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8 醫聲.高齡社會
搜尋
9
共找到
7006
筆 文章
-
-
2022-05-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衛福部喊「最後一戰」然後呢?令急診醫護心碎的三件事
衛生福利部次長石崇良5月9日曾於立院表示,疫情高峰會落在五月下旬,低推估可能高達單日確診10萬人,高推估可能高達20萬人,必須視同「最後一戰」全面備戰。包括要求各層級醫院部都要能原地收治確診,也要根據目前疫情及病毒特性重新調整醫院感控SOP,讓各層級醫院全面參與收治成為可行。至今10天過去了,上述備戰行動仍空空如也。多名北部醫學中心急診醫護人員向本報投訴,歸納出三大問題。首先,急診面臨嚴重人力缺口,已有觀察區病人失去心跳才被發現的情況,令醫護身心受創。再者,愈來愈多高齡或臥床病人因其他重症入院才發現確診,開刀等後續處置,也會因感控流程繁複而得花上四、五倍時間,難以分秒必爭搶救,術後也會因住在非專科性質的專責病房,照護品質大打折扣。最後也最心酸的是,當全民追求正常生活,醫護卻已快想不起正常生活的滋味。護病比1:18,病人失去心跳才發現急診專科護理師L觀察,最近兩個禮拜以來,長期臥床的確診長者明顯增多趨勢,不少是在家臥床,也有許多來自長照機構,榮民之家、呼吸照護中心,這代表重症醫療需求量只會更大,但急診醫師、護理師、護佐、清潔人員、救護車全部都因為有確診而人力不足,工作卻比平常更多。L說,急診空間不像專責病房有良好隔間,護理師必須和確診者近距離相處8小時,而且整個急診是共用空調,醫護都會擔心氣膠傳染。最近確診觀察區等病人,已經多到滿出來,為了不把病人放到車道上,現在連普通觀察區,都已經改成確診觀察區。「把急診科護理師調去採檢,叫骨科護理師來內科急救區支援,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北部醫學中心急診護理師S表示,急診每區都需要一定人力,但現在班表一排,有些區沒人就是沒人,如果連支援都沒,還是要硬吃下來。S表示,有天大夜班,一個護理師要照顧18個觀察區的病人,因為大夜班護佐也確診,護理師還要每兩個小時去幫其中5個病人翻身、換尿布,等於一個人當三個人用。到早上8點多,測量生命徵象時才發現有個伯伯已經心跳停止了,當班護理師大受打擊,心情非常低落。重症病人確診,感控耽誤搶救時效、照護品質大打折扣急診總醫師C表示,現在約500床要作為專責病床,目前收了200多人,看似佔床率不高,但卻沒有相對應的護理人力,所以空床是「看得到、用不到」,確診者轉院一床難求,急性床變少也會增加急診滯留率。急診觀察區各種感染、腸胃道問題、疑似中風,都很難在第一天就收住院,滯留過夜比率高,待床時就要直接治療,更麻煩的是,這些等病人也有愈來愈多會「順便確診」。「病人因為其他有生命危險的問題來到急診,可能急須開刀或做心導管等,萬一剛好發現他確診,對於醫院來講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C說,負壓開刀房只有一間,要事先聯絡感控,醫護人員要全副武裝,整個手術流程可能多花兩、三倍時間。晚幾分鐘開刀、通血管,對病人來說,結果可能就是死亡率上升、預後變差,現在只能不斷演練、不斷檢討流程。「看似標準的治療流程,都會因為新冠確診而改變。」C舉例說,當確診者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無法接受常規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發生急性梗塞性腦中風卻無法執行經動脈取栓手術、孕婦若需要生產也無法施行無痛麻醉。此外,這些患者的術後照護,也因住在非專科性質的新冠肺炎專責病房,照護品質大打折扣。部長倡全民正常生活,醫護正常吃飯都不行工作已經夠辛苦了,醫院護理部還要發明一些口號「張口危險、吃飯不講話、講話要戴罩、下班不群聚、確診不會來。」C表示,「偉大的陳時中部長」提倡正常生活,一般民眾都可以正常聚餐、吃飯、正常生活,反觀醫護人員,不僅從疫情之初就被禁止出國,現在連平常生活的一些小確幸、抒發壓力的管道都被限制。「想到這,不知道還有沒有人願意讓小孩子成為醫護人員呢?」
-
2022-05-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北+9772!65歲快篩陽算確診 家人可去急門診代領藥
台北市今新增9772例本土,北市衛生局說明,截至5月16日止,確診者居家照護人數6萬6850人、列管中居家隔離人數1萬6789人;因應確診者同住家人居家隔離採「0+7」新制,衛生局呼籲字只防疫期間,須取得2日內快篩陰性證明,才能外出工作、採買生活用品。中央今實施確診者同住家人居家隔離新制,完成3劑疫苗者,得免居家隔離,採「0+7」方式,也就是7天自主防疫;未完成3劑者,則維持3+4方式(3天居家隔離+4天自主防疫),快篩陰才能外出,且需全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禁止餐廳內用、聚餐、聚會、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北市現今已不開立居隔單,由民眾自主回報再透過中央系統取得居隔單,但仍有民眾反映遲遲收不到,衛生局專委紀玉秋表示,自今年5月1日起,中央啟動自主回報系統,由確診者自主回報密切接觸者等相關資料,上傳後系統就會自動發送居隔書。紀玉秋表示,目前無法統計上傳資料到系統到實際拿到居隔單的時間,但各縣市都有針對該系統向中央反映、討論並持續優惠,也呼籲民眾務必填寫正確的手機號碼,避免接收不到訊息。衛生局指出,「台北市COVID-19嚴重特殊性肺炎專區網頁」今起已在北市府官網上線,專區分為12大分類,包含確診者、居隔者、快篩陽者、其他接觸者、入境者、老師/學生、居家照護、防疫急門診、車來速、醫療照護、家用快篩、防疫文字客服,民眾可依分類查詢所需資料。因應確診數逐日增加,北市今、明2日各新增1處防疫急門診,中正紀念堂防疫急門診(車來速)今正式啟用,服務時間為上午8時至晚間8時,每日可服務1200人次;台大醫學院體育館防疫急門診,今下午試營運、明天正式啟用,服務時間為早上9時至中午12時、下午1時30分至4時30分,周一至五預估單日可服務400人次。針對中正紀念堂防疫急門診預約時間,紀玉秋表示,預約系統每日零時就會開放預約,量能額滿就會停止預約。另外,中央也宣布,明天起65歲以上長者快篩陽等同確診,有民眾憂心政策上路,恐無法至北市防疫急門診看診領藥,紀玉秋表示,確診民眾透過視訊診療後,可由家屬或其他代理人去原本看診的醫院過卡、領藥。
