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3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健身
共找到
1801
筆 文章
-
-
2020-05-22 養生.樂活旅遊
她50歲,她就是一個還年輕的女人:法國女性快樂自信的秘密
在我五十歲生日那一天,我已決定從此不再提起我的年齡。不向任何人提起,尤其是不再對我自己說。很顯然的,所有我能找到可以尊重這個心願的方式,就是開始寫一個部落格「快樂五十」(Happy Quinqua),而且帶著深摯的慈悲,迎接這種矛盾悖論。我們想盡辦法相信,五十歲的年齡正處在人生中間段的分野,同時也讓自己去看重這一個階段生命的優勢。不,五十歲並不是人生對半的中點,也不是人生四分之三的階段。五十歲,既不是人生的結束,也不是生命的最後一部分。五十歲,是一種很輕鬆怡然的意識,是一種抽離的完成,各種經驗的總和,是完整的整數,也是一扇門,通向尚未探索的新奇事物之康莊大道。五十歲,可能很恐怖,也可能很精彩。如果我們有計畫、有預期,如果生命的髮夾彎都正確地開始轉向了,那麼,五十歲肯定會更輕鬆自在些。如果我們沒有轉向,那很棒。如果我們幾乎就坦然接受了這個歲數,那更好不過。我們很慶幸誕生在這一個時代,多虧有充裕豐足的食物、化妝品的推陳出新和生活質量的提升,讓五十歲的年齡依然每年都能恢復一點點年輕的活力。所以,如果再加上愛情、幽默感、良好的遺傳基因⋯⋯和一點運氣的話,拍拍手,妳馬上就年輕十歲啦!這是最好的同花順條件。儘管如此,關於預期壽命這件事!這個統計概念,即使不斷在積極進化中—在我五十歲的時候,我生命的後半段,所剩已經越來越少了。伴隨著痛苦,我發現,我身後的春天,比我眼前未來的還要多。如果我的經歷體驗能夠引導我一點點,我會竭盡全力與記憶達成一些妥協,以避免懷舊的情緒蔓延。我盡可能消除心中的遺憾,我相信,所有我年輕氣盛時的那些特徵,到現在半點都不缺︰深夜狂歡的活力;節慶歡聚熬夜後,隔天照樣生龍活虎;抑制不住和衝動的性行為;這個歲數的男人會搞的偷吃及出軌的行為⋯⋯現在,我樂享碩果僅存的一切,並且向供應我們許許多多優質能量的時代致敬。因為那些協助使人從五十歲能回春到四十歲的佐劑,可是我們母親那一代人沒有機會擁有的。我練習以全方位的意識去發現好玩的、溫柔或愉快的片刻時光,而游標就游移在第一口啤酒和生命中的鹽-這類極不起眼的生活細節中。每天從日常生活擷取,一些無意中看到的、讀到的或喝酒時聽來的趣聞,然後把這些搞笑、窩心的事都分享出去。這樣流動不的人生,一點都不覺得乏味無趣,這樣過日子,是多麼快樂愜意的事啊!在日常生活中,在身處的城市裡和時代之中,請發掘出美好的那些面向,並且從別人的身上和他們的微笑裡,看到善意的那一面。從別的角度方向,回歸到事情的本質。為了把一件事情看得更完善,請用另一種角度去觀看。然後,為了陶醉在這迷人的時光,讓自己更開懷—請妳用花朵讓生活更加芬芳;以笑聲讓心靈明亮起來。把喜悅歡樂盡早傳播出去。所有這一切,都是我成就的一部分。然後,有一些時刻是消極、寧靜安詳的。這樣的時光,不是我追求的;沒有強求,更不是我能掌握的。我不做決定,不強調,不大驚小怪,我終於心悅誠服,願意誠心迎接它們了。無疑地,這就是幸福(le bonheur),在最簡單的字源上名符其實︰合適的時光(la bonne heure)。心悅誠服的幸福時光五十歲,也許就是這樣至高無上的時光,妳主權在握,沒有緊迫盯人的時間表催促著妳。妳所擁有的時光,也不是分割瑣碎的當下瞬間,而是擁有像絲絨般的柔軟滑順,和等在前方的時間之流。對這種生活一再加速向前的情況,我嚮往能再擁有一些特權,擁有更多一點特別珍貴的片刻光陰,而擁有少一點忽忽流逝的平淡瞬間。我之所以寫這本書,就是希望能夠分享一個客觀而仁慈的觀點,來談論五十歲以後的女性。透過一些片段軼聞插曲,又不失全面觀照的介紹,帶點酸又不失幽默的口吻,來探討年逾五十歲的女性所面臨的徘徊徬徨、勇氣、狂熱和掙扎奮鬥。這些大齡女子,不得不反抗數十年來經常貶抑女性的各種偏見。而為了留在競爭比賽中,她們從未放棄過日復一日的戰鬥。大齡女子們,妳們承受了經年累月蓄積的壓力,直到五十歲才一舉爆發,成為生活失去平衡而昏頭轉向的受害者。這本書,就是專為妳們而寫。因為,對於讓人如坐針氈的生命「大限」,一旦我們克服死亡的恐懼和命定的心態,一旦我們擺脫對出生年份的情結,一旦我們熟悉了普遍增生在脖子和膝蓋以上的贅肉,而且欣然接受這些歲月的痕跡,終於能夠從別人對我們肉體外表品頭論足的眼光中解放時—於是,我們終於可以呼吸了,可以繼續往自己的道路前進,安靜地,靠近自己。如果,在途中,忽然心血來潮,有一股欲望召喚我們,想要種植一棵「桌椅樹」,把這棵傢俱樹4養大,然後跳到桌上,高聲手舞足蹈,又有誰能攔阻我們呢?和「大齡五十後」作個了結有一天,我們的世界,依照時代的氛圍產生新型態的分類,而出現了結合「五十歲世代」(quinquagénaire)與「青春期」(adolescent)這兩個詞彙,縮寫成的新詞彙「大齡五十後」(quinquado)。這是社會學家瑟爾吉.蓋林(SergeGerin)發明的詞彙。「大齡五十後」通常指的是年屆五十歲,意氣風發的熟男、熟女,生活過得像青春期男孩女孩般熱力四射的世代。二〇一五年九月,出現在瑞士《時代日報》(Le Temps)上的一篇文章發表了這個主題。接著,另一篇文章發表在《觀察者》(L’Obs)雜誌上。然後,是其他人也陸續探討相關的話題。所有這些文章都引用了我的部落格,並且將我當成「大齡五十後」的典型例子。一時之間,人們好像突然發現月球一樣,驚奇地爭相告知稀鬆平常的大發現。越來越多五十歲的男人女人,生活變得自由自在,因為離婚了;他們沒有子女在身邊,因為子女已離開父母;他們身材苗條,因為勤於運動健身;而且擁有更多空閒的時間,因為他們工作的時間減少(或者根本不工作)了。他們在做什麼?他們都購買什麼東西?「大齡五十後」取代了五十歲以下的家庭主婦,成為眾媒體和其他廣告商優先瞄準的目標。年過五十歲的「大齡五十後」,即將像以往舊世界的三十歲世代那樣,成為主力消費的一群。我記得,後來我確實確認過,容光煥發、五十後的大齡女子,的確是能夠控制自己體重的一群人:她們吃堅果種籽、吞食海藻,用香橙當調味料,在飲食當中撒一些奇亞籽,經常練習塑身美形的芭蕾快瘦伸展操(le barre au sol)。並且,五十歲熟女也允許自己勾搭年輕小鮮肉,搞曖昧的性遊戲,會「直截了當」打斷小鮮肉的話,然後「很嚴肅地」為他的話下結論。這些行為,並不妨礙她們隸屬於跑步俱樂部,也不影響她們拿起有機啤酒直接將瓶口塞入口中喝,不妨礙她們騎摩托車或腳踏車旅行,也不妨礙她們玩線上遊戲《世紀帝國》,而且對當下所有系列的遊戲名稱和英雄頭銜都瞭若指掌。當時有人問我︰「大齡五十後」的現象,會擴大嗎?那當然!但,很快的,媒體所呈現的「大齡五十後」的熟女們,是一群無法控制自己精力、拒絕老去的女人,是會上夜店狂歡,穿女兒的破洞牛仔褲,在自己褲襠私密部位刺青,擁有年輕的戀人(而且隨意變換情人),並在肚臍眼上穿個洞,裝飾一顆鑽石的世代。我當時理解到,這種譁眾取寵的詮釋,和我正在進行的寧靜進化的想法,實在是差了一萬八千里。我甚至可以想像媒體接下來報導的新聞會是以下狀況:有個金髮俏齡五十的熟女,她穿著過太小的低腰牛仔褲而喘不過氣。她和女兒在舞池裡縱情放肆,然後貪婪地吸吮著小她十五歲的時髦年輕小伙子的小舌。我們想像,記者強行鼓吹她,往這樣的套路走︰「繼續!搖臀!我們在拍你們,現在,吻他,吻他⋯⋯」年齡不是主題,而是能量因此,我們要退出「大齡五十後」這個詞彙,讓我們找出另一個新的方向,來象徵這群五十歲以上的女性們。呈現出她們大齡後的生活狀態,是帶著好奇心和幽默感,對生活抱著充分的責任感,而且十分關注對自己有益的事物。年齡不是主題,而是大齡女子所擁有的能量,而且,她們打算盡可能地長時間保持這種新奇。這些五十後的女性,透過她們所有的經驗,是很可能讓這些都變得更加充實豐富的。她們可以和子女去聆聽嘻哈、饒舌歌曲的演唱會,也會去歌劇院聽古典歌劇。她經常慢跑,也不時散步。她看時尚雜誌《她》(Elle),也閱讀史賓諾莎的書,她可以擁有一個老情人和一個年輕的丈夫,或者相反。所以,隨妳高興怎麼稱呼她。對我來說,她就是一個還年輕的女人,只是順帶一提,她五十歲。※作者介紹: 米蓮.德克洛(Mylène Desclaux)出生於法國,米蓮.德克洛的時鐘裡有幾種人生︰曾經從事出版業及廣告業,亦擔任企業老闆,結束這一切活動後,目前住在巴黎,全心投入撰寫部落格「快樂五十」(HappyQ),《妳可以狼狽跌倒,但一定要優雅起身》是她的第一本著作。【以上摘文選自:《妳可以狼狽跌倒,但一定要優雅起身》、作者:米蓮.德克洛(Mylène Desclaux)、譯者:思謐嘉、圖文:日月文化.大好書屋提供】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5-20 橘世代.好學橘
換下白袍起步跑!64歲院長征戰馬拉松,獎牌掛滿牆
