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搜尋
做自己
共找到
277
筆 文章
-
-
2024-11-02 焦點.元氣新聞
【延遲轉大人】不依循上一代 退休是選喜歡的工作
「馬克信箱」主持人馬克和瑪麗回覆各式讀者問題,讓我們在別人的故事中找到一些自己與啟發。兩人說:「年齡是個假議題,年齡帶來衰老,但心智不該跟著退化,心智可帶你創造非常多可能。」不論人生到幾歲,都要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成為人生的拓荒者。四十二歲的馬克早在廿六歲就啟動退休財務計畫,但他也強調,自己物欲不高,財務規畫只是讓他更有底氣,選擇喜歡的工作、生活。今年四十歲的瑪麗,卅歲以後跟上馬克的腳步,開始規畫老後人生。瑪麗說,從未想過老後生活,好像大家都說要有一間房、組織家庭,某一年她看上北市的一間房子,下了斡旋金後,當晚卻睡不著,即使馬克告訴她,照著財務規畫走沒有問題,她仍然開心不起來,她才發現,買房根本不是她心之所向。後續她開始思考人生,發現自己想要的生活,絕對不是依循上一代的模組。馬克說,X、Y世代面臨的社會變化,不像Z或α世代快速,Z世代要遵循上一代的模組過活「已經不可行」。他畢業後就不曾當過上班族,一直是斜槓人生,婚後與太太決定不生小孩,曾讓家人無法理解,但仍相信自己。馬克說,退休是有足夠底氣讓自己選擇喜歡生活的開始,工作是獲得成就感的來源之一。未來有非常多可能,唯一不變的是會持續找尋喜歡的事情,也準備好足夠資源來面對老年。數位版看這裡/不同世代抓人生重點XYZ世代如何看待百歲人生,不同世代人生使用說明書有哪些重點?聯合報數位版一次看。高齡社會催生「延遲轉大人」現象 XYZ世代該怎麼面對老
-
2024-11-01 寵物.寵物故事
紅貴賓離世不想變成「蒼蠅」回來:想用紙錢在天堂蓋房收留其他動物
上一篇提到的純情紅貴賓「少爺」,對於姐姐不忍牠繼續受苦而提早讓祂睡覺一事,有獨到看法:「姊姊,雖然有一瞬間少爺覺得這樣離開很可惜、很遺憾,但認清事實後,我就回歸喜樂,不用再面對後面更難堪的日子了。」「姐姐幫我像跳棋一樣,把後面最苦的那段跳過去,也是一個方法」,「因為我知道離去後就將與老婆「妹妹」相認,我也是要面子的!」因要面子而想當男子漢的「少爺」,最後那段時間,明明後腳已經無力,只能趴著,也要硬著自己站起來;剛挺過老年拔牙的風險,醫生建議吃飯要用餵的,牠也堅持要自己吃,當時姊姊覺得「少爺」真是既倔強又愛逞強,會心疼的唸牠幾句,現在才知道,原來少爺的堅持,都是想有天跟老婆「妹妹」在天堂重逢時,可以保持一點尊嚴呀。當姊姊問「少爺」,「妹妹頭七有變成一隻金蒼蠅回來看我,怎麼都沒有看你變成小動物回來呢?」少爺說:「我不知要變成什麼好,因為我怕姊姊唸我說,怎麼變成不可愛的小動物回來」、「妹妹挑的那個漂亮顏色,這裡沒有了,我也不想變成『那個』(蒼蠅)啦」、「我寧可選擇你們看不見的方式,繼續參與你們生活」、「因為我怕姊姊如果感覺到我,會不會又回想到醫院那天,會更傷心。」最後這句真是戳中姊姊的內心,讓她淚崩:「送牠那天,在診間最後看我的眼神,我真的不敢想起。」姊姊哽咽地說。但突然間,少爺像想起什麼似的:「姊姊,我想不起來到底有沒有吃最後一餐呀?」「那時候嘴痛得要命(下巴骨折),我是不是沒有享受到最後一頓啊?」不待姐姐回答,少爺就提議,讓姐姐如往常般幫祂準備最後一餐,但怕姊姊誤會祂是餓著肚子上路,又忙著解釋:「吃東西是肉體最快樂的事啊,我想再回味一下肉身的快樂」、「也希望姊姊精心準備完後,可以閉起眼睛,用心回想我平常享受美食的樣子,就當作我們告別的儀式,了卻你的掛念、我的心願。」姊姊欣然答應,誰不想幫自己的離世寶貝再多做一點事呢!只怕祂沒有要求。那「元寶跟紙錢有收到嗎?」姊姊繼續關心。少爺說:「有哦,我想要拿來在天堂蓋房子,蓋一間跟家裡一樣的房子,因為我很想大家。」祂繼續說道:「但我有點貪心的想要更多」,後面還有一句祂先是含在嘴吧裡囁嚅著,即刻改口說「量力而為啦,『不定時、不定額』燒給我就可以了」,「等我有能力把這裡的房子加大,我想跟姊姊一樣收留其他動物(的靈魂),把一半的福報給妹妹!」「不定時、不定額」燒金紙的說法,簡直讓姊姊笑噴,我告訴姊姊,其實祂原本想說而吞回去的話是「定時定額」。原本一場以為會充滿淚水的溝通,最後變成姊姊不斷笑著說:「祂真的很欠揍」。在這麼多離世溝通的案件當中,「少爺」是少數會跟姊姊提出具體要求的,只是繞來繞去,多半都還是想到老婆「妹妹」,難怪姊姊說:「牠果真很做自己」。--作者柚子貍,寵物溝通&生命教練,酷愛寫作、樂於分享溝通過程觀察的點點滴滴跟體悟。嗨,我是柚子狸,在你心中,是否也有一段你和毛孩的故事 每到晚上就讓你想起祂呢?我想聽聽你和你的毛小孩的故事,歡迎來到柚子狸的臉書專頁,與我們分享你心中最愛的祂,和你們的故事,如果您身旁有朋友需要這方面的訊息,也歡迎您分享,讓我們一起幫助他。柚子貍 心靈捕手&生命教練所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homanto柚子貍 寵物溝通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lovelifebeaPodcast從0到1媒體人X斜槓(柚子貍&安妮動物園)https://open.firstory.me/user/shomanto/platforms
-
2024-10-10 焦點.健康知識+
每天睡8小時和走1萬步能長保健康嗎?哈佛教授破解養生七大謊言
生活中許多健康或養生知識長期遭到誤解,美國人類學家暨哈佛大學生物學教授丹尼爾·利伯曼(Daniel E. Lieberman)在訪談中解析關於運動、睡眠、跑步、癌症和糖等七大謊言,讓人重新審視那些根深蒂固的健康觀念。謊言1:每天都要8小時睡眠和1萬步嗎?睡眠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7小時睡眠可能是最佳選擇,而不是傳統的8小時,睡眠不足或過多都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運動也對健康有巨大影響,每周運動150分鐘可降低患乳腺癌風險。關於睡眠,八小時睡眠的觀念自工業革命以來就存在,但現代生活中的電視、燈光、手機等電子設備干擾了睡眠。愛迪生發明電燈改變了睡眠模式。研究表明, 沒有這些電子設備的人群中,他們每晚平均睡眠六到七個小時,且不午睡。因此,認為人類每晚需要睡八小時的想法並不科學。研究數據顯示,每晚睡眠七小時左右的人,健康狀況往往最佳。當然,實際情況更複雜,生病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睡眠,而且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睡眠需求也不同。至於每天走一萬步的說法,其實源自日本計步器的營銷策略。在20世紀60年代東京奧運會期間,計步器被發明出來,選擇「一萬步」作為目標,更多是因為這個數字聽起來吉祥,而非科學依據。研究顯示,每天走7000到8000步時,健康效益最大,超過這個數字,額外的步數並沒有明顯的優勢。所以每天走一萬步並非最佳,但不失為一個合理的目標。謊言2:重訓是「金剛芭比」才需要的嗎?體育活動種類多樣,包括耐力運動和力量訓練,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延緩衰老過程維持身體各系統功能,預防疾病,保持健康。利伯曼教授表示現在更加注重進行力量訓練。他一直喜歡散步和跑步,但對耐力型活動並不感興趣。利伯曼教授坦言,他並非一個特別有毅力的人,更傾向於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然而,隨著對力量訓練重要性認識的加深,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在這一方面的懶惰,並開始每周至少進行兩次力量訓練,以更認真的態度對待它。他特別強調,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質量的流失可能會導致人們變得非常虛弱。這種狀況在醫學上被稱為「肌少症」,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往往會逐漸失去肌肉,導致身體變得虛弱,功能能力下降。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利伯曼教授提醒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的流失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通過定期進行力量訓練,我們可以減緩肌肉流失的速度,保持身體的活力和功能能力。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眾,即使不是天生有毅力的人,也可以通過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逐漸改變習慣,開始認真對待力量訓練。謊言3:「退休」會讓你更健康嗎?退休後「閒著」並不利於健康,年紀越長,運動對健康的影響越重要。體育活動對延緩衰老至關重要,適當的身體活動可以開啟維修和維護程序,保持肌肉強壯,防止DNA突變、細胞堆積垃圾、老年失智症。人類無法抗拒歲月的流逝,衰老是自然規律,人體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退化。然而,體力活動卻能有效地減緩這一過程。無論是耐力運動如跑步、步行、遊泳,還是力量訓練或阻力訓練,它們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對抗衰老,維持身體機能。過去人們認為隨著年齡增長,活動量減少是正常現象,但現在知道這並非不可避免。身體活動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體力活動能激發一系列神奇生理反應,它不僅能幫助修復和維護身體,保持肌肉強壯,還能防止DNA突變,維持線粒體數量,清理大腦中的有害物質,從而預防阿茲海默症和其他類型的失智症。簡而言之,體育活動對全身各個系統都有延緩衰老的益處,一旦停止運動,衰老的過程就會加速。退休是現代社會特有的現象。在過去,人們不會退休,他們會一直工作,直到生命終結或疾病纏身。退休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因此,退休後應該尋找一些具有挑戰性、有益、有趣的活動來替代工作,重要的是不要停止運動身體。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育活動對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大。對於20多歲、30多歲和40多歲的校友來說,每周運動四到五次,可以降低約20%的死亡率。而對於60多歲和70多歲的校友,經常運動的人死亡率要低50%。這一發現再次證明,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對於維持健康變得更加重要,而不是相反。謊言4:聽從輕鬆舒服的本能 真的對身體好嗎?舒適和便利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我們變得懶惰,而長期缺乏運動可能增加患病風險。有些人可能攜帶著某些遺傳傾向,無疑增加了患上某些疾病的風險。然而,相較於遺傳,環境因素對我們的健康影響更為顯著。我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環境,通過積極的運動和生活方式,可以顯著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風險,雖然不能完全避免,但能大幅度減少這些疾病的可能性。追求舒適是人的本能,現代社會充斥著電梯、汽車等便利設施,大家總是下意識就去搭電扶梯或搭乘交通運輸工具,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輕鬆。然而,為了健康,我們必須克服這種追求舒適的本能,積極地參與身體活動。謊言5:花了太多錢在治療疾病 而不是預防通過適當的運動、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這些簡單的措施,可以有效預防許多疾病。常聽到一種觀點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自然會上升。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在西方世界,由於缺乏運動和飲食不當,血壓升高的情況確實比較普遍。然而,也有很多人即便年歲增長,血壓依然保持正常。我們常常將年齡增長與衰老相關的疾病混為一談,但事實上其中一些疾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問題在於,我們的社會並沒有給予預防足夠的重視,預防措施往往只是偶爾被提及。在美國,醫療保健系統的投入並不合理,只有大約3%的醫療預算用於疾病的預防,而根據疾病控制中心的數據,走進醫生辦公室的人中,有高達75%已經患有某種疾病。我們幾乎沒有投入資源去預防那些嚴重影響我們生活品質的疾病。但值得慶幸的是,預防並不複雜,它需要個人的意志力、教育以及獲取健康食物的機會。他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行動來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預防那些隨著年齡增長而可能出現的疾病。謊言6:癌症是「貧窮病」還是「富人病」?癌症與能量過剩有直接的關係,我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與癌症等疾病的發病率密切相關。癌症與財富有很強的聯繫,因為癌症本質上是一種與能量過剩相關的疾病。利伯曼解釋,癌症的發生是因為體內的自然選擇過程出現了錯誤。當細胞開始生長,它們通過競爭獲取能量,如果能量過剩,比如攝入過多而運動量減少,就會為這些細胞提供養分。因此,高水平的胰島素與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體內過高的胰島素水平會導致女性體內雌激素和黃體酮的增加,男性體內睪酮的增加。雖然這些激素對生殖有利,但它們同樣會增加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風險。利伯曼教授提醒,活躍的人體內的雌激素、孕激素、睪酮和胰島素水平較低,血糖水平也較低,這些因素都有助降低癌症的發病率。每周進行150分鐘的體力活動,如步行,可以使女性終生患乳腺癌的風險比久坐的人低30至50倍。盡管有充分的流行病學和機制數據支持這一點,但預防癌症的重要性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我們更多地關注癌症的治療,而忽視了預防。謊言7:糖是發炎反應的兇手少吃易引起發炎的食物,例如任何含大量糖的東西;運動是人體進化出的抗炎活動;高血糖食物會導致胰島素水平上升,過多脂肪儲存會引發全身性發炎。運動可降低發炎,肌肉產生抗炎分子,有助於控制發炎。身體活動對健康至關重要,可延長壽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關心健康,首要的三件事很簡單:戒煙、加強運動、減少高糖和低纖維食物的攝取。這些健康準則幾乎人盡皆知,無需多言。很多人會忽略糖對健康的危害,我們常說的高血糖食物,會導致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升高。胰島素是一種合成代謝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將葡萄糖和脂肪儲存起來。當你進食時,胰島素水平上升,幫助儲能;而當你運動時,胰島素水平下降,因為你正在消耗這些能量。當細胞獲得過多能量時可能會失控,「發炎」往往是因為細胞中脂肪積累過多引起的。脂肪細胞膨脹、破裂,進而損害身體,激發免疫系統的反應,導致發炎。肥胖和過多脂肪是全身發炎的主要原因,而發炎就像身體內部的緩慢燃燒,可能對幾乎所有器官造成損害。
