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 失智.像極了失智
搜尋
喘息服務
共找到
82
筆 文章
-
-
2021-02-07 新聞.長期照護
自己的老人自己顧 社區醫療資源哪裡找?
台灣2020年人口首度負成長,65歲人口占比將在2025年超過20%,進入超高齡社會。一般來說,長者進入長照階段前會先住院,出院後逐漸轉成慢性病才衍生出長照需求。為了讓長照2.0在地老化,近幾年政府陸續推動社區醫療照護相關方案提高資源可近性,民眾只要聰明利用,將可加速實現「自己的老人自己顧」目標。居家醫療服務介入,減少長者失能臥床機率。開業耳鼻喉科醫師、也是推動北投社區醫療群的洪德仁表示,台灣社區醫療群收案人數從2019年的545.8萬人增加到隔年的574.8萬人,今年推估605.3萬人,長照2.0一啟動,健保署也同步推動「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利用社區診所、地區醫院、後送醫學中心共建系統,提供患者「居家醫療」、「重度居家醫療」、「安寧療護」三階段照護,讓出院前後的長者無縫接軌,在家安老。洪德仁表示,台灣高齡化速度非常快,國人失能後需要照顧的人數以及照顧時間的長度,遠超過歐洲美國與日本,台灣平均臥床七年多才往生,北歐只有兩年甚至更低,「這代表一個人生命末期是沒有生活品質可言,要仰賴別人照顧。」而這樣的照顧若放在家庭獨自承擔,壓力太大。以台灣目前外籍看護工多達25萬人,顯示有25萬個失能長輩或家庭有長照,然而,外看通常只會讓失能者更依賴。洪德仁認為,居家醫療服務的介入,可更積極擔任復能角色,肩負老人健康管理,「才有機會老得好。」居家失能照護+減少機構院民就醫方案,提升照護品質。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台灣在宅醫療學會常務監事黎家銘則表示,長照2.0推廣至今第五年,還是有不少人不瞭解怎麼用,或是不信任,或者有外勞乾脆不用,但這是可以透過居家醫療的介入作出搭配。衛福部長照司兩年前推動「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顧」方案,民眾一提出申請,就可透過醫師評估個案後填寫「醫師意見書」,讓沒有醫療背景的照服員、長照A單位個案師或一線家人申請適當的長照2.0服務,包括居家環境障礙改善、輔具申請,喘息服務、職能治療師協助復能。黎家銘分享,一名萬華80多歲的老伯從加護病房出院後,女兒從門診才知道有居家失能照護方案,經過評估,協助串聯當地照管中心安排相關長照服務。由於醫師意見書具專業公信力,家屬配合度高,減輕老老照顧負擔,也讓不同專業之間的資源做出最佳整合,最後連女兒都來掛號成為他的家醫病人。倘若失能者住到機構呢?2020年長照司又新增「減少機構院民就醫方案」,讓社區醫療團隊也能服務住民,降低前往醫院的就醫機會,卻能大大提升照護品質。洪德仁分享北投社區醫療群61位醫師中,已有23位醫師加入居家醫療服務,成立了「仁和居家醫療照護團隊」,連同附近的失能家庭、住宿機構長者都會定期訪視。偏鄉資源仍不足,應提供誘因讓基層醫師下鄉。從早期的社區醫療群模式到長照2.0下的整合醫療照護,黎家銘說,台灣雖有一定收案量,還是有許多地方可以發展更加細緻。例如偏鄉地區的社區醫療資源仍不足,政府應提供更大誘因讓基層醫師下鄉推廣,許多宜蘭、台東、花蓮、金山的社區醫師只憑著熱忱,無法做長做久。此外,「居家醫療照顧」、「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護」、「減少機構院民就醫方案」基本上都是架設在家庭醫師制度下所形成。洪德仁說,自己的醫療群有三分之一願意加入居家醫療「比例已經算高」,一個社區醫療群能成功推動,一定要靠團隊。此外,強有力的後送醫院建立綠色通道,也能讓民眾對基層服務更有信心。
-
2021-01-14 失智.大腦健康
預防方法/談如何活得更聰明 多動腦多運動延緩老年失智症
台灣失智人口增加速度驚人,內政部去年4月宣告全台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4%,進入「高齡社會」;再過8年,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20%,成為「超高齡社會」。至2019年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28萬人;估計13年後將倍增至46萬人,未來平均一年將增加1萬名失智症患者。據衛福部統計,8成失智者住在家中,由家屬或外籍看護照顧。不少家屬為了照顧家人,不得不離開職場,即使工作也蠟燭兩頭燒,身心俱疲。失智老人的問題讓家屬及照顧者身心壓力 失智症是導致台灣社會的老年人自主能力下降,失去獨立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給家屬及照顧者帶來重大的生活壓力、以及增加社會成本。所以我常說失智老人的問題不單只是個人的問題,其實也是家庭的問題,進而是社會及國家的問題。 我也有一位88高齡的母親,有血管性失智症,在近年照顧母親中,也讓我深深地感覺到家屬照顧上的痛苦。在從醫三十多年中照顧過失智症病患以及家屬無數,並創建台灣第一個的失智症記憶特別整合門診。 過去二十多年全世界持續的在尋找如何治療失智症的方法,可惜已13年無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問世,英國倫敦大學於2017年在「刺胳針(Lancet)」期刊,發表「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A Call for Action」研究顯示,造成失智的危險因子中只有35%可以預防的,很訝異的是中年聽力缺損失智的風險達9%,比高血壓的2%和肥胖造成的1%風險還高。原來老年人的聽力及視力障礙會增加失智風險的主要原因其實減少了多動腦多運動的機會。 其實人出生到20歲後,腦細胞便以每年減少1克的速度淍零,腦功能逐年下降,到了老年,認知功能愈來愈差是不可逆的現象。舉例來說,大多數40歲的人記憶力比20歲差。60歲的人記憶力比40歲差,不用擔心,這可能只是因年紀相關的記憶減退(Age-related memory impairment),但是因年齡愈大而產生的認知功能減退應該不致於影響日常生活,假若你的記憶減退有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功能時,便要注意是否患有失智症了。多動腦、多運動...等六大面向來延緩失智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2011年研究發現每日運動及動腦的長者,相較於只維持原本生活習慣者,不但沒有造成海馬迴體的萎縮,甚至增生增厚,改善及延緩腦部退化程度。並發現有氧運動可透過不同生物機轉,能促進腦部神經可塑性,改善腦部學習能力,並減少腦部灰質體積的衰減,降低認知功能減退的發生。 由於近年來發現阿茲海默症暫時已無藥可治,世界各國均在談論如何多動腦、多運動、增加日常生活社區網絡、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及減少壓力等六大面向來延緩失智,但是台灣一般民眾真的知道如何為自己或是為家中失智症長輩安排多動腦、多運動的日常生活活動嗎?本院2017年5月成立新北市第一家的失智共同照顧中心 亞東紀念醫院早在2017年11月便邀請澳洲運動生理學專業DirectorJam來院演講如何多運動來延緩失智,並在去年12月邀請加拿大Professor Gail 來談如何以「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失智症照顧模式來設計多動腦活動。認知悠能照顧模式重點在於失智者個人照顧,必須深入瞭解失智老人的過去與現在,並觀察失智者有什麼異常或特別行為,才能知道照顧治療方向。可說是以病人為中心的非藥物治療,量身訂做安排活動,儘量讓患者發揮既有能力、維持生活尊嚴,有助改善認知功能及提高生活品質。 過去台灣的失智症照護大部分注重在減輕家屬的照顧壓的喘息服務為主,卻往往忽略了失智老人本身的感覺及尊嚴。經由「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失智症照顧模式,針對病患本身的需要,按照每個病患各自的能力、興趣以及長才安排適切的活動,讓他們仍保有的能力得以提升,讓他們擁有更快樂、更有自尊的生活。 多運動方面建議每天進行30分鐘的活動,每週進行三至五天。以每週150分鐘為理想。如有需要可分成一天多次,但每次持續至少10分鐘,心跳要在110下以上,才能逹到標準。 隨著國民平均餘命超過80歲,到了老年出現失智的機會不小,你我都該趁年輕時多存「腦本」。為了老年生活安穩,經濟上要多儲存「老本」,老本固然重要;但在高齡化社會,存「腦本」也一樣重要。大腦是「用進廢退」的器官,像閱讀文章、寫作、打球或跳舞等必須花腦筋思考的活動,就是讓大腦隨時接受智能訓練。其次,不管幾歲,最好「活到老學到老」。這雖是老生常談,卻是避免失智提早發生的方法之一。運動對身體的好處,無庸置疑,就是維持規律運動,不管對減少失能的肌少症及延緩失智均是有意義的。 亞東紀念醫院致力於老人長期照顧多年,自2017年5月開始由林芳郁院長及張淑雯副院長帶領下成立新北市第一家的失智共同照顧中心至今已近三年,已照顧約2,000個失智者及家庭,任何民眾有關失智症的問題,均可打諮詢專線: (02)7728-2533失智共照中心。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12-28 科別.骨科.復健