在許多人的眼裡,桃園市宏其婦幼醫院院長張紅淇,似乎總有用不完的活力,秘訣就在換下白袍後,他是馬拉松的好愛者。「運動可以紓壓、流汗、排毒,比較有抗壓性」,張紅淇說,醫生要面對的病人什麼都有,以前門診一天要看上百人,現在有了年紀,看診多頭覺得暈,若接下來還有任務怎麼辦?就去跑步機跑半小時,跑完沖個澡又是條好漢。張紅淇辦公室牆上和櫃子裡放著許多面路跑完賽獎牌,其中一面6環獎章相當顯眼,這是他今年4月參加波士頓馬拉松完賽時,連帶成功挑戰國際6大賽的榮耀;桌上還有一面剛從法國帶回來的戰利品,以酒庄著名的梅鐸馬拉松。64歲的他,52歲參加第一場馬拉松,如今已有40多面完賽獎牌。2002年張紅淇開始參加路跑,第一場是台北市外雙溪8公里路跑,「跟很多人跑步是很愉快的事」,早上6點起跑,5點就有人在熱身,等到一起往前衝,氣氛就high起來。他說,跑8、9公里後 ,不知不覺想跑10、12公里或更長距離,覺得這是一個奇妙的過程。2006年第一次挑戰半馬,2007年萬金石馬拉松,是他第1場全馬,4小時12分46秒2完賽,對業餘選手而言是很好的成績。從此以後征戰無數,至今半馬、全馬都超過40場。第一場出國跑馬拉松是2014年2月23日東京馬拉松,為了給自己60歲一個紀錄和紀念,4小時19分20秒完賽。他也領悟「原來跑馬拉松可以這麼受歡迎、可以被肯定」。參加東京馬拉松,張紅淇看見日本人珍惜環境、熱情的一面,還有高效率管理,100萬人在熱鬧的市中心夾道井然有序地為參賽者加油。這場國際馬拉松6大賽之一,連同身心障礙者有3萬7000名跑者,主辦單位規畫置物、每一波出發群、完賽取物的動線水準之高,讓張紅淇佩服,深刻體會經濟強國的風範。東京馬拉松還有民眾自己準備托盤點心招待選手,跑者到這個位置有人送上梅子,往下繼續跑看見有人拿著袋子接選手吐出來的果核,讓人不得不佩服這種自動自發的精神,張紅淇的感受是「原來跑馬拉松可以這麼受歡迎、可以被肯定」,因為在台灣跑馬拉松封路,不難看見駕駛人按喇叭抗議和不耐煩、噓路跑甚至罵人的畫面,但是在東京馬拉松3萬7000人群中「你會覺得自己是英雄,有這麼多人歡迎你、為你加油」。張紅淇也鼓勵員工路跑,帶著員一起報名,今年初桃園市「蘆竹馬」,宏其婦幼醫院60多人組團參加,9月底的新屋「漁米之鄉」路跑也是數十人大陣仗報名,10公里、半馬,距離長短自己選擇,還有同事帶小孩報名3.5公里。張紅淇鼓勵大家到戶外運動流汗,他每參加一次路跑,都會在臉書上PO照和寫感想。「愛運動的員工工作效率會比較好」,張紅淇觀察,感覺運動會上癮的人腦部產生愉悅的能量比多,抗壓力也強經得起考驗,護理、資訊、總務部主任就是這樣的人,他們幾乎每場必參加,在工作表現上經得起壓力考驗,所以運路跑讓張紅淇覺得可以抗壓、健身、抗老化、排毒好處多,加上團隊運動大家一起流汁、歡樂的氣氛更好,就是他要的感覺。64歲的他至今已接生了超過2萬名寶寶,醫院規模也愈來愈大,愛上馬拉松之後,讓他有更力氣在醫療的專業上堅持下去。【熟齡精選延伸閱讀↘↘↘】。手術台前的「國寶」醫師 行醫50年,75歲仍執刀順暢。行政要衝刺,心靜靠練字!77歲資深議員能動能靜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3招運動在家就可做 舒緩規律運動KO肩頸痠痛
新冠肺炎期間,部分民眾待在家上班,一位30歲的女性上班族即遇上宅在家的遠距工作,但過度使用電腦的結果,卻引起肩頸痠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指出,若未治療或適度運動,有可能出現頸因性的問題,輕則頭痛,重則引起頸椎退化,專業物理治療師張藝薰並示範在家就可做三招的舒緩規律運動,改善肩頸痠痛並兼顧防疫。「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指出,不要小看肩頸痠痛,這症狀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若是覺得休息就會好而忽略,長此以往,反覆出現的結果,輕則易出現頸因性頭痛,重則還會引起頸椎提早退化、頸椎椎間盤突出及頸椎骨刺增生。「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張藝薰物理治療師指出,這起病例幸好經過楊院長建議她接受物理治療,包括,熱敷、電療及牽引等,漸漸獲得改善。因考量防疫,民眾選擇減少外出或少去健身房運動,宅在家的機會增加,張藝薰物理治療師特別示範在家就可做三招的舒緩規律運動,幫助改善肩頸痠痛,對於3C產品的高度依賴者、上班族及考生等,亦都很適用。第一招【收下巴運動】,坐椅子上,將雙手放在大腿上,兩眼平視前方,然後將整個頭往後平移,可以用手指輕微扶下巴做輔助,記住千萬不要抬頭或低頭,這樣的姿勢維持10秒後放鬆,休息20秒後再進行下一次,總共進行15次。此運動可以將椎間盤歸位,還能伸展頸部緊繃的小肌肉。第二招【聳肩運動】,坐椅子上,雙肩向上聳起靠近耳朵,維持10秒後放鬆,共做10次。此運動可改善肩頸痠痛。第三招【體側伸展運動】,將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十指交叉,雙手伸直向上,掌心向左,身體彎曲向左側,維持姿勢20秒後換邊,每邊各做20次。此運動可促進肩頸周圍的血液循環。
-
2020-05-19 科別.骨科.復健
防疫在家上班肩頸痠痛 收下巴聳肩體側伸展運動可改善
疫情期間有些民眾得在家遠距上班,一名30歲女性上班族長期宅在家工作,過度使用電腦而引起肩頸痠痛,醫師提醒 ,若未治療或適度運動,有可能出現頸因性的問題,輕則頭痛,重則引起頸椎退化。專業物理治療師示範在家就可做 三招的舒緩規律運動,包括收下巴、聳肩、體側伸展運動,可改善肩頸痠痛並兼顧防疫。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表示,不要小看肩頸痠痛,這症狀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若是覺得休息就會好而忽略,長此以往,輕則易出現頸因性頭痛,重則還會引起頸椎提早退化、頸椎椎間盤突出,及頸椎骨刺增生。後來建議這名患者接受物理治療,包括,熱敷、電療及牽引等,症狀漸漸獲得改善。物理治療師張藝薰指出,因為防疫,民眾選擇減少外出或少去健身房運動,宅在家的機會增加,建議有這類困擾的民眾,在家就可做三招的舒緩規律運動,幫助改善肩頸痠痛,對於3C產品的高度依賴者、上班族及考生等,也都很適用。第一招是「收下巴運動」,坐椅子上,將雙手放在大腿上,兩眼平視前方,然後將整個頭往後平移,可以用手指輕微扶下巴做輔助,記住千萬不要抬頭或低頭,這樣的姿勢維持10秒後放鬆,休息20秒後再進行下一次,總共進行15次。此運動可以將椎間盤歸位,還能伸展頸部緊繃的小肌肉。張藝薰說,第二招是「聳肩運動」,坐在椅子上,雙肩向上聳起靠近耳朵,維持10秒後放鬆,共做10方次;此運動可改善肩頸痠痛。第三招為「體側伸展運動」,將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十指交叉,雙手伸直向上, 掌心向左,身體彎曲向左側,維持姿勢20秒後換邊,每邊各做20次;此運動可促進肩頸周圍的血液循環。
-
2020-05-17 科別.骨科.復健
影/在家簡便工具輕鬆運動 物理治療師教6招維持好體態
梅雨季常下雨,外出運動不方便,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物理治療師吳秉耕組長建議,在家也能做很多運動,她設計6個簡單的動作,合併心肺適能訓練及肌力訓練,可以讓民眾在家裡面輕鬆做運動, 婦女朋友也可以維持好體態。吳秉耕說,好的身體適能可以提升心肺能力、反應能力及日常的活動能力,也能夠增加肌肉的力量、身體柔軟度可以維持好的體態。運動是維持體態的最佳方式;有氧運動可以提升心肺能力,而重量(阻力)訓練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而利用的工具則是家裡常見的瓶裝水、小瑜珈球、伸展帶等。吳秉耕認為,各年齡層的運動種類與運動量建議,依照每個人的「身體活動能力」來決定。健康及亞健康族群民眾在運動的選擇上只要依照「心肺耐力的運動處方」FITT運動原則,規律運動並持之以恆就可以達到健身及瘦身的效果。做到身體微流汗、發熱即可,運動不要過量。1,原地踏步、側跨步合併抬手運動:每個動作執行4個八拍,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選擇是否握持水瓶;2,蹲坐運動:站立於穩固的椅子前方,吐氣時慢慢蹲坐下同時將手上舉,臀部快要碰到椅子後吸氣起身,依照自己的下肢肌力決定蹲下的範圍做5次。3,站立抬膝運動:單腳站立,將對側腳抬高至水平。可單側抬10次後換腳或雙腳輪流抬高4個八拍;4,拋球、拍球:使用小瑜珈球或沙灘球練習拋球或原地丟接球30次,可選擇坐在椅子上執行。5,軀幹側彎伸展:兩側各5次,每次伸展10秒;6,小腿伸展:兩側各5次,每次伸展10秒。
-
2020-05-14 科別.泌尿腎臟
健身教練為包莖所苦又怕見血 醫師動手術助他婚姻性福
一名29歲健身教練從小為包莖所苦,每當勃起就感到疼痛,雖然身材高大壯碩,但因暈針及害怕見血,以致遲遲不願接受治療。直到遇見決定共度終生對象,才至泌尿科諮詢,並選擇接受「微創包皮槍環切術」不僅術後幾無疼痛感,且傷口癒合迅速,這才讓他揮別心中的負擔。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指出,這名健身教練雖渾身肌肉,但每逢打疫苗、抽血總是會暈針,甚至看到皮肉傷還會害怕到無法自行換藥。也因為對疼痛的耐受度極低,即便從小自知包皮過長,常導致勃起疼痛,當完全勃起狀態,龜頭仍舊無法露出;但因心理恐懼,遲遲不願正視問題。日前因為遇到共度終生的對象,為了自己與另一半的性福,才願意就診。因為考量他對疼痛及見血的奈受度,故建議選擇微創包皮槍環切術治療,不僅術後傷口疼痛少,且一周時間即復原。邱鴻傑說,包莖是指包皮口過小,當包皮向後拉時,無法露出陰莖頭,正常男性1歲前包莖程度約99%,18歲約只剩下1-2%。但仍有部份男性成年後仍為包莖所苦,除了勃起時會感到不適或疼痛,進而影響性功能;當包皮肥厚過長,容易解完後滴尿,造成異味,若再加上衛生習慣不佳,導致龜頭發炎,常影響日常生活,恐須手術治療。他說,傳統割包皮手術除了手術時間超過30分鐘,術後容易因傷口疼痛出血、縫合處難以平整,必須多次換藥,但是微創包皮槍環切術透過吻合器套入包皮,同步進行切割與吻合,手術時間僅約5分鐘;除輕微疼痛與微量出血,縫合釘約1至2周會自動脫落,無須返院拆線,照護相當方便。但是,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這項手術,若包皮與龜頭無法分開、患嚴重包皮炎、矽膠縫合圈無法套住包皮,或有凝血功能問題者,則術前需與醫師充分討論,再決定適合的治療方式。
-
2020-05-13 橘世代.健康橘