-
2022-05-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新增6.5萬 累計破80萬
1月至今本土病例已突破80萬例!今國內新增6萬5794例本土病例,新增中重症病例61例,38例死亡個案,另有39例境外移入個案。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比前一天增加四千多例。今日新增6萬5794例本土病例,為3萬1827例男性、3萬3947例女性、2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萬8400例、桃園市1萬184例、台北市9772例、高雄市4979例、台中市4770例、台南市2844例、新竹縣2105例、基隆市1917例、彰化縣1613例、屏東縣1536例、宜蘭縣1481例、花蓮縣1200例、苗栗縣1129例、新竹市1124例、南投縣614例、雲林縣581例、嘉義縣556例、台東縣405例、嘉義市345例、澎湖縣146例、金門縣81例、連江縣12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3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6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37例具慢性病史、18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9日至5月1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3日至5月15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3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7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3例、調查中36例,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3日至5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89萬6059例確診,分別為1萬2301例境外移入、88萬370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135例死亡病例,其中1,12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542例、台北市381例、基隆市57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19例、台中市17例、新竹縣14例、花蓮縣9例、宜蘭縣8例、高雄市、雲林縣及屏東縣各6例、台東縣及台南市各5例、苗栗縣3例,南投縣及嘉義縣各2例、新竹市及嘉義市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入境排成人龍 民眾投訴:防疫政策十分落後
指揮中心近日大幅修正國內居家隔離者防疫規定,今起改為「0+7」,但對於境外移入的居家檢疫,依舊不願放寬規定。近日有民眾反映,台灣入境程序,相較過去行政效率更低,從等檢疫人員、等PCR結果、等防疫計程車竟花了5小時,讓人活活挨餓,認為中央應盡速改善。民眾C先生指出,5月15日從新加坡入境台灣,約莫6點出抵達台灣,同班機約50多人,被告知要原地等採檢人員,後續來了幾個班機,過了近1小時後才進行採檢。C先生說,後續被告知要等PCR結果,又等了1.5小時,才開放讓人領取行李,接著再被要求排隊等防疫計程車,現場目視超過700人,再花1小時等車,從下機到真正抵達飯店竟花了5小時,相較新加坡入境後,下飛機到離開機場僅30分鐘,台灣入境防疫政策依舊十分落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說,現階段國內逐步與病毒共存,17日起確診個案同住家人已完成3劑疫苗接種,可免除居家隔離,改進行7天自主防疫。對於從國外入境的居家檢疫,指揮中心自5月9日起採取「7+7」即入境居家檢疫天數7天,第8天起接續自主健康管理7天,後續不願再更動。陳時中昨說,現在本土案例仍多,擔憂邊境再鬆綁會加重醫療壓力,因此居家檢疫是否比照居家隔離0+7,相關討論還需再等等。指揮中心統計過去5天境外移入陽性率,5月10日入境16航班、陽性率1.92%;5月11日入境26航班、陽性率2.93%;5月12日入境22航班、陽性率2.47%;5月13日入境23航班、陽性率5.01%;5月14日入境19航班、陽性率2.03%;5月15日入境22航班、陽性率2.10%。國內本土陽性率40至50%,北部更高達60、70%。
-
