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4 醫療.婦產科
搜尋
人工生殖
共找到
93
筆 文章
-
-
2022-09-02 醫聲.Podcast
🎧|凍卵成少子化「生機」?黃閔照:增加生育選擇|理事長講堂EP5
「今年1到6月的出生數只有67149人,若以此推估,到年底應該不會超過14萬人。」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在「元氣醫聲」Podcast節目憂心忡忡地說。為何今年新生兒人數連15萬都達不到,原本以為疫情期間,會提高生育率,結果不升反降,黃閔照分析,台灣的婚生子女佔95%,疫情期間大家減少交朋友的機會,婚禮也被延後,每年結婚對數都減少1萬對,新生兒出生率就減少,加上今年適逢虎年,讓生育率跌至谷底。人口紅利一直縮減,對比民國70年41萬新生人數,至今一年減少27萬人。若以今年的出生人數,推算未來7年後的小學班級,將銳減2千班左右,並向上衝擊各級教育機構,最終拉高扶養比,減少勞動力人口,經濟生產量下降,國安危機會愈來愈嚴重。🎧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疫情年未婚者激增反降生育率 35歲可考慮凍卵低生育率起因於未婚人口的增加,適婚者持續觀望,加上職涯規劃、經濟壓力、疫情攪局等等都影響年輕男女結婚生子的意願,但隨著時間流逝,尤其女性等到條件許可,想要結婚生子時,生育功能已被影響,變成想生也要很「拼命」。黃閔照解釋,大概過37、38歲,女性排卵功能明顯下降,卵子品質不好,年齡越高,女性越不容易懷孕,母嬰也得承擔更多健康風險,所以鼓勵女性35歲時,可以考慮凍卵。黃閔照也不建議太早凍卵,因為30歲以下的女性結婚生子的機會大,凍卵的效益較低;38歲以上的女性卵子品質欠佳,且較難取得足夠的卵,即使耗費大量精力與金錢凍卵,效果卻不一定到位。除了年齡,黃閔照表示,癌症、卵巢早衰、子宮異常等生育功能受損的病人同樣可以考慮凍卵,「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都會傷到卵巢儲存卵泡的品質,由於功能不見得會恢復,治療時也一併跟醫師討論是否凍卵。」凍卵非永遠的後悔藥 解凍須考量3件事至於凍卵可以存放多久呢?依技術上來說,卵子沒有保存期限,品質與新鮮的卵無異,僅需依照「人工生殖法」,凍卵10年後,以書面申請延長,但女性身體機能並沒有跟著按下時間停止器,仍會隨時間老化,故不宜過晚將受精卵放回子宮。解凍的時機其實也有倫理的考量。4年前,有名62歲的婦女透過人工生殖成功產子,黃閔照卻感到擔憂,「在國外有的案例是超高齡產婦生完小孩後,得了乳癌,半年、一年後就走了,那將來誰來陪伴這個小朋友?」一但老媽媽的身體撐不過因生產而來的劇烈變化,小孩恐怕落入無人照顧的處境。不過,依照「人工生殖法」規定,想要解凍自己的卵子自由使用是受到限制的,目前只有已婚婦女才被允許,黃閔照說明,因台灣以婚生子女為主,為避免受精卵生下後,父母、扶養權產生爭議,暫時不開放給未婚女性。我懷孕我驕傲!增個管師追蹤母嬰安全凍卵是讓未來保留一線「生機」,而面對愈發嚴重的少子化問題,政府去年7月1日起,也擴大不孕症補助對象,增加產前檢查次數與種類,調升育嬰留停津貼。除了政策加持外,黃閔照還建議,應多方面塑造一個讓孕產婦覺得「我懷孕我驕傲」的環境,也可效法日本,政府編列一筆預算給孕婦自由運用,讓其決定是否要支付高階產檢或母嬰兒用品等等。另外,也需將產檢資料雲端制式化,方便不同醫師根據先前的資料診治產婦,並建立個案管理師制度,掌握其所在地區內的產婦情形,尤其現今產婦高齡化,產生的慢性病機會大,恐危及母嬰安全,個管師就能持續追蹤,利用完整的制度,讓產婦得到即時的醫療幫助。「國家在促進生育方面,不單擴大不孕症補助,也可以討論是否推動代理孕母。」黃閔照說,代理孕母在台灣討論二、三十年了,近年部份國人常砸大錢遠赴國外找代孕者,政府應加速修法,推出符合社會期待的代理孕母法。黃閔照小檔案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現職: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新竹馬偕紀念醫院醫務部主任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部主任衛福部優生保健諮詢委員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製作人:韋麗文 主持人:蔡怡真、周佩怡 音訊剪輯:周佩怡 腳本撰寫:周佩怡 音訊錄製:滾宬瑋 特別感謝:台灣婦產科醫學會
-
2022-07-27 醫療.懷孕育兒
如何提高人工生殖的成功率?專家告訴你高懷孕率的密技
人工生殖的成功率,和實驗室的管控品質有密不可分關係,此外,在我數十年的臨床經驗,醫師/胚胎師/諮詢師是療程中的鐵三角。實驗室是胚胎師和醫師每天必須嚴密監控的秘密基地。首先,實驗室的設備必須完善且控管嚴格,有固定的 SOP,我們的實驗室有幾項硬體設施,優於業界,其中一項是全台獨一的「RI Witness」防精卵出錯的設施。【延伸閱讀:凍卵年紀幾歲前較適合?男生可凍精嗎?「凍卵/捐卵、凍精/捐精」你不可不知的資訊一次看懂!】防精卵出錯的 RI Witness我的高中同學─東京大學電機博士李文豪,畢業於台大電機系,2018 年華育成立之初,承蒙他的鼎力相助,在當時得以建立號稱台積電規格的高品質實驗室。也由於在他的領導之下,2018 年華育就引進全台灣唯一一套經過歐盟認證的 RI Witness─防精卵出錯偵測系統。有了這套電腦系統可以避免人為疏失,避免誤植胚胎,讓客戶安心的將他們寶貴的精、卵、胚胎儲存在我們的實驗室裡。2021 年底美國一則新聞報導,一對不孕症夫妻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後,順利生下一名女嬰,但是發現女嬰黑髮深色皮膚,一點也不像父母,經過 DNA 檢測,赫然發現非親生,經過追蹤後,才從另一對人工受孕的夫婦找到自己的女兒。 這種胚胎錯植的狀況,2004 年在美國加州也曾發生過,錯植胚胎等於是幫別人當了代理孕母,發現後找回真相算是幸運的,也許還也一些黑數,外人不得而知。植錯胚胎?誤把馮京當馬涼?這在華育生殖中心是絕對不會發生的!嬰兒試管的成功率與否,跟實驗室息息相關,不同環境冷凍卵子的品質也不相同,卵子相當嬌貴,冷凍、解凍皆要有良好的控管,胚胎師們的細膩度、技術、時間掌握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再權威的醫生,更需有好的實驗室,這才是完美的致勝演繹!Time Lapse 縮時攝影有別傳統的三氣態胚胎培養箱的培養胚胎及觀察方式,胚胎影像即時監控系統(Time-Lapse),可在不將胚胎取出培養箱的情況下進行紀錄觀察,減少胚胎受到的外部干擾的影響,維持胚胎在培養過程中的環境穩定性。而且能 24 小時不中斷的紀錄胚胎動態生長狀況。這種遠端即時並連續式的觀察方式能讓醫師、胚胎師,不管身在哪裡都可用行動裝置關心胚胎的狀況,讓胚胎無時無刻都在專業人員的關注之下,協助醫師選出優良、健康的胚胎植入,因此可提高療程的成功率。【延伸閱讀:我為什麼不能懷孕?專家分析4大不孕原因,女性與男性生育力檢查一次看懂】試管嬰兒的鐵三角之一‧諮詢師不孕症的療程相當專業及繁瑣,患者要跟醫師充分配合之外,在進入療程之前,需有專業的諮詢師的前導,經過詳細諮詢患者的身、心、靈狀況,以及對未來療程的期許,詳實記錄他們的生理現狀,這些資訊可以協助醫師迅速進入狀況,縮短醫師和患者之間的距離,所以,好的專業的諮詢師跟醫師是鐵三角之一。另外一個鐵三角是─諮詢師華育生殖中心多位諮詢師,都是經過專業生殖醫療機構訓練,並且獲得國健署的認證,不只親切專業、耐心、愛心,一個患者可能會諮詢一小時以上,是很常見的。因為有國際客戶的關係,我們的諮詢師還必須國際化,備有精通多國語言—廣東話/日文/英文的諮詢師,他們跟外籍患者耐心,專注的諮詢,詳細記錄病歷,頗獲外籍客戶的讚賞,尤其是日籍客人很重視服務態度,黏著度也很高,他們口碑相傳,幫公司做了很好的行銷。我的好夥伴諮詢師們,除了要面對客人一對一的諮詢之外,每天花在官方 line 帳號線上諮詢的時間也很長,他們總是盡可能快速的時間裡回覆焦急的客人們各種大小不一的問題。在看診中,除了有護理師,諮詢師會依客人狀況一起跟診,有時要兼口譯,協助客人跟醫師、護理人員溝通,在旁關心,安撫術前的緊張情緒、衛教術後照護的注意事項、與關心術後的狀態。試管嬰兒的鐵三角之二‧胚胎師胚胎師是寶寶在體外的保母,不孕夫妻採用試管嬰兒方式生育者,逐漸增加中,培育試管嬰兒的胚胎師成了新時代的新行業。胚胎師是試管嬰兒實驗室裡最關鍵角色,試管嬰兒是一連串精密的醫學工程,中間包括醫生用藥、取卵、取精,然後進入實驗室,接下來就由胚胎師接手培育養育的責任,如何保存、培養、受精、植入,處理的環節和狀況每一個步驟都要做到 100 分,最後才會有 100 分的效果,如果過程中只做到 90 分,一直打折到最後就是零分。胚胎師每天在顯微鏡底下尋找優秀的精卵,將他培育成胚胎,並且負責著床前的基因篩檢/診斷,跟醫師配合找到最合適的植入時機,是成功的關鍵人物之一。胚胎師必須有愛心、耐心、負責,把客戶的小生命捧在手掌心呵護,惜之如命。胚胎師的養成,受國健署規範:胚胎師養成不易,目前生殖醫學機構聘用的大多是醫護相關科系畢業,必須在主管機關認定的生殖醫療機構接受一年以上,人類的卵精、胚胎之操作培養以及冷凍,受精過程及胚胎品質判讀訓練,且訓練期間施行 20 人次以上體外授精操作,另外每三年必須接受 18 小時以上經主管機關認定之不孕症、人工生殖技術、生殖內分泌、心理、倫理及法律課程之繼續教育,且心理倫理及法律課程不得少於三小時,是經過時間淬鍊的訓練養成的,並非一蹴可幾,在複雜的療程中絕對禁得起考驗!國健署每三年對生殖醫療機構考核,項目除了基本的人員配置、儀器、環境……胚胎師也在考核之中,所以想要做人工生殖的夫妻,只要細心選擇合法合規的醫療機構,盡可放心的大膽地去執行,實踐自己專屬的求子之路。助孕神隊友,家人的支持和陪伴是成功要素無論是多麼高科技的醫技,還有一項成功因素常被忽略,卻很重要─家人的支持和陪伴,尤其是另一半。我的臨床病人中,有一位先生看到太太在打針,心疼她的辛苦之餘,除了口頭的支持與安慰,並用實際行動表達愛意,當他太太打針時,他也同時自己打下生理食鹽水,讓太太知道求子之路不孤單,感情更增溫,這位貼心的先生是不是令人感動?當然他們也達成願望了。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輕鬆自在.凍齡懷孕:想孕、不孕、懷孕》
-
2022-07-23 醫療.懷孕育兒
凍卵年紀幾歲前較適合?男生可凍精嗎?「凍卵/捐卵、凍精/捐精」你不可不知的資訊一次看懂!