拉筋越痛越有效?楊定一:守住溫和原則,自然帶來舒暢健康的伸展
動與靜,其實是兩面一體。就像颶風的中心有最深的寧靜,同時又蘊含著最大的潛能。我也要提醒大家,特別是凡事認真再認真的朋友:其實,結構調整的運動是很溫和的。我們強調的,不是多吃力或動得多快。反而是守住輕輕鬆鬆、溫和的原則,它自然會帶來一個舒暢而健康的伸展。這本書介紹的雖然是動態的動作,但是,真正深入的結構調整並不在於動作的「多」。相反地,如果做對了,有時候重複單一的動作,甚至將動作停留在拉伸帶來的延展,更能夠帶來效果。我可以再用一個比喻來說明「停留」的重要:我們都擰過毛巾,也都知道,要想把濕毛巾擰得夠乾,最有效率的方法,絕對不是用蠻力一直擰到底。為了將毛巾裡的水分徹底擠出來,最有效的方法反而是先擰到一個地步,停下來不動,不放鬆也不去進一步擠它,讓毛巾的纖維有一點時間和空間展開。接下來只是再略略施加一點力道,我們也自然發現還有一些空間能再轉緊,把剩餘的水分從裡頭再帶出來。停留,表面看來和擰乾毛巾沒有關係,甚至好像沒有用。但是,這看似無用的停留,反而讓毛巾內在的機制有運作的餘地,而為接下來進一步擰乾毛巾帶來更大的空間。同樣地,我們在做拉伸的動作時,可以透過「停留」而進一步拉開筋膜。 這是透過身體具備的「神經肌肉本體感(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機制而達成的。這個機制的運作,我們都一定曾經體會過,只是沒想過用這種醫學詞彙去表達。現在就可以試試看,比如將肩膀往後拉伸到一個地步,我們會感受到一股抗力,好像拉不過去。這時候,不要讓力量鬆掉,持續維持每一塊肌肉的張力,15 秒到 20 秒。不要急、也不要去「壓」或「拉」。最多是在維持力量的同時,慢慢吐氣,保持放鬆的心情。在同一個位置停留一段時間,我們會發現這股抵抗的力量自然退散,讓我們可以再進一步伸展,達到更徹底的放鬆。這股抵抗力的產生和退讓,也就是神經肌肉本體感的作用。它是一種對身體的保護,讓我們可以面對外力的衝擊,也保留應付外力的空間。一般所稱的「拉筋」,也是運用這個天然的機制,幫助我們將身體進一步打開。停留,除了讓關節徹底拉伸放鬆,更因為要維持肌肉的張力,也有健身的作用。我在這裡要提醒大家,透過健身提升肌力,可以幫助我們強化脊椎周邊的肌肉。要守住結構調整的成果,健身是特別重要的一個關鍵。此外,拉伸和停留的練習,除了運用身體自然的神經肌肉本體感之外,最主要還是透過纖維母細胞的彈性,重新引導筋膜的方向,而帶來新的組合。本文摘自《最簡單、居家隨時做的結構調整運動:感恩身體的功課》,康健雜誌 2020/04/29 出版【健康精選延伸閱讀↘↘↘】。「步伐跨對方法」500步,換來3000步的健康。坐椅子就能拉筋 防疫不悶!熟齡族在家活絡筋骨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2 橘世代.健康橘
無器材健身/居家雙人10分鐘 鍛鍊核心運動
一個人運動難免感到乏味,健身網紅May規劃了雙人十分鐘核心平板運動,不用器材,徒手就能做,她與媽媽一起在家運動,彼此鼓勵,也不容易感到無聊。前9個動作40秒,做完1個動作休息20秒,最後一個動作1分鐘,共有10個動作共10分鐘。。動作一:平板爬+擊掌。動作二:坐姿捲腹。動作三:仰臥起坐擊掌。動作四:臥躺兩腿畫圈。動作五:側平板(右)。動作六:側平板(左)。動作七:仰臥抬腳(may)。動作八:仰臥抬腳(Jenny)。動作九:雙人腳踏車。動作十:登山者衝刺(1分鐘)延伸閱讀。專訪May與May媽/人從放棄那刻開始變老!她60歲「熟女身材如少女」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5-11 橘世代.好學橘
跟著螢幕動次動!運動App幫助居家鍛鍊 維持身心健康
國內疫情起起伏伏,讓人持續繃緊神經,難以完全放鬆心情外出,加上近來天氣變得炎熱,對熟齡族群而言,高溫對戶外運動的體力消耗也可能會負荷過重,若想持續保持健身運動習慣,疫情期間改在家鍛鍊也許是比較適合的選擇。運動健身App推薦一般人想要自行在家鍛鍊通常需要無比的意志力,這時候可以透過運動健身類型的App,跟著螢幕裡的專業教練,按照想訓練的部位、運動類型和時間長短,挑選適合的體能訓練項目或是瑜珈課程,不需要準備複雜的健身設備,徒手運用家中道具,照著螢幕指示,就能在家完成日常訓練。Nike Training Club:綜合運動許多名人愛用的「Nike Training Club」,是款從入門到專業都能使用的實用健身App,內容貼心設計了許多運動計畫系列,並提供清晰的動態影片示範。從全家人都適用的基礎運動、雕塑指定部位的訓練,到由明星運動員主持的專業挑戰,結構化課程可督促使用者更有動力達成目標。Daily Yoga:瑜珈運動看似舒緩的瑜伽運動其實涉及多種技能層級、無數種姿勢組合,透過「Daily Yoga」App內豐富的影片課程,在家就能舒適學習。內含適合零基礎初學者的一般課程、雕塑特定部位,甚至有適合心理健康的冥想專區,動態影片教學動作相當清楚,聲音講解也很清晰,不管是初學者還是有基礎的使用者,都可以用來當作家中的輔助練習。搭配穿戴式裝置紀錄身心狀況更全面除了透過運動App引導,隨時在家活動筋骨,也建議熟齡族群平常就可使用穿戴式裝置,輔助紀錄個人日常活動、心率、睡眠狀況,甚至緊急時刻可以用來對外求助。建議選擇有GPS功能的款式,若能加上通話功能更完整。像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Apple Watch,許多原本內建的功能就很適合平時日常運動紀錄,還可遠距與親友互動,包括活動紀錄分享、互相競賽、每個小時的「站立提醒」,以及隨著「呼吸」App進行吸氣、吐氣調整身心、放鬆壓力的練習。【健康熟齡精選特輯↘↘↘】。防疫宅在家/想測自己多聰明?動腦App,讓思緒天馬行空。眼花看不清楚?「LINE字體放大」拯救你的視線。73歲爺爺Youtuber 500萬人等他上線問:早安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5-11 科別.骨科.復健
健走、游泳、騎腳踏車…做什麼運動才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案例健走、游泳、腳踏車,哪個有效增骨質?「請問大家,健走、游泳、騎腳踏車這三項運動,哪一項對提升骨質密度最有幫助?」在一次社區演講中我問台下的聽眾這個題目,我發現有不少人答錯,因此我認為有必要用一篇文章來說明。只要有規律運動,就能享受運動帶來的健康益處。但是若要提升骨質密度,選擇特定的運動效果會更好。Dr.戴的骨科保健室這樣運動,有效預防骨鬆什麼運動可以讓骨骼更強健,有效預防骨質疏鬆?走路可以嗎?慢跑?騎單車?游泳?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您必須要知道「沃爾夫定律」。◎沃爾夫定律:骨骼也是用進廢退這個定律是由19世紀的德國外科醫師朱利葉斯沃爾夫所提出的。如果骨骼的負重增加,骨骼自然就會慢慢長得比較強壯。不但骨頭內的骨小樑會變得更粗,更能承受重量,骨頭外層堅硬的皮質骨厚度也會增加,使骨骼變粗,變得更能承受力量。反之,若骨骼受力減少,沒有外來的負重刺激,骨骼結構會較脆弱,骨頭也會變得比較細。一旦突然跌倒或受到撞擊,就會容易骨折。◎骨細胞就是壓力感測器在早期的認知,科學家只知道骨頭中有負責吸收骨質的破骨細胞(osteoclasts)和生成骨質的成骨細胞(骨母細胞,osteoblasts),另外有一種骨細胞(osteocyte)存在骨頭中,我們卻不知道它的作用。後來的科學家發現,骨細胞本身就是一個壓力感測器。當骨細胞感受到外來的壓力時,就會發出訊號,減少破骨細胞吸收骨質,增加成骨細胞的骨質生成。◎負重運動就是最好的運動了解前面的原理後,就可以了解要怎麼選擇最適合的自己的運動。預防骨質疏鬆,最終的目的在預防骨折,尤其是幾乎免不了開刀的「髖部骨折」。所以髖部的骨質密度自然是我們最關心的。「腳踏實地」的運動可以讓髖關節和整個下肢骨承受身體的重量,髖關節的骨密度自然就會越來越好。快走、慢跑、跳繩、太極拳、韻律舞等,都對骨質密度有幫助。如果身體狀況良好,到健身房做負重訓練、肌力訓練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游泳雖然很適合膝蓋不好的人,但是因為是漂浮在水上,所以對骨質密度沒有太大的幫助。騎單車是坐在座墊上,對髖部骨質密度幫助也不大。◎要運動但不要運動傷害無論選擇什麼運動,能夠產生興趣進而持續最好。養成運動習慣也是避免運動傷害的一環。「想到才偶爾動一動」的「假日運動員」,才是最容易產生運動傷害的族群。運動前記得要有足夠的暖身,運動後也要做適度的伸展收操。運動中,則是要避免嘗試不屬於自己能力範圍的動作,以避免受傷。現在就放下手機,離開螢幕,讓我們運動去吧!(本文摘自原水出版《骨質疏鬆&肌少症診治照護全書》)
-
2020-05-10 養生.運動天地
防疫在家自我鍛鍊?專家提醒特別容易發生的13個錯誤
