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7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免洗餐具
共找到
24
筆 文章
-
-
2023-08-01 焦點.元氣新聞
免費心理諮商、擴大禁用PLA免洗餐具…七項與荷包相關新制八月上路
近一年來民眾應該對物價飆漲很有感。明天就是8月1日了,《元氣網》為網友整理8月上路的新制,有些可以省荷包,有些則可能讓你荷包失血,也有幾項攸關醫療權益的政策,請大家務必清楚了解。一、青安貸款精進方案上路為擴大減輕無自有住宅家庭購屋負擔,財政部「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青安貸款精進方案)」自112年8月1日起放寬各項條件,從提高貸款額度、利息補貼加碼、延長貸款年限及寬限期四個面向著手,務實減輕購屋負擔。「自購住宅貸款利息補貼」方案也補貼1碼,利率最低下修至0.812%。》「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懶人包二、自購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申請協助僅擁有1戶老舊住宅的家庭改善住宅環境,以獲得較佳的居住品質,政府對於想修繕住宅的家庭,提供「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8月1日上午9時至8月31日下午5時受理申請,可和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同時申請。自購住宅貸款利息補貼年限最長20年,優惠貸款額度最高250萬元;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最長15年,貸款額度最高80萬元。》112年度住宅補貼專區三、8類場所擴大禁用PLA免洗餐具環保署於2002年7月開始規範八大類管制對象不得提供塑膠類免洗餐具,8月1日起全國將擴大禁用PLA免洗餐具,8類場所不得提供PLA材質的杯、碗、盤、碟、餐盒等免洗餐具,違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處1,200元至6,000元罰鍰。八大類場所: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有店面的餐飲業。》相關新聞四、北市違規亂丟垃圾包重罰3倍台北市環保局將從8月15日起重處罰包括違規棄置垃圾包等6類行為,處1200元至6000元罰鍰,並依環保署訂定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罰鍰額度裁罰準則,由地方環保局依汙染程度及危害程度裁量6000元以下罰鍰金額。破壞市容6類行為:.拋棄菸蒂.於路旁屋外曝晒堆置有礙衛生整潔之物.違規廣告物.家畜在道路或其他公共場所便溺未清.亂吐檳榔汁渣.汙染地面、水溝、牆壁其他土地定著物》相關新聞五、肝癌患者免疫加標靶合併療法納入健保衛福部健保署積極導入創新免疫合併療法,今年6月於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同意將含atezolizumab成分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併用含bevacizumab成分的標靶藥品,納入健保給付,8月1日生效。》相關新聞六、年輕族群一年三次免費心理諮商青少年自殺死亡率近年逐年上升,而青少年自殺與憂鬱傾向息息相關,為提早接住「藍色」少年們,衛福部八月起補助十五歲到卅歲年輕族群,每人一年三次免費心理諮商,預計六千人受惠。》「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心理諮商服務機構名單》相關新聞七、各級學校及教育部屬場館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教育部自今年8月1日起,在全國各級學校及10處部屬場館實施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計畫,針對不利處境學生及有緊急需求使用的學生,可於校內健康中心、系所辦公室、宿舍等地定點取用,也可至定點販售機或超商選購多元生理用品。除校園外,教育部10處所屬場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國家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也於服務臺、醫護站、廁所等設置定點因應入館民眾急需取用生理用品,館所內也有搭配定點販售機或超商販售。》相關新聞
-
2023-01-13 焦點.生活用品毒害
便當盒、塑膠袋易溶出毒物!營養師「一個步驟」解決
近年因疫情的關係,民眾飲食模式改變,時常叫外送食物或買便利商店食物。不過,營養師廖容綺提醒,不管是塑膠杯、塑膠袋、紙盒、紙袋等等,油脂加上高溫就會溶出有毒的化學物質,因此她一定會「另外裝在玻璃碗或瓷碗中微波加熱。」,加上促進代謝、多攝取蔬菜,即可避開危險的環境荷爾蒙。每當被問到「營養師,妳會吃超商的微波餐盒嗎?」廖容綺表示,環境賀爾蒙無所不在,「我一定會拿回家,另外裝在玻璃碗或瓷碗中微波加熱。」以下三個狀況,哪一種會溶出較多的環境賀爾蒙?1.塑膠袋裝冰冷的食物2.塑膠袋裝冰冷,但是酸的食物3.塑膠袋裝熱且油多的食物答案:又油又熱的食物!例如塑膠袋裝羊肉湯、塑膠袋裝牛肉麵等。無所不在的環境賀爾蒙「環境荷爾蒙environmental hormone」又稱為「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這些人造的化學物質,存在環境中,透過食物、空氣或皮膚接觸進去到人體,因為『類似』人體內荷爾蒙的結構,所以會造成干擾,干擾是一連串的,是長久的。現在很多疾病其實都跟環境賀爾蒙有關係,包括1.胎兒:生長遲滯、早產出生體重不足。2.嬰幼兒,兒童,青少年:發育成長遲滯、不正常性發育、性早熟。3.成年人: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症、前列腺癌、睪丸癌,甲狀腺癌、肺癌。不孕,多囊性卵巢症,早發性停經,腦下垂體及甲狀腺功能異常。怎麼預防環境賀爾蒙一、避免接觸1.吸入:空氣中的PM2.5,來自工廠的廢棄物、汽機車的排放氣體、不明物體的焚燒物質、拜拜燒香、二手菸、品質低劣的香氛或香水、空氣清新劑、殺蟲劑。2.接觸:兒童玩具、化妝品、保養品、清潔用品、家俱、印刷品油墨、塑膠類用品例如:雨衣,地墊,溶劑。3.食入:裝食物的容器、塑膠袋、鍋具、保鮮膜、免洗餐具上的材料、人工合成避孕藥或荷爾蒙補充療法、農藥。二、促進代謝1.排尿:多喝水促進排尿,建議量每日2500-3000cc或體重的30倍。2.排汗:桑拿、遠紅外線儀促進排汗。3.肝臟解毒:幫助環境賀爾蒙代謝食物4.排便: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肝臟解毒後的毒素到了腸道需要纖維素的幫忙吸附排除。三、多吃蔬菜1.十字花科蔬菜:綠色花椰菜,苞子甘藍,芥蘭菜,芥菜,高麗菜,大白菜,小白菜,羽衣甘藍富含葡萄糖硫苷及吲哚,加強肝臟解毒功能。2.大蒜:大蒜素跟硒,有助於肝臟排毒毒素。3.薑黃:薑黃素是很強的抗發炎,抗氧化物,加強排毒功能。4.綠茶:綠茶多酚跟兒茶素,幫助肝臟運作。5.維生素C: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促進肝臟解毒。6.甜菜:富含植化素可以加強肝臟中解毒酵素及抗氧化酵素的活性。7.酪梨:富含穀胱甘肽(glutathone),幫助肝臟把脂溶性毒素轉變成水溶性。【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352, 原文出處】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2-09-07 焦點.健康知識+
今年中秋節假期「週五」開始放假!8大守則防癌防疫健康吃
