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6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全穀類
共找到
354
筆 文章
-
-
2024-04-11 養生.健康瘦身
10種食物幫助加速脂肪代謝 趕在夏天來臨之前甩掉肥肉
肥胖不僅僅會影響外觀,也對健康直接或是間接造成些許影響。肥胖不只是體重的問題而已,脂肪的堆積才是關鍵,因此,正確的體重控制,應該是學會如何消除體內的脂肪。10種食物幫助加速脂肪代謝營養學教授王進崑指出,運動與飲食控制是減重最基本的原則,然而正確選擇可以幫助脂肪燃燒的食物,更容易達到減重的效益,因為攝取能夠幫助燃燒脂肪的食材,可以有效地促進脂肪代謝,幫助維持好身材。 肉桂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研究顯示,在食物中添加1/4至1茶匙的肉桂,立刻可以讓身體脂肪分解並加速代謝,肉桂的燃脂效果是綠茶的2.5倍。 富含維生素B1、B2之食材維生素B1及B2對於熱量的代謝相當重要,它們是酵素的輔脢,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B1及B2時,酵素就無法發揮作用。因為維生素B1、B2是水溶性的維生素,無法儲存於體內,多餘的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也相當容易隨著食品加工過程而流失,因此,需要時常補充。 動物肝臟稱得上是維生素B群的寶庫,但是全穀類、五穀雜糧、酵母、小麥胚芽、豆類、牛奶、肉類等,也都是重要的維生素B1、B2來源,也可以從中攝取。 富含天然酵素之食材酵素不但能夠減少中性脂肪囤積在血液中,也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達到燃燒脂肪的功效。因此,適當補充酵素,可以達到節省體內酵素流失的目的,身體就能夠有效地利用體內的酵素來消耗多餘的脂肪,自然可以促進熱量的代謝。我們常吃的鳳梨、香蕉、木瓜、奇異果等水果,都含有非常豐富的酵素,另外,常在餐桌上的香菇、白蘿蔔、洋蔥、山藥、豆芽菜等蔬菜,酵素的含量也非常豐富。 共軛亞麻油酸共軛亞麻油酸是亞麻油酸的同分異構物,已經發現具有增加肌肉以及減少體脂肪囤積的功效。除此之外,共軛亞麻油酸還具有清除自由基以及抗癌等效果,專家建議,可以從葵花油中攝取共軛亞麻油酸。 富含大豆皂角之食材大豆皂角能讓腸胃不容易吸收多餘的熱量,同時也具有抗氧化、調降血低膽固醇以及血脂肪的作用,還能夠抑制血栓生成、防止動脈硬化。大豆及大豆製品,包括豆腐、豆皮、豆漿以及味噌中之大豆皂角含量,都相當豐富,也是很好的攝取來源。 富含木質素之食材木質素可以活化腸道功能,使排便變得通暢,並可刺激體內新陳代謝,使脂肪不容易堆積在體內。包括芝麻、燕麥、穀類、可可亞、大豆、亞麻仁……等,都含有很豐富的木質素,可以從中取得。 含咖啡因之食物咖啡因是茶以及咖啡苦味的來源,可以刺激腦部活動、振奮心情,同時還有利尿的效果。研究發現,咖啡因有促進脂肪分解的功效,包括我們常喝的綠茶、烏龍茶或是咖啡等,其中都含有咖啡因。但是要特別注意,喝咖啡的時候,不要加糖和奶精,咖啡因燃脂的功效才能夠充分發揮。另外,喝咖啡會感覺心悸的人,並不建議嘗試。 含輔脢Q10之食材Q10是身體燃燒熱量時所必備的物質,若是體內的Q10足夠,則所攝取的脂肪就能夠充分地被代謝分解。除了燃脂這個功效之外,Q10也具有抗氧化作用,並能夠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有助於維持健康。富含輔脢Q10的食物,包括秋刀魚、沙丁魚、鮭魚、鮪魚等魚類,而牛肉或是羊肉等肉類,菠菜、花生、豆腐、豆漿、橄欖油、葵花油等食材中,也有相當豐富的含量。 納豆輔脢納豆黏液中的酵素已經發現可清除體內的血栓,還能夠促進燃燒脂肪,抑制過剩的脂肪儲存,研究也證實,適當地攝取納豆,對身體健康有幫助。 辣椒素辣椒粉、辣椒油以及辣椒,都含有豐富的辣椒素。辣椒素被發現具有燃脂的功用,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加速能量的代謝,但是腸胃道功能比較不好的人要小心選用。 延伸閱讀: ·科學認證「有效降血壓6食物」1圖看 1飲品少喝1/4瓶收縮壓就減5成 ·醫示警「5種非典型猝死族群」:每個人身邊都有! 常暴飲暴食、飯後做1事恐要你命
-
2024-03-28 養生.聰明飲食
間歇性斷食減肥安全嗎?隔日斷食法、限時進食法有哪些差異?
全球罹患「代謝症候群」的人數有逐漸上升的趨勢,若出現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空腹三酸甘油脂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腹部肥胖這五項症狀中的三項,就定義為罹患代謝症候群。有代謝症候群者在未來有較高共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發生的風險,有鑑於飲食是誘發代謝症候群的主因之一,諸多針對代謝症候群患者的飲食型態油然而生,其中,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成為許多人的選擇。你了解間歇性斷食嗎?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透過設定特定時間進食與禁食,來達成體重控制及改善代謝功能的目的。根據不同指引,飲食控制的時間也有所不同,常見類型有以下幾種。.5:2斷食法、4:3斷食法:以固定週期在一週中禁食數天,其他天可自由進食。5:2斷食法為一週禁食2天;4:3斷食法則是一週禁食3天。.隔日斷食法:以一天完全禁食,一天正常進食方式交替循環。.限時進食法:一天中完全禁食時間需大於12小時,而其他時間可以自由進食。16/8斷食法即屬於一種限時進食法。斷食會產生哪些生理變化?間歇性斷食在飲食上的規律性能夠減少過多夜間進食的可能性,讓飲食更符合生理時鐘,並減少夜間飲食引起的血糖與胰島素波動,進而控制糖化血色素以及降低糖尿病發生的風險。除此之外,限制飲食時間也與消化道菌相變化有緊密關係。研究顯示許多導致肥胖的菌叢在限制飲食族群中比例較低。在細胞能量代謝轉換方面,禁食期間,細胞能量來源由葡萄糖轉換為脂肪酸與酮體,酮體不只能夠作為能量來源,也與許多調控健康及老化的蛋白質有關。斷食期間,細胞會增加抗氧化防禦系統、DNA修復、粒線體生合成與自噬作用,使得細胞對於外界有更強的適應力。當再度開始進食時,細胞會增蛋白質合成、粒線體生合成,並減少酮體及自噬作用,使細胞生長更具可塑性。間歇性斷食安全嗎?對於大多數非糖尿病患者而言,間歇性斷食是安全的,但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人應先諮詢醫師。糖尿病患者實施間歇性斷食前應與醫師討論,可能需要調整用藥及加強血糖監測以避免低血糖發生。面對代謝症候群,除了斷食你還有這些選擇對抗代謝症候群,不僅僅是飲食調整那麼簡單,而是需要一個全面的生活方式改變。除了飲食管理,還涉及體重控制、運動習慣的建立,以及壓力管理等多方面的努力。飲食策略:平衡與適量.低鹽飲食:過量的鹽分攝入會增加心血管負擔,尤其對於血壓較高的人而言,減少鹽分攝入至每日6克以下是關鍵。.低油與高質量脂肪:選擇單元不飽和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代替飽和脂肪,以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優先選擇全穀類和富含纖維的碳水化合物來源,如糙米、燕麥和豆類,以穩定血糖。.高纖維攝取:膳食纖維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降低血糖和膽固醇水平。運動與體重管理.規律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游泳或騎自行車),配合肌力訓練,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體重控制。.體重控制:目標是達到並維持健康體重。即使是5%-10%的體重減輕,也能顯著改善代謝症候群。精神健康與睡眠質量.壓力管理:長期壓力可加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實踐放鬆技巧如深呼吸、瑜伽或冥想,有助於減輕壓力和改善心理健康。.優質睡眠:確保每晚7-9小時的優質睡眠,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會干擾體內的代謝過程,增加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透過這些綜合性的生活方式改變,不僅能有效管理代謝症候群,還能促進整體健康與福祉!延伸閱讀:.一天吃三餐好還是只吃兩餐?不止空腹血糖降,研究列5改善數據做這建議.50歲以下注意!年輕罹癌者變多!出現「10罹癌警訊」要當心,你有中幾項?.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參考資料:Hsieh, Yu-Ping, Po-Yin Lai, and Po-Tsang Chen. "間歇性斷食的生理代謝及臨床成效." 內科學誌 34.6 (2023): 428-436.Patterson, Ruth E., and Dorothy D. Sears. "Metabolic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fasting." 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 37 (2017): 371-393.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22 醫療.消化系統
改善脂肪肝從飲食做起!哪些食物有助於預防和逆轉?應避免吃什麼?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脂肪肝盛行率高達33.3%,當肝臟脂肪過多,會使肝臟細胞受損而易引起慢性發炎,恐會逐漸走向慢性肝臟疾病、肝硬化,嚴重造成肝癌。為了預防肝損傷或逆轉肝病早期階段,無論你的脂肪肝是否與飲酒有關,最佳方式是透過飲食和運動維持健康的體重,並且避免飲酒。哪些食物有助改善脂肪肝?營養師指出,健康且均衡的飲食有助於減少肝臟中的脂肪,地中海飲食就是一個最佳例子,其中包含大量蔬菜、水果、未加工的穀物、豆類、橄欖油以及堅果和種子;適量的魚、海鮮、蛋、乳酪、優格和家禽;更少的紅肉及甜食與添加糖。【延伸閱讀:地中海飲食是什麼?地中海飲食有哪些食物、怎麼吃及好處一次看】地中海飲食除了對脂肪肝患者有益之外,還可以降低心臟病的風險,而且還被證明可以降低血壓和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並符合美國糖尿病協會的營養指導。這很重要,因為心臟病和糖尿病都是與脂肪肝密切相關的危險因子。1.家禽、魚類、海鮮和瘦肉家禽、魚類、海鮮和瘦肉對於肝臟脂肪過多的人來說都很重要,因為它們含有蛋白質和重要的維生素,可以保持健康,也有助肌肉增長。目標是每週吃兩次魚或海鮮。另外,吃適量的家禽或其他蛋白質食物,如瘦肉、雞蛋和起司。2.水果和蔬菜目標是每天吃五份或更多蔬菜。一份是半杯煮熟的蔬菜或豆類或一杯沙拉。它們富含纖維和營養物質。水果提供重要的維生素和纖維,但也含有果糖,會增加肝臟脂肪。因此,建議每天最多吃兩份水果。3.豆類豆類包括黃豆、黑豆、紅豆、綠豆等及其製品。它們是肉類的絕佳替代品,因為它們富含纖維和蛋白質,而且脂肪含量低。4.全穀類全穀類包括燕麥、蕎麥、藜麥、大麥、小米和玉米。另外,麵包建議購買全麥,並用糙米代替白米。5.堅果和種子堅果和種子提供蛋白質和健康的油脂,包括花生、腰果、芝麻、瓜子、核桃、杏仁及開心果。堅果醬和芝麻醬是奶油的絕佳替代品。6.油脂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油脂對健康至關重要,並且不會增加肝臟脂肪,存在於特級初榨橄欖油、酪梨、堅果和種子以及鮭魚和沙丁魚中。建議用橄欖油烹飪,其他合適的食用油還包括葵花油、花生油或大豆油。7.乳製品乳製品富含鈣和蛋白質,但應適量食用。例如起司、牛奶或無糖優格,並且避免或限制熱量高的奶油和冰淇淋。脂肪肝患者應避免哪些食物?如果你患有脂肪肝,建議避免或至少少吃某些食物,這些食物通常會導致體重增加並增加血糖,包括:1.酒精酒精可能是脂肪肝疾病以及其他肝臟疾病的主要原因。2.添加糖避免吃糖果、餅乾、汽水和果汁等含糖食物。高血糖會增加肝臟中脂肪的堆積量。3.油炸食品這些食品脂肪和熱量都很高。4.添加鹽攝取過多的鹽會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風險。