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9 醫療.中醫
搜尋
塵蟎
共找到
145
筆 文章
-
-
2025-06-15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不僅佔用空間還可能影響健康 你每天在用的6件物品早該汰換
勤儉雖是美德,但每個人或許都有這樣的經驗:廚房裡堆滿積著灰塵的調味罐,或是打算換掉卻一直沒換的舊床墊。家居生活網站Home Addict指出,這些物品使用到遠超過期限,不僅佔用空間,還可能影響健康、安全與生活品質;定期評估和更新家中物品,不單是為了美觀,更是為了營造一個更健康、更安全、更方便的生活環境。以下是6種早該在幾年前就淘汰的常見家居用品,以及為什麼應立刻將它們扔掉。1.舊枕頭如果多年來一直用同一個枕頭,那麼是時候丟掉它了。隨著使用時間,枕頭會成為塵蟎、過敏原與細菌的溫床,可能導致呼吸道問題和皮膚刺激;此外,舊枕頭會失去支撐結構,導致睡眠品質下降與頸部不適。為保持衛生與舒適度,專家建議每1至2年更換一次枕頭。將新、舊枕頭做一比較,會立即感受到在硬度、清潔度和整體睡眠品質上的差異。2.過期調味料多久沒有檢查廚房裡的調味料是否過期了?時間久了,各種調味料會逐漸失去其精油,明顯降低香氣、味道與烹飪功效。研磨的調味料通常可保存2-3年,而整顆的保存期稍長,約為3-4年。要檢查調味料是否過期,只需聞一聞,如果香氣不再濃郁或變微弱,就表示已失去最佳狀態;此外,還需留意是否出現變色或結塊。為了煮出風味濃郁、香氣四溢的菜餚,定期檢查、更換過期瓶裝調味料是值得的。3.磨損的鍋具使用多年、刮痕累累的不沾鍋或生鏽鍋具不僅難看,且可能對健康有害。受損的不沾鍋塗層會將化學物質釋放至食物中,生鏽的鍋具可能有不需要的粒子污染菜餚。所幸現代鍋具提供了更安全、更健康的替代品,可考慮升級到以無毒、不沾著稱的陶瓷鍋,或者耐用、可靠的鑄鐵鍋,後者甚至還能為食物增添有益的鐵質。4.過期清潔用品家裡的清潔用品並非永不過期,它們會隨著時間而明顯降低清潔效果;更糟的是,過期的清潔劑可能發生意外的化學反應,增加毒性並帶來潛在健康風險。為避免這些隱憂,應定期檢查清潔用品的保存期限或是否有變質跡象。建議可更換為環保替代品,如醋清潔劑、小蘇打或可生物降解的清潔產品;不僅能確保家庭安全、無毒,且更友善地球。5.舊床墊隨著時間的增長,床墊會失去結構完整性,導致支撐力下降,導致慢性背痛、睡眠不穩與過敏症狀加劇,因為床墊中會積聚塵蟎和過敏原。專家建議每7至10年更換一次床墊,以維持最佳舒適度和健康。選擇新床墊時,需考慮硬度等級、睡姿適合性及抗過敏材質等因素。購買一款符合個人睡眠偏好的具支撐床墊,不僅能提升睡眠品質,更能對整體健康產生正面影響。6.塑膠食品容器塑膠容器看起來很方便,但刮痕、裂縫和磨損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舊的、損壞的塑膠容器容易滲出有害化學物質,如雙酚A和鄰苯二甲酸酯類,尤其是在微波爐中加熱或用熱水清洗時。為了保護健康,應定期檢查塑膠容器是否有明顯磨損,並及時更換。為了安全、永續,建議改用耐用的玻璃容器或明確標註為不含雙酚A的容器。
-
2025-06-09 焦點.健康知識+
晚上洗澡再躺床沒比較衛生?專家曝確保一物乾淨才重要:2周就要換
洗澡的時間因人而異,有人選擇早上、有人偏好晚上,甚至還有早晚都洗的習慣。偏好晚上洗澡的人認為要在一天結束前洗去髒污,好好放鬆一下,或是不想帶著髒身體上床睡覺;而早上洗澡的人則可能希望讓自己清醒、用清爽的狀態展開新的一天。醫師和學者在《Women's Health》解析早晚洗澡何者較衛生。不光是去除污垢 洗澡還有多項好處除了去除身體髒污,洗澡還有許多身心上的益處。根據《Cleveland Clinic》的說法,洗澡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有顯著好處。艾米·扎克(Amy Zack)醫師指出,洗澡能讓皮膚保持清潔,預防角質堆積造成的刺激、發炎與皮膚損傷。溫水更能幫助毛孔張開,有效清除一天累積的污垢,也讓肥皂發揮最大效用。此外,洗澡還有助於心理與情緒健康。泡熱水澡能減少壓力荷爾蒙,平衡情緒相關的血清素水平,幫助人更快入睡、舒緩肌肉酸痛與緊繃,甚至對某些皮膚傷口或感染也有一定助益。關鍵其實在於床單是否乾淨無論你是早上洗澡派還是晚上洗澡派,真正影響清潔程度的關鍵,其實是「床單」。英國萊斯特大學臨床微生物學專家弗里斯通(Primrose Freestone)在《The Conversation》受訪時表示,人體與頭髮在白天會接觸到各種污染物、過敏原、汗水與皮脂,這些都是細菌的溫床,會干擾皮膚上的常在菌。雖然晚上洗澡能在上床前清除汗水與髒污,但弗里斯通指出,即便房間再涼爽,我們睡覺時還是會流汗。如果床單不乾淨,睡覺時反而可能讓細菌轉移到剛洗完澡的身體上。此外,就算晚上洗澡,依然無法避免皮膚脫落的現象。根據皮膚科醫師維吉(Alok Vij)在《Cleveland Clinic》受訪時指出,人每天平均會脫落約1.5公克(約半小匙)的皮膚細胞,這些會在床單中累積,最終成為塵蟎的食物來源,造成大量繁殖。塵蟎的糞便可能導致皮膚發炎、加重過敏與氣喘症狀。弗里斯通指出:「早上洗澡可以沖掉睡眠期間身體產生的細菌,再穿上乾淨的衣服開始一天。這樣一來,因為汗水較少,體味也較不容易產生,能比晚上洗澡的人維持更久的清新狀態。」如何保持床單清潔?若想保持身體清潔,定期更換與清洗床單是關鍵。維吉醫師建議如下做法:‧定期更換床單每1~2週更換一次床單即可。被子與枕頭則每半年清洗一次即可。‧用熱水清洗洗床單時最好使用熱水,以有效殺死塵蟎與細菌。‧避免立刻鋪床起床後不要立刻鋪好床,應讓濕熱的床單充分晾乾,這樣能減少塵蟎與細菌繁殖所需的濕氣。哪些人更需要頻繁清洗床單?如果你是獨自入睡、沒有飼養寵物,且家中空調設備完善,2週洗一次床單已足夠。但以下情況者建議每週清洗一次:‧與寵物同床共眠‧居住在高溫地區‧睡覺時會大量流汗‧正在從疾病或感染中康復‧有過敏或氣喘體質‧習慣裸睡不論你屬於早上洗澡派還是晚上洗澡派,都應根據自己的生活型態作出選擇,同時記得定期清洗床單與寢具,才能真正享受潔淨、舒適的生活。
-
2025-05-26 焦點.健康知識+
男子示範一早醒來「1分鐘內整理好床舖」卻遭網友嘲:超不健康
維持環境乾淨整齊除了是衛生習慣外,也有助於讓心神更加專注、提升工作效率,一名美國男子康納(Conor) 拍攝影片示範自己如何整理床鋪,沒想到他的方式卻讓有些網友看了直皺眉頭,覺得這其實並不健康。在Tiktok影片中,康納展示他早晨醒來後,如何在下床之前就在被窩裡把床鋪快速整理好,首先他會把枕頭豎在床頭擺好,接著將床單角依序塞進枕頭底下,這樣一起來就能看見整整齊齊的床。 @cobreezzy Educational content ♬ original sound - Conor O’Brien 這段影片吸引九百多萬網友觀看,不少人認同這是有紀律的早晨習慣,不過也有些網友表示:「床需要呼吸」如果一大早就把床折得密不通風,可能會有衛生疑慮,甚至滋生塵蟎。早上先別急著舖床,當心悶出濕氣還會減損寢具壽命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睡眠委員會指出,成年人在睡眠過程中每晚平均會流失285毫升的體液,如果一早就鋪床,濕氣就會不知不覺累積在寢具中。美國過敏科醫師Tania Elliott也表示,如果一大早起來就將棉被床單鋪平,濕氣和污垢會增加塵蟎滋生的機率,可能造成皮膚過敏,她建議等中午過後再整理床鋪,讓床通風幾個小時。床墊零售商And So To Bed也建議拉開被單讓床墊透氣,因為水分如果長期悶在寢具裡,會導致床墊纖維出現受損,尤其在夏季氣溫高時,容易產生變色或異味。雖然理解民眾在早上時看見一團亂的棉被會有想整理的衝動,但如果想好好保養床墊,最好還是讓床單保持敞開一段時間,並視情況打開窗戶。也最好定期將床墊「翻面」,調整彈簧的平均受力,也可以順便做保養清潔,另外,也建議使用床墊保護套幫助吸收床墊中的水分,進而延長床墊的使用壽命。
-
2025-05-23 焦點.健康知識+
賴床有理!專家建議起床後別馬上摺被子有根據
常理認為,起床後應該馬上整理床鋪,但專家和科學研究卻有不同看法,認為起床後不需要馬上整理,而這個論點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兩個字:塵蟎。人一起床就整理的床鋪反而有利於塵蟎生長,因此醒來後不急著馬上整理反而有益。Real Simple報導,從業將近40年的寢具零售品牌MattressNextDay執行長西利(Martin Seeley)說,經過一夜睡眠後,被單內可能充滿汗水,如果配上合適氣溫,將會變成塵蟎繁殖的理想環境,建議讓空氣流通一段時間後再摺被子。西利說,每個人平均每晚會流500毫升的汗,所以到早上時,床鋪便成為塵蟎完美的繁殖場。因此,應該先離開床至少30分鐘,讓空氣更好流通,讓水氣散去,降低床鋪的溼氣。一項2006年的英國研究也指出,起床後先離開床一段時間可能有助於對抗塵蟎。除了拉開被子與床單,還可以開窗或開電扇,增加空氣流動,效果更佳。塵蟎是一種外型像昆蟲的害蟲,體型非常微小,以人體死亡的皮膚細胞為食,喜歡棲息於人類的寢具如床單、被子中,牠們不會直接傷害人體,但會加劇過敏症狀,尤其是氣喘患者。美國肺臟協會(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指出,實際上是塵蟎的排泄物引起流鼻水、流眼淚、打噴嚏等生理反應。這些殘留物留在被子內,再被人體吸入。總而言之,不建議讓紡織品甚至大部分環境累積濕氣,否則會成為細菌、黴菌與異味的繁殖場。(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5-05-13 醫療.呼吸胸腔
不只呼吸有問題,連心血管都會出事!研究揭空氣汙染對你的8大危害
空氣污染最直接的是影響呼吸系統,鼻子首當其衝,還會對全身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研究顯示,空污中的細懸浮微粒、二氧化氮和臭氧等污染物,會進入肺部,導致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甚至是肺癌。 更嚴重的是,這些有害物質會透過血液循環影響心血管系統,增加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此外,長期暴露於空污環境,還可能損害神經系統,加速大腦退化,提高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對孕婦來說,甚至可能影響胎兒發育,導致早產或低出生體重。 人體每天吸入1萬公升空氣國泰綜合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台北醫學大學臨床教授劉榮森指出,空氣污染與疾病之間有密切的關聯性,尤其是在呼吸系統方面。呼吸道的主要功能是進行氣體交換,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吸入氧氣,並將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出,這項工作主要是由肺臟內的肺泡來完成。 劉榮森表示,肺泡是一種球狀結構,表面分布著微血管,這些微血管具有半通透性,負責進行氣體交換,當肺泡展開時,它的表面面積非常大,展開幾乎等同於一個足球場的面積,假設一個成年人每分鐘呼吸15次,每次換氣量為500毫升,每天大約有1萬公升的空氣進出我們的肺泡。