中秋假期將至,今年連續放假三天。中秋節是九月十日,適逢周六,補假一天,公家機關和許多上班族本周五就開始放假。許多人期待假期,早早安排,但也有人工作太過忙碌,完全沒有意識到假期將至,本周的工作天只到周四。但只要放假,就是小確幸,元氣網提醒大家及早準備迎接假期,並提供中秋烤肉平安守則。一、再過兩天就放假了九月九日起就是中秋連續假期。本周工作日只剩兩天,請大家盡早完成手上的工作,安心休假。二、疫情升溫,做好防疫準備 恰逢BA.5疫情升溫,不少民眾規畫中秋假期與家人團圓烤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未打疫苗的幼兒與長者,減少與人接觸,做好防疫準備。三、避免「增胖風險」衛福部國健署提醒,中秋烤肉平均會攝取「2000大卡」的熱量,遠超過一整天的熱量,得爬七次101大樓才能消耗,應降低吃烤肉的份數。中秋烤肉通常以「肉類為主」,加上烤肉醬等,家人之間又互相聊天,很容易就吃過量,平均中秋烤肉攝取的熱量高達2000大卡。2000大卡,等於吃進4份大薯、一整鍋燉雞湯、兩條港式蘿蔔糕等。四、吃柚子可補充膳食纖維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中秋節應景的柚子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鉀及多種礦物質等營養素,能促進腸道蠕動,建議可以適當攝取柚子;而山藥、南瓜、豌豆仁等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則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礦物質、植化素,建議成人每天攝取25克到35克膳食纖維。五、輕食野餐,減少碳排放吳昭軍表示,若民眾採輕食野餐,不但可以減少一般轎車從台北高雄來回2萬趟的碳排放,重點是還不用爬七次101大樓來消耗這一餐超量攝取的熱量。不過,中秋節也別忘運動,多運動能促進新陳代謝速率,還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六、烤肉建議秉持「三要、三不要」原則三要:1.食材搭配深色的新鮮蔬菜或柚子及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2.以茶類代替飲料。3.用芹菜、九層塔、蒜頭、洋蔥或蔥等辛香料醃肉調味三不要:1.香腸不和魷魚、干貝、秋刀魚、鱈魚或養樂多乳酸飲料等食物一起食用。2.包錫箔紙或鋁箔紙的食材,建議不要先調味。3.不吃烤焦的食物。七、烤肉注意事項1.食藥署建議,烤肉架的選購,應選擇外觀完好,如產品表面電鍍已剝落或有髒汙,則不要使用。2.烤肉時,因為過度高溫烹調含脂肪之食物,減少食物與火直接接觸或油脂滴入炭火中。使用鋁箔烤肉時,勿讓酸性調味醬料接觸鋁箔,或在食材燒烤後再添加,並勤換鋁箔。針對較難烤熟之食材,可預先以蒸、煮或微波等方式烹煮,減少燒烤時間,燒焦的食物宜丟棄不食用。3.烤肉時盡量自備可重複使用之環保餐具,如需選購免洗餐具或竹籤等產品時,應選擇標示清楚且完整包裝之產品,八、烤肉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徹底加熱、要低溫保存。
-
2022-05-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家5口只有她沒中!最強媽媽「自救」照顧確診雙胞胎兒 重點提示秒懂
台南媽媽蔡亞諄全家5口除她之外都確診,她在臉書以「關在家裡自救的日子」分享經驗,今天是自救第9天,其中讀小二的雙胞胎兒子確診,因沒有打疫苗,是她照顧上最費心的,她表示大兒子睡前又一直不蓋棉被,一直喊好熱,她不敢大意,一晚上「守夜」,直到上午看到兒子安穩睡著,體溫也正常,呼吸也正常,還睡到打呼才安心。蔡亞諄全家人是高二大女兒5日先確診,老公6日確診,讀國小二年級雙胞胎兒子接著也有症狀,老大11日快篩陽後PCR確診,老二快篩2次都陰性,12日才快篩陽 PCR確診,蔡亞諄從一開始的慌亂到決定在臉書以「關在家裡自救的日子」紀錄自救日記,她說,公開狀況也是一種對外求助管道,因為要照顧確診家人很忙,她發文後關心的朋友知道她的狀況就會提供協助,像前兩天北部朋友就先支援清冠1號藥包,全家人都服用後,2個兒子狀況明顯好多了。蔡亞諄提醒,雙胞胎兒子確診後前3天尤其是48小時是最緊急的,她幾乎2小時要量一次體溫,晚上也不敢睡沈,隨時要注意呼吸有無困難,老大一開始因高燒快40度,表現的是頭痛及眼睛痛,她使用自備的感冒藥和退燒藥,但要記錄用藥時間,因感冒藥也有退燒藥成分,至少要間隔2小時以上,避免造成肝腎傷害。小兒子是過敏體質,都是37至38度低溫,是吃新化分院開的感冒及退燒藥,但都會有過敏咳痰很多,會經常幫他拍痰,避免積痰在肺部,前新化教會牧師娘許素芬確診也分享拍氮真的很重要,自己可以拍前胸,家長幫小朋友正面和背面都拍,可以舒服很多。相對於一開始的慌亂和緊張,蔡亞諄協助孩子度過前幾天最危險的時期,也分享較輕鬆的日常,雙胞胎兒子確診居家照護「停課不停學」,媽媽化身百變金剛「剛當完護理師,幫他們量完體溫,又要當安親班老師,問我功課」,不久後又轉身當「廚師」,要準備煮飯了。網友看了她的分享直呼太強了,也有媽媽因小孩確診手忙腳亂,感謝她的分享,獲得不少幫助。蔡亞諄在每篇文末都會有照顧的重點提示,讓媽媽們能秒懂,很值得參考。如何自救:床頭物品:溫度計、血氧機,筆記本、筆、衛生紙、消毒酒精及紀錄,提醒孩子染疫,處理孩子的問題,一定要紀錄。紀錄時間,量體溫的溫度,血氧濃度,喂藥時間,給了什麼藥等。如何自救:家裡小孩染疫,建議幫他們紀錄整個病程用藥時間,體溫溫度,血氧狀況,身體狀況,才不會什麼時候吃藥忙到忘記,吃了什麼藥忙到混亂,這樣也危險唷!體溫和呼吸狀況也是很重要的指標。衛生習慣:建議直接使用免洗餐具,用完丟垃圾袋集中(但麻煩是關7天的垃圾量會非常驚人)如果要用家裡餐具,「確診者」和同住家人=「匡列者」的餐具一定要分開處理確診者的餐具不能在跟沒有染疫的同住家人餐具混雜在一起確診者的餐具食用完要另外清潔消毒,另外收納。不輕鬆很麻煩但一定要做好做滿!
-
2022-04-22 新聞.生活用品毒害
免洗餐具有味道正常嗎?能耐高溫?招名威:3種情況不要用!
出門在外吃東西,不免會用上免洗餐具,不過免洗筷打開會有種味道,有的甚至特別強烈。另一方面,塑膠免洗餐具可耐高溫,但真的每個都安全無虞嗎?對此美國毒物理學專家招名威教授指出,若免洗筷出現3種情況就避免使用,而塑膠類也並非全部都能耐高溫,使用上還是得多留意些。 塑膠免洗餐具可耐高溫?招名威:記住1個原則。 招名威教授表示,免洗餐具大致上可分成塑膠類和植物類兩種,塑膠類免洗餐具較少出現味道等問題,大多遵循食藥署規定而使用較5號「PP」及6號「PS」等高耐熱材質,不過雖說耐高溫,但一樣建議避免接觸「過度高溫」,例如在烹煮時使用,以免吃到溶出的塑膠。另外,有時也會看到3號的「PVC」餐具,這種是強烈建議避免高溫食物。而之所以會說「大多遵循食藥署規定」,是因為無法保證市面上無不肖業者使用規定以外的材質,這類便可能釋放出對人體有害物質。因此雖說大型連鎖店所使用的塑膠餐具,為維護商譽會做好品質控管,民眾較可安心使用,但為避免混淆、誤認「只要買得到的都有保障」,大原則來看還是盡量養成避免塑膠餐具碰熱食的習慣為佳。 免洗筷有味道正常嗎?招名威:3種情況不要用。 免洗筷等植物類餐具在成形時,多會經過脫色、使用漂白、二氧化硫等,達顏色佳、賣相佳、不易發霉等目的,顏色越白使用越多,在打開免洗筷時所聞到微微的味道,就大多就是化學物質的味道,而非原木或竹子的味道。而據食藥署規定,免洗筷不可有不良變色、異臭、異味、發霉、蟲蛀、不良異物等,且二氧化硫殘留物應低於500ppm、不得檢出含有過氧化氫及聯苯等成分,但正如前述,市售流動商品難以絕對保證。因此若拆封時味道太重、顏色怪異、疑似發霉,就建議避免使用為佳。為保健康、也兼顧環保,建議還是多以環保餐具為佳。 環保餐具會有食安問題嗎?招名威:材質還是得留意。 環保餐具定義範圍較廣,可如塑膠、木質、陶瓷、不鏽鋼等可重複使用餐具,當中也各有食安風險潛藏其中。塑膠類的碰到熱食一樣可能釋放有害物質,且清洗的時候容易刮傷,細菌、油漬、清潔劑等可能殘留。木質可能有發霉疑慮,吃下肚恐提升致癌風險。陶瓷則較容易打破。不鏽鋼疑慮較低,就是外觀較不出色。 因此建議若使用塑膠材質的環保餐具,一樣別接觸熱食,木質的則注意風乾、烘乾,且確實清洗,兩者都應定期更換避免刮傷過多還在使用。陶瓷就建議使用時注意安全,別打破就好。不鏽鋼則注意避免買到其他金屬。而不論是哪一種材質,都建議避免有塗裝、彩繪等,以避免染色劑引起另一種食安疑慮。 環保吸管不易完全清洗,建議使用一個月換一次。 另一方面,環保吸管近年來也相當受歡迎,招名威教授提醒,除了留意並考量上述提到的材質以外,也要注意環保吸管整體而言是較難清洗的,常見單用清水沖洗、或是倒入洗碗精用水沖,都是強度不高的洗滌方式,日久恐有各項飲料的殘留物於內,再加上內部相較其他餐具屬陰暗潮濕,較容易滋生細菌。因此建議洗滌還是得用吸管刷等細小的刷子清洗,並置於通風處風乾,約一個月就換一次為佳。 《延伸閱讀》 .微波食物安全嗎?會不會致癌?毒理教授:比起輻射更要小心4風險 .毛巾沒洗如同用馬桶擦身體!專家指3地雷,常過敏、私密處感染留意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3-25 養生.聰明飲食
對環境跟健康都友善!「低碳飲食法」怎麼吃
