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張曼蘋
共找到
26
筆 文章
-
-
2021-12-24 該看哪科.感染科
怕疲乏?全民接種流感疫苗待評估
今年流感疫苗打氣明顯比往年低,中央統計流感疫苗接種五四六萬劑,低於去年同期的五九一萬劑,六十五歲以上接種率四二點六%,未達到目標值五十三點五%,不過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前天卻說,「是否擴大全民接種有待評估」。專家分析,若開放全民接種流感疫苗,可能出現排擠效應,加上「疫苗疲乏」,讓中央猶豫了。為提高接種率,新北市已在社區及職場設流感接種站;高雄市推出七十五歲以上民眾打流感疫苗送兩百元禮券,但打氣仍未明顯提升。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楊宜璋說,新冠肺炎與流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病毒型,只要相隔一周,就可以再接種流感疫苗,但多數人心理上就是擔心不同疫苗會有交互作用。另今年考量疫情,社區鄰里普遍未設流感疫苗接種站,也間接影響了打氣。楊宜璋認為,指揮中心還在評估是否開放全民施打公費流感疫苗,應是擔心重演去年狀況,對高危險群造成排擠效應,不過打氣低落是全面性的。以他的診所為例,一天頂多打十名長輩左右,跟往年比真的少了很多。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新北市衛生局前局長林奇宏認為,目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施打率不如預期,中央應準備配套鼓勵接種方案,繼續催打。
-
2021-07-30 新聞.元氣新聞
兒科診所業務大減 醫界疫情重災區
疫情養成民眾外出「罩不離口」,咳嗽、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患者消失大半,耳鼻喉科、兒科醫師收入下滑,陸續爆出被減薪、裁員。醫界預測,戴口罩的生活恐會持續好一段時間,口罩擋住細菌病毒,這些科別的診所榮景不再,要向餐飲業看齊學著「轉彎」避險。中部醫界最近調查基層診所疫情期間健保申報情況,耳鼻喉科、兒科申報點數平均下滑超過四分之一,北部甚至傳出有耳鼻喉科診所出售診療椅支付護理師薪水窘境。家醫科、內科因照顧慢性病、高齡長者,僅減少一成,精神科因民眾焦慮疫情與生活異軍突起,成長一成五。兒科醫學會調查也發現,全國約六成五兒科診所業務量比去年同期少六成五以上,是醫界的疫情重災區。另有兩成四兒科診所考慮停業,高達一半有裁員計畫。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楊宜璋說,耳鼻喉科、兒科診所主要看呼吸道疾病,但因為民眾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這類病人幾乎都不見了,醫師有的被減薪,不能接受的乾脆離開;目前先期待疫苗接種業務逐漸回歸社區診所,度過艱困期,但診所必須應變,找到可長可久的營運方向。不具名醫師說,現在只能到政府接種站支援打疫苗,一天有五千元,一個月打超過五百人,還有一萬五千元獎金,先拿這筆收入維持診所基本開銷。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賴聰宏是兒科醫師,他說,兒科診所面對疫情和少子化危機夾殺,經營會愈來愈困難,醫界原有「內、外、婦、兒」四科皆空窘境,如今防疫成本增加、收入減少,剛要開業的年輕醫師肯定卻步,兒科醫療資源更少。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說,若兒科醫師自己都不能溫飽,如何照顧台灣兒童?兒科診所生存出問題,少子化危機會更惡化,政府應思考如何讓兒童醫療精緻化,讓兒科醫療保健不需要衝人數,也讓家長有醫療後盾敢放心生,扭轉少子化劣勢。【相關閱讀】‧ 【診所求生/下】疫情、少子化夾殺兒科 醫師被迫減診但紓困需求被忽視
-
2021-07-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開放公托…地方早降載收托
三級防疫警戒延長兩周,昨天起微解封,台北市宣布廿日起要開放公私立托育中心收托零到二歲嬰幼兒,但因各縣市在三級警戒後就依中央規範收托降載,實際上已經在收托幼兒,因此並未特別宣布跟進。不過,有許多家長有送托嬰幼兒需求,業者與家長都期待全國盡速解封,把孩子送托才能安心上班。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開放邏輯是牽涉民生經濟優先,因為家長要上班,所以可以先開放,也有配套措施,例如,工作人員一定要先打疫苗,防止群聚感染。北市社會局解釋,北市托育人員專案本月六至八日接種疫苗,接種率達百分之九十五,計算十四天產抗體保護力,最快本月廿日可提供服務;機構需要於啟動收托前五日報請社會局,將於十六日統計。地方官員表示,柯文哲有條件開放零到二歲公托看起來是「逆時中」領先全國,但實際上疫情三級警戒之初,雙北疫情嚴重,北市全面禁止收托,其他縣市則依中央公布的防疫指引降載收托人數,仍提供有照顧需求的家長送托,只能說原本鎖最緊的台北市現在開放了。另外,停課近兩個月,全國已有多家幼兒園撐不住歇業,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總會長洪懿聲說,全國幼兒園和托育人員陸續施打疫苗,廿六日三級警戒到期是解封好時機。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孕婦易血栓 建議mRNA疫苗優先