-
2024-09-14 焦點.健康知識+
你身邊有朋友幾乎不使用社群媒體發文嗎?這樣的人有「8大特徵」
你朋友中有人很少使用社群媒體發聲,甚至從來不發文嗎?在現代,這樣的人真的非常神祕,好像難以了解。雖然現在大多數人都願意在網路上分享生活與主張,讓人好奇那些在網路上不發聲的人為何在數位世界中如此謹慎?帶你初步了解這些在社群中保持安靜的人。在網路世界中保持低調的人,有八個特徵1.他們重視隱私不公開的帳戶和不發布消息的人,比普通用戶更重視他們的個人空間和隱私。對他們來說,隱私不僅僅是隱藏令人尷尬的照片或將個人生活與工作分開,他們嚴格管理誰可以看見他們的資訊,並控制誰有權存取。透過設定社交媒體的隱私權,他們控制自己的數位足跡。這種特質並不代表他們變得反社會或不友善,相反的,這麼做標誌著他們對數位時代如何使用和濫用資訊的深入了解。因此,如果你想知道為什麼朋友在網路上如此保密,請考慮他們可能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不得不這麼做。2.他們是有選擇性的溝通者那些將社交媒體個人資料保密且很少發文的朋友,在與人交往時往往更有選擇性,他們不喜歡閒聊或短暫的互動。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是個隱士,事實上恰恰相反。這樣的人的思維總是深思熟慮、充滿了見解。與快速聊天和膚淺的討論相比,他們更喜歡深入、有意義的對話。他們對交談的選擇性延伸到了如何使用社群媒體。透過減少發文頻率,他們可以確保分享某些內容時,會更有分量,並且是真正值得分享。這提醒我們,品質往往勝過數量,尤其是在溝通方面。3.他們的工作效率通常較高你可能認為社交媒體習慣與工作或學業沒有太大關係,但英國哥倫比亞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只檢查電子郵件三次的參與者感到壓力明顯減輕,並且能夠更加專注於工作。應用到社交媒體上,那些設法將個人資料保密並很少發文的人很少會受到更新、通知和訊息的不斷轟炸。他們花在瀏覽網路訊息的時間更少,而有更多的時間專注於手頭上的任務。減少數位干擾使他們能更積極讀參與日常生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因此,當你好奇你低調的朋友為何總是提前完成該做的事情,他的社交媒體習慣可能是一個因素。4.他們重視真正的聯繫那些在社交媒體保持低調並很少發布的人通常非常重視真實、有意義的聯繫。他們專注於與較小的群體保持牢固的聯繫,而不是收集大量的追隨者或朋友。這些人將社群媒體視為與外界保持聯繫的工具,而不是向廣大受眾傳播自己生活的平台。他們的貼文旨在與他們的親密圈子互動,而不是給不熟的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項特徵反映了他們對關係深度而非廣度的偏好。重要的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你所維持的關係品質。5.他們了解活在當下的重要性在當今的數位時代,人們很容易沉迷於在社群媒體上捕捉瞬間,而不是真正體驗它們。但那些將帳戶保密且發文頻率較低的人往往會更參與日常生活。他們不用鏡頭或濾鏡來看待生活,而是吸收每一個瞬間的美麗。他們了解創造回憶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社群媒體的快照。生活不是為線上觀眾表演,而是珍惜每一刻並建立真正的聯繫。因此,他們並不急於記錄每一次日落或每頓飯,而是更願意沉浸在體驗中並真正享受它。這是否鼓勵你適時放下手機,活在當下?6.他們習慣獨處那些將社群媒體保密且不經常發文的人通常都習慣獨處,很享受獨處的時間,可以在孤獨中找到慰藉,發揮創造力與反思。當他們必須使用社群媒體時,是為了與關心的人聯繫,而不是為了打發空閒時間或逃避獨處。這種對孤獨的舒適感轉化為與社群媒體的更健康的關係──不依賴於他人的不斷更新或流行話題。他們了解獨處並不意味著孤獨,這種理解也引導著他們在網路上的表現。7.他們對自己的狀態充滿信心那些將社交媒體資料保密並發布的人覺得沒有必要透過按讚、留言或分享來尋求他人的認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關心別人的想法,但他們不會讓外部意見決定他們的自我價值。他們的幸福和自尊來自內心,而不是來自網路上的看法。他們不頻繁發文並不是生活無聊的表現,而是表明他們正忙於生活。他們不覺得有必要向任何人證明任何事。這種特質證明了他們的真實性和自信。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他們都樂於做自己。8.他們重視真實性重視社交媒體隱私的人相信無論網路趨勢或社會壓力如何,都要忠於自己和他人。他們不會為數位世界打造完美的角色,而是選擇做真實的自己。他們的貼文雖然很少,但卻是他們的真實生活,而不是精心策劃的精彩片段。在許多人經常被鼓勵在網路上描繪理想化的自己時,他們的存在提醒我們真實的重要性。我們如何使用社交媒體顯現出個人價值觀、偏好,那是一個人有意識的選擇。這並不是說在社群媒體上保持開放和活躍是錯誤的或膚淺的,那是選擇與周圍世界互動方式的多樣性。當你感覺自己在數位世界中很迷惘,越來越孤獨,請了解你絕對可以在這個聯繫日益緊密的世界中忠於自己。無論我們是經常發文的人還是沉默的觀察者,真正重要的是我們以豐富生活、尊重自己的價值觀的心態,來使用這些社群平台。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妻婚後默默付出,卻換來夫外遇找小三!專家點出婚姻手原因.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9-10 焦點.元氣新聞
江蕙引退有原因,自爆抗癌9年多次面臨生死交關!醫研判三大癌症最有可能
江蕙1日剛過63歲生日,下個月要登上國慶晚會演出,今突發表親筆信,揭露自己2015年罹癌,這9年來積極抗癌,她說:「多次面臨生死交關,肺栓塞,大出血等等,接連而來。就連我最重視的嗓音都受到波及,嗓子沙啞、無法開口說話。」抗癌成功的她華麗回歸,表示要重新介紹自己「大家好,我是健康的江蕙!也是帶著樂觀正向歸來的江蕙」,接下來要重拾麥克風站上舞台,她說:「為喜愛我的歌迷而唱、也為自己而唱、對一路上的貴人,銘感五內,無以言表。」江蕙親筆信全文:大家好我是江蕙!這封信是在9/1生日當天寫的,遲遲未寄出;生日當天收到許多朋友的祝福,心中著實百感交集!其實每年的生日,都想要跟大家分享堆積在心裡的心情。每天反覆思考,覺得是該說的時候了!曾經認為在我有生之年,可以一直與歌迷共度。九歲為了生活而走唱,長大後享受音樂帶給我的充實與快樂!直至2015年祝福演唱會的前夕,我身體發現極大的變化,不想影響團隊與大家的心情,也惟恐我的歌迷擔心,於是自行吃藥控制,所以演唱會取名為「祝福」,祝福大家也是祝福我自己。最初我天真的自以為是,以為休息就會好轉,沒想到身體狀況並不如預期。我開始有了不安與恐懼,不知如何面對,最終還是做了化驗檢查,唉⋯⋯真的存在“嚴重”的疾病。在病榻中的日子,醫院已成為我的第二個家!在開刀與反覆的化療中,多次面臨生死交關,肺栓塞、大出血等等,接連而來。就連我最重視的嗓音都受到波及,嗓子沙啞、無法開口說話,在無數夜裡的輾轉,我為失去視為珍寶的嗓音而難過,也惟恐因為丹田受損,在徬徨無助之際,默默的向老天爺要了一個願望,如果有幸身體能恢復,那就是老天爺賜給我最好的祝福。事情發生了就只能面對,對抗病魔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也許是樂觀的心戰勝一切!在此要感謝我心中的活菩薩,也就是我的醫療團隊,他們是我最堅強的後盾,無時無刻給我加油打氣、帶給我超強正能量,用最開朗的心,勇敢面對病魔!讓我得以重生,可以快樂的唱歌、健康的生活。所以想跟正在與病魔對抗的朋友們分享正能量,樂觀或許不能戰勝病魔,但是積極勇敢正向的心情,能使得機會變成無限大!我是用生命唱歌的台灣查某人,自九歲開始,除了唱歌我什麼都不會!我知道我的再出發,會有一些聲音,但經歷過下一秒不知是生、是死的生死關頭後,而疫情帶給全世界極大的震撼與遺憾,對看待事情就更加通透!那所謂的『聲音』,已不在乎、也不再重要了。人生苦短、好好把握當下做自己!重拾麥克風站上舞台,為喜愛我的歌迷而唱、也為自己而唱、對一路上的貴人,銘感五內,無以言表。謝謝兩位溫暖的市長,邁邁市長,我沒有忘記我們的約定哦!還有蔣市長,您的歌聲不錯!特別要感謝我的藝人好友文章一句話「人生只有一次」,讓我有勇氣,起念化為動力再度出發,還有一直沒有忘記我的歌迷朋友們,期待之後的再相會。重新介紹我自己大家好,我是健康的江蕙!也是帶著樂觀正向歸來的江蕙!於2024.9.1江蕙驚爆罹癌一度不能說話 醫研判這三大癌症最有可能【記者沈能元/台北即時報導】江蕙剛過63歲生日,下個月登上國慶晚會演出,今突發表親筆信,揭露自己2015年罹癌,這9年來積極抗癌。她說,「多次面臨生死交關,肺栓塞、大出血等等,接連而來。就連我最重視的嗓音都受到波及,嗓子沙啞、無法開口說話。」並在開刀與反覆的化療中,多次面臨生死交關。由於江蕙未說明罹患何種癌症,血液腫瘤科醫師研判,以女性、國人常見的乳癌、肺癌、大腸癌最有可能。江蕙抗癌9年目前健康良好 研判應是原位癌「無法針對單一症狀,猜測罹患哪一種症狀。」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游介宇表示,但以江蕙抗癌9年,目前健康良好,可以復出登上舞台,顯示罹患的癌症,應屬於原位癌,而非期別為四期的轉移性癌症,因此可以藉由開刀、輔助性化療,加以治療,「若是轉移性癌症,恐活不到9年」。若要進一步分析,游介宇說,他並未實際治療江蕙,對於臨床診斷及治療的研判,是以臨床上實際的醫療邏輯加以判斷;因此,如果以女性來說,最常見的就是乳癌,或國人罹患最多的肺癌、大腸癌,此三大癌症均可以早期發現、治療,如以癌症第一、第二期來說,5年存活率可達8、9成以上。還可以復出唱歌 罹患頭頸癌的機會不高至於,江蕙指出,抗癌過程出現肺栓塞、大出血及嗓子沙啞、無法開口說話。游介宇說,首先肺栓塞、大出血,此為罹患癌症、化療的危險因子,主要是癌細胞會破壞血液功能,如增加凝血功能就會引起肺栓塞,如果是破壞凝血功能就會導致出血;其次,嗓子沙啞、無法開口說話則有可能是化療副作用,而江蕙所罹患的癌症目前應已經痊癒,但因仍有復發的可能性,因此必須定期追蹤。或許外界會猜測,江蕙有沒有可能罹患頭頸癌、肝癌,甚至是胰臟癌等。游介宇指出,頭頸癌需要手術、化療,但應會影響嗓音,治療後恐無法唱歌,以江蕙還可以復出唱歌,罹患頭頸癌的機會不高;肝癌部分則不需要化療;若是罹患胰臟癌恐活不到9年。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10 名人.謝向堯
謝向堯/同情心與同理心 醫病譜出交集與共鳴
從前我在醫學中心服務。那裡總是人滿為患,常遇到來自各地的疑難雜症。患者行動再怎麼不便,泰半的家屬也會想辦法掛到號,設法將他們帶來門診,只為尋求「最好的醫療」。直到我轉任地區醫院,才發現不同地區的風土民情有很大的差異,而患者的期望也不同。有位六十多歲的男子,體型中廣,講話慢慢的,撐四腳拐杖走進門診。他初次掛號時,主訴「近一年來常常跌倒」。他並沒吃什麼可能引起精神不好或頭暈的藥物;問他跌倒前有沒有頭暈目眩、視力模糊、腳軟等等症狀?他也說沒有。不過我注意到他的舊傷遍布在身體很多地方,如頭部、腿部、臀部……表示跌倒不是偶發事件。造成跌倒的鑑別診斷很多。從視力不好、膝蓋或下肢關節退化;到全身性疾病如貧血、新陳代謝問題導致頭暈或全身體力退化都有可能。而神經科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候群、水腦症、脊髓病變、周邊神經或肌肉病變等等都需要考慮,要一一排除得費一番功夫。最直覺的判斷是,如果一般重心不穩向前撲倒,傷口會在前額或臉部;如果是癲癇發作時抽搐則常往後仰,傷口通常在後腦勺或背部;至於血液循環不好或其他原因昏厥、中暑等等,則得看患者發生當下站姿而定,可能側倒、也可能偏任何方向,比較難猜。患者這次傷口是在頭頂,這點我想不明白。他當時並非下樓梯,難不成前空翻而頭頂朝下跌倒?細問之後才知道,他這次其實還是向前倒,只不過正前方剛好有個矮櫃,頭不偏不倚撞在矮櫃側邊的直角。想來一定很痛!我先找了外科醫師,幫他頭頂傷口縫了幾針,然後收他住院檢查。他目前獨居,所有的資訊只能問本人。儘管兩天後有朋友來探視他,但感覺也不算熟。原來大家都叫他阿七,因為他上頭有五個兄姊,父母還另外收養了一個乾姊姊。這些兄姊們有的還在、有的過世了。但據說,有兩位哥哥生前也曾經如同他一樣,常常跌倒。倘若消息屬實,那麼他罹患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可能性就大增了。阿七平時眼神呆滯,回答問題得想較久,認知功能應該有些許問題。肌肉力量其實並不差,但是手腳和軀幹有輕微僵硬,並非典型的帕金森氏病。他從床上要站起來會顯得吃力,就算撐著四腳拐杖,站起瞬間仍會稍微晃動且前傾。我研判他平日核心肌群就無力,於是叮嚀護理人員注意他的活動狀況。數天後來了一位女性訪客,短髮、不多話,竟然是他前妻,名喚阿雲。他們離婚已兩年,但阿雲聽見鄰居轉達消息後,還是來照顧他。或許阿雲是他現在唯一能依靠的人了吧?阿七住院後的抽血檢查沒甚麼大問題。不過他有姿態性低血壓,這可以解釋為何改變姿勢時容易搖搖晃晃而跌倒 — 除了重心不穩,也不排除因為腦部暫時缺血而導致肢體無力。此外由阿雲口中得知,他的記憶力比起兩年前更衰退些,有些詞也要想一下才能講出來。其他症狀還包括吞嚥不好,眼神看往上下左右時很不靈活。他的腦部MRI影像則顯示,腦幹與腦皮質比同年齡者更加萎縮,及相對擴張的腦室。住院近一星期,阿七並沒辦法完全符合我從前遇過的任何一種典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所以我寫在病歷上的鑑別診斷還是有好幾項。然而疾病總是這樣,尤其是神經退化疾病,臨床表現能如教科書範本的相對少數;百位患者往往有數十種樣貌,醫者只能大抵選出最接近的診斷。我向阿雲解釋,綜合阿七目前所有的症狀,比較近似於一種多重系統退化的「進行性核上肌群麻痺(progressive suprabulbar palsy;PSP)」。這類疾病有的可以問出家族遺傳史,但較多是個體基因的異常;診斷上主要還是得靠臨床症狀和影像。退化疾病 無藥物可根治我緩緩說,如果阿七真的是我所推測的疾病,那麼和絕大多數神經科退化疾病一樣,都沒有藥物可以根治。比方說傳統帕金森氏病的病程較為良性,可以撐到十至二十年才逐漸不良於行;諸如阿七這類退化疾病比較不樂觀,常常發病一至三年內就得臥床了。阿雲靜靜地望著坐在床沿的阿七,眼神異常的平和。在我看來那可能是淡定?或是早就熄滅的希望?我不確定。沉吟之後,我還是決定挑明說清楚現實的預後。這類患者最後會危及生命的原因,通常是反覆的跌倒造成顱內出血或骨折、或是被食物嗆到而造成吸入性肺炎;少數則因為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突發性休克或心臟停止,進而猝死。