因此,空氣污染對肺泡造成的傷害是非常顯著的。 小心空氣污染正悄悄摧毀我們的健康。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癌,到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等疾病都與空污息息相關,特別是細懸浮微粒(PM2.5)更是大敵,這些隱形殺手威脅著各個年齡層。 健康危機1:氣喘據統計,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約為10~12%,高達200萬人深受氣喘所苦。劉榮森指出,氣喘是由細支氣管不正常收縮所引發的疾病,當細支氣管收縮時,末端氣道會變得異常狹窄,導致空氣流通受阻,氣喘患者在吐氣時常會聽到一種「咻咻」聲,這聲音聽起來類似颱風時風從窗縫中吹過的呼嘯聲,這正是氣喘的症狀。 空氣污染與氣喘之間有何關聯呢?劉榮森說明,空氣污染是指空氣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這些物質一旦被吸入體內,便會對健康造成損害,污染源的種類繁多,其中最常見的污染源之一就是抽菸,儘管抽菸是可控的污染源,因為可以選擇是否抽菸。除此之外,還有無法完全控制的污染源,例如:汽車排放的廢氣、工廠排放的廢氣、空氣中的輻射,以及細懸浮微粒如PM2.5。 什麼是PM2.5?PM2.5是指直徑不超過2.5微米的微小顆粒,其來源非常多樣,像是汽機車排放、工廠燃燒、工地施工,到自然界的風、潮水等也會產生大量微小顆粒。劉榮森強調,當我們吸入PM2.5顆粒時,這些顆粒有可能攜帶過敏原,從而引發氣喘等健康問題,這些微小顆粒能夠深入呼吸道,並引起呼吸困難、咳嗽等症狀,特別是對於氣喘患者來說,會加劇病情並誘發發作。 健康危機2:過敏性鼻炎台灣過敏性鼻炎盛行率更高,患者約占總人口的30%,高達700萬人。劉榮森指出,過敏性鼻炎是免疫系統對空氣中某些物質過度反應的疾病,通常是過敏原;然而,並非每個人都會對過敏原產生反應,在台灣,塵蟎是最常見的過敏原,還有花粉是另一種常見的過敏原。 劉榮森表示,塵蟎是一種微小的寄生蟲,其排泄物也是過敏原之一,當排泄物乾燥後,變得非常輕,隨風飄浮在空氣中,被吸入後,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塵蟎的過敏原主要是蛋白質,當這些蛋白質進入人體後,免疫系統會將其識別為異物,進而引發過敏反應。 劉榮森進一步說明,當過敏原進入體內時,免疫系統會識別這些物質為威脅並啟動防禦機制,釋放出組織胺等化學物質來對抗過敏原,進而引發一系列免疫反應,最常見的症狀是鼻腔分泌物過多,並可能導致鼻腔腫脹,導致呼吸困難。此外,鼻腔內的腫脹和積液,容易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進一步引發感染,使過敏症狀更加嚴重。 健康危機3:慢性阻塞性肺病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為十大死因第9名,每年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劉榮森表示,COPD一種與香菸使用密切相關的疾病,但其他污染源也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例如工作環境中的污染物,如礦區、化學工廠或其他含有粉塵的場所,這些物質進入體內後會在肺泡中積聚,逐漸造成肺泡的損害。 劉榮森說明,肺泡的主要功能是進行氣體交換,一旦肺泡的表面積受到損傷,尤其是損失大部分面積時,換氣效率將大幅下降。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在體力活動或運動中會感到明顯的呼吸困難,例如長期吸煙的老煙民,隨著年齡增長,肺泡的損傷會變得更加嚴重;當年齡達到6、70歲時,肺部損害可能已經相當嚴重,即便進行日常的輕微活動,也會感到氣喘無力,許多時候需要依賴氧氣輔助呼吸。 慢性阻塞性肺病影響社交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人,無法承受高強度的工作或活動,且經常出現咳嗽等症狀,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日常生活中往往需要依賴氧氣支持,這對其社交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由於呼吸困難,很多患者選擇避免外出,通常待在家中,並不願與他人交往,這可能導致社交圈的縮小,生活品質進一步下降。 健康危機4:肺炎肺炎為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第3名,死亡人數達到1萬6702人。劉榮森指出,肺炎是指肺部發炎的情況,而空氣污染與肺炎之間存在著重要的關聯,空氣污染不僅包括肉眼可見的有害物質,還包括空氣中存在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這些也是污染的一部分,例如: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等細菌,這些細菌經常存在於空氣中,當病人打噴嚏或咳嗽時,這些細菌會隨著飛沫釋放到空氣中,並被我們吸入,這樣的傳播方式與SARS和COVID-19等病毒的傳播過程相似,同樣是通過空氣中的飛沫進行傳播,屬於空氣污染中的病原物質。 劉榮森強調,當細菌或病毒進入肺部時,會停留在肺部組織內,引起肺部發炎,即為肺炎,細菌或病毒會在肺部生長,導致免疫系統反應,進而引發肺部炎症,當肺炎的病情極為嚴重時,肺部可能會出現「白肺」現象,這是由於肺泡受損或液體積聚所導致。 在影像檢查中,整個肺部變白,顯示肺泡結構遭受嚴重損壞,肺部換氣功能嚴重下降,當肺部換氣功能損害到一定程度,病人將無法有效地進行氣體交換,這時氧氣無法進入血液,二氧化碳無法順利排出,導致體內氧氣含量降低,對整體健康構成重大威脅。 嚴重流感導致致命肺炎劉榮森舉例,嚴重的流感病例可能會變得致命,當肺部換氣功能完全喪失,患者將無法進行正常的呼吸,需要接受加護病房治療,並使用呼吸器來協助換氣,支持生命;然而,即便使用了呼吸器,仍有可能無法挽救病人的生命,這與肺部損傷的程度和及時治療有關。 健康危機5:肺癌肺癌連續42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每年新確診人數為1萬7000多人,而死亡人數近萬人。劉榮森表示,肺癌的形成與污染中的有害物質密切相關,包括:細菌、病毒、重金屬及其他有毒物質,這些有害物質會隨著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被吸入體內,由於這些微顆粒非常小,能夠輕易穿透人體的防護機制,直接進入肺泡,並進一步被微血管吸收,進入血液循環,隨著血液流動遍布全身,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這些有毒物質對人體DNA和染色體造成損害,當DNA受損時,細胞的正常分裂過程會遭到打亂,肺癌是一種由細胞異常分裂所引起的癌症,異常分裂的細胞無法受到正常控制,會過度分裂並形成腫瘤,腫瘤隨著時間不斷增大並持續生長。 劉榮森說明,在正常新陳代謝過程,細胞分裂是由DNA精確控制,細胞在某一時期進行分裂、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胞會老化並死亡;然而,當DNA損壞,細胞分裂的控制失效時,細胞的死亡速度會變慢,而分裂速度則會加快,導致細胞數量異常增長,最終形成腫瘤。 健康危機6:心血管疾病許多疾病與空氣污染密切相關,例如: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等,大多與血管問題有關。研究顯示,空氣污染中的有害物質會經由肺泡進入循環系統,有害物質進入血液後,可能會對血管造成損害,能夠引發血管的發炎、纖維化、硬化及阻塞等問題,最終可能導致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等疾病。 根據一項發表於《柳葉刀》期刊的研究顯示,長期暴露於細懸浮微粒PM2.5,會加速動脈硬化的進程,並且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空氣中的污染物可以直接進入血管,啟動局部的免疫反應,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進而引起炎症反應並促使動脈硬化,這種血管損傷進一步促使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此外,來自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空氣污染與中風風險之間存在顯著關聯。該研究指出,PM2.5顆粒物的長期暴露會引起血管內皮損傷,進而增加動脈血栓的形成,這是中風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類似的研究也發現,空氣污染對老年人的影響尤其明顯,更容易出現與血管有關的健康問題。 空污與血管發炎有關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並非僅僅由空氣污染引起,還有其他多種風險因素如遺傳、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等。然而,從空氣污染這一角度來看,污染物的作用機制在於會對血管造成發炎、阻塞、硬化等損害,這一過程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證據支持。 健康危機7:神經退化系統疾病空氣污染與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等,由老化引起的神經系統疾病之間有顯著的關聯。研究指出,空氣污染,尤其是細懸浮微粒PM2.5和氮氧化物,可能加速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展,並加重老年人群的認知功能衰退。 根據一項發表於《美國醫學會神經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PM2.5會與認知功能下降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相關。研究顯示,PM2.5不僅能進入呼吸道,還能穿過血腦屏障,對大腦的神經元造成損傷,進而引發認知功能障礙,可能引發氧化壓力和炎症反應,都是阿茲海默症發病的已知風險因素。 另一項來自《運動障礙》期刊的研究則指出,空氣污染與帕金森氏症的發病風險也有明顯關聯。該研究發現,暴露於污染物中的PM2.5被認為會導致神經炎症和氧化壓力,能促使大腦中多巴胺神經元的損傷,進一步加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展。 研究結果表明,空氣污染對神經系統的影響可能不僅限於呼吸系統,還會通過引發神經炎症、氧化損傷等機制,對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健康危機8: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空氣污染與早產、低出生體重及低出生率等婦產科疾病之間有明顯關聯。研究顯示,孕婦暴露於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尤其是PM2.5、氮氧化物和臭氧等污染物,會增加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的風險,進而影響新生兒的健康。 根據一項發表於《環境健康展望》期刊的研究,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中的孕婦,特別是PM2.5,能引起孕婦體內的慢性炎症反應,可能導致胎盤功能受損,從而加速早產的發生,會顯著提高早產的風險。 另外,來自《柳葉刀環境健康》期刊的研究也發現,空氣污染與低出生體重之間有顯著的相關性,研究指出,孕期暴露於高濃度的污染物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污染物進入母體後,會干擾胎兒的營養供應和氧氣交換,抑制胎兒正常的生長發育,增加低出生體重的風險。 研究結果證實,空氣污染對孕婦和胎兒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顯著增加早產、低出生體重和低出生率的風險。 (本文摘自505期)【延伸閱讀】.空污橘紅警報來襲!PM2.5威脅健康,4大方法打造潔淨室內空氣.中醫師大推抗空汙利器,必吃7種清肺食物,甘蔗、蜂蜜都上榜
