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0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搜尋
傷口
共找到
1764
筆 文章
-
-
2021-04-1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早期膝關節內側軟骨磨損 醫師:半套人工關節即可改善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骨科主任林進盛今指出,因為早期的膝關節炎,通常都從膝內側軟骨磨損開始,只要施做「活動半膝人工關節置換」即可。一位80歲的高齡患者,因做了半套的膝關節置換,膝蓋已靈活得可以騎腳踏車四處蹓躂。他說,這位高齡患者長年以來因右膝關節疼痛,走路的重心偏向膝關節內側,逐漸形成O型腿,走起路來身形會歪斜,雖經藥物治療及多次玻尿酸注射,都僅短暫緩解,不久後又疼痛不已,灰心得不想出門。林進盛說,健保參考統計,65歲以上的國人近7成有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且早期的膝關節炎90%是膝關節內側的軟骨磨損,此時如果施政行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勢必要將前後十字韌帶及兩側半月板全部切除,如此對組織的破壞很大,勢必會嚴重影響病患術後的恢復程度及恢復的時間。該患者經檢查就是右膝內側軟骨磨損,因此建議施做「活動半膝人工關節置換」關鍵是一個小小的仿人體半月板的活動式襯墊,術後可以讓膝關節前後靈活彎曲,使用起來就像原本的膝蓋一樣,不會有太多人工感。他說,這項微創手術傷口約7至9公分,不會破壞健康韌帶,對於骨骼保留程度也比傳統全人工膝關節更多,術後兩天便能下床走動及上下樓梯,手術後住院時間也較短,對於尚在工作之患者更友好,年紀較輕或者肌肉夠強壯的人,術後不須樓梯扶手也能上下樓梯。同時,也把80歲以上的長者在開刀麻醉下的手術風險降至最低。
-
2021-04-18 醫療.整形美容
熟齡染髮重點在自然 棕黑、深棕優於純黑染劑
年紀大了,就該髮蒼視茫背痀僂、滿臉斑點配皺紋?老化不等於醜化,有時一點小改變,就能讓整個人亮眼、精神起來。從熟齡者常遇到的外貌蒼老、身體氣味等困擾,我們請專業提供建議,並請整形外科醫師選出最受中老年人歡迎、CP值最高的微整形項目。年紀或許不能回春,容貌卻可以重見光彩。年紀漸長,頭頂開始冒出一根根白髮,從幾根到一整片,灰白交雜影響外貌,讓人困擾。有人選擇染黑,讓自己看起來年輕有朝氣,但可能因為方式不對,造成頭皮損傷;有的人害怕致癌風險,不願染髮,但又擔心顯得老氣。專家表示,只要選購合法染劑,並做好防護,染髮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傷害,而不想染髮的民眾,也能藉由打扮,改善垂垂老矣的形象。我想染髮請專業染髮最好,自己染要避免染劑接觸到皮膚。醒吾科技大學時尚造型設計系副主任吳綺晴表示,頭髮花白在五彩色裡面算是灰色階,相較於黑色階來說,看起來較沒精神。加上人年紀越大,荷爾蒙分泌量減少,除了頭髮顏色越來越白,皮膚顏色也會逐漸暗沉,看起來比較沒有血色,種種因素都使會使頭髮花白的長者外觀顯老。吳綺晴指出,若經濟可以負荷,最好還是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染髮,他們技術好,除了染髮效果較佳,也比較知道如何控制染劑與頭皮之間的距離,減少頭皮傷害。若民眾希望自己染髮,最好找家人幫忙,因為自己染髮時,沒辦法看到頭皮,可能使染劑接觸到皮膚。1.選擇衛福部許可產品土城醫院皮膚科醫師丁思文表示,民眾購買染劑時,一定要選擇有衛福部許可的產品,對安全較有保障。2.頭皮有傷口不可染髮若頭皮有傷,要等傷口復原後再染髮,否則可能會導致過敏、紅癢甚至流湯。建議可以先買染劑塗在手腕上兩天,以此方式確認自己身體會不會對該產品過敏。若因染劑造成過敏,頭皮可能發炎,頭皮抓不住毛囊,會出現暫時性的掉髮。丁思文指出,染髮時最好讓染劑與頭皮相隔2公分,設定安全距離,不要直接讓染劑接觸皮膚。3.間隔3個月染一次由於染劑對人體多少會有傷害,丁思文建議染髮間隔最少3個月,避免染劑對人體造成永久性損傷,或增加致癌風險。不想染髮穿亮色系、避免暗色服裝,不染髮也能有朝氣。吳綺晴表示,追求自然又有白髮困擾的民眾可以做特殊造型,改變視覺效果,例如剪一個層次變化很大的短髮,頭髮稀少的民眾可以尋求飾品配件來遮蓋白髮部分,譬如有造型的帽子、頭巾、髮帶等。吳綺晴提到,若不希望動到頭髮,但又想要有朝氣,那就要從服裝打扮下手。可以多選擇亮色系的衣服,像是粉藍、粉橘、粉紅、淺丹寧色的衣服,都會讓人看起來較為年輕。另外,長者也最好避免碎花襯衫、顏色偏暗的服裝,這些類型的衣服會使人顯得老氣。丁思文則認為,除了裝扮外,臉部的氣色也是影響視覺效果的重要一環,只要多運動、獲得充足睡眠、控制好飲食,保持好健康,看起來就會變得年輕又有朝氣。
-
2021-04-18 醫療.整形美容
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害你老!醫曝臉部顯老3關鍵部位
年紀一大,相對不敢承擔整形手術帶來的侵入式風險,但「無疤痕去眼袋、眼瞼下垂、自體脂肪補脂」這三類整形,因為不用動大刀、手術時間短、恢復期不長、效果比微整持久,近年來逐漸被勇於嘗試的熟齡族接受。惟整形外科醫師提醒,術前充分溝通、術後保養配合,才能提升手術滿意度。顯老關鍵1 眼瞼下垂新技術解決術後眼睛閉合不全問題。振興醫院美容特別門診主任、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杜隆成表示,人臉的老化,眼睛周圍最明顯,「眼神」第一個說話,最常出現的狀況是:明明睡很飽,看起來還是好累。一般來說,眼睛周圍老化多因上眼瞼下垂和眼袋增生造成。以上眼瞼為例,當睫毛根部曲線蓋住眼珠子約1.5mm,通常是最好看且很有精神的狀態。一旦眼部提眼肌逐漸和眼瞼板分離,簡單來說就是眼睛張開沒辦法到位,外觀就會造成眼瞼下垂,顯得很累睡不飽的感覺。杜隆成表示,人的眼睛一天張開閉合高達兩、三萬次,提眼肌和瞼板作用久了一定會慢慢鬆弛。老化是一個因素,但若不當使用或過度使用,如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因過敏常揉眼睛,也會加速眼瞼下垂。傳統對於重度眼瞼下垂的「上額肌懸吊」手術,是利用額頭肌去提拉眼睛,容易有眼睛閉合不全及提拉眼瞼張開不到位的困擾。六年前,杜隆成所領導的醫療團隊研究眼睛解剖學的構造,透過結膜切口內開方式,不經過外面閉眼功能的眼輪閘肌、處理下垂的眼瞼,大幅減少眼睛閉合不全的副作用。杜隆城表示,這項手術時間約一小時,跟傳統手術相比,恢復期從三個月縮短至兩、三個禮拜,傷口小於一公分。因為更接近眼睛張開閉眼的自然生理功能,至今已有一千多位眼瞼下垂的民眾接受這項新創手術,年紀最大的是80多歲的老婆婆,眼瞼嚴重下垂影響視線,透過手術恢復光明。顯老關鍵2 眼袋伴隨淚溝內開割眼袋取出脂肪,可填補淚溝。「割眼袋」也是接受度漸高的回春術。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醫學美容中心主任蒲啟明表示,眼袋手術分內開、外開,基本原則是,若皮膚沒有過度鬆弛,就可用內開;反之需要拉皮則建議外開。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是局部麻醉,手術時間約1.5小時,恢復期7-10天。值得注意的是,中年後的眼袋常會伴隨淚溝,常有人怕動刀,只用玻尿酸充填淚溝、不割眼袋。蒲啟明說,這樣的作法反而會凸顯眼袋,顯得更老。臨床上,割眼袋滿意度頗高,只是能維持多久,端看你怎麼保養,愛追劇、看手機都會讓眼袋提早出現。杜隆成則表示,現在眼袋盡量內開,以減少術後眼瞼外翻的風險。若還有眼皮鬆弛的現象,可以透過下眼瞼外側的小提拉修皮改善。眼袋形成是脂肪過多、筋膜鬆弛,內開取出脂肪後還能填補淚溝,一次解決兩個問題。顯老關鍵3 臉部凹陷使用自體脂肪,補膠原蛋白流失的臉頰、額頭。顏面因老化引發的結構問題,常見的有額頭、夫妻宮凹陷,令人看來無精打采;臉頰、下巴隨膠原蛋白流失,形成了苦命臉。新光醫院耳鼻喉科、醫學美容中心醫師邱昱勳表示,這類回春除了肉毒、玻尿酸等微整形,俗稱「垃圾變黃金」的自體脂肪補脂也是一個選項。杜隆成表示,透過補脂可讓臉看起來比較立體。脂肪多從肚子或後腰抽取,也有人從外側大腿抽取,拿來填補臉部凹陷處。脂肪移植後即使有一部分脂肪會自行吸收,還是有部分的脂肪細胞會存留下來,而且裡面有幹細胞持續作用,不少人的膚況因此轉佳,甚至不必用太多的化妝品就可以讓皮膚亮白。不過,不是補上脂肪臉上澎澎就好看,醫師的專業技術經驗非常重要,像額頭顏面等,如何讓脂肪移植施打後,臉不會有浮浮的感覺,就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回春年齡有限 過度幻想恐破滅美感相當主觀,邱昱勳表示,對整形手術不滿意,有時不見得完全是施術者的問題。就像穿衣服,同一件衣服穿在不同的人 身上,效果不見得相同,如何避免落差,充分溝通相當重要。今年底,新光與國內IT大廠合作將推出3D模擬軟體,讓另外一個自己彷彿站在面前,可以更清楚知道整形的立體角度,讓需求者客觀感受結果。他並提醒,除了術前要讓客戶明白可能的副作用,對熟齡族來說,整形目的多半是回春,跟同齡比,能年輕個十來歲就是凍齡,若要年輕個廿、卅歲,恐怕就是過度美好的幻想。
-
