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7 醫療.精神.身心
搜尋
人際關係
共找到
404
筆 文章
-
-
2024-01-04 養生.人生智慧
新年解鎖新技能!心理師教你3招「快速識破誇大不實」的話術!從話中聽真話
當你的合作夥伴在對話中總是誇大其詞,你會如何反應?在《從說話洞察人心》一書中,林萃芬,專業諮商心理師,深入探討了這個問題。她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當某人經常誇大不實地說話,這會如何影響你們之間的關係、信任感,以及情感聯繫?林萃芬解釋道,在偶爾的交往中,這樣的言行或許不會造成太大問題。但在合作或情侶關係中,這種不實的言談可能會使人質疑自己的判斷力。她進一步分析了「誇大其詞」背後的心理動機,對於理解人際互動及維護健康關係具有深刻的意義。渴望別人的關心朋友毛毛在上班途中不幸遇到一場輕微的交通事故,但他對同事們誇大其詞,聲稱自己差點腦震盪,並將此歸功於自己平日的善行。當一位注重細節的同事要求他描繪事故現場以釐清責任時,毛毛卻含糊其詞,表示現場混亂不清。其實,這起所謂的「連環大車禍」只是毛毛為了引起關注而捏造的故事。這反映出,一些人為了獲得關心,經常會使用誇張和悲情的敘述手法。需要別人的讚美當我還在媒體工作時,一位朋友帶著自製蛋糕來探班。他的蛋糕做得非常專業,讓我這個家事新手感到驚訝並連連讚賞。然而,一名同事卻懷疑這蛋糕是否真的是朋友親手製作,認為它與某家店的蛋糕極為相似。這讓我糾結是否該詢問真相。但最終,我們決定不去追究,畢竟無論如何,朋友的心意最重要。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遇到越來越多為了獲得讚美而誇大事實的人,他們或是誇耀自己的成就,或是自吹多才多藝,其實只是略懂皮毛。這些經歷讓我意識到,渴望他人認可和掌聲的人實在不在少數。渴望讓人刮目相看我的一位朋友總是身著名牌,佩戴昂貴手錶,並駕駛百萬級跑車,給人留下了富有的印象。然而,那些瞭解真相的人都知道,他其實負債累累,常常透過信用卡維持這種奢華的生活方式。他不僅穿著奢華,而且喜歡誇大其詞,經常在人前吹噓自己的職位和影響力,聲稱自己是公司的協理,擁有巨大的權力和廣泛的人脈。這種行為背後的真實動機,是希望別人將他視為重要人物,給予特別的對待和尊重。這反映了一種渴望被認可和尊重的心理狀態。如何檢測語言是否誇大不實? 在這個講究「包裝」的時代,每個人都難免會誇大一點,不然,別人就會覺得你講的話「不夠有趣」、「不夠分量」。也因此,剛認識一個人的時候,第一個要做的功課就是測出對方的「說話的可信度」有多高?檢測法⑴:先把他話中所有的「形容詞」刪除,然後再把「事實」重新組合一遍要判斷一個人的話有多可信?我的策略是:首先刪除對方話語中的所有「形容詞」,然後用剩下的「事實」重新構建故事。如果我的直覺懷疑這故事太誇張或邏輯不合理,我會進一步查證對方的話與事實的差異。這可能是全然捏造,或只是部分誇大。當我發現某人經常誇大其詞時,我會對他們的話持保留態度,尤其在涉及工作相關事宜時,更需謹慎核實。檢測法⑵:從細節說明判斷出真相在我教授的一門課程中,我專門指導企業人資部門如何辨識求職者可能的危險行為。許多人資專業人員都面臨一個難題:如何在面試中判斷求職者所言是否與未來工作表現相符,避免他們在面談時過分誇大自己的能力,而實際上無法達到預期,導致公司損失。引用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的面試經驗,他在面試時總會詢問求職者過去解決棘手問題的經驗,因為真正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能夠詳細描述過程和關鍵點。他還指出,真正經歷過困難的人不會輕易忘記那些痛苦經歷。檢測法⑶:注意說話的人會不會受聽眾反應所左右我使用的另一種評估方法是觀察講話者是否受到聽眾反應的影響。經常誇大其詞的人往往非常關注聽眾的反應,並根據這些反應來調整他們的言論。這就像寫作文一樣,記敘文時會使用更多形容詞來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否則就像枯燥的流水帳。然而,在撰寫論說文時,就不能過度誇大,必須貼近事實,以避免讓人覺得不真實,這對於建立信任感至關重要。誇張變實際,話術換新裝當你發現自己講話有誇大的傾向時,可以嘗試刪除無關緊要的形容詞,並專注於具體描述客觀事實。比如,當有人請求你幫助尋找工作時,原本可能會說:「我認識許多上市公司的大老闆,能夠快速幫你安排職位,像叫外送一樣簡單。」但實際上應該改為更實際的語言:「我有朋友的公司可能有工作機會,我會先了解情況再通知你。」這樣做可以避免過高地提升他人的期望,減少自身壓力,並維持他人對你的信任,有助於長期維持友誼和尊重。延伸閱讀:.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癌症翻轉婚姻!罹乳癌後改善關係:願為對方犧牲才是永恆愛情本文節錄:《從說話洞察人心:摸透對方心理,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輕鬆駕馭人際關係》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3 退休力.自在獨立
自己的人生要負責到底,連垃圾也是!「終活筆記」20歲開始寫不嫌早
日本人與華人一樣忌諱談論死亡,但近十幾年,在不造成子女困擾的觀念驅使下,日本人漸漸接受迎向人生終章要做準備的概念。且天有不測風雲,專家甚至鼓勵廿、卅歲便可以開始書寫「以防萬一」的筆記。二○一一年日本紀錄片Ending Note,中文片名譯為「多桑的待辦事項」,紀錄胃癌末期的退休上班族砂田,在被宣告餘命半年以後,寫下待辦事項及交代葬禮形式等的「終活筆記(Ending Note)」。那年日本發生三一一強震,兩萬多人一夕天人永隔,砂田的故事特別打動人心。書店、文具店開始販售制式筆記本,預設欄目像是:跟家人交代個人存款帳戶、自動扣款項目,壽險、醫療險、車險、火險等保單;慢性病、病史、過敏等醫療資料,好友名單、期待的下葬形式等。區公所也會開班,教民眾怎麼寫終活筆記。多數日人臨到老才動筆二○二一年日本調查,五十到八十歲民眾有寫終活筆記的不到百分之八,七十歲以上有百分之十三,顯見一般人仍是臨老才動筆。五十歲開始寫終活筆記的日本女演員財前直見表示,她身邊的長輩會說,寫死後的事不吉利,年輕人則覺得事不關己。但她認為,這本筆記是強調「從現在開始展望未來而生活」。為將來的幸福,不是結束。財前嘗過苦頭。婆婆過世留下大量掛軸、繪畫、器皿,但家人不理解這些收藏的價值,整理起來備加辛苦。那時她感嘆,要是婆婆生前能一一交代每樣藏品的價值、重要性該有多好。財前本來準備考心理諮商資格,但因搬到大分縣的鄉下,鄰居都是長者,常聽到「無法從過世家人的戶頭領錢」、「告別式前拚命找遺照用的相片」等真實例子,加上婆婆的事,決定改考終活生涯規畫師。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到底五十七歲的財前已離婚,想到萬一自己突然走了,要老邁雙親、念高中的小孩辦喪事、遺產繼承,實在沉重。她說,「自己的人生要負責到底,連垃圾也是」。她將信用卡、駕照、健保卡、存摺、保險等重要文件影印一份,所有物的存放處、價格等一併交代。連她的家常菜食譜都在其中,希望未來的媳婦能承繼媽媽的味道。財前將這些資料命名「感謝檔案」。被問及與終活筆記的差別,她說,集中重要資料,對現在的生活就有幫助。發生天災隨身攜帶,也能派上用場。百元商店的「預防萬一的筆記」就製作成輕薄的小冊,有「給毛孩」、「金錢」、「健康」、「人際關係」、「自己」等五本,依人生不同階段需求填寫。專家說,廿、卅歲動手寫終活筆記,絕不嫌早。二十多歲不必交代醫療、長照、喪禮,可以寫基本資料、信用卡、銀行帳戶,個人電腦、社群帳號的處理方式與帳密。三十幾歲可能多了慢性病用藥情況、給伴侶小孩的話語。財前還製作一份家庭未來年表,標出自己、雙親、兒子的年齡。自己幾歲的時候、爸媽幾歲、兒子幾歲,哪個階段會有較大筆支出。她說,這時代連家人都吝於溝通,製作自己的終活筆記,正是與家人對話的大好機會。國內也有以防萬一筆記現在國內也有「以防萬一」筆記本, 本月二日在聯合報舉辦的「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二○二三退休力論壇中,參與者每人都獲得一本「以防萬一財務筆記本」。這本由政大教授王儷玲、政大國際產學聯盟總監姜漢中審定的筆記本,可記錄銀行帳戶、保單、資產負債及數位金融資訊等訊息,可幫助大家面對人生的「萬一」,讓自己、家人少一慌亂無措,多一點準備的餘裕。聯合報明年將陸續推出涵括人生其他面向的筆記本,幫助自我真實記錄,也盤點人生,為未來的自己而努力。●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https://pse.is/3uraub(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1 醫療.呼吸胸腔
「慢性咳嗽」常見10原因!咳嗽持續超過8周 要警惕可能隱藏重大疾病
咳嗽是一種人體自然的防禦機制,是呼吸道受到刺激時常見的一種反應,可以清除支氣管分泌物並消除吸入的異物。但是反覆且持續性的咳嗽除了影響生活品質外,嚴重甚至會影響患者的人際關係,因此也是胸腔科門診病患求診常見的原因之一。咳嗽原因盡不相同 具生理與病理意義不同問題所引起的咳嗽,是由不同的原因刺激咳嗽神經所產生,它代表著不同的生理或病理意義,不可以把所有咳嗽都等同視之,要有效治療咳嗽,必須找出問題的根源才能確實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醫師施俞寧建議患者應及早就醫,作詳細的評估及檢查,找出可能引起的原因,方能對症下藥。咳嗽持續超過8周 「慢性咳嗽」常見十大原因慢性咳嗽定義為咳嗽的時間持續超過8周,一項分析估計,全球成人的慢性咳嗽罹病率約為10%,主要以中年人為主,女性比男性更常見,有研究報導66%-73%的患者為女性,最常見的就診年齡為60-69歲。造成咳嗽的原因很多,也可能隱藏著其他重大的疾病,其中一些常見的包括: 1.吸煙:長期吸煙是導致慢性咳嗽的主要因素之一。吸入煙霧會引起氣道炎症,導致咳嗽成為常見症狀。 2.空氣污染:暴露在污染的空氣中,如顆粒物、化學物質和有害氣體,可能刺激呼吸道,引發慢性咳嗽。 3.過敏:對空氣中的過敏原(如花粉、塵蟎、動物皮毛等)過敏可能導致慢性咳嗽。過敏性哮喘也是一個常見的原因。 4.氣喘:氣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症狀包括咳嗽、氣促和胸悶。慢性咳嗽可能是氣喘的表現之一。 5.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可能是慢性支氣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6.胃酸倒流:胃酸倒流到食道和喉部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特別是在夜間或飲食後。 7.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包括咳嗽,例如ACE抑制劑(用於高血壓治療的藥物)。 8.肺部疾病:肺部疾病如肺結核、肺纖維化或肺癌等也可能導致慢性咳嗽。 9.氣候和環境因素:寒冷、乾燥或污染嚴重的氣候條件,以及暴露於化學物質或有毒氣體中,都可能引發慢性咳嗽。 10.心血管問題:心臟疾病、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血管問題也可能導致慢性咳嗽。 【延伸閱讀】冷氣團報到!台北馬拉松清晨開跑 運動掌握3訣竅減少心臟病、中風風險亞洲第一!中醫大附醫、Google Cloud合作 引進最新模型AI智慧醫療再升級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2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
2023-12-15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家有ADHD——從家長觀點了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編者按】:兩個多月前我們有一週討論到「過動兒」引起兒童精神科學會的關心,而由三位專家說出他們的看法。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秘書長蔡醫師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有詳細的包括診斷與藥物治療的介紹,並說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的責任就是給予最正確的診斷與治療,陪伴這些孩子與家長,並在多方面協助下,營造對ADHD個案的友善環境,發揮其潛能,做個有自信、有責任感、且喜歡自己的孩子,快樂地學習和成長。→想看本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教系蔡教授介紹「正向行為支持」理念,分享身為學校教師如何支持過動症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想看本文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代表以家長觀點寫出他們期待藉由正確的引導與教養,讓ADHD症狀得到改善。給予病人正面的關注與鼓勵讚美,增加ADHD病人的自信,達到正面教育及有效的溝通,減少對家庭帶來得衝突或是被學校誤解後的對立。所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ttention Hyperactivity Deficit Disorder, ADHD)是指孩子的注意力、過動和抑制力無法得到控制,並達到一定程度的生活或行為互動上的困擾進而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問題及行為或情緒控制等。帶來的生理及心理上的障礙。因為要改善這些症狀,所以才會讓家長思考是否需要用藥,但是,用藥對於父母來說是個嚴肅並掙扎的課題,而且是心理上很大的困惑。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為何會需要用藥?在臺灣的傳統觀念中,孩子生病了,才需要用藥。ADHD過動症的孩子是否真的生病了?用藥真的會好嗎?藥物可以給孩子的協助到底有多少呢?我相信這個問題困惑了所有過動症孩子的家長。我的孩子在小二時診斷出ADHD中的亞型注意力不足症(ADD),醫師看完診就開出「利他能」半顆開始吃,說實話在用藥的過程中,我真的看不出孩子有任何改變,還是一樣的迷糊、健忘、做事不完善等等。當時身為母親的我,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可進步、人際關係溝通改善、改變健忘、不注意細節」等等的特質。但是,藥物也不是完全沒有幫助,我們使用「利他能」甚至後來用的長效型「專司達」之後,只要我專心地陪伴他寫功課、講解課業、引導閱讀等確實都有些許幫助,只要孩子不是睡眠不足或過度疲累的狀況下,都可以達到很好的藥物協助作用下的改善,當然學習成效及人際互動也可以慢慢看到預期的效果。在學校,因為老師一位要帶著班上將近30位左右的孩子並不容易,老師往往為了管理班級秩序,訂定班規、交代回家課業、班級打掃清潔等,有過動症的孩子通常無法做得到位,因為身邊沒辦法有個專責的小秘書在旁隨時提點與協助,所以老師的班級管理狀況連連,同學的告狀也不時的發生,造成老師帶班的困擾,也間接引發我注意到孩子及老師都需要協助,但是具體該怎麼協助也成為當時重要的課題。為了讓孩子可以在校順利學習,身為主要照顧者的我,必須努力尋找可以協助的資源,並且得到適當教養教育或用藥等知識的增長。只要有關於ADHD研習課程,其中包含情緒行為問題協助,老師的知能引導等,都必須積極涉略,幫助周圍的人理解與諒解ADHD的正常行為,都是我們需要去努力學習的目標,只要找到一點方向就要去認真嘗試,嘗試過程中孩子能得到協助並獲得改善,我就會認為這是個好方法。 說道就醫,我們看醫生,不就是為了幫助ADHD改善現狀,所以醫療可以提供的協助,應該是除了用藥的安全,還有其他生理上或是心理上所可以給予的幫助。比如如何讓家長給予孩子適當的心理上或是生理上的協助,該如何建立友善的家庭環境,紓解照顧者的壓力,手足及同儕該扮演甚麼樣的角色等,對於隔代的教養,該如何告知阿公、阿嬷正確的知識及行為知能來協助引領孩子。使其在不同的情境中,讓不合理或不是故意所產生的行為,得到體諒與諒解,不致讓大家對於ADHD錯誤印象一直蔓延,理解到ADHD並非不行而是不能。我們期待藉由正確的引導與教養,讓ADHD症狀得到改善。抓住他表現好的時機,給予正面的關注並大方的鼓勵讚美,增加ADHD的自信,積極增加他可以把事做對的機率,達到正面教育及有效的溝通,減少對家庭帶來得衝突或是被學校誤解後的對立。延伸閱讀:12/11-從醫療觀點共享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注意力不足症(ADD)醫學新知12/13-校園過動症學生的正向行為支持
-
2023-12-13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校園過動症學生的正向行為支持
