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2 養生.抗老養生
搜尋
心態
共找到
840
筆 文章
-
-
2020-03-20 橘世代.好學橘
退休校長熱愛體育40年 盼帶給學生終生運動習慣
新北市國小退休校長吳玉芳,今年61歲,她雖在50歲時退休 ,但11年來「退而不休」。從學生時代就愛打籃球,因帶學生比賽,還特地去報考當時市立台北師範學院體育系,又一路考取全國賽等級裁判資格;退休後,她繼續投入體育界,每年有半年時間擔任裁判,重回她最愛的田徑場,她也再接受新北市府聘任督學一職,推廣學生體育,希望更多學子可以喜歡運動,終生受用。「希望學生每天都有120分鐘戶外活動,不一定是運動,走路上學也可以」,吳玉芳說20歲時從師專畢業,就開始教學,從國小級任教師、組長、主任,再考上校長,一路和體育越走越密切。吳玉芳年輕時有開始運動,念師專時打籃球,教書後會帶學生參加各式比賽,自己也越帶越有興趣,之後乾脆報考體育系。吳玉芳說,「體育課不是丟一個球給學生就好,懂教法的老師,不只傳授體育技能、知識,還要讓學生學到體育的態度,不論是爭取更好成績,或是喜歡上運動,成為一輩子的習慣運動,使之對身體有益,終生受用。」吳玉芳從體育系學到球類、田徑、國術、舞蹈及體操5大類運動,懂得教材教法,懂得規則、教練指導法、裁判,帶學生也更得心應手。因參加比賽更要了解賽事規則,又去參加裁判研習,一路從C級地方比賽裁判,考到A級全國比賽裁判。為讓學生愛上運動,吳玉芳當校長時,還訂定全校每周五早晨為體育日,全校師生都要出來,分年級玩跳繩、呼拉圈、跑步、球類運動,除每周三堂體育課,還增加時間讓學生培養運動習慣,對學生視力、體能都較好。為讓學生愛上跑步,她會設計如「馬路小英雄」讓學生自己計圈登記,累積6公里就有迷你馬標章等,採獎勵制,讓學生有成就感、才會養成運動習慣。吳玉芳擔任,每年約半年是賽季。她受訪當天下著大雨,選手們仍風雨無阻地比賽。吳玉芳說,「到田徑場即使遇到下大雨也開心,因為大家是一個team,大家都在田徑場40年,老朋友從天南地北,有的從花蓮或南投來,見面就很開心」。像在世大運看到鄭兆村等人,她內心仍很激動,像粉絲一樣求合照。吳玉芳也接受新北教育局聘任為督學,推行健康促進計畫,她認為,「體能如從小做得好的話,對整體社會健保成本支出可減少」,且多數小學生是從幼兒園就過瘦或過胖,如健康教育能向下延伸,上國小後老師就不那麼辛苦,因此她幫忙完成新北市幼兒衛生保健手冊。「退休後最多的就是時間,還是要自己安排」吳玉芳說,退休前就有自己喜歡的事物,退休後的工作和以前的工作不同,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事,婉拒不想碰的,心態上很輕鬆。如今她每周和以前同事打球三天,最近因腳受傷,改騎腳踏車,只要天氣好,就從永和住家騎環河到板橋當裁判,一路7公里,欣賞沿途草皮和河景。她也鼓勵退休族要有自己興趣、愛好和朋友,把握學習機會,若認為自己生活圈小,「就要勇敢的踏出第一步,自然就會找到朋友」,「很多機會看你願不願意走出來」。現在她的日子過得很充實,每天遇到的事情也有所變化,是她保持開朗、年輕的秘訣。【精選延伸閱讀↘↘↘】。不要求每場贏!「奧運銀腕」郭李建夫帶隊,練韌性。跑上聖母峰的台灣第一女子 陸承蔚的生活學。3歲到8旬都是她學生 黏土達人:肯學,年齡就無妨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出國到疫區玩對台灣傷害有多大? 醫曝龐大花費勸別心存僥倖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台灣境外移入確診病例更是連日暴增,對此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分析出國到疫區遊玩,會對台灣造成多大的社會負擔,也呼籲民眾醫療資源有限、防疫資源也有限,「不要再存僥倖心態出國旅遊了」。昨(17)日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表示,這幾天新冠肺炎的案例快速增加,且大多是境外移入的案例,這讓他呼籲民眾,「第一線醫護人員拜託每一位國民,不要再存僥倖心態出國旅遊了」。另外蘇一峰提到,如果是工作原因必須到國外出差,大家都可以體諒,但如果出國只是為了出去玩,請務必要三思,他也提到,醫療資源有限、防疫資源也有限,一但爆發社區感染後果難以收拾,他更特別製作了表格讓大家了解「一個人出國到疫區後,所造成的社會影響超乎你的想像!」表格中顯示,許多人現在還選擇出國遊玩的理由不外乎都是「想出去玩,我有人權出去玩,生病在台灣醫療有健保,相信自己的運氣沒那麼差!」蘇一峰指出,回國若疑似感染但檢查後沒問題,防疫耗損為2次採檢陰性、4到5天隔離病房、20套隔離服裝備,每人約花掉國家2到5萬元。蘇一峰進一步分析,一旦確診就算沒有傳染給任何人,仍要進行多次採檢、3到4周隔離、用掉上百套隔離服,還要動員人力查接觸史,約花費國家20到50萬元,而且就算治癒仍可能會影響肺功能,若重症還有死亡風險。然而最壞的情況是確診並傳染給其他人,會造成社區感染、防疫資源大量耗用、醫護人員過勞,對台灣的影響難以估計。
-
2020-03-18 橘世代.健康橘
「一代女皇」潘迎紫 如廁多做一件事,防疫更周全
有「美魔女始祖」、「不老妖姬」封號、暱稱「娃娃」的資深藝人潘迎紫,向來保養得宜,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張,潘迎紫也關心疫情,勸大家最好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避免群聚,若必要出門,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以自己為例,她出門有三寶:口罩、護目鏡、拋棄式膠手套或酒精搓手液,防疫手段不可少。潘迎紫分享防疫妙招,表示自己隨身都會帶一瓶小香水瓶的酒精,回到家就先在門外消毒一番,酒精噴鞋底鞋面、褲腳,回到家第1件事就是肥皂洗手,「在家盡量不噴酒精,擔心製造火源,用抹的就可以了。」另外,在香港,潘迎紫也有個防疫措施,每個禮拜會倒半公斤水進廁所下水道,以免水渠U位乾了,避免若大廈出現確診病患,病毒可能從下水道口飛上來,上完廁所要蓋上馬桶蓋才沖水,以免病毒隨水氣飛出來。她認為,防疫期間提升身體抵抗力、免疫力最重要,即使宅在家也能做運動,平常她也會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例如豬柳、魚、蛋等,多吃含豐富維他命A、C、E及含礦物質硒、鋅的蔬菜,增強免疫力,同時也呼籲,面對疫情,必須保持好的心態、小心防護,但莫過於恐慌,否則新冠病毒肺炎沒得,卻得了恐慌症。【更多精選延伸特輯↘↘↘】。鮑正芳防疫有招 玉女始祖籲「服老更能照顧好自己」。完美保養先從喝水開始 讓專家教你如何「好好喝水」!。居家戰疫!濕度多少最能抑菌?5家電有效抗菌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8 養生.抗老養生
每日跑步持續30年會如何?名醫劉偉民:65歲體力還在走上坡
一句「6分鐘護一生」,自1996年起,成功帶動台灣婦女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風氣,當初和女明星一起推動這項觀念的專家——婦科名醫劉偉民,如今是亞洲執行達文西手術的紀錄保持人,但他自剖並非人生勝利組,還曾是一個被退學的輕狂少年,逆境挫折不斷,能挺過諸多難關的力量,除了不服輸的個性,還得力於一個習慣:天天早起運動。每天凌晨5點慢跑,體能逆向成長每天,清晨5點,劉偉民摸黑出門,前往附近的國中操場,跑著一圈又一圈。這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多年的習慣了,別人賴床時他清醒,不分四季地勤勞鍛鍊。碰上寒流來襲,這樣不畏低溫的作息,看起來更像是苦行僧,但他說:「我每天出門的那一剎那,實際上是有點高興,知道自己在進步。」運動習慣也非一朝一夕養成。30年前,劉偉民在台北榮民總醫院任職,同樣有看不完的門診,卻發現體力大不如前,難不成是未老先衰?這一刺激下,他開始在宿舍周圍跑跑跑,搭配重訓和游泳,日復一日,鐵杵能磨成針,而他將自己磨成了鐵人。即使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習期間,正逢深冬,波士頓連續4個月下雪,天寒地凍,也擋不住他外出跑步的決心,外國人開車經過,也忍不住搖下車窗,對他比出大拇指。「那是一股光榮的力量,等於是強迫自己,但卻不會覺得很痛苦。」他回憶。持之以恆跑到現在,體能不只沒有衰退,還有「逆向」的發展。他深刻體會流汗時的痛快感受,以前跑18圈,現在可跑20圈;剛開始跑28分鐘,現在連跑40分鐘,加上持續練肌力,「當你覺得自己在走上坡的時候,每一天都是很快樂的,運動帶給我太大的樂趣。」在他的養生菜單裡,跑步前先喝一大杯溫開水,每日攝取水果和蔬菜纖維質,早餐至少有牛奶,2顆蛋和精力湯。參加國際會議時,他也先選擇有健身房的旅館,坦言自己重視形象,尤其在外國人面前,維持好的體態,等於展現「自律」的一面,他堅定地說:「我覺得把自己變得跟大部分人都不一樣,才可以創造不一樣的東西。」曾是退學麻煩人物,3度重考進醫學院如此嚴以律己,卻非一路走在高峰,鮮為人知的是,劉偉民有段輕狂又挫敗的慘綠歲月。他來自左營的海軍眷村,就讀高雄中學時期,愛玩又不愛念書,考上逢甲大學土木系,卻不到一學期就發現志趣不合,決定要重考,於是,又考進中原大學化學系。只不過,大學生活仍然渾渾噩噩,一遇到死黨相約,不惜翹課跑到台北跳舞,到了大二,逃不過被退學的命運,只能先去服兵役。沒想到,軍旅生涯仍風波不斷,他自恃辯論比賽冠軍的機靈反應,無意間頂撞學長,遭到惡整被「關禁閉」,期間痛苦不堪,嘗到失去自由的滋味,反而砥礪自己重新出發的動力。退伍後,他表達再度重考的意願,父親已不抱期望,淡淡地說:「怎麼不去參加台北市職業訓練班,去修理摩托車或汽車,學一技之長?」他心中百感交集,卻無從反駁,只能死馬當活馬醫地苦讀。沒想到,這一次考上中山醫學院,跌破眾人眼鏡,底定他往後行醫的志向。年齡到了掉髮?就留光頭吧!爽快直面所有逆境劉偉民的身材結實,精神矍鑠,加上招牌光頭,有不少人形容他外表如「十八銅人」。不過,原本他極力想保住頭髮,各種生髮水和藥劑都嘗試過,卻依然失效,到後來只能戴上帽子,掙扎到某一天,忽然想通了——乾脆把剩下的頭髮全理光,「原本心中以為很大的缺陷,不需要再掩飾,心都亮起來了。」這也像他面臨逆境的態度,與其自我否定,不如直球對決。例如,他開始做達文西手術時,病例量一下子暴增,飽受內外夾攻,有小道消息說他「偷雞摸狗」,手術量也只是灌水。劉偉民並沒有憤慨地為自己反駁,而是把歷年來所有自己主刀的達文西手術,包括當中產生的併發症,例如腸子受損,輸尿管受傷等,寫成一篇SCI論文,投稿到國際期刊發表。「還沒有看哪家醫院敢寫出來。對抗負評,我把自己做得更好,愈來愈超越別人,那才是真正的反擊。」他充滿鬥志地說。面對一雙兒子,他則充分顯露出雙魚座的感性,「我有點感情用事,很容易眼眶泛紅。」他記得一幕分離的畫面。多年前,開車送小兒子到寄宿學校時,周遭環境如同荒山野嶺,分開前,父子倆的擁抱讓他久久難以忘懷。有一次發現小兒子主動捐出自己的薪水,請孤兒院的小朋友吃飯,又帶他們去買球鞋,也讓他暗自感動在心。不放棄學習,成為婦科達文西聖手面對手術,他則是全然的理性,曾有一次,幫自己的母親動手術,事後回想,執刀時和其他患者幾無分別:「完全沒有特別壓力,媽媽完全信任我就好了。」在他眼中,達文西手術的出現,成功突破過去的侷限,「千萬不要排斥新的嘗試,發現它這麼powerful (強大),我是深愛它的。」他比喻,如同在戰場上可以拿起衝鋒槍,遠超過步槍發揮的效果,讓手術趨近完美,「如果當初我因為做了很多成功的傳統手術,就排斥新東西,也會被淘汰。」