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兒童醫院
共找到
524
筆 文章
-
-
2022-07-0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國內首例BA.5家戶群聚!Omicron BA.4、BA.5會造成下一波疫情?10大QA一次看
繼6月初台灣邊境攔下BA.4及 BA.5案例,昨(7日)指揮中心公布國內首例BA.5變異株家戶群聚,BA.5已進入社區。Omicron變異株BA.4與BA.5是否會造成下一波疫情,《元氣網》整理10大QA帶您了解。Q1:BA.4、BA.5是什麼?有什麼特性?A:BA.4及BA.5為Omicron病毒的亞型變異株,分別在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通報現蹤,今年4月至5月已在南非快速引發第五波疫情,目前也成為美國目前主流病毒株。指揮中心日前指出,研究顯示BA.4及BA.5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據目前資料顯示,BA.4、BA.5增加20%至30%的傳播力,但並非像Delta變成Omicron以倍數方式增加,BA.4、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近日發布新聞稿指出,「自然」(Nature)期刊6月17日曾公布一項研究,顯示無論是BA.4或BA.5,都比國內主流的BA.2傳染力更高,而且能夠逃避感染BA.1所產生的抗體,意味著重複感染的可能性增加。Q2:BA.5如何進入台灣?個案有那些症狀?A:台灣昨日新增2例BA.5本土病例,因赴機場接美國返台家人確診,目前該起群聚累計5人染疫,3例為境外移入、2例為本土個案。該起群聚源於6月19日,一名母親帶著未滿10歲的2名子女自美國返台,入境時有咳嗽、發燒、耳朵痛等症狀,唾液篩檢驗出陽性,為指標個案;2名孩童則是6月23日因發燒安排就醫採檢確診,三人於6月26日由飯店移出至住家繼續隔離,目前皆已隔離期滿。另外新增2例本土的Omicron變異株BA.5個案,為當日到機場接機的指標個案母親和哥哥,個案哥哥於6月24日出現症狀,快篩陽通報確診;個案母親則是在6月29日擴大採檢驗出陽性、6月30日確診。該起群聚個案母親無症狀,其餘4人皆屬輕症、沒有中重症。Q3:此案BA.5群聚傳染途徑?A:羅一鈞研判可能是6月19日家人到機場接送時「共乘一車」所傳染,但全家5人從桃園到台中路程都有配戴口罩,也許是全程車窗緊閉會使通風比較差一點,不過車程中無人脫口罩飲食或用餐。Q4:只要處於同個空間就可能被傳染?A:指揮中心六日公布的BA.5本土病例,雖然曾和染疫家人共乘一車,儘管全程未脫下口罩,也沒有共餐或進食仍染疫,是否代表只要處於同個空間就可能被傳染。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所有的COVID-19病毒都是這樣,只要長期待在同一空間就可能傳染,儘管有通風系統也無法完全預防,佩戴口罩雖然不是完全有效,但仍有部分好處,就像打疫苗不防感染而是防重症的道理一樣。Q5:接機如何自保? A: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入境旅客約四分之一是由親友開車接送,但不會因此加嚴邊境或禁止親友接機。但由車上緊閉車窗,即使開冷氣,仍是同一批空氣循環,沒有外來空氣進來稀釋可能帶有病毒的空氣,若車程較長,即使全程戴口罩仍可能傳染。提醒接機車輛比照防疫車隊,落實五項防疫原則, 1.接送者應至少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且以打滿三劑者優先2.過程需戴手套、佩戴口罩3.親友上車前,應以酒精消毒其雙手、鞋底、行李4.車內不可飲食,且要適度開窗,保持充分通風。5.車上所有人全程都要戴口罩,避免交談、碰觸。完成接送後清消全車,特別是乘客容易觸碰的區域,如車門把手、座椅、安全帶扣環等,要加強擦拭。Q6:BA.4、BA.5是否會在台灣造成社區流行A: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受訪指出,BA.4、BA.5與BA.1、BA.2主要差異在於疫苗的抗體保護力,BA.4、BA.5保護力比BA.1差8倍、比BA.2差4到6倍。BA.4、BA.5一旦入侵社區,是否可能釀成另一波流行。黃立民說,台灣因疫情剛過,目前確診者和打疫苗者都不少,或多或少能擋一下,研判至少還有1個月蜜月期,7月造成大流行的機會較小;不過,到了8月確實可能因為疫苗效果變差,而出現另一波疫情,單日確診數可能回升至5萬例或更高。Q7:感染BA.4、BA.5後常見的症狀?A: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感染BA.4、BA.5的患者,其症狀與BA.2與BA.1類似,同樣屬於上呼吸道感染,以頭痛、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涕、身體疼痛為主。羅一鈞指出,針對國內攔截到的5例個案,多屬無症狀或輕症,其中60多歲女性出現喉嚨痛,另外40多歲男性嗅味覺異常,其餘3位沒有相關症狀。Q8:染疫康復後獲「無敵星星」,還會感染BA.4、BA.5嗎?A:的確有可能感染,所有冠狀病毒免疫力都是短暫的,新冠肺炎自然感染的免疫力僅約六個月,之前感染過其他變種病毒,仍可能被BA.4和BA.5再度感染。羅一鈞表示,重複感染主要是看社區流行株是否轉換,如果社區流行的亞型變異株明顯轉換,不同突變基因就會讓重複感染機率大增。基本上,重複感染同一序列亞型變異株機會不大,但若有BA.4和BA.5造成社區流行,因為有很強的傳染力跟免疫逃脫,產生二次感染狀況應該會提高。Q9:BA.4、BA.5傳染力如何?A:羅一鈞指出,研究顯示該兩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根據目前現有資料顯示,和BA.1、BA.2相比,BA.4、BA.5增加20至30%的傳播力,但不像之前從Delta變成Omicron變異株,感染人數以倍數增加,還需觀察國外疫情趨勢。羅一鈞強調,不過依照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Q10:如何預防感染BA.4、BA.5?A:接種次世代疫苗,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目前莫德納及輝瑞藥廠都在研發次世代疫苗,對Omicron BA.1的保護力可望增加8倍,對於BA.4或BA.5的保護力可增加3到4倍。
-
2022-07-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首見2例本土BA.5確診案 家人接機感染
昨首現本土BA.5變異株確診個案,為卅多歲男性及五十多歲女性,媽媽與兒子於六月十九日前往機場接自美入境的女兒(指標個案)及兩名小孩;指揮中心初步研判這是從機場回台中的長途車程群聚事件。感染科權威、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即使戴口罩也難防BA.5在同一空間傳播,建議民眾趕緊打滿三劑疫苗。全球疫情受Omicron BA.4、BA.5變異株影響攀升了二成一,指揮中心先前公布台灣邊境最新一周攔截統計,BA.4、BA.5就占六成一。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二例BA.5個案為指標個案的哥哥與媽媽,根據台中衛生局疫調,上車前案母曾短暫抱過孫子,一車五人全程緊戴口罩、車窗緊閉、未飲食,一路返回台中,中途亦未停留休息站或上廁所,直奔防疫旅館。指標個案入境時就有咳嗽、發燒、耳朵痛等症狀,機場採檢陽性確診;兩個小孩則在隔離期間六月廿三日,因發燒症狀就醫採檢確診,三人於六月廿六日返家繼續隔離,目前期滿解隔,列入指揮中心七月四日公布邊境攔截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中。案兄在六月廿四出現咳嗽、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快篩陽後確診,同日案母移至他處居家隔離,六月廿九日因指標個案檢出為BA.5變異株,擴大採檢,案母陽性,卅日確診。案兄密切接觸者僅有一名友人,匡列檢驗後陰性,列自我健康監測。目前案兄隔離期滿、案母於今日隔離期滿。羅一鈞推斷,可能接機時車窗緊閉,導致換氣量不足,但仍無法定論就是傳播途徑,親友接送本身就有風險,但不會限制親友接送,僅加強宣導。疫調部分則維持現行做法,並視採檢狀況來看是否需要擴大。黃立民指出,BA.4、BA.5亞型變異株與BA.2的差異關鍵在於「免疫逃脫」,現有疫苗皆以原始株研發,接種後對抗BA.4及BA.5的保護力,僅有BA.1的八分之一、BA.2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黃立民說,本土疫情剛過高峰,還有一個月蜜月期,BA.5如在台灣傳播,預計八月中後才可能開始爆發,「回到單日五萬例也不是不可能,更高我不敢講」。全民盡快接種次世代疫苗,才有保護效果,築起防火牆。
-
2022-07-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內現首例BA.5 專家曝這時疫情再起:單日5萬例甚至更高
