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張曼蘋
共找到
15
筆 文章
-
-
2021-12-24 該看哪科.感染科
怕疲乏?全民接種流感疫苗待評估
今年流感疫苗打氣明顯比往年低,中央統計流感疫苗接種五四六萬劑,低於去年同期的五九一萬劑,六十五歲以上接種率四二點六%,未達到目標值五十三點五%,不過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前天卻說,「是否擴大全民接種有待評估」。專家分析,若開放全民接種流感疫苗,可能出現排擠效應,加上「疫苗疲乏」,讓中央猶豫了。為提高接種率,新北市已在社區及職場設流感接種站;高雄市推出七十五歲以上民眾打流感疫苗送兩百元禮券,但打氣仍未明顯提升。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楊宜璋說,新冠肺炎與流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病毒型,只要相隔一周,就可以再接種流感疫苗,但多數人心理上就是擔心不同疫苗會有交互作用。另今年考量疫情,社區鄰里普遍未設流感疫苗接種站,也間接影響了打氣。楊宜璋認為,指揮中心還在評估是否開放全民施打公費流感疫苗,應是擔心重演去年狀況,對高危險群造成排擠效應,不過打氣低落是全面性的。以他的診所為例,一天頂多打十名長輩左右,跟往年比真的少了很多。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新北市衛生局前局長林奇宏認為,目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施打率不如預期,中央應準備配套鼓勵接種方案,繼續催打。
-
2021-07-30 新聞.元氣新聞
兒科診所業務大減 醫界疫情重災區
疫情養成民眾外出「罩不離口」,咳嗽、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患者消失大半,耳鼻喉科、兒科醫師收入下滑,陸續爆出被減薪、裁員。醫界預測,戴口罩的生活恐會持續好一段時間,口罩擋住細菌病毒,這些科別的診所榮景不再,要向餐飲業看齊學著「轉彎」避險。中部醫界最近調查基層診所疫情期間健保申報情況,耳鼻喉科、兒科申報點數平均下滑超過四分之一,北部甚至傳出有耳鼻喉科診所出售診療椅支付護理師薪水窘境。家醫科、內科因照顧慢性病、高齡長者,僅減少一成,精神科因民眾焦慮疫情與生活異軍突起,成長一成五。兒科醫學會調查也發現,全國約六成五兒科診所業務量比去年同期少六成五以上,是醫界的疫情重災區。另有兩成四兒科診所考慮停業,高達一半有裁員計畫。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楊宜璋說,耳鼻喉科、兒科診所主要看呼吸道疾病,但因為民眾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這類病人幾乎都不見了,醫師有的被減薪,不能接受的乾脆離開;目前先期待疫苗接種業務逐漸回歸社區診所,度過艱困期,但診所必須應變,找到可長可久的營運方向。不具名醫師說,現在只能到政府接種站支援打疫苗,一天有五千元,一個月打超過五百人,還有一萬五千元獎金,先拿這筆收入維持診所基本開銷。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賴聰宏是兒科醫師,他說,兒科診所面對疫情和少子化危機夾殺,經營會愈來愈困難,醫界原有「內、外、婦、兒」四科皆空窘境,如今防疫成本增加、收入減少,剛要開業的年輕醫師肯定卻步,兒科醫療資源更少。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說,若兒科醫師自己都不能溫飽,如何照顧台灣兒童?兒科診所生存出問題,少子化危機會更惡化,政府應思考如何讓兒童醫療精緻化,讓兒科醫療保健不需要衝人數,也讓家長有醫療後盾敢放心生,扭轉少子化劣勢。【相關閱讀】‧ 【診所求生/下】疫情、少子化夾殺兒科 醫師被迫減診但紓困需求被忽視
