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1 該看哪科.婦產科
搜尋
受孕
共找到
160
筆 文章
-
-
2020-03-10 該看哪科.婦產科
戒菸不熬夜提升精力 廚師喜償宿願一舉得女
宜蘭一名廚師與妻子結婚10年,妻子一直未孕,檢查發現,先生精子量雖足,但活動力嚴重不足,經羅東博愛醫院試管嬰兒療程,妻子一舉成功受孕,產下一女,產後回診,開心向醫師致謝。廚師妻子表示,人工生殖療程時,為了順利排卵,必須天天挨針,過程很不容易,夫妻兩人為了成功受孕,不只飲食刻意維持清淡,原本熬夜的習慣也調整成12點前就寢,先生更暫時放下抽菸的習慣,終於盼得寶貝女兒的誕生,相當值得。羅東博愛醫院婦產科主任暨生殖醫學中心主持人莊志吉醫師指出,夫妻若持續有性行為且未避孕,但太太卻超過一年未受孕,建議夫妻兩人可考慮前往醫院進行不孕症檢查。莊志吉表示,以這對夫妻為例,正常情況下,精子活動力必須大於40%,但先生精子活動力只有1%,應是廚師工作,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下所致,妻子月經不規則,推斷也有輕微的荷爾蒙失調狀況。療程中,妻子透過每天施打排卵針,取得7個卵子,從中取5個成熟卵子,篩選先生的精子做精子顯微注射,將精子直接送進卵子中,最後植入2個胚胎,去年驚喜發現,其中1個胚胎成功著床,讓妻子順利懷孕,順利產下一女。莊志吉指出,造成不孕症的原因很多,其中3分之1的機率來自男性,因此建議夫妻若要接受不孕症檢查,務必兩人同行,透過數據分析、對症治療、生活習慣調整,以及配合醫師建議的人工生殖方式,將有機會提高受孕的機率。
-
2020-02-17 該看哪科.婦產科
猛男重訓桑拿狂練3小時 引發罕見「無精症」急求助醫
一對澳籍夫妻結婚多年,在澳洲嘗盡各種辦法仍無法擁有自己的孩子,進而跨國尋醫救援,來台後初次的檢查結果令人十分震驚,澳男的精蟲數量竟是「零」,經過醫師詢問後才知道澳男是位健身瘋狂愛好者,嚮往當個肌肉猛男,每天重訓2小時再進烤箱桑拿1小時,狂練持續超過一年半,沒想到這才是夫妻多年不孕的主因。通過4個月的調理再次檢驗澳男的精蟲數,驗得了1.8 c.c.中有600萬隻精蟲,最終順利讓太太受孕成功,喜獲一對雙胞胎。艾微芙國際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醫師楊文瑞指出,男性不孕的高危險群包括廚師、司機、電腦族、工程師、自行車熱愛者、運動過度者、愛穿牛仔褲以及溫泉、桑拿重度使用者等;適當的運動很好,但運動過量對身體也是一種耗損,免疫力下降反而影響精蟲的品質。此外,當環境溫度越高,就越容易影響精蟲產量,造成精蟲數量大減,導致不孕,所以任何能夠使睪丸溫度升高的因素都應該要避免。楊文瑞說明,正常男性一次的射精量約 3 至 4 c.c.的精液,而精液為灰白色或微黃色、黏性液體,精液是由精蟲及液體所構成,當精液內不含任何精蟲時稱之為「無精症」。當精蟲的製造及輸送過程出現問題時,就可能引發無精症,其主要原因包括下視丘或腦下垂體分泌之荷爾蒙失調、睪丸無法製造精蟲、精液輸送之管道阻塞等。楊文瑞建議,若要運動,須避免過度騎自行車與過度重訓,並且避免長期在高溫的環境。飲食方面儘量不吃垃圾食物,可採取地中海型的健康飲食、多補充維他命C、E、鋅。而女性方面,卵子數量一輩子是固定的,要增加卵子數量,無法用後天方法達成,但可用調整生活作息與多補充維生素D、C、B群、葉酸、E、Q10的方式來改變卵子的品質。楊文瑞呼籲,35歲以上的夫妻,嘗試了半年都無法自然受孕,仍建議盡早尋求醫療的幫助。