國內今新增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源自從美國返台的1家3口,傳播給機場接送的2名家人,接機過程緊戴口罩、車窗緊閉、未進食,可能是在車程中造成病毒傳播。專家表示,即使戴口罩也難防BA.5在同一空間傳播,不過感染機率較低、症狀也可能較輕微,建議民眾仍要做好防疫措施,以及接種疫苗。感染科權威、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相較國內現在流行OmicronBA.2變異株,BA.4、BA.5亞型變異株的差異主要在「免疫逃脫」,目前新冠疫苗皆以原始株研發,保護力也有落差,疫苗預防BA.4及BA.5保護力,比起防範BA.1「落差八倍」,比預防BA.2則差四到六倍,疫苗抗體效果會逐漸變差。黃立民表示,國內疫情剛過高峰,台灣至少還有「一個月蜜月期」,即便BA.5可能會在台灣傳播,但這段時間不容易大規模傳,因為近期確診的人數不少,剛接種疫苗的也不少,民眾抗體「免疫防火牆」或多或少可以「擋一下」,七月大流行BA.5機會較小,可能到八月中後機會較高,屆時免疫防火牆變弱,BA.5開始爆發「回到單日五萬例也不是不可能,更高我不敢講」。至於感染BA.5後症狀表現會有何不同,黃立民表示,先前病毒研究提及,感染BA.5臨床上觀察病毒感染肺部細胞,往下造成下呼吸道症狀,觀察到出現「肺炎」症狀較多,但只有一篇研究有上述論點,沒有看到其他學者廣泛討論,也有可能不見得是這樣。全程戴口罩依舊感染BA.5,黃立民表示,所有新冠病毒都可以在同一個房間,只要大家長時間在一起「就可以傳染」,即便戴一般口罩、不把口罩拿下來,還是會傳染,就算改善通風也無法防止,世界各國都有觀察到此問題。若戴口罩等NPI(非藥物介入措施)措施也防不住BA.5,目前還有其他可行作法?黃立民指出,感染BA.5還是機率及嚴重程度問題,脫口罩的人很快會感染,有戴口罩的人就比較晚得到,且就算得了症狀也較輕微,不能說NPI措施完全有效,但還是有些好處,就像施打疫苗不能防止不感染新冠病毒,但可以預防重症。不過黃立民提醒,就算NPI措施仍有一定效果,「但問題是沒有人要做」,近期風景區、餐廳都是人,大家已經不想再用NPI手段防疫,大家想要恢復正常生活,政府就算加嚴NPI措施也沒好處,因為民眾順從度只會越來越低。他表示,國內防範BA.5目前靠社區免疫防火牆,以及未來盡快接種次世代疫苗,基本上每個人都要接種次世代疫苗,「尤其要出國的人都要打,別到國外生病了,會很不舒服」。近期兒童陸續接種第二劑、幼兒將要接種第一劑,是否憂心國內BA.5感染兒童及嬰幼兒造成危害?黃立民表示,不前仍不清楚BA.5對兒童危害,因為過去專家認為,幼兒感染新冠肺炎狀況還好,結果台灣幼兒問題一堆,相較美國幼兒沒有那麼嚴重,是否存在人種及基因差異,只有病毒傳了才知道,不能直言BA.5感染幼兒是否嚴重,但仍建議小孩接種疫苗,仍有保護效果。黃立民提醒,雖我國出現首例BA.5,但可以看到有些國家流行BA.4、有些國家流行BA.5,未來BA.4、BA.5出現流行都有可能,我們不要忘記防範BA.4。
-
2022-07-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疫情確診、死亡回升 入境PCR擬放寬
昨新冠疫情本土、死亡個案雙雙回升,單日本土確診三萬五九一四例,死亡個案一○三例;目前入境檢疫措施嚴格,需檢附搭機前二日的PCR陰性報告,專家建議逐步放寬,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可能取消自「低風險」國家來台者的PCR檢驗規定,但不會以快篩來代替檢驗。昨新增個案比前天增加一萬兩千多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周二數據都是每周較高的一天,但對比上周二,則減少八千多例。在分布上,僅台中、新北、高雄等三市超過四千例。台灣邊境檢疫措施偏嚴,入境旅客仍需檢附搭機前二日的PCR陰性報告,且須「三加四」入境隔離,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建議,將PCR檢驗改為快篩,甚至鬆綁至「○加七」。陳時中昨出席活動時說,將PCR檢驗改快篩的機會較低,但自低風險國家來台者則考慮取消PCR檢驗規定。莊人祥則在下午疫情記者會上解釋,「指揮官只是提一個大方向,目前配套都還在討論。」依照指揮中心現有定義,所謂「低風險」國家兩大條件為「近十四日平均確診病例數小於十」,或「十四日內每百萬人口平均確診數小於一」,觀念仍舊停留在「清零」時期,莊人祥說,將斟酌疫情數據來考量及調整定義。至於入境檢疫是否鬆綁到「○加七」?莊人祥強調,這須視八月疫情發展狀況才能決定,確診人數需要降到很低,加上暑假可能再現一小波BA.4、BA.5疫情,因此,不會大幅放寬入境檢疫措施。
-
2022-07-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低風險區域入境變革 陳時中:可望取消登機前2天檢驗
為避免新冠疫情再起,指揮中心於邊境管制要求入境者於搭機時,應提供搭機前2天的PCR陰性檢驗報告,但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認為,可以將PCR檢驗改為快篩檢驗。衛福部長陳時中今表示,入境篩檢由PCR檢驗改為快篩的機會比較低,但低風險地區取消PCR檢驗,這是有可能的。至於,新北市中和區恩恩案送醫過程,指揮中心6月28日要求新北市府提交報告,衛福部長陳時中今表示,指揮中心已收到報告,將會請專家進行審視。
-
2022-07-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8例MIS-C重症 最小7月大
國內昨天新增三萬八八四六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確診人數比前一天下降百分之七點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推估未來單日確診將維持在三萬例左右,周末恐降至二字頭,而國際流行的BA.4、BA.5變異株疫情,推估八、九月才可能在台灣流行。雖然病例數減少,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說最近一周新增病例數比上周下降超過百分之廿一,顯示疫情正穩定脫離高原區,但昨天單日死亡人數又升至一一八例,另新增中重症個案二九一例,其中有八例為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兒童重症個案,年紀最小的是七個月大男嬰。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前天才質疑,指揮中心公布全台僅十五名MIS-C兒童個案是嚴重低估,光台大就十五例,指揮中心昨天一口氣公布八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八案都由台大通報,其中四案在前天公布為中症,昨天改為重症,但並非病情轉危,而是列入重症計算;八人年齡介於七個月到十七歲,有六人已出院。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單日確診案例起伏不定,指揮中心解釋為周二、周三通報較多緣故,但仍應該繼續觀察是否確實在特定日子確診數較低,還是疫情其實未如原先想像的持續下降,畢竟前兩天確診人數回彈至四萬多例,要觀察是短暫還是持續現象。黃立民說,當數字反彈,須觀察哪些縣市增加最多?維持時間?是否人潮回升或防疫措施過鬆所致?同時也得考慮是BA.4、BA.5疫情是否已在國內蠢動。羅一鈞表示,目前本土案例仍是以流行BA.2變異株為主,雖不敢斷言「國內沒有BA.4、BA.5隱藏病例」,但目前並未造成疫情,顯示還有社區防火牆圍堵。他說,社區防火牆包括感染個案仍有自然免疫保護力或疫苗保護力,他分析BA.4、BA.5要大流行也是到八、九月以後。昨新增一八六例中症、一○五例重症,其中七月大男嬰未曾新冠肺炎確診,因出現發燒、嘔吐、咳嗽、流鼻水、結膜炎、紅疹等症狀,至急診才經PCR檢驗陽性,Ct值卅三點一,研判非新冠肺炎急性感染,住院治療後已出院。針對未確診新冠就確診MIS-C,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很常見」。根據國外研究,測到新冠N抗體陽性、PCR陰性卻出現MIS-C者約六成,N抗體和PCR都陽性而出現MIS-C約三成四;N抗體和PCR都陰性,但為新冠密切接觸者,出現MIS-C約百分之五。不過,MIS-C發生率約萬分之二,黃種人又低一些,家長毋須過於擔心。
-