-
2021-07-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開放公托…地方早降載收托
三級防疫警戒延長兩周,昨天起微解封,台北市宣布廿日起要開放公私立托育中心收托零到二歲嬰幼兒,但因各縣市在三級警戒後就依中央規範收托降載,實際上已經在收托幼兒,因此並未特別宣布跟進。不過,有許多家長有送托嬰幼兒需求,業者與家長都期待全國盡速解封,把孩子送托才能安心上班。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開放邏輯是牽涉民生經濟優先,因為家長要上班,所以可以先開放,也有配套措施,例如,工作人員一定要先打疫苗,防止群聚感染。北市社會局解釋,北市托育人員專案本月六至八日接種疫苗,接種率達百分之九十五,計算十四天產抗體保護力,最快本月廿日可提供服務;機構需要於啟動收托前五日報請社會局,將於十六日統計。地方官員表示,柯文哲有條件開放零到二歲公托看起來是「逆時中」領先全國,但實際上疫情三級警戒之初,雙北疫情嚴重,北市全面禁止收托,其他縣市則依中央公布的防疫指引降載收托人數,仍提供有照顧需求的家長送托,只能說原本鎖最緊的台北市現在開放了。另外,停課近兩個月,全國已有多家幼兒園撐不住歇業,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總會長洪懿聲說,全國幼兒園和托育人員陸續施打疫苗,廿六日三級警戒到期是解封好時機。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孕婦易血栓 建議mRNA疫苗優先
高雄市府廿一日晚間搶先宣布,一到五類孕婦可打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昨早先強調,「只限一到三類孕婦」,但半小時後又改口「孕婦經醫師評估,可選擇接種AZ或莫德納」。指揮官陳時中否認政策轉彎,僅表示「跟時間賽跑愈快愈好」。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提醒,與其擔心打AZ還是莫德納,孕婦應該要更知道自己體質適不適合打疫苗。亞東醫院產科主任彭福祥表示,目前國外數據均顯示孕婦打莫德納或輝瑞BNT等mRNA疫苗,副作用較小;AZ比較不建議,主要是因為女性在懷孕時,是屬於高凝血狀態,容易形成血栓的副作用,就婦產科醫師的角度而言,建議孕婦一定要打疫苗,但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以mRNA疫苗為主。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AZ在年輕族群易致血栓,而孕婦本就是易致血栓的族群,他才會函文給CDC,建議孕婦都能施打疫苗,且希望能以mRNA為優先。盼中央安排孕婦至醫療院所接種,與一般民眾分流。黃閔照提醒,與其擔心打到AZ還是莫德納,孕婦應該要更知道自己的體質適不適合打疫苗。他舉例,對疫苗嚴重過敏者別打,雖然過敏風險是萬分之幾,但過敏性休克也是很難避免;第二,要排除急性疾病情況,像正在發燒、流產中或不完全流產等緊急狀況。
-
2021-06-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社區感染嚴重 應擴大篩檢
