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健康管理
共找到
1349
筆 文章
-
-
2020-06-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灣科技防疫超強 澳加美英日星都來詢問交流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將於6月7日從「天天開」改為一周一次。今天記者會回顧我國自疫情初期防疫措施,包括科技防疫。資訊組組長簡宏偉表示,我國從從邊境管制到社區管理,建置多項智慧防疫系統。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趨緩,將開始盤整資料串連的適法性。陳時中表示,從疫情一開始因為需要隔離檢疫的關係,這次防疫仰賴科技非常多。但疫情緊張時,蒐集比較多資料,疫情趨緩後,現在開始盤整資料串連的適法性。簡宏偉指出,我國智慧防疫系統包括「入境檢疫系統」,從旅客入境健康聲明即開始彙整相關資料,並拋轉至「防疫追蹤系統」,提供第一線民、警、衛政人員關懷防疫使用,並以透過電信定位訊號的「電子圍籬系統」協助落實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措施。針對系統取得的個人資料,目前也依相關規定,規劃資料盤點及刪除等作業,以保護民眾個資。簡宏偉說,「入境檢疫系統」使用率從原先啟用時的74%提高90%,入境到關懷的時間,也從原本的19小時縮短為4.5小時。「電子圍籬系統」的居家檢疫者出框比率則從30%大幅度降低到0.3%,協助防疫作業的效果也更趨明顯。包含澳洲、加拿大、美國、英國、日本及新加坡等國也都來詢問運作機制及交流。近日指揮中心則規劃「實聯制措施指引」,兼顧疫調需求及個人資料保護,以個人資料最少侵害原則,著重在疫調時可立即聯繫的資訊蒐集,因此指引中要求,應指派專人辦理並善盡資料保護責任,且蒐集的個資最多只能存放28天,這些資料主要是配合疫調需求時使用,不得為目的外之利用等。考量部分國家防疫措施鬆綁後有疫情再起的情形,我國也持續運用科技技術整備相關的防疫措施,以因應未來可能的疫情風險,例如規畫使用人工智慧技術與GPS技術,協助個人自主健康管理的App,或使用藍牙技術的社交距離App,降低社區傳播的機會。目前國內疫情和緩,雖無啟動這2個App的必要,但若世界各國政府有需要,我國非常樂意提供原始碼,為全球防疫盡一份心力。
-
2020-06-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公衛估:台、紐、冰島解封最安全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估算全球各國解封指數,他指出,冰島、紐西蘭、台灣這三個國家的解封指數最低,代表疫情最安全,解封條件最佳。陳秀熙表示,台灣不能只守住確診人數多寡,要各方面嘗試平衡疫情流行的影響,對解封後的經濟發展是很重要的。他依據確診人數、康復人數、致死率這三個關鍵數據,估算全球各國解封指數,冰島、紐西蘭、台灣都小於0.1%,解封指數最低,最有條件解封。美國紐約州、南美各國、中非、瑞典、法國等國,解封指數都還是很高。陳秀熙指出,如果要開放邊境,台灣和其他國家一樣會遭遇防範症狀前感染的問題,境外居家檢疫、接觸者隔離務必落實,建議可參考英國的社交距離App。冰島6月15日解封,重開邊境,主要採取兩種方法,包括機場14天隔離後入境,或接受檢測陰性才入境。他說, 台灣要採取什麼模式,需要參考科學證據,讓策略更清楚。陳秀熙表示,英國的社交距離App是目前最符合未來需求的,包括接觸者的風險分類和建議。例如有症狀前接觸個案,兩天後確診,他所接觸過的同事和朋友,就會根據近距離或遠距離的接觸,建議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這就是接觸者精準分類的好處,也是發展數位調查的優點。他說,台灣務必要參與跨國疫苗開發平台,優先進行七大族群的抗體檢測。這七大族群包括確診個案、居家隔離者、居家檢疫或境外旅遊史者、醫護人員、空服人員、人口密集機構、外籍移工。
-
2020-06-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公衛估算這3國最安全 7種人最需要檢測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至今,許多國家面臨「解封」的問題。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估算全球各國解封指數,指出「冰島、紐西蘭、台灣」這三個國家的解封指數最低,代表疫情最安全、解封條件最佳。不過陳秀熙提醒,如果要開放邊境,台灣和其他國家一樣會遭遇「防範症狀前感染」的問題,境外居家檢疫、接觸者隔離務必要落實,建議可參考英國的社交距離App。陳秀熙表示,目前全世界新冠肺癌共有六百多萬病例,37萬人死亡,但致死率一直在降低,康復人數增加,疫情逐漸趨於緩和。但觀察全球疫情,不能只看確診人數的變化,因為這僅代表傳播和流行,重點是確診者要趕快康復,才能減少醫院和社區的風險。他說,台灣不能再像2、3月時一樣,只守住確診人數的多寡,而是要各方面都嘗試去平衡疫情流行的影響,對解封後的經濟發展是很重要的。陳秀熙依據確診人數、康復人數、致死率這三個關鍵數據,估算全球各國解封指數,冰島、紐西蘭、台灣都小於0.1%,解封指數最低,表示最有條件解封。顯示冰島全面檢測、台灣未全面檢測,這兩大模式都是成功的。至於美國紐約州、南美各國、中非、瑞典、法國等國,解封指數都還是很高。陳秀熙指出,根據南極探險家航線的船艦乘客做採檢,發現高比例無症狀感染,船上有六成人確診,確診者八成無症狀。美國長照機構研究也發現無症狀和症狀前感染則比例是六成,而且病毒量高到可能傳染。陳秀熙說,台灣目前沒有新增個案,「但我們一定要往前看」,防範症狀前感染。冰島6月15日解封、重開邊境,主要採取兩種方法,包括機場14天隔離後入境,或接受檢測陰性才入境。 過去認為三到五天之後的陰性可能是合理可接受的,但隨著時間演進,台灣要採取什麼模式,需要繼續探討,參考科學證據,讓策略更清楚。陳秀熙表示,英國的社交距離App是目前最符合未來需求的,包括接觸者的風險分類和建議。例如有症狀前接觸個案,兩天後確診,他所接觸過的同事和朋友,就會根據近距離或遠距離的接觸,建議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這就是接觸者精準分類的好處,也是發展數位調查的優點」。陳秀熙呼籲,台灣一定要做血清抗體檢測,才能知道過去盛行率,並了解不同族群是否產生持續的免疫力,也才能得知如何解除社交距離。他呼籲台灣務必要參與跨國疫苗開發平台,優先進行七大族群的抗體檢測。這七大族群包括確診個案、居家隔離者、居家檢疫或境外旅遊史者、醫護人員、空服人員、人口密集機構、外籍移工。另外。台灣身為未爆發大流行的區域,需要繼續發展抗原測試,以積極偵測感染,有助於達到精準醫療,國際間目前也在持續研究,如何精準預測哪些人會演變為重症。陳秀熙表示。這隻病毒所要做出來的疫苗非常複雜,很不容易做,目的不只要保護免於感染,還要降低疾病的嚴重度。美洲和歐洲的疫苗研究都將在7月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目前的趨勢是跨國研發平台共同進行第三期試驗,他呼籲台灣一定要把握機會參與,絕對不能置身事外。
-
2020-05-31 新聞.健康知識+
健康醫點靈/醫:健康管理比健檢更重要
醫療資訊發達,不少人會額外安排健檢。新北市三峽恩主公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劉顯達表示,每個人體質不同,健檢應該個別化,不必以年齡決定健檢時間;日後的「健康管理」比健檢更重要,調整不良生活習慣,比較能預防發病。劉顯達說,國民健康署補助的免費健檢原則是40歲以上每3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若有擔心的健康問題、家族癌症或慢性病史、生活壓力和飲食不正常等,也可以提早健檢。健檢範圍可大可小,建議可事先電話諮詢健康管理中心的醫師或健康管理師,評估風險,比較能對準檢查,貴的檢查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他說,可依照親戚發病年齡為基準點,例如乳房攝影原本建議45歲開始,如親戚癌症在一般年齡發病,可建議提早健檢;如親戚早年就發病,健檢就要提早更多。但提早多久沒有絕對,視親等及不同的癌症類別而有變化,可諮詢醫師。劉顯達說,一種疾病會有多種檢驗項目,可透過事先諮詢,增減不同健檢套餐。如果已經覺得身體不舒服,建議直接去門診。他表示,健檢中心如今被稱為「健康管理中心」,是因健檢目的不是看到報告內容就好,而是要對生活作息、習慣「做改變」。發病原因包括基因遺傳和生活習慣。也許現在沒患病,但透過調整作息可進一步預防發病。劉顯達也提醒,有些精密檢查如電腦斷層帶有輻射,正子攝影也有放射線,如果不常接觸、檢查對後續有益,就建議做;如短期內曾做過相關檢查,最好和健檢中心討論評估。
-
2020-05-28 癌症.乳癌
恩主公新門診大樓 引進無死角3D乳房超音波
新北市三峽恩主公醫院新門診大樓25日落成營運,恩主公醫院院長吳志雄表示,投入全新軟硬體醫療設備,導入智能化科技,引進3D立體乳房超音波,能夠全方面檢查避免死角,設置門診、住院專屬App,即可獲得自身健康、掛號及看診資訊等。恩主公醫院門診大樓緊鄰原有的復興、中山醫療大樓,將病房大樓與門診空間確實分開,1樓為批價、掛號、藥局,2樓到4樓為西醫門診,3樓提供放射檢查服務,5樓為病檢分離的高階健康管理中心,6樓設置化療專屬空間、B3放射腫瘤科引進最新醫療儀器設備直線加速器。吳志雄指出,新引進的3D立體乳房超音波,比傳統只能拍攝照到的部位更全方位,從內、外到腋下都無死角。此外,核磁共振的孔徑也比以往的60公分,擴大到70公分,加上環境、燈光設備,降低讓健檢民眾恐懼。吳志雄表示,門診大樓成立後,原先病房大樓的空間像是2樓門診,改為60床的洗腎病床,擴大胃鏡、內視鏡室,而原本的洗腎病房則是改為12床單人病房,同時也增設4床安寧病房。吳志雄也說,醫院設施智能化,在單人、雙人病房設有床邊系統,醫生以名牌靠近機器,就可以了解該病患的健康資訊、心電圖等,而患者也可以按透過螢幕點選衛教。
-
2020-05-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韓國證實二採陰復陽也不傳染 台灣三採陰出院有討論空間
台灣目前累計44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扣除7例不幸死亡,414人解除隔離,目前只剩下20人住院。採取二採陰出院的韓國在5月19日根據實證研究,不再要求三採復陽者隔離,對照台灣目前仍以連續三次採檢陰性作為解除隔離條件,住院天數特別長。對此,學者建議,如果台灣病例增多,或國際間有更多報告證實復陽感染力極低,或許台灣也可改為二採陰出院。以二採陰作為出院標準的韓國,5月19日公布285個出院後復陽個案以及790個復陽期間的接觸者的研究結果,確認這些接觸者當中沒有人感染。韓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因此修正名詞,19日起以後不再稱之「復陽」,改稱「解隔離後PCR再測得」,並且取消了出院後再自我隔離14天、期間有症狀就要再做PCR的建議,也不再以等同於確診者的處置去隔離復陽者或要求接觸者接受檢疫,僅維持發現復陽個案要通報並需調查接觸者的規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現只剩下20位住院,之前病況較緊急的病人都漸漸穩定了。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日前歸納,以4月1日起解除隔離的個案為例,住院到出院的天數中位數是26天,是因為台灣採取三採陰才能解除隔離的政策。根據韓國研究,張上淳日前也說,根據韓國實證,專家會議認為我國三採陰出院者應不再有傳染力可安心,即便復陽,若無特殊狀況無需住院,接觸者也不用隔離採檢,僅需自主健康管理。韓國實證新冠二採陰復陽感染力極低,台灣還要繼續維持三採陰才能出院,而且把三採陰出院的復陽個案再次隔離嗎?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副教授、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李建璋表示,新冠肺炎復陽個案如果還有傳染力,那防疫會很難做。韓國這篇研究回答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新冠肺炎復陽個案的傳染力可能很低,甚至是沒有,這是一個好消息。考量到台灣本身的情況,如果台灣的流行規模很大,有很多人需要隔離,那或許可以根據這個實證,將標準放鬆;如果台灣個案還很少,或許可以先謹慎一點,等到出現第二篇報告再次證實,再決定要不要放鬆。
-
2020-05-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灰濛濛墾丁今現藍天白雲 商家笑:陳時中嚇跑梅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台北記者會結束後,陳時中隨即帶隊搭高鐵南下,晚上前往墾丁大街示範防疫新生活運動鄉;大雨連幾天狂襲南台灣,今天滯留鋒逐漸南移至巴士海峽,屏南地區天氣轉好,墾丁上午多雲偶爾出現陽光和藍天,給旅人好心情;墾丁大街商家以喜悅心情期待陳時中帶動旅遊,有人笑說,鋼鐵人陳時中現在超夯,去哪裡,哪裡就會旺,連梅雨都被嚇跑。陳時中晚上8時前往墾丁大街示範防疫新生活運動鄉,夜宿墾丁福華飯店;周日上午規畫走訪鵝鑾鼻日間長照中心、恆春珊瑚礁海岸線等景點,記者會則移師墾丁福華飯店舉辦,這也是指揮中心首次在外舉行記者會;陳時中曾表示,自己很久沒去墾丁,也想去玩玩看,認為上月初清明連假點名墾丁人潮太過於壅擠,造成當地商家收益減少,有點過意不去,疫情趨緩後,希望從台灣最南端開始示範,國人可以開始旅遊。墾丁商圈發展協會總幹事蔡正榮說,墾丁是首個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用國家級警報「冠名」點名「人潮擁擠,勿再前往」的景點,且遊客回去還要自主健康管理14天,清明連假結束後,加上大街假日夜實施人車分流管制,遊客不是退訂就是不敢來,擔心回去後可能被要求自主健康管理,旅宿、餐飲等觀光產業全被打趴,陳時中下來,希望能一掃陰霾。墾丁大街的吳姓餐廳老闆說,生意因疫情影響本就不好了,大家也合力配合做好保持社效距離等防疫措施,但清明連假中央突如其的國家級警訊,大街夜市又採最高規格的「封街」防疫措施,嚇跑不少遊客,生意自此一落千丈,業者都勒緊褲帶咬牙苦撐,最氣的是還被貼上「只顧賺錢、不顧防疫」的標籤,陳時中事後一句抱歉,大家相忍為防疫,只有吞了,希望陳時中這趟墾丁行能起帶動作用。墾丁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曾春惠表示,墾丁不是疫區,墾丁也沒有疫情,高規格的人車分流管制應可以適度鬆綁,陳時中下來後,會向中央反映;大街鄭姓攤商笑說,陳時中現在很夯,「去到哪裡,哪裡就旺」,連天氣都會配合,商家知道他要帶頭逛墾丁大街都很興奮,希望藉由陳時中逛墾丁大街,能帶旺墾丁,不過最近因遊客暴跌,大街攤商早已撤了大半。
-
2020-05-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藝文新生活運動起跑 國家音樂廳 NSO開第一「響」
文化部今表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同意文化部提出的「文化場館藝文活動開放辦理原則」,這周日(24日),將由NSO國家交響樂團開啟第一響,在國家音樂廳舉辦「公視+一起聽音樂:NSO沙發音樂廳《管絃織音》」音樂會,率先試行開放觀眾入場,這也是指揮中心公布「社交距離注意事項」來,國家級表演場館第一次有超過百人觀眾的室內現場演出,將作為藝文振興第一步。文化部說明,依據「事前準備、現場管理、開放人數」等面向,規劃分階段實施方案。在事前準備方面,主辦單位仍須依公眾集會指引進行風險評估,並訂定防疫應變計畫、動線及演出、服務、工作人員健康管理;現場管理部分,採實名制、佩戴口罩、量體溫、間隔座位及維持社交距離等安排;至於開放人數部分,只要在遵守相關原則,可不受室內100人、室外500人的限制。文化部指出,24日晚上7點30分舉行的「公視+一起聽音樂:NSO沙發音樂廳《管絃織音》」音樂會,將由NSO與國家兩廳院、公視三方聯手,NSO音樂總監呂紹嘉領軍指揮,音樂會現場將開放4、500名觀眾採實名制入場,「公視+」也會進行線上直播,文化部長李永得更將親臨現場。文化部強調,在兼顧防疫與維護民眾健康安全前提下,現階段由國家級場館先試行推動,後續將視試辦理情形及疫情發展,逐步檢討更高人數規模、場館的藝文活動開放。
-
2020-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南韓復陽傳染力弱 張上淳:未來復陽僅需自主健康管理
南韓公布最新研究,南韓二採陰後又復陽案例多達200多例,但發現復陽的案例傳染力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我國參考南韓的研究,未來復陽的個案,若無特殊狀況,無須再住院,僅需要保持自主健康管理即可,接觸者也無需強制居家隔離。以二採陰作為出院標準的韓國,5月19日公布285個出院後復陽個案以及790個復陽期間的接觸者的研究結果,確認這些接觸者當中沒有人感染。張上淳表示,我國目前採取三採陰的政策,從4月後解隔離的個案分析,住院到出院平均天數為26天,專家小組也開始思考政策是否要做調整,同時也觀察我國有4位患者三採陰性後出院仍復陽的個案,這4位體內病毒雖呈現弱陽性,但是仍然匡列8名密切接觸者,並隔離採檢,結果均為陰性。張上淳表示,因此我國昨天專家會議討論,未來三采陰出院可安心,他們不再有傳染力,如果沒有特殊狀況,其接觸者不需要再隔離採檢,也無需住院,僅需要保持自主健康管理,其接觸者如果沒有特別狀況,也是自主健康管理就好,不必強制安置居家隔離;除非確診個案出院復陽時病毒量還是很高,才考慮例外處理。張上淳也提及,這一次台灣社區可以守得這麼好,是因為有很多人的配合,包括密切接觸者配合居家隔離。過去這段時間來最高一天當中3500人居家隔離,那時有很多人監測關懷,大部分民眾其實都好好在家配合,因此未造成社區傳播。至於居家檢疫最高一天超過5萬人同時被居家檢疫,同樣是大部分的人很配合。迄今檢疫時3萬多人、7000多人症狀、150人採檢陽性,但並沒有造成社區傳播。
