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6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慈濟
共找到
828
筆 文章
-
-
2022-05-18 該看哪科.婦產科
女性沒月經也有慢性下腹痛 物理治療可減輕疼痛
慢性下腹痛是許多女性的煩惱,卻不一定是月經造成,曾有1名女牙醫下腹痛,檢查得知是常要單腳踏板調整病人位置,導致骨盆底肌肉筋膜炎。醫師表示,此病症主要是長期負重、短時間劇烈運動等,除了服藥也可透過物理治療,其中體外震波可改善8成患者疼痛症狀。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龐渂醛說,造成女性下腹痛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很複雜的狀況或源自於各種疾病,包含內膜異位症、巧克力囊腫、骨盆腔發炎等,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骨盆底肌肉筋膜炎」,需要醫師更多的耐心與專業檢查。罹患骨盆底肌肉筋膜炎,除了反覆性下腹痛以外,還會伴隨著頻尿、性交疼痛等症狀,大多數病人常被當作骨盆腔發炎、內膜異位症、膀胱過動症或小便感染治療,效果有限,而且還可能會吃下不必要的抗生素等藥物。骨盆底肌肉筋膜炎是經年累月造成的慢性病,如長期站立負重、先前骨盆受傷或挫傷、生產裂傷等;短期內過度的劇烈運動,或短時間內頻繁爬山,或是長時間下半身用力,都有可能造成。龐渂醛表示,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療程至少需要6至8周,有些嚴重的病人,可能需要3個月的療程才會康復。治療分為藥物治療及物理治療,其中物理治療可選擇溫水坐浴與體外震波,讓骨盆肌肉有效放鬆並解除症狀。龐渂醛說,體外震波儀是1台可輸出電磁震波的復健儀器,對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的病人來說,只需要在會陰部表面施打震波,屬於體外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療,一般只會有短暫的酸痛感。做完6至8次療程,約8成的病人得到改善,6成的病人有明顯改善。
-
2022-05-17 新聞.杏林.診間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從便服換上短白袍老實說,我是個不愛穿醫師袍的醫師,所以在住院醫師訓練的期間,常常都是處在便服VS短白袍的狀態,但是成為了主治醫師後,為了不要被家屬誤認為是路人甲,也覺得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終於還是開始了套著白袍的生涯,似乎有比較融入這個dress code(著裝要求)永遠是白色的環境。隨著時代的變化,我自己認為現今的護理師在醫護關係間愈來愈脫離過去有點上對下的關係,取而代之的是,以同事的角度在病人照護上的平行連結。不管怎麼樣,對我這個從見實習到取得專科證照都在花蓮慈濟醫院的人來說,碰到熟識的護理師們的日子是很有「時代感」的。從見習醫學生到主治醫師的心態轉變從見習醫學生(clerk)時期開始,對於穿著白衣的護理師們,到如今的主治醫師身分,其實心境上會有很大的轉變。我都還記得第一個月見習的時候,碰到剛入職場的新人SICU護理師,雖然是菜鳥對上菜鳥,我年紀還比人家大,那時還厚著臉皮問:「姊,請問我現在應該要怎麼辦?」結果只獲得了「你不要叫我姊!」的回應,當事人目前還很常在查房的時候碰到,彼此都成為老鳥的我們每次碰到,我都會回憶起那個畫面,但是我猜她應該忘記了,我希望她也最好不要想起來,真的是太尷尬了。直到成為了Intern(實習醫學生)還有PGY(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終於是護理白衣姊妹兄弟們眼中「稍微有功能」的人,這是我覺得跟每個單位護理師們打成一片的吃大鍋飯階段。時間一到,總是會有人打電話來問你要不要一起訂便當,晚上值班時,除了接病人接到昏頭,還要一起跟自拔鼻胃管、尿管的病人奮鬥,一起壓制躁動的病人,各種跑腿打雜,每個單位都可以打上幾聲招呼,很有一起奮鬥的感覺,除非是個眼睛長在頭頂上的人,不然我覺得這個時期最是貼近護理人員日常的階段,日後會不會是值班黑名單,會不會是個對患者貼心的醫師,從這時候護理師們的反應也能略知一二。而後,變成住院醫師的時期,忙炸了的狀況下,大家脾氣也愈來愈差,還能夠維持溫柔對待護理師們的醫師,常常都會成為各科的人氣王,雖然隨著能力漸強,碰到白衣新人的各種神奇出招,例如值班時的這種來電──「醫師,病人收縮壓106,晚上九點血壓藥還要不要吃?」醫囑上明明寫著「小於110勿給藥」,偶爾還是會有理智斷線的時候,即便有情緒,但我想重要的是要怎麼去表達這樣的「不合理」,而不是去破口大罵這個正在協助你照顧病人的白衣新人。醫師也不一定永遠是對的,你或許只是當年聯考分數高了些,但臨床上不認真學習看病人,反過來被瞧不起的,就是我們這些穿白袍的,記憶中就曾看過有學長被資深護理師反問,說實話就是被電爆,這當事人也還在院內,所以我總是用著尊敬的眼光看著這群院內的白衣瑰寶。 現在已經成為主治醫師了,其實又是另外一種角度,講來有點不好意思,護理師們看到我的白袍變長了,給我的面子好像更大了一點,只是沒有以前那種同甘共苦的感覺,不過或許這就是個進程。但完整承擔起病人的責任後,壓力真的山大,不過護理師整天接觸我的病人的時間比我還要長許多,雖然在臨床上的決策者是我,但是護理人員就像神經的樹突與軸突,沒有他們的傳遞與回饋,我沒有辦法照護我的病人,沒有依靠護理師的付出,再有想法都是空談,每一位護理師都是在他的上班時間協助我一起承擔病人的照顧與期待,任何一件反饋其實都有可能會讓病人的病況與決策翻盤,或許也只是護理師的一個小舉動或小說明,就能避免白袍上法院走一遭。白袍VS白衣,相互扶持的角色 最後的一個感想,「白袍VS白衣」,即便在這個追求正名的時代,其實都還在追尋我們自己的價值,但不管白衣或白袍下是誰,我們最終都是需要相互扶持的角色,或許我們改變不了某些刻板印象,但為了病人與我們各自的家人、生活,集合在了這個空間中,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變成好朋友,但至少穿上這一身白,都要能成為好夥伴。
-
2022-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幼兒外出戴口罩、外罩塑膠袋? 兒醫給3理由:母湯喔!