從北投一家三口猝死、溺斃後確診、記者死後確診,一連發生多起死後才確診的新冠肺炎個案,其中不少是年輕人,連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都指出,「目前的確有確診黑數問題」。不少專家也解讀,社區感染仍嚴重,已感染者多於確診者,代表疫情隱藏許多黑數,應擴大篩檢、增加篩檢頻率,讓民眾能方便採檢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才能避免無症狀或輕症者足跡不斷蔓延。陳時中昨也鬆口說,因應社區感染,快篩是重要防疫方向,除了同意企業自行設置快篩站,正規畫診所自費快篩,未來民眾也可自購快篩試劑,在家採檢。根據指揮中心最新統計,全國現有一一一個快篩站,每天最多可篩檢八七五○人。專家籲確診者「清零篩查」「為什麼這些人死亡之前都沒被發現確診?」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指出,這些死後確診者跟不明原因感染的患者一樣,都有接觸史,只是沒被找出。確診案例中,無症狀者就占六成七,這些黑數要趕快找出來,在不封城的情況下,較好的作法就是將確診病例做「清零篩查」,也就是密切和非密切接觸者都要盡量匡列篩檢,並在疫情熱點打疫苗,滾動調整疫苗接種順序。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顯示社區感染仍然嚴重,已感染的人大於已發現的確診者,她判斷無症狀的感染者恐為數不少,這些高危險群,自己卻不自覺,且會傳染給別人,一旦病情轉為明顯,病情惡化得快,容易發生隱性缺氧猝死,年輕人猝死增加就是令人擔心的現象。擴大篩檢、增加篩檢次數施信如也說,要防止這種現象,一來要擴大篩檢,二是增加篩檢的次數,第一次可能篩不出來,第二、三次就有機會,讓民眾容易採檢是當前重要課題。建議症狀不明顯的確診者使用血氧計追蹤血氧濃度,濃度低於百分之九十四,要盡速就醫。至於猝死與病毒強度有關嗎?施信如說,還不至於,主要是篩檢得不夠多,無法及時抓出感染者。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說,連續多起個案都是死後確診,明顯看出社區有超過想像數量的無症狀者及輕症者,國外狀況也是如此,才會連自動販賣機都可以買到快篩試劑,即使快篩有偽陽、偽陰疑慮,但還是要普篩,且愈方便愈好;同時在隱性缺氧之外,還要注意隱性心搏過慢的猝死風險。陳時中:不能強制大家快篩【記者徐偉真、李承穎、劉宛琳、鄭媁/台北報導】疫情未歇,普篩呼聲湧現。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昨在立法院質詢,立法院及各級機關能否開設快篩站?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沒有說不可以設快篩站,要設沒有問題,但還是要依循指揮中心的相關規定,「不能強制大家快篩」。陳時中也說,規畫診所能快篩,但只能自費,若結果是陽性,由政府給付,不然怕「好用」,大家都去篩;但診所執行快篩後,通報流程必須完整,不可讓人在篩檢後失聯。至於試劑,陳時中說,已有廠商送件,有多少貨就盡快供應,開放時程要看廠商供貨速度;因應社區感染,不論企業、個人、診所,只要是適合快篩產品,都不會禁止。
-
2021-05-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萬華憂 疫後也撕不掉負面標籤
疫情震央的台北市萬華區幾個商圈,都處於半歇業狀態,萬華龍山寺地下街自治委員會會長洪文和說,眼前處境無可奈何,最要緊的是疫情過後要如何撕掉「疫情熱區」的負面標籤。「我們離茶室那一帶很遠,但這裡的店家鐵門大部分也都拉下來了。」艋舺服飾商圈促進會事長林韋志說,政府一聲令下要大家少出門,自然衝擊這裡的服飾店,近半數店家都拉下鐵捲門。林韋志說,艋舺服飾商圈的店家多半是自有房屋,即使有租金負擔,行情也比其他商圈便宜,但沒有客人也撐不久。「眼下經營困難是無可避免的,更關鍵的是萬華商圈要如何重生。」洪文和說,最近太多汙名化了,大家聞萬華色變;目前龍山寺地下街店家全關,失業問題會隨防疫警戒時間拉長而更嚴重,且疫情過後一段時間,民眾還是不太敢來消費。洪文和說,萬華還有龍山寺撐著,但人潮可能就在龍山寺止步,如果不改變,商圈可能加速沒落。他已和市府研究推動社區營造,像引進特色的優質茶桌店家、推廣台灣好茶文化,扭轉「萬華茶室」的負面印象。宜蘭幾個知名商圈的多家飯店、民宿已暫時歇業,礁溪市區看不到遊客,休了一周重新開張的羅東夜市,也是冷冷清清。當地觀光協會理事長王文新經營的溫泉渡假飯店業績只剩過去一成,但開門賠更多,只好暫停營業到月底。宜縣民宿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勝樂說,雙北很多民眾跑來宜蘭避疫,業者都很怕,很多民宿已自主停業。【相關閱讀】‧【疫情震央/中】商圈幾乎歇業 重災區萬華疫後拚「好茶文化」撕負面標籤