-
2020-02-08 橘世代.健康橘
鄭教授的衛教課 逾45歲自然懷孕 比中發票還難
台灣於2012年生育率來到史上最低點,僅0.87%,成為全世界最不想生育的國家之一,到了2020年,甚至可能「生不如死」,人口負成長。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鄭丞傑忍不住為此來堂衛教課,表示女生最佳生育年齡為25至34歲,38歲是大自然劃出的適孕分水嶺,過了38歲連人工輔助生殖受孕率都大幅減少,想生就得趁早。他觀察臨床不孕門診發現,子宮肌瘤、肌腺瘤患者年齡偏高,大都超過40歲,其中8成尚未懷孕,即使順利治療還得面對不孕困擾,因為年紀一大,卵子品質下降,加上子宮組織異常,受精卵著床不易。研究發現,女性一旦超過35歲,卵巢內卵子的庫存量就加速減少,異常率也大幅上升,卵子存量有限,如果又有工作等沉重壓力,可能導致生殖系統早衰;他形容超過45歲想自然懷孕,「機率比中統一發票還低」,不少人卻以為偶有一件的名人超高齡懷孕不是難事,而誤認為自己可以比照辦理。鄭丞傑以土壤來比喻子宮,想要開花結果,孕育大地萬物,當然得擁有良好的土質。壤土、黏土、沙土,分別可以種植不同的植物,但若是岩石,當然種子難以著地、萌芽。換言之,子宮組織一旦老化病變,尤其有子宮肌瘤或子宮肌腺症,常常難以受孕,也因此鄭丞傑近年來投入大量時間研究最新的無創海扶刀手術,目的之一便是為子宮有病變的婦女改善著床環境,保住生機。所幸隨著產前基因篩檢、人工生殖醫學及腫瘤醫學等技術的進步,昔日不可能的事,現在變成可能。許多女性到了更年期,甚至已經停經,才想生小孩,接受借卵及人工生殖,還是有可能一償夙願,但過程相當辛苦。王麗容分析,眾多研究發現,兩性性別地位愈是平等,生育率才會上升,如果兩性地位處於不平等狀態,則生育率就會難以拉起來。鄭丞傑也建議應該擬訂教育、所得稅、社會住宅福利、托育等多項配套措施,藉此鼓勵生育,始能見效,特別是中產階級更應補助。鄭丞傑認為,與其長期執著於鼓勵不想生育的人生育卻又未見效果,不如補助本來就想生卻生不出來的不孕夫妻人工生殖費用、補助坐月子的費用、逐步開放代理孕母,估計每年至少可以增加一萬個新生兒。鄭丞傑說「不要以為是天方夜譚,其實日本現在就已經開始補助坐月子的開支了。」在匈牙利,生育4個小孩的婦女可以終生免課徵所得稅。王麗容列舉,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過程中,如果懷孕生產,就能申請學校的住宅補助。至於英國,以她在牛津大學擔任訪問學者的經驗,帶著寶寶搭乘捷運、客運、鐵路等公共交通運輸工具,車資就會低廉許多。系列報導【婦科權威與女權學者的婚姻日常】。婦科名醫鄭丞傑與女權學者王麗容 筆戰兒女教養。鄭教授的衛教課/逾45歲自然懷孕 比中發票還難。「出門時當丟掉,回來就當撿到」鄭丞傑翻滾女人堆 王麗容:我已有免疫力。鄭丞傑、王麗容人生下半場 開心擺第一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08 橘世代.健康橘
婦科名醫鄭丞傑與女權學者王麗容 筆戰兒女教養