2022-06-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BA.4、BA.5已入社區? 羅一鈞:不敢說沒有、但還不會流行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國內說不定有BA.4、BA.5正在流行,應進行本土病例偵測。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每周一都會針對境外和本土的定序結果進行報告,目前本土並無驗出BA.4、BA.5的情況,不敢說境內沒有隱藏病例,但目前還有社區防火牆,因此儘管可能進入社區,大流行可能要到八、九月後。上周境外移入個案定序,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超過一半,檢驗120例驗出61例變異株個案,包括53例BA.5、8例BA.4。而國內5、6月已完成的443例本土個案定序,仍為BA.2。羅一鈞表示,BA.4、BA.5仍屬Omicron變異株,儘管有可能因為在境外移入時沒驗出,以無症狀、輕症方式進入社區,但還有社區防火牆,包括自然感染個案還有部分自然免疫保護力,以及有些民眾第三劑、第四劑疫苗的保護力,都還能抵抗變異株。因此BA.4、BA.5可能已進入社區,但目前還不會大規模流行,若有大流行可能八、九月後。另外,針對上周新增的我國首例境外移入猴痘個案,羅一鈞表示,個案目前狀況穩定,沒有出現新症狀也沒有惡化情形,但仍處於需要被隔離的可傳染期,需等結痂脫落,還在隔離病房隔離治療。
-
2022-06-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單日確診降至3萬以下 本月首次死亡未破百
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昨天新增二萬八四八九例,創近兩個月來新低,新增死亡九十一人也是本月首度低於一百,專家預估七月中旬單日確診人數可降至萬例以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這需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民眾自覺做快篩、減少黑數。不過,上周境外移入個案基因定序報告顯示,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占比首次超過五成,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這兩個新亞型變異株進入台灣社區「已不遠矣」,會在社區中慢慢傳播,預估九月再掀一波疫情,建議盡速接種第四劑疫苗,且以對抗Omicron的次世代疫苗為主,希望政府盡快採購以便民眾接種。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以國際趨勢來看,BA.2疫情正在下降中,未來疫情被BA.4、BA.5取代的機會很高。BA.4、BA.5要變成國內社區主要流行病毒株還需一段時間,或是規模不大。昨新增本土病例仍以中南部為主,以台中市四○○八例最多,其次是高雄市三八八八例、新北市三六七九例、桃園市二七七四例、台南市二五○三例、彰化縣二○二六例、台北市二○二五例等。自五月四日二萬八四二○例以來,首次掉回二字頭。九十一例死亡個案有八十六例具慢性病史、五十九人未接種完三劑疫苗、五十一人年齡超過八十歲。最年輕個案為卅多歲女性,曾接種一劑疫苗,有神經系統疾病需長期照護,六月廿日出現發燒、咳嗽就醫,隔日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但病情惡化,廿三日死於心肺衰竭。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無新增兒童、青少年等重症和死亡個案,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個案六十九例,共廿人死亡。今年一月以來,中重症累計一萬五○八六例,五四九二人死亡,輕症、無症狀個案占百分之九十九點五八。另外,上周檢驗一二○例境外移入個案(六月十日至十八日入境),六十一人感染新亞型變異株,五十三例BA.5、八例BA.4,累計已攔截一二六例感染變異株,大部分為無症狀或輕微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尚未發現新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個案傳給國內家人情形。
-
2022-06-25 醫療.感染科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國內首見猴痘個案,疾管署昨天(24日)公布,一名20多歲本國籍男性,過去半年於德國留學,經採檢檢體通報,認為為猴痘,台灣也是繼新加坡、韓國、亞洲第三個國家出現猴痘案例,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猴痘通常只有小規模感染,但若發生在社區的話傳播恐難斷根。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黃立民表示,猴痘傳播類似淋病等性病,發生在人與人親密、長時間接觸才可能傳播,但若發生社區傳播就很難斷根,他也指出,猴痘尚未嚴重到需要人人打疫苗,致死率不高,不用太過緊張。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除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前往猴痘流行區所有食物應徹底煮熟才食用,疫苗接種也是預防方法之一,目前已經列醫護、實驗室人員及高風險密切接觸者等為三大優先施打對象,正與國際藥廠洽談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莊人祥呼籲,為減少感染風險,民眾出國應避免接觸猴痘疑似個案,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
2022-06-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雄男童打2劑莫德納發生心肌炎 家長疑間隔4週時間太短
高雄男童日前接種第2劑COVID-19莫德納疫苗後不適,送醫診斷為心肌炎,一度收治加護病房。高市府說,已通報中央疑似不良反應,情況已好轉,今天出院。男童父親在臉書發文指出,8歲大的兒子17日接種第2劑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莫德納疫苗,19日出現心肌炎不良反應,醫師判斷為接種疫苗的反應,收治高雄長庚兒童醫院加護病房觀察。長庚醫院兒童內科加護病房主任林盈瑞今天告訴媒體,這名接種疫苗、患有心肌炎的男童到院後,醫護立即給予適當處置,已轉出加護病房,目前狀況穩定。林盈瑞說,兒童接種mRNA疫苗時,確實有極小機率引發心肌炎,家長應密切觀察兒童施打完疫苗後14天狀況,若兒童出現胸悶、胸痛、冒冷汗、心律不整症狀時,應該盡速就醫。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在高雄市政府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記者會上指出,是否為疫苗不良反應,還需專家判定,但呼籲民眾接種疫苗後若有任何不適,都要盡速到醫院接受治療。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說明,已通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良反應事件,今天男童所有指數都已恢復正常,順利出院,衛生局會密切追蹤後續。對於男童父親質疑間隔4週就打第2劑疫苗,時間太短。衛生局副局長林盟喬指出,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建議4週以上就可以接種,加上現在台灣社區還是在高風險階段,建議還是4到8週接種,效果最好。
-
2022-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幼兒等BNT? 專家:有疫苗就打
衛福部食藥署已核准六個月至五歲兒童莫德納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原先採購合約已包含幼兒莫德納疫苗,目前正在洽談劑量、到貨期程,希望七月到貨,完成檢驗封緘後,預計可在七月中下旬開打,前提是本周順利舉行ACIP專家會議,討論接種條件等。部分家長期待輝瑞BNT幼兒疫苗,羅一鈞表示,目前仍和廠商洽談中,因資料尚未送至食藥署審查,會同步請廠商盡速提供資料。專家表示,莫德納疫苗以及輝瑞BNT疫苗效果相差不遠,因應後續秋冬疫情,建議符合資格者,有疫苗就先打。本土確診案例已破三百萬人,零到九歲占染疫人口的一成,不但有一定比率成為中、重症,且腦炎比率高於其他國家。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美國FDA專家全數通過莫德納以及輝瑞BNT疫苗用於六月大到五歲兒童,其實著眼於秋冬疫情,國外正流行BA.4、BA.5,須全力避免幼兒重症。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一歲以下兒童染疫出現重症比率高,兩款疫苗都屬於mRNA疫苗,效果差不多,由家長決定要選擇哪一款疫苗,但建議只要符合資格,就要施打;後續可觀察副作用,目前已知莫德納的副作用相對較多,特別是高燒比率約在百分之三到四間。邱政洵表示,現在接種疫苗目的不是避免感染,Omicron變異株免疫逃脫機率愈來愈高,打疫苗主要是防範重症。台灣目前Omicron疫情降溫,但仍以BA.2為主要流行株,未來可能面對BA.4、BA.5,相信後續還會有下一波疫情再起,此時讓六個月至五歲的孩子接種疫苗,絕對是超前部署。國內也核准Novavax疫苗專案輸入,羅一鈞表示,希望七月能到貨,但確定時間仍要在和COVAX確認。