2021-04-16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李小姐過了 50 歲之後,老覺得時常感冒、腹瀉、莫名發熱、傷口不容易好、容易疲勞、一變天就渾身不舒服,三天兩頭往診所跑,雖短暫緩解,但很快症狀又找上來,不得已只好來大醫院就診,但檢驗結果並無明顯異常,在長期耗損體力的情況下,尋求中醫調理身體。幾種免疫力低下的症狀:1、腹瀉:腸道是免疫力重要的來源,又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大腦」,人體有 70%的免疫細胞都存在於腸道中,同時約有 100兆的腸道益生菌,協助維持身體的免疫功能。2、莫名發熱:免疫力低下,會造成慢性發炎,使人容易處於低燒的狀況,身體常會有莫名的發熱感、覺得口乾舌燥。3、傷口不容易好:免疫系統內的血球也具有傷口修復的能力,傷口不容易癒合,除了代表傷口修復環境不佳,也可能細菌病毒仍存在表面。4、容易疲勞:免疫細胞也可幫助代謝廢物排除,代謝廢物堆積常會造成人體疲倦。5、一變天就渾身不舒服:當代謝廢物及發炎物質長期堆積在身體內,氣血循環也會因此運行不順,天氣變化則容易有全身不舒服或筋骨疼痛的症狀。6、容易感冒:免疫力代表身體的防禦力,免疫力低下則容易受病毒、細菌侵害。(參考資料:https://heho.com.tw/archives/75845)回到李小姐的狀況,經了解李小姐的症狀後,主要是工作型態無法正常用餐,時常有胃悶脹痛、噁心感,更減少了飲食量,疲倦的情況下又需打理家中事務,常常忙完後已經是深夜,隔天又需起床上班,睡眠不足,上班精神也差,整體營養氣血狀況均不足的狀況下,免疫力低下,因此時常有感冒症狀。面對感冒的症狀,給予增強營衛免疫力的桂枝湯,胃悶噁心的部分給予半夏降氣和胃,酌加少量大黃加強二便排除代謝廢物,使腸胃功能恢復,營養吸收足夠,且清除慢性發炎等代謝廢物,使免疫系統健康穩定。服完上藥之後,李小姐的胃口及精神都增加了,發熱感已無,睡眠品質增加,數月下來感冒的情況也減少許多,工作更有效率且注意力集中,再也不用三天兩頭就往診所報到,人看起來也健康年輕許多。也建議李小姐適當服用適合自己體質的中醫藥物或針灸校正偏差的體質。生活型態5調整此外,增強免疫力可透過生活型態調整來增強中醫臟腑功能,達到健康長壽,中醫的臟腑:與西醫的器官不同,是維持生理功能的統稱。心主血脈,肺司呼吸,脾主吸收運化;肝藏血,主疏泄,調節精神情志;腎藏精氣,主生殖,與水液代謝相關。所以透過以下的調整,可以幫助中醫臟腑的生理功能運化正常,維持健康。1、均衡的營養:脾胃臟腑功能主要能將營養吸收供給全身,充足的營養除可以維持免疫力,也可減少落髮、貧血等症狀。2、適度的運動:心臟主血脈循環,肺主呼吸也主身體防護免疫力,規律適度的運動,能預防感冒或病毒侵犯,也有較佳的抵抗力。3、放鬆的情緒:肝主疏泄,心主神明,心肝兩臟腑與情志、情緒相關,也與內分泌神經系統相關,不穩定的情緒影響心肝臟腑運作失常,長期下來也對免疫系統的衡定產生影響。4、規律的大小便:大小二便是身體的代謝廢物,水分的排除與腎臟腑的元氣相關,正常的解便則維持腸道免疫細胞的健康,與脾胃臟腑也有相關。5、足夠的睡眠:足夠的睡眠除可讓身體自我修復及放鬆,也可減少元氣的消耗,改善慢性疲倦,使臟腑功能運作合宜。(本文經臺中榮民總醫院授權刊登,摘錄自中榮醫訊月刊電子報第270期)
-
2021-04-15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婦女體重速增瘦不下來 竟是腎上腺有腫瘤
新北63歲的張姓婦女半年飲食正常,體重卻快速增加,不僅腰部衣服變緊、臉變圓,小腿肌肉量也大幅減少,還出現高血壓、頭痛、失眠、疲倦無力等病症,經台北慈濟醫院診斷後發現右側腎上腺有顆3.6公分的腫瘤,確診為罕見庫欣氏症。庫欣氏症是一種因腎上腺皮質過度分泌皮質醇(又稱壓力荷爾蒙)引起的罕見疾病,每百萬人口每年僅有10個病例,常因症狀較難和其他疾病做區分,或因非典型呈現及進展緩慢而被忽略。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許竣凱指出,庫欣氏症大致分為外源性及內源性,外源性多是未注意情況下,誤用含類固醇的止痛劑或不明藥物;內源性是指罹患腎上腺腫瘤或腦下垂體功能異常等,常見於20至60歲,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3倍?許竣凱指出,庫欣氏症典型症狀有失眠、高血壓、體重增加、中廣型肥胖、月亮臉及水牛肩,另還會因皮膚薄而容易瘀青、傷口不容易癒合和骨質疏鬆等,甚至會併發躁鬱症。張姓婦女接受腹腔鏡腎上腺切除手術切除腫瘤,術後配合藥物治療,逐步降低身體對皮質醇的依賴,6個月內體重下降到7公斤,且不需再服用高血壓藥,體力也逐漸恢復,回到原本喜愛的烹飪工作。許竣凱說,若在正常飲食狀況下,出現體重異常增加、臉變圓、後頸變厚等症狀,應進一步就醫確認是否為內分泌異常導致,切勿盲目瘦身。尤其高血壓患者,若在服用控制藥物後,卻遲遲不見好轉,更應盡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
2021-04-15 該看哪科.耳鼻喉
耳屎能抑菌、過度清潔反傷害!醫提醒:挖耳屎留意6安全重點
用棉花棒、掏耳棒清潔耳朵是日常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少人也會在洗完澡、洗完頭之後,拿棉花棒挖挖耳朵,不過這看似稀鬆平常的事情,醫師其實相當不建議,一來沒有必要,二來可能造成反效果,三來可能造成耳朵傷害,甚至失聰。 為何不建議自行挖耳屎?醫:沒必要、反效果、危險高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耳屎主要是由耳道分泌物、油脂、酵素、皮屑等物所組成,具有清潔、抑制細菌增長、保護耳道的作用,能夠避免灰塵、細菌、蚊蟲等有害物質長驅直入直接傷害耳道,如同守門員般的存在,並非像名子一般只是毫無作用的「屎」。過度清潔,如同把這守門員開除了一般。 知道耳屎其實是耳部的守門員,那麼什麼時候挖耳屎最適當呢?對此醫師則表示任何時候都完全不建議,也沒必要。洪暐傑醫師指出,因人體構造的關係,耳屎本來就會隨著咀嚼的動作逐漸自然地向外排出,因此平時根本不必刻意清潔。平常挖耳朵,運氣好的話可以撈出一些部分的耳屎,但絕大多數的情況容易把耳屎往內推,越卡越深。 耳屎越卡越深這還不打緊,較棘手的是,若是因為施力不當或受到旁人擦撞,造成外耳道破皮、刺破耳膜,就很有可能導致耳道感染、聽力受損甚至失聰。因此醫師建議如非必要,盡量避免自行挖耳屎為佳。 除此之外,洪暐傑醫師也指出,不少人認為較粗的棉花棒相對柔軟較不易受傷,接觸面積較大,壓力相對較小,這若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確實有理,但對耳膜而言其實差異並不大,力道拿捏不對,和細的棉花棒一樣,都容易傷害道耳部,一樣會有造成聽力受損的風險,更不用說是掏耳棒,不論何者都不建議。 耳屎太深別硬挖,交給醫師處理最安全! 那麼耳朵的清潔到底該怎麼處理才好?洪暐傑醫師表示,最好的方式自然還是請家醫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進行處理為佳。一般而言,可在耳朵感覺到聽力受阻,或是感覺置身山中,耳朵受壓力影響感到悶悶、脹脹的時候,再請醫師協助,通常約一年一次即可。較軟的會使用專業完整的儀器進行清除,較硬的也會先開立耳垢軟化劑,約4~8週後再進行清除。 若要自行挖耳屎,應留意6大安全重點! 除了看醫生之外,若真要自行處理,可以使用嬰兒油、清水、生理食鹽水等協助軟化,特別要注意溫度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熱,應與體溫相當,否則可能出現嚴重頭暈甚至噁心想吐的情況。另外,若有耳道破皮的情況使用上述這些方式,則可能有造成嚴重中耳感染的風險。而有時較硬、沾黏較緊的耳屎,其如同傷口結痂一樣不好去除,若是硬著處理,反而容易造成耳道破皮受傷。上些這些處理方式,自然還是由專業醫師處理為佳,以避免後續的危險的發生。 自行清除耳屎重點在軟化,因此洗完澡的時候相較安全一些,此時耳屎多少不會像洗澡前較硬,清潔主要著重在外耳道的清潔,避免太深傷害道耳膜,也應避免過度用力造成耳道破皮。並且留意四周,以避免發生碰撞刺傷耳膜。並避免請親友協助清除耳屎,以免出力不當造成耳部受傷。 《延伸閱讀》 .刮痧助改善頭痛、胸悶、痠痛等 中醫:方法要正確,不是越用力、痧越多越好 .避免頭痛,少吃3C食物 腦科醫師:易誘發疼痛,應多吃原型食物為佳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1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換人工膝關節後想及早復原 治療師建議這3招
老人置換人工膝關節已是常態,但有人擔心術後亂動,可能影響傷口癒合,專業物理治療師黃富明表示,接受手術的患者術後就開始運動,反而才能及早復原。有名70歲阿公接受醫院指導的三招躺著做的運動,大幅降低水腫,也恢復肌力與活動度,復原更快。黃富明表示,這名阿公因右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疼痛且變形,經保守治療沒改善,才決定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但術後他卻擔心影響傷口癒合,不敢活動。黃富明說,需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民眾以退化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主。此外,肥胖、長期負重、運動員或曾車禍的民眾,因為膝蓋磨損,關節損害,嚴重影響行動與生活,也是需考慮動手術的族群。三招運動助復原其實,換人工膝關節的民眾,經醫師評估,術後能開始做運動,他建議三招躺著就可以做的運動,第一招「腳踝幫浦」動作,患者在患肢小腿墊上毛巾(或較硬質枕頭),腳踝往上勾、之後往下壓,每回做30到40下。可幫助血液打回心臟,降低術後水腫。第二招「股四頭肌收縮」,在患肢膝窩墊上毛巾,膝蓋往下頂,每次撐5秒,一次做10到15下,可增加大腿肌力,避免術後肌力下降。第三招「下肢滑行」躺著或坐著做都可以,患肢的腳跟往後滑行,角度維持在膝蓋不疼痛的範圍,每次做15到20下,維持關節活動度。黃富明說,這三招運動每天做三回,有助置換膝關節的患者及早復原。
-
2021-04-13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痔瘡血止不住、術後傷口1年才好 醫:3狀況恐是血友病