我說明,會先開立一些帕金森氏症的藥物,看阿七的肌肉協調能力能不能改善、並減少跌倒機率。但足夠的復健訓練、小心進食,還是很重要的。阿雲淡淡地說:「那就多麻煩醫師了!」語調聽不出一絲憂慮。聽見她的道謝,我心裡嘆了口氣。不僅同情阿七,更覺得有些慚愧。因為我心知肚明,以後能幫的忙將會很有限。觀察幾天,我覺得阿雲挺牢靠的。她幫阿七刮了鬍子、陪他去復健、餵他進食;我交代的事都有確實做到。復健幾天之後,阿雲告訴我,阿七初站起來的晃動有減少。或許因為感慨自己在這領域的經驗不足,我自顧自地眼神飄向牆角,念著:「假使你們願意,出院後我可以介紹你們到我原來服務的醫學中心去評估。那裏前輩們經驗較豐富,可用的藥物也更多,也許能夠讓阿七的狀況更改善。」阿雲客氣的說:「不用了!醫師已經很幫忙了。目前這樣就很足夠了。」每天查房,我問起阿七站立時頭暈的情況,阿雲總是淡淡笑說:「他復健之後,好很多了!」法律上不是伴侶,相對的不必負擔那麼多責任,我也無法強求阿雲做多少。然而阿七如果沒人照顧,是鐵定不行的。雖然我不知道阿雲是否仍舊單身?能照顧阿七多久?卻很替阿七欣慰。他們家在舊公寓五樓,沒電梯,日後出入會是很大問題。這幾乎是醫院附近住民的普遍環境。我請社工聯繫台北市的長照資源,看看能否在經濟上提供補助;心下更是祈禱阿雲有辦法多幫阿七一些。出院之後,阿雲第一次帶阿七回門診,我試著叫他站起來。儘管他由輪椅起身仍有些費力,不過已經不會剛站起來就往前傾倒。阿雲表示阿七平時難以下樓,都是在家裡練習坐與站。有次看診,閒聊之間氣氛良好。我語意深遠的向阿雲提出,應該帶阿七去作病人自主權利法的「預立醫療決定(AD)」。萬一以後他身體出狀況,可以預先打算,而不至於手忙腳亂。阿雲仍然惜話如金:「我們會考慮的。謝謝醫師總是替我們著想。」彷彿這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就算泰山崩於前,仍然可以面不改色。我當下想,自己是否心急了些?費盡心思想幫她們忙,卻好似作了煞風景的事?哪壺不開提哪壺?不禁擔心他們因此對我有成見。家屬送自家菜 令我感動但次回門診,上次的陰霾馬上煙消雲散。阿雲居然提了一袋空心菜與茄子來送我。她對我說:「這是我家自己種的蔬菜,醫師請務必收下,不要嫌棄才好。」我訝異之餘連忙道謝。感動都來不及了,怎麼會嫌棄呢?這對夫婦的態度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重新思索,甚麼叫做「最好的醫療」?醫療的理念就算再神聖,終究不是慈善事業。我得依賴自己專長來扛起一家生計,用既有資源來救治病患。何謂最好醫療 陷入長考在地區醫院,我遭遇了一些以前在醫學中心可以眾人通力完成、但在這裡卻不能做的事。有時我感到有心無力,覺得可用武器太少。於是給患者更多的建議,提供我信任的後援。例如因中風而住院的患者,除了急性期盡力處理腦損傷之外,我診斷出患者的顱內血管有狹窄,建議他出院以後可以去其他醫院評估是否能做血管支架,「一定」可以減少再度中風機會。又譬如癲癇的患者,除了藥物控制,我建議轉醫學中心做更進一步腦部檢查或長時間腦波記錄癲癇型態,「搞不好」有機會用外科手術治療?「一定」可以改善她的生活品質。這類念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我的心裡糾結。但是患者或家屬的反饋,卻常常不是我想像的。我開了轉診單,有些人卻沒去;我鼓吹他們進一步治療,有些人卻說:「醫生,現在這樣治療就很好了。」不是用我心目中最好的藥物與技術,細心的治療,才算得上仁心仁術嗎?或許對某些患者及家屬來講,就醫便利、經濟許可、生活品質(病情)有改善而沒大病痛,就算是良好的醫療吧?二十幾年前,在我剛升任主治醫師時,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當醫師遇見SIKI』。緣由是我在住院醫師時期拜讀過神經科界的醫學人文前輩賴其萬教授的書。而『SIKI』的原意是原住民話「你關心我、我關心你」。那時我憑著一股熱誠,還有自己罹病後一路跌跌撞撞的經驗,發願要幫助所有經手過的患者們。儘管不能盡如人意,行醫多年卻也問心無愧。現在我變成中生代醫師,並且換了行醫環境。我維持信念與經驗,奈何有許多受限於人力、設備之處,得適度妥協。反之如阿雲,或許仍有她的期待,但也不企求更多,只要阿七有進步、活在當下就夠了。我們各自依存本性「做自己」。做自己需要很多勇氣,但也容易被諸多外在條件影響。我以長年的思維來診治,有時仍感嘆現下做得不夠理想;不過她們的反映卻真摯且滿足。未曾想過,同情心與同理心能夠以這種方式產生交集與共鳴。沒有抱怨與質疑,只有體貼與感謝。我還有一些隱約的鴻溝需要慢慢跨越,但這將會是我往後行醫路上得持續學習的課題。
-
2024-07-24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自在獨立又好學 貓熊升級成蝴蝶
去年首度做「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結果是「做自己貓熊」,退休力52分,低於平均值57分;今年再做測驗,則是「翩翩蝴蝶」,分數69分,高於平均的59分,很開心退休力進步了,也正好再度檢視自己的退休力。我周遭有些朋友已退休,但大部分仍像我還在工作,但已經開始思考退休生活。每當有人問我何時要退休時,我只能無奈解釋自己退休後的金流還不夠,五年級中段班的我,得等到65歲才能請領勞保的月退。再者,我認為退休後要找到興趣或是志業,否則就會無所事事,恐老化得更快,例如有朋友退休後迷上攝影、有人到處旅遊,努力為退休後生活增添色彩。「從毛毛蟲蛻變的你重視自我成長,非常獨立,但輕盈脆弱,要在健康方面多加一把勁,並多一點社會參與。」這次測驗,我在自在獨立及活躍好學獲得滿分,財務也有80分,健康及社會連結則分數偏低,需要再加強,才能像蝴蝶真正翩翩飛翔。俗語說「要活就要動」,尤其年紀愈大更要多活動,除了可以提升活力外,也可以增進身體健康。此外,一旦離開職場,朋友就變得很重要,因此老朋友、老同學就要多連繫,或是透過興趣找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才能增加社會的連結。這兩者都是現在的我,要努力的目標,否則等到真正退休再準備就太慢了。
-
2024-07-23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你的退休力,2024年得幾分?」登入會員檢測退休力,有機會獲得咖啡劵及精選好禮
長壽是所有人的現在進行式,自己的老後自己負責。歡迎填寫聯合報「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為自己的退休準備建立基準值,每年評估,及早部署與準備。登入會員檢測退休力,有機會喝咖啡「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以「王者獅子」、「翩翩蝴蝶」、「暖男水豚」、「好奇海豚」、「做自己貓熊」及「慢慢樹懶」作為退休代表動物,幫助大家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即日起八月底之前登入檢測,還有機會抽百杯咖啡及禮物。退休準備是持續的過程,「退休準備指標」新增紀錄功能。想要記錄自己的退休力檢測分數,只要進入元氣網,登入會員並完成檢測之後,即可進入網「用戶中心」,在「退休力專區」,記錄最近六次的退休力成績與雷達圖,還有圖表自動顯示分數曲線,可以看出自己有沒有進步,退休準備五核心能力聯合報於2020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推出「退休準備指標」,2021年起推出 「退休準備指標2.0──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退休準備指標以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為五大核心能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於問卷設計,在近三萬筆資料中得到六群退休力準備樣貌,再找出代表動物。期待大家透過檢測得知代表動物,思考自己的老後準備有哪些優勢,哪些面向需要加油。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活動網頁:https://pse.is/3uraub●抽獎辦法:即日起至8月31日(六)完成填寫指標,並留下會員聯絡資料,即可參加抽獎,總金額超過一萬元!本活動將隨機抽出100名市價45元電子咖啡禮券及膠原蛋白粉隨身包(市價1300元)1名、地中海薄片鹽(市價350元)3名。●獎項:.7-11之45元電子咖啡禮券,100名.膠原蛋白粉隨身包(https://bit.ly/3I4vwJi),1名.地中海薄片鹽(https://www.taiyen.tw/products/112),3名●注意事項:.主辦單位將於9月24日(二)抽出並公告得獎名單,9月27日(五)前寄贈中獎通知。電子咖啡禮券以簡訊發送,膠原蛋白粉隨身包及地中海薄片鹽以電子郵件發送通知得獎者。膠原蛋白粉隨身包及地中海薄片鹽得獎者須於10/11(五)前回信告知收件資訊,逾期將不再補寄。.參加者進行本活動時,即視同接受本活動相關注意事項與活動辦法,元氣網得取消其得獎資格並對於任何破壞本活動之行為保留相關權利,參加者不得提出任何異議。.元氣網保有活動最終解釋權,並保留隨時修改、變更、暫停或終止本活動內容之權利,若有修改以網站公告為準。.為確保中獎者權益,活動參加者務必於加入會員時留存正確個人資料(真實姓名、聯繫電話、地址),並確認聯繫電話皆為真實且處於可正常接收訊息狀態,主辦單位將依中獎者所提供電話、電郵通知領獎相關事宜。若手機於傳輸過程中因非可歸責於主辦單位之因素(如手機號碼非正常使用中、手機無法接收訊號、手機因系統過濾無法寄達等)致未收到中獎通知,恕不負責。.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加入會員參與本活動者,一切權利依聯合報會員規定:https://www.udngroup.com/members/udn_privacy看更多退休相關文章》元氣網「退休力頻道」
-
2024-07-16 失智.Podcast
【Podcast】EP.11守護台灣失智症家庭超過三十年 湯麗玉談國際新觀念、新作法及新興治療
Bill Yeates是一名年輕型的失智症患者,同時也是全球失智者聯盟的倡議者,他在2024年國際失智症全球大會上,以自己為例,分享失智者維持積極生活型態的策略,他罹患失智症後不僅維持游泳興趣,本身還是一名救生員,更勇敢參加游泳競賽挑戰自己。「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第十一集邀請台灣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擔任嘉賓,暢談今年四月份到波蘭參加國際失智症全球大會的見聞,分享了令人欽佩的失智者故事,Bill Yeates以正向心態面對疾病,即使失智還是要盡己所能,把能力發揮到最好,縱然游泳比賽沒有得到原本期待的名次,對他而言卻絕對是一項意義非凡的成就。主持人陳韻如表示,「很多人覺得罹患失智症就像世界末日,但其實失智症不是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FINGER 2.0精準預防策略國際失智症協會成立至今四十年,長期關注失智者及照顧者和家人,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國際研討會,更是全球關注的重要大事。湯麗玉強調,如果沒有國際失智症協會,就沒有WHO所公告的全球失智症行動計畫,也不會有台灣正在做的失智症政策綱領2.0,可見其重要性,而每年國際研討會都提供最新相關研究,今年的亮點在於預防,尤其是芬蘭著名的FINGER研究。Miia Kivipelto教授的FINGER研究至今持續十一年,證明多元介入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失智症,目前全球已有64個國家參與,湯麗玉特別解釋,FINGER研究以五根手指頭表示不同的預防措施,包括運動、動腦、互動 營養以及控制心血管的危險因子,並喊出「Never too late, never too early.」呼籲大家當下開始預防失智症,不要自恃年輕而忽略其重要性,根據Miia Kivipelto教授以及許多研究者的觀點,其實從小就要開始健腦預防。每個人都有最適合的預防方式此外還有一個重要概念「No one size fits all.」意即沒有一種方式適合全部的人, FINGER研究在不同國家的作法也不盡相同。如今,FINGER研究推出2.0精準預防策略,也就是設計出屬於自己的預防策略,「從自己的興趣開始著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的顧問惠美姊喜歡繪畫與唱歌,對她來說從事這兩件事不但能感到快樂,同時還能延緩失智,以唱歌為例,按照節拍把歌詞唱出來,就是一項很好的認知訓練。」湯麗玉特別提到今年的另一個亮點,由各國代表成立全球失智專家小組,其中大多數都是失智者本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的顧問惠美姊就是成員之一,未來關於失智症的政策都可徵詢失智者的意見。關注多元性別及年輕型失智者的子女今年國際研討會的關注重點還包括多元性別議題,以及年輕型失智者的子女。湯麗玉分享,台灣失智症協會也曾遇過家庭照顧者向他們尋求幫助,照顧者本身為同志,每次居服員到府服務前,都必須將彩虹旗等物品收起來,以免引起相關提問,這將是台灣失智症協會未來會更關注的議題。此外,需要幫助的還有年輕型失智者的子女,美國的羅倫佐之家(Lorenzo’s House)針對年輕型失智者服務,尤其關注失智者的子女,因為當父親或母親罹患失智症,對全家來說是都很大的衝擊,往往大人都很困難面對,更何況是正處在兒少階段的子女,今年暑假,台灣失智症協會針對青少年舉辦相關戲劇療癒,在專業人士協助下,透過演出的方式,讓子女體會失智的父親或母親生病歷程的辛苦,透過同理父母來達到療癒。最後,主持人陳韻如與來賓湯麗玉提醒大家善用政府資源,有任何困難請撥打全國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本集節目專訪台灣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分享失智症國際新知,帶來最新失智症預防方式,完整內容請收聽「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第十一集《守護台灣失智症家庭超過三十年,湯麗玉談國際新觀念、新作法及新興治療》。本集重點:✎FINGER 2.0失智症的精準預防策略✎現在開始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預防方式✎失智者參加游泳競賽,他如何辦到?✎當失智症照顧者是多元性別✎關注年輕型失智者的子女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reurl.cc/NQVOpp🎧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Zep8rM🎧KKBOX:https://reurl.cc/NQVOAp🎧Spotify:https://reurl.cc/lQGnoY⭐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7-09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動了退休念頭 貓熊變成樹獺
