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8 失智.照顧喘息
搜尋
安養機構
共找到
107
筆 文章
-
-
2021-07-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院外看護成疫苗孤兒? 無醫院機構造冊至今打不到疫苗
疫苗加速施打,預計7月16日起,將陸續開放第九類、第十類民眾接種。不過一群人數達上萬、持有長照執照、卻不屬於醫院機構的院外看護,至今仍打不到疫苗、並求助無門。院外看護劉小姐說,她是持有長照小卡、及執照證書的院外看護,從疫情發生至今,仍必須進出醫院照顧病患,但因她們不屬醫院機構內人員成「疫苗孤兒」,甚至她們也擔心,若打不到疫苗,還持續進醫院照顧病患,恐成防疫破口。台北市議員潘懷宗說,這群院外看護是衛福部發給執政的合法看護,但卻因不屬於醫院、機構人員,加上中央規定第五類疫苗施打對象必須機構造冊,這些院外看護工也恐成第一線的防疫破口。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依法「照顧服務員」皆需先有長照人員資格,方能執行照顧服務工作。照服員在執業所在地,由所屬機構向地方政府進行執業登錄,且由機構負責業務監督與管理。目前照服員在COVID-19 疫苗接種,分屬二類,包括第一類醫院的工作人員,及第五類包括居家服務、日照及住宿機構,由機構先行造冊,衛生局安排施打。對於非此二類,屬病人自行帶到醫院陪病的照服員,視同為家屬,目前尚無施打的依據,仍待後續研議。院外看護劉小姐說,現在連計程車、貨車司機都被用簡訊通知打疫苗,讓她心情真的很悲憤,她們這些持有執照的院外看護卻仍打不到疫苗,據她所知,像她這樣領有看護執照的院外看護約有上萬人,甚至還有一、兩成為了生計,疫情期間也必須到院照顧病患,但她們卻仍無疫苗可打,恐成防疫破口?劉說,她到處打電話陳情這件事,但每個單位都說沒有辦法,劉小姐說,她當時上課受訓實習到執業,都是有在各地方、衛福部登錄,為什麼一定要安養機構造冊才能施打疫苗呢?為什麼不能直接有長照資格、衛福部直接登錄,結果她上網查閱,發現竟然是因為怕有人有證書或執照,但是沒有從事這個工作。劉批評「什麼爛理由啊!」對此,台北市社會局表示,公費疫苗接種第五類對象是登錄在主管機關核准立案的居家式長照機構照服員及服務對象,如非登錄在長照機構,目前尚不列入公費疫苗接種第五類對象。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南投AZ疫苗注射再傳3死 死者皆有心臟病史
南投縣老人施打AZ疫苗,今天再傳3件疑似不良反應死亡。84歲老婦人16日施打疫苗後,昨天晚間死亡;另名90歲老婦人和79歲男性,分別在15日、16日施打疫苗後,延至今天死亡。新增3名死者都有心臟病史,衛生局已通報完成疫苗接種不良反應通報,將協助家屬提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申請。南投縣昨天傳出第一例新冠肺炎疫苗不良反應死亡事件,死者是75歲男性住在安養機構,15日接受過AZ疫苗,回護理之家臥床均無異樣,但昨天凌晨被看護發現時已經死亡。84歲老婦則是洗腎病患,也有心臟病史,16日施打疫苗,昨天晚間被發現死亡。另名90歲老婦人則是安養機構住民,15日施打疫苗,今天上午死亡。79歲男性則是16日施打疫苗,當晚不舒服,送往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救,經診斷為心肌梗塞,緊急安裝心導管支架,但仍在今天中午宣告不治。南投縣衛生局表示,這3件疑似與注射疫苗不良反應有關,確切死因仍待進一步調查。而接連發生老人注射AZ疫苗後死亡案例,也影響老人接種疫苗意願,今天上午部分疫苗注射站,施打率只有二成多。衛生局表示,已安排注射疫苗長輩「一站到底」服務,由工作人員移動,確保老人家注射疫苗前後都能得到最好的休息、評估和觀察,讓疫苗不良反應降到最低。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南投縣AZ疫苗注射再傳2死 部分接種站施打率僅2成多
南投縣老人施打AZ疫苗,今天再傳兩件疑似不良反應死亡。國姓鄉84歲老婦人16日施打疫苗後,昨天晚間死亡;另名老人也是16日施打疫苗後後疑似心肌梗塞,雖然緊急裝設支架,但延至今天中午不治,南投縣衛生局表示,注射疫苗後確實出現不良反應,但詳細死因仍需進一步調查。南投縣昨天傳出第一例新冠肺炎疫苗不良反應死亡事件,死者是75歲男性住在安養機構,15日接受過AZ疫苗,回護理之家臥床均無異樣,但昨天凌晨被看護發現時已經死亡。國姓鄉84歲老婦則是洗腎病患,16日施打疫苗,昨天晚間被發現死亡,警方已經通報南投地檢署相驗。另名死亡案例也是16日施打疫苗,當晚不舒服,送往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救,經診斷為心肌梗塞,緊急安裝心導管支架,但仍在今天中午宣告不治。南投縣衛生局表示,這兩件疑似與注射疫苗不良反應有關,但確切死因仍待進一步調查。而接連發生老人注射AZ疫苗後死亡案例,也影響老人接種疫苗意願,今天上午部分疫苗注射站,施打率只有二成多。衛生局表示,已安排注射疫苗長輩「一站到底」服務,由工作人員移動,確保老人家注射疫苗前後都能得到最好的休息、評估和觀察,讓疫苗不良反應降到最低。
-
2021-06-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施打疫苗時程?綠議員轟柯文哲「噴口水卸責」
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最快今天施打AZ疫苗,但台北市民進黨市議員批評,北市府早在早在6月2日就已經公布快打計畫,但市府卻未公布執行細節,昨天開始陸續收到非常多的民眾來電詢問台北市長輩施打疫苗的時程,連地方里長都被問到十分無奈,批評台北市政府的詳細的規規畫都還沒有出來,完全看不到柯文哲掛在嘴邊的SOP。議員簡舒培說,反觀高雄市政府,一周前對75歲以上長輩發通知單,以年紀分流,依序讓長輩可以選擇接種時間,收到通知長輩何時到何處接種,清清楚楚,沒有特權預約接種的情形。都是醫生市長,一個已經按部就班安排好下一波施打計畫,一個還在噴口水打中央。簡舒培說,高雄市政府和台北市政府的行政能力,讓高雄台北的二地長輩心情很不一樣,她一位助理的阿公住在高雄大樹區,早就勾好要哪一天打疫苗了,行動不方便還有提供車輛接駁。議員許家蓓指出,下周將開放公費對象打疫苗,許多民眾關心75歲以上長者要如何施打疫苗,但她問北市府相關單位,得到的答案都是「規劃中」。雖然6月2日北市府提出「大量疫苗快打計畫」內容僅說明第一階段開放39家合約醫院、第二階段開放12區健康服務中心門診部及合約診所;接下來才是大型接種站如小巨蛋或世貿。另針對安養機構或行動不便者,則是用機動接種隊協助施打。但她質疑,早在早在6月2日就已經公布快打計畫,但市府卻未公布執行細節,完全沒有說明怎麼打?什麼時間打?要怎麼分流?有沒有造冊?等於僅是空有計畫,實際如何執行完全沒有任何配套,要如何讓民眾配合?此外,北市府每日召開防疫記者會,也有媒體曾詢問北市府之疫苗接種計畫,但柯市長僅是不斷將問題推給中央,批評中央疫苗預約系統未上線、批評疫苗不夠。
-
2021-06-08 失智.照顧喘息
身心紓壓/失智者無處托顧 全家活在壓力悶燒鍋
疫情沒有起色,全台近30萬失智家庭陷入危機。許多失智者家庭,正面臨日照中心等據點關閉、無處臨托、請不到外籍看護工,也進不了安養機構,且連打疫苗都有困難。不少照顧者呼求,請政府要正視許多失智家庭正處壓力悶燒鍋中。醫院降載 淪為「流浪病人」全台有超過五萬多人住在長照機構中,其中泰半是失智失能的長者。「在疫情之下,長照機構和護理之家仿如成了戰場中的圍城。」一位安養中心的護理長說,因為很多醫院為應付疫情降載,許多尚在治療中的病人被動或主動出院,結果有的病人因病情尚未復元無法回家,但眼下護理之家和長照機構都因防疫拒絕接新病人,而成為了「流浪病人」。一位家屬就說,他已打遍台北附近十家護理之家,都無法收治他中風未癒還戴著鼻胃管的老母,有人建議他只能去非疫情熱區的中小型醫院試試運氣。暫停探視 翁叫兒叫到失聲全台一千多家的安養機構,停止探視且開放無期。台北市士林一家大型安養中心的照服員說,家屬不能來探視,失智長者易煩躁不安,會不停地叫人甚至不吃飯,有一位九十歲老先生可以連續叫喚兒子「阿弟」三天,叫到幾乎失聲。有的重度失智長者看似不會言語,但是沒了家人的探視,會不停轉頭、嘴巴發出聲響。更慘的是,這些長者如果併發其他疾病,例如大腿骨折、乳癌腫瘤腫到破裂,也沒有辦法送到醫院救治。因為經過視訊,醫師多說,「這些長者都還沒有打疫苗,現在去住院太危險。」視訊探視 中度患者講到哭很多人都說,不是可以視訊探視嗎?越南看護氏梨說,視訊和照片對家屬或許能安慰,但對失智長者沒有太大意義。他們多半不會理解鏡頭上的是家人,或是根本不會看鏡頭。中度失智還會看鏡頭的長者更慘,講著講著就哭了。而居家的失智長者,也成了家人的挑戰。許多日照中心和據點全數關閉,讓失智者無處臨托,有的家屬本想趕快找外籍看護工,如今這兩天又下來了新禁令,不准外勞轉換雇主。居家病友講不聽 家人叫苦在最大的失智者照顧者臉書「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及「愛長照照顧者聯盟」社團中,也看到有照顧者警告說,這波日照停課的三級警戒中,許多家庭在苦苦煎熬,需要政府更多關照,才能避免憾事發生。有的照顧者說,失智長者每件事都要重複五、六次、甚至數十次,睡午覺可以講六次但仍不去睡。有的長者執意要出門,好應付的可以坐車逛逛,不好應付的連口罩都不戴。很多家庭都由家人請假在家看護,但不知這樣的日子還能撐多久。預約打疫苗 失智者不會App這兩天在失智圈裡被熱議的話題是,你們家的失智長者會用手機嗎?因為指揮中心最新的規定,希望長者不要去超商排隊登記施打疫苗,儘量用手機上健保署App預約。但照顧者多半苦笑說,應該很少失智長者有手機且會用App。還希望政府對失智者能有更友善的預約施打疫苗方法。●疫情間您的失智照顧難題是什麼?請分享您的現況,即日起至6/14止。希望集合眾人之意見,反映給政府和相關照護單位,一起幫助失智症家庭。>>填寫疫情間失智照顧難題大調查問卷●遠距健康平台WaCare與國健署率先開放活躍老化線上live課程,每天開放民眾線上免費參加,且可和專家即時互動、提問問題。.洽詢電話:04-2652-0571(社區課程組).官方Line:https://bit.ly/3wbFvEF.社區線上課程網址:https://bit.ly/3ptah9f
