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受害救濟
共找到
153
筆 文章
-
-
2022-01-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母打莫德納猝死 兒子:配合政府打疫苗只求一個公理
基隆市81歲陳姓婦人打完第三劑莫德納疫苗3天後,胸口悶痛不適送醫不治,疑心肌梗塞猝死,家屬質疑打疫苗造成死亡。衛生局通報CDC調查釐清死亡是否和疫苗注射有關,並協助申請救濟或補助。陳婦的兒子今天說,媽媽身體很好也沒有慢性病,配合政府的政策打疫苗,卻發生這種事,他們只要求一個公理。陳姓婦人的靈堂設在七堵家裡,過世到今天已9天,家屬都相當難過,陳婦的兒子說,他們只是要求一個公理,配合政府的政策打疫苗,打了第三劑後第三天後無故死亡,如果媽媽有慢性病,不敢多講,但媽媽身強體壯,健保資料調出來都沒有慢性病,過年到了才發生這樣的事,叫家屬情何以堪。他表示,媽媽18日打針後,19、20日並沒有身體不適,到21日上午7點50分突感到身體不舒服,打119叫救護車送基隆長庚醫院,送醫時意識都還清楚 卻1個多小時就離開了。他認為是疫苗害人,要求政府要給他們一個公道。陳婦的女婿20日才因癌病逝,陳婦21日也往生,讓家屬過年前一次要辦兩喪事,家屬都難以接受,陳婦的兒子表示,「要叫我們怎麼過這個年」。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郭香蘭說,已通報疾管署進行調查,釐清死亡是否和疫苗有關,會調閱相關病史及證據查明。醫生診斷有心肌梗塞等情況,家屬自訴沒有心臟疾病相關病史,這部分還要釐清。郭香蘭並表示,市府已協助申請疫苗接種受害救濟,25日已送至CDC,將會由專業審議小組審議,會調閱相關病史等,如果有相關可獲得救濟補助。
-
2022-01-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基隆婦第3劑打莫德納3天後猝死 家屬控疫苗害人CDC釐清
基隆市一名80多歲婦人,本月18日注射第三劑莫德納後,當天並沒有事,但到了21日身體不適,有胸口悶痛等症狀,送醫急救後不治,疑心肌梗塞猝死,家屬質疑並無心臟疾病病史,質疑是打疫苗造成死亡。衛生局表示,已通報CDC疑似不良反應個案,調查釐清死亡是否和疫苗注射有關,並協助申請救濟或補助。衛生局表示,住七堵區的陳姓婦人是在本月18日在七堵火車站設置的大型接種站,施打第三劑莫德納疫苗,當天注射後身體並無不適。後來到了21日有胸痛等症狀,經緊急送基隆長庚醫院急救後不治,是基隆市第3劑開打後通報的首例疑似不良反應死亡個案。衛生局說,醫生診斷有心肌梗塞等情況,但家屬自訴沒有心臟疾病相關病史,「以前都好好的,打疫苗後才出狀況」,指一直以來身體都很健康。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郭香蘭說,已通報疾管署進行調查,釐清死亡是否和疫苗有關,會調閱相關病史及證據查明。郭香蘭並表示,目前市府已協助申請疫苗接種受害救濟,25日已送至CDC,將會由專業審議小組審議,會調閱相關病史等,如果有相關可獲得救劑補助。據家屬指出,不久前婦人的一名家人也剛剛因病去逝,家屬痛失2位親人,郭香蘭已請社會處介入關懷,透過市府和民間資源協助家屬。
-
2021-12-29 該看哪科.皮膚
憂乾癬復發「打三劑好掙扎」 數據揭高達15次嚴重惡化
冬季是皮膚病好發季節,全國約有十萬名乾癬患者,由於先天免疫系統失調,加上近年新冠疫情導致回診中斷,許多乾癬病灶急遽惡化,連疫苗也不敢打,深怕導致全身潰爛。現年32歲病友蔡先生,自13歲起乾癬發病,新冠疫情期間,也完全不敢打任一劑疫苗,深怕免疫系統再度崩潰,病情復發,且經醫師建議若要施打,也只能打AZ疫苗或高端為主。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蔡呈芳指出,乾癬發作及惡化因子中,確實可能跟抽菸或部分藥物、疫苗有關,未來施打第三劑疫苗也務必等待病情穩定。據統計有50名嚴重乾癬患者,在病情不穩定下施打新冠疫苗,共發生15次嚴重惡化、惡化程度超過50%,相較於沒打疫苗的33名僅2人病情惡化,需要針對染疫風險、疾病狀況進行綜合評估。蔡呈芳指出,過去發現確實有乾癬患者施打二劑莫德納疫苗後,出現全身皮膚大面積惡化脫落,已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但疾病復發可能性很多,藥物過敏也有風險。社團法人台灣乾癬協會秘書長王雅馨表示,預估台灣有一至兩千名患者,使用生物製劑等免疫抑制劑治療,對於疫苗接種也需要額外進行補強,但受限於病況不穩定,仍須要進一步追蹤。在台灣每千人中約五人患有乾癬,且中重度患者佔二至三成,多在20至40歲發病,未來施打第一至三劑疫苗,務必要跟醫師充分討論,等病況穩定,才能評估施打。
-
2021-12-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彰化國二生打完BNT左肢無知覺住院 衛生局協助申請救濟
彰化一名14歲就讀國中二年級的女學生,10月初在校打完BNT疫苗第一劑後,疑似出現左側肢體異常未好轉,12月初就醫看診並住院治療,彰化縣衛生局指出,接獲醫院通報後,已與醫院了解學生狀況並請院方積極協助,目前已將受害申請資料送中央「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進行後續審查,也會持續協助醫療診治。縣府教育處表示,學生在施打BNT疫苗後,陸續出現左手腳麻無力,家長原本以為是學生的運動傷害持續觀察,但後來發現陳生常跌倒、且穿鞋會不知道腳跟沒有穿好,直到鞋子掉了才發現沒有穿好。學生就診醫師建議住院檢查,至今醫院已進行相關檢查及自費免疫球蛋白治療;校方接獲訊息後,於校安通報,教育處與學校同時啟動輔導機制,導師、輔導教師、校護持續連繫關懷外,並透過學校仁愛基金由校長先行致贈基金予以協助。家長擔心孩子往後行動受影響向媒體投訴,女學生的母親表示,打疫苗是國家政策,為了不在團體中成為異類,家長會當然會簽疫苗接種同意書,他們配合國家政策,國家也要幫他們,不要讓老百姓感到無助。縣府社會處表示,昨天已前往慰問關懷,將協助申請縣急難救助及提供及時送愛關懷金,並評估後續需求轉介民間慈善單位予以協助。
-
2021-12-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不良反應破萬件 專家:應給予寬鬆救濟與補償