-
2020-05-21 科別.消化系統
慢性發炎都是自己吃出來的!5種飲食惡習趕快改掉
「腸道」被稱作是人體第二個大腦,負責「消化、吸收、防禦免疫」三大功能;而腸道的腸道黏膜就像是人體的皮膚,扮演屏蔽、保護的功能,腸道黏膜若被破壞產生發炎現象,在體內發生過敏反應,「腸漏症」就會找上門。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腸漏症」從名稱上看來,感覺上就是腸子破了一個洞一樣,事實上是指原本緊密排列的腸道細胞黏膜,受到了不均衡飲食、飲酒、長期服用消炎藥物等因素,破壞使腸道黏膜細胞產生間隙,這時候細菌、病毒、未被消化完全的食物大分子(麩質、蛋白質等)等,就會從這些縫隙滲入血液及淋巴液內,進而引發體內免疫球蛋白G的慢性過敏。體內血液的免疫系統一旦感覺到有外物入侵就會派出抗體去捉捕消滅,使得體內產生發炎情況,後續可能接連引發一連串的「免疫失調」,如:皮膚容易發癢過敏、乾癬、濕疹、慢性疲勞、肌肉疼痛、類風濕性關節發炎、腹瀉、水腫、慢性食物不耐症等問題。其實,日常生活中這5種飲食惡習都是地雷,小心容易誘發腸漏症,造成免疫漏洞:1、喜歡吃就拼命吃:看到愛吃的就不節制,造成容易暴飲暴食,突然大量食物在吃下肚後,有可能造成酵素不足,讓食物分解不完全,未被分解完全的大分子就容易刺激腸黏膜,形成腸漏。2、只吃菜不吃主食:部分想減肥的人認為減少澱粉的攝取可幫助瘦身,在用餐時就只吃菜不吃飯,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吃主食若和動物性蛋白質、蔬菜搭配,可防止血糖值的快速上升,避免引發胰島素抗阻。3、注意特定過敏食物:依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需避免攝取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可能會引發過敏的食物如:牛奶、奇異果、含麩質食物等。4、愛吃高油脂、高熱量食物:長期吃太多精緻澱粉、精製糖、高油脂或反式脂肪食物,如炸雞、披薩、漢堡等垃圾食物,容易破壞腸道的菌相,提高腸黏膜發炎機率。5、長期服用藥物:長期服用或過度依賴藥物,如抗生素、消炎藥、胃藥等,都有可能破壞腸黏膜屏障。延伸閱讀: 大口吃肉也能瘦身? 營養師點名3健康疑慮別忽略 無油=健康? 錯誤觀念快丟掉!吃對護心、抗發炎
-
2020-05-21 癌症.卵巢.子宮
別小看分泌物! 沉默婦癌初期5情況最易被忽略
「我的母親在我就讀大學時期就已離開人世,在我心中留下不小的傷痛。當時母親因為沒有定期健檢觀念,子宮頸癌早期症狀難察覺且易輕忽,導致發現時已是末期,錯失了黃金治療時間。」這是來自一位新手媽媽的真情告白。 根據2018年國人女性主要十大癌症死因統計,「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是女性癌症十大癌症死亡排名第七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家庭醫學科葉筱芸醫師表示,子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癌症發展伴隨徵兆也容易與其他婦女病混淆,如:分泌物過多、分泌物有異味或夾帶血絲、性交後出血或其他不明原因出血。 此外,若子宮頸癌侵犯到鄰近組織及骨盆腔壁神經,則會伴有坐骨神經痛、下腹痛、頻尿等症狀,但這些症狀極易與女性私密處感染發炎症狀相似,若無定期安排檢查就容易被輕忽。 葉筱芸指出,子宮頸癌形成主因是由於婦女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但通常感染狀態不是永久性,大多數不需特別治療,約有80%的感染者可在2年內自行痊癒,但若持續感染高危險性病毒型HPV(例如HPV-16、18、31、33、45、52或58型),子宮頸細胞便會容易發生癌化。 不過,發展生成為子宮頸癌的過程通常需要10~20年,若是能及早發現,預後較佳,子宮頸癌早期(第0~1期)的5年存活率高達90%、第2期為67.3%、第3期為57.3%,但如果是到第4期僅餘21.1%。 為何子宮頸癌預後佳,卻仍為女性的隱形殺手?葉筱芸說明,主要是因為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普及率,國內30歲以上婦 女3年1次篩檢率由民國86年的35.3% 提升至107年的 50.5%,且依據日前國健署公布的2018年子宮頸癌篩檢登記報告,30~39歲的女性接受篩檢比例又比較偏低。 國健署也曾分析36歲~69歲婦女篩檢情況比對癌症登記資料,以3年內曾做抹片檢查者為比較區分,3~6年未曾做抹片檢查者的罹癌增加風險約2倍、6年以上未接受抹片檢查者的風險再增為3倍,而從未做過抹片篩檢者罹癌風險高達3.4倍。 「六分鐘護一生」子宮頸抹片篩檢方式簡單且快速,有性經驗或30歲之後的女性,應定期每年接受檢查;同時,加上適合的骨盆腔影像檢查(超音波、磁振造影),以因應子宮頸較上端的子宮頸癌是以抹片檢查較難偵測出的,甚至是更難以察覺的子宮癌和卵巢癌。 延伸閱讀: 不只更年期後易得卵巢癌! 6大危險族群要注意 30後是女人健康分水嶺! 5大必做檢查一次搞懂
-
2020-05-20 該看哪科.婦產科
懷孕媽咪壓力大 準爸爸行動4原則助調適
懷孕不是只有媽咪一個人的事!準爸爸應主動給予孕媽咪關懷與支持,防疫期間除了定期接受產檢、避免群聚感染源及注重個人衛生外,更重要的是協助孕媽咪放鬆身心、保持好心情,一起成為守護寶寶的神隊友。孕媽咪產前若壓力大 易增早產風險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報告指出,孕婦產前壓力與胎兒低出生體重、早產及產後憂鬱有關,另美國國家科學會研究發現,壓力較大的孕婦,其自然流產的比例較高。美國醫學會期刊 (JAMA) 回顧文獻更進一步指出,相較於一般孕婦,罹患產前憂鬱症之孕婦,其胎兒早產風險增加39%,低出生體重風險則增加49%。孕媽咪自我生活調適 準爸爸主動支持不可少 為維持好心情,孕媽咪除了自我生活調適外,準爸爸也應主動給予關懷與支持,國民健康署提供下列原則給孕媽咪參考:■孕媽咪自我舒緩身心:依醫護人員評估及指導,適度做腿部及腰部運動以放鬆肌肉,並輔以腹部或胸部深呼吸來調節壓力;同時向家人或其他親友分享心情,舒緩情緒。■準爸爸以實際行動支持:1.陪伴:陪孕媽咪去醫院產檢、一同參加產前教育課程及產前運動。2.分擔:分擔家庭勞務,減輕孕媽咪的身體負擔。3.傾聽:用心傾聽,分享孕媽咪的快樂與憂慮。4.尋求協助:如發現孕媽咪有情緒低落的現象且長時間無法緩解,甚至加重時,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如有任何孕前、孕期及產後健康管理相關問題,歡迎撥打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國語諧音:抱緊您,抱緊您),將由專業人員主動致電回覆解答疑問,或民眾也可至「孕產婦關懷網站」查詢孕期照護資訊。 本文摘自國民健康署 原文請點此
-
2020-05-19 癌症.卵巢.子宮
不只更年期後易得卵巢癌 醫師提醒6大危險族群要注意
一名42歲的廖小姐,數年前與先生共同創業一同經營咖啡店,兩人也早在結婚時達成為頂客族的共識。由於店內產品廣受好評生意相當不錯,還在前年新開了一家分店,事業有成也樂愛享受生活的她,在去年年初到醫院進行健康檢查,發現自己的左側卵巢有一顆子宮內膜異位瘤(俗稱巧克力囊腫),大小約5公分,持續超音波和磁振造影追蹤,發現在一年內竟快速增大至7公分。巧克力囊腫雖為良性疾病,但同時也是具有潛在惡性風險的腫瘤疾病,加上增長速度快,廖小姐決定接受手術治療,經病理檢驗後竟確認罹患卵巢癌,所幸發現得很早,並無擴散現象及侵犯到鄰近的器官組織。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表示,「卵巢癌」常被比喻是「婦科癌症中最可怕的隱形殺手」,常是來的突然、發現的太晚。卵巢位於骨盆腔深處及體積小,腫瘤在早期形成時不易被察覺,再加上初期幾乎無症狀,因此很容易被忽略。據統計,約75%的患者發現罹患卵巢癌時已經是第三期以上,即便有症狀,也會容易因腫瘤的壓迫或癌細胞剝落產生,如:肚子脹脹的、脹氣、噁心、易飽足感、打嗝、頻尿、下腹部疼痛或小腹突然變大等,常讓人誤以為是腸胃或泌尿道相關疾病,但此時卵巢癌的期別可能已發展至第三期或第四期。卵巢癌的早期預後與中晚期的存活率有極大的落差,第一期的卵巢癌五年存活率可達90%、第二期癌症已擴散至骨盆及其它器官五年存活率約70%、第三期存活率驟降至39%、到了第四期癌症可能已轉移到肝、肺、腹膜或骨頭,五年存活率僅餘17%。沈彥君提醒,以往卵巢癌好發於更年期後女性,但隨著晚婚、晚生子的人或不生育的趨勢增多,都有可能增加罹患卵巢癌的風險,建議超過40歲以上的女性朋友每年應定期安排婦科檢查與骨盆腔檢查,高危險族群可提早至30歲每半年至一年安排定期檢查。以下幾項危險因素,檢視自己是否已成為卵巢癌的危險族群:1、35歲以後生子、未曾懷孕或不孕的女性:荷爾蒙及排卵因素可能增加罹患卵巢癌的風險。2、初經來的早(12歲前)或停經較晚(55歲後)的女性:初經太早或停經太晚的族群,卵巢在一生中的活動時間較長、排卵次數較與一般人多,也會增加罹患卵巢癌的危險性。3、家族史:家族中(母親、姐妹)有乳癌或是卵巢癌病史,罹患卵巢癌機率也會增高;一般女性罹患卵巢癌的機率約1.4%,若有家族史的族群機率則會上升到3~5%。4、肥胖:BMI指數>30的女性。尤其是喜愛吃高油脂的族群,易造成體內脂肪過度堆積,容易誘發乳癌及卵巢癌。5、停經後荷爾蒙補充:荷爾蒙的補充劑量及長時間的補充,雌激素過度刺激也會相對增加風險。6、子宮內膜異位瘤患者(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異位瘤的女性,發生卵巢癌的風險是一般婦女的2至3倍。 延伸閱讀: 3婦癌難早發現! 預防醫學專家告訴你該如何預防 女性注意! 愛吃「這些」食物易養出子宮肌瘤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國內疫情趨緩 全中運擬七月恢復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不但中華職棒率先開放民眾進場開球,各縣市運動場館也逐漸開放,因此許多民眾關心其他各類比賽是否開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近日會決定,可能七月中下旬恢復舉辦。陳宗彥表示,比較大型的運動如全中運、全大運,近日全中運籌委會將做初決定,是否七月下旬恢復,全中運若能舉辦,全大運等應也會陸續恢復。但儘管全中運恢復,各種運動保持社交距離的程度不同,是否會有開放的先後順序?陳宗彥則表示,運動選手和觀眾應該分開,就像一開始HBL和HVL是封館比賽,選手皆是固定球員、教練也會掌握其健康情形,賽事的舉辦主要分為是否開放給觀眾的差別。陳時中則補充表示,運動賽事的開放考量一個是運動選手本身,一個是觀眾;選手是特定對象,平時會做健康管理、評估,觀眾則是不特定對象。至於一般民眾,是否也應避免和不特定人士一起運動、打球?陳時中則笑稱,贊同這個想法,或是「打球距離三步遠」。
-
2020-05-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學術研究是最愛」陳建仁:防疫成功 最好卸任禮物
「學術研究是我這輩子的最愛,我想回去做研究的心情相當迫切,對學術研究的熱愛就像柯南在困難的凶殺案後找到答案的興奮…。」副總統陳建仁昨天邀媒體茶敘,感性告別政壇,但他也說,未來國家需要時,他會出來幫忙,責無旁貸。陳建仁說,他B肝、C肝等研究對全世界有貢獻,在台灣這塊土地以台灣人民健康問題做研究,也可對全世界有貢獻,像這次防疫,「當台灣研究做得越來越好,全世界都會跟我們合作。」陳建仁表示,二○○三年SARS疫情時他出任衛生署長,二○○六年中部科學園區建立時他擔任國科會主委,他人生主流路程是學術研究,但常會有美麗的岔路,每次走出去後都發現會對台灣有些幫助。「我要像一根蠟燭,燃燒自己、點亮台灣。今天台灣能夠閃亮,就是二三七○萬人民、二三七○萬根蠟燭所閃爍出來的光輝;武漢肺炎防疫成功是台灣人送給我最好的卸任禮物。」陳建仁說,台灣歷經SARS疫情後,衛生防疫體系浴火重生,全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願意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能犧牲小我、成全大我,政府、民間與防疫紓困國家隊是防疫成功關鍵。他認為,全世界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台灣能把疫情控制得很好,最重要的原因是公開透明,最近疫情又在中國開始,祝福他們盡早控制好,不要再有疫情大爆發,「全世界任何國家有病例就是對台灣的威脅」。對於台灣今年是否可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相關會議,陳建仁說,關鍵在於世衛組織秘書長和同仁是否能夠尊重專業、中立性及尊重全世界人類健康人權,「如果過度考慮政治問題,機會就不大。」讓台灣參加世衛組織和世衛大會,不只台灣贏了,世界衛生組織贏了,全世界也贏了,這是最好的三贏策略。陳建仁也提及任內歷經的年金改革、婚姻平權、人權保障等工作,蔡總統下定決心完成軍公教年改,政府也完成婚姻平權工作,並成立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讓人權立國的理想向前邁進兩步。
-
2020-05-15 癌症.抗癌新知
女人30歲以後應定期健康檢查 這5大重點項目不可少!
女人在一生中扮演許多角色:女兒、妻子、母親、媳婦、婆婆等,還會因職場關係再為自己的人生添加多種身分。除了體力上的辛勞付出,也常常成為其他人的精神支柱。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列出女性身體5大部位重點檢查項目,提醒所有的女性朋友在30歲開始,除了定期安排一般基礎項目,千萬別漏掉以下項目:1.乳房檢查: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乳房磁振造影(MRI)「乳癌」是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種類,也是位居國人癌症死亡排名第4名,平均每天約35人確認罹患乳癌、每天約6.6人因乳癌喪命,嚴重威脅女性的健康。目前對於早期的乳癌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只要及早發現,第1期或第2期的5年存活率都可達90%以上,但若直到第4期才被發現,5年的存活率僅約28%,對於乳房的照護檢查千萬不可不重視。乳房篩檢的3大利器: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乳房磁振造影,各有各的檢測優點及缺點,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偵測乳房的顯微鈣化、微小腫瘤或是異常結構。雖有部分婦女害怕此種檢查過程會伴隨的疼痛感,但乳房攝影是目前國際上公認能夠有效提早發現乳癌的工具,可以降低20%至30%乳癌死亡率。乳房超音波檢查一般用於乳房腺體緻密的乳房(台灣7成女性屬於緻密性乳房)及年輕女性,優點是無輻射線曝露,在乳房組織的不同深度進行乳房腫瘤偵測,能夠發現0.5公分以下的腫瘤,但準確度與操作者的經驗及判讀專業有很大的關係。乳房磁振造影(MRI)特色在於對軟組織有相當良好的敏感度,做為女性乳房篩檢也是絕佳的選項。不具放射性,還可同時掃描兩側乳房且無疼痛感,排除了乳房攝影及乳乳房超音波的缺點,高解析度影像結果,更利於醫師的判讀及提供後續臨床專科醫師治療更精準的依據。檢查建議:建議30歲以上的女性可安排每年1次定期乳房影像檢查,可利用上述檢查工具交替搭配,降低盲點,讓檢查更全面。若檢查結果發現異常,可縮短為每半年追蹤1次。(編按:國健署針對45歲至69歲婦女、40歲至44歲二等血親內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提供每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2.子宮頸及子宮檢查:子宮頸抹片、超音波檢查、磁振造影根據2018年國人女性主要10大癌症死因統計,「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是女性癌症10大癌症死亡第7名。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隨著癌症發展伴隨症狀也容易與其他婦女病混淆,若無定期安排檢查就很有可能被忽略!90%的子宮頸癌為鱗狀細胞癌,發生主因為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所致,存活率與是否接受定期篩檢有高度關係。檢查建議:婦女朋友最熟悉的口號「6分鐘護1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以刮棒或子宮頸刷將子宮頸四周和陰道後壁的細胞刮下,是簡單、快速且無痛的檢查方式。已有研究證實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至90%子宮頸癌侵襲癌發生率和死亡率,有性經驗或30歲以上的女性,應定期每年接受檢查。加上骨盆腔影像檢查(超音波、磁振造影),以因應抹片檢查較難偵測出的子宮頸較上端的子宮頸癌,甚至是更難以發現的子宮癌。(編按:國健署針對30歲以上婦女,提供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篩檢。)3.卵巢檢查:血液腫瘤標記CA125檢驗、骨盆腔超音波、磁振造影被喻為女性沉默殺手的「卵巢癌」,卵巢體積小且位處骨盆腔深處不易被發現,早期無明顯症狀,隨癌症發展症狀又易使人誤解為腸胃或泌尿道疾病。