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刷牙
共找到
372
筆 文章
-
-
2024-03-17 醫療.牙科
刷牙前少做一動作 當心可能牙垢清除消果不佳甚至刮傷琺瑯質
奎斯特護牙診所(Quest Dental Care)首席牙醫巴拉說,擠牙膏前先做很簡單的一件事,刷起牙來更有效又舒服:把牙刷潤濕。先把牙刷沖濕再上牙膏,有什麼好處?她說,首先,刷毛沾過水,有均分牙膏之效,讓牙齒更能接觸到牙膏,提升潔牙效率,更徹底地移除牙垢與殘渣。其次,牙刷「濕軟」讓牙周和牙齒的琺瑯質承受較溫柔的洗刷,較不易刺痛、損傷;而濕氣水分能激發牙膏成分,讓牙膏發揮殺菌、維持口腔衛生的功能。反過來說,用乾牙刷刷牙,有何壞處?她認為有幾個負面效果,足以影響口腔健康和護牙習慣:乾硬的牙刷毛可能刮壞琺瑯質,破壞牙齒的外表,久而久之,導致牙齒敏感,增加蛀牙、壞牙的風險。此外,巴拉指出,乾牙刷可能造成牙周痛、紅腫、發炎,甚至導致牙周縮小。她說,「先把牙刷弄濕,可讓牙膏起泡沫,發揮更好的清潔作用」。她進一步分析,用乾牙刷刷牙,除垢效果不佳,從齒縫、牙周清理食物殘渣的效果也較差,「牙垢是指黏在牙齒上的薄薄一層細菌,用乾牙刷較不容易清除,久了可能變成牙周病,或引發其他問題。」巴拉提醒,刷牙方法不當可能造成口臭,甚至牙齒變色。乾刷牙會提早耗損牙刷毛,減低牙刷的壽命以及功效。牙垢沒清乾淨,會讓細菌孳生、累積,造成口臭。而沒有牙膏泡沫發揮清潔功效的話,牙齒表面的汙點沒清乾淨,久了也會讓牙齒變色。
-
2024-03-14 醫療.牙科
多做一件事反而增蛀牙機率 專家指你的刷牙方式可能完全錯誤
我們都知道我們應該每天刷牙,並且使用牙線或漱口水,但所有這些努力都可能因為刷牙方式不正確而付諸東流。事實上,專家表示,我們不應該在刷牙後立即用水漱口,因為這可能更容易讓我們蛀牙。牙醫Shyaam Vallabh告訴《每日郵報》,這是因為漱口會「洗掉」牙膏中的濃縮氟化物,這意味著牙膏無法充分發揮作用。 為什麼刷牙後別立即漱口?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表示,每天應該用含氟牙膏刷牙兩次,每次大約兩分鐘 。像這樣定期刷牙有助於清除牙菌斑,防止牙齦疾病和蛀牙。 牙菌斑是一層細菌薄膜,如果你刷牙不正確,就會覆蓋在你的牙齒上,而蛀牙是牙菌斑中的細菌對牙齒造成的傷害。Vallabh指出,氟化物是一種天然礦物質,它有助於強化牙齒堅硬的外保護層(稱為琺瑯質),從而保護牙齒免受損壞和磨損。由於含氟化物的牙膏是強化琺瑯質和降低蛀牙風險的最佳方法之一,因此盡可能長時間地將其留在牙齒上非常重要。 根據NHS的建議,刷牙後吐掉多餘的牙膏,不要立即漱口,因為它會洗掉殘留牙膏中的濃縮氟化物,沖洗會稀釋它並降低其預防作用。Vallabh提醒,如果你急於沖洗掉牙膏,則應該等待至少30分鐘,這使得氟化物能夠被牙齒吸收並提供更好的保護。雖然洗掉嘴裡的牙膏不會直接導致蛀牙,但刷牙後反覆用水漱口可能會隨著時間增加蛀牙的風險。即便是刷牙後使用漱口水來清新口氣,也會降低氟化物強化琺瑯質的作用。 什麼類型的牙膏比較推薦?NHS指出,使用氟化物濃度合適的牙膏非常重要,建議檢查包裝以了解每個品牌的氟化物含量。以下為衛生福利部提醒在使用含氟牙膏時注意事項如下:1.含氟牙膏的含氟濃度建議要至少1000 ppm。2.每天至少使用2次含氟牙膏、每次至少2分鐘效果最佳。3.兒童使用含氟牙膏用量建議由家長幫忙擠壓,3歲以下每次最多米粒大小;3 到 6 歲兒童則建議每次最多使用豌豆大小。牙線使用時機是在刷牙前還後?刷牙前最好先用牙線清潔,使用牙線不僅是為了清除牙齒之間的食物,定期使用牙線還可以去除沿著牙齦線形成的牙菌斑,從而減少牙齦疾病和口臭。牙線使用方式如下:1.使用牙線首先要將手洗乾淨。2.取出跟前手臂一樣長的牙線,把牙線兩端分別纏在雙手中指上,各繞三圈。3.用雙手的拇指及食指頂住一段約2公分長的牙線,慢慢滑進牙縫中,緊貼著牙齒的一側,上下拉動牙線,依序清潔牙齒兩側和牙齦。4.髒掉的牙線採用一手收線、一手放線的方式,換成新的牙線線段。【資料來源】.Why you might've been brushing your teeth AND using mouthwash completely wrong.NHS: How to keep your teeth clean.衛生福利部:2018從「齒」開始,有「氟」同享!.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刷牙搭牙線,口腔健康看得見
-
2024-02-25 醫療.牙科
沖牙機可用來替代刷牙或牙線使用嗎?牙醫師告訴你殘酷的真相
牙齒健康關乎老年生活品質,因此口腔保健相當重要。不過牙醫師表示,台灣人的潔牙習慣中,並不愛用「牙線」,因此牙周病情形普遍,正確的步驟為牙線搭配牙刷,市面上許多沖牙機也能夠協助清潔,但主要作用為「清除食物殘渣」,應該與牙線搭配使用。沖牙機業者也提醒,由於沖牙機水壓較強,除非特殊設計,否則7歲以下兒童不建議使用。沖牙機無法清除牙菌斑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成人牙周病盛行率高達80.48%,主要為口腔清潔不良造成牙菌斑產生、牙結石形成,或沒有定期洗牙,逐漸形成牙周病。若要預防,餐後、睡前得刷牙,每次至少2分鐘,使用含氟量超過1000ppm以上的牙膏,並且定期口腔檢查,健保給付滿12歲民眾每6個月洗牙一次。兒童牙科醫師蔡宜峰表示,正確的清潔牙齒應包含牙線與牙刷,而台灣人普遍不愛用牙線,因此罹患牙周病的狀況相當普遍,而成年人30歲過後牙齦會逐漸萎縮,因此齒間的縫隙會變大,這是牙周正常的退化現象,但牙縫變大就會增加塞入食物殘渣的機會,得用牙線剃除,若有沖牙機也可輔助使用。現代人對於一口整齊的牙齒相當注重,接受牙齒矯正的民眾也不在少數,而傳統矯正得透過金屬絲線來拉動牙齒,連帶增加潔牙難度。因此想透過輔助器具解決困難,例如沖牙機,牙間刷等等。「沖牙機並不能替代刷牙、牙線使用。」蔡宜峰指出,沖牙機是透過物理原理將牙齒周圍的食物殘渣沖掉,主要清潔大塊的食物,但「牙菌斑」並沒有辦法清除,因此若要透過沖牙機潔牙,第一步可先使用沖牙機去除食物殘塊,第二步使用牙線將每個齒間清潔,第三步則使用牙膏刷牙,最後若有漱口水,可用漱口水將牙膏泡沫漱掉,做到以上就算是相當完整的潔牙了。不建議7歲以下孩童使用沖牙機不過,沖牙機並不是所有年齡層適用。寶可齡董事長李健齊表示,對於7歲以下的孩童來說,一般沖牙機的設計上水壓、水柱較強,加上孩童口腔尚在發育,太強力的沖力容易受傷,除非是特別設計過降低水壓等設計,否則都不會建議7歲以下孩童使用。蔡宜峰也說,沖牙機水柱較強,而小孩子的手部控制能力沒有那麼好,一來沒有辦法沖到正確的位置,無法正確沖牙;二來則水柱較強容易有危險,通常得要8、9歲的小朋友才有辦法較為精確的控制手部微小動作,也才會建議使用沖牙機。蔡宜峰提醒,沖牙機是口腔清潔的工具,無法替代牙線、刷牙,但國人不愛使用牙線,若手邊有沖牙機可使用,確實好過甚麼都不用,但牙齒不僅有舌側、頰側面,牙齒之間的連接面若沒有用牙線,其實無法刮除牙菌斑,建議最好從小開始訓練使用牙線,沖牙機則以協助清潔為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22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調整作息勤潔牙 顧好腸胃防肌少
去年我有四顆牙齒陸續斷裂,刷牙時有血絲。用完餐,胃部常曖氣、悶脹,還可能在飯後5個小時發生嘔吐,體重一度掉了近6公斤。到家醫科就診,醫師説我的胃功能不彰,要求我避免吃糖果點心以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咖啡與茶等飲料也成了禁忌;每天吃足量蛋白質、鈣質、蔬果、主食及優質脂肪,烹調方式以蒸煮取代煎炸,經服用醫師開立的藥物後,已有所改善。但我不放心,在好友推薦下,向另一位消化道專科醫師求診,他聽完我的主訴,認為應該不是腸胃問題,判斷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囑咐我進食細嚼慢嚥,吃完飯後散步助消化,正常睡眠,平時要放輕鬆、放慢步調。至於牙齒,感謝牙醫師為我打造一套非常酷的活動假牙,並且因應我晚間睡眠時有磨牙習慣,要我配戴咬合板,降低齒裂風險;牙周病科醫師也細心地為我治療,要求我除了喝白開水外,其餘飲食後都要刷牙;睡覺前要用牙刷、牙間刷、牙線徹底潔牙;定期用牙菌斑顯示劑檢查牙齒是否刷乾淨。依照醫師囑咐調整生活作息,目前症狀已改善,體重也增加了3公斤。期待新的一年,持續維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少吃禁忌食物及飲料,維護口腔衛生,期待提升消化吸收力,預防肌少症或骨質疏鬆症上身。
-
2024-02-19 醫療.牙科
不只是火氣大,口臭味道藏警訊!口臭吃什麼?7食物消除口腔異味
口臭原因有85%~95%是來自於口腔,少數口臭是由呼吸道引起,主要是因口中殘留的食物經細菌腐化作用後,產生揮發性的硫化物,進而發生口臭問題。長期口臭原因有哪些?口臭要吃什麼?怎麼解決?本文一次整理口臭原因及解決辦法。口臭原因有哪些?口臭是因為口腔內的微生物在分解殘留食物時,經細菌腐化作用後,產生揮發性的硫化物,如硫化氫、甲硫醇等等,進而引起口臭。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王志堂指出,唾液含有的抗菌物質也具有沖洗作用,可幫助清除食物殘渣及清理已壞死細胞,唾液減少會造成口腔細菌滋生,進而增加口腔異味的可能。以下整理可能引起口臭的原因:·口腔疾病:蛀牙、食物殘留口腔或牙縫、牙周病、假牙清潔不當、毛狀或苔狀舌、裂溝舌、口腔潰瘍等等口腔問題皆可能引起口臭,也是導致口臭最主要的原因。·口腔乾燥:如上述說明,唾液減少會造成細菌滋生,增加口臭的可能。緊張、失眠或恐慌等等情緒壓力下,可能引起口乾現象。除此之外,王志堂表示,服用某些安眠藥或降血壓藥物、缺乏維生素B群者,以及常用嘴呼吸者也可能有口乾問題。·呼吸道疾病:呼吸道感染可能會產生呼吸異味,如慢性鼻竇炎、鼻咽發炎、喉炎、扁桃腺炎、也可能引發口臭問題。·其他疾病因素:因疾病而導致身體異常代謝物,隨著血流循環被帶至肺部,當呼氣排出體外會發現有不正常的氣味,如:糖尿病併發食物代謝異常、尿毒症、肝衰竭等等。·胃食道逆流:桃園鴻林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指出,發生胃食道逆流時,胃酸會沿著食道上升滲入口腔或咽喉,而胃酸是一種強酸性液體,可以殺死細菌但也會破壞口腔內的平衡造成酸鹼度降低,提供有利於細菌生長的環境,當細菌分解食物殘渣或唾液時會產生硫化物,而且胃食道逆流還會讓唾液分泌減少,增加口臭的可能。·食物、抽菸:大蒜、洋蔥、韭菜、酒、飲用大量牛奶皆可能引起口臭,而吸菸會使尼古丁殘留口中,進而引起口腔異味。·發燒:根據奇美醫院衛教指出,發高燒時,口腔內的唾液分泌會減少且舌頭作用減低,會使得沖洗細菌產物的作用相對降低,進而發生口臭。口臭味道藏警訊想確認自己是否有口臭問題,知名中醫師王大元表示,可以用舌頭舔手背、用湯匙觸碰舌頭或刮舌苔、手指磨擦齒齦後、講電話或手機後、使用口罩後聞聞看物品有無異味殘留。口腔隨著環境與生理變化,也會使味道出現變化,以下根據王大元中醫師說明整理5種口臭味道原因: 爛蘋果味:糖尿病酮酸症阿摩尼亞味:如:洗腎患者、腎衰竭、腎病症候群等腎臟有問題者。因為無法將尿素排出體外,而出現類似阿摩尼亞味的尿騷味。垃圾腐爛味:牙周病、蛀牙臭酸味:胃食道逆流魚腥味:鼻竇炎而引起,因感染或過敏而引起鼻黏膜腫大、鼻竇阻塞,當分泌物久滯在鼻腔,進而形成黃綠膿痰,造成魚腥味。其他味道:乳癌患者口腔易有醃蘿蔔等 口臭吃什麼?7食物消除口腔異味大家都知道吃重口味食物會造成味道殘留口中,營養師余朱青表示,酒精飲料、含糖飲料、乳製品、肉類、大蒜、洋蔥及糖皆容易造成口臭問題。那口臭究竟要吃什麼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分享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之撰文整理7種食物有助降低口中氣味,包含蘋果、口香糖、維生素C食物、低脂優格、全麥麵包、肉桂及綠茶。口臭看什麼科?怎麼解決?引起口臭最常見的原因為牙周病、口腔清潔不當等口腔問題,建議有口臭問題,應先至牙科檢查,若長期口臭未改善則可至耳鼻喉科進一步確認是否為其他原因所致。以下整理幾種日常方法有助於降低口臭發生及解決口臭問題:1.定期檢查牙齒,每半年洗牙一次。2.以牙線、牙間刷清潔牙縫,刷牙後使用漱口水。3.飯後刷牙,尤其是有吃肉類、乳製品及含糖食物。4.多喝水、多吃蔬果。5.口乾或唾液分泌減少時,可吃無糖口香糖,透過咀嚼增加唾液分泌。口臭是因為火氣大?中醫消口臭辦法許多民眾認為口臭是因為火氣大,但其實口臭只是火氣大症狀之一,火氣大並非一定會引起口臭。若以中醫觀點來看,王大元中醫師表示,不同口臭屬於不同臟腑的問題,要抑制口臭問題,想要快速緩解口臭,可以按壓迎香穴、合谷穴、內關穴及勞宮穴,以及針對不同口臭,可參考以下幾種漱口消口臭方法: 肺熱:以藿香、薄荷各5克泡茶漱口 胃熱:口含生甘草片或丁香除去口腔異味 肝熱心火:菊花、金銀花各5克泡茶漱口或飲用 抽菸者:無糖的茉莉花茶或桂花綠茶漱口參考資料: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彰濱秀傳牙科部、奇美醫院、元氣中醫師 王大元、書田診所、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余朱青 營養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延伸閱讀: 天啊!原來「生癌的胃」長這樣,長期脹氣打嗝、消化不良...你還只是吃胃藥打發嗎? 大魚大肉才會「痛風」?錯!其實我們每天在喝的●●,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兇手