高雄市府廿一日晚間搶先宣布,一到五類孕婦可打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昨早先強調,「只限一到三類孕婦」,但半小時後又改口「孕婦經醫師評估,可選擇接種AZ或莫德納」。指揮官陳時中否認政策轉彎,僅表示「跟時間賽跑愈快愈好」。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提醒,與其擔心打AZ還是莫德納,孕婦應該要更知道自己體質適不適合打疫苗。亞東醫院產科主任彭福祥表示,目前國外數據均顯示孕婦打莫德納或輝瑞BNT等mRNA疫苗,副作用較小;AZ比較不建議,主要是因為女性在懷孕時,是屬於高凝血狀態,容易形成血栓的副作用,就婦產科醫師的角度而言,建議孕婦一定要打疫苗,但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以mRNA疫苗為主。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AZ在年輕族群易致血栓,而孕婦本就是易致血栓的族群,他才會函文給CDC,建議孕婦都能施打疫苗,且希望能以mRNA為優先。盼中央安排孕婦至醫療院所接種,與一般民眾分流。黃閔照提醒,與其擔心打到AZ還是莫德納,孕婦應該要更知道自己的體質適不適合打疫苗。他舉例,對疫苗嚴重過敏者別打,雖然過敏風險是萬分之幾,但過敏性休克也是很難避免;第二,要排除急性疾病情況,像正在發燒、流產中或不完全流產等緊急狀況。
-
2021-06-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社區感染嚴重 應擴大篩檢
從北投一家三口猝死、溺斃後確診、記者死後確診,一連發生多起死後才確診的新冠肺炎個案,其中不少是年輕人,連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都指出,「目前的確有確診黑數問題」。不少專家也解讀,社區感染仍嚴重,已感染者多於確診者,代表疫情隱藏許多黑數,應擴大篩檢、增加篩檢頻率,讓民眾能方便採檢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才能避免無症狀或輕症者足跡不斷蔓延。陳時中昨也鬆口說,因應社區感染,快篩是重要防疫方向,除了同意企業自行設置快篩站,正規畫診所自費快篩,未來民眾也可自購快篩試劑,在家採檢。根據指揮中心最新統計,全國現有一一一個快篩站,每天最多可篩檢八七五○人。專家籲確診者「清零篩查」「為什麼這些人死亡之前都沒被發現確診?」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指出,這些死後確診者跟不明原因感染的患者一樣,都有接觸史,只是沒被找出。確診案例中,無症狀者就占六成七,這些黑數要趕快找出來,在不封城的情況下,較好的作法就是將確診病例做「清零篩查」,也就是密切和非密切接觸者都要盡量匡列篩檢,並在疫情熱點打疫苗,滾動調整疫苗接種順序。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顯示社區感染仍然嚴重,已感染的人大於已發現的確診者,她判斷無症狀的感染者恐為數不少,這些高危險群,自己卻不自覺,且會傳染給別人,一旦病情轉為明顯,病情惡化得快,容易發生隱性缺氧猝死,年輕人猝死增加就是令人擔心的現象。擴大篩檢、增加篩檢次數施信如也說,要防止這種現象,一來要擴大篩檢,二是增加篩檢的次數,第一次可能篩不出來,第二、三次就有機會,讓民眾容易採檢是當前重要課題。建議症狀不明顯的確診者使用血氧計追蹤血氧濃度,濃度低於百分之九十四,要盡速就醫。至於猝死與病毒強度有關嗎?施信如說,還不至於,主要是篩檢得不夠多,無法及時抓出感染者。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說,連續多起個案都是死後確診,明顯看出社區有超過想像數量的無症狀者及輕症者,國外狀況也是如此,才會連自動販賣機都可以買到快篩試劑,即使快篩有偽陽、偽陰疑慮,但還是要普篩,且愈方便愈好;同時在隱性缺氧之外,還要注意隱性心搏過慢的猝死風險。陳時中:不能強制大家快篩【記者徐偉真、李承穎、劉宛琳、鄭媁/台北報導】疫情未歇,普篩呼聲湧現。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昨在立法院質詢,立法院及各級機關能否開設快篩站?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沒有說不可以設快篩站,要設沒有問題,但還是要依循指揮中心的相關規定,「不能強制大家快篩」。陳時中也說,規畫診所能快篩,但只能自費,若結果是陽性,由政府給付,不然怕「好用」,大家都去篩;但診所執行快篩後,通報流程必須完整,不可讓人在篩檢後失聯。至於試劑,陳時中說,已有廠商送件,有多少貨就盡快供應,開放時程要看廠商供貨速度;因應社區感染,不論企業、個人、診所,只要是適合快篩產品,都不會禁止。
-
2021-05-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萬華憂 疫後也撕不掉負面標籤
疫情震央的台北市萬華區幾個商圈,都處於半歇業狀態,萬華龍山寺地下街自治委員會會長洪文和說,眼前處境無可奈何,最要緊的是疫情過後要如何撕掉「疫情熱區」的負面標籤。「我們離茶室那一帶很遠,但這裡的店家鐵門大部分也都拉下來了。」艋舺服飾商圈促進會事長林韋志說,政府一聲令下要大家少出門,自然衝擊這裡的服飾店,近半數店家都拉下鐵捲門。林韋志說,艋舺服飾商圈的店家多半是自有房屋,即使有租金負擔,行情也比其他商圈便宜,但沒有客人也撐不久。「眼下經營困難是無可避免的,更關鍵的是萬華商圈要如何重生。」洪文和說,最近太多汙名化了,大家聞萬華色變;目前龍山寺地下街店家全關,失業問題會隨防疫警戒時間拉長而更嚴重,且疫情過後一段時間,民眾還是不太敢來消費。洪文和說,萬華還有龍山寺撐著,但人潮可能就在龍山寺止步,如果不改變,商圈可能加速沒落。他已和市府研究推動社區營造,像引進特色的優質茶桌店家、推廣台灣好茶文化,扭轉「萬華茶室」的負面印象。宜蘭幾個知名商圈的多家飯店、民宿已暫時歇業,礁溪市區看不到遊客,休了一周重新開張的羅東夜市,也是冷冷清清。當地觀光協會理事長王文新經營的溫泉渡假飯店業績只剩過去一成,但開門賠更多,只好暫停營業到月底。宜縣民宿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勝樂說,雙北很多民眾跑來宜蘭避疫,業者都很怕,很多民宿已自主停業。【相關閱讀】‧【疫情震央/中】商圈幾乎歇業 重災區萬華疫後拚「好茶文化」撕負面標籤
-
2021-03-23 新聞.長期照護
孝子揹父母下樓就醫 辛苦熬了近十年