-
2021-06-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為施打疫苗準備 新北在風險區設23處中大型疫苗接種站
新北市今天新增214例本土病例,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指出,重病三分之一以上、死亡率二分之一以上都是70歲以上的長輩,124萬劑疫苗分配送來新北時,會優先給長照與安養機構及70歲以上長者施打,另外也設立23處中大型疫苗接種站,加上醫療院所及機動接種隊,一天可接種5萬人以上。侯友宜表示,新北提出決戰重症接踵計畫,就這次確診個案來看,重病三分之一以上、死亡率二分之一以上都是70歲以上的長輩,這次要感謝日本送124萬疫苗,中央要考慮到讓重症趕快施打,優先順序除了長照跟安養機構外,新北75歲以上長輩有20萬人,會從重熱區優先施打,希望124萬劑分來新北的時候,一定會先守住長者健康,讓染疫風險降低,如果6月中旬打疫苗,7月就有6成以上保護力,減少長者的死亡率跟感染率。侯友宜表示,70到74歲長者有16萬、65到69歲有20萬人,中央說會再有200萬劑進來,也會建議中央,讓65歲以上長者優先施打疫苗,有更高的抵抗力,會再跟中央建議,希望中央支持。侯友宜表示,為了這次的疫苗接踵,設了23處中大型疫苗接種站,大部分擺在高風險地區,像板橋、中和、新店、三重等區,板橋三處、中和兩處、新店兩處、新莊兩處,汐止要照顧往東北角的民眾,所以也擺了一站,接種速度會更快,詳細資料會再公布。侯友宜表示,接踵四大原則包含「避免群聚、快速施打、民眾好找、方便弱勢」接種四大原則,總計超過250處,一天可以接種5萬人,包含大型接種站如板橋江翠站、醫療院所及機動接種隊,可採線上預約及現場登記,帶檢保卡、身分證,由醫生諮詢、護理師接種,休息半小時離開。
-
2021-06-04 新聞.健康知識+
民間救護車 破解五大迷思
一般大眾對於民間救護車常會有負面的刻板印象,但隨著時代的演進,不論在人員素質、濫收費用等方面已在悄悄改善,以下分享關於民間救護車常見五大迷思。迷思1:送非緊急病人雖然民間救護車經常載送非緊急病人,但以院前救護來說,現在長照安養機構通常都由民間救護車來運送,而住在機構內的長者大部分情況都較為嚴重,當其送醫時病情也較為緊急,常在急診檢傷掛為1.2級,在院際間轉診方面亦有許多急重症轉院,包含器官移植載送。因此民間救護車並不都是非緊急救護,但遇到執行中救護車都應讓其先行。迷思2:會亂收費民間救護車與119救護車最大差異為收費與否,早期的確會有業者亂收費,但隨著時間發展,現在各地衛生局皆訂有標準收費方式,在搭車之前可再次向業者詢問收費方式,根據規定救護車內需貼上收費標準表,在搭乘時可參考其計費方式,若遇到超收或不合理時,可向當地衛生局投訴。迷思3:人員素質不佳早期民間救護車確實存有許多不專業的救護員甚至單人出勤,但隨著緊急救護技術員證照誕生及法規完善,現在救護員需接受專業訓練與考試後,才可在救護車上服務且需雙人出勤。目前雖然還有專業度不足救護員,但與以往相比,在素質、專業方面已有所提升。迷思4:駕駛技術不良民間救護車在行車安全上有一定可靠性。每位救護車駕駛皆須具有職業駕照,並在成為司機前會先熟悉各項勤務及公司培訓後,才會成為救護車駕駛。迷思5:可超速、闖紅燈救護車不是所有情況都可任意超速、闖紅燈。民間救護車在經過測速照相時若超速,是會收到罰單的,差別在於其可依救護紀錄表進行申訴,經主管機關認定為緊急救護勤務才可銷單。
-
2021-06-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母確診4天病故 子查不到案號
「媽媽,不能握著你的手謝謝妳的養育之恩,只能隔著包了二層屍袋的妳,磕下了最後三個頭…」孔先生七十七歲母親居住於北市信義區某安養機構,因院內感染而確診、住院,沒想到短短四天病情急轉直下,血氧濃度急速下降,最後宣告不治。想起無法見到媽媽最後一面,孔先生淚流滿面,令他難以接受的是,處理母親後事時,遭行政單位刁難,還被認成詐騙集團。孔先生說,母親五月廿三日快篩陽性,廿四日住進忠孝院區,廿六日收到確診通知簡訊,廿八日辭世,他向醫院詢問母親確診案號,承辦人員要他向疾管署索取資料。「要案號的理由是什麼?電話裡無法證明你與死者的關係,最近接到很多不明人士電話,怎知會不會是詐騙集團。」疾管署承辦員的態度,讓孔先生一肚子氣,他表示,一開始就表明願意提供資料審核身分,但一九二二防疫專線人員拒絕,強調必須上網登記,檢附文件,審核無誤才能給案號。他無法理解,「想知道死亡家屬的案號,還要大費周章消耗行政流程,信用卡都能電話核對,為什麼你(疾管署)不行?」孔先生說,母親患巴金森氏症,為了更好照顧品質,一年多前住進安養中心。近期因疫情升溫,安養中心住民屬於高風險族群,已兩個月無法入內探視。母親病故後,申請保險理賠,必須填寫案號,卻被政府刁難,「真的很無助,完全沒人能幫你,老百姓是無能為力的,只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昨回應,家屬如要幫往生者辦理保險理賠需要案號,屬於正當理由,法定繼承人可提出書面申請,即可取得案號及其他資料。
-
2021-04-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開放長照機構接種 陳時中:包括社福移工
指揮中心今宣布自4月23日起開放第五、六類公費接種對象可施打AZ疫苗,包括警察、長照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等。公費接種對象是否包括外籍社福移工,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因這些人都有居留證,因此都在公費注射範圍內。陳時中表示,日間照顧長期照顧安養機構都包括在這一波開放名單當中,由於屬於計畫性施打,因此接種模式在安排中,會調查機構的需求,派人去施打。陳時中表示,第五類對象為警察、憲兵等為持國家安全及正常運作人員,預估會增加5萬人;至於第六類則為維持機構和社福運做的人員,預估有20萬人;一到六類對象,共86.8萬人。至於昨天指揮中心公布有一名六旬老翁因接種疫苗後出現血管炎、間質性肺炎的症狀,被列為疑似嚴重不良反應,但今天指揮中心將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表示,今天上午疫苗專家有聚在一起討論這個案件。此案打疫苗後大約兩周後出現血管炎,由於單一個案有高血壓病史,過去也有癌症病史。這時候只能說不能完全排除是否與疫苗相關,需要搜集更詳細資料在疫苗小組討論並且檢視才能進一步判定。該案目前暫時已穩定的控制疾病。
-
2021-03-29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兩大變革何時上路? 陳時中:上半年不會動
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台灣健保給付制度將出現兩大重要變革,一是健保給付不再侷限於現行醫療院所,長照、安養機構等領域也能獲得給付;二是健保往前延伸,擴及公共衛生、預防醫學等領域。陳時中今表示,上半年相關改革不會開始,但公平性相關的修法會陸續送到立院。陳時中今赴立法院就「有關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施打後,相關效益、異常通報之統計、分析及資訊公開,與未來疫苗整備規劃」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詢。民進黨立委蘇巧慧針對陳時中日前拋出的健保改革方案進行質詢,要求陳說明。陳時中提到,現在跟學者四到六年的改善計畫都在思考這個方向。醫療的目的是為了健康,而健保是「投資」的概念,藉由健保來投資健康;健保也是「工具」,利用此工具讓全民更健康。但有些人因為遠距、在家獲得照顧,同樣繳了保費卻無法使用這筆錢,因此未來給付應該要以「人」為主,而非侷限在「場所」。但蘇巧慧表示,未來「以人為本」和過去「以機構為單位」是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向,有樂見其成者也會有反對者,例如醫療機構者可能會因會營運下降、受衝擊而反彈;且延伸到長照和公衛預防,恐有稀釋掉健保資源的疑慮。對此,陳時中解釋,不是拿健保的費用來支付長照和公衛預防,長照有長照的費用、公衛有公務預算支應,雖然各自有各自的目的,但這幾筆錢應互相搭配,如何串連並提高效率,是現在要思考的。他也提到,健保的改革牽涉範圍廣,廣泛的社會對話是必要的,凝聚共識才會擬定方案。因此上半年不會貿然改革,但和公平性相關的修法會陸續送到立法院。