一名78歲老爺爺因痔瘡傷口無法止血,轉診至醫院血液科,經醫師問診,才知數年前進行盲腸炎手術,原傷口3日即可癒合,爺爺竟拖了1年才好,診斷為輕度血友病。血液腫瘤科醫師提醒,輕度血友病患者因症狀不明顯,診斷年齡較大,未給予治療的老年人若有傷口長期未癒,嚴重恐引起感染,導致生活不便;建議「傷口長期未癒」、「身體出血位置2個以上」或「止血緩慢又反覆出血」者,至醫院血液科門診就診。每年4月17日為世界血友病日,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年響應全球主題「順應變化Adapting to change」,展開「友凝友我 充電挑戰」血友病巡迴衛教展,邀請民眾共同認識血友病。血友病是凝血因子濃度不足,可能因創傷造成出血不止,甚至有自發性出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翁德甫指出,在台灣,每1萬名男性就有1位是血友病病友,估計全台約有2000名男性病友,但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僅有1000名病友被診斷出來。國外研究顯示,輕、中、重型患者平均分別占比4成、2成、4成;台灣血友病患者中,重型就占85%、中型10%、輕型則只有5%,顯示多數輕、中度患者未被診斷出來。翁德甫說,血友病主要是先天遺傳因素所致,症狀以凝血不全導致血流不止為主,患病雖不會致命,但老年人身體狀況不如大部分年輕人,傷口長期未癒,嚴重恐引起感染,醫師便需反覆打開傷口檢查,降低長者生活品質;目前治療上以每周施打抗凝血因子為主,只要配合醫師治療,生活可以跟其他人一樣正常。翁德甫提醒,若有傷口長期未癒、身體多處出血或止血緩慢又反覆出血,甚至要去看急診等,建議至醫院血液科門診就診。他舉例,一般民眾牙周病或口腔、牙齒出血看牙科,流鼻血看耳鼻喉科,消化道出血看消化科,肌肉出血看中醫或復健科,忽略身體多處出血可能互相關聯,恐是凝血功能有問題或罹患血友病,若身體出血位置有2個以上,如流鼻血、瘀青、消化道出血等,建議至醫院看血液科。流鼻血流很多,但很快止住,不需擔心,但翁德甫提醒,若止血緩慢又反覆出血,如流鼻血需耗費15分鐘止血,接著反覆流血,甚至需去醫院急診;一般傷口如瘀青,復原時間大約7天,若傷口超過7天仍未癒合,也建議至血液科就診。
-
2021-04-13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癲癇記憶變差 新型手術大幅改善
45歲程小姐是一名糖尿病衛教師,原有流利口才和專業,提供病患與家屬諮詢,但10多年前開始出現記憶變差,講話無法連貫等症狀,在家中常突然恍神、流口水,某次全身抽搐送醫,才發現罹患癲癇。病況嚴重時,最多需吃6種藥物控制,所幸去年接受「ROSA」機器手臂輔助系統手術治療,癲癇症狀未再發生。林口長庚腦功能暨癲癇科醫師謝向堯表示,除少數癲癇因遺傳或基因突變引起,許多癲癇都是後天因素,與腦部結構異常有關,腦功能退化疾病如失智症,或是腦血管疾病如多次腦中風,已成為中年以後發生癲癇最常見的原因。全台約有13到14萬名癲癇患者,其中四分之一病人屬於頑固型癲癇,手術治療是最後希望。林口長庚腦神經外科醫師王昱棨指出,傳統開顱手術對神經系統破壞大,恐發生半邊癱瘓、意識不清等嚴重副作用。此外,定位系統路徑規畫還需人工計算,做一次要5至6小時,傷口較大,需剃掉部分頭髮,術後有感染或併發其他疾病風險,常讓患者卻步。林口長庚醫院腦功能暨癲癇科主任鄭美雲表示,醫院去年引進最新型ROSA輔助深部電極植入手術,可以精準定位病灶,且傷口小,誤差不到1公釐,有些患者甚至不用剃頭髮,手術時間減半,大幅降低手術風險,且術後復元快,但該手術尚未獲得健保給付,各縣市的自費價格不一。王昱棨表示,程小姐起初僅發覺自己口才變遲鈍,後來連句子都無法說完整,記憶力也受到影響,有時如斷片般不知道自己上一秒在做什麼,某次全身抽搐送醫,檢查後才知道是癲癇症,左腦也檢查出一個2公分的動靜脈畸形瘤。經醫療團隊評估,決定採用微創燒灼術,輔以「ROSA機器手臂」治療,術後兩日出院,至今未再發生癲癇症狀,藥物用量減少中。
-
2021-04-12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突斷片、失憶連說話都難 竟是腦瘤引發癲癇
40多歲的程小姐是名衛教師,數年前突然時不時「斷片」、失憶,連一句話都難以完整說出,檢查發現是腦瘤引發癲癇,吃到6種藥物都難以控制,靠著微創手術總算擺脫癲癇陰影。收治個案的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醫師王昱棨今天在記者會中分享這例個案,他表示,程小姐因左腦的動靜脈畸形瘤影響語言區,一旦腦部有不正常放電造成癲癇發作時,就會影響到周邊語言及記憶的區域,進而造成失語與失憶症狀。王昱棨說,由於程小姐不想接受開腦手術,只採保守的加馬刀治療,但仍無法有效控制癲癇,後來甚至吃到6種抗癲癇藥,而副作用也導致她頭腦昏沉不已。王昱棨說,據估計,全球約有6000萬人罹患癲癇,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0.6%,推估全台有13萬至14萬名癲癇患者。林口長庚腦功能暨癲癇科醫師謝向堯表示,除了少數癲癇是遺傳或基因突變引起,其餘多數癲癇都是後天腦部結構異常引起,一定得排除腦部病灶或其他相關原因,想辦法把腦部的異常放電現象解決掉。謝向堯指出,大部分癲癇患者都可透過1到2種藥物控制症狀,但仍有25%屬於藥物難治型的頑固型癲癇,只能將希望寄託於手術治療。然而,傳統的開顱手術是大手術、對神經系統破壞較大,病患的接受度一般不高,隨醫療技術進步,利用機器手臂進行微創燒灼術已愈來愈普及。長庚神經內科部腦功能暨癲癇科主任鄭美雲指出,新式機器手臂具備更精密的定位,手術過程中靈活度更好,能精準利用微創燒灼術治療癲癇,不僅手術時間縮短、傷口更小、恢復時間短,對於腦部損傷也大幅減少。鄭美雲說,長庚醫院去年引進新型機器手臂技術,至今已完成7例腦部癲癇手術,術後有2人達成癲癇零發作目標,另有3人僅剩輕微症狀、2人發作頻率減少一半以上,且在半年後都能有效減藥。
-
2021-04-12 醫療.心臟血管
肥胖對血管危害多大?醫:大小動脈都可能出狀況
肥胖是現代社會中相當常見的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成年人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比率達44%,其中男性比率達51%,女性比率達36%。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肥胖會讓健康亮起紅燈,並非福氣的象徵。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陳介夫醫師指出,我們認為肥胖與粥狀動脈硬化,都跟慢性發炎反應有關,因為脂肪組織會釋放一些細胞激素,這些細胞激素會造成組織的慢性發炎。另外,肥胖經常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共病,這些問題也都對血管造成傷害,大至主動脈、小至周邊動脈都有可能漸漸出現狀況。平時沒症狀,一出事就要命的大動脈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謝福謙醫師表示,常見的主動脈疾病包括主動脈瘤、主動脈剝離。主動脈位於體內深處,形成主動脈瘤時,大多數患者都沒有症狀,很難察覺,除非是直徑很大的主動脈瘤,才可能因為壓迫周圍器官而出現症狀。若主動脈瘤是位於靠前胸的部位,患者可能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喘;若是位於靠後背的部位,可能出現腰痠背痛、腹脹等症狀,若有以上症狀,建議到心臟血管外科檢查,確認是否有主動脈相關疾病,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謝福謙醫師說,「因為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很多主動脈瘤都是擴張到很大才被發現。」主動脈瘤的變大或破裂與血壓有關,血壓越高主動脈瘤越容易破裂,主動脈瘤較小的時候,會建議使用藥物控制,隨著主動脈瘤的直徑越來越大,破裂的風險也越來越高,就會建議手術治療。「如果主動脈瘤長大的速度較快,例如1年長大超過1公分,我們也會建議患者趕快接受手術治療。」陳介夫醫師解釋,「傳統的治療方式,得動手術打開胸腔、打開肚子,把主動脈瘤切除,換成人工血管。近年來發展出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利用導管的方式,從腹股溝處的股動脈把主動脈覆膜支架送入主動脈,確定位置後再展開支架,讓血流走在主動脈支架裡,不會衝擊主動脈瘤。這種做法的傷口較小,破壞性較小,手術時間較短,病患恢復也比較快。」謝福謙醫師指出,主動脈剝離是相對急迫的狀況,血流會從主動脈內膜破損的地方灌入主動脈壁,而造成劇烈、撕裂性的胸痛、背痛、腹痛。根據主動脈剝離的位置,會將主動脈剝離分成甲型(Type A)跟乙型(Type B)。當剝離部位包含升主動脈時,稱為「甲型主動脈剝離」,這是相當危急的狀況,每小時會增加1-2%的死亡率,需要緊急開刀,進行開放式手術。當剝離部位侷限於降主動脈時,稱為「乙型主動脈剝離」,因為不會影響通往腦部、心臟的血流,則可以考慮用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的方式來解決。陳介夫醫師回憶,曾經有位四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在好幾年前就發現有高血壓,但都沒有規則服藥。有天晚上他跟朋友吃完飯,突然感覺胸口好像被撞了一下,之後就開始從後背一直痛到肚子,而且左腳開始發麻,麻完之後就非常非常痛。送到急診室後,立刻幫他做檢查,電腦斷層顯示是乙型主動脈剝離。當時,患者左腳的血壓比上肢的血壓低了60、70毫米汞柱,代表血流嚴重受阻,需要緊急處理。做完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之後,他左腳的疼痛就立刻緩解了,而且手跟腳的血壓也恢復成一致的,幾天後順利出院。嚴重恐截肢的周邊動脈阻塞陳介夫醫師說明,下肢周邊動脈狹窄初期,患者會感到腳變得比較冰冷、偶而會感到腳麻,隨著動脈狹窄的程度越嚴重、血液循環會越來越差,其他症狀也會陸續出現,包括疼痛、無力、間歇性跛行等。「所謂的『間歇性跛行』,是在行走一段距離後,漸漸感到疼痛。」謝福謙醫師解釋,「患者平常在家裡活動可能很正常,但是只要走比較長的距離,可能走了兩百公尺之後,就開始出現跛行的狀況,而必須停下來休息。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後,患者又可以繼續走,但是再走兩百公尺,又需要停一下。這是周邊動脈疾病相當獨特的症狀。」「再嚴重的話,會開始產生傷口,因為血液供應不足、組織缺血,而形成慢性潰瘍。」陳介夫醫師說,「部分患者甚至會有肢體末梢發紺、壞死的現象,最後可能需要截肢。」