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冠狀病毒
共找到
1755
筆 文章
-
-
2021-08-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莫德納疫苗有異物 食藥署:將清查嚴格把關
捷克贈送3萬劑莫德納疫苗,食藥署今天表示,最快9月6日驗畢。日本近期發現西班牙生產的莫德納疫苗混入異物,食藥署強調,日本的問題批號疫苗與台灣不同,將清查嚴加把關。捷克政府捐贈3萬劑莫德納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昨天抵台,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此批疫苗批號為3004493與3005238,效期分別至明年1月12日、2月3日,目前已完成數量批號清點、冷鏈查核與600劑樣品抽取,並將樣品攜回食藥署實驗室進行檢驗。近期日本施打的莫德納疫苗被發現部分混入異物,根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是由莫德納委託西班牙藥廠ROVI代工生產疫苗。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組長王德原接受媒體電訪證實,先前台灣自購的莫德納疫苗,也是由西班牙藥廠ROVI生產,但經過檢驗都沒問題。至於本次捷克贈送的3萬劑莫德納疫苗,王德原坦言,與日本莫德納疫苗出自同一家藥廠的機率很高,目前了解日本有3個批號疫苗停用,1個批號繼續使用。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科長許家銓表示,捷克贈送的莫德納疫苗,是否也是ROVI藥廠生產,還待進一步釐清,但目前已清查來台的莫德納疫苗,確定與日本問題批號不同,食藥署將向日本厚生勞動省進一步詢問相關訊息。王德原指出,莫德納疫苗抵台後,食藥署會進行外觀、鑑別、pH值、純度、不純物、RNA含量、RNA包覆率、細菌內毒素、無菌等試驗;其中外觀檢查項目,就可看出是否有混入異物。王德原強調,對於COVID-19疫苗會嚴加把關,若有問題絕對不會放行,這批莫德納疫苗審查檢驗作業最快9月6日完成,若經審查文件資料與檢驗皆合格,食藥署將盡速核發封緘證明書。
-
2021-08-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疫苗學生先打 指揮中心揭4大常見不適症狀
BNT疫苗抵台後將供12至17歲學生施打。指揮中心表示,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可能出現頭暈、噁心、頭痛症狀,還有約1至2成會發燒,將提供完整資料由家長評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期成功爭取到一批BNT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最快8月底抵台,將進入校園替12到17歲學生族群造冊施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未來BNT疫苗將比照流感疫苗,提供說明書及家長同意書,由家長替孩子審視過後,再決定是否施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目前青少年能夠接種的COVID-19疫苗都以mRNA疫苗為主,接種後常見頭暈、噁心、頭痛、發燒,尤其約有1到2成出現發燒症狀,因此接種前都會請家長詳閱接種意願說明書。羅一鈞指出,提供的資料中都會揭露國外接種mRNA疫苗後的報告,像是可能出現罕見的心肌炎、心包膜炎,導致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尤其年輕男生發生機率較高。不過,羅一鈞表示,目前年輕族群並沒有疫苗接種禁忌症,除非過去曾對疫苗成分有過敏紀錄,才不建議施打;至於年輕族群中有罹患慢性病者,則建議和主治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接種。
-
2021-08-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想選BNT卻擔心要重新排隊? 莊人祥教這樣選排序不影響
BNT疫苗明天下午開放意願登記,許多人想選BNT,又怕原本疫苗得重排,陷入兩難。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說,只要不調整原本勾選的選項,直接加選BNT,排序就不會受影響。在政府及鴻海、台積電、慈濟共同努力下,成功替台灣爭取到一批BNT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現貨,預計近期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28日下午2時起將開放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供民眾登記BNT疫苗施打意願。消息一出,許多民眾立刻陷入選與不選的兩難,擔心明天要是加選BNT疫苗,是否會影響原本在其他疫苗的排序。莊人祥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民眾如果明天想加選BNT疫苗,又不想原本的疫苗排序受影響,只要不調整原本勾選的選項,直接加選BNT疫苗,排序就不會受影響。莊人祥解釋,按照目前排序方法,以7月19日前登記接種意願者,排序會比較前面,此後只要曾經取消特定疫苗意願者,排序都可能受影響。莊人祥舉例,如果有民眾一開始就勾選AZ和莫德納(Moderna)疫苗,後來即便再加選高端疫苗,或是再加選BNT疫苗,只要不取消前面已選的疫苗,排序都不會受影響。不過,如果民眾一開始只選擇AZ疫苗,後來又改變心意取消AZ疫苗,改選莫德納疫苗,排序就可能受影響。簡言之,只要不調整原本的選項,另外加選其他廠牌疫苗,都不會影響原有疫苗排序。
-
2021-08-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期待AZ疫苗再到貨 10月底涵蓋率60%沒問題
