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免疫力
共找到
2297
筆 文章
-
-
2022-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感染Omicron如何判別是重症?確診者三餐怎麼吃才好得快?新冠確診常見問題一次看
收到密切接觸通知,整天緊張兮兮;篩檢結果出現兩條線,嚇到不知所措。偏偏諮詢電話都打不通……不管此刻你是不是確診者,在大疫蔓延之下,從生理到心理都要做好各種準備,迎戰隨時可能發生的不確定性。Q:哪些症狀是病情可能惡化的徵兆?● 出現四項警示徵兆、孩童發燒超過48小時或超過39度,建議盡速送醫。國內預估五月下旬將達疫情高峰,這波疫情流行以Omicron變異株為主,雖症狀較輕微,但也有重症風險,醫師建議,民眾若成為確診者,要注意四個常見症狀及四項警示徵兆變化。指揮中心日前公布確診Omicron四大症狀包括: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咳嗽、發燒。另外警示徵兆包括: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抽搐、皮膚/嘴唇/指甲床發青等。若症狀進展到警示徵兆,盡快聯繫1922、衛生局、撥打119或自行送醫。三軍總醫院汀州院區副主任謝嘉娟表示,若確診者症狀嚴重,例如咳到很喘、呼吸短促、次數過快等,擔心會出現肺炎;若意識不清、癲癇發作,或是心跳過速,胸悶、胸痛且血氧較低,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建議盡快送醫治療。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指出,孩童確診若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出現呼吸喘、急促,或胸悶、胸痛,持續性嘔吐或頭痛、腹痛,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建議應掛急診。Q:使用血氧機偵測,應注意哪些狀況?● 使用前注意四肢末梢循環,若手腳冰冷將難以偵測。民眾家中可預備血氧機掌握血氧濃度,謝嘉娟提醒,使用血氧機前需注意確診者四肢末梢循環,若手腳冰冷會導致血氧機難以偵測。另外,女性指甲油也須卸除,否則將影響偵測。若血氧濃度低於94%,而皮膚、嘴唇顏色異常或指甲發青,都可能是缺氧狀況。Q:若不符抗病毒藥物使用資格,可自備哪些藥物?● 退燒止痛藥、抗組織胺、止咳藥、喉片、口腔止痛噴劑、化痰藥。居家照護民眾若不符合抗病毒藥物使用資格,謝嘉娟建議,可自備退燒止痛藥、抗組織胺及止咳藥。若擔心喉嚨劇痛難耐,可準備喉片或喉糖、口腔止痛噴劑等,在進食前15分鐘先使用喉嚨噴劑,緩解疼痛後較容易進食。若民眾本身有慢性疾病,藥品也要事先準備充足,避免用罄。部分民眾有氣喘,若合併確診新冠肺炎,較容易呼吸喘、生膿痰。謝嘉娟建議,可準備止咳化痰藥、支氣管擴張劑、氣喘緊急使用的吸劑等。近日NAC化痰藥受到民眾關注,她指出,部分確診者會有濃痰,需要使用化痰藥,但只要能夠化痰的藥都可以,並非一定要選NAC。Q:確診者的三餐飲食建議?怎麼吃、好得快?● 多補充維生素C食物抗發炎,提升免疫力;喉嚨痛喝冷開水,別喝冰水或含糖飲料。陳宥達建議,確診者可多補充維生素C,可抗氧化、抗發炎,提升免疫力,預防上呼吸道疾病,像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謝嘉娟指出,民眾也可吃蘋果、水梨等補充維生素C,不建議吃瓜類,避免咳嗽加劇。另外,可吃軟質食物較好下嚥,像是蒸蛋、白煮蛋、豆腐、橄欖油或苦茶油等。謝嘉娟建議,確診者可時常喝水,保持口腔黏膜濕潤度,喉嚨痛建議可喝冷開水,不要喝冰水或含糖飲料。免疫力低下時,應避免生菜、生魚片等生食,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炸、烤、煎等料理方式,建議改水煮、清蒸。另外,也建議確診者多運動,增加血液循環,包括有氧運動、居家運動、打太極或甩手功等,避免熬夜、久坐。Q:如何避免傳染給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家人?● 10天解隔離傳染力雖低,但同住家人仍有20%到60%的染疫風險。雖然Omicron最新文獻資料顯示,10天解隔離傳染力趨近於零,但與確診者同住的家人,仍有20%到60%的染疫風險。陳宥達表示,確診者居家照護期間,仍要做好一人一室、保持室內1.5公尺社交安全距離、不可共食、戴口罩等,也要注意環境清消,用當天泡製的漂白水,在使用浴室前後消毒,垃圾建議以雙層袋包裝,靜置三天後處理。日前居家隔離「0+7」新制上路,確診者同住家人施打3劑可免隔離。陳宥達提醒,因家中仍有確診者,同住家人還是要做好防疫措施,也建議同住家人可以陪確診者視訊,提供一些娛樂,如雜誌、書、電腦、網路等。確診者只要掌握四大重點,包括:居家備藥不可少、防疫清消要做好、營養均衡別忘掉、心情放鬆更快好,就可盡快康復恢復正常生活。
-
2022-05-22 養生.聰明飲食
夏天「5種食物」易造成食物中毒,高蛋白質食物也在內!如何吃才能吃得安全、健康?
今年彰化一名男子,因為吃了生雞蛋,竟然引發敗血症、住進加護病房,引起大家討論,到底生雞蛋可以吃嗎?其實,不只生雞蛋,隨著夏日接近,日常中不少食物易因保存不善而孳生細菌,甚至造成食物中毒。營養師指出,日常生活中有「5種食物」最容易造成食物中毒,包括涼麵、高蛋白質食物、現切水果、生雞蛋、生魚片等,如何吃才能吃得安全、健康呢?1.涼麵:冷卻保存是關鍵高溫令人食欲大減,涼麵成為民眾飲食選擇,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許多店家汆燙涼麵後會用生水冰鎮冷卻,但製作過程以及保存方式相當關鍵,生熟食應分開擺放製作,以免交叉感染、驗出大腸桿菌超標,吃下肚可能就食物中毒。根據食藥署規定,冷卻麵條用的冷水或冰塊必須經過淨水器過濾,符合飲用水標準的水所製造;剛煮好的食材應該要用耐熱袋裝好封口,放到飲用水所製作的冰塊中冷卻,盡快降至室溫,再放到冰箱中冷藏或冷凍;各種食材要分別用不同的容器盛裝置放,且冷藏溫度應保持在7℃以下,冷凍溫度則須達-18℃以下。2.高蛋白質食物 夏天易變質張斯蘭提到,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豆製品、豆漿等,夏天時較容易腐壞,沒有小心保存食物易變質,建議先用手觸摸看是否有黏液、聞看看味道是否有變,買後盡快食用完畢或是以低溫冷藏。3.現切水果、冰品 注意製作過程夏季現切水果攤夯,張斯蘭說,若是便利商店的切好水果,製作過程有品質管制,製造過程汙染也會降低,「但一些水果攤,製作環境不乾淨,沒保存好水果本身就孳生細菌」。提醒大家在購買時要注意,水果色澤是否變黃以及店家衛生、水果新鮮度等;此外,市售冰品如剉冰、綿綿冰等,冰塊容易被大腸桿菌汙染,製作時要用煮沸的水。4.生雞蛋 沙門氏桿菌恐汙染食物許多料理為增添豐富度,會打上一顆生雞蛋,並認為吃生雞蛋更營養。但張斯蘭解釋,生雞蛋放進食物,若雞蛋沒有洗乾淨,蛋殼上殘留的沙門氏桿菌,在烹調時雙手沾染細菌進而汙染食物,輕微拉肚子、食物中毒,若免疫力很差的人,容易造成敗血症。她進一步說明,吃生蛋白會阻止身體生物素吸收,生物素被阻止吸收,可能造成皮膚發炎、頭髮變白、掉髮等問題,建議雞蛋煮熟再食用。5.生魚片 食材煮熟減中毒疑慮在夏天生食易發生食物中毒,「很多菌怕熱,30℃左右是細菌最喜歡滋長的溫度」,張斯蘭建議要把食材煮熟,可避免食物中毒疑慮,保存上亦提醒,食物若隔餐吃,但沒有再加熱或放冰箱冷藏,只有放桌上仍有腐敗風險,應該特別注意。
-
2022-05-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無敵星星」保護力引討論 羅一鈞曝細節:效果見仁見智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有專家說,目前死亡人數有遞延效應,現在的數字是反映約前一到二周的數字,往後死亡數字還會再上升。此外,最近「無敵星星」引起討論,有專家認為,打2劑疫苗後確診,保護力頂多維持3個月,不會比接種第3劑疫苗時間久,媒體問指揮中心如何評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Omicron死亡遞延,比起以前Alpha、Delta的相對時間短,因Omicron特性潛伏期短、發病快,痊癒時間快,平均死亡天數少,遞延的天數也少。陳時中說,近期看Omicron死亡率是萬分之7,平均為萬分之4,近期大約是萬分之3到7,希望是這到達頂點拉。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無敵星星」為打3劑疫苗與打2劑疫苗又確診的患者比較,但這是見仁見智,因每個人免疫力不同,有人感染過後產生保護力強,時間比較持久,有些人感染後症狀輕微,可能抗體濃度很低或驗不到,因此每個人效果不同,就打疫苗效果,打第3劑效果都不錯。羅一鈞說,專家討論,接種2劑後確診等於打3劑疫苗,於政策制定,像是到一些場所要打3劑,也有但書,如有打2劑確診康復,就有一樣資格條件,當出示2劑證明及解隔證明,可以比照打3劑疫苗証明,專業面來講,就是2劑疫苗加上確診,保護力效果跟打3劑一樣,學術上有打疫苗比確診好的相關研究,但有些研究又不是這樣,往後可以再來比較研究。
-
2022-05-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確診康復者=拿無敵星星?醫曝:效果短暫「不如先做這事」
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再燒,今年本土累積個案已經破百萬例,當中也有許多確診者陸續解隔離,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已經確診過康復並且解隔,三個月內再接觸個案不用被匡列,像是獲得「無敵星星」,但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專家黃立民認為染疫康復者三個月後還是要接種疫苗,因為自然給的免疫力不是非常確實,「就算有效,效果也很短暫」。羅一鈞表示,曾確診個案若康復且解隔離,三個月內若再接觸確診個案不用被匡列接觸者,但前提是沒有出現新冠症狀,但若是有出現相關症狀,經判斷非其他病因所致,還是建議進行快篩或PCR,如果檢驗為陰性,也無需匡列為接觸者。因三個月內有一定免疫力,也被形容是獲得「無敵星星」。不過黃立民認為,染疫康復後只能勉強等於「一劑疫苗」,尤其是保護力來看,疫苗保護力能維持6個月以上,不過染疫康復只有3-6個月。黃立民也說,康復後的民眾最好還是要接種疫苗追加劑,因為自然給的免疫力不是非常確實,透過疫苗接種與自然感染嘗試達成群體免疫「就算有效,效果也會很短暫」,加上如果未來又有新的變異株入侵,感染的抗體可能就起不了作用,有可能再次感染。羅一鈞昨天(20日)提到無敵星星也說,這不是鼓勵民眾主動染疫。指揮官陳時中說,這方面大家看法都是一致的,避免染疫是基本,但現在疫情跟以前情況完全不同,民眾還是要把疫苗打好、打滿,不是要大家故意去染疫,但即使染疫也不用太擔心。
-
2022-05-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可獲「綜合免疫力」? 專家:自然感染可能付生命代價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日前在民進黨中常會提出自然感染加打疫苗可獲得「綜合免疫力」,引起各界討論,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與預防醫學所兼任教授金傳春認為,不宜宣導自然感染,以免高風險族群染疫後併發重症,「政府應盡所有力量去防疫」。何美鄉表示,有一種免疫力叫「綜合免疫力」,以前是被感染後再打疫苗,免疫效果好、抗體高,也比較持久;現在先打疫苗、再受感染,也有同樣的效果。她昨於臉書表示,並未鼓勵大家感染,是要告訴民眾不要害怕,把疫苗打滿、打齊,讓自己更健康就不怕。但金傳春表示,主張自然感染不符合公衛精神,每個人體質不同,自然感染讓全體族群都受影響,例如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等,還有未打疫苗的高齡族群,他們染疫後極可能成為重症。更何況,「現在就已經是大多數人自然感染了,不需過度宣傳」,自然免疫力可能讓某些人付出生命為代價。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昨天強調,並非鼓勵主動染疫,民眾不應為自然免疫故意感染,尤其像他一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患,更不適合刻意染疫,以免增加中重症風險。對於「與病毒共存」,金傳春也不贊同,她認為,提出與病毒共存的決策之前,更應該對出現大量病患等情況進行規畫與準備,如今醫護人力吃緊,染疫者與家屬更痛苦不堪。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相信各界對防疫政策看法一致,避免染疫仍是基本要求,若擔心染疫就要把疫苗打好打滿,打滿三劑疫苗可降低八成以上重症死亡風險,染疫也不用太過擔心,但並非鼓勵自然染疫。羅一鈞則表示,周圍有一些在醫療場域工作或防疫人員確診,他鼓勵他們染疫有時難避免,如果打過疫苗,染疫後會獲得多一點保護力,「但不是說有無敵星星,就叫大家故意染疫。」只是即使打疫苗降低風險,礙於生活接觸還是可能染疫,但多數人是輕症,民眾不用擔憂、恐慌,適度休息,視訊用藥等,可控制病情。
-
2022-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羅一鈞自曝糖尿病史勸世 別為吃「無敵星星」故意染疫