劉偉民擔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部長至今,每個月有超過百台以上的大手術,累積達文西手術已多達3,200台,創全亞洲紀錄。只是,他忍不住反問:「這麼多案例都是智慧,難道退休後就丟掉了嗎?」他從自動駕駛的電動車得到靈感,希望結合達文西和人工智慧,加上累積的技能知識,未來能開發出「手術導航」技術,讓更多年輕醫師學習時,可以少走些冤枉路。劉偉民也喜歡和年輕人交朋友,他說自己因為有自信,才能以「不藏私」的態度來分享,看待人事物也能保有欣賞的眼光。愛表演、善溝通,婆婆媽媽找他說心事婦科手術本就複雜,而他擅長「用別人聽懂的方式,去理解很深的學問」,常常在幽默的對話中,不知不覺化解患者及家屬高度不安的情緒。談起採訪前,才剛幫一位患者成功切除巨大的卵巢腫瘤,對方的妹妹事後看到他,邊道謝時眼淚直流,劉偉民安慰:「別擔心,都好了」,同時細微地察覺:「他們似乎也理解到外科醫師的辛苦。」他發現自己不容易怯場,「人愈多我講話愈有自信」,加上樂於溝通,不怕自嘲的特質,許多婆婆媽媽總在診間卸下心防,和他分享心事,「我會很調皮地和她們開玩笑,不管來的是名人還是市井小民,態度都一樣重要。」突破65歲刻板印象,給自己一個方向多數人到了65歲,已屆退休年齡,得面對從職場退位後的人生,重新培養興趣,或是拿到了敬老卡,開始接受「老」的事實,而對劉偉民來說,他就想打破這些別人認為「你應該……」的慣例。「年齡只是數字,最重要的是心態,要給自己有活下去,繼續努力的動力。」而他覺得自己很幸運,還能在工作中滿懷熱情地學習,若強迫自己去學畫畫,去旅遊,可能都不如現在的快樂。他強調:「一定要找到真心喜歡的事,給自己看到一個未來,人沒有方向,就沒意思。」他透露,在工作的時間外,多半只會在家裡吃飯,「一個人坐在餐廳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看起來太孤單了。」因而,對於劉偉民來說,生活不只是在各種光環之下,還包括和自己好好相處,這又是他的另一項學習了。原文:每日跑步持續30年會如何?名醫劉偉民:65歲體力還走上坡時,每天都會很快樂
-
2020-03-16 橘世代.健康橘
樂活大叔施昇輝用重訓改善五十肩 重拾人生主控權
有「樂活大叔」之稱的理財專家施昇輝,即便有個專業健身教練的小女兒珍珍,也不認為自己這輩子會走進健身房、拿起啞鈴,直到去年5月為了改善五十肩,才踏入原本他認為都是身材壯碩,有如藍波或神力女超人的人才會去的地方。在女兒的「軟硬兼施」之下,施昇輝不僅擺脫舊疾,也因此培養運動的習慣,用重訓拾回自由、進而逍遙。危機就是轉機 樂活大叔健身去施昇輝表示,小女兒之前就勸他要重訓,他也不排斥,只是在還沒有發現自己有五十肩以前,總以工作或課業為由,認為自己「沒時間」重訓,直到五十肩找上門的那一天。「大概是2017年5月,有天我要停車、要用左手取停車卡時,發現左手竟然痛到舉不起來,痛到差點飆淚」施昇輝說。施昇輝說,一開始也是尋求醫生協助,試過中醫針灸、西醫打類固醇,但症狀都沒有明顯好轉,直到去年2019年5月,小女兒才帶他去找物理治療師。施昇輝描述,物理治療師先詢問狀況,再仔細檢查自己身體疼痛的地方,接著帶自己做一連串的運動,並且和小女兒說了許多關於關節、肌肉的專有名詞和理論。施昇輝表示,這次看診的經驗有別於過去,物理治療師不僅用徒手治療的方式緩解疼痛,也和小女兒交代回去之後要如何帶自己「做運動」,也是因為五十肩的經驗,才知道原來慢性疼痛能透過加強特定肌群的訓練動作,逐漸改善。肌力不只是力氣,也是自由的能力珍珍補充,熟齡族常因「肌力不足」而有五十肩和膝蓋不適的問題。她引述醫學研究指出,成年人的肌肉退化從30歲開始,每10年就會流失約10%的肌肉量,而影響活動是否能正常活動的關鍵是骨骼和肌肉,若不趁年輕時重訓儲存肌肉量,等到年紀大肌肉量不足,就可能有走路不穩、甚至跌倒的風險,或是手沒力拿東西等,導致失去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她強調:「一般人重訓是要儲存肌力,並且懂得正確發力,如此才能讓我們維持日常生活。」珍珍也提醒,若是像爸爸有五十肩等身體不適的狀況,首先應要尋求專業醫生協助,透過儀器治療或徒手治療等方法緩解疼痛,再請物理治療師針對應該要加強訓練的肌群,客製化專屬的訓練菜單,循序漸進訓練,才能治本。3個月擺脫五十肩 運動成為生活紀律珍珍說,起初爸爸覺得很累,聽不懂指令是什麼很挫折,甚至一度想「翹課」。像是練習平板式的時候,不知道「休息」是可以起身,以為手還要繼續撐在地板上等,爸爸的不適應與辛苦,珍珍都看在眼裡。在珍珍的陪伴及督促下,經過3個月的時間,施昇輝感覺到自己的進步,不僅改善五十肩,訓練器材也從彈力帶換成6公斤重的啞鈴。施昇輝分享:「有一次拉滑雪機,竟然一度出現99瓦特的數字,畢竟過去頂多出現30~40瓦特而已,雖然99只出現一瞬間,但還是開心到想寫進書裡。」施昇輝透露,曾考慮增加上課的次數,但少了「為了改善五十肩」這樣強烈的「動機」,身體也漸漸懶了,後來說服自己,只要能維持一週上一次重訓的紀律就好。施昇輝說:「畢竟對我們這種大叔來說,應該是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好,運動是為了讓自己可以自由。」「我們這一代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卻也是被兒女棄養的第一代的『新老時代』」施昇輝說。該如何積極設計自己的第三人生,施昇輝認為,第三人生想要活得精彩,身體健康、能夠行動自如絕對是必要條件之一,想要「靠自己」就得及早養成運動習慣。【更多熟齡重訓精選專輯↘↘↘】。心態決定狀態 60歲辣媽重訓體悟:人從放棄自己那刻起變老。膝蓋受傷也能練翹臀? 6大動作幫你減低膝蓋負荷!。在家也能簡單練肌力!40+留住身體主導權。「沒本錢受傷」 給高年級重訓新生入門3提醒。熟齡健身風潮正夯!存肌力讓體力自由 運動不怕老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1 新聞.長期照護
醫病平台/是否該接受安寧緩和治療?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什麼是善終」。一位醫師在接受安寧照護的臨終病人的最後一刻,因為家屬的不忍而轉院追求那遙不可及的奇蹟,促使他自省並道出心得:「也許問題不在病人能不能善終,而在於不自覺的,我們已經把我們的主觀變成我們自認的客觀,不只表現在溝通解釋上,甚至到連善終都由我們來定義。」他也體悟到:「下次我會更用心聆聽,屏除成見,嘗試理解病人和家屬的處境,保持希望,和他們一起走過。」照顧同一位病人的醫學生,也提醒自己在習醫過程需要自我警惕,不能因為「知識」、「技術」的精進,而漸漸失去學生時代具有的「同理心」。我們也剛好收到一位安寧照護的醫師及時寄來:「選擇安寧不是放棄希望,更不是放棄生命,而是要以整體觀來看待病人,甚至包括家人。」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讓我們對這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身為一位剛進臨床不到三個月的實習醫學生,在之前學醫的道路上,常常聽老醫生或學長姐無意間回憶起他們第一次面對自己照顧病人死亡時,充滿複雜的情緒和難過的心情,「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而我正巧也剛經歷過,那位曾被我照顧過的阿嬤,離去後在我心中留下震驚、難過、反思,種種心情反覆交錯。阿嬤是一位七十二歲的國中退休老師,老伴是高中退休校長,平日有空便和老伴到處遊玩,享受退休生活,底下育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關於疾病,阿嬤來到和信急診室準備辦理住院的前一個月,她除了感到全身無力外,並沒有出現其他的症狀。而從我第一眼在急診室見到阿嬤,到她離開人世,只有短短的三十九天。生命的無常讓我感到震驚,阿嬤的死亡令我感到難過。想想阿嬤和她老伴打拼了大半輩子,一塊磚一片瓦的建立起一個幸福恩愛的家,阿嬤已不必再為生計奔波,為養育子女煩惱; 可是卻在這時候,第四期膽道癌驟然而至,醫療團隊用盡努力,查不出原因,找不到解藥。死亡前我最後看到阿嬤時,她四肢浮腫,肚子因大量腹水高高凸起,眼神呆滯,滿臉蒼白病容,口中喃喃低語,似乎在用她最後的生命,掙扎地告訴我,她很不甘心,過去她辛苦耕耘,努力建立的幸福,只需短短三十九天,轉眼成空。反思醫學體系的教育,大多會強調,當病人的疾病來到末期,死亡已不可避免,安寧緩和對病人是最好的選擇。可是在阿嬤的例子上,我卻看到了截然相反的效果。我還記得阿嬤在為數不多、意識清楚的時候,她抓緊我的手,說道:「很不甘心得到這個疾病,希望能接受治療,很想很想活下去。」當時醫療體系人員把主要的心思放在如何說服病人,接受醫學教育裡認為對末期病人最好的安排——安寧緩和,結果造成醫療決定遲遲沒有達到共識,決議一改再改,在標靶治療與安寧緩和之間不斷拔河,最終錯過了可能延長生命的希望,也在家屬和醫療團隊間形成無法抹去的芥蒂和鴻溝。我想如果我是阿嬤,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怎能夠放棄接受治療、怎能放棄掉和老伴共享退休生活的日子、怎能放棄掉親眼見證兒子成家立業、怎麼接受得了安寧緩和的建議。如果時間能再倒回來一次,是否該建議治療或安寧緩和,我沒有答案;但我會選擇回歸病人的意志,或許明知不可為,仍陪著阿嬤朝她想走的路走下去。阿嬤辭世數月後, 在偶然機會下和一位資深的醫師老師提到阿嬤的情況,老師聽後有感的提點我:「在學醫過程中,要銘記在心的是,不僅僅要勤於學習『知識』與『技術』,也要時常提醒自己,不能因為有了學識經驗、得到自信,卻遺忘了學生時代對病人、家屬的初心,所謂『同理心』。」老師當下的指引和勉勵,在我的心中泛起了漣漪。我意識到,未來努力精進醫術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最初關懷病人的赤子之心;因為醫學生長時間在醫院學習照顧病人、提升醫學技能、逐而累積更多未來行醫的能量,卻也逐漸視生老病死猶如四季循環、理所應當,不自覺的認為病人不應該對死亡做痛苦掙扎、不應該強求延續無意義的生命,甚至覺得病人寄望醫療奇蹟為非理性的行為。在陪伴阿嬤最後生命的經歷和老師的話語下,使我更加成熟;照顧病人、習得醫術,不應有志得意滿或倨傲的心態,應仍永保初衷,視病如親,不僅能醫病,也能懂得病人的心。結語阿嬤,謝謝你!我對您有說不完的感謝。您最後生命的餘光,是我一堂寶貴的課,永遠記得您在病床上發脾氣的神情,那是您最有活力的樣子。獻上最誠摯的祝福,願您在天上一路好走。
-
2020-03-10 科別.精神.身心
賭博成癮?北市聯醫「博弈門診」醫治
賭博新聞屢見不鮮,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宣布,成立北台灣第一個「博弈門診」,透過諮商及關懷,協助民眾擺脫賭博成癮的困擾,今年3月正式開診,看診時間為每周二、四的上午9時至12時,預估賭博成癮治療至少2年,才會呈現初步成效。根據美國統計,賭博成癮患者約有53%的人會從事非法賭博活動,國內儘管沒有相關統計,但網路賭博電玩、虛擬彩券等遊戲盛行,賭博成癮或許已找上門,但許多民眾恐怕仍不自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成癮防治科醫師黃名琪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賭博行為,依嚴重性與型態分為「娛樂性」、「問題性」與「病態性」;其中「病態性」賭博就是外界熟悉的「賭博成癮」或「嗜賭症」,在美國精神醫學會已列入心理疾病之一。賭博在國人眼中大多只是消遣、打發時間,甚至防止老年癡呆,但黃名琪指出,不少賭博成癮的案例,出現可怕的結果,像是傾家蕩產等,院內也曾收治一些賭博成癮患者,所以決定成立「博弈門診」,提供諮商及關懷。黃名琪說,雖然全世界各國資料很少,但她分析,在賭博成癮的男女比例,男生多於女生,且成癮跟社經地位沒太大關聯,不代表低社經階層的族群,賭博風險就比較高或低。黃名琪說,行為成癮很難用藥物控制,會先評估有無精神科共病,例如憂鬱症、焦慮症,這可用藥物治療,至於賭博行為,必須用心理治療,像勸諫患者遠離賭博環境、提醒賭博缺點等,慢慢改變患者的心態。至於成功戒賭的治療時程,黃名琪坦言,這部分比較困難,主要還是環境因素,尤其現在網路便利性高,網路賭博出現增加趨勢,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賭博成癮治療至少2年,才會呈現初步成效,透過專業人士心理輔導、長期追蹤,慢慢改變患者心態。