-
2021-03-28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延伸公衛及長照 社保司:是去年就公布的配套之一
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受訪表示,健保給付改革規畫將往前往後延伸,往前延伸至公共衛生,往後延伸至長照或安養機構。不過,長照與健保的財務規劃及整合、是否需再漲保費、執行方式,這些實務細節,陳時中並未闡述。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表示,其實這就是去年調整驗保費率前,部長就提出三大配套之一。三大配套包括,減少浪費、負擔公平、提升品質,當時就有提到,提升品質的部分就包括四到六年的「健保中長期改革計畫」、改革健保給付及支付制度與健康照顧體系、整合公衛體系與健保資源。商東福表示,「健保中長期改革計畫」範圍很廣,其中一部分是國家衛生研究院透過論壇對外溝通的「健保支付給付制度改革」,已進行兩年,目前是彙整建言的階段,內容就會包括上述往前、往後延伸的部分,例如公共衛生上,由國健署篩檢再由健保提供治療,也包括全責照護相關的支付制度改革。初步了解這些納入會增加多少錢?商東福表示,政策面的東西要跟外界溝通就會請健保署去估算,也是到時要請署裡面去估,但目前沒有還沒有估算。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政府是一體,資源要做最有效的利用,以病人為中心去整合健保與長照資源,是合理的規劃。
-
2021-03-28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給付制度 將出現2大變革
台灣健保給付制度將出現重大變革,衛福部長陳時中規畫兩大類全新給付改革:首先,健保給付不再局限於現行醫療院所,長照、安養機構等領域也能獲得給付;再者,健保往前延伸,擴及公共衛生、預防醫學等領域。陳時中強調,「健保是一種工具」,應該善用這個給付工具,促進國人健康,從預防醫學著手,減少日後的醫療支出。以人為主 給付非限定在場所陳時中說,目前安寧療護給付規定嚴格,病人必須住院,如在長照養護機構,就不予給付,「這個觀念一定要改變。」未來給付要以「人」為主,而非限定在「場所」,這將有利於減少健保支出;依現行規定,想要獲得給付,病人就需住院,但住了院,就會用到健保資源,反而增加住院醫療成本。機構安寧 民間團體樂觀其成未來提供安寧照護及特定醫療服務項目的長照機構、養護機構,也能獲得給付,患者不必轉至醫療院所,可以降低醫院的占床率,減少許多醫療支出。對於「機構安寧」構想,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樂觀其成。她說,養護機構住民一旦病情突然惡化,需緊急搭車轉至醫院進行急救,光車資就是一筆開銷,患者本人及家屬更是疲累不堪;「機構安寧」如能上路,只要事先簽署緩和安寧條例,住民就能在機構獲得醫療協助,減輕痛苦。此外,「機構安寧」應擴展至「機構醫療」,也就是把在宅醫療場景從家庭換至機構,舉例來說,養護機構的住民常因嗆咳、感染或插管而罹患肺炎,未來無須舟車勞頓至醫院就醫,由醫師至機構執行醫療行為,減輕患者及家屬負擔。滕西華說,目前牙科、復健科、精神科等醫師可至養護機構執行醫療行為,但因健保給付不敷人力及交通成本,大部分醫師寧願在門診看病,也不想離開醫院至機構執醫;未來如能改變健保給付規定,並放寬科別,這對於機構住民來說,將是一大福音。現行制度 影響醫師治療行為「健保給付還應往前延伸,從公衛預防醫學著手。」這是陳時中的第二項健保給付變革。他以治療胃潰瘍為例,目前以醫師開多少藥物來計算健保點數,因胃藥價格便宜,給付有限,常影響醫師用藥及治療行為。臨床顯示,胃潰瘍、幽門桿菌感染,與胃癌息息相關,陳時中說,從公衛立場來看,如能治療這些腸胃疾病,就可有效降低胃癌風險,只要改變給付規格,朝向論人計酬,醫師就會積極協助患者,進而減少未來胃癌人數,省下日後龐大的醫療費用。改變規則「就能幫健保省錢」「改變給付規則,就能幫健保省錢。」陳時中強調,應將健保給付制度視為促進國人健康的工具,民眾也能賺到健康,各單位不能站在本位思考,他將積極整合相關業務單位,串聯起來,一起努力。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說,國內現行健保只提供醫療,缺乏健康促進或預防等大健康觀念,陳時中欲推動「論人計酬」,值得讚許,這是世界趨勢,也是對的方向;期許陳能有決心、且有能力說服醫界,讓醫界適應一套全新的給付制度。
-
2021-03-05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不給下一代負擔 為自己做好安養
過去鄉居的傳統觀念是「如果把年邁的父母親送往養老院,就是一種不孝的行為。」因此那個年代「養兒」就是要「防老」,當父母親老了病了,子女就是要侍奉,讓他們在家安養天年,才不會落入鄰里之間的話柄。父無法自理 只好送護理之家當年我的父母親比較沒有這樣的觀念,所以他們年輕時就努力打拚,希望存夠老本,將來自給自足,無須依靠子女,不過他們的選項裡並無預先規畫老病之後的安排。適婚之齡時,我和弟弟各組家庭,不能日日承歡父母親膝下,媽媽60歲罹病,住在我家,由我接送至醫院治療,病癒後好好生活了幾年,後因其他病症往生,沒有老後的問題。但爸爸前兩年嚴重中風,氣切後無法自理生活,不得已只好送到護理之家,由專人照顧。全時有人照顧 生命可延續爸爸如果能夠自己決定,他一定不會想去住在護理之家,但由於我和弟弟都在職場工作,而且爸爸必須接受專業的照顧才行,所以能夠選擇一間全時有人照顧的護理之家,才能讓爸爸的生命得以延續。由於親身體驗許多長者老病後的照顧問題,為不給兒子們造成負擔,我已交代他們,在我和老公老病生活無法自理時,選擇一間較好的安養機構把我們送進去,或者我們也可以在頭腦清楚、四肢尚能自主時,自己做好安養的安排,因為這是現代社會的趨勢,我們要提早認知。
-
2021-02-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疫苗有效!美國安養院新冠確診率下降80%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之際,安養院曾是最危險的地方;但最新報告顯示,疫情對安養院的威脅,可能終於來到了轉折點;自去年12月下旬疫苗問世並優先為長期照護設施院民和員工接種,安養機構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正急劇下降,且已超越全國下降幅度。紐約時報分析聯邦數據指出,安養院疫情變化彰顯出疫苗的有效,此現象令人振奮;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接種疫苗,可預見各地疫苗施打後的可能發展。全美第一例新冠病毒確診案例,大約一年前出現於華盛頓州柯克蘭一家安養中心,全美3萬1000個長期護理機構有16萬3000多院民和員工染疫死亡,占疫情死亡總數三分之一以上。疫苗問世之後,去年12月下旬到今年2月上旬,安養院居民新增病例下降80%以上,幾乎是普通人群改善率的兩倍;死亡趨勢線的變化更驚人:即使整個冬季死亡人數激增,安養設施內死亡人數仍下降65%以上。代表著全國數千個長期護理機構的美國衛生保健協會(American Health Care Association)首席醫學官吉福德(David Gifford)表示,「情況好得讓人驚嘆,我興奮到說不出話來。疫苗對老年人有這麼棒的反應,對其他群體來說,是個好兆頭。」專家認為,安養院染疫情況大幅改善,部分歸功於疫苗分配;據疾病防治中心(CDC)數據,約450萬名長期護理機構居民和員工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其中約210萬人已完成疫苗接種。最近幾周全國新增感染案例急劇下降,也可能是讓安養院狀況改善的原因之一;美國安養院新增病例25日處於去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聯邦政府當時開始追踪此類數據。康乃狄克州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及醫學副教授派瑞克(Sunil Parikh)對這麼快就能見到成效,深感驚訝;最近一周在康州安養機構新增確診案例減至30例,不久前的假期每周新增案例為數百例。派瑞克表示,如此大幅下降,需要更多研究來確定社區傳播扮演的角色,以及首劑疫苗是否可以提供比以前想像的更多保護。
-
2021-01-18 失智.照顧喘息
照護選擇/失智者照護機構,我該怎麼選?