孝順需要體力,今年五十八歲的呂理兆深有感。因為背著父母出門看病的日子,他已熬到第九年。從新北市永和區五樓公寓背到一樓,再從家到醫院,他住沒有電梯的老公寓裡,樓梯寬度窄且陡,但體力活終究比買新房簡單,畢竟在雙北要換房,談何容易?先是整整六年時間,呂理兆背著罹患帕金森氏症的父親出門就醫。「我一背,爸爸身體萎縮就痛,後來改用抱的,樓梯都要一階一階下」,每一階雙腳踩穩,才邁開下一步。前年父親離世後,母親接著重摔,自此得靠助行器,自此失去下樓的自由。「我已經八十幾歲了,走樓梯我真的無法度,自己不敢出去。」只剩看醫生,是她少數的出門機會。一般人上下樓梯也需要小心行走,呂理兆或背,或攙扶著父母移動,何其困難?幾年前母親身體還硬朗時,呂理兆每周都會帶她下樓到附近公園走走、曬太陽,但母親受傷後,老化身體無法復原,上下樓梯更加辛苦,變相被困在家裡。「雖然很吃力,但沒辦法,就是遇到了。」呂理兆坦言,房子不是說買就買的起。過去幾年,他原本還可以背著母親上下樓,原想「練好體力」就可以解決。然而歲月不饒人,呂理兆自己也老了,再背不動母親。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呂家成功申請到外籍看護來照顧母親;即使如此,起身一定要依靠助行器,且外出一定要有家人陪伴的母親,移動範圍仍然只在屋內。老母親顫抖地描述,「我只要走樓梯就會很喘,還會怕跌倒。」如今老母親出門的時間,剩下三個月一次就醫。每次必須出動呂理兆、看護,一人攙扶母親、一人拿著板凳,以備老人家休息。他說,母親的身體日漸虛弱,「上下樓梯從原本的單趟十幾分鐘,現在要半小時才走得完。」▌數位專題:‧老宅困老人 台灣難解的雙老難題‧居家醫療 拯救被老屋困住的長者‧四代同堂、家中有家 打造理想老後居所
-
2020-07-11 新聞.長期照護
子女只想爭公平 父母流浪委屈吞肚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新北服務處長陳奐宇說,父母在子女住家之間「流浪」有好有壞,但如果可能,要思考「不一定輪流才是公平」,努力找出對長輩最好的照顧方式。輪住算時間 臥床翁硬搭長途車年邁李姓阿公因為中風、洗腎,每個月輪流住到子女家。有次感冒臥床,那幾天剛好輪到要去住「下一家」,居家照顧服務員希望家屬讓阿公再多住幾天,但答案卻是「時間到就是要照輪」,硬生生讓一個老病人收拾行李下樓,再搭很遠的車到下一家。陳奐宇說,這種輪住型態不利健康照護,弘道的服務個案中,最遠曾聽過長者每個月從新北搭車到雲林輪住,「這樣真的太遠了,對子女和長輩都不好。」幾個老人服務團體都遇過子女在長輩面前吵架,「你這樣輪不公平、我覺得應該要這樣才公平」。長輩事後難過地說,從小幫孩子把屎把尿,現在卻被當球踢,「我是不是沒有用處了?」銀光未來創新協會理事長許育寧表示,長輩看到這一幕沒有不難過的,但基於被照顧的需要,只能聽子女吵,把自尊壓得很低。陳奐宇指出,父母青壯年時身體狀況好,子女有需要就搬過去照顧孫子,當免費保母,但從「大家都需要我」,演變成晚年「我老了、沒用了」,失落感很重,讓長者身心都變差,心中有委屈也不敢說。調整公平觀念 協調最佳照顧法「可是,你能說子女不孝順嗎?」老人服務團體發現子女照顧父母,該看病、該吃藥、照顧生活起居樣樣不缺,卻沒辦法給父母自認的滿足感,輪住反而耗損親情。陳奐宇建議長輩試著說出內心想法,子女較能理解、改善,不要悶在心裡。陳奐宇認為,家族成員要調整公平性的觀念,討論怎麼做才是照顧長輩最好的方式。例如幫長輩在自宅請外籍看護,可能都比輪住好,至少長輩還有生活的主導權,是家的「主人」,而非到處作客。
-
2020-07-11 新聞.長期照護
流浪父母的痛 「換個空間繼續孤獨」
長輩被當人球 孩子反目成仇多子多孫不見得多福氣,當父母年邁需要照顧,不少子女會選擇輪流接父母一起住,近幾年卻頻頻出現「流浪父母」現象。有些長輩被子女當人球踢來踢去,不僅心裡難受,孩子手足間也生嫌隙,形成惡性循環。新竹一對老夫妻原與長子同住,後來老婦人中風,長媳照顧久了心生不滿,要求召開家族會議討論責任分攤,決定三個兒子每月輪流照顧父母。三個兒子分住新竹、板橋、台北,老夫妻開始每個月搭車到三處輪流住。除要適應雙北市的車水馬龍,兩老只會講客家話,外出難與人溝通,漸漸不再外出。後來老婦過世,老翁也失智,不僅不記得老伴走了,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送到不熟悉的地方。失智翁:好像坐牢 不停換監獄「我好像在坐牢,不停地換監獄。」老翁失智期間,曾向居家照顧服務員這麼說。即便子女知道老翁因輪住狀況變糟,卻沒人願意打破平衡,最後老翁中風被送去養護中心,直到過世。台南的張姓阿嬤有二子一女,兩個兒子都做生意,長女已嫁到嘉義。阿嬤行動不便,一開始住長子家,但長子生意忙,家人照顧也有「不公平」怨言;長女見狀接媽媽到嘉義照顧,但母親不小心跌倒骨折,長子氣姊姊粗心,又把媽媽接回台南。長子與弟弟協議,媽媽要在雙方家輪流各住一個月,開銷也均攤,卻成兄弟交惡的開始;只要晚一兩天接回媽媽,另一方就有怨言,開銷分攤也屢有爭端,才幾個月,兄弟幾已形同陌路。最後兄弟倆合租一戶小公寓,讓媽媽和外籍看護相依為命,並要求姊姊分擔支出;三年後張阿嬤過世,才結束這段不堪。「沒女婿在養岳母」刺傷阿嬤台中八十歲曾阿嬤的老伴前年先走一步,她因糖尿病、行動不便要人照料飲食起居,只好輪流在兩個兒子和女兒家「流浪」。有天阿嬤為了食物口味和女婿起小爭執,女婿不滿地說「沒有女婿在養岳母的啦」,這句話重重地傷了阿嬤的心,要女兒立刻把她送回老家,女兒、女婿因此大吵一架,雙方從此冷戰。「長輩一旦需要被照顧,就可能是流浪的開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新北服務處長陳奐宇表示,許多長者開始輪住,都發生在需要被照顧之後,「一樣都是子女,為什麼只有我們在照顧?」的怨言,往往就是父母輪流住的惡性循環起點。子女家不是我家 總有作客感民間團體觀察,長輩若到不同縣市輪住,通常只有往下一家移動時才會再出門。陳奐宇說,長者輪住子女家時,不僅子女須空出房間給父母住,長者也要適應不同的家具擺設、子女生活作息,一切都充斥著陌生感,甚至出現「這是別人家,這不是我家」的作客心態。「我好笨,連開門都不會。」陳奐宇發現,尤其從鄉下到都市輪住的長者更明顯,一名老翁滿臉無奈,不習慣都市的快步調,且許多大樓都有門禁管制,他不會用感應磁扣、不知道怎麼按電梯、開門,讓他自認跟不上時代,漸漸就不愛出門,長時間待在家裡,退化更快。另一種狀況是子女會事先買好菜,免去父母往返採買的辛勞,卻間接減少長輩外出機會,加上沒鄰居可以串門子,老是宅在家,而子女白天上班、孫子上課,白天根本沒人在家,「他們只是換一個空間,繼續孤獨。」
