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6 橘世代.時尚橘
搜尋
人際關係
共找到
404
筆 文章
-
-
2020-01-23 名人.韓柏檉
疾病都受情緒影響 韓柏檉:有時候「認錯」就對了
抗癌多年,對於人生與生活有更多體悟,回首2019年,展望2020年,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是:愛自己,先愛他人;放過自己,要先放過他人;原諒別人,也是放過自己。學習愛,愛是一切圓滿的根源,上帝說喜樂之心乃是良藥,所有疾病都受情緒很大的影響,有時候,「認錯」就對了。先愛他人 產生良性互動每個人都會說要愛自己,但是如果不能先愛別人,就容易陷入自卑、自傲、自大、自信、自我的惡性循環中。人與人的關係出現矛盾、爭執、對錯、勝負等糾結的惡性循環中。所以若能先愛他人,產生良性互動,自己最後必受益。有時覺得自己過得非常不愉快,那是因為心中有一個怨或恨的人,這個人不斷地在糾纏你。有形或無形想要跳脫這樣的困境,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放過那個人。最後會發現這也就是放過了自己,讓自己得到身心輕安。也許很多人對我不滿意,但是請你們一定要原諒我。假若你們不原諒我,我不會感到怎麼樣,卻是你們在針對我時會自己感到不舒服。因此若你心中一直留有不肯原諒的那個人,那麼他會在你心中一直折磨著你。怎樣才快樂?為善最樂愛是一切圓滿的根源,但我們從小到大到老,還是學不會。學習把愛找回來,在親密關係、親子關係等所有人際互動中,愛是唯一的解決力量。人一輩子最後發現如何圓滿一個愛的關係,是最終的功課與學習。上帝說喜樂之心乃是良藥,你快樂嗎?真心真意地快樂嗎?不要騙自己了!要怎麼樣才會快樂?就是知足常樂、為善最樂。去年最高興的事就是幫助了很多人,包括處理癌友病人的心情鼓勵;人際關係的糾結加以釋懷;親子之間的互動改善。體認自己勇於嘗試,比別人體認在先,可以引導與帶領別人走出困境。負面情緒 反映在免疫系統所有疾病都受情緒影響,負面情緒太多,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在免疫系統,要有好情緒?回到上述重點。另外,認錯就對了,情緒包括喜、怒、哀、懼、愛、惡欲,都跟人與人、人與物有關係。無法好好處理關係,保證不會快樂。千錯萬錯都怪別人的錯,其實人要怎麼樣才會對呢?「認錯」就對了。我希望2020年是身心靈整合健康的發揚光大年,現代社會虛幻假象太多,人們迷惑於科技,社會上知識爆炸,而忙碌不堪的追逐名利,造成身心靈混淆失衡。所以,道法自然、萬法唯心、大道至簡、自然善真,就是所有未來我們追尋的生活規範準則。每天早上吃50種食物,一杯蔬果汁、一杯活力養生粉、加上好油,多點植物性蛋白質,天然簡單、美味有效又不貴,身體的需要重點鞏固了,身體自然有活力,免疫力提升。請您跟著這樣做,有助防癌、抗癌、抗衰逆齡和排毒、減重,把身體的偏差失衡,扶正補充回來。經絡疏通 充實身體能量也建議常做經絡疏通運動,充實身體能量,氣滯血瘀是疾病的普遍現象,透過刮痧、按摩、針灸、運動,能讓氣血循環通暢,精氣神強化。另外,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不代表沒有。人不要迷信,但也不要不相信無形世界的存在,永遠給自己多一個機會去了解未知之事。勇於嘗試、充滿好奇是我2020年持續探索的風格,最終目的是透過體驗分享幫助大家,輕鬆喜悅、自在健康的生活,快意人生。
-
2020-01-20 科別.精神.身心
孩子沉迷遊戲嗎?網路遊戲障礙症9大症狀立即檢視
一名少年上高中後就沉迷網路遊戲,積蓄用來買最新配備,放學後或假日都黏在電腦前,睡前躺在床上也要玩手遊到半夜。結果上學遲到、上課打瞌睡、課業落後、蹺課,狀況百出。父母開始管制玩遊戲時間、切斷網路、沒收手機,少年便情緒失控、口出穢言,好像變一個人。家長嚇到帶他就醫,才第一次聽說,原來孩子得了「網路遊戲障礙症」這種病。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2018年6月底,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正式宣布將「網路遊戲障礙症」納入精神疾病,就是因為人手一機的現代人生活趨勢,造成許多過度依賴科技產品的後遺症。網路遊戲障礙症不但影響個人身心健康,也會衍生出家庭及人際關係衝突,嚴重可能造成社會安全隱憂。楊聰財指出,目前「網路遊戲障礙症」在男性盛行率較高,為8.4%,女性則為4.5%。臨床診斷上除了觀察患者對上網打遊戲的依賴程度外,造成日常活動優先順序產生變化也是一個重要指標,也就是患者明明知道過度依賴網路遊戲是不好的,但卻無法控制自己,甚至合併專注力下降、情緒易怒、憂鬱及焦慮、睡眠不足及家庭人際互動衝突等問題。上述症狀持續達一年以上的症狀,才能確診是網路遊戲障礙症。楊聰財表示,確診後除了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也是重點,其中家人的參與是關鍵。透過認知行為療法,協助患者學習時間管理、情緒管理、人際關係管理等技巧,並引導個案尋找替代的興趣。家人參與「家庭心理會談」,共同面對問題及了解彼此想法,家長也要學習溝通技巧,多使用強調肯定、提醒、鼓勵的「三明治表達法」,有助提升親子破冰、提升溝通效果。*網路遊戲障礙症自我檢測表(楊聰財提供)(1)整天過度專注於網路遊戲 (嗜賭症內的網路賭博除外)(2)當停止或減少網路遊戲時,出現戒斷症狀(例如:焦慮、易怒及悲傷)。(3)耐受性: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網路遊戲上。(4)反覆努力想要控制網路遊戲的使用,卻徒勞無功。(5)除了網路遊戲,對先前的嗜好與休閒都喪失興趣。(6)即使知道心理、社會功能出現問題,仍然繼續過度使用網路遊戲。(7)對家人、治療師或他人欺瞞自己使用網路遊戲的情況。(8)常使用網路遊戲來逃避或紓解負面的情緒(如:無助感、罪惡感、焦慮感)(9)因參與網路遊戲而危及、或喪失重要的人際關係、職業、教育或功過機會。以上於過去十二個月中,出現上面五項(或更多)者,就有遊戲障礙症症狀。確診須由專業精神科醫師鑑定評估。