醫病天地/中風失能 半年內最佳復健期
中風失能後該如何復健?衛福部台北醫院復健科主任吳政哲表示,中風後3至6個月內是最佳的復原期間,出院回家後可以以日常生活動作進行復健,因突然失能是很大的打擊,病患及家人可參加病友會活動,彼此打氣保持樂觀態度。吳政哲表示,中風的族群以高年齡長輩、三高及血管狀況不佳的人為主.但近幾年患者年齡逐漸下修,40、50歲的中年人都有可能中風,曾經治療過的最小個案才8歲,中風後的3至6個月內是最佳復原期間,病人要趁這段時間在家人陪同下,努力配合復健治療。住院期間會由醫院專業的復健科、治療科醫師診治,但還不會百分百復原。吳政哲指出,出院後可視病人狀況,由家人協助進行簡單的復健訓練,內容主要以日常的生活動作為主,例如針對下肢進行踏步、抬腿動作,或用塑膠杯、寶特瓶等不容易受傷材質,訓練手拿、握動作,坐姿體前彎也有幫助,除了較安全,這些日常動作也可讓病人把失去的身體功能找回來。吳政哲表示,從原本好手好腳變成失能,對病人是一大打擊,要有堅強毅力與耐心,加上家人朋友給予鼓勵,才能在復健這條路上慢慢恢復。身為照顧者的家屬身心也會很煎熬,可撥打1966專線諮詢,包含到宅照顧訓練、喘息服務等。
-
2020-12-02 新聞.長期照護
限制印尼移工爆看護危機 彰衛生局建議申請長照2.0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暫停引進印尼移工2週,造成國內外籍看護缺口,彰化仲介業者評估全台看護工約還缺1萬多人,現在只能轉介在台的外籍看護,或建議案主送到機構照顧,短時間內難以解決大量需求。彰化縣衛生局建議,若急需照顧人力,民眾可申請長照2.0評估,若符合資格可申請居家照顧、喘息服務等紓解照顧壓力。彰化人力仲介業者黃瑞強表示,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從3月到7月外籍移工進不到台灣,隨後雖開放,但以單一公司來說這幾個月每月也僅有4、5人進來,除疫情影響外籍移工出國意願,雇主還要負擔移工進到台灣的隔離與檢疫費用。目前台灣看護工仍以印尼居多,雖評估可改引進越南看護工,但防疫旅館排到明年2月,也考量穩定性,印尼看護工需求仍高。黃瑞強說,為了防疫,適當的限制移工進到台灣有必要,但印尼明年啟動移工「零成本」,台灣看護危機會恐怕持續發酵,呼籲政府加快腳步媒合其他國家的移工來台。彰化縣府衛生局長葉彥伯說,外籍看護工缺口短時間也難靠本籍看護補足,建議失能狀況嚴重者可評估進到機構接受專業照顧,政府每年最高有6萬元補助,目前外籍看護有限下,建議急需人力照顧家庭也可申請長照2.0資源,經評估可有居家照顧、日間照顧以及喘息服務等。
-
2020-12-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暫緩引入印尼移工 陳時中:有需求者可使用長照2.0
近期來台印尼移工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大幅增多,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12月4日至17日暫緩印尼移工來台兩周,再進一步討論是否加強管制措施或放寬。但印尼移工占我國社福類移工大宗,相關人力如何填補長照空缺?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期間民眾可使用長照2.0服務或是喘息服務。陳時中表示,這段時間看到印尼疫情越來越嚴重,加上印尼移工提出的陰性報告和真實情況有落差,研判當地疫情不僅嚴重,在移工管理上也和事實有落差,因此嚴加管制,延緩印尼移工來台兩周。之後再評估是否自12月18日起減半原印尼籍移工每周入境人數,並做滾動式檢討。陳時中進一步解釋,如果印尼疫情往下走,或是檢驗陽性率降低,就會評估開放,但不會一次開放,而是從減半人數開始開放,再評估下一次開放人數。副指揮官陳宗彥補充表示,現行每周平均約660印尼移工來台,若再次開放上限約330人。但之前也出現許多菲律賓移工確診案例,卻未祭出暫緩來台的措施,外界質疑是否和印尼政府要求我國僱主負擔印尼移工入境費用有關。陳時中說,583位境外移入個案中,外籍移工占107例,其中印尼83例、菲律賓24例,差距懸殊。且印尼移工多為社福、家事移工,接觸的都是身體虛弱、抵抗力較差的被照顧者,若因此染疫反而不好,因此暫緩也是不得已的措施。既然印尼移工為我國社福、家事類移工大宗,未來該如何填補相關人力,以及是否有配套措施也令人關注。陳時中表示,期間民眾可以使用長照2.0服務或是喘息服務;若已申請移工的家庭,因為暫緩措施導致移工尚未來台,也不影響使用長照2.0的資格,等移工到職服務後再轉為喘息服務。陳宗彥則表示,年初時便一直和勞動部合作,可主動延長這些移工在台工作的時間,以減少移動的風險,如果現有的移工期限到必須回國,也可以協助僱主延長聘僱期限。勞動部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薛鑑忠說,11月每周入境印尼移工大約677人,暫停兩周就是1350名左右移工不能入境,可以用招募本國勞工、使用本國長照資源、承接國內移工、改聘其他三個來源國移工等其他替代方式解決。目前國內移工主要來源國包括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共69.9萬人,印尼佔38%。
-
2020-11-28 新聞.元氣新聞
外籍看護家庭喘息服務再放寬 12月起長照2至8級可申請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今宣布「擴大外籍看護工家庭使用喘息服務計畫」對象,自今年12月1日起放寬服務對象,經評估長照2至8級者,如其所聘外籍家庭看護休假或因故請假,無法協助照顧,即可申請喘息服務,不受30天空窗期限制,符合受益資格共21萬家庭,估使用人數6.3萬人。為保障外籍家庭看護工休假期間,減輕家庭照顧者照顧壓力,衛福部分別107年、去年9月陸續宣布,70歲以上(老老照顧)長照需要者、經評估失能等級第七、八級者,外籍看護即使請一日休假,也可申請喘息服務,今年12月1日起再放寬,連長照2至6級者也成為受益對象。另外,薛瑞元也說,考量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家庭與被照顧者的需要,被照顧者如經評估符合長照需要等級為2至8級,除可申請喘息服務外,也可申請專業服務、交通接送、輔具服務、住宅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到宅沐浴車服務與社區式交通接送服務等多元長照服務。去年起,不再限制老老照顧失能等級第七、八級者申請後,今年1月至9月服務6626人,使用人數實際只有5%。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本次再放寬申請資格後,符合資格人數預估達21萬家庭而以該案聘有外籍看護工家庭使用率30%估算,預計使用人數6萬3298人。擴大外籍看護工家庭使用喘息服務預算為3億多元,周道君表示,目前規畫喘息服務每年可使用額度,按長照需要等級畫分,二至六級者為3萬2340元,等同可選擇入住住宿型機構14天,七至八級者則是4萬8510元,等同住宿型機構21天。但細算會發現這次編列的預算只夠1萬人使用,根本不及長照司預估三成使用人數,約6.3萬人,薛瑞元說明,依過去經驗,僅5%外籍看護工家庭使用喘息服務,認為經費絕對足夠,但強調「開餐廳就不怕大肚客」,即使未來使用人數超乎預期,也不會因金費用罄就不再服務。薛瑞元提及,這次開放不包含第一級,是因為失能等級第一級屬於衰弱或輕度失智,由於申請外籍看護是使用巴氏量表,外籍看護工家庭要申請喘息服務前需鑑定失能等級,各地鑑定隨時可申請,約一、兩天內照管專員就會到府評估,約需一周時間核定,申請服務約再需一周。周道君說,國內喘息服務採類似預約制模式,較難突然申請就能派出來人力,建議不論都會區或偏鄉外籍看護工家庭若規畫使用喘息服務應提前兩周申請;薛瑞元也強調,目前國內照服員約6萬人,相較三年前2萬多名更多,人力充足,不會出現居家服務及喘息服務排擠效應。
-
2020-11-27 新聞.長期照護
「每個月給你錢,還照顧成這樣...」 最易惹怒家庭照顧者的十大困擾句