在臺灣,提供相關照護的單位很多,從政府到民營機構都有,讀者可上「長照服務資源地理地圖」網站查詢就近的服務單位,除了可依照地域搜索外,還可依服務性質分類(詳見底下連結)。 失智、失能者照顧機構的型態可分為機構式照護、社區式照護和居家式照護等三種。機構式照護若家中照護人力不足,無法提供失智症患者完善的照護時,可選擇機構式照護,由機構負責一切起居飲食,此類服務可以減輕家屬在體力與精神上的負擔。除了有專業護理人員提供照護服務外,還有醫師定期診療、物理職能活動、營養評估、復健等服務。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機構,可依自身情況做選擇:1.護理之家:為罹患慢性病、身心障礙的年長者,或者是出院後需繼續護理之患者,提供長期照護需求。2.長照機構:有意識但生活需要協助,或無法自主生活但不需要隨時看護的長者。3.安養中心:想要自費入住,或有長照必要的獨居高齡者,通常無重大疾病,且生活可自理。4.老人公寓:由各縣市政府設立,以租賃方式出租給日常生活能自理的長輩,和許多安養機構一樣會安排休閒活動、餐食、簡易醫護等,並保有獨立生活空間,例如臺北市陽明老人公寓。社區式照護若不需要全天候照顧患者,只需協助部分日常生活照顧,或想促進患者與他人交流聊天、接觸人群,即可選擇社區式的照顧資源。這類機構能使患者得到專業醫療照護,又能增進社會交流。1.日間照顧中心:提供失智、失能長輩託付服務,家屬可在白天將長輩送至日照中心,由社工、護理師以及照服員等專業工作人員提供生活照護,晚上再接回家。2.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由有意願的村里辦公處及民間團體參與設置,邀請當地民眾擔任志工,提供長者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餐飲服務或辦理健康促進活動(詳見底下連結)。 居家式照護指由專業人員到府服務,依服務內容不同,可概略分為以下兩種:1.居家照護:由專業醫護人員,定期前往住家提供醫療服務。2.居家服務:由照護服務員提供日常生活所需服務,如陪同就醫、家務、打掃等。以上兩種均可向各地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申請。
-
2021-01-05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力大調查回響/退休後不想過得比現在差?中信銀專家有解
聯合報系退休力大調查引發全民熱潮自我檢視退休準備,趁年輕應全方位存本,長期關注退休議題的中信銀率先回響願景工程報導,針對各世代退休力不及格提出對策。台灣在二○一八年就進入高齡化社會,預估二○二五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長期關注退休議題的中信銀個金副執行長楊淑惠認為,老年人口過多、少子化未解決,財政負擔加重之下,社會將呈現低成長、低利率,不管是三十、四十、五十歲民眾,都必須有及早、長期退休規劃的準備,且掌握基本的資產配置觀念。楊淑惠表示,台灣民眾雖關注高齡長壽議題,但對於退休準備的進度落後,普遍民眾在退休準備上有四大迷思:第一,低估老後所需,許多民眾認為退休後月生活費三萬就夠,但依據主計總處的統計,六十五歲以上家庭每月開銷是六到十一萬元;第二,理財工具保守,許多民眾目前理財工具只有儲蓄或定存,低利率時代光仰賴定存配息易被通膨吃掉。第三,過於仰賴政府年金,繳多、少領、延退已成未來的趨勢;第四,忽略高齡照護所需費用,台灣擁有健全的健保制度,但很多民眾忽略老年後的長照與醫療費用,失智、慢性病或重大疾病伴隨的醫療費用將是退休後一大負擔。楊淑惠指出,退休前著重在資產累積,退休後是要著重在管理金流與長壽風險,但不管哪個世代,國人面對退休準備須擁有三大基本觀念:第一,退休金帳戶專款專用,依據每人的資產狀況與退休後想要的生活目標進行規畫,可運用銀行的退休金試算網站,輸入自己的應備、已備後計算出缺口,就能知道每月或每年該挪多少錢在退休準備,並要定期追蹤是否達成目標。第二,資產配置且長期投資,並掌握基本股債配置,距離退休越近債比重拉高降低風險。股票標的要選擇長期穩定、穩定配息、體質健全、具有未來成長性的產業或公司,以近兩年來說,可選擇AI、5G、防疫相關標的;債券則是要抵禦波動性高的股票資產,除留意債息外,也要留意債券品質,可直接買債券或透過債券型基金投資,例如全球債、高評等投資等級債券,若是高收債最好避免高收益、低信評的債券。另針對手上有一大筆金錢可準備退休者,楊淑惠提醒,除掌握上述的股債配置,最好挪一成資金進行避險,可投入黃金、美元。第三,醫療準備,如果挪不出一筆錢做為醫療準備金者,可透過保險轉嫁風險,在體況還可以或年輕時及早規劃。接著,才是針對不同世代選擇不同工具。三十歲年輕世代普遍面臨低起薪、高物價的困境,對年輕族群來說因人生階段還有更迫切的目標,例如存第一桶金、購屋、結婚,很少年輕人會把退休排入最優先目標,普遍患有「退休準備拖延症」。但楊淑惠認為,年輕世代有兩大優勢,第一,大部分年輕人身體狀況良好,建議趁此時補強重大疾病或意外失能保障,此時保費較便宜,不只及早建構老年的「病本」,也能避免當身體有狀況時無法投保;第二,距離退休還有三、四十年,可及早累積並善用複利效果,若晚十年才開始準備,之後每月提存壓力將增加一點八倍。楊淑惠建議,年輕世代首先如果想擺脫薪資困境,可從開源節流做起,透過升遷加薪、跨足副業或投資股滾錢來開源,並建立儲蓄與長期理財習慣來節流。建議至少每月領到薪水可存兩成下來,而理財前要先存到一筆緊急預備金,可設定兩個月的生活開銷,之後的錢才進行投資理財。在退休準備上,年輕人可善用勞退自提,最高可提撥百分之六,除加快退休儲蓄,也能省稅;自己理財部分,股債配置可設定為七比三,並善用定期定額來累積資產。到了四十歲,大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薪資雖然比年輕時期高,但開銷也較大,這時容易因子女教育或奉養父母,就忽略自己的退休準備。楊淑惠建議,三明治世代家庭責任重,可透過保險將家庭責任轉嫁出去。例如:善用投資型保單,除有壽險保障效果也能投資持續累積退休金;或是利變型壽險,投保初期用壽險保障轉嫁家庭責任風險,保單價值則每年複利滾存。如果是想保險與投資分開者,可適度增加定期壽險轉嫁家庭責任,投資上股債建議六比四,較保守者可採五比五。選擇配息型基金,息收可用來支應保費,或持續滾進去達到複利效果。到了五十五歲以上橘世代,距離退休剩五至十年,打造多元被動式收入成為重點。楊淑惠指出,越接近退休時點,被動收入越顯重要,建議適度增加固定收益標的,例如債券型基金、海外債、貨幣型基金、年金險等,股債比可設定為三比七。同時,要開始留意財富安全,失智或高齡者常成為歹徒的詐騙對象,除詐騙外,年長者也常面臨子女爭產、推卸照顧責任的問題,橘世代可趁意識清楚時,善用安養信託,由專人管理財務,包含給付費用給專業醫療機構、安養機構,並事先做好財產分配,透過信託把錢分配給繼承的子女。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1-03 養生.無退休時代
有錢有孩子,仍可能孤獨死?命案現場清潔師盧拉拉:少囤物品,多積緣分
編按:孤獨死的悲劇,只會發生在獨居老人身上嗎?有別於一般人的迷思,台灣第一家清理孤獨死現場的公司「玥明特殊清潔」共同創辦人盧拉拉指出,近年來有愈來愈多中壯年、經濟不虞匱乏,甚至和家人同住的孤獨死案件發生。無人知曉的死亡,怎麼預防?2026年,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衛福部所發布的老人狀況調查,台灣65歲以上人口中,獨居比例高達8.97%。在可預見的未來,一個人死亡的「孤獨死」事件,將愈來愈普遍。在日本,由於高齡獨居的情況普遍,很早即有所謂「特殊清掃人」,專門處理孤獨死者的身後事。台灣和日本社會變遷的軌跡相像,近年來也出現了類似性質的產業。在骯髒混亂的死亡現場,他們的工作不僅是清除往生者所留下的血水、垃圾與惡臭,更見證了最真實的人性與社會暗面。「孤獨死的新聞偶爾出現,大家看過就忘了。但其實在台灣,這種事情一直在增加。」玥明特殊清潔共同創辦人盧拉拉說。自大學實習算起,36歲的他從事殯葬業已有近15年的時間。現在,他預計以「孤獨死」為主題撰寫學位論文,記錄過去幾年在死亡現場的所見所聞。親緣淡薄、人際疏離、孝道外包 非獨居老人也會孤獨死無人知曉的死亡現場,會發生什麼事情?盧拉拉還記得,出社會當禮儀師的第一天,前輩就給他一個「震撼教育」。2人前往一處民宅,過世多時的獨居老奶奶臉部朝地,牙齒、肌肉間已有蛆蟲出沒。他被分配到的任務,是用鏟子將黏在地上的臉皮「刮起來」。那天剛好是他的生日,衝擊性的畫面,讓他至今難忘。擔任禮儀師多年,盧拉拉有感於孤獨死的案件逐年增加,卻少有業者有能力處理。3年多前,他和朋友共同成立「玥明特殊清潔」,是台灣第一家非自然死亡現場清潔公司。特殊的工作性質,讓他們對於孤獨死問題有第一手的觀察。在人們的想像中,「貧窮、沒有小孩的老人才會孤獨死。」但盧拉拉指出,孤獨死的案例中,有很高的比例是35~65歲的中壯年男性。他們多數結過婚、有小孩,經濟狀況也還足以維持生計。有時,他們甚至會在死者遺留下的垃圾堆中,找到被妥善藏好的鉅額款項。然而,有錢未必等於有尊嚴的生活。孤獨死為什麼會發生?表面上看來,往生者的直接死因,大多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猝死、跌倒休克後無人發現而錯過搶救時機。但盧拉拉認為,孤獨死真正的成因有3:家庭結構轉變、親緣淡薄、人際疏離。以往,孤獨死的定義是:「獨居者往生時無人在場。」但近年盧拉拉和團隊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孤獨死案件,往生者並非獨居。只是人走了,同住的家人卻沒有發現。往往清理團隊到了現場,發現客廳窗明几淨,家人生活如常。一打開往生者的房門,才發現裡頭堆滿了食物的殘渣與垃圾,臭氣沖天。一門之隔,卻是天堂與地獄之差。他遇過一個案子,一對父子同住,兒子長期酗酒,很少和父親互動。爸爸在睡夢中辭世多日,遺體早已腐敗、滲出血水,兒子卻以為只是垃圾發臭。直到鄰居受不了報警,才發現爸爸走了。他也去過大家族同住的透天厝,一家10人,爸爸2天沒吃飯都無人發現。前來串門子的鄰居隨口問一句:「恁爸咧?」這家人才驚覺事情不對勁。甚至,也有人是因為外送員好幾天沒來,才發現家人已經不在了。「現在只要有手機,大家都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盧拉拉感嘆地說。科技日益便利,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卻反而愈來愈遠。親緣疏離所衍生的另一個現象,則是孝道外包。盧拉拉提到,孤獨死的案例中,也有些是「照顧者累死、被照顧者餓死」的長照悲歌。老人家臥病在床,子女聘請看護或推派一位家中成員照顧。照顧者獨自承受龐大的照護壓力,幾乎無法休息。壓力過大逃跑、自殺,或者因勞累過度猝死的案例並不罕見。