-
2020-05-04 新聞.健康知識+
火警住警器助保命 CP值爆表
高雄名醫賴文德大女兒一家五口昨遇祝融釀五死悲劇;據了解,賴家未裝住宅用火警警報器,又有防墜窗阻隔,可能都是喪失逃生機會的原因。消防局說,火警往往又快又急,一時半刻分秒必爭,提前預知的住警器扮演很重要角色,只是很多老舊公寓或透天厝民眾仍沒裝住警器意識。消防員說,人熟睡時觸覺與嗅覺幾乎呈現「待機狀態」,僅剩聽覺維持與平時無異的靈敏度,住宅警報器是利用這項特殊條件設計,偵測火苗發出噪音可叫醒「主人」把握逃生機會。高雄市集合大樓早規範強制裝設偵煙器和火災警報器,透天厝和公寓應自主裝設住警器,希望火災時能爭取多幾分鐘逃生。去年市府編列一百四十萬元補助身心障礙、低收入戶、獨居長者、狹小巷弄住宅,及卅年以上老舊建築物等,目前全市裝置率八成,但主動申請者不多,常有民眾以「不需要」為由拒絕。消防員說,住警器裝在樓梯間效益最大,除了政府補助,民眾最好多增設,保障屋內各個角落。美國統計居家火災案件中,有無安裝住警器死亡率相差近一倍。消防員說,一顆住警器數百元,內部鋰電池電力達三到五年,可有效避免火警,「CP值爆表」。這幾年高雄已要求建商申請建照時要附上住警器購買證明,房東出租房間時,屋內也要安裝住警器,違者罰六千到三萬元,但民宅裝設率始終無法百分百。住警器分「偵煙式」、「定溫式」兩種,普遍來說平時裝設偵煙式居多,但遇上廚房、神明廳等時常有煙霧飄出的廳房,定溫式效果比較大。
-
2020-05-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斬人際關係 銀髮族成重災區
新冠肺炎疫情疏遠了人際關係,銀髮族是重災區;各地長照關懷據點、松年大學、樂齡學習中心等均暫停開課,不僅恐面臨倒閉危機,這些據點也是長者維繫人際關係的主要場所,如今卻間接讓他們失去生活重心。各地松年大學、樂活大學、樂齡學習中心等春季班幾乎都暫停開課,避免群聚感染;秋季班是否開辦,要視疫情變化評估決定。新竹市社區大學、樂齡中心等課程,更是直接停課到六月底;多數縣市高中職以下校園都暫停對外開放,設在這些校園的社區大學成為受災戶,被迫全面停課,或改上遠距課程。●上不了課 社大受打擊高雄市鎮港園社區大學去年剛成立,如今六十多門課程全面停擺。社大表示,是否恢復開課由講師與學員共同討論,若學員有疑慮決定不上課,社大就認賠退費。吳姓主任無奈地說,社大不是營利單位,凝聚的是學員對終身學習的熱情及促進人際關係,如今受疫情影響,社大備受打擊。新北市有13所社區大學,是全國社大最多的縣市;因應疫情,春季班也延後開課,但有五所社大「微轉型」改拍線上課程,如蘆洲區的蘆荻社大的線上教學,教長者製作泡大蒜等防疫美食。新北市府也向教育部反映,研商紓困措施,降低對社大及講師的影響。●社大想藉機轉型 但長者有數位落差 蘆荻社大主秘劉珈妮表示,往正面想,這次的疫情帶來創新機會,例如開線上節目可以讓長輩學會使用網路,逐漸習慣線上討論、交流,但還是有數位落差,例如不會訂閱youtube節目等,社大正努力提供「線下」的面授教學,讓長輩盡量學會用網路,也讓社大藉此機會轉型。台北市的社區大學仍穩定開課,但學員人數普遍減少一至三成,僅極少數課程鼓勵採用遠距教學。松山社大校長蔡素貞說,少了社大,學員會沒了生活重心,維持學習習慣仍有益身心。士林社大校長張明致說,目前該校約一百多個班級有廿二班級採線上教學,其餘採輪流到校上課的模式分組教學,讓班內人數變少,「因為大家還是喜歡在課堂互動的感覺。」此外,社大、長青學苑等課程之所以不能改成線上課程,有技術上的困難。社大講師說,長輩除了有數位落差,「像二胡班要怎麼遠距上課?老師必須指導指法該怎麼按才學得會。」●長期不開課 「長輩會悶得發慌」松年大學的黃姓講師表示,松年大學主要是讓退休的長者學習,學員的生活重心都擺在這,除了學習也能交朋友,對身心健康都有顯著的幫助,「如果一整年都不開課,他們恐怕會悶得發慌。」他說,去年十一月底放寒假後,就等今年三月開學,最近停課期間,許多學員紛紛來電表達「真的很想來上課!」而且協會、社團不好經營,一旦時間拖久了,經濟也沒起色,課就更開不起來,松年大學只能等著被淘汰。「真的要悶壞了,課程全停了,還哪裡都去不了!」以往受銀髮族歡迎的社區關懷據點和樂齡大學,是老朋友之間人際交流的據點,沒課可上之後,有家屬注意到「長輩的心情真的受影響。」長期關注銀髮族的社會企業老玩客開辦社區關懷據點,執行長廖健妤感嘆,有些長輩好不容易願意走出門或養成運動習慣,現在關懷據點去不了,家人至少要鼓勵長輩去公園走走,看到鄰居閒話幾句也好。家中若有獨居長者,這時期兒孫也要定時透過LINE關心遠端的家人,讓他們感受到被陪伴、被關心。
-
2020-04-2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抗疫100天/人與人距離遠了 銀髮族最感傷
疫情疏遠了人際關係,銀髮族是重災區;各地長照關懷據點、松年大學、樂齡學習中心均暫停開課,面臨倒閉危機,讓長者失去生活重心。高雄市鎮港園社區大學六十多門課程全面停擺,是否恢復開課由講師與學員共同討論。吳姓主任說,社大非營利單位,凝聚的是學員對終身學習的熱情及促進人際關係,如今受疫情影響,社大備受打擊。新北市五所社大「微轉型」改拍線上課程,如蘆洲區蘆荻社大線上教長者製作泡大蒜等防疫美食。台北市社區大學學員人數普遍減少一至三成,僅極少數課程鼓勵採用遠距教學。松山社大校長蔡素貞說,少了社大,學員會沒了生活重心,維持學習習慣仍有益身心。「如果一整年都不開課,長者們恐怕會悶得發慌。」松年大學黃姓講師表示,長者學員生活重心都擺在這,除了學習也交朋友,對身心健康有顯著幫助,最近停課有許多學員來電表達「真的很想來上課!」「真的要悶壞了,課程全停了,還哪裡都去不了!」以往受銀髮族歡迎的社區關懷據點和樂齡大學,是老朋友間人際交流據點,沒課可上之後,有家屬注意到「長輩的心情真的受影響」。
-
2020-04-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當度假 隔離旅館奧客多
