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4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人工甘味劑
共找到
3
筆 文章
-
-
2023-03-26 養生.聰明飲食
頭痛、頭暈別吃這些食物!容易誘發或變更嚴重 醫指常見原因,危險徵兆速就醫
頭痛、頭暈日常相當常見,感受相當惱人,除了不適也影響生活品質。許英哲張漢明耳鼻喉科診所主治醫師劉承信在個人網站分享,頭痛、頭暈的朋友要盡量避免部分食物,並指出頭暈常見原因,若有出現危險徵兆不要拖,盡快就醫。 頭暈常見5大原因 內耳不平衡佔最大宗! 內耳不平衡:劉承信醫師指出,頭暈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內耳不平衡,約佔了40%,當中包含了約佔40%的耳石脫落症,約20%的前庭神經發炎病變,約13%的偏頭痛行暈眩,約12%的梅尼爾氏症,也約有15%的患者,是因為糖尿病、甲狀腺低下、藥物影響等其他原因所引起。 其他因素:內耳不平衡之外,其他像是換氣過度、不平衡、昏厥等其他疾病則約佔了25%,有約15%的人會是因為心理精神狀況所造成,中樞神經問題則約佔10%,也仍有10%是找不到原因被歸類在不明原因之中。 頭暈原因相當複雜:劉承信醫師說明,隨年紀增長,頭暈可說是大眾最常見的症狀,成因相當複雜,除了耳鼻喉科最常接觸到的內耳不平衡之外,舉凡是睡不飽,或是心、腦、肝、肺、腎、電解質、內分泌、視力等問題,都很有可能會造成暈眩。 頭痛、頭暈別吃這些食物! 醫:容易誘發或變更嚴重。 也正因為頭暈複雜多變,治療效果因人而異,藥物選擇也相當有限,很多患者也僅能達到症狀紓緩。因此改善不能單靠治療,日常生活也需有所調整,避開某些特定的食物,更有助大幅減少誘發頭暈機會。頭痛雖然成因未必和頭暈相同,但需避免的食物則大致相仿。 菸、酒、刺激食物:首先需避免的如菸、酒等刺激食物,儘管少量攝取酒精,仍然可能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反應,而對沒有固定抽菸者來說,突然攝取尼古丁也可能惡化暈眩症狀。 3C食物:另外也要避免「3C食物」,也就是巧克力(Chocolate)、起司製品(Cheese)、柑橘類水果(Citrus fruit),主要關鍵在苯乙胺,會影響血管收縮而易造成頭暈、頭痛,紅酒也常含有此成分。而類似的發酵醃漬食物也含有酪胺酸,也可能造成頭暈,此成分也存在於納豆、優格、堅果等。 醃漬、高鹽、加工肉品:臘肉、燻肉、火腿、培根等亞/硝酸鹽醃漬類、高鹽分、加工的食物,容易影響血管健康而造成頭暈、頭痛,高鹽分也容易加重梅尼爾氏症。 咖啡、茶、能量飲料:咖啡、茶對於頭痛的影響民眾較不陌生,關鍵在於咖啡因,同樣的,能量飲料也應盡量避免。不過醫師也提醒,若已有攝取習慣,建議慢慢減少,以避免突然戒斷產生頭暈情況。 味精、人工甘味劑:至於味精及人工甘味劑,在食用後約15-60分鐘有可能會引起頭暈、頭痛,也就是所謂的「中國餐館症後群」。 生活調整:生活方面則建議,應保持健康良好的作息、減少壓力、均衡飲食、睡眠充足,如此也對改善暈眩很有幫助。 頭暈要注意危險徵兆! 哪些情況要盡快就醫? 頭暈雖然常見,也可透過飲食改善、生活調整、就醫治療等改善,但民眾若出現危險徵兆也不能輕忽。劉承信醫師提醒,若是出現嚴重頭痛、發燒、視力模糊、手腳無力、嘴歪眼斜、昏厥、無法行走、胸痛、持續性地嘔吐等,切記盡快尋求醫療協助,這有可能是更嚴重的身體狀況。了解頭暈原因、避免相關誘發風險、必要時盡速就醫,更有助確保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頭暈4類型一張圖了解!醫:成因各不同,3情況盡早就醫! .頭痛遲遲好不了?醫解常見6類型,改善先找出原因!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1-10-24 養生.聰明飲食
明明是非油炸!為什麼乾拌麵總熱量卻不輸泡麵?