26.5萬劑AZ疫苗今天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對於下一批到貨AZ疫苗,「還有一些期待,但並沒有把握」,但10月底疫苗涵蓋率60%應該沒問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次進貨的阿斯特捷利康(AZ)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將納入第7輪供首劑接種,優先擴大第1劑量能,但會保留一定比例疫苗供接種第2劑者施打。針對第7輪接種AZ疫苗時程規劃,及AZ疫苗意願登記何時收單結算,陳時中下午記者會中僅表示,26.5萬劑AZ疫苗檢驗封緘可在7天內完成,但近期應該會有疫苗抵台可能性,「還有一些期待,但並沒有把握」,所以希望再等等看,近期是否還有疫苗到貨。陳時中表示,再等看看是否還有AZ疫苗到貨,可以讓第7輪施打計畫更完整,避免第7輪開放預約對象名單一改再改,預計近2天才會對外說明第7輪預約規劃。雖然對於疫苗到貨沒有完全把握,但陳時中強調,10月底COVID-19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到60%應該沒問題。至於預計近期將到貨的BNT疫苗,陳時中說,過去學生從來沒機會施打COVID-19疫苗,因應9月開學,希望到貨BNT疫苗優先開放12至18歲學生施打,若還有剩餘量,將依據長幼有序原則開放施打。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及慈濟購買共1500萬劑輝瑞BNT的COVID-19疫苗,許多家長也關心BNT疫苗扣掉國高中校園接種,大約還會有80萬劑,可否開放大學生接種,陳時中表示,力拚將AZ疫苗和莫德納疫苗貨量空缺彌補起來,讓年輕族群盡快打到。補齊國內COVID-19疫苗是當務之急,但確保疫苗品質也非常重要,國內多家媒體引用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當地8個接種站發現西班牙生產的莫德納疫苗瓶內有異物。陳時中強調,國內檢驗封緘都會按標準流程進行,醫護人員施打也會再次確認疫苗狀況,應該就不會有問題。
-
2021-08-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機組員檢疫防Delta破口 28日起不可回家居檢
為防範Delta變種病毒入侵,民航局今天表示,從28日起,長程航班曾入境第三地需要居家檢疫的機組員返國後,從現行的可在自宅居家檢疫,改為只能到防疫旅館或公司宿舍居檢。由於源自印度的Delta變種病毒穿透力強、傳染力高,為了防止機組員成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破口,交通部民航局規定,機組員檢疫分為短程航班及長程航班,以及是否接種1劑、2劑疫苗,採取不同強度的防疫措施,報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在短程航班方面,機組員若沒有打過疫苗或僅打過第1劑疫苗,需要14天「自主健康管理」及每天PCR採檢;完整接種2劑疫苗者,則採防疫程度相對寬鬆的「自我健康監測」以及每天PCR採檢。長程航班分為3種情況,尚未接種疫苗或第1劑未滿14天者,需要7天「居家檢疫」加7天加強自主健康管理;曾接種第1劑疫苗已滿14天者,則需5天「居家檢疫」加9天加強自主健康管理;完整接種第2劑疫苗者,入境日或隔天進行PCR檢測陰性後,7天加強自主健康管理。其中需要「居家檢疫」者,原本規定可在自宅、入住防疫旅館或公司安排的防疫宿舍。但民航局今天證實,從28日開始,長程航班入境第三地的機組員返國後,原可於合規的自宅居檢者,都改為均於防疫旅宿或公司防疫宿舍接受居家檢疫。國內與國際間已出現多起打完2劑疫苗仍確診的突破性感染案例,民航局這次限縮宿居檢場所,是為了降低機組員與家人接觸的感染風險。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表示,目前指揮中心規定機組員需要檢疫者,必須在公司防疫宿舍或是防疫旅館進行檢疫,不可在自宅居家檢疫李信燕說,對於已施打兩劑疫苗且有陽性抗體,長班返台機組員,目前繼續維持返台PCR+7天加強自主健康管理。
-
2021-08-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第4輪7萬餘人未能預約疫苗 市府盼予補救
新北市政府今天表示,除國產疫苗,陸續有2種國際疫苗來台,第4輪38至48歲接種民眾,新北有7萬餘人未能預約,盼中央除重視年輕人儘速接種,對上述民眾也有補救措施。新北市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說明直播,今天下午舉行。市長侯友宜、副市長劉和然、衛生局長陳潤秋等人參加。針對媒體提問有關疫苗接種與採購議題,劉和然答覆表示,疫情趨穩後,民眾關心的焦點從疫情轉為接種疫苗,對施打有些不滿與期許,不希望有政治考量與私心,不希望有不相關的議題。劉和然表示,中央與地方政府應瞭解,民眾要的是安心接種疫苗、對疫苗有信任感、有選擇性、要的是公平與合理的安排。希望施打過程,不管是專案處理或依照年齡層往下施打,都要資訊明確。劉和然說,民眾只是想要打疫苗而已,已接種第1劑的民眾,希望知道何時可打第2劑,盼有合理的安排。尤其,除國產疫苗,近日又有2種國際疫苗來台,第4輪38歲至48歲登記的民眾,新北市有7萬多人未能預約到,希望有補救作法。他說,開學在即,民眾與家長會支持「學生專案」接種,但也不要忽略18歲以上年輕人,這些人是社會的生產力;他們已等很久了,連第1劑都還沒有施打。因此,中央在BNT疫苗提供給學生施打數量足夠之後,其他人如何施打BNT疫苗;及第2劑莫德納疫苗何時施打,都是民眾關心的。侯友宜說,今天新增確診個案0人,可解除隔離人數32人,還列管409人。新北市配合中央宣布,住宿型長期照顧機構8月31日起開放訪客探視,依中央指引須在公共區域訪視,每次最多3名訪客,每次30分鐘,訪客必須出示快篩證明,探視過程不共餐。至於媒體詢問「振興五倍券」議題,侯友宜說,地方以「新北加倍券」方式,會比去年更加倍努力帶動,出發點是希望讓受衝擊最大的行業快速復甦,讓經濟更好。中央與地方一起努力,地方加倍券的小面額更有利於消費。衛生局長陳潤秋說,今天共有瑞芳區、三重區、泰山區等地,通報4例接種疫苗後死亡案例,都通報疾管署由中央「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認定死亡原因是否與疫苗有關。
-
2021-08-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疫打疫苗副作用 消基會籲受害救濟從寬從速
消基會今天表示,民眾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接種疫苗,全國已663例打疫苗後死亡,呼籲政府落實國人對疫苗風險、副作用的知情權,從寬從速救濟疫苗接種受害者。消基會今天召開記者會,主張法制防疫,讓民眾清楚認知疫苗風險,萬一因接種疫苗而受害,政府應從速從寬給付受害救濟金。消基會指出,台灣地區自COVID-19疫苗開始施打以來,根據政府截至8月25日資料,因接種疫苗而發生不良反應事件中,累計已有663例疑似因接種疫苗致死。消基會並說,其中有540例接種AZ疫苗(死亡占比約為0.0084%)、119例接種莫德納疫苗(死亡占比約為0.0032%)、4例接種高端疫苗(死亡占比約為0.0014%)。AZ與莫德納疫苗分別在施打73天、26天後出現死亡案例;但反觀高端疫苗自8月23日開始施打,卻在迄今僅5天,竟已傳出4例施打後死亡。消基會認為,顯然國人因施打疫苗而發生重大傷病甚至死亡情事,不論是國產或進口疫苗,確定皆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呼籲政府落實國人對施打疫苗相關風險、副作用的「知情權」,並針對施打疫苗後可能發生的各種不良反應,妥定接種疫苗受害者的救濟與補償措施。媒體詢問消基會是否會為民眾做團體訴訟求償。消基會說,依法民眾有接受預防接種的法定義務,理論上接種疫苗沒有成立消費關係,接種者不是消費者,沒有集體訴訟的可能,而是提出補償請求,消基會願意提供能力所及的幫助,但是無法提起團體訴訟。消基會並主張,國人施打的疫苗有不少來自友邦捐贈,慈濟、台積電、永齡基金會也要購買後捐出,政府省下不少採購預算,呼籲對於補償救濟不宜過於嚴苛,應從寬認定、加速審議。
