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0 性愛.性福教戰
搜尋
Youtube
共找到
490
筆 文章
-
-
2021-11-03 醫療.慢病好日子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咳嗽、走路喘 自體免疫患者小心肺纖維化
走路喘、不動也喘,小心肺纖維化上身!自體免疫疾病如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皮肌炎患者等都是高風險族群,他們易因自身免疫系統混亂、攻擊自己細胞,引發間質性肺病,嚴重時導致肺纖維化。醫師呼籲,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應定期做肺功能檢查,如有咳嗽症狀更要警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執行長、北榮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解釋,肺泡與微血管之間的間隙稱為間質,如因自體免疫疾病併發肺部病變,導致間質纖維化,原本像海綿的肺部就會變得像菜瓜布一樣,沒有彈性,影響肺泡擴張與氣體交換功能,導致患者因長期氧氣不足,產生脾氣暴躁、神經不協調,甚至腦缺氧放電造成幻覺等現象,晚期還可能發生失禁、昏迷。蔡長祐分享,曾有硬皮病患者瘦到皮包骨、腸胃道也變硬,營養吸收差,肺部纖維化僅能淺淺地呼吸,過去因為沒有藥物可用,只能使用類固醇控制,勉強維持自理能力;另一位乾燥症患者,五年前引發間質性肺病,使用抗纖維化藥物治療,歷經二到三次療程後,肺功能改善,發炎組織也消除,病情控制良好。這兩個病例顯示,不管哪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都可能侵犯肺部,從間質性肺病惡化至肺纖維化,除了免疫疾病患者,另有不明原因特發性肺纖維化,也可能導致菜瓜布肺,須及早治療,保留肺功能。目前抗纖維化藥物已針對部分免疫疾病逐步開放給付。一般民眾可以透過胸腔X光,以及醫師聽診後下背呼吸音了解自身肺功能,自體免疫疾病病友屬於高風險族群,可以進行每六個月定期「一氧化碳擴散能力」、「功能性肺活量」檢測,如有發現異常,可進一步每三個月檢測「一秒吐出氣量」,或是透過高解析電腦斷層掃描(HRCT)確認肺部健康狀況。蔡長祐強調,輕度肺纖維化症狀可能出現咳嗽,嚴重時走小斜坡就喘,最後可能一動就喘、咳嗽嚴重,因此,自體免疫疾病及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應留意自身症狀,一旦出現咳嗽等症狀,建議及早檢查診斷及治療。【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1-10-30 養生.運動天地
開始運動的原因? 他們的理由超催淚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母胎堅強或是天性樂觀。而是受過的傷太痛了,一次又一次,然後下一個傷就越來越不痛。漸漸的,發現自己越來越可以雲淡風輕,甚至可以微笑著把傷口一片片揭開,鼓勵其他人「一切都會好的!」全台最大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長期報導正能量女性故事,文章感動無數人,不少人從中得到啟發感動「到底背後團隊是誰?」「他們怎麼可以寫出如此動人故事?」其實,你會發現「有肌勵」長期傳達的愛與正向精神,背後藏著來自三個年齡層的大女孩們,不同的秘密與人生故事。對未來感到迷惘的新鮮人23歲的江柏蓉過去有個空姐夢,沒想到在疫情衝擊,航空業職缺大幅減少,放棄夢想來到媒體產業擔任小編,隨時被社群資訊綁架的她,經營運動社群後不僅被粉絲感動,更想成為榜樣,於是穿上運動服,開始運動。上天給的人生歷練今年29歲的林祐遙,親人走得早,缺少家人關懷曾一度誤入歧途,為了擺脫痛苦回憶,依靠酒精和煙霧麻痺自己,有天卻突然意識到,自己憑什麼心臟還能健康跳動的時候,卻不好好珍惜,對得起早逝的雙親嗎? 熱愛工作卻忽略家人在媒體工作近20年的張念慈,3年前罹患甲狀腺癌,生病的那一刻起,才發現自己過去熱衷於工作,忽略了家人和自己,總是想著自己還有多少時間能夠陪陪伴,於是,她決定開始做「這件事」。更多秘密都在影片中,想窺探有肌勵小編的內心,Youtube搜尋:「有肌勵」,看完故事的你,也歡迎跟我們一起,換上你最喜愛的N.O.W運動服飾,一起運動去!「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0-28 性愛.愛情診療室
壯世代一個月只「做」1.3次?頻率隨年齡遞增而下降
知名YouTube頻道「技安CHI AN」與「那對爸媽」在近期皆以「壯世代性生活」為話題進行街訪,從內容不難發現許多壯世代對於「性生活」是「腦袋有想法,身體沒辦法」。事實上,年齡實驗室針對台灣50歲以上民眾進行「壯世代性需求大調查」,結果顯示其平均性生活(包含自慰)頻率約為一個月1.3次,且頻率隨年齡遞增而下降。「宜蘊生殖醫學中心」院長陳菁徽日前於Podcast頻道「壯聲勢」受訪,針對壯世代如何持續保有性生活提出專業意見,並提出壯世代性生活的八大好處!年齡實驗室針對全台22縣市,共1,256位50歲以上的壯世代進行調查。發現50-59歲一個月性行為平均僅1.9次、60-69歲約1.1次、70-79歲0.6次,隨年齡增高而遞減,整體平均僅約一個月1.3次。對此,年齡實驗室執行長莊雅萌指出,若以台灣男性學醫學會提出的「性生活建議次數」為標準,台灣壯世代實際性生活頻率只達平均標準值一個月2.36次的一半。陳菁徽於節目中表示,英國倫敦大學一項針對婦女的調查發現,每週至少1次親密行為的女性,比起同齡每月不到1次的女性,進入更年期的機率少了28%。而相關研究也顯示,保有和諧性生活的人,能擁有以下幾項益處:包括可以舒緩壓力、幫助睡眠、幫助燃燒脂肪、有助抑制食欲、增加親密感、抗老養顏、延長壽命。針對壯世代性生活「頻率」,宜蘊生殖醫學中心院長陳菁徽建議,以雙方都能接受的頻率與意願為原則,若太多或太少可能反而造成雙方心理上的壓力。只要雙方都可以很自然地一直經營性生活,生理上的狀態也都是OK的話,活到老做到老,也沒有什麼不行。壯世代教科文協會執行長吳庭宇進一步呼籲,壯世代應該對性抱持更寬闊及包容的態度,有益身心的性生活絕對是樂活的關鍵。
-
2021-10-28 慢病好日子.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她爬山會喘竟是肺纖維化!治療+運動找回健康
郭姓自體免疫疾病女患者今天在台中榮總現身說法,她以前爬山會喘,以為自己體力不好、缺乏運動,不知道自己肺部已纖維化,她直到走路會喘,轉診到胸腔科才確診,肺功能只剩下50%,她感謝醫師傅彬貴救治,自己配合治療,並遵從醫囑每天運動,持續到健身房運動,如今可以爬山,找回自己的健康。台中榮總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主任、胸腔內科醫師傅彬貴說,間質性肺病為肺部發炎未及時治療進展到肺纖維化,肺部如菜瓜布般,俗稱菜瓜布肺,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很多患者僅乾咳、有點呼吸急促等症狀,與感冒、氣喘病很類似,不易被發現,延誤治療。陳適安說,肺纖維化無法逆轉,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治療相當重要,台中榮總全國首創成立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集合院內胸腔科、免疫風濕科、心臟科、復健科提供跨團隊照護,未來在影像學研究發展、幹細胞治療、分子生物診斷以及肺部移植治療等領域,提供國人最好的服務。個管師鍾宛蓉分享,郭姓女病患經轉診向醫師傅彬貴求診後,確診為特發性肺纖維化,肺功能只剩下50%。幸好正確的早期診斷,輔以健保給付的抗肺纖維化藥物,搭配積極運動與心肺復健治療,肺功能檢查有顯著的進步,還可以爬山運動。另一名張姓女病患罹皮肌炎及肺纖維化,去年2月因急性惡化發作,肺功能僅剩下27%,從雲林到台中榮總就診,需要持續使用氧氣治療,後經免疫風濕科與胸腔內科醫師合作下病情獲得控制,目前已不需要使用氧氣,且肺功能恢復到72%。傅彬貴呼籲,民眾持續八周乾咳、喘促或呼吸不順倦怠等症狀,可以前往胸腔內科進行檢查,避免延誤病情。台中榮總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衛教室提供衛教諮詢服務。【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10-22 該看哪科.牙科
銀髮族靠口腔運動增強咀嚼吞嚥功能 吃得好又能防失智
長者常因「咬不動,吞不下,口乾口水少」食慾不佳,久而久之造成營養不良,影響健康。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推出「益口銅身操」運動,長者跟著做,讓臉部肌肉群定期運動及按摩唾液腺,不僅可訓練咀嚼吞嚥能力,還可促進唾液腺分泌,預防口腔衰弱和降低失智發生機率。基隆市牙醫師公會口腔衛生推廣委員會主委林建宏說,老年失智與口腔咀嚼能力下降有關,原因除了常見的蛀牙、牙周病和缺牙,咀嚼吞嚥功能障礙是常被忽略的因素。林建宏表示,長者若因吞嚥功能下降造成吞嚥障礙,吃東西就容易發生誤嚥、誤吞、嗆咳,嚴重的話甚至會吸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提高咀嚼吞嚥功能,首先要治療牙齒疾病及咬合功能重建,包括齲齒填補、牙周疾病治療、缺牙區假牙製作,接著再藉由口腔運動增強相關肌肉功能和協調能力。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結合牙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社工師和體適能教練跨領域合作,去年推出新版健口操「益口銅身操」運動,設計開門見喜、屏氣凝神、仰天長嘯、面面俱到、一鼓作氣、頷首稱是、意猶未竟、聲聲不息不同動作,讓民眾學習訓練咀嚼吞嚥能力,促進唾液腺分泌。林建宏說,身體要健康就要運動,口腔也是。長者除了良好刷牙習慣、定期口腔檢查,也可上YouTube網站搜尋益口銅身操,學會後每天做2到3次,有助不只吃得好,活得健康,還能預防失智,達到活躍老化目標。
-
2021-10-22 新聞.活動快訊
疫苗與心血管研討會 歡迎10/23線上聽講
