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6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健康食品
共找到
201
筆 文章
-
-
2021-04-04 癌症.乳癌
羅瑩雪乳癌病逝/乳房痛和乳癌有關嗎?醫師教你簡單判斷乳房痛原因
【04/04編註】前法務部長羅瑩雪昨晚病逝,享壽70歲。>>詳細新聞女性的雙峰雖是許多人注意、在意的焦點,卻常帶來不少困擾。除了懷孕、哺乳時,乳房變大變痛還可能感染發炎之外,平常也有不少女生會經歷「乳房痛」。大家經歷的乳房痛可能不盡相同,有人會說:「我覺得乳房緊緊的,好像很重,還有點腫脹。」有人則感覺到燒灼感,甚至痛感還伴隨著輻射狀的延伸,一路痛到腋下、背後。而不管怎麼痛,女性朋友最想知道的是:「天啊,我的乳房這麼痛,會不會是得到乳癌了?!」這裡先說個讓大家放心的事情,就是「乳房痛很少與乳癌有關」。乳房痛不等於罹患乳癌,罹患乳癌的人也很少表現乳房痛,至少乳房痛很少是乳癌表現的唯一症狀。乳癌的四大症狀還是以「乳房摸到硬塊」、「腋下摸到硬塊」、「乳頭出現異常分泌物」、和「皮膚出現變化」為主。然而,因為乳房痛實在太常發生了,超過一半至乳房外科求診、要求做乳房影像檢查的患者,就是因為乳房痛而來的。因此我們接下來繼續看看,有哪些原因造成乳房痛?! 要判別乳房痛,醫師通常會先問患者:「你覺得你的乳房痛和月經週期有沒有關係呢?」因為我們會先大致把乳房痛分成兩種,一種是「週期性的乳房痛」,另一種則是「非週期性的乳房痛」。與月經週期有關的乳房痛,大約從月經該來之前的三、四天前開始,但也有人是月經來之前兩個星期的排卵期附近就開始痛,不過患者會發現月經剛來或結束的時候,乳房就不痛了。這種痛常被形容成悶悶脹脹的沉重感,有些人狀況不嚴重,偶爾發生並不以為意,但部分女生可能會痛到穿不住內衣,或是在小孩不小心撞到,或先生男友碰觸乳房時,覺得痛到受不了。 造成與月經週期有關的乳房痛的原因,是體內荷爾蒙的變化。這與體內黃體激素和雌激素相互間的平衡和高低起伏變化有關,有時還牽扯了泌乳激素的濃度問題,若是已經停經或在懷孕期間就不會有這類型的乳房痛,而這種乳房痛容易發生在年紀介於20到30幾歲的女性朋友,或是已經接近更年期的時候。雖然我們都說荷爾蒙跑在血液中,對兩邊乳房的影響應該大同小異,但週期性這類型的乳房痛還是有可能僅發生在單邊,也可能不僅痛在乳房,還延伸到腋下附近,是有點放射出去的痛感。有些人最近課業、工作的壓力比較大,亦會影響荷爾蒙波動,讓乳房痛變得更明顯。至於跟月經週期沒有關係的乳房疼痛的話,我們稱為「非週期性的乳房痛」,是隨時都可能發作的。這種痛的方式就更多樣性了,可以是痠痛感、燒灼感、刺痛感、或是緊緊的。有些患者在發作前胸腔曾受到撞擊,屬於外傷影起。而我們胸壁、肌肉、關節帶來的緊繃、發炎等,也常會被自己認為是乳房痛!像是現在女性運動風氣增加,重訓後胸大肌的拉傷、扭傷而讓患者覺得乳房痛的情形其實不少,也有患者是跑了半馬或全程馬拉松後,乳房愈來愈痛。不僅運動帶來的肌肉緊繃會讓患者表現乳房痛,光是乳房比較大的女性就可能會因其乳房重量而讓肩膀、頸部、背部負擔過大,並導致胸廓的疼痛,進而認為是乳房不適。內衣選擇不當或體重增加導致內衣太緊也是常見的乳房疼痛原因。有些女性的乳房痛則是來自於腫瘤的壓迫,但就像我們剛剛所說的,通常這與乳癌的關聯性不大,比較容易引起乳房痛的乳房腫塊是囊腫,囊腫是裡面蓄積了組織液的良性腫塊,但長的太大(例如直徑超過兩、三公分)時,會對周遭乳房組織產生壓力而帶來非週期性的乳房痛。 另外,有些患者的乳房痛與乳房無關。像是帶狀皰疹(皮蛇)發作時,剛開始患者僅覺得胸部刺痛,或是刺痛感從背部延伸到單側的胸部,部分皮膚出現紅疹模樣,後來皮膚表面才出現小小的水泡而被診斷為帶狀皰疹。停經後的女性如果表現乳房痛,也要很注意是否與活動或出力有關,或還有沒有其他伴隨的症狀。有時候這並不是乳房痛,而是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缺血而導致的胸痛,這可是心臟病發警訊呢!看完了以上乳房痛的可能原因之後,您可以發現,造成乳房痛的原因不僅可能與月經有關,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也能導致乳房痛,因此,當您發現自己乳房痛起來的話,可以自己做點紀錄,寫下乳房痛的日期、型態、伴隨的症狀等等。甚至,有些乳房痛與您正在服用的藥物有關,所以記錄當時使用的中藥、西藥、健康食品等也能讓醫師看出端倪。請注意,如果您的乳房疼痛符合以下任一種的情形,最好請醫師診治您的狀況:● 乳房痛持續超過一兩個月經週期● 停經後乳房疼痛● 在乳房一個特定區域感到的乳房痛● 乳房愈來愈痛,甚至影響到生活作息就醫檢查乳房痛的話,醫師常常會幫患者安排乳房攝影和乳房超音波,來確定是否沒有腫瘤性的問題,當然如果看到腫瘤且有必要確定其良性惡性的話,則須用切片檢查來確定診斷。幸好,絕大部分的乳房痛與腫瘤無關,我們平常可以靠著幾件生活中的調整,避免乳房愈來愈痛的狀況。很多人乳房痛時會覺得不穿內衣,或穿無鋼圈內衣比較好,其實這並不一定。如果本身胸部比較大,反而是穿著支撐力足夠的內衣才能減少乳房過重帶來的不適。而大家運動時最後穿著適當的運動內衣,以減少乳房過度晃動,平時就選擇具有足夠支撐力的內衣,對改善週期性或非週期性的乳房痛都有幫助。在大規模的實驗裡,學者無法發現咖啡因和乳房痛的明確關係,但常常有患者認為自己在戒掉喝咖啡的習慣後,乳房痛就減少了。所以如果你常常乳房痛,也已經就診確定了不是乳房腫瘤的關係,可以考慮先避免攝取咖啡因,看看狀況是否改善。(這點科學研究並不特別支持,但臨床狀況會對部分患者有幫助。) 還有,常常乳房痛的人要考慮低脂飲食,因為研究發現細胞內的脂肪酸會影響乳房細胞對荷爾蒙的感受度。相反的,嘗試生酮飲食比較容易誘發明顯的乳房痛。很多的乳房痛和肌肉使用脫不了干係,因此不管您是跑步、做有氧運動、或是做重量訓練,結束前都記得做收操,稍微伸展一下您的胸大肌及背部,對改善乳房痛也能有所幫助。一般的乳房痛並不需要藥物緩解,或者是吃個幾天的消炎藥就能改善了。如果真的持續乳房很痛且醫師認為是週期性的乳房痛,也就是荷爾蒙高低起伏造成的乳房痛,可能會建議患者服用調經藥。這部分的藥物使用要在醫師建議之下調整劑量,不要自己亂吃,因為其中雌激素和黃體激素的劑量、配方劑型等都會影響。如果是停經後開始服用荷爾蒙補充製劑,而感到乳房痛的患者,也務必向醫師反應這樣的狀況。原文:
-
2021-04-03 養生.聰明飲食
可樂竟比橄欖油健康?法、德、西班牙等7國食品營養標籤引爆爭議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歐盟將在2022年實施「包裝食品正面營養資訊標示制度」,方便消費者迅速辨識食品營養價值,以減緩日益漸增的肥胖問題。日前歐洲多國,因為該如何標示而爭論不休,其中由法國提出、目前已有7國採用的Nutri-Score制度,就因把洋芋片、可樂評為比橄欖油、伊比利亞火腿更健康,引發民眾、業者不滿。從超市貨架拿下一包洋芋片,再配一瓶可樂,這兩項商品張貼的營養標示,根據法國最新的食品營養標示制度「Nutri-Score」看來,竟然比橄欖油、伊比利豬肉火腿健康?這到底怎麼回事?歐盟預計2022年實施食品營養標示新制,以解決肥胖問題2020年歐盟委員會正式決定,將在2022年實施「包裝食品正面營養資訊標示制度(Front-of-Pack Nutritional Labelling ,簡稱FOPNL)」,也就是在食品包裝的正面清楚標示營養價值,方便消費者迅速辨識,以減緩歐洲日益漸增的過胖問題。歐盟表示預計在2022年底前,與聯合研究中心一起選出最合適的、能夠讓旗下成員國都能適用的食品營養標籤制度系統。其實從1980年代開始,歐洲便陸續有私人、公家單位設計各式食品營養標籤機制。瑞典食品機構在1989年提出的「The Keyhole(鑰匙孔)」,是第一個被認為可以適用於全歐盟的營養標示。2000年芬蘭也推崇使用由非營利組織設計的「Heart Symbol」。而截至目前為止,由法國公共衛生組織設計、利用5個顏色劃分食物健康程度的標籤制度「Nutri-Score」受到最多國家採用。但是,2021年3月4日歐盟召開歐洲肥胖政策會議(European obesity policy conference)時,各國仍針對該採用哪種標示標準,再次爭論不休。其中受到多國採用的Nutri-Score引起諸多討論,因為在該項制度中,洋芋片標示竟然顯示比橄欖油健康。法國用5個顏色、由A到E簡化食品營養法國於2017年3月篩選出的Nutri-Score標籤制度,依據英國FSA(Food Standards Agency)營養成分析系統計算食品健康程度;把食品營養素分類為正面營養素、負面營養素。前者包括熱量(千焦耳)、總糖(克)、鈉(克)與飽和脂肪酸(克)等4種營養素。後者則指水果、蔬菜和堅果的佔比(%),纖維(克),蛋白質(克)。每100克或是100毫升食品飲料中,依據個別營養素的佔比與對應配分,正面營養素的總分扣掉負面營養素的總分,就可以知道該產品的最終評分。最後再把食品劃分為5個等級,營養價值最高的顯示為綠色的「A」、營養價值最差的為紅色的「E」。目前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西班牙以及瑞士等7國政府都鼓勵業者採用Nutri-Score標籤制度,且法國已經有約500家通路與品牌選用Nutri-Score系統,包括雀巢、家樂福企業等。但Nutri-Score尚未成為歐盟選定且在各國強制上路的系統,目前仍在各國自主性採用推行的階段。在Nutri-Score標準中,分數越低越健康。得分-15就是最健康的食物的A等級,40分則是最不健康的E級食品。乍聽之下,統計方式似乎非常合理,但是得出來的結果卻好像跟實際有點矛盾。加工垃圾食物反而比天然食物得更高分?在這個健康分類中,橄欖油與含有高OMEGA-3的沙丁魚罐頭都屬於不健康的D類。但可口可樂、洋芋片、加工麵包卻都屬於B類健康食物。如果單就分級意義來解讀,也就是說可口可樂、洋芋片比橄欖油、沙丁魚還要健康。當Nutri-Score在歐盟各國間越來越普及,也讓越來越多人擔憂它的可信度。例如西班牙傳統的「地中海飲食」方式提倡多攝取橄欖油,但這向來被推崇的健康食品卻被歸類不健康,引起民眾不滿,也讓西班牙政府特許橄欖油不需採用Nutri-Score標示。而西班牙國寶「伊比利豬肉火腿」因為太多脂肪,所以被歸類為E、也就是最不健康的類別,同樣引起西班牙食品業者、畜農大不滿,要求政府乾脆改用其他標籤制度。用來比較同類型產品的營養價值則變得合理許多針對上述把不同類型產品相較、看似誇張的評比,Nutri-Score支持者表示,該食品標籤機制的用意其實是用來對比「同類型食品」,或是「同個食品不同品牌」的營養結構,若是刻意拿橄欖油與巧克力、火腿跟鮮奶等不同類型食品來相較,其實本質上就是不合理的作法。替代方案NutrInform「營養電池」又被批太複雜多數反對的另一派提倡採用義大利農業部採用以電池剩餘電量為主視覺的NutrInform標籤系統,標示該食品的熱量、脂肪、飽和脂肪、糖、鹽等不同營養素各自在每人每日的建議攝入量占比多少。只不過標示更細的「營養電池」,又被批太複雜、難懂。仍有270多位學者支持Nutri-Score制度:「唯一經過科學認證」2021年3月16日,270多位科學家以及20多名營養、肥胖、腫瘤學、內分泌科學者、專家已連署呼籲歐盟委員會儘速採用Nutri-Score。他們一致認為,這是目前歐洲唯一有多項科學研究證實有效的營養標籤制度。且提出多項研究指出,在食品包裝上看到Nutri-Score標籤的消費者,都紛紛做出更健康的消費選擇,讓它成為最被看好的標籤系統。食品標示玲琅滿目,從熱量、反式脂肪、蛋白質到各種維生素與添加劑。如果能一眼從包裝正面一秒看出食品多健康,想必很好。不過,與其爭論哪個標籤制度比較正確,不如說各國飲食習慣與營養需求不同,目前要想讓一個標示制度統一滿足歐盟旗下27國,還有許多爭議待解決。延伸閱讀▶「橄欖油有益健康」到底是科學研究成果,還是廣告詞?▶會變色的智能標籤 食品新鮮度看標籤就知道▶別讓營養混淆資訊拐了你!看見商品宣稱「天然」 還是要仔細讀營養標示參考資料▶IN SPAIN, A GOVERNMENTAL PUSH FOR NUTRI-SCORE BECOMES A NUTRITIONAL NUISANCE▶¿Por qué el semáforo nutricional Nutri-Score da una mala nota al aceite de oliva y al jamón ibérico?▶Il faut que l’Europe adopte « dès que possible » le logo Nutri-score, demandent 270 scientifiques▶EU: Nutrition labelling: 原始報告:「Report from the Comiss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Council regarding the use of additional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presentation of the nutrition declration」(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3-03 新聞.元氣新聞
理科太太賣維他命 衛局將約談
網紅「理科太太」與先生開發號稱「一瓶抵十二瓶」、「讓人狀態好到爆炸」的「太空人維他命」,透過募資平台開放訂購,累積金額達三千多萬。由於產品宣稱有「五大體感」,可增強體力等用詞,北市衛生局表示,將約談調查。衛福部食藥署企科組科長黃建隆昨天指出,理科太太在募資網頁中宣稱「保健食品」,並非需要小綠人認證的「健康食品」,因此屬於一般食品,根據食安法,食品廣告不得以誇張、易生誤解的方式宣傳,也不可宣稱具有醫療效能,例如可治療失眠、改善過敏體質等,增強記憶力等。不過,黃建隆表示,初步看募資網頁的影片和內容,其功能性宣稱並沒有明顯誇大。但其中商品宣稱五大體感、獨特配方和特殊萃取的成分,將請衛生局進一步釐清。
-
2021-03-02 養生.保健食品瘋
「1瓶抵12瓶」理科太太賣維他命功能誇大? 食藥署要查
