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9 性愛.愛情診療室
搜尋
婚姻
共找到
679
筆 文章
-
-
2020-08-28 性愛.性福教戰
早上可以不喝咖啡,晚上不能沒有性生活…林靜芸:好的性愛品質,為熟齡身心愉悅大加分
年屆70的林靜芸醫師,笑稱她與老公是宅男宅女,結婚超過40年的他們,至今仍會定時約會,是令人稱羨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她分享給熟齡朋友們一句話,第二人生的幸福快樂就在這裡。林靜芸是臺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從年輕到熟齡,她仍是如此沈穩優雅,身為職業婦女的她說,「我沒有退休的時候,也因此,我沒有時間相信自己老了。」來找林靜芸治療20年以上的女人比比皆是,在她的診間不知訴說著多少女人心事,當林靜芸步入熟齡,她的患者也漸漸過了50歲、60歲。 要如何面對青春年華的改變?林靜芸說了心情與認知的重要性,同時她也說,女人想讓自己變美的決心,總讓她很感動,「因為這代表著鬥志」她說。 想讓自己變美的鬥志,我很欣賞! 「在我診間的病人們,有的年紀已經很大了,60歲到80歲都有,為了要讓自己保持美好的狀態,有些就算拄著拐杖也要來;也有患者慢慢失智了,但她仍希望自己美美的;還有在菜市場賣菜的熟齡婦女,想讓自己更美麗。我很喜歡為她們服務,她們為了要有令人滿意的外表而努力,她們對生命有渴望,也有鬥志。」 林靜芸說,這個時代因醫美而變得更公平。過去的時代,可能因為要挽回婚姻、滿足虛榮心、成為大明星等等而整形,但現代醫美的進步與普及,女性追求外在美是為了自己,也因此年屆70歲的林靜芸,仍是樂在其中、非常繁忙。 「有個研究是先測量75歲受試者現在的狀態,之後給他『吃了會變年輕』的藥,當他吃完再去檢測,果然整個狀況就變得年輕!你們想他吃了什麼?只是吃了維他命。」 相信自己年輕就會年輕,對生命持續擁有鬥志,一切都變得更令人期待! 熟齡不需過度清潔,多化妝還能防失智 談到保養,林靜芸的保養之道是什麼呢?為何能一直保持著纖細的身材,她笑稱,其實是為了「省錢」。 「我的個性不想買來買去,大學的衣服現在還能穿最好,所以從年輕開始,特別注意自己的體重跟腰圍。但在生活飲食上,我並沒有特別注重,往往是人家送我吃什麼、請我吃什麼,我就享受它。」 「我想可以分享給大家的地方是,我主張不過度清潔肌膚。尤其到了更年期之後,愈少清潔皮膚愈好。因為我們今天的皮膚不是明天的皮膚,皮膚28天就代謝一次,其中有膽固醇、神經醯胺、三酸甘油脂等天然的保養,這些都是上帝的禮物。可是過度清潔皮膚,反而會適得其反。」 林靜芸請愛美的姊姊妹妹注意,熟齡肌適當清潔、適當保濕就好,此外,她認為「化妝」也很重要。化妝就像是給皮膚戴上口罩、阻絕髒空氣。 維持著化妝的習慣,除了維持著漂亮的形象與間接保養,林靜芸說,還能防年老失智,一兼超多顧。 「法國有研究,每天選眼影、口紅顏色就是一種動腦;畫眼線還需要手的穩定度,我相信經常化妝的女人,老得慢還能減少失智的機會。」 性愛是身心靈的滋養,宅男宅女更要愛起來 而在年過50歲以後,可能因為更年期、空巢期、婚姻失和等原因,許多女性減少甚至沒有了親密的性愛,林靜芸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早上可以不喝咖啡,晚上不能沒有性生活。」有好的性愛品質,對於熟齡生活的身心愉悅將大大的加分。 「臺灣應該宣導,性愛就跟睡覺、三餐一樣重要。因為肌膚之親會讓人有安全感,女性的卵巢溫度會增加,也比較健康。我曾見過來門診的女生,急著想結婚,急著想生小孩,但真的結婚生子後,卻沒有滿意的性生活,那個女生還說:『只要孩子平安長大就好』。」 其實女性愛自己的方法,就是看重自己的身體與心靈,美好的性愛從來不是為了配合別人。 「我覺得女性要重視性生活,任何年齡都不要羞恥,做愛讓身體放鬆,心靈也得到了鼓勵。當你願意這樣想、懷著這樣的心,愛你的男人就來找你了。」 老夫老妻製造浪漫,週末牽手去約會 年屆70的林靜芸,笑稱她與老公是宅男宅女,結婚超過40年的他們,至今仍會定時約會,是令人稱羨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我跟老公之間,其實沒有太大的秘訣,就是星期六晚上會去約會,去看場電影,吃頓晚餐,牽手、聊天,這些都能增進親密感。」 他們兩人能長期地保持著充滿愛的親密關係,秘訣就在於「簡單」,這同時也是林靜芸的人生觀。 年輕時就愛斷捨離,物慾愈少愈好 「我年輕時就喜歡斷捨離,我不想要名車名包,我認為不需要買太多東西,需求愈少愈好、物質愈少愈好。」 她滿意現在的生活,朋友拿出千萬名錶給她戴,她反而覺得太複雜了。她戴著偵測心率、記錄運動數據的手環,她說「用這個,我就很開心了」。 「我在40歲時去參加一位40歲朋友的葬禮,有位致詞的人說,過世的她沒有遺憾,因為她該吃的吃了,想玩的玩了,想做的都做了。我聽了很受感動。」 「我的人生一直沒有超前部署,但吃什麼都覺得好吃,很享受當下。我很珍惜自己,也願意為他人付出,現在我在台大醫院陪年輕醫師讀書,我覺得我還很有能力,很有價值。」 最後她分享給熟齡朋友們一句話,第二人生的幸福快樂究竟哪裡找呢? 「你如果開始過很簡單的生活,你的感情生活會更豐盛!」●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想離婚的人變多了?一場疫情,竟引發婚姻危機...心理師6招化解衝突,相看不再兩相厭.40歲大關前,經歷妹妹中風、父親癌末,她從記者轉做諮商心理師─林靜君專訪.孩子回家總跟爸媽吵架?5個溝通習慣,親子感情變超好!
-
2020-08-27 新聞.生命智慧
中年後接連送走父母兄姐,終學會面對死亡...廖玉蕙:人生苦短,你還要花時間冷戰?
約定的採訪時間一到,穿著年輕牛仔褲的廖玉蕙現身,輕輕走來,笑容堆了滿臉,眼睛彎彎的,說起話來字字珠璣,又幽默得十足親切。她是獲獎無數的散文作家、大學教授,回到家庭,是妻子、母親、婆婆,也是2個小孫女的阿嬤。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她一樣沒有少,平凡中卻品嘗出不凡的滋味。走過69個年頭,一個女性人生中可能經歷的各種角色,她幾乎全部包辦。問起在多種不同身分之間切換,哪一個角色的扮演相對困難,廖玉蕙認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但一定要選一個的話,我會選擇『母親』。」 兒子反骨叛逆,挑戰傳統教養觀念 回想帶孩子的歷程,雖然有家人幫忙,廖玉蕙依然和其他職業婦女一樣,在職場和家庭兩頭燒。約40年前,丈夫出國進修,她一手牽著1歲多的兒子,肚裡還懷著女兒,一大早匆忙趕上班的情景,仍舊歷歷在目。 孩子漸長,她開始操煩兒女的課業和教養,和所有母親一樣求好心切。「那時候也在工作中衝刺,你看到他們慢條斯理就不順眼,比他們還著急,哈哈!」 她的女兒溫柔貼心,兒子卻是天生反骨,叛逆、頂嘴一樣也沒少。「比如我說,欸,你房間不用整理一下嗎?他回我,誰會看?我說我會看啊!」兒子立刻回敬:「那你把門關起來啊!我房間又不是要做展示館。」 「他反應比較快,當你說不過他,你就氣急敗壞,他邏輯又很好,來訓練我們的耐力!」一晃眼,幾十年光景過去,談笑間仍不時透露著為人母的甜蜜。 成年後,兒子喜歡跑夜店,廖玉蕙擔心深夜容易出事,腦中小劇場不斷幻想各種情節,「他會不會在停車場跟人家起爭執?然後倒在地上正在滴血?」 某夜,憂心忡忡等到凌晨3點,才等到兒子回家,他卻彷彿沒事似的,「那次我氣得不得了!但他還是沒改變啊!」冷靜之後自忖,「我幹嘛那麼崩潰啊?畢竟他也沒闖什麼禍。」 「就是常常在開放和封建之間游移擺盪,時而覺得自己要開放,時而又會受制於傳統的概念。」廖玉蕙成長於台中潭子鄉間,從小受到母親嚴厲管教,加上知識分子的養成,她還是有一套自己的原則。 「我維持整潔這一點,也有被媽媽影響。」有趣的是,她這幾年當了阿嬤,「現在又完全失守!」小孫女來家裡,袋子一轉,嘩一聲就把玩具全都倒出來,散落一地。「後來我就跟她們講,只要玩完有收乾淨就好了。」 年紀漸長,加上2個小孫女的「訓練」,廖玉蕙笑著承認,她的規矩已經寬鬆許多,「年紀大了,妳也不想花太多時間計較小事情。人啊!就是要『自私自利』,多為自己想。」 夫妻吵架拌嘴,不再浪費時間冷戰 回憶二、三十歲,剛進入婚姻時,容易為了小事對丈夫生氣,但好脾氣的先生,總是不明白女人心思。「以前吵架我就冷戰,後來發現根本沒『處罰』到他嘛!處罰到愛講話的自己啊!有時候不小心開口,想說,欸不對,我不是在跟他吵架嗎?」 「其實雙方有不同觀點,脾氣難免,但你要讓自己趕快從這個局面中出來。所以,『自私自利』是對的。」廖玉蕙笑著說。後來,夫妻倆約法三章,吵架後一定要互相道歉,其他的就不必計較太多。 尤其,年過半百之後,「看到身邊的人一個、一個凋零,開始覺得人生苦短。離終點愈來愈近,你還要花無謂的時間去冷戰嗎?」 50歲後照護家人,與死亡直面相照 廖玉蕙是家中老么,41歲就送走父親,50歲時,母親和兄姊也已年邁。「他們慢慢地一個、一個過世,我是送走一個又一個。到了現在60幾歲,已經走掉了媽媽、大哥、四姊夫、二姊、三姊…幾乎是排著隊來,你會覺得,開始要跟死亡直面相照了。」 曾經,廖玉蕙很害怕死亡,但經過一次次照顧生病家人的淬鍊,她已能勇敢面對。曾經身為照顧者的她,也不認為肩上扛的是重擔,相反地,亦是一種「自私自利」的愛。 「以前媽媽住台中時,會打電話跟我抱怨,或是說她哪裡又不舒服,我乾脆把她接上來台北,和我們一起住,你就不用懸著心,可以讓自己安心。」 母親住在台北的那一年,也是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年。儘管年老的母親仍像年輕時一樣挑剔、不易相處,但「我跟她說,媽,妳跟我住的這一年,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時光。」 送走母親之後,她開始擔負守護家族的責任,照顧兩個接連罹癌的姊姊。「我二姊喜歡旅行,她抗癌的3年之內,我就帶她去了10幾次旅行,去宜蘭、日本、香港…國內外都有。」 美好的旅遊,對癌症病人來說卻是一路顛簸,嘔吐、內急總是突如其來,病魔時刻相伴。某次,一輪紅色落日映照下,一行人在陌生的鄉間道路焦急穿梭,只為了趕緊替姊姊找到廁所。 事後,姊姊強調,「我只是暈車不舒服,你們不要因為這樣,以後就不帶我出來。」廖玉蕙看著姊姊,語氣異常堅定,「姊,只要妳喜歡,就算妳在半途不幸過世,我都不會有罪惡感,我也不會內疚,因為我達到了妳想要的旅行!」 走過半百人生,反而愈活愈聰明 如今,回想這一切,「半百」確實是個關鍵時間點。「50歲之前,姊姊還健康,父母也都安在, 50歲後那些事才陸續、陸續地來。」還好,隨著時間推移,長進的不只有年齡,還有智慧與圓融。 現在的廖玉蕙,已能正面迎接人生最冷冽的風雨。「你知道那是不可逆的事情,所以坦然接受。」「也知道怎麼做對別人是好的,年輕時沒想得那麼周全,所以50歲後,覺得自己變得愈來愈聰明。」 照顧自己的小家庭,也守護著大家族。對家庭經營很有心得的她,日前將夫妻、親子、祖孫的相處日常與省思,集結為《家人相互靠近的練習》一書,期待透過自己的書寫,讓每個家庭彼此更加親近。 面對成年子女,母親憂慮絲毫不減 家,不只是避風港,更是一輩子的學習場域。如今,兒子來到不惑之年,女兒也已38歲,但母親的擔心,仍無處不在。「我女兒還沒有結婚,我就擔心她以後會不會孤單,也跟她說,妳有氣喘妳要注意喔!」擔憂之餘,她試著調適心情,「後來想想,很多優秀的人都沒有結婚,也沒問題啊!」 「那我兒子,他結婚生了2個小孩,難道我就不擔心了嗎?他們夫妻創業開餐廳,弄了一間四層樓的房子那麼大,花了好幾百萬裝潢,現在不景氣,會不會倒閉?房租會不會調漲?以後房東還要租給你嗎?」 不過,她同時學會換個角度思考,「他也沒做什麼不法或讓你丟臉的事,反而因為我自己很膽小,特別欣賞『冒險性』。看著他們夫妻每天都很努力在打拼,我也很感動。」 日子平凡美好,人生已無所畏懼 從教職退休後,廖玉蕙將生活安排得相當充實,化解了不少對子女的憂慮。寫作、演講、照顧孫女和親友是她的日常;她也替來信的網友評論文稿,甚至變身諮商師,以自己豐厚的生命經驗,解答網友千奇百怪的人生難題。 年近七旬的日子,簡單而美好,身體還算健康,只有些腰痛、肩頸痠痛的小毛病。廖玉蕙珍惜眼前的幸運,依舊笑口常開。她說,老,並非將至,而是「老已至」,但是,她並不害怕。 即便未來發生些什麼,「來吧!人生,就是接受所有。」●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想離婚的人變多了?一場疫情,竟引發婚姻危機...心理師6招化解衝突,相看不再兩相厭.40歲大關前,經歷妹妹中風、父親癌末,她從記者轉做諮商心理師─林靜君專訪.孩子回家總跟爸媽吵架?5個溝通習慣,親子感情變超好!