-
2021-03-23 新聞.長期照護
孝子揹父母下樓就醫 辛苦熬了近十年
孝順需要體力,今年五十八歲的呂理兆深有感。因為背著父母出門看病的日子,他已熬到第九年。從新北市永和區五樓公寓背到一樓,再從家到醫院,他住沒有電梯的老公寓裡,樓梯寬度窄且陡,但體力活終究比買新房簡單,畢竟在雙北要換房,談何容易?先是整整六年時間,呂理兆背著罹患帕金森氏症的父親出門就醫。「我一背,爸爸身體萎縮就痛,後來改用抱的,樓梯都要一階一階下」,每一階雙腳踩穩,才邁開下一步。前年父親離世後,母親接著重摔,自此得靠助行器,自此失去下樓的自由。「我已經八十幾歲了,走樓梯我真的無法度,自己不敢出去。」只剩看醫生,是她少數的出門機會。一般人上下樓梯也需要小心行走,呂理兆或背,或攙扶著父母移動,何其困難?幾年前母親身體還硬朗時,呂理兆每周都會帶她下樓到附近公園走走、曬太陽,但母親受傷後,老化身體無法復原,上下樓梯更加辛苦,變相被困在家裡。「雖然很吃力,但沒辦法,就是遇到了。」呂理兆坦言,房子不是說買就買的起。過去幾年,他原本還可以背著母親上下樓,原想「練好體力」就可以解決。然而歲月不饒人,呂理兆自己也老了,再背不動母親。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呂家成功申請到外籍看護來照顧母親;即使如此,起身一定要依靠助行器,且外出一定要有家人陪伴的母親,移動範圍仍然只在屋內。老母親顫抖地描述,「我只要走樓梯就會很喘,還會怕跌倒。」如今老母親出門的時間,剩下三個月一次就醫。每次必須出動呂理兆、看護,一人攙扶母親、一人拿著板凳,以備老人家休息。他說,母親的身體日漸虛弱,「上下樓梯從原本的單趟十幾分鐘,現在要半小時才走得完。」▌數位專題:‧老宅困老人 台灣難解的雙老難題‧居家醫療 拯救被老屋困住的長者‧四代同堂、家中有家 打造理想老後居所
-
2020-07-11 新聞.長期照護
子女只想爭公平 父母流浪委屈吞肚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新北服務處長陳奐宇說,父母在子女住家之間「流浪」有好有壞,但如果可能,要思考「不一定輪流才是公平」,努力找出對長輩最好的照顧方式。輪住算時間 臥床翁硬搭長途車年邁李姓阿公因為中風、洗腎,每個月輪流住到子女家。有次感冒臥床,那幾天剛好輪到要去住「下一家」,居家照顧服務員希望家屬讓阿公再多住幾天,但答案卻是「時間到就是要照輪」,硬生生讓一個老病人收拾行李下樓,再搭很遠的車到下一家。陳奐宇說,這種輪住型態不利健康照護,弘道的服務個案中,最遠曾聽過長者每個月從新北搭車到雲林輪住,「這樣真的太遠了,對子女和長輩都不好。」幾個老人服務團體都遇過子女在長輩面前吵架,「你這樣輪不公平、我覺得應該要這樣才公平」。長輩事後難過地說,從小幫孩子把屎把尿,現在卻被當球踢,「我是不是沒有用處了?」銀光未來創新協會理事長許育寧表示,長輩看到這一幕沒有不難過的,但基於被照顧的需要,只能聽子女吵,把自尊壓得很低。陳奐宇指出,父母青壯年時身體狀況好,子女有需要就搬過去照顧孫子,當免費保母,但從「大家都需要我」,演變成晚年「我老了、沒用了」,失落感很重,讓長者身心都變差,心中有委屈也不敢說。調整公平觀念 協調最佳照顧法「可是,你能說子女不孝順嗎?」老人服務團體發現子女照顧父母,該看病、該吃藥、照顧生活起居樣樣不缺,卻沒辦法給父母自認的滿足感,輪住反而耗損親情。陳奐宇建議長輩試著說出內心想法,子女較能理解、改善,不要悶在心裡。陳奐宇認為,家族成員要調整公平性的觀念,討論怎麼做才是照顧長輩最好的方式。例如幫長輩在自宅請外籍看護,可能都比輪住好,至少長輩還有生活的主導權,是家的「主人」,而非到處作客。