你知道嗎?目前臺灣約有76萬名失能、失智老人與身心障礙者,但有高達6成是家庭獨立照顧,而平均照顧的時間,竟然有十年之久(不過也有人說低估了)!照顧需要投注相當大的金錢與心力,初期、中期到照顧後期,照顧者承擔了「出乎自己預期」的壓力與責任,伴隨而來的除了實際的照顧費用,也帶來許多焦慮、沮喪、無奈、擔憂的情緒......根據中華民國照顧者關懷協會統計,家庭照顧者有10大困擾句,如果你身邊有直接照顧者,是不是可以靜心想想,避免說出以下話語。 照顧是一條漫長的路,他們需要的是協助,而非質疑: ▍ 十大照顧困擾句: 怎麼變成這樣?你是怎麼照顧的?你會不會照顧啊?不會照顧又捨不得花錢請人照顧。每次回來就聽你念,那就把他送機構啊!又沒人逼你(顧)。每個月給你錢,還顧成這樣,錢都花去哪了?一個大男人怎麼老是窩在家裡不出去工作?你在家為什麼不把家裡打掃一下?這麼亂……你照顧得很好啊,他/她也比較習慣你照顧,況且我有孩子要顧、工作那麼忙……抽不出時間輪啦!記得要做這個……,做那個……!財產都分給你,那你就應該要照顧啊/你照顧得再好,別肖想他會把財產留給你/(竊竊私語)XX是為了財產才照顧的吧!家裡有病人,你還要去哪裡啊? ▍ 照顧者的心聲: 你這麼會照顧,你來顧!你願意出錢嗎?我就是不捨得啊!那我很累,就不能抱怨兩句嗎?照顧真得很花錢!尿布、營養品一個月就超過五千元,還有看病、交通往返……我出去工作,他/她怎麼辦?我顧他都快累死了!怎麼還有時間、力氣打掃!那我咧?都沒有自己的時間?那麼會指揮,你來做!我真的不是為了錢才照顧,不然換你來照顧!錢給你。大姑小姑都回娘家了,我什麼時候也可以回去?/過年大家都可以放假,我呢? ▶ 你可以撥打家總的免付費電話:「全國照顧者免付費關懷專線」0800-507272 (台語:有你真好真好)
-
2020-11-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長期照顧2.0 讓失能者有所安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長照」(長期照顧),這是目前台灣政府與民眾都非常重視的議題。我們非常感謝一位因為老年母親中風而對長照有深切感受的老師,寄來一篇他的看法,指出目前醫療體系,對病人、家屬、醫療單位三種面向的意見與行動,必須有效整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醫病平台」非常榮幸能因此邀請到兩位長照的專家回應: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學會理事長吳肖琪教授分享「台灣長照體系人員的培訓」,介紹「長期照顧專業人員」的資格、訓練,並且提出如何使基層醫療與長照資源更綿密的連結並確保照護品質;衛福部長照司周道君副司長介紹「長期照護2.0」,說明長照的對象,包括身體失能以及失智者,以個案的生活為中心來規劃,設計多元多樣的長照服務項目或方案來回應不同失能個案的各種需求。希望這三篇來自家屬、學者以及政府官員的文章可以使醫療界以及社會人士對「長照」有更深切的了解。政府從2017年開始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以下簡稱長照2.0),背景是臺灣人口結構正朝向快速高齡的方向前進,預計2025年臺灣人口比例有超過20%在65歲以上;不僅如此,這些年來臺灣的家庭結構也在改變,老人獨居或雙老同居的比例也在快速上升。代表著一旦家中有人失能,將越來越無法只依靠家人的力量來提供照顧,必須要結合社會整體的資源,發展完善的長照體系,才能讓失能者得到適當的照顧。長照2.0的核心精神是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體系,從居家、社區到機構式連續服務,實踐「在地老化」的目標;服務對象則包括了65歲以上的失能老人、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50歲以上失智症者、全年齡失能身心障礙者,以及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獨居老人或衰弱老人,推估2020年全國長照需求人數,約為85.5萬人,之後並以每年約3萬人的速度成長。為了讓逐年增加的失能者能近便使用到長照服務,政府建置了「1966」的長照服務專線,民眾只要撥打專線,就可以直接連絡發話當地縣市政府的長期照顧服務管理中心(以下稱照管中心),照管中心就會指派專人到宅進行失能評估;評估結果如判定已經達到失能,則依其失能程度可使用一定額度的長照居家式與社區式服務,並依照派案機制交由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也就是俗稱長照A級單位)的個案管理員依失能個案的需要,量身訂作照顧計畫並媒合適合的服務單位來提供服務。如果是住院個案,則可以在出院前經由出院準備服務,在醫院內先進行失能評估,並將評估結果傳送給縣市照管中心進行派案服務連結,讓個案在出院返家後可以在最短時間得到長照服務。政府提供失能個案使用的長照服務項目可區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照顧及專業服務」,按長照失能等級每月可使用10,020元至36,180元額度,其中照顧服務是可由照顧服務員到宅,提供失能個案例如洗澡、備餐、協助進食、陪同外出或就醫等生活照顧,失能個案也可以到社區中的間日照顧中心或家庭托顧接受生活照顧;專業服務則是由護理、職能治療或物理治療等專業醫事人員,對失能個案提供訓練指導,或協助其運用其現有的功能(例如中風後手部活動角度受限),進行生活適應的復能活動(例如穿衣、吃飯、洗澡),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照顧依賴。第二類為「交通接送服務」,依當地交通情形,每月額度由1,680至2,400元,以便利失能個案就醫、復健等外出的需求。第三類是「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每3年有4萬元額度,提供失能個案購買所需要的生活輔具(例如輪椅、氣墊床),或在家中裝置如扶手、撥桿式水龍頭等無障礙設施。第四類為「喘息服務」,其額度按失能程度,分為每年32,340與48,510元2級,經由引進短時間替代照顧人力的方式,提供照顧失能個案的家庭照顧者可以暫時從照顧場域抽離,以達到紓緩照顧壓力的效果。聘有外籍看護工來照顧失能個案的家庭,仍然可以經評估後使用大部分的政府長照服務,除「照顧及專業服務」的額度只能使用30%,且限用於專業服務外,其他「交通接送服務」、「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及「喘息服務」等全部都可以使用。失能個案使用長照服務所需要的費用,由政府補助絕大部分,民眾只需要支付很小比例的部分負擔。以「照顧及專業服務」為例,每使用一項服務,失能個案只須支付服務價格的16%,其餘84%由政府補助;至於中低收入戶僅須部分負擔5%;低收入戶則由政府全額補助,民眾完全不用出錢。此外,有些失能個案無法使用居家式或社區式長照服務(例如獨居無人照顧),選擇住在例如護理之家或養護中心等住宿式機構接受照顧,政府從2019年起對於這類長照失能者,開始提供每年最高可達6萬元的現金補助,以適度紓解這類長照個案因照顧支出所生的經濟壓力。失智者不同於身體失能個案,在未達重度失智前仍具有一定行動能力,但因為認知功能的改變連帶情緒不穩定,除了需要不同的照顧模式,對於照顧的家屬而言,照顧負擔往往更為沈重。失智個案除了初期與一般退化不易區分,加上社會對於失智者標籤化的顧慮,個案可能因而抗拒就醫,造成無法及時診斷及介入措施,以致形成認知退化速度加快,照顧負擔更重的負面循環。政府從2017年起推動以社區照顧為主的失智照顧計畫,一方面由以醫院為主的失智共同照顧中心,發掘潛在失智個案及早診斷,並納入個案管理機制,轉介照顧單位,以及負責訓練失智照顧專業人員;一方面則在社區中廣布失智社區照顧服務據點,提供近便的照顧場所供失智個案接受認知訓練等照顧服務,也可讓照顧家屬在此交換照顧技巧或經驗、提供照顧知識諮詢及形成支持團體,來紓緩照顧壓力。理想的照顧體系,不是等到個案失能以後再提供長期照顧,而是從預防著眼,在個案有失能潛在風險或是輕度失能的程度時儘早介入,預防這些個案太早就進入失能;或即使有失能,也要設法減緩失能的速度,讓這些民眾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依照自己的意願,有尊嚴地生活。長照2.0基於上述理念,於社區推動預防延緩失能方案,讓經過專業訓練的師資,在各類的社區據點中帶領尚未失能的衰弱或輕度失能個案,從事有實證基礎的身體或認知訓練,並經由訓練前後的測量,評估其健康狀況與訓練成效。據統計,失能個案中帶有一種以上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者,占失能人口八成以上,慢性疾病一旦控制不良而發生急性變化,往往造成失能程度加重。有鑑於此,政府從長照和醫療整合的角度,發展「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護方案」,由醫師開立醫師意見書,提出長照醫事照護意見,並由醫師及護理師(個案管理師)定期家訪,進行失能個案健康及慢性病管理,以建立居家失能個案長照與醫療整合之照護網絡。對於在住宿式機構的失能個案,也推動了「減少機構住民至醫療機構就醫方案」,由特約醫療機構專責住民之健康管理、必要診療及轉診,減少因外出就醫往返之感染風險,並掌握機構中長照個案的健康情形及控制慢性病惡化,維護其健康。長期照顧的各項服務,是以個案的生活為中心來規劃,所以政府設計了多元多樣的長照服務項目或方案來回應不同失能個案的各種需求。經過近四年的推動,國人對於長期照顧的認識越來越普及;使用過政府長照服務或接受過相關補助的失能人數,也已經占推估失能人數的50%以上。展望未來,政府會秉持以個案為中心及全人照顧的精神,經由提升服務量能和精進服務品質兩個面向,從中央到地方,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讓服務更普及與優質,使需要長照服務的民眾有更近便的服務,得到更完善的照顧。
