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COVID-19
共找到
2516
筆 文章
-
-
2022-02-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7! 境外46例 陳時中憂有2至3個群聚要注意
國內新增8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7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1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比較令人擔心的是37例本土個案中,只有11例是陰轉陽個案,其餘26例有出現兩、三個群聚,需要特別注意。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3例男性、22例女性、1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3例男性、23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及印度(各6例)、菲律賓(5例)、巴西(2例)、柬埔寨、越南、瑞士、法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國、印尼、瑞典、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西班牙(各1例)移入;另16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25日至2月1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889,59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869,720例排除),其中19,376例確診,分別為4,047例境外移入,15,27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假期出門走走卻染疫!Omicron確診者經驗談:如果時光倒流,我會做哪些改變?
編按:國內陸續出現Omicron變異株確診病例,讓原已趨緩的COVID-19疫情再度升溫。這個傳聞中輕症多、類似感冒的變種病毒,到底實際症狀如何?若真的染疫,該如何照顧自己?國外的確診者案例,能提供我們重要的參考。42歲、現居美國紐約州,在大學任教的林小姐,在2021年底的耶誕假期感染Omicron變異株。原以為只是感冒、不相信自己會得COVID-19的她,陸續出現疲倦、無力、久咳不止等症狀,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經過10幾天的休養,才逐漸康復。病癒後,她接受《50+》採訪,談及Omicron的症狀、輕症在家休養的注意事項,也建議大家盡快接種疫苗追加劑。以下是林小姐的第一人稱敘述:在美國出現Omicron確診案例前,我已經接種了2劑BNT疫苗,但沒有打追加劑。紐約這陣子的COVID-19確診人數還是很高,我身邊也有人打完3劑疫苗仍然中標,也有人先感染Delta變異株,康復後又得了Omicron。甚至有人開玩笑說,在美國身邊沒人確診,大概是沒有朋友。2021年12月27日,這天是美國的耶誕假期,因為正好工作忙碌完,我想出門走走、去逛購物中心。我先做了快篩,確認結果是陰性後才出門。逛街的時候,我還戴了2層口罩,覺得很安全。採買完成後,我到一家韓式烤肉店吃晚餐。因為天氣很冷,大家都在室內用餐,餐廳人多、空氣又不流通。事後回想,我應該就是這時被感染。Omicron有哪些症狀?不一定會發燒、症狀和感冒容易混淆到了12月29日,我晚上開始咳嗽、流鼻水、身體發冷。雖然覺得有點不對勁,但人的潛意識會排拒,我不認為自己會得COVID-19,以為只是感冒。這時我又做了一次快篩,結果仍是陰性。保險起見,先前我在Amazon上買了中藥清冠一號,早晚各吃一次(註:清冠一號在台灣法定為醫師處方藥,安全起見,規定不得由民眾自行購買,需經中醫師診察、開立處方後始可服用)。因為症狀很輕微,我甚至還在家運動。12月31日這天凌晨,我開始盜冷汗、從睡夢中清醒。醒來的時候,我全身都是濕的,甚至連棉被上都是汗,濕的程度幾乎就像前一夜洗澡沒擦乾。上網一查,才發現這是Omicron變異株確診者的典型症狀。2022年元旦,我全身肌肉痠痛,坐臥行走都很不舒服。我以為是太久沒運動導致,想說先吃止痛藥,再觀察幾天好了。但到了1月2日,我咳嗽愈來愈嚴重,同時流鼻水、非常疲倦。1月3日,我到診所做PCR檢測。直到這時,我都還不願相信自己得了COVID-19。Omicron輕症如何在家休養?多補充維他命C、喝蜂蜜水,提升免疫力1月5日,我收到診所通知(如下圖),PCR結果是陽性。美國現在因為醫療資源吃緊,非重症的確診者都是在家休息,自行吃退燒藥、止咳糖漿等藥物緩解症狀。根據政府指引,確診者從症狀出現開始,須自行居家隔離10天。10天後,如果症狀改善、24小時內未服用退燒藥也無發燒症狀,就可以出門。但若有胸痛、腹痛、呼吸困難、虛弱與昏睡加劇等疑似重症的狀況則須至醫院就醫。(註:在台灣,確診COVID-19的病人多會住院,由醫院採取相對應的防護及隔離措施。但近期國內疫情擴大,衛福部指示,為確保醫療量能,無症狀、輕症確診者可居家隔離。期間確診者需密切觀察自身症狀,病情有變化時可聯繫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等候指示就醫。)從這天開始,我就足不出戶。Omicron讓我覺得非常、非常的疲倦,幾乎無法做正事,只能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做些不用動腦的事。白天不時會劇烈咳嗽,晚上則會因為夜咳而難以入眠。還好當時學校在放寒假,不需要上班,整段假期我都在養病。因為獨居,我請代購幫我買食物、藥物放到家門口。不過美國太多人中標,感冒藥水缺貨,我只能吃清冠一號、喝蜂蜜水、多補充維他命C,還有睡不著的時候喝助眠糖漿。我在養病期間也更注重營養,像是平常早餐只會喝咖啡、吃麵包跟水煮蛋,染疫期間還有補充水果,希望提升免疫力。畢竟還是很怕死,既然沒辦法做什麼,那就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吧。真正感覺症狀好轉,已經是1月16日的事了。我回到學校上班,除了偶爾有痰、有時仍會咳嗽,基本上算是康復了。面對Omicron應有的準備 打疫苗、常備感冒藥物、謹慎但不過分緊張我從感染Omicron到康復,歷時近3週。老實說,我沒有太擔心自己的病況會不會演變為重症。只覺得:好吧,確診真的是滿倒霉的,難得的假期都在生病。有些人會說,Omicron輕症就像感冒,但以我個人經驗來說,其實並不,我覺得它的症狀還是比流感嚴重些。我從頭到尾都沒有發燒,但疲憊、無法停止的咳嗽都讓人很不舒服。建議大家可以在家常備一些感冒藥物,例如川貝枇杷膏、止咳藥、退燒藥等。如果染疫、輕症在家休養,這些藥物有助於緩解症狀。此外,我現在很積極地勸我爸媽、身邊的朋友去打疫苗追加劑。我有個朋友,家中有2個小孩。他和老大都打了3劑疫苗,但老么則沒有接種,後來確診COVID-19後症狀頗嚴重,持續發燒。但同住的朋友和老大都沒有染疫。COVID-19疫苗沒辦法保證你不會染疫,但可以預防病情演變為重症,降低住院機率。面對Omicron,我認為應該要小心,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用餐——如果時光倒流,我不會去吃那家韓國烤肉!我現在已經恢復正常生活了。可能是個性使然,面對疫情,我不會太焦慮。該做的事都做到就好。面對病毒要謹慎,但不要過度緊張,那對事情不會有任何幫助。原文:假期出門走走卻染疫!Omicron確診者經驗談:如果時光倒流,我會做哪些改變?