-
2020-03-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高靖秋:避免醫護壓力鍋爆炸「危險加給」須一視同仁
十七年前,SARS爆發後,疫情一發不可收拾,醫療院所如臨大敵,政府沒有經驗,醫院只能自保,萬芳醫院副院長、護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高靖秋回憶當時,自己擔任萬芳醫院護理部主任,那時院內防護裝備告罄,沒有醫療口罩可用,下班後研擬製作布口罩;進入急診,身穿雨衣,因為沒防護衣;護目鏡則是拿透明投影片自行加工;印象最深刻的是,沒有一位護理人員敢回家,就怕家人也陷入感染風險,擔心小孩去學校被老師同學霸凌。高靖秋說,回想起那段準備做布口罩、穿雨衣的時期,總覺很好笑,怎麼會做出這些蠢事,但那時面對未知的嚴重疫情,政府又沒辦法當靠山時,「沒有人笑得出來」,醫護人員聽到要至負壓隔離病房值班,就頭皮發麻,沒有人願意主動挺進第一線;近期傳出北市聯醫醫護集體請辭,她認為與當時的情況不同,與疫情應該沒有直接關係。第一線防疫物資 一定要充沛經歷過SARS的台灣、十七年後的今天,高靖秋說,無論是政府、醫護人員、人民在面對未知的疫情都進步了,不過,新冠肺炎的疫情仍是現在進行式,難保後續醫護壓力鍋再次爆炸,從SARS經驗中,千萬別讓以下這些事情重蹈覆轍。第一,第一線防疫物資一定要充沛,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口罩荒曾被醫護詬病,政府立即調配,目前第一線物資用量無虞,若前線資源不足,醫護就會爆發恐慌。正確資訊供衛教 壓力要紓解第二,給予因應疾病的教育訓練,十七年前與十七年後在防疫戰上,資訊量的差異相當大,過去是醫護什麼資訊都不知道,現在是資訊量過於龐大,甚至真假難辨,指揮中心應快速彙整面對新冠肺炎的防護措施、作業指引,同時讓醫院提供衛教宣導,教育患者,讓防疫更上軌道。第三,醫護人員也是人,恐慌的心態是必然會存在的,院內感染發生後,必然有些心理素質較為脆弱的醫護受不了,醫護家長也會感到害怕,要求孩子不要繼續在醫院上班;建議各醫院建立紓壓的管道,主管們隨時關心,並提供暢通的溝通管道,讓醫護的家人可以隨時聯繫,告知家長們,孩子在醫院上班能夠受到妥善的保護。醫護「危險加給」 須一視同仁第四,第一線照顧疑似或確診個案的醫護人員,精神壓力沉重,危險加給必須一視同仁。在SARS時期,在發放撫卹金時,曾引發極大的爭議,因為公立、私立醫院以及醫師、護理人員均不同調,所幸時任行政院長游錫堃下令一視同仁,才平息紛爭。高靖秋認為,再次碰上疫情,政府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且獎勵必須一視同仁,如此一來所有醫護才會放心地作戰,不會打退堂鼓。
-
2020-03-04 橘世代.時尚橘
52歲萬芳完全凍齡 保養最在乎「心」訣
萬芳今年迎來出道30周年的里程碑,將於6月13日二度登上台北小巨蛋,舉辦「萬芳30 你的30 __,你今天有沒有來」,日前記者會上回顧她過去22張復刻專輯的封面,52歲的她幾乎可說是完全凍齡,談到保養撇步,她說:「保養心境很重要。」談到保養身材的撇步,萬芳自認很一般,一周上一次健身房,其他時間常在家裡「律動」,「做一些氣的流動、唱跳也有,身體怎麼動就讓它怎麼動,不一定每天都做,想到就做,起床、睡前都會做一些伸展。」飲食在中醫師的建議下,則是不吃太寒冷的食物,易引起發炎的食物也少碰,例如香菇、鵝肉及鴨肉等。而臉部的保養,她透露長期有和美容師合作,會定期去做臉,日常臉部著重清潔;談到外在保養,她十分謙虛,「滿多人問我這題,但我常不知道該怎麼說,對於自己的保養,心態太重要了」,她認為人在成長的過程會累積許多變形的能量,像是失敗、挫敗或是過度自大,臉、身形都不斷在改變,在累積到某一個程度年齡,會希望回過頭來還原自己的狀態,還原應該要有的樣貌,但聽到媒體說她凍齡,她直呼:「我有變啦!我怎麼可能沒有變。」【凍齡明星保養特輯↘↘↘】。金曲歌王蕭煌奇護嗓秘訣 只要每天做到一件事。61歲影后恬妞保持年輕活力:工作就是良藥。完全不運動照樣凍齡 52歲田麗享受單身鄉村生活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4 橘世代.好野橘
現金流夠用就好!真正的存股高手這樣做
真正的存股高手,很少出場,因為現金流夠用就好,一直存下去, 勝率會越來越高。萬一遇到股災來臨,也不用害怕,怕的是你急著賣出,然後把股票賣在低點,造成年化報酬率很低⋯⋯甚至賠錢出場!用「降成本」的概念來說明,是因為股價的高低會影響人的心情起伏。無論你持有的張數是多或少,如果遭逢股市大跌,股價一片綠油油時,還能說自己不受影響,那大概有兩種原因1.張數太少( 所以真的沒什麼) 2.成本太低( 所以麻痺了) 當存股成本在10 元以下,甚至降到0 時,不論股災、崩盤、重挫⋯⋯,只要繼續持有,仍然能領股利,當眾人哀鴻遍野之後,你還是一尾活龍呀。心態搖擺不定,也會影響存股結果隔壁老王和同事小張,兩人皆拿出100 萬買20 元的第一金50 張,假設它連續4 年配息1.2 元。老王每年領到現金6萬,但不把6 萬當作持有成本扣除;小張每年也領到現金6 萬,但用開店成本計算的方式扣除後,降低了持股成本。不幸在第5 年遇到股災,第一金價格突然跌到16 元,老王因為成本始終算在20 元,此時他的心理狀態,會覺得雖然4 年拿到24 萬的現金股利,但是現在股價也賠了4 元,50 張就是賠了20 萬。「只剩下4萬!再不賣也許連4萬都沒了!」這時,老王的心理壓力很大,也許會因為不想虧損而做出錯誤判斷;小張雖然每年也領到6萬元,但他是用開店的思維,認為自己是預買在4 年後15.2 元的第一金,所以碰到股災時,反而安慰自己「還有賺到0.8元」,50張就是4萬元!心裡沒什麼壓力。第一金股價跌到16 元時,實際上兩人獲利都只剩下4 萬元,但是心理狀態完全不同,老王深怕由盈轉虧,可能就把第一金所有持股都賣在16 元。小張則是老神在在,反正第5 年如果繼續配息1.2 元,成本就繼續下降到14 元,就算第5 年股災讓第一金股價下跌到16 元,他還是可以安心續抱,甚至反手在16 元附近加碼!這就是降成本讓兩人在「心理狀態」上的差異。這個心態的差別,也是能不能在存股這條路上走下去的關鍵。本文摘自《存股輕鬆學:4年存300張金融股,每年賺自己的13%(超值加贈存股SOP投資影音QRcode)》幸福文化 2019/09/11 出版【更多存股指南大公開↘↘↘】。疫情成轉機?存股達人公開「危機入市」投資攻略。從流浪教師到不敗教主,存股達人陳重銘「踏實投資術」大公開。從月光族變「富媽媽」如何靠存股獲利100%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3-01 名人.楊定一
楊定一/正向的心,帶我們走向全面的豐盛
在無常與變化前,人人平等。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人生早晚會遇上難題。也許是健康不再,也許是感情生變,或工作不順。哪怕遇上的是個人難以抗衡的時勢和大環境的變化,我們還是會想做點什麼,期盼能早點度過難關,讓人生重回正軌。想扭轉命運,一生過得豐盛無憂,這是身為人共同的期望,無論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華人的這種心情更是強烈:即使自己這輩子沒辦法飛黃騰達,至少也要保住下一代,希望讓他們少吃點苦。並且,把這樣的期望當作愛的表達。我們都見過這樣的人,或者自己已經這麼做:為了自己、家庭和下一代的幸福,將吃苦和奮鬥視為理所當然,要不斷往上爬。就這樣,將一生寶貴的心力完全投入物質層面的追求,好像這樣的投入就可以讓人免於無常和苦難的折磨。只是,面對充滿不確定的人生,所有的期許與籌備,其實最多也只是反映我們內心的不安全感。我們幾乎不會去想,這些期待與努力其實是站在這樣一個局限的前提才成立──我們相信,先有物質,才有心靈,而外在的一切決定了內心的富足。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透過「全部生命系列」的作品,所表達的其實正好相反:哪怕我們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只是活在物質世界的形體,但心或說意識的力量,其實是走在物質之前的。舉一個例子,許多人把藥物的「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當作是透過操作來愚弄人的證明,卻沒有想過這種看法也就等於選擇性地忽略了一個明顯的事實──即使沒有藥物和物質的支持,當事人身體的不舒服確實得到了緩解,就連具體的數據也有改善。信念有它的力量,是這樣,我才會強調「正向」的重要。我在《不合理的快樂》也分享過一個例子,連每天面對生死病苦、需要隨時保持理性運作的醫師,透過正向的鼓勵,就能讓他們在醫治病患的過程中,更準確掌握種種零碎的資訊,做出最妥善的診斷,而且也更加積極熱心治療病患。有趣的是,研究也提到,光是一句「你今天看起來不錯」或一根棒棒糖帶來的善意和放鬆,都能為醫師帶來好心情,而帶來好結果。正向的力量其實遠遠比我們願意承認的還大。我在《豐盛》分享過正向表達的練習,希望能幫助我們轉變心態──從好像什麼都缺的不足感,轉向什麼都擁有的力量、滿足和幸福。舉例來說,我們可以把「怎麼做都不對」改成「再難也是一種學習」,把「我不可以哭泣」轉成「我可以微笑面對」,把「一切應該會好轉」轉成「情況肯定好轉」。面對無常和痛苦,面對龐大的未知,任何人都會有一種自覺渺小的無力感。前面這些簡單的正向表達,從認知的層面扭轉我們負面的慣性,也讓我們的頭腦一再淨化,將原本又多又雜的顧慮和煩惱簡化成正向、自信與樂觀,讓大腦更容易專注,而投入眼前的任務和目標。面對人間大大小小的困難,我們跟隨正向的帶領,從無力感走出來,活出內心本有的力量,親自體會到──我們並不是無常痛苦和未知的俘虜。我們不是小小的、無能為力的個體。我們,是生命,是愛,是心。正向帶來正向,這一股因為正向而豐沛起來的生命能量,讓我們的生命進入正向的循環。我們從渴望與追求的緊繃鬆綁開來,自然懂得放手、給予和服務,也自然活出最高的豐盛。真正豐盛的人是滿足的,別人追求名聲或利益,但他會用各種方法給出去,讓其他人得到肯定與尊重。快樂是一種均衡,豐盛是生命的流動。在活水一般的流動和動態平衡裡,樣樣,自然變得都好,自然豐盛起來。而且,是全面的豐盛。
-
2020-03-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見人咳嗽就驚嚇?專家教你「心理防疫」遠離焦慮漩渦