-
2020-07-11 新聞.長期照護
流浪父母的痛 「換個空間繼續孤獨」
長輩被當人球 孩子反目成仇多子多孫不見得多福氣,當父母年邁需要照顧,不少子女會選擇輪流接父母一起住,近幾年卻頻頻出現「流浪父母」現象。有些長輩被子女當人球踢來踢去,不僅心裡難受,孩子手足間也生嫌隙,形成惡性循環。新竹一對老夫妻原與長子同住,後來老婦人中風,長媳照顧久了心生不滿,要求召開家族會議討論責任分攤,決定三個兒子每月輪流照顧父母。三個兒子分住新竹、板橋、台北,老夫妻開始每個月搭車到三處輪流住。除要適應雙北市的車水馬龍,兩老只會講客家話,外出難與人溝通,漸漸不再外出。後來老婦過世,老翁也失智,不僅不記得老伴走了,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送到不熟悉的地方。失智翁:好像坐牢 不停換監獄「我好像在坐牢,不停地換監獄。」老翁失智期間,曾向居家照顧服務員這麼說。即便子女知道老翁因輪住狀況變糟,卻沒人願意打破平衡,最後老翁中風被送去養護中心,直到過世。台南的張姓阿嬤有二子一女,兩個兒子都做生意,長女已嫁到嘉義。阿嬤行動不便,一開始住長子家,但長子生意忙,家人照顧也有「不公平」怨言;長女見狀接媽媽到嘉義照顧,但母親不小心跌倒骨折,長子氣姊姊粗心,又把媽媽接回台南。長子與弟弟協議,媽媽要在雙方家輪流各住一個月,開銷也均攤,卻成兄弟交惡的開始;只要晚一兩天接回媽媽,另一方就有怨言,開銷分攤也屢有爭端,才幾個月,兄弟幾已形同陌路。最後兄弟倆合租一戶小公寓,讓媽媽和外籍看護相依為命,並要求姊姊分擔支出;三年後張阿嬤過世,才結束這段不堪。「沒女婿在養岳母」刺傷阿嬤台中八十歲曾阿嬤的老伴前年先走一步,她因糖尿病、行動不便要人照料飲食起居,只好輪流在兩個兒子和女兒家「流浪」。有天阿嬤為了食物口味和女婿起小爭執,女婿不滿地說「沒有女婿在養岳母的啦」,這句話重重地傷了阿嬤的心,要女兒立刻把她送回老家,女兒、女婿因此大吵一架,雙方從此冷戰。「長輩一旦需要被照顧,就可能是流浪的開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新北服務處長陳奐宇表示,許多長者開始輪住,都發生在需要被照顧之後,「一樣都是子女,為什麼只有我們在照顧?」的怨言,往往就是父母輪流住的惡性循環起點。子女家不是我家 總有作客感民間團體觀察,長輩若到不同縣市輪住,通常只有往下一家移動時才會再出門。陳奐宇說,長者輪住子女家時,不僅子女須空出房間給父母住,長者也要適應不同的家具擺設、子女生活作息,一切都充斥著陌生感,甚至出現「這是別人家,這不是我家」的作客心態。「我好笨,連開門都不會。」陳奐宇發現,尤其從鄉下到都市輪住的長者更明顯,一名老翁滿臉無奈,不習慣都市的快步調,且許多大樓都有門禁管制,他不會用感應磁扣、不知道怎麼按電梯、開門,讓他自認跟不上時代,漸漸就不愛出門,長時間待在家裡,退化更快。另一種狀況是子女會事先買好菜,免去父母往返採買的辛勞,卻間接減少長輩外出機會,加上沒鄰居可以串門子,老是宅在家,而子女白天上班、孫子上課,白天根本沒人在家,「他們只是換一個空間,繼續孤獨。」
-
2020-05-04 新聞.健康知識+
火警住警器助保命 CP值爆表
高雄名醫賴文德大女兒一家五口昨遇祝融釀五死悲劇;據了解,賴家未裝住宅用火警警報器,又有防墜窗阻隔,可能都是喪失逃生機會的原因。消防局說,火警往往又快又急,一時半刻分秒必爭,提前預知的住警器扮演很重要角色,只是很多老舊公寓或透天厝民眾仍沒裝住警器意識。消防員說,人熟睡時觸覺與嗅覺幾乎呈現「待機狀態」,僅剩聽覺維持與平時無異的靈敏度,住宅警報器是利用這項特殊條件設計,偵測火苗發出噪音可叫醒「主人」把握逃生機會。高雄市集合大樓早規範強制裝設偵煙器和火災警報器,透天厝和公寓應自主裝設住警器,希望火災時能爭取多幾分鐘逃生。