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 養生.抗老養生
搜尋
嗜睡
共找到
377
筆 文章
-
-
2024-04-17 寵物.寵物疾病
突然大量喝水、多尿...貓咪「腎衰竭」會好嗎?腎貓症狀、飲食建議一次看
貓咪慢性腎衰竭初期徵兆不明顯,加上貓咪善於忍痛、不太會表現生病狀態,因此不易察覺,定期給貓咪做健康檢查,有助於預防疾病問題。近年來,養貓人口逐漸成長,但貓咪照護你知多少?根據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處與台大獸醫學院調查,家貓十大死因之首為「腎衰竭」,老化和體內水份不足為兩大主因。貓咪腎衰竭分為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兩種。慢性腎衰竭初期徵兆不明顯,加上貓咪善於忍痛、不太會表現生病狀態,因此不易察覺,定期給貓咪做健康檢查,有助於預防疾病問題。本篇帶您了解貓咪腎衰竭成因、症狀,教您預防貓咪腎衰竭。貓咪腎衰竭分兩種 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1. 慢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Feline 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D),超過七歲的熟齡貓為高危險族群,其腎功能會在數月到數年間發生不可逆性、漸進性喪失,也是老年貓最常見致死性疾病之一。據統計,15歲以上的老年貓約有20%~50%機率有一定程度的腎退化問題,身體只需要25%的腎功能,便足夠過濾體內毒素,臨床上不少貓咪在腎功能已損失75%以上才被確診慢性腎病。根據《台灣腎貓協會》指出,正常健康腎臟有6大功能:●過濾血液中的毒素●維持體內水平衡●維持鹽分平衡和其他電解質●維持體內酸性平衡●維持血壓的正常●製造荷爾蒙慢性腎衰竭雖然不會造成貓咪立即死亡,但對身體的傷害是長期且不可逆的,由於腎功能衰退,導致腎臟無法正常運作,貓咪身體便開始出現各種病狀。除了腎功能老化及長期飲水量不足之外,多囊性腎病(PKD)、腎小球腎炎、腎腫瘤、感染、毒素皆會對腎臟功能會造成腎臟傷害,然而真正導致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其實難以確定,因此貓咪定期健康檢查,非常重要!2. 急性腎衰竭嚴重且易於短時間內致命的病症,相較慢性腎衰竭,通常急性腎衰竭只要及時治療是可逆的,可能的病因為中毒、創傷、感染、極度脫水、阻塞、心衰竭造成的低血壓等。其中公貓尿道細,易產生結晶栓塞、尿道阻塞,造成下泌尿道症候群;母貓雖然尿道比較大但好發膀胱炎,其症狀為頻尿、血尿、結石等,若不及時治療,尿液無法順利排出,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貓咪慢性腎衰竭症狀透過超音波檢查、血檢肌酸酐(Creatinine)和尿素氮(BUN)的指數,可判斷貓咪腎臟健康程度,由於貓咪對忍痛耐力高,根據《台灣腎貓協會》指出,若發現貓咪食慾不佳、暴瘦、大量喝水、多尿、嘔吐等明顯症狀出現時,可能代表腎功能已無法正常運作。由於慢性腎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若發生以下10種症狀,請立即送醫治療:●嘔吐●胃酸過多●口腔潰瘍●虛弱無力●便秘●嚎叫●拒絕進食●吃貓砂或舔水泥牆(貧血症狀)●抽搐●失明(高血壓導致)若發現貓咪食慾不佳、暴瘦、大量喝水、多尿、嘔吐等明顯症狀出現時,可能代表腎功能已無法正常運作。貓咪慢性腎衰竭分四期依照國際腎臟學會(IRIS)貓咪慢性腎衰竭分4期為:腎功能不全前期、腎功能不全後期、腎衰竭 末期、腎衰竭末期:1. 第一期(stage1):腎功能不全 前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大約在33%~99%之間,難在此階段診斷出腎病。●腎病第一期不用過度恐慌,但需要在生活習慣方面做調整。●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1.6以下,其他跡象如體內電解質過低、稀釋的尿液,或發現過多蛋白質殘留尿液中,需留意腎臟畸形的可能。●無法看到典型的臨床症狀。●視貓咪病情進展而定,通常進入二期之前,第一期可能維持好幾年。第一期治療以平衡電解質、鼓勵貓多喝水、調整主食漸進式調整為高齡貓飼料和罐頭、觀察體重變化、定期檢查為主。2. 第二期(stage2):腎功能不全 後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大約在25%~33%之間,雖然腎臟很費力但仍然能過濾體內毒素及廢物。●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1.6至2.8,並有電解液失衡現象。●這個階段的貓咪喝水量、排尿量比平常多,高血壓通常在這此期出現。●貓咪越早進入第二期,往後惡化速度越快。若配合治療,二期階段可從幾個月延長到幾年。第二期治療建議主食更換腎貓飲食,如:腎臟處方飼料或罐頭,以不增加腎臟負擔為主,若在此階段貓咪出現嘔吐、食慾不佳需採取藥物治療,有助腎貓提升食慾、保持體重。3. 第三期(stage3): 腎衰竭 前期●此階段示貓咪腎功能大約剩15%~25%,腎臟已無法正常過濾體內毒素及廢物。●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2.9至5.0。●腎病症狀於此階段出現,喝水量、排尿量大幅增加、嘔吐噁心、食慾不振。●腎病第三期需積極治療並與給予藥物加以控制。●在腎病第三期,視治療成效以及貓咪對療程的接受度,若治療順利,第三階段可從幾個月延長至3-4年。第三期治療除了沿用第一、二期飲食調整,此階段貓咪通常出現更多病徵,如:貧血、尿毒症等,經醫師依病情評估後,決定是否給予輸液治療來輔助腎臟排出毒素和廢物。此階段常見治療方式有靜脈輸液、皮下輸液、鉀離子補充、胺基酸補充、貧血治療。4. 第四期(stage4):腎衰竭 末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僅剩不到15%。●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5.0以上,血磷也會升高。●主要症狀為嚴重嘔吐噁心、幾乎不進食及虛弱無力嗜睡。第四期治療建議著重在安寧照顧,視貓咪生理條件和對醫療行為接受程度繼續第三期治療方式,或是選擇更侵入性的處置。此階段治療方式有靜脈輸液、皮下輸液、鼓勵進食、磷結合劑以及飼主的陪伴。腎貓該吃什麼?腎貓飲食5建議《台灣腎貓協會》建議,家有腎貓,飲食建議五原則:低蛋白,高生物價、低磷,水份足、熱量夠。1. 低蛋白飲食蛋白質的攝取控制可以讓尿素氮下降,有助舒緩腎貓病況舒緩。若是尿素氮太高,可能會造成貓咪食慾下降,反胃嘔吐等症狀。2. 高生物價高生物價蛋白質有完整的必須氨基酸,代謝產生的含氮廢物比較少,能有效吸收利用以減少腎臟負擔。3. 低磷飲食腎功能不全的貓咪很難將身體中過多的磷排出體外,過度負荷可能導致高血磷讓腎病加速惡化,也會影響體內鈣離子平衡,讓貓咪更加不舒服。4. 水份充足貓咪一般每日每公斤需要40-60ml的水,貓咪若吃處方飼料,更需注意每日飲水量。5. 補充熱量低蛋白飲食易造成貓咪熱量不足,需要以優質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增加其它熱量來源,防止體重快速下降。腎貓通常會換成處方飼料為主,有些飼主會以為有添加藥效,所以吃了處方飼料就會好,其實是不對的!慢性腎衰竭是不可逆的,無法靠藥物痊癒,僅能透過飲食管理、日常照護減緩惡化速度。腎病處方飼料是為減少腎臟負擔,以低蛋白飲食原則設計,若以腎病處方乾糧為主食,必須注意貓咪飲水量,才能真正達到低蛋白飲食原則。如果要為貓咪補充其它營養,需根據血檢了解有沒有其它併發症,如貧血,高/低血鉀,或代謝性酸血症等,再視情況額外補充養分。腎病處方飼料是為減少貓咪腎臟負擔,以低蛋白飲食原則設計,若以腎病處方乾糧為主食,必須注意貓咪飲水量,才能真正達到低蛋白飲食原則。如何預防貓咪腎衰竭1. 多喝水 由於貓科動物是為肉食性動物,水份攝取通常來自於肉類本身,但不少家貓都以乾飼料為主,乾飼料含水量通常不超過 10%,加上貓咪舌頭呈倒刺狀,飲水效率很差,因此不太會主動喝水,喝水頻率也不高。貓科醫學會理事長 翁浚岳(伯源)醫師4建議讓貓咪多喝水:●一餐飼料,一餐濕食(罐頭+水)●流動的水如噴泉式飲水機,引起貓咪興趣●天熱時,放顆冰塊至飲水機滾動,引起貓咪好奇●定期更換新水(貓每日建議飲水量 = 貓體重(kg) x 40~60c.c)2. 飲食控制中老年貓的對蛋白質需求不如青壯年時多,過量攝取會因分解蛋白質而產生過多尿毒造成腎臟負擔。另外許多零食、罐頭甚至飼料都含鈉,過多的鈉會造成高血壓,間接造成腎的傷害,而鉀攝取不足也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此外,若貓咪長期缺乏磷,可能會造成貧血或酸鹼不平衡,但長期過量的磷會增加腎臟負擔,導致慢性腎臟疾病。正常健康貓咪磷含量攝取量需低於350mg/100kca,但若是腎貓,磷含量則必須低於250mg/100kcal,避免加速腎病惡化。3. 環境及毒物控制 吃到對貓咪有毒的物質,如清潔劑、殺蟲劑與一些植物,或是長期吃人類的食物、飼料保存不好產生黴菌毒素等,都可能會造成貓咪中毒,進而造成腎臟傷害。4. 定期健康檢查透過健康檢查可以早期發現並預防,年輕貓咪平均1-2年做一次即可,老年貓則因甲狀腺亢進、腎衰竭、心臟病發生率較高,建議半年就要做一次健檢。參考資料台灣腎貓協會延伸閱讀:貓咪沒尿尿,為何一直進去貓砂盆?專家盤點「7大症狀」,小心貓咪腎已出問題 肥胖、糖尿病、失智症...可能是「皮質醇」惹禍!哈佛醫師:這2種東西不要碰
-
2024-04-15 焦點.元氣新聞
《瘋神無雙》山豬38歲猝逝!與2難纏疾病奮戰多年,曾「一個晚上斷氣19次」
《瘋神無雙》節目班底「山豬」驚傳猝逝,享年38歲。經紀人已發聲明證實,山豬因為感冒未癒,入院診斷為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最後無力回天。根據聯合報報導,山豬過去就有一些健康問題,包括他2012年就發現罹患紅斑性狼瘡,還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長期有在服藥。原本他一直覺得打呼很正常,但因為實在太大聲,檢查後才知道自己一個晚上竟會斷氣19次,情況相當嚴重。好友閃亮亮心痛受訪指出,山豬身體一直都不好,他也曾苦口婆心勸山豬要減肥,但他勸不聽,如今傳出憾事。以下為經紀人聲明全文:致親愛的媒體朋友們,山豬陳俊甫已於4/15上午約11點離世。親友表示上週感冒未癒,經入院診斷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不死的癌症」紅斑性狼瘡 僅能控制無法治癒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為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自我攻擊,身體健康的組織、器官都會成為目標,屬於全身性疾病。如果沒有妥善控制免疫系統,免疫細胞可能會胡亂攻擊健康的組織。紅斑性狼瘡被外界稱為「不死的癌症」。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顧問醫師蔡文展指出,近年醫學進步,紅斑性狼瘡從過去的「發病5年內死亡率9成」演變為「發病10年內存活率9成」的疾病,成為長期的慢性病,只要妥善控制,患者都能正常生活。蔡文展表示,基因雖是罹病關鍵之一,但通常要加上環境因素的誘發,像紫外線及壓力等,而山豬這類男性的個案相對少見,大多數患者發病時都在「生育年齡」20至40歲左右,部分患者幼時就發病。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表示,患者得特別小心細菌感染,疾病加上藥物控制,會讓患者免疫力降低,小感冒都可能演變成敗血性休克。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常見的細菌,一般人輕微感染可能僅是拉肚子,但紅斑性狼瘡患者一旦被細菌感染,容易侵犯到「血液」,導致全身多重器官衰竭,因此,患者一旦發燒送醫,首要施打抗生素治療。蔡文展說,紅斑性狼瘡會導致患者免疫系統無差別攻擊自體器官,8成會攻擊腎臟,必須使用類固醇用來壓制免疫活動,會出現月亮臉、發胖等副作用,而類固醇是第一線用藥,呼籲患者得「按時吃藥」;夏天即將到來,則要注意防曬,不要日夜顛倒,減少生活壓力,避免誘發。蔡文展提醒,紅斑性狼瘡並非帶有基因就會發病,但民眾家中親戚若有自體免疫疾病,自己務必提高警覺,建議到醫院免疫風濕科檢驗,確認是否帶有自體抗體,並且注意日常生活,才能降低疾病對健康造成的威脅。》看詳細疾病百科/紅斑性狼瘡睡眠呼吸中止症 肥胖易讓呼吸道狹窄而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睡眠時上呼吸道塌陷堵住呼吸道,使呼吸變淺且費力,嚴重恐造成患者吸不到空氣或窒息。多數患者因為肥胖引起呼吸道狹窄,其餘因素如下巴後縮、扁桃線缺陷、顱顏缺陷等,導致氣管狹小。根據臨床研究顯示,體重每上升10公斤,約增加2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率,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到8倍。睡眠呼吸中止症容易造成白天嗜睡,睡覺時缺氧,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記憶力衰退、夜尿、夢遊、性功能障礙、焦慮等。不少患者覺得打呼沒大礙,但若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則應接受治療,若同時也是肥胖患者更應積極減肥。》看詳細疾病百科/睡眠呼吸中止症山豬生死豁達 身後事早交待親友根據聯合報報導,山豬看待生死非常豁達,先前也因病疾發生,身後事也早交待親友,他希望觀眾記得他帶來的歡樂,同時也希望媒體朋友能給家人多一些空間,讓家人能夠平靜圓滿。【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噓新聞
-
2024-04-14 名人.黃斌洋
別忽視睡眠呼吸中止症 當心可能長出金魚嘴、水牛背及馬長臉
