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搜尋
存錢
共找到
100
筆 文章
-
-
2020-12-12 養生.無退休時代
存錢養老,你老後真的用得到嗎?「把錢花完再死吧!」給長壽時代的退休族建議:不留財產才是為子女著想
編按:「人如果得一直活下去,那將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擔心自己老了什麼事都做不了?沒力氣?沒目標?不要怕!老了還能快樂的秘訣,就是——不想做的事,從今天開始一件也不要做!日本老年醫學專家、照護醫院創辦人大塚宣夫親身實踐,30個隨心所欲的無壓力生活練習,教你化解因金錢、年齡與健康帶來的焦慮,拒絕恐慌,在長壽時代開心度過每一天。退休金什麼時候用?就是現在呀!現在就已經是「老後」了看著周圍的男性陣容,我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很多人會在退休之後,一旦離開第一線、失去收入,就變得不再花錢了。就算是那些曾經在大企業擔任部長,被認為有一定財產的人,也會把錢過度細分,盡可能減少支出。他們也不再挪出預算穿著打扮,還會不斷重複著「因為現在都靠老人年金來過活」這句話。意外地,女性倒不會這樣。「有存款的話把它拿來享受就行了」,我覺得這樣想的人有很多。上了年紀就過著艱苦又簡樸的生活,一直被認為是種「美德」。確實,在食物和資源分配不多的時代,節約也是對社會的責任。但在現代日本就有點不同了。這是一個有積蓄的人不花錢,世界就無法好好運轉的時代。和歐美人相比,日本人喜歡存錢,喜歡擁有積蓄。但是,我們是為了什麼,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存錢呢?是為了將來因生病或變老而失去收入時做好準備,沒錯吧?可是,即便在老了之後的現在,依然不想動用那筆財產,打算在年金可供給的範圍內生活。我認為這是日本人的一種奇怪風潮。我並不是要各位去花費那些自己沒有的錢,也並非要各位把自己累積的財產全部用完。但是,自己辛苦存下來的財產,是不是至少該在有生之年花用一半?比如你是一名七十歲的男性,現在的平均餘命是十五年。所謂平均餘命,就是說存活十五年的概率是二分之一。因此,將持有財產的一半除以十五,就是每年能夠花用的金錢額度。再加上老人年金,光是將這些錢充分使用,肯定就能讓生活充實許多。即使自己活得比平均餘命長,也還有一半的財產。這樣一來,也能減少心裡的不安。關於在日本風靡一時,高齡一百多歲的金婆婆與銀婆婆,曾經發生過這麼一件事。我問她們賺來的錢該怎麼辦,她們說「存起來養老。」一聽見這樣的回答,在場所有人都笑翻了。然而,我覺得這個世界上的老年人,尤其是男性,有不少人正是活在這樣的想法之中。你的存款,現在不用,要等到什麼時候才用呢?該用的時候就是現在啊!現在都靠年金來生活,這個月只能花這些錢……假如因為不必要的節儉而讓生活和心情都變得緊張,倒不如開開心心地花用,以笑容來度過每一天,不是嗎?不要留下財產, 把錢用完是為了子女們著想。老後的境遇是靠錢來決定的?從每天的小事到人生的重大決斷,作為把事情處理好的手段,金錢是不可或缺的。特別是逐漸老去,上了年紀之後,對於這一點的體會就會越來越深。另一方面,金錢也能成為火種。尤其是財產,大部分的人都是能留下就留下,但幾乎可以說之後必定會發生糾紛。至今為止,我已經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最近有不少人將生前贈與作為取代遺產的節稅對策。要說這麼做的原因,不就是期待子女能在將來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作為回報,好好照顧自己嗎?可是實際上,人的心理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左右的。在作為子女之前,首先是個人。人們一旦入手的東西,即便是為了父母,也不會輕易地就放手。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所見到的殘酷現實。與其抱持這種淡淡的期待而被背叛,不如比照前項所述的「謝謝和紅包袋」,每次受到照顧都以現金來支付,當場就結束,這樣不是更痛快些嗎?我覺得這種在最後把財產花完的生活方式,不但可避免糾紛,也能在自己和孩子之間保持沒有隔閡的良好關係。