依據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將鈉攝取量限制在每天2300毫克(約為1茶匙)以下,至於高血壓患者應限制鹽攝取量每天不超過1500毫克。5.白麵包、米和義大利麵白麵粉通常經過高度加工,由於缺乏纖維,用白麵粉製成的食品比全穀物更容易升高血糖。6.紅肉牛肉和豬肉富含飽和脂肪。一般來說,高度加工的肉類也應該受到限制,例如香腸、火腿和培根,因為它們的鈉含量和飽和脂肪含量都很高。不同年齡層的脂肪肝患者該怎麼吃?營養師劉怡里曾指出,預防脂肪肝的飲食,不同族群也分別有其飲食方法,但共同原則是控制「脂肪、精製糖、酒精」三大目標,如果不小心攝取過量,建議加強有氧運動時間,且攝取較多的高纖蔬菜。只要用對方法,就可以改善脂肪肝。1.65歲以上銀髮族針對三高族群又合併脂肪肝的銀髮族,飲食首重「體重控制」,但要避免快速減重造成肌肉量流失。飲食調整以「選擇低脂高蛋白質、控制好油的攝取量、甜食點心不過量」為重點。2.中壯年上班族久坐少運動的上班族,一定要嚴格控制飲食的熱量與食物種類,體重控制以一個月減2公斤左右為目標。飲食調整以控制「酒精、下午茶、消夜」為主。3.12歲至18歲青少年青少年建議以運動為主,每周運動要超過150分鐘,因正值發育期,不宜過度節食減肥限制熱量,飲食調整以「晚餐、零食、吃飯速度」為重點。【資料來源】.Liver Foundation: Your doctor says you have fatty liver disease. Now what?.University of Chicago Medicine: Fatty liver disease diet: What foods help prevent and reverse fatty liver?.Diet and Lifestyle Tips to Reverse Fatty Liver Disease.10 Foods to Include in a Healthy Liver Diet(本文不開放合作單位轉載)
-
2024-03-21 醫療.心臟血管
有利穩定血壓、降低膽固醇 吃含鉀食物護心但一類人需要限鉀
每天「鉀離子」都在人體發揮著一場不可或缺的角色,鉀默默協助心臟有規律地將血液順利輸送至全身高達10萬次,還能協助肌肉運動、神經傳導,以及維持腎臟過濾血液的功能。鉀並非治療或預防心臟疾病的特效藥,但適量的攝取有助於心臟健康。獲取足夠鉀的最佳途徑,就是攝取水果和蔬菜,也可在乳製品、全穀類食物、肉類和魚類中找到。富含高鉀的食物,包括馬鈴薯、番茄、酪梨、新鮮水果(香蕉、柳橙和草莓)、乾果(葡萄乾、杏子、李子和無花果)、菠菜、豆類等。鉀對心血管健康3功效1.鉀能穩定血壓高血壓患者飲食中攝取豐富的蔬菜、水果、低脂或無脂乳製品,可將收縮壓降低約10毫米汞柱,相當於一顆血壓藥的功效。2.鉀有利於降低膽固醇雖然膽固醇和鉀離子兩者之間沒有直接的關聯,但許多降低膽固醇的食物,如大部分的水果和蔬菜同時都富含鉀,若成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減少。3.鉀離子維持心跳規律鉀對心臟跳動的規律性十分重要,甚至對於有心律不整問題的人來說,鉀離子不足會誘發心律不整發作。正常人每天攝取4700毫克鉀正常人應每天攝取4700毫克的鉀,最簡單的方法是將高鉀水果和蔬菜納入飲食中。然而,過多的鉀也有其害處,尤其有腎衰竭或其他腎臟問題,須與醫師討論應攝取的鉀離子分量;一些常用於降血壓、減少蛋白尿和心衰竭的藥物,包括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張力素接受器拮抗劑(ARB)及保鉀利尿劑等,可能會提高鉀離子的水平。其他種類的利尿劑則可能加速鉀離子在尿液中的流失。在使用這類藥物的同時,應定期檢查鉀離子水平,如果血中鉀離子過低,在醫師指導下,可以透過鉀離子補充劑或增加攝取富含鉀的食物來提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21 醫療.血液.淋巴
每天都好累、臉色蒼白...你可能「缺鐵性貧血」!飲食3原則幫你正確補鐵
你是否每天都好累、暈眩、臉色蒼白...,當心是「缺鐵性貧血症」。缺鐵性貧血症是血液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是由於鐵質不足,導致無法合成足夠的血紅素,因而產生的一種小紅血球型、低色素貧血。更常見於女性,長久下來運動耐力降低、免疫力也會下降。平日可透過補充鐵劑(分為口服與靜脈注射),輸血(血色素過低時),飲食方面則可多攝取富含鐵質和可促進鐵質吸收的維生素C的食物,預防缺鐵。一起來看看哪些食物可以幫身體補鐵!9大容易貧血族群要當心 1.生理期間失血者:婦女在生理期間經血量過多或經期過長,容易導致鐵質丟失過多,進而引起缺鐵性貧血。2.消化道出血患者:胃腸道潰瘍、消化道腫瘤等疾病都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使鐵質大量損失,導致貧血。3.懷孕的孕婦:懷孕時胎兒需要大量的鐵質以支持生長和發育,加上母體本身需要的鐵質量也會增加,因此孕婦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4.素食(全素)者:由於食物中含鐵質不足或鐵質吸收減少而引起缺鐵性貧血。5.慢性疾病患者:慢性腎臟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等都可能導致鐵質的代謝和利用出現問題,引起缺鐵性貧血。6.輸血不當者:長期輸血、輸血時過度稀釋、輸血品種類不當等情況可能使身體缺乏足夠的鐵質。7.上消化道手術後患者:鐵質於十二指腸吸收,因此若曾接受全胃切除、十二指腸切除等上消化道手術後患者也容易罹患缺鐵性貧血。8.癌症病患:射線或化學藥物治療的影響,造成骨髓造血功能下降。9.幼兒及兒童:鐵的需求量增加,如嬰兒期、青春期、懷孕及哺乳期,若無適當補充鐵質亦會造成缺鐵性貧血症。補鐵飲食3原則缺鐵性貧血者在飲食方面,建議多攝取富含鐵質食物,並搭配補充維生素C食物增加鐵質吸收,同時也要避免和高植酸、草酸、鈣和纖維食物一起食用,尤其是茶與咖啡中的單寧酸會影響鐵質的吸收,所以用餐時不要搭配茶或咖啡,建議在飯後1~2小時後再飲用較適合。1.多攝取富含「鐵」食物補鐵食物中的鐵分為血鐵質和非血鐵質二種,食物來源不同吸收率也不同。一般來說血鐵質的吸收率較非血鐵高,也比較不受飲食中其他成分的影響,主要來源為肉類、內臟、血液,顏色越紅鐵含量越高,最佳鐵質來源是肝臟。.血鐵質食物:鴨血、豬血、家畜瘦肉(牛豬羊)、內臟類.非血鐵食物:蛋黃、貝類(牡蠣、文蛤等)、海藻類(紫菜、海帶等)、黃豆類、全穀類、葡萄乾、綠葉蔬菜等。2.搭配補充維生素C食物,增加鐵吸收率維生素C可促進非血鐵質的吸收,故攝取高鐵食物時,可搭配一起食用。.維生素C食物來源:深綠色及黃紅色蔬菜、水果,如青椒、番茄、小黃瓜、芭樂、柑橘類、奇異果、檸檬等。3.避免和高植酸、草酸、鈣和纖維食物一起食用植酸、草酸、鈣質和纖維都會抑制鐵的吸收,因此,攝取鐵含量高的食物應避免與高植酸、草酸、鈣和纖維的食物一同食用。.富含草酸的食物:巧克力、核果、深綠色蔬菜、地瓜、南瓜、豆腐、茶、咖啡、可樂。.富含鈣的食物:乳製品、小魚乾、蝦米、豆腐、豆干、黑芝麻、海藻類、莧菜、金針等。.富含植酸的食物:蔬菜、全榖類、豆類和核果類。.富含纖維的食物:全穀類、豆類、菇類、芽菜類、花椰菜、牛蒡、地瓜葉、秋葵、紅鳳菜等。你是缺鐵性貧血的高危險群嗎?看完以上介紹的補鐵飲食3原則,知道該怎麼正確鐵了吧。提醒你,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只是一種症候群,並非最終的病因,接受輸血或補血劑、多補充含鐵食物只是減輕症狀。因此當你缺鐵性貧血時,一定要仔細尋找發生缺鐵性貧血的可能原因,並針對造成缺鐵的原因一併處置,才能對症治療。參考資料:高雄醫學院醫訊、東元綜合醫院、天主教耕莘醫院、元氣網疾病百科-缺鐵性貧血延伸閱讀:.愛吃冰塊與缺鐵性貧血有關嗎?醫師解析關連性!貧血如何透過飲食改善?.哪些食物富含鐵?一圖看懂十大葷素高鐵食物:助改善手腳冰冷.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
-
2024-03-18 養生.聰明飲食
增肌不成反而吃進更多熱量 想增加肌肉量應該避免的4種食物
對許多人來說,健康和健身目標可能包括增加肌肉量,有些食物可以幫助你增強肌肉,但其他食物可能對你產生不利影響。專家提醒,重要的是要注意你應該限制的食物,這些食物可能會阻止你達到你的目標。如果你想增加肌肉質量,請避免以下四種食物。【延伸閱讀:每天該吃多少蛋白質?獲取蛋白質等於多吃肉嗎?】加工肉類蛋白質是一種以支持肌肉維持和生長而聞名的巨量營養素,對許多人來說,肉類是首先想到的也是最豐富的蛋白質來源之一,但並非所有肉類都是一樣的。美國癌症協會就建議,限製或不食用加工肉或紅肉以降低癌症風險。相反地,選擇瘦肉蛋白質,例如去皮家禽、低脂乳製品和瘦肉紅肉較佳。反式脂肪營養師指出,反式脂肪是最不健康的脂肪類型,通常最好控制或完全避免。雖然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通常熱量很高,但它更可能導致健康問題,而不是有助於增強肌肉。這些食物包括油炸食物和烘焙食品,像是:.薯條.炸雞、炸魚薯條.糕點、派和蛋糕.杯子蛋糕、餅乾和鬆餅.冷凍披薩.餅乾、肉桂捲取而代之的是添加健康脂肪,這些脂肪像是來自堅果、堅果醬和酪梨等。添加糖營養師建議,在鍛鍊肌肉時攝取過多的糖會促進脂肪增加,這對於嘗試鍛鍊肌肉的人來說,不會是一個有幫助的結果。雖然糖屬於碳水化合物,有助於肌肉增長,但許多高度加工的食品並不能為你鍛鍊的肌肉提供最佳的能量。在這種情況下,避免食用以下食物:.糖果.甜甜圈.含糖零食.蘇打水或者,將它們替換為全穀類、水果、蔬菜及豆類。醬汁和調味料有時候你可能會嘗試做正確的事情,但不知不覺中卻吃掉你試圖避免的東西,醬汁、調味料和其他配料就是你可能忽略的一部分。營養師提醒,許多預先製作好的沙拉都含有高熱量調味料,這些調味料會增加大量熱量,卻不會增加相對應的營養。除此之外,它們的添加糖含量也很高。因此,最理想的方式是吃一份含有大量蛋白質的均衡沙拉,添加複合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並且使用低熱量調味品。換言之,盡可能從包括蛋白質和健康脂肪在內的優質食品中獲取卡路里,而不是高脂肪調味品。【資料來源】.6 Foods to Avoid If You Want to Build Muscle.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 for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
2024-03-08 養生.健康瘦身
吃素減重常見3迷思!營養師劉怡里4原則教你健康吃素減重
許多人減重都會改吃素,但很多人常問說:「我已經吃素了,為什麼還瘦不下來?」營養師劉怡里破解「吃素減重3大迷思」,但並非人人都適合吃純素或全素,因個人體質而異,建議最好是吃蛋奶素,較有益身體健康。常見的吃素迷思迷思1:吃到素食加工品這些素食加工品都是高鹽分、高油脂的食品,包括素雞、素鴨、豆皮、豆包、油豆腐、香菇、蔬菜等,會愈吃愈好吃,長期將這些加工品全部都吃掉,當然就會發胖。迷思2:吃素想吃得很健康,就吃下大量的蔬果很多人吃素想吃得很健康,就沒有吃蛋白質和澱粉,而會吃下大量的蔬菜水果,殊不知蔬果也富含糖分,導致攝取蔬果糖分過量,也會讓人愈吃愈胖。迷思3:吃素過程覺得好痛苦又不好吃不少人對吃素過程覺得痛苦且不好吃,結果就會吃一些小糕點類食物,不知不覺糖分攝取過多,就會讓人變胖。如何健康吃素減重?1.素食烹調宜水煮、滷、烤等方式劉怡里認為,現在很多素食,經油脂烹調得很香,包括豆皮、豆包、油豆腐、香菇、蔬菜等經油煎炸,油脂攝取很高,建議以水煮、滷、烤等烹調方式最好。2.多吃原形食物吃全素的人,要懂得全榖類、豆類、堅果類間的搭配,多吃新鮮食物的「原貌」,才會營養均衡。3.吃天然豆類或非基改黃豆製品吃天然的豆類或非基改的黃豆製品,例如毛豆、黑豆、豆漿、豆腐、黃豆芽等。吃素會缺乏維生素D,要多曬太陽來補充,以幫助鈣質的吸收。4.吃素搭配辛香料進入更年期的人減重,還要避免出現三高問題,建議吃素可以搭配吃洋蔥、大蒜、薑等辛香料,幫助血液更清,有效降低血脂與膽固醇。蔬食正風行 點餐有撇步時下流行吃「蔬食餐」減重,以吃全穀類、蔬菜水果及豆類食物為主,劉怡里指出,蔬食不等於是素食,蔬食是以健康為取向的飲食,可歸類於吃「蛋奶素」,對健康比較好。很多人點餐方式不對,劉怡里建議,蔬食餐的前菜可以吃生菜沙拉,要少吃糖分高的水果沙拉;主食可以吃全穀飯或胚芽飯,搭配橄欖油或堅果油烹調的蔬菜,少吃熱量高的燉飯、麵食、假牛排等;點心則以水果為主,勿吃素糕點。(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2-22 醫療.心臟血管
心房顫動病人易中風,那些方式可預防?藥物控制效果不佳時,可選擇「這手術」改善!
