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搜尋
口乾
共找到
407
筆 文章
-
-
2021-01-01 焦點.健康知識+
貧血要吃什麼?吃鐵劑還不夠,5大補血食材助改善
講到貧血,很多人第一個反應都是:「女生才會貧血。」或者是認為,這是不太嚴重的毛病,但你真的知道什麼是貧血嗎?在醫學上,貧血是指血液中紅血球數目(Red blood cell, RBC)、血色素(Hemoglobin, Hb)或平均血球容積(corpuscular volume, MCV)數值在正常值以下,一般大多以血色素Hb為初步評估標準,成年男性血色素低於12.0g∕dL、女性血色素低於11.0 g∕dL可稱為貧血。 輕度貧血日常無明顯表現 疲倦、失眠、掉髮都是常見症狀 中醫師辛重毅表示,一般貧血患者容易出現疲倦、失眠、掉髮、臉色蒼白或萎黃、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舌頭顏色淡且少血色、指甲顏色淡、眼睛下結膜比一般人蒼白等現象。 此外,貧血狀況嚴重時,也可能出現舌頭疼痛、舌頭發炎等狀況,有部分血液疾病患者會合併有肝脾腫大,缺鐵性貧血則可能出現手指甲呈凹陷的匙狀指或變平失去彎度。 但大部分輕度貧血患者,平日並不會有明顯症狀,有可能只是日常生活作息出現的些微改變,例如過去可以一下子爬3、5層樓,最近突然爬1、2層樓就會喘需要休息;或者走路走快一點時就會頭暈或喘促;或者蹲低站起等大幅度改變身體動作,會造成短暫的頭暈目眩等狀況。 女性、老人易產生缺鐵性貧血 中老年人應提防癌可能 中醫師莊雅惠指出,以較常見的缺鐵性貧血來說,女性在青春正盛的歲月裡,每個月都因「好朋友」來訪而失血,所以特別容易發生這種貧血;老年人隨著身體機能老化,造血與脾胃功能衰退,也有較高的機率出現貧血問題。 不過,中老年人在發現有貧血時,最好先鑑別診斷是否有大腸癌、胃癌造成出血的可能,以免延誤了治療。 治療貧血 依3種體質對症下藥 莊雅惠指出,中醫講求全人醫學,而人體血液的生成與心、肝、脾、腎都有關,所以治療「貧血」也要從整體來考量。一般來說,「貧血」患者常見的體質有以下幾種: 1、氣血虛弱:人體的血氣調和必須互為助力,才能到達全身各處完成供應養分並帶離廢物的作用。而有氣虛、血虛的人,氣血循環能力不佳,有些是先天體質本來就較虛弱,加上曾經生過重病,或是長時間過度疲勞累積所致,這類型的人體力較差,容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失眠多夢、頭暈目眩、臉色蒼白或暗沈、指甲顏色偏白且易斷裂、容易健忘,女性也容易乳房發育不良、月經量少或提早停經等。 2、脾胃虛弱:「脾胃者,氣血之母也」,中醫認為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顧得好,吸收能力強,才能產生足夠的氣血;相反地,如果脾胃虛弱,進而無法好好吸收能夠用於製造血液的營養成分,則人體的氣血就會匱乏,造成貧血病症。這類患者常有食慾不振、嗝氣、腹脹、噁心嘔吐、大便較軟或腹瀉等症狀。 3、陰虛燥熱:體內滋潤身體器官的津液不足,陽熱之氣相對偏旺,而產生燥熱的體質狀態。患者經常覺得身體發熱,容易有面部潮紅、口乾舌燥、手足心熱、急躁易怒、睡眠差且多夢、夜間流汗、大便乾硬、小便量少,女性月經提前、色澤鮮紅、量少或閉經、陰部乾燥、搔癢等症狀。 改善貧血症狀 6大類食物要多吃 人的血氣要足,才能有好氣色、好活力,對於鐵質缺乏引起的貧血,可以利用中醫「藥食同源」的原理,以吃得巧、吃得好來補血。可改善貧血的營養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蛋白質:紅血球的構成需要蛋白質,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有雞、牛、豬、羊、魚等肉類,以及蛋、奶及其製品、豆類及其製品等。 ◎鐵:鐵是製造血紅素的必要礦物質,含鐵量高的食物有動物肝臟、羊肉或牛肉等紅肉類,以及芝麻、桑椹、桂圓、黑棗、葡萄乾、胡蘿蔔、髮菜、金針、蓮藕、全穀類、紅糖、深綠色蔬菜等。 ◎維生素B12及B6、葉酸:骨髓母細胞的紅芽球在合成、分裂過程中,需要維生素B12及葉酸,才能順利製造出健康的紅血球;維生素B6則是生成血紅素所必要的酵素,也是紅血球造血時不可或缺的物質。 這些營養素可以經由廣泛攝取牛肝、豬肝、豬心等動物內臟,以及鮭魚、沙丁魚罐頭、牡蠣、奶類,和燕麥、核桃、柳橙、蘆筍、菠菜中取得。◎維生素C:人體吃下的鐵質,約僅1~2成可被腸道吸收,而維生素C有助於提升腸道對鐵質的吸收;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有芭樂、奇異果、草莓、荷蘭芹、花椰菜、高麗菜、油菜、青椒等。 用餐不要喝茶、咖啡 避免抑制鐵質吸收此外,飲食上還要注重均衡原則,且用餐時不要喝茶或咖啡,以免其中的鞣酸及多酚類物質抑制了鐵質的吸收;每天的蛋白質來源,最好有一半以上是容易為人體吸收且含有較多必需胺基酸的動物性蛋白質;葉酸是水溶性,不耐長時間加熱、儲存及加工,所以食物在烹煮時,盡量避免採取久燉或慢熬的方式,同時也要避免酗酒,以免造成葉酸缺乏。 傳統中藥材補血 詢問專業中醫後再使用此外,傳統中藥材中有助於補血、活血及行血的非常多,例如當歸、阿膠、熟地黃、雞血藤、白芍、何首烏、枸杞子、川芎;而黃耆、黨參、甘草等補氣藥,可以增強補血的效果;至於常用的補血方劑,則有四物湯、當歸補血湯、十全大補湯、歸脾湯等,有需要的人建議在諮詢中醫師後使用。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責任編輯/Mei
-
2020-12-3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寒流來襲 中醫師教民眾保暖抗寒秘訣
寒流來襲,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王嘉涵指出,冬至過後代表嚴冬來臨,一波波冷氣團來襲,將持續到1月底大寒後才會緩解,建議衣著穿著「背宜常暖」、「胸宜常護」,外出時應注意足部保暖,維持身體氣血暢通,才能面對凜冽氣候,遠離疾病。王嘉涵指出,禦寒穿著建議可在外套內多加件背心,以溫暖經絡、強化抵抗力。此外,任督二脈亦行走於脖子與頭部,抗寒時不可忽略;帽子與圍巾搭配使用,對體弱的長輩更顯重要。除了胸背之外,王嘉涵說,外出時應注意足部保暖,務必穿襪、穿包鞋;在家時也可使用溫水泡腳、按摩足底,或搭配中藥足浴包泡腳。藥師胡仁珍表示,中藥足浴包製作很簡單,用滷包棉布袋裝入艾葉三錢、桂枝三錢、乾薑兩錢、紅花兩錢,包好綁緊後,加上巴掌大的生薑拍打後加入1500至2000CC水熬煮20分鐘,再把藥汁用溫水調和至40度左右手掌可接受的溫度,裝入水桶或足浴機泡至小腿肚之上15分鐘,就可以溫熱下肢穴道,活絡氣血,溫暖全身。穿著之外,王嘉涵也給了飲食建議,他說,多數人喜歡天冷進補,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藥膳補養,如果正在感冒、喉嚨乾痛、傷口發炎、血糖血壓不穩定,還有兒童,都建議暫時不要進補。排除不能進補人士的其他人,如果進補後出現口乾舌燥、大便秘結、冒痘痘、夜難眠的情況,就表示溫補太過應立即停止。而正在坐月子的產婦,進補時要特別注意藥膳中酒的使用,建議不加酒一同烹煮,避免乳汁中含有酒精,影響到新生兒的腦部發育。王嘉涵提醒,小兒與年長長輩是身體較脆弱的族群,冬日照護必須更加小心。小兒保暖不需要過多厚重衣物,長輩與糖尿病人泡腳時,要特別注意溫度掌控,避免燙傷。胡仁珍也提醒,足浴過程中如果有頭暈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完成足浴也要趕緊擦乾雙足,穿上襪子保暖,才不會受風寒。
-
2020-12-25 新聞.健康知識+
冬天也會火氣大? 常吃薑母鴨、羊肉爐小心補過頭!醫警告「5種人」要忌口
立冬過了,天氣變冷,不少人早出晚歸,進而在寒冷的來碗薑母鴨或是羊肉爐,補補身子,不過怎麼一覺醒來,嘴巴裡破了好幾個洞,有時還有口腔異味,是火氣大嗎?但是天氣這麼冷,怎麼會 火氣大呢? 冬天也會火氣大 未適當調理反傷陰、傷氣 中醫科醫師黃中瑀指出,夏天是很容易火氣大的季節,但是冬天同樣也會有火氣大的現象。因為天氣冷、環境乾燥,乾冷時人體更需要大量水分、陰液的補充,此時若未能做適當的調理,反而容易有些傷陰、傷氣的現象,例如過度的補陽,就是其中之一。尤其現代人過度的夜生活,很容易耗傷陰氣,導致 陰氣、陰液虛損虧解,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口乾、嘴破、排便不順等,即是一般人常見、常說的「火氣大」現象;若又加上大量不適當的進補,補藥過度蘊助陽氣,就會使陰氣更為虛損、更容易虧解,身體更加不舒服。 冬天火氣大分3種型態 治療因症不同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冬天火氣大,可分成三種 形態:●第1型:胃火痰熱有些人覺得冬天要進補,但進補的補品大多是高熱量、燥熱的食材,過度進補的話,許多燥熱的食物囤積在腸胃裡,現代人忙碌的生活中,又常在夜間進補,使食物積滯不消。久積不消的結果,便出現化燥化熱現象,進而出現口臭、口氣重、口 乾、嘴破、便祕等症狀,也很容易長出膿皰型的痘痘;這類患者會一直想喝水,但一直無法解渴。●第2型:肝鬱化火現代人工作忙碌、壓力大,常情緒緊張、又常熬夜,造成肝鬱化火現象,容易口乾舌燥、口氣重,但卻不會想要喝水,很容易出現焦慮煩躁、失眠、多夢、輕微耳鳴、頭暈、頭痛,容易 長粉刺、青春痘;女性則容易月經不調、經期紊亂。 ●第3型:氣血不足冬天是養腎補腎的時節,有些人先天體質比較弱,因為冬天的契機循環原本就比較衰弱,氣血虛弱的結果,在陰陽相生的觀念上,陰液推動及陽氣溫煦現象會受影響,造成陽不生陰的現象,容易導致陰液無法在體內充分運輸。所以容易口乾舌燥、皮膚乾癢、臉色白、嘴唇乾,容易失眠、多夢、頭暈,有時自己覺得身體燥熱、卻手腳四肢冰冷;女性同樣容易月經週期不調,經血變得暗沈且量少。黃中瑀表示,冬天一樣會火氣大,在治療改善上,依火氣大的形態不同,會有不同的改善藥方。黃中瑀分享,例如胃火痰熱者,可用黃連解毒湯或溫膽湯加減,來進行調理;肝鬱化火者,要疏肝、瀉火,最簡單的藥方是加味逍遙散、龍膽瀉肝湯等;氣血不足的人,則要氣血涼補,可用八珍湯、歸脾湯加減等來調理。 愈補火氣愈大 進補前先確認體質 國人一直有補冬的觀念,尤其是生活忙碌壓力大、身體比較虛弱,或常感冒、身體不舒服者,愈喜歡進補。但黃中瑀強調,不論是藥燉排骨、薑母鴨、羊肉爐等,或是其他補品,用的幾乎都是燥熱食材,尤其薑屬於熱性食材,雖然能夠使身體溫暖,卻也容易使人虛火上升,導致更加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等症狀,這種補過頭的現象,反而容易使人體氣滯氣壅,甚至引起頭痛頭暈等。所以,補冬要適合每個人的體質,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小心愈補火氣愈大;最好先排除胃火痰熱、肝鬱化火、氣血不足等三種火氣大的形態之後,再考慮要不要進補,通常這三類火氣大者,進補是要另外設計的。 腸胃弱、外感的人 不適合進補有些人在吃完補品後不久,就開始覺得頭痛、頭暈,這時老一輩的人常會說是「補得太熱 了」,雖然過幾天就會好的多,但還是不舒服了 好幾天,尤其是有輕微感冒的人,這就是氣血壅滯的結果。通常愈是虛弱的人,愈覺得自己應該補一補,冬天氣溫下降,很容易有外感,有時輕微外感而不自知,只覺得冷、虛弱等,此時若再吃薑母鴨等補品,很容易引起氣血壅滯、火氣大等,不但使感冒變得更嚴重,還加上頭痛等各種不適症狀,讓人更不舒服。此外,也有不少吃補吃到拉肚子的人,因補品大多是高熱量的食材,所以很多人並不適合,常吃完後身體的火氣更大,黃中瑀提及,對於腸胃較弱的人來說,吃太多不容易消化,很容易腹脹或拉肚子,甚至還有人吃完補品隔天就發燒,這都是因為火氣太大的關係。延伸閱讀: 吃火鍋配酒竟致眼中風! 家醫科醫師曝「冷熱飲交叉飲用」下場 老是嘴破,小心是免疫力出問題! 避免口腔潰瘍變成癌,2週內未見好轉快就醫
-
2020-12-2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四物湯只適合女性?中醫師糾正:有這些症狀,男女都可服用
一般人認為四物湯只適用於女性,其實並非如此。台南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說,只要感覺疲倦,臉色、唇色略顯蒼白等血虛症狀,不論男女,都適合食用四物湯。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李啟光表示,每年11月至隔年1月,是進補的好時節,推薦可採用「何首烏藥膳包」進補,由何首烏、枸杞子、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生地、芍藥、川芎等多種藥材組成,適合闔家食用。李啟光指出,何首烏、枸杞子,具有滋補肝腎的作用,可益精明目、強健筋骨、烏髭髮;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等4種藥材組合的四君子湯,會讓人更有精神、對營養物質消化、吸收會更好。常見當歸、生地、芍藥、川芎等4種藥材組成的四物湯,是補血、活血基礎方。李啟光指出,一般人認為四物湯只適用於女性,但事實上,只要有易感疲倦,臉色、唇色略顯蒼白等血虛表現的人,不論男女都適合食用四物湯。進補時,須按照個人年齡、體質、身體狀態、生活環境,給予不同調養配方;若患有感冒、發燒、喉嚨痛、身體處在發炎反應時,建議不要進補。懷孕及適逢生理期女性朋友,應評估進補適當性;平時容易心煩氣躁、口乾舌燥、胃腸脹氣、消化不良、便祕、皮膚癢者,則須調整進補方式。李啟光提醒,若要冬令進補,須配合體質來選擇適合藥材,切勿自行胡亂服用,進補前最好諮詢合格中醫師或專業醫事人員,發揮冬令進補最好效果。