「Greenpeace 綠色和平組織」曾指出,在所有人類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有 23% 來自農業和土地使用,其中佔比最高的就是畜牧業。而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更曾做過一份研究,結果顯示一個家庭每天所產生的溫室氣體中,食物就佔了 10%~30% 左右。由此可見,一個人的飲食選擇其實也間接地影響著地球的樣貌。重視永續環保的你,如果想從生活中的小細節開始節能減碳,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或許可以試著從執行「低碳飲食法」(Low Carbon Diet)開始,減少每天因為吃東西而造成的碳足跡以及碳排放量,讓地球朝向你理想的樣子更進一步。什麼是「低碳飲食法」?「低碳飲食法」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以減少碳排放量為目的的飲食方法,這這種飲食法強調以蔬果、五穀類、豆類或是魚類、海鮮等食材作為主要食物來源,並盡可能地去除紅肉如豬、牛、羊肉,以及過度加工的食品如罐頭、醃漬物等,期望能透過降低這些容易提升碳排放量、產生過多碳足跡的食物,減少飲食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有哪些飲食方法屬於「低碳飲食法」?1.北歐飲食法根據國際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所發表的研究顯示,提倡用「魚類」取代生產時會產生較多碳排放量的「肉類」,並鼓勵食用當地當季蔬果的「北歐飲食法」,能夠有效減少進口食物長途運送時所造成的碳足跡,而長期下來也能降低食物所造成的碳排放量。因此,「北歐飲食法」可以說是一種對環境相對較為友善的「低碳飲食法」之一。2.彈性素飲食法主張可以達到吃素好處又能偶爾享受肉類美味的「彈性素飲食法」,是想要從葷食主義轉為植物性飲食過渡期的人很適合採取的一種飲食方法。由於「彈性素飲食法」也提倡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要來源,並鼓勵多吃當季的新鮮蔬菜水果、全穀類等,因此,這種飲食法也可以算是「低碳飲食法」的其中一種。「低碳飲食法」有什麼好處?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和非政府組織「Eat Forum」合作設計的《地球健康飲食指南》(EAT-Lancet Commission on Food, Planet, Health)中,提倡人們減少紅肉、加工食品以及精緻糖類的攝取,並提高飲食中蔬菜水果的比例,與「低碳飲食法」的概念不謀而合。該份飲食指南指出,當人們執行以蔬果為主的「低碳飲食法」之後,不僅有益人體健康,且提倡減少碳足跡、溫室氣體排放的飲食法則也能防止人類賴以維生的大自然崩壞,因此,「低碳飲食法」可以說是一種對於環境與人類都能創造雙贏局面的飲食方法。在繁忙都市生活的人,該如何執行「低碳飲食法」?了解「低碳飲食法」對人體以及環境的正面影響,開始想執行「低碳飲食法」的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疑惑:平時工作這麼忙碌,沒有太多時間好好為自己準備健康的食物,要怎麼將這樣的飲食法則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呢?VidaOrange生活報橘編輯為身處在步調快速、繁忙都市生活的你,精心整理了「低碳飲食法」的一日三餐原則,或許,你也可以從中獲得一些生活的靈感,更輕鬆地執行「低碳飲食法」。趕著通勤、打卡上班的忙碌早晨平時常常到便利商店抓個三明治當早餐的你,或許可以試著提早 5 分鐘出門,到附近的早餐店點一份以蔬菜、海鮮為主的餐點像是蔬菜蛋餅、鮪魚蛋餅等,搭配一杯無糖的豆漿,並自備環保餐具,一餐下來就能省去食用紅肉、乳製品以及使用免洗餐具所造成的碳足跡以及碳排放量,為執行「低碳飲食法」的一天揭開美好序章。終於可以喘口氣,卻又沒太多時間用餐的午休時間開完了一個又一個會議,想在午餐時間好好喘口氣的你,可以到公司附近的自助餐店選擇新鮮當季的蔬菜,並搭配鮭魚、鱸魚等魚類當作主餐,這樣一來就能減少選擇豬肉、牛肉等紅肉造成的碳足跡與溫室氣體排放,同時也是簡單、方便又均衡的一餐。想好好犒賞自己、好好放鬆的晚餐聚會結束了忙碌一天,準備與朋友聚會小酌的你,不妨將好吃又均衡的蔬食餐廳列入聚餐地點的選項吧!現在有許多餐廳將蔬食料理做得美味又健康,且大多使用未經加工的蔬果、全穀類等原型食物,減少了製造加工食物時所造成的碳足跡,也降低生產肉類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對想執行「低碳飲食法」又不想放棄美味食物的你,或許會是很不錯的選擇之一。參考來源:1.《Weight Watcher》:Low-Carbon Diet: How it Affects the Environment and You2.《Lowly Food》:What Is The Low Carbon Diet※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享受美食,也能守護地球】對環境更友善的「低碳飲食法」,讓愛地球變成簡單生活儀式
-
2022-03-19 失智.失智100問
財務問題/「我爸生病後,好愛錢!」老年醫學專家的診間觀察:真正愛計較,終究是錢?還是愛?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長輩是因為失智才有的特殊問題,看到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是「愛」「醫生,我爸生病後,好愛錢,超煩!」陪伴失智長輩的家庭日久,常常可以聽到的是一個一個家庭愛的故事。很多問題,表面上看起來很類似,但是我的心得是,細究後會發現每個屋簷下有各自糾結和過不去的關卡,而這些關卡就藏著這一個一個家庭的歷史跟故事。這或許就是我們愈來愈重視個別化照顧的原因吧。有趣的是,愈是運用個別化照顧的精神去了解每個家庭的故事,我愈有機會發現很多時候大家以為很嚴重、很困難的問題,分析到最後會發現,只要換個角度來看都不是問題,或者應該說不是大家所以為的,長輩是因為失智才有的特殊問題,看到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是「愛」。郭爺爺失智後的性格改變一位家屬常抱怨失智症患者的改變:「我愛我爸爸,他也很愛我。過去,他總是永無止境的給我,包括錢與耐心,還有『好脾氣』,為什麼生病了以後,他都變了?!現在的他,超愛計較的啊!」爸媽和子女輩彼此之間,感情深厚,這一點我看得出來,但「愛計較」三個字總讓我聽得糊裡糊塗,只好請家屬多描述一點。郭爺爺不是愛計較,他是擔心家裡沒錢他們的家庭事業是生意興隆的餐飲店。生病前的郭爺爺,長年管理店內收入和家庭用度,這個家所賺的錢,主要都是存在他的名下,直到郭爺爺確診失智症,家人擔心日後會遭遇金融上的困難,於是將大筆金額提出後,改存女兒帳戶內。沒有人把這些改變和背後的考量告訴郭爺爺。漸漸地,家屬發現老人家變得愛計較。郭爺爺會要求客人少用醬汁、不要浪費免洗餐具。見到客人取用衛生紙,郭爺爺甚至會碎碎念,當場擺臉色給客人看。家人煩惱得不得了,怕再這樣下去,客人都跑光了,但老人家又說不聽。無奈下,只好來找我討論。我直接問郭爺爺為什麼要阻止客人取用呢?郭爺爺是這樣說的:「醫師啊,我坦白跟你說,我家生意看來很賺錢,但其實戶頭裡是沒有錢的!年輕人做生意沒有成本概念,只好靠我來幫忙出面管控啦。」他還驕傲地追加一句:「你說,我這個做爸爸的是不是很不錯!」王伯伯失智後的性格改變王伯伯每天找公司會計來查帳上述餐飲店小老闆的問題,其實也會發生在大公司的董事長身上,王伯伯就是故事主角。王伯伯每回來看門診都由媳婦陪同,兩人總是有說有笑的,看得出來,兩人感情很好。好到王伯伯的媳婦告訴我:「對我來說,我公公比我自己的爸爸還親。我對他是什麼話都能說,向他要東西,是要什麼給什麼。他對我沒有要求,反倒是沒事就給我錢。」王伯伯半認真,半開玩笑地回應:「我把媳婦當女兒疼。媳婦比兒子還重要,因為養老就靠她了啊。」一年過去了,王伯伯持續來門診追蹤。但他逐漸出現變化,最明顯的改變是擔心錢不夠用,於是,王伯伯每天找公司會計來查帳。但此時,王伯伯腦中記得的是十年前的帳目,所以,他會打電話給十年前向他借錢的人催繳,根本忘了對方已經在近幾年還清了,讓會計和媳婦因為要同時安撫王伯伯和被追債的人而疲憊不堪。家人請王伯伯不要再管公司的事務了。但是,王伯伯每天眼睛張開後,想的還是賺錢、查帳,以及把欠款追回來。另外,王伯伯也執著於長年來買賣股票的習慣。拗不過王伯伯的要求,家人最後妥協了。幫王伯伯把手機設定好,方便他透過手機來處理股票。沒想到,此舉卻是災難的開始。因為此時的王伯伯因病,已喪失對市場的敏感度,於是他會在股價最低點時通通賣出,卻在高點時買進。給錢,就是王伯伯表達愛的方式。王伯伯的媳婦帶著崩潰的語氣,求我:「雖然爸爸有不少存款,可是這樣花下去,即使有金山、銀山,也不夠用。拜託陳醫師,你勸勸他。」我找王伯伯坐下來談:「王伯伯啊,你現在子女都大了,應該是人生好命的階段啊,怎麼不好好休息,讓大家照顧你就好呢?」王伯伯很認真地回答:「陳醫師,我很愛我的家人。我要當可以幫家裡賺錢的人。我能發錢給大家,大家才會愛我!」那一秒,我看懂了王伯伯。原來對長年開公司的王伯伯來說,給錢就是他表達愛的方式。他的確是愛著家人的,只是他的表達方式就是買買買、給給給,而他也相信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愛持續,家人有物質上的獲得,才會愛他。難怪現在的王伯伯會對錢斤斤計較了,因為要買東西、要發錢,哪是容易的呢?王伯伯知道自己生病了,他需要人照顧、需要被愛,更是拚命地非把錢抓在手上不可。我勸王伯伯:「王伯伯,就算不發錢給大家,你的孩子們還是很愛你的。他們希望你快樂,不要為賺錢和追債煩惱。」王伯伯聽不進去,但是他善良的天生個性,就急著希望我別為他擔心。我知道失智症讓他無法清楚思考,再加上長年累月下來的人際相處核心價值,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還不如請家屬這邊來處理比較快。製作假帳簿,好讓王伯伯查帳,於是,我請家屬製作以假亂真的帳簿,每天王伯伯想查帳時,就拿出來,讓他看看帳戶金額,好獲得安全感。當王伯伯想領錢出來時,也不需要阻止,家屬可以裝模作樣的說已經領出來了,讓老人家身上有錢來發給家人。拿到錢的人,再私下統一繳回即可。這總比讓王伯伯在現實生活中,到處追不存在的債務,或在實際股票市場中受損來得好,不是嗎?我想家屬也看懂了。生病後的王伯伯不是個性改變,正確地說,他還是過去的他,是那個一直透過錢來換愛的公司老闆,只是過去大家沒看懂他的心,現在疾病讓他自我掩飾的能力下降,這才讓家屬誤以為他變了。其實,若要說失智症讓王伯伯變得愛計較,我想現在的他,真正愛計較的,與其說是「錢」,還不如說是「愛」;他心中真正想要的,一直以來都不是錢,而是家人對他的愛。書籍介紹「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作者:陳乃菁出版社:寶瓶文化出版日期:2021/08/20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已出版《因為愛,所以看見──從失智到高齡退化照護,學習以勇氣面對》(台灣失智症整合照護暨教育發展協會年度公益出版計畫)、《雄溫暖,心照顧──高雄第一線失智照顧者無藏私經驗分享》(合著)。延伸閱讀: 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侯文詠:兒子在國外身無分文,打回家求救,我的回應是…