據統計,全國約20多萬名心房顫動患者,多為高齡長者。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心跳忽快忽慢、不規則跳動,導致血液循環不佳,容易形成血栓,增加缺血性中風風險,其發生率是正常人的5倍。建議民眾平時不熬夜、少油鹽、少吃刺激食物,不抽菸、少喝酒,如果有相關病史民眾應小心注意,及時就醫治療。心房顫動的病人是中風的高風險族群,那些方式可減低中風風險?82歲王伯伯2年前發現心房顫動後,開始服用抗凝血藥物預防中風,服藥後,王伯伯偶爾會發生血尿,因而自行將藥物減量。血尿情況雖有所改善,就在某天清晨他的左側肢體發生行動不便,就醫後診斷出缺血性中風而住院。經與心臟科醫師討論後,決定施行左心耳封堵手術,預防下次中風的風險。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病房主任黃奭毓表示,心房顫動為異常的心臟電氣傳導,導致心房快速且不規則跳動,容易導致造成血液循環不佳容易產生血栓而增加腦中風風險,三高患者、肥胖者是好發族群,最常見是發生在高齡族群。避免誘發腦中風,患者須服用抗凝血劑藥物控制,如果肝腎功能不佳、胃潰瘍或80歲以上者,服藥後可能導致體內異常出血,必須調整藥物。不能服藥者,則需要手術治療。什麼是左心耳封堵手術?手術的優點有哪些?黃奭毓說,心臟於左、右心房各有一個囊袋狀突起的小空腔結構,稱為心耳,每個人心耳形狀都不相同,有的像雞翅,有的像花椰菜等形狀,心耳內有皺摺,罹患心房顫動後,當血液流至左心耳時,因不易流出而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脫落後,流至腦部或其他器官,就有機會造成腦中風或全身性栓塞。據統計,9成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病人,其血栓來自左心耳。左心耳封堵是什麼術式?黃奭毓解釋手術將導管從鼠蹊處的大腿內側股靜脈放入,以微創方式打開一個直徑約1.5公分的穿刺傷口,並經專用導管將特殊設計的封堵器植入左心房,就像瓶塞一樣把左心耳開口封閉,之後的封堵器會與心臟結構相連成一道屏障,避免血液凝結成血栓,有效降低中風機率約50%,如果再配合服藥控制,中風機率降低90%。研究顯示,對於不適合抗凝血藥物的心房顫動患者,接受此手術能有效預防中風和減低死亡率;對於服用抗凝血藥產生副作用的患者,接受手術後即可視狀況停止使用抗凝血藥,不僅可減少藥物副作用患者身體容易發生出血的問題,也不會應為停藥增加發生中風機率,患者生活品質也獲得改善。左心耳封堵手術有風險嗎?健保有給付嗎?左心耳封堵手術時程短,但手術仍有風險,黃奭毓解釋如少數左心耳構造特殊的患者不適合,且進行該項手術時需全身麻醉,若不適合全身麻醉患者將無法施行此項手術,因此,左心耳封堵術無法完全取代抗凝血藥物。心房顫動常合併高血壓、冠心病所引起,黃奭毓提醒民眾最好定期檢視自己的脈搏、心跳狀況,發現異常就得迅速就醫。心房顫動患者平常飲食應清淡,少吃刺激食物,不要吃得太油膩或太鹹,多吃蔬果,更要避免過度勞累,情緒不要太激動,不熬夜,血壓要好好控制,按照醫囑用藥,才能維持心臟正常機能,心跳頻率才不會失控。衛福部健保署針對已服用抗凝血藥物,仍出現中風患者,和服藥後體內出現異常出血而無法服藥患者,進行左心耳封堵術的手術費用會由健保給付,讓患者接受更好治療。如何預防心房顫動?●減重與體重控制●戒菸、適度飲酒、減少咖啡因攝取●減少鹽分、油炸物攝取●少吃刺激食物●多吃魚●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規律的體能活動●壓力管理●不熬夜●早睡早起(資料來源/元氣網疾病百科-心房顫動)
-
2024-02-21 醫療.皮膚
「老人味」老了才會出現嗎?會對健康造成影響?醫師點出3大成因,做好3件事助消除體味
「老人味」老了才會出現嗎?為何老人聞不到自己有老人味?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嗎?關於老人味,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告訴你老人味的成因及改善方法。什麼是老人味?不要以為老人味只有超過65歲的人才有,黃軒提醒,通常是過了40歲左右開始會出現,身體發出的一種很不友善的味道,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異味會逐漸加重。老人味雖然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但可能會影響社交,造成心理上的不適。黃軒表示,老人味是指特定氣味或香氣,通常與年長者或老年人身上散發出的氣味相關。在一些研究中,壬烯醛(2-nonenal)被認為是導致「老人味」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體內脂肪酸氧化後產生的物質,這種物質隨著年齡增大,味道會越來越大,如果空間不通風,時間越長,這種味道會越來越濃郁。年紀大了,為什麼會容易出現老人味?1.皮脂分泌變差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脂腺的分泌量會逐漸減少,但同時皮脂腺分泌物的成分會發生變化,其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會增加。不飽和脂肪酸在皮膚表面容易被氧化,產生了2-壬烯醛的物質。2.新陳代謝變差年輕時身體新陳代謝快,皮膚也有天然抗氧化能力,2-壬烯醛不易堆積。上了年紀後皮膚上的抗氧化物質變少,容易導致2-壬烯醛堆積,進而產生獨特的老人味。3.免疫能力變差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免疫力會逐漸下降,皮膚中的細菌也更容易滋生。這些「細菌分解皮脂和汗腺分泌物」時,也會產生一些異味。為什麼老人聞不到自己身上的老人味?1.老人的嗅覺,習慣了身上的老人味我們醫學中有一個概念——「嗅覺適應」。嗅覺適應是指長期處於某種氣味的環境中,人對於這種氣味的感知能力會逐漸減弱,甚至到最後完全無法察覺。老年人長期處於高濃度的2-壬烯醛(2-nonenal)物質的環境中,久而久之,他們的嗅覺系統對這種氣味也已經適應。2.老人的氣味,辨識變差有些老年人因為身體的原因,洗澡次數比較少,衣服更換的次數也比較少,因此容易產生一些味道。又有些老年人患有皮膚方面的疾病,例如腳氣、濕疹等,這種情況時間久了也會產生一些味道。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對氣味的辨識能力較差,這可能導致老人家的身體出現體臭,自己卻不自知。如何幫去除改善老人味?老人味是許多長者都有可能會面臨的困擾,有方法可以改善老人味嗎?黃軒認證3方法可去除身上的老人味。1.良好衛生習慣.每天洗澡:每天淋浴或沐浴可以清洗掉皮膚表面的細菌和污垢,有助於消除異味。.使用香皂或沐浴露:選擇具有清潔和消臭效果的香皂或沐浴露,在洗澡時用它們清潔全身。.重點清潔問題區域:特別要注意清潔容易積聚汗水和細菌的區域,如「腋下、腳底、私密部位」等。.定期更換衣物:將衣物定期更換,特別是內衣、內褲和襪子,以避免細菌滋生和異味產生。.選擇透氣材質的衣物:選擇透氣性好的天然纖維材質,如棉質或亞麻布,這些材料可以幫助吸收汗水並降低異味。2.使用除臭劑除臭劑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減少異味的產生。異味通常是由細菌在皮膚、衣物或其他表面上繁殖和分解有機物質產生的。除臭劑中的成分可以有效地殺滅細菌或抑制它們的生長,從而降低異味的產生。除臭劑通常包含抗菌劑或阻止細菌生長的化學物質,例如銀離子、酒精、氯化物等。這些成分可以抑制細菌的代謝和繁殖,從而減少異味的產生。另外,除臭劑還可能包含香味物質,用於遮蓋或掩蓋原始異味。但黃軒提醒,除臭劑僅能暫時地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異味的產生,並不能完全消除問題的根源。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定期更換衣物和清潔環境仍然是預防異味的最佳方法。3.注意老人飲食習慣正確的飲食和足夠的水分攝取,對於維持身體健康和減少特殊氣味非常重要:.均衡飲食:確保攝取各種類型的食物,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纖維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優選新鮮、全穀類、蔬菜、水果、健康蛋白質來源(如家禽、魚類、豆類和堅果)等。.避免辛辣或刺激性食物:某些食物(如辛辣食物、大蒜、洋蔥等)可能會在體內代謝產生特殊氣味。盡量減少這些食物的攝取,尤其是與異味有關的時候。.健康消化食品:一些食物,如優酪乳、酸奶和發酵食品,含有有益的益生菌,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和良好的消化。這可以幫助減少腸道中產生惡臭氣味的可能性。.增加水分攝取:足夠的水分攝取有助於身體排除毒素,保持皮膚和身體組織的水分平衡。保持身體充足的水分有助於減少口氣和身體特殊氣味的產生。.減少咖啡因和酒精:過量的咖啡因和酒精攝取可能會導致口氣和身體散發出特殊氣味。盡量限制這些飲品的攝取量,或者選擇低咖啡因或無酒精的替代品。.注意個人飲食觀察:不同的人對於食物的反應可能不同。注意觀察自己的飲食,留意是否有特定的食物會導致特殊氣味產生,並根據需要做出調整。看完以上老人味的成因與預防方法,知道要怎麼做才能改善老人味的問題了嗎?黃軒提醒,老人味不是什麼健康大問題,但肯定是個尷尬的問題,平日保持好良好的衛生習慣、使用除臭劑、注意飲食習慣,定能跟令人尷尬的老人味問題說掰掰!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有體味自己卻聞不到,這是老人味嗎?女中醫教你從體內除臭.為什麼老人會有「老人味」?簡單3招改善異味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7 養生.聰明飲食
調節血糖血脂、減少癌症發生率...盤點膳食纖維5大好處! 一圖看「膳食纖維食物排行榜」
每每談到健康飲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以下簡稱衛福部、國健署)或是各大醫院提出的飲食教育中,都會倡導「三蔬兩果」的概念,呼籲大家每天至少要吃到三份蔬菜和兩份水果,還有搭配未精緻的全穀類或根莖類食物(如燕麥、蓮藕)來取代精緻澱粉。在這些飲食建議之中,其實都隱藏著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攝取足量的膳食纖維」!究竟膳食纖維是什麼?膳食纖維好處又有些哪些呢?就讓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來一一為你解答!膳食纖維是什麼?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指的是可食且無法被人體小腸酵素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及木質素(Lignin)等物質,人體雖然無法直接吸收利用這些物質來產生能量,但它們卻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能為我們的健康帶來許多非常重要的好處,因此每天都需要攝取足量的膳食纖維以來維持身體健康。膳食纖維可分為「水溶性膳食纖維」及「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兩大類,依據他們的特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水溶性膳食纖維: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成分包括:果膠(Pectin)、樹膠(Gums)、菊苣纖維(Inulin)、寡糖…等都屬於這類,通常存在於質地較軟嫩、黏稠的食物中,例如秋葵、木耳等。水溶性膳食纖維主要功能是幫助調節血糖與血脂、增加飽足感等。.非水溶性膳食纖維:非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成分包括:木質素、纖維素(Cellulose)、幾丁質(Chitin)…等。多存在於質地較堅硬、粗糙的食物中,例如地瓜葉、糙米等。非水溶性膳食纖維主要功能可以幫助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等。膳食纖維對身體的好處究竟膳食纖維好處有哪些?為什麼它對我們的健康這麼重要呢?Sean在這裡幫大家統整了五大膳食纖維好處,一起來看看吧!1.調節餐後血糖正常狀態下,我們用餐後,食物中的澱粉會被消化產生單醣(Monosaccharide),隨後經由腸道吸收進體內,這時血糖會開始上升,接著身體會分泌胰島素(Insulin)來促進細胞對醣的攝取,幫助血糖回到正常的水平,避免呈現高血糖狀態。但對於精緻糖攝取過量的族群或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容易控制不佳而產生劇烈的波動,造成身體的負擔。這時候膳食纖維(特別是水溶性膳食纖維)就非常重要,它能與食物混和,減緩醣類吸收的速率,避免血糖快速上升,因此對調節餐後血糖有著非常大的益處。2.調節血脂膽汁(Bile)是一種含膽固醇(Cholesterol)的消化液,在我們人體消化食物的過程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它在體內會不停地回收再利用。而當有飲食中有攝取膳食纖維時,它會與膽汁結合,增加膽汁排出體外的量。這時肝臟為了補充被排出的膽汁,就會消耗血液中更多的膽固醇來製造膽汁,因此就可以降低血膽固醇及血脂的濃度,達到調節血脂的功效。此外,膳食纖維本身也可以幫助減少飲食中油脂吸收,同樣具有幫助降低血脂的效果。3.增加飽足感、幫助排便水溶性膳食纖維進入體內後,會在體內吸水膨脹,進而延緩胃排空的時間,達到延長飽足感及減少進食量的效果,因此有助於體重控制。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具有刺激腸胃蠕動、增加糞便體積、改變糞便質地等作用,可以使排便更順暢。而在腸道蠕動的過程中,也可以將附著在腸道內的廢物與糞便一併排出,避免它囤積在體內,維持腸道健康。4.作為益菌生(Prebiotic)益菌生(Prebiotics),又稱益生質、益生元,是指可以促進益生菌生長的物質,我們可以把益菌生理解成益生菌的食物,可以幫助益生菌在我們的腸道順利生長。