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太魯閣
共找到
73
筆 文章
-
-
2021-05-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我國爆增16例本土 台鐵再加強防疫措施 必要時人流管制
我國疫情嚴峻,昨天出現六例感染源不明的本土案例,今天又新增16例本土案例。台鐵局說,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交通部指示,針對列車飲食限制、車站大廳等公共區域管理、對號列車不發售站票,及場站、列車消毒等面向再加強防疫措施。將視疫情發展及指揮中心、交通部指示加強人流管制。台鐵說,即日起乘客在列車上(觀光列車除外)禁止飲食,若因生理需求須喝水、服藥、哺乳,應於食用完畢後儘速佩戴口罩。另因應禁止車上飲食措施,全面暫停各列車上(觀光列車除外)台鐵便當、推車飲料、食品及普悠瑪列車上自動販賣機等各項販售服務,同時停辦乘客票訂或電話訂購便當服務。此外,亦同步撤除普悠瑪列車上椅背網袋內之「靚道」雜誌。此外,台鐵說,各車站大廳自即日起暫停或延期租借,並停止辦理各項活動;亦要求車站商場,落實「用餐實聯制」,並加強環境清潔消毒。公共用餐區桌椅間距需保持社交距離,餐桌需設置阻隔板及張貼保持距離警語,各商店門口亦需標示排隊地標。並不定時派員至現場稽查,督導商場確實執行相關規定。台鐵說,自5月15日起,長途對號列車一律不發售站票。至於短途通勤旅客使用電子票證(平均搭乘里程為26公里)及定期票則維持現行使用規則,但嚴格禁止搭乘長途普悠瑪、太魯閣、觀光列車及團體列車等城際列車,將視疫情發展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交通部指示加強人流管制。台鐵說,在場站及列車消毒面,除每日至少一次對站體設施進行全面消毒工作外,各車站一般消毒(對旅客密集接觸區域及設備、廁所等進行擦拭)次數均予以加倍提升,且尖峰時段將派員常駐加強消毒。有關列車清潔消毒,每日至少清潔消毒一次,每月四次進行全面深化消毒車廂。如有疑似患者搭乘列車將立即下線並全面消毒。台鐵局呼籲,民眾防疫期間進入場站務必佩戴口罩,搭乘列車時並配合測量體溫、戴口罩及遵守飲食相關規定,以共同保障旅客健康並落實公共運輸責任。
-
2021-05-11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創傷壓力處置 鼓勵表達出來
太魯閣號出軌造成重大傷亡事件,倖存者、罹難者家屬、救難人員恐因此創傷事件出現「急性壓力疾患」與「創傷後壓力疾患」,也就是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創傷事件」是一種構成死亡威脅或嚴重身體傷害、威脅到身體完整性的事件,人們被迫經驗或目擊。以太魯閣號出軌事件來說,就是指車上乘客及參與現場事故處理目睹不完整大體的人員與家屬;未目睹現場但情緒痛苦的其他親人,則屬於失落與哀悼的反應,心理反應的機轉並不相同,處理的方式也不同。必要時 藥物介入治療該如何處理創傷壓力反應?首先應鼓勵他們表達出來,才能讓創傷經驗有被處理的機會,必要時需要「藥物」的介入治療,讓傷痛情緒緩和。一般的壓力事件創傷反應,經由藥物治療後,三個月內可處理讓傷痛情緒穩定下來。在發生災難事件當下,屬於「創傷壓力反應」的急性期,如果立即就醫門診用藥治療,創傷後痛苦情緒緩和的速度會比較快。如今太魯閣號出軌事件至今已一個多月,造成的創傷很深又大,如果創傷後壓力反應情緒遲遲未能緩和,就成為慢性的「創傷後壓力反應」,必須使用藥物治療約半年至一年,才可能走出傷痛。常見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藥物有兩種,一種是抗憂鬱劑如血清素抑制劑,另一種是抗焦慮劑,可藉由藥物的作用讓情緒強度降低,讓它變得「好處理」,減少處理過程的痛苦。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依賴藥物處理情緒,卻不去嘗試讓創傷整合。生活衝擊 需靠支持協助更要注意的是,太魯閣號出軌創傷事件可能導致身體失能與殘障,對生活造成很大衝擊,甚至家庭陷入困境,此時周遭的社會支持系統是否能夠提供有效的協助,降低生活的困難與不確定感,往往是最後是否能夠走出創傷的關鍵因素。臨床上創傷反應患者常是支持系統出了問題,有些甚至是增加了患者的壓力,導致創傷反應無法處理,像是車禍受到嚴重傷害後,肇事者卻不願意解決,在身心面臨壓力下,還要去處理冗長的司法過程,會讓創傷經驗變得更難處理。因此,太魯閣號出軌創傷事件有關賠償等法律程序必須盡快完成,勿拖太久,否則事情沒結束前,當事者的情緒會一直卡在此事件上,情緒更惡化,無法走出傷痛的陰影。
-
2021-05-02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從同理心出發的安全文化
2021年4月2日上午9點28分47秒,台鐵408次太魯閣號列車,滿載著492名乘客,沿北迴鐵路南下,一出仁和隧道,便迎面撞上掉落在清水隧道前的工程車。前三節擠進隧道的車廂不僅出軌,且嚴重變形,造成司機員與助理司機員雙雙殉職,以及47名乘客死亡,216人輕重傷,是台鐵近70年傷亡最慘重的事故。無獨有偶,兩年多前的普悠瑪號,才在行經宜蘭線新馬站前彎道超速出軌,造成18死215傷的慘劇。而這兩件重大鐵道交通事故,均因新聞媒體傳播,使災難現場與傷亡者痛苦,鉅細靡遺且反覆呈現在國人面前。很多民眾不忍卒睹,甚至引發精神焦躁不安,雖試著關上電視、離開網路,不被災難訊息淹沒,心裡卻不斷自問,自己到底怎麼了?這就是名嘴們開口閉口的創傷壓力症候群嗎?我可以為自己、為受難者做些什麼呢?不僅是人類,許多哺乳類動物都能「感同身受」。神經心理學家發現,當你「看到」一隻手被針戳時,不僅大腦皮質相對應的感覺區域活化,甚至連掌管動作的運動皮質也跟著下指令,手便不知不覺縮了回來。除了情感共振,人們還能換位思考,理解別人痛苦的原因,甚至從對方的觀點看事情,大腦這一連串複雜的活動,統稱為同理心。令人寬慰的是,很多人雖因觀看傳媒,一時出現身心反應,真正變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很少,甚至親身暴露在現場的人(包括受災者、救援者、志工與其他人員)也不多。不過,基於生物趨吉避凶本能,當情緒受到感染,當事人也可能過度聚焦於解除自己的痛苦,反而無視他人的苦難;換言之,若能保持一段超然距離,同理心才能引起實際有效的行動,發生利他作用,這也是每位助人工作者,甚至宗教人士需要不斷練習的功課。不僅是專業助人者,許多受害者,也因相同的心理機轉,對預防不幸再度發生,做出重大貢獻。例如安全舒適快捷、素來令國人稱羨的日本鐵道,也是建立在針對事故不斷改進的斑斑血跡上。2005年4月25日,一輛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福知山線快速列車,超速過彎脫軌,撞上一旁的大樓,造成連同司機員107死562傷的悲劇。在一片究責聲中,檢方起訴了多位公司高層。雖然最後無法定罪,可遺族中有一位叫做淺野彌三一的男士,在事故中失去了妻子與妹妹,次女亦受重創,卻因認定自己有「遺族的社會責任」,以鍥而不捨的精神追求真相。他在嘴上說著賠罪、卻壓根兒不認為自己有錯的JR西日本總部中,耐心尋找能夠對話的人,展開13年的漫長奮鬥,不但敲開宛如鐵板一塊的大手企業之門,甚至在犯錯是人性的前提下,改變了嚴酷的駕駛勤務教育制度,以及鐵路公司的內控管理文化。淺野與有志一同的鐵道人,放下對立心態,一同為安全展開不同的奮鬥,他們甚至覺悟,因為沒有「絕對的」安全,這將是一段沒有終點,只能不斷努力的旅程。同樣宿命,不只是台鐵人,也存在每個台灣人心中。除了捐款,我們真的可以做更多。【延伸閱讀】《軌道》松本創著╱黃耀進譯(游擊文化,2020)《行為》羅伯‧薩波斯基著╱吳芠譯(八旗文化,2019)