許多人嚮往婚姻,要和心愛的人結婚,生下愛的結晶,把自己的孩子撫養長大,但是時代快速變遷,女性結婚的年齡由 20 多歲延長到 30 多歲,甚至到 40 多歲才想要結婚安定下來,人類的觀念想法改變了,但是我們身體的生理機能自古以來從未變過,女人的生育能力還是和以前一樣有其極限,時間到了卵巢就會停工,所幸新時代的醫療生殖科技可以讓年輕的卵子停止老化,那就是凍卵。【延伸閱讀:我為什麼不能懷孕?專家分析4大不孕原因,女性與男性生育力檢查一次看懂】凍卵─讓女性和生育年齡脫鈎以凍卵的方式保留女性的生育力,女性可以選擇生育的時間,讓女性的生育和年齡脫鈎,這樣的快速冷凍生殖技術是最近十幾年來才趨於成熟,女性因為卵子年齡的限制,自古以來生育力受到限制,凍卵,可以說這是現代女性的福氣,不再受限於年齡對女性在生育上的藩籬,人生多了一項幸福的選擇。快速冷凍,卵子品質不受影響卵子是非常脆弱的細胞,以前沒有快速冷凍技術,冷凍卵子過程很容易受傷,多年來醫學界一直努力,想要能夠提供完美的冷凍方法來保存女性的生育能力,但是解凍後的存活率一直都不穩定。最近發展出快速冷凍的方法,除了提供方便的冷凍方法外,也有近乎百分之百的存活率,這項發展讓冷凍卵子變成一個方便穩定的選項。凍卵應有良好控管的實驗設備冷凍卵子是存放在攝氏零下 196 度的液態氮儲存桶中,卵子非常脆弱容易受傷,快速冷凍是讓卵子不要結冰,因結冰會影響卵子結構,而冰晶會刺傷細胞,結冰之後再解凍會傷害卵子的品質,快速冷凍讓卵子來不及結冰,卵子自然不會受傷,這樣的技術下冷凍的卵子和新鮮的差異性不大,也間接讓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提高很多。最近大家都一窩蜂的談凍卵,詢問度也很高,在此想提醒要凍卵的女性們:需慎選凍卵的生殖醫療機構。不同實驗室、不同環境,冷凍出來的品質不一樣,凍卵的品質、解凍的技術都會影響懷孕率。冷凍、解凍均需有嚴格的控管,如果沒有嚴格的實驗室,再權威的醫生,懷孕率也會受影響。醫界發表的各項研究報告顯示,冷凍卵子解凍後的懷孕率和新鮮卵子幾乎沒有區別,而經由冷凍卵子懷孕後生產的新生兒在先天畸形方面也沒有增加,這些報告證實新的冷凍卵子技術不但在保持卵子品質方面沒問題,在安全上也沒有疑慮,因此新的卵子冷凍技術的確可以給予短期沒有生育計畫的年輕女性一個合適的生育保存的機會。【延伸閱讀:如何提高人工生殖的成功率?專家告訴你高懷孕率的密技】凍卵當作是一種保險,請 35 歲前完成規劃最近凍卵成為女性熱門話題,演藝界的女明星為自己凍卵也時有所聞,這是一個好現象,女性 35 歲之後的卵子快速減少和老化,雖然在醫美發達的年代,很多 45 歲的女子外表看起來像 25 歲,但是體內看不見的卵子已經老化又快速流失了,也許為了拚搏學業和事業還沒結婚,但如果把年輕健康的卵子先行冷凍儲存起來,不管何時結婚,都為自己保留了將來生兒育女的機會,可以安心地尋找合適的人生伴侶,即使最後不需要用上,也算是為自己買了一份保險,保障孕育下一代的生育力。冷凍卵子的生育成功率和女性凍卵的年齡有關,考慮凍卵者必須要注意時間,凍卵在 35 歲之前的成功率遠大於 35 歲之後,這是必須密切重視的關鍵,有很多人凍卵的結果是最後並沒有使用,在美國還可以捐給別人用,但台灣的法規尚未開放,凍卵的人其實是存有保險的概念,希望不要用到,抱著未雨綢繆的心情,為自己準備一個不要後悔的人生,隨時有自己的卵子在卵子銀行裡待命,人生不留下遺憾。年齡是關鍵,把握黃金年齡─ 43 歲以上,活產率不到 5%目前雖然凍卵的技術如此成熟,但是冷凍卵子的品質數量,是跟年齡正相關,年齡依然是成功懷孕的關鍵。43 歲以上的活產率數十年沒變過,僅不到 5%,46 歲的婦女如採用 30 歲的卵子,那懷孕的成功的機率和 30 歲的女性差不多,顯然高齡產婦的難題在卵子,子宮不是問題;凍卵也是要及時,不要等到 35 歲之後警鈴大作才著急。冷凍卵子和冷凍胚胎的不同已婚婦女如果暫時不想懷孕,可以考慮取卵後和先生的精子結合受精發育為胚胎,以冷凍胚胎的方式存放。卵子帶有 23 個染色體,精子也帶有 23 個染色體,受精成為胚胎後有 23對46 個染色體,因此冷凍胚胎比冷凍卵子更為安定,不過,台灣的法令規定需要已婚身分才能凍胚。可以同時凍胚及凍卵冷凍卵子的法律規範是隨著人的生命存在,而冷凍胚胎的法律規範只能保存十年,並隨著婚姻關係存續,為夫妻共同擁有,離婚或一方死亡,必須銷毀。已婚者聰明凍卵的方法是一半做凍胚,一半做凍卵,做為日後更周全的考量。癌症病友的生育安排癌症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都可能傷害生殖功能,治療時程也相當長,因此女性若考量保留日後生育的機會,可先冷凍保存卵子,因為不僅卵子隨著年齡增加不斷老化,卵巢組織也可能因癌症治療而遭到破壞,在安排癌症治療計畫時,可同時考量保存女性的生育機會,因為當前醫界對於癌症治療的效果愈來愈好,存活率愈來愈高,癌症病人未來的生育機會不宜忽略。至於男性癌友們在治療前,凍精,取得最佳品質精子,日後仍輕鬆享受為人父的喜悅。捐卵卵子是女性最寶貴的資產,女性的一生,從胚胎時期的七百萬個,到青春期三十萬個,直到停經所有卵子消耗完畢,每月每天都有數十數百的卵子不斷的消失中。女人一輩子排出來的成熟卵子約莫 500 個,其他都退化消失,捐卵取卵只是將要退化的卵子取出來,並不會消耗原有的庫存量。保存卵子等於保存生育能力,而捐贈卵子則提供卵子協助另外一位女性圓一個生兒育女的願望,將卵子捐贈給期待生育卻因為沒有卵子無法懷孕的女性,實踐當母親的喜悅,是多麼令人感動的善舉。捐卵者年齡大多在 20 幾歲,年輕的卵子,植入正常的子宮,懷孕率比自然懷孕的比例高很多,看下列圖示即可明白,這也證明卵子年齡決定懷孕率。捐精/凍精如前所述,男性的睪丸是個製造工廠,每天都在製造精子,但並不表示他們就都可以正常使用,醫學上統計,不孕症族群中,單純因為男性問題造成不孕的佔 20-30%。大多數男性不孕病理原因並不明確,男性需有下列正常的狀況,才可以達到生育的目的:1. 精子的數量、活動力及型態2. 精子染色體正常3. 精液射出功能上述皆正常的狀況下,仍有可能被診斷為不明原因不孕,如果男性不孕或有上述的生殖功能障礙,但想孕育下一代,就可以藉由捐贈精子,來達成目的!與卵子相比,精子的保存技術相對容易許多,解凍後使用率也高很多,冷凍精液在生殖學方面的運用已越來越廣泛。冷凍精液的用途可以是:1. 當男性需要做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可能會影響生育能力,就應該考慮,將精液冷凍保存。2. 為了增加精子的數量。有些男性並不是沒有精子,而是數量較少,或活動力不足,冷凍精子可以零存整付的方式,幫助懷孕。3. 夫妻分隔兩地,先取得精子冷凍起來,配合妻子的排卵時機。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輕鬆自在.凍齡懷孕:想孕、不孕、懷孕》
-
2022-07-23 醫療.懷孕育兒
我為什麼不能懷孕?專家分析4大不孕原因,女性與男性生育力檢查一次看懂
什麼是不孕?不孕的定義通常是指夫妻在沒有避孕的情況下,經過一年依然沒有懷孕,就稱為不孕症。不孕症並不代表不能懷孕,只是比較不容易懷孕,有時候懷孕是機率的問題,不孕的夫婦多數仍然有機會自然懷孕,但是如果想懷孕且經過一年沒能順利懷孕,就需要進一步檢查,女性如果超過 35 歲,更要積極檢查及治療。女生每個月來一次月經,每次月經週期有可能是懷孕的機會,不孕不是只有女性的問題,夫妻雙方都有責任,因此不孕的檢查男女雙方都需要做。人類懷孕的過程是由先生的精子進入太太的體內孕育出一個新生兒,由媽媽的子宮產出,這整個過程有無數關鍵的步驟,只要有一個地方出了問題就會導致懷孕失敗。【延伸閱讀:凍卵年紀幾歲前較適合?男生可凍精嗎?「凍卵/捐卵、凍精/捐精」你不可不知的資訊一次看懂!】不孕的原因不孕的原因也有很多,以下簡單分為四類來說明:(一) 女性因素1. 排卵功能異常及荷爾蒙失調。2. 子宮頸黏液分泌異常,使精子無法順利進入子宮腔內。3. 子宮腔結構異常,子宮內膜沾黏或功能異常。4. 輸卵管因發炎或感染(感染一定發炎、發炎不一定有感染)造成沾黏或阻塞。5. 腹腔內因素(如子宮內膜異位症,或骨盆腔、卵巢、輸卵管感染沾黏)。(二) 男性因素 1. 精液異常:精子數目減少、型態異常或活動力減弱。2. 睪丸製造精子障礙:有先天性異常、染色體異常、荷爾蒙異常、感染性疾病、精索靜脈曲張、慢性疾病、外傷、環境毒素、睪丸腫瘤、藥物影響等病因。3. 精子運輸系統異常:包括先天性無輸精管症或後天輸精管阻塞。4. 性功能障礙:如陽萎、早洩或無法射精、尿道下裂等。(三) 混合因素即男女雙方皆有一些問題。(四) 不明原因不孕夫妻在接受一定範圍的檢查評估後,仍然找不到特定病因,則可歸類為不明原因的不孕,亦即用現有醫學技術無法輕易診斷的不孕症。找不到原因,並非代表正常。高齡婦女生育能力下降的情況一般也驗不出來,因此 35 歲以上的婦女即使找不到原因,也應積極面對不孕問題。不明原因的不孕症,多數病例經過適當治療仍可成功受孕。不孕的檢查懷孕關鍵的部分就是精子、卵子、及子宮,想懷孕的夫妻要知道為什麼不孕,當然就是圍繞這些問題檢查;精子的部分就是檢查男生的精液,看看精子的數量、活動力、和型態。卵子的部分就是要檢查卵巢的功能、排卵的狀況,這可以經由問診及抽血檢查 AMH 值,而子宮檢查比較複雜,要檢查輸卵管是否正常、子宮有沒有肌瘤、子宮內膜是否異常,因此需要影像學方面包含超音波、子宮鏡、及輸卵管攝影等檢查。另外對於感染、免疫、或者基因染色體等,也在不孕的問題扮演重要角色,可以依照每對夫妻的狀況分析建議做進一步的檢查。女性生育力檢查雖然造成不孕的原因很多,但許多不孕症的檢查可能費用很高或重要性不顯著,因此在臨床上通常會選擇部分較重要的檢驗做為第一線檢查,再依據檢查結果,決定直接進入治療或做進一步檢驗,最基本的檢驗有:1. 詳細的婦產科病史、月經與排卵狀況、同房情況、生育能力及不孕治療的紀錄。2. 理學檢查:子宮、陰道、子宮頸及生殖器官之檢查。3. 超音波檢查:子宮形態、子宮內膜檢查、子宮肌瘤、卵巢及排卵檢查,近來超音波除了用於檢查外,陰道取卵、植入時對子宮的觀察都很有幫助。4. 卵巢功能的檢查:卵巢卵子儲備的判斷不只是女性生育能力的指標,在誘導排卵中對藥物的種類,劑量與給藥時機都與卵巢反應有關係。 許多檢驗卵巢卵子儲備量是提供不孕治療的第一步訊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月經期間利用超音波檢查卵巢內有腔濾泡數目(Antral Follicle Counts; 簡稱 AFC)及抽血檢驗抗穆勒氏賀爾蒙(Anti-Mullerian Hormone)。5. 子宮鏡(Hysteroscopy)檢查:子宮鏡的檢查是利用內視鏡經由陰道經過子宮頸進入子宮腔來探索子宮內的情況,可以看到子宮內是否有子宮內瘜肉,子宮肌瘤,或者子宮內膜沾黏等病灶,目前利用軟式子宮鏡可以不需要麻醉在門診直接施行,如果需要手術可以另外安排。6. 感染:梅毒、AIDS 與肝炎要事先檢查,而披衣菌與淋病是最常見的性傳染病。披衣菌在臨床上可能無症狀也可能急性骨盆腔發炎。披衣菌感染會造成慢性子宮內膜發炎,因而降低受孕率也會提高流產率,因此披衣菌的診斷在不孕症中特別被重視。披衣菌的診斷除了傳統用培養的方式檢查外,現在可利用子宮頸及尿道的樣本做檢查,最近還有用尿液來檢查。7. 子宮及輸卵管攝影術(HSG):月經結束後排卵前,將顯影劑注入子宮,利用 X 光放射線攝影,檢查輸卵管的通透性及子宮腔的完整性,並檢查是否有子宮的先天異常。8. 排卵的檢查:利用 LH 的試劑、基礎體溫、子宮頸黏液、黃體素、子宮內膜切片、超音波追蹤等方式來檢驗排卵的狀況。9. 荷爾蒙檢查:AMH、FSH、LH、泌乳激素、TSH、甲狀腺功能。10. 免疫學的檢查:對於女性血清中抗精子抗體的檢查,或檢驗子宮頸黏液與精子的抗體。曾有報告指出,有 29% 的重複性流產有自體免疫的問題。