2022-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退役將軍夫人拒快篩、PCR闖三總病房 失控飆罵護理師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指揮中心日前已宣布,醫院探病管制措施,包括雙北、基隆、桃園、高雄、花蓮縣等醫院,除例外情況一律禁止探病。近日三軍總醫院竟爆出有退役將軍夫人硬闖加護病房探視,甚至不做快篩、不PCR,還在病人面前咳嗽喝水還飆罵護理師,相當失控。近日網路流傳一段「來自南丁天使子民的哭訴」影片,畫面中2名護理師正在勸說家屬探訪時間已過,但家屬不斷對著2名護理師高分貝吼叫,質問「為什麼我不能進來?」、「xxx講的對不對,我等一下去找他!」、「他(醫師)還在查房為什麼我不能進來?」影片Po文指出,在加護病房每個病人都是急重症,唯獨這一位退役將軍夫人可以探病,探病過程中超過4小時,家屬探視下無做任何快篩及PCR,且還會在抵抗力差的病人面前咳嗽、喝水。投訴文寫到,一線醫護整天戴著N95口罩上班8至9小時,長官醫師不保護一線醫療人員,還被家屬咆哮大罵髒話15分鐘,護理人員只能忍住落淚,現在疫情嚴峻下,護理人員一一確診,每日縮排人力上班,但病人數量並未縮減,現階段誰能體諒第一線醫護人員?民眾不體諒醫護人員就算了,還仗著自己是退將家屬在加護病房內咆哮,當醫院是自己家?對此三總回應,本案經查證確為醫院病患之家屬,近日因憂心病患病情變化,致情緒激動而與護理師有所争執。本院已立即責成公關室及社服室主任與家屬溝通,強調依現行防疫規定全面禁止探病,並由護理部妥適安撫本院護理人員心緒。三軍總醫院強調,將嚴格要求家屬確遵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探病規定,後續加強宣導與病患家屬充分溝通,避免類案再生。
-
2022-05-17 癌症.肺癌
肺癌沒症狀需要開刀嗎?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醫師詳解早期肺癌患者疑惑
肺癌流行病學肺臟是一個無聲的器官,裡面並沒有神經分布。不像大腸癌可能會有血便的症狀、乳癌可能會摸到乳房腫塊,肺癌常常都是沒症狀,到晚期壓迫到其他器官產生症狀才會被發現。因此,肺癌的發生率雖然排在大腸癌和乳癌後面,但是死亡率卻是長年蟬聯惡性癌症的第一名。根據108年癌症登記中心的資料,肺癌104-108年新發個案的存活率,一年後存活率64.9%,兩年後存活率51.0%,五年後存活率僅剩35.4%。相較於乳癌的五年存活率88.7%和大腸癌的五年存活率64.7%,可說是相差非常多。門診常見問題破解因為肺癌的高發生率及高死亡率,找到沒症狀的早期肺癌患者,變成非常重要的一個議題。早期肺癌的手術治療效果非常好,早期切除肺癌病灶,基本上等同於完全痊癒。然而,許多人聽到要開刀,仍然聞風喪膽。胸腔外科醫師在門診最常聽到兩個問題,以下我們將一一解答:1.沒症狀也要開刀?2.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肺癌沒症狀也要開刀?一般來說,沒症狀的病人都是仰賴影像工具,發現自己肺部有病灶,可能是透過健康檢查的X光照到,或是最近政府在推動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照到肺部有病灶後,有兩種情況:已經切片確診為肺癌、還沒切片確診為肺癌。如果還沒切片確診為肺癌,但病灶又很小,醫師通常不會安排侵入性的切片檢查,會透過影像上的特徵去判別肺部的病灶是良性或惡性,懷疑是惡性的話就會建議病人手術切除。有些人得知肺部有病灶,心理負擔太大,在不知道良惡性的狀況下也會考慮手術切除;已經切片確診為肺癌的更不用多說,早期肺癌的標準治療就是手術切除。病人最大的疑問是:雖然是惡性的肺癌,但是目前都沒有感覺沒有症狀,真的要開刀嗎?要不要等到有症狀再開刀就好?首先,我們要了解到的是肺部沒有神經分布,腫瘤就算長的再大,侵犯了很大範圍,只要沒有碰到神經,就不會有痛覺產生。只要沒有壓迫到氣管,也不會有喘的症狀產生。等到有症狀再開刀時,腫瘤可能都已經壓到其他器官或轉移到更遠的地方了,此時的治療就不是手術這麼簡單而已,一定要選用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全身性治療,才比較有可能減低癌症細胞的量,但是這些手術以外的治療常常都有很大的副作用,例如常見的掉髮、噁心嘔吐、感染等風險。因此,還是要及早切除,才能避免後面這些嚴重的情況發生。肺癌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病人不想開刀的原因之一,除了擔心手術風險之外,也害怕開刀完會有後遺症。要了解是否有後遺症,我們可以先了解手術進行的方式。現在大部分肺癌手術都是使用內視鏡,盡量讓傷口越小越好,手術切除的範圍也盡量縮小。但是切除肺部病灶還是要預留一些安全距離,一般是預留腫瘤大小的兩倍距離,原因是擔心有眼睛不可見的病灶沒被我們切乾淨。因此,當腫瘤越小時進行手術切除,要切除的肺臟組織越少。回到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的問題,許多人擔心肺部被切掉一塊,肺功能就會因此變差。答案是肺功能有可能會變差,但是大約九成至九成五的病人都可以恢復到正常的肺功能。切掉的肺部不會再生,但是肺部就像一塊海綿,剩下的健康肺葉會脹大,去彌補掉切除肺部的功能。術後也可以透過心肺復健、運動訓練,提升肺功能。越早切除可疑的肺部病灶,切除的肺臟組織越少,也可以保留越大的肺功能。肺癌術前準備手術前,有三件重要的事可以準備:第一是完成醫師開刀所需的各項檢查,包含胸部X光、抽血、肺功能檢查、心電圖檢查,目的都是要確保開刀前身體沒有任何問題,減少開刀時危險情況的發生。