-
2022-01-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一家7口用餐2人確診! 聚餐風險增「尾牙不下令停辦」
國內有多起任職於餐廳的相關人員染疫,例如北市信義區餐酒館、桃園市中壢區西堤餐廳及桃園區瓦城餐廳等,外界憂會增加顧客用餐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各種可能性都有,但仍認為銀行端到餐廳端,相對染疫可能性大。針對餐廳人員或廚師,做菜都有戴口罩或面罩,都有基本防護在,口罩頻率要越高、越緊較佳,防護效果越好。至於國內多處都有確診者足跡,在維持二級警戒下,有專家建議可戴兩層口罩或將社交距離提升至2公尺。此外這次西堤餐廳有顧客跟員工都確診,沒有禁止餐廳內用,是否考慮將內用是否改免洗餐具,避免病毒接觸風險。陳時中則表示,會滾動調整。已知在中壢西堤餐廳打工確診的高職生,曾經打過一劑BNT疫苗,會透過監視器了解桌邊服務時,距離確診銀行員點餐跟互動情形等,至於餐廳顧客有二名未滿五歲兒童確診,呈現無症狀跟輕症。陳時中說,兩個小孩是屬於一家人,當天是一家七口到餐廳用餐,非屬於銀行員親友,「已知小孩父母目前都驗出陰性,但仍要持續觀察。」另外三名確診的西堤餐廳員應皆為外場工作人員。聚餐風險增加尾牙是否會停辦?陳時中說,目前不會下令不辦尾牙,臆測中,小孩子是在餐廳跑來跑去有觸摸風險,但能要等詳細疫調才知。
-
2021-11-11 養生.生活智慧王
保溫杯不適合裝咖啡、奶茶?顏宗海教你如何遠離生活毒害
台灣新冠疫情趨緩,防疫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各種生活毒害卻無所不在,尤其常用到的各類塑膠製品,是否有塑化劑?該如何使用才安全?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在元氣網粉絲團直播時強調,不是所有塑膠製品都有塑化劑,但所有塑膠材質都不可放進微波爐加熱。熱剩菜剩飯 要拿掉保鮮膜現代人外食比例多,不管內用、外帶或外送餐點,都常使用到免洗餐具、碗盤、杯子等,日常生活中也常用到許多塑膠物品,許多人擔心這些東西可能含塑化劑,有吃毒下肚的疑慮。顏宗海表示,塑膠製品有1至7號,並不是每種製品都有塑化劑,只有3號PVC(聚氯乙烯)才有塑化劑;5號PP(聚丙烯)相對較安全,可耐高溫到攝氏120至130度,但也不適合放入微波爐加熱。家庭最常用到的塑膠製品就是保鮮膜,常見晚上的剩菜剩飯會用保鮮膜包好,或用美耐皿器具盛裝再放進冰箱,顏宗海提醒,隔天要再拿出來加熱食用時,保鮮膜要記得拿掉,再放進微波爐加熱;以美耐皿盛裝的食物,必須換成瓷碗或玻璃碗盛裝,否則美耐皿加熱會釋出三聚氰胺而易傷腎。少用保麗龍碗、美耐皿筷子現在許多人會買超商微波即食品,雖然超商的微波加熱,使用的材質及微波時間都經過計算,但顏宗海仍建議,不管它是使用PVC、PE(聚乙烯)等塑膠包材,還是要把外包裝拿掉再放進微波爐加熱較安全。塑膠材質6號PS(聚苯乙烯)也是不耐高溫,最常見的製品是保麗龍,顏宗海說,大家已較少使用了,但仍有少數泡麵是保麗龍碗,應盡量避免選購。美耐皿同樣不耐高溫,提醒愛吃鍋的人,不要用美耐皿的筷子,在熱騰騰的火鍋湯裡夾食物。顏宗海強調,所有的塑膠容器都不耐高溫,盛裝熱食應選用不鏽鋼、玻璃、瓷器等材質較好。但瓷器要注意有顏色的圖樣在外面,才不會將重金屬吃下肚。車內瓶裝水 溫度高會變質市售瓶裝水最常用的是1號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材質,許多人會把瓶裝水放車內,顏宗海說,PET也不耐高溫,並不適合放在有時溫度會過高的車內,雖然PET不會溶出塑化劑,但卻可能有其他物質,如國外曾驗出含有微量銻。保溫杯裝熱咖啡 盡快喝完最安全也最環保的做法,就是自己帶保溫杯,但也有「保溫杯不適合裝咖啡、奶茶等飲料」的疑慮。顏宗海解釋說,其實都可以裝,重點是應盡快喝完。醫學上有「危險溫度」的名詞,不是不能用保溫杯裝熱咖啡、熱奶茶,問題在於存放的時間與溫度,若放太久保溫杯內溫度下降至7至60度的危險溫度,就容易造成微生物汙染。熟食便當同樣要盡快吃完不宜久放,以避免食物中毒。至於保溫杯的清洗,不鏽鋼的內膽建議用海綿清洗即可,避免用鋒利的刷子刷洗,也不要太用力刷,若把塗層破壞掉,恐會有金屬釋出。不鏽鋼理論上應不會生鏽,若生鏽應馬上汰換。還有許多人愛用科技海綿刷洗保溫瓶、杯子等,顏宗海指出,科技海綿不要用來洗碗筷、杯子等食用餐具,只能使用於環境清潔。
-
2021-10-14 養生.生活智慧王
超商即食品整個進微波OK嗎?各種塑膠製品怎麼用才安全?顏宗海教遠離生活毒害
現代人外食比例多,不管內用或外帶,都很常使用到免洗餐具、碗盤等,日常生活也很常用到塑膠物品,使用這些東西到底有沒有問題呢?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指出,簡單來說,塑膠製品使用上先記住二個大原則:不是所有塑膠製品都有塑化劑,但所有塑膠材質都不進微波爐加熱。顏宗海表示,塑膠製品有1~7號,並不是每種都有塑化劑,只有3號PVC有。5號PP聚丙烯相對較安全,耐高溫可到120-130度,但PP也不適合進微波爐。家庭最常用到的塑膠製品就是保鮮膜,例如晚上剩菜剩飯會先用保鮮膜包好再放進冰箱,或是有些人會用美耐皿的器具盛裝,顏宗海提醒,隔天要再拿出來加熱食用時,一定要記得把美耐皿器具換成瓷碗或玻璃琬,否則美耐皿加熱會釋出三聚氰胺;保鮮膜更要記得拿掉,再放進微波爐加熱。另外現在許多人都會買超商微波即食品,雖然超商的微波加熱,使用的材質及微波時間都經過計算,但顏宗海仍建議,不管它是使用PVC、PE等哪種塑膠包材,其實還是要把外包裝拿掉再放進微波爐加熱較安全。6號(聚苯乙烯)也是不耐高溫,6號最常見的製品就是保麗龍,目前保麗龍大家已較少使用,但仍有少數泡麵是保麗龍碗,應盡量避免選購。美耐皿同樣不耐高溫,他提醒愛吃鍋的人,不要用美耐皿的筷子下熱騰騰的火鍋湯裡夾食物。也同上所述原則,所有的塑膠容器都不耐高溫,要耐高溫就要選用不鏽鋼、玻璃、瓷器等材質較好。但瓷器就要注意有顏色的圖樣在外面,才不會把重金屬吃下肚。1號PET最常見的則是瓶裝水。許多人會把瓶裝水放車內,顏宗海說,PET也是不耐高溫,因此不適合放在有時溫度會過高的車內。而雖然PET不會溶出塑化劑,但卻可能有其他物質,如國外曾驗出瓶裝水含有微量銻。最安全也最環保的做法,就是自己帶保溫杯。因此有些人可能會從家裡裝熱咖啡到公司喝,但又有人說,保溫杯不適合裝咖啡、奶茶等飲料,到底怎麼做才好?顏宗海說,其實都可以裝,重點是應盡快喝完。醫學上有個名詞叫「危險溫度」,因此不是不能用保溫杯裝熱咖啡熱奶茶,問題在於存放時間與溫度,放太久保溫杯內溫度下降至7-60度的危險溫度,就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熟食便當同樣要盡快吃完不宜久放,以避免食物中毒。至於保溫杯的清洗,不鏽鋼的內膽建議用海綿清洗即可,避免用鋒利的刷子刷洗,也不要太用力刷,若把塗層破壞掉,恐會有金屬釋出。不鏽鋼理論上應不會生鏽,若生鏽應馬上汰換。還有許多人愛用科技海綿刷洗保溫瓶、杯子等,顏宗海指出,科技海綿環境用可,不要用來洗碗筷、杯子等食用餐具。蔬果的清水只建議用流動清水洗,,不需用任何其他如蔬果清潔液、洗米水、麵粉、太白粉等清洗。他說蔬果清潔液可能可以把很蔬果洗的很乾淨,但若沒沖乾淨反而會將清潔液吃下肚。顏宗海最後分享自己的排毒養生法,他指出他的養生法很簡單,就是不菸不酒、均衡飲食、少油少鹽、低普林、避高溫,這些大原則就能創造健康生活。
-
2021-10-02 新聞.元氣新聞
政府學校開會不供免洗餐具包裝水 111年底前上路
環保署今天表示,111年底前,將推行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的以公帶私新制,行政機關、學校主辦或於其辦公廳舍及校區內辦理的會議等活動,不提供免洗餐具、包裝水及一次用飲料杯。環保署說明,以上行政機關包含行政院所屬中央二級、 三級、四級機關、直轄市及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及所屬機關,加上學校,主辦或於其辦公廳舍及校區內辦理之會議、訓練及活動時,不提供免洗餐具、包裝水及一次用飲料杯,並要採用替代措施。相關替代措施包含提供可重複清洗餐具,例如鐵盒便當,以及設置飲水機或桶裝水,以無償、租賃或押金借用方式,提供重複清洗餐具等方式。以上新制措施源自環保署所訂定的「行政機關、學校減少使用免洗餐具及包裝飲用水作業指引」,最遲於111年12月31日前實施。環保署重申,目前政府機關、學校服務員工、師生的福利社、合作社、餐廳等均已納入限塑政策的管制範圍,不得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且內用不得使用各類材質免洗餐具;但為配合國際限塑趨勢,擴大源頭減量,將進一步推行上述指引,以公帶私減少免洗餐具、包裝水等一次用產品的使用。