我是聯合報的長期訂戶,近幾年都有參加退休力測驗,去年是「做自己貓熊」,今年變成「慢慢樹獺」,個人退休準備分數比整體平均少了17分,「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準備最不足。我預計明年和先生一起退休,雖然還不到60歲,但心態似乎已經逐漸消極,如果不是做了這項測驗,我不會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已慢慢步向「退化」階段,心裡確實是有退休打算,但沒有料想到生活的熱情因為預期心態也漸漸消弱。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社會,到山林避暑,放眼望去都是一大群已退休的中老年人,不久後我也是其中一人,這倒是不必擔心,因為能投入山林的懷抱,徜徉在大自然間,必定對健康有所助益。年紀愈長,對現代科技的運用無法像年輕人一樣立即上手,近視加上老花,「視茫茫」成了學習手機功能的絆腳石,我想在「活躍好學」上加分,雖然每天都有閱讀報紙習慣,但對AI的來勢洶洶,總感到有點招架不住,光靠網路自學想必也是功效不彰,還好女兒可以隨時提點,只要不畏懼,學多學少都是學,有時候被科技推著走,不會也得會,再怎麼樣也不能成為科技的文盲。「自在獨立」準備不足,頗令我錯愕,我可以享受獨處,空巢後跟先生有各自的生活私領域,平時也會一起出門活動,自在相守,祈求平安健康久久。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09 養生.人生智慧
我會成功嗎?大家怎成功的?心想事成是真的!心理師教你4步驟「從心」相信自己
生活中總會面臨各種挑戰,不論是減肥、工作、感情、人際關係等等,「我會成功嗎?」常會在腦海裡浮出。尤其常遇挫敗的人更容易漸漸失去盼望,較難相信自己。 有些人也會出現「反正一定不會成功」、「看吧,我就說吧」、「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甚至即便沒有察覺,但許多拖延也可能出自於此。立翎心理諮商所郭禺廷諮商心理師指出可能原因,並分享用4個步驟「從心」相信自己。 我會成功嗎?先看是否為「自己想要的」。 是自己的意願?還是世界的期待?郭禺廷心理師首先表示,每個人都是生命個體,做任何事情首先都需要先了解是不是真的出自於自己的意願,或者是出自這個世界的期待、價值觀所定義的?這個世界總會教導著要成功、要怎麼成功,甚至定義成功,彷彿沒有他們說的成功就不好。例如賺大錢。 兩者的差異和影響:若想做的事是世界所設定的方向,且有違心意,那很容易出現「我不覺得自己會成功」,又或者不知不覺的「想要證明自己不會成功」的自我驗證。也可能會出現對世界的失望,「原來世界無法接受我原本的樣子」。 反之,在沒有被灌輸意識、被暗示,不是這個世界或價值觀使然,是自己打從心底的想執行,那會是一股自己支持自己的力量。 舉例:瘦一點比較好看?舉例來說,「瘦」是目前世界普遍的審美觀,但若一個人認為瘦不瘦都無所謂、豐滿很好看,在被暗示瘦身下,瘦下來的機率自然也相對不高,甚至在減重過程當中也會覺得「我在幹嘛?」。 大家都怎麼成功的?靠努力?心理師指3大重要元素! 集結有利因素:除了上述提到的回歸自我,事要成也需要集結各種有利因素,正如「天時地利人和」,可包含資源、背景、人脈、邏輯、方法、計畫、身心健康、安居、時機、成功經驗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個人底氣可以說是「引導和支持」。 個人底氣:引導、支持。就像蓋房子要有設計圖和地基才能夠蓋得起來和穩固,人也會需要底氣,需要被引導、被支持、被信任、被理解,而不是孤軍奮戰,或者只有成功和失敗。是否有人引導、是否遭受到挫折時有人支持和鼓勵,影響就有很明顯的差異。這也和原生家庭有莫大的關係。 舉例:當孩子打翻了水。心理師舉例,小朋友常見出狀況,例如把水翻倒,許多媽媽會當下責罵,小朋友便可能覺得這行為不對、不可以、會被罵。 有些媽媽會問「有沒有怎麼樣?好,沒事,那麼現在怎麼辦?」此時就具有相當多的可能性,而且具有討論空間,例如「處理好善後再買杯水」或「換買其他的飲品」也可以是「沒關係,就不買了。」。這就意味著即便遇到挫敗還是有其他方法可行,而非只有受挫的份。 舉例:都幾歲了,還沒…若以成人來說,不論是婚姻、事業、成就等,很常見背負著親友的期待,或受社會價值觀侷限,衍生出各種「不可以失敗」的焦慮,而且缺乏可能性。例如常見「都幾歲了」還沒結婚、還沒有高薪、還沒有功成名就。甚至不被支持、不被理解自己原本的意願,例如沒結婚也沒差。 當沒意願、沒資源、沒底氣、又失敗:若是在上述都缺乏的狀態下,受挫的機率也就高,而沒有底氣也容易一蹶不振,久了也就容易進入到維持基本生活就好,深層心理需求、自我認同、自我實踐漸漸消失。盼望便如同得要離開這樣的舒適圈,離開舒適圈相當危險,「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這並非靠努力或意志力就能撐過去的。 我會成功嗎?4步驟「從心」相信自己! 1.休息片刻、回歸自我:郭禺廷心理師建議,當發現自己沒有動力了、已經無所謂了、失去盼望了,或是發現事情還沒開始之前就害怕了,鼓勵先回歸到自我。可以和朋友說說,可以先敬拜、拜拜等,將壓力交給上帝、佛陀等主神,不用自己一個人扛著。也可以到深山、海邊、郊外等對自己而言能夠放鬆的地方休息等,先提升能量或產生能量。等感覺能量恢復了,接著檢視這件事是否真的出自於個人意願?個人的方向是? 2.建立底氣、擴充能力:若目標是基於個人意願,接下來便可自己支持自己,並尋找支持性團體、親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社團等一起聊聊及支持,形成支持網。也可探索、交流是否有各種方法可行,擴充自己的能力。 3.設立目標、身體力行:日常也可以為自己多元設立目標,從「自己有做就能達標」而且有利身心健康的事情建立信心,例如打掃房間、完成自己設定且不高標的行程等。就像朋友守承諾,日久感到信賴可靠;身體力行,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對自己也能產生信賴。也可再為自己逐步設定挑戰,跨越障礙。 4.彈性調整、多元發展:不過就算把自己準備的很好,絕大部分的事情還是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因此也建議讓自己保持彈性,就算失敗了也沒關係,也還有其他路可走。而這些過程當中,也會有過去的思維存在,因此也會需要習慣。 生活與其追求成功,不如布置的更漂亮:就像把自己的房間布置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人的生活最主要在於自己,對於生活而言,若是建立在活的漂亮、享受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非在人定義的成功或失敗,那會比追逐的事物的成功更加豐碩! 《延伸閱讀》 .提升韌性、意志力!身心科院長:塑造有方法,非單憑「撐下去」。 .更精準提升「自我認同」!增信心、不自滿,降低外界影響!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8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體悟人生心境變 終從獅子變貓熊
健康版每年辦理退休力測驗,極富意義。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但許多人跟過去的我一樣,只憑感覺走,現在每年接受一次測驗,可以愈來愈認清自己,數據會說話,我不得不大讚「神準」。雖然每年測試的成績每況愈下,今年領到不及格分數,但更接近真實的自己,終於成為一隻我夢寐以求的貓熊,而不是威風凜凜的獅子大王。心境之所以轉變,與其說是態度消極,不如說是對人生的體悟更為深刻入裡,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能隨心所欲「做自己」是我的首選。「你是從容不迫,自由過生活的貓熊,無論世界怎麼變化都堅持做自己,維持自我風格」,這說得太貼切了,我已進入「老僧入定」境界,看清人事間的一切面貌,知所取捨;自從遠離紛擾吵雜的人群後,耳根清淨,憑想像力的翅膀遨遊天際,我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但「若想擁有更豐富退休生活,不妨多些社會參與並自己學習」,我不買帳,好不容易從處處受綑綁、掣肘的牢籠裡全身而退,又要自投羅網,與人多所接觸與互動,似乎又回到聽命於人事安排的生活,身心靈都不得放鬆,怎會是我現階段想過的生活?倒是羨慕貓熊的憨萌、慵懶、不鳥人的性格——「做自己」,只安靜啃「箭竹」(書),世界崩塌下來,還有年輕人去扛,何必杞人憂天?
-
2024-07-06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照顧高齡老父 王者獅難自得
年復一年,對退休力的填答測驗我始終樂此不疲,除了清楚自我退休力的消長,還能及早因應、提供未來生活的準備方向。今年總體分數70分,仍忝居「王者獅子」之列,卻明顯看出整體核心能力已呈現下滑趨勢,其中又以健康項目的表現最為不足,其次是財務項目,增加每周運動量為當務之急,有效掌握物價波動、持穩理財也不可忽略。但面對逐年衰老,卻仍得事必躬親的問題仍在於照顧高齡老父,限縮自己多數時間,由於父親的固執,又無法向外尋求長照奧援,使得我在自在獨立與社會連結項目因此弱化許多。退休準備分數最後給「王者獅子」的心法是:活得過久須有長照準備,但以我的財務狀況已無力負擔龐大的長照保險費,我又是高齡長照的實質照顧者,何嘗不願輕鬆退休、樂齡生活無極限,但無奈無法割捨親情的束縛,雖然我能坦然面對老去,卻始終無法快樂做自己。希望我能常保身強體壯,繼續照顧年邁的父親。退休力給我核心能力的建議,但現實生活中,要即時因應未來仍得靠自己。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03 養生.人生智慧
腦筋急轉彎2教會我的8件事!不一定要時時正向思考,但不要忘記快樂,遇到焦慮學會放手吧
帶著孩子「認識自己」,或者,不那麼認識自己也沒關係!在《腦筋急轉彎2》中,我們一起踏上這探索的旅程吧!9年前,《腦筋急轉彎》劇情敘述小女孩萊莉因搬離熟悉的家園,面對新的社交環境產生了種種不安情緒,快樂、憂傷、憤怒、討厭和驚嚇……在腦海裡展開了一段冒險故事,也成了許多人心目中的經典。《腦筋急轉彎2》將背景設定在2年後,青春期的的萊莉,更加敏感脆弱,她的腦袋瓜裡,還多了焦慮、羡慕、害羞和耍廢等這些朋友!身為是冰上曲棍球選手的她,即將參加暑期訓練營,不僅能接近她崇拜的學姊「瓦爾」,還有機會被選入球隊,成為她們的一份子。這意味著:她的情緒會更多變,腦內的樂樂、憂憂、焦慮、羨慕等,必須全力合作,才能幫助她面對這些新環境、新挑戰。在《腦筋急轉彎》第一集,電影教會我們要「擁抱所有情緒」,第二集中,則是帶著青春期的孩子面對「長大」、更認識這個世界,還有「認識自己」。這部電影上映後,佳評如潮,帶給人更多省思與感觸。來看看爸媽和孩子看完這部電影,可以一起討論哪些事?1.你可以生氣,但生氣得有價值更好當孩子因為憤怒而失控時,爸媽經常脫口而出:「不要哭!」或是用很抑制的語氣叫孩子要馬上冷靜。卻很少教孩子「如何處理生氣」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無法控制情緒,又看到爸媽著急失望的樣子,孩子在不知所措之下,反而更容易造成失控。大家經常表揚穩定情緒的好處,常常將憤怒貼上一個不好的標籤:包含你不夠成熟到足以控制自己、不夠體諒他人……但在第一集中,萊莉的爸媽也是因為理解到她的憤怒,才能處理她的情緒。我們會因為憤怒而發聲,憤怒象徵我們不願就此放棄、妥協。如果發揮得宜,它甚至會為膠著的狀況做出改變。無效的發脾氣是內耗,但如果生氣能讓你促成目的,那這個憤怒就有價值了!2.遇到焦慮,學會放手吧!阿焦(焦慮)這個新角色,往往要愈到長大,它出現的頻率才會愈高。焦慮有它的能量,它能讓我們把事情想得更全面、做得更好,但同時也會在碰到挫折時,帶來更大的反作用力,讓我們愈來愈不自信。在電影中,阿焦為了幫助萊莉上高中後交到好朋友,反而建立了很多傷害她的價值觀,也讓萊莉也因為社交焦慮犯下了很多錯誤。而全片最關鍵的一場戲,發生在焦慮大爆發時,阿焦眼角流下的那滴眼淚,這幕讓人好想抱抱它,也抱抱曾經因為焦慮受傷的自己。焦慮一旦啟動了,就很難停止,像一輛失速列車一樣,愈來愈拉不住,也讓人覺得疲累和孤單,造成龐大的壓力。所以最後萊莉腦中的阿焦失控了!她成為颱風圈的中心,樂樂好不容易走進了主控台,跟阿焦說:你必須得放手。「放手吧。」不只是孩子。爸媽看到這句話,應該也能獲得療癒。焦慮需要經驗累積,才知道如何處理。長大後的我們知道:世事不會永遠順利,不總是操之在己,也不能總是假裝不在乎。唯有放下過度的焦慮,退後一步,坦然接受自己的無力,才能得到平靜。3.偶爾耍廢沒有關係一直保持正向積極,其實是很累人的。負面情緒為什麼沒辦法被淘汰、趕出萊莉的腦海?因為它其實很重要!各種情緒都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生存在世界上,它在重要時刻可以救命。例如,阿羞在幫我們化解尷尬懂得退縮,阿慕在幫助我們看見更好的人事物鼓勵我們追求更好,阿焦在幫助我們計畫未來擁有動力,阿廢讓我們的大腦可以休息一下!有時候我們可以不要過度努力,有時候,休息一下也可以,無所事事的放空,其實也可以視為一種充電。《腦筋急轉彎》第一集和第二集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不以絕對正面或負面的態度來看待每個情緒。有時候,過度正向有時候反而會變成毒雞湯,真正的快樂,是和憂傷、憤怒、耍廢一起前進的。4.我還不夠好?在各種比較中,認識新的自我爸媽經常會提醒孩子:不要比較。因為比較會讓孩子太過患得患失,甚至失去自信。但當孩子在學校與同儕相處時,比較就像空氣一樣,無可避免。電影中:學姊的球技比萊莉厲害、同學喜歡的音樂比較酷……萊莉是不是該聽他們的音樂、跟他們穿類似的衣服,就有共同的話題呢?可是,那是她真的喜愛的事物嗎?「這樣,我還是我嗎?」幼兒園的孩子,可能是充滿自信的,覺得我最棒我最厲害。但隨著進入校園,那股自信變慢慢消失,分數的比較、社交的選擇與被選擇,讓孩子開始產生了矛盾。大家都希望自己是被喜歡、被肯定的。可是當大家對我的評價不如預期。,自我期待與自卑心態,就產生了內在衝突。青春期的各種比較,也是萊莉在探索自我的過程。最後萊莉推翻了電影一開始的設定,而接受了自己不再只有好的一面:我可以自私也可以善良,我不夠優秀但我是個好人,我需要合群但我也想要做自己,我很害怕但我也很勇敢,我很軟弱但我也很堅強。當所有的情緒們擁抱在一起,萊莉才終於不再焦慮,誠實地面對自己也面對朋友,跟朋友坦承「真心話」,也讓她更認識了自己一點,獲得了解脫。5.不一定要時時正向思考,但不要忘記快樂快樂的情緒,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她讓我們每一天都是嶄新美好的一天!但是,當焦慮、憂傷時常盤據腦海,快樂也會漸漸沒電。這時候,一定會充滿無力感。孩子在爸媽眼中,應該要是最無憂、最快樂的,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擁有這樣時時正向思考的人格特質。有時候,我們必須也要讓腦中的樂樂休息一下!就像怒怒安慰樂樂的話:「樂樂你犯過的錯很多,未來還會犯錯,但你放棄的話,我們也會一起放棄。」當我們走過了焦慮、憂傷、耍廢。別忘了重新找回快樂。