新冠肺炎患者多數是輕症,許多民眾認為,接種疫苗後,可以主動染疫增加免疫力,等於吃下無敵星星,但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長羅一鈞提到無敵星星指出,這不是鼓勵民眾主動染疫。指揮官陳時中說,這方面大家看法都是一致的,避免染疫是基本,但現在疫情跟以前情況完全不同,民眾還是要把疫苗打好、打滿,不是要大家故意去染疫,但即使染疫也不用太擔心。羅一鈞說,確實周圍會有一些確診朋友,在醫療場域工作的朋友或防疫人員,他都這樣給予鼓勵,染疫有時難避免,如果打過疫苗的人染疫後會獲得多一點保護力,現在規定確診3個月內不會有重新匡列或確診的情形,但不是說有無敵星星,就叫大家故意染疫,特別是有慢性病的人。羅一鈞表示,像他有糖尿病,不適合刻意染疫,因還是有中重症風險,即使打疫苗會降低風險,但礙於生活接觸還是可能染疫,雖然如此,還是會知道輕症是大部分的情形,可以適度休息,透過視訊用藥等,以控制病情。
-
2022-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清冠一號非必備 7面向從日常生活增加抵抗力
這幾星期Covid-19疫情迅速擴散全台,「清冠一號」成了大家閒話家常的關鍵字,許多人誤以為吃了能夠預防染疫、提高免疫力,因此到處詢問哪邊可以購買、哪邊看診後醫師可以開立‧‧‧這邊來告訴大家真相是:清冠一號是中醫師處方藥,需由中醫師診斷臨床症狀後開立,做為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所使用;再者,清冠一號藥性偏寒涼,健康的人吃了有可能引起腸胃不適、上呼吸道不適等症狀,還有可能降低自身免疫力,因此也不是用來預防使用。接下來教大家七大方式來提升抵抗力,這些適合每一個人,不管是健康的你、輕微感冒的你、或是確診的你,一開始可以每天挑選至少三個類別去嘗試,慢慢地變成習慣後,可以再增加去實踐!那當然在疫情期間,仍要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不群聚,以達到免疫平衡的健康目標。一、保健食品:1.Vitamin C2.接骨木莓3.牛樟芝二、中藥茶飲:這邊提供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配方: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揑破)、甘草二錢可將藥材置於鍋中加入2000~3000 mL的水,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熬煮約15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當茶飲用*注意事項:肝炎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不宜使用三、飲食:1.盡可能每天均衡飲食,攝取此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2.選擇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品3.減少使用含糖分的調味料,如海鮮醬、蠔油、茄汁等4.減少食用油炸類、炭烤類餐食四、穴道按摩:按摩此三穴道可調理脾胃、補氣注陽、扶正祛邪,增加抵抗力1.足三里:膝蓋外側下方3吋位置2.關元穴:肚臍下方3吋位置3.湧泉穴:腳底板前1/3處五、生活習慣:1.每天至少補充2000c.c.水分2.保持充足睡眠(7-9小時)六、運動:可以循序漸進慢慢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達到一星期至少三次,可選擇有氧與肌力間隔,舉例來說星期一(有氧)、三(肌力)、五(有氧)運動。1.有氧運動:快走、慢跑、條繩2.肌力訓練:深蹲、棒式七、放鬆身心:1.泡澡、泡腳2.冥想
-
2022-05-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打了疫苗再感染就超級免疫?金傳春:政府應全力防疫
民進黨中常會於五月十八日邀請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就疫情報告, 她提出超級免疫力的說法,表示既然無法讓Omicron不感染,施打疫苗後加上感染的「綜合免疫力」,被稱為「超級免疫」,這就是最好的免疫。多位學者對此持保留意見,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與預防醫學所兼任教授金傳春認為,不宜宣導自然感染,以免誤導。何美鄉特別向金傳春解釋,她並不是鼓勵任何人都去感染,只是告訴大家染疫不要害怕。金傳春表示,她和何美鄉是多年好友,不確定媒體轉述何美鄉的意見有無錯誤,但她必須強調,主張自然感染不符合公衛精神,雖然目前指揮中心宣布輕症患者占百分之九十九點七,但這些是從OmicronBA.1流行開始累積的數據,而目前的主流病毒株是OmicronBA.2,指揮中心應提供更即時的數據,作為制定政策參考。金傳春表示,Omicron傳播力非常強,許多人即使打了三劑疫苗依然感染。她教過的一位學生在第一線負責防疫工作,最近染疫,她急著送隔離需要的物資給學生,這才發現卅多歲的學生已住院治療,X光竟證實肺部浸潤,需要使用瑞德西韋。金傳春指出,每個人體質不同,自然感染讓全體族群都受影響,例如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等高危險群,還有未打疫苗的高齡族群,他們染疫後極可能成為重症。若有人重視自然感染,這不符合公衛精神。更何況,今天本土病例已破九萬例,「現在就已經是大多數人自然感染了,不需過度宣傳」,自然免疫力可能讓某些人付出生命為代價,在公衛倫理上不宜強調。目前全球取得EUA的新冠疫苗都針對武漢病毒株,但Omicron在棘蛋白(spike protein)上有30多個胺基酸變異,所以目前疫苗防範Omicron感染的效果有限,更別說國內接種率也不如紐西蘭等國家。正因為疫苗無法完全避免染疫,因此疫苗加上自然感染也未必能成為我們期望中的「超級免疫」。自然感染的前提應是染疫後完全沒有後遺症,不會造成健康傷害,況且Omicron仍會在「與病毒共存」環境中繼續變異。另外,目前醫學文獻指出,即使是輕症,民眾染疫還是可能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常見症狀包含疲倦、胸悶、胸痛、注意力不集中及腦霧,其中腦霧最常被提出討論。何美鄉指出,腦霧較常出現在感染Alpha變異株,與Omicron較為無關;但金傳春認為,後遺症仍需要更多時間的觀察與科學證據。另外,已知Omicron很容易感染全身多種細胞,在我們對病毒有更多認識之前,不宜主張自然感染。對於「與病毒共存」,金傳春也不贊同,「做決策者應該親自明瞭照顧染疫患者的第一線現場的苦處」目前在前線防疫的醫護人員、醫檢師、藥師面臨突如其來的大量病患與工作量,苦不堪言。提出與病毒共存的決策之前,更應該對出現大量病患等情況進行完善規畫與準備妥當,目前指揮中心僅統計空床數的百分比,但未考慮醫護人力吃緊,尤其超時工作時還要面對大量患者與家屬的壓力及執行院內感染防治愈加困難,染疫者與家屬更痛苦不堪。金傳春認為,制定防疫政策不能坐在辦公室思考,「前線作戰和坐辦公室讀科學文獻,差別很大。」她也認為,目前指揮中心並未公布國內詳細的數據,例如部分重症患者雖然打滿三劑疫苗,何時打第一劑、二、三劑疫苗?打什麼廠牌?打了疫苗還染疫的風險因素是什麼?這些流行病學因素應該調查,再就數據提出建議與決策。 昨天民進黨中常會後,何美鄉受訪表示,蔡總統對她提到「綜合免疫力」,也就是所謂的混和免疫或雜交免疫,表示「這個他們能不能借用,因為這個概念很重要。」但金傳春認為,若政治大於專業,無形中將製造很多冤魂,防疫決策應基於專業共識,學者有不同想法很好,但必須更謹慎提出客觀的科學數據,提高信服力。Omicron傳播力強,「最大的問題是打了三劑疫苗還是中鏢」,金傳春認為,敵人頑強,要這場戰爭需要是臨床學、病毒學、免疫及流行學、公衛政策等學界跨領域合作,才有機會打贏,大家尤其要重視流行病學數據所顯現的警示。金傳春提出與自然感染相反的建議,認為在病例數激增的情況下,在部分地區應自主減少移動,例如病例數較多的地區、疫苗接種不足之處、人口密度高與交通流量高的場所,大家應減少移動避免感染,齊心協助盡量降低感染後造成醫療負擔。目前已有地方政府進行減少自主移動而避免傳播的宣傳,例如新北市目前即採取這樣的措施。另外,華人社會對疫苗的接受度不同於歐美,年長者接種意願不高,政府應深入了解,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提升老年族群的疫苗接種率。Novavax是次單位蛋白疫苗,安全性較高,建議政府應促成此疫苗與國產的兩支蛋白疫苗一起在台進行台第三期臨床試驗科學比對,了解在副作用、安全性、重症保護力、減少致死率、 突破性感染等數據。金傳春認為,政府應盡所有力量去防疫,如特定族群疫苗接種率差,應該透過到府接種等措施,盡量提高接種率;也應強化病毒基因監測(genomic surveillance),例如發現某些地區病例數增加或出現呼吸道症狀的人變多,就應有所警覺,採取措施,馬上檢視病毒何處變異而成為「優勢病毒株(dominant virus strain);絕不能坐視「自然感染」。金傳春指出,我們對於Omicron所知太少,至今連Omicron怎麼產生與起源仍不清楚,避免染疫仍是目前對個人與臺灣群體健康最安全的法寶。
-
2022-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者獲「無敵星星」 康復三個月內不會再被匡列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今年本土累計個案已超過90萬例,當中許多個案也陸續解隔。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已確診過朋友康復且解隔,三個月內若再接觸確診個案不用被匡列接觸者,但前提是沒有出現新冠症狀,若接觸且有症狀,保險起見經醫師研判,非其他疾病解釋就要快篩或採檢,檢驗陰性則不用被匡列。羅一鈞表示,曾確診個案距當次確診發病日,無症狀者則以確診採檢日計算後三個月內,再次接觸到診個案,如於暴露後無症狀或未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症狀,無須匡列為接觸者。曾確診個案,再次接觸到確診個案如暴露後出現相關症狀,且經研判非其他病因所致,則建議進行快篩或PCR採檢,如檢驗為陰性,則無須匡列為接觸者。羅一鈞表示,一線防疫醫護人員確診照顧確診者、因某關係職場或家人後來有人確診,三個月內不用被匡列,坊間形容是「獲得無敵星星」,三個月內有一定免疫力,希望確診者注意自己權益。另外,許多確診者抱怨遲遲未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隔離治療或居家隔離通知現在比較順暢,資訊問題都已解決。至於電話填寫不正確剩一成,比之前好多,但一成量仍很大,因此提醒民眾要填對手機,以減輕地方衛生局壓力。
-
2022-05-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打新冠疫苗安全嗎?選BNT還是莫德納?一表看疫苗副作用發生部位及比率
兒童接種新冠疫苗有哪些選擇?全球共有127個國家開放5歲以上兒童接種新冠疫苗。目前有中度至重度疾病的兒童列為優先接種對象,並非所有兒童皆可接種。台灣符合兒童接種的疫苗如表一:.BNT:接種年齡5~11歲,劑量10微克,建議間隔時間最少3周,需接種第二劑。(參考1、2).莫德納:接種年齡6~11歲,劑量50 微克,建議間隔時間12周,需接種第二劑。(參考2、3)BNT和莫德納這兩種屬於mRNA疫苗。在臨床試驗中兒童歲數、劑量都不同。兒童多數為無症狀、輕症,在這樣情況下為何要打疫苗?台灣疫情有學齡兒童感染,校園內成容易互相傳染場所,接種疫苗是有迫切性,台灣CDC鼓勵家長讓兒童接種疫苗,需家長簽接種須知及評估意願書。這讓許多家長擔憂接種疫苗安不安全。疫苗副作用以下整理試驗中疫苗安全性監視。(表二).兒童BNT接種BNT兒童試驗有2268位(參考1)。在局部性方面第一劑出現注射部位發紅、腫脹、腋下腫痛、疼痛等,第二劑皆偏高。在全身性方面第一劑出現發燒、疲倦、頭痛、畏寒、肌肉疼痛、關節疼痛、腹瀉、噁心等,第二劑也偏高。.兒童莫德納在接種莫德納試驗有380位兒童(參考4),發現莫德納與BNT發生事件類似。疫苗安全性需更多案例及時間監測。【延伸閱讀】>>兒童打BNT或莫德納哪個副作用比較高?Q&A一次看懂兒童新冠疫苗常見疑問要不要讓孩子接種是家長最苦惱問題,兒童接種半劑產生抗體反應和成人接種全劑效果相當。是否非接種不可,每位兒童健康狀況、免疫力皆不同。個人不反對,也不會強推。請已接種疫苗兒童應注意可能發生副作用。參考資料1. Evaluation of the BNT162b2 Covid-19 Vaccine in Children 5 to 11 Years of Age N Engl J Med. 2021 Nov 92. COVID‑19 Vaccination in Pregnancy, Paediatrics,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and Persons with History of Allergy or Prior SARS‑CoV‑2 Infection: Overview of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and Preand Post‑Marketing Evidence for Vaccine Efficacy and Safet. 21 October 2021 / Published online: 5 November 20213. COVID-19 Vaccine Safety in Children Aged 5–11 Years — United States, November 3–December 19, 2021.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December 19, 2024. AusPAR - Spikevax - elasomeran - Moderna Australia Pty Ltd - PM-2021-05269-1-25.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本文節錄自《藥師週刊》2262期、彰化基督教醫院藥物諮詢藥師江錦明授權刊載。>>原文連結)