照顧者倒下後,臥床者無法自主行動、難以求救,3~5天就可能因缺水或營養失調而死。其他家屬久久才探望一次,自然無法及時發現。「你的一通電話,就可能讓他有得救的機會。」盧拉拉說。孤獨死者多愛囤物 居家環境宜少物、防滑避免憾事孤獨死的現場千百種,但盧拉拉觀察,多數死者有一共同特質:習慣囤積物品、生活習慣不佳。除了遺體以外,死亡現場還常會發現吃剩的食物、飲料瓶、舊報紙、垃圾袋或環保袋等廢棄物。混亂的環境,代表死者在離世以前,早已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例如,他曾去過一個現場,透天厝2樓有個房間,全部堆滿了香皂、沐浴乳。放了30多年的沐浴乳禮盒一打開,早已凝固成膏狀。也有死者生前習慣在房內抽菸,大片焦油不只燻黃牆壁,還會吸附遺體、垃圾發出的異味。也有些人喜歡囤積舊書報,「堆一堆,最後就把自己也埋進去了。」盧拉拉說。他指出,囤積症可能是精神疾病,或是長輩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他接過一次垃圾屋清理的工作,30多坪的房子堆滿了老人家撿來的衣服、用過的尿布。家人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每年都得花大一筆錢請人清除爸爸撿回來的垃圾。幾年下來,多家清潔業者都已經「做到怕」,不願意再協助清理。最後,這家人只好強制將老人家送至安養機構,事情才告一段落。盧拉拉認為,維持環境清潔不只能確保生活品質,也是預防孤獨死的必要措施。垃圾堆積的環境會孳生細菌,影響居住者的身體健康。人愈虛弱,愈沒力氣清理環境,長期下來形成惡性循環。此外,堆積在行進動線上的物品,更是讓老人絆倒的高危險因子。他建議,若家有老人,除了勸說他們少囤物外,最好也在浴室等空間加裝防滑設施。「做一下,總比以後辦喪事來得便宜!」如何避免孤獨死? 在無緣社會中創造有緣日本NHK電視台曾對孤獨死現象提出「無緣社會」的說法,認為人會獨自死去,主要是失去了血緣、地緣、社緣(編按:社會網絡)等人際連結。該怎麼做,才能預防孤獨死持續發生?盧拉拉認為,具體的方法有2種。在社會層次上,需要公部門由上而下的政策介入,以及各民間單位整合社福資源。他碰過一個案例,死者生前有申請長照2.0的送餐服務,但送餐志工在執行任務時並未仔細確認老人家的狀態。待他到了死亡現場,發現遺體早已在床上腐爛,地上則堆了5天份的便當。倘若立意良好的政策無法被有效落實,悲劇就會一再重演。在個人層次上,要有一批能固定聯繫的對象。「我再怎麼孤僻,還是會每天傳訊息給幾個朋友,1、2句話也可以。」盧拉拉舉例,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長輩圖,其實也是種方便的交流方式。「以前會嫌爸媽每天的『騷擾』很煩,但至少讓我知道他們還安好。」從業多年以來,盧拉拉感歎,人常為了微小的誤會,陰錯陽差地造成了遺憾。有個案子,往生者剛出獄不久,自己住在分租套房。女兒在爸爸死前打過幾次電話,但都轉入語音信箱。她說,「當時以為他在生氣我沒有陪他。」沒想到過一陣子,父女再見已是天人永隔。他也清理過一個孤獨死現場,死者沒有留下太多遺物,但是保留了好幾箱家族相簿。箱子最上方全是女兒的照片,從會爬、會走的嬰兒時期開始,乃至於童年時和父母一起出遊。原來,死者離婚後已有幾十年未再見過女兒。但一張張舊照片,都是爸爸對女兒的思念。「遺憾發生以後,就很難彌補了。」他有感而發。活在當下、愛要及時都是老生常談,只是知道的人多,親身實踐的人少。在這一行看盡人生百態,我們問起盧拉拉,堅持做下的動力為何?沒想到他正色回答:「我不會想繼續做這工作呀!公司生意愈好,代表有愈多人孤獨地死掉。」特殊清潔可以復原現場,讓家屬不必直視死亡,留住對亡者美好的印象。然而,要補起安全網的漏洞,仍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期待在未來,這個社會不需要我們的存在。」他說。原文:有錢有孩子,仍可能孤獨死?命案現場清潔師盧拉拉:少囤物品,多積緣分
-
2020-12-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千萬劑疫苗 最快明年3月來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終於鬆口表示,已購得兩千萬劑新冠疫苗,分別是COVAX平台四百七十六萬劑、牛津AZ疫苗一千萬劑,另家洽談中廠商可供五百萬劑,預計最快明年三月到貨,已經擬定公費接種九大類對象,預計一年接種完畢。九大類優先接種對象依序為卅三萬名醫護人員、十四萬名防疫人員、警政九萬人、安養機構十五萬人、國軍廿萬人、三百多萬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三百多萬名成人慢性病患、三萬名罕病及重大傷病者,最後才是五十至六十四歲成人。陳時中說,指揮中心正在擬定施打疫苗計畫,並積極研議國際通用免疫證明相關計畫。未來將視國內疫情狀況、疫苗取得數量及適用對象等滾動調整,同時評估開放緊急特殊需求民眾自費接種方案。「接種疫苗時程不能操之在我」。陳時中說,國內預計購買三千萬劑疫苗,確定已買到的兩千萬劑若如期來台,預計一開始也會掀起搶打潮,後來打氣趨緩,因此短則半年、多則一年才能完,疫苗效期約一年,但也擔心國外傳出不良反應而影響施打意願。至於COVAX疫苗包括哪些?洽談中的廠商為何?陳時中三緘其口,原因為台灣面臨政治力量打壓,可能今天才高高興興公布,廠商明天就被打壓而被迫減量。「我們不能不防,所以要非常確定才能公布。」目前「口袋內」兩千萬劑疫苗,應該是足夠台灣度過明年第一、二季,預計明年第三季疫苗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到時候國產疫苗也可以接棒。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預估,明年全球生產近一百億劑疫苗,包括美國卅三億、英國卅七點五億、俄國十億、中國十五億,原料、玻璃瓶、設備、儲存、價格、追加第二劑等因素,均會影響疫苗供需平衡,世界衛生組織估最快到明年底,全世界才有足夠疫苗。
-
2020-12-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000萬劑來自AZ疫苗3月來台 陳時中:最快半年接種完成
指揮中心洽購新冠疫苗總計近2000萬劑,包含COVAX約476萬劑、AstraZeneca疫苗1000萬劑,預期最早明年3月可能供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以流感疫苗接種經驗,600萬劑需耗時四個月施打,預計1000萬劑最快半年接種完成,2000萬劑以上疫苗恐需一年接種。陳時中表示,接種疫苗時程「不能操之在我」,國內預計全數購入3000萬劑疫苗,若如期來台,短則需花費半年、多則需一年,目前初判疫苗的效期大約是一年,接種一年可能是合理的時程,但是很難說,今年流感疫苗在國外傳出不良反應,民眾就不敢接種。我九大類優先接種對象依序為33萬名醫護人員、14萬名防疫人員、警政9萬人、安養機構15萬人、國軍20萬人、300多萬名65歲以上長者、300多萬成人慢性病患、3萬名罕病及重大傷病者,最後才是50至64歲成人。陳時中強調,新冠疫苗施打會訂定優先順序訂出總目標值,指揮中心會觀察國際施打的效果,有些疫苗接種在老人身上有效,有些打小孩有效,承諾會訂出策略,「但我們希望打愈多愈好,後續還有幾家廠商我們繼續談」,量要先弄起來,還是對國產疫苗抱以希望。
-
2020-12-17 退休力.自在獨立
規畫下半場/人生有苦有樂規畫和愛最重要
專為銀髮族設計人生規畫的美國公益組織「Encore.org」創辦人馬克.費德門形容,五十歲以後的日子,雖然充滿矛盾和掙扎,卻也是個「獨特又完整的時期」,每一步都是新的嘗試。不論培養興趣、投身公益,甚至再創事業第二春,退而不休已成時代新趨勢,我們如何演出精彩人生下半場?政大商學院特聘教授別蓮蒂認為,迎接年老人生時,財務和健康雖是兩個基本支柱,若想追求生活好品質,更需要注重「心靈層面」的完整性。她舉例,有錢人因身體狀況不佳需頻跑醫院,因病痛行動受限,或是缺乏親友而成為厭世老人,生活也不會愉快。登上熱門Podcasst頻道開講,頓時成為時下文藝青年眼中最酷老人的麥可周,靠著「減法」規畫老年生活,捨棄多餘欲望,用手中資源走一步算一步。從銀行退休後,他便接手經營一間老漫畫店,不求賺錢只為興趣,也讓自己有個生活目標。豈知當了幾年店長,偶然幫一位學者尋找老漫畫時,麥可周心底逐漸湧現傳承租書店文化的使命感,接著又認識許多對創作及出版有興趣的年輕人。從賺錢到健康,再釀出心靈收穫,「我覺得可以和年輕人一起繼續成長,無憾了。」如今小店成為忘年之交的培養皿。今年六十九歲的張台勝則以「騎重機」兜風紓解壓力,妻子罹患慢性病,姊姊因失智症住進安養機構,退休生活等著他的並非悠閒,而是一連串長照責任。「我偶爾會後悔年輕忽略了家庭。」張台勝在台灣電力公司做到中階主管,負責設備採購及檢測工作,半輩子都處於忙碌職涯中。雖然自己也有輕微糖尿病,前年更騎單車出車禍,但他告訴自己「這條命必須留給家人。」帶領長者走向海洋的「不老水手」行動策畫人王梅當了卅年記者,離開媒體後投身公益領域,再考上博士班研究成人教育,迄今已成功培訓兩百餘名中高齡水手,最年長者達八十六歲。王梅還在跑新聞時就覺得,有關「老」的報導面向非常單一,明明初老、中老、老老是完全不同的狀態,但常被大眾混淆,「提到老人就是長照」,高齡議題等於醫療議題。她認為,這是對老的岐視。於是不老水手力抗舊思維,他們愛上戶外運動及海洋保育,替當代銀髮族創造新路。回憶起離職報社當下,王梅說「我當時唯一想做的事情是寫作,並跟隨自己心中的聲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種田是許多人心中退休規畫,說不定可排上退休願望前三名。曾被商業周刊列為全台三大最老直播主的王星威,人生第二春目標便是「王老先生有塊地」,沒想到在田裡卻是各種曬傷、咬傷,扭傷等著他。從總經理職位退休的王星威職涯順遂,種田時卻意外出包,他自嘲,還好颱風吹壞了農作,讓他有理由逃回台北。但畢竟曾是高階主管,王星威事後痛定思痛得出一結論「退休一定要用第二人生想像,才能找到答案。」找到自己的角色還不夠,更要考量演出未必成功,王星威認為,必須「多思考幾個劇本,才能夠找到跟你比較搭的。」當過白領、農夫、講師,王星威決定接下來要當YouTuber,更已在積極籌畫中,這是他的人生第四次揭幕。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5 退休力.理財準備
2020退休力大調查/養老防兒?這招可保存血汗錢