以下幾個狀況,經常在你生活中出現嗎?.夜深人靜,好夢正酣,突然被口水嗆到。.枕邊人抱怨自己睡覺打鼾,吵得他╱她不得安眠。.覺得自己睡眠時數充足,但白天卻精神不佳,莫名嗜睡。以上這些狀況,都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簡單說就是睡眠中突然「暫時停止呼吸」。日積月累,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與猝死等風險都會增高。容易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風險族群,在長相有一些類似特徵。筆者將這些特徵結合動物,期待大家會心一笑之餘,也方便記憶。1.鯊魚鼻乍看之下,這類人鼻子高挺,鼻線如同線條銳利的鯊魚。但他們其實不是鼻子挺,而是上顎骨往後縮及上顎弓狹窄。上顎骨往後縮,呼吸道就可能受壓縮。而上顎弓狹窄,無形也影響了鼻腔氣道通暢性,只好張口呼吸。2.浣熊臉這種人臉圓圓,脖子短短,看起來像可愛的浣熊或卡通人物哆啦A夢,很有親和力。但這樣臉型的人雙頰脂肪較多,可能導致擠壓造成呼吸道狹窄。根據統計,如果BM超過30,男性頸圍大於43公分,女性頸圍大於38公分,臉型可愛歸可愛,但小心屬於睡眠呼吸中止的高風險族群。3.鵜鶘下巴這類人就像送子鳥一樣,有個如布袋般厚垂的下巴。有這種下巴,表示他們可能口底肌肉比較無力。一般情況下,他們的舌頭會習慣塌在口腔底部。醫學上有更精確的測量方式,能判斷嚴重程度。在我們的喉結上方有個凹窩,叫做環狀軟骨。摸到環狀軟骨後,將它跟下巴連成一條直線,如果這條線與脖子轉角最凹陷點的距離小於1.5公分,表示下顎間隙過小,這種情況就容易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這類人年紀大了之後,也要小心吞嚥困難的問題。4.金魚嘴張口呼吸的原因,有可能是控制嘴唇收縮的口輪匣肌比較無力,夜間睡覺就容易張口呼吸與打鼾。有些人在孩提時代經常趴睡、擠壓臉頰,導致齒列不正或習慣張口睡覺,並出現嘴唇周邊口輪匣肌鬆弛的問題。再者,兒童發育期過度趴睡,也可能因此側向壓迫到齒顎弓發育,讓臉部骨架變得比較窄小,舌頭偏向無力。5.水牛背有些人連白天的呼吸道也受到壓迫,這在上下顎骨架後縮壓迫氣道的族群中很常見。為了把呼吸道打開,他們會下意識調整姿勢,習慣把下巴前伸與上仰,有點像「引吭高歌」的姿勢。這樣讓頭部習慣往前傾,肩背部看起來會鼓一塊,造成俗稱「水牛肩」與「富貴包」外觀。6.馬長臉臉型長的人若伴隨鼻塞、打呼、磨牙等要多注意。當鼻炎過敏,長期以口呼吸會影響嘴型和牙齒發育。這樣的族群臉型中段較長,下顎有往下與往後方向發育傾向。嚴重時可能造成上顎牙齦外露,上下門牙咬不到的「開咬」現象,以及咀嚼肌衰弱與放鬆時口唇無法閉合,有點像馬露齒的樣子。治療方式:以上特徵各有其中不同成因,治療方式也不相同。若剛好跟上述動物特徵撞臉,又有睡眠品質不良感受,建議到醫院睡眠中心或特定院所的居家睡眠檢測。檢測後有些特定睡眠呼吸中止症族群,口腔科的客製化止鼾器配合口腔肌肉訓練與軟組織激活療程,或許是配戴呼吸器或手術開刀之外的另一種相對保守選項。(摘錄自筆者《醫口咬定你的健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02 焦點.生活用品毒害
洗碗機清潔劑中添加的光潔劑會影響腸道健康嗎?教授這麼說
讀者Adam在2023-3-11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您好,請問洗碗機清潔碗盤會添加的光潔劑對於人體(成人與小孩)有害嗎?看了市面上幾個牌子的光潔劑成分幾乎都有以下化學物:碳酸鈉(海鹼)、甘油辛酸酯、陰離子活性劑、非離子活性劑、叔烷基胺乙氧基化丙氧基化物、丙烯酸共聚物。查了一下光潔劑對人體是否有害的前幾個網站就有文章指出對於腸道上皮組織屏障會造成損傷1.Rinse aid affects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2.《洗碗機內,殘留的化學物質》是不是避開含有 alcohol ethoxylates 成分就可以使用呢? 又如果這些會添加在光潔劑的成分有疑慮,經常使用洗碗機的歐美國家怎麼沒有去規範呢?是因為研究還無法證實會對人體直接造成影響嗎?感謝。」讀者Adam所關切的化學物質alcohol ethoxylates(乙醇乙氧基化物)是一種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可降低水的表面張力,使水更容易從餐具上流走,並且不太會形成水滴,從而防止「斑點」。它通常被說成是一種rinse aid,中文翻成「漂洗助劑」或「光潔劑」。但它並非只跟洗碗機清潔劑合用,而是也跟手洗的洗碗清潔劑合用,也跟洗衣機清潔劑合用。讀者Adam留言裡的第一個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23-2-21發表在Lasting Health的文章Rinse aid affects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漂洗助劑影響免疫和發炎反應)。它的第一段是:「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腸道健康和發炎之間的重要聯繫,以及接觸專業漂洗助劑中使用的乙醇乙氧基化物與上皮屏障中基因活性的改變(包括細胞存活、信號傳導和代謝)之間的重要聯繫。」它的最後一段是:「該研究測量了專業濃度的漂洗助劑殘留量,因此尚不清楚在家中使用漂洗助劑是否有任何有害影響。」讀者Adam留言裡的第二個連結打開的是黃軒醫師在2022-12-6發表在臉書的貼文《洗碗機內,殘留的化學物質》,其中的兩句話是:「最近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洗碗用的漂洗劑,可能會對胃腸道,有毒性作用。乙醇乙氧基酸酯(alcohol ethoxylates )是引起這種強烈毒性反應,破壞腸胃道上皮組織屏障,的主要化學物質。」請注意,黃軒醫師的貼文並沒有像那篇英文文章一樣特別叮嚀「尚不清楚在家中使用漂洗助劑是否有任何有害影響」。事實上他反而是特別叮嚀「這是不可忽視的日常生活用品」。這兩篇文章所說的「一項新研究」是正式在2023年2月發表的研究論文Gut epithelial barrier damage caused by dishwasher detergents and rinse aids(洗碗機洗滌劑和漂洗助劑引起的腸道上皮屏障損傷)。它文摘裡的結論是:「專業洗碗機中使用的漂洗助劑濃度改變了涉及細胞存活、上皮屏障、細胞激素信號傳導和代謝的基因表現。 漂洗助劑中存在的乙醇乙氧基化物被確定為導致上皮發炎和屏障損傷的罪魁禍首。」但很遺憾的是,文摘裡完全沒有提起這項研究是用「細胞模型」做出來的,而讀者Adam留言裡的那兩篇文章也都顯然刻意避談該研究並非人體試驗。要知道,「細胞模型」的實驗是研究人員根據猜測把化學物質做某種程度的稀釋,然後加入培養皿裡的細胞,然後分析細胞的反應。這是跟現實人體試驗有非常大的不同,而也就是因為如此,這篇論文在結尾處說:「本研究缺乏體內數據。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明人類是否也涉及類似的機制。」那,為什麼黃軒醫師卻沒有傳達這個重要的訊息呢?難道是不希望它會削弱貼文的嚇唬力度?我有搜到一份2007年發表,2009年更新的文件,標題是Human &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ingredients of European household cleaning products: Alcohol Ethoxylates(歐洲家用清潔產品成分的人類與環境風險評估:乙醇乙氧基化物)。這份文件長達244頁,而有關口服毒性的結論是在第149頁:「乙醇乙氧基化物已被證明對大鼠具有低至中度的急性口服毒性,LD50 值範圍為 0.6 至超過 10 g/kg。…在試驗動物中觀察到的臨床結果表明存在胃腸道刺激,例如胃潰瘍、豎毛、腹瀉和嗜睡,並且可能與一次性大劑量的施用有關,特別是在未稀釋試驗品的情況下。」這份文件在第2頁的Executive summary(執行摘要)的結論是:「綜上所述,人類健康風險評估表明,在家用洗衣和清潔劑中使用乙醇乙氧基化物是安全的,不會引起消費者使用方面的擔憂。」我也搜到一篇2020年發表的研究論文Features reported after exposure to automatic dishwashing rinse aids(暴露於自動洗碗漂洗助劑後報告的特徵)。這項研究是針對 2008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間英國國家毒物資訊服務中心的電話詢問進行了分析。雖然它有提供乙醇乙氧基化物中毒的案例,但是卻完全沒有說明中毒是因為攝入碗盤上殘留的乙醇乙氧基化物而引起的,還是因為其他原因,例如誤食含有乙醇乙氧基化物的產品而引起的。我個人從這篇論文的字裡行間判斷,這些中毒案例大多應該是自殺行為或誤食而引起的。所以,關於讀者Adam的提問「經常使用洗碗機的歐美國家怎麼沒有去規範呢?是因為研究還無法證實會對人體直接造成影響嗎」,我的回答是「一方面是研究無法證實,另一方面是幾十年來數以億計的實際使用也沒出現過疾病案例」。原文:洗碗機殘留化學物會破壞腸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31 醫療.巴金森病
看不見的巴金森病症狀 三總病友會細談非藥物治療助一臂之力
五十多歲的龐女士罹患巴金森病,除了手抖症狀非常嚴重,無法處理生活大小事之外,也有經常想吐,有便祕狀況,即使使用藥物治療也難以控制。 巴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神經系統疾病,其主要病因是中腦黑質的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導致無法產生足夠的多巴胺。典型的症狀包含:📍靜止性顫動📍肌肉僵硬📍運動遲緩📍平衡失調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中樞神經科宋岳峰主任指出,除了這些動作症狀外,巴金森病患者還經常出現一系列的非動作症狀,包含:📍睡眠📍自律神經📍認知📍情緒📍幻覺📍衝動控制📍知覺障礙有些症狀可能在動作障礙出現前10年,甚至前30年就出現,而這些症狀對於患者的生活品質影響往往比動作症狀更大,不僅影響了身體的基本功能,還潛在地影響了患者的心理和社交健康。 非動作症狀與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一、睡眠障礙:除了常見的失眠問題外,患者可能會遇到日間嗜睡、睡眠呼吸障礙及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出現與夢境相關的肢體動作)等。這不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還可能加劇其他症狀,如疲勞和情緒不穩。二、自律神經功能障礙:包含低血壓、消化問題、尿失禁、性功能障礙、嘴巴乾及手腳冰冷等。三、認知障礙:巴金森病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或失智症的機率比非巴金森病患者增加了4至6倍。相較於阿茲海默症,巴金森病造成的失智偏向於思考反應變慢,尤其是空間視覺、專注力與執行能力的下降。四、情緒障礙:約有4成的巴金森病患者有憂鬱症,其他症狀包含焦慮、易怒和情緒波動。這些情緒障礙可能是大腦病理變化或生活中的困擾所導致。五、幻覺:幻覺的產生原因跟藥物的副作用及病程進展有關係,若疾病初期即出現幻覺,要排除是否為路易氏體失智症。六、衝動控制障礙:常與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有關,包含衝動性消費、賭博、暴食、性慾增加、囤積症等。七、知覺障礙:包含視覺/嗅覺退化、不寧腿症候群及各種疼痛等等。 針對非動作症狀我們可以做什麼?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巴金森病的非藥物治療包含有蒼白球燒灼術、加馬刀立體定位手術、深腦電極刺激術(DBS)及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rTMS)。國防醫學院院長陳元皓教授表示,目前對於難治型的憂鬱症狀,可以考慮以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rTMS)治療。而深腦電極刺激術(DBS),除改善巴金森病患者的運動症狀效果明顯,研究顯示DBS也對非動作症狀有一定的幫助,對於睡眠障礙、疼痛及自律神經失調可能產生正面影響。也提醒不同病患適合的非藥物治療亦不同,不論何種治療方式,都需要先諮詢主治醫師,進行充分溝通。龐女士發病滿5年後決定接受腦深部電極刺激術(DBS),術後恢復十分良好,從完全不能動到與一般人走路無異,僅花了2至3週就恢復。如今已過了2年,龐女士說,雖然現在還是站不久,需要每半小時就休息一下,但是可以做許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出門買菜、煮飯,或從事最喜歡的織帽子、打毛衣,讓心情變得輕鬆愉悅不少。 三總病友會邁入第六年 醫病線上即時互動國內有如幸福巴士Facebook社團等多個巴金森病病友協會及病友團體,透過舉辦多元的講座,提供專業的諮詢服務,幫助病友及其家屬更深入了解巴金森病相關議題。幫龐女士治療的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每年也都會舉辦巴金森病病友會,今年更已邁入第六年。活動每年都邀請嘉賓分享巴金森病相關主題,例如藥物新知、復健運動,甚至是結合中醫的治療,並藉由活動促進病友之間的情感連結,另三總巴金森病友會同時也建立了Line官方帳號,不僅提供最新醫學資訊,更透過即時回覆解答病友與家屬相關問題,使溝通更加方便迅速。這種即時的互動不僅能夠讓巴金森病患者得到更多的溫暖與關懷,同時也有助於提升病友的生活品質。【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
-
2024-03-23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鼻子過敏怎麼緩解?2實用穴道抗敏!鼻子過敏有不能吃的水果嗎,吃什麼可以改善?