-
2025-05-13 醫療.皮膚
為什麼天天洗頭還是油?4種貼身物品不清潔容易讓你頭髮出油
明明每天都有洗頭,為什麼頭髮還是很快就油油的?其實,除了洗髮方式可能有問題外,你身邊那些長期使用卻沒有定期更換的貼身物品,可能才是讓你頭髮變油、皮膚問題不斷的真正元凶!皮膚科醫師柯博桓談男性最容易忽略清潔更換的4種貼身物品!1.安全帽內襯與帽子:你是騎車族嗎?每天戴著安全帽奔馳,卻從未清洗或更換內襯?這可能是你頭皮問題的主要原因!安全帽內襯長期接觸頭皮,會吸附大量油脂、汗水和髒污,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當你再次戴上,這些細菌就會回到你的頭皮,導致出油、頭皮屑甚至異味。建議安全帽內襯至少每3個月清洗一次,若已使用超過1年,就應考慮更換新的內襯。同理,那些你喜愛的棒球帽、毛帽,如果已經戴了一整季卻從未洗過,現在就該去洗了!2.枕頭與枕頭套:你每晚都與枕頭親密接觸6-8小時,但多久換一次枕頭呢?枕頭會吸收我們的頭皮油脂、臉部油脂、口水和汗水,還會累積大量塵蟎!研究顯示,使用兩年的枕頭,其重量有高達10%來自塵蟎和塵蟎排泄物!這些物質會不斷刺激你的頭皮和皮膚,導致頭皮出油加速、痘痘問題惡化。建議枕頭套每週更換清洗,而枕頭本身則應每1-2年更換一次。尤其是容易出油或有皮膚問題的男性,更應縮短更換週期!3.毛巾與浴巾:男性使用毛巾的壞習慣太常見了!洗臉毛巾、擦髮毛巾、浴巾混著用,用完隨手掛在潮濕的浴室,一條毛巾用上好幾個月才更換...這些行為都在無形中傷害你的皮膚和頭皮健康!潮濕的毛巾是細菌的天堂,研究顯示,使用一週未更換的毛巾,其細菌數量可比馬桶還多!這些細菌會回到你的頭皮和皮膚,導致油脂分泌失調。建議洗臉毛巾每3天更換一次,浴巾每週更換,而且使用後要放在通風處晾乾,不要堆在潮濕角落!4.梳子:你多久洗一次梳子?很多男性可能回答:「從來沒有?」但事實上,我們每次都在梳子上掉落約1500萬個皮膚細胞,加上汗水和體油的分泌,梳子很快就會變成細菌和塵蟎的溫床。當你每次梳理頭髮,這些髒東西就會反覆留在你的頭皮跟頭髮上,頭髮和皮膚自然容易出油、長痘痘。對於容易出油的男性,建議梳子至少每1-2週清洗、更換一次,若是夏季或運動量大的人,可能需要每週清洗。特別提醒,細菌可不會因為看不見就不存在!最後特別提醒,如果你天天洗頭還是油,除了檢視這些貼身物品的清潔狀況外,也要反思你的洗髮方式是否正確!使用適合你頭皮類型的洗髮產品,用指腹而非指甲按摩頭皮,確保洗髮精完全沖洗乾淨,這些都是基本但重要的步驟。別讓不當的清潔習慣,成為你形象的絆腳石!(本文出自皮膚科醫師柯博桓臉書粉絲專頁)
-
2025-05-12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不是床底下?清理臥室容易忽略的死角:恐釀火災與過敏危機
清理臥房時,哪個角落最髒?你可能會先想到床底下。那裡確實容易堆滿灰塵,但其實還有一個更容易被忽略、卻同樣髒亂的區域,即床與牆之間的縫隙。由於視線被遮蔽,又常緊貼牆壁,不但灰塵容易堆積,還可能因為通風不良而聚集濕氣。長期未清潔,可能引發塵蟎過敏、呼吸道不適之外,更有可能因灰塵積在插座附近而帶來火災風險。為什麼床與牆的縫隙更髒?許多人以為清理完床底下就結束,其實床靠牆所形成的狹縫也需要留意。這裡通常光線昏暗、空氣不流通,加上臥室多布料,更容易讓灰塵、黴菌與塵蟎滋生。一般建議,每3至6個月就該進行一次清掃,特別是在濕氣較重的季節。小心插座附近積塵引發火災如果床的背面剛好有插座或延長線,更要提高警覺。許多臥室會安裝間接照明或手機充電線,插座可能藏在床邊看不見的地方。若長期未清理,灰塵與濕氣可能造成短路,甚至引發火災。台灣電力公司也曾提醒,這類火災風險不容忽視。提升通風,遠離潮濕若你所居住的地區濕氣較重,可考慮將床稍微離牆壁5至10公分,這樣能促進空氣流通,減少濕氣與黴菌滋生的機會,也讓你日後打掃時更方便。此外,也建議使用除濕機或定期開窗,保持臥室乾燥清爽。定期清掃這些角落,不僅有助於改善空氣品質,還能打造更健康、舒適的睡眠環境。【資料來源】.え、ベッド下だけの掃除じゃダメなの!?じつはすごく汚れている意外な場所.插頭積灰塵會引發火災?
-
2025-04-30 養生.生活智慧王
蔬菜泡水除苦味?熱水沖砧板消毒?你以為做對的家務恐白費力
多數人透過觀察家中長輩或自學方式,摸索出自己的家務處理方式。但你可能不知道,許多習以為常的做法,實際上早已過時,甚至可能帶來健康風險或反效果。以下為四項日常家事迷思:1.被褥愈拍愈乾淨?不少人會在天氣晴朗時,將被褥拿至陽台拍打晾曬,認為這樣能去除灰塵和塵蟎。然而,這種做法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清潔習慣。一般認為,被褥表面拍出白色粉末似乎意味著髒汙被「打掉了」,但實際上這些粉末可能是塵蟎的屍體與糞便。一經拍打,這些過敏原會四處飛散,不僅無法清潔乾淨,還可能引發呼吸道過敏等問題。此外,被褥纖維經常受力拍打會加速老化與破損,也因此縮短了使用壽命。其實,晾曬被褥主要是為了去除濕氣,而非去汙或殺菌。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將被褥曬上1到2小時即可達到乾燥效果。若要真正清除過敏原,應使用吸塵器加上被褥專用吸頭,或是選擇被褥清潔機器處理。在實際操作上,應避免在空氣濕度高的時段像是清晨晾曬,也應避免曝曬時間過長,造成被子纖維變硬或褪色。2.混合小蘇打粉與檸檬酸去汙?在居家清潔中,很多人會混合小蘇打粉與檸檬酸,製作「天然清潔劑」。兩者混合後冒泡的視覺效果,常被誤以為代表強大的清潔能力。實際上,這樣的做法並不如預期有效,甚至讓兩種原本各具清潔能力的成分彼此抵銷。小蘇打是弱鹼性物質,適合用來處理油垢等酸性汙漬,而檸檬酸則是弱酸,對於水垢與鹼性皂垢特別有效。兩者一旦混合會產生中和反應,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並產生泡沫,反而大大削弱清潔效能。中和後的水溶液幾乎沒有針對性的去汙能力,等於浪費了兩種原料。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根據髒汙性質擇一使用。例如油膩廚房表面使用小蘇打粉最為有效,而水龍頭、浴室磁磚處的水垢則應選擇檸檬酸來處理。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粉末都易吸濕變質,儲存時應放在密封罐中並放置於陰涼處,避免受潮。【延伸閱讀:你可能一直用錯了 「萬用」小蘇打粉其實不能用在這些地方】3.蔬菜泡水去除苦味?「先泡水去苦味」是許多家庭處理蔬菜的常見步驟,尤其在準備牛蒡、茄子、蓮藕等蔬菜時特別普遍。但這個步驟在現代其實未必必要,甚至可能讓蔬菜的營養成分流失。傳統上,野菜確實含有苦味甚至天然毒素,因此需經過去苦處理。然而,現今市售蔬菜大多經過品種改良,苦味大幅減輕,不影響日常食用。以牛蒡為例,其易變色的原因是富含多酚類抗氧化物質,這類成分對健康有益,若長時間浸泡於水中,反而會將這些營養成分一併溶出。因此,除非是用於涼拌或需要保留色澤的目的,一般料理蔬菜時其實可以省略泡水去苦此步驟,既省時又保留營養。如果真的需要進行去澀處理,也建議縮短蔬菜浸泡時間,並使用冷水快速沖洗,而非長時間浸泡。4.熱水沖砧板消毒?很多人在處理完肉類或海鮮後會用熱水沖洗砧板,認為這樣可以達到殺菌效果。然而,如果熱水不夠熱、接觸時間不夠長,這個步驟其實徒具安慰形式。更嚴重的是,生肉中的蛋白質接觸熱水會凝固,若砧板有細小劃痕,這些蛋白質殘留可能卡在縫隙中,清洗更為困難,甚至成為食安危機的來源。要徹底清潔砧板,首先應使用中性清潔劑和海綿將表面汙垢刷除,再使用超過75°C的熱水沖洗至少一分鐘,確保有足夠殺菌效果。除了熱水外,也可使用經適當稀釋的氯系漂白水或酒精噴霧進行二次消毒,尤其是有明顯劃痕的砧板更應加強清潔。此外,塑膠砧板建議每半年更換一次,以避免刮痕藏汙納垢。若使用木製砧板,則應定期日曬與風乾,防止黴菌滋生。【延伸閱讀:如何避免木製砧板沾染食物殘渣及異味?使用前1動作有助改善】【資料來源】.じつはやってもあまり意味がない!?むしろ逆効果になることもあるNG家事5選
-
2025-04-21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一眼就可看出家裡有沒有小強 專家揭蟑螂容易出沒環境3特徵
隨著天氣逐漸炎熱,讓人聞之色變的蟑螂開始頻繁出沒。你可能不知道,專業清潔人員只需一眼就能看出那個家是否容易出現蟑螂。居家環境易出現蟑螂3特徵一般來說,打掃乾淨的居家環境比較不容易出現蟑螂。不過,打掃時仍有幾個重點需要注意。1.家中很多紙箱專家指出,家裡有很多紙箱的地方容易出現蟑螂。對於喜歡溫暖和狹窄空間的蟑螂來說,紙箱可以說是舒適的居住環境。此外,紙箱還可以成為蟑螂的食物。如果你是把紙箱堆積起來而不丟棄,或者把紙箱當作儲物箱使用的人,則需要特別注意。此外,透過快遞等方式送到家中的紙箱中也可能潛藏著蟑螂。因此建議在收到包裹後,儘快處理這些紙箱。2.室內種植盆栽專家表示,種植在花盆中的觀葉植物,由於需要持續澆水,因此會有適度的濕氣,而這正是蟑螂喜愛的環境。此外,植物所需的肥料也可以成為它們的食物,而蟑螂也可能在土壤產卵而數量大增。作為對策,可以考慮擺放人造植物,而不是觀葉植物。如果你已種植了觀葉植物,建議定期檢查花盆底部,並且不要將肥料放置在周圍太久。3.玄關和窗戶未關專家說明,蟑螂會從一般出入口進入家中。換言之,為了通風而將玄關門開著不關的家,可能是蟑螂得以進出自如的地方。需注意的是設有投遞口的門,當報紙或傳單被投遞時會產生縫隙,蟑螂有可能從這裡進入。此外,如果窗戶也開著不關,蟑螂也會從那裡進來。因此,確保紗窗關好沒有縫隙,蟑螂只需要幾毫米的縫隙就能進入。為何食物、垃圾都收好還是有蟑螂?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梁國汶曾受訪指出,蟑螂出沒的地方,通常是那些潮濕、漏水的區域。例如漏水的水龍頭或管道中的水滴、水槽或抽水馬桶表面上的冷凝水、商業洗碗區的濕氣,甚至是廚房水槽下方的潮濕角落。對蟑螂而言,水源的存在往往比食物更為關鍵,水的可得性是限制它們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因素。此外,紙製品也常成為蟑螂的食物來源,尤其是受潮的紙製品。潮濕的紙板處於腐爛過程,成為蟑螂容易食用且消化的物質。蟑螂的食性相當廣泛,除了常見的食物外,它們甚至會食用蟑螂自己的糞便、嘔吐物,甚至同伴的屍體,這使得它們能在各種環境中生存並迅速繁殖。蟑螂可能會帶來哪些危害?台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杜昀真曾受訪表示,蟑螂最常引起的是過敏,誘發過敏性鼻炎、氣喘等過敏疾病發作。蟑螂其實是僅次於塵蟎的第二大過敏原,蟑螂的糞便、唾液等排泄物和分泌物中所含的蛋白質成分,如果被吸入呼吸道,容易引發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皮膚癢、氣喘等過敏症狀。尤其是對某些過敏體質的人,若再食用蝦子或螃蟹等食物,可能會引發交互過敏反應,長期接觸這些過敏原或攝取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可能導致慢性發炎。在台灣潮濕的氣候下,蟑螂喜愛藏匿在陰暗、隱密的角落,特別是在廚房、食物儲藏區和排水孔等地方。若發現黑色的蟑螂糞便,應立即清潔環境,避免食物被汙染,從而減少過敏反應的風險。【資料來源】.100%ゴキブリがいる家ってどんな家!?ハウスクリーニングのプロが見たゴキブリが出やすい家の特徴.蟑螂會傳播疾病、引起食物中毒嗎?醫曝最大危害是導致過敏.為何家裡沒吃的也能活?專家揭對蟑螂而言一因素比食物更重要