疫情還看不到盡頭,許多短期居家隔離檢疫者被安置在各縣市的防疫旅館,卻傳出各種怪象,有人指定菜色要求「吃好一點」,甚至還問「沒有供應下午茶嗎?」防疫人員大嘆難為,表示防疫旅館不是五星級飯店。「我不吃炸的、煎的;不吃芋頭、茄子、不要苦瓜」,各地都有受檢疫者把防疫旅館當餐廳、飯店點餐,相關人員單是應付每天的用餐需求就頭痛。以雲林為例,雲林縣衛生局長曾春美表示,防疫旅館每天包三餐的費用約一千七百元至三千五百元,提供含四樣配菜的雞腿便當,搭配一杯珍奶,也有旅館提供雙主菜便當搭配一顆蘋果,「這樣的菜色差嗎?」還有檢疫者要求設吸菸區,甚至提出「旅館不幫我洗衣服,可不可以在房裡放台洗衣機」,曾春美說,「防疫旅館是為防疫,不是提供度假」。台中市居家檢疫替代所入住超過五成,民政局長吳世瑋說,替代所提供的服務不包含房務,不少檢疫者入住後,對原本說好的規定翻臉不認。少數檢疫者存著「花錢是老大」心態,檢疫規定禁止清潔員進入房間,有入住者把廁所弄得一團亂,卻要求客房服務。還有人狂叫外送,不滿都被攔下,抱怨「來檢疫不是來被坐牢的」,揚言要投訴。防疫旅館要求每個房間都要有對外的窗戶通風,新北市卻有房客說「打開窗戶,看到對面都是曬內衣褲,影響心情」,要求換房。不少入住的檢疫者是返台留學生,有家人照三餐來送飯,甚至送宵夜、下午茶,第一線人員說,檢疫替代所規定不能叫外送,但沒禁止家人送東西,少數檢疫者家人送的次數太頻繁,管理人員只好拒絕,對方軟硬兼施,讓人不勝其擾。北市防疫旅館每日最低價從二千多元到一萬元,入住者的需求百百種,有人把家裡的鍋碗瓢盆都帶到旅館,在房內煮東西,不時香氣四溢,讓旅館人員傻眼。但也有部分旅館很貼心,會為入住者買好拋棄式內衣褲,還有業者會為入住者製作「畢業紀念冊」帶回家。台北市旅館公會理事長韋建華表示,很多情況都不能責怪客人是「奧客」,但疫情期間人人自危,有時無心的舉動,就會造成周遭人很大的壓力。北市觀傳局觀光產業科長陳雅慧坦言,「台北的防疫旅館收費略貴,但也因此服務到位」。由於盡力滿足民眾需求,目前已較少接到抱怨。
-
2020-04-20 癌症.癌友加油站
獨/王建煊爆罹癌:做公益做到眼睛閉起來為止
久未公開露面的監察院前院長王建煊日前接受聯合報專訪,透露他的近況,他自認身體大不如前,自己罹患攝護腺癌,妻子蘇法昭則患有阿茲海默症及肌少症,因為站不穩常摔到頭破血流。王建煊夫妻二人長年投身公益,視錢財如身外之物,兩人什麼都捐,不僅前後捐出1億多元,也要把身後的「臭皮囊」也捐給醫學系解剖研究。王建煊說,雖然健康不如以往,但只要還能動一定努力去演講、做公益,「做到不能做、眼睛閉起來為止。」更多內容請看【聯合報專區】【遺產學問大3】王建煊留愛捐款破億 還要當「大體老師」
-
2020-02-23 性愛.性福教戰
老夫老妻=無性生活?醫師破解年紀大就不該有性生活迷思
性欲逐漸低下,往往是影響伴侶關係的重要因素。社會普遍有個迷思,認為夫妻到了中老年後,就會自然而然缺乏性生活,進而分房睡,甚至演變成「無性夫妻」,難道老夫老妻就非得跟無性畫上等號?改善性生活 伴侶之間要同步「為什麼我無法像年輕時一樣?」一名70歲老翁因勃起功能障礙求診,希望可以讓他像年輕時一樣展現雄風。不過再次回診後,並無明顯改善,老翁這才坦言,沒有按時服用藥物,因為妻子認為「老年人不該有性生活,且吃這些藥物對身體不好,身體健康比較重要。」馬偕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維恭表示,後來建議老翁帶妻子一起來看門診,改善兩人的觀念,夫妻也漸漸恢復性生活。蔡維恭說,口服藥物本身不危險,且在醫界已有非常豐富的使用經驗,都有安全數據。性生活是兩性相處的重要一環,鼓勵伴侶一起來門診,避免只有一方提升性欲,另一方仍覺得不舒服,雙方面都能享受性生活,才有正面幫助。蔡維恭解釋,中老年人性生活頻率比一般人少,但不見得就是「無性」,每人狀況不同。早期國外曾研究發現,65歲以上男性有七成有性生活,女性大約是四成五到五成。若依本土數據來看,65歲到75歲的男女可能三成到六成還有性生活,但頻率確實會隨著年紀增長減少,80歲通常降到三成左右。睪固酮、荷爾蒙 影響性事滿意度談到中老年後性欲降低,蔡維恭表示,老年人身體狀況、體力沒有年輕時好,都會造成影響。再來跟勃起功能也有關係,不論男女,性功能會隨著年齡下降,常見的就是性功能障礙,表現不盡理想,就會影響性行為意願。蔡維恭說,男性睪固酮低下,會使陰莖海綿體構造退化,影響勃起和性欲;女性更年期後,荷爾蒙減少,除了性欲減低,陰道也會比較乾燥,不適感會升高。「對男性來說,睪固酮過低是一個因素,但並非主因。」蔡維恭表示,高血壓、糖尿病等身體代謝疾病,也會讓海綿體勃起老化更明顯。心態先調整 才能治生理問題心態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一般人覺得年紀大就不該有性生活,性不是老年人該追求的,或有性生活多會損耗元氣等迷思。蔡維恭指出,雖然無性對身體並無負面影響,但也不代表年紀大就該放棄性生活。畢竟現代人維持身體狀況良好,性生活就是本能之一,雖然表現無法像年輕時好,但不代表要放棄。蔡維恭表示,基本上還是要調整心態,要有「想維持性生活」的心,才能了解原因,進而解決。若男性是因為睪固酮等原因影響勃起功能,經醫師評估後,會視情況給予補充睪固酮,藉以增加性欲、勃起機會,不過補充前仍需要醫師專業評估。口服藥物治療 多有不錯效果蔡維恭說,若因為年紀或慢性病造成,會視個案狀況評估治療方式,進而選擇使用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等方式。手術治療大多已屬於後線治療,多數人只需透過口服藥物的調整,或是合併荷爾蒙的輔助,大約有八成的病人都有機會可獲得改善,口服藥物的確是目前最方便、最安全又有效的選項。當然年紀越老或慢性病越多,效果可能沒那麼理想。除了求助醫療,蔡維恭坦言,病人自己也需要依循健康生活準則,調整生活作息,包含健康飲食也有幫助。女性的部分,則要評估是否仍有疼痛、乾澀等問題,或荷爾蒙是否需調整。蔡維恭強調,還有欲望很正常,不需要壓抑,「老夫老妻也可以甜蜜互動。」
-
2020-02-23 橘世代.健康橘
幾歲算「年輕老」?想預防老年病症,要趁「年輕老」