【編者按】:兩個多月前我們有一週討論到「過動兒」引起兒童精神科學會的關心,而由三位專家說出他們的看法。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秘書長蔡醫師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有詳細的包括診斷與藥物治療的介紹,並說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的責任就是給予最正確的診斷與治療,陪伴這些孩子與家長,並在多方面協助下,營造對ADHD個案的友善環境,發揮其潛能,做個有自信、有責任感、且喜歡自己的孩子,快樂地學習和成長。→想看本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教系蔡教授介紹「正向行為支持」理念,分享身為學校教師如何支持過動症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代表以家長觀點寫出他們期待藉由正確的引導與教養,讓ADHD症狀得到改善。給予病人正面的關注與鼓勵讚美,增加ADHD病人的自信,達到正面教育及有效的溝通,減少對家庭帶來得衝突或是被學校誤解後的對立。在校園裡,每位學生均有不一樣特質,有的學生比較沈默文靜,有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身為教育工作者,樂於採取各種方法協助學生學習、成長。班級任教的學生中,如果學生被醫療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俗稱過動兒),在課堂中容易出現分心、難以專注,或是活動量過多、愛插嘴等行為表現,除了在醫療端的藥物及相關治療支持,亦須教育端及家庭、社會各層面的多方面合作及協助。在如今注重適性教育、融合教育的教學現場,教師需要不斷調整其教學策略與方法,以確保他們的教學能夠有效地應對學生的多樣性需求,並為每位學生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經驗。因此,除了設定並逐步執行原有的教學進度外,去瞭解每位學生的學習風格、興趣和學習需求,使用多元化教材進行個別化教學,有助開啟正向的學習歷程。而正向行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為目前處理學生行為問題有效的系統性方法,強調的是提供正向的激勵和支持,來幫助學生建立及維持積極正向的行為模式,而不是僅僅關注行為問題,其所使用的策略都以尊重個人尊嚴、整體幸福為目標,這些策略也都源自於行為、教育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以下將以「正向行為支持」理念為主,分享身為學校教師如何支持過動症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可採用以下方式進行。一、建立師生關係教師需要與過動症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係,例如:教師適切關心學生的需求,給予提供協助。學生會喜歡對他友善的教師,在良好關係下,學生更願意接受教師的提醒與說明。二、建立班級公約教師要訂定明確班級規則,例如:上課準時進教室、上課發言要舉手等,以利學生遵循常規。如果事先約法三章,將有助學生養成正向行為,避免不當行為發生時,再來處理學生問題。三、善用讚美技巧教師宜善用讚美技巧,稱讚學生表現不錯之處,例如:「小偉今天協助同學搬東西,表現很棒。」在讚美之中,讓學生獲得肯定、增加自信心。四、視覺化提醒在進行教學時,各領域科目教材學習,宜多採取視覺化提醒,例如:學生較缺乏時間管理觀念,可以在課表或行事曆提供「時鐘」的圖示,以利提醒學生學習。五、教師親身示範過動症學生在班上或戶外情境出現行為問題時,善用教師親自示範行為,例如:學生不知道如何在上課坐好,教師可以在全班面前示範如何坐好,除椅子四隻腳著地外,自己兩隻腳也要著地,有助學生觀察模仿學習。六、善用學生優勢有些過動症學生在某些領域表現優秀,例如:在數學領域成績優異,老師可以邀請其擔任數學小老師協助指導同儕。另有過動症學生活潑好動,教師可以善用其優勢,協助傳遞資料給其它班級教師。七、焦慮減壓技巧有些過動症學生出現行為問題,以焦慮壓力為主,當學生出現此內向性問題,教師除傾聽學生心理需求外,可以轉介學校輔導資源,經由心理輔導方式,協助學生察覺自己焦慮,並引導如何進行降壓之法。八、學習策略訓練過動症學生也有可能同時伴隨學習障礙,如何將學習策略(如:閱讀策略、記憶策略、理解訓練等)融入各領域課程的學習,甚為重要。九、社會技巧訓練過動症學生會出現上課無法專心、無法等待輪流、人際關係欠佳等,以致與人互動易出現困境;教導學生社會技巧,經由正確行為示範、行為演練與修正,將有助支持其建立正向社會技巧。十、行為功能評量當過動症學生出現行為問題較複雜、難解決,此時,採取行為功能評量與介入,經由確認行為問題,蒐集個案行為功能為何(包括獲得或逃避的功能),並據此擬訂行為功能介入方案。值得留意的是在處理學生行為問題時,也需要學校各處室的行政支援,以共同建立友善及正向支持的校園環境。綜上所述,過動症學生並非無法在課堂中好好學習,當教師運用上述注重積極性、個別化、預防性和教導替代行為等原則的正向行為支持策略,不僅可以減少學生負向行為的發生,亦能強化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創造具積極、支持性的學習環境,有助學生優勢能力及適應性技能的培養。延伸閱讀:12/11 從醫療觀點共享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注意力不足症(ADD)醫學新知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2-1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從醫療觀點共享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注意力不足症(ADD)醫學新知
【編者按】:兩個多月前我們有一週討論到「過動兒」引起兒童精神科學會的關心,而由三位專家說出他們的看法。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秘書長蔡醫師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有詳細的包括診斷與藥物治療的介紹,並說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的責任就是給予最正確的診斷與治療,陪伴這些孩子與家長,並在多方面協助下,營造對ADHD個案的友善環境,發揮其潛能,做個有自信、有責任感、且喜歡自己的孩子,快樂地學習和成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教系蔡教授介紹「正向行為支持」理念,分享身為學校教師如何支持過動症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代表以家長觀點寫出他們期待藉由正確的引導與教養,讓ADHD症狀得到改善。給予病人正面的關注與鼓勵讚美,增加ADHD病人的自信,達到正面教育及有效的溝通,減少對家庭帶來得衝突或是被學校誤解後的對立。「小宏在小學三年級時,因為上課時無法專心聽課,不時在座位上動來動去影響同學聽課,而轉介給兒童精神科醫師看,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建議藥物治療。父母不放心藥物而採用運動訓練等其他坊間療法。隨著年齡增長,小宏的問題持續存在,總是忘東忘西、丟三落四,沒有耐心、衝動、說話白目、坐時扭來扭去、功課總是拖很久有時會缺交等等。隨著學業壓力越來越大,小宏無法跟上同年齡孩子的腳步,開始出現逃避、沒動機及說謊等行為,無法在課業上獲得成就感和同學的認同之下,開始結交和他相似的同儕,也養成抽煙的習慣,不時地和同學起衝突、甚至打架。雖然父母花了許多心血,耐心地教導、陪伴、溝通,小宏也很希望自己可以改變,但是力不從心,因此小宏在國一時要求父母帶他去找以前的兒童精神科醫師。經詳細的臨床評估之後,確定小宏仍有明顯的專注力、過動及過動的問題,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醫師也和學校老師及父母溝通,讓他們了解孩子的狀況,應給予特別的輔助教學及正面鼓勵。由於長期的挫折,讓小宏相當自卑沒有信心,也有自我放棄的傾向,因此配合認知心理治療,改變負面思考方式,鼓勵多運動,補充營養,重新建立自信心及價值觀。許許多多研究早已證實ADHD是個兒童期常見的疾病,其盛行率約佔5至10%(國內7.5%),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如果不加以早期診斷與協助,在多重情境下會呈現明顯的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並造成長期明顯社會功能障礙,可能會造成在人生不同發展階段出現困境,如學業成就低落、人際關係障礙、長期低自尊、有些可能將來會有偏差行為、焦慮、憂鬱、藥物濫用,甚至較高犯罪率與較早死亡的等等問題。然而,依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保署之健保資料庫的資料顯示,兒童及青少年ADHD的就醫比率不到一半,也就是有超過三分之二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及青少年沒有接受好好的診斷與治療。在治療之前,一定要確定診斷。完整的臨床評估,包含各方面的資料收集(包括主要照顧者與學校老師),實際與孩子會談、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需要多次門診觀察評估孩子的狀況,是否是從小時就有這些ADHD症狀出現,或者只是階段性的行為表現。如有需要,得配合智力測驗、學業成就或注意力測驗的結果來輔助診斷。目前國際上公認最佳的ADHD診斷方式是精神科的臨床評估診斷,若只是因為孩子短期間的不專心過動表現,就判斷其為ADHD,而沒有專業完整的臨床評估,很可能會錯估孩子的狀況,而給予不適當的治療。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專家,考量症狀嚴重度以及個人化差異後,會在符合個案最佳利益的前提下,審慎提供專業並且有證據的診斷與治療建議。目前臺灣所有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都接受了完整的訓練,並在醫療法的監督下,依照各自的專業評估生理、心理、與社會等因素之後,才會下診斷及提供兒童適當的醫療建議,包括藥物及(或)行為治療,且協助家長及學校老師取得必要的教育資源及提供家長因應的策略。藥物治療ADHD一直是父母擔心的議題,然根據2017美國精神醫學會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在歷經十年、對近300萬人的分析顯示,ADHD的患者若接受適當藥物治療,能夠明顯地降低合併出現物質濫用的危險性;濫用藥物治療 ADHD 的情況也很少見,大多數 ADHD 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後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降低成長過程中併發其他精神疾病,在長期追蹤的研究顯示ADHD的藥物治療可以顯著降低各種危害健康的相關風險,如頭部創傷、意外傷害、自殺、犯罪率、以及物質使用等等。治療過程中,醫師亦會謹慎追蹤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例如失眠、食慾不振和體重影響。至目前為止,已經有數百個國際知名的研究(包含台灣),證實藥物治療是最有效的ADHD治療方式,親職教育、行為治療及學校的補救教學是不可或缺的輔助治療策略。藥物治療之前有幾個條件:首先由專業的兒童精神科醫師確定診斷,接著建立父母和孩子對疾病和治療正確的認識,了解藥物對他們的幫助和改善,先將環境中的不利因子去除,如改善親子關係、溝通及管教方式,確定他們願意接受藥物治療才施予藥物並隨時監測有無副作用。施予藥物的同時,配合學校的特別輔助課程和父母的行為治療,才能將藥物治療的效果發揮到最大。藥物治療所需的劑量和時間常常會因為症狀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越早開始治療的效果越好,因為早期建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培養其自信心及責任感,對未來的影響深遠。 目前第一線藥物有兩類:一類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在台灣只有methylphenidate,目前有短效型和長效型兩種;另一類是atomoxetine,它是非中樞神經興奮劑。前者使用於醫療已超過一甲子(1960),後者在國際上已經使用二十餘年(2003),世界各國和台灣的研究都顯示藥物明顯改善ADHD症狀、親子關係、和認知功能。在非藥物方面可鼓勵作息規律、補充營養、充足睡眠及適度的中高強度的運動,對成年期ADHD個案,靜坐冥想亦有其療效。總之,治療原則需從生理—心理—社會各方面綜合整體考療,及早發現症狀,及早介入協助與治療,降低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等症狀對個案發展上的不利影響。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的責任就是給予最正確的診斷與治療,陪伴這些孩子與家長,並在多方面協助下,營造對ADHD個案的友善環境,發揮其潛能,做個有自信、有責任感、且喜歡自己的孩子,快樂地學習和成長。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2-09 失智.長期照護
失智論壇/失智症照顧,需著眼人、家及靈性這三大訴求
衛福部最新統計,全國失智症人數逐年增加已達32萬人,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失智症議題值得社會各界重視。瑞智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今於「2023國際失智症照顧論壇」表示,從事失智症照顧服務20多年,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家」及靈性照顧,讓失智症患者、家人得到更好的照顧及協助。「2023國際失智症照顧論壇」今於台北盛大舉行,現場共吸引400多位民眾熱烈參與。徐文俊於論壇發表「失智。一家。人」專題演講。徐文俊表示,現在全國約有逾30萬名失智症患者,40年後,失智症人數將逾85萬人,為現在的2.7倍,也可能會高達100萬人。失智症發生率是逐步上升徐文俊說,許多研究曾指出,失智症發生率逐漸下降,但今年最新發現,失智症發生率是逐步上升,「失智議題,不會在我們這一輩消失,且於未來會愈來愈嚴重」。徐文俊指出,失智症患者年齡多為65歲以上,常失去三項能力。首先會失去「已經建立好的智力與能力」,包括獨立生活能力,社會地位及尊嚴,和職業功能與收入,均因失智而瓦解。以尊嚴來說,許多人對失智症患者不理解、不認識,同時產生許多誤解,讓失智症患者的尊嚴受到影響。其次,失智者失去了「現實感」,如無法辨識時間、地點、臉孔,甚至認為提供照顧的家人是假冒的;並也可能失去語言、聽覺、視覺等溝通能力,失智患者更可能出現妄想、幻覺,使旁人不理解。照顧者應有同理心,了解失智症患者也是同時在經歷這些生活的困難。「這是一種薄紗、黑幕感,讓裡面的人看不出去,外面的人看不進來。」徐文俊說,失智者隨著病情進展,面對外界的感覺從薄紗,演變為黑幕感,成為孤單的人、孤獨的人,被禁錮在身體內的人,渴望與外界互動的人。因此,失智者最後也失去人際關係,包括自己與自己、自己與家人、家人與家人等關係。許多人對失智者不了解,「一名失去記憶力的人,為何如此難以相處?」徐文俊說,失智者受病情影響,有可能會突然跳入另一個時空,造就了「時空旅人」,那是一種無錨無舵的感覺,如今天踏入了某個時空,可能有不饒恕、怨懟、罪惡感、哀傷等情緒。「當發現家中長者罹患失智症,其他家人常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大家亂成一團。」照顧者常認為,為何失智者突然生氣了?徐文俊說,其實,失智者情緒起伏,雖然有一部分是疾病因素,但也常是旁邊人的行為表現所致,因此,照顧失智者不是只有吃藥而已。失智症照顧,需著眼人、家及靈性這三大訴求面對失智議題,靈性照顧十分重要。徐文俊說,「靈」是生命力量的來源,靈性是人類對生命、死亡、意義、價值等追求,尤其在身體虛弱、認知問題和身體障礙、慢性病、致命疾病的診斷和生命終結階段,轉向靈性或宗教價值觀、信仰,以協助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找到希望並為死亡做準備。徐文俊表示,失智者比其他絕症患者有更多的恐懼,患者知道自己會喪失認知能力、失去自我,靈性對健康具有保護作用,可以降低憂鬱症、提高整體生活品質、提供應對策略的力量與可能性、心理社會幸福感、靈性幸福感,因而,靈性照顧對病人及照顧者均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已確診的輕度失智者,於靈性需求可能比重度失智者更大,「靈性照顧」應被社會大眾更加重視。※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
-
2023-12-06 養生.人生智慧
若明天是你生命的最後1天,最後悔沒做的事是什麼?現在做好4件事不遺憾人生