台中榮總兒童心臟科主任詹聖霖昨看到新聞報導有家長帶幼兒排隊PCR,不但戴口罩,還外罩塑膠袋,PO文表示,二歲以下幼兒比較不適合戴口罩,更何況外罩塑膠袋。他建議,父母若不得已帶孩子外出,盡量縮短外出時間,請用布毯等掩蓋嬰幼兒攜具如座椅或推車,並注意安全。孩子若戴口罩,務必多留意,以策安全。詹聖霖建議,如果家長讓孩子戴口罩,務必多留意幼兒的情況。理由有三:一、如果嬰兒呼吸困難時,他們無法自行摘下口罩,可能會因此窒息。二、使用口罩大小應該合身。如果太緊,嬰兒或2歲以下的幼兒將無法呼吸到足夠的空氣。 但如果太寬鬆,則不會提供太多的防護。三、很難讓大一點的嬰兒或幼兒不去摘口罩,會觸摸到臉,增加感染風險。家有幼兒應該如何做?詹聖霖表示,避免不必要的公共接觸。一、讓寶寶與家人(包括寶寶的兄弟姐妹)保持至少2公尺的距離。二、必須外出至公共場所時,要盡量縮短外出的時間,請用布毯等掩蓋嬰幼兒攜具如座椅或推車(不是嬰兒) ,並注意安全。如此可以兼具防護及通風。三、經常保持雙手清潔,一回家全就都要洗手。四、每天消毒家中經常接觸的表面。五、教導大一點的幼兒避免用手觸摸他們的臉。以上資料參考美國全國兒童醫院及CDC網站。台中市衛生局說明,台中市從5月7日起推出「兒童就醫得來速」,為兒童就醫提供綠色通道機制,若兒童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家長可先透過居家快篩,若快篩陰性,可就近至130家兒童專科診所,若快篩陽可就近到全市11家醫院「快篩陽綠色通道」PCR採檢,安排兒科醫師看診,評估收院治療,或領藥衛教後,再返家等候PCR結果。衛生局指出,11家兒童得來速醫院,包含台中榮民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台中慈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童綜合醫院、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大甲院區、國軍台中總醫院;另130家兒童專科診所,可上網查詢https://bit.ly/3LYJ3Sn。台中市衛生局指出,台中從5月3日起實施「快篩陽得來速」機制,目前有19家醫院醫設置「快篩陽防疫門診」、「診所PCR」得來速增至10家,提供PCR得來速篩檢、安排醫師看診,有效達到一般醫療就醫與確診醫療就醫的分流。
-
2022-05-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中單親媽帶發燒兒排7小時等PCR 中市府回應了
台中今新增3708例確診。民眾黨市議員參選人邱于珊昨在臉書證實確診,並表示自己是單親媽媽,因孩子發燒、喉嚨痛在醫院急診外排隊等PCR,等7個多小時才看到診。今天有媒體詢問是否PCR篩檢得來速過少?台中市政府說明,大排長龍現象,很多縣市皆是如此,台中市第一線醫療團隊、府團隊都在努力盡速緩解醫療量能,目前有「快篩陽得來速」、「兒童得來速」機制提供服務。邱于珊在臉書自曝確診,並表示斗膽請教蔡英文總統「大人尚能自理,但孩子何辜?」她的孩子出現了發燒、喉嚨痛的症狀,且不斷昏睡,她預約不到醫院的PCR門診,只能和這些在急診門口焦慮的爸媽們一樣癡癡等待。台中市衛生局副局長邱惠慈在下午的台中市防疫記者會上說明,市府針對18歲以下在5月7日宣布推出「兒童得來速」機制,5月8日起實施,如果兒童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家長可先透過居家快篩,若快篩陰性,可就近至130家兒童專科診所提供「兒童得來速」就醫機制,若快篩陽可就近到全市10家醫院「快篩陽綠色通道」PCR採檢,安排兒科醫師看診,評估收院治療,或領藥進行衛教後,再返家等候PCR結果。衛生局指出,10家兒童得來速醫院,包含台中榮民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台中慈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童綜合醫院、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大甲院區等;另130家兒童專科診所,可上網查詢https://bit.ly/3LYJ3Sn,再請家長多多留意。衛生局說明,台中從5月3日起實施「快篩陽得來速」機制,目前有19家醫院醫設置「快篩陽防疫門診」、7家診所設置「診所PCR」得來速,提供PCR得來速篩檢、安排醫師看診,有效達到一般醫療就醫與確診醫療就醫的分流。
-
2022-05-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院公告嚴禁共餐聚餐 引醫護公憤:乾脆叫我們裝鼻胃管進食
疫情下醫護人員的辛苦有目共睹,不料,近日嘉義一間醫院卻發出公告,嚴禁醫院同仁上班共餐和下班聚餐,被一名醫護截圖放到網上後,瞬間引起公憤,讓許多醫護大嘆「我們沒人權」。一名醫院同仁在臉書社團「靠北護理師」中怒揭,位在嘉義縣的大林慈濟醫院於昨(11)日發布公告,規定所有醫院人員,至8月31日前皆不能在院內一起用餐,下班後也不能聚餐。公告中更稱,「如有違反者,將提報院長室進行懲處」。貼文一曝光,立馬掀起廣大醫護不滿,「外面餐廳都沒有禁內用了,在醫院還禁止共同飲食?乾脆叫醫護都用鼻胃管進食裝尿管上班好了」、「嚴格禁止共餐,但你有症狀不用主動幫你採檢,那醫院究竟是關心員工的健康,還是只是怕沒有人上班呢?」、「下班要幹嘛跟公司有什麼關係,而且醫院就最危險了,下班離開醫院毒窟就最安全了啊!」、「全世界都在聚餐,就你醫護不準啊」。也有來自其他醫院的醫護稱收到相同公告,「我們早就發啦」、「很多醫院都發這個公文啊!」、「這很意外嗎?我以為大家都這樣呢」。不過有網友就奉勸醫院同仁不要逆來順受,「自己的權益自己保護!勞基法裡面完全沒有這條規定,如果真的懲處一切照勞基法來走!」、「先集體離職吧,看你敢不敢,看是護理師懲處院長,還是院長懲處護理師」。
-
2022-05-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社篩站首開急門診 快篩陽看診、領藥、PCR一條龍
新北今新增1萬9620例,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從確診曲線來看,仍往指數型向上走。另外,為分擔醫院防疫急門診量能,新北首次在板橋江翠篩檢站開設防疫急門診,民眾從看診、PCR、領藥一次完成,採線上掛號每日限600人。侯友宜今日公布,新北今新增1萬9620例,居家照護7萬3844人,居隔列管1萬8310人,從確診曲線來看,仍往指數型向上走,此外居隔人數雖然因為改變匡列定義,下降至1萬多人,但隨著確診人數增加仍會往上。侯友宜說,新北市從4月11日開始,居家照護實施已滿一個月,照護突破10萬人,並執行視訊診療4423人、居家送藥2571件。為加快PCR陽性的居家照護,由亞東、慈濟、新店耕莘、新北聯醫先行啟動快速銜接計畫,只要PCR陽,經醫院健康評估分流,隨即啟動居家照護,65歲以上優先視訊評估、用藥80歲以上加強關懷追蹤,處方箋釋出給核心藥局、抗病毒用藥配送,同時提醒資料務必要填寫正確。另外,為分擔醫院防疫急門診量能,新北首次在板橋江翠篩檢站開設防疫急門診,從看診、PCR、領藥一條龍,快篩陽性者透過網路預約,再看診、領藥、PCR採檢,急門診有中西醫,民眾須負擔掛號費,每日掛號限600人。至於北市副市長黃珊珊稱首創採檢車來速,侯友宜說,去年江翠社篩站開啟時,就用車來速,但發現很容易造成車輛回堵,又讓醫事人員跑來跑去,不如民眾下來採檢速度較快,現在又有一個院外的防疫急門診,讓民眾更方便,看診、領藥。
-
2022-05-10 該看哪科.兒科
6歲童染疫後退燒卻雙腳劇痛 就醫才知併發橫紋肌溶解症