新冠肺炎還在燒,流感死亡創新高,連禽流感都來擾。民眾每天在防範病毒和瘋搶物資間,上演著諜對諜般的生存戰。卻不知在恐慌焦慮的情緒下,抵抗力悄悄降低了,一旦任何病毒上身,更失去抵禦能力。你知道嗎?光是保持心情愉快平靜,就能增強身體免疫力,比吃各種補品還有效。今天專家要教你如何對抗鋪天蓋地而來的恐慌,在亂世保有臨危不亂的心,度過危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升溫,多個國家爆出社區感染,民眾擔憂病毒侵害,上演瘋搶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之亂」,在在顯示民眾出現不安、恐慌的情緒。另外,需要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的人數也不斷增加,這些隔離者和家人可能因被隔離和被貼標籤而感到孤立、沮喪不安。面對疫情變化,該如何保持臨危不亂,是「心理防疫」重要的課題。害怕被傳染 也怕被孤立台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系教授李思賢針對20歲以上成年人進行匿名線上問卷調查,共回收3610份。研究發現,七成民眾對疫情感到緊張,但近五成民眾表示對疫情還是能面對、工作不受影響。但若遇到自己被要求隔離檢疫時,近三成民眾會擔心會失去親友、被社會孤立。中華心理衛生學會常務監事、台灣大學健管所兼任教授張玨表示,現行個人或政府提出的防堵疫情、增產口罩避免傳播、提升免疫力等,多為針對生理健康的防疫措施。但「離開心理健康就不能稱之為健康」,因此無論在個人、社會或是國家層面,皆須提出更多提升心理健康的方案。張玨表示,2003年SARS期間編纂的「安心手冊」適用於被隔離者、醫護人員、一般民眾等,時至今日還是可以作為參考使用。了解官方訊息 不要以訛傳訛振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袁瑋則表示,面對疫情的不確定,焦慮是人類正常的情緒。而民眾可能對資訊掌握不足而產生莫名恐慌,且正確訊息不應由親友間傳遞給予,建議透過官方管道,例如疾管署的APP「疾管家」、指揮中心新聞稿等,了解正確訊息。袁瑋說,一般人不是在做研究,只需要知道最即時、正確的訊息即可,太多訊息反而讓人焦慮,因此建議固定時間看相關疫情訊息即可。對此,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俐容也認為,吸收資訊「剛剛好就好」,並且建議「看新聞、不要看政論節目」,因為新聞對疫情報導較為持平,而政論節目多表達觀點,並用誇大的表情敘述,觀眾容易陷入焦慮的漩渦。提升心理素質 平時就該練習楊俐容也表示,一個人原來的心理健康素質,也會影響他面對疫情時,變成重災或是災損降低。因此在疫情剛開始時,就應該配合預防教育提升心理素質,例如全球開始積極倡導的「社會/情緒教育」(Social and Emotional Education, SEL)。平時就應該提升五大核心能力,包括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技巧和明智抉擇,並練習身心放鬆的方法,才能提升對身體緊繃程度的覺察。5訣竅 因應疫情變化隨著疫情爆發,開學有許多新措施、有些人需要被隔離,或是當民眾知道社區裡有人感染,不論對大人、小孩都造成生活變化,楊俐容也提出面對疫情「調、鬆、樂、轉、好」五字訣來因應。調楊俐容認為民眾一定要先「主動」調整作息,因為不要讓自己處於「被動」的狀態,就是在心理健康上一個更重要的關鍵。鬆固定做放鬆身心的練習,包括練習數數調息、在肚子放上喜歡的玩偶練習深呼吸、撥出時間做放鬆練習,更能專注情緒的自我覺察。樂當面臨隔離時,可以將想做的事情列出,找出樂趣;或是利用社群軟體,尋求朋友支持、陪伴,讓心理不孤立。轉楊俐容表示研究顯示,若是常有「完蛋、糟糕、沒希望」的口語出現,則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因此可以利用日記方式記錄自己冒出來的念頭,並且處理時常冒出的非理性想法,以安頓自己的情緒。好楊俐容說,把自己照顧好的同時,存著「我好你也好」的心態,社會才會好,例如前一陣子社群發起的「我OK,你先領」便是很好的呼籲。歌曲 詩歌心靈處方《水調歌頭》╱蘇軾《人生按個讚》╱費玉清《隱形的翅膀》╱張韶涵音樂推薦╱陳書梅
-
2020-02-2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改革構想
【編者按】本週討論有關健保的議題,由醫師提出「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以維護健保永續經營的看法」,以及專攻健保政策的學者回應「醫療費用部分負擔及定率制的影響」,我們非常感謝健保署李署長在百忙中即時回應「改革的構想」。希望這種醫界、學者與官方的討論,可以催化政府健保政策的改善,「醫病平台」歡迎關心這議題的社會大眾來稿。全民健保採「總額支付制度」讓醫療及財務取得平衡點,每年控制一定成長費用,綜觀歷年全民健保醫療給付費用成長率範圍大概在2至5%,近二十年健保支出費用也從87年2,520億點升到107年6,727億點,提升2.7倍。其中藥費支出從88年的609億元增加到107年的1,586億元,提升2.6倍;診療費(含檢驗檢查)支出也由190億元增加到706億元,提升3.7倍。健保署原先在91年有規定檢驗檢查要收取部分負擔,上限300元,但在93年1月1 日取消,此後,西醫門診的檢驗檢查費用支出也從93年的280億點升高到107年的706億點,提升2.5倍。也因為健保檢驗檢查及藥費占健保醫療支出比例偏高(74%),醫事人員的付出相對得到醫療給付也越來越少,也就是所謂的點值越來越低。為了節省不必要醫療浪費,我們積極推動「分級醫療」。全民健保制度的設計是以提供「醫療服務」為原則,目前健保收取「部分負擔」的金額不高,例如在未經轉診的情況下,診所收取基本部分負擔50元、地區醫院80元、區域醫院240元、醫學中心420元;而經轉診的至地區醫院的部分負擔50元、區域醫院100元、醫學中心170元;至於藥品應收取部分負擔的上限是200元(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則免收部分負擔)。台大醫院陳榮基前副院長及中央研究院羅紀琼研究員在文章中針對「部分負擔」的建言,認為可回歸健保法第43條第1項規定採「定率」方式。健保署以107年7月至108年6月估算,在落實保護弱勢民眾下,當次就醫之總醫療費用(含診察費、藥品、檢驗檢查及復健等)若採「定率」計收,影響人次高達3億6,349萬件,民眾需自行負擔的總金額有618.97億點,對健保財務有強烈助益,未必不可行,但由於影響層面極大,需各界達成共識。若仍維持健保法第43條第3項規定採「定額」但調高費用,以及部分「定率」,有以下三個政策考慮方向,第一、「取消慢性處方箋免部分負擔」,比照一般處方箋計收,影響件數有5,300萬件,民眾需自行負擔的金額有57.12億點。第二、「藥品部分負擔金額改採不設上限」,目前規定為不分院所層級,藥費超過100元者,以20%計算後以定額收取,上限為200元,一般處方箋部分負擔超過200元上限有451.9萬件,如果取消上限制,民眾需自行負擔的金額有47.88億點。第三、「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以檢驗、檢查費用20%定率計算」,預計有3,384.5萬件,民眾需自行負擔的金額有106.04億點。上述三方案,預估可增加210億點部分負擔的收入。值得思考的是,當調高部分負擔,預計民眾「逛醫院」的心態會大幅降低,將會降低就醫人次,間接也調高醫療點值,醫護人員可以拿到較合理的醫療報酬。健保署對於各項政策的修訂,必須站在廣大民眾的立場來思考,在利與弊兩者之間尋求平衡,也盼望各界能思考「使用者付費」下的公平原則。健保總額費用是固定的,健保署也想要提供病人新藥、新醫材、新療法,但在財務考量下,僅能選擇性引進。若調整「部分負擔」的計算方式,或許可讓所有醫療提供者與民眾重新思考目前的醫療行為。
-
2020-02-27 橘世代.好心橘
副警長退休變「志工副班長」 重出江湖教人寫訴狀
58歲劉耿志結束近30年高雄地院的法警生涯,碰巧橋頭地院成立受邀當志工,「重出江湖」替民眾解決訴訟程序的疑難雜症,還曾從旁協助寫狀紙,讓人省下一筆律師費。劉耿志笑稱,雖然從領薪水變做功德,自己也邊學習「增強功力」,不僅生活充實、與外界資訊沒斷層,心靈更富有。劉耿志透露,求學時讀工科,退伍後替朋友去法院領取報考法警表格,被鼓勵之下自己也領一份,意外地朋友沒考上他卻錄取,就在高雄地院一路當到副警長,直到2015年不必擔負3個子女學業開銷,他選擇退休要過好生活。「想學更多以前沒機會接觸的事情!」個性熱情的他,在法警時就考取了中餐證照,退休後報名保母班,也順利考取執照,原有意進一步投入「長照」,同時間老朋友還找他當公司小主管,不過2016年9月橋院新成立,借重他的經驗帶領志工群,讓劉耿志從法院副警長,變成志工「副班長」。同樣在法院上班,劉耿志現於聯合服務中心每天服務民眾,有人要聲請核發支付命令、有人要寫狀紙等,都超出以前法警的業務,幸好他行動力十足又熱心,某次遇到一件已確定的損害賠償欲聲請強制執行卻卡關,他隨即幫忙聯絡檢察事務官,釐清該備妥文書,減少當事人奔波。劉耿志說,面對民眾各種需求,他常找法院其他同事請教,就當做學功夫,「我學會了,功力也增強!」還有一次遇到當事人欲聲請支付命令、金額不到10萬元,他找出狀紙範例供參考,讓對方自行寫出狀紙省下律師費,對方感激不已;當碰到不曉得是否該請律師的民眾,劉耿志有一套貼切比喻,他說,訴訟就像「旅行」,可以視目的選擇搭公車、搭火車等不同交通工具,依案情考量究竟有無必要請律師,畢竟一庭就要好幾萬 。劉耿志開朗、愛談話,當法警時遇到陳情民眾,常由他出面處理,當志工後他透露也碰過民眾心理不平衡來埋怨,他便耐心傾聽、鼓勵,安撫住情緒,或許難替案件翻盤,至少讓對方內心舒坦。劉耿志說,志工每天6小時,下班還能順便買菜回家煮晚餐,且他還兼任橋院男子籃球隊、女子桌球隊教練,固定在中午或晚上練習,加上志工排班彈性,也比較有空回老家照顧父母;他打趣說,以前上班領薪水,現在變做功德,不過生活比以往多采多姿。對於打算要退休的民眾,劉耿志建議,一定要有規劃、妥善安排時間,不要都待在家,不然人際關係會漸漸脫節,對外界資訊也會斷層,「退休後就是要『動』,不管是運動還是參加活動,千萬別有退休就是要養老的心態!」【更多精彩熟齡↘↘↘】。退休守護慢飛孩子 高年級志工花時間慢磨出成長。78歲小書包志工:將眷村故事一代一代傳下去。最資深志工 楊滿時:「歌劇院就像我家!」實踐退休夢。56歲退休教師重拾專長 陪伴身障孩子。志工學問大 呂紹民:「把握每一次付出,生命歷程會越來越精彩!」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不愛戴口罩、擔心爸媽死掉 小朋友恐慌蔓延