第二是確保肺部功能良好,包含戒菸至少兩周以上、進行術前復健。抽菸會讓痰液變多、肺功能變差,因此建議術前要戒菸兩周以上。另外,最近新的概念—術前復健(Prehabilitation),有研究顯示術前復健可跟術後復健(Rehabilitation)達到一樣的效果,大於四分之三的病人肺功能都可以恢復正常。通常術前醫師會安排呼吸治療師,教導深呼吸、咳嗽和呼吸器訓練器的使用技巧。第三是做好麻醉前準備,包含了解麻醉風險、手術前一天12點開始禁食。禁食的原因是避免麻醉時發生嘔吐,有吸入性肺炎的風險。肺癌術後注意事項術後最重要的便是傷口照護及肺功能的恢復。在傷口照護的部分,傷口上的紗布若有滲水要盡速換藥,術後也會服用止痛藥,減低術後的疼痛。在肺功能恢復的部分,手術隔天就可以下床活動,出院之後可以多做散步、爬樓梯等輕鬆的運動,並練習深呼吸、咳嗽等呼吸技巧,促進肺功能的盡早恢復。有些病人因為術後疼痛而不敢大力咳嗽,反而導致痰液累積,造成日後的喘與不適。此外,要維持身上管路的清潔與暢通,避免感染的發生。飲食基本上沒有太多禁忌,盡量維持營養均衡,可攝取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總結本篇文章破解了兩個肺癌門診最常見的疑問,包含沒有症狀也要開刀、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的問題。第一,沒有症狀仍要開刀,避免後續腫瘤長更大,造成更多併發症;第二,開完刀肺功能會稍微下降,但是透過運動復健和體內代償機制,有九成至九成五的病人術後肺功能可以恢復正常。看完這些,如果仍然有些疑慮,可以將你的問題與醫師討論。但整體而言,早期肺癌的手術治療仍然是利大於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對抗肺癌的王道!參考文獻:Ferreira V, Minnella EM, Awasthi R, et al. Multimodal Prehabilitation for Lung Cancer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n Thorac Surg. 2021;112(5):1600-1608. doi:10.1016/j.athoracsur.2020.11.022【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李佳穎醫師】沒症狀也要開刀?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談肺癌術前、術後】
-
2022-05-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快篩陽給藥65歲先行 陳時中:是其他風險因子4至10倍
指揮中心今天拍板65歲以上長者快篩陽性經醫師研判,可判定確診並給予抗病毒藥物。不過外界詢問,另外13類高風險口服藥物給藥對象,何時會開放?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專家會議討論過,年齡是所有風險因子中是權重特別高的,是其他風險因子的4至10倍,所以專家通過、各縣市也都認同。陳時中表示,為了減輕中重症死亡風險,針對高風險族群投藥,不過65歲以下的族群,若要給藥則需要先做PCR判定確診,或是屬於居家隔離、自主防疫等三類對象或是長照機構接觸者,才能以快篩陽性確診方式給藥。針對目前65歲以上用藥人數,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目前每天確診約有8%為65歲以上長者,因此用藥人數也可預估為約8%。陳時中表示,藥物目前相當夠,以國際比較,日本購買2.84%、我國3.1%、韓國1.94%、澳洲3.11%、美國3.9%,但這些國家藥物使用不到四分之一,因此我們藥物一定夠,但若有需要隨時展開採購。另針對確診者七天無需快篩即可解隔,羅一鈞也表示,根據金的文獻資料,Omicron十天以上傳染力趨近於零,縮短到七天以研究看到有11%的人七天以上還呈現陽性,仍有一定傳染力,但新加坡研究認為五天就培養不出有傳染力的病毒,因此兩項研究綜合來看,七天以上還有少量病人的病毒有傳染力,但這無法一定由快篩判斷。針對解隔者也不會培養病毒,因為等結果出爐都要三周,無助疫情控制。以此疫情規模隔離七天傳染力已經壓到很低,出外活動對於其他人沒有傳染風險,因此不需要、也不建議再做快篩或PCR。
-
2022-05-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疫苗到貨77.76萬劑 莫拉皮拉韋今晚到貨3.5萬
政府自購77.76萬劑輝瑞BNT兒童疫苗於今天清晨5點44分運達桃園國際機場,這批輝瑞兒童疫苗原訂本月12日抵台,卻因「系統有問題」因而延至今天到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批疫苗效期至今年9月30日。另外,抗病毒藥物莫拉皮拉韋今晚也將到貨3萬5280份。陳時中表示,77多萬份的兒童劑型疫苗包含之前到貨的成人疫苗已經檢驗完畢,這兩天就會釋出開始接種,但需要和國高中上課時間比對調查後接種。至於今晚到貨默沙東的口服藥莫拉皮拉維,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藥物到貨後會盡快鋪貨下去,主要用於長照機構和管灌住民,由於輝瑞抗病毒藥物不適合磨粉,洗腎患者較適合使用莫拉皮拉韋,因此會優先保留給這兩類民眾,其他經醫師評估適合也可透過其他管道提供。羅一鈞表示,抗病毒藥物周日領用統計較少,輝瑞新藥198人份、莫拉皮拉韋42人份,但比前一個周日增加。,統計今年1至5月藥物共使用輝瑞6093人份、莫拉皮拉韋2566人份,共8659人份。指揮中心表示,我國今年4月28日與香港復星公司及德國BioNTech公司簽署疫苗供應合約,並與美國Pfizer公司及德國BioNTech公司簽署兒童疫苗補充合約,預定供應220萬劑兒童劑型及180萬劑成人劑型疫苗做為基礎劑、基礎加強劑或追加劑使用,並視需求擴充400萬劑成人劑型疫苗。