-
2020-08-27 橘世代.健康橘
30而立兒女心聲「爸媽,我活得辛苦,但你們得放手」
不論你是否成年,在父母的眼裡,你永遠都是孩子。但你會開始想提醒父母你已經長大,已經不再是孩子了,你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間,你可以為自己負責。但是坦白說,讓父母承認你長大了,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一個前提。最大的前提就是經濟獨立,你賺的錢至少可以養活自己,這是你獨立的第一步。我在27歲的時候就開始被家人催婚。最一開始我是非常反感的,因為我覺得過了18歲就是成人了,25歲都有能力賺錢養活自己了,為什麼家人不能讓我好好享受一下這幾年可以自己做決定的生活呢?父母經常擔心自己的孩子。可以說,他們比我們還容易焦慮。國高中的時候,父母限制你談戀愛,怕談戀愛影響學習。他們覺得,那時候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很多父母也跟孩子保證等你上了大學就真的不管了。然後,很多孩子也真的這樣去做了,大一玩瘋了,大二談戀愛,大三失戀,大四可能就是畢業即失業吧!畢業後剛出社會的頭三年,我們都在慢慢地適應社會,尋找自己的興趣,探索未來的職業規劃。這時候,雖然整個社會的氛圍讓人覺得有些壓力,但那個年紀、那個狀態是非常好的。因為,沒人關心你多大了、是不是該談個戀愛,你身邊的同學好友也都在拼了命地工作,甚至有的人已經升職或計畫跳槽。這時候的我們大都沒有存款、沒有自信,戀愛或許是生活的調劑,而婚姻又離我們太過遙遠。但是,父母不知道你的這些心路歷程,他們就覺得,你找個工作好好做幾年,就可以考慮結婚的事情了。而逢年過節被逼婚也不是這幾年才有的風潮,這是很多人走入社會,有個穩定工作後就會遇到的事情。那時候的我非常討厭自己人生被別人安排的感覺,所以每年過年心態上就像要回去幹架一樣,誰催婚就嗆誰。我以為透過這種激烈的方式去宣誓,去告訴全世界「這是我的地雷,你們最好都不要踩」,這樣大家就能夠放過我。但,怎麼可能?往往是三姑六婆的隨口一問,我就自己先氣炸,把自己累個半死。那時候的我特別敏感,如果我老媽也加入這個催婚戰局,我就會認為她就是不夠懂我,她就是傷害我最深的那個人。我們對親情的要求有時候反而更沒有底線,我們要求家人百分之百的守護、百分之百的相信以及百分之百的愛,而且這些要求和付出都是單向的。父母要在我們任性的時候百分之百地支持,不能表示懷疑;父母要在我們自認為成熟的時候百分之百地安靜,不能多問一句;父母要在我們失敗的時候百分之百地理解,並且送上關懷和包容。仔細想想,這哪是父母,分明是神。這幾年很多嘲諷父母言語和行為的影片一夕爆紅,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們內心非常渴望有些事我們說一次,父母就要聽進去、記住,然後這輩子都要遵守。人生前二十年你都在聽父母的話,被他們「牽著走」,忽然有一天,你說你可以獨立了,現在你要自己做選擇,而且你說的就必須被認可,不認可就是不尊重你,然後你就開始耍脾氣。你想想,這是不是剛好證明了,你還很幼稚?而且除了發脾氣之外,你找不到其他有用的解決辦法。有一年過年回家,那時我外婆還在世,她帶著我的三個阿姨一起「圍攻」我,和我討論什麼時候要結婚的話題。我當時和他們激戰一番,覺得自己就好像舌戰群儒的說客,直到後來冷靜下來,我才發現根本是「雞同鴨講」。從那個時候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有的表達之所以很無力,是因為你只是為了自己想說而說,不是為了讓對方瞭解而說。你沒有任何解決辦法,你只是在講自己最想講的,並沒有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說出讓他們能接受的答案。後來,我學會了敷衍幾句,學會了反問。誰問我怎麼還不結婚,我就說:「我也很急啊,可是現在就是找不到對象,你有沒有誰可以介紹給我?我不太挑...」這樣的對話重複幾次之後,我逐漸明白了,很多時候親戚朋友問你「怎麼還不結婚啊?」其實未必是真的關心你,只是無聊時需要一個話題而已。因為不問這個,他們也會問你「一個月薪水多少啊?可以存多少啊?...」對他們來說,並不是真的想要一個答案,只是想開個頭而已。除此之外,結婚還意味著人生的狀態。當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很容易針對異己,什麼叫作異己?就是和他們不一樣的人。「你表弟表妹都結婚了,孩子都生出來了,都快要可以來要紅包了,你怎麼到現在還沒打算結婚?」你要學會允許這種好奇心的存在,也要找到更好的回應方式。我看到很多人都在教大家怎麼反擊,甚至還把一些嗆人的話寫在衣服上,讓對方不必開尊口,我覺得這些都不過就是博君一笑罷了。如果你知道催婚這件事為什麼發生,也就有了一套答案,那麼到底是敷衍過去,還是要硬碰硬,其實都無所謂。重點是,你在說那些答案的時候,是笑著說,還是壓抑著怒火說;你說完之後心情是坦然的,還是氣得三個小時都不能平靜。當我逐漸看明白這些之後,心態就平和了。漸漸地,我也學會了一些和親人的相處之道。以前我老媽經常會忽然打電話給我,其中有好幾次我正在開會。看到我媽打來的電話,心情就會一下子變差,每次我接起電話,都會冷冷地說:「我在開會,待會打回去。」後來我問自己,如果這是一通其他人打來的電話,我也會這樣嗎?我想了想,或許是因為,這是我老媽打來的,我才會火大:為什麼要在我上班的時候打電話呢?不是昨天才跟妳通過電話嗎?妳不知道我很忙嗎?想到這裡的時候,我忽然意識到,原來在我心裡,雖然自認父母一直都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可是我在對待他們的方式上,他們好像連一個陌生人都不如。因為他們很重要,所以我也用很高的標準要求他們,但是,這其實很不公平。我不能阻止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惦記或者擔心,哪怕她沒什麼重要的事,哪怕她要和我說的就是一些最近哪個親戚的孩子又怎麼了的小事,我也需要給她一個這樣的機會和溝通的橋樑。但我平時有工作在忙,我的忙碌並不是父母所能理解的,比如我加班的時候,父母就會說,為什麼不回家?這樣的工作那麼累幹嘛還做?快點吃飯!別把身體搞壞了。我要做的,是在自己的忙碌和父母的關心中找一個折衷點。後來,我固定在每週一晚上打電話給我媽,並且逐漸形成一個規律。從那時候起,我不再只會報喜不報憂,我會告訴她我升職加薪的消息,也會告訴她我出包了、加班了。我希望讓她明白,北漂到大城市打拚,沒有什麼東西是白來的,妳兒子在努力,而他只是一個資質平庸的人,即使在妳的眼中他很優秀,但在這裡,優秀的人太多了。另外,我需要學習、需要認識世界,不論是再求學還是出國,對我來說都是認識世界的一個途徑,而不只是單純的像父母說的那樣,為什麼不把錢存起來?白白浪費錢有什麼用?我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談話,終於讓父母明白了—孩子長大了,他的見識是來自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他有能力承擔選擇的結果;他辛苦、忙碌,但依舊愛著你們。在我結婚的前幾年裡,老媽總是喜歡在電話裡不斷提醒我,告訴我不要一直負責煮飯,要讓妻子一起做家事,不然習慣了之後,這輩子就真的都是我一個人負責煮了。她還詢問我跟妻子到底誰管錢,甚至還會打聽過年的時候給妻子娘家多少錢。每次我聽完她的建議都會告訴她: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人也不一樣了,妳說的那些早就不適用了。可能妳看不慣年輕人總是叫外送、動不動進餐廳吃飯的生活方式,但對我們來說,每天下班之後都在家做飯,反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工作。兩個人生活在一起,都賺錢,彼此都有對金錢的支配能力,其實不涉及誰管誰。我知道妳希望我們好,但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時代不一樣了,如果還想著舊方法,更容易出問題。這樣的話說的次數多了,她慢慢地也就不說了。另外,我也遇到了長輩催促生孩子的問題,雖然很早就表示過不打算生孩子,但老媽似乎並不相信。直到有一次又在電話裡提起這個話題,我那次真的是壓不住火氣,說了兩句重話之後就掛了電話。我想這麼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於是又想了一個折衷的方法:之後老媽每催一次,我就往她戶頭裡存一千塊。直到後來又到了某個臨界點,我就徹底和老媽攤牌,讓她看看自己的戶頭現在有多少個一千塊,那就代表她催過多少次。我說:「我已經是成年人了,我知道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對自己來說最好,為什麼妳希望把妳的想法強加給我呢?妳知道妳一共催了多少次嗎?十二次!而且也才這三個月而已。如果我不快樂,難道妳就快樂了嗎?我不希望我們每次都是因為這個話題吵到不歡而散,我也在為我的家努力過日子,妳可不可以正視一下我的想法和決定?」從那之後,老媽沉默了許久,後來就很少再提起這個話題,也算是正視了我的選擇吧!親情,是無法割捨的牽絆,我們年輕的時候受惠於那個牽絆,成年之後也許會覺得變成了「拖累」,直到失去之後才明白,這個世界上最牽掛你的人不在了,從此你就真的是孤單一個人了啊。因為深愛,所以才更容易互相責怪。在和父母從爭執到和解的這幾年,其實就是在和一個指引了你二十年的老前輩逐漸找到最好的溝通方式的階段。不要單純地相信血濃於水可以解決一切,有了拆不散的感情基礎,還需要有方法去解決問題。向父母證明我們長大不難,但讓他們真心認可我們已經長大,很難。讓他們願意傾聽我們的想法,認同我們的決定,更是漫長的一段過程。我是用最笨的方法,不僅僅給他們看到結果,也和他們分享過程。我們在成長,其實父母同樣也需要成長。過去是他們在前面帶著我們跑,如今我們長大了,跑快了,別著急回頭埋怨他們為什麼跟不上,多一些耐心,等等他們,就像當年他們等我們長大一樣……※作者介紹:小川叔,作家,著作累積銷售突破百萬冊,並同時主持線上電台、開設線上課程。跨過三個領域、換過七個工作,曾提供一對一職涯諮詢,如今是個熱愛分享的「斜槓大叔」。著作有《扛得住,世界就是你的》、《替這個殘酷世界給你的一記溫柔耳光》、《努力才配有未來》。本文摘自《窮忙,是你不懂梳理人生》,蘋果屋出版社 2020/07/10 出版精選延伸閱讀↘↘↘。卓冠廷寫給親愛的小鹿:勇敢追逐夢想 爸爸為你而拚。潘若迪:世上最難懂又最孤獨的人就是父親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26 科別.精神.身心
情感危機諮詢!一照片醫師幫忙看端倪
今天七夕情人節,聯新國際醫院精神科醫師林博指出,大多數夫妻情侶遇到離婚、分手問題或焦頭爛額才求助輔導,醫院新開設「情感危機緊急專業諮詢」門診,1張照片就可以看出端倪、問題所在。林博醫師說,「情感危機緊急專業諮詢」門診不填寫量表,而是靠著民眾帶來的相關照片,及談論敘述過之前交往對象的共同特質,進而得到客觀結果。「照片會出賣很多細節」,林博表示,當夫妻感情觸礁可以透過夫妻雙方合照、獨照或家族合照等,以科學方式判斷兩人相處的問題,從肢體語言看出情感基礎及個性等。「這跟勸合不勸離不同」,林博強調是勸夫妻雙方用理智面對婚姻的困難,而不是把法律當作最後手段,就算要離婚也要找到原因,在法律途徑前對症下藥,同時要讓小孩能安穩生活、彼此心平氣和面對離婚。林醫師提到,有人第一段婚姻嫁給酒鬼,第二段婚姻還是找了個酒鬼,不斷重蹈覆轍,他點出「會愛什麼人、被什麼人吸引,都跟童年經驗及父母有關」。林博提醒除了成人,青少年情竇初開的時候也會遭遇類似問題,主因在於男女想法差異大,門診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個性,明白確認適合自己的類型才是交往時要優先注意的選項,而不是受外在條件吸引。林醫師舉例有些年輕女性深深被高富帥類型的男性吸引,不過隨著女性年紀增長後,發現自己最在意的是對方是否有忠誠度,不過忠誠度與高富帥這2個特質往往衝突,若能提早了解適合的類型,再決定走入婚姻,擁有穩固婚姻的機率相對提高。
-
2020-08-23 養生.樂活人生
生命的意義 會流動也會重生
從小就憧憬婚姻的芬芬,很早就結婚、生小孩,並住進先生家。有了第二個孩子後,更乾脆地把工作辭掉,決定專心當家庭主婦。不過,先生不太負擔家務,家中的大小事務幾乎都是芬芬一人獨力完成,讓她感到心力交瘁。近幾年,夫妻倆變得愈來愈容易吵架。芬芬哀怨自己的生活只為家庭團團轉、毫無品質,老公卻覺得這本來就該是妻子的義務。吵吵鬧鬧經過多年,兩人最後還是走向離異。更糟的是,因為在法院情緒失控,芬芬還失去了孩子的撫養權。最後,芬芬不僅開始覺得過去的付出沒有任何意義,也不知道現在該如何走下去。她常常想:「真不知道人生有什麼意義?」「結婚以後都在為別人付出,也沒人感謝過我,我的人生真是一敗塗地。」我的夢想 離我越來越遠小學作文課,總會寫到這個題目:「我的夢想」。那時,還是孩子的我們,都能夠寫出很多很厲害的夢想,想當舞蹈家、太空人、總統、大老闆、做一個賢妻良母,或是當一個好爸爸。長大後,我們卻離夢想愈來愈遠。甚至還有人把夢想當成笑話來看。想當大老闆的人在商場上冒險犯難,但是做生意有賺有賠,還沒賺到大錢,就先虧損到籌不出下個月的房租費。想當好太太、好先生的人,對婚姻抱著美好的願景,卻發現對方終究不是完美的情人,太多複雜的事情,讓人在婚姻中迷失了自己。人生故事的劇本,經常與原本預期相差甚遠。當不滿意的成分愈來愈多,我們便會感到空虛、覺得生活失去了意義,甚至,開始不喜歡現在的自己,覺得一切都是一場錯誤。與其遺憾 不如創造意義意義感,可以說是人最特別的一種渴望。就算生活過得衣食無缺,心靈上若找不到意義,一切就是不對勁。就像是心裡面內建了一個意義感的指標,達到了就會活得心安理得,達不到,就會連睡都睡不好。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古今中外,有多少哲學家、心理學家、藝術家在探索這個問題。存在心理治療師法蘭克(Viktor Frankl)曾經歷二次大戰的集中營,並反覆思索:為什麼人生充滿這麼可怕的苦難?從集中營倖存的他,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人生本來就沒有意義,但是人會從當下的環境中,靠自己創造出意義。」現實與理想的不符,會讓我們不敢再相信,生命可以很美麗。然而生命意義的答案並不會是固定的,永遠會流動、改變、破壞、或重生。這次不妨走下去,探索更多人生的體驗,與其遺憾目前的人生不夠有意義,不如在現有的環境中,嘗試有哪些事情可以有意義。「擁抱未知,坦然接受新的愛與失。」未來總會繼續面對新的得與失。當我們能夠細細去體驗,才知道其中酸甜苦辣,也許各有意義。「你的生活並不是為了展示而存在。」「要相信自己的價值。擔心自己有沒有價值,並沒有意義。」「每個人都會小看自己的人生,覺得別人的人生很有成就、很理想。」—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整理我的意義清單要讓生命變得夠有意義,最重要的就是展開行動。以下蒐集出許多人會感覺有意義的活動,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可以提供參考。□和朋友見面 □學習新知識 □做一件冒險的事□找到伴侶 □工作有成就 □多為自己一點□與家人相聚 □開始做運動 □吃一頓美食□拒絕不要的事情 □重新布置自己的家□紀念重要的過往嘗一口生命的滋味在一個安靜的夜晚,找不到人生方向的你,獨自走進了酒吧。最近的生活總是一成不變,儘管被塞得滿滿的,卻好空洞。「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你問調酒師。「讓我為你調一杯酒,道盡你的生命故事。告訴我,你曾為哪些事情用心付出?」調酒師說。讓我們一起回顧目前的生活,你的人生是由哪些重要的成分組成?例如家庭、感情、朋友、事業、興趣等,請盡量發想,並寫在下圖的空格上。寫完後,將花費你心力最多的事情,填上數字1,第二多的填上數字2,以此類推。EX:照顧未滿月的小孩 2EX:工作賺錢 1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一陣玻璃敲擊聲後,你的調酒完成了。酒杯裡有你的青春、你的過往、血淚與汗水。調酒師將它遞給了你,還有很多想問你的問題。請在品嘗之餘,試想你會怎麼回答以下的問題:Q1:嘗一嘗,這杯特調是什麼風味?酸、甜、苦、辣,你會怎麼形容?Q2:這些味道分別來自哪些成分?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哪一個呢?Q3:想想為什麼你願意為了最重要的那部分花費這麼多的心血呢?Q4:有哪一個成分,是你覺得太多了,想要少一點?哪一個成分太少了,想變多?也許目前花費你最多心力的事情,並不是你現在真正想要的。也許你從沒發現,所有的努力,當初都有一股充滿熱忱的初衷。現在的你,還喜歡自己的這杯特調嗎?