新北一名6歲孩童確診後好不容易退燒,但卻突然雙腳小腿疼痛,無法站立及行走,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吳秉昇表示,經抽血發現孩童為染疫後併發的「橫紋肌溶解症」,在輸注大量生理食鹽水幫助代謝下,隔天就大幅改善;這類案例雖有但相當罕見,呼籲有雙腳劇痛或伴隨尿液減少情形就要就醫。新北有名6歲孩童因輕症確診而由母親陪伴居家照護,但退燒兩天後卻突然雙腳小腿疼痛、無法站立與行走,甚至碰到就痛得受不了。母親替孩童按摩雙腳雖稍得舒緩,但仍無法站立跟行走,於是趕緊掛號台北慈濟醫院視訊門診。吳秉昇說明,從視訊診療中了解到,該名6歲孩童是因為劇痛無法站立,而非無力造成,所以初步排除神經系統造成的無力情況,懷疑是肌肉的問題而建議就醫。到院檢查發現孩童血液中的磷酸肌酸激脢(CPK)達6900 U/L,遠高於正常應低於的300U/L,診斷為染疫後併發的「橫紋肌溶解症」,為避免併發急性腎衰竭,醫療團隊先給予500C.C的生理食鹽水,之後給予平常兩倍量的輸液,藉此增加病人排尿量,在臥床休息及適切治療下,腳痛已在住院後隔天大幅改善,且可以下床行走,三天後恢復活力,返家隔離。吳秉昇指出,當肌肉受到外力影響,導致人體橫紋肌細胞被破壞,橫紋肌裡的酵素跟產物跑到血液裡,造成肌肉劇烈疼痛、腫脹、無法行走,就是「橫紋肌溶解症」,常見於激烈運動或病毒感染,而新冠肺炎病毒併發橫紋肌溶解症雖曾有案例,但相當罕見。正常情況下,肌肉酵素不會大量出現在血液中,一旦大量肌肉酵素進入血液,必須靠腎臟代謝才能排出體外,若未及時發現、補水,導致代謝廢物阻塞在腎臟,就會出現尿量減少及茶色尿液、電解質失衡,嚴重可能導致急性腎臟衰竭。吳秉昇提到,新冠肺炎造成的橫紋肌溶解症,在成人或孩童上都相當罕見,且出現在急性症狀改善之後,再加上居家照護就醫不便而常遭忽略,所以染疫後即使退燒且臨床症狀慢慢改善,但雙腳出現劇烈疼痛、無法站立或伴隨尿液減少的情形,就要盡速尋求醫療協助。
-
2022-05-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竹市+515 目前有37所學校因確診持續停課或停班
新竹市今天新增515例陽性感染個案,多為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居家照護中人數為1667人,不過因確診而仍在住院中則有56例,新竹市衛生局持續提供疫苗接種服務,呼籲民眾若有疫苗施打需求,可預約前往中正市場及慈濟2處大型施打站。新竹市衛生局說明,目前居家隔離者為447人、居家照護者為1667人,今年全市已累積2946名確診個案,分別安排就醫、集中檢疫場所或申請居家照護,因應昨天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調整密切接觸者匡列,以同住家親友為原則,職場及學校改採自主應變。有部分民眾關心隔離後尚未收到居隔通知書,疑問是否不會再收到通知書,衛生局解釋,若新制上路前仍有居隔事實仍會開立隔離通知單,未收到居隔單者,請於5月31日前至衛生所補發紙本單。市府指出,新竹市目前有37校因確診持續停課或停班,因疫情指揮中心調整校園暫停全校實體課程標準,改以確診個案為核心,若民眾對於暫停實體課程資訊有疑問,可上新竹市教育網查詢。新竹市目前設立中正市場及慈濟2處大型施打站,採限額預約制,下周開始提供天天開站服務,持續為民眾施打莫德納疫苗;衛生局呼籲尚未完成疫苗接種者,可至新竹市疫苗施打預約平台https://vax.hccg.gov.tw/ 或洽疫苗專線03-5355137諮詢。
-
2022-05-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中+2517例...明實施「兒童得來速」 10醫院、130診所響應
台中新增2517例確診;台中市長盧秀燕下午宣布,啟動「兒童得來速」機制,明起實施,出現症狀的兒童若快篩陰性,可就近至130家兒童專科診所提供「兒童得來速」就醫機制,若快篩陽可就近到全市10家大型綜合醫院「快篩陽綠色通道」。盧秀燕說,針對兒童得來速就醫方面,為舒緩醫院急診量能,台中市將快篩陽性的民眾與一般緊急就醫的民眾分流,衛生局號召台中市各大醫院推出「快篩陽得來速」機制,獲得不少民眾認同。也有很多民眾建議,希望比照「快篩陽得來速」,設置兒童得來速就醫。盧秀燕說,如家中的小孩有發燒、呼吸道症狀,家長可先透過居家快篩,如果快篩陰性,家長可就近到全市130家兒童專科診所,看診領藥後回家休養;如兒童快篩陽性,可到台中10家兒童得來速醫院進行PCR採檢,透過綠色通道安排兒科醫師看診,評估收院治療,或領藥進行衛教後,再返家等候PCR結果。衛生局指出,10家兒童得來速醫院,包含台中榮民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台中慈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童綜合醫院、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大甲院區等;另130家兒童專科診所,可上網查詢,再請家長多多留意。台中市衛生局說,台中從5月3日起實施「快篩陽得來速」機制,目前有19家醫院醫合在急診門口設置「快篩陽防疫門診」分流,安排醫師看診,截至昨天共服務3346名快篩陽性民眾PCR篩檢,還為其中的2165人提供醫療服務,有效達到一般醫療就醫與確診醫療就醫的分流。
-
2022-05-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竹市+457確診 2大型施打站下周天天開站
全台今天新增4萬6千多例確診,包含新竹市457名確診。市府今天下午指出,今年以來累積2431名確診個案,目前仍住院中確診者54人、採居家照護確診者共1328人。中正市場及慈濟2處大型施打站,採限額預約制,下周一到五天天開站,打莫德納疫苗。新竹市政府也統計,轄內因密切接觸而居家隔離者共341人。提醒無論是一般民眾、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或是確診者,歡迎所有民眾加入「新竹市居家照護關懷line@」 ( https://line.me/ti/p/@home_care_hc ),以單一窗口處理防疫期間的必要需求。新竹市目前設立中正市場及慈濟2處大型施打站,採限額預約制,今天與明天假日休息,下周9日起至13日天天開站服務,持續為民眾施打莫德納疫苗;衛生局呼籲,施打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尚未完成疫苗接種者可至新竹市疫苗施打預約平台( https://vax.hccg.gov.tw/ )或洽疫苗專線03-5355137諮詢。市府指出,竹市目前有37校因確診持續停課或停班中。民眾關心本市各級學校、補習班、幼兒園暫停實體課程(停課)訊息,與6至11歲疫苗施打相關資訊,皆可上「新竹市教育網」( https://www.hc.edu.tw ) 查詢。竹市昨天開始至27日進行國小學童施打莫德納疫苗作業,已滿12歲孩子也能在校接種,學生施打後皆可申請疫苗假。針對當日未接種或選擇校外施打之學生,可至衛生局指定的3間診所預約施打(陳君毅小兒科診所/西大路738號、謝德貴兒童診所/光復路一段360-2號、賴閔宦小兒科診所/南大路387之1號),免收掛號費。
-
2022-05-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竹市增194名確診個案 今年已累積1626名確診者
新竹市今新增194名確診個案,衛生局指出,今年以來已累積1626名確診個案;目前仍住院中之確診者有43人,「採居家照護確診者」共950人;另有因密切接觸而居家隔離者共159人。衛生局表示,竹市目前有28校因確診持續停課或停班中。民眾關心本市各級學校、補習班、幼兒園暫停實體課程(停課)訊息,與6至11歲疫苗施打相關資訊,皆可上「新竹市教育網」(https://www.hc.edu.tw ) 查詢。目前設立中正市場及慈濟2處大型施打站,採限額預約制,民眾接種狀況踴躍,今截至11點,中正市場施打站接種711人,慈濟施打站接種268人,衛生局呼籲,施打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鼓勵市民踴躍接種疫苗。