-
2022-05-16 失智.大腦健康
你不知道的「12項失智症危險因子」!空污、新冠肺炎都要小心
過去有些因子你可能認爲看似和失智症無關,但其實對我們的大腦認知功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頂尖醫學期刊《刺絡針》的委員會,在二〇二〇年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AAIC)上,提出最新版本的失智症預防措施。委員們認為,只要能預防下列十二個危險因素,就能夠預防或延緩百分之四十的失智症病例發生。失智症12項危險因子1.早年教育水準不足2.聽力退化3.腦外傷4.高血壓5.缺乏運動6.糖尿病7.心血管風險8.過度飲酒9.肥胖10.抽菸11.憂鬱症12.空氣汙染知道了12項失智症風險因子後,我們來了解一下「聽力退化」、「腦外傷」、「抽菸」、「空氣汙染」這4項,會對大腦造成什麼傷害。聽力退化 最好及早治療聽力乍看之下跟腦力好像沒什麼關係。但「語言功能」和「人際溝通能力」都會對認知功能有影響。當我們年紀大而開始聽力退化時,會因為聽不到或聽不清楚別人說話,而對與人溝通、互動漸漸感到吃力或挫折。長久下來,不與人交談互動,會使大腦所受的外界刺激跟著減少,因此提高了失智的風險。 研究發現,如果有助聽器的幫助,便可以減少人們的認知能力退化。因此當發現自己聽聲音變得吃力時,不要覺得反正對生活沒有大礙、不痛不癢就放著不管,提早介入治療是預防失智症的關鍵。腦外傷 造成失智風險講到腦部受傷,我們可能會先想到腦中風、血栓造成的問題。然而腦部受到外力衝擊而造成的腦外傷卻常被忽略。過去有份研究針對近三萬名有過腦震盪的成人進行調查,發現他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常人的一倍。 造成腦外傷的因素可能比我們想得更為常見,比方說車禍、運動受傷、跌倒受傷、從高處墜落、被人或物品打到、撞到,不管是頭部受到撞擊或產生撕裂傷都算。因此,除了平常訓練大腦之外,也要好好照顧、保護頭部,騎車、開車、走路時謹慎注意安全, 記得戴安全帽和繫安全帶,家中容易從高處掉落的東西要固定好,起身時容易撞到頭的凸出物也要盡量用柔軟物包覆(或盡量去除)等。抽菸和空氣汙染 損害大腦研究顯示,抽菸的人比不抽菸的人更可能罹患失智症。但好消息是,即便你是從年輕就養成抽菸習慣的老菸槍,老了之後才開始戒菸仍是有幫助的。研究調查五萬名六十歲以上的男性,發現那些戒菸超過四年的人,在戒菸之後的八年內,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持續降低。 吸入髒空氣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已經成為共識。然而二〇一八年一項研究顯示,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大城市「墨西哥城」,有大量三十至四十歲的成年人腦中,竟被發現典型的阿茲海默症病徵──大腦斑塊,甚至某些嬰幼兒的腦部也有類似現象。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病徵和空氣汙染有關。另一項同期於英國發表的研究,則追蹤了十三萬名五十至七十九歲的倫敦居民長達八年,他們發現這個以霧霾著稱的城市中,暴露在空氣汙染時間越長的人,越容易罹患失智症。台灣的學者們則在類似的調查中,也發現阿茲海默症和懸浮微粒PM2.5特別有關。 原因在於,當我們吸入這些懸浮微粒時,它們可能沿著嗅神經進入腦內,或是透過肺臟進入血液,再進一步流入大腦內,造成大腦損傷。雖然空汙是個人難以改變的大環境問題,但在生活中,除了戒菸外,出門跟打掃時戴口罩、做飯時開抽油煙機、避免在空汙濃度高的時候出門運動等,都是我們可以保護自己的方式。 新冠肺炎患者 腦內嚴重發炎至於二〇二〇年初引起全球疫情擴散的新冠肺炎,和失智症也可能有關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在《自然》期刊深度分析了八名新冠病歿者的大腦,患者生前都沒有精神症狀,但腦組織中卻觀察到嚴重的發炎記號。研究人員指出,過去只有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這類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會產生同等嚴重的腦內發炎。牛津大學神經學教授馬蘇德‧侯賽因(Masud Husain)解釋說,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以進入大腦並造成直接傷害,還會有其他的間接影響,例如,影響血液凝結而導致中風。同時,身體在對新冠感染產生反應時引起的普通炎症,也會影響大腦。 基於這些發現,國際失智症協會擔心未來失智症人口可能會更迅速增加,因而提醒大家注意防疫,即使是輕症感染者,也不得不謹慎面對病毒對腦部發炎所造成的影響。(本文出自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健腦工程:預防失智的12堂大腦建築課》)購書連結👉博客來、金石堂、Momo購物網、誠品線上
-
2022-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Omicron喉嚨指向性高 醫師建議:每天漱口降低病毒量
