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COVID-19
共找到
3303
筆 文章
-
-
2020-02-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德國病毒權威:難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新型冠狀病毒最近擴散到歐洲,義大利、西班牙等地相繼傳出感染病例。德國權威病毒學者表示,目前看來全球大流行已難避免。柏林夏里特醫院(Charité)病毒研究所所長德羅斯登(Christian Drosten)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表示,研判目前情勢,恐難以阻止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pandemic),也就是說這種傳染病將在世界上許多地區同時出現。德羅斯登說,全球大流行對各國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因為醫療院所得同時治療許多病患。歐洲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截至26日凌晨已傳出325人受到感染,11人死亡,而且至今沒找到感染源。德羅斯登認為,病毒顯然在義大利傳播了1到2週才被發現,很有可能病毒也已經到了德國並開始擴散出去,直到有人出現嚴重症狀去就醫、而且被檢測出來後大家才知道,就像義大利一樣。德國目前只有零星的感染個案,如果爆發嚴重疫情,德國的醫療體系有辦法應付嗎?德羅斯登表示,關鍵在於是否能延緩病毒傳播的速度,如果突然有許多人被感染,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醫療體系能應付。由於媒體大幅報導各國疫情,德國最近也開始鬧口罩荒,德羅斯登對口罩的效果表示懷疑。他說,沒有證據證明一般藥房買到的口罩能預防傳染病。德羅斯登是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的共同發現者之一,他的團隊1月中即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快速檢驗試劑,供全球實驗室使用。
-
2020-02-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染新冠肺炎家長慌 專家:兒少染疫機會低
台灣今天新增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為一名男童,不少家長恐慌,擔心病毒入侵校園。專家說,目前實證資料顯示,高中以下兒少感染新冠肺炎機會低。但並非不會染疫,要注意勤洗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下午的記者會宣布,新增一名新冠漢肺炎確診個案,為一名11歲兒童,且為無症狀確診者。他採檢時還沒開學,沒有進到校園的疑慮;但寒假曾去補習,相關接觸者還在調查中。此男童目前為台灣最年輕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指揮中心執行官周志浩在記者會表示,雖然此個案年幼,但根據目前實證數據顯示,新冠肺炎感染兒童、青少年的比例,「低得非常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晚間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一篇最新發表的中國大陸研究數據顯示,在7萬多名經臨床表現及實驗室診斷的COVID-19病人中,絕大多數病人的年齡落在30到79歲間,1到9歲占1%、10到19歲也占1%。黃高彬說,從數據看來,理論上高中以下的兒童、青少年染病機會低。雖然今天台灣出現一名兒童確診個案,但目前才開學一天,就算確診個案有相關接觸者,病毒在校園散播的機會也小。也幸好延後開學,「蠻幸運的」。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表示,根據目前中國大陸的少數報告,小孩如果罹患新冠肺炎,症狀比較輕微,如發燒、流鼻水、腸胃道症狀,但也有重症的報告,不過比較少見。莊人祥表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小孩容易感染新冠肺炎,在中國的資料中,感染者仍以成人為主。面對家長的恐慌,莊人祥說,小孩基本上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措施,勤洗手,且如果有呼吸道症狀或身體不適,不要接近家中的長者或慢性病者,也不要上學,避免增加各種疾病傳染的風險。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續傳出家庭群聚案例 專家教你如何阻止病毒在家擴散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不斷發現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同時因為傳染性高,病毒在環境下推估能存在數天,台灣陸續傳出家庭群聚案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24日公開提醒,居家環境與個人清潔可以大幅降低接觸感染風險,勤洗手、戴口罩、規律清潔環境,可以降低家庭感染率至20%以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張靜文表示,目前資料顯示,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最主要傳播媒介就是飛沫,如果人與人距離比較近,有可能直接吸入帶病毒的飛沫,如果飛沫掉落在物體或床上,另外一個人手接觸,就會把病毒帶到自己身上。另外,飛沫如果在空中變成飛沫核,就容易隨著空氣四處飄。武漢肺炎病毒在環境可能活數天 居家消毒非常重要張靜文說明,目前沒有研究能夠證實,新型冠狀病毒能夠在外在環境能夠存活多久,但藉由同樣是SARS與MERS冠狀病毒研究,可以推算新型冠狀病毒也應該能存在數天,也就是說,當新型冠狀病毒離開人體到任何環境表面,連續數天都有可能接觸感染的風險,所以最好的防護措施就是勤洗手跟環境清潔。勤洗手可以把手上病源去除外,如果可以把環境病源規律去除,雙手碰觸到病毒機會也能減少。張靜文強調,目前台灣家庭群聚都仍是零星個案,沒有繼續向外擴大,因此只要家庭環境清潔做好,就能有很好防疫方式。而漂白水就是很好的居家消毒工具,成本低也容易取得,增加家庭清潔頻率,環境病毒致病風險就能降低。張靜文提醒,使用漂白水清潔環境,由於漂白水可能對皮膚黏膜有些傷害,要記得戴上口套、口罩、手套,不要讓皮膚直接接觸漂白水。漂白水和清水比例最好保持1:100,清潔的環境一定要通風,讓身體不會因揮發物質而受傷。張靜文特別指出,如果跟有高風險家人同住,不論是有輕微呼吸道症狀、疫區旅遊史、容易接觸病患的醫護人員等,就一定要做好居家防護,不但防護自己,同時也降低其他成員危險。家庭群聚管控好,也就阻止病毒繼續擴散,社區散佈的危險也就降低,醫療防疫資源就能維持,台灣醫療力量也不會被擊潰。戴口罩勤洗手 家庭感染率能降低至20%以下目前越來越多無症狀或輕症武漢肺炎患者,傳染力也都非常高。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分析湖北省病患,除初期高燒患者比較多外,接下來的病患出現高燒比率約43%,也就是說很多人沒有發燒。因此目前必須考慮,假使沒發燒卻有呼吸道症狀,到底該不該採檢,要不要列為疑似患者非常關鍵。陳秀熙說明,分析目前台灣28名病患,平均潛伏期約7天,比中國大陸病患稍微長一些,康復時間需要2周以上,需要非常多醫療資源。如果家庭感染可以管控好,就能保護住台灣的醫療能量,目前武漢肺炎家庭感染率(密切接觸)約46.2%,如果家裡有高風險者,戴上口罩加上勤洗手,感染率能降低至20%以下。無症或輕症患者隱憂 自我判斷成關鍵陳秀熙強調,分析中國大陸武漢病毒與台灣流感相關數據資料,民眾或醫療單位就可以先行判斷對武漢肺炎的危險評估。沒有發燒的狀態下,基礎分數50分;有下呼吸道症狀或慢性病,如咳嗽、呼吸急促、糖尿病,分數往上加;有上呼吸道與全身性症狀則往下扣分,如鼻塞、喉嚨痛、肌肉痠痛等(類似流感症狀);危險分數大於與等於40分,就須要採檢確認有無感染武漢肺炎。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教授黃俊豪提醒,傳染疾病自我防護,必須要隨時提醒自己,勤洗手、戴口罩、維護環境消毒,這是一定有防疫作用的;但假如社會風氣越恐慌,反而會降低防疫行為意願,因此疫情報導不能引起恐慌。如果防疫單位能將過往傳染疫情作為參考,將有利於民眾對預防新興疾病的現實感。★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2-2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影/武漢封城已達人類極限?居民集體失控慘叫 氣氛超毛:根本煉獄