-
2025-04-19 養生.生活智慧王
地毯長期不清會怎樣?專家揭糟糕後果和正確清潔方法:別用抹布擦
地毯擺在家中不僅氣派美觀,也讓人冬天不用踩在冰冷的地板上,然而,地毯也容易吸附灰塵髒污、黴菌或者是寵物毛髮等過敏原,健康問題。美國家居網站《House Beautiful》就請教到醫生與掃除專家分享清潔地毯的技巧與重要性。不清潔地毯會怎樣嗎?美國過敏與免疫醫學專家Corrina Bowser指出,地毯會吸附空氣中所有物質,包括髒污、灰塵與過敏原,這雖然讓家人降低從空氣中吸到致敏物質的機會,但也代表顆粒物都會積聚並殘留在地板上,因此如果在地毯上活動,形同直接接觸到這些顆粒物,可能導致過敏或氣喘,尤其是家中有寵物、小孩、過敏族群更要特別當心。清潔地毯還有什麼好處?除了健康問題之外,定期吸塵還可以讓地毯換然一新,並且延長使用壽命。地毯清潔公司表示,地毯纖維構造密集,因此表面柔軟滑順,但隨著時間推移,纖維會逐漸分離,不僅看起來破舊骯髒,細菌和臭味也都藏在纖維的縫隙裡,因此建議透過定期清潔去除有害物質,同時也保養地毯。該多久清潔一次地毯?專家建議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專業地毯清潔,但如果家裡有養寵物或者是有小孩,最好更頻繁做清潔,最好每六個月用吸塵器清潔地毯,或者交給專業清潔公司處理,消費者也可以注意自己買的地毯是否提供售後清潔保固。常見的地毯錯誤清潔方式許多人會覺得家裡地毯髒了自己用抹布擦洗就好,但這樣會破壞地毯的纖維,造成織物扭曲或受損,導致髒污和細菌更容易累積。可以使用家用地毯清潔機清理,然而要注意的是,家用機器的吸力仍不如清潔公司的專業設備,吸取髒污和洗淨的效果仍有限,因為,商用地毯清潔機器的壓力為100PSI~1,200PSI,但多數家用地毯清潔器的壓力則低於200PSI,所以如果想獲得深度且完整的清潔效果,建議選擇專業清潔公司送洗。平日裡該如何保養地毯?如果家裡人多熱鬧,或者有寵物小孩,提醒民眾要定期將地毯吸塵,最好使用帶有HEPA高效濾網的吸塵器,這樣能確保在吸塵時,髒污顆粒不會再次飄散在空氣中。另外,如果室內濕度增加,地毯環境會變得讓微生物和塵蟎更容易滋生,因此請善用除濕設備,盡量將保持室內相對濕度在40%以下。
-
2025-04-04 養生.抗老養生
清明肝氣旺 多吃綠色蔬菜養肝排毒
清明不只是祭祖掃墓,就中醫來說,更是重要的節氣。在這段時間,雨水會較上一個節氣春分多,氣溫也逐漸回升,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中醫師陳潮宗說,春天萬物復甦之際,氣候仍然冷熱多變,人體容易受到外邪侵襲而感冒生病。五行養生中,春天對應五色中的「青」色,中醫理論認為,多吃綠色的食物有助於養肝、排毒。陳潮宗指出,清明時節,肝氣旺盛,養生重點在於「養肝」,「肝主疏泄,能調暢氣機、疏泄情志」。春季肝氣易鬱結,因此保持氣血順暢條達,是清明養生的關鍵。暮春四月,陳潮宗建議,養肝要多吃綠色蔬菜,例如:菠菜、芹菜、韭菜等,有助於疏肝理氣。另外,春天正值蘆筍盛產季,是最佳賞味期限,其溫潤性質與富含葉酸、膳食纖維的營養價值,可幫助身體順應節氣變化。枸杞、紅棗、白芍等也有助於滋補肝腎,尤其白芍有平肝益脾的功效,可泡養生飲。春天是養生的時節,陳潮宗強調,養肝除了要多吃對的食物,還需要配合充足睡眠,可安排不超過30分鐘的午休,即使閉目養神,也會有提振精神的效果。「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4月初全台濕冷、早晚溫差大,陳潮宗提醒,近期感冒患者不少,多伴隨咳嗽、流鼻涕等症狀。多雨潮濕的環境也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民眾要多加注意花粉、塵蟎引起過敏反應,先從居家環境的改善做起,輔以袪邪增強體質。時令從冬天到春天,人體基礎代謝也會跟著調整,陳潮宗表示,清明節氣仍可能出現「春困」現象,若生理適應跟不上季節變化,白天易感到困倦、疲倦,甚至無精打采。建議從調整作息、適度運動、飲食調理、情緒調節等方面著手,讓身體跟著自然節奏走。春天養生4重點1.調整作息:春天適合「早睡早起」,應避免熬夜,減少睡前使用3C產品,有充足的睡眠。2.適度運動:進行散步、慢跑、瑜伽等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要避免劇烈運動,以免過度疲勞。3.飲食調理: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口味宜清淡,少吃油膩、辛辣、生冷的食物,避免增加脾胃負擔。4.情緒調節: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緒波動過大;可外出多曬太陽促進褪黑激素分泌,有助於調節生理時鐘、減少困倦感。
-
2025-03-09 養生.生活智慧王
床單該多久洗一次?業者說取決於3事:太頻繁更換其實沒好處
床是幾乎每個人每天都會用到的家具,但多久洗一次床單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到底床單該多久清洗一次,專家建議通常一至兩周換洗一次,若太久沒更換恐引發皮膚過敏,清洗時最好使用溫水或熱水,殺菌更徹底。Parade Home&Garden報導,漢高(Henkel)公司的專業去汙專家及資深經理溫蒂(Wendy Saladyga)說,多久換一次床單取決於個人體質、睡在床上的有誰和床單材質,通常會建議一周換洗一次床單和枕頭套,但若不易出汗或不是每晚睡在床上,則可以延長到兩周換洗一次。溫蒂說,羽絨被套和棉被就不需要像床單一樣需要頻繁換洗,因為它們接觸人體的方式不同,但最上層的毯子就需要每二到四周清洗一次;除非容易流汗或弄髒,否則羽絨被套不需常清洗,羽絨被大約二至四個月清洗一次即可。洗床單是件麻煩事,很容易讓人想拖到明天再做,溫蒂說,很多人太久才洗一次床單,約三成的客人三周甚至更久才換洗,太久才換洗床單、枕頭套和睡衣會累積灰塵及過敏原,讓皮膚過敏。定期更換床單可以防止塵蟎、寵物皮屑、灰塵和其他潛在過敏原累積,有氣喘或過敏的人會發現定期更換床單讓他們睡得更好。溫蒂說,過於頻繁更換床單沒有壞處,特別是若容易出汗者,不過若沒有明顯可見的髒汙或打翻東西,一周換床單超過一次其實沒有好處,甚至可能浪費水和時間清洗。溫蒂建議,洗床單最好使用溫水或熱水,才能更徹底洗淨上面的細菌和病菌,若使用烘乾機而非曬乾,可以在烘乾時丟入幾顆網球,床單才不會在機器內滾成一坨而沒有乾透。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5-02-25 養生.生活智慧王
室內晾衣服避開2處、靠6工具速乾!醫教嚴控溼度不生病
洗完的衣服,曬在有光照的室外當然是最佳做法。但有些人還是會把衣服晾在室內,一來遇到溼冷的天氣,晾在外面恐怕也很難乾;此外也有很多人家裡不見得有陽台,這種情況也就不得不在室內晾衣服了。而如果不得不在室內晾衣服,注意2個地方不適合晾。醫師顏宗海則提醒要嚴控溼度,以免滋生微生物誘發各種疾病。2個不適合在室內晾曬衣服的地方若要在室內晾衣服,根據《grape》引用專家建議2個地方不適合:1.窗簾軌道如果天氣好,窗戶有打開,窗簾軌道是個還算適合掛衣服的位置。但冬天大家窗戶都關的緊緊的,沒有風進來,也難晾乾;衣服的濕氣還會導致周遭的窗簾布發黴。因此建議冬天避免將衣服掛在窗簾軌道或窗簾桿上。2.房間的角落或靠牆處還有些人會將衣物晾在房間的角落或靠牆的地方,認為這樣比較不會干擾行走動線。但這裡通風不良,含有衣物水分的空氣無處可去,潮濕的空氣會殘留在衣物周圍導致衣服乾不了而發黴。室內晾衣服的建議位置如果可以,最好還是把衣服晾在外面。有人說「室內晾衣服是慢性自殺」,就是因為衣服晾在室內容易導致健康問題,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曾受訪指出,室內晾溼衣服會導致環境中的濕度上升,一旦相對溼度超過60%,就容易滋生細菌、病毒、黴菌、塵蟎等微生物,進而誘發氣喘、過敏性鼻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非不得已只能在室內晾衣服時,首要還是考慮空氣流通,較議在開放區域如客廳晾衣服。另一個選擇是浴室,如果掛在浴室,記得把抽風機打開,讓濕氣更容易散掉。顏宗海也建議,利用烘衣機先將易乾材質的衣服烘乾,剩下不易乾材質的衣服,盡量分散掛在室內通風並有充足光線處,同時開啟除濕機,將環境中的相對溼度維持在40%至60%之間,是個權宜做法。室內晾衣善用6工具1.烘衣機2.除濕機+電扇:除溼機搭配電扇,效果會更好。3.抽風機4.熨斗:可先用熨斗將脫水後的衣物燙過再晾乾。5.吹風機:同熨斗效用,先將衣服大致吹一下,先讓部分水分散發。參考資料.《grape》.聯合報系資料庫
-
2025-02-23 醫療.呼吸胸腔
陰雨「衣服晾室內」恐生致病原 毒物醫揭濕度超過1數字損健康
近來陰雨綿綿,不少民眾會將洗好的衣服從陽台改掛至室內晾乾。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此舉將導致環境中的濕度上升,更容易滋生微生物,進而誘發氣喘、過敏性鼻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但若別無他法,可用烘衣機與除溼機,讓環境相對濕度降至60%以下,讓人體較不容易生病。中央氣象署今天上午發布大雨特報、陸上強風特報、低溫特報,在東北季風、大陸冷氣團影響下,多縣市易有10度以下氣溫與較強陣風,其中基隆北海岸及台北市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機率,提醒民眾注意瞬間大雨。顏宗海說,人體感受度最佳的相對濕度約為40%至60%之間,一旦相對溼度超過60%,環境中就容易滋生細菌、病毒、黴菌、塵蟎等物質。而當民眾在陰雨綿綿時,將洗好的衣服放至室內晾乾,無疑更促使環境成為致病原的溫床,可能讓免疫力較差的患者,或幼童、長者等族群罹患呼吸道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感染性肺炎(慢性肺麴病),或誘發氣喘。洗好的衣服因為下雨晾不乾時,民眾該怎麼做?顏宗海建議,不妨利用烘衣機,先將易乾材質的衣服烘乾,剩下不易乾材質的衣服,盡量分散掛在室內通風並有充足光線處,同時開啟除濕機,將環境中的相對溼度維持在40%至60%之間,否則宜等到放晴時再洗衣服與晾衣服。另外,顏宗海說,民眾也可適時清除家中窗台的積水、牆壁的壁癌,不讓環境中的致病原有機可乘,並在天氣放晴或相對穩定後,打開窗戶幫助室內通風,若有絨毛玩具或玩偶,也應在變天時遠離窗邊或潮濕處,以免造成身體不適症狀。