-
2020-12-2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四物湯只適合女性? 中醫師糾正錯誤觀念建議這樣進補
一般人普遍認為四物湯只適用於女性,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說。其實,只要有易感疲倦,臉色、唇色略顯蒼白等血虛症狀,不論男女,都適合用四物湯,很多人都被刻板印象扭曲錯誤觀念了。柳營奇美醫院今天舉行醫療記者會,中醫部醫師李啟光表示,每年11月至隔年1月,是進補好時節,他推薦院方自調「何首烏藥膳包」,含有何首烏、枸杞子、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生地、芍藥、川芎等多種藥材組成,除適合闔家,所有藥材更由醫院把關,安全更有保障。李啟光表示,進補時,須按照個人年齡、體質、身體狀態、生活環境,給予不同調養配方;若患有感冒、發燒、喉嚨痛、身體處在發炎反應時,建議不要進補。懷孕及適逢生理期女性朋友,應小心評估進補適當性。平時容易心煩氣躁、口乾舌燥、胃腸脹氣、消化不良、便秘、皮膚癢者,則須調整進補方式。李啟光說,何首烏、枸杞子,具滋補肝腎,可益精明目、強健筋骨、烏髭髮。其中,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等4種藥材組的四君子湯,讓人更有精神、對營養物質消化、吸收更好。另常見由當歸、生地、芍藥、川芎等4種藥材組成的四物湯,是補血、活血基礎方。一般民眾普遍認為四物湯只適用於女性,事實不然,只要是有著易感疲倦,臉色、唇色略顯蒼白等血虛表現的人,不論男女,都適合用四物湯。李啟光提醒,中藥是藥,若要冬令進補,須配合本身體質來選擇適合藥材,切勿聽信坊間非專業人士推薦,自行胡亂服用,特別是有特殊體質或患病民眾,進補前最好諮詢合格中醫師或專業醫事人員,發揮冬令進補最好效果。李啟光也提供何首烏雞湯粥食譜,相關中藥食材如下:材料︰中藥材(何首烏藥膳包)1包,帶骨雞塊腿300克,薑10克,白米200克,水2000 c.c.,米酒25 c.c.,鹽5克(1茶匙)作法︰1.電鍋內鍋裝2000c.c.水,再將中藥材、米、雞腿肉和薑片一同放入鍋中,並滴入少許米酒。2.電鍋外鍋放入700c.c.水(約3.5杯),待電鍋開關跳起,最後加入鹽(或鮮味粉)調味即可。
-
2020-12-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為什麼感冒只能拿三天份的藥?藥師破解常見迷思
在藥局執業中常常遇到領處方藥民眾抱怨「為何醫生只開3天藥給我?」、「醫生好小氣喔,只給三天藥。」、「繳那麼多健保費,一次只給3天藥。」許許多多對於「3天」的迷失。針對此迷失與疑問,特別在此稍加說明。民眾因身體不適就醫後,醫師會依病情的輕重緩急需求開立處方箋,民眾可持處方在醫療院所領藥,也可以憑處方自行選擇到住家附近的健保特約藥局領藥。處方箋又分為:一般處方箋醫療院所開給民眾的處方用藥,每次以3天為原則,假如因病情需要,醫師可以最高一次開7天的藥。而對慢性病人一次開給30日以內的用藥量。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依據健保署的規定,目前有100種疾病可以領取慢性處方箋,經醫師診治,適合長期服用相同藥品時,請醫師開立3個月的健保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假如是一般的感冒(90%以上感冒是由病毒引起,醫師會依症狀開給緩解不舒服的藥物,例如頭痛、喉嚨痛、輕微發燒、打噴嚏、流鼻水等,都會給症狀治療。通常服藥2至3天就可以改善,症狀解除後,其餘就靠多休息、不熬夜、適量補充水分及營養物質、適量補充維他命C,身體的免疫機制自然會去修護而達到痊癒,因此只須開給三天藥。當然,在還沒痊癒之前,盡量別跑到人潮多或擁擠的公共場所(尤其是醫院),以免再次被他人傳染。假使3天藥服完還有一些小症狀,也可再回診讓醫師評估是否再開藥。假如是一般腸胃炎,也只需要症狀治療,補充水分及微量元素電解質,重要的是民眾本身飲食要清淡,別再讓胃腸增加負擔才是王道。這就是為何只開3天藥的原因,很多疾病好轉、症狀改善以後並不需要一直服用藥物。尤其是治療感冒流鼻水跟過敏的藥物,會用到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例如cyproheptadine、dimenhydrinate、chlorpheniramine),可能會有嗜睡、倦怠、口乾、便秘、尿滯留、心跳加速等等副作用產生,要注意不可開車或操作機器以免危險,甚至老年人很多都有攝護腺問題,可能導致排尿困難,進而併發嚴重泌尿道問題,更可能導致血壓不穩定,故不宜給太多天藥物。民眾平時應提昇自我照護能力,除了平時配合飲食、運動調節之外,適當的營養物質補充是需要的。平時也要養成與藥師做朋友的習慣,有病看醫師、不管中藥西藥、用藥問藥師,減少藥物濫用,過期藥品不隨便丟,全民一起愛地球。文章提供/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2020-12-13 科別.精神.身心
觀察症狀 單一或多重 避免逛遍各科治不好
現代人壓力大,自律神經失調成為文明病,澄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守正說,有不明原因的暈眩、不定期心悸、呼吸不順、失眠、全身痠痛,或口乾、眼乾、皮膚乾,而且不管怎麼跑醫院都治不好,只要同時擁有上述一至兩種症狀,就可初步自我評估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當多重症狀出現,可進行自律神經檢查。葉守正說,因為所有器官的運作都是由自律神經管轄,一旦自律神經出問題,臨床症狀從頭到腳、五花八門,非常多自律神經失調的民眾,會在各大醫院的心臟科、內科、胸腔科、家醫科巡迴一次,平均換十多位醫師,花一年以上重覆折騰,仍難被確診病因。葉守正建議,懷疑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問題的民眾,若出現的是多重症狀,如同時有心悸、腸躁症等問題,可直接到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進行自律神經檢查;反之僅是單一症狀,可先赴該科別檢查,排除可能的相關疾病,仍找不出疾病原因,再到神經科做自律神經檢查。舉例來說,民眾僅有心悸問題,可先赴心臟內科,當做完相關檢查,並排除可能性之後,由醫師專業判斷是否需轉診至神經科做自律神經相關檢查,病人也可以主動問醫師之後可去哪個科別求診,就可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醫院逛不停。心率變異分析技術,非侵入檢測、健保給付。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勳安說,自律神經檢查中準確度最高的是「心率變異分析技術」(HRV),採集身體微弱心電訊號,以頻譜分析方式解析出自律神經等數項指數,是目前非侵入式檢測自律神經變化的簡便工具,目前國內健保也給付,無需自掏腰包。皮膚交感神經反應、全身出汗檢查及微神經圖也是常用的自律神經檢測方法。張勳安說,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疾病,而是症候群,矯正作息可改善,藉由有氧瑜伽、心靈諮詢紓緩壓力;多接觸負離子較多的自然環境;食物攝取方面,可多吃蓮子、香蕉等安神食物。多數不需藥物介入,僅1%需專門藥物控制。張勳安也提及,自律神經失調民眾最關心是否需藥物介入,他強調,99%需要服藥的患者,服用的其實是原本就有的慢性病藥物,「只要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控制好,自律神經失調就會解決。」,但仍有1%的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或姿勢性低血壓者,需透過交感神經專門藥物控制。張勳安坦言,該藥物確實會產生心跳加速副作用,雖藥物是主流常規治療,但當常規治療反應不好時,非侵入性腦刺激術是目前輔助治療新趨勢。近年無副作用的非藥物電磁治療興起,電流、磁波治療可刺激大腦神經元,幫助大腦神經細胞恢復原有的活性。近年電磁治療興起,刺激大腦神經細胞。張勳安分享,電磁治療中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運用極低的「微安培」安全電流量刺激大腦,改變大腦異常的腦電波,促使大腦分泌「焦慮」、「憂鬱」、「失眠」、「疼痛」等疾病有關的激素和神經傳導物質,幫助大腦慢慢地回復自然的放電狀態。不僅可迅速降低壓力激素的分泌,改善生理信號,如心率、血壓、肌肉緊張度、皮電、皮溫,有效控制緊張焦慮抑鬱,調節情緒狀態,也能改善異常腦電波,讓大腦回歸到正常的狀態,改善腦功能,因自律神經失調導致失眠、憂鬱、焦慮、疼痛都可使用。另外,經顱磁刺激療法也可能成為明日之星,根據國內外研究與臨床經驗,經顱磁刺激療法對於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等身心相關問題也有不錯療效。衛福部食藥署已核准用於治療嚴重型憂鬱症,因自律神經失調產生嚴重型憂鬱症民眾就有機會使用,但健保尚未給付,需自費治療。
-
2020-12-06 醫療.自體免疫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硬皮症患者面無表情 想笑卻笑不出來
自體免疫疾病是國內十大重大傷病第3名,包含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硬皮症、皮肌炎、紅斑性狼瘡等,全台病人超過12萬名。>>延伸閱讀/認識失控的肺纖維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關節會變形,甚至可能失能;硬皮症病人皮膚會變硬、面無表情;乾燥症病人容易眼乾口乾;皮肌炎病人肌肉會發炎、無力;紅斑性狼瘡病人關節會疼痛、皮膚出現斑疹。不過,這些病人都存在著一種「共病」風險,就是肺纖維化。硬皮症:開口說話,臉皮像拉橡皮筋,檢查發現肺功能只剩70%。「別人是飯後一根菸,我是飯後一根牙籤。」罹患硬皮症超過十年,幽默風趣的林炳煌,面無表情地分享飯後雜談。他說每次吃完三餐,總得用牙籤清理卡在牙齒與臉皮之間的菜渣,這樣的不方便,變得不愛外食與朋友聚餐。由於皮膚僵硬,使得臉部面無表情,肌肉硬的像鐵鎚。林炳煌說,「有時即使想笑也笑不出來。」步入中年之後,五官逐漸產生變化,嘴巴變小、鼻子越來越尖,嘴唇變薄,每每想用手接東西時,因為手掌伸不直、無法施力,都得併用雙手。隨著天氣變冷,皮膚乾燥僵硬,「每次說話,臉的皮膚就像在拉橡皮筋」,變得愈來愈不愛說話。今年63歲的林炳煌,十多年前因全身莫名水腫,四處求醫。曾誤以為癌症,做遍了全身檢查卻沒有獲得任何結果。直到最後一項免疫系統檢查結果出爐,確診罹患硬皮症。當下,又聽到另一項噩耗。因免疫系統的失控開始攻擊自身的內臟器官,肺部首當其衝,造成肺纖維化,當時肺功能僅剩下70%,走路容易喘也容易疲累,一累說話就會沒聲音,伴隨著乾咳。林炳煌說,現階段就專心治療硬皮症,規律用藥,連帶也能控制肺纖維化,配合定期的肺功能檢測追蹤,避免病情惡化。人生曾經一度黑白,失去工作、房子與車子的林炳煌,罹病後依然樂觀。為了找出自我的人生狀態開始學習看相、卜卦命理。他說,自己這樣走了一遭後認清現實,想要助人,透過替人免費看面相、卜卦引導他人人生方向,偶爾上課教人命理,積極面對生活。紅斑性狼瘡:18歲摘除脾臟、23歲確診。不間斷服藥,病情穩定控制。今年55歲的李湘君是兩名孩子的媽,也是紅斑性狼瘡病友。18歲那年,下肢突然出現莫名的瘀青,以為是不小心撞傷,隔沒多久瘀青又再出現,卻不會痛。直到有一天,因齲齒至牙醫診所治療,異常的出血雖讓她感到不對勁,卻也不以為意。後來,因頭皮冒出血絲就診,血液檢查發現,血小板數值異常低下。李湘君說,「當時醫師建議摘除脾臟,年紀小的我不懂事,也不覺得有什麼不一樣,但問題根本沒有解決。」原以為沒了脾臟,血小板就會恢復正常,未料好景不常。23歲那年,因連續兩周的低燒不退再度就醫,確診罹患紅斑性狼瘡,開始使用類固醇治療。回想治療初期,李湘君說,「一天要吃六顆藥,感覺每天都在吃毒藥」,曾經非常灰心。藥物副作用的影響,開始出現後遺症,不僅體態變形、臉部發圓,更引發水牛肩、月亮臉,也容易感到疲憊,由於不能曬太陽,無法經常外出。所幸後來結婚,身邊有了丈夫的陪伴與支持,兩人有了新的期待,希望能擁有小孩,迎接新生命。為了控制病情準備受孕,李湘君積極接受治療,一有新藥物就去嘗試,配合醫囑不間斷用藥,穩定控制。經過兩年後,終於在28歲懷孕生下寶寶。李湘君說,先前透過定期追蹤已發現疾病侵犯腎臟,目前十分擔心肺部健康,為了避免肺纖維化,已定期做肺功能檢查。目前病情穩定控制,李湘君分享秘訣正是定時定量吃藥。由於身邊不少病友會自行減少藥量或停藥,提醒病友們「千萬不要自己當醫師,以免病情急速惡化。」→延伸閱讀:元氣百科 肺纖維化【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0-12-0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還沒發生就該保養!90歲老教授養腎法預防攝護腺肥大