網紅理科太太與理科先生開發號稱「1瓶抵12瓶」、「讓人狀態好到爆炸」的「太空人維他命」,透過募資平台「嘖嘖」開放民眾訂購,才短短幾天就達到募資目標,累積金額高達三千多萬。但理科太太的「太空人維他命」宣稱有「五大體感」可增強體力等用詞,是否涉及食品廣告涉及誇張易生誤解?衛福部食藥署表示,初步認定無違法,但將再請衛生局調查。理科太太的「維他命」一罐60粒,原價新台幣兩千元,但其宣稱30天就有感覺,可以增加體力、提升工作效率、精神變好、幫助入睡、讓思緒靈敏,因此上月24日透過募資平台以來,短短幾天就衝破既定的一百萬募資目標,超過3200萬新台幣。食藥署企科組科長黃建隆表示,理科太太的募資網頁中宣稱的是「保健食品」,並非需要認證的「健康食品」,因此屬於一般食品。但根據食安法規定,禁止食品標示、宣傳或廣告誇張、易生誤解或宣稱醫療效能,如宣稱治失眠、改善過敏體質、增強記憶力等。不過,黃建隆表示,初步看過募資網頁裡置入的影片和廣告內容,其功能性宣稱並沒有明顯誇大。但其中,商品宣稱五大體感、獨特配方和特殊萃取的成分的部分,食藥署還必須釐清是否與事實相符,以及是否有證據可以佐證這些宣稱的功能性;另,萃取物有關基改與非基改的部分,也要釐清是否屬實,都會要求衛生局對廠商做進一步釐清。黃建隆說,如釐清後認定確實有違規,可依去食安法處新台幣四萬到四百萬元。
-
2021-03-02 養生.健康瘦身
低碳飲食和間歇性斷食何者能有效減重?專家揭曉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Atkins、Paleo和Dukan等飲食減重法是以「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為基礎。一旦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減少到每天20公克以下,就會引發稱為「生酮作用」(ketogenesis)的過程。生酮飲食的提倡者很多,如勒布郎詹姆士、金卡戴珊與荷莉貝瑞(LeBron James、Kim Kardashian、Halle Berry)。我認為這是減輕體重的有效方法,但它有一個問題:會產生非常令人不舒服的副作用,包括從劇烈的頭痛,到全身虛弱無力、便秘、反胃和嘔吐(至少你不覺得餓),以及類似流感的症狀等。生酮飲食的目的是讓體內缺乏碳水化合物,因此可以用光身體的儲備能量。一旦不攝入任何可分解為葡萄糖的食物,便會迫使身體開始使用儲存在肝臟中的葡萄糖。人類到目前為止,都是將脂肪集中在體內作為主要儲備的能量。然而在本書第一章裡,我們曾提過「肝臟」也可作為能量儲存器。在挨餓(或節食)時,或者在消耗大量能量但未攝入大量食物時(如跑馬拉松),人體此時最需要的便利快速的能量就來自肝臟。肝臟可供應兩到三天的儲存能量。然而,正如我們之前說過肝臟所儲存的葡萄糖必須被水包圍才能使用,因此與脂肪相比,這是非常「重」的能量來源。任何熱量限制飲食法的最初減肥效果,都是來自肝臟中消耗掉的這些葡萄糖儲備—因為隨著能量消耗,將它們保留在肝臟中的水分也會流失。結果呢?最初減掉的體重相當多,但減掉的重量都是水而不是脂肪。如果想更瞭解人體這兩種能量來源(脂肪和肝臟)的話,請各位把人體想像成一輛「混合動力」車。混合動力車多半時間都依靠電池運行(在人體中可比作肝臟),但當電量不足時,它就會切換為使用汽油動力來供應能量。一般日常工作中,我們會依靠肝臟來提供主要的能量來源。當肝臟的電量不足時,就會被迫轉換而使用另一種能源,也就是脂肪(油箱)。生酮飲食的倡導者等於是將他們的混合動力能量選擇在空的肝臟(也就是沒電的電池)上。因此,當肝臟「用光能量」後,整部發動機(人體)的運轉效率就會降低,因而更容易用光油箱(減輕體重)。生酮飲食還有另一個主要缺點,如果你要保持減輕後的體重,就必須終生堅持下去。但考慮到它的極端副作用,這可能相當困難,而且在街上也很難找到不含碳水化合物的營養食品。當生酮飲食者的電池(肝臟葡萄糖)用完時,身體就會「燃燒」脂肪,減重者可以感受到這一點,因為他們的大腦被迫使用「酮體」(ketone bodies)作為能量。許多這種飲食法的追隨者會說,這種替代性的大腦燃料,能讓他們更加警覺並讓思考更為清晰。這有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祖先處於食物匱乏的環境時,若具有快速清晰的思考能力,便是演化上的生存優勢。除了生酮飲食的副作用較多之外,平常也很難找到正確的食物,因此生酮飲食實踐者的意志必須非常堅定,他們可能也要習慣有點飄飄然、耳中嗡嗡鳴響的日常狀態。我個人不建議任何人嘗試生酮飲食,因為正如本書介紹過的大多數減重飲食法一樣,如果你透過這種方式減輕了很多體重,然後又恢復成以前的正常飲食後,那麼你就會重新回復所有減掉的體重,而且還會變得更重。間歇性斷食「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的普遍做法是5/2飲食法和16/8飲食法。5/2飲食法就是在一週中有五天正常飲食,然後在不連續的兩天內,限制卡路里攝入量為500至600大卡。16/8飲食法則是只能在一天中的八小時內進食,然後在剩下的十六小時內只能喝茶、咖啡和水,也就是只要早餐或晚餐不吃就能辦到。兩種飲食法都建議食用健康食品,並避免加工食品或速食。跟前面說過的許多種飲食法不同的是,間歇性斷食就像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一樣目前仍「很受歡迎」,也就是說它很可能對某些人真的有效。我們說過,在舊式的傳統思維裡,認為長時間禁食或減少進餐次數,攝入的卡路里數量便會減少,因此就能量輸入/輸出公式而言,體重一定可以減輕。不過我們現在知道,光是單純限制熱量並不能持續減重。那麼這種飲食法的效果到底如何呢?由於減少進食機會的同時,還需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垃圾食品,因此有機會讓實施這類飲食者的胰島素狀態和omega比例得到改善,所以體重設定點確實有可能降低。※ 本文摘自《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節食迷思》。《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節食迷思》作者:安德魯‧詹金森 譯者:吳國慶出版社:八旗文化出版日期:2020/12/30《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節食迷思》書封。圖/八旗文化提供
-
2021-02-28 新聞.用藥停看聽
過年享受美食,年後發福「想瘦」正確使用合法藥品保健康!
一連七天的春節連假,大小宴席不斷,總少不了大魚大肉,加上新春期間大吃大喝不忌口,容易導致體重增加。小茹過年與親友團聚,餐餐吃高油脂食物,收假後發現腰圍都胖了一圈,體重增加5公斤;為了快速恢復輕盈窈窕體態,掌握年後減重的黃金期,於是購買坊間減肥藥。但這樣真能成功減重、瘦得健康嗎? 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整理,減重必知的正確觀念,提醒民眾留意潛藏的可能風險,年後健康瘦身不傷身。體重≠美醜 健康才重要愛美是人的天性,但維持適合自己的體重,不是美醜問題,而是攸關個人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滿18歲(含)以上的成人,其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應維持在18.5 kg/m2及24 kg/m2之間;體重過重(24 kg/m2 ≤ BMI<27 kg/m2)或是肥胖(BMI ≥ 27 kg/m2)容易對健康造成危害,進而導致三高、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痛風、惡性腫瘤等疾病,影響甚鉅1-2。然而,許多人一昧追求數字上的瘦,鋌而走險以身試藥,誤信非法減肥產品可快速瘦身,反而危害健康,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得不償失。慎選保健類食品 拒絕非法減肥藥市面上充斥著各種標榜可速效減肥瘦身的產品廣告,民眾一時不察,就容易輕信這些神奇且吸引人的廣告。根據衛福部食藥署108年監控違規廣告統計3,其中宣稱有減肥瘦身功效的廣告名列前三。此外,非法的減肥瘦身產品大多含有安非他命、利尿劑、瀉劑或甲狀腺製劑等藥品成份,服用後可能造成諸多不良反應,如頭痛、腹瀉、心悸、噁心等4,民眾應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產品。另外,有些民眾會由國外代購或自行購買瘦身相關保健產品,其成份可能含有中草藥(如麻黃、番瀉葉)、苦橙,甲殼素、藤黃果等,這些成份多半未經嚴謹、完整的人體研究證實其效果,並不能宣稱療效5-6,使用時需留意可能的非預期反應風險,提醒民眾應循正常管道諮詢及購買相關產品。正當使用合法藥品 減少不良反應發生Orlistat與liraglutide為目前我國核准的減肥藥品成份。Orlistat為口服藥,用於治療肥胖或是輔助減重,可減少脂肪的吸收,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胃脹氣、排氣、忍不住的便意、油便、排便增加及排便失禁等,通常在服藥初期發生。此外,orlistat也會減少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的吸收,建議民眾可在睡前補充綜合維生素。此種藥品不建議懷孕婦女、哺乳婦女、慢性吸收不良者或有膽汁鬱積者使用7-9。Liraglutide則為注射劑型的藥品,以降低食慾達到體重控制,可能會有噁心、嘔吐、低血糖等常見不良反應發生7,10。建議民眾用藥前應諮詢醫師、藥師或營養師,透過專業評估,擬訂適宜的體重管理計畫。藥害救濟基金會再次提醒民眾,減重沒有捷徑,宜透過緩慢且長期地調整生活習慣,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日常飲食方面可細嚼慢嚥、多吃未精製的全穀類食物、蔬果、堅果類和優格,減少攝取紅肉、油炸類食品和含糖飲料,培養均衡飲食的生活型態;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如走路、跳舞、爬山等),增加體能活動消耗熱量;同時保持正向思考、減壓4-6,11,才能正確且健康減重。對於想尋求藥品減重之民眾,宜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由醫師評估後開立處方藥品,不隨意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或產品,若食用保健類食品後發生非預期反應,也可通報全國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本文經授權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原文請點此
-
2021-02-2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老婆叫老公去接孩子。老公一口答應,難得當好爸爸。老公去了學校,等不到小孩,打電話問老婆,怎沒看見小孩?老婆:「你在哪裡?」老公:「我在學校啊!」「在XX國小門口啊!以前接他的地方啊!」老婆:「你小孩已經升國中了,你還跑去小學?」這是真的故事,老公太專心工作,忽略小孩是會進級的。小孩會成長,同樣的,醫療環境及醫療技術也會改變。例如以前讀書時哪有A型、B型、C型肝炎,小學、中學健康教育都沒有教,更沒有教如何保肝。出了學校,踏入社會,接受到的醫療常識都是媒體上不盡正確的醫療知識。當利益擺在醫療行為的最高層級,醫療就會扭曲了,民眾可能得到的是似是而非的觀念,因此常衍生不必要的後果或悲劇。例如平常人知道養生之道就是定時起床,規律運動,不吃油膩,甚至補一些健康食品,以為這樣可以長治久安。事實上,有運動,體能好,少吃大魚大肉,只是代表心臟血管系統好,但有好心不一定有好肝,要有好肝才會有好報。因為肝臟沒有痛覺神經,加上只要1/4正常的肝臟還在,就可以感覺良好,以為肝臟就正常。也有些人定期去驗肝功能,或定期去抽血都正常,想不到幾年之後突然肚子痛,求醫診治才知道肝臟長了大的肝癌,甚至破掉了,此時要根治就很難了。因此,肝好不好不能靠感覺,也不能只驗肝功能,也不能以為胎兒蛋白正常就是正常的,一定要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至少每年要「超」一下,有B、C肝就要半年「超」一次。「你超了沒?」應該是新年之際,給你我身邊好友最好的新年賀詞!●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3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2-22 新聞.元氣新聞
吃減肥藥不再腹瀉油便 國衛院新奈米技術最快下周技轉
肥胖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市面上的減肥藥物有75%皆含有奧利司他Orlistat的脂肪酶抑制劑成分的藥物;然該成分會抑制油脂吸收,服用這類藥物的患者恐會有腹瀉、油便等問題;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最近利用多年研究的中孔洞奈米矽球材料(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能成功搭配該款藥物解決其副作用;該技術預計下周能完成技轉,將來可直接應用,作為添加在食物的健康食品、或搭配Orlistat的處方新藥。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表示,根據2013至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5.4%。長時間肥胖恐引發許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有些肥胖者不易控制外食的油脂攝取,會經由醫師建議開立含有Orlistat成分的減肥藥,來抑制油脂吸收。對此,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羅履維指出,因為此類藥物以脂肪酶抑制劑Orlistat為主要有效成分,降低進入腸胃道脂肪的降解作用以及體內吸收,促使被抑制無法降解的油脂只得從大腸排出體外,因此導致腹瀉與油便等擾人之副作用。為解決上述副作用,羅履維與研究團隊利用多年研究的中孔洞奈米矽球材料。他說,中孔洞奈米矽球是一個150奈米大小的6角形結構,裡面的結構就像隧道入口,可以形成很大的表面積,讓原本在腸胃中不被吸收的液態油脂,進入中孔奈米的「座位」,受到固定後,以固態的形式排出體外。羅履維還說,口服中孔洞奈米矽球材料後,能高比率從體內與糞便一起排出,顯示此材料具有相當的安全應用性,若搭配抗肥胖藥物,將可減緩目前藥物的副作用。羅履維表示,透過8隻使用過Orlistat減肥藥物的小鼠的動物實驗發現,透過中孔洞奈米矽球材料,可百分百解決腹瀉等副作用問題;另透過同位素電子儀器追蹤奈米矽球於食入後在體內的分布,進而證實這項材料在食入後也不會有殘留在人體其他區域的疑慮。羅履維表示,由於矽已經是合格的食品添加物,因此將來中孔洞奈米矽球材料,僅是改變結構,因此仍可直接添加於食物,將來若單獨使用,將有潛力申請成為健康食品;另外,也可搭配市售含有Orlistat成分的減肥藥物,成為新的減肥藥物處方用藥,他認為,這類藥物具有許多相對的市場優勢,預期可擴大原市場占有率、規模及領先優勢。羅履維表示,有興趣的廠商可於3月2日前提交計畫書至國衛院,經審核後洽談技轉,預計最快於明年第3、4季能展開人體臨床試驗。然Orlistat減肥藥物不是人人能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提醒,Orlistat是處方用藥,目前醫師僅會針對有符合醫學上過重或肥胖定義者開立此處方藥,建議一般民眾不要使用。