-
2021-08-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曝接種高端後2死 致死原因都和這有關
陸姓專欄作家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解剖結果,為主動脈剝離合併心包填塞,引起血壓急降休克而死亡,但最後結果仍待法醫判定。國產高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開放接種,桃園市一名陸姓專欄作家23日接種疫苗後死亡,是國內首例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個案,目前已累計4例高端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其中陸姓專欄作家已完成解剖,解剖結果是主動脈剝離合併心包填塞致死;另外3名死者還在等待司法相驗跟家屬解剖意願徵詢。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陸姓專欄作家的解剖結果,是心臟血流進入主動脈的交接處根部出現破裂,旁邊的心包膜也破裂,引起心包填塞。羅一鈞說,心包填塞或引起血壓急速降低、休克,最後陸姓專欄作家不幸因主動脈剝離加上心因性休克而過世。先前有另1名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的女性,也診斷出主動脈剝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該名女性是生前臨床診斷,而專欄作家是解剖結果,但最終都要由法醫進行死因判定。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已有4例通報案件,陳時中強調,目前僅是時序關係,因果關係仍待專家判定。他也透露,4人接種的高端疫苗分屬3個不同疫苗批號,並非同批號。陳時中說,若4名死亡個案狀況類型相近,就可能懷疑與疫苗相關,但若不是,與疫苗的關聯性就相對低,會再與專家進一步討論。此外,外界質疑高端疫苗臨床試驗有5類對象被排除,包括病情控制不穩的慢性病患、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系統疾病者、一個月內曾接受重大手術、癌症正在療程中或即將接受治療、嘗試受孕、懷孕或餵母乳的女性。陳時中說,大部分疫苗臨床試驗都有排除對象,將無法控制的風險降到最低,國際上都有相關規則可依循;健康受試者達到一定比例與安全標準後,再開放更多人施打,之後經過後市場歷練,持續觀察安全性與有效性。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疫苗不只學生能打 陳時中:將開放登記意願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證實爭取到一批BNT疫苗現貨,抵台後將優先供學生接種,從年齡大的往下打;另外,近期也將開放民眾登記BNT疫苗意願,依接種順序逐步開放。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及慈濟購買共1500萬劑輝瑞BNT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日前更親赴歐洲「催貨」;有媒體報導指出,約200萬劑將於8月底、9月初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證實,報導內容與事實相去不遠,他並坦言,在中央、民間共同努力下,成功爭取到一批BNT疫苗現貨,未來抵台後將先開放學生接種。陳時中表示,學生接種方面,傾向直接到校園施打,基本上會從年齡大的往下打,但實際情形將看到貨量再做安排,並比照流感疫苗接種方式,由家長簽署同意書後再做施打。除了學生族群,其餘BNT疫苗如何分配運用引發關注。陳時中表示,目前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還沒有BNT的選項,未來很快會開放意願登記,並依照接種順序依序開放。陳時中說,目前雖爭取到一批BNT疫苗現貨,但僅知道是現貨裡的一部分,確切數量還未知,至於此批疫苗原本是否要送往土耳其、還是其他國家,指揮中心無從得知,只要確保爭取到就好,爭取到的疫苗將算在整體買到的1500萬劑裡面。陳時中也強調,未來BNT疫苗進貨持續按照購買計劃進行,但若中間有其他爭取貨源的可能性,指揮中心也不會放棄。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老翁腰痛竟是肺癌 諮詢醫師也能安心打疫苗
年近80歲的呂老先生因腰痛就醫,未料竟檢出患肺癌末期。確診後他配合治療,搭配基因檢測調整治療用藥。COVID-19疫情期間也特別諮詢醫師後完成疫苗接種,迄今病況穩定。「腰痛不要掉以輕心。」收治呂老先生的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泓誌說,每年台灣約有1.3萬人罹患肺癌,肺癌更蟬聯國人10大癌症死因首位多年。而肺癌可能轉移全身,如骨頭、肝臟等處,呂老先生的腰痛就是因癌細胞轉移導致。呂老先生的孫子提到,2年前爺爺腰痛長達6個月,原以為是消化系統出問題,到肝膽腸胃科就醫檢查,未料卻發現肝臟有異狀;轉院到新光醫院,才進一步檢查出是肺癌末期癌細胞轉移。賴泓誌提到,考量呂老先生年事已高,且癌末細胞轉移嚴重,因此並未開刀,選擇標靶治療,期間透過血液基因檢測密切監測,發現病況復發惡化,一度改採免疫治療,病況控制後再改回標靶治療。不少癌症病患也關心是否能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賴泓誌說,相較於標靶與免疫治療,化療對於免疫系統影響較大,一般會建議疫苗接種與化療療程相隔1至2週。但賴泓誌強調,疫苗接種作用因人而異,部分癌症患者會因治療導致免疫反應較差,可能會影響接種疫苗的免疫反應效果,但癌症治療並非疫苗絕對禁忌症,若有接種疫苗需求,可諮詢醫師尋求專業意見。
-
2021-08-26 癌症.大腸直腸癌
疫情讓四癌篩檢掉1成 萬名大腸息肉、腸癌揪不出
國健署統計發現,受到本土疫情影響,四癌篩檢人數掉1成,糞便潛血陽性者更僅有半數回診檢查,恐有1萬名大腸息肉、1000名大腸癌個案沒揪出,醫師憂末期癌、死亡風險大增。國內今年5月爆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疫情,民眾外出、就醫意願大降,癌症篩檢、回診追蹤率也大幅減少,恐成隱憂。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今年截至7月底,有超過240萬人進行四癌篩檢,相較去年同期減少超過1成;進一步分析發現,四癌篩檢中以大腸癌篩檢人數掉最多、減少約12%,其次為子宮頸癌掉11%、口腔癌8.1%、乳癌7.8%。不只篩檢人數減少,篩檢異常的民眾後續檢查意願也大幅降低,今年1月到7月篩檢異常者平均僅66%回診追蹤檢查,同樣是大腸癌追蹤率最低、僅有51.3%,其次為子宮頸癌68.8%、口腔癌70.2%、乳癌74.4%。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今天上午出席國健署記者會時表示,近年6、7月篩檢人數平均都有12萬人,今年5月爆發COVID-19本土疫情後,6月驟降至2.5萬人、7月掉到剩3.6萬人。