人口快速老化趨勢下,高齡者財產保障與安全也是維繫優質老年生活很重要的課題。許多人開始利用「安養信託」進行財產的管理運用,讓辛苦一輩子攢下的血汗錢得以保全,並確實為自己所用。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表示,有部分民眾辦信託是「養老防兒」,安養信託兼具財產保護和資金控管的特性,成為退休理財不可或缺的配備。信託公會統計,截至今年第二季止,安養信託受益人共2萬6213人,信託財產共297.15億元;相較於五年前的6千多人、82億多,成長了三倍多。信託公會理事長雷仲達指出,老人要達到安養及退休目的,保護財產安全是一個重要的前提,而年紀大的長者成立安養信託把財產交給銀行管理,可以形成一道安全閥保障老人的財產安全,並專款專用,讓民眾退休後財產使用更有計畫,而且保全,不會被濫用或被詐騙。呂蕙容表示,安養信託業務量愈來愈大,有為了養老防兒照顧自己,有子女是為了照顧父母避免爭產紛爭,目的很多元,可量身訂做。呂蕙容舉例,有位80多歲老先生在太太過世後一人獨居,老先生有三女一男,各自成家後都住在外地,老先生不想麻煩小孩,想去住養老院,所以把房子賣掉。女兒們很擔心爸爸賣房子要養老的錢,會被小兒子藉故借走或遭不當挪用。老先生就辦理安養信託,將賣房的錢移轉至受託銀行名下,由信託資金支付自己入住安養機構及生活的費用,不必擔心年老失智無法管理財產,也可有效隔絕他人對自己財產的覬覦,照顧好自己,達到不麻煩小孩的目的。另一個案例是林老太太在先生過世後就搬去跟大兒子住在一起,但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最近還有輕微中風的現象,現在照顧老太太的錢都是過去先生遺留下來的,女兒擔心媽媽把老本交給大哥,若大哥亂花反造成她和弟弟的負擔。老媽媽辦理安養信託,由女兒和小兒子擔任信託監察人,約定由信託專戶支付林老太太的生活費、醫療費及看護費用等,並依照信託監察人的指示給付其他臨時款項。李奶奶的狀況又不一樣,呂蕙容說,李奶奶想將自己的財富移轉給孫子,為十歲的小孫子設立教養專戶,但擔心錢到小孩名下會被他的父母挪用、花光,無法達到隔代照顧孫子的用意,也怕太早把錢全都給孫子,孫子會敗光家產,失去目標、不知長進。李奶奶就設立一個以李奶奶為委託人,孫子為受益人的他益信託,並由孫子的舅舅擔任信託監察人。信託財產由李奶奶每年利用贈與免稅額度220萬轉入信託專戶,受託銀行受託管理信託財產,約定李奶奶過世後,每年再自信託專戶給付20萬給小孫子,直到信託財產用罄或孫子年滿卅歲時,再將剩餘的信託財產全數交付給孫子,完成李奶奶關愛孫子的目的。還有一個案例是老太太有三個兒子,分別都有繼承丈夫(父親)的遺產,其中最小的兒子是身心障礙者,原由老太太照顧,但老太太已高齡也有失智現象,改用哥哥們接手後續照顧,但哥哥們無法隨時在旁看顧。於是最小的兒子辦理信託,二位哥哥擔任信託監察人,信託資金支付小弟未來的醫療費、安養機構、看護費,二位哥哥也可視小弟的實際需要指示撥款。讓小弟可獲妥善照顧,避免小弟的資產遭有心人士覬覦,全家都放心。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情居高不下 土耳其將開始接種中國疫苗
土耳其武漢肺炎確診和病故數持續激增,衛生部長克扎宣布,採購的中國試驗性疫苗將於11日開始出貨,土耳其將成為最早對公民接種武漢肺炎疫苗的國家之一。克扎(Fahrettin Koca)11月25日宣布已簽約向中國的北京科興生物技術公司(Sinovac Biotech)採購5000萬劑俗稱武漢肺炎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此一疫苗正進行最後階段的第3期人體試驗。他2日深夜在推特發文指出,向中國採購的疫苗將於11日開始出貨。克扎指出,一旦土耳其實驗室確認疫苗安全無虞,並且針對最新試驗完成初步評估後,就會核發早期使用授權。他表示:「若一如我們所預期地繼續呈現正面進展,土耳其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在早期階段就開始進行疫苗接種的國家之一。」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11月間認為北京科興生物技術公司疫苗保護力「有待確認」。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夥伴BioNTech,以及美國莫德納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都表示,其研發的疫苗保護效力逾90%;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則表示,其疫苗保護效力達70%至90%。克扎指出,土耳其將會分4階段進行疫苗接種,其中第一階段先以醫護人員、65歲以上公民、安養機構長者、殘障或其他照護機構服務對象為主;接下來輪到提供必要服務的工人、至少有一種慢性病的50歲以上公民;第3階段則是至少有一種慢性病的50歲以下公民;其他公民將於第4階段施打疫苗。土耳其人口總數有8300萬。他表示,藥局也會販售其他疫苗。克扎說:「12月會出貨至少1000萬劑疫苗,2021年1月2000萬劑,2月再1000萬劑。」克扎先前指出,輝瑞─BioNTech疫苗12月將對土耳其出貨100萬劑。土耳其同時參與北京科興生物技術公司、輝瑞─BioNTech兩種疫苗臨床試驗,並且正在研發本土疫苗。根據衛生部3日晚間疫情通報,過去24小時新增3萬2381起武漢肺炎病例,187例喪生;累計52萬167例確診、1萬3216人病故。土耳其武漢肺炎新增病例居高不下,當局宣布週末全面封鎖56小時,週間自深夜至清晨宵禁等措施。
-
2020-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指揮中心首透露新冠疫苗貨量 至少460萬劑給優先對象打
新冠肺炎疫苗被視為疫情解禁希望,過去僅願說明「已有疫苗在口袋」的指揮中心今首度透露我新冠疫苗貨量最低門檻,發言人莊人祥表示,COVAX平台疫苗量計算模式為當地人總口數1至5成,換句話說,以一人接種兩劑計算,我至少可取得460萬劑提供優先對象施打。莊人祥表示,我國已決定透過COVAX要拿多少疫苗量,但現階段不便多說明,僅說我爭取新冠肺炎疫苗管道不僅COVAX,還會直接與藥廠接洽,及研發國產疫苗,國內最終獲得的疫苗數量一定會更多。保守預估明年六月前在台接種,若COVAX「守信」則可在明年第一季開打。目前COVAX平台釋出第一波可選疫苗包含輝瑞/BNT疫苗、牛津疫苗及賽諾菲疫苗,莊人祥說,我國在COVAX平台屬於具選擇權國家,但現在不是選擇時機,應將選擇權都保留下,「未來不論哪支先上市,我們都可以做選擇。」莊人祥也說明,COVAX平台以一劑10.5美元計算交付訂金,未來將依據選擇的疫苗售價,再補差額給COVAX平台,目前第一波可選三種疫苗,其中一家不論各國經濟水準,疫苗均一價,其餘兩家疫苗售價則依各國經濟狀況等有高有低,台灣屬於未來疫苗定價較高的國家。我新冠肺炎疫苗優先接種對象共九大類,依序為33萬名醫護人員、14萬名防疫人員、警政9萬人、安養機構15萬人、國軍20萬人、300多萬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300多萬成人慢性病患、3萬名罕病及重大傷病者,最後才是五十至六十四歲成人。
-
2020-11-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非高風險 醫:兒童接種順序勢必往後
我有望爭取到國際新冠肺炎疫苗,民眾何時可以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曾預計比照公費流感疫苗,初估一千三百五十萬人為優先對象,含五十歲以上長者及成年慢性病患。醫師認為,接種對象均以成人、老人為主,兒童並非新冠肺炎高風險族群,順序勢必往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我新冠肺炎疫苗優先接種對象共九大類,依序為卅三萬名醫護人員、十四萬名防疫人員、警政九萬人、安養機構十五萬人、國軍廿萬人、三百多萬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三百多萬成人慢性病患、三萬名罕病及重大傷病者,最後才是五十至六十四歲成人。全球新冠肺炎疫苗開發人體試驗對象並不包含兒童,而是健康成人及老人為主,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分析,兒童罹病機率不高,即使染疫重症及死亡率都很低,即使新冠肺炎疫苗在台開打,兒童可能等優先對象及其他商業人士接種後,第三輪才開始施打。對於疫情穩定的台灣而言,接種疫苗不僅為防疫,更是為開放邊境,目前歐美接種疫苗時程勢必比台灣更快,各界關注未來出入境各國是否需「疫苗護照」,證明已對新冠病毒免疫,可免居家檢疫,為委靡經濟解渴。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任何疫苗問世,其效果都需觀察一段時間,每家藥廠推出疫苗,拿著不同保護力報告,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效果,得看施打後該國案例是否大幅下降,屆時再來討論是否可放寬施打新冠疫苗者入境事宜。
-
2020-11-19 新聞.長期照護
護理之家1床難求 北市恐等4年
台北市護理之家、老人養護中心等機構,有六千多床,幾乎「滿載」狀態,其中,護理之家的占床率平均逾九成,一床難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的四所護理之家,等候人次最多有五七○人,想入住最長恐要等四年。北市目前有九十九家老人安養暨長期照護機構、廿家公私立護理之家,以及新近設立的東明住宿長照機構。衛生局十月底統計,公、私立護理之家約一千兩百多床,其中,包括台大、三總、市聯醫和康寧等醫院附設護理之家在內,占床率九成多的就有十五家,占了七成五,而位於文山區的重建樂活護理之家,占床率更高達百分之百。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說,北市房租、人力成本高,小型安養機構紛紛遷至宜蘭、桃園和新北市,北市少了上百家,住宿型照護機構幾乎都很滿,平均二點二位老人等候一個床位。以市聯醫附設的四間護理之家更是一床難求,排隊人次從四三三人至五七○人不等,平均等候天數從三百多天起跳,最長的忠孝、仁愛護理之家要一千五百多天。台北議員王欣儀表示,近四年聯醫床位數量一張都沒增加,僅一七九床,但等候人數卻增加了近三倍,平均等候天數從半年變成最長要等上四年;但四年來,北市只多一間護理之家投入市場,僅增加五十三床,即便中央補助地方每年近十四億元長照預算,「沒床就是沒床」。衛生局說,公立護理之家因民眾信賴度較高,入住需求一直居高不下,除床位有限,使用者多是嚴重病人,入住時間較長,還因部分民眾會在不同機構重複登記,也會增加等候人次。北市府會加強盤點社宅、閒置空間設置住宿型照護機構,並簡化申請設立程序。
-
2020-11-1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輝瑞新冠疫苗需要超冷儲運 何時才能廣泛使用?