為降低感染新冠病毒後罹患重症或死亡風險,國人踴躍接種新冠疫苗,但部分民眾接種後卻引起不良反應。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今年3月22日至12月14日,全台累計1萬4786件的新冠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其中1193人死亡。中華人權協會表示,理解疫苗風險與獲取民眾信任是政府防疫、抗疫的核心項目,對疫苗接種不良反應補償,民眾要的不多,就是及時補助、寬容給付。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天舉辦「現行疫苗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如何因應新冠肺炎」公聽會。中華人權協會策略長陳建宏說,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任何防疫破口都可能造成大規模死亡重病、產業倒閉、醫療崩潰等,因此接種新冠疫苗等防疫措施必須付出的各種成本,遠低於防疫破口所衍生的危害。不過,衛福部日前修正「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要求必須有醫學實證支持不良反應與疫苗接種的關聯性。陳建宏指出,這顯然忽略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存在醫學實證不充足的問題,將惡化民眾在新冠疫苗受害救濟上的困難。因民眾接種疫苗行政決策,並非國家違法行為,受害民眾與家屬得向政府主張「國家補償」。陳建宏說,接種疫苗最嚴重不良反應是「死亡」,各界應秉持同理心予以關懷,雖不能據此斷定與接種疫苗有關,但也不宜以「其他疫苗也有死亡」為由,率斷無因果關係,更不可將解剖作為認定因果關係的唯一方式,或是以家屬不同意解剖作為無法認定因果關係的理由,仍應依疫苗學理、醫學實證等資料進行審議。陳建宏說,民眾配合防疫政策接種疫苗,若接種後出現不良反應,無關政府或民眾責任,而是一種類似國家補償制度下,為了公益而「特別犧牲」的概念,政府應給予寬鬆救濟與補償,建議對接種疫苗而受害的民眾,可擴大無須舉證的補助項目、金額、範圍,盡可能的讓民眾獲得合理的救濟。「民眾要的不多,就是補助要及時,給付要寬容。」陳建宏說,政府應了解民眾接種疫苗後,心裡的焦慮、恐慌,民眾關心的是,一旦接種疫苗出了狀況,可以有安心的補償,政府應要盡量寬容,放寬審查標準,在因果關係的認定基準,不宜採用過度保守的概念,才不會漏掉應該要補助的人,避免受害民眾及家屬無法獲得適度補償。
-
2021-12-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失聯移工憂 疫苗後遺症
新竹一名失聯女移工前天到衛生所打疫苗遭警方逮捕,後來雖獲釋,但引起移工不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表示該案是「誤解」,外來人口安心接種專案將採取「不通報、不查處、不收費、不管制」的四不原則鼓勵接種,勞動部長許銘春與移民署官員也保證絕不會再發生,希望所有失聯移工都可出來打疫苗。內政部警政署組長戴崇贒說,新竹女移工是在醫療院所發生證件糾紛,醫療院所才通報警政機關處理,純屬個案,已通報全國基層員警跟相關單位有關失聯移工接種疫苗四不原則。台灣失聯移工約五點三萬人,已有一千六百多名逾期停、居留的外籍人士完成接種。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秘書長黃姿華表示,失聯移工會擔心,接種疫苗後不良反應需就醫時,沒健保也無法申請受害救濟,出面施打恐徒增風險。另外,基層接種站有時對失聯移工有負面刻板印象,更缺乏多語言的衛教資料,導致無法落實政策美意,建議政府要把失聯移工整體困境都考慮在內,據此完整規畫措施,才可能有效提升失聯移工接種率。
-
2021-11-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最新疫苗救濟38件僅3件相關 陳時中:持續加速審議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最新審議結果,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11月18日共審議38件,其中2件與疫苗相關,1件無法確定,補償金額共6萬5千元,另外喪葬補助共150萬元。他表示,這個月案件比上次多一點,但速度仍慢,希望這段時間磨合後,能審議更多案件。疾管署昨公布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最新審議結果,11月18日開會共審議38案,其中27例接種後死亡個案(包括26例AZ、1例莫德納),全數判定與疫苗無關,不予救濟。另外11案包括8例AZ、2例莫德納、1例高端,其中3人獲得救濟,皆是施AZ,原因包括肢體腫脹、急性過敏、多發性神經炎,以多發性神經炎核予救濟金5萬元為最高。有專家認為疫苗救濟條件過於嚴苛,應該予以放寬?陳時中表示,審議辦法中有規定,從實驗室或臨床、科學實證相關等,來做綜合判斷。臨床與實驗室檢查,不支持的相關性、或科學實證不支持的相關性,規定相當清楚。陳時中表示,有關科學實證不支持的相關性,是有一定的科學實證方法學去判定不相關,不是說隨便一篇論文說不相關就不相關,因此中間經過綜合研判,相當耗費心力,專家需要搜集完整病例,看多篇論文,以及就實務經驗來做綜合判斷。陳時中表示,由於新冠病毒是新病毒,施打疫苗也是新研發、為緊急使用授權(EUA),綜合研判下,希望專家盡量站在疫苗有傷害人的角度來思考研判。
-
2021-11-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最新疫苗救濟結果!3人接種AZ獲救濟 27死判定與疫苗無關
疾管署今晚公布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最新審議結果。11月18日開會共審議38案,其中27例接種後死亡個案(包括26例AZ、1例莫德納),全數判定與疫苗無關,不予救濟。另外11案包括8例AZ、2例莫德納、1例高端,其中3人獲得救濟,原因包括肢體腫脹、急性過敏、多發性神經炎,以多發性神經炎核予救濟金五萬元為最高。這次會議由VICP小組召集人邱南昌擔任主席,共審議38案,27例接種後死亡個案大多數為心血管疾病,死因以心臟相關疾病、中風為最多,也有多重慢性病或肺炎等情況。死亡個案中有四名經過並理解剖,各給予喪葬補助30萬元。獲得救濟的三名個案都接種AZ,一人肢端腫脹獲判定與疫苗相關,核予救濟金一萬元,一人急性過敏獲判與疫苗相關,核予救濟金五千元,一人多發性神經炎,無法確定與疫苗是否有關,核予救濟金五萬元。不予救濟的案件中,有一接種高端後發生腦梗塞,經查發現症狀應為「纖維肌性發育不全」這種罕見疾病有關,判定與疫苗無關。另有一例接種莫德納後流產個案,根據醫學實證文獻顯示,接種莫德納疫苗不會增加流產、胎兒異常或新生兒死亡風險,因此判定與疫苗無關,不予救濟。
-
2021-11-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8歲女接種BNT後死亡 莊人祥:有癌症病史