-
2020-08-22 性愛.愛情診療室
不用去羨慕別人,妳也能過的很好!記得常問自己:結婚後的妳,過得好嗎?
當時戀愛,總覺得誰若用真心對我,我便拿命去珍惜,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期。但結婚後發現,能珍惜的只能珍惜當下的每一天,與相愛的人好好生活,靜靜領悟生活,其實妳也知道,根本不用去討好任何人,就算妳瘦了,變好看了,妳什麼都好了,不愛妳的人還是不愛妳。即使妳再胖,再難看,再怎麼不好,愛妳的人永遠不會嫌棄妳。妳再優秀也會有人對妳不屑一顧,妳再不堪也會有人把妳視若生命。所以得意時不要得瑟, 落魄時不要墮落。結婚後的妳,過得好嗎?結婚後的這幾年,我怕了,因為年齡越大,離開的親人就越多,生命越無常。這幾年,我變了,學會了讓捨得的和捨不得的都隨緣了,這幾年,生活告訴我,以前想要的,雖然現在得到了,卻已經不再重要。這幾年,我醒了,對所有人好,對我好的人一定要對他們更好,沒有誰是理所當然一定要對誰好的。這幾年,我知道了,日久不一定生情,但一定能夠見人心。這幾年,我明白了,沒有誰會像父母一樣一直包容妳,這幾年,我變了,所有的傷痛都倔強的自己扛,我變的頑強了,像一個仙人掌,隨便丟到哪都能活了。這幾年,我頓悟了,不再那麼偏執了,對有些堅持不再那麼執著了。這幾年,我也成熟了,好多看不慣的事情都能夠視而不見了。婚後的生活也告訴我,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陪你經歷所有。不用去羨慕別人,妳也能過的很好,自己的另一半一定有他的優點,好好欣賞他的優點,才能維持一段很好的關係,而時間如流水,逝去了歲月,領略了生活,頓悟了婚姻,甚至我們懂得人生。而結婚了,妳得到了什麼,會突然很迷茫。多了勞累,少了自由。多了責任的重擔,少了任性的資格,收拾一下自己容貌和心情,沒事多照一下鏡子,打扮好自己,妳已經豐富自己的人生,怎麼能讓容貌貧乏?記得常常問問自己,結婚後,過得還好嗎?
-
2020-08-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中以下小明可返台 父母高興又怕政策髮夾彎
政府今日再度宣布放寬無我國籍陸籍子女「小明」們返台,下午一群在疾管署陳情的小明父母聽聞消息後反應激動,對著媒體表示,「感謝總統蔡英文、陳時中部長與聲援的各界朋友與領導人」,讓小明能夠進一步返台,接下來希望高中以上的「大小明」能夠繼續回來,之後也會聲援團聚陸配,盼政府能讓他們家庭團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宣布,即日起206名高中以下「大小明」可依規定向教育部申請返台。政策宣布後,小明父母在疾管署外首先反應是激動,之後又擔心政府政策會髮夾彎,不相信這項政策是否已實現。一名陸籍配偶更數度紅了眼眶,擔心政府公布的政策會不確實。待進一步確認政策後,他們對著媒體表示,「感謝總統蔡英文、陳時中部長與聲援的各界朋友與領導人」,讓小明能夠進一步返台。而一名受訪的黃姓民眾表示,他的大兒子是妻子在前一段婚姻的小孩,今年10歲,人在西安由祖父照顧,如今小孩能夠返台感到非常高興。
-
2020-08-17 名人.莉的自由
莉的自由/在疫情蔓延時還能有愛嗎?
26歲就被公司派往中國,小吳雖然離鄉背井,穩定的收入也讓年輕的他,跟著一些公司的老幹部,如同大多數的台幹、台商風花雪夜,應酬也好、排解鄉愁也好,小酒館、小酒店已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在酒店認識了年紀相當、遠從內地農村北飄小女生小楓,同樣背負著鄉愁的年輕人,很快地談起了戀愛。雖然無法讓小楓非常的富裕,但中等的物質生活,讓來自貧困農村的她覺得自己很幸運,能碰到情投意合的小吳。中國待了5、6年,兩個相愛的人順理成章的結婚了,因為公司公務的調動,把小吳調回台灣,小楓也成了道地的外籍新娘。跟所有時下的年輕夫妻一樣,兩人過著雙薪家庭的生活,小女兒也到了就學年紀。一直很疼愛妻子的小吳,從未讓小楓負擔任何家庭開銷,他總是覺得她遠嫁到台灣,自己一定要扛起所有家庭的責任,老婆所有的收入歸她自己,讓小楓的安全感更充實。然而好景不常,一波疫情讓小吳被資遣了。40幾歲的小吳開始了打工的生活,外送、清潔工、計程車,只要是能賺錢的小吳都做,但房貸、家庭支出壓得小吳喘不過氣來,半年下來累積了不少銀行負債。真的扛不動的小吳開口跟小楓商量,把繳了只剩8年的房貸跟銀行重新調整為20年,雖然時間拉長但每月的金額降低到三分之一,一天打兩份工的小吳也勉強能撐起整個家。對此小楓沒任何意見,只要求房子要過到自己名下。疼老婆的小吳即刻就答應嬌妻,過戶程序也很快完成。房子過戶程序後,小楓對小吳的態度180度轉變,一天比一天差,甚至提離婚。錯愕的小吳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驅,靈魂更是空洞、渺茫。當初相愛、顧家的小楓不在了,就算回到家,她永遠是冰冷的對待。小楓從晚歸到夜不歸營,所有的行為經過半年的時間由誇張至離譜,小吳的好言相勸、溫情攻勢,都無法得到她一絲絲的溫暖。當初倆夫妻商量好延續銀行貸款,小楓也不願意配合,經濟與情感雙重壓力及變化,讓小吳極近崩潰。從種種的跡象小吳明白了,收入不穩定的他已不再是小楓的生活重心,老婆已經外遇了,把生活重心完全轉移了,仍然深愛小楓的他卻無任何能力能讓她回心轉意。現實是殘酷的,心痛卻必須面對。能找回小楓的心是他最想做到的,但現實卻告訴他,以她的想法及做法,辛苦拮据的生活是她不要的。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小吳每夜的淚水告訴自己,淚水總有流乾的一天,自己一定要堅強起來。為了女兒、為了自己,不懂得珍惜這份愛、這份親情,最大的損失是小楓,因為小吳相信自己一定會東山再起。莉的解析與小吳幾次深層談話,讓我清楚的看到小吳的堅強與韌性。每個人對情感、價值觀都是不一樣的,縱使是夫妻,也只能溝通再溝通。如果配偶是有心的,辛苦一點的日子,怎會有如此問題?以小吳的案例,負責任的他並無讓小楓吃到任何的苦,經過蒐證是小楓結識了有錢的男朋友,價值觀的差距讓這份接近20年的愛情、親情破裂了。在愛情的世界裡沒有誰是誰非,而只有如何取得平衡及如何取捨。心痛的小吳在關鍵時刻,用理性戰勝感性,我想這是我們大家都應該去思考的方向。時間能夠換取空間,眼淚會流乾。很痛,但傷口會痊癒。碰到情感的問題,只要戰勝自己,那人生就掌握在自己手裡。短暫的痛苦只要方向對,熬過它、克服它,自在快樂的人生就屬於自己。
-
2020-08-14 養生.樂活人生
選擇在收入最高的45歲時勇退,夫妻攜手旅行14年!精彩退休靠這些秘訣
南極看企鵝、巴黎看鐵塔、義大利吃披薩…老黑45歲就退休,至今去了超過50個以上的國家,無論眼前的風景如何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身旁一定有老婆Olivia的陪伴!中年後,兩人還能恩愛牽著手到處旅遊,維持快樂婚姻、精彩退休生活的祕訣是什麼呢?老黑與老婆Olivia各有朋友圈,也有不同興趣,以運動來說,一個喜歡瑜珈、一個喜歡跑步,但遇到兩人都有興趣的活動,總會聚在一起,像是騎腳踏車、旅遊。 這樣的婚姻模式,不就是朋友的相處模式嗎?「有人結婚後會說『我不像以前這麼愛得這麼濃烈了』,當然,你不可能愛這麼久的。」 老黑認為,相處久了,友情比愛情重要,能夠舒適地好好相處,一起做熱愛的事,比整天我愛你、你愛我,但無話可說來的重要。 「尤其是退休後,更要把對方當一個朋友對待,不要當成你的附屬品。要比全世界的人更尊重你的另一半。」 以旅遊為例,Olivia是發起旅行計畫的始作俑者,之後老黑再一起加入討論,所有決定,都是兩人的決定。至今兩人一起去了50個以上的國家。 另一半眼中的風景,就是你眼中的寶藏 有次兩人去印度,老黑覺得當地環境髒亂,但Olivia拉拉他的衣角說:「你看印度人的臉上總是掛著笑,沒有一絲怨懟。」旅途上,兩人總能聊出新感受。 當然,旅途中免不了吵架。艷陽天下,兩人在國外人生地不熟,又迷了路,老黑堅持這條路才剛走過,要走另一條;Olivia反駁:「你記錯啦!」兩人開始拌嘴。 老黑說:「通常是我錯,哈哈!」即使會爭吵,老黑還是堅定地說:「另一半,就是最好的旅伴!」 結婚至今快25年了,問起老黑覺得Olivia哪裡最美,他笑瞇了的眼裡仍有愛意:「當然是全部都美!」笑完,他認真得說:「我覺得她個性最美,包容整個我。」 她有很多讓我崇拜的地方,同理心、藝術家個性讓我很愛慕,像剛說的印度,她很容易注意我沒看到的美好事物。」 「我們越來越知道我們是彼此的『伴』,陪伴彼此變老、變病,吵太久對大家都沒好處,婚姻中的時間很珍貴。」在最後一天來臨之前,還剩多少時間呢?很少人能這麼想,甚至將婚姻視為枷鎖,彼此越看越討厭。 世界各地旅遊的基金,來自健全的財務規劃 兩人去環遊世界,一趟就花了160萬,幸好老黑有投資理財的習慣,他分享三大理財秘訣: 1.具備一定的積蓄、妥善投資理財; 2.願意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 3.選擇去物價、房價較低的地方生活。兩人從北京搬回高雄,也力求簡單樸素,能走路就走路、不然就騎腳踏車,減少外食,卻發覺自己吃得更好、也更健康! 他說,投資最重要的還是觀念,把握高收益必定有高風險的心訣,中年投資布局求穩健、被動收入能打平、或超過日常消費就好。 於是理專愛推薦年利息10%-15%的金融產品,他碰都不碰,只選擇年利率4%-5%的金融商品,例如:高收益債券基金、保險等。 因曾在外商公司待過,老黑熟悉海外投資,於是曾在澳洲開戶,「但你要是對當地不熟悉,就不建議特地去開戶,不要把錢放在你不熟悉的地方。」一切保守、知足、穩健就好。 精彩退休的基礎,來自健康的身體 老黑選擇用郵輪環遊世界,雖然比起搭飛機省事、方便,但還是很需要體力,除了做金錢上的投資,他也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資本。 但熱愛跑步、騎腳踏車的他,也難免老化侵蝕,一年半前他罹患青光眼,伴隨著視線越來越狹窄,嚴重可能喪失視力,是種不可逆的疾病。他害怕,卻沒花多久時間就決定動手術,除積極治療外,也更注重身體健康。 「40、50歲之後,身體只有一條路走,就是往下坡路走。」但他依舊樂觀、知足地說:「雖然人都有進步空間,但『現在』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缺再多,我還是會說我現在是100分。」 明年10月初,環繞非洲的郵輪船票老黑已經訂好了! 他在臉書上開心分享:我很幸運,趕上在願望清單打上一個大勾的機會…從這件事我清楚學到「有夢最美,即知即行」的真理,它不止適用於旅行,也適用於人生。 老黑在收入最高的45歲勇敢從職場退休,追尋自己的人生方向;在57歲罹患青光眼,積極開刀治療;59歲依舊對生活充滿熱情,對世界充滿好奇。 不管未知的未來會如何,已知的是,老黑正朝著無憾的美好人生,一步步邁進,而身旁,一定有Olivia的溫暖陪伴。●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極簡人生,也可以活得高貴!老教授的智慧:重視3件事,人生才是最踏實、穩定.退休後失去工作上的角色,你也產生焦慮了嗎?3個調整心態的方式,喜迎快樂新生活.48歲確診乳癌,讓丈夫抱著她大哭 花漾阿嬤:一個疾病的歷程,讓後半輩子變得更棒了
-
2020-08-10 橘世代.時尚橘
擁有愈多,才發現需要的很少!「多些空間給生活、給人,而不是給物品。」
大約從十二三歲開始,我就染上了買書癖,尤其是入社會工作之後,有了經濟自主能力,每週若是不去誠品書店拎幾本書回來,日子好像很難過似的。 通常,我買的書內容都比較理性,平和,這麼多年來只有一本書,光看書名就很讓我感到很驚悚,那是在公元兩千年出版的《家屋,自我的一面鏡子》。這本書名會嚇我一跳的原因是:我想到我的居所……天哪!如果它是我的一面鏡子,那……我的問題可就大了!我要怎樣來描述我的家屋呢?最簡單且直接的說法是:「它幾乎從來沒有整齊過」、「在我的家裡,什麼都有,但是需要用到的時候,我散盡家財買來的東西卻一個都找不到」。我常常這樣自嘲:「我的家裡充滿了昂貴的垃圾。」說它們是垃圾,不是它們本身沒有價值,而是缺乏秩序的儲藏方式,造成永無止境的「找不到」,擁有或不擁有變得無差別,而我因為懶得找,就立馬會去再買一個同樣的東西。若干時日之後,就會發現自己有七把剪刀,好幾本同樣的書,不適用的包包,或是一個幾乎不開伙煮飯的人,竟然有十包以上的白米…… 在《家屋,自我的一面鏡子》書中反覆提到的一件事,就是:我們從小到大被環境或周遭的人灌輸的一些概念,會成為我們性格的一部分,成為一種信念。當我們成年後,有能力擁有一個自己可以隨意佈置的居所時,這些信念就會以具象的方式呈現在自己的家屋裡面。下面我可以舉幾個自己的例子,跟大家分享。 就說買書吧,我為何要無止境的買滿坑滿谷的書呢?因為我有「知識焦慮症」。 我小時候住在屏東,那裡升學率跟都會區有落差,很多望子(女)成龍成鳳的父母,大約在孩子小學畢業之後,就會送他們到大都市去唸中學了,野心大一點的直接到台北,距離最近的也會去高雄吧,我家當時沒有那麼多錢供應我去外地唸中學,必須留在屏東,但父母仍希望我可以考上公立大學。 因此,我最常聽到的是:「你要格外的努力讀書,才有本錢跟人家拼啊。」彷彿書本關係到我整個的前途命運,擁有它,吞下它們,就多了一層保障。 唸完研究所,入社會後,我從事了媒體工作,每個禮拜都要產出新的節目,「吸取新知」再度成為我吃飯的本事,深怕自己漏掉了那些重要的資訊,做出來的報導不夠專業,不夠新穎,會被這競爭激烈的產業淘汰。擁有知識的象徵物—書籍,像是成為一種癮頭,不按時吸兩口,生活將難以為繼。我那整屋子的書訴說著,我靠知識取得安全感。即便我只是買來擺著,有至少一半的書從來沒打開看過。 書籍本身並不會造成家屋內的混亂,亂的原因是:「不願受規範,不願時時物歸原處。」覺得,「人活在世界上,別人立的規矩已經夠多了,何必在自己家裡還要守那麼多規矩?為什麼我在自己家裡還不能隨心所欲?!」 所以,我的書除了會出現在書櫃裡,還會出現在每個桌上、地板上、洗手間的置物架、菜籃裡、某些鞋子上、狗屋的屋頂上…… 除了書籍,還有一些跟媒體工作者專業有關的物品,像是CD、DVD、各類文具,紙張,顏料等。大致也是比照書籍的處理方式辦理,大量地擁有,毫無章法的放置。 最近幾年,我開始用電腦繪圖,曾經所費不貲買的各類顏料,至今不知如何處置,也因為懷念那段習畫時間的自己,所以,這些顏料既捨不得送人,更不捨得丟棄,就這樣……囤積著。在剛才這段描述中,我至少可以歸納出幾個重點,我看見家屋,怎樣成為我的鏡子。 第一個是:自我概念,價值觀,排列出那件事情是最重要的 以我來說,要出類拔萃,要有競爭力是最重要的;方法是讀書,或是擁有書,把知識消化後做成節目。這些信念,是我20到50歲的主要目標。 第二個是:隱藏於心中的叛逆 我在外頭是個不惹是生非的人,因為我不想承擔惹是生非的後果,但在家裡,嘿嘿,那真是「老娘愛怎樣就怎樣!」這種隱藏的叛逆甚至讓我排拒婚姻,因為不想在自己家裡還要配合任何人。 第三個是:前面兩個加起來,既想要有能力又要自由,但得到的,卻是極度的不自由 「什麼都有卻什麼都找不到」的混亂,常讓我陷於自我厭惡中,當我氣急敗壞的尋找某顆藥丸、某份文件,或某雙不成對的襪子時,我會聽到我對自己惡狠狠地說:「我真的受夠你了!」家屋,是自我的一面鏡子,如果有人剛好在我整理好的時後來看我,看到我的書,我的畫,我的音樂和樂器,他可能會覺得這屋子的主人是個知識豐富,有藝術氣息的風雅之士。 那……可能是我的一小部份,如果看到的是幾乎沒有讀完的書,已經放乾了的顏料.,某些已經擺到發霉的CD,那這個家屋反映出來的就是個充滿昂貴廢物的心靈了。這樣的心靈著實令我想逃離,就像我有時必須逃離我的居所,出去透透氣。最近,我那綿延半世紀的的「書籍文具成癮症」得到了一個非我所願的解藥。 我年紀大了,視力大不如前,看書的速度是以往的十分之一吧,改用電腦繪圖,視力也難承受長時間使用3c產品。 漸漸地,我買書買畫具文具的興致降低很多,我也覺得很多大部頭的書,在我有生之年不會再看,更重要的理由是,我已經退休,不再需要事事出類拔萃,我已經「夠好了」。 很多過去霸著刷成就感的東西,不再難捨,我期望我未來的家屋,清清爽爽。多些空間給生活,給人,而不是給「物品」。 我希望有朝一日。當我結束塵世之旅,來替我整理後事的人會莞爾一笑說:「這位老人家真的很貼心,屋子裡一點廢物都沒有,一點困擾都不留給別人。」那我就成了一個真正友善的人了。本文摘自《愛長照》|更多精選延伸閱讀。「別靠旅行逃離倦怠」謝哲青:重點在面對生活、學會斷捨離 。斷捨離必學「丟物術」/原來!不只是整理,還可以讓大腦更快樂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09 科別.泌尿腎臟