-
2020-11-1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長照在團體性與需求面的意義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長照」(長期照顧),這是目前台灣政府與民眾都非常重視的議題。我們非常感謝一位因為老年母親中風而對長照有深切感受的老師,寄來一篇他的看法,指出目前醫療體系,對病人、家屬、醫療單位三種面向的意見與行動,必須有效整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醫病平台」非常榮幸能因此邀請到兩位長照的專家回應: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學會理事長吳肖琪教授分享「台灣長照體系人員的培訓」,介紹「長期照顧專業人員」的資格、訓練,並且提出如何使基層醫療與長照資源更綿密的連結並確保照護品質;衛福部長照司周道君副司長介紹「長期照護2.0」,說明長照的對象,包括身體失能以及失智者,以個案的生活為中心來規劃,設計多元多樣的長照服務項目或方案來回應不同失能個案的各種需求。希望這三篇來自家屬、學者以及政府官員的文章可以使醫療界以及社會人士對「長照」有更深切的了解。「長照」是許多家庭最重要的助手之一。因其協助面向多元,例如:專業照顧、交通接送、環境改造與喘息服務,既能節省荷包,又能達到不錯效果。對於許多家庭而言,確是一大福音。以筆者家中為例,家母中風住院,開刀後需要復健,因此與復健科的緊密合作,在此得到良好照顧,家母恢復情況相當不錯。入院近一個月,我深深感受目前醫療體系,乃是病人、家屬、醫方三種面向的意見與行動,必須有效整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因此,我搜尋相關醫療知識,並與醫師、護理師討論,例如被動關節運動,以及之後的PAC計畫、長照2.0應當如何進行,並且在醫院志工的協助下,讓家屬面對家人罹病,仍能在一定程度保持鎮定與冷靜,思考應當如何解決問題,並調整觀念,成為一種學習的功課,而不把病情當作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隨著家人病情,而要聘請看護,進而接觸相關資訊後,我則感受到運用長照與聘請看護,彼此之間仍有部分空間,需要更周全的考慮;單憑個人力量,實在有限。這時邀請個案管理師(簡稱個管)、照顧管理專員(簡稱照管)、居家服務單位督導與居家照顧服務員(簡稱居服員)、社工的介入,加上家庭成員彼此討論,尋求妥善折衷的處理方式,無疑十分重要。如此來說,從「主要承擔者」變成「共同承擔者」,能將責任分散;從「個人戰」轉成「團體戰」,則是戰力加強。將可以運用的照顧資源有效連結起來。因為,對於部分照顧者來說,日復一日的照顧付出,是非常沉重的壓力;長照雖有喘息服務可供協助,以中風病人的家屬為例,可能只是杯水車薪。如果聘請本國看護或外籍看護,雖然可以解決照顧人力的問題,但是每個月的薪水支付,則是不可承受之重。如此看來,長照功用也有它的侷限。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每人需長照時間約7.3年;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也提到:每位照顧者花在照顧的時間一生是9.9年、一天是13.6小時。勞動部2016年的統計數據則告訴我們:台灣1,153萬勞動人口中,有231萬的人因為需要照顧家人,而影響了工作。以上數據都帶給我們一種警訊:在高齡社會,長照有效運用與執行,勢必降低對國家發展的阻礙或衝擊,這是非常重要的「國安議題」。至於,剛剛提到可能對於中風家屬,甚至是所有臥床、坐輪椅病人,則是沒有辦法提供完善服務,這是政府接下來理當思考的解決方案。正如上述所說,這是十分重要的國安議題。在進行長照改革的同時,我們也要鼓勵家屬,積極尋求資源,與所在單位的個照、照管、居服員、社工進行溝通對話,讓長照不再是可見卻不知從何運用,讓長照變成你我身旁的好朋友。長照是共同的、團體的需求導向,希望能更多深入民心,讓國家發展因此得以降低可能的衝擊,甚至因此而提升政府的工作效能,人民對於健康資源的運用得以有更周全且正確的認識。換句話說,長照資源的運用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即使媒體不斷宣導,但是實際上使用長照資源的民眾反而有限。當然,有效宣導仍是需要持續推行;另外,使用者對於長照能夠提供的幫助,究竟瞭解多少,又能實際獲得幫助多少,希望政府部門與民間單位能夠進行對話,透過不斷溝通,瞭解人民想要的幫助,達到目前資源下最好的成效。這就與上述所說醫療團隊、個管、照管、居服員、志工等等面向緊密結合起來,我們知道長照是共同團體的需求導向,家庭是小團體,進而向外逐步延伸,結合家庭外的許多小團體,終將成為頗具規模的大團體,整合的資源與力量,勢必相當可觀。同時也可以比較明白民眾對於長照資源的需求到哪裡?實際需要的幫助在哪裡?都是政府部門值得留意的部分。而且,也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將不同長照個案的需求與困境,進行整合分析,利用科技將可以適度解決民眾在長照方面的問題。有待醫療、社福、科技跨部門的溝通協調,逐步得到妥善解決。
-
2020-10-14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據點/讓失智者得照顧、照顧者得喘息 竹市打造失智照顧圈
● 失智症患者易情緒緊張,家人可學習照護技巧● 新竹有3家失智共照中心、10處失智服務據點,讓失智者有最好的照顧● 失智者的家屬應及時向外求援,別把照顧壓力都扛在自己身上李爺爺罹患失智症後變得容易緊張,例如傍晚要倒垃圾,他從中午就很著急,把全家搞得緊張兮兮。經新竹市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安排,李爺爺每周五天到失智社區據點上課,不僅與同學相處愉快,緊張情緒也緩和許多,家人照顧更輕鬆。到服務據點上課 情緒變緩和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表示,高齡社會來臨,市府十分重視失智症的預防及延緩工作,因此失智服務資源的布建已愈趨完整。包括成立新竹台大、新竹馬偕、新竹國泰等3家失智共照中心,並設立三區共10處失智服務據點。透過個案管理的失智照顧圈讓失智者受到最好照顧,李爺爺情緒緩和即是最佳範例。失智友善座談 專家分享經驗此外,新竹市於三區也成立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中心,提供失智症家屬的個案管理、心理支持、喘息服務、照護技巧訓練課程。109年也在三區衛生所設置失智友善推廣中心,不定期在社區辦理失智預防及失智友善宣導工作。因應每年九月的國際失智症月,新竹市政府於上個月舉辦「失智友善進行式─營造失智友善城市」座談會,邀請三位專家分享實務經驗,藉由案例讓民眾了解如何尋求失智症門診的幫助,同時介紹在地服務資源與支持系統。沈慧虹說,舉辦座談會的目的,是希望藉由失智友善社區營造及資源共享等議題,喚起民眾對於失智議題的關注,不只是認識失智症,也能認同失智友善理念,願意一起加入失智友善天使及失智組織的行列。尋求長照支援 偶爾喘息一下出席座談會專家分別為台大新竹分院失智共照中心主任賴秀昀、高雄長庚醫院失智共照中心主任陳乃菁及仁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佩霖。參與座談的蔡小姐說,座談會讓自己對失智症有更多的了解,也更清楚失智症服務與長照資源哪裡找。新竹市衛生局代理局長楊清媚呼籲,家有失智者的家屬,可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及時向外求援,別把照顧壓力都扛在自己身上,「偶爾喘息一下,才能為了所愛的人,繼續把生活過好。」
-
2020-09-12 新聞.長期照護
「為什麼都是我在顧?」婆婆住院媳沒照顧遭指責!長輩照顧該如何協調?