-
2025-02-17 醫療.耳鼻喉
感冒、過敏性鼻炎如何分辨?多管齊下 遠離換季過敏
春天是過敏疾病好發的季節,在季節交替之際,日夜溫差大,對有過敏體質的人來說,容易因免疫系統失衡,誘發過敏性鼻炎、氣喘發作,醫師建議,在生活習慣、飲食及運動上應適當調整,才能增強免疫力,避免過敏疾病發生。春季溫差大 易鼻炎、氣喘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珈辰說,春天氣候變化大,乍暖還寒,濕度變化劇烈,呼吸道粘膜會變得比較敏感,易影響鼻腔與支氣管的穩定性,此時節又常有花粉、沙塵暴、懸浮微粒PM2.5等空汙危害,更易引起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發作。國人常見引發過敏的過敏原,包括塵蟎、黴菌、貓狗毛、蟑螂等。林珈辰指出,如果出現鼻塞、流鼻水、打噴嚏,合併眼睛、鼻子搔癢等不適症狀,就可能是過敏性鼻炎上身;若有胸悶、咳嗽,或呼吸時有喘鳴聲等症狀,則是氣喘,嚴重時還可能導致呼吸困難。200萬人氣喘 年死數百人據統計,國內高達560萬人有過敏性鼻炎問題,其中兒童、青少年患者比率占4成;氣喘患者約有200多萬人。林珈辰說,過敏性鼻炎及氣喘常為共病,也常合併皮膚過敏而出現蕁麻疹。若氣喘控制不佳,突然急性發作時,更可能引發呼吸困難,嚴重致死,台灣每年死於氣喘者約數百人,因此提醒兒童、年長者及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必須慎防。林珈辰指出,過敏性鼻炎及氣喘都是呼吸道疾病,也與遺傳有關,如果體內免疫球蛋白E(IgE)偏高,容易對過敏原產生反應,除遺傳因素外,外在過敏物質的刺激,也會引發鼻過敏及氣喘。咳嗽逾3周 小心不是感冒如果出現久咳不癒,咳嗽三周以上可能是氣喘,但久咳不癒的原因很多,包括支氣管炎、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等,須經醫師診斷確診。林珈辰表示,現在正值流感、感冒流行季,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肆虐,不但易引起支氣管炎,也容易誘發氣喘發作,必須多加注意。過敏性鼻炎、氣喘如何檢查診斷?林珈辰說,可以經鼻窺鏡或鼻內視鏡檢查,並依患者病情嚴重度,安排抽血檢驗IgE,若鼻過敏合併鼻竇炎,還會以X光或電腦斷層檢查確診;氣喘則是透過胸部X光,或進行肺功能測試、支氣管激發試驗等檢查確診。在治療上,則分別使用藥物、支氣管擴張劑等。適當吃與動 維持正常作息要預防過敏性鼻炎、氣喘發生,林珈辰強調,應保持正常作息、適量運動,盡量遠離過敏物質,若對塵蟎、貓狗毛等過敏,應注意居家清潔;對花粉、空汙過敏,外出時要戴口罩,在家要開空氣清淨機。飲食方面,可多吃新鮮食物,包括牛乳、蛋、大豆、肉及穀類等,可適量補充Omega-3、維生素C、益生菌等,但忌菸、酒、烤、炸、辣、冰等刺激性食物。
-
2024-11-25 養生.生活智慧王
衣服洗完臭臭的?加1省錢小物有效除臭 3招讓衣服就像新的一樣
身為好媽媽,是不是經常為白色衣服穿久會變黃、有異味,而困擾呢!其實,想要白色衣物乾淨如新,可能你要改變清潔的方式了。衣物為何會泛黃衣領袖口之所以會泛黃,大多是皮膚油脂,接觸空氣後氧化所造成的!因為衣服一旦接觸皮膚,勢必會有細菌、油脂或是皮屑的殘留,都是會讓衣服變黃的。尤其白色的織物包括木棉、麻等織紋較粗的材質,還可能會讓肥皂殘留在縫隙中,這也是衣物泛黃的原因之一。避免泛黃,可以這麼做最好的方式是,穿完後馬上洗,否則髒污卡在衣物中越久就會越難清理;即使只穿過一次沒有流汗或臭味,也強烈建議清洗。至於清洗前可以怎麼做?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清洗前要先浸泡或是局部處理。不論襯衫、Polo衫或是T恤,白色衣物最容易有黃漬污垢的地方,就是領口和袖口。泛黃衣物,3洗淨方法洗衣精這一點你可能沒想到,就是手邊沒有去漬棒時,可以先利用洗碗精救急!先塗在容易泛黃的部位,如果沒有要立刻洗,塗完放着沒關係,並不會傷害衣物;如果要立刻洗,建議塗完5~10分鐘等洗潔精分解髒污就可以下水,總之白衣服當天穿完都要立刻洗。「氧」系漂白水如果是腋下變黃,或是穿久了的自然變黃現象,可以買含有過碳酸鈉成分(sodium percarbonate)的潔衣用品,不會傷害棉、化學纖維或混紡材質的衣服,主婦可以安心使用。先用一盆水加2大匙清潔劑浸泡1~2小時,可以去黃漬和殺菌,之後再丟進洗衣機清洗就可以。加上過碳酸鈉就是「氧」系漂白水,只要實際操作過,就會發現過碳酸鈉比「氯」系漂白水好用,不但不會傷衣服,也不會讓深色衣服漂白。必須分類最好深色、淺色分開清洗為佳,甚至怕白色衣物被染色,最好也跟淺色衣物分開清洗。洗完臭臭,就用小蘇打粉如果洗完還有異味,那就表示沒曬乾或發霉,甚至沒有完全洗乾淨的原因,才會曬乾後還沒穿就有臭味。這時可以善用小蘇打粉,除了清洗時添加,甚至也可以輕灑在洗衣籃裏,中和汗水的臭酸味。如果家中有過碳酸鈉,也可以用來替代小蘇打粉,過碳酸鈉碰到水會變成碳酸鈉,也就是蘇打水,一樣是有除臭的效果呢,不妨試試。延伸閱讀:.台灣塵蟎多!你和寶寶都跟塵蟎睡在一起嗎?活的塵蟎洗不掉,除了買除塵蟎機,這樣做也有用!.新衣服沒洗直接穿?毒物專家:少1動作恐引視力障礙!.別太常帶小孩出去玩,不然他以後很難被滿足?歐陽靖:重點是「媽媽的陪伴」而非玩的形式※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11-16 養生.生活智慧王
斬斷家裡負能量!快扔掉5種「慣性囤積物品」網笑:我真的每一項都留
現代人物質豐裕,學會斷捨離非常重要,家裡經常儲存一些認為有朝一日會用到、捨不得丟的東西,但這些物品其實被用到的機率少之又少,甚至成為累贅和負擔,建議果斷直接扔棄。一名30多歲奉行極簡主義的博主「大杭子」分享,最近總感覺不順,於是對家裡的物品進行一次斷捨離,隨之心情也變得好很多。她指出想要保持環境舒適、心情愉悅,家裡一定不要積累這五種垃圾,相信很多人看完一定都中標。1.各種瓶瓶罐罐很多人都會把乾淨還能用的瓶罐留下,大杭子還用甥女的奶粉罐做了一個凳子,結果根本沒人要坐,最後果斷扔掉。2.各種購物袋買衣服都會贈送紙袋,事實上用到機率真的不高,所以她現在有了新的袋子就會把它們當作垃圾袋快速消耗掉。3.不穿的衣服有些衣服覺得總有一天會穿,事實上若一年內都沒穿過,日後會穿的機會也趨近於零了,就沒必要讓它們繼續占據衣櫃空間,應該盡快處理掉。4.不喜歡的玩偶和擺飾有些玩偶擺在家裡不僅占空間,還需要定期清洗以免累積塵蟎;電視櫃放的裝飾品長年淋灰塵又會妨礙打掃,建議選擇性丟棄。5.精緻包裝盒現在很多禮物或食品都會用精緻包裝盒裝納,有時會覺得很可惜而把盒子留下來,但是這些盒子相當占空間,事實上日後也用不太到,建議直接扔掉。大杭子表示人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變化,自己以前喜歡買買買,現在覺得生活根本用不了多少東西,於是開始嘗試減法生活。她建議大家盡量留下日常必須用到的物品,保持家裡環境清爽乾淨,自然能住的舒心自在,讓自己充滿能量。網友表示:「五項每一個都中槍」、「年輕學會斷捨離,老了才不會得囤積症」、「丟東西當心別給長輩看到」、「東西多了打掃都嫌累,家裡乾淨光溜溜,做家事都省力」、「除非要送人,不然都直接在店裡拆了包裝不帶回家,能節省很多煩惱」。資料來源/大杭子的躺平生活
-
2024-10-22 養生.生活智慧王
用冷水洗衣服節省能源?清潔專家建議5類衣物溫水洗才乾淨
洗衣服時不僅要選擇洗潔劑,還要設定水溫。許多人為了節省能源而選用冷水,但是專家提醒,如果要確保清潔,特髒衣物、浴巾和床單等寢具用品、必須消毐的衣物、白色和淺色衣物、針織及合成布料等五大類衣物千萬不要用冷水洗。用冷水洗衣服確實可節省能源費用,而且可以保護某一些精緻織物。不過,如果從消毒效果來看,冷水不如溫水,即使搭配很棒的清潔劑,清潔效果往往比不上溫水。特別精緻或者有顏色的衣物最好用冷水洗,除此之外,洗衣服最好選用溫水或熱水清潔服務業者The Maids專家多蒂(Ken Doty) 提醒,以下五類衣物千萬不要用冷水洗滌。1.特別骯髒的衣物無論是特別髒的床上用品、亞麻布或衣物,如果想確實去除污漬,洗衣機的最佳設定是熱水。冷水的除垢效果有限,主要是因為,低於一定溫度時,水與清潔劑混合所產生的清潔效力不佳。2.毛巾及寢具多蒂說,毛巾及寢具都應該用熱水洗,才能有效殺死細菌和塵蟎。尤其是清洗新毛巾或床單時;任何與皮膚接觸的物品最好全部用熱水清洗。3.必須消毒的衣物多蒂強調,如果自己或者家人生病了,接觸或使用過的任何物品都應該用熱水徹底清洗,以確保細菌被殺死,例如可能碰觸到病毐或細菌的毛巾、床單和衣服,切勿在洗滌時使用冷水。4.白色和淺色衣物多蒂說,用溫水或熱水清洗白色和淺色衣物比冷水更乾淨,可確持清潔無污垢,其理由和清洗特別骯髒的衣物一樣,以熱水清洗淺色衣服最能去除污漬和消毒,如果擔心衣服褪色,可設定使用溫水。5.針織及合成布料多蒂說,針織衣物在冷水中很難有效清潔,低溫往往讓織物上的污垢難以清除,甚至可能因化學物質無法正常分解而留下洗滌劑痕跡,弄巧成拙;合成纖維也是一樣。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25 醫療.呼吸胸腔
室內外溫差逾7度容易氣喘 醫建議配戴口罩減少暴露於過敏原
根據2022成人氣喘照護指引指出,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約為12%、兒童氣喘盛行率則為15%,推估全台約200萬人有氣喘問題,但平均每5名氣喘患者中就有一人控制不佳。醫師指出,近期季節交替之際,如果室內外溫差超過7℃以上,便容易誘發氣喘發作,建議患者配戴口罩、減少暴露於空氣中的致敏因素,以減少氣喘發作。北醫附醫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郭漢彬說,氣喘主要以外因性氣喘為多,因外來過敏原如塵蟎、動物、菌、花粉等誘發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造成氣道收縮、分泌物增加等,進而出現如「喘、悶、咳」等三大氣喘現象,但卻容易被當作一般感冒處理。氣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影響全台200萬人,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廖信閔指出,許多患者不曉得自己是否有氣喘症狀,久咳不癒輾轉就醫才確診。若氣喘放任不處理,恐造成氣道反覆腫脹與重塑,影響呼吸及生命安全。郭漢彬說,許多氣喘患者治療態度消極,服藥時間不穩定、類固醇吸入不足量等,都是常見的錯誤行為,不少患者認為「發作時再就醫即可」,或擔心類固醇的心悸、惡心暈眩,或是喉嚨痛、月亮臉與水牛肩等副作用,而未積極治療。郭漢彬提醒,如氣道未受到良好控制,時常發炎會導致上皮增厚、上皮纖維化,使氣道變小,恐演變成嚴重氣喘,不僅發作頻率提高,肺功能更可能因此衰退、出現氣道重塑等不可逆的傷害,嚴重者甚至有死亡風險。時序即將進入秋冬換季,台灣氣喘暨過敏疾病衛教學會指出,當室內外溫差超過7℃以上,便容易誘發氣喘發作,加上秋冬盛行東北季風,會使得空氣中PM2.5的含量升高,增加氣喘患者對汙染源的過敏反應,適逢開學季,校園中的灰塵髒汙等過敏原與流感病毒,也會增加發病機率,家長也應多留意家中孩童是否有氣喘症狀。郭漢彬建議,若民眾有類似症狀,應及早進行相關血液檢測,確認急性過敏免疫球蛋白E(IgE)對各別過敏原的濃度是否過高,找出真正造成氣喘的主因,現行治療除口服藥、吸入型類固醇等,也有更精準的生物製劑,從源頭阻斷發炎反應,若出現久咳不癒、胸悶與喘鳴聲等類似氣喘症狀,應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