-
2024-02-04 醫療.腦部.神經
你的大腦對稱嗎?科學家教從這幾件事看出左右腦大小有無一致
若要知道你的大腦有多麼不對稱,一種最有效的方式是分別測試左腦和右腦進行各種工作時的反應。假如左腦和右腦做得一樣好,你的大腦很可能相對均衡,但如果某一邊常常佔上風,你的大腦可能就比較不均衡。依賴慣用手?你的大腦對可能不對稱!我們先來看一個明顯的不對稱現象,這在大多數人身上可以輕易觀察到:慣用手。假如你靠雙手維生,或者你曾經受過傷,讓你不方便用手,你很可能已經知道,精準的手部動作是一種高超的技能。假如你不是這樣的人,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和黑猩猩的基因差異,替我們帶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我們的拇指很長。我們可以用拇指捏住每根手指的指尖,而且還能精準控制捏的力道,這項能力讓我們有辦法做出各種動作,小至從臉頰上捏走一根睫毛,大至舉起鐵鎚敲釘子。你可能很難想像,這些工作究竟需要耗費多少腦力。事實上,大腦內控制手部動作的神經迴路十分龐大,而且大到在腦內形成一個U字形的突起,我們稱之為手結(hand knob)。 你只需要練習一下,就能在看到大腦的圖片時,認出手結在這顆大核桃裡的位置。它座落在運動皮質(motor cortex)的頂部,運動皮質在兩邊的太陽穴之間形成一個帶狀的區域(假如你把眼鏡拿起來靠在頭頂上,它大概就在那個位置),全身的動作都受它控制。在大多數人身上,你甚至只需要比較左腦和右腦的手結大小,就能猜出他慣用右手或左手。我們會從這裡開始對你的大腦進行逆向工程。大多數人會認為自己不是慣用右手就是慣用左手,但慣用手其實不能用這樣的二分法來分類。事實上,從「極慣用右手」到「極慣用左手」之間是漸層變化的連續體,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對應的位置。我們如果想知道你的大腦有多偏,第一步就是弄懂你在這條軸線上的落點。以下我會先給你一份問卷,內容是我從愛丁堡用手傾量調查表(Edinburgh Handedness Inventory)修改而來。這份簡單的量表會問你在進行各種日常工作時怎麼使用雙手,在神經科學界裡絕對是最常用的慣用手量表。 若想知道你在慣用手變化軸線的落點,以下會列出十個日常生活相關的問題,請回答你會用左手還是右手來做這些事情。每個問題的分數在+2到-2之間:假如你做某件事情極偏好右手,絕對不可能用左手來做,這一題給自己打+2分;假如你偏好右手,但也有可能用左手來做,就給自己打+1分;假如這件事你真的不管用哪隻手都行,而且兩隻手用起來都一樣好,使用的頻率也一樣,這題就給自己打0分;假如你偏好左手,但有時候也會用右手來做,就給自己-1分;最後,如果你極偏好左手,而且絕對不可能用右手來做,這一題就是-2分。每一題都要回答,不可以留空,除非你沒做過這件事(假如你真的從來沒拿過掃把,或甚至從來沒拿過牙刷,我會盡量不用奇怪的眼光看你,畢竟這與本書的主旨無關)。慣用手評量一、用筆書寫。二、使用鐵鎚。三、丟東西(通常是丟一顆球,但丟任何物體都可以)。四、點火柴時,握住火柴的那隻手。五、刷牙時握住牙刷的手。六、用剪刀剪東西。七、用刀子切東西(沒有握住其他輔助工具時,像是切食物的時候拿叉子幫忙)。八、用湯匙吃東西。九、拿掃把掃地的時候,位於上方的那隻手。(假如你有一陣子沒掃過地,那快去拿一下掃把——這都是為了科學!)十、打開盒蓋。我們現在來算一下你的慣用手指數。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平均值」,請把以上十個問題的答案加起來,再除以10。假如你沒有算錯,這個結果應該落在-2(強烈、一致慣用左手)和+2(強烈、一致慣用右手)之間。結果越靠近這兩個極端值,就表示你的大腦越偏向一邊。分數接近中間的人(介於-1和+1之間)會混用雙手,這樣大腦兩半的功能可能會比較平均;但即使如此,從最初幾個問題的答案來看,你可能還是會認為自己慣用右手或左手。在以上十個項目裡,動作所需的精準度會逐漸降低,因此比較不靈活的那一半就有可能表現得「還可以」。你的慣用手、慣用腳和慣用眼是哪一邊?那麼,你偏好使用哪隻手和你大腦偏向一邊的程度有什麼關係?首先要知道,左腦的運動皮質控制身體的右半邊,右腦的運動皮質控制身體的左半邊。假如你高度偏好使用右手,你左腦的運動皮質(特別是手結附近的部位)很可能會比較大,極偏好左手的極少數人會相反。 等下會再談這件事怎麼影響你的運作方式,但我們先來檢查一些其他的機能,來確認你的大腦會把工作平均分配給左、右兩半,或是偏向一邊。首先,我們來看看你的雙腳。我們的腳遠遠不及雙手那麼靈活,但即使如此,大多數大腦兩邊不均衡的人如果需要用腳做靈活的動作,也會偏好使用某一邊。你通常會用哪隻腳踢東西?走樓梯上樓的時候,你通常會用哪隻腳踩第一階?如果我叫你用腳趾趾尖壓在一個硬幣上,你會不會直覺偏好使用某一隻腳?大多數人會覺得雙腳有辦法交替做這些事情,但假如以上幾個問題你都回答使用同一隻腳,這又表示你的各種機能沒有平均分配到大腦兩半裡。我們再來看看一個更細微的項目:你用雙眼的差異。兩隻眼睛都會把外在環境的資訊傳到大腦裡,但有些人會偏重某一邊眼睛傳來的資訊。這裡告訴你一項有趣的小知識:大多數人會偏好右眼得到的資訊!*我們也可以用判定慣用手的方式來推斷你是否有慣用眼,像是問你看顯微鏡或相機觀景窗的時候會用哪一隻眼睛。但是,我們也可以用更客觀的方式來判斷。以下請你做這個「看東西」的實驗:找個離你大約三到四公尺遠的物體,並用一根食指放在眼前擋住視線。當你雙眼都張開的時候,你可能會有「透視」穿過手指的錯覺,或者你有可能覺得自己看到兩根手指(取決於你把視線的焦點放在哪裡),但盡可能把焦點放在那個物體上,並且把手指放在你和那個物體的直線上。現在閉上你的左眼,看看發生什麼事?如果你的手指看起來完全遮住那個物體,你的主眼是右眼。如果你的手指看起來跑到物體的一邊去,那請你換成閉上右眼,手指是不是跟物體對齊了?如果是這樣,你的主眼是左眼。假如不管閉上哪一隻眼,你的手指都沒有和物體對齊(前提是物體和你之間的距離夠遠),你是主副眼混用。到了這個地步,你應該發現有一種規律。假如你的大腦極偏重一邊,你往往更偏好一直使用身體的某一邊。如果是大腦兩半比較均衡的人,一方面在特定的部位上可能有時偏好使用一邊、有時偏好使用另一邊,另一方面不同的身體部位可能也會偏好使用不同邊。※ 本文摘自《解密「你」的大腦設計圖:你的大腦為何與眾不同?神經科學家帶你深入你的腦袋,解開它的設計與運作之謎》。《解密「你」的大腦設計圖:你的大腦為何與眾不同?神經科學家帶你深入你的腦袋,解開它的設計與運作之謎》作者:香蒂爾.帕特譯者:王年愷出版社:臉譜出版日期:2024/01/06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3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孝順又感恩的生命鬥士
【編者按】:本週有兩篇文章是繼最近討論過的主題,由兩位醫師抒發他們在行醫中遇到的「令醫師敬佩的病人」的故事,→想看本文而第三篇文章是由編者寫出在下週開始為期兩週春節休刊之前的「歲末感言與前瞻」。僅此祝大家龍年事事如意。 這是一位我已經照顧二十多年的女病人。她從年輕時就開始有癲癇發作,常常會有清楚的預感,好像嗅到一種很不舒服的味道,有時還會有種很難形容的「似曾相識」的奇怪感覺,而後就會做出一些自己事後都記不得的事,有時甚至會演變為全身抽搐、喪失知覺、咬破舌頭或小便失禁的「大發作」。她的這種「複雜性局部型癲癇發作」一直很難完全控制,也引起在工作方面一些誤解與遭受歧視。我依稀記得她本來是電腦公司技術員,但因為父母年紀大、身體不好,而哥哥已經自己成家立業、無法照顧父母,所以單身的她就辭掉職務,在家全職照顧兩位老人家。後來父親中風、無法自行走路,母親經過肺癌手術後,兩老生活上的起居照顧都落在她一人身上。父親過世以後,接著母親被發現患有「腦下垂體腫瘤」,已經開過五次刀、雙目失明,她是唯一全職照顧她的兒女。她必須無時無刻地隨侍左右,母親才不會跌倒受傷。令我特別佩服的是她雖然每天生活在緊張的壓力下,只要稍微不注意,媽媽就會自己下床,然後跌倒受傷,好幾次她都緊張得失眠,癲癇發作加劇,而母女哭成一團。但她從無半點怨尤,每當提及從未回家探望父母的唯一哥哥,她都會充滿感激地說,幸虧哥哥每個月提供經濟上的支持,不然她們母女不知如何過活。她因為一直是獨身未婚,反而有父母陪伴,生活上也比較不寂寞。在長年照顧這位病人,我才發現她非但沒有被自己的疾病打倒,更是一位關懷母親的孝女。她家住宜蘭,來新北市看門診是一件大事。但她在門診都要求掛第一號,而且是數十年來沒有遲到過的好病人。她說,她都搭第一班車到台北再接捷運,掛第一號的時間比較容易掌握,不會因為前面的病人遲到或處理上比較棘手而延誤,而且一清早出門時,母親通常都還在睡覺,她前一天就已提醒母親,一定要等到她看病趕回來後才能下床。母親經過幾次驚險的經驗之後,也深知自己雙目失明,在女兒不在家時,絕對不敢自己下床。她這幾年來病情穩定,只要按時服藥,已經多年沒有癲癇大發作,但經過我改用好幾種其她藥物,都仍然無法完全控制的「複雜性局部型癲癇發作」,不過因為都有預感,可以讓她及時坐下或躺下,而且她很少外出,所以在家裡熟悉的環境下,很少因為這種「小發作」而受傷。最可佩的是她非常用心訓練自己,她認為自己將來不可能像父母生病之後,都有女兒可以依賴,所以她做了一些非常不尋常的自我訓練。容我在此分享這幾年所看到的這位生命鬥士是如何地自立自強:一、「我看到父親中風偏癱的問題,我就決定自己一定要訓練自己左右手都能做事。」她從刷牙開始訓練自己,目前已經能夠左右開弓地刷牙洗臉。她有時會與我分享她如何訓練自己的左手,發現經過這種用心的訓練,過去一種常常擔心將來自己怎麼獨自生活的她,變得更有信心。她說,自己過去的心神不寧也已豁然開朗。二、「我看到父親中風以後喪失語言能力,我想如果我多學另一種語言,也許將來萬一中風,台語、華語都不會時,也許我可以用另一種語還可以與人溝通。」於是有一陣子她就開始自修日語。雖然中腦動脈的栓塞有時會影響掌管語言的大腦部位,會使病人喪生語言的表達或了解的能力,而且我們的確看過不少會說多種語言的人,中風引起失語症之後開始恢復時,最先學會的「母語」優先恢復,但她所說的在她這種年紀才學另一種新的語言,到底會有什麼好處,我實在也看不出有神經學上的根據。但反過來說,她這樣做不一定能幫忙萬一中風失語時的應變,但對這整天在家照顧母親度日如年的她,能夠因此多學一種語言,找到生活的樂趣,又可以減少自己對無法預測的未來的不安,又可以增加一種語言能力,也不失為很好的心靈調適,所以我也極力贊同她的想法。有一陣子,她在診間見面或離開時的幾句日語的問候,我雖然日語程度極差,但還可以回他幾句日語,不覺帶來診間一陣歡笑。這也讓我學會了,只要對病人沒有壞處的,我們也不要濫用白袍的權威給病人「潑冷水」。三、耐心的溝通是醫病關係的磐石。當我為了寫這文章而打開電腦翻閱她在這我所服務的醫院這二十幾年來的紀錄時,才發現了一段難忘的「軼事」:她因為牙痛在宜蘭就醫時,牙醫師做了一些口腔小手術之後給了她一些抗生素,之後那幾天她感覺暈眩想吐,而打電話給我。我當時想到也許是牙醫師所開的抗生素與她所服用多年的抗癲癇藥之間的「交互作用」。所以我要她問牙科醫師所用的抗生素的名字,並告訴她我所知道的一種常用的抗生素「紅黴素」會抑制肝臟對某些抗癲癇藥物的代謝,使抗癲癇物的血中濃度增高,因為她所抱怨的暈眩、想吐是她所服用的抗癲藥血中濃度太高時所呈現的副作用。想不到不出所料,她就是使用這種抗生素,她抗癲藥的血中濃度果然比過去所驗的數字高很多,經過兩天的暫時降低抗癲癇藥的劑量以後,一切就恢復風平浪靜的日子。記得那次回診時,她說我在電話中料事如神,證明她找對了醫師,但她都沒有絲毫責怪牙科醫師,因為她沒有主動告訴牙科醫師她在服用抗癲癇藥。我也實話實說地告訴她,這種藥物的「交互作用」是所有的神經科醫師都知道的常識,但那次的經驗也使我深信耐心的溝通是醫病關係的磐石。我何其有幸能夠認識這位令我佩服的病人,從她身上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延伸閱讀:1/22 我心目中的英雄——一位正向的病人1/24 活得精采、面對死亡從容無畏的病人1/26 創造微笑的再世華陀與積極樂觀的小女孩1/29 坦然接受生命裡的變故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31 失智.大腦健康
不好好刷牙與失智有關嗎? 陽明交大研究:重度牙周病、缺牙與失智相關,但不能簡化成刷牙能預防失智!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系近期於國際醫學期刊《Ageing Research Review》報告,較多研究證據支持,重度牙周病、廣泛缺牙與失智症的關聯,希望能讓民眾更重視口腔健康與高齡心智健康的關聯。口腔健康的重度牙周病與廣泛缺牙與認知功能障礙有較強烈的關聯衛福部推估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其中65歲以上占96%。失智除記憶力衰退外,還會影響到人腦的認知功能與改變個性行為,儘管過去多數研究發現口腔健康惡化與失智風險有關,但兩者關聯性仍然不明。陽明交大牙醫學系發表最新研究,系統性檢視五年內分析口腔健康與認知功能障礙的28篇研究,發現大部分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牙周病、口腔微生物與阿茲海默症的關聯性,更多研究證據支持嚴重的口腔健康問題,例如重度牙周病與廣泛缺牙,與認知功能障礙有較強烈的關聯。牙周病是什麼?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齒周圍組織的疾病,主要包括牙齦炎、牙周炎及其他,是國人常見的口腔疾病。主因是牙菌斑並未確實清潔乾淨,堆積在牙齒上逐漸引發慢性牙周病。初期可能有牙齦紅腫、刷牙時流血的情形,病程到嚴重階段而成牙周炎時,會造成牙齦萎縮、牙齒搖動、牙齒脫落等症狀,重度骨頭流失的牙周炎治療後也無法恢復原狀,只能修護已被破壞的組織化。→想看更多 疾病百科:牙周病陽明交大也指出,對於其他口腔健康議題,如年長者的咀嚼功能,則缺少一致性的結論,且口腔健康是否能預防初期或輕微的失智,也尚未獲得更強烈的研究證據支持。對舊有文獻再進行系統性分析,強調「關聯性」不能簡化「因果關係」研究主要作者、陽明交大牙醫學系與腦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林嘉澍表示,目前對於口腔健康與大腦認知功能障礙的探討有很大的分歧,整體而言,大範圍缺牙或重度牙周病口腔問題與失智症的關聯最強烈。林嘉澍也提醒,兩者之間有相關性不能簡化為因果關係●如雖然缺牙與失智有關,但並非裝假牙就一定能預防失智、多咀嚼就一定能強化認知功能●口腔健康與失智的關聯也不能簡化為常刷牙就能預防失智。●事實上,失智通常也會伴隨喪失自我照顧的能力,也意味患者可能無法自己維持口腔保健。該項研究由陽明交大牙醫學系教授林嘉澍、台北榮總口腔醫學部醫師陳大中等人,與瑞典卡洛林斯卡學院及荷蘭阿姆斯特丹牙醫學術中心組成跨國團隊,以傘型文獻回顧方法對既有的系統性文獻再進行系統性分析,並於今年一月發表於高齡醫學類名列前茅的頂尖期刊,也獲美國Newsweek報導。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21 醫療.整形美容
