優缺點之後,她接受腹腔鏡輸卵管重建手術,術中確定兩側輸卵管除了先前結紮處其餘外觀正常,醫師將結紮處移除之後,以極細的縫線將兩端吻合,手術時間約2小時,術後吻合面平順輸卵管通暢,出血量極少,為極成功的案例。何坤達表示,輸卵管重建手術需要切除異常阻塞部分,再將兩端健康的管徑對接,因輸卵管並不是大的器官,先前開腹重建輸卵管手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做到精準對齊縫合都需要使用到顯微手術器材。何坤達說,過去成功幫助約上萬例的人工授精與7、8千例以上的試管嬰兒,但因為並非所有人都能符合人工生殖的條件,所以此類輸卵管重建手術有其必要性,術後成功率取決於結紮位置,年紀越輕及健康輸卵管長度越長則成功率越高。在足夠技術及技巧下,使用腹腔鏡重建輸卵管可達到微創手術恢復速度快、出血少、組織傷害少及不易沾黏的好處,對於想多次懷孕的女性來說,跟試管嬰兒比較,輸卵管接合後可自然多次懷孕,整體花費較試管嬰兒節省不少。
-
2020-07-15 癌症.乳癌
醫師教你算你罹乳癌的風險有多高!想遠離乳癌,首先改掉這個習慣
6月國健署剛公布「二○一七年癌症發生資料」,多數癌症發生率上升,其中女性乳癌在發生人數及發生率上均位居第一,比前一年新增一千二百多人。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分析,人口老化、國人生活習慣改變、肥胖率增加,都會提高乳癌風險。而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教授表示,臨床上最常看見的女性肥胖原因,其實不是不愛運動、或是嘴饞,反而是「吃剩菜」。尤其是家庭主婦,喜歡為家人準備豐盛的三餐,也因為看家裡飯菜常常剩一兩口,丟掉太浪費,所以都會自己將剩菜吃掉,吃久了都吃到身上去了。而張金堅也教大家用衡量肥胖程度的BMI值(身體質量指數),來推測自己罹患乳癌的風險有多高:乳癌罹患風險檢測.BMI數值>25,罹患乳癌風險增加17%;.BMI>30,罹患乳癌風險增加37%;.BMI>35,罹患乳癌風險則增加近60%女性應維持健康體態在18.5≦BMI<24有乳癌家族史、肥胖、高糖高油飲食、飲酒、長期接觸荷爾蒙產品、未曾懷孕哺乳、初經早或停經晚等,都可能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乳癌防治基金會提醒,善用乳房篩檢的三大利器有利降低死亡率: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乳房磁振造影(MRI)。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3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應安排一次乳房影像檢查,特別是高危險族群都該為自己與家人安排定期乳房檢查(乳房檢查包含: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及動態磁振造影等),只要及早發現,第一期或第二期的五年存活率都可達90%以上,但若直到第四期才被發現,五年的存活率僅約28%。
-
2020-07-13 新聞.生活用品毒害
日常這些用品都有毒!釋出雙酚A恐致荷爾蒙亂、心肺功能異常
