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急診室
共找到
555
筆 文章
-
-
2022-03-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竹縣又增4例確診 交通車司機也確診還傳染同住家人
新竹縣因新豐鄉移工宿舍群聚感染事件,昨天新增52例確診,今天再新增4例,新竹縣衛生局說明今天新增確診個案都為前天已匡列者,社區並未有個案,而新豐鄉社區篩檢站昨天採檢350人結果出爐皆為陰性。衛生局公布,今天新增4例分別為案22957移工宿舍的泰籍男移工,CT值18.3,已完成3劑BNT;另3例則為為移工宿舍交通車司機(案22954,CT值12.3,已接種3劑BNT),以及其同住的兒子、兒子女友(尚未有案號)。移工宿舍群聚案目前疫調匡列居家隔離69人、自主健康管理加採檢44人及自我健康監測加採檢134人,合計247人,而新豐鄉移工宿舍的移工都已在昨天上午轉送集中檢疫所,實施1人1室隔離;針對新竹縣有3名學生的家長確診,昨晚3名學生採檢結果皆為陰性。衛生局表示,大潭電廠中華工程移工都是搭乘交通車往來工作地及宿舍之間,目前新豐移工宿舍群聚感染未有擴散社區的情況,民眾不需恐慌,不過今天仍安排紅毛港池和宮池府王爺廟社區篩檢站、台大生醫急診室,提供給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的民眾免費篩檢。昨天新竹縣已陸續完成確診者足跡場所清消,包含遠百竹北、新竹瓦斯公司竹北服務中心今天皆暫停營業1天,今天新增足跡場所,3月23日台大豐泰耳鼻喉科診所、六家機車行;3月24日台大豐泰耳鼻喉科診所、豪寶蓋飯屋、精緻的媽媽便當、統一超商家安門市,都已完成清消。因應新豐鄉移工宿舍本土疫情,新豐鄉衛生所於28日到30日3天規畫多個時段隨到隨打免預約場次,合計720劑,有高端、AZ、莫德納疫苗,民眾可帶健保卡、接種黃卡直接到場排隊接種。
-
2022-03-25 養生.聰明飲食
比起營養,吃早餐其實是為了「調節自律神經」!日本醫學教授:早上2個小習慣讓身體變健康
改變早上的「一個」習慣,一整天就會改變!為了「放慢腳步生活」,首先要注意的是早晨的生活方式。你平常都怎麼度過早上的呢?應該有很多人的早上除了忙還是忙,總是在手忙腳亂的情況下度過吧。有人說,「早晨的一分鐘相當於中午的三十分鐘」,可見早上是多麼地忙碌。但是對自律神經而言,最應該避免的生活習慣就是「慌慌張張地度過早上」。因為一起床就手忙腳亂,忙東忙西的話,交感神經就會開始活躍,副交感神經馬上就不運作了。身體在我們睡覺時,副交感神經較為活絡,身體是以這樣的狀態迎接早晨的。好不容易經過一夜好眠,副交感神經的活性得到提升,但一到早晨就開始手忙腳亂的話,副交感神經的活性就會瞬間下降。老實說,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早晨本來就是從「副交感神經活絡」轉換為「交感神經活絡」的時間點,就算什麼都不做,副交感神經活性也會慢慢下降,交感神經會上升。因此,這時候就必須特別注意。為了放慢腳步生活,「自律神經的轉換」不應太過急遽地進行,最重要的是,「讓副交感神經活絡的狀態慢慢轉變為交感神經活絡的狀態」。聽起來好像很難,不過這裡其實僅需注意一件事:只要悠閒地、慢慢地行動就好。慢慢起床、慢慢洗臉,吃早餐、刷牙、上廁所、換衣服,不管做什麼都慢慢做,然後,邊喝咖啡,邊慢慢地看三十分鐘的報紙。這種「近似拖拖拉拉的緩慢意識」就是讓自律神經順利切換的祕訣。如果你總覺得「早上就是忙,沒什麼時間」,那也不用所有的動作都放慢速度做,但最少希望你能導入一個「緩慢行動」:只有刷牙慢慢刷,只有換衣服慢慢換,或是在家裡的走廊上慢慢走,什麼都可以,反正請把「放慢腳步」帶進忙碌的早晨吧。這種「近似拖拖拉拉的緩慢意識」能讓身體恢復,使副交感神經活性上升。當然,最理想狀況是有「悠閒緩慢的三十分鐘早晨」。不過假使做不到,只要能改變為「緩慢意識」,即使一點點也好,自律神經就會獲得調節。請一定要試試看。失敗的「早晨」,帶來失敗的一天人們常說「早晨的生活方式將會決定一整天的狀況」,這在醫學上來看也是如此。我們的身體在早上的時候,會從副交感神經活絡轉換為交感神經活絡,而後的一整天,幾乎都會持續處於這樣的狀態,直到晚上,副交感神經才會再慢慢活絡起來。雖然每天可能會有些許不同的變化,不過大致上整個流程是這樣的。也就是說,早上的時間手忙腳亂的話,副交感神經會瞬間被抑制,如此一來,那一整天下來,副交感神經就可能都沒什麼機會恢復了。而持續興奮、緊張的狀態,會讓那一整天的血流不順,當然也會變得注意力不集中、焦躁不安、判斷力遲鈍。為了避免度過這樣失敗的一天,「早晨的生活方式」就顯得很重要。放慢腳步、優雅地度過早晨,讓「副交感神經活絡」的狀態慢慢地、慢慢地(真的非常緩慢地)轉換成「交感神經活絡」的狀態。而象徵這個行為的正是「悠閒緩慢的三十分鐘早晨」(或是「早晨的緩慢意識」)。早上的生活方式真的很重要,請務必實踐「緩慢的早晨」,跟「忙碌的早晨」說再見吧。三餐的目的,是為了「有規律的刺激腸道」和度過早晨的方式有關,接下來,來談談關於早餐的事。早餐,從很多角度來看都很重要,不過在本書中,將把重點放在「開啟腸子的開關」這個部分。先前已經說過,早晨是從副交感神經活絡轉換為交感神經活絡的時間點;此外,也曾在前言中講述過,內臟(腸子)是在副交感神經活絡時才會積極運作。如此說來,是不是表示,當我們睡覺時因為副交感神經較為活絡,所以腸子就會努力工作呢?其實不一定是這樣唷!理由很簡單,因為睡覺時沒有「刺激」。腸子是個很有趣的內臟器官,只要稍微給予刺激,它就會有所反應。即使在動手術時,只要輕輕敲腸子,它也會開始蠕動。也就是說,腸子必需要有適度的刺激。在受到適度的刺激後,腸子就會開始積極工作,製造出優質的血液,再把血液運送到全身。這是其整體的運作機制。早餐,正是一個刺激。早餐,扮演著啟動腸子開關的角色。所以早餐一定要吃。飲食的基本原則是「適量規律」就如同人們常說的那樣,早餐確實有「補充一整天能量」的功能。不過,只要不是在上午就需要大量體力勞動的人,早餐其實沒有必要吃太多。以我自己來說,雖然我從一早開始就要動好幾個手術,但我的早餐並不會因此吃得特別多。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水,頂多吃個香蕉、優格和一片吐司而已,然後就是實踐「悠閒緩慢的三十分鐘早晨」,慢慢喝杯咖啡。只吃這樣,營養也很夠了。反正,早上最重要的目標只是「吃東西」。請特別留意這點。現在已經有好好吃早餐的人,維持現狀就可以了;如果是沒吃早餐但吃很多午餐的人,那麼希望你能稍微改變,養成吃早餐的習慣,就算只吃一根香蕉也可以,吃點早餐,然後午餐不要吃那麼多。為了要讓優質的血液可以運送到每個細胞,或是為了調節自律神經的平衡,飲食的基本原則是「適量規律」。吃早餐、午餐、晚餐這三餐,雖然也有「吸收營養」的目的,但把它想成是「為了有規律的刺激腸子」會更好。在現今人們的飲食生活中,大部分的人可能會營養不均,但絕不會有營養不足的問題;大家真正的飲食問題,是在於「沒有採取可調整腸內環境的飲食方法」。所以,為了開啟腸子的開關,早餐、午餐、晚餐都要有規律地吃。而替「飲食規律」打頭陣的就是早餐。量少也沒關係,但一定要吃點什麼東西。書籍介紹書名:慢一點,小林弘幸的究極健康法:每天15分鐘的神奇改變作者:小林弘幸出版社:大都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8/05/01作者簡介/小林弘幸(Hiroyuki Kobayashi)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1960年生於埼玉縣,1987年畢業於順天堂大學醫學部,1992年於順天堂大學醫學研究所(小兒外科)博士課程修畢後,先後任職於倫敦大學附屬英國皇家兒童醫院外科、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大學附設醫學研究中心、愛爾蘭國立醫院外科,之後歷經順天堂大學小兒外科講師.副教授,現為醫學部教授。從事外科.移植外科、免疫、內臟、神經、水、運動飲料的研究長達20年以上,深深體會到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平衡的重要性。著有《打造身體一生不動怒的方法:如何整頓自律神經、消除焦慮》、《不可思議的3行日記健康法:每天10分鐘,拯救失衡自律神經2週見效!》等暢銷書,也活躍於《全民家庭醫學》(朝日電視台)、《世界最想上的課》(日本電視台)等眾多媒體中。延伸閱讀: 那夜,重症醫師狂奔急診室...看到太太血一直冒出來,一個丈夫鼻酸的請求
-
2022-03-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醫師同時照顧新冠及一般病患 北市聯醫坦承有行政疏漏
北市聯醫和平院區急診室護理師一家4口確診且感染源不明,台北市長柯文哲22日表示為社區破口,但北市議員應曉薇接獲匿名陳情,指出該院區某陳姓醫師同時兼任多科主任,疑似未遵守分艙分流原則,同時照顧新冠肺炎病患及一般病患,盼衛生局儘速釐清真相。北市聯醫坦承,確實有行政疏漏,但強調有落實分艙分流。陳情民眾指出,該陳姓醫師2月下旬疑似未遵守分艙分流原則,同日進入新冠肺炎隔離病房後,又安排其他門診與一般病人進行接觸,恐造成防疫破口,讓全院陷入感染風險中,盼市府釐清真相,切勿讓和平院區重現當年SARS窘境。應曉薇表示,若該陳姓主任有缺失應徹查有無違反相關規範,並要求衛生局了解該醫師是否為常態行為;目前疫情雖趨緩,但仍不能掉以輕心,一些小疏忽都有可能釀大禍,造成醫護人員、病患及市民恐慌。北市聯醫和平院區醫務長陳重榮今說明,和平婦幼院區收治的新冠肺炎病患數量為全北市之冠,強調醫院均有落實分艙分流制度。經查後發現,該陳姓醫師因忙於疫情及照顧病患,導致有行政疏漏,未在第一時間將非確診病患轉給代理醫師。陳重榮表示,院方已查明處理並再次提醒,當醫師進入專責病房值班時,應依規定將原照顧病患轉給代理醫師,以維護病人權利。
-
2022-03-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護理師女Ct值13.9 擴大採檢2476人 同班級停課10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北市今新增1例本土、23例境外,年齡介於10多歲至80多歲之間,10名男性、14名女性,境外移入分別來自越南5例、印度、荷蘭、菲律賓、新加坡各2例、美國、泰國、義大利、澳大利亞、韓國、巴拉圭、波蘭各1例,調查中3例。北市衛生局說明,今天新增的本土病例是一名就讀中正區某國中女學生(案22322),是北市聯醫和平院區確診急診室護理師(案22178)的女兒。衛生局表示,護理師21日確診後,女兒被匡列居家隔離,同日採檢PCR陰性,但22日出現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等症狀,安排就醫採檢PCR結果為陽性,Ct值13.9,目前已匡列48人居家隔離,其就讀的學校,全校師生擴大採檢2476人,同班級停課10天。衛生局表示,截至今中午12時止,針對案22178、案22222、案22223相關接觸者,總計14人居家隔離,其中12人PCR採檢陰性,2人檢驗中;擴大採檢233人,其中203人PCR採檢陰性、30人檢驗中。