11. 同房後試驗(PCT,Postcoital test):禁慾 2 天,排卵前盡量接近排卵時檢查,檢查前夜與丈夫同房,子宮頸黏液必須在性行為後 9-24 小時檢查。觀察其量、形狀及粘液粘性(spinnbarkeit),並在高倍鏡下觀察可動精子。12. 腹腔鏡(Laparoscopy)檢查:以腹腔鏡進入觀察子宮、輸卵管、卵巢,並同時以藥劑打入子宮,觀察輸卵管的通透性,並觀察腹腔是否有沾黏,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延伸閱讀:如何提高人工生殖的成功率?專家告訴你高懷孕率的密技】男性生育力檢查不孕的檢查,男女都一樣重要,然而與女性相較,男性的檢查單純許多,除了基本理學檢查外,大多數的男性都可以透過精液檢查來判斷生育能力。男性不孕則以不明原因的精子數量不足為主,有部分可能因為陰囊靜脈曲張、感染、服用藥物或物理性傷害,部分可能是先天的缺陷。男生的生育能力雖然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但是下降的程度不如女性明顯,因此經常可以看到,50 歲以後的男性依然很容易可以當爸爸。男性不孕問題,大部分可處理近年來生殖技術進步,即便射精後沒有精子,只要睪丸仍在製造精子,經由睪丸取精再利用單一精蟲顯微注射的方式,依然可以達成受精懷孕的目的。因此男性不孕的問題除非完全沒有製造精子,否則大部分都可以處理。如果要能正常受孕,在男性的評估項目,包含基本精液檢查、精子染色體、精子功能、精液射出功能,男性不孕的診斷,絕大多數都是經由精液檢查發現不正常。檢查項目繁瑣,就不在這裡贅述。我們有許多位被判無精症的男性,藉由手術,在副睪或睪丸找到精子,最後懷孕成功的案例。所以,男性的不孕問題處理起來簡單,大致可獲得解決!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輕鬆自在.凍齡懷孕:想孕、不孕、懷孕》
-
2022-06-14 醫療.婦產科
台「生不如死」危機增 30後結婚、1盲點錯失黃金生育期
生育力隨著年齡增加而降低,醫學研究指出,隨年齡增長,卵巢功能及卵子品質逐漸下降,精子活動力減弱,台灣逐年「生不如死」低生育率未見起色,少子化已是潛在國安危機。醫師透露,雖然生殖醫學進步,許多民眾存在錯誤觀念,以為高齡不是問題,導致生育更加困難。依據內政部109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男性平均初婚年齡自民國99年31.8歲,延後至民國109年的32.3歲,女性自民國99年29.2歲,延後至民國109年30.3歲。分析生母初胎年齡結構,民國99年初胎年齡35歲以上占11.6%,民國109年增加至23.5%,初胎年齡35歲以上孕婦比率明顯增加。然而隨著年齡升高,孕婦發生高危險妊娠相關合併症、出生寶寶發生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其他先天缺陷疾病的風險也愈高。臺灣生殖醫學會秘書長何信頤表示,不孕症最大問題是「高齡」,許多民眾看到名人高齡產子,以為可以先凍卵,後續仰賴生殖醫療,但這都是「不正常期待」,因為超過40歲,人工生殖活產率僅剩10%,機率相當低,即便年輕婦女也不一定保證懷孕,別認為花20萬元就保證懷孕。人工生殖成功率與夫妻年齡有極大關係,依108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顯示,35歲以下女性做試管嬰兒療程,其胚胎植入週期活產率接近5成(47.7%),但41歲以上則不到2成(19.5%)。分析108年人工生殖施術之2萬4843對夫妻發現,不孕原因以「卵巢因素」占33.4%最高,其次為「多重因素」占31.1%,男性因素(如精子生成障礙、無精症、精索靜脈曲張等)占10.9%,輸卵管因素占6.9%,若夫妻有規律性生活經過1年以上仍未懷孕者,建議夫妻應同時請醫師檢查。何信頤提醒,許多民眾結婚後,若碰到不孕狀況,大多先嘗試自然療法,甚至求神拜佛,直到2至3年後才來做人工生殖,但時間寶貴,他呼籲有生育需求的民眾,建議35歲以前若1年正常性生活沒懷孕,建議就醫;35歲以上民眾若半年性生活沒懷孕,就要求診。女性不孕症因素,包括排卵障礙、輸卵管阻塞或粘黏、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頸和子宮因素、免疫因素、內分泌異常、女性染色體異常;男性不孕症因素,精子生成障礙、輸精管阻塞或粘黏、精索靜脈曲張、無精症、性功能障礙、男性染色體異常。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女性儘早於25至35歲生育,建議男性40歲以前完成,政府提供試管嬰兒補助,針對至少一方具有中華民國籍之不孕夫妻,妻子年齡為44歲(含)以下,且經人工生殖施術醫師診斷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可至全台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試管嬰兒補助,有關申辦流程及機關資訊,可點選國民健康署官方網站【試管嬰兒專區】查詢,或撥打人工生殖補助專線諮詢02-25580900,有專人提供即時服務。
-
2022-04-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高齡產婦占3成 為求子花200萬安胎
● 晚婚晚生成趨勢,高齡產婦增早產風險● 每年近兩萬名母嬰陷安胎危機● 政府宜重視母胎安全及治療權益少子化已成國安危機,願意生孩子的婦女有三成是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早產的比率也逐年增加,由於健保給付的第一線安胎藥副作用過大,食藥署要求加註警語,婦產科醫師認為,應盡快給付更好的安胎藥成為第一線選擇。「為了要生下健康的寶寶,一位懷孕23周的婦女,寧願花200多萬元安胎到34周,一天近兩萬元的安胎藥費用,對想生孩子的媽媽來說壓力很大,政府應該給願意生子的女性一個機會,至少能好好安胎,減少早產的併發症。」這是已接生快40年的台大醫院產科主任李建南的心聲。自費安胎藥 得花上大筆鈔票李建南指出,現在若要選擇比較安全的安胎藥催產素受體拮抗劑必須自費,一次安胎費用平均達5、60萬元。「我常告訴懷雙胞胎的媽媽,懷孕24周後可以休息了,不然不只有早產的風險,住院安胎還得花大筆鈔票。」現行安胎藥 僅台日一線使用為何如此?原因在於現今健保給付的安胎藥β-agonists(短效型乙型受體素類)副作用太大,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指出,這個藥物會有肺水腫、心悸、血糖上升等副作用,全球只有日本及台灣列為第一線治療。黃閔照說,曾經遇過有準媽媽用了短效型乙型受體素類安胎藥產生肺水腫住加護病房、也有因高血糖產生酮酸中毒的個案。他無奈地說,「有些醫師會避開使用此藥物,改選擇鈣離子阻斷劑及硫酸鎂當成安胎藥,但這些藥物又屬於適應症外的使用,且副作用也不少。」台灣高齡產婦占三成,每年有近兩萬名小於37周的早產兒會經歷安胎的危機中。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蕭勝文指出,尤其人工生殖個案逐年增加,懷雙胞胎的比率高達3%至4%,早產的機會更高,且母親心肺壓力更大,醫院會以催產素受體拮抗劑來安胎,減少藥物的副作用。早產對胎兒的影響幾乎是全身性,每年產生的相關醫療費用高達數億元。蕭勝文認為,胎兒在22周到28周是需要積極住院安胎的時間,研究指出,該時期每延遲分娩一天,胎兒存活率就可以增加3%。台灣少子化 更該護母胎安全黃閔照指出,新生兒人數已大減25萬人,減少的生產醫療支出,應該要回饋到準媽媽身上,希望催產素受體拮抗劑能獲得健保第一線給付,讓孕婦能在安胎前48小時使用,不只增加搶救胎兒肺部成熟的機會,也讓媽媽有較健康的身心狀況。
-
2022-04-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政府800億催生助產 也應重視安全一線安胎用藥
晚婚晚生已是趨勢,政府每年編列800億鼓勵生育,但母胎安全治療權益也需再優化。婦產科醫師提醒,目前高齡產婦已佔3成,且未來的比例只會上升,她們都是早產的高危險群。加上年紀漸長罹患慢性病的機會增加,懷孕過程的併發症有增無減,但目前第一線安胎藥副作用過大,政府應該思考安胎藥的用藥安全,才能真正化解國安危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詹德富指出,隨著女性年紀愈長,生產風險會愈高,最安全的生育年紀在20-25歲,35歲以上併發症就開始增加,包括不孕、流產、急產、胎兒染色體異常,加上年紀愈高慢性病發生的機會也高,容易導致早產等問題。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黃建霈認為,高齡生產對母胎都不是好事,不只卵子品質下降增加遺傳問題外,媽媽本身的環境不好,也不利孕育胎兒。若媽媽本身有高血壓或有不良的生活與飲食習慣,也容易引起三高問題,因此早產風險就會跟著提高。而妊娠糖尿病又是一大問題,目前約有一成的孕媽咪有此問題,且年齡愈大比例愈高。黃建霈提出警告,目前進入懷孕的媽媽有三成比例體重過重,且問題愈來愈嚴重,這些族群未來可能都會面臨早產與住院安胎。詹德富指出,準媽媽若有慢性病,媽媽的身體會啟動保護機制,就會想要把胎兒擠出去造成早產;而高齡本身也有不孕的風險,當進行人工生殖後,多胞胎機率增加,也會造成早產,因此如何讓孕婦放心安胎,藥物的安全性就顯得更重要。依據國健署的出生年報統計,未滿37周出生比例,近五年從10.73%上升到11.58%,而低於1500公克體重的新生兒也微幅增加,耗費的醫療成本非常大。依據國內研究,極低出生體重新生兒平均44天住院費院高達34萬,一年會有5.6億元的住院醫療費用。為了降低早產可能衍伸的社會成本,第一時間的安胎治療是必要手段。黃建霈指出,積極的安胎是22周到28周,尤其安胎的前48小時相當重要,同時會給予類固醇促進寶寶的肺部成熟,這兩天可以讓藥物發揮作用,也是胎兒是否存活的關鍵,但現在健保給付的第一線安胎藥副作用太大,因此,希望安全性更高的催產素受體拮抗劑可以儘快獲得給付,讓醫師在第一線與時間賽跑的同時能更放心,也讓母胎有更安全的生產狀態。政府編列800億元催生的同時,若能補齊母胎的安全照顧的失落環節,將是優化整體政策配套的關鍵,特別是第一線安胎用藥的選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指出,現在願意生產的婦女已經不多了,懷孕者很多都是高齡又有早產風險,選擇副作用大的安胎藥,會讓孕婦處在更高風險的生育狀態中,加上安胎時孕婦的壓力與焦慮感,恐導致安胎後的併發症發生機率提升,因此政府應該思考,如何讓媽媽有更好的孕期照護與安全治療資源,減輕因身體帶來的負擔,非常重要。
-
2022-03-27 該看哪科.兒科
新生兒死亡率難降 林靜儀:健保別讓醫師「做佛心的」
