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養生.樂活人生
搜尋
情緒勒索
共找到
96
筆 文章
-
-
2020-11-17 養生.家庭婚姻
自己都經濟困難了,孝親費要不要給?來自家人的情緒勒索該如何應對
【媽媽經編按:近日一名黃姓女子,在爆料公社上發文:自己從小不得媽媽疼,現在自己經濟也有困難了,要心甘樂意給予孝親費嗎?黃女表示,自己因為肥胖症的緣故,一直一來都一個人居住,水電、房租、生活費通通自理,微薄的薪水也只能維持生活開銷,只要失業便難以生存,如今母親51歲,自己也已經35歲了,面對母親的情緒勒索孝親費,黃女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從小,媽媽便有明顯的重男輕女傾向,一向不得疼,長大後因母親鹽酥雞創業失敗,便邀請媽媽一起居住,共同為生活打拼,但遭到拒絕,媽媽寧願和不成材的弟弟一同住在祖屋,但弟弟的抽菸、喝酒、打架、鬧事的個性,總是向母親拿錢,後來,弟弟甚至將祖屋的房屋契約抵押給地下錢莊,母親為了拿回房子,又欠債了15萬。如今弟弟正在入獄服刑,黃女更加獨自面對來自母親的壓力,彷彿不給孝親費,就是不孝,給了,自己的生活怎麼辦?面對許許多多來自家人的情緒勒索,到底應該如何應對?底下網友也回應:「我覺得以目前媽媽才50歲,還有工作能力,給少少的家用即可。」、「可以固定每月多少匯1-2000就好,至少就不會告你遺棄罪,一直情緒勒索的家就不要回去了,自己的人生請為自己而活,先改變自己就會有自信的,相信自己,加油!」給黃姓女子許多的建議與鼓勵。但也有網友表示:「有照顧過你的成長,要回饋。賺多,自己存。給的夠用就好。」認為母親對她有養育之恩,還是要回饋的。】在疫情之後,人們會掀起一波報復性消費;在女人節食一陣子後,某一天會突然大吃大喝,吃到吐滿地;報復性行為,源自於某些事情沒有達到基本範圍,認為自己有所匱乏,所以要一次性補足。但這個「補足」是由個人定義的。為什麼一個不快樂的母親,日後會禍延子孫三代?因為她會用孩子與孫子的餘生來補足。媽媽開心全家開心,這句話所言不假,朋友A的人生就是這樣搞砸的。A是女的,她的媽媽小時候在家裡排行老二,是曾祖母最寵溺的那個孫子,這也直接導致A的媽媽自私、驕縱、強勢的性格。童年感到匱乏曾祖母去世的時候,家裡剛好又被倒會,一夕之間小康家庭變成家道中落,A的媽媽心中匱乏感瞬間一發不可收拾,她怕窮,更怕自己無法成為家裡掌控全局的焦點。A的媽媽結婚後,生下A和一個妹妹、一個弟弟,她常常跟A抱怨爸爸的上進心不夠,說別人家老公賺來的每一分錢都上繳老婆、房子車子也都登記在老婆名下,以後找老公一定要找一個有錢人。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長大後,A跟幾個男人交往,媽媽總是把他們嫌得一無是處,嫌沒家境、嫌沒學歷、嫌對方家裡單親,好不容易A跟一個家裡從事房地產的商人交往,媽媽很滿意,還主動請對方吃飯。