新冠疫情確診案例不斷增加,對疫情的恐慌也逐漸蔓延到年紀小的兒童身上。兒童心理師朱謹伶表示,最近為4到10歲的孩子進行心理晤談,常聽到有孩子主動提出不想戴口罩,或不知疫情何時結束等擔憂,有人甚至擔心爸媽會因為得到新冠肺炎死掉;建議家長可機會教育,讓孩子建立正確衛生習慣,自己也要減少焦慮感,避免影響孩子情緒。家長潘欣莉表示,自己孩子就讀國小一年級,戴口罩常因覺得熱就拿下來,很難戴整天,她會要求孩子到密閉空間要戴口罩,去公園、戶外才把口罩拿下,但孩子為了不戴口罩,連最愛去的圖書館都不願意去了。今天開學,孩子雖然開心可以見到同學,但又擔心「人多會有病毒」,主動要求戴口罩。朱謹伶分析,人體鼻子上方有一個犁鼻器,是用來感知生活中安全或危險的化學物質,小朋友因感官發展還不成熟,對知識的理解也不全面,之所以不願意戴口罩,除了覺得太熱、太悶,口罩正好罩住鼻子,也讓他們無法透過犁鼻器聞到周遭氣味,進一步造成緊張和焦慮,本能下就會抗拒戴口罩。朱謹伶建議,家長要提高孩子戴口罩意願,可以用柑橘類、薰衣草或木質系等精油20cc,與3cc酒精稀釋後,噴在口罩外,增加孩子對氣味的掌握度;此外,口罩耳掛對耳朵可能造成壓迫感,可以將面紙折成舒適墊包在耳掛上,減少不適;另也要告訴孩子,可觀察環境周遭的人數密度,再決定要不要戴上口罩,讓孩子理解怎麼與環境互動。耕心療癒診所院長林耕新表示,其實孩子對於疫情的恐懼,主要關鍵來自家長的心理狀態,門診上常聽到家長問「開學了要不要延期?要不要整天戴口罩?何時可以拿下來?團體活動怎麼辦?」,「媒體上充斥肺炎疫情訊息,很多家長比孩子更緊張!」林耕新說,防疫要圍堵、減災,孩子有問題家長要立刻帶回家,不然保健室一下子擠進2、3人,又成為另一傳播源;很多門診個案原本就會喘、胸悶,口罩加上去更難受,還有人想辦法要找到N95口罩,徒增恐慌感。他呼籲建立健康的防疫心態,減少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只接觸衛福部官網的正確資訊,並多做個人化活動,減少聚餐、唱歌等團體接觸。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要檢疫 五成覺得不好意思、三成擔心被孤立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尚未趨緩,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民眾出現恐慌、焦慮、甚至擔心隔離會被歧視等。有學者發布調查顯示,國人能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不受影響,但自己若遇到被要求檢疫時,五成民眾會覺得不好意思,近三成會擔心會失去親友、被社會孤立。中華心理衛生協會與台灣公衛、台大公衛學院合作,今舉行「新冠疫情與心理健康」記者會,學者提出公共心理衛生的理念與建議,教導民眾在疫情中如何自處,增強心理健康。台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系教授李思賢,講述疫情發展的身心變化與流行病學調查。他表示自2月15起採匿名線上調查方式,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眾心理健康衝擊,對20歲以上成年人進行問券調查,內容包含民眾心理健康、心態、對疫情所採取免疫力的做法等,共回收3610份問券。結果顯示,有七成的民眾對疫情感到緊張,但47%的民眾表示對疫情還是能面對、工作不受影響;此外,自己若遇到被要求隔離檢疫時,近三成(28%)民眾會擔心會失去親友、被社會孤立。李思賢建議民眾聽從政府宣導、做好洗手的習慣,可關注疫情但勿過度,並維持多運動、唱歌等有益身心活動。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趨緩,對於疫情防治,「沒有人是局外人」,他也慶幸在學生開學前舉辦此記者會,提倡對於公共衛生的看法,希望藉此減低民眾心理緊張。
-
2020-02-25 橘世代.好學橘
樂齡創生 日進斗金 日本上勝町「樹上長出錢」
在日本德島縣上勝町,彩株式會社雇用年長者摘採葉子,做為高級料理擺盤素材,一年營收高達兩億日圓。為了賣樹葉,這些長輩不僅充分活動身體,還多方吸收相關知識,充實自我。工作帶來的成就感讓他們對未來充滿自信,也促使他們做出改變,讓這個小鎮變得更宜人。在日本200萬貧窮人口中,超過半數是高齡人口。由於醫療和照護出現缺口、年金制度崩壞,「下流老人」成為日本社會的隱憂。然而在日本德島縣上勝町,有一群婆婆媽媽靠著賣樹葉賺大錢,不只經濟無憂,還愈做愈快樂,活出健康自信。什麼?樹葉也可以賣錢?是的,這正是彩株式會社(株式会社いろどり)的營業項目:向高級料理店販賣擺盤用的葉子。靠著賣樹葉,彩株式會社每年獲得2億日圓營收(約5600萬台幣)。今年於大阪舉行的G20高峰會議所提供的便當,也使用了彩株式會社提供的葉子和花朵,藉由料理向各國的領導者介紹日本文化。上勝町人口約1500人,將近90%是森林,有一半的人口是長者,因此在彩株式會社,負責摘採樹葉的幾乎都是老人家。這個小鎮因為居民都很健康,所以既沒有安養院也沒有醫院,同時也是個徹底落實垃圾回收分類的零垃圾小鎮,不浪費任何資源,而且還是「日本最美村莊」的一員。因為優美的自然景觀,近年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拜訪這個能把樹葉變黃金的小鎮。天災帶來改變契機上勝町的榮景可說是一個奇蹟,但奇蹟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40年前,上勝町和日本其他鄉村地區一樣,面臨青壯人口流失、人口高齡化的處境。這裡的人曾經不以故鄉為傲,年輕人不想留在故鄉,父母也寄望子女到外地就學工作,因為當時待在鄉下就意味著是人生失敗組,毫無未來可言。這座小鎮能有今日的發展,除了上勝町居民的努力,在背後推動一切的彩株式會社社長橫石知二功不可沒。在銀享全球舉辦的「銀浪新創力高峰會」上,橫石知二分享在上勝町創立彩株式會社的心路歷程。1979年,橫石知二從德島縣農業大學畢業,來到上勝町擔任農協農事指導員。他剛來上勝町的時候,心裡滿懷幹勁,有很多理想和抱負。可是在當地人眼中,他只是個從外地來的年輕小夥子,而且也沒有實際從農經驗,那些理想在當地人聽來都是不切實際的空話。當地人的冷落和忽視讓橫石知二很挫折,而且他也看不慣上勝町居民的生活習慣。當時在他眼中,這裡的人愛喝酒,不僅大白天就喝得醉醺醺的,還喜歡搞小團體說別人閒話。種種因素累積下來,甚至讓他萌生「乾脆別幹了」的想法,但要是就這麼一事無成地離開的話,又讓他很不甘心,於是他決定堅持下去,積極取得當地人的信任,並增加居民的收入,進而改變上勝町。上勝町的特產是橘子,許多居民以栽種橘子維生,只不過由於德島縣的其他地區,甚至是外縣市也盛產橘子,加上有時會遇到天災,因此居民的收入不穩定。有一年上勝町遇到天災,即將收成的橘子樹因為寒害而凍死了。為了讓居民儘快獲得救急收入,他建議種長得快的蔥。因為缺錢危機迫在眉睫,原本不把橫石知二當一回事的居民聽了他的建議轉種蔥,果然順利收成,一些居民因此對他刮目相看。危機即是轉機,橫石知二發現這正是讓上勝町擺脫橘子的機會。只不過種蔥不是長久之計,而且要是不種橘子,大家該做些什麼才好?正當他煩惱時,一次到大阪出差的經歷啟發了他往後成立彩株式會社的靈感。出差時,他受邀至高級日本料理店。在用餐過程中,有位女性誇讚擺盤用的楓葉很可愛,讓他靈機一動。上勝町的森林資源非常豐富,漂亮的樹葉要多少有多少,如果賣樹葉就能賺錢的話,何樂而不為?回到上勝町後,他和其他人分享這個點子,但是沒有人相信他,他甚至還被嘲笑腦子有問題。當地人雖然苦惱於收入不穩定,卻基於自尊心不願意做出改變。橫石知二發現在這個以男性為中心的小鎮,想要說服頑固的男人們是沒用的,於是他轉而說服女性,好不容易找到4位女性長者願意加入他的新事業。公司面臨赤字 自掏腰包到餐廳「上課」當然,事情沒有這麼簡單。1987年,彩株式會社成立,由於不知道該怎麼賣這些樹葉,也不知道市場行情,因此標價很隨性;而且加入的4人並不是真心想從事這個行業,只是不忍心看他一直被拒絕才來幫忙而已,所以樹葉的品質不一,有時還有被蟲蛀過的痕跡,以上種種原因導致樹葉賣不出去,公司面臨赤字危機。為了改變公司入不敷出的困境,橫石知二自掏腰包,多次到高級料理店用餐。這些用來擺盤的樹葉和花朵稱為「妻物」,妻物的搭配和使用方法僅在廚師間流傳,如果沒有人帶領,外人是無從得知箇中奧祕的。他一邊吃飯一邊研究妻物,不僅把料理和擺盤畫下來,還試著和廚師攀談。一開始廚師們都不予理會,但久而久之,他的行為引起了一位廚師的注意。了解原因後,這位廚師帶著他到廚房觀摩,向他講解這些樹葉和花朵該如何和不同料理搭配,表現出季節感,還有他們會怎麼處理這些葉子,讓葉子變成漂亮的裝飾。經過這位廚師的解說,橫石知二才恍然大悟,原來不是只要摘葉子就可以了,還要注意大小、形狀、顏色等面向。他將對方親口傳授的知識一一畫下來,並轉述給員工們。當4位員工了解她們摘採的葉子如何點綴料理、為料理畫龍點睛,也就更理解客戶的需要,更加重視葉子的品質。動手又動腦 摘葉子促進活躍老化在橫石知二與員工們的努力下,賣樹葉的生意漸漸上了軌道,加入的人愈來愈多,訂單也逐漸增加。要管理這麼多訂單和人員,電腦是必不可少的。但要如何讓70、80歲的人也能運用自如?橫石知二打造了簡單易懂的系統介面,每個按鈕大且清晰,而且還引進排名制度,在系統內可以看到每個人的銷售成績。在輸人不輸陣的心態下,上勝町的居民為了搶訂單,變得愈來愈會使用平板和電腦,而且為了完美達成客戶需求,也更注意品質,且用心照顧樹。今年82歲的西蔭幸代是彩株式會社的員工之一。每天早上,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巡視她所種的樹。彩株式會社每天都會發布訂單讓員工自由接單,由於不同料理需要的植物種類不同,如果家裡種的樹種愈多,能接的訂單也會變多。為了讓樹長出漂亮的葉子和花朵,西蔭幸代甚至參加研討會學習怎麼種樹。巡視完後,她打開電腦,到系統上搶下能接的訂單,隨即去摘需要的葉子。摘採、篩選過後,她將葉子裝進盒子裡,在中午前送到農協,這些葉子明天中午就會出現在東京的高級料理店。在這過程中,居民不僅充分活動身體,還藉著吸收種樹相關知識,充實自我。工作帶來的成就感讓他們對未來充滿自信,也促使他們做出改變,讓這個小鎮變得更宜人。年老沒有成為他們的阻礙,反而帶來豐富的經驗,讓他們知道該如何在摘葉子的時候,保護自己不受傷。為了賣樹葉所促成的一連串改變,讓年長的居民們變得愈來愈自信快樂。然而橫石知二並不止步於此,他希望年輕人可以留在上勝町,以及吸引外地人來上勝町工作、定居,這是他目前正在努力的目標。上勝町的故事未完,而且將會在眾人的努力下接著續寫下去。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9年12月號(NO.93)》【延伸/開創更多精彩人生↘↘↘】。60歲退休員警讓魚骨重生 開拓漁村文創。從動物園園長到動物爸爸 一步一腳印用教育改變環境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2-24 科別.婦科
生理期好幾個月才來一次? 3種體質經期最容易亂糟糟
經期不順是許多女性常見的生理問題,現代人由於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導致生理期混亂的情況越來越多。常見女性跟閨中密友閒談開玩笑說:「我的月經大概2個月來一次,衛生棉的錢省下了不少!」當下不以為意,大家嘻嘻哈哈帶過。長時間月經週期混亂,短時間內看似問題不大,但長期的影響層面,將擴及身心部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陳玉娟表示,呈現在外在的狀況包括皮膚乾燥、較容易生成皺紋、膚色暗沉、頭髮乾粗、掉髮、髮量稀疏、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蕁麻疹、紅斑性狼瘡等、甚至不孕等;而精神方面則包括失眠、易怒、情緒不穩等狀況,就像俗話說的那樣:「翻臉比翻書還快!」一般正常的月經週期約28±7天,平均4週一個循環,每次經期約5~7天。而所謂的月經週期混亂,最常見以下幾種狀況,可以檢視自己是否屬於其中一種:◆週期少於20天(3週以下),可能一個月出現2次月經。◆超過40天(6週以上),可能2個月才來1次月經。◆月經量太少,不足5天,短短2~3天就結束。◆月經量太多,可能長達1~2週。◆月經來潮滴滴答答,甚至整個月不停。就中醫觀點而言,有幾種體質容易造成生理期混亂,包括「脾腎陽虛」、「肝鬱氣滯」以及「血瘀體質」這3類體質的人:1. 脾腎陽虛:脾腎陽氣不足,而腎主生殖內分泌功能,脾主統血,因此會影響到女性月經規律性及經血量,典型症狀包括怕冷、水腫、臉色蒼白、容易落髮、頭暈、類似貧血的感覺、經期有時候長有時候短、經量有的人很大、有的人很少、月經結束後會腹悶痛、肚子有下墜感或覺得月經來時子宮附近摸起來冷冷的。2. 肝鬱氣滯:肝火旺盛、心情抑鬱,容易有經前症候群,可能出現胸部脹痛、下腹悶痛、情緒暴躁、嘴破、經期不調、常有月經要來不來的感覺等症狀。3. 血瘀:氣血循環障礙,例如子宮內膜剝落未盡,血液瘀積於體內或逆流,包括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等都是血瘀的表現症狀,這樣的人月經來前經常腹痛,且經血夾血塊。除了體質之外,臨床觀察證實肥胖、過瘦、情緒、飲食、生活習慣、內分泌疾病等,也都是影響月經週期規律性的主要原因此外,臨床上還有一種看似正常的「無排卵性月經」。典型狀況是生理期規律,但血量只有一點點,經常不足5天就結束了,臉上也容易出現青春痘。陳玉娟解釋,這是由於體內雌激素分泌不足所致,造成子宮內膜剝落不完全,嚴重者將導致不孕的後遺症。而月經異常不只跟子宮或卵巢有關,還可能與腦部有關係。當出現月經血量過多、不足或經期不規則,到婦產科檢查,卻都沒有發現婦科相關問題,這時候,必須意識到或許是腦下垂體所引起的病症,必要時需安排腦科檢查。建議只要月經週期出現不規律的情形,不論是經期太長、太短,或月經量不足及過多,都可能表示卵巢或子宮出現異狀,一定要盡快治療,千萬不要抱著僥倖心態,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延伸閱讀: 月經來前總是腫一圈? 原因出在這2地方 吃巧克力止經痛? 假的!你只是情緒被舒緩而已