人生無常,你無法提前知道自己可以活到幾歲?為了不留下遺憾,請將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好好度過、努力生活。換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明天人生的最後一天,「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你最後悔沒做的事是什麼?或最後一件重要的事會做什麼?」,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團詢問網友意見,引起廣大迴響,一起來看網友們在世界末日前夕,想做/後悔做什麼事?「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最後悔沒做的事是什麼?」多數網友表示後悔沒有多花時間陪伴家人,「後悔沒與家人好好聚在一起」、「後悔沒有好好孝順父母」、「沒有多的時間好好陪伴爸爸!帶他出國玩!(最大的遺憾)」、「後悔沒有好好陪伴我的家人」、「後悔沒有拍全家福」。也有部分網友分享自身後悔遺憾沒做的事,「後悔沒有對暗戀的對象表白」、「後悔沒有做過愛愛的事情」、「後悔没有先去喂流浪貓最後1餐」、「後悔沒花光所有的錢!」、「後悔没有環遊全世界」、「後悔没有賺很多錢」、「後悔没有好好愛自已善待自己」、「後悔沒享受過好生活」。「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最後一件重要的事你會做什麼?」多數網友表示最後一刻想跟家人相聚。「擁抱我的家人們」、「最後一刻要跟家人手牽手」、「抱著我的狗一起等待死亡」、「跟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一起到最後」、「跟小貓一起看電視讀書」、「抱老婆跟狗女兒到最後一刻」、「不上班,好好跟孩子團聚,一直那一刻」、「對著家人說,這輩子慶幸和你們在一起」。也有網友表示想把最後的遺憾完成,「大吃大喝~吃飽飽」、「吃爆之前捨不得吃的美食」、「找我這輩子最討厭的人,跟他說說我心里話」、「記錄等死的時況」、「開小飛機逃難」、「想把跟爸媽和解,把矛盾都解開和好」、「去搶一架太空飛船航向宇宙」。對於世界末日之說,部分網友持不同看法,「世界末日不會事先通知啦!」、「人生沒有後悔藥」、「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人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都還不知道,把握現在比較實際」、「真是太好了!終於可以跟爸媽相見了」、「把自己打扮美美的,跟家人溫馨一起用餐、談天說地,誰知還有沒有明天?天天都是最後一天,愛要讓他們知道」、「google看有沒有讓大家重生的機會,畢竟還不想死」。怕活出後悔人生 現在開始做好4件事若想你在生命臨死前,仍然可以過著無悔的生活,建議做好以下的4件事:1.活出真我:即使這與社會或文化規範相左,你也要「勇敢追求你的熱情和興趣」。2.優先處理人際關係:多花時間與摯愛的人共度,並公開表達你對她的感情!3.平衡工作與生活:建立健康的「工作與生活平衡」,以實現個人成長和快樂。4.無畏追求夢想:你必須理解「失敗是成功旅程的一部分」,為實現目標而冒險。看完以上網友們對「世界末日」的想法,發現許多人都想把最後的時間留給家人,跟家人一同度過。你是否也曾思考過這類問題?對你而言,在世界末日的前一天最後悔沒做的事是什麼?最後一件重要的事你會做什麼?提前做好準備,才不會讓人生留下遺憾。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盤點臨終病患「人生最後悔5件事」!醫:做好4件事活出無憾人生
-
2023-12-02 醫療.中醫
冬天進補上火怎麼辦? 中醫師解析「上火5類型&如何降火」:別以為喝青草茶就沒事
人的火氣從何而來?為何五臟六腑都上火?口乾舌燥、嘴破、便祕、眼屎多、長痘痘、口臭、失眠、食慾不振、煩躁不安、全身倦怠,這些火氣大的症狀是如何發生的?這代表身體出了什麼問題?人會上火,究竟什麼是「火」?是食神電影中所說的那把熊熊烈火嗎?還是指一個人的「火爆個性」呢?生病是五臟六腑的火失衡 對應症狀一次看在中醫論點中,五臟相生,因此上火的情形也都會發生在這些所謂的五臟六腑中,包括心火、肝火、腎火、肺火、胃火,但值得注意的是,中醫觀念裡的「心」、「肝」、「腎」、「肺」、「胃」並不是單單指這些臟腑,而是指相對應的系統。中醫師陳潮宗指出,五臟六腑的火是平衡存在,不過有時因為自身的飲食、作息或疾病,導致蘊含體內的火失去平衡,這時就會使身體出現外顯症狀,嚴重者還會併生疾患,不只在治療上耗費時日,更難過的是因為疾病造成的痛苦,因此,平時身體如果出現輕微症狀時,就要有所警惕。 ▲心火心主神明,即心是君主之官,就是統領身體一切系統的將帥。心火旺時主要影響血脈、呼吸及腸胃系統,嚴重者還會有心血管疾病或腦部疾病。心火氣盛主要是因為情緒、壓力所導致。 ‧表現症狀:心煩急躁、面赤口渴、心中煩熱、易失眠多夢、口舌生瘡、肌膚瘡瘍、便乾尿血等。 ‧治療之道: 1.生活方面:保持良好心態、控制情緒、減少緊張、減少思慮、避免處理繁雜或涉及眾多人際關係的煩心事。 2.飲食方面: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之物、禁酒、多運動。 3.藥物方面:可服用黃連、蓮子等清心瀉火的藥材。 ▲肺火肺主皮毛,當人們穿衣多、住房暖、活動少、飲食熱量高時,體內就容易積熱,而有肺火顯盛的現象,嚴重時將影響呼吸道、腎臟、肝臟等部位。 ‧表現症狀:咽乾疼痛、咳嗽胸痛、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口鼻乾燥、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等。 ‧治療之道: 1.生活方面:以「呼吸咳嗽洗肺法」清肺,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透過反覆深呼吸、呼氣,盡量排出肺內氣體,並由主動咳嗽的積極性保護性反射動作,來幫助呼吸道排出分泌物,達到清潔肺部、增強免疫力功用。 2.飲食方面:多吃屬性偏涼的食物,如白蘿蔔、白木耳、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筍、香蕉、水梨、蘋果、百合、楊桃、枇杷,並多飲水,少吃肉類及巧克力等高熱量食物。 3.藥物方面:在醫師指導下,如患者為肺熱鬱閉者,服用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草湯;如為陰虛肺熱者,服用養陰清肺口服液、金果飲等。此外,包括白薇、地骨皮,也是清瀉肺熱的主要中藥材。 ▲胃火跟飲食的量、質與時間關係密切,主要跟濕熱、食滯兩方面有關,嗜酒、嗜吃辛辣食物、過量飲食等都會引起胃熱上火,容易影響到脾、胃、腎、肺等器官。輕微胃火盛的人,總是有吃不飽的感覺,但其實這是胃熱給大腦的錯覺;當火盛到了某一階段,胃部就會出現發炎現象,反而會變成什麼都吃不下。 ‧表現症狀:胃部灼熱疼痛、腹脹、口乾、口臭、大便稀爛、便祕、牙齦腫痛、胃口不好等。 ‧治療之道: 1.生活方面:多注意口腔衛生。 2.飲食方面:遵循清熱、清滯的原則,飲食節致、禁吃過熱、甜膩的食物,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的攝取,以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 3.藥物方面:川蓮、燈芯花、蓮子芯、麥冬等有瀉胃火功效。 ▲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所以調整情志、穩定情緒很重要,焦躁情緒會火上加油,保持心情舒暢有助於調節體內火氣。此外,睡眠不足、睡眠品質不好,也是造成肝火上升的原因。當經常熬夜打亂人體正常的作息時間,肝臟不能如期在晚上11點到凌晨3點進行休息和排毒的工作,只能加班將體內積存的雜質和毒素清除,就加重了肝臟負擔,長久以往將不只影響肝臟健康,也會造成心臟方面疾病。 ‧表現症狀:下午頭易脹痛、頭暈、耳鳴、眼乾、口乾舌燥、口苦、口臭、兩肋脹痛、睡眠不穩、身體悶熱、舌苔增厚、暴躁易怒、長青春痘等。 ‧治療之道: 1.生活方面:改善急躁個性、睡眠充足、心情放鬆。2.飲食方面:不宜吃辛辣、過油膩及過酸的食物,避免煎炸食物,羊肉、海鮮、肥肉、烏梅等燥熱的食材應能不吃就不吃。3.藥物方面:金菊花、溪黃草、夏枯草、白芍等合煎飲用,可平息肝火。 ▲腎火從中醫觀點中,腎本身有腎陽及腎陰之分,腎陰負責製造人體津液、體液輸布到全身,幫助人體平靜、降溫;而腎陽是作為腎陰體液等運送的動力,當腎陽過亢時就是腎火上升的現象,女性在更年期時常見症狀如熱潮紅、盜汗等就是腎火上升的症狀,嚴重時也會影響到肝臟和脾臟。 ‧表現症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掉髮、齒搖、睡眠不安、煩熱、形體消瘦、腰腿痠痛、生青春痘等。 ‧治療之道: 1.生活方面:不熬夜、維持穩定的作息時間。2.食方面:減少冷飲、高熱量、刺激性食物,多補充高纖維、維生素C的食物。3.藥物方面:中醫常用知柏地黃丸來清瀉腎火。 「實火」、「虛火」降火大不同當我們出現口渴、口乾、口臭、口苦、嘴破、口舌生瘡、痤瘡、失眠眼睛乾澀、小便偏黃味道重、耳鳴、頭痛、便祕等症狀時,老一輩的長輩都會輕描淡寫地跟我們說:「你是火氣大啦!多喝青草茶降火氣就好了!」沒錯,這些病徵的確就是上火的綜合症狀,但若是以為上火喝喝青草茶就可以了事的,那就大錯特錯了。上火的種類可分成「實火」、「虛火」,兩種治療之道又有所不同。 【實火】 常受實火侵犯的患者,類型多是喜愛飲食烤、炸或辛辣的的燥熱食物,體質上呈現壯碩體態,脾氣暴躁、易怒的人,在症狀表現上為口渴飲多、口苦、口臭、易口破、舌苔偏黃、舌頭生瘡、舌頭顏色紅、脈衝有力、煩躁易怒。 ‧治療之道:因患者的體質壯碩,可以瀉法調理,例如使用苦寒的方劑,像是黃連解毒湯、龍膽瀉肝湯、普濟消毒飲等是中醫師常開立的處方。 【虛火】 與實火相反,常發生在體質虛弱的人,如因熬夜、長時間工作導致體能過度消耗或過勞者。症狀表現上為口乾但喝不多、舌苔薄少、舌頭顏色偏紅、失眠、眼睛乾澀、腰膝痠軟、脈數細且多。 ‧治療之道:因為身體有不同程度的虛損,因此,應以滋潤補養需損的方法治療,中醫師開立玉女煎、清心蓮子飲、知柏地黃丸等處方用藥。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29 養生.人生智慧
元氣的一天 24節氣占卜卡-使用說明
《元氣的一天》24節氣占卜卡是元氣網2023年末推出的實體產品,作為最早關注24節氣的媒體之一,除了健康之外,元氣網也整合24節氣運行與正向心理學,製作出《元氣的一天》24節氣占卜卡,當覺得今天迷惘的時候,透過《元氣的一天》24節氣占卜卡可以給你一些人生正面的指引,當今天起床,想要一些想法的時候,《元氣的一天》24節氣占卜卡可以給你一些方向。立春【建言】你關注什麼,就會創造什麼【提醒】對的方向,是成功的基石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也是24節氣之首,代表的是萬物生機,象徵著開始。在開始的時候,就需要決定好方向,所以關注在對的方向,才會創造出自己想要的一切。當你想要快樂,就不要去回憶起不開心的事情;當你想要幸福,就不要沉浸在不幸的事物中。所以,對的方向,才是成功的開始,如果方向不對,當然就無法達成所想。雨水【建言】真誠的讚美,是人生成長所需的養分【提醒】發現自己值得讚美的事,能增強自信心來到雨水時節,表示春季剛開始,氣候尚未回溫,水氣逐漸增加。水,是人體必需的物質,代表著身體的養分;水也無私地供給給全人類,代表的是真誠的奉獻,象徵著滋潤。真誠的讚美是給予自己、他人最好養分,所以請多多地發自內心地讚美自己、讚美他人吧!驚蟄【建言】真實的力量往往藏在恐懼背後【提醒】直面恐懼,才能產生勇氣驚蟄過後,大地轉暖、春雷乍響,萬物方才甦醒。「驚蟄」即意味著上天以打雷的方式驚醒蟄伏冬眠中的動物。雷電象徵著驚嚇、恐懼,但是這樣的恐懼與驚嚇,並非惡意的,而是真實存在的力量。這意味著,當我們面臨恐懼時,唯有直面恐懼,才能產生勇氣,獲得恐懼之後的真實力量。春分【建言】養生就是養心,身與心不可分割【提醒】營養與運動,不只是供養身體,也滋養心靈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代表著陰陽平衡,身心均衡,所以養身體之外,養心也很重要,身與心不可分割。不管是中醫、西醫,都認為飲食營養與運動伸展,除可以保養身體,還能夠透過吃對食物、運動身體,達到穩定情緒,心理平靜的作用。所以營養與運動,不只養身,還養心。清明【建言】清楚的思考,是行動的基石【提醒】做決定時,一定要讓自己頭腦清明清明時節,冬天已去,春意盎然,經過春雨洗滌後的空氣清新,風景明朗,故稱此時節為「清明」。簡單來說,清明就是清澈明亮,所以當我們做決定的時候,也需要讓腦袋清澈明亮,想清楚之後再行動。穀雨【建言】貴人,是點亮生命的人【提醒】遇不到貴人,就做自己的貴人來到榖雨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穀類作物的生長發育幫助很大。所以榖雨對榖物來說,就是一陣及時雨,對應人際上就是「貴人」。所謂的貴人,就是對自己有幫助的人,貴人可以點亮生命,讓自己的能力、眼界、思維都更上層樓。如果生命中遲遲沒有遇到貴人,就要積極面對一切,主動出擊,讓自己成為自己的貴人。立夏【建言】機會出現時,帶著熱情去創造它【提醒】熱情是專注於令你興奮事物所產生的力量立夏時節,天地陰陽之氣相交,一年中陽氣旺盛、萬物繁衍茂盛之季,植物開花結果。夏天代表著熱情,所以做任何事情時,一定要專注在你所喜歡的事物上,然後用熱情的態度來面對、創造。小滿【建言】豐盛的生活來自於心態,而非物質。【提醒】不滿足是動力,也是詛咒。小滿,象徵稻穀漸漸結實飽滿,雖仍未成熟,農夫可以想像未來作物成熟之景,帶來豐收的盼望。小滿象徵著未來豐收,這意味著所有的豐盛,都來自於自己的心態。需提醒的是:不滿足可以帶來成長的動力,也有可能因為不滿足的心態,導致陷入貪婪的痛苦中。所以,懂得讓自己處於豐盛心態,可以讓自己更快樂。芒種【建言】人生就是一段冒險,大膽地挑戰它吧!【提醒】安穩,是人類身邊最大的敵人芒種時氣溫升高,空氣中瀰慢著悶熱濕氣,讓人感覺覺得睡意高張、疲乏無力。芒種象徵著停滯、安逸,抽到這張卡就代表目前陷入了停滯狀態,此時應要想辦法做出一些突破,因為人生就是一場無法回頭的冒險,需要你勇敢地挑戰它!夏至【建言】謙遜,是自我覺察的能力【提醒】過度謙遜,反而讓自己失去自信夏至當天,北半球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也就是夏季的極致,此後白天時間將越來越短。夏至象徵著盛極,這時候我們需要謙遜地面對人生。謙遜,就是自我覺察的能力,當我們能做好自我覺察,就能避免盛極而衰。是需要提醒大家,過度的謙遜,反而會讓自己失去自信,所以要懂得拿捏尺度。小暑【建言】所謂的好運,就是聰明的努力【提醒】讓自己成為好事的連結,生活會越來越好小暑代表天氣開始逐漸炎熱,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小暑是大暑的過度時節,象徵著連結好運。一個人之所以好運,是因為嘗試的次數夠多,而且嘗試的方向若對,聰明加上努力,就是好運的根本。所以,讓自己成為好事的連結,就能讓生活越來越好!大暑【建言】熱情,是成就自己的鑰匙【提醒】激情是一時的,熱情是長久的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大暑後就會轉入秋季。夏季代表熱情,大暑象徵熱情的最高點,當一個人擁有熱情時,就能成就很多事情。但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會把激情與熱情搞混,熱情是來自於對事物由衷喜愛所產生的力量,而激情是外界刺激所產生的情緒反應,所以當外界刺激消失時,激情就會消失。抽到這張卡,就是提醒自己,到底手邊這件事情是激情,還是熱情?立秋【建言】探索自己的渴望,並讓它成真【提醒】大部分的渴望,是心靈需求夏季的炎熱漸退,初秋的氣息漸濃。農民們通常會趕在立秋前後完成二期稻的插秧工作,要不然就來不及,所以立秋象徵著渴望豐收的心。抽到這張卡,代表你需要探索自己的渴望,然後想辦法採取行動,讓渴望成真。但同時也要提醒:很多的渴望,是源自於內心的不滿,如果沒有先滿足心靈需求,就算完成再多的渴望,也都會感到空虛。處暑【建言】所有偉大的事物,都是從小地方開始【提醒】取得每一場小勝利,才會累積大成就「處」有止的意思,指暑氣到此打住。這時候開始,雖然白天很熱,早晚會開始變涼,因此處暑代表微小轉變的開端。抽到這張卡,代表著你目前在做的事情可能很微小,但很有意義,所以不要覺得事情很小,就覺得不偉大,因為所有偉大的事物,都是從小地方累積起來。懂得取得小勝利,才能累積大誠就。白露【建言】我所做的每件事都增加了我的價值【提醒】沒有一件事情是浪費的,從來沒有白露是秋季轉涼的標誌,也是人們注重養生的重要時刻。在這個節氣裡,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的身體和心理也會因此產生變化。所以,白露代表著改變的契機。抽到這張卡時,代表著轉換與改變,而所有為了改變所做的事,都是有意義、有價值,沒有任何浪費。這也同時提醒自己,無論所做的大小事情,不管對錯,都有其價值存在。秋分【建言】接受他人的祝福,也祝福他人【提醒】要相信自己值得接受他人的善俗話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等長,天氣將逐漸轉涼。秋分代表著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需要平衡,抽到這張卡,代表著接受他人的祝福,也祝福他人。你要相信自己是值得他人祝福,你給予他人的祝福也同樣有價值。寒露【建言】成熟,就是用雙方舒服的方式相處【提醒】人際相處,應該是愉悅的互動過程寒露後氣溫較白露更低,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且帶寒意,故名寒露。