在我的中醫診所裡,常常有年紀大的老伯伯跑來看診,一開始都說是因為睡不好。大家一定覺得睡不好可能跟心神不寧、用腦過度等有關,其實,老伯伯真正的問題在於腎虛。睡不好、跑廁所,就是不願承認腎氣不足。偏偏男人只要聽到腎虛,無論年紀多大,都很緊張,還會反駁「不可能,我還很勇哩!」我記得當朋友帶著她七十歲的爸爸來看診時,神情憂慮加上黑眼圈,倦容十足的說,睡眠不好,總是覺得很累無力,還會一直跑廁所,害他都不敢喝水,因此覺得口乾舌燥火氣大。問診把脈後,我告訴他,因為腎氣不足,影響到泌尿器官及膀胱的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起初老先生還不承認,於是我一一問他:半夜都要爬起來尿尿兩次以上,尿尿時總覺得尿不乾淨?想要尿尿的時候,總要等一、兩分鐘才尿得出來?現在尿尿是不是無法噴很遠,變得又細又弱,還會滴尿?是不是有腰痠、怕冷、四肢冰冷的狀況?老先生的狀況就是腎氣虧虛的一種,這就是攝護腺肥大。在台灣六十歲以上的男人,一半以上都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再加上牽扯到「那話兒」的事,男人都不太願意承認,總覺得有失雄風,總要到嚴重症狀出現,影響生活時才會求助醫師。現在十個男人上門來看診,有九個都有這個毛病,在中醫來說,攝護腺肥大症屬「癃閉」的範疇,主要是因為年老腎氣衰,影響開闔,該開不開,輕則小便不利、點滴短少稱之為「癃」;若小便閉塞,尿不出來,病熱急症稱之為「閉」。兩者都是排尿困難,但輕重程度不同。攝護腺肥大還沒發生時,就該進行保養。其實攝護腺肥大的問題,男人早該在未發生時,就要進行預防及保養。我在讀中醫實習時,曾跟著一位老教授看診學習,我發現教授走路很快,手腳很靈活,看得出「腎氣十足」,尤其,看診時間兩小時不用中斷去洗手間,完全沒有老人家的樣子。大家好奇一問,老教授果然有一套「攝護腺保養祕方」,延年益壽,維持青春。老教授的「攝護腺保養祕方」:● 洗澡時,利用蓮蓬頭的強力水柱沖下體,從陰囊的根部、會陰到肛門口之間,冷熱水交替,達到紓活血流的作用。● 按摩,蹲下來,手掌從陰囊部位先輕按壓睪丸,若感覺有些痠脹則要稍加使力揉散,之後從腹股溝到會陰部,以打圈圈的方式按壓,將筋結或痠脹揉開,力道由自己感受,天天做,慢慢進步,不要一下子太過強力,反而傷了陰囊。● 泡澡或坐浴,以促進血液循環,來達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這點不只對攝護腺好,對全身都很好。● 規律早睡的生活作息、不憋尿,房事不可過於頻繁、也不必完全禁欲、避免久坐姿勢、不穿太緊的褲子,以免壓迫到攝護腺等。● 飲食方面要減少冰冷、辛辣、含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可多吃南瓜子、堅果類,或茄紅素的蔬果,例如番茄,有助於攝護腺的保健。九十歲的老教授從年輕就開始天天做這幾個養身法,效果非常驚人,從那時候開始,同期男醫師也都開始跟著這麼做,看來男人追求腎好,跟女人追求容貌一樣重要。腎經養生法╱按摩適合按摩腎經的時間為每日下午五到七點,一次按摩以十分鐘為佳。胸腹部的穴位穴位:可手握空拳,沿著身體中央線,從胸口到肚臍上,來回揉推。功效:強化腎經運行。關元穴穴位:在肚臍直下3寸,約四指幅寬處。功效:關元穴可收斂、閉藏元神之處,被視為「人的第二個心臟」,可幫助調氣。補腎好食材常吃黑色食物 養出好腎補腎食材首選第一便是黑色食物,中醫認為,色黑者入腎,黑色屬水,水走腎,想要補腎可多吃黑色食物。黑芝麻具有補肝腎、潤五臟,補充腎氣、填腦髓的作用。男人吃更好,因為含有鎂,能夠增強精子活力。黑木耳補氣、生血、滋潤,對貧血、便祕,腰痠腿軟的人非常有幫助。栗子腎之果,治腎虛,腰腿無力,補腎益腰,健脾養胃, 強筋活血。紫米紫米具有滋陰補腎、益氣活血的功效。黑豆具有補腎益陰、健脾利溼、除熱解毒之效,可以養血明目,補虛烏髮;尤其針對腎陰虛特別有效。
-
2020-12-03 科別.牙科
沒刷牙吃早餐,等同每天吃進10公克大便!牙醫:3個關於口腔你不知道的秘密
沒刷牙吃早餐,等同吃進十公克的糞便人在睡眠期間,負責放鬆的副交感神經會處於活絡的優位狀態,造成口腔唾液分泌量減少。所以如果睡覺的時候嘴巴打開,就更容易口乾舌燥。之前還曾經流行過將膠帶貼在嘴上,以確保睡眠時嘴唇能保持閉合的方法。但是白天就不一樣了,若一直張著嘴巴,口水就會多到流出來,這是因為換成負責活動的交感神經處於優勢的關係,透過增加唾液的分泌,讓口腔內保持濕潤。也就是說,身體會在必要的時候出現必要的反應。假設睡著時唾液還在不斷分泌,積在口腔內就會被嗆到,因此副交感神經才會抑制唾液的生成,跟嘴巴張不張開沒有關係。如果說睡覺時口腔乾燥是必要的機制,那麼與其努力防止口渴,不如思考在口渴的狀況下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口腔乾燥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口腔中的沖洗作用會降低,造成細菌肆意增殖。根據研究,每天晚上睡覺當中,細菌增殖的量大約會達到等同於十公克糞便的細菌量。不刷牙就直接吃早餐的人,相當於吃進了十公克的糞便。前面章節提過,細菌和人體是相互共生的關係,但在乾燥環境下不斷增殖的大多是壞菌。這些壞菌會助長胃部虛弱的問題,並隨著食物一起進入胃後,再直接抵達腸道,造成腸道菌叢平衡的惡化。若腸道菌叢平衡被打亂,就會導致免疫力下降,血清素分泌異常。早期社會因為精緻或加工技術較少,每天的飲食中多半混合一些較硬的食物,可以藉由咀嚼清除堆積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牙菌斑停留在牙齒表面時間越長,惡化程度就越高,因此需要反覆清除。但是反觀現代的飲食習慣,幾乎都是柔軟、不需要費力咀嚼的食物,不僅沒辦法清除牙菌斑,反而還助長牙菌斑堆積,完全無法達到口腔自淨作用。養成飯前飯後刷牙的習慣建議大家不論早午晚餐,最好都在吃飯前,先刷牙去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白天因為工作與學校帶來的壓力,我們的唾液會在交感神經的作用下變得黏稠,造成唾液的細菌沖洗作用降低,使細菌增殖。而到了傍晚,一整天又是喝咖啡又是吃巧克力,在飲食中累積的汙垢也會大量附著在牙齒上,這點從我每天下午看診的經驗中完全得到證實。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突然吃晚餐,大量的細菌就會跟著一起被吃下肚。因此,建議在吃飯前先稍微刷個牙,只靠漱口的話,沒辦法將堆積了一段時間的牙菌斑清除。不乾淨的口腔,讓你離癌症更近!在過去的認知中,便秘容易導致大腸癌,因此建議大量攝取膳食纖維。但最近卻在多數大腸癌患者的腸道內發現「具核梭桿菌」,是一種時常存在口腔中的菌種。因為沒有保持口腔清潔,導致口腔內的細菌進入腸道,大幅提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我在得知這個事實的瞬間非常震驚。如果能更輕鬆做好口腔保健就好了,只要將牙齒間的大量具核梭桿菌確實清除乾淨,就可以降低得到大腸癌的機率。在這裡強烈建議大家,必須使用牙線保持口腔清潔。很多人認為用牙線很麻煩,但就算是以「今天只清理上顎右半部,明天清理下顎左半部」,或是「深處的牙齒每天用牙線,前端的牙齒偶爾用牙線就好」的分段方式也沒關係,請開始使用牙線吧!這是養成口腔保健習慣的第一步。「只要用牙線,牙齦就會出血」說這句話的人,並非使用牙線傷到了牙齦流血,而是因為牙齦中已經有發炎症狀,血管的滲透性急遽提高,隨時處於充血狀態,才會受到牙線稍微刺激一下就出血。使用牙線不要太大力,以免將牙線深入到牙齒之間時感到疼痛。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牙齦,被稱為「牙間乳頭」,對刺激的承受度較弱。若用力將牙線擠入牙齦中,可能會造成牙齦腫脹。因此,在使用牙線深入齒縫間清潔的時候要小心。注意,使用包覆蠟膜的牙線輕輕滑過齒間,就不致於造成出血。刷牙也是,稍微在牙刷上施加一點點的力道就好。有些人覺得不使勁刷沒辦法將牙齒刷乾淨,但刷牙其實不是刷地板,而是像掃地般將髒汙去除乾淨。只要用正確的方式使用牙刷,就能將髒汙清除乾淨。牙刷推薦選擇小刷頭、軟毛的款式,較容易在口腔中移動,而且即使用力也不會造成口腔受傷。若習慣的話,使用電動牙刷也無妨,我也是使用電動牙刷來潔牙。牙刷若以五隻手指緊緊握住很難靈活移動,因此如同握筆一般,用兩隻手指拿著就好。刷的時候力道很輕,即使是柔軟刷頭的刷毛尖端也不會彎曲。每次講到這個話題,大家都對刷牙力道這點感到震驚。但是,透過齒垢染色劑驗證,的確可以清楚看到牙垢轉眼間被清除乾淨。反而是使勁用力刷的情況,會因為牙刷尖端被壓平,變成只是拂過牙齒,無法將髒汙掃掉,也會傷到牙齒的琺瑯質。如果是牙齦比牙齒更凸出的人,很容易因為刷牙太大力導致牙齦受損,造成牙齦萎縮或敏感性牙齒等症狀。此外,也請確實清潔舌頭。造成口臭的原因,有25%是舌頭沒有清潔乾淨。舌頭是由肌肉組成的塊狀物,在靈活活動時是不會長苔蘚的。但是換句話說,若舌頭不動(說話減少或老化狀態),就會增加舌苔附著的機會。再加上乾燥或低營養的狀態,造成舌乳頭的皺褶加深,髒汙就更容易停留在舌頭上,導致細菌增殖、舌苔附著等結果,最後引發口臭。我指導患者們用這套方式刷牙之後,許多人在這幾年之中再也沒有過一顆蛀牙。比起花時間刷牙造成的壓力,讓口腔長期處於細菌容易繁殖的環境下造成的影響才更令人擔心。整頓口腔菌叢的刷牙方式①用拿筷子的方式握牙刷。②用刷毛尖端不會彎曲的力道,輕柔地在牙齒表面以一次移動2mm左右的小幅度刷牙。③沿著牙齒圓弧以左右→斜角→上下的方式,每面來回刷10次,將髒汙徹底清除乾淨。④刷到1/4左右時,用衛生紙將牙刷毛間的髒汙擦乾淨之後再繼續刷。書籍介紹書名: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作者:小垣佑一郎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20/10/15作者簡介/小垣佑一郎「草加家庭牙醫‧矯正牙醫診所」院長。13年的臨床經驗,看過25000名以上的患者。自從太太因不明原因病倒後,度過9年與病魔抗戰的生活。9年來帶著太太訪遍超過100間的醫院,用過30種以上的處方箋、5500顆以上的藥物還是無法治好的疾病,卻在執行「正確分子療法」後僅僅7天,旋即恢復健康的狀態。在這之後,致力將新營養療法及分子療法導入牙科診療中,並發現口腔內的症狀與全身狀態相關聯。如今,在平均一個月要拔掉110萬顆牙齒的牙科現狀中,他的診所一年只拔10顆牙齒。延伸閱讀: 從此不生病!跟日本名醫學「讓內臟變年輕」10法則
-
2020-12-01 新聞.用藥停看聽
綜合感冒藥吃多恐傷肝!專家分析四大類感冒藥成分
● 感冒藥吃多了恐傷肝● 綜合感冒藥吃太多,當心增加副作用的風險● 綜合感冒藥主要是緩解症狀,不能預防感冒秋冬時節,感冒掛病號的民眾增多。有些民眾習慣自行到藥局購買綜合感冒藥,卻忽略了許多用藥的注意事項,藥師提醒,有些綜合感冒藥吃多了恐傷肝,或是止咳劑太強反而造成肺炎,不可不慎。衛福部食藥署列出四大類感冒藥注意事項:一、鎮痛解熱劑:常見成分為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及非類固醇消炎藥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等,一般成人一天攝取乙醯胺酚最高劑量為4000毫克,使用過量可能會造成肝毒性,引發藥物性肝炎,甚至會導致急性肝衰竭或猛爆性肝炎。二、抗組織胺劑:常見成分第一代抗組織胺,用於緩解打噴嚏及流鼻水,常見副作用如嗜睡、口乾等,因此服用後應避免開車、騎車,操作危險器械或從事警覺性的工作。三、止咳祛痰劑:常見成分有右旋美索芬(Dextromethorphan)、可待因,作用是抑制中樞或周邊的咳嗽反射神經,來降低咳嗽發作頻率和強度,改善咳嗽的症狀。應特別注意若成分含有可待因,未滿12歲兒童及孕婦,須經醫師處方才可使用。四、解鼻充血劑:常會添加麻黃素類(Ephedrine)藥品成分讓血管收縮,以緩解鼻塞症狀,副作用可能會有躁動、心跳較快、失眠等。發燒最好不要自行買藥吃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綜合感冒藥多為複方,成分都各添加一些。提醒若是發燒,最好不要自行買藥服用,例如細菌性感染導致扁桃腺化膿等,若僅是退燒,根本病因未解決,恐導致更嚴重併發症。推薦特定藥並非人人適用林應然表示,若有症狀還是盡快就醫較好,醫師可協助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並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如果非不得已必須到藥房購買成藥或是指示藥救急,一定要向藥師諮詢適合的藥物以及用藥方式,千萬不可以隨意依據症狀購買。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說,許多人因為親友推薦,選購某些特定的感冒藥,並非都適用,且可能產生不良後果。例如許多人咳嗽會購買止咳劑,但咳嗽有時是要將痰排出,若使用含可待因等太強的止咳劑,容易造成痰不易排出,進而引發細菌性肺炎。也有些人因為過敏而咳嗽,則需要含抗過敏成分的止咳劑才能對症下藥。飲料配藥 可能提高不良反應沈采穎也提醒,有些食物、飲料會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例如:果汁可能會影響藥物吸收,進而導致藥物使用過量,或是含咖啡因的飲品及酒精,則可能提高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和增強藥品毒性,因此吃藥配白開水最好。食藥署提醒,綜合感冒藥主要作用是緩解症狀,不能預防感冒,服用過多的藥品,反而會增加副作用的風險。一般成人建議每隔四至六小時服用一次,且24小時不可服用超過4次;若是兒童或正在服用其他藥物或患有肝、腎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的病人,服用藥品前最好先諮詢醫師或藥師。若是使用藥物後二至三天症狀都沒有改善,就應該盡快就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