國內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第一劑涵蓋率達76.42%、第二劑為42.86%。不過昨天新增六例疫苗接種後死亡事件,其中一例年僅18歲的年輕女性接種BNT疫苗後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個案本身有癌症病史,後續將協助個案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莊人祥表示,個案於9月29日接種疫苗,當天因有婦科問題而前往急診就醫,但無大礙。至11月9日出現上腹痛症狀解未改善,再度至急診就醫,11月12日持續腹痛嘔吐未改善,於11月13日施予緊急手術治療,15日死亡。昨新增六例疫苗接種後死亡事件,包括兩例接種AZ疫苗,為一女一男,年齡分別為84歲及93歲,接種疫苗後58日及 83日間發;一名男性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死亡,年齡為78歲,接種疫苗後24日發生;一名55歲男性接種高端疫苗接種後死亡,接種疫苗後三日發生;另有兩名女性接種BNT疫苗後死亡,年齡分別為18歲及75歲,接種疫苗後二日及47日間發生。
-
2021-11-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天起疹20天胸背痛 高雄婦人打2劑莫德納後主動脈剝離
高雄一名年近七旬婦人10月15日接種第二劑莫德納,陸續出現紅疹,數度到多家診所、醫院就醫,20天後又因胸痛確診是主動脈剝離,家屬不滿就醫都有說接種疫苗,但都未通報。高雄市衛生局表示,個案有高血壓病史,經緊急處置後目前病況穩定,衛生局已於11月8日協助個案通報不良反應系統,主動脈剝離是否與疫苗有關,待中央認定。這名婦人是在10月15日接種莫德納第2劑,感覺注射部位紅腫、發燙曾就醫,5天後身上起疹會癢而到一家診所就醫,10月29日與11月2日各因不適再去醫院,11月4日則感到胸痛、背痛到醫院掛急診,確診是主動脈剝離,開刀搶救送加護病房。高市衛生局簡技潘炤穎表示,個案有高血壓病史,經緊急處置後目前病況穩定,近日可轉普通病房。衛生局11月8日協助個案通報不良反應系統,並提供受害救濟申請資訊給個案家屬,家屬於11月12日已提出申請書,審核文件無誤後,衛生局已將相關資料提報疾病管制署進行後續審議作業,其發生主動脈剝離是否與疫苗有關,待中央認定。潘炤穎表示,疫苗不良事件的通報以透過醫療院所為原則,此個案因涉及多家醫療院所,所以由轄區衛生所接獲民眾要求通報不良事件時,彙整相關醫療院所資訊由衛生局所協助通報。衛生局會持續關懷病患和家屬。
-
2021-11-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診所打錯疫苗 莊人祥:近期預約者將協助轉介
北市大安區某診所發生民眾接種AZ誤打莫德納疫苗事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指出,目前已暫停該診所接種業務,若近期有預約至該診所接種的民眾也將由北市協助轉介。近期疫苗誤打事件頻傳,繼日前發生屏東縣安泰醫院打錯疫苗事件,連台北市大安區的診所原定替23人接種AZ疫苗第二劑,卻誤接種成莫德納疫苗。莊人祥表示,該診所已暫停注射業務,針對這幾天預約此診所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民眾,北市會協助轉介;針對錯打疫苗者,也會持續追蹤,關懷他們的健康狀況。另外,北市也會督導診所改善接種措施,直到改善後才會重啟接種業務。另彰化縣傳出有國中生接種BNT疫苗後出現有腿發麻的不良事件。莊人祥也表示,該案已於10月13日通報,衛生局也已聯繫家長,並協助申請防接種受害救濟。
-
2021-11-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中生注射BNT後右腿麻痺30天 父申請接種受害救濟
彰化縣洪姓二年級國中生今年10月1日注射BNT疫苗即頭痛,之後陸續出現四肢無力、右腿麻痺等不適症狀,住院25天並注射免疫球蛋白才改善,醫院10月底確認洪生罹患免疫系統損害周圍神經的格林巴利症候群,洪父懷疑與注射疫苗有關;今天學校表示,已代為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洪父表示,他的兒子10月1日注射BNT疫苗不久就開始頭痛,學校通知家長接回家休息,翌日他兒子頭痛又四肢無力,直到4日不再頭痛,右腿卻逐漸發麻到沒知覺,上肢和左腿恢復正常,因右腿麻痺症狀始終沒緩解,8日到彰化市就醫,醫師立刻安排住院治療。住院期間做各種檢查,醫師懷疑與腸病毒有關,進一步做血液生化檢驗,因右腿麻痺症狀始終沒改善,25日轉到台中童綜合醫院被安排住進加護病房,醫師建議注射免疫球蛋白,在11月2日出院前總共注射33支,右腿逐漸有知覺,醫師吩咐可以返家,但應每天做復健運動。洪父又說,在童綜合醫院住院期間,他收到彰化市醫院的檢驗報告指出他兒子罹患格林巴利症候群,「這是什麼病?看不懂。」請教才知這是一種侵犯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系統的急性疾病,也被稱為「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神經根神經病變」,朋友上網查閱資料,告訴他各個年齡層都可能得到這種病,少數在注射疫苗、手術、創傷或移植骨髓之後發生。「我兒子剛打完疫苗就不舒服,住院到後期驗出格林巴利症候群,我懷疑和注射疫苗有關。」洪父指出,他兒子本來健康沒事,注射疫苗後,陸續出現各種不良反應,醫師曾告訴他,可能感染某些疾病會導致格林巴利症候群,但他認為,注射疫苗影響免疫系統,或許誘發小病變成格林巴利症候群。洪父是單親爸爸,為獨生子治病花費至少34萬元,他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卻遲遲沒下文,很擔心被漏送。洪生就讀學校的林姓校長說,洪生請病假住院,學校派員關懷後,已交由校護上1922網站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彰化縣衛生局表示,只要提出申請和送件,中央收到就會審議,如有結果,屆時有正式回覆給洪父。
-
2021-11-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4劑疫苗「抗體衝高」恐誘心肌炎? 指揮中心回應了