在台灣,此時二期水稻已到抽穗末期,進入成熟期。這張卡代表著成熟的人際關係,也就是懂得用雙方舒服的方式來對待彼此,這才是良好的互動。霜降【建言】感恩可以治癒所有負面情緒【提醒】感恩,就是對這個世界的祝福霜降時節代表天氣變冷、開始降霜。台灣的霜降時節,稻田開始呈現一片金黃色,農夫們也準備收割。抽到這張卡,代表著豐收的感謝;提醒自己要記得感恩這世界上對我們好的事務,也要感謝所有對我們好的人。當我們感謝一切發生的時候,我們在祝福著世界,而世界也會祝福我們。立冬【建言】每一次的失敗,都是突破的機會【提醒】困境就是人格的試煉在中國北方的大地,這時候天氣會顯著變冷,動物準備過冬藏匿,而農村的工作也越來越少,進入「冬藏」的狀態。抽到這張卡,就是提醒抽卡者,所有的挫折都是突破的機會點,所以不要害怕挫折,而是把挫折當做是試煉自己的機會,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加茁壯。小雪【建言】珍惜你的才華,而非私藏【提醒】我是一個特殊、獨特的人時節來到「小雪」,此時氣溫逐漸下降,身體因應較低的氣溫,會把大部分的能量用於保持身體溫度,導致體內防禦力變弱。這張卡是在提醒抽卡者,雖然要把能量珍惜,不要私藏,這樣只會讓防禦力變弱,所以要適時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珍惜專屬自己的才華,然後盡情揮灑自己的能力。大雪【建言】真正的強大,是能確實直視自己【提醒】接受自己,才能真正踏出第一步大雪時節,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抽到這張卡的你,代表著面臨許多的考驗,所以要提醒自己,真正的強大,就是直視自己的內心,當你的內心已經準備好時,就能踏出第一步,讓自己越來越強大,可以征服所有的困難。冬至【建言】我花的每一分錢都增加社會的價值【提醒】把錢花在能增加價值的地方過去,冬至是喜慶的節期,而且慶祝方式非常多,包括拜拜、送禮等,大家會在這個時節大肆飲食慶祝。抽到這張卡,代表著所有的消費,都是非常珍貴、可以增加社會價值,所以在消費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問自己:這個消費讓我增加了哪些價值?又增加了什麼社會價值?這樣一來,消費將變得有意義。小寒【建言】享受獨處的人,更強大【提醒】獨處是一種心境,而非人際的孤獨民間俗諺「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正值隆冬,離暮春尚遠,小寒的寒冷程度往往超過大寒。這張卡代表獨處,而獨處並非孤獨。暗示抽卡者應該要慢慢學習享受獨處,享受獨處時的思考、靜默與自我對話,好讓自己整理思緒與規劃未來。但要提醒的是:獨處並非人際孤獨,人必須維持一定的人際關係,才能減少心理問題。大寒【建言】愛自己,就是接納所有的自己【提醒】多愛自己一點,才有能力去愛人大寒是24節氣最後一個,也代表最寒冷的時節已經到來,過了大寒天溫度就會逐漸溫暖。大寒代表著最後,也同時代表著開端;所有的結束與開始,都是因為「你自己」。所以,抽到這張卡的人,是在提醒你要愛自己,要懂得接納所有的自己,當你能夠接納所有的自己,你才能愛自己;當你願意愛自己的時候,你才有餘裕去愛人。所以,請懂得先愛自己,然後再愛人。
-
2023-11-11 退休力.自在獨立
我留給自己十年準備退休!連桂慧退休目標「老後不麻煩別人,自己照顧自己」,未來要幸福現在就得開始改變
「我留給自己十年,準備退休。」投身卡內基半輩子的連桂慧,幫助他人了解自己的想法、情緒,幫助溝通,建立人際關係,對於未來退休的輪廓雖還不具體,但她說,基本目標是「老後不麻煩別人」。因為接觸卡內基,人際關係是她最重視的一塊,退休後第一件事應該會先跑一輪全球各地朋友的家,其餘的退休規畫則從現在開始準備。現在的選擇 會決定未來的路五十八歲的連桂慧是卡內基首屈一指的訓練講師,曾領導逾五千名企業主學習說話的力量。但談到老後生活,她說「很期待」。現在工作忙,但一路走來都是自己喜歡的生活,雖然尚未真正規畫退休,但她認為,「現在的選擇會決定未來的路」,如果現在不快樂,退休生活也不會快樂。連桂慧很清楚,退休不是逃避現在痛苦的方法,許多人帶著對退休憧憬的泡泡,認為結束職涯的那天,就是人生變得幸福的那天。但她不認為如此,應是「未來要幸福,現在就得開始改變」。推薦閱讀: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化速度更勝日本!不斷學習、維持社交、注意健康...邁向長壽人生退休目標是「不麻煩別人,自己照顧自己」連桂慧接觸各行各業的人,有人設定要先存到千萬才能退休,卻不曉得退休後要做什麼。她認為,退休確實需要準備錢,但如果退休後期待環遊世界,金錢的運用可能需要更加靈活,就不單單只靠存錢。「哪一天退休都行。」前提是得先知道退休後的目標。以她而言,退休最基本的目標是「不麻煩別人」,自己照顧自己。另外,她很期待退休後能持續與親朋好友維持關係,人際關係不管在年輕時、中年或老年,都是重要的支持力量。很多人在中年階段因各種原因與朋友關係疏離,卻又期待退休後與朋友遊山玩水,如果關係沒有持續維繫或創造新的生活圈,可能會有錯誤的期待。退休後,她說,希望去探訪居住在全球的親友,在職場的路上,認識很多學員,也期待能規畫找他們聊聊天、聚聚會,自己現在就喜歡戶外活動,休假時,時常會與朋友相約去爬山,退休後也會維持這樣的興趣。至於實際的退休目標,她尚未有明確的輪廓,她給自己10年的時間,就像是新鮮人從學校畢業前,有一段性向探索期,找到自己期待的退休生活,而朝下階段理想生活邁進。推薦閱讀:「什麼都不敢,是要在家裡等死嗎?」韓柏檉10年前胸腔內發現17公分腫瘤,傳授退休準備經驗連桂慧小檔案.姓名:連桂慧(58歲).經歷:卡內基訓練董事總經理.退休準備分數:86分.代表動物:王者獅子「以防萬一,活到100歲」2023退休力論壇 歡迎報名參加聯合國報告指出,一九九○年,全球只有九萬二千人能活到百歲,但二○二一年百歲人口逾六十二萬人,到了二○三○年,人數更將超過一百萬。「山中長有千年樹,世上難得百歲人」已是過去式,百歲世代來臨,每個人都要「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了解長壽是現在進行式,面對比想像更長的人生,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超前部署。聯合報自二○二○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供大家填寫後檢視退休準備的優勢與不足,並主張理財、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自在獨立是準備退休最需要的五種核心能力。今年聯合報進一步付諸行動,將於十二月二日(周六)舉辦退休力論壇,請到「勞退教母」前金管會主委、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等專家分享最新退休準備趨勢,現場還有博覽會,提供「一日退休練習生」體驗,歡迎揪團報名參加。.洽詢:02-8692-5588轉5616、2070.報名網址:https://reurl.cc/V42xEb●來測退休力 https://pse.is/3uraub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29 名人.林思偕
林思偕/生命交響曲
接近耳順之年,人生來到一個很特別的點。時間的沙子逐漸沉澱,經驗的珍珠顯露出來。某些事情變得雲淡風輕;某些則原本相安無事,卻隨著年紀越來越無法忍受。有人社交圈依然喧嘩,我不再經營人際關係。我刪除人間的繁文縟節,避免那些無謂的聚會, 我喜歡享受寂靜的周末。社群中的朋友,合則留不合則去。我不需要知道每個人的最新動態,我只關心我的家人和真正的朋友。而後者越來越少。我討厭排隊等候。我為升職和加薪等了一輩子。餘生有限,每一刻都彌足珍貴。超級市場拿好商品,只要在櫃檯等待結帳的人數超過5個,我會將手上的東西歸還原位,立刻掉頭就走。我寧可錯過許多排隊名店的美食。我不能忍受在餐廳琳瑯滿目的菜單。給我簡單的食物就好。當我繞著街區尋找停車位時,挫敗感達到了頂峰。年輕時放浪形骸,幾個晚上不睡覺,依然精力充沛。如今我不再能從事極限運動,追不到的球就讓它過去吧。我不再追逐時尚:年輕人的潮流已經變得太奇怪,我堅持穿最舒適合腳的老式運動鞋。我很怕震耳欲聾的音樂。現代科技令人頭昏腦脹,我只想要一台簡單的電腦,不想處理無數的應用程式和設定。我越來越怕看醫師,不喜歡一人獨自在候診室胡思亂想。希望自己能像家裡那部老車一樣,偶爾維修一下就好。在工作崗位上,年齡帶來駕輕就熟的篤定。白袍像護身符, 聽診器是利器,我依然喜歡治癒病人,這對我意義重大。但碰到工作到很累,又被病人怪罪的「壞日子」,也會興起「不如歸去」之感,擺盪在「自己還行,可以繼續發光發熱」和「或許該及時鬆手,安全下莊」之間……。我變得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年輕時總依據別人的標準做事,惶惶不可終日,不知如何放鬆。總在追逐功績,害怕脱隊,迷戀埋頭苦幹帶來的短暫成功。沒空環顧醫院周圍的世界。現在我不再和別人比較,他是他,我是我。如今少子化,兒科醫師消亡的灰暗時刻,我讀著梭羅的《湖濱散記》,冷靜地想,像個人樣兒地活著,究竟需要多少?其實真的不多。如今我時常登山慢走,聽流水的潺潺聲,看飄過雲彩的變化 ,留意四季的更替。人生就和大自然一樣不斷在轉變,我知道自己需要停下來,休息,反思,充電。我終於搞清楚自己真正「喜歡」做什麼。那些不必支薪也做到忘記吃飯,忘記睡覺,不覺得累的事。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東西,例如寫作。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資深醫師」,我覺得我有責任把自己對醫病之間的領悟,用文字傳承下來,為年輕的醫學生,也為自己。我勇敢地把人生向它傾斜,雖然短暫失重,但終究會找到歸屬感,滿足感,一種自由。在不斷滾動的人生萬花筒中,某些色彩變得更加瑰麗,某些色彩則逐漸消亡淡去,「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這是一段智慧與經驗交織的旅程。偶爾出現不協調的音符,仍是一首值得聆聽的生命交響曲。
-
2023-10-28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一晚不睡恐致失智!楊延光作息規律不要熬夜,每周至少兩天各跑步5公里運動
擁有120多年歷史、員工破千的衛福部台南醫院,2020年由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院長、成大醫院副院長楊延光接任院長一職。他認為,「台南醫院是一間百年老店,是一個古蹟,不可能像一般房子那樣全打掉重練,既要活化,也要維持老店的傳統文化。」養生秘訣/養成規律作息 每周都跑步「作息規律很重要,不要熬夜。」楊延光說,研究顯示,健康年輕人一晚不睡,檢測腦中造成失智物質竟需一周才可能排除,建議睡眠品質不良或有睡眠障礙者,應就醫尋求解決改善方法。多年來,他每晚盡可能10點就寢、清晨6點起床,一天工作10幾個小時也不覺得累。在運動方面,楊延光從事簡易又高效率的跑步運動,過去每天會跑幾公里,近年工作忙碌,每周至少兩天各跑5公里,平日也不常坐辦公室,在遼闊院區各處「走動式管理」,運動當休閒。力行專業知識 融入生活中楊延光上任時,剛好爆發新冠疫情,上任後一年半幾乎「以院為家」,每天巡視醫院各角落,觀察有哪些地方要盡快改變,盡可能了解部屬想法心聲。他將醫院前的「南方公園」清空、舊醫師宿舍拆除,改興建八層新宿舍與托嬰中心,建置全新心導管室,增購新型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設備,讓老醫院感覺變年輕了,營運也漸上軌道。重新擦亮台南醫院這塊百年招牌的楊延光,不只忙於醫院的經營管理,還兼顧教學工作,近年更關注睡眠、運動與大腦老化、失智等領域的研究,發表相關論文。他更身體力行將所學專業知識融入生活中,「這些專業知識如果不能應用在自己身上,又如何能說服學生及病患相信我說的?」楊延光快65歲了,預計明年6月退休,但他的外貌身形與一頭黑髮,讓人以為他還不到50歲。他沒有特別的養生祕訣,每天作息規律,「找到自己的生物時鐘」,睡眠充足、睡眠品質良好,均衡飲食、持續運動,有一定人際關係,就能常保健康。完成待辦清單 壓力不累積人人都會有壓力時刻,他的因應方式是隨身帶小冊子,記錄該辦要項、預想面對方式,並養成一件解決就將一件紀錄劃掉,這樣心裡不會有壓力殘留累積,更能保持身心健康。他隨時觀察周遭,一察覺任何問題都要面對,目前為止都是「關關難過關關過」。楊延光在成大醫學院任教30多年,「大概有三分之一學生發現興趣不合,將來可能學非所用」,有些學生就轉系或輟學。他說,能進醫學系的本就有一定天分,很多放棄學醫後來表現非常好、各行各業都有。職業無貴賤,希望學生要「做自己」,有興趣、喜歡的不管是什麼領域,確定方向後就全力以赴勇往直前。楊延光小檔案年齡:62歲專長:神經影像醫學、生物精神醫學、行為醫學現職:衛福部台南醫院院長、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精神學科特聘教授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經歷: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斗六分院院長給病人的一句話:別糾結「病名」、執著自己「得什麼病」,只要確定不影響生命長度、生活品質,就好好跟醫護配合,當作「問題」來面對、更能好好解決。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25 焦點.元氣新聞
只是年紀大記憶力變不好?外媒盛傳侯孝賢因失智症退休 「他不會再導電影」
76歲「悲情城市」、「海上花」導演侯孝賢傳因失智症退休,不會再拍電影,形同傳聞。籌備多年,將由張震、舒淇主演的新片「舒蘭河上」、「我將前往的遠方」不會再拍攝。對此消息,侯孝賢的兒子侯甫嶽今(25日)下午也證實,父親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後,加上新冠肺炎確診,現已回歸家庭安心休養。外媒「Indiewire」指出,侯孝賢正與失智症戰鬥,知情人士更指出他不會再拍電影,2015年與舒淇合作的「刺客聶隱娘」已是最後作品。「IndieWire」引述侯孝賢友人、英國權威影評人托尼雷恩斯23日的說法,提到雷恩斯在倫敦花園電影院介紹侯孝賢作品「童年往事」的放映會上,提到侯孝賢已經退休,這點也被策展人橋仔克洛斯威特(George Crosthwait)證實,兩人也都表示侯孝賢日後不會再執導。該媒體並爆料侯孝賢台北工作室已經關閉,包括助理在內所有工作人員都已離開,唯本人與家屬尚未向外界宣布,只是該消息雖然都未正式公布,但電影圈早已傳開,不過侯孝賢仍擔任「車頂上的玄天上帝」、「老狐狸」監製,力挺子弟兵黃文英,知名導演後進蕭雅全。侯孝賢拍過無數經典電影,享譽國際,就連日本名導是枝裕和都說是因為侯孝賢,自己才會拍電影,而他罹患失智症一事早已被媒體報導,當時編劇好友朱天文代為澄清,不是罹患帕金森氏症,而是年紀大記憶力變得不好。剪輯大師廖慶松也提到有聽過這傳聞,但他仍持續計畫與侯孝賢合作,今年2月侯孝賢舊作「悲情城市」4K數位版重映,男主角之一梁朝偉特地飛來台參加首映,可惜侯孝賢也未現身,如今消息再度傳出,全球網友無不希望侯導好好養病。認識失智症失智症(Dementia)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資料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
-
2023-10-18 醫療.精神.身心
長輩有老人憂鬱症嗎?失眠、情緒低落、食欲不振...8種症狀出現2種要當心