2020-11-30 新聞.健康知識+
天氣寒冷肌肉特別容易痠痛?醫師教你2大預防措施
天氣寒冷會讓肌肉痛?日本整形外科、美容外科醫師桐生有紀表示,冬天時如果氣溫降低,血管就會為了防止體溫下降而收縮,血液循環也會變得不佳,引起身體各個部位的疼痛。肌肉太僵硬 也容易肌肉疼痛桐生有紀也指出,肌肉太僵硬壓迫到末梢神經也是引發疼痛的原因之一。特別是早晨肌肉溫度還沒上升時,經常會有血液循環不佳的狀況,必須進行伸展運動。做伸展運動時,要在不會感到疼痛的前提下,慢慢呼吸,同時伸展背部、肩膀、手臂、膝蓋和大腿內側,大約伸展30秒比較好。肌肉量太少 更容易肌肉、關節痛桐生有紀強調,肌肉量較少的人更容易發生肌肉或關節疼痛。脂肪會散發熱量並使身體冷卻,肌肉則具有產生熱量的能力。透過鍛煉背部和大腿大片的肌肉,就能讓身體和肌肉變得不容易受寒。至於讓民眾很煩惱的腰痛,鍛鍊支撐骨骼和關節內部的肌肉,就會有非常顯著的改善效果,訓練支撐上半身的腹橫筋則是減輕腰痛的關鍵。桐生有紀建議,訓練的方法為,身體俯臥,手肘90度彎曲貼在地板上,用腳尖把身體撐起來,一組動作要維持30秒,一次做三組。如果沒辦法做到像這樣較為困難的肌肉訓練,可以在躺著的時候將膝蓋抬起來,在腹部往內縮的30秒間,慢慢深呼吸五次,這麼做也很有效。除此之外,醫師也很推薦用大約38 ∼40度的熱水泡半身浴。在日常生活中讓肌肉變得溫暖又放鬆吧!肌肉訓練和伸展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肌肉照護1.鍛鍊深層肌肉藉由鍛鍊支撐身體重量和骨骼的深層肌肉來紓解疼痛,此訓練對用整個身體來產生熱能也很有幫助。2.溫暖並放鬆肌肉以泡半身浴的方式,慢慢泡進38∼40度的熱水中。這麼做可以讓全身的肌肉變得溫暖,也能有效舒緩肌肉僵硬。資料來源:https://www.albagolf.com.tw/zh-tw/(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168間歇性斷食反變胖? 那是因為大多數人都犯了這2個錯 為什麼生酮飲食減肥失敗? 可能因為你誤觸這些地雷!出現口乾、疲倦、掉髮是營養不足的警示
-
2020-11-29 科別.耳鼻喉
健保大數據/治療眩暈 4大特色醫療院所
林口長庚醫院減少耳石脫位復發 補充鈣及維生素D透過健保大數據分析國人就醫行為,林口長庚在許多疾病治療上,門診人數常位居第一,在眩暈治療也不例外。長庚耳鼻喉部耳科主治醫師胡志宇認為,這應與分科精細有關,很少醫院將耳鼻喉部又細分為耳科、鼻科、喉科及頭頸腫瘤科等科系,耳科獨立出來,當然就更專業。健保大數據顯示,眩暈患者就診科別以家醫科、神經內科及耳鼻喉科為主,胡志宇說,近幾年門診收治眩暈患者時,問起為何掛耳科?答案幾乎一致:「在網路搜尋。」他指出,林口長庚將耳科獨立分科並成立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確實讓耳科更專業。許多眩暈患者至急診接受處置後,耳科醫師負責後續門診檢查及治療,給予適當衛教。 胡志宇表示,經詢問病史,是否耳鳴、聽力損失及偏頭痛,了解發作頻率及時間長短,加上患者對症狀描述,是否在床上翻身時眩暈,配合聽力及其他儀器檢查,可幫助病患釐清病因。但仍有一兩成眩暈患者找不到病因,必須轉介至心臟內科及神經內科接受進一步檢查。另外,林口長庚研究也發現耳石脫位與骨質疏鬆發生率呈正相關,適當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可減少復發機率。苗栗大千醫院老年人口多 天氣變化 患者更多根據健保署108年統計,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眩暈藥物使用量最多。大千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奕夫指出,眩暈幾乎每個年齡層都會發生,但其中以年長者占比較多,苗栗縣因老年人口多,眩暈就醫病患也相對提高,尤其天氣變化大時更明顯。發生眩暈的原因很多,其中以急性前庭神經炎症最常見,急診就醫時醫師通常會給予止暈或止吐針劑,休息一晚後大多可恢復良好。建議病人隔天再至門診追蹤,確認是否為單純的前庭神經發炎眩暈,並鼓勵病人多活動、盡量看遠方。根據統計,發生過眩暈的病人,大部分還會再發生,因此要多留意。第二種原因是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也稱為耳石症。另外還有民眾最擔心的腦中風,雖然眩暈型的腦中風不一定會有明顯單側手腳不能動的問題,但會讓病人走路不穩,合併口齒不清、疊影、手腳麻或無力,是需要緊急判斷處理的。面對病人暈眩狀況,醫師會先排除內科問題,像貧血、腎毒素高、血糖不穩等,然後依病況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由於眩暈的藥物有口乾舌燥、腦部鎮靜的副作用,因此服藥後在工作或開車時要多加留意。台北馬偕醫院預防耳石脫落 好好睡覺最重要在治療眩暈領域上,台北馬偕醫院執行耳石復位術居全國醫療院所之冠,這其來有自,因為現任馬偕聽語學系系主任、馬偕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林鴻清正是台灣引進耳石復位術的第一人。林鴻清於1995年至1996年至英國鑽研耳疾及聽損,回台之後,積極推廣耳石復位術,迄今已有20多年,可說是徒孫滿天下。林鴻清說,耳石復位術屬門診處置,甚至還不算門診手術,每次僅約五至十分鐘,但實際操作卻有一定難度與技巧,一旦耳石復位,患者症狀立即改善。曾有一名二十幾歲女患者多年飽受眩暈之苦,到處就醫始終無法改善,在馬偕接受耳石復位術之後,症狀幾乎完全消失。她開心地說,以前眩暈纏身,持續用藥,總認為自己無法結婚生子,現在答應男友的求婚了。「並非每個眩暈患者都能被治癒。」林鴻清說,眩暈有許多成因,耳石脫落約占四成,仍有超過一半患者是因其他疾病而天旋地轉。如何避免耳石脫落?林鴻清說,「睡好就是預防方法」,這類耳疾好發於老年人、內耳疾病患者,及頭部曾遭撞擊者。誘發因子則是熬夜、火氣大、睡不好,由於耳石脫落復發機率高達三成,「睡個好覺最重要。」台中慈濟醫院當藥物治療無效 嘗試前庭復健運動健保署統計,108年眩暈運動治療及平衡訓練次數,以台中慈濟醫院最多。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滋圃表示,目前台中慈濟醫院針對慢性頭暈病人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有些病人對於藥物治療反應不佳,因此採取非藥物的「前庭復健運動」為主要治療方式。張滋圃說,醫學研究顯示,全球約有17%的人有慢性頭暈的症狀,推估全台灣大約400萬人有慢性頭暈的困擾。慢性頭暈的成因很多,其中有大半與前庭系統的功能障礙有關,「前庭復健運動」就是針對前庭功能障礙所導致的頭暈而設計的復健運動。由醫師評估病人頭暈的原因,再由專業前庭復健治療師設計一套前庭復健運動練習計畫。張滋圃表示,「前庭復健運動」所做的動作就像一般體操,操作起來簡單,沒有什麼副作用,可以自己在家練習。但這個運動不像藥物可以馬上「藥到病除」,必須像復健一樣每天持之以恆,依照治療師設計的動作計畫重複練習,才能達到效果。張滋圃從美國習得這套「前庭復健運動」回國後,10年來已幫助不少藥物無法治療的病人解除眩暈困擾,也持續推廣這個簡單、有效、沒有副作用的復健運動。他希望讓更多受眩暈困擾的病人,能夠改善症狀,恢復正常生活。
-
2020-11-28 慢病好日子.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認識失控的肺纖維化|口乾舌燥狂喝水! 未料肺功能也受損惡化
一名中年男性長期感到口乾、舌乾,以為多喝水就沒事,某次至牙科就醫也未見改善,經建議至風濕免疫科確診乾燥症,沒想到同步檢查肺部狀況,肺功能竟僅剩三成,殊不知疾病已侵犯肺部,造成肺部纖維化,嚴重「內傷」。今天由聯合報、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中華民國風溼性關節之友協會共同舉辦「認識失控的肺纖維化─線上論壇暨自體免疫病友講座」,邀請名醫、病友分享自體免疫病引發的肺纖維化共病,呼籲患者及早發現症狀進行治療,延緩惡化。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指出,自體免疫疾病包含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皮肌炎和硬皮症等,除表面皮膚症狀外,很容易會有「內傷」,看不見的傷害潛藏在內臟器官,近來引發肺部共病的間質性肺病受到關注。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指出,許多人知道新冠肺炎、空汙會損害肺部,但自體免疫病患者也是高風險群,當發生間質性肺病時,患者的肺間質會產生大量異常組織纖維,導致肺部無法進行正常氣體交換,甚至可能發展成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導致肺纖維化,大增急性惡化機率也增加死亡率,五年存活率甚至低於肺癌。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長祐說,當自體免疫統發生問題,本來是要對抗外來疾病,卻反過來對自身造成傷害時,就會產生自體免疫病,由於症狀表現包羅萬象,有些患者甚至還沒出現表面皮膚、關節、肌肉等症狀,就先出現容易喘、累、乾咳的情形,輾轉在各科別求醫才確診,自體免疫卻已侵犯肺部,纖維化到某種程度。台大醫院免疫風溼過敏科主任謝松洲認為,自體免疫病若存在與肺纖維化有關的抗體,可預期未來可能三至五年內會侵犯肺部,因此,自體免疫病愈早診斷用藥治療可校正免疫失衡,避免器官併發症。「除非有運動,一般人的肺功能一半就夠用」,李信興說,以家庭主婦或運動量少,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患者等,因關節或肌肉症狀緣故,平常就很少活動,加上用不到太多肺功能,更難發現會喘的狀況,建議自體免疫病患者每三至六個月定期檢測肺功能,一年進行一次高解析電腦斷層檢查肺纖維化範圍。【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0-11-25 癌症.抗癌新知
癌患化療放療易傷口腔黏膜 護理師教這樣照顧防口腔黏膜炎
面對癌症,多數需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口腔黏膜可能因而被破壞,甚至影響口水分泌。不同的治療,發生率及嚴重度也有不同,多於治療後的4至7天發生,到治療結束數周後消失。保持口腔清潔與濕潤,有助預防口腔黏膜炎。粘膜完整時的照顧:■宜選用小頭、軟毛的牙刷,若刷毛太硬,感到刺痛時,使用前先泡熱水軟化刷毛後再使用。勿使用電動牙刷,避免牙齦損傷。■三餐飯後及睡前刷牙,動作輕柔,避免傷及口腔黏膜。■血小板高於五萬才使用牙線。■口乾時補充水分,或口含冰塊,咀嚼無糖口香糖可刺激唾液形成。必要時求助醫師協助用藥。漱口水的選擇:市售含酒精漱口水對粘膜的刺激性過大,可自製漱口水:■0.9%生理食鹽水:可以1/2茶匙(2.5公克)的食鹽加入約240ml開水自行泡製。■溫和漱口水:可以各1/4茶匙的食用鹽及小蘇打粉,再加入25㏄開水自行泡製。小蘇打水可以降低口中酸性,減少口腔真菌類的聚集。漱口水依個人喜好可存放室溫或是冷藏,泡製後需每天更換,避免細菌黴菌滋生。刷完牙或使用牙線清潔牙齒後,可使用0.9%生理食鹽水或溫和漱口水達30秒以上,再吐掉。活動假牙的照顧:假牙配戴不宜太久,每日至少讓牙齦休息8小時,建議每天移除假牙,以生理食鹽水清潔,浸泡假牙於漱口液或假牙清潔液中。發生嚴重口腔黏膜炎時,暫時移除直到症狀改善。飲食的照顧:選吃熟食及高蛋白質呈濕滑、軟質、好吞嚥、易咀嚼的食物,如布丁、薯泥、蒸蛋或蘋果泥;避免吃太硬太酸過於粗糙、過熱、過辣的刺激性食物,含酒精性的飲料也應避免。口腔黏膜炎的照顧方式:黏膜破損疼痛時,不論進食與否,仍需維持口腔清潔,可請醫師開立止痛藥,緩解疼痛。無法使用牙刷時,改以海棉棒潤濕後替代牙刷刷牙,或以手指頭包裹濕紗布清潔牙齒,並且需要增加漱口次數,除夜間睡眠外,每1至2小時漱口保持口腔清潔濕潤,才能及早恢復。
-
2020-11-25 養生.抗老養生
冬季養生飲食、藥膳大公開 中醫:飲食加入這東西助暖身!