-
2021-10-02 新聞.元氣新聞
明年底前 機關學校不提供免洗餐具、包裝水及飲料杯
環保署訂定「行政機關、學校減少使用免洗餐具及包裝飲用水作業指引」,最遲 111年12月31日前實施。行政院所屬中央二級、三級、四級機關、直轄市及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及所屬機關、學校,主辦或於其辦公廳舍及校區內舉辦的會議、訓練及活動時,不提供免洗餐具、包裝水及一次用飲料杯,並採用相關替代措施。環保署表示,目前政府機關、學校服務員工、師生之福利社、合作社、餐廳等均已納入限塑政策的管制範圍,不得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且內用不得使用各類材質免洗餐具。但民眾參與政府機關舉辦公聽、說明、研商會議或其他大型活動,經常會拿到主辦單位所提供餐盒或瓶裝水。環保署說,雖然使用完畢多可於現場進行分類回收,但為配合國際限塑趨勢,擴大源頭減量,環保署擬定作業指引,透過提供可重複清洗餐具(如鐵盒便當)及設置飲水機或桶裝水,以無償、租賃或押金借用方式提供重複清洗餐具等方式,提供行政機關、學校可行的減量措施建議。環保署說,推動本作業指引是希望能由政府機關率先實施帶頭作用,後續再逐步推動至民間單位,以改變民眾生活習慣,誘導民眾逐步養成「自備、重複、少用」的環保新觀念,減少使用免洗餐具及包裝飲用水等一次用產品,改善資源耗用及污染環境的問題,而作業指引將視執行狀況滾動檢討。
-
2020-12-09 養生.生活智慧王
廚房到底該怎麼整理才乾淨?專家教你從一處開始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因為整理,人生變輕鬆了》,作者鄭熙淑】整理時,從瓦斯爐開始家庭主婦最關心的就是廚房和煮飯問題。首先,先觀察廚房格局,可以發現廚房大致分成上半部和下半部,至於動線方面,分成主要動線和輔助動線。當我們下廚做菜時,手能碰觸到的範圍皆屬主要動線。有些上方櫥櫃使用頻率高,而通常更高處的櫥櫃使用頻率偏低,因此我們在整理收納時,應將常用物品放在上方櫥櫃的下兩層,不常用的物品則收納在上層。料理過程大致分成三個部分:備料、烹調和洗碗,以瓦斯爐為中心,範圍介於水槽到流理台,所以整理的時候,可以先從做料理的中心位置──瓦斯爐著手,這樣是最有效的。整理家務和打掃有關,打掃又跟家人的健康直接相關。我們之所以要整理,是因為整理能讓打掃變得簡單。錯誤的整理方式會增加打掃工作的難度,而廚房是和食物有關的地方,更應保持整潔。東西放得少的流理台擦拭省力,反之,堆滿東西的流理台擦拭不易,哪怕明知流理台藏汙納垢,但因為怕麻煩,難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建立好自己的收納體系後,努力維持,才能讓打掃更輕鬆省力。想長久維持良好收納體系的方法就是:每次吃飯只拿出符合家中人數的碗盤,並且在擦乾洗完的碗盤之後,立即收回流理台上方的收納櫃。另外,瓦斯爐附近最容易殘留油漬和食物汙漬,隨時適度清理,日後就不用費力清洗。如何整理廚房用品?‧ 整理流理台舉凡微波爐、電鍋、原豆咖啡機、淨水機、打汁機、調理機等,都是家中流理台經常放置的物品。我們會放在流理台上的東西原本就多,再加上茶葉、保健食品、零食等各式各樣雜物,數量有時多到要整齊排列都很困難。在這些物品中,占據廚房收納空間最多的是保鮮盒。不只是保鮮盒,還有很多用完卻捨不得丟的空瓶。理流理台的第一要務,就是要限制放在流理台上的物品量。流理台上只能放一兩項廚房必備用品,像是電鍋和微波爐,以確保流理台的料理空間夠寬敞。此外,廚房一定要方便清理,因此流理台和水槽上不能有東西。我個人建議流理台上不要掛料理用具,收起所有的用具,等到做菜時再拿出來,如此一來,才能方便我們隨時清理。‧ 整理上方櫥櫃把一家人吃飯會用到的碗盤,收納到水槽上方的櫥櫃中(或是容易拿取的地方)。吃完飯,把洗好的碗放在一旁的瀝水架上,事先要空出櫥櫃空間,瀝乾水的碗盤才能馬上收納回去。萬一櫥櫃的收納空間不足,碗盤就會一直被放在瀝水架上,下次就會直接拿放在瀝水架的碗盤使用,再加上有時需要使用碗盤時,也有可能順手拿他處的碗盤,造成混亂。若本人無法好好收納,再加上喜歡拖延洗碗,碗盤就會堆積如山。我見過一家五口人,碗盤和筷子、湯匙卻多達十到二十個的情形。把家人會用的碗盤收納在上方櫥櫃,大盤子採直立收納,小盤子則疊起來就好。碗盤要按用途和材質分類收納,常用的碗盤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 整理收納櫃占據廚房收納櫃最多空間的是保鮮盒。如果可以,盡可能購入同色同款的四角形保鮮盒,較能呈現整理後的統一感。不過,由於塑膠材質對人體有害,建議購買玻璃材質的保鮮盒。各位現在可以動手清理收納櫃裡的塑膠保鮮盒,只要利用手邊現有的保鮮盒,就不用額外購買冰箱專用的收納容器,有助減少廚房物品量。每到春天,家中會多出吃完的大容量泡菜收納盒,不要堆在一旁,可拿出來活用,像是用來收納保鮮盒或五穀雜糧等。只要好好思考,聰明活用泡菜收納盒的方法非常多。(編按:此為韓國情況,讀者家中若有大型收納盒,亦可參考使用。)有時,收納櫃中會有用不到的贈品或周邊、超量購買的食材、孩子的糖果、泡麵、即溶咖啡包、多出來的杯子套組和餐具組、冰箱收納盒、贈送的杯子,這些都會占用收納空間。曾有一個委託人的家裡收集了很多免洗餐具。「天啊,委託人,請看看這些木筷。」「這裡有多少雙木筷?」「好像超過一百雙了。」「我不知道有這麼多,全都是叫外賣留下的筷子⋯⋯」「我想也是。只要一養成囤積物品的習慣,物品數量就會多到超乎預期。」我甚至另外找出了數十個沒在用的免洗餐具。「我一直都和奶奶同住,看來不知不覺間沿襲了奶奶的習慣。奶奶生性節儉,不喜歡丟東西。」委託人一想起奶奶,很多東西都捨不得丟,本人也因為大量囤積的物品而吃驚。在我經手的無數委託案裡,因家裡角落堆積的物品數量而感到吃驚的委託人,也不在少數。囤積不用的物品,容易造成家具布滿灰塵或發霉,尤其廚房是料理的空間,更要小心。試著整理廚房中的囤積物品吧!寬敞的空間能刺激料理的欲望。‧ 整理瓦斯爐附近因為做料理時隨時都要用到調味料,所以把調味料收納在瓦斯爐下方即可。有些人為求方便,會把調味料放在瓦斯爐旁,不過由於離火源近,會加快調味料的腐敗速度,必須小心為宜。目前的家庭趨勢多以小家庭為主,用餐文化也變得不同於以往。招待許多客人到家裡用餐的情形,說不定一年不到一次,所以希望大家能審視家裡的碗盤、容器、廚房用品等,是否遠超過家中人數會用到的數量。
-
2020-11-12 養生.生活智慧王
紙盒紙碗便當可以微波加熱嗎?專家授安心微波2要點
工作忙碌,讓便當常常放到涼還來不及吃,這類使用紙盒盛裝的便當可以直接放進微波爐加熱嗎?高雄市立鳳山醫院孫兆良營養師表示,由於紙盒、紙杯通常在紙漿之外還會加上一層防水、防油的食用蠟或塑膠淋膜,因此,並非所有紙製品都適合放入微波爐加熱!為確保健康與安全,建議將食材移到玻璃或陶瓷容器中微波復熱,更能確保食得安心。 放涼的便當到底能不能直接放入微波爐加熱呢?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瞭解盒裝到底是使用哪種材質!孫兆良營養師說明,其實我們日常常用的紙盒、紙碗、紙杯為了耐熱、耐水、耐油,通常在紙漿外層會再加上一層食用臘或塑膠淋膜,而這正是能微波與否的關鍵所在!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一次性使用的塑膠淋膜或塗層紙製免洗餐具應清楚標示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等相關資訊,因此,在微波加熱前,建議民眾先留意詳閱這些標註資訊! 若是採用食用蠟的紙盒、紙杯,若遇到高溫加熱可能會使蠟溶解,故不建議將容器加熱後食用。若是採用塑膠淋膜之產品則需視塑膠材質而定,像是PLA材質僅耐熱約50度、LDPE耐熱溫度僅約70至90度,這兩種材質就不適合微波加熱使用;另外,HDPE雖能耐熱90至110度,但微波加熱仍有疑慮。孫兆良營養師補充,塑膠中的PP材質相對較穩定、能耐熱100至140度,這類容器放入微波爐就相對安全。 然而,為避免複合式材質、產品標示不清或其他不必要之風險,孫兆良營養師建議民眾若需復熱食材時最好將食材移至玻璃、陶瓷類器皿再使用微波加熱,減少塑膠製品直接加熱可能造成的健康疑慮,才是比較安全且安心的做法。此外,孫營養師也叮嚀,微波時切勿使用金屬容盛裝,以免產生火花而造成意外事故。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高雄市立鳳山醫院 孫兆良營養師 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8-19 養生.生活智慧王
4個月讓家中變清爽!30秒「一日捨一物」居家整理術,家和心都更輕盈