台灣老人憂鬱症的盛行率是相當高的,根據台灣老人健康調查報告顯示,65歲以上的老人憂鬱症的盛行率約為6.22%。此外,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一項研究指出,65歲以上的老人中,約有18.7%的人有憂鬱症狀,其中女性的盛行率高於男性。老人憂鬱症是什麼?憂鬱症狀是指情緒低落、失去興趣、情感疏離、自我否定、無助感、睡眠障礙、食慾改變等一系列身心症狀的綜合表現。在台灣,老人憂鬱主要表現症狀.孤獨感: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朋友圈子越來越小,家人也有可能遷移或去世,導致老年人感到孤獨和沮喪。.失去親友:老年人在生命的後期,往往要經歷許多失去,例如親友的離世,這會引發憂鬱情緒。.身體不適: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下降,容易出現長期疾病或疼痛,這些不適會導致心情煩躁、失眠等憂鬱症狀。.經濟問題:有些老年人退休後沒有足夠的收入或退休金,導致生活壓力和憂鬱情緒。.身心疲憊:老年人在照顧家庭和孫子孫女的同時,也需要照顧自己,這樣的負擔會讓他們感到疲憊和壓力。老人憂鬱症的症狀有哪些?1.情緒低落或沮喪,感覺沒有興趣或快樂的事情。2.失眠或睡眠困難,可能是入睡困難或早醒。3.食欲不振或過度進食,可能是體重增加或減輕。4.身體不適,例如:頭痛、胃痛、肌肉酸痛等。5.缺乏活力,感到疲倦、無力或動作緩慢。6.記憶力下降或集中力減退。7.自責、憂慮或恐懼,可能是未來感到沒有希望或無助。8.社交退縮,避免與家人和朋友互動,可能是因為感覺孤單或沒有價值。有上述這八種憂鬱症症狀,如果持續2週以上,可能需要尋求醫療協助,確定是否為憂鬱症。老人憂鬱症的治療老人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無法享受生活、自卑、自責、無助感等症狀。如果長期得不到治療,不僅會影響老人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導致自殺等嚴重後果。以下是幾種老人憂鬱症的治療方法說明。.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是治療老人憂鬱症的方法之一,可以幫助老人改變消極的想法和情緒反應,提高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增強應對壓力的能力。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療法、人際關係治療、團體治療等多種方法,適合不同程度的老年憂鬱症患者。.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老年憂鬱症的常見治療方式之一,主要使用抗憂鬱藥物,這些藥物能夠影響腦內的神經傳遞物質,提高患者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用藥的劑量和頻率,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和禁忌症,並與治療醫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協助醫師進行治療。.運動治療運動治療是一種非藥物治療方式,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態,減少憂鬱症狀的發生。運動可以釋放身體的負能量,減輕壓力和焦慮,同時也能夠提高免疫力和身體的代謝功能,改善睡眠和食慾等問題。整體而言,老年憂鬱症的治療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治療方式,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運動治療等,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此外,還需要加強老年人的社會支持,鼓勵其積極參與社交和文化活動,像是參與樂齡學習中心課程,據點活動或是公共托老中心,建立長者的生活圈,提高自我價值感和生活品質。老人憂鬱症與自殺防治憂鬱症是高齡人口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些年高齡自殺率逐漸上升,台灣老人自殺防治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高齡化問題:台灣老年人口比例逐漸提高,加上社會大眾的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改變,老人自殺問題日益嚴重。.心理健康問題:老年人的生活環境狀況、身體健康狀況、家庭支持系統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狀況,進而導致自3.社會孤立問題:許多老年人因為疾病、子女遷徙等原因,往往面臨社會孤立的問題,缺乏社會支持與關懷。.社會孤立問題:許多老年人因為疾病、子女遷徙等原因,往往面臨社會孤立的問題,缺乏社會支持與關懷。在面對高齡族群自殺率上升的挑戰時,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增加社交活動和支持:老年人往往會感到孤獨和無助,增加社交活動和支持可以幫助他們維持情感連接和自尊心。.促進心理健康:老年人可能有心理疾病或情緒困擾,因此需要促進心理健康,包括治療和支持服務,身邊的親友,需要留意長輩的情緒變化或是生活習慣改變等,若出現自殺想法或行為時,保持警覺並接受醫療介入。.鼓勵長者維持良好的健康習慣:保持規律運動,作息正常,並鼓勵長者參與課程活動,保持學習的熱情。為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目前教育部下的樂齡學習中心,衛福部下的公共托老中心或是各縣市單位下的老人活動中心,救國團等,都提供了長者可以學習與拓展人際關係的場域,希望長者能積極參與,擁有年輕的心態是健康的起點。延伸閱讀:.爸爸過世後,媽媽變得很奇怪!是老年憂鬱症?還是失智?.長輩有憂鬱症?「1方法」篩檢長輩是否憂鬱 .提不起勁、食欲和睡眠習慣改變 醫提醒老年憂鬱增失智風險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4 性愛.性福教戰
愛情消失了?醫激推12招不易分手秘訣,提醒男生愛愛完「必做1事」別只想睡
有沒有常聽說:「男男女女,相處一陣子,就冷掉了?」、「男男女女,相處一陣子,就吵架了?」、「男男女女,相處一陣子,就無新鮮感了?」生理荷爾蒙反應 見3要點重症醫師黃軒表示,其實這些都是因為我們身體內,一些生理荷爾蒙的反應造成的,並簡單介紹兩種例子,讓大家比較容易明白。熱戀時,你需要的荷爾蒙叫:神經成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而之後要持續維持另一半良好關係,你需要的荷爾蒙叫:催產素(Oxytocin)。A、神經成長因子神經成長因子(NGF)在戀愛初期會大量釋放,使人感到愉悅和興奮。然而,這種狀態通常持續一年左右(12個月-24個月),然後NGF水平會回歸正常,意味著浪漫愛情的強度會減淡。這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過程,不代表「愛情就消失了」;相反,這是一個轉變的階段,讓戀人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信任對方。B、超過一年後,你(妳)需要的,你要只是多一點的「擁抱和鼓勵」通常在大腦分泌的物質NGF,不會超過於一年的時間,但此時如果雙方的關係想要繼續維持的話,接下來你需要的荷爾蒙叫催產素(Oxytocin)。催產素(Oxytocin)儲存在並由腦下垂體釋放,在性高潮時進入血液。催產素常被稱為「愛情荷爾蒙」或「擁抱荷爾蒙」,因為它促進信任、同理心、親密感和社會連結。所以男女關係,相互擁抱以及依偎,將會促使催產激素(oxytocin)大幅提升,這就是所謂的「依偎激素」。大腦通常在此時會釋放大量的催產激素。C、催產素被許多人稱為「愛情荷爾蒙」,在人類情感和生理功能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從加深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到調節生理過程,催產素的影響深遠。提升體內催產素 12個日常小方法黃軒分享一些有效提升體內催產素方法建議,說穿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夫妻相處之道:1、身體接觸:無論是擁抱、親吻還是撫摸,這些親密的身體接觸都能促使催產素上升。特別是在男性中,與所愛之人的接觸會釋放更多的催產素。(抱抱,真的很重要)2、正面語言:受到他人的讚美和肯定,會使人感到被愛和被尊重。此時,催產素的釋放會加快,幫助增強這種正面情感。(不要吵架、負面語言攻擊)3、真誠傾聽: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和被接受。細心地聆聽他人,放下手中的手機和其他干擾,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從而提高催產素的分泌。(多聽聽彼此的心聲)4、開懷大笑:無論是嬉戲的孩子還是成年人之間的玩笑,笑容和笑聲都能快速地提高催產素。此外,笑容有著神奇的傳染力,它能夠引發更多的正面情感。(記得常常彼此都帶著微笑,而不是以為另一半的出現,是不用微笑看著他的)5、冥想和祈禱:定期的冥想或祈禱不僅能夠放鬆心靈,也能夠平衡體內的荷爾蒙,使催產素得到合理的釋放。(彼此之間,需要安靜的時間和空間)6、規律的運動:適量的運動能夠帶來良好的心情和生理效益,其中之一就是增加催產素的分泌。走路、瑜伽等輕型運動同樣有效。(夫妻一起做運動)7、允許自己哭泣:哭泣是情感的一種宣洩方式。當情感得到宣洩,壓抑的情感得到釋放,身體也會分泌更多的催產素,幫助我們回到平靜的狀態。(哭泣泛淚,那只是傾訢感覺受,不是代表脆弱)8、無私的給予:無論是物質上的給予還是情感上的分享,慷慨的給予總能帶來深厚的快樂和滿足,從而促使催產素的釋放。(彼此之間,是不需計較,誰付出的比較多)9、發揮創意:進行創作活動,如繪畫、手工、寫作等,不僅可以讓人放鬆心情,還可以刺激大腦中與催產素有關的部分,促進其釋放。(夫婦之間,也是要有surprised 驚喜時刻)10、養寵物:與寵物的互動和接觸會帶來許多的樂趣和親密感,也能夠迅速地提高體內的催產素(竉物。是不錯的療癒效果)11、做一些呼吸練習:如深呼吸、正念呼吸或瑜伽呼吸。這些練習可以放鬆身心,減少壓力激素,增加催產素和其他快樂激素的分泌。12、看一些感人或有趣的影片:如小寶寶、小動物或小喜劇片段。這些影片可以引起正向的情感反應,激發催產素和其他神經遞質的釋放。 催產素維持彼此天長地久 男性與女性分泌時機不同催產素(Oxytocin),是一種奇妙的荷爾蒙,它在人類的身體和情感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透過上述方法,我們可以自主地調節自己的催產素水平,從而促進身心健康和人際關係的和諧。但有趣的是,男性與女性分泌的催產激素時機不同,親密行為後,女生達到高潮後,需要的是男生的擁抱,而男生高潮後,只想睡覺。黃軒提醒,男人啊!記得多抱抱你的愛人啊,不要一直想睡覺而已呀!那個激情的荷爾蒙叫神經成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非常不長久,非常不可靠,這樣,懂了和你的另一半的生活相處了嗎?延伸閱讀:.結婚久了不想做愛?醫曝影響男女性慾降低原因,3方法助改善.一天可以打幾次手槍?射精幾次會出血?專家解惑自慰常見的5迷思.潮吹是尿?女性也會射精!專家解密真相,出現「1狀況」要就醫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0 性愛.性福教戰
自慰會降低精子數量?單身的人才需要?老高醫師解答常見3大自慰疑問
許多人都會選擇自慰來解決性慾,老高要說,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自慰,或是你要說打手槍,都可以解決壓力、滿足性慾,對自己的身體會有好奇,會想探索也都是很正常的。但老高卻也聽說過許多關於自慰的迷思,今天老高就帶你一起破解這些謠言!自慰迷思1.自慰會導致健康問題這幾乎是老高最常聽到的說法,也就是自慰會對男性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例如降低精子數量、性功能障礙或精神健康問題。但,適度的自慰不會對男性的生育能力造成負面影響,也不會導致性功能障礙或心理健康問題。相反,自慰有助於緩解壓力,提高睡眠品質,並有助於性器官的健康。當然,我知道有人就要問,「適度」是怎麼樣才算「適度」,其實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次數,只是如果你真的打手槍打到覺得累了,甚至出現像之前老高談過的 #頭痛 之類的狀況,就代表你真的應該休息了。2.自慰會影響床上雄風這種迷思還有很多版本,像是「自慰會讓小弟弟變小」,或是「自慰會導致陽痿或早洩」。但你小弟弟的大小,多半是由遺傳因素決定,並不會因為你多打幾次或少打幾次,就因此變大或是變小。另外,適度的自慰其實對於勃起有幫助,因為可以讓海綿體充血,定期射精也能避免攝護腺結石。當然就如前面所述,過猶不及,如果你真的每天都要打很多次,真的有可能反而造成性行為時的壓力,導致陽痿或早洩喔!3.只有單身的人才需要自慰一些人認為自慰是一種孤獨的行為,會對人際關係產生負面影響。雖說自慰是一種私人的行為,但它並不一定跟性伴侶關係互斥。事實上,夫妻或伴侶之間的開放溝通和理解,可以使自慰成為一種增進性生活的方式。研究也指出,夫妻中的開放對話和理解對於性滿意度和關係穩定性非常重要。只要它不損害伴侶關係,自慰也是一種正常的性行為。老高還是要提醒,這前提是你要跟你的伴侶好好溝通喔!(本文轉載自臉書粉絲專頁《泌尿科 高銘鴻醫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02 養生.抗老養生
精神不濟、頭痛…狂喝咖啡也沒用!芳療專家授「敲頭功」,2步驟有效醒腦
許多人早上起床,常感覺昏昏沉沉,習慣來杯咖啡醒腦,或者到了下午,就會感覺睡意襲來、精神不濟,甚至因為壓力大,常出現頭痛困擾。對於有上述困擾的民眾、上班族,專研芳香輔助療法約30年、曾獲英、美、加等國際芳療講師認證,對中醫經絡養生、按摩也很有研究的林麗瓊老師特別推薦一招「敲頭功」。她說,這招自我按摩法可幫助提神醒腦、神采奕奕,如果是到了下午,容易睡意襲來、精神不濟,甚至因為壓力大,常出現頭痛困擾的上班族,也可以用來提振精神。敲頭功秘訣:充分運用手指指腹力量,才會有效!步驟一:早上起床時,或下午精神不濟的時候,可先甩甩雙手,讓雙手筋骨放鬆。步驟二:接著,以「甩動雙手」的方式,運用「手指指腹」力量敲打頭部各處。從前到後,乃至兩側,進行三到五分鐘敲打動作。敲頭功原理:由於頭部佈滿重要穴道,經過這樣的刺激,經絡運行就會比較通暢,自然就能幫助提神、醒腦。林麗瓊老師叮嚀,做上述動作的時候,不能只用指尖輕點,也不是用整個手掌拍打,主要訣竅是用手指指腹的力量,且要在頭部敲擊時出現「扣扣扣」的聲音,有點像敲西瓜時所發出的聲響,刺激才會足夠。「按、扣、揉」三步驟,刺激效果更到位林麗瓊老師觀察到,許多人沒有生病,卻經常飽受頭痛之苦,甚至因此無精打采、精神恍惚,更有人因而焦躁不安,導致人際關係受影響。如果有這樣的狀況,她建議可以利用「刺激穴位」的方式,舒緩頭痛帶來的不適,例如刺激太陽、合谷、完骨等穴位,都有幫助,而要達到刺激穴位的方法,就是用指腹加壓穴位,並透過「按、扣、揉」三步驟才會產生效果。何謂「按、扣、揉」?意思是說,先找到穴位,然後將指腹「按」在穴位上,之後彎曲指頭關節,讓指頭前端與穴位呈垂直90度,這動作叫「扣」,然後加壓「揉」此穴位。當感覺有「痠,痛,刺,漲,麻」,即代表壓到正確穴位。林麗瓊老師解釋,一定要有「扣」的動作,刺激的力量才能精準進入穴點,如果缺少這動作,刺激效果容易大打折扣。對付眼睛疲勞,刺激「攢竹」效果很不錯許多上班族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工作,因此眼睛很容易疲勞、不舒服。對此,林麗瓊老師建議,如果想消除眼睛疲勞,使眼睛炯炯有神,「 攢竹穴」更是穴道刺激重點。攢竹穴位於眉毛中點上方五分處(五分,古單位名,拇指橫寬一半),以對準瞳孔為準,可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按揉攢竹穴49下,眼睛較不會疲勞,眼神也會比較明亮動人。最後沿著眉毛以按揉的方式刺激眉骨上的穴位,刺激數次之後,將二手搓熱,將搓熱雙手覆蓋在眼睛上,閉目休息三分鐘,就能快速消除眼睛疲勞,讓眼睛恢復炯炯有神。
-
2023-09-30 養生.家庭婚姻
低自尊是壞事,高自尊是好事?2者背後其實有相似的心理機制
全有或全無的自尊我們通常會認為過低的自尊是一件壞事,但事實上,過高的自尊也並非好事,從本質上來說,過高或者過低的自尊背後有著相似的心理機制。童年早期,我們的自尊水準會呈現出全或無的狀態,根本原因在於此階段的我們還無法全面地看待自己,很容易因為當下發生的一件事情而片面地下定義。比如期末考試考了兩個一百分,就覺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厲害的人;不小心打碎了家裡的花瓶,就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一無是處。這種模式出現在童年早期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我們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所以這是必然經歷的合理過程,但這種模式在成人後仍舊會出現,因為這種模式若在童年中後期沒有得到妥善的引導,那麼可能會一直延續下去。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的心理感受,我們在人際關係中不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就是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好像總是很難進入一種和別人平起平坐、平等相處的狀態。這種忽高忽低的自尊狀態也是全有或全無的自尊模式,都是由無助模式帶來的自卑感引發的。關於無助模式,我們會在第二節中詳細討論,在這裡需要先意識到的一點是,自尊並非越高越好,當我們努力為自己賺取各種光鮮的標籤,拚命提升自己的地位以防被別人看不起時,自尊就會越來越脆弱。當自尊處在全有或全無模式時,它就變成一個內在空洞的軀殼。當我們覺得自身條件可以碾壓對方時,在我們的腦海中,自己的形象突然變得高大起來,可以不用在乎對方的想法和關心對方的感受,這時自尊是保護自己的工具,同時也是傷害別人的利器。反之,當我們覺得自身條件不如別人的時候,被別人的光環所掩蓋的時候,自己又會縮成一個小人兒,對方的光芒越強,自己就會縮得越小,甚至無地自容,認為自己不應該存在。而這時,自尊又變成了傷害自己的武器,並且神話了對方,使我們無法客觀地看待別人和自己。所以為什麼說「全有或全無的自尊」是一副內在空洞的軀殼呢?這是因為無論自尊是高或低,都沒有實質意義,而且都代表著同一個問題:人際關係本不平等的。也許你會認為,人際關係從來就是不平等的,但只要我能處於高位,就平安無事了。但事實上,如果你的自尊是空中樓閣,無論實際上所處的地位如何,最終都會被你內心設定的心理地位所影響。