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0 失智.長期照護
搜尋
健康手環
共找到
3
筆 文章
-
-
2022-01-1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比心電圖更快速 醫療級App一分鐘可偵測心房顫動
送禮,也需送健康。近幾年來,許多子女送長輩禮物時,常會挑選健康手環、智慧手表,除了可以當計步器,還可統計消耗多少熱量,測量血壓、心跳,甚至製成心電圖,瞭解心房顫動風險。穿戴裝置要緊貼脈搏 數據才準新竹台大醫院分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林廷澤表示,使用這類穿戴式裝備量測生理跡象時,一定要讓手環、手表的背面緊貼著手腕肌膚、脈搏,處於良好接觸下,相關數據才會精準可信。林廷澤說,曾有一名使用智慧手環的長者進入診間後,神情焦慮,拿出各種監測數據,焦急地問著「我心臟是不是出了問題?」仔細問診後,才知他智慧手環並未緊貼著手腕,中間還有空隙,難怪心跳血壓等數值超乎異常。除了智慧型穿戴式裝置之外,台大醫院與敦捷光電合作,推出亞洲第一個通過食藥署核可的醫療級心房顫動偵測App「愛心鏡」,只要食指按在手機鏡頭上,只需一分鐘,就可以得知結果。心房顫動早治療 降低中風風險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陳文鍾表示,心房顫動是成年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提高中風、心臟衰竭和死亡等風險,若能及早用藥治療,可降低64%中風風險、減少21%心臟衰竭和死亡的機率。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林亮宇說,「心房就像是引擎」,如果心房組織異常、電流亂竄,就無法做出正常的同步收縮,心臟收縮效率變差,血流不順暢,增加血栓、腦中風等機率。臨床顯示,相較一般人,心房顫動患者死亡風險高出兩到三倍,心臟衰竭及中風風險則為五到八倍。林亮宇指出,想要確診心房顫動,常需接受24小時心電圖,必須在醫院住上一晚。相較之下,「愛心鏡」App方便許多,只要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機下載App,不需額外花錢購買其他穿戴裝置。林廷澤表示,這項技術是經由照光偵測血液體積的變化,一個波形周期就代表一次心跳,監測時,先將手機放在桌上,再把手指放在鏡頭上,平放靜置一分鐘,就可得知「規律」或「不規律」,如果手指好好按壓在鏡頭上,則會顯示「訊號不佳」,需再重測。臨床試驗顯示,250到300名受試者使用「愛心鏡」App,對照心電圖驗證,具有高達95%的敏感度及特異性,成為全國第一個通過食藥署核可的醫療級心房顫動偵測App。愛心鏡檢測 發現心跳不規律林廷澤說,一名68歲男性高血壓患者去年自覺常有心悸,以為太累或貧血,但就醫時檢查結果卻顯示正常。透過「愛心鏡」App規律檢測,終於發現在某些時間心跳確實不規律,進一步安排24小時貼片檢查,確診心房顫動,須持續服用抗凝血劑。林廷澤說,以往心臟疾病患者必須至醫院接受檢查,才能確診,現在智慧手機、穿戴式裝備普及,進入每一個人生活中,建議中老年人學習如何正確使用這類3C科技產品,不用進醫院,就可掌握自身呼吸、心跳、心電圖、睡眠品質等數值,進而提早發現罹病徵兆。
-
2020-11-29 失智.照顧喘息
失智故事/為失智媽媽創業 科技人讓愛延續
人生有些時刻就是命定,因為母親中風倒下導致失智症,成為照顧者之後,東海大學資工系助理教授潘人豪的創業,反而走出不一樣的路。他所創立的WaCare遠距健康平台從醫療數據分析科技公司,擴展出服務,成為以失智照護諮詢為主題的科技平台,連結相關專家,每晚與失智症家屬及專業人士在線,解決七大失智照護的難題。中風失智 女強人好挫折潘人豪是WaCare執行長,也是大學教授創業的案例,科技背景讓他凡事多看數據和機率。潘人豪的母親在生病之前是個活躍職場的女強人,還身兼扶輪社等公益團體要務,三年前,一場中風意外,潘媽媽卻因治療選擇,成了血栓溶解劑產生併發症的少數,腦出血留下半邊偏癱以及失智症的後遺症,潘人豪事後對「機率只是一個數字」感觸特別深,因為當疾病發生在一個人的身上,那就是零或是100%的事。他拿出手機中母親健康時馳騁職場的受獎照片,感嘆如今母親即便失智了,也能感受到自己「變得不一樣」,挫折感相當深。