進入冬季後,台灣的氣候有時冷有時熱,有時早晚氣候溫差大,在這萬物收藏之時要如何調理身體做好養生?中醫師表示應保持「注意保暖」、「留意作息」、「適量進補」、「少吃生冷」等4大原則。 冬季注意氣候變化 頭、頸、背是保暖重點 澄明中醫診所薛沛芳中醫師表示,人體的頭部、頸部、背部主一身之陽,這些部位若沒做好保暖,容易受到風寒入侵,引起感冒、頭痛等影響健康,是在入冬後更應注意保暖的重點部位。而手腳因屬於循環末梢,是較不易保暖的部位,因此建議民眾冬季盡量避免短褲、短裙,手腳容易冰冷的族群可以透過泡腳改善末梢循環較差的問題。在冬季可適時的戴上帽子、手套、圍巾、襪子更有助於保暖。 冬季作息應早睡早起,運動穿搭宜洋蔥穿法! 在生活作息方面薛沛芳中醫師表示,入冬之後半夜到清晨的溫度普遍偏低,建議最好在晚上9點至11點就寢,並可將外套備於床側,以利中途起床上廁所或早上起床時保暖。起床時間建議約6~7點太陽出來之後為佳,下床前可以在被窩中先活動一下四肢再緩緩起身,並記得穿上外套適應溫差,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應注意保暖,並且避免快速起身的大動作。 許多人在清晨會有運動的習慣,但也應保持先等太陽露臉再開始運動的原則為佳。運動前後也應記得做好暖身和收操,並隨時補充水分、將汗擦乾,水分補充以溫開水為主。穿搭以一件穿上一件的洋蔥式穿法為佳,適度添加衣物,內衣建議可穿吸濕排汗的衣服,配上長褲,穿上連帽的防風外套,更有助於保暖。冬季時的運動可選擇較緩和的類型,如快走、太極拳、瑜珈等,半小時即可。 冬季飲食宜加辛香料,避免生冷降低免疫力 在飲食方面,薛沛芳中醫師則表示可酌量加入辛香料,如蔥、薑、蒜、辣椒、胡椒、咖哩等,提振體內陽氣,並適量攝取堅果、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溫補、入腎的食物。飲食禁忌則應避免瓜類(南瓜、木瓜除外)、竹筍、冷飲、冰品等生冷食物,以免人體陽氣受損,降低免疫力。 冬季進補應適量,進補前也應與專業中醫師了解自己的體質及身體狀況為佳,食材便可依個人體質選擇適當的高蛋白質食物,如羊肉、鴨肉、羊肉等,並加入合適的藥材增強效果,烹煮的方式以燉補為佳,更有助於消化吸收。 薛沛芳中醫師特別提醒,冬季進補選擇適合自身體質的食材相當重要,像是有三高、慢性病、痛風、感冒、生理期、體質燥熱的人就不適合進補,以免上火造成身體負擔。而腸胃功能不佳、容易脹氣、消化不良、容易軟便等族群,則應先將脾胃調養好再進補。提醒民眾在進補之前務必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免影響健康。 除了提醒民眾冬季應注意的養生之道外,薛沛芳中醫師也介紹了三種不同有利冬季養生的食譜,其製作簡單相當方便,民眾不妨可以試試。 桂圓紅棗茶 材料: 龍眼乾3顆,紅棗3枚,水500ml 做法: 將龍眼乾、紅棗加入水中,大火煮滾後,小火煮10分鐘即可。 紫米紅豆粥 材料: 紫米1杯,紅豆1杯,水8杯。 做法: 步驟1:外鍋加入2杯水,跳起後悶10分鐘。 步驟2:外鍋再加入2杯水煮一次,悶10分鐘後加糖即可(依個人口味添加)。 進補藥膳 食材: 枸杞5錢,黃耆3錢,當歸2錢,川芎2錢,桂枝2錢,炙甘草2錢,紅棗5枚 做法: 藥材洗淨加入1000ml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20分鐘,可依個人喜好加入食材燉煮。 ※體質燥熱者不適合此方。進補之後,如果出現痘痘、口乾舌燥、嘴破、便秘等症狀是上火的表現,此時多喝水、補充一點蔬果,消除火氣。 《延伸閱讀》 .冬季保護心血管!溫差大易引心血管疾病,醫教4招保護好自己! .冬天洗澡防中風、心肌梗塞!醫:先洗手腳再洗身體,這些細節都要留意!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1-25 癌症.抗癌新知
「化學治療藥物」常見副作用有哪6種? 藥師告訴你該如何處理
今年衛生福利部公佈2019年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依序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及肺炎,與2018年相比分別上升1.8%、1.1%、6.9%,排名順位與 2018年相同。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2)肝和肝內膽管癌(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4)女性乳癌(5)口腔癌(6)前列腺(攝護腺)癌(7)胰臟癌(8)胃癌(9)食道癌(10)卵巢癌前六大主要癌症之順位與2018年相同。多年來癌症一直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嚴重危害國人身體健康。隨著科技進步,手機會進化,藥物也會進化!癌症的治療選擇包括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藥物、標靶治療、免疫療法、荷爾蒙藥物治療等。其中「化學治療」是利用化學藥物達到治療效果,藥物隨著血液循環到達癌細胞,進入癌細胞後抑制它們的生長,使其萎縮,甚至消失,而達到治療目的。癌細胞是生長分裂速度較快的細胞,而化學治療藥物就是針對這個特性專門設計的,除了會消滅生長快速的癌細胞外,也會影響一些生長速度較快的正常細胞,例如骨髓造血細胞、毛囊、口腔、消化道和生殖系統等(如圖一)。1.骨髓抑制化學治療藥物可能會造成血球數目下降。白血球太低時對感染的抵抗力會變弱;紅血球過少,身體各處即出現缺氧狀態,而產生虛弱、疲倦、怕冷、頭暈、呼吸急促等貧血現象,必要時會考慮輸血;血小板量不足易導致出血的情況,可能會出現容易流血、瘀血、齒齦出血、月經不止或黑便等情形。血球低下時,應補充足夠的營養及避免生食(如:生魚片)及未煮熟的食物,選擇帶皮的水果,削皮後食用,並避免出入公共場合,儘量在家休息,以促進血球恢復及降低感染的風險。下次的療程則可由醫師評估降低化學治療劑量或是使用血球生長因子的適當性。2.掉髮的困擾 化學治療藥物可破壞毛囊,在首次治療後,頭髮通常會在2-3週後掉落。頭皮方面可能會發癢或敏感,梳理和洗頭時要輕柔,使用寬齒梳子會有幫助,如假髮發燙或發癢,可改用頭巾或圍巾。晚上戴網套或睡在緞面枕套上,以防止頭髮結成束。接受化療期間,使用冰敷(冷卻帽)可能會減少掉髮風險,但需要考慮冰敷的一些副作用,例如頭痛,頭皮疼痛以及頸肩不適。化療結束後大約六個月,頭髮通常會重新長出來,新頭髮可能更捲曲、更直、更粗或更細,甚至換了新顏色,這些變化是短期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您的頭髮很可能會回到治療前的狀態。3.口腔併發症 化學治療後1至2週可能出現口腔潰瘍(也稱為黏膜炎或口腔炎),當唾液不足或唾液變得非常稠密時,就會發生口乾,會增加蛀牙和口腔感染的風險。良好的口腔保健和經常喝水是解決口乾或唾液濃稠問題的方法。避免攝入酒精和煙草,避免食用酸性水果和果汁、有硬皮的食物、太鹹或辛辣的食物,並儘量減少咖啡因和過多的糖攝入。良好的口腔護理是幫助減少口腔潰瘍的風險或嚴重程度的關鍵,漱口水可以保持口腔清潔,並且可以緩解不適。化療結束後,大約需2至4週的時間才能癒合。4.噁心嘔吐 由發生時序可區分為急性期(給藥後二十四小時內)、延遲性(給藥後二十四小時以後)以及預期性(下個療程前接受到視覺、聽覺或是嗅覺的刺激產生的一種情境式反應);依據療程藥物可分為低-中-高致吐性。化學治療藥物前會先給與止吐藥物或類固醇等來加以預防。可運用飲食調整及生活型態改變,如少量多餐,治療前不要吃太多東西等方式來減少不適。5.腹瀉/便秘 便秘較少發生,但容易造成腸道黏膜細胞不同程度的損傷,引起消化功能障礙、脹氣、腸痙攣等,最後造成腹瀉,每天數次有或沒有不適的稀疏或水樣便,給予止瀉藥治療能緩解症狀;同時應少量多餐、避免油炸、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腸胃蠕動造成腹瀉及絞痛。食用清淡流質飲食可以讓腸道獲得休息,另外也要注意肛門周圍皮膚黏膜的照顧,定時溫水坐浴,以減輕肛門不適及感染發生。6.週邊神經病變 化學治療藥物引起的週邊神經毒性,主要是以感覺神經病變來表現,最常見的不舒服症狀是麻痺感、針刺感以及燒灼疼痛,而且這種針刺的感覺以及痛覺異常的表現,常常分佈在四肢末端,會讓病人覺得好像戴手套與穿襪子的感覺。通常短期內給予類固醇、抗抑鬱藥、抗癲癇藥、鴉片類藥物或麻醉藥治療可以緩解週邊神經病變可能帶來的疼痛。治療期間要注意保持手和腳溫暖,並在寒冷的天氣中遮蓋好,儘量避免極端溫度。 以上所列出的是較常見的副作用,醫師會根據藥品特性給予預防用藥或建議,以減少副作用發生;如果治療期間有其他不適,應儘早與主治醫師討論。
-
2020-11-24 新聞.用藥停看聽
感冒藥怎麼吃才對? 若搭配3種東西一起服用,恐增加藥品的副作用風險!