季節交替時最容易出現過敏性鼻炎,鼻子過敏症狀雖然都不是很嚴重的小病症,例如鼻塞、流鼻水、眼睛癢、不斷打噴嚏等,但就是很惱人,想緩解,得先了解自己屬於哪種類型的過敏。鼻子過敏怎麼緩解?非藥物緩解有人對於某種特定過敏原過敏,如季節轉變會有花粉的問題,有人則是單純因為溫差變化,造成鼻黏膜反應,也有人兩者都有。可參考以下方式緩解症狀。溫差敏感溫差變化所造成鼻炎較難預防,但像是夏天進入冷氣房中睡覺時,可以先將溫度設定高一點,如27度,等5到10分鐘已經習慣這個溫度後,再往下調整,鼻腔因溫差造成的症狀也可以因此改善。或用杯子裝點熱開水,利用熱水蒸氣蒸一下鼻子,讓吸進去的空氣變溫暖,也可以改善對溫差敏感的鼻子過敏。早上起床也很容易因為溫差,鼻子開始出現症狀,可先穿好衣服喝杯溫熱開水,暖暖身再開始活動。過敏原刺激敏感如對塵蟎或灰塵過敏者,最快的緩解方式是立刻戴上口罩阻絕過敏原。外出也可能因空汙粉塵、煙霧等化學物質刺激,因應方式也是戴口罩減少吸入性過敏原的刺激。或考慮使用洗鼻方式來保健鼻腔,減少吸入性過敏原存留在鼻腔造成的影響。藥物緩解抗組織胺開業耳鼻喉科醫師陳榮哲曾受訪指出,過敏性鼻炎的用藥,初期皆會先給抗組織胺緩解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同時配合使用局部類固醇噴劑,當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緩解後,只要定期使用類固醇噴劑即可。近年發現第一代的抗組織胺會有嗜睡的問題,第二代則不會,開立處方時,皆以第二代為優先。口服類固醇上述方法沒辦法緩解症狀時,可能會使用到口服類固醇,但口服類固醇的劑量較高,也不會開立太長的時間給予患者服用,而且口服類固醇不適合有糖尿病、結核菌患者使用,其產生的副作用會大於治療效果。鼻噴劑常見鼻噴劑有3種:類固醇鼻噴劑、抗組織胺鼻噴劑、鼻黏膜血管收縮劑。食藥署提醒,市售鼻噴劑成分多為血管收縮劑,能有效緩解症狀,可是一旦使用過量,可能會造成鼻塞更嚴重。使用鼻噴劑前務必詳閱使用說明書,以確保安全用藥。鼻子過敏該補充什麼?吃什麼水果好?整體而言,要減少過敏疾病的發作,還是要提升身體免疫力,飲食方面可遵循「四多二少」原則:多吃優質蛋白質、膳食纖維、含維生素A與C的蔬果、富含Omega-3魚類及堅果;少吃蛋糕、甜點、糖果等加工食品,以及麻辣鍋等刺激性食物。富含維生素A及C的蔬果包括地瓜、南瓜、胡蘿蔔、蛋黃、小番茄、甜椒、芭樂、木瓜、奇異果、柑橘類等,可強韌粘膜細胞的防護罩功能,降低外來病毒、細菌引起過敏情形。常吃新鮮食物,適量食用辛溫氣味食物,如薑、韭菜、胡椒、九層塔、薄荷、芥末等,有助改善局部微血管循環,緩解鼻部症狀。鼻子過敏不能吃什麼?中醫師劉淑浚曾受訪指出,過敏性鼻炎病患體質概分兩種,一是虛寒型,另一是濕熱型;虛寒的人怕冷卻易流汗,不適宜食用生菜、瓜果、奇異果、冰品等涼性、寒性的食物。濕熱型的人易口渴、口臭、脹氣,最好把烤、炸、麻辣、咖哩、精緻糕餅與發酵麵食列入飲食黑名單。無論體質性寒或濕熱,都要避免誘發過敏的食物,如菇類、花生、堅果類、牛奶、海鮮、芒果、鳳梨等蔬果也易引起過敏,盡量少吃。烤炸辣等食物也要少吃。一般而言,若不太清楚自己體質,較涼性的食物如西瓜、香蕉、芒果、梨子、椰子、白菜、白蘿蔔等,盡量不要吃太多。夏天可吃些綠豆湯、檸檬愛玉和仙草茶等涼性食品生津解熱;沒冰過的瓜果類少量攝食為宜,冷藏瓜果和冰冷飲料易使過敏反應嚴重,盡量別吃或少吃。鼻子過敏喝什麼飲料?喝什麼茶?許多人鼻子過敏鼻塞,常會抹綠油精、抹薑或精油來緩解,恐造成反效果,開業中醫師陳潮宗曾受訪提醒,這些東西都會刺激鼻子,建議多喝熱開水、喝薑茶比較有效。平常也可喝些薰衣草、迷迭香、杭菊、薄菏加少量薑片煮成茶汁,放黑糖或蜂蜜調味,類似歐洲花草茶的喝法,因花草香氣屬揮發性,可減緩打噴嚏、流鼻水症狀,若是連眼睛都過敏發癢,可添加紅棗、枸杞促進咽部附近血液循環,降低不適感。鼻子過敏按什麼穴道?2個實用的抗敏穴道有助緩解鼻子過敏:包括位於兩側鼻翼上端的「鼻通穴」,以及法令紋上跟鼻孔水平交叉點的「迎香穴」,按下去會有酸麻脹的感覺。方法是將雙手摩擦發熱後,在鼻翼周圍按摩 20 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推廣「中醫護鼻健康操」,按壓人體7個穴道:打合谷、切曲池、繞太陽、按攢竹、滑鼻翼、壓鼻通、點迎香。按完一輪只要1分鐘,一天按壓3輪,每穴約按壓20下,可舒緩症狀、降低鼻過敏的困擾。【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20 養生.健康瘦身
168斷食法恐致心血管疾病!誰適合間歇性斷食,如何進行?醫師分析不同族群風險何在
近年來相當流行的168斷食法,每日集中於8小時內吃完三餐,其餘16小時不進食,只能喝水與無熱量的飲料。這種方式又稱為「間歇性斷食法」,透過調整進食時間來達到減重目的,許多藝人都採用執行,在短時間內瘦身有成。168斷食法怎麼吃?168斷食時間分配:強調8小時可安心享用美食,在斷食16小時內,清空腸胃並進一步促進脂肪燃燒。好處:有助於改善血壓、降低胰島素幫助血糖控制。採用「168斷食法」者 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增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分析美國超過2萬名成年人的數據,指出與非間歇性飲食者相比,採用「168斷食法」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91%。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世霖表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本身就有血管狹窄、血管硬化等問題,在8個小時內吃完一整天的量,容易影響血糖、血壓波動,而禁食時間太長可能導致饑餓、疲勞和虛弱。進食8小時、禁食16小時的做法,可能會產生高血壓、低血壓;有些人以為進食時間可以隨意吃,結果攝取過多油炸及高糖的垃圾食物,反而有害健康。張世霖提醒,輕症的心臟病患者可以進行間歇性斷食法,但是建議加強配戴監測系統測量一整天的心跳、血壓變化,注意隨時補充水分。但曾經發生心肌梗塞、患有高血脂的人,不建議用這種方式來控制體重,恐加重身體負擔。不是每個人都適合168斷食法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石光中表示,168斷食法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勿嘗試,尤其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會產生酮酸中毒。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若是體型肥胖,執行時間不超過二周;體型瘦弱者不宜進行,影響營養吸收。一般正常人執行168斷食法不要超過2個月,最好「見好就收」,避免脂肪溶解,出現倦怠、嗜睡、活動力變差。石光中強調,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均衡飲食,執行168斷食法會改變荷爾蒙分泌,且提升腎上腺素會讓心臟收縮力上升,等於「做更多工」,刺激心臟跳得更快。4族群不適合進行「168斷食法」.高血糖患者.高血脂患者.曾經發生心肌梗塞.糖尿病患者:第一型糖尿病患會產生酮酸中毒。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若是體型肥胖,執行時間不超過二周;體型瘦弱者不宜進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16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的防過敏妙招/不養毛孩 賞花戴口罩墨鏡
季節交替時節,早晚溫差大,稍不留意鼻子過敏就發作。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我,鼻子過敏是我的健康殺手,嚴重時是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頭痛的集中營,尤其鼻水就像失控的水龍頭,影響睡眠、工作,就診時我常垂頭皺眉告訴醫師:「生不如死的痛苦。」最初是以藥物治療,口服抗組織胺、搭配鼻噴劑,僅短暫舒緩,抗組織胺有嗜睡、口乾、視力模糊副作用,造成生活困擾。於是改服中藥,不久後,卻發現下肢浮腫,送檢才知是中藥摻了類固醇,長期服用傷肝腎,差點要了我的命。移居台中後,在教學醫院接受完整治療,先做過敏原檢測,在生活中遠離環境過敏原,不養毛小孩(我的過敏原),居家保持乾燥,定期清潔窗簾、床單常換洗,衣物經常在陽光下曝曬,並且控制環境濕度。據了解,主要的空氣過敏原依序是塵蟎、貓毛、狗毛、花粉。2、3月春暖花開,百花齊放,花粉會造成眼、鼻、咽喉、耳朵發癢難耐,目前尚無方法治療花粉症,只能做好預防減少暴露,鼻子是空氣的過濾器,我外出賞花一定戴口罩、墨鏡保護口鼻眼,隔離汙染。打造抗過敏體質,除了睡眠充足、飲食均衡外,要多運動增強肺活量,疏通鼻塞,使呼吸順暢。若每一環節都顧到,就可以遠離換季過敏的困擾。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7 醫療.感染科
感冒引發肺炎鏈球菌感染最後竟截肢!醫提醒感冒5天沒好出現這些轉變要警覺
美國一名51歲高中女老師雪莉(Sherri Moody)在戶外教學後出現感冒症狀,原以為休息幾天就沒事,沒想到短短幾天出現高燒、呼吸困難,送醫治療後,發現她的肺部因肺炎鏈球菌感染,出現感染性休克,因血液循環不佳,導致手腳發黑壞死,被迫截肢。醫師呼籲,勿輕忽感冒影響身體抵抗力, 5歲以下、65歲以上更要特別留意。感冒肺炎鏈球菌導致感染性休克 截肢保命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綜合報導,為了治療雪莉因肺炎鏈球菌導致的感染性休克,醫師為了保住她的性命,使用藥物讓血液運輸至她的重要器官內,但使雪莉的四肢血液循環受影響,導致她的手腳發黑壞死。最終在雪莉的生命跡象穩定後,醫師將她的手臂和膝蓋以下全數截肢。讓雪莉感染情況惡化的原因,因為雪莉一直服用的關節炎藥物,削弱了她抵抗感染的能力。對於被迫截肢,雪莉表示「我的精神非常堅強,不過我只是選擇快樂,但這並不是說我會時不時崩潰,只是會哭一會兒,我不會讓它持續太久。」感冒與流感都是病毒感染導致,但屬於不同的病毒,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表示,感冒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若身體抵抗力差,也可能因細菌引發繼發性感染。感冒的致病原超過上百種病毒,細菌主要為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黴漿菌等,如果剛好免疫力低下,可能引起敗血症、肺炎或心肌炎,入侵血液傳播至身體各器官,引起更嚴重的感染,甚至休克。為什麼有些人感冒症狀輕微,有些人卻重症?為什麼有些人感冒症狀輕微,有些人卻會發病好幾天,甚至併發重症?柳朋馳說,主要是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一般人可能3至5天就會緩解,免疫力差的人則會拖上一星期,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長者要特別留意。另外,有酒癮、長期服用類固醇、糖尿病患者也是容易感冒的族群。柳朋馳強調,糖尿病患者感冒後,併發肺炎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出許多,因為高血糖使自身免疫力下降,建議在季節交替之際,注意穿著、多均衡飲食,並規律用藥及測量血糖。柳朋馳提醒,感冒症狀若未在3至5天緩解,出現胸悶、氣喘、血斑、嗜睡、間歇性發燒超過48小時,一定要提高警覺,透過抽血、影像檢查找出病因。建議關懷家中長輩健康情形,柳朋馳說,可觀察其活動力、食欲、如廁次數,並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提升長者免疫保護力。千萬別輕忽感冒,若沒有殺死病毒或細菌,當身體免疫力變差時,反覆發作的過程中,衍生出來的併發症非常多,小病也會變成大病。(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3-01 焦點.健康知識+
喝水比賽一口氣灌6千C.C.,他竟水中毒抽搐送急診!醫揭每日安全喝水量
多喝水反而出大事變水中毒!一名國三男生在父母公司的春酒聚餐上參加喝水比賽,短時間灌了6000c.c.冷泡茶,雖然拿到6000元現金,但是晚上回家後卻出現頭暈、嘔吐、抽搐,因此送至馬偕兒童醫院急診時意識模糊,經緊急處置並轉至加護病房治療後才化險為夷,並未造成腦部永久性傷害。一口氣灌6000C.C.茶水 頭暈、嘔吐急性水中毒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丁瑋信表示,男孩一下子喝6000C.C.的冷泡茶,但是開水與清淡的茶水中缺乏電解質,短時間內大量飲用,身體水分無法即時排出,導致電解質不平衡。雖然沒立即產生不適,但是餐敘結束後不到5小時,急性低血鈉導致男孩引發神經學症狀,凌晨就因為頭暈、嘔吐等神經學症狀送醫,急診抽血報告結果鈉離子偏低,屬於急性水中毒個案。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加護病房主任趙彥鈞用溺水類比,嚴重急性低血鈉可能造成病人腦部傷害的後遺症,若缺氧時間過久,對腦部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這名男孩經過加護病房的緊急處置與密切觀察,住院一天半後,意識才漸漸恢復。3小時內不要喝超過2公升的水成人腎臟一天最多可排出18公升尿液,因此,3小時內最好不要飲用超過2公升的水。趙彥鈞表示,急性水中毒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心跳減慢、體溫降低、嗜睡、頭痛、嘔吐,煩躁不安、腦內壓增高等,國外更曾發生過家長逼迫孩喝水造成水中毒死亡的案例。丁瑋信提醒,寶寶在4-6個月接受副食品之前不建議另外喝水,慢慢接觸副食品後,建議以寶寶體重每公斤一天攝取量約20C.C.為標準,由於水分也會來自於食物,仍應掌握「補水而非灌水」的原則,以免導致體內鈉離子快速變化而造成水中毒。
-
2024-03-01 醫聲.Podcast
🎧|打呼、嗜睡是猝死前兆?8成國人打呼不自知,嚴重恐演變成睡眠呼吸中止症
有位身高163公分、體重破百公斤的31歲男性在夜市賣雞排時突然中風倒地,經過急救後幸運脫險,後續除了需用藥、減重外,更因睡眠期間有70餘次長時間的呼吸中止,而需配戴呼吸器入睡,避免器官反覆缺氧受損。專家表示,台灣約200多萬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它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猝死風險,疾病前期會出現打呼現象,但高達八成國人不知道自己睡覺會打呼。🎧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執行長周昆達表示,做惡夢、夢遊、磨牙、夜間不寧腿症等皆屬睡眠障礙,其中最常見的是失眠症及睡眠呼吸中止症。一旦民眾睡不好,不僅影響隔天表現,長期下來也會出現憂鬱、暴躁等情緒障礙,或增加高血壓、腦中風、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風險,睡眠呼吸中止症更可能導致猝死。全台約200萬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民眾可至睡眠門診檢查「打呼越來越嚴重,就會變成睡眠呼吸中止症。」周昆達說,嗜睡、夜尿、睡眠中嗆醒、記憶力及性功能減低等也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好發於中年以後的男性,因其神經控制能力、肌肉鬆弛度隨年紀退化,若再加上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衰竭等高風險因子,將容易造成睡眠時舌頭塌陷,氣流阻滯而呼吸中止,通常是患者枕邊人最先發現異常,當患者自行察覺時,病況多已中重度。周昆達推估,全台約200多萬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卻不到1%獲得診斷,如果民眾擔心,除了請枕邊人留意自己的睡眠狀況,也可填寫愛普沃斯嗜睡量表,透過檢測八大情境下嗜睡程度,判定睡眠品質以及是否需要醫療介入,「民眾可至睡眠門診接受健保給付的睡眠檢查,疾病越早診斷、治療越好。」睡眠呼吸中止症如何治療?老化不可逆,需持續治療依照熟睡期間呼吸暫停的次數得來的呼吸中止指數,可將睡眠呼吸中止症分為輕、中、重度,輕度患者可藉由側睡、手術切除扁桃腺或整形懸雍垂、戴止鼾牙套或口內負壓儀器等方式改善症狀;中重度患者則需配戴單相正壓呼吸器(CPAP),「雖然國際指引建議一確診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就需配戴呼吸器,但目前台灣健保尚未給付,需先由醫師開立處方箋,民眾再自費購買儀器。」周昆達也提醒,即使呼吸中止指數偏低,若出現心血管疾病、情緒障礙等,得更積極接受治療;而身體功能老化不可逆,「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可能治癒,只能延緩惡化。」失眠需找病因 這幾種方法幫助入眠另一個常見的睡眠障礙是失眠,好發於年輕女性、個性神經質、壓力大者,短期可靠安眠藥幫助入睡,但長期失眠患者需找到病因解決,如因攝護腺肥大而夜尿多、關節疼痛或憂鬱症而難以睡著等。睡前環境營造也很重要,周昆達建議,白天需適當活動,減少午睡時間,下午五點後就不運動、不喝提神飲品,睡前燈光昏暗、不使用3C用品,都有助於入眠;20分鐘內沒睡著不須強迫自己,可直接起來做事,等睡意來襲再睡也行。周昆達小檔案現職: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執行長台北榮民總醫院 胸腔部臨床呼吸生理科主任學歷: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士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一般胸腔科主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重症加護專責醫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周佩怡音訊剪輯:周佩怡腳本撰寫:周佩怡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台北榮民總醫院、台灣睡眠醫學學會