大部分年長者都會有慢性病,甚至會綜合變成「老年病症候群」。雙和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楊哲銘表示,老年病症候群是一堆「疾病」的集合,一般包括衰弱、跌倒、尿失禁、肌少症、認知功能障礙等,避免成為「老年病症候群」,要在自己的年齡仍是「年輕老人」區間時,就要做好控制。楊哲銘指出,通常將65歲以上稱為老年人,隨著社會步入高齡化,65歲到75歲可稱為「年輕老人」,75歲到85歲稱為「中年老人」,85歲以上則稱為「老老人」,年紀越大出現「老年病症候群」機會愈高。目前並無統計老年病症候群會出現在哪個年紀,年齡越大比例當然就越高,但症狀、程度仍因人而異。統計發現年輕老人的老人症候群,較高比例是失智症;中年老人則是多重用藥,其次是尿失禁;老年老人較高比例的症候群是多重用藥,其次是營養不良。年長者隨著年齡越大,常會對家人說這裡痛、那裡痛,但部分年長者卻不願意就醫。楊哲銘表示,這些疼痛必須要有好的處理,醫療人員能多花時間互動,老人也會覺得不排斥就醫。楊哲銘舉例雙和醫院的高齡醫學門診,他說,高齡醫學最主要時花耐心、時間跟病患溝通,且也可以減少高齡者在各門診間奔波,能針對問題去解決,藉此降低他們排斥就醫的意願。楊哲銘強調,要能夠健康老化,通常都會建議要均衡飲食,不要過度去強調減肥,要擁有健康生活型態、適度運動、適度社交,都是讓人可以健康老化的因素,不過若有慢性病還是要做好控制,還在「年輕老人」區間時,就要做好控制,「身體力行很重要。」【延伸/更多熟齡指南↘↘↘】。六十歲如何盡情享受當下? 從「寫日記」開始吧!。中年不迷路 坦然迎接人生「第二次青春期」。面對「家庭老化」 父母與孩子該如何獲取平衡?。人生最後一哩路 選擇「被活著」還是帶著尊嚴離開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13 科別.耳鼻喉
70歲混合性聽力障礙 微創改善
新北市70多歲游姓老翁從小左耳失聰,雖然曾動過兩次鼓膜成形術,用助聽器也無效,日前右耳聽力嚴重退化,緊急求醫。經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黃韻誠檢查後,確診為右耳鼓膜破裂、左耳聽小骨錯位合併聽神經退化,造成「混合性聽力障礙」,以微創手術治療,術後聽力進步,隔天就可出院。談到聽力障礙成因,黃韻誠指出,65歲以前聽力退化者多為基因遺傳、突發性聽神經受損或中耳問題;65歲後,三成患者則因早期慢性中耳炎未妥善治療導致;部分患者因慢性退化、環境噪音或疾病等因素,引起外耳、中耳、內耳聽神經等部位病變,進而造成聽力障礙。黃韻誠表示,一般病患來到耳鼻喉科,必須先檢查耳膜的完整性,再透過純音聽力檢查評估聽神經退化及受損程度,最後輔以電腦斷層確診病變位置,依受損部位區分成傳導性聽力障礙、神經性聽力障礙或混合性聽力障礙,其中混合性聽力障礙是同時存在神經性與傳導性聽力障礙。黃韻誠指出,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內耳,中耳含三塊聽小骨(錘骨、砧骨和鐙骨)及顏面神經、耳咽管等,介於外耳道和中耳間有一層半透明的圓形薄膜「鼓膜」,能接收聲波產生震動,牽動旁邊的聽小骨鏈,達到聲音傳遞,當鼓膜及聽小骨因外力、基因或疾病導致破損時,須手術治療。黃韻誠表示,手術會先全身麻醉,以微創方式由外耳道進入中耳,翻開耳膜後,檢查聽小骨是否有鬆脫、錯位或硬化情形;若是確定聽小骨病變則為其重新塑形,製造全新的聽小骨鏈;而後進行鼓膜修補,取出外耳的筋膜作為鼓膜生長的介質,術後1至3個月就可癒合。黃韻誠說,相較傳統耳後切開手術,微創手術後隔天即可出院,術後無須包紮,做到傷口小、疼痛少和復原快的效果。他還說,做好聽力保健,應避免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環境,若有聽力退化情形務必及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
2020-02-13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雙北運將有口罩買了 北市今起一次7片 新北明起一次20片
防範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台北市從今天起開放北市車籍的計程車司機買口罩,一次可買7天分量(7片),新北市則是從明天起開放個人計程車駕駛買口罩,一次可買一份20片裝口罩;兩市的個人計程車駕駛都要依身分證字號分流購買,每個口罩都是5元,買過的駕駛當期不能重複購買。北市交通局表示,13日起,車籍為台北市的計程車駕駛依行照所載身分(車行、合作社)可分別向所屬車行、合作社購買,個人車行駕駛則透過北市4處計程車服務站購買。個人車行駕駛部分,公運處表示,北市總計4處計程車服務站,駕駛人可依駕駛身分證尾數(最後一碼)分流販賣,必須憑行照及駕照(或身分證、健保卡)正本並持悠遊卡或自備零錢35元,一次購買7日分量。其中建國站:身分證尾數為1、2、3、4、5。大直站:身分證尾數為6、7、8。中山站:身分證尾數為9。瑞光站:身分證尾數為0。新北市交通局14日起開放新北市個人計程車行司機,依車籍登記的行政區至新北市裁決處板橋、蘆洲、樹林、基隆辦公室購買口罩,一次可購買一份20片裝口罩。駕駛人依身分證字號單、雙號,分別於每周一、三或每周二、四前往購買,周五則不限,已購買的駕駛要隔20日後才可再買。交通局運輸管理科長林詩欽表示,購買時要出示個人計程車行行照正本,可代購,但也須出示被代購駕駛的行照正本;隸屬車行或合作社的駕駛,已依所屬車行、合作社請購數量,依序配售口罩。
-
2020-02-09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醫病天地/過度戴口罩+化妝 防疫冒痘痘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人人提高警覺防疫,從戴口罩到洗手消毒樣樣不敢少,不過卻有人長時間過度戴口罩,加上化妝悶住皮膚出現「口罩痘」。雙和醫院皮膚科醫師鄒嘉倫表示,悶熱、油性肌膚、口沫等都是冒痘因素,建議在空曠、戶外環境,健康的人不必一直戴口罩,且建議1至2小時就要拿下口罩通風。鄒嘉倫表示,從個人荷爾蒙分泌、環境、悶熱等都可能導致冒痘,出現角質堆積、表面細菌感染,進而發炎冒痘,最主要是因長時間戴口罩悶住皮膚,再加上臉上油質分泌,或戴口罩講話導致口沫堵塞毛孔,進而發炎,讓痘痘長出來。許多民眾長時間佩戴口罩,鄒嘉倫指出,雖然有些人工作需要得長時間戴口罩,但建議在密閉空間或人多的地方再戴就好,一般在空曠、戶外環境,健康的人比較不需要戴口罩,讓臉部保持通風比較好,可以減少臉部因悶熱冒痘的情況。至於有上妝習慣或需求的人,鄒嘉倫建議,戴口罩已經比較悶熱,化妝品、保養品要選擇質地較清透、盡量避免黏膩,口罩覆蓋範圍適合淡妝,或是乾脆不上妝。鄒嘉倫說,倘若皮膚已冒痘,返家後要先把手洗乾淨,臉部也要洗淨,分泌過多的油脂、髒汙先用清水洗淨,依然要避免用手碰觸,以免手上細菌造成二次感染,同時搭配外用藥殺菌消炎,嚴重時就診。鄒嘉倫建議,偏油性膚質或是肌膚有狀況要避免長時間戴口罩;油性肌要避免飲食油膩、油炸、刺激、高糖分,盡量以清淡均衡飲食為主。