邱瀚模說,更令人憂心的是,今年5到7月間幾乎沒有發現新的大腸癌患者,代表很多患者體內都藏著大腸癌卻不自知,恐延誤及早治療時機。邱瀚模指出,據研究,延遲篩檢恐造成不可逆長期影響,延遲0.5年,晚期癌及死亡風險都增加約25%,延遲1年將攀升至28%到29%,延遲2年增至30%到39%。驗出陽性又不回診檢查,同樣要命。邱瀚模指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台灣到7月底還有2萬名篩檢陽性個案尚未接受大腸鏡檢查,以此推估,可能有1萬名大腸息肉及1000名大腸癌個案待檢查發現。國健署補助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糞便潛血檢查沒有侵入性,也不會造成疼痛,且檢查前不必限制飲食,呼籲符合補助資格的民眾可以帶健保卡到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驗出陽性也應儘速回診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疫苗提前到貨 黃暐瀚:195萬劑、9月1日到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表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台積電與慈濟購捐1500萬劑BNT疫苗,8月底將有部分上海復星代理疫苗出貨到台灣。名嘴黃暐瀚今爆料,他掌握的劑量數為195萬劑,8月31日上飛機,9月1日到貨。黃暐瀚表示,將到貨的BNT疫苗,1瓶4.5mL、打6劑,瓶身上面寫簡體字,盒裝寫復必泰。指揮中心表示,相關BNT疫苗到貨訊息,是日前台積電主動告知,鴻海永齡也提供相關訊息表示,由上海復星代理的BNT原廠疫苗,將於8月下旬出廠,這批疫苗比捐贈單位預定的首批供應期程還要早。黃暐瀚還原指出,這批疫苗是郭台銘去歐洲後,看到在捷克打的BNT疫苗,瓶身就寫Comirnaty,也就是上海復星的復必泰,一問才發覺澳洲、日本、德國打完的疫苗黃卡都是寫Comirnaty。黃暐瀚說,郭台銘當時覺得台灣社會對Comirnaty好像已沒有這麼排斥,就想說除了下訂的1500萬劑疫苗外,有Comirnaty的也買,就去問BNT總廠有沒有Comirnaty現貨可買,但發覺沒有。黃暐瀚表示,之後BNT總廠告知郭台銘有300萬劑寫有「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疫苗現貨,其中「冠」為簡體字,但郭一時沒辦法決定,才在群組中詢問台積電與慈濟等夥伴看法,台積電就去問指揮中心。黃暐瀚說,為了要不要買這批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還與專家開會,總統府與民進黨也有做一些討論,最後才決定要買,但經一番周折,決定要時只剩195萬劑。黃暐瀚表示,他8月中旬就掌握相關訊息,也曾在主持的廣播節目中公開講過,只是當時未引起注意。黃暐瀚說,第一批進到台灣的AZ疫苗3月3日的11.7萬劑,第一批進到台灣的莫德納疫苗是5月28日的15萬劑,這次8月31日起飛、9月1日到台灣的195萬劑BNT疫苗屬大量到貨。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完2劑輝瑞或AZ 英國研究:半年內保護力就下降
英國研究發現,施打2劑輝瑞/BNT或AZ疫苗後,對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保護力會在6個月內開始衰退。這也證明部分國家替民眾接種「追加劑」,確實有其道理。英國疫情追蹤應用程式「ZOE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症狀研究」(ZOE COVID Symptom Study)分析資料後發現,與接種完第2劑後的首個月相較,5至6個月後,輝瑞/BNT疫苗避免感染的效力將從88%下降至74%。AZ疫苗的效力從則會從首月的77%下降到4至5個月後的67%。上述研究資料來自逾100萬名應用程式使用者,研究人員比較了已接種者與對照組(未接種者)的染疫通報案例。研發ZOE程式的ZOE有限公司(ZOE Ltd)共同創辦人兼首席研究員史派克特(Tim Spector)表示,在最差的情況下,到了冬季,年長者或醫護人員即使已施打2劑疫苗,疫苗保護力仍可能降低至50%以下。史派克特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從研究結果看來,大家必須採取行動,「我們不能袖手旁觀,看著(疫苗)保護力慢慢減弱。目前確診人數仍然很多,染疫機率也居高不下」。ZOE有限公司成立於3年前。ZOE應用程式則是一項與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合作、英國政府衛生與社會關懷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Social Care)資助的非營利計劃。先前多名權威專家指出,年長者與脆弱族群可能有必要接種追加劑。目前英國等歐洲國家都計畫要從9月開始提供COVID-19疫苗追加劑。美國政府也準備於9月中開始,向完整接種疫苗已逾8個月者提供第3劑疫苗。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4日11.2萬人次接種高端疫苗 報到率達88.4%
據指揮中心最新統計,昨天全台有11.2萬人次接種高端COVID-19疫苗,報到率高達88.4%。截至目前,全台累計1040萬人次施打疫苗,疫苗涵蓋率40.91%。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全台共有13萬4490人次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其中高端疫苗共接種11萬2882人次;截至目前,累計有1040萬4722人次接種疫苗,人口涵蓋率40.91%,劑次人口比44.33%。指揮中心進一步分析,8月23日高端疫苗報到率高達92.8%,8月24日報到率88.4%。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在第6輪接種高端疫苗過後,第7輪預計接種AZ疫苗,將按現有疫苗比例提供施打第一劑,另外也會保留部分給第二劑使用;至於第8輪將打什麼廠牌的疫苗,目前尚未決定。在疫苗不良反應事件方面,昨天共新增27件非嚴重不良事件、30件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5例死亡。進一步分析,不良事件通報個案有22例接種AZ疫苗,年齡介於25歲至96歲,為接種當天至65天間發生;7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年齡介於25歲至82歲,為接種疫苗當天至37天後發生;1例為接種高端疫苗的24歲男性,於接種當天發生不適症狀。死亡事件方面,有2例接種AZ疫苗,年齡介於61歲至65歲間,為接種疫苗後18天至29天間發生;另有2例為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死亡,年齡為47歲至52歲,於接種後6天至13天發生;還有1例接種高端疫苗後的不良事件,個案為55歲男性,接種1天死亡。