-
2022-02-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灣能研發mRNA疫苗? 陳時中:許多關卡要突破
有醫師認為,台灣應有能力研發次世代mRNA疫苗。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mRNA疫苗關鍵專利掌握在他國手中,儘管台灣有能力製造mRNA疫苗,在研發上仍有關卡要突破。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未歇,眼看再過2天就是全台國中、小學開學日,台北市昨天公布校園防疫新指引,只要1名師生確診Omicron或Delta等變異株,全校將停止到校14天,新北市今天也宣布同樣的校園防疫政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因應Omicron變異株傳播速度快,指揮中心針對群聚可能性高的地方,訂定預防性隔離的措施,根據後續採檢結果,再適時延長或取消隔離。陳時中說,在校園防疫方面,目前規定是1班出現確診者,全班停止到校14天,若要將範圍擴大到全校是嚴格了點;站在防疫單位立場,並不反對嚴格一點,但因涉及教育權問題,相關配套應多加規劃考慮。疫苗是穩定疫情重要關鍵,有醫師認為,台灣應有能力研發次世代的mRNA疫苗。陳時中說,台灣只要能在製造能力上多加把勁,對於防疫會很有利,但問題就出在mRNA疫苗有很多關鍵技術的專利都握在他國手中,台灣儘管有能力製造,在研發上還是有很多關卡需要突破。在棒球賽事方面,台日交流賽將於3月5日、6日在日本東京巨蛋舉行,但因隔離時程可能影響球季進行,中華職棒大聯盟已將防疫計畫送至指揮中心,盼縮短檢疫天數並爭取隔離期間能有特定球場,提供球員自主練習。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傍晚確認,目前還未收到防疫計畫,會再確認;陳時中則說,球季還是要和防疫規劃互相配合。
-
2022-02-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接觸者隔離期間陰轉陽漸增 病毒量變化是關鍵
國內COVID-19疫情延燒,接觸者在居家隔離期間陰轉陽的狀況變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個案陰轉陽與否,和採檢時病毒量有關,對病毒量高個案才須特別警覺。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疫情延燒,Omicron變異株是主要傳播病毒株,近期也有許多群聚案接觸者在居家隔離前採檢均陰性,卻在隔離期間陰轉陽確診。有專家質疑,Omicron變異株潛伏期僅約3天,照理來說,陰轉陽比例不該這麼高,是否可能在防疫旅館隔離期間才染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就算個案在居家隔離第14天才確診,也不代表他在當天才轉陽,這名個案可能早在5、6天前就陰轉陽,只不過因Ct值還太高,快篩檢驗不出來,加上現在匡列範圍廣,才會導致陰轉陽個案看似比較多。陳時中說,陰轉陽的個案若Ct值高,代表已經發病一段時間,比較不用擔心;但若Ct值低、代表病毒量高,就會引來防疫單位關心,除了會比對這段期間防疫旅館是否有其他住客確診,另外也會比對病毒基因定序,先前就曾因此揪出桃園防疫旅館群聚。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去年12月桃園出現防疫旅館群聚疫情至今,共累計8家旅館出現群聚感染,台北市5家最多,桃園市、新北市、高雄市各有1家,累計16人從境外移入改判本土,大多是因為接觸、通風、間隔等可能性,造成其他房旅客感染。陳時中指出,曾出現過群聚疫情的防疫旅館,有些整棟清空、有些整層清空,但更重要的是及早發現問題並解決它。另外,有專家建議指揮中心應根據入境國風險高低,分流旅客,到防疫旅館也分流、分棟入住,並每天採檢PCR,把旅館交叉感染可能性降到最低。陳時中說,指揮中心至今已做了許多分流,包括入境旅客一律和社會分流,機場落地採檢也做輕重症分流,但目前全球都屬於疫情第3級警戒,除非未來世界疫情有變化,才會再做調整。對於是否將對入境旅客每天採檢PCR,陳時中說,每天採檢PCR不僅成本高,每天開門、關門也會增加病毒傳播風險,目前已規劃落地後陸續採檢6次,暫無再擴大採檢的規劃。
-
2022-02-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0! 境外44例 高雄增4例不明感染源
國內新增5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0例本土個案及44例境外移入,其中2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境外落地採檢有1位是女足隊成員,其餘則在國外確診,已經轉到醫院隔離治療。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10例,為6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40多歲。陳時中說,日翊物流2例、點點幼兒園相關3例、昨日新北一家四口確診,今日再增1例,高雄出現4例確診為未知感染源。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6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5例)、奧地利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3例)、荷蘭(2例)、德國、越南、法國、柬埔寨、以色列、南非、澳大利亞、加拿大、西班牙、新加坡、希臘、馬來西亞及印度(各1例)移入;另18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1月26日至今(2022)年2月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856,43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836,620例排除),其中19,293例確診,分別為4,001例境外移入,15,23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累計13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明天開搶!727萬人可預約第22期疫苗 莫德納數量居冠
明天上午10時開始可預約第22期公費新冠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傍晚公布符合資格人數及最新疫苗供應量。第22期有727萬人符合資格,供應154萬8233劑,數量最多的是莫德納疫苗81萬6728劑,其次為BNT疫苗58萬7922劑、高端疫苗11萬6475劑、AZ疫苗2萬7108劑。第22期施打時程自2月14日至20日,符合資格對象為去年11月28日前已完整接種兩劑疫苗,且間隔滿12週之18歲以上民眾(2004年2月20日前出生者),可預約接種疫苗追加劑。為確保長者優先,預約採取按時分流,時程如下:(一)65歲以上:2月9日上午10時至2月11日中午12時。(二)50歲-64歲:2月9日中午12時至2月11日中午12時。(三)18歲-49歲:2月9日下午2時至2月11日中午12時。指揮中心提醒,請民眾前往接種疫苗前,應備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及健保卡,並經醫生評估過往疫苗接種史及檢核接種紀錄後,提供民眾疫苗接種。另18歲至未滿20歲民眾,如自行前往接種,請持家長簽具之意願同意書,若由家長陪同前往接種,請本人與家長於現場共同簽署意願同意書。
-
2022-02-08 新聞.健康知識+
對抗瘟疫最古老的回應 為什麼人們對隔離檢疫總是心存懷疑?
隔離檢疫是一種古老的工具隔離檢疫的英文「quarantine」 源自義大利文的「quarantena」, 是「quarantagiorni」的簡寫,意思是「四十天」,這是人類對流行病最古老、也最一致的反應之一。理論上,隔離檢疫一直是小規模的,它的運作機制是把疑似患病的人跟已知健康的人給分隔開來,但這種看似簡單的區隔,卻開啟了哲學不確定性、倫理風險與政治權力可能的濫用。雖然隔離檢疫在後勤執行上可能很困難,但它背後的邏輯其實很簡單:你的體內可能有某種危險的東西—某種具有傳染性的東西—它正處於掙脫束縛的邊緣。你想看看它是否會出現,而你需要的空間與時間就是隔離。隔離是一種有效的醫療工具,但在道德、倫理、宗教問題上,它也是一種異常詩意的比喻:它是一段等待期,讓你看看潛藏在你體內的東西是否會顯露出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以來,隔離檢疫一直是用來在「已知」與「未知」之間建立緩衝。它延遲了我們與某種我們不理解、且缺乏天然免疫力的東西接觸。它從本質上就是一種空間性的解決方法,其核心是監測。建築師與工程師設計的隔離空間,無論是專門的醫院病房、改裝的Airstream 露營拖車、改造的汽車旅館或氣密的溫室,都是試圖消除我們與他人互動的風險。正因如此,隔離在歷史上最常發生在交流場所、入境關口、不同文化、甚至不同物種交會的地點。事實上,某些現有的地緣政治邊界,就是因為隔離才存在的。民族國家與帝國曾經如臨大敵地想保護自己躲過即將到來的威脅,這些分界線一直留存到今日。面對恐怖的、致命的事物,我們當然會想方設法延遲它的到來,而這種延遲就是隔離。在今日,隔離檢疫的重要性史無前例,因為我們以有利於新型病原的方式改變環境,動搖平衡。細菌與病毒光靠數量就能在與人類的關係中佔據上風,更別提它們還有更快的世代循環這項演化優勢。