靠橄欖油敷出蛋殼肌?拿牙膏塗臉上除斑?當心更易長痘痘、脫皮
橄欖油敷出「蛋殼肌」?恐先毛孔阻塞、長痘痘一匙橄欖油塗抹在臉上,輕壓按摩,可幫助臉部肌膚變得柔軟?一則於網路流傳的養顏方式,聲稱可以養出「蛋殼肌」,膚況不僅是柔軟,毛孔更是肉眼難見。食藥署闢謠專區提醒,食用橄欖油直接使用於臉部仍可能造成毛孔堵塞,嚴重甚至會冒出痘痘。冬季膚況不穩,時乾時油,不少保養偏方此時會紛紛出籠,近期一則橄欖油保養文,聲稱用橄欖油按摩臉部,可以讓肌膚變得柔軟且沒有毛孔。食藥署闢謠專區特別發文提醒,食用橄欖油內雖然有多種的維生素,但油類直接使用在臉部,會造成毛孔堵塞,毛孔堵塞後極可能會導致發炎,長出痘痘。食藥署提醒,食用油的製作方式與規範,都與保養品完全不同,不論使用少劑量的食用油,或看準食用油的成分,仍不建議將食用油直接施用於臉部。食藥署也強調,食品非保養品,若使用橄欖油保養臉部,美膚不成恐導致痘痘產生。「拿牙膏塗臉上除斑」 恐美白不成改當關公俗話說「一白遮三醜」,坊間各種美白偏方,令國人趨之若鶩,其中,網路盛傳「牙膏可以拿來用在臉上美白除斑」,食藥署闢謠專區中特別撰文提醒國人,如果將一般牙膏當作臉部美白商品,恐會造成臉部泛紅、脫皮,甚至會有變黑等情況發生。食藥署闢謠專區解釋,一般牙膏幫助民眾刷牙後,讓牙齒看起來變白,主要是因為物理性磨擦,而肌膚白皙的主要原理是抑制黑色素生成或加速已生成黑色素代謝,所以用一般牙膏無法使肌膚變白跟除斑。牙膏中的主要成分為磷酸鈣、氟化物等,可透過刷牙幫助口齒變得清新,並達到清潔牙齒效果,但這些成分用在臉上,可能會造成皮膚刺激,導致臉部產生泛紅、脫皮、變黑等情形,使肌膚色素沉澱。食藥署提醒,一般牙膏主要是用於口腔清潔,千萬不要相信偏方,胡亂使用,避免造成肌膚傷害。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18 醫療.牙科
誤食含氟牙膏可能中毒?專家解析氟化物安全性及攝取量
你可以先知道: (1)含氟牙膏以濃度 1,000ppm 為例,急性氟過量約需「吞食」100 克,也就是半條成人牙膏的量,而一般市售兒童牙膏容量約 80 到 100 克。 (2)官版的刷牙方式為每天至少 2 次、每次至少 2 分鐘,在這樣的時間下難以接觸到足夠劑量,且刷牙後會吐掉牙膏泡沫、並不會吞食。 (3)不管是兒童塗氟或是成人塗氟,都是由牙醫師操作以確保安全性,且相關政策由國健署預算支應、或由健保署以全民健保支付,臺灣的塗氟政策已上路超過16年,並分階段擴大實施,這麼大規模的公衛政策若有全面性的安全疑慮不可能沒被發現或提出。網傳「我們不該強迫全民一起吃毒」貼文,內容提到牙膏中含有氟化物、每年塗氟等都會攝入氟化物,且牙膏中的氟會侵蝕汞齊造成汞中毒。專家表示氟化物是公認最「經濟、安全、有效」的齲齒防治措施,各國政府的公衛體系都大力推廣多年,傳言只能引用已發表超過 50 年的研究,而非更近、更有代表性的研究,可見是「孤證」的可能性較大,在查無該研究原始內容的情況下也無法細究或澄清,提醒民眾面對這樣的傳言時,保持警覺、以常理推斷就能避免誤信誤傳。含氟牙膏害中毒的訊息? 原始謠傳版本: 我們不該強迫全民一起吃毒 牙膏中的氟化物,無論其形式如何,都能很好地吸收 牙醫使用的凝膠塗氟通常每年使用一到四次,每次可導致攝入 1.3 至 31.2 毫克氟化物 牙膏中的氟會進一步的侵蝕填牙的汞齊造成汞中毒 J Dent Res, 1971 Nov-Dec; 50(6):1647-53 氟暴露引起的問題: 粉刺 心血管問題,包括高血壓、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損傷 糖尿病 女孩的低生育率和青春期提前 骨關節炎、顳下頜關節疾病和骨癌 免疫系統併發症 智商較低 認知缺陷、注意力缺陷性多動障礙 (ADHD) 和神經功能缺陷 甲狀腺功能障礙 癌症:骨肉瘤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傳言論文為 52 年前 查無細節 MyGoPen 依據傳言所提到的「J Dent Res」查詢期刊論文出處,發現 1971 年「牙科研究期刊」曾登載「氟化鈉和氟化亞錫對牙科汞合金腐蝕速率的影響」一文,但可能因為年代久遠或其他因素,只有標題及作者等背景資料、並沒有摘要或內容,而前往牙科研究期刊官網尋找,也只有一段的摘要,提到「在測試溶液中添加氟化亞錫對腐蝕沒有影響,而在溶液中添加氟化鈉則顯著增加了腐蝕速率」等,並未見詳細研究細節。 MyGoPen 致電諮詢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前理事長、現為該會顧問的牙醫診所院長詹勳政,他表示舉凡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兒童塗氟預防齲齒等,氟化物在牙科的應用非常廣泛而且行之有年,相關的產品和制度一定都經過各方專家審慎評估,傳言只拿單一篇研究、而且是 50 年前的研究,民眾應該可以從這些方面而有基本的判斷。 牙膏濃度低 接觸時間有限 詹勳政以民眾最常接觸的含氟牙膏為例,每天 2 次、每次至少 2 分鐘計算,口腔實際接觸含氟牙膏的時間有限,而且刷完牙會吐掉牙膏泡沫,在這樣的條件下很難想像會造成傳言所說的諸多重大疾病,如果這麼容易就造成傳言所說的健康危害,則通報病例 50 年來應該非常多,不會拖到現在才由非專業領域的人拿來講。 塗氟政策已 17 年 跨單位、跨領域合作 詹勳政指出,6 歲以下的兒童由國健署以兒童健康手冊的方式、每半年塗氟一次,而 65 歲以上、特殊疾病或 55 歲以上原住民等,則由全民健保支出,塗氟預防齲齒的政策早已推行超過十幾年相關政策不只是全國牙醫師參與服務,也包括主管機關的研議與把關。 詹勳政強調,臨床上已經很少用汞齊補牙,但面積大、唾液隔絕不良的情況下還是會用到,牙醫師還要幫病患想辦法恢復咬合功能,但和最常用的複合樹脂比起來,「我的經驗大概是 1 比100」,可見汞齊已非臨床主流。 氟化物防蛀牙是國際公認 安全性毋需懷疑 MyGoPen 查詢衛福部公開資料,「口腔保健-擴大兒童牙齒塗氟保健服務」內容中提到,政府早從 2007 年開始補助未滿 5 歲兒童每半年一次塗氟,且「氟化物的使用是 WHO 目前公認最經濟、安全、有效之齲齒防治措施,使用適量局部性的氟化物,直接讓牙齒表面吸收,就像是為牙齒穿上防彈衣。依據文獻指出,塗氟漆可以降低乳齒齲齒率達 33%、恆齒齲齒率 46%」。 2019 年 3 月出版的衛福季刊登載「護牙五部曲」一文,其中兒童護牙的各種方式中,0 到 3 歲、3 到 6 歲都有使用含氟牙膏及塗氟,6 到 9 歲、9 到 18 歲則包括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文中採訪時任陽明大學牙醫系副教授、家庭牙醫學會理事長季麟揚,並引述他的說法「氟化物在預防齲齒上,是『最好用的東西』,也被列為 20 世紀預防醫學的 10 大重要成就」。 而主管牙膏的食藥署也於 2023 年在食藥好文網發表「原來牙膏只是潔牙的配角?」一文,不但引用「成人口腔保健手冊(專業版)」,並且提到「每天至少要使用含氟離子濃度 1000 ppm 以上的牙膏潔牙 2 次,且每次不得少於 2 分鐘」、「含氟牙膏的使用量少於豌豆的大小即可,須搭配「貝氏刷牙法」,並且解釋氟化物能預防蛀牙的機轉。 而衛福部「口腔氟化物之應用與推廣手冊」中,第六章「使用口腔氟化物須注意的事項」前言就提到「要達到最好的防齲齒效果,需要牙齒與氟離子長時間且高頻率的接觸」、「氟化物對於預防齲齒有非常多年的臨床科學實證」,第五章「口腔氟化物的安全性」則提到「以 20 公斤之學齡前兒童為例,若使用含氟離子濃度 1,000ppm 的牙膏,急性氟過量約需吞食 100 克,而一般市售兒童牙膏容量約 80 到 100 克」。 另外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特此發表正式聲明,澄清有關事實: 1. 氟化物的安全有效性:根據我們在 2020 年制定的兒童牙科專業指引,氟化物在牙醫師的指示下使用,是目前科學證實對抗齲齒(蛀牙)最安全且有效的預防方法。氟化物的使用分成局部塗抹與系統性投與,其抗齲效果可達 25-43%,並在牙醫師的指導下使用是安全無虞的。 2. 多元的抗齲齒機轉:氟化物具有多元的抗齲齒機轉,並且合併使用有助於增加抗齲齒的效果。我們鼓勵家長在保護孩子口腔健康的過程中,與牙醫師密切合作,以確保氟化物的使用得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其預防作用。 3. 專業指引詳情:我們提供更多有關氟化物使用的詳細資訊,可參閱我們的兒童牙科專業指引,網址為 https://www.tapd.org.tw/about/recommend.php。 4. 每日氟攝取量及專業塗氟: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對於各年齡層都有建議每日適當氟攝取量,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專業塗氟使用氟漆的建議:因為不同蛀牙風險每年使用2-4 次以避免齲齒。 5. 進一步專業資訊和溝通:我們將定期提供進一步的專業資訊,以澄清有關氟化物的疑慮。同時,歡迎媒體和公眾向我們提出問題,以促進更透明、明確的溝通,解釋事實真相。 結論 傳言引述一篇 1971 年的研究指稱含氟牙膏、塗氟凝膠會使人體攝入氟化物,並侵蝕補牙的汞齊造成汞中毒。但該片論文可能因為年代久遠、網路上查無完整摘要及研究細節,且專家表示,氟化物用於預防齲齒已是世界公認的公衛政策,包括臺灣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已經推行多年,沒有道理因為一篇研究結果而被質疑或推翻,且該研究已發表超過 50 年,期間並未被明顯佐證,民眾面對這樣的傳言,只要仔細想一下就能明辨。衛教資源: 衛福部口腔健康司 - 口腔氟化物之應用與推廣宣導手冊 食藥署食藥好文網 - 「原來牙膏只是潔牙的配角?」 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 -【新聞稿】對於孩童『氟化物』的攝取是否對健康有所助益或危害的疑慮,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特此發表正式聲明。 諮詢專家: 牙醫師公會全聯會顧問、詹牙醫診所 院長 - 詹勳政(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3/12/toothpaste.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8 醫療.皮膚
老人臭出現年輕化趨勢 做了「這件事」味道更濃!多吃1類食物降火
老人臭也有年輕化趨勢!中醫師指出,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有些4、50歲的中年人也會出現俗稱「老人臭」的體味困擾,主要成因包括皮膚代謝,及胃腸狀況影響打嗝氣味,有些人甚至嚴重到導致夫妻分房睡。這類族群冬天就不適合大補麻油雞等熱性補方,建議可選擇四神湯、貝母燉水梨等,味道更重的就建議尋求中藥、藥浴薰洗等,約2周至2個月可改善。老人臭關鍵就在於代謝及排汗狀況是否正常有些民眾深受體味的困擾,部分族群則因「老人臭」影響人際相處,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說,這類味道來源主要有二,分別為皮膚和胃腸,前者主要是皮膚代謝問題,使得體表顏色乾癢脫屑,有些濕熱性體質,汗腺堵塞出現「油耗味」;後者則是「胃火旺」引發的腸胃問題,導致打嗝出現異味,也就是知名藥品廣告台詞中的,口乾、口苦、口臭等狀況。陳麒方指出,有些人4、50歲就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但也有些維持得好的,到6、70歲都不太會有味道,關鍵就在於代謝是否正常、排汗狀況好不好,年輕化成因可能因為生活習慣改變、輪班影響作息等,「營衛失調」就可能改變體質,產生這類狀況,有些民眾會出現口臭症狀,即便刷牙也無法改變,也有些人的體味,和打呼一樣會影響旁人,導致夫妻分房睡。吃薑母鴨、羊肉爐進補 體味可能變濃最近氣溫變化大,一變冷就想吃點薑母鴨、燒酒雞、羊肉爐等進補,但有些人卻會在大補一頓後,體味變濃,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說,基本上只要蛋白質攝取高,就可能出現這樣的情形,因為蛋白質會產生氨,包含容易口乾舌燥,手腳心熱等,可以吃些滋陰、降火的食物,如黑白木耳等。陳麒方說,不管皮膚或者胃腸問題所致,都可以視為體內火旺,加上吃了燒酒雞、麻油雞等動物食材,可能會出現喉嚨緊縮、長痘、出油等症狀,人也會覺得煩躁,加上免疫力改變、體質出現偏性,可能容易外感,所以要讓身體流質「疏通」,不能太補,四神湯、貝母燉水梨、薑汁甘蔗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改善作為方面,陳麒方說,味道比較重的話,還是必須要就近尋求醫療院所協助,治療上大多採取內外處方處置,包括吃科學中藥、水藥等,有些比較敏感族群,會用薰洗、藥浴、薰蒸等替代,不接受藥物類的民眾,可能是因為神經比較緊張,可用針灸放鬆,整個療程約2周至2個月可改善。(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2 養生.生活智慧王