台灣新生兒死亡率居高不下,行政院院長貞昌去年底公開表示「覺得很慚愧、不該如此」。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今召開共識會議,邀集衛福部、健保署、國健署,醫師立委邱泰源、林靜儀都到場關切。要降低新生兒死亡率,林靜儀提出六點對策。首先,高危險妊娠產婦生產時,新生兒科醫師到場待命並適時介入,健保都應給付,不該讓新生兒科醫師「做佛心的」。台大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周弘傑表示,美國研究顯示,產婦早產時如果有新生兒醫師在場,新生兒死亡風險可減少32%。台灣2019年新生兒死亡率為千分之2.4,顯著高於同樣少子化的日韓(日本千分之0.9、南韓千分之1.5)。今年是虎年,出生數必定下降,還有15萬人就不錯了,如果今年新生兒死亡人數與去年相同,今年的新生兒死亡率只會更難看。若希望今年新生兒死亡率降低到千分之2.3,今年至少得多搶救39個寶寶。新生兒科醫學會「降低新生兒死亡策劃委員會」主委林瑞瑩表示,新生兒科醫師到產房待命或介入,健保都沒有給付。遇到有新生兒需要緊急轉診到醫院,搶救分秒必爭,但緊急救護技術員沒有這方面專業,這時新生兒科醫師就要帶著可以上得了救護車的改造保溫箱,出隊跟車去接寶寶,這也沒有任何給付。周弘傑表示,一大可能原因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寶寶大增,過去數字可看到以2013年為界,近10年來,小於500公克以下的巴掌天使倍增,這些寶寶在新生兒死亡的佔比也在增加。再者是,台灣產婦死亡率近年也持續攀升,1996年僅千分之7.7,2019年卻高達千分之16,2020年高達千分之13。從2004年到2017年,妊娠糖尿病產婦增加了四倍,產婦子癲前症增加了五成。「診間遇到要墮胎的,醫生都會跟她們講一堆,但是願意生的,反而沒有更深入的評估和思考。」林靜儀也感嘆,連人工生殖治療規定必須做的「諮詢評估」,就她自己臨床實務的了解,多半也都只是在談「要花多少錢、做幾次可以成功」,都沒有談多胞胎新生兒可能早產的問題、早產時應如何面對?亞太母胎醫學基金會董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教授鄭博仁表示,產科醫師掌握產婦生產前最關鍵的500天,要減少新生兒死亡率,應該從產前介入做起。可惜的是,台灣目前缺乏生產相關的「品質管理機制」,他呼籲相關政府部門,要針對產前到產後各個環節訂定指標。例如高危險妊娠的「胎內轉診率」是否理想?建立品管機制、做好監測,才能真正有系統地改善新生兒死亡率、提升母嬰健康。林靜儀的第二點建議,是讓「婚、育脫鉤」,想生的早點生,可減少高風險妊娠。第三,林靜儀指出,「家庭教育法」已經通過,要求各縣市的家庭教育中心內部要也專家,協助不知道怎麼照顧新生兒、高需求嬰兒的家庭。這部分家庭照顧,也應該要早些與婦產科醫師、新生兒科醫師的專業做連結。第四,林靜儀建議,「母嬰親善」的政策任務該拿掉了,因為現在幾乎所有的媽媽都已經有母乳哺育的概念,與其花這麼多時間精神去做母嬰親善評鑑,不如把這塊資源挪過來,改投入於高風險家庭的介入。第五,林靜儀說,如果有達到真正的分級醫療,醫學中心剖腹產率高達八成也堪稱合理,不同層級的醫療院不應以同樣的剖腹產率去要求,應該要訂定不同的指標。她也再次強調,醫學中心的新生兒科醫師在高風險分娩過程的待命和介入,應該包括在高風險分娩的給付中,如此一來,兒科醫師也會更願意留在醫院做新生兒科醫師,不會持續流失去診所。第六,林靜儀說,「孕前教育」要提早到國、高中就開始。現在性教育都只會一昧叫人「不要做就沒事了」,到了30幾歲,誰會忽然知道怎麼生小孩?應該要從國高中時就引導學生思考,人生中是否要有生育計劃、生育前應該如何充實自己的心理和身體知識。
-
2022-03-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起運動、拍照免戴口罩!「5大類放寬措施」一次看
二二八連假結束,國內今起鬆綁部分防疫措施鬆綁,包含室內外運動及拍照免戴口罩、赴離島免快篩、大眾運輸開放飲食。但國內專家也提醒,疫苗接種率仍不足,建議長者第三劑覆蓋率須達八成以上,下半年才能安心解封。1.口罩鬆綁自三月一日起,「口罩鬆綁規定」有特定四種情況免於戴口罩,一、室內外運動;二、室內外拍照;三、直播錄影及談話性節目主持等拍攝;四、在車內且同車者為同住家人。2.探病探視排除雙北、桃園、高雄維持禁探病、禁探視外,其餘縣市可有條件開放「醫院探病」及「長照機構探視」,若已接種3劑疫苗或持康復證明得免3日內篩檢陰性證明。3.交通運輸針對交通措施放寬,國內如雙鐵、公路客運、船舶及國內航班可開放飲食;本島開放5機場、2港口「取消快篩措施及填寫健康聲明書」。4.開放試吃敬酒取消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並且開放試吃。宴席開放逐桌敬酒敬茶,但所有餐廳仍要嚴格落實實聯制、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5.預備邊境鬆綁此外三月一日開放外籍人士來台進行人工生殖療程,進行申請依親證、醫院安排及隔離等行程,到三月七日則全面縮短邊檢疫從十四日至十日,且開放商務客來台。面對歐美各國逐漸解封,Omicron疫情仍在亞洲席捲日本、新加坡、韓國、香港,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可能下一個就是台灣。」他認為,流行病學上不可避免「與病毒共存」至少要六成感染率,但國內六十分之一都不到,將影響國人恢復正常生活,對於三月一日國內解封後,要朝三月七日逐步解封邊境一定要加入疫苗施打,將長者第三劑接種率提高至八成。
-
2022-02-27 新聞.元氣新聞
3月重啟人工生殖國際醫療 健檢醫美待旅遊一起開放
邊境解封,跨國經濟逐漸復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繼上周宣布3月7日起放寬非本國籍商務客入境,已暫停10個月的「人工生殖」國際醫療,3月1日起也重新開放醫療院所申請。衛生福利部次長石崇良表示,國際醫療可分為急重症、人工生殖、健檢醫美,這三大塊只剩健檢醫美尚未開放,會等到入境旅遊解封,才一起開放,以避免「假健檢、真旅遊」的弊端。石崇良表示,2020年疫情剛開始時,為了保留醫療量能,率先暫停了醫美健檢的國際醫療,2021年5月面臨本土疫情,又進一步暫停了人工生殖至今,目前只開放急重症及人道醫療,例如癌症、重大器官手術。台灣人工生殖技術享譽國際,許多人都已經在台凍卵,相關醫療流程有其延續性,加上人工生殖成功率與年齡有關,因此決定配合近期的邊境解封措施,下周會發函給醫院,3月1日起衛福部即開始收件。石崇良表示,每一個來台接受人工生殖的個案,醫院或診所都必須個別送交防疫計劃到衛福部,防疫計劃必須載明其入境時間、住哪間防疫旅館、在哪間醫院做PCR採檢、檢疫期滿出旅館之後的行程等,相關規定都與一般旅客一樣,但是不可以有旅遊行程。每名個案的陪病者以一到兩人為限,個案只要進入醫院或需要住院,都必須檢附三日內PCR陰性報告,陪病者除非已接種三劑疫苗滿14天,否則也要PCR採檢。根據衛福部國際醫療管理小組統計,國際醫療服務人次及產值逐年成長,2019年達到38萬1496人次,產值近190億元,2020年在新冠疫情威脅下,仍有22萬3076人次,產值95億元。來源國以中國及港澳占四成為最大宗,服務人次前三名為健檢、內科、婦產科,健檢及內科分別占總人次的一到兩成,婦產科則大約占一成。
-
2022-02-24 新聞.元氣新聞
新生兒剩15萬...國內婦產3學會擬友善孕產白皮書救生育
台灣生育率雪崩式下滑,根據內政部統計,2021年全年新生兒出生數為15萬3820人,相較2020年的16萬5249人,減少1萬1429名,再創歷史新低。台灣母胎醫學會、臺灣婦女健康學會、亞太母胎醫學基金會等日前舉辦少子女化對策論壇,將凝集友善孕產方案共識匯集為白皮書,供行政單位未來政策考量。林口長庚副院長賴瓊慧表示,生育率下降婦產科醫師最有感,長庚醫院創院45年以來,歷經人口生產數最高至最低,過去全國曾1年43萬名新生兒,到去年整年全台僅15萬新生兒,除醫療外應有其他社會問題待解決。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中國附醫高危險疑難妊娠暨母胎醫學中心副院長周明明表示,醫學進步下,女性40歲、45歲沒有高血壓、糖尿病或甲狀腺疾病等,多半可以平安順產。但通膨時代薪資難提升,父母皆需外出工作情況下,政府應有良好托育政策及補助。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相較韓國發放結婚基金、住房及生育補助,台灣婚育補助不足,難增加年輕人結婚生子誘因,另也應建立友善職場環境,例如透過減稅等獎勵方式,避免孕婦遭排擠,讓女性願意提早生產,避免到高齡、額外花費不孕症治療。台北長庚婦產部副教授級主治醫師蕭勝文表示,未婚女性流行凍卵,或改養貓、狗寵物,若生產環境友善,應可讓生育率止跌。此外人工生殖法也應解禁,讓想生小孩且有能力者可以生。榜生婦幼診所院長鄭忠政認為,經濟自由、教養自由及友善醫療環境缺一不可。人口學者、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雁馨以生育數據及文化角度剖析,現代男女因人生規劃晚婚、延遲生育,高齡女性碰到婚姻擠壓,相較同齡男性找更年輕女性婚配,大齡女更難找對象、結婚率更低,以及碰上傳統價值觀等問題,若社會不斷提醒高齡女性難孕產,恐再增女性焦慮,人口政策應將女性角色轉變納入思考。營造友善孕產環境中助產師也佔重要角色,台灣助產學會理事長高千惠表示,男女思考方式大不同,在孕期期間,若太太抱怨懷孕不舒服,先生起初會難以理解,透過教育課程,讓先生了解太太身心變化;在產前也傳授呼吸技巧、按摩會陰及與醫師溝通技巧等,減少夫妻焦慮給予鼓勵支持。林口長庚婦產部教授主治醫師鄭博仁表示,基於「好運台灣・台灣好孕」的理念,台灣母胎醫學會、臺灣婦女健康學會、亞太母胎醫學基金會共同決議,訂定每年2月22日為「孕婦節」,為孕婦打造專屬節日,另也設計「護我好孕」標章,彰顯友善孕婦企業職場,讓懷孕這事件更時尚、尊榮。
-
2022-02-14 該看哪科.婦產科
林志玲47歲得子 不孕症醫師李茂盛:40歲以上婦女仍有成功機會
藝人林志玲47歲得子,不孕症醫師李茂盛今指出,超過40歲以上婦女採凍卵生子的成功率雖然只有2%,但因台灣的試管技術具國際水準,還是有成功機會,建議可快運用政府「擴大試管補助方案」增加成功懷孕的機率。台中市茂盛醫院與不孕症基金會今天舉辦講座,傳授「如何複製林志玲的幸福」,由具30多年經驗的李茂盛等5位專業不孕科醫師解說最新的人工生殖及凍卵技術。李茂盛指出,擴大試管補助方案實施半年來,已有1千多位至他經營的茂盛醫院接受治療,植入者約600位,其中近400位已成功懷孕,統計其懷孕率近6成。他強調,47歲高齡求子之路異常艱辛,因為超過41歲的婦女,凍卵生子成功率只有2%,且孕期和生產的風險都很高,最常見的就是妊娠毒血、妊娠高血壓,早產、出血風險也會增加。不過,當求子意志堅定時,47歲的求子路並不遙遠,尤其台灣的試管技術具國際水準更能為婦女圓夢。
-
2022-02-09 該看哪科.懷孕育兒
28歲妙齡女求子2年頻卡關 試管嬰兒補助第1次即成功