-
2022-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何美鄉:打疫苗加受感染的綜合免疫 是最好免疫
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今天說,施打疫苗後再受到感染的「綜合免疫力」是最好的免疫,沒有鼓勵大家感染,但把疫苗打滿、讓自己更健康就可以不怕;她認為,病毒7月左右會開始下滑。民進黨中常會今天邀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專案報告「洞悉COVID-19疫情的樣貌與國際防疫策略之借鏡」。何美鄉會後受訪時表示,會中她提到有一種免疫力叫「綜合免疫力」,以前是被感染後再施打疫苗,免疫效果特別好、抗體特別高,且抗體很廣效,也比較持久;現在則是先打了疫苗、再受到感染,也有同樣效果。何美鄉說,這時候因為Omicron擋不住,剛打完第2、第3劑後疫苗效果最高只有70%,每個月就會再降一點,全民打完1000多萬劑第3劑時,平均下來約只有30%、40%的保護性,等於有60%、70%的人會被感染。何美鄉表示,好處是Omicron沒有很毒,大部分是輕症或無症狀。因為Covid-19的疫情不會不見,冬天會再出現,可能還有新的變種,所以全民用疫苗加上無症狀感染增強免疫力,綜合免疫是最好的免疫。何美鄉說,沒有鼓勵大家感染,但是要告訴民眾不要害怕,把疫苗打滿、打齊,讓自己更健康就可以不怕,例如抽菸的人快戒菸、過肥的人開始運動減重,吃得不健康、高糖高熱量的人,儘量吃原型食物,健康的生活模式才能長久預防各種疾病。何美鄉指出,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聽完後還問她能不能借用,因為這概念很重要。媒體詢問,疫情高峰會到什麼時候。何美鄉認為,病毒7月左右會開始下滑,不需要降到非常低,只要穩定下滑,大家以正常方式生活,也就是沒事不要停課,不敢吃飯聚餐讓小吃店關門等;在正常生活條件下,病毒會傳播、也會下降,就能恢復正常。至於除了高危險族群外,一般人是否也要打第4劑疫苗,何美鄉說,這是可以討論的,因為疫苗的效益是預防感染,效益會這麼短主因是有變異病毒,假如病毒沒有變異的話其實是更長的、預防重症也會更長久。何美鄉說,這樣情況下要考慮冬天是怎樣的病毒株並仔細追蹤,再決定是否要打第4劑;如果綜合免疫很好、很廣泛時,也許不需要,但還需要研究。
-
2022-05-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與病毒共存把握四原則 醫:有無染疫都需補充營養素
中央政策明確指向要往「與病毒共存」前進,取而代之的是確診數不斷增加,但北部醫療量能緊繃,輕症雖能居家照護,不過居家視訊診療仍在磨合中,讓不少沒有染疫的民眾擔憂未來確診該怎麼辦?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表示,不管是現在或是未來,建議家中可以常備感冒藥物,包含退燒、止痛藥等,平時建議多補充營養素,如維生素維生素A、C、E與鋅等,幫助提升保護力,避免染疫。陳宥達表示,英國三月開放後,確診人數較一月高峰攀升四成,其中許多醫護染疫。因此,輕重症分流、共同預備對抗疫情十分重要,對於兼顧輕症照顧與防範家人染疫,陳宥達表示,因應與病毒共存,必須把握四大重點「居家備藥不可少」、「防疫清消要做好」、「營養均衡別忘掉」、「心情放鬆更快好」。其中營養素的補充需要每一個人注意,陳宥達表示,根據國外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感染急性期體內維生素C會下降,且併發敗血症時,更會大量減少,治療時,需補充常人20到30倍用量,幫助穩定病況。陳宥達表示,維生素C本身就可以抗氧化、抗發炎,進而提升體內免疫力,預防上吸呼道疾病。維生素C的補充在各地輔助染疫治療,都有一定成效,可以減輕新冠肺炎患者的炎症並降低死亡率,日常可以多挑選維生素C含量高的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補充。陳宥達表示,除了維生素C外,其它如維生素A、D、E和鋅等關鍵營養素也須留意補充、注意營養均衡。雖然沒有直接研究指出鋅可以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但鋅對於免疫細胞發展很重要,若缺乏可能會導致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機率,尤其是肺炎的風險。陳宥達表示,鋅補充劑或含片也常運用於治療感冒或呼吸系統疾病。研究發現,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時,若補充足量鋅,可以縮短病程、減少病毒數。他強調,營養素補充足量即可,不要盲目躁進,每天適量均衡補充,才能達到效益。
-
2022-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輕症居家照護喉嚨痛怎麼辦? 醫分享秘招
疫情增溫,台中市累計到昨天居家照護收案數達3萬3202人。茂盛醫院家醫科醫師呂昀珊分享,民眾可自我照護,若無食欲可適時吃冰品等食物,也可補充維生素等,坊間流傳喝綠茶有助抗疫?效果欠佳。鼻噴劑可舒緩喉嚨痛,幫小孩拍背則有助咳痰。在家運動有助提升體力,但要監控血氧變化。輕症居隔者如何除了吃藥,如何自我照護?呂昀珊建議,食欲欠佳,可吃冰、布丁等冰涼食物,只要吃得下都不用擔心,免疫力也會比較好,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糖攝取。若活動力、食欲下降就要注意。臨床實證,鋅對呼吸道感染有幫助,可多吃海鮮、雞蛋,並補充維生素B、C;乳酸菌(優酪乳)、益生菌亦可稍微縮短病程。呂昀珊說明,坊間傳聞喝綠茶抗疫?茶樹精油抗菌?動物或細胞實驗發現,兒茶酚胺確能抗菌。不過,綠茶泡來用喝的,已大量稀釋,能得到兒茶酚胺的量不知多少?再者,用喝的流到腸胃道,但新冠病毒侵襲呼吸道,推測效果不好。呂昀珊建議,孩子吃不下可改喝電解水,補充電解質和水分。1歲以內的寶寶水分就不需過度攝取。居家常備用來舒緩喉嚨痛的枇杷膏,避免泡給周歲內的寶寶飲用。呂昀珊分享,喉嚨痛到無法吞嚥或有口腔潰瘍,可用鼻噴劑局部止痛、緩解喉嚨不適,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呂昀珊指出,小朋友咳嗽、痰多,可拍背改善,讓小孩坐直,大人拱掌在背部由下往上拍;或以拍痰杯,在兒童背部左、右分別拍一拍。嬰兒改為身體傾斜趴放大人大腿上拍痰。若孩子咳痰、又喘,就要非常小心,很可能演變成支氣管肺炎,需送醫院治療;若是乾痰為主,就比較沒關係。呂昀珊建議,可做簡單的運動,小孩玩Switch (遊戲機),大人爬樓梯或有氧運動,家裡要備有血氧機,低於正常血氧濃度95%應趕緊就醫。
-
2022-05-17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老婦腹痛但因疫情不敢住院 病情加劇發現罕見小腸穿孔
苗栗縣70歲胡姓老婦腹部疼痛到醫院急診,醫師建議住院檢查,但她擔心疫情不敢住院,隔天腹痛加劇又再到急診,檢查發現是罕見的小腸穿孔,造成嚴重腹膜炎,幸好經手術修補腸道破裂並將腹膜炎膿瘍引流後,復原良好。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表示,這名老婦腹部疼痛急診,但擔心疫情不敢住院進一步檢查而返 家,不料隔天腹痛加劇又來急診,院方安排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她腹腔內有多處出現游離性空氣,懷疑是腸道破裂造成。經腹腔鏡微創手術證實,小腸中段的空腸處破了一個小洞,腸液及食物殘渣從腸道流出,進入整個腹腔,造成嚴重腹膜炎。所幸,以手術修補腸道破裂並將腹膜炎膿瘍引流後,老婦復原良好,一周後出院。大千外科部主任馮啟彥表示,腸胃道穿孔最常見的是胃潰瘍穿孔,其次是大腸憩室炎穿孔,小腸穿孔是非常少見的情形,小腸穿孔常見原因多是誤食尖銳異物,如鐵釘或雞、魚骨頭卡住所造成,像老婦這種非異物影響的自發性小腸穿孔案例少之又少,臨床上偶爾會發生在免疫力下降的病人身上。他指出,腸胃道穿孔會有腹部劇烈疼痛、腹脹等症狀,並引發腹膜炎,若未及時處理,會影響到其他器官,導致敗血症、腎衰竭、肝衰竭等狀況,嚴重可能危及生命。提醒民眾,雖然近期疫情爆發,但有任何異常狀況,一定要儘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造成更嚴重後遺症。
-
2022-05-17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認識糖尿病藥物第二型糖尿病的造成原因是因為身體各器官對胰島素的反應不佳引起高血糖。而第二型糖尿病的各式併發症包含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病變跟心血管疾病,通常這些疾病都是因為慢性糖尿病控制不良而導致。因此,找到一個重要的關鍵機轉來控制第二型糖尿病、減少併發症,連帶減少死亡率跟增加生活品質,成了近年來各科學家努力發展研究的方向。正常的血糖值可透過各種藥物或方式控制,比如現在糖尿病第一線藥Metformin配合生活型態改變,再加上一點額外的速效型降血糖藥,就可有非常好的血糖控制效果。SGLT2抑制劑便是其中一種。SGLT2?SGLT2抑制劑?那是什麼?SGLT2是在近曲小管的一種幫浦蛋白,主要功能是從腎小管的過濾液中把葡萄糖重新再吸收回血液。當初科學家的想法很簡單,只要抑制掉這個幫浦蛋白,葡萄糖的再吸收就會減少,尿液中排出葡萄糖就會增加。雖然這樣的機轉確實降低了血液中血糖含量,不過卻因尿液中含糖量增加,對細菌或微生物來講都是大好的營養,因此造成泌尿道、生殖器感染風險增加。目前SGLT2抑制劑被建議可當作第二線的降血糖藥物使用,位階在Metformin之後,且同時有動脈粥狀硬化、心衰竭、慢性腎臟病,或有嚴格低血糖要求、減重需求的病人等。其實不是因為SGLT2抑制劑有什麼嚴重副作用,造成它的二線使用,主要是因為一顆SGLT2抑制劑單價比較高,對病人經濟負擔較重。目前,美國食藥安全局核可的SGLT2抑制劑共有四種:canagliflozin, dapagliflozin, empagliflozin, and ertugliflozin。雖然所有種類SGLT2抑制劑都被核可作為第二型糖尿病治療用藥,但各種SGLT2抑制劑還是有些許差別,使用上仍需參照病人心血管疾病風險、腎臟功能的差異來做選擇。SGLT2抑制劑有什麼風險嗎?SGLT2抑制劑的臨床試驗大多相當順利,多數受試者並沒有嚴重副作用。但在試驗紀錄中,潛在影響包括增加生殖器黴菌感染發生率、低血壓、壞死性筋膜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骨折跟截肢。其中本文主題,生殖器黴菌感染的發生機率在四種SGLT2抑制劑都比安慰劑組高超過5%以上。不難推測,應是因為高糖尿造成黴菌更容易生長,雖然大部分生殖器黴菌感染都沒有造成嚴重的臨床症狀,或讓受試者必須停藥,但適當清潔與管理,來避免生殖器黴菌感染顯然在使用SGLT2抑制劑用藥病人上是必要的。造成生殖器黴菌感染有什麼風險因子嗎?根據文獻顯示,通常造成生殖器黴菌感染的風險因子,通常是在服藥前就已經存在。女性及之前曾有過生殖器黴菌感染病史的病人,具最高的風險。所以可能的避免策略,包含將可改變的風險因子降到最少。而肥胖在糖尿病患中也是增加生殖器黴菌感染的風險因子,因BMI>30,心血管疾病也是造成免疫力降低的風險因子。除此之外,文獻建議應該在開立SGLT2抑制劑前做病人生殖器的清潔衛教。一論文研究顯示,一個有接受生殖器清潔衛教的病人,吃SGLT2抑制劑後得到生殖器黴菌感染的比例為4.8%,相較之下,沒有接受衛教的病人,生殖器發生黴菌感染的比例高達40.8%. 雖論文研究群體偏小,僅250人,仍可顯現出個人清潔衛生,對服用SGLT2抑制劑病人的重要性。個人清潔衛生建議,包括睡前用清水清洗生殖器,以及建議女性病患穿棉質內褲,降低陰道念珠菌症發生。生殖器感染、下泌尿道感染?傻傻分不清?這裡特別提一個近年有趣的實證醫學研究。過去認為SGLT2抑制劑會造成下泌尿道感染的風險增加,原因很簡單,因為尿變營養了。不過依據一篇2020年的論文,統計超過50,000位使用SGLT2抑制劑病人發現,實際下泌尿道感染的發生率,對比控制組竟沒有統計上顯著增加,但生殖器感染機率就有統計上的意義,依實驗結果澄清SGLT2抑制劑不會造成下泌尿道感染,而是生殖器感染!生殖器感染跟下泌尿道感染最簡單的區別,就是尿道以內稱為下泌尿道,通過尿道以外則稱為生殖器。實際上可以想像,下泌尿道幾乎為無菌空間,而尿液排出碰到身體部位,才有機會接觸到外界的微生物,進而因為尿液內的葡萄糖養分而生長。服用SGLT2抑制劑造成生殖器黴菌感染的處理很多人好奇,如果發生生殖器黴菌感染要怎麼處理呢?實際上很多使用SGLT2抑制劑的病人,發生生殖器黴菌感染幾乎99%以上沒有做任何處理,症狀便自行緩解,這是因為通常黴菌感染不會造成太嚴重的併發症。只有極少部分的人需要服用一劑抗真菌藥,或抗真菌藥膏來緩解病情。結論SGLT2抑制劑是個相對安全的藥物,也是目前糖尿病患者的第二線用藥,雖然可能會造成生殖器黴菌感染,但通常可以自行緩解,不會造成太嚴重影響。並可透過生殖器清潔衛教,來降低黴菌感染發生機率,病患則要注重自己的內褲材質與透氣程度,以及個人清潔來減少生殖器黴菌感染的發生!參考文獻:1.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Genital Mycotic Infections in the Setting of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Volume: 55 issue: 4, page(s): 543-548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8, 2020; Issue published: April 1, 2021 )2. Liu J, Li L, Li S, Jia P, Deng K, Chen W, Sun X. Effects of SGLT2 inhibitors on UTIs and genital infection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ci Rep. 2017 Jun 6;7(1):2824. doi: 10.1038/s41598-017-02733-w. PMID: 28588220; PMCID: PMC5460243.【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吃排糖藥導致泌尿道感染?!該如何避免】
