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爆性肝炎
肝炎型態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種,肝臟全部的肝細胞在短期間內大量壞死,因此不能發揮功能,造成肝臟衰竭。並在患者出現「黃疸」的8周內,發生肝昏迷。
- 症狀: 黃疸 噁心 嘔吐 食慾不振 倦怠 茶色尿 吐血 血便 肝性腦病變
- 併發症: 肝性腦病變 腦水腫 腎衰竭 呼吸衰竭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肝炎型態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種,肝臟全部的肝細胞在短期間內大量壞死,因此不能發揮功能,造成肝臟衰竭。並在患者出現「黃疸」的8周內,發生肝昏迷。
腎臟是主管體內代謝濾過排出廢物的器官,並可促進新陳代謝、調節水份及電解質平衡。不管是哪種因素引起腎臟發炎反應,損害腎臟功能與結構,就稱為腎炎。較常見的腎炎有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腎絲球腎炎、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及慢性腎炎。
腎積水是指腎盂及下方連結的輸尿管發生阻塞,導致不正常擴大的情形。患者若發現腎積水,應趕緊就醫診治,若延誤病情,會嚴重損害腎功能。
腎盂腎炎是指腎臟因細菌、病毒、原蟲侵犯產生發炎,在人體抵抗力較弱時,可能會造成器官衰竭,重則危及生命,是最常見的腎炎。腎盂腎炎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腎盂腎炎若未治癒,可能會變成慢性腎盂腎炎。
腎絲球腎炎是以腎絲球損害為主的發炎反應。依病程可分為急性腎炎與慢性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發病急迫、病程短。「慢性腎絲球腎炎」15%~20%是從急性腎絲球腎炎轉變。腎絲球腎炎,是最常引起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原因。
肝硬化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肝細胞瀰漫變性、壞死,出現纖維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狀再生,肝小葉結構和血液循環逐漸破壞,使肝臟變形、變硬,最後的治療必須要肝臟移植。
急性腎衰竭是指腎臟突然在短時間內,因故無法正常作用,導致毒素、廢物和水份堆積在體內,腎功能在數小時至數天內迅速惡化。急性腎衰竭若能及早治療,可以恢復腎功能。但未痊癒,可能會演變成慢性腎臟病。 【延伸閱讀】>>腎臟發炎如何從急性變慢性?一表看懂
根據國內長庚醫院的統計數據,糖尿病引起的腎病變大概是一般人的20倍,如果沒有積極治療,糖尿病病人在 10到15年內,有80%機率會併發 糖尿病腎病變。因此,糖尿病病人需密切注意血糖、血壓、血脂的變化,避免讓腎臟處於高血糖的狀況,導致腎絲球被破壞,影響到腎臟排出廢物和過多水分的能力,導致病人腎功能下降。
腎囊腫可區分為相當多類,單純性與後天性腎囊腫的成因不明,遺傳性腎囊腫則與基因突變有關係。
唾液腺依照其分布位置,又可分為腮腺、下頷腺、舌下腺,以及漫布口中的小唾液腺四種,每天共分泌約700-1500毫升的唾液,作為潤滑口腔與協助攝入食物的吞嚥、消化及殺菌之用。因為唾液成分中含有礦物質離子及有機質,一旦唾液積累於某處,就容易形成有機的結石,造成腫脹疼痛的症狀,稱為唾液腺結石。 其好發部位又以下頷腺為主,佔80%。原因是下頷腺分泌之唾液偏鹼性,且較濃稠,鈣離子濃度高,加上其走向為由下往上,且導管線較長所致。
肝衰竭是肝細胞受到損害,導致肝臟功能大量喪失的疾病,其主要症狀為黃疸及凝血功能異常,若肝臟無法代謝的毒素蔓延至腦部,則會出現肝性腦病變;因免疫力下降則可能造成細菌感染等。 肝衰竭最嚴重時,可能合併腎臟衰竭、肝肺衰竭、多重器官衰竭。肝衰竭又分為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一般又被稱為「猛爆性肝炎(Fulminant Hepatitis)」;B型肝炎、C型肝炎、D型肝炎與藥物、酒精毒性、脂肪肝炎、自體免疫肝炎等,是引發肝衰竭的主要原因。
尿毒症是指腎臟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無法自行清除體內代謝物及維持血中的電解質及酸鹼平衡。若腎功能嚴重受損且藥物治療無效時,會導致體內各 器官無法正常運作,這時候可能需要接受透析治療(洗腎)或腎臟移植,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尿毒症的在英文字面意思是「血液中的尿液」,此是腎臟功能已經嚴重不足,患者通常會有較明顯的不適感。尿毒症的患者主要是由慢性腎臟病惡化而 來,第5期慢性腎臟病病人如果合併出現尿毒症狀稱之為尿毒症。慢性腎臟病友務必要控制病情,避免進入尿毒症而無可避免地影響到生活。
人體有兩個腎臟,約拳頭大小,位於後腹腔脊柱的兩旁,主要與人體排泄有關。一般所指的腎功能,泛稱腎臟清除身體代謝後所產生廢物與維持水分、電解質、酸鹼平衡的能力。 當腎臟的正常功能因某些因素逐漸減損,腎功能逐步下降,這個持續發生的過程就可以稱為慢性腎臟病。如果當腎功能嚴重下降,來到慢性腎臟病第5期,伴隨出現尿毒的症狀,就可能需要洗腎(透析治療)或接受腎臟移植。 根據《2012 KDIGO臨床治療指引》建議,慢性腎臟病(CKD)的定義為腎臟結構或功能出現異常,且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臨床上可用這些項目檢查: 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簡稱為GFR)低於60 ml/min/1.73m2 。 尿液出現微白蛋白尿,定義為白蛋白與血清肌酸酐比值(albumin-creatinine ratio, ACR)≥ 30 mg/g(或者≥ 3 mg/mmol)。 尿液檢查出現異常沉積物 。 影像學顯示有構造異常 。 腎臟有組織學異常 。 腎小管疾病所造成的電解質及其他異常。 有腎臟移植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