第十二輪疫苗接種即將登場,疫苗普及率提高,國人關心疫苗相關副作用,尤其是心血管問題。衛福部疾管署周六上午舉辦「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研討會」,除了專家演講,還有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心臟學會理事長侯嘉殷等心臟醫學權威為民眾及醫護人員解惑,歡迎上線聆聽。研討會於周六上午九時開始,分別由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李必昌談「COVID-19 疫苗:過敏性休克與暈針之鑑別診斷與處置」、台中榮總電氣生理科主任謝育整談「COVID-19和心律不整之診斷與處置」、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談「COVID-19患者心血管生物標記與預後」,還有台北榮總醫企部主任李偉強談疫後病人整合性康復門診的經驗。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XmJ6P6mW0
-
2021-10-10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最愛問【腦中風】頭暈、手腳無力是低血糖還是中風?2招辨識急性中風症狀
Q:一名七旬老翁,某天早上起床突然單側手腳無力,說話正常但口水會不自主流下來,女兒心想可能是沒吃早餐有點低血糖,囑咐老翁趕快吃點早餐回房間躺一下,孫子卻說阿公和平常不一樣,應該要去看醫生,他們該怎麼做?醫師開講崔源生/臺中榮總神經外科血管科主任呼應即將到來10月29日「世界中風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共同推動腦中風教育課程,與苗栗縣政府消防局合作,安排急性腦中風到院前救護處置課程,邀請臺中榮總神經外科血管科主任崔源生、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廖年晨及苗栗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奕夫授課,分享快速辨識祕訣。中風位置不同、症狀複雜,容易與低血糖混淆。「脖子好緊、頭有點暈眩、手腳有點無力,我是不是中風了?」你知道以上哪些可能是中風的症狀,或只是相似疾病呢?崔源生表示,中風症狀會因為大腦裡中風的發生位置不同,對應出的症狀就會不同,右側大腦中風會影響肢體行動;左側大腦中風會造成語言和認知的症狀,造成無法看字或寫字;而腦幹或小腦受損,會有頭暈、複視、眼球顫動等情況,以上有許多症狀是非典型的中風症狀,容易被忽略或誤認是低血糖、高血壓等相關疾病。崔源生說,如何辨識是不是中風症狀,或只是相似疾病,可以記住以下兩點,第一,急性腦中風症狀普遍是急性發生,症狀通常是瞬間出現,從短短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從無到有,不會是漸進式的發生。第二點是,因為中風是腦血管病變引起,症狀和腦部神經功能損傷有關。他呼籲,當察覺自己或是家人有突發的身體不對勁或行為與平日異常,任何相似急性腦中風的症狀,就應當有警覺性,不要猶豫,第一時間立即送醫,由醫療團隊給予適當處置。廖年晨於課堂中說明,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四位,若能快速辨識急性腦中風症狀並就醫,掌握黃金治療時間,能大大降低死亡與失能風險。急性腦中風的患者,約八成為缺血性、兩成為出血性;若能在發生3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預後有大幅的進步。要特別注意,血栓溶解劑於中風症狀發生後3小時內使用效果最佳,因此愈快到醫院接受治療,愈有機會搶救。中風失能全家重擔,保持警覺搶救腦細胞。林奕夫表示,大腦結構非常複雜,需要血液輸送氧氣與能量,一旦發生急性腦中風,無論是腦血管阻塞或破裂,都會在短時間之內造成腦細胞受損或死亡,進而失能影響日常生活,不僅病人痛苦絕望,家屬也承受沉重的照顧重擔。預防腦中風固然重要,但若不幸發生,後續治療處置關係著患者的恢復程度,把握「黃金時間」搶救腦細胞,能將傷害降到最低,透過本次課程交流,救護端的快速辨識可以更減少時間損耗,救回一位中風患者,無形中就是救了一個家庭。教官小叮嚀劉旻昌/苗栗縣政府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劉旻昌說,有些中風症狀容易與低血糖、貧血、高血壓等其他疾病混淆,其中血糖過低會有四肢無力甚至昏迷的情況,少數也會有半邊肢體無力現象,最容易和急性中風的症狀混淆,也不容易發現。因此通常救護員接到緊急救護通報,抵達現場時都會先量測血糖,再進行急性中風評估(FAST)。今年疫情期間,民眾常會為了避免出入醫院,忍耐或拖延症狀不適,若因疏忽了輕微症狀,而造成腦中風危機,甚至錯過第一時間搶救,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他呼籲大眾,有任何與平常不同症狀發生的情形,都該更有警覺性,若有任何疑似症狀千萬別輕忽,透過第一線消防救護員的迅速判斷,快速辨識出中風並正確送醫,可有效降低中風造成的傷害。【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9-29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肩頸痠痛靠按摩?專家曝正確觀念!
低頭滑手機、坐姿不良經常讓人覺得脖子肩膀緊繃、痠痛,不少人會藉由按摩舒緩痠痛,但有的時候卻是按摩完更痠痛。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呢?來聽聽看知名YouTube頻道中西醫師「阿銘師x鍼還傳」的解說吧!阿銘師指出,肩頸痠痛可能的原因有3種。1、身體無力且虛弱;2、其它肌肉緊繃導致肩頸痠痛;3、身體受風寒變緊繃。阿銘師也特別針對這3點詳述其原因,並教導觀眾如何藉由簡單的方式檢測跟紓解痠痛。另外阿銘師也分享「橫膈膜檢測」的方法,讓觀眾更瞭解肩頸痠痛的原因與紓解方法,在影片中也能釐清許多觀念,快來一起看看吧~原始影片:點我看影片授權:@阿銘師x鍼還傳阿銘師x鍼還傳YT:點我看阿銘師x鍼還傳FB:點我看「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9-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號稱施打過程最複雜 2錯誤易失守「心肌炎恐增高」
國內第九輪BNT疫苗以於成人開打,接種站卻出包!新北市三峽恩主公醫院負責的永福接種站醫護,將未經稀釋過的BNT疫苗原液施打在25位民眾身上,由於原先一瓶BNT原液經稀釋後,可以提供給六人接種,等同於打了多倍的劑量。專家提醒,施打過量疫苗可能引起免疫過激,需留意48小時內留意過敏休克情況,未來也需要留意罕見心肌炎機會是否變高。BNT疫苗施打號稱是「接種程序」最複雜的疫苗,有15道注意事項,由於施打過程需要重新加入食鹽水稀釋再施打,因此過去在日本也曾發生過將未稀釋原液給於民眾接種的烏龍。指揮中心今日一早也緊急上傳「BioNTech COVID 19 疫苗使用操作程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ipqtT2Y9JU)。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員周彥宏指出,mRNA疫苗屬核酸材質,受限於疫苗穩定性問題,必須乾粉包裝或高濃度液體包裝。其中BNT疫苗在核酸濃縮後,需進行水分抽乾後,在「粉狀狀態」下最為安定,因此施打前還需要加入生理食鹽水稀釋施打,且施打前要均勻搖晃下溶解,才能進一步施打。對比國內的高端疫苗,因為屬於重組蛋白,安定性較核酸高,則採液體的單劑型包裝即可,操作較沒那麼複雜,因此施打「稀釋型疫苗」操作上要更為注意。周彥宏表示,施打最容易發生的錯誤包含,第一,稀釋比例不對,造成粉末結晶殘留,未能完全溶解就注射到體內,容易造成施打部位發炎、肌肉受損。第二,就是施打原液或倍量的疫苗,會造成免疫過激反應,甚至導致免疫休克,至於最讓人擔心的心肌炎副作用,也要考量臨床的安全測試劑量。他指出,一般疫苗在研發的通則上,會進行動物實驗的「獨立測試」,也就是當給予五倍劑量疫苗時,副作用跟一倍劑量相比是否仍在可控範圍,若仍在範圍內才可以進行測驗,但是若施打的倍數是施打「六人份」,等同於五倍邊緣,若更誇張施打十倍劑量,要注意可能出現罕見副作用,如:心肌炎機率可能跟著增高。對於國內有25位民眾被施打BNT原液,周彥宏表示,24小時到48小時內要注意是否有免疫過激反應,如果超過48小時跟一般人一樣,就比較不用擔心。但若接種對象為青少年,其免疫反應跟成人不一樣,要特別小心,至少要觀察兩周。若是成年或老年人,觀察期要注意慢性病是否有影響。但他也強調,BNT疫苗若第一劑打過量,仍舊要打第二劑,因第一劑目的在於誘發免疫、第二劑則喚醒免疫,其原理不受影響,且施打二劑的間隔天數也不用因此縮短或延長。
-
2021-09-27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罐頭凹凸照吃不誤? 小心病菌吃下肚
罐頭保存期限久,許多人都會買個幾罐存放在家以備不時之需。但你可曾買過或吃過凸出、凹陷的罐頭嗎?這些凹凸罐頭看似只影響「外表」,但吃下肚恐怕連病菌也一同入口了喔!營養師李婉萍時常在個人YouTube頻道上分享許多關於健康、飲食、營養等話題。這集她解釋凹凸罐頭到底能不能吃?李婉萍營養師指出,罐頭本身沒有添加防腐劑,製作過程都是以高溫殺菌,並沒有百分百滅菌,但因為真空的關係所以可以保存很久。可是當罐頭凹陷進去,裡面得內膜就會受損,外面的空氣就會跑進去,那些沒有完全滅掉的細菌因為有了氧氣就會復活,吃下肚對身體就有影響!同樣地,如果是凸出的罐頭就表示外表有地方受損,空氣跑進去了,一樣會讓細菌復活,吃下對健康造成影響。所以提醒粉絲們,看到凹凸的罐頭都不要買也不要吃。如果買回來掉到地上凹陷的話,那就趕緊打開來吃,就能降低細菌增加的風險。原始影片:https://youtu.be/hV4Xv23tXk0影片授權:@李婉萍的營養天地李婉萍的營養天地-健康與飲食素養 YT:點我看李婉萍的營養天地-健康與飲食素養 FB:點我看
-
2021-09-26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主題館【三高】牙痛、耳朵痛竟是心肌梗塞前兆 醫:疼痛點未必在心臟病灶處