-
2022-05-1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居家隔離大補帖/居隔再鬆綁!「快篩陽即確診」擬擴及全民
輕症確診者愈來愈多,許多縣市已啟動居家照護,確診者及同住家人在符合條件下,即可在家進行隔離。但隔離在家需準備那些東西?居家隔離產生的垃圾照平常方式處理嗎?臨時不舒服要就醫怎麼辦?《元氣網》為網友整理「輕症居家隔離大補帖」,如果你不小心確診了,或身邊的人確診了,臨時被通知要居家隔離,大補帖幫你做好萬全準備。【更新時間:2022/05/23】【症狀篇】|【快篩使用】|【居隔及解隔】|【居隔必備物品checklist】|【居隔生活照護篇】|【確診者經驗談】|【免疫力篇】|【疫苗與藥物】|【雲端支援及防疫資訊】|【居家免費Live課程】|【症狀篇】Omicron有哪些症狀?過來人真實經驗告訴你新冠新病例數每日暴增中,UDN元氣網和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立即成為確診和居家隔離者支持取暖的熱門社群,至今已有超過三千位朋友在此互相打氣、交換經驗和訊息,自動產生學長姊制提供解答,成為Omicron肆虐下的大規模病友暖心支持團體。>>【看詳細】疫情累計5童腦炎重症 八大前驅症狀要注意Omicron在成人造成的症狀比Delta輕,重症及死亡的比率都比較低,但是感染人數暴增,總住院人數有增無減,且在兒童的確診個案數以及住院的個案中新冠病毒陽性的比例是大幅上升,代表Omicron相較於Delta或更早期其他的病毒株,更容易傳染給兒童。>>【看詳細】【快篩使用】公費及自費快篩試劑取得管道>>販售家用快篩試劑實名制之健保特約藥局與衛生所名單>>可購買快篩試劑機構快速查詢>>公費快篩試劑【全台619家診所完整名單】>>自費快篩試劑【食藥署核准專案製造快篩試劑名單】唾液快篩開賣!一表比較唾液快篩與鼻咽快篩用法、準確度、優缺點鼻腔快篩會讓受測者較為不適,尤其孩童更難以採檢,只是唾液快篩在準確度上稍低。以下《元氣網》針對唾液快篩與鼻腔快篩在使用方式、準確度、優缺點等方面做比較,提供大眾另一種自我篩檢的選擇。>>【看詳細】「快篩陽即確診」擬擴及全民 原鄉離島先納入指揮中心放寬新冠肺炎病例定義,針對居家隔離、自主防疫、檢疫者採用快篩陽性檢測陽性,並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三類人染疫風險高,確診相對沒有疑義。>>【看詳細】快篩結果陽性怎麼辦?詳細通報流程 【居隔及解隔條件】蘇貞昌:確診同住家人打滿三劑疫苗擬免居隔為兼顧經濟、並使民眾早日回到正常生活,政府持續放寬防疫措施,力求集中醫療資源照顧中重症與高風險族群,也讓接種三劑疫苗者得免居隔的措施,擴及適用到確診者的同住家人>>【看詳細】職場學校出現確診者 可依「3原則」恢復職場運作指揮中心宣布5月8日起,密切接觸者匡列取消「職場同事」及「學校同學老師」等,針對這一類對象不會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而是要求各機關、機構單位出現確診個案時,依其「持續營運計畫」採取「自主應變措施」,讓民眾可以正常工作。若單位中出現確診者,其餘民眾依三大原則進行風險評估,包含是否為在適當防護下曾於24小時內15分鐘接觸,被視為「高感染風險者」、有無症狀、是否已完成新冠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看詳細】居家隔離、自我健康管理,有什麼不同?【居隔必備物品checklist】居家照護 6項藥品你準備好了嗎?藥師公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疫情期間社區藥局除提供送藥到府的服務外,疫情期間,包括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腸胃藥、電解質補充劑、體溫計、血氧計和維生素B、C等都是家中常備藥品品項。>>【看詳細】居家隔離 4大類物品清單本土確診案例急速增加,新北市已優先啟動輕症居家照護。在可能居家隔離前,請檢查以下居隔所需的四大類物品清單。>>【看詳細】【居隔生活照護篇】居家隔離 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立即聯繫 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看詳細】居家照護期間如何就醫?陳時中表示,考量本土疫情升溫,為確保民眾於居家隔離或檢疫期間,或確定病例於居家照護期間,若有相關醫療需求必須往返醫療機構時,可以及時前往,因此放寬相關規定。>>【看詳細】羅一鈞:口服藥物有風險因子才需開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很多確診者以為都要用抗病毒藥物,65歲以上發病五天內輕到中度症狀,沒有用氧氣治療可以使用,但未滿65歲者,需要具有以下13個特別的重症風險因子之一,才有符合開藥的條件,否則不需要開立藥物。>>【看詳細】清冠一號全台大缺貨 這裡看得到全國診所庫存數量「充足的口服藥物是達到與病中醫師公會秘書長蔡三郎指出,居家隔離、確診或高風險民眾,可透過22縣市公會名單,電話詢問如何進行線上中醫診療,並可媒合1千多家《確診者居家照護視訊診療中醫院所》進行線上掛號看診,或者《衛生局指定之一般視訊診療中醫診所》,進行看診或開立清冠一號服用。>>【看詳細】居隔期間產生的一般垃圾怎麼處理?居家隔離/檢疫期間,民眾不得自行外出丟垃圾。所產出之垃圾(含使用過的口罩等)均先妥善收集,暫時貯存於家中,並依下列方式處理:(1)居家隔離/檢疫期間若有丟棄需求,因民眾可能成為COVID-19 的感染者,故採感染性廢棄物的標準處理,須先向當地環保局連繫。(2)於居家隔離/檢疫結束後,因民眾已排除為 COVID-19 疑似感染者,居家隔離/檢疫期間產出而未丟棄的垃圾,可依一般廢棄物處理。>>【看詳細】【確診者經驗談】確診心情只有確診的人才懂 居隔日記讓你同理確診者的徬徨元氣網在保護當事人個資等前提下,將嘗試把群裡可供新進居隔確診者的訊息,陸續依主題不同做一整理,希望在這個專欄裡,幫大家記下無數滿是善意的抗疫經驗,及許多可能難再重現的生命重要片段。雖然數千人彼此不相識,但或能藉此讓過來人幫助未來人,並留下另類的台灣抗疫日記。>>【看詳細】確診後感受惡夢的開始!確診者忠告:染疫前你該做的3大準備「確診後,才發現通知確診的相關行政系統幾乎癱瘓,深刻感受是惡夢的開始。」帶著沙啞的嗓音訴說著確診的故事,她是卅多歲的小咪(化名),在確診第6天接受採訪。>>【看詳細】Omicron確診者經驗談:畏寒、發燒、頭痛等症狀如同加強版宿醉當Omicron崛起時,兩條線早晚要來的,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而已。上周一,老婆開始有感冒症狀,雖然快篩結果是「陰性」,但隨著症狀愈來愈嚴重,當時深覺恐難倖免;果然,周三再次檢驗,萬惡的第二條線就浮現了。而我則是僥倖地仍只有一線。根據澳洲政府規定,我們必須自主上報陽性檢驗結果,接下來所有的家戶成員,也就是我們兩人都得自行居家隔離七天,不得外出;這不難,難的是我們仍得採取所有可能的彼此「隔離」措施,這就比不可能的任務還難。>>【看詳細】【免疫力篇】避免感染新冠 專家建議戒掉6個破壞免疫力的習慣預防新冠肺炎,除了繼續拚疫苗注射率,保持自身免疫系統強大,是對抗病毒、預防重症的關鍵之一。專家提醒,有些不良飲食習慣會削減免疫力,以下是六個要避免的問題。>>【看詳細】輕症居隔在家怎麼吃?營養師建議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營養照護是戰勝病毒的重要癒後關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熱量、高蛋白、充足水分攝取」,這飲食3關鍵將有助新冠確診者康復。>>【看詳細】【疫苗與藥物】清冠一號缺貨怎麼辦?中醫提供另外三種防疫替代選項專家建議,台灣清冠一號已供不應求,建議民眾若想預防染疫,可請中醫師評估,依個人狀況開立傳統水煎劑,不需與確診者爭用清冠一號。>>【看詳細】口服藥物是成功減災關鍵!一表比較抗病毒藥物「輝瑞」、「默沙東」「充足的口服藥物是達到與病毒共存及減輕確診者恐慌的最重要解方,政府必須不惜代價使命必達。」南台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多次強調,口服藥物是成功減災的重要關鍵。>>【看詳細】兒童打BNT或莫德納哪個副作用比較高?Q&A一次看懂常見疑問指揮中心已開放十二歲以下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然而許多家長對於兒童接種新冠疫苗仍有疑慮。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顏廷聿及教授張鑾英針對家長常見問題提供詳盡解說,元氣網整理部分內容提供家長參考。>>【看詳細】開放65歲以上打第4劑、免疫低下族群第5劑指揮中心宣布65歲以上長者可開放第四劑施打,但卻沒有列入醫護人員。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根據4月14日統計,目前有60歲以上確診中重症是2位,65歲至69歲有5位,以65歲以上民眾發生中重率較嚴重、機會較高,經專家考量以65歲以上開放第四劑施打,免疫低下族群可追加至第五劑。>>【看詳細】【雲端支援及防疫資訊】確診居隔就能領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四張圖說明申請資格、請領方法防疫補償是針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補償措施,自主防疫、自主健康管理、預防性停課,皆不可申請防疫補償;而確診者隔離治療,還有確診者在家裡居家照護,也不可申請防疫補償。>>【看詳細】>>防疫補償辦法Q&AQA/防疫險理賠,沒居隔書要如何申請?一定要診斷證明書嗎?「沒有診斷證明沒辦法理賠,還在為這個傷腦筋」、「現在到底會不會再補發居隔書?沒有居隔書如何向公司請假、申請理賠?」「申請保險一定要診斷證明書嗎?隔離治療通知書、解除隔離治療通知書、醫師診斷證明書、健保快易通也可以嗎?」>>【看詳細】居家隔離各種問題找誰問?各縣市快篩查找、防疫單位電話統整本土病例連日來每日攀升,居家隔離人數大增,對快篩民眾也對居家照護的政策及各項問題仍多所疑問,如各縣市居隔問題能找誰、家用快篩哪裡買、社區篩檢站在哪…。整理各縣市防疫資訊,幫助大家在最快時間找到自己所需的訊息。>>【看詳細】防疫相關APP.健保快易通APP:可查詢公費疫苗接種記錄、申請數位健康證明。>>【看詳細教學步驟】.健康益友APP:使用APP可透過網路系統直接看診、拿處方,並有藥師送藥到宅服務。>>【Google Play下載】、【App store下載】.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便利民眾查詢並隨身保存疫苗證明,以備查驗之需。>>【連結網址】.台灣社交距離App:透過開藍芽和產生隨機ID進行比對,在每個人、每天、接觸的人於一定範圍活動超過二分鐘內,就會收到相關接觸者的比對通知。27日起已取消實聯制,以新版社交距離APP取代。>>【Google Play下載】、【App store下載】.https://sms.1922.gov.tw/:查詢自己有沒有被疫調。.「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被隔離不用慌,加入社群一起來交流討論,分享照護經驗!>>【下載連結】【居家免費Live課程】不慌不忙Live課: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隔離者?讓專家從隔離情境告訴你如何預作準備!確診每日破千例,各縣市也已陸續啟動輕症居家照護,元氣網與WaCare遠距健康共同邀請邀請各領域專家透過情境來告訴大家,立即登入了解如何為即將到來的輕症隔離預作準備!>>【立即登入3堂Live課】隔離在家的自主課:專家告訴你飲食、解壓、用藥安全居家處方元氣網與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提供最貼近居家隔離生活的飲食、運動、解壓、用藥安全課程,如長期在家一定會遇到的肩頸痠痛問題、飲食如何舒緩身體的不適、無法外出的情緒調適方法,伴你度過居家隔離期!>>【登入看居家處方包】
-
2022-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Omicron喉嚨指向性高 醫師建議:每天漱口降低病毒量