輝瑞(Pfizer)藥廠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初步試驗結果顯示有效性超過90%,消息令人振奮。不過這支疫苗需要超級低溫的保存和運送,是一大障礙。另外,疫苗何時能夠廣泛讓每個人都能打到?經濟封鎖是不是就要可以解除?外媒整理了以下問答。● 疫苗何時會被授權使用?最快還要幾個星期時間,新疫苗必須確定安全無虞。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通常要看受試者兩個月以後的反應如何,輝瑞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任何嚴重的安全問題。本月稍後就達到兩個月的觀察期,輝瑞會把資料呈報給FDA申請核准使用,FDA會花多久時間審核,尚不清楚。● 民眾何時可以開始打得到這支疫苗?華爾街日報說,如果一切順利,最快今年底以前可以問市,因為其實生產已經展開。不過初期的供應量會較有限。輝瑞說,今年可生產5,000萬劑,供2,500萬人施打,因為每個人需要打兩劑;明年產量就可提升到13億劑。● 疫苗如何運送?世界各國的人都打得到嗎?路透說,這支疫苗現在分配運送的最大障礙,在它需要超級低溫的運送和儲存:攝氏零下70度。這樣的冷鏈儲運要求,連美國最先進的醫療機構都不容易輕易克服。因此,未來要供應偏遠地區以及全球較落後地區,恐會發生無法公平分配的問題。● 哪些人能夠優先施打疫苗?高危險群如醫療健康照顧人員,以及老人安養機構的居民將會優先施打。● 因防疫而有的封鎖,是否即將解解除?由於疫苗供應首波數量有限,無法很快就能讓普羅大眾全數施打,公衛專家表示,至少要到明年夏天,較廣泛的民眾才能打到疫苗。所以,社交距離和配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仍需要保持下去。● 疫苗安全性確保了嗎?彭博資訊指出,未經傳統較長時間的充分試驗就廣泛使用,接種者出現本可在臨床試驗中發現的副作用的風險就更大。9月,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聯合研發的疫苗在英國出現一例無法解釋的病患,凸顯了趕製疫苗的安全風險。後來在英國的試驗恢復進行,因為阿斯利康稱獨立審查結果建議這樣做是安全的,並得到了英國衛生官員同意,最終在其他地方也恢復了試驗。10月,強生也在一名受試者出現原因不明的疾病後暫停試驗。● 疫苗如何運送分配到全球?富裕國家的一些人注定比其他人更早獲得機會接種疫苗。為免富國壟斷新冠疫苗資源,總部位於奧斯陸的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世界衛生組織和專注於疫苗分配的全球非營利性組織Gavi聯合成立了COVAX,目標是從中高收入國家籌集180億美元,確保所有貧困國和捐贈國都能為高危人群提供經試驗有效的疫苗。公衛生專家強調,在全球平等分配疫苗不僅僅關乎道德,對結束這場危機也至關重要。
-
2020-10-27 失智.照顧喘息
照護選擇/「媽媽,我沒有不要你!」將失智母親送到安養院,是我最好的選擇
如果有那麼一天,媽媽變得不像媽媽,她認不得家人,開始「行為怪異」;而你沒有辦法全天候照顧,你剩下多少選項?「把父母送到安養院」真的是不孝嗎? 林先生將媽媽送到安養院,一住就是10年,期間他承擔非常多關於孝順的非難、親人的不諒解。可是林先生心裡很清楚-「媽媽我沒有不要你。」他要做的是解決家庭的困境,而不是被困境給綁架。▍ 當「老闆娘」的角色褪去後 換「失智」躍上舞台林先生的母親-英子女士,是台灣堅毅「查某人」的代表,從丈夫當兵三年開始,她一個女人辛苦地支撐著林家十幾個人口。天還沒亮,她便騎腳踏車出外批貨買賣,無論外頭是烈陽曝晒還是狂風暴雨,她不讓自己有休息的一天。她其實就像「經濟起飛」的時代縮影,一步一腳印,刻苦耐勞地拉拔孩子長大。 林先生回憶,家裡常常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爸爸媽媽把賺的每一分錢都省下來,天還沒亮就開始做工,直到三更半夜,日復一日的打拼,家裡才能開枝散葉。精明又幹練的英子女士,婚不久後便開設雜貨商號並經營得有聲有色,一手包羅大小雜事,家事繁忙到她幾乎是嚴肅地「不苟言笑」、戰戰兢兢地過日子。 「現在的媽媽和以前真是判若兩人。」林先生細細地向我們回想媽媽最輝煌的歲月。 「過去沒有什麼娛樂集會場所,我們家開的『雜貨店』永遠聚集一堆人,來這裡看電視、聊天,永遠都熱熱鬧鬧的,我的媽媽,就是說話有聲量的老闆娘,也是場控氣氛的重要角色。」 雖然養家不易、工作操勞,但同樣地,也使英子女士的生活,發光發熱 但隨著都更計劃的進行,林家正好是都更預定地,在不得不的情況下,雜貨店的鐵捲門關上,褪下老闆娘的角色,舞台上看似熄燈,而憂鬱與失智,卻悄悄上場了。▍ 把生命奉獻給家人 吃碗餛飩麵都覺得奢侈 退休後的英子女士,整天都窩在家裡,子女好說歹說、強拉撒嬌,都很難將她拉出家門,一方面是她不習慣主動外出,過去她可是一拉開雜貨店鐵門,左右街坊便會主動親近;但其實真正的原因,竟是為了「省錢」。 「媽媽是『苦過來』的人,每一分錢都要算得恰到好處,花錢讓她會有罪惡感。有次好不容易她拉出來玩,點了碗餛飩麵給她,她把我們罵到湯都涼了還在罵,原因就是餛飩麵比陽春麵貴,貴十元她實在捨不得(就算是子女的錢)。她一生都獻給家庭,獻給工作,就是忘了獻給自己。」 英子女士從63歲便開始有「失智」的徵兆,但直到屢屢將空鍋燒焦,家人才意識到「媽媽變得不一樣了」。頭兩年,由疼愛妻子的林爸爸擔任24小時看護,但怎麼照顧怎麼不對,爸爸覺得媽媽一直很愛「歐北共」(台語:亂講),衝突不斷上演。 「怎麼一下就忘記了呢?就叫你忍一下怎麼就是沒辦法?」林爸爸常常氣得面紅耳赤。孰不知,一般人無法理解的行為,正是無法與失智症患者相處的痛。 「後來請外籍看護工,但她請假的時間、頻率都越來越長,媽媽走失了、跌倒了她也沒發現,久了,我們心裡越來越沒安全感,覺得聘請外籍看護工,也未必是長久可行。」▍ 「孩子,你已經不要我了嗎?」孝順的為難當媽媽失智狀況越來越嚴重,方法用盡的林家無不感到心力交瘁,下一步,到底該怎麼辦? 林先生的問題,也是許多失智家庭所面臨的困境。 當初要把媽媽送到照護機構,其他家人不會反對嗎? 「有,當然有,我和爸爸說,叫他們都來找我。」家族裡其他的親戚長輩,也會認為:還是要把媽媽接回來家裡,幾個兄弟姐妹再輪流顧,不就好了嗎? 「可是,光是媽媽突然意外生病,大家要排出時間來照顧媽媽都很困難了,更何況之後要永遠維持『輪班』制的生活。我當初也看了很多『我養你那麼大,你不要我了?』這類的文章,心裡不會有愧疚感嗎?當然會,但我們要想清楚,什麼是真正的孝順。」 「我心中認同的孝順是,我們要發自內心要愛護自己的父母,去判斷怎麼做對全家人最好,對爸爸好、對媽媽好,而且也要我們都做得到,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照著大家的評價去做,就真的是最好的安排好嗎?我不認為。」 「做自己做不來的事,累垮了誰?痛苦了誰?只是為了『別人覺得這是孝順』,才去做嗎?」 林先生只要一有空,便會來和媽媽作伴,推著輪椅帶著行動不便的媽媽,有時去安養院附近的公園走走,有時邊走邊「五四三」(閒聊),一路走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有時帶著媽媽去淺嚐她最愛的冰淇淋-「只要看著媽媽吃冰淇淋的笑容,就什麼都值得了」。(但這是秘密,不要讓機構的護理師知道)甚至還會完成媽媽的「即時願望」,讓媽媽帶著「明天要去遠足囉」的心情,微笑地入睡。 「爸爸年紀也很大了,體力和心情上都不該有那麼大的負擔,我讓爸爸知道,媽媽現在受到很好的照顧;否則萬一爸爸也垮了,那我也垮了。」林先生說,真正的孝順不是逞強,而是有品質的陪伴;盡心、盡力,也不要自不量力。