-
2024-02-27 養生.運動健身
治療憂鬱症3種運動最有效 其中又以這項成效最顯著
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新的證據顯示,運動可治療憂鬱症。14日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上的這項研究強調,各種運動如步行、慢跑、瑜伽、重量訓練、混合有氧運動、太極拳與氣功等,無論是單獨還是與治療、藥物相結合都有助減輕憂鬱症狀;值得注意的是,運動強度越大,效果越好。步行或慢跑、瑜伽與重量訓練 最能減輕憂鬱症該研究稱,步行或慢跑、瑜伽與重量訓練是最能減輕憂鬱症的三種運動,儘管所有運動方式之間效果差異不大。與其他運動相比,瑜伽尤其能顯著地減輕憂鬱症;此外,瑜伽和重量訓練的耐受性最佳,意即可舒適地進行鍛鍊,而不致感到明顯的不適或疼痛。史丹福大學精神病學家溫斯伯格(Mimi Winsberg)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二十多年來,她一直以運動當作治療憂鬱症者的處方。對於這項新發表的研究,她說,能有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的實驗來支持這項治療方法,是再好也不過的事。憂鬱症持續悲傷絕望 影響不分年齡性別根據疾病防治中心(CDC)的數據,美國每年約1600萬成年人飽受憂鬱症之苦。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分析,憂鬱症的特徵是持續悲傷、絕望、易怒、內疚、對愛好失去興趣、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入睡或嗜睡、食慾改變、企圖尋死或自殺的念頭持續兩周以上。憂鬱症的影響,不分年齡、性別、族裔與群體。【疾病百科】憂鬱症醫生建議,任何想開始運動的人都應該專注於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而非優先考慮所謂「最佳」的運動。也有醫生鼓勵病人可變換運動,也許會驚喜的發現自己更喜歡不同的運動。★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2-21 名人.好食課
為何春天會特別容易覺得想睡覺?一圖看懂飲食4大招對抗春睏
春天一到是不是就更不容易起床了呢?以前詩人孟浩然大師便有說過「春眠不覺曉」這句話,到底為何春天會特別容易覺得睏,又該如何改善,就讓好食課Sally何采璇營養師 來說給你聽~想睡覺也有專有名詞,叫春睏 春睏(Spring Fatigue),顧名思義就是春天就容易睏跟嗜睡,主要原因是因冬天時為了維持體溫恆定,血管會收縮,但等天氣回暖時,四肢血管舒張,身體耗氧增加,導致供應腦部的血氧相對減少,身體便會有懶洋洋無力感。春睏有哪些症狀?.疲倦無力。.嗜睡、易睏,覺得永遠睡不飽。.無法集中精神、頭腦有些昏沈。.消化不良。對抗春睏四大飲食原則1.多吃未精製食材全穀及未精製雜糧比起精製澱粉,多了許多膳食纖維、礦物質及維生素B群,可幫助身體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2.每日吃足五蔬果蔬果中富含膳食纖維及多項植化素,可幫助身體抗氧化,並調節腸道菌相,維持腸道健康,改善腸胃消化不良問題。3.多吃富含鐵的食物吃足鐵可幫助血紅素合成,幫助紅血球運送氧氣,減少身體疲勞及無力感!富含鐵的食材包含紅肉、豬血、鴨血、莧菜,也可於吃這些食材時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材,幫助身體吸收鐵!4.天天喝足水水喝不足,容易會使頭腦昏脹,有疲勞感,可以每日喝足體重公斤數*30-35毫升的水,幫助身體代謝廢物,有助於對抗疲勞。【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春眠不覺曉!飲食4大招對抗春睏】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18 醫療.精神.身心
睡覺時夢很多、醒來覺得累,代表整晚都沒睡?專家這麼說
迷思1│作夢代表沒有睡嗎?人體在睡眠過程中會經歷不同的階段及循環,一個完整睡眠循環大約為90分鐘,中間可能會包含一些短暫的清醒片斷。以成人來說,一整夜大約會出現4到6個睡眠循環,相互連接,周而復始。從這個角度來看,作夢是個很正常的現象,甚至代表一個睡眠循環的尾聲。我們在臨床上會提醒大家,有作夢代表你已經經歷了一段睡眠,甚至包括深睡期。所以,不要再覺得作夢代表沒有睡了。迷思2│早上醒來覺得一整晚作了很多的夢,感覺很累,會作夢就代表自己沒有在休息?「作夢」與「覺得累」並沒有因果關係,這兩者都是結果,通常有別的主因,就是半夜容易「短暫醒來」。穩定的睡眠通常不會讓人記得睡眠夢境。如果早上醒來後覺得自己沒有作夢,通常這代表你睡得很安穩,所以沒有記得你的夢;相反的,如果你常常在半夜短暫醒來,可能是因為半夜溫度變化、床伴干擾、噪音影響,又或是睡眠障礙導致,像是打呼及睡眠呼吸中止症。醒來的次數多,就容易發現並記得自己有作夢。也是因為睡眠中曾短暫醒來且沒有連續,才讓你覺得累。使用距離近影響最大 3C藍光延後褪黑激素分泌藍光的波長是最有效抑制褪黑激素分泌的光波長,對生理時鐘位移影響最為顯著。這也意味著,睡前接觸藍光可能影響睡眠和入睡時間,因為藍光抑制了睡前的褪黑激素的分泌,使得入睡時間延後。如右下圖所示,生理時鐘受到藍光影響而延後,除了導致入睡困難,也可能導致早晨起床仍感到嗜睡,使起床變得困難。另外有研究指出,藍光可能減少深層睡眠與快速眼動期的時間,而這兩個睡眠階段對於體能恢復及認知功能十分重要。除了3C產品外,電視、電燈中也有藍光。不過由於光的強度和暴露時間長短是兩個重要關鍵,3C產品使用的距離較近,光的強度也因此較大,因此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會比室內燈光來得大。我們會建議睡前兩個小時降低室內照明強度,盡量避免使用藍光較多的白光燈泡,改用黃光燈泡。黃光的波長大多超過550奈米,對褪黑激素的影響較小。如果夜間睡覺習慣開黃光小夜燈,不用擔心會影響睡眠。使用3C產品的時間若超過半小時,已經對褪黑激素分泌產生微弱的影響。近年來已有研究指出,若睡前使用3C產品長達2小時,影響會加倍,會導致褪黑激素的分泌減少約20-25%。基本生理時鐘穩定法如果你的生理時鐘問題並不嚴重,可以用以下步驟校正:步驟1.確定自己需要的睡眠長度透過不斷調整及觀察,找出符合自己的生活及工作型態、足以維持白天精神及體力的合適睡眠「量」。建議在休假或是外出旅行時,沒有額外壓力的情況下,更容易有效找出適合自己的睡眠時數。步驟2.設定生理時鐘的起點起床時間可以當作生理時鐘的起點,保持固定的起床時間有助於穩定生理時鐘。步驟3.訂下睡醒的時間確定自己所需的睡眠時數和固定起床時間後,即可制定自己的睡醒時間表。例如,預計早上7點起床,這是內在生理時鐘的起點,而需要的睡眠量是7個小時,便可以算出上床睡覺的時間是晚上12點。步驟4.早上醒來照光早上起床後,盡快在30分鐘內至少照15-30分鐘的太陽光,以確保大腦接收到天亮的訊息。然後按照「照光加16小時」的原則,若是早上7點起床,便有很大的機會在16小時之後,也就是晚上11點前啟動下一輪的褪黑激素分泌,有助於在晚上11-12點之間容易入睡。步驟5.夜晚不使用3C要建立在臨睡前不使用螢幕裝置的習慣,當作你的「3C禁區」,在這個禁區裡不使用手機,並安排一些靜態放鬆的活動。步驟6.假日的彈性 在周休二日的工作型態下,很多上班族會利用假日補眠,但周末晚起晚睡可能打亂生理時鐘規律。如果確實需要補眠,延後起床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半小時,起床後應盡快接觸亮度較高的光線並加長照光時間,以告訴自己的大腦:「今天太晚起床,天已經很亮了。」可以避免生理時鐘延遲。
-
2024-02-10 醫療.腦部.神經
過年出遊暈車怎麼辦?為什麼會暈車?醫師傳授5招緩解、6招預防
坐車、搭船或搭飛機引起的頭暈現象,在醫學上稱之為「動暈症(motion sickness)」,症狀包括反胃、冒冷汗、噁心或嘔吐等,12歲以下孩童及孕婦較容易發生暈車的體質。暈車怎麼辦?暈車貼片有用嗎?容易暈車的體質有哪些?出遊不想因暈車而掃興?本文一次解析暈車原因及暈車緩解方式。為什麼會暈車?暈車原因暈車、暈船、暈機指的是對於乘坐載具晃動而產生的反應。食藥署表示,動暈症是因視覺、內耳中前庭與半規管之間不協調所造成,依每個人敏感程度差異,而有不同承受範圍以及出現不同程度暈眩反應。根據台大醫院神經部醫師楊智超說明,為了維持身體平衡與協調,需仰賴內耳中的前庭神經及其感應構造、眼睛,以及皮膚、關節、肌肉中的神經,當乘坐載具時,內耳中傳入的訊號是身體在晃動,而眼睛所傳入的畫面是靜止狀態;或是身處車內或船艙時,較不易用肢體去因應晃動訊號,當身體感應器感受到的訊號不相配,會刺激神經構造,進而產生暈眩症狀。暈車症狀有哪些?容易暈車的體質至於暈車症狀有哪些?羅東博愛醫院藥師林芳吟說明,動暈症症狀通常是漸進式的,包括臉色發白、頭痛、暈眩、喪失胃口、唾液分泌增加、打嗝、噁心、反胃、嘔吐、冷汗直流、坐立不安等。以下根據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衛教資料,整理5類容易暈車的體質:.2到12歲的孩童.孕婦.正在接受荷爾蒙治療的女性.偏頭痛患者.感冒而身體不舒服者暈車怎麼辦?5招緩解若已出現動暈症症狀,該怎麼緩解?暈車想吐可以吃什麼?建議可以選擇以下這幾種舒緩方式,或是透過穴道按摩改善不適感。.塗抹精油:適量塗抹綠油精、薄荷油或薰衣草精油,有助於緩解動暈症之症狀。.吃薄荷或口服薑片:好食課營養師楊婷貽表示,薄荷及生薑有助於緩解反胃、噁心感,可改善暈車症狀,但是薄荷可能導致下食道括約肌鬆弛,進而引起胃食道逆流,建議含一點薄荷錠即可,切勿過量食用。.穴道按摩:上璽中醫診所醫師余雅雯建議,位於手上腕橫紋三指幅處的「內關穴」,對於胸悶心悸、腸胃不適、氣機逆亂、打膈脹氣或心情煩悶,想吐時,用力揉捏會有立即緩解的效果,對於治療孕婦孕吐問題也有幫助。.躺下休息、閉上眼睛:若能躺下休息或是把眼睛閉上,對於減緩動暈症症狀皆有幫助,若無法躺下,也可以嘗試注視窗外遠方的水平線,或許也能緩解。.補充水分:楊婷貽建議,多喝水可幫助身體新陳代謝,也能沖淡噁心感,但切勿一次飲大量水,以免造成胃脹不適。如何預防暈車?若你曾有過暈車經驗者,建議在旅途出發前,留意以下6要點,有助於預防動暈症的發生。.避免油炸、辛辣食物、過酸食物、高糖量食物、飲酒及易脹氣食物。.睡眠充足.行前24小時避免吃大餐,飲食需清淡易消化,避免飲酒.選擇較不會晃動的位置,如搭乘汽車或大型巴士時,盡量往前坐;搭船時應待在船中間;搭飛機則建議選擇靠近機翼附近的位置。.途中避免閱讀字跡太小的書報雜誌、滑手機.出發前30~60分鐘服用暈車藥;搭車前4小時使用暈車貼片。暈車藥何時吃?暈車貼片怎麼用?想要預防暈車,建議出發前30~60分鐘就應該服用暈車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師陳怡晏於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指出,暈車藥主要成分,多為第一代抗組織胺(first-generation antihistamine) 與東莨菪鹼(scopolamine)兩大類:第一代抗組織胺.作用:抑制前庭活性,能預防或緩解動暈症。.用法:出發前30~60分鐘服用,視需要間隔4~6小時服用一次。.副作用:嗜睡為最常見的副作用,服用後應避免開車、騎車、操作危險器械或需專注力及警覺性的工作。.使用注意事項:兒童、孕婦或患有氣喘、青光眼、攝護腺肥大等慢性病患,服用前應先請醫師評估後開立處方,並遵醫囑使用。東莨菪鹼(口服).作用:緩解腸胃道收縮、抗暈眩、鎮靜,緩解暈車動暈症不適症狀。.用法:多為複方,搭乘交通工具前30 ~60分鐘服藥。.副作用:東莨菪鹼具抗膽鹼作用,使用過當可能出現排尿困難、口乾、便祕、視覺模糊、頭痛、心悸等,若出現上述症狀請立即停止使用。此外,東莨菪鹼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若併用鎮靜劑或安眠藥,可能會加重對中樞神經系統抑制情形。.使用注意事項:兒童、孕婦或患有氣喘、青光眼、攝護腺肥大等慢性病患,服用前應先請醫師評估後開立處方,並遵醫囑使用。東莨菪鹼(貼片).作用:緩解腸胃道收縮、抗暈眩、鎮靜,緩解暈車動暈症不適症狀。.用法:出發前至少4小時使用,於旅途結束後除去,藥效可維持72小時,貼於耳後沒有毛髮的皮膚上,一次只能貼一片。.副作用:東莨菪鹼具抗膽鹼作用,使用過當可能出現排尿困難、口乾、便祕、視覺模糊、頭痛、心悸等,若出現上述症狀請立即停止使用。此外,東莨菪鹼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若併用鎮靜劑或安眠藥,可能會加重對中樞神經系統抑制情形。.使用注意事項:兒童、孕婦或患有氣喘、青光眼、攝護腺肥大等慢性病患,服用前應先請醫師評估後開立處方,並遵醫囑使用。 參考資料:食藥闢謠專區、台大醫院神經部、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好食課、上璽中醫 余雅雯 中醫師、藥物食品安全週報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真長壽.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8 養生.運動健身
過年期間也要動!研究:每天進行2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有助提高認知能力