攝護腺肥大會不會導致不舉、影響性福?醫師這麼說
父親節剛過,但爸爸的健康不能輕輕帶過。中年爸爸常見泌尿相關問題,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醫師呂其峰表示,40歲之後的男性會漸漸浮現排尿困難、頻尿、夜尿等問題。解決排尿障礙 藥物治療優先呂其峰指出,一般民眾可利用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IPSS)檢查自身有無攝護腺問題,7個問題中,詢問近一個月來,是否有出現尿柱較細、尿液斷斷續續、常需要跑廁所等症狀,0至7分為輕度、8至19分為中度、20分為重度。良性攝護腺肥大會造排尿功能障礙,呂其峰表示,輕度者如不影響生活,無須治療,建議分數達中重度者再進行治療。治療方式並不是依嚴重程度來區分,而是將其分為阻塞性症狀和刺激性症狀兩種類型。呂其峰解釋,阻塞性症狀有解尿困難、尿柱變細、尿不乾淨、斷斷續續等問題;刺激性症狀為尿很急、2小時內會想上廁所、晚上一直起來跑廁所等。兩種狀況皆會以藥物治療為優先,如沒有效果才建議動手術。手術併發症 常見射精無精液手術常見性的併發症為出血、感染,呂其峰指出,攝護腺手術由於會刮除膀胱頸,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膀胱窄、逆行性射精等狀況,逆行性射精意指病人爾後射精時會沒有精液,少部分的人則會有性功能障礙,但比率相當低。呂其峰解釋,男性在射精時,膀胱頸需關閉,但攝護腺手術須將膀胱頸刮除,雖然手術復原後一樣可以有射精的動作,但卻不會有精液,若患者有考慮生小孩則不建議動手術。不過他說,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多數皆已年過40歲、有小孩,較少出現生育問題考量。攝護腺癌 症狀與肥大相似 不少民眾擔心罹患攝護腺問題是否會導致不舉、造成婚姻不性福,呂其峰表示,目前沒有證據指出兩者有相關,攝護腺問題與不舉常發生在年歲較長的男性,因此眾人才會以為兩者有因果關係,其實不然。年紀較大、長期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身體如處於慢性發炎,很有可能同時罹患攝護腺肥大和勃起障礙。除攝護腺肥大的狀況,也有可能出現攝護腺惡性腫瘤。呂其峰說,兩者的症狀一開始差不多,不過一旦體內細胞轉為癌細胞,就變成惡性腫瘤,他強調,良性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惡性腫瘤為兩件不相關的病況,並不會從良性轉為惡性。檢驗PSA指數 初步篩檢工具攝護腺惡性腫瘤晚期,有些人會出現遠端轉移,如淋巴結腫大等狀況,可能會壓迫到下肢循環,如遠端轉移至骨頭,則會出現骨頭疼痛的狀況,一開始的確很難跟良性做出分別,因此需要進行抽血等檢驗,呂其峰表示,男性的健康檢查中,通常都會有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抽檢,可反應攝護腺的大小並作為攝護腺癌篩檢工具,超過4ng/mL,會懷疑有異常。不過該檢驗易受到許多狀況影響,如攝護腺較大、發炎、撞到、剛射精等,數值都會偏高,需經其他工具輔助評估是否有惡性腫瘤。罹患攝護腺惡性腫瘤的治療方式視病情而定,有積極觀察、定期抽血、手術、放射線治療、荷爾蒙治療、化療等。呂其峰指出,國內的攝護腺惡性腫瘤罹患率沒有特別高,且有八成因病情進展不快,不會威脅生命安危,甚至很多患者都是過世後才發現。攝護腺保健錦囊● 不要憋尿、多喝水。● 保持生活作息正常、常運動。● 多吃蔬菜及水果。● 少吃紅肉,以魚肉或植物性蛋白質替代;少吃澱粉,少喝酒及刺激性食物。● 可補充綠茶、茄紅素、南瓜籽、鋸棕櫚萃取物、黑麥花粉萃取物食品。資料提供╱呂其峰醫師
-
2020-08-09 科別.泌尿腎臟
改善充血不足、難起動困境 中醫師教你性福飲食關鍵
男性性功能障礙是個古老問題,中醫傳統對性的問題較不避諱,宮廷祕史或後宮祕方,仍有很多方藥流傳下來。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中醫科楊哲彥醫師表示,「性」在今日社會已由被動、傳宗接代、種族延續的角色,轉變成主動積極,是維繫婚姻及家庭美滿的重要一環,中醫科門診中也不乏主動提出、希望藉由中醫診斷治療,能獲得改善的民眾。三個層面 掌握幸福關鍵楊哲彥指出,民國60年代的商業廣告就把「男性性功能障礙」的型態描述得很逼真:「勃起無力、勃而不堅、堅而不久」。對中年爸爸來說,這三種情況常同時出現,以臨床觀察與診療經驗,要改善或強化中年爸爸的性福,只要在三個層面掌握及調理好,甚至到老年仍可享受滿意的性福生活。1.心理層面第一,性伴侶的需求如較被動時,先懂得溫柔的前戲,否則被拒絕的挫折感會影響勃起的表現。第二,進行中表現不佳而被否定時,要有足夠的心理防衛模式,這次被否定,下次就好好表現,信心不足常是性表現不佳的重要原因。2.生理層面包括慢性疾病、睡眠不足、飲食不節、工作過勞,要有所作為,就要調理好疾病、飲食及生活習慣,否則必有「力不從心」的感嘆。3.環境層面干擾因素如訪客、電話等要先管制,常被中斷也是性表現的剋星;情境偶而變化或調整,地點及姿勢對性表現有改善的效果。常食冰冷 充血不足難啟動此外,中醫在藥方及食材方面,在歷代都有很好的文獻可供選擇與參考:1.藥方:採用補腎、固腎的方子,以六味地黃丸的加減方較多,如金鎖固精丸、濟生腎氣丸、桂附八味丸、知柏地黃丸、左歸丸、右歸丸(左腎右命門)等,仍需依體質不同而有所加減。藥物如杜仲、淫羊藿(仙靈脾)、何首烏、五味子、骨碎補、續斷等,對充血不足及持久都有改善的效果。2.食材:除了燥熱體質外,建議過於寒涼的食物與水果,盡量避免攝取過量,譬如蘿蔔、空心菜、白菜、西瓜、苦瓜及冰凍的飲料水果等,否則易充血不足,無法起動。相對的,多吃蔥、薑、蒜、韭菜、胡椒、辣椒及蝦蟹等較溫補的食材,對充血勃起應有助益,但燥熱體質者要減量。楊哲彥建議民眾保持適度運動與練功,例如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甩手操等,都是不錯的基本養生活動,「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掌握好三個層面,中年爸爸的性福就輕鬆圓滿了。作息規律 穩定血管健康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陸兆明指出,從西醫觀點,提供中年爸爸維持性福的建議,包括心情放輕鬆、不熬夜、不抽菸、減少肥胖、改變生活習慣;50歲以上,應調整工作內容及人生目標,勿整天拚命工作;維持適當運動,運動時須使心跳達到每分鐘100~120次。另外,也應保持性生活,有每周規律的射精,且兼顧心靈層次的提升,才能有美好的性愛品質。推薦的食材,例如有助血管功能、補充男性荷爾蒙的食物,要注意飲食均衡,勿偏食,減少高油、高熱量、高鹽、高糖的食物,多攝取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含鈣、鎂、鋅的飲食,例如:海鮮、韭菜、堅果、核桃、羊肉、蛋、乳製品、豆類、綠色蔬菜等。當男性荷爾蒙低下攝護腺癌、呼吸中止患者 不宜補充睪固酮什麼情況該就醫補充男性荷爾蒙(睪固酮),是否有副作用?陸兆明指出,抽血檢測睪固酮是否確實偏低,再配合是否有睪固酮偏低的臨床症狀,例如性欲降低、體力變差、生活缺少樂趣、常沮喪、易打瞌睡、勃起功能不夠硬挺、工作表現不佳等,再由醫師判定是否需補充。要提醒的是,有攝護腺癌及睡眠呼吸中止問題的人不宜補充男性荷爾蒙,因會刺激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加速,也會使水分滯留體內。還想生育者也不宜,外來的睪固酮,會讓睪丸誤以為身體已有足夠睪固酮,使精子製造停頓。另外,睪固酮會刺激身體製造紅血球,使血液變稠,若血液中紅血球比例(血球容積比)偏高者,應避免補充睪固酮,以免血管栓塞。
-
2020-08-05 性愛.愛情診療室
王瞳艾成結婚/愛人不忠有一就會有二?兩性專家想得跟你不一樣
2020年7月28日,33歲的王瞳與38歲的艾成登記結婚了!兩人愛情長跑9年,歷經分分合合,如今開花結果,艾成形容兩人的愛「已超越挑戰和艱難」;王瞳則謝謝艾成,是他讓自己明白「不離不棄、無條件接納的愛」。兩人還分別發表一份聲明稿,對外宣布,接下來的路無論高山低谷,他們都會攜手同行。【艾成聲明稿】我是艾成首先,先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心,這次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告訴大家,是不想浪費過多的媒體資源,以及在工作場合上模糊了焦點。和世上很多成功的男人比,我一定差遠了…但我有一顆為瞳瞳捨命的心和永不離棄的愛,也許有人會笑我很笨很傻,但從九年前在一起到我被鬼附,瞳瞳對我的不離不棄,遠大於我對她的付出。在我最狂妄自傲的時候,在我最糟最不堪的時候,常人都束手無策,避之唯恐不及的情況下,瞳瞳無怨無悔的陪在我身邊。每個人都會經歷高山低谷,我自己也是,我們都是。但我們對彼此的愛,已經遠超越這些挑戰和艱難。並且因著神的愛給我們很多確據和得勝的力量,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從2020年7月28日起,我們在神的見證和親友的祝福下決定攜手一生,謝謝大家一路走來的關心與祝福,皇天不負苦心人,更要祝福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王瞳聲明稿】我是王瞳,首先,先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心,這次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告訴大家,是不想浪費過多的媒體資源,以及在工作場合上模糊了焦點。9年了,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卻佔據了我人生中最關鍵的部份。謝謝這段旅程中的驚心動魄,尤其是2019年,讓我狠狠地上了一課。也因爲如此,吳姍耘小妹妹,必須長大了。這些時間,我過得很艱難,也很痛苦,但我決定將這一切過程,都轉化為心裡的刺青,它們時時警惕我,未來的路該如何走得光明磊落。我要感恩這些絆腳石,雖然讓我跌了滿身傷,但卻讓我重新看待了我跟艾成的感情,清楚看見真正的愛,是什麼模樣。我要謝謝艾成,他讓我明白,什麼是不離不棄,無條件接納的愛。更感謝上帝給了我一個迴轉道,在這些不堪之後,祂仍張開雙手,帶我走向祂為我所預備的道路。今天是我與艾成登記結婚的日子,九年的時間,或許是漫長,但能有今日,我們都非常感謝彼此,感謝上帝的帶領。未來,我們將一起為我們的人生負責,並建立在基督裡的家庭,無論高山低谷,都定意一起走過,若非這些風風雨雨,我們無法生出堅定的愛與真摯,我們會帶著這份堅持,繼續寫下艾成與吳姍耘的故事。新的下半年,新的身份,新的旅程,將要開始。我是蔡太太,請多多指教。另一半不忠,到底該不該選擇原諒?2019年,王瞳與馬俊麟承認婚外情一事,讓人不免重新思考婚姻的命定題——當另一半有過不忠的行為,會一犯再犯還是洗心革面?人們常說有一就會有二,選擇原諒對方,必定抱著更高的風險走下去,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伴侶一再欺騙你,你該選擇原諒嗎?如果原諒了,他們會不會再有這樣的行為?美國知名兩性專家Dr. Tammy Nelson認為,其實人會做出欺騙、不忠貞行為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受到環境影響,也有可能是個性因素,可是這並不代表他們未來「一定」會再做出欺騙的行為。Dr. Tammy Nelson表示,假設你的伴侶從事生意相關的工作,或是經常接觸那些在道德上不被允許的欺騙性活動,那麼他就有相當高的機會出現反覆欺騙的行為,「這是因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經經歷了不少『欺騙』的過程,因此對他們來說,欺騙一事顯得更加得心應手。」Dr. Tammy Nelson還說,那些會重複出現欺騙行為的人,除了可能受到工作環境影響,絕大多數還是喜歡大膽創新、驚險刺激的冒險家,此外,對方如果曾經有過多次外遇經驗的話,往往更容易做出欺騙的行為。不過,這些都不代表他們永遠都會是個「騙子」,Dr. Tammy Nelson坦言,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根據個人的經驗分享,一旦經歷過感情不忠過程,他們往往會認為自己是專家、自己說出的話就是金玉良言;但事實是我們不該去管其他人說了什麼,因為並不是每個騙子都是永遠的騙子,也就是說同一套模式並不該被套用在所有人身上。話雖如此,但Dr. Tammy Nelson不是要鼓勵每個人盲目原諒不斷做出欺騙行為的對方。Dr. Tammy Nelson指出,如果你的伴侶持續地欺騙你,並且完全沒有悔意,你就該毅然決然的斷開這段關係,「沒有悔意不一定和連環騙子畫上等號,但這代表著你和你的伴侶之間的關係根本不可能長久。」最後,Dr. Tammy Nelson給曾經在感情中經歷過對方不忠的人一些建議。Dr. Tammy Nelson認為,與曾經有過感情不忠的對象再次重來是有可能的,首先你要處理好自己心裡的傷痛,再來,你得好好與伴侶坐下來談談不忠貞行為的背後動機,而不是確定每一個細節,接著,彼此都應該擬好一份一夫一妻制的新協議,才能真正有意識的共創一份新關係。資料來源:Dr. Tammy Nelson