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失控蔓延,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已封城月餘,不僅禁止武漢市民進出,連上街買菜都遭嚴格控管,日前更收緊管制,宣布「完全封鎖」,全部禁止出門,民生必需品由政府統一配送。在如此高壓之下,近日傳出武漢居民瀕臨崩潰失控的影片,令觀者感到毛骨悚然。在武漢封城之初,曾發生多處社區居民開窗合唱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並高喊「武漢加油」的熱血畫面。時隔多日,在完全不能出門的狀態下,有中國網友流出武漢封城滿月當夜情景,以「武漢封閉時間已達人類能承受的極限」為題,錄下黑夜中只聞滿城嚎叫的畫面,短短一分多鐘的影片,不停響著「啊~」、「啊啊啊」、「嗚~」的聲音,不知已持續多久,讓人擔憂居民精神狀態。從影片中可看到,夜晚武漢高樓家家戶戶都透出燈光,但推開窗卻聽見尖叫聲此起彼落,不絕於耳,聽起來像極恐怖電影。據拍攝民眾表示,不知為什麼整個社區的居民都浮燥起來,大家都睡不著,應該是想出去吧!更告誡眾人在發洩時注意一點,別把頭伸出去,因為「樓上樓下都是唾沫,還是很危險」。該片流出後引起各國人士關注,轉至批踢踢後也引發鄉民討論,「封城一個月了,很絕望吧」、「壓力鍋在炸開邊緣了」、「跟殭屍電影一樣」、「燈火通明還叫得這麼慘,反差的很可怕」、「好可怕,根本人間煉獄」、「整個城在絕望中等死,真的是地獄」。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要檢疫 五成覺得不好意思、三成擔心被孤立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尚未趨緩,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民眾出現恐慌、焦慮、甚至擔心隔離會被歧視等。有學者發布調查顯示,國人能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不受影響,但自己若遇到被要求檢疫時,五成民眾會覺得不好意思,近三成會擔心會失去親友、被社會孤立。中華心理衛生協會與台灣公衛、台大公衛學院合作,今舉行「新冠疫情與心理健康」記者會,學者提出公共心理衛生的理念與建議,教導民眾在疫情中如何自處,增強心理健康。台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系教授李思賢,講述疫情發展的身心變化與流行病學調查。他表示自2月15起採匿名線上調查方式,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眾心理健康衝擊,對20歲以上成年人進行問券調查,內容包含民眾心理健康、心態、對疫情所採取免疫力的做法等,共回收3610份問券。結果顯示,有七成的民眾對疫情感到緊張,但47%的民眾表示對疫情還是能面對、工作不受影響;此外,自己若遇到被要求隔離檢疫時,近三成(28%)民眾會擔心會失去親友、被社會孤立。李思賢建議民眾聽從政府宣導、做好洗手的習慣,可關注疫情但勿過度,並維持多運動、唱歌等有益身心活動。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趨緩,對於疫情防治,「沒有人是局外人」,他也慶幸在學生開學前舉辦此記者會,提倡對於公共衛生的看法,希望藉此減低民眾心理緊張。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葉金川點名馬、柯、蘇閉嘴 讓防疫回歸專業
全民企盼圍堵新冠肺炎(COVID-19),陸續有政治人物發表意見,褒貶不一。走過SARS疫情、當時的台北市衛生局長葉金川看不下去,他表示現在疫情緊張,柯文哲、馬英九、蘇貞昌等人都應該少講話,「指揮官不會百分百作對,即使錯了,應由專業來評論」。國際防疫的過程不免染有政治色彩,葉金川今早接受電台《周玉蔻嗆新聞》節目訪問時舉例,鑽石公主號上的我國旅客返台時,我國辦理規格遠遠超越美國、澳洲,「那有點太大過陣仗,大概是作給中國大陸看的」。滯留中國的台胞是否應包機返台的議題也類似,葉金川認為毋須包機返台,因為封城區域總會慢慢開放,屆時台胞在從成都回來就好。前總統馬英九近日在社群網站發表人道關懷言論,指還有許多台灣民眾滯留中國等待包機返台,有的小朋友甚至寫信向蔡英文總統求救。台北市長柯文哲與中央政府近來針對是否應公布確診個案的活動地點,屢次隔空交火。對此葉金川表示,現在疫情緊張,包括柯文哲、馬英九、蘇貞昌等人都應該少講話,「大家請閉嘴,不要對疫情有太多評論」。針對馬英九,葉金川笑稱他「本性難移,自己要有智慧,就讓指揮官去講」;針對柯文哲,葉金川表示「就算中央有錯,也不值得你這樣對待」。葉金川說,指揮官不會百分百作對,但有沒有作對,應該讓專業人員來作評論。指揮官很辛苦,大家應加以支持,至少讓指揮中心不要垮台,如若垮台,台灣就垮了。葉金川心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呼籲國內政治人物別再打口水戰。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憂染新冠肺炎避回診 衛生局:慢性病患者勿擅自減停藥
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峻,讓許多民眾憂心忡忡,部分慢性病患者近來更擔心進出醫院恐被傳染,逕自停藥或減少服藥次數,認為這樣可降低到院回診的次數,台南市衛生局提醒,慢性病患者絕對不能擅自減藥或停藥,務必先與主治醫師討論,否則可能會導致病情出現變化。42歲擔任作業員的阿宏有思覺失調症病史,平時有規則返診及規律服藥,每3周返診一次,病情穩定,但最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容易緊張壓力大、睡不好,擔心若到醫院返診時會不會被傳染,衛生所公衛護理師追蹤關懷阿宏時,予以傾聽、評估精神症狀及衛教規則服藥重要性,並分享教導防疫新知,陪伴個案返診與主治醫師討論用藥及返診頻率等。南市衛生局指,疫情快速蔓延,病毒也傳播至全球,台灣有1人死亡,造成多數民眾恐慌,擔心買不到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更擔心被傳染,且有許多大型醫院為嚴格感染管制,而管制醫院出入口及縮減門診等防疫措施。更有多人因有旅遊史或接觸史,需居家自主隔離。衛生局表示,原本即有思覺失調及心理困擾的民眾,對平時熟悉的醫療行為可能感到擔心焦慮,甚至為了不想頻繁進出醫院而嘗試減藥或停藥,導致病情的變化。思覺失調是一種慢性病,藉由生活作息調整,透過家人的支持及適當的藥物治療,定時返診追蹤治療就能穩定病情,恢復正常生活;在病情穩定期間,可藉由調整返診頻率,或是領取慢性病處方籤等方式,這過程一定要與主治醫師討論,不能擅自減藥或停藥,若病情復發,症狀可能更嚴重,須更長治療時間才能恢復穩定,這過程對自身健康維護可說是得不償失。目前南市衛生局長期追蹤關懷有思覺失調的市民,由37區衛生所公衛護理師定期提供關懷訪視。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夏天到來病毒就消失?黃瑽寧6個重點解析新冠肺炎
上周(2/16)在一場由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主辦的研討會,針對目前已在全球迅速傳播開來的新冠肺炎(COVID-19),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在會中提出對於新冠狀病毒的一些重要觀察,《元氣網》特別整理節錄以下重點,讓大家多認識新冠狀病毒,及了解如何防範。一、新冠肺炎可無症狀傳染?學理上來說,無症狀傳染是可以的,但理論上傳染力會比較差。之前德國有個案例,一開始說是無症狀傳染者,後來發現不是,他其實有症狀,還吃了藥,其實他已經覺得肌肉痠痛不舒服,但他還是去開了會,開會之後就傳給其他人,所以他不算是一個無症狀的傳染者,算是輕症患者。此外,我們知道 ACE2 最多的地方在肺部,想說跟禽流感一樣,病毒要到很深的地方才找的到門,理論上沒有上呼吸道症狀,可是還是有 5% 的病人說我有流鼻涕、鼻子之類的症狀。最近有一篇研究也發現,其實鼻腔裡也是有ACE2受體的。目前醫療共識是,一開始輕症狀況就是咳嗽,然後肌肉酸痛,再嚴重一點就發燒,開始喘。根據WHO的估計,82% 的人是輕症,15% 是會喘,3% 會進入到嚴重的症狀。二、會否糞口傳染?前陣子有新聞報導這個病毒也可以糞口傳染,這我要打個超級大問號。找到屍體不代表可以找到活的人。一個病毒在糞便中找到 RNA,跟糞口傳染還有距離,要有活的病毒從大便出來才可以證明有糞口傳染。三、為何重症多抽菸男性?ACE2(人體細胞的血管張力素轉化酶2)可以說是冠狀病毒進入人體的「門」,ACE2在人體很多地方都有,包含在腸胃道的平滑肌,還有血管內皮細胞都有。如果ACE2 在我們細胞表現越多的話,可能這個病毒就找到更多機會進到我們的身體裡面,ACE2 的表現或許可以跟我們的嚴重度成正比。而根據研究指出,抽菸者的ACE2比非抽菸者還要來的高,或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抽菸者重症機率高,因為他進去門檻比較低。而在中國抽菸的男性佔 48%,也就是兩個男性就有一個抽煙,而女性抽菸比例可能只有3% 左右,或許就一個機轉可以解釋兩個答案,就是為什麼男性在重症多,還有就是為什麼抽菸的人會是重症的危險因子。四、夏天到來病毒就消失?很多人說:「沒關係,到了夏天這個病毒就不見了」,你可以看到過去冠狀病毒的季節特性,在緯度高的地方,可以看到冬天時冠狀病毒流行比較多,但是那是北半球、那是緯度比較高的地方。但如果看到跟我們比較相近緯度的廣州,經過這三年,看起來其實沒有什麼季節性,到夏天這個病毒是不會消失的,它跟流感一樣,流感也只有在緯度高的地方有很明顯的季節性,在台灣甚至是更熱的地方,它是一整年都有的。所以,「不用期待這個病毒在夏天自己會自殺,其實還是會留下來的。」五、新冠狀病毒能否控制住?未來到底能不能把這個病毒限制住?就像當年的 SARS 把它關起來呢?根據數學模組,一隻病毒只要有10% 的無症狀感染者,這名無症狀者就算他才剛傳給一個人,就是他傳染力還不到一般能傳播的 1%,對防疫者而言,就很難百分百掌握所有的接觸者。如果傳染力可能已經出去了 15% 到 30%,那麼你要在爆發前控制就更困難了。新冠狀病毒的輕症患者高達八成,所以這個病毒要像 SARS 一樣完全消失,我是採比較悲觀的態度,但是如果有疫苗事情就可以改觀了。六、如何面對存在的病毒?很多的研究講到冠狀病毒放在無生物上面到底可以活多久?只要條件良好,它要活 5 天 10 天都有可能,只是病毒量還剩多少不曉得。