長途飛行坐哪最舒適?資深空服員揭最愛座位:能夠睡得更舒服
搭飛機出國旅行讓人嚮往,但搭飛機有時候是種折磨,尤其長途飛行令人恐懼。你應該優先考慮睡覺還是吃飯?你應該嘗試脫鞋嗎?長途航班哪個座位比較舒適?以下為在天空度過數小時的秘訣和技巧。你應該在夜間飛行之前或飛行期間進食?擁有24年經驗的英國空服員Kris Major告訴《CNN》,如果你搭乘夜間航班並且希望在機上充分睡眠,他建議你在登機前進食。如果航班屬於長途航班相對較短的航程,例如從紐約飛往倫敦,這一點尤其重要,你可能最多只能睡五到六個小時,因此需要充分利用休息時間。至於什麼時候該在飛機上吃飯?當你跨越多個時區時,飛行過程可能不只為你提供一餐。應該採取的策略是只要給你食物,你就應該吃飯嗎?或者如果你不餓或不想睡覺,應該減少用餐嗎?Major建議,乘客應該採取適合其旅行安排的任何措施。假如你已精疲力盡,最好是睡覺,而不是強迫自己在凌晨3點吃晚飯。再者,大多數航空公司並沒有特別為乘客和時區的跨越而規畫航班的飲食服務。那麼,你應該自備食物和零食嗎?由於在你登機後,至少在前一個小時內你不會吃到東西。Major表示,如果你患有糖尿病等健康問題,自備食物尤其重要。如果你在長途飛行中睡不著怎麼辦?許多人發現在長途飛行中難以入睡,無論是由於不熟悉的噪音,還是由於較便宜的座位、有限的腿部空間和直立座位。你應該堅持並繼續嘗試,還是放棄並看電影?Major表示,強迫睡眠是沒有意義的,特別是如果你的生理時鐘認為現在是中午,而且你根本不累。Major提醒,記住你在降落地點要做的事情很重要。假如你需要開車或直接去開會,你應該盡可能多休息。在飛機上休息過後還是昏昏沉沉?Major的建議是去刷牙,他說清潔牙齒最能讓人煥然一新。你應該在長途飛行中脫鞋嗎?長途飛行中連續幾個小時以相同的直立姿勢坐著會很不舒服,但站起來伸展身體並不總是那麼容易。但Major強調,即使只是坐在座位上扭動腳趾也是值得的。他建議一定要在座位上動一動幫助血液循環,例如在座位上稍微扭動腳趾或者是移動雙腿。另一個幫助血液循環的動作是脫掉鞋子。Major鼓勵所有乘坐長途航班的人脫掉鞋子以保持舒適,並且幫助血液循環。他強調若你要搭乘長途航班,這是正確做法。假如你擔心脫掉鞋子有腳臭疑慮,Major建議去洗手間清潔一下是有禮貌的做法。他補充,空服人員並不介意你脫鞋,反而更擔心乘客將腳伸到走道上,這可能絆倒他們。長途航班預訂哪個座位最好?如果你擔心亂流,Major建議嘗試坐在飛機前半部附近。他補充,你可能在前面一點感受都沒有,但在後面的人可能會被搖晃得東倒西歪。假如你身材高大,Major則建議預訂緊急出口座位以獲得額外的腿部空間可能是值得的。航空公司有時也會對有腿部空間的座位收取額外費用。Major分享自身偏好是靠窗的座位,因為可以靠在艙壁上睡覺,如果選走道或中間座位,就沒有這項福利。所以他認為,額外支付費用換取靠走道或靠窗的座位絕對是值得的,特別是你需要在飛機上睡覺時更是如此。【資料來源】.A flight attendant’s secrets to surviving long-haul flights
-
2023-12-09 癌症.頭頸癌
口交會傳染癌症!口愛前千萬別刷牙、避免口爆...做好6件事有效降低感染機率
許多伴侶在性行為的前戲喜歡先用口交開場,認為在被口交時,會有種對方為自己犧牲奉獻的征服感,因此很享受被口交的感覺。有人認為口交較不會得病,那其實是錯誤觀念,人的口腔即使刷牙過,所含的細菌也超過洗過的陰莖,且女性陰道一般也含有細菌、黴菌。也有外國研究表示,愛好口交者罹患口咽癌機率增8.5倍。口交者罹患口咽癌機率增8.5倍根據澳洲期刊《Science Alert》報導,西方罹患口咽癌的人數近幾年迅速增加,甚至有人稱之為流行病。這是由於一種稱為口咽癌(扁桃體和喉嚨後部區域)的特定類型喉癌的大幅增加。這種癌症的主要原因是人類乳突病毒(HPV),這也是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HPV會透過性行為傳染,口咽癌的主要危險因子是一生性伴侶的數量,尤其是口交若一生有超過6個或更多口交伴侶的人,他罹患口咽癌的機率比不進行口交的人高出8.5倍。認識HPV病毒(人類乳突病毒)一般而言,約90%的人HPV在體內可自行清除,但在免疫力差時,HPV病毒則會在體內持續感染。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HPV人類乳突病毒共有150多種不同的基因型,感染途徑為接觸傳染,主要由性經驗感染,除了在生殖器上會出現白色凸起物,偶爾也侵犯到眼、鼻、口腔及咽喉黏膜,且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正式確認子宮頸癌與HPV有密切關係,若感染到部分基因型的HPV可能會惡化成子宮頸癌,也可能增加口腔癌、肛門癌、陰莖癌的機會。女性男性都應接種HPV疫苗為了預防子宮頸癌,許多國家已對年輕女孩實施HPV疫苗接種。而HPV疫苗不僅可預防子宮頸癌,有間接證據表示,施打此疫苗能有阻斷HPV病毒的傳播,達到預防口咽癌的效果。更有研究表明,在女性疫苗接種率超過85%的國家,男性會受到「群體免疫」的保護,可望在數十年內減少口咽癌的發生機率。但在這個是盛行國際旅行的時代,若與來自疫苗覆蓋率低的國家人民發生性行為,同樣會有罹口腔癌的風險。例如在女孩疫苗覆蓋率較低的美國,在2020年只有54.3%的13至15歲青少年接種了兩到三劑HPV疫苗,疫苗覆蓋率低導致罹患口咽癌的人數大幅上升。對此,英國、澳洲、美國等多個國家,展開「性別中立的疫苗接種政策」,開始擴大HPV疫苗的建議接種對象,除了年輕女性,年輕男性也要施打疫苗,希望透過提高疫苗覆蓋率,來降低人民的罹癌風險。口交前做好6件事 避免感染性病及癌症只要沒有戴保險套,就不是安全的性行為,就會有性行為中的體液交換(血液、精液、和男女性生殖道分泌物)。若有任何一方的體液中有性傳染病的病原體,例如淋病、梅毒、愛滋病毒⋯等,就有可能讓對方感染性病。幫伴侶口交前,做好以下6件事避免感染:1.戴保險套口交保險套能有效阻擋體液接觸,因此要預防性病,請全程戴保險套進行性行為。2.口交前不能刷牙口交前千萬不要刷牙、剔牙,因為此舉會對口腔、牙齦造成一些微小傷口,反而成為對方陰莖上的可能病菌進到身體的破口,若真的想保持清潔的話,建議漱口即可。3.嘴內有傷口避免口交如果口腔內已有破皮或傷口,他表示這時候一定要拒絕口交,萬一真的很想要的話,建議戴上保險套比較安全。4.口交前觀察陰莖有無異狀在準備口交前,先將男性的包皮翻開看有無破皮傷口,若有異味、流膿、摸起來異物感,對方可能染有性病,應拒絕口交行為。5.避免口爆行為(精液入口)如果可以盡量不要被口爆,因為無從得知對方體液裡暗藏什麼病菌,且盡量不要吞精。若口交過後一星期,若發現喉嚨怪怪的,可能是因幫對方服務而被傳染性病。6.施打HPV疫苗若你的年齡介於9~45歲,不論男女都建議接種HPV疫苗來預防菜花,以及由HPV所引發的癌症。看完以上口交可能造成的風險,你還敢進行口交嗎?為了身體健康著想,建議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並施打HPV疫苗,才能有效防止HPV病毒。而預防口腔癌,最重要的還是避免抽菸、嚼檳榔等不良習慣,保持正常作息、均衡飲食、注意安全性行為,減少感染HPV病毒風險。延伸閱讀:.陰道敏感帶只有兩個地方!專家傳授愛撫密技 圖解實用手指技巧.自慰不是男性專利!盤點常見5種女性高潮部位,7招開始一場舒服自慰.潮吹是尿?女性也會射精!專家解密真相,出現「1狀況」要就醫參考資料:.口交未必安全 喉癌成美國「風土病」.口交前千萬別刷牙!泌尿科醫師告訴你避免性病上身的關鍵.Science Alert-Throat Cancer Is Becoming an Epidemic, And Our Sex Lives Could Be Behind It
-
2023-11-27 養生.生活智慧王
換新牙刷前,如何讓它保持最佳狀態?專家籲每刷完牙多做一事
多久沒換牙刷了? 大概很多人的答案是,「很久很久了。」加州貝佛利山莊的牙醫山茲(Kevin Sands)認為,正常使用的情況下,每三、四個月就該換新牙刷,目的是刷毛要保有「刷」力,同時避免累積太多細菌。美國牙醫學會也建議,只要刷毛糾結成團或磨損,就該換一把新牙刷。病毒季節來臨,也應考慮最近是否生過病。山茲說,「病癒後,為安全起見,最好換把乾淨、簇新的牙刷,以免細菌久留。」還沒換新之前,如何「維護」牙刷,讓它保持最佳狀態?山茲和美國牙醫協會都建議,每刷完牙,先把牙刷沖洗一下。他說,「對多數人來說,用熱水沖洗一下就夠了。熱水有軟化刷毛、清洗牙膏、清除食物碎末的功效。」沖洗乾淨後,如何置放也很重要。山茲說,「牙刷很容易滋生細菌,因此,把它放在乾淨、乾燥的地方很重要。」也就是說,不能把它蓋住或套住,以免把細菌圈在刷毛裡面。沖完甩乾,當然更容易「保持乾燥。」加州牙醫霍斯(Kami Hoss)說,「細菌最喜歡潮濕、黑暗的地方,把牙刷蓋住,就是製造潮濕黑暗的環境,」讓細菌容易滋長。外出旅行時,把牙刷放進盥洗用具盒,再放入行李箱很正常,也才能保持牙刷乾淨,但到了房間,要記得打開來晾乾,每次用後也要晾乾。疾病防治中心還提醒民眾,如果和別人共用房間、浴室,牙刷最好各置一處,不要接觸,以免細菌擴散、傳染。「即使要放到同一牙刷筒內,也不要兩支牙刷碰在一起。」
-
2023-11-12 醫療.牙科
用餐後什麼時候該刷牙?延長口腔壽命的牙口保健檢查表一次看
延長口腔壽命的「牙口保健」檢查表請大家確認一下,自己有沒有符合下列任何一項。這些項目可能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不便,但如果要讓牙齒的壽命延長至100歲,就不能忽略這些症狀。□ 喝冷飲的時候會覺得很酸痛。□ 吃仙貝這類硬物的時候,習慣用單邊的牙齒咬,不容易嚼爛硬物。□ 刷牙的時候會流血。□ 每次刷牙都不到5分鐘。□ 不使用牙膏。長年使用同一種牙膏。□ 不會使用牙線、牙間刷這類牙刷之外的工具,或是根本不知道有這些工具。□ 每周喝5次可樂或無糖的碳酸飲料。□ 常吃零食。□ 沒有每三個月至半年,定期去牙醫診所健康檢查。□ 重覆進行局部的治療。□ 食物常卡在牙齒與牙齒之間。□ 覺得牙齒的排列不整齊或是牙齒的顏色不好看。很在意外表的問題。□ 一戴口罩就覺得嘴巴很臭。很在意口臭的問題。□ 嘴巴張得很開之後,耳朵附近或是顎部會發出怪聲。□ 顎部很疲勞。有時候會連續一個小時盯著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的螢幕。□ 早上起床的時候,有時嘴巴會乾燥得難以呼吸。□ 很難正確發出「sa、shi、su、se、so」或「sha、shii、shu」這幾個音。□ 常常噎到。□ 很難一口氣吞下藥丸。□ 睡覺的時候,會突然停止呼吸。要在什麼時候刷牙?一天刷幾次比較理想?用餐之後,口腔環境會暫時從中性轉成酸性。用於說明酸性與鹼性的數值稱為pH值。下方圖表稱為「史蒂芬曲線」(Stephan Curve),是用於說明我們的口腔會在用餐之後發生哪些變化的曲線圖。從(圖1)不難發現,口腔的pH值通常維持在7左右,但是在用餐之後會偏酸性(往下移動)。當口腔環境的pH值達5.5,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就會開始溶解,牙齒也會開始鈣化。假設正餐與零食的間隔拉得夠開,唾液就有時間讓口腔環境恢復中性,也來得及透過再鈣化的過程修復牙齒的琺瑯質。(圖2)是正餐、零食、果汁過於密集的示意圖。此時牙齒會長期曝露在酸性環境之中,無法進行再鈣化的修復,所以也很容易形成蛀牙。用餐之後齒垢的pH值變化從用餐之後的pH變化(圖3)可以發現,口腔環境的確會在用餐之後呈現酸性,但唾液會立刻中和這個酸性,所以30分鐘之後,口腔環境的pH值就會回到不容易脫鈣的水準(黑線)。可是從這張圖也可以發現,若是吃了高黏性的食物(餅乾、洋芋片、焦糖),唾液就需要耗費更多時間才能中和酸性(點虛線)。如果能在用餐之後立刻刷牙,就能刷掉口腔裡的醣質,細菌也無法分泌酸性物質,牙齒的表面就會立刻再鈣化,恢復理想的狀態(方塊虛線)如果用餐後立刻刷牙,氟化物能強化琺瑯質,間接縮短脫鈣的時間,咀嚼口香糖則可促進唾液分泌,讓pH值立刻恢復原本的水準,同時促進牙齒的再鈣化。重點就是:● 吃甜食或零食的時間不要拉得太長或太頻繁。● 少喝碳酸飲料、果汁這類酸性較高的飲料。● 用餐之後立刻刷牙。● 若無法在用餐之後立刻刷牙,可用水漱口或是咀嚼無糖口香糖。● 最理想的方法是在用餐之後立刻以含氟的牙膏刷牙,但如果沒有時間,可咀嚼無糖口香糖或是利用氟化物漱口。雖然在用餐之後立刻刷牙最理想,但在此列出一些沒辦法立刻刷牙的建議。星星的數量越多越理想。如果沒什麼時間做到,那麼盡力就好,千萬不要什麼都不做。★★★★★:立刻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咀嚼無糖口香糖20分鐘。★★★★:立刻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咀嚼無糖口香糖10分鐘。★★★:立刻刷牙(使用含氟牙膏),或是咀嚼無糖口香糖。★★:用餐30分鐘之後刷牙或是喝茶漱口。★:完全不刷牙
-