-
2020-02-05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限購「貼護墊」省用量? 醫:自己心安而已
為防範武漢肺炎疫情,各地口罩缺貨,從明天開始更實施實名制,7天只能買2片口罩,網路上紛紛出現許多偏方,為的就是要讓口罩消耗得慢一些,其中包括在口罩內層貼上女性用品「超薄護墊」,延長口罩使用天數。不過,輔大醫院感染科主任李宜謙表示,貼護墊只是避免內側變髒,仍無法有效避免外層接觸病菌、飛沫,「只是讓自己心安而已。」現在人人為了出門都能戴口罩防疫,造成口罩大缺貨,因此中央規定口罩實名制明天將上路,民眾可在健保特約藥局以健保卡購買,無健保特約藥局的偏遠地區,則由當地衛生所代為處理。有網友為了省用口罩,竟突發奇想在口罩內層貼上護墊,一名陳姓女子表示,看到網路上的方法後,也來試試看,「沒想到真的很透氣,而且也可以減少口罩用量,不然現在真的買不到口罩了。」不過,李宜謙表示,不會建議民眾使用這種方式延長口罩使用時間,護墊貼在內側,只是避免嘴巴、彩妝等汙染口罩,但仍無法避免外層接觸飛沫等,口罩若有明顯髒汙、破損就要立即更換,否則還是建議8小時就要替換。李宜謙坦言,還是希望能將口罩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員,無論是醫療人員或是慢性病等;至於網路上的偏方,包括噴酒精消毒等,都不建議這樣做,不知道是否這樣會破壞口罩結構,「只是讓自己安心,嘴巴有東西罩著而已。」
-
2020-01-21 養生.聰明飲食
過年醫師教你健康吃 防止腸胃炎
春節期間免不了與家人相聚大快朵頤,卻也容易造成腸胃不適及腸胃炎,恩主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葉睿儒提出幾點避免腸胃不適的方法,其中包括只吃7分飽,避免胃過度膨脹引起消化不良;避免生食,減少食物中毒跟寄生蟲;食物不過夜,減少細菌孳生等。葉睿儒也強調,最佳的預防方式就是勤洗手。葉睿儒表示,腸胃炎分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非感染性部分主要跟血管、神經及胃的黏膜有關,「腸胃就是人的第二個大腦」,上面布滿神經與血管,跟人的情緒及作息有很大關聯,當在壓力、情緒起伏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時,就容易胃痛、嘔吐、拉肚子。至於感染性腸胃炎,葉睿儒說,造成的原因包括細菌、病毒還有寄生蟲,過年期間常常煮非常多食物,當食物沒吃完就會放隔夜,食物放得越久,就容易孳生細菌,煮過的食物也是,減少食物中毒或感染的問題,也要盡量避免生食。葉睿儒表示,若得到腸胃炎,第一步先補充水分,拉肚子及嘔吐會造成人的體液及電解質流失,建議可用運動飲料加水一比一調和飲用,飲食部分建議可以一至二餐不吃,讓腸胃休息;另外要避免奶類、咖啡因及高纖維的食物,以免過度刺激腸胃。葉睿儒說,有些人會自行買抗生素服用,但不一定細菌感染所致,可能反而造成副作用,甚至出現抗藥性。
-
2020-01-14 新聞.長期照護
亞東醫院免費居服 新北4區可申請
台灣邁向高齡社會,但現階段居家照顧資源不足,許多家庭須獨自面對失能家人。亞東醫院針對新北市板橋、中和、土城、樹林等地中低收入戶、失能家庭,執行「愛長照,陪伴零距離」的居家服務計畫,提供7500小時免費居家照顧服務,幫助家屬學習專業技巧,服務結束後,也會協助轉介其他資源。亞東醫院社區護理居服員林岱嫺今年24歲,是公益計畫裡最年輕的居服員,她照顧70歲有肺疾且腰部退化的鄭爺爺,「爺爺長年臥床,四肢僵硬,身體衰弱。」鄭奶奶因不知如何照顧而不知所措。後來在林岱嫺每天照顧下,鄭爺爺可以漸漸坐上輪椅外出,奶奶也學會換尿布等技巧。亞東醫院從去年七月啟動「愛長照,陪伴零距離」居家服務計畫,到十二月底已服務797人次,服務時數達1443小時,預計到今年底將會提供7500小時免費服務。亞東醫院表示,計畫具以下特點,包括「衰弱」即可申請;沒有年齡限制;「近貧」即可申請;照護無縫接軌,從住院到出院直接到宅服務。亞東醫院院長林芳郁表示,為幫助未領有政府照顧補助,又真正需要幫助的近貧家庭、身障貧困家庭和近貧照護困難家庭,未來公益時數7500小時用完之後,已確定會有其他公益基金投入這場愛心接力。亞東醫院表示,會依據中低收入戶、失能程度等資格評估,輕度有50小時服務時數、中度70小時、重度則是90小時。亞東醫院「愛長照,陪伴零距離」目前服務地區為板橋、中和、土城、樹林,通常由服務員到個案住處接送到醫院,或直接在個案家中照護,因此率先選擇距離醫院30分鐘的地區;服務結束後,也會協助轉介其他資源。符合條件的民眾,可洽專線02-7728-2879。
-
2020-01-13 科別.感染科
雙北嚴防流感 160萬劑疫苗提供施打
台北市、新北市已進入流感流行期,自去年10月1日至今,共累計141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多為50歲以上民眾,新北市衛生局預估疫情將在農曆春節進入高峰,新北備妥90萬2千劑流感疫苗,並擴大免費接種對象,北市也備妥預估量的70萬劑公費疫苗量。農曆過年將至,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許玉芬表示,流感感疫情在農曆春節將進入高峰,由於施打完要約2周才會產生抗體,一定要在假期前施打。新北市本月起已開放所有公費對象全面施打,新北市長侯友宜昨到永和區永和國民小學關心市民施打流感疫苗,同時慰勉醫護同仁的辛勞;侯友宜表示,目前流感疫苗已施打近7成,還沒有施打的人趕快出來打,50歲以上的民眾已全部可施打流感疫苗,目前疫苗的劑量也夠。新北市從去年12月8日起,排定65歲以上及滿6個月學齡前幼兒等高危險族群為優先施打對象,至去年12月27日校園學生族群已全部施打完畢,今年1月起開放所有公費對象全面施打。新北市為擴大保護對象,另行採購疫苗,將設籍新北市中低收、低收入戶及身心障礙者,與國中小、高中職、五專教職員工、產後護理之家的非醫事工作人員、登記且實際從事的居家型托育保母、警察局派出所人員及客運司機等也一併納入。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說,新北市已進入流感流行期,自去年10月1日起到12月31日,共累計81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多為50歲以上,社區流行主要是A型病毒,與目前公費流感疫苗株相同。台北市去年10月1日到今年1月10日累計有60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衛生局說,北市年度公費疫苗約需70萬餘劑,中央已於去年底前一共配發63.1萬劑,加上本月2日最後配送的6.4萬多劑,總需求量已達標,近期診所公費疫苗短少問題已減輕許多。