高雄長庚醫院眼科醫師吳佩昌觀察,台灣目前有上百萬名學童還未打疫苗,有研究指出每天漱口漱喉嚨,可有效減少口喉中病毒量,相對也可減低產生重症的機會,且Omicron喉嚨指向性高,建議民眾居家隔離期間,可早中晚、睡前以自來水或食鹽水、漱口水漱口,降低口中病毒量,也減少傳染給家人的機會。吳佩昌指出,他的奶奶今年111歲,在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時,日本政府曾要求國人每天漱口,這除了是長者的偏方,其實也有確切證明表示其顯著效果,日本在流感期間曾做過研究,以自來水漱口可有效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發生率,德國也有研究指出,漱口可減少口喉9成病毒量。吳佩昌表示,國高中化學週期表背的「氟氯溴碘砈」都有殺菌效果,舉例來說,牙膏中有氟、自來水中含有氯、食鹽水中則有碘,因此以上述提到的漱口其實都能殺菌,研究指出,自來水中含有0.1ppm氯,就能殺菌,台灣自來水中約含有0.2ppm氯,尤其Omicron喉嚨指向性高,漱口漱喉嚨對於減低症狀應會更有效,尤其台灣目前還有上百萬位學童沒打過疫苗,養成漱口習慣相對較為安全。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科去年起也推動漱口行動,要求住院病人、門診須全身麻醉的病人及須插管的病人在術前必須先用優碘漱口,也有住院醫師家人確診被隔離,吳佩昌就建議該名同事在隔離期間可以每天以自來水漱口漱喉嚨。吳佩昌說,因為大家在隔離期間可能擔心病情突然急轉直下變重症,每天在房間內也不能做什麼事,早中晚及睡前漱口漱喉嚨、曬太陽除可增強免疫力,也可減少口中病毒量、讓心情更好,另外針對醫療人員,則是建議出門前、回家前都要漱口,以免將醫院病毒傳染給家人。
-
2022-05-15 養生.聰明飲食
牛初乳能提升免疫力嗎?研究牛初乳的專家這麼說
讀者Abo在2022-4-17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您好, 最近家母從朋友那裡購買了直銷的牛初乳奶粉,並附上很多牛初乳的好處,尤其針對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部分,深信自己沒有被騙,尤其有很多嬰兒奶粉也加了這種成分。不知道能否藉由專業的角度解釋牛初乳是否如同人初乳都能提供好的保護力(提供可信的證據打醒媽媽) 感謝!」初乳是雌性哺乳類動物於產後2-3天內所分泌的乳汁,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生長因子。這是因為剛出生的幼畜或嬰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健全,所以需要藉由攝取初乳來避免感染以及完善免疫系統。而也就是因為這樣,初乳產品的廣告一定都會特別強調能提升免疫力,促進發育,等等。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台農鮮乳廠的一篇文章非但沒有吹噓牛初乳的好處,反而是這麼說:「曾有業者強調可以提升免疫力的初乳產品電視廣告。事實上,牛初乳只適合小牛喝,因其內含的抗體適合用來對抗牛隻可能感染的疾病,且初乳的顏色黃,濃稠,口感差,有腥味且酸度高,成分相當複雜,在加熱的過程中還會呈現凝固現象,與一般常乳並不相同,因此並不適合人類食用。……許多母牛在分娩後,乳房在授乳過程中容易受感染發生乳房炎,酪農戶常用抗生素治療,因此牛初乳亦可能含有抗生素殘留,較不適合作為食用乳之原料。」事實上,就像一般牛奶一樣,市售的牛初乳也是需要通過高溫殺菌,而這樣的處理就會破壞裡面的免疫球蛋白和生長因子。所以,這又是另一個不支持把牛初乳當成保健品的理由。縱然沒有被破壞,由於免疫球蛋白和生長因子都是蛋白質,所以根本就無法進入血液循環。我在2018-5-23發表的胜肽,蛋白質,怎麼吸收裡有這麼幾句話:「只有在一種特殊的情況下,蛋白質是可以被小腸吸收而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那就是,新生嬰兒(或幼畜)的小腸是可以吸收母乳裡的免疫球蛋白。這一特殊功能的目的,是讓新生嬰兒(或幼畜)可以從母乳獲得被動免疫,從而有能力抵抗病菌和病毒。還有,少許生長因子蛋白質,也可以在嬰兒的小腸被吸收,從而促進嬰兒成長。但是,這個吸收蛋白質的能力,在出生不久後(一天左右)就會消失。」Raymond Playford醫生是英國西倫敦大學的教授。他是研究牛初乳的專家,所以當然是希望能證實牛初乳是對人的健康有益。可是,在一篇2021-12-27發表的編輯評論裡他卻這麽說:「牛免疫球蛋白G 可能不會完整地穿過人體腸道屏障,因此不會導致活性牛源性免疫球蛋白 G 存在於人的血液中。」他又說:「大多數研究表明,即使攝入高劑量的牛初乳也不會增加血漿 IGF-1。 由於 IGF-1 的分子量為 7.5 KDa,與牛初乳中的許多其他生長因子和激素成分(例如表皮生長,EGF)相似,因此這些其他生長因子似乎可能不會完整地進入 血液循環。」請看The Use of Bovine Colostrum in Medical Practice and Human Health: Current Evidence and Areas Requiring Further Examination(牛初乳在醫療實踐和人類健康中的應用:當前證據和需要進一步檢查的領域)。有關牛初乳是否能提升人的免疫力,請看下面這三篇最新的論文。2020-12-30發表的這一篇是臨床研究Effects of Long-Term Supplementation of Bovine Colostrum on the Immune System in Young Female Basketball Players. Randomized Trial(長期補充牛初乳對年輕女籃球運動員免疫系統的影響。 隨機試驗)。27 名精英女籃球員(16-19 歲)被隨機分配到實驗組或對照組。實驗組是每天兩次口服 3.2 g 牛初乳,持續 24 週。在服用牛初乳或安慰劑之前,和服用之後的3個月和6個月,受試者進行了體育鍛煉壓力測試。在壓力測試之前和之後的3 小時抽血檢查免疫系統指標,包括血漿白細胞介素 (IL)-1α、IL-2、IL-10、IL-13、腫瘤壞死因子 (TNF) α、肌酸激酶 (CK MM)、免疫球蛋白 G (IgG)、胰島素樣生長因子 1 (IGF1) , 和白血球、淋巴細胞 (LYM)、單核細胞 (MON) 和粒細胞 (GRA) 。結果是,這些免疫系統指標在兩組之間沒有統計學上有意義的差別。所以,研究人員說:「與我們最初的假設相反,補充牛初乳對免疫系統功能指標的動態沒有顯著影響。」2020-4-8發表的這一篇是回顧論文Immunological Outcomes of Bovine Colostrum Supplementation in Trained and Physically Active Peopl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牛初乳補充劑在訓練有素和身體活躍的人群中的免疫學結果: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它的摘要是:「幾乎沒有證據表明牛初乳對訓練有素和身體活躍的人的免疫功能有真正的好處。此外,補充策略也沒有達成共識。出於這個原因,這項薈萃分析的目的是量化牛初乳補充劑對身體活躍人群免疫結果的影響。分析了來自 10 項隨機對照試驗的數據,該試驗調查了 牛初乳補充劑對運動員和身體活躍的成年人的影響,涉及 239 名參與者。結果表明,牛初乳補充劑對提高運動員和體力活動參與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以及唾液免疫球蛋白(IgA)的濃度沒有影響或影響相當低。先前的研究表明,牛初乳可以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然而,在這些影響背後的機制方面存在科學知識空白。」2021-10-26 發表的這一篇也是回顧論文Diverse Immune Effects of Bovine Colostrum and Benefits in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牛初乳的多種免疫作用及其對人類健康和疾病的益處)。這篇論文是很明顯地想要為牛初乳說好話,但它還是坦白指出,目前還沒有單純用牛初乳來針對老年人的免疫力做實驗的臨床研究。從這三篇論文就可看出,就運動員而言,目前的證據無法支持牛初乳能提升免疫力的假設,而就老年人而言,目前還沒有單純用牛初乳來測試免疫力指標的臨床研究。原文:牛初乳能提升免疫力嗎
-
2022-05-15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清冠一號」有助緩解症狀,是許多染疫者最想拿到的藥品,在「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裡,大家對清冠一也有許多疑問,「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兒童適合吃清冠一號嗎?」,「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以下整理民眾常見疑問:【延伸閱讀: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Q: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A:「台灣清冠一號」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兩年多前最初研發階段是水煎藥,臨床使用治療效果不錯,因此研發技術轉移授權八家藥廠產製,劑型為濃縮粉劑,經衛福部核准公告,必須由中醫師開立。台中榮總傳統醫學科主任蔡嘉一指出,清冠一號是中醫師處方藥,確診後愈早服用效果愈好。PCR陽性確診後,經中醫師診斷開立處方才能公費使用,目前除大型醫院設有中醫門診,全台有一千多家中醫診所可執行視訊診療(http://www.twtm.tw/new.php?cat=1&id=2692)並開立處方。部分醫療院所的中醫門診尚未取得地方衛生局核准,確診者經診療開立處方後,必須自費領取清冠一號,目前自費每天約為300元,五日1500元。Q:清冠一號要吃多久?吃一包還是二包?A: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最近修正清冠一號臨床治療參考指引,確診個案用藥從十天縮短至五天,且前三天藥物須用足劑量,並建議使用對象為65歲以上,具共病、未完成接種兩劑疫苗者、12歲以下兒童。同時規範藥物劑量,依各家賦形劑不同,如順天堂藥廠產品為一天劑量20公克,其他七家藥廠產品為一天30公克。不論是一天吃三或四次,一次吃一包或二包,依照醫囑服用即可。用藥後若病毒檢測仍是陽性且臨床症狀明顯,可再追加一個療程,若病況已緩解,可改用健保科學中藥調理。Q:公費清冠一號供不應求,自己去藥房抓藥可以嗎?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清冠一號主要成分有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栝樓實、荊芥、薄荷、桑葉、厚朴、炙甘草及防風共十種中藥材。A: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陳潮宗陳潮宗表示,若自行根據清冠一號配方抓藥熬煮的水煎藥,因配方中有八種中藥材並非藥食兩用,且未經中醫師診斷調劑,服用則有安全的疑慮。衛福部中醫藥司長黃怡超說,患者真的有服藥需求時,可以與中醫師視訊診療,經辨證論治依病情給予和清冠一號相同中藥成分的水煎劑,以緩解不適症狀。【延伸閱讀: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Q:兒童適合吃清冠一號嗎?A:參與清冠一號研發的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怡嘉表示,三總兩年多前開始中西醫合作使用清冠一號水煎藥治療首例確診患者,一年前使用清冠一號粉劑,至今陸續治療近300名確診患者,近半年治療Omicron患者也近200人,最小2歲、最年長90多歲,也有孕婦,使用上未見副作用或不良反應,兒童使用劑量須依體重調整,一般40公斤以上使用大人劑量,20公斤則劑量減半。Q:確診者服用西藥,是否也可服用清冠一號?A:黃怡嘉表示,過去中西醫治療英國變異株重症患者,使用瑞德西韋合併清冠一號水藥治療,但此波Omicron確診患者採用的是Paxlovid及莫納皮拉韋口服抗病毒藥物,因共同使用證據不足,無法證明是否產生交互作用,因此不建議併用。部分患者服用清冠一號後出現輕微腹瀉症狀,黃怡嘉和蔡嘉一指出,清冠一號的藥性微涼,建議腸胃較寒的患者,可以搭配薑茶服用,可以溫暖腸胃,有助症狀緩解。Q:清冠一號可以用來預防強身嗎?沒有染疫的人也可以喝嗎?A:陳潮宗提醒,清冠一號是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處方藥,非確診者不可做為預防保健的用藥。建議擔心染疫的民眾,可以飲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防疫茶配方中藥材: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捏破)、甘草二錢。作法:備妥藥材後在鍋中加水2,000~3,000cc,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火熬煮約15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即可當茶飲用。黃怡嘉說,此款防疫茶不分年齡都可以飲用,但防疫茶是用來提升免疫力,因此,提醒B肝患者(若飲用易引發猛暴性肝)、風濕免疫疾病患者(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會導致免疫力亢進而疾病惡化,皆不宜飲用。
-
2022-05-1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第四劑疫苗5/16開打! 3類人優先接種, 如何預約、該選什麼品牌、可以混打嗎,5QA一次看