若有以上症狀,建議到心臟科檢查,確認是否有周邊動脈阻塞的問題,盡早進行治療。面對周邊動脈狹窄,務必好好積極改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陳介夫醫師強調,「治療造成粥狀動脈硬化的成因,才是治本之道。而且患者一定要戒菸,才能避免病情迅速惡化。」謝福謙醫師解釋,周邊動脈疾病初期可先用藥物控制,若狹窄程度較嚴重,就需要介入治療。介入治療有兩類,一類是利用導管在血管腔內進行,包括氣球擴張術、塗藥球囊、血管支架等。另外一類是繞道手術,外科醫師會嫁接一條血管繞過狹窄的部位,讓血流可以順利通過。血管腔內的介入治療屬於微創手術,醫師會從鼠蹊部將導管放入動脈裡,小心地穿過動脈狹窄的位置,然後撐開氣球擴張血管的管徑。部分患者的血管鈣化很嚴重,無法使用氣球撐開時,可以考慮使用血管內的斑塊旋切裝置刮除較硬的斑塊。醫師也會視狀況決定是否放入血管支架,以維持血管的內徑。陳介夫醫師說,為了降低血管再度狹窄的機會,可以考慮使用塗藥球囊,在撐開血管時,釋放藥物進入血管壁,抑制細胞增生,有助於延長血管暢通的時間。倘若延誤就醫,動脈狹窄已太過嚴重,或不適合使用氣球擴張術,就必須考慮繞道手術。貼心小提醒肥胖經常伴隨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問題,容易危害血管的健康,不容輕忽。這些傷害都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日積月累下來,便會形成大麻煩,從主動脈到周邊動脈都有可能出狀況。大家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高鹽、高油、加工食品,正確保養把血管照顧好!原文:
-
2021-04-12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醫病天地/婦左肩肌腱鈣化 震波治療解痛
桃園市49歲楊姓婦人多年左肩嚴重疼痛,經中壢天晟醫院復健科主任吳俊明醫師X光檢查,發現左肩肌腱明顯鈣化,復健治療後疼痛改善很多,但仍舉不高,多做家務便疼痛復發,吳再安排4次震波治療震碎鈣化的肌腱,讓身體慢慢自然吸收,總算解決左肩多年大患。吳俊明說,震波治療的原理是利用震波讓需治療部位輕微受損發炎,能再次啟動身體復元機制、自癒能力,治療會刺激局部神經軸突及受體,阻隔痛覺傳遞達到止痛作用,也增加新生血管因子,長出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幫助修復降低發炎。適合震波治療的有網球肘、足底筋膜炎,鈣化性肌腱炎、五十肩、肩夾擠症候群、膝髕骨肌腱炎、阿基里斯肌腱炎,與各種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不適合者,包括治療區域有重要血管及神經或有傷口、未成年的生長板、快斷裂的肌腱、孕婦、凝血疾病、局部腫瘤、局部感染等。吳俊明表示,放射式體外震波治療儀每個療程做4次,每周1次,每次每部位打2千發,能減少長期服用藥物及施打類固醇衍生的副作用。8成患者治療4次後疼痛獲改善,但健保不給付。
-
2021-04-12 該看哪科.皮膚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皮膚突然起疹子,癢得受不了,一下子卻消失得無影無蹤,但又換別的地方癢,這種像風一樣多變的皮膚疾病,就是俗稱「風疹塊」的蕁麻疹。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治療和改善?而在發病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呢?蕁麻疹 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皮膚科醫師朱宮瑤表示,蕁麻疹俗稱「風疹塊」、「起清膜」,會忽然出現,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發作部位像蚊子叮咬引起的腫塊,形狀和發生部位都不固定,通常同一部位24小時內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留下任何痕跡,但是其他部位又出現新的病灶,而且奇癢無比,嚴重時甚至合併黏膜水腫,包括眼睛、嘴唇、咽喉都會水腫;約20%以上的人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蕁麻疹。蕁麻疹分2種 6成屬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蕁麻疹分急性、慢性兩種。急性蕁麻疹(症狀不超過6週)屬皮膚第一型過敏反應,常是因為體質過敏者,體內有外來過敏原的E型免疫球蛋白(IgE)而引起。慢性蕁麻疹當中有6成屬於「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比較難找出原因;另外,屬於「誘發型蕁麻疹」,包括物理性蕁麻疹,如皮膚劃紋症、延遲型壓力性蕁麻疹、震動型蕁麻疹、冷蕁麻疹、熱蕁麻疹、運動引發型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膽鹼型蕁麻疹、接觸性蕁麻疹、水因性蕁麻疹等;醫師可從問診中找出一部分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急性蕁麻疹發作 多喝水、冰敷緩解不適急性蕁麻疹的病人,應避免接觸過敏原,症狀輕微者須多喝水休息幾天,通常會自行緩解,嚴重一點會使用抗組織胺,若症狀很嚴重,或是引起血管水腫,會短期使用類固醇。發作期病人要多喝水將過敏原代謝出去,癢的時候可以冰敷,避免用手抓患處,以免造成傷口而引起感染或留疤,通常幾天後會痊癒。為預防再發,病人要注意避免再接觸引起過敏的食物或物質。慢性蕁麻疹 找出病灶、對症下藥至於慢性蕁麻疹的治療最重要是找出原因並遠離,由於不容易找出確切因素,很多病人即便回想,也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引起蕁麻疹,或是就算知道工作壓力是主因,也不一定能因此辭職,所以,治療上比較麻煩,治療時間會比較久。主要使用抗組織胺予以控制,在規律用藥情況下,建議持續半年到一年,甚至兩年,可獲得緩解,目前多用口服藥治療,若口服藥療效不好的,也有外用針劑,可使患者生活品質獲得改善。蕁麻疹發病期 日常生活這樣做面對奇癢無比的蕁麻疹發病期,朱宮瑤提醒7點注意事項:1、耐心用藥,勿自行停藥。2、若與壓力有關,建議調整作息,放鬆心情,必要時請身心科醫師協助。3、急性蕁麻疹與過敏有關,對於造成過敏的食物和物品應先避免。4、食品添加物也可能與蕁麻疹相關,建議發病期盡量以清淡、天然飲食為原則。5、提升免疫力的中藥應先暫停,以免提升免疫力而較難控制。6、如果因喝酒引起酒疹,應暫時避免飲酒。7、少吃油炸、燒烤、辛辣等比較容易刺激身體黏膜造成反應的食物。延伸閱讀: ·蕁麻疹不只跟吃有關! 日常這些無關緊要的行為都會誘發 ·汗皰疹癢到受不了? 那麼「這些食物」最好要少碰
-
2021-04-10 新聞.科普好健康
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 健保有條件全額給付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會引起心臟衰竭和死亡,老年人是好發族群。對於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需置換人工瓣膜的長者來說,可選擇不用切開胸骨和心臟、傷口小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治療,但須自費新台幣100多萬元,常讓患者裹足不前。適用逾80歲、曾開過心者衛福部健保署從今年2月1日起,有條件的開放全額給付,核准80歲以上以及80歲以下但曾開過心臟手術的高風險病患,可透過事前審查,進行TAVI手術,全額由健保給付,預估每年有300至500人受惠。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一種退化的疾病,因為年老瓣膜鈣化後,開口變小、閉合不良,造成從心臟壓縮出去的阻力變大,心臟要用更大的力氣收縮,久了會造成心肌肥厚與缺氧,症狀包括心絞痛、胸悶、喘不過氣等,甚至可能猝死。出現胸悶、胸痛 應即就醫根據統計,患者如果出現胸悶、胸痛症狀,平均存活約5年,有昏厥症狀存活約3年,出現心衰竭症狀則約2年,發生猝死的機會也非常高。因此一旦出現症狀,應馬上接受治療,尤其符合健保給付資格者,建議可就近諮詢住家所在地的醫學中心。台灣首位取得TAVI國際教師資格,且指導全台多家醫院手術並核發完訓證明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移植及人工心臟中心主任張效煌表示,國內目前有20家醫院、近40位醫師可執行TAVI手術。從鼠蹊部進入 傷口0.5公分他解釋,傳統心臟手術必須開胸,即使是微創手術也都得接上心肺機,讓心臟停止,對於年老患者來說風險極高。TAVI手術不必開胸,只要從鼠蹊部開個約0.5公分大小的開口,在X光顯影設備導引下,將心導管從動脈導入到瓣膜狹窄位置,之後同樣利用導管,把新的支架瓣膜放置到適當位置,撐開後固定住,醫師在X光下可清楚看到新的瓣膜置放在舊有的瓣膜上,取代原來病變的瓣膜。在手術過程中,醫師會進行造影、心電圖觀察心臟功能,並確保置入的瓣膜運作正常,完成後再縫合股動脈穿刺點。比起傳統手術15至20公分的傷口、80歲以上病患平均22%的死亡率,TAVI傷口只有0.5公分、死亡率2至3%,可減少中風、肺炎等併發症,並大幅降低傷口感染機率。北榮累計300多例 成功率高張效煌強調,這項手術需整個團隊包括心臟內外科、影像科、麻醉科等一起合作,才能完成任務,減少併發症。北榮是全台最早施行TAVI手術的醫學中心,11年來累計300多例,是國內手術成功率最高的醫院,因此獲頒國家獎章。
-