導致約75%的卵巢癌被診斷出來時通常已到晚期且已有擴散現象,第4期的卵巢癌5年活率僅剩17%,也因此卵巢癌症的死亡率在所有婦癌中相對來的高。檢查建議:過去好發於更年期後女性,但隨著近年社會人口結構改變,台灣女性晚婚、晚年生子、不孕或未曾生子,卵巢每月排卵無法休息,也間接提升罹癌風險。40歲以上的女性朋友每年應定期安排婦科檢查與骨盆腔檢查,若屬於高危險族群(肥胖、不孕、高齡生子、卵巢癌或乳癌家族史、初經較早或停經較晚者)可提早至30歲每半年至1年安排定期檢查。4.肺部檢查:胸部X光檢查、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在2018年國人主要癌症死因位居第1,肺癌也是女性國人頭號殺手。雖非專屬女性癌症,要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衛福部統計的國人癌症發生率,女性肺癌發生率有增加趨勢且死亡人數也逐年上升。肺癌形成原因很多,家族史、抽菸習慣、常處二手菸、工業化學環境、環境空污或家庭煮婦長期處於油煙排放不佳的烹飪環境都是誘發肺腺癌的危險因素。檢查建議:肺腺癌好發於4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婦女朋友在40歲往後每2年一次的全身健康檢查,同時也請務必將肺部篩檢加入檢查菜單中。一般常規的胸部X光檢查對於1公分以下的肺部腫瘤檢出率不高且易有盲點,可多加利用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幫助自己及早發現可能的早期病灶,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5.甲狀腺檢查:甲狀腺超音波、視需求搭配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甲狀腺癌在10大癌症發生率排行位居第7名,是一種內分泌系統常見的癌症且好發於女性,根據數據顯示女性國人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與男性相比竟高達3倍。檢查建議:甲狀腺結節在超音波檢查中相當常見且多為良性,但切勿因此掉以輕心,因其中約有5%結節可能藏有癌細胞。大多數人罹患的甲狀腺癌是乳突癌(佔80%以上,好發於20歲至45歲女性),其次為濾泡癌(近10%,好發於40歲至50歲年齡層)這2種類型的甲狀腺癌,若能在疾病早期就診斷出來並且接受治療,預後都相對其他癌症要好,10年存活率可達90%至95%。當出現脖子有局部腫大或腫塊、頸部疼痛、吞嚥困難、持續性咳嗽、聲音沙啞、呼吸困難等,應立即安排檢查以確認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腫大或惡性腫瘤。★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5-14 新聞.杏林.診間
黃信彰/面對疫情,勇於承擔!家庭醫師讓世界看見台灣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肆虐全球,截至4 月23 日止,已有 184 個國家受到波及,超過 260 萬以上民眾受到感染, 造成 18 萬以上病患的死亡,也造成全球醫療及經濟上之重大衝擊。在 519 世界家庭醫師日 (World Family Doctor Day) 的前夕,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特別出此專刊,來凸顯家庭醫師/基層醫師在此疫情上之奉獻及勇於承擔! 台灣在面對此 COVID-19 疫情的防疫表現,可說是可圈可點,成功的打出漂亮一戰!也普遍獲得國際友人及媒體之讚許,更在防疫物質相對足夠下,提供防疫物資給全球物資不足的國家,善盡全球防疫戰線一份子應有的責任。在國內,醫療同仁之表現更獲得社會及民眾肯定,有感於醫療同仁之付出,民眾及企業紛紛捐款、捐防疫物質、愛心午餐及便當等等,給在第一線防疫的醫療院所同仁打氣及鼓勵。台灣面對此次疫情,採用超前部署及阻絕境外的策略,於機場針對疫區回國民眾及國外人士加強防疫篩檢,醫院內採用分流、分艙策略防止院內感染,包含設置發燒篩檢站及疫病特別門診。執行這些防疫措施當中,都可見醫院內的家庭醫學科醫師,站在第一線積極的參與。所有醫師更配合政府政策,放棄出國不至疫情高風險國家旅遊,家庭醫學科醫師也到校園、上媒體做疫情宣導,協助國內之疫情防治。台灣在經過 2003 年 SARS 的洗禮下,強調社區防疫體系的重要性,讓基層診所醫師站在第一線,擔任防疫尖兵,精準掌握看診民眾之 TOCC,亦即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及群聚史,除了掌握疫情狀況也處理民眾的健康問題。依據今年疫情期間之統計資料,76% 的返國民眾看診是先到基層診所看診。另外,2003 年開始,基層診所醫師與社區醫院結合,組成社區醫療群,更發揮了家庭責任醫師的角色,做好分級醫療,同時衛教民眾在疫情期間應注意的事項,包括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呼吸道禮節、保持社交距離、做好慢性病管理及配合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的措施,同時給予這些民眾適切的關懷。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政策宣導,將最新疫情資訊包含全球及台灣疫情流行狀況、第五類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及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之最新通報定義,居家隔離、居家檢疫以及自主健康管理民眾相關配合事項,基層診所因應疫情之感染管制措施、其他醫療院所及民眾針對 COVID-19 疫情所需了解之相關資訊,即時放置於本學會網站上,供會員及民眾參閱而能夠獲得最新的訊息。同時也鼓勵民眾做好慢性病管理、戒菸及減重,來減輕疫情對民眾的影響,這些都是家庭醫師擅長執行的醫療業務。台灣在此次疫情防治上,充分展現出科技的專業形象,利用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納入全民健保的健保卡,不僅協助醫護同仁針對看診或住院民眾之旅遊史提出即時性警示,更讓醫療院所能夠結合網路資訊掌握員工及陪、探病民眾的旅遊史並做好疫病管理;同時可提供看診或預約看診民眾是否有居家隔離、居家檢疫以及自主健康管理狀況,保障醫療院所之安全防護。更利用健保卡提供口罩實名制發放之落實。此外,利用遠距視訊看診提供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看病需求。也利用手機細胞簡訊來提供可能接觸者的訊息。這些科技防疫措施獲得國際媒體之讚許,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的同仁也在這些科技防疫方面,發表學術論文刊登於國際期刊,讓世界看見台灣。
-
2020-05-1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國內首次連7天0確診!累計32天無本土個案
【更新時間:5月14日 14:22】 台灣疫情確診數死亡數治癒人數本土案例55總數 440 7 383 境外移入349磐石軍艦36自1月21日我國出現首例確診以來,14日第一次迎來連續7天「零確診」,累計32天無本土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14日無新增病例,13日新增228例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8,335例(含67,265例排除),其中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383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目前1人後送就醫,其餘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延伸閱讀:疾管署詳列確診案例資料) 聯合新聞網提供最新疫情整理: 台灣疫情統計Infogram▌延伸閱讀:圖表/看全球各國最新疫情數據統計〉5月1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4日表示,國內無新增病例,13日新增228例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8,335例(含67,265例排除),其中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383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目前1人後送就醫,其餘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5月1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3日表示,國內無新增病例,12日新增35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8,107例(含66,948例排除),其中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375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目前1人有呼吸道症狀後送就醫,其餘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5月1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11日新增36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7,758例(含66,605例排除),其中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372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全員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5月1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新增1死亡案例(案197)。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7,400例(含66,298例排除),其中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368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5月1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0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9日新增27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7,133例(含66,005例排除),其中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366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全員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5月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昨(8)日新增40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6,861例(含65,619例排除),其中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361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目前維持1人後送就醫,其餘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5月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國內8日無新增病例,7日新增42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6,460例(含65,211例排除),其中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355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目前1人後送就醫,其餘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5月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7日公布國內新增1病例(案440),為20多歲女性,2月下旬至卡達工作,曾於3月8日出現喉嚨痛、流鼻水與失去味覺等症狀,10日於卡達確診並接受治療,4月8日二採陰性治療結束後,返回宿舍隔離至22日。5月3日返國入境時無症狀,因主動告知曾於卡達確診,由機場檢疫人員採檢後送至集中檢疫所,並於4日檢驗陰性後,搭乘防疫專車返家居家檢疫,當日即出現腹瀉症狀,5日就醫採檢,於7日確診,目前住院隔離治療中;衛生單位將進一步調查個案同班機旅客,以匡列接觸者。我國累計25天無本土病例,國內確診個案為440例,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347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5月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病例(案439),為30多歲女性,於今(2020)年1月至英國工作,4月26日返國。〉5月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國內無新增確診病例,目前國內累積438例確診,分別為347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334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5月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4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案437),為30多歲女性,1月30日至美國就學,4月9日入境時無症狀,居家檢疫期間因同班機旅客確診(案383),於4月11日改列為居家隔離對象。個案目前無症狀,住院隔離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晚間公布新增一個案(案438),是一名磐石艦官兵。沒有與其他任何確定病例住同一艙,但有與其中確診者有相關類別的工作,研判是是船艙中空間狹小、密切接觸的傳染造成的。〉5月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日表示,國內無新增確診病例;2日新增38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4,094例(含62,780例排除),其中432例確診,分別為346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1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332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然而,指揮中心3日晚間再度舉行記者會表示,敦睦艦隊解隔離前又做一次採檢,經再次採檢後,4人檢驗陽性,均為磐石艦成員,皆無症狀,磐石艦成員共346人將全數於明日上午再度採檢,檢驗陽性者將送醫治療,陰性則返家自主健康管理。另外,岳飛及康定艦隊成員共367人,將於明日上午5時30分解除隔離,並依國防部安排離開檢疫場所,返家後需落實自主健康管理。〉5月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分別為60多歲女性(案430)、30多歲女性(案431)及40多歲男性(案432)。指揮中心表示,鑒於海外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自台灣時間5月4日零時起,自海外入境民眾,登機前除了應填寫「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也須確認住處是否符合居家檢疫條件,以確保國內防疫安全。返國民眾若同住者有65歲(含)以上長者、6歲(含)以下幼童、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肺部疾病等),或無個人專用房間(含衛浴設備)者,入境後應入住防疫旅館;經查資料申報不實者,最高可罰15萬元。〉