-
2021-02-19 癌症.癌友加油站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不論晴雨、四季,天剛拂曉,孫道傑就離開溫暖的被窩,晨起梳洗,準備出門運動,在住家附近公園散步或是到游泳池晨泳1小時,是孫道傑揭開一天序幕的方式。乍看精神奕奕的他,很難相信他是位罹患2種癌症,進行肝臟移植,已經和癌細胞和平共處超過10年的抗癌鬥士。孫道傑是典型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小時候在馬祖北竿長大,16、7歲就開始工作養家,26歲時來台灣開照相館,努力工作打拼,陸續在台北開了3家婚紗店,但是,哥哥和弟弟先後因為肝癌過世,讓他的人生觀就此改變,不到50歲就決定將婚紗店結束,提早退休,希望能夠樂活過好人生下半場。 兄弟皆因癌逝 才發現自己是高危險群 38歲那年,孫道傑因為抽血發現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在當時普羅大眾對於B型肝炎仍沒有足夠的知識,至多是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追蹤即可。2年後,當時才40多歲的哥哥罹患肝癌,他從旁協助照顧,第一次驚覺癌症的可怕。 哥哥抗癌5年,最後仍不敵病魔辭世。這段時間孫道傑參加台大醫院許金川教授主持的衛生署「家族性肝癌」研究計畫,才知道一家都是肝癌的高危險群。而隔沒多久,弟弟也發現得了肝癌末期,治療8個月後就過世了。 看過兄弟經歷生命的倒數,病魔的殘酷無情,從醫師口中得知,癌症是可以預防的,為了降低自己罹癌的機率,孫道傑除了定期追蹤檢查外,也相當重視身體健康,還加入肝癌基金會當志工,在參加肝病防治的相關活動過程裡,累積了許多抗癌的正確知識,並且身體力行,做足了迎戰肝癌的準備。 長期擔任抗癌志工,孫道傑看到許多病友進行積極「養身」,身旁健康的親友也跟著一起「養生」。雖然未必能抗癌成功,孫道傑認為不論生病與否,只要做對身體無害的事情,才能保有健康。 以下是他日常防癌的2個準則: 準則1:一定要讓生活作息規律正常 孫道傑的哥哥和弟弟生前都是傑出的工程師,都很投入工作,哥哥不菸不酒、生活規律,罹患肝癌後,治療5年才過世。 但是弟弟在36歲罹患肝癌,菸酒成癮、經常熬夜,長期不愛惜身體,等到發現癌症時已經是末期,積極治療的效果有限,因此8個月後就過世了。 有鑑於此,孫道傑收掉了賺錢卻忙碌的婚紗店,開始改變生活,早睡早起,運動健身,培養好的體質來對抗癌細胞。 準則2:三餐飲食簡單重營養 許多人在生病後突然改變飲食習慣,只吃生機飲食,或是服用大量的健康食品,孫道傑認為「過與不及」都會造成身體傷害,更遑論抗癌。 尤其是癌症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就算身體不適,沒有胃口,都要強迫自己進食,因為身體需要足夠的食物營養才能夠修復,和癌細胞對抗。 而對於癌症病人來說,身體的抵抗力較差,並不適合生機飲食,因為許多生機飲食的蔬果沒有煮熟,如果沒有清洗乾淨,很可能就把細菌吃下去,導致身體不適。因此他建議癌症病人應該要「熟食」,甚至用生蛋製作的蛋糕、點心等,小嘗一兩口即可,切忌多吃。 晚一天罹癌 就多一天享受健康 靠著這2個準則,孫道傑硬是把癌症拖延晚了10幾年才來報到。53歲那年,孫道傑發現得了鼻咽癌,在對於鼻咽癌毫無了解的狀況下,迅速地接受了治療,身體接連接受口腔潰瘍、吞嚥困難、白血球降低等各種副作用。 讓身材原本壯碩的他,在2個月內狂瘦10公斤,家人幫他準備了富含蛋白質的清燉牛肉,雖然口腔潰爛,他仍是逼自己3餐都要吞下去。他樂觀積極配合治療,終究戰勝鼻咽癌。 不過,孫道傑最防備的肝癌並沒有因此放過他,隔年定期追蹤檢查時,卻發現有一顆4公分的肝腫瘤,是原發性的肝癌,於是他像個準備齊全的戰士,勇敢地迎接治療肝癌帶來的身體戰爭。 對抗肝癌已經邁向第11年的孫道傑,笑稱自己的肝臟經歷過「滿清十大酷刑」,由於癌症會有復發與癌細胞移轉的風險,因此他的右肝做過2次手術全部切除,左肝做過6次栓塞、2次電燒,直到3年前肝癌復發頻率越來越高、腫瘤顆數漸增,肝臟不堪負荷,因此決定到中國大陸進行肝臟移植手術,帶著「好新肝」繼續抗癌。 樂觀坦然接受治療 走過抗癌10年路 每一次癌症復發,孫道傑周遭的親友不免會問「你上次有沒有治療好?」孫道傑總是信心滿滿地說:「我每一次都有治療好。」 對於癌症的再度復發,孫道傑總是以樂觀心境看待,堅持不放棄治療,把再次復發當成是人生的一次次新考驗,也一次一次成功過關。 回想自己抗癌的過程裡,孫道傑認為癌症並不可怕,想要過關續命,一定要接受正規的治療。很多人罹患癌症之後,都會有驚慌、恐懼、不知所措等情緒問題,身邊的親友也會跟著擔心,甚至四處尋求協助,到處打聽偏方、神醫,希望來擺脫癌症威脅。 但是孫道傑看過許多誤信偏方、虛擲大筆金錢,最後反而加重病情仍回天乏術的例子,因此他堅信尋求正規的治療方式,相信醫療科學來打敗恐懼。 除了透過天然的食物補足身體需要的營養外,坊間五花八門的保健食品、仙丹妙藥未必對身體有益,尤其現在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那些價格不菲的保健食品成分真假難辨,倒不如省下這些錢,聽從醫生建議,進行正規治療。 抗癌10年,孫道傑認為最重要的是「保有正面能量的心」,因此面對癌症復發,他也樂觀坦然,雖然進行手術都有風險,但是仍懷抱希望。現在他每天晨起運動後,除了到處當志工,分享自己抗癌經驗,幫助病友做好心理建設。 閒暇之餘他和朋友在山上一起搭了工作空間,有人種菜、有人種水果,而他則是專注木頭雕刻,生活裡沒有恐懼,取而代之的是,珍惜和親友相聚時的幸福與滿足,過好每一個今天,樂觀迎向下一個明天。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獨力照顧失智丈夫幾十年,很有成就感!妻子:如果我先離世,一定很掛心老伴.血管衰老,當心失智找上門!白雁:1個動作暢通氣血循環,健腦、增強記憶力.母親失去記憶...醫師卻無法診斷是不是失智症!女兒:分離,是隨時會發生的一種存在
-
2021-02-15 養生.保健食品瘋
你也吃魚油、人蔘補身?營養師告訴你,哪些保健食品不宜與藥品一起吃
吃魚油預防缺血性中風?Omega3助血液流動防血栓 吃魚油顧血管嗎是真的嗎?過去美國心臟協會期刊《Stroke》曾發佈研究指出,魚油所含的EPA能減少缺血性中風發生。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科主任趙雅嬋說明,魚油成份中約30%為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以EPA、DHA為主。另外70%則為各種脂肪組成。Omega3脂肪酸可構成細胞膜,也人體血液中脂蛋白的主要成份,對心血管、免疫中樞神經、生殖系統都扮演重要角色。 趙雅嬋表示,Omega3脂肪酸一者能促進脂質代謝,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含量,進而降低動脈硬化和高血壓機會,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等問題。二者能抑制血小板作用,讓血液能夠清徹流動,並維持流速順暢,較不容易形成血栓。 趙雅嬋說明,Omega3屬於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以及抑制過敏,對於新陳代謝有正面助益。在腦部健康方面,Omega3也是大腦中神經細胞中突觸的必須物質,影響腦細胞發育、語言能力和智力等重要機能。 每天吃多少魚油才足夠?哪些人可能需要額外補充? 一般成年人應攝取多少魚油才足夠?趙雅嬋說明,根據台灣食藥署的建議,每日攝取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份量以2公克為限,正常人只要每天1-2餐攝取到深海魚類,不見得需要額外補充。以魚類含量來估計,秋刀魚22公克約有1公克的Omega3,約等於攝取鮭魚、鯖魚55公克、鱸魚130公克。 趙雅嬋表示,孕婦、中老年、三高族群、茹素者,屬於較可能需要補充魚油。對孕婦來說,Omega3的DHA影響胎兒腦部與視神經發育。至於中老年人與三高族群,Omega3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血管彈性。由於植物性Omega3在人體內的轉換率較低,茹素者的飲食型態較容易攝取不足。 趙雅嬋指出,上述族群在補充魚油或營養品之前,應先諮詢主治或專科醫師再加入日常攝取。惟平常少吃魚的民眾,想幫助良好保護力或身體代謝,也可適量補充。趙雅嬋建議,挑選魚油時以取得健康食品標章認證為佳。成份比例以EPA+DHA大於500毫克,或Omega3大於50%,人體吸收攝取的效益較高。 魚油不可與抗凝血劑一起吃 補充前務必諮詢醫師營養師 趙雅嬋提醒,有在服用抗凝血劑、降血脂、免疫疾病藥物者,建議不可與魚油一起服用,避免加重或減少藥物效果,造成疾病控制不佳。營養師建議,正在服藥者應以藥物治療優先,也要避免同時服用會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的營養補充品。 趙雅嬋表示,如正在服用抗凝血劑者,應避免與魚油、銀杏、維他命E一起食用。這類營養品有活化血液的功能,與抗凝血劑同時服用可能會造成出血。降血脂藥物則不可與紅麴一起食用。紅麴成份有降血脂功能,二者共同服用會加重藥效,可能導致疲勞、全身無力、肌肉痠痛。 另外,人蔘、靈芝會刺激活化免疫系統,不可與風濕科藥物一共食用,避免藥物效果下降,影響疾病控制。雞精、蜆精和補湯類,製程中鈉含量偏高,容易影響血壓、增加腎臟代謝,如果已在服用血壓藥、腎臟藥或有腎臟疾病者,要避免這類高鈉濃度的補給品。 《延伸閱讀》 .吃魚油降血脂與三酸甘油酯?魚油該怎麼吃、吃多少才健康?哪些族群不能亂補? .武肺重症者普遍維生素D缺乏?專家:為免疫細胞重要營養,3招可攝取
-
2021-02-05 新聞.健康知識+
每逢佳節胖三斤?營養師傳授5招,讓你過年享受美食身材不失控
今年過節很多小伙伴已經摩拳擦掌,開始準備豐富的食材,展現廚神風範。那麼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裡,我們怎麼做到營養健康的吃吃喝喝,提高免疫力抵禦病毒侵襲呢?專家教你這幾招:一、大魚大肉≠優質蛋白質春節期間大魚大肉少不了,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大魚大肉都是優質蛋白質,不注意選擇很可能就會每逢佳節胖三斤!哪些食物中含有優質蛋白質呢?一般來講魚蝦類、瘦禽畜肉(雞鴨豬牛肉)、蛋、奶和豆類中的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2020年中國營養學會專家工作組列出了排在前十名的「優質蛋白質十佳食物」,分別是雞蛋、牛奶、魚肉、蝦肉、雞肉、鴨肉、瘦牛肉、瘦羊肉、瘦豬肉、大豆。優質蛋白質雖好,但也不是多多益善。任何營養素多了少了都不好,在春節這個傳統重要的節日中,雞鴨魚肉雖好,但也需要保持適量。建議:成年人每天吃魚蝦、畜禽肉類總共40-75g,大概一個手掌的大小;雞蛋一個;鮮牛奶一杯;再加點豆製品。可通過適當多吃點魚蝦類和禽類,可以控制脂肪的攝入。二、熬夜消耗抵抗力,注重補充這幾種微量營養素春節守歲熬夜,睡眠不規律難免會降低抵抗力,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鋅等是微量營養素中的“免疫力先鋒”,一定要注重補充,來看看你家的年貨清單中是否包括在內呢?富含維生素A及維生素A原的食物:肝臟、紅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和水果(如胡蘿蔔、花椰菜、菠菜、甜椒、南瓜、柑橘類、芒果等)。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植物油、堅果、種子類、豆類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新鮮的蔬菜水果,如辣椒、番茄、油菜、捲心菜、芥菜、棗、櫻桃、石榴、柑橘、柚子、草莓等。富含鋅的食物:牡蠣、蟶乾、扇貝等貝殼、海魚等海產品;牛肉、羊肉及其內臟;蛋類、豆類、穀類胚芽、花生等。三、琳瑯滿目的零食,一定要學會選擇這個春節走親訪友和聚會少了,宅在家難免會想吃零食。推薦吃的零食:新鮮水果、可生吃的蔬菜、原味堅果適當吃的零食:加工堅果、餅乾限量吃的零食:各種糕點、糖果類、蜜餞、膨化食品等。四、飲料酒水不能少,能喝多少要知道逢年過節,飲料酒水也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元素。關於餐桌上的酒水,這些知識你需要知道。碳酸飲料、果汁飲料:主要成分為水、糖、色素及香料,維生素和礦物質匱乏,不屬於健康食品,建議少量飲用。鮮榨果汁:雖然比果汁飲料的營養價值要高,但榨汁過程去除了水果纖維,加之高速旋轉的刀片會把細胞全部破壞,導致水果中部分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大打折扣。建議適量飲用,新鮮水果才是最佳選擇。奶製品:牛奶、優格的營養價值很高,建議經常飲用。酒類:中國人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酒能助興也能傷人,節日親朋相聚,飲酒還須適量。高度白酒成年男性每天少於1兩,女性少於半兩。五、避免節後胖三斤,適量運動不能少春節期間不僅容易吃多,還會因為看電視、玩手機電腦等減少而活動量。除了日常家務、交通往來的活動外還要主動增加活動量。可以選擇快走1小時、太極拳40-60分鐘、瑜伽40-60分鐘、騎車40分鐘等,並持之以恆,把天天運動變為習慣。(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1-02-03 養生.抗老養生