有醫師在臉書表示,年輕人打完兩劑高端,再加兩劑BNT或莫德納,可能預期抗體濃度會衝上極高點,可能心肌炎發生風險也可能更高要小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不太可能有這樣情形。」高端疫苗與其它疫苗反應機制不同,若與其他mRNA疫苗施打,不至於說抗體增加,導致心肌炎機率變高。他表示,高端疫苗起初從免疫橋接方式進行,推到國際認證仍需要一些時間,目前還在國際間進行三期臨床實驗,因此考量國人有出國需求,可以改打其它疫苗。要注意一般心肌炎多發生在年輕男性,且在施打mRNA疫苗二劑機率也較高,民眾在二劑後施打七天之內,密切注意有無心肌炎症狀,要隨時就醫。莊人祥說,高端是次蛋白疫苗,跟其他mRNA或腺病毒載體機制不同,且會間隔28天施打,不至於產生其他額外副作用,但國內不管打什麼疫苗,不良反應事件,可就醫通報,有需要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指揮中心也會受理。國人目前正值14輪疫苗施打,未來第15輪在11月可能會開放混打,例如針對第一劑施打AZ疫苗者,可以混打莫德納及BNT疫苗。面對近期疫苗打氣下降,專家建議送民眾小家電,莊人祥表示,有關抽獎或小禮品,目前高雄正進行,地方政府有要提供也很樂意。但針對國內未施打二劑疫苗者將設立限制,目前僅針對八大行業,其他部分有些場所,例如醫療院所或長照機構等也有相關規定,目的是為了安全健康考量,其他部例如進出公共場所及電影院等限制,則不太可能實施。
-
2021-11-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受害救濟比率低於1%? 陳時中強調:絕無不甘不願
有周刊接到民眾投訴指出,53歲婦人七月接種AZ疫苗五天後忽然陷入昏迷,為了治療到處轉院,醫療照顧費用負擔沈重,申請受害救濟也無下文,質疑政府救濟金給的「不甘不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政府使用預算都根據科學證據、依照相關辦法辦理,絕無不甘願。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已收到申請,會請地方衛生局加速調閱病例。面對外界質疑受害救濟審議獲得救濟之比例目前低於百分之一,政府敢錢不甘願?陳時中表示,這個數據並不公平,因為大部分的案件還沒審畢,已審畢的案件並不多,再者是有些案件因為病程還在發展中,已經儘速審理。他強調,按照科學證據及相關法規辦理救濟,絕無不甘願。莊人祥表示,11月5日至7日共新增通報200例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包括98件非嚴重不良事件,96件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6件死亡。死亡案例包括一名57歲民眾接種AZ第70天死亡,一名58歲民眾接種BNT第13天死亡,4名介於52至79歲民眾接種莫德納疫苗第8到41天死亡。
-
2021-11-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完成22件 最高賠償90萬元
施打疫苗後若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死亡,可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審議24案,已完成22案,其中金額最高為90萬元。根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資料,獲得救濟金90萬元個案為桃園市1名余姓民眾,因為接種後發生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研判與接種AZ疫苗相關。莊人祥表示,完成審議的22件中,包括9月底完成的9件,以及近月完成13件。另外有18件與疫苗無關。莊人祥表示,針對疫苗受害救濟,有5件給予喪葬補助,1件無法確定原因給予救濟金5000元。有3件與血栓事件相關,包括1件給予救濟金90萬元,1件因傷口腫囊疼痛給予救濟金1萬元,1件發燒症狀輕微不予救濟。接種受害救濟審議標準,莊人祥表示,會根據發病症狀、注射時間等,根據文獻資料,去了解是否相關、無關或無法確定等。若民眾施打疫苗後發生死亡事件,若與疫苗相關或無法確定,會有給付範圍;若施打疫苗後出現障礙或嚴重疾病不良反應等,會根據是否相關或無法確定情形給予給付。
-
2021-11-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孕婦打莫德納出憾事!寶寶出生1天亡「凝血功能異常」
孕婦施打疫苗後竟發生憾事!指揮中心今表示,昨新增5例施打莫德納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年齡介於0至77歲,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其中一例0歲個案,為母親施打莫德納二劑後,10月6日生產,但新生兒出生後發現凝血功能異常,10月7日新生兒即死亡,目前會協助媽媽申請藥害救濟。莊人祥表示,該名孕婦於7月19日接種第一劑莫德納,接種後出現手部痠痛,然而8月13日接種第二劑也無不舒服反應,懷孕期間產檢也都正常。一直到10月6日凌晨破水,前往醫院待產,過程期間都在可接受範圍。然而新生兒出生後,發現凝血功能異常,到10月7日後新生兒死亡,死因為急性肺出血,還有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莊人祥表示,施打疫苗後不良事件,0歲列入個案死亡是指胎兒,目前我們會協助媽媽申請受害救濟。指揮中心資料公布,昨新增4例施打AZ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年齡為41歲至69歲間,為接種疫苗後2日至101日間發生;同期新增5例施打莫德納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年齡為0歲至77歲間,為接種疫苗後4日至55日間發生;同期間新增0例高端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同期間新增0例BNT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
-
2021-11-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AZ血栓 接種救濟90萬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最新資料顯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日前完成審議十三名AZ接種者申請案,十二人不予救濟(其中兩名獲喪葬補助卅萬),僅一人研判與疫苗相關,獲救濟九十萬元,此為新冠肺炎疫苗三月開打後,受害救濟最高金額。獲救濟個案為桃園市余姓民眾,專家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症狀,與接種AZ疫苗相關。混打沒指引 醫師憂出事背黑鍋【記者胡瑞玲/台北報導】新冠疫苗貨量穩定,中央擬開放AZ混打BNT、莫德納疫苗,但台北市議員耿葳說,民眾第一劑出現不良反應,第二劑想要混打,卻沒有明確指引,僅由基層醫生負責,對醫生相當不公平,若出事恐讓第一線醫護背黑鍋。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說,現階段確實無明確規範,會向中央溝通。耿葳昨在北市議會警政衛生部門質詢時指出,北市施打第一劑出現不良反應的民眾約五百人,其中施打AZ後出現不良反應有三七四人、莫德納一一四人、高端十九人、BNT有六十五人。但目前除了AZ外,第一劑接種其他疫苗而產生不良反應,第二劑該怎麼打?中央公布的指引僅說「經過醫師評估,可選擇適宜廠牌完成接種」。耿葳說,近期接獲基層醫師陳情指出,若醫師自己評估後幫民眾打第二劑,萬一不幸發生狀況,這黑鍋誰來背?黃世傑說,目前由醫師評估,確實會造成疑慮,市府會跟中央反映,盼有指引。