國內婦科名醫鄭丞傑與女權學者的妻子王麗容,生活最大交集就是一對寶貝兒女。王麗容不諱言,孩子的教養問題是她與鄭爸婚姻生活中,爭執、吵架的唯一導火線。 觀念先進 39歲才生龍鳳胎 鄭丞傑預見少子女化的時代會來臨,為了鼓勵生育,早在廿年前就提出「只要先生,不要先生」口號,王麗容則認為人生三部曲「愛情、結婚、生子」,現在應該可以簡化為「愛情、生子」。兩人都倡導生兒育女要趁早,觀念先進,但其實王麗容一直到39歲那年,才如願生下一對龍鳳胎。 王麗容舉自身為例,工作一段時間後又重拾書本,35歲時取得美國UCLA博士學位,過程艱辛,「感覺論文是我這輩子第一個孩子」。畢業後回到母校台灣大學執教,壓力沉重,影響生育大事,一拖又是好幾年,等到39歲才生下龍鳳胎,人生這才算圓滿。 「如果可以重來的話,我會選在35歲前生孩子」,儘管是追求兩性平權的女權主義者,但王麗容仍認為,對於女性來說,生兒育女具有特殊的本質及意義。她表示,許多女生在年輕時追求事業、教育投資,錯失了最佳生育時間,她也不例外,要是人生再來一遍,她寧願犧牲工作,也要早幾年擁有下一代。子女是獨立個體 適時放手回顧30多年的婚姻生活,兩人曾因對孩子教育的看法不同而有過爭執,但從不冷戰,即使觸到地雷,仍會不斷溝通,但是以「筆談取代言詞交鋒」。王麗容表示,當有爭執時,脫口而出的話語常是銳利、容易傷人,因此兩人已有默契,只要瀕於非理性邊緣,就啟動筆戰模式,王教授說,「這種方式理性多了」。對於孩子未來發展,兩人態度一致,那就是在教育及生活上,給予絕對支持及自由,均認為子女是獨立個體,家長必須適時地放手,事後也證實「放手是對的」。 做自己…兒子立志當「普通人」 舉例來說,鄭家女兒高中畢業後,選擇至美國普渡大學,當時王教授放不下心,還利用暑假前往美國陪住了1個月。但鄭家女兒終究遺傳了父親大方開朗的個性,喜愛交友、樂於參加社團活動,曾經擔任台灣同學會會長,甚至當選學校亞洲小姐。 至於兒子,儘管父親是名醫,卻對醫學一點興趣都沒有,也從來沒想過要當醫師,從小立志當個「普通人」。熱愛日本文化的他,在清華大學就讀期間,單靠上網自學,短短1年內日文檢定從最基本N5程度,晉升至最高階的N1,也順利申請到早稻田大學和東京工業大學兩所世界頂尖名校的研究所。母性使然,擔心兒子異地求學,可能多有不適,王麗容還因此申請科技部計畫,也順利通過,如此一來,便能一邊執行研究,一邊陪公子念書。王麗容說,從小給了一對子女最舒適的學習環境,教養守則共有A至E等5大點,最重要的是,要求孩子盡量「做自己」,但也學著傾聽別人的意見,且了解自己必須承擔的責任。A是「自主」(Autonomy);B是做自己(Be yourself),但也要傾聽他人意見;C是承諾(Commitment)完成自己應當做的工作,達到承諾;D是發展(Development);E是獎勵(Enpower),隨時獎勵,針對兒女不足之處給予資源。相信小孩 開明看未婚生子鄭家女兒在青春期時,就問過婦科權威的老爸,「女人什麼時候最適合懷孕?」答案是25至34歲,現在她也正處於育齡階段。當年人在美國求學的她,萬一突然告知受孕想未婚生子,鄭家雙老就要當外公外婆, 各自會有什麼反應?鄭爸爸自信地說,從小訓練培養女兒,相信女兒的擇偶眼光,如果還沒有結婚就懷孕生子也沒關係,但「種」一定是好的。相較於爸爸從最原始的生物觀點來看待此事,王麗容充滿理性,她以親密角度來分析,即使沒能修成正果走入婚姻生活,但兩人曾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親密伴侶,寶寶是愛情的結晶,她會尊重孩子的作法,給予最大支持。系列報導【婦科權威與女權學者的婚姻日常】。婦科名醫鄭丞傑與女權學者王麗容 筆戰兒女教養。鄭教授的衛教課/逾45歲自然懷孕 比中發票還難。「出門時當丟掉,回來就當撿到」鄭丞傑翻滾女人堆 王麗容:我已有免疫力。鄭丞傑、王麗容人生下半場 開心擺第一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24 該看哪科.婦產科
台灣高齡產婦首破3成 超過英國