-
2020-01-1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心理發展影響兒童的生病行為
【編者按】「醫病平台」在2018年7月曾經邀請林信男、陳榮基、宋維村教授分別從基督教、佛教、天主教的觀點談宗教信仰對死亡的看法。當時宋教授以為天主教與基督教的信仰對死亡的方面差異不大,而提出以他的兒童精神科專長,由兒童發展的觀點來探討不同年齡的兒童對死亡的概念以及照顧上的需要,並推薦兒科重症專家,呂立醫師以其在台大負責及發展兒童安寧服務的經驗來撰寫臨床方面的照護經驗。想不到今年剛過了新年,我們終於接到趙芳欣護理師與呂立醫師的「照顧重病和瀕臨死亡的兒童」的經驗分享。更想不到的是在國外度假的宋教授欣聞呂醫師來稿,竟然在很短的時間內將他一年半前就動筆的文章分為「兒童少年對死亡的概念」與「照顧重病和瀕臨死亡的兒童」兩部,讓讀者可以對這複雜的議題能有更深入的了解。非常感謝這些有心人的努力使「醫病平台」更精彩。一個小朋友需要打點滴治療,醫護人員和家長不論如何說明,小朋友都不肯接受,因為病情需要,用強制的手段抓住打針並用板子固定,她的哭聲全病房的人聼了都受不了,小兒科醫師只好把點滴拔掉,照會兒童精神科醫師協助。我到病房去看她。這個四歲女童,隔壁床是位嚴重黃疸的小朋友。我向媽媽和小朋友自我介紹之後,請小朋友到遊戲室玩,她抱著娃娃和我玩扮家家酒。我發現她的語言能力很好,稱讚她很聰明,她笑了起來,說「老師也說我很棒」,我抱起她的娃娃,替娃娃身體檢查,然後說:「娃娃生病了,要打針治療,好不好?」她一把搶過娃娃說:「不可以!」我說:「打針才會好耶!」 「打針會變黃,我不要變黃!我不要打針!」她搶著說,都要哭出來了。我想到她隔壁床是嚴重黃疸,點滴液是加了維他命B的黃色,原來她認為黃色的點滴液造成黃疸而拒絕打針。於是請她的護士帶我們去看另一個打點滴的小朋友,打黃色的藥水,但小朋友沒有黃疸,再請她的小兒科醫師向她說明,在媽媽的保護下,她開始接受點滴注射藥物治療。一個六歲的男生,九二一大地震時父母雙亡,叔叔協助辦喪事,儀式需要小朋友披麻帶孝行禮致敬,但小朋友堅拒披麻帶孝,叔叔生氣打他,他還是不肯聽從,於是尋求在災區救援的兒童心理工作人員協助。他不大說話,可以用簡單的畫畫和護理師溝通。經過幾次治療,才知道小朋友的心事:半夜地震時,爸爸把他抱到門外,又回去要帶妹妹時,房屋倒下來,他再也沒有看到爸爸媽媽和妹妹。叔叔說爸媽妹妹都升天了,要他披麻帶孝拜父母,但他相信爸媽會回來,「如果我穿那個衣服拜爸媽,他們就不會回來了!」因此他無論如何都不肯披麻帶孝,聽了令人心酸感動!兒童是成長的個體上面的兩個例子告訴我們,兒童有他們的想法,成人認為不可理解的奇怪行為,其實都可以解釋,只是兒童不會用適當的方法和相關的人溝通,大人也不知道兒童的心理,而造成兒童和大人很大的挫折。拒絕打點滴的四歲孩子,看到隔壁床病人的黃疸和注射黃色的點滴液,他把這兩樣事情連結起來,不像成年人可以把產生黃疸的病和用黃色的點滴液治療分開來認知,因此醫生要注射點滴,產生極大的恐懼,強烈的抗拒打針。拒絕披麻戴孝的男生,對死亡的不可逆性還沒有完全了解,也可能情緒的需要,希望父母親會再回來,因此強烈拒絕接受父母已經死亡的儀式和行為。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兒童是成長中的獨立的個體。本文主題是照顧重大疾病和瀕臨死亡的兒童,在這裡先概括敍述兒童的人際關係、情緒、語言發展,並對認知發展略加說明,幫助大家了解兒童的心理。兒童的社會人際關係發展,嬰兒時期最重要的是和主要照顧者建立依戀關係,安全的依戀關係是後來自我和人我關係的基礎,然後逐漸發展二人和更多人之間的人際社會關係和互動技巧。兒童的情緒從出生時不舒服會哭,隨著年齡增加,情緒的種類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嬰幼兒先注意到照顧者的情緒,對自己的情緒的認知和表達也逐漸發展出來,對其他人的情緒也有更多的了解,越來越會察言觀色,然後逐漸發展出比較完整將心比心的同理心。兒童的語言發展也是循序漸進,大部分的兒童從嬰兒時期就開始用眼神、動作、表情、出聲音和照顧者互動。嬰幼兒理解別人講話的能力發展比自己講話要早一些。在十二至十五個月左右出現有意義的媽媽爸爸,之後單字、日常用的名詞和動詞,在二歲時很快地增加到上百個詞彙,三到六歲這段時間,兒童的詞彙爆炸性的增加到幾千個。兒童的認知發展認知能力在兒童時期的發展過程令人驚訝!認知就是「知道」「懂」「了解」的內在心理過程和運作的結果。皮亞傑的認知發展模式,較能說明兒童認知能力「質」的改變。它分成感覺動作期(胎兒至二歲)、前運思期(約二至七歲)、具體運思期(約七至十一歲)和形式運思期(約十一至十七歲),運思是運用邏輯原則思考的歷程。人在胎兒後期就有少數感覺和反射動作,出生之後繼續以感覺、反射動作來探索了解周遭的世界,這是感覺動作期的開始。