生活眾多塑膠用品,不僅僅對海龜有傷害,塑膠餐盤、微波器具、飲水機、熱感應紙等多種物品,很有可能釋出雙酚A,一旦接觸進入體內很容易讓荷爾蒙混亂,而對腹中胎兒與幼童而言,恐怕還導致幹細胞異常功能,也會有肺部發炎或心臟功能異常等不當反應。因此,一旦決定或發現懷孕,就必須嚴格控制減少塑膠用品。 高雄師範大學生科系副教授許惇偉表示,人體會藉由雌激素(女性荷爾蒙),調控胎兒與幼童發展,然而雙酚A化學式結構與雌激素非常像,如果不小心讓雙A進入體內,身體很有機會發生誤判,以為血液雌激素濃度上升,讓胎兒或幼兒有多種不良影響,目前已經證實雙酚A有生殖系統毒性。 許惇偉強調,生活中有許多方式,都會讓環境雙酚A進入體內,飲食方面就有很大的占比,部分食物或食品,在種植或製作時,就吸取土壤裡的雙酚或器具上的雙酚A,讓媽媽們不知不覺把雙酚A吃下肚,胎盤會直接吸收再轉送給胎兒,讓讓胎兒發展有可能脫離原本的人體生長,誘發出許多不當反應。 另一方面,在養育幼兒時,雙酚A也很可能藉著母親奶水,讓孩子吃到肚子裡,導致幼童發展異常。因此許惇偉強烈呼籲,不論孕婦或養育孩子的父母親,一定都要小心雙酚A影響,減少塑膠用品使用外,食材最好也選擇比較健康的來源。 許惇偉提醒,由於雙酚A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除減少塑膠餐具使用次數外,選擇低風險食物也非常重要, 2016年1約3.5萬名許女性調查研究,發現日常生活偏好有機食品的女性,孩子出生時發生尿道下裂與隱睪症的比率較低。衛福部食藥署也提醒,雙酚A在干擾荷爾蒙的狀態下,未來發生糖尿病與心臟疾病風險會上升。 食藥署提醒,如果必須使用塑膠用品,首先應該避免使用塑膠材質容器具進行加熱或長時間之陽光直接曝曬,瓷器使用發現有刮傷、霧面或變形時,應立即更換,就能減少許多雙酚A進入體內。目前台灣規定,任何奶瓶奶嘴的嬰兒用品,必須完全不得檢出雙酚A,讓胎兒孩子能有良好的發展。(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瓶裝水放高溫車內會溶出塑化劑? 實測解答是...... 食物吃不完放保鮮盒 非PVC塑膠就沒有塑化劑危險? 抗生素vs.消炎藥別傻傻分不清 吃錯問題恐怕更嚴重 吃素還是會得大腸癌! 最好的預防方式掌握3原則
-
2020-07-09 橘世代.時尚橘
女明星「超省保養法」! 39歲安溥:擦嬰兒乳液
創作歌手安溥出道13年,去年升格人妻、人母,今年39歲的她外型與甫出道時一模一樣、完全凍齡,對她來說年紀代表著「合理化減少美妝支出」,她打趣:「皺紋很多就會漸漸放棄上粉,反正會裂,打肉毒是有風險,顏面神經會受損,與其要醫美,不如強迫拍到妳照片的人幫忙修圖。」安溥透露平常沒有什麼保養的撇步,使用的清潔產品盡量是不起泡避免過度清潔,或使用清水洗臉、不去角質,她透露過去都是接收別人不用的保養品,當媽後則是乳液塗完小孩、剩的塗自己,「嬰兒新生兒潤膚乳液,裡面是酪梨乳木果,對新生兒皮膚完全沒有刺激性,擦完清爽,雖不會好緊好亮,但覺得很健康、也很省。 」她常宅室內創作,雖會熬夜當夜貓族,但仍是會讓自己睡飽睡足8小時,而她皮膚白皙,懷孕時體檢被發現維他命D只有8,正常人應超過30,醫生提醒「不要向鬼一樣關在小房間寫東西,要去曬太陽」,她才每天擦防曬去曬太陽。雖沒有運動習慣,偶爾會去打撞球休閒,她對飲食講究吃原形食物,避免吃加工食物,唯一特別的是她每天都一定會吃芝麻粉,「芝麻糊很多營養,腸胃決定代謝方式、元氣和免疫系統,肝臟造血,跟脾臟、胰臟有很大的關係,吃芝麻糊對氣血很好」。【更多凍齡女星精選專輯↘↘↘】。別人為減肥不吃晚餐 54歲方文琳卻只吃晚餐。53歲美魔女陳明真曝保養祕訣 每天起床空腹喝這一杯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7-09 養生.抗老養生
中醫養生就是不能喝冰水?凍齡女中醫彭溫雅 公開抗老回春靠這3招