最近1項研究發現,即使在缺乏睡眠的情況下,進行2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騎腳踏車,可能有助於提高大腦功能,這一發現加深了我們對運動與睡眠不足之間關係的理解。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 可望提高認知功能這項研究主要是由樸茨茅斯大學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的研究人員進行,他們評估了睡眠、含氧量和運動,對個人認知能力的影響,而此研究結果發表在《生理與行為》(Physiology and Behaviour)期刊上。研究指出,在完全或部分缺乏睡眠以及含氧量降低的情況下,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提高認知能力。研究作者喬·科斯特洛(Joe Costello)表示,從現有的研究中得知,即使含氧量降低,運動也能改善或保持我們的認知表現,但第1項研究表明,在完全或部分睡眠不足以及缺氧的情況下,運動也能提高認知表現。該研究團隊進行2個實驗,每個實驗包括12名參與者,在剛開始的測試中,研究人員評估了部分睡眠不足,對個人認知表現的影響,實驗中參與者每晚只能睡5小時,且持續3天。第2個測試則評估了完全睡眠不足和缺氧的影響,參與者在1個晚上都沒有睡覺,並處於缺氧的環境中。每天早上,參與者在2個實驗中,都需要在休息和騎自行車時,完成7項任務,而在完成任務之前,他們還需要評估嗜睡程度和情緒狀態。運動如何提高認知表現? 關鍵原因曝光最後,2個實驗結果都顯示,在騎自行車後的20分鐘,認知表現皆有所改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會選擇中等強度的運動,是因為劇烈運動,可能會變成1種壓力,進而產生負面效果。喬·科斯特洛表示,因為我們將運動視為1種積極的干預手段,所以我們決定使用現有文獻中建議的中等強度運動,如果運動時間更長或更強,可能會增加負面效果,甚至成為壓力。研究的共同主筆托馬斯·威廉姆斯(Thomas Williams)表示,運動可以改善認知表現的假設,可能與大腦血流量和氧化增加有關,然而,上述的研究結果證明,即使在低氧環境中進行運動,參與者仍能比在相同條件下休息時,完成認知任務。此外,研究人員也研究了在人類缺乏睡眠且氧氣含量低的情況下,運動如何提高認知表現,他們歸因於運動後大腦調節荷爾蒙、大腦血流量、覺醒和動機的變化。該研究還發現,1個人的認知表現並不完全依賴大腦的前額皮質(PFC)區域。研究的共同主筆Juan Ignacio Badariotti解釋,研究結果表明,認知表現的機制可能不僅局限於這一區域,也應考慮它是分佈在不同皮質和皮質下區域一系列協調過程的產物。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運動可防癌降低死亡風險!專家曝每周運動這時間助抗癌,散步慢跑都算.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資料來源:Include 3 Servings Of Whole Grains In Diet Daily To Slow Cognitive Decline, Study Says★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1 焦點.元氣新聞
春節要準備哪些日常隨身藥物和保健物品?醫師提醒備藥4重點
春節將至,不少民眾會返鄉與親友團聚,新冠肺炎與流感可能會達到高峰。醫師提醒,民眾應及早種疫苗,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並準備每人3劑量的家用快篩試劑、口罩和常備藥,有慢性病的民眾,也可以提前領取過年期間份量的藥物。新冠肺炎、流感高峰將至 預計年後再一波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蔡光超提醒,過年期間要注意流感和新冠病毒,建議民眾可接種疫苗、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說,民眾也可以自行準備醫藥包,目前流感快篩仍須由醫療人員執行,不過新冠肺炎家用快篩,可由民眾自行完成,加上過年期間可能缺貨,還是要提前準備。感染新冠肺炎,早期可能篩不出來,有症狀可能會需要連續篩2至3天,建議以每人3劑的數量準備快篩試劑;還可以準備日常用量的口罩;呼吸道容易感染,如過敏或容易咳嗽的民眾,也要準備常備藥。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黃彥儒提醒,可備妥新冠肺炎、流感或感冒等症狀緩解藥物,包含退燒、止痛、止鼻水、止咳化痰藥為主,其中含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成分的解熱鎮痛劑。此外,改善流鼻涕、打噴嚏與皮膚過敏等症狀的抗組織胺藥物也可準備。防疫相關物資方面,黃彥儒提到,可準備口罩與酒精,如果要出國搭飛機,建議可再準備1、2個N95口罩備用,在長時間、密閉空間中,如鄰近的旅客出現嚴重打噴嚏或咳嗽等症狀,就可提高防護等級,也可以準備新冠肺炎家用快篩試劑、血氧計、體溫計等。出遊暈車、聚餐大吃大喝 常備藥物不可少蔡光超表示,天氣冷也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提醒有相關病史的民眾要特別注意,大吃大喝則要注意飲食清潔,避免腸胃道症狀。黃彥儒指出,例如暈車藥、過敏用藥以及外用藥膏等,也都可先準備,如有開車,或怕嗜睡的話,可選擇第二代抗組織胺;過年期間氣溫也可能降低,部分民眾也可能到武陵農場或陽明山等地賞花,對低溫或花粉等過敏的民眾,可以準備緩解過敏的藥物;不過如為泌尿道感染等,需要服用口服抗生素的症狀,則要到醫療院所由醫師開立處方。黃彥儒並表示,民眾也可以準備外用藥膏、抗生素等,由醫師或藥師指示用藥,如一般傷口受傷,可使用生理食鹽水及抗菌藥膏處理,並且使用紗布、OK蹦、滅菌棉花棒和膠帶等自行包紮;年節期間大魚大肉,可能出現腸胃不適症狀,也可準備腸胃用藥。慢病用藥不能斷 過年前可先領慢箋這次連假期間長達7天,黃彥儒說,因應醫療院所減診或停止門診、藥品調劑服務,為避免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用藥中斷,若民眾上個月給藥天數的最後一天,也就是藥吃完的日期,落在春節期間2月8日至2月14日者,可提前於春節前10天,也就是1月29日(含)起回診請醫師開立處方箋或持慢箋領取下個月藥品。藥物也要大掃除 年前先下載健保快易通APP黃彥儒建議,民眾可檢視個人簡單藥歷,下載健保署的健保快易通APP,經由健康存摺可顯示近期用藥明細,若不熟悉操作,則可保留處方藥藥袋,非處方藥外盒及仿單,出遊萬一需要在當地就醫或用藥時,可提供給醫事人員參考,降低藥物交互作用風險,也可以趁著過年前,整理藥物期限與保存狀態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操作步驟說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30 焦點.用藥停看聽
出國玩要帶什麼藥?藥師盤點必帶4種型藥品!其中「1種藥」建議多帶,隨身托運行李都要放
過年前夕,疫情解封後,大家迫不及待想到世界各地旅行,人在異鄉,就醫途徑不像在台灣那麼的便捷,為了旅程保持健康,開心不掃興,事前準備不可少。首先,可以到疾病管制署網站,查詢國際旅遊健康資訊,先了解該國是否有流行疾病或疫情,是否需要施打疫苗。舉例來說,如果要到肯亞觀賞動物大遷徙,可能就需要接種黃熱病疫苗、腦脊髓膜炎疫苗、傷寒疫苗、瘧疾預防用藥,通常人體需要大約二週的時間才能產生完整的抵抗力,建議提前做好準備,有旅遊需求者,可以到本院的旅遊醫學門診諮詢。另外,本院藥學部的官方頻道「亞東PHARMASISTER 藥AFTER WORK」也有製作相關影片,告訴大家如何查詢該國是否有疾病正在流行、是否需要施打疫苗、哪些醫療院所可以施打等等,頻道內還有許多實用的藥物相關資訊,推薦您訂閱以掌握最新訊息。打完疫苗後,隨身攜帶的藥品,該怎麼準備?藥品的部分,建議帶著醫師診斷證明書或者處方箋影本,以利通關時的查驗;一到三級的管制藥品,可向食品藥物管理署提出申請,開立「病人隨身攜帶管制藥品入境出境中華民國證明書」(食藥署網站>業務專區>管制藥品>管制藥品證照申辦專區)。出國前,也可以先到外交部的網站查詢該國是否有特殊規範,以免觸犯當地法律。至於沒有處方箋的成藥,則需要依照各國的規範。1.慢性病藥品領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出國旅遊可以至醫院簽立切結書延長領藥天數,最多以兩個月為限,行李打包時也建議多帶幾天份藥量,一份隨身攜帶,另一份放在托運的行李中,以免因為意外導致沒有藥品可以使用。糖尿病病人需注意胰島素不可託運,因艙溫容易過低而導致胰島素結凍失去作用;另因登機安檢需求,建議準備一份英文病歷摘要、處方箋和藥品一起隨身攜帶;也要隨身攜帶含糖食物,以預防低血糖的情況。2.旅遊中常見的症狀及常用藥物1.暈車暈車藥的成分有兩種,抗組織胺及東莨菪鹼(Scopolamine)。抗組織胺常見的成分有Meclizine和Dimenhydrinate,因可能有嗜睡疲倦副作用導致跌倒的風險,需要特別注意;另外Meclizine的作用時間比Dimenhydrinate長,挑選時可以根據交通時間向藥師諮詢適合的藥品,以免影響旅遊的精神。東莨菪鹼會有嗜睡、尿液滯留、口乾的副作用,較不建議老人、小孩、或有青光眼問題者使用。一般口服藥品建議在搭乘前30分鐘到1小時使用,貼片劑型則建議在搭乘前4小時貼在沒有毛髮的皮膚上,目前本院備有口服劑型。2.感冒、鎮痛解熱感冒常有鼻塞流鼻水症狀,常用藥品有血管收縮劑(如:Pseudoephedrine、Oxymetazoline)及抗組織胺。血管收縮劑對於有心血管問題者需要謹慎使用,而Pseudoephedrine在國內雖不是管制藥品,但在其他國家可能被視為管制藥品,需事先留意;本院Oxymetazoline為鼻噴劑,建議需要時才使用,且不建議連續使用大於三天,因容易導致反彈性鼻塞。抗組織胺又分成一代和二代,通常二代的抗組織胺比較不會有嗜睡的副作用,常見成份有Fexofenadine, Loratadine, Levocetirizine等。止痛退燒常見的藥品是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此藥品相對安全,但仍須依照醫師或藥師指示使用;另一類藥品則是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品(NSAID),此類藥品的鎮痛解熱效果相對於乙醯胺酚來講更為有效,但腸胃或是腎臟不好的族群需小心使用。3.上吐下瀉止吐藥常見成分有Metoclopramide、Domperidone,兩者通常建議飯前使用,Domperidone也有兒童專用水劑,可以按照醫囑劑量提供給小朋友使用。腹瀉藥品主要有抑制腸胃蠕動和吸附型兩種。抑制腸胃蠕動常見的成分為Loperamide,兩歲以下的小朋友不得使用。吸附型的則有舒腹達口服懸液用粉劑(Dioctahedral smectite)和自費的高克痢水劑(Pecolin),兩者都會干擾其他藥物吸收,需特別注意與其他藥品分開至少2小時使用,舒腹達粉劑不建議用於小於兩歲的小朋友。大於3個月的小朋友較建議使用的瀉必寧顆粒劑(Racecadotril),可加入食物或少量水中(如:置於茶匙中),充分混合後立即服用,一般治療應持續直到有二次正常大便的記錄,此藥含有蔗糖,糖尿病病人須注意。4.高山症預防用藥海拔1500公尺以上就會對人體有些微影響,造成腦部和肺部的不適,旅遊的地點若是高山、高原要留意高山症;常見用藥有丹木斯(Acetazolamide)、類固醇(Dexamethasone)、鈣離子阻斷劑(Nifedipine)和威而鋼(Sildenafil)等;丹木斯是磺胺類藥物,過敏者需注意告知醫師,類固醇一般則不建議使用大於7天。對於肺部不適的預防用藥,有鈣離子阻斷劑和威而鋼,透過降低肺部血管的阻力,來預防高海拔肺水腫。以上藥品皆須由醫師謹慎評估後處方,且須確實依醫囑指示服用。出國前,先了解目的地有沒有疫情、或施打疫苗的規範,抵達的地點是否有高山地區;規律用藥的慢性病病人或是特殊族群如孕婦、孩童、老年人,須謹慎使用藥品,可掛號請醫師評估開立;指示藥及成藥相對較安全,可以向藥師諮詢後依需求購買。祝大家出國旅行都能健康、開心。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能長壽.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7 醫療.腦部.神經
有睡飽卻一直想睡覺怎麼辦?9大原因、7種穴道、5類食物助提神醒腦,一次看懂
明明前一晚都有睡足時數,為什麼隔天身體總是很容易累、一直想睡覺呢?現代人上班久坐不動、壓力過大都是罪魁禍首。除此之外,如果長期感到睡不飽,可能是疾病警訊!以下為您介紹一直想睡覺的9種原因,以及能夠幫助提振精神的7種穴道與5類食物,讓我們一起戰勝嗜睡感吧!一直想睡覺9大原因杯蓋營養師曾於粉專「營養初 Nutrue - 營養師杯蓋」發文指出,如果平常一直覺得很累,提不起精神的話,可以先試著了解自己,是不是有中以下這九點原因其中一項,若有,再慢慢來調整:.久坐少運動現代人坐式生活,很有可能會出現慢性疲勞綜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反而會越來越累,記得要站起來活動一下筋骨。.餐間吃太多甜食甜食對血糖影響太大,容易造成反應性低血糖,除了會越吃越多以外,也可能會因血糖波動造成疲勞。.睡眠不足這聽起來很像廢話,但是卻是最常見的原因,一定要盡量睡滿七小時。.熱量攝取不足很多人為了體重控制,都不吃東西,導致熱量攝取不足,造成身體疲勞,建議至少要吃到基礎代謝率。.過度依賴能量飲或咖啡這些提神飲品雖然有效,但卻都是短時間的效用,有研究發現,短時間內提高警覺性,但在隔日會產生嗜睡症狀。.蛋白質攝取不足蛋白質可提高代謝率,有研究發現提高蛋白質攝取,除了運動員外,對於學生族群也可以延緩疲勞。.水分攝取不足水分若不夠,即使是輕微脫水症狀,也會提高身體疲勞程度,並且注意力集中力下降。.生活壓力生活壓力是比較難改善的部分,這牽扯的因素非常廣泛,大家可以參以下方法試著調整。.疾病引起若生活作息以及飲食都正常,卻還是一直感到疲勞,建議可以到醫院與醫生討論,找尋原因,也許是疾病所引起。一直想睡覺怎麼辦?梳頭+7穴道提神醒腦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說明,以中醫的觀點,頭部是身體所有陽經交會之處,身體五臟六腑經絡之陽氣會聚於頭面部,所以每當遇到神情委靡、食不下嚥、脾氣暴躁,會建議透過按摩頭皮的穴道,讓頭皮上的經絡氣血獲得通暢,以達提神醒腦之用。可透過簡單的梳頭動作消除疲勞,用梳子緩慢而規律的由前向後梳理,藉由梳子按摩頭皮各區域,有利於整個大腦皮層運動或感覺功能的活化,能幫助民眾神清氣爽、恢復體力;也可局部按摩百會、四神聰、印堂、睛明、攢竹、太陽、風池等穴位來提神醒腦,增強記憶力及緩解眼睛痠澀疲勞的狀況。想睡覺可以吃什麼?除了上述穴道按摩外,可以靠哪些飲食來提振精神呢?臺大醫院新竹分院介紹以下5種有效的提神食物:.燕麥:含有維生素B群,有助於維持大腦的思考靈敏度,身體面對壓力的能力也更強。.蛋黃:蛋黃是很好的鐵質來源,是體內血紅素重要的組成物,人體一旦缺氧,就會昏昏欲睡、提不起幹勁,甚至會影響大腦運作,使得反應更加遲鈍。.黑巧克力:挑可可含量在75%以上的為佳,因為糖分低,而且含有可以提神並改善心情的咖啡及可可鹼(theobromine)。.薄荷:薄荷中的薄荷油屬於揮發油,裡面主要的成分有薄荷醇、薄荷腦、薄荷酮等,散發的香氣會刺激中樞神經,而達到讓人提高警覺、降低疲勞的作用。頭腦昏沉沉的下午,不妨泡一杯薄荷茶醒醒腦、促進血液循環,同時也可使口氣清新,或是來一顆薄荷口香糖,也是不錯的提神紓壓方法。.堅果:杏仁、核桃等堅果含有豐富的油脂和蛋白質,有助於穩定血糖,和咖啡因提升血糖的作用相反,所以效用消失後也不會出現疲勞、情緒起伏大的情況。而且堅果富含的礦物質如鎂、鋅等,是能量代謝的關鍵。想睡覺可以喝什麼?翰醫堂中醫診所過去曾於粉專分享一款提神茶飲,無論是上班疲倦想睡、開長途車防打瞌睡都相當適合飲用,提神茶飲作法如下:.茶飲配方:薑黃10克、甘草2片、紅棗3顆(需剪碎).使用方式:將紅棗剪碎置入保溫杯、加入薑黃、甘草,接著以700c.c.的沸水沖泡悶20分鐘,去渣即可飲用。.配方功效:有助提升專注力,精神不濟者使用此外,許多人精神不振,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喝能量飲料,來快速提振精神。不過食藥好文網提醒,市售能量飲多會添加糖來增加適口性,糖會在身體裡轉化成葡萄糖提供能量,也會平衡能量飲中維生素B群的苦澀味。一般市售能量飲一瓶的含糖量約在25~28g之間,建議一天攝取不超過一瓶(約200~350毫升),可避免過量攝取糖分。雖然能量飲能在短期間讓人保持專注,但無法解決長期的身體疲憊!睡飽還是很累?什麼情況該去就醫?不過若日常作息或者飲食上都正常,明明有睡覺卻還是感到精神不濟,對此,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徐尉芳中醫師表示,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引起,建議至醫院就醫,可藉由中藥與針灸等方式來改善症狀。如果有下列至少三項症狀,而且不明原因的疲倦無法因休息改善長達六個月以上,就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記憶力或注意力下降.喉嚨痛.頸部或腋下淋巴結壓痛.肌肉疼痛.多發性關節疼痛.新發作的頭痛.睡眠後無法改善疲倦.勞累後不適長達24小時.直立不耐參考資料: Energy Drinks : Psychological Effects and Impact on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A Literature Review資料來源:營養初 Nutrue - 營養師杯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翰醫堂中醫診所、食藥好文網、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5 醫療.精神.身心
導致銀髮族失眠的原因有哪些?何時該就醫治療?醫師分享「168口訣」助好眠!
