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BMI
的結果:共找到 1151 筆 約 0秒中重症增325例、151人病歿 30多歲女乳癌染疫8天死亡
國內今新增325例新冠肺炎中重症個案,包括181例中症、144例重症,新增151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最年輕死亡個案為30多歲女,本身有乳癌病史,染疫後出現肺炎且癌症轉移,不幸死...
生活中培養健康好習慣,可延長壽命!日研究:有慢性問題者也有效
最近日本1項研究發現,只要在生活中養成好習慣,即使已經80多歲,也可以延長壽命。日本大阪大學研究人員表示,包括減少飲酒、不抽菸、減肥和增加睡眠等,對於長壽皆有很大的好處,而且即使對有慢性健康問題的人...
靜脈曲張下肢水腫 擾人的夏季腿部疾病
久坐、久站容易導致靜脈曲張,多數人都認為「靜脈曲張」僅會發生在下肢,實際上靜脈曲張也會出現在全身各處,如痔瘡,男性常見精索靜脈曲張、女性則是骨盆腔充血症候群等。當輕微的靜脈曲張出現時,就須積極改善,...
三高、長者留意4大熱傷害!醫:異常症狀盡速就醫不要拖
不論是氣候或環境悶熱都容易形成熱傷害,嚴重可能致命,尤其三高、糖尿病等風險族群更要小心。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提醒,民眾平時應有所防範,若察覺相關症狀盡快作對應處理,如出現更多不適應立即就醫,...
拒當「腹」爸爸!營養師傳授4大絕招教你遠離代謝症候群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年過40的爸爸,不僅事業達到巔峰,身材也會跟著來到顛峰,從「富爸爸」跨足成為「腹爸爸」。然而,這樣福態需要特別注意!腹部的肥胖雖然不會有立即性的病痛,但對於身體健康其實有很...
35歲中風,跡象就藏在「嘴角」!年輕型腦中風越來越多,3大警訊快檢查
「醫生你別跟我開玩笑了,我才35歲耶!中風不是老了才有可能發生嗎?」 邱先生一臉驚訝的問醫師,看著自己腦部透過零輻射磁振造影(MRI)結果,腦部有局部梗塞。 看起來就是個陽光大男孩的邱先生,目前在...
有症狀卻快篩陰?專家示警:出現2症狀就別忍 尤其是年輕族群
指揮中心宣佈「快篩陽等同確診」擴大施用一般民眾,預計將有更多確診個案需要進行居家隔離照護,如何減少家戶感染風險?快篩陽確診在家隔離 出現「症狀惡化」要當心感染科主任楊清鎮醫師受訪表示,輕症確診者在家...
後疫情與病毒共存/透過黃帝內經「12 時辰養生法」調整作息,未病先防、調養身體
COVID-19病毒從2019年底在武漢爆發開來,至今已進入第三年,某些科學家預測,新冠病毒並無消失跡象,能夠穿透身體抵抗力的各種變種病毒將持續出現,導致有些人不斷遭到感染,一個人染疫兩次甚至三次,...
康復者宣言/我是高危險群 醫師開特效藥
當快篩出現二條紅線時,我一點也不意外。雙腿做過「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年逾八旬的家母,每早到鄰近的公立泳池水中漫步復健兼運動,因為優待銀髮族,天天人滿為患,在疫情期間,無疑是最具風險的群聚。果不其然,身...
清冠一號還是口服抗病毒藥?醫師詳解新冠確診者該用哪種藥緩解症狀
新冠疫情威脅全民檢康,愈來愈多確診者有服藥需求,疫情期間常用藥物分為三類,包括口服抗病毒藥物、台灣清冠一號及緩解症狀藥物。依衛福部公告,口服抗病毒藥物為治療輕度至中度感染且有重症危險因子的高風險患者...
獨/醫師盤點重症患者領藥11道關卡 兩重要關卡待解決
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冠確診患者達8萬0656人,中重症患者為190人,如何及時給予藥物救治重症患者為當務之急,但指揮中心雖陸續公布給藥相關措施,但看在基層醫師眼裡,仍有許多關卡待解決。青年公園居家醫療團...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長期以來的高血壓標準140/90mmHg,即將正式走入歷史。台灣高血壓學會及中華民國心臟病學會決定在2022年將高血壓標準下修至130/80mmHg。起因於一篇大型臨床試驗的發表—以華人為主要受試者...
手腳、脖子、胸口痛竟是糖尿病引起 淡馬社區服務站揪疾病前兆
「最近胸口會痛,還有脖子跟左邊手腳也是,我是老了還是有什麼問題啊?」64歲阿春(化名)因為疼痛症狀困擾不已,甚至影響生活作息,就醫檢查後發現,竟是長年糖尿病使血管壁發炎,引發全身循環不順、周邊神經病...
醫開藥「內心有陰影」 給藥慢 3大問題待排除
快篩陽即確診有助快速給藥,醫界認為單日給藥率至少應達十五%,甚至更高。廿七日單日給藥率近百分之十四,為新制上路來最高,但專家指出,給藥速度仍不夠快,主要是醫師長期有健保核刪陰影,加上視訊診療難以判斷...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肥胖會造成許多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最常見的有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像是糖尿病)、關節疾病、皮膚皺摺、內分泌疾病等。由於肥胖造成的健康問題多不勝數,所以歷史上,找尋有效的減重方法,就成了醫生們的重要任...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認識糖尿病藥物第二型糖尿病的造成原因是因為身體各器官對胰島素的反應不佳引起高血糖。而第二型糖尿病的各式併發症包含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病變跟心血管疾病,通常這些疾病都是因為慢性糖尿病控制不良而導致。因...
不喝酒就沒有脂肪肝?小心落入飲食陷阱!聰明吃、規律動,醫教4大預防秘訣
40歲的汪先生平時擔任警衛工作,因缺乏運動,近年來身形逐漸肥胖。在一次公司健康檢查的超音波檢查時,發現有中度脂肪肝,經詢問才知汪先生熱愛精緻美食、又愛喝手搖含糖飲料,所以除了體重過重之外,脂肪肝的形...
染疫居家照護口服藥很難領到? 醫揪4大癥結點
本土確診個案暴增,口服抗病毒藥僅開處方3000多份,引來看得到吃不到的質疑。醫界人士認為,藥品交互作用、開藥流程及據點、醫師擔心賠償風險、採檢爆量延遲,是影響居家照護取得口服藥的4大癥結點。國內CO...
口服抗病毒藥今送57核心藥局 醫師開立處方可送藥到府
口服抗病毒藥物被視為與病毒共存重要戰備物資,指揮中心今天配發二萬人份藥物到全台57家核心藥局,並公布領藥條件和流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採居家照護的確診個案可透過「健康益友」APP或衛生局提...
長輩確診幾天有藥? 醫:輕症5天內服藥住院 死亡風險降9成
台灣今年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累計超過10萬例,其中10%是60歲以上長者,大部分應服藥預防重症,卻因嚴管開藥,僅住院病人吃得到,4月底僅開出不到1000人份藥物,外界批評救命藥看得到、吃不到。根據發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