畢竟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一旦面臨地位的挑戰,虛無的空中樓閣就無法支撐一個人的信心,高自尊的泡沫會突然裂開,然後將你重重地摔在地上,這種落差對於任何人來說都很難承受。真正的自尊是可以看到自我的,而且無論外界產生什麼樣的變化都相對穩定的。比如你是學生,見到某個專業領域的「大神」;或者你進入職場,面對嶄露鋒芒的同事,你可能會羡慕、欽佩、受到鼓舞,當然你也可能覺得和自己毫無關係,但不會覺得自我因此消失了。不管在多麼耀眼的人面前,他們的光芒都不會抹殺你的存在,你仍然能分得清別人和自己的界限。同樣地,當你和世俗條件不如自己的人相處時,你不會覺得自己是居高臨下地看著他們,也不會帶著鄙夷的目光審視他們的存在,所以真正的自尊不僅能看到自我,也能看到並認可別人的存在。無助模式我們都知道低自尊會讓人不敢去做新的嘗試,因為不相信自己會成功,而在高自尊的情況下,哪怕這個自尊是虛假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短暫地去實現目標。這種高自尊之所以不穩定,甚至會讓人陷入危險,是因為這種自尊是「條件性地依附於成功」。「條件性依附於成功」意指一個人有沒有自尊,是取決於能否做成一件事,如果失敗了,就會否定自我價值。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因果關係呢?很多時候和父母或者老師⋯等長輩在孩子失敗時給的反饋有關,比如考試沒考好,長輩說了非常負面的評價,像是「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就是學不好」⋯等。這樣一來,失敗就迅速在孩子心裡建立一種和低價值感相關的條件反射。相反地,如果孩子考出好成績,就一味誇讚「孩子真棒」、「真聰明」,那麼這兩種巨大的反差會在孩子心裡形成一種模式─我的價值感是否和考了好成績直接相關?有好成績,我就是最棒的;沒有好成績,我就要承受一無是處的低價值感。孩子並不知道如何面對這次失敗,或也不知道如何理解這次成功,同時更不知道下一次可以怎樣做得更好。我在4、5歲時就經歷過一次印象非常深刻的無助事件,或許能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個過程。當時我是幼稚園的年紀,老師出了一個教孩子認時間的作業,請家長在錶盤上隨意擺弄幾個位置,讓孩子學習怎麼看時間。但老師之前並沒有教過我們,是讓家長想辦法進行教學、藉此和孩子互動。我的父親當時承擔了這個任務,他從公司拿回來一個非常漂亮的鬧鐘,有著金色的外觀、銀色的指針,我當時開心極了,興高采烈地開始學習。我父親教了我一遍長針和短針還有錶盤上數字的關係,接著就說學到這邊,然後開始考我是否理解。他撥了幾個指針位置,我都說錯了,我父親就勃然大怒,把漂亮的鬧鐘摔在地上,並大聲怒斥我:「這麼簡單的事,我都教你一遍了,怎麼還不明白?!」我當時嚇到了,內心很無助,心裡出現兩個聲音,一個聲音說:「我是不是太笨了,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學不會?」但另一個聲音說:「為什麼父親不再教我一遍呢,我有很多問題想問,還有很多地方不是很理解」。當時的無助感是很強烈的,這個無助感來自我從這次經驗中似乎無法獲得能用在下次經驗的有效方法,我只得到「我太笨了」、「學東西就要一次學會」、「沒有表達不理解和發問的權利」、「我現在還是不會認時間,該怎麼辦呀」這幾個資訊。所以,在後來成為學生的十幾年日子裡,我都會經歷起起伏伏的自尊變化,考了第一名就覺得自己是全班最厲害的人,若沒有考第一名,那一定是我不夠聰明的特點曝露出來且無法掩飾了。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有機會告訴我父親如何教育一個各方面心智水平還沒有發育成熟的孩子的話,我會告訴他,在教了孩子一遍新知識之後,可能還需要問問孩子:「剛才爸爸講的東西,你是不是明白了呀?如果不明白,現在是提問時間,什麼問題都可以問」。這樣一來,孩子之後無論遇到多困難的任務、多複雜的知識,都會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一開始不明白沒關係,可以發問來逐步獲取對這個新事物的探索和理解。只要教孩子在無助時可以怎麼做,孩子就不會向內攻擊自己的自尊,全盤否定自己的存在和價值。在孩子的視角裡,世界將變得多元和豐富起來,一件事情的結果不是只有成功和失敗兩種,我們還可以討論分析一件事情,從中總結一些經驗,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而這些都不是用簡單的成功和失敗就可以定義和概括的。能夠克服無助感,我們才能在充滿挑戰的生活中順利前行。※ 本文摘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寫給成長過程中走迷、挫傷的你,完整自己的二次成長療心室》。《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寫給成長過程中走迷、挫傷的你,完整自己的二次成長療心室》作者:王瑞 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3/09/27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9 失智.大腦健康
久坐不只傷身!最新研究:每天坐這麼多小時可能增失智症風險
很多人都知道久坐對身體危害大,不過一項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新研究表明,若是6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天花10小時以上的時間從事久坐行為,例如坐著看電視或開車,患失智症的風險可能會增加。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檢視了約五萬名60歲以上成年人的數據,這些成年人佩戴用於測量運動的腕戴設備,並且為期一周、每天24小時測量他們的運動情況。研究人員指出,參與者在研究開始時並未被診斷出患有失智症。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算法來分析設備收集的數據集,並根據不同的身體活動強度對行為進行分類。由於使用人工智能係統,研究人員可以區分不同類型的活動和睡眠,從而客觀地衡量每個人從事不同類型的久坐行為時間。接著,研究人員對這些參與者進行平均6年的隨訪,以確認他們在後續是否被診斷出患有失智症。在分析數據時,研究人員發現每天久坐約10小時的人患失智症的風險更高。然而,研究人員也提醒根據該項研究,無法確定久坐是否真的會導致失智症,他們建議需要進一步研究以確定這種聯繫的確切性質。什麼是失智症?根據阿茲海默症協會的資料,失智症是一個總稱,指的是由大腦異常變化引起的一系列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包括一個人思考和記憶事物的能力下降,嚴重程度足以干擾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的情緒、行為和人際關係也會受到這種情況的影響。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佔所有病例的60%至80%,血管性失智症則是第二常見的類型。需要注意的是,失智症常被錯誤稱為「衰老」或「老年性失智症」,這反映了以往普遍但不正確的觀念,認為嚴重的智力衰退是老化的正常部分。運動有助於預防失智症嗎?科學家Shara Cohen博士告訴表示《healthline》,久坐行為可能會通過多種相互關聯的機制增加患失智症的風險。Cohen指出,久坐會減少體力活動,從而導致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疾病,所有這些都是已知的失智症風險因素。此外,缺乏身體活動可能會損害血管健康,減少流向大腦的血液並增加患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Cohen補充解釋,久坐行為與較低的認知刺激和社交參與有關,而這兩者都是維持大腦健康所必需的因素。整體來說,久坐的生活方式可能是促進各種心血管和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途徑,同時限制認知和社會參與,從而導致失智症的發生。【資料來源】.Large amounts of sedentary time linked with higher risk of dementia in older adults.Sitting More Than 10 Hours a Day May Raise Your Risk of Dementia, Study Shows
-
2023-09-14 養生.人生智慧
出任郭台銘副手/「我真的那麼不值得愛嗎?」賴佩霞失婚後如何與前夫、自己和解?
【2023/09/14編註】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14日)上午舉行記者會,宣布副手人選為藝人、作家賴佩霞。》相關新聞賴佩霞說,她的專長是溝通、協調,除了偶爾演戲,過去30多年,都在唸書同時研究心理學。離過婚的她提到,親情、友情、愛情,經營任何一段感情都不容易。回顧3年前的專訪,看賴佩霞失婚後如何與前夫、自己和解?「我真的那麼不值得愛嗎?」賴佩霞失婚後如何與前夫、自己和解?【文/張瀞文/2020/09/12】優質退休生活關鍵何在?或許您可以從最容易被忽略,卻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開始——關係的檢視、遺憾的和解。9月的橘世代周報將透過系列名人故事,帶您看見隋棠的婆婆賴佩霞如何在失婚後和前夫、和自己和解?藝人梁正群又如何整理他和父親梁修身的關係,展開父子和解之旅?而我們每一個人,如何在這生命里程的「中點」,做好生命回顧,梳理好人生上半場的關係,沒有遺憾地展開人生下半場的旅程?談生命裡的和解,賴佩霞絕對有資格。今年57歲的賴佩霞擁有過許多身分——18歲成為藝人,從歌手、演員到主持人,這幾年,她是知名的心靈作家,也是許多人在處理生命關係的心靈導師。能夠帶領人們面對生命的挑戰、容受痛苦,並非賴佩霞天賦異稟;賴佩霞生命的豐厚,一開始是以「苦難」的形式呈現。30年傷痛 學心理諮商療傷母親未婚生子,讓她成為沒有父親的混血兒,成長過程受盡歧視與排擠。懦弱的生父在生命中缺席,讓她不知道正常家庭為何物。渴望家庭的她帶著期待走入婚姻,但前夫外遇,在婚姻關係中欺瞞與逃避。離婚不但使她夢想粉碎,也讓她恐懼——她步入和母親相同的命運,成為單親媽媽,和媽媽一樣悲傷,「更可怕的是,我也開始抱怨起老天爺的失職。」人生前半場最重要的三個人,帶給她的全是傷痛與失望,長達30年的時間,賴佩霞淡出演藝圈,轉向心理諮商,不斷直視生命的傷痛,一次次走上和解之路,踏上改變自己的旅程。你我或許沒有賴佩霞人生八點檔連續劇似的苦情遭遇,日子過得好好的,幹嘛要和解?「(生命的遺憾和糾結)不是你不去理會就不在,它會在你身體不舒服、意志不佳、狀況不好時反撲,若你希望活得輕鬆自在,就好好處理,才不會拖累與『源頭』無關的人。」賴佩霞說,人生到了某個年紀——有些人是小孩長大離家、有些人是退休,每個人時間點不同,會期待人生的圓滿,開始自問:「我的人生是什麼?」會整理過往人生:「我要帶著不甘心、不圓滿走人生的路嗎?有其他選擇嗎?」也愈來愈常在夜深人靜時望著枕邊人:「這個人是為我的人生加分?還是讓我能量耗損?」只有把最重要的第一層關係理清時,才有可能享有幸福、快樂、美好的人生下半場。走出婚變 懂得要善待自己賴佩霞不到25歲就結婚,8年後離婚,帶著5歲和1歲的女兒,以及僅有的6萬元現金,獨立生活。第一段婚姻讓賴佩霞赤裸裸看見自己從來不了解的負面性格,嫉妒、猜疑、憎恨、小心眼、沒安全感…,這些隱藏深處的陰影,在這個過程中爆發出來,想毀滅別人也毀滅自己。她甚至自我懷疑:「我真的那麼不值得愛嗎?」還好,當初為了成為更好的母親而接觸成長團體、曾經到監獄當志工希望提升自己輔導專業進而學習心理諮商,這些課程與方法,讓賴佩霞在面對離婚的椎心刺骨時,有強大的後援。她知道,很多事情要從自己的生命釐清。她也看見,從小,「你是雜種」、「你跟我們不一樣」的語言常常出現、刺傷她,讓她總在找尋「歸屬感」,在生命的所有關係裡,她只要察覺「我已經不是你需要的人了」,就會馬上離開。她開始練習看見自己需要什麼、被什麼困住,看清楚為何在關係中受苦,勇敢說出需求。整理過往 面對人生不抱怨離開第一段婚姻後,她除了有意識覺察自己的需要外,更練習「好好說話」。例如有天早晨起床,她走進客廳,看見現任先生謝志鴻和大女兒謝沛恩坐在餐廳,吃早餐、看書、看電腦,那時候,除了狗狗便盆有便便之外,兩隻狗狗又尿在盆子外面的地板上…。她一邊拿起衛生紙整理,一邊說:「當我看到狗盆裡有大便,就知道因為便盆的便便沒清,所以狗狗就尿在盆子外面。我看了不開心,因為家裡是木頭地板,尿液沾久了會有味道,我希望家裡是清香的。可不可以麻煩早上起來時,盡可能多注意牠們,幫忙把便便清乾淨,以免牠們又尿到盆子外面。」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習,她已經能夠在日常對話中不抱怨,而是如實陳述觀察到的事實、說出心裡的感受、表達內心的需要,並且放下命令的舊習,用明確、正向,可以引發具體行為的語言提出請求。她也清楚,所謂和解,最重要的是,離開一段關係之前,必須清理其中的糾葛,才能往下一個階段邁去,否則下個階段的所做所思,都會有這個階段的投射。「當我對前一段感情不能產生感謝,就會帶著不甘心到下一段關係。」於是賴佩霞把自己活好,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感謝那場婚姻讓她看見自己的不完美、帶給她的覺醒,讓她快速成長,更誠實面對真實的人生,不再活在虛幻的理想裡。她不認為第一段婚姻「失敗」,而稱之「完美的過程」,讓她看見內在更好的自己,在第二段婚姻來時更知道如何經營親密關係。賴佩霞對於現在的人生「非常滿意,如魚得水。」回首來時路,她終於可以篤定地說:「賴佩霞的人生一直都沒有問題,她一直是這麼美,只是我有沒有看見。我一直在這條路上走。」賴佩霞提醒,無論跟誰和解、內在需求是什麼,都要記得「喜歡自己」最重要,「因為你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你不喜歡自己,很難喜歡這個世界。」迎接新生 每天都可以和解而已經走完和解之路,即便有小小的誤解也「每天都可以和解」的賴佩霞,現在的人生彷彿又進到了另一個階段。她將成立一個「好好說話」學會,帶著大家學會「好好說話」。「我還挺興奮的。人生已經到了下半場,我要留下什麼給這個世界?我學諮商學了那麼久,從3歲開始在教會裡仰望聖光到現在,我如何能夠在生命裡的苦,看見它背後的愛。我應該跟大家分享。」「若我不在乎我自己,誰會在乎我;當我只在乎我自己,人生又有何意義。」賴佩霞這樣說,現在的她,人生的糾結已經梳理、遺憾也都面對處理了,有力量去創造一個比自己更重要的改變。賴佩霞小檔案賴佩霞是資深藝人,一家也都是名人。她和前夫生的大女兒謝沛恩是偶像劇明星;第二任丈夫謝志鴻是最早留美返台的科技新貴,被稱為「掃描機之父」;謝志鴻和前妻的兒子Tony,是藝人隋棠的先生。婚姻受傷 別怕求助賴佩霞提醒,婚姻遇到問題不要害怕求助,想扮演強者而不願意求助才是最大的問題。只要願意提出請求,很多地方都可以得到幫助。離婚是法律行為,若財務能力許可,就請律師幫忙,釐清法律責任歸屬,不要用情感談法律。情感、情緒的問題,去找諮商師。這兩個問題都釐清了,比較能夠穩定面對對方。財務上沒有餘裕的也有相應資源。許多非營利組織像是勵馨基金會、晚晴婦女協會、法律扶助基金會等,可以提供很多法律上的資源。情感上,有人透過宗教,有人尋求社團或是社區資源的協助。好好說話10提醒很多人感到孤獨,是因為沒有好好說話,多一些溫和、彈性、空間,關係就會好很多。在賴佩霞新書《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裡,有一些溫暖的提醒:1.想與他人好好對話、溝通,先從認識自己開始。2.把你在家庭外的溫暖平和,帶回家庭中。3.好好說話,好好聽對方說話。4.想想,為別人貼標籤時,心裡真正想說的是什麼?5.有時,不急著說話,也是一種溝通方式。6.仔細聽:批評,隱藏著我未滿足的需要……7.當我們說「我需要被……」時,意味著解藥在他人手上。8.「不要」什麼,不等於你知道自己「要」什麼。9.想要有好的人際關係?仔細觀察身邊人的「需要」。10.允許對方說「不」,才有可能進入到交流及溝通。【延伸閱讀】老公被退休了怎麼辦?28年專職主婦走出家庭風暴 主控人生下半場不要活得像別人!《我輩中人》張曼娟:50歲後的人要把自己放在最前面
-
2023-09-08 醫療.巴金森病
巴金森最愛問/年輕罹病卻還要工作怎麼辦?不同年齡有區別 醫:年輕病人重「存本」