老後要準備現金關於存款和財產,有件事情想請各位注意。那就是,即使擁有財產,也未必都能隨心所欲地使用。舉例來說,如果財產是不動產,或是屬於必須借助他人之手才能兌換現金的種類,那就必須注意。另外,假如自己因受傷或生病而動不了,或者開始出現認知障礙的症狀,就不能自己去銀行或在提款機領錢了。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做好把所有財產都交給家人的心理準備。那麼,在財產都交給家人之後,若是本人因為生病,而不得不住進養護設施或醫院,又會變得怎麼樣呢?一般來說,如果是由孩子幫父母選擇設施,大概會落在父母預想的金額約三分之一的地方。說到底,父母和子女對金錢的感覺也是不同的。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也會擔心照顧父母要花多少錢吧。另一方面,也會在意有多少財產能留在自己手裡。不管怎麼說,若是將經濟支配權從本人轉移給家人,家人未必會把這些錢充分地用在父母身上。關於財產方面的事,不要以為「老了就該聽孩子的」,而是「老了就該懷疑孩子」,這麼想才剛好。自己手邊的現金,才是真正能夠自由運用的錢。請記住這一點。沒有這個錢,就不能遞出感謝的紅包袋。所以我總是把「為老後做準備的現金化」這件事情記在心上。(笑)首先大概要有一個保險箱。至於其他事情,像是「什麼樣的保險箱才好?」可以和身邊的人一起討論。「自己的事情,我想盡可能自己來做。為此必須用到不少錢,請大家不要對財產抱有太多的期待。」放心地向子女和家人這麼宣布吧。話雖如此,現實生活中,幾乎所有人都是留下一筆財產才死去。「盡可能把錢花完再死吧」,我覺得這種程度的想法剛剛好。書籍介紹這樣過日子剛剛好:醫師建議的長壽時代隨心所欲生活指南作者:大塚宣夫出版社:高寶出版日期:2020/11/11作者簡介:大塚宣夫醫師。1942年出生於岐阜縣。1966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後,於隔年1967年進入同校醫學部精神神經科學教室。自1968年起,於財團法人井之頭醫院擔任精神科醫師。以法國政府公費留學生的身分赴法留學兩年後,於1980年開設青梅慶友醫院。2005年,開設讀賣樂園慶友醫院。現任慶成會會長。延伸閱讀: 請看護、開刀,20萬瞬間消失...43歲女業務的長照心聲:如果當時有人告訴我這些, 就能更勇敢走過來
-
2020-10-04 失智.照顧喘息
失智故事/40多歲失智 不想拖累公司…拚當烘焙王
四十多歲的汽車原料銷售員小華(化名),勤快加上記憶力超好,月薪十幾萬,但去年某一天,他竟忘了許多零件的價格,講話也顛三倒四,家人陪同就醫,確診為年輕型失智症,在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輔導下,他仍繼續在原本公司上班,休假時學習麵包烘焙技術,計畫日後開麵包店,成為「烘焙王」。桃園長庚醫院失智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失智症分為血管型、額顳葉退化型兩大類,後者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最常見的型態,初期症狀為語言障礙、行為異常、飲食口味改變,容易情緒失控等,病程發展比老年型還快;但年紀還輕,希望企業給予關懷,透過調整職務內容,讓患者得以持續工作。台大醫院職能治療師毛慧芬表示,輕度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仍具有不錯的體力及部分認知能力,仍可繼續工作。以小華為例,遇到好老闆,共照中心協助溝通後,公司調整職務,協助汽車零件編碼;不過小華不想拖累公司,積極存錢,並學習烘焙技術,希望開烘焙坊。「誰說失智症患者沒辦法再工作」徐文俊說,二O一七年起,桃園長庚成立失智共照中心,失智就業協助為重點,已協助十多名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重返職場;毛慧芬表示,協助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重返職場有一定難度,因大部分企業認為失智就等於失能,呼籲政府多關心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提供就業協助。