當負能量盤據心中時,就想想心中還有一個樂樂,把它當成黑暗洞口的微光。6.與其焦慮不可控事物,不如著眼在可控制的當下《腦筋急轉彎2》中有個很有趣的設定,就是當萊莉心中有焦慮時,阿焦會因不斷的製造惡夢給準備睡覺的萊莉,讓她在處處往壞處想,焦慮到睡不著!阿焦對於此有一個自己的理論,她說:「我們要放眼未來,把他可能犯的錯都畫出來」。如果這樣的思考,可以幫助你趨吉避凶的話,那這股焦慮對你就是有幫助的。但如果一直幻想最糟結果,會讓你覺得煩躁,那就對你沒有益處。不如活在當下。就像電影中阿焦又開始想著接下來會發生的爛事,樂樂告訴阿焦:「那些焦慮的事不會馬上發生」最後把它放到一個沙發椅上,請它先暫時不要焦慮未來跟計畫。爸媽在陪孩子看這部的時後,不妨問孩子:「你有沒有曾經出現類似的感受?有一天,當你的阿焦出現,你目前有什麼方法安撫他嗎?」與其焦慮那些不能控制的,不如先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例如萊莉沒辦法控制教練是否錄取她成為曲棍球隊員,但她總可以先把明天要考的西班牙文考試預備好吧!至於自己不能控制的,就放下吧!7.長大了,快樂也許就會少一點小時候我們跟同學比較,長大了跟同事比較,沒事的時候還跟社交網路上不熟的人比較。「我不夠好」的聲音,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愈來愈多。儘管樂樂鼓勵大家:「所有的信念拼起來,就會產生美好的事物。」我們可以篩選出自己想成為怎麼樣的人:我很善良、我是講義氣的朋友、我很堅強勇敢、我是個好人……但是生活中,難免有自己覺得搞砸的時刻。這時,不逃避地直面負面情緒,與負面情緒共處,就非常重要。長大了,快樂也許就會少一點,但沒有關係。允許自己去感受,每一種情緒,就可以跟高高低低的情緒起伏共舞,駕馭自己也駕馭情緒。當我們不再被情緒左右控制,那時候就是你長大了!8.壞情緒也有存在的意義在《腦筋急轉彎2》中,當怒怒看到各種新搬進來的情緒後,恨不得把這些新情緒趕出去!這時候樂樂擋住了怒怒說:「搬家進來的新情緒都有用處。」這也提醒了爸媽們,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產生各種新的情緒時,我們經常忘了幫孩子去認識它、梳理它。每個情緒其實都有其功能,就算是害怕與恐懼,也能幫助我們幫我們遠離危難;害羞的情緒,也讓我們在尷尬時懂得退一步自處;羨慕的情緒,讓我們不停止前進。「每種情緒都有用處」,它們在生活中都有必要性。爸媽在和孩子討論這部電影的過程中,也要覺察自己對不同情緒的反應,要保持開放的討論,不要特別表達對某種情緒的偏見。因為孩子會透過讀你的表情,發現你會討厭某種情緒,自己也會跟著不接納那樣的情緒,造成壓力。在我們這一代,許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沒有被教導如何面對情緒。所以,藉著這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習吧!「情緒只是情緒」以及「你的情緒不代表你」,擁抱情緒、察覺自己,是這部電影為我們和孩子上的最棒的一堂課。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妻婚後默默付出,卻換來夫外遇找小三!專家點出婚姻手原因.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7-03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儲蓄人際關係 樂齡沒有極限
時間飛快,還記得去年才在聯合報元氣網參加退休力檢測,也對檢測結果自我檢視,若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就朝更好的方面做調整,人近退休之年,最大的希望莫過於身體健康、心情愉悅,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擁有獨立自主的晚年生活。今年的檢測,代表我的動物仍是「王者獅子」,得到的分數是79分(整體平均是59分,那我還算是不錯的),檢測結果,系統給我的退休準備心法是:「活得太久,需要長照,預防2個狀況要提早買好保單,為生命終點預作安排,善終是自己的權利,樂齡生活無極限,還有夢想就要追」。系統還針對我社會連結不足部分,給予善意的提醒與建議:「趁退休前建構工作以外的人際關係,參加社團結交不同世代、不同生活圈的朋友,以『興趣』會友,建立新的人際關係,也可以投入社會服務,傳承經驗,從現在開始,關心家人,結交朋友,從自己擅長的事情開始投入」。我覺得做這樣的檢測對退休規畫助益甚多,原本就不喜歡長命百歲的我,已買好失智失能長照險,開放胸懷投入不同世代的交際圈,並持續運動,不斷學習,增進自己的寫作能力,退休後朝文字工作者的方向前進,讓自己的未來在健康、知性、活力,經濟無虞狀態下過好每一天。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6-23 退休力.活躍好學
「信GPT的人有福了,信AI得永生!」許銀雄想要台東longstay,ChatGPT提供秘訣
「上個月來台東流浪幾天後,就喜歡上台東的山與海。」許銀雄在「東遊雜記」寫下自己的衝浪之旅,記錄他來到台東學衝浪,在小屋裡與六個打工換宿的小幫手,還有年輕有活力的瑜珈老師兼小管家,以及專業又帥氣的衝浪高手的相遇。這是許銀雄的日記,開始寫日記是ChatGPT給他的建議。經營人生下半場 探尋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許銀雄是國內人工智慧、智慧醫療、大數據分析的專家,去年自宏碁智醫總經理一職退休,目前是陽明交大客座教授、華安醫學首席顧問,雖然身上仍「掛」著許多職務,且因為專長是現在當紅的AI,經常不得閒,但他認真想要開始經營人生下半場,在離開高強度的職場之後,探尋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身為在高科技業工作的學者,如何準備人生下半場的開始,許銀雄也充滿了研究精神,他先拜訪已經退休的「前輩」,看看他們現在怎麼過日子。運動保健和旅遊是退休後常見的日常,他也跟著健身房、斷食等活動,但還不到六十歲的他,有個想法持續在他內心深處迴旋,那就是到陌生的地方流浪longstay,台東就是他期待的第一站。裝了三根支架才撿回一命 決定提早退休像許銀雄這樣早就離開職場的,在科技業高層並不多見。為何決定退休? 許銀雄看似一身輕鬆,但指著胸口,「這裡頭有三根支架喔。」原來他五年前曾因突然的嚴重心絞痛住進加護病房,裝了三根支架才撿回一命,這個經驗讓他領悟許多。許銀雄有跑馬拉松的習慣,十年前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停跑,後來再跑,總覺得跑步不像之前順暢,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拖住腳步。一個假日午後,跑完覺得胸口悶不舒服,過去只要休息一下就好,但這次怪怪的感覺揮之不去。結果半夜他就痛到不對勁,馬上掛急診,做心導管檢查,三條冠狀動脈阻塞了百分之九十,緊急裝了心臟血管支架。這次經驗或多或少改變許銀雄對人生的想法,住在天母的他,開車去汐止宏碁辦公室時,某一天途中,看到指標有另一條路通往基隆,但多年來他從未想過轉個彎去基隆看看。他和基隆的距離很近,卻又如此遙遠,人生會不會有許多事情就如此錯過?工作之外會不會有更值得投注的事?心之所想,開始嚮往,於是決定離開每天固定的工作。許銀雄想要台東longstay,ChatGPT提供秘訣身為AI專家,除了把「信GPT的人有福了,信AI得永生!」掛在嘴邊外,許銀雄雖退休但還是每天和ChatGPT對話。愛上台東的他,雖然覺得一切都好,但卻也擔心沒有獨居過,在心理上是否可以活得好,於是發問:「如果想要移居偏避鄉下,對於面對孤獨有什麼建議?」ChatGPT建議他正常作息、規律生活,提醒他可以學習正念或冥想,還可以寫日記,紀錄心情。這次一回來就開始寫「東遊雜記」,正是ChatGPT給的建議。但ChatGPT也提醒許銀雄,就算是一個人生活,還是可以適度與人連結。在真正longstay之前,他這次去台東,發現這完全不成問題,那裏有來自各地愛山愛水愛衝浪,想要感受自然及不一樣生活的一群人,只要也愛山愛海樂生活,絕對可以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夥伴。成長於山林的許銀雄,只靠一個鋼杯和簡單器具就能野營生活,很想試試看「一個人」。孩子大了,太太願意一起,就兩人同行,太太想做自己的事情,留在台北也行。好爸爸和好先生在家人需要時出現,平時能各自安好。人生有許多可能,最近讀「跟沙特一起衝浪」的許銀雄,邀請大家跟著一起提倡「work-life balance」 ,大家一起來休閒救地球。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08 養生.家庭婚姻
阮經天媽媽60幾歲才離婚!兒子觀點:「我媽都已經60幾歲了,為什麼不讓她快樂做自己?」
因為阮經天母親辭世,令人難過遺憾,之前阮經天曾感嘆地表示,「媽媽終於可以享福了,但她也70歲了」,一生總為家人著想的她,到晚年才追求自己的幸福。阮經天是演藝圈出名的孝子,和帶他長大的爺爺奶奶、養活一家人的媽媽,以及小12歲的弟弟感情非常好。對於阮經天來說,父母快樂,比什麼都重要!也就是因為這樣,當阮經天媽媽60幾歲熟年離婚,他最在意的,也是:媽媽是否快樂?阮經天視訊問媽媽:「你最近爽嗎?」阮媽媽説:「我跟你講,我好快樂、單身喔!」許多人以為離婚就等於痛苦、災難、失敗....但更多人在婚姻中相愛相殺,糾纏忍耐。如同阮經天說的:「我媽都已經60幾歲了,為什麼不讓她快樂做自己?」阮媽媽其實走得很前面。熟齡離婚,已成女力覺醒的新趨勢。結婚後20年,為離婚高峰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人離婚的第一高峰落在結婚 5年時間,第二高峰則是結婚 20年。結婚20年後,如有小孩,很有可能已邁向成年,許多女性,會選擇在這個時間段決定離婚,也有需多銀髮老公,更傾向恢復單身。夫妻在婚姻裡度過數十年的光景,「熟齡離婚」的他們,會比年輕人更知道接下來自己想走的路與想過怎麼樣的生活。熟年女性的自我意識與探索渴望越來越多女性勇於追求自我實現(尤其在小孩漸漸長大後),女性在經濟上相較之前更為獨立自主,不再需仰賴男性做為家中的經濟支柱。到了中年,也開始覺察弄清楚什麼是自己想要?不想要什麼?卸下好妻子、好媽媽、好媳婦的社會規範角色,熟年女性不像年輕時期、太過在乎他人的眼光而或被社會條框綑綁住。提出離婚的熟年女性開始追求「忠於自己的感覺」的生活方式,婚姻關係中長期渴望得到的不滿足感、強烈的依附的需求,像是被愛、被理解、被肯定、被欣賞等,跟自己的配偶表達不滿抗議,如破鏡無法重圓,也會為自己將來的幸福,奮戰一搏!熟齡離婚是種失敗嗎?每個人結婚當然希望跟對象白頭到老,組成家庭,永遠幸福快樂。年輕剛進入婚姻的女性,不要忘記自己多個角色之外,還有一個身份,是最重要的「自己」,如能在經濟上獨立,且享受工作帶來的成就與信心,或是身為家管,卻有著自己的專業並精進著,隨時自我覺察自身的身心狀況,就算沒有熟齡離婚,也能獨當一面做個充滿活力的時代女力。能夠拯救自己的,從來都只有自己,而不是伴侶,我們面對處理恐懼的方式,就是先直接承認自己的恐懼,不去迴避、不去防衛,勇敢的面對它。當越年輕的時候越能提早理解這份能力,不管將來婚姻的變化如何,離或不離,或許已經沒有那麼重要與可怕了。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妻婚後默默付出,卻換來夫外遇找小三!專家點出婚姻手原因.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5-30 失智.Podcast
【Podcast】EP8.該怎麼好好說再見?面對生命的失去與安排失智家人的身後事
「媽媽不要害怕,我在這裡陪您,您的身後事我會處理好,您放下,不要再有病痛了。」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中,主持人陳韻如邀請國家禮儀師彭大維擔任來賓,談照顧者如何面對生命的失去與安排失智家人的身後事。節目一開始,她首先分享「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的真實故事,媳婦照顧婆婆十四年,從失智症發病到過世,一手包辦所有照顧事項,婆婆遺忘自己的兒女卻認得媳婦,彌留時,媳婦輕撫婆婆頭髮並在耳邊溫柔安慰,直到婆婆離世。陳韻如談到,照顧者在整個照顧歷程中,一直以失智者為生活重心,面對生命的逝去,他們會很難放下牽掛,上述真實案例中的媳婦,在婆婆離世後,至今還在身心科就診,讓人十分心疼,不禁要問:「照顧者能做些什麼,讓自己跟被照顧者好好說再見?」服務幫助過許多家庭完成身後事的彭大維,在解答前談到近期討論度很高的電視劇「不夠善良的我們」,林依晨飾演的簡慶芬就是一名典型的照顧者,先是照顧婆婆,然後照顧許瑋甯飾演的Rebecca。即使照顧婆婆是被迫扛下的責任,簡慶芬卻也在婆婆過世後,望著原本擺放病床的客廳,感到茫然失落。畢業照顧者「消化悲傷」三步驟「悲傷需要經過消化才能漸漸消失。」彭大維不但是禮儀師,同時也是照顧者,照顧罹患巴金森症的父親十多年直到臨終,他特別談到喪禮後的七七、百日、對年等傳統習俗,以及古人常提到的守孝三年,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其實是給生者稀釋悲傷的時間。但他強調,消化悲傷沒有一定的時程表,照顧者不用給自己壓力。這段時間可以做以下三件事,幫助自己恢復生活常軌:1.擔任照顧者的時間愈長,愈有可能忘記照顧自己,此時應該把重心放回自己身上,好好吃、好好睡,做自己想做的事,體會最基本的生活。2.再來是列出願望清單,制定計畫一一完成。如果沒有特別的願望,可以列出遺憾清單,想想自己哪些事情沒有做會感到遺憾。3.照顧者可以建立跟離世家人的新連結。他以自身為例,父親過世後他經常在心中與父親對話,讓自己感覺到還是與父親保持著連結。善終來自於善生、安排身後事要即時如何安排失智家人的身後事,也是照顧者的一大課題。「善終是本人和家屬共同做到的,首先要尊重失智者本人意願。」彭大維建議,在失智者的病程尚未進入中重度時,可以提前了解他們的想法,再來,照顧者應紀錄失智者表達過的身後事安排,最後最重要的是,要讓家庭成員共同知道。自己擔任禮儀師,又會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後事?彭大維提醒,不需要把人生終點掛在嘴邊,更重要的是專注當下。面對自己的身後事,他分享以下想法:1.善終根植於善生,用心體會生活,每一刻都是未來善終的美好基礎。2.主動與家人溝通關於身後事的想法,不僅如此,當長輩想談的時候,不要忌諱而是以正向態度接球,有些規劃像是安寧意願、預立醫療決定、同意器捐等,記得要提前簽屬才能有效執行。鍛鍊自己面對死亡的韌度關於身後事安排,陳韻如特別請教彭大維,有些家屬可能礙於金錢或其他現實因素,無法依照失智者的意願,這時該如何面對?彭大維提醒,善終需要提前計畫,但也需要機緣。有些人希望可以在家臨終,卻遭遇意想不到的變故,因此,平時可以先鍛鍊自己面對死亡的韌度。「告別式希望生死兩安,當亡者的意願很難判斷時,生者的心情安撫是很重要的,不要太有罣礙,以自己舒服安心的方式去做就好。」他就遇過子女會用擲茭的方式來溝通,最後圓滿完成儀式。節目尾聲時,彭大維感性地表示,每個人都有可能將來成為照顧者或被照顧者,因此,照顧議題每個人都要關心與思考。他想以照顧者過來人的身分,對每一位照顧者說:「你們辛苦了,照顧的日子就像幽谷前行,不知道何時才能解脫,但別忘了可以尋求外援。」更多善終真實故事 歡迎收聽看多了生死,他提醒大家應把握當下,有機會時就可以做「人生四道」,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四道不是臨終才能做,隨時都可以說出口,平時可以把道別改為道安,最後一哩路才需道別。陳韻如也提醒照顧者,好的道別需要沉澱、醞釀以及溝通,希望大家都不留遺憾。本集來賓國家禮儀師彭大維有更多關於善終的真實故事,以及照顧者如何安排失智家人身後事、消化悲傷好好說再見的細節作法,都在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中,歡迎收聽。本集重點:✎畢業照顧者如何消化悲傷,將生活重心放會自己身上?彭大維建議三步驟。✎照顧者如何為失智家人安排身後事?確認意願的時間點以及做法。✎擔任禮儀師的彭大維,對於自己的身後事如何看待與安排?✎善終需要提前計畫,但礙於現實因素無法達成心願時,該怎麼辦?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reurl.cc/3XkQQM🎧Spotify:https://reurl.cc/LW2ox4🎧KKBOX:https://reurl.cc/2YaOAr🎧Apple:https://reurl.cc/nNpMMd⭐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5-30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高雄藥師黃芬民 送藥到府需防被獼猴劫走