-
2022-06-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對年長者,這是不好的時代」 死亡病例逾4千 以高齡居多
截至六月十六日,本土病例累計達三一○萬七千多例,中重症一萬一千多例,死亡病例四○一五例,致死率為萬分之十三,死亡個案以高齡者居多,九十歲以上致死率達百分之五點八九。專家呼籲,兒童、年長者不可輕忽,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對年長者來說,這是不好的時代,新冠病毒的威脅會一直都在。」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分析年齡,七十歲確診者十三萬八千多例、死亡八七九例,致死率約萬分之六三;八十歲確診六萬一千多例、死亡一三五九例,致死率萬分之二二二;九十多歲一萬五千多例,死亡九一九人,致死率萬分之五八九。黃立民推估,Omicron致死率約於萬分之十三至十五,目前疫情趨緩,醫療量能較為寬鬆,加上已有經驗,有利治療,關鍵是早期快篩確診、早期給藥,不要拖延至三、四天後給藥,並依患者病情開立免疫調節劑治療,同時加強加護病房患者治療,就可降低死亡人數。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與黃立民皆認為,此波疫情再持續兩周就會明顯下降,屆時死亡人數就會減少,但目前受到日前中南部疫情影響,死亡人數還是會增加一些。洪子仁表示,若只觀察Omicron致死率,可能受到黑數影響而有偏差,採用全人口致死率較爲精準,目前國內受新冠病毒影響全人口致死率為萬分之一點六,預估往後致死率約介於紐西蘭的萬分之二點五及南韓萬分三點六之間;至於Omicron致死率,有可能維持在萬分之十五至廿。黃立民說,全球年長者的致死率都很高,感染後幾乎都是去掉半條命,原因是年長者身體虛弱,免疫反應差,染疫後病毒繁殖不受控制,幾乎很難治療「能做的十分有限」。臨床發現,八十歲以上長者確診後,使用瑞德西韋治療二至三天,PCR檢測Ct值仍低,病毒量也只能減少一半,顯示藥物抑制病毒效果不佳。
-
2022-06-1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MIS-A、MIS-C是什麼?常見症狀、好發年齡 5大QA一次懂
國內疫情未平,前國健署長邱淑媞昨(15)日針對40多歲男性的死亡個案,懷疑台灣可能已經出現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引發民眾擔憂。6月初,台灣也曾傳出首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這兩者名稱相似的病症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又有何不同?聯合新聞網統整出5大QA,帶您進一步認識何謂MIS-A和MIS-C,以及如何判斷自身症狀。Q1:MIS-A/MIS-C是什麼?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引述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報告指出,感染新冠肺炎後少數人會併發嚴重的「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造成身體各器官嚴重發炎,包括心臟、肺、腎臟、大腦、皮膚、眼睛或胃腸等都可能受到影響。MIS依發病對象又可分為成人(Adults)的MIS-A,以及兒童(Children)的MIS-C,兩者都是因染疫導致的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嚴重者可能死亡,根本原因目前未有定論。Q2:MIS-A/MIS-C的好發年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依照美國CDC的統計數據表示,在221位MIS-A的個案中,平均年齡落在19-34歲,且男性佔比7成。前國健署長邱淑媞也指出,MIS-A好發於年輕男性。相對於MIS-A,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MIS-C會發生在0-19歲、感染過新冠肺炎的孩子身上,其中又以6-12歲居多。Q3:MIS-A/MIS-C的常見症狀?・MIS-A:羅一鈞說明,MIS-A從確診到發病間距為20天到36天,平均天數28天,一般發生在距離確診3週以後,有5項常見症狀,包含發燒、低血壓、心臟功能低落、喘到呼吸困難和腹瀉。邱淑援引美國CDC報告提醒,若持續發燒,且出現兩項以上症狀,如胃痛、紅眼睛、腹瀉、頭暈、皮膚起疹子、嘔吐等,就要懷疑得到MIS-A,一但出現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意識不清,或是皮膚、嘴唇及指甲蒼白泛藍等任何嚴重不適,都應立即就醫。・MIS-C:吳昌騰指出,患有MIS-C的兒科病人發病時間點多為感染後的2-6週,幾乎全部患者都會出現39-39.5度的高燒,並合併有多系統的炎症,常見的症狀包含腸胃道症狀(嘔吐、腹痛、腹瀉等)、皮膚粘膜症狀(皮疹、非化膿性結膜炎、手足肢端腫脹)、心血管系統(心肌功能異常、冠狀動脈異常),還有可能出現神經學症狀、凝血功能異常、呼吸症狀等。另外,有超過3分之1的病童會併發休克,通常呈現暖性休克,病人這時都需要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不過MIS-C跟另一種兒童心臟疾病「川崎氏症」的症狀雷同,經常造成家長混淆,因此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謝凱生提醒,家長可依據兩點不同判斷是否為MIS-C,川崎氏症好發在5歲以下兒童,MIS-C則是6-12歲,且引發MIS-C最主要的前提是孩子曾經感染過新冠肺炎。Q4: MIS-A/MIS-C的死亡率?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說明,不同於一般染疫後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心臟是MIS-A較常攻擊的地方,且MIS-A對成人的致死率高達3%至7%,有5成的人會住進加護病房,危險性比Omicron高出許多。吳昌騰澤則針對MIS-C表示,這種症候群在每 10萬名名確診兒童中,發病率在 Alpha流行期間為 54.5,在 Delta流行期間為 49.2,在 Omicron流行期間為 3.8,死亡率僅為1-2%。黃瑽寧也補充說,根據研究,亞洲人、東方人發生 MIS-C 的比例大幅低於黑人、拉丁裔族群,且 Omicron 誘發 MIS-C 的比例也比Delta 少了75%。不過最關鍵的還是疫苗接種,他根據國外研究指出,兒童只要打一劑疫苗,就可以降低97%的MIS-C發生率,預防效果非常顯著。Q5:台灣出現MIS-A/MIS-C的確診個案了嗎?羅一鈞指出,目前本土病例中還沒有確診為MIS-A的臨床診斷通報,不過日前有2名40多歲男性,本身無慢性病卻在染疫解除隔離後死亡,令外界擔憂可能是MIS-A個案。羅一鈞對此回應,雖然個案年齡在40歲以上,但發病到死亡間隔不到2週,不符合MIS-A通常為3週以後發病的症狀,因此為MIS-A機率不高。而在兒少重症的MIS-C方面則陸續新增個案,截至11日為止累計8例,昨(15)又傳出一名13歲男童確診MIS-C,為全台首例「青少年」MIS-C個案,該名少年沒有慢性病史,且曾接種過兩劑BNT疫苗,目前在一般病房治療當中。
-
2022-06-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染疫第2天 陳宗彥:症狀跟大多確診者相似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確診新冠肺炎,目前人在居家隔離,每日的疫情記者會由副指揮官陳宗彥主持。今日記者會上有媒體詢問陳時中目前身體情況,陳宗彥表示,指揮官已依照醫囑服藥,症狀跟大部分確診者差不多,感謝大家關心。陳時中因確診關係,無法主持每日疫情記者會,不過68歲的他,被列為高風險族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也表示,因為陳時中有吸菸史,雖然有戒菸,但時間太短,風險因子不會下降太多,要密切關注身體是否有出現重症前驅症狀,特別是在確診的第五天。指揮中心疫情記者會今日由陳宗彥主持,他表示,社會大眾都關心指揮官健康狀況,陳時中部長已透過視訊診療目前依照醫囑服藥,身體有些症狀但狀況但都還很好,謝謝大家關心。有媒體追問,陳時中的確診症狀各是哪些?陳宗彥則重申,部長已經依照醫囑服藥,症狀跟大部分確診者差不多,再次謝謝大家的關心。至於陳時中確診前一日仍有在指揮中心開會,是否與會人員都有確診風險?陳宗彥表示,指揮中心當天有開會的同仁都會快篩,會自己注意身體狀況,若有必要就每天快篩。
-
2022-06-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變異株BA.5再起恐影響國門開放步調 一表看症狀、傳染力 曾染疫還會感染嗎?