「哈啾!我好像感冒了。」秋冬季節交替、日夜溫差大,感冒病毒又開始蠢蠢欲動了!有些民眾習慣自行到藥局購買綜合感冒藥,但卻忽略了許多用藥的注意事項,食藥署請您先閱讀以下3個用藥小撇步喔。1. 綜合感冒藥種類多,您吃對了嗎?⑴鎮痛解熱劑:常見成分為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及非類固醇消炎藥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等,一般成人一天攝取乙醯胺酚的最高劑量為4,000毫克,使用過量可能會造成肝毒性,引發藥物性肝炎,甚至會導致急性肝衰竭或猛爆性肝炎。⑵抗組織胺劑:常見成分包括第一代抗組織胺(Chlorpheniramine maleate)常用於緩解打噴嚏及流鼻水,常見副作用如嗜睡、口乾等,因此服用後應避免開車、騎車,操作危險器械或從事警覺性的工作。⑶止咳祛痰劑:常見成分包括右旋美索芬(Dextromethorphan)、可待因,作用是抑制中樞或周邊的咳嗽反射神經,來降低咳嗽發作頻率和強度,改善咳嗽的症狀;應特別注意若成分含有可待因,未滿12歲兒童及孕婦,須經醫師處方才可使用。⑷解鼻充血劑:常會添加麻黃素類(Ephedrine)的藥品成分讓血管收縮,以緩解鼻塞症狀,副作用可能會有躁動、心跳較快、失眠等。2.感冒藥多多吃、快快好? 這個觀念真是大錯特錯!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入侵所致,綜合感冒藥主要的作用是緩解症狀,不能預防感冒,且要依症狀挑選感冒藥,才能對症下藥;服用過多的藥品,反而會增加副作用的風險。一般成人建議每隔4-6小時服用一次,且24小時不可服用超過4次;若是兒童或正在服用其他藥物或患有肝、腎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的病人,服用藥品前最好先諮詢醫師或藥師。3.藥好苦,只能配白開水服用嗎? 有些食物及飲品會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例如:含咖啡因的飲品、葡萄柚及酒精,可能會增加藥品的副作用風險。食藥署提醒,若感冒症狀持續或是惡化,則應立即停藥,並儘速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確保自身的用藥安全喔。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11-16 養生.抗老養生
秋天易口乾、乾咳?中醫傳授必做潤肺3件事
時序進入11月,在24節氣中有白露及秋分,其實8月就已經立秋了。所謂立秋就是指秋天到,由於台灣屬亞熱帶氣候,雖進入秋天,但氣候依然處於炎熱狀態,需再經過1-2個月才能明顯感受季節轉變,在這夏秋交接之際,安南醫院中醫部林峻邦主任提醒,大家在飲食及身體保健部分都需要多加留意為宜。秋氣屬燥傷肺 對呼吸道、皮膚影響大秋天日照時間漸短而黑夜時間變長,氣溫開始轉涼,因此須早睡早起和雞鳴同步,以減少秋天氣息對身體之影響,不要過度耗損體力以免損傷肺氣津液。林峻邦主任表示,秋氣屬燥易傷肺,對黏膜及呼吸道影響較大,易產生乾咳及口乾,中醫認為肺主皮毛,秋燥易使皮膚乾燥無華。秋天易誘發消極情緒 多曬太陽、早睡早起調養精神秋天因陽氣往內收斂,容易誘發憂愁哀傷等消極情緒,林峻邦主任建議,在精神調養上要盡量心平氣和,保持內心寧靜,並多接受陽光照射,幫助轉移低落情緒;若要充分達到養肺,最好也能早睡早起,早睡能幫助聚歛陽氣,早起則能使肺氣得到舒展。秋季飲食健康 「少辛多酸」這樣吃至於秋季的健康飲食原則,林峻邦主任強調,要注意「少辛多酸」,也就是多吃潤肺食物,首選是百合,其次可多吃白木耳、山藥、蜂蜜、秋葵、蓮藕、蓮子、甘蔗、蘿蔔、梨子等可以滋潤身體食物;體質較燥熱的朋友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若是屬於較虛寒體質的人,可在深秋時適量食用生薑、紅棗、桂圓等溫潤食物就對了。
-
2020-11-14 新聞.用藥停看聽
6類常見藥品可能會引起便秘?要怎麼解決? 藥師這樣說
除了飲食不均、運動不足會使得排便不順之外,您知道服用藥品也可能引起便秘嗎?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社區藥局甘誼文藥師指出,許多常見藥品的副作用就是便秘,但並非人人都會發生,若不了解這種狀況,便秘時自行使用軟便劑或瀉劑,就是「用更多藥品來治療原本藥品的副作用」,這種情況應儘量避免。哪些常見藥品可能會引起便秘?要怎麼解決?甘誼文藥師說明,只要患者在服用下列藥物期間,學習如何主動調整飲食、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和水分、增加運動的頻率,即可降低藥品產生的便秘副作用。⑴抗組織胺:包括Diphenhydramine、Chlorpheniramine、Brompheniramine、Cyproheptadine、Hydroxyzine。抗組織胺是感冒、鼻炎、過敏藥物中常見的成份,第一代的抗組織胺能緩解過敏的症狀,也會作用於副交感神經的接受器上,影響消化系統的功能、延緩平滑肌蠕動,因此容易發生口乾、便秘、尿滯留的副作用,在服用此類藥物時,可能會出現便秘的情形。⑵鎮咳藥物、嗎啡類止痛藥:鎮咳藥物中的可待因(Codeine)成份和嗎啡類止痛藥,也可能減緩腸道平滑肌蠕動,延遲腸胃道的排空,並影響胃腸道腺體的分泌,導致糞便水分不足,使得糞便過於乾燥、變硬而難以排出,進而便秘。⑶制酸劑中的鈣鹽及鋁鹽成分:常見胃藥中的鈣鹽及鋁鹽,都可能造成便祕。此類藥物可能會影響人體腸道的運動,使得糞便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增加,當停留的時間愈久,水分愈容易被吸收,使得糞便變得堅硬,更難通過腸道排出,就造成便秘。⑷降血壓藥(鈣離子阻斷劑):包括Diltiazem、Amlodipine、Nifedipine、Verapamil。鈣離子阻斷劑是控制血壓的慢性疾病藥物,這類藥物的作用是藉由放鬆血管平滑肌,達成降低血壓的目的。此類藥物也可能會影響胃腸道周邊肌群,放鬆肌肉的效果可能減緩腸道的蠕動而造成便秘。⑸鐵劑市售保健食品中的高單位含鐵補充品,以及因貧血由醫師開立處方的高劑量鐵劑,可能刺激腸胃道,除了出現噁心、嘔吐等腸胃不適外,也有許多人因此出現排便不順的副作用,服用相關藥物、補充品要特別留意。⑹鎮靜劑、安眠藥、抗憂鬱藥常用的幾種安眠藥、抗憂鬱藥、緩解焦慮、改善情緒的藥物,包括:三環抗鬱劑、選擇性血清回收抑制劑、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等,此類藥物的機轉不盡相同,但仍可能使腸道蠕動不足、水份減少糞便乾硬,最後導致便秘。食藥署叮嚀藥物的副作用在所難免,如果有任何用藥問題,都可諮詢醫藥專業人員。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11-11 養生.抗老養生
冬季進補千萬別瞎補!當心成為心腦血管病癌症的推手 不同年齡不同體質進補方法看這邊
冬季陽氣內斂,冬補順應自然;冬季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更容易使進補的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於體內,從而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能讓人擁有相對健康的體魄。說到進補,大多數人會選擇肉類——今天羊湯、明天燉雞、後天再吃魚。可這補了又補,身體沒見強壯,腰圍卻粗了一圈,過多的脂肪堆積又往往成為心腦血管病、癌症等的推手。因此,冬季進補,千萬別瞎補!冬季進補有「四忌」除了忌凡補必肉,以下四大忌也要避免:1.忌不分地域地域不同,氣候差異大,進補也各有側重點。天氣寒冷地區,進補宜用溫熱之味,像羊肉、羊排等,補品如參茸等,禦寒助陽的功效好。氣溫相對較暖和地區,宜清補,吃些雞、鴨、魚類是不錯的選擇;而雨量少氣候偏乾燥地區,宜潤補,如燉銀耳百合、冰糖雪梨等。2.忌不辨體質案例:三十歲的小王,前幾天因為加班較多,感覺身體特別疲憊,就喝起了父親的大補湯,但喝了三四次後,不但疲乏沒解,反而開始出現便秘、咽乾、牙齦腫痛的症狀。就診後,醫生表示,進補因人而異。虛者補之,像老年人生理機能減退,體質較弱,適合適量進補;而像青壯年,生理機能旺盛,並不需要特別大的進補,或者可以小補。不僅如此,“體虛”也分不同類型,補法不同:①陰虛生內熱,常口乾舌燥、心煩氣悶。可以選擇偏涼性的藥,如石斛、玉竹、麥冬等;食物可以適當多吃白蘿蔔、蓮子、冬瓜等。②陽虛生內寒,有四肢不溫、畏寒怕冷、大便溏薄等症狀。可以選擇健脾補氣血的藥,如山參、蟲草等,平時可適當吃桂圓、羊肉,用桂枝泡水飲用等;③氣虛患者,多有乏力氣短、自汗、食慾不振的現象,可以選擇補中益氣的藥材,如黃芪、人參;食物可以多吃些山藥、蓮子、茯苓等。④血虛患者,多面色蒼白、指甲易斷、失眠多夢,適合選擇補血的藥材,如阿膠、當歸、白芍。3.忌以藥代食不少人認為進補就是需要用一些中藥材,效果更好;更有甚者用補品代替一日三餐,這種做法也是不科學的。一來,藥食同源,其實很多食物的補益效果並不一定比一些昂貴的藥材差,像鐵棍山藥、板栗可健脾胃;紅棗、桂圓可養血安神……而且食補更溫和,對於身體太虛,難受補的人是比較好的選擇。二來,如果體質較差或是比較特殊,也可以將一些食材科學搭配,再加工處理,輔助提高效果,比如:腎虛者可將黑米、黑豆、黑芝麻等打成粉沖泡飲用;體虛者可在醫生指導下購買膏方服用。再者,人體對營養的攝取,主要是靠一日三餐等飲食,而不能僅靠營養補劑。《皇帝內經》明確指出:補品更適用於調養虛弱的體質。4.忌多多益善有些人認為,多吃點補藥總是好的,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殊不知,過量的進補,也可能會加重脾胃、肝臟等負擔,使得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反而傷身體。立冬進補,推薦五個「三」一、「三」種蔬菜1.山藥:健脾開胃山藥是典型的藥食兩用的保健食品,健脾開胃,還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清蒸山藥、煲山藥粥和蜜汁山藥是三種值得推薦的山藥吃法。2. 白蘿蔔:清理內火冬季氣候很燥,每個人的火氣都很大、情緒也容易激動。尤其是老人家血管很脆弱,在這種氣候下,著點急血壓更容易升高,若是適當喝點白蘿蔔汁也可以清理內火,不讓情緒產生太多波動。3.白菜:可以控糖一到冬天,市場上的大白菜最吃香,既便宜又好吃。俗話說,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幫吃起來口感比較“硬”,很多人喜歡燉著吃。我燉白菜有時會放些海帶。比單獨吃軟菜控糖效果更好。二、「三」碗湯水1.黨參黃芪燉雞湯:補益氣血雞1只,黨參50克,黃芪50克,紅棗10克,薑片數片,調料:料酒,精鹽,味精。將材料洗淨加清水煲1~2小時。有補益氣血的功效。2.蟲草花燉老鴨:補虛益精蟲草花10克、老鴨1只、枸杞、大棗、黃酒、生薑、蔥白、食鹽各適量。將材料洗淨加清水煲1~2小時。有補虛益精,滋陰助陽的功效。3. 栗子羊肉湯:補肝明目枸杞20克,羊肉250克,栗子50克,鹽適量,胡椒粉適量。羊肉性熱,味甘,中醫多用於治療腎陽不足、腰膝酸軟、虛勞不足、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等症。枸杞能夠滋腎潤肺、補肝明目。栗子可用於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羊肉性熱、板栗性溫,夏秋季節氣候燥熱,不宜多食,但冬天進補喝此湯就再合適不過了。三、「三」種水果梨、荸薺、蘋果、奇異果等不僅有滋陰清熱的作用,而且水分充足,富含維生素。1.梨:潤肺止咳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臨床營養科魏幗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在營養專家眼中,梨素有“天然礦泉水”之稱。中醫認為梨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熟吃潤肺止咳。不過要注意,梨為性涼之品,多吃容易損傷人體脾胃,食之適量。2.甘蔗:清熱生津甘蔗是「補冬」的好食物。