編按:家中到處充滿雜物,想要整理又覺得頭痛不知從何下手?日本居家整理書作者推薦「一日捨一物」的斷捨離原則,從身邊不需太多時間思考就可捨去的物品開始,逐漸養成每天「微整理」的習慣,久而久之,家中雜物就能慢慢減少,讓居家環境更舒適清爽。有時看到堆積在家中各處、久未使用的物品,雖然想好好整頓一番,但一口氣要丟掉大量物品,既費時也耗力,最後往往不了了之。對此,日本居家整理書作者,也是人氣部落客Michelle,從自己的搬家經驗中發現:家裡東西少了,生活卻更愉快。「之前因為搬家,行李用海運寄到新家的時間超過一個月,最初覺得有些焦慮,但後來逐漸感覺,這樣不但掃除工作變輕鬆了,做家事效率也更好。」輕鬆養成習慣 無痛捨物6原則因此,對於忙碌的職場女性或家庭主婦,她提出簡單易行的「一日捨一物」整理原則:「從不需猶豫就可丟棄的物品開始整理,既不容易感到壓力,也可以慢慢養成審視周圍物品是否需要的習慣。」她以自身經驗證實,只要4個月,家中就能明顯變得清爽。想要輕鬆但確實施行「一日捨一物」原則,可把握以下6個原則:1. 從思考時間少於30秒就可捨棄的物品開始長期養成習慣的秘訣之一,就是盡可能不要耗費太多時間和精力。不妨將每日捨棄一件物品,視為回家後的例行公事之一,如果會猶豫要不要丟棄的時間超過30秒(就算是假日也不要超過3分鐘),就先不處理它。2. 不要丟家人的東西自作主張地丟掉家人的物品,可能會讓家人感到壓力或造成不愉快。與其強迫別人丟東西,不如讓對方實際感受到物品減少之後的舒適感,更能帶動其他家人一起執行。整理範圍則可以先從自己的空間或是公用區域開始。3. 提不起勁的時候,即使只丟一張收據也OK如果有時實在找不出要丟什麼東西,或是很累的時候,從皮夾裡抽出一張收據,或是桌上的傳單之類的東西丟掉也可以。重點是無論如何要維持一日捨一物的原則,才能培養出「捨棄的習慣」。4. 記錄每天丟了什麼東西在筆記本或是手帳裡寫下今天的日期,以及丟了什麼東西,數量累積愈來愈多之後,回顧自己過去每天丟了什麼,就會很有達成目標的成就感,也可以上傳到社交網站,邀請朋友一起實行。5. 尋找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房間」如果開始對於一日捨一物感到倦怠,不妨可以翻翻居家雜誌、網路上的各種美圖,或是到家具、選物店逛逛,想著「自己也要住在這樣的房間」,或許就能重新產生動力。6. 開始捨棄物品前,先拍下空間作為對照即使每天丟東西,最初一個月可能還不容易感覺家中有太多的改變。所以在開始實行前、每過一段時間,可以定期拍攝家裡或房間的照片,回顧比較之下,就可以明顯感受到前後的差別。不知道該丟什麼?家中各處的捨物清單推薦若對「有什麼東西可以丟」實在沒有想法,以下是在不同情境、空間可參考的「捨物清單」,你的家裡一定也可以找到這些東西。【情境一】要準備出門,忙碌的平日早晨1. 美妝用品:不知不覺中,抽屜或化妝包裡可能堆積了許多久未使用的美妝品或用具。只留下最常用的,其他可以捨棄,對個人衛生也較好。參考物品:刷毛已分岔爆開的刷具、乾掉的指甲油、已過期的試用包、半年以上沒有使用的化妝品。2. 包包裡的雜物:只要稍微整理,就立即可以感覺清爽的空間,從今天要用的包包裡,就能剔除不需要的東西。參考物品:用過的衛生紙、在外拿到的傳單、票根、不用的隨身化妝品。3. 皮夾裡的雜物:非常容易堆積雜物、也很容易找出多餘物品的地方,如果錢包總是塞得鼓鼓的,快開始動手整理吧。參考物品:收據、過期的折價券、點數卡,不需要的商家名片。【情境二】工作一天後回到家,有點累的晚上1. 冰箱裡的東西:打開冰箱,一定找得到不要的東西,冷凍庫和蔬菜室也不要忘記檢查。參考物品:小包裝的醬料包、已經過期的食物、不想吃的冷凍食品、很久沒用的調味料。2. 洗臉台:同樣屬於各種小東西會大量堆積的場所,很適合洗澡或是刷牙洗臉時順便整理,也會讓盥洗時更有清潔感。參考物品:刷毛爆開的舊牙刷、破洞或抽線的毛巾、不用的洗面乳或化妝水、已經快用完的藥膏、眼藥水。【情境三】較有空閒時間的假日1. 玄關:每天都會經過/使用的空間,因為面積狹小,所以只要稍微整理一下就會明顯感覺變清爽。參考物品:已損壞或是數量太多的傘、磨損過多的舊鞋、穿了會痛的鞋、過髒的球鞋或拖鞋。2. 書櫃、層架:容易堆積許多已看過的書籍或各式文件、先不要猶豫是否該丟掉喜歡的書或雜誌,可以先從網路上就能找到的資訊或是過期資料開始整理。參考物品:使用說明書、網路購物的目錄、超過5年以上的記帳本、好幾年都沒有拿起來過的書。3. 文具類:相同功能但數量太多,或是已經無法使用的文具,也是留下必要、常用的即可。參考物品:墨水乾掉的筆,好幾枝一樣顏色的筆、用起來不順手的剪刀、幾年都沒用的便利貼或是便條紙。4. 廚房櫥櫃:以「可以輕鬆拿取物品」為目標,從櫥櫃裡最令人感到在意的東西開始整理。參考物品:數量過多的免洗餐具、不用的料理用具、已經過期的食材或罐頭、使用頻率過低的餐具。5. 衣櫃:感覺是難度較高的斷捨離場所,但其實意外地可以輕鬆找出非常多可捨棄的物品。參考物品:已經明顯鬆掉的內衣褲、嚴重起毛球的毛衣、有污漬的衣服、3年以上沒有穿的衣服。原文:4個月讓家中變清爽!30秒「一日捨一物」居家整理術,家和心都更輕盈
-
2020-06-07 橘世代.健康橘
你通常在哪吃飯呢?從「聚餐」看到的人生啟示錄
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約人吃飯,除了具備社交應酬的功能,同時也兼具生活娛樂的作用。隨著年齡增長,我越來越能從跟別人吃飯這件事中獲得樂趣,一頓飯吃下來,往往能聽到許多令人噴飯的生活故事,看到許多真人演出的爆笑喜劇,或多或少得到一些啟示。我發覺,跟企圖心旺盛的人一起吃飯,會吃得片刻不得閒,因為短短一頓吃飯的時間,他們想做的事太多了,一會忙著建立人脈,一會忙著尋找機會,一會忙著打探消息。為了達成他們的任務,其他同桌吃飯的人也跟著忙碌起來。跟喜歡抱怨的人一起吃飯,則會吃得不知如何回應。因為他們會不時提出反問:「我的老闆簡直像獨裁者,對待員工完全不留情面,你的老闆會不會這樣啊?」「唉,我的情人好難伺候,我把西瓜切好、籽挑好,用叉子送到他的嘴邊,他還不吃,你的情人會不會這麼難伺候啊?」當下立刻陷入兩難情境,怎麼回答都不妥。跟喜歡炫耀的人一起吃飯,會激起羨慕對方的心理。他們會有意無意地展示:「我剛買了一輛百萬名車,哪天帶你去兜風。」「好煩,我從法國帶回來的那一大箱名牌衣服,都找不到機會穿。」這樣的煩惱還真讓人羨慕。回想一下,跟朋友吃飯的時候自己都在做些什麼?忙著吃東西?忙著說話?忙著聽話?還是忙著胡思亂想?從現在開始,你又多了一件事情可以做了,那就是邊吃飯邊了解對方的人際深度,譬如:對方的溝通模式屬於讚美型?還是責備型?對朋友大方?還是小氣?同時也能測量對方的戀家情結,包括:喜不喜歡做家事?愛不愛待在家裡?重不重視居家情趣?至於測量結果則沒有對、錯之分,就看彼此的生活哲學契不契合。喜歡去餐廳吃飯的人喜歡去餐廳吃飯的人,有些是屬於不太會照顧自己的類型,對他們來說,「親切周到的服務」有時比「美味可口的菜色」還重要;所以,菜難吃一點尚能勉強吞下去,服務差一點就會嚥不下這口氣。不擅長做家事的人,有可能是從小父母沒有訓練他們做家事;也可能是討厭做家事,明明會做卻假裝自己不會做。但無論哪一種,他們都習慣被人服務的感覺。有個朋友跟我分享他的家事哲學,在他的字典裡,「洗菜」的意義等於「煩瑣」;「洗碗」的意義就是「無聊」;而同時做這兩件事的意義就是「浪費時間」。諮商的過程中發現,習慣「出去外面吃飯」還是「在家裡吃飯」,也是會引發家庭大戰的,尤其是人數眾多和重要節日的時候,最好參照家人之間不同的「家事哲學」跟「金錢習慣」,再討論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用餐地點。記得曾有個朋友請一票人到他家吃飯,為了表達誠意還刻意請老婆大人下廚露兩手。不料,他老婆是個討厭做家事的人,邊做邊跟老公翻臉,看得我們不禁為朋友捏把冷汗。吃完了這頓淚水與汗水混合的晚飯後,所有的人都非常乖巧懂事的搶著洗碗、搶著整理廚房,以免我們走後朋友被老婆唸到臭頭。喜歡去餐廳用餐的人,也有一種是重視用餐的氣氛,他們享受的是餐廳提供的燈光、布置,還有浪漫的氣氛、熱鬧歡愉的氣氛,以及漂亮特別的食物擺盤,可以邊用餐邊拍出美麗的照片,再將美照分享給其他朋友。另一種喜歡去餐廳吃飯的人則是屬於美食主義者。他們可以為了吃一頓好料,開很久的車、等很長的時間、花很多的錢,皆在所不惜。和美食主義者一起吃飯,非但能夠品嚐到色香味俱全的佳餚,更能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跟食物有關的知識,從材料的等級:哪個地方生產的魚子醬最美味?烹飪的訣竅:鴨肉要怎麼料理才會鮮嫩好吃?餐具的品質:怎麼選擇上好的骨瓷餐具?到跟食物有關的典故:為什麼女人要餵另一半吃松露,以激起對方的情慾等等的話題,都讓人聽得津津有味。雖然很多美食主義者都燒得一手好菜,但他們依然喜歡去餐廳吃飯,因為他們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品嚐不同口味、不同做法的食物。因此,如果另一半是個美食主義者,別奢望他每天回家吃晚餐,兩全其美的辦法是,跟著他一起吃遍天下美食。喜歡請客吃飯的人身邊有個朋友的另一半非常喜歡請客吃飯,即使手頭不寬裕仍然堅持請客,夫妻常常為此吵架,先生抱持的理由是,人脈就是錢脈、就是機會,越是經濟狀況不好才越要請客,別人才會給我們賺錢的機會。結果花那麼多錢請客有獲得賺錢機會嗎?朋友認為雖然有些許回饋,但是跟付出完全不成比例。請客吃飯真的有助於建立人脈,增加賺錢的機會嗎?從心理的角度來看,確實有點幫助。曾有心理學家做過實驗發現,在應酬場合舉辦的談判成功率比較高。實驗的進行過程是,邀請一群受測試者將他們分成兩組,先請他們寫下對某個事件的看法,然後給他們閱讀與其觀點相反的報導,並且特別強調這篇報導是權威專家所寫的。