嬰幼兒的感覺功能逐漸增加和分化,反射動作也逐漸發展出有意圖的動作、重複自己和模仿别人的動作,對周遭事物好奇地探索,但這些行為都只限於嬰幼兒眼前能看到聽到的刺激作反應。當不在眼前的物品,仍然能在腦海裏存在它的心像時,就具有物體恆存的能力,幼兒的認知進入前運思期。前運思期的前半段發展許多心理意象的功能,有持久的心像概念,就能以語言符號表徵外在事物,在心裡運作心像概念,了解、複製不在眼前的事物,像初階的扮家家酒到高階的假裝、替代的和編故事的遊戲,都是這個階段發展出來的能力。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像瞎子摸象的故事,只能敍述從自己的角度看到的現象;他們把物品都看成和人一樣有生命、會動作,譬如天上的雲會動有生命,地上的椅子有生命會絆倒我。後半階段的孩子是直覺思維期,像四歲拒絕打針的孩子,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不會從多個角度思考。這個階段的兒童逐漸發展「守恆」的能力,糖果的數目不會放的位置不同而改變,液體的體積不會盛放的容器形狀而改變,繩子的長度不會拉直或捲起來而改變。當兒童具有數、體積、長度、質量的守恆能力,就進入具體運思期,但運思限於具體可以實際操作的範圍,到可以運思抽象的邏輯概念,就進入形式運思期。
-
2020-01-07 科別.精神.身心
新年改名字扭轉運勢? 別急!先做這4件事再決定
俊昊和從事科技業的怡蓁是表兄妹,這兩人近10年來都曾有改名的經驗。俊昊從大學畢業後的工作運一直很不好,畢業10多年來不停換工作,對他而言,一年換4~5個老闆是很稀鬆平常的事;親友都很納悶,剛出社會的小毛頭,工作不順、求職碰壁是很正常的情況,但俊昊已經老大不小了,怎麼工作還不穩定?對於工作運常年不順,俊昊自己也很苦惱,覺得自己的名字不好、運勢不好,但旁觀的親友覺得和他的人格特質、心理狀態有關,3年前俊昊決定改名,沒想到,改名之後,情況沒有改善,去年反而官司纏身。比較年輕的怡蓁就較穩定,沒有經常換工作,但她覺得工作環境氛圍讓她很不舒服,和同事相處並不融洽,直屬長官也老是找麻煩,她老是有「快做不下了」的感覺,也覺得自己的名字不夠好。在台灣,改名已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據了解,未成年的人改名,大多是父母親要求的,成年之後改名的,則是當事人自己想要改名。會要求改名者,除了當事人覺得姓名粗俗不雅外,絕大多數都是算命後決定改名字,希望能增強或是改變個人運勢。多數華人喜歡算命、改運,總認為人生的不順遂,是外在環境及命運的使然,和個人性格、特質沒有直接關聯性。因此,一旦想換名字的念頭萌生,通常是透過口碑介紹,直接到命相館逕行改名,不會尋求心理諮商。聯合心理諮商所執行長陳凱婷指出,改名的人一定都有一個目的,包含家庭婚姻、情感、事業、工作、人際關係等,建議在改名之前,不妨先尋求心理專業人士,透過心理諮商可以幫助當事人釐清和找出造成困擾的因素。碰到生活上的問題,想要藉由改名來翻轉運勢者,陳凱婷說,花錢請算命師改名前,不妨先停一下,建議可以自己檢視和做的部分:1、先尋求心理專業人士:例如企業主想挽救事業頹勢,可以找專業企管顧問;學生有課業或情感困擾,可找輔導老師;上班族有職場適應上的難題、為何老是當情感上的第三者?都可以尋求身心科醫師或是心理師。在會談時,專業顧問或心理專業人士協助當事人看到問題的核心。2、自我覺察和做記錄: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可能常在人際或情感上犯下同樣的錯誤,或是行為模式不斷的重蹈覆轍,透過自我覺察及做記錄的方式,進一步的來幫助自己。3、閱讀心理相關書籍:若當事人不想尋求心理專業人士,可以閱讀相關心理專業書籍來改善、幫助和提升自己。4、找親友聊:雖然親友有一定的幫助,但透過專業人士的專業帶領,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協助,可將問題看的更深入及提供當事人適合面對和解決的方式。對於改名與否,心理師大部分都會站在尊重、客觀、中立的立場,不會告訴當事人要不要去改名,但心理專業人士會和當事人一起去討論有關為何想改名;建議如果心理困擾已超過2週以上,還是應盡快尋求心理諮商專業協助。延伸閱讀: 別成為網路霸凌的加害者 天氣冷心情跟著鬱卒? 吃對10種食物趕走你的壞情緒 
-
2020-01-07 養生.更年期變化
婦人更年期脾氣驟變 補充女性荷爾蒙獲改善
一名50歲婦人平常在公司總是笑臉迎人,但不久前母親罹癌,加上兒子出國學費高,導致一時壓力過大,讓她經常莫名感到胸悶、心悸,也因精神狀況差,在辦公室對人頤指氣使,經輾轉就醫確診為更年期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給予補充女性荷爾蒙一周後,才漸漸恢復以往親切和藹模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張茂森指出,這名婦人工作能力強,十分獲得主管肯定,但這陣子因為忙著協助母親治療癌症,又得籌錢支付孩子留學費用,排山倒海的壓力讓她不自覺出現睡眠不安寧、人際關係變差,莫名感到胸悶、心悸、下腹疼痛等症狀,令她十分苦惱,職場關係也因而惡化。但她遍訪各大醫療院所,都被診斷為心律不整、憂鬱症、慢性膀胱炎等,甚至經儀器檢查,身體各項數值皆正常,被同事、家人誤認為沒病裝病,更令她有苦難言。