身為中醫師,「我覺得我必須用自己做過的養生法,且覺得不錯才會分享給大家。」彭溫雅笑說,「兒子2歲時發燒,我拿薑片貼在他的額頭,試著退燒,最後的結局,燒沒退成,還過敏!當然也免不了被西醫老公唸了一頓。」記者聽了忍不住大笑,可是她又說,「試了才會知道。」彷彿是說,他的方法都來自自身的經驗,也多了一份安心。擁有中西醫背景的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院長彭溫雅回憶起懷孕當年,「靠著中醫的養胎法,坐月子調養,根治自幼的異位性皮膚炎,自此擺脫西藥。」他就此頭也不回地走上中醫師這條路近20年。 很多人總是把中醫養生想得太認真、太複雜,例如,不能喝冰水似乎是一項最基本的原則。 彭溫雅說,能不能喝冰水是得要看情況,在使用熱性藥材階段,不能喝冰水、避免寒性食物是對的,因為會降低藥效,但就此禁止,似乎有點不合邏輯,「平時,我也會喝冰水。」他大笑。 就像老祖宗常說的,「冬吃蘿蔔,夏吃薑,」讓五臟六腑的陰陽五行處於平衡的狀態,一旦中心軸抓穩了,身心就可以自然地生氣勃勃。 40歲後超愛穿布鞋,勤走路當運動 忙著看診、寫書、節目錄影、家事等,平日似乎沒有時間去運動,「走路是很好的運動,過了40歲我脫掉高跟鞋,改穿起布鞋,如果是2個捷運站能到達的距離我一定用走的。」 說起布鞋的選擇,彭溫雅竟也說得頭頭是道,他說:底部不要選太薄會傷腳根,也不要穿有增高的鞋墊或底太厚的,走太快會不小心扭傷腳踝,也不要選擇尖頭鞋,「好穿外,還要能避震,當然也不能太重。」 曾經有病人跟他說:「要穿重一點的鞋,這樣可以鍛鍊肌肉,就好像舉啞鈴一樣。」 這根本沒有道理啊,彭溫雅說得用力:如果要運動,應該要先暖身,再去穿所謂很重的鞋,鍛鍊完肌肉當然要把鞋脫掉,讓腳放鬆,否則長期下來這可是會受傷的! 42歲拉警報!善用食療調理更年期 「老是生命必經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雌激素慢慢降低是必然的趨勢,也是身體的自然的現象,別怕更年期。」 彭溫雅說,如今他也44歲了,他認為,女性生理逢7的倍數是個關鍵,六七四十二,42歲時就要做好面對更年期的保養。 「中醫的婦科與肝經、脾經、腎經相關,肝脾腎調理好,身體就會很舒服,而中醫有五色入五臟的食養法(註:五臟是「肝、心、脾、肺、腎」,分別代表「青、赤、黃、白、黑」),我喜歡用顏色教大家養生,因為我自己就這麼做。」 他不諱言,難免也會腎虛精神差,這時候會吃些黑色的香菇、黑木耳,「昨天煮了黑木耳瘦肉湯,效果還不錯。」如果晚上睡不好,隔天早上會吃些綠色食物養肝,讓自己的精神好一點。 抗老養生3重點:早餐、喝水、秒睡 駐顏有術的彭溫雅,談起自己的養生,「我每天一定會在7~9點吃早餐,吃粥品,補中氣,讓白天充滿了精氣神,脾胃好,皮膚也有光澤,人也顯得漂亮。」 《本草綱目‧粥記》載:「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胃腸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 彭溫雅偷偷說,口渴跟飢餓的感覺很像,不太容易分清楚,下次想吃零食,先喝水,你會發現,怎麼會愈喝愈渴,這就是表示身體在缺水。 人體有70%以上是由水組成,補充水分是相當重要的事,「比起中藥飲,我更重視喝白開水,每天2000 cc,一口一口慢慢的喝。」說著說著,他忍不住地又提醒記者,要不要喝水。 要看起來年輕,當然還要有睡覺養生法,每天一定讓自己在晚上11點到半夜1點間就寢,彭溫雅笑道:「我滿喜歡睡覺,還可以秒睡,兒子也是唷!」 要如何「秒睡」?這是體質吧,他說,首先要放寬心,而這是需要特別學習。 「你覺得什麼環境舒服就往那裡去,像我們全家很喜歡爬山,上週的天氣超好,我們去了一趟七星山,有一種被加滿油的感覺,面對下週的工作,屆時,做就是了!」 在這社會,難免會遇到很瞎的人事物,心難免會有壓力,蔡康永在書裡面曾提到,「世界充滿了與我們無關的事,但『心』的每件事,都與我們有關。世界永遠不會屬於我們,但『心』永遠屬於我們。」 「我們要有正能量外,更要學會釋放自己的壓力。」彭溫雅溫柔的提醒著。 