-
2021-11-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南投男接種第2劑AZ疫苗身亡 衛局助申請救濟
埔里46歲男子有心血管病史,上月底接種第2劑AZ疫苗時,醫師建議不要施打,但是他堅持接種並簽下切結書,3天後因心肌梗塞喪命。南投縣衛生局長陳南松說,將提報不良事件釐清死因。衛生局指出,這名男子有吸菸、心血管病史,今年5月起陸續到醫院就診,有冠狀動脈血栓、心肌梗塞病史,7月底接種首劑AZ疫苗,1個月後心臟不適就醫,接受心導管手術先安裝2根支架,住院10天後返家,後續還有2根支架要裝。這名男子上月21日預定接種第2劑AZ疫苗,醫師強烈建議暫緩施打,但據了解,男子自認為屬壯年,堅持簽切結書要求打疫苗,但3天後身體不適就醫,在院內心肌梗塞死亡。陳南松說,調閱病歷發現,男子死因為心血管疾病導致心肌梗塞,心臟停止跳動,家屬對此不願張揚,不接受解剖,但是昨晚同意縣府協助申請救濟;衛生局尊重家屬意願,並且提供關懷慰問。不過,衛生局表示,但為釐清是AZ疫苗造成的血栓,或者心因性疾病造成的血栓,將提報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縣府會尊重衛福部審定結果。當事人簽署切結書打疫苗,是否影響救濟行為?縣府表示,將尊重中央的判斷。陳南松說,AZ疫苗最有可能的不良反應為血栓,呼籲有糖尿病、心臟病或心血管病症的慢性病人,接種前應請醫師評估,若醫師評估暫緩施打,建議遵照醫囑;如果打完第一劑有明顯不良反應,也應該先暫緩。
-
2021-11-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目前最高額救濟出爐!桃園血栓案與AZ相關獲90萬元
新冠肺炎疫苗今年三月開打,如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死亡,可通報並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疾病管制署近日公布最新會議紀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10月21日開會,共完成審議13名AZ接種者申請案,其中12人不予救濟(其中兩名獲喪葬補助30萬),僅1人研判與疫苗相關,獲得救濟90萬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此案不是首例獲救濟,但應是目前新冠疫苗接種受害救濟金額最高。VICP委員會召集人邱南昌表示,預計兩周後會再開一次大會,但仍需視資料搜集情形而定。獲得救濟的個案為桃園市余○○(編號2303),專家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症狀,與接種AZ疫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 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 核予救濟金90萬元。專家決定不予救濟的個案包括彰化縣楊○○(編號:2758) 、屏東縣張○○(編號:2292) 、金門縣吳○○(編號:2385) 、新竹市陳○○(編號:2513) 、嘉義縣江○○(編號:2424) 、新竹市郭○○(編號:2309) 、苗栗縣黃陳○○(編號:2588) 、新北市洪○(編號:2787) 、新竹市林○○(編號:2325) 、新竹市楊○○(編號:2537) 、苗栗縣張○○(編號:2379) 、新北市陳○○(編號:2332) 。其中嘉義縣江○○(編號:2424) 、新竹市郭○○(編號:2309) 雖不予救濟,但因施行病理解剖,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 第19條第2款規定給予喪葬補助30萬元。邱南昌表示,審議結果若為不予救濟,都是有一定根據,當事人或家屬有疑義都可申訴,但除非有新事證並且可以推翻之前結果,才會再討論。部分決定下次再議的案子,主要是因為資料還不足夠,包括就醫資料還需補強,或是委員有不同見解。預計兩周後會再開一次大會,但仍需視資料搜集情形而定。VICP委員、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日前曾接受本報記者採訪,說明審查流程。呂俊毅表示,個案提出申請,由各地衛生局填資料並描述相關過程,包括打什麼疫苗、用什麼批號。相關病歷資料會先送給三個委員審查,其中兩位為醫療委員,一位為律師或社會團體等非醫療委員。三名委員審查完後,再送到委員會進行討論。若原審查的三個委員意見一致,則為報告案,僅需報告即可;若三名委員的意見不一致,則為討論案,於委員會中討論達到共識。VICP審議小組會議紀錄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OZQCz187_82q8RCDfEuCbQ
-
2021-11-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南投男打疫苗後瀕死救回 執意打第2劑身亡