-
2021-04-16 養生.運動天地
「單腳站立」竟可讓頭腦一生好用!日本醫師教你4步驟增強肌力、燃燒熱量
有氧運動可以遠離老化的導火線──氧化與糖化有氧運動的效果,是可以同時預防氧化與糖化這兩種作用。我們的身體原本就擁有抗氧化能力,可以抵抗來自活性氧化物的「氧化」攻擊。其中最主要的「抗氧化酵素」,可以奪取活性氧化物的氧、使它喪失攻擊能力。平時會做有氧運動、活動身體的人,他們體內抗氧化物質的量明顯較多。事實上,運動本身雖然是讓活性氧化物產生的原因,但若能維持運動習慣,就能在體內蓄積更多的抗氧化物質。另一方面,如果想預防「糖化」,同時降低血液與細胞中的糖,效果最好。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降低其中一項,另一項就會升高,兩者的關係就像鐘擺一樣。唯一例外的就是有氧運動,它能同時降低血液中與細胞中的糖。具體而言,要做哪些有氧運動呢?以我來說,我會推薦每天二十到三十分鐘的快走、登階運動等,重點是「負擔輕、動作不必太迅速,但有持續性動作」的運動。不必練出精壯發達的肌肉,也能讓頭腦一生好用為什麼肌力訓練很重要?因為鍛鍊肌肉可以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遠離肥胖。我們每天消耗的能量中,基礎代謝就占了約60到70%。而基礎代謝中的六成,就是用在活動肌肉。但人到了4、50多歲,基礎代謝會逐漸下降,加上肌肉量減少,這時如果從飲食中攝取的熱量,無法像年輕時那樣大量消耗的話,體脂肪率就會上升,開始發胖。因此,若能注重飲食習慣、同時增加肌肉量的話,不管到了幾歲,都可能提升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具體來說,每增加一公斤的肌肉,就相當於每天增加五十到六十大卡的基礎代謝。這樣的熱量消耗量,相當於健走十五到二十分鐘。極端一點來說,只要增加身體的肌肉量,就算每天都坐辦公室工作,光靠基礎代謝率就能充分消耗熱量。正因如此,我才會建議大家「開始做肌力訓練吧」。但不少人聽到這樣的提議,都會退避三舍。因為,伏地挺身、鍛鍊腹肌,使用健身房的器材鍛鍊等,這些訓練都讓人感覺負荷很大、很辛苦。但請各位放心。想要擁有健康身體、保持頭腦一生好用,不需要精壯發達的肌肉。在此,我們鍛鍊肌肉的目的,是要增加肌肉量、維持緊實的身體。肌肉可分為「白肌」(或稱快肌)和紅肌(或稱慢肌)。在做瞬間爆發性強的動作時會用到白肌,做持久性運動時用到紅肌。而在健身房裡,一些以鍛練肌肉為興趣的健身愛好者,他們練的就是停止呼吸、在短時間內承受最大負荷的無氧運動,也是在鍛鍊白肌。但要支持頭腦一生好用的身體,重要的是紅肌。當然,目的不同,訓練肌肉的方法也會不同。有些4、50歲的人常覺得自己的運動量不夠,但如果因為過度訓練而受傷,那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因此,我想推薦給各位的運動是「單腳站立」訓練。兩分鐘的「單腳站立」訓練,簡單又能消耗熱量你可以維持單腳站立幾秒鐘呢?這個訓練看起來簡單,其實它具備一定的運動量。各位不妨實際試試單腳站立,一開始身體可能會前後左右搖晃,過一段時間後應該就會覺得腿部的肌肉變得緊繃。這就證明你使用到了平時很少用的肌肉。尤其是被稱為軀幹,也就是支撐身體軸線的肌肉會受到刺激。單腳站立的效果・提升下半身的肌力一般人聽到下半身的肌力訓練,腦中就會浮現深蹲等感覺很辛苦的動作。但其實只要單腳站立,就能確實鍛鍊下半身的肌肉。鍛鍊下半身可以讓你不容易疲勞,而且能預防跌倒。・鍛鍊軀幹我想很多人都知道鍛鍊軀幹的肌力很重要,但不太清楚具體的訓練法。其實,單腳站立的時候,自然就會使用到軀幹的肌肉。就算不去健身房使用健身器材,還是可以鍛鍊到。・培養平衡感培養平衡感很重要,因為可以減少跌倒的風險。一般的運動很少可以鍛鍊平衡感,但單腳站立可以刺激小腦,因此有其效果。我推薦單腳站立訓練最重要的理由,是它任何地點都可以做。不管做哪一種運動,持之以恆最重要。從這點來看,單腳站立可說是具備兩個很好的條件,它可以在任何地點做,而且短時間內就可以做完,是最容易持之以恆的運動。單腳站立訓練實踐法,隨時隨地都能做接著為各位介紹單腳站立的具體訓練方法。.四周保持些許空間、站著。.抬起膝蓋,腳尖離地約五到十公分。.保持抬起的狀態一分鐘,一邊緩慢呼吸,一邊維持姿勢。.另一腳也進行相同的動作。.習慣之後,可以保持單腳抬起的狀態,腳尖試著往前後左右緩慢移動,可以增加負荷,作為平衡運動的訓練。更進階的方式是如下頁圖下方所示,轉動髖關節十次左右,進一步增加負荷。想打造強健身體、保持頭腦一生好用,與其追求激烈的肌力訓練,能持之以恆的單腳站立等訓練,會更有效果。這個原則也能套用在其他的運動習慣上。書籍介紹書名:30%的人將來會失智,我該怎麼辦?:人會老化,但腦部可以不退化。兩分鐘單腳站立、系列減七法、健腦踏板,能讓你的腦越用越靈活!作者:長谷川嘉哉出版社:大是文化出版日期:2019/07/26作者簡介/長谷川嘉哉1966年生於日本名古屋市。名古屋市立大學醫學院畢業。醫學博士、日本神經學會專科醫生、日本內科學會專科醫生、日本老年病學會專科醫生。每個月診察1,000名失智症患者,是日本屈指可數的神經內科與失智症專科醫生。受到祖父罹患失智症影響,於2000年在岐阜縣土岐市開辦失智症專科門診,以及提供居家醫療的診所。方圓100公里內許多患者不惜遠道而來求醫。自開業以來,已累計超過5萬件的居家醫療診察,實踐500件以上的居家照護服務。延伸閱讀: 護理師開100公里回醫院幫忙、免費住宿和眼鏡...一場太魯閣號事故讓我看見:台灣人善念無所不在
-
2021-04-14 新聞.元氣新聞
善款扶助對象人數出爐!發現金、教育扶助採個人信託
衛生福利部4月3日起為太魯閣事故募款,部長陳時中今根據衛福部今上午11時公布之最新資料指出,截至4月13日23時59分為止共收到34萬4748筆捐款,總金額9億6840萬7762元。面對外界各項疑慮,身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的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今在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結束之前,臨時口頭宣布加碼召開記者會,顯然有備而來,各項資料手板一應俱全。外界搞不清楚善款三分之一是何用途,眾說紛紜。陳時中出示表格,指著表格左上角第一格表示,就是給罹難者及家屬的生活扶助,至少要佔善款總金額的三分之一,而且都是會發現金。陳時中舉例說,教育扶助部分也是給現金,「只是放在個人的信託帳戶,而不是衛福部的信託帳戶」。衛福部會跟教育部一起計算,每個年級需要多少錢,算好一筆錢,再加上物價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放在當事人的信託帳戶,可以再領出來用於教育。陳時中指出,目前初步掌握太魯閣號事故罹難者49人、傷者216人、未受傷之目睹旅客225人,人數合計490人,還有6人身份尚未掌握。家屬部分,罹難者家屬有118人、傷者家屬有522人,合計有640人。再加上救災人員,總人數會超過千人。
-
2021-04-13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太魯閣號出軌/抹不去的傷痛如何平復?職能治療師以4件事助照顧者釋放壓力