彭溫雅小檔案 出生:1975年現職: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院長嗜好:散步、瑜伽、做家事每日必做: 1.每天喝2000cc水 2.合谷穴敲擊:合谷穴位於手掌虎口凹陷處,雙手放鬆把虎口手背相對並敲擊3分鐘,透過敲打來幫助排毒,可以達到養顏美容、預防感冒的作用用。 3.穴位按摩:小指對應的是腎經,有空時不妨按摩小指第一指節中部的腎穴、第二指節中部的命門穴,治療婦科疾病特別有效,可以改善經痛及更年期症狀。 4.每天按摩小指50次。 包包裡必備:電腦、筆 ●原文刊載網址,原刊載日期2019年12月22日 ●延伸閱讀:.不婚主義變天作之合!50歲婚姻更圓滿:用心經營感情,夫妻要當對方最好的鏡子.再怎麼吵也會記得和好!她們中年後的母女關係:全世界沒有誰比你更重要.辭職照顧母親,媽媽卻把親手燉的雞湯留給手足 她感慨:難道您覺得我不累嗎?
-
2020-07-08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產後愈早下床愈好 避免肺栓塞
孕產婦要小心肺栓塞,且產後愈早下床愈好。生第二胎的39歲李小姐,一個半月前就在鬼門關前走一遭,為給寶寶最好養分,她懷孕期間沒有節食,體重高達112.5公斤,由於是剖腹產,因疼痛而第一天沒有下床,第二天下床由老公協助如廁解尿後,竟一陣暈眩、兩分鐘後癱軟在地,更在半小時內心跳停止,還好醫師及時處理置撿回一命。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昨天提出警訊,據台灣生產事故救濟年報分析,孕產婦肺部靜脈栓塞僅次於羊水栓塞及產後大出血外之重要死亡原因。不少人都是長時間臥床後,才一起身想上廁所就休克倒地,因此建議自然產產婦在6到8小時內、剖腹產24小時內就要盡早下床。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從2016年6月以來,已有14名產婦因肺部靜脈栓塞喪命,上述李小姐的例子是典型的肺栓塞,當孕產婦長時間臥床時,血液循環會比較差,當一起來活動,末端血液往肺部、腦部跑,而肺部循環沒辦法獲得氧氣時,就會出現栓塞,導致產婦在床邊或如廁時倒地,甚至逾五成到院前死亡,急救都來不及。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林芯伃說,孕婦懷孕期間血流較慢,加上生產會有傷口,癒合時凝血功能被活化,產生血栓風險為非懷孕期間的8至10倍。所有準媽媽應認知此風險,只要有家族史、體重較重(孕後BMI值大於30)、超過35歲以上高齡產婦、做過試管嬰兒、多胞胎、抽菸及長期臥床者,皆是高危險族群。建議生產前就可以穿彈性襪,產後愈早下床愈好,不要因為怕痛而一直臥床。黃閔照說,肺栓塞跟羊水栓塞一樣危險,死亡率高達三成。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正推動ROPE(Reduce Obstetric Pulmonary Embolism)救命繩計畫,發送「安產御守」小卡,提醒孕婦產後不要一直臥床,建議自然產6到8小時內、剖腹產24小時內就要盡早下床,若因傷口疼痛不便下床者,也要勤翻身;高風險者要穿著彈性襪,避免血栓形成。
-
2020-07-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第2批越南包機來台載回240人 超過百人為孕婦