指揮中心表示,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處於廣泛社區流行期間,為降低感染新冠病毒後引發中、重症風險,經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決議,部分對象接種第一次追加劑滿5個月後,可接種第二次追加劑。Q:我想接種第二次追加劑,需要符合什麼資格才能施打?A:符合以下資格者,且第一次追加劑接種滿5個月後皆可施打:(一)65歲以上長者(二)長照機構住民(三)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即建議接種基礎加強劑之對象),包含:1.目前正進行或1年內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之癌症患者2.器官移植患者/幹細胞移植患者3.中度/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4.洗腎患者5.HIV陽性患者6.目前正使用高度免疫抑制藥物者7.過去6個月內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者8.其他經醫師評估因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可接種基礎加強劑者Q:第二次追加劑疫苗該選什麼品牌?可以混打嗎?A:前述對象不論先前劑次接種廠牌,第二次追加劑可選莫德納半劑量、BNT全劑量、高端疫苗、其他藥物相關過敏不適合,也可以選擇 AZ 疫苗,以 mRNA 疫苗、次單位疫苗為主。Q:31日前可領取價值500元衛教品的對象有那些?A:為維護長者及高風險族群健康,請尚未接種完整疫苗者,儘速接種,以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針對65歲以上接種COVID-19疫苗者(包含接種第一、二劑及第一、二次追加劑),地方政府亦可提供500元(含)以下衛教品之措施至5月31日止。Q:第二次追加劑該怎麼預約?A: 目前北市的規定如下:為服務符合接種第2次追加劑對象民眾,衛生局媒合19家醫院,包含台北長庚、台安、博仁、三總松山、北醫、中心綜合醫院、台大、郵政、仁濟、萬芳、康寧、北榮、三總北投、聯醫松德、仁愛、林森、中興、陽明、忠孝等,15日(日)起民眾可逕行至醫院預約管道掛號,於5月16日至21日接種。Q:我需要備妥什麼文件才可以打疫苗?A:1.健保卡或其他可證明身分之證件2.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並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指揮中心提醒,近期天氣多變,對於近期身體具狀況或慢性病情不穩定者,請於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就近前往接種。接種後亦請多加留意身體狀況,多喝水多休息,並請家人協助注意,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
-
2022-05-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5歲以上及這8類高風險族群打第4劑 下周一接種
指揮中心表示,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處於廣泛社區流行期間,為降低感染新冠病毒後引發中、重症風險,經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決議,建議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及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當接種第一次追加劑間隔5個月後,可接種第二次追加劑,並自5月16日起實施。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其中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包括以下八大對象。1.目前正進行或1年內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之癌症患者2.器官移植患者/幹細胞移植患者3.中度/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4.洗腎患者5.HIV陽性患者6.目前正使用高度免疫抑制藥物者7.過去6個月內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者8.其他經醫師評估因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可接種基礎加強劑者陳時中說,前述對象不論先前劑次接種廠牌,第二次追加劑可接種莫德納疫苗半劑量、BNT疫苗全劑量或蛋白質次單元的高端、Novavax疫苗全劑量。陳時中表示,國內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率第1劑約85.5%、第2劑約80.6%、追加劑約62.3%,為維護長者及高風險族群健康,請尚未接種完整疫苗者,盡速接種,以降低因感染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符合第二次追加劑接種間隔者,自5月16日起亦可進行接種。若先前劑次有發生不良反應者,建議以其他不同製程疫苗接種,如接種莫德納、高端、BNT產生過敏,可接種AZ。另針對65歲以上接種COVID-19疫苗者(包含接種第一、二劑及第一、二次追加劑),地方政府亦可提供500元(含)以下衛教品之措施至5月31日止。指揮中心提醒,請民眾前往接種新冠疫苗前,應備妥健保卡或其他可證明身分證件,亦請記得攜帶「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並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另近期天氣多變,對於近期身體具狀況或慢性病情不穩定者,請於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就近前往接種。接種後亦請多加留意身體狀況,多喝水多休息,並請家人協助注意,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
-
2022-05-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清冠一號」大缺貨 醫師提醒:非人人適合飲用
國內新冠疫情持續延燒,確診人數屢創新高,衛服部核准中醫師開立處方藥「清冠一號」治療患者,不少民眾抱著「沒病喝可強身」心態,大量購買飲用;光田醫院中醫師王敦正表示,清冠一號藥性寒冷,並非人人都適合飲用。國內新冠確診人數爆增,許多民眾到醫院,都要求醫生開清冠一號,甚至沒有確診的民眾,也詢問能否用清冠一號來增強抵抗力。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醫師王敦正認為,清冠一號的藥性較寒涼,未必人人都適合,若本身體質也屬寒涼的人,反而容易拉肚子,因此建議民眾,無論確診與否,先找中醫諮詢,再決定用藥方針。王敦正指出,清冠一號是由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栝蔞實、荊芥、薄荷、桑葉、厚朴、炙甘草及防風等10種中藥材所組成,它能減少病毒入侵的數量、阻止病毒的增生、減低免疫不良反應的機率。王敦正建議,光田醫院中醫部所研發的「抗疫淨冠方」,也跟清冠一號一樣含有黃芩、魚腥草等中藥成分,能減少病毒增生,民眾也可以多參考;若民眾有高風險染疫的可能,「光田防疫茶」含有魚腥草與桑葉等,有抵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民眾可用來防疫保健。但若是體質比較虛弱的,也可以考慮以感冒專方改良、藥性較溫和的「光田元氣茶」,大人小孩皆適合,同樣能增強免疫力。王敦正強調,現在因為疫情,很多人不敢到醫院,不過各大醫院都陸續推視訊或電話門診,就算無法出門,也能以視訊或電話方式線上就醫,民眾不妨多加利用。
-
2022-05-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補充維生素C幫助修復!專家曝「1吃法=白吃」 還會帶走體內維生素
壓制不住的疫情,迅速蔓延開來。然而,想要預防經常性的小感冒、嚴重的流感,就要平衡體內的免疫系統,以提升抗病力。免疫力意即免除疾病 分先天性、後天性兩種 免疫力的好壞影響身體的狀況,免疫力好的時候,自然不容易受到外在病毒、細菌等感染,而免疫力之所以稱為免疫力,意味著能免除疾病。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林孝義表示,人體反覆受到基因或外在病菌的攻擊,自體細胞組織無法發揮保護作用,以致經常發生感冒、傷口難以癒合、不斷感染等情形,就有可能是免疫力低落;老年人、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病患、癌症或接受化學治療的病患,都是最容易出現免疫力低落的族群。此外,人體的免疫力可分為先天性免疫及後天性免疫兩種,先天性免疫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而後天性免疫則需經過調節與適應後才會出現。當人體感受到有外來細菌或病毒侵犯時,約4小時內會啟動先天性免疫機制,96小時內調節後天性免疫機制,以達到全身免疫的效力。免疫力低落、太強都非好事 失去平衡疾病一籮筐身體健康與否與免疫力好壞大有關係,免疫力低落容易感染病菌,引發疾病;但免疫力太強,也會導致身體產生的抗體攻擊自己,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都是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免疫是細胞處在「平衡」狀態下所產生的保護力,一旦失去平衡,過與不及都會引發疾病。年長者、嬰幼兒、生活壓力大、睡眠不足、飲食營養不均衡等,都會影響體內免疫平衡,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流行性病毒傳染力大增下,更容易誘發疾病。以下是免疫力低落,所容易引起的疾病,尤其在冬季,更容易發病:1、流行性感冒:因免疫力不足以抵抗流感病毒,導致病毒在體內肆虐,造成患者出現急性上呼吸道症狀,包括發燒、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咽喉腫痛等,有時也可能出現腸胃道疾患如上吐下瀉的症狀。(推薦閱讀:打過疫苗、Omicron像小感冒為何要害怕? 一張圖速懂Omicron恐怖點)2、上呼吸道疾病:免疫力低落者,組織黏膜功能不彰,人體與外界第一線接觸是透過鼻腔、口腔等黏膜過濾病菌、髒污,一旦鼻黏膜或口腔黏膜失效,導致致病因子直接進入呼吸道,就會引起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症狀。3、神經疾病:如帶狀疱疹(皮蛇)就容易因為免疫力不足而引起。帶狀疱疹與水痘是同一種病毒,曾經長過水痘或有接種水痘疫苗的人,水痘病毒會潛藏在神經組織,當免疫力低下時,體內衛兵無法抵禦水痘病毒的攻擊,就會誘發帶狀?疹,引起劇烈的神經疼痛、出疹等不舒服的症狀。4、口腔潰瘍:口腔是最能看出免疫功能好不好的部位,受到病菌感染或過敏,甚至是營養素的缺乏等,首先都會從嘴破、口角炎等開始表現,因此,當出現口腔潰瘍時,患者須有所警惕;不過,免疫力過高,也會引起口腔潰瘍,這是因為自體免疫攻擊口腔黏膜所導致,可以經由抽血檢查,確定是免疫力過高或是低落所引起。5、腸胃炎:因病毒入侵引起的病毒型腸胃炎,會導致上吐下瀉的症狀,包括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都喜歡在寒冷的冬季活動,當免疫力低下時,即是病毒肆虐的最好時機,容易造成急性腸胃炎。增強免疫力 調整壓力、補充維生素C免疫力隨著年齡增長會有所下降,長期服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或接受化學治療的患者,也可能會影響到免疫力的平衡,林孝義建議,平時注意個人飲食與生活習慣,盡量讓免疫力維持恆定狀態,才能阻止病菌侵襲,避免疾病的發生。此外,在壓力大時補充維生素C,可有益於壓力荷爾蒙的調整;另一方面,也需認知自我的瓶頸及極限,不要拚命吃來不斷增加免疫力,因為免疫力過與不及都不是一件好事。林孝義說,維生素C的攝取可透過營養補充品來達到目標,每天攝取到的維生素C若超過2公克,容易導致輕微腹瀉的狀況。天然維生素C的來源,像是柑橘類水果的柳丁、橘子、葡萄柚、奇異果、草莓、芭樂等,皆有豐富的維生素C,不過,補充高維生素C食物千萬別過量,若每天超過10公克持續一段時間後,當不吃高劑量的維生素C時,身體反而會適應不良,容易有維生素C的缺乏。高油、高糖食物抑制免疫功能 早睡早起促進身體代謝而在炒菜時添加的蔥、薑、蒜也是抗發炎,增加免疫力的好食材。一旦發現快感冒了,或天冷引起的流鼻水,不妨可喝熱薑湯或燉煮大蒜雞湯,選用天然食材補身體、增強免疫力;同時也應減少垃圾食物的攝取,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如麻辣鍋、鹽酥雞、炸雞、蛋糕、餅乾等鹹食與甜食,會抑制體內免疫功能。(推薦閱讀:感冒咳嗽不止小心是支氣管炎!喉嚨有痰要咳出來嗎? 醫解答「正確做法」)古有明訓:「早睡早起,身體好」,但現代人不只工作繁忙,娛樂選擇也多,犧牲的就是不斷延後上床睡覺的時間。長期作息不正常,將會降低免疫力,因此,每天至少要睡足8小時,讓身體獲得足夠的休息與修復,並養成運動的習慣,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廢物的排除,增強身體抵抗力。延伸閱讀: ·輕症居家照護發燒、喉嚨痛該吃什麼藥? 1張圖馬上懂 ·發泡錠預防感冒、補充維生素? 營養師拆解「服用禁忌」:小心副作用
-
2022-05-13 該看哪科.兒科
兒童腹瀉QA/大便稀軟就是腹瀉?急性與慢性症狀又有什麼差別?