國內疫苗覆蓋率持續成長,南投縣偶有不良事件通報,其中有打第1劑疫苗出狀況,仍執意打第2劑,最後致死,縣議員今質詢要求衛生局應持續關懷追蹤不良個案給予建議,甚至強制不要打;衛生局長陳南松則說,疫苗接種屬個人意願,接種前,醫生有評估給建議,若曾有不良反應可能通報考慮混打其他疫苗。王秋淑指出,魚池鄉有民眾今年8月至埔里衛生所接種疫苗後,施打後兩腳無力,家屬抱怨,有通報衛生局卻仍無人聞問,而這絕非單一個案,衛生局應要指派專人協助追蹤個案,除了關懷,也提供後續就醫協助或給予醫療建議。廖梓佑也表示,疫苗擴大接種後難免會有不良事件通報,而除了不良事件外,部分民眾只是輕症,症狀可能不是非常嚴重,有反映,但不見得足以納入不良事件,像類似的輕症民眾,衛生單位也應追蹤關懷,確保狀況沒有加劇。衛生局長陳南松說,民眾施打疫苗後衍生的副作用,不論是死亡或產生不適都能向衛生單位反應,後續會評估並協助申請納入疫苗接種受害救濟,受理後,並非沒持續追蹤回覆給民眾,而是申請救濟有一定程序及所需時間,才未能馬上回覆。葉仁創更提到,埔里一名46歲男子今年7月接種AZ疫苗,當時即發生不良反應,還好經醫護努力救回一命,10月按規定去接種第2劑,當時醫護人員有提醒他第1劑有不良情形,建議不要施打,但男子仍堅持簽切結接種,最後因此喪命。而其家屬不希望解剖,未向請領受害救濟金,但像這樣第1劑就有不良反應,第2劑又出狀況,很明顯是疫苗問題,除了解剖,是否提供協助其他救濟方式?另針對第一劑有不良反應者有衛生局無追蹤,強烈建議甚至強制他不要接種第2劑。陳南松表示,疑因疫苗死亡檢附病理報告是中央規定,而解剖是快速知道與疫苗有無因果關係的做法;不願解剖則能檢附疫苗接種後的就醫期間紀錄,送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審查認定死亡與疫苗接種有關,也能獲救濟補助,會協助申請。至於是否能強制要求不要接種疫苗,陳則表示,疫苗接種是個人意願,經醫生評估給予建議,仍堅持接種是其權利;不過,施打第一劑疫苗若產生不良反應,經通報衛生單位確認屬實,後續透過專業醫療評估,民眾是可以考慮混打其他疫苗。
-
2021-10-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藍委質疑疫苗不良反應通報失靈 疾管署:加強和基層溝通
國民黨立委林文瑞今天表示,民眾陳小姐向他陳情,她在7月打完第一劑AZ疫苗後出現下肢無力的症狀,之後就醫醫生只開消炎止痛的藥給她,但她症狀逐漸嚴重導致多次跌倒,進行關節更換手術,還因此向親友借貸度日,林文瑞認為政府有責任向國人說明並提供醫療救治和救濟的管道。林文瑞今天舉行記者會。陳小姐說,她打完第一劑AZ一周後開始腳無力,越來越嚴重,變成不能走路,她連絡衛生局,衛生局幫她叫救護車送醫,醫院幫她做核磁共振等檢查都顯示沒有問題,醫生開消炎止痛的藥給她,她回去後頻繁跌倒,粉碎性骨折,換關節手術花很多錢,向親友借貸度日,醫生一直跟她說她的狀況和疫苗無關,相關單位在問題還沒解決的情況下還一直催她打第二劑,她因此向基隆市議員韓世昱和林文瑞求助。林文瑞說,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截至10月20日為止,國內接獲疫苗不良事件通報已破萬件,這樣的數字令人心驚,打疫苗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造成許多人不安,政府不斷強調打疫苗是「利大於弊」的選擇,這說法固然沒錯,但是針對注射疫苗後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政府也有責任向國人說明並提供醫療救治與救濟管道。林文瑞說,唯有完善救濟國人才能安心打疫苗。衛福部目前雖已成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審理疫苗受害事件,但救濟程序漫長,審理過程緩不濟急;且若第一線醫事人員警覺性不足,未能將病患列入不良反應通報系統,就更遑論後續的疫苗安全性監測機制是否能夠及時介入,對於第一線醫事人員的相關資源挹注,衛福部與指揮中心責無旁貸應負起最大責任。國民黨立委吳怡玎說,這麼多不良反應事件,政府的數字、資訊公開透明很重要,不要蓋牌,對於相關案件政府應該從寬認定,也希望中央和地方溝通,讓通報條件和流程更清楚,在證據的取得上該驗血的要驗、該檢查的要檢查,不要讓民眾覺得政府鼓勵大家打疫苗,但事後有不良反應都不理,這會影響施打意願。台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研究所教授何建志說,新冠疫苗是人類首次施打,很多實證醫學還在進行,許多因果關係還不夠明確,國人相信政府所以打疫苗,政府應訂定相關SOP,協助基層醫療人員及早診斷疫苗的後遺症和副作用,陳女士的案例,若能及早做血栓檢查,用藥物緩解,狀況可以避免,在修法部分因為母法已經有了,政府可以制定行政命令統一程序,讓委員及早發放救濟金,也讓民眾知道政府會照顧人民。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有持續和醫療院所溝通,表明因果關係不是通報的必要條件,未來會持續加強溝通,也會告訴衛生局他們也能協助通報,受害救濟民眾可以自行提出申請,只要填申請單,不須提供病歷、佐證,他們會調閱,有獨立專家委員會審理因果關聯性,若民眾懷疑自己打疫苗後的不良狀況和疫苗有關都可以通報,不需要確定因果關係才能通報,也都能提出申請,他們現在都強化流程,會加速審議速度。
-
2021-10-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新增1例打AZ後死亡! 76歲女腳疼多日3個月後亡
台中今天新增1例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疑似不良反應死亡個案。台中市衛生局說明,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疫苗不良反應通報疑注射疫苗後死亡136人,今天新增1例死亡通報個案為76歲女性,有高血壓、糖尿病及末期腎病等慢性病史,長期洗腎,6月17日接種第1劑AZ疫苗,因腳踝疼痛多日,9月21日住院治療,10月12日死亡,死因為上腸繫膜靜脈梗塞。台中市政府說明,市府對於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會主動關懷並發放慰問金,尊重家屬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意願,協助蒐集相關病歷資料送中央審查,以釐清死因與疫苗相關性。台中市衛生局統計,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接種AZ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725案,其中含死亡案107案;莫德納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177案,含死亡案24案;高端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48案,含死亡案3案;BNT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175案,含死亡2案。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澎湖七旬男接種莫德納疫苗 隔天全身紅疹、脫皮就醫