-
2020-02-23 性愛.性福教戰
老夫老妻=無性生活?醫師破解年紀大就不該有性生活迷思
性欲逐漸低下,往往是影響伴侶關係的重要因素。社會普遍有個迷思,認為夫妻到了中老年後,就會自然而然缺乏性生活,進而分房睡,甚至演變成「無性夫妻」,難道老夫老妻就非得跟無性畫上等號?改善性生活 伴侶之間要同步「為什麼我無法像年輕時一樣?」一名70歲老翁因勃起功能障礙求診,希望可以讓他像年輕時一樣展現雄風。不過再次回診後,並無明顯改善,老翁這才坦言,沒有按時服用藥物,因為妻子認為「老年人不該有性生活,且吃這些藥物對身體不好,身體健康比較重要。」馬偕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維恭表示,後來建議老翁帶妻子一起來看門診,改善兩人的觀念,夫妻也漸漸恢復性生活。蔡維恭說,口服藥物本身不危險,且在醫界已有非常豐富的使用經驗,都有安全數據。性生活是兩性相處的重要一環,鼓勵伴侶一起來門診,避免只有一方提升性欲,另一方仍覺得不舒服,雙方面都能享受性生活,才有正面幫助。蔡維恭解釋,中老年人性生活頻率比一般人少,但不見得就是「無性」,每人狀況不同。早期國外曾研究發現,65歲以上男性有七成有性生活,女性大約是四成五到五成。若依本土數據來看,65歲到75歲的男女可能三成到六成還有性生活,但頻率確實會隨著年紀增長減少,80歲通常降到三成左右。睪固酮、荷爾蒙 影響性事滿意度談到中老年後性欲降低,蔡維恭表示,老年人身體狀況、體力沒有年輕時好,都會造成影響。再來跟勃起功能也有關係,不論男女,性功能會隨著年齡下降,常見的就是性功能障礙,表現不盡理想,就會影響性行為意願。蔡維恭說,男性睪固酮低下,會使陰莖海綿體構造退化,影響勃起和性欲;女性更年期後,荷爾蒙減少,除了性欲減低,陰道也會比較乾燥,不適感會升高。「對男性來說,睪固酮過低是一個因素,但並非主因。」蔡維恭表示,高血壓、糖尿病等身體代謝疾病,也會讓海綿體勃起老化更明顯。心態先調整 才能治生理問題心態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一般人覺得年紀大就不該有性生活,性不是老年人該追求的,或有性生活多會損耗元氣等迷思。蔡維恭指出,雖然無性對身體並無負面影響,但也不代表年紀大就該放棄性生活。畢竟現代人維持身體狀況良好,性生活就是本能之一,雖然表現無法像年輕時好,但不代表要放棄。蔡維恭表示,基本上還是要調整心態,要有「想維持性生活」的心,才能了解原因,進而解決。若男性是因為睪固酮等原因影響勃起功能,經醫師評估後,會視情況給予補充睪固酮,藉以增加性欲、勃起機會,不過補充前仍需要醫師專業評估。口服藥物治療 多有不錯效果蔡維恭說,若因為年紀或慢性病造成,會視個案狀況評估治療方式,進而選擇使用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等方式。手術治療大多已屬於後線治療,多數人只需透過口服藥物的調整,或是合併荷爾蒙的輔助,大約有八成的病人都有機會可獲得改善,口服藥物的確是目前最方便、最安全又有效的選項。當然年紀越老或慢性病越多,效果可能沒那麼理想。除了求助醫療,蔡維恭坦言,病人自己也需要依循健康生活準則,調整生活作息,包含健康飲食也有幫助。女性的部分,則要評估是否仍有疼痛、乾澀等問題,或荷爾蒙是否需調整。蔡維恭強調,還有欲望很正常,不需要壓抑,「老夫老妻也可以甜蜜互動。」
-
2020-02-23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疫病的隨想
我是從去年底開始關注零星傳來的武漢不明肺炎消息,並從1月21日中國專家鍾南山證實病毒人傳人,以及台灣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開始看診與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戴口罩。緊接的春節假期,則在疫情資訊爆量,還有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整備不足的焦慮中度過。隨著新加坡、泰國與日本相繼發現社區感染,台灣政府快節奏的防疫策略,即便異音不斷,仍獲得絕大多數民眾的支持配合。然而,面對中國境內不容樂觀的疫情,重以兩岸連結千絲萬縷,雖然開工後口罩不缺,我始終抱著社區感染必定發生的心態,戰戰兢兢站在第一線。於是,我決定徵詢過去習慣半個月或一個月來談談並領藥的病人,「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我想開三個月的連續處方箋給你。」多數病人喜出望外,因為進出醫院,就會耗掉一個珍貴的口罩。「洗手比較要緊。還有,口罩不必用過就丟。」問完診等待電腦作業空檔,我開始傳授口罩延命術,無論是兩層穿戴、陽光/紫外線曝曬、甚至電鍋烘烤,都產生很多共鳴,且接受度似乎比要失眠病人睡前不滑手機、不熬夜追劇更高。也有一派樂觀(天真?)的病人反問「沒這麼嚴重吧」,並強調「我相信妳、相信台灣!」這時,在台大醫院經歷過SARS風暴的我會正色告知,儘管沒有人願意染病,可來看診的病人,因為對疫病抱持不同態度------無論是滿不在乎、過度自信、甚至是害怕被歧視而有所遺漏、隱瞞,都可能形成防疫缺口,「所以,這陣子我是抱著隨時會被隔離的心情在工作。萬一我休診,你就靠連續處方箋撐著,三個月後再見。」當然,關心我口罩夠不夠(甚至當作新年伴手禮),叮嚀我多休息的病人亦不在少數。為了長期抗疫,我們一定要好好保重、正常生活。我也開始自我約束,不能為了及時資訊一直待在網路河道,且要明辨慎思,不要被飽含焦慮、甚至暗藏惡意的資訊淹沒。雖不能「馬照跑、舞照跳」、世界趴趴走,牆角的杜鵑依然按時綻放,樹梢的鳥兒一樣婉轉啁啾。我還找了一些應景書,包括SARS期間讀過的小說《瘟疫》,和來不及讀完的《十日談》。打算一面複習卡謬的教誨,用正直對抗病毒與每個人心中的瘟疫;一面隨機翻閱薄伽丘藉由十名因瘟疫躲在佛羅倫斯郊外別墅的男女,為了打發隔離時間,連說十天的一百個荒謬故事。眼看台灣中部已出現社區感染,防疫確定進入持久戰,我的書單也得持續擴充,撐過這場瘟疫。人類學家認為,文化是一個民族適應生態環境的產物。人類的疾病雖是一種生物現象,卻往往由文化來定義。人類認知疾病以及預防疾病的知識是該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反映該文化的基本模式和價值觀。歷經過SARS和COVID-19的台灣,將以何種形式留下印記?或許會出現一部關於口罩的小說,東港燒王船也益發興旺,直追京都祇園祭。
-
2020-02-23 橘世代.時尚橘
自帶光芒的美麗祕訣 丁寧:「相由心生,內在的狀態會顯示在臉上」
金馬獎最佳女配角丁寧在電影上不斷突破自己,近期更把長髮豪爽剪掉,頂著男生頭飾演帥氣女同志,她在演藝路上不斷突破,外表則不追求在臉上消除歲月的痕跡,而是多花一點時間在自己的內在,她認為:「我覺得會是比較穩定、保險的美麗投資」。50歲的丁寧每每出現公開場合總自帶光芒,身材也保養得宜,問到訣竅,她崇尚自然,運動並靠著吃大量的蔬菜水果,以及一早喝1杯「桃膠」做成的飲品來保養身體。除了外在,她更注重內在涵養,對於現在的美,她認為隨著歲月會有不一樣的轉變,心態的改變對美麗的態度會有很大的不同,「我認為相由心生,所以內在的狀態會顯示在臉上,所以如果你是善良的人,內在的光芒,就會呈現在臉上,當然不是善良就漂亮,至少你在做善良的事,善知識的事,內在是舒服,舒服就會呈現一個光彩、一個光芒在身上,對於美麗看法,多花一點時間在自己的內在,我覺得會是比較穩定、保險的美麗投資」身為專業演員的她,已準備好接受每個年紀呈現不同的狀態,她認為現在的臉不需要很緊繃、一條皺紋都沒有,說道:「沒有皺紋演媽媽感覺很奇怪,我是一個演員,很在乎戲劇呈現,對我來說,美麗是一種感受,不是一個外在的狀態」。【女明星保養特輯↘↘↘】。養生還要重養心!戲劇才女林逸欣:一個人不健康會影響到一個家。蝴蝶姐姐童顏秘訣大公開:一直在演藝圈,到80歲都沒問題!。61歲影后恬妞保持年輕活力:工作就是良藥。完全不運動照樣凍齡 52歲田麗享受單身鄉村生活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2-22 橘世代.健康橘
葉金川罹癌玩性不減「存錢不是等著住頭等病房」
人生經歷精彩的葉金川,雖二度罹癌,但依舊活得瀟灑,獨木舟、鐵人三項、高空跳傘、攻百岳,活得不亦樂乎,他的抗癌體悟,將收錄於聯合報將出版的「我是醫生 我得癌症」第一本12位醫界名人的抗癌聖經中,看他如何「玩」性不減,戲謔人生。抗癌體悟1/蠻牛花20年學會慢活總是衝鋒陷陣、挑戰困境、烈士般的投入,葉金川回想,從健保局總經理到衛生署長的任職期間,過著「6、10、7」的生活,早上6點工作到晚上10點,1周工作7天。「經過那一段,我就不想再過那樣的生活了。」葉金川不贊成「斷崖式的退休」,淡出後他還是持續工作,只是把工作減量,沒有正式工作的期間就持續寫書、寫文章、四處演講、擔任客座教授,自嘲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調整到現在,「從蠻牛變成慢活」。他到了花蓮,買獨木舟、腳踏車,學習把生活的步調放緩,他任性的咧開嘴笑,得了癌症之後,就更理所當然了,他要做什麼現在誰敢擋?他慢慢的喜歡上這樣的生活,太太張媚也很支持,雖不會游泳,穿救生衣陪葉金川划船;不會騎腳踏車,就負責當司機。一直都以工作為重的葉金川,開始拒絕「6、10、7」的生活,現在每天早睡早起,清晨5點鐘起床,晚上9點上床睡覺。即知即行,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不要規畫很久,不要等很久,想旅遊就立即規畫與施行,想看孫子就去。他坦言,罹癌之後,確實在心理層面產生變化,他再度審閱自己的人生夢想清單,年屆70,體力逐漸衰退,雖然沒辦法像以前那樣狂熱的跑,不過當背包客的夢沒有變,他的下本書就是他的慢活日記,記載著他如何學著慢慢老去與活著。抗癌體悟2/存錢不是等著住病房葉金川登山的足跡遍及日本、非洲、馬丘比丘、澳洲南邊的塔斯馬尼亞島、土耳其的亞拉臘山,還到阿拉斯加冰川划獨木舟,完成了因為治療淋巴癌而延宕的紐西蘭高空跳傘,在台灣百岳擁抱群星入夢,自在瀟灑的上流老人生活,讓很多人心生豔羨,更難想像這是癌後病人的生活。人生要存多少錢才能這樣精彩的活著?生活的品質在心態,葉金川解釋,沒有錢出國旅行,可以在台灣環島;沒錢環島,旅途可以騎腳踏車、搭帳篷,不論在哪裡旅遊,基本的東西是一樣的。對於被金錢捆綁著腳步的人,葉金川說,生病之後,他更明白存錢只是一種防衛,錢是讓現在更精彩,不是存錢等著住長照2.0頭等病房,「那不是神經病嗎?」葉金川說,我雖然很窮,但是用不完的,而且我要把我的錢用掉,才不把錢留給「笨兒子」。他笑稱,他總是勸戒雙胞胎兒子,「你們最好趕快拋棄繼承,不要寄望財產,因為我留給你們的可能是負債,你們要自求多福喔」。身為健保局創辦總經理,規畫全國民眾數百億健保費的支用,自身理財概念一定很健全吧?他說,錢夠用就好,錢的重要性不會在很前面,不要把金錢當作人生目標。有了年金,生病了有健保照顧,這樣的準備已經足夠,不要變成下流老人就好。