房地產商人後來劈腿,分手的時候A哭到死去活來,媽媽居然說「我早就跟妳說他有鬼,妳不聽我的,活該。」當女兒失戀的時候,媽媽首先不是安慰女兒,而是趕緊改口撇清,證明自己永遠是對的。說不偏心的往往最偏心2020年,就算是活5G世代下的現代人,想要脫離重男輕女的傳統思維還有很長一段路,A的媽媽一直以來最寵弟弟,而且是「寶寶心理寵,但是寶寶不說」那種長輩,她總是大聲疾呼的說,自己很開明,絕對不會跟古早人一樣,家產只留兒子不留女兒。結果呢?A的媽媽現在才60歲,身體狀況都還很健康,但是她卻因為兒子的一句話,日前偷偷先把房子過戶給兒子。兩個姐姐養的小孩比弟弟多,兩個姐姐給的孝親費也比較多,但是在家產分配的大事上,卻完全沒有告知她們,這種完全不被尊重的感覺太受傷了。以孝為名情緒勒索A的媽媽很早就退休了,總是不停提醒兒女:她年輕的時候,因為要一邊養小孩一邊工作壓力很大,胃都被搞壞了,所以A小時候家裡總是烏煙瘴氣,因為媽媽工作不順,回家看什麼都不順眼,過了為錢而吵架的童年,長大之後終究免不了被情緒勒索的命運。只有在數落媳婦這一點上,A和媽媽會短暫結成同盟。A的媽媽會慣性抱怨弟媳的種種:弟媳不會煮飯、弟媳給孩子穿的衣服不夠保暖、不懂得傳統禮數,「(弟媳)女生念書念到碩士又怎樣?菜不會煮也沒用!」過年弟媳來家裡的時候,婆婆和妯娌心照不宣,從不給她好臉色看,弟媳自討沒趣也不太說話,於是又被冠上「不會做人」的罵名。下一代的反撲A自己當媽媽之後,身上開始浮現母親的影子。每當孩子的決定不如自己的意思,她就會用恐嚇的語氣,「沒關係,你們以後不要後悔回來找我」、「我都是為你們好,要聽不聽隨便你。」A的媽媽以前常常對她說:「我在你這個年紀就開始工作,錢都拿回家給媽媽。」所以,A也不准孩子們離開自己太遠,孩子想去環島,不准;孩子想出國念書,不行;孩子想去外地工作,不好;孩子出社會了想搬出去住,A居然還氣急敗壞,破口大罵!孩子最好牢牢地留在她身邊,撫平她過去的傷痕,這才是她對孝順以及人生圓滿的定義。控制慾只會造成更深的匱乏感A凡事緊抓不放手的特質是一種恐懼,源於上一代母女關係的矛盾衝突,矛盾久了就變成一種習慣,如果孩子不聽她的,她就會覺得人生的某部分「少了」,這種匱乏感會像病毒一樣延續給下一代。上一代父母最常犯的錯,就是完全沒有意識到「孩子有自己的人格」這一點,現代父母應該充分領悟「孩子不是你的所有物」。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父母建立原則、有效管束,但在孩子日漸長大之後,請試著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對象看待,避免帶入父母「掌權者」的身份,因為這種身分是會世襲的!如果一個小孩在童年時期被寵上天、或是被過度控制、只能壓抑,孩子長大後建立新的家庭,就會不自覺顯露出「報復性行為」,然而這種報復性的反彈,恐怕要透過摧毀下一代去求得補償,或是用一輩子的時間去修復。
-
2020-10-12 名人.相性幸福
只能洩慾,不能談愛!婚姻中的開放性關係可行嗎?