-
2022-03-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護理師另一小孩確診 安排南門國中與鄰近國小採檢
台北市聯醫和平院區一名護理師及她的先生、小孩昨天確診,另一名就讀南門國中的小孩今天也確診,市府已安排篩檢車進駐,將協助此國中及鄰近國小2校師生採檢。台北市立聯和醫院和平院區急診室的護理師(案22178)及她的先生(案22222)與兒子(案22223)昨天確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據指出,她就讀南門國中的另一名小孩今天確診。南門國中表示,正與衛生局、教育局密切聯繫中,已在進行相關防疫作為,聯合醫院已派篩檢車進駐校園協助採檢。南門國中指出,這名學生昨天採檢是陰性,後來再度採檢轉為陽性,由於學校緊鄰另一所國小,北市府下午將協助2校師生採檢。台北市衛生局表示,案22178的另一名小孩今天確診,正在協助校園師生造冊篩檢。
-
2022-03-22 養生.聰明飲食
膚質好壞,關鍵在照顧好「腸皮軸線」!營養師公開 養腸煥膚10大食材
養出健康美麗肌的食材推薦大家都知道想養出健康自然的美麗肌膚,與飲食的關係密不可分, 而吃進什麼樣的食物,更是大大影響著我們的腸道循環。腸皮軸線會影響著身體的各個系統,包含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血液系統,擁有健康的腸道,就能擁有美麗肌膚。以下將介紹有益腸道更有益肌膚的食材,對各食材的營養成分有了基本的認識之後,搭配第4 章的飲食計畫,就能讓我們的美麗肌邁向好循環!為肌膚打底,不可或缺的10大食材養腸煥膚好食材(適合:所有肌膚)1. 全穀雜糧:全穀雜糧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和排便,維持消化道健康;同時也富含維生素B群,能幫助調節新陳代謝、維持皮膚的健康,並增強免疫力。尤其華人飲食每餐幾乎都會有米飯,只要調整為全穀雜糧,就能有不錯的成效!2. 蔬菜:蔬菜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調節腸胃道內的菌叢生態,維持消化道機能。此外,膳食纖維可以降低食物滯留於消化道的時間,可幫助膽固醇代謝、減少有害物質的吸收。3. 豆類(毛豆/黃豆):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緩解便秘問題、維持腸胃道健康。黃豆在保留植物特性的同時,也有和動物性蛋白同樣高吸收率的蛋白質營養,能被人體有效利用,是建構皮膚組織和細胞的重要來源。4. 水果:水果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消化道蠕動、維持腸道內菌叢的生態平衡外,也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維生素A、E、C等都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體內的自由基傷害,維持肌膚膚的完整性。5. 無糖優格/優酪乳:含有乳酸菌,能幫助消化,維持腸道的酸性環境,有益其他益生菌生長。有些添加特殊菌種的優酪乳或優格也能直接補充益生菌,增加腸道中的好菌比例,維持良好的消化道機能。此外,優酪乳和優格也是優質蛋白質的攝取來源,能協助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提供身體修復、合成膠原蛋白的材料。但過多乳品也可能增加長痘痘風險,所以建議可以每天食用一至兩份即可,也能同時觀察食用優酪乳、優格時肌膚是否有長痘、出油問題。紅潤氣色營養素(適合氣色不佳的人)健康紅血球需要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鐵這四個充足的營養素,擁有健康紅血球,就能氣色紅潤喔!以下食材能補充這些重要的營養素。6. 豬血/鴨血(鐵):豬血、鴨血的含鐵量很高,一碗豬血湯就能滿足每日所需攝取量的一半,亦含有蛋白質,熱量及碳水化合物含量都很低,對於追求體態管理的人來說,是CP值很高、沒有太大負擔的養顏食材。7. 牛肉(鐵):牛肉亦富含鐵質,是製造紅血球的關鍵因子,影響著血球攜帶氧氣的能力,牛肉也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人體的吸收效率高,可提供身體組成肌膚結構所需的蛋白質材料。8. 紅豆(鐵):紅豆是素食者的補鐵好食材,若有補足鐵質,可以改善蒼白的氣色。雖然植物性的鐵質攝取效率沒有動物性來得佳,但還是有補充的效果,若想要讓鐵質吸收效率更好,可以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材一起吃。此外,紅豆也含有葉酸,有助於維持紅血球的正常運作,為肌膚帶來紅潤好氣色。9. 菠菜/紅莧菜(葉酸):葉酸是維持紅血球正常運作的重要營養素,若長期攝取不足的話也會有貧血的狀況發生。日常飲食中,深綠色葉菜類就是很好的葉酸來源,每天三餐至少要吃到一種深綠色蔬菜,特別是孕婦,在養胎過程中葉酸的需求也會增加,要攝取充足才會更健康,肌膚更紅潤哦!10. 魚類、蝦、貝等海鮮食材(維生素B12):維生素B12也是紅血球正常運作的關鍵營養素,多存在於葷食的食材中,是消化吸收不好、長期全素的人特別需要留意補充的營養素。【延伸閱讀:你的腸道竟可能比你老20歲!恐是「滿臉痘痘、皮膚發炎」兇手... 營養師:想改善就吃「這2種菌」幫腸道減齡】書籍介紹書名:吃出逆齡好膚質:專業營養師團隊的156道食譜,21天打造素顏美肌作者:好食課營養師團隊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22/02/24作者簡介/好食課營養師團隊 專業的營養師團隊,即時掌握國際健康飲食潮流,以正確易懂的營養資訊,傳遞健康知識,洞察台灣民眾健康與飲食現況,與大家分享最新、最正確、易懂的食品營養資訊。著有《增肌減脂!運動前後快速料理》《做自己的運動營養師》《3日、5日、7日減醣瘦肚餐》等書。web:www.learneating.com延伸閱讀: 那夜,重症醫師狂奔急診室...看到太太血一直冒出來,一個丈夫鼻酸的請求
-
2022-03-1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27歲腦中風癱瘓 人生跌谷底...她復健15年奇蹟恢復正常
「醫生說我真衰!」包淳平談起27歲那年,新婚不久的她,只因與丈夫周末騎自行車來回淡水至士林,就因頭部劇烈疼痛還嘔吐緊急送醫,原先以為頭痛打止痛針休息就好,沒想到她在醫院急診室一躺半小時醒來臉卻歪了,剛好被路過的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發現,檢查之後才發現是「腦中風」。包淳平因腦出血自體無法吸收,趕緊開了20幾小時的刀才撿回一命,卻因此癱瘓在床,只剩頭部會轉,幸運的是她在一次與婆家吵架情緒激動,意外刺激神經重新接上,才又恢復到能走,只不過術後恢復之路千辛萬苦,還曾因腦壓過高暫時取出頭蓋骨,醫師建議她無時無刻都要戴「安全帽」避免碰撞。突如其來的腦中風,打亂了包淳平的人生,失去了服裝銷售事業大好前途與婚姻,不過她仍保持樂觀個性,15年的復健人生,讓她與復健師們打成一片,她笑著說「帥氣的復健師就是我的動力」,如今她雖走路較緩慢、左手尚無法做細微動作,其餘皆恢復良好,從以前天天復健,到現在一周只需報到一次。「相信活著就有希望」包淳平說,生病以來最感謝父母一路相伴,父母親為了幫助她重新融入社會,一年多前承租竹北車站舊站房開啟餃子店,而她就負責當收銀員、招呼客人等,個性活潑的她從不吝嗇分享人生故事,現在不僅是復健中心的活招牌,更是餃子店客人的開心果。
-
2022-03-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了1劑莫德納疫苗「害我差點死了」他曝鬼門關走一遭
43歲許姓男子在台北某公務機關服務,因屬於第二類公職人員,去年6月28日在台北市士林區榮民總醫院接受冠狀肺炎疫苗第一劑施打,未料打完莫德納第一劑,竟是噩夢的開始!許姓男子說,打完莫德納疫苗的一周內,睡眠品質變很差,胸悶無法入眠,精神非常不濟。第9天上樓梯有暈眩無力感,全身倦怠。第10天早上身體發燒,體溫38.6 度,起床馬上暈倒在地上,臉色發白全身冷汗,有要休克的傾向,只好呼叫年邁的父母陪侍在旁,跟服務單位請假在家休息。許姓男子說,翌日仍打起精神上班,但隔天上完夜班,早上7點下班在單位下樓梯時,覺得暈眩差點暈倒,經由同事攙扶下在單位一樓休息後,由同事扶持下搭同事的車返桃園住家休息補眠,但很難入眠,胸悶難耐,7月12日當天下午感覺全身不對勁,在家人陪同下叫計程車緊急到桃園某醫院掛急診,經抽血,電腦斷層後,主治醫師懷疑是心肌梗塞,建議立即住院做心導管手術,家人感覺怪怪的,要他趕快轉院到大醫院,還好有轉院,否則「差點莫名遭挨一刀」。許男說,當晚由醫院轉診到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後經由急診室醫生問診初判為心肌炎,經抽血檢驗,並且做所有能致心肌炎症狀的病毒檢測,奇怪的是,都未查出致心肌炎的病源,7月13日當晚轉入該院心臟內科加護病房,醫師建議自費安排做了更精細高階自費的心臟血管斷層顯影、核磁共振MRI等檢查,因當時全台注射莫德納疫苗的人不多,因此也不敢說就是莫德納引起的心肌炎,只能用「排他法」希望找到真正病因。你當時會害怕嗎?許男說,「會呀!」醫護人員說「心肌炎可大可小」,可能病情急轉直下,隔天插管,人甚至就離世走了,家人立即接到醫院的病危通知,他住進加護病房,當時身體的確很虛弱,因心臟受損,呼吸困難而喘醒,前兩天根本無法入睡,因肺部跟肋膜積水感覺整個肺部肚子很不舒服,血壓低到70-50,身體感覺非常疲累與痛苦,真的非常痛苦。許男說,正常人血氧60%,他只有40%,心臟功能下降,必須戴呼吸器及氧氣罩,晚上睡覺也很困難,不舒服,常睡一半吸不到空氣被驚醒,「我的小孩一個才4歲,一個2歲」,躺在加護病房時,看著白色的天花板,「人生跑碼燈好像回帶一次,鬼門關走一遭,萬一我死了,老婆小孩就很可憐了」,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害怕。許男說,經林口長庚醫院證實發生心肌炎,為施打莫德納疫苗後的不良反應,並通報衛生單位,他去年有向衛生單位申請救濟,但迄今無下文。他目前心臟仍感無力,無法提重物,造成心臟受損嚴重副作用,還要依醫院規定定期回診追蹤心臟復原的程度,下月醫院排定核磁共振等相關檢查。「如果讓你再選擇一次你會打疫苗嗎?」許男說「我不會打了」,風險太大,「害我差點掛掉死了,政府都沒有關心我們」,感到很沮喪,他呼籲政府應多關心注射疫苗造成副作用身體有不良反應的人。
-
2022-03-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他雙腿無知覺…不良反應嚴重 政府應多關心