隨著國人晚婚、人工生殖技術進步,婦女晚育日漸普遍。內政部統計,卅五歲以上高齡產婦占百分之卅點一二,首度突破三成大關。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秘書長陳玫儀說,英國二○一六年時高齡產婦占二成二,南韓二○一八年高齡產婦達百分之卅一點八,我介於兩者之間,但已偏高,值得重視。國健署提醒,高齡產婦有較高風險出現妊娠併發症、死產、胎兒低出生體重等,提醒高齡孕婦做好孕期保健、定期產檢、了解自身妊娠風險,認識早產預兆及產兆。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說,生產年齡愈高,風險愈多。去年出生通報就顯示,當年新生兒約十八萬人,生母卅五歲以上者,近一成二出生體重低於二千五百克,百分之一點五六死產,皆高於生母廿至卅四歲者。但對於衛福部總提醒高齡產婦多注意自身風險,婦團認為太過咎責於女性,讓不得不高齡生產卻仍願意生產的女性,背負龐大壓力,建議通盤檢討晚婚晚育及人工受孕胚胎植入數量等。陳玫儀說,改善高齡生產不能只看醫療面,卻迴避低薪、工作壓力、高房價、托育私有化等使女人晚婚晚育的因素。國健署二○一七年人工生殖統計,接受人工受孕治療者,卅五歲以上女性逾七成,三成二試管嬰兒體重低於二千五百公克。生動盟常務理事、台大社會系教授吳嘉苓說,早產或胎兒體重不足值得檢討,但應考慮多胚胎植入的影響,許多國家透過公共政策預防此一風險,例如以公費補助限制胚胎植入數目。不孕症治療醫師李茂盛說,接受不孕治療的女性總希望多放胚胎,但四十歲以上懷雙胞胎易早產、子癲前症、產後大出血,對母嬰都是高風險。李茂盛建議,根本作法還是減少高齡懷孕,相關支持和補助應放在更前線,讓年輕人早點結婚或有能力凍卵,有助降低高齡懷孕的機會和風險。
-
2019-12-19 科別.兒科
2月大男嬰唇色發黑急送醫 確診法洛氏四合症
新竹一名兩個月大男嬰近日因全身皮膚發藍、唇色發黑緊急送醫,經醫師檢查發現,男嬰症狀為法洛氏四合症,若未及時就醫,可能引發酸血症而導致器官衰竭最終死亡,所幸男嬰母親及時發現送醫,經搶救已無生命危險。東元綜合醫院兒童心臟科主任醫師賴俊維表示,法洛氏四合症是最常見的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該男嬰送院時,雖有2個月大,體重卻僅3公斤多,皮膚發藍、唇色發黑具有發紺現象,儘管努力呼吸,血氧卻仍不足,檢查後發現男嬰心臟除右心室出口狹窄外,左心室與右心室間有一個直徑0.6公分的缺口,導致缺氧血進入主動脈,為典型法洛四合症。賴俊維指出,法洛氏四合症包含4種異常,心室中隔缺損、主動脈跨位、右心室出口阻塞、右心室肥大,患有該病的嬰兒通常必須先進行人工血管分流手術,或肺動脈氣球導管擴張術來增加其肺部血流,待養大讓體重到達8至10公斤之後再進行完全矯正手術。根據衛福部歷年心臟疾病死亡人數資料顯示,在去年每十萬人口就有21名0至1歲的嬰兒因心臟疾病而死亡,死亡率達11.9%。賴俊維說,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的原因除了特定染色體或基因異常,也可能與孕期病毒感染、特定藥物、菸酒的使用有關。此外,受孕前父親的菸酒使用習慣也被證實與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有關。