5月1日國內首次連6天「零確診」,累計19天無本土病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國內無新增確診病例,國內累積429例確診,分別為343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1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324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即日起有條件開放長照機構探訪視,必須採取預約實名制,每位住民一天限探視一次,且同一時間同一探視空間限一組訪客,每組訪客人數最多三人,全程佩戴口罩。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體育賽事與用餐活動的指引有可能朝「實名制」方向研議,以利疫情爆發時回頭追蹤。〉4月30日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0日表示,國內無新增個案,這也是首次連續五天「零確診」,累計18天無本土病例。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2844例(含61354例排除),其中429例確診,分別為343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1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322人解除隔離。敦睦艦隊全船4月15日下船,加上14天潛伏期,意即至4月30日未發生社區傳染就代表台灣過關,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以時序來看,初步是樂觀的。2.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表示,我駐法國代表處一位職員因出現若干症狀,憑醫囑在23日接受採檢,27日確診,目前該職員持續居家隔離,但已無任何症狀。與該名確診職員同辦公室的人員,立刻進行居家隔離14天。駐法國代表處3月下旬起實施遠距工作及分組分流上班,持續正常運作。〉4月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9日表示,國內無新增個案;28日新增70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2,368例(含60,649例排除),其中429例確診,分別為343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1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311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4月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8日表示,國內無新增個案;27日新增74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1,684例(含59,857例排除),其中429例確診,分別為343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1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307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4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7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個案;26日新增49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0,956例(含59,269例排除),其中429例確診,分別為343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1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290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4月2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6日表示,25日新增62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60,459例(含58,531例排除),其中429例確診,分別為343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1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281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4月20日及21日定點返台專案航班共460名湖北返台民眾,截至目前維持4人就醫治療中、1人陪同就醫,其餘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4月2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5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20多歲男性,為敦睦艦隊(磐石艦)實習生。個案4月18日至集中檢疫所隔離採檢,一採結果陰性,因血中抗體陽性,於4月24日進行二採,並於25日下午1點半確診。〉4月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30多歲男性,為敦睦艦隊(磐石艦)軍人。個案4月18日至集中檢疫所隔離採檢,一採結果陰性,4月22日出現嗅覺異常、流鼻水、鼻塞等症狀,23日再次採檢並後送就醫,於今日確診。指揮中心指出,本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30人確診,衛生單位現已掌握接觸者共1,843人,其中530人為居家隔離對象,已採檢125人,91人為陰性,其餘檢驗中;1,313人為自主健康管理對象。〉4月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20多歲男性,為敦睦艦隊(磐石艦)軍人。個案4月18日至集中檢疫所隔離採檢,一採結果陰性,4月19日起陸續出現喉嚨痛癢、咳嗽等症狀,21日再次採檢,於今日確診。指揮中心指出,本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29人確診,衛生單位現已掌握接觸者共1,237人,其中509人為居家隔離對象,728人為自主健康管理對象。〉4月2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2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20多歲男性,於敦睦艦隊(磐石艦)實習。個案於3月23日起出現發燒、咳嗽、味覺喪失情形,經服藥後症狀改善並恢復,4月18日至集中檢疫所隔離採檢,一採結果陰性,後續個案因出現鼻塞、嗅覺異常狀況,19日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並二次採檢,於今日確診。指揮中心指出,本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28人確診,衛生單位現已掌握接觸者共692人,其中446人為居家隔離對象,246人為自主健康管理對象。〉4月2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1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新冠肺炎病例(案423至425),為2男1女,年齡介於20多歲至30多歲,均為敦睦艦隊(磐石艦)實習生及軍人。截至目前累計425例確診,分別為343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27例敦睦遠訓支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217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4月2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0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COVID-19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病例(案421、422),均為20多歲女性。累計422例,6人死亡,203人解除隔離。〉4月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9日表示,18日新增56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不含軍艦接觸者採檢),截至目前累計53,005例(含50,619例排除),其中420例確診(今日新增案399至420),分別為341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24例敦睦遠訓支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189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4月1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8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COVID-19(武漢肺炎)境外移入病例(案396、397、398),均為20多歲男性,在我國某艦隊實習,住同寢室。三人於2月21日起登艦實習,該艦共337人(含3名個案)於3月12日至15日停靠帛琉,離開帛琉後於公海航行近30天,4月15日自我國軍港下船。〉4月1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國內17日無新增確診病例,昨16日新增91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51,603例(含48,680例排除),其中395例確診,分別為340例境外移入及55例本土病例。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166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4月1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國內16日無新增確診病例,昨(15)日新增96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50,703例(含47,407例排除),其中395例確診,分別為340例境外移入及55例本土病例。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155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中研院群聚案風險排除,指揮中心宣布結案。〉4月1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5日表示,14日國內新增1,20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49,748例(含46,329例排除),其中395例確診(今日新增案394、395),分別為340例境外移入及55例本土病例。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137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4月14日繼3月9日國內零新冠肺炎確診,我國歷經三月中旬的歐美第二波疫情攻擊,甚至一度3月20日創下單日新增27例的最高紀錄,睽違一個多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確診病例。我國確診個案中累積6人死亡,124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4月1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3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COVID-19(新冠肺炎)病例,均為境外移入,為3女2男,年齡介於50多歲至60多歲;其中4人為珊瑚公主號郵輪旅客(案389至392)、1人(案393)為案384家人。有關3月29日返台專案航班共153名湖北返台民眾,已於今日解除隔離,並返家進行14天自主健康管理;其餘30日返台之民眾,持續於集中檢疫所進行密切健康監測,預計明日解除隔離。〉4月1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日表示,11日國內新增1,10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46,547例(含41,681例排除),其中388例確診(今日新增案386至388),分別為333例境外移入及55例本土病例。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109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3月29日及30日定點返台專案航班共367名湖北返台民眾,持續於集中檢疫所進行密切健康監測。〉4月1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分別為60多歲男性(案383)、70多歲男性(案384)及20多歲女性(案385)。案383及案384均透過機場採檢發現,案385於法國就學,4月3日入境後進行居家檢疫,4月7日發燒,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11日確診。〉4月10日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病例,分別為20多歲女性(案381)及60多歲男性(案382)。其中案381於美國就學,3月30日入境,同班機旅客已有10人確診,因此由居家檢疫對象改列為居家隔離對象,個案於4月5日出現流鼻水、鼻塞及嗅覺異常症狀,7日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該班機截至目前共11人確診。案382於2月16日至3月29日與案378(妻子)一同至印尼探親,返國後進行居家檢疫,因妻子確診改列為接觸者居家隔離,案382返國至今無症狀,4月7日衛生單位安排接觸者採檢,於10日確診。2.傳疑似酒店女公關的案379,接觸者共匡列71人,皆須居家檢疫14天。已採檢五人,其中三人陰性、兩人檢驗中,衛生單位持續調查接觸者,目前匡列中。〉4月9日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為本土病例(第380例)。案380為20多歲男性,是日前公布的台師大四年級年學生(案322)的同宿舍室友,無症狀,於案322確診後列為接觸者,於3月30日起進行居家隔離,4月6日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於9日確診。2.傳出一名台北某酒店女公關確診,且出現症狀後還去上班。指揮中心宣布,為維護民眾健康,即日起酒店和舞廳全面停止營業,其他室內娛樂場所也會持續監控。〉4月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表示,昨(7)日國內新增1,70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40,702例(含35,529例排除),其中379例確診(今日新增案377至379),分別為326例境外移入及53例本土病例。確診個案中5人死亡,67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3月29日及30日定點返台專案航班共367名湖北返台民眾,健康情形良好,持續於集中檢疫所進行密切健康監測。〉4月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新冠肺炎病例,3例均為境外移入,總累積數來到376例。病例為1男2女,年齡均2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27日至30日,發病日介於3月30日至4月4日,出國目的為就學及探親,發現管道為居家檢疫(2例)及居家隔離(1例)。〉4月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表示,新增10例確診,其中1例本土、9例為境外移入。案例365為案356、343(奧捷團確診夫妻)的孫子,由356傳給343後,再傳給孫子,屬本土個案。今日新增確診之其中3例,都是3月30日搭乘同一班機從美國返台之接觸者,前該班機日前已有3名確診個案,目前該班機累計10人確診。指揮中心表示,4月2日起已經將全機人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密切觀察中。〉