2024-08-17 養生.生活智慧王
你有定期清潔地毯嗎?地毯細菌比馬桶座墊還多5.7倍!美國肺臟協會建議「每x天」吸塵1次
裝飾居家環境,用地毯可能會比光滑的層壓板、瓷磚或硬木地板,來得舒適又溫暖,但是,地毯卻存在不利於健康的因素。HomeAdvisor.com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一些關於地毯細菌的驚人統計數據。調查結果普通地毯具有:▸比冰箱把手多30.2倍的細菌▸比手機多16.4倍的細菌▸比馬桶座墊多5.7倍的細菌美國肺臟協會不建議使用地毯,並表示地毯可能會吸附塵蟎、寵物皮屑、蟑螂過敏原、鉛、黴菌孢子、殺蟲劑、灰塵和污垢等污染物;甚至連空氣中的有毒氣體,也會附著在地毯上的絨毛中。根據HomeAdvisor.com表示,雖然他們測試的地毯樣本充滿病原體、皮膚細胞和真菌孢子,但大約4分之1的受訪者表示,掉在地板上的食物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吃掉,無論地板是否舖有地毯。美國肺臟協會建議每3天吸塵1次更糟糕的是,受訪者表示,平均至少有15個月沒有用清潔劑或蒸汽來清潔地毯了。美國肺臟協會建議每3天吸塵1次,但調查發現,一些房主表示,他們以經連續22天都沒有清掃或吸塵舖有地毯的臥室地板,而男性的得分略低於女性,男性表示有24天沒有吸塵地毯。HomeAdvisor.com的專家Mallory Micetich指出,保持一個乾淨的家不僅僅是美觀,更重要的是要確保良好的空氣品質,並讓生病的風險降到最低。而地毯上的髒汙不僅僅是污垢和頭髮而已,地毯中有95%的生物體都是細菌,它們將會導致嚴重的感染和疾病,而且這些細菌很容易被忽視和遺忘,因為我們仍舊看不到它們的存在。Mallory Micetich表示,有很多方法可以減少積累家中的細菌,尤其預防很重要,像是當你從外面進來家裡時,可以把你的鞋子放在前門外,而不是將鞋子穿進家中走來走去。另外,定期清潔和維護地毯非常重要,定期吸塵和深度清潔將有助於清除進入的細菌,並有助於防止未來出現問題。在選擇新地板時,Mallory Micetich建議在走廊、入口和廚房等人流量大的區域使用易於清潔的材質,像是使用木材和瓷磚等材料,比地毯更容易保持清潔。★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11 養生.生活智慧王
住家緊鄰大馬路,還能開窗讓空氣對流嗎?5情境有助維持室內空品
戶外空氣品質拉警報,待在室內就比較安全嗎?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空氣汙染嚴重時,應避免在外從事運動,外出要戴口罩、減少暴露時間。不過,廚房煮菜油煙、各種家電、室內裝潢其實也有風險,把門窗緊閉反而累積汙染物,若未適當通風換氣,容易讓人頭痛、倦怠以及引發過敏反應。該如何預防或改善室內空汙?顏宗海分享自我防護措施,善用空氣清淨機、空氣循環扇,並從源頭做起,多使用「綠色材質」的裝潢設計,減少異味、有害物質的威脅。市面上的環保建材五花八門,一定要慎選「認證標章」,除了美觀更要著重健康。情境1:室外空氣汙染嚴重,改成在家運動、進行超慢跑,應如何調整居家環境,開窗還是開空氣清淨機?當戶外空氣品質亮起橙色、紅色燈號時,要關上門窗減少室外汙染進入,並打開空氣清淨機過濾出入時帶進家裡的汙染,例如:二手菸、三手菸以及沾附在身上的有害物質。使用空氣清淨機要注意,放在近身的位置,或是窗邊、門邊等,機身周圍要保持淨空,風口不要被物品擋住,另記得定期清潔濾網。顏宗海提醒,在家運動時,要避免有人同時進行炒菜烹飪,油煙亦會影響肺部健康。情境2:即將搬入新屋,建議裝潢完多久搬進去較理想?如何在入住前去除各種建材的化學物質汙染?顏宗海強調,在進行裝潢前,先跟設計師溝通好,使用綠色環保建材,避開刺激性的甲醛,減少室內外汙染。搬進新家之前,先進行「開窗通風」的流程,時間沒有一定標準,但最少抓2-3天,先打開屋內的窗戶,另使用電風扇、空氣清淨機,多管齊下讓室內外空氣流通。情境3:我家緊鄰大馬路,一開窗汙染就進來,這種情況還會建議開窗對流嗎?如何維持室內空品?如果緊鄰大馬路旁,顏宗海建議,面對馬路的那一面牆不要開窗,因為車水馬龍的街道,有無數汽機車來回穿梭,引擎燃燒排放的廢氣屬於「移動汙染源」,不像「固定汙染源」可以掌握。緊閉窗戶的房間,使用空氣清淨機或設置循環扇,提高空氣循環效果。屋內沒有面臨馬路的房間,則建議早中晚各開窗30分鐘,讓新鮮空氣流入。情境4:我喜歡在家點精油蠟燭,會對身體有害嗎?點蠟燭時建議開窗嗎?香氛蠟燭及精油屬於薰香產品,揮發的氣體容易與空氣中的臭氧結合,產生二次汙染物。顏宗海強調,這類產品可能會釋放有害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對於敏感族群,易引發胸悶、咳嗽、氣喘等反應,在狹小的空間內,不建議使用。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莊凱任也提到,有些民眾喜愛使用芳香劑、香氛蠟燭或是芳香精油,不過這類讓空間充滿香味的物品,除了燃燒時產生的「懸浮微粒」,有些人聞了會覺得頭暈、甚至想吐。原因是過濃的芳香分子充斥在密閉空間,使神經系統過度運作,嗅覺靈敏者易身體不適。情境5:我住小套房只有單扇窗,難以讓空氣對流,使用循環扇會有幫助嗎?室內空氣汙染源主要是微塵、塵蟎屍體,居家空氣要保持清淨,首重「通風對流」,許多人家裡的房間只有單扇窗,可採用機械通風的方式製造空氣對流,包括安裝抽、排風扇或是循環扇。密閉空間則可以安裝冷氣或空氣清淨機,增加空氣循環並維護品質。偶爾也可以打開房間的門,用電風扇吹20分鐘,降低二氧化碳的濃度,也吹去懸浮微粒、異味等空氣汙染物。淨化空氣的室內植物植物對於降低懸浮微粒,確實有幫助,綠色植栽同時可以調節室內溫度、增加氧氣。種在室內的植物,建議以盆栽類為主,例如:腎蕨、虎尾蘭、黃金葛、常春藤、龜背芋等,這些植物非常好照顧,在室內也能健康生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1 養生.生活智慧王
空氣不流通,室內空汙濃度可能比室外高!詳解7大汙染物來源
戶外空氣汙染,令人擔憂吸進對健康有害的物質,但待在室內就安全嗎?專家說,室內空氣如果流通不佳,汙染物的濃度往往高於外部。家中的建材、家具、電子設備甚至乾洗衣物、清潔用品等,都會釋出揮發性有機物,當心這些室內空汙正在毒害身體、引發慢性發炎。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莊凱任表示,民眾擔心戶外PM2.5可能致癌,認為待在家裡比較安全。但生活中有許多讓人容易忽略的有害物質,例如含有甲醛的建材、潮濕浴室的黴菌、老房子的壁癌,如果室內空氣品質不好,反而增加疾病風險。1. 小心家具、建材的甲醛對策:保持通風,種植淨化空氣的植物。與致癌風險有高度相關的甲醛,最常出現在合成木板、油漆、壁紙、黏著劑中,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用品。莊凱任說,甲醛無色、但聞起來有刺鼻味,空氣中只要有0.1ppm的甲醛,就能聞出異味,而高於0.5ppm會刺激眼睛、喉嚨,不斷吸入會造成噁心、嘔吐、咳嗽、氣喘等症狀。要消除甲醛,除了保持通風,可種些植物盆栽,增氧並淨化空氣。2. 家用電子設備對策:放置在家中角落,與起居空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可以在客廳打開空氣清淨機,或在電器旁擺放綠色盆栽。包括電視、電腦、電冰箱、印表機等,都可能會釋放出化學物質,尤其是電器產品的外殼,有些耐熱板會釋放溴化二苯醚。這是一種有毒粉塵,雖然量少,但屬於環境荷爾蒙,易提升不孕機率、導致孕婦早產。印表機也可能會飄出超細微碳粒,影響呼吸道;或是產生臭氧,也會傷害肺部。3. 乾洗衣物上的化學物質對策:取下塑膠袋置於通風處一段時間,再收入衣櫃。大衣、西裝外套送乾洗雖然方便,但是取回衣物時,有時會聞到衣服上的特殊氣味,這是因為乾洗溶劑中的化學物質還沒揮發完。乾洗劑主要分為四氯乙烯及石油類,四氯乙烯傷肝,石油類長期吸入會造成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傷害性極大。莊凱任建議,乾洗衣物取回家後,先從塑膠袋拿出來,放置通風處一段時間再收進衣櫃。4. 清潔用品產生的揮發物質對策:避免在密閉空間使用。清潔劑、消毒劑、髮膠、油漆、殺蟲劑等,都是室內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來源,有些清潔用品還添加了香精,對嗅覺敏感的人來說,聞久了會讓人感到頭痛。各類清潔用品所添加的有機溶劑,可能含有甲醛、苯,想要清潔環境結果反而傷身。莊凱任提醒,使用揮發性有機物質時,一定要避免在封閉空間內,超過一定的濃度,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風險。5. 潮濕空間的生物性汙染物對策:用電風扇、除濕機加強室內乾燥。老舊房子或是沒有對外窗戶的浴室,容易滋生黴菌,細小的孢子散播於空氣中,會對人構成健康危害,引起氣喘及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過敏反應。莊凱任建議,在無法改變的空間限制下,可開電風扇對吹,或是開冷氣增加室內循環,也可以用除濕機加強室內乾燥。6. 寵物的毛髮、貓砂對策:夏季幫寵物剃毛、慎選貓砂材質。室內常見空氣汙染的原凶除了甲醛、揮發性有機汙染物、黴菌等,寵物的毛髮需要特別注意,尤其毛屑裡隱藏了肉眼看不見的小蟲、塵蟎,影響呼吸道也可能造成過敏。莊凱任說,預防寵物的毛髮飛來飛去,夏天應該幫狗剃毛;貓砂也要挑選材質,礦砂粉塵易增加呼吸系統負擔。7. 其他室內空汙對策:選用符合檢測的塑膠材質,勿購買廉價品。塑膠玩具、瑜伽墊等,若是使用劣質塑膠材質,也會有空氣汙染問題。選購前,最好看清楚是否符合環保材料、經過檢測等,如果想省錢而選購廉價的產品,小心毒害了身體。可清除體內空汙的食物只要是抗氧化、抗發炎的食物,都是可清除體內空汙的好食材。莊凱任推薦十字花科蔬菜、牛肉、柑橘類水果。.十字花科蔬菜:有高含量的維生素B、C、E,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損傷。.牛肉:有優質蛋白質、人體必需胺基酸,其中,鋅可清除自由基。.柑橘類水果:被喻為天然抗氧化劑,維生素C可以增強免疫系統。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7 養生.生活智慧王
夏夜濕熱悶好難睡!你的床墊恆溫透氣嗎?