有些膳食纖維例如菊苣纖維、果寡糖(Fructooligosaccharide)等,在進入腸道後不僅能發揮自身膳食纖維的功能,也可作為益菌生存在,提供益生菌成長所需的養分。而有助於益生菌製造對身體有益的短鏈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 SCFA)等物質,不僅能將腸道打造成對好菌有利的生長環境,還能同時抑制壞菌增生,進一步幫助腸道健康。5.減少癌症發生率常年以來,癌症一直都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所以健康飲食的目的,有很大一部份是在預防癌症的發生。而根據流行病學、動物及臨床等一系列研究結果,都得出一個結論:攝取足量的高纖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等,不但能預防大腸直腸癌,還可以降低罹患乳癌、食道癌、胃癌、攝護腺癌、子宮內膜癌以及卵巢癌的風險。這是因為膳食纖維能夠稀釋腸道中有害物的濃度、幫助糞便加速排出;也可調節免疫反應、對抗發炎、維持腸道細胞健康、抑制致癌細胞增生等功能。膳食纖維一天要吃多少?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及各大醫院的飲食指南建議,膳食纖維一天應攝取約25~35克,換算起來大約是每天3份蔬菜及2份水果。然而,最新的國民營養調查中發現,國人不論性別或年齡層,我們每日膳食纖維的攝取量皆全部未達標準!能夠每天吃到3份蔬菜的人更是不到2成!若長期膳食纖維攝取不足,都容易會提高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風險。因此接下來Sean就要帶大家一起認識高膳食纖維食物有哪些!富含膳食纖維食物有哪些?在衛福部國健署定義的六大類食物中,高膳食纖維食物多存在於全穀雜糧類、蔬菜類及水果類。那我們日常飲食中有哪些食物是屬於高膳食纖維食物呢?一起來看看吧!.全榖雜糧類:紅豆、綠豆、燕麥、紅藜、玉米、糙米、蓮藕、南瓜、地瓜、芋頭.蔬菜類:黑木耳、海帶芽、牛蒡、黑豆芽、香菇、秋葵、地瓜葉、紅莧菜、苦瓜、菠菜.水果類:黑棗、百香果、紅心芭樂、榴槤、奇異果、釋迦、柳丁、草莓、小番茄、橘子 膳食纖維好處眾多,使它成為健康飲食中重要的一環,因此建議大家每天都要攝取到足夠的膳食纖維喔!不知道大家在看完文章後,有沒有更認識膳食纖維了呢?貼心叮嚀:除了養成多吃蔬果,補充膳食纖維的習慣外,也別忘了要多喝水喔!水不僅是維持體內液體平衡、促進新陳代謝的重要推手外,還可以滋潤腸道,幫助膳食纖維充分發揮作用,讓你每天的生活都能輕窈順暢!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2 養生.保健食品瘋
B群飯後吃效果佳!哪些人需要補充?「8種B群功能與對應食物」一次看
維他命B群(維生素B群)在人體代謝營養素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B群是水溶性維生素,包括B1、B2、B3(菸鹼酸)、B5(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B12共8種維生素,這些營養素常共同存在,也能獨立奮鬥,不論是能量代謝、強化神經系統、維持皮膚防備、造血功能等,都與B群息息相關。建議額外補充B群 飯後食用為佳B群大多存在「粗糙」的原型食物中,只要每天至少一餐全穀雜糧類、6份以上的豆魚蛋肉類、奶類1杯、3份蔬菜、兩份水果,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也有吃到,大多數人不容易缺乏B群。不過,常外食、飲食精緻化、生活壓力大的人,體內消耗B群的速度變快,建議額外補充B群,且飯後食用為佳。B群功能與對應食物.B1:有助維持能量正常代謝,促進神經、心臟、腸道系統健康。常見食物如糙米、燕麥、玉米、青江菜、黃豆、堅果類、瘦肉。.B2:與皮膚及黏膜健康有關,有助醣類、蛋白質及脂肪代謝。常見食物如牛奶、乳製品、酵母、雞蛋、納豆、泡菜、全榖雜糧類。.B3:參與血脂、醣類、皮膚黏膜代謝,與神經系統健康相關。常見食物如肝臟、酵母、雞肉、豬肉、魚類、胚芽、豆類、全榖雜糧類。.B5:有助增加好膽固醇,促進體脂肪、膽固醇代謝,與維持皮膚神經健康、胺基酸代謝、增強免疫力有關。常見食物如鮭魚、沙丁魚、蘑菇、酵母、蛋黃、燕麥。.B6:參與蛋白質與脂肪代謝、維持紅血球正常型態、幫助色胺酸轉變成菸鹼素、增進神經系統健康。常見食物如全穀類、肉類、香蕉、核桃、菠菜、堅果類。.B7:有助頭髮、指甲、皮膚、黏膜的生長,參與醣類、脂肪及蛋白質的正常代謝。存在於花椰菜、香菇、蛋黃、海鮮、黃豆、糙米、小麥胚芽、酵母、堅果類等食物。.B9:有助紅血球、核酸、核蛋白形成,及胎兒的正常發育與生長。常見食物如深綠色蔬菜、香蕉、柑橘類、鮭魚、全穀類。.B12:有助紅血球形成、穩定情緒、幫助睡眠等神經系統的健康。多存在於動物性食物,包括肉類、蛋、動物肝臟、牛奶、乳酪、海產類、發酵食品等,素食者容易缺乏。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3 養生.聰明飲食
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營養師告訴你哪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
說到健康飲食,大家都知道一些簡單的小技巧,包括均衡飲食、多吃蔬果,選擇少油、少鹽的烹調方式及少喝含糖飲料等,注重養生的人還會以未精緻的全穀類或根莖類食物來取代精緻澱粉(如白米、白麵等),而這些方法之中隱藏著一個重要的概念——「攝取足量膳食纖維」。究竟膳食纖維是什麼?它又具有什麼功能呢?就讓品牌營養師Jane一一為你解答!膳食纖維是什麼?膳食纖維是指無法被人體小腸酵素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醣類)及木質素。主要為植物細胞壁與細胞間質所含的多醣類,其他像是寡糖、抗性澱粉及聚葡萄糖等物質,因不被人體消化且有益健康,也歸類為膳食纖維喔!而膳食纖維又可分為水溶性及非水溶性兩大類:1.水溶性膳食纖維:成員有果膠(Pectin)、樹膠(Gums)、菊苣纖維(Inulin)、寡糖(Oligosaccharides)及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等,常見食物來源有水果類、蔬菜類、全穀雜糧類及豆類,例如:芭樂、燕麥、黃豆、栗子、豌豆及木耳等。2.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成員包括木質素(Lignin)、纖維素(Cellulose)、幾丁質(Chitin)及部分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等,常見的食物來源有全穀雜糧類、堅果類、蔬菜類、水果類及豆類,例如:糙米、小麥麩皮、紅蘿蔔、花椰菜、菠菜及開心果等。在對膳食纖維有基本認識後,接下來就帶大家來看看它們的功能吧!膳食纖維的功能1.提供飽足感我們平常用餐時,身體會分泌激素來調控消化作用,並維持血糖穩定,其中像胰島素(Insulin)、膽囊收縮素(CCK)及類升糖素胜肽-1(GLP-1)在執行各自作用的同時,都會刺激大腦產生飽足感,進而降低食慾。但因為激素作用需要時間,加上現代社會環境壓力大,常造成人們在大腦飽足感機制尚未啟動時,就已經快速吃下過多的食物了。而膳食纖維可以增加吃東西時的咀嚼次數,延長用餐時間,讓上述激素有充足的時間發揮作用,使大腦產生飽足感,達到降低進食量的效果。此外,膳食纖維進入體內後,因不易消化又佔有體積,尤其水溶性膳食纖維會在體內吸水膨潤,形成粘液狀的水樣層,進而延緩胃排空,使食物在腸胃道裡的消化時間變久,延長飽足感。2.作為益菌生/益生質(Prebiotics)益菌生是腸道好菌的食物來源,可以作為養分幫助好菌生長,維持人體健康。部分膳食纖維(例如:果膠、寡糖、菊苣纖維及部分半纖維素等)在進入腸道後,可以被腸道菌利用,其發酵後的代謝產物(如乳酸及短鏈脂肪酸等物質),可以酸化腸腔內部,提供對好菌有利的生長環境,並幫助腸道黏膜健康。除此之外,短鏈脂肪酸可以被人體吸收,供給能量(1.5~2.5kcal/g),同時還有增加人體對水分及鈉再吸收的功能。3.幫助排便順暢當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時,糞便會較難成型,便秘發生機率也會提高,易使廢物累積在腸道、滋生有害菌,導致腸道不健康,增加細胞病變風險。而膳食纖維具有刺激腸胃蠕動、增加糞便體積、改變糞便質地等作用,可以讓排便更順暢。在腸道蠕動的過程中,會將附著於腸壁的廢物一併帶走,避免它囤積在體內,影響健康。4.延緩血糖上升飲食經消化後產生的單醣(主要為葡萄糖),經腸道吸收進體內後會讓血糖上升,接著身體會分泌胰島素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並將多餘的糖儲存成肝醣或轉換為脂肪,幫助血糖回穩。但因現代飲食中,吃了較多的精緻澱粉及含糖飲料,這些會使餐後血糖快速上升,造成胰島素必須需加強作用,將這些過多的醣類在體內轉換成脂肪,才有辦法處理掉血液中過多的葡萄糖。而當餐後血糖快速上升、血糖波動過大等現象反覆發生,就容易增加體內脂肪堆積,產生肥胖及胰島素阻抗等問題,增加罹患相關疾病的風險。若飲食含膳食纖維,在消化的過程中,部分的膳食纖維會在酵素和食物之間產生阻隔效果,降低酵素和食物的混和,也減少消化後的食物(如醣類、脂肪)與腸壁的接觸機會,進而讓養分吸收的速度變慢,使血糖上升的速度趨緩。另外,因膳食纖維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所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燕麥、蔬菜)也較不易使血糖快速上升。5.降低血脂、血膽固醇膳食纖維具有降血脂、血膽固醇的功能。除了上述提及的阻隔效果外,它還能和膽固醇、脂肪、膽酸(膽汁成分)等物質結合,減少這些脂類的吸收,使其跟著糞便排出體外,同時也可以降低減少部分熱量攝取。特別的是當膽酸回收到體內的量變少時,會促進肝臟從血液中帶走膽固醇,用以生成新的膽汁供消化使用,降低血膽固醇的濃度。膳食纖維的諸多功能讓它成為飲食重要一環,除了可以增進腸胃道功能,影響血糖、血脂及血膽固醇外,也有研究表示高纖及適量脂肪的飲食習慣對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特定癌症發生風險(例如大腸癌)有正面效果。其他像熱量低、具飽足感的特性也能應用在體重管理上,如果在食物選擇上優先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並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取,就能達到控制熱量的效果。不知道在看完文章後,大家有沒有更認識膳食纖維了呢?最後還有一點要提醒大家,除了養成多吃蔬果,補充膳食纖維的習慣外,也別忘了要多喝水喔!水除了是維持體內液體平衡、促進新陳代謝的重要推手外,適當補充水分可以滋潤腸道,幫助膳食纖維發揮作用,讓消化及排便過程更順暢!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9 失智.大腦健康
「5種食物」少碰,起司每周別超過1次!營養師大推「護腦菜單」降失智風險
台灣在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的同時,失智症也愈來愈盛行!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調查,在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輕微認知障礙者佔18.36%,罹患失智症者佔了7.94%。 麥得飲食 延緩認知功能退化 耕莘醫院郭素秋營養師指出,一種名為「麥得飲食」(MIND Diet),或譯為「心智飲食」的健康飲食法在2015年於美國被提出,針對使用麥得飲食型態的923位老人(平均81歲),經過5年追蹤後發現,他們的認知功能退化速度比較慢,罹患老人失智症的機會減少了53%,且愈認真執行麥得飲食者的大腦會愈年輕 (年輕7.5歲),就算非阿茲海默症的高危險群,也能得到好處,還可以降低 35%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10種有益腦力食物 5種不健康食物少碰 「麥得飲食」結合了「得舒飲食」及「地中海飲食」的特色,建議多吃10種有益腦力的食物,及避免5種不健康的食物。多吃10種護腦食物 1、深綠色蔬菜:如 菠菜、羽衣甘藍、綠花椰。每周食用6次或以上,健腦成效最佳。2、其他各類蔬菜:每天至少吃1次沙拉和1種其它類蔬菜。3、堅果:堅果類含有對健康有益的脂質、纖維以及抗氧化物。並有助降低膽固醇及預防心臟病。建議攝取量為每周至少5次。4、莓果類:莓果類又以藍莓的健腦力最佳,建議每周至少吃2次莓果類。5、豆類:豆類富含纖維和蛋白質又低卡路里、低脂。建議每周吃3次豆類。6、全穀類:全穀類是麥得飲食的主力分子。建議每日至少攝取3份全穀類。7、魚類:每周吃魚1次,有助腦力。8、雞肉:建議每周至少食用2份。9、橄欖油:研究指出以橄欖油為主要食用油能防止認知能力衰退。10、紅酒:建議每日不超過1杯。 注意5種應避免的食物 1、紅肉:每周不超過1份。2、奶油、乳瑪琳:每日不超過1大匙。3、起司:每周不超過1次。4、甜點:每周不超過5次。5、油炸食物和速食:每周不超過1次。 堅持良好日常習慣 預約健康老後人生 為何「麥得飲食」可以改善大腦狀況呢?郭素秋說明,因為鼓勵要攝取大量的綠色蔬菜、莓果,而這些蔬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花青素、類胡蘿蔔素和葉酸等具有強大抗氧化力的營養素,有助於對抗自由基對身體的攻擊,並且抑制發炎反應;建議要吃魚及選擇好油,其中的omega-3脂肪酸、維生素E,都有助於保護大腦,漸少β-澱粉樣蛋白的沉積,而降低失智症的風險。除了健康飲食外,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多動腦(包含心理健康)、控制代謝症候群和心血管危險因子、維持人際往來等,也是讓頭腦變年輕、改善老化,擺脫失智症威脅的重要關鍵。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不只記憶差!醫提「幾乎失智症患者都有的10個跡象」 走路跌倒別以為只是老化 ·「這6種情況」造成的失智都是可逆的! 肢體僵硬、步態不穩、顫抖都是症狀 
-
2024-01-27 養生.聰明飲食
吃全穀類食物能減緩認知衰退? 外國研究:這種族獲得改善較顯著