有人擔心到健身房受感染,轉向利用YouTube或IG上的運動影片,在家自我鍛鍊。專家提醒,運動很好,但絕不能忽視鍛鍊不當可能造成的傷害,這類情況在家中特別容易發生。以下是運動專家列舉出的常見錯誤,建議在進行鍛鍊之前,先花點時間建立正確觀念。1.信任每個在網路上發布運動影片的人要記住,並非每段網路上的運動影片,都出自經過專業訓練的教練。有些示範者並未經專業培訓,且背後可能隱藏某些行銷手法。擁有醫學和體育表演博士學位的專家Beatriz Crespo進一步說明:「就像有些人不是醫師,卻用行銷手法將自己定位為健康專家,聲稱可以治癒某些疾病。」這些經過包裝的手法,通常很容易執行,特別吸引觀者未經考慮、毫無質疑的遵循。2.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盡,以求更好的效果Crespo說,很多人相信,如果運動不累、第二天沒有感到僵硬,或每天不進行高強度運動,就表示沒有進步、達不到效果。「不痛苦就沒有收穫」他認為是運動行業最大的神話和謊言。3.認為流很多汗就能減重流汗過多會導致身體脫水,這也是為何不該穿很多衣服或在溫度過高的環境運動。西班牙健身教練Santiago Marchante提醒,運動過度時身體會脫水,不但達不到運動效果,也讓身體陷入險境。4.水分不足或只喝運動飲料訓練員Verónica Costa說,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水必須在你身邊,以保持足夠水分,你並不需要含糖運動飲料。「除非是有氧運動,並持續很長一段時間(70-75分鐘),否則沒必要喝運動飲料。」私人健身教練Pedro Ruiz說,許多運動飲料是高滲透性,比水吸收得慢,並且含糖量高,可能引起腸胃不適。5.一遍又一遍重複相同的練習不斷重複相同的鍛鍊,並不會讓身體變得更好,可能適得其反。「運動的多樣性對於避免身體勞損很重要。」Crespo說明,我們需要透過四個基本支柱(肌力訓練、阻力訓練、靈活性和速度)提供不同的刺激,來彌補平時久坐的傷害。馬德里物理治療師專業協會的FranciscoGarcía-Muro指出另一個問題,專注於訓練某部位的肌肉,會造成身體其他部位失衡。6.做到身體抖動,覺得效果很好剛開始鍛鍊時千萬別過度,否則容易受傷。Crespo說,在進行棒式運動時(Plank),做到身體不斷抖動又鼓勵自己繼續撐下去,是不健康的。此外,把每個動作快速做完,或把自己搞得很累,都不是好的訓練模式。7.超越自己的能力需要靠過儀器測量,才能知道自己的上下限在哪裡。如果希望能達到運動效果,理療師Pablo Olab建議配戴能測量心律的運動裝置,然後依自己的年齡和健康狀況計算出目標心率,並努力在該範圍內進行鍛鍊。8.盲目跟隨,不注意姿勢正確否在家運動不會有健身教練糾正姿勢,你必須當那個找出自己錯誤的人。建議別光盯著3C螢幕專注練習,如果能在鏡子前運動最佳,即使因為注意姿勢正確與否而錯過幾拍或幾個動作,也別介意,畢竟正確的動作才能避免運動傷害。9.不休息也不傾聽身體的聲音Crespo說,休息是訓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身體才能在運動後再生組織並改善骨骼質量。如果不懂得傾聽身體需要休息的聲音,第二天又繼續訓練或提高難度,最終的結果就是受傷。Olabe建議三種運動頻率,依照自己的狀況執行:a.沒有規律運動的人:輕度活動一天,休息一天,活動一天,休息一天。依此重複。b.身體狀況良好:運動兩天,休息一天,運動兩天,休息一天。依此重複。c.定期運動的人:運動三到四天,休息一天,運動三到四天,休息一天。依此重複。10.不熱身就開始鍛鍊花個10分鐘熱身,不但可以減少運動傷害,也能發揮最大的鍛鍊效果。即使你只打算運動半小時,也不能跳過熱身程序。11.硬要完成作不來的動作如果影片裡的某個動作,讓你感到疼痛或做不來,你應該立刻停止,並繼續進行下一個動作。如果硬要完成可能會造成傷害。12.運動時邊看電視或手機運動時最好別讓電視或手機干擾。「如果專注一件事情,必然無法專注另一件事。」VIP培訓師Olalla Eiriz說。13.或許你不適合在家鍛鍊YouTube或Instagram課程很好,但是如果身體狀況有問題或已有運動傷害的人,請務必謹慎。Costa說:「有潛在問題,腰痠背痛,受傷或懷孕的人都應該報名參加特定的課程並接受指導性訓練。」
-
2020-05-10 橘世代.時尚橘
為人母仍像少女 張榕容:「想吃就吃,不要去違背想做的事」
33歲的張榕容擁有台法混血臉孔,五官深邃,自童星出道就是目光焦點,現在已是1個孩子的媽,外貌卻仍像少女一般。對於保養張榕容自有一套方法,她表示,「減肥是很殘忍的事,維持身材如果可不用減肥最好。」張榕容表示,現在每個星期有2天瑜伽課,上完課會在健身房快走30到40分鐘,她提到過去因為拍戲傷到膝蓋,導致無法劇烈運動,所以會選擇快走的方式運動,而平常拍戲沒時間,則是自己在酒店裡拉筋、訓練核心。除了運動,飲食也會搭配,她每天要喝2000C.C.的水,說道:「盡量讓自己1星期只吃2次炸物,會想吃就吃,不要去違背想做的事,不然會很痛苦。」她每天吃2餐,如果有機會則會實行16小時斷食,笑稱:「剛開始會很餓,多1歲新陳代謝就不好一些,要慢慢開始習慣。吃東西不要吃到很飽,現在盡量吃7分飽就好,所以我吃buffet(自助餐)很不划算。」張榕容過去也曾用過錯誤的減肥方式,她說,「不吃東西反而會反彈,我當時1天吃1顆蘋果,復胖很快、非常快,因為會有報復性飲食,而且精神壓力會很大。所以最後決定吃7分飽,胃習慣後胃口就會變小。之後只要吃到8分、9分就會覺得不舒服。」因此建議正常飲食,但培養少量的方式。【熟齡精選保養特輯大公開↘↘↘】。台劇「最強小三」張家瑋揭秘心機美肌 5妙招永保「水水的」。先吃蛋白質、最後吃澱粉 林依晨飲食也要「零負評」。這樣做年輕10歲!賴雅妍獨門保養,把握喝水黃金時間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5-10 養生.運動天地
新北運動中心重開 部分健身者跑民間綁約暫「回不去」
新北市公有密閉場館因為疫情,封閉了1個多月,5月4日才管制留容人數減半開放。第一天很多人還不知道開放了,後來逐漸回流,據體育處統計,人數維持在減半的標準值內。不過也有第一線的運動中心觀察,有運動習慣的人,這段期間跑去民間健身房,且需綁約,而目前因為疫情也不敢大力招生。以林口運動中心為例估計,目前與休館前比起來,泳池約回流4成5,健身房6成多,運動課程8成,球場如羽球場、籃球場多已借出,使用人數持續回流。林口運動中心執行長陳建宏指出,推估有習慣健身的民眾,閉館期間跑到民間健身俱樂部,且民間健身房通常一次就須綁約半年、一年,這些人恐短期「回不去」。陳建宏說,目前母親節,許多運動中心有推優優惠,鼓勵媽媽以運動來強化抵抗力。但疫情期間也不敢過度行銷,真的是兩難。新北市日前封閉的14座運動中心、4家運動據點恢復開放,其中第三處運動據點、位於新莊的Waypoint FITNESS,因為疫情開幕一延再延,原本3月20日要開幕,但當天新北市長侯友宜宣布暫停。
-
2020-05-08 橘世代.健康橘
圖解教學/三招靠牆健身術 在家就能輕鬆練
原來只要一面牆,就能健身。以下介紹的3個動作:靠牆踮腳、扶牆挺身和靠牆懸坐,完全不用任何器材,只要有一面牆就能訓練。像是在家看電視的片刻,或到公園快走、慢跑,想要再加一點肌力訓練讓運動效果更好等情況都可做。動作一、靠牆踮腳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秘書長李毅涵Jack教練表示,靠牆踮腳是為了訓練小腿和腳踝穩定性,讓雙腳更有力氣,對年紀稍長者來說,還可預防跌倒。步驟1:面對牆、雙腳平行站姿。步驟2:雙手扶牆、慢慢踮起腳尖。步驟3:踮腳到最高後,再慢慢放下,讓腳掌回到地面。【教練提醒】1. 注意雙腳與肩同寬,身體與牆之間的距離不用太遠,讓手能夠輕鬆扶著牆即可。2. 踮腳時注意直上直下,這樣重量才平均。3. 覺得雙腳很輕鬆的人,可試試單腳,訓練強度更高。動作二、扶牆挺身Jack教練觀察發現,很多人無法做標準版的伏地挺身,因此忽略上半身的訓練。「扶牆挺身」為簡易版的伏地挺身,讓上半身較無力氣的人,也能訓練到手臂和胸大肌。步驟1:面對牆,手掌平貼牆上、與肩同寬,膝蓋微微彎曲,雙腳與肩同寬。步驟2:手肘保持微微彎曲,屈肘向下,慢慢讓身體前傾、靠近牆面。步驟3:再用手臂和胸肌的力量,將身體撐起、推離牆面,讓手肘回到步驟2的位置。【教練提醒】1. 手肘位置不要高過肩膀,以免受傷。2. 傾斜角度可依自行能力調整,角度越大訓練強度越高。3. 若想加強訓練胸部,雙手打開的寬度要比肩膀寬。動作三、靠牆懸坐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會擔心膝蓋功能退化,靠牆懸坐會訓練大腿的股四頭肌,也會強化膝蓋周邊的肌肉和肌腱,搭配踮腳更能訓練到小腿,讓下肢更有力氣。步驟1:背緊貼著牆、身體往下蹲,腳也慢慢往前移動。步驟2:雙腳與肩同寬,膝蓋呈90度,膝蓋與腳尖方向平行。步驟3:位置確定後,小腿再往牆壁移動一點,接著反覆踮腳和放下。【教練提醒】可先用手撐著牆,等高度定好後,再把身體往後靠,避免跌倒。課程提醒【誰不適合這套動作】若膝蓋疼痛、踮腳時小腿會不舒服、肩膀已有不適者,建議先看醫生,待該部位不痛後再進行訓練。【練習前的準備】運動前務必暖身,才能降低運動傷害發生,如原地小跑步、開合跳和抬腳等動作,讓肌肉和關節活動開來。暖身要做到身體微微出汗,讓身心狀態都做好運動的準備。【練習後的身體反應】若運動過程中覺得膝蓋、小腿或肩膀不舒服,就馬上停止。相關課程。圖解教學/每天給自己10分鐘 3個動作練出退休好體力加入【健 康 橘】社團接收最新資訊 │ 了解更多【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
-
2020-05-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宅在家精神差 中醫師建議喝四神湯
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民眾減少外出,中醫師提醒在悶熱、濕氣重的夏季缺乏運動,可能導致濕氣在體內累積,影響精神與食慾。除了建議適度運動,喝一點四神湯也有幫助。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李佳蓉今天表示,夏季悶熱、潮濕天氣,加上喝太多冰涼飲料、吃太多生冷蔬果,可能影響人體脾胃與消化功能。在保持正常運動情況下,濕氣還能因氣血循環隨汗而出。但不少人在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期間運動量大減,身體跟心理就越來越沉重。李佳蓉表示,當消化系統無法正常代謝多餘水分、廢物,將導致濕氣在體內累積,產生各式各樣「濕」的症狀;如腹脹、消化不良、大便黏、排便不暢、頭昏沉重、疲倦、精神不能集中、四肢沈重、體重增加等。她說,此時應注意避免過量的冰品飲料、水果、不易消化的糯米類製品,以免影響腸胃功能。宅在家時也不能一直當「沙發馬鈴薯」,應每半小時站起來活動身體,並利用深蹲等簡易肌肉訓練動作;或練習太極拳、健身操,使氣血活絡,濕氣隨汗排出。李佳蓉指出,在這個季節推薦民眾食用四神湯,除了營養好喝,也可幫助調整腸胃功能,加強消化吸收。除了四神湯之外,紅豆薏仁湯、綠豆薏仁湯也是常用來排除濕氣的湯品;但綠豆薏仁湯、紅豆薏仁湯是屬於偏涼性的藥材,建議不要過量,並盡量吃溫的,而不是冰的。