要防肌少症,只吃蛋白質根本沒效!日研究證實:加上這3種營養素才能長肌肉
營養不足有失智症風險在失智症檢查中,會測試病患的判斷力、短期記憶、計算、手做、圖形摹寫等。判斷力是有關時間地點的認知機能,例如「今年是哪一年」、「這裡是哪個縣」等。 短期記憶是請對方記住「櫻花」、「貓」、「電車」等物品的名字,等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再請他重述一次,看他記不記得。 像這種認知機能低下、在平日生活上出現障礙的狀態就是失智症。 若從與營養指標的關係來看,紅血球太少、總膽固醇和白蛋白數值低的人容易得到失智症。另外走路步伐小和很少出門的人,也是失智症的高風險族群(圖表18、19)。 也就是說,營養不足的人,得到失智症的機率比較高。營養不足會降低腦部功能,身體機能變差後足不出戶也是很大的問題。一直待在家,接收不到外界刺激,更會提升得到失智症的機率。若得到失智症後,對飲食的關心程度下降,就會陷入更加營養不良的惡性循環狀態。 一般說法認為如果營養過剩,會加速腦動脈硬化,容易得失智症。但是從日本人的實態調查中可以得知,比起營養過剩的人,營養不足的人更容易得失智症。 營養過剩造成的動脈硬化,屬於阻塞血管的動脈硬化,而營養不足造成的動脈硬化,屬於血管壁變脆弱的動脈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塞是歐美人很常見的腦梗塞疾病。膽固醇蓄積在血管內,成為動脈粥樣硬化這種粥狀的物質,阻塞血管。當覆蓋在腦部表面較粗的血管(皮質支)變窄之後,就會影響血液流通,造成腦梗塞。 相較於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塞的是小洞性腦梗塞。是腦內較細的血管(穿透支)被阻塞。血管壁脆弱壞死後,小動脈瘤在該處產生,造成血管阻塞,引起腦梗塞。小洞性腦梗塞是日本人(尤其是高齡者)常見的腦梗塞。 2003年時,我研究了在研究中心看診的兩百名腦中風患者。雖然想要嚴謹的分類成因是很困難的事,但是我發現血管脆弱造成的小洞性腦梗塞占了腦梗塞者約一半左右。腦溢血指的是腦部的細小血管破裂出血。血管壁脆弱的話,也很容易造成腦溢血。 小洞性腦梗塞和腦溢血是血管壁脆弱造成的,跟營養不良有很大的關係。一般的健康教育只會強調膽固醇阻塞血管,很少人會注意到營養不足也會讓血管壁變脆弱。中年人雖然要留意膽固醇阻塞血管的問題,但老年人更要注意營養不足會使血管壁變脆弱一事。想讓蛋白質更有效? 須結合維生素與礦物質研究顯示,微量營養素也許可以改善合成阻抗。所謂的微量營養素就是指維生素和礦物質。研究學者的觀點是攝取蛋白質時,若同時攝取微量營養素,胺基酸就能更有效率地附著在肌肉上。 我們為了確認這一點,跟廠商共同進行了一項研究。我們的假設是同時攝取微量營養素跟蛋白質時,肌肉量會比較高,因此我們將維生素和礦物質搭配在一起做了實驗。 我們請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65到80歲東京都板橋區居民協力進行這個研究。我們讓這些人去運動教室上課,等十二週之後再看結果。 這個研究分成「運動+營養」及「只有運動」兩組。在營養補充上,實驗對象要喝廠商販賣的富含蛋白質的牛奶,以及含微量營養素的飲料。牛奶一次需喝兩百毫升(ml),約含蛋白質十公克。微量營養素則是一百二十五毫升,含有維生素D、E、B12、葉酸和鋅。實驗對象每天早上喝微量營養素飲料,中午喝高蛋白質的牛奶。 另外還會請他們每週來研究所二次,每次做一小時運動。內容有柔軟操、拿毛巾高舉兩手的上肢運動、以俯躺狀態進行的健身訓練等。此外還搭配計步器請他們多走路。 在開始運動的前三天,我們先對他們做了飲食調查,確認大家的營養狀態。在營養素的攝取上,除了飲料之外,兩組並沒有顯著差異。 三個月之後,無論是「運動+營養」組或「只有運動」組,在肌肉的表現上都增加了。最大步行速度上升,從椅子上站起來的速度減少了三十秒,從椅子上站起來的次數增加到五次。 兩組相比,「運動+營養」組結果稍微優異一點,但並沒有太顯著的差異。也就是說,在肌肉的表現上,「運動+營養」及「只有運動」都差不多,兩者都是上升的。 但是在肌肉量上,兩組就有很明顯的差別了。在無脂肪軟組織質量(肌肉量)上,「運動+營養」組增加了,但是「只有運動」的組卻減少了。尤其是全身的無脂肪軟組織質量減少非常多。也就是說光運動的話,全身的肌肉很有可能會減少(圖表23)。 此研究調查了肌肉量的增加與血液中各種成分的關係,我們發現在血液中若維生素B12、葉酸和維生素D濃度愈高的人,肌肉量增加得愈多。 在合成阻抗的學說中,老年人若攝取十克的蛋白質仍然不會增加肌肉量,但在我們的研究中,就算只攝取了十公克的蛋白質,老年人的肌肉量仍然會增加。這個結果被認為是因為同時攝取了微量營養素的關係。 從研究結果來說,想要防止肌少症跟老年衰弱期或癱瘓,在運動的同時也要攝取蛋白質。另外也要攝取能讓蛋白質在體內良好運作的微量營養素。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不需要採取什麼特別措施,只要每天都吃富含多種食材的料理,就可以攝取到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了。 在飲食無法補足的部分,也可以選擇健康食品或營養輔助品。現在食品廠商紛紛瞄準了商機大餅,開發出各種健康產品,另外市面也有販售強化蛋白質的湯品或餅乾,建議自己找適合的產品靈活使用。書籍介紹書名:日本醫學博士教你飲食新革命:提早打擊肌少症、骨質疏鬆、腦力流失作者:新開省二出版社:出色文化 出版日期:2020/06/11作者簡介/新開省二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副所長。醫師及醫學博士。1984年愛媛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畢。曾任愛媛大學醫學部助理教授(公眾衛生學),1998年起任職東京都老人綜合研究所(現為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並於2015年起擔任現職。1990~1991年以舊文部省在外研究員身分留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部。歷任日本老年醫學會、日本老年社會科學會、日本應用老年學會、日本體力醫學會等的理事、評議員及厚生勞動省「健康日本21(第二次)策定專門委員會」委員、JST-RISTEX研究開發事業主任研究者。曾獲日本公眾衛生學會獎勵賞(2006年)、都知事賞(2007年研究、發明暨發現部門)等獎項。延伸閱讀: 「我只能開轉診單、開藥膏,就連小小闌尾炎手術也不能做」醫師下鄉10年的第一手告白:你無法想像的偏鄉醫療困境
-
2021-02-02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吃中藥暖身仍建議經醫師評估 竹榮傳醫科推四逆湯驅寒
許多民眾在寒冬都會選擇食用薑母鴨、羊肉爐等來暖身,也有民眾嘗試服用中藥來驅寒、調整體質,但專業醫師就建議,服用中藥前如已有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最好還是給合格中醫師評估開立適合的處方,台北榮總新竹分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楊文杰就推薦,四神湯及燒仙草,都是不錯的暖身小品。楊文杰說,平時都會遇到許多上了年紀的長輩,尤其65歲以上的病患朋友會問他「平常要吃的藥已經一大堆,加上親朋好友好意送的健康食品,那中藥要怎麼吃?」,他總是希望病患朋友能好好與醫師溝通,量身訂做藥物和劑量,才能降低肝腎負擔。而遇上寒流來襲,民眾自行服用中藥暖身,楊文杰就推薦中藥複方裡面,醫聖張仲景的四逆湯為去寒方劑經典;「四逆」是以能回復四肢厥逆而得名,使用藥簡力專的三味藥,炙甘草、乾薑及生附子來溫經逐寒,但因為其中含有烏頭鹼等生物鹼,民眾使用最好需由專業中醫師給藥服用。楊文杰還提到,如果是要適合大小朋友的藥膳配方,可以食用「十全大補湯」,以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當歸、川芎、熟地、白芍、黃耆、肉桂等10味藥組成,有手腳冰冷的問題則可以食用「當歸四逆湯」,用當歸、桂枝、白芍、細辛、炙甘草、通草、大棗組成,能養血散寒、溫經通脈。不過楊文杰也表示,如果有感冒發燒、咳嗽、喉嚨痛、腸胃功能差或心血管疾病的問題,在使用中藥之前,最好還是給合格中醫師評估開立適合的處方,或是可以吃少量薑絲,四神湯或燒仙草,其實也都是不錯的暖身食品。
-
2021-01-26 名人.好食課
滴雞精有功效嗎?營養師解密「總支鏈胺基酸」是關鍵
雞精是長久以來抗疲勞、提升免疫的保健飲品,滴雞精的醇韻口感更深受消費者喜歡!不過,從市場攤販自己滴煉到大品牌,市面上已經超過10家滴雞精品牌,這些滴雞精都有功效嗎?玲瑯滿目的滴雞精又該認明哪些成分呢?這次營養師就要來解密滴雞精的成分與功效,教你怎麼挑才對!滴雞精的支鏈胺基酸能對抗疲累滴雞精能對抗疲累疲勞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心因性的疲勞,又稱為中樞神經疲勞讓人感受到疲累。另外一種則是肌肉的疲累無力感。而目前滴雞精對這兩種疲勞都有功效,相關研究與學術基礎都與支鏈胺基酸有關。當腦部的色胺酸增加時會讓血清素升高,因此產生想睡覺與疲累感,而血液中的色胺酸與支鏈胺基酸會競爭進入腦部,因此血液中若有較多的支鏈胺基酸,可以降低進入腦部的色胺酸含量而有對抗中樞神經疲勞的功效!在肌肉疲勞方面,動物研究發現補充滴雞精的實驗動物中,肌肉和肝臟有較高的肝醣含量,而肝醣是運動時主要消耗的能量,因此具有較高的肝醣含量就可以提高運動表現。另外也同時發現補充滴雞精可以降低這些實驗動物在運動後血液乳酸的含量,因此可以降低肌肉疲勞感(連結),達到對抗肌肉疲勞的效果!滴雞精能幫助病人促進食慾與提振精神生病臥床的親友,是不是常常食慾不振或者精神不佳呢?其實是與發炎反應有關!生病通常伴隨著發炎,而這些發炎物質會進入腦部中就容易引起情緒低落、精神不振等等問題,連帶也使食慾降低。然而,生病的人需要補充足夠營養才能幫助身體修復!食慾低落的問題就可能會讓病情更加重!過去有些消費者的反應指出,喝滴雞精後感覺食慾有變好,所以病患若是可進食,未有特殊限制狀況下,可以攝取滴雞精來促進食慾,再加上滴雞精所含的支鏈胺基酸、肌肽等營養素可以提振精神,所以可以讓病人可以攝取足夠食物來補充營養!營養師推薦這樣挑滴雞精選滴雞精可認明「總支鏈胺基酸」與「游離胺基酸」含量過去研究都指出支鏈胺基酸是滴雞精的重要營養素,而在相關健康食品認證的指標成分上也是支鏈胺基酸,因此在購買滴雞精時可以認明總支鏈胺基酸含量。但市面上並非每一家業者都有標出總支鏈胺基酸含量,有些僅列出「游離胺基酸」或「單一支鏈胺基酸」,這並非代表「總支鏈胺基酸量」,因此建議要購買滴雞精先認明「總支鏈胺基酸」含量!備註:胺基酸有18種之多,而支鏈胺基酸為白胺酸、異白胺酸、纈胺酸這三種的總稱,因此總支鏈胺基酸應為這三種胺基酸的含量加總!總支鏈胺基酸(mg/100 ml)= 白胺酸 + 異白胺酸 + 纈胺酸不僅如此,但由於每個品牌的包裝容量不一,所在選購時不只是要看每百克含量,更是要看單包總含量,這樣才能確保買到的是總支鏈胺基酸含量最高的商品。紅羽土雞的風味、營養等綜合表現最佳現在消費者在購買時非常著重於「真材實料」和「風味」,而雞隻來源就是重點!2016年中興動科所的碩士論文做了雞種與風味、口感、營養價值的研究,結果發現用「土雞種」滴雞精的膠原蛋白高於白肉雞與蛋雞,膠原蛋白會影響入口的醇韻、黏稠口感,讓口感更「厚實」。這代表紅羽土雞與黑羽土雞的滴雞精口感會相對醇韻厚實,所以也可以挑選有標示膠原蛋白含量的商品。在風味方面,紅羽土雞與黑羽土雞滴出的滴雞精,鮮味、肉香味也高於其他雞種,這也可能是土雞滴出來的雞精更受消費者喜歡的原因(連結)。在營養方面,紅羽土雞所滴出來的游離胺基酸含量最高,且牛磺酸(taurine)、肌肽(carnosine)及甲肌肽 (anserine)等與抗疲勞有關營養成分的含量,也高於黑羽土雞、蛋雞等其他雞種。公雞與母雞滴出的品質也會有差異!2014年嘉義大學動科所的碩士論文以不同性別與週齡(13與56週齡)的紅羽土雞進行滴煉,結果發現週齡大的雞隻,感官品評接受度較高,精胺酸含量也較高。除此之外,公雞製成的滴雞精,所含的麩胺酸、甘胺酸含量更高,代表鮮味更好!除了雞種以外,有些商家的滴煉包含了內臟甚至是使用邊角料,這也會大大影響滴雞精的風味與品質,這也是消費者在購買時要注意的!有產銷履歷更安心產銷履歷是指食品原料、製作過程可被追溯的驗證系統,這也代表著品牌廠商可以完整掌握原料、加工、運送與販賣,可以給消費者更好的食安與品質保障。目前市面上也有著產銷履歷的滴雞精商品,消費者在購買時可以將具有產銷履歷標章,列為購買的原則之一!滴雞精適合誰喝呢?備孕、孕婦、產婦喝滴雞精能補充體力,舒緩壓力站在營養師的觀點,因為孕婦、產婦的生活型態改變、眾多壓力等,產婦可能又要兼顧餵母乳和半夜無法好好睡覺,因此需要有可以補充體力,對抗疲勞的營養品,所以營養師推薦孕婦、產婦可以補充滴雞精。另外,情緒與壓力也是懷孕是否成功的重點,過去有研究指出雞精類商品可以降低焦慮狀況,所以想要懷孕的新人們,也可能可以試著喝點滴雞精補充體力和舒緩壓力,放寬心來增加受孕機會!病患喝滴雞精能保養身體過去常會帶著雞湯去探望親友,希望可以透過雞湯來讓親友保養身體,但雞湯的營養素濃度較低,倒不如直接吃雞肉,且可能因為佔據了胃空間而降低攝取其他食物的機會。此時,滴雞精就是不錯的保養品,具有支鏈胺基酸、肌肽等營養素以外,又不會讓病人太飽而影響攝取營養的狀況!而滴雞精所含的支鏈胺基酸、肌肽等營養素,也有提振精神、促進食慾的效果,所以大病初癒、食慾不佳的病患親友,喝滴雞精是不錯的選擇!上班族喝滴雞精能對抗疲勞、對抗焦慮上班族的壓力、工時是疲勞的來源!滴雞精可以作為提振精神、補充體力的營養品。除此之外,過去有發現雞精的成分可以降低焦慮指數,但雞精的味道較為難以入口,此時可以喝喝看滴雞精,也有可能獲得同樣功效!這次的專欄,和大家介紹了滴雞精的營養價值與功效,也分享了挑選的要訣,接下來也即將進入過年採買年節禮品的時候,可以認明雞種和產銷履歷,並以總支鏈胺基酸作為購買標準,買到最有效的商品!【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滴雞精有功效嗎?市售品牌這麼多該怎麼挑?營養師解密「總支鏈胺基酸」是關鍵!】