目前已知食用全穀類食物能改善膽固醇、血壓和其他健康指標,最近1項研究則發現,黑人的認知衰退速度較慢與攝取全穀類食物有關。吃全榖類食物能減緩記憶衰退? 研究團隊追蹤6年找到解答根據發表在《神經學》(Neurology)期刊上的研究,攝取含有較多全穀類食物的人,相較於攝取較少全穀類食物的人,其記憶衰退的速度較慢,相當於年輕8.5歲。然而,研究結果並未表示,全穀類食物能減緩記憶衰退,但兩者之間具有關聯性,而且研究人員僅在黑人參與者中觀察到這種現象。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劉曉然(Xiaoran Liu)表示,由於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影響著數百萬的美國人,因此,找到預防這些疾病的方法,是公共衛生的首要任務,看見人們也許可以透過每天增加全穀類食物攝取量,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相當令人興奮的事。研究小組調查了3,326人,其中60%是黑人,而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75歲,且皆未罹患失智症。研究人員追蹤了約6年的時間,並每3年請參與者回答1次問卷,評估他們的全穀類食物攝取量;同時也完成了認知和記憶測試,包括回憶單詞列表、記住數字,並按正確順序排列等任務。依據他們飲食中全穀類食物的含量,參賽者共被分為5組,最低組的參與者每天攝取不到半份,而最高組的參與者每天則攝取2.7份全穀類食物。其中1份全穀類食物相當於1片麵包、半杯義大利麵或米飯、1盎司的餅乾或1杯乾麥片。這種族吃全穀類食物認知能力有所提升 研究仍需進一步確認研究小組發現,67%的黑人參與者每天攝取1份以上的全穀類食物,而只有38%的白人攝取相同的分量。在總結4項認知測試的分數後,得出了1個總體認知得分,並用它來測量認知衰退的狀況。研究人員表示,在非裔美國人參與者當中,攝取更多全穀類食物,且更頻繁攝取全穀類食物的人,他們整體的認知、知覺速度和情境記憶衰退速度較慢,但在白人成年人中,則沒有看到類似的趨勢。這項研究受限於食物頻率是使用自行報告的數據來測量的,所以可能存在誤差。劉曉然表示,這些結果有助於醫學專業人員制定飲食建議,而且也還需要進行更多大型研究,來驗證這些研究結果,並進一步研究全穀類食物對不同族裔群體的認知影響。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資料來源:Include 3 Servings Of Whole Grains In Diet Daily To Slow Cognitive Decline, Study Says★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3 養生.聰明飲食
延緩消化也延緩糖分吸收!5種全穀物有助降低胰島素阻抗
全穀物富含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纖維,可溶性纖維對穩定血糖、提高胰島素敏感度的作用,比不可溶性纖維大得多。全穀類形成凝膠 延緩消化也延緩糖分吸收我們吃下可溶性纖維多的全穀類食物時,混在食物中的纖維會吸收水分,形成果凍般的凝膠。凝膠的特性可以限縮食物和消化道表層的接觸,延緩消化,也延緩糖分的吸收。可溶性纖維的另一作用是製造並釋出腸道裡的GLP-1荷爾蒙,這是腸泌素類荷爾蒙,學名叫「胰高糖素樣肽-1。」營養學家汝臻斯坦(Michelle Routhenstein)說,GLP-1荷爾蒙可以增進胰島素釋出,延緩胃部把食物消化盡淨的時間,藉調整血糖的新陳代謝,來改善胰島素的敏感度。身體細胞不理會或不回應胰島素的情況,叫做胰島素阻抗。這種現象發生時,食物裡面的糖分會停留在血液裡面,刺激胰臟製造更多胰島素讓細胞受體反應,以便讓糖分進入細胞。根據2021年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美國40%的18歲至44歲的成年人有胰島素阻抗問題。EatingWell網站綜合糖尿病專家和營養學家的建議,列舉出下列5種最能減少胰島素阻抗的全穀類食物:5種全穀物有助降低胰島素阻抗 1 燕麥燕麥是可溶性纖維,尤其是β-葡聚醣的最佳來源。大量研究都指出,β-葡聚醣能夠防止血糖突然飆高,改善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低密度(壞)膽固醇。根據農業部資料,每100公克燕麥含4公克β-葡聚醣。2 大麥大麥也富含可溶性纖維,每100公克約有5公克可溶性纖維,和燕麥一樣,也含β-葡聚醣。3 藜麥2023研究顯示,主食包括藜麥的人,餐後的血糖含量和胰島素敏感度,都優於對照組的人;對糖分忍受度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也能延緩病情惡化。藜麥也含豐富的蛋白質,讓人有飽足感。煮好的藜麥,每杯有5公克纖維。4 蕎麥把蕎麥列入均衡飲食的項目,有助防止血糖像雲霄飛車一樣衝上衝下,改善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糖化血色素( hemoglobin A1C)。5 糙米糙米也含纖維,雖無降低血糖含量或糖化血色素的功效,卻有延遲消化及吸收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因此能夠降低餐後糖分含量,改善胰島素敏感度。(本文選自世界新聞網)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2 醫療.消化系統
大便偏黏正常嗎?排便2警訊可能是身體未爆彈 營養師教改善方法
我們可以從便祕的情況得知腸道發出的健康警訊,進而調整飲食中膳食纖維的攝取,以期達到輕體順暢的最佳狀態,其實可以從自己的排便情況,來觀察身體發出的訊號: 警訊1》長期宿便營養師林容安表示,如果你有長期的宿便困擾,但是,平日食物攝取量與膳食纖維攝取都很充足,這就表示水分補充得太少。人體每天的基礎補水量,可以依照體重來計算,每1公斤應補充35c.c.的水分,也就是說,1個50公斤的人,每日至少要喝足1750c.c.的水分,才有達到標準量。因此,若是每天攝取足夠的纖維質,但是,喝水量卻不足的話,就容易有宿便的情況發生。 該怎麼做?除了要補充水分之外,當宿便情況持續時,也可以補充像是絲瓜、冬瓜、木耳、胡蘿蔔、黃瓜、大黃瓜等水溶性的纖維質。另外,也最好減少攝取肉類食物,可以多吃些水果,大多數的水果都富含水溶性纖維質,只是要注意適量,因為水果所含的糖分容易導致肥胖的問題,每日2份(2平碗)就足夠了。 林容安提醒,吃筍子或是牛蒡會容易便秘的人,有可能是少數腸道比較彎曲的人,自己要特別小心注意。食物要先切細,不能吃太大塊的,並且要經過充分烹調處理為質地柔軟,才會比較好消化吸收,排便也會比較順暢, 警訊2》排便偏黏當發現便便狀況有些偏黏的情形,或是常常覺得有排不乾淨的殘便感時,則有可能表示體內的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量。 該怎麼做?林容安指出,這種情況就應該增加含有較多非水溶性的粗纖維蔬菜,例如葉菜類、花椰菜、高麗菜…...等,同時應減少肉類的攝取,補充足量的水分,才能幫助便便的情況恢復正常。 此外,飲食上可以再做一些調整,例如可以把主食類的白米飯改為全穀根莖類如糙米或五穀米等。因為,1碗全穀類米飯所含纖維量相當於1份蔬菜(半碗煮熟的青菜)。白米飯中幾乎沒有含什麼纖維質,1碗白飯的纖維質含量不到0.5克,若是吃習慣白米飯的人,建議可以在飯中加些薏仁、紅豆、綠豆等,來增加主食的纖維質的含量。(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不是香蕉!醫曝「1水果」比瀉藥更能解便秘 多吃10種食物也能防大不出來 。吃飽就拉!專家揭「飯後想便便4大真相」 這1種恐是生病了
-
2024-01-17 名人.好食課
肩頸痠痛該如何改善?一圖看懂3大營養素幫助紓緩疼痛問題
雖然來到新的一年,但去年的疲憊並不會像電腦重新開機一樣消去(淚,長期久坐加上天冷,肩頸很容易就累積一身疲憊,就讓好食課Anna李宜樺營養師分享3項重點營養素,也教教你日常怎麼做輕鬆改善肩頸酸痛問題!舒緩肩頸酸痛3大營養1.維生素D具有調節免疫及抗發炎的功效,能夠減緩肌肉發炎情形,研究發現維生素D不足會加重或導致肩頸痠痛,而補充維生素D後可有效緩解症狀。常見食材包含日曬乾香菇、鮭魚、雞蛋、強化牛奶,平時也可以出門曬曬太陽幫助體內維生素D生成。2.維生素B群維生素B參與能量的代謝,也同時與神經、血液循環有關,缺乏則容易有疲勞感產生,研究發現維生素B1、B6及B12的組合可幫助減緩腰痛及其他部位的肌肉問題。常見食材包含全穀類食物,如糙米、燕麥,或是瘦肉、豬肝、雞胸等動物性食材。3.鎂具有調節神經與維持肌肉正常收縮的功能,補充鎂可幫助舒緩肌肉、神經緊繃的情形。可多吃深綠色蔬菜、堅果類(如:南瓜籽、杏仁)、85%黑巧克力補補鎂。舒緩肩頸酸痛日常改善會肩頸酸痛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久坐及姿勢不良所導致,因此上班時間最好多利用空檔起身走走活動筋骨,並且將座椅高度調整成手肘與桌同高,不使身體有聳肩或駝背等問題,回家也建議多多伸展、拉拉筋來舒緩緊繃的肌肉。【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肩頸頂叩叩?3大營養幫助紓緩痠痛】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16 癌症.飲食與癌症
大腸鏡檢查前的低渣飲食是什麼?三天清腸菜單一次看懂怎麼吃
大腸鏡檢查是身體健康檢查中很重要的一個項目,目的是對大腸內部的檢查,包括結腸、直腸和肛門,為內視鏡檢查的一種。在大腸鏡檢查中,大腸鏡由肛門進入依著大腸的走向,由下而上依序為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可以觀察整個大腸的任何病變,例如潰瘍、發炎、息肉、腫瘤及出血源,以利進一部治療處置,像息肉切除、切片、電燒止血等。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檢查,事前的準備就相當重要,例如大腸鏡檢查前三日要開始吃低渣飲食(low residue diet),以減少糞便體積及腸道中的殘渣,避免糞便殘渣殘留在大腸黏膜、遮蔽鏡頭視線,才能幫助診斷病灶及提升檢查品質。若是清腸程度不佳,反而會影響檢查品質,甚至可能需要重新安排檢查。什麼是低渣飲食?纖維是食物中未充分消化的部分,經由腸道並隨糞便排出體外。雖然高膳食纖維飲食通常是健康的,但在某些情況下,低纖維飲食計劃可能會有所幫助。低渣飲食的具體作法是,將每日粗纖維攝取量應控制在4公克以下,以減少食物經消化、吸收和發酵後在腸道所留下殘渣的一種飲食。低渣飲食該怎麼吃?執行低渣飲食時,需留意均衡飲食,以軟質型態為主,避免油炸、油煎或煎太久、煎焦,建議採用蒸、燉方式烹煮,以及減少食用刺激性調味料(如辣椒、大蒜、胡椒)。食物選擇上,以去筋去皮的肉類及精緻的五榖類優先,蔬菜儘量以瓜類、嫩葉及過濾蔬菜汁取代,水果則以過濾的果汁或纖維含量少且去皮的水果取代。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牛奶,因牛奶在型態上雖為液體,但經消化後會在消化道形成殘渣及引起脹氣,必須禁食。另外,可適量增加水分攝取且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以防止便秘發生。以下根據不同類別的食物,具體說明該如何挑選。全穀雜糧類.可以食用:所有精緻全穀類及其製品,例如米飯、麵條、土司、饅頭等。.切忌食用:全榖類及其製品,例如糙米、燕麥、玉米、全麥麵包等。根莖類食品,例如甘薯、芋頭等。綠豆、紅豆。豆類及其製品.可以食用:加工精緻的豆製品,例如豆漿、豆花、豆腐、豆干等。.切忌食用:油炸過的豆製品,例如油豆腐、麵筋、油炸豆包及未加工的豆類,例如毛豆、黃豆、黑豆。肉、魚類.可以食用:去皮去筋的肉、魚或絞肉。.切忌食用:未去皮、筋之魚肉類及油炸、油煎的魚、肉類,雞肫、鴨肫、牛筋等。蛋類.可以食用:除油炸、煎外,其他各種烹調法製作之各種蛋類,如蒸蛋、滑蛋。.切忌食用:煎蛋、荷包蛋、滷製過久的蛋類。奶類及其製品.可以食用:無。.切忌食用:各式奶類及其製品,例如鮮奶、優酪乳。蔬菜類.可以食用:各種過濾蔬菜汁,去皮、去籽的成熟瓜類,例如冬瓜、大黃瓜、瓢瓜、苦瓜,嫩的葉菜類,例如菠菜、莧菜等。.切忌食用:粗纖維多的蔬菜,例如竹筍、芹菜等。蔬菜的梗、莖及老葉,生的蔬菜或容易產氣的食物,例如高麗菜、花椰菜、青花菜、韭菜、青椒、洋蔥、蘆筍。水果類.可以食用:各種過濾果汁,選用熟透的水果(去皮、去籽)例如香蕉、木瓜、蘋果、葡萄、枇杷、香瓜、紅柿、西瓜、哈密瓜。.切忌食用:未過濾果汁及高纖維的水果,例如黑棗、鳳梨、番石榴等。油脂與堅果種子.可以食用:無。.切忌食用:堅果類,例如腰果、花生、核桃、杏仁、芝麻等。點心類.可以食用:海綿蛋糕、原味蘇打餅乾、果凍。.切忌食用:加工水果、乾果的蛋糕及派,油膩過甜的點心,例如沙其瑪、綠豆糕、八寶飯等。飲料類.可以食用:運動飲料、蜂蜜水、椰子汁、黑咖啡和茶等。.切忌食用:添加乳品的飲料,例如拿鐵、鮮奶茶。低渣飲食三日菜單可以吃什麼?低渣飲食具體該怎麼吃?以下為大腸鏡檢查前低渣飲食示範三日餐。第一天.早餐:吻仔魚杏菜粥、滷豆腐塊、炒大黃瓜。.午餐:滑蛋瘦肉粥、炒菠菜、過濾果汁。.晚餐:稀飯、清蒸鱈魚、滷冬瓜、餛飩湯、木瓜。第二天.早餐:白饅頭、清豆漿。.午餐:白飯、去皮清蒸魚、過濾果汁。.晚餐:瘦肉燥拌麵、味噌蘿蔔湯。第三天大腸鏡檢查前一天吃清流質飲食(clear liquid diet)並開始清腸,清流質飲食是指無渣且不添加纖維的飲品,例如米湯、無油肉湯或魚湯、無渣菜湯、過濾果汁、紅茶、蜂蜜水等,而清腸藥的使用則是依醫囑指示服用。可以長期採取低渣飲食嗎?低渣飲食不是健康的長期飲食方式,因為它會忽略許多重要的營養素,若長期採取低渣飲食,容易缺乏膳食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因此應將其視為檢查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以下為低渣飲食適用對象:1.配合大腸鏡檢查。2.腸胃道(如結腸、直腸部位)施行手術前後,須數日不排便。3.肛門腫瘤、人工肛門手術前後之過渡期。4.腸胃道有部分阻塞病人。5.憩室炎急性期、急性腹瀉、潰瘍性腸炎者。【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Colonoscopy.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大腸鏡檢查.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健康營養補給站】大腸鏡檢查低渣2日餐.奇美醫院衛教資訊網:低渣飲食.WebMD: Should You Try a Low-Residue Diet?