若準爸媽有吸菸的習慣,或準媽媽長期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下,會顯著增加新生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更有研究顯示,如果準爸爸在受孕前3個月有飲酒習慣,新生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比沒有飲酒習慣的夫妻高出44%;若準爸爸的單次飲酒量超過5罐350cc的啤酒,新生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更提高至52%。賴俊維提醒,若父母發現嬰兒養不大或吃不胖,且有呼吸費力的情形,應盡速就醫,透過新生兒心臟超音波檢查,幫助嬰兒及早正確診斷出先天性心臟病;此外,嬰兒出現膚色發藍唇色發黑、呼吸時胸骨凹陷等突發性缺氧症狀時,可將嬰兒側躺擺出以膝觸胸的蝦米狀姿勢,並立即送醫,先天性心臟病是新生兒最常見的先天性異常,唯有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
-
2019-12-0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卵子品質好不好,看分泌物就知道?醫師這麼說
Q:卵子品質好壞,分泌物可窺知一二?A:卵子的質量影響受孕情形,而卵子品質的好壞可從分泌物窺知一二。醫師表示,分泌物性狀反應荷爾蒙是否正常分泌,倘若荷爾蒙正常分泌,卵子品質理論上也較佳。女性分泌物由子宮頸、子宮內膜與陰道分泌物混合而成,能保持陰道濕潤、排除髒污與防止細菌入侵子宮等。一般來說,接近排卵期時,分泌物呈現較清、較不黏稠狀,排卵期則會增量且呈現透明果凍的型態,排卵期之後會減量,且會變成黃白色、濃稠狀。影響卵子品質的因素有很多,像是攝取過多加工食品、生活作息紊亂、壓力太大、睡眠不足、抽菸飲酒、暴露於環境汙染、少運動導致循環代謝不佳等。中醫有助體內環境改善,中藥雖不含荷爾蒙,但「補腎陽」的用藥可模擬黃體素在人體發揮的功能;中醫沒有排卵針,但能藉由調整體質助患者增加受孕機率。排卵前3天最好孕若身體處在健康狀態,排卵期前三晚最容易受孕,假設月經來潮後第14天排卵,那麼前面三晚都是適合行房的時機。如果月經周期不固定、難以推算排卵日,建議到婦產科請醫師利用超音波檢視排卵情形。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兼任醫師周宗翰 編輯推薦 有效改善血液黏稠 一天中3個時間記得要喝水 平日睡不飽靠周末補回來?3疾病都是這樣被睡出來的
-
2019-12-06 該看哪科.婦產科
「團隊很重要!」 彰基助47歲的她一圓生子夢
劉女士已四十七歲,第一段婚姻時曾自然產下二男一女,卅八歲時接受結紮手術。由於再婚,為了和現在的先生孕育屬於兩人「愛的結晶」,因此接受輸卵管接通手術,希望再次懷孕。但由於劉女士已過四十歲高齡且堅持使用自己的卵,終於在彰化基督教醫院專業團隊努力下,成功受孕並將於明年生產。彰基體系國際婦女醫療院長蔡鴻德表示,現在年過四十求診的不孕夫妻愈來愈多,每個月約十五到廿個案例。但是高齡婦女,尤其四十歲以上卵巢老化、功能差,失敗機率高,通常四十七歲自卵懷孕率僅百分之一。因此當劉女士前來就醫時,醫師曾勸她用「借卵」的方式做試管嬰兒。但劉女士堅持用自己的卵與現任老公生下愛的結晶,因此醫師先以賀爾蒙前驅物質幫助她「養卵」,終於成功取得一顆卵子。蔡鴻德表示,治療不孕症「團隊很重要」。由於劉女士只取出一顆卵子,精卵結合後僅培養二至三天,分裂出六至十個細胞後,便送去冷凍,以維持胚胎品質,待母體狀態穩定再植入。因此胚胎師的技術、經驗以及實驗室環境設備便非常重要,包括溫度、溼度,以及有毒揮發物質和懸浮微粒等空氣品質都必須嚴格控管。所幸,胚胎植入後兩週經抽血檢驗,劉女士確認懷孕,目前已懷孕五個月,且唐氏症篩檢也無虞,是目前全球第二高齡的自卵懷孕紀錄。但是蔡鴻德表示,試管嬰兒只有成功和失敗兩個結果,「孩子抱到手上才是成功」。因此他提醒,雖然現在不孕症技術已經大幅提升,但高齡生產仍有糖尿病、高血壓等風險,建議還是提前規畫凍卵生育時機,較能順利一圓生子夢。