張茂森說,以女性生殖內分泌學的角度而言,女性一生會遇到三次危機,第一次是青春期,第二次是懷孕期,第三次是更年期,共同特色為身體的性荷爾蒙起了極大變化,若沒有妥善處理,恐會造成身心負擔,加上近20年來,因少子化、高齡化的結果,使女性花費更多心思栽培孩子,加上父母年邁需要照顧,因此50幾歲被當作「夾心餅乾」的婦女,經常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他說,50歲是漸漸進入更年期的年齡,體內動情激素明顯下降,當缺乏女性荷爾蒙的支持,會出現體力變差、器官機能退化、力不從心等,但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改變;若是自律神經失調,則會使抗壓性下降,當壓力大到無法應付時,就會出現頭痛、胸悶、心悸、恐慌、莫名其妙情緒低落、睡眠障礙等。因向外尋求協助時無法精確描述症狀,更年期婦女經常得不到親友的關懷與支持,但這群看似無病呻吟的群體,卻又在家庭與社會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所幸透過給予適當的女性荷爾蒙補充,降低興旺的交感神經,與提升低落的副交感神經,就能有效改善症狀。張茂森提醒,當更年期婦女為自律神經失調所苦時,不應被視為「病人」與「家庭負擔」,周遭的人更應提供強而有力的心理支持,並鼓勵她們積極治療,才能協助更年期婦女重返家庭與職場。
-
2020-01-03 養生.抗老養生
人真的會「一下子變老」!抗衰老抓住3個變速點
衰老是人體自然的生理過程,但總有那麼一個瞬間,人會覺得自己突然“一下子變老了”。這不是你的錯覺,最近一項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衰老雖然持續進行,但並非勻速發展;人體衰老有3個變速檔,分別是34歲、60歲和78歲。為什麼在這三個年齡,人會“突然變老”?《生命時報》邀請多位專家,詳細解讀這些年齡需要重點關注的健康問題。3個年齡,人會一下子變老美國斯坦福大學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分析了4263名18~95歲受試者的血漿數據,測定約3000種不同蛋白質的水平後發現:蛋白質水平總體保持相對穩定,但在34歲、60歲和78歲三個年齡,多種蛋白質的讀數發生了很大變化。研究人員解釋,這些蛋白質水平的變化不僅是人體衰老的特徵,更可能是衰老的原因。“隨著研究不斷深入,我們有望通過血液測試,以分子水平衡量人的衰老程度。”領導這項研究的托尼•維斯-科雷教授表示:“我們對年齡了解得越多,能干預的就越多。未來,我們有可能確切知道什麼飲食和行為習慣有助延壽,從而幫助人們避免罹患各種疾病。”34歲:健康從巔峰轉向下坡人體衰老和疾病是細胞損傷或死亡引起的整體變化。早在1925年,美國著名生物學家威爾遜就提出:“一切生命的關鍵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鈕文異表示,青年人雖然正處於年富力強、身心相對成熟穩定的階段,但人體內細胞數和細胞內的水分開始不斷減少,這是機體衰老的第一個轉折點。劉德泉提到,34歲左右的人群大多處於家庭負擔重、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複雜的狀態,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身心健康,這些外部因素與研究中提到的體內蛋白質讀數驟變互為因果關係。重點關注:神經系統和肌肉骨骼專家認為,30多歲的人應重點關注神經系統和肌肉骨骼的健康狀況。記憶力、協調性變差30歲後,大腦血液循環減慢,血流量減少,腦內神經細胞數量逐步減少,從而影響記憶力、協調性及大腦功能。骨質開始流失人體肌肉量在25~30歲達到峰值,而後隨年齡增長逐漸降低,進而影響機體代謝速率,35歲左右,骨質開始流失。肺活量緩慢下降30歲開始,心臟的心室壁和心瓣膜會逐漸增厚,心臟傳導系統開始衰老。與此同時,肺活量也開始緩慢下降。更易出現心理問題楊萍表示,34歲左右的人群,因壓力、責任感的增加容易導致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劉德泉提醒,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一些老年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越來越多發生於中青年人群,同時,長期疲勞的狀態也增加了患慢性疲勞綜合徵、肥胖症的風險。60歲:各項機能步入老年60歲左右,人正處於更年期的末期,又面臨退休這一生活狀態的改變,這些因素共同導致衰老速度加快。重點關注:循環、消化及免疫系統劉德泉表示,這個年齡段應重點關注循環、消化及免疫系統。心臟逐漸衰老60歲左右,心臟每搏輸出量(指一次心搏,一側心室射出的血量)較20歲時減少30%~40%,心臟傳導系統持續衰老,易導致機體供血不足和代償失調等問題。消化功能衰退消化方面,60歲左右,口腔、食道、胃腸功能逐漸衰退,胰腺由於脂質浸潤及腺體細胞的萎縮,導致胰蛋白酶、脂肪酶等消化酶分泌減少和活性減退,消化功能下降,胃腸道疾病風險隨之增大。免疫功能降低內分泌系統衰老主要體現在各種激素水平及靶器官對它的敏感性上。《衰老》雜誌發表的一項歷時十年的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內T淋巴細胞總數不斷減少,免疫功能隨之降低,更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侵襲。