-
2024-01-06 養生.聰明飲食
健康飲食可延年益壽? 研究:「這年紀」開始改變多活10年,多吃3類食物有助延壽
適當的飲食對於整體健康和長壽很重要,近來有研究發現,在40歲時轉向更健康的飲食,可延長壽命長達10年。根據發表在《自然食品》(Nature Food)期刊上的1項研究表示,從典型的西方飲食,轉向更健康的飲食習慣,並堅持下去,可以分別使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延長10.8年和10.4年。健康飲食竟能延長壽命? 研究結果曝光:愈早開始愈好這項研究分析了來自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約50萬名年齡在40至69歲之間參與者的數據,研究他們的飲食習慣,以及多年來的飲食變化,追蹤時間至少長達30年之久。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從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轉向健康飲食,並保持健康飲食模式的中年人,可以使他們多活10年,但在晚年轉向更健康飲食的參與者,壽命雖然也有改善,但不如40多歲的人那麼明顯。舉例來說,70歲時轉向更健康的飲食模式,可能只能帶來比40多歲人預期壽命增長的一半。多吃這些食物有助延壽! 研究人員望政府對不健康食物課稅另外,研究人員還確定了與增加壽命相關的食物類別,包括堅果類、豆類和全穀類食物,都是對健康最有益的食物,而建議限制攝取的食物則包括含糖飲料和紅肉。研究人員指出,減少攝取含糖飲料和加工肉品,並增加全穀物和堅果的攝取量,估計將會使預期壽命得到最大的改善。研究人員期望這些結果將有助於政府制定更好的健康政策,同時也建議實施對不健康食物課稅,並為健康替代品提供補貼的政策。延伸閱讀:.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癌症翻轉婚姻!罹乳癌後改善關係:願為對方犧牲才是永恆愛情★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4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關節炎】延緩退化性關節炎 重點在矯正不良姿勢及強化關節肌肉
國人十大死因中,與慢性病相關的死因就占超過六成,又因慢性病患逐年增加,據健保署統計,去年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病。且因慢性病共病比率偏高,逾700萬人罹患兩種以上慢性病。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舉辦「慢病好日子沙龍」,邀請專家針對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炎、代謝症候群,分享保健秘訣,現場也讓大家量腰圍、簡單檢測關節、內臟脂肪狀況等,氣氛溫馨熱絡。據統計,台灣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58歲以上長者中,每5位就有1位面臨關節退化問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尤其近年運動風氣旺盛,如何透過日常保健,保護關節免受運動傷害,強化關節保養,成為一大重點。藥師許俊德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剛開始軟骨發炎,漸漸腫脹,骨骼間隙變窄,讓軟骨磨損破裂且大範圍剝落,出現疼痛及軟骨纖維化情形,嚴重時硬骨會相互碰撞無法行走。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老年人、穿高跟鞋者、X或O型腿者、關節過度使用者、體重過重者等,這些高風險族群或一般民眾,平時可以透過簡單的測試,檢視自己關節是否出狀況,例如雙手扶著膝蓋,慢慢蹲下、站起,重複四、五次;擔心腳力不夠的人,也可一手扶著椅背、欄杆、桌緣、一手扶著膝蓋測試單側關節,若關節發出小小細碎的聲音,或感覺膝蓋痠痠的,很可能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建議可以到醫療院所做檢查。若想減緩關節惡化,除了治療、手術及復健外,許俊德建議,患者要注意矯正不正確的姿勢,適度運動強化關節肌肉,以減輕對關節的壓力。日常生活避免過度磨損關節軟骨,如避免需要蹲踞、彎腰的動作,走路時用拐杖輔助,適度熱身維持關節潤滑,攝取營養增加骨骼密度,體重超重的人,可以控制飲食來減重等。此外,許俊德表示,除了以上的固關守則,必要時可補充相關保健食品保養,購買時特別注意以下幾點。如想補充骨頭、關節營養,可攝取鈣、維生素D、維生素C等;若想緩解關節發炎導致的疼痛及軟骨崩解,有些保健食品成分如乳油木果、薑黃能抗發炎、降低疼痛感,可以特別注意成分標示;另外,維持關節運作靈活、抗老化很重要,可補充含有魚油的產品。不同成分的保健食品,有不同功效,挑選時應特別注意。避免代謝症候群!量腰圍管理體重:減重不能不運動年底到農曆年前是歡樂聚餐的高峰期,也是體重最難控制的階段。據衛福部統計,台灣過半男性、1/3女性、1/4兒童有過重或肥胖的情形,提高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會,成為慢性病的候選人。而內臟脂肪多寡與代謝症候群有很大關係,若飲食及運動較難控制,專家建議,或許可搭配輔助產品。護理師曾文莉表示,一般民眾常用BMI、體脂率計算身材合格與否,但前者無法如實呈現肌肉量,後者則需靠體脂計才曉得,而腰圍可以反映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風險,男性、女性標準腰圍應分別在90、80公分以內,若超標,就必須透過控制飲食、規律運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來管理體重。在飲食的部份,除了多喝水幫助身體代謝,也可遵照211法則,意即2份蔬菜、1份全穀類、1份蛋白質;「運動不一定能減重,但減重不能不運動。」曾文莉說,民眾應多運動以增肌減脂,打造易瘦體質。若原先沒有運動習慣,可將其融入生活中,如快走、爬樓梯等,或揪伴互相督促。每天也須睡足7小時,熬夜及壓力大都會促進食欲、囤積脂肪。減重以控制飲食為主,運動為輔,曾文莉指出,多數人兩項皆無法達成,這時或許可搭配輔助產品,例如益生菌可增加排便,紅豆水排除多餘水分,攝取蒟蒻會增加飽足感,補充含有香蜂草、桑葉、辣椒素的保健食品增加新陳代謝,有機會提高體重控制的機會。5個減重祕訣1.每天至少飲用2000c.c.以上白開水。2.每天至少需要排便一次。3.肉類以白肉為主,水果白天吃,忌打成果汁。4.進食細嚼慢嚥,晚餐盡量不要吃澱粉。5.每日運動30分鐘以上,快走效果最佳。【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2-23 養生.抗老養生
60歲以上最需要2類營養素食物 專家建議每日攝取這些分量
營養學家表示,人上60歲之後,飲食中最需要增加的是富含纖維的食物,尤其是蔬菜,再來便是水果。「Parade.com」報導,專家們同意,雖說到了60歲,飲食必須改一改,但一些重要養分是一輩子都需要的,有它們才能健康,某些養分的分量隨著年齡增長要增加。纖維素增腸道益菌 降心臟病及二型糖尿病風險營養師拉波佐(Molly Rapozo)表示,植物的纖維素吃進肚裡是無法完全消化的,但它周遊全身,沾起亂跑的脂肪及糖分,增益腸道裡的健康菌,促進規律的腸道運動而除掉毒素。拉波佐表示,膳食裡有充足的纖維素,可以降低心臟病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拉波佐另指出,整體而言,你有很多種農產品可以選擇,確保吃到足量的纖維素,其他高纖製品也有很多種。馬友診所(Mayo Clinic)首席註冊營養師施密特(Tara M. Schmidt)也熱愛蔬果,原因在富含水分,而很多人上了60歲,經常欠缺水分。拉波佐指出,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堅果及種籽類都含有纖維素,醫學研究所建議年紀51歲或以上的女性每天攝食21克或更多的纖維素,同樣年紀的男性應該吃到30克或更多,選擇加工少的食物,有助於攝取到所需的纖維素。蛋白質維持肌肉量 有益骨質健康及免疫系統隨著你上60歲,另一個愈來愈重要的營養素便是蛋白質,所以要確保吃到很多高蛋白食品。拉波佐表示,蛋白質是建構肌肉、酵素及人體重要荷爾蒙的基本材料。上年紀的人要吃額外的蛋白質,以維持肌肉量及力氣,此外還有益於骨質健康及免疫系統。拉波佐指出,大多數健康老年人每公斤體重每天要攝食1到1.2公克的蛋白質,換算起來便是一個150磅重的人每天要68到82克。但有腎臟病的人例外。拉波佐建議,一天每餐攝取約25到30克的蛋白質,別一餐吃到足,原因在人上了年紀,身體處理蛋白質的效率變差。
-
2023-12-23 癌症.飲食與癌症
乳癌化療能吃及不能吃哪些水果,木瓜、香蕉可以嗎?乳癌患者吃水果秉持6原則
乳癌化療可以吃什麼水果?有些人罹癌後,就會開始積極查找詢問,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以利抗癌。不止乳癌,大部份癌症的飲食原則,都建議避開生食及不健康的加工食品、高熱量、高脂肪、高油鹽糖的食物;盡量以「均衡飲食」為原則,食物選擇要全方位,不偏重哪一種食物。乳癌患者術後飲食重點為低脂、高纖、高蛋白。增加富含纖維的食物,如未加工豆類、蔬菜、水果、糙米飯、全穀類等可多吃;高脂肪的食物如肥肉、雞鴨皮、豬皮等要盡量少吃,多吃豆魚蛋肉奶類等優質蛋白質。每天也須攝取足夠水分,以促進代謝因化療殘留體內的化學物質。對乳癌患者來說,沒有哪種水果最好,但每天可至少選一種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柳丁、芭樂等。或含維生素A的水果,如蕃茄、木瓜、芒果等。乳癌可以吃木瓜嗎?可以吃香蕉嗎?科學的養生保健站長林慶順教授曾在2019年發表「木瓜,豆漿,乳癌不能吃?」一文,回覆網友提問「是否乳癌患者不能吃木瓜(其說法是木瓜含有類雌激素,會促進乳癌細胞生長)?」林慶順解釋,不管是「木瓜含有類雌激素」,或是「木瓜會促進乳癌細胞生長」,或是「木瓜可以豐胸」等說法,醫學文獻裡都沒有如此記載。因此不管是乳癌患者不能吃木瓜、或木瓜能抗癌的說法,都是瞎編的謠言。此外,當患者化療有黏膜發炎、口腔疼痛症狀時,一些軟性的水果如香蕉、木瓜等,此時反而適合吃。乳癌可以喝牛奶嗎?乳癌治療患者需要高蛋白食物補充營養,牛奶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當然可以喝,優格、優酪乳、起司等也可適量攝取,但都建議選擇低脂的。另外,如果你本身對牛奶過敏,就是喝了會腹瀉,則可用豆漿加蛋取代。乳癌有什麼不能吃的水果?基本上,乳癌患者並沒有哪種水果不能吃,新鮮、當季、帶皮清洗過的水果才是重點。乳癌患者吃水果6原則1.盡量選擇帶皮水果:食用前務必將外皮洗淨後去皮食用,以免農藥殘留。2.避免果汁和果乾,尤其是高糖分的果汁。但化療若口乾時,可含冰塊、或飲用淡茶、檸檬汁。3.選購當季盛產食新鮮蔬果。4.水果要適量:雖然乳癌患者要多吃高纖蔬果,但也不是吃愈多愈好,每天約吃2份。5.化療如出現腹瀉副作用時,可先暫時限制含纖維量高的水果。6.沒有哪種水果最好,七色蔬果要均衡攝取。【資料來源】.乳癌防治基金會.嘉義長庚醫院一般外科.奇美醫院衛教資訊網.天主教耕莘醫院.國泰醫院.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2-19 養生.運動健身
時常頭暈腦脹、腳痙攣抽筋嗎?小心是缺「鎂」警訊 醫師教你飲食四招補好補滿!
經常覺得頭暈腦脹、偏頭痛、失眠嗎?如果這些症狀經過醫生診斷卻找不到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身體缺乏鎂。鎂在身體健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礦物質營養素。編輯推薦手搖新品點點名!12月必喝八曜和茶X一沐日粉粿系列、五桐號超萌聯名、麥吉玉米濃湯奶茶 收穫一筐糖份快樂穿越任意門來台灣!日本《THE哆啦A夢展》12/16強勢登台 展覽6大亮點一次看今天吳榛槿醫師就要和大家分享,鎂的重要性、流失的原因,以及缺鎂可能導致的各種症狀,如何透過調整飲食補充鎂等等。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報告,有高達70%的國人鎂攝取量不足,而女性相較於男性更為嚴重,缺乏鎂成為礦物質攝取不足的第二名,僅次於鈣。吳榛槿醫師指出,現代人缺乏鎂的原因主要來自環境因素,包括碳酸鉀肥料、農藥、除草劑的使用,導致植物缺乏礦物質。此外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如飲用咖啡、濃茶、酒精,或者過度依賴精緻飲食和高鹽高糖的食物,都可能影響鎂的吸收。為了攝取足夠的鎂以保持身體最佳機能,吳榛槿醫師建議從深色蔬菜、堅果類和全穀類食物中攝取鎂。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狂抖辣跳電臀舞風行!女大生跳電臀舞走出憂鬱:不用害怕別人眼光,勇敢做自己!金世正、孝淵擔任導師!女團選秀節目《Universe Ticket》混血美少女Gabi引爆話題 被譽為SOMI接班人「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3-12-18 癌症.飲食與癌症
6種癌症是吃出來的!盤點5種防癌天菜,每天要吃到多少量才有效?