甘蔗甘可滋補養血,寒可清熱生津,尤其是吃了煎炒烹炸燒烤類的食物之後,喝點甘蔗汁正好能去去火。甘蔗含有的纖維多,常吃還可以提高牙齒的自潔和抗齲能力,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除了生嚼外,還可以做食療。3.蘋果:提供膳食纖維蘋果正是秋冬季上市的當季水果,相對好儲存。而且很多人天氣冷不敢吃水果,就可以煮蘋果或蒸蘋果吃。因為蘋果中怕熱的營養素極少,還能為我們提供膳食纖維。四、「三」杯茶飲天乾物燥的秋冬季節,常有咳不出、咽不下、嗓子乾癢痛的情況。當潤喉糖救不了你、抗生素又不能亂吃時,不妨對症泡上一杯藥茶,將呼吸道的種種問題拒之門外。1.羅漢果茶:清肺止咳使用時取羅漢果5~8克,去殼掰碎,用沸水泡後放涼飲用即可。可緩解慢性咽痛、乾咳,具有清肺止咳、清熱解毒、護嗓止痛的作用。2.石斛茶:生津利咽石斛具有滋陰清熱的作用,每天取10克斛單品泡茶即可,有條件者建議再加甘草、玄參、桔梗,煎煮後取水服用。腸胃功能差、脾胃虛弱者慎用。3.金銀花桔梗茶:生津利咽取金銀花5克,麥門冬5克,桔梗3克,生甘草2~3克,胖大海、藏青果各2~3克,開水沖泡,代茶飲。具有生津利咽、緩解口鼻乾燥、咽癢咽痛的作用。五、「三」種零食1.枸杞:補腎益精冬季寒冷,補腎正當時。枸杞子歸肝、腎經,立冬後吃點能補腎氣、平補陽氣,益精明目,養血,延緩衰老。2.栗子:補脾健胃中醫認為,栗子性平、味甘,具有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功效,又被奉為“腎之果”。而熟食板栗能和胃健脾,緩解脾虛。特別適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3.松子:潤膚止咳冬季皮膚乾燥,老人易皮膚瘙癢,進食松子仁,能養液息風,滋潤肌膚,預防和輔助治療皮膚乾燥症。同時,松子仁每百克含熱量681千卡,常食之能給機體提供較高的熱量,尤其在寒冷冬季,對老年體衰、體虛者補充機體的能量,更是頗有裨益。(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1-09 養生.抗老養生
醫病天地/進補看體質 小心補過頭
氣溫驟降,許多人開始「進補」,但中醫師提醒,無節制的大補特補,當心體質不合可能適得其反;尤其如果有感冒、或正值生理期的女性,都需暫緩進補,懷孕婦女更需先諮詢醫師意見。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櫂瑔表示,冬令進補是國人的習慣,但要視體質選擇適合的補品;比如有長期便秘、口乾舌燥等容易上火體質者,建議改採沙參、玉竹、麥門冬的甘涼藥膳取代傳統藥方;長期素食人士,蛋白質來源較不足,進補可多攝取雞蛋、豆腐、毛豆、鷹嘴豆等富含蛋白質食物,包括黨參、當歸、川芎可幫助補氣活血,也可加上木耳、黑豆等平補食材增加口感。陳櫂瑔強調,不少民眾一到冬天無節制的大補特補,認為可強身,但要當心體質不合,可能適得其反,門診中不少案例就是「補錯」或「補過頭」,反而有副作用。他提醒正有感冒咳嗽、喉嚨腫痛症狀,就該暫緩進補,避免病情加重;正值生理期女性最好在月事過後再補;懷孕婦女若需要進補,務必先諮詢醫師意見;許多補湯可能摻入米酒達到溫通血脈功效,若對酒精過敏者也要小心。
-
2020-11-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進補別踩地雷 中醫師提醒小心補過頭
今日是「立冬」,許多人會選擇在這天進補。中醫師表示,無節制的大補特補,當心體質不合可能適得其反,感冒、正值生理期的女性都需暫緩進補,懷孕婦女若要進補則需先諮詢醫師意見。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櫂瑔表示,一般來說,素食人士的蛋白質來源較不足,冬天進補時可多攝取雞蛋、豆腐、毛豆、鷹嘴豆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加強蛋白質補充。如果有長期便秘、口乾舌燥等容易上火體質的人,建議改採沙參、玉竹、麥門冬的甘涼藥膳取代傳統藥方。現代選擇素食的人口愈來愈多,如何正確「補冬」更需要智慧。陳櫂瑔推薦素食人士的補湯中藥方,包括黨參、當歸、川芎幫助補氣活血,加上木耳、黑豆等平補食材增加口感,是不錯的選擇。陳櫂瑔強調,如果以「立冬進補」名義,無節制的大補特補,當心體質不合可能適得其反。他提醒,許多補湯可能摻入米酒達到溫通血脈功效,飲用摻酒補湯,一定要避免駕駛,維護自己與他人的安全。陳櫂瑔說,隨季節氣溫轉變,很多人感冒咳嗽、喉嚨腫痛,建議暫緩進補,避免病情加重;正值生理期的女性,最好在月事過後再補;懷孕婦女若有需要進補,務必先諮詢醫師意見。
-
2020-11-06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冬季開始 早睡晚起儲陽氣、忌食生冷清淡吃
明天(7日)「立冬」,立冬代表冬季開始,萬物蟄伏以收養、收藏體中能量,中醫師提醒,人體順應此勢,涵養內藏的陽氣,如此來年春季身體才會生機蓬發。所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冬季節,人體因應外界寒冷而將陽氣潛藏體內,此時保養重點,應該放在儲存陽氣,不過度消耗。對於陽氣儲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白蕙菁建議,冬天應該順應日光早睡,等到日出後才起床,才能收歛陽氣,固護陰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主治醫師黃裕昌說明,太早起床,很容易因為本身陽氣不足,加上氣溫過低,造成陽氣外洩,無法對抗寒氣而著涼。不過她說,這不表示冬季只能待在室內,不可外出,適當的運動有助於血液循環,程度以微汗為限,才不會因為大汗淋漓,毛孔大張,導致寒氣入侵。由於陽氣是身體動能,陰氣則是體內有形的形質,如汗液等,因此過度運動也會耗陽傷陰。建議老人家不要太早起床,勉強在清晨氣溫最低的時候出外運動,可以在一天中最溫暖的時候,出外活動一下筋骨,或者在室內打打太極拳,做做導引氣功。人在室內時,最好不要緊閉門窗,適當的開窗,讓新鮮空氣進入,可訓練人體調適功能,也不致因汙濁的空氣損害抵抗力。白蕙菁還說,冬季體表因氣候而乾冷少汗,體內臟腑氣血循環旺盛,消化機能比春、夏、秋季更活躍,食量增大、消化好,所以一般人在冬季體重容易直線上升。立冬之後怎麼吃:其實冬季飲食應以清淡為主,現代人多半營養過剩,進補不可大魚大肉,太過油膩、口味太重,反而有礙心血管健康。冬季飲食以不食生冷為原則,以免身體必須消耗體內熱量來溫熱食物。進補應視體質而定,像燒酒雞、麻油雞和薑母鴨等偏溫熱的食補,較適合手足冰冷、常流清鼻涕、易拉肚子,小便量多、晚上常跑廁所,有陽萎、早洩現象等陽氣不足、體質偏寒的人食用,但一週不可超過一次,以免使體質改偏燥熱,造成口乾、便秘。本身容易口乾、舌燥、口破、便秘,易生痘痘、紅疹和乾癢,體質偏熱的人,既不可吃生冷食物,也不宜吃燥熱食物的人,則可選用枸杞子、紅棗、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食材來補養身體。黃裕昌以中醫歸經理論說明,冬氣通於腎,常吃天然氣味重或顏色深的食材,如羊肉、熟地、小茴香、香菇和木耳等,食物的能量會往人體下交部位,也就是腎的位置走,與筋絡產生共振,從而產生能量、增益陽氣。白蕙菁也說,冬季氣候乾燥,多吃梨子、葡萄、蘿蔔、柿子、香蕉等清潤性質的蔬果,或者蜂蜜、海參、木耳、蹄筋等含黏液質的食品,可提高血液中膠質含量,有助增加細胞內的水分。【報導/記者洪家愉;諮詢/中醫師白蕙菁;出處/2008-11-07聯合報】(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
2020-11-05 養生.聰明飲食
是澱粉!3常見「偽蔬菜」是營養師眼中隱形肥胖兇手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減肥時期,多數人都會選擇不吃肉類,大魚大肉掰掰;不吃碳水化合物,如白飯、麵條;而能養顏美容的水果因富含糖類,所以也只能含淚少吃。最終,就只剩下低熱量、高纖維的蔬菜,But,吃青菜真的不會發胖嗎?營養師高敏敏表示,號稱熱量低的蔬菜,因為有著豐富的纖維質,能增加飽足感,又不容易發胖,而成為減重人士最熱愛的食材之一。但要小心長得像蔬菜卻不是蔬菜的「偽蔬菜」,多吃可會讓你的減肥計畫破功哦!玉米是全榖雜糧類 1根大約等於3/4碗白飯的熱量最常見的偽蔬菜是「玉米」!高敏敏分享,曾在減肥門診遇到的一個案例,患者對於自己只吃蔬菜卻依然發胖感到不解,一問之下,才知道她都煮一大鍋玉米,照三餐吃。殊不知,香甜的玉米居然不是蔬菜,也不是水果,而是全榖雜糧類!不管是甜玉米、糯玉米、紫玉米、白玉米等,其澱粉含量高,依不同品種,每100公克碳水化合物含量從17.8~34.4不等,1根玉米大約等於3/4碗白飯的熱量,大約250大卡,著實驚人!而身為玉米小時候的玉米筍,相較起來就健康許多,兩者營養價值和熱量可說是截然不同。高敏敏說,10根玉米筍的熱量大約是一根甜玉米的1/3,脂肪則是1/8,對減重的人來說是很好的蔬菜。南瓜屬於高纖澱粉食物 抗癌、補血但熱量高此外,被稱為抗癌好食材、補血好幫手的「南瓜」,也是隱藏的高澱粉蔬菜。就有患者說,她天天吃蔬菜鍋,血糖卻降不下來。詢問之下才知,蔬菜鍋內的食材,除了白菜,還加入滿滿的南瓜。高敏敏指出,南瓜屬根莖類食物,本身含有較多的澱粉,每100公克的南瓜果肉熱量為69大卡,低於其他澱粉類,如地瓜、馬鈴薯、山藥與芋頭,而膳食纖維含量高達2.5公克,可延緩血糖上升,屬於高纖澱粉食物。她提醒,南瓜與蔬菜類相比,熱量算頗高,如果把南瓜當成蔬菜類狂吃,不自覺就會變胖;但如果把南瓜當成澱粉類,替換白飯、麵條等主食,對減重就有所助益,因南瓜是澱粉類食物中,熱量相對低的食材。三色豆是偽蔬菜、真澱粉 攝取過多當心肥胖自助餐常見的三色豆,也是常見的偽蔬菜、真澱粉。其實,許多人痛恨混合著豌豆仁、玉米粒、胡蘿蔔的三色豆,覺得是最便宜、沒誠意的菜色,但它實在是太方便了,所以隨處可見,連炒個飯都要撒點三色豆,讓顏色更繽紛。高敏敏直言,三色豆裡就有兩種是澱粉:豌豆仁、玉米粒。雖然三色豆可以增添菜品的顏色,但如果將三色豆當成配菜,搭配主食攝取,就會吃入過多的澱粉與熱量,導致肥胖的發生。很多人以為豌豆仁是蔬菜,事實上,豆莢類的纖維質主要來源是外層的豆莢,而豆莢內的豆仁則是澱粉類;而紅蘿蔔雖是蔬菜,但在所有根莖類蔬菜中,紅蘿蔔的GI值高達80,屬升糖指數高的食材,所幸紅蘿蔔比較常當作配色或搭配使用,所食份量並不多。減肥不吃澱粉恐更胖 未精緻澱粉替代營養充足許多人減肥都不吃澱粉,這是錯誤的觀念!高敏敏表示,吃過量的澱粉確實會讓人變胖,但如果完全不吃容易感到飢餓,轉而去攝取其他零嘴,反倒更容易變胖。她進一步解釋,澱粉是醣類,為身體主要的熱量來源,相較於蛋白質和脂肪,可優先被身體吸收及利用;且澱粉能幫助大腦合成血清素,穩定情緒、增加抗壓性,讓人心情愉悅。除此之外,碳水化合物其實有助於體內脂肪燃燒,若不吃澱粉 對減脂不利。高敏敏提醒,想要減重,選對澱粉很重要!盡量避免吃「精緻澱粉」,像是白米、麵包、麵條、白土司等;改以「未精緻澱粉」,如糙米、五穀米、燕麥等來替代。因為未精緻澱粉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群,營養更充足。(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諮詢專家/營養師 高敏敏)延伸閱讀: 吃燕麥減重卻胖了? 減重名醫告訴你為什麼 為什麼生酮飲食減肥失敗? 可能因為你誤觸這些地雷!出現口乾、疲倦、掉髮是營養不足的警示
-
2020-11-0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天冷吃羊肉爐進補? 中醫師眼裡的NG飲食習慣...吃多會上火