-
2021-08-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檢疫規定何時放寬? 陳時中:疫苗涵蓋率高才考慮
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但國際疫情仍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要等到疫苗人口涵蓋率較高時,才會考慮放寬邊境檢疫措施。國內出現久違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0確診個案,陳時中表示,本土疫情穩定,國內相關活動會盡量放鬆,但境外移入威脅還在,因此邊境仍要嚴守。目前邊境檢疫規定,14天檢疫期必須入住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媒體提問,檢疫費用對於經常往返國外者負擔不小,若完整接種疫苗,是否能恢復1人1室居家檢疫。陳時中表示,當然希望檢疫情況能放鬆,但重點還是台灣自身的保護力是否足夠,類似邊境或檢疫措施放寬,會到疫苗人口涵蓋率較高的情況下,才開始考慮。而國內疫情趨緩,餐廳開放有條件內用,但有民眾用餐時,被發現把頭探出隔板交談。陳時中提醒民眾,「頭不要亂伸,把自己保護好來。」針對特殊狀況開放入境,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自去年3月19日起針對全球疫情實施邊境管制,但對於產業需求或人道考量,會以專案協助入境,如陪病、臨終前最後探視或陪伴配偶生產等。陳宗彥說,中港澳人士是透過移民署,其他外國籍人士是透過外交部領務局申請,針對上述人道考量,會依照個案狀況盡可能予以協助。陳時中也提到,若是不同形式的伴侶仍可提出申請,外交單位會以事實認定並衡量來台必要性,但重點還是入境後要嚴守相關防疫規定。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累計4例死亡個案 指揮中心要查是否同批號
高端疫苗開打2天,全台累計4例接種後有時序相關的死亡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除將釐清死因,也會分析是否與特定批號有關,若有疑慮會邀集專家討論。高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23日正式開打,短短2天接種28萬6957人次,累計通報4例接種後死亡個案,已知1例主動脈剝離、1例有吸毒紀錄、1例有慢性病史,確切死因、是否與疫苗有關仍有待釐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指揮中心只要接獲與接種高端疫苗有關的時序死亡事件,都會盡快對外報告,雖然希望因果更清楚再說明,但因各界相當關心,因此只要有可能性、有時序相關,就會盡快公布。陳時中指出,未來若發現接種高端疫苗與死亡個案有因果關係,且超過一定背景值,一定會和專家開會討論,並研議是否暫停施打;未來也會核對批號,了解死亡個案是否與特定批號的疫苗有關,進一步檢查都有必要性。另外,多名民意代表都說接種高端疫苗後,雖然沒有太多不舒服症狀,但普遍都有肚子餓的情形。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就他看到的高端疫苗不良反應報告,好像沒有特別提到接種後會有肚子餓的狀況,學理上也想不出有肚子餓的道理,但既然民眾有反應,就會多加觀察。張上淳也坦言,疫苗臨床試驗時不一定能觀察到所有的不良反應,必須有賴上市後或大量接種後繼續嚴密監控,例如AZ疫苗在臨床試驗時就沒觀察到出現比較多血栓狀況,直到大量接種後才發現。另外,張上淳說,像是mRNA疫苗會導致心肌炎、心包膜炎等不良事件,幾乎沒在臨床試驗中看到,直到大量接種才透過監測發現端倪。
-
2021-08-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Delta肆虐 陳秀熙:各國開打第3劑 國際疫苗分配緊繃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指出,在Delta變異株病毒的肆虐下,許多國家開始施打第3劑疫苗,使國際疫苗分配更為緊繃。陳秀熙帶領研究團隊今天上午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分析全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狀況和科學研究進展。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病毒肆虐下,許多國家因「突破性感染」使疫情再升。陳秀熙指出,台灣自今年7月2日起對境外移入個案進行基因定序,總計192例中,87%為Delta變異株,且高達72%為無症狀及症狀前個案,有34例曾接種過疫苗。陳秀熙表示,Delta病毒具有驚人的傳播與突破性感染能力,台灣和各國政府都須提高警覺,做好嚴格的防範。國際上,已有許多國家開始施打第3劑疫苗,例如很早就開始接種輝瑞BNT疫苗的以色列,近期開始對60歲以上年長者施打加強劑。研究團隊引述以色列近期分析對60歲以上民眾施打第3劑輝瑞疫苗的效益,顯示能預防86%感染,有效對抗Delta病毒,副作用和第2劑相近或更少,因此預計將第3劑年齡進一步下修。土耳其、烏拉圭、智利、柬埔寨、泰國等國,則因前2劑施打中國疫苗(科興或國藥),無法有效對抗變種病毒,因此也開始補打輝瑞或AZ疫苗。美國同樣飽受Delta病毒威脅,變種病毒不僅在未接種疫苗者間迅速流竄,近期也發現許多已完整施打疫苗仍確診的「突破性感染個案」。美國CDC(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分析,輝瑞與莫德納疫苗在面對Delta病毒時,效益分別降低到52%與50%。美國FDA(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已批准針對免疫系統較弱的長者與特殊族群,施打第3劑疫苗,並預計自9月20日起,所有人都可注射第3劑。WHO(世界衛生組織)於8月4日呼籲各國在9月底前暫緩施打疫苗加強劑,將疫苗留給不足的國家,讓醫護人員、年長者、較脆弱的族群至少能接種1劑疫苗,但歐美國家受到變種病毒影響,傾向先在自己國內展開第3劑接種。研究團隊指出,近來許多專家紛紛討論疫苗分配對感染的影響,認為如果分配的是科興等免疫保護持續力較差的疫苗,在每日疫苗施打率過慢或是傳播力高的時候,即便將疫苗分配給低疫苗取得國家時,疫情仍無法有效控制。然而,若分配的疫苗是莫德納等持續力較佳的疫苗,適當分配則能有效控制疫情。
-
2021-08-25 該看哪科.皮膚
婦穿短袖爬山皮膚腫全身不適 醫師籲登高注意防曬