它們現在能在數小時內在各大洲之間跳房子、乘坐噴射飛機環遊世界,並沿著貿易與旅行網路傳播。當我們改變氣候、深入世界各地未開發的地方、砍伐雨林、干擾偏遠洞穴來破壞生態系時,我們也開始接觸野生動物,而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甚至會食用、養殖、把牠們—以及牠們的疾病—帶進我們的日常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為數以千計的病毒和細菌提供了溢出(spill over)或跳躍傳染宿主的機會,進而釋放新的瘟疫。隔離是我們手上最好的、有時也是唯一的武器,幫助我們保護自己、對抗真正的新型病原。隔離為我們爭取了應變所需的時間與空間。正式來說,人類至少從十四世紀開始,就一直在對自己與彼此進行隔離檢疫,以應對黑死病。一三七七年七月,亞得里亞海沿岸的濱海城市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制定了公認是世界上第一套具體規定隔離的強制公衛措施。當地的大議會批准了一條規定:「來自疫區者不得進入杜布羅夫尼克或其地區,除非先在姆爾坎聖馬可(St.Mark, Mrkan)小島或察夫塔特(Cavtat)鎮度過一個月,這是出於消毒目的之考量。」杜布羅夫尼克的長老並沒有在疾病來襲時關閉城門,犧牲交易帶來的經濟利益,而是建立了一道緩衝,延遲潛在感染人員與貨物進入城市的時間,直到證實安全才放行。因此,隔離檢疫是一種古老的工具,卻在我們的現代世界重新佔據中央舞台,它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宗教起源:隔離最初只限三十天,而四十天的隔離卻為這種經驗賦予了神學上的重要性。藉由採用四十這個數字,隔離在概念上就能追溯到聖經時代。自那時起,隔離就是一段淨化的時期,明確援引了基督在沙漠中的四十天、基督教大齋節(Christian Lent)的四十天、迫使諾亞建造方舟的四十天降雨,甚至是摩西在西奈山(Mount Sinai)山頂等待十誡所花的四十天。正如珍.史蒂芬斯.克勞肖(Jane Stevens Crawshaw)在《瘟疫醫院:近代早期威尼斯城市的公共衛生》(Plague Hospitals: Public Health for the City in Early Modern Venice)中強調的那樣,「隔離期的宗教意義並非巧合,它被選中是為了撫慰隔離者,以及鼓勵人們把隔離視為一段在奉獻中度過的淨化期。」這讓隔離既是以信仰為基礎,又具有醫療的性質,既是對靈魂的淨化,又是對身體的清潔。隔離就是為了體驗淨化、讓自己與世界保持距離,然後以重生的姿態再度進入世界,確保自己擺脫了充斥髒汙的傳染。第一座用於隔離檢疫的永久設施在二○一六年九月一個灑滿陽光的寧靜黃昏,當時離新型冠狀病毒使世界停擺還有好幾年,路易奇.貝爾蒂納托伸手迎接我們進入奎利尼.斯坦帕里亞基金會(Fondazione Querini Stampalia)在威尼斯的圖書館。貝爾蒂納托是一名醫生兼公衛政策專家,年屆六十,皮膚黝黑又朝氣蓬勃,巧妙弄亂的頭髮只露出一絲灰色。他曾是義大利維內托(Veneto)大區的國際衛生主任,後來也擔任義大利國家COVID-19 應變小組的首席科學顧問。他頗為熱衷於隔離檢疫這門學問,對這項工作的醫療史、未來應用及獨特的倫理責任,都鑽研甚深。我們與貝爾蒂納托見面的這座圖書館,是奎利尼.斯坦帕里亞(Querini Stampalia)貴族世家的最後一位成員創立的。在他的希望下,假日時圖書館會對大眾開放直到午夜,這是為了確保威尼斯人在其他圖書館關閉時,仍然有個地方能「研習有價值的學科」。(今天,圖書館已改成在比較適中的晚上七點關門,因此我們主要是在閉館後參訪,這也導致當晚出現了一個趣味時刻。)貝爾蒂納托與歷史學家兼奎利尼.斯坦帕里亞圖書館員安吉拉.穆納里(AngelaMunari)在館內跟我們會面,貝爾蒂納托負責為穆納里口譯。穆納里身材嬌小、行動俐落,她戴著歸檔用的白手套,引導我們穿過古老的書架和現代的辦公室,進入一個擺滿手稿的房間。這些手稿都涉及醫學、流行病與隔離檢疫,有些已有將近六百年的歷史,有些是羊皮紙、有些是紙,頁面往往斑駁並充滿汙跡。穆納里小心將手稿一一攤開,向我們展示地圖、威尼斯官方公衛命令、有點可怕的解剖圖、私人住宅的消毒流程、不明疾患的推定療法圖解等等。整個房間瀰漫著皮革封面和陳舊羊皮紙的濃濃氣味,混雜著貝爾蒂納托的古龍水香茅味,這是一款清爽的柑橘調香水,跟殺蟲劑有微妙的相似之處。我們後來開玩笑說,鑒於這座城市的瘧疾史和對抗蚊媒疾病的經歷,這款香水是很匹配的巧合。結果證明,貝爾蒂納托和穆納里是非常理想的嚮導,我們跟他們兩人一起探索隔離檢疫的歷史與未來,而威尼斯是最適合開啟這場對話的城市。畢竟,隔離或許是在杜布羅夫尼克最早強制執行,卻是在威尼斯這裡被精煉成一門建築與空間的科學。威尼斯是一座由島嶼、運河、橋樑、碼頭構成的迷宮,它本身就是試驗新型地理控制的天然實驗室。正如珍.史蒂芬斯.克勞肖所寫的,這座城市已經成為對抗疾病傳播的骨架,她稱之為「一種保護形式的都市空間操縱」。就連奎利尼.斯坦帕里亞圖書館都是坐落在一座島中島上,只能透過一座又小又容易堵塞的步行橋才能抵達,正是這樣的地形,讓這座城市便於進行檢疫與隔離。威尼斯潟湖依然擁有三間令人印象深刻的檢疫站(lazzaretto)遺跡,每一間都在不同的島上,每一座島都離市中心愈來愈遠。我們一邊討論,一邊審視攤開在桌上、不同世紀的威尼斯地圖,並觀察這座城市的隔離島在地圖上顯眼的標記。貝爾蒂納托解釋:義大利文的lazzaretto(拉撒路)就是檢疫站的意思。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這個詞(英語形式的拼寫是lazaretto)最有可能源自拿撒勒聖瑪利亞(Santa Maria di Nazareth)的變體,拿撒勒聖瑪利亞是那座島原本的名稱,威尼斯的領導者在島上建造了全世界第一座用於隔離檢疫的永久設施。從「拿撒勒」演變成「拉撒路」(Lazarus)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拉撒路(根據《路加福音》,他是聖經裡滿身是瘡的乞丐,在一名富人的門外乞討)也是痲瘋病患者的守護神。不論是以童貞純潔的聖母,或是以獲得上帝恩典救贖的染病異鄉人來為一處設施命名,這種相互交織的語源學都是相當詩意:檢疫站是分隔純潔與危險的地方,就連它的名稱都是如此。從亞洲帶到歐洲的惡靈歷史學家認為,在一三○○年代之前,歐洲與亞洲的大部分地區已經享受了幾個世紀沒有流行病的相對自由。關於黑死病究竟起源於何處,目前還沒有充分的共識,不過許多人相信它最初是在中國或中國附近爆發的。有報告指出,一種神祕疾病在一三三○年至一三五○年之間,消滅了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隨後統治元朝的蒙古人宗族滅亡,由明朝取而代之,使該假說更具說服力。目前已知的是,鼠疫在一三四六年已經到達黑海,歷史學家認為,在卡法之圍(Siege of Caffa)(卡法現稱費奧多西亞[Feodosiya])期間,發生了一次關鍵的傳播事件。卡法是熱那亞人在克里米亞半島建立的一座重要港口,目的是與東方進行貿易。根據當時的記載,進攻的蒙古軍隊使用投石機將滿是鼠疫的屍體扔過城牆,這些屍體在街上堆積如山,把傳染病散播給義大利商人及水手。當他們逃跑時,就把疾病帶回地中海,「彷彿帶來了惡靈」。無論鼠疫的傳播是否應該歸咎於這種可怕的生物武器,鼠疫都在一三四七年透過來自亞洲的貿易商船抵達了歐洲港口。而人們對這種疾病的恐懼始終與香料貿易帶來的巨大財富彼此拉扯。(這兩者的聯繫非常緊密,因此在一三四八年,鼠疫肆虐的亞維儂[Avignon]宗座廷中有一名官員寫道:「人們不會食用或處理任何種類的香料,除非它們已經存放一年之久。」)因此,十四世紀的威尼斯是一座被圍困的城市:一種神祕、高傳染性的疾病開始感染整個地中海歐洲的人,危及當地的居民與他們的收入來源,而且沒有人知道該怎麼遏制這種疾病。貝爾蒂納托指出,在這場大流行結束時,威尼斯已經死了三分之二的人口。這種疾病被稱為黑死病,因為它的病徵之一,是患者的四肢會像木炭般發黑。另外,它也會導致患者鼠蹊部與腋窩的淋巴結異常腫大。這些腫脹的形態被稱為淋巴腺腫(bubo),因此我們如今將這種疾病稱為腺鼠疫(bubonic plague)。穿刺淋巴腺腫非常可怕,當時的醫生必須使用一根插有刀片的長棍,這樣在切開患者的腫脹腺體時,才能跟湧出的惡臭、具傳染性的膿液保持距離。惡名昭彰的瘟疫醫生服裝有一張邪惡的鳥喙面具。穆納里告訴我們,這種服裝起初是在法國設計的,卻在威尼斯受到熱烈歡迎,它在當地融入了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而且經常有人在嘉年華慶典穿戴它。鳥喙面具裡會塞滿大蒜及香草植物,以便中和腐臭、腺體滲出液與死亡的氣味。(如果是新鮮切碎的大蒜,或許真能提供一些保護,因為蒜素[allicin]這種揮發性化學物質,除了使壓碎的大蒜散發獨特的氣味,也是一種吸入型抗生素。)為了釐清為什麼正式的檢疫措施與相關設施是出現在歐洲,而非中國或黎凡特(Levant)(黑死病較早侵襲但同樣嚴重的地區),穆納里解釋,我們需要瞭解當時用於診斷疾病及健康的特殊準則。黑死病在一三○○年代首次侵襲威尼斯時,二世紀希臘羅馬醫生加倫(Galen)的想法依然是歐洲醫學論述中的主流。他提倡的假說就是「體液」說,這種學說相信血液、膽汁、痰,以及尿液,是瞭解人體健康與生理學的關鍵。究竟是什麼導致黑死病?伊本.西那(Ibn Sina)是十一世紀一位頗具影響力的伊斯蘭醫生,在歐洲被稱為阿維森納(Avicenna)。他的觀點就是建立在加倫的想法上,但有時也會產生分歧。阿維森納在他的《醫典》(The Canon of Medicine)一書中將疫情爆發的原因歸因於體液、瘴癘論(miasma theory)、宇宙影響的複雜混合,還有呼吸性傳播或水媒傳播。