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6 科別.兒科
搜尋
性早熟
共找到
34
筆 文章
-
-
2020-09-25 新聞.健康知識+
「瓶裝飲料放隔夜」實驗,愈甜的細菌數愈多!第一名是這種飲料
瓶裝飲料喝不完,隔天繼續喝嗎?小心孳生的細菌量,根本就像在喝馬桶水!江坤俊醫師日前上衛教節目分享,曾有一個日本節目實際測試5種飲料,先分別嘴對嘴喝一口,後放置於「28度常溫、濕度70%」的房間裡,再取樣做持續24小時的細菌檢測,隔天發現,細菌數量驚人暴漲。「瓶裝飲料放隔夜」實驗,越甜的飲料越可怕5種常喝的瓶裝飲料分別是水、大麥茶、可樂、柳橙汁、咖啡牛奶,將這些液體一開始採樣到培養皿裡的細菌都控制在600個,24小時候,公布5款瓶裝飲料的細菌量,猜猜看,哪一種飲料的細菌量最高?第5名:水(細菌量變成1100個)第4名:大麥茶(細菌量變成3700個)第3名:可樂(細菌量變成249萬3800個)第2名:柳橙汁(細菌量變成250萬3900個)第1名:咖啡牛奶(細菌量變成517萬5900個)依照排名來看,糖分越高的飲料,細菌數量也滋生的越多。江坤俊醫師說明,細菌生長需要糖分跟蛋白質,咖啡牛奶正好有糖又有蛋白質,提供細菌最好生長的環境,因此24小時後就成長8000倍,甚至比馬桶還要高出400倍,而一般人如果當下攝取超過10萬個細菌的東西,恐怕就會出現肚子不適的狀況。江坤俊醫師建議,如果開封後會喝不完,那一開始可將飲料倒出適量在杯子裡,接著將瓶蓋鎖緊,放置冰箱冷藏,這樣可以防止嘴巴接觸瓶口、細菌叢生而造成腸胃不適。瓶裝飲料也有其他風險,身為媽媽最擔心的,當然是會讓孩子長不高、性早熟的塑化劑了!有些塑膠產品的製程中會添加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它是一種環境荷爾蒙,會影響生物的生理甚至有致癌風險。寶特瓶含有塑化劑嗎?網路盛傳寶特瓶含塑化劑,寶特瓶重複使用的話,塑化劑就會溶進飲料裡,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其實塑化劑是用來提高聚合物的延展性、柔韌度,主要添加在保鮮膜、PVC膠膜(如某些寶特瓶外的廣告封膜)或有彈性的塑膠。寶特瓶本身並不含有塑化劑,只要其分子結構沒改變,在未受熱、過度照光或微波的前提下,都可以重複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塑膠類器皿中,不能重複使用的是超商賣的微波便當,由於微波便當時,很容易因為某些食物過燙而造成接觸的塑膠產生質變,因此超商塑膠便當盒絕對不能重複使用。(2002年,科學人雜誌)寶特瓶會釋出重金屬嗎?2006年,德國海德堡大學環境地球化學系教授William Shotyk作研究發現,寶特瓶放了三個月後,重金屬銻的含量會從360ppt(兆分之一)增加至630ppt,原因是來自於寶特瓶的製造過程中,可能會使用名為「三氧化二銻」的催化劑。如果飲料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下,PET可能會因分解而釋出較多的銻。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大量的銻會引起頭痛、嘔心等症狀,不過630ppt的量對人體而言相當低,因此很難斷定它對人體會有什麼傷害,目前也沒有因喝瓶裝飲料而中毒的案例。常見的7種塑膠類型,有一種請避免購買通常,塑膠瓶身上會有標示數字1~7的三角形記號,代表7種不同材質的塑膠。第1類塑膠為PET,使用時需注意,不要受光照直射,避免放在高溫環境中。標示2、4、5數字的塑膠相對安全一些。