-
2020-08-03 橘世代.健康橘
健身教練秘密觀察:迷上健身的太太很多有這特徵
阿強當健身教練好幾年了,他慢慢歸納出幾種常見的客戶類型,在熟女以上的年齡層,最常見的類型就是「婚姻不幸福」。阿強說,這些太太都相當拚命訓練,把身材維持得很好,一部分人會找機會約教練私下吃飯、出去玩,有些教練會配合製造一點曖昧,以留住客戶。已經結婚生子的阿強就靠著戴婚戒、不時聊起老婆和育兒經,和這類客戶維持友善的安全距離。性學博士、悠仁婦兒聯合診所副院長周吟柔分析,男性主要透過視覺來感受性吸引力,因此女性結婚前,會比較積極維持外貌和身材。完成結婚生子的任務之後,女性因為負擔較多家務,通常也無暇顧及身材的維持。周吟柔表示,當先生將注意力轉移到小三或其他年輕貌美的女性身上,太太驚覺不妙,才有動機要追求年輕,「因為身體年齡無法改變,就會去健身,恢復以往的身材。」另外加上孩子已安全長大,母職階段任務達成,女性的性功能又在四十幾歲才達到巔峰,過去被母性所壓抑的純粹慾望會浮上檯面。台灣大學學生心理輔導中心臨床心理師洪千惠表示,現代社會文化、教育、勞動力、人生價值觀念都已與傳統不同,女性的自主性和獨立能力都提升。一方面女性較能夠表達個人情緒或婚姻狀態,一方面女性有比傳統時代有更高的意願和能力去選擇家庭以外的活動,自我照顧的方式更多元。洪千惠分析,雖然俗話說「女為悅己者容」,但女性積極改善外型,不見得純粹是為了討好或報復伴侶,也有讓自己愉快的成分。藉著投入運動,女性可能得到歸屬感、滿足與人連結的需求;身體變得更健康強壯,也滿足了自己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身材曲線變好,自尊與自我實現等高層次需求也獲得滿足。洪千惠表示,討好或報復對方,不會讓自己更快樂,特別如果對方沒有出現自己預期反應,長久下來往往會產生憤怒、失望、挫折等負面情緒。這種做法也是將自我的快樂和價值,建立在他人的評價與回饋上,會使女性失去自主性和自尊。面臨到太太出走的壓力,先生該怎麼辦?洪千惠建議,可以多關心太太,並且幫助太太理解,自己很珍惜她,當她需要時,自己都願意陪在她身邊,提供適當的回應。婚姻是兩個人的事,要安頓彼此,度過難關,洪千惠建議雙方都要練習「正念溝通」的態度與方式,展現同理、支持、不輕易評價批判的態度。正念的定義是「刻意的」將注意力放於當下,對一刻接著一刻的經驗「覺察」而「不給予評價」。聆聽者不急著給予想法或糾正打斷的,允許與自己全然不同的立場。表達者以和善、慈愛的態度傳達自己真正的需求,並非以期待、要求、指責對方。精選延伸閱讀↘↘↘。請問潘若迪/50+運動原則「可以慢,但不可以斷」。退休後「做自己老闆」 健身設目標,3個月拿全國冠軍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01 養生.樂活人生
是當公主還是女傭?影響女人一生最重要的四個階段
人一生當中,會遇到許多改變自己的人,或是改變他人的機會,女人更是如此。一個女人一生中會經歷多種感情,不管是親情、愛情或是友情,每個階段都有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一生。在每段感情過程當中,女人都要懂得好好把握生命的時光,有些事一旦錯過了便難以再加選擇。現在就看看影響女人一生最重要的四個階段,你又走到哪裡了呢?十九歲:決定當公主還是女傭一個人的人生從十九歲那年開始,這一年你可能考上了大學,走進了相對自由開放的生活,戀愛隨之開始。戀愛是一個女人人生的始發站,不論之前你的生活有多糟糕,是父母離異還是家徒四壁,從戀愛那天開始,你就是個公主。越成功的女人做公主的時間越長,當然,或許大多數的女人在戀愛中是主動放棄自己的「公主身份」而轉業當上「女傭」的,實際上對於你的男朋友這不是個好夢,娶了公主就是駙馬,娶了女傭只能做個長工。二十八歲:千萬別著急,嫁得晚更要嫁得好公主可以離婚,可以再嫁,可以擁有無數個駙馬,但二十八歲時若還沒找到駙馬,可能有許多人便開始著急了!很多女人就是在二十八歲前後匆匆把自己嫁出去,嫁完以後又突然發現選錯了人,越想越懊悔!既然已經晚了,就不在乎再多等幾年,成熟的新娘未必不漂亮,嫁得晚更要嫁得好,二十八歲的你,千萬別著急。女人一生幸福與否,決定在這四個年紀?三十六歲:心過得踏實才不會倦怠已經是人生中的第三個本命年了,大多數人總覺得自己這一年運氣特別差,於是理解為天命使然,其實大錯特錯,全是人本身的問題。活了半輩子,人生和婚姻都進入了疲憊期,看著身邊的老公老婆怎麼都打不起精神,這個年齡的人外遇指數最高。人生需要驚險刺激,中年人也不例外,本命年裡要想過得好,心得踏實,心穩住了,外鬼也不敢來了。五十歲:別讓心病擾亂人生規劃大多數人在五十歲左右這幾年都有些不順心,孩子一般已經畢業,但工作戀愛往往不順心,叛逆期還沒過去,處處都跟爸媽逆著來,公司人員調整面臨提前退休,剛剛五十,卻覺得未來不知如何打算。很多人五十出頭便出現了許多症狀,以前不見有什麼大毛病,但一病起來便如山崩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病使然。五十歲了,人生已經大半,愛別人不如愛自己,常常體檢,多活幾年,看著孫子一輩長大成人,是今後最大的樂趣!
-
2020-08-01 性愛.性福教戰
外遇不是從性器開始,這件事才是關鍵!童嵩珍:兩個人的性愛很好,一個人也行
性方面如果很壓抑,就容易看人很不順眼;荷爾蒙協調,身體才會舒暢、精神才會好。有不少夫妻一旦願意打開心房,慢慢敞開自己、享受姿勢,就像『重新結一次婚』,恢復感情,甚至感情比過去更好。「最後他們都哭了,原來過去給的『愛』,都不是彼此要的......」十多年前就力排眾議、專注於性議題研究的童嵩珍,不知協助了多少性生活不協調的夫妻破鏡重圓,伴侶重新恩愛如昔,只因護理背景的她,看到了個案的辛苦,來自身體,也來自心裡。於是,她前往歐美國家取經,走了一條孤獨的路,成為臺灣少見的「性治療師」。 「我的個性是,覺得對的事就去做,有困難就去處理,我相信我能克服。即使遇到許多難題,我不覺得我辛苦,我覺得是幸運的人,有這個機會讓自己不斷成長。」 性生活要圓滿,女人需要「被愛的溫度」 曾是護理師的童嵩珍,挑戰的是社會氣氛,開拓的是專業領域,卻也要面對來自過去長官、同事、前夫、孩子的各種反對或懷疑的聲音,個案也會不客氣地質疑:你要如何證明是你幫助我變好的? 但韌性十足的她,始終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她看到了大家避而不談的「性障礙」,雙方性生活不順利,其中有長期被忽視的痛苦,也有解救生命的解藥。 「許多人希望一次就好、吃藥就好、能不能快點好?可是女人要的,其實是心裡的感受,女人需要的是溫度與滋養,被愛、被關心、被理解。」 來找她的團隊協助的伴侶們,小至18歲,大至80歲,千絲萬縷的糾結何止性愛而已。 外遇不是從性器開始,「被忽略」才是關鍵 「有一對夫妻來諮詢,一開始老公就不斷批評老婆不願配合。我問他們兩人,是『不會』,還是『不想』;老公搶說是『不會』,老婆則同時說是『不想』。兩人的認知是完全不同的。」 「後來我把老公支開,聽老婆單獨傾訴。她才說,兩人結婚一開始是正常的;但懷孕時,自己想保護小孩不想做,卻也得配合老公的需求,等生完小孩後,因為小孩會哭鬧,先生便說要單獨睡,等小孩大了一點,老公就要她開始配合上床。」 「所有都是老公的需要,那老婆需要什麼呢?她回答,『我需要我的老公陪我吃頓飯、看場電影,我想要被關心。」 「性愛不協調,通常生活其他面向也無法協調。來到我這裡的夫妻,我會帶他們看清楚,不改變的結果會是什麼。夫妻關係需要有溫度,如果總是一人在配合另一人,妻子最後會變成『木偶』。兩人的需求如果一直沒有說出來,才容易有第三者、外遇。」 童嵩珍提到,有時是男性很粗魯,但不在乎另一半需求的女性也不少,關係要學會給予與接受,這也是她成為性治療師的最後宗旨:引導每個人走向人生真正的幸福。 「外遇不是從性器官開始的,而是從『比較』開始。有不滿又不說,長期下來,有些人會選擇『換一個人』重新開始。」 熟齡後的婚姻危機:不知道對方想要什麼 50歲後熟齡的性愛煩惱,若是生理上需要協助(例如陰道乾澀、勃起障礙等),相對容易得多。但通常敲門進來的夫妻,狀況可不是表面上講得那麼容易。 「如果要提升性技巧,坊間課程多得是,可是性技巧再高超,『磨刀後』也要有使用的機會。50歲會來諮詢,通常是關係遇到了困難,男人退休有錢有閒,想要新奇刺激;女人這時發現不對了,過去重心都在小孩身上,現在才煩惱,要如何把老公『抓』回來,是要磨練性技巧嗎?」 「有沒有想過,如果夫妻兩人已經很久沒談心,就算穿上性感馬甲,老公就會回來嗎?夫妻雙方要願意把內心真正在意的表達出來,如果我們真的愛對方,就會願意為關係多做一些努力。」 不用委曲求全,一個人的性愛也很放鬆 「我認為女人要先獨立起來,首先經濟獨立,再來是生活獨立,問自己,真正想留在這個家嗎?而不是因為習慣。多培養興趣、認識新朋友,看看外面的世界,當自己成長了,再問自己,還有沒有想要這個老公?如果要,那就一起努力,如果不要,瀟灑離開也不見得是壞事。」 「女人不要以為愛對方,就要給出性;男人也不要以為,你愛我就要給我性。最好的當然能夠性愛合一,但性歸性、愛歸愛,無法交換或取代。」 童嵩珍說,第二人生至少還有20、30年,可以很快樂地走完人生,關係危機其實也是轉機;如果最後選擇一個人走,性愛也不見得一定要有對象,一個人自慰也能很放鬆。 創造美好性愛,熟齡也能享受魚水之歡 童嵩珍清晰地給予諮詢對象專業的意見,協助個案改善對性生活的障礙,很多時候,她梳理的是心裡上的千千結,只要願意說出來,就有解決的機會。 「性方面如果很壓抑,就容易看人很不順眼;荷爾蒙協調,身體才會舒暢、精神才會好。有不少夫妻一旦願意打開心房,慢慢敞開自己、享受姿勢,就像『重新結一次婚』,恢復感情,甚至感情比過去更好。」 「不少50多歲的姐妹有『陰道痙攣(註)』的問題,夫妻結婚超過20年,從來沒有『完全』行房過,我問她已經到了這個年紀、孩子們也都上大學了,為何還想解決?」 「她說過去因為覺得羞恥而不敢求助,但正因為孩子大了,想要給婚姻『一次機會』。過去老公外遇不斷,她都忍下來了,可是現在的她,想到人生還有多長呢?她不想再忍了,如果經過協助,她可以順利行房的話,就試著跟老公重溫愛火,不行的話,就乾脆離婚,她要去追尋自己的人生。」 「結果是她的問題改善了,也跟老公重修舊好,現在過得快活得很。有時候我們在給別人機會,也是在給自己機會。人永遠不要以為可以改變別人,我們只能改變自己。」 留下夫妻美好回憶,年過80也能找回性福 雖然童嵩珍是「性治療師」,但她見證的反而是破鏡重圓的愛情故事,早已超越一般人對於「做愛」的解讀,也留下不少令人感動的故事。 「來找我協助的對象,最高有年紀超過80歲的爺爺級人物。我也問他,為何你跟你太太年紀這麼大了,還想要來尋求協助。他說,『因為我們都不知道接下來還能活多久,需要在進棺材前,還能有一次美好的回憶。』你說,我能不協助嗎?」 生命走向美滿有很多種方式,而童嵩珍協助大家走向圓滿的途徑,是許多人容易壓抑的「性愛」。當人生走到中年之後、熟齡之後,我們還有多少青春可以揮霍、可以逃避呢?成熟之後的「和好」,也別忘了給自己有溫度的性愛,兩個人很好,一個人也可以很愉快。 註:陰道痙攣是恥骨尾骨肌的條件反射,會導致陰道內壁肌肉猛烈收縮,造成性行為疼痛。●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人到中年夫妻感情逐漸變淡?婚姻長久的秘密:少一點「自己」,多一些「我們」.退休是完全做自己,沒有長官可以指揮你!江育誠:第二人生,我就是自己的老闆.感冒、皮膚癢、鼻過敏,原來是肺太虛 中醫:必按3大穴位顧肺
-
2020-07-31 科別.婦科
肚子變大可能是婦科腫瘤!醫師:水瘤大小是關鍵,若有這5點病症要當心
肚子變大別以為是發福,當心可能是婦科腫瘤。南投一名年約85歲簡姓阿嬤,多年來覺得肚子圓鼓鼓的,原本以為是老年發福未特別留意,不過近期經常感到腹脹,漸漸的吃不下,甚至出現便秘、解尿困難,經檢查後發現卵巢有兩顆大水瘤緊緊相連,共約17公分,經手術切除腫瘤後,腹脹、排泄問題都獲得改善,肚子也消了一圈。水瘤大小是關鍵,有5症狀要當心 鍾文振醫師是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暨婦產科醫師,他表示卵巢水瘤其內容物幾乎是清澈的液體。 大部分水瘤是良性的,如果直徑小於5-6公分,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大多建議定期回診追蹤,無需開刀。 但超音波顯示阿嬤兩側卵巢水瘤加起來有17x7.5公分,將近2.3公斤重。 水瘤5大症狀要注意1.腹脹2.腹痛3.便秘4.噁心5.嘔吐 水瘤經過手術後一身輕,一勞永逸 阿嬤初期不適時,在家屬陪同下到中部醫學中心就醫,當時醫師建議手術,不過家屬考量阿嬤年邁,不捨他動刀,因此醫師安排抽吸治療,減緩不適。 但治標不治本,不到半年再度復發,阿嬤甚至難以進食,相當難受,改至住家附近的南投醫院就醫,在鍾文振主任與病人、家屬討論,且在麻醉科醫師作術前評估後,決定選擇手術治療。 術後阿嬤直喊肚子輕鬆很多的感覺,慶幸有接受手術,一勞永逸。 年紀並非是手術風險!及時就醫是上策 年紀並非是手術的唯一風險,在麻醉科醫師謹慎評估下,年長者仍可接受手術治療,恢復正常生活。院方建議若家中長輩身體不適,應安排就醫,與醫師溝通安排最適合的治療,提升生活品質。●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人到中年夫妻感情逐漸變淡?婚姻長久的秘密:少一點「自己」,多一些「我們」.退休是完全做自己,沒有長官可以指揮你!江育誠:第二人生,我就是自己的老闆.感冒、皮膚癢、鼻過敏,原來是肺太虛 中醫:必按3大穴位顧肺
-
2020-07-30 性愛.愛情診療室
非婚不可?我不過將就的人生,也不會成為你湊合的對象