澎湖縣一名70歲男子接種疫苗後疑似出現全身紅疹,紅疹處還出現膿皰、發燒至38.3度,大面積脫皮至三總澎湖分院就醫,醫師初步診斷為急性廣泛性發疹性膿皰症,經醫師診斷及用藥,一周內恢復健康。據了解,這名患者今年7月3日接種完第一劑莫德納疫苗隔天全身出現紅疹,5日紅疹處出現膿皰還發燒至38.3度,8日皮膚大面積脫皮並感到倦怠就醫,醫師初步診斷為急性廣泛性發疹性膿皰症(AGEP),無法排除史蒂芬強森症-鬆懈性表皮溶解症,住院經醫師用藥一周內痊癒,同月13日已康復出院。三總澎湖分院收治這名患者後立即通報衛福部疾管署,並提供病患申請疫苗接種受害救濟管道,照護病患的健康也積極維護病患的自身權益。三總澎湖分院提醒,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為了保護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應盡早完成疫苗接種,疫苗安全性雖高於一般藥品,但仍可能因疫苗特性或個人體質的因素,造成無法預期的不良反應甚至死亡案例。三總澎湖分院表示,疫苗接種後28天內,若出現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持續嚴重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任何一項症狀,請立即就醫並向醫師詳細說明疫苗接種史。三總澎湖分院長施宇隆表示,凡是政府提供公費疫苗或其他非公費但經衛福部食品管理署核准上市的疫苗,都在受害救濟保障範圍內,我國設有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當民眾「疫苗接種後有疑似不良反應」兩年內或受害情事發生五年內,均可洽接種地所屬地方衛生局提出申請。
-
2021-10-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933件接種疫苗後通報死亡無一件審完 陳時中祭三招加速審議
新冠肺炎疫苗今年三月開打,如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死亡,可通報並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然而審議效率不彰,開打至今933件通報死亡案例,竟無一件完成審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表示,打算透過增聘專家、增加開會頻率、中央直接搜集病歷等三個方式,希望將六個月的審議期縮短到兩個半月。民眾黨立委高虹安今天下午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質詢時問到,截至10月22日為止,共有933人疫苗接種後通報死亡,有幾例已確認與疫苗相關?陳時中坦言,目前都沒有審定好的案件,他也認為時間拖太久是一個問題。陳時中分析,造成卡關的困難點有很多,例如地方有時搜集相關病歷資料速度比較慢,所以中央打算直接下去搜集。另外中央也打算增聘專家、增加開會頻率,希望透過這些方式加速審議,把時間從六個月縮短到兩個半月。高虹安也關切再擴大接種後,疫苗基金會不會不夠用。陳時中表示,目前基金本身還有2.3億元,如果評估有需要更多,不排除每一劑疫苗多徵收費用貢獻於基金,目前是每劑疫苗徵收1.5元。
-
2021-10-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新增1例打AZ第二劑死亡!89歲男打完5天後不治
台中市今天新增3例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疑似不良反應死亡個案。台中市衛生局說明,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疫苗不良反應通報疑注射疫苗後死亡135人,今天新增1例死亡通報個案,為89歲男性,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6月22日接種AZ第1劑,9月29日接種AZ第2劑,在10月4日因咳嗽、劇烈嘔吐送醫,到院前死亡,死因為心肺衰竭。台中市政府說明,市府對於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會主動關懷並發放慰問金,尊重家屬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意願,協助蒐集相關病歷資料送中央審查,以釐清死因與疫苗相關性。台中市衛生局統計,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接種AZ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706案,其中含死亡案106案;莫德納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169案,含死亡案24案;高端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46案,含死亡案3案;BNT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147案,含死亡2案。
-
2021-10-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最年輕死亡個案…23歲女接種AZ 19天後亡
我國昨又新增十二名接種新冠疫苗後死亡案例,八人接種AZ疫苗,三人接種莫德納,一人接種BNT。台中市一名二十三歲女性接種AZ疫苗後十九天過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證實,該案為目前全台最年輕的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而國內已累積九二五件接種疫苗後死亡通報事件。莊人祥表示,該名二十三歲女性身體健康,無慢性疾病史,九月十日施打第一劑AZ疫苗後,並無不適症狀,二十九日家人發現她倒臥床邊,無呼吸心跳,十月七日法醫解剖相驗,死因為雙側肺水腫且右心室擴張。台中市衛生局指出,昨天新增五例疑似接種新冠疫苗後死亡個案,其中一例施打BNT,四例接種AZ疫苗,而該二十三歲女性就是其中一例。陳時中表示,在九百多件的疑似接種新冠疫苗後死亡個案中,初步審定五例死亡個案,死因與疫苗無關。立委廖國棟質疑,上千例疫苗受害救濟案例通報,僅五例有初步結果,歷經近半年,能領到救濟金的個案少之又少,建議放寬救濟標準。立委賴香玲則建議,國內預防接種救濟應比照國外,設立救濟專章、縮短審查時間。陳時中表示,六個月是法定最長的時間,不會拖過半年,過去由衛生局協助個案申請,現衛福部接手,將從六個月縮短至二點五個月,並增聘專家加快審查速度。
-
2021-10-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救濟審查縮短至2.5個月! 中央接手增聘專家收案