2021-04-09 該看哪科.兒科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4歲楊姓男童的右側腹股溝1年前發現鼓起突出物,家長考量他年紀小且無明顯症狀而未就醫,直到近來他的右側腹股溝疼痛才到衛福部苗栗醫院就醫,泌尿科醫師診斷為腹股溝疝氣,病童的哥哥之前也曾因疝氣在苗醫接受過手術,醫師詳細說明開刀治療計畫後,家長立即決定接受手術,當天住院完成疝氣修補術,術後病童恢復佳,第2天就開心出院返家。苗栗醫院泌尿科醫師簡維弘表示,根據文獻小兒疝氣發生率約6%,男生發生率約為女生5倍。小兒疝氣多為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下來未消失的管袋狀腹膜(解剖名稱「鞘狀突」),由腹膜沿著精索或卵巢圓韌帶的旁邊延伸出腹壁,因此造成腹腔至腹股溝(或陰囊)有個相通的通道,腹內的器官如腸子、卵巢或大網膜,可藉由這個通道突出腹股溝,甚至掉到陰囊。簡維弘指出,小兒疝氣可能沒任何症狀,只在腹股溝處輕微突起,多半發生在運動、大哭、大叫、用力咳嗽等腹壓增加時,通常只要身體平躺,腹部不用力,大部分可自行縮回腹腔,但必須特別注意,如果腸子掉進疝氣囊的時間過久,將會使腸子卡在疝氣囊內導致腸道阻塞,若卡住的時間過久,還有可能引發腸道壞死而致命,不可輕忽。「疝氣」是小兒科常見疾病之一,只是孩子年紀還小不會表達,家長可從鼠蹊部觀察,若發現有硬塊,應先平躺放鬆試著讓突起物縮回,若發現硬塊持續凸起,應儘速就醫。臨床上對小兒疝氣治療已非常成熟,通常小兒疝氣開刀考量幼兒無法配合,必須全身麻醉,術前要禁食6至8小時,避免麻醉誘導時嘔吐造成吸入性肺炎;手術約20至30分鐘可完成,術後傷口貼美容膠固定,約一周可痊癒,術後不需服用抗生素,只需視情況給予口服止痛劑即可,呼籲家長平時要多注意小朋友腹股溝是否有鼓起的症狀,若發現應儘速就醫治療。
-
2021-04-09 該看哪科.耳鼻喉
婦人吃素雞塊噎到昏厥 幸好隔壁就是醫院救回一命
清明連假期間,基隆一名婦人陪同母親至基隆一寺廟參拜後留下用膳,卻不慎噎到昏厥倒地,左側額頭也因撞擊地面導致出血,寺廟工作人員撥打119報案,救護車將婦人迅速送抵僅有幾步之遙的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急診救治,救回一命,日前已經出院。婦人到院時意識不清,基隆醫院急診醫護發現為呼吸道有異物哽塞,導致昏厥,因為就在隔壁,及時送醫急救及排除異物,恢復生命徵象,卡住的食物是類似素雞塊的食物。急診主治醫師劉裔同進一步檢查,發現江婦有吸入性肺炎,建議留院接受治療,以利後續觀察與診治。所幸婦人在醫護照護下,迅速恢復身體健康,僅剩額頭傷口仍需換藥,日前出院返家休養,基隆醫院院長林慶豐與主治醫師蔡富順醫務秘書探視關懷。婦人的母親相當感謝基隆醫院,女兒才能順利撿回一命,放心帶女兒返家。林慶豐叮囑飲水或進食時,應盡量細嚼慢嚥,避免發生異物哽塞及減少嗆咳,以降低吸入性肺炎發生之風險。林慶豐提醒民眾,如遇旁人發生噎到、導致呼吸困難時,可施以哈姆立克法協助排除異物;若病人因異物哽塞失去意識、甚至停止呼吸時,請盡速尋求119協助,並讓病人平躺改進行心肺復甦術(CPR)急救,直到病人吐出異物、恢復呼吸,或救護人員抵達為止。基隆醫院提醒民眾,尤其在吃軟質、大塊的食物,如湯圓、雞鴨肉、素雞塊、麻糬、碗粿、年糕等物時,一定要咬成小塊,細嚼慢嚥才吞下。
-
2021-04-03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容易怕冷又怕熱恐是糖尿病徵兆! 身體「3個非典型症狀」也要注意
48歲男性曾服用抗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後來覺得沒什麼症狀,便自行停藥。最近幾個星期,只要天氣熱時就很不舒服,身體活動增加時覺得自己快要中暑了,有補充許多水分仍覺得口渴,尿量也多,但卻不太流汗;進入有冷氣的地方,若溫度調得稍低,便容易覺得寒冷,想加件衣服,就醫檢查發現,已罹患糖尿病。疾病影響對環境溫度感受 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有些疾病會影響患者對環境溫度的感受,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會造成怕熱,甲狀腺功能減低會怕冷,而糖尿病可能導致怕熱又怕冷。何一成進一步補充,糖尿病的典型症狀為吃多、喝多、尿多和體重下降,但有些人的症狀並不明顯,或是沒有典型症狀,反而是對溫度感受和以往不同、身體黏膜發炎、傷口不易好等。 糖尿病置之不理 恐誘發多重慢性併發症血糖與環境溫度感受有何關聯?何一成解釋,血糖代謝長期異常,會使神經與血管功能受到損害,在熱的環境中,皮膚血管不易舒張散熱,排汗量也低,因此怕熱;在冷的環境中,皮膚血管不易收縮保熱,也不易靠脂肪產熱而怕冷。然而,糖尿病未積極治療,可能誘發許多慢性併發症,如心肌梗塞、腦中風、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尿毒症、神經病變等,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糖尿病高風險族群 留意血壓變化、日常飲食要顧好何一成指出,曾檢驗出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偏高的情況;年齡大於40歲;體重過重;一等親內有罹患糖尿病;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曾生過體重大於4.1公斤嬰兒的母親;高血脂患者;高血壓患者;平常缺乏運動者,都屬於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平時更需留意血糖的變化。糖尿病者日常要注意飲食控制,何一成提醒,澱粉類與糖攝取不過量,足量的纖維質,適量的肉類與脂肪;戒菸、少喝酒;過重者適當減重;並養成運動習慣,運動可增加胰島素對細胞的作用,改善血糖代謝,建議進行中強度的運動,如快走、慢跑、伸展體操、游泳等,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及量,避免運動傷害,倘同時患有其他疾病,在運動前應先與相關醫師討論,以確保安全。 延伸閱讀: ·愛吃甜食、油炸物易得糖尿病? 醫揭「關鍵原因」:小心還會傳給下一代 ·糖尿病打胰島素表示變嚴重了?長期使用傷肝腎? 沒這回事!醫師列3個需使用情況
-
2021-04-03 性愛.性愛後遺症
性交出血正常嗎?專家分析6大可能原因,熟女更應當心婦科疾病
有些女性在性生活時或在性生活後會出現少量的陰道出血。這種出血通常是淡粉色或者鮮紅色的,有時表現為白帶中夾雜著血絲,個別人會持續數日後才乾淨,或者反復出現。性生活出血是許多女性羞於啟齒的困擾,還會令人惶恐不安,擔心出現嚴重疾病。現在就來列一列性生活出血的常見原因。性交出血6個可能原因1.性交不當:粗暴性交行為,頻繁的性生活,都會導致女性內、外生殖器損傷而出血。這類出血常伴有陰部疼痛,嚴重者傷口可長達幾釐米甚至穿透腹膜到達腹腔,同時因出血量的不同有時為淡紅色,有時為鮮紅色。一旦性生活中或者之後出血,尤其是出血量多、無法止血時,千萬不要心存僥倖當作月經血去護理,應立即去醫院檢查損傷情況,採取恰當的治療措施。如陰道內填塞紗布止血或者縫合止血。一般男性是性行為的主動方,要注意性交過程不可過於激烈,要在身體承受範圍內享受魚水之歡。2.子宮頸癌:性生活時接觸性出血常常是子宮頸癌變的早期表現。子宮頸分佈有豐富的小血管,受到癌細胞的浸潤後會導致周圍組織變脆、毛細血管增生,有的人可出現菜花樣贅生物或者組織壞死脫落而導致出血。在性交的過程中,宮頸更容易受到損傷而出血。發現不明原因的性生活出血後,尤其是35歲以上的女性,應儘早到婦科門診行TCT(薄層液基製片細胞學檢測)和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測)檢查,必要時還需要進行陰道鏡下取病理活檢,確定病變類型,及時治療。人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DNA病毒,目前已分離出130多種,不同型別的病毒侵犯的部位不同,會有多種臨床表現。如低危型HPV感染可造成尋常疣、趾疣、扁平疣、生殖器疣等,高危型的HPV持續感染可導致宮頸癌。據文獻報導99%的宮頸癌患者檢測出高危型HPV陽性,但HPV陽性並一定都會患宮頸癌。TCT檢查是宮頸癌的“哨兵”,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為100%,同時還能發現部分癌前病變及微生物感染。TCT和HPV聯合檢查更有利於早期發現宮頸病變,減少漏診。3.宮頸糜爛:八成以上女性會在婚後患有此“病”。這裡要說明一下,宮頸糜爛不是一種病,現在這個稱呼已被“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所取代,且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變化。它與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發生毫無關係。子宮頸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並受到炎症長期刺激,導致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細胞外移,使宮頸外口看上去紅腫,像是糜爛的樣子,或者宮頸外口的上皮細胞剝落,形成糜爛面。性交時由於男方龜頭的摩擦容易損傷造成出血。這類出血量比較少,可能僅表現為擦血或帶下裡夾有血絲。可通過婦科檢查確診,採用陰道上藥、物理治療或者手術治療。4.子宮頸息肉:在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下,子宮頸口會出現單個或多個帶蒂的小肉芽組織,這就是宮頸息肉。宮頸息肉質地較脆,在與陰莖摩擦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擠壓出血,一般出血量較少,可行手術切除治療。5.生殖器官炎症:當有陰道炎時,陰道黏膜會充血水腫,在性交時容易損傷陰道黏膜而出血。女性的尿道和陰道相距很近,患有尿道炎的女性也容易在性交時受到擠壓損傷而出血。此外,女性患外陰炎、子宮內膜炎或者宮內節育環放置不當均可導致性交出血。避免生殖器官炎症的發生,就要注意個人衛生,尤其在性生活前後要做好清潔工作。如出現陰道分泌物有異味、顏色質地有變化,或者外陰瘙癢、陰道灼熱不適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這裡需要提醒的是,若在陰道分泌物檢查中發現滴蟲,或者陰道炎反復發作者,需要性伴侶同時接受治療,並且在炎症未治癒前不要有性行為。6.子宮內膜異位:這類疾病是育齡期女性的常見病、多發病,常伴有痛經。它是由於具有活性的子宮內膜細胞,轉移種植到了宮腔以外的地方。有的子宮內膜異位到了子宮頸上,呈現出藍紫色結節狀,會出現性交疼痛伴有出血,一般出血量少,在婦科檢查後可進一步確診。性交出血會影響性生活的品質,也會由此暴露出女性身體尤其是婦科方面的隱患。因此如果在性生活中出現了出血的症狀,尤其是35歲以上的女性,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婦科做相應的檢查,明確病因,大多數情況是可以治癒的。不要擅自止血而不去醫院檢查,等到病情嚴重了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