六月十五日零時起,我國入境檢疫改為「三加四」,適用所有旅客,但歐美近期BA.4及BA.5變異株疫情再起,恐將影響國門開放步調;專家表示,歐美地區BA.4、BA.5疫情雖緩慢上升,但之前一波BA.1、BA.2變異株的疫情對其有交叉保護力,威脅應該不大,但建議新制上路後應觀察至少一個月,再決定是否逐步鬆綁至「○加七」。至於外界質疑入境檢疫,將改為「三加四」是為衛福部長陳時中參選解套。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表示,國外已與病毒共存,國內疫情正走向將回復正常生活的關鍵時刻,「我們不是為選舉考慮,是用疫情為同胞做事」。Omicron的亞種BA.4、BA.5亞型再起,是否因入境鬆綁而影響國內疫情。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BA.4和BA.5出現已超過兩個月以上,但並未席捲世界,且南非的BA.4、BA.5疫情已經結束,年初世界流行的BA.1和現在台灣流行的BA.2仍是最需要擔心的亞種變異株。洪子仁說,目前國內疫情高於世界,國門開放應不會造太大衝擊;檢疫措施從原本「七加七」改為「三加四」,而非直接跳到「○加七」,就是謹慎作法。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雖然認為BA.4、BA.5的傳播力高於BA.1和BA.2,但歐美疫情上升速度緩慢,研判感染BA.1、BA.2之後,對BA.4和BA.5應具有交叉保護作用;另實驗室的血清數據也看到類似結果,朝邊境逐步開放的方向應沒有問題。邱政洵建議,「三加四」措施實施後觀察一個月以上是必要的,藉此觀察變異株在其他國家後續發展情形。再者,也應考量國內醫療量能,並調降新冠肺炎為第四類傳染病。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國門開放,勢在必行,否則經濟難以負荷。但應在重症、死亡人數確實下降且藥物及醫療量能充足,才有本錢將國門再往下開放。
-
2022-06-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確診有重症危險? 黃立民:第5天是關鍵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透過指揮中心宣布確診新冠肺炎,目前正在居家隔離中。不過,陳時中今年已年屆68歲,年齡上屬於高風險族群,染疫後的健康狀況備受關注。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就表示,陳時中最主要會列入高風險族群在於「抽菸」因素,即使最近有戒菸行為,但時間仍短,隔離期間仍要注意身體,尤其是在確診第5天,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驅症狀。陳時中年齡已屆68歲,先前又曾在立法院備詢時,自曝過去曾裝心臟支架,屬於可用使用抗病毒藥物Paxlovid高風險族群。不過,3月時他也宣布加入戒菸的行列中,菸齡50多年的陳時中雖說最終戒菸失敗,但他仍「自認成功」。黃立民表示,部長會是高風險的因素,主要還是「抽菸」,即使有戒菸但時間不長,肺部的功能還沒恢復,仍有相當的重症風險,最少要戒菸1、2年,才比較能夠降低風險。黃立民也指出,除了抽菸,部長的年齡以及心血管疾病也都是可能引發重症的風險,要立即服用Paxlovid口服藥外,還要注意身體的狀況,觀察有沒有重症前驅症狀。「確診第五天開始要小心。」黃立民說,高風險族群染疫後要隨時觀察病情變化,像是會不會容易喘、精神狀態不佳、血氧濃度下降、痰增多等等,若有出現相關症狀,就表示病患的急性期相對嚴重;若是發燒的話,也要看有沒有燒超過3天,一但超過就要立即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
-
2022-06-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已驗不到病毒,為何還出現相關症狀?醫曝哪些人更易發生新冠後遺症
國內近期歷經Omicron病毒肆虐,當「確診」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許多人也從染疫、隔離後慢慢回到職場,回歸正常生活。但國外研究發現不少患者會留下「長新冠」(Long COVID)症狀群,包括揮之不去的疲倦、喘、咳嗽、腦霧等,這可能也是國內患者即將面臨的問題,不少醫院開設染疫康復後整合門診,供患者追蹤諮詢。依照世衛組織預估,近兩成確診者會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症狀群,在發病後三個月內仍有疲勞、咳嗽等不適症狀。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預測,台灣將在七、八月湧現一波「長新冠病患」高峰期,屆時將有數十萬人需要持續接受治療。Q:何謂「長新冠」?染疫多久後會發生?● 常發生在發病後三個月內,症狀持續二個月以上。世衛組織官方公布資料顯示,「長新冠症狀群」通常發生在發病後三個月內,症狀持續二個月以上,且無法用其他診斷來解釋病因,常見症狀為疲倦、呼吸困難、咳嗽不止、胸痛、嗅味覺喪失、發燒、記憶力與注意力降低等等,且持續時間從數周到數月都有可能,所幸隨著時間,大多數患者症狀逐漸獲得緩解。黃立民指出,長新冠症狀群好發於「急性期嚴重者」,確診之初症狀愈嚴重,之後風險就愈高;如果急性期症狀不嚴重,但兩、三個月後還是可能出現長新冠症狀群。Q:病毒已經驗不到了,為何還出現相關症狀?● 病毒雖排出體外,但已傷害器官組織。許多專家認為,新冠將流感化,症狀輕微,跟感冒差不多,但也沒見流感後出現「長流感症狀群」。黃立民解釋,導致長新冠症狀群原因,可能在於確診者在染疫急性期,身體遭到病毒攻擊,傷害到器官組織,並且留下傷痕,幾個月後症狀逐漸浮現。黃立民說,染疫者康復後病毒排出體外,但當時病毒造成的傷害,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才慢慢表現出來,這就是一種致病的機轉。Q:台灣目前有關於長新冠的追蹤研究嗎?● 整合門診追蹤康復者,多出現疲倦、注意力難集中。歐美國家疫情走在台灣之前,累積眾多長新冠症狀群個案,臨床顯示,除了最常見的容易疲勞、咳嗽不止,其他不適症狀超過兩百種。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佳鑫表示,三總整合門診追蹤129名新冠康復者,進一步分析Omicron確診者後遺症,主要為疲倦、注意力無法集中、情緒低落、睡眠障礙。例如,一名36歲女性工程師近期確診,雖為輕症,但後續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明顯退步,主管、同事才剛跟她討論過某件事,但她轉身忘記,工作表現大不如前。另一名39歲現役男性軍人,原本體能一級棒,3000公尺、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等體能測驗,輕鬆過關,染疫之後,病情屬於中症,即便康復出院,體力大不如前,一跑就喘,無法通過體能測驗,造成工作、生活上極大困擾。Q:發現自己有長新冠症狀並影響生活,該怎麼辦?● 確診後一個月仍不適,應求助新冠整合門診。劉佳鑫提醒,若確診後一個月身體持續不適,就應提高警覺,可能是長新冠症狀群,如果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工作,應積極至新冠整合門診尋求協助。台灣如何因應「長新冠」病患高峰期?黃立民建議,衛福部應該投注大量的醫療資源,長期追蹤相關患者,尤其在「神經、精神狀態的異常」,因容易被忽略的部分,病患也無法自述病徵,必須透過醫師仔細問診及詳盡理學檢查,才有辦法對症下藥。
-
2022-06-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入境檢疫期放寬改為三加四 專家認為開放「對國內疫情影響不大」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才剛說不考慮開放國人觀光旅遊,昨則宣布十五日零時起入境檢疫期放寬改為「三加四」,但歐美BA.4、BA.5疫情升溫,陳時中也直言開放後多少會擴大疫情。專家指出,國內疫情比他國嚴重,放鬆管制「對國內影響不大」開放是必須要走的路,只是專家質疑,現在開放仍有「政治開放」的意味。入境檢疫期放寬為「三加四」,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前疾管局長蘇益仁以及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皆表示,對國內疫情影響不大。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世界的趨勢就是「開放邊境」,台灣勢必也要走向開放,但開放速度如此快,除預估六月底疫情會逐漸趨緩,另一部分仍是政治開放,主要是為了讓陳時中能在七月時順利參選台北市長。陳時中日前被問到指揮中心是否會在六月底解散及七月參選議題時表示,「六月底就知道了」,以及今天周日不舉行防疫記者會,王任賢說,這些都是要讓外界認為疫情已開始趨緩,且往後開放防疫管制速度會愈來愈快,陳時中若順利參選台北市長,也顯示國內防疫成功。蘇益仁表示,入境檢疫現在應直接開放「○加七」,國內疫情遠比國外嚴峻,「三加四」措施相對已失去意義,全面開放的同時則需監控國際BA.4、BA.5疫情。洪子仁說,「三加四」其實是為開放國人觀光旅遊鋪路,原因是目前本土疫情仍處在高原期,先觀察對國內醫療量能衝擊,再進一步鬆綁成「○加七」也不遲。蔡英文總統前天表示,基隆是疫後生活的新起點,因中南部疫情仍在高原期,此番話引起民眾不滿。新北市長侯友宜說,北部仍然面對有很多的挑戰,疫情仍然艱鉅,他期待總統加把勁全力以赴。