28歲江小姐和先生結婚2年,去年初終於自然懷孕,卻發生自然淘汰、才得知自己是卵巢早衰,讓她備受打擊。國民健康署去年7月起推出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江小姐和先生即加入不孕症治療,經過3個月努力順利懷孕,今挺著5個月孕肚出席記者會開心分享喜悅。國健署去年7月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方案,補助對象擴大至不孕夫妻一方具我國國籍、且妻年齡未滿45歲者,截至今年2月7日止,已有2萬7882件申請通過資格審查,其中1萬4172件已完成療程、並通過補助費用審查,共10億7162萬餘元。根據人工生殖機構通報系統資料分析,接受試管嬰兒治療婦女,110年下半年接受治療人次有3萬298人次,相較108年同期1萬7785人次成長7成。依年齡層分析,妻子40至44歲治療人次數成長率最多,為84.1%。江小姐的主治醫師、宜蘊生殖醫學中心院長陳菁徽醫師表示,有很多像江小姐一樣年輕的夫妻有生育需求,透過補助增加他們求診意願。做試管嬰兒年紀,在35歲以下及40歲以上差距很大,像江小姐第一次就成功,因35歲以下胚囊可以取得較好胚胎,只要累積5至6顆,就算一次只植入單胚胎,好胚胎成功機率高達5成,最後懷孕率也高達9成。多胞胎植入容易發生多胞胎妊娠及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國際趨勢皆鼓勵「降低胚胎植入數」。根據國際生殖醫學技術監測委員會(ICMART)2017年年報,顯示北美洲、歐洲、澳洲、亞洲等區域,有9成以上接受試管嬰兒療程之夫妻,包括單胞胎、雙胞胎,但我國比例僅約7成。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婦女醫學部主任陳明哲表示,台灣多胞胎比率高,依照國際趨勢減少胚胎植入來說,我國算是落後世界。且人體是適合單胚胎物種,懷多胞胎有風險,不僅媽媽,嬰兒容易早產、低體重,且出生易身體脆弱,容易腦內出血、死產等。「台灣現在很多多胞胎,是人工生殖造就出來,醫界有責任要設法減少。」陳明哲表示,根據日本統計,若只植入一個胚胎,發生多胞胎機率只有1.6%,雖然很低但還是有可能發生,所以大部分民眾多半植入單胞胎,不會植入多胞胎,就是要降低風險。但台灣還是很多人想植入多胚胎,原因是「想要一次就成功」、「不想失敗再花錢」等。陳明哲說,台灣過去植入單一胚胎率僅20%、雙胚胎則有70%,去年開始政府補助,雙胚胎增加到90%,單一胚胎比率仍落後。他表示,減少多胞胎有效方法,即是單一胚胎植入,政府補助方案可讓患者減輕經濟壓力,也減輕醫療機構壓力,不應該急著植入多顆胚胎,應一次一顆,提高母親、嬰兒安全,這才是國際趨勢。中華民國生殖醫學會理事長張帆表示,除了提倡單一胚胎植入,也應該培養、篩選好的胚胎,植入後才能維持高成功率。就過往統計,第五天等級最高胚胎,染色體約落在40至54%之間,有一半機率會成功。但第三天胚胎染色體正常率僅3至17%,有些胚胎甚至不在發育,建議要有好的胚胎植,需培養久一點後再植入。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麥揚竣表示,不孕症補助額度,目前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每次補助上限維持15萬元。非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首次申請補助者,每次補助上限10萬元。再次申請補助者,每次補助上限6萬元。符合不孕症補助資格,為不孕夫妻一方具我國國籍且妻年齡未滿45歲者。妻子未滿40歲,每胎補助次數上限6次,40至44歲每胎補助次數上限3次。妻未滿36歲最多植入1個胚胎,妻已滿36歲且未滿45歲者最多植入2個胚胎。國健署呼籲,生育力會隨年輕增長而降低,35歲以下女性做試管嬰兒療程,其胚胎植入週期活產率接近5成,但41歲以上則不到2成,建議若夫妻有規律性生活經過一年以上仍未懷孕,請及早就醫治療申辦流程及相關資訊可至國民健康署官網「試管嬰兒專區」查詢https://reurl.cc/zerX07 ,或撥打國民健康署人工生殖諮詢專線02-25580900,將由專人提供即時的服務。
-
2022-01-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試管嬰兒「多」未必好 研究:1~2個胚胎成功率最高
2007年上路的《人工生殖法》限制最多植入4個胚胎,但民眾花大錢求子,總希望一次成功,常選擇植入多顆以提高成功率。最新出爐本土人工生殖研究卻發現,植三或四個胚胎,流產或死產風險增加一到三成。學者建議政府,當本土證據再累積,結合國際趨勢,可考慮下修現行胚胎限制,並提高單胚胎植入補助。本土研究證實:植入數下降,懷孕勝算增35%、活產提高32%。研究分析「立法限制胚胎植入數」的前後各五年,高達8萬3264筆試管嬰兒(IVF)資料,發現2002年平均每療程植入約4個胚胎,2007年立法設限後,2012年平均仍有約3個。校正多項因素後發現,立法限制加上技術進步,植入數下降的療程成效甚至更好,懷孕勝算增加35%,活產勝算也提高32%。研究也發現,植入1至2個胚胎,流產或死產風險相似,但植入3到4個胚胎會顯著提高失敗風險。此研究由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教授鄧宗業指導,去年10月發表在《台灣衛誌》。研究第一作者、婦產科醫師虞希正表示,台灣人工生殖資料庫只公布到2016年,他於另一項研究中分析2010到2016年10萬4015筆IVF資料,結果也顯示,無論何年齡層,植入1到2個胚胎有最佳活產勝算,40歲以上植入更多胚胎,反而折損活產勝算。這是非常重要的訊息,已於今年六月刊登在《美國生殖與遺傳學期刊》。植入太多胚胎,反而可能危害最健康的一個。虞希正表示,過去觀念認為多放胚胎能提高懷孕機會,但若看死產或流產,就會發現植入太多胚胎,反而可能危害其中最健康的那一個,不僅對活產沒幫助,也不利母嬰健康。再者,已有很多新技術有助提升單胚胎成功率,例如2013年開放的「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篩查(PGS/PGD)」,可事先挑出異常胚胎。不過此技術價格高達數十萬元,求診者負擔沉重,能否真正大幅提高活產或母嬰健康也仍待佐證。上述研究破除多胚胎迷思,也與現行補助方案相符。國健署去年七月公布人工生殖補助方案規定,35歲以下只能植入一個,36歲至44歲以下最多植入2個,不符規定就無法獲得最高10萬元的補助。反觀《人工生殖法》仍規定最多可植入4個,台灣生殖醫學會2016年的指引則建議,38歲以上最多可植入3到4個,除非是高活產機率者或胚胎已通過遺傳篩檢確認者,建議植入一個即可。虞希正表示,希望更新近年資料後,有更多研究反覆驗證上述結果,並探討新一代生殖技術的效果,更有助現行指引及政策調整。醫師觀點胚胎雖減少 提升中獎率有技巧現行「人工生殖法」規定,最多只能植入四顆卵子,國泰醫院生殖中心主任賴宗炫表示,雖減少植入胚胎,但可透過胚胎培養和精算植入期來增加「中獎率」。賴宗炫表示,過去因考量女性隨年齡增長,卵子質量變低,因此採取多植入胚胎的方式增加懷孕率;但植入太多,也容易有多胞胎的風險。多胞胎在產前歸類為高危險妊娠,不僅媽媽容易發生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併發症外,寶寶也容易早產,更可能因太早破水而流產。因此歐美、日本等地都以「生出單一活產健康的嬰兒」為最高目標,盡量減少多胞胎。賴宗炫說,過去我國試管嬰兒的多胞胎比率約25%,現在大約23%,未來希望能降到15%以下,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勢必要減少胚胎植入數。雖然減少胚胎植入數後,懷孕率略下降約3%至5%,但仍有很多方法可以增加「中獎率」。首要策略是先將胚胎在體外養到囊胚再植入,著床率較高,便可減少植入數。有些女性可能因年齡較長或是其他因素,只能取到兩、三顆卵,可從卵子的型態、發育及受精、分裂的時間點來挑選質量較好的胚胎。若是卵數多,也可利用著床前染色體分析(PGTA),確認染色體正常再植入胚胎。另外,透過計算自然周期、藥物和排卵針等,也能引出成熟、品質較好的卵子。有些女性的子宮環境不利於懷孕,可搭配黃體素等藥物調整,或以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ERA)找出最佳著床期,提高懷孕成功率。國健署婦幼組組長林宜靜表示,站在母嬰安全的立場,胚胎確實不能植入太多。今年七月起,國健署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將觀察實施情形,累積更多資料,並持續邀請學者專家討論相關規範修訂或增加補助。
-
2022-01-01 該看哪科.婦產科
半年2.8萬夫妻試管嬰兒求子 較2019年同期增萬人
國健署去年7月鬆綁試管嬰兒補助資格,半年來已有2萬8216人次不孕夫妻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比2019年同期大增1萬341人次、成長率約58%,其中以妻40歲至44歲成長71%居冠。為解決少子女化危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去年7月1日起擴大試管嬰兒補助資格,只要不孕夫妻一方具國籍且妻年齡未滿45歲,都可申請最高新台幣10萬元補助,盼助不孕夫妻一圓求子夢。國健署今天上午發布新聞稿指出,補助方案上路約半年,民眾申請相當踴躍,若以人數計算,截至去年12月27日已有2萬592對不孕夫妻取得補助資格,8969對不孕夫妻已領補助金,核發金額超過7億4953萬元。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指出,經分析人工生殖機構通報資料,去年下半年共有2萬8216人次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比2019年同期大增58.14%,其中以妻40歲至44歲者治療人次數成長率71.7%居冠、大增約4031人次;其次為38歲至39歲者、成長率約58.54%,增加約1855人次。陳麗娟說,補助方案上路後,單一胚胎植入的治療人次數也大幅成長146%,2019年下半年共1962人次植入單一胚胎,2021年下半年則增至4827人次,可望降低多胞胎妊娠及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發生率。想生健康寶寶,除了積極治療,年齡也相當關鍵。陳麗娟指出,根據1998年至2019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資料,35歲以下使用配偶間精卵植入週期的活產率高達47.7%,到了41歲至42歲則降至19.5%。陳麗娟說,國際文獻也顯示,35歲以上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胎兒染色體異常機會較高,罹患妊娠合併症的風險也較高,且男性生殖能力也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陳麗娟呼籲,夫妻生育規劃要趁早,若夫妻有規律性生活經過1年以上仍未懷孕,應及早就醫治療,只要在特約人工生殖機構完成不孕症診斷並確認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即可由該機構代為線上申辦補助,目前能提供醫療服務之人工生殖機構也從原本19家增加至92家,大幅提升服務可近性。
-
2021-12-09 該看哪科.婦產科
國健署不孕補助實施半年...植入胚胎8千筆 已核發5億元