-
2020-08-19 橘世代.健康橘
從小扛瓦斯、唱歌養全家 方季惟:我苦的時候,找不到人幫我;但我見不得別人苦,會想盡辦法幫忙。
曾經紅遍華人演藝圈的玉女歌手方季惟,從小就踏入演藝圈為家人還債,直到26歲才還完債務,她心腸軟,見不得人苦,常常為了幫人做業績而買保單或投資產品,幸好老天疼她,不僅沒有被人騙,還有賺到錢。氣質出眾卻個性爽朗,總是正向樂觀的方季惟,雖然暱稱「小孩」,卻年幼早熟,影響她最深的人就是雙親,甚至可以說,方季惟的前半生是為了父母而活,3年前母逝後,她才漸漸開始學習把自己放在宇宙中心。父做保欠千萬債務 自幼唱歌養全家方季惟出生於台北艋舺大家族,雖是父母婚後盼了7年才盼到的孩子,但在重男輕女的觀念下,方季惟並不受到家人關愛。媽媽最疼她,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媽媽長年被夫家長輩家暴,爸爸還在外花天酒地有別的女人,4歲左右的方季惟,被鼓起勇氣的媽媽帶著一起離家出走。萬萬沒想到,讓家人重新凝聚的關鍵,竟然是方季惟爸爸為人做保欠下9千萬元的債務,變賣家產也不足還債,小小年紀的方季惟還得幫忙扛瓦斯。小學三年級,方季惟就開始唱歌賺錢,原本在歌廳一個月賺3,000元,因為口碑佳,加跑婚宴場合,每天要趕4、5場,漸漸地,方季惟的歌唱收入能養一家7口。1988年,由潘美辰填詞作曲的《悔》,讓方季惟一炮而紅,她成為繼鄧麗君之後最受歡迎的「軍中情人」,陸續推出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被瓊瑤相中,與秦漢、劉雪華同台在《海鷗飛處彩雲飛》裡飆戲,甚至被王晶找去和周星馳合演電影。演藝事業如日中天之際,25歲的方季惟卻發現自己罹患了甲狀腺濾泡癌,必須開刀切除8成的甲狀腺並終生服藥。開刀前,她被唱片公司要求四處表演,術後又要求她趕緊練習講話,要趁熱潮賺一筆,甚至被推出她自己都不知情的「方季惟癌症告別專輯」,讓她被歌迷誤解……問她為何都不反抗或出面澄清?「當初也是唱片公司給我機會,我才能發這麼多張唱片,我還是心懷感謝的。」方季惟笑笑地說,彷彿一切委屈都不過是在講述別人的故事。罹癌演藝事業斷 隱退照顧雙親方季惟要推入病房開刀的那一天,她騙雙親說要去外地表演,結果兩老去爬山喝茶被山友指責:「怎麼可以不在女兒身邊」時才看到報紙知道詳情,趕去醫院後,唯一知情且幫方季惟簽手術同意書的弟弟怕被罵,竟然躲到廁所去,「那時候我一直叫不醒,弟弟打我臉也沒用,結果媽媽趕到時輕喚我一聲,我就醒了,妳就知道我們母女的情份有多深!」雙親為了她的病情,一個月內髮絲全白,向來樂觀的雙子座爸爸,在她面前笑嘻嘻,卻在走出病房門後哭掉一整包衛生紙。手術讓方季惟的聲音受到影響,形象也因之前的誤解大損,唱片公司下了雪上加霜的決定:要求她退出歌壇,並以未完成合約要求巨額賠償。「開刀後我有一段時間沒工作,常常煮一鍋火鍋吃一週,不然就是跟人比賽斷食7天,只喝水,外出工作就搭公車,沒錢就走路,我曾經從劍潭走回萬華。」幸好,方季惟在解約後加盟金點唱片,她把簽約金全部拿去還債,這才終於把千萬債務盡數還清,那一刻,「我終於可以為自己存錢了!」是方季惟心中最大的吶喊聲。但她在發行3張唱片後,還是在1995年後漸漸退出歌壇,把時間拿來陪伴父母,也潛心向佛,發願隨師要在各地建立108座佛塔,為父母也為眾生祈福。創業是為了幫朋友 天珠讓她存到第一桶金而這段時間,方季惟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身分:老闆。30多歲時她接觸了天珠,和天珠老闆太投緣,「沒想到老闆直接過了一間天珠店給我管理,他們之前生意好時月淨賺10幾萬元,沒想到我管理之後,半年就有70幾萬,後來陸續在重慶北路、南勢角和北港開了3家店。」方季惟笑說,天珠事業讓她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後來因為仿的天珠太猖狂,生意受影響,再加上她接了新戲無暇顧及,便將最賺錢的那一間店轉給即將結婚的同學管理。後來,她為了幫一位歌迷朋友度過難關,便開了一間公司幫忙賣健康食品,並送給歌迷3分之1的股份,等到業績穩定,方季惟便把公司轉給歌迷經營,她則瀟灑退出。會不會太慷慨了?「我苦的時候,找不到人幫助我;但我見不得別人苦,會想盡辦法幫忙。」