國內疫苗接種不良反應個案通報破千,立委質疑救濟個案審查時間攏長且標準不明。據衛福部長陳時中於立法院報告,針對疫苗接種救濟個案會加速審查,如增派審查專家及召開會議,預計從原先最長6個月審查時間加快至2.5個,臨時動議中也能針對審核個案提出具體說明。今日立委賴香伶於衛福部報告會議中提出質詢,認為國內預防接種救濟應該比照國外設立救濟專章、縮短審查時間,陳時中指出,今年面臨新冠疫苗施打,通報量大,過去由衛生局協助個案申請,但現在衛福部接手會積極改善程序,將縮短至2.5個月,會增聘專家、開會頻率也會增加。另外接種疫苗後死亡其受害救濟金最高600萬元,無法排除相關個案也有350萬元,但會議中,疾管署長周志浩備詢也指出,國內新冠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僅審定5例皆與疫苗無關。其審核進度緩慢,引起立委不滿,且懷疑因果判定及舉證責任有困難,後續更提出臨時動議。對於近日疫苗接種死亡個案仍時有所聞,指揮中心也多次公布多與慢性病等個案有關,排除疫苗死因,預防接種受害救濟金發放及認定仍是不清不楚。臨時動議指出,新冠疫苗多採用緊急授權方式上市,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更大未知風險,基於個人補償及監測、改良預防接種副作用目的,中央應積極釋疑。疾管署署長周志浩針對臨時動議回應表示,對於審議案件舉證,現已經由中央協助資料蒐集,並由預防接種審查審議小組進行資料事實判斷,民眾無須負舉證責任。陳時中也承諾加快預防救濟受害救濟審查進度,協助民眾獲救濟補償,且在等待期間,民眾若遭遇困難應及時提供經濟及福利協助。最後臨時動議決議如下,政府應針對疑因預防接種而受害者之申請救濟者,於進行審議後,由行政機關提出疫苗接種後發生之傷害或損害與預防接種無關之說明具體原因,否則即屬無法確定或相關,應依規定予以補償,以符合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之精神與立法目的,並確保接種疫苗受害者之權益。同時於十天公開申請與審議結果,以保障國人知的權利。
-
2021-10-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3輪開放AZ混打BNT疫苗 接種死亡個案審核冗長惹議
國內欲拚10月達七成覆蓋率,民眾對於保護力及特定品牌的期待也提高,其中衛福部長陳時中在立院報告指出,下個月將視疫苗到貨量,規劃第13輪預約平台提供部分接種一劑AZ滿十周者,可混打BNT疫苗。國內現僅開放第一線醫療人員接種第一劑AZ疫苗可混打莫德納疫苗,但隨著BNT疫苗周周到貨,混打呼聲高,陳時中也證實第十三輪一般民眾可望混打BNT疫苗,根據疫苗到貨量若維持疫苗周周到貨,國內180萬劑準備封緘檢驗完成,加上一周的80多萬劑,還即將有下一批疫苗將到貨,約還有300多萬劑可施打。但同樣的疫苗接種數提升,接種後不良反應通報數也跟著升高,截至10月15日已收件達1347件個案,但國內死亡個案也已達914件個案,其中仍有665件個案仍在調閱病歷階段。立委質疑,受害救濟個案至少要半年後才有結果,新冠疫苗應該要放寬救濟標準。立委廖國棟表示,疫苗受害救濟已有多起案例通報,但實際審過且領到救濟金的個案少之又少,且至少要疫苗受害就劑要半年之後才有結果六個月。陳時中表示,六個月是法定最長時間,但不會到半年之久,至於基於公共衛生目的,對於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等救濟標準會放寬,但是對於因果認定標準不會放寬。
-
2021-10-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驚傳5人打疫苗後死亡!2女無病史 打完AZ第1劑後過世
台中市驚傳有5例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疑似不良反應死亡個案。台中市衛生局說明,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疫苗不良反應通報疑注射疫苗後死亡131人,新增5例死亡通報個案,分別為61歲女、49歲男打完AZ第二劑後死亡、55歲女和23歲女無疾病史,打完第一劑AZ後死亡,以及54歲女打完BNT第一劑後死亡。台中市政府說明,對於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市府都會主動關懷並發放慰問金,尊重家屬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意願,協助蒐集相關病歷資料送中央審查,以釐清死因與疫苗相關性。台中市衛生局說明,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新冠疫苗第一劑接種人數為186萬5684人,全人口涵蓋率為66.24%,完成第二劑接種人數為68萬9717人,第二劑涵蓋率為24.49%,總計接種人次為255萬5401人次。台中市衛生局統計,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接種AZ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689案,其中含住院中38案及死亡案104案;莫德納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166案,其中含住院中24案及死亡案23案;高端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44案,其中含住院2案、死亡案2案;BNT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143案,住院10案,死亡2案。衛生局說明,新增疑接種疫苗死亡5案,包括AZ疫苗4案、BNT疫苗1案。第一例為61歲女,疾病史調查中,10月7日接種AZ疫苗第2劑,10月11日家屬發現早上叫喚不醒送醫診治,經檢查疑似膽囊炎,10月14日診斷疑似腦膜炎,10月19日死亡,死因調查中。衛生局說,第二案55歲女,無疾病史,7月16日接種AZ疫苗第1劑,接種後出現眩暈、疲倦等針對症狀分別就醫治療,9月2日嚴重頭痛就醫,經住院檢查診斷為急性骨隨性白血病,10月3日死亡,死因為急性骨隨性白血病。第三案為49歲男,有糖尿病、洗腎病史,9月25日施打AZ第2劑,有發燒情形,10月10日發現個案在家死亡,10月12日經法醫解剖,可能死因右側基底核出血、心臟肥大。第四案為23歲女,無疾病史,9月10日施打第1劑AZ疫苗,9月29日被發現無呼吸心跳,經法醫10月7日解剖,死因為兩肺水腫、右心室擴張。第四案為54歲女,有腦血管畸形病史,家屬主訴個案於10月15日施打BNT疫苗第1劑,18日發現叫喚不醒,送醫無效宣告死亡,死因調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