鄭先生多年前患有高血糖,因菸、酒、熬夜等不良習慣,42歲就突發心肌梗塞,初次發病時他只覺得耳朵痛,一度以為中耳炎,沒想到竟是心血管問題。日後,鄭先生生活習慣未改,心梗兩度復發,甚至需要接受「換心」手術。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醫師提醒,留意心梗發病徵兆,同時戒菸酒、控制三高,才能護心保健康。心臟神經屬迷走神經,心梗發作時疼痛點可能在周邊。土城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楊嘉浤表示,心臟是由三條血管構成,其中提供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如果發生粥狀硬化及阻塞,就會形成心梗。尤其膽固醇偏高、有抽菸習慣者,都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高危險群。而心梗患者,除了常以胸痛為主訴外,後背痛、牙痛、耳朵痛也都可能是心梗症狀。楊嘉浤解釋,心臟神經屬於「迷走神經」,故患者心梗發作時,疼痛點未必在心臟病灶處,反而可能出現在周邊不同位置。除了背痛、耳痛外,許多人甚至是牙痛就醫,結果發現是心臟出問題。三高患者泡湯要注意,最怕水分散失、血液變濃稠。不少民眾認為,泡湯有助促進新陳代謝,緩解三高病情,楊嘉浤提醒,「泡湯其實不如想像中安全。」尤其慢性疾病患者,泡湯時反而更要注意,因為溫泉水水溫高,泡湯會讓人體水分因流汗而快速散失,血液因此變得濃稠且流速變慢,最終可能堵塞血管。他建議三高患者,一定要補充足夠水分再泡湯,泡湯時間也不宜過久,才不會發生心梗憾事。而急性心梗發病時,即使症狀輕微、立刻緩解,也不宜自行就醫,應搭救護車。楊嘉浤說,這是因為急性心梗常伴隨併發症,患者可能突然休克或心律不整,搭救護車可以在第一時間電擊。「急性症狀若能及早處理,對患者預後很好。」楊嘉浤提醒,高血脂、抽菸、糖尿病和高血壓,都是造成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壓患者應定期量血壓,提供醫師作為調整藥物依據,才能避免後續風險。心梗復發機率高 務必積極控制新冠肺炎影響心肌梗塞病患回診意願,台北國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嘉修指出,國內染疫的機率不到萬分之一,反觀心肌梗塞發生後,頭一年再發生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比率高達5%-20%,「所以一定要積極控制病情,否則會再復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些心梗後的患者,因擔心染疫、擅自減少回診次數,甚至連服藥都有一搭沒一搭;張嘉修表示,他就曾遇到心梗患者因擔心感染新冠肺炎,減少回診次數,但比起感染病毒,三高及心梗患者,反而更需要擔心再次心梗的風險。而很多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三高患者也因在家時間變多、減少外出運動,多吃少動導致體重增加,讓三高控制更困難,臨床發現,因病情控制變差,出現心臟衰竭和心梗就醫的患者有增加趨勢。此外,高血脂是最容易造成心梗的元凶;而三高都有的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常人多一倍,必須靠飲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才能降低心梗和腦中風的風險。張嘉修強調把握「健康飲食」、「向菸說不」、「規律運動」、「定期健檢」四大護心原則,是降低心梗的不二法門。門診常聽到患者抱怨藥開得太多,平日卻照三餐吃補品,其實魚油、銀杏、紅麴等,可能影響藥物效用,「規律服用藥物,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不要吃太多保健品,病情才能得到控制。」此外,中秋前後,民眾好食柚子,張嘉修提醒,柚子、葡萄柚都會影響降血壓藥物的效用,三高患者不宜過量食用,以每日一顆為上限,且要與服藥時間錯開至少四個小時。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提醒三高患者,日常飲食應把握少糖、少油、少鹽、高纖維「三少一高」原則,常見的蔬菜、全穀類、地瓜等,都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控制三高;防疫宅在家時,也可以煮「花椰菜米」,其獨特香氣加上花椰菜的高纖含量,可取代米飯。花椰菜米健康油飯食材:香菇、油蔥、蒜頭、麻油、櫻花蝦、豬瘦肉絲、白米、花椰菜米作法:1. 豬肉絲與蠔油、白胡椒、米酒抓醃。2. 鵝油蔥酥與乾香菇、薑片爆香。3. 加入解凍後花椰菜米。4. 將食材1倒入鍋中拌炒。5. 熄火加麻油,將白飯入鍋拌至均勻上色。花椰菜米3大好處● 取代白飯,減少醣份攝取。● 富含膳食纖維,可降低血脂及膽固醇。● 具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食譜設計╱營養師徐佳靖、製表╱林琮恩)MAT-TW-2101127-1.0-09/2021【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9-25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主題館【三高】施昀廷:慢病管理 應注意持續性及環環相扣的關聯性
很多患者在診間常會問:「醫生我這個病多久會好?」 「醫生這個藥要吃多久?會不會有副作用?」 「醫生我減重完會不會再復胖?」面對這些問題,我常開玩笑地說:「你今天吃完飯,明天還會不會餓?」 「餓的話還要不要吃飯?」 「你的車子這次保養換了機油,下回保養還要不要換?」人體比任何機械都還要精密,且是動態平衡的,你今天吃完藥做完治療,平衡回覆了,但因為複雜的工作環境,顛倒的生活作息,不健康的飲食......,導致平衡又被破壞,是不是又要持續治療?且這個藥對你來說是必須的,持續吃又有何不可呢? 俗話說得好:「三年之病需求七年之艾」,久病要馬上治癒並不容易,「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像是過敏性鼻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偏頭痛、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慢性腎病等,無論是中醫或西醫治療不僅需要時間,更要學習與疾病共處,並配合醫生指示有效的管理。施醫師舉例來說:很多長輩都有三高疾病問題,同時吃血糖及血壓藥,吃的藥以及保健食品太多種,而不想再多吃中藥,這時候如果開中藥,會建議患者一天吃1-2次中藥就好,與西藥間隔一小時即可。若真的塞不下也可以針灸調養為主。以心血管疾病舉例,針灸以頭皮針搭配腹針,調理內外臟腑陰陽氣血,在臨床上使用起來效果很顯著。而長期熬夜造成的疾病,如果不改變熬夜習慣只靠吃藥好,很困難。或是喝咖啡造成胃食道逆流,若不戒掉咖啡,吃再多胃食道逆流的藥也沒用。減重如果沒有搭配飲食控制和運動習慣,效果也是有限。所以醫生治病不只「投藥」還要「衛教」,更重要的是患者願意配合,從生活中逐一落實。中藥一天健保給付才30幾元,量太少,很容易被日常生活中不正當飲食和不良生活習慣所改變,好不容易恢復的平衡又被打破。因此,除了開方治療,衛教也很重要!但醫生的衛教,常常被患者當作耳邊風,但這可是醫師們醫學教育中的精華所在,也是最能改善你症狀的處方箋,需要每一個患者能從日常生活中落實、執行。【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喝茶可控制血糖?中醫師建議3種適合糖尿病患的茶飲-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防疫在家不能運動?腎友在家自我運動和穴道按摩增加抵抗力!【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9-24 養生.健康瘦身
健身教練曝3種「健康地雷飲料」,連牛奶都上榜!關鍵原來是糖
除了運動之外,飲食也是減重的一大關鍵!日本一名減重教練便提醒大家,有3種看似健康的飲料,其實是減肥的大地雷,應盡量避免,否則恐怕愈喝愈胖。 藪内計太是一名日本私人教練,同時擁有高人氣Youtube頻道「減重教練計太(ダイエットコーチ計太)」,他提醒大家有3種「減重飲品地雷」最好不要喝。根據日本《朝日新聞デジタル》報導,「減重教練計太」指出,一般人在飢餓或疲倦時,容易隨手就拿飲品喝,尤其日本是自動販賣機最多的國家,飲料隨手可得,但在減重期間,他不建議「節食者或減肥者『喝卡路里』大於『吃卡路里』」。 想要瘦身的人應避免「喝」卡路里,「減重教練計太」解釋,假設固體食物和液體食物的熱量相同,但固體食物從咀嚼開始,會在胃中停留較長一段時間,讓人有飽足感。液體食物則是會迅速通過胃流入小腸,比需要時間消化到吸收的固體食物快上許多,造成血糖快速上升,反而容易讓身體疲勞和嗜睡,加上飽足感低,無法抑制食欲。 「減重教練計太」點名3款看似健康的飲品,分別是運動飲料、能量飲料、牛奶(或乳製品)。 運動飲料許多人會在運動完,大汗淋漓時大口喝下運動飲料,表面上看似清爽、解渴、補充電解質,但事實上是,運動飲料的含糖量通常很高,「減重教練計太」建議,若非從事高強度運動或是運動量很大的人,應盡量避免。 能量飲料營養機能飲品看起來健康,但其實它除了含糖量高之外,更有咖啡因在內,倘若先喝了咖啡又引用機能飲料,容易造成咖啡因過量,尤其孕婦要更加留意。 牛奶(或乳製品)牛奶與乳製品則是「同時攝取了糖與脂肪」,更加容易導致肥胖! 如果上述常見的飲品都不能喝,可以改喝何種飲品作為取代?「減重教練計太」提出的替代方案是,運動飲料可以用100%果汁代替,以天然糖取代精製糖;能量飲料則用黑咖啡代替,但要注意的是,以不過量為主;最後可用豆漿或杏仁乳替換掉牛奶與乳製飲料。●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享受獨處,發現高級的自己!6位孤獨達人:如何度過孤單時間,會決定你的偉大程度.丈夫升主管常出差,竟外遇希望離婚!1故事體悟:外遇,是夫妻之間最深沉共謀.抱怨、與世界為敵有什麼用?中年後明智選擇,是用所有力氣變美好、義無反顧走下去
-
2021-09-23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最愛問【腦中風】突然不識字竟是腦中風 醫師:快速辨識是關鍵