因應 COVID 疫情時代,民眾戴口罩的意願提高,讓因呼吸道症狀就診的兒童比例大幅下降;但也因為生活習慣改變(外食需求增加),腹瀉,可以算是近期兒科門急診中前三名常見的主述了。許多家長認為,只要大便稀軟或是次數多即為腹瀉,但實際上不盡然,小朋友排便性狀、次數和年紀大多跟飲食相關,並非所有稀軟便都代表有胃腸道疾病存在。一般而言,新生兒的排便次數較成人多,母乳寶寶常以稀水便為主,每天解便次數更可多達五六次以上,若不了解狀況,容易讓家中的爺爺奶奶擔心,誤認為小寶寶腹瀉而帶至附近診所或門診就診。事實上,隨著年紀增加和添加固體食物(所謂的副食品),排便次數和性狀才會漸漸地接近成人。那什麼是腹瀉?腹瀉時需要注意什麼事情?以下就讓我們來了解兒童腹瀉以及家長們可能會面臨到的問題。Q1:如何定義腹瀉?根據臺灣小兒消化醫學會治療建議中提到若發生糞便質地軟化(軟便或液便)及排便頻率增加(24 小時內≧ 3 次)則可以視為腹瀉。不過糞便質地的改變比排便次數更能反映出腹瀉。以客觀角度評估,嬰幼兒每天大便總量大於 10 g/Kg/Day,較大兒童或成人大於 200 g/Day,就能認為是腹瀉。而依照症狀發生的時間長短,可以分為兩種(如表):小於 14 天(兩週)的稱為急性腹瀉(acute diarrhea),而超過 14天(兩週)的則稱為慢性腹瀉(chronic diarrhea)。Q2:造成腹瀉的可能機轉?基本上可分成以下四種,但事實上大多數腹瀉都合併多重機轉一起發生的。⑴ 滲透性腹瀉(osmotic diarrhea)主因是腸道消化吸收不良(尤其是醣類),在遠端的小腸及大腸造成很高的滲透壓,使水分由腸道黏膜往腸腔滲漏而引起。這種腹瀉通常在短暫禁食之後,腹瀉情況會改善。例如續發性乳醣不耐症。⑵ 分泌性腹瀉(secretory diarrhea)細菌的毒素刺激腸黏膜,導致腸黏膜分泌大量水分及電解質,這種型態即使禁食,腹瀉仍舊持續存在。例如霍亂。⑶ 腸道運動失調(motility abnormalities)腸胃道蠕動太快時,水分停留腸內的時間太短來不及吸收,腹瀉相應而生,如腸躁症。相反地,蠕動太慢會造成細菌過度增生,也會引起腹瀉,例如先天性巨結腸症、假性阻塞。⑷ 發炎反應(inflammation)很多感染性腸炎會引起腸道發炎反應,另外一種情況則是本身有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等也會經由此機轉造成腹瀉。Q3:急性腹瀉常見的病因?腹瀉可以有多種病因引起(如表),而急性腹瀉大多都是由感染所造成。急性腹瀉的病原主要區分為「病毒性」及「細菌性」,其中病毒性感染佔了大多數。病毒性胃腸炎在臺灣一年四季可見,根據臺灣疾病管制署數據資料顯示,最常見的病原體為輪狀病毒(Rotavirus)、諾羅病毒(Norovirus)與腸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其他病毒如星狀病毒(Astrovirus)、微小病毒(Parvovirus)、冠狀病毐(Coronavirus)等也可引起急性胃腸炎。常見的症狀為嚴重的水瀉、高燒、嘔吐及伴有脫水現象。自從 2006 年輪狀病毒疫苗的廣泛使用,輪狀病毒相關疾病的流行大幅度降低。諾羅病毒則是社區型胃腸炎的首要原因,廣泛分布全球。在國內好發於學校、醫院、軍營、收容及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區,也常發生於餐廳、大型遊輪、宿舍和露營地等地方。細菌性胃腸炎在臺灣盛行於炎熱的夏季,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 的感染,其它的病菌如曲狀桿菌(Campylobacter)、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等。另外病童若使用較長時間的抗生素後有機會有困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腸炎,較嚴重的會造成偽膜性腸炎。此外,食物因保存方式不當被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污染進而產生毒素也會造成兒童腹瀉,大部分病童在吃了不潔的食物以後,可能在數小時之內出現腹瀉等症狀。Q4:急性腹瀉的治療方式有哪些?目前兒童急性腹瀉的治療包括以下幾項:⑴ 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 ORS)⑵ 儘早餵食與飲食調整。⑶ 使用止瀉劑、添加益生菌 (Probiotics)或補充鋅 (Zinc)。維持體液平衡最方便的方法是適時補充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補充電解質液首要考量葡萄糖、鈉、鉀等含量的比例。葡萄糖含量過高的電解質補充液無法縮短病程或排便量,建議選擇葡萄糖含量介於 2~2.5% 之間,鈉含量介於45~79 mmol/L 範圍。許多市售運動飲料因含糖量高、滲透壓高及鈉含量低,除非經過特別調整,一般不建議當作為嬰幼兒腹瀉時的電解質補充液。保持腸道餵食有助於腸道細胞修復,改善病程。餵食母乳的嬰兒應該要繼續哺餵母乳而不需要暫停,若寶寶出現乳醣不耐症的情況時,可以考慮使用無乳醣配方奶粉,但不建議常規和長期使用。臨床上將配方奶粉沖泡稀釋,目的就是在稀釋乳醣,但需考慮病童的營養攝取是否足夠。至於是否稀釋奶水,則依據臨床需求判斷,一般建議盡早恢復正常濃度沖泡。較大的孩童則可以考慮以米飯、小麥、馬鈴薯、麵包、穀物、瘦肉、優格、蘋果、香蕉等給予餵食(例如 BRAT 飲食);脂肪含量過多與高單糖類食物(如油炸物、果汁、汽水等)則應該盡量避免在急性期食用。簡單來說,因為大部分的腹瀉是非細菌性所引起,故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即使是細菌性腸炎,也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最重要的是維持水分和電解質的平衡,避免脫水。最好的支持性療法是短暫腸道的休息、飲食療法、和治療續發性碳水化合物耐受不良。除非是特殊病菌、免疫力低下、或是出現併發症的病童,才需要正確地使用抗生素治療。Q5:那些情況需要就醫尋求協助?當小朋友出現下列情形 (紅旗警訊)時,就可能需要就醫評估是否需要靜脈輸液,甚至是住院治療:⑴ 反覆嘔吐或腹痛。⑵ 腹痛嚴重或持續集中在某部位。⑶ 長時間無法進食。⑷ 大便有明顯血絲、黏液,高燒不退。⑸ 腹部腫脹。⑹ 精神活動力變差、嗜睡、行為改變或嬰兒哭鬧不休。⑺ 小便變少、口腔黏膜乾燥、心跳加快、體重下降等中重度脫水現象。⑻ 嚴重脫水導致休克、昏迷或太虛弱不能口服液體。兒童腹瀉經由支持性療法及治療潛在疾病,大部分都能逐漸好轉,當孩子有出現腹瀉症狀時,家中主要照顧者要加強洗手、妥善處理病童的排泄物、監測小便量及精神狀態,若有出現紅旗警訊時,應立即就醫讓專業的醫師評估處理。記得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工作才是安全之道。
-
2022-05-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長者病程快 共病易輕忽
本土疫情新增八例死亡個案,有三人在家昏迷,意識不清且呼吸困難,經急救送醫後死亡且PCR陽性確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長者染疫後症狀變化快,呼籲民眾若家中有確診者,需特別注意老人及臥病者的健康狀況。專家建議,長者近期只要有任何呼吸道症狀,無論是否是舊疾的症狀,都該視為可能染疫並應盡速快篩。國內昨確診死亡個案為兩男六女,年齡介於六十歲至九十歲,八例個案中有五位沒打過疫苗,在家中昏迷送醫不治的三人中,二人打過三劑且無慢性病史,卻相繼出現敗血症及心肺衰竭,另一位未打疫苗,患有慢性肺病與癌症,並出現呼吸衰竭死亡。未來染疫後在家昏迷狀況恐變多,台大醫院急診主任方震中研判可能原因有二,為「長輩確診病徵不明顯」及「老人共病較多難察覺」。他遇過患者被送來急診室時,無明顯肺炎跟咳嗽但出現呼吸困難,照了X光才驚覺有大片肺炎,或者本身罹患慢性病,直到症狀惡化後過世,才驚覺早已確診。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長者沒打疫苗加上免疫力差,而且本身共病又多,最怕原本的慢性疾病就具有「呼吸道症狀」,導致在近期染疫高風險期而輕忽,他強調,近期只要有呼吸道症狀,不管有沒有舊疾都應快篩,若家中有任一人感染,更應該二天就篩一次,避免舊疾症狀與新冠混淆,延誤就醫時間。
-
2022-05-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居隔紓壓吃出「暴肥症候群」 名醫教二招改善