-
2020-05-07 橘世代.時尚橘
美似18歲!45歲陳德容,維持年輕靠「健忘」
45歲的陳德容凍齡美貌讓外界驚豔,媲美18歲;她前陣子才去體檢,身體非常健康甚至眼睛還維持1.2的好視力,她說自己是不把心事放心裡的哪種人,上秒不開心下秒就會忘記。樂觀正面就是維持她的年輕之道。陳德容透露,有次她去吃牛排大餐直喊餓死了,姊姊才提醒她,「妳不是下午才剛吃過下午茶?」原來她已經忘記了。最離譜有次去機場,連行李都忘記沒拿。她說。自己是大剌剌的那種人,不會把負面情緒放在心上,心裡裝不下垃圾,不會恨別人也不會討厭人,反顯得自然年輕。飲食方面她則不會大吃大喝,會吃紫米飯和低溫牛肉、燙青菜等清淡健康的食物。她並認為,睡眠很重要一定要早睡,平常睡眠時間保持7、8個小時,保養品要搽不能偷懶,不管再累一定會卸妝上保養品,平日則多走路,偶爾上健身房保持體力。【熟齡保養精選指南大公開↘↘↘】。台劇「最強小三」張家瑋揭秘心機美肌 5妙招永保「水水的」。先吃蛋白質、最後吃澱粉 林依晨飲食也要「零負評」。41歲李蒨蓉極簡保養術 聰明選保養品:便宜又大碗!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5-06 科別.骨科.復健
不靠X光、不做骨質密度檢查 4個實用的居家骨質疏鬆自我檢測法
案例父母住處偏遠又不上醫院,如何在家也能初步檢測骨骼健康?小廖從美國碩士班畢業以後,回到臺灣就一直在外商公司任職,因為語言能力好、工作又努力,很快地在42歲就已經當上了臺灣分公司的副總。他從大學時代就是橄欖球的愛好者,一直到進了職場也不忘了規律上健身房運動的習慣。有一天他突然跑來說要請教我骨質疏鬆的相關問題,我笑說:你看起來那麼健壯,又一直有運動、曬太陽的習慣,要發生骨質疏鬆還早得很吧?原來小廖是要關心在鄉下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現在已經超過70歲了,也常常會腰痠背痛,行動也越來越緩慢,但卻從來都沒有做過骨質密度檢查。因此想知道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初步知道他們有沒有可能會有骨質疏鬆症?Dr.戴的骨科保健室4個指標簡單測骨鬆:身高、體重、頭枕部與肋骨下緣除了到醫院做骨質密度檢查以外,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初步看出到底有沒有骨質疏鬆症?鄉下或偏遠的地方做骨質密度檢測不是很方便,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得知家中的長輩骨骼健康情況如何?以下4個方法就可以幫助檢測有無骨質疏鬆:1.身高比年輕時矮3公分身高低於年輕時3公分就要懷疑有可能有骨質疏鬆症。因為一旦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病人會越來越駝背,身高就會越來越矮。但是如果家中長輩不記得年輕時的身高,這一點在判斷上就有點困難了。 2.體重過輕(BMI值小於18.5)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18.5kg/m2就要小心,年紀大了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比較高。年紀越大,體重越輕,骨質越容易疏鬆。另外有一個臺灣人骨質疏鬆症自我評量公式也可以參考:(年齡-體重)×0.2,結果大於及等於2的話,有6成的機會罹患骨質疏鬆症。 3.頭枕部無法觸及牆面正常人在背靠著牆站立時,腳跟、背部還有頭枕部都可以靠到牆上。但是當有壓迫性骨折造成駝背時,頭後枕部就會沒有辦法靠到牆上。所以如果靠牆站立時頭枕部無法接觸牆面,要懷疑是否有骨質疏鬆症造成壓迫性骨折。 4.肋骨下緣與骨盆間距不到一指寬摸摸身體兩側,可以摸到胸腔肋骨的下緣,以及骨盆的上緣。正常人約有兩至三指的寬度或者大於5公分。如果小於一指寬或小於2公分,也要強烈懷疑脊椎是否異常? 沒有X光、沒有骨質密度檢查,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可以看得出來骨骼健康狀況有異常。家中長輩有以上4個狀況,一定要請他們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本文摘自原水出版《骨質疏鬆&肌少症診治照護全書》)
-
2020-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南解封 7日起恢復校園開放
台南市中小學因受敦睦艦隊確診官兵事件影響,自4月23日起校園全面禁止對外開放,但因國內已超過3周無本土性確診案例,今天又零確診,社區傳播疑慮暫解,市長黃偉哲宣布,5月7日起恢復開放,供民眾使用。黃偉哲表示,台南市面對防疫一直以「料敵從寬、禦敵從嚴」、「阻絕傳染風險於境外」的原則嚴謹看待,由於市政團隊的用心與市民的配合,台南已連續16天無新增確診案例,確診案例數也一直維持六都最低。而國內近兩周的確診病例都屬境外移入,且已超過3周無本土性病例,今天又回復零確診,社區傳染風險已大幅降低。黃偉哲說,為回應民眾到校園健身運動的習慣,因此在教育局與校長及教師團體討論後,自5月7日起,重新開放校園戶外空間與場地,供社區民眾可以利用清晨、傍晚和假日到校園做戶外運動。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因全球的疫情仍持續延燒,防疫不能鬆懈,呼籲民眾在校園恢復開放後,仍應落實個人自主健康管理,共同守護校園,務必遵從校園門禁管理的規範及相關防疫公告內容;倘有生病、發燒情形,仍請避免進入校園,共同為校園師生健康安全把關。鄭新輝說,台南市校園空間開放與管理規範會視疫情發展隨時調整,至於市內各大專院校、國私立高中職及其他私立校園是否開放,則依教育部相關規定或參考南市規範由各校自行評估決定。
-
2020-05-05 養生.養生
立夏養生首重「護心」 這樣吃這樣睡最養心
腸胃不適嘗新嘗鮮今(5日)天剛好是24節氣的立夏,即夏天開始的時刻。立夏前後冷暖空氣交匯頻繁,人們免疫機能隨之逐漸下降,病菌易感性增強,造成腸胃抗病功能較弱,感冒發燒、腸胃不適也益發猖獗起來。民俗裡,立夏有「嘗新」的風俗,在立夏這天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這種做法對人的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在立夏時節合理地調配飲食,可以給整個夏季打下健康的好基礎。這一天可以吃一些竹筍、櫻桃、麥仁、蠶豆等。還可以吃些酸味的水果,用以生津開胃。此外,民間人們為了祈求身、心、腿部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而有吃竹筍的風俗,稱為全筍。取義希望雙腿也能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跋涉遠路,行道千里。口舌生瘡多進稀食對於人體臟腑來說,立夏時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保證胃腸功能正常,抵禦暑熱侵襲,是夏季養生的重要一環。立夏之後,人們大量排汗會造成人體陽氣不足;皮膚易於開泄,而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及藥品,可以使皮膚適當收縮。烏梅、山楂、木瓜、五味子均具有收斂、固澀的特性,可以用來治療泄瀉、虛汗等病症。夏季裡,推薦大家自己動手在家做山楂糕,美味又健康。立夏後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吃多了油膩,或易上火的食物,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易出現上火的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症。為解決此時脾胃功能紊亂,飲食上宜清淡、多補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吃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早、晚食粥,午餐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熱,又能補養身體,有利於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此外,鴨肉、蝦、鯽魚、瘦肉、食用蕈類(香菇、蘑菇、平菇、銀耳等)、薏米等,同樣具有增進食欲、補充營養、消暑健身的功效。養心為主加個午休心與夏天相通應。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與人體五臟功能活動是相互通應的。