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6 癌症.抗癌新知
搜尋
五穀雜糧
共找到
123
筆 文章
-
-
2020-07-27 養生.聰明飲食
喝咖啡可以防癌嗎?除了咖啡,你要知道的防癌10件事
咖啡是許多人生活之必要,不論在工作繁忙或休閒時,許多人喜歡來杯咖啡提神放鬆一下,但它究竟傷身或是養生呢?傷身的看法是會讓骨質疏鬆與胃食道逆流更嚴重;而養生的看法是指出咖啡降低心血管疾病、慢性病,甚至是改善癌症的良方。喝咖啡可以防癌嗎?咖啡中包含多種多酚類物質,如木脂素植物雌激素和類黃酮等這些化合物,雖然有研究指出這些多酚類物質可降低罹患部分癌症的風險,如肝癌、子宮內膜癌等,但是目前仍未有明確實證可證明咖啡具有防癌功效,且對於肝癌、子宮內膜癌以外的癌症尚未有定論。因此要防癌,仍建議採取正確的生活習慣與觀念,如拒菸、拒檳,避免過度飲酒、維持健康體位、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有計畫的攝取蔬果五穀,減少紅肉和加工肉品等,詳細可參照本署官網的「防癌您要知道的10件事」。至少有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菸、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都是誘發癌症的主要危險因子,且至少有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因此,民眾日常生活中應該力行的防癌10件事,期望大家一起遠離癌症:1. 拒菸、拒檳,避免過度飲酒使用菸草不僅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也會致癌,與酒精類飲品併用時,更是加劇對人體的危害程度。研究顯示,肺癌患者中高達90%的比例有吸菸的習慣,是導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且所有癌症的死亡人口中有22%的比例與菸害有關。而檳榔子(菁仔)亦屬於第一類致癌物,嚼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在台灣,十個口腔癌,九個嚼檳榔。除了菸和檳榔,實證顯示過度飲用各種酒精性飲料,如:紅酒、白酒、啤酒等都會增加罹癌的風險,所有癌症的死亡人口中亦有3.6%的比例與飲酒有關,過度的飲酒不僅會對身體造成負擔也會導致肥胖。2. 維持健康體位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過重和肥胖是僅次於菸害的最重要已知的可避免之致癌因子,體重過重容易增加罹患大腸、乳房、子宮內膜、胰臟、腎臟、胃、食道及其它部位的罹癌風險。根據統計,肥胖者對停經後婦女發生乳癌機率為非肥胖者之1.5倍;發生子宮內膜癌機率為非肥胖者之2-4倍;發生胃癌機率為非肥胖者之2倍;發生食道腺癌機率為非肥胖者之2倍;發生腎細胞癌機率為非肥胖者之2-4倍。3. 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多數人都知道運動對健康帶來的好處很多,每天規律的運動可以保持心臟健康、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但你更應知道,每天運動30分鐘就可降低罹患大腸癌、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運動甚至是某些癌症的抗癌處方。研究顯示每天規律運動除了可以增強免疫和消化系統,也可以幫助體內的荷爾蒙維持穩定,以降低罹癌的風險。4. 有計畫的攝取蔬果五穀,減少紅肉和加工肉品研究顯示,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等植物性的食物有助於抵抗口腔、咽喉、食道、胃、大腸等部位的癌症,因為纖維素、維生素和其他有助於維持體內環境穩定的微量元素,可以使體內細胞得到保護,減少受到損害而變成癌細胞的機會。牛、羊、豬等紅肉可以提供人體豐富的蛋白質、鐵和鋅,但攝取過多的紅肉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此外,也應該避免加工的肉品,如:火腿、培根和熱狗等,這些肉品多數都經過煙燻、醃製或是添加防腐劑的製程,含有會損害健康細胞的致癌物。5. 選擇低卡路里的食物,並且減鹽飲食中選擇低卡路里的食物有助於維持健康的體重而有助於預防癌症,因此應該避免攝取過多油脂和糖類的食物,如:油炸品、含糖飲料、餅乾、起士、肥肉等。另外,攝取過多鹽份容易損害到胃的內壁而增加罹患胃癌風險及其它慢性病。6. 毋需過度倚賴營養補充品許多人有吃保健食品強健身體的迷思,但並沒有研究顯示服用營養補充品可以預防癌症,相對的,服用特定的補充品甚至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因此除非您因為健康的因素需要服用某些營養補充品,否則豐富且均衡的飲食已提供我們每天所需的各式營養素。7. 產婦盡量替寶寶哺乳哺乳的好處多多,因為母乳含有寶寶前6個月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喝母乳長大的寶寶成年後也不容易有過度肥胖的問題。對媽媽而言,哺乳可以調整體內的荷爾蒙,有助於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8. 使用具實証可預防癌症之疫苗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約有超過50萬人死於原發性肝癌,而B、C型肝炎病毒為肝癌的首要危險因子。據調查,8成以上的肝癌是由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施打B型肝炎疫苗則可有效避免感染B型肝炎而降低罹患肝癌風險。