好熱!即使太陽下山,夜晚依舊熱烘烘,吹冷氣雖能降溫舒緩,卻也容易在入睡後感覺涼意,忽冷忽熱,一下蓋被、一下流汗,寢具床墊及身體接觸面間的溫溼度一晚數變,造成不適感,導致睡眠斷斷續續,一晚好眠竟是奢侈。一款具恆溫舒眠、高效透氣特點的優質寢具,將會是夏夜救星。MIT台灣製造QSHION「恆溫好眠透氣床墊」融合先進科技和天然成分,能保持適宜溫度,讓身體處於舒適狀態,有效提升睡眠品質。和太空人同享高端科技Outlast恆溫紗,享受更舒適的溫濕度睡眠時,與肌膚大面積接觸的床墊布套舒適度是睡好的關鍵。「恆溫好眠透氣床墊」採用美國NASA特別為需適應極端氣候的太空人所開發的機能織材-Outlast®太空恆溫紗,QSHION品牌行銷企劃鄭元閔說,它能敏銳的根據使用者體溫及外在環境溫度變化,進行熱能的吸收、儲存及釋放,有效調節溫濕度,降低睡眠過程中忽冷忽熱所帶來的干擾。除了恆溫紗,布套中的天絲纖維(Tencel®)成分是另一項助眠幫手,天絲纖維以其柔軟舒適和高透氣性著稱,能有效吸收並排出濕氣,保持床墊乾爽,進一步提升睡眠舒適度。 為創造高品質睡眠,「恆溫好眠透氣床墊」創新於布套上採用「比利時Devan CBD微膠囊技術」。鄭元閔解釋,CBD(漢麻二酚)是一種具放鬆功效的天然草本植物成分,透過微膠囊技術添加到纖維中製成布套,睡眠時身體摩擦布面,微膠囊破裂釋放出具舒緩成分的CBD,再經皮膚吸收,讓身心更為安穩放鬆的進入夢鄉,睡得更香更沉,產品經過THC測試零檢出,可安心使用。世界線王研發對抗台灣溽暑氣候的「4D高涵氧纖維床墊」QSHION品牌母公司是位於彰化,有世界線王美稱的「耀億工業」。老企業新創意、傳統產業再提升,QSHION結合本體抽絲專業及日本專利技術,於2015年誕生,致力研發適合台灣潮濕天候的新一代床墊。傳統床墊設計概念是層層疊疊而成,較為厚重,透氣性也相對差;QSHION「4D高涵氧纖維床墊」是由聚烯烴彈性粒子抽出的彈力纖維交織而成,獨特空氣室彈性體結構創造出更佳的柔軟度、支撐力,兼具舒適度與透氣力。QSHION研發人員補充,人體在睡覺時會排放濕氣,一晚產出200-250cc的水分,「4D高涵氧纖維床墊」具90%的空氣層結構有更多呼吸空間,能有效排除這些濕氣、減少悶熱,為夏日睡眠創造乾淨舒爽的感受。 可洗式床墊,不怕藏汙納垢塵蟎細菌!全齡皆適用「恆溫好眠透氣床墊」從布套到內芯纖維床墊皆可清洗,這是在恆溫、透氣之外,另一項受消費者青睞的特點。它的布套拉鍊式設計拆卸容易,家中洗衣機柔洗即可;床墊部分,也只需以清水沖洗,置於陰涼處風乾,一日即完成清潔。鄭元閔說,舊式床墊即使髒污、有液體滲入,也只能盡可能地進行表層處理,久而久之異味產生,不只睡覺感受度差,更有可能因細菌、塵蟎滋生引起過敏影響健康。「家有嬰幼兒或長輩照護的家庭一定特別有感,傳統床墊遇到這種情形最後只能丟棄換新,選用可清潔的QSHION床墊,這些狀況都可避免,更能為地球環保盡一份心意!」若現有床墊已需淘汰,業者建議消費者可選擇8公分、16公分厚度款,享受更為Q彈釋壓的舒適感,若現有床墊仍能留用,則可考慮疊加5公分款於舊有床墊上。「無論酷暑或寒冬,恆溫好眠透氣床墊都能有效讓身體感受最適溫度。享有高品質好眠、每日都有好精神,一張好床墊絕對是對自己、對家人最值得的投資!」*產品特點重點筆記:●恆溫舒適:Outlast® 太空恆溫紗、天絲纖維●舒眠安穩:比利時Devan CBD微膠囊技術●支撐透氣:4D高涵氧纖維床墊內芯●布套水洗測試20次後,CBD有效成分仍保留近50%●八萬次耐疲勞測試下,床墊高度回覆率95%、軟硬度變化10%●產品三年保固●通過多項國際認證 更多產品介紹:https://www.qshionshop.com/
-
2024-07-11 養生.生活智慧王
你的枕頭多久沒洗?床單、被子及床墊該多久清潔一次?
除了衣物之外,寢具可能是你最貼身的生活用品,不過你多久洗一次?事實上,床單、枕頭套和被子可能藏有汙垢、細菌和過敏原,進而影響皮膚和整體健康,例如睡覺時我們脫落的死皮細胞會吸引大批塵蟎,這是你需要清洗寢具的充分理由。大多數人都可以從更頻繁清潔床上用品中受益,但最佳清洗頻率是多久?床單理論上,你應該每星期洗一次床單,但多種因素可能需要更頻繁。例如夏季天氣炎熱容易出汗,這會導致床單上出現細菌和異味。或是,花粉等過敏原可能會跟隨你進到室內,因此更頻繁地清洗可以幫助減少你可能遇到的狀況。專家建議,洗滌前請確認床單上的標籤以取得清潔說明,雖然棉質材料可以用熱水清洗,但某些材料例如絲綢和緞面,只能承受較低的溫度。被子和毯子如果它們不直接接觸你的皮膚,你可以每兩到三個月清洗一次毯子和被子,但如果被子接觸到你的皮膚,你可能需要更頻繁地清洗,例如每星期至少清洗一次。與所有床上用品一樣,請務必確認被毯的清潔標籤。假如被子太大件無法放入家用洗衣機,可用羽絨被套來套住被子,定期清洗被套應該會相對容易。枕頭和枕頭套比起床單,枕頭套的細菌可能更多。專家建議,每星期至少清洗一次。若是皮膚敏感或過敏的人,建議更頻繁清洗例如每三到四天一次。另外,人們經常忘記枕頭,但它們也需要清洗。一般來說,每季清洗一次是最好的選擇,但你也可以每月進行一次。大多數枕頭都可以清洗,但具體清洗方式取決於枕頭的材質和填充物,清洗前也請務必閱讀清潔標籤。床墊床墊其實也需要定期保養。每當你拆掉床單時,讓床墊呼吸一下,而不是立即換上一套新床單。專家建議,將床墊放置數小時,並打開窗戶通風,因為被床單包覆的床墊會促進塵蟎、過敏原和黴菌繁殖。床墊本身可每年用吸塵器清理兩到三次,並謹記另一面也需清潔。若你發現床墊上有氣味,在床墊上撒上一層薄薄的小蘇打粉,靜置數小時後用吸塵器清理。【資料來源】.How Often Do You Really Need to Wash Your Sheets?
-
2024-06-13 養生.生活智慧王
冬衣、冬被如何收?專家教三分之一收納法及這溫度水洗滌除蟎
端午節過後,熱浪來勢洶洶,天氣預報高達攝氏35度的氣溫,代表既濕又悶熱的夏季正式到來。俗語:「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過了農曆五月五日,冬衣、冬被才能收起來。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分享實用的「冬物三分之一收納法」,可避免潮濕和黴變。三分之一摺法 輕鬆收納譚敦慈說,三分之一摺法,是依序將衣袖、下襬處等比例向內摺,可輕鬆收納帽T、Polo衫等款式,衣服不易散開。而冬被的收納,也可遵循三分之一摺法,先把被子三分之一反摺,再依序等比收摺,最後反摺的地方會形成一個口袋,再翻轉過來把摺好的部分捲進去,即大功告成。在收納冬衣、冬被前,一定要先把衣物清洗乾淨,除濕至少4個小時,再進行收納。譚敦慈強調,如果沒有確實洗淨曬乾,很容易孳生黴菌。另外,可善用吸塵器清除毛絮、塵蟎及其排泄物;衣櫃裡也可以放置除濕劑、乾燥劑或備長炭,做好防潮及防蟎措施。冬物三分之一摺法1.將衣袖、下襬處等比例向內摺,抓三分之一比例收摺;帽T可以把帽子當收納袋。2.冬天的大棉被先三分之一反摺,再依序等比收摺,最後翻轉過來把摺好的部分捲進去。3.衣物收納前,確實洗乾淨、烘乾,避免潮濕和發黴。4.收納時戴上口罩,避免棉絮、絨毛引發鼻子過敏。除蟎妙招 55度溫水洗滌換季期間,空氣中滿是灰塵、塵蟎,進行衣物收納很容易引起打噴嚏、流鼻涕等過敏症狀。台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杜昀真表示,台灣氣候潮濕,是塵蟎最愛的生長環境,國內有近九成孩童對塵蟎過敏,若家中有過敏兒,應及早預防處理,避免反覆發作,惡化成氣喘。家事達人陳映如指出,要杜絕過敏原,一定要勤打掃居家環境,塵蟎怕高溫,衣物可以用烘衣機以攝氏55度溫度先烘10分鐘,再進行衣物清洗,順便把塵蟎屍體洗掉。如果沒有烘衣機,則可用攝氏55度溫水洗滌衣物,也可以達到除蟎效果。另建議使用防蟎寢具,包括床包、枕頭、床墊套等,特殊抗蟎布料可降低過敏機會。防過敏妙招1.使用防蟎寢具,特殊布料可降低過敏機會。2.定期檢查紗窗、沙發是否沾染灰塵,善用工具除灰塵、清塵蟎。3.要經常清洗寢具,可利用陽光曝曬。4.使用空氣清淨機,去除空氣中所有可能會誘發過敏症狀的物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04 醫療.呼吸胸腔
久咳超過8周就是「慢性咳嗽」 胃酸、過敏都可能造成咳不停
咳嗽,是一般民眾最常拿來認定為生病的表徵之一。俗話說:「醫師怕治嗽,土水師怕抓漏」,可見老祖宗們早就發現咳嗽背後存在許多錯綜複雜的致病原因。醫學上,以咳嗽持續超過8星期作為「慢性咳嗽」定義。有些人長年咳嗽,有時好轉有時嚴重,因此僅依據咳嗽時間來定義慢性咳嗽有時並不準確。常見慢性咳嗽病人就醫原因,包括惡心嘔吐、疲憊、睡眠受干擾、社交場合感到尷尬、說話困難以及尿失禁等。咳嗽嚴重時,不僅會降低生活品質,還會影響人際關係。咳嗽是人體防止異物進入肺部的重要保護機制,是一種迷走神經反射。其感受器主要位於喉嚨和氣道,有時也可能在肺部、咽喉、食道甚至耳朵。慢性咳嗽病人常會對特定的「刺激」引起咳嗽過度敏感現象,像胃酸、香菸、煙霧、微粒、溫度等,都容易引發咳嗽。慢性咳嗽致病原因,包括氣喘性咳嗽與嗜酸性細胞性支氣管炎、逆流性咳嗽、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鼻涕倒流症候群)、醫源性咳嗽、不明原因或慢性難治性咳嗽、其他疾病的慢性咳嗽等。大部分病人是單一病因造成慢性咳嗽,25~42%有雙病因,3~17%有三項以上病因。治療慢性咳嗽前,一般先詢問病人有沒有吸菸、用藥習慣及疾病史,安排胸部X光和肺功能檢查,甚至進一步檢查是否有氣喘、嗜酸性細胞支氣管炎、胃酸逆流和食道運動障礙及鼻竇炎。單靠肺功能變化,無法確定咳嗽是否由氣喘引起。對於上呼吸道咳嗽症患者,不建議常規進行喉鏡、鼻鏡或鼻竇電腦斷層檢查;建議吸菸者戒菸,過敏體質者要特別注意居家環境,保持通風乾燥,避免塵蟎黴菌滋生;每年建議要接種流感疫苗,或輔以肺炎鏈球菌疫苗,以預防流感和下呼吸道感染。一般而言,大部分胸部X光正常的慢性咳嗽是可以治癒或明顯改善,但在老年慢性咳嗽的病人中,有20%患者經診療後仍無法完全改善其症狀。隨著人口老化,全球慢性咳嗽的發病率增加,醫師診斷時會仔細詢問病史及臨床檢查,也會先嘗試用藥,觀察治療結果來確立咳嗽原因。近年醫藥進步,對於慢性咳嗽的致病機轉了解更多,期待未來能對不明原因或慢性難治性咳嗽治療有更多的進展。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04 焦點.健康知識+