▍ 夫妻愛情長久之道-信守承諾 「媽媽只有在時空錯亂的時候,因為想到家裡的『瓦斯沒關』、『菜還沒洗』,才會吵得要『回家』。但大部份時候,她把安養院當成自己的公司了,她還是那個『人人尊敬的老闆娘』。媽媽雖然失智,但在情緒上很穩定,這是我最大安慰的事。 「但她常常誤會爸爸怎麼沒有睡在旁邊,是不是跑到外面找女人啊?」林先生笑說,媽媽竟以為爸爸有「小三」了,而且還覺得自己是傳統女人,要默默忍下來。 雖然英子女士經常「編劇」各種戲碼,但林爸爸對與英子女士可是一往情深。結婚超過六十年的他們,在英子女士住到安養院的十年來, 他每天從外雙溪騎腳踏車到松山的安養院, 風雨無阻,一定要和妻子見一面,和她說說話、聊聊天,一年365天幾乎不間斷。除非是林爸爸自己也有極重要的事耽擱了,否則對妻子的關心,說什麼也要堅持下去。 連醫護人員也驚呼林爸爸準時的程度-「最浪漫的事,就是與你一起慢慢變老。」在今年,他們夫妻還被選為「金婚代表」。▍ 很少有人是天生喜歡做看護 感謝她們的包容林先生選擇當時新成立、設備最新穎的安養院「我第一眼看到就喜歡了。」媽媽現在是安養院的「資深住民」,也遇過許多不諒解和其他「住民」的言語挑撥。「我都和媽媽說:『我們不要理他們』。」甚至也有住民不希望他們常常來探望。「我想,我們家那麼幸福,看在其他無人探望的老人家眼裡,實在覺得很心酸。」 他最後想和安養院內的護理人員、外籍看護工說聲謝謝:「很少有人是天生立志要做看護的,一個人要照顧那麼多人,真的很辛苦。」 身為資深住民的家屬,林先生也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希望台灣有更多設備良好的老人安養院,住得好又安全,我們才能放心很多。還有也希望院內可以舉辦更多活動,讓每個住民都可以參與,氣氛熱鬧、開心,減少呆坐的時間。」 對林先生一家人來說,將媽媽送到安養院居住,不僅讓爸爸透過觀察其他住民,更加了解、並接受媽媽的失智症:媽媽沒有錯,要怪就怪疾病吧!也讓家人有更多喘息的空間,爸爸找回自己的生活價值,我也繼續當我的綠天使(郵差)。最重要的是,媽媽在機構的照顧和家人不間斷的陪伴下,笑容變得越來越多。失智後,英子女士看似告別精明的自己,卻重塑了另一個愉悅的人生。 「我媽媽有什麼異想天開的劇情或是願望,我就陪她演。我的爸爸、弟弟、妹妹和全部的家人,都會自動自發地來陪伴媽媽,對我們而言,這就是最重要的事。」 不要活在他人的壓力下,每個家庭的幸福劇本,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真實演出。
-
2020-10-24 科別.骨科.復健
高齡門診最愛問:長輩一跌再跌 揪病根防失能
老年人最怕跌倒,跌過一次,不但可能再次跌倒,嚴重者可能因此臥床、失能,甚至致死。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鄭丁靚表示,如發生跌倒,千萬別掉以輕心,跌倒是警訊,背後代表有更深層的問題,必須評估內在和外在因素,加以改善。王奶奶某天鼻青臉腫來到北榮高齡醫學門診,家屬原以為因奶奶剛住進安養機構,機構為避免奶奶不適應環境而失眠,開立了助眠藥物,才導致奶奶半夜起床上廁所時跌倒。改善頻尿 起身下床急不得但經過詢問,奶奶其實住進機構前就已跌倒過好幾次,只是當時在家裡,熟悉環境,她適時扶住家具,跌得不嚴重,她也因此沒有告訴任何人。更進一步發現,奶奶因為頻尿,趕著上廁所,加上對環境不熟悉,跌得比以往都嚴重。後來,醫師開立改善頻尿的藥物,加上教導奶奶從床上起身及下床的安全姿勢,奶奶就不再跌倒了。鄭丁靚表示,老人跌倒可分為內在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包括骨關節退化、肌肉流失造成腿腳沒力,又或是感官功能退化、本體對地面凹凸感覺下降等。外在因素則包括家中堆積雜物電線、小孩或寵物貿然衝出,或為了方便鞋子只是套上,並未確實穿好,都可能增加跌倒風險。水分不夠 低血壓也易跌倒另外,許多長者因為腿腳不便或曾經跌倒,害怕頻繁上廁所,進而不敢多喝水,反因水分不夠導致姿勢性低血壓,容易頭暈跌倒,造成惡性循環;也因為害怕跌倒不敢出外走踏,使得人際疏遠,加重認知功能退化。衛福部國健署統計,65歲以上老人,每六人就有一人過去一年曾跌傷,15%至20%有中重度身體損傷、5%有一處骨折、1%甚至出現嚴重的髖關節骨折;在髖關節骨折的患者中,近一半再也無法行走、五分之一在六個月內死亡。鄭丁靚說,跌倒雖高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位,但僅兩成會認真找出跌倒的原因,六成長者跌傷後未採取任何防跌措施。北榮高齡醫學中心若發現長者因跌倒而就診,會先了解長者過去是否曾經跌倒,進行問診和評估,了解是否常在同一個地方或同一個時間跌倒,試著分析危險因子;接著進行實驗室或影像學檢查,進一步釐清可能的原因。最後,根據長者跌倒的嚴重性,評估是否需要住院,並安排健康促進方法,調整營養攝取,讓肌肉關節再次活化。防跌設施 安裝牢固更重要鄭丁靚表示,長輩防跌最重要的三招,包括增加運動量、鼓勵長者多活動,按照醫囑服藥,適時整合多重藥物以及環境改善;尤其是防跌設施,「不是有安裝就好,而是要安裝好」,以減少長輩跌倒的機率。
-
2020-10-17 新聞.長期照護
高齡門診最愛問:為何老人容易一跌再跌?
老年人最怕跌倒,一旦跌過一次,不但可能再次跌倒,嚴重者可能因此臥床、失能,甚至致死。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鄭丁靚表示,一旦跌倒,千萬別掉以輕心,跌倒是警訊,背後代表有更深層的問題,必須評估內在和外在因素,加以改善。王奶奶(化名)某天鼻青臉腫來到北榮高齡醫學門診,家屬原以為因奶奶剛住進安養機構,機構為避免奶奶不適應環境而失眠,開立了助眠藥物,才導致奶奶半夜起床上廁所時跌倒。但經過詢問,奶奶其實住進機構前就已跌倒過好幾次,只是當時在家裡,熟悉環境,她適時扶住家具,跌得並不嚴重,她也因此沒有告訴任何人。更進一步發現,奶奶因為頻尿,趕著上廁所,加上對環境不熟悉,跌得比以往都嚴重。後來,醫師開立改善頻尿的藥物,加上教導奶奶從床上起身及下床的安全姿勢,奶奶就不再跌倒了。鄭丁靚表示,老人跌倒可分為內在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包括骨關節退化、肌肉流失造成腿腳沒力,又或是感官功能退化、本體對地面凹凸感覺下降等。外在因素則包括家中堆積雜物電線、小孩或寵物貿然衝出,或為了方便鞋子只是套上,並未確實穿好,都可能增加跌倒風險。另外,許多長者因為腿腳不便或曾經跌倒,而害怕跌倒,不敢上廁所,進而不敢多喝水,反因水分不夠導致姿勢性低血壓,更容易頭暈跌倒,造成惡性循環;也因為害怕跌倒不敢出外走踏,使得人際疏遠,加重認知功能退化。衛福部國健署統計,65歲以上老人,每六人就有一人過去一年曾跌傷,15%至20%有中重度身體損傷、5%有一處骨折、1%甚至出現嚴重的髖關節骨折;在髖關節骨折的患者中,近一半再也無法行走、五分之一在六個月內死亡。鄭丁靚說,跌倒雖高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位,但僅兩成會認真找出跌倒的原因,六成長者跌傷後未採取任何防跌措施。北榮高齡醫學中心若發現長者因跌倒而就診,會先了解長者過去是否曾經的跌倒,進行問診和評估,了解是否常在同一個地方或同一個時間跌倒,試著分析危險因子;接著進行實驗室或影像學檢查,進一步釐清可能的原因。最後,根據長者跌倒的嚴重性,評估是否需要住院,並安排健康促進方法,調整營養攝取,並讓肌肉關節再次活化。鄭丁靚表示,長輩防跌最重要的三招,包括增加運動量,鼓勵長者多活動、按照醫囑服藥,適時整合多重藥物,以及環境改善;尤其防跌設施,「不是有安裝就好,而是要安裝好」,以減少長輩跌倒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