「將就」能一點點毀掉你的人生,連帶讓那個被將就的人,一生都瀟灑不起來。幾年以前,我大姐相親,雙方家長都彼此看好,她和那個男孩也覺得對方是個適婚對象,一路幾乎要走到訂婚的地步。那時我問我姐:「你喜歡他嗎?」她回答:「哪有那麼多喜歡,只不過覺得還算順眼,將就著結婚罷了,畢竟我也不小了。」可是,因為沒有絲毫心動的感覺,不管是我姐還是那個男孩,都表現出極為強烈的婚前不安。直到有一天,他們彼此攤牌,坦誠心裡的真實想法。那個男孩對我姐說:「我覺得你很好,可是我們真的要這樣帶著將就的情緒結婚嗎?我不想將就,也不想成為你將就的對象。」他們最終分手。我姐後來說,轉身離開的時候,她一點落寞的感覺都沒有,反而覺得心裡那塊石頭終於落了地。那一刻她終於明白:原來內心深處,一段將就的婚姻會令她如此畏懼、逃避。她一直慶幸還好當時沒結婚,也一直慶幸此後終於內心坦蕩,敢於不將就,所以才有如今的良辰美景、大好姻緣。我和我姐一樣,對待感情從來不願將就。當年結婚我曾對那人說:如果你不愛我,或者並非心甘情願結婚,完全可以告訴我,我絕不貪戀任何勉強得來的人或物,因為我不想成為別人勉強湊合的對象。所以,當身邊一些朋友問我該不該將就結婚的時候,我都會反問一句:為什麼要將就?你這麼一個光芒四射的主角,幹麻要跑到別人的世界當一個不起眼的配角?你這麼一個對愛情認真的人,為什麼要配合別人演一齣鬧哄哄的惡俗連續劇?而你又憑什麼委屈了自己,還要委屈別人成為你將就的對象?知道什麼是將就嗎?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讓步,是一種充斥著不甘心的屈服。而你,那個甘願成為別人將就對象的人,在別人眼中不過是退而求其次的次級品,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缺憾。好的婚姻真的是將就不來的。如果你是一個對待感情夠認真的人,千萬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一旦你將就了,那些心不甘情不願最後都會瘋狂報復你。無數次午夜夢回,你那顆心都會蠢蠢欲動,你會後悔、會埋怨、會一遍一遍地問自己:如果當初不那麼湊合,如果當初敢於堅持內心,是不是如今也能擁有讓人豔羨的幸福?因為你的將就,你讓自己變得糾結,更讓別人成為你將就的對象,陪你承受那份委屈,不覺得很不公平嗎?在電影《西雅圖夜未眠》裡,女主角安妮早已訂婚,但對未婚夫沃爾特卻始終缺少一些怦然心動的愛情。直到她在電臺裡聽到男主角山姆的故事,發現自己整個人都被山姆的深情、溫暖所吸引。一次又一次,她按捺著心動,強迫自己嫁給沃爾特,卻一次又一次覺得心有不甘。當她對沃爾特坦白內心的時候,我曾以為,沃爾特一定會取笑她、無法理解她,然而沃爾特說:「我不要成為你將就的對象。」多麼擲地有聲的宣言,那不僅是對女主角的成全,更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安妮有安妮的選擇,但沃爾特有沃爾特的驕傲。電影的最後,每個人都選擇了讓自己不將就的人生,所以他們收穫了不折不扣的幸福。我一直在想,如果當初安妮嫁給了沃爾特呢?也許終此一生,她都會對山姆念念不忘,把自己的心一分為二,可是,那樣的婚姻要來何用?又或者,她終究不能湊合下去,結了婚,再離婚,可是真走到這樣的境地,豈非本不想傷害別人,但反而傷害得更徹底?電影裡的沃爾特說:「婚姻之路,本來就已經夠坎坷了,每個人都應該全心全意相待。」是啊,將就本來就是一種傷害,它能一點一點毀掉你的人生,連帶讓那個被將就的人,一生都瀟灑不起來。我不稀罕將就,哪怕無數人以過來人的口吻告訴我:「其實什麼愛不愛的,婚姻根本就是那麼一回事,愛得再天崩地裂,也不能當飯吃,三五年之後,也就煙消雲散,下班後大家打開電視一起看長篇連續劇,人生就是這樣的。」可是看電視也有個講究,歡歡喜喜、恩愛成雙地看,是一種人生;哭哭啼啼、貌合神離地看,又是另一種人生。既然婚姻不過就是日復一日地澆花、洗衣、看電視以及吃吃飯、聊聊天,那我憑什麼不找一個我喜歡的人,又憑什麼要選擇將就而成的那一種無奈?既然,老天還給了另一種不將就的歡喜,我又不是傻子,幹麻委屈自己。千萬別將就,唯有你敢於不將就,才能從老天手裡,拿回本屬於自己的驚喜。好的婚姻真的是將就不來的。一旦你將就了,那些心不甘情不願最後都會瘋狂報復你。【以上摘文選自《超越自己就美,管她什麼完美》、作者: 林宛央、圖文提供:幸福文化】
-
2020-07-28 養生.樂活人生
47歲是人生「幸福指數」反彈關鍵!中年危機的應對,決定老年快樂與否
編按:人們常說的中年危機是真有其事嗎?美國一項跨國研究發現,人對於生活的滿意度和年齡有極大的關聯。不分收入、種族、國籍,47~49歲都是多數人一生中最憂鬱的時期。為什麼中年人特別容易陷入情緒低潮?從生理、心理等層面下手,提早做準備,才可能讓老年愈過愈快活。中年的你,過得快樂嗎?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知名經濟學者David Graham Blanchflower今(2020)年發表了一項引人注目的研究,指出人一生的「幸福指數」呈現 U 型曲線分佈:多數人都認為童年是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期,隨著年齡增長,煩惱愈多、對生活的滿意度愈低。這種憂鬱感會在47~49歲之間「觸底」,50歲以後才開始緩緩回升。這項研究的出現,為人們熟悉的「中年危機」找到了具有普世性的科學證據。Blanchflower的研究橫跨全球132個國家,資料的來源包含了南極以外的全球各大州。研究人員排除了健康、收入、職業、婚姻、子女等變項,請受試者評估自己的整體生活滿意度。統計的結果,讓Blanchflower相當訝異。「幸福指數」的測量尺度以1分為最低,4分為最高。以美國為例,20歲年輕人的幸福指數高達3.38左右,30歲時就降至 3.16。此後分數一路下滑,在47~49歲時來到一生中的最低點 3.11。約50歲過後,分數開始明顯的逐年上升,等到80歲時回升到相近於20歲的3.35。且不僅是美國,其他各國的資料也呈現相近的趨勢。中年幸福和財富無直接相關 重點是能否自己肯定人生上下半場的轉折點,為什麼特別容易陷入低潮?Blanchflower指出,這個現象很難找到單一歸因,但快樂與否和經濟條件並無絕對關連。研究的資料來源包含了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平均來說,前者的人民在47.2歲時「幸福指數」最低,後者則是48.2歲,顯示中年危機不分收入高低。Blanchflower 認為,中年人的情緒低落,或許和自我期待與現實間的落差有關。在生命的折返點,人們會回過頭檢視自己的生命軌跡:在工作、關係、財富等不同領域,自己是否達到了理想中的成就?答案未必盡如人意。特別是在這個社群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人們更傾向認為他人過得比自己好。不過,好消息是憂鬱狀態並不是永久的。年紀增長,人累積的智慧愈多,愈有能力解決生命的難題。近年來生物學家對人猿的研究顯示,猿猴和人一樣,在「中年」時情緒最為低落。這代表,中年危機也可能是種生物本能。憂鬱的情緒會促使我們採取行動、做出改變。增加生存機會,迎向更好的老年。為自己準備「中年危機」工具包 迎向快樂老年身處低谷的時候,如何才能讓「幸福指數」觸底反彈?Blanchflower認為,除了制度性的社會與經濟支持,例如國家福利、健康保險等,中年人必須有一張屬於自己的人際安全網。當你感到寂寞或悲傷時,家人、朋友,或者任何能夠在情緒上支持你的社群至關緊要。醫療網站 《Healine》同樣指出,友誼的重要性確實不容小覷。英國倫敦大學的公衛研究顯示,女性在45歲時所擁有的人際網絡多寡,和她在50歲時的幸福感呈現正相關,其影響力甚至高於家人。有一群能分享心事的朋友,會讓中年變得沒那麼難熬。不過,如果既有的人際網絡無法解決你的問題,也可試著尋求專業協助。心情低落、焦慮等症況都可能和荷爾蒙失衡有關。和醫師聊聊,對症下藥可以更快改善情緒困擾。此外,《Healine》為中年憂鬱者整理出幾個度過難關的原則:生理上,照顧自己的身體。心理上,調整看待事情的角度。以前者而言,天天吃足彩虹七色蔬果,攝取雞、魚等白肉所含的精益蛋白質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提升生活品質。菠菜、堅果等食物富含微量元素鎂,乳製品、肉類所含的色胺酸是合成血清素、褪黑激素的原料,會讓人晚上睡得更好、減少焦慮。鬱悶的時候,不要把自己關在家裡。一份紐西蘭的研究指出,凝視藍色的實體空間能有效降低壓力指數。日本專家則提出「森林療癒」的說法,走在樹林當中,新鮮空氣和芬多精會讓人放鬆、轉化負面情緒。心情低落時不妨出門走走,看海賞樹,向自然尋求療癒的力量。心理層面,請多肯定自己。懷疑自我價值時,找一張紙,一一寫下你成就過的事:不只是獎項、文憑、工作頭銜,還有那些你度過的低潮、曾受你幫助的朋友、被你愛過的人、旅行過的場所、讀過的書、被你照顧而存活下來的植物⋯⋯。回首來時路,你會發現自己做得比想像中還要好。相信「明天會更好」 為自己找生活的動力看得見未來,才有力量從低潮中站起來。想想有哪些事情,是你一直以來想做卻沒時間做的?試著為自己擬定幾個計畫,例如註冊線上課程、研究新的興趣,甚至是發展副業都好。哪怕只是很小的目標,都會為你帶來新的生活動力。除了上述對策以外,63歲的英國《衛報》資深專欄記者John Crace也以幽默口吻,提醒人們面對中年危機應有的態度。對健康,不要疑神疑鬼,每次咳嗽都以為自己得了癌症。對伴侶,在嫌棄對方之前不妨照照鏡子,打消「向外發展」的念頭。對孩子,要記得能平凡快樂比成為菁英更好,無需把彼此弄得緊張兮兮。最重要的是,永遠相信未來會更好。當下的焦慮、失落、對生命價值的懷疑都有釋然的一天,取而代之的是老年的智慧和圓融。中年危機,其實就是促使我們反思人生、做出改變的契機!資料來源/Greater Good Magazine、Prospect、The Guardian、Inc.、PNAS、Healthline原文:47歲是人生「幸福指數」反彈關鍵!中年危機的應對,決定老年快樂與否
-
2020-07-26 名人.林靜芸
林靜芸/男人在婚姻關係的盲點
網路上有一個問題被廣泛討論,題目是一個女孩即將到男友家吃飯,女孩在網路上詢問:「飯後要不要洗碗?」網路上有許許多多的回答。有個電視台還作了調查,被問到的女孩有人肯定的回答:「要幫忙洗碗,因為可以表達感謝並顯示家教。」也有人給了否定的回答:「不幫忙,因為自己是客人,而且第一次出現就洗碗,恐怕以後終生要洗碗了。」節目也詢問幾個未來的婆婆,回答倒是千篇一律:「希望兒子的女朋友會幫忙洗碗。」關於洗碗,我的親戚間流傳一個笑話,大伯母是威嚴十足的婆婆。她去美國看兒子,發現兒子在廚房洗碗,當場指責媳婦,「女人該作的家務事,不要勞煩男人。」讓媳婦下不了台。大伯母美國之行也去了女兒家,見到女婿在廚房幫忙,卻高興的連聲誇讚女婿夠體貼。以上兩個故事,重點都是女人。就我所知,男人去女友家,沒有飯後要不要洗碗的困擾。無論婆婆洗碗還是媳婦洗碗,傳統認為女性該操持家務。美國的心理學家作了一個調查,同樣裝潢的房間,一間收拾整齊,一間物品散亂,邀請受試者以整齊的房間作100分來評分。零亂的房間,如果告訴受試者是女性居住,評分平均40分;如果說是男性居住,評分平均70分。可見不論身處東方或西方,家裡如果亂七八糟,大家會怪女性沒整理。男性縱使邋遢,社會準則也較寬鬆。農業時代,男性負責戶外,女性負責家務。現代繁忙的社會男女都須上班,女性仍須負責家務,女人在沒有報酬的家務付出額外的時間,是兩性不平等的根源。以女醫師為例,女醫師上班時間被要求做與男醫師相同的工作,回家仍需操持家務。周末需要照顧子女,使女醫師在醫學會出席率偏低。作者到日本、韓國講學時發現,這種狀況非常明顯。白天看得到女醫師,晚上聚餐清一色是男性,更嚴重的是上班時候,女醫師也被期待作雜務,晨會的時候,我更看到女醫師負責泡茶!這一代的男人已經比上一代的男人承擔比較多的家務,肯買早餐、送小孩,但是烹飪、清潔或照顧老小,還是以女人為主。兩性平權之後,愈來愈多專家主張男性應該分攤所有的家務,原因是家務能鍛鍊身體,抗老化有益健康。例如烹飪需要擬定食譜、買菜、算錢、切菜和擺盤等等,可以運動,也可以訓練大腦及手指。又例如洗碗,有研究證實紓解壓力的效果勝過看電影。男人應該分攤家務,最重要的理由是女人在兩性婚姻當中的緊張、焦慮、挫折常來自單獨負擔家務。許多統計數字顯示,男女平均分攤家務是婚姻美滿的指針。2012年的調查,自覺婚姻關係美滿,性生活和諧的夫妻,多是平均分攤家務。相反的,僅由太太負責洗碗等家務的夫妻,容易婚姻失和。所以說男人與其買名牌包,送鮮花給太太,不如幫忙作家務,更能得到家庭幸福。
-
2020-07-23 該看哪科.婦產科
大齡媽媽飆升2.4倍 我逾35歲生第1胎女性比例10年新高
台灣女性有多晚才生孩子?數字恐超乎你我想像,據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國內女性35歲以上才生第1胎比例創十年新高,占所有年齡層的新手媽媽23%,直接飆升至10年前的2.4倍,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更是晚到31歲,專家憂晚育普及,恐使台灣孩子「品質」變差。國內婚育年齡往後延遲趨勢,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新竹馬偕婦產部主任黃閔照警告,據國際文獻指出,35歲以上高齡婦女流產、死產、胎兒染色體異常機會較高,不論是高齡父親或母親所生育的寶寶,都有較高機率早產、胎兒畸形,罹患自閉症或發展遲緩風險也較高。國民健康署鼓勵女性於25歲至35歲之間完成生育規劃,男性則建議在40歲以前完成。但近年因經濟環境、年輕人的生活模式及價值觀改變,晚婚晚育短時間難解,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技陳麗娟提醒,高齡孕婦可善用政府補助的10次產前檢查、1次超音波檢查及產前遺傳診斷檢查。尤其是年齡在34歲以上或有有遺傳性疾病史等高風險孕婦,陳麗娟說明,只要在產檢醫院接受羊膜穿刺等產前遺傳診斷檢查,並填寫補助申請表,政府會提供5000元產前遺傳診斷補助,該筆補助費用直接從產檢醫院自行負擔的費用中扣除。但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不忘提醒政府,正視社會瀰漫「反家庭、反婚姻」思想問題,強調給補助只是救生育率的手段之一,不是唯一方法,光加碼補助沒用,薪資水平始終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存錢不易,如何奢求年輕人生子。
-
2020-07-18 養生.家庭婚姻
白頭偕老很難?只要你能跨過破壞婚姻的這「五道坎」
