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BMI
的結果:共找到 991 筆 約 0.003秒胃食道逆流不治療成為癌症誘因!哈佛專家公布5個好習慣改善症狀
胃食道逆流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主要症狀是火燒心、嘔酸水和胸口灼熱。在台灣,隨著飲食西化,生活緊張以及肥胖人口增加,罹患率已與歐美類似,平均每4位成人就有一位罹患胃食道逆流,如果不加以控制,甚至造成消...
天冷吃鍋再來杯啤酒超爽快!專家提醒,恐造成此疾病發生
寒流一波波報到,冷冷的天氣讓人特別想邊吃熱呼呼的火鍋,再來杯冰涼的啤酒,就是爽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任王繁棻提醒,有膽結石、高血脂、長期飲酒等問題的人,需節制飲食,以免引發急性胰...
打鼾是身體警訊 十大死因九項與此有關
●愈睡愈累是打鼾頭號警訊,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須提高警覺●高風險群:肥胖者、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等病患●上呼吸道引起打鼾,鼾聲低頻且連續;下呼吸道引發,鼾聲中高頻且間接即將邁入40大關、身...
健康的胖子?過胖無三高 死亡風險仍高
BMI超標,但檢查沒「紅字」就好?新竹馬偕與台大公衛合作,提出國內第一份無三高但BMI值超標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關係,發現兩者不但相關,且死亡風險更高。新竹馬偕家醫科主治醫師葉姿麟表示,許多工程師自詡...
世上沒有健康的胖子 醫:過胖無三高死亡率高於一般人
BMI超標,但檢查沒紅字就好?新竹馬偕與台大公衛合作,提出國內第一份無三高但BMI值超標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關係,發現兩者不但相關,且死亡風險更高。新竹馬偕家醫科主治醫師葉姿麟表示,許多工程師自詡為「...
張金堅/脂肪細胞亦敵亦友 有方法可以遠離肥胖嗎?
肥胖可說是這個世紀以來,人類面臨最大、持續嚴重的文明病,不但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另外與包括乳癌在內多達13種癌症有關。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因其簡易...
一分鐘爬不到30階 肺功能不足為肺阻塞高危險群
在疫情影響下,民眾落實防疫新生活運動,戶外景點爬山、踏青更是多數民眾的首選,不少人會透過登山運動增加活動量,但登山仍須注意體力與身體條件,不是每個人想爬就可以爬,有的人爬沒幾階就氣喘吁吁爬不上去,彰...
哈佛研究證實:80%的痛風可預防 做到一件事最重要
痛風已經成為越來越常見的關節炎症疾病,痛風發作也往往讓患者「吃足苦頭」。隨著患病率不斷攀升,痛風預防也逐漸受到更多重視。近日研究指出,如果能夠避免4項危險因子,包括體重過重、酒精攝取、飲食失控以及慢...
喝油養生兼顧減肥? 醫曝「真實案例」下場...小心要命
一位30多歲女性上班族,為了減肥採取生酮飲食,每天起床空腹喝下一桶豬油,利用油在胃內的排空效果差,讓身體處於不飢餓、反胃的狀態。此辦法的確在短短半年內從70公斤瘦到55公斤,但這種極端的減肥方式,也...
上班族BMI偏高 小心五大健康危機
榮新診所昨天公布今年五月至九月最新職場健康調查分析顯示,多數上班族有代謝症候群問題,40%腹圍超標、半數BMI偏高,潛藏三高、體重過重、脂肪肝、尿酸、腎結石等五大健康危機。此次調查分析受檢人數計17...
需要肺癌篩檢? 不吸菸女性可風險預測
● 國際首份針對女性不吸菸健康者之肺癌風險預測模型● 台灣55歲以上不吸菸女性,5%達到LDCT篩檢門檻,依此可抓出27%罹癌者● 台灣第一個本土模型,輸入風險參數即可使用,希望明年上路台灣近年來,...
新加坡研究:部分染疫孕婦所產嬰兒具有抗體
新加坡一項研究顯示,5名在研究期間由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女性患者產下的嬰兒,都具有病毒抗體;不過研究人員說,目前還不清楚這將提供何種程度的保護力。路透社報導,這項針對16名女性所...
2020退休力大調查/練重訓練到被教練誇!李艷秋:我是被新聞耽誤的運動員
資深媒體人李濤最近除了忙公益,和妻子李艷秋有著共同的興趣,兩人投入重訓三年,在專業教練指導下,李濤成為名副其實的硬漢,臂肌硬、腹肌也是硬的;李艷秋最近順利舉起七十公斤六角槓硬舉,「這連許多年輕女生都...
姿勢有助受孕?五個祕訣提升自然受孕率!
有生育計劃的你一定希望能儘快懷孕,若你正在想要怎麼達成?這篇將提供幾個經醫學實證的具體做法。再次強調,這本書提供的課程內容,有兩個核心理念:1.提供給尚未進入「進階療程」、仍處於嘗試自然懷孕階段的你...
國內每2人有1人肥胖 恐增罹這些疾病的風險
● 肥胖使男性精子品質及數量減少,增加不孕風險● BMI超過37.5,或超過32.5且有肥胖相關合併症,即為病態肥胖● 多數病人可因體重減輕而減少關節、心血管負荷,改善活動能力肥胖近年已快成為「國安...
他兩年減掉63公斤 過去一天的餐費現在可吃一周
肥胖近年已快成為「國安問題」,肥胖不僅可能造成不孕,也無法在軍營服役,衛福部國健署調查,國內每二人就有一人肥胖。過去民眾面對「不可承受之重」,有人選擇減重手術,近年健身風氣風行,之前最常接受減重手術...
哈佛研究證實做一件事 短時間就能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
眾所周知,運動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然而對於中年人來說,運動的過程可能是痛苦的。現在,一項新研究告訴我們,短時間的劇烈運動就能帶來巨大的健康益處。11月18日,發表在全球心血管領域影響因子第一名的期刊...
如何避免腎衰退而洗腎?專家教你14個養腎、固腎方法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3期文∕郭岳潭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調查指出,國內有超過200萬慢性腎臟病患,根據健保署統計,國人洗腎人口已突破7萬人大關;但自知患有慢性腎臟病的比例,卻僅有3.5%。台灣預防保...
醫病天地/老人家只吃粥 小心肌少症
不少長者習慣以清粥配小菜為正餐,鮮少攝取蛋白質,長期下來,恐造成肌肉量流失、肌力衰退,肌少症悄悄上身,除了身體無力、精神疲倦,嚴重還可能導致失能,死亡率提高。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郭柏良提醒,若要遠離肌...
男性乳癌症狀與女性相同? 早期幾乎無感!胸部有這些特徵要警惕
「乳癌」是國人女性的健康頭號公敵,長年位居主要癌症死亡排名前十名,108年女性乳癌排名為第四名,共奪去了2,633條寶貴的性命,相當於平均每天有7人因乳癌死亡。乳癌非女性專屬癌症 男性也可能會罹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