2023-11-10 醫聲.醫聲要聞
藐視國會? 傳衛福部偏鄉計畫將開波波牙醫限額遭反彈
日前衛福部「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遭與會者流出,因內容計畫要讓海外畢業的「波波牙醫」,循偏鄉受訓管道取得執業資格,遭本土牙醫大力反彈,認為此舉恐打破政府對波波牙醫每年限額50人的承諾,亦無法解決偏鄉牙醫資源稀缺問題。立委林為洲指出,立院朝野共識,維持波波牙醫目前限額,衛福部取巧以計畫形式打破額度上限,根本是藐視國會,應出面說明清楚。立委林為洲與本土小牙醫聯盟今舉行「『假偏鄉真後門』計畫 ,波波牙醫教刷牙換執照?」記者會。本土小牙醫聯盟理事姚欣宜說,衛福部「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內容,是由教學醫院派主治醫師至部立醫院服務,空出的職缺則由本國牙醫或波波牙醫畢業生補上。不過,兩者要求不同,本國牙醫畢業後需經實習且取得執照才符合資格,波波牙醫則可不必經過實習、不必拿到執照,只需通過第一階國考即可。姚欣宜表示,參與該計畫接受畢業後訓練(PGY)後,必須「綁定」在部立醫院服務4年,本國畢業的醫師PGY受訓管道多,鮮少有人會選擇加入計畫,所以這根本是為波波牙醫量身定做。另外,部立醫院位置多位於縣市鬧區,附近本來就有牙醫診所,「這根本解決不了偏鄉醫療問題。」同樣的經費,若比照衛福部日前出資補助南投鹿谷鄉設立牙醫診所,就可建立超過千家診所。本土小牙醫聯盟召集人、台灣基層牙醫協會理事長黃映綺表示,依照計畫內容,衛福部大開波波醫師實習、取得執照的員額,計畫本身加上其他實習管道,4年共會增加240人,若再加上原先每年50人的限額,波波牙醫人數將超過全台八大牙醫院校,成為「第一大校」。衛福部顯然是以「服務偏鄉」為由,讓計畫作為波波牙醫跳板,呼籲衛福部即刻停止是項不合理的計畫。黃映綺說,全台共有1萬6000多名牙醫師,每位牙醫服務的病人數已低於理想比例,且牙醫診所數目「比7-11還多」,但卻分布不均,因器材購置成本高昂等原因,偏鄉「無牙醫診所」,而非「無牙醫」。衛福部日前才減少畢業後會綁定投入偏鄉醫療的本國公費生招生名額,卻花大錢以偏鄉為由「培訓波波」,究竟理由為何,應向外界說明,否則就是黑箱作業。林為洲表示,立法院第七會期曾處理波波牙醫議題,原先提出附帶決議,要開放實習名額,但因爭議過大,朝野共識決議不執行,維持每年50名波波牙醫的實習名額,落實總量管制,確保本土牙醫優先性。衛福部本次透過「偏鄉計畫」,花國家資源讓未經訓練、只通過的第一階段國考的波波牙醫走後門,自己堅決反對,這是藐視國會決議的行為。本土小牙醫聯盟理事馬偲紜則說,立委已要求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衛福部長薛瑞元承諾,附帶決議不可執行,衛福部將承諾忘得一乾二淨,想出以計畫方式讓附帶決議「復辟」。副總統賴清德也曾承諾,堅守波波牙醫每年50人限額,如今也背起打破承諾的黑鍋。但計畫本就不得違反法律,凌駕於醫師法之上,這已違反行政程序。延伸閱讀:「偏鄉牙醫」為由大開波波牙醫名額惹議 衛福部回應了
-
2023-11-07 慢病好日子.慢性心臟病
慢病主題館【心衰竭】5位糖尿病患就有1位得這病!6題看懂如何避免心衰竭
當身體各器官組織長期浸泡在糖水裡,就容易造成器官受損,產生各種併發症,糖友除了需要預防併發腎臟病、糖尿病足外,也應小心併發又稱「心臟癌症」的心衰竭,據統計,平均每5位糖尿病患中就有1位併發心衰竭。但心衰竭到底是什麼疾病,對於糖尿病患的關聯是什麼,以至於美國心臟學會(AHA)和美國心臟學院(ACC)宣布糖尿病是心衰竭的高風險因子?而我們又該如何預防避免心衰竭呢?這篇文章可以告訴你:1. 什麼是心衰竭?得了會好嗎?2. 罹患糖尿病後,為什麼需要積極預防心衰竭?3. 避免糖尿病併發心衰竭,該注意什麼症狀?可以做什麼檢查?4. 定期回診追蹤糖尿病,可以順便檢查心衰竭嗎?5. 糖尿病併發心衰竭,治療方式有哪些?這些治療健保都有給付嗎?6. 糖友如何從飲食、運動預防心衰竭?Q1: 什麼是心衰竭?得了會好嗎?心臟如同身體的幫浦馬達,要用力收縮打出足夠的血液量供各器官使用,以維持身體功能。當患者因冠狀動脈疾病、瓣膜性心臟疾病、各種不同類型心肌病變、高血壓、心律不整等,將導致心臟結構或功能受損,演變成心衰竭(又稱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是不可逆的過程,一旦功能受損,只能避免惡化,無法恢復功能。心衰竭依照心臟不同的功能異常,又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 1.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像是馬達電力不足,心臟無力且整體心臟擴大,進入心臟的血液無法完全被排出運送至身體,較容易被發現。2.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像是馬達壁生鏽,心臟外觀沒有改變,但肌肉變僵硬,左心室失去正常舒張的能力,導致左心室進入血液量減少,連帶排出血液量也少,難以供應身體所需,但因進入量與排出量接近,較難被診斷出;此類病人常合併心房顫動、高血壓等共病症狀,更增加確診的難度。無論是哪種心衰竭,都會增加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風險。由於心衰竭難以察覺,等症狀出現再就醫時,狀態已不佳,且預後也差。根據健保署統計,心衰竭患者3個月內再住院率30%,1年死亡率高達22%,5年死亡率更逾50% ,致死率比卵巢癌、子宮頸癌、攝護腺癌、乳癌等多數癌症更高,因此也有心臟的癌症之稱。延伸閱讀:心衰竭有哪些症狀?對生活的影響大嗎?Q2: 罹患糖尿病後,為什麼需要積極預防心衰竭?依據全球性糖尿病患者的大型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罹心衰竭的盛行率高達10~28% ,約5位糖尿病患者中有1位罹患心衰竭, 雖不是最容易發生的併發症,但心衰竭難以察覺,且晚期會導致血液無法提供足夠血液量給各器官使用,造成多重器官衰竭。根據統計,糖尿病患發生心衰竭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到4倍,美國心臟學會(AHA)和美國心臟學院(ACC)將心衰竭發展過程分為A-D四階段,A階段是指患者具有形成心衰竭的高危險因子,但心臟構造、功能尚無異常,糖尿病即為其中一項因子。值得留意的是,心衰竭是65歲以上病患最常見住院原因,其中每3人就有1人會在住院後1年內死亡,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風險高。病患的累、喘、腫等症狀除了影響看似平常的穿衣服、行走、淋浴、執行家務等日常生活,心理同時備感壓力,進而影響日常社交生活。延伸閱讀:台灣有多少人糖尿病併發心衰竭? 其它併發症發生率又是多少?Q3: 避免糖尿病併發心衰竭,該注意什麼症狀?可以做什麼檢查?喘、累、腫是心衰竭三大警訊!喘:心衰竭主要症狀,病患常覺得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平躺時情況更嚴重。累:比以前更容易疲累、活動力降低,起床或運動時更明顯,休息後仍未改善。腫:尿量減少,全身(特別是下肢)腫脹,手指按壓後沒有馬上恢復,或體重不明原因增加。另外,還可能出現消化不良或沒胃口、頭暈腦脹等症狀。但在發生症狀、確診為心衰竭之前,糖尿病等高風險族群,可以在固定回診追蹤的新陳代謝科或內分泌科,每年抽血檢查腦利鈉(BNP)及N端腦鈉前體(NT-proBNP)一次,健保也給予給付。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NT-pro BNP數值高於125pg/mL,或BNP數值高於35pg/mL ,代表心衰竭風險偏高,應該立即就醫做進一步檢查。延伸閱讀:NT-pro BNP檢查是什麼?我該怎麼進行檢查?Q4: 定期回診追蹤糖尿病,可以順便檢查心衰竭嗎? 糖尿病患可在固定回診就醫的科別,與醫師及整個醫療團隊討論,提出心衰竭檢查需求,評估後,如果醫療團隊認為應進行相關檢查,就可以做檢查,不需特別再掛心臟科或其他科別的門診。由於健保資源有限,目前只有針對部分糖尿病患者進行健保給付的BNP或NT-proBNP的抽血檢查 ,給付對象包含以下3類:1.有心衰竭臨床症狀或症候,如胸悶、氣喘、水腫2.心電圖或胸部X光結果異常,包含心室肥大、擴張、收縮力異常及瓣膜疾病等B階段相關前兆3.有身體活動明顯受限制,休息可緩解,但是從事日常的輕微活動(如爬樓梯、掃地、刷牙)也會導致氣促或喘的症狀不符合健保給付標準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會擔心,可考慮自費檢查,費用約1000-1200元不等。Q5:如果糖尿病併發心衰竭,治療方式有哪些?這些治療健保都有給付嗎?心衰竭的治療以口服藥物治療為主。常用藥物如下表,且健保針對不同種類和情況的心衰竭有不同的藥物給付標準,建議與醫師討論。除了口服藥物治療,還有氧氣治療可幫助糖尿病心衰竭患者獲得足夠的氧氣供應,減輕呼吸困難及疲倦的程度,或其他相關併發症所需的輔助性侵入性治療,如心臟節律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室輔助器、心臟移植等。延伸閱讀:及早預防心衰竭,健保目前給付哪些治療?Q6:糖友如何從飲食、運動預防心衰竭?預防糖友併發心衰竭,須養成5習慣1.控制飲食:每日用鹽量不超過5公克、油脂用量不超過50公克,避免攝取糖分,斟酌食用高甜份水果,以地瓜、燕麥、糙米等高纖維澱粉取代白飯,用豆製品取代肉類。2.限制水分:D階段的糖尿病心衰竭患者,症狀已影響到生活,嚴禁大量飲水,包含靜脈注射液、飲料、食物中的含水量,每日水份須限制在1500毫升內。3.保持運動:例如依照國健署「運動333」建議,每週運動3次、一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尤其有氧運動可以提升心肌含氧量;但若擔憂有心衰竭情形,最好是經過醫療團隊評估及建議其運動處方。4.減少心臟負擔體重過重,建議可減輕3~5%的體重;並避免抽菸、喝酒等習慣。5.不亂買成藥:「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會使糖尿病心衰竭患者腎功能變差,不要在藥房隨意購買成藥,應就醫向醫師諮詢,並告知自己有心衰竭病史。延伸閱讀:【享學糖】三部曲,教你養成糖尿病生活好習慣!【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1-06 醫療.牙科
飯後馬上刷牙恐害牙受損!醫點名「吃1類食物」要等30分鐘再刷:先漱口也行
 飯後要馬上刷牙?什麼時候刷牙比較好?醫師提醒,馬上刷牙很好,但要注意口腔環境! 牙齒成份一次看 盧滄洲矯正醫師指出,琺瑯質主要是由氫氧基磷灰石組成,有點類似於石灰岩,長期下來會被酸性溶蝕。例如將雞蛋放在醋中,久了蛋殼會消失,或者石灰岩被酸雨溶蝕,都是常見的例子。  飯後刷牙時間 依食用食物而定 其實,飯後保持口腔和牙齒清潔的方式,要看吃什麼而定。盧滄洲解釋,食用非酸性食物,建議飯後「馬上」刷牙,因進食非酸性食物後,口腔細菌會持續產生酸性物質,除了會腐蝕牙齒,也會導齒質結構弱化。口腔環境越來越酸,越晚刷牙可能對牙齒造成過度損害,因此建議馬上刷牙以保護牙齒結構。至於進食「酸性食物」則建議飯後「30分鐘後」刷牙。因進食酸性食物後,因口腔處於酸性環境,齒質結構弱化,這時刷牙可能會過度損害牙齒;因此,應等口腔酸鹼值恢復再刷牙。  口腔偏酸時 先漱口再刷牙 保護口腔的方法應該是趁口腔變酸前刷牙,或者先漱口緩和口腔,等酸性程度較低時(約30分鐘)再刷牙比較好。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牙刷「出現4狀況」快換掉! 醫點「普遍無1觀念」超抖:恐會害自己感冒 ·多數人都在做的「2潔牙動作」錯了! 把泡沫漱光光秒中 
-
2023-10-28 醫療.耳鼻喉
為什麼舌苔刷不掉?醫:一般舌苔輕刷就刷得掉,刷不掉是「這裡」出問題,4方式助改善
舌苔不少人都有,不過有些人刷得掉、有些人卻刷不掉,一般認為是因為火氣大,不過「火氣大」實際上對舌苔的影響究竟是什麼?國泰醫院內科專長/現任老人醫學科主治醫師黃柏堯指出原因,並教如何真的清除舌苔。 舌苔可依深淺略分3大類 正常是淡淡一層人人都有 一般的舌苔:黃柏堯醫師指出,從西醫的觀點來看,舌苔大多是因為舌頭的上皮細胞加上口腔細菌、口水分泌、食物殘渣等累積所組成,幾乎人人都有,一般正常的舌苔呈現淺白色,多少還是可看得見舌頭的肉色。 厚重的舌苔:不少人是呈現較重的白色或米黃色,有得甚至厚重到看不到舌頭的肉色,這種情況就是屬於較不健康、不正常的舌苔,常見與身體發炎有關,也就是中醫所謂的「火氣大」,發炎部位在消化道,這在現代人相當常見,也容易出現口臭。 醫師指出,消化道其實不單只有腸胃,是從口腔到食道、胃、腸、肛門一體的,腸胃道發炎、不健康、有胃部或腸道疾病等,都有可能在口腔以舌苔呈現異樣,例如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腸道菌叢失衡等。除此之外,感冒等部分疾病感染、念球菌感染於舌頭也可能以較厚重的舌苔呈現。 完全沒有舌苔:另也有一種情況是完全沒有舌苔,沒有舌苔並不代表是健康的狀態,這通常是意味著吸收不良、營養不良、萎縮性舌頭炎等。此族群味覺一般會比常人來的差,口味也會比較重,臨床上在年長者較為常見,也需要多加留意。 一般舌苔其實輕刷就刷得掉,刷不掉的建議檢查找出原因! 一般輕刷即可:舌苔有些人刷得掉、有些人刷不掉,黃柏堯醫師表示通常就和前面所說的身體疾病有很大的關連。一般而言,像是喝牛奶、食物殘渣、細菌、唾液等堆積形成的舌苔,是可以輕易地就刷掉,甚至不必使用舌苔刷,用一般的牙刷輕刷即可。且有刷牙、漱口習慣者,通常不用特別處理舌苔也不會累積太多。 刷不掉用漱口水也沒用:不過若是舌苔刷不掉,就很有可能是有上述提到的消化道疾病、營養不良、生病、感染等問題,這種情況因為使舌苔出現的原因還存在,因此再怎麼刷多半也沒什麼用。建議可前往檢查,了解是否有相關問題,從根本改善,而非單單去除舌苔。同樣的道理,專門去除舌苔的漱口水、口腔清潔的漱口水等清潔用品,自然效果也不大。 不要硬刷:醫師也特別提醒,這種刷不掉的舌苔就不要硬刷、硬是要想辦法把舌苔刷掉,否則容易使舌頭受傷,口腔細菌多,若在舌頭上形成傷口、造成感染,不但舌苔問題沒解決,反倒又多一個麻煩。 舌苔刷不掉該怎麼辦?醫教4方法有助改善! 改善舌苔除了一般的舌苔可輕刷、不正常的舌苔就醫檢查找出原因外,黃柏堯醫師也建議可嘗試調整飲食習慣、細嚼慢嚥,少吃高油、高鹽、高糖等容易使身體發炎的食物,多吃蔬果、多喝水、適度的補充益生菌等,幫助改善腸胃道。而睡眠作息也和腸胃健康有關,因此也建議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睡眠不足。腸胃道健康了,通常對於改善因消化道不健康所形成的舌苔也多有所幫助。 《延伸閱讀》 .舌苔怎麼刷?如何看舌苔健康?西醫詳解:2罹癌警訊速就醫! .口臭也能靠泡腳改善?中醫指常見口臭6大問題與改善方式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10-28 焦點.健康知識+