4月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8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均為境外移入,為4男4女,年齡30多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14日至4月2日,發病日介於3月18日至28日。新增個案中,1人為本土個案同住家人,1人與摩洛哥旅遊團群聚相關,3人與奧捷旅遊團群聚相關。〉4月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7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分別為6例境外移入及1例本土。本土個案為40多歲男性(案352),近期無出國史,3月30日出現發燒症狀至診所就醫,4月1日因味覺及嗅覺喪失至同一診所就醫,隔天再至醫院就醫後收治住院並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診。衛生單位調查,個案獨自居住,平時活動地以住家及工作地為主,將進一步調查相關接觸者,以釐清感染源。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6例境外移入個案為2男4女,年齡為20多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15日至4月2日,發病日介於3月16日至30日。發病前活動地為瑞士、美國、德國、英國及南美洲。〉4月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公布國內新增9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案340至348),其中7例境外移入及2例本土。本土個案分別為60多歲女性(案343)及40多歲女性(案347);其中案343近期無出國史,但其夫3月17日自美國返台;個案於3月20日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曾於24日至28日期間多次就診,31日再度就醫即收治住院採檢,今日確診;案347為昨(2)日公布之案336的接觸者,無出國史,曾於3月19日及27日與案336接觸過,24日發病,曾二度就診未緩解,31日再度就醫即收治住院採檢,今日確診。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之7例境外移入個案為5女2男,年齡20多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14日至4月1日,發病日介於3月19日至30日,發病前活動地為美國、英國、丹麥、奧地利、捷克及泰國,出國目的多為就學或工作。〉4月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10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案330至338),分別為8例境外移入及2例本土。本土個案分別為50多歲男性(案335)及40多歲女性(案336)。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之8例境外移入個案為6男2女,年齡10多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6日至31日,發病日介於3月15日至28日,發病前活動地為美國、加拿大、祕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巴西、英國、丹麥、奧地利及印尼,出國目的多為旅遊或就學。〉4月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7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均為境外移入,為3男4女,居住區域為北部4人、南部3人,年齡20多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19日至30日,發病日介於2月29日至3月27日,發病前活動國家為美國(6人)及英國(1人)。〉3月3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1)日公布國內新增16例新冠肺炎病例,分別為14例境外移入及2例本土。本土個案分別為70多歲男性(案307)及20多歲男性(案322),近期均無出國史。其中案307曾與案122(土耳其境外移入)聚餐,目前已初步掌握接觸者共46人。新增之14例境外移入個案為7男7女,年齡20多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16日至29日,發病日介於3月1日至3月27日;個案發病前活動地為美國、英國、冰島、法國、瑞士、泰國及菲律賓,出國目的多為工作或就學。〉3月3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8例COVID-19(新冠肺炎)病例,包括7例境外移入及1例本土。今日新增7例境外移入個案為3女4男,年齡20多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2日至22日,發病日介於3月6日至26日;個案發病前活動地包括英國、美國、菲律賓與埃及,其中5人與群聚事件相關。新增3死亡案例,確診個案中累計5人死亡,39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3月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公布國內新增15例COVID-19(新冠肺炎)病例,包括14例境外移入及1例本土。境外移入個案為9男5女,年齡10多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14日至27日,發病日介於3月8日至3月25日;個案發病前分別有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土耳其、摩洛哥、突尼西亞、菲律賓及印尼活動史;出國目的以旅遊或工作為主。〉3月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8日公布國內新增16例新冠肺炎(COVID-19),包括2例本土及14例境外移入。本土個案為50多歲男性(案268)及30多歲男性(案269),兩人均無出國史。境外移入個案為9女5男,年齡10多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6日至26日,發病日介於3月1日至25日;個案發病前活動地包括北美洲(美國、加拿大)、歐洲(英國、西班牙、瑞士、捷克、愛爾蘭)、大洋洲(澳大利亞)及亞洲(菲律賓),出國目的以就學或工作為主。〉3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7日公布國內新增15例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分別為6女9男,年齡10多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15日至25日,發病日介於3月8日至25日。個案發病前,以美國(7例)及英國(6例)為主要活動國家,出國目的多為工作(8例)或就學(5例)。新增一人解除隔離,解除隔離人數上升至30人。〉3月26日1. 海基會宣布已洽請華航協助,指定兩架次上海飛桃園的航班,讓前階段因封城而滯留湖北的台灣人(除武漢之外)搭乘返家。兩架「另類包機」將在29和30日各飛一架,都是晚間19:50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預計21:50抵達桃園。2. 26日公布國內新增確診17例,其中本土2例,1男1女,皆為境外移入個案接觸者,境外移入15例,為8男7女,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16日至23日,發病日介於3月11日至23日,發病前分別有美國、英國、紐西蘭、西班牙、馬來西亞、摩納哥、墨西哥等國活動史。〉3月25日25日公布國內新增19例境外移入病例,為7男12女,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12日至22日,發病日介於3月15日至23日。個案發病前分別有英國、美國、埃及、荷蘭、法國、比利時、土耳其及泰國等國活動史。〉3月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晚間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引起本土個案,為北部30多歲法國籍男性(案216),清華大學法籍研究生,原列為案84接觸者,為我國第三起大專院校感染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20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病例,為7男13女,年齡介於5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13日至22日,發病日介於3月9日至23日。個案發病前分別有英國、愛爾蘭、義大利、土耳其、印尼、西班牙、法國、美國、泰國、德國、保加利亞、比利時等國活動史。〉3月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26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25例境外移入、1例本土。境外移入個案為13女12男,年齡未滿5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15日至21日,發病日介於2月22日至3月21日。個案發病前分別有美國、西班牙、荷蘭、法國、瑞士、英國等國活動史。〉3月2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公布,國內新增16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13例為境外移入、3例為本土個案。年齡10多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10日至20日,發病日介於3月7日至20日。個案發病前分別有美國、埃及、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丹麥、紐西蘭及菲律賓等國活動史。〉3月2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公布,國內新增18例新冠肺炎病例,皆為境外移入。年齡20多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8日至19日,發病日介於3月6日至19日。個案發病前分別有土耳其、美國、法國、英國、埃及、捷克、南非、印尼等國活動史。〉3月2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公布,國內新增27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24例境外移入、3例本土。境外移入個案為15女9男,年齡介於10多歲至8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6日至18日,發病日介於3月5日至18日,旅遊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法國、盧森堡、比利時、埃及、英國、墨西哥、德國、波蘭、西班牙、葡萄牙、日本、新加坡、奧地利、荷蘭、菲律賓、土耳其等,其中8人曾有多國旅遊史。3例本土個案分別為案130、124及134,案124為30多歲男性,近期無出國史,於3月17日發病,18日自行就醫後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診。個案表示曾於3月12日、13日與自美國返國的上司接觸,該名上司於3月14日起有疑似症狀,另個案辦公室有2名外籍同事亦分別於3月17日及18日出現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將進一步採檢與疫調,以釐清感染源。〉3月19日國內新增8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7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其中1人為日前已有確診個案埃及團團員、另有2人也是來日前有確診個案的奧地利捷克旅遊團,若再加上先前公布的土耳其團確診者,目前我國旅遊團感染確診人數已達22人。有公衛專家認為已到了宣布進入社區傳播的時候,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還未符合「本土病例比境外移入多」這一項,但也不敢大意。我國19日起採取管制邊境措施,是否要發布緊急命令?蔡總統表示,目前的法律和政策工具看起來足夠,若未來情勢有變化,造成更大的經濟和社會衝擊,再看實際的需要來決定。蔡總統並強調國家有足夠的民生物資存量,呼籲民眾不需要搶購、囤積。關於新冠肺炎新藥的開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張上淳說,國內已開始進行臨床試驗。〉3月18日18日新增確診23例,累計100例。其中21例屬於境外移入(2例為亞洲,另外19例為歐亞)、另2例為本土,其中土耳其旅行團15人中就有13例。國際疫情持續升溫,境外移入個案暴增,宣布非本國籍人員一律限制入境。不分國籍,所有入境者一律居家檢疫14天,19日凌晨零時起實施。除已公布列第三級之美國華盛頓州、紐約州及加利福尼亞州外,自19日零時起提升美國、加拿大、澳洲及紐西蘭共4國(皆含轉機)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3月17日17日一口氣新增十名確診新冠肺炎個案,今日再創新高,台灣目前確診數來到77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都屬於境外移入,其中4例都是3月4日至13日至土耳其旅遊,與案56、57及案65至67同團,該旅行團總共有15人,截至目前共9人確診。指揮中心宣布除已公布列第三級之中國大陸(含港澳)、韓國及中亞國家,自3月19日零時起並將下列亞洲19國、東歐1國及美國3州之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三級警告。〉3月1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一口氣新增六名確診新冠肺炎個案,今日再創新高,新增八名確診個案,台灣目前確診數來到67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案60是到西班牙德國希臘,案61到捷克,案62到菲律賓,案63和案55同團去埃及,案64和案58為同校學生,最後65至67則是與昨天公布之案56參加同一個土耳其旅行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加強防疫警戒,今宣布除已公布列第三級之伊朗、匈牙利、捷克、波蘭、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等國家外,自3月17日零時起,將東歐13國、中東15國與1地區、北非5國及中亞9國,提升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國人應避免至當地所有非必要旅遊。〉3月15日15日公布新增6例境外移入COVID-19(新冠肺炎)病例(案54至59)。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是目前單日新增最多境外移入病例的一天。案54為北部30多歲男性,2月28日至3月1日曾至泰國旅遊,返國後又於3月5日至8日與1名友人至日本北海道,返國後於11日出現流鼻水症狀,12日因全身倦怠及頭痛等症狀就醫並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診,目前收治負壓隔離病房。案55為北部50多歲男性,3月3日至12日參加埃及團體旅遊,3月12日返國後因全身倦怠與肌肉痠痛就醫,經檢測有發燒情形,由醫院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診,目前收治負壓隔離病房。案56及57分別為北部40多歲男性及北部70歲女性,為3月4日一起至土耳其旅行之團員(曾於杜拜轉機),皆於13日返國。案56於3月8日至12日出現身體不適,13日入境後因喉嚨癢、腹瀉、自覺發熱等症狀就醫,經醫院採檢後通報,於今日確診;案57於13日返國後因發燒就醫,於今日確診。案58為北部20多歲女性,今年1月至西班牙就學,3月12日曾出現體溫偏高,13日返國時,經發燒篩檢站採檢送驗,今日確診,目前收治負壓隔離病房。案59為北部10多歲男性,1月與家人同遊希臘,3月5日返台,12日出現喉嚨痛情形、13日因咳嗽、流鼻水及頭痛等症狀就醫,今日確診。由於已經開學,因此該名個案的所屬班級必須進行停課14日。〉3月14日新增3起境外移入案例。案51為30多歲荷蘭籍男性,3月2日至6日曾至奧地利,3月9日自荷蘭來台,10日入境,11日晚間因呼吸困難、胸悶及全身倦怠,至醫院急診就醫。案52為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2月28日與2名友人自台灣經土耳其轉機至瑞士後,2月29日自瑞士搭乘巴士至法國滑雪,3月7日再自法國搭乘巴士至瑞士搭機,經土耳其轉機返國,於3月8日入境,12日晚間出現發燒、全身倦怠、咳嗽、流鼻水等症狀至醫院就醫後採檢通報。