「她不想職場夥伴看到她吃藥,怕會有負面聯想,所以希望能減少服藥頻率。」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彥中分享,一名確診至今已有7年的年輕型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患者,在職場工作時所面臨的問題。他指出,約有5%到10%的巴金森病患者屬於年輕型,其治療重點會因餘命、工作需要而不同於老年型,但不論何者,「患者都應維持病況,未來才有機會嘗試新治療。」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是種好發於老年人的退化性神經疾病,若患者發病年紀小於50歲,則為年輕型,陳彥中表示,兩者症狀別無二致,通常都有手抖、關節僵硬、行動遲緩等動作障礙及憂鬱、便秘、情緒低落等非動作障礙,巴金森病雖不可痊癒,但若妥善控制病情,將能延緩病程進展。陳彥中說明,年輕型與老年型患者的治療目標其實大不相同,目前治療藥物大致分為左旋多巴及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兩大類。考量到年輕型患者餘命較長,且須保持一定工作能力,治療策略上建議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存本」,以防太早使用藥效較強的左旋多巴,當藥物蜜月期一過,容易因藥效波動導致不自主抖動的異動症,或肢體突然無法動彈的「斷電」現象,進而影響工作或人際關係。年輕發病警覺高 運動有效緩退化陳彥中表示,一名發病7年、擔任主管的年輕型巴金森病患者,希望能減少服藥頻率,避免引起職場異樣眼光,平日會安排他透過多巴胺受體促效劑維持工作能力及改善睡眠品質,不過隨著發病已久,因常主持重要會議,才再搭配低劑量的左旋多巴或其他藥物輔助。陳彥中分享,年輕型患者普遍較會察覺到疾病,按時服藥、規律回診,不過他的一名老年型患者堪稱模範。67歲的羅阿姨近一年來發現手腳不自主發抖,曾任看護10餘年的經驗讓她直覺可能是巴金森病,就醫後按時服藥,病情快速獲得控制。「老年型患者的治療目標是維持生活品質。」陳彥中說,除了藥物治療,研究證實運動能有效延緩病程、改善生活品質,甚至減少30%藥量,羅阿姨也分享,她會透過長照2.0服務,請照服員協助復健,可日行40分鐘、5000步,她呼籲其他患者「不要因疾病而封閉自己、不運動,反而要保持陽光心態,配合醫師治療,與巴金森病和平相處」。長照資源哪裡找?●不分縣市電話撥【1966】尋求各類長照資源專業諮詢。●【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提供家庭照顧者社會福利相關線上諮詢服務與協助社會資源連結與轉介。●【衛福部我想申請長照!】專區,長照資訊看更多。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推出《巴金森病88問》一書,收錄「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等社團中6000位巴友與家屬的真實提問,整理成最常見的88個困擾,由全台逾20位權威專家受訪、審訂,並經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協助審閱,期盼成為溫暖巴友家庭的支持資源。全書集結8大主題:疾病診斷、動作障礙、非動作障礙、生活起居、疾病治療、常見合併症、心理調適、照護資源等,提供給需要的民眾。📖免費閱讀>>>《巴金森病88問》【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
-
2023-09-08 醫聲.慢病防治
不捨思覺失調症、躁鬱症家人受苦?研究:用「這招」很有效/翻轉精障人生5
長效針劑的適應症包括思覺失調及雙極性疾患(躁鬱症),文獻報告顯示,思覺失調症病患在早期使用長效針劑,可降低四成四的首次住院率,比起口服藥物,也能減少復發;至於躁鬱症病患,若使用長效針劑,可緩解症狀長達六個月,有助於恢復病人的工作及社交能力。中國醫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王明鈺指出,長效針劑越早使用對於病患的病情控制更穩定,尤其早發型思覺失調症患者,發病時都比較年輕,病情若能穩定控制,對於日後升學、就業就會產生很大幫忙。年輕病患得醫治,終於可以正常就學在王明鈺印象中,曾有一名年輕個案因精神病發作而受苦,即使使用到三線口服藥,仍無法順利控制病情,後因幻聽嚴重,醫療團隊便跟家長溝通,希望讓這名年輕病患強制住院,但家長心理不捨,只想親自守護孩子,不願讓孩子接受住院治療。後來王明鈺使用長效針劑幫助病患穩定病情,這名年輕病患後來也遇到一名天使社區個管師,在個管師的積極追蹤、關心下,治療服務的觸角得以從醫院端延續至社區,經過許多人的攜手努力,這孩子終於可以繼續就學。使用長效針劑,病患用藥順從度較高台灣精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醫師指出,當思覺失調症病患復發,即使接受治療,治療反應率也會下降。首次發病的患者若持續接受治療,可增加存活率、及正常生活的機會。依據研究,若早期使用長效針劑,用藥順從度可高達9成5,比起口服藥物的3成3,高出近3倍之多,病人的用藥順從度一增加,就能降低疾病的復發率。另一項調查也認為,早期思覺失調症患者使用長效針劑,可減少4成4的首次住院率。若談到各國使用長效針劑的情形,台灣依2019年健保資料庫分析,包括思覺失調症、準思覺失調症、妄想症和其他非情緒性精神病病患人數,總共約16.2萬人,當時使用長效針劑的比率,只有14%,與2009年英國的29%、2000年法國的23.5%相比,相距甚遠,不過這一、兩年來,長效針劑使用比率已逐漸上升。用對治療方法,病人症狀、家庭關係都可改善依據健保署實施的「思覺失調症醫療給付改善方案」近五年參與者與未參者的每人急診及強制住院次數都降低許多。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指出,以111年為例,有參加方案的病患,在平均急診數上,比未參與方案的病患來得低,強制住院次數也呈現相似趨勢。目前,長效針劑也能使用在躁鬱症病人上,但現在的使用率偏低,王明鈺指出,躁鬱症很常因症狀改善而中斷治療,造成家庭關係緊張,因此,更適合使用長效針劑。用藥順從性提升,病人、病人家庭皆受惠蔡長哲指出,依據研究,躁鬱症病人使用長效針劑,也可增加用藥順從性,而高順從性與順從性低的患者比較,其症狀緩解及恢復社交功能差距十倍,有效緩解症狀長達6個月,更有助於患者獨立生活及恢復人際關係,而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在2022也將其列為治療藥物的選項之一,期待病人在接受穩定治療後,不僅可以逐漸擺脫症狀的糾纏,也能恢復正常的社交生活。【延伸閱讀】🎧|李玟逝世揭精神疾病現況 蔡長哲籲藉教育撕標籤翻轉精障人生1/百萬精神病家屬陷「旋轉門」魔咒?精神科權威提三神招解套翻轉精障人生2/精神病病患出院,家人只能剉著等?精神科權威建議「這樣做」翻轉精障人生3/這家醫院靠「一神招」,讓精神病人主動想打針、治療!翻轉精障人生4/精神病患者出院失聯,怎解?重磅級專家提「一重要建議」翻轉精障人生5/不捨思覺失調症、躁鬱症家人受苦?研究:用「這招」很有效
-
2023-09-05 醫聲.慢病防治
精神病病患出院,家人只能剉著等?精神科權威建議「這樣做」/翻轉精障人生2
「我的家人快出院了,如果又有狀況,該怎麼辦?」「回到家裡,我家人有沒有好好吃藥,我怎麼會知道?」對於家有精神病病患的家庭,當病患老是急性發作、住院、出院,陷入旋轉門輪迴,家人往往十分無助,上述憂慮更是家常便飯,而這樣的現象,不僅限於思覺失調症病患,像第一型躁鬱症或其他精神病病患,也可能發生。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直言,目前,只有思覺失調症病患、家庭可獲得出院照護、追蹤服務,也只有思覺失調症病患積極接受治療、使用長效針劑,才有健保點數鼓勵,這對其他精神病病患、家庭,不盡然公平!給付改善方案上路,思覺失調症病患多受惠在健保署於2022年公告的「全民健康保險思覺失調症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思覺失調症方案)中,包含「擴大收案條件」、「新增高風險病人定義」、「提升財務誘因及增列服務項目」與「修訂品質獎勵方式」等4大面向。在這項方案中,對於長效針劑用於思覺失調症治療,訂立很具體的支持、鼓勵辦法,並針對出院後思覺失調症的病人,推出「急性後期照護」(Post-acute care, PAC)服務,除了對出院的思覺失調症病人進行追蹤訪視、居家訪視時所提供的照護服務進行點值支持,同時鼓勵醫師主動介入、改善高風險病人病情不穩定、未規律就醫等情況,期待思覺失調症病人可獲得連續性照護。急性發作、住院病患,出院更需支持、關心與會專家認為,事實上,不只出院後的思覺失調症病患需要這些照護服務,只要是急性發作、住院的精神病病患,像躁鬱症、妄想症、情感性思覺失調症等,當病患出院後,也都需要進一步的支持、關心。此外,部分長效針劑的適應症包括思覺失調症與第一型躁鬱症,因此相關鼓勵、支持辦法也要含括這兩大病患族群,這樣才不會顧此失彼,也才符合公平、公義原則。躁鬱症反覆發作,病人、家人都辛苦「躁鬱症病患處於躁期階段,常自我感覺非常良好,也常認為自己已經痊癒,更難規律就醫、用藥。」蔡長哲解釋,在急性住院的病患中,第一型躁鬱症病患也為數不少,這些病患若沒規律就醫、用藥,除了可能產生自殺風險,當行為失控,也可能亂買房子、車子、亂投資,或在職場上造成混亂,對家人、職場人際關係,都會產生很大影響。不只如此,若長期任由病人反覆在躁期、鬱期輪迴而不予以控制,大腦功能就會受損、退化,病患、家人的生活都會更辛苦,也更容易產生激烈衝突。因此當躁鬱症病患急性發作而需住院治療,出院的照護、支持同樣非常重要。三軍總醫院研究副院長葉啓斌表示,躁鬱症病人一旦急性發作,嚴重程度往往比思覺失調症病人更嚴重,也常產生無法抑制的暴力衝動、傷害事件,且可能出現自殺、自傷行為。急性發作時,藥物劑量往往也要增加,而藥物劑量的增加,對醫療資源、病患藥物副作用風險控管等,都會帶來負面衝擊。長效針劑,可治療思覺失調、躁鬱症在長效針劑的使用上,不少研究發現,部分長效針劑不僅可幫助減少思覺失調症復發、住院風險,對改善躁鬱症症狀、促進病患社交功能恢復與提升藥物順從度等,也有所助益。雖然去年及今年,健保署所列的27億長效針劑專款是不限疾病種類,但因缺乏進一步誘因,導致在臨床端,長效針劑於躁鬱症的治療上,發揮較有限。蔡長哲認為,長效針劑的使用,在這部分,的確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蔡長哲補充,過去,精神病病患與家人常因口服藥用藥狀況而產生爭執、衝突,主要原因在於,有些病患會偷偷丟藥、藏藥,當病患家人對病患失去信任,衝突就會增加,若使用長效針劑,病患不需每天服藥,與家人的衝突就會減少,病患與家人的關係也會趨於緩和。全方位評估,政策才能更符合所需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王仁邦表示,對於精神病患的治療與各項資源整合,應「以病人為中心」,精神科基層診所與醫院、醫學中心等,需垂直整合,病患、病患家人才能受到更完整的照護、支持,對於預防病患急性發作、降低住院風險,也才會發揮效益。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徐淑婷則觀察到,許多急性精神病患在住院、出院後,常疑惑自己到底需要接受多久的治療,若對此進行統計、評估,對於相關計畫、預算的擬定,就會更精準,也更符合醫療、病患需求。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顧名思義,「全民健康保險思覺失調症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主要只針對思覺失調症族群,未來若想納入其他精神疾病的治療,或讓相關治療鼓勵、支持辦法同時含括思覺失調症、躁鬱症,便必須改變方案名稱或另起計畫,這需要進行協商,並評估預算多寡、編列預算,若明年展開協商,最快也要後年才有機會施行。各方攜手合作,照護、支持才會更到位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副司長鄭淑心指出,目前心健司對急性發作、住院、出院的精神病患已進行列冊管理,也提供出院後續關懷服務,但因為人力尚有缺口,等未來人力到位,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等資源佈建更完全,將可服務更多病患、病患家人,對精神病患的照護、支持,自然也會更全方位,也更明顯優化。【延伸閱讀】🎧|李玟逝世揭精神疾病現況 蔡長哲籲藉教育撕標籤翻轉精障人生1/百萬精神病家屬陷「旋轉門」魔咒?精神科權威提三神招解套翻轉精障人生2/精神病病患出院,家人只能剉著等?精神科權威建議「這樣做」翻轉精障人生3/這家醫院靠「一神招」,讓精神病人主動想打針、治療!翻轉精障人生4/精神病患者出院失聯,怎解?重磅級專家提「一重要建議」翻轉精障人生5/不捨思覺失調症、躁鬱症家人受苦?研究:用「這招」很有效
-
2023-09-04 失智.大腦健康
詞彙變少、表達變差可能是失智症…多練繞口令可防失智?
你可以先知道: (1)失智症的症狀及篩檢包括各種生活中的各種能力,例如對時間、空間、方向感的辨識能力,短期或延遲記憶力,以及生活自理、人際關係能力等,語言能力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包括語意理解、詞彙豐富度等,傳言所提到的繞口令唸得順暢與否,只是語言能力的其中一部分,而且尚待更多有關其效度的研究。 (2)目前國健署官版的失智症預防衛教單張、手冊等各項資源中,失智症的保護因子包括多動腦、多運動、多均衡飲食、多社會互動、維持健康體重,並沒有「多練繞口令」。 網傳「不要痴呆就要練」文字訊息,提及防止老年癡呆目前沒有什麼方法防止,多說話可能是唯一方式,七十歲以後思維變差、舌頭變硬,一字不差讀出繞口令考一考思維和舌頭、就能知道是否年輕 20 歲。專家表示,已有研究證實失智症患者確實會有詞彙豐富度變差的症狀,但詞彙豐富度只是語言能力的一部分,語言能力包括語意理解等諸多面向,同樣地,繞口令講的流暢與否也只是語言能力的一部分,而且尚待更多效度的研究;此外,語言能力變差也只是失智症的一部分症狀,臨床篩檢功工具涵蓋的面向包括記憶力、自理能力等。 繞口令測失智症? 原始謠傳版本: 老年人為什麼必須多說話? 301的院長告訴我年紀大了一定要多說話,因為防止老年痴呆目前沒有什麼方法,多說話可能是唯一的方式。 老年人多說話起碼有三大好處, 第一,因為說話會活躍大腦,保持思維敏捷,因為語言和思維是互相溝通的,尤其快速說話自然鍛鍊了思維的快速反映同時也增強了記憶力。 一個不愛說話的老人,得老年痴呆症可能性特別大。 所以一些退下來的人,因為不說話了,反而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第二,說話能夠釋放許多心理意願,排出心理疾病,減少壓力。我們經常說有話不說,埋在心裡,憋壞了,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能夠讓父母多嘮叨是一個好事。 第三,說話能夠鍛鍊活躍臉部肌肉,同時鍛鍊咽喉器官甚至肺活量,這樣就可以減少眼耳衰退,減輕花眼耳聾等等隱患。 綜上所述,年紀大了,盡量多說話,能夠和人們交往,多多說話,是目前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唯一方式, 因為老年痴呆症,是目前對老年人最可怕的疾病,還沒有什麼方法治療。 不但失去所有記憶,沒有任何思想,甚至不認識家人,成為別人的負擔,整個一個活死人。 但願醫學發展能夠解決這一難題。所以所有的朋友們,盡量讓你們的父母多說話吧,不要嫌老年人嘮叨,這也是一種孝心。 本人,到處講課就是為了多說話呀 試試吧 人到七十歲左右後,思維開始:遲緩,舌頭也逐漸僵硬,這幾段繞口令,你讀讀,考考你的思維, 練練你的舌頭!若你一字不差讀出來,你的思維和舌頭就是四、五十歲的水平,你可年輕二十歲,試試你行嗎? .一匹布,一瓶醋: 肩背一匹布,手提一瓶醋,走了一里路,看見一隻兔,卸下布,放下醋,去捉兔。跑了兔,丟了布,灑了醋。 .山裡有個寺: 山裡有個寺,山外有個市,弟子三十三,師父四十四。 三十三的弟子在寺里練寫字,四十四的師父到市裡去辦事。 三十三的弟子用了四十四小時,四十四的師父走了三十三里地。 走了三十三里地就辦了四十四件事,用了四十四小時才寫了三十三個字。 .撈蝦: 小溪流水嘩啦啦,小華手拿簸萁去小溪里撈河蝦,一撈撈起一隻大河蝦和半簸萁爛泥沙。 蝦兒跳水響嘩嘩,小花簸萁里只剩泥沙沒有蝦。 四個頭: 天上有日頭,地下有石頭,嘴裡有舌頭,瓶口有塞頭。 .天上是日頭不是石頭,地下是石頭不是日頭,嘴裡是舌頭不是塞頭,瓶中是塞頭不是舌頭。 .巴老爺有八十八棵芭蕉樹: 巴老爺有八十八棵芭蕉樹,來了八十八個把式要在巴老爺八十八棵芭蕉樹下住。 巴老爺拔了八十八棵芭蕉樹,不讓八十八個把式在八十八棵芭蕉樹下住。 八十八個把式燒了八十八棵芭蕉樹,巴老爺在八十八棵樹邊哭。 .九個酒迷喝醉酒: 九月九,九個酒迷喝醉酒。 九個酒杯九杯酒,九個酒迷喝九口。 喝罷九口酒,又倒九杯酒。 九個酒迷端起酒,「咕咚、咕咚」又九口。 九杯酒,酒九口,喝罷九個酒迷醉了酒。 .窩和鍋: 樹上一個窩,樹下一口鍋,窩掉下來打著鍋,窩和鍋都破,鍋要窩賠鍋,窩要鍋賠窩,鬧了半天,不知該鍋賠窩,還是窩賠鍋。 .六十六頭牛: 六十六歲的陸老頭,蓋了六十六間樓,買了六十六簍油,養了六十六頭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楊柳。 六十六簍油,堆在六十六間樓;六十六頭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楊柳。 忽然一陣狂風起,吹倒了六十六間樓,翻倒了六十六簍油,折斷了六十六棵垂楊柳,砸死了六十六頭牛,急煞了六十六歲的陸老頭。 讀了這八個繞口令,感覺口舌還靈活不?發給朋友們練練,一起樂呵樂呵,好玩又健腦! (網文分享)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失智症患者詞彙變少、表達變差 MyGoPen 實際諮詢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科主任、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常務理事傅中玲,她表示已有非常多的研究發現失智症病人的字彙量會減少、表達的豐富度變差,但若並非很熟悉的人是無法察覺的,因為有可能這個人本來就是個言簡意賅、本來就不多話的人,所以不熟的人是無法發現罹病前後的差異,除非病人本來是一個滔滔不絕的人,現在怎麼話變少了,這種很明顯的差異才會容易被發現,即使這樣仍有諸多變因,例如可能病患最近心情不好,或是他不喜歡你、不想跟你講話所以話量才變少,這些都有可能影響。 