-
2021-01-2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鮪魚肚易有脂肪肝 趕快超一下
餐敘。某君很多菜都不吃,眾人問原因。他不疾不徐的說:「我挑菜不挑老婆!」還好,太座不在場,才敢這麼說。民以食為天,沒有食物當作熱量的來源,人就會慢慢枯萎死去。古代食物匱乏飢荒時,很多人熱量不足而亡,所以古書有「易子而食」的悲劇。但反之,目前豐衣足食,吃不飽的人幾乎不存在,反而是吃太多、吃太油、吃太甜、熱量消耗少引起的疾病成為顯學。目前坊間超商賣的飲料幾乎都含糖,聽說沒有糖的飲料賣不好,這是國人糖尿病友越來越多的主因之一。此外,超商提供的便當大概不是量多、油多,就是熱量多,加上國人生活習慣改變,「四體不動」的上班族多,吃得多,動得少,肥胖者越來越多。多餘的熱量在肚子形成鮪魚肚,在肝臟形成脂肪肝。也因此,許多中年人油腸肥肚,雖只是一個表象,但卻是健康的警訊。因為多餘的熱量會在肝臟形成脂肪肝,也會存在心血管、腦血管,形成動脈硬化,造成心臟病或腦中風。脂肪肝是歐美國家最多的肝病,脂肪肝會引起肝發炎,醫學上稱為脂肪性肝炎,嚴重者會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古語說:「過猶不及」,從養生而言,適當的熱量與營養,少油少鹽,少糖,不吃生食,不酗酒,不吃來路不明的偏方、草藥,包括健康食品,是保肝養肝的不二原則。此外,至少每年做一次肝臟超音波,確定肝臟沒有脂肪肝、沒有肝腫瘤,沒有肝膿瘍,沒有肝硬化,同時也看看膽囊有沒有結石,其他器官有沒有長出壞東西,這些都是腹部超音波同時可以看到的部分。「全民超起來!至少每年一超」是新年新希望,全民保肝最重要的課題。●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3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1-12 養生.聰明飲食
吃飽不代表吃好!掌握這幾個關鍵,才算是「好好吃飯」
「健康飲食」 不是針對一頓飯任何一種食物,都會提供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營養指南中所說的「健康飲食」,是指一個人攝取的所有飲食是否符合人體的需求─需要得多,就吃得多;需要得少,就吃得少。只有「整體的食譜」,才能談得上「健康」還是「不健康」。這個「整體」,至少是針對一天而言,甚至可以是以幾天為時間範圍。所以,針對一份食物或者一頓飯來談論是不是「健康」,意義很有限。通常所說的「不健康食品」甚至「垃圾食品」,其實並不含「有毒有害」的成分,只是因為它們所富含的營養成分人們很容易獲得,因此導致攝入得太多。同樣,所謂的「健康食品」也並非含有什麼神奇的「健康成分」,而是它們富含的營養成分往往在許多人的飲食中有所欠缺。外賣食物的特點「外賣」並不是一種新型食物,而是新的餐飲服務方式。傳統的餐飲是從灶台送到餐館內的桌子上,外賣只是擴大了送餐的距離,可能送到幾公里之外。食物還是那些食物,擴大了送餐的距離、延長了從製作到食用的時間,對於食物的營養幾乎沒有影響。不過,因為出鍋和食用之間的時間延長了,使一些食物的味道和口感發生明顯變化。而為了加快食物製作的速度、降低成本,還有一些外賣食物是用半成品的「料理包」製作的,其味道和口感跟用新鮮食材製作的比會存在一些差異。這些差異對食物的營養價值沒有明顯的影響,但會影響到我們對它的接受度。對大多數人來說,「好吃」是食物最重要的品質。所以,點外賣的時候,就會點那些「延時」之後依然好吃的食物,比如肉類和根莖類的食材,或以紅燒、油炸等比較「重口味」的方式烹飪的食物。而對蔬菜、粗糧等食材,以及清炒、白灼等方式製作的菜式就相當無感。所以,雖然營養師會孜孜不倦地倡導大家要點「葷素搭配」「口味清淡」的外賣,大家在理智上也能夠很好地理解,但真正點的時候,還是會傾向於那些「不健康」的。如何讓外賣成為「健康飲食」的組成部分「不健康食物」之所以不健康,是因為它們的營養成分太容易獲得。只要在其他的食物中「取長補短」,它們也就不再是「不健康食物」,從而成為健康飲食的組成部分。比如,如果中午的那一頓吃外賣,點了紅燒肉或者炸雞腿,或者魚香肉絲,或者宮保雞丁,外加米飯,在許多營養專家看來,這樣的午餐肉多、鹽多、碳水化合物多,但缺少蔬菜、水果和粗糧。如果要給這一頓午餐的營養價值「打分」,只能打一個低分。但這並不重要。因為,除了這頓午餐,你還要吃早餐、晚餐,甚至零食和宵夜。只要在其他那幾頓飯中注意補上蔬菜、水果、粗糧,注意控制鹽和糖,也完全可以構成「健康飲食」。熬夜族應該怎樣點餐這個年代有很多熬夜族群。他們睡得很晚,往往需要在晚餐之後、睡覺之前再吃一頓宵夜。這樣的人,更適合輕食、簡餐,不必在意傳統的「一日三餐」。「好好吃飯」的根本,是獲得全面均衡的營養,而不是社會普遍認可的「吃飯模式」。所以,吃幾頓、什麼時候吃,其實不是那麼重要。吃什麼、吃多少,才是關鍵。對於這樣的人群,首先應該考慮的是,一天之中的「主餐」在什麼時候?如何解決?對於大多數人,午餐和晚餐是最重要的,會吃下一天之中的多數食物。所以,首先應確定這兩頓該如何解決。按照很多人的習慣,中午點外賣,晚餐自己做或者去餐館。那麼,外賣那一頓,就可以盡情點自己喜歡吃的,比如前面說的:以米飯(或者麵食)為主食,吃重口味的肉類或者馬鈴薯等根莖類食物。這些食物受外賣形式的影響不大,可以讓人吃得很滿足。但是,依然要注意控制總量。如果這一頓占用了太多的碳水化合物、肉類和鹽的份額,那麼在另一頓主餐─晚餐的時候,就需要吃清淡的,比如輕烹飪的綠色蔬菜或者蔬菜沙拉,以及一些膳食纖維豐富的穀物、薯類。此外還有水果,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時候吃,作為零食,或者餐後甜點。另外,還可以帶一小把堅果。這樣,一天中的午餐、晚餐和零食,基本上就能涵蓋主要的營養成分和食物種類。此外,還有早餐和宵夜需要考慮。早餐需要有一些碳水化合物和優質蛋白,所以燕麥片(或者粗糧代餐粉)加上牛奶(或者雞蛋)是最方便快捷的選擇。如果喜歡,也可以加一點堅果或者水果。最後是宵夜。宵夜不能吃得太多(否則熱量太高),也沒有必要餓著肚子(否則睡不好)。一杯牛奶(或者一小杯優酪乳),加一塊粗糧餅乾(或者其他粗糧零食),也就夠了。這樣,基本上該有的營養成分都有了。另外,要稍微注意,「不要吃撐,八九分飽即可」。不管你是運動達人還是宅著懶得動的人,都要記住:運動能讓身體機能更好,但控制體重的關鍵還是飲食。在前面所說的「好好吃飯」的基礎上,對體重影響最大的就是飲料─一大杯奶茶,你運動一個小時都未必能夠消耗掉其熱量。所以,把任何含糖的飲料換成白水、純茶、黑咖啡、檸檬水都可以。如果實在需要甜味的慰藉,那麼代糖的碳酸飲料、氣泡水也是不錯的選擇。至於鮮榨果汁、網紅奶茶、三合一咖啡、冰茶涼茶、果汁飲料等等,實在要喝的話,就想想要用食物中的哪一部分去替換吧。除了控糖,控鹽也是「好好吃飯」「健康飲食」的重點。控鹽最有效的方式是盡量少喝湯,外賣也不要點湯。一般而言,一碗200毫升你覺得「好喝」的湯,通常會含有2到3克的鹽─而一天的鹽限額,也才6克而已。盡量少喝湯,就可以把鹽的份額留給其他食物。最後,好好吃飯並不難,「吃好」也並不意味著不健康─關鍵在於:你得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營養,如何透過飲食去實現。
-
2020-12-24 科別.精神.身心
精神病一輩子都不會好?藥需吃一輩子? 專科醫師吐真心話
焦慮性疾患,是精神科所有疾病中盛行率最高的;其中「畏懼症」又特別被低估與少關注;但「畏懼」造成患者的痛苦常常不亞於其他情感性疾患,或部份嚴重的身體疾病。常見的畏懼症包含懼高、懼怕血液、懼怕上台等。但在台灣社會,可能還多一個「怕藥」又特別怕「精神科的藥」關於吃藥這件事情,常建議擔憂的家長或個案本身思考這句話:「如果不是精神科的藥,你還會這麼恐懼嗎?」任何疾病都有輕重之分,每個人的心智狀態更是獨一無二,醫療是高度個人化的問題處理工作。就像有些人不會因為自己診斷自己是感冒,就去買感冒成藥自己治療一樣。「我不確定我是不是感冒啊!我怎麼知道是不是中了COVID-19?還是得了肺癌?鼻竇炎?什麼怪病?要給醫師看看啊!怎麼能自己亂買藥?」 這樣的想法,為什麼到了精神科就不一樣了呢? 「我今天有量到血壓超高!我要吃血壓藥!」也有這樣的主訴。但醫師會判斷這是不是嚴重的高血壓、常態的高血壓、還是緊張焦慮造成的高血壓。醫師腦中飛過的鑑別診斷、治療方法,就是您來尋求專業協助,最主要的理由。我們沒有必要全民都唸過醫學院,就跟會找律師打官司,找廚師做大餐吃一樣。 血壓的藥,也有針對一過性高血壓,緊急降壓的;當然也有需要長期服用,慢性降壓的;也有組合藥物,多管齊下的。醫師會憑藉專業與經驗,選擇手上的武器,解決您的不適、預防可能發生的問題。 精神科的藥要吃一輩子 輕症短期治療即可 這是最常見的錯誤觀念了,絕對沒有什麼藥是「一定要吃一輩子」的。藥也會隨著科學進步呀!小兒麻痺、肺結核,都曾經是難治之症,現代的處理方式都與上一代已有天壤之別,效果也好非常多。 更遑論許多輕症,就跟感冒一樣,短期治療就可以了。但因為大家對精神科的陌生,精神科的短期可能是一兩個月,而不像感冒是一兩個禮拜。很多人會自己嚇自己,查網路上的奇怪資料,或是用顯微鏡看藥袋上的副作用。副作用可能一百個人才會發生一個,但五個十個全部發生在自己身上,怎麼會這麼恐怖!其實可能並沒有發生這麼多的副作用,而是因為太過恐懼,自我暗示而發生的。 「相信醫師的治療計畫,盡量告知醫師自己的困擾與症狀,讓醫師隨時為您修正專屬的治療計畫。」——這才是患者的責任。 網路上瘋傳的假資料實在太多了,連「運動舌頭可以預防失智」的訊息現在也還是繪聲繪影的在網路上瘋傳,在瘋狂的搖擺著舌頭想要預防失智之時,不妨看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資料,確認一下這是不是假訊息,有時候政府都幫您整理的非常完整了。其實對健康有疑慮,詢問您的醫師就是最佳選擇。醫師要為自己說的話,做的處置負責。更重要的是——醫師瞭解您的狀況,農場文作者不知道。 一些針對特定對象的衛教文章或許內容正確,但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譬如說厭食症的患者可能因為看了很多食物有害健康建議少吃的文章,反而更加重自己認知扭曲、厭食狀況,造成生命危險。 藥物沒有那麼恐怖 水也要喝一輩子 藥物是花費科學家研究心血與廠商巨額資金做出來幫助患者,且有政府把關、醫師長久專業訓練選擇的。絕對不會比健康食品來的危險。若不信任這位醫師的處置,就換到信任的為止!而不是半信半疑,除了原本的症狀,又多一個對藥的恐懼。這樣折磨自己,太辛苦了! 吃太多肥肉也會造成心血管疾病;酒會傷害腦部,甚至造成嚴重不可逆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煙盒上更是大大寫著「吸菸有害健康」。 醫師開出的藥物,是不是不一定比上述這些生活常見的東西危險呢?如果擔心影響肝腎功能、或造成什麼後遺症,醫師都站在您的面前讓您盡情發問。 任何對治療的擔憂,都可以直接詢問您的醫師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章秉純醫師)延伸閱讀: 為什麼感冒只能拿三天份? 藥師解答真相 抗憂鬱藥物吃了還是好憂鬱? 精神科醫師曝關鍵原因
-
2020-12-19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抗凝血藥避免配綠色蔬菜?當心預防中風不成反加重病情
冬天一波波冷氣團接連報到, 氣溫屢探新低,讓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大增,由於日夜溫差大、天氣不穩定的型態,注意保暖、預防中風也成為中老年人的重要健康課題。為了避免中風後失能、臥床、死亡等嚴重的併發症,有些患者更得長期每天 服用一次抗凝血劑,避免腦中風、心肌梗塞、肺栓塞等疾病發生。 抗凝血劑屬於預防血管栓塞的藥物 5大族群需要服用 抗凝血劑屬於預防血管栓塞的藥物, 它的作用在於干擾體內凝血因子的製造、 合成,避免血管內發生凝血,降低血栓出現。心臟內科醫師徐國基表示,目前國內醫師普遍建議服用抗凝血劑的對象,包括曾因心臟病,以人工機械瓣膜置換受損心臟瓣膜,可能因為人工瓣膜造成血栓;以及曾經中風或是心房顫動的患者,這些都是發生血管栓塞的高危險群,以防產生小血塊後,跑到腦部演變為腦中風。另外,還有肺動脈栓塞以及腳部靜脈栓塞的患者等,也是建議可以服抗凝血藥,預防疾病發生的對象。 抗凝血劑藥物副作用大 出血、瘀青、解黑便快就醫 至於有些置放心臟血管支架的患者,會長期服用保栓通、阿斯匹靈等藥物預防缺血性中風。徐國基解釋,這一類藥物則是屬於「抗血小板凝劑」,主要作用在於預防血小板的凝集,若跟抗血小板凝劑相比,抗凝血劑的效果較強,對服用者的副作用也較大,在抗凝血劑藥物的仿單上,也都加註可能導致出血風險的警語。 另外,病人也應自我監控,是否有服藥後出血、瘀青、出血不止、解黑便或解紅棕色尿液等身體不適的症狀;雖然服用抗凝血劑後,需要注意的事項「一籮筐」,但徐國基說,患者怕麻煩、配合度不高,很容易「不吃沒事,吃了反而有問題」。 抗凝血劑併服須知 飲酒、健康食品、維生素K都應避免 徐國基提及,服用抗凝血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除了不能飲酒,這類藥物本身跟許多的食物、健康食品、其他藥物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可能讓藥物失效,或是藥物於血中濃度過量。 由於維生素K會協助凝血因子的合成,因此在服藥期間,一些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可能會影響藥效,例如肝臟、綠色蔬菜、高麗菜、花椰菜、 蔓越莓汁、豆類、海帶、菠菜、蛋黃等,建議患者應避免改變先前的飲食習慣,避免突然大量攝取。 