-
2022-06-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MIS-C警訊 專家估1年恐650例
中重症及死亡案例持續維持高點,國內昨一口氣增加五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案例,至今已累計八例,其中年紀最小僅二歲,另有一名八歲童合併闌尾炎,被視為非典型MIS-C症狀。專家據美國發生率推估,台灣未來一年內恐會有六五○例MIS-C案例。指揮中心評估,台灣發生率應會低於美國,但家長及醫院都要警覺,避免延誤就醫。昨新增五例MIS-C案例,年齡介於二歲到十歲。年僅二歲的女童,上月十三日確診後,本月三日出現持續發燒、頭痛、耳痛、腹瀉、嘔吐、腹痛、大腿疼痛、結膜發紅、草莓舌、嘴唇乾裂發紅、喉嚨發紅等症狀,六日住院,目前持續住院中。八歲的男童則是四月廿日確診後續康復,五月十九日出現MIS-C症狀,五月廿二日住院,病發的症狀包含急性闌尾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MIS-C會引發腸胃道變化,闌尾炎可能就算是一種。昨一口氣暴增五例MIS-C案例,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也提出警訊,若以美國MIS-C通報案例推算,疫情至今通報八五二五例,其中六十九例死亡。台灣一年可能會有六五○例MIS-C案例。呂俊毅提出一項紐約研究,廿一歲以下兒童MIS-C發生率為百萬分之三一六,以黑人、西班牙人、亞洲人居多,以該發生率推算,台灣今年廿歲以下有五十二萬人確診,推估可能會有一六七例MIS-C案例,且國內疫情高峰未過,數字還可能再高。羅一鈞表示,上述紐約研究中,美國亞裔發生機率遠低於其他族裔,國內專家也有共識,國內發生率會低於美國發生率。MIS-C個案需觀察六周,以今年五月初資料統計,廿歲以下有十萬人確診推算,目前通報八例MIS-C個案,發生率為百萬分之八十,雖然此數據可能低估,但也不會高過美國百萬分之三一六。呂俊毅提醒,MIS-C表現類似川崎症,MIS-C較容易好發兒童確診後二至六周,以六至十二歲,尤以男童居多,包括發燒一至三天以上,出現至少兩個器官系統異常,包括出疹、低血壓或休克、心肌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異常、急性腸胃道症狀等,必須提高警覺。
-
2022-06-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邊境放鬆沒問題!專家曝下個危機 3個月後疫情捲土重來
指揮中心宣布6月15日零時起放寬邊境管制,入境者檢疫改為「3+4」,但美、英等國BA.4、BA.5病毒株疫情升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開放後多少帶來染疫或擴大疫情。國內專家表示,現在國內疫情比其他國家嚴重,放鬆管制對國內疫情「影響不大」,但要持續監控BA.4、BA.5疫情,若疫情持續上升,不排除3個月後,再次出現一波每日確診病例高達8萬至9萬人的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因國際及國內疫情變化,國際機場防疫自主防護能力提升,六月一日起取消邊境落地採檢,改採深喉唾液篩檢,依六月一日至五日統計,邊境唾液採檢陽性率為百分之一點三九。陳時中也說,邊境染疫很低。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說,放寬邊境管制為「3+4」後,有一部分感染者可能在第五至第七天發病,此時也已進入社區,但國內現在每天確診人數高達6萬至7萬人,遠比入境確診者多出很多,這些確診者確實對國內疫情影響有限。但BA.4、BA.5病毒株疫情會是一大變數。黃立民說,歐美BA.4、BA.5病例數會愈來愈多,即使邊境採用原有「7+7」防疫規範,最多也僅能讓病毒晚1個月入侵,最後也是無法阻止,隨著國人施打疫苗及自然感染的保護力逐漸降低,不排除3個月後,BA.4、BA.5侵襲國內時,疫情將會捲土重來,每日確診病例也約會落在如這次高峰期8萬至9萬人。黃立民說,若要預防再一波大流行,中央應超前部署,想辦法盡速採購雙價疫苗,疫苗抵台後要以最快速度大量施打,才可能加以防範,民眾也應要提高警覺。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指揮中心開放邊境,應是著眼美國許多學校學生最近將要舉行畢業典禮,留學生也從6月15日至8月15日放暑假,此措施是方便留學生家長出國參加孩子的畢業典禮,以及留學生回國度假。前疾管局長蘇益仁也指出,疫情初期採取「清零」政策而須嚴守邊境,但現在台灣應是全世界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每天入境確診者僅約幾十個人,比國內確診人數少很多,「3+4」措施已無意義,應可以直接開放為「0+7」,不過仍要持續監控BA.4、BA.5病毒株,如果染疫速度快,但感染者症狀多為輕症,就不需要過度擔心。新光醫院副院長、陽明交通大學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說,「3+4」措施是採取穩健的做法,為開放國人出國觀光鋪路,原因是目前本土疫情仍處在高原期,不適合一次完全開放,建議可先觀察放寬對社區傳播風險及醫療量能有無影響,再進一步鬆綁成「0+7」也不遲。
-
2022-06-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MIS-C發生率10萬分之8 羅一鈞:未來數字會再上修
國內新冠疫情尚未趨緩,20歲以下染疫者已達52萬人,兒童染疫後除併發腦炎外,還有可能併發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指揮中心今上午舉行「兒童新冠病毒染疫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依美國研究推估,國內近期會再出現167例兒童MIS-C個案,1年累計個案數將高達650例,病例數並不算少。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呂醫師在會議中強調,這是以美國一項針對21歲以下染疫個案發生MIS-C機率為百萬分之316推估,這項研究中,美國亞裔發生率低於其他族裔,目前國內專家也有共識,國內發生率會低於美國發生率。羅一鈞說,MIS-C要觀察6周左右,以今年5月初資料統計,20歲以下染疫人數以10萬人推算,目前總計有8例MIS-C個案,發生率為10萬分之8,也就是百萬分之80,但這可能低估,主因是統計個案時,沒有每一病例都觀察滿6周,但採用這數字比對,國內沒有達到美國百萬分之316的發生率,羅一鈞指出,此數字可能涉及個案還沒有發生,或發生後還沒接獲通報等,因此數字可能還會上修,但從國外發生狀況來說,亞裔發生率應低於白人,且國內估計也還未達百萬分之316。另外,最重要的是,兒童發生MIS-C後,現在醫療院所都有警覺心,可以診斷出來,同時一年前已訂好指引建立治療SOP,同時透過研討會案例分享,全國醫療團隊互相交流分享,對後續診斷、治療有很大幫助。
-
2022-06-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估1年至少650例兒童MIS-C 疫情高峰後「可能再高」
台灣約有52萬名20歲以下民眾確診新冠病毒,除出現兒童腦炎還有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醫師以美國兒童確診發生MIS-C機率估算,台灣近期會出現167例兒童MIS-C個案,1年將累計650例MIS-C個案,數據並不算少。疾管署今上午舉行「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去年很多國家出現MIS-C,台灣疫情控制相對好,滿幸運比別人多1年時間,我們的優勢可以參考國外經驗。呂俊毅以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截至今年5月31日通報個案統計,從2020年5月中旬起至將,美國MIS-C通報個案隨著疫情起伏而規律增加,只要新冠疫情高峰後,沒多久MIS-C通報個案也隨之而來。美國CDC統計,2020年5月至今共8525例兒童MIS-C通報個案,其中69例死亡,呂俊毅表示,美國人口是台灣13倍,若台灣發生率與美國類似,粗略換算台灣1年將有650例兒童MIS-C個案,並不算少。另外一項美國紐約研究,21歲以下新冠確診個案發生MIS-C機率為100萬分之316,尤以黑人、西班牙人及亞洲人較多。台灣今年1月至今約有52萬名20歲以下兒童、青少年確診,預期近日將會看到167例MIS-C個案,但此推算並不準確,現在疫情高峰尚未結束,數據還有可能更高。根據美國CDC對於MIS-C定義,為年齡小於21歲,發燒24小時以上,抽血多項指數發炎,2個器官(心臟、腎臟、肺臟、造血系統、皮膚、神經學等)以上遭侵犯,嚴重程度需住院,過去4周曾確診新冠肺炎證據等。