台灣生育率持續下滑,去年新生兒人數僅16萬5249人,創下史上新低,甚至首度出現死亡人數多過出生數「生不如死」的警訊。國健署試管嬰兒擴大補助今年7月上路,目前已有2.3萬多筆申請,超過8000筆完成胚胎植入,其中8成已核發費用,總金額達5億元,臨床醫師也觀察,補助擴大適用對象後,不孕門診量提升,35歲以下年輕族詢問度明顯增加。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委託《網路溫度計》,針對疫情期間網路生育議題的討論進行大數據分析,找出網民十大不想生原因,包括買不起房沒辦法給孩子一個家、低薪養不起小孩、社會職場對孕婦不友善、沒時間照顧小孩、健康狀況考量(不孕)等。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表示,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台灣男女初婚年齡男性平均32.3歲、女性平均30.3歲,晚婚造成「生育黃金年齡」有限,雖然有些夫妻婚前檢查,卻沒有解決不孕問題,呼籲民眾要把握35歲以前,胚胎自我修正能力較強盡快生育,若年紀越大器官越老,出問題機會也越高。台灣生殖醫學會秘書長何信頤說明,只要夫妻一方具有我國國籍,且女性年齡小於45歲,皆可透過全台90多家醫療機構代為申請;40歲以下婦女每胎有6次補助額度,41至44歲每胎則有3次補助額度。他表示,目前國內人工生殖補助條件相當優厚,是亞洲國家最好的,像是日本僅限43歲以下才能獲得補助,有些國家40歲以上不補助。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不孕補助至今已有2萬3千多筆資料透過醫療機構申請,約2萬2千多件已通過,其中8千多件已植入胚胎,8成以上費用已核發撥入民眾帳戶,總計發放5億多元補助。他提醒,雖醫學進步,高齡族可透過醫療技術成功生育,但希望及早尋求協助更好,呼籲民眾可向全台92家人工生殖醫療機構協助診斷並申請補助。如何知道是否為不孕症?何信頤指出,小於35歲的男女沒有採取避孕措施,進行規律的性生活一年以上無法懷孕,或35歲以上的男女,進行規律且沒有避孕措施的性生活半年仍沒有懷孕,或是已知有不孕症的危險因子,舉凡如有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皆應該提早接受評估。常見的檢測包括血液荷爾蒙檢測、精液檢測、超音波檢查、內視鏡檢查以及輸卵管攝影等。
-
2021-11-1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精液裡一隻精子都沒有 泌尿科名醫曝2種無精症類型
小張與妻子在一起五年,遲遲無法做人成功,日前兩人至某婦科診所接受檢查,意外發現,他精液裡一隻精子都沒有,確診為「無精症」,建議至醫學中心接受進一步檢查。「無精症」患者的精液量較少、較透明、不太黏稠。「你應該一出生就沒有輸精管。」我幫小張檢查時發現,睪丸大小發育正常,但摸不到兩側的輸精管,研判輸精管從未發育過。夫妻兩人聽聞後一臉茫然。我解釋,「無精症」患者的精液量較少、較透明、不太黏稠,小張聽了直點頭,驚訝地問「所以我的精液中從來就沒有精子?」「沒錯!因為儲精囊極可能沒有發育。」 我說。「我們在一起五年了,之前都還一直用保險套避孕……所以那些保險套都是……」小張和太太對望。「嗯!浪費……」我說。「醫師,那麼我們還能生育嗎?」小張太太問。「大部分都可以,患者需接受抽血及睪丸組織切片,造精功能完全正常,就可透過試管嬰兒讓另一半受孕。」我解釋。睪丸造精完全正常,只是缺乏輸精管運送。小張抽血報告顯示,腦下垂體的「荷爾蒙濾泡促素」(FSH )及「黃體促素」(LH)數值正常,睪固酮濃度也正常,而組織抹片結果發現,睪丸造精完全正常。在婦科醫師協助下,張太太順利進入促排卵療程,在預計取卵那天,我幫小張取精,採局部麻醉,從小張的右側睪丸中以細針取得睪丸的組織,過程僅十分鐘。睪丸組織再送往人工生殖實驗室,由胚胎師萃取出精子,再以顯微操作技術,將精子一一注射到卵子細胞質中。 隔天,共有9個卵子受精,最後6個胚胎形成,在張太太下一次月經周期進行胚胎植入,受精卵順利著床。一年後,我收到小張傳來的張小弟照片。寶寶三個月大時,小張夫妻特別抱至我的診間,檢查後,確認小弟弟兩邊輸精管正常,夫妻倆這才放下心中石頭,希望兩年後,再一次試管嬰兒,能招來妹妹。教授講堂無精症有兩種精液中沒有精子,為「無精症」,英文是azoospermia,可分為阻塞型無精症、非阻塞型無精症。前者問題在於精蟲運送的路線發生阻斷,睪丸造精是正常的;至於後者,問題在於睪丸造精過程發生問題。輸精管沒有發育,醫學名詞為CBAVD(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vas deferens)。輸精管的胚胎來源為中腎管,要靠睪固酮的持續刺激,才能分化為輸精管,同時正常的氯離子通道功能會維持輸精管的暢通,若氯離子通道功能不全,會導致管腔堵塞而引起小管退化萎縮。這類患者主管氯離子通道的基因發生突變,引起胚胎時期的輸精管堵塞萎縮,最後退化。 此外,中腎管也會分化為儲精囊,製造及分泌出儲精囊液,貢獻六成精漿成分,使精液呈現黏稠、乳白,以及少許結凍透明的特徵,呈現鹼性。一旦少了儲精囊液,精液就會量少、稀薄如水,pH值略呈酸到中性。 CBAVD是屬於阻塞型無精症,所以睪丸內的造精與外在的荷爾蒙調控都是正常的。抽血驗荷爾蒙的項目必須包括FSH、LH及睪固酮。另外兩個會影響的荷爾蒙Prolactin及E2也常會同時檢查。不過即使荷爾蒙、睪丸大小正常,並不能完全保證睪丸造精完全正常(平均5%~30%可能有正常的睪丸大小,正常荷爾蒙數據,但造精狀況並不正常),因此睪丸切片(採樣檢查)仍然是確定睪丸正常造精的黃金標準。睪丸切片作法有很多種,可以是開放性手術,或以細針採樣,以局部麻醉進行。切片結果可以病理檢驗方式或是細胞學抹片來判讀。
-
2021-10-22 新聞.杏林.診間
一天簽九張死亡證明書讓他充滿無力感!陳樹基從內科轉戰婦產科,開啟台灣生殖醫學篇章
走進台北市中心的中山醫院六樓,空氣中有一種溫馨安詳的氣息,這裡是生殖醫學中心,提供不孕檢查、試管嬰兒等生殖相關療程。穿過診間和護理站,轉角牆上的一幅書法吸引了訪客,蒼勁的字體寫著:「生兒育女莫煩惱,弄璋弄瓦樂淘淘,做人成功」,簡簡單單18個字,讓人會心一笑。這幅書法來自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陳樹基的筆下,一筆一劃,都是他投入試管嬰兒醫學領域39年來,對無數患者的最深祝福。馬達加斯加草原上的男孩1985年4月16日,全台第一例試管嬰兒「張小弟」在台北榮總誕生。陳樹基正是榮總試管嬰兒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負責籌備設置實驗室等重要設施,以及取卵和胚胎培養等關鍵技術。在陳樹基的行醫路上,包括試管嬰兒在內的生殖醫學,是他一生的職志,從北榮起步,後來轉任國泰醫院和中山醫院,迄今已幫助數以千計的不孕夫婦成功孕育下一代,重拾喜悅與希望的人生。「看到新生命的孕育、誕生和成長,是身為醫師最大的快樂。」說起試管嬰兒,陳樹基綻放起親切溫暖的微笑。而他行醫的故事,要從小時候說起。1949年,陳樹基誕生在非洲馬達加斯加的華人移民家庭。他的祖父年輕時因為生活困苦,為了謀生,參加外國公司的勞工招募,遠從中國廣東到非洲的法屬殖民地馬達加斯加工作,後來克勤克儉有了積蓄,在馬達加斯加最大的城市Fianarantsoa開店做生意,逐步脫貧。陳樹基童年在Fianarantsoa成長,那是一段無憂又豐饒的歲月。他說,馬達加斯地廣人稀,自然資源豐富,爸爸常帶著一大家子到野外打獵和野餐,他和弟弟在滿山遍野的草地上踢球,跑累了就在樹蔭下和大人們一起吃美食,即使年紀小,也被大人允許喝上幾口啤酒或紅酒。即使至今已事隔60年,那些美好的往事,伴著林間的陽光,仍在他的記憶中閃閃發亮。千里迢遙來台求學 立志行醫當然,富裕的生活不是只顧行樂,陳樹基的祖父在異鄉落地生根,但堅持不忘本,陳家子孫必須傳承中華文化,身為長孫的陳樹基因此在13歲時,遠度重洋到台灣求學。「從馬達加斯加到台灣,整整轉了六次飛機,我飛了四天才終於抵達台灣,到華僑中學報到。」回憶當年的千里跋涉,陳樹基難免苦笑,但一到台灣他更震撼的是:「台灣怎麼這麼窮?怎麼比不上馬達加斯加?」他說,馬達加斯加曾是法屬殖民地,一直保有法式風情,再加上家境不錯,他從小的飲食一向西化,家裡有紅酒、乳酪和牛羊肉類等高級品,相較之下,五十年代的台灣,生活並不富庶,「看到餐桌上只有青菜、豆腐和地瓜,太意外了!」但儉樸的生活並未讓陳樹基退卻,他很用功,立志要考進醫學院。他說,從小看著馬達加斯加的醫療很落後,醫院很少,家中有人生病時,只能委請法國醫生到家裡來看診,這讓童年的他許下心願,長大後要行醫,讓更多人享有足夠的醫療資源。華僑中學畢業後,陳樹基順利考進台北醫學院(台北醫學大學前身),全心投入學業,一步步朝行醫之路走去,實現夢想。因為無爭 投入生殖醫學1975年,陳樹基從北醫畢業,先到三軍總醫院的內科當實習醫師,他認為內科負責的診治範圍很廣,是一門大學問,也積極學習各種臨床經驗和專業技術,但後來慢慢發現內科有太多治不好的病,讓一心濟世救人的他很遺憾。甚至有一回農曆春節前夕,他在醫院值班,一天之內竟多達九位病人離世,接連簽下九張死亡證明書,更讓陳樹基一向積極樂觀的心蒙上塵埃,充滿無力感。另一方面,由於他非軍職,也非正式聘雇,在三總的薪資偏低且未來升遷無望,思考多時之後,陳樹基決定轉換跑道到台北榮總任職,當時北榮沒有內科職缺,他也欣然改至婦產部任職,因為他很希望能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不要再簽死亡證明書了。進北榮總的第一年,婦產部提供新進年輕醫師非常紮實的訓練,輪番至婦科、產科和家庭計畫科學習。受訓結束後,多數醫師選擇熱門的婦科和產科,也方便未來開診所執業,陳樹基卻主動選擇最冷門的家庭醫學科,原因是他天生不喜歡跟別人搶,「別人喜歡就讓給他們,我只求把自己的事做好,無愧於心。」而這個因為淡泊無爭而做出的的抉擇,卻改變了陳樹基的人生。1978年,全世界第一例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Louise Brown)在英國出生,引起各國醫界的高度興趣,北榮也不例外,婦產部主任吳香達決定投入這個領域,積極派出年輕醫師到先進國家受訓和學習。1982年,陳樹基爭取到國科會(科技部的前身)與法國文化科技中心合作的「人才培養科技交流計畫」,他因為從小在馬達加斯加成長,法文嫻熟,順利申請進入法國巴黎的安東尼.貝克萊醫院(Antoine Beclere),前後花了一年左右,學習試管嬰兒的培養技術。揚帆待發 試管嬰兒小組成軍學成返台前夕,陳樹基充滿信心和熱情,寫信給吳香達主任,信中肯定的說:「試管嬰兒,我們一定可以做得起來。」吳香達很興奮,要他列出需要哪些設備和儀器,北榮馬上添購。回台後,陳樹基升任主治醫師,北榮不久後成立試管嬰兒小組,由吳香達主任領軍,四位主力成員除了陳樹基醫師,還有自美受訓返國的張昇平醫師、留學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的曾啟瑞醫師,以及後來赴澳洲學習的趙湘台醫師。陳樹基說,小組成軍時,整個團隊充滿幹勁,他特別從法國進口培養箱,同時運用在法學到的臨床經驗、排卵取卵,以及判讀卵子的關鍵技術,全力打造試管嬰兒胚胎的孕育環境。只不過萬事起頭難,小組一開始曾遇到不少挫折,例如取卵困難,或是卵子受精、受精卵培育不如預期,但每次的失敗都不曾令陳樹基氣餒,他會更進一步研究改進,一試再試。他最難忘當時有一位婦女不孕多年,希望嘗試做試管嬰兒;北榮小組為她和丈夫取卵取精,再把順利培育的胚胎植入子宮,夫婦倆一心期待能成功懷上寶寶,但偏偏事與願違,植入後第11天的驗血檢查結果卻顯示胚胎著床失敗。懷孕的夢想再次破滅,這位婦女當場在醫院痛哭失聲。她的眼淚讓陳樹基很難過,也更堅定了他的決心,要繼續努力,幫助不孕婦女實現當媽媽的心願。(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1-10-17 癌症.抗癌新知
多虧醫護提醒凍精 才能迎接寶貝降臨