由越南政府批准的第2批撤僑包機由越捷航空擔綱,7日中午飛抵桃園機場,接回在台灣的240名越南籍旅客,其中包括105名回鄉待產的孕婦。越捷航空表示,7日派遣空中巴士A321型客機飛航,接運回越南的240名旅客,包括外籍移工159人,其中懷孕105人,另有學生41人、探親28人、旅遊12人。基於防疫需求,搭機旅客進入內候機室,航空公司地勤人員發給每人1套防護衣及鞋套,請旅客穿妥並戴上口罩才能登機。越捷航空指出,7日包機單程機票價格新台幣1萬1700元,票價包含20公斤行李托運、1瓶飲水及1份點心。第2批240名越南旅客離境後,台灣還有1000多名越南籍人士等待搭機返鄉。
-
2020-07-08 科別.腦部.神經
再不注意恐殃及全身!醫師:6表現是大腦正在發炎
台灣在疫情期間,全民認真防疫之下,流行性感冒減少,但疲倦、焦慮、失眠、食慾差、莫名的不舒服等症狀卻增加了;其實,這很可能是「發炎」的症狀,特別是「大腦發炎」!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暨長期照護部主治醫師黃智群表示,發炎是人體正常的防禦機制,當面對病菌、異物或受損細胞,免疫系統會啟動一連串反應將它移除。而人體的心理—免疫—疾病三者關係密切,牽一髮而動全身,過去認為發炎特徵就是紅、腫、熱、痛,但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腦部發炎」會引發精神疾病的證據,改變對發炎的認知。黃智群引述相關研究指出,壓力過大、作息紊亂、自體免疫問題、代謝異常、外來刺激物(例如PM2.5),都會引發慢性發炎。另有研究發現,PM2.5細懸浮微粒侵入人體後,不只呼吸系統受損,還會引發全身性發炎,例如加速血栓及動脈粥狀硬化形成,且對孩童的影響還有神經發展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關聯性。此外,不健康的飲食,則會減少腦部滋養因子、胰島素抗性,還有增加氧化壓力,像是高熱量飲食最容易傷害大腦的海馬迴,讓記憶力減退;另外,研究更發現,若媽媽在懷孕期間吃太多飽和脂肪或反式脂肪,會引起胎兒海馬迴微膠細胞活化,孩子在長大後,身體也更容易發炎。現在已經越來越多證據指出,含糖飲料與發炎指標上升有關。要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慢性發炎?黃智群說,可以觀察自己是否有下列六項發炎常見的症狀,例如:疲倦、心情莫名低落、焦慮、不耐煩,或者有些消化道、皮膚與呼吸道症狀,是否有無法解釋的疼痛或是經常感冒;若長期有這些問題反覆出現,很可能是身體正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態。雖然慢性發炎影響我們身體各器官、系統,看起來很難解決,但是,臨床治療也發現,這些擾人的病症,也可以透過減壓、良好飲食、正常作息與正念練習來改善,甚至是預防。黃智群強調,進行防疫新生活,其實也是在控制、預防發炎狀態。戴口罩,不只是防感染,也可以防PM2.5對神經發展的傷害;外出曬太陽,不僅能藉由陽光殺菌,也可以維持生理節律,讓心情愉快,此外,學習正念呼吸,不但減緩壓力,且能控制發炎的狀態。延伸閱讀: 身體毒素通通藏在臉! 超容易犯的日常9個NG習慣是元凶 慢性發炎都是自己吃出來的! 5地雷千萬不要踩
-
2020-07-07 科別.婦科
剖腹產肺栓塞風險較高 醫推御守籲孕婦產後速下床活動
孕產婦要小心肺栓塞,且產後越早下床越好,一個半月前生第二胎的39歲李小姐,就在鬼門關走一遭。為給寶寶最好養分,她懷孕期間沒有節食,體重高達112.5公斤,但因是剖腹產,因疼痛而第一天沒有下床,第二天下床由老公協助如廁所解尿後,竟一陣暈眩、兩分鐘後癱軟在地,更在半小時內心跳停止,還好醫師及時處理才撿回一命。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今提出警訊,據台灣生產事故救濟年報分析,孕產婦肺部靜脈栓塞僅次於羊水栓塞及產後大出血外之重要死亡原因。不少人都是長時間臥床後才一起身想上廁所就休克倒地。