藥師小檔案姓名:黃芬民年齡:57歲執業地點:弘興藥局(高雄市鼓山區)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照護好自己的健康,平時做好準備,遇到事情不要恐慌,要聽從指揮,避免一窩蜂造成物資供應緊縮。新冠肺炎初期,人人害怕確診,高市鼓山區弘興藥局的藥師黃芬民坦言,藥局就是第一線防疫單位,「很擔心成為確診者」,但她與同為藥師的丈夫曾雅聘沒有退卻,一起面對搶購口罩人潮,送藥給居家隔離者時,遭豪宅大樓管理員刁難,還要小心不讓裝有藥品的塑膠袋被獼猴搶走。3年疫情期像在打仗 但「藥師好像是健忘的」3年疫情期間天天忙到像在打仗,黃芬民笑說,「藥師好像是健忘的」,當時的忙碌與辛苦,現在都覺得還好。黃芬民就讀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及藥學研究所,畢業後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的藥局擔任藥師11年,才回到公公開的弘興藥局工作。黃芬民說,她回來藥局第一年就遇到SARS爆發,但當年因孩子還小,沒接手處理店面第一線的事情,也因為已經離開醫院,「對SARS的印象反而沒有新冠肺炎時來得深刻。」黃芬民表示,疫情期間,藥局是第一線防疫單位,一開始協助政府執行口罩實名制,之後開啟確診者的居家送藥服務,當時對確診者有嚴格規範,藥師不會在第一時間接觸到確診者,但為了防止感染,「我們自己也是戴上口罩」,平時也勤洗手,藥局打烊後全面用酒精消毒,小心應對之下,黃芬民與曾雅聘在一線工作至今,尚未確診新冠肺炎。黃芬民說,藥局從門口到進來領藥的地方,會用塑膠布幕圍起來隔開,門口也有偵測體溫的溫度計,如果遇到發燒的民眾,會請他先留在門口,詢問發燒多久、家人有無症狀、有沒有共餐者,如果高度懷疑可確診,就請客人到診所就醫。黃芬民表示,口罩實名制期間,每天早上藥局一開門,門口就會排滿人,發號碼牌最多時曾發到300個,當時不允許代為排隊,「家人也是一樣」,有次有人先離開再回來,引起排在後方的民眾抱怨,轄區內惟派出所獲報後3分鐘就抵達,把人帶走,「之後沒人敢這樣」。送藥到府 送到什麼地方都不必太驚訝黃芬民回憶,疫情期間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都與送藥給居家隔離者有關連。「要送到什麼地方,都不必太驚訝。」黃芬民說,曾遇過民眾指定要放在進門的那張佛桌,「可能比較有保佑吧」,也有人指定放在鐵窗邊,還遇過從樓上用繩子綁住提袋,垂降下來,要求把藥放進去,再拉上去。弘興藥局位於高雄市鼓山三路,鄰近柴山,經常有野生獼猴跑到社區。黃芬民說,送藥時為了防止被別人誤拿,會把藥裝進塑膠袋裡面,塑膠袋也可以很方便掛在居家隔離者住處的門把上,但猴子看到塑膠袋就很興奮,雖然不會直接「搶劫」,但會拿走掛在門把上的塑膠袋,讓人防不勝防,曾有猴子拿到後,發現塑膠袋裡面沒有食物,立刻丟下塑膠袋,「猴子也是很聰明」。黃芬民說,送藥時騎機車是最便捷的方式,但當時美術館區的豪宅大樓,只要有住戶隔離,管理員都會很緊張,甚至不允許送藥的藥師把機車騎上車道,有次曾雅聘雨天騎車送藥到豪宅,保全仍不許機車騎上大樓車道。當時因為趕時間送藥,曾雅聘不想起爭執,只能停好機車,走上車道後卻滑跤摔到腿流血,但仍忍痛把所有的藥都送完,回來藥局才處理傷口;送藥也常在巷子遇到狗,「本來很安靜,狗突然衝過來吠叫,很可怕」。黃芬民表示,居家送藥前會用電話與居家隔離者聯絡,確認何時送到、送到哪裡,藥物送達後,還要打電話或用line的語音通話衛教,有時送藥第二天、第三天接獲民眾來電諮詢,吃藥以後發生什麼狀況,想知道是病情變化,還是與藥物有關,「當時就是有打不完的電話」。黃芬民說,對抗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藥物很特別,分發下來高雄時需要有一個核心藥局,類似指揮中心的概念,會先送到高雄的兩家倉庫,「我們家的藥局是其中之一」,抗病毒藥物很貴,1盒要兩萬多元,1箱96盒,一次下來就是全高雄的量,「一車的藥來到我們藥局,價值高達兩千多萬元,這個壓力也很大」。疫情過去 藥師回歸居家醫療與社區照護黃芬民表示,疫情期間壓力很大,「就是不得不」,每天民眾有什麼需要、確診者有什麼需要,政策有什麼變化,藥師每天都是追著跟疫情相關的事情,疫情過去了,藥局的業務不像之前那麼繁忙,她又有時間開始做居家醫療、藥事照護或到社區作用藥安全宣導,「現在就回到最初,藥師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
2024-05-30 養生.家庭婚姻
媽苦勸沒結婚老了會後悔,女兒疑惑究竟後悔什麼?過來人點出關鍵原因:完全不會
隨著物價、房價上漲,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台灣不婚單身的人數愈來愈多,「一個人生活」已成普遍社會現象。就有一名女網友表示因自己不打算結婚生子,就被媽媽苦勸沒結婚老了會後悔,讓她疑惑究竟是會後悔什麼?對此,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專頁詢問大家「會後悔沒結婚嗎?」,引起廣大網友訴說自身經驗看法。你會後悔沒結婚嗎?現代人的結婚意願普遍偏低,更偏好一個人生活。但大部分父母會勸子女走入婚姻,認為「現在沒結婚以後會後悔」。究竟是結婚有人作伴好?還是一個人生活好?一起來看看網友們的不同看法。大部分網友表示超後悔結婚。「結了婚會更早後悔,不用等以後」、「省很多煩惱,你會很快樂好嗎」、「奉勸你不聽老人言,開心一整年」、「不婚不生,快樂一生」、「一直單身一直爽」、「沒有另一伴,問題少一半」、「不會後悔!結婚才是真正後悔的第一步」、「情人節、聖誕節時會後悔,老了之後沒人探望會後悔,除此之外沒別的」、「我70歲媽媽告訴我如果可重來,不會選擇結婚」、「後悔為什麼會被已婚的兄弟姊妹把照顧年邁父母的責任推過來?」、「後悔包一堆紅包出去卻一個都沒收回」、「不要相信婚姻,一個人真的很好」、「結婚後老公要是出軌在外面搞真的會氣死」、「結了婚才會後悔,離婚後覺得人生重見光明」、「你去問10個女人,如果能重來還會結婚嗎?會有10個跟你說不會」。一部分網友表示不會後悔結婚。「結婚有人陪伴,老後不怕一個人孤老」、「發生意外、臨時被迫住院,至少有老公小孩可幫忙回來拿住院用品,也只有家人肯為你犧牲奉獻」、「沒結婚顧慮的不是現在!要考慮好老了走不動誰照顧、病了誰照護,錢看似夠用,但有巨大變故可能就入不敷出」、「有一個真心相愛一起成長,互相扶持疼惜彼此的人,共創幸福家庭,此生無憾」、「如果有個好伴確實是不錯,前提是這個伴要好」、「不後悔結婚,現在的我跟孩子的生活都很幸福,能互相依賴幫助」、「沒伴沒人照顧阿…但時代不同,有伴有兒也不一定會照顧你」。也有網友表示其他看法。「有沒有結婚都是自己的選擇,每個選擇背後必然有所承擔,沒有100分的人生,明白了解自己所需要的那就好,歡喜選甘願受」、「結不結婚都會後悔,有利有弊」、「怕沒人送終而已!但生了孩子,也不一定會幫你送終!」、「付出的方向不同罷了!結婚不結婚沒有什麼差別,想看看自己的人生想怎麼過才重要」、「沒錢才會很後悔」、「結婚只是人生的過程,婚姻好就很幸褔,婚姻不好就造成一生的怨恨」、「無論做什麼抉擇都有好壞兩種不同結果,所以選擇你所愛,愛你所選擇的,珍愛自己最重要」、「其實不是後不後悔的問題,是希望你安定有個家庭吧」、「這句話是擔心你以後老了沒人陪伴!但是現在的時空背景已不適用。要改為有沒有好好賺錢投資理財呀,沒錢將來會後悔」、「退休金存得夠多就好,但最好要一間自住的房子,因爲到了一年紀就很難租到房」。年輕「做好6件事」替老後做準備對於一個人如果不結婚、不生小孩,老了之後的生活,以下是一些建議:1.經濟規劃和儲蓄:經濟獨立非常重要!建議要盡早開始儲蓄和投資,以確保在老年生活中有足夠的財務支持。2.保持身體健康:健康是一切的基礎,要注意飲食、運動、定期健康檢查,以及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3.良好的社交活動:即使是一個人,也可以通過參加社交活動、加入俱樂部或志願者團體等方式來擴展社交圈,建立友誼和支持系統。4.寵物陪伴:有許多研究顯示,與寵物相伴可以減輕孤獨感,增加生活樂趣。養一隻寵物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5.長期照護計劃:考慮未來可能需要的長期照護安排,例如申請長照2.0或者購買長期照護保險,以應對老年期間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6.提前做好老年生活規劃:年輕時請提前做好生活規劃,包括居住地點、生活方式、健康照護等,以確保老年生活過得充實而有品質。不管你是否有結婚生子,或者是一個人生活,都可以把生活過得很充實且幸福,關鍵在於如何規劃和經營自己的生活,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充實且快樂的度過每一天。婚姻就像圍城一樣,不論結不結婚,最後都會有後悔的選擇,沒結婚的人可能會後悔,而結了婚的人也可能充滿懊悔,如果是你會選擇哪一個?延伸閱讀:.不婚不生獨居養毛小孩變多!寵物取代新生兒陪伴主人紓壓填補寂寞.後青春的友情,學會不執著!人生的道路上各自有了選擇,最終走上不同道路.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
-
2024-05-16 養生.人生智慧
如果回到20年前,你會給當時的自己什麼建議?網友都勸快做3件事!
小時候總盼著要趕快長大,總覺得長大了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殊不知,多數人長大後面臨了各種考驗與壓力,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開始後悔年輕時沒有做好正確的決定。「如果回到20年前,你會給當時的自己什麼建議」,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團詢問網友們意見,貼文引起廣大網友們踴躍留言,有些人後悔踏入婚姻、後悔入錯行、後悔沒多陪陪家人、後悔沒有多讀點書、後悔沒有多存點錢、後悔沒有買xx股票....,一起來看看大家會給20年的自己什麼樣的建議。如果回到20年前,你會想給當時的自己什麼建議?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人生沒有彩排也沒有後悔藥,但「如果能跟20年前的自己對話,你會給當時的自己什麼建議?」,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大部分網友勸年輕的自己,一定要趁早做好xx事情。「記得買台積電、存股、買房,別買儲蓄險」、「All in國巨台積電緯創」、「好好充實自己,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勇敢走自己想走的路」、「好好孝順父母,好好陪他們,帶家人旅遊,也要注意父母的身體狀況」、「多要存買房買黃金,好好陪爸媽」、「台積電買下去就對了」、「把身上所有的錢+貸款,都拿去買0050還有黃金」、「好好愛自己書要多讀,注意身體」、「一定要多買幾間房子!」、「好好賺錢存錢!選對象和朋友眼睛睜亮點」、「記得去結紮別生小孩」、「趕快趁早買保險」、「為自己好好活,過好每一天」、「把自己活的漂亮一點吧!」、「好好管理體重,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認真考大學,別亂填選志願,選自己想要的科系,把英文學好」、「All in買房等政府炒」、「出去闖⋯⋯哪怕傷撞破頭!」、「不要浪費時間!多愛自己、多去旅行和好好讀書」、「把家人放在第一位!好好珍惜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拼命和帥哥談戀愛」。多數人留言勸年輕的自己,千萬不要再做xx事情。「不要相信男人的嘴!」、「不要愚孝,會害死你的」、「不要愛人愛到沒了自己」、「不要吃太多白飯,要開始養成運動的習慣」、「不要當任何人的保證人,就算是父母也不行」、「不要入錯行」、「千萬不要嫁給現在的男友,是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不要簽志願役」、「別太相信人,包括親哥親姐」、「不再借錢給一堆不還錢的同事朋友」、「做所有事別衝動」、「遠離爛人爛事,不用想改變對方」、「別再追妳喜歡的女生了,她會讓你改變個性」、「不能仁慈,結婚後重大開銷要計帳簽名核銷」、「少管閒事!該學了兩耳不聞窗外事,心狠一點別心太軟多管閒事免受災殃」。部分網友表示後悔步入婚姻。「單身就好~凡事靠自己愛自己,開開心心過每一天」、「別踏入婚姻!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好好愛自己 ,好好孝順父母」、「勇敢離婚」、「別嫁了,好好愛自己就好」、「不要結婚,不要輕易愛上人」、「多存錢,別結婚!自己出去玩」、「好好珍惜家人,不要結婚」、「我會認真考慮要不要嫁給我老公」、「不婚,做個快樂單純修行者」。也有網友有其他留言,「我需要倒轉40年才夠⋯」、「把到現在所知道的樂透都簽起來給自己知道」、「我希望,把這個二十年給我的父母親」、「我會把握時時刻刻跟媽媽在一起的時間,雖然我們每天都在一起,但我還是覺得不夠。」、「做的很好,繼續維持」、「我的人生從小順心所為,過得很好,重來一次也沒有需要更改」、「直接(躺平),反正也就這樣了」、「回到20年前不夠,我要30年,跟親人多多相處,人就是失去了才學會懂得失去的痛苦」。如果回到20年前,你會給當時的自己什麼建議?跟元氣網說你想對當時的自己說什麼?人生沒有彩排,也沒有後悔藥,一旦留下了遺憾,便只能抱憾終生,與其等到將來後悔,不如好好把握當下。請感謝經歷珍惜當下,才是歲月贈與最好的禮物。所以,從現在起好好思考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做你想做而又正確的事吧,不要讓未來的自己後悔現在沒有做好的決定,請讓未來的你感謝現在的自己!