兩年前一名消防隊員一如往常地進行演習工作,但他不知道,這是改變他人生的一天。「早上演習的時候,頭有點脹痛,以為只是早起太累了,中午休息時,同事說我飯粒黏在臉上也不知道,口水還會不由自主地流下,直到下午需要送公文,突然發現公文上的字,我一個都看不懂,拿筆想寫字,卻一個字都寫不出來。」這時他才驚覺,身體出狀況了,立刻騎車去醫院急診,經檢查後判斷為腦中風,需要馬上住院。為什麼是我?曾封閉自我「我怎麼可能會中風?」當時38歲的台北市消防局民權分隊消防隊員王泰翔回憶,住院44天後出院,這期間他曾憂鬱封閉自我,重複自問「為什麼是我?」復健初期因為右側無力,無法拿筷子吃飯,原本簡單的事情,對他來說好像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從風中重生 兩年後重返職場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經歷一段非常低潮的時期,他原本樂觀的個性,變得暴躁、容易遷怒旁人,甚至情緒憂鬱。在親友的幫助下學著接納自己,「我真的中風了,但一定要站起來,從風中重生。」他積極復健,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更找回樂觀的心態,在中風兩年後成功重返職場。從風中重生是許多病患與家屬的目標,如何減少中風造成的傷害,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台北市永吉分隊高級救護員EMTP賴志垚說,搶救中風的關鍵,在於中風發生後的黃金治療時間,民眾愈早發覺症狀,就可以搶下愈多治療時間,當發生任何一種疑似中風症狀時,應立刻撥打119,切勿自行就醫或替患者做處置。若能快速的在黃金時間內將病患送至醫院,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醫師告訴你中風搶救 快速辨識是關鍵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一般神經科主任周中興指出,民眾能快速辨識中風症狀十分重要,包括微笑、舉手、說你好,觀察這三點是否異常,例如微笑左右顏面不對稱、任一側手臂無力而無法正常舉高、咬字發音模糊或答非所問,並記下症狀發作的時刻。而中風症狀多樣複雜,頭痛、頭暈、認知異常皆可能是中風症狀,飯粒黏在臉上而不自知,口水不自主流出,若都是某一側臉部的症狀,真要請人觀察或照鏡子檢查微笑是否異常不對稱,若延誤黃金治療時間將使腦組織傷害增大,修復的機會低且造成永久性受損。周中興說明,中風是腦血管發生急性病變,常常是腦血管梗塞缺血或腦血管破裂出血,要搶時間救腦,辨識急性中風症狀、打119求救、儘速送醫、到院檢查等流程,每一步驟都是一刻不能拖延,才能減少腦細胞壞死。第一線消防救護員的迅速辨識是民眾強大的後盾,能快速辨識出中風並正確送醫,可有效降低中風造成的傷害。周中興呼籲,透過民眾、救護系統、醫院鐵三角緊密配合,縮短腦中風黃金治療時間,在時限內提供正確的醫療決策,及早辨識與反應,是降低突發疾病後失能風險的關鍵。【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9-23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單手廚房:宅在家也能自主訓練──積木手指活動
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爆發以來,多數人都盡量待在家以減少染疫風險,慢性病患者更是如此。但中風者若是一整天都待在家無所事事,缺少運動讓家人憂心忡忡:會不會體力變差、動作平衡又退步了?疫情關係又不適合天天跑醫院復健,在家到底該怎麼活動呢? 四個簡單的手部活動,只要有「積木」就能變化出不同的手指活動。延伸閱讀:中風也能出好菜,單手廚房暖心鍋 活動1:手指捏放運動目標能力:手指側捏、手指伸直打開怎麼做:將積木用患側手輕輕捏著,放進盒子裡面 手指張力強的風友,在做手指運動前伸展一下上肢,手指可以更容易伸直打開。盒子的位置依照自己的能力擺放,從可以輕鬆勝任的位置開始,逐步進階挑戰困難的方向和角度,切忌操之過急,一下難度跳太高會產生大量的代償動作,建議可以從「近」至「遠」慢慢嘗試。 活動2:串字母目標能力:手指側捏、雙手協調、認知訓練怎麼做:在一堆積木中找到目標,例如題目可以是「找黃色」或是「從A串到Z」,過程中風友需要同時使用雙手操作,不僅運動手指,也需要動腦才不會找錯。 積木用健側手或患側手來拿取皆可,能力佳的風友可挑戰直接用患側手將想要的積木挑出來穿線喔!這個活動能讓患側手幫忙固定積木,對於日常生活比較少使用患側手的風友很有幫助。 活動3:積木翻面目標能力:增加大拇指靈活度怎麼做: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積木,接著大拇指往上撥,嘗試將積木翻面。 用麻將和象棋來練習翻面可增加趣味性,防疫在家無聊,不僅可和家人一起同樂玩「桌遊」,更能玩出家人間的好感情。 活動4:投投看目標能力:手指協調能力、上肢整體穩定度怎麼做: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積木,試著投進盒子的洞中。可以請家人幫忙將紙盒割出合適大小的洞,洞愈小則難度愈高,也可以把洞轉不同角度,患側手試著轉動積木成功投進去。這個活動做起來類似投錢進存錢筒,錢的尺寸較小、較扁,投積木比較簡單,如果投錢的動作對患側手來說太困難的話,不妨先從寬扁的物品試試看再逐漸提升難度。 如果家中沒有積木,則可找類似大小的東西取代,例如「麻將」訓練捏放和翻面;「象棋」除了翻面也可以投進盒子中;如果家中沒有合適的東西,將紙箱的厚紙板裁切下來成小塊,在中間挖個小洞,就可以練習穿線,身邊不起眼的東西也可搖身一變成好用的訓練小道具。 建議中風者可以進一步諮詢自己的職能、物理治療師,確認自己現在適合哪些動作訓練、以及如何選擇練習道具才能找到最佳訓練方式。動作訓練是藉由重複、正確的動作來刺激大腦神經,因此鼓勵中風者在家可以多多訓練患側肢體,妥善運用家中的物品,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復健運動。 復健的最終目標是回歸生活、參與生活,正確訓練讓患側手的能力逐步提升,並在生活中真正「使用」患側手,才會使復健成效令人有感。鼓勵風友們將復健融入生活、或是從生活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活動。【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單手廚房教撇步/下廚當復健 中風病友也能做菜-桌遊動作變化多 中風復健不無聊-防疫在家不能運動?腎友在家自我運動和穴道按摩增加抵抗力!【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9-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疫苗將開打 逾10道準備程序教學片上線
BNT疫苗將於22日首度開打,因BNT疫苗接種前置作業包含稀釋、上下倒轉藥瓶等,較其他廠牌疫苗繁複,指揮中心今天上傳教學影片,說明BNT疫苗施打前逾10道準備程序。由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共1500萬劑輝瑞BNT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已有約184萬劑抵台並完成檢驗封緘,明天起將提供青少年校園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因BNT疫苗為每瓶6劑,接種劑量為每劑0.3毫升,且接種前必須稀釋,上下倒轉藥瓶、不能搖晃,程序較為繁複,故指揮中心除提供相關資料外,也拍攝教學影片供醫護人員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YouTube頻道今天上傳BNT疫苗使用操作程序,詳盡說明BNT疫苗在接種前超過10項準備程序以及需注意的事項。影片介紹,醫護人員首先要在空間適當及潔淨的工作檯面,準備各項物品。接著自疫苗保冷箱內取出疫苗,須注意勿搖晃,並於治療盤上操作,避免掉落。接著檢查批號及有效期限,解凍後可使用期限標示於外盒;之後目視瓶身底部,稀釋前,解凍的分散液可能含有白色至類白色不透明無定形顆粒。稀釋前,醫護人員要輕輕上下倒轉藥瓶10次,上下一回為1次,勿搖晃藥瓶。接著以3毫升空針,於原始藥瓶內注入1.8毫升的0.9%無菌生理食鹽水注射液進行稀釋。之後將空針回拉推桿至1.8毫升處,抽出藥瓶中的空氣,使藥瓶壓力平衡,再將針頭從瓶塞拔出。輕輕上下倒轉稀釋後的藥液10次,同樣勿搖晃藥瓶。稀釋後的疫苗應呈類白色藥液,無可見微粒,如果稀釋後的疫苗存在顆粒或變色,應丟棄不可使用。開瓶後,如無法當次使用完畢,請將稀釋日期和時間記錄在標籤上,包含開封時間及有效時間,開瓶6小時為屆效時間。取1毫升空針,每劑抽取0.3毫升疫苗,須特別注意所持針具為1毫升空針,抽取時注意瓶內藥液是否已稀釋,抽藥時避免敲彈疫苗瓶身及針具,將針頭維持在液面下抽取,以避免抽到空氣,如有氣泡產生請採瓶內排氣。稀釋後,藥瓶含2.25毫升液劑,可抽取6劑0.3毫升疫苗。如果藥瓶中剩餘量不夠抽取0.3毫升的完整劑量,應丟棄該藥瓶和剩餘劑量。完成上述步驟後,準備施打。稀釋後的疫苗,在攝氏2至30度下儲存,任何未於稀釋後6小時內使用完畢的疫苗,皆應丟棄。莊人祥表示,先前已向各地衛生局說明並示範BNT疫苗接種流程,以及校園接種可能出現的暈針情況。莊人祥指出,BNT疫苗發生罕見心肌炎副作用風險較低,但仍提醒要特別留意是否出現胸悶、心悸、運動耐受不良、暈厥、呼吸急促等症狀,若有異狀應盡速就醫。
-
2021-09-18 養生.抗老養生
因時養生,從一天7個「黃金時間」做起!預防醫學名醫教你,打造不易失眠、生病的體質