我國定義MIS-C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相似,包括年齡介於0至19歲,以6至12歲居多,有新冠病毒感染證據,發燒3天以上、發炎指數上升,且2項以上臨床特徵(出疹、低血壓或休克、心肌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異常、急性腸胃道症狀),需排除其他感染等。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表示,近期北部疫情趨緩,中南部仍是高原期,兒童重症腦炎減少,目前該注意兒童MIS-C,大多在確診新冠病毒後2至6周發生,包括發高燒、發炎指數升高,臨床表現類似川崎症,但川崎症以5歲以下幼兒居多,MIS-C則是6至12歲的大小孩較常見。林奏延表示,川崎症過去以日本、南韓、台灣較常發生,而MIS-C以白人居多,且MIS-C臨床表現常見休克,血壓低、臉色蒼白,其他症狀則類似川崎症,近日國內病例增加。前2天討論一名MIS-C個案,發燒5至7天、眼睛發紅、紅疹等,疑似腺病毒感染,仍要注意。指揮中心昨宣布,縮短5至11歲兒童新冠疫苗施打2劑間隔到4至8周,林奏延表示,縮短施打間隔有助於預防兒童MIS-C發生,呼籲家長盡快帶孩子施打第一劑及第二劑疫苗。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5月初確診兒童近日出關,門診時常看到解除隔離症狀,包括多系統問題,有8、9成以上以腸胃系統表現,包括肚子痛、腹瀉,家長憂心小孩不知是「長新冠」還是MIS-C,他表示,感染Omicron後,病毒仍會存留腸胃道1個多月時間。
-
2022-06-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2歲女童確診後20天出現MIS-C 耳朵、大腿疼痛住院治療中
國內出現多起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出現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個案。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今分享收治2例兒童MIS-C個案,其中一名2歲女童確診後隔20天,再度出現高燒,除了嘔吐、肚子痛以外,甚至還出現耳朵痛、大腿痛等症狀。疾管署今上午舉行「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小兒感染科醫師呂俊毅說,他先前收治一名2歲女童,5月12日確診,當時有發燒、咳嗽、腹瀉等,症狀緩解後,隔20天又再發燒到40度,且除了嘔吐、腹瀉、肚子痛以外,還出現耳朵痛,大腿痛。呂俊毅表示,該名2歲女童出現症狀,外觀表現疑似川崎症,包括發燒、結膜炎、草莓舌、頸部淋巴結腫大、皮疹等,後續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及單株抗體,目前還在醫院治療中。他說,起初活動力不錯,但MIS-C可能突然休克,相較川崎症較少發生休克,臨床上需要注意。另一名10歲男童,4月27日確診,當時僅發燒2天,後續沒有任何不舒服,過了1個月到5月28日又發燒到39.7度,出現肚子痛、腹瀉、嘔吐,眼睛結膜發炎、嘴唇紅且乾裂、脖子淋巴結腫大,沒多久血壓偏低、出現休克,緊急收住院,其臉部、手肘出現紅疹。呂俊毅表示,該名男童確診後引發MIS-C多重器官異常表現,心臟、肝臟、胰腺、凝血、結膜炎、皮疹、頸部淋巴結病以及休克,後續給予免疫球蛋白跟類固醇治療。MIS-C臨床治療需觀察一段時間,不要太快停藥。呂俊毅指出,MIS-C身體多重器官系統發炎症狀表現,較容易好發在兒童確診後2至4周(6周),以5至11歲且男童略多,表現類似川崎症但不完全相同,MIS-C以發燒1至3天以上,且合併至少2個器官系統異常,容易休克等症狀表現。呂俊毅表示,兒童確診後出現MIS-C,與新冠肺炎確診有關,但與新冠肺炎造成嚴重度無關,國外研究帶有某些基因者較容易出現MIS-C,表現以腸胃道症狀如腹痛、嘔吐、腹瀉等最常見,此外也可能有頭痛、脖子僵硬、幻覺、異常行為等,以及心搏過慢等表現。
-
2022-06-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家長注意!醫:兒童染疫後謹防MIS-C、橫紋肌溶解症
國內近期有數例兒童染疫後,引發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王志堯昨出席台中防疫記者會時提醒家長,兒童確診後4到6周有可能引發MIS-C;兒童感染確診後1周有可能併發「橫紋肌溶解症」;他也呼籲家長,務必讓孩童盡快施打疫苗,以減少併發症產生。王志堯表示,MIS-C是染疫後罕見的高度炎性反應及多器官系統損傷,國外統計致死率可達1至2%,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提升治癒率。MIS-C主要發生在兒童與青少年確診後6周內,以6至12歲最多。王志堯指出,孩童若有持續發燒且合併腹痛、腹瀉、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或頭暈等任一症狀,或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孩童有呼吸困難、胸部疼痛或壓迫感、異常行為或是意識混淆、嚴重腹痛、無法喚醒或保持清醒、或膚色、嘴唇、指甲呈現青白、發紫等現象等MIS-C症狀,家長務必要緊急送醫評估。王志堯說明,另一個併發症「橫紋肌溶解症」,新冠病毒會使肌肉發炎,造成四肢疼痛,感染確診後1周,患者常發生手腳疼痛,是病毒感染後的反應性發炎,可多補充水分及熱敷緩解症狀,但若孩童肌肉疼痛,尿液由類似綠茶色轉變為紅茶色、可樂色,代表肌球蛋白進入腎臟導致出血性發炎,家長務必特別留意,盡早就醫診治。
-
2022-06-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怒批「死亡翻倍說」 專家:指揮中心應公布全死因
國內疫情處於高原期,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引用國際數據,指出台灣染疫死亡數十三天內翻倍,位居全球第二快,籲指揮中心應分析死亡數攀升原因。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罕見動怒,批評死亡翻倍天數應是自己跟自己比,分子亂、分母也亂「根本亂比一通」。對此,詹長權至截稿為止,都未出面對此回應。陳時中昨針對死亡翻倍數僅十三天,台灣位居全球第二快,花費近七分鐘解釋,他指出,稍微有學過算術都了解,過去國內染疫死亡數少,近期死亡數較多,導致死亡翻倍的速度就會快,如果以前死亡數多,後續翻倍的時間就會拉長。數字只能表示現階段台灣疫情比前段時間嚴重,「不是比較各國誰的疫情嚴重,是自己跟自己比。」陳時中表示,若拿先前防疫有成的國家相比,比如紐西蘭、香港。紐西蘭在疫情處於高峰期時,若從四月四日回推翻倍時間為三月廿五日,翻倍天數為十天;香港疫情高峰期則是從三月十四日,若回推是在三月三日,翻倍的天數為十一天,他強調「台灣十三天並沒有比較快」。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說,觀察整體疫情狀況,應以總染疫人數及總死亡人數來看,不太會比較死亡數上升速度,指揮中心應公布全死因,觀察是否有超額死亡,才是疫情控制好壞的關鍵數字。李建璋表示,我國給藥率達到五%,全球排名前位,但國內確診死亡中,有四成六是確診三天內死亡,代表病患確診後期才診斷、給藥,即便給藥率高,但後期給藥效果不佳,我國訂購一百萬份抗病毒口服藥,至今只用十多萬份,尚餘九十萬份未使用,應適度再放寬給藥條件。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說,目前致死率約為萬分之十左右,仍在預期內,無需執著死亡翻倍數,一周後國內死亡人數應會逐步降低,現階段重點觀察是致死率能否維持在萬分之十。再者應分析,發病到死亡在一周內的個案,是否有診斷速度太慢或照顧不佳等問題。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每百萬死亡人數為一四三人,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疫情延燒至南部,整體疫情又處高原期,相信疫情時間會拉長,預估每百萬人死亡可能會增至四五○人,若每百萬人死亡人數超過四五○人,就是不滿意的數字,除長者外,也應關心青少年及兒童染疫情形。
-
2022-06-11 醫療.感染科
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冬天前都該打