-
2024-05-10 醫聲.高齡社會
熟齡返校3/62歲前中醫藥司長挑戰考美術系 鼓勵長輩重返大學
「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以讀大學!」前中醫藥司長、衛福部基隆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林煌說道。今年他已62歲,憑著高中懷揣至今的藝術夢,重新考學測申請北藝大美術系,雖僅通過一階筆試,但不後悔做自己,希望能讓退休生活更精彩。攤開黃林煌的學經歷,可看見他自學士後中醫系畢業後,陸續得到杜蘭大學熱帶醫學與公共衛生碩士、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學博士學位,也曾到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修,擔任過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及駐史瓦帝尼大使館參事。黃林煌自然組的生涯看似與藝術八竿子打不著,藝術種子卻是從他高中就埋下。某次翹課時他偶然被美展感動到,「原來美是會影響感覺。」加上老師經常公開展示其作品,稱讚漂亮、極富細節,並鼓勵他往藝術精進,但當時父母以為未來會擔任遺體美容師而勸阻,最終黃林煌走上中醫之路,將藝術夢擱置於心中。他花甲年後轉換跑道 籲政策鼓勵長輩終身學習然而,藝術種子終究迸出嫩芽,只要黃林煌一得空,便到國內外欣賞美展,同時不追隨主流,培養自己對藝術的一套標準。走過千山萬水,任職不同工作,讓黃林煌對事物來去相當坦然,他引用作家蔣勳的文章〈致 郭熙〉,暗喻世道變化「都只是遠遠山下的傳言,既然上山,就與國家興亡無關⋯⋯」既已不受世俗限制,且待在中醫領域許久,黃林煌決定一圓藝術夢,以62歲之姿報考學測,申請北藝大美術系理論組;他表示,報考大學一來是因沒有要做研究,二來是可跟具創意、活力的大學生互相學習,且大學最長可念6年,「我不在乎有沒有那個文憑,只希望能盡情享受過程的樂趣。」他也坦言,自己備考只買考古題臨時抱佛腳,緊急報名畫室學幾招繪畫技巧,在連兒子都不看好的情況下,黃林煌竟有驚無險通過一階考試,「我都能通過一階考試,包含年輕人在內的大家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足以回答、解決問題,不要慌。」雖最終沒有通過二階面試,黃林煌仍非常支持屆退、已退休的人持續學習,甚至重返大學,「不僅避免老人癡呆,也可多與社會互動,才能走更遠的路,看更大的世界。」而面對少子化帶來的大學倒閉潮,他也認為,政策端可繼續補助樂齡大學計畫,或另外增額錄取中高齡學生,以鼓勵長輩持續學習,推動世代交流。
-
2024-04-25 退休力.理財準備
「新退休年齡」曝光!專家籲:理財晚鳥投資有「三不」
醫療愈來愈進步,人類的壽命逐年增加,長壽拉高了退休總費用,根據BBC報導,60多歲退休像是一個夢想,新退休年齡可能是75歲。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景肇梅說,想存夠退休金一定要提早開始準備,國人理財觀念不足,但如果晚了也要穩扎穩打,掌握「不急、不怕、不貪」原則,不貪圖明牌受到詐騙。退休金的準備是一門學問,要準備足夠的數字才能衣食無虞,所謂「足夠」有一定的邏輯和計算方法。呼應外媒報導的「75歲是新的65歲」,景肇梅認為,主要是錢沒有存夠,因為社會福利的減縮、醫療照顧費用、生活成本增加,許多人無法在65歲準時退休,只能把時間往後延。景肇梅表示,台灣是科技島,商品的壽命短,若遇到寒冬可能一次裁撤整個部門,中年後再就業困難。除了保持職場競爭力,更要及早規劃自己退休後所需的金額、靠理財來準備退休金。財務準備,愈早開始愈好,才不會到了接近退休年齡還要為錢煩憂。退休有三大支柱:政府保險制度、職業退休金、個人儲蓄與投資,景肇梅認為,國人太依賴政府保險制度及職業退休金,反而忽略了通膨風險、醫療照護費用,存款可能會隨著時間慢慢縮水。退休三大支柱1.政府保險制度:軍人保險、勞工保險、公教人員保險、國民年金2.職業退休金:軍公教退撫制度、勞工退休金新制、勞工退休金舊制、私校人員退撫儲金制度3.個人儲蓄與投資:退休理財、購買商業保險想要替退休生活做準備,退休金要多少才夠?景肇梅說,在國外已經風行多年的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概念,意思是「財務獨立,提早退休」,透過投資、創業方式來增加收入和資產。年支出除以4%(等於25倍)就是一個人要退休前,應該準備的退休金數字。4%法則,是要存到每年花費的25倍,假設一年花4000,000元,25倍就是要存10,000,000元,就能達到財務自由。如果你不知道、不計算每年要花多少,也就沒有應該存多少才夠用的目標。景肇梅強調,養成做預算和做帳的習慣;FIRE就是要鼓勵大家早點存夠錢、早點退休,退休不是什麼事都不做,而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根據退休基金協會統計,國人43.5歲才開始啟動退休理財,愈晚準備退休金,每月要存的金額愈高;雖然晚了,但用對投資方式也能完成退休理財目標。景肇梅給理財晚鳥的財務建議:投資要不急、不怕、不貪,做好財務規劃後,按部就班完成,定期檢視投資組合。早退休6大缺點民眾平均壽命延長,但又希望早點退休,景肇梅提醒,早退休有六大缺點,即使存到了退休金,也要避免讓錢縮水不夠用。1.低估長壽的風險:父母及自己的壽命變長,花費也變多。2.低估醫療費用高漲:活愈久、醫療照顧費用開銷愈大,除非都不生病。3.高估退休金的價值以及社會福利:為避免破產,社會保險給付都會做修改。4.低估通膨的風險:全球通膨高漲,存在銀行的退休金也被通膨吃掉。5.沒有財務支出計劃:隨便花用,當錢愈來愈少,就相信詐騙。6.留意養老要防兒:幫子女付頭期款,卻讓退金生活過得窘迫。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11 養生.人生智慧
不婚不生也沒兄弟姊妹,老後會孤獨死嗎?做好6件事替老後做準備
台灣不婚單身人數愈來愈多,「一個人生活」已成普遍社會現象。你有是否有思考過,一個人如果不結婚、不生小孩,也沒有兄弟姊妹,那老後怎麼辦?是會晚年生活過得多采多姿,活出自己理想的樣子?還是晚年沒有親人朋友陪伴,在無人聞問的情況下孤獨死去。對此,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專頁詢問大家如何看待「晚年一個人生活」,引起廣大網友訴說自身經驗看法。延伸閱讀 / 孤獨死很悲慘?65歲日本奶奶之死,教我理想善終方式如何看待晚年一個人生活?「一個人如果不結婚、不生小孩,也沒有兄弟姊妹,那老了之後怎麼辦?」針對此問題,大部分網友表示有錢很重要,老了一定要有錢過活!「存一筆錢,老了去老人養老院,開心度過」、「只有自己和錢最能靠」、「有結婚,有小孩,有兄弟姊妹,老了就會有人養嗎?想太多,老了身邊有錢就會有吸引力」、「不管結不結婚,經濟獨立規劃好,對自己該有最基本責任」、「怕沒錢而已,老了有錢依然瀟灑過日」、「年輕時努力存錢規劃老年生活」、「這種人會越來越多,以後甚至成為主流,只要存夠錢,商人會想出好辦法來的!」、「年輕時一定要認真賺錢,有錢了好好規劃後半年生就可以了」、「沒錢才是重點吧!」、「那生小孩又能比沒有小孩,好很多嗎?要有錢小孩才理你啦!沒錢兩老跟垃圾沒兩樣,想開點」、「年輕時多存點,年老時找個專業女看護陪著,等往生後,還留在世上帶不走的都給她吧」、「只要身體健康有錢有朋友其他你就不用擔心啦好好的照你的計劃走,因為我們人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是由自己決定的加油。」、「現在這社會現象,錢可以解決99%的問題,趁現在努力存錢,最重要的是身體健康」。也有網友表示一個人沒什麼不好,就算結婚生子也不一定能保證有依靠。「你知道自己沒有兄弟姐妹還不想結婚,更別說小孩了,那代表你已經心裡做好準備一個人學會孤獨的生活,其實也是可以很充實的」、「就算生了兒女,等你老了你的兒女對你一起不聞不問,甚至直接把你丟到養老院不理你,你養的兒女又有什麼用」、「有孩子就一定會養你嗎?兄弟姊妹就一定會互相幫助?」、「那如果生到把自己砍死的小孩又該怎麼辦」、「結婚未必有小孩,兄弟姊妹未必一直活著!孤獨是人人都必須克服的關卡,沒有哪個人能例外,心靈不孤獨比較重要」、「趁年輕就要先規劃好老年的生活,子女不一定會孝順你,養老是自己的事,不想拖累別人」、「就算結婚,有小孩,小孩未必會照顧你,老伴可能會先你一步離開」、「兄弟姊妹兒子女兒 不要來坑你就很好了 當今社會啃老的一堆」。多數網友覺得一個人生活很好,但要提早做好人生規劃。「要為自己老年生活多做打算,理財與保險該規劃就要規劃」、「顧好自己,人生是自己選擇,不是生了小孩結了婚」、「可以申請長照2.0」、「年輕時先買好醫療保險、長照險」、「養寵物陪伴,毛孩不會給你惹事,叛逆跟頂嘴。主人就是牠的唯一」、「住養老院,會有一堆老人跟你作伴」、「且戰且走,還是用陸戰隊教我的這種人生觀:面對、征戰、失能、放手」、「不管有沒有結婚、有沒有親人,凡事都要先有規畫、未雨綢繆,餘生就會過得非常精采」、「人生而孤獨,想當然爾也是孤獨的走」、「一個人的生活最怕生病」、「這和年齡和有無親人無關,應該問一個人衰弱病痛身邊沒人照顧時怎麼辦」、「規劃好自己,其實別擔心!船到橋頭自然直」。年輕「做好6件事」替老後做準備對於一個人如果不結婚、不生小孩,也沒有兄弟姊妹,老了之後的生活,以下是一些建議:1.經濟規劃和儲蓄:經濟獨立非常重要!建議要盡早開始儲蓄和投資,以確保在老年生活中有足夠的財務支持。2.保持身體健康:健康是一切的基礎,要注意飲食、運動、定期健康檢查,以及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3.良好的社交活動:即使是一個人,也可以通過參加社交活動、加入俱樂部或志願者團體等方式來擴展社交圈,建立友誼和支持系統。4.寵物陪伴:有許多研究顯示,與寵物相伴可以減輕孤獨感,增加生活樂趣。養一隻寵物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5.長期照護計劃:考慮未來可能需要的長期照護安排,例如申請長照2.0或者購買長期照護保險,以應對老年期間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6.提前做好老年生活規劃:年輕時請提前做好生活規劃,包括居住地點、生活方式、健康照護等,以確保老年生活過得充實而有品質。不管你是否有結婚生子、有兄弟姊妹,或者是一個人生活,都可以把生活過得很充實、幸福,關鍵在於如何規劃和經營自己的生活,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充實且快樂的度過每一天。延伸閱讀:.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不婚不生獨居養毛小孩變多!寵物取代新生兒陪伴主人紓壓填補寂寞.後青春的友情,學會不執著!人生的道路上各自有了選擇,最終走上不同道路
-
2024-03-29 醫療.精神.身心
想要做自己一點,會不會有點自私? 臨床心理師剖析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想要做自己一點,會不會有點自私?」、「如果講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會不會影響到別人和這份關係?」上述疑問和想法可能不少人多少都有過,或者聽過其他人有類似的問題,而近年暢銷的心理類型書籍中,多數也都是在談論如何提升自己、掌控自己情緒或人際關係的複雜情感等主題。另一方面,來醫院或診所尋求心理治療的人們之中,人際關係也是最多人來治療室想釐清、討論和改變的議題。「自己」到底該如何定義? 專家提多項見解帶你認識自我儘管近代社會思潮讓人們的自己有更多的空間和選擇,而科技的進步也讓人們更能獨自地滿足各種需求,但「自己」以及「他人」的複雜關係仍是相當普遍且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難題。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黃新惟表示,當思考「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時,或許是因為我們較熟悉前者,以致於習慣將重點放在後者,但其實「自己」比多數人所想的還複雜。被尊稱為美國心理學之父的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便提出,人有2種自己,1種是像在頭腦裡,主導我們所有行動的自己,並串聯了每個時刻不同的自己,另1種則是可以被看見、被描述的自己,如自己的照片、職業和個性,是所有自己的東西的總和,並讓如拼圖般的自己得以整合成一體。近年來,陸續有學者提出了1種與外界環境或他人互動時的自己,而不同於過往對於自己的看法,這個自己是1種狀態,而不是穩定、一致的,是和外在環境和他人共同形塑的,並非自己擁有的。澳洲臨床心理學家羅素.米雷斯(Russell Meares)認為,這個我自己(myself),和心理發展、親密感及創傷的心理治療都有緊密關聯,設想當1個人說:「我覺得我不是我自己」這句話時,那個「我自己」便是意指這個持續變動,是動詞而非名詞的自己。自己和他人關係為何會相互影響? 神經科學觀點也為此做出解釋若透過神經科學中的「預設模式網絡」,來探討「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定義可能與上述專家的觀點有些不同。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簡稱DMN)是1個連接大腦各區域的龐大神經網絡,近20年引起了大量關注和研究,但它的功能尚未有一致的看法,既維持了休息時大腦的健康,也和我們放空、神遊及個人記憶有關,同時也涉及了推論他人想法、意圖等社交行為。近年《自然——綜述神經科學》(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上有文章試圖整合預設模式網絡的各種功能,該觀點認為預設模式網絡提供了1個空間,讓內在自我和外在世界兩者得以交會。換言之,為能夠理解自己和世界,我們需要將持續發生的外在事件和過去的經驗進行整合,而預設模式網絡便是負責此過程的腦部區域。上述觀點不只說明了我們如何理解,同時也強調數個「自己」在「關係」中如何影響著彼此和形成共享的理解。從嬰幼兒在和照顧者的互動中學習語言、學生和同儕與老師學習知識,到個案在心理師的協助下調整思維,或心理師能同理個案,無非都是這樣1個奇妙的互動過程。自己不全然只受自身影響! 這因素才是「做自己」的關鍵黃新惟指出,從對自己的深入思考,到神經科學的觀點,我們發現「自己」不完全是自己的,而且「自己」和「關係」並不是對立而是交織一起。故本文的標題可改寫為「有關係,才能做自己」,而這個「關係中的自己」,或內外在訊息在預設模式網絡相遇,是我們和外界互動時,由內在自己和外在環境與他人共同形成的。生活中面對不同的情境或他人時,彷彿會有不同的自己,便是這樣的1種情形,而這個不穩定、深受外在世界和他人影響的自己,是我們獲得親密感,以及可以與他人相互理解的基礎,前述之神經科學文章便是如此做結:「預設模式網絡之所以是預設的,是因為它是整合內外在訊息的核心,使得共享的溝通、意義和經驗敘說成為可能,進而造就了社群和人際網絡。而這些便是人類預設會持續且自然表現出的作為」。儘管如此,我們也不必過度追求這樣的自己,畢竟生活中有很多情境,有其各自適合的自己和他人的互動方式,而且預設也不等於要持續保持,是要能在預設的兩端反覆擺盪。時而較多關注自己的內在感受和想法,時而以開放和好奇的態度與外在環境和他人交流。自身的臨床經驗便發現,多數的心理困擾或人際問題,便是太固著、太封閉在某一端,而無法有效地將內外在交流所致。心理治療的過程便是和治療師一起安穩地、有彈性地和積極地「我自己」,重新啟動、熟練我們預設的自我整合能力。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做1動作有助預測壽命!專家:做不了這個動作,早死機率較高