癌症是造成台灣人死亡的第一殺手,每年都有超過五萬人死於癌症。但其實透過改變飲食跟攝取正確的營養,就可能改變罹患癌症的結果。你害怕癌症嗎?那你知道自己每天都可能吃下致癌食物嗎?六種吃出來的癌症根據一篇系統文獻回顧,有幾種癌症跟飲食的確高度相關。包含台灣人發生率第一名的大腸癌、死亡率前三名的肝癌,還有近幾年人數增加的胃癌。1. 大腸癌:紅肉、加工肉。2. 肝癌:酒精。3. 胃癌:鹽。除此之外,台灣人死亡率第一名的肺癌,以及仍排在前十大癌症中的口腔癌,還有無聲殺手胰臟癌,根據台灣的本土研究,也是禍從口入的癌症。4. 肺癌:抽菸、煙燻食品。5. 口腔癌:菸、酒精、檳榔。6. 胰臟癌:含糖飲料。為什麼?這六種食物竟然會致癌1. 紅肉、加工肉2. 酒精3. 高鹽4. 精緻糖(含糖飲料、糖果、糕點等)5. 煙燻食物6. 檳榔研究顯示,紅肉在經過高溫烹調之後,會含有高量的雜環胺(HAAs),雜環胺是強力的致癌物質,會誘發DNA突變、促進癌細胞增生;加工肉品同樣也會刺激大腸,造成腫瘤產生。不只是大腸,跟大部分癌症的發生率都有關。煙燻食物雖然也是加工食品,但跟肺癌有比較明確的關聯。除了食品本身就可能會增加肺癌機率之外,有菸癮的人吃下煙燻食品,得到肺癌的機率則會加乘。酒精則是在B型肝炎、C型肝炎病毒逐漸被滅絕之後,造成肝癌的最大因子。在代謝酒精的過程中,肝臟會逐漸變成脂肪肝,下一步就是轉成肝癌,因此每日攝取超過10克酒精以上,就有可能影響健康。過高的鹽分則有可能會傷害胃黏膜,或是造成幽門桿菌的生長,這兩種都會誘發胃癌,應該要遵守每天攝取鹽分不超過6小匙的份量,也不吃太多高鹽高油的醬料。精緻糖在國外的研究中,跟胰臟癌的關聯比較小,但根據台灣的本土研究,喝越多含糖飲料的年輕人,得到胰臟癌的比例越高,可能是台灣遍地飲料店造成的地區性現象。這五種防癌天菜,每天要吃到多少量才有效?目前防癌證據最充足的飲食法就是「地中海飲食」,也就是包含蔬果、全穀類、健康油脂、魚、堅果的飲食習慣。1. 蔬菜水果:12歲以下每天要吃5份、女性要吃7份、男性要吃9份蔬果。一份蔬菜約生食100公克,熟食標準碗的半碗;水果一份約一個拳頭大。2. 全穀類:選擇非精緻糖的米飯、全麥、五穀雜糧來補充所需的碳水化合物。3. 健康的油脂:屬於不飽和脂肪,以橄欖油為主,一天一湯匙。4. 魚:一週內至少要攝取兩份魚,最好是鮭魚或鯖魚。5. 堅果:每天吃一小碗堅果,大約半個拳頭大小。堅果熱量很高,要注意份量別吃太多。當然,地中海飲食也不完全適合每個人,不過針對飲食習慣與癌症的相關研究都顯示,想要防癌,最重要的是「均衡飲食」,只吃一種食物容易營養攝取不足,但透過足夠、健康的營養素,的確是目前最有效預防癌症的方式。想要打造抗癌體質,就從改變飲食開始吧!延伸閱讀:癌症其實是種發炎疾病!長庚名醫江坤俊:吃這個預防16種癌症,降60%癌症風險參考資料:Enrique Contreras García, Ana Zaragoza-Martí, Influence of food or food groups intake on the occurrence and/or prote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Nutr Hosp. 2020 Feb 17;37(1):169-192.Katie M Di Sebastiano et al., Nutrition and Cancer Prevention: Why is the Evidence Lost in Translation? Adv Nutr. 2019 May; 10(3): 410–418.Chien Hua Chen et al.,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rom Pancreatic Cancer: Based on Half a Million Asian Cohort Followed for 25 Years. Front Oncol. 2022 Apr 7;12:835901.延伸閱讀: 段純貞、林東芳排不到第一...第1名還被譽為「神級牛肉麵」!網友熱議「雙北牛肉麵」TOP 10店家大公開
-
2023-12-13 癌症.肝癌
不是手搖飲,40歲業務經理愛喝「1健康飲品」,嚴重脂肪肝變肝癌!醫曝驚人成分
台灣成年人脂肪肝盛行率高達3成,粗估全台就有600萬人有脂肪肝,許多人都知道喝手搖飲可能攝取過多熱量,沒想到一般認為健康的「果汁」,卻也可能是造成脂肪肝的原因之一!外科醫師江坤俊日前分享案例,表示一名40多歲男子因腹部疼痛、高燒就醫,檢查左肝有3公分大腫瘤。由於男子沒有B肝、C肝,體型中等、也無家族遺傳高血脂,讓醫師一度摸不著頭緒;結果開刀一看才發現他的脂肪肝非常嚴重,進一步詢問得知男子每天要喝好幾杯果汁,「這麼大量的果糖,久而久之當然有脂肪肝!」 江坤俊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案例,一名40多歲業務經理因新職工作操勞,某天突然右上腹痛、發高燒,趕緊到醫院掛急診。醫師當下替病患進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他的左肝竟有3公分大的腫瘤,疑似肝癌,立刻安排手術切除。 由於病患沒有B肝、C肝,也沒有家族遺傳的高血脂病史,一度令醫師不解,結果開刀才發現他的脂肪肝非常嚴重,「真的就像鵝肝一樣!」病理檢驗確認是肝癌。 原來男子很喜歡喝果汁,一天都要喝好幾杯,「吃水果有纖維、水份,通常吃2、3顆就飽了,可是很多人喝果汁會濾渣,纖維質被濾光光,只剩下果糖。」江坤俊直言:「這麼大量的果糖進去(人體),久而久之當然有脂肪肝!」 他提出警示,肝病進程通常是肝炎、肝硬化,然後才惡化為肝癌,但脂肪肝卻會跳過肝硬化,直接形成肝癌,「脂肪肝是未來幾年需要大家努力對抗的疾病,它以後可能會是造成國人肝癌的主因。」 好食課營養師蔡宜方指出,脂肪肝的問題大多與飲食習慣與運動不足有關,像是酒精或手搖茶的果糖都會促使肝臟生成三酸甘油酯,進而造成脂肪肝。由於目前尚無直接治療脂肪肝的藥物,因此最好方式就是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並透過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來控制體重及腰圍,以逆轉脂肪肝。 營養師推薦預防脂肪肝這樣吃 原則1》減少含糖飲料與酒精 這些食物都會促使肝臟生成三酸甘油酯,因此容易造成血脂和脂肪肝問題。營養師特別說明,市面上有許多店家標榜不用果糖,改用蔗糖,雖然說這會減少脂肪肝風險,但同步還是出現血糖問題,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習慣! 原則2》多選擇抗氧化與抗發炎食物 蔡宜方說,肝臟若受到脂肪浸潤,久而久之也可能演變成肝炎症狀,因此建議平常飲食要多攝取富含抗氧化、抗發炎的食材,可以透過補充膳食纖維改變腸道益生菌生態,除了能促進脂肪代謝以外,也可以幫助減少肝發炎、氧化損傷的風險,從而保護肝臟健康。 ■全穀類食物:全麥麵包、糙米飯、燕麥等,富含類黃酮與膳食纖維。■彩虹蔬果:蘋果、葡萄柚、藍莓、火龍果、番茄等,具有茄紅素、花青素等抗氧化多酚或類黃酮與膳食纖維。■深色蔬菜:綠花椰、菠菜、芥藍菜、蘆筍、紅蘿蔔、紫甘藍菜,具有抗氧化多酚或類黃酮與膳食纖維。■魚類:鮭魚、鯖魚、大比目魚、秋刀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堅果類:核桃、南瓜子、亞麻籽、杏仁等,富含各類礦物質,且有些堅果也是具有omega-3脂肪酸。 參考資料:【2023】3 成國人患有脂肪肝?營養師:護肝這樣吃就對了!●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老公迷戀單親離婚女!要挽回或放開走味的婚姻?劉黎兒:別再說相忍為孩子 .陪伴癌末先生的體會: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好珍貴,一定要好好珍惜,活在當下.優雅「無關年紀」!不管幾歲都別放棄打扮自己…丁菱娟:「活出美麗」是一種生活態度
-
2023-12-12 癌症.攝護腺癌
遠離攝護腺癌該怎麼吃?詳解有助降低攝護腺癌進程的飲食重點
良好的營養可以降低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的發生率,並有助於降低攝護腺癌進展的風險。我們也知道攝取充足的營養可以降低心臟病、癌症、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通常還能提高整體生活品質。此外,健康的飲食也有助提高身體能量,促進恢復並增強免疫系統。因此,當你患有攝護腺癌(前列腺癌)時,你應該嘗試健康飲食,這對於你的整體健康以及幫助你從癌症中康復非常重要,而且它還可以幫助你保持健康的體重並降低其他疾病的風險。 有助降低攝護腺癌(前列腺癌)進程的飲食指南健康飲食指南包含以下元素:.主要以植物為基礎。.包括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多攝取膳食纖維。.控制脂肪含量。.限制單醣飲食。此外,喝足夠的液體並進行身體活動,以幫助實現和維持健康的體重。植物性飲食主要以植物為主的飲食,包括:.水果和蔬菜。.全穀類。.豆類和豆莢類。.其他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水果和蔬菜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很重要。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它們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以及各種抗癌植物化學物質,如類胡蘿蔔素、番茄紅素、吲哚和黃酮醇。.有一致的證據表明,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飲食與降低許多癌症的風險有關。雖然攝護腺癌(前列腺癌)風險的結果尚未得出結論,但它們是有希望的。.有一些證據表明,蔬菜,尤其是青花菜、花椰菜、高麗菜、羽衣甘藍、球芽甘藍和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可能與降低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的風險有關。膳食纖維植物性飲食天然富含纖維,具有許多好處:.高纖維飲食有助於降低可能與攝護腺癌(前列腺癌)進展有關的荷爾蒙濃度。.根據《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的一項研究,攝護腺癌(前列腺癌)死亡率與穀物和堅果或種子的攝取量呈負相關。.富含來自水果、蔬菜、豆類和全穀物(例如全麥穀物和麵包)的天然纖維的飲食可以降低癌症風險和攝護腺癌(前列腺癌)進展的風險。低脂飲食低脂飲食有許多好處,以下為一些需要記住的要點:.在已開發國家觀察到癌症風險的增加,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高脂肪飲食刺激了增加的睾固酮濃度,而這已被知道與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生長有關。.一項綜合審查報告稱,32項研究中有24項發現飲食脂肪攝取量與攝護腺癌(前列腺癌)風險之間存在正向關聯,儘管並非全部具有統計意義。.然而,迄今為止的前瞻性研究未能發現攝護腺癌(前列腺癌)與整體脂肪攝取量之間存在一致的關聯。大多數研究人員同意目標是讓總熱量的20%來自脂肪,而飽和脂肪佔總熱量的10%以下。因此,選擇脂肪的種類很重要。關於脂肪的飲食要點包含:.減少脂肪攝取。.橄欖油是首選。.避免反式脂肪。.增加飲食中的omega-3脂肪酸。單糖飲食限制飲食中單醣的含量。高糖食物通常有以下元素:.經過高度加工和精製。.營養價值低。.纖維含量低。此外,這些食物可能會增加血清胰島素和血清IGF-I的濃度,這可能會刺激癌細胞生長。可降低攝護腺癌(前列腺癌)風險的食物該怎麼吃?水果和蔬菜目標是每天至少吃五份(400克)水果和蔬菜。它們可以是新鮮的、冷凍的、乾燥的或罐裝的,不添加糖或鹽。盡量選擇天然果汁而不是糖漿的罐裝水果。一份新鮮、罐裝或冷凍水果和蔬菜的重量約為80克。一份果乾為30公克,應留至用餐時食用。每天盡量吃各種不同顏色的水果和蔬菜,因為它們含有不同的營養素。澱粉類食物澱粉類食物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它們為你提供能量並幫助你在更長時間感到飽足感,因此每天在飲食中加入一些澱粉類食物非常重要,目標是每餐吃一份。澱粉類食物包括穀物、馬鈴薯、麵包、米、義大利麵、地瓜和山藥。盡可能選擇全麥食品(例如全燕麥片、玉米、藜麥、穀倉麵包、糙米)和其他高纖維食品(例如帶皮馬鈴薯、豆莢類和豆類)。一般來說,澱粉類食物的份量約為拳頭大小。富含蛋白質食物蛋白質是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於建立和修復身體組織,維持肌肉質量。蛋白質也有助於製造新細胞,例如紅血球和荷爾蒙。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包括豆類、豆類、魚、蛋和肉,目標是每天攝取二至三份蛋白質。若吃紅肉,盡量每週吃不超過3份,即每週約350至500克熟紅肉(烹調前700克至750克),這包括牛肉、豬肉和羊肉,並且盡量避免加工肉類和高溫烹調的肉類,因為這會增加腸癌和胃癌的風險。加工肉是指經過煙燻、醃製、鹽醃或添加防腐劑保存的肉,包括火腿、培根和一些香腸。你可以選擇白肉,例如去皮的雞肉或魚。或者你可以吃豆類、豌豆或扁豆,它們的脂肪含量較低,纖維含量高於肉類。乳製品和乳製品替代品乳製品的鈣含量很高。一些研究表明,攝取大量鈣可能會增加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生長和擴散的風險。其他研究並未發現兩者之間的聯繫,但每天避免攝取超過1500毫克鈣(大約1.6公升牛奶中的鈣含量)可能是一個好主意。高脂肪食物你需要吃一些脂肪才能使身體正常運作。但吃太多脂肪會讓你體重增加,從而增加被診斷出患有侵襲性或晚期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的風險。脂肪可分為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兩類,不飽和脂肪被認為比飽和脂肪更健康。不飽和脂肪存在於橄欖油、植物油、芥花油、酪梨、堅果和種子等植物性食品以及鮭魚、鯖魚和沙丁魚等油性魚類中。飽和脂肪存在於肉類、蛋糕、餅乾、糕點、奶油和高脂肪乳製品(如起司)中。建議每天攝取不超過30克飽和脂肪。用植物油代替動物脂肪可能有助於患有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的男性延長壽命。還有一些研究表明,攝取大量飽和脂肪可能會增加攝護腺癌(前列腺癌)術後復發以及發展為晚期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的風險,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情況是否如此,因為其他研究尚未發現兩者之間的關聯。【資料來源】.Nutrition and Prostate Cancer.Living with prostate cancer: Your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Nutrition Services for Cancer Patients