最近門診接到很多染疫後病患的電話,抱怨居家隔離後,因無法外出,只能靠「吃」來紓解壓力,導致體重暴增,尤其腹部多了一大圈,褲子變得非常緊,出現「暴肥症候群」。從官方統計數據,已近40幾萬人確診,確診者必須進行七天較嚴格的居家照護。一般人的生理基礎代謝率熱量,男性約1400大卡,女性約1200大卡,而對於坐辦公室的上班族群,每天攝取的「合理」熱量約為1500大卡,但如果突然沒有上班活動,其需求的熱量應減少50%以上,就足夠維持生理功能運轉。但最近從一些病患的飲食流量表分析發現,在居家隔離期間,患者攝取的總熱量並沒有減少,甚至還有增加的趨勢,其原因包括取得食物的機會增加,以及在隔離的空間會產生無形的壓力,只能藉著吃來舒緩。從醫學的角度來看,此種即為壓力型暴食症的肥胖,也就是發生「暴肥症候群」。常見形成暴肥症候群原因,包括正腎上腺素升高、控管情緒的相關荷爾蒙增加、因部分嗅覺及味覺神經受損後,引起嗅覺及味覺喪失及功能減退,進而產生了代償性的重口味生理變化。避免高糖高鹽飲食該如何避免居隔時的暴肥症候群,改善方法首要避免「三高飲食」。醫學已證實,作為新冠病毒載具的ACE2在脂肪組織中的含量頗高,很多人在居隔期間的飲食大都以高脂高熱量外送食物居多,這些食物不但會造成肥胖,也會製造有利提升ACE2含量的環境,因此,居隔時應該避免高糖高鹽成分的飲食,特別是攝取過量的糖會引起身體的「慢性發炎」反應,會使免疫力下降。做中高階有氧運動此外,在居隔期間,要有適度的中高階有氧運動,可以有效的提升抗疫的免疫功能,建議可以做室內小空間就可執行的活動,例如立式前後腹式呼吸運動、簡單的肢體重訓增肌動作,甚至直立貼壁的舉腿活動,如能配合客製化的運動處方效果更佳。相信只要有決心,並能在心境及飲食熱量方面稍加控制,利用居隔的時段反能建立優質的生活習慣,甚至能達到減重的理想目標。
-
2022-05-11 新聞.元氣新聞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台灣本土確診數昨日飆破五萬例,輕症患者及居隔者要如何增強抵抗力對抗新冠肺炎?高雄醫學大學熱帶醫學碩士學位學程客座特聘教授劉校生團隊經實證研究證實,傳統中藥「金銀花」能增強抵抗力,除了對抗新冠病毒,對登革熱及腸病毒的防治也有功效。目前台灣的中醫與生技團隊陸續推出多種中藥方劑,如清冠一號、清冠二號、淨斯本草飲、淨冠方等,當中的藥物成分多有重疊,但具抗疫功效的藥材「金銀花」卻被忽略。高醫大特聘教授劉校生、副教授李英瑞、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黃奇英、基隆長庚醫院中醫科醫師葉沅杰和成功大學,共同合作經由人體試驗,結合細胞和小鼠研究,證實飲用金銀花茶可以誘導人體內某些「微小RNA」的大量產生,經預測有3種「微小RNA」(包括let-7a),能夠識別登革熱病毒、腸病毒(EV71)和新冠病毒(SARS-CoV-2)基因序列。飲用金銀花萃取液,能誘發let-7a上升,抑制登革熱病毒和腸病毒的複製,被感染小鼠的病毒量和疾病癥狀均得到緩解,存活時間也延長。實驗也證實,中藥金銀花與黃耆,均可誘導宿主細胞產生關鍵「微小RNA」對抗新冠病毒的吸附(ACE2受體)與複製(Mpro蛋白酶)、抑制細胞激素風暴,甚至可對抗變種病毒株。值得注意的是,金銀花也可以降低被登革熱病毒感染的風險。高醫大表示,這些創新的發現為傳統中藥經由調節「微小RNA」增加免疫力,來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登革熱病毒和腸病毒的感染,開啟了嶄新的觀念與選擇。以上研究共產出3篇論文刊登於國際期刊上。團隊也研究探討黃耆防止肺部纖維化發生的可能性,實驗結果顯示黃耆誘導let-7,可以抑制促發炎的細胞因子,推論有助於避免細胞激素風暴或肺纖維化,並緩解具有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病患的病情。劉校生表示,系列研究證實中藥不一定要像西藥一樣,衝進戰場殺光所有壞人,反而可以溫和地誘發人體的自我防禦機制微小RNA群來抵禦病毒。研究團隊指出,感染初期症狀輕微或沒有症狀者,可以參考使用金銀花與黃耆;感染後期或重症患者,在中醫師辨證論治後,也可以斟酌加上這個藥物組合,來抑制病毒複製,或改善肺部纖維化。但也提醒民眾,金銀花性寒涼,孕婦及經期中的婦女不宜飲用,使用前應先諮詢醫師。
-
2022-05-10 新聞.元氣新聞
高醫大團隊研究 傳統中藥「金銀花」有助抗新冠病毒
台灣本土確診數急速攀升,輕症患者及居隔者要如何增強抵抗力對抗新冠肺炎?高雄醫學大學熱帶醫學碩士學位學程客座特聘教授劉校生團隊經實證研究證實,傳統中藥「金銀花」能增強抵抗力,取得也方便,除了對抗新冠病毒,對登革熱及腸病毒也有功效。高醫大表示,台灣的中醫與生技團隊陸續推出多種中藥方劑,如清冠一號、清冠二號、淨斯本草飲、淨冠方等,當中的藥物成分多有重疊,但有一種具抗疫功效的重要藥材「金銀花」卻被忽略。金銀花在中醫典籍以及坊間茶飲等應用已有很長歷史,臨床上也無顯著對人體危害的案例。高醫大特聘教授劉校生、副教授李英瑞、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黃奇英、基隆長庚醫院中醫科醫師葉沅杰和成功大學,共同合作經由人體試驗,結合細胞和小鼠研究,證實飲用金銀花茶可以誘導人體內某些「微小RNA」的大量產生,經預測有3種「微小RNA」(包括let-7a),能夠識別登革病毒、腸病毒(EV71)和新冠病毒(SARS-CoV-2)基因序列。飲用金銀花萃取液,能誘發let-7a上升,抑制登革和腸病毒的複製,被感染小鼠的病毒量和疾病癥狀均得到緩解,存活時間也延長。實驗也證實,金銀花與另一傳統中藥「黃耆」,均可誘導宿主細胞產生關鍵「微小RNA」對抗新冠病毒的吸附(ACE2受體)與複製(Mpro蛋白酶)、抑制細胞激素風暴,甚至可對抗變種病毒株。值得注意的是,金銀花也可以降低被登革熱病毒感染的風險。高醫大表示,這些創新發現為傳統中藥經由調節「微小RNA」增加免疫力,來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登革病毒和腸病毒的感染,開啟了嶄新的觀念與選擇。以上研究共產出3篇論文刊登於國際期刊上。團隊也研究探討黃耆防止肺部纖維化發生的可能性,過去文獻報導let-7a可以抑制肝纖維化,且嚴重肺纖維化的患者體內let-7a偏低,實驗結果顯示黃耆誘導的let-7,可以抑制促發炎的細胞因子,推論有助於避免細胞激素風暴或肺纖維化,並緩解具有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病患的病情。劉校生表示,系列研究證實中藥不一定要像西藥一樣,衝進戰場殺光所有壞人,反而可以溫和地誘發人體的自我防禦機制微小RNA群來抵禦病毒。研究團隊指出,感染初期症狀輕微或沒有症狀者,可以參考使用金銀花與黃耆;感染後期或重症患者,在中醫師辨證論治後,也可以斟酌加上這個藥物組合,來抑制病毒複製,或改善肺部纖維化。但也提醒民眾金銀花性寒涼,孕婦及經期中之婦女不宜飲用,民眾使用前還是要先諮詢醫師。
-
2022-05-09 養生.營養食譜
用藥草香料的芬芳 平緩疫情中的不安
2020年初,世界進入COVID-19的世紀大疫。本來這個章節要談的是,遇到流感季節或季節更迭容易感冒時,可以如何使用香藥草和香料來照顧自己與家人。沒想到在本書大綱擬定之後,就遇到了COVID-19,就這樣過了兩年,而抗疫這條路,短時間內或許還看不到終點。如果不慎確診,當然還是交給專業醫護,不建議自行處理。但在疫情持續的期間,我們還是可以安頓好身心靈,不恐慌、不焦躁,也比較有機會安然度過這些艱難的時刻。再次叮嚀,以下所介紹的藥草、香料具有的提振免疫力、抗發炎、抗氧化功能,談的都是以日常保養為目的,不建議用來自己扮演蒙古大夫,取代正式的醫療。但透過這些吃食,攝取後關注自己的身心變化,無論如何都會對自己的健康有幫助。我的西洋藥草學老師曾提到,有兩種人最有機會改善健康狀態,一是願意改變飲食習慣的人,二是願意每天泡茶喝的人。原因除了「泡茶」是萃取藥草活性最直接也最便利的方式之外,最重要的是泡茶或煮茶的動作就在療癒自己。願意每天花時間選擇適合的藥草,放慢腳步停下來,觀照自己的身心狀態,打開感官吸嗅與品嚐藥草茶帶來的芳香、身體的感受,把急促的心情與期待都放空,就是一種療癒。火辣蘋果醋 Fire Cider我將「Fire Cider」翻譯為「火辣蘋果醋」,它有很多種配方,原則上就是將各種熱、辣屬性的香料泡在蘋果醋裡面,透過醋的萃取力,把辛香料裡面的芳香、勁辣活性成分提取出來,浸泡四到六周再過濾後每日飲用,增強免疫力。飲用火辣蘋果醋可以預防感冒、當作噴劑外用,也可以處理肌肉關節痠痛。不過自己製作不一定要很辣,也可以不用蘋果醋,用台灣的陳年醋或米醋製作也有另一種風味。運用以醋為溶劑萃取出辛香料活性的概念,選擇在地、當季的食材,可以醞釀自家版本的火辣香料醋。材料:黑胡椒粒1小匙、大蒜5瓣切片、檸檬2顆(取果皮和果汁備用)、洋蔥1個、薑3公分(削皮後磨成泥或切片)、薑黃粉1大匙、辣根泥1大匙、墨西哥辣椒1/2個(去籽切塊)、新鮮迷迭香1支、蘋果醋或陳年醋作法:1. 所有材料切片或磨泥,全部放進玻璃罐,倒入蘋果醋直到蓋過所有材料。加蓋放在陰涼無光照的地方,持續約四周,每天搖晃一下。2. 四周後打開瓶蓋,過濾食材倒出醋液就完成了。可裝進消毒過的玻璃瓶中,放入冰箱保存。運用方法:1. 直接喝:每天喝1小匙,可幫助預防咳嗽與感冒。2. 醋飲:醋、蜂蜜和開水以1:1:3比例調勻,做成醋飲。3. 醃漬蔬果:取代家常泡菜裡面的醋。4. 油醋醬:跟橄欖油、糖等其他材料混合在一起,隨興調製油醋醬。5. 噴霧:做成噴霧或直接倒出塗抹在皮膚上,可以使皮膚表面發熱,促進皮下微血管循環,改善肌肉疼痛或風濕的情況。香草濃蜜茶 Herbal Decoction材料:新鮮或乾燥的香藥草(百里香、奧勒岡、薰衣草、羅馬洋甘菊等)1把(約50-100公克)、水1公升、蜂蜜1杯作法:1. 香草跟水放入鍋內,以小火加熱,蓋上鍋蓋,只露出小小縫隙,慢慢燉煮到水分剩下一半,大約2杯份量的濃藥草茶湯。2. 將藥草過濾出來,放涼後可以當作堆肥。3. 趁茶湯仍有餘溫,把蜂蜜加入茶湯,攪拌至蜂蜜完全溶解。4. 將做好的高濃度藥草蜜茶裝到玻璃罐內,放入冰箱冷藏可保持約三到四周。運用方法:有感冒症狀的時候,每隔幾個鐘頭可以喝1茶匙,幫助舒緩症狀,也可以稀釋加入其他的藥草茶一起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