其實在無生物表面上面的接觸傳染是很常見的事情,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抗冠狀病毒,最重要還是洗手。等藥物的臨床實驗也沒這麼快,疫苗沒那麼快上市,因此一般民眾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洗手的工作,還有飛沫傳染的預防。新冠肺炎讓你很焦慮?加入元氣網粉絲團快速掌握疫情!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2-2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大甲媽如期遶境 通靈少女:有險不避,求神明保佑太為難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萬人參與的大甲媽遶境活動仍決定如期舉行,雖然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強調,相信「媽祖會保佑」,但民眾仍憂心活動成為防疫破口,紛紛祈求「媽祖快顯靈」建議停辦。《通靈少女》劉柏君也認為,明知有險卻不避,「要神明保佑也太為難了」。媽姐遶境是台灣每年3月最大的盛事,活動中上萬民眾共食共餐的模式,令人擔憂會重蹈韓國覆轍,增加疫情擴散的風險,台大醫生施景中及眾多網友紛紛發文,呼籲主辦單位能停辦遶境活動。現在,知名電視劇《通靈少女》主角原型劉柏君也在臉書發文寫道,「愛你的是神,控制你的是人,明知有染病風險卻不避,要神明保佑也太為難了」。劉柏君的貼文獲得近3千位網按讚認同,認為堅持辦遶境活動是「自以為是,陷媽祖於不義」、「那不是信仰,是情緒勤索」、「用庸俗的心在考慮神明與運氣」,嘆「韓國的疫情爆發不是才在眼前嗎?」、「寧宣揚神威,也不願倡導正確防疫觀念」,還有網友不捨「媽祖一直被Q,真的是很辛苦」。對於民眾憂心遶境活動對防疫的威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4日晚間表示,內政部會與相關宗教領袖及相關團體商量,找出可接受的方法。因應疫情,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活動,今年不排除將鑾轎停在廟階梯,請媽姐在戶外上轎,避免大量香客聚集在廟內。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表示會加強防疫措施,「如果封城就不辦遶境」。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有過抗SARS經驗 葉金川「我較怕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COVID-19)國內確診病例攀升至30人,其中有三起感染源尚未尋獲,人心惶惶。走過SARS疫情、當時的台北市衛生局長葉金川表示不怕SARS、較怕新冠病毒,台灣應盡快找到感染源、盡量圍堵病毒,「大甲媽祖遶境若真要辦,主辦單位應負全責」。葉金川今早接受電台《周玉蔻嗆新聞》節目接受訪問,分享自己在SARS期間出和平醫院時曾被隔離兩周,當時不如今日可以隨時透過手機上網,只能自己打電腦、看電視,「很無聊」。葉金川說,相對而言,他不怕SARS病毒、較怕新冠病毒,因為新冠病毒傳染力強,重症率約20%、致死率0.5%至2%,「一百支籤當中有兩籤抽到會死,能不怕嗎?」他認為,台灣當務之急應盡快找到社區感染個案的感染源頭,雖然困難、雖然目前的30例當中就有好幾例是無症狀帶原者,感染者「就像是被無影腳踢到」,但只要像現在這樣從被踢倒的人往外擴大追查,就會查得到。葉金川說,目前新冠病毒沒有特效藥與疫苗,只能用時間換取空間,也就是盡量作足隔離阻絕措施,以防止病毒傳遞。疫情是否會像SARS在天熱時趨緩,這就要問上帝了。大甲媽祖進香活動的大型人潮聚集活動,是否會增加社區傳染風險。葉金川說,媽祖會保佑人們心靈平安,但不會阻擋病毒,人潮中有一個帶原者大家都不會知道。主辦單位如果一定要辦,就要擔起責任小心翼翼地辦,包括進行發燒篩檢、限制有症狀與有旅遊史的人不要參加等。葉金川雖憂心疫情擴大,但上午受訪時並未戴口罩。他表示,我國尚未有廣泛的社區傳播,病例不算多,且勤洗手比戴口罩重要,口罩在必要時刻才戴即可,像是在捷運上、人多之處或自身有症狀之時。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鍾南山:新冠肺炎不會像流感每年都有
新冠肺炎病毒太「狡猾」,大陸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認為,治癒後還出現二次感染不是個例,但是少數,所以對所有病人要進行分級管理。鍾南山強調,要做好長期與新冠病毒打交道的準備,但「新冠肺炎不會像流感,流感每年都有,這種可能性應該較小。」鐘南山表示,大陸SARS疫情在2003年爆發後,17年間有零星地出現,但沒形成氣候。至於COVID-19新冠肺炎今後會不會長期存在?再度形成爆發形勢?也有可能。他只出,防疫關鍵就是要控制它到最少。「我認為它不會像流感,流感每年都有,這種可能性應該較小。」鍾南山還表示,出現出院患者重新感染只是小機率事件,不能代表什麼。「另外有一些少數的病人,出院後複查又檢出核算片段的陽性,這我不覺得很奇怪,因為還有兩個星期的隔離時間要持續觀察。」對所有病人出院後還是要進行一個分級管理,密切觀察。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民防疫何去何從?感染科醫師:2個準備3個迫切點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台灣已有30例確診,1人死亡,國中小今天開學,校園防疫大作戰,未來全民防疫何去何從?嘉義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王盈翔提建言:「兩個準備、 三個迫切點」防疫策略。王盈翔說,防疫面要有兩個準備:(一)轉進「減災模式」準備:政府認真防疫,依科學證據採取有效措施,在國際上表現可圈可點,亦獲得多數民眾信賴與認同。擴大篩檢政策仍屬圍堵思維(雖然有些積極的專家學者,已喊話政府要提早轉進「減災模式」)。他認為台灣目前篩檢量能(採檢端及實驗室端)也還OK,就配合政策盡可能找出可疑個案,未來若出現:(1)台灣確診個案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2)「送檢量」遠超過「篩檢量能」負荷時。擴大篩檢自然就會喊停,然後全面轉進「減災模式」,防疫重點也會隨之改變。若在不對的時間點,隨意改變防疫焦點,非但對我們沒有好處,還可能有害處。(二)轉進「季節性流感模式」準備:病毒具「無症狀帶原者」、「輕症多、死亡率低」、「發病前就具傳染力」,類似季節性流感病毒的特性,要像SARS一樣圍堵它很難。再思考目前「居家檢疫14天」民眾已超過1萬人,若不考慮斷航情況下,這種圍堵策略還能維持多久,長期下來一定拖垮台灣民生經濟。況且繼續圍堵策略,很多專家提出警告,病毒找到破口進入社區也只是時間問題,他認為「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千萬不要陷入SARS時期強調「三零」的迷思,也不必執著於「無社區傳播」的虛榮,提早整備才是解脫之道。尤其開學後,病毒或將循季節性流感傳播模式,以學校為感染源頭,經學童陸續帶回家庭內,造成「社區大量感染病患」,這時候的減災重點就進入「季節性流感模式」。由「確診者隔離、接觸者居家管理」轉進到「治療重症、輕症自主健康管理」,所以「重症治療準則及藥物」務必儘早確立下來。既然無法圍堵,未來就用「nCoV疫苗」來降低人群易感性,這就是所謂「季節性流感模式」。如果上述防疫面推想沒錯,感管執行面就有三個迫切點:(一)醫療體系保全:此次疫情,湖北省死亡率特高,醫療體系崩潰應該是主因,使得COVID-19病患得不到好治療,甚至其他疾病治療也停擺。湖北醫療體系崩潰,肇因於病毒另一特性「確診病人的病毒排放時間相當長」,導致確診病人住院時間拉很長,這不全然是病人治療需要,有些輕症甚至已恢復正常的病人,只是因防疫需求而被隔離在醫院,要等體內病毒陰轉後才能出院,因此醫療機構是被這類輕症住院病人拖垮的。台灣目前雖僅有30例確診個案收治,但也發現了上述問題,所以規畫「防疫專責醫院」,收治這類隔離為主的輕症病人,避免他們拖垮台灣各大醫療院所,是「減災模式」的第一個迫切點。疫情一旦進入「季節性流感模式」後,「防疫專責醫院」就可功成身退,輕症就留家中自主健康管理就好,只有重症才需住院治療。(二)避免醫療機構院內感染:醫院及長照機構是人口密集機構,住院病人又是最虛弱的族群,萬一不幸感染COVID-19,其致死率或致殘率會比健康族群高。醫院如何籌劃感管配套措施,好好保護他們,「分流」、「集中管理」與「有效監測院內異常感染事件及快速因應」豪無懸念是第二個迫切點 。「減災模式」時,到醫院的疑似病人數爆增,住院端設「檢疫病房」方便集中管理、門診端設「防疫門診」方便分流病患,皆可降低交互感染機會。疫情一旦進入「季節性流感模式」後,因為輕症不住院,「檢疫病房」可先功成身退,醫院留下「防疫門診」即可,這時候基層診所就要接棒,承擔像流感一樣「社區防疫門診」的責任,進一步實現「輕症社區就診、 重症醫院就診」的病患分流。此外醫院發展病患即時監測系統,能主動即時掌握院內異常感染事件,並快速佈署因應對策,譬如「醫護分組上班、劃定工作區域」,能阻止院內感染事件擴散,也是當務之急。(三)防止社會失能:減少社區群聚是重中之重,否則「武漢封城」之窘態將殷鑒不遠。「圍堵」思維要轉進成「防堵」思維,可適度減少大型聚會活動,在不影響社會運作和經濟損失最低下,也可適時停班停課。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接觸而導致病毒感染是防治重點,最新研究發現,武漢新冠病毒可在環境中存活長達9天,因此繼「口罩」之後,「落實手部衛生」、「減少揉眼、搔鼻、碰唇」、「環境重點清消」,是家戶社區、學校、公司行號的第三個迫切點。政府也應善用媒體網路溝通平台及村里社區功能,持續加強民眾衛教知識、保持健康生活來提昇民眾免疫力,平安度過這次疫情。鑒於這陣子台灣疫情嚴峻,許多專家學者紛紛跳出來,猜測台灣未來疫情可能走勢,提出防疫策略要超前佈署。他從醫院感管實務端觀察,提出個人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濕擦、不用酒精拖地 高醫大組衛教團破解防疫迷思