在這樣的體系中,個體的生活方式和黃道圖,可能就跟他們接觸到不良空氣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除了這類理論之外,當時的人幾乎都是透過神學架構來理解疾病,偉大的宗教傳統往往將瘟疫侵襲歸因於神的旨意或宇宙的力量。然而,人們建議的應變方式卻眾說紛紜。威尼斯人猜想,也許鼠疫是神明為了懲罰威尼斯在商業上累積的財富—畢竟《聖經》宣揚了一種相對貶低商人的觀念,認為商人重視瑪門(Mammon)甚於上帝,還經常行騙。此外,根據醫學歷史學家馬克.哈里森(Mark Harrison)的說法,當時的伊斯蘭學者更有可能把瘟疫導致的死亡視為「神的慈悲或殉道,而非懲罰」。事實上,儘管阿維森納嘗試建構出一套傳染理論,但哈里森指出,疾病傳播可能與上帝的旨意無關這一想法「對許多穆斯林來說是極為可憎的」。相似的是,中國歷來也認為流行病是宇宙不諧的結果,遇到這種情況時,需要的是祈求神明息怒,而非建造檢疫站。在一個對感染缺乏現代科學理解的社會中,究竟是什麼導致黑死病這個問題引發了無止盡的猜測。在這場辯論中,有些人開始主張,這種疾病是由日常生活中某種實質、某種真實的東西導致的。細心的觀察者注意到,鼠疫的傳播似乎與外國港口的人員及貨物往來有密切關聯,而這種神祕的疾病已經在那些外國港口四處蔓延了。如果疾病能以一種可預測的方式,從特定地點傳到杜布羅夫尼克或威尼斯,那麼它就是一種世俗的傳染,而不是什麼靈性的病症。隔離檢疫的概念正在成形,儘管接下來幾百年中,關於它的基本原理還是爭論不斷。(直到一八○○年代中期,羅伯.柯霍[Robert Koch]的發現啟發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病菌論,感染傳播的微生物機制才終於得到證實。)將人員與貨物維持在徹底遠離城市的隔離狀態,使政府能利用城市本身來實地試驗這種新興醫學假說。檢疫是揭示人們感知到的身體互動、空間遠近、疾病之間聯繫的一種方式,這證明了我們應該透過流行病學的視角來理解,而非占星術或體液假說。貝爾蒂納托解釋,從這個角度來看,檢疫的接受與施行也是醫療實務現代化的早期歷史風向標之一,它顯示出人們在尋求解釋疾病來源時,對世俗及科學—而非宗教及超自然—至少抱著一種試探的信任。威尼斯等富裕的地中海共和國會採用隔離檢疫作為官方政策,這並不是巧合。這裡與世襲君主制或封建制國家截然不同,獨立公民會選出領導人。而對公民道德的承諾以及對共同利益的投資,就體現在為城市建造一間專用的檢疫站,或是一間像奎利尼.斯坦帕里亞這樣的圖書館。這需要強烈的社群意識與共有的身分認同。因此,隔離與檢疫不僅是政治現代性及醫學理性的早期範例,也是公共精神和實證科學的早期範例。面對傳染病散播註定再度犯錯?這其實多少有點諷刺。如今,隔離檢疫常被認為是中世紀的、甚至原始的做法,但在黑死病時期,它在許多方面都是一種相當成熟且現代的方式。儘管如此,隔離檢疫在當時也和現在一樣飽受批評。我們在圖書館中回溯時光,研究了貝爾蒂納托和穆納里收集的地圖與論文、如美麗漩渦般的黑色和紅色墨水所描繪的山陵與城市、器官與循環。穆納里告訴我們,義大利不同城市的醫學院會彼此競爭,對鼠疫也有不同的解釋。貝爾蒂納托一邊翻譯一邊點頭,並補充:這種醫學派系已經是長年的問題。當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國際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管轄全球遏制傳染病威脅的法律架構)的最新修訂版時,貝爾蒂納托也是代表義大利的團隊成員。他告訴我們歐洲不同地區的專家充滿分歧,更別提那些更遙遠的地區了,這使談判足足停擺了數小時。貝爾蒂納托說:「關於那些衛生法規的爭論,跟五百多年前威尼斯的爭論根本如出一轍。」這是他研究隔離的歷史與未來時反覆出現的主題。在他看來,我們似乎註定要再度犯錯,卻也有幸再度成功。他指出,即使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威尼斯,實務操作也跟早期的醫學理論和迷信觀念脫不了關係,值得注意的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實務依舊是公衛領域的核心。穆納里指向攤在桌上的各種醫學手稿,包括一份十五世紀反對傳染理論的手稿。這些資料都說明,在腺鼠疫肆虐歐洲將近一百年之後,人們對於腺鼠疫的發生原因或如何預防傳播仍然沒有共識。在歐洲各地,應對流行病的種種措施,包括從放血等古老的醫療技術,到屠殺城市裡的所有猶太人來平息上帝怒火(在中世紀的基督教神學中,猶太人不僅拒絕承認基督是彌賽亞,也對基督受難負有直接責任。)等種族屠殺的恐怖行徑,最終都被證明既無效又殘忍。事實上,在一五一六年,威尼斯還建立了歐洲第一個官方「猶太人區」(ghetto),將隔離的衛生理論應用到猶太人身上,他們被強迫遷移到卡納雷吉歐區(Cannaregio)的一座小島,那裡唯一的交通路徑只有兩座帶門的步行橋,而且每晚都會上鎖。因此,對貝爾蒂納托而言,威尼斯隔離檢疫的故事,並不是科學進步戰勝了迷信及獵巫的濃霧,而是更有警世意義,提醒我們今日仍然面臨同樣的挑戰。人民仍然常常不信任醫療當局。針對究竟該怎麼對抗傳染病散播,市府官員與宗教領袖、商人與公衛專家,或是醫生與病患之間,都還是爭執不休。無論是小販或總統,都有人支持根本未經證實的療法,外來者和少數族群也依然被不合理地視為疫情爆發的罪魁禍首。貝爾蒂納托彷彿已經預料到不久後的二○二○年,在義大利嚴峻的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會發生什麼事情。他提醒我們務必記住:想說服人們相信隔離檢疫、經濟停擺、佩戴口罩等公衛措施對他們最有利,需要極大的信任、領導力與社群凝聚力。而正是因為隔離檢疫承認不確定性,所以很多人認定施行隔離,就等於專家和領導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諷刺的是,如果熟知隔離檢疫的歷史起源,你會發現,如今更偏向迷信的居然正是檢疫。地圖和手稿來來去去,舊檢疫站的樓層平面圖、解剖圖,然後是郵輪行程及飛機航線的地圖,貝爾蒂納托警告,威尼斯等城市依然與傳染病的世界息息相關。伊波拉病毒(Ebola)、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COVID-19 等大流行的輪廓,在二○一六年就已經很清晰了。我們談了好幾個小時,直到日落,早已遠遠超過預計時間,最後穆納里道了晚安,把這些珍貴材料小心放回檔案庫裡。此時,貝爾蒂納托的眼睛一亮,端出了一個驚喜:一套他委託義大利的戲服設計師所製作的特別服裝,設計師名叫伊莉莎.科貝洛(Elisa Cobello),是他朋友的女兒。他從包包裡取出兩套服裝,一套是二十一世紀的泰維克(Tyvek)個人防護裝備,就是他在非洲治療伊波拉患者時穿的那種;另一套是依照貝爾蒂納托的要求縫製的,一件黑死病時代的瘟疫醫生長袍,配有一個喙狀頭盔。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我們談話時,這個頭盔居然一直藏在他的包裡。貝爾蒂納托接著花了二十分鐘,在我們面前穿上這套中世紀威尼斯的瘟疫醫生服裝,同時指導傑夫如何以正確順序穿戴現代的個人防護裝備。這兩套服裝都需要遵循一套費力的穿戴步驟,即使在非緊急情況下,都不容易穿戴正確。貝爾蒂納托這麼做,並不是想表達現代醫療裝備就跟塞滿百花香(potpourri)的鳥喙面具一樣無效。完全不是這樣。相反地,他的重點是:人類在回應我們不理解的事物時(不論是黑死病、伊波拉病毒,或是幾年後出現的COVID-19),採取的方式之一就是制定規約和程序,當我們試圖戰勝眼前的未知,這些儀式性行為會讓我們安心。從薰香草藥到乾洗手、從威尼斯的檢疫站到高級防護設施,它們都能減少接觸和限制暴露,將陌生的威脅拒之門外。兩人就這樣全副武裝,並肩站在一起。傑夫穿著連帽泰維克防護服、戴著N95口罩及護目鏡,汗流浹背;貝爾蒂納托幾乎全身都包在他的恐怖片服裝裡。下一秒,我們聽到外面的走廊傳來一聲驚呼,是個保全人員發出的。當這奇形怪狀的兩人回望著他時,他看起來困惑不解,而且頗為驚恐。原來,當我們吹毛求疵,努力想遵循正確步驟穿上防護裝備時,我們全都忘記時間了。圖書館已經關閉將近半小時。那位保全以為他巡邏時已經空無一人,沒想到卻撞見這個文藝復興神祕儀式混搭生物危害防治的活動。貝爾蒂納托脫下面具,保全看到他的笑容後鬆了一口氣,兩個人用義大利語交談了幾句後大笑起來。※ 本文摘自《隔離:封城防疫的歷史、現在與未來》。《隔離:封城防疫的歷史、現在與未來》作者:傑夫‧馬納夫, 妮可拉・特莉譯者:涂瑋瑛, 蕭永群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2/01/06
-
2022-02-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26例、境外22例 今日航班陽性率1.31%
國內新增4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6例本土個案及22例境外移入,9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航班陽性率為1.31%。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7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50多歲。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2例男性、9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50多歲,分別自印度(5例)、加拿大(3例)、菲律賓及荷蘭(各2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美國及烏克蘭(各1例)移入;另7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24日至2月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816,83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797,056例排除),其中19,239例確診,分別為3,957例境外移入,15,22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案19059),累計13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Omicron在物件表面存活超久 醫師提醒拆解包裹5大步驟