除了演藝和創業的收入之外,方季惟也會買基金、股票,恐怖的是,她完全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我不懂那些,都是因為人情才買,理專朋友跟我說她得了乳癌,需要業績賺錢,我就買了。」只能說「天公疼憨人」,她所買的股票、基金都有讓她賺錢,而且單身的她有替自己好好打算,醫療險買齊之外,也買了長照險。房產的部分,「很久以前,媽媽竟然用偷藏的金飾以及和姊妹朋友借的70萬元,在三重買了一間30多坪的房子;我則是在10多年前買了一間30坪左右的房子兼工作室,大概1,000萬元。」方季惟說,她還在三重租了一個地方當做書院,開放給有緣人學佛法,最近又和朋友合租一個更大的空間做為進階佛法的講堂。「這人心中無壞人!」方季惟的父親曾經這樣形容女兒,她也笑稱自己善心氾濫的程度被很多朋友苦勸過,曾有一位律師朋友跟她講了一個故事,終於讓她有一點警覺意識。故事是這樣的,兩個兄弟被人追殺,逃跑時分道揚鑣,哥哥去投靠一位他曾經幫助過的人,弟弟則是去找幫助過他的人,後來兄弟倆有一人被仇家找到並被殺了,猜猜看是誰?「我想都沒有想,就知道一定是哥哥。」方季惟分析,因為被幫助的人需要恩人,只是當下需要而已。見不得人苦 也懂得保護自己所以,她後來就比較懂得保護自己,「我有我的SOP,最好能白紙黑字,也懂得不要當下就決定,很多事情慢個幾秒再說,雖然我常常見不得人苦,總想出手幫忙,但還是要懂得自我保護才行。」現在對工作隨遇而安,方季惟坦承現在的自己不再是從前那個只會聽命行事的乖乖牌,「以前都會強迫自己滿足別人的需要,現在我會懂得跟對方溝通,比較懂人情事故。」方季惟娓娓道來自己的改變,就像她新推出的單曲《祝福的時光》裡的歌詞一樣:「我比以前變得更簡單,幸福時候就把心填滿,想你時候會把淚擦乾……」本文摘自《Money錢》方季惟精選系列專區|。方季惟演唱會「空兩位」,帶天上爸媽來聽唱歌。累到罹癌?方季惟當紅之際被問:要賺錢還是冷凍?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8-19 橘世代.好野橘
「準備900萬就可以退休?」4%法則算出你真正需要的退休金
退休金到底該準備多少?這會依你打算幾歲退休、每月生活費等因素而變動,金額不是隨意亂喊。透過「4%法則」就能用月支出去推算所需的退休金,它還是退休後的「安全提領率」。許多人在討論退休金時,往往對於「退休金額」含糊不清,只能用一般推算法。例如,退休後每個月想要有5萬元過日子,一年就需要60萬,如果65歲退休,以活到85歲來計算,餘命是20年,60萬×20年=1,200萬元,這就是自己所需準備的退休金。但是,如果想要提早退休,例如40歲就退休,若同樣活到85歲,是不是就得準備60萬×45年=2,700萬元?看到這個數字,很多人會立馬倒吸一口氣!因為以目前國內的平均薪資來看,一般上班族想在40歲前存到2,700萬元,就算每天不吃不喝,也達不到目標。是不是真的要準備這麼多退休金呢?其實不然,只要運用「4%法則」來計算所需的退休金,就能知道自己幾歲可以退休。什麼是4%法則呢?簡單來說,它又稱為「安全提領率」,也就是每年從退休金中提領4%出來當生活費。這個4%法則也可以用來計算自己的退休金,用簡單的公式呈現是:退休金=每年生活費÷4%(或25倍的每年生活費)。一般人在「想像」退休到底需要準備多少錢時,往往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大部分都是用上述方式來估算,但退休後你每個月會花多少錢,不能用「想像」的,而是必須透過詳實的記帳,知道自己現在每個月的生活費到底是多少,然後加上未來通膨率與醫療費來推算得出,這樣就會比較接近真實數字。換句話說,對於退休,每個人雖然都有不同想法,但何時退休,其實不是看工作年資,也不是看年齡,而是由你的「支出」來決定。 每月生活費3萬元 只要準備900萬退休金有人說,退休金要1,000萬才夠,又有人說要2,000萬、甚至3,000萬才夠……金額隨人喊,似乎越多越好就是了!但你有真正算過,退休後1,000萬真的夠用嗎?或是,你真的需要3,000萬這麼多嗎?如果根本不需要3,000萬,你卻拼死拼活存下這筆錢,這就是浪費自己的精力與資源。因為如果經過有系統性的試算,你只需要1,250萬元就能退休,等於是可以提早很多年就退休,根本不必為了拼到3,000萬元,而一直工作到70歲,或是把肝操到爆……舉例來說,如果透過記帳,你發現每個月支出只要3萬元就夠用,那麼一年就是36萬元支出,這時候你該準備多少退休金呢?