走進賣場,除了種類繁多的泡麵,近期最流行的就是乾拌麵,由於市場反應佳,各類品牌眾多,是台灣人在肚子餓時,除了泡麵外的另一個選擇。泡麵與拌麵有何不同?哪一種比較健康?你思考過這個問題嗎?麵條經油炸,熱水就可泡開,更能吸附湯汁。不少拌麵都會標榜「非油炸」,強調熱量比較低,與經油炸的泡麵區隔。想知道自己買的包裝麵是否經油炸,一般可以從包裝上的說明辨識,如果包裝上沒有特別標示,外觀上似乎不太容易區別。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營養師黃惠玲表示,一般乾麵是將製成的生麵,經過日曬或機器乾燥,變成容易保存的乾燥麵條。而包裝麵為了節省烹煮時間,即使未經油炸,生麵也會先經蒸汽處理,再予熱風乾燥至水分剩下10%左右,因為經過蒸汽處理,麵條組織已部分糊化,煮麵時間可較一般乾麵短,但若只用熱水沖泡,並不會全熟。而油炸麵則是生麵經蒸汽蒸煮後,再經高溫油炸,澱粉幾乎完全糊化及脫水,麵條並因此產生孔隙,泡熱水就能吃,而且吸水後恢復麵的彈性,並能吸附湯汁,口感濃郁;非油炸的麵因為沒有那麼多孔隙,麵體緊實,不容易吸附湯汁,口味會比較清淡。油炸麵熱量、脂肪大翻倍,鈉含量也高過乾麵。當然經過油炸的麵,熱量比非油炸麵高很多,而且脂肪含量也多,但是以總熱量來看,包裝乾拌麵與泡麵卻是不相上下。根據之前相關調查顯示,市售的16款明星乾拌麵,熱量從281到611大卡不等;而市售熱門的20款泡麵,熱量則從255到576大卡不等,乾拌麵並沒有因為麵體非油炸,整體熱量就比較低,可能與乾拌麵的麵量較多及拌麵的油量較多有關。如果光從麵體來分析,根據食藥署提供的資料顯示,乾麵的熱量是比較低的,從低到高分別是乾麵條、拉麵、意麵、油麵及泡麵。至於脂肪含量,100公克的麵體中,乾麵條的含量是1.4克,泡麵卻在24克左右,相差好幾倍,而且可能製作過程添加的鹽分及含水量影響,油炸麵的鈉含量也高過乾麵。多數泡麵使用精製棕櫚油,三高病患不建議吃。黃惠玲表示,麵體製造時常見的食品添加物,包括調整麵粉口感的品質改良劑(無水碳酸鈉),另因高溫油炸容易產生氧化作用,通常會加入抗氧化劑(濃縮生育醇油等),民眾應該養成看成分的習慣。她建議選擇植物性油脂來源的用油,會比較健康,但許多泡麵是以「精製棕櫚油」炸成,雖然是植物油,但含飽和性脂肪酸也高,有三高慢性疾病患者要避免。吃麵注意5件事不論泡麵、乾拌麵等,最大的特點就是方便,有人甚至三餐都以這些食物裹腹,但營養師認為這樣並不健康,吃麵應該注意以下5件事:1.避免選油炸麵條乾燥麵條若選擇油炸類(泡麵、鍋燒意麵等),因脂肪含量較多且高鈉,經常攝取容易出現腸胃道不適,例如胃脹、胃痛等症狀。而且調料包中含有大量調味劑和人工甘味劑,長時間食用會讓人味覺遲鈍,影響正常食欲。2.少選精緻白麵粉製成的麵條市售的麵食製品大部分由精製白麵粉所製成,小麥胚芽、小麥麩皮都不存在,維生素B群、纖維質含量都少少的,吃太過精緻化的食物,容易便祕,糞便長時間在大腸中停留也容易誘發腸病變。3.麵條選擇較粗、較寬的較粗、寬的麵條因與醬料接觸表面積少,可減少醬料攝入;且粗麵及寬麵較細麵有咬勁,可以增加飽足感。4.選醬汁、調味包較少的通常添加較多的配料醬汁,無形當中就攝取許多脂肪及鈉,增加身體負擔,所以建議一天一餐就好。5.吃麵別希哩呼嚕吞下與吃飯速度相比,吃麵速度快,咀嚼不用很久,很容易吃過量及消化不良,應更注意細嚼慢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