濕度不只會讓身體黏膩而已 濕度高可能影響你健康的5種方式
隨著夏季到來,氣溫開始上升,多數人可能知道要對炎熱保持警惕,但你可能沒想到,濕度也同樣重要。一般認為,在炎熱的夏日,空氣中含有一點水蒸氣對降溫似乎會有所幫助。不過,專家指出,濕度過高與高溫相結合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事實上,在較低的氣溫下,濕度本身的威脅較小,可如果你將較高的溫度、炎熱和潮濕等條件結合起來,就有可能遇到麻煩。濕度高的室外何時不安全?普遍來說,當濕度較高,例如高於60%至70%時,汗水從皮膚上蒸發的速度會較慢,這會讓你的身體難以自行冷卻。而且這不只是當你在戶外時,在高濕度的室內,空氣不流通也可能很危險。專家表示,濕度高下流汗缺少效率會讓人們感覺比實際溫度更熱。此外,高濕度也會增加感知溫度(或稱熱指數),例如如果濕度很高,攝氏32度的體感溫度可能像攝氏40度。然而,不是濕度越低越好。濕度太低,例如低於30%至40%,也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導致皮膚乾燥和呼吸道不適。測量濕度的最佳方法是使用濕度計,該設備可以顯示當前溫度下空氣最大含水量的濕度百分比。如果你沒有濕度計來獲得準確的讀數,也可以在中央氣象署網站查看濕度狀況。濕度會在一天之中波動,並且取決於其他條件,例如下雨而改變數值。濕度如何影響你的健康?專家指出,身體的熱調節系統在維持內部核心溫度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流汗是身體降溫的主要方式。然而,在潮濕的日子裡,流汗對於降低體溫不那麼有效,因為空氣中的水氣使汗水不易蒸發。因此,濕度高會導致健康問題,甚至使人容易遭受脫水和疲勞等健康風險。以下是當你面臨高濕和高溫時可能發生的情況:1.脫水由於濕度高會使汗水滯留在皮膚上,當身體試圖調節溫度時,你會不斷流汗從而導致水分流失。若無法立即補充水分,可能會導致脫水和疲勞、頭暈和意識模糊等症狀。2.皮膚刺激當長時間暴露在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中時,潮濕的環境會導致皮膚刺激,例如痱子(又稱為汗疹)。高濕度還會使皮膚變得油膩,並使痤瘡等疾病惡化。3.肌肉痙攣在潮濕的環境下,濕度高使你大量出汗,你可能會失去過多的電解質,這可能會使肌肉休克並導致手臂、腿部或腹部痙攣。4.呼吸道疾病惡化濕度高會促進黴菌、塵蟎和細菌的生長,加劇氣喘和過敏等呼吸道疾病。除此之外,黏稠潮濕的空氣可能會引發呼吸困難。5.熱衰竭和中暑濕度高會增加嚴重與熱相關疾病的風險,例如熱衰竭和中暑,因為身體的冷卻機制效率較低。當身體無法調節自身溫度並開始過熱時,就會導致熱衰竭。若是無法及早改善,則可能會進一步導致器官損傷甚至衰竭。【資料來源】.Humidity Doesn’t Just Make You Feel Gross. It Can Harm Your Health, Too.7 Ways High Humidity Can Affect Your Health
-
2024-06-01 焦點.健康知識+
枕頭比馬桶髒1.7萬倍!醫示警:未定期清潔恐致毛囊炎,應每X天更換1次枕頭套
美國1項研究發現,如果1周沒有清洗枕頭套、枕巾,上面所附著的細菌量比馬桶座還要多1.7萬倍。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實際數字是否這麼驚人,還有待討論,但臨床確實收治不少後腦杓嚴重毛囊炎個案,而共同點為「已有好幾個月沒換過枕套、枕巾」。國外研究發現 枕頭細菌量比馬桶高1.7萬倍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該項研究顯示,枕頭套上充滿角質層、汗水、和唾液棉花,以及真菌與細菌,該研究團隊蒐集了未清洗的枕頭套作為樣本,細菌培養7天,如果1周沒有清洗枕頭套,細菌量比馬桶座還要多1.7萬倍,研究人員建議,每24天應該更換或清潔1次枕頭套。康乃爾大學威爾醫學院皮膚科醫生哈德利(Dr. Hadley King)建議,每周至少清潔2次,因為民眾上床睡覺時,床單會被角質層(每天約5000萬個)、汗水和化妝品給污染,另有乳液、頭髮、寵物皮屑,還有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顆粒等。哈德利表示,角質層和汗液是塵蟎的食物,以利其在床上繁殖,「睡在同1個枕套上1周,可能導致過敏、皮膚感染或發炎。」年輕業務未勤換枕頭套 後腦杓毛囊炎奇癢無比趙昭明指出,相較於床單、被套,枕頭套的髒汙程度更高,因為頭皮、頭髮容易出油,且外出時常沾附灰塵;到了夏天,高溫濕熱,容易冒汗,頭皮更充滿油垢,如果睡前沒有洗髮,枕頭套一定沾附許多污垢、髒東西,如果又沒定期清洗,頭皮一定出問題。趙昭明說,最近收治1名28歲男性患者,後腦杓冒出許多硬塊、毛囊炎嚴重,搔癢疼痛。經詢問病史及日常生活狀況後得知,個案擔任業務,必須騎機車拜訪客戶,長時間戴安全帽,回家後又因太累,並未每天洗髮,而枕套平均半年才換1次,布料早已發黃,散發怪味。由於症狀嚴重,除了塗藥之外,還需口服藥物,雙管齊下,患者後頸的毛囊炎才逐漸獲得改善。趙昭明提醒,天氣炎熱,一定做好個人清潔衛生,尤其睡前洗澡洗頭時,必須沖乾淨,並將頭髮吹乾,再上床睡覺。此外,平時應該勤於更換枕套、枕巾,以免後腦杓冒出毛囊炎,或是臉頰長出痘痘。延伸閱讀:.蓮蓬頭反過來看有夠髒!家事達人教你用「這招」輕鬆去汙.洗衣袋大的好?NG用法縮短洗衣機壽命!2招正確使用洗衣袋.為什麼有洗襪子還是「腳臭」?專家點出關鍵5原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30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少吃一點可減緩過敏反應?改善過敏只有一方法
一名幼兒園男童差一點因花生而死,他對花生相關製品嚴重過敏,吐司塗了一點花生醬,吃了之後,引發過敏反應,迄今就醫三次,其中一次呼吸困難,家長緊急送至急診,才救回一命。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蘇冠文表示,近年來,國內兒童對於花生過敏的比率明顯,家長務必提高警覺。林口長庚團隊昨公布最新「台灣食物過敏大調查」,不論哪個年齡層,過敏原第一名均為「帶殼海鮮」,國小學童第二至第五名為花生、雞蛋、水果、牛奶。蘇冠文表示,小朋友如對花生過敏,成年之後食用相關製品, 仍可能誘發過敏反應。食物過敏反應大不同 腹痛嘔吐、意識不佳快送醫蘇冠文指出,曾收治一名幼兒園小男童因花生過敏而三度就醫,前兩次症狀輕微,到診所就醫,簡單用藥,就緩解不適症狀。到了第三次,異常嚴重,眼睛和嘴巴腫脹,且呼吸困難,緊急被送至急診。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出現喉嚨聲音沙啞、腹痛嘔吐、意識及活力不佳等全身性嚴重過敏反應,就應緊急送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表示,在食物過敏的急診患者中,以帶殼海鮮居多,食用之後,全身發癢、冒出紅疹。有些則是對酒類過敏,讓需要頻繁應酬的中壯年男性上班族吃盡苦頭。台北榮總急診部主任侯重光指出,一般食物過敏反應的症狀較不嚴重,但曾收治過一名帶殼海鮮嚴重過敏個案,才吃了幾隻蝦子,全身冒出皮疹,合併水腫,呼吸不順,情況危急。改善過敏唯一方法:避免食用誘發過敏食物在治療食物過敏上,陳維恭表示,先施打抗過敏藥物,並多喝水代謝,約八成患者在打完針劑後,過敏反應就會代謝完畢。部分患者代謝能力較差,在打完過敏藥返家休息後,又回醫院急診,必須給予點滴輔助治療。有些家長以為,少量接觸海鮮、花生等食物過敏原,就可減輕孩子過敏症狀,對此,蘇冠文表示,這萬萬行不得,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怎能以「神農嘗百草」方式來改善過敏,唯一方法就是避免食用可能誘發過敏的食物。氣喘會遺傳 食物過敏原未必相同【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許多民眾都有過食物過敏的經驗,輕則喉嚨癢、冒出紅疹,嚴重時還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不少體質過敏的父母擔心孩子也有過敏問題。新光醫院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莊志誠表示,過敏體質確實會遺傳給下一代,例如,皮膚、氣喘等,但食物過敏原太多,親子不見得對同樣食物產生過敏反應。莊志誠表示,食物過敏成因複雜,與體內分泌免疫球蛋白E(IgE)有關,當食物某些成分進入體內,被免疫系統視為敵人,就會引發發炎反應,一般來說,食用了誘發過敏的食物後,幾分鐘內至二個小時就會出現異常反應,但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只要回想剛剛吃了什麼,應該就知自己對什麼食物過敏。過敏體質會遺傳,但每個人對食物過敏的反應不一,莊志誠表示,很少收治全家人對同一食物過敏的案例,例如,父親對甲殼類過敏,一吃就全身搔癢,但兒子卻偏好螃蟹、蝦子,毫無症狀。在治療上,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表示,過敏急性發作,可以使用類固醇、抗組織胺來緩解症狀,但目前仍沒有根本有效的預防方法。「減敏治療」為減少過敏原敏感性的一種方法,原理為直接接觸過敏原,改變患者體內的免疫反應,主要用於治療塵蟎過敏,無助於食物過敏。「過敏是無法完全治癒的,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避開引發過敏的食物。」洪育忠說,要想避免食物過敏,就是牢牢記住自己吃過哪些食物後出現不適症狀,謹記不再食用。另接受血液檢驗過敏原,測量血液中「急性過敏免疫球蛋白E」,目前可檢測二百多種過敏誘發因子,找出過敏原後,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