全家便利商店位在桃園的子公司「日翊物流」群聚感染持續擴大,不少民眾擔心日常收到貨運時是否可能被感染新冠肺炎,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表示,根據日本最新的研究顯示,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停留在塑膠上可存活時間平均長達8.1天,比原始病毒株及其他目前已知的變種病毒時間都要長,是其傳染力驚人的原因之一,要確保貨運物件不會讓自己感染,拆取貨物時必須遵守5大步驟。許秉毅指出,COVID-19病毒可能存在於患者的鼻水、唾液、皮膚、尿液、糞便之中,當患者打噴嚏時,如果用手掩住口鼻,手便可能被鼻水汙染,而後如果再去接觸包裹的外包裝,病毒就可能停留在上面。過去曾有研究顯示 :,COVID-19病毒可在紙張上存留4到5天、在塑膠製品上存留4到9天,如果包裹被受感染之物流人員手上COVID-19病毒汙染,在短時間內送到收件人手上時,可能仍會有病毒的殘留。他表示,日本京都府大學最近發表一項重要的研究,發現Omicron病毒可在塑膠製品上存留6至10 天,平均存留時間為8.1天;而武漢原始病毒、alpha變種病毒、beta變種病毒、gamma變種病毒、delta變種病毒在塑膠製品上的平均存留時間分別為2.3天、7.9天、6.5天、2.5天和4.8天。Omicron變種病毒在塑膠製品上存留的時間要比武漢原始病毒及其他變種病毒都長,具有超級傳染力,絕不能掉以輕心。事實上,此研究也同時發現:Omicron變種病毒在皮膚上之平均存留時間為21小時,也比武漢原始病毒及其他變種病毒要來得長。他表示,日翊物流公司的受感染人員已被隔離,汙染貨物的機率不高,但民眾如果擔心貨運物品被汙染,在疫情期間,接觸或拆封包裹時,可以經由5大關鍵步驟,避免病毒上身:1. 放置:收到包裹後,將包裹放置在一張乾淨的紙張(如報紙)上。2. 消毒外包裝:用「含酒精的濕紙巾」擦拭包裹的外包裝,而後消毒自己的雙手。3. 拆封:拆封包裹並將包裹內物品放在「另一張乾淨的紙」上,並將包裹的外包裝及第一張紙丟棄在垃圾袋內。4. 消毒物件:以「含酒精的濕紙巾」消毒包裹內的物件。5. 消毒雙手:以洗手乳或肥皂再次消毒自己的雙手。透過消毒包裹的外包裝、物件以及自己的雙手,便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拆封包裹而染疫。
-
2022-02-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下禮拜開打!1922平台第22期疫苗2月9日10時起預約
今天是春節連假後第一天上班日,也是第21輪疫苗開打日。隨著年後疫苗開打,指揮中心今天緊接著宣布第22期疫苗接種規畫。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22期自2月9日起,開放已完整接種兩劑疫苗滿12周且滿18歲以上民眾,分三階段分流預約接種疫苗追加劑,並於2月14日起接種。陳時中表示,1月29日至2月6日春節期間疫苗接種數量較少,但也接種了31.9萬劑。目前第一劑覆蓋率為81.83%、第二劑覆蓋率74.87%、基礎加強劑覆蓋率0.71%、追加劑覆蓋率為23.57%。預約平台相關對象及期程說明如下:一、施打時程:自2022年2月14日至2月20日。二、符合資格對象:2021年11月28日前已完整接種兩劑疫苗且間隔滿12週之18歲以上民眾,即2004年2月20日前出生者,預約接種疫苗追加劑。三、預約分流時程:(一)65歲以上:2月9日上午10時至2月11日中午12時。(二)50歲-64歲:2月9日中午12時至2月11日中午12時。(三)18歲-49歲:2月9日下午2時至2月11日中午12時。指揮中心說明,民眾可於2月8日下午2時起於預約平臺進行預約資格查詢,不再另外發送預約提醒簡訊,符合資格民眾請記得於預約時間進行預約,預約當日如遇啟動流量管制,亦請配合依序排隊耐心等候預約。 已於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安排/指定之合約醫療院所完成預約之民眾,仍依原已預約時段前往接種,無需再於預約平台重複預約。指揮中心指出,預約平台第22期僅提供民眾預約接種疫苗追加劑,民眾若有第一、二劑或基礎加強劑接種需求,請持接種紀錄(小黃卡)至各地方政府指定/安排合約醫療院所或衛生所預約,或至提供隨到隨打服務之接種站接種。前述醫療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 https://www.cdc.gov.tw/)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院所項下,利用「COVID-19疫苗接種院所」或「COVID-19疫苗接種院所地圖」,依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提供資訊連結預約接種。指揮中心提醒,請民眾前往接種疫苗前,應備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及健保卡,並經醫生評估過往疫苗接種史及檢核接種紀錄後,提供民眾疫苗接種。另18歲至未滿20歲民眾,如自行前往接種,請持家長簽具之意願同意書,若由家長陪同前往接種,請本人與家長於現場共同簽署意願同意書。
-
2022-02-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延長兩周!春節檢疫專案實施至2月28日
因應今年春節返鄉人潮,指揮中心去年宣布實施春節檢疫專案,民眾依據不同條件可選擇「14+0」、「10+4」或「7+7」等入境檢疫天數,但方案實施到2月14日,僅剩一周時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春節檢疫專案實施期間延長至2022年2月28日,入境人員務必配合相關檢疫措施陳時中表示,春節檢疫專案自去年12月14日起實施以來,提供旅外國人依其所具備之條件有不同檢疫方案的選擇,以符合不同情況民眾之檢疫需求;經評估各國檢疫策略及該專案整體執行情形,宣布延長實施期間至2022年2月28日,以航班表定抵台時間計算,相關措施均維持專案規定。指揮中心說明,春節檢疫專案內容包含14+0+7、10+4+7及7+7+7共三項方案,相關規定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首頁/ COVID-19防疫專區/特殊專案/春節檢疫措施專案項下查閱。指揮中心提醒,民眾於返台前務請事先瞭解並確認適用之方案再擇定,且方案擇定後不可變更,入境後請配合各方案所訂檢疫規定,避免違反規定而受裁罰。指揮中心呼籲,檢疫期間應留在檢疫場所,禁止外出,亦不得出境或出國,確實遵守「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春節檢疫專案)」所載規定;選擇C方案檢疫者,返家後7天如採1人1室之檢疫條件,其同戶內同住者(非居家檢疫者)應共同遵守加強暨自主健康管理相關規定及檢測措施,以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共同守護社區防疫安全。
-
2022-02-06 新聞.元氣新聞
新冠+流感疫苗 打造雙重防護
COVID-19改變全球人類生活,全民爭打第三劑以對抗病毒變異株,但正值冬季流感高峰,別忘了流感對民眾健康也帶來威脅,尤其是高齡族群。長照接駁單位「小驢行」為偏鄉身心障礙者及老年人提供就醫接駁服務,創益生技公益捐贈自費流感疫苗給「小驢行」,讓工作人員與防疫車隊司機安心工作,也保護長者。與病毒共存,雙管齊下更能預防感染。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持續升溫,對於不斷變異、進化的病毒,不太可能在短期間完全消失,必須要學習與病毒共存,避免疫情反彈大爆發,除了保持社交距離、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最具效益的措施。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呼籲,接種流感疫苗除預防流感,亦可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對於尚無法接種新冠疫苗的12歲以下族群來說,流感疫苗顯得更加重要。但統計顯示,國內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資格民眾已有一定接種率,但許多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三明治族群」,不在公費流感疫苗範圍內(約5%),若得到流感,除了影響自身健康及工作表現,也可能傳染給家中老幼等高風險族群。目前流感疫苗生產分為細胞培養與雞蛋培養疫苗,都具有預防流感重症的保護力。創益生技總經理簡重光表示,近年國內公費流感疫苗施打狀況,大約都落在600萬劑上下,另有70~100萬人左右自費接種流感疫苗。但今年新冠疫苗第一劑覆蓋率已達七成,可能是民眾怕頻繁施打造成「疫苗疲乏」,加上兩者接種建議至少間隔七天,增加預約疫苗的不確定性,確實在部分族群身上看出排擠流感疫苗的效應。捐贈「小驢行」流感疫苗,保護防疫司機與長者。「滿足國人的健康需求,也是我們的責任。」簡重光表示,基於社會與企業責任,除了捐贈流感疫苗給「小驢行」,展現對公益行動的支持,也提供細胞培養型四價流感疫苗給輔大醫學系的教職生,用實際行動相挺防疫與醫護。此外,在新冠肺炎及冬季流感的雙重威脅下,各年齡層都應踴躍接種疫苗,專家指出,兩種疫苗並不衝突,且增加雙重保護。「小驢行」被喻為「長照界Uber」,創辦人侯勝宗長年研究偏鄉交通政策的難處,期透過長照專車載長輩前往就醫,同時也帶進在地工作機會,打造共享長照交通平台。為保護同仁、保護司機,小驢行團隊已全員打完二劑新冠疫苗,並鼓勵相關人員接種流感疫苗,創益生技捐贈的流感疫苗為他們減輕不少經濟壓力。「社會服務」是小驢行的核心價值,以交通接駁串連人際互動,鼓勵高齡長者共乘,讓出門看病不再是痛苦的折磨。侯勝宗強調,小驢行用科技創造共善社會,司機兼駕駛、導遊、長照,進行多元聯合派遣,服務品質在疫情期間也不打折,同時更加強防疫措施,做好清潔消毒,並接種新冠疫苗及流感疫苗,「為了偏鄉長輩以及家人的健康,一定要打!」