答案是900萬元。運用前述的公式,你需要的退休金=36萬÷4%=900萬元。看到900萬,有沒有大鬆一口氣的感覺?因為900萬相較於2,000萬、3,000萬這種遙不可及的數字,顯然親民許多了!但你一定心裡充滿疑惑:900萬真的夠我退休嗎?而且能讓我支用到80歲、甚至90歲嗎?前面說過,4%法則不僅可以用每月支出推算所需的退休金,它還是退休後的「安全提領率」,這是什麼意思呢?先說4%法則是怎麼來的。它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在1994年提出的理論,他分析長達75年的股市及退休案例,發現只要在退休第1年,從退休本金中提領不超過4.2%的金額當生活費,之後每年依通膨率微調,退休金到死都花不完。所以,「4%法則」原本是每年從退休金提領不超過4%的金額當作生活費,但我們可以更進階做到另一個層次:那就是依照每月支出,以4%法則推算出退休金之後,把這筆退休金拿來投資一項每年可以穩定獲取4%或大於4%的工具(商品),這樣就完全不會動用到本金,每年只要靠領取配息就能過退休生活,一直到上天堂為止。 投資4%報酬率的商品 這生都花不到本金簡單來說,就是當你有了900萬元的資金之後,只要把錢投入每年有4%投資報酬率的工具上,這樣每年就有36萬元的報酬所得(股息或債息或年金),每個月就可以支出3萬元,完全不會動用到900萬本金。透過前面的4%法則算出具體退休金數字後,你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降低花費、提高存款這兩個重點上,就能提早退休。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到,在工作期間,如果存款比率越高,代表每月支出越低,長期下來,養成習慣後,退休後的生活支出自然也不會高到哪裡去,因為節儉已經成為你的日常生活習慣。而當所需準備的退休金額不用那麼高時,你就可以比別人提早退休。此外,退休金放在投資工具上時,越安穩的越好,而安穩的退休工具通常報酬率並不高,但4~5%是一個很容易達成的目標,只要長期買進ETF指數基金,或是每年穩定配息的債券基金,或是民生必需品公司的股票,每年配息大概都有4%左右。只要這些投資標的每年創造的被動收入大於(或等於)36萬元時,你就能安心退休了。所以,從現在開始,你可以立下新目標:每個月從薪水中提撥一筆錢,存錢的比率越高越好,並且把錢拿來定期投資有穩定配息的工具,如0050、0056、規模大的債券基金等,而且把每年拿到的配息繼續滾入再投資,這樣就更能縮短累積退休金的時間,退休後你每年就可以提領這4%的配息,本金依然不動,這筆錢會一直永遠為你服務。善用「4%法則」,盡早投資穩定配息的工具,這就是提早退休的魔術數字啊!本文摘自《Money錢》更多退休金大小事↘↘↘。《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找出好的進場點, 就能避免虧損嗎?。「我能不能提早退休呢?」 先評估有沒有6項條件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 【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8-08 橘世代.健康橘
兒學烘焙 女陪談心 重現媽媽味給落單爸爸滿滿愛
「我愛吃糕點,太太不在後,兒女孝順,竟還自己去學做,讓我繼續能吃到太太的好味道,我真的很滿足、很幸福!」84歲的宜蘭縣羅東鎮樹林社區發展協會長青會會長林川,樂當高齡志工,服務高齡者。來自家人的貼心與支持,成為他能努力奉獻社會的動力,他當鄰長、當長青食堂志工隊長,「活到老,服務到老」,人生因此更充實。25年次的林川,年輕時在台塑公司當技術員,與太太育有一子二女,兩人含辛茹苦,養兒育女,節儉存錢買房子,打造自己幸福家庭,子女長大,各有成就。林川與太太感情深厚,形影不離,退休後,兩人更常結伴遊山玩水,不料,前幾年太太去世,受喪偶打擊,林川一度情緒低落。天天陪說話 女兒鼓勵當志工在兒女眼中,林川是暖男爸爸,家事時常是一手包辦,無所不能,這個家被他照顧得很幸福,家人間的感情緊密,兒子林明志同住照顧,女兒在外自住,但每天都回家,要跟爸爸說上幾句話,才覺得安心,「因為這已經是一種習慣」。