兩個人戀愛後選擇結婚,典禮上舉杯敬新人「永浴愛河」,但婚後的人們卻常說婚姻像愛情墳墓,不知其因的愈想跳進來,在內的人又想往外逃!其實婚姻最大的考驗,是在脫下婚紗後的每一天柴、米、油、鹽,育兒、養家中不斷的現實中打轉與奮鬥,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除了努力迎接各項問題外,兩個人維持婚姻也需要許多的愛與包容,攜手面對前方的障礙,最後會發現幸福不難,只要跨過五道「坎」…一、結婚後的第一年新人磨合期,面對來自兩個不同的家庭,生長背景與生活習慣也有所不同,尤其是之前從未住一起過,所以也有些情侶贊成「試婚」,暸解彼此後,問題才會慢慢衍生,共同改進或是調整。婚後不再是兩人世界,需面對兩個家庭,成員間的相處更是學問,當然婆婆也不再只是「阿姨」是「媽媽」,在對待媳婦或多或少難免彼此要再適應。二、老婆懷孕期結婚後大部份會先有二年的新婚期,所以危機在第三年,兩個人都有生孩子打算,於是面對老婆懷孕期間各種不適的,這時的老公很容易成為炮灰或是跑腿,當然此時最容易出現拌嘴或是意見不合。但最難適應的是停擺的「性生活」,孕期間不是不能有性生活,只要動作輕柔一樣也可以很開心。但通常女人都不自覺的有了母性,所以防禦性也很強,而且身體出現了許多變化,乳頭變大又黑、妊娠紋、變胖,這些會讓女性降低做愛次數。老公們這時有「器(武器)」難伸,如果此時男人沒有把持住分寸,很容易「走針」;勸各位老公們多體貼老婆,願意為你生孩子又挺著十個月大肚的女人,絕對是真愛你。三、孩子二歲前結婚有小孩後的前二年,絕對絕對很想再把小孩「塞回去」,照顧新生兒沒日沒夜,一直哭鬧不知該如何是好,怎麼哄都沒效!夫妻間把時間都關注圍繞在孩子身上,都沒空理對方了。如果老公又無法適時幫忙,很容易造成夫妻口角,久而久之彼此也不想花精力關心對方,婚姻危機就會慢慢出現。四、七年之癢婚後的第七年,也就是一個最大的關卡,前面這幾年,夫妻把時間都各自給了工作、小孩,感情愈來愈像親人,如果平時又有小孩一起睡中間,卡住了「愛愛」次數,很容易形同陌路,重拾夫妻間的火花與熱情,最大應該是先克服,把小孩「外包」給親人或信任的保姆照顧,兩個人去約個小會,放鬆一下,或是舊地重遊的走走旅行,都是可以提高兩個人熱情的方法,重要的是彼此要多溝通,共同渡過婚姻危機。五、中年時的更年期孩子都大了,不需要時時刻刻的照顧,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一個自然的現象,婦女到了四十五至五十五歲之間月經週期變得不規則,脾氣也會變得暴躁,看什麼都不順心,但另一方面性事也會不協調,男性在此時可能「力不從心」,夫妻沒有平衡點下,危機就會接腫而來;建議:或許夫妻也退休了,此時,可以共司再找生活重心,一起運動或是健行,學習新事物也是不錯的改善方法。婚姻的「坎」,就看能否跨過去。婚姻就像開水,冷暖自知夫妻本該共同面對各種挑戰,人生是由很多選擇而組成,選擇後除了努力負責之外,也不能遇到事情就放棄,天長地久的愛情固然讓人嚮往,但若無法情牽到最後,除了好好放生,更要不傷曲對方祝福彼此!
-
2020-07-18 該看哪科.婦產科
這個年齡女性「凍」卵CP值高 為晚婚遲孕超前部署
現代女性普遍晚婚,往往因為生活忙碌或暫時沒有生育計畫而錯失黃金生育期,等到有心求子時,才發現自己或伴侶可能有不孕或難孕的問題。近幾年「凍卵」議題變得熱門,許多女藝人不約而同搭上凍卵列車,無形中也引領一股風潮,讓女性得以藉助生殖醫學科技,保留高品質卵子,為日後生育計畫「超前部署」。凍卵如同生育保險的觀念「有存有保佑」。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李怡萱醫師表示,早期是年輕癌症病患在接受手術或化療前,希望可以保留未來的生殖能力;或是先天無子宮、子宮異常、卵巢早衰等病患會建議接受凍卵療程,現在大多數是因為晚婚、延遲生育,希望藉由凍卵療程,以保存品質較好的卵子,減少日後可能的遺憾。李怡萱醫師臨床上曾收治1名33歲的乳癌病患,平常沒有特殊不適,在某次健康檢查意外發現乳房腫塊,後來被診斷罹患乳癌第2期,在醫師諮詢中表達未來有生育計劃,經由轉介後安排凍卵療程,從打針到取卵僅花11天,取出16顆卵子,然後她才安心開始接受手術和化療。此外,也有不少女性主動來門診諮詢,有父母陪同、也有姊妹淘結伴而來,關心凍卵療程內容以及相關準備。李怡萱醫師指出,年紀愈輕卵子品質愈佳,凍卵數10至15顆即可,對於短期內無生育考慮、介於30到35歲之間選擇凍卵保存卵子,相對最符合經濟效益。因為太年輕就來凍卵,距離34歲高齡產婦尚有段距離;對於適婚年齡步入婚姻家庭的女性,其實沒有凍卵的必要;若超過40歲凍卵,卵子不管數量或是品質都已逐漸走下坡,可能需要接受多次凍卵療程及取卵手術,同時也必須冷凍更多的卵子才可能成功,解凍後活產率也較低,對整個身體和經濟的負擔都比較大。但無論如何,目前並沒有規定什麼年齡不能凍卵,只要有凍還是有機會!李怡萱醫師說明,進行凍卵療程前,需先抽血做初步評估、特別是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是目前預估卵巢庫存量很重要的指標,並合併超音波評估卵巢功能,倘若年輕女性檢測結果發現AMH偏低,卵巢庫存量下降,就會建議做積極的生育計劃或是凍卵,否則等到幾年後真的想懷孕了會比較困難。凍卵療程跟試管療程類似,藉由促排卵藥物刺激卵巢,使多數卵泡同時生長成熟,進而達到多排卵的目的。通常會選在月經來潮第2至3天開始療程,照超音波和抽血驗荷爾蒙,測量基礎濾泡來預估卵子顆數;然後施打促排卵針,期間需回診2至3次追蹤卵泡大小及血液中荷爾蒙狀況,以評估適合取卵的時間;整個凍卵療程約14天內完成。需要取卵的次數與年齡、AMH數值等有關,醫師會根據個人卵巢庫存量多寡,來評估需要做幾次療程。維護良好的卵子品質,生活應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少喝手搖飲料;市售的手搖飲料除了可能造成攝取過多糖類之外,有研究指出,塑化劑對卵巢恐有損傷,因此也建議應盡量減少使用塑膠容器, 或是含有對羥基苯甲酸(paraben)或二苯甲酮(Benzophenone, BP-3)的化妝品、防曬乳液等等。卵巢早衰不一定有症狀或是月經異常;在臨床上發現越來越多女性,平時月經很規則,也沒有經痛的情況,因為不孕或是其他婦科問題來檢查,才赫然發現自己有卵巢早衰的情形!李怡萱醫師呼籲,女性不見得一定要「跟風」凍卵,但是最好可以把AMH放在年度健康檢查的項目中,提早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卵子庫存量,才能好好規劃未來的生育計劃。★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7-1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跨性別是跨越了什麼?從各學界觀點來看性別多元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多元性別教育」。這幾年同志友善的實務議題在台灣社會受到更多的重視,同時也看到政府立法方面也有更開放的空間。在偶然的機會聽到徐志雲醫師對醫護人員繼續教育的演講,才發覺這議題迄今未曾在這專欄介紹過。非常高興有機會邀請徐醫師的團隊寫了這三篇文章,讓我們有機會循序漸進地更了解這重要的議題。本文由原作者改寫自泛科學〈關於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性別認同和性傾向,你搞清楚了嗎?——從《阿莉芙》談性別多元與跨性別〉近年來,諸多不同面向的性別議題與性少數主體,於台灣社會的視野中浮現;從亞洲第一的同性婚姻平權立法、到我們的跨性別閣員,都讓台灣成為世界的焦點。而與其相關的學界,如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等,大抵上又是怎麼看待性別多元的呢?本文將對此做基本的介紹。性別是什麼? 要談性別多元,就不能不先了解什麼是性別。在英文裡,「性別」至少包括以下兩種不同意涵:●性(sex):指的是跟生理/身體相關的性別,或稱生理性別。●性別(gender):指的是我們在社會上表現出的性別身份,或稱社會性別。從日常生活經驗裡,我們或許遇過一些女生,她們不但一點都沒有「女人的樣子」,甚至可能「man」得要命;這裡所謂「女人的樣子」、「man」,就是社會性別──因為那是社會文化下的性別角色,跟生理性別沒有絕對的關係。只不過,在傳統的性別框架裡,「生理面向的性別」與「社會面向的性別」是掛勾在一起的:男人就要有「男人的樣子」、女人就要有「女人的樣子」,但女人和男人哪可能只有一種樣子呢?生理性別只有男女?說到生理性別,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男性與女性兩種分野;然而,現在生物學界認知到,事情遠比原先想像的複雜許多,如《科學人》雜誌英文版2017年9月號(以及台灣中文版2017年10月號)的文章〈別只看XX或XY〉,就探討了生理性別的多樣性光譜――很多時候,生理性別並非只有男女這麼簡單:可能擁有各種樣態、或者無法簡單分類。社會性別的跨越歷史與文化至於社會性別,歷史上也有很多跨越男女分界的紀錄。例如,歷史學家羅提凡.保羅(Lotte Van de Pol)和魯道夫.戴克(Rudolf Dekker)在1989年的研究中,發現光十七、十八世紀的荷蘭,就有一百多起女性偽裝成男性的案例記錄。同時,社會性別的跨越不但早就有之,人類學家也發現,在許多文化裡,男女也不是唯二的性別選項。在印度,閹人(Hijras)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屬於男女之外的第三性,以往被認為擁有特殊的祝福或詛咒能力;北美原住民中,存在雙靈(Two-Spirit)的概念──同時擁有兩種性別靈魂的人,被視為具有特殊的藝術和精神特質,能夠成為兩性間的調停者。不僅如此,在台灣原住民中,也存在非男女二元的性別體系。跨性別是什麼?在談論跨性別的時候,有兩個名詞常被提及:變性者(TransSexual):其認同的性別和出生時的生理性別不一致,並可能透過醫療等外力去改變身體,以符合自身的性別認同。變裝者(CrossDresser):穿著被社會歸類為異性服飾的人。跨性別一詞於早期被發明出來的時候,乃作為變性者的對照,指的是不想改變生理性別,但以另一個社會性別角色身份生活的人。然而,隨著時間演變,跨性別一詞涵蓋範圍逐漸擴大;到了1990年代,變性者和變裝者也被納入跨性別的定義裡。時至今日,跨性別已成為語彙的大傘,底下包括許多不同次族群。若參照美國心理學會對跨性別的定義,我們大致可以說:不論是內在的性別認同,或者外在的性別表現(像是社會性別、性別裝扮等等),只要跟男女二分的主流社會期望不同,均可被涵蓋在跨性別底下。習慣上,跨性別(Transgender)也常和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與雙性戀(Bisexual)合稱LGBT。同性戀與跨性別在以往,性傾向和性別認同議題常常被混為一談,跨性別也容易被誤認為同性戀者;但事實上,跨性別者並不總是喜歡生理上的同性──社會性別、性別認同和性傾向並無絕對關係。不過,需要強調的是,跨性別和同性戀的分界,並非總是清楚的:在個人層次,很多時候可能是曖昧模糊的,端看當事人的自我認定。例如,有些由女跨男的跨性別者,年輕時會認為自己是陽剛女同性戀,後來經過摸索,才發現自己更適合當個跨性別者。就台灣的用語慣例,「同志」一詞原常用來指稱同性戀者;然而近年來,隨著同性戀之外的性少數主體現身,「同志」也會作為性少數族群、或LGBT社群的統稱,依文字或語境脈絡而定。例如,每年在台北舉辦的「台灣同志遊行」,英文名稱便為TAIWAN LGBT Pride。性別知識的演進隨著科學日益發達,我們對性別的知識也越來越豐富。舉例來說,十八世紀的科學家,當發現男性的大腦平均較女性的大腦更重時,認為這是男性比女性聰明的證據──但現在我們已不這麼想。又如,著名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1935年針對部落的研究發現,生理性別和性別氣質、社會性別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即使生理結構都是男性/女性,在不同的地方與文化下,表現出來的性別角色可以非常不同──社會文化參與了性別角色的塑造。以往,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性別氣質、性傾向等掛勾在一起,組成性別刻板印象套餐;一旦生理性別決定了,你的其他性別特質就必須照刻板印象走,否則會受到社會的異樣眼光或打壓。現在,我們愈來愈認知到,每個人的性別特徵都有所不同,性別差異是光譜式的,而非傳統二元式的;社會性別的跨越也是跨時代、跨文化的現象。從這個角度來看,跨性別其實也是人類社會中正常的性別體現之一。
-
2020-07-17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爺爺病逝過度傷心 不知憂鬱症竟已上身