-
2022-02-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不同疫苗打氣有差 陳時中:選擇適合的、盡快打
民眾接種COVID-19疫苗,莫德納、BNT打氣有明顯差距。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兩種基本上是同種族的疫苗,「只要選擇適合的、盡快打,可能更重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媒體問及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新北市新莊接種站打莫德納,2000劑被「掃光」,而台北市近日開放BNT接種,預約率卻不到3成,不解為何會有如此懸殊的差距。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莫德納和BNT基本上是同種族的疫苗(都是mRNA疫苗),在保護效果上有一些不同的數字,沒有誰比誰優秀。他也提到,台灣接種疫苗似乎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不同的「流行」,但指揮中心要呼籲,莫德納跟BNT是一樣的疫苗,現在都可以打,「只要選擇適合的、盡快打,可能更重要」。另外,媒體問及,副市長黃珊珊今天說,如果打那麼多疫苗,管制還是跟原本的一樣,那打疫苗有什麼用,2月底「微解封」應勢在必行。陳時中則認為,疫情控制一直都是多層次的,疫苗涵蓋率等單一指標不能代表整體。他也說,台灣的「封城指數」表現是全世界表現最好的,各國沒有比台灣更鬆的,「打疫苗後是否可以更鬆,當然可以調整,但不會是唯一的依據」。
-
2022-02-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40例、境外32例! 亞旭電腦復工爆增25例
國內本土確診新增40例,分別在桃園有30案、高雄有10案,另外境外移入有32例,落地採檢13例、居家檢疫19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表示,今日本土有40例個案較多,但對社區影響不大,其中有33例已在居家隔離中陰轉陽。另外本土個案40例中,桃園有25例是亞旭園區,集中檢疫期滿採檢,全部都是陰轉陽個案,1例為錢都涮涮鍋相關個案,同樣於隔離期滿檢疫出來。其中有4例為日翊物流相關個案。而高雄10例中,高雄港相關有9例,另外是諾貝爾幼兒園1例由陰轉陽。國內新增7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0例本土個案及32例境外移入(1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9例男性、3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9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8例)、日本及菲律賓(各3例)、瑞士、法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德國、加拿大及印度(各1例)移入;另12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20日至2月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736,51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717,196例排除),其中19,101例確診,分別為3,864例境外移入,15,18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28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日翊物流確診足跡 全家3店、火車站等人多公共場所上榜
桃園市政府今天公布Covid-19確診者新的足跡圖,其中包括日翊物流傳播鏈部分確診者1月22日至2月1日足跡,因為該物流是全家便利商店集團子公司,足跡一覽表中有3家是全家在大溪的門市,是否為物流業的送貨員也引起關注。台鐵中壢站也再度上榜,顯示確診者1月28日晚上7點搭過134班次自強號,其他像大溪普濟寺就在大溪老街的街尾,還有龍潭大型傳統市場、大溪員明市場,都是人來人往聚集頻繁的公共場所;另外龜山工業區知名的「可口可樂世界」觀光工廠也入列,環保局已經著針對這些地點加強消毒。龍潭傳統市場因為確診者在市場擺攤,今天中午過後休市3天,下午2點開始在附近的市民活動中心開設採檢站。市長鄭文燦呼籲攤商還有消費者與到過市場的民眾趕快去採檢站採檢,市政府在春節期間開設8個採檢站,請民眾踴躍利用。
-
2022-02-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新增25例、境外46例 陳時中感謝春節匡列不停歇
國內新增7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5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有2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今天本土新增25例,感謝過年期間疫調、檢驗、匡列的地方及中央人員採檢、匡列全年無休、沒有停歇,表達感謝。至於境外移入昨日篩檢676位,陽性率達3.40%,上午篩檢航班有542位,陳時中說,「人也蠻多的,只有1人陽性,陽性率0.18%。」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14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6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7例)、菲律賓及澳大利亞(各3例)、荷蘭、印度、秘魯、越南及泰國(各2例)、日本、奈及利亞、加拿大、以色列、香港及中國(各1例)移入;另17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15日至2月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719,42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699,979例排除),其中19,029例確診,分別為3,832例境外移入,15,14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28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臺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還沒打別再錯過!北市預約平台年初四9點起開放預約BNT
為了加速民眾第三劑疫苗施打,台北市今天上午九點開始,加開「台北市疫苗預約系統」提供BNT疫苗追加劑6萬8387劑,2月4、5日9時至17時開放民眾預約,6日發送簡訊通知,7至9日接種疫苗;另外,台北市2月7至11日也加開高端疫苗現場掛號接種,於3處中型接種站共提供6778劑。北市府表示,今天台北市預約平台重啟預約,提供BNT疫苗施打,提醒不要一直堅持要打莫德納,莫德納與BNT皆為mRNA疫苗,兩者抗體效價無明顯差異,不需「非莫不可」有得打就好。柯文哲年初二受訪時提到,他就是打BNT疫苗,隨著疫苗覆蓋率高才會慢慢解封,台灣不可能永遠鎖國,但疫苗覆蓋率不夠還是危險,台北市甚至有10%的人,連一劑都沒打。北市衛生局表示,由於BNT疫苗剩餘超過8萬個名額,扣除醫院掛號系統預約量,北市衛生局於春節期間初四、初五加碼開放台北市「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接種登記系統」,只要滿18歲以上、2021年11月15日前完成第2劑疫苗接種者,即可預約接種。另外,衛生局於2月7至11日開放臺北車站、義信禮堂及捷運松山站等3處中型接種站,提供高端疫苗現場掛號共6778個名額,3處接種站服務日期及時間不同,請民眾留意接種時段,避免撲空。
-
2022-02-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竹縣足跡 包括麻將館、洗衣生活館及安親班