而像傳言所提到的繞口令,繞口令講得順暢與否,只是語言能力的其中一部分,失智與否應做語言方面的測試,而不是只有繞口令講的順不順,語言評估可能包括一分鐘能講出多少水果的名稱、能否重複敘述別人講過的話、能否說出二種不同物品有什麼共通點、對日常抽象語意的理解等等,因此語言能力是包含記憶、認知等在內的各種面向的能力,繞口令講得順暢與否可能有部分相關,是否有必要單獨做為篩檢失智症的測驗仍需進一步研究,更何況坊間流傳各種不同版本的繞口令也缺乏效度研究,並不能直接作為臨床篩檢工具。 繞口令有趣易流傳 臨床篩檢工具更複雜 傅中玲強調,用講繞口令來測失智對民眾來說是一種很有趣的做法、所以會一直被拿出來散播、流傳,但傅中玲以美國曾有研究計算簡訊內容的字數和複雜度(美國過去簡訊十分流行,如同台灣目前的 LINE)來篩檢失智症為例,即便該方法可能可行,但仍然有許多問題要解決,例如幾分以上算正常、或幾分以下算不正常,鑑別疾病的切點仍有諸多爭議、討論。 傅中玲強調,繞口令不會作為臨床鑑別的標準,目前神經內科醫學上臨床使用的篩檢工具很多,即便是這些正式神經心理評估測驗,都仍然具有很多變動性,例如病患不肯跟你配合、病患今天心情不好、他今天吃了感冒藥頭昏等,以及考量年齡、學歷等都會影響檢測的結果而進行調校。 語言能力只是一部分 失智篩檢面向多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各種正式神經心理評估測驗包括以下幾種及其他: (1)簡易心智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是最常⽤的認知功能評估⼯具,分為11項,包括:短時間記憶、注意⼒和計算、重複說別⼈的話、了解別⼈說話的意思、看懂⽂字或圖片的意思、寫句⼦以及畫圖形等。測量時間⼤約需 5 到 10 分鐘,滿分為30分。 (2)認知功能障礙篩檢量表(Cognitive Ability Screening Inventory; CASI):分為 9 個認知功能的細項,包括時間空間辨認、計算和專⼼且持續進⾏活動能⼒、思考流暢度、語⾔能⼒、抽象思考能⼒及判別斷定事物能⼒和⼿眼協調畫圖能⼒等。⼤約需要20到30分鐘完成測試,滿分為100分,分數愈⾼表⽰病⼈的功能愈好,但測驗結果可能因病⼈年齡、教育程度而有所影響,若以 66到 75 歲⾼中畢業為例,⼤於等於82分算正常。 (3)臨床失智症嚴重度評估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以 9 個系列題目測量患者認知功能,包括定向感、判別斷定事物及處理問題能⼒、處理有關⼯作和⼈際關係能⼒、處理⽇常⽣活中的家事等,0分是沒有失智;0.5分是未確定或仍待觀察;1分是輕度失智;2分是中度失智;3分是重度失智。 (4)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 :包括,延遲回憶、視空間功能、執行能力、詞語抽象概括能力、語言能力等。總分 30 分,教育年限低於12年的需加1分,但語言文化差異較大,分界值在國內仍存在爭議。 結論 繞口令只是語言能力的一部分,語言能力還包括對交談對方語意的認知、理解及反應和表達;並且語言能力也只是各種失智評估篩檢工具的一部分,其他還包括時間空間的辨認、短期或延遲記憶力、日常生活自理或社交能力等等,傳言以「人到 70 歲,思維變差、舌頭變硬,練繞口令測是否年輕 20 歲」、「防止老年痴呆目前沒有什麼方法,多說話可能是唯一的方式」恐易生誤導。 衛教資源: .台北榮總 護理部神經內科 健康e點通 認知功能檢查 .高雄榮總 高齡醫學中心 失智症篩檢量表及常見問題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失智症預防 諮詢專家: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科主任 - 傅中玲(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3/07/Dementia.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04 醫聲.醫聲要聞
諮商爆棚1/心理諮商爆滿另類現象 有人坦言為兩個字來
為降低年輕人自殺死亡率,衛福部八月起實施「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至50歲族群免費3次心理諮商,但有精神科醫師發現,部分前來諮商的人為失戀、課業壓力,心情不好,就申請諮商,甚至有人坦言只想「嘗鮮」。但也有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認為,心理諮商有其必要性,但需清楚說明諮商對象應是曾自殺或有自殺意念高風險族群。據了解,衛福部心健司本周將公布最新方案,不排除調整適用對象、補助方式等。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顯示,年輕族群憂鬱症發生率10年來大約增加20%,依2016至2021年健保就醫資料顯示,15歲至30歲年輕族群有精神科相關診斷者,從22.1萬人成長至29.2萬人,健保就醫人數占率由4.8%成長至7%,成長率為47%。「心理諮商方案大受歡迎,卻也發現另類現象。」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說,有些人失戀,心情不好,有些是功課變差、人際關係不好前來諮商,也有人坦承從沒做過心理諮商,想要嚐鮮。就他來看,這些人還不到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的地步。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羅惠群說,衛福部推廣年輕人心理諮商,給予外界感覺是希望民眾靠近、了解、多使用諮商,但真正用意應是讓有自殺高風險的年輕人利用諮商降低自殺風險,「如果沒有限定對象,一定會出現濫用、浪費的情形」。羅惠群說,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精神醫療屬不同層次,若心理問題未達疾病診斷,可由心理諮商協助,當心理問題危害到生活功能則進入心理治療,再嚴重引起焦慮症、憂鬱症等,才需精神醫療。諮商心理師不希望國人心理問題走向精神疾病,重視預防端才能省下健保資源。衛福部推動年輕人心理諮商,關鍵在於篩選出自殺高風險的人轉介至精神醫療,「把想自殺的人救起來」。「不否認可能有少數人如此,但大部分應該不是。」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常務理事張家銘說,台灣多數人內心是壓抑的,擔心被人貼標籤或歧視,不容易走進診間諮商說出自己心事,尤其青少年常有課業、感情、生涯等心理困擾,時常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造成自殺率上升,如果可以讓個人、醫療機構一起來面對,這都是開始,願意接受諮商的人,應該都是有需要的。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心理諮商十分有意義,最近有名女大生利用衛福部方案前來諮商,到診間時還沒有說任何話先哭了30分鐘,哭完後心理師詢問了解,女大生因男友劈腿苦不堪言,哭完、聊完後,心情放鬆不少,避免心情持續憂鬱,諮商是很值得的一件事。衛福部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提供醫事人員免費6次心理諮商,每次補助6000元,但15至30歲諮商方案僅3次,每次補助1600元,許多心理師認為諮商次數、補助金額應比照疫情時的模式。羅惠群說,全聯會已向衛福部心健司反應,且心健司於9月上路的第二階段方案,會更清楚說明降低自殺率的政策動機。楊聰財指出,不能因為少數人影響多數人的諮商權益,心理諮商、心理治療都需要療程,就像寫篇文章,要有「起、承、轉、合」,一般至少要4次,建議政府增加預算支援,避免「不完全」的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療程,對個案及醫病關係反而造成傷害。★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3-09-04 醫聲.醫聲要聞
諮商爆棚4/年輕人3次諮商後恐斷炊 精神科醫點出問題
衛福部8月起提供15至30歲族群免費3次心理諮商。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說,衛福部擴增心理諮商服務量能,希望民眾有話說出來,這是美意,但後續問題值得關注,當3次諮商結束後,如果健保未接手後續處理,沒有自費能力做後續進行心理諮商、治療的人,恐中斷治療,而學生族群轉為學校諮商機制後,校方諮商人力不足也會造成影響。李俊宏指出,近20多年來相較過往,門診收治憂鬱症、焦慮症個案約增2、3倍,而受婆媳、感情、課業壓力、同儕人際關係等問題影響心理人數更是劇增,心理衛生供不應求,但現行健保給付心理諮商費用低於市場行情,且諮商人力流失,民眾無法及時獲得診斷、治療,政府許多作為已趕不上社會脈動變化,造成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快速上升。李俊宏說,衛福部提供免費3次諮商後,若當事人還需要心理治療時,只有自費、健保、學生回歸學校諮商機制三種方式,若健保沒有給付,沒有自費能力的人只能放棄治療,而學生族群轉為學校諮商機制後,也會面臨學校諮商人力不足問題,恐無法持續諮商,其中還有更換心理諮商師的情形,在在造成接受諮商族群不便。李俊宏指出,心健司本周公布優化方案應由政府統籌,將衛福部、健保署、教育部等相關單位共同成立跨部門單位,規劃連動機制,納入社安網服務人力、心健司心理諮商服務等,共同照顧、共同輔導,若沒有一同納入,而只是調整心健司原有方案,感覺是力有未殆,必須有相關方案因應。「國家應進一步規劃,其他年齡層、族群也應享有免費心理諮商。」李俊宏說,衛福部目前鼓勵民眾思考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但若諮商條件放的太寬,預算經費不足,但如果限縮太多,可能已有自殺意念但不明顯的人可能會被排除在外,因此臨床要訂定相關篩選的條件是項很大的挑戰,政府對此應有清楚的策略、藍圖。李俊宏說,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都有提出重視心理諮商的相關政見,「這是一件好事」,期盼透過討論,形成良性的循環,滿足民眾真正的需求,政府應更重視心理諮商政策的涵蓋面,必須要動起來,進行通盤的思考及討論,維護國人的心理健康。★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3-09-03 名人.楊定一
楊定一/閉氣練習 逐步改善體能、安定身心
現代人每天面對生活的壓力,身心總是處於一種高度緊繃的狀態。我們什麼都急,不光要求別人,也要求自己遇到事要立即反應。我們非但頭腦停不下來,就連一口呼吸都要搶快。不知不覺,過度呼吸、甚至用嘴巴呼吸成為許多人不自覺的常態。一般可能會以為,呼吸多一點、快一點沒有什麼不好,畢竟身體運作需要氧氣,多爭取一點應該是好事。然而,快呼吸、過度呼吸,其實會讓體內二氧化碳流失過快,反而打亂血液的化學平衡,降低身體取得氧氣和運作的效率。此外,習慣了過度呼吸、血液二氧化碳濃度偏低的狀態,這時如果因為運動加速身體代謝,血中二氧化碳高起來,身體反而難以耐受而會加快呼吸速度。一運動就喘,這種經驗對一些朋友可能並不陌生。有些人甚至可能因此害怕運動。這一來,體能也就不容易改善。談到體能,我們一般會注意運動的速度、耐力和肢體的靈活度,但很少人會注意到憋氣時間也可以作為一種指標,反映身體對二氧化碳的耐受度和氧氣利用的效率。我在《呼吸,為了療癒》介紹過憋氣與運動表現的關係,舉例來說,自然憋氣時間短的朋友,如果想透過運動改善健康,建議從低強度的項目開始,才不至於因為太喘而很快放棄。我也在「清醒的呼吸」線上活動帶出一些像遊戲一樣的方法,幫助讀者逐漸拉長憋氣時間,或說提高身體對二氧化碳的耐受力。這些方法都非常簡單,做的時候只要能放鬆心情和肩頸背部的肌肉,就能順利地練習。短時間閉氣,讓二氧化碳重新累積、並將血液酸鹼值修正回來,這本身已經在提高身體運作的效能。此外,體內的二氧化碳也有幫助血管放鬆擴張的作用,這對心血管的健康是有益的因子。有些朋友對於閉氣有恐懼感,我會請他們自己做一個小實驗,比較吐氣後閉氣和吸氣後閉氣的不同。一般來說,吸氣後閉氣,會比較有安全感,不那麼容易落入氣不夠的恐慌。此外,吸氣後守住呼吸不吐氣,在胸腔造出的微微壓力,也能促進淋巴、體液和氣脈的流動,幫助排除身體廢物,而帶來一種淨化。我們現在就可以從3~5秒的閉氣練習開始,讓身體逐漸習慣。首先,用鼻子自然呼吸幾次,再用手捏住鼻子憋氣約3~5秒。放開,恢復自然呼吸約10秒,再捏住鼻子憋氣約3~5秒。重覆幾次「鼻子呼吸10秒+憋氣3~5秒」循環。熟練了,憋氣時間不光是自然會延長,還可以在閉氣的同時讓肌肉更放鬆。很有意思的是,肌肉放鬆,閉氣時間反而可以更長,不是更短。透過輕鬆的閉氣練習,自然憋氣的時間逐漸延長,無論走路、爬樓梯、追公車、運動的體能表現等等都會有正面的進步;面對生活的挑戰,包括工作、學習、人際關係,反應也比較沉穩,不容易大驚小怪。這是自己和身邊的人都能體會到的變化。我從小就喜歡游泳和潛水,在水中長時間閉氣,對我是一種放鬆的享受。平時觀察潛水的人,也會發現他們不光是習慣閉氣、長時間在水裡很自在、呼吸比一般人深而長,而且遇到事通常也比較穩重,不那麼容易急躁。透過閉氣,我們不急著去抓每一口呼吸,身心反而從一種隨時的緊繃走出來。我們觀察自己也會發現,閉氣時連念頭都會減少。一個人雜念減少,遇到事不疾不徐,都應付得來,心情是輕鬆而安穩的。這樣子,人生不再充滿著「非怎樣不可」的規矩,不再隨時緊繃,而是很自然能夠放下,可以放過自己,也可以放過別人。多年來,我推廣真原醫,談飲食、運動、感恩和靜坐,和呼吸練習相輔相成,也就是希望更多人在身心各層面達到平衡,讓自在與快樂隨時浮現出來。這才是生命本來的滋味。
-
2023-08-26 醫療.眼部
護眼營養素「葉黃素」爆量吃,她外觀竟起驚人變化!保養黃斑部 醫建議這樣吃、這樣做
「葉黃素雖然對黃斑部很好,也不能吃太多….」一名年逾65歲的婦人一踏進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楊長豪的診間,他一眼就看出不對勁,這名婦人全身皮膚發黃,膚色明顯不自然,問診後發現,原來這名婦人把保健食品葉黃素當糖吃,一天吃很多顆,楊長豪馬上提出勸戒,後來這名婦人暫停服用葉黃素,膚色才終於恢復正常。保養眼睛黃斑部 醫師建議這樣吃、這樣做!楊長豪解釋,眼睛黃斑部操控九成視力功能,其中充滿感光細胞,而感光細胞的主要成分為葉黃素,目前有花椰菜、南瓜、菠菜等天然食物含葉黃素,一天葉黃素攝取量只要約20毫克便已足夠,只要飲食均衡,便可從天然蔬果、食物攝取足夠葉黃素,若透過飲食無法獲得足夠葉黃素,也可考慮藉由保健食品吸收葉黃素,但劑量不宜過多,像坊間有些葉黃素保健食品,一顆可能就含30、40毫克葉黃素,只要一不留心,很容易攝取過量。對於眼睛黃斑部的保養,楊長豪也提醒,手機、平板等3C產品常會發出藍光,與紅光、綠光相比,藍光的波長比較短,相對來說,能量也比較強,所以對黃斑部的傷害比較大,短期暴露也許影響不大,但只要時間一拉長,傷害就會日積月累,黃斑部健康就會受到劇烈影響,因此要避免長時間使用3C產品,以減少藍光傷害。血糖失控,也會損害黃斑部健康眼球構造像一顆兵乓球,最前面是角膜,再來是水晶體,視網膜位於水晶體後方,而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心,動物界中,只有靈長類才有黃斑部,這就好像傳統照相機底片的概念,當感光細胞接收到影像、光線資訊,就會透過視神經,將資訊傳到大腦,一般人就可順利「看到」東西。事實上,血糖過高,也會嚴重損害眼睛黃斑部健康。楊長豪表示,當糖尿病血糖失控,很容易引發「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異常作用,此時,視網膜血管就好像壞掉的水管,開始滲漏、不正常增生,血液中的液體、紅血球、蛋白質、脂肪等滲出血管,聚積在黃斑部,便形成黃斑部水腫。小心黃斑部感光細胞凋亡,再也無法挽回「感光細胞一旦凋亡,就再也無法恢復!」楊長豪醫師解釋,當黃斑部中的感光細胞浸泡於上述物質,加上血糖傷害,長時間下來,感光細胞開始凋亡、失去功能,病患就會常常視力模糊、扭曲,或看東西出現黑影,除了買東西看不清楚價格、重要訊息、行車安全受影響,有時看到熟人也無法快速辨識,在人際關係上,也常引起許多困擾。楊長豪醫師叮嚀,對糖尿病病患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好好控制血糖,且要定期接受眼底攝影、干涉光視網膜斷層掃描等檢查。無論是不是糖尿病患者,民眾只要發現有視力模糊、看東西變形、扭曲,或看東西時,部分影像變大、變小,建議就要盡快就醫,接受詳細檢查,以找出病因、及早展開治療。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治療新知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治療選項:第一線治療:眼內注射眼科新生血管抑制劑第二線治療:類固醇第三線治療:雷射燒灼衛生福利部健保署自2023年2月起,放寬眼科新生血管抑制劑給付針數,最多給付14針,糖化血色素( HbA1c)需達到一定標準,注射藥物後,黃斑部水腫、視力也都必須有改善,才符合後續申請資格。(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