到了夏天,心陽最為旺盛,功能最強,當氣溫升高後,人們極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這是因為氣溫過高加劇了人們的緊張心理、心火過旺所致。此時人們不僅情緒波動起伏,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起居、飲食稍有不妥,就會發生各種疾病。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因此,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養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立夏之季,保持心情舒暢、切忌暴喜傷心。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曾記載:“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立夏之後,可適當調整個人的生物鐘,養成晚睡早起的習慣,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增加午休。中午1時到3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動就會因出汗多消耗體力,極易疲勞。所以,中午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反而會讓神氣受損。專家的話1.立夏養生怎麼吃更營養?立夏,水果青菜一定要跟上。腸胃不好的人,絕對不可以吃冰鎮水果,最好是選擇多吃一些涼性或溫性的水果,反季節的水果儘量少吃。涼性的水果包括:梨(腸胃不好的少吃)、香蕉(不要空腹吃);溫性的水果有:蘋果(無論什麼人都可以吃的一種最好的水果,營養也較好)、檸檬、番茄(胃酸過多者少吃);容易消化的瓜類、水梨、蘋果等也不錯。2.在立夏這個比較特殊的季節裡,身體健康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嗎?立夏前後,氣候變化比較顯著,早晚溫差大(溫差大約在12-15攝氏度),因此人們容易得病,消耗體力的運動對身體都會有一定損傷,所以應適當地做一些有氧運動,每次大約15分鐘,讓身體微微出汗就可以。(來源:39健康網)
-
2020-05-04 橘世代.健康橘
教練在線/健身初學者菜單 每天10分鐘做3個動作
退休後時間變多,沒時間運動再也不是藉口!以下這3個動作,即使在家也能做,每天只要花10分鐘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維持健康和行動力,活出自己理想的退休生活。接下來讓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秘書長李毅涵Jack教練一邊解說一邊帶大家操作!教練小提醒【誰適合這套動作】從未踏入健身房或剛開始健身的初學者。【誰不適合這套動作】關節、下背已有疼痛者。【練習前的準備】運動前務必充分暖身,才能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例如原地小跑步、開合跳和抬腳等動作,讓肌肉和關節活動開來。暖身要做到身體微微出汗,讓身心狀態都做好運動的準備。【練習後的身體反應】倘若運動過程中,感覺關節或下背不舒服,就要馬上停止。不僅如此,也要注意呼吸流暢,不要憋氣。另外,做舉物上提和硬舉時,水瓶的重量可依自身能力調整,即便先從徒手也無妨,循序漸進增加重量,才能讓運動持之以恆。【課程建議】每個動作一次做10到15下,10到15下為1組,建議每天做3到5組。相關課程。教練在線/一面牆+3個動作 在家練肌力的有效方法加入【健 康 橘】社團接收最新資訊 │ 了解更多【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
-
2020-05-04 失智.大腦健康
預防方法/去咖啡廳你會點冷的還熱的?日本失智症名醫:5個導致失智的生活習慣,你也中了嗎?
暴飲暴食讓頭腦提早當機想要讓頭腦一生好用,有3個重點,分別是養成釋放腦部工作記憶的習慣、打造強健身體的生活習慣、打造以人際關係網絡為中心的外在環境。相對的,讓你的頭腦不堪一輩子使用的原因,也與腦、身體、外在環境等3方面有關。簡單來說,放任腦部隨年齡增長而表現低落的現象不管、因為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搞壞身體、沒有整頓良好外在環境的意識,這些都將使你的頭腦一步步往不堪使用的狀況推進。比如說,只要檢視現在的飲食生活,就可以判定是否逐漸往「一生好用的頭腦」或是「不堪使用的頭腦」邁進。請回想一下你的飲食習慣,並回答下列問題:去咖啡廳討論事情時,你通常會點哪一種飲料?A:比較常點冷飲。B:比較常點熱飲。工作告一個段落之後,晚上會和夥伴去哪裡慶祝?A:去燒肉店,大口乾完一杯冰啤酒後大口吃肉!B:去居酒屋點燒酒與火鍋!每天三餐會吃到什麼程度才結束?A:通常一定要吃到很撐,覺得很飽才滿足。B:吃好吃的東西,適量即感到滿足。會選哪一種零食來吃?A:很辣、很鹹、很甜等口味重、具刺激性的食物。B:水果、堅果類等,似乎對健康很有益的食物。大致上來說,選「A」的人正朝「不堪使用的頭腦」邁進,選B的人則慢慢的朝「一生好用的頭腦」靠近。當然,偶爾結束一段工作後的週末晚上,難免會想喝一杯冰涼的啤酒,大口吃燒肉,這種日子一個月1次左右的話,那就完全沒有問題。但是,若三餐時常吃得很撐,比如早上吃超商買來的飯糰或三明治,午餐吃大碗豚骨拉麵,晚上在居酒屋喝啤酒、吃炸物……這種飲食習慣就要多加小心了。而且不只是暴飲暴食的問題,因為這樣的飲食習慣通常反映出一個問題──你的日常生活壓力太大了。總是吃太飽,或愛吃重口味、辛辣的食物?代表平常壓力太大囉!在咖啡廳開會時,喜歡點冷飲;慶功宴去燒肉店,大口乾一大杯冰啤酒;每餐都要吃得很撐,尋求飽足感;喜歡刺激性口味的零食。為什麼這些選擇,都會使我們的頭腦更接近「不堪使用」的地步?答案就是,其中每個選擇都會讓交感神經占優勢。尋求飽足感和刺激性口味,是因為交感神經因壓力而興奮的現象,平時會喝冰咖啡或啤酒等冷飲,是身體為了讓興奮的心情冷靜下來,啟動防衛機制、企圖讓副交感神經處於優勢的反應。交感神經若持續處於優勢狀態,會對身心造成非常大的負擔,導致心跳加快、全身肌肉緊張、血管收縮。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生活習慣病,對於原本就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的人來說,更會提高發病的危險。延伸閱讀: 益生菌飯前吃、膠原蛋白要空腹吃...藥師告訴你:7大保健食品,吃對時間更有效! ●書籍介紹30%的人將來會失智,我該怎麼辦?:人會老化,但腦部可以不退化。兩分鐘單腳站立、系列減七法、健腦踏板,能讓你的腦越用越靈活!作者:長谷川嘉哉出版社:大是文化出版日期:2019/07/26作者簡介/長谷川嘉哉1966年生於日本名古屋市。名古屋市立大學醫學院畢業。醫學博士、日本神經學會專科醫生、日本內科學會專科醫生、日本老年病學會專科醫生。 每個月診察1,000名失智症患者,是日本屈指可數的神經內科與失智症專科醫生。受到祖父罹患失智症影響,於2000年在岐阜縣土岐市開辦失智症專科門診,以及提供居家醫療的診所。方圓100公里內許多患者不惜遠道而來求醫。自開業以來,已累計超過5萬件的居家醫療診察,實踐500件以上的居家照護服務。
-
2020-05-04 橘世代.健康橘
只要一張椅子兩瓶礦泉水 在家也能輕鬆練肌力!
老年人經常身體都不同的病痛,除跌倒、挫傷等身體上能看見的外傷以外,身體的退化、內部器官變化,也須多留意。桃園市聖保祿醫院社區健康科主任高慶雲指出,近年來,代謝症候群、腫瘤病患越來越多,主因為不常運動、飲食不健康,這類病症從身體外觀較看不出,他提醒,只要符合國健署成人健康檢查的民眾,建議都要去做檢查,多一層安心、多一重保障。高慶雲指出,40歲至90歲的人,最常出現代謝症候群、腫瘤和衰老症狀。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包括腰圍過大、血壓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不足、三酸甘油脂(TG)不足,及空腹血糖上升,出現異常狀況。他表示,代謝症候群好發於中壯年時期,因運動量不足、飲食不均衡,更有年輕化的趨勢,也曾有過20多歲年輕人出現代謝症候群的案例。腫瘤已蟬聯十大死因20幾年,高慶雲說,雖然罹患腫瘤的病患也有年輕化趨勢,不過也有特別預防的辦法。他指出,除做定期做健康檢查外,高危險群也可以多加留意,包括有工作接觸史、家族史、肥胖和不運動等,多注意可以提早發現。代謝症候群、腫瘤和衰老症狀這3項,皆與運動不足、飲食有關。高慶雲說,保健身體的方法為「健康促進」,現今社會充斥不少手搖飲商店,飲料更是老少都愛,為飲食健康著想,可戒掉含糖飲料或選擇少糖。另外居住空間不足,導致民眾家中無寬敞空間能夠運動,加上戶外空間、運動中心等,又會因天氣、距離受限,讓人提不起勁,因而越來越少運動。老年人的運動選擇也是有撇步,高慶雲說,老年人通常膝蓋不好、會怕跌倒、有退化性關節炎,因而不適合選擇慢跑等下肢運動。他表示,可將運動融入家中,在窄小的居住空間達到運動效果。如看電視時,拿一張較穩固好坐的椅子,雙手各拿一瓶礦泉水舉著,以訓練手部上肢肌肉,這樣一來不僅有運動量,更不會因為做下肢運動而傷害到腳部及膝蓋。熟齡健康這樣做↘↘↘。減脂之路卡關嗎?跟著營養師動吃動,靠3招大突破!。熟齡族要自由 這個關鍵力絕不可少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5-04 橘世代.健康橘
疫情後的我們,是否能具備當初的心肺能力?