而這一年,他正式開設公司,是科技新創界的新星。自創APP 共享看護經驗潘人豪說,母親在健康時投入過多心力在志工、公益等事務,家人擔憂她過勞,因此借助健康手環提醒母親多外出走路,增加肌力,而他也能透過手環的數據來掌握母親的健康情況,持續運動的數據也反映到其穩定的血壓等生理指數,但潘人豪說,科技照顧策略奏效的關鍵其實是,「每天晚上兒子打給母親那一通關心的電話」,這個經驗也讓一個看冰冷數據的科技人開始思考人與人的連結。潘人豪母親中風後,失智症狀多是妄想,最令照顧家屬為難的是母親害怕飲食被下毒,經常抗拒不吃,營養失衡;更曾發生過不慎跌倒受傷,忘記自己發生過什麼事,妄想外籍看護偷打她等情境,潘人豪說,過去失智症照顧的問題只能向醫護人員求診請教,但日常照顧必須面臨不同情況,他直言醫院的看護實戰經驗最豐富,也是指導他們最多照顧技巧的專家。來自照顧資源充沛的家庭,潘人豪的家庭關係連結深厚,他說因為父親早逝,兄弟姊妹的核心就是圍繞著母親,因此當母親倒下後,他們迅速分工,對科技嫻熟的他,善用資訊數據分析專業,在自家的APP產品上增加個案健康追蹤功能,讓兄弟姊妹可以24小時監控母親的生理數據,並且共作筆記,提醒外籍看護應變技巧。3種技巧 減輕照護壓力特別的是,潘人豪不走傳統賣弄大數據的路線,而是回到人與人的連結,他的科技照顧法反而搭配了再平凡不過的影音、電話,搭配APP幫助外籍看護照顧更輕鬆。而這些技巧也相當適合一般人使用。一、隨手拍下提醒影音失智症者會忘記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潘人豪舉例母親有一次跌倒磕破額頭,經急診室醫師處置之後,母親立刻說她額頭很疼,問說是誰打了她?潘人豪擔心母親誤會是外籍看護所為,因此就在醫院門口對著手機鏡頭錄製影音,內容說的是「今天是幾月幾號,妳因為跌倒受傷送到醫院…」,只要母親對自己的傷口有疑問,外籍看護就會拿出影音讓母親看,讓她清楚完整的過程,省去誤會。二、向外求援照護知識許多照顧失智症者的難題在精神行為症狀,例如黃昏症候群,情緒躁動;睡眠時間顛倒,和其他家人就像生活在兩個時區;妄想飲食被毒害,餐桌成為戰場等,潘人豪坦承,即便和兄弟姊妹照顧分工,情感緊密,但仍會遇上因照顧想法不同,導致摩擦。例如潘人豪說,母親吃飯很緩慢,他因不是直接照顧者,只要能有空陪伴母親吃飯,花上2個小時也沒關係,但他大哥認為吃飯耗費母親太多精力,擔心她體力不支,主張該休息就休息,吃不下也無妨。像這樣的照顧歧見,不一定是醫師能解答,潘人豪說即便他是資歷3年的照顧者,也得找人諮詢。他與聯合報系合作,先從社群中了解照顧者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七大照顧主題,包括有精神行為、吞嚥飲食、衛生清潔、居家改造、資源申請、肌力提升以及照顧紓壓。同時,除了邀約失智症領域的各專家解答,同為照顧家屬,他認為資深的照顧者也很有意願分享實戰經驗給其他人,因此他將udn×WaCare線上照護課設計成多人團課的形式,不但同時間可以容納一百多人在線聽專家開課,留有諮詢互動時間,還為照顧者開設課後的專屬討論區,讓熱心的專家負責回覆每一個難解的照顧問題。他自己也是忠實會員,例如母親擔心被毒害等飲食問題,就是在線上團課時和其他會員互動得到幫助技巧。三、打一通問候電話吧科技抵不過來自家人的問候,潘人豪說,udn×WaCare聯手推出失智症遠距健康平台之後,來自超過百位照顧家屬的回饋意見可以看出,有一半的照顧對象是中度失智症者,而且照顧人力平均高達3~4位,顯見照顧是牽動整個家庭的大事。失智照顧資源哪裡找1.想即時學到更多失智照顧的技巧,解決難題,udn×WaCare每周有不同主題線上團隊課程免費上架,12月有營養師開設「牙齒清潔還不夠,讓失智者吃出好口腔」、「失智者牙齒汙垢好嚇人,口腔護理有眉角」等;護理師「失智者送醫好失控,引導合作不慌亂」、「冬季皮膚乾癢,失智者美肌之道」、「末期才談臨終太遲,如何談安寧」以及給照顧家屬的紓壓活動課等。如何加入,請至網站:https://www.wahere.wapro.live/udnxwacare2.失智照顧七大系列影音課程請至網站:https://bit.ly/2Kg1zuJ3.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網頁: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