-
2019-11-26 該看哪科.婦產科
測不到病毒即無傳染力 愛滋感染者自然懷孕生產
民眾對愛滋的刻板印象該改改了。國外大型研究證實,愛滋感染者接受治療且測不到病毒量超過6個月,將無法透過性行為傳染愛滋,國內也有愛滋感染者因此自然懷孕生下健康寶寶。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今天舉辦記者會,發表台灣首部改編自女性感染者真實故事的愛滋微電影「愛,一直都在」,片中女主角小薇(化名)感染HIV病毒超過10年,看見社會大眾對愛滋的偏見與歧視,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讓外界看見更多愛的樣貌。10年前,還是學生的小薇因昏倒送醫,反覆不斷地發燒、肺炎,經一連串檢查竟發現感染HIV病毒。小薇回憶,確診當下她整個人不知所措,封閉自己,拒絕所有人的關心,從未想過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男友、家人可以接受嗎」、「別人會怎麼看我」、「我會很快死掉嗎」種種問題在她腦海中揮之不去,終於她鼓起勇氣把這個秘密告訴閨蜜,換來的卻是逐步的疏離,令她心灰意冷,所幸爸爸、男友始終陪伴在身邊,陪她度過最難熬的時期。在家人、男友支持下,小薇規律用藥,病毒量早已低到測不到,但後來每當她確認一段感情關係,都會坦承自己是感染者的身分,對方也都願意和小薇一起努力看看,如今她不僅結了婚,也自然受孕生下健康寶寶,先生至今也沒有感染HIV病毒。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表示,愛滋病毒主要有3大傳染途徑,包括體液(精液、前列腺液、陰道分泌物)、血液或母乳傳染,多數患者都是因危險性行為、共用針具、輸入被HIV病毒汙染的血液或是母子垂直感染。今天記者會中披露今年8月30日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公布的一份文件顯示,抗病毒藥物、預防性投藥、保險套已是預防愛滋病毒傳染的3大重要策略;國外大型研究也發現,愛滋感染者接受治療、血液中測不到病毒量且穩定長達6個月以上時,能100%預防透過性行為的途徑傳染給他人,也就是「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U=U(undetectable= untransmittable)」。桃園醫院愛滋病照護中心個管師林媚慧指出,她陪伴愛滋感染者與其親友多年,深深體會接受、認同愛滋感染身分的不易,且早年愛滋藥物副作用極大,有些感染者工作時會無預警腹瀉、拉在褲子上,許多人因此放棄治療。愛滋藥物不斷推陳出新,低副作用也愈來愈少,隨醫療進步,抗愛滋藥物只需每天1顆,持續服藥控制,就能將體內病毒控制到完全測不到;但愛滋的汙名跟網路錯誤的訊息,還是阻礙了感染者的治療之路。台灣感染誌協會理事鄭孝忱呼籲,台灣已逐步翻轉愛滋疫情,適切的治療藥物、友善的環境、最新的預防資訊,對愛滋感染者而言至關重要,也希望透過U=U,減低社會對愛滋的恐懼與對感染者的歧視。
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