-
2022-05-05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哪些情況需要割包皮?割包皮可降低染愛滋病風險?醫揭割包皮能遠離這些病
包皮是包覆男性陰莖龜頭的一層皮膚,用來保護龜頭不受內褲或外來物等刺激,而在天主教、回教等一些宗教,會替剛出生的小男嬰行「割禮」儀式,也就是割包皮。哪些情況需要割包皮? 多與反覆性的泌尿感染及發炎有關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曜州表示,新生兒割包皮除了宗教因素外,反覆性的泌尿感染及發炎是常見原因。研究發現,割完包皮後可降低上述病灶,特別是有先天性尿路迴流的嬰兒,此外,在包皮狹窄處或包皮龜頭沾黏處抹類固醇藥膏,也有超過5成的治療效果,只是恢復時間相對較長,治療過程會需要有耐心。泌尿系統反覆發炎、病態性發炎是成人割包皮的主因,由於包皮過長,影響局部衛生清潔,造成反覆感染;也有男性因包皮開口太緊,使得陰莖在勃起時會感到不適,也會建議患者考慮割除。據國外文獻指出,在愛滋病盛行率高的國家如:非洲,割包皮可以降低愛滋病的傳染風險。常見割包皮手術有3種 新式包皮槍降低感染風險與併發症蔡曜州醫師說明,一般包皮槍手術,會使用包皮槍套在陰莖上,切斷多餘的包皮,把縫合鋼釘及矽膠縫合圈放入協助傷口癒合但是無法看見切割範圍,可能會切除不足或割太多包皮造成勃起疼痛。常見割包皮手術又可分以下3種:1.傳統環切手術:在包皮上環切2刀,將多餘的包皮割除,再做縫合。2.包皮環矯正器:使用包皮環靠著環或夾把包皮夾住,使其壞死自然脫落,完成割包皮動作。3.新型的包皮槍手術:新型包皮槍則可以看到切割範圍,能較精準的切除多餘包皮,組織受到的破壞最少,手術時間縮短、術中出血少、僅剩輕微疼痛、傷口平整、恢復速度較快、降低感染及腫脹感,手術併發症也較少。術後太快「開機」容易造成傷口感染 甚至增加染性病機率蔡曜州醫師指出,包皮槍手術術後患者需要注意「不可鬆脫包纏的紗布」,也可以自行壓迫來止血,手術後陰莖頭輕度水腫是正常反應,一般2至3周就會自行改善。割包皮不是單純的切除手術,包皮槍並非所有人人適用,若男性生殖器有先天性遺傳,例如:尿道下裂、包皮形狀異常或是陰莖彎曲,冒然自行做手術可能影響日後的性生活、如廁等,建議民眾找專業泌尿道醫師評估。蔡曜州醫師特別提到,男性的夜間生理反應是正常且難以抵擋的,當慾望來襲不妨做些活動轉移注意力,讓身體反應消退,否則太快「開機」容易造成傷口感染及傷口撕裂,甚至增加染上性病的機率,建議4至6周不要有性行為。★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
-
2022-05-04 該看哪科.耳鼻喉
打疫苗耳鳴?63歲男突發性耳聾 機率少醫師建議先評估
大林慈濟醫院近日有兩民眾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求診,主訴耳朵嗡嗡、嘰嘰叫、頭暈脹,其中一人更表示聽力下降。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黃俊豪建議,曾有神經痛、發炎,或手腳無力等症狀,先請醫生評估再決定是否施打疫苗。黃俊豪說,首先求診的個案是58歲男性,在給藥服用3周後,原本頭暈與脹的症狀改善許多,但耳鳴與聽力喪失的症狀只改善一半,目前仍持續治療。第2位病人是63歲男性,有頭暈、頭痛、失眠等症狀,治療兩周後大幅改善,但耳鳴症狀進步有限,仍持續針對症狀調整用藥,希望病況能更好些。檢查後確認輕度突發性耳聾,且排除為中耳發炎或是外傷造成,因此懷疑不良反應與施打疫苗有關。黃俊豪指出,臨床上常見突發性耳聾個案,約有百分之80為病毒性感染。還有些慢性疾病,如血管硬化較嚴重、糖尿病,或腎臟病的高年齡患者,會因為血流不順而造成,少部分是因為頭部外傷造成的,那像最近這些打疫苗的案子,也要列入考慮。 疫苗到底該不該打?黃俊豪提醒,儘管打疫苗會產生副作用,但多為特異體質的人才會發生,發生率並不高,民眾不需要太過擔心,建議打疫苗後曾有神經痛、神經發炎,或手腳麻、無力的者,先請醫生進行評估。另,身體比較虛弱且有不舒服的狀況時,可選擇延後施打。若打疫苗後真引發症狀,要趕緊就醫接受治療,才能獲得改善。
-
2022-05-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冠一號缺貨怎麼辦?中醫提供另外三種防疫替代選項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已達10.6萬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未來單日確診人數恐上看20萬人。大家擔心染疫,有人出現輕微症狀,紛紛尋求「台灣清冠一號」作為預防。但專家建議,台灣清冠一號已供不應求,建議民眾若想預防染疫,可請中醫師評估,依個人狀況開立傳統水煎劑,不需與確診者爭用清冠一號。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媒宣主委、中醫師陳潮宗在疫情期間,利用視訊診療約40名輕症患者發現,咳嗽、喉嚨痛是主要症狀,建議確診者多服薄荷茶、綠茶或薄荷綠茶,未確診自覺身體虛弱者可服黃耆或人參鬚茶補充體力。「元氣網」也特別為讀者整理4大QA,由陳潮宗為大家說明,如何利用中藥幫助增強免疫力。Q:清冠一號可以用於預防嗎?沒有染疫也能喝嗎?A:清冠一號由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主要成分有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栝樓實、荊芥、薄荷、桑葉、厚朴、炙甘草及防風共10種中藥材,主要作用治療新冠肺炎,截斷新冠病毒傳播,因藥味十分單純,不屬於劇烈性藥物,副作用低,「當然可以用作預防」,但若要使用,還是必須經過中醫師開立處方。需要中醫師開立處方的原因是,清冠一號10種藥材中,如魚腥草、薄荷等為藥食兩用,安全性高,但如栝樓實、厚朴等中藥材並非藥食兩用,雖然毒性低、副作用少,而還是需經中醫師評估。Q:服用台灣清冠一號是否也可配合服用西藥,如退燒藥、普拿疼及抗病毒藥?A:當已是新冠肺炎確診者,服用退燒藥、普拿疼最主要的治療效果為解熱鎮痛、緩解不適症狀,與清冠一號作用是截斷病毒傳播,兩者作用不同,可以相互搭配服用,但用藥前應先諮詢醫師且聽從醫囑,兩款藥物服用時,應至少間隔30分鐘。Q:聽說現在都缺貨,如果拿不到有沒有其他應變方法?A:目前政府為新冠肺炎確診者提供公費清冠一號服用,以至於供不應求,如果民眾想要用清冠一號作為預防,可以請中醫師評估後,依個人體重、體質狀況等不同,再開立不同劑量的傳統水煎劑服用,不需要與確診者爭用台灣清冠一號。Q:中醫對於預防染疫的建議?A:由病毒引發的傳染性疾病,約每60到120年都有一次大流行,若要避免染疫,最重要的是提升免疫力,建議如下:一、睡眠充足,每天睡眠時間應維持7小時二、營養均衡,可以多攝取補肺的白色食材,如山藥、白木耳、豆漿、杏仁等,可以多吃山藥排骨湯、蓮子白木耳湯、四神湯等三、利用黃耆、人參、粉光參等補氣中藥,或是魚腥草、薄荷、甘草等避免呼吸道、氣管感染。除了「台灣清冠一號」外,花蓮慈濟醫院研發「淨斯本草飲」、長庚醫院研發「益氣飲」,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研發「淨冠方」,這些飲品對預防染疫都有幫助。
-
2022-05-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竹市+75 今起動2座大型疫苗施打站