案53為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2月22日至3月6日赴德國慕尼黑、紐倫堡出差,返國後於3月11日出現咳嗽有痰、喉嚨痛症狀。因歐洲疫情持續升溫,除原已列第三級之義大利外,3月17日起將其他共27國歐洲申根國家,再加上杜拜(含轉機)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三級。此外,即日起將美國華盛頓州、紐約州及加利福尼亞州等3州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二級警示,全球未列旅遊疫情建議的國家均提升至第一級注意。〉3月13日第50例為中部50多歲美國籍男性,獨自在台工作,2月24日曾接待4名來台的美國友人(均於2月26日離境)。案50於2月27日、3月4日及7日陸續出現畏寒、咳嗽及發燒症狀,7日就醫後收治住院,10日由醫院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診,目前於負壓隔離病房治療。依案50發病前暴露史研判,遭美國友人感染的可能性較高。〉3月12日第49例為北部40多歲女性,該名個案2月21日自台灣經英國轉機至愛爾蘭旅遊,3月4日再從愛爾蘭搭機至比利時旅遊,3月7日自比利時經土耳其轉機,3月8日返台。個案入境時無症狀,返家後出現頭痛、倦怠及喉嚨痛症狀,3月10日至醫院就醫並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診,目前收治負壓隔離病房。指揮中心表示,依個案發病前活動史研判,於國外感染的可能性較高,個案自返國後除就醫外,均待在家中未外出,其同住家人目前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完成採檢。〉3月11日第48例為北部30多歲女性,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該新增個案2月28日至3月8日獨自前往英國旅遊及探訪當地友人,返國後於3月9日因頭暈、頭痛等症狀至診所就醫,因出現微燒及輕微咳嗽,於3月10日至醫院就醫,經通報檢驗於11日確診,目前收治負壓隔離病房治療。歐洲地區疫情急遽升溫,奧地利、比利時、丹麥、冰島、荷蘭、挪威、瑞典、瑞士8國提升至第二級,中東地區的巴林和科威特,與上列歐洲國家有相同等級風險,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另外,也將希臘、捷克、葡萄牙、芬蘭 、斯洛維尼亞、波蘭、愛沙尼亞 、匈牙利、盧森堡、馬爾他、斯洛伐克、拉脫維亞、立陶宛、列支敦斯登,以及與申根區自由流動的英國、愛爾蘭共16國的旅遊疫情警示調整至第一級:注意(Watch)。〉3月10日新增2確定病例,案46近期無出國史,與案34、案41同住,先前曾住院隔離進行兩次採檢,皆為陰性;3月6日至8日出現咳嗽症狀,第三次採檢確診。案47於3月2日至3月5日至荷蘭出差,返國後於3月9日出現症狀,經採檢通報於3月10日確診,於境外感染的可能性較高,衛生單位持續追蹤與案47同機旅客、親友及職場、就醫接觸者之健康情形。〉3月6日國家交響樂團(NSO)邀演澳籍音樂家為新冠肺炎確診個案,除國家音樂廳緊急閉館消毒、NSO取消近日演出。該音樂家曾於演出下半場入座觀眾席,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表示,初步了解該個案在2月28日晚間的座位兩側為同行友人及NSO人士,3月1日周邊座位名單則正在確認中。〉3月5日為避免傳染,內政部長徐國勇表示,目前暫時取消全國性酒測,但地方若有需要仍實施。國內第43例確診病例(北部50多歲女性)為案39(境外移入個案)確診前的接觸者;第44例確診病例為菲律賓境外移入個案(北部30多歲男性)。此外,有關澳洲確診1名最近曾來台旅遊新冠肺炎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補充說明,該名個案在台期間曾於音樂廳演出,將隔離21人。〉3月3日案9和案10為台灣第一起家戶群聚事件。案9為40多歲中部女性,1月27日發病,確診後調查時發現其丈夫也曾出現症狀,進而檢驗並發現丈夫確診,為案10。案10為40歲中部男性,去年九月起至武漢工作,今年1月13日返台,並於1月21日出現症狀。丈夫已於上月中出院,妻子今(3)日出院。〉3月1日第40例COVID-19(新冠肺炎)確定病例,為北部70多歲女性;個案為先前鑽石公主號經日方檢驗陽性後住院者,26日返台直接安排入住負壓隔離病房採檢,於1日確診。提升伊朗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三級,自台灣時間3月2日零時起,14天內有該國旅遊史者,入境後需居家檢疫14天。〉2月29日新增5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其中4例為案34 (指標個案)確診前於北部某醫院之接觸者,分別為1名清潔人員(案35)及3名護理人員(案36至38)。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確定發生院內感染。〉2月28日台灣增加2例確診病例,案33曾於2月17日至22日跟團至日本大阪旅遊,研判於日本感染可能性高;案34於2月14日因低血糖全身倦怠就醫住院,21日起出現咳嗽、喉嚨痛及發燒,26日診斷有肺炎情形,無國外旅遊史。提升伊朗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三級,自台灣時間3月2日零時起,14天內有該國旅遊史者,入境後需居家檢疫14天。〉2月27日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行政院會中宣布,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升至一級開設,仍由衛福部長陳時中擔任指揮官。〉2月26日台灣增加1例確診病例,為案27醫院內外籍看護。伊朗旅遊疫情升至第二級警示。〉2月25日國內第31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為案27的孫子、案28的兒子),案31年僅11歲,成我國目前最年輕新冠肺炎確診,寒假期間曾參加補習班,相關疫情調查已陸續展開,確診個案接觸的同學已開始居家隔離。〉2月24日台灣今天再增加2確診病例,確診個案累計30例,新增兩個案例也是27的家庭群聚,是太太和小兒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韓國近期病例數大幅增加已達833例,出現教會及醫院大型群聚,已進入社區傳播階段;另已指定大邱市、慶尚北道清道郡為特別管理地區。鑒於國人至當地感染的風險提高,故指揮中心宣布即日起提升該國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提醒民眾避免至當地所有非必要旅遊。〉2月23日因新冠肺炎滯留日本海上的鑽石公主號19名台灣旅客,回台第一次採檢結果全數陰性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二採結果均為陰性,將送至集中檢疫所隔離14天。此外,由於病例數快速增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伊朗、義大利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一級「注意(Watch)」。另外,陳時中宣布為了將醫事人力留在台灣,因此不論何種科別都禁止出國,若是有「必要性」出國狀況,則必須向地方衛生局報准後,才可出國。〉2月22日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我國旅客,21日晚間搭乘華航撤僑包機平安降落桃園機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赴機場與醫院現場坐鎮,21日早上召開記者會表示,初步檢疫無人不適。指揮中心並宣布從即日起,提升日本、韓國的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Alert),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未來將會針對日韓的疫情滾動式調整,不排除展開「邊境管制」。〉2月20日1.行政院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草案,未來受檢疫隔離者可請「防疫隔離假」,雇主若願意支薪,得自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額中減除該薪資金額的百分之二,而無法支薪者(如自營者),可在2年內向政府申請補償。確診者或高危險群不遵行各級衛生主管機關指示,將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台幣200萬元以下罰金,拒隔離者最重可罰百萬。2.教育部公告開學後停課標準,大專校院及高中以下學校,包含幼兒園、短期補習班,每班只要有1名師生確診,該班級(修授課程)停課14天,2名以上全校停課,一鄉鎮市區有三分之一學校全校停課,該鄉鎮市區停課。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表示,韓國近期COVID-19(新冠肺炎)病例數快速上升,目前累計逾80例,約7成為當地或疑似當地感染,其中6例感染源不明,並已出現多起群聚事件,考量我國與該國往來密切,指揮中心即日起提升該國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民眾遵守當地一般預防措施。〉2月14日1.健保署建置「高風險地區入境日期資料」提示再升級,從原本就醫插健保卡,系統就會自動跳出「中港澳旅遊史」警示視窗,因新加坡及泰國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自14日起近期14天內有泰國或新加坡旅遊史的健保資格者,也會跳出警示視窗,以利醫療人員留意高風險個案。2.針對台商返台遭計程車拒載一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對立或害怕是沒有必要的,旅客並不是確定有病,如果讓他們(旅客)都沒有路走,在外面的時間就更長,病毒也有可能會找上其他人,每個人被感染的機會都是一樣的,呼籲大家應該要互相體諒、互相幫忙,防疫才有可能做得好。此外,對於需要居家檢疫者,請各界給予支持,若隔離者有需要,社會鄰里應該幫忙。〉2月13日1.行政院拍板多項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紓困、振興方案,其中經濟部提案的抵用券,鎖定夜市、商圈、餐廳為使用範圍,擬以「你消費、我折扣」的coupon方式,初步規劃預算為新台幣20億元;農委會提出七大紓困及輔導措施,總額度68億元協助農漁業者;交通部提出總額約200億元的三個方案,紓困觀光產業與交通運輸業。2.經濟部次長王美花表示,口罩禁止出口、徵用口罩皆延長到4月底,但若疫情緩和,可能會解除這項措施。〉2月12日開放陸配子女來台導致抗議聲浪不斷,蔡總統指示檢討後,政策急轉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陸配子女有我國國籍,才能申請入境。〉2月11日1.指揮中心公布自今天起,所有入境旅客全部都要填寫健康聲明卡,換句話說,未來不論從日本、美國、歐洲等地,不分國籍入境台灣者都需要填寫單張健康聲明卡。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泰國旅遊警示至第一級注意、新加坡提升為第二級警示,而港澳則提升至第三級警告。3.陸委會宣布,符合商務履約、跨國企業內部調動、投資經營管理、駐點服務、團聚及短期探親等六項事由留台的陸籍人士,可申請延後停留,每次申請延長時間為十五天。國人或陸配所生、現僅有中國大陸國籍的子女,須同時符合4條件才准入境,包括申請入境者需為原居住台灣者、該子女未滿廿歲且在大陸無親人可提供照顧,及父母皆在台。〉2月10日1.陸委會副主委陳明祺宣布,從2月11日零時起,港澳人士除了商務履約活動,跨國企業內部調動(含陪同人員)、已取得我居留證之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外,均暫緩來台,這也包含港澳學生。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產能已可達每日超過420萬片,因此決議先滿足專業需求及特殊病患需求,今日和明日共將配送350萬片口罩至衛生局轉發醫療院所,提供基層診所工作人員與特殊醫療需求病患之一周需求量。3.菲律賓民航委員會下令,禁止曾入境或停留台灣的非菲律賓籍人士入境,但外交部表示,據掌握資訊,媒體所報導菲律賓將台灣劃為中國疫區,並將台灣列入禁航名單的相關消息並非正確。〉2月8日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即刻起將廣東省列入一級疫區。2.陸委會表示基於防疫考量,從2月10日開始將暫停兩岸海運客運直航航線及航班,將會視疫情狀況再評估是否復航。〉2月7日1.陸委會表示,因應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自109年2月10日起暫停小三通客運船舶往來。2.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公布,2月10日起經中港澳轉機得入境者,需居家檢疫14天;並限縮我國直航中港澳航線,部分機場暫停航班。〉2月6日1.曾停靠基隆港的鑽石公主號郵輪爆發群聚感染,目前已確診20病例,包含1名台灣女性,中央流行指揮中心發布新聞稿,考量國際郵輪屬人口密集、人員互動頻繁之高風險場域,故宣布即日起禁止國際郵輪靠泊我國港口。2.我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新增至13例,交通部觀光局宣布,配合疾管署提升港澳地區旅遊疫情等級為第二級,自即日起至2月29日暫停旅行社組團前往香港、澳門地區旅遊(不含轉機)。3.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表示,為確保國內公衛安全,強化人流入境控管,我政府針對香港、澳門居民來台,將進行居家檢疫14日。自2月7日零時起,將暫停受理香港、澳門居民申請臨時入境停留(落地簽及網簽)、「境外人士線上申辦系統」(雲端申請停留)。4.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晚間公布國內新增3例境外移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三人都只有港澳旅遊史,其中甚至一對夫妻只是在香港轉機,就飛勇義大利旅遊,目前三人皆隔離治療中。〉2月5日我國累積11例確診新冠肺炎個案,整個中國大陸疫情不斷升溫,我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5日決定,自2月6日起,有中港澳旅遊史來台者一律需居家檢疫兩周,但赴港澳前有核准來台可自主健康管理者,則可不必居家檢疫,改以自主健康管例。〉2月4日外交部宣布,自2月7日起,針對14天內曾經入境或居住中國大陸的外籍人士,將禁止入境我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考量我國與浙江省來往密切,決定自5日起,將浙江省列為二級流行地區,入境民眾如有浙江省旅遊史,需列入居家檢疫對象。〉2月2日中央流行疫情檢疫中心宣布,3日起將浙江省溫州市列為二級流行地區。入境民眾如有溫州旅遊史,需列入居家檢疫對象,居住在溫州的陸籍人士則禁止入境。〉2月1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2日起將廣東設為二級流行區域,凡有廣東旅遊史者需居家檢疫,居住廣東的廣東人一律不准入境,另將湖北省流行區域等級在提升至一級,小三通來台者需居家檢疫14天。對於武漢滯留的476位台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表示,將指定特定場所,隔離檢疫返台台商,檢疫14天雙採陰性才能排除。〉1月31日1.我國第十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出現,國內新增這1例境外移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例,為第9例個案丈夫(40多歲),原列為接觸者,31日檢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確診,研判第9例個案是遭本個案感染,為一起境外移入個案導致本土家庭群聚事件。2.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開學在即的校園如臨大敵。中山大學率先宣布開學日延後一周至二月廿四日再開學,成功大學也決定延至三月二日開學;高雄師範大學港、澳、陸生註冊入學則延後六周,逢甲大學研議向教育部報准延後開學。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說,若要延後開學,必須聯合台大系統三所大學一起延後,希望等教育部開會後再一起決定。〉1月30日1.台灣新冠肺炎出現第九例確診個案,四十多歲女性為目前最年輕的感染者,丈夫在武漢工作,一月中旬返台十天後才出現咳嗽、流鼻水等「輕症」,因為沒有發燒,被診斷是感冒未通報,結果這名輕症丈夫卻感染了妻子。2.政院決議依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每天向業者徵購四百萬片口罩,調度給全國販售通路統一口罩售價,防止哄抬。經部宣布,年假結束2月1日起口罩售價調降為每片六元。〉