國內老年人口增加,許多銀髮族有失眠困擾,長期失眠恐影響健康,因此有睡眠障礙的老人家,應如何解決改善?以防原有疾病惡化,維持身體健康。銀髮族失眠的原因有哪些?隨著國內老年人口增加,銀髮族失眠問題備受重視,長期失眠恐會影響健康,因此有睡眠障礙的長者,應如何解決改善?以防原有疾病惡化,保持健康。根據研究統計,成年人失眠盛行率約10至20%,長者盛行率為20至40%,較成年人增加約2倍。新光醫院精神科主任詹佳達指出長者失眠分為三大原因,約各占三分之一:1.生活習慣不良改變:許多長者退休後,白天沒有工作待在家裡,常坐在沙發打瞌睡,下午睡了過長的午覺,晚上又有睡滿8小時的迷思,9點必須入寢,白天沒有好好放電,「晚上一定睡不好」,這是「難以入睡」失眠類型。2.患焦慮、憂慮等身心疾病:憂鬱或焦慮可能是大腦內血清素、褪黑激素不足,造成「早醒」失眠類型,原本上午8點起床,但患者凌晨約3、4點就會醒來。3.慢性病患者易出現睡眠問題:像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晚上睡覺時,大腦易缺氧,出現「睡睡醒醒、睡睡醒醒」失眠症狀,晚上睡不好、白天嗜睡。其他包括胃食道逆流、慢性下背痛、不寧腿症候群等也會影響睡眠。也有長者失眠,可能是罹患失智症等中樞性退化性疾病。詹佳達說,失智症初期會出現睡眠改變,或隨著病情引起莫名焦慮、憂鬱也會影響睡眠,與年輕人、中年人失眠不同,應多加注意。如何找出引起失眠的真正原因?何時需要就醫加以治療?國泰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單家祁說,因失眠到精神科就醫的患者非常多,患者常說「不好睡」,此時須詢問病人失眠多久了,而失眠的背後原因,可能是身體疾病、心理壓力或憂鬱等各層面的影響。失眠在性別方面的影響,總的來說,男女差別不大。詹佳達提醒,如果從引起原因加以細分,則憂鬱、焦慮引發失眠,女性為男性的2倍;阿茲海默症引起的失眠,女性也是男性的1.5至2倍。季節方面,冬天氣溫較低,一般來說會比較好睡,即便在夏天天熱,但多數人家中都有冷氣,也不至於會睡不好。可是,如果是憂鬱引起的失眠,好發在冬天;躁鬱引起的失眠,則好發在春、秋兩季。詹佳達說,如果一周有3天以上睡不好,出現難以入睡、早醒等症狀,或是出現白天嗜睡、精神不繼等,時間長達3個月,此時已達慢性失眠的情況,應速就醫檢查,找出原因加以治療。失眠如不解決,確實可能讓自身的慢性病問題惡化,因睡覺時心臟收縮力、血壓降低,如果沒有睡好,心血管會一直處於高壓工作的狀況,容易造成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等病情惡化。長者失眠是否一定要使用安眠藥治療?如何有效避免失眠?要不要使用安眠藥治療,必須根據引起的失眠原因詹佳達說,失眠為生活習慣不佳所致,不需用安眠藥,可讓長者白天上午參與社區大學課程,下午安排散步等運動,謹記「168口訣」,白天活動16小時,把精力用完,晚上睡8小時就會好睡。慢性病問題則需尋求治療,不明原因的不寧腿症候群則可服用安眠藥。憂鬱等身心症狀引起失眠,醫師會依病情,除給予抗憂鬱劑等藥物外,還可搭配安眠藥幫助入睡。運動時,詹佳達建議長者不要一大早運動,避免上午過於勞累,下午容易有睡午覺的習慣,應利用下午至傍晚運動較佳;飲食部分,應多吃深綠色蔬菜,保持鈣、鎂、鉀離子穩定幫助睡眠。單家祁提醒許多長者為幫助晚上好睡,常有錯誤行為,包括晚上外出從事激烈運動,睡前泡熱水澡等,這些行為都會影響睡眠,長者要做的事,應於白天多曬點太陽,晚上從事散步等和緩的運動,並多訓練腹式呼吸、穩定心情,睡前看些軟性的雜誌、書籍,不要「吾日三醒吾身」想太多,保持正常生活作息,均有助於調整睡眠。詹佳達說,失眠患者也多進行認知行為治療,核心概念包括養成正確睡眠認知,必須知道自己夠累了,才能好好休息,並利用睡眠療法,每天限制睡覺8小時,再利用刺激控制,認知到床是用來睡覺的,不要在床上做任何事,如此治療後,約有8成患者都會得有很好的改善。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16 焦點.用藥停看聽
肌肉鬆弛劑副作用有哪些?使用肌肉鬆弛劑應該注意避免3件事
很多人都有肌肉痠痛問題,經醫師診斷後,除了止痛藥物,也可能開立肌肉鬆弛劑治療。適當使用肌肉鬆弛劑,可促使肌肉放鬆,緩解因肌肉痙攣、緊張所造成的僵硬疼痛和緊繃不適。肌肉鬆弛劑的種類多樣,需依用藥者肝、腎功能調整用藥,過量或長時間服用都有風險,尤其勿隨意服用他人用藥或將藥物分送他人使用,可避免不必要的風險。用藥前應了解相關注意事項,這類藥物容易造成使用者產生嗜睡、疲倦感覺,民眾若是使用肌肉鬆弛劑,用藥期間應避免併用酒精與其他可能產生嗜睡的藥物,像鎮靜安眠藥、抗組織胺、嗎啡類止痛劑、抗憂鬱劑等,否則可能加重精神不濟、視線模糊、專注度與反射能力下降;服藥後應避免進行需高專注力的行為,如進行精密機械操作、駕駛交通工具、搬運重物等,年長者需特別留意用藥後反應,避免發生跌倒的憾事。此外,食藥署近期針對肌肉鬆弛劑Baclofen發出藥物安全公告,國外曾有案例使用高劑量Baclofen口服藥物,可能會增加用藥者自殺意念的風險,提醒民眾用藥應依醫囑正確用藥,切勿自行調整用藥劑量,以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發生。如果民眾於Baclofen服藥期間出現病症惡化、自殺意念、行為異常變化等,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使用「肌肉鬆弛劑」注意這些事Baclofen .作用機轉:屬中樞性肌肉鬆弛劑,適用於脊髓或腦部受損引起之肌肉痙攣。.副作用:疲勞、嗜睡、肌無力、頭暈等。長期連續用藥後,若驟停可能導致精神混亂、幻覺、譫妄、躁動甚至癲癇的狀況。》看完整藥品介紹Chlorzoxazone .作用機轉:屬中樞性肌肉鬆弛劑,可減輕骨骼肌痙攣、急性肌肉疼痛。.副作用:嗜睡、胸悶、眩暈等。服用後可能會導致尿液變為橘紅色。》看完整藥品介紹Tizanidine.作用機轉:屬中樞性肌肉鬆弛劑,可治療肌肉痙攣的疼痛及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痙攣症狀。.副作用:嗜睡、頭暈、口乾、低血壓。如併用降血壓藥物或會抑制CYP1A2代謝酵素之藥物,應注意血壓變化,避免低血壓發生。》看完整藥品介紹Mephenoxalone.作用機轉:可放鬆肌肉緩解痙攣,紓解大部分肌肉疼痛、僵硬不適的狀況。.副作用:嗜睡、肌無力、口乾、起疹等。》看完整藥品介紹Tolperisone.作用機轉:可緩解脊髓損傷、外傷術後、腦中風後遺症、腦性麻痺、多發性硬化症及其他疾病等引起的肌肉痙攣及緊張。.副作用:嗜睡、頭暈、流汗、腹瀉等。》看完整藥品介紹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06 養生.聰明飲食
尾牙暢飲酒後為何會不舒服?營養師教5招防醉解酒,一圖看常見酒類之1份酒精換算表
又到了充滿溫馨氛圍的歲末年初,各個公司也開始安排尾牙、聚餐等活動。在興頭上時大家免不了就喝了幾杯酒,爾後主管、同事相後敬酒、玩個遊戲,再多喝幾杯就開始出現全身飄飄然、天旋地轉、雙腳騰空的感受,接著就要失去意識了……你是否也曾經在尾牙上喝了個酩酊大醉、隔天宿醉不起、後悔萬分呢?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完整解析飲酒後的不適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再教給大家5招防醉解酒的小祕訣!今年尾牙就不用再擔心身體撐不住啦!為什麼酒後會不適?酒精的正式學名為乙醇(Ethanol),在解答為什麼酒後會感到不適之前,我們要先簡單了解乙醇進入人體後的代謝路徑,主要可以分成兩個階段:1. 乙醇→乙醛(Acetaldehyde)依照酒精攝取量的不同,人體可以透過兩種方式將乙醇轉換成乙醛:‧經由乙醇去氫酶(ADH)乙醇去氫酶位於肝臟中,當血液中的酒精濃度<100mg/dl時此為主要代謝酒精的途徑。此反應需要NAD+作為輔酶協助代謝,而反應中產生的大量NADH會造成代謝紊亂、慢性酒癮等問題。‧經由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Microsomal ethanol oxidizing system,MEOS)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位於肝臟,系統中有Cytochrome P450等酵素負責將乙醇轉換成乙醛,當血液中的酒精濃度>100mg/dl(即大量飲酒)時會啟動此代謝途徑,這時酒精代謝速率會增加、身體對於酒精的耐受度也會上升。然而同時也會產生大量自由基、H2O2、活性氧物質(ROS)等等,造成DNA的損害與致癌風險。2.乙醛→乙酸(Acetate)上述兩種途徑都是將乙醇轉變成乙醛,然而乙醛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人類的一級致癌物,因此身體會盡快地將乙醛代謝成無毒的乙酸,而這個過程需要透過「乙醛去氫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才能執行。許多人喝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暈、頭痛、嘔吐、宿醉等症狀,稱之為「酒精不耐症」。主要的原因就是體內缺乏酒精代謝第二階段所需要的乙醛去氫酶(ALDH2),使得乙醛無法被代謝而堆積在身體內造成毒性,而引發的一連串不適感。這種缺乏乙醛去氫酶的狀況與先天基因變異有關。根據統計發現亞洲人缺乏乙醛去氫酶的比例遠遠高於歐洲、非洲等其他人種,特別是台灣人,大約有45%的族群屬於酒精不耐症,為世界之最,因此台灣人被列為最不適合喝酒的族群,會特別容易臉紅及產生不適感。而多項研究都指出,喝酒容易臉紅的人,會大幅提高罹癌的風險,也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因此如果知道自己有酒精不耐症,就要盡量少碰酒精類飲品喔!防醉解酒5秘訣然而適逢歲末年初的時節,尾牙、聚餐總是無法避免的要喝上幾杯,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喝醉呢?下面Evelyn就來傳授5個防醉解酒小秘訣!1.避免空腹喝酒:喝酒前先吃點東西墊墊胃,特別是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例如:蛋、堅果、起司等等,可以幫助延緩酒精的吸收。2.邊吃飯邊喝酒:一邊吃飯一邊喝酒能夠減緩喝酒的速度,用其他食物來佔用胃容量,並避免短時間內攝取大量酒精。3.一杯酒一杯水:酒精有利尿的特性,會加速體內脫水,並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因而出現頭暈、頭痛、疲憊、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狀,因此飲用足夠的水能夠避免身體脫水的狀況。4.酒後一杯蜂蜜水:蜂蜜中含有大量果糖,而身體在代謝果糖時會產生NAD+,能作為酒精代謝的輔酶,因此能夠加速酒精代謝。5.補充綜合維生素:綜合維生素是大部分市售解酒液中含有的成分,特別是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維生素B群參與體內多種代謝反應,能加速 酒精的代謝;而維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則能減少酒精對 於肝臟的損害。 小酌怡情 大醉傷身雖然上面提供了5個防醉解酒的小祕訣,但並非有這些方法就能夠肆無忌憚地喝酒喔!畢竟酒精在人體的吸收率高達98%,並且都是透過肝臟來代謝,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NADH、自由基等物質,傷肝又傷身。此外,每1公克酒精能提供7 kcal的熱量,才會有「喝酒幾乎等於喝油」的說法(每1公克油脂可以提供9 kcal的熱量)。而前面提到的蜂蜜水雖然確實能夠加速酒精代謝,但此法卻會提升罹患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MS)的風險,對於三高患者也可能會讓病情控制變差。因此,遵守適量飲酒的原則才能喝得盡興又不傷身。而衛福部也提供了國人「適量飲酒」的定義:男性每日不超過2杯、女性每日不超過1杯。1杯定義為10公克的酒精。若換算成市面上常見的酒類,則如下表所示:有喝過酒的人就會發現,其實上表列出來的份量並不多,一個不注意就有可能會喝超過,因此除了搭配前面提供給大家的5個小秘訣之外,Evelyn在這邊也要提醒大家,無論是逢年過節、尾牙聚餐,還是親友歡聚,都要記得理性飲酒,才不會傷害身體喔!新的一年,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與您一起迎接嶄新的未來。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3-12-31 養生.保健食品瘋
補充維生素D可防骨質疏鬆?48歲男每天吃突中毒昏倒!醫提醒:過量服用恐致高血鈣