身心疲憊、心情憂鬱…心理失調漸出現台鐵太魯閣號於清明連假第一天(4/2)上午撞上滑落於軌道上的工程車釀成出軌意外,造成50死、逾200人輕重傷的重大事故,第一時間除了各家醫院的醫療單位,立即出動並全力協助花蓮清水隧道事故現場救援外,更有來自全國的軍警義消與民間搜救團體進入台鐵出軌現場,搶救任何一位可能的生還者。經歷這場車禍的傷者與前往支援的這群志工可能會有創傷後相關壓力症候群,所以災後心理健康支持很重要,透過心理健康重建團隊包括:醫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社工師和護理師等的專業提供,可以讓經歷事故的輕重傷者及不幸傷亡的家屬們獲得最大的心理支持。台鐵出軌發生至今已經近二週了,越來越多第一線的工作人員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投入現場救災或是醫療復健工作,或多或少會感到身心疲憊(日以繼夜的搜救與協助)、罪惡感(為何沒有及時把他們救出)、心情憂鬱(每天看到悲傷的景象)、無助(明明救出但無法救活)、情緒不穩(壓力與疲憊造成)等,而且緊急救護、現場搜救或傷亡民眾的家屬崩潰等殘酷的景象會不由自主的出現在腦海中,導致心理健康失調等現象。Care the Carer 4件事助照顧者釋放壓力為使第一線救難或醫療急救照顧者,或是未來長期協助傷者的家屬或志工照顧者能夠降低照顧上的壓力,應該重視Care the Carer,亦即關心照顧者,透過關心與協助這些照顧者,讓他們面對救災、急救與照顧傷者壓力之餘,能自我調適或是透過團體的協助,避免把災難和工作壓力影響個人生活中,可以健康並持續扮演好照顧者角色。現階段的Care the Carer,包括:1.該休息時就要休息,才能有良好的體力支持工作2.感到壓力時立刻找人說,獲得傾聽與支持,就能降低壓力3.學習壓力放鬆技巧,如:逛街或看電影、聽音樂4.團體事件分享與紓壓等職能治療師在這次事件中,除了是精神醫療團隊之重要成員之一,亦在生理疾病之復健上扮演重要之角色,因此能就職能治療過去在進行災後重建的經驗,應用在台鐵出軌重大災難發生後之身心重健上,更可以協助執行 Care the Carer計畫,透過有經驗的治療師擔任團體帶領者,運用團體動力學的技巧,將照顧者形成小團體,在團體中討論事件經過、分享個人的心得,並鼓勵討論壓力事件及處理方式…等,最後總結並給予正向及健康的處理模式,以協助照顧者能夠持續且健康的回歸正常的生活。台鐵出軌事件發生至今,救災與醫護人員工作量劇增,不但身心俱疲同時還要面對死傷者家屬與外界的各種壓力,救災人員與醫護人員的壓力一定要釋放,未來還有漫長的路,外界也應給予支持及關懷,讓身心重建順利,早日重回正常生活。
-
2021-04-12 新聞.元氣新聞
躲過死劫餘悸猶存 紅鼻子醫師「撐竿跳」助病童
太魯閣列車出軌事件發生後,湧入各界善款與協助,其中,有一名11歲男童腿部骨折,送至花蓮門諾醫院,雖受到驚嚇、情緒些許低落,但經醫師與家長評估後,並未罹患創傷後症候群,除執行基本治療行為,更邀請紅鼻子醫生(小丑醫生)開立「微笑處方」,陪伴喜愛運動的男童玩「撐竿跳」,緩解男童生、心理的病痛及壓力,家長與醫療團隊也樂見此景,是兒童友善醫療的一大美事。何謂紅鼻子醫生(小丑醫生)?紅鼻子醫生是一群富有舞台經驗,且受過基本衛教、疾病認識、醫病倫理、兒童與青少年發展心理學等專業訓練的演員,還要去醫院實習觀察,利用有趣的遊戲、音樂及肢體表演等,讓醫院裡的孩童、家屬、醫護團隊及高齡長者紓解緊張焦慮的情緒,藉由歡笑,緩解身體與心理上的病痛及壓力,過程中並不會干預醫療行為。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秘書長陳慧潔表示,一名參加田徑隊的11歲男童在歷經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件後,腿部骨折,術後心情低落,碰巧協會的小丑醫師每個月都會去花蓮門諾醫院兒童病房服務,經院方與家長協調,小丑醫師特別至家庭病房,為病童開立「微笑處方」;得知病童喜愛運動,小丑醫師特別準備「撐竿跳」遊戲,降低男童身處醫院的緊張感及壓力,更有力量面對病痛。陳慧潔舉例,罹患癌症、罕見疾病或常生病住院的孩童常常覺得自己喪失「話語權」,生病後都要遵從醫護人員的指示,要按時吃藥、有時不可以外出或是不能吃某些食物,孩童即使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仍要「乖乖聽話」照做,這時,小丑醫師的陪伴能讓病童能做回自己,恢復信心。紅鼻子醫師是夥伴:給病童「話語權」不同於音樂、藝術治療,陳慧潔表示,小丑醫師不是治療師,而是以「夥伴」的角色,陪伴病童做他們想做的事、玩想玩的遊戲,有時候小朋友還會對小丑醫師說「你很吵,我不想跟你玩,你出去」,其實也讓病童重新找回話語權,即使不是直接治療身上的病痛,但每週、每月10到15分鐘的定期陪伴,能將病房打造成病童自己的異想世界。陳慧潔進一步說明,小丑醫師每次的表演會依據病童狀況量身打造,且與病童遊玩的遊戲項目眾多,有為了讓病童乖乖吃藥的吃藥遊戲,或是魔術秀、畫畫比賽,不只對病童有助益,甚至對家長、醫療團隊都有幫助。紅鼻子醫師友善醫療 對家長、醫療團隊也有助益陳慧潔表示,之前有病童已經失去意識,但家長請小丑醫師在拔掉呼吸器之前,再陪病童玩一會兒,「這對家長也是很大的安慰」;之前有3歲女童做脊椎注射,需要2至3名醫護人員壓著,但因為小丑醫師在亦旁協助轉移病童注意力,能舒緩病童情緒與疼痛感,增進治療品質,減輕醫護人員的照護負擔。
-
2021-04-07 新聞.元氣新聞
太魯閣號愛心捐款 陳時中:已募4億多、想取消可退款
太魯閣號4月2日發生嚴重事故,造成50人死亡,200多人受傷,隔天衛生福利部公布愛心捐款帳號,引發批評聲浪,但截至昨天中午募款金額約新台幣2億元。衛福部長陳時中今針對此議題則表示,目前已募集4億多元,政府有責任做適當分配,另捐款之後想要取消,備妥相關資料就可退款,但需要一定時間。陳時中表示,這是社會關注的問題,「捐款及監督管理委員會」會找專家、社會公正人士、相關部會一起討論,這幾天會擬定基本方案,下周開會定案。也會公告名冊金額以昭公信,目前只公布募款筆數和金額,但根據公益勸募辦法及細則要公布全名,如果不想公布捐款者則要先敘明。至於這筆善款是否會一次性撥給,陳時中說,目前有50人死亡,這會發放一次慰問金,傷者根據傷勢嚴重程度會給予受傷住院的慰問金,部分家庭再經濟支柱喪失後,也會考慮以信託經費幫助這些家庭的孩子教育無後顧之憂。另外,參與救災者儘管身體沒有受傷,但可能因為目睹慘劇心理受創,這部分也會給予相關心理輔導,也可能會由這裏勻支;公部門也會召開心理諮商的團體教育和輔導。但陳時中表示,這些都是大方向,未盡之處還會在委員會討論細節。
-
2021-04-07 新聞.元氣新聞
募款惹議 衛福部最快本周核定善款管理作業要點
太魯閣號4月2日發生嚴重事故,造成50人死亡,200多人受傷,衛生福利部公布愛心捐款帳號,引發批評。面對外界關切是否因批評暫停募款?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副司長蘇昭如表示,將按照原定計畫,募款至四月底,也已在研議透過固定網路平台、每天固定公布最新金額。衛福部最快也將於本周核定太魯閣號事故專款管理監督作業要點,並在四月底前成立管委會、開第一次會。至於目前募得多少金額?蘇昭如表示,目前僅能說,至少有部長陳時中昨天公佈的六、七千萬,確切數字將會定期公佈上網,初期可能每天公布,後期可能每周公布一次,一切都要依照「公益勸募條例施行細則」辦理,務求專款專用、公開透明。蘇昭如表示,過去針對社會高度矚目、引起重大傷亡的天災人禍,衛福部都曾經用此帳號募款。這次事件發生在花蓮,但是傷亡民眾分佈於各縣市,未來會請各縣市政府的社政單位,或結合社福團體,就近提供民眾協助。善款會用於傷者的醫療、復健、社會重建,也包括罹難者的經濟支持,至於醫療復健方面與健保給付項目的區隔,衛福部將與健保署討論。蘇昭如表示,部長已指示要盡快通過太魯閣號事故專款管理監督作業要點,相關草案研擬和討論都已在緊鑼密鼓進行,如果本周能夠批核、生效,就已經很快了。未來會據此作業要點成立管委會,成員可能包括代表、專家學者、社會公正人士、災民代表,在四月底以前一定會開第一次會,針對未來善款用用的細節、計畫審查及進行方式,都會報請管委會討論。