抗凝血劑也必須避免同時服用消炎止痛藥、抗生素或是荷爾蒙類等西藥;萬一服藥時患者正好感冒,須同時服用常用的普拿疼、力停疼等乙醯胺酚類的止痛退燒藥,則必須注意是否造成異常出血。 還有,國人習慣吃補,但抗凝血劑更應避免 與丹參、當歸、人參、銀杏、連翹等有活血化瘀 功效的藥物並用,並要小心Q10、聖約翰草、甘 菊、蜂王漿、維他命A、維他命E、魚油、大蒜 精、龜苓膏等健康食品。徐國基也提醒,每次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師或藥師,目前正在服用抗 凝血劑。 空腹、夜晚睡前服用 忘記服藥不可自行補吃 由於跟抗凝血劑會發生交互作用的食品、藥品實在不勝枚舉,因此,徐國基強調,最好於空腹時服用抗凝血劑,因為抗凝血劑多半是1天1 次,最佳時機可於夜晚睡前服用,此時胃裡的食物正好消化得差不多了,讓胃可以單獨吸收藥物,盡量避免與食物產生交互作用的可能性。 抗凝血劑需定時、定量服用,如果當天不小心 忘記服藥,隔天才想起來,徐國基叮嚀,千萬不可以自行「補吃」,服用兩倍的劑量,免得造成 血中藥物濃度過高,引發出血危機。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長期服藥常會「憑感覺」自行加減藥量,於服用抗凝血劑時,一定要避免這種錯誤的用藥習慣;服藥期間也切勿自行停藥,以免血栓形成造成血管栓塞。 拔牙、開刀前必須停藥 提前告知醫師避免憾事 除了小心與藥物、食物發生交互作用外,由於抗凝血劑會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因此,藥品仿單中也註明可能會有出血的風險,萬一受傷,也會增加出血不止的危險性,患者服藥後也要當心,避免從事易引起傷害的劇烈運動。 因此,徐國基說,當需要進行拔牙等牙科手 術,如果醫師事先不知患者的服藥史,可能會發生不易止血的危險,因此,需進行侵入性的檢查、治療,經諮詢過醫師後,至少於術前3~5天,患者一定要事先停藥。 抗凝血劑是「預防」非「治療」 高危險群應作息、飲食正常 除了遵從醫師指示,按時、按劑量正確服藥, 才能順利藉助抗凝血劑藥物的幫忙,免得患者未 蒙其利反先受其害。徐國基也強調,服用抗凝血劑是「預防」、不是「治療」,因此,這類曾置 換人工瓣膜、曾中風過、有心房顫動等中風的高 危險群,仍要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不要熬夜。 徐國基也說,飲食上必須忌口,盡量把握清淡的原則,避免高油、高鹽、高糖,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數值,並且養成運動的習慣,才能讓自己遠離中風的危機。萬一觀察到自己疑似發生中風現象,也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責任編輯/Mei 圖片設計/Kato
-
2020-12-12 新聞.科普好健康
「藥用錯了就是毒」吃止痛藥又用顯影劑,小心急性腎損傷!
●避免洗腎,有三高、尿酸高、老年人及長期用藥者應注意●中重度慢性腎臟病人健保卡貼上「禁用NSAID」標籤,提醒用藥● 規則運動、多喝水,定期檢驗保腎安劉媽媽三年前退休後,常和好友遊山玩水,但最近出遊卻很累,走快了有點喘,坐或站久一點還會腳腫。經診所檢查發現,她的腎功能竟剩下不到40%;轉介到台中榮總腎臟科進一步診察,其實她的腎功能只剩下29%。查詢她近幾個月的用藥,找到她腎臟功能變壞的元凶和共犯了。原來在診所抽血檢查一周前,劉媽媽出遊回來腳不舒服,曾吃了幾天的止痛藥;後來她和先生一起做全身健檢,有使用顯影劑做電腦斷層檢查,因此可能發生急性腎臟損傷的機率大增。吃止痛藥 小心副作用 止痛藥可能會傷腎、傷胃和傷心,因此腰痠背痛或關節痛、甚至痛風發作時,想要使用止痛藥之前,一定要小心。尤其NSAID(非固醇類消炎藥)類的止痛藥,還有COX2抑制劑止痛藥,可能比較不傷胃,但要留心傷腎的副作用。如果併用會影響腎臟血流的藥物,包括電腦斷層和心導管檢查使用的顯影劑、利尿劑和部分降血壓藥等,會讓傷腎的機率升高。若腎臟病人在使用NSAID止痛藥期間,又發生其他會加重腎臟傷害的因素,就可能會出現急性腎損傷。例如誤用會傷腎的中西草藥,像八月間發生的中藥含鉛事件即是,所以,使用藥物一定要小心副作用。健康食品或草藥 要慎服「別人的補藥可能是您的毒」,吃藥以前一定要詢問醫師或藥師。「藥用錯了就是毒」,即使是健康食品或是中西草藥,都可能有副作用。尤其慢性腎臟病的病人,更是急性腎損傷的高危險群,用藥務必謹慎小心。食品安全也是民眾會擔心的事,最佳護腎的自保方法,建議盡可能使用當季新鮮少加工的食材,最好是在烹煮後還可以看到食物原型,同時採用新鮮的調味料。腎臟病初期 通常沒症狀腎臟病越早期發現越容易治療,抽血和驗尿檢查是早期診斷腎臟病最好的方式。腎臟病的初期,通常沒有症狀,甚至到中度腎臟病,如果不是有嚴重蛋白尿造成的水腫,可能只會出現非特異性的症狀,例如容易累而已。因此,有嚴重水腫和惡心嘔吐等症狀才接受檢查的病人,常已是重度腎臟病,快要洗腎了。超過半數老年人都有兩到三種常見的慢性病,尤其有三高問題及尿酸高,常會合併有慢性腎臟病,因此,除了控制好各種慢性病,更要每三至六個月抽血檢查腎臟功能、是否出現尿蛋白,才能及早偵測到腎臟功能的變化,並且設法用藥治療和避免急性腎損傷,進而延緩腎臟惡化。少吃蛋白質 減輕腎負擔此外,減少肉魚豆蛋奶等蛋白質的攝取,能幫助慢性腎臟病患者減少腎臟的負擔。
-
2020-12-08 養生.聰明飲食
照護心血管健康 醫師提醒一事是造成健康危害最大兇手
每次到新的一年,大家都會問:「這年有什麼新希望呢?」不管年紀幾歲,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說:「健康很重要,要好好守護健康。」而要守護健康的重點,並不是我們買了多少健康食品,而在於每日的三餐選擇。今天就來看看,要避免心血管疾病,我們得少吃哪幾味!● 糖、鹽、脂肪這幾樣都是食物添味的重點,藏在各種食品中,使其甜甜鹹鹹香氣撲鼻。然而這些讓食物美味的秘密武器,也是攻擊現代人心血管的元兇之一。糖、鹽、脂肪與肥胖、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都脫不了關係,自然會影響心血管的健康。如果你沒耐心看完這一篇文章,請至少注意最重要的這點:調味太重是造成健康危害的最大兇手。平常飲食中,盡量口味淡一點,養成習慣,減少對糖、鹽、脂肪等需求量。● 加工肉品仔細看看培根,超過一半的熱量都來自於飽和脂肪,代表會讓你身體的壞膽固醇濃度變高,提高心血管疾病、心臟病發、中風的機會。再說,裡面添加的鹽也不少,吃下肚後會讓人血壓上升,心臟工作愈來愈費力。甚至裡面還添加了防腐劑,更是另一個問題。同樣地,請不要把熱狗、香腸、肉乾、肉鬆等當成日常攝取蛋白質的來源,這些加工肉品對心血管都不好,當我們為了獲取便利性而買加工食物,換來的就是脂肪高、鹽分高、糖份高,卻少了食物纖維,再加上對健康不利的防腐劑,所以,別再常吃不健康的加工肉品囉。● 紅肉傳統上逢年過節大家都想要端出一桌好菜,檯面上一定少不了燉到軟嫩的豬腳,或帶著焦糖色澤的排骨肉排。一般出門聚餐,牛排更是個常見的選擇。牛肉、豬肉、羊肉都是紅肉,會增加壞膽固醇的濃度,還會改變腸道裡的菌叢。如果真的要吃,記得最好選擇油脂成分少一點的部位。想要攝取多一點蛋白質時,可以從火雞肉、雞肉、魚肉、或是蛋裡面作選擇。● 奶油很多食物要用奶油才會香,煎牛排、做烘焙食品,奶油都是主廚的提味好幫手。但奶油富含飽和脂肪酸,會增多壞膽固醇,因而對心血管不利。至於人造奶油乳瑪琳更不好,是反式脂肪。反式脂肪對人體沒有任何好處,已有多個國家禁用反式脂肪。平常如果要改成含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像是橄欖油,才能對心臟好一點。● 炸物不管你是油炸還是氣炸,當你用高溫處理食品,且處理時間長,雖然能帶來酥脆的外皮口感,但同時也帶來一些健康上的壞處。高溫會讓澱粉與蛋白質變性,且都是高熱量高油脂。不要因為用氣炸鍋減輕罪惡感後,心裡門檻降低,反而吃下更多的炸物。● 烘焙食品你還是很習慣吃餅乾、蛋糕當下午點心,還是喜歡吃麵包當早餐呢?這些烘焙食品有很大一部分是糖和油脂,吃了就是很容易發胖,對心血管當然不好;剩下則是白麵粉,對血糖控制不利,血糖的波動還讓人容易感到餓,想保護心血管最好少碰餅乾、蛋糕。● 白米飯、白麵包白米飯、白麵包都屬於精緻後的澱粉,缺乏健康的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精緻澱粉會快速升糖,身體也會貯存比較多的脂肪,對控制血糖和血壓而言都不夠好。請盡量不要選擇精緻澱粉,而是選擇吃未精緻的全榖類。全穀類的麩皮,胚芽和胚乳含有重要的礦物質與維生素,糙米、燕麥都是不錯的選擇。● 酒精如果你本身不喝酒,不要因為聽說「紅酒護心」而開始喝酒。如果你適量的喝,應該是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但喝的太多,一次喝的太兇猛,都是會影響心臟功能的,造成心律不整、心肌病變,因此要保護心血管的話,還是少碰酒精為妙。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愈看愈生氣:「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到底還能吃什麼?」尤其看到少吃白飯總讓許多人無法接受。請再看過這幾樣食物對心血管不利的原因,即使我們不需要一步到位完全不吃,但少碰一點還是對健康比較有幫助。至於該怎麼吃呢?地中海飲食一向是歷久不衰的飲食指引,原則是多吃蔬菜、水果、魚、未精緻的穀物,並使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加上優質蛋白質,另外,少點調味,習慣淡一點的口味,都對身體好處多多。原文:
-
2020-12-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萬人血清篩檢/彰化、台大挨罰 罕見首例
彰化萬人血清篩檢計畫被衛福部以違反人體研究法為由開罰,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石崇良表示,人體研究法上路後曾對少數幾家醫院開罰,對彰化衛生局開罰,是首開處罰公務機關的先例。至於台大公衛學院遭罰是否也是學校首例,需看教育部相關紀錄。我於民國一百年三讀通過台灣人體研究法,相較歐美國家起步較晚,但台大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蔡甫昌說,「有其必要性。」針對此案,蔡甫昌指出,目前無法說衛福部是否罰得太重,因為還不知道最後罰款金額,可能是十萬,但也可能是一百萬元,「若確定有違反相關法規,就照罰則走。」蔡甫昌表示,過去僅有新藥、新器材、新技術等有關的人體試驗受到醫療法規範,但仍有眾多涉及人類資料研究,並未納入規範,例如填問卷的行為科學研究、營養或健康食品研究、運動介入研究、檢體搜集研究,以及這次引起爭議的彰化縣公共衛生研究,也沒有規範。蔡甫昌表示,在國內尚無人體研究法之前,如果有人因上述研究而受到侵害時,只能循民法或憲法等管道尋求自身權益。人體研究法實施後,確實提供受試者許多保障,這也讓這次衛福部處理彰化縣萬人血清計畫時能有所本。
-
2020-11-28 科別.新陳代謝
手搖飲不只肥到爆! 專家曝「每日1杯」下場...晚年慘了
很多台灣人都離不開手搖飲,每天都要喝1杯才能感覺到生活小確幸,如果再加上1塊蛋糕或餅乾,就有滿滿的幸福感。然而專家指出,經常超量攝取糖分,可能阻礙骨骼生成,加快肌肉衰退,增加未來骨質疏鬆風險。而外食族應注意食品成分,參考營養餐盤份量,最好將每日攝取糖分下降至總攝取熱量5%以下。攝取糖份過多阻礙骨骼生成 加劇肌肉衰退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表示,攝取過多糖分可能影響身體骨骼生成、加劇肌肉衰退,降低骨質量增加發生骨折機率,對骨質疏鬆高風險中老年族群,每日糖分攝取量更是要特別注意。新光醫院營養課高郁雯營養師提醒,外食應多留意食品成分,可以參考營養餐盤份量,適當調整每日攝取量。陳政光說明,一般人骨質大約在30歲左右到最高峰,中年以後骨質每年平均減少0.3%至0.5%,如果骨質流失過多,會讓原本緻密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現象,導致骨骼變得脆弱,只要稍微撞到或跌倒就會骨折。中老年人已是骨質疏鬆高風險族群,若是日常生活中忽視糖分的影響性,恐增加骨折風險。足夠熱量才能維持健康 有7成糖分潛藏包裝食品新光醫院營養師高郁雯則說,民眾常有飲食迷思,以為正餐少吃一點可以有助於減重,或是避開油脂澱粉類食物不吃,然而每日攝取足夠熱量對於維持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建議民眾若是擔心熱量,可以透過每日分配預計營養熱量,事先計算份量,以達到均衡營養的健康原則。高郁雯營衝,約有7成糖分潛藏在日常包裝食品中,無論麵包、優格,甚至健康食品都可能含有糖分,因此除了應多留意食品營養成分,民眾平時用餐時不妨多選擇原型食物,以減少多餘糖分及加工物的攝取,養成戒糖的飲食習慣,若覺得一下要改為無糖太困難,可以從降低每週飲料與甜食的頻率開始。正餐吃飽多吃蔬菜 增加飽足感減少吃點心慾望高郁雯分享日常飲食重要原則,正餐要吃飽,可以降低對飯後甜點的慾望;多吃蔬菜,增加飽足感;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如白肉、瘦肉等。紐約時報定義2020年為減糖年,並推動7日無糖運動,目的就是為了減少糖分對身體造成的負擔。(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無糖茶當水喝超傷腎! 毒物專家公布茶喝太多3健康危機 你會胖可能就是因為對糖上癮! 6個糖對身體的影響...要健康最好少碰
-
2020-11-16 養生.聰明飲食