心理逐漸出現落差在心理上,60歲左右的人群由於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和退休造成的社會職能改變,很容易產生心理落差,也會加速衰老。楊萍還提到,超過半數的60歲以上人群都有對自身健康的擔憂和不安全感,從而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更易導致情緒不穩、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78歲:系統、臟器快速衰老78歲左右,人體各項機能都進入快速衰老階段,神經、泌尿、呼吸、循環等各系統,以及認知和心理都出現明顯變化。重點關注:全身心變遲鈍、記憶力下降神經系統方面,老年人腦細胞數量及突觸連接減少,腦血流量減小,導致記憶力下降、易疲勞、對外界反應遲鈍等問題。泌尿系統功能減弱泌尿系統方面,腎動脈硬化、腎血流量減小,會導致腎功能減退。老年男性常伴有前列腺增生,有尿頻、尿急、尿不盡感;老年女性因盆底括約肌鬆弛,多會出現尿失禁症狀。呼吸肌力量衰退老年人會出現呼吸肌力量減退、氣管鈣化等問題,導致氣道阻力增加、肺通氣及肺換氣功能減退。隨著纖毛運動減弱,老年人的排痰能力也逐漸下降。身體循環變差循環系統方面,78歲左右人群心室壁增厚,外周動脈硬化,更容易引起臟器缺血。認知功能退化明顯這個階段的老人大腦功能衰退,認知功能退化非常明顯。2018年,一項在美國人口學會年會上公佈的研究表明,大腦衰老從73歲起會有4年左右部分認知障礙期,隨後的一年半到兩年內就可能出現阿茲海默症或類似的認知障礙疾病。出現性格障礙心理層面上,老年人常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保守、多疑、急躁、自卑等性格障礙及空巢綜合徵等心理問題。正視衰老是延壽關鍵雖然衰老是不可逆的過程,但我們可以盡量延緩它的進程。楊萍表示,正視衰老是延緩衰老的關鍵,保持樂觀心態尤其重要,人們應及時擺脫對機體衰老的恐懼心理和急躁易怒、孤獨抑鬱等不良情緒。專家們一致認為,不論處於哪個年齡階段,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都十分重要。1.注意平衡膳食、結構多樣、穀類為主,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2.生活方式上,注意勞逸結合、及時舒緩壓力、戒菸限酒並保證充足睡眠,注意吃動平衡,保持健康體重。3.堅持適量運動對延緩衰老有積極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身體素質全面下降,鍛煉一定要循序漸進,選擇運動時間不過長、強度不太大的全身性體育活動,如散步、快走、太極拳等。4.最後,不管哪個人群,一定要堅持定期體檢。劉德泉提醒,家人對老年人身體和精神健康的關愛對他們的健康長壽有非常正面的作用。面對60歲左右人群,家人要協助他們安排好退休生活,鼓勵他們培養積極興趣愛好,做到老有所樂,老有所為。78歲左右人群大多會有子女遠離後的空巢感,加上他們常會過度關注自己的健康,家人此時更要多關心照顧、與他們溝通。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19-12-31 橘世代.好心橘
因醫生一句話 50歲王榮森毅然退休返鄉陪伴父親
「每個頭銜都是責任」!台南新化社區營造協會理事長、大目降文化園區志工大隊長、新化區調解委員會主席,都是王榮森的「頭銜」,2007年他因父親生病,提前從職場退休返鄉,但只陪伴兩年半父親就病逝,王榮森在新化區前區長鄭道立號召下,積極投入社造工作,發揮「能說擅演」的幽默功力,風趣的導覽風格,很受歡迎,即使現在身兼多職相當忙祿,仍積極排出時間做導覽,因為「要讓更多人知道新化的美好」。今年63歲的王榮森高中畢業後考上屏科大畜產系,畢業後沒有返鄉繼承父親的獸醫職務,考上公職後一直在法務部上班,後來調屏東監獄,原本還希望職場上能更上一層樓,但遇到父親生病,他身為獨子,因醫師一句話「想回來顧或回來送」,50歲就毅然退休,和太太趙玉珍搬回新化,一邊陪伴父親,一邊整理山上農地,父親兩年半後離開,他因少小離鄉,和新化人際關係都脫節。後來因楊逵文學紀念館及影帝歐威影像館成立,王榮森去當志工,還找到小學5位老師,教師節招待老師一起吃飯,因對新化有很深感情,當時區公所希望籌組新化社區營造協會,到各社區搏感情了解社區需求,王榮森出任首屆理事長,帶領社區做得有聲有色,他從 2009年到2017年擔任兩屆理事長共8年。王榮森說,2012是新化社造最輝煌時期,拿下得利塗料用色彩改變社區魅色台灣全國第一名;信義房屋「社區一家」阿公阿媽當記者,用長輩來說出年輕時對新化的感情,得到社區楷模獎,還有勞動部職訓局多元就業「金旭獎」,他也因社造工作,更深入認識新化文史,「日本時代的建築都保留下來」,曾經有日本遊客到新化看到都流眼淚,像皇民化時期的奉安殿在日本都消失了,新化竟然都保留下來。王榮森也參與楊逵文學紀念館「楊逵戲劇導覽劇場」,「戲說楊逵」透過戲劇表演跟遊客解說,他一人分飾說書人、典獄長、台電員工、郵差,曾受邀到台南市321巷藝術空間、台北新店台灣人權協會表演,文化部長鄭麗君和楊逵家屬看了都當場哭出來;王榮森說,參與社區營造工作,只有一個想法,新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太美太值得探索。退休比上班還忙,王榮森笑說上班時可能只要蓋兩個章,但現在每天行程滿檔,有時媽媽會取笑他,沒錢領還每天忙得東奔西跑,但他會想「退休難道要天天喝酒打牌嗎?」很難得退休後回到家郷有這麼多舞台可以揮灑,今年擔任調解委員主席,從志工一路走來無形中得到這麼多認同,是退休時沒想到的。立即加入粉絲專頁!「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19-12-31 科別.精神.身心