一名小姐在爆廢公社發文:「請問大家一個問題,婆婆癌症住院,媳婦就該去照顧?沒去照顧就讓親友指責。感覺,婆婆生病都是媳婦的事,與兒子不相關。而且,婆婆還在親友面前抱怨,說媳婦都不去照顧她,因為在婆婆的認知裡頭,以前她當媳婦的時候,幫忙照顧公婆,所以現在換她當婆婆,她生病了就該由我照顧她,所以,婆婆才會抱怨,我不去照顧她。一直以來,婆婆對我很不好,都是一隻笑面虎,在親友面前假裝對我友善,在親友背後酸我刺我,也經常聯合我老公對付我,明明我先生做錯了,婆婆還是罵我出氣!所以,我常想,是不是婆婆太壞了,所以才會得癌症?如果婆婆對我很好,我肯定會照顧婆婆。說實話,婆婆得癌症,我沒有開心的感覺,只是覺得她很悲哀,因為再也看不見,她那副要砍了我的表情。剩下的,只有憔悴的病體。」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扶養責任無法完全平均分攤儘管要照顧年邁父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每個家庭的親子關係、經濟狀況等都各不相同,這讓兄弟姐妹間扶養義務的分擔不可能完全相等,也因此會常聽到有子女抱怨「為什麼都是我在照顧?」覺得自己是被迫接下扶養父母的重擔。根據統計,長照家庭最常吵架的原因就是「費用分擔不均」。處理過許多扶養糾紛的桃園市調解委員陳玉琴指出,傳統的調解原則是「賺得多的子女多負擔一些費用」,一般都能接受,但少數還是會計較父母以前偏心誰、給誰比較多財產,彼此把差別待遇數落過一輪後才決定是否照顧父母。委員表示針對子女照顧及扶養的協調,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心結及不公平感,讓每個人提出自己各自可負擔照顧和扶養費用的情況,再針對經濟能力進行協調,只有兄弟姐妹間彼此設想、忍讓,才有可能盡快達成共識,也不會讓父母看到自己被孩子推來推去而感到傷心。不是照顧父母,就可以代替他們處理財產委員也提出了一些例子,提醒大家不要認為自己承擔較多照顧責任,自己就有權代替失能的父母處理財產,包括使用父母的存款支付長照費用等。就算父母已年邁,但在他們生前處分其財產還是要獲得授權,並與其他兄弟姐妹協調清楚。她說先前有個人在父親生前拿到存簿、提款卡、密碼、印章,以支付醫藥費或喪葬費等必要所需,然而他在父親過世後提款110萬支付費用,卻被其他兄弟姐妹提告偽造文書、詐欺取財等罪。而這樣的狀況其實很常見,儘管老先生生前便將所有財產交付予他,但爸爸過世後授權關係就會消滅,因此遺產在尚未分配前不能由一人提領,除非在全體繼承人的同意下才可動用。所以在支付父母長照費用時,最好把錢的所有人分清楚,並保留收據以避免爭議發生。衛福部推出長照2.0,給予補助及照護服務為了建立社區長照體系,衛福部推出《長照十年計畫2.0》,具體服務包括照顧及專業服務、輔具與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提供短期照護讓家庭照顧者獲得休息)。可以申請的對象包括:50歲以上的失智症患者、55歲以上失能的原住民、65歲以上失能的老人,或是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老人。這些服務項目有補助嗎?依照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與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等4個項目進行補助,一般家庭負擔給付額度的16%~30%,中低收入戶負擔5%~10%,而低收入戶則可免除所有費用。
-
2020-09-07 名人.精華區
陳景寧/「長照四包錢」應增照顧機構
近日發生70多歲老先生到長照機構欲殺死臥床妻子不成,自飲鹽酸自殺身亡的悲劇。夫妻有四個兒子,各自為生活打拚。老先生很愛太太、早晚探視,除不忍妻子受苦,也曾吐露經濟壓力大。機構照顧費不可承受之重機構照顧費用每月三至七萬元,對大多數家庭都是不可承受之重。經濟不支的「無望感」,常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長照政策是不是該補強缺口?在失能者中,約八成是屬於輕、中度生活無法自理者,兩成是病情嚴重,需要高度依賴他人照顧者。重度失能家庭「不夠用」107年上路的長照2.0給付制度,提供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喘息服務等「長照四包錢」。但照顧服務僅限「居家服務」,白天出門晚上回家的「日間照顧服務」,獨缺24四小時「機構照顧」。這樣的設計,較適合輕、中度失能者,但有重度需求的長照家庭普遍反應「不好用」、「不夠用」。例如有些失能者進入重度臥床階段,每兩小時就要翻身、拍背,身上可能有尿管、鼻胃管、呼吸器等,需要高密度人力看視照料。或是失智長輩進入重度階段,更密集地遊走、哭喊、時而清醒、時而混亂,家屬根本應付不來。長照機構照顧人員,還能排班輪休,但重度長照家庭中的家庭照顧者幾乎獨自處於24小時待命、高度警戒、長期過度負荷狀態,短暫「喘息服務」,也不足解決他們身心俱疲、瀕臨崩潰的危機。應把照顧選擇權還民眾隨著長輩年齡漸增、每一次病情變化或家庭照顧人力變動、經濟出現困難等,都有新的挑戰與風險,家庭最清楚自身需求。長照2.0標榜「點餐式服務」,應該把照顧安排的選擇權還給民眾。因此建議「長照四包錢」應針對重度生活無法自理者新增「機構照顧」選項。以108年為例,全國約有80萬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者,推估兩成約16萬人口屬重度依賴需求人口,以目前長照2.0第七級、第八級每月給付金額的中位數34135元推估,每年編足預算約需655億元。希望照顧悲劇不再發生下一代海闊天空,未來長照還想靠兒女?大多數中壯年大概心裡都有底,自己是「孝養的最後一代、被棄養的第一代」。既然已經不能奢望一對一的家庭照顧者,必須認真面對一對多的公共化照顧模式,這就不只是個人意願問題,也有權衡整體勞動力不足、成本效益的考量,是高齡化國家不得不採取的策略。希望照顧悲劇不再發生?政府該做的是面對高齡現實,做好財務分析,不論稅收或保險制,坦誠告訴民眾有限的選擇與必須付出的代價。
-
2020-07-16 橘世代.健康橘
別讓太多的「理所當然」綁架你 照顧者請先照顧好自己
我國自古以來有關於孝道的名言佳句和文學作品不勝枚舉,幾千年前《詩經-蓼莪篇》中就有這麼一段話:「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中國人視親恩如同浩瀚宇宙般寬闊深遠,因而「百行孝為先」這樣的觀念,深深烙印在中華民族的基因裡頭,人們不分富貴貧賤總是想盡辦法,盡可能地讓至親獲得最高的生活品質,尤其侍奉高齡的父母親更是不遺餘力。孝親的觀念淵遠流傳,照顧家人為「理所當然」之責,但是,多數人忽略了過往傳統農村社會是由人口眾多的大家庭所組成,家裡發生什麼事多少有人手可以互相照應;現代家庭人口數單薄,一旦遇有家中成員需要長期照顧,難免會累壞了照顧者,因為漫長的時間性和「理所當然」這個單純的想法,反倒成為扼殺原初良善心意的一把利劍。照顧者彷若是拯救家庭的超人、強人,而散失個人空間形同為家庭的「公僕」,還常常是不支薪的這位成員,長期下來恐怕也難以負荷沉重的身心壓力。善待自己的身心黃太太照顧不良於行的婆婆已經6年,由於跟公婆住在一起,負責照顧生病長輩的責任自然而然地落在她的身上。婆婆生病的這幾年,親朋好友們的關心絡繹不絕,黃太太也總能適切的扮演好媳婦的這個角色,其表現之好可謂是百裡挑一無話可說,但是久而久之她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她自己也感覺到生活上始終提不起勁。平時先生忙於工作,小孩忙於課業,黃太太多年來獨立在家照顧婆婆,與外界的互動關係減少,和許多好友也斷了聯絡。有時候身體稍感不適,如感冒、頭暈等,也難有可以代為打理家務和照顧婆婆的人手,這看似無形的無解之題,卻是確確實實的影響著照顧者的身心狀態。不吝於尋求資源政府近來大力推動長照計畫,黃太太在家中使用電腦時,發現偶爾也會出現長照相關的宣傳短片,抱著好奇與姑且問問的心理,黃太太起身推著婆婆前往相關單位詢問。這才發現可以申請照顧服務的涵蓋層面已經不少,例如可以幫助婆婆的問題像是:協助沐浴及洗頭,陪同就醫,甚至也可以提供家務協助來清潔和洗滌主要活動區域,以及換洗衣物和備餐、陪伴服務,還有代購、代領或代送的服務。亦或者是臨時有事,也有半日和全日的居家喘息服務、日間照顧中心喘息服務、機構住宿式喘息服務、巷弄長照站臨托等可供選擇利用;黃太太得知這些服務內容後,心理如釋重負。保有自我的存在「如果有半天的休息時間,我可以做什麼?」黃太太腦海中忽然閃過這樣的一個問題,心裡也驚訝這樣的想法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因為這般的願望是如此奢侈、如此不實際。有了可以幫忙的照顧者,終於可以再次享有自我,可以再度規劃自己的生命節奏,她想到:「好久沒有跟好友小玲外出喝下午茶,好久沒有參與喜歡的社團活動,還有好多以前曾經熱愛的事物...」,在黃太太臉上終於泛起久違不見的笑容。除了作一位克盡己責的媳婦角色之外,難得的休閒時光讓黃太太有了舒緩長期照護壓力的出口,短暫外出充電時間可以再度回歸自我,「我」又能再度發光、發熱。黃太太諮詢回家後,跟黃先生分享這個訊息,黃先生也支持她和樂於見到這個為家庭帶來方便的服務。我們平日家庭生活中的日常器具和交通工具尚需保養,人更是需要寶貝了!家庭中責任感強烈的照顧者,通常在照亮別人之餘忘記照顧自己,而要健全家庭,照顧者其實最應該先照顧好自己,家庭始能更為完備。如果說「愛」就是「責任」,也務必使責任不會成為壓垮自己和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善用一切資源,無論是親洽諮詢或是撥打1966長照專線、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都是一個新的窗口、新的契機。睿智保持身心的最佳狀態為家庭永保安康的長久之計,因此適切休息平衡靈魂與身體,為最聰明的照顧者。本文轉載自《仁寶i照護》【關於更多照顧者的故事↘↘↘】。張曼娟:照顧者才懂的旅程「辛苦也幸福」。照顧者也會生病,別把自己當「超人」!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7-15 新聞.長期照護