-
2019-12-24 癌症.肺癌
55歲婦沒抽煙也無家族病史 左右肺竟有「2個肺癌」
「我沒抽煙,也沒有家族病史,為什麼會這樣?」53歲張姓女子日前到台北慈濟醫院健康檢查,卻發現左、右肺部出現毛玻璃狀病變,前往胸腔外科門診,胸腔外科醫師鍾政錦懷疑為「多發性肺癌」,透過胸腔內視鏡手術,切片確診為第一期肺腺癌,張女康復後,持續門診追蹤。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肺癌高居國人癌症死因之首,台灣每年有超過9千人死於肺癌,每年新診斷罹患肺癌者約有1萬3千人。隨著生活形態與空氣品質改變,肺癌好發族群也不再僅是菸癮者及具肺癌家族史者。鍾政錦說明,民眾健檢意識提升,加上篩檢工具普遍,近一兩年診斷出罹患多發性肺癌的患者日益增加。鍾政錦表示,過往若在病人肺部發現2處以上的病灶,多視其為轉移性末期癌症,僅能透過化療、放療等內科保守療法治療,5年存活率小於10%,但醫學觀念日益進步,近年發現在同樣的致癌因子和基因下,左、右肺有極大可能同時出現病變。鍾政錦指出,常見肺癌細胞的組織型態有腺癌、鱗狀細胞癌、小細胞癌,胸腔科醫師評估電腦斷層與正子攝影等影像,若無擴散,便會透過胸腔鏡切除病灶進行化驗,許多病患在病理化驗後,若發現2處病灶為不同癌症型態或同為癌前病變、第一期肺癌等原位癌時,便可確定為多發性肺癌,此時如能將腫瘤徹底切除,將可有效提升5成以上存活率。現今肺癌手術以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為主,醫師會考量術後肺功能的保留,視多患者的腫瘤大小、位置及期別,選擇楔狀切除、肺節切除、肺葉切除或肺段切除。鐘政錦表示,有別於傳統胸腔鏡手術至少需要2至3個小傷口才能完成手術,此技術需經由肋骨間隙或劍突下進入胸腔,一個傷口便可在一次手術中,同時切除左肺與右肺的病灶,雖然難度較高,但傷口小、組織傷害少、疼痛度低且復原時間快,讓病人可獲得更好的預後與生活品質。鍾政錦提醒,即使為多發性肺癌,只要及早發現及早切除並定期追蹤,都能享有好的預後,因此無須過度擔心,至於55歲以上的肺癌高危險群患者可多加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早期肺部病變,早期診斷與治療。
-
2019-12-18 橘世代.好學橘
單車達人陳忠利:「單車是肢體的延伸!」橘世代最能感受台灣用騎的最美
「台灣,用騎的最美!」55歲單車達人陳忠利十幾年前原為汽車銷售員,也一度胖到82公斤,身體也出現許多病痛,為了讓身體健康及減重,他開始騎車上下班,騎一個月大約降3、4公斤,為了維持下去,也將妻子Toby拉進來,兩人開始騎車旅遊,深入台灣各個角落,並規畫出各個主題路線。陳忠利說,騎車環島能看見台灣的輪廓,騎到山上能看見台灣的高度;騎訪部落則可以看見台灣的深度。陳忠利從一開始騎車健身,到如今深度探訪台灣,共歷經了十幾年的時間。他說,步入中年後體力變差、常常閃到腰,「真正開始轉變是身體變差,中年人會有的病,我都有,開始運動後發現,確實可以改變很多。」剛開始騎車是為了運動提升體力,之後加入文化跟探索、走深度旅行,規畫美食之旅、媽祖廟之旅等主題型路線,而不單單只有吃喝玩樂。他分享騎單車看風景與騎機車、開車不同,以騎士角度去看部落事物,內化成單車文化,還跟同好分享,不再只是照著環島路線騎,慢慢體會出「台灣,用騎的最美」這句話。談到這十幾年來單車旅行,陳忠利興奮地說,最愛的是「原鄉單車縱貫線」,因看電影《賽德克·巴萊》,最後一幕是莫那魯道帶著族人走過彩虹橋回到聚落,這一個畫面深深烙印在腦海。他與老婆從霧社出發騎到翠峰,途中因緣際會下必須趕到廬山溫泉,恰巧遇東北季風增強。當時感受到一陣強風,一片雲飄來,剛好夕陽西下,頓時眼前出現一道很大的彩虹,「我與妻子都感動地落淚,老婆說,『我看到賽德克巴萊的彩虹橋了,好感動!太值得了!』」他強調,一定是夫妻倆很認真走路線,大自然才讓他們看到這般美景。陳忠利建議初學者仍應從運動切入,把單車當作運動器材,謹記不要只是當成運輸工具,否則施力點錯誤就會受傷,騎單車是有強度的運動,若身體沒有「到位」就容易受傷。他舉例,單車座椅高度很重要,若沒當成運動,容易忽略,造成膝蓋受,等到熟悉狀況後,「就會發現單車是你肢體的延伸!」對有些中年人、銀髮族想嘗試騎單車卻又害怕「太老」,陳忠利說明,只要在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下,基本上都是可以的,加入單車運動不受年齡影響,一開始一定要找到對的教練,或正確資訊,學會如何選擇單車尺寸、調整座墊高度,如何正確的用力、適時補充能量和水分等知識,「單車是以運動器材角度切入才對。」陳忠利笑說,人們常說騎車後「變年輕」是真的,當跨越過那個門檻,體力一定會變好,所以第一步很重要,有個目標就是把單車當成運動器材,跨過後就有全新角度去看待單車,「單車可以讓你動得更快、爬得更高、看得更遠,台灣環境再適合不過。」他也用圖文、影音等分享騎車的美好,吸引更多人成為車友。「路是人走出來的。」陳忠利說,扣掉大雨、下雪等影響,就算冬季也適合騎單車,只要適當暖身,即使在雙北這種都會區也很方便,像從台北騎到石門水庫,大約一百公里全是自行車道,以騎士的角度來看台灣,最大特色是很短距離裡有很大的變化,不但有高山、森林生態等,也有豐富的文化,「騎單車會發現,台灣的山不是個障礙,剛好是我們的優勢。」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