9年前一通告知罹癌的電話,改變了傳勇的人生,當時他僅32歲,想都沒想過自己會得癌症。還在震撼與混亂中,醫院護理師提醒才結婚8個月的傳勇,治療副作用之一是不孕,如果考慮生育後代,就必須先做打算。傳勇至今仍十分感激這位護理師,「若不是當時的提醒,就沒有懷抱中的可愛孩子『小薯球』。」罹癌震撼中,還好有護理師告知化療可能導致不孕。傳勇罹病前,是一位熱愛運動的陽光男子,卻在一次路跑後,身體出現異狀,他除了體能變差、容易疲倦,還出現牙齦連續出血、脖子異常腫塊,在附近的醫院抽血後,驗出白血球數量異常,數值超過7萬。轉診至大醫院後安排骨髓穿刺,醫師確認他罹患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確診初期先以口服化療藥控制芽細胞(異常的白血球)增生,待白血球數量降低後,開始接受化療。這個病生得那麼早、那麼突然,傳勇記憶猶新,在化療療程開始前,護理師就細心確認他的工作和婚姻狀況,並在知悉他才剛結婚、還沒生小孩後,告知他化療導致不孕的可能性與生育保存的資訊。「那時,我和太太才意識到生育的問題。」那時傳勇也抱著「買保險」的心情,在與泌尿科醫師會診後,決定冷凍精子。骨髓移植5年後進行人工生殖,享受當父親的喜悅。傳勇在初次化療完成後7個月,癌症復發,為了進行骨髓移植需要更高劑量的化療。在受盡病痛與治療折磨後,傳勇檢測後確定,已喪失生育功能,且復原的機率微乎其微。但他認為,自己很幸運遇到有生育保存觀念的醫護人員,即使療程不簡單,仍提醒他還有「選擇生育與否的權利」。骨髓移植滿5年之際,傳勇病情漸趨穩定,也開始考慮生育。與妻子討論後,他決定進行人工生殖。期間歷經一次試管療程失敗,終於在去年成功喜獲麟兒。傳勇進入產房陪產,看著得來不易的兒子「小薯球」呱呱墜地,初為人父的他不禁讚歎:「多麼漂亮的小Baby ,謝謝你成為我的寶貝兒子!」
-
2021-10-10 該看哪科.婦產科
睪丸癌害兩側睪丸都切了 名醫助他成功生兒育女
30歲的小陳與太太來到診間時,帶著婦產科潘醫師的轉診單,兩人滿臉憂色。小陳說,他們才新婚不到一年,但求子心切,醫師替他做了精液檢查後說,他沒有精子。而且在身體檢查的時候發現,右側睪丸異常腫大,已經有鵝蛋那麼大。其實除了感覺睪丸變得比較沉重之外,他並沒有感覺任何疼痛,他回想,右側睪丸是在半年內逐漸變大的。更棘手的是,小陳左側睪丸在他16歲時就因為自小的隱睪萎縮,在家鄉的醫院切除了。確診罹患睪丸癌,他急著詢問是否有「子」望。他被轉介到泌尿科尋求專業意見,小陳連看了四位不同的泌尿科醫師,幾乎每位醫師的意見都是高度懷疑他罹患睪丸癌,都說他應立即開刀割除睪丸。小陳原本是就醫尋求生育的希望,沒料到僅存的這一個睪丸竟然長出腫瘤。今天小陳夫妻前來找我,就是想聽聽看,我有無甚麼好方法。我為小陳作了初步檢查之後,轉而詢問陳太太有關她月經的情況,恰好她前一天月經剛來,我立即連絡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李醫師為她看診,抽血檢查荷爾蒙,並且著手規劃打排卵針,預備取卵。我向他們夫妻解釋道,小陳確實罹患睪丸癌,為了保命,睪丸還是必須割除,兩全其美的辦法可能是現在立刻著手安排太太的取卵程序。而且卵要取得夠多。安全起見,預計收集兩梯次的卵量。先幫太太取卵,先生切除睪丸後取精,進行受精。治療計畫是這樣,到了陳太太下個月經周期,預估取卵的那一天,我將先為小陳安排睪丸根除手術,睪丸切下後,立即移往另一個手術台,在手術顯微鏡的放大輔助下,我會從小陳睪丸殘留的正常組織中將可用的精子分離出來,這些精子會轉送到試管嬰兒實驗室,再以試管嬰兒技術(ICSI)將精子注射入卵細胞質中,讓卵子受精。卵子受精成為胚胎後,再存入冷凍,待日後想受孕植入時再解凍植入子宮。至於小陳切除睪丸後沒有睪固酮的來源,可以靠體外的睪固酮製劑來補充。最後小陳夫妻接受我的建議。利用陳太太這個月經周期,順利取得第一梯次的15顆卵子,並順利存入卵子銀行。另在第二梯要採卵時,又取得14顆卵。術後殘存的睪丸組織如紙薄,顯微鏡下將精子取出。開刀當天小陳躺上手術台,接受僅存的那個睪丸的根除式切除。那天手術室中鋪好了另一個手術操作臺,醫師架上手術顯微鏡,從睪丸腫瘤旁殘存的睪丸組織,僅剩薄得像紙一樣的組織中將精子取出,轉送到生殖中心的實驗室,與陳太太的卵子進行ICSI。結果,很幸運的,胚胎師共打了28個卵子(ICSI),結果19個受精,16個進展成品質不錯的胚胎。隔月,婦產科醫師就利用陳太太的自然周期,植入3枚胚胎。太太順利懷孕,精子銀行的胚胎,讓他又生了第二胎。過了幾周,小陳與太太回到診間,興奮地告訴我:「我太太懷孕了」。而且「在精子銀行中,還存了13枚胚胎,等候將來要繼續生殖時,可以再植入。」很幸運地,小陳的睪丸癌是第一期,不必加做後續的放療或化療。往好處想,是生兒育女兒的渴望,幫助他們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癌症。我也為小陳訂了一個睪固酮的補充計畫,讓小陳可維持一個健康的睪固酮濃度。又過了一年多,小陳夫妻抱著他們健康的女兒回到醫院,特地過來向所有幫過忙的醫師道謝。他們後來再接再厲生了老二。看到病人既能保住生機,還能延續生命的美好結局, 真是當醫師的一大樂事。
-
2021-10-03 新聞.元氣新聞
幫助逾萬不孕夫婦 「試管嬰兒之父」張昇平10月1日辭世
台灣「試管嬰兒之父」、台北榮總前婦產科主任張昇平昨天辭世。「台北榮總生殖醫學中心」臉書專頁以「感懷張昇平主任」為題,公布這個消息。對於帶領北榮生殖團隊創造全台第一例試管寶寶的台灣試管之父辭世,表達不捨。 「我小心翼翼、幾乎是雙手發顫地從產婦體內捧出了『中華民國第一個試管嬰兒』,拍一下他的小屁股,男娃應聲而哭,我也高興地快哭出來!」一九八五年四月,國內第一個試管嬰兒經由張昇平之手來到人世,試管嬰兒」是如今常見的不孕生技術,但在此之前,只是各醫院實驗室中的研究課題。張昇平於一九八三年由台北榮民總醫院派至美國,學習人工生殖技術,回台成立試管嬰兒小組,經過一連串實驗與研究,終於幫助輸卵管阻塞的張女士成功之懷孕,生下國內第一個試管嬰兒張小弟。「張小弟」從小倍受外界關注,他也努力讓自己頭好壯壯,拿到台大碩士學位,畢業後認真工作,已於2016年升格當爸爸。對於張昇平辭世,許多學生表達哀掉與不捨。台北榮總表示,張昇平行醫50年,不僅為台灣生殖醫學史揭開序幕,更造就了超過逾一萬個試管嬰兒,為許多不孕夫婦帶來希望,醫院非常遺憾,將繼續發揚張昇平在不孕生殖方面的研究,繼續幫助患者 。以 下是「台北榮總生殖醫學中心」臉書專頁公布的訊息:感懷 張昇平主任帶領北榮生殖團隊創造全台第一例試管寶寶的 台灣試管之父於2021年十月一日結束病榻之苦 辭世感謝您所建立的一切——讓我們後輩能夠傳承香火繼續您的志業。感謝您的身教與言教——總是俐落以近乎全能的雙手完成產科婦科生殖科各種醫療任務,以及對於後進總是全力照顧與教導栽培。讓我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繼續昂首闊步萬般不捨與感念恩師雖已遠,典型在夙昔願您無苦無痛 前往更喜樂的世界
-
2021-09-22 該看哪科.婦產科
「試管嬰兒補助」上路 生殖醫學中心諮詢量成長三成
現今社會普遍存在晚婚遲育現象,有越來越多夫妻遇到不孕問題,為了減輕試管嬰兒療程經濟負擔,催生國民生育率,衛福部國健署自7月1日推行「擴大不孕症及試管嬰兒補助」;艾微芙國際生殖醫學中心指出,試管嬰兒補助方案開跑後,諮詢意願踴躍,詢問人數直線成長3成,網路及現場申請人數每月超過100名。艾微芙國際生殖醫學中心醫師盧凡表示,台灣每年出生不到20萬個新生兒,其中約1萬個新生兒是靠人工生殖出生。以大新竹地區來講,客戶多在竹科工作,竹科夫妻往往因為工作壓力大、太晚生育影響受孕。國健署擴大補助後,夫妻只要一方為我國國籍,妻子未滿45歲,在沒有避孕措施,且有規律性生活1年以上仍未懷孕,經醫師診斷需進行人工生殖療程者,就可至合格的生殖機構申請補助,一般不孕夫妻首次申請最高補助10萬元,且補助次數提高上限6次等。疫情期間很多夫妻經濟上都受到衝擊,但受惠於7月國健署試管補助方案,迅速且順利完成申請補助,也因國健署授權由生殖中心申請諮詢一條龍服務,能穩穩追蹤客戶療程,全力幫助未來爸媽好孕降臨。盧凡表示,艾微芙國際生殖醫學中心創院迄今已成功孕育超過三千名試管寶寶。在新觀念上,年輕父母較不介意外人看法,願意大方分享試管過程,不孕不是誰的錯,只是需要先進的醫學技術助一臂之力,試管補助到位可減輕不孕夫妻求子的負擔,夫妻關係更為融洽,盡早實現擁有孩子的夢想,安心好孕、放心順產。
-
2021-09-12 該看哪科.婦產科
「好孕地圖」 助夫妻就近圓夢
去年台灣新生兒人數僅十六點五萬,創歷史新低,出生與死亡人口驚見交叉。為搶救生育率,國健署七月提出擴大人工生殖補助方案,放寬年齡限制並取消排富,民眾詢問度高,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及台灣生殖醫學會彙整全台九十三家人工生殖機構資訊,推出線上「好孕地圖」,幫助想生育的夫妻圓夢。行政院統計,去年平均第一胎產婦年齡為卅一歲,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表示,女性生育能力於卅歲後開始退步,過了卅五歲後急遽下滑,即使執行人工生殖,懷孕與活產率也會於卅四歲開始走下坡,若計畫想生第二胎的夫妻,只剩不到「三年」的黃金時間。近廿年來,轉而求助人工生殖的女性,年齡最高占比延後六歲,二○一九年為卅八歲,但卵子品質、數量與卵巢功能隨年齡下降,「卵實力」走下坡,成功率相對較低。根據國健署六月發布最新人工生殖施行結果統計,小於卅五歲者,平均進行二點一次人工生殖會成功,逾四十一歲以上則需超過五次以上,顯示不孕夫妻愈早進行人工生殖治療,成功率愈高。國健署七月擴大人工生殖補助方案補助對象為所有不孕夫妻,夫妻一方具有我國國籍,且妻子年齡未滿四十五歲,即可申請補助。
-
2021-08-2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射精空包彈代表精盡人亡?泌尿科醫:當心糖尿病
小余長得精壯,今年35歲,由女友陪著來到診間。他的困擾是這兩周以來,射精時竟然都是「空包彈」。他說自己射精力道變弱,不但射程減少,力量也減弱,已有一段時間。逐漸地,整體射精量減少,甚至只有少量的精液「流」出。最令他擔憂的是這兩周竟然變「空包彈」(或稱「乾射」,dry ejaculation)。他常聽人說,所謂「精盡人亡」。小余滿心驚恐,深怕會有什麼不測。血糖嚴重超標,誘發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我請小余不必緊張,先確認他性功能狀況。小余表示,他的性慾並沒有特別改變,勃起功能也都正常。倒是最近因「空包彈」現象,心情上受到一些影響。「你有什麼慢性病或是長期服用的藥物嗎?特別是糖尿病。」「都沒有耶!」小余說。「你家人、長輩是否有糖尿病的情形?」我又問。「我母親!還有舅舅及外公他們都有糖尿病。我母親有尿毒症在定期洗腎。」「麻煩你先做個血液檢查,看看血糖、荷爾蒙狀況,小便也驗一下,我們再根據結果來討論。」等到檢驗結果出來,看了小余的數據,我向他解釋:「你的荷爾蒙指數都在正常範圍。但是血糖350(mg/dL)很高,且糖化血色素(HbA1c)高達13%。尿中糖分是4個+,表示你有糖尿病,我判斷你的『空包彈』症狀應該與糖尿病所誘發的糖尿病神經病變有關。我幫你轉診新陳代謝科作進一步鑑定,你一定要即刻開始控制血糖。」小余與女友理解了,也明白即刻妥善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但許多年輕人跟小余一樣,從沒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也沒想到高血糖會導致自己只能發射 「空包彈」甚至「禮砲」呀。空包彈能生小孩嗎?先從改善血糖做起。我了解小余的焦慮,並請他先不必擔心生育問題。我解釋:「像你這種情況,睪丸造精多半是正常的。控制血糖後,即使射精狀況無法百分之百復原,透過人工生殖技術,仍能順利懷孕。」「若血糖控制得宜,的確有機會改善射精。但完全恢復的可能性不到三分之一,你要有心理準備。」我接著說:「即使最終無法恢復射精,有兩種策略來解決生育問題。第一種是電激取精(electroejaculation),即應用直流電刺激骨盆腔肌肉,誘發收縮,使輸精管、儲精囊、攝護腺都能一起誘發蠕動及收縮,如此就可以促使精液排出。