2021-04-01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常感到寒冷、疲倦可能是貧血…7種不同類型貧血這樣改善
當沒有足夠的健康紅血球攜帶氧氣進入人體器官時,就會發生貧血,因此,貧血的人經常會感到寒冷、疲倦或虛弱的症狀。依據病因不同,貧血可分為7種,包括:缺鐵性貧血、巨紅血球母細胞貧血、地中海貧血、出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鐮狀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在此針對7種不同類型貧血,分享七種改善方法。1. 缺鐵性貧血改善法:補充鐵劑或攝取含鐵飲食飲食中常見的含鐵食材包括:雞肉、牛肝、牛肉、羊肉、豬肉、蛤、沙丁魚、蝦、牡蠣、扁豆、紅豆、南瓜、南瓜種子、菠菜、葡萄乾、蛋。2. 巨紅血球母細胞貧血(惡性貧血)改善法:補充維生素B12、葉酸製劑或飲食攝取i. 飲食中常見的含維生素B12食材包括:羊肉、牛肉、豬肉、雞肉、火雞、金槍魚、鮭魚、天然低脂優格、牛奶、奶酪、豆漿、奶酪。ii. 飲食中常見的含維生素葉酸食材包括:扁豆、黑豆、鷹嘴豆、菠菜、牛肝、佛手瓜、萵苣、花椰菜、蘆筍、蔥、草莓、橘子、奇異果、木瓜。3. 地中海貧血改善法:補充葉酸、鐵螯合劑,或輸血、骨髓移植地中海貧血的人建議均衡飲食,包括蛋白質、穀物、水果和蔬菜,對於非輸血性地中海貧血患者,須注意飲食中避免攝入大量鐵;對於接受鐵螯合劑療法的輸血患者,則不需要低鐵飲食。食用食物:雞蛋、優格、花生醬、堅果、奶酪。需適量食用的食物(鐵含量較高):牛肉、羊肉、豬肉、肝臟、生蠔。4. 出血性貧血改善法:補充鐵、維生素B12、葉酸i. 含鐵食物包括:紅肉、深綠色多葉蔬菜、堅果、肝臟、海鮮、鐵質強化穀物、麥片、菠菜、扁豆。ii. 含維生素B12食物包括:魚、牛肝、蛤蜊、肉、家禽、蛋、其他乳製品。iii. 含葉酸食物包括:牛肝、扁豆、菠菜、白腰豆、蘆筍、蛋。5. 再生障礙性貧血改善法:以輸血或骨髓移植治療、補充鐵、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Ci. 含鐵食物包括:菠菜和其他深綠葉蔬菜、豆腐、豌豆、扁豆、鷹嘴豆、葡萄乾、鐵強化穀物和麵包。ii. 含維生素B12食物包括:牛肉、豬肝、禽肉、魚肉、雞蛋、乳製品。iii. 含葉酸食物包括:菠菜和其他深綠葉蔬菜、牛肝、蛋、香蕉、橙。iv. 含維生素C食物包括:橙、葡萄柚、橘子、奇異果、草莓、哈密瓜、綠花椰菜、辣椒、番茄、菠菜。6. 鐮狀細胞性貧血改善法:飲食均衡i. 穀物含有葉酸,可幫助身體會產生新的紅血球,並富含維生素B、鎂和硒,可以幫助增強免疫系統,例如:全麥麵包、米、麵食。ii. 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葉酸等,有助於防止感染、治癒傷口、保持眼睛和皮膚健康,例如:菠菜、胡蘿蔔、綠花椰菜、番茄、綠豆。iii. 水果含有維生素、礦物質、纖維,例如:蘋果、橙、香蕉、葡萄、奇異果、李子、桃子。iv. 牛奶含有鈣、維生素D、蛋白質、鉀,有助於骨骼健康。v. 肉和豆類含有蛋白質、鋅、鐵、omega-3,有助於維持能量和生長,omega-3可幫助減輕炎症,例如:雞肉、豬肉、魚、牛肉、堅果、種子、豌豆等。vi. 油脂含omega-3和維生素E,具有減輕炎症、抗氧化等作用,例如:橄欖(油)、玉米油、堅果。7. 溶血性貧血改善法:服用藥物、骨髓或幹細胞移植、生活調整i. 盡量休息:溶血性貧血會較疲勞。ii. 攝取各種健康食物:水果、蔬菜、全麥麵包、低脂乳製品、豆類、瘦肉、魚。iii. 依照指示攝取液體:應喝多少液體或哪種液體適合,液體包括水、果汁、牛奶。iv. 依照指示進行運動: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運動計劃,有助於降低血壓,改善健康狀況。
-
2021-04-01 該看哪科.指甲.足部
「凍甲」痛起來要人命 注意過度修剪指甲、鞋子穿太緊
俗稱「凍甲」的甲溝炎發作起來又痛又難處理,有些患者治療時因需拔除指甲,苦嘆像「滿清十大酷刑」,高雄一名國中生因過度修剪指甲引發甲溝炎,痛到求醫,醫師為他清創後,再施以「甲床重建術」,所幸很快復原。收治這名被甲溝炎所苦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表示,甲溝炎俗稱凍甲及指溝炎,是甲床炎的一種。患部包括指甲周圍包括兩側的旁甲溝和底部近側甲溝,常見症狀是紅、腫、痛,且可能化膿又容易復發,患者苦不堪言,有些嚴重個案治療時須拔除指甲,部分患者形容為十大滿清酷刑。楊椒喬說,甲溝炎常見於過度修剪指甲及鞋子穿太緊,除了會造成疼痛外,長期發炎還容易產生指甲變形,不可輕忽。這名國中生求治時,醫院除為他清創,另為避免復發,並在局麻下進行甲床重建術,也就是將指甲甲床切齊,再將指甲與指肉縫合。這種術式傷口小、恢復快,且能讓指甲依據生長原理,順著縫合溝往前長,降低往旁側生長而倒插指肉的機率,更避免大費周章地拔指甲,留下較大傷口,造成復原期的傷口照護負擔。他提醒,民眾平時修指甲時最好平修,不要過度修剪,修剪時務必清洗消毒修甲工具,此外,鞋子應合腳,千萬勿穿尺寸過小的鞋子。
-
2021-03-31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高血糖還不一定是糖尿病,當符合診斷標準時,才稱為糖尿病。62歲蘇女士,近3個月來常頭暈沒精神,日漸消瘦,某天突然不自主地頻繁往右邊轉頭、手腳抽動,緊急被送急診。詳細檢查發現,她並非中風,但血糖值超過600mg/dL、糖化血色素高達13%,懷疑是高血糖相關的電解質不平衡,出現急性神經學症狀,導致肌肉不自主抽動,類似癲癇的症狀表現。蘇女士經過胰島素治療後,血糖趨於平穩,後續轉介至門診持續追蹤,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控制血糖,不自主的神經學症狀沒有再發作。因此若發現家中糖尿病長者與平時相比,有不尋常的表現,就是一個警訊,尤其過去有多重慢性病的年長者更需注意。人體會分解代謝所攝取的澱粉類食物,並轉換成葡萄糖作為身體的能源。胰臟製造的胰島素,是幫助葡萄糖代謝的重要荷爾蒙。某些患者因胰島素的功能不足或不良時,葡萄糖便無法進入細胞被使用,留在血液中的血糖濃度升高,過高的血糖一部分會由尿液排出,因而形成尿糖。高血糖對身體的影響是日積月累的,大多數人一開始無特別感覺,隨著時間推移,有些人會逐漸抱怨疲累、口渴、體重減輕,頻尿、手腳發麻及傷口癒合不好等。建議民眾應充分利用國健署提供的40歲以上成人健康檢查(每3年一次)及65歲以上老年健康檢查(每1年一次),檢查項目即包含了空腹血糖數值。若健檢時被告知「血糖值偏高,尚未達到診斷糖尿病的程度」時,要詢問醫師適當的生活習慣與飲食建議,並定期追蹤檢查。●糖尿病診斷標準1.糖化血色素6.5%2.空腹血漿葡萄糖126 mg/dL3.高血糖症狀包括多尿、頻尿和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葡萄糖200 mg/dL4.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葡萄糖200 mg/dL說明:其中如有明顯高血糖症狀,且隨機血漿葡萄糖大於200 mg/dL,可確診糖尿病。4項若有2項符合診斷標準,亦可確診糖尿病。
-
2021-03-31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全身痠痛可以推拿、整骨嗎?骨科醫師:4種情況不建議!嚴重恐脊椎骨斷裂
以為小挫傷沒回診 推拿完才發現橈骨骨折 很多人喜歡在疲勞或全身痠痛時,去推拿館「鬆」一下,讓師傅把緊繃的肌肉鬆開;或是在受傷後到國術館「喬」一下,希望能舒緩不適,但你知道嗎?推拿及整骨藏有風險,並非每個人都適合。 來看實際案例,一名40歲的陳小姐在車禍中手腕挫傷,急診醫師X光初步判斷沒有明顯的骨折,因此以石膏固定後讓病患出院,並建議陳小姐至骨科門診繼續追蹤治療。然而,陳小姐認為自己沒有骨折,不需要再回診,透過朋友介紹到附近的國術館整骨及推拿,沒想到幾次療程後症狀加劇,手腕脹痛,甚至難以入眠,於是趕緊前往骨科門診檢查,X光檢查後才發現是「遠端橈骨骨折」,因而安排住院接受手術治療。廖醫師提醒大家,在接受推拿或整骨時,要注意以下情況,以免讓病情更惡化。 一、急性的扭挫傷 受傷初期周圍的軟組織腫脹,是因為血液循環增加,提供受傷組織一個修復的環境,如果在此時推拿或整骨,會讓受傷的組織產生二次傷害,造成腫痛的感覺加劇,如果有不明顯的骨折,在推拿後,也可能造成骨折變得更嚴重得不償失。因此,此階段的治療建議是固定患處、冰敷及彈性繃帶包紮加壓,避免再次受傷並加速消腫 二、皮膚外傷或發炎 如果皮膚上有傷口,推拿可能會讓細菌進到傷口內,造成感染,嚴重的話會導致蜂窩性組織炎。 三、疑似骨腫瘤症狀 如果身上出現異常的腫塊,且骨頭疼痛常在夜間發生,要當心是骨腫瘤,若在此時接受推拿,可能會讓腫瘤細胞到處轉移,延遲治療的黃金時機,造成令人遺憾的結局。 四、罹患發炎性的關節炎 例如僵直性脊椎炎的病人,脊椎雖然僵硬,但卻十分脆弱,在經過力道較強的整骨推拿後,可能造成脊椎骨像粉筆一樣,斷裂腰斬,導致半身不遂。 廖醫師建議,民眾若有任何身體不適,應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再與醫師討論治療方針,不論是正規的西醫治療,或是民俗療法、自然療法,每個人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利,醫師是提供專業且有證據力的治療建議,決定權在每位病人的手中。若是自覺有疼痛、腫脹等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延伸閱讀》 按摩解除頭脹、緊繃,腦醫師教3種按摩消除壓力 一招改善足底筋膜炎!按摩喚醒腳底肌肉 以上新聞為《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30 該看哪科.皮膚