抹茶產量其實不高 為何市面上有便宜「抹茶冰淇淋」?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選茶.泡茶.品茶,好茶的科學》,作者三木雄貴秀】市面上有便宜「抹茶冰淇淋」的原因如今抹茶已成為健康食品,在全球掀起一股熱潮。二〇一七年的日本出口量更創下4,642 噸的最高紀錄,比前一年增加13%。只要去日本國內的觀光勝地,就能看到不少手裡拿著綠色冰淇淋或霜淇淋的國外觀光客。根據日本國語辭典中對於「抹茶」的解釋,意指「摘下茶葉新芽精製成葉茶,放入臼中磨成粉末的茶」(小學館《數位大辭泉》)。從專業角度來說,製作抹茶的條件是必須在栽種茶葉時,有一段時期遮蔽陽光(覆下栽培),製作時也不揉捻茶葉(引自日本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茶業中央會之的定義)。以上述製法做的茶葉為原料,用石臼磨成的抹茶日本每年生產約1,300 噸。但就統計數字來說,日本每年的抹茶生產量約4,000噸。4,000 噸減1,300 噸,兩者產生的差距2,700 噸究竟從何而來?這些抹茶都不是用石臼磨的,而是用「粉碎機」隨意輾壓磨碎茶葉而成。使用的茶葉也沒有採用「覆下栽培」,而且是以「Moga」取代抹茶原料的「輾茶」,或以九至十月的番茶製造出的「秋輾」為主。以這個方式做出來的抹茶比真正的「抹茶」便宜,稱為「加工用抹茶」、「食品用抹茶」、「工業用抹茶」等,用來加工成各種食品,販售時則省略「加工用」或「食品」等用語。換句話說,市面上常見的抹茶冰淇淋、抹茶餅乾、抹茶巧克力、抹茶拿鐵都是這麼來的,容易讓消費者混淆,以為使用的是正統抹茶製成。書摘「Copyright © 2019 Yukihide Miki」「著作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擅自使用」
-
2020-11-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保健食品不是有吃有保庇 藥師:別跟3類藥物一起服用
74歲許伯伯患有心律不整,最近聽親友推薦吃魚油可以降血壓、抗血栓、保心顧眼好處多,許伯伯聽了以後很心動,但因為本身在服用藥物,擔心會有副作用,便前往醫院諮詢。藥師評估許伯伯服用的藥物為抗凝血類,若再吃魚油一類保健食品,恐產生加成影響,增加出血風險,遂即時衛教正確用藥觀,強化許伯伯對保健食品的認知。健康食品、保健食品 兩者差異在這裡近年保健風氣盛行,不少人常抱著「有吃有保庇」、「有病治病,無病安心」的心情,服用各種健康、保健食品。但市面上健康食品、保健食品琳瑯滿目,多數人都不清楚兩者差異,甚至在服用藥物的同時,補充多種保健類食品。王平宇說明,成為「健康食品」須有嚴格的審查標準,如:市面上部分魚油、紅麴產品等,有科學證據顯示其具生理調節及保健功效,並在產品包裝上標有健康食品標章(小綠人)及認證字號;而常見「保健食品」如:膠原蛋白、酵素等,僅做為一般食品使用,沒有實證證明其保健功效,且日常所需的營養素,透過均衡飲食即可攝取,無需特別額外補充,且無論是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若食用不當、服用過量,反而會危害身體健康。3類藥物 易產生交互作用王平宇指出,服用保健類食品前,需確定食用原因、建議攝取量,若因慢性疾病正在服藥者,更要清楚該食品是否會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以免食補不成反傷身,常見易產生交互作用者如:抗凝血劑、降血脂藥物、免疫疾病藥物等:1、抗血小板、抗血凝劑:勿自行使用魚油、銀杏、維他命E等具活血功用產品,以免導致皮下出血、胃出血、血尿、出血性腦中風等出血風險上升。2、降血脂藥物:需避免與同樣具降血脂作用的紅麴併行服用,因二者並用時,如同提高藥的劑量,藥品的作用與副作用都會加強,可能導致疲倦、黃疸、肝指數上升、發燒、全身無力、肌肉痠痛、深色尿液等副作用發生機率上升。3、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之藥物:需避免與人參、牛樟芝、靈芝等具刺激、活化免疫系統功用者併用,以免藥物治療效果下降,導致疾病加劇。高血壓、腎臟類疾病 避免攝取高鈉補給品此外,高血壓與腎臟類疾病患者應避免大量食用雞精、蜆精、食補液等高鈉補給品,以免加重病情。針對許多人認為「只要將時間錯開就能避免交互作用」,王平宇提醒,多數藥物的作用時效為24小時,無法靠錯開時間減緩交互作用,若真有服用需求,應先向醫師、藥師諮詢,避免弄巧成拙,產生不良影響。延伸閱讀: 胃潰瘍、顧胃可多吃胃藥? 小心適得其反!這些潛在風險先看懂 服用抗凝血藥飲食有禁忌!不能吃綠色蔬菜? 專家告訴你正確解答
-
2020-11-0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老」公為恩愛進補 肝指數飆高
診間來了一對男女。女:「他很急!」「很急?」我看了他們,女的年紀輕,有外地口音,男的明顯年紀大了很多。「難不成是老少配的問題,男的力不從心,因此很急?」女的看我一副遲疑:「他有B型肝炎,最近肝指數高了起來,GOT、GPT都一千多!」我看了病歷,男的已70歲,70歲的人即使有B型肝炎,人之將老,病毒也衰,病毒應該不會活躍了,肝指數應該也不會飆高了,怎麼會如此?「妳有給他吃什麼嗎?」「沒有啊!就是維他命丸、深海魚油,還有一些增強免疫的健康食品……,我朋友也有買給她老公吃。」「為什麼給他吃那麼多?」「因為我看他越來越弱,晚上表現越來越不好,他越來越急,我也急……」。原來如此,為了晚上恩愛煞費苦心,吃了增強免疫的食品,誘發了人體的免疫系統對體內的B肝病毒發動攻擊,肝細胞因而受到殃及,肝細胞發炎,接近猛爆性肝炎,以前是男的「急」於表現,現在是女的「急」於保男的命。儘管目前B肝有藥物可以控制,使肝指數降低,避免發炎,但肝內的B肝病毒無法完全消除,與人體的免疫系統和平共存,一旦有了外來藥物刺激,誘發了免疫系統,破壞平衡,就有可能引發猛爆性肝炎。●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2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10-29 養生.聰明飲食
罹癌還能喝咖啡嗎?纖維囊腫會不會癌變?張金堅解密咖啡與乳癌
在10月粉紅乳癌防治月的尾聲,元氣網粉絲團邀請台大外科名譽教授、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醫師喝咖啡聊乳癌防治。喜愛喝咖啡、進而鑽研咖啡的張金堅指出,很多患者在門診問他,罹癌了還能喝咖啡嗎?張金堅指出,在癌症的預防上來講都是正向的,而若已是癌患,一般而言也都是可以喝的,喝咖啡還可防止乳癌、大腸癌、肝癌的再發及降死亡率。以下整理昨天直播網友熱烈的提問及張教授的回答。Q:空腹可以喝咖啡嗎?黑咖啡還是拿鐵比較好?A:咖啡還是喝黑咖啡較好,若要加東西請加鮮奶。奶精有反式脂肪不宜,糖會增加熱量也不宜加。而早上一起床其實精神還算旺盛,也先不用急著喝,早上10點左右,或下午3點喝較佳。Q:咖啡需要加牛奶預防骨質疏鬆嗎?A:咖啡確實對鈣質的再吸收較差,因此有骨質疏鬆就建議不要喝。或者喝了咖啡一段時間後,再單獨喝鮮奶,也有助補鈣。另骨質疏鬆也需靠多曬太陽、多運動來補足。Q:請問膽結石可以喝嗎?A:有報告指出,已有膽結石,喝了就不會再變大;但是已有的膽結石是不會消失的。Q:我有胃食道逆流可以喝咖啡嗎?A:建議少喝,若要喝請飯後喝。咖啡有助腸胃蠕動、胃酸分泌,所以當你有拉肚子的情況,請不要喝;但如果便秘,喝了倒是可促進排便。Q:老人家飯後都要吃很多藥但又想喝咖啡,可以嗎?A:有些藥確實會與咖啡產生交互作用,所以建議吃藥後至少間隔半小時後再喝。但吃止痛藥又喝咖啡,反而藥效更好。Q:睡前大概幾個小時最好不要喝咖啡?喝咖啡會睡不著,怎麼喝才好?A:這因人而異,若喝了會睡不著,中午後就不要喝了。Q:淺焙的咖啡因比較少嗎?A:咖啡因約佔1.4%,不會隨烘焙減少,脂肪也不會。但蛋白質及少許糖份會隨高烘焙減少。有益處的抗氧化物及綠原酸,淺烘焙含量較高,約9.6%。重烘焙隨之減少,剩4.8%。Q:咖啡一天最多能喝多少?義式濃縮咖啡 有沒有量的限制?A:美國標準一天上限約400毫克,歐盟及台灣是300毫克。換算到杯數來看,依萃取濃度不一,取平均值,一天大約3杯為上限。而咖啡利尿,應同時多補充開水。Q:什麼人不適合喝咖啡?A:不建議喝咖啡的族群包括停經有骨質疏鬆症狀者、懷孕前半期、小孩、胃酸過多者。還有人說咖啡會心悸,其實是選到不好的咖啡豆,好的咖啡豆其實不會。對心臟不好?其實也是迷思,其實喝咖啡對心臟有好處,但有的人剛喝血壓會升高,這部份需注意。此外,還能抗癌、對糖尿病、痛風、牙周病,延緩失智都有幫助。Q:我得了乳癌還可以喝咖啡嗎?A:大原則是無害,在預防上來講都是正向的,而若已是癌患,一般而言也都是可以的,還可防止乳癌、大腸癌、肝癌的再發及降死亡率,更有報導指出大腸直腸癌第三期化療患者,喝咖啡反而有助化療療效。而喝咖啡究竟是不是較不易罹癌?依台灣的統計數據看,大腸直腸癌及鼻咽癌的發生率較有幫助。Q:不愛吃甜食,但常吃速食,罹乳癌風險高嗎?A:速食、pizza、薯條等都是高熱量食物,以及甜食,最好都要少吃。Q:如何降低乳癌罹患風險?A:飲食要均衡,不要吃剩食、隔夜菜,不要用塑膠袋裝熱食。多運動,多消耗體內脂肪就不易肥胖。光這二點就可減少40%罹癌率。另外,還要特別注意環境荷爾蒙,塑化劑、PM2.5等也都要避免,這些都可能導致乳癌發生。Q:本身有乳癌,自己的女兒需要何時開始定期追蹤?如果家裡沒有人得過乳癌,自己也有罹癌的機率嗎?A:媽媽有乳癌,當然家族罹患機率會比較高,但也不必過度緊張,例如擔心15歲就得癌,這樣反而還沒得乳癌就先焦慮得憂鬱症。較適當的規畫是20歲開始,每2至3年就醫超音波檢查,畢竟還年輕時還有月經,乳腺還很緻密,這時X光的偵測敏感度不高,常擠壓也有幅射劑量,太年輕實在沒必要硬做太多檢查,頂多35-45歲做一次,40歲以後做乳房攝影。Q:有纖維囊腫會不會變惡性?A:多數人分不清纖維腺瘤、纖維囊腫、乳癌的關係。基本上纖維腺瘤都是良性,不用擔心。停經前的纖維囊腫,也多是良性,少數有異狀可抽取組織檢查,若為非典型增生,就會有致癌可能,要特別小心。Q:如果照超音波發現陰影、照出硬塊,我該做什麼?有需要開刀嗎?A:超音波發現陰影、硬塊,需根據實際的狀況及診斷做處置,如為常見的纖維囊腫或腺瘤等良性腫瘤,通常只要定期追蹤即可;如果有乳癌懷疑時,則會安排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粗針切片檢查,如果病理確認乳癌,則要找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治療及處理,如果確認良性,則定期追蹤即可。Q:有人說胸部摸到腫塊,不要揉,可能會讓腫瘤變大?A:胸部摸到腫塊應至一般外科或乳房外科檢查,醫師會根據實際狀況進一步檢查,確認腫塊是否為良性或惡性。Q:更年期後補充健康食品,是否需要,應注意哪些事項?A:改善更年期症狀,可以先從飲食中補充天然雌激素,可多選用黃豆類及其製品、全穀根莖、牛蒡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有助於改善更年期不適。另外,多吃蔬果、規律運動,每天補充適量的水及並適度日曬20分鐘,有效預防骨質疏鬆也能有所幫助。如果無法改善可以依症狀請教婦產科或相關科別醫師,荷爾蒙補充療法,一定要在醫師指示下服用。Q:「丙烯醯胺」比較常出現在淺中深焙哪種咖啡豆?會否有危害?A:丙烯醯胺在烘陪過的咖啡豆中含量極少,雖然其為2A類致癌物,但對人之危害極微,應可放心,每天飲用5杯內無害。Q:不喝咖啡會頭痛,請問該怎麼辦?義式咖啡壺會對身體有害嗎?需不需要選特別的材質?A:不喝咖啡會頭痛,應可飲用咖啡,不過頭痛亦有其他原因,還是要請教醫師為宜,義式咖啡壼對身體應該無害。
-
2020-10-28 科別.眼部
銀髮族的視力殺手! 7個「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問題,眼科醫師替你解惑
各位讀者可能聽過這樣的對話: 「阿姨之前看東西扭曲怪怪的,去看醫生說是黃斑部病變,結果說眼睛要打針,而且打一針不會好,要打很多針。那個藥是什麼?眼睛也可以打針喔?」 「隔壁那個廖阿嬤也說是黃斑部病變,醫生怎麼說要做什麼光動力治療,可是眼睛也要打針,到底對不對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在已開發國家造成失明原因的第一名,不是最常聽到的白內障或青光眼,而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台灣已在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並可能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此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個越來越重要的課題。然而因為此類疾病的種類以及治療方式有時讓人眼花撩亂,本篇文章將以七個重要的問答,解除您心中的疑問。一、什麼是視網膜?什麼又是黃斑部?我們的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相機,光線經過角膜、水晶體折射後投影在視網膜上形成影像訊號,視網膜就像是相機的感光元件一般非常重要,而其正中央就是黃斑部,只要我們在看東西,都是在使用它。二、黃斑部為什麼會生病?聽說有分乾的跟濕的?我們的黃斑部就像一個高能量的工廠,每天為各位提供視覺的訊號,當使用了時間久了,開始就會有一些退化性的病變,更嚴重的甚至會造成黃斑部的積水或出血,這就是黃斑部病變。「乾性」的病變指的是比較輕微的退化,一般在55歲以上的長者如果黃斑部產生了退化性的隱節稱之(如:圖一右側),在這個階段大多視力不受影響,也不用特別治療,但建議每半年至一年要追蹤;「濕性」的病變就嚴重多了,它指的是視網膜的深層長出了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這些血管經年累月的作怪,引起黃斑部的水腫或出血(如:圖一左側)。濕性的病變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黃斑部會形成結痂,進而造成永久性的失明了。三、黃斑部病變的症狀有哪些?哪一些人是黃班部病變的高危險群?黃斑部出問題的特徵就是都從正中央來,造成視力的下降。常見的症狀是看東西扭曲(直線變成曲線)、中心的暗點或斷點、或中心的模糊。高危險群包括高齡者、有家族遺傳者、抽菸、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等。四、乾性的黃斑部病變該如何保養及控制呢?因為在乾性的患者中,大約有10%可能轉為濕性,因此平常自己在家的評估是很重要的。可以上網搜尋「阿姆斯勒方格表」,一次遮一隻眼,觀察線條是否出現扭曲或暗點。