高雄長庚醫院眼科醫師吳佩昌觀察,台灣目前有上百萬名學童還未打疫苗,有研究指出每天漱口漱喉嚨,可有效減少口喉中病毒量,相對也可減低產生重症的機會,且Omicron喉嚨指向性高,建議民眾居家隔離期間,可早中晚、睡前以自來水或食鹽水、漱口水漱口,降低口中病毒量,也減少傳染給家人的機會。吳佩昌指出,他的奶奶今年111歲,在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時,日本政府曾要求國人每天漱口,這除了是長者的偏方,其實也有確切證明表示其顯著效果,日本在流感期間曾做過研究,以自來水漱口可有效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發生率,德國也有研究指出,漱口可減少口喉9成病毒量。吳佩昌表示,國高中化學週期表背的「氟氯溴碘砈」都有殺菌效果,舉例來說,牙膏中有氟、自來水中含有氯、食鹽水中則有碘,因此以上述提到的漱口其實都能殺菌,研究指出,自來水中含有0.1ppm氯,就能殺菌,台灣自來水中約含有0.2ppm氯,尤其Omicron喉嚨指向性高,漱口漱喉嚨對於減低症狀應會更有效,尤其台灣目前還有上百萬位學童沒打過疫苗,養成漱口習慣相對較為安全。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科去年起也推動漱口行動,要求住院病人、門診須全身麻醉的病人及須插管的病人在術前必須先用優碘漱口,也有住院醫師家人確診被隔離,吳佩昌就建議該名同事在隔離期間可以每天以自來水漱口漱喉嚨。吳佩昌說,因為大家在隔離期間可能擔心病情突然急轉直下變重症,每天在房間內也不能做什麼事,早中晚及睡前漱口漱喉嚨、曬太陽除可增強免疫力,也可減少口中病毒量、讓心情更好,另外針對醫療人員,則是建議出門前、回家前都要漱口,以免將醫院病毒傳染給家人。
-
2022-05-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基隆重演去年高確診死亡率 今近萬分之8 超過雙北兩倍
基隆市是今年這波新冠肺炎Omicron本土疫情較早爆發的縣市,中央公布累計2萬7721例個案,死亡22例,確診死亡率萬分之7.9362,全台各縣市最高。全台另有4個縣市超過萬分之3,3個縣市超過萬分之2。去年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基隆市民確診死亡率高於其他縣市,今年這波疫情又出現類似情況。基隆到統計到今天為止,確診死亡率為萬分之7.9362,是排名第2台北市萬分之3.6473的兩倍以上。目前全台各縣市今年確診死亡率以基隆市最高,其次是台北市13萬1601例確診,48例死亡,占萬分之3.6473。新北市26萬8732例,97例死亡,占萬分之3.6095。宜蘭縣1萬5611例確診,5例死亡,占萬分之3.2028。彰化縣9897例確診,3例死亡,占萬分之3.0312。今年確診死亡率超過萬分之2的3個縣市,分別為屏東縣1萬757人確診,3例死亡,占萬分之2.7888。花蓮縣1萬2976例確診,3例死亡,占萬分之2.2311。台中市4萬1595例確診,9例死亡,占萬分之2.1637。
-
2022-05-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又傳幼童確診重症亡 兒醫分析綠色通道無法解決的問題
基隆市2歲男童確診,5月13日晚間高燒至42度,送往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急診,但醫院無兒童加護病房需轉院,衛生局協調過程中,四家醫院都因沒病房而無法收,最後由台北榮總收治,但搶救無效,孩子過世。諷刺的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5月13日下午宣布,今天中午35家醫院設置學齡前兒童就醫綠色通道。為什麼有綠色通道,仍無法避免不幸重演?兒童急診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長庚醫院兒童加護科主任夏紹軒表示,近年因少子化、預防接種減少傳染病重症,兒童重症醫療資源持續萎縮,原本就只夠應付承平時期,現在兒童專責是「開幾張就滿幾張」,高峰未至就已經不夠用了。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年截至5月12日,0至9歲確診個案已達到6萬人,10多歲個案也有5.3萬人。夏紹軒表示,從各國文獻可看到,確診孩子有20%需要住院,4%會需要加護病房,現在分母一大,就算有綠色通道可以疏導急診人流,但重症兒童住院的病床不一定還是不夠。「現在比較擔心的是,確診高峰還沒有到」,夏紹軒說,重症高峰又會比確診高峰晚一到兩周,到時候一定會發生很多重症病人沒有地方可去的情況,「成人醫療資源沒有兒童缺,都已經這麼困難,更令人擔憂重症兒童的處境。」「重症兒要住院難找床,出院也很難找到合適的下轉單位,床位輪轉率變低,形成惡性循環。」夏紹軒舉例說,先天肺部缺陷、心臟病、神經系統疾病的孩子,就像有多重共病的成年人一樣,發生重症就不容易好轉,住院時間比較久。夏紹軒表示,有些孩子氣切、使用呼吸器,平時就需要天天拍痰、抽痰,這些促進肺部清潔的必要動作,都會產生大量的氣溶膠,有傳播疫病的疑慮,因此這些孩子確診後特別需要負壓隔離病房,狀況穩定後,也可能無法立刻回到原本的呼吸照護病房。現在該如何應急?夏紹軒說,政府可應規畫兒童專責醫院,再則可徵召退休護理人員投入門診及篩檢站,讓更多線上醫護回醫院照顧中重症孩子,這兩點是短期可做的;長期來看還是要回到根本,面對兒童重症資源持續萎縮的問題。
-