各校開學前夕,高雄醫學大學今成立跨領域防疫衛教團,邀鄰近小學代表共聚一堂,由專家傳授開學防疫攻略,李長榮化工也到場捐出電子級異丙醇,稀釋至75%的濃度後,捐贈給社區和鄰近學校作為環境清潔液。高醫大教授提醒民眾,噴灑消毒液在桌椅上後別再用濕抹布擦拭,並為學童設計123消毒口訣,做到防疫無死角。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副教授周碧玲表示,民眾噴灑消毒液在桌椅上後,別再用濕抹布擦拭,以免消毒不成,反滋生更多細菌,同時,衛教團也為學童設計了123消毒口訣(隨身攜帶1瓶,同一個位置連續噴2次,噴灑後靜置30秒揮發),洗手時更要連指縫、指甲都洗乾淨,最後把手擦乾,才是有效的「抗菌洗手」。高醫大應用化學系主任許智能說,衛教團為民眾釐清防疫迷思,像許多人分不清酒精、異丙醇、次氯酸等消毒液的差別,他建議,酒精可用於門把、桌面等小面積消毒,但用來拖地就不適合,因為酒精主要成分就是乙醇,「拖完地人可能就醉了,也有起火的危險」。至於次氯酸因不穩定,如加水稀釋最好能「現做現用」,以免消毒效果打折。高醫大校長鐘育志表示,該校是教育部指定的大專校院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區域中心學校,除了提供防疫諮詢服務,也很參與守護兒童健康,將持續深入社區傳遞防疫知識,該校更成立COVID-19研究團隊,展開各面向跨域研究。李長榮集團總裁李謀偉也邀更多化工同業加入,用化學專業與社會大眾一起對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重症只是冰山一角,找出輕症更關鍵!陳建仁3張圖表說明全民防疫的重要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 疫情快速在全球散布,各國政府都在努力防堵,不過副總統陳建仁提醒大家防疫需全民配合,他以金字塔或冰山比喻說明,死亡和重症只是冰山一角,找出潛沈在海面下的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並隔離,就可以大幅降低病毒散播的風險。之前發生一些案例隱瞞旅遊史及接觸史,致使防疫人員錯失第一時間防堵疑似案例的黃金時間,陳建仁今(24日)在其臉書發文,以健康光譜和疾病金字塔等三張圖表,說明誠實申報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和聚集史對全民防疫的重要性。陳建仁在臉書指出,幾乎所有傳染病原所造成的健康危害,都會呈現明顯的個別差異性,從無症狀、微恙、輕症、重症、甚至到死亡!COVID-19也是一樣,感染者有明顯的健康光譜(health spectrum,如圖一),從「鑽石公主號」乘客和員工感染者的症狀分布來看,無症狀、微恙或輕症者,佔了相當大的比例,重症或死亡只是少數。這和SARS感染者的健康光譜相當不同,大多數SARS病例都有發燒和嚴重的呼吸道徵候群!就大多數傳染病來說,患者的疾病嚴重度分布,就像金字塔或冰山(disease pyramid/iceberg) 一樣,死亡和重症只是冰山一角(如圖二)!由於重症患者大多會在醫院接受積極治療,較不容易傳播病毒給他人,反而在症狀尚未嚴重到住院時,更容易傳染別人。醫師在診斷輕症和微恙患者之後,往往會要求患者回家休養,如果醫師知道患者的詳細疫區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和聚集史 (TOCC: Traveling, Occupation, Contact, Cluster),而能進一步請求患者居家隔離檢疫,作好自主健康管理,他們就不會成為病毒的散播者!COVID-19能透過微恙或輕症者傳染,是它傳染散播很快的原因。因此,密切接觸者的追蹤、檢驗和隔離,是在疫情防堵階段很重要的工作。透過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的重症指標病例,追蹤他們的密切接觸者,找出並隔離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就可以大幅降低病毒散播的風險。誠實是疫調成功的必要條件,如果所有的確診病例,以及和他們密切接觸的親友同事,都能詳述自己的TOCC,全力配合找出感染者,疫情就容易有效管控。去年十二月的武漢,就是否認人傳人的實證,又忽略輕症者以及密切接觸者的居家隔離檢疫與自主健康管理,致使感染人數超過爆發流行的閾值(threshold),進而ㄧ發不可收拾!就疾病自然史(natural history,如圖三)而言,沈在海面下的輕症患者,可能會因為醫療照護不足、罹患慢性病、或感染其他病原,使病情惡化而成為浮出水面的重症者。每一位輕症感染者,如果都能夠得到早期診斷和適切治療,既可以避免合併症或續發症的發生,降低病程惡化為重症或死亡的風險,更可以減少親友同事受到感染的機會。(來源/《陳建仁Chen Chien-Jen》臉書)
-
2020-02-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護擬禁出國 醫院新南向也受影響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持續上升中,為了儲備醫療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突然在記者會上宣布,除非經過報備者,擬將限制所有醫事人員出國;醫事司長石崇良今受訪也表示,周二也將找來各醫院討論此事並擬指引,不會馬上實施。不過此舉讓部分醫護人員有意見,希望被尊重告知並提出相關補償配套外,我國近年醫衛產業積極揮軍新南向,外界對政府近期醫療新南向政策是否受影響提出疑問。有醫院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相關疫區的醫療已往後延;但也有醫院表示不受影響,如台北榮總每年前往越南為當地患者換肝,考量有急迫性,醫療國際交流持續。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表示,今年是醫院參與新南向第二年,目前新光國際醫療所負責國家為帛琉和緬甸,因緬甸已經有確診個案,故原訂3月初,有8名醫護將前往緬甸進行為期8天的考察與義診活動,但隨國內疫情嚴峻,加上緬甸有疑似個案,希望把醫療量能留在台灣,因此預計延後到10月再進行。而在帛琉部分,洪子仁說,因是下半年才會前往,且帛琉目前無個案,暫不受影響。林口長庚副院長暨發言人黃璟隆表示,因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長庚早在1月底就已召開院內會議討論,並於告知所有長庚醫院體系院內同仁,自2月起至4月底期間建議暫緩避免出國。而在新南向部分,長庚負責國家為馬來西亞,因此政策為非緊急醫療,故同樣先延後進行,讓醫事人員減少出國,避免感染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台北榮總企劃部主任李偉強表示,北榮新南向計畫,每年與越南進行雙方醫學交流,北榮都會有醫護人員到當地20多家醫院簽訂MOU與執行手術教學,更重要的是,10年來都有為當地需要換肝的病患執行換肝手術。李偉強說,因為等肝不容易,考量執行具急迫性,除非衛福部宣布暫緩,目前新南向醫療團計畫將如期舉行。
-
2020-0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康復速度不如預期 公衛籲提升醫療量能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今天說,新冠肺炎康復速度不如預期,住院天數超過SARS患者,此時要注意醫療量能提升;另外也不排除若是中國復工後,會有下一波流行,防疫不可鬆解。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召開俗稱武漢肺炎的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說明會。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認為,台灣整體而言,只有一點點家戶感染,並沒有像其他國家密集感染,台灣28個病例,都還停留在有接觸史的感染,但要注意病患康復速度不如預期。陳秀熙指出,從中國的經驗,疫情大流行省市的患者需要大概2週才康復。台灣目前案例的潛伏期約7天,住院天數約17.5天;相較於當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潛伏期約6.1天,住院天數約11.1天,顯然需要較長時間治療,因此醫療措施都需要提升。另外,以台灣的案例而言,陳秀熙表示,已確認新冠肺炎可以在無症狀的情況下傳播,會擔心在近距離下傳染,甚至出現超級傳播者。他根據飽和傳染模式推估,新冠肺炎家戶感染率約46.2%,相較流感家戶感染率僅8%高出許多,也就說病患朝夕相處的家人受傳染的風險高;但若是戴口罩加勤洗手可以降低20%以下,執行環境消毒還能降得更低。陳秀熙表示,統計湖北病例再生數,在嚴格檢疫隔離管理後,上週已經降到1以下,但對住院、看病的人仍有相當大的感染威脅。他認為,不排除中國大陸復工後會有下一波的流行,如果再發生,對人類會是非常大的浩劫;一旦侵襲到醫療體系脆弱的國家,會是非常大的衝擊,例如伊朗在短短的時間就這麼多人死亡。
-