-
2021-04-06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台鐵太魯閣號出軌重大事故造成50死、逾200人輕重傷,精神科師表示,事發至今第四天,生還旅客、家屬、一線救災醫護人員這三類族群恐有程度不等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呼籲若已有三天以上的嚴重失眠務必就醫,以免慢性化後影響復原效果。北榮精神部主治醫師周元華表示,太魯閣號事件的發生,會發生創傷後壓力症侯群的族群有三類,除了火車上的生還旅客之外,家屬、現場救難的醫護人員都會因為與一線人員、現場接觸,生活上出現了突發緊急的極端狀況,造成心理上不小壓力。周元華並解釋,所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跟一般焦慮恐慌不同,像一般人遭逢親屬過世雖會悲傷難過,但慢慢地都可會隨時間逐漸復原,然而,若是極端事件造成的恐慌,即使沒有受傷,若晚上噩夢連連,白天還會一直想到事件發生的畫面,這就是很典型的PTSD。發生創傷後壓力群可分急性跟慢性,事件發生的前二、三天就是急性期,周元華建議,若超過三天以上沒有睡好,影響生理還無法工作,一定要就醫,再不處理可能會慢性化,屆時,失眠、焦慮、憂鬱等復原會比想像中困難且複雜,這是因為正常的焦慮、憂鬱在生物學上,多屬於自律神經造成的興奮,但PTSD則因壓力過大破壞人體內的內分泌系統,「腎上腺素反而是掉下來了。」國外資料顯示,遇到極端重大事件如地震、戰爭導致的PTSD盛行率,三個月內高達能達60%,周元華特別提醒,事件的相關人員都是高危險群,但他們不會覺察,嚴重者可能還會自殺。
-
2021-04-06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太魯閣號事故災難 醫師:勿傳遞傷亡者片斷故事博關注
台鐵太魯閣號撞擊工程車出軌事件,造成50人死亡,200多人輕重傷重大事故;擁有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的嘉義市知心連冀診所院長、身心醫學科醫師李連冀說,很多事件有其脈絡,受難者家屬有抒發情緒需要,但他們的心情不是被拿來消費,而是需要用心聆聽、陪伴及協助善後。李連冀希望媒體善用傳播優勢,教導民眾如何陪伴,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如:創傷後症候群的處理,而非擷取部分的訊息,影響心情,還是同樣地落在無助,且只能跟著哀嘆或謾罵的窘境中。災難情節有如電影般扣人心弦,除真心關注受難者外,更多是基於好奇,想了解事故的發生,現場傷亡者的樣貌或是各種聳動或感傷的故事。李連冀說,「閱聽人對災難事件好奇,凸顯我們在教育上未提供給國民足夠素養,大家需要藉追逐身邊各種悲劇滿足渴望了解需求。除可能妨礙救災,常會有人跑現場圍觀,間接鼓勵媒體爭相報導各種驚心動魄的片段,忽略被賦予社會教育責任。」災難發生需要最短時間聯繫整合救援單位,安置傷亡,但更重要是告訴社會大眾,可以在自己角色做什麼,讓事件對社會衝擊減到最小,而非一直傳遞罹難者或倖存者片斷故事博取注意。救災任務結束,當關注焦點集中倖存者及罹難者家屬,救援醫護人員、軍警、消防及救難隊員,同樣經歷災難現場,可能躲暗處舔傷無名英雄,也要關心,因為目睹殘駭、聽聞慘叫記憶,無法轉身離去就留在當地,可能伴隨夢境或某個熟悉場景,再度誘發這些曾處於駭人情境的高張狀態。
-
2021-04-05 新聞.元氣新聞
影/比普悠瑪嚴重百倍 百人修補拼湊遺體盡是心痛
太魯閣號撞車事故造成50死200傷,許多遺體嚴重破碎,76行者遺體美容修復團隊逾百名修復師,連日進駐展開漫長修補工作。發言人王薇君說,這次事故比普悠瑪出軌嚴重百倍,一組人要2、30小時才能修復一具,但「最難的不是技術,是心痛」。罹難者蘇昱銘姑姑今天到花蓮市立殯儀館,表示希望能把後事辦好、遺體修補好,圓滿最後一程,王薇君聽到立刻迎上前去,允諾一定全力修補。王薇君說,到昨天為止已有100名修復師進駐,可開出6個工作檯。這次太魯閣事故比普悠瑪事故「嚴重百倍」,許多遺體破碎,狀況不好,甚至頭部幾乎都沒有了,必須重建,希望很完整的,把每個部分都接在正確的位置。「對修復團隊來說,遺體狀況不難,難的是心痛」,王薇君說;另一名修復師陳修將也表示,比較多同仁會受到家屬情感的影響,心裡會有滿大衝擊,要克服心理比較沉重的一面,技術層面倒是沒影響。陳修將說,目前已經完成28具,還有一名卓姓女罹難者還在趕工,他們已經答應家屬今天中午可以完成,讓她回家。他表示,很多遺體有殘缺,要等到確認身分、開立死亡證明書、並向家屬取得遺體修復同意委託書才能開始做,若流程無法完備,時間就會延宕,希望家屬能夠諒解。陳修將說,很多遺體都有殘缺部分,有幾具受損狀況最嚴重的部位在頭、臉,正在努力重建,還有一些屍塊、殘骸待確認,像是半截都沒了、斷肢等,後續有幾具能夠完成拼湊的遺體,還在確認。他說,這幾天家屬陸續領回遺體,有人專程回來感謝修復團隊,也有比較激動的家屬甚至要下跪道謝,他們不敢讓家屬這樣做,他們只是做好應該做的事,非常感謝家屬對他們的信任,很榮幸施作結果符合家屬期待。
-
2021-04-05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整天看災害報導 一般民眾也恐引發創傷反應
台鐵太魯閣號撞車50人喪命,不僅受害者及其親友、醫護、救災人員易產生創傷壓力症候群,一般民眾也恐因整天看電視報導、持續接收四面八方消息或災害照片,引發創傷反應,專家呼籲要多留意身邊親友情緒,必要時應尋求專業醫療。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工系教授吳書昀指出,重大災難發生後,經歷事件人員因直接面對傷痛,身心受影響程度強烈;一般民眾雖沒直接經歷卻可能因新聞事件勾起創傷記憶,或因災害故事、畫面不斷重播導致心情低落、焦慮不安等身心狀況。而依受眾不同,面對創傷反應處置方式也不同,針對列車乘客、傷亡者親友及救援者等事件直接經歷者,創傷狀況最為直接,因此要善用精神科、諮商師等專業醫療,並由社福服務中心等地方單位社工單位關注,必要時轉介或連結所需資源。再來就是,個人保護因子需要提升,有些人會利用宗教儀式寄託身心靈,有些人可能透過運動、音樂或接近大自然等讓平復身心來保護自我;最後就是政府單位應更積極建構社福、社工或心理輔導等資源網絡讓需要的人使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民眾也可能因災難事件勾起創傷反應,吳表示,外界多能意識到事件經歷者有相關輔導需求,但較難直接聯想到有些人可能因接受傷痛能力不足,甚至是過往事件的創傷倖存者,因此也有部分需求。民眾倘若在災難事件發生後,發現身邊親友在情緒上與過往出現不同,對災害事件反應程度強烈,那就應該要多加留意關心,第一時間或許還不需要用到專業醫療或社工資源,但要理解他暫時的情緒失序,透過親友間的互相幫助來協助度過。吳書昀說,對創傷倖存者或有相關反應者不要強迫他述說自己的經歷,但仍能提高關心度去提醒他們記得喝水、吃三餐、視天氣添減衣物,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歸位;倘若焦慮、悲傷持續時間過長,並影響生活就應考慮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而因每個人關注災難事件的出發點及容忍度不同,若察覺自身對災難衝擊的心理準備度低,保護因子又不足,太過於關注新聞事件已影響情緒,就會建議自我限制,盡可能遠離新聞或刺激的災害畫面,多從事讓自己身心放鬆的活動。