人生到了這個年齡,金錢不是唯一,生命中有比錢更重要的順位,健康、家庭、生活的安排、興趣才是他的追尋。或許是年齡,或許是癌後,他領悟到,生命的價值絕對不是賺了多少錢。抗癌體悟3/不把飲食當痛苦義務「防癌跟預防所有的疾病方式都是一樣的,就是回歸到一般疾病的預防。」而運動就是被證實為最有效的方式,其他還有多蔬果、不菸、不酒、不吃檳榔。葉金川說,聽來老生常談,卻是最有效的方法,想要健康就回到最基本的原則。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的葉金川,現在更是規律運動。飲食部分,年輕時,葉金川最愛與朋友們在花蓮小農舍烤羊排、烤牛排、豪邁飲酒,一開喝就是半瓶高粱、一瓶紅酒,現在收斂許多,不喝烈酒,偶爾小酌一下啤酒、紅白酒與香檳。拿手絕活的烤羊排,也不太常吃了。以前不喝茶,現在也改喝茶。雖不再大啖牛排,但是仍舊愛朋友、愛家人,為親愛的人準備豐盛的美食,乾煎鯧魚、醃篤鮮、烤羊排一道道的上桌,他把烹飪當成生活樂趣,但日常生活以原形食物為主,中午的自製便當就是簡單的五穀飯、地瓜與青菜。「飲食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好玩,不要把它當作責任,把它當作樂趣。」興致一來時,葉金川去上烹調課,或是翻著食譜,不斷精進廚藝,他說,不要把飲食當作痛苦的義務。聯合報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延伸閱讀:帥氣抗癌就怕臥床 葉金川生死告白「不要串通醫師凌遲我」抗癌也要活得精彩 葉金川要高興玩到人生終點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20 科別.精神.身心
新冠肺炎威脅 5方法減壓
新冠肺炎的傳播造成全球的恐慌,許多國家採取了嚴厲措施,這項重大災難對於人們生活影響深遠。對於這樣子的災難,我們如何適當調控壓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很顯然的,面對這種災難,你可能不只會擔心自己,也會擔心家人或自己所關心的人被感染。這次新冠肺炎的傳播與其他災難不一樣,新冠肺炎的傳播是持續性及全面性的。新冠肺炎的致病效果並不特別嚴重,但是傳播力強,主要是充滿了兩個不確定:一是不確定病毒是怎麼傳播;二是不確定此事件什麼時候結束。因此,大家的心理普遍存在的是害怕、焦慮及遙遙無期的結束之日。要減少這次疫情對自己造成的壓力及心理衝擊,如果下列七大症狀出現在你或家人身上,你就要小心了,此時可能已有無形的壓力加諸於你的身上了。1.覺得日常活動力降低或沒有精神去從事日常一般活動。2.容易發怒,且容易與人爭辯。3.全身無法放鬆或出現睡眠障礙。4.常常想哭或過多的焦慮,只想要一個人靜一靜。5.開始抱怨別人或無法專心聆聽別人說話。6.無法感受到本來覺得快樂的事情。7.增加了飲酒及抽菸的使用量。在這段疫情延燒期間,大家應盡量避免到公共場所或醫院,建議在家中可以做下列幾件事情,以緩和壓力:1.每天設定看電視新聞的時間:目前正處於肺炎傳染爆發期,看太多疫情新聞反而會增加你的緊張與焦慮,只要關注政府所頒布的規範就對了。2.找到適當的資源及可靠消息來源:在網路上會看到許多訊息,但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必須要好好的判斷這些訊息的來源,找到一個真正能保護你的方式,更不要亂傳播這些訊息。3.保持平常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吃的健康、喝足量的水,避免過多的咖啡因與飲酒,盡量減少抽菸,睡眠休息與運動要正常。4.做一些可以分散注意力旳事情:可以減少緊張及壓力,例如做一些開心的事情、深呼吸、靜坐、遠離有壓力的事情、吃一頓大餐、多閱讀、聽音樂、洗個澡、跟心愛的人聊聊天等。5.根據平常的生活習慣來確認是否出現緊張的情況:例如有人覺得緊張的時候會不斷地搓手,告訴自己遇到災難時,焦慮、緊張與害怕是常見也是正常的,因此不要過度的擔心。總之,災難最後一定會離開的,只要照著上面的建議做,大家必然可以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安然度過這次災難,迎向災難過後更燦爛的生活。
-
2020-02-19 新聞.生命智慧
「癌末恩師都想救我…」于台煙:50歲後凡事6成壓力就好
編按:在民歌黃金時代,以〈化裝舞會〉等經典歌曲為人熟知的于台煙,當年跑遍各大校園演唱會,如今經常開玩笑說自己是「民歌界蔡依林」。但伴隨走紅的盛名之累、感情與事業種種波折,一度讓她陷入憂鬱低潮,56歲的她至今單身,對人生種種際遇,她坦然自在,凡事「認真但不勉強」就好。近年來于台煙在螢光幕前亮相,除了戲劇演出及演唱邀約,之於她格外開心的,就是一年一度的民歌高峰會,近年來她幾乎每年都參與演出,對她而言,更像是一場和同期好友歡聚的同學會。「而且不只台上是同學會,台下也是同學會,很多都是整個班級一起團購買票,看完演唱會就可以接著聚餐。」民歌45像辦同學會,唱的是回憶也是人生 「我覺得到了這個階段,表演已經不是為了秀自己,而是一種和聽眾的分享。有人音樂一下就掉眼淚,那不是因為我唱歌,而是因為當年這首歌流行的時候,可能正是他的青春年少。」台上台下,每首歌裡,都是一段回憶、一段人生。于台煙出道的年代,正是校園民歌最盛行的時期。念大學時,單純喜歡唱歌的于台煙報名了曾捧紅許多民歌歌手的「金韻獎」歌唱比賽,不料一路過關斬將,雖然最後沒有拿到冠軍,僅入圍優勝歌手,但她偏低沉的獨特嗓音,卻也因此被唱片公司相中簽約。于台煙出身保守家庭,父親是小學校長、2個姊姊都是老師。「我們家沒有人知道我報名,連最後跟唱片公司簽約都是我自己來,直到我上電視唱歌了,隔壁鄰居跑來問我爸說,電視上那個叫于台煙的,跟你家小妹長的很像啊?他們才知道這件事。」一出道就走紅,卻累到沒有自己在大學畢業後正式簽約,並以〈化裝舞會〉一曲一舉打響知名度的于台煙,初出道就嚐到走紅滋味。「以前每天的行程就是列在一張紙上,照表操課,一天跑超過10條行程是稀鬆平常,那時我真的是累到要吊點滴,吊完之後繼續跑。」「嚴格來講,我沒有出過社會。當時唱片公司把歌手保護得很好,所以你就是在一個溫室、象牙塔裡,只負責把安排的工作做完,差不多就是《來自星星的你》裡面千頌伊的生活,連水電費都不知道怎麼繳。那時沒有高鐵,北高兩地要趕場,我們坐飛機坐到跟地勤都熟了,有時來不及,還拜託飛機等我們一下。」于台煙說。當時她除了唱片宣傳、通告行程之外,還參加過藝人勞軍。「那時我坐船到金門大膽島去,我暈船暈得要死,一下船先在旁邊吐,吐完之後休息一下,繼續上台表演。」 由於長期工作忙碌而導致作息、進食不規律,發行第4張唱片的時候,于台煙甚至曾罹患厭食症。「明明肚子是餓的,但東西放在眼前,我就是沒有食欲。」感情、事業全觸礁,癌末恩師帶領走出陰霾雖曾是當紅的偶像歌手,但隨著90年代末期,唱片產業進入規模萎縮以及數位化的轉型期,對于台煙而言,則是工作和私人感情狀態都面臨了瓶頸。「沒有任何一邊,能讓心裡覺得有被支持。」歷經感情挫折、投資事業失敗,甚至被負面傳聞包圍,于台煙一度陷入重度憂鬱,一躺在床上就想掉眼淚,得靠藥物才睡得著。最嚴重時,甚至動了輕生念頭,後來是一轉念,想到自己家裡的愛犬,「怕我走了沒人帶牠去散步」才作罷。當時于台煙雖飽受憂鬱纏身之苦,內心卻也有要自救的意志力。她大動作開記者會,把自己推到媒體前面,試圖用最嚴厲的方式讓自己振作。然而,最後助她走出低潮的,也正是當初領著于台煙進入演藝圈的恩師——知名唱片製作人梁弘志。那時罹患胰臟癌的梁弘志,只剩幾個月壽命,但直到最後一刻,還心心念念于台煙的狀況,更不時和她聊天,鼓勵她振作。「最後去送他,看著他慢慢被推進去(火化),我就告訴自己,老師這麼重病了,都還想著要救我,我有什麼理由不讓自己站起來?這個念頭一出現,突然一切就都想通了。」人生不可能無苦,悲觀但積極就好于台煙說,「年輕的時候不懂什麼叫放掉,遇到事情時總是把『我』放在前面,認為世界都應該照『我』認為對的、『我』想要的方式走,工作、愛情都是。所以當達不到的時候,就會痛苦、失望。」此刻回顧人生種種,于台煙說自己是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這話何解?「因為我已經認清,人生來活在這世間,就是有很多痛苦。我有時候都開玩笑說:應該是上輩子做了壞事才會投胎變成人。既然一定得遇到,那就是去面對它,面對後不能解決的,就放掉。」近年來于台煙除了歌唱事業,也挑戰自己過去沒有嘗試過的戲劇演出。「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領域,就是盡可能地去開發自己。」她認為有點年紀或社會歷練的人最忌倚老賣老,「只要是沒有接觸過的事情,我就是新的、年輕的,那就可以一直保持有刺激、有彈性。」「像年輕人玩的3C產品、手機遊戲。我不一定會真的玩,但我會去問他們那是什麼?要怎麼操作?我覺得好奇心會讓人年輕。」臉上有點細紋沒關係,才會讀出人生今年56歲的于台煙,如今在工作之餘,也喜歡畫畫、捏陶,還曾開過小型畫展。「我都跟別人說:『如果你是突然驚覺自己變老,那你應該要開心,因為那表示你的身體或是心情還不在那個狀態』,像我自己是每年看著台下歌迷的臉,才發現喔,原來我也是有點年紀了。」有曾「發現自己變老」的經驗嗎?有雙長腿的于台煙說,以前她在台上演出時愛穿迷你裙熱褲,有時會被人虧:「都一把年紀了,還穿這麼短!」但她認為:如果穿起來樣子還好看,現在不穿,以後不是更沒機會?「結果大概前年左右,穿上身一照鏡子,真的就突然感覺不大對了。」于台煙認為,每個年紀有適合自己的裝扮,勉強穿得像年輕人,倒不如展現成熟優雅。她也不諱言自己會適度做些醫美保養,「不要打成塑膠臉就好,有點細紋沒關係,那才會讀出人生。」多年來她維持適度運動習慣,出道30年來不但身形沒有太大變化,還能穿得下20幾歲時的打歌服。熟年談戀愛像跳舞,有適當距離才協調另一個隨著年紀改變的,則是感情觀。過去情路走得坎坷,于台煙說年輕時談戀愛像拔河,經常是2個人拉拉扯扯,希望對方往自己多靠近一點,最後2個人都筋疲力竭;步入中年,談戀愛應像跳一支舞,不須用力過猛,而是彼此在恰好的距離,踩著互相協調的舞步。「以前我會認為交往之後就是認定對方,然後接下來要如何如何,把往後的人生都綁進去,現在我可以接受如果有感覺,就交往1個月、2個月也ok,不用想太多。懂得說再見,也許下一次會更好。」一個人可以愜意,有伴也很好。問于台煙:如果有機會回到過去,她最想做什麼?「如果人生重來,我一定會為喜歡的人悄悄生一個小孩,這是我唯一覺得遺憾的事情。」她坦言當年爸媽感情長年不睦,最後以離婚收場,直到2人離世前都不相往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寧願在台北一個人也不想回家吃年夜飯,因為回家也只會看到爸媽吵架。這或許多少影響了我對婚姻的感受。」每天都像死過一次,每天也都是新的一天如今于台煙雖然也常應邀到各地演出,但工作節奏操之在己,心情和以往自然不同。「以前工作狀態太緊繃,都是照著別人規定好的路去走,所以有時在媒體看到過去一些資料畫面,很多竟然都沒有印象;現在我比較會趁著到各地演出時順道看看走走,我都開玩笑說,人家是遊學,我是遊唱。」 于台煙說,現在無論是工作或是生活,都希望壓力控制在6成,最多不超過7成。「現在工作對於我而言是開心、享受的事情,凡事以不勉強、但認真做為原則,心態完全不同。」現在她每天一覺醒來,就在心裡想:「我又死過一次,現在又是一個新的人了。」這麼一想,就沒有什麼過不去、沒有什麼好執著的。最後,于台煙給50+讀者的建議是:「人生以快樂為目的,你做什麼事會快樂,那就放手去做,到了這個年紀,喜怒哀樂的主動權應該要掌握在自己心中,不要忘記怎麼感受這個世界。」原文:一個人也很自在!于台煙:50歲後,凡事只要6成壓力就好
-
2020-02-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西藏是大陸新冠肺炎「輕災區」只因多吃牛羊肉?