長照真是好生意?居服單位暴增三倍搶人亂象多
長照2.0推動四年以來,經費增加十倍,負責實際提供服務的單位(B單位)數量超過目標值,並且以居家服務成長幅度達三倍最多,卻分布不均並傳出各種搶個案亂象。立法委員吳玉琴與台灣社會福利總盟今召開公聽會,在場團體指證歷歷,並呼籲中央趁選舉淡季檢討給付方式和資源分配,不過衛福部代表卻始終避談中央責任,雙方彷彿身在平行宇宙,沒有交集。吳玉琴委員辦公室指出,2017年起推動長照2.0,至今邁入第4年,經費已增加10倍多,長照B單位數量超出目標值3800多處。衛福部資料顯示,2017年到2020年四月,長照資源布建數快速成長,居家服務成長幅度高達189%,專業服務和喘息服務成長幅度也高達150%,家庭托顧成長115%、日間照護成長77%。老五老基金會執行長游麗裡指出,長照資源雖暴增但分布不均。以台中市和彰化縣為例,2019年台中市有148家機構,平均每家機構服務91案,佔該市老人數的4.83%,共服務13480人。但彰化縣只有25家機構,平均每家機構服務高達304案,共服務7589人,僅占該縣老人數的3.73%。台灣社區式長期照顧策略聯盟理事長黎世宏表示,各類服務單位中,以居家服務成長最多,因為居服據點設置成本最低,給付又高,每個案每年平均產值2.5萬,接到100個個案,一年就有250萬獲利。黎世宏表示,對服務單位來說,個案就代表財源,由於中央派案原則是以個案選擇為優先,許多B單位會免收自付額或祭出折扣以爭取個案,也會以鼓勵照服員「帶槍投靠」的方式來挖人。黎世宏說,甚至有地方民代成立B單位,直接要求長照服務資源包括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單位)給一定的案量,地方政府只好自行想方設法審查或阻擋,但礙於民代對於地方政策和經費的影響力,最後常擋不住。游麗裡表示,有些B單位會分潤給負責派案的A單位,創造「一條龍」,也看到有多個A單位和多個B單位都是同一個老闆,等於連鎖開業,無論如何交錯派案的,錢都滾不出自己的口袋。黎世宏表示,理論上市場競爭能為消費者帶來最好服務,但因長照資訊不透明、政府對於品質控管的失靈(四年才評鑑一次、地方稽核人力嚴重不足),現在已導致資源分配歪斜、大者恆大、劣幣逐良幣等惡果,不利於長照發展和品質提升。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主任葉建鑫表示,反觀失智症團體家屋,是越來越難做,因為設置和訓練成本都很高,給付和獲利卻很低,人員招募超困難,一年內離職者高達11位,等於訓練完就離職。面對民間團體訴說長照市場搶人亂象,呼籲中央在選舉淡季好好檢討給付方式和資源分配,衛福部次長薛瑞元卻避談中央責任。薛瑞元說,長照已經是受到管制的產業,未來政策方向絕不會走極端左派或右派,一定是找平衡點。至於資源布建,薛瑞元說這是地方政府的工作,希望地方有能力盤點現有資源,根據需求人口分佈來建置。薛瑞元反問在場團體說,「如果有帶槍投靠的狀況,請讓我知道,因為這代表地方沒有在管,負責派案的照管中心在幹什麼?」引起全場團體譁然,紛紛爭相表示,確實有此情況,因為派案原則以案主意願為優先。但薛瑞元說,原則是「考慮案主的意願」,不是「案主意願優先」。
-
2020-06-22 新聞.長期照護
外籍看護工難入境 長者失能照顧看這裡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出入境步調,萬一新聘外籍看護工受疫情影響無法入境,家中長輩照顧需求怎麼處理?勞動部表示,雇主可選擇承接在台等待轉換的外籍看護工;也可撥打1966長照專線或至各地長期照顧服務管理中心洽詢長照資源,協助家中照顧需求。勞動部說明,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若雇主新招募的外籍看護工因為疫情無法入境來臺工作,可選擇到各地的公立就業服務站,辦理承接在臺等待轉換的外籍看護工,以減少國外引進的等待時間,相關申請程序可撥打勞動部專線02-8995-6000洽詢。為了處理疫情期間,聘僱外籍看護工的失能者照顧需求問題,衛生福利部在109年3月30日訂定因應疫情照顧處理機制,符合長照需要等級2級以上的失能者,如果新聘僱的外籍看護工因疫情不能入境、原聘僱的外籍看護工返鄉暫時無法來臺,或是入境後需居家檢疫或隔離14天,已放寬可使用居家照顧、社區照顧等照顧服務;另如果原本已在家中服務的外籍看護工因故須居家隔離,為減少失能者家庭照顧壓力,也放寬得使用喘息服務等長照資源。勞動部表示,以上相關資訊都可至勞動部跨國勞動力權益維護網站查詢;如果有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需求,可撥打衛生福利部1966長照服務專線或至各地長期照顧服務管理中心洽詢相關長照服務資源及申請程序。
-
2020-05-10 橘世代.健康橘
我們都有病:媽媽妳是最美的光頭、你的爺爺不是你的爺爺
好不容易獲得幸福、在職場衝刺、背負家庭重擔時......生病了。《我們都有病》是由3位年輕癌友共同創辦的病友社群,一段段關於疾病的故事集結成書,透過病友與照顧者令人動容的真實分享,讓生病這件事變得不再這麼可怕:「不提倡正向樂觀的心靈雞湯,只聊真實又有病的人生」。「生病後的人生,可能會讓你感到痛,但也可能看到從沒預料到的風景。」【故事一:沒有晴天霹靂,哪來的鋼鐵勇氣(受訪者/鋼鐵晴「晴哥」)】她是鋼鐵晴,人稱晴哥,曾夢想成為全職媽媽,但天不從人願,短短幾年內,她就經歷了早產、腦瘤、乳癌、婚變等一連串生活災難,她的故事充滿刻苦,但晴哥卻活得比誰都像個「人生勝利組」。接踵而至的乳癌:媽媽妳是全天下最美的光頭2015 年,在女兒1 歲多時,晴哥發現她會經常「頭痛、耳鳴、腳麻」。本以為是因為高壓的育兒生活疲憊造成的不適,去醫院檢查後,竟在腦中發現7X7公分的腫瘤,診斷後決定進行「開顱手術」。事隔1年,漸從手術中復原體力的晴哥,竟然又被檢測出乳癌。有過醫病經驗的她,本以為會跟第1次治療一樣,手術成功、等待復原就結束了。沒想到,在第1次打完化療後,身體產生非常強烈的排斥,全身痙攣甚至顏面神經失調。「那陣子真的長得很像佛地魔,我全身的毛都掉光了,包括我的眉毛、頭髮。我那麼注重打扮,當時真的天天都覺得非常沮喪、難過,而且副作用又很嚴重。」強烈化療副作用帶來的不適,晴哥坦承,她也曾想過要放棄。直到有天寶貝女兒對著她說:「媽媽,就算妳是光頭,妳也是全天下最美的光頭。」女兒的話,喚醒了晴哥的母性本能─她當下覺得自己必須要學會更加堅強、更加獨立。「為了陪女兒更久,我一定要撐下去。」罹癌後乳房重建 她成了一名超模辣媽在女兒的陪伴和鼓勵下,晴哥順利熬過所有療程。但治療結束後,卻又出現了一項新的選擇題──是否要進行乳房重建?許多乳癌治療的過程中,必須切除乳房。因此在痊癒以後,乳房重建與否,會是許多乳癌病患共同的疑問。晴哥當時在一些乳癌病友社群爬文,想聽聽前輩們的意見。但她發現,每當年輕乳癌病友詢問起重建乳房的話題時,得到的經常不是建議,而是譴責。許多年紀較長的病友會說:「我最討厭有人和我提乳房重建。」「幹嘛這麼膚淺?妳是要命還是要奶?」「如果另一半因為妳沒有乳房而不愛妳,那分手也罷!」等各種負面回饋。由於從小就曾因為胸部被嘲笑過,晴哥最後還是選擇重建。重建後,有次晴哥在粉專上分享她的比基尼照,大秀罩杯升級後的「新身材」,竟意外引起媒體關注。除了被三立邀請穿著比基尼進行專訪外,又陸陸續續有多家媒體競相採訪她的故事。抗癌超模與抗癌勵志作家的誕生比基尼一照,讓晴哥的故事被大肆曝光,從此她在病友圈中多了一個封號:「抗癌超模」。如果到晴哥的粉專「鋼鐵晴/ 抗癌小跪婦」逛逛,一定會看到許多養眼美麗的比基尼照和生活照。她常常會和大家開玩笑說:「她的自信,來自於乳房重建後的這2粒。」這2粒,得來不易,建立在高昂的重建手術費和病友的眼光與社會壓力之上。但也因為晴哥當初勇敢做出會讓自己快樂的選擇,她最終鼓舞了許多年輕乳癌病患決定重建,她的故事也為許多病友癌友帶來勇氣與力量。最近,她還多了一個新的斜槓身分:「抗癌勵志作家」,新書名字叫做《沒有晴天霹靂,哪來的鋼鐵勇氣》。不再只是個守在家中凡事靠別人的太太 說到晴天霹靂,我們不禁想和她聊聊婚變一事,晴哥對此,並沒有著墨太多。但她說,在經歷了那麼多事情後,她意識到:過去那個夢想是當家庭主婦的她,似乎犧牲了自己的全部,在為了別人而活,不論是在感情上、家庭上,還是女兒。「有一天,我希望能完成女兒從小的願望:出國看雪。」「而且,是靠著我自己的力量。」聽著她溫柔卻堅定的語氣,我們知道,她不再是那位每天守在家中、凡事靠別人的太太了,她已經是位堅強走過重大苦難的「人生勝利組」。【故事2:化照顧者的經驗 為夢想的種子(受訪者:失智症爺爺照顧者/小花)】「你的爺爺不是你的爺爺」,當失智症降落在一個家庭。她是小花,任職於新創公司,做著時下最夯的數據分析工作。24 歲的她,另個身分是位照顧者─照顧患有失智症的爺爺。失智症的過程─你的爺爺不是你的爺爺原本爺爺的身體硬朗,雖然已經高齡93歲,仍可以打理生活。但漸漸的,爺爺開始忘記按洗衣機、忘記有沒有吃飯、忘記有沒有吃藥。原以為這些「忘記」,只是正常的老化現象,直到去年,爺爺一個人走上國道─成了新聞,上了媒體報導。小花全家因此被網路公審:「為什麼不看好老人?」