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壞細菌就會伺機而動,新冠肺炎確診者可能同時感染肺炎鏈球菌、克雷伯氏肺炎菌等病菌。李慶雲文教基金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在後疫情時代,民眾除了預防新冠肺炎,更要當心肺炎鏈球菌的威脅,建議冬天前應施打所有呼吸道相關的疫苗,才能獲得完整保護。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日前針對1089位50歲以上成人進行「2022疫苗認知問卷調查」,發現已接種新冠疫苗的受訪者中,66%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52%未接種流感疫苗,許多人認為已接種新冠疫苗後,便無需再接種其他疫苗。黃立民表示,人體對所有冠狀病毒免疫力都很短暫、最多二年,對新冠肺炎的免疫力更少,約六個月,且新的變異株不斷出現,建議民眾在冬天前,除了接種新冠疫苗,還要施打完所有呼吸道的疫苗,包括流感、肺炎鏈球菌及百日咳疫苗,才能有完整防護。一項針對新冠肺炎合併細菌感染患者的研究分析發現,近六成感染源來自於肺炎鏈球菌。黃立民說,若民眾未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建議先接種一劑13價結合型疫苗,可獲得75%保護力,隔年再接種一劑23價多醣體疫苗,保護力可以維持約五年,降低三成發病、住院率。台灣鼻科醫學會理事長葉德輝指出,鼻腔是上呼吸道的重要器官,是防疫最前線,一旦人體感染疾病、免疫力下降時,便可能經由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引起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多種侵襲性疾病。因此,預防肺炎首要鞏固鼻腔健康,搭配疫苗接種,降低病毒與細菌對人體的侵襲。
-
2022-06-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染疫死亡翻倍為全球第二快? 陳時中:黑數亂比一通
國內新冠疫情處在高原期,今年5月染疫死亡人數1.7萬人,對比去年同期暴增許多,同時染疫死亡翻倍速度快,為全球排名第二致死率高。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指出,新冠疫情死亡率中當作分母的確認人數有黑數,死亡人數的分子也有黑數,應從加護病房照護品質、醫護比、給藥速度等方面改善。指揮官陳時中說,國內醫療品質一直是國人驕傲的一環,也獲得世界認證,賴以全體醫護人員維持,這是無庸置疑。陳時中說,黑數、黑數,大家講黑數滿天飛,包括分母、分子都是黑數,其實各國都一樣,大家都會評量這裡面,沒有被評量出來的趨勢比例,相關統計專家都會考慮進去,至於數字不清楚,可能是檢測量能或通報量能及規定等,都可能會出現黑數,但這應是為統計值的誤差。陳時中說,對於染疫死亡翻倍速度為世界第二快,這是有代表性的統計解釋,第一個時間點是用6月8日,死亡數於13天翻倍,學過算數都了解,這是因為台灣染疫成長最高,以前數目小,要乘以二,速度就是快,若以前案例多,翻倍時間就長,用一個時間點回推一半,比較誰快誰慢,只是表示現在這段時間,比過去時間快,不是跟全球比,是自己跟自己比,台灣疫情現在相對是高峰與以前沒辦法相比。陳時中說,整體上升速度須觀察,高峰往下降至一半要多久時間,這就有相對基礎,這段時間從5月26日至6月8日是13天,死亡數依紐西蘭統計,3月25日至4月4日剛好高峰下降至減半為10天,台灣沒有快很多,曲線差不多,香港3月3日至14日也是差一倍,這也是差不多的,這都是前一段時間防疫相對好,若防疫不好,時間就會拉長。陳時中說,台灣以前每百萬死亡為35到36人,現在是143人,紐西蘭3月25日前,每百萬人死亡人數約10至11人,因母數很小,翻倍很快,香港也是每百萬死亡人數28人,現在翻倍也快,三個國家來講,台灣13天、紐西蘭10天、香港11天翻倍,因母數小相對就是快。陳時中說,現在哪些國家染疫死亡人數翻倍慢,如歐美國家都會慢,因去年、前年累積一定的死亡人數,如果要更了解,去年應不列入計算,前段時間確診率等也都是兩回事,把兩個變異株一起統計就會失真,要從今年1月開始,從Omicron疫情來看更清楚一點。陳時中說,現在再講13天死亡人數翻倍,下標為死亡率上升最快,全球第二名,這說明統計上需要檢討,如果把分母、分子黑數亂比一通,得到一個奇奇怪怪的結論,影響民心、影響判斷,也不是好事情。
-
2022-06-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159死再攀新高 死亡高峰下不來
昨天新增八萬○一九五例本土個案、三四四中重症個案,死亡案例新增一五九例,再創新高。在確診人數分布上,台中市一萬一五八七例,首度躍升全國之冠,其次為新北市一萬一四四三例、高雄市一萬一○四八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因台中確診率目前不到一成,每天確診個案數應該還會再往上,但整體疫情應該會在下周下降。北部年長族群 感染曲線降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基隆、台北、新北、桃園四縣市年長族群感染曲線已呈現下降趨勢,新竹、苗栗、台中、彰化等十四縣市也即將開始下降,台灣已從高峰期逐漸往下降,估計六月中下旬整體疫情將得到控制,中重症及死亡比率也會明顯下降,當單日確診數降至三萬時,可開始將新冠肺炎轉為流感化監測,並為解封做準備。連日來每天死亡人數都破百,且一再創新高,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研判,死亡人數維持在高峰應會再延續一陣子。台北市長柯文哲昨說,中央公布死亡案例大概有百分之四十七是三天內死亡,與國外文獻發病到死亡十八天不太一樣,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觀察,釐清原因。增一四六例重症 包括三童昨新增一五九例死亡,創單日新高,當中最年輕為廿多歲男性,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該個案因癌症轉移,住院治療,六月三日PCR採檢為陽性確診,後續出現肺炎、敗血症、呼吸衰竭,不幸於六月五日死亡。昨天中重症通報三四四例,當中一九八例中症、一四六例重症,再增三例兒童重症,分別為四歲女童,以及十歲和十二歲男童,其中十歲男童為國內首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個案。目前累計四十二例兒童重症個案,其中十七人死亡。開放邊境 觀光局擬定指引交通部長王國材接受網路節目專訪表示,不久之後可望開放國境,觀光局已經擬定出入境旅客指引,例如,出發兩天前要有PCR陰性證明,須打滿三劑,且團進團出,疫後初期可能要求旅客需持觀光簽證入境。對於國門邊境開放,陳時中說,基本上打過疫苗或相關條件下,可不用檢疫,會先從商務開放,投資客可先入境,再考慮其他旅客。至於觀光部分「恐怕還沒成熟」,就是目前還不會有「○加七」檢疫措施,以逐步縮短檢疫天數來說,目前規畫「三加四」可能性最高。在機組人員檢疫部分,打滿三劑疫苗的長程機組人員擬放寬至「○加七」,意即入境篩檢後免隔離,但須七天自主健康管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專家會議已經討論並通過,但何時拍板還在簽核中。
-
2022-06-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致死率達到「萬分之10防線」 專家:預計6月後才會下降
昨死亡個案數一五九,再創新高,粗估國內致死率達萬分之十,已達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所設定的萬分之十防線。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我國新冠疫情致死率應差不多就是萬分之十,不過,死亡人數維持在高峰的時間,應會再延續一陣子。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最近死亡人數較多,原因在於死亡本來就是落後指標,將持續觀察變化。指揮中心昨也公布,今年二五一萬二九六八名確診病例,共三一二三例通報死亡(全死因);但這三千多例死亡通報卻只有二五二○例被列入公布的死亡數,其中六○三例沒有列入。未被列入的原因,包括死亡診斷書把新冠確診歸類為其他死因的最多,有二七一例;死亡診斷書沒出現新冠肺炎的有二二七例、資料可疑或還需再蒐集有五十例,意外或自殺有卅九例,另外還有確診時間與死亡隔較長時間的十六例。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指出,六月五日以前大部分感染者為青中壯年,年輕族群染疫人數眾多,例如,廿五到廿九歲染疫率達百分之十五,其次為卅到卅四歲、一到四歲、五到九歲,均為百分之十四,至於五十到五十九歲只有百分之八,六十到六十九歲只有百分之七,七十歲以上只有百分之六,明顯偏低。陳秀熙表示,年輕人染疫率較高,成為整個社會的保護傘,也能保護到年長者及小朋友。目前年長者感染率大約是百分之六到七,確診人數可能還會往上,必須審慎觀察致死率的變化,預期要過六月後,中重症和死亡才會下降。黃立民指出,我國確診人數才逐漸往下降,而死亡會比確診延遲一些,因此,死亡人數維持在高峰應會再延續一陣子,估計再持續到下周,但整體致死比率不太會變動,應差不多就是萬分之十,甚至可能低一些。若以高峰後累積死亡率來看,陳秀熙指出,截至六月五日台灣約十萬分之十,低於全球平均十萬分之廿,目前只有紐西蘭、日本、澳洲、新加坡比台灣還低。至於致死率計算模式,陳秀熙強調,流行高峰過後的致死率計算方式常有謬誤,因為作為分母的確診個案通報數可能下降,以致致死率變高,這在英國、加拿大、丹麥等國都看到類似現象,英國今年四月甚至出現千分之十五的高致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