2020-0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求媽祖快顯靈!台大醫憂遶境成防疫破口 網:別重蹈韓國覆轍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萬人參與的大甲媽祖遶境活動仍決定於3月如期舉行,引發外界對疫情擴散的憂慮。台大醫生施景中在臉書發文祈求媽祖顯靈,讓遶境活動負責人、主辦單位能審慎思考,取消活動。網友也紛紛集氣附和希望「媽祖快顯靈」。媽姐遶境是台灣每年3月最大的盛事,「2020年大甲媽國際觀光文化節」也於2月21日揭開序幕式。每年遶境參與者眾,沿途共餐共食的模式恐成「武漢萬家宴」,成為新冠肺炎防疫缺口,引發民眾的憂慮。針對疫情,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於日前表示,由於台灣沒有社區感染,進香活動確定不延期,強調「媽祖會保護」,大家不必過度恐慌。對此,台大醫生施景中24日凌晨在臉書PO文,「祈禱媽祖快顯靈」託夢給遶境活動的負責人及主辦單位,為免疫情擴大,希望能停辦此次遶境活動。他寫道,媽祖本身道行功深又有左右護法,不一定非要到媽祖的鑾前,才能展現信徒的虔誠,只要心存善念助人,媽祖也會感知,垂加護佑,希望「不要以凡人的意念,揣度慈悲為懷的媽祖」、那就是「真正的不敬了」。遶境活動對疫情擴大的隱憂,引發發網友附和,同聲祈願「媽祖快顯靈」、「韓國疫情大家都看不到嗎?」、「難道忘了武漢的萬家宴…」;還有網友表示「家人是這次的神職人員,我真的白眼翻到天邊去」、「爸媽還要跟著媽祖遶境,講也講不聽」、「應該要叫他們擲筊問啊」、「醫生都這麼說了,還是要聽醫生的話」,而且「媽祖繞境不止大甲,真的希望他們不要跟韓國一樣,重蹈覆轍啊」,呼籲「政府要面禁止」。對於國內大型活動或集會,疫情指揮中人表示,目前社區感染機率低,所以並未禁止。至2月23日,台灣已有28例確診、1例死亡。
-
2020-02-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擬禁出國 醫師工會:一年前就排假 取消誰賠償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持續上升,為了儲備醫療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宣布,除非經過報備者,將限制所有醫事人員出國,明將找各醫院討論此事並擬指引,不過此舉讓部分醫事人員出現反彈。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出5點聲明,認為沒有明確內容和配套措施,讓他們無所適從。工會代表說,知道現在是特殊時期,不過很多醫護人員的休假都在一年前決定並排假,如此打亂行程,除無法充分休息外,也擔心取消費用不少,希望政府的相關指引能更清楚說明,且要包含補償措施。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廖郁雯表示,昨日看到指揮中心記者會上陳時中口頭說到醫護人員禁出國,當下很錯愕。她說,因為目前醫護人員因新冠肺炎的工作量很大,不少人都是半年、一年前就規畫好、排好假、訂好機票住宿等,臨時發布此消息,卻不見配套,醫護基層難免有些聲音。廖郁雯說,工會對禁止醫護人員出國有些疑慮,如出國權限到底是政府還是醫院指定?因為醫護人員的長假或出國計畫大都是半年甚至一年前就得先排。另外,限制的醫院是全部醫院或是部分醫院?因有些區域醫院目前並非新冠肺炎相關治療醫院;再者,此是否有法源依據,若無,其實醫護人員也大都能諒解此為特殊事件,只是希望能有基本徵詢,即被「告知」、獲得尊重。另外,她也說到醫護人員的工作和排休都比較特別,如台大、北榮平時對護理師、醫師出國就有限制,得採報備制。所以一旦被限制出國,除了旅程規劃不便,可能還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包括住宿機票或團費。基層醫護都有反映,擔心取消費用不少,是否能有相關補償措施。因此,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也發出5點聲明,包含法規細節及配套措施說明、基本徵詢、補償措施、勞工同意而非雇主片面決定、確保勞動條件等。工會認為政府、指揮中心對醫護人員禁止出國規定應該有配套措施,或者更明確規則,否則會讓他們無所適從。
-
2020-02-24 橘世代.健康橘
熟齡抗疫更要增抵抗力!養生教母郭月英教你這樣吃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弄得人心惶惶。透過飲食增強抵抗力、免疫力,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更是現在抗疫必備。養生教母郭月英建議,新冠肺炎疫情集中在呼吸道,也可以多吃白色食物如白木耳、山藥等養肺。新冠肺炎目前尚未有疫苗,因此加強自身抵抗力及免疫力,是抵抗病毒的不二法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近日提倡透過飲食增加抵抗力4撇步,像是多吃不同顏色蔬果,每餐水果攝取量約1個拳頭大,至少一道綠色蔬菜;菜肉相伴取代大肉塊;多點一份燙青菜;並讓水果隨手可得,取代吃零食習慣。郭月英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是以呼吸道疾病為主,養肝同時也要養肺,可以多吃白色食物,像是白木耳、山藥等,尤其是原本在夏天常喝的白木耳甜湯,也可以在這個季節多吃。另粉光參煮茶也很適合,有助於改善肺陰不足、虛熱喘咳、熱病傷陰燥咳等病症,也對於睡眠較差的熟齡族友幫助。若是用藥膳補身強化免疫力跟抵抗力,郭月英說,熟齡族的身體較少有燥熱情況,大多都是偏向虛寒,所以建議可以利用十全大補湯來補身。不過,十全大補湯也不能天天喝,或者就補過頭了,還是必須限量1周喝1到2次即可。想要抗疫,除了早睡,多吃綠色、暖身食物外,郭月英建議,熟齡族氣血循環差,春天保暖為優先,最好避免吃生冷食物。她說,台灣水果種類多,現在都還可以看到哈密瓜、木瓜、橘子等水果,但是若要吃水果,比較建議吃柳丁不要吃橘子,小番茄、大番茄也不建議吃。此外,郭月英特別提醒,許多熟齡族因牙齒較差等因素,喜歡吃麵食,但麵食多為小麥做成,含有麩質可能會影響身體免疫力,又或是使身體酸痛感持續擴大,即使要吃,盡量是早上吃就好,午餐或晚餐避免吃。【健康飲食指南↘↘↘】。熟齡如何健康吃炸物?「金牌名廚」端寶典。抗老飲食這樣吃 「八分飽」讓你越吃越年輕。天冷如何正確保暖? 中醫師教你「藏」好身體4大部位。冬天小心補過頭 中醫教你如何補的剛剛好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進化更聰明!不僅能像F22戰機匿蹤攻擊…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擴及全球,專家觀察這次新冠病毒的演化及傳播過程,認為病毒為了存活、求勝,成功演化出眾多病毒還學不會的「匿蹤」技術,能像人類F22戰鬥機一樣暗中進行攻擊,相當聰明。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建議,新冠病毒肺炎的發展,很像是2009年的H1N1新型流感(豬流感),應疫調國外疫情發展,否則一旦防疫方向錯誤,很容易出現防疫破口。●SARS攻擊力強 但已銷聲匿跡冠狀病毒是一類RNA病毒的總稱,病毒外觀如其名,猶如戴著皇冠般的圓球狀病毒。冠狀病毒有許多種,小從傷風感冒,大到威脅全球的流行疾病,包括2002年底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造成約30國淪陷、8096名病例、774人死亡,就是冠狀病毒作怪;近期威脅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也是冠狀病毒的一種。根據疾管署資料,原冠狀病毒為導致感冒的致病原之一, 引起症狀較輕微;SARS病毒是新發現的一種冠狀病毒,發燒前不會傳染給他人,發病後7至10天內是最危險的傳染期,退燒後10天即不具感染力。研究顯示,野生動物包括果子狸、貉、獾、蝙蝠、猴、蛇、老鼠身上,都曾帶有SARS病毒。SARS病毒傳播力、致病力都比流感等一般造成呼吸道疾病的病毒要強,得了SARS的病患可能發生肺纖維化,甚至呼吸衰竭而死,即使康復,也會留下肺纖維化的後遺症,例如肺功能打折扣、走路容易喘等不適。冠狀病毒之父、中研院院士賴明詔日前在一場專家論壇表示,原本醫界認為人類感染冠狀病毒不會致死,頂多就是傷風感冒,SARS爆發後,發現禍首竟是冠狀病毒,醫界、生物界等專家均無法置信,才對冠狀病毒另眼相看。值得注意的是,SARS的攻擊性、致死率雖強,但流行過後就銷聲匿跡,不再出現。專家也發現,SARS病毒屬於「同歸於盡」型的病毒,一旦達成攻擊、致命的目的,也就「功成身退」,不再進一步演化、突變,繼續在世上作亂,這也是人類要值得慶幸的地方。●MERS致死率高 還好台灣沒個案SARS之後又來了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 MERS-CoV)冠狀病毒,2012年在中東發現全球第一例,因與SARS 同屬冠狀病毒所引發,也會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病症,所以被稱為「新SARS」。2015年5月,南韓首爾曾發生MERS院內感染群聚事件,致死率高達36%,動物宿主為駱駝,感染途徑包括近距離飛沫傳染、接觸傳染、動物接觸傳染或飲用駱駝奶;台灣迄今無確診個案,但冠狀病毒的威力再添一樁。台中市衛生局長、耳鼻喉科醫師曾梓展說,病毒沒有宿主不能活,冠狀病毒會寄居在哺乳類身上,過去造成傷風感冒等輕症,沒有被人們注意,直到SARS、MERS後,大家才見識到冠狀病毒突變後帶來的威脅。●新冠病毒不只超強感染力 還會進化曾梓展指出,SARS與MERS都屬於高致死率、低傳染率的流行病,SARS致死率為15%、MERS更高達30%,高毒力的病毒很快殺死宿主,幾乎一罹病即為重症,但病毒也隨宿主死亡,無法繼續擴散下去,在演化過程算是失敗。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卻不一樣。