洗澡時順便刷牙?牙醫師說NO!不讓牙刷成為病菌溫床5秘訣
你也習慣在洗澡時順便刷牙嗎?但有牙醫師建議不要這樣做,因為洗澡大量的水氣會讓放在浴室的牙刷成為細菌溫床,牙刷更不要放在馬桶附近,以免讓牙刷沾上沖馬桶時噴飛的細菌。洗澡順便刷牙 大量水氣助長細菌滋生浴室通常是家裡最潮濕的地方,細菌、黴菌最愛的的空間。但許多人習慣把牙刷在浴室,然後在洗澡時順便刷牙。根據德州一位牙醫師Ellie Phillips在TikTok影片指出,她不建議這麼做,因為洗澡大量的水氣會助長牙刷刷毛細菌滋生,而如果你使用電動牙刷,更不該讓它常接觸到水氣。牙刷別放在馬桶附近Ellie Phillips還提到,不要把牙刷放在馬桶附近,以免讓牙刷沾上沖馬桶時噴飛的細菌,最好是沖水時要記得蓋上馬桶蓋。但也有人為避免馬桶細菌沾上牙刷,於是把牙刷放在鏡架櫃子或容器內,這也是不對的。牙刷的清潔首要原則就是保持乾燥,放在櫃子這種不通風的地方很難乾,容易滋生細菌。準備2支牙刷輪流刷、輪流風乾大部份人一天會在家刷牙2次,早晚各一次。Ellie Phillips建議可準備2支牙刷輪流刷,早上刷完一支就先拿去通風處自然風乾,晚上就用另一支,讓二支牙刷可以輪流晾乾24小時,比較不易讓細菌滋生。毛巾也不適合放浴室其實不止牙刷,浴室裡經常也會看到有點黏滑、有黑漬的毛巾,這表示你的毛巾被黴菌入侵了。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曾受訪指出,不要把洗臉、洗澡的毛巾掛在浴室裡,因為把濕毛巾掛在裡面很容易長菌。她說她家裡的浴室只會掛一條擦手巾,而洗臉、洗澡的毛巾每天用完就直接拿去洗晾乾,不會掛在浴室。維持牙刷不生菌5秘訣1.牙刷每3個月一定要換新;電動牙刷也是每3個月要換一次刷頭。2.牙刷要放在通風乾燥處。別把牙刷放在鏡子藥櫃內,否則牙刷很難乾,容易滋生細菌。3.準備2支牙刷輪流用,早、晚各用一支,刷完拿去風乾。4.牙刷直放,刷頭朝上。千萬別朝下,以免增加沾染細菌機會。也不要碰到其他人牙刷,以免交叉污染。5.牙刷若在浴室內,最好不要在洗澡時順便刷牙。【資料來源】.drelliephillips TikTok.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22 慢病好日子.慢性心臟病
慢病主題館【心衰竭】無症狀也應定期檢測 糖尿病友慎防心臟衰竭致命
第1站 高危險群Q:為什麼糖尿病患要預防心衰竭?糖尿病是心衰竭的高危險群的原因?請益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鄭畬方糖尿病患發生心衰竭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到4倍!想像一下,當身體各器官組織長期浸泡在糖水裡,就容易產生各種併發症。美國心臟學會(AHA)將心衰竭發展過程分為A-D四階段,A階段是指患者具有形成心衰竭的高危險因子,但心臟構造、功能尚無異常,糖尿病即為其中一項因子。國內可能低估了糖尿病致心衰竭的情況,依據台灣糖尿病年鑑顯示,過去十年來,台灣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衰竭盛行率約4%左右,事實上,根據全球性糖尿病患者的大型研究,實際盛行率高達10%~28%,推估台灣約有60萬名糖尿病合併心衰竭患者,也就是平均每4-5個糖尿病患者就有1位罹患心衰竭。糖尿病患都該積極控糖,避免併發症,但控糖僅能改善小血管病變,對於大血管病變的幫助不顯著,要達到心衰竭預防效果,需要醫療專業人員介入,給予藥物治療,防止惡化。美國心臟學會(AHA)心衰竭發展階段A階段:患者具有形成心衰竭的高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及酒精濫用等,但心臟構造、功能尚無異常。B階段:心臟出現結構或功能異常,包含心室肥大、擴張、收縮力異常及瓣膜疾病,此時死亡率明顯上升,但還沒有像是胸悶氣喘等心臟症狀。C階段:已出現心臟結構的異常及臨床症狀,確診心衰竭,但經藥物治療可緩解症狀。D階段:病情影響日常生活,需使用強心劑,或接受換心手術或安寧緩和等治療。第2站 認識疾病Q:什麼是心衰竭?得了會好嗎?請益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鄭畬方心臟就像身體的幫浦馬達,要用力收縮打出足夠血液量供各器官使用,以維持身體功能。患者出現冠狀動脈疾病、瓣膜性心臟疾病、各種類型心肌病變、高血壓、心律不整等,將導致心臟結構或功能受損,演變成心衰竭。一旦心臟無力,身體水分與血液會累積在心臟、肺臟裡,增加心臟負擔,患者往往感覺到很喘;又因全身的血流不足,人會出現疲累、水腫等症狀,其他器官也因缺血無法維持身體所需,引發其他併發症,例如中風;肝、腎、肺功能都變差,造成多重器官衰竭。由於心衰竭難以察覺,等症狀出現再就醫時,狀態已不佳,且預後也差。曾有位55歲男性因心肌梗塞送急診,發現心衰竭嚴重,幸好接受其他緊急處置後脫離難關。但根據統計,心衰竭患者3個月內再住院率45%至50%,一年死亡率高達22%,5年死亡率更超過一半,致死率比卵巢癌、子宮頸癌、攝護腺癌、乳癌等多數癌症更高,因此也有心臟的癌症之稱。雖然心衰竭無法完全治癒,但早期嚴加控制,仍能避免心臟功能惡化,因此一旦確診,積極配合醫師治療用藥,並改善生活習慣,就有機會延長存活時間。第三站 自我檢視Q:我擔心糖尿病併發心衰竭,該注意什麼症狀?可以做什麼檢查?請益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新陳代謝科醫師廖國盟喘、累、腫是心衰竭三大警訊,糖尿病患者出現相關症狀,就要警覺心衰竭的可能,應和醫師討論安排進一步檢查。喘:心衰竭主要症狀,病患常覺得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平躺時情況更嚴重。累:比以前更容易疲累、活動力降低,起床或運動時更明顯,休息後仍未改善。腫:尿量減少,全身(特別是下肢)腫脹,手指按壓後沒有馬上恢復,或體重不明原因增加。但糖尿病患常因不夠警覺延遲診斷,導致確診時已錯過心衰竭治療黃金時期,醫界逐漸有「糖尿病族群屬於早期篩檢無症狀心衰竭病患」的共識,美國糖尿病學會和心臟醫學會更於2022年6月1日共同發布,建議糖尿病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應每年接受一次腦利鈉(BNP)或N端腦鈉前體(NT-proBNP)檢驗,以便篩檢出無明顯臨床症狀的心衰竭患者,提早治療以改善預後。從生理學上,左心室功能不良會導致過多血液累積在左心室,造成壓力負荷增加,此時左心室會分泌BNP與NT-proBNP,增加腎臟的排鈉量,減少心室負荷,只要抽血檢查這兩者濃度值,就可協助診斷是否患有心衰竭及心臟衰竭的嚴重程度。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BNP數值高於35pg/mL,或NT-proBNP數值高於125pg/mL,代表心衰竭風險偏高,應該立即就醫做進一步檢查。第4站 如何就醫Q:我有固定回診新陳代謝科追蹤糖尿病,可以順便檢查心衰竭嗎?還是要一次掛兩科?有整合門診嗎?請益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醫師楊宜瑱慢性病患若擔憂心衰竭,可在固定回診就醫的科別,與醫師及整個醫療團隊討論,提出心衰竭檢查需求,評估後,如果醫療團隊認為應進行相關檢查,就可以做檢查,不需特別再掛心臟科或其他科別的門診。但由於健保資源有限,目前僅針對部分糖尿病患者進行健保給付的BNP或NT-proBNP的抽血檢查,給付條件包含:1.有心衰竭理學症狀,如胸悶、氣喘、水腫。2.心電圖或胸部X光結果異常,包含心室肥大、擴張、收縮力異常及瓣膜疾病等B階段相關前兆。3.身體活動明顯受限制,休息可緩解,但是從事日常的輕微活動(如爬樓梯、掃地、刷牙)也會導致心悸胸悶或心絞痛。不符合健保給付標準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擔心,可考慮自費檢查,費用約1000-1200元不等。第5站 積極治療Q:我有糖尿病併發心衰竭,有哪些治療方式?這些治療都有給付嗎?請益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新陳代謝科醫師廖國盟目前糖尿病心衰竭是以藥物治療為主。糖尿病心衰竭患者常因鹽分與水滯留在體內無法有效排出,造成肺部及周遭組織水腫,使用利尿劑可排除體內多餘鹽分與水,並搭配其他治療藥物一起使用,臨床上常用藥物包含傳統治療藥物與新一代降血糖藥。(臨床藥物治療見下表)除了藥物治療,還有氧氣治療可幫助糖尿病合併心衰竭患者獲得足夠的氧氣供應,減輕呼吸困難及疲倦的程度,或其他侵入性治療,如心臟節律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室輔助器、心臟移植等等。第6站 生活須知Q:糖尿病併發心衰竭了,我可以吃什麼、做什麼運動避免惡化?請益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醫師楊宜瑱糖尿病患併發心衰竭,在生活方式上,應保持運動習慣,體重過重者建議減重,減少鹽分攝取,以豆製品取代肉類,高纖維澱粉替代白飯。此外,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會使心衰竭病患的腎功能變差,不能隨便使用成藥。除了藥物治療,還可從以下5點改善生活習慣,避免疾病惡化:1.控制飲食:每日用鹽量不超過5公克、油脂用量不超過50公克,避免攝取糖分,斟酌食用高甜分水果,以地瓜、燕麥、糙米等高纖維澱粉取代白飯,用豆製品取代肉類。2.限制水分:D階段的糖尿病心衰竭患者,症狀已影響到生活,嚴禁大量飲水,包含靜脈注射液、飲料、食物中的含水量,每日水分須限制在1500毫升內。3.保持運動:例如依照國健署「運動333」建議,每周運動3次、一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尤其有氧運動可以提升心肌含氧量;但若擔憂有心衰竭情形,最好請醫療團隊評估及建議運動處方。4.減少心臟負擔:體重過重,建議可減輕3~5%的體重;並避免抽菸、喝酒等習慣。5.不亂買成藥:「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會使糖尿病心衰竭患者腎功能變差,不要在藥房隨意購買成藥,應就醫向醫師諮詢,並告知自己有心衰竭病史。【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0-14 焦點.杏林.診間
第33屆醫奉獎/走出校園的部落校護!賴春美守護部落族人健康 照顧中風失智90歲母和癱瘓哥哥獲「孝行獎」