醫學會提醒,自然產建議6到8小時內、剖腹產則建議24小時內就要盡早下床。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從2016年6月以來,已有14名產婦因肺部靜脈栓塞喪命,上述李小姐的例子是典型的肺栓塞,當孕產婦長時間臥床時,血液循環會比較差,當一起來活動,末端血液往肺部、腦部跑,而肺部循環沒辦法獲得氧氣時,就會出現栓篩,導致產婦在床邊或如廁時倒地,甚至逾五成到院前死亡,急救都來不及。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林芯伃說,孕婦懷孕期間血流較慢,加上生產會有傷口,癒合時凝血功能被活化,產生血栓風險為非懷孕期間的8至10倍。故所有準媽媽應認知此風險,只要是家族史、體重較重(孕後BMI值大於30)、超過35歲以上高齡產婦、做過試管嬰兒、多胞胎、抽菸及長期臥床者,皆是高危險族群。建議生產前就可穿彈性襪、產後越早下床越好,不要因為怕痛而一直臥床。黃閔照說,肺栓塞跟羊水栓塞一樣危險,死亡率可高達三成,不過這是可以預防的。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正推動ROPE(Reduce Obstetric Pulmonary Embolism)救命繩計畫,發送「安產御守」小卡,提醒孕婦產後盡早下床,自然產建議6到8小時內、剖腹產建議24小時內就要盡早下床,若因傷口疼痛不便下床者,也要勤翻身;高風險者也要穿著彈性襪,避免長時間不活動,來減少血栓形成。
-
2020-07-05 科別.泌尿腎臟
腎結石痛起來要人命!夏季水分流失快,尿路結石怎麼辦?
最近氣溫屢屢飆破攝氏38度大關,夏天是尿路結石好發的季節,因炎熱的天氣使人大量流汗,若未適時補充足夠的水分,就會讓使尿液的濃度增高,因此容易形成結石。尿路結石的治療方式1.傳統的侵入性手術及藥物治療2.近年來尚有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體外震波碎石術,其具有不需開刀、不需住院、不需麻醉、無傷口、療程僅需30 ~ 40分鐘、效果佳且治療方便等優點,成為尿路結石病患的首選治療方式。 體外震波碎石機的原理,是利用一個橢圓型的反射器發射震波,然後利用X光或超音波定位,將震波源發射之能量集中到結石上,使結石在原位被打至粉碎,不會對皮膚造成傷害或引起劇烈疼痛。打碎後的結石並不會馬上消失,而是在術後1日至3週之間,隨著尿液逐漸排出體外。所以尿路結石病患在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治療後,需要大量喝水增加尿量,才能真正有效地排出結石,否則擊碎的結石積聚在體內,不但容易誘導新結石的形成,這些小結石也會再次凝集成較大的結石。並非所有的尿路結石或病患都適用「體外震波碎石術」雖然體外震波碎石術安全又有效,但並非所有的尿路結石或病患都適用,如:結石直徑大於2.5公分以上,或是小於0.5公分以下、懷孕婦女、凝血功能異常者、無法平躺者、嚴重尿路感染或高燒者、過胖造成定位困難者,都不適合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食藥署提醒,接受尿路結石治療前,應先洽詢泌尿科醫師,經檢查評估後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於治療前後務必遵守相關注意事項,並定期回診追蹤。如需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產品相關資料,可至食藥署網站的許可證資料庫查詢。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