根據我們的統計發現,性慾不和諧是造成無性婚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有一部分的人因性慾一直得不到滿足而選擇向外發展。有的是小心翼翼花錢了事,有的網路App找炮友、玩一夜情來解生理的渴。不管是採取什麼樣的配套措施,這對婚姻是帶來傷害還是另一種解套方式?以下藉由案例故事來跟大家討論一下,或許也有另一種可能性的感情模式(開放性關係),可以放飛自己的情慾又能守住愛情。故事分享:小陳跟婷婷兩人結婚三年,由於婚前彼此在性方面都沒有性經驗,婚後才開始有性生活。但問題來了,小陳性慾非常高,幾乎每天都想要,偏偏婷婷本身性慾低下,覺得做愛就是件無聊又累又麻煩的「體力活」,一點性趣也沒有。唯有心情好時,才會勉強配合。性愛次數平均一個月1-2次。如果能不做,少買名牌包也甘願。因此小陳時常處於「餓肚子」的狀態,長期下來情緒就越來越暴躁,而婷婷受不了小陳時不時的情緒勒索與爆炸,為了解決兩人性生活問題,婷婷提出讓小陳去外面找女人洩慾的建議,前提下兩人要協議一個重要約定:絕對不能與外面的女人談愛,只能洩慾。自從兩人開始實踐開放性關係之後,惱人的性問題也跟著bye bye。小陳跟婷婷感情變得更好了。看到這,你一定會有些疑問,為何婷婷會做這樣的提議?開放性關係真的對關係不會造成影響嗎?其實我們換個角度想,婷婷會有這念頭,主因是覺得自己滿足不了老公的性需求,對老公是充滿內疚、虧欠的,畢竟自己沒有做好老婆的角色。為了捍衛自己的婚姻,她必須做出選擇與退讓。當她願意接受這樣的感情模式,也證明了她對小陳有十足的信任與信心。婷婷曾對我說過:小陳是個責任心強,很有自制力的人,他的行事作風讓人很有安全感,所以她從不擔心小陳會出軌,而且絕對百分百相信小陳!也因爲信任,讓兩人的愛情無堅不摧,讓他們克服、跨越橫梗已久的難題。我會舉這案例做討論,並不是鼓吹大家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性問題。而是讓你們試著理解感情的模式並非只局限於「一對一」,畢竟情慾是流動的,它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型態而存在。或許你還是無法接受非主流的感情價值觀,那也無妨。我們只要不做道德批判,學習尊重就好。縱使你堅持一對一的感情模式才是王道,那當然也沒問題。最後,我還是要提醒大家,若有性慾不合拍的問題,建議試著從其他角度思考,聽聽對方的想法與觀點,或許就能成功解鎖,找到適合彼此、舒服又自在的相愛模式。如果很遺憾一直解不了鎖,就要懂得尋求專業人員幫忙,別讓性慾問題破壞了原本該有的幸福。
-
2020-09-18 科別.精神.身心
弟不理父母…姊轟不孝 網見家暴內情:放過妳弟吧
大文豪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寫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國俗語有云,「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人心很脆弱,有些父母「以愛之名」傷害孩子身心,一但失去了信賴與愛,可能造成一輩子難彌補的傷痕。有位女網友在PTT女孩版發問,「弟弟很不孝怎麼辦?」,她詳述姊弟倆童年遭到嚴格打罵教育,導致弟弟痛恨爸媽,長大幾乎和家人斷絕聯絡,宛如陌生人,讓姊姊覺得寒心。原PO說她35歲,弟弟33歲,小時候最嚴重一次,爸爸打弟弟,弟弟反抗撞上玻璃,送醫差點失血過多;媽媽也曾拿原子筆戳姊姊手臂,「插出一個洞 還自己拔出來」。爸媽管教嚴格,會擅自拆信、管控交友,但原PO一再強調,父母這種管教方式在「那個年代」很常見,難道被打過的孩子長大都會恨父母嗎?