被恙蟲叮咬會有發燒、畏寒等症狀…山區掃墓,2招避免蟲蟲危機
清明連假即將到來,民眾掃墓或外出踏青至山區活動時,經常可能會因此接觸到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若不小心被叮咬,會造成叢林型斑疹傷寒。台中醫院皮膚科醫師吳家華提醒,在進入樹林、草叢間時最好穿著長袖衣褲,並使用有合格標章的防蟲產品,減少被叮咬的機會。恙蟎叮咬 會有發燒紅疹等全身症狀吳家華說,恙蟲病傳播者主要是恙蟎,體型非常小,只有0.02到0.04公分大小,寄生在囓齒類動物或從草叢旁經過的人類身上,肉眼通常看不到。被恙蟎叮咬處會形成黑色焦痂紅疹,經由叮咬後的傷口,會傳播立克次體的恙蟎到人體,造成發燒、畏寒、淋巴結腫大、紅疹、頭痛、肌肉酸痛、食慾不振、腹瀉等全身性症狀。荔枝椿象、隱翅蟲 輕輕撥開別拍打她說,4、5月常見的環境蟲害還有荔枝椿象、隱翅蟲等,臨床上接觸到這類蟲液更是會造成皮膚灼傷,若在野外遇見荔枝椿象,應避免去驚動、刺激或是搖動棲息的樹枝,如果蟲體不慎掉落在身上,可以輕緩地將它們撥走或是利用樹枝讓它們自行爬走。若隱翅蟲飛經身體時,可以把它們輕輕撥開,避免拍打蟲體,才不會造成毒液流出;若皮膚不慎接觸到毒素,可以先用大量清水沖洗,並盡速就醫接受治療。
-
2021-03-30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移工做脊椎手術 匿名恩人幫大忙
在模具廠工作的越南移工張先生,因搬運機具工作意外受傷,腰間傳來「喀」的一聲,隨之一陣劇痛並且傳導到下肢。幾天過後沒有好轉,反而疼痛加劇,一下床就痛,難以行走,多數時間只能臥床休息,連生活自理都很困難。還好他有位在台灣定居十多年的姊姊,照顧他的生活並協助就醫,經檢查診斷為腰部椎間盤突出,必須進行脊椎手術才能改善。為了更快改善疼痛,並縮短復元期,張先生決定接受脊椎微創手術,不過,手術費與耗材費等需要自費,這對剛到台灣的他,是難以想像的數字。姊姊雖有心幫忙,但也無法馬上拿出這筆錢。剛好他符合輔大醫院「骨科微創脊椎手術貧困補助基金」申請條件,在社工的協助下提出申請,最終讓張先生得以順利手術。很多人聽到要動脊椎手術,都會心生恐懼,甚至下意識逃避就醫。事實上,採用內視鏡進行的脊椎微創手術安全性高,可讓傷口由傳統手術的3至6公分縮小到0.8公分,住院時間也從一周縮短至手術後當日或隔日即可出院。此外,因手術傷口小,對骨頭等組織的破壞程度少,出血量低,能減少術後疼痛、沾黏等後遺症發生機率。張先生進行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後,疼痛感大幅減輕,復元的速度更出乎病人預期。本來痛到寸步難行,術後當天就能下床行走,後來進一步評估,術後很快就出院。不少脊椎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都是身受劇痛所苦,而長期贊助「骨科脊椎手術貧困補助基金」的匿名善心人士,正是體驗過微創手術對改善疼痛與縮短復元期的明顯效果,深感受惠,因此特別成立這個基金,盼能幫助更多相同問題的病人。目前已幫助十多名中低收入戶的病人。
-
2021-03-29 醫療.整形美容
飄霧眉卻過敏 腫成兩條蚯蚓
● 眉毛稀疏看起來沒精神、氣色不好● 飄霧眉前,先了解體質,避免發生皮膚發炎、感染● 做壞了,洗眉重做,恐愈洗愈黑眉毛是臉部美感的重點之一。眉毛稀疏,看起來較沒精神、氣色不好,外傳也會影響運氣,最近流行做「飄霧眉」來打造理想的眉型。醫師提醒,施作前應先了解自身體質,過敏體質者易產生發炎、感染問題,必須慎防。近年紋眉出現3技法一名20幾歲女性施作飄霧眉後,眉毛局部皮膚腫脹像「兩條蚯蚓」,治療快4個月才消腫;另一名35歲女性施作飄霧眉1個月後,起膚色丘疹,經醫師診斷為扁平疣;也有施作眉型失敗,變成「雙眉尾」,需洗眉重做。傳統紋眉技術工法類似刺青,是將帶有顏料的針刺入皮膚,紋出眉毛,雖效果持久,但無毛流感、顏色較深,不自然。近年則出現「飄眉」、「霧眉」及「飄霧眉」的技術工法。挑選合格店家與美容師「飄眉」是根根分明的仿真眉毛,一條一條的描繪上色,會有一根根的毛流感,就算不上妝也自然,打造原生眉毛感;「霧眉」是整片眉毛都打上底色,讓眉毛像上過眉粉,但無法創造毛流感。「飄霧眉」則號稱結合飄眉及霧眉的優點。針對有人接受飄霧眉恐發生發炎、感染的現象,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施作前務必要了解自身體質,凝血功能不好或有慢性疾病、糖尿病、紅斑性狼瘡等免疫力不佳者,以及過敏體質如蟹足腫、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施作後易產生皮膚病變,傷口色素沉澱、有疤痕,因此要挑選合格店家與美容師,並注意使用器械必須消毒。做成「雙眉尾」 須洗眉重做 趙昭明指出,門診遇過飄霧眉店家未依顧客眉型調整,導致患者的眉毛出現「雙尾巴」,因為患者原本眉尾比較彎,但施作的眉尾卻拉直,形成「雙眉尾」,必須洗眉重做。趙昭明說,如果飄霧眉的眉毛顏色不夠深或眉毛太細、太短,都可以補色、加長及加粗,不用洗眉,但是要調整眉毛的彎度、形狀及高低位置則比較難,建議要洗眉重做。新光醫院耳鼻喉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邱昱勳指出,洗眉可使用銣雅鉻、紅寶石、亞歷山大、皮秒雷射,除去黑色、藍色,其中銣雅鉻及皮秒雷射還可去除紅色、紫色。雷射洗眉可能產生副作用但雷射洗眉可能產生一些副作用,邱昱勳說,打完雷射可能使眉毛變白、肌膚起水泡、留下疤痕等,或施打處的黑色素細胞被破壞殆盡,恐導致該區皮膚反白;術後傷口若發炎,可能導致色素沉澱、反黑,建議出門要做好防曬、保濕、戴帽子等,避免加重色素沉澱。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黃柏翰表示,國外有案例雷射洗眉反而愈洗愈黑。國外研究顯示,飄霧眉所使用的黑色染劑通常會混一些白色染劑,主要成分為氧化鐵,部分則是二氧化鈦,施打一般雷射後,會使白色顆粒直接「還原」,變成黑色與深藍色,反而更難洗去原本的飄霧眉。提醒施作飄霧眉前,務必三思未來可能進行移除時的困難與風險。飄霧眉4重點1.了解自身體質,小心發炎2.挑選合格店家、美容師,注意器械消毒3.眉毛顏色不夠深或太細、太短可補色,不用洗眉4.若要調整「彎度」、「形狀」及「眉毛高低位置」,需洗眉重做資料來源/黃柏翰醫師 製表/黃惠群
-
2021-03-28 癌症.胃癌
胃癌術後常見併發症在肺 護理師:防範務必做到3事
年近七旬的張姓老伯,已有40幾年菸齡,因罹患胃癌得開刀切除,術前建議戒菸並未成功,術後明明無法進食,護理師卻經常在老伯身旁聞到一股酸味,後來才發現是老伯吐在床邊垃圾袋的「痰」,不僅酸,還非常髒,強烈懷疑有吸入性肺炎問題,馬上進行相關處置,化解了胃癌患者術後最令人擔心的肺部感染風險。肺部感染是常見併發症,會延長復元時間。和信醫院資深專科護理師于素英表示,無論幾期的胃癌,胃切除手術是目前根治的主要方式。而不管採取哪一種手術,都會造成胃容積變小、生理變化、腸胃道功能等問題,如果術後不好好護理,將會影響病情的恢復。胃癌病患常進行的手術包含:全胃切除、次全胃切除、胃減壓手術、淋巴切除術,「當病患一離開恢復室,就是術後生活照護的開始。」于素英表示,包括住院期間的照護與出院後的飲食照護,兩者不可或缺。以住院來說,肺部感染是胃癌術後常見的併發症,因為肺部若感染,會延長手術復原時間,甚至有生命危險。務必做到「早點下床、深呼吸、咳痰」,術前戒菸很重要。于素英表示,為了協助患者肺部盡快正常運作,術後的止痛相當重要,可加速患者「早點下床、深呼吸、咳痰」,這三件事情要做好,術後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將大幅降低。「我們很怕吸菸患者。」于素英說,像前述個案中的張老伯,抽了40幾年的菸,術前都已衛教,卻還是戒不掉,其實年輕人也一樣,吸菸就是癌症的危險因子,也不利胃癌術後生活的恢復。為了讓胃癌患者術後呼吸到達一定的擴張,和信醫院有一套針對病人的呼吸訓練,第一次下床一定由護理師協助,通常在開刀隔天的24小時內讓患者下床行走,最晚不能超過48小時。接下來不斷的深呼吸練習,有助肺活量的增加,進一步降低併發症發生。少量多餐多咀嚼,牙齒取代胃的研磨功能。絕大多數的患者可以在三天內完成上述三件事情,之後就是飲食的恢復,胃是消化系統的一部份,除了儲存,也有攪拌、研磨及消化功能,術後食物的選擇,常常是病患最擔心的事情。于素英表示,她通常會告訴病人,胃就像消化系統的「袋子」,這個袋子現在空間小了,甚至沒有了,表示以往幫忙儲存、研磨的功能不見了。因此,吃東西最大原則就是「少量多餐、多咀嚼」,牙齒的角色將被凸顯,取代胃的研磨機制,因此,病患若牙齒不好也要趕緊處理。「要小心越來越瘦。」出院一周內,體重不能掉1%。其次是「湯跟食物要分開」,糯米、太硬的東西都別嘗試,否則食物通過速度太快或不消化,容易有「傾倒症侯群」(Dumping Syndrome),會引起腹痛、腹脹甚至腸子痙攣。值得注意的是,胃癌患者術後的體重管理,跟正常人的體重管理思維很不一樣,「要小心越來越瘦。」因此,于素英建議病人出院後要自備一台體重機,天天量體重,「出院後的第一周,體重不能下降1%。」這也是患者一周後回診很重要的功課,若體重下降太多,可能代表吃不夠、吃不對,生活品質一定也不會好;如果吃的量或品質都達到標準,那就要注意其他非飲食上的問題。一般來說,若出院第一周體重不正常的減輕,多半是因為手術接口太狹窄,吃東西過不去或通過得比較慢,這時候就會透過營養師的建議,幫助患者調整飲食。由於術後傷口多少會腫脹,接口過窄的情況都是短暫的,慢慢就會消失,病患也會逐步適應胃變小了或沒有胃的消化狀況。于素英說,出院第一周若出現發燒、畏寒、肚子痛、嘔吐,就需提早回診。呼籲胃癌患者,雖然腸胃道不完整,但只要掌握大方向,也可以回到正常生活,吃得好、吃得飽、吃得健康。
-
2021-03-2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沉思者排便法助改善便秘,醫教簡單6招順暢通行!