失眠吃不吃安眠藥? 記住2原則
在台灣每十人就有一個受慢性失眠所苦,其中女性多於男性,60至69歲失眠的老人更高達兩成。失眠很痛苦,但安眠藥卻不是治療的唯一方法。要知道,造成失眠的原因百百種,簡單分成六加一類:壓力:工作、事件、人際關係…等造成焦慮飲食:含咖啡因的食物(如茶、咖啡)或提神物(香菸)行為:睡前激烈運動、躺在床上滑手機、過餓或過飽環境:太吵、太亮、震動…等身體狀態感冒咳嗽、過敏擤鼻、鬱卒想東想西、身體疼痛、更年期藥物:含咖啡因的綜合感冒藥、利尿劑睡前吃,容易半夜醒來跑廁所原發性:找不到原因,無法解釋的失眠找到失眠的原因才是正解解決它,自然順利好眠。比如改善作息、調整環境、治療疾病等。若短期真的無法改善或找不出病因,一周大於三天睡眠不佳又影響生活作息,並持續數周,建議掛精神科與醫師討論,找出失眠原因或使用藥物輔助。別自行服用 親友的安眠藥安眠藥種類眾多,有長效(維持好眠)、短效(幫助入睡)、多功能型、單純型,甚至有些只是剛好利用它嗜睡的副作用等,經醫師診斷,才能針對個人失眠類型選用最適當的藥物。錯誤用藥不但沒效,還可能平白承受副作用,得不償失。常見的助眠藥物分兩類,一種是剛好附帶安眠效果,如感冒開的抗組織胺會讓你嗜睡、肌肉鬆弛劑放鬆過度緊繃的肌肉讓你好眠;另一類是大家常聽到的「安眠藥」,又細分兩類:一是因為焦慮、肌肉緊繃等原因而失眠,醫師可能開含有多重效果的苯二氮平類(BZD)安眠藥(少數也有單一效果的)。但要留意是否出現白天嗜睡、恍神等副作用。二是針對單純失眠,醫師常開立非苯二氮平類(non-BZD)安眠藥。它們作用時間快,可幫助入睡,也較不易產生依賴性。但要留意是否出現夢遊、睡前短暫失憶的副作用。切記用藥一陣子後不可突然停藥,否則身體一下子少了藥物輔助反而睡不著,應配合醫囑慢慢減量。且服藥後,請馬上躺床,因無法預料何時藥效發作。像我媽媽第一次吃,不知道藥效那麼快發作,還先去洗熱水澡,差點走不出浴室。多運動 最天然無副作用處理失眠應找到真正的病因,解決後才不會劑量越吃越重。假日多運動或出門走走,保持身心健康才是最天然無副作用的安眠藥。
-
2019-12-26 科別.呼吸胸腔
每次爆發流感就中標?9大族群容易有免疫力低落問題
流感季節即將到來,每次只要一爆發流行性感冒,你也是百分之百中標嗎?然而,所有疾病都與人體的自我防禦有關,也就是受自身免疫力的強弱主導,有些免疫力較強的人,氣溫下探8℃都不覺得冷,但免疫力較弱的人,溫度略有變化就受不了,因此也容易感冒;所以容易感冒的人,也就是自身免疫力較低的族群,主要是以下9大族群:1、有慢性呼吸道問題:例如鼻過敏、慢性鼻竇炎、氣喘,或支氣管炎者,這些族群因為上下呼吸道功能敏感,尤其以小孩及老人最為明顯,當一受寒,風邪或寒邪就容易入侵身體,引起感冒。2、月經前後、生產後的女性:因月經週期前後、生產後身體變得比較敏感,免疫力也較低。3、手術過後的患者:有些人手術後抵抗力較低,特別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感染到感冒,所以探訪病患時,尤其要注意戴口罩、勤用酒精消毒。4、壓力過大:承受壓力超過半年、一年以上的人,如失業者、人際關係不好的人,特別容易引起免疫力問題。5、睡眠過多或不足:睡太少免疫力會變差,但其實睡太多時,人體血液循環會變慢,同樣會導致免疫力降低。6、不曬太陽也不運動:曬太陽有助於人體維生素D的合成,可以活化身體的免疫細胞,而運動會增加身體的血液循環、增強代謝能力,針對不曬太陽也不運動的族群,會造成白血球功能過低,進而削弱抵抗外來病菌的能力。7、過度節食:短時間過度節食的人,容易造成免疫力突然下降,引起感冒的可能。8、腸胃功能不佳:有便秘困擾的民眾,因體內容易堆積毒素,感冒機率也因此較高。9、有抽菸或喝酒的族群。延伸閱讀: 流感併發肺炎會要命! 感染科醫師:要做到這件事才能自保 老被身邊的人傳染感冒? 多吃10種食物提高身體免疫力 
-
2019-12-25 新聞.健康知識+
「讓老公早死的10大信條」 專家提醒是否讓枕邊人陷這些惡習
一旦長期處在這種不健康的環境下,身體得不到淨化,免疫力自然會下降,既老得快,也死得早,百害而無一利。要害一個人,不難;要幫一個人,也很簡單,只要從他的飲食習慣及內容下手即可。但大多數民眾對於很多會威脅到健康的潛在因素,不是視而不見,就是聽而不聞,比如壓力、運動不足、速食品氾濫、飲食營養不均衡、錯誤的飲食觀念及充滿壓力的人際關係等,長久處於這種不健康的環境下,不生病才怪。知道自己為什麼吃 比吃什麼更重要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飛鵬指出,人類是靠吃來維繫感情的,可見好好地吃是件很重要的事;然而,他看診時常聽病患抱怨,這個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不僅把自己及家人搞得緊張兮兮,健康狀況也沒因此而變得更好。他建議不妨養成「正念飲食」的觀念,所有飲食都往好處想,只要把握入及出保持平衡的原則,身體自然會健健康康。關心枕邊人 遠離10大早死惡習但是,不重視健康的現象,幾乎無時無地都在發生,有些始作俑者甚至是最親密的枕邊人,國內營養學界權威、前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謝明哲因此整理出「讓老公早死的10大信條」,透過詼諧的文字,提醒大家別再重覆錯誤的飲食習慣。