台中市張姓婦人日前穿短袖登山,回家後手臂紅腫,全身不適而就醫,醫師提醒,多數人以為山上很涼、太陽不大,但高山紫外線比平地強烈,外出應注意防曬,降低皮膚癌風險。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趨緩,民眾開始外出踏青,張姓婦人日前號召同好攀登合歡東峰,她僅穿著短袖上衣就隨隊攻頂,攀登2個多小時後下山,返家後卻發現雙手及肩頸曬傷,讓她徹夜難眠,隔天還因不適而就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方心禹表示,夏季一到,門診就會陸續出現曬傷症狀患者,一問之下,發現多數人都認為「山上很涼啊」、「太陽沒有很大」。但其實高山地區因空氣稀薄,過濾紫外線的效果較差,根據研究,海拔每上升300公尺,紫外線的強度平均會增加4%,海拔3千公尺高山紫外線強度會比在平地高40%,一旦沒有做好防曬,短短幾分鐘可能就會造成傷害。方心禹指出,「曬傷」指的是皮膚發炎反應,輕則發紅發癢、腫脹疼痛,嚴重的話,會形成水泡,引起發燒、畏寒,休克等全身性不適,甚至會變異成皮膚癌,造成永久性傷害。對於攀登高山建議,方心禹說,建議事先準備好帽子、陽傘及長袖長褲、輕薄衣物,同時依據每人膚質敏感度需求,選對防曬乳液產品(並非指數越高越好),若不慎曬傷,切忌戳破水泡或誤信牙膏、美白乳液等錯誤用法,以免造成患部惡化或病變。
-
2021-08-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男子接種高端疫苗隔天猝死 桃園市府:死因待查
國產高端疫苗昨天起首度開放接種,桃園市衛生局今天證實,一名陸姓男子昨天施打完高端疫苗後,今天上午猝死,確切死因仍待調查。國內第6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施打期間預計自8月23日至8月29日止,本期可接種疫苗為高端疫苗。桃園市政府衛生局今天證實,一名陸姓男子昨天上午施打高端疫苗後,在今天上午死亡,死因是否跟高端疫苗有關仍待調查。根據陸姓男子在臉書(Facebook)的發文,他在昨天上午近11時,和兒女一同到某接種站接種高端疫苗,他在文內開心表示,「很榮幸,我們一家三口都和蔡總統同一梯打高端」,並附上施打照片,向朋友表示「支持國安工業高端,而且科學證實,高端最有效也最安全」。桃園市政府消防局表示,中壢區一名56歲陸姓男子,今天上午9時許突然失去呼吸意識,家人趕緊通報119前往急救,救護人員到場時,陸男已沒有生命跡象,經急救處置後送往聯新醫院,但仍宣告不治。
-
2021-08-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雙北風險等級調降? 陳時中:22日公布結果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疫情2級警戒延長至9月6日,外界關注雙北地區風險等級能否從中高風險調降,指揮官陳時中說,明天例行疫情檢討會後公布最新風險報告。因應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降溫,國內疫情監測等級,台北市及新北市至今仍列為「中高風險」,今天下午指揮中心記者會中有媒體問到雙北地區疫情風險調降可能性。陳時中說,指揮中心每週例行舉行疫情檢討會,會依據疫情監測組報告各地風險,調整縣市風險等級,現階段台北市與新北市還是列為中高風險,明天會議結束將有最新報告,若有降級會向外界說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日宣布,除「中高風險」雙北地區以外,全台其他「中風險」和「低風險」縣市長照機構即起開放探視,訪客不可超過3人,須附抗原快篩或PCR採檢陰性證明。台北市及新北市能否開放長照機構探視,也須視明天最新疫情報告決定。
-
2021-08-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005萬人次接種COVID-19疫苗 涵蓋率達39.56%
根據最新統計,全台有超過1005萬人次接種COVID-19疫苗,人口涵蓋率約39.56%;因應開學在即,指揮中心近日也將加發4萬劑疫苗供新進教師施打,確保校園安全。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覆蓋率持續攀升,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統計,昨天共有3萬9842人次接種疫苗,全台累計接種1005萬7641人次,人口涵蓋率約39.56%、劑次人口比42.82%。國產的高端COVID-19疫苗預計23日開打,截止目前已有近60萬人完成預約,指揮中心今天宣布23日再加開20萬名額,預計27日至29日可接種。不過,根據食藥署檢驗封緘數據,目前僅有61多萬劑高端疫苗通過檢驗放行,疫苗是否夠用引發關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後續加開的20多萬劑確實還在檢驗封緘當中,但以到貨量推估,近期有機會放行,萬一最後檢驗未過,那「後面人就抱歉了」。隨開學在即,許多人也關心新進教師何時能接種疫苗。陳時中說,相關造冊已完成,近期將配發4萬多劑疫苗,會讓要打的人都打得到。另外,網紅筋肉媽媽8月初接種第一劑AZ疫苗後,開始出現心跳加快、頭痛等症狀,就醫檢查後發現疑釀肺栓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疑與疫苗有關的栓塞分為2種,一為深層靜脈栓塞,截至8月11日共接獲34件通報,年齡介於24歲至87歲,為接種後約1天至63天發生;另一種肺栓塞共通報32件,年齡介於24歲至94歲,為接種後約1天到31天發生,目前評估通報件數都沒有高於背景預期值。
-
2021-08-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未登記高端卻收預約簡訊 莊人祥研判2原因
政治評論員朱學恒今天在臉書(Facebook)分享,未勾選高端疫苗意願登記,卻收到預約簡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研判是預約平台手機留錯號碼,導致發錯簡訊。國產高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將於23日開打,由於第6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尚有餘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8日宣布加開20歲至35歲民眾預約高端疫苗。部分民眾未登記高端疫苗卻收到預約簡訊,莊人祥在下午記者會中回應,第一種原因是民眾手機號碼有誤,導致簡訊錯發;第二種原因是依「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設定,過去僅登記AZ或莫德納(Moderna)疫苗者,當高端等新疫苗加入選項,平台會自動勾選,若不願意接種,自行須登入取消勾選。高端疫苗將於23日開打,國民黨立委洪孟楷昨天晚間在臉書指出,中華郵政宣傳接種高端疫苗,鼓勵於員工公費平台預約高端疫苗。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接種疫苗是自由選擇,沒有誰會強迫誰做什麼,只是選擇的疫苗貨量較少時,等待期就會比較久。外界對於高端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見解不一,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博士王文心、醫師蘇偉碩發起「撤銷高端疫苗EUA」公投連署,陳時中在下午記者會被問及此事,他只說,「他們就去做吧」,但提醒疫情始終威脅著台灣,全民多做對疫情控制有幫助的事,才是正道。