便秘是相當常見的問題,不少人用盡各種方法,往往卻只蹦出幾個屁。醫師指出,改善便秘的方法其實很多,最簡單的像是改變排便姿勢,往往就有所幫助。 排便多久一次算便秘?多久算嚴重便秘?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痔瘡手術主治醫師鍾雲霓表示,一般情況下,排便次數從一天3次到三天1次都屬於正常範圍。超過3天沒有排便,或是每次排便的時間都需要花費到7分鐘或以上的時間,就會懷疑有排便不順或是便秘的可能。若是長達一周或以上沒有排便,就需留意有嚴重便秘的情況。而也有許多人排便次數較為頻繁,醫師指出,一天當中3次都還算正常,但若超過3次或甚至多以腹瀉為主,則可能有腸躁症的情況。 腸道與健康息息相關,長期便秘應盡早改善。 鍾雲霓醫師提醒,腸道狀況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也互為因果,不論是便秘或是排便次數過多,都建議檢查釐清背後的問題為何,以利改善。 舉例來說,便秘時所排出的糞便通常因為已經在腸道中有段時間,水份已被過度吸收,結構也就會相對較硬,往往容易引起痔瘡或造成撕裂形成肛裂。肛門出現傷口,加上附近細菌較多,也就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如肛門腺體發炎、廔管等。且糞便長期堆積在腸道,對腸道而言是一種刺激,容易引起慢性發炎,腸道出現息肉、病變、癌變等風險也可能增加。 沉思者排便法,把腳墊高更有助排便。 改善便秘的方法很多,包括從排便姿勢進行改善,鍾雲霓醫師指出,像是模仿「沉思者」的姿勢進行排便,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鍾雲霓醫師表示,糞便在排出人體前,會先經過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到達直腸後從肛門排出,排便不順常常就是發生在乙狀結腸那一段,原因就在於乙狀結腸長的就類似像個「乙」字,可試想滑水道的最後段突然有個轉角,通行自然相對不會那麼順暢。 沉思者排便法,就是以墊腳、踩板凳、踩厚物等方式改變身體的弧度,常見約為35度左右,使乙狀結腸出現稍微伸直的狀態,達到讓糞便順利通行的目的。不過鍾雲霓醫師也表示,每個人的腸道都長得不一樣,需要改變的角度幅度也會有所不同,未必會是35度,可以多加嘗試,找出適合自己排便的角度。 7招從改善便秘,醫:多吃蔬果、多運動! 除了沉思者排便法外,也有其他的方式有助排便。像是適當的按摩腹部、原地單腳跳等,也有助於改善。相對的,上廁所時應避免過久,避免超過3分鐘,許多人上廁所時會習慣一邊使用手機,就是個不好的習慣,應盡量避免。不過,上述主要是有助「推出糞便」的方法,對於改善便秘而言算為其次,最重要的是從根本改善。 鍾雲霓醫師表示,想要排便順暢,攝取足夠的纖維是必要的,日常應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如常見於水果類或是藻類等黏滑類型食材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或是蔬菜類、豆類、全穀類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等,皆有助改善便秘問題。 除此之外,良好的運動習慣也相當重要,腸腦關係密切,運動時活化腦部,也會活化腸道,腸道工作情況自然也會更加勤奮。相反的,若長期久坐,腸道也會跟著慵懶,自然也就容易便秘。 另外,也可以適度的給予腸道些微的刺激,像是早上睡醒時可以喝一杯常溫水,刺激一下腸道,其後再吃個早餐,往往便意就來了。因此也建議飽受便秘之苦的人,可以調整生活作息,讓自己早上醒來後有可以先喝水、吃早餐、上廁所的習慣,別錯過了排便的黃金時間。 《延伸閱讀》 .是腸躁症還是大腸癌?醫:合併貧血、頭暈等症狀速就醫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27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患足部潰瘍截肢死亡率高達4成 注意9警訊預防感染
國人十大死因中糖尿病一直是榜上有名,糖尿病會引起的許多併發症,不僅在照顧上須要特別留意,對照顧者來說也是需要額外多費心。其中最需要留意的就是足部傷口照護!根據統計,糖尿病患者一生約有12~25%的機率會有足部潰瘍,20%的患者也是因足部問題住院治療,而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十年後,平均有1%病患截肢,截肢後的死亡率在三年內高達40%。因此提醒糖尿病患者,千萬不容忽視一點傷口,患者及照顧者都須好好留意,避免日後造成截肢的遺憾以及照顧上的困難。 ▍糖友常見3種原因 導致傷口潰爛一般傷口若有適當的照顧,如沒有其他感染問題發生,大約一到兩星期內可以復原,但糖尿病患者因以下幾個原因,傷口若不細心照料與觀察,很容易演變成傷口潰爛! 1. 血管病變因代謝異常使血液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引起周邊血管病變造成血管硬化或是堵塞,以致傷口部位的血液循環不良,氧氣,營養素、藥物及免疫細胞無法到達受傷的組織來幫助傷口癒合。2. 神經病變因代謝異常使得感覺、運動神經以及自主神經受到影響,對於皮膚上的觸覺部敏銳,若足部出現傷口、紅腫也無法正常察覺。而自主神經病變也造成末梢神經無法正常控制血液供應,末梢循環無法發揮作用,進而引起組織缺血。3. 感染糖尿病患者因長期高血糖,降低白血球活性,及吞噬、殺菌的功能造成免疫功能下降,故較容易受到皮膚上的細菌感染,若是足部清潔習慣不良就容易受到黴菌侵犯影起香港腳,或是一點傷口都可能引發感染。 ▍9點警訊需注意 恐引發足部感染最後提醒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並且留意足部清潔外,若有以下症狀也需要提高警覺,並免引發感染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1) 足部的感覺異常。(2) 足部的皮膚顏色改變。(3) 足部的皮膚溫度改變。(4) 足部的傷口癒合不易。(5) 走路或休息時腿部會出現痠疼的情形。(6) 足度的脈搏微弱或摸不到。(7) 腳踝經常水腫。(8) 足部的皮膚龜裂。(9) 足部的雞眼或繭的部位周圍紅腫。 參考資料: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糖尿病中心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台大醫院林口長庚醫院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
2021-03-26 癌症.肝癌
根除早期肝癌 醫師建議腹腔鏡熱頻燒灼手術
63歲張姓婦人是慢性C型肝炎病患,定期回診以超音波追蹤狀況,在一次檢查中發現有嚴重肝硬化,且肝臟頂葉緊貼橫膈膜處有個近3公分大的腫瘤,電腦斷層顯示為典型肝癌腫瘤,幸好發現早,在醫師建議下她接受腹腔鏡熱頻燒灼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第3天順利出院。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劉信誠表示,肝癌病人如果可以接受根除性治療,會有較好的治癒及存活期長的機會,目前根除性治療以熱頻燒灼術及切肝手術為主;熱頻燒灼術以小於3公分且遠離血管、膽囊、胃、腸的腫瘤為佳,有些甚至可局部麻醉就能完成治療,但如果腫瘤位置不佳、有較高的出血或臟器穿孔風險,或是多顆腫瘤,則建議以腹腔鏡熱頻燒灼手術進行,在腹腔鏡超音波引導下完成腫瘤燒灼,可大幅增加安全性,同時手術傷口小、恢復快。他指出,當腫瘤太大或壓迫到血管,就必須接受肝臟切除手術,醫師會依腫瘤位置及肝功能檢查結果,評估以傳統開腹手術或微創腹腔鏡手術來切除肝臟;比較2種手術方式,微創腹腔鏡切肝手術的失血率、輸血率、術後併發症發生率,比傳統開腹手術減少許多,術後的生活品質也較好,對年紀大的病人而言風險較低。劉信誠表示,過去許多接受熱頻燒灼術及切肝手術的病人,不少都是高齡長輩,因此年紀大不代表無法手術治療,重點是要早期發現,才能以微創手術早期治療。因此,建議有B、C型肝炎或脂肪肝的民眾,3個月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追蹤肝臟狀況確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