「當時並不知道那就是憂鬱症,以為這只是喪親之痛的正常表現。」在醫學院最後兩年,我是台北榮總實習醫師,爺爺因罹患壞死性筋膜炎而去世,讓我陷入憂鬱情緒,嚴重狀況達四、五個月。這段經歷讓我走上精神科之路,更因爺爺關係,致力於老年身心醫學。喪親陷入憂鬱 誤當正常表現從小和爺爺的關係非常好,小時候因為父母出國進修,在爺爺奶奶家生活兩年,每個暑假都會回高雄老家。由於爺爺是歷史老師,常說歷史故事,到現在都還記得他所說的故事裡每一個場景,人物場景栩栩如生。我在父母期待下長大,管教要求甚多,例如功課、儀容,爺爺那邊則成了我的避風港,得到很多的愛,他常說我「不管胖也可以、瘦也可愛」,小時候最大願望就是長大後賺錢,帶爺爺出去玩。爺爺很能忍痛,當發現罹患壞死性筋膜炎時,已非常嚴重,家人大多在台北,便將爺爺從高雄接到台北榮總治療。當時我在神經內科實習,值班宿舍就在爺爺病房對面,互動頻繁。爺爺過世後,我常刻意繞過這間病房,跟診時看到一些年紀和爺爺相仿的長輩,也會忍不住掉淚;巡房時,須在病房外調整好情緒,才敢踏進病房工作。意興闌珊、睡得多… 留意典型病徵那時對於很多事情容易心生不滿,例如看到其他醫師因為忙碌而對病人「不夠細心」,其實只是小事,但心裡卻很容易犯嘀咕。原本我對很多事情都有興趣,充滿熱情,但當時對許多事情也都提不起勁、意興闌珊,也睡得多,後來回想,這就是典型的憂鬱型態。我一路順著父母要求,考上醫學系,但這非我的最愛,爺爺病況越來越嚴重,最後因肺栓塞過世,除了悲傷,爺爺在自己工作的地方過世,更令人充滿無力感,開始懷疑醫學,連帶抱怨父母,為何要決定我的命運。及時獲幫助 選擇當精神科醫師「雖然沒有真的就醫,接受藥物治療,但一直尋求正規專業的幫助。」爺爺生病時,我剛好實習完精神科,正在神經內科實習。爺爺過世後,我只是實習醫師,對各科都不熟,也不知自己罹患憂鬱症,但自覺自己狀況不好,因此尋求在台北市立療養院(現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實習時遇到的老師和心理治療團體幫忙。另外,原本就想走身心科,在老師推薦下,參加許多工作坊,充實專業訓練,也幫助自我成長。記得那時參加一個有關薩堤爾系統治療模式工作坊,國際級大師親自教導,中間實作部分需要示範者與大師互動,我自告奮勇,在四天課程裡,受益匪淺。事後回想,那時如果知道自己罹患憂鬱症,應該要就醫,該適時使用藥物,病程才不會拖得太長,不會這麼辛苦。很幸運的是,很多老師幫我,給予正規、專業協助,最怕的是,尋求到偏方、算命,這就不好了。許多人害怕看身心科,一方面擔心被貼上標籤,另一方面怕吃藥。事實上,九成身心科病人都和你我一樣,因經歷失落、失戀、婚姻等人生挫折,對未來感到困擾,以致焦慮憂鬱,只要能夠早點處理,就能讓自己開心,恢復正常,至於是否吃藥,可以和醫師討論。憂鬱是人都會有的情緒,「這有點像是小的雪球」,如果一直陷在負面情緒裡,不但容易出現負面情緒,也會影響人際關係,雪球越滾越大,變成嚴重憂鬱症才來就診,反變成要吃藥的可能性變大,治療時間也會越長。袁瑋小檔案現職: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振興醫院銀光學苑主任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專長:老年精神醫學、個別心理治療及家族治療、婦女相關之心身醫學、後更年期憂鬱症、經前症候群、產後憂鬱症等、飲食疾患,如暴食症與厭食症經歷: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臨床研究醫師(老年精神醫學)、美國杜克大學家庭治療研究中心訓練、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住院醫師、總醫師、台大醫院身心醫學照會訓練、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
-
2020-07-1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聞眼/2歲以下還沒選戶籍?陳時中錯了
一個月內,陸配子女「小明」的父母先後到政院下跪,又到總統府前陳情,換來政府開放兩歲以下「小小明」能回台的「德政」。然而,九成以上有就學需求的小明仍卡關,政府開了一道小縫卻像在施捨,令人質疑究竟是人道考慮,還是只為紓解輿論壓力?魔鬼總藏在細節裡,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滯留大陸但有中華民國居留證的兩歲以下小明,可申請回台,指揮官陳時中說,兩歲以下孩子還沒選戶籍,有機會成為台灣人,這是開放入境的原因。陳時中這話是錯誤的。現行規定,兩岸婚姻中父母有一方是台灣人,其子女在十二歲以下,都可申報入台灣戶籍(即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反之,入大陸戶籍者則申請居留證。也就是說,首批開放的「小小明」早已入大陸戶籍,才會持有我居留證,陳時中顯然沒弄清楚。再有一個細節是,開放兩歲以下小小明,基本排除了陸配的前婚姻子女。依規定,陸配與大陸籍所生之前婚姻子女,以「長期探親」身分來台,至少在四年後,才能申請「專案居留」配額。這類「小明」要持有我居留證,最少都超過四歲,不可能在這批開放之列。政府精心算計的結果是,兩歲以下的小小明,大約只有一百人。真正有迫切繼續學業需求的上千名小明還是無法回台,他們大多十二歲後申請入台灣戶籍,卡在兩年專案居留期間的「準國民」。這些小明早年跟父母在大陸生活,所以入大陸戶籍,但如今多在台灣讀書,生活圈原本就在台灣,與家庭隔絕大半年,仍無法回台。政府願意逐步開放小明回台,方向是對的,但實施的做法卻有很多應該檢討之處。首先,陸委會早在五個月前就提出讓小明回家的建議,先是被指揮中心否決,後來各部門互踢皮球,沒人敢負責,只因小明是大陸戶籍,而陸配家庭在台灣仍是弱勢。其次,以目前兩岸疫情和台灣防疫能量相較,首批開放百名的「小小明」,要說是打開一條僅能透光的門縫也不為過。但最急需回台銜接學業和生活的少年小明們,還是不知何時才能踏上回家路。
-
2020-07-1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小小明可以回家了 小明仍卡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宣布,今日起二歲以下持我國居留證陸籍子女可入境,預估一百名「小小明」可返台與家人團圓。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表示,這類人是國人在大陸地區生的小孩中最年幼者,之後會陸續放寬。今年二月,陳時中一句,「(小明)自己選擇的國籍,現在小孩的父母就要承擔」,讓約兩千名無我國籍的「小明」們被迫滯留中國大陸至今。「因為他們(小小明)到台灣後,未來有可能是我們的國人。」陳時中昨天說,二歲以下陸籍子女尚未選擇國籍,是決定開放作為第一批開放入境對象原因之一,此外,中國疫情不明,但「小小明」年紀較小,有優先入境必要。不過,二歲以上的小明仍達一千八百多人,還是有家歸不得,台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的郭云曼說,今年國三的女兒好不容易取得台灣高中錄取資格,若無法如期回台,將喪失就學機會,「求求政府理解一位媽媽的焦急,快點讓孩子返台。」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會長鍾錦明表示,陸配團體對政府宣布的決策仍感到遺憾,他們最關心的是小明的受教權。在國小、國、高中、甚至大學就讀的小明已經一個學期沒辦法回台念書,希望政府趕緊讓他們返台,不要中斷他們的學業。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質疑,只開放兩歲以下的子女回來蔡政府是政治凌駕專業,難道兩歲到十八歲孩子的人權就不是人權嗎?蔡總統提名陳菊未來掌國家人權委員會,但她有替「小明的人權」講話嗎?據指揮中心規定,「小小明」返台得由父母親陪同,登機前無須提供三日內PCR檢測陰性報告,入境後不集中檢疫,但陸籍子女及陪同者都須依規定完成十四天居家檢疫,二歲以下陸籍子女需要照顧,照顧者可同住一室,執行細節將由移民署與相關單位處理。陳時中說,後續將觀察實施情形及中國大陸疫情發展等,再進一步評估是否有調整空間,他說,「我們會先看首批小小明入境後,是否遵守我國居家檢疫規範」。陸委會指出,防疫與人倫兼顧很難做到兩全其美,這是政策鬆綁的第一步,後續會觀察實施情形,再進一步評估調整放寬。
-
2020-07-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分小明能回來? 陸配團體質疑是否有2歲以下的小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5日宣布,2歲以下持我國居留證的陸籍子女「小明」可以返台。不過,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會長鍾錦明質疑,是否有2歲以下有持我國居留證的小明,因為從法規來看,不認為有這一群小明的存在。鍾錦明稍早受訪時表示,對於政府的「讓小明回來」感到華而不實。他說,從法規上來看不認為有這一群小明的存在。小明分為兩種狀態,首先是國人在大陸地區生的小孩,但小孩在12歲以下可以直接申請拿到中華民國國籍,12歲以上才要依法規規定先申請專案居留,2年後才能拿到身分證,所以「2歲以下的到底是誰?」第二類小明為陸配前親子女,鍾錦明感嘆,若是陸配前親子女更不可能有2歲以下的,因為改嫁來台的其父/母需要先與台灣人結婚,從結婚拿到依親居留需耗費半年以上的時間,前親子女隨父/母來台要先申請長期探親4年之後才能開始排配額,之後才能拿到長期居留。鍾錦明舉例,若從小孩剛出生後就來到台灣,他的父或母在他一個月大的時候就與台灣人結婚,依照上述法規走,就算小孩子才一個月,也要等4年,也就是小孩4歲之後才可以去排隊排專案居留,因此「怎麼會有2歲小孩拿到居留證的?」鍾錦明表示,他所認識的陸配團體對政府今天宣布的決策仍感到遺憾,他們最關的仍是小明的受教權。在國小、國高中、甚至大學就讀的小明已經一個學期沒辦法回到台灣念書,希望政府趕緊在暑假讓他們返台,不要中斷他們的學業。
-
2020-07-1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你是他的誰?」——同志就醫時會遇到什麼問題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多元性別教育」。這幾年同志友善的實務議題在台灣社會受到更多的重視,同時也看到政府立法方面也有更開放的空間。在偶然的機會聽到徐志雲醫師對醫護人員繼續教育的演講,才發覺這議題迄今未曾在這專欄介紹過。非常高興有機會邀請徐醫師的團隊寫了這三篇文章,讓我們有機會循序漸進地更了解這重要的議題。在台灣的醫療場域中,當一位男同志就醫時,會面臨哪些出櫃與不出櫃的處境呢?同志的另一半在就醫環境中又會是什麼角色?我曾因為嚴重的腸胃炎送急診住院,這篇文章是我寫下2015年當年住院的十五天裡,體驗到自己的同志身分與醫護人員、醫療環境的互動。伴侶該如何出櫃在醫病關係中,醫護人員握有同志病人不了解的醫療處遇知識與權力,也因此,同志病人難免會擔心向醫護人員出櫃後,會在醫療處遇上得到差別對待。我是被抬上救護車送進急診室的,記得從救護車來接我開始,一路陪著我的伴侶就被詢問「你是他的誰?」一直到急診室把我安頓好,大概就被詢問了五、六次。我伴侶的回答起初一直都是:「我是他朋友。」直到他到急診室的檢傷分類櫃台幫我處理掛號,他才回答:「我是他男朋友。」(事後聽他說對方聽到這個答案時面露驚訝)而後來急診室的幾位醫師來問診時,他則又改為回答:「我是他朋友。」我其實不知道他當時是如何決定哪次詢問要出櫃、哪次不要出櫃的,但當時躺在擔架上哀號的我聽到這些詢問,內心其實會對於出櫃後醫護人員如何對待我這位同志病人有著擔心。雖然理智上我知道醫護人員應當一視同仁面對眼前的病人,但我仍不免想,醫療人員是否都跟上時代的腳步,能夠理解同志族群,並且予以友善對待呢?伴侶與原生家庭在醫療中的接觸同性婚姻在台灣雖然已經在2019年合法化,但要如何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落實權利保障,其實還是會碰觸到同志伴侶與其原生家庭的關係。在碰觸的過程中要如何協商,或是會經歷什麼樣的過程與磨合,就不是法律所能完全處理的。在急診室時,我的伴侶問我是否該打電話給我媽,請她趕來醫院。我當然說「好」,因為當年(2015年)的我們還無法結婚,我知道如果接下來要動手術,他是沒辦法在手術同意書上的家屬欄位簽名的。但我內心也想著:好險他和我媽很熟悉且關係很好,否則我可以想像他接下來要體驗到的,就是在我媽面前隱瞞身分,或是我媽知情但雙方關係仍不好的尷尬與難受的互動。同志生活圈在醫院中也面臨出櫃對同志病人來說,同志社群很有可能是相當重要的支持者與照顧者來源,而醫護人員是否能看見或意識到這點?看見或意識到之後,又該如何與之互動?我住院的十五天裡,照顧我的除了我媽和我的伴侶之外,就是我的三位同志朋友。我的伴侶還在我的工作地點(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裡,幫我找了好幾位願意晚上來排班照顧我的義工朋友們。每當醫護人員或隔壁床的病人與家屬說起:「你的這幾位朋友人真好,來照顧你」,我都只能給予微笑,沒辦法回應什麼。只有一次是剛入住隔壁床的病人問起:「你和這些朋友是怎麼認識的?」我和那位朋友在被追問的過程中,答出:「是在同志諮詢熱線當義工認識的。」好像是當天晚一些或隔天,我就聽到護理師跟我說那位病人要求換病房,我內心想:該不會就是我在腦中腦補的那些歧視我和我朋友的爛理由吧?同志醫療人員的現身而剛剛這位護理師其實是一位女同志,我會知道是因為她在胸前別著一個彩虹徽章,第一次看見時心裡十分激動,還特地跟我的伴、老媽、來照顧我的朋友們說。激動的原因是我這位病人的同志身分,總算在這間醫院裡找到共鳴與同伴。但實際上並非是這間醫院能敏感到「病人之中有同志」且表達友善,其實只是一位同志醫護人員自己主動在個人層次上於職場現身。而且這位女同志護理師說,我們還是她在這間醫院別上彩虹徽章這麼久,極少數主動問她有何涵義的人。嚴格說起來,這間醫院沒有在醫病關係、勞雇關係與員工的人際互動中,看見我(病人)與這位護理師(員工)的同志身分。唯一展現出性別敏感度的地方,只有看見這間醫院在硬體上設有性別友善廁所。男同志住院時最常被詢問的問題是……除了這位女同志護理師有和我們聊起彼此的同志身分之外,首次主動想要詢問我是不是同志的醫護人員,就是在我住院多天後,因為發燒反覆不退而前來會診的感染科醫師。當我知道感染科醫師要來會診時,內心就有底可能要出櫃,果不其然在問完我的出國旅遊史後,就問我:「有沒有女朋友?」當時我媽就在我身旁,但我也就直接回答:「我是男同志,我知道自己的HIV狀況是陰性,但如果你還是想檢查,我OK沒問題,你可以抽血檢查。」當感染科醫師問診結束離開病房後,我媽就開始十分擔心,還打電話給我的伴侶想多做確認。而我內心在想這段問診過程,是否有可能更細緻一些?今天我剛好是一位已經對媽媽出櫃的同志,所以我據實以告。如果換做其他同志病人,不知情的家人在旁邊,面對醫師詢問跟性有關的病史時,真的能誠實自在地提供病情資訊嗎?後續是否馬上引起巨大的家庭風暴?醫護人員是否可以理解,男同志病人在面對被詢問是否可能感染HIV時,會有著很複雜且差異甚大的反應?可能是不想在家人面前討論、可能是自己也十分害怕感染、可能是在聽到愛滋二字後就完全停頓不知如何反應、可能是像我一樣地被勾起汙名的憤怒、可能是更多更多的可能......。落實同志友善的醫療環境以上就是這段住院過程中的簡要紀錄與我的思考,我和男友平常都處於滿公開的出櫃狀態,都在同志機構工作,身邊也有許多同志朋友,但即使如此,面對陌生的醫療環境以及還不確定是否友善的醫護人員,我們當下的直覺反應都是先隱藏自己的同志身分,等確認安全之後再慢慢出櫃。在這幾年台灣風起雲湧的同性婚姻立法過程之下,台灣民眾(當然也包括醫療人員)可能更常聽過同志了,但是否真的能對同志有正確的認識,而不是被侷限在刻板印象甚至是污名中,依然有賴醫療體系裡提供多元的教育訓練,並且從醫療機構的制度中就開始落實同志友善政策,在醫療環境中多展現一點對同志友善的訊息,我想這樣對於同志病人來說,也能夠在就醫的過程中更加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