原PO告訴弟弟,父母再怎樣都是父母,「我也被打,我還不是照顧,難道你不能原諒嗎?」但弟弟不肯回家,還說一點都不愛父母,姐姐說能理解,覺得弟弟恨父母不意外,「但恨十幾年也夠了吧?」媽媽也會哭著說兒子拋棄她,讓原PO於心不忍。原PO指出爸媽身體不好,弟弟斷絕聯絡,手機、地址都不留給家人。姊姊說,沒要求弟弟搬回家跟父母住,只希望偶爾能探望,「一年一次不為過吧?」,也希望偶爾出錢顧爸媽,「還是你們都覺得要老死不相往來?」網友一面倒認為,弟弟並不過分,而姊姊正在情緒勒索,「妳沒有察覺妳正在重複父母的路」、「總覺得妳對於我能原諒家暴的父母這件事,充滿優越感」、「自己被禁錮在孝道看不清,還想親情綁架弟弟」、「妳跟妳弟的求生機制很不一樣,妳是騙自己說被打很正常」、「你弟都差點死了,憑什麼要他原諒?」、「那年代打手心的爸媽很多,但推孩子去撞玻璃、用筆插洞絕對少數」。也有網友提出解決之道,「請妳放過弟弟,妳自己該去看身心科」、「妳應該叫爸媽道歉,才有可能進一步讓關係有進展」、「原諒父母和對父母保持距離是分開來看的事情」。
-
2020-08-30 該看哪科.婦產科
驚聞性別由精子決定 他質問妻「母憑子貴」引熱議
生男生女,全看老婆肚皮爭不爭氣?最近一則在臉書「靠北老婆」的貼文引起大家熱議。一位人夫貼文指出,他對老婆百般的好,都是因為老婆為生了兩個兒子,讓他們家夠傳宗接代,所以「就算從竹南跑到台北只為一杯青蛙撞奶我心甘情願」。沒有想到,在某天和同事聊天後,同事告訴他,小孩的性別是男生精液決定,讓他恍然大悟,「原來不是你的肚皮爭氣,這一切根本都是我的功勞啊!」於是他不但跑去找老婆理論,還嗆聲「看著我父母對你客客氣氣我真的替他們感到不值,但又不敢讓父親知道,他身體不好怕受不了打擊,像你這種女人真是婊子,以後別想再多拿錢了,不想學煮飯就給我滾出去。」此文讓許多網友發表意見,最直接的反應是:「到底在工三小...我以為你要說孩子是別人的...」看不下去的人也有,「所以!功勞只有你!?老婆沒有功勞!你一個人就能無性生殖。」、「這是什麼文章?沒你老婆願意生你有辦法生?本來就要一輩子對老婆好了不管生不生。」更有人覺得這位人夫的健康教育明顯不及格,「你知道你國中的健康教育老師,正很生氣的站在你後面嗎?」,還有人說話有點毒,「你真的要由衷的感謝老婆,因為她知道你的智商還願意冒險生你的小孩,實在敬佩不已。」對於這位人夫的「頓悟」及抱怨,婦產科名醫、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鄭丞傑也覺得意外,他為大家復習一下健康教育,「性別的確是精子決定的。」因為精子上的X或Y染色體決定性別是男生或是女生,他也忍不住提醒,「如果沒有老婆,孩子不可能生得出來。」怎麼可以因為這樣就覺得不需要對老婆好?再來就是,這位爸爸有些重男輕女,鄭丞傑說,如此重男輕女的人,現在已經非常少見。他行醫多年,卅年前,或許很多人希望生兒子來傳宗接代,但現在這樣想的人已不多了,還有很多人比較想生女兒,認為女兒比較貼心;更別說現在不想生孩子的人大有人在,無論生男生女,老婆願意生,都要覺得感激,一輩子對老婆好才是。 以下是人夫在靠北老婆臉書上的全文:之前不管碰到什麼事,對於你來說總是無法商量,而你的所有要求只要丟一句:我替你生了兩個兒子,就算從竹南跑到台北只為一杯青蛙撞奶我心甘情願,賺錢歸你、家事我做、家裡的決定都聽你,這些不是因為我有多愛你(以前是真的好愛你,但已經沒有了),而是因為我真的好感謝你,我的父母也很感謝你,因為你替我們家生了兩個兒子,我父親跟我都是獨子,而且宗親氏族通常都生女兒(可能有遺傳),當初第一胎產檢知道是兒子,我打給父母的時候他們抱著哭了,我們真的好快樂,所以我們真的很感謝你,也很尊重你。但是昨天跟同事聊天的時候,他告訴我小孩的性別是男生精液決定的,與女生的肚子根本無相關,還開了網頁給我看,我看完快暈倒,原來我被你騙了那麼多年,下午直接請假回家質詢你是不是早知道這件事,你還給我裝傻,我拍同事的手機給你看,你說網路資料都是騙人的,我問你敢不敢跟我去醫院,直接問醫生啊,你也不去,被你親情情緒勒索那麼多年,原來不是你的肚皮爭氣,這一切根本都是我的功勞啊!看著我父母對你客客氣氣我真的替他們感到不值,但又不敢讓父親知道,他身體不好怕受不了打擊,像你這種女人真是婊子,以後別想再多拿錢了,不想學煮飯就給我滾出去