帶爺爺就醫後,經過巴氏量表的檢測,醫生判定爺爺「輕度失智症」。失智,讓爺爺的時間靜止在約莫40年前,沒有手機、沒有網路,一碗陽春麵15元的年代。在過去,爺爺習慣走著固定路線撿發票回家。近幾年,因為電子發票的推廣,能撿的紙本發票變少了,但爺爺撿發票的習慣仍繼續著。由於失智症導致認知退化,漸漸的,爺爺撿回來的東西,也不再只是發票…。一般輕度失智症到中重度,最快也要1 到2 年,但爺爺退化的速度更快,經常性走失─到派出所尋人開始像跑自家後院…這並非小花家人想要的常態。他們曾經請過看護照顧,卻被爺爺打跑,因為爺爺認為看護是小偷。認知混淆,讓爺爺有時也會懷疑自家人偷竊,甚至產生攻擊行為…照顧者的身心理壓力,讓小花曾想過讓爺爺到安養中心獲得更完善的照顧,但看過的環境都不理想,就算有屬意的安養院,還有等待期的問題。在沒有合適的選擇下,由家人照顧是必然的選擇。孝順的小花自願協助父母照顧爺爺。但沒想到,被照顧者影響照顧者的情緒,遠遠超過她的預期。小花說,照顧家人的耐心,消磨速度比外人想像中的更快。善用網路與社會的資源,照顧者喘息服務因為察覺到自己身為照顧者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小花透過網路,尋找可以幫助到自己的資源,像是「當我們老在一起」的喘息照顧居家服務員。透過偶爾請人與自己分擔居家照護的重擔,儘管時間短暫,對心理壓力的舒緩,卻非常有幫助。小花發現,如果照顧者是年紀較長的父母輩,可能會因為對網路工具的陌生,不知道該如何尋求協助,只好繼續承擔身心的壓力。化照顧者的經驗為夢想的種子小花說,現在的她,已經不急於逃離照顧者的角色了,反而想著運用這段經驗,找到改善長照現況的契機。她希望未來可以將自己身為照顧者的經歷,結合數據分析,做一個和老人照顧相關的媒合平臺。但她還不清楚這個目標,將會怎麼進行,但她希望可以盡一份心力,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我們也很期待,小花心目中的照護平臺,在未來可以真的被創造與落實!不如平臺的名字,就叫做:「我們都需要喘息」吧!本文摘自《我們都有病》、布克文化2020/03/05出版【關於更多「家庭」大小事↘↘↘】。別對隔代教養貼標籤 小甜甜慶幸自己沒長歪。以「賦能」開創長照新模式 重拾被照顧者的生命意義。李佳蓉:給孩子想回家的理由,不要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深圳台商回饋鄉里 千片口罩贈新北泰山奇蹟之家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各地忙著籌措防疫物資,在深圳打拼20年的台商游淑燕,透過立法委員洪孟楷捐贈1000個口罩和50個環保側背袋,幫助新北市泰山區天主教主顧修女會「泰山奇蹟之家」抗疫。游淑燕表示,泰山是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希望能拋磚引玉,回饋鄉里。游淑燕指出,自己長時間在大陸深圳工作,目前身兼深圳台商會副會長,適逢肺炎疫情衝擊全球,台商協會2月時已捐贈了2.6萬套醫用防護服及33.5萬雙醫用手套,支援武漢、深圳等地的醫療人員。除了幫助大陸外,游淑燕也掛念著家鄉同胞;她表示,特別透過台商協會自國外購買了1000片口罩,希望捐贈給泰山的弱勢團體,在立委洪孟楷介紹下,今上午一同將物資送到「泰山奇蹟之家」。洪孟楷指出,游淑燕1997年創立游城集團,是專供全球嬰兒車、玩具知名品牌的布料大廠,近年更致力於功能性布料研發,這次接到游董事長請託,希望能將手邊1000個口罩,捐贈給家鄉泰山的弱勢團體,能一同做公益備感榮幸。洪孟楷表示,泰山奇蹟之家是服務社區長輩的關懷據點,平均每月服務350個家庭,提供居家服務、喘息服務、日間照顧、送餐服務,其中受照顧長者、工作人及志工,都需要口罩供應,雖然1000個口罩看似不多,但對捐贈者是份心意,對受贈者更是儲備必需品。奇蹟之家副主任歐陽怡安表示,奇蹟之家個案管理者近400人、日照中心56人、居家服務250人、送餐服務50人,主要服務範圍在泰山、五股,以口罩部分,照服員及居服員替換頻率較高,一天至少需要2片。歐陽怡安說,疫情開始以來,中央及地方政府皆有供應長照單位口罩,照服員及居服員一周可拿到14片,目前數量尚充足,但其他非長照、醫療單位的公益團體,因無法直接獲得政府資源,較缺乏抗疫物資,因此這次奇蹟之家獲贈的1000片口罩,也會捐助給泰山、五股地區的華山基金會及其他團體。
-
2020-04-11 橘世代.健康橘
張曼娟:「長照2.0應該留給更需要的人!」 沒想到,這真的不只是錢的問題...
「妳為什麼不去申請長照2.0?」母親的醫生問。那時的張曼娟,雖然因為照顧父母辭掉大學教職,但還有書的版稅、小學堂課程和演講的收入,她說:「我覺得資源應該留給更需要的人。」醫生說:「妳就很需要,媽媽也很需要啊!」那次看診,媽媽狀況很糟,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叫不出張曼娟的名字、連站立都覺得辛苦。後來張曼娟申請長照2.0的資源,經評估後,每周都有物理治療師和職能治療師到家裡幫母親上課。之前母親晚上睡不著、白天叫她起床就反問:「我起來做什麼?」張曼娟想找事情給媽媽做,防止她退化,「我又不會雜耍、什麼都不會」,讓張曼娟有著使不上力的挫折。職能治療師來了,帶著母親寫名字、下五子棋、玩十點半、堆疊疊樂、做拼貼,常常練習,失智狀況改善了。物理治療師帶媽媽運動,過去連站立都覺得辛苦,現在可以連做1小時的運動。母親每天都期待治療師來,生活就規律,慢慢上軌道了。「他們真的挽救了我們!我明白了醫生說的:『就是妳需要!』因為這不是錢的問題,是有沒有專業的帶領。」張曼娟成為照顧者後才深刻體會,照顧需要專業。不久後,她幫母親報名了社區「石頭湯社區關懷中心」的「音樂律動課」,遇到1位專業的老師,「媽媽的同學們」一開始上課時會大吵大鬧、打看護,幾周後完全投入,下雨颳風都歡喜來上課。「我『眼睜睜』看著這驚人的變化」張曼娟笑了。張曼娟發現,台灣常見老人照顧老人,高齡兒女照顧老齡父母,疲憊卻不敢言苦,因為總會有人說:「父母親照顧你那麼久都沒有抱怨,你現在只不過照顧他們3、5年而已就喊累。」面對這些充滿愧疚感的照顧者,張曼娟總對他們說:「你父母照顧你時2、30歲,你現在已經6、70歲了。」不少人因此辭掉工作,這些選擇離職的中年照顧者,正值專業傳承的年紀,離職不僅讓個人被迫放棄生活其他面向的成長,也是整個社會的損失。「政府已經在做了,但我深切覺得可以做更多」,走過照顧歷程、受過長照2.0協助,張曼娟體會到,照顧不該是單一照顧者、家庭或社區的責任,政府可以做更多:專業人力的培育、系統的建立,這都不是單一照顧者「有心」或「努力」可及。就像國家負起小孩的教育,政府也該在社會高齡化時扛起更多老人的安養責任。張曼娟想到的是10年之後,她也將逐漸老去,從照顧者變成被照顧者,她期待,當那天到來時,我們的國家,可以提供照顧者和被照顧者更好的支持系統。什麼是「長照2.0」這是政府為了因應高齡的台灣社會推出的政策。「長照1.0」建構了許多居家服務、社區服務的據點與資源,希望在外籍看護與機構外,提供更多項的照顧選擇,包括照顧服務、居家護理、復健服務、喘息服務、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營養餐飲和機構服務8項。「長照2.0」整合1.0分立的服務,讓使用者方便申請,並新增以下項目:失智照顧、原住民社區整合、小規模多機能、照顧者服務據點、社區預防照顧、預防╱延緩失能、延伸出院準備、居家醫療。 【張曼娟系列報導】。張曼娟:沒有一個時刻讓我覺得,此刻最好。張曼娟:人生很少有事情可以自己作主,生死大事自己作主,簡直太奢華、太幸福了!。張曼娟:照顧者才懂的旅程「辛苦也幸福」。「一間小屋與友為鄰」張曼娟:無子老後,不憂不懼留言就有機會獲得張曼娟最新力作「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立即參加:https://bit.ly/2V3qbtD 致照護者│填問卷抽好禮 照顧者才懂的旅程「辛苦也幸福」;我們希望透過這份問卷了解照護者的真實需求,在照顧這條路上你我不孤單!(提交問卷即可兌換贈品)立即填寫>>>https://bit.ly/2XZyFUs
-
2020-03-01 科別.骨科.復健
陪中風家人復健 態度很重要