媽媽不在後,擔心爸爸對生活會失去活力,林川的兒女鼓勵林川投入社區課程、或參與志工活動,甚至假日一起陪同。只要有需求 兒子都貼心滿足更貼心的是,大兒子林明志為了讓自己能做出如同媽媽手藝的糕點,讓林川吃了會開心,原本不會烘焙的他,自學廚藝,爸爸看著兒子從不會到熟練,攪麵糰、擀揉、烘烤、蒸煮,南瓜口味、地瓜口味,健康美味一一上桌,吃在嘴裡,暖在心裡,幸福地說:「兒子做什麼,我就吃什麼,因為吃起來就是特別好吃!」「辛苦一輩子的超人爸爸,值得我們好好去照顧、愛護!」林家女兒更表示,大哥三班制工作,其實很忙碌,但他只要聽到爸爸有任何需求,都會放在心上,像有次說臉盆排水塞使用很費力,就馬上換一個按壓式的,連爸爸看到都很驚訝,他只是隨口說,沒想到兒子卻放在心上,真是一對暖爸爸與貼心兒子。有家人支持 服務社區更起勁家人的支持與貼心讓林川「真的是滿足又幸福!」他笑著說:「服務社區更起勁!」林川參加高齡志工研習,服務高齡者,他因為熱心與專業,受推舉為長青會會長,在衛生福利部「阿公阿嬤健康活力Show」活動中,他與社區參與的不倒翁活力隊,都拿到好成績。「身體照顧好,健康服務社區!」林川這麼說。「我們樹林社區辦得很好,又有3輛遊覽車的觀摩團要來,我要去幫忙了!」林川受訪後,又去服務了,而從他身上看到,「服務為快樂之本」真的不是口號。父親節精選專輯↘↘↘。徐乃麟寫給長子徐新洋:錢不能決定幸福 當個開朗男孩。潘若迪:世上最難懂又最孤獨的人就是父親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23 該看哪科.婦產科
大齡媽媽飆升2.4倍 我逾35歲生第1胎女性比例10年新高
台灣女性有多晚才生孩子?數字恐超乎你我想像,據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國內女性35歲以上才生第1胎比例創十年新高,占所有年齡層的新手媽媽23%,直接飆升至10年前的2.4倍,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更是晚到31歲,專家憂晚育普及,恐使台灣孩子「品質」變差。國內婚育年齡往後延遲趨勢,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新竹馬偕婦產部主任黃閔照警告,據國際文獻指出,35歲以上高齡婦女流產、死產、胎兒染色體異常機會較高,不論是高齡父親或母親所生育的寶寶,都有較高機率早產、胎兒畸形,罹患自閉症或發展遲緩風險也較高。國民健康署鼓勵女性於25歲至35歲之間完成生育規劃,男性則建議在40歲以前完成。但近年因經濟環境、年輕人的生活模式及價值觀改變,晚婚晚育短時間難解,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技陳麗娟提醒,高齡孕婦可善用政府補助的10次產前檢查、1次超音波檢查及產前遺傳診斷檢查。尤其是年齡在34歲以上或有有遺傳性疾病史等高風險孕婦,陳麗娟說明,只要在產檢醫院接受羊膜穿刺等產前遺傳診斷檢查,並填寫補助申請表,政府會提供5000元產前遺傳診斷補助,該筆補助費用直接從產檢醫院自行負擔的費用中扣除。但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不忘提醒政府,正視社會瀰漫「反家庭、反婚姻」思想問題,強調給補助只是救生育率的手段之一,不是唯一方法,光加碼補助沒用,薪資水平始終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存錢不易,如何奢求年輕人生子。
-
2020-07-19 橘世代.好野橘
超實用!五招懶人理財法,找出最適合你的理財方式