新竹縣政府今天說,桃園市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者案19075(40多歲男性)及19054(10多歲女性)有1月28到31日的新竹縣足跡,包括麻將會館、洗衣生活館及安親班。新竹縣長楊文科在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表示,案19075及19054是同住家人,都由於同住家人確診被匡列,2日採檢雙雙確診。兩人足跡包括1月28日上午8時到傍晚6時30分弋果美語忠孝分部安親班(新豐鄉忠孝路129號);1月29日下午1時到4時30分、1月30日下午1時到5時健康麻將快樂打麻將會館(湖口鄉中興街);1月31日上午10時到11時藍天洗衣生活館(湖口鄉民生街241號)。楊文科說,新竹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將派員到3處環境消毒,相關接觸者目前正由竹縣府衛生局人員疫情調查中。
-
2022-02-04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香港本土病例連3天破百 官方呼籲員工在家工作
香港政府衛生防護中心今天公布,新增COVID-19本土確診病例121例。官方表示,病毒株Omicron傳播快速,有多起源頭不明案例,推估未來勢必有更多病例;呼籲雇主盡量使員工在家工作。香港正在經歷第5波疫情,香港政府衛生防護中心今天下午公布,截至今天0時,新增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病例142例;121例為本土病例,其中有31例源頭不明,擴及香港、九龍和新界。這也是香港連續第3天,本土病例破百例。綜合港媒星島日報、香港電台報導,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源頭不明個案涉及香港、九龍和新界,不少患者的病徵輕微或是無症狀,相信社區有不少傳播鏈。Omicron傳播呈幾何式上升,按照目前趨勢,不斷地有不明個案出現,擔心未來將增為數百例甚至是更多個案,使得醫療系統加重負荷。張竹君建議,市民在假期期間不要外出聚會,盡量留在家中。目前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活躍度較低,倘若出現病徵,很大機率是COVID-19;而非流行性感冒,市民若有出現病徵,應該盡快地接受檢測。香港政府今天下午4時許發布新聞稿指出,為了大幅減少社區人流和社交接觸,政府政策局和部門明天會擴大特別上班安排,除了提供緊急和必要公共服務、防疫抗疫等有關人員外,其他政府僱員盡量留在家中工作,這項安排暫定實行至2月11日。另也呼籲(民間企業)雇主,盡量讓員工在家工作。新聞稿內容強調,疫情非常嚴峻且有惡化趨勢,政府必須做特別上班安排,在實行特別上班安排期間,政府部門會維持緊急和必要公共服務以及各項抗疫工作,政府將密切觀察疫情發展,因應疫情實際需要,靈活調配人手全力支援抗疫。
-
2022-02-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0 個案足跡多在高雄、列入高個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22例COVID-19本土個案,其中1例原要列新北市個案,但依據個案工作、居住地及接觸史,改列高雄個案。今日國內新增本土22例,高雄占15例,另7例為桃園市,新北市新增個案數據「+0」。新北市衛生局今天下午表示,指揮中心今天公布的22例新增本土個案中,案19073為60多歲男性,已經完成2劑疫苗接種,為高雄確診案18367的接觸者。他的工作地點在高雄港區,居住高雄宿舍,與案18367最後接觸日是1月19日,個案20日返回新北。新北市衛生局21日接獲高雄市衛生局通知個案接觸史後,安排採檢PCR陰性,23日匡列隔離。2月2日解除隔離前採檢陽性,Ct值23.96,收治專責病房隔離治療。由於個案接觸史及活動多在高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將他轉列高雄個案。中央指揮中心今天下公布國內新增56例COVID-19確定病例,22例為本土個案,另有34例境外移入個案。境外移入34例中,有1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今日中無新增死亡病例。
-
2022-02-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雄本土+15!其中8人「陰轉陽」 礁溪長榮+6最多
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5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2例本土個案及34例境外移入。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本土22例中,高雄占了15例,桃園有7,其中隔離陰轉陽共有9例。莊人祥指出,本土新增22例中,包括高雄15例、桃園7例,其中在居家隔離期間陰轉陽共有9例。針對高雄新增15例,莊人祥表示,有8例是隔離後陰轉陽。礁溪長榮飯店衍生案新增6例,當中有2例是隔離後陰轉陽。另外,有4人是屬於一家人,其中1人與案18773曾在1月25日有接觸,他的家人在1月31日陸續出現症狀,因此4人自行就醫,採檢確診陽性。莊人祥表示,高雄港相關新增9例,其中6例是隔離後陰轉陽,有3例是旗津社區擴大採檢驗出陽性。針對桃園新增7例,莊人祥指出,隔離後陰轉陽有1例,是加貝爾幼兒園相關陪病父親。另外桃園大溪某物流公司今新增2例,莊人祥說,包括1名員工及1名家屬,目前該物流公司相關共15人確診,包括12名員工、3名家屬,目前桃園市政府勒令該物流公司整間停工。截至中午已匡列250名員工列為居家隔離,其餘家屬也陸續匡列。至於1000名員工將進行預防性隔離5天,並於2月6日二次採檢。莊人祥表示,另外桃園有4例在疫調中,是屬於今天境外移入個案,包括境外移入個案(案19042)的家人。案19042在1月15日自中國入境,入住防疫旅館14天,期滿採檢陰性後,1月30日返回桃園,1月31日出現咳嗽症狀,自行快篩陽性,次日衛生局安排採檢,陽性確診。針對案19042,莊人祥表示,陸續匡列同住家人3人、非同住家人3人共6人,2月2日安排接觸者採檢,6人中4人陽性,分別個案的妻子、兒子、女兒跟弟弟。案19042是居家檢疫期滿後,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發病,而且Ct值偏低,跟同住家人僅接觸未滿2天即發病,感染源釐清中。
-
2022-02-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大年初三疫情持續延燒!本土+22、境外+34 高雄15例最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5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2例本土個案及34例境外移入。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境外移入34例中,有1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11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莊人祥表示,本土22例中,高雄占了15例,桃園有7,其中隔離陰轉陽共有9例。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4例男性、19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10例)、中國、英國、菲律賓、日本及澳大利亞(各2例)、泰國、土耳其、德國、西班牙及瑞典(各1例)移入;另9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15日至2月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706,26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687,120例排除),其中18,958例確診,分別為3,786例境外移入,15,11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 (案18758本土個案,後續採檢為陰性,改判排除),累計128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臺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全家「日翊物流」員工群聚染疫!預購商品延遲出貨
桃園於2月3 日新增7例COVID-19本土個案,其中2名個案為全家便利商店子公司的日翊物流員工與家人。全家表示,自接獲桃園市衛生局通知後,即全力配合全廠清消、全員篩檢、疫調匡列等作業,並暫停相關物流作業。部分預購商品因配合暫停配送,於春節期間將有延遲狀況。依據桃園市長鄭文燦所公佈的資料,大溪日翊物流公司至今共採檢1178人,2月2日新增2人確診,累計已有15人感染,12名個案為員工、3名為員工家人。全家發布聲明,指出子公司日翊物流「桃園大溪倉」,自接獲桃園市衛生局通知後,即全力配合全廠清消、全員篩檢、疫調匡列等作業,並暫停相關物流作業。其中,部分預購商品因配合暫停配送,於春節期間將有延遲狀況,造成消費者不便之處,敬請見諒。開工後配送狀況,將依實際復工時程,做滾動式調整。直至2月3日上午為止,確診者為理貨線人員共11名、清潔員1名,未有物流士人員。
-