-
2021-04-05 新聞.元氣新聞
太魯閣號出軌/助傷者復原 衛福部募款、健保擬預留10億總額支應
太魯閣號4月2日發生嚴重事故,造成50人死亡,202人受傷,衛生福利部今公布愛心捐款帳號,引發網友批評不合理,認為應由出事單位、保險公司、台鐵等單位支出。衛福部今強調,所有政府應依法辦理的事項都不會用到捐款,健保署則表示,將向健保會提案,預留10億元總額用於支應此事件。現在傷者即便身無分文、無健保卡,一率先給予最好照顧,所有醫療費用院所均可申報,健保署會先給付,再依法代位求償。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副司長蘇昭如表示,這不是政府主動發起勸募,而是因衛福部接到太多熱心民眾詢問、很想盡一份心力,擔心民眾有善意但資訊不夠正確、捐錯地方,所以提供既有帳號供民眾使用。蘇昭如表示,以往像是八仙塵暴,傷者的身心理重建,「花費不是你現在可以看得到的」,後續所需的醫療復健費用龐大,還有生活社會重建費用,幾乎無法預估,民眾也很關心,這樣的經費正可以協助傷者和家屬。蘇昭如強調,政府應依法辦理的事項都不會用到捐款,未來將成立善款監督小組,確保專款專用於受者醫療復健、生活經濟等社會重建工作。衛福部2019年底主動修正了「公益勸募條例施行細則」規定,本來政府相關徵信是半年一次即可,修正後,重大事件要求最少一個月徵信一次,還可能增加頻率,定期公開收到多少捐款、捐款來源、用途及金額等。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將向健保會提案,將總額預留款10億元用於支應本次事件。考量到傷者及家屬處境艱難,健保署第一時間就已與各醫療院所溝通,即便沒有健保卡,也給予例外就醫,病人身上沒有現金,也給予最好的照顧。無論醫療、膳食、自費、病房差額等,民眾都不需要擔心,健保署會先辦理給付,未來再根據列冊,依法進行代位求償。「要走出悲傷不是只有外表康復,都要長期追蹤,」李伯璋表示,已掌握傷患名單,未來將續追蹤其門診回診紀錄,包括傷者的心理復健、失能長期照顧情形,都要提出並密切掌握,以免輪為健保流浪病人,為了住院復健。
-
2021-04-05 新聞.元氣新聞
太魯閣號出軌/暖心醫護消…穿白袍衝入隧道 安撫嚇哭幼兒
台鐵太魯閣號事故發生後,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坤佶正在醫院門診,他獲報後穿白袍衝入隧道,看到一名幼兒被嚇哭,連忙上前抱在胸前安撫,畫面震撼人心;五歲林小妹妹在事故中丟了手表,醫護人員送她全新童表,昨天轉院時更送上佩佩豬娃娃,她的母親則是擁抱同車李姓傷患,感謝她雖然腿受傷,仍先讓出通道讓她們母女獲救。太魯閣號撞車事故發生後,一張白袍醫師在陰暗隧道內單手將幼兒摟在胸前安撫的暖心畫面,感動不少人。他是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坤佶,也是義消隊長,他昨天回憶,衝入隧道後發現一對母子,母親驚嚇癱倒在地,年幼孩子也被嚇哭,他連忙將幼兒抱在胸前,輕聲安慰。五歲林小妹妹顏面骨折送到花蓮慈濟醫院,她發現心愛的手表不見了,非常難過,護理師前天送她全新童表,讓她重現笑容,她昨天要轉院回林口,仍要搭火車,院方擔心她想起事故會害怕,再送佩佩豬娃娃。此外,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昨在臉書貼文,哀悼一名資深內科加護病房黃姓女公職護理師,她在事故發生的前一日仍在加護病房工作,原本計畫隔天回到故鄉玉里幫母親過生日,卻在這次意外罹難,院方將集結同事寫下她在台大醫院的點滴,送給她遠在東部的父母,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女兒這十年是如何努力幫助別人,減少失去愛女的哀痛。【記者柯毓庭/新北報導】太魯閣事故造成多人傷亡,消防人員出動一七九人支援,新北市消防局第四大隊在結束搜救任務,在臉書上貼文向民眾宣導「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請民眾多關心身邊搜救人員。「我們也是人,遍地的黑牌,都是令人難以承受」。貼文指出,救災時隧道內「空氣瀰漫著血腥味」,令人無法忘記,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此時便容易悄悄找上門。「黑牌」是指在救護傷檢分級中,明顯死亡患者,為救護最不優先。
-
2021-04-05 新聞.元氣新聞
太魯閣號出軌/台大醫院痛失資深加護病房護理師
太魯閣號四月二日發生嚴重事故,造成多人死傷,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在臉書貼文,哀悼一名資深內科加護病房黃姓公職護理師,要回故鄉玉里幫母親過生日,卻在車程中罹難。吳明賢傍晚接受電話採訪時,仍難掩哀傷。他說,黃護理師的家人都在玉里,在職表現優秀,院方已啟動創傷輔導,也在搜集護理師生活點滴,希望盡量減少她父母親失去愛女的哀動。同為內科出身的吳明賢表示,事發後,院方很快就得知有一名公職身分的內科加護病房資深護理師在車上。黃護理師的家人都在玉里,這次是要回去陪媽媽過生日。她在台大表現非常優秀,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都讚不絕口,同病房的護理師、同寢室的同事也都很不捨,周四還看到她在上班,沒想到隔天就發生這種事。吳明賢表示,失去這樣一位資深優秀的護理師,大家都非常難過,台大醫院的臨床心理中心已經與護理部、加護病房一起在想,要啟動創傷輔導,協助大家度過悲傷時刻。黃護理師有公職身份,除了撫卹措施,同仁也在搜集與他相處的點點滴滴,也希望盡量減少她父母親失去乖巧優秀女兒的哀痛。吳明賢臉書貼文表示,護理部希望與她認識、相處過的同仁,能夠書寫她在台大的點滴,集結給她遠在東部的父母,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女兒這十年是如何的努力幫助別人。他也寫道,所有重大災難都是一面照妖鏡,需要檢討人為疏失或系統失能,要負責而非咎責,希望每個發生都是一份照見,也是改善的契機。
-
2021-04-05 新聞.元氣新聞
太魯閣號事故 白袍醫漆黑隧道緊抱孩童令人動容
太魯閣號事故漆黑隧道現場,白袍醫師緊抱孩童照片令人動容;花蓮縣消防局救護義消大隊長、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坤佶談及當時狀況,「只能用慘絕人寰形容」。救難人員陸續救出民眾,傷者雖分輕傷、中傷、重傷,但即使未受傷,同樣受到驚嚇。帶著年幼孫子的阿嬤因為被突如其來撞擊驚嚇得癱坐地上,身邊年幼孫子也跟著嚇哭。吳坤佶立即將哭鬧孩童抱在懷裡不斷安撫,溫暖擁抱讓小孩不再哭鬧,這個醫師給人溫暖安全依靠的畫面,一旁救護義消蔡哲文看著拍下這個溫情畫面。吳坤佶表示,當天約上午11時左右抵達現場,但因為隧道口沒有空間可行走,只能從火車上爬進去,再貼著軌道沿路切進去,連續反覆深入到最嚴重第7、第8節車廂。他與救災支援兄弟3人一組,把重傷、輕傷作初步分類,遺體則先放在火車櫃旁。「只能用煉獄來形容,令人不忍」,吳坤佶豐富搜救經驗,都沒遇過這麼嚴重狀況,當時卡在隧道裡車廂已經變形嚴重,空氣也很糟,混合著車油、屍塊味道。他提醒救災弟兄要冷靜深呼吸,如果不舒服,就靠牆休息。吳坤佶指出,現場救護人員先進行檢傷分類,所以救護車接轉可以很順利,醫院端也可以很快做初步醫療準備,讓救護過程可以發揮高效,把傷害降至最低。