了解時間醫學,除了提前避災遠禍,另一方面,也讓人更準確地察覺自己的弱項,以作為保養時的參考。人體內每個器官,在不同時間區段的表現是有波動的。洛桑加參醫師出版《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時報出版)書中指出,比方說早上是心臟病與中風的好發時間,到了下午,心臟跟肺都會變得比較有力。因心臟病開刀的患者,若在下午推進手術室,出現心肌受損等併發症的風險少50%。就連運動員,都很容易在下午時段,取得個人最佳成績。這,就是現在很夯、越來越多學者投入研究的時間醫學(Chronomedicine)。西方人研究時間醫學,因時間醫學而獲得諾貝爾獎,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而早在幾千年前,東方人就已經把時間醫學運用得淋漓盡致。綜覽東西方醫學,隨順時辰、完美的一天該如何度過?洛桑醫師分享順時鐘完美的一天健康大規則,隨順不逆天從一早醒來開始說:◉【早上六點起床】喝一杯溫熱開水,幫助排便,預防便祕。六點前後起床,是迎接展新一天的好時機。久臥傷氣,人不是睡越多越飽,睡了超過自己需要的時間,有可能越睡越虛。冬天太陽出來得晚,可稍微睡晚一些,等大地回暖再起身活動,忌過早的晨練。避免寒氣傷身。◉【早上八點上班前】運動一下、吃少許早餐。於晨光中健走特別讚。人體生物鐘的一天並非精準的廿四小時,曬到太陽有助於人體小宇宙與外在大宇宙校準調對。沐浴陽光升高白天血清素的濃度,不但改善心情低落,還能調節夜晚褪黑激素的水平,助你一夜好眠。如果你想要有更棒的學習力、記憶力,不需要吃什麼聰明藥,早晨的健走,就能幫你達成目標。身體動起來,大腦也會開機,開始進入良好的學習、判斷狀態,人體,就是這樣設計的。◉【早上十點暫停一下】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上班族坐辦公桌記得換個姿勢動一動。做做肩頸背的伸展,敲敲大腿捏捏小腿。或者你還可以上YouTube 搜尋「洛桑瘋」跟著一起動一動。面帶微笑,效果尤佳。子午流注九點到十一點屬巳時,這是脾的時間。久坐傷肉,等於是在傷脾。經常覺得困倦濕重提不起勁的人,可留意自己是否有久坐活動量不足的問題。心情上最好保持愉快、存善念、說善語,脾氣好、命氣也會跟著變好。◉【中午十二點享受食材豐富的營養午餐】怕吃太多下午昏沉沉,採取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法,可解決這個問題。若想減肥,不妨把午餐當成一天中份量最大的一餐。晚餐減量,甚至不吃,覺得餓時喝蜂蜜水或無糖優格。◉【下午兩點三十分~太陽下山前】把一天該喝的大部分水,慢慢喝完。這是一天中第二個排毒的好時機。傍晚前就喝夠一天的八、九成水量,還能避免夜尿擾眠。在這段心與肺的高峰時間,你要專注學習、認真工作,或加強鍛煉身體,都是極好的。◉ 【晚上六點三十分理想狀況下,這時間工作應該結束了】最好能陪伴愛人或寵物或朋友。改掉熬夜加班後暴飲暴食的習慣,三酸甘油酯、膽固醇紅字的人,請避免晚餐吃過晚、吃過多。◉【晚上八點三十分~入睡】從事令你愉悅的靜態活動。忌情緒大波動、生氣吵架、激烈運動。宜閱讀紙本書籍、練習呼吸、靜坐靜心、泡澡足浴、按摩放鬆。改善睡眠障礙、肥胖、代謝症候群,宜縮短「螢幕時間」。在睡前一段時間關閉所有會亮的螢幕,暫別手機、電腦、平板和電視,不追劇、不傳Line、不收發E-mail 。眼睛避免3C藍光與強光刺激,心腦避免思慮過度,並盡量在十點半前上床躺平。以上是我建議的理想作息時間。但養生沒有絕對,掌握順時鐘原則,怎樣最順、最舒服,請自由彈性調整。老罈裝新酒,新名詞舊事情在西藏,統合天文曆法與醫學的重量級經典《時輪攝略經》,不只修行人拜讀,學醫的更是要精通。時輪意指時間之輪,有內外之分,外是自然界大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天體運行、春夏秋冬季節更迭,內是人體小宇宙中的經脈、地水火風空五大元素,以及色受想行識五蘊之間互相影響的關聯性。什麼季節採藥、哪些天可以製藥,又在哪個時辰用藥,藏醫都有講究。印度阿育吠陀則把白天劃分為水火風三個時間區段,入夜後,水火風又再輪一遍。依時間推移隨順養生、不違逆日夜節律是瑜伽士的基本守則。而中醫最精闢的要屬「子午流注」,每一個時辰真氣運行到哪裡,清清楚楚。避災遠禍不分中西醫,會保養最重要西方醫學從臨床經驗上注意到了時間與病理變化間的關係。某些病在某個時間點,特別容易發病。除了心肌梗塞大多集中在早上六點到中午這段時間,還有季節交替時的眩暈、夏天的濕疹,以及上班族每周一的心情低落(Blue Monday)。包含荷爾蒙的分泌、血管血壓的變化,你不用擁有超能力也能未卜先知,對時間醫學理解越多,預防的時機就能抓得越準。比如要預防氣喘,除了日常排除過敏因子,凌晨時分的冷空氣也要注意。有趣的是,在中醫子午流注理論中,凌晨三點至五點寅時,恰好是真氣運行於肺經的時間,若肺氣失調、在屬於它的時段氣血運輸不暢,有人會咳嗽,而有人會在這時間轉醒。了解時間醫學,除了提前避災遠禍,另一方面,也讓人更準確地察覺自己的弱項,以作為保養時的參考。書籍介紹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作者:洛桑加參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11/24作者簡介洛桑加參,現任Dr. Lobsang洛桑預防醫學集團創辦人學經歷印度聖菲洛梅娜大學物理系臺灣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醫師臺北榮總神經再生中心特約醫師臺北榮總白金逆齡中心執行長京妍生技董事長樂沛德健康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中華國際扶倪協會創辦人獨創「ACT自體生長因子療法」,精擅「免疫細胞療法」、「幹細胞療法」、「血液淨化」、「慢性病調養」、「睡眠調理」與「退化性疾病預防」。經常受邀於海內外各地傳授整合東西方醫療體系的養生知識。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著有《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靜心・淨心》。Facebook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DR.LOBSANG (洛桑加參)延伸閱讀: 她靠「走路」7個月重度脂肪肝痊癒還瘦8公斤!達人教你這個時間走路,治病效果最佳
-
2021-09-10 醫療.慢病好日子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吃減肥茶至肺部纖維化 高雄婦接受肺臟移植重獲新生
高雄市68歲林姓婦人20多年前因吃減肥菜守宮木造成肺部纖維化,走路就會喘,2年多前病情加劇,只能全天戴著氧氣瓶,影響生活品質,高雄長庚醫院建議進行肺臟移植手術,今年二月接受手術,至今已可完全脫離呼吸器、術後良好,也成為高雄長庚首例肺臟移植成功案例。林婦表示,發病前她很喜歡跳舞,25年前吃減肥茶後覺得走路會喘,雖長期吃藥控制,但近幾年疑因年紀大了,呼吸會喘的症狀更嚴重,6分鐘只能走150公尺,開始全天戴氧氣罩,只能待在家中無法外出,也讓身體越來越差。高雄長庚醫院安排家庭訪視後,建議林婦進行肺臟手術,因南部肺臟移植成功的案例不多,林婦一開始有點擔心,心臟血管胸腔外科醫師羅乾鳴向林婦表示,整個高雄長庚、林口長庚的肺臟移植團隊都會全力幫忙,林婦才接受手術,3個多月後成功配對到符合條件的肺臟。胸腔內科教授林孟志表示,守宮木減肥茶在20至25年前興盛,當時就被發現會造成肺部纖維化,並逐步惡化,台灣有上千人,尤以女性為主,就受此困擾,沒有藥物能痊癒。林孟志說,胸腔內科醫師王逸熙負責林婦居家呼吸照護,看到林婦氧氣罩不離身,還要拖著氧氣瓶,生活品質不佳,因高雄長庚新成立肺臟移植團隊,建議林婦進行移植手術,目前醫院的移植技術已很成熟,怕的是術後感染問題,令人振奮的是林婦術後恢復良好。羅乾鳴表示,末期肺病患者,因長期呼吸器依賴,往往需長時間臥床,身體機能逐漸變差,併發症眾多且容易造成肺炎感染,每次感染後又加重肺功能損傷,肺臟移植手術是移除林婦這類患者因疾病破壞的肺部,再將大愛捐贈肺臟移植入體內,改善肺臟功能。【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1-09-07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照護/看見失智者的可能 照顧者的經驗甘苦談
「自從媽媽罹患了失智症,家人更常創造讓媽媽參與討論的機會,而且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得知媽媽在學生時代竟然還是短跑選手,實在很感恩有這段彼此陪伴、共創記憶的日子。」當失智照顧者林宜瑾走出「看見失智者的可能」失智症照護影片,現身「110年臺北市失智症照護成果發表會暨嘉年華」,分享五年來的失智照護歷程以及如何聰明運用照護資源,現場參與民眾感同身受,各共照中心攤位也相應提供進一步認識失智症以及專業諮詢等資源,迴響熱絡。國際失智症月 看見失智者的可能根據統計,國人平均壽命為81.3歲,其中臺北市名列最長壽的城市,而面對高齡所帶來的失智症風險,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積極部署失智照護資源,於本月國際失智症月舉辦「110年臺北市失智症照護成果發表會暨嘉年華」,以資源大彙整的形式讓民眾一次掌握失智照護資訊,並且現場首映「看見失智者的可能」影片,故事中的兩位主角分別是早發型的阿茲海默症患者高大哥,以及五年來維持輕度失智症的楊女士,照顧者分享如何運用共照中心資源與據點特色課程,維持失智者的能力,自立生活。其中楊女士女兒林宜瑾現身失智症照護成果發表會,分享在家人陪伴下,母親可以發揮裁縫技藝,自製服裝贏得據點同學的讚美,也讓母親更有動力參與烹飪、種花等家事。她強調讓失智者多參與決定,得到成就感,是「智立生活」很重要的關鍵。六十歲確診失智症的高大哥是中重度失智症個案,高太太在影片中分享,先生在家有能力自行穿脫衣服、繫鞋帶,平時還可以跳跳繩,這些能力都是在失智據點接受體適能課程,維持肢體功能帶來的效果。粉絲專頁留言分享心得 送好禮兩位失智照顧者在影片中還秀出不少照片,讓人看見失智者因取得適切照護資源,帶來生活的改變。如果您也願意不藏私貢獻失智照護經驗,幫助更多失智症家庭,110年9月26日起至10月8日,歡迎您上網搜尋觀看「看見失智者的可能」影片後,於「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留言分享心得至少100字,就有機會獲得《關於失智,醫生忙到沒告訴你的事》及電子咖啡券好禮。觀看完整版「看見失智者的可能」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embed/QxwUP1m7xso?rel=0 各區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與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聯絡方式,請洽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失智症服務網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Line官方帳號 市民如有關失智照護需求,可以手機、市話直撥1966,將有照顧管理中心專人提供申請長照相關服務或轉介資源。
-
2021-08-29 養生.聰明飲食