2022-05-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6萬3964 增40病歿 新北市2萬1336例最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6萬404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萬3964例本土個案及77例境外移入(6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63,964例本土病例,為30,451例男性,33,488例女性,2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1,336例),台北市(9,560例),桃園市(9,482例),台中市(4,409例),高雄市(3,766例),台南市(2,627例),基隆市(2,004例),宜蘭縣(1,757例),新竹縣(1,661例),新竹市(1,243例),彰化縣(1,128例),屏東縣(1,107例),花蓮縣(913例),苗栗縣(649例),雲林縣(634例),台東縣(426例),南投縣(414例),嘉義縣(398例),嘉義市(215例),金門縣(112例),澎湖縣(108例),連江縣(15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38例具慢性病史、15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1日至5月1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5日至5月12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7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41例男性,3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12日至5月1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464,19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765,184例排除),其中699,824例確診,分別為12,169例境外移入,687,601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04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03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503例、台北市369例、基隆市46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18例、新竹縣及台中市各14例、宜蘭縣7例、花蓮縣及高雄市各5例、屏東縣4例、苗栗縣3例,雲林縣、南投縣、台南市及台東縣各2例,新竹市及嘉義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家5口只有她沒中!最強媽媽「自救」照顧確診雙胞胎兒 重點提示秒懂
台南媽媽蔡亞諄全家5口除她之外都確診,她在臉書以「關在家裡自救的日子」分享經驗,今天是自救第9天,其中讀小二的雙胞胎兒子確診,因沒有打疫苗,是她照顧上最費心的,她表示大兒子睡前又一直不蓋棉被,一直喊好熱,她不敢大意,一晚上「守夜」,直到上午看到兒子安穩睡著,體溫也正常,呼吸也正常,還睡到打呼才安心。蔡亞諄全家人是高二大女兒5日先確診,老公6日確診,讀國小二年級雙胞胎兒子接著也有症狀,老大11日快篩陽後PCR確診,老二快篩2次都陰性,12日才快篩陽 PCR確診,蔡亞諄從一開始的慌亂到決定在臉書以「關在家裡自救的日子」紀錄自救日記,她說,公開狀況也是一種對外求助管道,因為要照顧確診家人很忙,她發文後關心的朋友知道她的狀況就會提供協助,像前兩天北部朋友就先支援清冠1號藥包,全家人都服用後,2個兒子狀況明顯好多了。蔡亞諄提醒,雙胞胎兒子確診後前3天尤其是48小時是最緊急的,她幾乎2小時要量一次體溫,晚上也不敢睡沈,隨時要注意呼吸有無困難,老大一開始因高燒快40度,表現的是頭痛及眼睛痛,她使用自備的感冒藥和退燒藥,但要記錄用藥時間,因感冒藥也有退燒藥成分,至少要間隔2小時以上,避免造成肝腎傷害。小兒子是過敏體質,都是37至38度低溫,是吃新化分院開的感冒及退燒藥,但都會有過敏咳痰很多,會經常幫他拍痰,避免積痰在肺部,前新化教會牧師娘許素芬確診也分享拍氮真的很重要,自己可以拍前胸,家長幫小朋友正面和背面都拍,可以舒服很多。相對於一開始的慌亂和緊張,蔡亞諄協助孩子度過前幾天最危險的時期,也分享較輕鬆的日常,雙胞胎兒子確診居家照護「停課不停學」,媽媽化身百變金剛「剛當完護理師,幫他們量完體溫,又要當安親班老師,問我功課」,不久後又轉身當「廚師」,要準備煮飯了。網友看了她的分享直呼太強了,也有媽媽因小孩確診手忙腳亂,感謝她的分享,獲得不少幫助。蔡亞諄在每篇文末都會有照顧的重點提示,讓媽媽們能秒懂,很值得參考。如何自救:床頭物品:溫度計、血氧機,筆記本、筆、衛生紙、消毒酒精及紀錄,提醒孩子染疫,處理孩子的問題,一定要紀錄。紀錄時間,量體溫的溫度,血氧濃度,喂藥時間,給了什麼藥等。如何自救:家裡小孩染疫,建議幫他們紀錄整個病程用藥時間,體溫溫度,血氧狀況,身體狀況,才不會什麼時候吃藥忙到忘記,吃了什麼藥忙到混亂,這樣也危險唷!體溫和呼吸狀況也是很重要的指標。衛生習慣:建議直接使用免洗餐具,用完丟垃圾袋集中(但麻煩是關7天的垃圾量會非常驚人)如果要用家裡餐具,「確診者」和同住家人=「匡列者」的餐具一定要分開處理確診者的餐具不能在跟沒有染疫的同住家人餐具混雜在一起確診者的餐具食用完要另外清潔消毒,另外收納。不輕鬆很麻煩但一定要做好做滿!