第2類是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第4類為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第5類是聚丙烯。這3類聚合物不容易與陽光、空氣反應,因此化學結構較安定、使用年限較長,即使表面刮傷也不會釋放毒物。吳家誠教授指出,上述3類塑膠的顏色均為白色略透明,若製造過程加入色料,使其改變顏色,應盡量避免購買。再次提醒媽媽們,塑膠製品在保存過程中需避免受光、受熱;塑膠飲品開封後立即飲用完畢,注意這幾點,應該就能避開大部份的毒物了。
-
2020-08-24 新聞.食安拉警報
館長說台灣養蝦時有用藥有根據嗎?專家教你看懂真相
幾天前網紅館長在直播宣傳進口白蝦時,幾句「台灣漁民在養殖蝦子的時候會用藥嗎」惹禍了,一時間被一些農業相關或不相關的其他KOL圍剿,韋恩既然談食農,也想出來講講:戰態度、戰愛台灣、戰口誤,你們都搞錯方向了吧!沒有人出來講證據嗎?難怪台灣的食安還這麼落後,一副民智未開的狀態。來看看其他人怎麼說館長:「台灣本地草蝦曾出過問題,養殖的時候用藥,2016年的舊新聞有說。」林佳新說:「台灣現在養殖的淡、海水蝦多數都是用混養虱目魚、烏魚為主,大家主要都是養魚順便靠蝦子來清潔池子,所以養的蝦子都很少就算有病,用藥也不一定有用,也沒有價值,所以大部分的業者都是靠養益生菌把池子養好來增加蝦子的免疫力,誰在跟你用藥養蝦子阿?」 「看清楚,二氧化硫超標、甲醛殘留等,有人養蝦子會下二氧化硫、甲醛這些防腐劑嗎?這說明這都是盤商為了增加蝦子的保存用的藥,跟漁民的養殖有什麼關係?」Lin Bay好油說:「台灣水產藥物殘留最大的問題,往往在運銷端部分不肖的盤商為了減少損耗,使用不合法藥劑延長保鮮,但這些盤商端的行為,卻要怪在漁民端,未免太不公允了。 」寶傑說:「有什麼事就開始欺負漁民,我跟你講,現在這個時刻,8點不要早!8點到田裏面你看看你受不受的了!你這樣冷氣放很爽,田裡面很辛苦的欸! 」廣告小妹說:「成龍:我外遇,但我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館長:說我賣的蝦子用藥,台灣養蝦誰不用藥的?大家都一樣嘛。盟主下結論:女孩們請不要結婚,是男人都會外遇。千萬別吃蝦,全台灣的蝦都被下藥好可怕。」大家講了半天,有沒有人拿證據出來?沒有!就這樣各說各話,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但是農產品就這樣被黑到玩完了。歷年來太多農產品被流言玩到掛的,輕的苦個兩年還可恢復生氣,有的經歷一次事件就再也回不去了。從高麗菜農藥餵雞暴斃懷疑是農藥過量、牛奶裡有抗生素殘留、肉雞打荷爾蒙造成小女孩過度發育等等真是不勝枚舉。回到蝦子,我們不要談感覺,食安管理就是談科學!我們的政府不是塑膠,食藥署與地方各衛生單位很忙,為維護消費者食用禽畜水產品之安全衛生,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聯合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會定期針對進口商、批發市場、盤商、傳統市場、特產餐廳及各大賣場與超市販售之禽畜水產品進行抽驗,檢測動物用藥是否符合殘留標準。然後每季會公布一次,韋恩努力調結果出來給大家一起看:1.從去年7月一直到今年6月的結果,每季抽驗一千件以上,全部 禽畜水產品進動物用藥 合格率都在99%以上。2.從去年7月一直到今年6月的結果, 總共只有7件水產品不合格。這些不合格水產品只有午仔魚、淡水鱸魚、黃魚、甲魚。沒有蝦子、 沒有蝦子、沒有蝦子。韋恩之前就談過恐懼行銷的套路「烏賊、猴子、恐龍」,恐懼看起來是個好生意,而標準恐懼行銷的套路就是:1.