-
2021-08-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0至35歲18萬人搶約高端 擬29日前再開放預約
高端COVID-19疫苗加開20至35歲民眾預約,今天中午12時結單,18萬393人完成預約。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因高端疫苗數量充沛,研擬29日前再次開放預約。由於第6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尚有餘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8日宣布增加開放20歲至35歲民眾預約高端疫苗,約30萬2331人符合預約資格,並於今天中午12時截止預約,已完成預約18萬393人,占符合預約資格人數59.67%。莊人祥下午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表示,據指揮中心統計,高端疫苗預約接種總數共59萬9613人,包含原開放的36歲以上民眾及增開的20至35歲對象,將於8月23日至8月29日施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曾表示,第6輪COVID-19疫苗接種將至少提供60萬劑高端疫苗,所以當初第6輪「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13日暫時關閉意願登記,結算出60多萬名36歲以上有意願接種高端疫苗者,並於16日起開放預約,同時再次開放登記意願。莊人祥說,16日起新一波登記意願中,新增5萬名勾選高端疫苗者,但因未能趕在13日收單前填寫,所以不具備第6輪高端疫苗預約資格。當36歲以上民眾18日截止預約後,在疫苗數量仍充沛的情況下,指揮中心也僅開放13日收單前選擇高端疫苗的20至35歲民眾預約。莊人祥說,在18日加開預約對象後,13日收單前選擇高端疫苗民眾已全數納入預約對象,但高端疫苗預約接種總數仍僅有59萬9613人,預約接種人數依舊少於可提供施打疫苗數,再加上可能還有多批高端疫苗將完成檢驗封緘放行,指揮中心考量再次加開高端疫苗預約。莊人祥說,第二度加開預約高端疫苗對象將從16日後新增的5萬名勾選高端疫苗民眾中選出,但加開預約人數須視未來檢驗封緘進度決定,現階段無法對外說明第二度加開預約對象人數。莊人祥表示,預計29日前開放第二度預約高端疫苗作業。承諾第6輪接種不受第二度加開預約影響,高端疫苗仍會將如期於23日至29日施打,所以將首次出現一邊施打、一邊透過預約系統預約接種COVID-19疫苗的狀況。
-
2021-08-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聯醫醫護怨津貼沒入袋 陳時中:已給院方
北市聯醫醫護抱怨防疫補助款至今沒入袋,質疑「做白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該院7月23日申請4月份款項,已於8月4日預撥8成給院方,盼醫護儘早領到款項。國內日前發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疫情,衛生福利部體恤第一線醫事人員辛勞,祭出津貼與補助。不過,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近日反映,疫情爆發至今已3個多月,醫護卻沒有領到任何應有的津貼或補助,質疑「做白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今年4月起醫院已請院方按月申請,衛福部收到申請後,會立刻預撥申請金額的8成,也要求醫院在撥款一週內,將津貼撥給實際工作人員。陳時中說,截至8月13日前,已完成66家醫院預撥款項,即便對院方提出的資料有所疑義,也不會先扣錢,而是要求補件,把資料補全。陳時中說,根據他了解,近日是北市聯醫的醫護反映沒有收到補助款項,經過調查,該院7月23日申請今年4月的款項,衛福部已於8月4日預撥8成金額給北市聯醫,相關問題可和醫院承辦人員聯絡,希望讓醫護儘早領到款項。
-
2021-08-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百張登機證貼教育部牆 學團盼儘速開放境外生來台
由民間人士組成的境外生權益小組今天在教育部外牆貼上百張登機證,呼籲台灣政府簡化流程,儘速協助境外生入境,並制訂常態化的入境制度,避免一直都以「專案」進行。教育部16日發函各校,開放玉山學者等4類外籍教研人員專案入境,境外生入境專案則仍待指揮中心審核,目前未正式公布,但依照教育部釋出的資訊,境外生登機前要3日內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核酸檢驗(PCR)陰性報告,來台檢疫14天期間要經過2次檢驗,確定陰性後仍要自主健康管理7天,才能進入校園。境外生權益小組今天到教育部集會,在外牆貼上約200張線上徵集的登機證,表達境外生對入境求學的期待,以及目前面臨的困境。小組代表楊桃表示,目前釋出的入境程序過於複雜,涉及許多單位部門,一旦一方出錯,就無法順利入境。她認為應合理簡化,例如許多大學已經檢查過的資訊,教育部就可不用再做一次。小組成員也代為唸出多名境外生的信函,其中一名原本預計來台學華語的學生,已等待一年仍無法入境,期間即便沒在台灣,仍然要按月支付新台幣9000元的租金。另一名華語獎學金受獎者,也是從去年就開始等待入境,他甚至已辭掉工作、終止原本公寓的租約,卻被疫情打亂一切規劃。今天權益小組集會沒有事先申請,一度遭警察舉牌警告要求解散,雙方緊張對峙。教育部高教司科長宋雯倩隨後出面緩頰,提醒目前還在防疫2級警戒下,集會仍要注意保持社交距離。宋雯倩表示,政府重視境外生權益,教育部已於8月12日將入境專案送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正在簽核的流程。她甚至說,教育部相關函文都已經擬好了,等指揮中心核可就能發布,希望境外生耐心等候。按照教育部目前規劃的境外生入境專案,須由學校造冊函送外交部、內政部等單位辦理簽證、入出境許可證。學生取得簽證並訂妥班機、檢疫場所,由學校線上申請取得同意函,登機前應檢具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學生入境時須採深喉唾液及進行PCR檢測,並於檢疫場所進行居家檢疫14天。檢疫期間第10至12天,須以「家用快篩」採檢一次,第12到14天(期滿前)再PCR檢測一次。檢疫期滿後,境外生仍須進行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才能進入學校。宋雯倩說,教育部已於13日發文各校,對境外生啟動安心就學方案,並提供線上註冊等各類彈性修業機制,協助銜接正式課程。
-
2021-08-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998萬人次接種COVID-19疫苗 涵蓋率達39.46%