讓老公早死的10大信條如下:1、把老公養得白白胖胖的2、讓他一股勁地喝酒3、讓他喝很多含糖飲料4、讓他吃油膩食物5、讓他吃重口味6、讓他總是一直坐著7、給他抽菸8、讓他熬夜到三更半夜,不給他睡9、不讓他休假旅行10、一直抱怨,唸唸唸,唸死他一輩子都得做 學會愛自己才健康謝明哲說,所謂的健康,並不只是沒有生病或身體沒有異常而已,而是指身體、精神、智慧及社會等各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因此,不管是老公、老婆或任何一個人,一旦長期處在這種不健康的環境下,身體得不到淨化,免疫力自然會下降,既老得快,也死得早,百害而無一利。不過,健康不可能從天而降,而是一輩子都得經營的事,謝明哲認為,其中60%要靠自己照顧,15%來自先天遺傳,10%受社會條件影響,8%仰賴醫藥,7%和氣候及地理條有關,可見要有健康的人生,就得先從愛惜自己做起。
-
2019-12-21 科別.婦科
女生胖小腹沒那麼單純!加上經痛、情緒差恐另藏隱情
女性朋友若出現腹部莫名凸出伴隨經痛症狀,千萬別輕忽!有位32歲的職業婦女長期經期紊亂,兩年半前下腹部莫名凸起,以為只是變胖沒有放在心上,半年後凸起處愈來愈大,伴隨嚴重經痛及大量經血,夜晚難以成眠,甚至情緒不穩常與丈夫爭吵,差點鬧離婚。經朋友陪同就醫檢查,婦產科醫師診斷為子宮異位瘤,伴隨子宮腺肌症,造成子宮體積增至一般正常子宮的三倍大,進而引發相關症狀。 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鄢源貴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成因複雜,主要是因為經血逆流至子宮以外的部位,如:卵巢、輸卵管、大腸或子宮直腸間的凹陷處,進而引起經痛、骨盆腔疼痛、肛門痛,甚至是解尿不順,如影隨形的疼痛令不少患者心生悲觀,連帶影響日常作息、工作及人際關係,對身心影響甚鉅。 子宮內膜異位症很容易復發,即便透過手術治療,若術後未搭配藥物長期治療,仍有兩年內20%的高復發率。就像幫房間大掃除一樣,開刀後想要永保子宮整潔,建議術後應長期用藥治療,預防復發。 鄢源貴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謂終身的慢性疾病,除了要有長期治療的觀念外,每三個月定期追蹤;此外,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杜絕過度進補,保有積極樂觀的態度,才有助於控制疾病、避免復發。 延伸閱讀: 更年期少吃卻還是胖? 這7個習慣很重要 月經來前總是腫一圈? 原因出在這2地方
-
2019-12-20 養生.心理學解密
你有上萬封郵件未讀嗎?作家推「收件夾零」助減壓
廣播節目「強傑與李奇脫口秀」(Johnjay & Rich Show)某天討論到收件匣「未讀郵件」數量多寡時,主持人強傑透露,他的電子郵箱「未讀郵件」有7000多封,此話一出讓其他主持群為之驚訝。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像強傑一樣的現代人,就是「收件夾零」(Inbox Zero)概念希望提供協助的目標族群。從事某些行業的專業人士,由於工作性質的緣故,接收大量電子郵件是家常便飯。專欄作家梅莉莎•潘狄卡(Melissa Pandika)便透露,日前一名同事看到她的筆電螢幕,見到收件匣顯示未讀郵件的紅色數字將近8萬封時,忍不住發出驚呼,另一名同事見狀則說道,有著如此巨量的「未讀郵件」,想必潘狄卡的心靈健康在潛意識裡已經受到負面影響。影劇公關公司負責人塔瑪琳•托比安(Tamaryn Tobian)客戶包括電影公司、電視節目等,對她來說,平均每天與公事有關的電郵大約400封至600封之間。由於工作忙碌,使得她有段時間沒有查看私人電郵,等到後來登入查看時,「未讀郵件」累積已突破2萬封。專門研究如何提升工作效率的美國作家曼恩(Merlin Mann),2007年接受谷歌(Google)邀請發表演說時,就推出了「收件夾零」概念,鼓勵民眾把電郵收件夾的未讀郵件處理到剩下零封。自從曼恩的概念誕生之後,後來陸續有各種不同衍生理念,包括「收件夾零」能夠降低現代人的焦慮感,而且能夠讓工作表現變得更有效率。•反對者批效用遭誇大某些努力遵守「收件夾零」理念的行動派人士則以親身經驗表示,當收件匣未讀郵件經常維持在零封的狀態時,內心出現一種「純淨的喜悅」。這套理論的反對者則批評說,「收件夾零」目標打亂了原本的生活,效用遭到誇大渲染,從時間管理角度來看「頗為愚蠢」。事實上,曼恩提倡的「收件夾零」,並非只是把收信匣郵件統統看完的表面層次而已,而是更深入的探討究竟有多少心思耗費在電郵方面。也就是說,日常生活裡是否不管在處理任何事情時,有意無意之間還為著查看電郵或其他訊息通知感到焦慮。「收件夾零」概念的核心所在,就是探討現代人的這種焦慮感,以及減少焦慮。有趣的是,某些民眾對於「未讀郵件」數量龐大,其實是毫無任何不安或焦慮感受的,電台節目主持人強傑便是一例。對於這些人來說,「收件匣零」的意義似乎不大。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焦慮研究暨治療中心(Center for the Treatment and Study of Anxiety)主任蓋拉格爾(Thea Gallagher)便說,把收件匣的電郵都處理完畢的目標,是否能發揮有益心靈的效果,取決於每個人的價值觀,以及電郵到底會為每個人帶來什麼樣的焦慮影響。