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宥蓉指出,新冠肺炎去年底迅速傳播,由於屬於飛沫等媒介傳染,因此,除了勤洗手與戴口罩之外,減少外出到人多的地方是降低感染風險的方式之一。 不過當民眾從頻繁的動態活動生活,轉而減少出門也減少活動,那麼一段時間後,心肺耐力也隨著明顯下降;很快的會發現,以往可以輕易執行的活動或運動變得吃力。 游小姐日前到醫院很緊張地問李宥蓉物理治療師,「我以前都能連續在跑步機上跑一個小時,但最近發現我跑大概20分鐘就開始喘了」,這種情況是否需要就醫檢查呢?李宥蓉表示,一段時間沒運動之後,心肺耐力的確會下降,以致於執行先前強度的運動,會變得氣喘如牛,而且「也許牛都沒有你這麼喘」。不過防疫期間,如何維持良好心肺耐力或重新找回心肺耐力,已成為防疫重要議題,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增加心肺耐力?李宥蓉說,心肺耐力較不足者,可以利用呼吸訓練增加呼吸換氣的效率,降低呼吸困難的程度,達到呼吸再訓練的效果。另外,對於一般因為減少運動量而能力下降的人,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做15至30分鐘的連續運動增進心肺耐力。 李宥蓉推薦以下適用於居家訓練心肺耐力的運動:1.推手/抬手踏步2.原地抬腿跑體能較不足者可降低難度,以踏步運動代換。3.水平/十字開合跳,這項活動難度較高,若肌肉穩定度不足或下肢有退化現象,需評估自身能力後再行施作,以免受傷。李宥蓉師提醒,運動過程中出現不適的情形,請停止該項運動,若較嚴重且影響生活品質者,需就醫尋求協助。【熟齡健康大小事↘↘↘】。被健身房嚴謹訓練嚇壞? 試試通勤時間輕運動。新冠肺炎少出門/15分鐘教練課!養好肌力、練出平衡感。一活動就喘?小心「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找上你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5-03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空氣汙染 帶壞心血管
跟孩子們吃飯,聊到了空氣汙染會引起心臟病的話題,一面聊著,女兒一面用手機求證,沒多久就看到她似笑非笑的看了我一眼。「查到了,這裡寫著『有些人只要暴露在汙染的空氣中幾個小時或是幾天,就會引發心臟病發作,中風、猝死、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機率也會升高。短時間暴露時,會增高100%的死亡率、68%的心血管死亡率、以及12%的肺病死亡率。』」在喜歡吐槽老爸的孩子們面前被網路證實自己的想法,我得意了起來,正想說話,女兒就打斷了我接著唸:「這位醫師還說『暴露在PM2.5之下會升高壓力荷爾蒙,而壓力荷爾蒙會催油門,升高血壓、提高發炎指數、活化白血球、產生血栓等。簡單地說,它會提高心臟病的風險。』」說著說著她就把手機拿給他弟弟看,兩個人臉上都露出詭異的笑容看著我。「這是誰說的,怎麼跟我的講法那麼像?」女兒瞪了我一眼,「這是你說的,發表在康健雜誌。」我說嘛,怎麼會跟我引用同樣的文獻,但心裡又暗喜,你們這些孩子不知道老爸的厲害,我早就在網路佈下天羅地網,就等你們來查。在尼泊爾義診回來,才很驚訝的發現他們的前三大死亡原因依序為「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氣管疾病COPD、腹瀉。」尼泊爾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後面兩大死因很容易理解:因為營養不良,衛生不佳,所以腹瀉是第三大死因;因為抽菸人口多,加上空氣汙染,所以COPD是第二大死因也非常合理;只是第一大死因竟然是心血管疾病,就讓我有點困惑,不太敢相信。傳統上,大家都覺得心血管疾病是富貴病,是營養過剩的疾病,是已開發國家的疾病。但在尼泊爾這樣營養不良的貧窮國家,這種疾病竟然會打敗其他疾病的排名,列居死因榜首,讓人非常驚訝。尼泊爾是個山國,是喜瑪拉雅山區的國家,想像中,它空氣會像世外桃源香格里拉般的清新,但依據耶魯大學跟哥倫比亞大學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的資料,尼泊爾的空氣品質排名,在全世界竟然是倒數前五名。長時間來看,PM2.5的濃度每升高10單位,總死亡率就升高15%,缺血性心臟病的死亡率就升高15~20%。也有學者指出,對心血管疾病來說,在空氣汙染的城市中生活,就跟一天抽一包香菸、連續抽了29年一樣危險。所以從這些研究看起來,尼泊爾人根本不需要高熱量的垃圾食物,就算許多國民還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只要處於毒氣室般的空氣汙染環境中,也能讓心血管疾病變成他們的第一大死亡原因。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把空氣汙染列為頭號敵人,在9月底召開了改善空汙的世界大會,還宣誓2030年要減少2/3空氣汙染造成的死亡。我們提倡運動、提倡健身,但若在空汙的環境中運動,反而會更危險。但要是待在家中門窗緊閉、開空氣清淨機,又有室內二氧化碳過高的困擾,實在兩難,好像怎樣的運動方式都不對。那天在百貨公司看到昂貴的空氣清淨機,忍不住吟起了打油詩:「出門PM二點五,關窗室內CO兔,想買空氣清淨機,售價五萬四千五。」還有五言版「出門二點五,關窗CO兔,空氣清淨機,五萬四千五。」
-
2020-05-03 養生.運動天地
做到讓身體微汗、發熱的「中等運動」 就能持身體健康
母親節快到了,媽媽的每一天從照顧家人開始,忙碌之餘記得也要多多照顧自己的健康。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物理治療師吳秉耕組長建議,要維持身體的健康,除了飲食,擁有良好的身體適能也很重要。尤其針對自己的體能,挑選適合的運動,「婆婆媽媽動起來」,才能維持最佳的體態。有氧提升心肺 重訓鍛鍊肌肉吳秉耕說,好的身體適能可以提升心肺能力、反應能力及日常的活動能力,也能夠增加肌肉的力量、身體柔軟度,維持好的體態。運動是維持體態的最佳方式,有氧運動可以提升心肺能力,而重量(阻力)訓練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很多婆婆媽媽會問,「什麼運動才適合我?」吳秉耕認為,各年齡層的運動種類與運動量建議,不以年紀來分,而要依照每個人的「身體活動能力」來決定。簡單的區分為健康族群、亞健康族群及失能(因疾病影響造成身體活動能力短期或長時間降低者),比較符合實際狀況,因為每個人體能不同。失能的個案運動介入較為特殊,需要先經過醫師評估,確定沒有其他會影響運動表現的因素或疾病後,再轉介物理治療師,依照個案狀況設計及規畫運動或訓練的內容。運動強度 要做到有點喘健康及亞健康族群民眾在運動的選擇上只要依照「心肺耐力的運動處方」FITT運動原則,規律運動並持之以恆,就可以達到健身及瘦身的效果。做到身體微流汗、發熱即可,運動不要過量。F :運動頻率(frequency)指固定時間內從事運動的次數,一般以周為單位,合計從事運動的次數,每周三到五次。I:運動強度(intensity)為促進健康,建議運動強度應達到中等費力以上。中等費力程度,指的是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運動,還能舒服地對話,但無法唱歌。這類活動會讓人覺得有點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也會流一些汗。例如健走、下山、一般速度游泳、網球雙打、羽毛球、桌球、排球、太極拳、跳舞、一般速度騎腳踏車等。T:運動類型(type)如有氧適能活動、肌力強化活動、柔軟度活動、平衡促進活動等。T:運動時間(time)指運動持續時間,可分為單次完成及分段完成兩種方式。出門運動 可增加人際互動很多媽媽會問,運動一定要外出嗎?吳秉耕說,那可不一定,不出門,在家也能做很多運動。他說,出門運動除了可以增加體能外,更大好處是能夠增加與人互動,應多鼓勵長者外出運動,可以避免憂鬱和改善認知功能。但有些長輩基於某些因素無法出門運動,她設計幾個簡單的動作,合併心肺適能訓練及肌力訓練,可以讓長輩在家裡面輕鬆做運動。(見上圖)吳秉耕建議,也可以從政府網站下載健康操,例如國民健康署的高齡者健康操、台北市衛生局的高齡者多元運動健康操等,鼓勵長輩居家運動。
-
2020-05-02 養生.運動天地
做家事能算運動量嗎? 銀髮族運動迷思 醫師替你解答
Q:為什麼每周維持動習慣,卻一直沒有變瘦呢?這樣運動有達到效果嗎?體育署曾調查,銀髮族是最愛運動的一群人,肌少症問題卻依然嚴重。不少人好奇,為何每周維持動習慣,卻一直沒有變瘦?這樣運動有達到效果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劉晟昊指出,雖然運動會消耗熱量,但若不能高於飲食攝取的熱量,體重就無法下降。部分民眾以為運動就會瘦,這個觀念不一定正確。比如很多運動員、健美人士雖然每天運動,體重卻維持在很高的標準,就是因為他們也同時攝取很多的蛋白質或熱量來維持肌肉的成長。要靠運動減重,飲食控制很重要!劉晟昊表示,一個人每天都有自己的基礎代謝率,大約1500大卡至2000大卡左右,因每個人從事日常的活動不同,加上運動消耗的熱量減去攝取的熱量,每減少7700大卡,會大約減少一公斤脂肪。劉晟昊說,要辨別有效的運動,可藉由有無達到目標心率做判斷。最大心率指的是心臟在最大壓力下,每分鐘跳動的最高次數。而最大心率的測法,目前學者說法很多,最常用的概估是220減去實際年齡,50歲以上的民眾或中老年則用208減去年齡乘以0.7較準確。所謂有燃燒脂肪效果的心率,最少要在最大心率60%至70%之間,效果最明顯。通常活動達最大心率50%以上,就有維持健康的效果;但要燃燒脂肪,至少要最大心率60%以上。一般的有氧運動或課程,都可以達到最大心率70%以上的效果。劉晟昊指出,健康成人建議運動量為一周三到五天,強度為最大心跳率的55%至90%。運動時間可以由運動強度而定,建議執行20至60分鐘,或以片段10分鐘累計30分鐘以上,運動時間可視運動強度做調整。Q:掃地、拖地、洗衣服……每天從早到晚忙家務,也能算運動量嗎?劉晟昊表示,能否達到目標心率,才是有效運動的指標,掃地、拖地等日常的家務活動,很難達到目標心率。一般可以10分鐘高強度運動,穿插在日常生活的空檔中,這樣會比長時間低強度的活動有效。劉晟昊解釋,一般所稱的中強度運動,包括在進行運動時,可正常呼吸、説話的非競賽運動,例如快步走路、休閒式騎腳踏車、慢速游泳、社交舞蹈;高強度運動則是運動時呼吸會顯得急促,並有喘氣增加的情形,如健身操、騎自行車、慢跑等。一般生活中的勞動,不見得能達到適當的運動量。Q:體重下降了,但為什麼最在意的小腹卻一點都沒變小?體重下降的原因,是日常生活中的總攝取熱量小於燃燒熱量。劉晟昊表示,要改變身體型態,體重其實不是重點,而是體脂肪比率,一旦有效降低體脂率,小腹自然容易縮小。Q:排汗衣、防震鞋……運動裝備挑得好,可以增加運動效果嗎?穿普通的衣褲鞋襪不行嗎?劉晟昊指出,一般運動用品的主要用途是保護身體,減少運動傷害。尤其強度越大、越長時間的運動,越需要能保護腳部不受傷的運動鞋。排汗衣則可讓人在運動時,有適合的涼爽度與體溫,並可保護皮膚不受摩擦或過於潮濕的傷害,例如濕疹。劉晟昊表示,運動鞋需與運動項目、型態做搭配。有些鞋子對腳踝的穩定性較高,適合跑跳;有防震功能的鞋子則適合長時間跑步,保護腳底避免筋膜發炎。而球類運動中,有許多橫向側移或需急停、變換方向的動作,就需要鞋底跟地板有較好的摩擦力,幫助人體快速轉換方向,但為免腳踝過度內翻,造成扭傷風險,就需要抓地力夠好的鞋款,避免重心不穩或滑倒。有些特殊功能的鞋子如慢跑鞋,設計上有防止足弓產生內旋的動作,就適合跑步時腳掌有過度往內翻旋情形的族群使用。尤其是扁平足跑步,常會因足弓過低,造成足部過多內旋動作,引起內側足底壓力上升,或更可能往上影響到膝關節與髖關節,產生過度內旋的現象。
-
2020-05-02 養生.運動天地
高血壓、糖尿病…媽媽有疾 運動要特別注意!