-
2021-04-04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太魯閣號事故傷亡慘重 防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做3件事
台鐵太魯閣號列車事故,造成超過48人死亡、近200人受傷,震驚全國,重大意外事件後,不只生還者,救災人員等人也容易產生「急性壓力症候群」,精神科醫師呼籲,生還者可放慢生活步調,維持規律作息,家屬應多陪伴、傾聽;部分車廂傷亡尤為慘重,如果有目擊血腥場景者,應到身心科或精神科求診,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些接受心理或藥物治療,避免疾病慢性化。遭逢重大意外事件後,生還者與救災人員等人可能會出現嚴重壓力,恐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何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PTSD患者常常會有逃避心理,不記得案件重要的細節,會恍神且生活沒有真實感,也容易過度警覺,造成睡眠障礙、過度驚嚇,常伴有負面情緒,甚至做夢、看電視時,腦海都會不小心浮現死亡場景。其實重大意外事件後,其實不會馬上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起初是產生「急性壓力症候群」( Acute Stress Disorder, ASD),楊聰財說,當患者1個月後仍無法走出情緒,才屬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之前有一名30多歲女性,其親友於普悠瑪列車出軌事故時罹難,因而產生急性壓力症候群,雖時常感到坐立不安,但又不得不注意最新新聞訊息,導致做事手忙腳亂、不專心,甚至打破碗筷。●生還者、救難人員情緒能如何宣洩、轉移?生還者遭逢巨變,身心受創;救難人員直接接觸地案發第一現場,徘徊在傷者、亡者之間,面臨強大壓力與挫折,也可能苛責自己,產生焦慮、緊張和憂鬱等症狀。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建議,遭逢巨變後,生還者、救難人員及相關親屬等人可放慢生活步調,平時如果一天可以做10件事,可以減少至8件、5件,甚至更少,這時不應對自己過度嚴厲;後來該名女性病況改善,未演變為PTSD。此外,楊聰財也表示,應維持規律作息,平常若是早上8時起床,如今也應維持,幫助自身維持正常生活,黃金睡眠時間是晚上11時至早上6時,如果不能在此期間入眠,建議每日應睡滿6至8小時。最後,生還者應轉移注意力,少接觸電視、報紙或網路相關新聞,避免回憶起案發當時的種種畫面,「親友的陪伴」十分重要,可陪同出外走走,鼓勵生還者多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要將情緒憋著,如果想哭便哭,但切記不要過度提醒「明天會更好」等言語,「傾聽」即可。此次太魯閣列車出軌事件,部分車廂傷亡尤為慘重,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指出,門診約有近兩成患者,在半年後仍受創傷壓力症候群所苦,他提醒,如果有目擊血腥場景者,應到身心科或精神科求診,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些接受心理或藥物治療,避免疾病慢性化。●對社會大眾的啟發?楊聰財表示,遭逢重大事件,體現社會大眾應活在當下、保持感恩的心,建議平時親友間可常聯絡來往,遭逢巨變時才有支持性力量緩解壓力。
-
2021-04-04 新聞.元氣新聞
太魯閣號出軌/列車出軌人間慘劇 醫師說這些人易患PTSD
太魯閣號列車出軌,造成51死200傷,有人擔心救災人員與受難民眾、家屬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精神科醫師李品賢提出3個措施,幫助受難民眾、家屬與救災人員預防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李品賢說,傷患、家屬或救難人員在自己遭遇或是目堵有重大身體傷害或者是心理傷害的事件,有可能出現急性壓力症候群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會有焦慮、憂鬱或是憤怒情緒,且反應變大,但有人反而變得麻木。出現症狀的患者,腦中會反覆出現相關的畫面或是一再做惡夢,身體也容易出現過度警戒,易受驚嚇,及睡眠障礙,因此很多人開始有逃避可能引起自己反應的事情或場所,部分病人會因長期症狀合併導致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等疾病。李品賢並提出「自我察覺」、「尋求協助、支持」、「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三步驟措施。先觀察自己是否變得容易驚嚇、或一天情緒起伏變大,出現焦慮、憂鬱、煩躁甚至憤怒等情緒。如果有出現類似症狀,便應尋求協助、支持,透過睡眠及運動、親友陪伴等減少壓力,找人談心。若情況嚴重,已無法正常生活、工作,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李品賢提醒,有些人可能自己沒有感覺,這時就需要親友陪伴,就醫尋求醫師或心理師協助,並叮囑患者服藥、規律就診。李品賢說,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能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實際診斷需要由精神科醫師進一步的評估,建議相關單位、機關內部及親友可以主動提供創傷症候群症狀參考,與關懷及協助就醫的建議。
-
2021-04-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接種新增1例不良事件 累計64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昨天並沒有接種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的民眾,但新增1名非嚴重接種後不良事件,截至目前為止共64件。指揮中心考量花蓮發生台鐵太魯閣號事故,今天下午不召開臨時記者會,改提供文字新聞稿,並由發言人莊人祥錄影、錄音向民眾說明最新疫情狀況。莊人祥指出,國內接種牛津AZ武漢肺炎疫苗,昨天沒有任何接種的民眾,截至目前為止共接種1萬7078名;昨天新增1例非嚴重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累計至目前為止64件。
-
2021-04-04 新聞.元氣新聞