盧彥良廿六歲,去年考上台大商學研究所,年輕正盛,去年五月廿八日注射AZ疫苗第一劑,隔天早上突然雙腿麻痺失去知覺,無法下床走路,要家人攙扶,他嚇壞了,心想「完蛋了、美好的人生毀了,難道要拄著枴杖一輩子」。盧彥良的父母兄長都是醫護人員,第一劑都打AZ,他也想響應政府政策,就選AZ疫苗。當天下午四點多打完疫苗,翌日凌晨二點發燒到卅九度,雙腿麻痺無法下床,整個人很不舒服,勉強扶著床邊及衣櫃慢慢走,拿了一顆普拿疼退燒止痛藥服用,想走到客廳卻走不動,就回到床上繼續睡覺,沒想到,就這麼昏睡一整天。媽媽蔡秀琴發現他出現嚴重副作用,爸爸盧亞人醫師當下診斷為對AZ疫苗產生「格林巴利疫候群」。盧亞人研判,兒子的症狀就是注射AZ產生的極罕見不良反應,讓抗體不只攻擊病毒,還會無差別搗亂人體周邊神經髓鞘細胞,進一步造成周邊神經系統癱瘓。「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不敢再打AZ,因為實在太震撼了,太可怕、太可怕了。」另一個可怕經驗則發生在許先生身上。工程師許先生今年四十三歲,去年六月廿八日在北榮注射第一劑莫德納疫苗,不但睡眠品質變差,胸悶無法入眠,精神非常不濟。第九天上樓梯有暈眩無力感,全身倦怠。第十天早上身體發燒,起床後暈倒在地上,臉色發白全身冷汗。七月十二日下午感覺全身不對勁,家人警覺性高,當機立斷連夜轉診到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他在加護病房期間,呼吸困難無法入睡,肺部跟肋膜積水。經林口長庚醫院證實發生心肌炎,為施打莫德納疫苗後的不良反應,並通報衛生單位。去年他向衛生單位申請救濟,至今仍無下文。「我不會再打了」,他查了政府官網,台灣打疫苗死的人比罹患新冠肺炎死亡的人還多,建議政府應多關心注射疫苗後,副作用導致身體有不良反應的人。
-
2022-03-09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偏頭痛還是腦出血分不清 醫授4招自我察覺保命
彰化一名50歲婦女與家人聊天,卻突然頭痛欲裂,噁心想吐,隨後四肢癱軟無力、意識逐漸模糊,經救護車送到彰基醫學中心急診,已呈現重度昏迷,經緊急手術並在加護病房救治後才恢復,醫師提醒,民眾可以利用「手、嘴、說」口訣,篩檢有沒有腦中風急性現象,及早治療。今天中部天氣回暖,但依據彰基統計,今年一月起在寒流濕冷天氣的籠罩下,腦出血性中風比去年同期大增4成;尤其是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等慢性病疾病,其發生腦出血的危險性是一般人的5倍以上。彰基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彥中表示,民眾可以利用「手、嘴、說」口訣,篩檢有沒有腦中風急性現象,「手」-雙手平舉,看有沒有單側瞬間無力狀況發生;「嘴」- 照鏡子並觀察嘴巴有沒有歪斜現象;「說」 -跟別人對談,有沒有口齒不清、講話問A答B或表達不清楚的情形;如果發現以上這三種現象,最後就是「快」,趕快打119或趕快送到急診室,請醫師評估。彰基神經外科主任鄭均洹表示,寒冷的季節,彰基的急診室收治很多腦中風的病人,腦中風可能會造成生命危險之外,也會造成一些功能缺損,讓病人和家屬面對後續治療的問題;一般來講,腦中風大概每年每10萬人有180人,出血性占了50人,動脈瘤破裂占了10人,這位50歲中年女性就是動脈瘤破裂造成的腦中風,相當危急。患者送來彰基時已呈現重度昏迷,經一連串包含腦部斷層掃描、抽血等檢查,發現不是單純腦出血,或腦中風,而然是腦部血管瘤破裂,合併嚴重高血壓,生命垂危,彰基急診與神經外科團隊在20分鐘內完成相關手術準備,經緊急手術後,病人已經恢復清醒,在加護病房的照顧最後出院,甚至可以恢復工作崗位。
-
2022-03-05 新聞.元氣新聞
又見諾羅病毒 彰化群聚通報9案69人、親友聚會旅遊最多
疾病管制署監測發現,國內近期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群聚事件檢出病原體以諾羅病毒為主,彰化縣衛生局接獲通報疑似諾羅病毒群聚共9案、69人,其中因親友聚會旅遊商務就有7案、52人,由於諾羅病毒傳染途徑常是透過接觸、食物,衛生局推測可能是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相關限制鬆綁,群聚、用餐的機會增加所致。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說,雖然全民習慣戴口罩,但這兩、三周以來諾羅病毒與外籍移工A型肝炎群聚通報明顯增加,兩者都會透過食物傳染,尤其諾羅病毒傳染力及散播力快速廣泛,透過口糞傳染外,像是廚師、料理食材人員染病,使得食物被汙染,或是與罹病者接觸、群聚吃飯都容易被傳染,加強清消,注意勤洗手,一般就可以控制傳染。葉彥伯表示,近期透過民眾與急診室等通報,疑似諾羅病毒群聚案件中以親友聚會旅遊商務活動傳染最多,共有7案,另有長照機構1案、15人,校園1案、2人,諾羅病毒來得快也去得快,尤其嘔吐的症狀明顯,1、2天就會發病,罹病者通常會自己好,感染源如果是在人口密集機構或是食品業,須採取清潔消毒措施。彰化縣衛生局指出,預防諾羅病毒感染,應預防食品中毒5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徹底加熱、要注意溫度保存原則」,另生蠔等貝類水產品需特別注意,應徹底煮熟再食用,避免生食而造成諾羅病毒的食品中毒。
-
2022-02-27 名人.傅志遠
傅志遠/奮力一搏 與生命共舞
十幾年前,我剛升任主治醫師的某個值班日,急診送來一位胸口插著一把刀,已經沒有生命徵象的「死人」。初步診視病患,我認為已經回天乏術,所以決定照醫療常規進行心肺復甦術,若是三十分鐘沒有反應,則宣告病患死亡。我相信,以如此怵目驚心的場景與急救完全無效的嚴重程度,不會有人責難醫師。當時我的主管經過急診,看到我的處置沒有多說什麼,但默默地戴上手套,就在急診直接把胸口劃開,一隻手捏住心臟被刺穿的破洞,另一手拿著針線縫合。一時間我看傻了眼,只得趕緊戴上手套幫忙,我們師徒兩個就在急診完成「緊急開胸」與「心臟縫合」手術,心臟很神奇地在我面前重新跳動。永遠忘不掉那一刻,在急診把病人救回來後,我推著病人到手術室,繼續後續治療,我盯著那顆原本被我放棄、以為沒有希望的心臟,一下一下地跳動著。「隔著手套,我幾乎可以直接觸摸到生命的源頭。心臟在我眼前奮力跳動,似乎在告訴我不要放棄它。」十年前我出版了第一本書《拚命》,封面就是這句話,向這個難忘的場景致敬,多年來我也一直用這件事提醒自己擔任外傷醫師的使命。這天傍晚,轉診來了一位腹內出血病患,據說在前一家醫院已心跳停止,急救過好幾次才勉強有生命徵象,趕緊轉送至醫學中心進行止血手術。進急診室不到五分鐘,心電圖又呈一直線。第一時間壓胸急救,施打強心針。「心臟已經停了,還有什麼可以做的嗎?」住院醫師問我。「一進急診室就沒有生命徵象,如果救不回來,也不會是醫師的責任吧!」另一位住院醫師自言自語。傷得這麼嚴重,應該不會有家屬責難醫療過程。「讓病人側躺,我要開胸!」我下達了這個指令。「開胸?」住院醫師有點疑惑,不確定我要做什麼。「這是唯一的機會,拚一拚吧!我們要幫他撐到手術室。」病人最終需要的是開腹止血,但在此之前,他必需活著,死人是沒辦法接受手術的。我們幾個在急診急救室進行緊急開胸,下一步是把手伸進胸腔,直接夾住主動脈,這是控制腹部出血的最後焦土戰,接下來剪開心包膜,直接用手按壓心臟。心臟是扁的,因為血已流乾。心臟不會跳,必需靠我用手一下一下地擠,心電圖仍是一直線。突地,心臟動了一下,而且是有力地扭動。「有了!有了!」我和同事歡呼,心臟在我們面前恢復搏動,那種你捏一下、心臟回跳一下的感覺,如同與一個新生命共舞。手術室那邊已經待命,隨時可以開腹止血。心臟雖然恢復跳動,但還需要我們幫他加把勁,於是我們一下一下地捏著心臟搭電梯,把病人護送進手術室。最終病人活著進到手術室,接受後續的治療,或許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或許終究難免一死,不過外傷醫療的第一仗,我們守住了。急診開胸、主動脈阻斷與開胸心臟按摩,這三個屬於外傷醫師的終極武器發揮效用,這在我多年的外傷醫療生涯中,也是相當少有的經驗。入行第一天,我就知道必須拚命,拚自己的命去替病患拚命。十多年後,我繼續拚命。
-
2022-02-25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糖尿病女未按時服藥半夜胸悶送急救 竟是心肌梗塞
台中市59歲鐘姓女糖尿病患沒有按時服藥,日前夜間胸痛、盜汗,隔天一直吐、頭暈,送醫急救,研判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經搶救打通阻塞的三條冠狀動脈,挺過危機,並於5天後轉出加護病房,觀察4天後康復出院。長安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廖茂芳說,鐘姓女子根據家屬得知病患罹患小兒麻痺、糖尿病,但沒有按時服藥,日前夜裡出現胸痛、盜汗,早上一直嘔吐和頭暈,由家人家人緊急送至長安醫院急診室,鐘姓女子到院時收縮壓只有70右左,急診醫師立即安排心電圖檢查,研判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當下給予抗血栓藥。廖茂芳指出,由於鐘姓女子心導管檢查發現三條冠狀動脈都有阻塞,其中有兩條幾乎是完全阻塞,於是立即為她安裝主動脈內氣球幫浦,這是一個輔助器可以讓心臟減少負荷,也可以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接著進行氣球擴張術和放置支架打通血管,總算挺過危機,鐘姓女子術後恢復良好,5天後6轉出加護病房。廖茂芳說明,急性心肌梗塞比較典型的症狀為胸悶、胸痛、一直盜汗,覺得快要窒息的感覺,有時候胸痛會輻射到左肩膀、下巴、背部等,少數會出現上腹痛、噁心嘔吐類似腸胃的症狀,像鐘姓女病患的冠狀動脈阻塞所造成下壁心肌梗塞,因位置靠近上腹部及胃之處,因此有時常被誤認為胃痛。廖茂芳指出,急性心肌梗塞5大常見風險因子,分別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還有年紀比較大的人,避免發生就是要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戒菸,規律運動、清淡飲食,建議每年健檢可以加做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檢查;若有發生症狀,把握黃金救治時間盡早就醫。長安醫院投入人力及設置2間心導管室,提供心臟病患更全方位、便利的醫療照顧。
-
2022-02-21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血管病變易衍生併發症 醫教如何控糖同時護心腎