除了也有很強的感染力,最令醫界憂心的是,許多感染者無症狀,卻可能繼續傳染給別人,攻擊的對象、引發的症狀反應也不一致,看似一場經過精心設計的病毒演化秀。國內感染科權威、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表示,從生物學演進的角度來看,這次新冠病毒是成功演化,許多感染者無症狀,卻可能繼續傳染給別人,遠比SARS病毒還要聰明。曾梓展也說,現階段新冠肺炎低致死率、高傳染率,從無症狀到輕症、重症都有,演化過程確實較為「聰明」,也跟流感病毒大不相同;尤其是寄宿在無症狀者,好比讓自己「匿蹤」,更容易在人群傳播,也提供病毒更多的突變機會,讓人類捉摸不定,宛如與人類鬥智。張上淳說,正因如此讓醫界了解到「症狀前偵測」的重要性,因為醫學界至今仍無法真正了解這個冠狀病毒,各國防疫專家難以完全比照過去模式防範,必須有一段摸索期,防疫措施也要多方調整;一旦方向錯誤,將引起難以收拾的風暴,未來防疫上可能面臨更大困難。●專家:政府防疫不能老套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建議,政府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措施上不能「老套」,不能因為SARS、MERS與新型冠狀病毒都同屬冠狀病毒,在防疫措施以過去對抗SARS經驗,把新冠病毒歸類為院內感染、沒有社區感染的方向防疫。王任賢認為,防疫方向也應有所調整,要把疫情阻絕於境外的難度相當高,檢疫的任何小缺失都可能讓病毒鑽到社區。當疫情出現轉折,是調整防疫政策的良好時機,一旦出現新冠肺炎社區感染的往生案例,代表應該多篩查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同時提升檢驗量能與速度,也能讓醫護避免暴露於風險之中。
-
2020-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時期出現發燒、咳嗽?就醫時「這件事」一定得做
「這幾天有點微燒,也出現咳嗽症狀,但最近都沒有出國,會不會得了武漢肺炎啊?」近期「COVID-19」(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加上天氣不穩,感冒及流感的患者亦不在少數,使得許多有類似上述症狀民眾不免擔心:自己究竟罹患了什麼病?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為碩表示,「COVID-19」(武漢肺炎)迄今已造成29個國家流行,超過7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也達1千7百多人,此病症狀與台灣時常流行的流感難以區分,令不少民眾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時,不免擔心自己是否中鏢。張為碩指出,依照中國傳染病專家鍾南山所領導的團隊發表論文(案例數:1099)來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症狀以發燒(87.9%)、咳嗽(67.7%)、倦怠感(38.1%)與痰(33.4%)為主,肌肉痠痛比例僅14.8%,不幸的是,在疾病初期發燒的比例並不高,僅有43.1%,顯示無症狀感染者將會增加防疫難度。由於疫情於國際間延燒,為及早發現疑似個案,以及避免社區傳播,張為碩強調,無論從哪個國家歸國,就醫時務必確實告知旅遊史,除了保護自己,也提升大眾的安全;此外,被要求居家檢疫者,若有就醫需求,務必聯絡地方衛生單位,切勿自行就醫。由於武漢肺炎與流感的症狀頗為相似,若非由專業醫師依不同個案判斷,恐怕難以正確解讀,所幸流感已有疫苗可以預防接種,也有藥物可供治療,武漢肺炎目前雖尚未發展出疫苗與藥物,一旦有類似症狀,都應儘速就醫尋求協助。張為碩提醒,在武漢肺炎可能的治療效果尚未被確認前,防治此疾病須仰賴有效的感控措施,除了口罩以外,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同時避免前往疫區,以及勤洗手等,才是避免感染的不二法門。延伸閱讀: 這3種NG衛生習慣最易染病! 第一點超多人都會犯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肺癌、普通感冒咳嗽有差別! 咳超過「這天數」別再拖
-
2020-0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這動作增加感染風險 研究:多數人平均每小時做23次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在這波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下,街頭幾乎人人戴口罩,藥局前排滿購買人群。然而,口罩雖阻擋空氣的病毒,是否有想過病毒其實是從雙手進入身體?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報導,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2016年研究發現,大部分人每小時不自主會摸臉約23次,如果手沒有徹底洗乾淨,身體馬上陷入疾病風暴。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兼任醫師謝瀛華表示,不論一般感冒與流感,或者現在防疫重點武漢肺炎,大部分都是靠飛沫傳染。病毒藉著患者咳嗽或打噴嚏,飄散2至3公尺掉落在物體表面上;或病患不自主用手遮住口後,觸摸各式各樣物體,例如捷運手把、門把、電梯按鈕,另一個人再接觸,雙手就沾上病毒。謝瀛華解釋,受到汙染的雙手沒有馬上清洗,不小心觸摸到眼睛、鼻子、嘴巴,沒有皮膚只有黏膜的地方,如果免疫力不足抵擋不住病毒侵入,病毒就會隨著血流到器官發展疾病。相對於皮膚有外層阻隔,病毒如果跑到黏膜上,就等同到了人體內部,需要動用免疫細胞才能對抗病毒。謝瀛華強調,一般感冒病毒在外界,約可在存活1至2天,現有資料研判,武漢病毒可能3至5天。雙手不小心觸摸到汙染物,再下意識抹眼睛、鼻子、嘴巴,或是習慣性挖鼻孔,眼睛癢揉一下眼睛,疾病恐怕沒多久就找上身,其實不論何時何地都應該隨時把雙手洗乾淨,降低疾病感染風險。謝瀛華建議,洗手一定要徹底洗乾淨,不要清水沖兩下就完事,一定要從手腕到指尖,全部沾到肥皂或洗手乳,任何細縫都要搓揉到,過程最好3分鐘以上,才能用清水把肥皂洗手乳沖掉,如果可以最好也能把臉也洗乾淨。突然眼睛鼻子癢想要用手揉的話,也最好先把手洗乾淨,才能觸碰鼻子和眼睛。(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這3種NG衛生習慣最易染病! 第一點超多人都會犯 一人中標全家遭殃! 感染諾羅病毒其他人該如何自保?
-
2020-0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研討:60歲以上死亡率高 中國復工疫情反彈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持續上升,因還未有疫苗,如何防治成為各國重點。有醫師指出,目前流行病學統計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年長者感染新冠肺炎,死亡風險的確較高。而由於中國各地陸續復工,恐將有一波疫情反彈上升。由台灣臨床病理檢驗醫學會主辦,台灣微生物學會、台灣病毒學會等多個學會合辦的研討會,邀請多位專家談論新冠肺炎的的病毒解析、感染管制與防疫措施。被譽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致詞時表示,他研究病毒逾50年,沒想過冠狀病毒有一天會變成醫學研討會的主角。他說,新冠肺炎是對人類健康最大的一個疾病,目前看來比SARS更嚴重。首位講者、疾管署防疫醫師蘇家彬,講述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學。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從去年12月至今一直在改變,一開始最早接到中國官方唯一發布通知時,台灣醫界就認為是新型冠狀病毒而非SARS。蘇家彬說,據統計至2月20日,全球逾7萬5000例確診個案,而中國死亡者中60歲以上比例較高,占31%,但卻占中國全部死亡人數的80%,故年紀大的確是死亡的高風險群。而中國疫情病例數雖呈下降趨勢,但由於各城市如廣東省、北京市接復工,人流可能造成疫情反彈上升,目前中國光累計密切接觸者已破60萬人,就需深思。而在其他國家對疫情的作為上,蘇家彬說,跨國傳播持續增加,如近日的日、韓疫情擴大,使日本政府目標由防堵轉為減災。在台灣,目前26例個案中,50歲以上個案占了六成,且其中14例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潛在病史,也出現四起家庭群聚,故政府也應面對在台灣本土傳播的個案做研擬方案。台灣醫院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李聰明表示,他今早戴口罩進來會場,看到賴明詔沒有戴口罩,他趕緊拿下來,認為感染界權威戴不戴口罩,具帶頭作用。他說研究感染管制是很寂寞的,回想上次跟賴碰面已是在17年前SARS時期,沒疫情時「沒人會理我們」。李聰明也對於政府目前疫情管控給予肯定,他打95分。面對下一波疫情,他認為社區防疫上要做的,是讓民眾防疫觀念提升而非恐慌,但還要努力。他認為春節跟清明節有大量人員移動,是疫情較危險時,他建議政府未來如出現社區傳播前,可公布相關準則。希望冠狀肺炎疫情能在五月底結束,也希望醫療照護人員在疫情結束前,非必要不要出國。
-
2020-02-23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疫病的隨想