更為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天輪流用單眼觀察家裡的門框或窗框,如果出現了新的歪斜扭曲或暗點,那麼就要趕快到眼科就診了。五、黃斑部病變該如何治療?眼睛裡面注射的是什麼藥物?目前治療的主流是眼內注射新生血管抑製劑。健保從2011年開始給付,需要事前送審。一般來說需要長時間有毅力的與眼科醫師配合,規律的回診,並且通常需要多次的針劑治療。標準的療程初始以一個月一針為原則,總共先施打三針,之後視病情再做後續的安排。一般來說,在前兩年施打超過10針是很常見的(如:圖二是一個71歲伯伯的治療範例)。六、醫生有跟我說我的病稍微比較不同,叫做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需要做「光動力治療」,這是什麼狀況呢?其實這是在我們亞洲特別重要的疾病。就以台灣的資料來說,所有傳統上診斷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病患,大約有接近一半是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它的特色是脈絡膜會有一顆到數顆像葡萄一般的息肉狀異常血管,也可能伴隨猶如葡萄藤一般的不正常血管(如:圖三)。這種病灶除了造成積水之外,還很常因為血管的破裂而產生黃斑部下方的大出血。因此在治療上,除了用新生血管抑制的眼內針劑注射外,醫師也可能視情形給予一種特殊的雷射:「光動力治療」,將這些不正常的血管燒灼,使其萎縮。七、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樣的飲食可以保護我們的眼睛呢?所有一般民眾都有幾件事情可以做:◎外出在日曬較強之處,記得戴上太陽眼鏡和帽子。◎危險因子的預防與控制,包括三高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控制。◎均衡飲食,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堅果類、以及深海魚類等。如果想要補充健康食品,葉黃素是大家最關心的部分,它的確對於中重度的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有預防惡化的效果。然而在許多深綠色蔬菜包括番薯葉、綠花椰菜、菠菜等等都含有豐富的葉黃素,所以充足的攝取這些天然的深綠色蔬菜,或許是更好的作法。我們如果做個總結,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一個在高齡/超高齡社會不可忽視的疾病。乾性的階段著重於日常的保養及追蹤,而濕性的階段就要與醫師配合積極治療,才能保全視力。
-
2020-10-1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B肝用藥與時俱進 才能擁有好心肝
兩位女士見面。甲:「我那兒子,以前小時候要叫他脫褲子洗澡,非要三分鐘以上不行!」「現在交了女朋友,聽說女朋友叫他脫褲子,不到三秒鐘就脫了!」乙:「那算什麼!我兒子都幫他女友洗內褲呢!」凡事此一時,彼一時也,醫療上也是如此。例如,以前B型肝炎沒有特效藥,病人看醫師只能開些維他命或一些保肝藥,可是肝指數高高低低,長期發炎的結果,慢慢形成肝硬化、肝癌,這是過去幾十年來台灣為數高達二、三百萬人的無奈。也因為如此,有不少B肝病友只有自己去求坊間健康食品,或來路不明的偏方草藥,路邊買的、山上摘的,或電視上廣告的XX保肝丸,這些「藥品」大多沒做藥物實驗、人體實驗,就有人吃了不僅沒保到肝,反而傷了腎或引發肝臟發炎,甚至猛爆性肝炎。事實上,近一、二十年來,B肝已有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這些口服藥物可以讓病毒量減少,甚至測不到,肝指數恢復正常,也因此肝臟就不會慢性發炎,不會纖維化或肝硬化,也減少了變成肝癌的危險。只是目前這些藥物不能斷根,停了藥容易復發,像血糖高及血壓高的藥一樣,但已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此一時,彼一時,隨著醫藥的進步,凡我B肝病友,也要跟著與時俱進,才能擁有好心肝。●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2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10-15 養生.聰明飲食
鮭魚養殖和野生哪個好?養殖會有較高污染而害健康嗎
讀者在葉小姐在2020-10-5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今天在Yahoo奇摩網站看到「早安健康」專欄有以下報導:標題為「盒裝沙拉真的健康?4種讓你生病的偽健康食物」。《4種有害健康食品》:養殖鮭魚:世界各國已有許多專家指出,挪威的養殖鮭魚含有超標重金屬;根據東京都健康安全研究中心檢測各國養殖鮭魚,挪威產的鮭魚有著遠比他國更高的有害物質濃度,養殖鮭魚中所含的類戴奧辛物質會影響黏膜健康、產生倦怠感,造成自閉症、神經系疾病、腦萎縮等危害。美國營養專家喬尼.鮑登指出,養殖鮭魚含有的多氯聯苯高達天然野生鮭魚的16倍,多氯聯苯是一種對生物具有強烈毒性的問題,會影響免疫系統的機能。您的大作《餐桌上的偽科學》裡面說,鮭魚含汞量低又富含Omega-3,是安全的食用魚選擇。我們家幾乎每周都吃一次挪威鮭魚,上述報導讓我很憂心。請問挪威養殖鮭魚最好別吃嗎?那智利養殖鮭魚有比較安全嗎?或是養殖鮭魚都盡量少吃呢?可是野生鮭魚產量少,不容易買到,肉質也比較乾柴,不太好吃……葉小姐所說的報導是2016-5-6 發表的,而它的確是把養殖鮭魚說成是有害健康的食品。可是,這篇文章所說的《東京都健康安全研究中心檢測》和《美國營養專家喬尼.鮑登指出》,並沒有附上可資查證的資料。所以,對於這樣的文章,我都是把它定位為《傳言》或《謠言》,也就是不值得相信。我到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搜尋《養殖鮭魚與野生鮭魚之間的比較》,共搜到12篇研究論文。我把它們的標題和結論的重點列舉如下:2004年:Global assessment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farmed salmon(對養殖鮭魚中有機污染物的全球評估)。結論:養殖鮭魚中有機氯污染物的濃度明顯高於野生鮭魚。 歐洲的養殖鮭魚比北美和南美的養殖鮭魚污染物含量高得多。2004年:Global assessment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in farmed and wild salmon(養殖和野生鮭魚中多溴聯苯醚的全球評估)。結論:養殖鮭魚中這些化合物的含量高於野生鮭魚。 歐洲養殖鮭魚含量最高,北美養殖鮭魚次之,智利養殖鮭魚最低。2004年:A survey of metals in tissues of farmed Atlantic and wild Pacific salmon(養殖大西洋和野生太平洋鮭魚組織中金屬的調查)。結論:在這九種金屬中,養殖鮭魚的有機砷含量明顯高於野生鮭魚,而野生鮭魚中的鈷,銅和鎘含量則明顯較高。 沒有任何污染物超過聯邦標准。2005年:Lipid composition and contaminants in farmed and wild salmon(養殖和野生鮭魚的脂質成分和污染物)。結論:養殖的大西洋鮭魚的脂質調整後的污染物水平顯著高於野生太平洋鮭魚。2005年: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Consuming Farmed and Wild Salmon(食用養殖和野生鮭魚的益處和風險的定量分析)。結論:與脂肪酸相關的健康益處可以部分抵消養殖鮭魚和野生鮭魚中污染物的暴露風險。2006年:PCBs, PCDD/Fs, an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farmed Atlantic salmon from Maine, eastern Canada, and Norway, and wild salmon from Alaska(來自緬因州,加拿大東部和挪威的養殖大西洋鮭魚和來自阿拉斯加的野生鮭魚中的PCBs,PCDD / Fs和有機氯農藥)。結論:養殖鮭魚中多氯聯苯的總濃度顯著高於野生阿拉斯加奇努克樣品中的多氯聯苯濃度。有機養殖的挪威鮭魚的PCBs最高。2007年:Flesh quality of market-size farmed and wild British Columbia salmon(市場大小的養殖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野生鮭魚的肉質量)。結論:養殖鮭魚肉中的PCB含量高過於野生鮭魚,但比食用關注水平低53-71倍 。同樣,所有樣品中的總汞和甲基汞水平都遠低於加拿大和美國的標準。平均而言,養殖鮭魚的總汞與野生鮭魚相似或更低。本研究結果支持美國心臟協會和英國食品標準局製定的建議的每週食用油類魚類(包括所有卑詩省鮭魚來源)的食用指南,以保護心臟。2008年: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in farmed and wild salmon marketed in the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在美國東北部銷售的養殖和野生鮭魚中的多溴聯苯醚(PBDEs))。結論:養殖鮭魚中多溴二苯醚的總濃度與野生阿拉斯加奇努克樣品無明顯差異,各地區之間也沒有顯著差異 。2008年:Mercury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in farmed and wild salmon from British Columbia, Canada(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養殖和野生鮭魚中的汞和其他微量元素)。結論:來自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養殖鮭魚和野生鮭魚中的金屬濃度相對較低,低於人類健康消費準則。 所有鮭魚樣品中的甲基汞均低於加拿大衛生部設定的0.5微克/克準則。 養殖鮭魚和野生鮭魚的金屬濃度無顯著差異。2011年:Flesh residue concentrations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farmed and wild salmon from British Columbia, Canada(來自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養殖鮭魚和野生鮭魚中有機氯農藥的殘留濃度)。結論:養殖鮭魚中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六氯環己烷,氯丹,氯苯和環二烯農藥的肉殘餘濃度比野生鮭魚高2至11倍。2017年:Lower level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metals and the marine omega 3-fatty acid DHA in farmed compared to wild Atlantic salmon(與野生大西洋鮭魚相比,養殖鮭魚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金屬和海洋歐米茄3-脂肪酸DHA的含量較低)。結論:野生鮭魚中二噁英,多氯聯苯,OCP(滴滴涕,狄氏劑,林丹,氯丹,滅蟻靈和毒殺芬)和汞的污染水平高於養殖鮭魚。2019年:Risk characterisation from the presence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and antibiotic residues in wild and farmed salmon from different FAO zones(糧農組織不同區域的野生和養殖鮭魚中存在環境污染物和抗生素殘留物的風險特徵)。結論:來自鮭魚攝入的風險很低,只有PBDE 99和全氟辛酸才引起關注。從以上這12篇論文可以看出,總體而言養殖鮭魚似乎有較高的污染,但也有正好相反的結論(2017年那篇論文)。無論如何,污染的程度都是遠低於美國和加拿大所設定的標準。還有,請注意,這12篇論文裡有6篇(最早的那6篇,從2004年到2006年)都是出自同一團隊,而它們都是聲稱養殖鮭魚有較高的污染。所以,這就不禁讓人懷疑這個團隊是否與反養殖業的組織有關係。請看Fear-mongering ripe in the food industry(食品行業的恐懼散播已經成熟),以及Controversial academic returns to the fray over salmon(具爭議性的學者回到鮭魚引起的爭議)。華盛頓州衛生部的網站上有一篇文章Farmed Salmon vs. Wild Salmon,其中的第二段是:關於養殖鮭魚和野生鮭魚的爭論是複雜的。媒體,網路和科學刊物中的報導常常看起來是互相抵觸的。 問題可分為三大類:對環境的關注,污染以及可食部分中的omega-3脂肪酸含量。 好消息是野生和養殖鮭魚的汞,PCBs和其他污染物含量都很低。加州大學的兩位水產專家也有發表Farmed Or Wild? Both Types Of Salmon Taste Good And Are Good For You(養殖還是野生? 兩種鮭魚口味都很好,對您也都有好處)。哈佛大學健康網站的執行編輯也有發表Finding omega-3 fats in fish: Farmed versus wild(在魚類中找到omega-3脂肪:養殖或野生)。她說不論野生或養殖,鮭魚都是攝取omega-3的好選擇。總之,早安健康那篇文章,由於是道聽途說片面之詞,而錯把有益健康的養殖鮭魚說成是有害健康。原文:養殖鮭魚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