●大噸位媽媽 先改變飲食 再搭配運動瘦身「羅馬不是一天造成,體重也不是一天生成。」衛福部桃園醫院復健部主任李偉強說,隨著年齡,新陳代謝變慢,大噸位媽媽身材走樣。建議選擇自己喜歡的有氧運動,每周三次、每次30分鐘,心跳每分鐘130下,快走、爬樓梯,是不錯的運動。面對不容易自律的天性,可以請健身教練陪著運動。有慢性病者,建議到有附設健身中心的醫院,接受客制化的燃脂健身課程。李偉中提醒大噸位媽媽,不要當家裡的剩菜剩飯「終結者」,減少甜食,特別提防手搖杯,只要一杯,所含的熱量可能相當於一餐的量。運動後藉由深綠青菜及各種顏色的蔬果,雞蛋、優酪乳等優質蛋白質增加飽足感,取代過多的澱粉攝取。●關節炎媽媽 腫脹疼痛時 至少休息一到兩周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醫師吳易澄表示,膝蓋或下肢關節的壓力,在躺下時趨近於零,站起來走路時是體重的1到2倍,上下坡是3到4倍,跑步是4倍以上。隨著運動強度增加,關節負擔的壓力也會增加。體重和退化性關節炎有很大的關係,建議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5的時候要減重,可以搭配飲食和適合的運動。體重較重又有關節炎的媽媽運動時,如果發生腫脹、疼痛,要適度休息一到兩周,並避免會造成疼痛的動作,一到兩周後如果症狀未改善、甚至更嚴重,就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關節發炎時運動,可能讓疼痛更嚴重,伴隨膝蓋積水和韌帶發炎、慢性關節病變等問題,使退化性關節炎更嚴重。如果本來就少運動,或年紀較大肌力不足,或有結構方面的問題,如骨盆前傾,長期下來會造成下背痛和其他部位疼痛,都可以請醫師評估如何改善。●中風過的媽媽 運動復健 先請醫師專業評估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玉晴指出,大家都知道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肌肉關節骨骼強度、促進腦內啡分泌等好處。但對中風患者來說,因為不同障礙類型及程度,往往讓簡單的運動變困難。尤其肢體運動功能缺損的病人,更容易因缺乏中風後的運動復健,衍生關節硬化及肌肉萎縮,所以中風過的病人,除了吃藥及控制中風危險因子,運動的處方很重要。一般而言,中風後的復健型態,隨病患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而有不同。在急性期住院期間,運動目標會訂在預防失能、促進肢體的知覺、動作的平衡及協調性,運動處方會以維持重複性的肢體動作,及提升休息時的心跳率為主。●高血壓媽媽 服用藥物 留意熱衰歇、血壓驟降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醫師周佳儀強調,高血壓媽媽首先要注意有沒有心臟、中風病史,有的話建議先諮詢專業醫師。如果只是一般高壓血問題,當收縮壓大於200、舒張壓大於100時,建議先別運動。而在血壓正常的情況下,依然要注意運動中,收縮壓和舒張壓要在220、105以下。如果有使用乙型交感神經受體阻斷劑(β-Blocker) 、利尿劑等藥物,會影響體溫調節,特別注意在較熱的環境運動時,容易造成熱衰歇,要注意通風和水分攝取,熱瑜伽就屬這類運動。另外,如果媽媽有服用甲型熱離子交感神受體阻斷劑(α Blocker)、鈣離子阻斷劑(CCB)等心血擴張藥物,運動時可能發生血壓突然下降的問題,嚴重可能昏倒,要格外注意。●糖尿病媽媽 避開藥效尖峰期 留意低血糖症狀周佳儀表示,糖尿病媽媽運動時,要注意能量消耗多,可能出現低血糖症狀。像運動中突然全身顫抖、走路不穩、不正常發汗、冒冷汗、焦慮、手指麻、視覺糢糊、思緒鈍,可能都是低血糖症狀,要立刻停止運動,補充糖分。糖尿病患者有定時服藥時間,要知道藥物最尖峰的時效,因為那時候血糖最低,要避免運動。如果真要做長時間、長距離的運動像馬拉松,一定要有人陪伴,以防出現低血糖。另外,糖尿病患者身體水分代謝比較快,要注意補充水分。如果已經有視網膜病變、剝離,建議避免高強度運動,例如羽毛球等急煞、跳躍多的運動,會增加危害健康風險。
-
2020-05-02 橘世代.健康橘
疫外人生 口罩成了生活通行證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帶來的衝擊與影響,被視為看不見敵人的「第3次世界大戰」。台灣在這場防疫戰中,雖然獲得多國稱譽,各行各業仍受到衝擊,上萬勞工放無薪假,許多人被迫居家上班、視訊會議成了職場常態。工作之外,許多餐會也改成線上聚會…。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為記錄這個史無前例的巨大衝擊,《橘世代周報》將不定期為您報導各行各業在疫情變局下的各種新面向。活了大半輩子,從不曾想過,會有這麼一天─口罩成了生活日常的「 通行證」。別小看18×10cm這薄薄的1片,到賣場、坐公車、搭捷運,都不能沒有它。除了這些場合,少了它,雖不能說寸步難行,但保證處處碰壁,甚至頻遭白眼。逛夜市、嘗美食,是許多民眾生活的小確幸,現在,沒戴口罩在夜市入口處就可能被擋下;邊走邊吃是夜市迷人之處,現今也沒這麼逍遙了,許多夜市基於防疫,柔性勸阻。防疫勝防搶 銀行「禁物」翻身新冠疫情造成生活型態的改變,反差最大的首推銀行。為防歹徒蒙面搶劫,多年來銀行要求民眾禁戴口罩、面罩,即使感冒身體微恙戴上口罩,也都會被保全要求拿下。這項被大家視為當然的規定,疫情之下,做了180度的修正,口罩從銀行「禁物」搖身變成「必備」之物,否則請君止步。問題是,銀行禁戴口罩的舊規,多數民眾習以為常,一時間還不太適應。記者曾眼見一名老翁,可能不知銀行規定已變,想到銀行存提款,習慣性地把口罩摘下,立刻被保全擋下。老翁戴上口罩後,忍不住叨叨念念半天,保全只能苦笑。畢竟生命可貴,防疫比防搶重要多了。地下停車場 無罩就別想進出口罩成了生活通行證,還有一個讓人意外的場景─地下停車場。很難想像地下停車場為何也要求「無罩者莫入」。一名劉姓男子日前到北市基隆路一棟大樓地下停車場臨停,入場時保全量測體溫後放行。2小時後前往取車,因未戴口罩被保全攔下。劉姓男子表示,口罩放在車上,與保全爭執半天,保全堅持進出大樓一律要戴口罩,這是管委會的規定,他不能為了通融丟了飯碗。「一時間叫我去哪找口罩?」最後是劉姓男子交出鑰匙,請保全幫忙到車上取罩。這一折騰,他多花了半小時30元的停車費,可以買6副口罩。不怕忘了帶 每個皮包放口罩「有罩走遍天下,無罩寸步難行」,已是疫情之下許多人的領悟,但口罩總不能24小時戴著,總得有摘下的時候。有位郭姓婦人就說,自己記性不好,為免匆忙出門忘了帶,她想出了因應絕招。郭姓婦人有四個皮包,她在每個皮包都放了一副口罩,出門不管背哪個包,都有生活「 通行證」。疫情下的改變,口罩成了民生必需品,期待無罩逍遙的日子,能如春燕早歸。看更多報導:《橘世代》【熟齡健康大小事↘↘↘】。被健身房嚴謹訓練嚇壞? 試試通勤時間輕運動。新冠肺炎少出門/15分鐘教練課!養好肌力、練出平衡感。一活動就喘?小心「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找上你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5-01 橘世代.健康橘
教練在線/一面牆+3個動作 在家練肌力的有效方法
其實只要一面牆,就能夠健身!以下介紹的3個動作,無論在家或去公園都能做,不僅能強化膝蓋,還能預防跌倒。教練小提醒【誰適合這套動作】從未踏入健身房或剛開始健身的初學者。【誰不適合這套動作】若膝蓋疼痛、踮腳時小腿會不舒服、肩膀已有不適者,建議先看醫生,待該部位不痛後再進行訓練。【練習前的準備】運動前務必暖身,才能降低運動傷害發生,如原地小跑步、開合跳和抬腳等動作,讓肌肉和關節活動開來。暖身要做到身體微微出汗,讓身心狀態都做好運動的準備。【練習後的身體反應】若運動過程中覺得膝蓋、小腿或肩膀不舒服,就馬上停止。【課程建議】每個動作一次做10到15下,10到15下為1組,建議每天做3到5組。相關課程圖解教學/每天給自己10分鐘 3個動作練出退休好體力加入【健 康 橘】社團接收最新資訊 │ 了解更多【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