-
2020-08-21 橘世代.健康橘
不拖累女兒最精華的十年 于美人:「把我送機構,我反而可以好好地被照顧。」
于美人:「如果失智一定進照護機構!」于美人在節目《什麼道理?》上談長照議題,提到等自己老了失智了,一定到照護機構。她提到,你把一個孩子從小栽培,為的就是讓他以後能有更好的人生。「所以如果我在自己最後的十年,要綁住她最精華的十年,這是什麼意思?」對她而言,「養兒防老」沒有道理。她也呼籲所有的父母,別再情緒勒索孩子;沒有愛的孝順,只是一種枷鎖。我們都應該找到讓彼此更自由的方式。于美人日前在《什麼道理?》節目中與來賓討論長照話題。聊到「老了失智怎麼辦」、要不要兒女照顧?她卻毫不考慮地回答,「我一定自己進照護機構。」有人問她,如果都已經失智了,為什麼不讓女兒照顧自己呢?辛苦拉拔一個孩子長大,在你需要他的時候,他也應該要回饋於你。然而她卻困惑,「不需要呀,為什麼?我從小栽培她長大,為了就是讓她鴻圖大展。如果我現在在她最精華的時候綁住她,這是什麼意思?」她說,這件事,沒有道理。「我老的時候,這一照顧就是 10 年、20 年。我人生是最後的十年,剛好是她人生最精華的十年。」在華人家庭當中,經常存在著「養兒防老」的觀念。把一個孩子照顧成人,為得是哪一天老了、生病了,還有人可以照顧自己。但于美人今天提示了一件事是,如果我今天培養一個孩子,我花了那麼多心血,就是想看她能擁有更好的人生;那我在她正要起飛的時候,卻硬生生地拖累了她,那這一路的栽培又有什麼意思?「把我送機構,我反而可以好好地被照顧。」不做彼此拖累,也不是彼此冷淡。她所說的,是回歸到最原始的親人之愛。「你只要有空回來看我就可以了。」愛你的父母有很多方式,而你們可以找到屬於最符合現實層面到內心需求的那一個。親愛的爸媽,別把孝順變成情緒勒索于美人在六年前離婚,帶著女兒 Mina 走入單親家庭生活。回顧離婚第一年,她也經常和女兒起衝突。「我已經對妳夠好了,妳為什麼還是一直不高興?」母親非常焦慮,她既覺得自己已經為了這個家非常努力,為什麼孩子非但沒有感激,也完全不能體諒的意思?然而她後來發現,是她一直忽略了孩子的情緒。離婚看似是大人的事,但小孩也是家中的一份子,「我忽略了她失落的進程表。」還沒辦法適應家庭變卦的女兒,需要家人們停下來,去嘗試傾聽彼此。於是,都是一樣的。不論是大人不停地對孩子說「這是我對你好的方式呀」,或者要求孩子「照顧我是你回報我的方法」,都是單向地以愛之名,造成彼此難以呼吸的親情枷鎖。回到長照議題上,她呼籲所有的父母,不要用「孝不孝順」來霸凌這些孩子。「他們很辛苦,尤其現在一個家都只有一、兩個小孩。很多兒女都把這樣的負擔往自己身上扛。」互相理解,並且用更好的方式去愛,是每個家都要學習的事。「真正一個做父母的心是什麼? 是如果我走到那一天的時候,我求你,你加倍幸福,就是對我的報答。」我不把你綁在身上,你也不要把我綁在自己身上。用這樣的距離,我們反而能愛好彼此。她說,我是一個母親,這是我真心愛我的女兒,所以特別特別想告訴她的重要的事。本文摘自《女人迷》|女人迷精選延伸閱讀。避免無意識情緒勒索:「自我察覺」是父母都該練習的一堂課。母親的情緒勒索:每個孩子在成長時,都需要斷開臍帶。如何擺脫家人情緒勒索?真正的孝不是順從,而是溝通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