烏賊:先噴墨汁先贏,不斷重複一種不明的指控,所謂:雞精用的雞飼料是否含有荷爾蒙或打荷爾蒙針,就是提出一種莫名的質疑!2.猴子:如果問你證據在哪?這時候對方就無言了。確保不拿證據,只打迷糊仗,不斷用疑似、疑慮這種手法來含沙射影,這則報導完全沒科學數據,其證據力恐怕比數字週刊的狗仔還薄弱。3.恐龍:恐這個恐那個,講到什麼都是恐恐恐,讓台灣民眾生活在無盡恐懼裡。報導後段就是典型販賣恐懼的手法,「恐」造成性早熟、長不高。有具體事例嗎?根本拿不出來。韋恩認為,做人基本就是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尤其是有話語權、影響力的人,對說話更要謹慎,不要道聽塗說。而且更不要以偏概全,就算有一兩個害群之馬,也不可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不談證據,只靠印象、感覺,永遠是泥巴戰,根本是民智未開的狀態。恐懼行銷損人利己,但是對台灣是一種傷害,台灣民眾永遠生活在對農業與食物安全無盡的猜疑與恐慌裡。也只有希望大家自己有能力判斷了。延伸閱讀:台灣的那些 「人體農藥檢測器」Seafood們 一份報導說小S的小姑開茶行,號稱「認真品嚐大禹嶺(茶葉)的味道,發現有股味道卡在喉嚨,於是她說:這茶應該有放農藥跟化肥。」同時表示「好茶就是沒有農藥的茶」。其實不只茶葉,整個農業界這種怪像也很多,還有教授說有農藥的蔬菜吃一口就知道,聞起來有刺鼻味等等,各種招式也很多。怪不得有網友討論,有農藥的菜是一種甘草味(不要輕信啊)。資訊紊亂,對渾水摸魚者有利,對產業的健康與消費者卻是不利的。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5-31 養生.家庭婚姻
孩子提前發育長高 日後恐矮人一截
Q:較早發育長高,日後身高可能比其他小孩矮?A:父母期望孩子長得像大樹一樣,但若孩子快速長高的時間點異常得早,甚至伴隨第二性徵出現,就要警覺可能是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雖然身高增加快速,但經常也較快達到生長高峰,日後身高反倒較同儕矮小。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助理教授張榮偉出席2020年台北榮總職場毒化物危害研討會,談及青春發育與內分泌系統的荷爾蒙密切相關,不過,生活中的塑化劑暴露可能影響內分泌,陸續有研究懷疑與孩子的性早熟有關。歐美國家注意到,近年孩子性早熟盛行率有增加趨勢,其中女童的比例又比男童高,八歲以前就有胸部發育、陰毛生長、初經到來或快速長高等特徵的女童約有一成左右。國內臨床估計,台灣女童性早熟的盛行率約為8%到9%。雖然這群孩子的身高發育提早,但經常在這一小段期間就達生長高峰,十歲前身高發展就開始遲滯,日後身高反倒較他人矮小。不僅如此,研究顯示早熟女童的行為表現有較差的趨勢,心理層面較易自卑,也常出現同儕相處間的問題。日常生活暴露到塑化劑的機率不低,舉例來說,很多食物加工、包裝、盛裝和加熱過程會觸及塑膠製品,使塑化劑溶出滲入食物。過去有研究顯示,超商便當經加熱會大量溶出塑化劑DEHP,經推算,吃一個便當暴露到的DEHP濃度達每日攝取量上限的六成到九成之高。有鑑於此,要減少塑化劑暴露就要盡量避免使用塑膠杯、塑膠袋、塑膠容器、保鮮膜等。用餐前,要養成洗手的好習慣,以避免沾染到塑化劑的手再接觸口。用餐內容要避免經常吃單一種類的高脂食品,可交替食用豬肉、牛肉、雞肉,或者以魚類取代;同時多吃蔬果與多喝白開水。兒童應避免在塑膠材質的地板上吃東西與玩耍,成人應盡量少用含塑化劑的香水、化粧品等。另外,電器不用時應拔除插頭,以避免插頭在高溫中持續逸散塑化劑。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