「醫師,好久不見!」剛進到診間的陳先生大聲問候,因為追蹤糖尿病多年,彼此就像老朋友一般。「的確好久不見,」醫師翻看病歷,抬起頭說,「你上個月沒有回診拿藥耶。」「唉…上個月命差點就沒了。」陳先生苦笑著說。「發生什麼事?」醫師問。「我在上班時突然胸痛,被送到急診室。」陳先生摀著胸口說,「檢查發現是心肌梗塞,緊急做心導管,放了兩根支架,才撿回一條命。」他的體重有一百多公斤,血糖不好控制,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頂埔中心診所院長張嘉興醫師指出,經歷過心肌梗塞之後,患者有意願更積極控制血糖,於是在討論過後,便開始使用腸泌素類似物治療糖尿病。漸漸把血糖控制得更穩定,體重也顯著下降,而且腸泌素類似物對心臟具一定的保護效果,可以降低心肌梗塞、中風的發生率。「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都會跟患者相處很多年,像朋友一樣,」張嘉興醫師說,「我們都很不希望看到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所以在選擇血糖藥時,都會將器官保護納入考量,盡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糖尿病血管病變,衍生各種併發症血糖超標時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是長久下來會造成一些血管病變,張嘉興醫師表示,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是從小血管病變開始,會影響眼睛、腎臟,至於大血管的病變,則發生在腦血管或心臟,可能導致中風、心肌梗塞。血管病變常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關,因為脂質堆積在血管壁,使血液循環漸漸受到影響。「我們全身從頭到腳都有動脈,只要有動脈的地方都可能出現動脈粥狀硬化」,張嘉興醫師解釋,「心臟的冠狀動脈阻塞就是心肌梗塞,腦部動脈阻塞就是腦中風,如果發生在腳的話,就會造成痠麻、疼痛、冰冷、間歇性跛行等,嚴重可能需要截肢。」觀念進化,控糖同時護心腎根據統計,約1/3第二型糖尿病患具有心血管疾病。由於糖尿病患經常具有高血脂、高血壓等共病,會促使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加速惡化,而成為重要的死亡原因。張嘉興醫師解釋,近年來治療糖尿病的觀念持續進步,希望可以在控糖的同時,發揮保護心臟、腎臟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目前的腸泌素類似物GLP-1、排糖藥對於心臟及腎臟都具有相當的保護效果。張嘉興醫師說,運用不同機轉,可以把血糖控制得更穩定,而且有助於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具有多重機轉的腸泌素腸泌素GLP-1能夠影響多個器官,發揮多項生理功能,包括抑制升糖素分泌、促進胰島素分泌、延緩胃排空、產生飽足感等,張嘉興醫師說,這幾項功能除了能夠降血糖,還可以幫助患者控制體重,體重控制對第二型糖尿病患相當重要。「其實我們身體本身就會分泌腸泌素。」張嘉興醫師解釋,「在進食之後,小腸會分泌腸泌素,只可惜身體產生的腸泌素作用時間非常短。經過修飾的腸泌素類似物,可在體內存在比較久的時間,持續發揮功效。」使用腸泌素類似物後,醫師會視狀況幫患者調整藥物,張嘉興醫師說,不過二甲雙胍類藥物需要繼續使用。因為具有延緩胃排空的效果,部分患者在注射腸泌素類似物時,會感到腹脹、噁心、嘔吐,但是大多可以透過飲食調整而改善,而且隨著時間,身體也會逐漸適應。溫馨小提醒想要把血糖控制穩定,一定要多方配合,包括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按時用藥、維持理想體重。除了定期回診檢驗糖化血色素之外,建議在家也可量測血糖,較容易掌控血糖的狀況。糖友可以善用「配對血糖量測」,張嘉興醫師叮嚀,週一測量早餐餐前與餐後2小時的血糖,週二測量午餐餐前與餐後2小時的血糖,週三測量晚餐餐前與餐後2小時的血糖,以此類推,每天測量一餐的餐前與餐後血糖。如此一來便能記錄三餐的餐前與餐後血糖,有助了解血糖控制的成效,方便醫師調整藥物。隨著控糖觀念的進步,我們除了要把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還要考慮器官保護,以降低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的風險!原文:
-
2022-02-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染疫醫:20萬補償 換不回健康肺
醫護染疫不得已,最近一位染疫醫師拿到防疫補償金六點五萬元,同儕不平,大嘆人命不值。本報獨家專訪這位醫師還原染疫過程,當天為了幫一位患者插管,同時協助的醫護和清潔、傳送員及警衛,累計十人確診。他說自己是輕症,補償金額少,一位肺部三成纖維化的同事拿到廿萬元,但這廿萬換不回健康的肺。穿全套隔離衣 難擋病患嘔吐衛福部去年三月宣布將醫護染疫補償金上限,從卅五萬元提高至一百萬元,但去年五月本土疫情爆發造成許多醫護染疫,北市聯醫陽明院區更是「重災區」,多位醫護癒後飽受「新冠後遺症」困擾,體力大幅下降、半夜胸痛驚醒,更有工作人員因家人染疫死亡,就此離開傷心地,不願意重回醫院工作。這位獲六點五萬元補償的胸腔科醫師說起染疫情形,歷歷在目。去年六月疫情高峰,天天都有肺浸潤患者急須插管治療。當時他遇到插管困難的百公斤病患,「病患一邊插管,一面嘔吐,不時要監測血氧,除了我和三名護理師,還有麻醉主任、麻醉護理師。」大家穿起全套隔離衣協助,最後六人中有五人染疫。當天的負壓隔離室外,還有一位外科醫師診查外傷病人及一位泌尿科醫師會診,兩位醫師也雙雙染疫。此外急診室的清潔、傳送人員及警衛也被波及,同天累計十人確診。肺損走路會喘 拿30萬又如何胸腔科醫師表示,他被嘔吐物噴濺感染住院十天,使用瑞德西韋治療,出院後自主健康管理,累計停工一個月,薪資大打折,卻僅獲六萬五千元。但另一位醫師更嚴重,使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治療,停工兩個月,肺部三成纖維化,永遠無法恢復,獲賠廿萬元。清潔和傳送人員也受創嚴重,一位住院二個半月,走沒幾步路就開始喘,「四成肺功能喪失,就算拿卅萬又如何?」;另一位雖為輕症,但先生也因此染疫,重症往生,「先生過世後她非常憂鬱,最後這兩位都辭職了。」醫師問她是否在意自己拿多少?她一點也不關心。對她來說就算拿到一百萬,也換不回先生。他很不忍,「醫護非自願染疫,在病房出生入死,拿廿萬、卅萬元換回你的肺有多好?更別說親人染疫往生的陰影,根本無法彌補。」他指出,自己去年六月上旬確診,院方協助蒐集病歷、請醫護填寫染疫過程,院內前後已有十多位醫師確診,但有一半的人至今都還沒有收到審定補償金公文通知。他表示,「有同仁開玩笑說,醫院這麼多人染疫,應該也有幾十萬要請客,沒想到打開只有這些。」讓人質疑審核標準,又是哪些領域的公正人士負責審核?還記得當時社會瀰漫著對醫護人員的恐懼及不友善,「很多醫師都不敢回家,深怕傳染家人,在旅館住好幾個月,我的理髮師也請我去找別人剪頭髮。」他說,現在還有許多院內醫護持續在胸腔科醫師蘇一峰門診治療,對於政府畫大餅開支票,卻沒替第一線奮鬥的醫護送暖,感到心寒。
-
2022-02-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幫患者插管染疫…醫師僅拿6.5萬嘆:補償再高換不回健康的肺
本土疫情爆發後,多位醫護傷痛仍未平復。最近一位染疫醫師只拿到6.5萬元補償,外界大嘆人命不值。聯合報獨家專訪這位醫師還原染疫過程,為了幫一位患者插管,當天協助的醫護和清潔、傳送人員及警衛也確診,同一天累計十人確診,且不乏有人癒後飽受「長新冠」後遺症,體力下降、半夜胸痛驚醒,現在都還在治療。胸腔科醫師(化名L)說起染疫情境,「去年六月疫情高峰,許多重症患者被塞往急診室就醫,天天都有肺浸潤患者急須插管治療。」當時他值班第三天,遇到一個插管困難的百公斤病患,因體型大、脖子短,須要多人合力協助,他與醫護同仁扛起急救責任,殊不知這天就此蒙上的染疫陰影。「當時這位病患一邊插管,一面嘔吐,不時須要監測血氧位置,除了我(胸腔科醫師)和三名護護理在內,前後請了麻醉科主任、麻醉護理師都到現場。」大家穿起全套隔離服到負壓室監測協助,最後六人中,有五人都染疫。當天負壓隔離室外,還有一位外科醫師正在檢驗外傷病人及一位泌尿科醫師正在進行會診,兩位醫師也雙雙染疫。此外急診室清潔、傳送工作人員及警衛也確診,同一天累計十人確診;之後還有兩位護理師染疫,一位甚至有孕在身。胸腔科醫師L表示,他被嘔吐噴濺感染住院十天,後使用瑞德西韋治療後順利出院,出院後因須自主健康管理,累計停工一個月,薪資大打折,卻僅獲六萬五千元。但另外一名外科醫師症狀更嚴重,須使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治療,停工二個月,獲賠廿萬元,有三成肺部纖維化,永遠無法恢復,可領重大傷病卡。除了醫護,症狀嚴重的其他工作人員,有一位光住院就住了二個半月,走沒幾步路都會開始喘。另一位雖是輕症,但創傷更深,她的先生因此感染,出現肺浸潤等重症,最後在加護病房往生,「先生過世後她非常憂鬱,最後這兩位都辭職了。」他很不忍,「醫護非自願染疫,在病房出生入死,拿廿萬、卅萬元換回你的肺有多好?更別說親人染疫往生的陰影,根本無法彌補。」L醫師自嘲,自己症狀相比其他人算非常輕微,「金額數字越少,應該開心慶祝!」但另一症狀嚴重醫師獲二十萬元補償,卻讓他嘆人命不值,「醫護非自願染疫,在病房出身入死,拿廿萬喚回你的肺有多好?」更別說醫護和醫院工作者還是承擔當時社會的恐懼及不友善,「很多醫師都不敢回家,深怕傳染給家人,在外面旅館住好幾個月,就連我的理髮師也請我去叫別人剪頭髮。他指出,自己在去年六月上旬確診,院方也蒐集醫院病歷、請染疫醫護填寫染疫過程,而醫院前後已有十多位醫師確診,且有一半的人,至今都還沒有收到審定補償金公文通知。「我問阿姨會不會在意自己拿多少,她一點也不關心。」醫師想想說到,對她來說就算拿一百萬,也換不會她先生的命。他說,當初中央說將補償金從卅五萬提高到百萬,至今過了半年收到公文,「同仁開玩笑說,醫院這麼多人染疫,應該也有幾十萬要請客,但沒想到打開只有這些。」其中光是值班費和看診費就不及補償金額,懷疑審核標準到底在哪裡,又是哪些領域的公正人士負責審核。如今回到醫院是否會有陰影?他無奈說「有陰影的都辭職了」至於院內同仁,後續在胸腔科醫師蘇一峰門診護持續治療,深深體會到「一但染疫後,面臨長新冠的痛苦和無奈。」對於政府開了支票,卻沒有替在一線奮鬥的醫護及工作人員送暖,感到心寒。
-
2022-02-18 該看哪科.婦產科
夫載孕妻遭追撞!醫師機警緊急剖腹 產下健康男娃