兩組受測試者的差別在於,其中一組提供他們美味的甜點和果汁,另外一組什麼食物都沒有提供,接下來研究人員統計受測試者在閱讀報導後態度轉變的狀況。研究結果顯示,提供美味甜點和果汁那一組,有百分之九十六的受測試者改變了自己的觀點;而什麼食物都沒有提供的那一組則維持原本的觀點。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一邊享用美食一邊進行思考的時候,不僅比較容易受到別人觀點的影響,也比較容易被對方說服,進而改變自己的觀點認同對方。另一個請客吃飯有助於談判或談生意的原因是,吃東西的時候我們的防衛心理會比較降低,對提供食物的人也會比較友善。除了請客吃飯有利於建構人脈外,請客付帳的過程也會讓我們感覺自己是有能力的,光是聽到大家的道謝回饋,就能得到暫時的肯定感。習慣叫外送的人近年來,外送服務在全世界都掀起一股風潮,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股流行風潮,代表外送服務不僅符合我們的生活型態,也滿足集體潛意識的需要。很多人選擇外送服務,是被優惠的折扣吸引,花費最少的金錢,卻能擁有最大的享受,譬如說買一送一或是壽星免費,就會引發我們叫外送的念頭。還有不少人是趕著工作,沒時間出去外面覓食,或是不想浪費時間走路、排隊,上網叫外送最方便。還有在家裡忙著照顧孩子的人,既沒時間好好準備餐點,更擔心帶孩子出門會很麻煩,叫外送就可以省去所有的麻煩。以往忙碌的人都會犧牲口腹之欲,隨便煮個泡麵果腹,現在再忙都可以叫外送享受美食,不用委屈食慾。外送服務對所有「懶得出門的人」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無論是因為天氣不好、心情不好,都可以叫外送為自己代勞。加上外送平台各式各樣、美味可口的食物圖片,也很容易讓我們興起想要嚐嚐看的欲望,有一就有二,之後便會越來越喜歡外送服務。另一個習慣外送服務的大族群是辦公室的同仁們,或大家一起點餐一起享用美食,或有同仁請客喝杯飲料、吃個點心,都會讓人湧現小小的幸福感。喜歡在家裡吃飯的人每個人選擇在家裡吃飯的原因都不太一樣,有些人是擔心外面餐廳做的食物不夠乾淨,為了避免吃壞肚子,乾脆親自下廚,這樣所有食物都清洗得乾乾淨淨,過程都看得清清楚楚,吃起來才能安心。也有些人是嫌外面餐廳賣的食物太貴,市場裡一把幾十塊的空心菜,經過餐廳廚師之手就要漲到上百元。與其在餐廳吃得心痛不已,不如回家自己賺炒菜的工錢。還有些人則是不習慣被別人伺候,服務生在旁邊遞茶水、送毛巾,或是問東問西的,都會讓他覺得渾身不舒服。有趣的是,討厭被別人服侍的人,通常亦不欣賞逢迎拍馬屁的人。現在有許多人喜歡外送、外帶食物回家裡吃,在完全熟悉的環境中,才能輕鬆自在地吃頓飯。喜歡在家裡吃飯的人,基本上都滿愛待在家裡的,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對家人的付出是最多的,還必須視其他方面的表現而定。倘若想知道對方講不講究生活情趣,方法很簡單,下次當對方邀請你到他家做客的時候,不妨利用機會觀察一下他所使用的餐具,一般很注重餐桌布置的人,大多數也會很注重生活情調,喝下午茶時有整套的英式餐具,講究點心與茶點的搭配,自然會用心過生活。相反地,若連在家裡吃飯都使用全套的免洗餐具,就表示他是個極端怕麻煩的人,連洗碗都懶得做了,更何況是製造浪漫氣氛這種麻煩事了。習慣吃便當的人每次吃便當,腦海中就會浮現一個堅持約會都要吃便當的朋友。多年前,有個男性朋友邀請我到他家喝下午茶。當時由於我跟他並不熟,再加上我事前已經與別人有約,便婉謝他的好意:「很抱歉,那天正好我跟朋友約好要看電影。」他立刻接口:「那就請你的朋友一起來我家喝下午茶好了。」拗不過他的熱情邀請,我只好和朋友更改約會行程。到他家前,我們兩個人都不敢吃太多東西,心想這麼盛情的邀約,對方大概會準備豐盛的點心招待我們。不料到他家後卻沒有看到任何食物,正納悶:「食物在哪裡呢?」男性朋友突然打開公事包,從裡面拿出一個便當對我們說:「這是今天公司發的便當,不吃可惜,你們就一人一半。」好不容易吞下那盒冷便當,忽然看見身旁的朋友已經露出快要噎到的表情,我不得不硬著頭皮跟對方討杯水喝。他這才從冰箱裡拿出一罐可樂,分給我們一人一半。就在他打開冰箱的一剎那,我又不小心瞄到他家那台大冰箱裡,只放著兩罐可樂。頓時我的心整個涼了,這表示待會兒我們連水都沒得喝了。從男性朋友家出來之後,我和同行友人相視而笑,之前熱情邀約之後卻用這種方式招待客人,有一種可能是他非常忙碌沒有時間精力準備食物,有一種可能是他不懂人情世故,跟他做普通朋友偶爾吃吃便當就算了,但若要進一步交往,最好不要抱持太高的期望,心靈才不會擺盪在期望與失望之間,不利於心理健康。從選擇吃什麼、在哪裡吃,大約能夠了解對方的經濟狀況,以及人格特質,講究門面排場的人,喜歡挑五星級或高級餐廳宴客;重視口腹之欲的人,則只管食材新不新鮮、味道好不好吃,不太在乎裝潢漂不漂亮。因此,下次跟朋友約會時,不妨請對方挑選吃飯地點,或許會有新的發現。本文摘自《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時報出版 2020/04/14出版【更多精選延伸↘↘↘】。痘痘牛的「疫」外人生 領隊轉行畫貼圖。紓壓多肉盆栽療癒身心靈!女性創業家分享減壓三部曲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5-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出不敢用免洗餐具? 消除病毒1招就可以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環保署發現,民眾免洗餐具用量增加50%,雖然減少心理恐懼,卻帶來環境傷害。環保署呼籲希望大家能維持不用免洗餐具的習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張上淳也說,餐具洗乾淨就能清除病毒。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調查銷售與處理的相關數據,可能因新冠疫情影響,民眾與餐廳擔心疫情散布,開始用一次性餐具,例如免洗筷,上升幅度竟高達50%!然而在全民努力下,疫情趨於穩定,因此希望民眾能回歸正常生活,使用重複性餐具。張上淳也說,平常用肥皂洗手,雖然肥皂不能殺死病菌,但在仔細搓揉加上充分清洗,雙手清潔很乾淨,就可以把病菌帶走,減少疾病感染的機會;餐具清洗也是同樣原理,在用適當清潔劑清洗後,就可以把沾染髒汙的病菌洗乾淨。沈志修強調,餐飲業者遵照衛福部食藥署「餐具清洗良好作業指引」,並搭配環境清潔與消毒,就能保障消費者飲食安全。而使用免洗餐具,除了造成資源浪費,回收處理時也會造成環境負擔。指揮中心也說,呼籲大眾因應疫情最好的作法是用餐前肥皂洗手,做好個人衛生,減少使用免洗餐具,這樣才是真正的防疫撇步。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使用酒精消毒 噴的、抹的哪種效果好? 酒精、漂白水、二氧化氯差在哪? 專家一次解答
-
2020-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免洗紙餐具暴增5成 環保署:以外送外帶為最多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今天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表示,近期許多民眾避免染疫因此使用免洗餐具,導致免洗紙類餐具使用數量增加50%。環保署表示,目前免洗紙類餐具增加量以外送、外帶為主,另有105的單位申請暫時恢復使用免洗餐具,但所占的整體用量不多,每次申請只限90天,過後就要恢復使用環保餐具。環保署廢管處長賴瑩瑩說,目前增加的免洗餐具用量都是外送、外帶為主,尤其先前疫情較嚴峻時期,許多民眾都不願意在外面餐廳吃飯,習慣外帶回家。現在希望推廣逐步減用免洗餐具,尤其有些餐廳內用也改成免洗餐具,隨著疫情趨緩,應該將免洗餐具改為環保餐具。學校餐廳、公部門餐廳不得使用免洗餐具,環保署今年開始也讓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限制轄內的百貨公司、購物中心、量販店內用不得提供免洗餐具,有十多個縣市響應。因為疫情爆發,環保署放寬學校、公部門、百貨公司、購物中心等地可申請恢復使用免洗餐具,賴瑩瑩說,現在總共有105個單位申請,主要都是學校跟公部門,但免洗餐具整體用量仍不多,每次申請只能恢復使用90天,大部分單位都是3、4月期間申請,還沒過期,如果90天後還要使用免洗餐具必須重新申請。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組長連奕偉表示,近四月紙餐具回收量有增加趨勢,一月至四月分別為8695公噸、8599公噸、1萬1808公噸、1萬3740公噸,四個月來總共回收4萬2842公噸,月平均為1萬710公噸,相比去年月平均6720公噸增加超過五成,目前評估5月回收量應該也會增加。連奕偉說,目前全台有三家處理廠可以處理紙餐具脫膜,每年處理量能為24萬9600公噸,因此目前增加的紙餐具用量在回收上不會產生太大問題。
-