1月29日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起加入「電子監控」來落實居家隔離與居家檢疫,就是使用智慧科技,以具備定位手機來電子監控,預估全國逾2000多名居家隔離者,需配戴電子監控儀器。在監測期間內,地方衛生單位每天主動監測兩次。居家隔離者也要定期回覆身體狀況,若發現離開或出現異常,會發簡訊要求回覆,了解其去哪裡,並要求其立刻回到隔離點,如不配合,立即由警方協助找人,甚至強制隔離安置。2.教育部最新表示,研修生或交換生暫緩受理,已發入台許可證者的也要延後來台,期程未定。〉1月28日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例,指揮中心擴大提升中國大陸(不含港澳)的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籲請民眾如非必要應避免前往。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我國確診第8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定病例,也是首例本土病例。個案為中部50多歲男性,為先前確診第5例境外移入個案丈夫3.政府自1月28日起連續3天、每天釋出600萬片,採一人限買三片口罩的方式應急,經濟部表示,初六開工以後,生產業者將全力投入製造。〉1月27日1.疾管署要求從中國湖北省返國者都要居家隔離。教育部今天也表示,未來陸生到台灣以後,將採取「集中監測」管理14天,活動範圍以監測房間為主,無論是否離開房間都要戴口罩,並避免與其他監測者有親密接觸。2.華航集團(包括中華航空、華信航空、台灣虎航)宣布提高防疫措施,28日開始調整兩岸及台港澳航線機上餐飲及用品服務內容;全艙等均採「無熱餐」服務,不提供毛毯、枕頭、毛巾、報章雜誌等。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新增第7項來台限制:「三類觀光部分:自1月27日零時起實施暫緩受理來台;已發入台許可證者,推遲來台。」意指原為中國籍人士,但赴國外留學、取得當地永久居留權或依親,或赴香港、澳門留學,並取得當地永久居留權,即人在海外的來台觀光簽證申請。4.大陸「第一財經」利用百度地圖的大數據進行了分析,由去年12月30日至今年1月22日期間,於武漢起飛前往非中國大陸城市的航班,飛往台灣桃園有3696人、飛往高雄有2698人、飛往松山有1121人,合計7515人。〉1月26日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將加大防疫強度,全面禁止湖北省人士來台,包括陸生,自湖北回台的陸籍配偶需限制居住,並配合自主檢康管理14天。自湖北省返國、與確診個案有接觸的國人都要居家隔離,出門必須向防疫關懷員報告,未遵守規定一律重懲,不僅開罰,也將強制隔離。2.移民署宣布,金門、馬祖小三通落地簽即刻起停發,目前僅限持有團聚證、商務活動證及台灣人民配偶入境,其他暫不開放入境,尚未返回中國大陸的民眾可聯繫移民署安排返程船班。〉1月25日1.內政部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公布最新入境規定,陸客限制變嚴,即日起居住地為湖北省的大陸人士,除了陸生就學、台灣人民之配偶、團聚以外,其餘專業交流、觀光、健檢、醫美、商業交流等事由均不得入台。2.確診病例中的男性台商,疫調時隱匿自身22日下午4點到6點曾到高雄市苓雅區金巴黎舞廳跳舞,且全程沒有配戴口罩,疫情中心表示,該名男子一開始並沒有配合疫調,直到今天早上才告知高雄市衛生局。高雄市衛生局今天也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開罰30萬元罰鍰,也是疫情爆發後首例被開罰者。〉1月24日由於肺炎疫情失控,大陸多個省市已經淪陷,交通部宣布台灣團客25日起暫停出團到大陸旅遊, 港澳不受影響。此外,截至24日晚間7點30分為止,我國已經確診三例,疾管署宣布,目前針對武漢旅遊團不得入境,目前提升為湖北團統統必須離境。〉1月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23日起將疫情等級提升至第二級,由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擔任指揮官。〉1月22日蔡英文總統22日早上表示,大家所關心旅客來台會是否擴大疫情,「我們也做出相關因應」。交通部已將旅遊警示提高,要求國內旅遊業者確定所有武漢旅遊團暫停出團,且暫時停止武漢旅遊團來台。〉1月21日陸委會表示,提升大陸武漢市為橙色旅遊警示區域,提醒民眾如非必要應避免前往當地。雄獅旅遊集團宣布,即日起到2月底湖北旅行團全部停止出團,無條件接受消費者退費,另3到5月的湖北團產品也暫停銷售,五福旅遊也跟進,即日起至2月底的湖北武漢進出的團體旅遊將全部取消出團。〉1月15日1. 15日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而中國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信21日才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與SARS列為同等級法定傳染病。2. 台灣針對中國武漢直航登機檢疫,疾管署也再次發布醫界通函,自中國返台、無武漢旅遊史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患,如符合新型A型流感通報定義者,及遇不明原因肺炎病患,不論是否出國,兩者皆須加驗新型冠狀病毒。醫事人員未依法通報,可開罰新臺幣9萬元至45萬元,醫事機構可開罰30萬元至200萬元。
-
2020-05-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旅遊 林佳龍:最快5月底啟動踩線團
交通部長林佳龍今天說,交通部現正規劃防疫旅遊,是觀光業人才培訓好時機,作為一次體檢的機會,確保未來迎接更多觀光客時能符合防疫標準,最快5月底將有首波踩線團。隨國內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宣布將啟動安心防疫旅遊,外界也關注相關進展。林佳龍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防疫旅遊已由交通部規劃中,一方面將全國旅行公會合作組團踩線,另一方面也和旅行社配合觀光局各國家風景管理處推動優質旅程,希望結合「食、宿、遊、購、行」推動區域觀光發展,搭配旅行社、遊覽車、飯店、景點,提供給全民安心旅遊時更好的防疫指引,公布前也會經過指揮中心確認相關指引是否有效。林佳龍認為,這是對於觀光業人才培訓好機會,先前相關受過訓練的導遊、領隊和觀光產業相關學員,經由踩線來做體檢,並協助觀光業相關業者,以確保未來迎接更多觀光客時,都能符合防疫標準,預計5月底到6月初會有第一波踩線團。林佳龍指出,希望透過這次推動防疫旅遊的機會,調節民眾旅遊時間,避免都集中在假日,而是分散到平時非假日時段如週一到五,以做到分流,畢竟控制人流總量才能玩得更安心,同時也落實指揮中心公布的防疫措施,如個人健康管理、衛生習慣,社交距離、勤洗手、人多戴口罩等,並推動實名制,以利未來有狀況發生時可以及早因應、掌握。此外,因疫情趨緩,外界也好奇雙鐵戴口罩規定是否可能在6月底前鬆綁。林佳龍說,由於遠程路線在假日、尖峰時段人潮很多,維持戴口罩規定應該還會進行一段時間,將配合指揮中心規定,對自由座可能提早開放。
-
2020-05-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嘉義縣率先宣布國中小可以不戴口罩 小鎮醫師擔心疫情
國內今天無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更是本土零確診滿月日子,疫情趨緩;嘉義縣長翁章梁在防疫會議宣布,即日起縣府及所屬機關(含學校幼兒園),不硬性規定戴口罩,率先全國開放學生校園可以不戴口罩,引發爭議,家長、校長大多支持,但發起全國社區防疫行動聯盟的小鎮醫師陳錦煌為疫情擔心,認為校園防疫鬆綁不宜太快。教育處長陳添丁說,考量疫情趨緩,國內1個月無境內案例發生,教育處為兼顧學校正常生活逐步恢復,所屬學校即日起不再強制戴口罩,但要持續量體溫、落實勤洗手、定期消毒等防疫措施,師生如有身體不適,則應落實自主健康管理。嘉義縣家長協會理事長蘇正煌支持縣長決定,他說,國內連續1個月無本土案例,又嘉義縣恢復西部縣市唯一零確診縣市,疫情緩和,師生在校園可以不必戴口罩,方便室內外上課活動。南新國小校長莊政道支持縣長決定,他說,校園室內外上課活動,常為戴不戴口罩困擾,尤其進入夏天,天熱戴口罩影響學生上課活動,雖不硬性戴口罩,仍要勤洗手,量體溫,外人進校園戴口罩、量體溫。陳錦煌說,新冠肺炎案例,無症狀者也會感染,校園是容易群聚感染場域,孩子無症狀也會感染,還可能回家感染長輩,校園應建立整套的防疫教育,包括戴口罩、勤洗手、量體溫,戴口罩雖不舒服,但以防萬一,開放上學不戴口罩,讓他為學校防疫擔心。
-
2020-05-12 癌症.大腸直腸癌
別小看家族史!1招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
57歲的白先生,沒生過什麼大病,沒有不良飲食偏好,體態也維持的很好,計畫再過3年就要退休,好好享受生活。近期由子女安排到醫院健康檢查,以確認身體健康狀態,退休後才能安心到處遊玩。透過無痛舒眠大腸內視鏡檢查,發現腸道內有幾處大小不一的瘜肉,其中包含一顆約1.2公分大小的腺瘤性瘜肉,經病理化驗後確認為具有癌化風險的管狀腺瘤性瘜肉。在報告解說過程中,得知對健康相當有自信的白先生,原本沒想到要安排健康檢查,要不是孩子一直以祖父就是因大腸癌過世,當時發現確診為大腸癌已是末期,錯失了黃金治療時間,有家族史前例才成功說服他來健檢。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指出,形成大腸癌的原因大多與不均衡飲食及不良生活習慣相關。飲食上,由於國人飲食習慣西化,飲食攝取偏向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等,都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生機率;生活上,要注意的是肥胖、不運動、抽菸、經常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另外,還需注意的就是有無腸道相關病史或家族史。梁程超進一步說明,雖然家族病史在大腸癌發生率中佔比僅約5%,但家族病史就是一個確定的危險因素!若家族中有相關病史者,罹患大腸癌風險會高於無家族病史2~4倍的機率。梁程超提醒,有大腸癌家族病史一定要儘早檢查,不要輕忽腸胃不適、排便不順或血便,才不會延誤治療。他特別針對不同族群提出做大腸篩檢的建議如下:1.一般民眾:由於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後,且初期無任何明顯症狀。民眾在50歲開始,可安排國健署所提供的每2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結果有異常,後續需安排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若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無異常,可安排每2~5年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2.不均衡飲食(高油、低纖、高熱量、愛吃紅肉、燒烤、加工肉類等)、無運動習慣、有抽菸或經常喝酒者。若有符合上述其中一種情況,就是屬於罹患大腸癌的危險族群。建議民眾可提前至40歲開始,每2~5年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3.一等親有相關病史(腸癌或瘜肉)或有家族性相關病史(腸癌或瘜肉)者:建議需在40歲開始,每年定期自主安排大腸鏡檢查。
-
2020-05-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沒症狀也會傳染 美CDC:機場採檢無助防新冠肺炎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在機場進行採檢作用不大,因為無症狀也可能傳染他人。幾天前的新聞報導說,白宮為重啟受創慘重的航空業,正在推行恢復機場採檢。「今日美國報」(USA TODAY)9日取得的內部電郵顯示,CDC官員敦促總統川普政府重新考慮發燒篩檢計畫,藉此恢復民眾信心。美國2月3日起在機場採檢從中國入境乘客,詢問他們有無可能症狀,並使用紅外線熱像儀量測體溫。這項政策後來擴大到涵蓋從伊朗入境的旅客。由於美國最初的病例集中在西岸,CDC這份報告著重在加州的篩檢。官員2月3日至3月17日間採檢約1萬2000名乘客,指示他們自我健康管理,但這些乘客之中,後來只有3人與截至4月15日通報加州的2萬6182例確診者相吻合。這顯示出,儘管耗費1694小時工時,機場採檢幾乎可說是白忙一場。報告作者寫道:「機場採檢對於病例偵測的好處或許有限,因為呼吸道疾病有潛伏期以及無症狀傳染,例如2019冠狀病毒疾病。」相較之下,2014至15年伊波拉(Ebola)病毒爆發期間的機場採檢就有效許多,因為伊波拉「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只有在出現症狀後才會傳染,且需要監控的乘客也少一些」。
-
2020-05-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天熱口罩戴不住 陳時中:個人防護不會放鬆
我國連續28日未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台灣已是一個安全的社區。隨著天氣漸趨炎熱,有測站甚至測得攝氏40度高溫,民眾口罩越來越戴不住,立委也開始關切問何時可放寬戴口罩的規範。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會在活動規定的規定會逐步放鬆,但「個人防護不會放鬆」。另外,有關陽明海運傳出有船員發燒卻缺口罩,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會向陽明海運進一步了解與並且協助。陳宗彥說,陽明海運有部分船登錄為我國國籍,部分船艦登錄其他國籍,這些船靠港後,船員下船應進行自主健康管理。目前還有很多船因為貨運航線的關係,未必回到國內,都會進行了解與協助。陳宗彥表示,遠洋漁船在五月下旬到六月份有兩波返國,多艘船艦陸續回來,估算下來船員人數有兩、三千位。指揮中心已請漁業署針對船商要求去進行居家檢疫的規劃,會安排防疫旅館進駐,以確保一人一室。
-
2020-05-11 癌症.其他癌症
甲狀腺結節好發女性:5%藏有癌細胞 留意身體6警訊
日前藝人李明依驚傳罹患甲狀腺癌,已經由手術治療返家休養,據悉她在媒體受訪時,透露早已知道有甲狀腺結節,但不以為意,所幸今年有為自己安排健檢, 透過檢查發現結節有異狀,後續接受病理檢查確認為惡性。而資深藝人寶媽去年底也在自己的臉書上自曝,2004年曾罹患甲狀腺癌,同樣因透過健檢意外發現罹患第一期的甲狀腺癌,接受手術治療經休養後,回歸正常生活。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沈彥君主任醫師表示,甲狀腺位在頸部氣管的前方及兩旁,形狀像美麗的蝴蝶結。甲狀腺結節在超音波檢查中其實相當常見且多為良性,但切勿因此掉以輕心,因為其中約有5%結節可能藏有癌細胞,當超音波檢查發現結節的形態有疑慮時,醫師會安排進一步的細針穿刺及細胞學檢查來評估是否有癌細胞存在。根據衛福部統計2016年台灣癌症發生率統計,甲狀腺癌在十大癌症發生率排行位居第七名,為內分泌系統常見的癌症。進一步分析性別資料,甲狀腺癌並未進入男性癌症發生排行前十名,卻在女性十大癌症發生排名第四名,顯示甲狀腺癌好發於女性,且還與前年相較上升了一個名次。再從癌症人數及發生率來看,2016年男性罹患甲狀腺癌為899人,女性罹患人數為2,780人,台灣女性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為男性的3倍。甲狀腺癌根據病理診斷不同,疾病的發展和預後也會有差異,主要包括以下五種類型: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癌、甲狀腺髓質癌、甲狀腺未分化癌、甲狀腺淋巴癌。大多數人罹患的甲狀腺癌是乳突癌(佔八成以上,好發於20至45歲女性),其次為濾泡癌(近一成,好發於40至50歲年齡層),這兩種類型的甲狀腺癌,若能在疾病早期就診斷出來並且接受治療,預後都相對其他癌症要好,10年存活率可達90~95%,但若發現較晚,癌細胞往往已經由淋巴或血液轉移到其他組織器官,第四期10年存活率僅約50%。另外,甲狀腺髓質癌若能早期診斷,5年存活率可達80~90%,第四期的5年存活率則約25%;甲狀腺未分化癌發生率低,但進展較快且死亡率較高,5年存活率僅約5%。甲狀腺的評估除了理學檢查的視診及觸診,最重要且方便的影像檢查是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時間短、不具放射線,可清楚檢視每個角落,找出可疑的結節,搭配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提高癌症診斷率;超音波還可評估鄰近的淋巴結是否有異常或轉移的可能,做為後續專科醫師治療方針的參考。誘發甲狀腺癌的主要風險因子除了遺傳及輻射暴露,其它原因尚不明確。沈彥君提醒,甲狀腺癌在早期大多無明顯不適,單靠症狀相當難以察覺,需定期以超音波檢查才有機會早期診斷。當出現脖子有局部腫大或腫塊、頸部疼痛、吞嚥困難、持續性咳嗽、聲音沙啞、呼吸困難等,應立即就醫安排檢查以確認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腫大或惡性腫瘤所致。延伸閱讀: 甲狀腺結節會變成癌症嗎?新陳代謝科醫師詳細解析 戴老花眼鏡仍「看走眼」? 7症狀都與甲狀腺有關
-
2020-05-10 科別.消化系統
慢性發炎與腸道有關! 5種NG飲食你常做嗎?