台中劉姓孕婦懷胎36周,上周由丈夫騎機車載送上班途中遭後方機車追撞,整個人遭撞飛,摔落路旁,送醫救治。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科主任陳泰昌機警觀察到胎兒的胎心率「波紋」似乎有微幅減速現象,研判是「後發型胎心率減速」,建議應緊急剖腹生產,所幸過程順利母子均安,順利解除危機。劉姓孕婦的丈夫初為人父,回想車禍當時的景象仍心有餘悸。他表示,他當時載妻上班行經霧峰區中正路口準備左轉,遭後方一輛機車追撞,當下還來不及反應,心裡只想著「怎麼辦?老婆在哪裡呢?」看到妻子已被撞飛摔落路旁,經路人協助報警送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急診室醫師張焴程表示,患者到院後恢復意識,右手有骨裂及身體多處擦傷,由於患者身懷六甲,立即裝上胎兒監視器,並通知婦產科醫師診察。陳泰昌趕到急診室後,觀察發現胎兒的胎心率為150,懷孕31至40孕周的胎心率約為每分鐘120至160次,屬合理範圍,但胎兒的心跳波紋似乎出現微幅震盪,研判是後發型胎心音減速的徵兆,擔心是因車禍劇烈撞擊,造成胎盤功能受損,若不緊急處理,胎兒恐有缺氧風險。正當醫療團隊還在檢查孕婦有無其他車禍後遺症時,胎兒的胎心音減速到100次左右,建議剖腹急產,夫妻討論後選擇相信醫師專業,也順利在當天下午分娩體重2800公克的健康男娃,夫妻倆瞬間轉換身分為新手爸媽,並感動地說「雖然寶寶來得很突然,但只要健康,一切都值得了!」陳泰昌強調,胎心率會隨著產婦與胎兒活動或者子宮收縮產生變異性,只要胎心率基準線都在各孕期正常範圍內,合理的變異性是可以接受,但如果下降幅度過大,或胎心率恢復緩慢,都可能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缺氧的表現,有經驗的醫師都會建議要趕緊剖腹,以免造成胎兒健康受損的風險。
-
2022-02-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香港今日新增確診恐破1,500例 預計下月才達疫情高峰
香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持續攀升,香港商業電台預告,香港今日新增確診將達1,510例,再創新高。港府專家顧問、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目前香港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持續上升,不少確診者感染源不明,預估疫情要到下個月才會來到最高峰。許樹昌12日上午在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中表示,確診病例數是否持續上升,正與緊縮社交距離措施「扯大纜」(拔河)。目前香港疫情的病毒即時傳播率為2.3,比起沒有任何措施介入的7至8,顯示相關防疫措施正在發揮作用 。許樹昌指出,根據新加坡的數據,年長者若已接種疫苗,感染後死亡率可大幅減低。例如80歲以上的年長者,未接種疫苗的死亡率為21%,接種後降至3%。因此,他呼籲,若快篩結果呈陽性,無須急著搭乘計程車前往醫院急診室,因為目前急診室已經「頂唔順」(承受不住)。許樹昌表示,若有同住家人快篩陽性,在等待安排住院治療期間,彼此都要戴好口罩,分開用餐。共用的洗手間,使用後要先消毒,家人也要做檢測。他並提醒香港市民,由於香港的居住環境擁擠,應在U型水管中注水、關閉住家靠社區天井的窗戶,但打開其他窗戶保持居家空氣流通,以避免病毒垂直或橫向傳播。許樹昌稱,香港單日確診數不斷創新高是在預期之內的,若加強社交距離措施仍未能有效遏止疫情蔓延,加上醫院病床飽和,才會考慮封城或居家治療。但香港要實行封城將面臨很大的挑戰,例如如何監管市民岀入、如何放寬市民得外岀就醫等等。針對香港傳出11日有一名4歲男童猝死,新冠病毒檢測初步確診,許樹昌認為,目前尚不能斷定男童是因病毒致命。但他建議家長,若小孩出現咳嗽、嘔吐等症狀,應儘快就醫。
-
2022-02-1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媽開腎結石手術卻心跳停止,為了救命可能終身洗腎!面對醫師你該怎麼做?一位醫師的親身體悟
在醫療現場,病人與醫師其實是種以苦難相連的生命共同體。面對無法重來的醫療歷程,可以如何做得更好、避免併發症?郭漢崇醫師將一張張病歷,化為一則則故事;「以病為師」,道盡他身為外科醫師對生命的深刻體悟。編按:慈濟醫療法人副執行長暨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行醫超過30年,一位站在第一線的外科醫師省思:手術併發症,真的無法避免?一旦發生併發症,又該怎麼辦?如何面對病人、家屬的責難?當自己、家人成為病人,是怎樣的心情?32年前,郭漢崇離開臺大醫院到花蓮慈濟醫院任職。在這裡成為第一線的泌尿科專科醫師,負責東部地區民眾泌尿系統的健康。當然郭漢崇手邊也累積許多困難病例,沒有辦法推辭,也無法將他們往臺北送,必須親自面對病人,一一的解決病痛。〈一起把媽媽救回來〉「郭醫師你聽我講,你真的不能太忙,你一天開那麼多刀,怎麼有辦法顧每一個病人呢?以後要改進知道嗎?」秀美上氣不接下氣的對我講了這些話,我緊握著她的手跟她說:「我知道了,你安心,我一定會好好的把你治好,你安心喔!要加油。」我慢慢退出病床旁邊的急救圈,讓外科加護病房的醫師和護理人員靠近秀美,他們繼續對秀美實施該有的治療。給她氧氣,在她的右頸部插上中央靜脈輸液管線,並且注射大量強心劑、碳酸氫鈉,以及氯化鈣,來穩定她的酸中毒和心跳不穩定。就在大家手忙腳亂穩定秀美的生命跡象時,我注意到病床旁邊的生命徵象記錄器顯示, 秀美的心跳愈來愈快,每分鐘高達一百四十幾下,但心跳的強度卻愈來愈弱,而且不時出現不整脈 ,以及不正常的心臟收縮。血氧濃度也從剛來急救室的百分之九十,漸漸下降到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八十。我馬上告訴外科急救室的陳醫師說:「可能要插管比較安全。」於是陳醫師囑咐護理人員準備氣管插管。怎麼會突然間就停止心跳?我們幫秀美打了鎮定劑方便插管,突然間,心跳就變得亂跳起來,出現心室顫動和心搏過速的現象。這顯示心臟即將進入無法代償,接下來就會造成心跳停止,病人會因而死亡。陳醫師立即將氣管內管插好。這個時候心跳戛然停止,記錄器上心跳成一直線。一群人立即將病人的衣服拉開,開始實施體外心臟按摩。強烈的胸部擠壓按摩聲在空氣中瀰漫著,大家屏住呼吸、非常緊張。一旁的心搏復甦器、電擊器也已經準備好了,壓了一分鐘,看心跳還是沒有恢復。因此,急救室的醫師立即施予心臟體外電擊。當高伏特的電流傳過秀美的心臟以及身體,她的整個軀體跳了起來,心臟跳了幾下又停止。於是醫師們只好再輪流進行體外心臟按摩,並且按照一定的時間注射強心劑和碳酸氫鈉,來穩定酸鹼平衡,讓身體裡的細胞維持恆定。我在一旁看著急救室的醫護人員急救了大概五分鐘,心頭一涼,怎麼會這樣?但是我必須撐下去。所以我一個人走到外科急救室外,對秀美的丈夫和小女兒說:「情況很不樂觀,秀美剛剛心跳停止,我們正在急救中,不知道能不能拉得回來。」秀美的丈夫神情非常倉皇,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嘴唇顫抖。他拉著我的手說:「郭醫師,怎麼會這樣子?剛剛從電腦斷層室檢查回來,一路上我握著她的手還是溫暖的,怎麼會突然間就心跳停止呢?你一定要救救她,你要救救她。」我點點頭說:「我們一定會盡力,你放心,在這邊坐著休息一下,通知孩子們趕快過來陪一下媽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最後一面,但是我們一定會盡力。」就這樣,我逃離了與秀美先生和她女兒見面的現場,回到外科加護病房,並且參與秀美的急救工作。急救進行了十五分鐘,當陳醫師放開手,發現秀美的心跳回來了,而且非常強。我握住秀美的手,心中默默的禱告著:「秀美你要撐下去,旁邊的我們都在努力著,病房外面有你的先生,還有在路上趕來的女兒們,他們都會陪著你一起渡過這個難關,你要堅強撐下去。」我不知道秀美能不能聽到我心中吶喊的這幾句話,但是看著記錄器上她那強而有力的規則心跳,我漸漸的安心,秀美應該有機會可以活下去了。病人第二次進行腎造瘻取石術這是發生在2018年1月的一個星期二。秀美是我的老病人,她在2017年5月,曾經因為右側腎結石到門診,我幫她進行了經皮腎造瘻手術,將她的結石拿得很乾淨。此後,秀美因為有一些風濕性關節炎以及C型肝炎,同時在院內的風濕免疫科以及外科接受進一步治療。秀美的身體十分硬朗、個性活潑,住在臺東成功的小鎮;她喜歡交朋友,參加地區的社團活動,是一個非常好動的中年婦女。因為住在成功,不方便常常來花蓮返診,所以當秀美在去年一月回到門診追蹤檢查時,赫然發現她的腎臟又長出另外一顆結石。而這顆石頭伴隨著腎臟輕微的發炎,讓她常覺得右腰有點痠痛。秀美因為自體免疫的疾病和治療的關係,腎功能不是很好,所以她很擔心這顆結石會造成她腎臟出口阻塞而影響腎功能,因此,她到我的門診,希望能夠像以前一樣用手術方式取出結石。經皮腎造瘻取石術在泌尿科醫師而言,是例行的手術方式。由於結石太大,無法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是經尿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來處理。所以,必須從腰部,在超音波指引下先做造瘻,再從這個造瘻口取出結石。這種手術是每位泌尿專科醫師應該要會,而且做得很好的。不過這種手術也潛藏著一些可能的併發症。例如,病人如果有出血傾向,凝血功能不佳,手術後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出血;或是病人有細菌性的腎盂腎炎,在沒有控制好的時候,就貿然接受手術,手術當中可能會使細菌擴散到全身,而引發細菌性敗血症。當然手術當中也可能因為麻醉或其他的因素,導致一些併發症,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預防,但是不希望發生的。雖然如此,手術做多了,還是難免會碰到一些併發症。不過在手術之後,仔細觀察病人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其實併發症都可以很快解決,不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腎臟結石手術卻心跳停止,少見且不妙就在秀美從急診室的電腦斷層檢查送回外科加護病房,大家開始準備幫她做緊急處置的時候,她居然發生了心跳停止的嚴重狀況。這種心跳停止的狀況,可能是來自於出血後,大量輸液所產生的心肺功能代償失調;第二個可能是大量且快速的輸血,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所引起的心臟跳動不穩定,而產生的心跳停止。不過,當心跳停止的時候常常會造成全身血液循環受到影響,造成嚴重缺氧、組織壞死,加深酸中毒的危機。雖然在第一時間有氣管插管輸送氧氣,以及體外心臟按摩和電擊,讓心臟功能恢復了過來。但是十五分鐘的缺氧,卻使得腦部血液循環受到影響。我們檢查了秀美的瞳孔,發現已經兩側都放大,對光沒有反應,我心裡暗叫一聲:「不妙!」但看著她強而有力的心臟跳動,又不禁期望秀美還是有機會可以活下去。畢竟一個腎臟結石的手術,造成這樣子的心跳停止的後果是非常少見,而且不應該發生的。但是既然已經走到這個地步,我們就必須全力搶救。此後的十四天,我與秀美和她的家人成為生命共同體,我們一起努力搶救秀美,把她從鬼門關裡拉回來。在這十四天的奮鬥過程當中,每一天都像一年那麼的長,每一分鐘都讓我們的內心交戰,受盡了苦難。但回想起來,卻是無比的甘甜。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姊妹倆聽到媽媽有這種劇烈的變化,都非常震驚,也無法接受。在加護病房外面見到我,姊姊劈頭就一直逼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子?」