再將精液轉送到子宮腔中,以助卵子受精。這個技術以前經常用在瀕危物種收集精子的用途,例如大貓熊的取精;在人體,一般會用在脊髓損傷合併射精障礙的情況。」「第二種策略,是直接從睪丸或副睪中將精子取出,配合配偶取卵,以體外單精子卵胞質注射術(ICSI)方式的試管嬰兒技術,再將胚胎植入子宮,以完成受孕的結果。」但選擇哪種策略要考慮配偶年齡,卵巢功能、副作用、費用及風險等因素。小余與女友理解了,也明白即刻妥善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但許多年輕人跟小余一樣,從沒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也沒想到高血糖會導致自己只能發射 「空包彈」甚至「禮砲」呀。醫師講堂男性糖尿病神經病變 多從射精障礙開始要瞭解糖尿病引起射精障礙的原因,要從分析射精的機制開始。射精動作可分解成四個細節:第一個是「攝護腺收縮」,即先將膀胱頸關閉,使尿道形成一個封閉的管腔,同時使攝護腺液排泄到攝護腺尿道中。第二個動作是「輸精管的快速蠕動」,會將精子快速地從副睪尾端瞬間輸送經射精管排放到尿道中。第三個動作是「儲精囊收縮」,將儲精囊中的大量精漿經由射精管湧入尿道。最後一個動作就是球海綿體肌(bulbocavernosus muscle)間歇性的收縮,將尿道中滿滿的精漿擠壓噴出尿道。前三個動作都是藉由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所控制。從組織學上來看,交感神經是人體神經中神經鞘(nerve sheath)包覆最薄的神經。糖尿病所伴隨的神經病變常是從交感神經系統先出現障礙,其次才是副交感神經系統,再來是體神經。副交感神經主管「勃起功能」。而射精的最後一個動作(球海綿體肌收縮)是由體神經系統支配。因此男性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病,大多是從「射精障礙」開始,射精量少,力道弱,到逆行性射精及乾射(俗稱空包彈)先行表現,其次就會加上勃起功能障礙,最後才是缺乏脈衝性的排精動作。
-
2021-07-02 該看哪科.婦產科
不孕症試管嬰兒擴大補助今上路!李茂盛:催生5000寶寶
政府不孕症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方案今上路,加碼孕婦產檢次數及項目;不少不孕症夫婦搶在首日申請補助。張太太說,她今年33歲才想做試管,剛好趕上政府的擴大補助方案,省一大筆費用,實在太好了。台中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說,擴大補助方案對於挽救少子化現象有刺激效果,預期可催生約5000名試管寶寶;他建議,政府順勢推出托嬰、住宅配套方案,減輕年輕夫妻的經濟壓力,並提高早婚早生的意願。台灣出生率全球最低,政府為解決少子化問題,今天起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方案,擴大為「未滿45歲的不孕夫妻」,不再只限「中低收入戶的不孕夫妻」。茂盛醫院今天一早就有事先網路預約的不孕夫婦搶在第一天申請。張太太說,她和丈夫今天請假趕來醫院申請,因事前已上網填寫資料,申辦速度快,不到15分鐘就完成國健署人工生殖網路通報系統申報。茂盛醫院說明,因疫情仍屬三級警戒,開放申請者先在網路填資料,今天加派工作人員與諮詢窗口,方便申請者分流申辦,統計已有300人完成網路預填資料,協助申辦的時程排到7月中旬;院方事先提供電話、臉書、line@等線上諮詢服務,一周以來逾200人洽詢補助相關問題。李茂盛認為,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方案切中求子民眾的需求,一個試管療程若以15萬元計算,政府最高可補助10萬元,對年輕夫婦減輕不少經濟負擔,預期可催生5000名試管寶寶。李茂盛說,茂盛醫院分析已完成網路預約資料發現,申請婦女以36至40歲最多,高達42.7%,反觀31至35歲約25.6%,表示31至35歲這個族群若無托嬰措施及有效減輕經濟負擔,還是會對生孩子所有怯步,建議政府能順勢推出配套方案。他也建議適婚的年輕族盡早生育,若是結婚一年無法自然受孕的夫婦以及晚婚夫妻都可趁這次的政府補助方案一圓求子夢。
-
2021-06-30 新聞.元氣新聞
試管嬰兒補助 明起不再限中低收入戶
明天起,不孕症試管嬰兒擴大補助對象上路,不再只限「中低收入戶的不孕夫妻」,擴大為「未滿45歲的不孕夫妻」,夫妻至少一方須具我國國籍,女方小於40歲每胎補助上限6次,40至44歲的不孕夫妻每胎補助上限3次,首次申請補助額度上限為10萬元。一名30歲上班族男性,因為精蟲數量、活動力相當低,罹患不孕症,由於經濟因素,不敢進行試管嬰兒,2年來已嘗試人工受孕10次,均未成功。不孕症權威醫師李茂盛表示,近期該名男性至診間即詢問此項補助計畫,直呼「終於等到了!」與妻子開心的說,補助擴大後,能大幅降低施作試管嬰兒的費用,減少經濟負擔。李茂盛表示,平常要進行試管嬰兒的35歲以下施作者較少,這次卻成長很多,比40歲以上者多出3倍,研判是因年輕族群仍在累積經濟實力。如今補助對象擴大,政府可以補助療程費用的三分之二,約10萬元,含植入胚胎3萬元、注射排卵針7萬元,其餘不足治療費用約5、6萬元自費,仍會視不同情況增加費用。補助額度部分,中低收入戶維持補助上限15萬元,非中低收入戶首次申請,補助上限10萬元,之後每次申請上限為6萬元。衛福部國健署婦幼組組長林宜靜則表示,全國共93家人工生殖機構,目前已有80多家申請為特約機構,補助的行政程序將由特約機構代辦,方便民眾申請。
-
2021-06-30 該看哪科.婦產科
試管兒7月起擴大補助 30歲男人工受孕10次:終於等到了
一名現年約30歲的上班族男性,2年前發現「做人困難」,求診後才知道精蟲數量、活動力均相當低靡,罹患不孕症,由於經濟因素,令他不敢進行試管嬰兒,2年來已嘗試人工受孕10次,均未成功。因應少子女化的國安危機,行政院挹注百億經費,於今年母親節前夕祭出多項福利措施,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是其中一大重點。7月1日起,不孕症試管嬰兒擴大補助對象,由僅限「低收及中低收入戶之不孕夫妻」,擴大為「未滿45歲之不孕夫妻」,除夫妻至少一方須具我國國籍,女方年齡則須未滿45歲。獲知試管嬰兒補助對象擴大後,該男上周至醫院諮詢相關內容。不孕症權威醫師李茂盛表示,該名男性至診間即表達對補助計畫的興趣,甚至直呼「終於等到了!」,與妻子開心的說,補助擴大後,能大幅降低施作試管嬰兒的費用,減少經濟負擔。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政策即將正式實施,李茂盛指出,門診目前已有200至300名民眾紀錄姓名、地址,年齡分佈以年輕族群成長比例最高。李茂盛表示,平常35歲以下的施作者較少,這次卻成長很多,比40歲以上者多出3倍,研判是因年輕族群仍在累積經濟實力,若施作試管嬰兒,金錢負荷會太大。如今補助對象擴大,李茂盛說明,政府可以補助療程費用的三分之二,約10萬元,含植入胚胎3萬元、注射排卵針7萬元,其餘不足治療費用約5、6萬自費,仍會視不同情況增加費用。針對補助細項,國健署指出,若女方小於40歲,每胎補助次數上限為6次,40至44歲女性,每胎補助次數上限則為3次。補助額度部分,低收、中低收入戶維持補助上限15萬元,非中低收入戶首次申請,補助上限10萬元,之後每次申請上限為6萬元。國健署婦幼組組長林宜靜則表示,全國共93家人工生殖機構,目前已有80多家申請為特約機構,補助的行政程序將由特約機構代辦,方便民眾申請。
-
2021-05-08 該看哪科.婦產科
育兒津貼排富條款未改 引民怨
行政院日前公布育兒津貼今年八月起,加碼至三五○○元,二○二二年起則調高至每月五千元,但不變更現行的排富條款,引發家長哀嚎,認為排富政策未考量家庭扶養人數。新北陳先生日前在公共網路政策平台,提案優化育兒排富政策,不到幾天就有五千人呼應。不過,政府卻回應經費不足以支應,讓家長們感嘆,這種粗糙的政策不是催生而是減產。此外,行政院前天公布多項催生新政,不過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彩虹平權大平台、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昨發出聯合聲明,指少子女化對策忽視台灣同志家庭的存在,已婚同志配偶至今仍被排除適用人工生殖法、也無法共同收養子女,呼籲政院政策應納入多元家庭,盡速修正人工生殖法,開放共同收養。根據育兒津貼現行的排富條款,只要綜合所得稅率達百分之廿的家庭(換算人所得淨額約在一二一萬元以上)就無法請領。不過卅三歲陳先生表示,高壓、高工時工作讓他年收兩百萬元左右,但其實在雙北市生活,並不算富有,所得百分之廿以上家戶感覺像被剝三層皮,一是原本就比較高的稅率百分比,二是沒有學前特別扣除額,長照扣除額稅基無法往下降,三是沒有育兒津貼。卅出頭的小咪媽咪跟先生在竹科工作,兩人育有三名子女。小咪媽說,幼稚園月費一萬五千元,托嬰月費兩萬元,若三個小孩都送托,等於月支出要五萬五千元。排富政策未考量家庭扶養人數,只是簡單用百分之廿切割,並不合理。
-
2021-04-20 該看哪科.婦產科
40歲女耗資近百萬5度取卵終懷孕 醫師:盼放寬補助限制
「你懷孕了,你知道嗎?」40幾歲的張小姐愣了10秒,沒想到5度取卵,居然第1次植入就成功受孕,但療程費用斥資近百萬,對一般收入家庭也是負擔。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何彦秉指出,張小姐是國內延遲生育計畫女性的縮影,當想懷孕時往往已屆高齡,身體素質下降,卵巢庫存量不夠且品質較不好,難以懷孕,呼籲現階段年輕夫妻先進行生育力檢測,考慮提早凍卵、凍胚,也盼政府放寬人工生殖補助。全球少子化危機日趨嚴重,根據美國中情局(CIA)2021年全球227國人口生育率預測,台灣將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育齡婦女僅生1.07個孩子;去年我國2020年人口成長達到死亡交叉,新生兒僅16萬5249人,其中,人工生殖寶寶破1萬名且逐年成長,對人口貢獻程度愈趨重要。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表示,台灣試管嬰兒著床率高居全球第二,台灣不孕症盛行率就有15%左右,且不孕人口逐年上升,不良生活型態更導致不孕年輕化;門診女性大多超過40幾歲,晚婚再加劇高齡難孕的困擾,更難讓人工生殖療程一次成功。42歲的張小姐於40歲初才決定要生小孩,結婚多年的她盡心照顧年邁母親,才遲遲沒有生育,決定生育時,醫師判斷自然懷孕機率低,得透過試管嬰兒才有機會。她表示,自己和老公都有運動習慣、每年固定去滑雪,身體也無異狀,當時很難想像自己會不孕,但因為很想要有寶寶,最後花費70、80萬,5度取卵,幸運地在第1次植入胚胎就成功受孕,於今年4月初成功生子。張小姐的主治醫師何彦秉表示,現實生活中,不少育齡夫妻在有限的時間、金錢及家庭照顧壓力之下延後生子,等年紀大才生子常需要更多次試管療程才能成功,他建議,年輕夫妻可先進行生育力檢測,提早凍卵、凍胚,以掌握更多試管成功要素。胡玉銘則指出,我國人工生殖補助自2015年實施以來,因有中、低收入戶等限制,6年只催生7名寶寶,接近「0成效」,然多數做人工生殖療程的家庭是一般收入,一次療程約15至20萬新台幣,在無健保給付、更無法申請補助的情況下,幾次療程就讓財務負擔沉重,即使想要孩子也只能打退堂鼓,盼政府放寬人工生殖補助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