去年市府編列一百四十萬元補助身心障礙、低收入戶、獨居長者、狹小巷弄住宅,及卅年以上老舊建築物等,目前全市裝置率八成,但主動申請者不多,常有民眾以「不需要」為由拒絕。消防員說,住警器裝在樓梯間效益最大,除了政府補助,民眾最好多增設,保障屋內各個角落。美國統計居家火災案件中,有無安裝住警器死亡率相差近一倍。消防員說,一顆住警器數百元,內部鋰電池電力達三到五年,可有效避免火警,「CP值爆表」。這幾年高雄已要求建商申請建照時要附上住警器購買證明,房東出租房間時,屋內也要安裝住警器,違者罰六千到三萬元,但民宅裝設率始終無法百分百。住警器分「偵煙式」、「定溫式」兩種,普遍來說平時裝設偵煙式居多,但遇上廚房、神明廳等時常有煙霧飄出的廳房,定溫式效果比較大。
-
2020-05-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斬人際關係 銀髮族成重災區
新冠肺炎疫情疏遠了人際關係,銀髮族是重災區;各地長照關懷據點、松年大學、樂齡學習中心等均暫停開課,不僅恐面臨倒閉危機,這些據點也是長者維繫人際關係的主要場所,如今卻間接讓他們失去生活重心。各地松年大學、樂活大學、樂齡學習中心等春季班幾乎都暫停開課,避免群聚感染;秋季班是否開辦,要視疫情變化評估決定。新竹市社區大學、樂齡中心等課程,更是直接停課到六月底;多數縣市高中職以下校園都暫停對外開放,設在這些校園的社區大學成為受災戶,被迫全面停課,或改上遠距課程。●上不了課 社大受打擊高雄市鎮港園社區大學去年剛成立,如今六十多門課程全面停擺。社大表示,是否恢復開課由講師與學員共同討論,若學員有疑慮決定不上課,社大就認賠退費。吳姓主任無奈地說,社大不是營利單位,凝聚的是學員對終身學習的熱情及促進人際關係,如今受疫情影響,社大備受打擊。新北市有13所社區大學,是全國社大最多的縣市;因應疫情,春季班也延後開課,但有五所社大「微轉型」改拍線上課程,如蘆洲區的蘆荻社大的線上教學,教長者製作泡大蒜等防疫美食。新北市府也向教育部反映,研商紓困措施,降低對社大及講師的影響。●社大想藉機轉型 但長者有數位落差 蘆荻社大主秘劉珈妮表示,往正面想,這次的疫情帶來創新機會,例如開線上節目可以讓長輩學會使用網路,逐漸習慣線上討論、交流,但還是有數位落差,例如不會訂閱youtube節目等,社大正努力提供「線下」的面授教學,讓長輩盡量學會用網路,也讓社大藉此機會轉型。台北市的社區大學仍穩定開課,但學員人數普遍減少一至三成,僅極少數課程鼓勵採用遠距教學。松山社大校長蔡素貞說,少了社大,學員會沒了生活重心,維持學習習慣仍有益身心。士林社大校長張明致說,目前該校約一百多個班級有廿二班級採線上教學,其餘採輪流到校上課的模式分組教學,讓班內人數變少,「因為大家還是喜歡在課堂互動的感覺。」此外,社大、長青學苑等課程之所以不能改成線上課程,有技術上的困難。社大講師說,長輩除了有數位落差,「像二胡班要怎麼遠距上課?老師必須指導指法該怎麼按才學得會。」●長期不開課 「長輩會悶得發慌」松年大學的黃姓講師表示,松年大學主要是讓退休的長者學習,學員的生活重心都擺在這,除了學習也能交朋友,對身心健康都有顯著的幫助,「如果一整年都不開課,他們恐怕會悶得發慌。」他說,去年十一月底放寒假後,就等今年三月開學,最近停課期間,許多學員紛紛來電表達「真的很想來上課!」而且協會、社團不好經營,一旦時間拖久了,經濟也沒起色,課就更開不起來,松年大學只能等著被淘汰。「真的要悶壞了,課程全停了,還哪裡都去不了!」以往受銀髮族歡迎的社區關懷據點和樂齡大學,是老朋友之間人際交流的據點,沒課可上之後,有家屬注意到「長輩的心情真的受影響。」長期關注銀髮族的社會企業老玩客開辦社區關懷據點,執行長廖健妤感嘆,有些長輩好不容易願意走出門或養成運動習慣,現在關懷據點去不了,家人至少要鼓勵長輩去公園走走,看到鄰居閒話幾句也好。家中若有獨居長者,這時期兒孫也要定時透過LINE關心遠端的家人,讓他們感受到被陪伴、被關心。
-
2020-04-2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抗疫100天/人與人距離遠了 銀髮族最感傷