我耐心的把整個治療過程,還有可能的發生情形說明了一遍,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病情會急轉直下。一般的情況都是可以控制,但秀美突然的心跳停止,卻讓我們措手不及,也無法了解真正的原因。現在只能就所知道的狀況趕緊補救,並且盡量補足我們可以修復的地方,期待狀況穩定,能夠讓她存活下來。妹妹珮玟倒是非常冷靜,她聽完我講的話後跟我說:「郭醫師,媽媽那麼相信你,我相信她一定很有自信。我也相信你一定是她可以依靠的人,我會堅定的支持你對媽媽所做的一切治療。請你放心,也請你要注意保重身體。因為你不能累倒,你一累倒,媽媽就沒有人可以依靠了。請你務必要好好休息,這樣才會有精神仔細的照顧媽媽。」聽了珮玟這一番話,我心裡其實非常慚愧。我們一定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做得不對。時間過得很慢,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擔心秀美的身體有劇烈的變化。但是秀美的心跳卻非常穩定,血壓沒有什麼變化,倒是腹脹的情形愈來愈嚴重。那一夜我無法成眠,累到閉一下眼小睡一番,夢中老是夢到秀美腎結石手術的過程,到底什麼地方我們沒有注意到?決定打開後腹腔找出真正的出血點我思考了從手術後一直到此時生理的狀況變化,深覺再這樣拖下去不是辦法。因為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搶救時間點若錯過了,可能就來不及。我跟秀美的先生、女兒商量,我覺得真正的出血點還是沒有止血,再加上大量的出血以及大量的輸血,使得全身的血液凝固因子不足,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趕快找到出血點,加以止血。而這個手術必須打開後腹腔,而且手術的時候可能要拿掉她的腎臟。因為出血點既然是因腎造瘻管所造成的,要止住出血點,就非得把腎臟拿掉不可。不過秀美的腎功能並不是很好,從手術病情變化、心跳停止之後,到現在腎臟的尿都沒有出來,很可能將來必須要終身洗腎。但為了要救命,我們非得要下這個狠招不可。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不論外科醫師如何決定,我們並沒有把握這個手術一定能挽回她的性命。但我跟秀美的女兒講:「如果我們不做這個手術,秀美應該是救不回來。但若勇敢的冒險,開進去把腎臟拿掉,找到出血點趕快修補,才有機會讓她不再出血,而且挽回她的生命。」這時秀美的先生不知道怎麼辦,女兒卻支持我,她說:「郭醫師,我們全家都相信你,你做的決定,我們會支持。縱使媽媽真的救不回來,我們也不會怪你,但請你在最適當的時候就去做吧!」其實在下這種決心的時候,我並沒有把握。我也跟外科李主任商量,李主任並不是很贊成這個作法。但他認為,如果我覺得該做的時候,他會支持,也會過來幫忙,真的有什麼狀況再做處理。我內心一直交戰著:做、不做、做、不做。心裡想著,萬一開刀進去時遇到無法挽回的大出血,很可能秀美就會死在手術臺上;萬一拿掉腎臟,找到出血點暫時止住了,可能秀美的身體狀況還是逐漸變差,最後依然挽回不了她的生命……開刀進去,我必須要負最大的責任。但是不開刀進去,難道救不回來,我就不用負責了嗎?這種抉擇對一位外科醫師,尤其是當初造成出血的醫師而言,真的是非常難以決定。當然,最後我還是把秀美送上手術臺。我們備妥了血漿、血小板,很快的開刀進去,隨後一塊塊的拿掉大棉紗,整理傷口內部,觀察繼續出血的部位。手術過後,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秀美左邊腎臟的功能是否能恢復,尚不得而知。但救命要緊,腎臟壞了可以洗腎;而生命若沒了,就沒有任何可能。我在手術房外告訴秀美的家人這個好消息,秀美應該有機會活下來。珮玟高興的抱了我,她說:「謝謝你,郭醫師,我就知道你會做正確的決定,謝謝你救了媽媽一命。」此後,秀美還繼續在加護病房裡面觀察,腹腔內的引流血液迅速的減少,從每天引流出五、六千毫升的血液,剩下兩、三百毫升的帶血腹水,後腹腔的傷口復原的也很快,秀美的情況終於趨於穩定。「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手術後第十二天,因為腹部傷口可以關閉了,所以外科李主任在最後一次進到手術房,將她腹部的傷口做局部的清創,然後縫上人工網膜。因為長期腹脹的腹壁筋膜無法完全關閉,太過於勉強的關閉腹壁,很可能會使筋膜再裂開,所以使用人工網膜做一個中置物,使其逐漸纖維化形成新的腹壁。至此,秀美的手術終於告一段落。在第一次手術之後的第十四天,秀美終於拔掉氣管插管,在確定血氧沒有問題後,終於可以讓她清醒過來。記得秀美清醒過來看到我在床邊,看了很久。我問她:「你還記得我嗎?」她點點頭說:「當然記得你,我也知道這些日子來,你經常在我身邊。你們不要以為我真的睡著,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一直鼓勵著我。我就是這樣子,在你們的鼓勵下,堅持活了下來。」這一番話我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她在夢境中所感受到的景象。但是我深信,在旁邊陪著她的時候,她是有點反應的。有時候她的手指會動一下,有時候我在跟她講話的時候,她會皺著眉頭或是動一動她的臉部肌肉,或許她是在潛意識裡真的看得到我們吧!延伸閱讀:「終於輪到我了,我是一個癌症的患者。」知名泌尿科醫師罹癌後體悟:歷經麻醉、切片...才意識到「生病」是如此痛苦書籍介紹與苦難同行: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作者:郭漢崇出版社:發光體出版日期:2021/01/27作者簡介郭漢崇醫師,現任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暨慈濟大學醫學院泌尿科教授、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副執行長,為國際知名的泌尿醫學專家,排尿障礙治療的權威。在Expertscape專家排行中,肉毒桿菌素的治療位居世界第一。所帶領的團隊積極推動臨床、教學及研究,排尿障礙臨床暨研究成果豐碩,榮獲第二十二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的殊榮,讓醫療荒原花蓮,成為臺灣唯一、世界知名之排尿障礙治療重鎮。臨床尿路動力學經驗超過30年,發表超過550篇研究論文,編寫排尿障礙及尿失禁相關之教科書及單行本超過20冊,如《功能性泌尿學》、《臨床泌尿學》、《實用尿路動力學》等,也撰寫醫療科普及醫療人文書籍如《尿尿小事學問大》、《涓涓人生》、《上人與我:那些年我們在慈濟的日子》、《這些年我們一起寫下的故事》等。延伸閱讀: 胸痛、頭暈、冒冷汗...5種人注意心肌梗塞易上身!3個保命方法馬上記起來
-
2022-02-05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自備餐具食物新鮮吃 加強防疫且避免傳染性腸胃炎
春節期間台中榮民總醫院嘉義暨灣橋分院急診室出現家中有人上吐下瀉或腹痛就醫之後,其他家人也出現一樣症狀就醫狀況。嘉榮副院長蔡政翰表示,經了解大多因過年期間聚餐民眾食用重複加熱的食物導致腸胃炎,或有長輩因味覺較差,食物變質仍不知,於烹煮食用後不久即腹痛而就醫的案例。蔡政翰提醒民眾食物要新鮮吃,聚餐應使用公筷母匙並減少交談,不但要防疫也要避免傳染性腸胃炎。副院長蔡政翰說明,腸胃炎可分為傳染性及非傳染性的腸胃炎,其中傳染性腸胃炎又區分為因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入侵人體產生的病毒性腸胃炎;或因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汙染食物致病的細菌性腸胃炎,兩者皆會有腹痛、腹瀉症狀,嚴重甚至有發燒、脫水、嘔吐、無力的情形發生,遇到上述症狀患者應多補充水分、電解質、讓腸胃休息避免油膩刺激或容易脹氣的食物,並盡速就醫。蔡政翰指出,傳染性腸胃炎的傳染途徑,為口沫傳染,因疫情關係,民眾多有戴口罩、勤洗手的防疫好習慣,故今年春節因腸胃症狀至急診就醫的病患減少。蔡政翰表示,年節食物要「新鮮吃」、食品應以「充分但不重複加熱」為原則。因傳染性腸胃炎乃以口沫傳染,故建議家中備餐的人要勤洗手,及處理食材或享煮時,戴口罩或不交談,同桌共食使用「公筷母匙」;餵食幼童,若食物較大較硬,大人勿咀嚼後餵食,可以煮久一點或以食物剪刀處理過,再餵食幼兒;若家中已有人被診斷出有傳染性的腸胃炎,建議與家人互動時要載口罩,徹底杜絕各種感染型腸胃炎的傳播途徑;避免家中1人罹患傳染性腸胃炎,全家被感染的狀況發生。蔡政翰提醒民眾,春節親友相聚交流的時間增加,在疫情期間,盡量避免群聚接觸,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非必要避免到人多的地方,不但可避免因飛沫造成的傳染型腸胃炎,也可防疫,大家一起過個平安、健康的福氣虎年。
-
2022-02-04 新聞.元氣新聞
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心臟衰竭併發肺水腫一度插管 加護病房觀察中
退輔會主委、前國防部長馮世寬昨(3)日晚間傳出因心臟衰竭併發肺水腫,一度插管急救並住進三軍總醫院加護病房。退輔會上午表示,目前一切尚好,馮還要求轉達感謝外界關心的訊息。76歲馮世寬本月剛過生日,傳出是昨晚用餐到一半感到不適,被送進三軍總醫院急診室。馮世寬長期有心臟病史,部分在榮總診治,接任國防部長後則都在三總接受治療。外傳他過去即曾因病考慮休息,但總臨危受命接任政務職,持續操勞。根據了解,馮世寬是心律不整導致心臟衰竭,還引發肺水腫,確實一度危急,需插管治療。但手術之後恢復良好,不用插管,在加護病房觀察中。針對馮的病況,退輔會上午表示,目前一切尚好,馮還要求轉達感謝外界關心的訊息。
-
2022-01-28 養生.聰明飲食
9天連假居家防疫最好!花蓮門諾醫院建議飲食保健4要點
春節飲食保健4要點1.不要久坐,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站起來伸展一下。2.飲食只吃8分飽,細嚼慢嚥。3.多補充蔬果,睡前勿進食。4.利用假期養成每天至少30分鐘的運動習慣。今年春節連假長達9天,因疫情影響民眾旅遊甚至出門拜訪親友的意願,不少人選擇在家耍廢、追劇、滑手機,花蓮門諾醫院建議不要久坐,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站起來伸展一下;飲食只吃8分飽,細嚼慢嚥且多補充蔬果,睡前勿進食,更建議利用假期養成每天至少30分鐘的運動習慣,是春節保健之道。門諾醫院物理治療師陳奕廷說,整天緊盯3C產品除了傷眼,還容易因為久坐或是姿勢不良,造成肩頸痠痛或腳麻,也增加糖尿病、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若同樣姿勢維持超過1小時,就應該站起來動一動,網路上有不少教學影片,透過簡單居家伸展操,拉筋5到10分鐘,就有舒緩效果。最理想的還是利用假期養成運動習慣,不論走路、爬山,或只是在家搖呼啦圈、跳繩都可以,從每天30分鐘開始,其實並不難,有固定運動習慣,也不會因為春節期間大魚大肉,造成體重飆升。門諾醫院急診室主任鄧學儒說,過年期間因天氣較冷,急診室除了上呼吸道感染病患外,腸胃炎、胃食道逆流來求診的也很多,主要還是因為大魚大肉,或是通宵熬夜、狂吃宵夜後就睡覺,對胃造成負擔。營養師提醒民眾,餐餐8分飽就好,細嚼慢嚥之外也要多吃蔬果,睡前2至3小時就不要再吃東西,是9天連假的保健之道。