新竹市今新增75名確診個案,市府衛生局指出,今年以來已累積1079名確診個案;目前仍住院中確診者有46人,「採居家照護之確診者」共706人;另有因密切接觸而居家隔離共322人。衛生局指出,竹市目前有29校因確診持續停課或停班中。民眾關心本市各級學校、補習班、幼兒園暫停實體課程(停課)訊息,與6至11歲疫苗施打相關資訊,皆可上「新竹市教育網」(https://www.hc.edu.tw) 查詢。衛生局說明,民眾若自覺有相關確診症狀,周一至五上下午可自行至國軍社區篩檢站採檢,另外,無論是一般民眾、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或是確診者,歡迎所有民眾加入「新竹市居家照護關懷line@」(https://line.me/ti/p/@home_care_hc) ,以單一窗口處理防疫期間的必要需求。市府表示,因應疫情及民眾接種疫苗需求,今啟動中正市場及慈濟靜思堂2座大型疫苗施打站,採限額預約制,詳請請至新竹市疫苗施打預約平台(https://vax.hccg.gov.tw/)或洽疫苗專線03-5355137諮詢。
-
2022-05-02 養生.聰明飲食
氣泡水傷身?醫師教你夏天如何喝水
怎麼喝才能喝得健康,讓身體沒有額外的負擔?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指出,夏天適時補充水分可避免脫水,造成身體不舒服,若想喝氣泡水增加清涼感,應盡量選擇單純不加糖或其它成分的氣泡水,如有胃食道逆流或腹脹的情況則避免飲用。林名男表示,市售飲料即使標示微糖,100毫升恐含有2.5克的糖;1罐600毫升飲料,就可能含有3顆方糖的量,全糖更可能到12克方糖的量。夏天想消暑,最好還是喝純水、礦泉水,或帶清涼感喝氣泡水,盡量減少攝取含糖飲料。林名男說,氣泡水將二氧化碳打進水裡,喝時有清爽或是對舌頭有些刺激感覺,氣泡水不要加糖或其他成分,攝取糖量過多對身體不好。假設有胃食道逆流、容易腹脹,喝後腹脹會更厲害、胃食道逆流更嚴重。氣泡水打進水裡讓水質呈碳酸,是否會傷琺瑯質、造成胃潰瘍?林名男說,目前並沒有實證研究,但氣泡水的酸性和胃酸相去甚遠,胃酸的PH值大概1到2,但氣泡水約6,學理上不太可能影響牙齒,或是骨質疏鬆,但仍須進步實證。氣泡水可以減肥?林名男指出,因為腹脹所以比較不想吃東西,「但這見仁見智」,也許有人氣消會更想吃東西。目前看起來,沒有太多的實證研究可以減肥或對身體有特別的好處。夏天喝水很重要。水喝太少,身體會覺得虛脫,尤其夏天脫水會讓身體很不舒服。林名男建議,依體重攝取水分,每公斤30c.c.,如果60公斤建議攝取水分約1800c.c.,但勿過度。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嘉義縣+45例確診 學童16人占36%、明起兒童打莫德納
嘉義縣今新增45人確診,其中居隔陰轉陽14人,接觸者採檢18人,症狀採檢13人。今解除隔離225人、居家隔離513人,確診輕症居家照護153人。縣府規畫重啟防疫快報,邀請防疫專家線上解析抗疫新知,強化民眾正確的防疫觀念與知識。嘉義縣今天增加45人確診,年齡介於1歲至76歲,10歲以下12人、70歲以上2人,其中校園學童有16人、占36%,涉及幼兒園和國小共6所學校。縣長翁章梁說,縣府即日起將重啟每周一、三、五下午1點「防疫快報」,邀專家學者線上直播最新抗疫新知,今邀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長李宜恭就疫情分析、疫苗接種的重要性向鄉親報告。李宜恭表示,國內確診者99.7%是無症狀或輕症,重症及死亡只占0.03%,主要發生在70歲以上年齡層,只要完整接種疫苗,就能預防重症及死亡,年齡層越高、越多劑、效果越好。據美國研究,而且5至11歲兒童重症及死亡機會很低,接種疫苗可以降低2倍住院機率。衛生局長趙紋華指出,明起嘉義縣6至11學童開放在校園及各合約醫療院所施打莫德納疫苗,每劑50微克/0.25CC,2劑需間隔12周。有家長擔心兒童接種後,可能出現心肌炎或心包膜炎,衛生局表示,多為輕微症狀,恢復狀況多數良好。衛生局說,接種前家長須先填寫同意書,提醒接種後注射部位局部疼痛、疲倦、頭痛及發燒為常見的副作用,可多喝水、休息並視需要就醫,如有發燒、感冒、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者,不建議接種。翁章梁呼籲不論是大人或小孩,只要符合接種資格,有疫苗就趕快打,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的人。衛生局將持續加開接種診次服務。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竹市+157累計1004例 明起啟動2大型疫苗施打站
新竹市今新增157名確診個案,市府衛生局指出,今年以來已累積1004名確診個案;目前仍住院中的確診者有64人,「採居家照護之確診者」共592人;另有因密切接觸而居家隔離共695人。衛生局指出,竹市目前有24校因確診持續停課或停班中。民眾關心竹市各級學校、補習班、幼兒園暫停實體課程(停課)訊息,與6至11歲疫苗施打相關資訊,皆可上「新竹市教育網」( https://www.hc.edu.tw ) 查詢。衛生局說,民眾若自覺有相關確診症狀,周一至周五上下午可自行至國軍社區篩檢站採檢,無論是一般民眾、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或是確診者,歡迎所有民眾加入「新竹市居家照護關懷line@」( https://line.me/ti/p/@home_care_hc ),以單一窗口處理防疫期間的必要需求。市府表示,因應疫情及民眾接種疫苗需求,明起將啟動中正市場(中正路245號2樓)及慈濟靜思堂(中華路五段208巷20號)2座大型疫苗施打站,提供12歲以上民眾接種莫德納疫苗,時間為上午8點至11點、下午2點至5點,不限第幾劑,採限額預約制,可至新竹市疫苗施打預約平台( https://vax.hccg.gov.tw/ )或洽疫苗專線03-5355137。市府指出,近期國內確診人數大增,為減輕疫調人員負擔、提高居隔通知速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起開始實施確診者自主回報疫調系統,確診者將會收到簡訊,按照簡訊上網址便可連入該系統 ( https://www.cdc.gov.tw/File/Get/8q8dh-fmpcBgtEeH_aLNuQ ) ,也請民眾疫情期間配合政府防疫作為,共同為維護國內防疫安全努力。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花蓮+329…居家照護18人失聯 縣府籲手機保持暢通
花蓮今天新增329人,一個月累積人數達2816人,另有1例死亡;根據中央分析,縣內確診者中近3分之2、1724例找不到感染源,代表已是廣泛性社區感染。另,今天新增案例中, 有178人居家照顧,其中卻有18人聯繫不上,縣府提醒手機號碼要正確,且要開機保持暢通,以免影響後續聯絡。衛生局長朱家祥說,根據中央統計分析,花蓮縣3月26日到4月29日,確診2701人,其中找得到源頭的,有部立花蓮醫院院內加上家庭、社區相關302例,花蓮慈濟醫院及餐酒館群聚290例,宜蘭晶圓婚宴延伸的群聚案,含秀林滿月酒、慶豐年餐廳及台泥、亞泥共161例,吉安黃昏市場158例,花東防衛指揮部在內的職場群聚38例,花蓮南區社區群聚28例。朱家祥說,還有1724例是其他群聚與不明感染源,也就是說,3分之2以上感染找不到感染源,代表進入廣泛性社區感染,左右鄰居、親朋好友,都可能有確診個案。他還提到,今天新增178個確診居家關懷案,有18人聯繫不上,分析原因可能是手機號碼不正確,或是未開機。他表示,明天開始將由確診者自行回報疫調系統,快篩陽性後到醫療院所做PCR檢測,一定要提供正確手機號碼,並在收到簡訊後,依簡訊內容網址回報疫調資料。