朱慧芳/豬肉攤上的活知識
傳統市場有好多個出入口,主要的出入口有專人站崗量體溫、噴酒精,認真檢查手機顯示的實聯制是否確實執行。小一點的出入口只放著一本簽到簿,或什麼都沒有,一切自由心證,大家自求多福,祈禱內有廟宇也有教堂的傳統市場裡,人神均安。五月疫情突然升溫,傳統市場比以往更為熱鬧擁擠,摩肩接踵更勝從前。少了餐廳消費,餐餐在家煮食成為新日常,採購的頻率也因此增加。提著購物袋去傳統市場之前,我先去郵局和銀行辦事,兩者都是從外到內嚴格執行管控,實名測溫消毒一樣不少,平日半敞開的輕鬆空間,變得氣氛森嚴,與市場的喧囂熱鬧判若兩個世界。在大賣場缺貨的食材,傳統市場都有,而且還常常撿到彩蛋。我愛傳統市場的人味,尤其是在人怕人的現在,市場提供了回到從前的安慰錯覺。其實在政府開放萊豬進口之後,我就開始到傳統市場採買豬肉,更何況美式大賣場裡的台灣豬肉經常是空架,有機蔬菜更因為接連的豪雨掃過,早被搶購一空。這些在大賣場缺貨的食材,傳統市場都有,而且還常常撿到彩蛋,市場攤商時不時舉辦限時降價,充滿人與人互動的樂趣。在傳統市場買新鮮豬肉,我總會問:「是台灣豬嗎?」得到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例如,「你只要看到新鮮內臟就知道是本地豬。」或者「我是養豬協會理事,當然賣台灣豬肉!」也有酷酷的,指著掛在攤子上的台灣豬標示說:「放心,我是第三代,我家只賣本地豬。」有的更直白:「拜託,傳統市場誰在賣進口豬啊?」無論是哪一種答案,我發現傳統肉攤的老闆,口才都像直播主一樣好,攤架就像Youtube的螢幕,他們手拿屠刀比劃解說,不僅清楚而且說到關鍵處,直接就把掛鉤上的實體取下,當場示範教學。買子排不只看排面,還要轉過來看肉面和側面,肉質厚實才及格。這天,我又去光顧那位從手腕到脖子都是漂亮刺青的第三代肉攤。「老闆,有沒有肉多一點的排骨?」他眼睛一亮,興奮的誇讚我提到關鍵字「多肉排骨」。他說,帶肉的子排,也常叫做小排,通常是越南和泰國移工才懂得吃,本地人多是買龍骨,也就是脊骨,或者腿大骨、肢骨來熬湯,但是要料理的話還是帶肉的肋排適合。他很得意的誇我眼光好,懂得吃,因為子排貴又少,不是每個肉攤都會賣,今天算我幸運光顧他的攤子。接著他說,買子排一定要整片,且不只要看排面,還要轉過來看肉面和側面,確定肉質厚實才及格。買下整排的教學道具之後,我順便請教肉排怎麼挑選?刺青小哥的老師魂再度上身,他說,你們都喜歡買漂亮的里肌,其實,煎肉片或者肉排要挑選帶著不同顏色的里肌,或者油花均勻的五花,煎出來的肉排才會軟嫩。他拿起攤上的整條里肌,比對自己的身體說,里肌中段只有粉紅色,表示這個部分比較死硬,兩端帶有紅色和夾雜一點肥肉的部位,其實是比較好吃的。我順便請教他,怎麼從沒在肉攤上看過棒腿肉。他說那是從後腿蹄膀取出的稀少部位,需要預訂才有,通常都留給老主顧。熟食攤賣的豬棒棒腿,用量大只能採用進口的才划算,如果想要吃到本地的安心豬肉,還是老話一句,先跟老闆下單。
-
2021-08-24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殘酷舞台 600下腹肌運動挑戰
愛美是天性,尤其到了夏天就想穿得清涼,但每當看到肚子上的那坨肉就瞬間打消念頭,今天這套動作讓你超有感,做完腹部立即緊繃,打造完美腹肌。影片中每個動作40秒,中間休息20秒,這套動作雖然累,但做完你會覺得非常值得,一定讓你迅速飆汗,並且精準訓練到核心肌群,如果沒辦法撐到40秒,一個動作至少要做完30下才算過關呦!快跟著莎夏 Sasha完成腹肌運動挑戰,一起擊垮肥肉!想了解更多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擁有漂亮線條!Sasha Chen 莎夏 粉絲專頁:點我看莎夏 Sasha Youtube頻道:點我看「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8-22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火戰車」談運動中的飲食補充
天剛亮,大地於晨曦甦醒,一群大男孩從沙灘的地平線由遠而近,以風的速度奔跑。泥沙濺上衣服,汗水流瀉在臉上,但他們帶著笑,抱著對未來的期許,以堅定穩健的速度前進。這是198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開幕鏡頭,搭配氣勢磅礴的電影主題曲,看過電影的人一定印象深刻。《火戰車》改編自真人真事,內容敘述兩名英國田徑選手透過艱苦的訓練,卓絕堅定的意志,終於在1924年巴黎奧運會贏得短跑金牌的故事。2020東京奧運在日前完美落幕,頂尖運動員用他們的天賦與努力寫下一頁頁精彩的故事。台灣運動員迭創佳績,舉凡羽毛球、舉重、柔道、拳擊、桌球……一場又一場精彩賽事,讓觀眾熱血沸騰,驚嘆不已!在觀看奧運轉播時,發現有趣的鏡頭:有些選手在「暫停」的空檔,除了喝水,也吃東西!我很驚訝在如此高壓之下(連觀眾都緊張得吃不下),竟還有「閒情逸致」吃東西?仔細看,選手選擇的食物幾乎都是:香蕉。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熱量,因此在運動中補充水分及食物是很重要的。運動時該怎麼吃喝呢?以下摘錄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的建議:1.運動時:如果運動時間少於60分鐘,只需要喝水。2.如果時間更長,可攝取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電解質(鹽和礦物質),例如:等滲透壓運動飲料、一杯牛奶、一根香蕉3. 運動後:A.如果每天訓練數次,在完成第一次訓練後的60分鐘內補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例如一杯牛奶和一根香蕉)可以幫助恢復。B.如果運動時間少於60分鐘或有更多的恢復時間,請確保適當喝水補充水分,並在之後盡快進食。(例如:下一頓主餐。)香蕉儼然成為運動場上「最佳配角」,在英國保健署的文章中出現好幾次,因為香蕉不僅便於攜帶、富含碳水化合物,易於消化吸收,且香甜好吃。此外,香蕉營養豐富,含有鉀等重要營養素,是補充體力的關鍵。不僅頂尖運動員在競技場吃,你我在健身運動後,也適合來一根香蕉。運動有益身心,但成為專業運動員,在象徵至高無上榮耀的奧林匹克運動場爭取世界第一,除了天賦,更不知要承受何等嚴酷的訓練!清晨或夜晚,酷暑或寒冬,運動員將青春歲月投注在運動場,克服體力極限,在成功之前是何等寂寞?更何況榮耀不是必然來臨。這一切是為了什麼?電影「火戰車」中,奧運400公尺金牌的男主角Eric Liddell說:「我相信上帝造我必有目的,祂讓我跑得快,我跑步時,可以感受到祂的喜悅!」未必每個人都能成為頂尖運動員,但上天必賦予我們獨特的天賦,追尋自己內心的力量,全力以赴。人生的各項挑戰就像運動場,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需要不斷努力追尋。奧運官方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全世界只有極少人能夠站上奧林匹克運動場領取獎牌,但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生命的勇士,獲得奮鬥之後的甜美果實。請上網YouTube搜尋「火戰車」電影主題曲,您會從這優雅卻生命力十足的音樂中,得到再出發的力量。(Facebook請搜尋:鄒頡龍醫師聊生活,談健康)
-
2021-08-20 新聞.活動快訊
「養軍千日,用在疫時」 三總下周六舉辦防疫直播研討會
新冠疫情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三軍總醫院舉辦「養軍千日,用在疫時」疫起向前走直播研討會,時間是8月28日(六)上午9時至11時55分,討論疫情下大家最想知道的資訊,由軍醫局長陳建同、三總院長王智弘、三總執行官何景良共同主持,歡迎有興趣的人上線聆聽。 討論主題包括「COVID-19知多少,治療怎麼選?」、「看個病為什麼規矩這麼多?談醫院感染管制」、「如何因應PCR大量篩檢並維持品質?」、「因牙『肺蝕』」重症牙科觀點」、「護您疫生!」等,歡迎共襄盛舉。「養軍千日,用在疫時」疫起向前走直播研討會由三軍總醫院主辦、台灣長照醫學會、國軍高雄總醫院、國軍台中總醫院、國軍桃園總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協辦,三軍總醫院教學室承辦。●研討會YouTube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nvZjUB-0s●學分簽到https://reurl.cc/2rnqVn
-
2021-08-20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6分鐘瘦肚子 徒手練出馬甲線
愛吃是天性,但當你不小心吃多、喝多,或是吃得比較油膩重口味,是不是會看到小腹明顯凸出?為了不讓這齣悲劇循環上演,今天這套徒手瘦肚子間歇運動一定要跟上!影片前半段會帶大家熱身,因為有跳躍的動作,建議準備一張瑜珈墊會較有保護性、避免運動傷害,完成熱身後將進入訓練主軸,共有10個動作,每個動作30秒,動作與動作間的10秒鐘以船式銜接加強腹部鍛鍊,讓你訓練起來超有感,同時感受大腿的酸度。如果你是剛接觸運動的朋友,動作與動作間的10秒鐘建議純休息,如果已經是中高階的朋友,就來挑戰這套零休息的間歇式訓練,不管選擇哪種訓練方式,運動後記得要做伸展,幫助肌肉舒緩,快跟著黑面 蔡媽媽育兒動ㄗ動一起擊垮肚子的肥肉!想了解更多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一起鏟油練出完美體態!黑面 蔡媽媽育兒動ㄗ動 Youtube 頻道:點我看 超媽事務所 Youtube 頻道:點我看「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8-18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中風病人吃東西總是嗆咳?3大原則改善吞嚥障礙