-
2022-0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三劑疫苗對防Omicron沒有用?美CDC最新報告出爐
讀者Robert Kuo今天(2022-1-24)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您好:在Line群組,有一則如下的訊息在傳,強調第三劑加強劑是沒有必要的。想請問教授:1.是否如陳培哲先生所說的,第3劑的莫德納對於防Omicro一點都沒有用。2.若是無效,由於莫德納與BNT的同屬一類的疫苗,本人本周預約去打第3劑,按他的邏輯是否可以推論也無效呢?」這位讀者附上的Line群組訊息是:害了了啦!!!新冠疫苗第3劑加強劑該不該打?陳培哲院士曝「這件事更重要」第3劑疫苗是指揮中心相當得意的消耗庫存莫德納疫苗政策。根本就知道3劑疫苗對防Omicron沒用,趁著莫德納快過期趕緊推出,免得打不完有政治風暴。第3劑疫苗都是老疫苗,用的是老病毒株做的,產生及加強都是對老病毒株的抗體。要說能保護Omicron這種免疫逃脫病毒,就像說服老百姓用去年的流感疫苗來防止今年的流感一樣的荒謬。可是指揮中心陳時中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用這個來騙人。去年年中流感疫苗銷不掉就騙過一次,這一次即期的莫德納疫苗疫苗,也依例再騙一次。第3劑疫苗政策若看看最近美國的報告,就知道是疫苗廠玩的伎倆。第3劑疫苗可比第2劑疫苗降低9成的死亡率,真是好棒棒。但新冠死亡率2%,第2劑疫苗降低9成死亡率,成為0.2%。第3劑疫苗又再降低9成死亡率,成為0.02%。所以要感染上千人才會比打2劑少死一人,但是報告上可不會這麼講。報告會說降低9成死亡率,這不是商業術語又是什麼?(作者為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讀者寄來的那個連結,打開的是《TVBS健康2.0》2021-10-27發表在YouTube的影片,而內容是訪問陳培哲博士。可是,陳博士並沒有說「第3劑的莫德納對於防Omicron一點都沒有用」,而是說「可能對大部分的人是不需要的」。至於讀者寄來的那兩段文章,則是拷貝自《中時新聞網》在2022-1-9發表的中央搞破口 地方別陪葬,作者是王任賢醫師。我們現在就來看王任賢醫師所說的「第3劑疫苗是指揮中心相當得意的消耗庫存莫德納疫苗政策。根本就知道3劑疫苗對防Omicron沒用」,是不是正確。首先,在2022-1-9,也就是王醫師發表那篇文章的時候,並沒有任何關於「第3劑疫苗對防Omicron」有用或沒用的科學或官方數據。而直至現在,唯一的科學或官方數據是三天前(2022-1-21)美國CDC才剛發表的三份報告。第一份報告是發表在CDC的網站,標題是COVID-19 Incidence and Death Rates Among Unvaccinated and Fully Vaccinated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Booster Doses During Periods of Delta and Omicron Variant Emergence — 25 U.S. Jurisdictions, April 4–December 25, 2021(在 Delta 和 Omicron 變體出現期間未接種疫苗和完全接種疫苗的成年人中接種和未接種加強劑的 COVID-19 發病率和死亡率 — 美國 25 個司法管轄區,2021 年 4 月 4 日至 12 月 25 日)。這一份報告的重點是,在 Delta 和 Omicron 變體出現期間,在 25 個美國司法管轄區,有接種第三劑mRNA疫苗的人,在防止感染和死亡方面,有較高的保護力。尤其是在 50-64 歲和 65 歲以上的人群中,比例更高。第二份報告也是發表在CDC的網站,標題是Effectiveness of a Third Dose of mRNA Vaccines Against COVID-19–Associated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Urgent Care Encounters and Hospitalizations Among Adults During Periods of Delta and Omicron Variant Predominance — VISION Network, 10 States, August 2021–January 2022(第三劑 mRNA 疫苗在 Delta 和 Omicron 變異佔優勢期間針對 COVID-19 相關急診科和緊急護理遭遇以及住院治療的成人的有效性 — VISION 網絡,10 個州,2021 年 8 月至 2022 年 1 月)。這一份報告的重點是,在以 Delta 和 Omicron 為主的時期,第三劑mRNA疫苗在「預防與 COVID-19 相關的急診室和緊急護理遭遇」的效力分別為 94% 和 82%,在「預防與 COVID-19 相關的住院」的效力分別為 94% 和 90%。第三份報告是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標題是Association Between 3 Doses of mRNA COVID-19 Vaccine and Symptomatic Infection Caused by the SARS-CoV-2 Omicron and Delta Variants(3 劑 mRNA COVID-19 疫苗與 SARS-CoV-2 Omicron 和 Delta 變異引起的有症狀感染之間的關聯)。這份報告的結論是,相對於未接種疫苗和接受 2 劑 mRNA 疫苗,接受 3 劑 mRNA 疫苗是與針對 Omicron 和 Delta 變種的保護性有關。所以,從這三份報告來看,「第3劑疫苗對防Omicron沒用」的說法並不正確,而「第3劑疫苗是指揮中心消耗庫存莫德納疫苗政策」的說法並不合理。不過,話又說回來,您絕對是有權利懷疑美國CDC的報告。原文:第3劑疫苗對防Omicron沒用?是指揮中心消耗庫存莫德納疫苗政策?
-
2022-01-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染疫+1!礁溪長榮鳳凰男主管身體不適篩檢陽性 衛生局等中央公布
宜蘭礁溪長榮鳳凰酒店一名男員工昨天確診,同在酒店打工的女友跟著染疫,據了解,酒店一名男主管因感到身體不適,跑去醫院篩檢呈現陽性。對於出現第三名確診者,縣衛生局今天表示,一切要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為準。該酒店最早確認染疫是個案是18443號,服務於酒店櫃檯接待的20幾歲男性員工,22日出現咳嗽、發燒及噁心症狀,經採檢昨天凌晨確診,CT值26,該案匡列居家隔離者35人、自主健康管理17人;男員工的女友也出現發燒等疑似症狀,經篩檢後確診CT值14,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尚未公布這名病例,但縣衛生局下午有說明。此外,該酒店的一名男主管感到身體不適,擔心與確診者有接觸恐染疫,昨天自己跑去醫院急診室要求篩檢,結果呈現陽性反應,CT值16,目前住院隔離治療中。對於再添一名確診者,縣衛生局表示一切要以中央公布為準。礁溪長榮鳳凰酒店接連爆出3名員工及主管確診,酒店已暫時閉館。縣衛生局昨天動員醫護人員針對酒店客人及員工全面篩檢將近一千人,今天在礁溪國中增設篩檢站,針對有疑慮的當地民眾擴大檢驗,呼籲民眾若出現疑似症狀,趕快去就醫檢查。
-
2022-01-21 焦點.元氣新聞
達文西手術是什麼?完整分析達文西手術優缺點與費用
標榜傷口小、復原快的微創手術,幾乎已經成當今手術的主流。被稱為「腹腔鏡進階版」的達文西手術,更是目前微創手術的代表。不過,達文西手術價格昂貴,雖可以讓傷口復原快、傷口小,價格仍是讓患者卻步的一大要件。更多衛教影音資訊,可前往【達特543】YouTube頻道彰濱秀傳醫院醫療副院長李岳聰表示,幾乎所有的手術都能透過達文西手術處理,特別是達文西手術的特性可幫助患者「快速恢復」。當患者飽受放療或是化療折磨時,後續腫瘤仍需手術,多會建議透過達文西手術處理,不僅僅是傷口美觀的問題,而是體內的器官,不會被翻箱倒櫃的破壞,讓後續沾黏等狀況能大幅改善。而臨床上也有不少人在詢問,真的有必要所有手術都採取達文西嗎?達文西手術隔山打牛 5個小洞免於手術翻攪器官達文西手術一改過去手術的方式,醫師不再是站在病人身邊長時間執刀,而是坐在手術台車,操作機器手臂,由機器手臂替患者執刀,與患者的距離約1到2公尺。患者只需要在身體打5到6個洞,每個洞的傷口約0.5到0.8公分,機器手臂就能透過這些洞口進行手術。李岳聰表示,達文西手術就像是「隔山打牛」的手術,即使是達文西手術之前最具代表性的微創手術「腹腔鏡手術」,雖然也是在病人腹部打孔,放入腹腔鏡,在不創造更大傷口的前提下執刀,醫師也還是站在病患身旁。因此,醫師在執行達文西手術時,存在的一項風險就是,手術醫師不在手術台執刀,此時需要另一位熟悉該項手術的醫師,待在手術在台上擔任助手。另一項缺點是,醫師在執行達文西手術時,不像傳統手術會有「手感」,患者肌肉的張力等,執刀醫師沒辦法感受等,不過醫師在經過訓練之下,是有辦法克服這些障礙的。達文西視野遠勝腹腔鏡 機台定位反而成手術侷限李岳聰表示,達文西手術視野可達360度,影像呈現不再是2D而是3D,是達文西極大的優勢,術後的傷口縫合也是達文西機器手臂遠勝於其他的手術方式。不過當腫瘤位置太過分散時,採取腹腔鏡手術的效果恐會比達文西手術好。手術時,腫瘤位置可能會位於不同的象限,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或第四象限。達文西手術在執行前,必須要將機台定位,大型機台定位後,不能像傳統手術的執刀醫師能夠站在患者旁邊隨時移動,導致達文西手臂的游離度與腹腔鏡相比較差。李岳聰表示,以大腸癌為例,大腸位於腹腔的左右兩側以及骨盆腔,達文西手術可跨象限處理,但必須要移動機台。如果癌症期別已經是非常晚期,也不會建議採取達文西手術。李岳聰表示,近年達文西手臂也不斷在進展,包含第四代達文西手術等,目前尚未能克服的議題,未來也許都能一一克服,台灣目前的醫療仍以「健保」為主,國人習慣便宜的醫療,當有更好的醫療選擇時,往往會礙於費用沒辦法選擇。這幾年,健保署也看見達文西手術的優勢,已將攝護腺癌以及部分腎臟癌手術等,納入健保給付的範疇,他相信,好的醫療方式會漸漸普及化,讓國人可以享有最佳的治療方式。李岳聰醫師小檔案●專長:腹腔鏡手術、消化道疾病、肝膽胃腸疾病、乳房疾病、乳癌手術及治療、甲狀腺暨內分泌外科、膽結石及各種疝氣手術●現任: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醫療副院長秀傳亞洲微創手術訓練中心消化道手術講師●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學士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所博士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外科部主任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任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乳房中心主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實習醫師、住院醫師、總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外科主治醫師兼急診室主任