今年51歲的賴春美來自萬榮鄉太魯閣族,小時候體育很好,學業成績普普。因為大姊是護理師,就跟著讀護理,專科畢業後,到門諾醫院任職,擔任臨床、專科護理師。醫院的工作從早忙到晚,可怪的是她越來越喜歡進修,先後就讀慈濟大學的護理系在職專班和公共衛生研究所。接觸公衛領域,啟發了她改變部落族人健康的理想,決定捨棄16年的醫院護理師職位,轉換跑道到明利國小擔任校護。從預防醫學到部落文化 把校護角色最大化賴春美是花蓮縣萬榮鄉明利國小的學校護理師,她不止步於校護,而是一再走出校園,到有頭蝨的學生家裡打掃;到雜貨店裡勸人少抽菸少喝酒;深入部落教導減重、帶領長者做運動;甚至幫忙原住民技藝師開班傳授編織文化,還陪同去市集銷售。有當地人士讚美她改變了部落風氣,賴春美則說,這裡是她的家鄉,她希望「小小校護」也可以成為大家的健康守護天使。視力、口腔、體重列重點項目,讓預防走在疾病的前端原先父親擔心會不會「大材小用」,賴春美也認為在醫院才能救更多人。但是「預防勝於治療」,校護角色正可以做更多「預防」的工作。回顧校護生涯,賴春美舉了幾個認為成果不錯的例子。她發現學生有頭蝨、手上長疥瘡,不是「盡校護本分」的塗抹藥膏就算了,而是帶學生就醫,也幫學生洗頭,再擦藥,還邀請慈濟大學公衛研究所的師生幫學生義剪。她又考慮到學生的家裡如果不做好環境衛生,頭蝨、疥瘡有機會再犯,乾脆邀請老師一起到學生家裡打掃,教導家人要保持清潔。治本的計畫執行1個月後,有頭蝨的學生從占半數減為五分之一,短時間即改善頭蝨問題。賴春美將視力保健、口腔健康、體重管理,列為校護的重點項目。老師們也會主動發掘學生的健康問題,像是視力不好的學生,賴春美會請老師輔導追蹤;體力不佳的學生,體育強項的賴春美在每個上學日利用半小時下課時間,帶他們做運動。學校位於偏鄉,牙科醫療資源明顯不足,有些孩子有齲齒(蛀牙)問題。賴春美請來陽明交通大學口腔衛生服務隊,固定到學校做口腔檢查與教育宣導;也從校外找資源,拿免費的牙刷牙膏給小朋友用。2017年,賴春美針對學童的睡前潔牙、定期檢查,進行口腔保健行動研究;2018年代表花蓮縣的校護,參加亞太地區學校護理與衛生教育專業學術研討會發表研究;2021年再製作學童潔牙微電影,榮獲全國第二名佳績。著眼部落肥胖問題,申請經費推動「長者動動班」計畫賴春美還建立孩子的體重觀念,要求體重過重的學生少吃多動。有個國小三年級學生,從104公斤減到71公斤,孩子變得健康,她也很有成就感。部落族人也有肥胖問題。賴春美自認對部落健康有責任,於是請教慈濟大學教授學著寫計畫書,申請到10萬元經費辦活動。為了節省講師費,她先學會健康操,再邀過胖的族人按時聚集學校操場,由她帶領做運動。加上大家互相認識後會彼此提醒少吃多動,成效很好。10餘名肥胖者共甩肉205公斤。賴春美的觸角伸向社區後,寫了更多計畫書,申請更多經費。因為她注意到部落有許多獨居長者,老人家孤單坐在門口沒有活力。她以經費推動「長者動動班」計畫,在周末邀請45歲以上居民,到社區多功能中心學習健康促進課程,也安排長者與孩子牽手登山健走。有位48歲居民雙腿受傷需用輔助器行走,參與活動後,只需要拐杖即能走到教室上課,賴春美非常感動。部落居民多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肝硬化與痛風等慢性病,賴春美已經在思考如何寫申請書,推動慢性病防治計畫。擔心傳統技藝失傳,申請文化部落營造計畫在眾多計畫中,最令賴春美印象深刻的反而不與健康相關。她說,部落有傳統技藝師,作品卻沒有人看見也賣不出去,更有隨時失傳的危機。五、六年前,她向花蓮縣文化局申請文化部落營造計畫,拿到10萬元經費,利用寒暑假期間在部落文化健康站開編織班,供有興趣的人來上課。成品在花蓮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展售,也與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合作協助銷售,各方蒙受其益。「讓部落活躍起來」一直是賴春美心中的夢。她想吸引年輕人回部落,進一步培訓年輕人成為部落導覽員,與旅行社合作,將遊客帶進部落,認識原住民太魯閣族文化之美。賴春美銘記父親「有多少能力就要做多少事」的訓示,下班後會跑去圖書館,希望吸收更多知識把事情做好。她得過許多獎項,包括全國視力保健優良獎、菸酒檳防治網紅優良獎、擔任教育部菸害防制編撰委員,還獲得「台灣傑出護理人員服務奉獻獎」。在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期間,賴春美運用通訊軟體,讓學童與家長得知要配合的防疫事項,也規畫學校及社區的防疫宣導、消毒、諮詢,製作學童、教職員及訪客體溫記錄表,隨時補充防疫物資,也對未到校學童及老師追蹤原因。座右銘「不要侷限自己」,有餘力就致力謀福利賴春美以「不要侷限自己」為座右銘,期許自己「只要有餘力就去做對的事」。她特別感謝明利國小校長熊湘屏的信任。熊校長讓她「對於學童、居民有益的事,直接去做,不用特別問校長」。熊校長的放手給了她很大空間。她說,也感謝慈濟大學副教授謝婉華的鼓勵,還有高雄左營國中校護黃芝萍,猶如職場上的心靈導師,都是一路上的貴人。在父親過世後,賴春美負責照顧中風失智的90歲母親和多年前受傷癱瘓的哥哥。儘管辛苦,不過她仍保持樂觀的心,今年獲得花蓮縣「孝行獎」,哥哥也對妹妹讚譽有加。因為媽媽失智,賴春美想要進修老人相關的健康照護,5年前考取台北醫學大學老人暨社區健康護理組研究所,學習最新的照護知識。賴春美說,教授曾問自己退休後要做什麼,為了繼續為大家謀福利,想做萬榮鄉鄉民代表,這是心中對自己的期許與夢想,希望有天能實現。個人獎:賴春美年 齡:51歲出生地:花蓮縣學 歷: 台北醫學大學老人暨社區健康護理組研究所肄業、慈濟大學護理系經 歷: 門諾醫院內外科病房、加護病房臨床、專科護理師、護理長花蓮縣卓溪鄉太平國小學校護理師現 職: 花蓮縣萬榮鄉明利國小學校護理師主要事蹟:●代表花蓮縣學校護理師,參與亞太地區學校護理與衛生教育專業學術研討會●全國性國小學童潔牙微電影觀摩獲全國第二名●榮獲台灣傑出護理人員服務奉獻獎●榮獲花蓮縣孝行獎【看更多得獎者故事】.第33屆醫奉獎系列專題報導(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07 醫療.牙科
有敏感性牙齒怎麼辦?抗敏感牙膏有用嗎?專家詳解成因、如何預防、刷牙正確方式
敏感性牙齒一直以來都是許多人口腔健康的困擾,給人帶來不適和疼痛。要了解如何應對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敏感性牙齒的成因。敏感性牙齒的成因牙齒敏感主要來自牙齒本質的暴露,可能源自以下幾個因素:.牙釉質受損:刷牙過力、牙齒咬合不正確等方式可能導致牙釉質受損,使得牙本質暴露,進而引起敏感性。.牙齒髓溝暴露:牙齒表面的髓溝暴露,容易受到刺激,這可能是由於牙釉質受損或牙齒周圍組織退化造成的。.牙周問題:牙周疾病或牙齦退縮使得牙齦組織暴露,增加了牙齦敏感的可能性。如何預防敏感性牙齒在了解了敏感性牙齒的成因後,我們可以採取一些預防方法來降低敏感性的發生:.選擇適合的牙刷:使用軟毛牙刷,避免刷牙過力,減少牙釉質的磨損。「.使用含氟牙膏:選擇含氟濃度在1000 ppm以上的牙膏,並讓牙膏停留在牙齒表面2-3分鐘以上,以提供充足的防蛀效果。.改善刷牙習慣:使用溫和的刷牙動作,避免過度刷牙,同時注意刷牙的時間,確保牙齒得到充分清潔。抗敏感牙膏的作用機轉抗敏感牙膏成為了解決敏感性牙齒問題的一個重要選項。這些牙膏通常含有特殊成分,如硝酸鉀,能夠封閉牙本質小管開口,減少敏感性。使用抗敏感牙膏時,需要讓牙膏停留在口腔內3-5分鐘以上,確保成分能夠充分滲透,發揮其最佳效果。正確刷牙方法的重要性正確的刷牙方法也對預防敏感性牙齒至關重要。適當的刷牙方式包括:.選用軟毛牙刷:使用軟毛牙刷,輕柔刷牙,避免過度磨損牙釉質。.輕柔刷牙動作:使用溫和的刷牙動作,避免過於猛烈的刷牙,以防止牙齒受損。.適當刷牙時間:刷牙應持續2-3分鐘,確保每個牙齒都得到充分的清潔。總結而言,敏感性牙齒的問題可以透過適當的預防方法和正確的刷牙方式得以緩解。選擇含氟牙膏並停留足夠的時間,使用抗敏感牙膏並理解其作用機轉,以及培養正確的刷牙習慣,都是維護口腔健康的關鍵步驟。如遇嚴重情況,建議尋求專業牙醫的建議,以制定適合的治療計畫。延伸閱讀:.不只吃冰會讓你感覺牙齒痠軟 牙醫師曝吃了牙齒會哭的4種食物.「洗牙縫變大」是警訊?醫破解4個萬年誤解,用牙線1動作傷牙齦.吃完馬上刷?一天刷幾次?牙醫一次回答常見刷牙問題
-
2023-09-12 養生.抗老養生
名人養生/57歲藍心湄逆齡秘訣大公開!藍式深蹲法加慢食,跟著做一起凍齡養生
歲月是女人最大的敵人!但在演藝圈內有許多「凍齡女星」,上了年紀卻依舊保養得宜,藍心湄就是其中一位美魔女。57歲的藍心湄出道至今逾30年,在她臉上完全看不出歲月的痕跡,演藝事業橫跨影視歌,也因主持美妝時尚節目「女人我最大」,被外界封為「時尚教主」、「藍教主」。對於保養相當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除了有「百變女王」的封號,更被譽為「台灣瑪丹娜」。歲月沒有帶走藍心湄的美貌,除了有著令人稱羨的逆天長腿,一直維持著曼妙身材的她,究竟是如何保養凍齡的呢?《元氣網》整理藍心湄平日的保養與養生方法,跟著心湄姊一起凍齡養生。凍齡養生這樣「吃」1.飲食從「慢食」開始根據TVBS報導,藍心湄表示自己從小吃東西就很慢,一定要待食物變涼才會吃;長大後才知道「慢食」能減少熱量的攝取,是對身體較健康的飲食方式。2.不吃加工食品,只吃原型食物養生從飲食開始,吃得簡單、吃得營養、吃得足夠。除了「慢食」,藍心湄的飲食習慣為少量多餐、餓了就吃,但很少吃零食,喜歡以米飯、麵食為主。不吃加工食品,像是肉類只吃原型食物,不吃漢堡肉、香腸等加工食品;而青菜若能生吃就直接當沙拉,不能生吃就川燙。3.不喝冰!早上喝溫水養胃藍心湄說自己以前是游泳校隊,老師給的觀念就是不要喝冰。她叮囑女生們不要常吃冰、喝冰飲,不僅容易造成腸胃蠕動緩慢,導致便祕、代謝變差。她自己就算天氣很熱,還是不喝冰的,如果真的想喝,可樂、啤酒也會放到不冰了再喝。而早上起床會先喝一杯3~5百CC的溫開水,3分鐘內慢慢地喝,不要急著一口氣喝完,喝完去刷牙就會很有便意。4.愛吃酸辣,幫助燃脂代謝雖然吃得很簡單,不吃加工食品,卻愛極辣又極酸的重口味!藍心湄表示:「我不吃鹹、也不愛甜食,就只愛酸辣!」但她吃的酸辣都是用天然的香料去調味,而非加工調味料,她說,天然植物、水果,就是最純粹的調味瓶罐!辣,是用新鮮辣椒,酸味可以用檸檬、金桔、奇異果,弄成汁和辣椒攪拌。適量吃酸、吃辣,對於身體來說,有促進循環、幫助燃脂、加速代謝等好處。逆天長腿靠「藍式深蹲法」 一次深蹲花18秒57歲的藍心湄維持魔鬼曲線的秘訣,是自創的「藍式深蹲法」,訓練腿部肌力是抗老關鍵,每天花6分鐘慢慢深蹲,除了提高基礎代謝率,還可以鍛鍊核心肌群達到每腿效果。藍心湄除了進食要慢,運動也要慢,她分享:「每天,我會做深蹲,特別、特別的慢,有多慢呢?每一天我會做20下,每一下是18秒,做任何動作越慢越溫和也越困難,越慢越能鍛鍊到核心肌群之外,更能提高基礎代謝率。真心希望,大家可以跟我一起,慢慢的做深蹲運動喔!」對此,她也特別拍了影片在Instagram上示範下蹲動作,教大家正確的「藍式深蹲法」步驟一:蹲下去時,膝蓋不能超過腳尖,視線要看前方、背要打直,力量集中在大腿、腹部和臀部,每一下是18秒。步驟二:蹲下去要慢、起來當然也得慢!通常,我都是用掌心摀著臉同時搭配深蹲,透過溫度讓保養品吸收,順便鍛鍊核心肌群。藍心湄提醒,一開始一天做2到3下也可以,慢慢鍛鍊到腿部和臀,也能促進循環與代謝!等到習慣後,慢慢增加到一天10下、20下。52歲進入更年期 樂觀面對成為另一種女人藍心湄2017年脖子上長了東西,進醫院檢查發現有淋巴腫瘤,其中一顆約2公分大小,醫生建議做穿刺取出組織液化驗,所幸最後證實是良性,但從那之後經期就開始斷斷續續,後來「大姨媽」就不再報到了。2018年發現自己正式進入更年期,開始出現盜汗、失眠和發胖等症狀,但她樂觀認為自己成為另一種女人。她說:「女人的身體真的很奧妙,每一個階段,除了生小孩沒經歷過,我都感受,對我來說,現在是女人最高階段,不是失去,而是走到另一個境界。」藍心湄送給40+女性的8大金句除了飲食跟運動,出道至30多年藍心湄也會在節目上透露自己的人生哲學,跟大家分享她的人生金句,這些金句不僅說給40+的女性聽,更是向所有女人致敬:人生金句1.我不嫁豪門,我就是豪門!人生金句2.千萬不要因為寂寞而勉強在一起,因為最後會發現,即使在一起還是寂寞無比。人生金句3.越愛美的女人,生活層次越高級。人生金句4.女人40歲開始一定要懂得講究生活,一樣的路會有不一樣的風景。人生金句5.開始愛自己!何時愛自己就是享受終身浪漫的開始。人生金句6.不要再虧待自己了,應該要常常犒賞自己。人生金句7.開始懂得拒絕、開始懂得選擇,你要有自己的生活品質。人生金句8.一輩子那麼短,何必浪費在無聊的人事物?不要在意別人說了什麼,要知道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才是自己的。
-
2023-09-11 失智.失智資源
避免跌倒減輕照顧負擔 居家無障礙挑選必看指引
「在浴室裡跌倒」是在高齡者最常見的受傷因素之一,然而相較於年紀較輕的人,高齡者常有骨質疏鬆問題,導致跌倒後常常會有骨折現象,以致需要透過手術利用鋼板固定,或是直接置換影響關節,進而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會麻煩到家中的其他人。大家都說:「預防勝於治療」,因此家中的預防措施就顯得重要,不是在跌倒後再來思考是否有需要安裝扶手,而是發現家中成員有行動不便的情況下,就需事前準備;而有甚麼樣子的狀況,我們就必須開始注意跌倒預防的措施呢?這次就來幫大家稍微整理一下,哪些人建議使用扶手來增加居家活動安全,以及介紹不同扶手款式及裝設方式吧!有鑑於大家對於自身年齡及身體功能的認知不同,這次我不希望以年紀來判斷是否需要裝設扶手,而是藉由動作能力來判斷時否有裝設需求,以避免有「我不是老人家、我很好、還行」而拒絕裝設的想法。我們可以試問自己…Q1. 上下樓梯需不需要使用扶手?! Q2. 是否走路多選擇平緩道路,常常去避開公園的石頭路或是高低不一的人行道?Q3. 從椅子站起來時,需要手扶膝蓋、抓把手或是用手支撐椅面?Q4. 從事的運動多以散步、瑜珈或是高爾夫…等較為靜態或是緩慢的運動為主,已經無法負荷需反應力快與敏捷度高的活動,如:桌球、網球、籃球…等。Q5. 或是無法單腳平衡維持至少5-10秒。若以上狀況,如果真的符合目前自身/家人的條件,都建議可以思考是否有裝設的必要喔!1.水平扶手:水平扶手多常見於較長距離走道或較大空間,在行進過程中給予「走路時」的穩定,且有時候也見於馬桶前方,給予「起身」向前再抓握站起的功能,也依照牆面寬度有這不同長度的需求。2.垂直扶手:垂直扶手多用於當身體有「高低位移」時,提供單腳穩定的工具,如:上下1-2層台階、門檻跨越、垂直坐站過程、進出和式架高地板。p.s. 因樓梯為連續性上升,為考慮行走時手扶不中斷,建議使用水平扶手。3.L型扶手:融合了水平扶手及垂直的功能,重疊兩種扶手的提供目的,給予使用者下壓或是前拉站起的功能,多用於自馬桶起身或是椅子起身的情況下裝設,同時也可以在站姿下給予相對穩定(如:他人協助洗澡時,需轉身情況、穿脫褲子過程。)4.U型扶手:相較於以上扶手,常見的U型扶手多見於,面盆周圍裝設,當使用者在洗臉台做灌洗刷牙時,因無法長時間維持軀幹直立,以致須單手支撐時,U型扶手扶手即可提供有效且不占空間(因沿著洗臉盆狀設)的幫助。使用甚麼型式的扶手沒有絕對,只要有達到目標即可,但仍對扶手安裝位置及選擇仍有疑慮,我們可以參考內政部所制定「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中的扶手建議安裝標準,或是向長照中心(1966)申請「無障礙評估」,與專業評估員討論最適合長輩的扶手安裝位置喔!