-
2024-03-26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的防過敏妙招/皮膚乾全身癢 擦乳液多喝水
皮膚癢雖不是大病,但持續的搔癢卻會造成生活的不便。人吃五榖雜糧,總會有一些小病小痛,有一次我的雙腳出現搔癢的症狀,原以為是家中塵蟎較多,才會引起皮膚癢,但是後來看了醫師之後,才知道我的體質已悄悄在改變。醫師說我的皮膚癢並不是塵蟎引起的,是我的膚質偏向亁燥,如果皮膚太乾燥時,腳或身體就會開始出現過敏變癢。我認真的問醫師:「如果擦乳液保養,可以改善嗎?」醫師說:「會有改善,但盡量不要讓皮膚變得太乾燥,否則還是會發生搔癢的情形。」醫師開了擦皮膚的藥膏給我,擦了之後,果真有改善,我也常用乳液擦拭雙腳和其他乾燥的皮膚。但光靠擦藥膏和抹乳液覺得還不夠,我還會多喝水來維持體內水分。我每天讓自己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如果免疫力變好了,很多身體不舒服的地方,會很快修復,也會好得快。家裡會定期拖地和打掃,讓家中的灰塵和塵蟎不要累積太多,這樣才能減少細菌或病毒感染,避免生病。台灣是個四季都溫暖的國家,居住環境要保持清潔,才能讓身體維持在良好的狀態,身體健康真的比財富更重要,有了健康的身體,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身心會更開朗。
-
2024-03-15 養生.家庭婚姻
伊能靜兒小哈利因為她的愛,活成了想要的樣子!媽媽700字感性文:餘生只剩2年半和兒子共處
伊能靜對於愛子庾恩利(小哈利)的尊重,始終是兒子最強的後盾,無論他扮相濃妝豔抹引發熱議,媽媽伊能靜總是給予尊重與支持!伊能靜不只是一位母親,她同時也是兒子庾恩利(小哈利)最親密、最可靠的朋友,她會陪著兒子一起旅行、看畫展、打卡網紅店,同時共享同一杯飲料、拍搞怪的照片。不只如此,在哈利的ins照片裡,總會出其不意地放上一兩張媽媽的照片母子兩人相處模樣真的是親暱極了。因為媽媽的愛,活成想要的樣子正因為如此的好感情,媽媽伊能靜面對剛滿18歲,網路上瘋傳關於兒子的性感照片,第一時間依然選擇給予支持與尊重。她就曾經在節目上談及此事,除了哽咽訴說與兒子的暖心對話外,她的一席話也惹哭不少網友。伊能靜回應了關於兒子哈利「穿女裝」的爭議問題。她緩緩說道,「作為母親,面對部分輿論給予兒子的指責、批評,甚至是謾駡,我選擇了足夠的尊重和包容:『我會給他所有的自由,他在我的世界裡,他可以成為自己。』」她有透露兒子小哈利第一時間 ,就打電話關心媽媽的心情,也表示可以關閉社群平台,而伊能靜則霸氣回應:「你不需要承擔父母職業,所帶給你的任何影響,沒有什麼比你更重要!」,並且鼓勵兒子做自己,她告訴哈利,「你不但不會影響到我們,你還會讓更多人知道,自由是非常珍貴的!」媽媽毫不隱藏的愛,更讓人看出母子間深厚的感情。700字文,滿是最深的母愛面對孩子一天天長大,除了成為他們背後的精神支柱,去年暑假母子相處了整整一個月,兒子遠行回美的時候,她也感性寫下700字長文,字字流露一個母親對兒子的不捨與牽掛!「一年一個月,如果媽媽還能在這個世界上30年,我們真正的相處,也只有2年半了。有時想到這裡,媽媽內心都有泫然欲泣的感覺」。她寫道,兒子這一年明顯成熟了,「你會盡量花時間陪妹妹玩、你會跟我說,『妳給我們做自己的自由,你自己也要有』。你開始會對我有點說教,說『你太寵我了,所以我青春期有點任性,有些事情你還要跟妹妹說!』」。這次暑假回到台北的家,整理了兒子從爸爸庾澄慶家搬來的紙箱,看著「雅思八分的通知,學校成績上的滿A,村上隆年輕藝術家得獎的獎狀,第一次在學校領舞的照片,還有考上中央聖馬丁的作品集」,讓她濕紅了眼眶,「你從來不需要我擔心你的課業或天賦的最大化,在我面前,你是一顆拚命生長的種子,無須我滋養,你自給自足。你的特立獨行,於我不但不是壓力,相反讓我學習了謙卑與臣服」。期許做一個尊重孩子的媽媽她說:「年輕的你,應該是流動的,不是固體。順著心流,去見識世界的廣大、去拓展視野、去發掘審美、去理解包容。我做母親能做到實在太少了,我能做的,僅僅是照顧好你的身體,以及無限的支持。」即使兒子離開前給了她兩個擁抱,她還是好捨不得,「你一轉身,妹妹就哭了,從退出到守望到徹底放手,我對自己有承諾,要為一個尊重孩子的媽媽,我想我應該是很好的完成了」。伊能靜透露在小哈利18歲生日時,也突然意識到自己該從兒子的生活中退出、脫離照顧者的角色,讓他可以自由地去經歷自己的生活,「在小時候給他最大的依賴,長大之後學會第一個送他離開」,坦言試著當兒子的守望者,是一個困難的課題,「爸媽最大的成就,就是孩子可以獨立的離開你,完成自己的人生」。得體的退出,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在伊能靜的眼中,孩子是獨立于父母的個體,可以特立獨行、可以與眾不同,只要他願意。得到媽媽無條件支援的哈利,無所畏懼地展示自己的生活。面對網路上流傳的爭議,伊能靜說到,她從來不把自己的審美強給孩子,對哈利的穿著打扮,她一次也沒發表過反對意見:「我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利,去干涉孩子想要體驗的一切,哪怕這些事情會讓他備受爭議。」兒子喜歡舞蹈,她就全力支持,還去現場觀看表演。結束之後不是敷衍地誇讚,而是認認真真在微信裡寫出自己的感想,肯定他的付出和表現。最難能可貴的是,伊能靜不僅懂得陪伴的重要,而且深知放手的道理。兒子17歲以前,每年的生日都和自己一起度過,但隨著他慢慢長大,對於兒子的成長和遠離,她深切地體會到每一位媽媽內心的失落和酸澀,但她知道,「愛是放手!得體的退出,是我給孩子成年時最好的禮物。」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3-07 退休力.理財準備
有一輩子花不完的錢,你會如何度過此生?多數網友暖心回答:幫助有需要的人!律師建議有一件事必趁早做
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成功、追求財富,奮鬥了一輩子只為了有足夠的錢養家、過好生活。也有許多人會樂透、刮刮樂,希望能獲得一筆意外之財。你曾經幻想過「擁有一輩子花不完的財產」嗎,若有很多錢你打算如何過生活?今年58歲的藝人何篤霖開始預習退休生活,他勤買房但不投資、不碰股票,20多歲開始工作後買了第1間房給媽媽,之後有了錢就存房買房,手上擁有超過5棟房產,律師攤開他的財務,直接告訴他有這輩子都花不完的錢;而他也聽從友人于美人與律師建議「趁早寫遺囑」,把5棟房全立好遺囑,提早為退休生活做打算。擁有一輩子花不完的財產,打算如何過生活?對於擁有一輩子花不完的錢,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團詢問大家「如果擁有一輩子花不完的財產,你打算如何過生活?」,貼文一出引起廣大網友熱烈回覆。多數網友表示,會布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先捐給全台流浪動物們家園,而後再幫助弱勢人類」、「想幫助更多罕病及弱勢和偏鄉的孩子們」、「布施給較弱勢或有急難的人」、「買台休旅車開著四處行善,看看偏遠地方的孩子們缺什麼~補上,各地浪浪園區乾糧/罐頭~補滿」、「做志工,幫助需要的人」、「投救全世界的流浪貓狗結紮」、「捐給廟或是弱視團體!還有幫助一些孤兒!希望他們吃飽飽健康長大即可!」、「捐出去一些,然後我要買很多地種很多的花跟樹」、「捐給慈善機構和宗教團體,幫助困難的人,回饋國家社會和世界,宣揚大愛的精神,將助人為快樂之本的溫暖,不斷傳遞下去」、「蓋民宿收養流浪貓狗」、「繼續投資及每個月都會捐一些錢!給弱勢家庭補助金為先!」。部分網友表示,要盡情享受人生。「旅遊環遊世界!每個國家都玩上1個月」、「每週跑馬加出國旅遊」、「好好過生活」、「不用上班過日子!躺平」、「實現沒錢時想完成的夢想」、「找有庭院的矮房養狗過一生」、「立好生前遺囑、財産先信託,多佈施、到鄉下置産,先備好退休生活計畫。」、「過自己愉快想過的生活,去旅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健康平安的過就好,沒健康平安也享受不到」。也有網友回覆其他看法,「生孩子吧,他們就會幫你花錢,恢復正常人的生活」、「買很多樹苗,一直種樹」、「開間公司賺錢,也養活一方人!」、「當財神爺、送財童子,給眾生」、「當然是站出來選總統,譙爆那些假掰政客」、「當聖誕老公公,四處散播歡樂,散播愛」。6點建議規劃退休生活如果你擁有一輩子花不完的財產,以下是6點建議規劃退休生活:1.追求夢想與興趣:投入時間和資源實現自己的夢想與興趣。這可能包括旅遊、藝術創作、學習新的技能或語言等。透過追求夢想,讓生活更豐富多彩。2.財產投資多元化:將一部分財產進行多元化投資,包括股票、債券、房地產、基金等。透過理財規劃,確保資產增值並提供穩定的財務收入,為未來提供安全的財務保障。3.慈善與公益活動:將部分財產用於支持慈善機構、公益事業,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群,如弱勢家庭、孤兒、流浪動物等。這樣做不僅能給予他人幫助,也能給予自己精神上的滿足感和成就感。4.豐富人生體驗:積極尋找各種豐富的人生體驗,包括旅遊探險、參加文化活動、品味美食、享受自然等。透過不同的體驗,豐富自己的生活,讓每一天都充滿意義和價值。5.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珍惜與家人和社區的關係,在退休後,可以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與朋友交流、參與社區建設,建立更緊密的人際關係,享受溫馨和幸福的生活。6.持續學習與成長: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可以參加各種課程、工作坊、閱讀書籍等,持續學習讓自己在退休後仍然保持活力和競爭力。看完以上們網友的回覆,有哪些事情是有閒錢後你也會做的?跟元氣網說說「如果擁有一輩子花不完的財產,你打算如何過生活?」。延伸閱讀:.中年被資遣很可恥?過來人分享,大哭過後你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
-
2024-03-06 退休力.自在獨立
中年被資遣很可恥?過來人分享,大哭過後你一定要做的一件事
當了20多年金融業菁英白領,「嫺人」在2017年被退休,那年她49歲,比心目中的理想退休年齡提早了6年。還沒做好準備就退休,嫺人度過了一段暗黑的適應期,但她整頓財務、書寫心情、出發旅行,不但出版「提早退休說明書」,更到處演講分享提早退休的心得。嫺人最近在臉書發表,原來她也曾經因為被資遣而憂鬱,在家裡站也不是,坐也不是,連朋友都不想見。但她終究領悟,「中年被資遣,是發生在很多人身上的事,並不可恥。」,以下是她的分享。 有朋友跟我說被資遣了,感覺快陷入憂鬱。明明為公司建過汗馬功勞。下面是我跟他分享的話。「你說的我懂。但是,過幾年,你終究會要放下。再多過幾年,慢慢你就會發現,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正義,好人不一定長命,敢的人會活很久,會活得好好的。並不是你優秀就一定有好結局。好人有好報是騙人的。你現在可以心情低落,因為這是正常的感覺。我有好幾年的時間不想見朋友、親戚,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除了架網站,我還有去考英日語導遊領隊考試,用這個做為學日文的目標。我考了好幾個考試,在考試當中度過了兩三年才慢慢比較好,開始再見親戚不覺得尷尬,是這一兩年的事。人生不是一直線,會有不順利,都是正常的。我們這輩子生來就是來解決問題打通關的。想清楚這一點,會讓自己比較釋懷。放下面子問題。中年被資遣,是發生在很多人身上的事,並不可恥。我有陣子在家裡覺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你的感受我懂。退休半年多有次大哭兩週之後離家出走。需要的話,去尋求宗教的慰藉。這需要時間。讀書考試,對我來說有忘憂的功效。找件事讓自己忘記煩惱,不只是被資遣這件事,以後的人生還有更大的挑戰。需要找到能讓自己忘憂的事,一輩子都受用。沒想到當年暗黑版提早退休濠淘大哭的我,這幾年在一些和我類似經歷的朋友的人生剎那,扮演一點點的角色。我覺得人生每一次遇到一個大轉折,其實是老天爺在給你做選擇的練習。遇到叉路時,要選哪一邊?一直不斷練習選擇。說不定槁木死灰般離開職場後又有機會去上班,而且更有成就,我的好幾位朋友是如此;人的一生是蓋棺論定,別太早給自己下結論。也許我當年就是太早給自己下結論,覺得自己回不去了;但是,那又如何?偏離習慣的軌跡,走到另一條叉路上,還是可以選擇不放棄自己,不間斷充實自己,一直向前走,誰知道最後會如何?我並不是要再追求功成名就,但我活得快活,忠於自己的價值觀,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我能選擇想做的事和不想做的事,每一天都可以。我該珍惜難得的幸福,這不是金錢和成就可以度量。在那當下,要立刻快樂起來並不是說說就可以,但是這幾年遇到低潮,看書、進修對我幫助很大。不用跟不值得的人爭辯和過不去,永遠不要放棄提升自己,才是更重要的事。認識作者「嫺人」嫺人的好日子部落格:tmmperfectlife.comFB粉絲頁:www.facebook.com/tmmperfectlife/嫺人的中年人咖啡館~聊退休&中年危機FB社團:www.facebook.com/groups/307637179950056(本文經臉書《嫺人的好日子》授權轉載)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