-
2022-01-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比喻「哥布林」醫師:分散它們 各個擊破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延燒,已從桃園擴大到北北基、新竹等鄰近縣市,引發多起社區傳播案例,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以電玩遊戲來比喻,Omicron變異株就像「繁殖力超強的哥布林」,若感染母數過於龐大,重症的絕對數字仍然會壓垮醫療體系,最佳戰法就是分散它們,並各個擊破。謝宗學在臉書上「Dr.E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指出,Omicron的確是魔王株,但限於傳播力,從各樣資料數據來看,比起新冠原始株、Alpha和Delta變異株,重症率最低,用魔物等級來說明,「Omicron變異株擁有魔王級數的傳播力、哥布林級數的重症率」,但還是比史萊姆級數的一般感冒危險。謝宗學舉例,熟悉RPG冒險遊戲的人應有所體會,史萊姆不理它也沒關係,攻擊時生命值受損極小,但哥布林就不同,攻擊力雖不強,但若沒穿好護具,生命值仍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減少,且哥布林繁殖速度很快、數量又多,同時面臨一大群哥布林,一不小心就會滅團,「對付哥布林最佳戰法是分散它們,各個擊破」。謝宗學認為,Omicron變異株就像「繁殖力超強的哥布林」,千萬不能讓它突然大量傳播造成超大規模疫情,即使重症率不高,若感染數過於龐大,重症的絕對數字仍會壓垮醫療體系。防堵Omicron最安全、妥當的做法,就是仔細疫調、隔離、逐步並分批治療染疫病人。一般民眾至少要接種兩劑新冠疫苗、準備充足新冠藥物,加上戴口罩、勤洗手,才有可能在損傷最小的情況下戰勝。謝宗學最後表示,「哥布林幾乎不可能完全消滅,只能和平共存」,但絕不能讓它們有機會組織軍團來襲或大規模在各地流竄,否則會成巨大傷害,「現在的我們最好不要一次面對超大量哥布林,一邊整備資源,一邊隔離分化,想盡辦法漸進式共存才是比較適當的作法」。
-
2022-01-18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的退休力/適當規畫保單 預防重病開支
聯合報推出「2021退休力大調查」,共有二十個題目,上網逐項測驗,結果是王者獅子,分數為84分,比整體平均57分高,頗感欣慰。自小保送士校,在部隊學會許多技能,個性獨立,三餐自理,家事不假他人。力行終身學習,軍旅退役後,年過不惑重拾書本,從專科到研究所畢業,已是知天命之年。十幾年來寫作不輟,讓自己多動腦,跟得上時代;選修社區大學課程,學才藝技能,融入社會脈動,才不會和人群疏離。懷抱回饋奉獻之心,到急診室擔任志工,幫助弱勢團體和原民,也至安養院和育幼院慰勞表演,行善助人。對生死看得豁達,已簽下器官、大體捐贈和放棄急救同意書。雖然退休金微薄,但南部偏鄉消費較低,透天厝無房貸,衣食不匱乏,抱持「少欲知足」的觀念,生活節儉樸實,不奢華浮誇,大致上沒問題。我自覺準備足夠,從經濟、儲蓄、保險、學習、健康、教育各方面,大體上都在標準以上,但仍有略嫌欠缺之處,主要是財務準備最不足,由於個性較保守,對於高風險投資,不想費神傷腦筋,理財多採定存和保險,這點必須改變。未來可能有「長期臥床乏人照顧」問題,必須重新審視保單,有適當的規畫,以免生重病須請人照護,無法負擔龐大的開支,如此才能享有優質的退休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2-01-11 該看哪科.兒科
男童誤食巴克球胃腸穿孔 醫師教一招免除幼兒誤食危機
今年元旦假期,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一連收治三起兒童誤食毒物或異物事件。一名兩歲男童與三歲的哥哥在家中玩老鼠藥,等媽媽發現,老鼠藥只剩下空盒,弟弟的嘴角還有老鼠藥殘留,緊急送醫治療後並無危險。而令醫師感到不可思議的病例中,曾有一名三歲男童誤食23顆巴克球,造成胃、腸破洞,緊急手術才脫離險境。醫師表示,家長在家中應趴下用孩子視角看房間,移除或鎖好可能造成兒童誤食的危險物品。今年元旦於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值班的兒童一般科主任李嶸,從早上到傍晚8小時內,一連收治3起孩童誤食毒物或異物案件,除幼童誤食老鼠藥外,還有一起兩歲男童誤食乾燥劑,以及一名四歲男童誤食五十元硬幣。令人不可思議的病例中,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科主治醫師吳昌騰分享,曾有一名三歲男童腹痛三天,且於診所就醫卻未緩解,經至該院急診就醫,X光檢查發現,男童腹部竟有23顆巴克球,因巴克球高磁力讓胃、腸沾黏,造成胃、腸出現破洞,緊急進行手術才脫離險境。長庚兒少保護中心召集人黃璟隆針對巴克球等磁性玩具的潛在風險特別呼籲,因有些磁力珠玩具磁力極高,孩童誤食可能造成胃腸穿孔等嚴重狀況,甚至死亡。雖然台灣於2019年10月將巴克球等磁性玩具納入商品檢驗法管理,但仍不時有誤食案例傳出,令人遺憾。依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最新研究顯示,2011到2015年,18歲以下共有590名因誤食毒物送至兒童急診,其中男孩309名、占比52.3%,女孩281名、占比47.7%;平均年齡5歲;小於11歲病患多數是男性,11至17歲患者多數是女孩;平均每3天就發生1件;發生地點高達九成五是在家中;時間從下午6點至晚上12點發生率最高,比率為42.2%。此外,誤食毒物中以藥物占最多為41.4%,其中殺蟲劑是最常見非藥物毒物誤食,占比為9.5%。平均急診停留時間為5.45小時;101名孩童,比率為17.2%需住院,其中21例,占比為3.6%,需要入住加護病房。林口長庚也針對兒童誤食居家清潔劑中毒研究,過去10年間共103名孩童誤食中毒,男孩70名,比率為68%,女孩33名,占比為32%,平均年齡3.5歲,大多數清潔劑誤食中毒9成6發生在家裡,誤食居家清潔劑7成4是鹼性、2成5酸性和中性為1%三類,其中鹼性居家清潔劑誤食,容易導致嚴重食道損傷和食道狹窄。其中25名患者需內鏡檢查,5名患者出現食管狹窄,需要食道擴張。任何東西都有可能造成孩童的誤食,如藥物、錢幣、鈕扣電池、細小物品、玩具、清潔劑、殺蟲劑、酒精,甚至是含鉛物品與腐蝕性物質等。長庚兒少保護中心主任葉國偉說,家長平日應學習心肺復甦術和哈姆立克動作,為孩童誤食異物急救做好準備。若是誤食清潔劑或腐蝕性物質等毒物,則應立刻送醫,切勿催吐以避免食道和腸胃道二次灼傷。長庚兒少保護中心特別拍攝公益動畫影片,提醒家長重視孩童在家中的安全。李嶸說,為預防孩童誤食異物或毒物,長庚兒少保護中心特別提出幾項重點提醒家長注意。一、藥物/清潔產品或化學品應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並上鎖存放。二、藥物/清潔產品或化學品應保存在原始包裝或原瓶中,不要分裝在其他容器,尤其是飲料瓶或食物容器中。三、亮麗包裝的洗衣膠囊對孩子更有吸引力,應放在孩童拿取不到的地方。四、接觸含鉛塗料物質後應用清水及肥皂洗手,以避免鉛中毒。五、應妥善回收用過的鈕扣電池,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六、孩童玩磁力珠玩具應有家長在旁陪伴,以避免誤食。七、在家中趴下用孩子的視角看房間,移除或鎖好兒童視野內可造成兒童誤食的危險物品。
-
2022-01-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指第三劑好處不明顯 他呼籲「別選AZ疫苗」
指揮中心下令開始施打第三劑新冠肺炎疫苗,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第三劑追加劑的好處,並沒有前兩劑基礎劑那麼明顯與絕對,建議第一線醫護防疫人員,再追加第三劑疫苗。此外,第三劑疫苗建議以莫德納、BNT、高端為主,建議不要選擇AZ,尤其是前兩劑都接種AZ者。謝宗學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中貼文分析接種第三劑疫苗的優缺點。他表示,疫苗對於減少重症率或死亡率的效果不錯,但對於增加保護率效果不佳,特別是 Omicron 變異株,意即接種疫苗後還是有可能染病,但較不容易躺在加護病房或死亡,即使接種第三劑追加劑也是如此。謝宗學建議,第一線醫護、防疫、軍警消人員、或工作性質需要接觸大量群眾的人、或希望得到有比較好保護力的人,接種第三劑追加劑,但必須承擔的風險是接種疫苗後的不舒服或併發症。而第三劑追加劑疫苗的選擇建議以 mRNA 疫苗(莫德納、BNT) 或蛋白質疫苗(高端)為主。想要得到較高抗體又可以承擔較高副作用的人,可以選擇 mRNA 疫苗;不想承擔較高副作用但可以接受較低抗體的人,可以選擇蛋白質疫苗。謝宗學指出,比較不建議追加劑選擇腺病毒載體的 AZ 疫苗,原因是抗體反應最低又要承擔一定程度的副作用,特別是前兩劑基礎劑是 AZ + AZ 的人。謝宗學表示,建議大家一定要接種兩劑新冠肺炎疫苗,因為對於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有明顯的好處,但對於第三劑追加劑的接種,相對上比較保守,原因是這些疫苗都是很新的疫苗,每接種一次都必須承擔一定程度副作用的風險。謝宗學表示,目前研究看來第三劑追加劑的好處,並沒有前兩劑基礎劑那麼明顯、那麼絕對,若有次世代疫苗上市,意即針對 Omicron 或 Delta 變異株疫苗,他的態度也不會保留。謝宗學強調,現在是過渡期,第三劑追加劑是沒有最好方法中比較好的方法和選擇,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想要的結果和可以承擔的風險,再做出最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