48歲張姓中年男子有酗酒習慣,不僅患有酒精性肝硬化,甚至因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不得不置換雙側人工髖關節,但他誤聽友人告知「多補充維生素D可以保骨本」,每天竟吞下2至3顆,結果出現「高血鈣症」症狀,腎功能僅剩下30分,緊急就醫後連忙停藥並補充大量水分,總算恢復正常數值。每天服用2、3錠維生素D 竟讓他腎功能大幅下降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陳政國表示,患者本身因從事粗重工作,下班後都會邀同好喝2杯,長期累積下來,出現酒精性肝硬化症狀,還因此造成骨質疏鬆、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不僅無法久站,甚至一走路就十分疼痛,經置換人工髖關節後病情才稍稍好轉,因此讓他一直探詢如何可以「保骨本」。沒想到友人告知患者:「多補充維生素D可以保骨本,甚至還能預防骨質疏鬆」,聽聞後讓他大為心動,因此就到藥局購買維他命保健食品,原本建議劑量為每天1錠,但他卻每天服用2至3錠,2個多月後,開始出現便秘、嗜睡、頻尿及口渴等症狀,日前更是被家人發現意識不清躺在客廳,驚覺狀況有異,趕緊送醫檢查。陳政國指出,經抽血檢查後,發現血液中鈣離子高達14.5 mg/dl、副甲狀腺素則為3.3 pg/ml,腎功能分數從80多分直接退化到30多分,經詢問才發現,是因活性維生素D3服用過量,因此緊急停用後並補充大量水分,才總算恢復意識,1週後回診,數值順利恢復正常。補充維生素D可防骨質疏鬆? 醫師提醒:過量服用恐致高血鈣亞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軒任指出,維生素D3分為「活性」與「非活性」,若以工廠比喻,非活性維生素D3(或稱營養維生素D3)猶如原料,服用後經過工廠加工(即肝臟及腎臟代謝),才變成活性維生素D3,可作用於骨骼、腸胃道及腎臟,幫助骨骼的成骨作用,與提升血中鈣濃度。因此,林軒任建議,民眾應補充的是「非活性」維生素D3,此概念猶如原料進貨量大,工廠會自動調節產品數量,使活性維生素D3不會無止盡上升,較不會造成鈣磷失衡,服用過多時對人體較無傷害,但若直接服用「活性」維生素D3,會使身體無法調適,尤其當活性維生素D3的服用劑量超標,往往會直接造成致命性的高血鈣,因此,活性維生素D3只會用於醫療用途,例如急性低血鈣或副甲狀腺機能低下的患者。陳政國、林軒任均提醒,維生素D3雖有助於骨質疏鬆,但長期過量攝取也會造成危害,民眾不妨透過日曬、飲食等方式攝取適量的非活性維生素D3,萬一出現高血鈣的症狀,務必儘速就醫揪出潛在病因,才能徹底根治及預防高血鈣。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7 醫療.精神.身心
氣溫驟降注意保暖! 醫師:留意「冬季憂鬱症」纏身,平日多做6件事改善
近來氣溫數度驟降,可能讓人感到情緒低落、悲傷、失眠或疲憊,如症狀持續2周以上,就要小心是否罹患季節性情緒疾患,或稱「冬季憂鬱症」。大千健康醫療體系福苗診所身心科醫師劉佑閿指出,冬季憂鬱症如未能改善,除影響生活,嚴重恐導致有負面想法,釀成憾事。出現這些症狀 當心冬季憂鬱症他指出,據統計「冬季憂鬱症」多發生於秋季或冬季早期,且較常出現在高緯度、冬季日照較短地區,還有婦女及年輕族群較易發生。由於秋冬季日照時數較少,進而導致體內褪黑激素與血清素失調,影響情緒及生理時鐘。褪黑激素是會讓人產生睡意、進入休息狀態的物質,血清素則是影響情緒、睡眠、食慾的激素;因此當日照減少時,可能導致血清素提早轉化為褪黑激素,造成血清素下降、褪黑激素增加,進而產生冬季憂鬱症的症狀。冬季憂鬱症病患會在一年中固定時間發生憂鬱症狀,包括持續2周以上情緒低落、對原本喜好事物喪失興趣、失眠或嗜睡、食慾及體重的增加或減少、注意力集中困難、思考與行為緩慢、過度不當自責或失去自信、常有負面想法。平日多做「6件事」改善冬季憂鬱症劉佑閿表示,想要改善冬季憂鬱症的症狀,建議多做以下6件事:1.白天可多進行戶外活動,適度曬曬太陽2.依個人體能狀況,安排固定的運動習慣3.維持人際互動交流4.培養休閒嗜好,調節並釋放壓力5.均衡飲食,可多攝取含色胺酸的食物,如牛奶、芝麻、堅果、香蕉、黑巧克力等6.建立固定睡眠習慣,維持固定的生活作息他提醒,如果已有持續2周以上的情緒困擾,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時,建議至身心科門診進行評估,幫助找回心理的平衡點。★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2 焦點.元氣新聞
失眠讓血糖也失控?除了安眠藥,哪些方法能助一夜好眠?
有糖尿病的70歲顏奶奶睡眠變差,導致血糖跟著失控。精神科醫師細心問診發現,她因懷疑先生不忠,焦慮地睡不好覺,連帶影響控糖。幸經藥物治療,同時與先生解開心結,她睡得好了,血糖也回穩了,生活品質終於改善許多。從顏奶奶的案例可知,「睡眠」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彰濱秀傳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陳維均指出,睡眠可減緩細胞活動、保存能量,進而使大腦和身體恢復活力之外,並有助內分泌系統調節,清除大腦內沒有用的資訊、強化記憶力。多數人認為睡覺至少要6到8小時才足夠,但其實每人的睡眠差異很大。「有人睡4小時就能夠精神奕奕,不過也有人得睡10小時才能睡飽,」陳維均說。然而,當出現三種情形,很可能代表睡眠出了狀況。第一是入睡困難,躺上床半小時到1小時還無法入睡。第二是睡眠頻繁中斷,而且難以在半小時內繼續入睡。第三則是比過去提早1~2小時睡醒,且無法再度入眠。假如睡眠問題持續,而且影響了工作、社交及日常生活等,在臨床定義上就屬於「失眠」了。失眠常見4大原因 安眠藥是最後手段什麼原因會造成失眠?常見原因大致可歸四大類。第一類和生理疾病有關,例如頭痛、胃痛、呼吸喘、睡眠呼吸中止症等,都可能讓人睡不好。第二類則是身心疾病,失眠約五成是生活壓力、焦慮、憂鬱等問題所致。第三類為藥物或食物,例如某些類固醇藥物、咖啡因及酒精等。第四類則是睡眠衛生習慣不佳,例如房間太亮、睡眠環境太熱或太冷、睡前使用3C產品、或作息不固定等。當失眠造成工作或生活上的困擾,就應到醫院檢查,約八成以上能找到失眠原因。「有人會尋求偏方,嘗試讓自己睡更好,但沒找出真正原因,可能花錢卻解決不了問題,」陳維均說。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以為就醫治療失眠,就是吃安眠藥,事實上並非如此。醫師會依診斷出的原因再給予適當治療。他舉例,約一半的失眠原因和身心疾病有關,例如患者有憂鬱症,就會開抗憂鬱劑。另因呼吸中止症而失眠的人也不少,通常則會建議患者使用正壓呼吸器或接受手術等。此外,非藥物的「失眠認知治療」也會優先於安眠藥,也就是教病人如何打造好的睡眠環境,例如房間溫度和濕度適當、盡量減少光線、作息定時、減少3C產品干擾睡眠等。「通常失眠認知治療沒有效果時,醫師才會考慮開安眠藥。」安眠藥不宜長期使用 醫提預防失眠方式假如必須得靠安眠藥治療,目前常見的藥物成分有苯二氮平類和非苯二氮平類。然而,這些安眠藥物的副作用包括:隔天會嗜睡、肌肉無力、呼吸抑制、或有依賴性和耐受性問題,還可能影響注意力及記憶力,甚至有夢遊等現象。陳維均提醒,病人吃完安眠藥後,應盡快於半小時內躺床,盡量別做其他事。假如藥物的副作用影響到自身安全或造成困擾,則可考慮和醫師討論換藥。此外,安眠藥也不宜長期使用,但也不宜直接斷藥,否則容易有戒斷症狀。通常建議病人用藥6到8周後,回診和醫師討論減藥的藥量和時程,慢慢減藥,才有機會順利停藥。以個案顏奶奶為例,她除了使用抗憂鬱劑調整情緒以外,也有使用苯二氮平類的安眠藥。陳維均說,由於他幫顏奶奶開的安眠藥劑量輕、才0.5毫克,加上血糖很快就控制住,用藥2到3個月就能慢慢減藥、進而停藥。其實排除疾病造成的睡眠障礙,失眠是能預防的,例如培養規律生活作息、打造合適的睡眠環境、晚餐避免吃太飽、每天適度運動、有機會應多曬太陽等,都有助一夜好眠。「道理大家都知道,只是不一定做得到罷了,」陳維均說道。陳維均醫師小檔案● 現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部主任● 學歷:中國醫藥學大學醫學系學士● 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草屯分院兼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兼任輔導老師、陽光精神專科醫院主治醫師、矯正署培德醫院兼任醫師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專長:一般成人及老人精神醫學(憂鬱、焦慮、躁鬱、恐慌、思覺失調、失智、身心症狀等)、各種睡眠疾患、社區復健治療、美沙冬及酒藥癮治療、司法鑑定。
-
2023-12-06 焦點.元氣新聞
全民感冒行為大調查!八成民眾期待「吃藥後1小時內發揮藥效」,醫生如此建議
近期日夜溫差變化大,國內呼吸道疾病升溫,並且呈現多種病毒齊發的現象,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及新冠病毒等。醫院診所也大排長龍。有網友觀察到辦公室因感冒請假的同仁比往常更多,「感覺病毒感染一種接著一種,綿綿無止盡。」在經歷這2、3年Covid-19疫情洗禮後,究竟國人面對感冒時,態度與行為出現了哪些變化?因應病毒新常態,民眾是否會用和以往不同的方式來接招?對抗感冒初期症狀,近6成民眾會自行到藥局買藥感冒了怎麼辦?感冒一定要看醫生嗎?聯合新聞網與專業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東方線上」於今年9月上旬,針對600位25-54歲的受訪者進行「感冒大調查」,發現民眾最擔心的「感冒症狀大魔王」,前三名分別是:「咳嗽 / 喉嚨痛」(73.2%)、「流鼻水 / 打噴嚏」(67.5%)、「鼻塞」(61.2%)。而當輕微感冒症狀出現時,許多民眾會立刻就醫,也有近6成民眾會自行到藥局買藥(58%),原因是因為「症狀輕微」(67.8%)、「指示藥容易購買取得」(53.2%)、「沒有時間候診」(42.2%)、「不想浪費醫療資源」(27.0%)、「指示藥劑型選擇較多」(25.6%)、「不喜歡看醫生」(21.0%)。8.5成民眾在意1小時內就有效、近6成注重處方成分雖然感冒是很普遍的小病,卻會大大影響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因此許多人會選擇自行透過非處方藥來緩解症狀。調查指出,民眾在選擇感冒藥時,最在意的就是服用效果(65.7%),有超過8.5成的人,希望藥效能夠在1小時內發揮,更有34.2%民眾期待症狀在30分鐘內快速緩解。也有近6成受訪者注重醫師處方成分,約4成受訪者在意是否會產生副作用,像是嗜睡等。至於感冒藥什麼時候吃最有效?耳鼻喉科醫師陳佑誠表示,現在民眾就學、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緊湊,建議一開始出現感冒症狀,像是:喉嚨痛、鼻塞、畏寒,就可以使用藥物來緩解不適感,降低感冒對生活的影響。市面上感冒藥種類很多,陳佑誠醫師建議民眾在挑選時,可注意:是否含醫療院所常用處方成分?品牌是否值得信賴?是否有衛生主管機關核可文字? 切勿吃到來路不明的藥物。陳醫師表示,「感冒藥的功效如何,除了看成分以外,也要留意單方/複方,建議選擇複方、含醫師處方成分,才能快速見效。」民眾若有疑慮,請務必諮詢醫師或藥師。此外,感冒時除了服用感冒藥來緩解不適症狀,建議可以搭配充足睡眠、補充適當水分、攝取足夠的營養,包含蛋白質和蔬果,更能加速身體修復。秋冬溫度下降,平常也要做好基本的保暖措施,以免被感冒纏身,影響人生精彩時刻!PM-TW-PCF-23-00085更多相關報導:【感冒大調查】感冒大軍到,你準備好了嗎?感冒沒時間看醫生?服用感冒藥快速緩解症狀感冒超崩潰!秋冬感冒病毒大軍來襲,掌握 5 招輕鬆擊退
-
2023-11-17 焦點.健康知識+
飯後想睡是腦部血流不足?交叉擊掌有用嗎?中醫師教正確一動作醒腦