-
2022-04-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幫小孩快篩時,家長可以怎麼做?專家教如何減少受傷及不適感
社區疫情快速延燒,小孩快篩時,家長可以怎麼做?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督導鄭雅君與小兒科病房護理長李依蓉、副護理長宋景歡聯合示範,當嬰幼兒快篩時,如何抱緊小孩,並建議可以事先以故事、繪本引導而孩子,降低孩子心中的恐懼。鄭雅君也叮嚀,讓孩子在有心理準備下快速完成篩檢,不適感也可以很快解除。隨著小孩確診個案愈來愈多,四月廿五日至五月一日,花蓮慈濟醫院承辦社區快篩站,目前每天都有一位兒科醫師優先幫孩童快篩,兒科病房團隊很快構思快篩衛教海報,並已張貼在快篩站、急診疫病診、病房區,提供給家長參考,近日還新增英文、越南文、印尼文等報,透過官網分享,希望可以減緩家長與孩童對採檢過程的恐懼情緒。鄭雅君指出,過去兩年來,小兒科病房團隊則常在疫情舒緩期,前往各小學、兒童圖書館,宣導戴口罩、正確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等防疫健康識能,沒想到今年這波疫情,尚未施打疫苗的孩童首當其衝,在社區快篩站,家長帶著孩子來做快篩的人數也變多。鄭雅君指出,採檢過程,雖固定孩童的頭頸部、身體,但若孩子手亂揮、頭部亂晃,容易在採檢過程造成鼻黏膜受傷流血,因此衛教內容主要教導父母親如何在採檢過程,一手抱緊孩子,一手把孩子的頭頸部穩定在自己胸前,這樣不僅可讓醫護人員快速、有效完成採檢,更可以減少受傷,不適感也可以消失的快。針對二、三歲以上學齡前幼童,鄭雅君建議,父母親可在孩子採檢前,透過說故事的情境,讓孩子在篩檢前先有心理準備;採檢完成後,可讚美肯定孩子非常勇敢,即使孩子因為採檢過程哭了,也可以得到安慰。對於已上小學的孩子,鄭雅君指出,心理預防針更要先做,父母親心態也很重要,如果父母親緊張、慌張,孩子也容易被影響;如果是在學校、安親班等群體做篩檢,建議老師可先找情緒較穩定的「模範型」孩子先做,並在事後給予讚美肯定,也可以發揮效果,安撫排隊等候做篩檢的孩子。花蓮慈院兒科團隊為了更親近孩子,讓在快篩站的值班醫師戴上孩子熟悉的卡通人物面罩,例如熊貓琪琪、Baby Shark 、蜘蛛人等,像廿七日的醫師就戴上「佩佩豬爸爸」的面具,希望讓孩子轉移注意力、心情更放鬆。●兒童快篩 三要訣1.要固定:孩子坐在大人雙腳間,雙腳夾緊固定。2.要緊靠:一手環抱孩子,一手壓緊頭部,使孩子緊靠您。3.要支撐:可配合者採坐或站姿,頭抬高約30-40度;無法配合者,可由他人協助支撐頭部。減少焦慮小妙方•飾檢前可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說明。•可攜帶玩偶或玩具轉移注意力,減少孩子對檢查的害怕與焦慮。●如何說故事來引導孩子篩檢:哈啾、哈啾、打噴嚏的小象怎麼了?大象爸爸媽媽帶小象看醫生,醫生叔叔要用一根棒子進入小象的鼻孔裡找蟲蟲,這時候可能會有一點點痛的、一點癢癢的,也會打噴嚏喔。但不要害怕,小小細細的棒子伸進去一下下就會拿出來,小象很勇敢喔。【延伸資訊】>>懶人包/家用快篩實名制28日起分流購買 全省販售藥局與衛生所完整名單
-
2022-04-27 該看哪科.牙科
家長嚼碎食物再餵給孩子 4歲童狂拉肚子、蛀牙嚴重
新北一名4歲孩童在過去一段時間經常無故拉肚子,且還有嚴重蛀牙,常因此哭鬧不休,每次刷牙更有滿口鮮血,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陳宜宏表示,後來得知家長常將食物嚼碎後再餵給孩子,造成細菌感染,呼籲家長應避免,也得讓孩童定期檢查,把關幼童口腔健康。陳宜宏發現,孩童全口20顆乳牙都有蛀牙,且其中幾顆已侵犯至牙髓,伴有發炎紅腫的情形,若再放任不管恐致蜂窩性組織炎。問診後得知,家長常將食物嚼碎後再餵給孩子,造成大量細菌入侵引發嚴重蛀牙;孩童在蛀牙後又因為牙痛不願咀嚼,家長繼續錯誤餵養,惡性循環下蛀牙情況越演越烈,推斷這些因素可能是造成孩童蛀牙與腹瀉的原因。陳宜宏說明,形成蛀牙的四大要素分別為細菌、食物、宿主(牙齒)與時間,引發蛀牙最主要的細菌為鏈球菌,會代謝食物殘渣中的醣類,產生酸性物質侵蝕牙齒,時間一久就會變成蛀洞,因此要預防蛀牙,除確實清潔也須減少細菌入侵。陳宜宏指出,孩童口腔裡的鏈球菌大多來自主要照護者或父母親,若家人們也有蛀牙,蛀牙菌就會經由親吻、共用餐具或牙刷等方式傳給孩童,進而影響孩童的牙齒健康。陳宜宏提醒,孩童長出第一顆乳牙後的半年內就應接受口腔檢查,並給予照護者潔牙衛教;未來回診頻率可視孩子的潔牙與齒質狀況而定,容易蛀牙的小朋友,約3個月需做一次口腔檢查,其餘則希望每半年一次。幼兒的口腔健康需靠家人共同把關,少吃甜食、確實潔牙、避免唾液交換,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
2022-04-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花蓮+220 再增2大市場群聚百人社區感染
花蓮縣政府公布,今天新增確診220人,累計1675人,其中除了黃昏市場傳播鏈多達28人,花蓮市的市八市場及中華市場皆有陽性確診,中華市場清消休市1天;市八市場則是外圍流動攤販染疫。縣府表示,已自行採購快篩,但到貨還要再過一段時間;另5月2日起開放孩童接種疫苗。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今天公布的確診數,有慈濟醫院3人、門諾醫院1人、部立花蓮醫院10人、營區延伸2人、外縣市婚宴群聚13人、外縣市15人、疫調中的有26人、社區不明感染人數多達117人。而黃昏市場新增28人,經校正回歸,市八市場總人數確診5人,昨天新增4人;中華市場確診共4人,昨天新增1人,因此市公所緊急宣布中華市場休業清消1天。朱家祥說,不排除這幾個市場彼此的相關連性,儘管中華市場確診攤商沒有到黃昏市場擺攤,但其他攤商有可能去過,且市場環境高溫潮濕,容易變成病毒的溫床與感染窩,清消工作不易,呼籲民眾做好防疫工作。花蓮市公所說明,中華市場因有攤商至黃昏市場營業導致確診,市場自治會昨天下午臨時決定今天休市,並請清潔隊清消,明天將恢復營業。至於市八市場有攤商確診一事,經市場了解後,確診者並非市八的攤商,而是外圍流動攤販。針對快篩試劑數量是否足夠,朱家祥表示,感謝中央分配10萬份的快篩試劑,現在已用了3萬多劑,相信這次居家隔離天數縮短為3+4後,會有更多人使用快篩,因此縣府已下訂單採購快篩試劑,不過目前所有貨源被中央徵收,廠商會想辦法供貨,真正到貨可能需要再過一段時間。另外,指揮中心開放6至11歲的幼童接種新冠疫苗,花蓮縣政府教育處在昨天收到教育部行文,要求先發放家長同意書,並給予充分時間考慮,最快5月2日開打。朱家祥說,孩童接種有不確定因素,不會勉強家長同意,也沒有未打疫苗就不能入校的規定。
-
2022-04-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花蓮+ 151 今起不公布足跡僅提供染疫熱點