腸道被稱作是人體第2個大腦,負責消化、吸收、防禦免疫等3大功能;而腸道黏膜就像是人體的皮膚,扮演屏蔽、保護的功能。腸道黏膜若被破壞造成發炎,在體內發生過敏反應,腸漏症就會找上門。 32歲的林小姐一直都有容易拉肚子的困擾,日前來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健檢,做了腸胃篩檢後並無發現異常,其它的檢查項目結果也在正常範圍。但在進行營養諮詢時,醫師才發現她不愛吃蔬菜,1周最多只吃約1個拳頭的份量,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她嚴重缺乏植物纖維、植化素等營養素,而出現腸漏症狀,也難怪四肢纖細的她,肚子卻很大,除了容易腹瀉外,也常脹氣不適。腸漏症是指原本緊密排列的腸道細胞黏膜,因為不均衡飲食、飲酒、長期服用消炎藥物等因素而受到破壞,導致細胞產生間隙,這時候細菌、病毒、未被消化完全的食物大分子(麩質、蛋白質等),就會從縫隙中滲入血液及淋巴液內,進而引發體內免疫球蛋白G的慢性過敏,體內血液的免疫系統一旦感覺到外物入侵就會派出抗體去捉捕消滅,使得體內產生發炎情況,後續可能引發一連串的免疫失調,如:皮膚容易發癢過敏、乾癬、溼疹、慢性疲勞、肌肉疼痛、類風溼性關節發炎、腹瀉、水腫、慢性食物不耐症等問題。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提出幾項飲食惡習,提醒民眾趕快檢視一下自己是否中了這幾項地雷,小心容易誘發腸漏症!1.喜歡吃就拼命吃:看到自己愛吃的食物就不節制,容易造成暴飲暴食,大量食物突然吃下肚,可能使酵素不足,讓食物分解不完全,未被分解完全的大分子就容易刺激腸黏膜,形成腸漏。2.只吃菜不吃主食:部分想減肥的人認為減少澱粉攝取可幫助瘦身,在用餐時就只吃菜不吃飯,其實是錯誤觀念。吃主食若和動物性蛋白質、蔬菜搭配,可防止血糖值快速上升,避免引發胰島素抗阻。3.注意特定過敏食物:依據每個人體質不同,需避免攝取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如:牛奶、奇異果、含麩質食物等。4.愛吃高油脂、高熱量食物:長期吃太多精緻澱粉、精製糖、高油脂或反式脂肪食物如炸雞、披薩、漢堡等垃圾食物,容易破壞腸道菌相,提高腸黏膜發炎機率。5.長期服用藥物:長期服用或過度依賴藥物如抗生素、消炎藥、胃藥等,都有可能破壞腸黏膜屏障。潘富子提醒,新冠肺炎防疫期間除需要特別留意避免感染外,在生活中個人衛生清潔、均衡飲食及生活作息都要養成良好習慣,也別忘了定期安排健康檢查以確實做到健康管理。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平均每天41人確診大腸癌! 醫師說這項檢查一定得做 腹痛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 教你從痛的時間點分辨
-
2020-05-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國新冠肺炎復陽比率達15% 張上淳:台灣個案不到1%
據中國近期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再次檢測出陽性結果比率約有5%至1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說,國內共4例三採陰解隔離後又復陽的個案,台灣復陽比率不到1%,且復陽的個案幾乎不具傳染力,民眾無需擔憂。張上淳表示,各國前端離開醫院的標準不一,台灣規定新冠肺炎確診者需三採陰性才能解除隔離,新冠肺炎確診者療程常見採檢時陽時陰,研判其他國家出現較高的復陽比例,可能與該國解隔離標準有關,「別國是一陰、兩陰就可出院,出院後再復陽比率自然比較高。」昨國內新增一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案440),該名20多歲女性空服員,至卡達工作染病,在當地治療,二採陰出院,且隔一個月後才返台,沒想到再次復陽,目前匡列接觸者中含一名同居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該室友不是空姐,目前居家隔離、沒有出現任何症狀。張上淳表示,案440前段治療處理都在國外,國外適用二採陰出院標準,因此二採陰後就返家自主健康管理、返台,「這個病例跟台灣病例中,三採陰性解隔離又復陽個案還是不太一樣,因此未算入我國總個案裡面復陽的個案,我國三採復陽個案維持4例。」
-
2020-05-0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面對疾病帶來的種種挑戰 用「此身」活出「此生」!
【編者按】 這星期我們邀請醫療團隊介紹他們的專業與對工作的自我期許。非常高興有三位資深的醫療團隊成員,一位放射科醫師回顧自己在其工作崗位上如何用心精進,希望能對病人做更高品質的服務,並對同行後進給予更好的指導;一位物理治療師細述自己如何在三十年前投入當時鮮為人知的癌症病人復健治療的心路歷程,並在目前的「新冠肺炎」人心惶惶之際,寫出病人應該重視自主健康管理、個人衛生習慣與防護作為,以強化身體功能;一位照護癌症病人的臨床心理師則娓娓道來她如何鼓勵癌症病人走出疾病的陰影,發現自己的潛力,而學習培養身心健康的新習慣。「醫病平台」希望能透過這園地增加醫病之間的互相了解而改善台灣的醫病關係,我們衷心希望不久也能有三篇由病人或家屬執筆的文章,讓我們醫病之間可以有更多的了解,而共同改善台灣的醫病關係。「生病之前,我本來是……,生病後我就……。」罹癌後的病人,無論在哪個階段,都仍記得疾病為自己生活所帶來的轉變。像是本來預期好的故事篇章,突然有了戲劇性的轉折,那切點總是特別地讓人難以忘懷。事實上,被記住得不只是震驚,不只是不知所措的情緒。更多的時候,是行走時突然陷落的無以言說感,是話語怎麼也無法抵達的虛無。但話語給不出的,身體依然記得。與癌症相遇的情節有千百萬種。有時候疾病這個陌生人會客氣地輕敲你的生活,讓你有時間思索著該不該開門?但更多時候他就是直直地撞進了你的生活,在你還來不及認清來訪的是誰前,身體就被迫得給出回應。罹癌後,熟悉的生活不同了,有一段時間,世界的主角就是「疾病」。生活圍著他轉,耳朵聽的、眼睛看的都與疾病相關,慢慢地癌症與癌症治療改變了身體,改變了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也改變了我們與「他人」甚至是「世界」的關係。面對疾病,我們的身體正經驗著一連串的改變。面對這一切的不熟悉,我們有時逃跑,有時奮力拼搏;有時兵荒馬亂地找不著節奏;有時依循著疾病地圖,追隨他人經驗與醫療建言逐步前行,偶爾也還能向著世界優雅地探頭、招呼、說笑。面對疾病帶來的種種挑戰,我們仍舊努力著,用「此身」活出「此生」。「是疾病和治療改變了身體反應。不是你不夠勇敢,更不是你不夠堅強。」從事癌症心理照護的這些年,我明白了治療並不只是處理「病灶」這麼地簡單,而「活著」也不僅僅只是為了與「疾病」對抗的存在。癌症心理照護與其說是疾病適應的工作,更多時候是讓病人與家屬在疾病的不同階段都能持續地活出「希望」與「生活」。所謂的「希望」,是對世界好奇的探尋,是對生命下一秒的期待,接受癌症化學治療中的病人即便是想再嚐一口生魚片的滋味,都是一種對生活隱而未顯的期盼;而所謂的「生活」,更是包含了日常中身體五感的豐富體驗、人我關係中愛怒怨瞋的相伴、關係與社會角色的現身,及那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探尋。面對癌症治療中常見的食慾不佳、情緒波動、失眠、疲憊、性慾低落等身體反應,怎麼讓病人與家屬對這些身體現象有正確的認識與詮釋,知道怎麼與身體的新經驗相處,避免再次經驗因習性附加而來的自我苛責與無能感,真的好重要,好重要。讓有著自己生命故事的病人,能夠在疾病之後認出自己的模樣,看見自己與疾病的關係,清楚疾病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帶領病人慢慢認識、熟悉自己新的身體反應,學習與改變後的身體共處,全是癌症心理照護的工作。與病人在治療的不同階段,循著價值與想望,依著當下的身體,設定生活新的希望目標;討論可用的策略,修正調整可能的方法;梳理疾病發生後的各種情緒,學習在生活中給予自己與他人一份關照與相伴,這些亦是讓病人在治療中持續生活的證明。前幾天,一位癌症治療已近五年的病人問我:「我到底要不要認為自己是癌症病人?」 「我這麼努力地調整生活,疾病是不是就不會復發?」 在好不容易結束治療的日子裡,這樣的擔心,並不會就此消失。身為從事癌症照護的臨床心理師,事實上這些病人口中常見的問題,我一個都無法回答。生命給出的考驗,回應的終是生命本身。而我們能與病人及家屬一起努力的,是選擇怎麼擺放這些問題與生活的關係,是在這些擔心下,面對身體、關係與生活的種種要求時,一起探尋每個決定與行動背後的考量與價值。像是「我要不要結婚」、「我要不要回去原來的工作」的提問,重要的不僅是答案,而是每個「要」與「不要」之間我們想傳遞的訊息與想活出的模樣。面對生命的不同階段,我們都有著想守護的對象或目標。活在疾病之中,還是活在疾病之後?要依病而活,還是要帶病而生?這些全是我們面對生命的姿態,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替自己與所愛的人帶來身心的安適。 我常與病人分享,罹癌後的心理照護不僅只是失落後的情緒宣洩與陪伴,更是一起努力讓生命由「破」而「立」的過程。癌症心理照護是在疾病日常中,與病人「腦」、「心」工作,在每次對身體、情緒與生活新經驗的覺察與回應中,學習培養身心健康的新習慣。那天年輕的病人告訴我:「生病後我拍的照片都變美了!鏡頭裡看出去的世界角度都不同了!」是的,我們的身體受傷過,但面對生活,我們仍保有愛與被愛的能力,我們依舊柔軟、依舊環抱希望,依舊認真地,用「此身」活出「此生」,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樂章。
-
2020-05-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新生活規畫曝光 雙鐵解禁初期恢復賣站票
交部:得配合指揮中心才能啟動隨著我國接連本土零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啟動防疫新生活運動。根據本報取得資料,交通部近日已擬定出解除防疫措施順序規畫。雙鐵初期將取消長途列車不售站票、移除社交距離線等;中期取消強制戴口罩、拒載發燒客等;後期則是運輸單位清消作業回歸業者自行管理方式辦理,最後全面解除交通防疫措施。交通部證實有所規畫,不過一切仍要在指揮中心指示後實施。雙鐵自4月1日起全面量體溫,一旦發燒予以拒載,未戴口罩者也不得上車。因應社交距離,台鐵、高鐵也各自祭出相關措施,避免民眾群聚。不過由於國內疫情經控制已有減緩趨勢,指揮中心討論認現行政府尚無需升高管制強度,疫情防線將從社區退到個人健康管理的新生活時代。據了解,交通部近日請各運輸單協助檢視量體溫、戴口罩、列車場站消毒等防疫措施。本報取得資料,鬆綁措施共分為四期實施。以雙鐵來說,初期透過指揮中心解除社交距離管制及恢復經濟活動決定,停止執行相關社交距離的配套措施,包含取消台鐵長途列車不售站票、移除社交距離線、取消座椅設置社交距離、降低消毒頻率等。中期解除強制乘客戴口罩、取消車內禁止飲食、取消強制乘客量體溫及禁止體溫過高乘客搭車、恢復列車上商品販售等;後期各運輸單位清消作業回歸各業者自行管理方式辦理,全面解除國內交通防疫措施;最後則是視國際疫情緩和後,再調整國際間交通措施。上述規畫,皆要配合指揮中心決定後才得以啟動。台灣高鐵公司說,配合交通部政策,預先規畫疫情趨緩時的各項防疫措施解除順序,並將持續依照指揮中心評估疫情趨緩程度及相關指引辦理。台鐵局說,有關防疫措施部份,一切以指揮中心指令為依據。交通部政務次長黃玉霖稍早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表示,確實上周就有規畫,由路政司召集客運、計程車、雙鐵等交通部管轄運輸單位提案,有分階段解禁規畫,不過目前沒所謂期限,且內容跟何時執行,都要送指揮中心專案小組討論、定案後,才會對外公告實施。
-
2020-05-07 癌症.卵巢.子宮
子宮頸癌早期症狀易混淆 妳檢查了嗎?
根據2018年國人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統計,子宮頸癌排名第七名。子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癌症發展伴隨徵兆也容易與其他婦女病混淆,如分泌物過多、分泌物有異味或夾帶血絲、性交後出血或其他不明原因出血。「子宮頸癌」早期症狀易混淆若子宮頸癌侵犯到鄰近組織及骨盆腔壁神經,則會伴有坐骨神經痛、下腹痛、頻尿等症狀。上述症狀極易與女性私密處感染發炎症狀相似,若無定期安排檢查就容易被輕忽。子宮頸癌形成,主因是婦女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大多數人不需特別治療,約有80%的感染者,可在2年內自行痊癒。但若持續感染高危險性病毒型HPV(例如HPV-16、18、31、33、45、52或58型),子宮頸細胞便容易發生癌化。通常發展生成為子宮頸癌的過程需要10至20年,若是能及早發現,預後較佳。子宮頸癌早期(第0至1期)的5年存活率高達90%、第2期為67.3%、第3期為57.3%,但第4期僅21.1%。30歲以上女性 僅5成抹片檢查子宮頸癌預後佳,卻仍為威脅女性健康的隱形殺手,主要原因是國內30歲以上婦女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普及率僅50.5%;而依據國健署近期公布的2018年子宮頸癌篩檢登記報告,30至39歲的女性接受篩檢比例又比較偏低。國健署也曾分析36至69歲婦女篩檢情況比對癌症登記資料,以3年內曾做抹片檢查者為比較區分,3至6年未曾做抹片檢查者的罹癌增加風險約2倍、6年以上未接受抹片檢查者的風險再增為3倍,而從未做過抹片篩檢者罹癌風險高達3.4倍。母親節將至,提醒所有女性朋友「六分鐘護一生」子宮頸抹片篩檢方式簡單且快速,有性經驗或30歲之後的女性,應定期每年接受檢查。同時,加上適合的骨盆腔影像檢查(超音波、磁振造影),因應抹片檢查較難偵測出的子宮頸較上端的子宮頸癌,甚至是更難以察覺的子宮癌和卵巢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