你可以先知道: (1)餐後嗜睡的機轉包括胰島素作用、副交感神經作用,全身血量分配的問題各有說法,傳言只講腦部血流不足,卻不提更明確的其他二項機轉,有誤導之嫌。 (2)手掌交握擊掌的動作用來刺激手掌下緣的穴位,認為全身臟腑在手部都有反射點,但至少包括耳部、腳部也都有類似的相關說法,專家認為,只要走動、活動都有避免想睡的效果,影片推薦特定的動作易誤導民眾。網傳「血管堵塞 每天一個動作簡單易學」影片,片中示範雙手交叉互握,擊掌 50 次並強調這樣對飯後想睡,以及造成想睡的原因(腦部血流不足、血脂太高)有用。但專家表示,餐後想睡與胰島素、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有關,即使餐後消化道血流量較大、但也不影響全身血量分配;而影片所示範的動作,其論點無非就是手部有全身臟腑的反射點,但包括耳部、腳部也都有人這樣說,其實只要起身走動、活動都能有類似效果,並非示影片中所做的特定動作、姿勢才有效。交叉擊掌治飯後倦怠? 原始謠傳版本: 吃了飯就想睡覺的人是因為你的腦部回血不足,血管裡面的脂肪堆積太多引起的。飯後跟我做這個動作,雙手交叉、擊掌,做 50 次就可以了。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MyGoPen 致電諮詢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醫師張家蓓,她表示醫學上有所謂「餐後嗜睡」(Postprandial somnolence)的專有名詞,也稱為「食物昏迷」(Food coma),這樣的症狀有幾個常見的機轉: 血糖、副交感有關係 血量說法各有不同 (1)胰島素的作用:飯後因為血糖快速上升,身體會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造成血糖急遽下降,而產生疲憊、想睡覺的感覺。 (2)消化道血流量較大:飯後因為消化器官必須發揮作用、處理大量的食物,身體會讓更多的血液流向胃腸道、而減少大腦的供血量,因此讓人有倦怠、疲勞感。但張家蓓指出,其實人體的血量並沒有那麼少、這麼不夠分工使用,人體的血量大約是體重的 8%,也就是說成人的血液量大約有 4000 到 5000 毫升這麼多,即使餐後消化道需要比較多的血液循環,但也並不影響腦部的血流量。 (3)副交感神經的作用:人體的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是戰鬥和逃跑,副交感神經就是休息、和緩,吃飽了以後副交感神經會發揮作用,讓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覺。 張家蓓強調,由上述三個機轉就能知道,飯後沒精神其來有自,並非只有腦部血流量不足的問題。MyGoPen 查詢國際學術期刊,根據美國位於加州的醫學中心及史丹佛大學放射學系於 2004 年共同發表的研究,認為過去已有研究發現運動中的人腦部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並沒有下降,該文並引述當時利用超音波檢查頸總動脈的其他研究,結果發現飯後的腦部血流量增加,可見餐後嗜睡的腦部缺血說法科學證據並不充分。 高血脂沒有特異症狀 刺激手掌穴位無特殊性 傳言還提到「那是因為你的腦部血流不足,血管裡面的脂肪堆積太多引起的」,張家蓓強調,高血脂和餐後嗜睡「完全沒有關係」,上述三大機轉有胰島素因素、血量因素、副交感神經因素,就是沒有提到血脂問題。MyGoPen 查詢據代表性的公開資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於 2017 年發表的衛教資料「認識高血脂症」,其中提到高血脂症的臨床症狀是「通常無特殊症狀,若有症狀也只是非特異性症狀,例如:頭暈、頸部僵硬等,一般多是因其他疾病,或例行血液生化檢查時發現」,可見高血脂症和餐後嗜睡並無關係。 張家蓓強調,該影片所示範的動作其實很像多年前流行的「七巧手」養生功,利用擊掌的方式刺激手掌下方邊緣的穴位,這種養生功認為所有臟腑都在手部上有反射點,但其實相關的理論並不只是手部而已,包括耳朵、腳部也有對應各個臟腑的說法,在耳朵、腳部都有對應不同臟腑的反射點,以中醫師的觀點而言,她認為影片中雙手交叉擊掌的原理,其實就和拍手,或是站起來走動、活動一下,就比較不會想睡覺的道理一樣,並不是特定的手部運動或姿勢才有的效果。 結論 傳言提到「吃了飯就想睡覺的人是因為你的腦部血流不足,血管裡面的脂肪堆積太多引起的」,但專家表示,餐後身體供應消化道較多血量、導致腦部血流量減少的說法,近年已有更多的新研究挑戰這項古典醫學的論點,相較於更明確的其他機轉,例如胰島素使血糖快速下降、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等,傳言卻未提及,傳言只說血量、易生誤導。 傳言提到「飯後跟我做這個動作,雙手交叉、擊掌,做 50 次就可以了」,但專家表示,刺激手掌下緣穴位的作法類似養生功「七巧手」,認為手部穴位對應全身臟腑的論點,但其實耳部、腳部也有同樣的說法,傳言示範的這個動作,類似餐後起身走動或是活動一下、比較不會想睡覺而已。資料來源: .醫學假設(Medical Hypotheses) 揭穿迷思:餐後嗜睡的原因可能是睡眠中樞的神經激素和迷走神經調節,而非血流的重新分配.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 - 「認識高血脂症」 諮詢專家: 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醫師 - 張家蓓(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3/09/hands.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10 醫聲.Podcast
🎧|老婦麻醉前透露兒子、姪子不明原因猝死 竟意外保一命?麻醉權威:一定要先告知醫師「這三史」
有時檢查、手術會用到麻醉,但你知道麻醉高風險族群不只有慢性病患及老人,年輕人容易罹患的甲狀腺亢進、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是嗎?麻醉前,又要告知醫師哪「三史」,才能保障安全?麻醉安全和舒適只能二擇一嗎?就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部主任、台灣麻醉醫學會前理事長陳坤堡醫師一一解答。🎧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麻醉雖可幫助病患度過開刀、檢查後的不適,但仍潛藏一定的風險,小則噁心、嘔吐、頭暈,大至藥物過敏、呼吸抑制、休克、死亡,因此陳坤堡表示,麻醉首重安全,此時有賴麻醉醫師術中隨時監控病患的心跳、血壓、呼吸、排尿量、輸液量等,才能及時應對緊急狀況,若再加上麻醉術前諮詢,更可提早做準備。術前告知「三史」 麻醉安全多一層保障陳坤堡表示,麻醉前須讓麻醉醫師知道病患「三史」,一是疾病史,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及相關的用藥狀況;二是麻醉史,像是病患以前麻醉時,是否發生過休克、困難插管等意外;三是過敏史,比如病患對什麼抗生素或藥物過敏、嚴重程度如何等等。此外,他也鼓勵病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把所有疑慮都告訴麻醉科醫師,像是曾經有位60歲阿嬤麻醉諮詢時,突然淚崩提到兒子、姪子先後不知為何在睡夢中、路上突然猝死,讓陳坤堡提高警覺心,懷疑是心臟方面有問題,因此找心臟科醫師討論後,再制定適合的麻醉方案。年輕人易得睡眠呼吸中止症、甲狀腺亢進 麻醉需特別處理接著麻醉醫師會檢查呼吸道通暢與否,避免困難插管,或增加病患缺氧風險,而睡眠呼吸中止症便是其中要特別注意的疾病;當睡眠時上呼吸道發生反覆的塌陷,導致氣流無法通過,血中的氧氣濃度因而下降,出現頭痛、嗜睡、高血壓、打呼等症狀,重者則會造成慢性心血管疾病、中風、甚至猝死。若病患病況嚴重、肥胖,或舌根肌肉疲乏失去支撐力,整個舌頭往後墜,可能壓迫或堵塞上呼吸道時,麻醉醫師會先給予病患足夠的氧氣,再施打麻醉藥,或插管建立呼吸道,確保病患呼吸順利,術後病患清醒,恢復正常呼吸功能,就可拔管,「如果病患看似醒來,意識卻混亂不清,就會再給予鎮定劑,延長觀察時間。」陳坤堡也分享20幾年前其他醫師經手的個案,表示曾有位做頸部血管瘤手術、麻醉卻困難插管的病患,麻醉誘導後幾經嘗試終於插好呼吸管,手術後麻醉醫師判斷病患清醒、狀況不錯,又觀察了一兩個小時才拔管,半小時後病患卻突然喘起來,呼吸管又難再放回去的憾事。除了睡眠呼吸中止症,甲狀腺亢進是另一個年輕人容易得的疾病,接受麻醉同樣要小心。陳坤堡回憶,有位患有甲狀腺亢進的年輕孕婦常服藥一陣子後,覺得症狀好轉便自行停藥,等到再出現心跳加快、血壓飆高、心律不整等症狀,才去看醫生,但不久又自行停藥,如此反反覆覆。孕婦臨盆時,病況十分嚴重,不得不開刀,縱使請新陳代謝科醫師給藥也無法控制,因此麻醉科醫師與婦產科醫師、家屬、孕婦討論後,選擇使用對血壓、心跳影響較小的方式與藥物進行麻醉,術後再與新陳代謝科共同照顧。為加強住院醫師應對諸如此棘手個案的經驗,台灣麻醉醫學會要求接受專科醫師考試前,需先通過擬真情境考試,熟悉未來可能遇到的情境,包含場景、病況、手術團隊等,「當處理不好時,老師會給反饋,事後也會有檢討。」陳坤堡說,透過訓練醫師、術前完整麻醉諮詢、術中隨時監測生命徵象、術後追蹤病況,能讓病患接受麻醉手術更有保障。陳坤堡小檔案現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學歷亞洲大學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博士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碩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經歷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音訊剪輯:高啟書腳本撰寫:蔡怡真音訊錄製:張羽萱特別感謝:台灣麻醉醫學會
-
2023-10-30 醫療.皮膚
蕁麻疹如何止癢?輕微跟中度發癢,止癢法不同!多吃一類食物緩症狀
秋天氣候變化大,也是蕁麻疹易發作的季節,主要症狀是搔癢、水腫,有如被蚊子叮到一般,嚴重時甚至會出現黏膜水腫,因此面對蕁麻疹不可不慎!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蕁麻疹的相關知識,包括蕁麻疹症狀、蕁麻疹止癢、蕁麻疹飲食等等,幫助讀者擺脫癢癢的蕁麻疹,重回健康好肌膚。隨著季節進入秋天,季節交替時人體免疫力會降低,進而導致皮膚病的發病率上升,而「蕁麻疹」就是秋冬容易發作的皮膚病。蕁麻疹的主要症狀為發紅、發癢或隆起的斑塊,常伴隨著搔癢、刺痛和灼熱感,紅疹可能在數個小時就自動消失,發作很少超過一天,因此又俗稱為「風疹」。蕁麻疹是排毒嗎? 常有人以為蕁麻疹是身體排毒過程,誤認熬過癢痛的發作期就好,實際上大大相反。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因為身體免疫系統誘發皮膚和深層組織的血管擴張,進而造成隆起的皮膚紅疹,需要儘速找出誘發的特定過敏原並移除。 據統計,約有五分之一的人都至少會有一次蕁麻疹的經驗,常見的急性蕁麻疹誘因包含:急性蕁麻疹6誘因食物:海鮮、酒類、水果(奇異果、芒果等) 花生、堅果、奶蛋製品、食品添加物如人工色素等。 藥物:中藥、西藥(止痛藥、抗生素等等)。 環境因子:塵螨、花粉、灰塵、寵物毛髮、皮屑、黴菌、有機溶劑。 物理性因子:冷熱變化、搔抓、陽光曝曬、運動、流汗、皮膚壓迫。 體質和精神因素:精神壓力、情緒起伏。 感染:病毒感染(孩童常見)、蟲咬、寄生蟲感染。若蕁麻疹反覆發作超過6週以上,就是所謂的「慢性蕁麻疹」,治療上會需要更久的時間。慢性蕁麻疹的癢不是因為食物過敏,該疾病的成因複雜,是一種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多半在壓力大、情緒不穩定時容易誘發。蕁麻疹如何止癢? 蕁麻疹奇癢無比,發作時要如何止癢呢?建議民眾,當蕁麻疹發作且搔癢難耐時,千萬不要過度搔抓,否則可能出現「愈抓愈癢」的狀況,可依程度嘗試以下快速止癢方法:輕微發癢:可以用冰敷、沖冷水或輕拍的方式減緩癢感。 中度發癢:使用含有薄荷、抗組織胺等成分的涼感止癢藥膏。但若是已經嚴重發癢,甚至影響日常生活或睡眠,建議趕緊就醫治療。蕁麻疹在治療上,一般是給予口服抗組織胺類藥物治療,其安全性極佳,不至於危害身體健康,不過會有嗜睡、口乾之類的副作用。 蕁麻疹不能吃什麼?造成蕁麻疹的原因很多,其中「食物過敏」是造成皮膚發癢的原因之一,因此飲食上要避免容易誘發過敏的「發物」,例如羊肉、牛肉、鴨肉、鵝肉;其他像是花生、堅果、巧克力、沙茶、辣椒、胡椒等刺激皮膚的物質也盡量別吃。 建議民眾,可以多補充維生素C的飲食,例如像是甜椒、甘藍菜、芭樂、柑橘等都是良好的食材,因為維生素C可以降低發炎,減低蕁麻疹症狀。此外平常也要多喝水,以加速過敏原的代謝。 蕁麻疹會自己好嗎?蕁麻疹發作大多屬於急性,當蕁麻疹發作時可以回想在前幾天內,有沒有接觸到特別的物質,例如染髮劑、新買的衣服,或服用新的食物、藥物。只要找出病因,且避免再度接觸到過敏原,蕁麻疹很快就會得到控制。 事實上,輕微的蕁麻疹只要避免接觸過敏原,多休息、多喝水以加速過敏原的代謝,症狀就會逐漸減輕而自癒。然而,若是蕁麻疹合併出現眼皮、嘴唇水腫、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則須注意「血管性水腫」的可能,進一步可能惡化成呼吸衰竭或休克的可能性,甚至有致命的危險,需要盡快就醫治療。如何預防蕁麻疹? 大部分的蕁麻疹來得快去得快,而且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有很多,若找不到病因可能會反覆發作。民眾若想要預防蕁麻疹發作,平常應該要從生活上的保健做起,《優活健康網》也整理以下注意事項,提供民眾參考:.遠離過敏原,將會過敏的物質做紀錄。 .避免菸酒、辛辣與不新鮮的食物。 .保持生活作息規律、飲食均衡。 .避免搔抓,防止症狀惡化或造成傷口感染。 .避免對皮膚造成額外刺激,例如泡澡、穿著緊身衣褲。【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1712.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