花蓮新增151確診,累計1455人染疫,花蓮縣府表示,衛福部已定調,未來不會再有足跡與確診案號,因此從今天起不再公布足跡,僅提供染疫熱點和時間,請足跡重疊者前往快篩。縣長徐榛蔚指出,由於染疫人數太多,疫調跟不上病毒傳播,預告確診者提供居隔名單等,讓匡列速度加快。徐榛蔚表示,以往民眾到醫院PCR篩檢確診,從醫院彙整給衛生局,衛生局收到後通報中央,再由中央給予案號再傳到地方,才會執行疫調工作。但確診者實在太多,中間的通報程序已「塞車」,常導致居隔和確診時間延誤,因此,改為確診者直接通報中央,由確診者提供居隔的名單,減少中間的程序,預告未來確診者的工作會比較重,不過可讓隔離匡列的速度比較快,也減少其他人染疫的機會。衛生局長朱家祥指出,不發足跡不代表不疫調,若發現熱區會告知鄉親提高警覺,在某個區域和時間點請足跡重疊者篩檢。宣布4月21日曾去冠羽羽球場活動者,請盡快去慈濟醫院快篩。朱家祥表示,確診者應協助疫調作為,請回溯發病日或最早出現症狀日的2天前,也請告知密切接觸者有哪些,例如同住親友、同班同學、同辦公室或同工作場域的同事,只要脫口罩面對面或2公尺內講話、用餐超過15分鐘,就屬於密切接觸者,請確診者自主回報,並通知接觸者隔離等。朱家祥提醒,本身若沒有症狀,可不用篩檢;若沒有症狀,卻有接觸史,請用家用快篩;有輕微症狀,卻無接觸史,也可用家用快篩;有症狀也有接觸史,請儘速到社區篩檢站PCR篩檢,只要有嚴重的症狀,請立即就醫。今天新增的151位確診者,慈濟醫院1位、國軍花蓮總醫院4位、花蓮醫院11位,大多是被匡列的親友,補習班2位、外縣婚宴11位、黃昏市場有15位,大多是居隔的家人確診,因攤商有到早市,請其他早市要注意清消。軍營延伸有4位、玉里春日社區群聚1位、外縣市13位、社區感染48人,疫調中有41人,待衛生局確認感染源,之後會再納入各傳播鏈。
-
2022-04-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花蓮黃昏市場增35人染疫 還有10多名確診者失聯
花蓮今天新增182人,累積病例已達1304人,其中黃昏市場增35人染疫,已累計87人確診,還有國軍花蓮總醫院3名醫護染疫。縣長徐榛蔚表示,疫調需要時間,今天71名疫調中個案,若完成疫調後,會再列入各傳播鏈中,目前還有10多位確診者失聯,請盡快向衛生局聯繫。徐榛蔚表示,在今天新增確診個案中,國軍花蓮醫院3名醫護確診,慈濟醫院有1人、花蓮醫院7人、外籍老師2人、外縣婚宴群聚11人、萬榮婚宴2人、黃昏市場35人、軍營延伸4人、外縣市14人、社區群聚延伸1人。其中社區感染31人及疫調中的71人,還需要時間疫調,確認是哪個傳播鏈後再列入。朱家祥指出,國軍花蓮總醫院是2名護理師及1名小兒科醫師確診,醫護在快篩過程中,身處染疫高風險環境中,先前花蓮醫院承接快篩服務,就發生院內感染,上周換門諾醫院接手時,檢驗科也有人確診,而國軍花蓮總醫院這次新增個案的源頭也是同樣情況,近日可能陸續新增確診個案。衛生局今天更改圖卡內容,將傳播鏈標示出來。截至今天,黃昏市場已有87人確診,從攤商延伸到顧客及家人,也感染攤商的親友;花蓮醫院共有270人確診,親友及生日宴都有染疫情形。第一波感染從慈濟醫院到餐酒館、補習班,再到婚宴,最後回到慈濟醫院病房,此傳播鏈共有279人。而軍營區有4人感染,共有30人染疫;玉里春日社區增加1名居民感染,共有25人染疫;外縣婚宴群聚今天有11人,都是確診者的親友,共116人確診。徐榛蔚說,疫調中的71例,有10多位確診者因聯絡電話不正確或不通,聯繫不上,呼籲這些個案若有到醫院快篩、PCR確診,請主動撥打03-8230089向衛生局聯繫。朱家祥表示,目前只有10位患者服用瑞德西韋藥物,其中有2位出院,沒有人使用呼吸器或住進加護病房,沒有中重症患者。在花蓮醫院第一批長輩住民感染,到今天已滿10天,目前狀況十分穩定,主要原因除了醫護的照顧,最重要的就是打滿3劑疫苗,顯示即使是長期臥床、患有慢性病的長者,也能戰勝病毒,請大家一定要疫苗打好打滿。
-
2022-04-24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到底要不要開刀?切除膽囊後不能吃油?醫詳解如何應對膽結石
很多人都是在健康檢查的時候,「意外發現」自己有膽結石,這時候問題就來了。膽結石沒症狀,不開刀可以嗎?開刀是怎麼開?開完之後會有什麼影響?處理膽結石經驗豐富的外科醫師說,有很多人說自己沒症狀,其實是將膽結石疼痛誤以為胃痛。兒童期就發現、職業需常出國者,建議預防性切除。膽結石要不要開刀拿掉,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需要專業醫師根據病人個別條件考量。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石宜銘表示,在臨床帶醫學生實習的時候,也會問學生這個問題,99.9%學生都說不願意開刀,因為他們年輕、無症狀。臨床上確實看過有人60多歲發現膽結石,沒有不舒服,沒開刀,到了90歲依然和平共處。石宜銘表示,動手術都有風險,有些人即便放著不開,風險也與開刀差不多,這種情況可以不開刀,除非有下列10種特殊情況,醫師會建議考慮開刀切除膽囊。1.兒童期就發現膽結石:因為孩子還有幾十年人生要過,變化難料,可趁身體健康、手術風險較低時處理。2.先天性溶血性貧血的病人:此疾病會增加膽結石復發機率。3.膽結石直徑大於2.5公分者:石頭太大會刺激膽囊,慢性發炎是癌症可能的成因之一。4.發現有「瓷膽囊」:即膽囊壁鈣化,合併膽囊癌的機率高。5.發現有異常的膽管、胰管會合:此結構異常容易導致膽囊癌。6.接受外科減重手術治療:這類病人減重幅度大,之後很容易有膽結石,可在同次手術預防性切除膽囊,不增加額外手術風險。7.其他原因需做腹部手術:可順便處理膽結石,不增加額外手術風險。8.器官移植的病人:因服用抗排斥藥,若出現膽囊發炎或胰臟發炎等膽結石併發症,可能引發嚴重感染,可趁還沒發炎時預防性處理。9.有其他重大疾病:例如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肺病、慢性腎病、免疫相關疾病等。萬一膽結石發炎時,還有其他共病一起找麻煩,會很難處理,所以可趁還沒發炎、其他疾病相對控制良好時預防性處理。10.職業需要常常出國者:例如航空業、遠洋漁業。預防性切除,可避免在醫療不便情境下發炎,面臨難以處理的窘境。上腹疼痛都當成胃痛,患者以為自己沒症狀。石宜銘表示,如果是超高齡長者,又有多重慢性病,手術風險極高,這種情況下如果膽結石沒有症狀,當然不會開刀;如果有症狀,考慮到手術風險,也可能嘗試先用膽囊引流來解決發炎問題,但這是不得已的作法,因為之後還是很可能復發。台中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余政展表示,「右上腹疼痛」是膽結石的典型症狀,有時也會轉移到背部。很多人症狀是上腹悶痛,誤以為是胃痛,其實是膽在痛。有症狀的病人會建議手術,因為一旦已有疼痛,發生急性膽囊炎、急性膽管炎、急性胰臟炎等嚴重併發症的比率就會變高。如果膽結石很多又很小,即便沒症狀也會建議處理,因為這些小石頭容易掉出來,塞到膽管、胰臟開口,也有引起膽管炎、胰臟炎的風險。使用腹腔鏡手術居多,但特殊狀況可能改成傳統手術。石宜銘表示,現在手術多使用腹腔鏡,傷口小到幾乎看不見,恢復快又美觀,順利的話隔天就可以出院了。但也有少數人術後有出血、膽汁滲漏等併發症,這些手術相關風險術前都要先溝通好,才不會讓病人感覺期望落差太大。有時候要腹腔鏡開進去後,才能知道以前腹部手術、反覆發炎留下的沾黏情況,如果沾黏程度高,解剖構造已經改變、看不清楚,就需要改回傳統術式,這也需要在術前先跟病人說明。余政展表示,膽結石手術並不是術前決定用腹腔鏡,就可以百分之百保證用腹腔鏡完成,少數人狀況不允許,術中須改傳統手術。他強調,現在無論傳統手術或腹腔鏡,技術都很成熟,病人不需煩惱太多,重點是要有術中可能改術式的心理準備。切膽囊免驚無膽吃油易腹瀉?醫:多數能正常飲食很多病人術後都會被家人碎念「不能吃油」,石宜銘都會告訴他們「沒這回事。」膽結石開刀前,很多人吃油就痛,是因為還沒治療,吃油膩食物時,膽囊收縮排出膽汁,結石可能堵住膽囊出口而引起疼痛,所以很多人以為術後也不能吃,但這是錯誤的。石宜銘表示,膽囊的主要功能是儲存膽汁,膽囊切除了,膽道還在,而且膽道有彈性,可略為擴張,取代膽囊儲存膽汁的功能。只有少數病人術後吃油膩會拉肚子,絕大多數都可以恢復正常飲食,術前不敢吃的牛排、滷肉飯都可以吃了。余政展表示,膽囊也有濃縮膽汁的功能,少數人沒了膽囊,吃太油會腹瀉,但這真的因人而異。如果不放心,可以慢慢調適,觀察吃不同食物的身體反應,漸漸就知道哪些美食可以安心享用,不用害怕。
-