2020-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免洗餐具用量暴增5成 指揮中心籲回歸環保餐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免洗餐具使用估計多5成。近期國內疫情趨緩,呼籲民眾回歸正常生活,外食放心使用重複清洗餐具,不會有染疫疑慮。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下午在疫情記者會表示,受到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餐飲業者擔心消費者不想使用重複清洗的餐具,而改用免洗餐具,預期將提高廢紙免洗餐具數量達50%。沈志修說,用後即丟的免洗餐具除了造成資源浪費,回收處理時也會造成環境負擔。大眾因應疫情最好的作法是用餐前肥皂洗手,做好個人衛生,減少使用免洗餐具,這樣才是真正的防疫撇步。指揮中心開始推動「防疫新生活運動」,呼籲民眾回歸正常生活,外食放心使用可重複清洗餐具,少用免洗餐具;餐飲業者清洗餐具應遵循「餐具清洗良好作業指引」,並搭配環境清潔及消毒,能保障民眾在疫情期間外食用餐的安全衛生。指揮官陳時中則說,新冠肺炎導致世界各類活動都降低,也有報導顯示地球變乾淨、污染變少,但仍有相關環保隱憂,就是免洗餐具,很多人認為免洗餐具可以避免接觸病毒,但實際上重複使用餐具好好清洗,也能很安全。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說,適當使用清潔劑搓揉清洗餐具,就可消除病原體。
-
2020-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使用免洗餐具防疫? 指揮中心:勤洗手才是防疫撇步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餐飲業者擔心消費者對使用重複清洗餐具有疑慮,改用免洗餐具。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很多人以為免洗餐具可以避免接觸,但事實上只好好好清洗,「環保餐具會比免洗餐具更乾淨」。陳時中說,新冠肺炎導致全世界的活動都降低,有不等程度的封城管制作為,地球變乾淨了,相關污染變少時仍有隱憂,就是免洗餐具。很多人以為免洗餐具可以避免接觸,其實好好清洗會比免洗餐具更乾淨。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因許多民眾避免染疫,使用免洗餐具,預期將提高廢棄免洗餐具數量達50%,對環境造成影響。指揮中心推動防疫新生活,餐飲業者應配合「餐具清洗良好作業指引」,並搭配環境清潔及消毒,就能保障民眾於疫情期間外食用餐的安全衛生,用後即丟的免洗餐具除了造成資源浪費,回收處理時也會造成環境負擔。沈志修也強調,因應疫情最好的作法是用餐前肥皂洗手,做好個人衛生,減少使用免洗餐具,「才是真正的防疫撇步」。
-
2020-04-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ICU醫生陳志金:保護家人 居家隔離從食衣住行做起
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ICU醫生陳志金」決定正面看待,他很早就呼籲,「擊垮我們的是人性,不是病毒」,並在臉書撰文細數「那些我們從疫情學到的事」,包括讓大家知道防疫人員和醫療人員很辛苦,還有洗手步驟是「內外夾弓大立腕」,而不是「沖脫泡蓋送」等等,請大家正向思考。居家隔離 保護家人為優先被暱稱為「阿金醫師」的陳志金,是奇美醫院加護病房主治醫師,他一手搶救在冥界入口徘徊的重症患者,一手在臉書寫出溫暖文字療癒人心。正向看待疫情的阿金醫師,如果自己本人需要居家隔離或檢疫,打算如何度過禁足時光?他其實已經想過,阿金醫師認為,居家隔離或檢疫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護家人,絕不妥協」。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病例資料,部分新冠肺炎確診案例是與居家隔離中的家人接觸而感染。阿金醫師認為,居家隔離或檢疫的重要性無法從字面上表達,居家檢疫╱隔離者應被視為「準感染狀態」,要有可能造成他人感染的警覺,必須有所覺悟,居家隔離期間不只不能出門,還要盡量避免和家人接觸,才能保護家人。具體應該怎麼做?阿金醫師認為可先從食衣住行等面向來考慮。住選擇在家隔離 金太座當後援雖然「食」排在前面,但居家隔離得先找到適當的住居場所。阿金醫師選擇在家隔離,一方面是有合適的房間,裡頭有獨立衛浴,陽光可以照顧進來的陽台,還有「金太座」,也就是阿金醫師的太太,可負責後援。食別用免洗餐具 製造更多垃圾食物是一定要的,為將傳染風險降到最低,送進房間裡的食物「只進不出」,更不需要家人幫忙倒垃圾或洗碗筷。食物以適量為原則,最好全部吃完不浪費,也準備乾糧和泡麵,肚子餓時當點心。避免產生垃圾,水果去皮,選擇去骨的肉,泡麵一般包裝就好。所有垃圾分類收好,放在有蓋垃圾桶裡,十四天隔離期滿後再一次拿出去清理;準備洗潔精, 吃完飯菜後,碗筷自己洗,千萬別用免洗餐具,不要製造更多垃圾。衣減少換洗 貼身衣物自己洗至於「衣」,因為不出門,嚴格來說不需打扮,換洗衣物可減至最低。阿金醫師可能會應粉絲要求直播,但他說「那也只要上半身注意一下就好了」,下半身鏡頭帶不到。貼身衣物,當然自己洗。行房間當健身房 別把自己養胖「行」,不能出門,若不想要居家隔離十四天變成居家養胖十四天,運動不可少。阿金醫師建議,空間有限,但可以假想自己在健身房,舉舉啞鈴,做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只要有心,準備一個小張小椅子也可以做上下階梯運動,就看自己要不要做。育樂當然,人生不只有食衣住行,「育」、「樂」的重要性完全不在食衣住行之下。有人居家檢疫被開罰是因為跑出買遊戲點數,由此可見,居家隔離要成功,一定要有足夠的育樂讓大家好好待在家裡。阿金醫師建議,隔離盤點,WIFI有沒有吃到飽,遊戲點數夠不夠,追劇有沒有阻礙。阿金醫師自己準備看書,還有定時收看指揮中心記者會,晚上再看談話節目,雖然居家隔離,也要了解最新疫情進展。其實最最重要的,阿金醫師認為是,每個人都要有所準備,不論居家隔離,還是大規模封城,我們都有可能碰到。如果真的避疫在家,應該先想好自己要做什麼。心靈人生假期難得 問候老朋友除了上面提到的食衣住行育樂的每天日常,阿金醫師最想做的事是翻翻通訊錄,問候老朋友。平常大家都忙,難得有機會,現在白天有空,剛好可和在國外的朋友聯絡,不論通話或視訊都很好,關心也敘舊。人生難得有機會和自己獨處兩周或更久,阿金醫師建議,把這段時間當作人生的假期,正向看待。如果他真的需要居家隔離或碰到封城禁足,他也打算把過程寫下來,依他的寫作速度,隔離結束,「阿金醫師我的隔離日記」也差不多可以付印出書了。
-
2020-04-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拿一副筷子恐汙染其他筷 自備餐具最佳
許多餐館、自助餐會將餐具放入器皿,讓客人取用,若客人手不乾淨,可能拿了一副筷子,也汙染其他筷子。衛生單位人員建議,自備餐具是最佳自保方式。高雄市衛生局食品衛生代理科長李欣南說,中央流行疫情中心為防止疫情擴散,針對大型營業場所規範要採取梅花座,停止試吃,餐廳內保持1.5公尺社交距離或裝隔板,就食品安全相關法規,未規範餐具不能開放取用,這部分確實較未注意到。他表示,疫情發展之初,因怕餐具沒有洗乾淨或消毒完全,造成感染源破口,曾鼓勵民眾這段期間先用免洗餐具,民眾自備環保餐具也是好的自保方式,有些餐廳會在刀叉,筷子加上紙套,或盡量鼓勵外帶。有消費者觀察,大部分外食客人都忽略飯前洗手,萬一手部不乾淨,就有連帶汙染到其他餐具的風險。自從限塑政策上路以來,禁用免洗餐具成餐飲業行規,隨著疫情延燒,有業者改回免洗餐具,用完就丟更衛生安全,例如有一家連鎖煎餃店,無論內用、外帶,通通改為免洗餐具。有連鎖早餐店是免洗、重複性餐具兩者並用。
-
2020-04-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期間開放暫用免洗餐具 張子敬:不代表放棄政策
今年全台多個縣市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陸續實施內用不得提供一次性免洗餐具,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關係,有業者希望改回一次性餐具。由於法規原本就規範,缺水、傳染病時期可暫時提供免洗餐具,環保署長張子敬今天在立院重申,因疫情因素可暫時開放使用免洗餐具,不代表放棄政策,等到疫情穩定後就可恢復,但目前申請業者並不多。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天邀請環保署報告業務並備詢。張子敬接受聯訪表示,當初禁用免洗餐具時就有提到,若因為疫情因素可以暫時開放使用免洗餐具,只要業者有相關顧慮,就可以報請地方主管機關備查開放。張子敬說,保護環境主要目的是保護國民健康生命,在防疫上若有顧慮,可以暫時短暫開放,但不是代表放棄政策,等到疫情穩定就可以恢復使用,防疫期間要以防疫為優先,保障國民健康。至於使用重複性餐具是否有防疫疑慮?張子敬表示,筷子等免洗餐具會有包裝,有些民眾擔心重複性餐具清洗時會經過人工處理,過程中可能受到汙染,消費者才會有所顧慮。不過現在申請恢復使用免洗餐具的業者不多,大部分都照原來方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