「賺得多,花得更多」是許多家庭理財上的一大痛點。理財方法百百種,不知道哪個最適合自己?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許郁氛提供5種不同的記帳工具或理財方法,建議可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長期執行並且保持彈性調整的空間,唯有符合自己的生活價值觀,才是可長可久的理財模式。1、善用數位工具記帳 (1)用手機記帳APP,可提供多元記帳方式,包括掃描發票、拍照或語音。(2)用第三方支付APP或信用卡消費,提供彙整報表的功能,等於記帳在上面。(3)透過數位工具可快速地進一步生成分析報表,將消費分類成食衣住行等不同項目。2、搞懂「消費、浪費、投資」 就能管好錢包由日本理財規劃專家橫山光昭提出,他認為想存錢並非努力避免浪費,反而應該適度地浪費、積極對自身投資,才是正確的理財方法。做法上,首先要能夠分別出每一筆支出,是屬於「消費」、「浪費」或「投資」;接著,只需要管理這三大項目的支出比率,就能夠輕鬆理財。橫山光昭建議,這三項分別佔總支出的「理想比率」分別是:消費70%、浪費5%、投資25%。但個人可依照本身價值觀去調整這份收支計畫,例如重視生活樂趣多一點的人,可能在「浪費」的比率上會高一點。而且某些消費也是一種對自己的投資,例如安排聚餐可能建立社會人脈,但如果幾個月下來發現這項開銷的效益不大,就要檢視是否過度浪費。如何判斷一筆支出是屬於「消費」或「浪費」?在這方法裡,是以個人「價值觀」做為判斷的原則,因此透過這個方式可以建立符合自己真實需求的收支計畫,並隨時檢視自己的花錢習慣,就能把錢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3、懶人理財法: 做好「預算制」 省了一筆一筆記錄的麻煩先設定出每月的支出預算,所有花費都依照預算做調整。通常家庭裡會有一些固定開銷,例如買菜錢一天多少,有些人會從預算裡面去想辦法節省,例如盡量去傳統市場購買,或有些食物可以自己做。若剛好這個月開銷高過預算,超過的金額就要思考是否挪到下個月,或是想辦法調整其他支出項目。許郁氛指出,預算制的好處是不用一筆一筆紀錄支出,只需要思考如何在預算內達到最好的效益,因此是懶得記帳的懶人理財方法。4、分戶理財法:帳戶分類,讓你更輕鬆每個月的發薪日,就將固定金額轉到另一個「理財帳戶」,分別不同用途。「薪資帳戶」支應每月的生活支出,包括吃喝玩樂、交通等;「理財帳戶」則固定扣款支出,包括水電、手機、租屋或房貸、保險和稅務等。用一個帳戶去固定扣款,好處是不用等到繳錢時才來準備,財務規劃安排上更有餘裕;並且用一年的帳戶明細表來看,就可以預估下一年要提撥多少金額到理財帳戶,先做好預算規劃。5、六個罐子理財法由哈福.艾克所提出的理財方法,他將收入分成6個罐子(也就是帳戶),每個罐子設定一個比率,6個罐子加起來是100%:(1)「財務自由」帳戶:透過理財賺取被動收入(2)「教育」帳戶:投資自己的學習成長(3)「生活必需」帳戶:生活必須花費(4)「玩樂」帳戶:享受生活(5)「支出用長期儲蓄」帳戶:需要儲蓄一段時間才能實現的事,例如買車、購屋或出國旅遊(6)「贈與」帳戶:公益或幫助他人最後這個方法結合「分戶法」與「預算制」概念,透過6項規劃可以去預期自己的生活、管理自己的財務,重視家庭生活品質的人,可能會拉高「支出用長期儲蓄帳戶」的比率,相對要降低其他項目比率,理財的同時也在規劃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更多投資理財精選延伸↘↘↘】。「我能不能提早退休呢?」 先評估有沒有6項條件。專家:想存一桶金,先想想10個「有必要買嗎」?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 【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7-12 橘世代.好野橘
「定期定額不賺反賠?」立即揪出5大錯誤觀念
對於市場多空走向,財經專家們總有不同看法,但唯有說到「定期定額」,大家總是點頭說讚,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很遺憾的,現實總是如此殘酷,結果總是不從人願。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呢?當然是因為有人在「使用」之前沒有「詳閱說明書」,也沒有「諮詢專家」,使「定期定額」許多功能大打折扣,甚至啟動了反作用,讓投資不賺卻賠。以下便是「定期定額」最常被誤用的「五大錯誤」,請看看你中了幾個。錯誤1、缺乏耐心隨意停「定期定額」的「平均成本法」能助人在市場跌時買多、漲時買少,以此紀律持續投資下去,就可增加贏率、拉大獲利空間,而且投資愈持久,效果愈明顯。可惜的是,人們總有藉口或耐心不足就隨意停扣,再怎麼厲害的裝置一旦被貿然停機,怎可能發揮該有的功效?