-
2023-09-09 醫療.腦部.神經
名嘴彭華幹國道心絞痛上演驚魂記!「一症狀」頻繁出現,才發現問題不在心臟而是腦部
名嘴彭華幹於節目中分享自己在國道上發生心絞痛的驚險過程,有心絞痛及三高病史的彭華幹表示,他原本一直以為自己是心臟問題,但後來有一陣子經常暈眩,送醫檢查卻查不出病因,繞了好幾圈才發現問題不在心臟,而是「左腦主動脈血管狹窄」。彭華幹國道上突然心絞痛 身邊沒藥物只有一瓶水日前彭華幹在節目《健康點點名》描述,當時自己一個人開車前往錄影,車在國道上時卻突然一陣心臟絞痛,當時他開始冒冷汗,勉強用最後一點力氣停到路肩,但身邊沒有任何藥物,只有一瓶水,他當下只能先把水灌完,所幸在10多分鐘後症狀就緩解了。頻繁暈眩 才查出問題不在心臟而在左腦主動脈另在今年初,彭華幹表示有天起床後感到暈眩,連牙刷都握不住無法刷牙,接連一個星期,情況時好時壞。後來又有天晚上,他從床上坐起時整個人在暈,暈到他沒辦法站、坐、躺,於是老婆趕緊將他送醫,但包括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心臟科醫師等多科醫師都沒看出問題,醫師說不是梅尼爾氏症、也不是心臟疾病,最後沒事只能先出院。後來經介紹一耳鼻喉科診所,才終於查出他是左腦主動脈血管狹窄。彭華幹自述有心絞痛及三高病史,之前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心臟問題,沒想到在暈眩問題一直出現後,繞了很多圈才發現有根動脈末稍血管不良,但不是在心臟,而是在左腦主動脈。顱內血管狹窄當心缺血性中風現任聯新國際醫院影像醫學科主治醫師陳啟仁曾受訪指出,根據實證研究,東方人罹患顱內血管狹窄的比例是西方人的3倍,除了生活習慣與飲食等因素,也與東方人體質有關。顱內血管狹窄的高風險因素還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遺傳家族史以及年紀大。更值得留意的是,顱內血管狹窄是腦中風(缺血性中風)的直接風險因子。動脈粥狀硬化是導致血管狹窄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因動脈粥狀硬化狹窄,造成腦部血流流通不良或阻塞,與高血壓、糖尿病、血脂肪過高、尿酸過高和抽菸有關,血管內壁增生、肥厚,最終造成腦血管狹窄和阻塞。建議民眾應及早檢查與因應。近年來國內腦血管疾病更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醫師建議45歲以上至少做1次腦血管磁振造影檢查,如無異常,也要每2至3年追蹤一次。或以超音波進行頸動脈檢查,頭頸動脈檢查後如果發現狹窄程度低於50%,則可以服用抗血小板方式來治療;如果狹窄程度大於70%,建議除了吃藥,還需要支架置放治療,以避免大中風的發生。如何發現自己有腦血管狹窄症狀:經常頭暈、突然眼睛黑矇看不到、複視、突然口齒不清、手腳無力麻木、手腳不協調、表情不對稱危險因子:三高、抽菸、喝酒、肥胖、家族史、年長。預防檢查:頸動脈超音波、腦血管攝影、腦血管磁振造影等檢查。【資料來源】.節目《健康點點名》YouTube.元氣網疾病百科.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8-24 醫療.牙科
植牙能一勞永逸嗎?發生植體周圍炎怎麼辦?做好2步驟健康養牙
人的一生有二組牙齒,一組在我們幼年時,此時的乳牙約20顆,當6-8歲時便漸漸開始汰換為恆牙。這二組牙齒存在於口腔環境,是我們生長、生存的基本工具,而最常見的問題便是齲齒(蛀牙)及牙周病。這二種疾病大多起因於細菌,也就是口腔清潔的不徹底,導致致病的病原菌在口腔菌落中占了上風,進而引起相關病症,輕微病灶者可利用齲齒移除、修復、贋復、定期洗牙及深層牙根整平,甚至牙周翻瓣手術來加以矯治。當然遭遇嚴重至無法修復的情形時,拔除牙齒將是無可避免的最終治療,以中斷病情之進展。一顆腐爛至極致或罹患牙周炎的牙齒,易致使牙根所在的齒槽骨嚴重流失,造成齒槽骨感染發炎,不僅如此,在近年的研究報告中,此病症對於身體健康影響亦有關連性,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孕婦早產等,疾病總是預防勝於治療,不管是齲齒還是牙周病,都是愈早介入愈好,以維持整個口腔系統的健康完整性。固定牙橋、活動假牙或人工植牙三種治療方式但若已不幸成為口腔殘障的患者,面對即將失去牙齒的後果,我們就必須復健它,重建其咬合咀嚼功能、發音功能、肌肉的平衡感等,使他們能重新提供維持生命的營養素及社交功能,延緩老化,進而提高生活的品質。而整個贋復重建的過程是具有多樣性的選擇,可選擇固定牙橋、活動假牙或人工植牙。這三種治療方式的終極目的便是要達到維持口腔齒列的完整。但是在此之前,無論採取何種修復形式,都須在一個健康的口腔環境下,就比如高樓大廈的地基不能打在地質鬆軟的土地上,又或是將名貴的裝潢用於危樓的海砂屋中。這些都屬於不知何時會爆發的危機,因此,在贋復前必須先把疾病控制好,例如:齲齒修補、牙周病治療等。有許多人在選擇人工植牙重建時,往往未注意到這些前提,認為換一個房子,能解決所有問題,便疏於保養,導致病灶的復發;再者,若因嚴重牙周炎導致齒槽骨破壞而拔除牙齒,口內軟、硬組織缺失,口腔清潔更難維持,致使人工植體周邊容易發炎,產生「植體周圍炎」。為什麼會植體周圍炎?「植體周圍炎」究因大多是牙菌斑孳生在牙齦與人工牙根交接處,進而引發發炎反應,造成植體周圍牙齦紅腫流血,嚴重時植體可能搖晃甚至鬆脫。文獻指出有牙周病史而缺乏適當之治療與定期回診、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抽菸、未控制好之糖尿病病人或免疫力極差之病人等皆是植體周圍炎的好發族群,因此在人工植牙前,建議戒除一些不良習慣以提升治療成功率。已接受過人工植牙 如何自行評估植體是否健康?我們提供下列方式方便您的初步判斷,首先於清潔牙齒時查看,植體牙齦周圍是否紅腫、是否脹痛,再者留意刷牙時流血多寡,是否有散發惡臭或化膿情形發生?甚至植體是否搖晃鬆動?若有上述情形發生,建議至原植牙手術之醫院或牙科診所求診,並經醫師利用臨床及X光等相關檢查,診斷植體周圍炎之嚴重度,給予適當的治療。植體周圍炎初期症狀不明顯時,通常配合特殊器械清除植體周圍之牙結石、細菌及異物,並建議以適當的刷牙工具、方式及頻率清潔,或可搭配局部齒齦下抗生素和特殊藥性牙膏之塗抹,以恢復口腔組織健康。1至3個月後複查,若已改善發炎程度並可繼續維持時,便只需定期回診追蹤防護;但是若無法恢復至病人可自行清潔保養的程度,就須以手術翻瓣清創兼骨修整或骨再生以保留現有之植體及齒槽骨的功能;另外,若骨破壞已十分嚴重,牙齦附連組織喪失及植體鬆動,則必需植體移除將為最終解決途徑。做好2步驟健康養牙至此建議要想有一副健康牙齒,必須做好以下步驟:(1)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可搭配牙刷、牙間刷、牙線的使用。(2)每3至6個月定期回診,實行牙周檢查及清潔,並配合醫囑之禁忌注意事項,若發生問題則可儘早治療,由醫師為病人患提供治療建議及處置。最後,回歸到所有疾病,要記住「預防永遠勝於治療」,您的牙齒在口腔內承擔著一生數十寒載,想要諸事和順,口內大事萬萬不可輕忽,如此才能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但已有缺牙之遺憾者也無須氣餒,如今醫學發達,人工植牙成功率高達90-95%,有了第三附牙齒的您,必要好好愛惜它、珍重他,從「齒」享受恣意人生。延伸閱讀:.異物感、假牙鬆動...「活動假牙常見7問題」你遇過幾種?牙醫教改善.缺牙一定要植牙?假牙該如何挑選?牙醫師一次告訴你.年過60注意!牙醫盤點銀髮族常見5種口腔疾病,不治療恐引發其他健康問題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19 醫療.心臟血管
睡前刷牙能護心?日本研究:刷牙不僅維護口腔健康,同時對心臟有益
最近有1項研究發現,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非常重要,此項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過去的研究已顯示,口腔衛生對於人體健康至關重要,尤其是患有癌症或是在其他疾病手術前、後的病患,更應多加注意。此外,研究也深入探究刷牙時間對於保持牙齒健康的重要性,但其中並未包括刷牙時間與心臟病等疾病的關聯性。日本醫院研究發現 刷牙習慣與口腔與心臟健康有關為了深入研究刷牙習慣與心臟健康是否具有關聯性,日本大阪大學醫院的研究團隊便對此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由日本大阪大學醫院從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進行研究,研究人員觀察了1,675名參與者的刷牙習慣,其中參與者包括住院患者以及牙科門診患者。根據患者的習慣分成4組:MN組每天早晚各刷牙1次,Night組只有在晚上刷牙;M組只在早上刷牙;None組則不刷牙。研究的目的是想要了解這些刷牙行為可能存在的差異。另外,在Night組和MN組中,有最高比例的人(分別為44.9%和24%)表示在午餐後會刷牙。研究人員根據參與者的年齡、性別、吸菸史和隨訪結果分析了患者的數據,以了解參與者的口腔健康與刷牙行為。4名獨立的調查人員審查了參與者的牙科和診療記錄,而1位牙醫則專注於觀察參與者的刷牙習慣、牙周健康、牙齒鬆動度和牙齒數量等因素。研究:睡前刷牙不僅維護口腔健康 同時對心臟有益從研究中發現,MN組和Night組的參與者表現出類似的血液標記。有趣的是,與其他組相比,這2組除了存活率比較高,腦鈉肽(BNP)的濃度也呈現顯著差異,而腦鈉肽是對心臟有益的生理激素,因此這也代表這2組的心臟可能較為健康,而2者的共同點為睡前刷牙,進而可得知睡前刷牙對於心臟健康可能具有一定的助益。值得注意的是,參與者的牙齒狀況差異很大,與其他組相比,MN組的牙齒問題更為嚴重。不僅如此,研究同時觀察到有些人稱酒精疲勞是晚上不刷牙的原因,這1個有趣的發現,可說是證明了牙齒健康、飲酒和疲勞之間可能也存在關聯性,但目前仍須進一步研究來探索這些因素之間的關係及意義。★資料來源:Brushing Your Teeth Before Bedtime May Be Crucial For A Healthy Heart延伸閱讀:.牙齒沒刷乾淨可能引來心臟病?你可能不知影響心臟健康7件事.太早太晚都不行 研究曝黃金時段入睡降心臟病風險.韓國研究:1天刷牙3次 心臟衰竭風險降12%★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11 醫療.牙科
異物感、疼痛、假牙鬆動...「活動假牙常見7大問題」你遇過幾種?牙醫教如何改善
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已經漸漸邁入高齡化社會,有缺牙的病人也會日益增多,缺牙的原因如:蛀牙、牙周炎、牙齒斷裂...等,因此需要全口重建的病人反而是不減反增。有些病人會表示缺牙不補也無妨,但其實人的一輩子牙齒都會不停地在位移,當有缺牙的時候牙齒更有可能發生對咬牙過長、傾倒、齒槽骨吸收、影響咬合甚至是影響美觀等的缺點;若是拖太長時間,當想要做假牙的時候,可能會大大的影響假牙製作的難度,甚至因此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或更多的金錢。全口重建假牙的方法每個病人適合的治療方式也不一樣,牙醫師會根據病人實際的臨床條件去擬訂建議的治療計劃。全口重建的方式有固定式跟活動式,所謂的活動假牙,簡單來說就是一組可以活動的,隨時可以拿下來帶上去並將缺牙區都補起來的假牙裝置,也可以讓病人可以恢復美觀、發音及咀嚼功能。活動假牙的種類也有很多種,如:彈性局部活動假牙、傳統式活動假牙或覆蓋式活動假牙等,以下主要針對傳統式活動假牙,來介紹一些活動假牙比較常見的問題。活動假牙常見7大問題1.異物感:剛開始配戴活動假牙,第一個會有的問題大概就是異物感很重,尤其是從來沒有戴過活動假牙的病人。通常隨著練習慢慢將配戴時間拉長,大部分的病人都可以漸漸適應。但若是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再加上牙醫師的調整,仍無法習慣活動假牙的異物感,則可能要跟牙醫師討論是否有更適合自己的治療計劃。2.嘔吐反射:嘔吐反射其實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生理現象,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但每個人的嘔吐反射敏感的程度都不太一樣。較為敏感的人連日常生活中的行為都有可能輕易的誘發如:刷牙時。而製作活動假牙時,這也是牙醫師在製作活動假牙時會比較擔心的問題,因為容易有嘔吐反射的病人,從製作活動假牙開始的印模可能都會比一般人辛苦。成功地克服印模後,配戴活動假牙還是有可能引發嘔吐反射,尤其是上顎活動假牙的設計,因為通常遮蓋的範圍都會比較大。而如果病人有製作臨時性活動假牙的話,牙醫師就可以針對病人的嘔吐反射,討論看看是否可以改變活動假牙的設計。3.疼痛問題:剛開始配戴活動假牙時,經常發生的問題還有疼痛問題。由於活動假牙會緊密貼著病人缺牙區的無牙牙齦,當施力或一些口腔動作,可能會造成某些點或是某些面積有較重的壓力,就有可能造成不適或疼痛。這些問題皆需要經由牙醫師慢慢地多次的調整,才會漸入佳境。4.發音問題:在合適的咬合高度配戴活動假牙下,會因為活動假牙的不同設計可能會有發音怪怪的問題,多是因為舌頭位置擺放不習慣,尤其是上顎活動假牙較容易發生。但通常經由多次反覆練習,舌頭的位置也會慢慢習慣,進而恢復以往正常的發音。5.咀嚼問題:會製作活動假牙的病人大多數都會經歷一段缺牙的過程。每個人缺牙時間的長短不同,有些人是因為陸續拔牙一直沒有進行假牙修復;有些人是因為長時間都沒有定期追蹤牙齒,導致預後不好的牙齒數量很多,建議需要拔除再進行重建。再來因為製作活動假牙的過程也需要時間,因此會有一段缺牙的過渡時期,而活動假牙製作完畢後,需要時間適應活動假牙來慢慢練習咀嚼;活動假牙當然吃東西也會有些限制,但當活動假牙適應良好後通常可以慢慢恢復比缺牙前更好的咀嚼功能。6.前庭區腫裂齦瘤(epulis fissuratum):前庭區腫裂齦瘤通常發生在有不合適的活動假牙邊緣長期配戴後,形成的增生發炎組織。通常都會建議手術切除增生組織後,再進行假牙的調整才有辦法可以避免再度增生。若是舊假牙經醫師調整或評估不適合,則會建議等傷口癒合後,再重新製作新的活動假牙。7.假牙的鬆緊問題:每個病人的口內牙齒和牙齦的條件都不同,造成假牙鬆緊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活動假牙鉤子的鬆緊、缺牙區的條件等等都會受影響,所以當病人有此問題時,請務必記得回診時要請牙醫生評估看看再做調整。綜合以上7大常見的活動假牙問題,當然還有一些瑣碎的問題也有可能發生,活動假牙的適應每個人所需要的時間都不盡相同,並不是完成活動假牙就可以馬上正常配戴或吃東西,因此製作完成還需要回診定期追蹤及調整,牙醫師也才可以針對病人的問題做適時的調整,相信大多數的病人經過自己的努力以及牙醫師的調整都可以適應良好。 延伸閱讀:.年過60注意!牙醫盤點銀髮族常見5種口腔疾病,不治療恐引發健康問題.牙醫點名「6種食物」吃了沒馬上漱口、刷牙超容易蛀牙!.缺牙一定要植牙?假牙該如何挑選?牙醫師一次告訴你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