新型冠狀病毒牽連著中國14億人的心,相信很多人每天早上一睜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全國新增病例數據。從數據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全中國只有西藏受其影響最小,其他地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牽連。這時就有人猜測了,是不是西藏內蒙古並沒有從武漢出去或者曾經來到武漢的人群,才讓西藏免受其災。其實並不是。在1月20號內蒙古赤峰巴林右旗烏蘭木齊演出隊在武漢進行演出,所有隊員在演出後回到西藏就被隔離,但在隔離期結束後並沒有一人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正是因為如此,在2月7號有微博帳號發布主題為“鐘南山稱讚吃牛羊肉的蒙古同胞身體好,在疫情期間赴武漢演出,並沒有一人出現感染”。該微博的內容大概意思是在今年的1月20號,內蒙古演出隊在疫情期間到武漢演出,在演出結束後回到家鄉被隔離,在隔離期結束後並無人感染,而對此鐘南山院士提倡全國人民應該向蒙古同胞學習,多吃天然奶製品以及羊牛肉。該微博博文發出後,點擊瀏覽量一路上升,甚至在次日有公眾號引用上述微博內容來做宣傳,使得這一消息被進一步擴散。但在經過查證後,微博文中關於西藏演出隊赴武漢演出沒人感染的描述和事實相符,但鍾南山稱讚吃牛羊肉的蒙古族同胞身體好卻是屬於子虛烏有。而且在2月8號,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日報蒙文報公眾號針對此事也進行闢謠,宣布該微博賬號所發布的內容是屬於謠言,也明確表示鐘南山院士並沒有說出這樣的話。在肺炎進入白熱化階段,很多商家會趁著這個時機賺取國難錢,有些商家會推出一些藥品宣傳可以預防新型冠狀肺炎,有些商家卻會曾熱點來炒作食物,譬如上面的微博。鍾老沒有說過,但西藏疫情影響較小到底是不是和吃牛羊肉有關呢?其實並沒多大關聯。牛羊肉是比較常見的食物,這兩種食物所含的營養價值比較高,在日常適當吃一些是可以幫助我們人體提高身體免疫力以及補充身體營養元素。如牛肉可以補鐵,羊肉可以溫補,但想要將這些食物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牽扯到一起,未免有點牽強。關於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的藥物或食物,目前還真沒有,所以大家不要妄自相信一些商家打出來的噱頭,這其中無非就是利益驅動,倘若真有效,這麼嚴峻的形勢,你認為國家還不公告嗎?當然小康醫生也清楚,大家之所以慌不擇路,看到什麼就搶購什麼也是因為心中的不安,怕自己和家人被感染,但是抗擊疫情不適全憑一兜銀子就可以搞定的,況且混亂之時,總有些無良知的人在中攪屎。擺好心態,正確看待病毒新病毒問世不是第一次,2003年的SARS,2013年的禽流感,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這些足以告訴我們的是:人類和病毒的進化相輔相成,病毒和人類同在,同時進化。而人類對進化較快的病毒該如何應對,不用多說,起初靠的全是一身正氣,也就是免疫系統,抵抗力夠強就會扛過去,抵抗力弱後果不堪設想。除此之外,就是人類通過智慧來研發藥物對抗,但不得不說,這需要時間成本。最後小康醫生希望大家對國家充滿信心,對在這場戰役中付出的所有人表示敬畏,全國人齊心協力,早日打贏疫戰。本文摘自搜狐網《漫說健康》
-
2020-02-18 性愛.愛情診療室
男星年後結束21年婚姻 什麼原因造成夫妻漸行漸遠?
參與《綜藝大集合》長達12年的男藝人董至成,2018年辭去主持棒後,前往中國開闢星路,一度傳出發展不如預期,又逢近期遇到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董至成對媒體透露,原定月中有新作要拍攝,劇組卻通知「不必急著回去了」,他樂觀地表示:「天災無法控制,但我至少還有台灣可退」。不過,關於家庭婚姻,狀況卻沒有這麼樂觀。據鏡週刊報導,夫妻間早已出現許多問題,多年情淡、聚少離多都是原因,而妻子提出離婚的引爆點,可能是今年小年夜時,董至成沒有回家和妻小吃年夜飯,大年初三才告知妻子已回台北,妻子感到心寒遂提出離婚條件:財產平分、兒子共同撫養、可放棄贍養費,只求儘快離婚。 2020/2/12 18:00更新,經紀公司已發出聲明,證實兩人已確定離婚,聲明全文如下:1.目前董至成先生與Theresa已交由雙方律師處理離婚手續,董至成先生與Theresa仍處友好關係,並無外界報導所傳快崩潰或是兩造不愉快之事,雙方目前都以平靜的心態委請律師處裡離婚事宜。由於正在進行法律協商離婚過程,協商內容涉及隱私與雙方家人,希望各位媒體朋友們可以給雙方一些空間處理,另外,也請大家給Theresa姐平靜的生活,切勿影響到她的工作,以及小朋友的日常生活。2.文中關於董至成先生公然毆妻一事,並無任何根據,也非事實,望請媒體朋友切勿輕信流言,未來任何發言都將以公司聲明為主,切莫輕信任何不實爆料與流言。若有涉及傷害董至成先生名譽或是形象的言論,董至成先生都將研擬律師採取適當法律行動,捍衛公司及藝人權益。3.文中關於董至成先生私接工作一事,由於星浪娛樂是董至成先生目前在台灣唯一代理演藝工作的經紀公司,董至成先生與本公司仍屬合約合作關係,簽約之前確實有幾項未完成工作仍在進行,工作內容與條件涉及廠商隱私,無法與第三人透露。最後感謝雙方家長支持體諒,董哥Theresa雙方感謝彼此也祝福未來。從什麼時候開始,夫妻漸行漸遠?曾經是一起共同扶持的夫妻,沒有外遇,財務也不是問題,就真的只是時間久了,感情淡了。這一句話在多少已婚者的腦海中都曾經出現,心理諮商師隼人在《戒斷曖昧》一書中整理出以下三種狀況,是夫妻之間看似沒問題,實際上漸行漸遠的主因。1. 熱情被磨損而消退了:曾經熱戀期的忍讓,我們以為是包容,時間一久,延伸成為再也無法忍受的缺陷。 2. 見面次數減少:這裡的見面指的是有質感的相處,例如固定一段時間好好約會,專注地跟對方互動。書中提及,如果真的沒心了,忙碌、忙事業可能只是藉口。3. 不修邊幅:心理師認為即使相處在久的伴侶、戀人,也要注意自己給人的形象,不用特意打扮,但是要表現的清爽、乾淨,這是對彼此的尊重,而且男女皆同。
-
2020-02-17 橘世代.時尚橘
養生還要重養心!戲劇才女林逸欣:一個人不健康會影響到一個家
林逸欣約3年前客串拍攝8點檔時摔傷導致骨盆骨折,在休養期間,除了身體外在的照顧,她也開始重視「養心」,覺得心態會影響生理,受傷後她告訴自己:「要趁有動力、衝勁的時候,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勉強自己做沒那麼有共鳴的事。」林逸欣提到,當時她只要稍微空閒下來,或是沒有作品問世,就會開始心慌,也因此客串了8點檔,卻因此意外受傷,加上和前東家合約到期、房子要被房東收回,頓時生活一團亂。但她也因此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不要操之過急、害怕等待、急著想要表現,而是要在自己的步調上,繼續保持向前,這是每個人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態度。」至於飲食上,林逸欣笑說自己本身就有很多東西都不吃,包括牛、羊、鵝、鴨肉及海鮮,因為害怕這些味道,通常都只吃豬肉、雞肉、白色的魚肉,也不太愛吃甜食、喝牛奶,她自嘲飲食方面很省錢。不只飲食,林逸欣連運動都很省,會和朋友報名社區運動中心的有氧舞蹈課程,目前一周會報到一次,不擔心藝人身分被認出,反而覺得很自在、好玩。身為女明星,林逸欣坦言也曾因嬰兒肥被公司下令減肥,但她不會用激烈手段;父親是神經內科醫生,也會經常提醒她不要因體重數字影響身心健康,盡量保持心情愉悅,並最常說:「一個人不健康會影響到一個家,我們都要對整個家負責。」【大明星系列不老特輯】。蝴蝶姐姐童顏秘訣大公開:一直在演藝圈,到80歲都沒問題!。知名女星養身靠這招!工作再忙碌每天也要來一杯。林依晨逆齡保養秘訣:快、狠、準。不老男星修杰楷:養生秘訣從「戒糖」開始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2-16 橘世代.健康橘
如何瘦身不節食 黃惠如:先從「專心吃飯」開始
不吃澱粉、拚命運動,為什麼體重還是降不下來?「慢老」實踐者黃惠如說:「因為你沒有帶著正念吃飯」。她解釋,「正念吃」,其實就是慢慢吃,用心品嚐食物的味道,不要一邊工作、回訊息邊吃飯,把吃飯當作一種抽離,如此一來不僅更能吃到食物的美味,也能避免吃太多,心情自然會輕鬆許多。靠節食減肥 超過95%都會復胖談及減肥,腦海中馬上浮現的關鍵字不外乎「節食」、「不吃碳水」及「戒糖」等,黃惠如以身邊的朋友為例,曾在午餐時間看到同事在茶水間熱雞湯,為了減肥,只能吃雞肉、雞蛋,還不能用醬油調味,並且謝絕一切碳水化合物,每天就看著同事們香菇雞湯、花瓜雞湯等各式雞湯換著吃。儘管這樣單一飲食的方式,短期間或許有明顯成效,一旦回歸正常飲食後,復胖也是早晚的事,如此一來就陷入「節食、減肥、復胖」的惡性循環中,也把自己搞得很緊張、焦慮。黃惠如更引據統計數據指出,能靠節食減肥而終身不復胖的比例不到5%,也就是說超過95%的人都在做白工,甚至比不減肥以前還要重。餐前喝水、減少久坐 打造瘦習慣「大多數人之所以瘦不下來,是因為執著目標數字,而不是自己。」黃惠如說。她解釋,我們不應該對抗自己的身體,而是應該好好善待自己,好好地過生活,這樣才不會讓減肥成為一種負擔。你不應該跟自己的身體對抗,例如說為了瘦下來只吃燙青菜、水果等沒有辦法持續一輩子的事,應該要養成「瘦的習慣」。她舉例,餐前喝水、吃「食物」而不是「食品」,以及慢慢吃、享受食物的美味,好好吃才能瘦一輩子。運動方面,根據他的觀察,很多人以為運動就是「力竭」,因此排斥。建議可先從自己不那麼討厭的運動著手,真的沒有,就先減少自己「坐著」的時間,例如快走到公園、賣場購物都可以,不要一下班就成為沙發馬鈴薯B+哲學 不減肥是一種生活習慣還有心態上,不要總是追求完美主義,要告訴自己做到「B+」就很棒,因為我們並不是要上鏡頭、走紅地毯的明星,我們應該要追求的是一個平衡、健康的狀態,而不是僅限於瘦的體態。她也提醒,不論是慢老或是不減肥,其實都是可學習的生活習慣的技術,目的都是為了打造理想的人生,只有好好照顧好自己,安頓好身心,才可能慢老、瘦一輩子。【「慢老教主」黃惠如最新力作《不減肥才能瘦》↘↘↘】。為什麼95%的人都減肥失敗?不急、不餓、不拚才是必勝關鍵!。名人心法/不抗老的慢老術 黃惠如:別再想了,起身行動吧!。黃惠如「從慢老到不減肥」,過好優雅生活自然瘦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超級傳播者具有特殊體質?黃立民這麼說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已有多起「超級傳播者(Super-spreader)」,例如英國第三名確診案例,他前往新加坡開會遭感染後,至少與四例英國確診病例、五例法國確診病例等有關。疫情最怕出現超級傳播者,雖然這並非他們的錯,台大小兒部主任暨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超級傳播者對病毒傳播有重要的影響。抗煞醫住港飯店 一晚16名房客感染二○○三年SARS疫情時,已罹患SARS的廣州醫師劉劍倫參與抗煞活動後,出現肺炎症狀,他自行服藥後狀況好轉,月底帶著太太赴港參與婚宴,留宿九龍維景酒店一晚,卻讓飯店內十六名房客感染,繼而造成周邊醫院院內感染、社區感染,SARS也在此時被傳播到加拿大、越南、新加坡、美國、英國等地。病毒可能藉著超級傳播者傳布,細菌也是,最著名的例子是「傷寒瑪麗」,她從事廚師工作,由於服務地點持續出現傷寒患者,被發現是超級傳播者,當時人們沒有健康帶原者的觀念,把傷寒的罪名全冠在瑪麗身上,媒體披露她的姓名,最終她被隔離廿六年,餘生幾乎都在隔離病房度過。超級傳播者 百名患者出現一、兩位黃立民說,疾病感染人數愈多,超級傳播者出現機率就愈高,雖未有實際調查,推估一百名患者中,大約會出現一到兩位超級傳播者。超級傳播者是指體內病毒量極高的疾病帶原者,一般疾病帶原者最多可傳染四人,超級傳播者至少能傳播給十人以上。英國倫敦帝國學院日前發表的新冠肺炎研究曾指出,每一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平均可傳染給二點六人,只要超過平均值,就屬於超級傳播者。超級傳播者體質特殊?錯誤觀念許多民眾多認為超級傳播者具有「特殊體質」,不但沒有症狀且傳播力強,儼然是看不見的未爆彈,黃立民強調「這是錯誤觀念」,無論是細菌或是病毒,不會挑長相,也不是看感覺,一旦身體皮膚加上免疫力有破口,就會入侵人體。超級傳播者並不是人人皆是「無症狀感染」,許多案例是「醫療誤判」所致,將輕微的症狀誤認為其他的疾病,任疾病帶原者隨意穿梭醫院、社區,接觸的人一旦增加,傳染人數就會高於平均值,而被視為超級傳播者。醫療誤判 傳播者趴趴走成防疫漏洞黃立民說,無症狀的超級傳播者之所以令人害怕,「他們多數是防疫漏洞的產物」,預防超級傳播者出現,應該要重視患者所有症狀,謹慎處理,秉持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心態,才能避免超級傳播者出現。一般民眾能做的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前往醫院,有發燒、呼吸道症狀,應立即就醫,別自認是小病,就不妥善處理;醫療人員則應該要視所有有症狀的患者,當作超級傳播者,謹慎診斷及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