舉例來說,有些人如果收到電郵卻沒時間回覆,會因此感到不安,導致工作不專心,因此「收件匣零」則讓他們獲得心平氣和的美好狀態。相對的,有些人則對成千上萬封「未讀郵件」完全無感,沒有任何壓力,因為這些人把生活當中其他事項看得遠比處理電子郵件更加重要,例如運動、參與社交生活等。•過度執著恐適得其反蓋拉格爾分析,如果解決「未讀郵件」在個人價值觀位階上,並不是排在重要位置,或者覺得處理「未讀郵件」並不是件對自己身心有益的事情,那麼「收件匣零」概念能夠發揮的幫助恐怕不多。倘若過度要求完美,對於「收件匣零」目標過度執著,蓋拉格爾指出,恐怕則會適得其反,變成無時無刻為收件匣掛念不已,甚至演變到覺得自己失去對時間的掌握,而且緊張兮兮,進而破壞人際關係與社交生活。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醫學院精神病學系副教授凱茲•尼爾森(Kaz Nelson)進一步指出:「完美主義其實可能導致拖拖拉拉。」她舉例說,由於要求完美,想要以優美文筆回覆電郵,卻因為一直想著應該如何下筆,導致回信時間一直挪後,如果再加上壓力因素,惡性循環很容易因此出現,變得一拖再拖。尼爾森建議,可以採取容易達成的小規模計畫,例如簡單回信表明接下來會另外寄發更詳細的回信,或者簡單回覆對方表示歡迎在電話中進一步討論。至於「未讀郵件」與心理壓力是否有直接關聯,蓋拉格爾分析,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第一步要捫心自問的前提是,「收件匣零」到底是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標,還是只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其實都有不同的整理方式,某些人的「雜亂無章」其實是有一定條理的,因此無需為了大量「未讀郵件」感到丟臉。•想想是否適合自己到底「收件匣零」概念是否適合自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建議的自我評估方向包括:●看到超量的電子郵件需要處理時,內心感受是覺得壓力大到快受不了,還是心平氣和?某些人堅持書桌或辦公室一定要整整齊齊,但某些人卻習慣桌上書籍、文件堆積如山,管理個人電郵的方式,其實跟書桌、辦公桌有其類似之處。如果對於「亂中有序」非常怡然自得,大可把追求「收件匣零」的時間省下來,把時間用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收件匣是做為接收訊息之用,還是當做搜尋引擎的功能?如果喜歡保留所有與公務有關的電郵,以便將來可以搜尋,刻意把郵件降低到零,恐怕日後只會增加煩惱。●是不是一個有潔癖的人?還是喜歡保留所有物品,連小東西都捨不得丟掉的人?如果自己是個連衣櫃都打理得井然有序的人,那麼收件匣也處理得一絲不亂,自然是合情合理。相反的,如果平常對於刪除電郵,或者把電郵移到某個檔案夾都感到緊張的人,「收件匣零」目標恐怕是無法接受的。
-
2019-12-11 橘世代.健康橘
不想再讓家人、朋友「已讀不回」了嗎? 3招讓你不再碎了一地的心
邁入高齡化的社會,台灣中高齡族群對於智慧型手機依賴度增加,尤其長輩族群使用通訊軟體溝通比例相當高,對銀髮族來說,透過LINE、臉書社團的交流,已成為重要人際溝通管道。但不少愛用通訊軟體或社群平台的長者抱怨,朋友家人對自己熱心分享的訊息,總是「已讀不回」,覺得遭到忽視、冷落,到底科技是把人際關係越拉越近、還是越推越遠?人生下半場是與時間賽跑的階段,邁入橘世代後的你,時時刻刻都相當寶貴,不希望每天都要花時間撿拾碎了一地的玻璃心,以下3招使用通訊軟體的好習慣,讓「已讀不回」再也傷不了你的心!好習慣1:避免養成罐頭式訊息問安習慣每天都會收到「早晨問聲好,祝你一切都美好!」的照片嗎?照三餐固定大量轉發網路圖片,老被「已讀不回」,較積極的還會再接再厲詢問:「哈囉?」「在嗎?」「沒回?」,這個情況可能發生在朋友或親子間的溝通,但往往造成反效果。千萬別讓「制式罐頭式訊息問安」變成日常,自然談話才能感受真心交流,也不會整日狂遭「已讀不回」。好習慣2:傳訊簡單扼要 才容易被看到重點根據DailyView網路溫度計調查,可能造成反感的傳訊方式包括:「圖片分開傳」、「狂傳語音」、「照三餐問安」、「一直問在幹嘛」.....等等。無論是在職場或家庭,便利的通訊軟體都是讓大家又愛又恨的工具,但每個人習慣跟作息時間不同,務必要從平日培養簡單扼要挑重點說的「好習慣」,避免過度傳無意義資訊,可減少當遇到真正重要事情卻被忽視,或早就被關閉提醒或封鎖了。好習慣3:人生下半場時間寶貴 只給重視的親友跟自己退休後有了更多自己的時間,可能會因為共同興趣加入不少聊天群,或是用組成社團與人生上半場的朋友保持聯繫,但可能因為更多溝通不當,導致不歡而散,造成心情上的衝擊。戶外運動、培養興趣、學著不過度期待....都是人生下半場新課題,朋友的選擇也是一樣,貴精不貴多。不要腦補想著為何某些人「已讀不回」,而是把時間留給身邊重要的人與自己。人生下半場,心靈上尋求支持情感更重要,面對生活壓力時,透過與人溝通是很好的紓解方式,從今日開始,把心思和時間留給在乎的朋友,其他的就let it go,有放棄才有釋懷。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共
1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