我是從去年底開始關注零星傳來的武漢不明肺炎消息,並從1月21日中國專家鍾南山證實病毒人傳人,以及台灣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開始看診與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戴口罩。緊接的春節假期,則在疫情資訊爆量,還有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整備不足的焦慮中度過。隨著新加坡、泰國與日本相繼發現社區感染,台灣政府快節奏的防疫策略,即便異音不斷,仍獲得絕大多數民眾的支持配合。然而,面對中國境內不容樂觀的疫情,重以兩岸連結千絲萬縷,雖然開工後口罩不缺,我始終抱著社區感染必定發生的心態,戰戰兢兢站在第一線。於是,我決定徵詢過去習慣半個月或一個月來談談並領藥的病人,「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我想開三個月的連續處方箋給你。」多數病人喜出望外,因為進出醫院,就會耗掉一個珍貴的口罩。「洗手比較要緊。還有,口罩不必用過就丟。」問完診等待電腦作業空檔,我開始傳授口罩延命術,無論是兩層穿戴、陽光/紫外線曝曬、甚至電鍋烘烤,都產生很多共鳴,且接受度似乎比要失眠病人睡前不滑手機、不熬夜追劇更高。也有一派樂觀(天真?)的病人反問「沒這麼嚴重吧」,並強調「我相信妳、相信台灣!」這時,在台大醫院經歷過SARS風暴的我會正色告知,儘管沒有人願意染病,可來看診的病人,因為對疫病抱持不同態度------無論是滿不在乎、過度自信、甚至是害怕被歧視而有所遺漏、隱瞞,都可能形成防疫缺口,「所以,這陣子我是抱著隨時會被隔離的心情在工作。萬一我休診,你就靠連續處方箋撐著,三個月後再見。」當然,關心我口罩夠不夠(甚至當作新年伴手禮),叮嚀我多休息的病人亦不在少數。為了長期抗疫,我們一定要好好保重、正常生活。我也開始自我約束,不能為了及時資訊一直待在網路河道,且要明辨慎思,不要被飽含焦慮、甚至暗藏惡意的資訊淹沒。雖不能「馬照跑、舞照跳」、世界趴趴走,牆角的杜鵑依然按時綻放,樹梢的鳥兒一樣婉轉啁啾。我還找了一些應景書,包括SARS期間讀過的小說《瘟疫》,和來不及讀完的《十日談》。打算一面複習卡謬的教誨,用正直對抗病毒與每個人心中的瘟疫;一面隨機翻閱薄伽丘藉由十名因瘟疫躲在佛羅倫斯郊外別墅的男女,為了打發隔離時間,連說十天的一百個荒謬故事。眼看台灣中部已出現社區感染,防疫確定進入持久戰,我的書單也得持續擴充,撐過這場瘟疫。人類學家認為,文化是一個民族適應生態環境的產物。人類的疾病雖是一種生物現象,卻往往由文化來定義。人類認知疾病以及預防疾病的知識是該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反映該文化的基本模式和價值觀。歷經過SARS和COVID-19的台灣,將以何種形式留下印記?或許會出現一部關於口罩的小說,東港燒王船也益發興旺,直追京都祇園祭。
-
2020-0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細菌、病毒哪不同?避免被感染 防疫專家教你先懂它
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趴趴走,搞得人心惶惶。疫情爆發後,各種衛教文宣在網路流傳,很多人才發現,原來過去口罩都戴錯,原來日常一些習慣行為,都是招惹病毒、細菌上身的危險動作。今天我們請來防疫專家,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遠離無所不在的病毒、細菌,有以下壞習慣的人,今天起就戒掉!專家解毒Q感冒多病毒引起,為何有時會用抗生素?許多民眾不解,明明是確診為感冒,屬於病毒,有時候醫師會使用抗生素。陳立遠說,引發感冒大多是感冒病毒引起,但並非全然皆是,部分屬於細菌性感冒,細菌侵犯呼吸道,會出現黃綠色的痰、鼻涕,此時就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一般感冒病毒則是透明的鼻涕,僅需要透過支持性治療,緩解流鼻水、鼻塞等症狀就能靠自身免疫力改善。近年來,抗生素濫用以及部分細菌已經出現抗藥性,也使某些致病細菌成了不死的「超級細菌」,成為近年來的公衛問題。Q所有病毒都能靠自體免疫力克服嗎?陳立遠說,病毒入侵人體後,雖然招招致病,但多數的病毒感染,人體都能靠自身免疫力對抗。不過有些病毒會使人體終生感染,如愛滋病毒,愛滋病毒可直接衝進細胞的核酸,細胞不斷複製再複製,難以擺脫,現在僅能透過雞尾酒療法,抑制愛滋病毒複製,並限制病毒擴散到其他細胞,達到和平共存的目標。經歷SARS後的17年,新冠肺炎再次掀起全球疫情風暴。對於這支未知的病毒,人們陷入恐慌。與SARS系出同門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和一般的病毒與細菌到底有何差異?病毒仰賴宿主 細菌能獨立存活病毒結構簡單,病毒核酸作為主體,外頭再套上一層蛋白質,形成一種有機物,既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病毒必須仰賴宿主才能繁衍。病毒入侵生物後,狹持生物體內細胞,依附在細胞上不斷繁殖。細菌結構複雜,最內層同樣是核酸,但外頭包含著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也因為細菌的結構複雜,大小是病毒的好幾倍,而細菌也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體,無須宿主就能代謝存活。病毒與細菌皆會使人體致病,多數的病毒對於人體而言都是「壞人」,通常皆帶有致病性,如腸病毒、流感病毒、感冒病毒、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細菌則是好壞參半,人體內長期與細菌共存,腸道、口腔、鼻腔、皮膚皆有,多數能與人體共存的菌種都是好菌。但像是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皆不利於人體。對抗細菌武器 比病毒多元病毒與細菌對於人體致病的能力,旗鼓相當,但治療的方式卻有相當大的差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人感染科專任主治醫師陳立遠說,病毒結構簡單,使科學家至今僅破解部分病毒入侵人體時的方式,並研發出部分抗病毒藥物,例如,對抗流感病毒的克流感。細菌因為結構複雜,能使用的武器多元,只要一處結構被破解,就有辦法攻破,而抗生素是目前對抗細菌最有效的藥物。病毒入侵 多透過黏膜組織無論是病毒或是細菌,入侵人體的方式,都是先透過專屬的傳播途徑,突破人體的防衛機制「免疫系統」進入到人體。病毒侵略人體的前提,必須與體內的蛋白質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才有辦法突破。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分子生物研究所院士賴明詔說,病毒入侵人體都需要抓住人體內的蛋白質,病毒就像是一把鑰匙,細胞內的蛋白質就像是鑰匙孔,鑰匙的輪廓必須要完全符合,才會被開啟,病毒才有辦法潛入細胞的家中,偷走蛋白質原本在細胞內的意識,奴役蛋白質,替它延續生命。病毒最常見入侵人體的通道為黏膜組織,口腔、眼睛、鼻腔、呼吸道等。細菌無所不在 皮膚破損就入侵細菌則是長時間與人體共存,陳立遠說,無論是皮膚或是人體內處處都能見到細菌的影子,體內無菌的器官僅有血液、肌肉、中樞系統、大腦等,而大腦的血腦屏障若是被細菌攻破,也會因細菌入侵而致病。陳立遠說,也因為細菌環繞在人體四周,要入侵人體非常簡單,只要皮膚有破口,或是器官與器官之間有破損,細菌就能夠一舉攻佔人體。多數時候人體的免疫大軍能第一時間抵禦細菌外敵,不過,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細菌的威力就會爆發。
-
2020-0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響抗病毒效果?洗手之後可不可以使用乳液保濕
新冠肺炎(COVID-19)防疫大作戰,中央流行防疫中心宣導影片,多次強調除了口罩,洗手是預防交互感染最簡單、經濟且有效的方法,只是市面上的洗手、消毒產品琳瑯滿目,功效是否相同?民眾又該如何選擇?消毒酒精可殺新冠病毒 對腸病毒效果差聯新國際醫院感染科醫師林芸合表示,市面上常見的手部衛生產品,使用最多的為酒精與乾洗手液,主要成分為乙醇(ethyl alcohol)或是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其作用機轉為破壞細胞膜,讓細胞脫水和蛋白質變性,對病毒則是作用於外套膜上。所以,像流感病毒為有外套膜的病毒,酒精就有效;但是沒有外套膜的病毒,像腸病毒,用酒精、乾洗手的效果就不好。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為具外套膜的RNA病毒,使用酒精或乾洗手液依其作用原理是有效的。氯己定抗菌效果持久 但無法殺新冠病毒林芸合說,市售常見含有氯己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e)手部抗菌產品的消毒液,用在皮膚消毒的濃度為0.5%~4%,其作用機轉是破壞細胞壁及蛋白質變性,此類產品的優點是可維持持續抗菌的效果。不過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報告指出,氯己定已經確定不能消滅新冠病毒。次氯酸藉水解過程 達到消毒效果近幾年,也有越來越多次氯酸水的產品,溶液呈弱酸性,對皮膚較無刺激性,次氯酸水產品可藉由水解過程轉化成次氯酸(HClO),達到消毒的效果。林芸合提醒,不同成份的產品,用途功能也不同,民眾應依照需求選購,建議可選擇GMP廠商且通過衛福部檢驗核可的產品,品質較有保障。另外,有些產品可直接使用,有的需要稀釋再使用,應確實依照產品說明書指示,注意用途及濃度稀釋比例,並且不可任意混搭或添加其他溶液。