家屬的錯誤陪伴 影響復健療效「我的家人中風了!」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常常看到家屬是抱持著以下幾種不同的態度:1. 放牛吃草,不聞不問只有在門診的第一天會看到孩子陪伴,之後漫長的復健過程中,孩子就不曾再露臉。每次看到的就是年老的父母親拄著拐杖,旁邊跟著每隔一段時間就更換的外勞,老人家臉上常見的是滿面愁容。來做復健時,只有感受到醫師、治療師和病友們的溫暖支持鼓勵,才會看到他們一絲靦腆的笑容,很令人不捨。2. 亦步亦趨,捧在手心家人中風後,家屬全心呵護,絲毫不敢放鬆。病人腳稍微抬起,立刻蹲下去幫他穿鞋;病人手一伸出,茶水立刻奉上。病人試著要站起來,他就死命地拉著肩膀,還可能不小心把病人給弄傷了!不僅是自己如此,也要求外勞要一樣做到,不可有任何閃失。這樣的病人通常進步最慢,復健療效也最有限。3. 耳提面命,緊迫盯人這樣的家屬通常個性很急,求好心切。第一天看診就會問:「他什麼時候才會好?」在復健治療時,總會在病人旁邊碎碎念:「趕快把手伸出去。」「趕快把腳抬高。」「人家都可以做到,你為什麼不行?」還抱怨治療師:「還在床上做復健?不能趕快讓他下來走嗎?!」看到病人做得滿臉通紅,一臉沮喪,醫療人員還得花很大的力氣,才能重建他的自信心。聽聽醫師怎麼說對於中風的家人,好的陪伴很重要,請你要做到下列幾項:● 急性期穩定後,黃金恢復期6個月到一年,一定要用心陪伴,努力復健。● 千萬不要一味要求病人趕快會走,基本功(軀幹穩定,平衡控制)最重要。萬一步態錯誤定了型,以後很難改,而且常常會引起後續關節疼痛的問題。● 日常生活(進食、刷牙洗臉、移位)鼓勵病人只要能力所及,盡量自己來。適當輔具的協助可以降低難度,讓病人重新找回獨立自主的能力,進而有成就感。建立自信很重要。● 在復健治療中,多結識其他病友與家屬,彼此分享經歷,互相支持鼓勵,看到別人走過的歷程,不致徬徨沮喪。● 神經恢復穩定時,並不代表病人的功能進步也就此打住。復健科醫師會協助病人在不同階段,透過評估,設定合理目標。記得多和醫師聯繫溝通。● 不要比較,不要碎碎念。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擁抱,一個微笑往往更有效。● 別忘了,你自己也是需要被支持的。必要時的喘息服務,讓你走得更遠哦!需要支援,可以聯絡各縣市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中風的病人家屬是復健醫療很重要的團隊夥伴。積極正向的態度,避免過與不及的對待方式,密切與復健醫療團隊的溝通都很重要。別忘了也要把自己照顧好,自己的「定」讓病人安心,適切的鼓勵讓病人有信心。從「臥→坐→站→走」 循序漸進做復健如我們所知,小嬰兒的動作發展「七坐八爬」,慢慢地扶著東西站起來,逐步鬆開手之後,邁開生命中的第一步,然後越來越穩,能跑能跳。患者其實就如同小嬰兒一樣,要先從躺到坐開始訓練,坐穩再開始練站姿,能站穩且適當重心位移後,行走也就有機會了。也就是說依程度從最差到最好為「臥→坐→站→走」漸進的階段。即使長者只能躺在床上,還是有許多復健運動可以開始做。當他發現自己雖然肢體動作受限,可是已經可以開始為未來的復原作準備,對他的心理上也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躺姿訓練-舉棍抬膝訓練目的:臥床期間,可開始啟動臀部、下肢肌力訓練、肩關節、髖關節與腰部的活動度和延展度。 (若無棍子,可用雨傘代替)
-
2020-02-02 新聞.長期照護
照顧者,你也需要被照顧!雙方「共好」 才能走下去
【乃菁醫師小教室】善用支持團體、喘息服務每回聽到照顧者忿忿的說:「等我倒下,看下一個誰來照顧。」這樣的話,都讓我好難過,感受到他們的精疲力竭,但也像是要用自己的生命來讓別人感受遺憾,卻忘了兩敗俱傷其實對大家都不好。從我的角度來看,有時候是照顧者被自己建構的世界框住了,只要真正卸下心防與其他家人好好溝通,就算有成見,還是有帶來改變的可能。我發現,認知症患者的家庭常出現兩種極端,一種是自照顧工作開始後就家庭破碎、分崩離析。另一種則是因為照護,家人反而緊密連結,感情更好。期望是前者少一點、後者愈來愈多,讓生病這件事成為一個讓家庭變得更好的契機。目前有許多單位都積極為照顧者提供支持團體,經常是免費參加,帶領照顧者做身心放鬆的活動,讓他們在平日辛勞的照顧負擔下能透透氣。照顧者們也要記得給自己一點放鬆的機會,搭配喘息服務,讓照顧服務人員來家中照顧患者,這樣就可以有幾個小時屬於自己的時間,就算是放鬆發呆都會很幫助。要記得,照顧者要健康,才有體力照顧生病的人;照顧者要先有好心情,才能讓被照顧的人快樂起來。認知症門診有個很有趣的現象:表面上看起來我們是在照顧患者,其實認知症患者要好,照顧者一定也要好。所以我們真正照顧的,往往不只是患者一人,更多時候是患者與照顧者,有時候甚至連全家人的狀況都要了解,只要有家庭問題就會影響全家人。在照顧這個疾病的過程中,我真切體會到「共好」的意義。只要家中有一個人不好,這個家庭就會有其他狀況出現。而我們覺得,認知症病人變傻、變笨了,其實並不全然如此。因為患者的腦袋判斷力、邏輯思考力的確有衰退,但與此同時,我們身而為「人」的動物性本能,卻開始增強,反而會對家庭氛圍異常敏感。患者常常會是所有家庭成員中,第一個對緊張情緒有所感受的人。依我淺見,這也是認知症照護和高血壓、高血糖這類生理現象監測門診最大的不同,我們不能只看數值,叮囑一下就結束了。我們必須透過觀察、談話然後發現問題,而且不能只看病人,還要注意照護者的狀態,往往會發現,照護者的問題比被照護者的問題更棘手。說到這種,浮現在我腦海的就是梁小姐。多年的音樂教育讓她保有獨特的優雅,每回都是她帶媽媽來看診,梁媽媽和她站在一起可說是氣質相近的姊妹花。幾回後我們熟了,我才知道梁小姐是家中最小的女兒,上面有哥哥嫂嫂,但未婚的她就跟國內眾多家庭一樣,好像大家很自然的認定未婚者就是承擔照顧責任的那個人。坦白說,梁媽媽不好照顧,她給家人的情緒壓力,長年下來只有多沒有少,已婚的兒子們可以逃離原生家庭,嫁進來的媳婦也能保持距離,只有梁小姐怎麼樣也離不開,而她又一直無法獲得家人足夠的支持。從她拍攝的手機影片中,我看到外貌看來優雅的梁媽媽,在家中的真實狀況原來是邋遢的,居住環境混亂不堪,卻不准女兒做任何改變。可想而知,長年下來她給女兒的壓力有多大。到後來,梁小姐的身體真的承擔不了,檢測出癌症跡象。即使在這樣的狀態下,她考慮的還是母親怎麼辦,因為其他手足是沒辦法接過去照顧的。當她診間和我談起化療期間母親的照護問題時,坐在一旁的梁媽媽突然冒出一句:「妳如果送我去住安養機構,我就會讓妳後悔莫及!」那語氣中的苛刻,著實讓我嚇了一跳。我這才體悟到,原來認知症可以把人改變成這個樣子;連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母女天性都可以磨蝕殆盡。梁小姐卻恍若未聞,淡淡的對我提起,母親在初次聽到她確診癌症時就已經發作過了。那時梁媽媽的第一次反應不是關心女兒,而是視她的病症會給自己添麻煩,甚至嚴厲的警告女兒:「妳如果讓我難過,我會讓妳更難過!」我知道梁小姐身心俱疲,但即使在這樣的狀態下,她還是硬撐著為母親將來打算。而我,更擔心的卻是她。因為過勞的她,似乎隱約把癌症視為終於可以逃離照護重擔的契機。當然清官難斷家務事,但我還是忍不住勸她好好照顧自己,該放手的就要放手。我不想放棄她,因為在她冷靜的外貌下,我看見的是一個多好的女兒,她對母親的愛比對自己的愛還要多,多到甚至忘了要照顧自己。我是患者的醫師,但我不能放棄照顧者,即使照顧者自己都想放棄自己。我希望我們一起找方法,共同度過難關,期望照顧者都能明白,沒有誰是應該被放棄的,每個人都值得被愛。
-
2020-01-15 新聞.長期照護
家有聘僱外勞不能用長照?衛福部:大錯特錯
不要再認為家中有聘僱外勞就不能使用長照2.0的服務了!衛福部長照司表示,家中聘僱外勞者,除了不能使用長照四包錢中的照顧服務,其餘服務都可以申請,僅專業服務的額度比一般人少,為30%,其餘服務申請的額度都比照符合資格的一般家庭。長照司簡任技正吳希文說,長照2.0擴大服務對象,也擴增服務項目,並廣布服務資源,擴大服務對象時,就已將家中有聘僱外勞者納入服務對象中,但大多民眾對於長照2.0的理解,仍停留在有聘僱外勞,就不能使用長照的觀念。根據勞動部統計,台灣目前約有25萬人使用外勞,吳希文說,有聘僱外勞並同時有使用長照服務者,107年約有2.8萬,108年1到11月約有4.9萬人,從比例來看,使用比例仍相對少,初步分析應該是民眾不瞭解有此服務。吳希文表示,長照2.0提供的四包錢服務,第一包錢照顧及專業服務、第二包錢交通接送、第三包錢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第四包錢喘息服務,僅有第一包錢的申請與一般符合長照申請資格者不同,其餘的申請方式以及額度都相同。吳希文解釋,第一包錢中,包含照顧服務以及專業服務,其中照顧服務,家中有聘僱外勞者,不得申請。主要是既然家中已有聘僱外勞,其工作內容與居服員的照顧內容相似,因此不再服務提供的範圍內。但是第一包錢中的專業服務,聘僱外勞者就能夠申請,但是申請的額度與一般符合長照申請資格者有所不同,僅有一般人的30%。目前可以申請長照服務者,失能等級為二到八級,每一個等級都有不同可申請的額度。吳希文說,一般第二級每個月可申請的額度為10020元,有聘僱外勞者就是10020元的30%,為3006元;專業服務的內容分為許多項目,若以復能而言,一個組合可做三次,每組費用4500元,若以失能等級二來舉例,雖然申請者每個月額度為3006元,但不限縮在一個月內使用完畢,可以跨月服務,若是在兩個月內做完,其額度就為6000元,民眾就無需額外付費。吳希文說,家中有聘僱外勞者並想使用長照服務,仍需要請照專至家中評估,通常可聘僱外勞的長輩,其失能狀況至少從第四等級起跳,因此能享有的服務額度也會提高,根據目前有聘僱外勞且有使用長照服務者分析,最多仍是以使用交通接送,以及專業服務為主,民眾若有任何需求都可以撥打1966詢問。表/聘僱外勞者申請專業服務額度失能等級 一般戶額度 聘僱外勞者額度二 10020元 3006元三 15460元 4638元四 18580元 5574元五 24100元 7230元六 28070元 8421元七 32090元 9627元八 36180元 10864元資料來源/衛福部長照司 製表/陳雨鑫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