近期早晚溫差越變越大,身體易著涼,鼻過敏、上呼吸道感染、腸胃腹瀉等秋季好發的疾病紛紛出籠。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提醒民眾,不只要小心著涼感冒,也要小心腸胃著涼,最好不要再喝冰水冰飲,而身體要進補,可以慢慢採取冬天進補的方式,但天氣不冷就要降低補藥的分量,以降低熱性。 忽冷忽熱 鼻過敏、搔癢患者變多張煒東說,這幾年來天氣的忽冷忽熱越來越嚴重,一天之內溫差變化更大,所以,很多疾病會在不相應的季節發生,簡單來說,往年冬季搔癢症的患者,今年在秋天就開始有些微的症狀出現,而往年秋天幾乎沒有中暑的案例,今年秋天也出現了,所以今後要注意的不單是節氣的問題,還要留意溫差所造成的身體狀況。張煒東表示,在最近門診有很多民眾因鼻過敏、上呼吸道感染感染而求診,因為早晚變冷,水氣凝結成露,而白天一樣高溫,因此空氣中的水分更少,更乾燥,古人稱為「秋燥」,當呼吸道的黏膜變乾燥後,抵抗力降低,容易發生過敏的發炎反應,也因為白天溫度仍然很高,導致許多人在入睡時,冷氣的溫度仍然設定在之前一樣的溫度才有辦法入眠,但是在半夜時溫度轉涼,這時就很容易著涼,造成上呼吸道感染等風寒情況。張煒東說,天氣無法改變,但可從行為改變,像是晚上將冷氣溫度調高,電扇也不要對著身體吹,這可以減少著涼的機會,而溫度變低也會讓四肢末梢的循環變差,所以晚上調高冷氣溫度,也可以減少關節痠痛或舊傷發作,或是肌肉僵硬不慎拉傷,最近腰頸扭傷的人也不少。另外,秋天戴口罩是很好的保護措施,可保濕與防止飛沫傳染。 涼性食物少吃 滋陰潤燥的食物為主張煒東指出,秋季好發的疾病還有腸胃腹瀉,通常是因為夏天吃太多冰品導致腸胃功能不佳,天氣一冷就讓腸胃系統著涼,還有人到了秋天還是繼續喝冷飲,繼續吃涼性的西瓜、苦瓜等瓜果類食物,而涼性食物會讓胃腸功能出現問題,造成腹痛腹瀉的情況,古人說「秋瓜壞肚」就是指這個。另外,有人不吃冰涼食物,也是腸胃不適,有可能是睡覺時踢被掀肚等情況導致風寒侵襲。張煒東說,溫差變化大時,身體對環境的反應和肝的協調功能有關。中醫說,肝主疏泄,主調達,所以在秋天季節變化時,有些人會覺得昏昏欲睡,整天提不起勁,這就是肝的協調功能較差,可以吃點牛排、牛肉湯、豬肝等補血食物來提高身體應對的能力。人的反應能力變慢,很容易有意外的發生,所以古人才說秋天是「多事之秋」。張煒東表示,當發現睡醒後還是很疲倦,那就表示身體已經受天氣的影響,在秋燥的食療方面,以滋陰潤燥的食物為主,如蓮藕、燕窩、銀耳、蜂蜜、梨等可以滋潤水分又不會過度寒涼的食物為主。也可以加強運動的質和量,從運動去加強改善循環。 秋天進補別太強 羊肉爐這樣吃剛剛好張煒東也提醒喜歡進補的民眾,在中秋之後的補養,可以慢慢採取冬天進補的方式,但是進補量不要太強,以羊肉爐為例,在天氣沒有很冷時,中藥包的劑量就要減半以上,依照天氣溫度的變化來調整,最好要加入大量的青菜,這樣可以減緩補藥的熱性,又達到補養的效果;燒酒雞的酒水比例,酒的部分要減少,甚至麻油可以不經過烹煮的過程,只要在最後添加即可。進補方式的調整,要隨著天氣的變化來改變,萬一太熱性,恐會造成睡不好、口乾舌燥、嘴破、便秘等身體上火的情況。(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天冷就要進補祛寒! 但4種症狀不是說補就能補 秋天中藥進補養生 和這4類西藥併服恐影響藥效
-
2020-10-25 科別.精神.身心
西醫轉中醫治療失眠問題 安眠藥不能立刻戒斷
出現睡眠困擾,除了找西醫外,其實許多人會尋求中醫的協助。以108年首次診斷失眠者為例,約有24萬3775人前五年曾至中醫科看診,為所有科別的第一名。氣血、經絡不順,睡得淺、醒來沒精神。台北市中醫公會理事長黃建榮表示,中醫治療失眠和西醫最大不同在於,中醫採自然平衡原則,以整體為觀念,「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讓陰陽臟腑氣血平衡,來達到安神入寐的目的。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說,從中醫的觀點來看,「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因此當人要入睡時,陽氣收回體內、氣血穩定,就會容易睡得著;相對的,陽氣順利出於體外,醒來就會有精神。然而當一個人氣血、經絡不順時,就會「入不穩」,導致睡得淺、醒來也沒有精神。一般成年人的睡眠時間是七到八小時,但有些人會覺得短於這個時間就是失眠,實則不然,有些人就算睡不到八小時,但睡眠品質好,醒來仍很有精神,這也不算失眠。因此,當病患因為失眠前來求診時,醫師會先詢問以往的睡眠習慣和現在有何不同,確認失眠的原因。不寐分虛實,壓力煩心或過勞耗損。瞿瑞瑩說,失眠在中醫裡稱作「不寐」,且分虛實。實證常表現出不容易入睡或是躁動、多夢,多是因為一時間外界有煩心的事導致。若病患主訴「這兩三天」都沒睡好,通常屬於此類型,只要移除壓力來源,開些放鬆的藥物即可。若為虛症,則可能是因長期過勞耗損,導致氣血不穩,或是沒有運動、生病導致氣血淤阻,這時就必須花比較長時間調養、補虛,待氣血經絡順暢後,才會睡比較好。中醫治療首推藥物,配合針灸、經絡按摩。黃建榮則表示,中醫對於失眠的治療首推藥物,其次像針灸、經絡按摩都能取得很好的療效,但仍需先辨別失眠的類型才能對症下藥。通常失眠可分為四個類型:1.心腎不交型心煩火氣大、心悸健忘、頭暈耳鳴、口乾咽燥、腰膝酸軟,男子可見遺精陽萎,女子可見月經不調,久病體虛或性生活過度而致,中藥可用補腎方加減。2.心脾兩虛型多見於女性,不易入睡或睡中多夢易醒、醒後難以入睡,面色萎黃,常用氣血雙補方加減。3.虛膽心怯型平日神經質性格,多夢容易於驚醒、害怕多慮、心悸不安、稍微運動就容易倦怠流汗,可用溫膽凝神方加減。4.肝鬱血虛型緊張壓力大的上班族,煩躁易怒、情緒暴躁、夜間難以入寐,入寐後多夢易驚,或胸脅脹滿、善嘆息,情志鬱悶,可用加疏肝解鬱方加減。複方加入單味藥,因應不同失眠類型。除此之外,女性貧血、月經不順或是考生壓力過大都可能造成失眠,甚至有些人腸胃不好,腸胃容易脹滿,也容易翻來覆去睡不著,這些都需要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失眠問題。瞿瑞瑩說,這些病症往往也會合併出現,因此中醫用藥除了複方也會使用單味藥加以變化,因此許多民眾看似拿到的藥方差不多,但加了單味藥就會有不同的效果。常見的單味藥有用於失眠程度較輕的補心安神藥,如:茯苓、茯神、酸棗仁和五味子;程度稍重一些,則會用到清心安神的半夏、夏枯草、黃連等。失眠程度最嚴重者則會用到重鎮安神藥,被列為禁藥的硃砂在古書上便是其中一種,現今則常用龍骨牡蠣,強力將症狀壓下。對於許多先看西醫,擔心安眠藥吃久了容易有記憶力障礙、精神恍惚等副作用而想轉中醫的民眾,瞿瑞瑩則建議,中藥進去後,西藥再逐步退,避免斷然停止西藥,出現失眠復發的程度比治療前更嚴重的「反彈性失眠」,更難入睡。
-
2020-10-22 養生.抗老養生
秋天也中暑!醫囑兩種食物少吃和漸進式進補
秋意深,日夜溫差大,體質敏感者出現症狀,提前冬季癢,還有人被秋老虎熱到中暑,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提醒民眾,最好別再喝冰飲,進補採漸進式,如果氣溫升就要降低補藥分量。張煒東表示,近日門診很多鼻子過敏、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的病人,因為早晚冷,水氣凝結成露,白天卻高溫炎熱,空氣中的水分更少、更乾燥,古人稱為「秋燥」,當呼吸道黏膜變得乾燥,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過敏的發炎反應。他說,中部地區白天溫度升高,飆高攝氏30度以上,許多民眾晚上設定冷氣溫度和夏季一樣才睡得著,但半夜氣溫轉涼,戶外戶內都冷就很容易著涼,造成上呼吸道感染等風寒情形,也容易增加關節痠痛或舊傷發作機率,最近腰頸扭傷的人不少,都跟肌肉僵硬不慎拉傷有關。張煒東說,這幾年來氣候變遷,一天之內溫差變化大,很多疾病在不該發生的季節發生,例如往年冬季搔癢症的患者今年秋天出現症狀,以前秋天幾乎沒中暑案例,今年秋天卻有人熱到中暑,今後要注意的不只是節氣問題,還要留意溫差變化造成的身體狀況。秋季另一個好發疾病是腸胃腹瀉,有些民眾夏天吃太多冰品導致腸胃功能不佳,有人到了秋天還是繼續喝冷飲,食用涼性的西瓜、苦瓜等瓜果類食物,古人說「秋瓜壞肚」,就是指涼性食物會讓胃腸功能出現問題,造成腹痛腹瀉的情況。張煒東說,溫差變化大時,身體對環境的反應和肝的協調功能有關,中醫典籍記載「肝主疏泄,主調達。」秋天季節變化時,有些人會覺得昏昏欲睡,整天提不起勁,這就是肝的協調功能較差,可以吃點牛排、牛肉湯、豬肝等補血食物來提高身體應對的能力。張煒東表示,如果睡醒後還是很疲倦,那就表示身體已受天氣影響,在秋燥的食療方面,應以滋陰潤燥的食物為主,如蓮藕、燕窩、銀耳、蜂蜜、梨等可以滋潤水分又不會過度寒涼的食物為主。也可以加強運動的質和量,從運動去加強改善循環。對於秋冬進補方式,張煒東建議採取漸進式,依照天氣溫度的變化來調整,以吃羊肉爐為例,若天氣沒很冷,中藥包劑量要減半以上,最好要加入大量的青菜,這樣可以減緩補藥的熱性,又達到補養的效果,避免太「熱性」,恐會造成睡不好、口乾舌燥、嘴破、便秘等身體上火的情況。
-
2020-10-09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高貴不貴「平民燕窩」!白木耳煮出黏液來,潤肺效果棒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銀耳營養豐富,膠質不輸燕窩,口感也相去不遠,堪稱是高貴不貴的「平民燕窩」。【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出處/2010-09-26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白木耳又稱銀耳、白耳子。為銀耳科植物銀耳的子實體,因為附木而生,色白如銀,形狀類似人耳而得名。銀耳有「菌中之冠」的美譽,在中醫眼裡,它不但營養滋補,還是強壯藥膳,歷代皇室貴族,也視銀耳為「延年益壽之品」、「長生不老良藥」。銀耳營養豐富,膠質不輸燕窩,口感也相去不遠,堪稱是高貴不貴的「平民燕窩」。色雖白 鐵質含量可不錯署立八里療養院營養師葉香蘭:每100公克的濕銀耳,熱量有49大卡。單就數字看,銀耳的熱量不如想像中低,但100公克的銀耳量不算少,要一口氣吃下肚,並不容易。銀耳富含膳食纖維及多種營養成分,包括菸鹼酸、鈉、鉀、鈣、鎂等。銀耳雖色白,但它的鐵質含量不錯,可與梨子、葡萄相提並論。不過,若硬是要拿銀耳跟黑木耳相比,不管是膳食纖維、B2、菸鹼酸,或是礦物質鈉、鈣、鉀及鐵的表現上,黑木耳都略勝一籌。熱量也比銀耳略低,每100公克只有35大卡。含鉀低 腎病可吃銀耳湯正因為銀耳的鉀含量低,加上蛋白質含量少,對於要控制蛋白質攝取量的腎衰竭患者,只要沒罹患糖尿病、體重沒過重,甜銀耳湯是很好的低蛋白點心。若為糖尿病患,就要以代糖取代一般糖。談到銀耳的保健功效,不能不提它透明膠質裡的豐富多醣體。國外以老鼠進行動物試驗,多醣體能降低血糖、低密度膽固醇,還可抗發炎、抑制腫瘤生長等。另外,銀耳也運用在美容保養上,有保濕功效。多纖維 降血糖防止便秘銀耳所含膳食纖維多是水溶性,這也是銀耳湯黏稠感的來源。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降低血糖、血脂,促進腸胃蠕動及預防便秘。不過,膳食纖維可不是多多益善,每日食用20到35公克即可。過多膳食纖維又沒喝足夠的水,可是會得到反效果,導致便秘,有些人還會脹氣。慢性病患、肥胖者適合多吃銀耳,但小孩食量小、老人家營養吸收能力較差,吃太多銀耳帶來的飽足感,可能排擠其他食物攝取,適量食用即可。秋養肺 銀耳取代燕窩健銨中醫診所中醫師張家蓓:秋燥宜養肺!帶有黏液的銀耳、山藥,都是很好的潤肺、潤燥食材。性平、味甘的銀耳,能補肺益氣,養陰潤燥。很適合病後體虛、肺虛久咳,以及痰中帶血的患者食用。就功效而言,銀耳跟燕窩非常相似,價格卻便宜許多。不過,吃銀耳潤燥可是有訣竅的,烹煮時須煮至黏稠,黏液才是潤燥的有效成分。至於腸燥秘結者、女性月經經血量多,吃銀耳也有助於緩解症狀。能抗老 去皺緊膚除斑銀耳不只能食用,銀耳粉還有抗老、去皺及緊膚功效,經常用銀耳粉敷臉,還能去除黑斑、黃褐斑等。它不只能單用,還可與其他面膜粉混用,達到緊膚、去皺的功效。百合銀杏湯:銀耳與30公克乾白果(銀杏)、10公克乾百合,以及去子切碎的紅棗5顆、冰糖2杯,加入清水300cc煮成百合銀杏湯,能潤肺止咳、去痰平喘,適合久咳不癒者食用。大棗銀耳粥:材料包括1碗白飯、2顆大棗、銀耳25公克,以及蓮子、枸杞少許。大棗洗淨、泡軟後去核,銀耳、蓮子及枸杞也先洗淨、泡軟,把白米飯放入開水鍋裡攪散,再下銀耳、蓮子、枸杞與大棗,以冰糖50公克調味,煮至黏稠即可。常吃大棗銀耳粥能讓面色紅潤,肌膚也會更漂亮。番茄銀耳汁:以中型番茄三顆與煮熟的銀耳打成汁,不只有助於消化道機能,餐前飲用,還能增加飽足感,減少食欲,很適合想瘦身的人食用。雖然多數體質的人都適合吃銀耳,但風寒咳嗽的人忌用;腸子陰虛火旺的人也不適合吃,這類人常覺身體燒熱,夜裡燒熱感又更明顯,還會覺口乾舌燥,兩頰顴骨常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