使用時應避免接觸到人體的眼鼻、口腔黏膜及食物。要提醒的是,次氯酸水暴露於光線下會失去殺菌效果,須以不透光瓶子妥善收藏。也要避免孩童取用誤食,造成危險。Q酒精殺菌,75%效果優於95%?消毒應該使用75%的酒精而非95%,原理為何?又該如何稀釋?聯新國際醫院感染管制中心高級感控護理師羅瑞瑜表示,酒精可以引起蛋白質變性,導致細菌或是病毒的死亡,但在使用時並不是濃度愈高愈好。95%的高濃度酒精雖然可以將細菌的表面蛋白凝固,但只作用於外層,對某些細菌來說,它的內部仍有活性。羅瑞瑜說,一般酒精消毒的有效濃度為60~80%,因此建議民眾若是購買95%酒精,可以用4:1的比例稀釋成75%酒精,也就是4份濃度95%的酒精,相對加入1份量的水稀釋後使用。酒精容易揮發,建議稀釋過的酒精應盡快使用完畢,且酒精易燃,使用和存放都要遠離火源和高溫。洗手濕洗手有效預防交互感染有一說,肥皂洗手比用酒精消毒效果好?聯新國際醫院洗手是預防交互感染最有效的方式,正確洗手是使用肥皂或洗手乳,藉由搓揉動作,用水沖洗時將細菌病毒帶走。在沒有水的地方,才會選擇以乾洗手方式洗手。使用酒精或乾洗手液進行手部消毒,優點是方便,但有使用限制,例如手部如有明顯髒汙,還是需要用水洗手(濕洗手)才能清潔。桃園市衛生局、聯新國際醫院指出,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衛教資料,正確洗手方法的口訣是「濕搓沖捧擦」5步驟,分解動作是:把手淋濕、手抹肥皂或洗手乳搓洗手心手背至少20秒、再以水沖洗乾淨、以手捧水沖洗水龍頭後關閉、以乾淨毛巾或紙巾擦乾雙手。至於醫療人員的洗手口訣是「內外夾弓大立腕」。Q洗手後可擦乳液嗎?不停洗手,手好乾,擦上乳液會影響抗病毒效果嗎?到底洗手之後可不可以使用乳液,答案是可以的。羅瑞瑜表示,洗完手會感覺皮膚乾燥,原因是洗手過程會將皮膚上的油脂帶走。洗手之後手是乾淨的,只要乳液是乾淨沒有汙染的,可以使用乳液進行手部保養,以紓緩皮膚乾裂。如果洗手是為了要料理接觸食物或是塗敷藥膏,建議做完之後再擦乳液。正確洗手方式每個動作至少搓5次,左右手交換。1.按壓洗手乳2.內:掌心對掌心搓揉3.外:掌心搓揉手背4.夾:指縫間搓揉5.弓:指背向著掌心搓揉6.大:大拇指做輪狀搓揉7.立:指尖對掌心搓揉8.腕:完畢或可加強手腕搓揉9.以水沖洗乾淨、以手捧水沖洗水龍頭後關閉10.以乾淨毛巾或紙巾擦乾雙手
-
2020-0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壞習慣趕快戒!5大NG習慣最易招惹細菌、病毒上身
病毒的種類五花八門,且每一種病毒解鎖人體蛋白質的方式不一,因此即使已經有抗病毒藥物研發,卻沒辦法像抗生素一樣,以一擋百,樣樣適用。新冠病毒 比SARS更適應人體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院士賴明詔說,冠狀病毒是因為病毒的外型猶如皇冠而稱之。已知的冠狀病毒分為四大類,其中一類的冠狀病毒中,被發現有七種可以感染人體,包含17年前的SARS冠狀病毒,以及此次的新冠肺炎COVID-19的冠狀病毒。賴明詔解釋,所有病毒都是一把鎖,新冠肺炎病毒與SARS病毒系出同門,因此他們解鎖蛋白質的鑰匙也是極為相似,而綁架的蛋白質都是「ACE2」,至於為何都綁架同一個蛋白質,則不得而知,賴明詔僅說「應該只是個偶然」。不過,新冠肺炎的病毒,比SARS病毒演化得還好,更適應人體,傳播功力比SARS還強,不過致死率仍是SARS勝出為10%,新冠肺炎為2%。接觸其他物種 突變能力變強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原先的宿主是在蝙蝠體內。賴明詔表示,病毒必須有宿主才能存活,宿主只要是「生物體」,病毒就有機會可以解鎖蛋白質。蝙蝠也是一種生物,本來就是病毒寄宿的對象之一,只是病毒在單一物種的體內生存,並不會突變,只有接觸到其他物種的細胞時才會變得愈來愈強。賴明詔表示,目前無法確定新冠肺炎的病毒原先宿主為何,只能猜測可能是蝙蝠,蝙蝠如何傳播到人體,目前也沒有答案,僅能確定的是新冠肺炎病毒接觸人體後,相當適應人體的環境,解鎖速度快,並突變成可以待在人體內的一種病毒。病毒仰賴宿主 存活時間不同陳立遠表示,病毒與細菌不同,病毒需要宿主,因此多存在於生物體內,透過不同的傳染途徑傳播給下一個人。常見的途徑有飛沫傳染、空氣傳染、接觸傳染等,透過黏膜組織等再侵犯人體。當病毒待在沒有宿主的環境中,幾個小時之內就會消失,因此,環境消毒對於對抗病毒意義不大,只要讓該環境淨空一段時間,通風良好,多數的病毒會自然消失。不過也有些例外,像是腸病毒即使沒有宿主,仍可在室溫下存活幾天,攝氏4℃的環境甚至可以存活超過一周以上。高溫殺病毒 須達50℃以上賴明詔說,多數的病毒,只要在攝氏50℃以上的環境,幾乎會消失殆盡。消滅病毒最好的方法就是高溫殺病毒,並透過徹底的清潔,降低病毒附著在人體或是周邊物品上。至於天氣熱就能殺死冠狀病毒的說法,賴明詔說,天氣再怎麼熱也不可能超過攝氏50℃,天熱讓疫情趨緩的說法並不是全然錯誤,但前提不是氣溫殺死病毒,而是人與人之間不會為了要「取暖」擠在同一空間中,降低與人之間接觸,以及因流汗勤洗澡、更換衣物都是疫情趨緩的原因。可獨立存活 細菌更難對付細菌藏身的環境五花八門,手機、馬桶蓋都能見到,陳立遠說,細菌無須宿主也能生存,每20分鐘就能繁殖一代,即使沒有宿主,在環境中活好幾個月都有可能。有些適應環境強的細菌,還可能會運用很厚的芽孢,像穿上大衣一樣,把自身包裹起來,抵禦外在環境。最簡易的殺菌方法是透過煮沸法,加熱到攝氏100℃,煮五分鐘就能達到殺菌效果,或是使用抑菌產品,都能初步抵禦細菌。但他也強調,細菌種類多元,有些細菌適應環境不同,得採不同方法因應。不過,無論是病毒或是細菌,對於肥皂、洗手乳等幾乎沒有防禦能力,陳立遠說,最好的方法就是勤洗手、戴口罩,維持正常生活作息,把免疫力養起來,才有辦法好好對抗外敵。常見壞習慣1. 摸東摸西後,挖鼻孔、揉眼睛。2. 手機、鍵盤從未用酒精擦拭,使用完忘記洗手。3. 未洗手就吃東西。4. 留指甲藏汙納垢。5. 未洗手就戴隱形眼鏡。資料來源╱北醫附醫成人感染科主治醫師陳立遠製表╱陳雨鑫 ▓聯合報
-
2020-02-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教授:新冠肺炎重症加死亡率15% 潛伏期5天似SARS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已導致2000多人死亡,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方啟泰引用世界衛生組織數據表示,武漢肺炎所導致重症比率與死亡率加起來有15%,這種病毒接近SARS非流感,且藥物瑞德西韋仍在試驗中,疫苗也還沒研發,是絕不可輕忽的新興傳染病;但只要撐過疫情,它也有望像SARS一樣消失。台灣公共衛生學會今天舉辦新冠病毒公共衛生社區防疫教育課程,方啟泰以「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現況」為題演講,提到武漢肺炎傳染型態像SARS非流感,感染後也可能留下後遺症。他表示,新冠病毒特性包括人類感染前5.2天沒有症狀,SARS也是染後一周才有症狀;新冠病毒疑似是人造病毒,感染後會留下肺部纖維化後遺症,也與SARS類似。死亡率部分,方啟泰引用WHO數據指出,武漢肺炎導致重症比率與死亡率兩者加起來約15%,且老人死亡率高;僅1.2%患者毫無症狀,不過輕症比率也高,達81%。新冠病毒藥物仍在試驗中,疫苗還沒有研發,疫情不可輕忽。方啟泰表示,新冠肺炎並不挑人,70%病患不屬於特定性別、年齡、具慢性病者,是典型的新興傳染病。傳播型態包括人與人密切接觸、在通風不良的交通工具或醫院內感染。他也說,目前的數據是湖北省死亡率最高,各國限制陸客雖會造成經濟衝擊,但他認為是對的策略。
-
2020-02-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烘手機藏病菌要不要禁用?日專家:落實2守則有效杜絕
日本的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個案不斷增加,不少上班族開始在家上班、避免人多及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人心惶惶。近日,就有日本網友在社群媒體推特上,掀起「公廁的烘手機會不會增加細菌、病毒傳播」為題的熱烈討論。由於烘手機在日本各大百貨公司、車站、觀光景點的廁所中是基本配備,因此引起高度關注。根據《ITmedia》報導,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国立感染症研究所)過去曾發表過一「流感應對計劃」,該資料中提及,該研究所的相關人員禁止使用烘手機。2009年時,日本環境感染學會也曾發表一篇論文,比較廁所的門把與烘手機底部的細菌數量。研究結果顯示,烘手機內的細菌數量是門把的10倍以上,故提醒民眾不要隨意碰觸廁所中的烘手機。此外,關於「烘手機內的熱風是否會散播細菌及病毒」,2008年時日本空氣調和暨衛生工學會大會所發表的論文中指出,手上的細菌不會因為使用烘手機而有任何差別。《ITmedia》也實際採訪販賣烘手機的公司,該公司表示,經過員工的實驗,證實一空間中有沒有安裝烘手機,空氣中的細菌含量沒有顯著的差異。但前提是,烘手機必須保持機體內、外部的清潔,民眾也應落實洗手5步驟,才能有效防止細菌與病毒。此話題於2010年日本爆發嚴重流感傳染時曾引起討論,今又因新冠肺炎被提起,舊資料在社群媒體上瘋傳,不過傳染病研究員因忙於新型冠狀病毒之研究,故也無法回應此事。トイレで手を乾かす「#ハンドドライヤー」はウイルスを拡散させて不衛生? 2010年前後から囁かれるウワサ、メーカーの見解は #SmartNews https://t.co/C36E9Kz454— 🌍 竹内 康正 🌏 Yasumasa Takeuchi 🌎 (@zephyorg) February 2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