中風、巴金森氏症與失智症病人進食常出現嗆咳,屬於吞嚥障礙的高風險族群。吞嚥困難有哪些症狀?如何協助病友進食才安全?台灣咀嚼吞嚥障礙學會理事長王亭貴提供重要方針。吞嚥障礙症狀有端倪臥床三年的康奶奶一次吃飯時發生嗆咳,造成吸入性肺炎而住院,甚至不得不插入鼻胃管,讓兒女看了相當難受......吞嚥困難會從一些小小的警訊開始。王亭貴理事長提醒,如果長輩吃得越來越少、常剩下一些渣渣吃不下去,總是吃得很累,要超過四、五十分鐘才能吃完一餐,都是警訊。延伸閱讀:避免長輩進食發生嗆咳 注意吞嚥基本安全原則很重要吞嚥安全 基本三原則1.確認病人意識清楚如果病人是從睡夢中被叫起來吃飯,王亭貴理事長建議要等十五分鐘,先跟他講話,確定他意識都很清楚了,才是適合吃飯的時候。2.坐著由下往上餵食建議照顧者跟長輩一樣坐著,由下往上餵更安全。確認長輩吞下去再餵下一口,一旦發生嗆到的狀況,要趕快讓他清一清喉嚨,確定沒有問題,再視情況繼續。3.吞嚥費力請改少量多餐吞嚥功能逐漸退化時,長輩每一口都要很用力吞,大概吃個二十分鐘就累了,越吃越慢,這時候也會比較容易嗆到。回歸專業評估王亭貴理事長提醒,通則之外,還是要以專業評估後的建議為主。例如吃液體雖然危險,但是對於某些口腔纖維化的病人來說比較簡單,不能一概而論。延伸閱讀:不只是老化!長輩吃東西吃得好累 其實隱藏疾病前兆如何照顧慢性病人,兩大平台分享專業照護方法🔔加入【慢病好日子】臉書社團,定期邀請專家介紹照顧須知,並提供病友與照顧者交流的空間。🔔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每月不定期收看營養、運動、用藥、照護與治療五大主題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最新資訊。延伸閱讀:1.奇美衛教資訊網,吞嚥障礙處置2.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多媒體雲端教育平台,中風吞嚥障礙飲食注意事項3.台灣國健署,吞嚥沒問題 營養有保障 長者「吃得下」 身心快活4.香港衛生署長者健康服務網站,長者的餵食(如何協助長者進食)【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8-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吃糖會降低免疫力長達5小時?教授破解吃糖迷思
我在昨天(2021-8-12)發表最大心率,目標心率:運動指標的一些眉角,不久後有一位署名G.D. Chen的讀者在回應欄裡留言:「教授您好:讀到這一篇報導,提到說 “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健康2.0》指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只要攝取75~100克的糖分,免疫功能就會下降一半,甚至影響時間可以長達5小時。"我心想,糖這麼可怕的嗎?! 那台灣南部人平常如果都是傳統飲食是不是很容易就超標?? 於是順藤摸瓜找到這個所謂《健康2.0》的片段。影片中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說:"腸胃病學家niket sonpal研究顯示:攝取75-100g的糖 就會阻礙免疫功能,可降低免疫功能50%以上;吃完糖30分鐘後開始持續5個小時"。查了一下這位學者, 他是波蘭醫學院畢業的醫師(這對我來說腦海中就有警報聲響起), 雖然也是有M.D.資格, 但我不確定這個說法是否正確. 到了pubmed也沒找到相關的研究(也可能是我不會查詢)。可以請教授解惑嗎?感謝您!」上面的第一個連結打開的是一篇前天(2021-8-11)發表在《健康雲》的文章,標題是:吃糖會降免疫力!3族群最危險 醫警告:1杯手搖飲就超標。上面的第二個連結打開的是一個2021-8-5發表在YouTube的《健康2.0》影片,標題是:新冠肺炎 可能併發 糖尿病 ! 吃這些讓免疫力下降5小時!防疫先控糖穩定免疫力 健康2.0精華。影片中,陳欣湄醫師在高談闊論糖是會如何降低免疫力時,後面的看板顯示「胃腸病學家Niket Sonpal研究顯示:攝取75-100克糖 就會阻礙免疫功能…糖對免疫系統的抑制作用在吃完30分鐘開始 持續5小時」。Niket Sonpal的學位是在波蘭取得的。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的記錄顯示,他有6篇低檔的論文,但也都只是次要作者。更荒唐的是,他從未發表過任何有關吃糖,或跟免疫系統有關的論文。那,陳欣湄醫師所說的「Niket Sonpal研究顯示」是怎麼回事?我搜到一篇一年半前(2020-3-23)發表在Huffpost的文章,標題是Eating Sugar Can Weaken Your Immune System. Here’s What To Know.(吃糖會削弱你的免疫系統。 這裡是要知道的。),而裡面有這麽幾句話:「根據 Niket Sonpal ,你可能需要攝入大量的糖才能看到真正的影響——但糖的克數會很快增加。他說:『研究確實表明,攝入 75 至 100 克糖溶液會阻礙身體的免疫功能。我應該提醒,75 克聽起來很多,很難想像你可能攝入了 75 克糖,但實際上它就只等於兩罐汽水。』」這段話裡的「研究確實表明」是一個連結,而它打開的是一篇快要50年的老論文(發表於1973年)。這篇論文的標題是Role of sugars in human neutrophilic phagocytosis(糖在人類嗜中性白血球吞噬中的作用),而它的作者名單裡根本就沒有Niket Sonpal(他應當是都還沒出生)。其實,早在一年前我就討論過這篇論文。我先是在2020-7-21發表最近瘋傳/醫師散播的新冠謠言,駁斥江守山醫師所說的《抗疫5方法》,而在這5個方法裡,有一個是「記住不要吃糖,精製糖吃下去,白血球睡覺睡5個小時」。隔天,我又發表吃糖,白血球睡5個小時?,指出「白血球睡覺睡5個小時」這個說法就是根據那一篇1973年發表的研究論文。這項1973年的研究是給志願者口服100克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蜂蜜或橙汁,然後在0.5、1、2、3及5小時之後採取靜脈血,然後把靜脈血和葡萄球菌一起放進培養皿裡,然後測定靜脈血裡的嗜中性白血球對葡萄球菌的吞噬作用。結果發現,口服葡萄糖,果糖,蔗糖,蜂蜜和橙汁都會減弱嗜中性白血球的吞噬作用,而5小時之後所採取的靜脈血還是有這種現象。所以,研究人員就說吃糖會減弱嗜中性白血球的吞噬作用長達5小時。要知道,這項研究只是在培養皿裡觀察嗜中性白血球的吞噬作用,而吞噬作用在免疫系統裡所佔的分量,也許只是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更何況白血球所吞噬的東西是細菌,而不是病毒(沒這個功能),所以把這麽一個實驗結果延伸成「吃糖會提升感染新冠肺炎風險」,想像力也未免太豐富了吧。不管如何,陳欣湄醫師所說的「Niket Sonpal研究顯示」,根本就不是Niket Sonpal的研究,而真正的研究根本就沒有說「吃糖會降低免疫力,長達5小時」。所以,這又是一個健康2.0的胡扯。原文:吃糖會降低免疫力?長達5小時?健康2.0又一胡扯
-
2021-08-13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思覺失調】思覺失調怎麼伴4|輔助宣告助照顧者安排財務 社會對話盼能完善法律保障
過往,社會對思覺失調和法律的討論多集中在懲罰、限制和安全風險控管上,司法精神醫學會表示,法律其實可以提供患者和家屬許多協助。例如民法中的「監護輔助宣告」讓家屬可代理患者處理照護安排、申請福利、協助財務管理等。Q:上網搜尋思覺失調總是查到社會案件,除了刑法,還有哪些法律資源可以幫助照顧者?A:可尋求民法、精神衛生法、社會救助法、長照2.0等法規幫助,讓法律資源成為照顧者的後盾。家有思覺失調患者怎麼辦,8大專家獨家分享三包資源【思覺失調怎麼伴1】三包資源:當你的思覺失調家人老了 照顧者有哪三包資源可準備?【思覺失調怎麼伴2】治療資源:思覺失調藥物治療 長效針劑副作用低 降低發病住院率【思覺失調怎麼伴3】照顧資源:心口司推心衛中心 給思覺失調患者個管式連續照顧「其實我們的法律並沒有落後國外,問題幾乎都出在實務執行上。」談及法律可以提供思覺失調患者及家屬哪些協助與照顧,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王俸鋼語重心長地點出「徒法不足以自行」的癥結:需要的人不曉得有哪些資源、能幫忙的人不知道需要的人在哪、基層執行缺人缺資源等情況,才是問題所在。雖然我國現有精神衛生法、社會救助法、長照2.0⋯⋯等與精神疾病相關的國家法制,但知道這些法且懂怎麼用的人不多,患者與家屬往往顧生活和醫療就已焦頭爛額。司法精神醫學會表示,民法中的「監護輔助宣告」讓家屬可代理患者處理照護安排、申請福利、協助財務管理等,減少患者發病時因無法妥善處理自身事務,而損失財產、資源,衝擊日後生活。;刑法中的「監護處分」則能透過強制住院,讓患者與家屬免於擔憂醫藥費問題,獲得妥善治療。王俸鋼醫師嘆:照顧者找不到資源 醫師找不到照顧者去年,監察院即因連續發生「精神障礙照顧者不堪壓力自殺,或和被照顧者彼此傷害的悲劇」而對衛福部提出糾正案,要求醫療系統掌握有照顧需求的家庭,「別說監察院,我們醫生也很想知道他們在哪裡。」王俸鋼說。「照顧是整體、連續性的,而不是分割成社政、衛政、勞政,導致使用者在過程中有很多阻礙,有需要的人用不到資源。」康復之友聯盟理事陳仙季說出照顧者的困難;但王俸鋼指出,包括地方資源差異,談到跨部門整合大家都採取「你來做、我來幫」的態度,都是基層執行的卡關處。心口司長諶立中:早期治療很重要 心衛醫療系統應更主動接觸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認為,在患者初次發病就接住他的「早期介入」,和患者出院後延續到家庭、社區的「急性後期照護」,是醫療系統需要推行、翻轉的模式,「醫療團隊太習慣待在院所內等待、照顧病人,我們應該更主動接觸他們。」不過王俸鋼也點出台灣「究責的聖人文化」與「重視CP值」兩大問題,會讓第一線警消、醫療照護者,因為害怕多做多錯、擔不起責任,或提供這些服務CP值沒有給藥高而被檢討,就算有心,也不敢行動。至於具有強制性質的法律,如刑法的監護處分或家庭暴力防治法,雖可協助患者獲得所需醫療資源,但王俸鋼也提出「法律是在限制或保護對方?」的反思。立法本意是想幫助精神病患,卻也被視為社會控制的手段,「這些問題需要靠社會對話來釐清。」【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8-13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思覺失調】思覺失調怎麼伴3|心口司推心衛中心 給思覺失調患者個管式連續照顧