據指揮中心統計,全台累計998萬人次接種COVID-19疫苗,人口涵蓋率達39.46%;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方面,已有144例解剖完畢,其中91例、63%與慢性病相關最多。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統計,國內昨天新增2萬7359人次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累計接種998萬5997人次,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39.46%,劑次人口比42.55%。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在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方面,共接獲78件不良事件通報,其中40件非嚴重事件、36件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2件死亡;2名死亡個案均接種AZ疫苗,年齡介於41歲至54歲,於接種後1天至48天死亡。莊人祥說,在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方面,今天再增4件解剖個案,看起來都跟慢性疾病有關。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累計144例接種疫苗後死亡解剖,其中91例與慢性病相關最多,7例疑似肺炎、6例嗆噎窒息、4例泌尿道感染、4例腦室和腦幹出血,6例待釐清。另外,還有2例頸椎骨折、2例胃穿孔併腹膜炎、2例主狀脈剝離、2例心肌梗塞、2例主動脈瘤破裂、2例肺水腫,以及呼吸道阻塞、氣管內有管灌倒流液體、咽喉炎、上消化道出血、肋膜炎、膽道化膿性感染、吸入性肺炎及心肺衰竭、腦實質舊出血併外傷性腦挫傷、化膿性肺炎、蜂窩性組織炎併發敗血症、一氧化碳中毒、腹主動脈偽動脈瘤破裂、心肌病變、缺血性腸壞死。
-
2021-08-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境外移入有2人曾打疫苗 羅一鈞:非完整接種
今天國內新增5例COVID-19境外移入個案,其中2人曾接種疫苗。指揮中心表示,2人接種後皆未滿14天,未達完整接種,也尚未有完整保護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5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境外移入個案為4男1女,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分別自美國、立陶宛、越南、阿拉伯及伊朗入境。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境外移入個案中有2人曾施打過疫苗,包括1人接種過2劑BNT疫苗,另1人則打嬌生疫苗。羅一鈞說,因2人接種後皆未滿14天,不符合完整接種條件。而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有3人病毒Ct值為17、35與22.5,另2人因檢驗儀器不同,並無Ct值。
-
2021-08-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近60萬人預約 間隔28天可打第2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截至今天下午1時最新統計,近60萬人預約高端疫苗,23日起開打。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高端疫苗沒他國研究資料,會依仿單,間隔28天可接種第2劑。第6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增加開放20到35歲年輕族群預約,指揮中心截至下午1時統計,近16.4萬人、過半數符合資格者已預約。加上先前開放的36歲以上一般民眾與20歲以上第9類對象(易導致嚴重疾病的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已完成預約者共41.9萬人,截至目前,全台已58.3萬餘人預約高端疫苗。媒體詢問年輕人是否預約高端疫苗較踴躍?陳時中表示,年輕族群自昨天下午4時開放預約,目前已16萬人完成,確實比36歲以上民眾預約狀況踴躍一些。陳時中分析,主要還是36歲以上民眾有其他廠牌疫苗可選,未滿36歲民眾選擇相對較少。大家都是自由選擇,年輕人獲取資訊相對豐富,能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高端疫苗目前約61萬餘劑完成檢驗封緘,僅剩約3萬劑可供預約;陳時中說,就算高端疫苗預約超過61萬劑,仍有備用疫苗,應會通過檢驗封緘審查,屆時就可使用。目前國內施打的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莫德納(Moderna)疫苗供貨吃緊,多數接種者2劑疫苗間隔延為10到12週,但陳時中表示,高端疫苗沒其他國家研究顯示可拉長間隔,會依仿單,間隔28天就可施打第2劑。此外,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發布新聞稿,已完成52.4萬劑AZ疫苗審查檢驗,核發封緘證明書,完成封緘疫苗可交由衛福部疾病管制署進行後續疫苗接種作業。先前AZ疫苗開放38歲以上接種,陳時中說,這52.4萬劑預計依年齡層往下開放施打,保留部分供第2劑接種,依進貨量精準分配。
-
2021-08-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AZ疫苗對抗Delta效力 90天內降至不到7成
英國牛津大學公衛研究發現,最常被用來對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輝瑞/BNT及AZ疫苗,在對抗猖獗流竄的Delta變異株方面,效力會在3個月內減弱。路透社報導,研究也發現,在接種2劑輝瑞(Pfizer)/BioNTech或阿斯特捷利康(Astra Zeneca)疫苗後仍染疫的人對其他人構成的風險可能比先前的變異株還大。根據在英國各地採集的超過300萬份鼻咽拭子,牛津大學研究發現,接種輝瑞或AZ疫苗第2劑90天後,預防染疫的效力分別從打完第2劑2週後的85%和68%降至75%和61%,而疫苗效力減弱的現象在35歲以上族群者身上又比35歲以下者更顯著。牛津大學醫學分析教授、這項調查的首席調查員華克(Sarah Walker)說:「這兩款疫苗打2劑後,對抗Delta的效果還是相當好。」華克並未參與研究AZ疫苗,AZ疫苗最初是由牛津大學免疫學專家研發。研究人員不會預測疫苗效力隨著時間推移會下降多少,但表示接受研究的這兩款疫苗在接種第2劑後的4、5個月內效力會趨近。這份研究凸顯出感染Delta變異株病毒所增加的風險,也顯示完整接種疫苗後仍染疫者的體內病毒含量往往與未接種疫苗的染疫者相似,顯然比Alpha變異株仍在英國強勢流竄的時期惡化。牛津大學的研究結果與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分析一致。由於Delta變異株染疫病例攀升,美國政府正在規劃下個月起普遍開放民眾接種疫苗追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