2022-04-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花蓮增百例逾千人居隔 花防部、黃昏市場感染擴大
花蓮今天新增100例,累積達984人,並有1158人還在隔離中。衛生局今天說明疫情狀況,新增個案中,陸軍花防部已由營區群聚擴大到官兵家人,新增15人包括8名官兵及7名家人;黃昏市場再增8人染疫,其中7人是攤商。玉里鎮社區感染雖沒有新增個案,但上午快篩有10人陽性,正在進一步PCR檢測。衛生局長朱家祥說明,新增100例中,部立花蓮醫院7人、奧斯卡餐酒館1人、婚宴群聚3人、宜蘭婚宴群聚20人,市場8人、營區延伸15人、外縣接觸6人,疫調中40人。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日前有6名官兵確診,今天再增15人,包含8名官兵及7名同住家人。朱家祥說,只要是花蓮子弟,都採居家照護,也和國軍花蓮總醫院聯繫,希望在營區全面快篩。吉安鄉黃昏市場昨新增5例、玉里春日社區昨新增6例,為避免社區感染擴散,縣府今天上午在玉里鎮春日派出所後方廣場、下午2時至傍晚5時,吉安鄉黃昏市場對面的好客廣場增設快篩站。朱家祥表示,黃昏市場今增8例中,有7人是攤商,另1人是昨天確診者的家人,快篩服務還在進行中;至於玉里社區,今天沒有新增確診案例,上午快篩219人有10人快篩陽性,已轉到台北榮總玉里分院進一步PCR,還在等待結果出爐。因應南區疫情狀況,縣府從4月23日起至5月8日,在玉里鎮設立社區快篩站,4月23日到5月1日在台北榮總玉里分院,5月2日到8日在玉里慈濟醫院靜思堂前,時間都是平日下午3時30分到6時30分分,假日上午8時30分至11時30分。北區部分,國軍花蓮總醫院篩檢站開設到24日為止,中午12時至下午5時為一般民眾,5時至晚間7時為學童;25日起至5月1日由花蓮慈濟醫院接手,時間為上午11時30分至晚間6時30分。此外,教育處代理處長翁書敏說明校園疫情停課狀況,宜昌國中5人確診,7年級該3班停止實體課程到4月23日,9年級該班停止實體課程到4月29日;北埔國小2人確診、稻香國小1人確診,該班均暫停實體課程到4月24日;私立台大幼兒園1人確診,該班暫停實體課程到5月1日。
-
2022-04-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花蓮+100 因應新傳播鏈玉里吉安兩地設快篩站
花蓮今天新增100例確診案例,比昨天微幅增加,居全台第7。因應新的玉里及吉安黃昏市場傳播鏈,縣府今天在兩地設快篩站,縣府下午將說明疫情狀況及篩檢結果。這波疫情爆發至今還不到1個月,花蓮累積確診案例逼近千人,昨天新增92人,今天再增100人。新增案例除了部立花蓮醫院、縣內外婚宴群聚,新增的吉安鄉黃昏市場和玉里社區群聚引起關注。為避免社區感染擴散,縣府今天上午在玉里鎮春日派出所後方廣場、下午2時至傍晚5時,吉安鄉黃昏市場對面的好客廣場增設快篩站,呼籲鄉親若曾參與4月12日滿周歲宴會、黃昏市場攤商等,可前往篩檢,上午已有超過200人到玉里快篩,下午在吉安鄉的篩檢站也吸引大批人潮前往。此外,玉里藝文中心今天下午2時至晚間6時,及玉里慈濟醫院明天下午1時30分至4時,都加開疫苗接種站,每天限量500劑。縣府下午3時將舉行記者會,由縣長徐榛蔚等人說明。
-
2022-04-21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胸腔凸起腫塊才發現長膿瘍 就醫發現竟是未熟雞蛋惹禍
新北一名賴姓男子平時早餐喜歡吃未熟蛋,有天發現胸前有凸起腫塊,並伴隨疼痛、胸口緊悶。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洪嘉聰表示,經檢查發現賴先生是胸壁膿瘍,可能因不乾淨食物造成,在引流手術後恢復良好,呼籲民眾用餐的食物一定要煮熟,以免將病菌吃下肚子,危害健康。身體一向健康的55歲賴先生,沒有慢性病也幾乎不感冒,平時總愛在上班路上到早餐店買未熟蛋當早餐。他胸口右邊日前突然有凸起腫塊,一個禮拜就大到8公分,但沒有其他不適,腫塊外觀也沒有發紅,只是伴隨疼痛、胸口緊緊、悶悶的,在附近醫院就診並吃了兩周多的抗生素都不見改善後,最後到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台北慈濟醫院指出,賴先生經電腦斷層發現是胸壁膿瘍,透過細針抽吸更抽出巧克力醬般的膿液,進一步化驗,發現此為極罕見的沙門氏菌造成的胸壁感染,排除所有致病因子,推測是吃下沒洗乾淨又未煮熟的雞蛋所導致。洪嘉聰表示,考量膿瘍範圍大,決定執行切開引流手術,在病人胸前切一5公分的切口後,將膿液清除乾淨,同時清除周圍被侵蝕爛掉的組織,放置引流管,並在術後施以預防性抗生素。洪嘉聰說明,賴先生在一個禮拜後,異常的發炎指數和白血球均降至正常值,恢復良好,免除感染惡化的危機。沙門氏菌不是罕見菌種,感染後多是嘔吐、拉肚子等腸胃症狀,造成胸壁膿瘍的情況相當少,像賴先生般健康的人被感染,且沒有其他症狀者更是少見。洪嘉聰提醒,即便再健康,還是有可能因為食入不乾淨的食物造成感染。沙門氏菌常附著於鳥禽的蛋上,民眾若要外食,建議食物一律煮熟,避免生食,即便在家開伙也要確保食物新鮮,徹底清洗後再烹飪,以免將病菌吃下肚子,危害健康。
-
2022-04-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持續升溫!嘉縣今新增10例確診 匡列居隔79人
嘉義縣今增10例確診,包括梅山家族群聚9人為案35641、35642及案35925-35931等6案,其中有2位確診者就讀梅山鄉立幼兒園;另案35924於4月10日參加張惠妹演唱會;衛生局擴大疫調,首波接觸者篩檢計84人,均為陰性。全案匡列居家隔離79人、自主健康管理31人。嘉義縣府表示,已完成環境清消,並於今上午8點至12點;下午3點至晚間7點在梅山鄉立幼兒園及慈濟醫院同步開設篩檢站。上午已篩檢323人,發送396通細胞簡訊,提醒足跡重疊者篩檢;梅山鄉立幼兒園全園停課1天清消,兩幼幼班停課10天。梅山家族群聚案35929家中經營旅行社,有北部帶團旅遊史,案子35927為遊覽車司機、案女35925及案媳35926為旅行社員工,長孫女及外孫2位就讀梅山鄉立幼兒園,案35929與案子1家4口同住,另案女一家四口另外居住,家庭生活關係密切。17日因案35642(女婿)及案35641(外孫)出現不適就醫採檢確診,同步匡列家人8位,採檢後陸續確診;案35929於4月11到 13日,與案子帶團北上出遊,全團39人均已通知採檢,全家同住5人相關足跡包括梅山鄉立幼兒園、滿冠餐廳、老楊觀光工廠、盛美堂書局等。另,案女35925 因17日其先生(案35642)與長子(案35641)確診,故與次子(案35928)同被匡列接觸者採檢確診,案35642為他縣市餐廳員工,因餐廳整修未上班、案35641就讀梅山鄉立幼兒園,母子白天分別上班上課,4月12日至16日全家縣內相關足跡包括,梅山天下通訊行、嘉鴻旅行社、梅山鄉公所、民雄河馬先生麵包、及他縣市餐廳。張惠妹演唱會足跡確診案35924男36歲,1人居住,為蜀川麻辣鴛鴦鍋老闆, 4月10日12日足跡包括阿妹演唱會、外縣市旅遊,14日出現症狀,4月13日至16日縣內足跡為工作地點、藍盤子早餐店、全瑛企業社、7-11 英巧門市等,16日出現症狀、17日PCR採檢確診,匡列居家隔離7人。縣長翁章梁說明,梅山家族群聚案計9人確診,因有2位梅山鄉立幼兒園學童, 18日全園停課一天清消,兩班幼幼班停課10天;另案35924於10日參加張惠妹演唱會,足跡以外縣市旅遊及公司為主。今日公布10確診案衛生局擴大疫調,首波接觸者篩檢包括幼兒園師生、遊覽團等計84人,結果均為陰性,共匡列居家隔離79人、自主健康管理31人。縣府已完成相關環境清消,並於今上午8點至12點,下午3點至晚間7點於梅山鄉立幼兒園及慈濟醫院同步開設擴大篩檢站,並發送細胞簡訊396通,翁章梁呼籲足跡重疊者前往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