為幫助思覺失調患者,除了心口司推動心衛中心,「工作」也是患者增加自信的重要來源,讓他們想要活下去。家屬可讓患者進行簡單、少量的工作和家務,逐步加深複雜度,以建立成就感跟自信,也助患者與家人的情感連結。Q:思覺失調家人說他想出去找工作,我應該支持他嗎?請問有適合他的工作類型嗎?A: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分享,許多病人有工作和收入之後,才被家人接納、得到尊嚴,反轉家庭互動關係,「工作是藥物之外相當關鍵的治療。」「照顧者需要找伴、不能獨行,生病有很多變數是家屬難掌握的,要有他人、社會資源的協助。」這是康復之友聯盟理事陳仙季卅幾年來,照顧思覺失調弟弟的心得。如何與思覺失調患者相處?家人、親友、老師同學、同事、陌生人腦部生病和中風一樣,需要慢慢復健才能逐步進展,切忌對患者要求太高、太快觀察對方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是否合常理,思考、知覺和邏輯是否不符現實或不尋常多聆聽,給予實質的陪伴、支持、鼓勵,以親人的愛護為基礎,逐步拓展與他人接觸、被他人接受的經驗即使對方的感受想法不合邏輯,也可以再多探索,並真誠表示理解其感受和想法了解感知沒有對錯,工作課業表現變差和人際關係困難是因為腦生病了,避免用如「懶惰」等道德性用語批判對方不要急,盡量延緩互動和交談時間,營造和緩、放鬆、互相信任的氣氛,保持自身穩定平靜,不緊張、生氣調整舊的互動方式,或重新學習、建立新的互動方式,彼此間可以互相鼓勵、支持;若舊有互動方式不利相處卻又難以改變 ,可尋求家族治療若觀察到對方言語或表情憤怒、抗拒、不禮貌或有失節制時,避免激怒對方交付對方可帶來成就感、被他人接受的工作(如分擔家務或休閒活動),從小而簡 單的事情開始、逐步增加複雜度,建立患者的自我價值和自信,生活有意義若無法順利安穩情況,試著安置自己的位 置、判斷應對方式,並運用「多與眾」的安全力量,帶患者到安全處所尋求醫療專業人員協助平時應充實、增進對思覺失調的認識資料來源/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 製表/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她說,弟弟是會規律服用藥物、回診的個案,其實不太需要她操心,「但疾病仍會帶來負面情緒問題。像之前我邀他去職訓局上課,他在課上交了朋友、覺得很充實,看似狀況良好,有天下課回家後卻喝清潔劑自殺。這是我們無法掌握的事,發生了,家屬也絕對會內疚。」照顧者可嘗試家族治療,紓解自身壓力與患者之間的關係 她再三提醒照顧者支持系統的重要性,要找對、找好資源協助自己,否則自己也會崩潰,「照顧過程中一定有負面情緒,家屬要了解思覺失調的特性,平時多觀察生病家人、了解他的狀況與特質,重新學習如何跟他相處、建立信賴關係,也要幫自己找到正能量跟紓壓的時間、空間。」陳仙季解釋,照顧者無法否定思覺失調患者的幻覺,對他的情緒問題也只能陪伴傾聽,重點是了解患者情緒來時,如何陪他找到正確的發洩出口,較能避免患者爆發言行暴力。「症狀其實是腦功能障礙和人生經驗交織而成。即使病人規律服用藥物,面對症狀與負面經驗惡性交織,病情仍容易復發。」胡海國疾呼,社會迫切需要營造接納不排斥病患、和諧溫暖的環境,「提升病人自我價值與自我認同,在療程中的重要性不亞於藥物治療。」「症狀其實是腦功能障礙和人生經驗交織而成。即使病人規律服用藥物,面對症狀與負面經驗惡性交織,病情仍容易再復發!」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疾呼,社會迫切需要充實對思覺失調的正確認知,營造接納不排斥病患、和諧溫暖的環境,「提升病人自我價值感、增加自我認同,在療程中的重要性不亞於藥物治療。」胡海國建議,家屬或週遭人和患者相處時,自己保持穩定平靜,不緊張、不生氣,多探索、了解對方,延緩互動時間,不急著溝通是非對錯,較能避免觸發患者極端症狀;如果發生緊急情況,找旁人一起表示協助,引導患者前往安全處所尋求醫療專業人員幫忙。研究發現,當家人過度涉入患者,對其懷抱敵意、批評和不滿,患者復發的機率比較高。胡海國表示,家人和患者要重新建立或調整過往互動模式,如有難以改變的負面互動,可考慮進行家族治療。立委吳玉琴:行政院推社會安全網2.0,承接所有的弱勢者然而,和諧溫暖的環境,不僅止於家門內,當患者從醫院回到社區時,如何幫助患者連結社區,進而社會參與,長期關注身心障礙者權益的立委吳玉琴坦言,現有的社會安全網恐有不足,所幸,就在會議前一天,行政院甫通過社會安全網第二期口頭報告,預計近期將推出核定方案,吳玉琴認為,「社會安全網必須愈來愈密,才能承接所有的弱勢者。」另外,胡海國提到「工作」是患者的尊嚴來源,讓他們想要活下去。家屬可讓患者進行簡單、少量的工作和家務,逐步加深複雜度,以建立成就感跟自信,也有助穩定病情。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觀察,在台灣社會,許多病人有工作和收入之後,才被家人接納、得到尊嚴,反轉家庭互動關係,「工作是藥物之外相當關鍵的治療。」【延伸閱讀/思覺失調患者可以如何找工作?】吳玉琴也呼籲地方政府編制三級單位「心衛中心」,整合社政、衛政、勞政、警政、司法,進行跨單位的協調,提供病友和家屬更完善的支持,也加強大眾對精神疾患的衛教,讓大家認識疾病、了解如何和病友相處。諶立中提出,未來四年內希望能成立七十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底下編制具精神疾患專業訓練的社工、護理人員、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與現有醫療系統平行鏈結、合作,並於十年內擴增為一百個,「從社區出發,給予患者連續的治療照顧,對他們來說才是最關鍵的。」▶家有思覺失調患者怎麼辦,8大專家獨家分享三包資源【思覺失調怎麼伴1】三包資源:當你的思覺失調家人老了 照顧者有哪三包資源可準備?【思覺失調怎麼伴2】治療資源:思覺失調藥物治療 長效針劑副作用低 降低發病住院率【思覺失調怎麼伴4】法律資源:輔助宣告助照顧者安排財務 社會對話盼能完善法律保障【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8-13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思覺失調】思覺失調怎麼伴2|藥物治療長效針劑副作用低 降低發病住院率
對醫師來說,理想的思覺失調治療是「把握病人第一次發病的治療黃金期,持續服用藥物、控制病徵,極力避免復發」。然而持續服用藥物並不容易,長效針劑可降低阻礙因素如藥物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病人擅自停藥未回診、藥劑價格較高或難以取得等。Q:家人罹患思覺失調,常有擅自減藥、忘記吃藥或不舒服不想吃藥等狀況,一定要持續吃藥嗎?我該怎麼幫助他穩定服用藥物?A:近年政府推動施打長效針劑,有助於穩定病情及減緩副作用,且頒布施打獎勵制度,鼓勵思覺失調患者、照顧者主動尋求醫療幫助。▶ 家有思覺失調患者怎麼辦,8大專家獨家分享三包資源【思覺失調怎麼伴1】三包資源:當你的思覺失調家人老了 照顧者有哪三包資源可準備?【思覺失調怎麼伴3】照顧資源:心口司推心衛中心 給思覺失調患者個管式連續照顧【思覺失調怎麼伴4】法律資源:輔助宣告助照顧者安排財務 社會對話盼能完善法律保障思覺失調一復發,腦功能更衰退,停藥10天復發機率增加兩倍對醫師來說,理想的思覺失調治療是「把握病人第一次發病的治療黃金期,持續服用藥物、控制病徵,極力避免復發」。然而持續服用藥物並不容易,阻礙因素包括藥物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病人擅自停藥未回診、藥劑價格較高或難以取得等。「病症復發會對腦部產生損害,剝奪病人貼近現實的認知功能與社會適應性」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理事白雅美指出,停藥十天復發機率增加兩倍、停藥一個月則增加四倍;發病易導致病患自殘、自殺、增加出意外或被他人攻擊的機會,提高死亡風險。白雅美說,研究發現穩定服用藥物的患者腦部結構與常人差異不大,停藥後多次復發者的腦退化卻相當嚴重,而且每次復發都會增加抗藥性,使藥效只剩一半,需加倍用量、更難治療。然而穩定服用藥物的挑戰在於患者缺乏病識感(幻覺太過真實,難辨真偽)、藥物副作用、家屬對疾病的誤解,都可能是停藥原因;若藥物效期長、副作用和緩,相對可降低停藥導致復發的風險。【延伸閱讀/精神疾病照顧者如何幫助家人接受治療?】美英等國皆推行長效針劑 有效穩定思覺失調症狀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也在七月份發表台灣專家對於長效針劑的共識,提及目前普遍使用的口服抗精神藥,優點為醫生易開立,缺點是藥效期短、易停藥;長效針劑和口服藥療效相同,但因藥劑緩慢釋放,副作用較小、藥效期長,且方便醫院追蹤用藥情況,能顯著降低復發住院率。研究顯示,停用口服藥,平均兩個月就會發病,但停用一個月的長效針劑,平均發病時間是半年,停用三個月的長效針劑,平均一年後才會發病。藥效停留愈長、愈可延緩復發時間。在不便出入醫院、回診領藥的非常時期,長效針劑也成為美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建議新冠肺炎高風險群的思覺失調患者使用的治療方式。「服用藥物的責任不應全都歸責於病人。」白雅美認為,使用長效針劑穩定控制病情,可減少家屬和患者間的不信任感,有助家屬、醫療團隊和患者建立治療聯盟,因此不應只限於多次復發的患者使用,「每個需要吃口服藥的患者都應該可以選擇使用。」【延伸閱讀/怎麼幫助思覺失調家人增加自我認同感,建立信任關係?】然而長效針劑有過往被汙名化、價格高、受限複雜的健保預算制度而不易取得等阻礙,讓家屬就算克服經濟問題,仍難使用此解方。心口司:台灣推行長效針劑困難重重,健保署從獎勵措施做起當天會議前,健保署也發布最新的「全民健保思覺失調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新增長效針劑注射的獎勵措施,「心口司推動長效針劑三年了,今天有小小改變,不容易。」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感慨表示,長效針劑推行牽涉多方利益關係人,不容易處理,「看國外研究報告都知道它很重要,但台灣就是推不起來。」【延伸閱讀/健保署加發1000-1500獎勵金,鼓勵醫師替患者使用長效針劑】長效針劑當前在台灣的施行率為百分之14.6,略低於亞洲十五個國家的平均施行率,此項獎勵措施後續如何影響患者及家屬,有待觀察,白雅美等專家也期盼未來能調整給付條件。從旁促成方案核定的立法委員吳玉琴認為,可再研究相關細節。【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