太魯閣號出軌/談事故救援 陳時中談傷況兩極現場立即檢傷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晚上六點半臨時舉行記者會,宣布獲配Covax的AZ疫苗19.92萬劑,此時正逢台鐵太魯閣失事事件發生第二天,陳時中特地在記者會召開前率領周志浩、莊人祥在現場默哀一分鐘,之後表示:「這真是一個非常慘痛的教訓」。陳時中先前已陪同總統蔡英文到花蓮災難現場視察災情,他表示,這次傷況非常兩極,特定區域的傷害非常嚴重,像第八節車廂,死亡人數非常多,有些屍體甚至支離破碎,但另一邊就差很多。不過,衛福部這邊有四家急救重責醫院,負責此次傷患的後送就醫處置,陳時中表以肯定,經過幾次大量傷患的演練,他認為這次醫療與救災體系的連結相對比較好,地檢所、檢察官之間的連結也很好多,「有較大的進步」,現場醫師快速在一線就做好檢傷分類,並給予緊急醫療上的指導。由於檢傷分類在第一線扮演重要關鍵,若處理不好就後送,容易造成醫療上的量能負擔,陳時中認為這次檢傷分流有效率,讓負責的四家醫院在處置上有秩序很多,如此一來,重傷患者可以立即時獲得優先治療,醫院的病房、ICU也充分就序,比上次進步很多。
-
2021-04-04 新聞.元氣新聞
太魯閣號事故傷亡慘重 指揮中心記者會前默哀一分鐘
首批新冠疫苗牛津/AZ疫苗上月3日閃電式抵台,今恰好屆滿一個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晚間6點半臨時召開記者會,宣布第二批疫苗抵台。由於台鐵太魯閣號事故傷亡慘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開始之前,與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發言人莊人祥共同默哀一分鐘。
-
2021-04-03 新聞.元氣新聞
搭火車遇難如何自保?「消防專家」林金宏提六點觀念
太魯閣號出軌,造成50死162傷,哪節車廂比較安全?參與消防工作多年、曾任內政部災害管理組長、「消防達人」林金宏說「我實在無法回答,因為變數太多」,但他提出六點災難發生後,提高自己與他人獲救機率的方式。林金宏說,此次災害是火車,有很多車廂,跟單一車廂的遊覽車,在救災的處置上原則大致相同,就是傷重先救,但做法上需要更多判斷及取捨。他指出,火車多節車廂在撞擊後受損程度不一,有些嚴重擠壓、形成類似局限空間,有些則輕微損傷。搜救人員會從最容易進入車廂先展開救援,車廂內若沒有傷者壓困,先救重傷者;若有大量傷者壓困,可自行行走輕傷者先疏散,再依容易脫困程度逐一救援傷者。林金宏說,民眾部分,輕微車廂民眾可以自行移動輕傷者、協助疏散車廂內人員,並清點人數或記錄傷者概略位置,主動告知救災人員車廂內是否還有人員受困,以節省救災人員搜救的時間;受損嚴重車廂,民眾如僅受輕傷能自行移動,不用等救災人員,先設法自行離開。「當然,強烈撞擊後,有些人一下搞不清楚疏散方向,救災人員也會給予引導及攙扶。」林金宏在臉書「林金宏的消防天地」提出六點基本救災的核心安全觀念,希望民眾基本觀念一致,對救災效率產生正面效益:一、 一定要先自救,才考慮救人。二、 救人前要先進行周邊的風險評估,如果沒有受過相關專業訓練,設法盡速尋求救援。三、 如有親友同行,生死不明,可以盡速告知救災人員他們的位置,不要只告訴救災人員我的親友還沒出來這種不明確的資訊。所以一同旅遊,卻坐在不同車廂,最好事先記住彼此的座位,才能提高獲救率。四、 救護車留給最需要的人搭乘,請聽從現場救災人員指揮。五、 為方便親友尋找,且同一家人不一定會送同一家醫院,所以在送醫前的傷者紀錄很重要,務必配合辦理。六、 萬一受困廁所,如果人還有意識且能活動,請發出律動式的聲響,引起救災人員注意。
-
2021-04-03 新聞.元氣新聞
太魯閣號事故 生命線總會:4步驟預防替代性創傷
台鐵408次太魯閣號昨於花蓮清水隧道發生出軌事故,釀50死、162傷。生命線總會今表示,為守護災難下的心理健康,生命線總會與全台生命線協會,尤其是花蓮生命線協會將持續守護在電話旁;對於從昨天開始長時間關注太魯閣號訊息的民眾,生命線總會也提醒,若發現情緒受影響,請先暫停關注新聞,「給自己秀秀」,才能於防替代性創傷。生命線總會表示,從昨天開始在電視機前或網路長時間關注新聞資訊、畫面的民眾,若發現自己情緒已經受到影響,產生心情低落、憂鬱、焦慮、胸悶、心跳加快等狀況,建議先暫停關注此新聞,好好「給自己秀秀」。生命線總會說,災難事件新聞容易引起「替代性創傷」,讓人深陷不安與悲傷的情緒中。因此,如何「給自己秀秀」是預防「替代性創傷」重要的關鍵,以下4步驟,建議民眾可試著做做看:1.暫停關注或轉發此事件的相關新聞,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上;可以藉由運動、音樂等嗜好轉移焦點。2.試著尋找一個能夠讓自己心情平靜安穩的空間或情境,讓自己的心與頭腦休息一下。3.適時與重要的家人朋友聯繫問候,相互支持也勇敢表達愛與關心。4.懷抱希望、為我們深愛的台灣祈願,且更常感恩與珍惜生命的每個點滴。
-
2021-04-03 新聞.元氣新聞
太魯閣號出軌/沒有安全帶列車遇上高速撞擊 專家:比空難還可怕
台鐵太魯閣號出軌造成多人傷亡,為近40年來最嚴重的鐵道事故,車廂扭曲變形,救難人員進入搶救,見到滿地鮮血,屍體掛在隧道內;專家指出,沒有安全帶列車,遇上高速撞擊「就像是自由落體」比空難還可怕,乘客幾乎不及反應,若有幸逃過一劫,後續可能仍有顱內出血、臟器破損等風險,此次應是國內首次發生列車於隧道撞擊的事故,隧道通風不佳,空間狹小,受困患者等不及救援恐缺氧致死,一般黃金救援時間為72小時,此次若無法在12小時內救援,後續幾乎都是凶多吉少。「太魯閣號出軌事故幾乎是把所有不利救援的因素就放在一起」馬偕急診醫學部災難醫學科主任張國頌說,隧道內的救援就像是氣墊逃生,只能一個接著一個,高速撞擊的事故,第一時間的檢傷分類非常重要,頸部、頭部、胸部遭嚴重撞擊者,12小時內必須要進到開刀房手術,否則腦部血管破裂、臟器失血等都足以讓存活傷者,短時間致命,偏偏遭到擠壓的車體都在隧道內,光是要送出輕症都有難度。張國頌說,隧道內的救災,國內大概著墨在公路隧道,雪隧建造時就有考量發生事故時如何救援,建置時也有考量到通風、通訊、排煙等設備,但列車都是高速經過隧道,幾乎沒有思考到隧道的救援方式,光是通風不良就足以讓倖存的患者致命,列車事故若出現火焰,引起的煙也足以奪走多人性命,隧道內伸手不見五指,若未考量到通訊設備,救援即使抵達現場,也無法對外報平安,入內後是生是死都不知道。張國頌說,這次救援難度「極高」,地震、空難都有時間讓民眾反應,此次意外是瞬間發生,來不及躲到冰箱旁,身邊沒有食物、水的機率高,等待時間若超過12小時,恐就凶多吉少。他說,此次看似是意外,但軌道周邊若有工程進行應架設圍籬等防護措施,若有設置,此次意外就不會發生。台灣外傷協會理事長林恆甫說,高速撞擊的意外事故,輕症常常會被輕忽,他提醒劫後餘生的傷者,即使沒有症狀,返家後三天內,若有任何不適都應該要立即就醫,特別是出現頭暈,心跳加快,心悸、感覺昏睡,臉色蒼白,異常疼痛等,極可能是臟器出血等狀況,就醫時一定要告知自己是「太魯閣408班次」的乘客,幫助醫師能提高警覺。
-
2021-04-03 新聞.元氣新聞
太魯閣號出軌/釀重大傷亡 學會籲「心理急救」應速啟動