疫情疏遠了人際關係,銀髮族是重災區;各地長照關懷據點、松年大學、樂齡學習中心均暫停開課,面臨倒閉危機,讓長者失去生活重心。高雄市鎮港園社區大學六十多門課程全面停擺,是否恢復開課由講師與學員共同討論。吳姓主任說,社大非營利單位,凝聚的是學員對終身學習的熱情及促進人際關係,如今受疫情影響,社大備受打擊。新北市五所社大「微轉型」改拍線上課程,如蘆洲區蘆荻社大線上教長者製作泡大蒜等防疫美食。台北市社區大學學員人數普遍減少一至三成,僅極少數課程鼓勵採用遠距教學。松山社大校長蔡素貞說,少了社大,學員會沒了生活重心,維持學習習慣仍有益身心。「如果一整年都不開課,長者們恐怕會悶得發慌。」松年大學黃姓講師表示,長者學員生活重心都擺在這,除了學習也交朋友,對身心健康有顯著幫助,最近停課有許多學員來電表達「真的很想來上課!」「真的要悶壞了,課程全停了,還哪裡都去不了!」以往受銀髮族歡迎的社區關懷據點和樂齡大學,是老朋友間人際交流據點,沒課可上之後,有家屬注意到「長輩的心情真的受影響」。
-
2020-04-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當度假 隔離旅館奧客多
疫情還看不到盡頭,許多短期居家隔離檢疫者被安置在各縣市的防疫旅館,卻傳出各種怪象,有人指定菜色要求「吃好一點」,甚至還問「沒有供應下午茶嗎?」防疫人員大嘆難為,表示防疫旅館不是五星級飯店。「我不吃炸的、煎的;不吃芋頭、茄子、不要苦瓜」,各地都有受檢疫者把防疫旅館當餐廳、飯店點餐,相關人員單是應付每天的用餐需求就頭痛。以雲林為例,雲林縣衛生局長曾春美表示,防疫旅館每天包三餐的費用約一千七百元至三千五百元,提供含四樣配菜的雞腿便當,搭配一杯珍奶,也有旅館提供雙主菜便當搭配一顆蘋果,「這樣的菜色差嗎?」還有檢疫者要求設吸菸區,甚至提出「旅館不幫我洗衣服,可不可以在房裡放台洗衣機」,曾春美說,「防疫旅館是為防疫,不是提供度假」。台中市居家檢疫替代所入住超過五成,民政局長吳世瑋說,替代所提供的服務不包含房務,不少檢疫者入住後,對原本說好的規定翻臉不認。少數檢疫者存著「花錢是老大」心態,檢疫規定禁止清潔員進入房間,有入住者把廁所弄得一團亂,卻要求客房服務。還有人狂叫外送,不滿都被攔下,抱怨「來檢疫不是來被坐牢的」,揚言要投訴。防疫旅館要求每個房間都要有對外的窗戶通風,新北市卻有房客說「打開窗戶,看到對面都是曬內衣褲,影響心情」,要求換房。不少入住的檢疫者是返台留學生,有家人照三餐來送飯,甚至送宵夜、下午茶,第一線人員說,檢疫替代所規定不能叫外送,但沒禁止家人送東西,少數檢疫者家人送的次數太頻繁,管理人員只好拒絕,對方軟硬兼施,讓人不勝其擾。北市防疫旅館每日最低價從二千多元到一萬元,入住者的需求百百種,有人把家裡的鍋碗瓢盆都帶到旅館,在房內煮東西,不時香氣四溢,讓旅館人員傻眼。但也有部分旅館很貼心,會為入住者買好拋棄式內衣褲,還有業者會為入住者製作「畢業紀念冊」帶回家。台北市旅館公會理事長韋建華表示,很多情況都不能責怪客人是「奧客」,但疫情期間人人自危,有時無心的舉動,就會造成周遭人很大的壓力。北市觀傳局觀光產業科長陳雅慧坦言,「台北的防疫旅館收費略貴,但也因此服務到位」。由於盡力滿足民眾需求,目前已較少接到抱怨。
-
2020-04-20 癌症.癌友加油站
獨/王建煊爆罹癌:做公益做到眼睛閉起來為止
久未公開露面的監察院前院長王建煊日前接受聯合報專訪,透露他的近況,他自認身體大不如前,自己罹患攝護腺癌,妻子蘇法昭則患有阿茲海默症及肌少症,因為站不穩常摔到頭破血流。王建煊夫妻二人長年投身公益,視錢財如身外之物,兩人什麼都捐,不僅前後捐出1億多元,也要把身後的「臭皮囊」也捐給醫學系解剖研究。王建煊說,雖然健康不如以往,但只要還能動一定努力去演講、做公益,「做到不能做、眼睛閉起來為止。」更多內容請看【聯合報專區】【遺產學問大3】王建煊留愛捐款破億 還要當「大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