2022-02-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大年初一疫情延燒 指揮中心:本土+16、境外+44無死亡
今天是大年初一、虎年第一天,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16例本土個案及44例境外移入,總計60例,零人死亡。發言人莊人祥說,16例本土個案中,10例為居家隔離期間陰轉陽個案,另外境外移入中有7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莊人祥說,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7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指揮中心統計,截至今天下午4時,居家檢疫人數為1萬5118人,其中1080人將於明日解除列管。居家隔離則有6839人,其中425人於明日解除隔離可回家。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3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50多歲,分別自馬來西亞(20例)、美國(6例)、英國(3例)、日本(2例)、波蘭、菲律賓、越南、巴西、印度、巴拿馬、瑞典及法國(各1例)移入;另5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1月17日至1月3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684,88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665,865例排除),其中18,850例確診,分別為3,715例境外移入,15,08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27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臺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匿蹤Omicron」傳播速度是原版1.5倍
今天刊出的丹麥研究指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高傳染力變異株Omicron的亞變種BA.2,比原始版本的傳染力還要高。BA.2又稱「匿蹤Omicron」,今年稍早首度現蹤。法新社報導,BA.2目前已取代Omicron首代變異株BA.1,成為丹麥主要病毒株。丹麥最高的傳染病防治機構「國家血清研究所」(Statens Serum Institut, SSI)發布聲明說,感染BA.2的個體有39%的機會於一星期內將病毒傳染給家中另一人,反觀第一代Omicron僅為29%。SSI研究人員和丹麥各大專院校所做的這項研究涉及1.8萬人,研究時間為去年12月20日至今年1月18日。SSI醫師莫勒(Camilla Holten Moller)表示,BA.2比BA.1更可能感染沒打疫苗的人。她表示完整接種疫苗者,尤其是已經打過加強針的民眾,感染的可能性低很多。SSI先前表示,根據初步數據,BA.2傳染力是BA.1的1.5倍。丹麥明天將成為第一個解除所有防疫限制的歐盟成員國,一來因為境內疫苗覆蓋率高,二來Omicron重症比率低。原始Omicron變異株最初於2021年11月在南非發現,自此之後成為全球主要病毒株。
-
2022-01-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8萬多劑BNT疫苗 擬2月4日開放預約、7日起施打
台北市第21期疫苗尚餘8萬多劑BNT量能,副市長蔡炳坤今天表示,預計在2月4日重啟台北市疫苗預約系統,開放預約在2月7日起施打。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表示,民眾偏愛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莫德納疫苗,導致第21期公費疫苗預約台北市剩下8萬多劑BNT量能,考慮重啟台北市預約系統。蔡炳坤今天接受媒體電訪表示,考量若採隨到隨打方式,可能會讓人潮不平均,產生醫療量能浪費,所以預計在2月4日、5日重啟台北市疫苗預約系統供民眾預約,2月7日開始接種。蔡炳坤指出,現在除了莫德納之外的廠牌,都比較沒有這麼多人想接種,但BNT與莫德納一樣好,都是mRNA疫苗,呼籲民眾多加利用。此外,蔡炳坤說,第21期除BNT剩下8萬多劑外,高端也還剩下6000多劑,不過若系統上同時提供2種疫苗預約會比較複雜,所以這次僅提供BNT疫苗預約;正在考慮是否要在台北車站接種站施打的時段,同步開放高端隨到隨打。有關北車接種站未來規劃,蔡炳坤說,北車隨到隨打服務已在1月27日告一段落,春節期間暫停接種,2月7日開始配合第21期調整為預約接種,同時在東側迴廊保留一條施打線,每天提供BNT及AZ共600劑的量能隨到隨打。
-
2022-01-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5! 境外33例 有6例本土對社區有影響
國內新增48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15例本土個案及3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15例本土,有9例是居家隔離裡面陰轉陽性,對社區有影響的是6例。至於上午有四個航班入境,目前檢驗108人,還沒有檢驗的相關案例。目前有9例是落地採檢驗出,居家檢疫驗出有24例,目前陽性率約0.9%。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5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9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9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新加坡(各2例)、日本、中國、澳大利亞、越南、墨西哥及荷蘭(各1例)移入;另14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9日至1月2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640,59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621,502例排除),其中18,681例確診,分別為3,593例境外移入,15,03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案18315境外移入病例,再次採檢為陰性,改判排除),累計127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直播/本土+27例!有9例是居隔轉陽性 境外增44例
國內新增7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7例本土個案及4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落地採檢14例、居家採檢30例,後者比前者高,因為日前入境者高峰解隔人數多。本土個案有27例,有9例是居家隔離轉陽,希望多在匡列中還在控制範圍內,而不明感染源能夠少,他說,「這樣是我們所期待的。」今日上午有5航班,篩檢境外337位,陽性有2位,境外陽性率為0.59%,目前境外陽性率平均降為3%。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8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5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及菲律賓各8例、中國5例、印尼3例、日本、瑞典及越南各2例、孟加拉國、荷蘭、土耳其、英國、奧地利及丹麥各1例移入;另8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13日至1月2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613,92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594,976例排除),其中18,634例確診,分別為3,561例境外移入,15,01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3例空號病例(案18314境外移入、案18425本土、案18438本土,再次採檢為陰性,共3案研判排除),累計126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南今增1例本土確診 為永豐銀行永康分行員工
台南市連續2天爆出3例本土確診個案,昨天好不容易「+0」,今天又新增1例本土確診,傳出是永豐銀行永康分行員工,台南市長黃偉哲今下午3點將在線上防疫記者會說明。市府表示,目前已針對相關足跡清消,並匡列相關人等。永豐銀行今在官網上發出公告,指昨日接獲衛生主管機關通報,本分行一名員工確診COVID-19,目前已完成行舍全面消毒工作(包含營業廳、辦公區域),待衛生相關單位安排環境檢測後即可復業,今天暫停對外營業,請民眾改至鄰近分行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