台鐵太魯閣號出軌,釀48死,多人傷,搜救作業現場持續進行。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表示,重大災難後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心理急救應於第一時間就啟動,現場即使沒有專業的精神專科醫師或是心理專業領域人員,也可以透過四大步驟「準備」、「觀察」、「傾聽」、「聯繫」幫助傷患或家屬釋放壓力,避免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進而發生憂鬱、焦慮或恐慌等精神疾病。張家銘表示,太魯閣號出軌事件,已造成多人傷亡,後面代表著影響眾多的家庭。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多數傷患的反應常常處於極度驚嚇的狀態,等到放鬆後理解事實時,心理上會面臨更大的挑戰。一般而言愈早介入執行心理急救,愈能避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張家銘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事件發生後一個月,傷患仍處於驚慌、害怕的狀態。若後續未能改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容易引發憂鬱、躁鬱等精神疾病。張家銘表示,目前意外事故現場優先以救援傷患為主,能理解可以協助心理急救的人力不足,但心理急救不一定要專業人員,一般民眾也能協助,僅要把握四大原則準備、觀察、傾聽、聯繫。他表示,「準備」是指可以提供協助的人,要先了解意外事件,並了解當下可以提供的資源,包含何處可以提供醫療、食物、水等,再對傷患伸出援手。其次為「觀察」,助人時必須要先查看環境是否安全,是否會讓傷患感到不舒服,再查看傷患出現的反應,如驚嚇、痛苦等,在確保彼此安全後,對於嚴重者應優先提供協助。「傾聽」為主動詢問傷患的需求,以及聆聽他們的擔憂,接近傷患時,可以先主動介紹自己,並提供飲水等釋出善意,讓傷患能有安全感,後續則是陪伴傾聽、安撫穩定其情緒。最後為「聯繫」,因應傷患的需求,提供基本的生理、醫療與安全需求,鼓勵傷患休息、營養補充、運動放鬆等,後續可提供訊息,包含傷患想知道的家人訊息或是各式協助管道等。張家銘說,介入協助後,傷患仍持續有痛苦、哭泣、悲傷、害怕、憤恨、驚嚇、夢魘、失眠、焦慮、憂鬱、易怒、緊張等症狀都屬於正常,只是這些症狀超過一個月,就可能會出現憂鬱症,焦慮症或恐慌症等,建議應盡速接受精神或心理相關治療,以避免症狀持續或更為嚴重。
-
2021-04-02 新聞.元氣新聞
太魯閣號出軌/事故現場需大量大體袋 花蓮人臉書籲花蓮禮儀社支援
花蓮台鐵太魯閣號發生嚴重意外,造成死傷慘重,臉書社群「花蓮人」貼文,希望花蓮在地的禮儀社可以前往清水斷崖台鐵事發地點幫忙,需要大體袋。「花蓮人」 緊急在臉書貼文,指朋友在場救援希望能呼籲一下,希望花蓮在地的禮儀社可以前往清水斷屈台鐵事發地點幫忙,有往生者的大體需要大體袋,需要幫忙,請大家多多幫忙分享,拜託拜託,請找在場救護、消防單位,謝謝大家。花蓮葬儀公會表示,已經啟動機制了,也派人前往現場。
-
2021-04-02 新聞.元氣新聞
太魯閣號出軌/火車坐哪才安全? 專家揭保命方法:姿勢才是重點
台鐵太魯閣號2日上午驚傳出軌,目前統計約有30多人失去生命跡象、70餘人送醫,整起意外仍在持續進行搶救。針對鐵路出軌釀悲劇,有民眾發問「火車坐第幾節最安全」,引起網友一陣熱議。一名網友在「批踢踢實業坊」發文表示,他認為當意外發生時,若座位位於第一節車廂,似乎是首當其衝,為最危險的位置,至於中間車廂,則很可能受到前後擠壓,因此風險同樣較高,讓他疑惑「是不是最後一節最安全?」該文吸引許多網友回應,有人支持原PO觀點,認為「理論上後面幾節是比較安全」、「看起來是接近車尾」、「以這次來說應該是」;許多人則提出「後面被追尾也不是不可能,中間出軌會被甩出去」、「上次遊覽車事件死的都是左後方,誰想的到」、 「高鐵把商務車廂坐在第6節」、「一切都是命」、「死神要收走一條命坐哪都一樣」。而根據《ETtoday》過去報導,時任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科長鄧志忠表示,其實座位在哪和安全與否並沒有直接關聯,他進一步說明,由於事故的撞擊形式有很多種,包含追撞、對撞、側撞等,每一種對車廂的影響都不同,因此基本上就是機率問題,不管坐哪「都一樣安全」。至於發生意外時的保命之道,鄧志忠指出,關鍵在於在車內的「姿勢」,只要不要站著,並在火車行駛時,盡量保持「正常坐姿」,就能在事故發生時有比較好的重心,進而降低傷害;另外,關於火車是否需繫安全帶,鄧志忠則補充,鐵路相對其他交通工具已經較為安全,添加恐怕會妨礙逃生。
-
2021-04-02 新聞.元氣新聞
太魯閣號出軌/台鐵1976年以來最嚴重的事故 產壽險啟動快速理賠、加發慰問金
今天上午台鐵太魯閣號花蓮清水隧道發生出軌,截至今天下午二時,已釀成36人死亡、68人送醫,是台鐵1976年以來最嚴重的事故。多家產、壽險公司下午緊急啟動快速理賠,或針對受傷保戶先預付醫療保險金,部分保險公司也宣布加發慰問金,但因死傷名單還在確認中,各家保險公司理賠金額與人數還在確認中。金管會表示,台鐵依鐵路法第62、63條及鐵路機構行車與其他事故損害賠償及補助費發給辦法規定投保,法令規定為死亡者250萬元,重傷140萬元、傷害40萬元,保單是由國泰世紀產險為主簽單,台鐵旅客運送責任保險每人死亡250萬元,重傷140萬元、傷害醫療40萬元,每一次事故2億元,保險期間累計8億元。國泰產險表示,台鐵旅客運送責任保險由國泰產險作為承保主辦公司,第一時間已成立跨險理賠小組啟動全方位服務機制,並提供相關責任險與傷害險理賠諮詢服務,隨時掌握最新近況,協助客戶後續各項服務事宜。將主動查詢本次事故保戶傷亡狀況,派員進行慰問關懷,與啟動快速理賠,主動協助保戶完成理賠申請,加速理賠服務。因事故至今有36位罹難者,多家壽險公司也啟動快速理賠。國泰人壽表示,事件傳出後,國泰人壽東台區部已分四組人馬前往各醫院慰問傷患,調查人員也已在了解死傷名單,理賠人員也待命中,隨時為家屬提供相關服務。而國泰人壽與國泰產險也同步宣布,發放「保戶慰問金」,受傷門診2000元、一般住院1萬、加護病房5萬、身故10萬。台灣人壽也表示,因應「花蓮火車出軌事故」,即時啟動應變措施。因本次事故死亡者,發放每位保戶10萬元慰問金,因本次事故住院治療者,發放每位保戶5000元慰問金。並啟動快速理賠服務,主動進行搜尋、比對及關懷聯繫,以關懷保戶及協助保戶快速獲得理賠,其身故件及失蹤件從寬認定,而投保住院醫療或傷害醫療保險受災保戶,可先行提出預付醫療保險金申請,所需必要文件後補。同時台壽也針對這次事故傷亡保戶,提供緩繳續期保費三個月,保單借款利息可申請緩繳六個月,另房屋貸款經確認為死亡或受傷住院者,可展延房屋貸款本金及利息一年。中國人壽表示,第一時間成立「緊急應變關懷小組」,啟動重大事件急難關懷與服務,主動搜尋傷亡保戶狀況,以及到院關懷協助處理相關事宜。並提供「快速理賠」、「住院預付金」等六大服務,保戶若在此次事故中受傷需住院治療或不幸身故,保險事故一經確認,即啟動「快速理賠」,需檢附文件則可於給付完成後再行後補。若保戶住院治療且符合相關規範,即可申請最高10日,上限新台幣6萬元的住院預付金。針對傷亡保戶,中壽也宣布,可申請保費緩繳3個月,而自事故發生日起屆滿1年內已申請辦理或新增保單貸款,自確認生效後起提供保單借款利息緩繳6個月;本次事故的房貸客戶,可申請本金緩繳(只繳利息)3個月。同時,針對因這次災害使旅遊行程延期或取消,且已投保中壽的旅行平安險的保戶,可於本次災害發生日起算一週內提出契變申請辦理取消或延長。元大人壽表示,對於這次受災的保戶,經確認保險事故後,將立即主動迅速處理理賠給付相關事宜,申辦理賠所需檢附文件均得日後再行補齊;而對於受傷的保戶,經確認住院天數後,其日額型醫療給付,申辦理賠所需檢附文件也均可日後再行補齊。另針對這次事件受災保戶,提供緩繳續期保費三個月,即日起三個月內申請之新增保險單借款,免收三個月保險單借款利息,保險單借款利息應繳日期於這次事故發生日起三個月內的保單,自應繳日起算,展延六個月緩繳利息。全球人壽則表示,上午台鐵事件由於還在搶救階段,名單尚未取得,全球人壽第一時間啟動重大災害關懷機制,盡速了解傷亡名單與啟動關懷保戶協助理賠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