錯誤2、市場下跌就停扣市場下跌時大家難免會擔心,但千萬不要貿然停扣「定期定額」。可惜人的天性總是趨避風險,市場一下跌就害怕的不得了要暫時停扣才安心,等市場出現反彈又開心的不得了要進場扣款才滿意。最後不但使「定時定額」無法發揮效力,甚至賣低買高不賺反賠,白忙一場。錯誤3、風吹草動就出場除了停扣,還有一種人更有「犯錯行動力」:市場一出現波動就毅然決然贖回基金!犯這項錯誤的後果往往比前述兩項更糟,因為這種人常常會賣在最低點,最後賠錢告終,大大違背了「定期定額」原有的降低投資風險功效(小批買進且能分散投資時點)。錯誤4、放著扣款就不管「定期定額」最常被形容為「傻瓜投資術」,所以很多投資朋友就乾脆給他傻傻的「定期定額」下去然後放著不管。然而,無論你養的金雞母多麼健壯,主人還是該偶爾去探視看看是否一切安好無恙啊,更何況沒人能保證你選養到的是萬年金雞母。我們除了應該慎選基本面長線看好的基金來定期定額之外,還該定期(最好每季一次)檢視投組表現並適時調整。錯誤 5、出場時機未掌握倘若前四大錯誤我們都幸運避開了,但最後卻犯了這項「未能掌握出場時機」,恐怕還是會讓「定期定額」光采盡失。「定期定額」的出場時點決定了我們的獲利率,設立最適切的停利點,絕對是「定期定額」紀律投資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應做的除了定期檢視基金表現,也該視基金種類、理財需求設立出場停利點,落袋換現為安。總而言之,只要避開這五大錯誤地雷,「定期定額」的贏率便可望節節上升。本文摘自《鉅 亨 買 基 金》,看更多專家建議【投 資 秘 訣】【更多你所不知道的理財大小事↘↘↘】。「定存」好還是「儲蓄險」優?表格整理比一比。專家:想存一桶金,先想想10個「有必要買嗎」?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7-10 橘世代.好野橘
為什麼有錢人愛用外幣買基金,2大理由告訴你
投資大戶因為每一筆投資金額相較較大,所以只要差之毫釐,最終會有很大的差異。透過觀察大戶的投資方法,可以幫助你留意到平常不會注意到的細節。專家就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與一般投資人大多直接用台幣買基金不同,大戶只用外幣買基金,你知道為什麼嗎?理由一: 減少每次換匯的損失如果用非基金的計價貨幣投資的話,基金公司每一次都需要換匯一次(如果拿台幣去投資美元計價的基金為例,每次買跟賣基金,都需要換匯),而每一次換匯都有成本,因此大戶通常匯直接拿外幣投資基金,這樣就不需要每次都付出換匯的成本。透過基金公司換匯,換成美元的成本大約為0.2%左右,雜幣甚至可能高達3%。以華南銀行台幣兌美元的匯率(2020/3/12)來算,兌換一次(不論是買或賣美元)的成本大約是0.17%,如果投資人投資300萬元,經過10次的基金買賣之後,直接用台幣申購基金比用外幣投資基金的換匯成本高出了40,800元。對於申購金額更高的大戶,付出更多的換匯成本,因此聰明的大戶投資人當然會選擇用外幣買基金。理由二:可自行掌握換匯時點相較於股市高低點,台幣兌美元的匯率相對容易掌握。台幣兌美元過去近20年的走勢高低點相對穩定,因此,把匯率跟股市買賣拆開來操作較為有利,這也是大戶偏好用外幣直接買賣基金,再自己去掌握買賣外幣時機點的原因。如果是用台幣買賣,在申購、贖回基金的當天,基金公司會直接換匯,而且投資人只有在成交之後才會知道換匯的成本。這樣較不透明、不彈性的作法,有充裕時間可以等待匯率時點的大戶都會盡量避免。鉅亨投資建議使用外幣投資,不但可以讓投資人長期下來保有更多操作彈性,最重要的是省下換匯成本。大部分直接用台幣買基金的人是希望可以保留多一些台幣現金在身邊,避免承擔匯率的變化,但其實投資海外基金不論是用台幣還是美元投資,都需要承擔匯率風險,只是換匯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或交給基金公司。從現在開始就跟著大戶一起,使用外幣投資,不但可以讓投資人長期下來保有更多操作彈性,最重要的是省下換匯成本。本文摘自《鉅 亨 買 基 金》,看更多專家建議【投 資 秘 訣】【更多你所不知道的基金大小事↘↘↘】。退役基金操盤手自白:「存錢比投資更重要!」。五年級生退休金流規劃 採母子基金法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