-
2023-12-11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用「吃」的趕走壞情緒?補充4大快樂營養素 早晚必喝1飲品
你今天有吃「快樂營養素」了嗎?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隨著壓力增加也會產生壞情緒,事實上,透過飲食調整可以提升心靈免疫力,例如ω-3脂肪酸、色胺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C、鈣和鎂,這些營養素能促進心情愉悅,減少生活壓力。4大快樂營養素 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表示,常見的快樂營養素包括ω-3脂肪酸、色胺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C、鈣和鎂,攝取相關食物可以幫助減輕壓力。ω-3脂肪酸:組成大腦及神經細胞與傳導的重要成分,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可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改善憂鬱。常見食物有鯖魚、秋刀魚、鮭魚、沙丁魚、鮪魚等。 色胺酸:在調節睡眠上扮演重大角色,可以幫助人體保持放鬆。常見食物如雞胸肉、豬里肌、鮭魚、毛豆、南瓜子、牛小排、雞蛋、傳統豆腐、鮮奶⋯等食物含有天然的色胺酸。 維生素B群/鈣/鎂:例如糙米、薏仁等全穀類;或是綠葉蔬菜、豆類、牛奶等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的穩定性,降低焦慮感。 維生素C:一種強效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減輕壓力活化免疫力,像是柑橘類水果、芭樂都是豐富的維生素C來源。避免高糖、高油脂食物 張麗娟提醒,除了增加快樂營養素外,也要避免高糖、高油脂這些影響心情的地雷食物。精緻點心、糖果、蛋糕、餅乾等高糖食物。雖可在短時間內刺激血清素分泌而發揮鎮靜作用,但因含糖食物容易被腸胃吸收,易導致血糖不穩,同時也會消耗大量維生素B群而影響抗壓力,更會影響情緒穩定。 而動物性脂肪、食物脂肪比例高的高油脂食物,易阻塞血管,使血液混濁、換氧能力下降,當膽固醇指數升高時,人體的壓力會無法下降,更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三餐這樣吃才對 三餐要怎麼吃才健康?張麗娟建議,每天早晚1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三餐至少有一餐吃全穀類雜糧。建立一個均衡、多樣化的飲食習慣,注重攝取各種營養素,有助於提升心靈免疫力,增強應對生活壓力的能力,讓心情更加穩定和愉悅。【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2285.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1 養生.聰明飲食
早餐吃「8種食物」助降膽固醇,雞蛋是其之一!喝1飲品比喝咖啡更好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健康的早餐是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透過精心搭配食物,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營養,還能降低膽固醇水平。以下是一些建議,有助於打造降膽固醇的美味早餐。 1、高纖維穀物食品:選擇全穀類早餐食品,如燕麥片、全麥麵包或糙米。這些食品富含膳食纖維,能夠有效降低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 2、添加堅果與種子:含有健康脂肪的堅果,如核桃、杏仁,以及亞麻籽、莎草籽等種子,都是降低膽固醇的好選擇。它們提供了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 LDL-C 水平。 3、選擇低脂乳製品:選擇低脂或無脂的乳製品,如低脂牛奶、乳酪或優格。這些食品提供豐富的鈣質,同時降低攝取飽和脂肪的量。 4、多食用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是富含天然抗氧化劑和膳食纖維的理想選擇。特別是富含植物固醇的水果,如蘋果、梨,以及綠葉蔬菜,有助於調節膽固醇。 5、選擇健康脂肪:避免食用飽和脂肪,轉而選擇健康的不飽和脂肪。例如,橄欖油、酪梨、葵花籽油等,這些脂肪有助於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 6、瘦肉和豆類:選擇瘦肉,如雞胸肉或火雞,以及富含植物蛋白質的豆類,如豆腐或豆類,這些是低脂肪的膳食選擇,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膽固醇水平。 7、選擇雞蛋:雞蛋是營養豐富的早餐選擇,提供高質量的蛋白質。最近的研究顯示,食用適量的雞蛋與膽固醇水平的上升並無直接關聯。 8、喝茶而非咖啡:喝茶,特別是綠茶,可能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綠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和降脂作用。 9、減少加工食品:避免高加工食品,這些食品通常含有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高糖分,這些都可能對膽固醇水平產生負面影響。 10、適量運動:結合早餐後的適量運動,有助於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同時促進整體心血管健康。 【延伸閱讀】·澱粉吃太多也會害膽固醇高!專家揪「身體3警示跡象」 瞳孔周邊有白圈中了 ·早餐「吃這4品項」會害你發胖、精神差!大冰奶、鐵板麵秒中 1物吃多還可能致癌
-
2023-12-06 醫療.泌尿腎臟
50歲以上男性注意!頻尿、夜尿、尿不乾淨…攝護腺肥大別再吃紅肉!一文看懂6大飲食要點
隨著年紀增長,男性攝護腺組織增生機率也隨之上升,50-60歲男性約有50%有攝護腺肥大之現象;80歲攝護腺肥大比例達75%;90歲約9成有攝護腺肥大。攝護腺肥大是什麼?攝護腺肥大前兆有哪些?手術有哪些種類?飲食禁忌為何?一文看懂攝護腺肥大症狀自我評估、改善辦法。攝護腺是什麼?攝護腺肥大5原因攝護腺位在膀胱出口正下方直腸的正前方,下面接著尿道,為男性才有的器官,又稱為前列腺,是下尿路必經通道,與分泌腺體、生殖功能有關。隨著年紀增長,攝護腺會產生良性增生變化,當組織逐漸增生則會造成攝護腺肥大,進而引起排尿障礙。根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簡宏祐表示,良性攝護腺肥大在醫學上的定義為組織學上的細胞增生、腺體腫大,造成臨床上尿道阻塞症狀,俗稱下泌尿道症候群(lower urinary tract syndrome,LUTS)。造成攝護腺肥大的原因,包括:.年紀:攝護腺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大.男性荷爾蒙:荷爾蒙刺激造成組織增生.生活習慣:抽煙、喝酒、肥胖.內科疾病:肝硬化、高血壓.其他:種族、社會經濟地位、遺傳基因等攝護腺肥大7症狀、3階段攝護腺肥大常見症狀如下:.尿流細小、無力.小便須等待一陣子才能解出來.餘尿感,老是覺得膀胱裡的尿液無法完全排空.頻尿,剛上完小便1-2小時內又需再次小便.解尿要用力、解完後滴滴答答.來不及解尿,有時一尿急會來不及上廁所.夜尿次數增加,晚上睡覺需起身小便數次攝護腺肥大3階段症狀依上述提及之症狀又可劃分為3階段。根據臺安醫院衛教資料指出,攝護腺肥大症狀有早期、中期及晚期3階段,症狀分別如下:1.早期:尿道因壓迫而產生阻力,膀胱仍可有力收縮及排尿;夜尿次數增加,出現不舒服排尿症狀但尚未出現殘尿。2.中期:膀胱無力出現殘尿,假使惡化甚至會有血尿。3.晚期:排尿需花費長時間會造成阻塞性腎功能障礙,甚至無法順利排尿(尿滯留),若不治療會危害到身體健康。 攝護腺肥大症狀自我評估攝護腺肥大需要治療與否,可依症狀輕重來評估,症狀輕度者觀察追蹤即可、中度症狀以上的者才需要以藥物或手術治療。以下整理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問卷IPSS(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攝護腺肥大治療分2種:藥物、手術在治療攝護腺肥大前,泌尿科醫師常會先以肛門指診 ,了解攝護腺體積並經由觸診篩檢攝護腺癌,會經直腸或腹部超音波客觀測量攝護腺體積,並瞭解是否有攝護腺中葉肥大或攝護腺癌之可能,排除癌症可能性後,再依患者症狀對症下藥。攝護腺肥大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3種:甲型腎上腺受體阻斷劑,放鬆攝護腺及膀胱頸平滑肌,減少尿流阻塞,有助改善中重度下泌尿道症狀;5a還原酶抑制劑,抑制男性荷爾蒙轉化為攝護腺可利用之形態,避免攝護腺持續增生並使攝護腺體積縮小,適用於攝護腺體積>30mL,同時患有中重度下泌尿道症狀之患者;PDE5抑制劑,可改善性功能障礙及攝護腺肥大的中重度下泌尿道症狀,目前僅Tadalafil(5mg,每日錠)獲歐洲泌尿醫學會治療指引許可,可用於治療男性下泌尿道症狀。若患者已出現反覆泌尿道感染、尿滯留、膀胱出口阻塞相關的腎功能惡化、膀胱結石,攝護腺肥大引起的反覆血尿等攝護腺肥大引起之嚴重症狀,則應接受手術治療;或是藥物治療無效、副作用太大也可考慮。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指出,攝護腺肥大手術方式包括單極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適用於攝護腺體積30-80ml且合併中度以上的下泌尿道症狀;雙極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相較於前者有較高安全性;開放式攝護腺切除手術主要用於80ml且有中度以上的下泌尿道症狀,因微創技術進步,逐漸攝護腺雷射手術取代,已較少使用;攝護腺雷射手術安全性及止血效果優於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服用抗凝血劑或有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之病患均適用。攝護腺肥大如何改善?7大飲食禁忌、保養改善攝護腺肥大的關鍵莫過於預防勝於治療。若已有排尿症狀者,應儘速就醫,遵循醫囑進行治療並調整生活習慣、飲食等。生活調整包含戒菸、戒酒,保持心情愉悅、避免壓力過大;避免久坐、久蹲、久站使骨盆腔充血,惡化小便症狀;避免服用含有抗組織胺或抗乙醯膽鹼之藥物,以免加重排尿症狀。根據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指出,攝護腺肥大飲食保養應注意以下幾點:.避免憋尿並適時補充水分:切勿一下喝太大量液體或利尿飲品,如:酒、濃茶、咖啡,會使膀胱快速膨脹而影響收縮功能,以及多吃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避免刺激攝護腺而影響排尿。.少吃紅肉,多吃白肉:攝取過多脂肪會刺激荷爾蒙過量分泌導致攝護腺癌生成,減少紅肉(如豬、牛、羊)、富含油脂魚類(如鱒魚、鯰魚、人工飼養鮭魚)食用量,多吃雞肉、火雞肉、鱈魚、旗魚、鮪魚、大比目魚等白肉,以降低攝護腺癌風險。.多吃含鋅食物:鋅在精蟲及攝護腺保健上有益處,可多食含鋅食物,如:牡蠣、海鮮、蛋、肉類、全穀類、堅果類、大豆、南瓜子、花椰菜、花生、紅蘿蔔等。尤其南瓜子含有抗氧化劑、維生素E及植物性化學物質,會干擾前列腺素代謝,有助改善括約肌機能、調節尿液排泄並增進膀胱肌肉彈性,進而改善攝護腺肥大症狀並預防攝護腺癌。.含茄紅素食物:茄紅素可抑制攝護腺相關疾病並減少發生率,其抗氧化作用可與維生素E及s-胡蘿蔔素一同對抗自由基破壞正常細胞。蕃茄、紅色西瓜、葡萄柚、木瓜、紅柿、葡萄、櫻桃、紅甜椒、芭樂等都是良好攝取茄紅素的天然食物。.微量元素硒(Selenium):硒是一種抗氧化劑,參與前列腺素的新陳代謝作用,可預防抑制惡性腫瘤,尤其是攝護腺。含硒食物包括啤酒酵母粉、大蒜、洋蔥、鮪魚、鯡魚、綠花椰菜、小麥胚芽、全穀物、芝麻、紅葡萄、蛋黃、香菇等。.富含異黃酮和黃酮類食物:生鮮蔬菜水果、黃豆、黃豆製品及豆漿富含異黃酮和黃酮類,可與女性荷爾蒙競爭接受體,進而減少女性荷爾蒙結合到細胞外,也可作為抗氧化劑清除游離基,抑制男性荷爾蒙對攝護腺的刺激。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盤點臨終病患「人生最後悔5件事」!醫:做好4件事活出無憾人生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