因此我國於1986年7月起全面實施嬰幼兒B型肝炎預防接種,也實施暴露於潛在血液、體液感染風險的醫療工作者必須完成B型肝炎表面抗體及抗原之篩檢,篩檢結果無抗體、抗原者得要接種B型肝炎疫苗。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會誘發子宮頸、生殖器等部位的癌症外,也會導致頭部、頸部等部位發生鱗狀細胞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9-12歲的青少女施打HPV疫苗,可預防約6至7成的子宮頸癌症發生。9. 定期接受篩檢接受癌症篩檢也可以預防癌症,國民健康署補助之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和口腔癌篩檢,都是WHO建議可以經由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癌症。因此,健康署呼籲民眾,除了關心飲食和生活作息,也要記得定期接受癌症篩檢,千萬不要因為自覺身體健康就輕忽定期篩檢的重要性,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面對癌症的積極態度。10. 癌症病患經過治療,更要注意防癌避免復發至於曾罹癌且經過治療的病人,更應該做到上述各點所述良好生活習慣,以維持健康,避免癌症復發,並改善癌症病患治療後的生活品質。原文引用自:國民健康署
-
2020-07-09 橘世代.健康橘
照顧中風母親20年 吳若權:我覺得我是全世界,最幸運的照護者
「罹病」對患者與照護者而言,都是踏上人生一場意外的旅程!而在這場旅程中,大家多半關注患者的狀態,卻忽略「照護者」也共同經歷了患者罹病後的喜怒哀樂,更得承擔照護上排山倒海問題。「我覺得我是全世界,最幸運的照護者」作家吳若權照顧中風母親長達20年,前幾年母親更突然確診癌症,然而從他身上卻感受不到負能量,因為他認為照顧母親這段歷程,不僅為他打開知識大門,也訓練他養成主動為人生做決定的習慣,甚至成為督促他考取心理諮商師、咖啡師執照的動力。從職場菁英到疾病照護者 「接受」是面對意外的關鍵34歲是吳若權人生重要分水嶺,在此之前,他在外商科技公司服務多年,之後自創廣告公司也經營得有聲有色,沒想到突然母親因腦幹出血中風,一度無法正常行動。「媽媽躺在加護病房那21天,我深刻體驗『無常就是日常』這句話,也趁機為往後人生做深刻整理」,母親甦醒後吳若權便決定將照顧媽媽這件事,擺在人生第一順位,毅然將一手創立的公司交給員工,開啟照護生涯。原本職場上活躍的主角,突然回到家庭裡擔任照護者是非常大的轉變,吳若權說道,從一開始他就沒有花心思糾結「怎麼會發生這種事」,而是坦然接受事實,並學習主動解決狀況。他說「若讓自己處在被動狀態,心裡容易有許多抱怨,主動做決定,相對也可以減少不可控的狀況發生」。專業營養知識哪裡找? 成他照護路上最大困境吳若權也坦言再怎麼超前部署,照護過程中的慌亂仍難以避免,患者負面情緖是其中之一。吳若權說「媽媽有時就會突然情緖不好拒絕服藥,一開始會無法接受,覺得自己盡心盡力安排一切,為什麼媽媽就是不願意配合?」,但現在則會將選擇權留給媽媽,也會跟她說『妳現在不想吃哦,那就放一下』,通常第二次再問的時候,她就會吃了」。吳若權從佛經與心理學獲得處理照護者及患者負面情緒的解方,但還是有些困難並非一己之力能解決,其中,最困擾的就是專業照護知識提供。吳若權舉例,「為了控制媽媽的血糖,多年來讓她吃糙米,結果有次帶她去門診,衛教師為我們做諮詢,才知道媽媽腎功能不好,其實並不適合吃糙米等五穀雜糧」。吳若權指出,患者身體狀況每個時期都略有不同,因應患者生理醫療檢測數據與營養知識進行照護方式的調整,是吳若權認為照護家庭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最能有效紓解照顧者壓力的方法。照護 vs. 夢想 不是矛盾的兩方儘管照護母親多年來難關不斷,但吳若權也會騰出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現在我時間的百分之六、七十都在照顧者角色裡,但當有一天卸下這個角色後,應該怎麼用這百分之七十的時間,所以我覺得必須要給自己一些支柱」。除了持續寫書、演講,本來就喜歡學習的吳若權,在照顧媽媽過程中還拿到大陸、英國的心理諮詢師執照,以及七張咖啡師執照。但是,照顧庶務繁忙,時間怎麼「擠」出來?吳若權提供兩大建議給照護者們:一、善用時間,妥善安排以掛號為例,若早上有門診,他們就盡量七、八點出門往前排,「因為掛70號、84號,看診時間會充滿較多的不確定性,但若你往前掛到3號、4號,就能大概知道十點半能看完診」。同時,吳若權也會利用瑣碎的時間為自己爭取空檔,雖然時間很零碎,但他說反而激發他的潛能「像我趁媽媽抗癌療程間隔的五天空檔去考烘焙咖啡師執照,出門前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一次考過,沒想到真的過了」。二、為自己設定目標過程中吳若權也與母親分享他的夢想,讓自己的夢想也成為她對生活的期待,「現在媽媽也懂得品嘗黑咖啡的酸甜共振、苦中回甘」,可見照護者與被照護者不必然只能處於對立的二方。照顧要用對方法 緩解疾病照護者照顧壓力吳若權在媽媽罹病後會特別重視媽媽營養是否吃的均衡,因此也開始學習如何備餐。過程中媽媽教他怎麼做料理,不只是生活中照護者與被照護者間的分享,對於媽媽來說更是很好的復健。正向的互動方式,不僅讓媽媽可以得到更好的營養補充,照顧的過程也減少了不必要的摩擦。看到許多照護者們因照顧家人鬱鬱寡歡,吳若權建議照護者從「心」出發,認清自己適合扮演出錢或出力的角色,接受所面臨的現況,並專注解決問題,日子就能過得俐落。●照護者四分衛關懷滿分>>>完整專題【關於更多長照者故事↘↘↘】。以「賦能」開創長照新模式 重拾被照顧者的生命意義。一道名為「長照2.0」的曙光,這次換張曼娟牽起媽媽的手去上學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