-
2022-05-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高醫大醫師陳彥旭提醒「輝瑞口服藥晝夜有分」 千萬別嚼碎
疫情嚴峻,中央已採購70萬人份輝瑞Paxlovid口服抗病毒藥物,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陳彥旭提醒,此藥需經醫師諮詢開立,且需注意交互作用等使用禁忌,服用時不可嚼碎,否則會使藥物濃度不足。陳彥旭表示,Paxlovid含有兩種成分,Nirmatrelvir1次2顆,Ritonavir1次1顆,每次服用時要3顆一起吃,不可拆開吃,每天吃2次,一共服用5天。服藥時可藥品包裝設計,白天使用黃色分,晚上使用藍色部,重要的是不可咬碎或磨粉,否則藥物濃度會不夠。療程中如果忘了吃,可在8小時內馬上服用,若已超過8小時,則等到下一個服用常規時間再吃。陳彥旭引用國外研究指出,發病3天內服輝瑞口服藥可減少88.9%的住院或死亡,5天內服用可減少87.8%住院或死亡。副作用包含味覺異常、腹瀉、噁心、嘔吐、頭痛等,但都相當輕微。他說,發病5天內、輕度、中度及具有重症風險因子的成人與12歲以上確診者都可服用,孕婦經醫師評估也可以使用。但未滿12歲或體重不足40公斤或已轉為重症、需住院的病人,就不適合吃。更提醒,輝瑞口服藥不是預防性投藥,民眾不要囤積或濫用;此外,也沒有核准使用超過5天的療程,因此不要延長用藥,肝腎功能已到末期病患,或重症及插管病人也不建議使用。他表示,輝瑞口服藥與其他藥物可能有交互作用,民眾服用時務必充分諮詢醫師,讓藥物療程完整。居家照護確診患者經醫師視訊或電話問診評估,若適合使用就會開立處方,並聯繫專責醫院或藥局備藥。高市目前有19家專責醫院和97家藥局可備藥,可由親友帶著確診者的健保卡跟處方箋領取,或由藥局的藥師協助配送。
-
2022-05-1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不用痛苦戳鼻子!唾液快篩哪裡買?價錢、檢驗注意事項一次看
國內疫情急遽升溫後,鼻腔快篩的需求量大增,但其實許多人都不喜歡被「戳鼻子」的異物感,尤其孩童更是難以接受,「戳鼻子」的過程總是弄得家長人仰馬翻。現在除了鼻腔快篩,也出現唾液快篩的新選擇,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韓國製唾液快篩」於12日在部分藥局開始販售,每間門市限量100份,每份一入售價175元,每人限購2份,14日開始零售通路7-ELEVEN、康是美也開賣唾液快篩,以下為供貨地點:▍供貨地點有哪些杏一地點:全台門市,各門市限量100份售價:每份1入175元,每人限購2份時間:實際開賣時間依各門市公告時間為主(開賣1小時前可排隊,開賣5分鐘前發號碼牌)杏一藥局販售地點查詢佑全地點:全台門市售價:每份1入175元(未公告每人限購數量,購買前可先致電詢問)時間:各店到貨時間不一,貨到就開賣,請致電詢問佑全藥局販售地點查詢丁丁地點:全台門市售價:每份1入175元,每人限購2份時間:各店到貨時間不一,貨到就開賣,請致電詢問丁丁藥局販售地點查詢7-ELEVEN地點:雙北70間門市,各門市限量100份售價:每份1入175元,每人限購2份時間:上午9點起開賣7-ELEVEN販售地點查詢康是美地點:雙北30間門市,各門市限量20份售價:每份5入875元,每人限購1份時間:9點後營業的門市依營業時間進行販售康是美販售地點查詢▍唾液快篩注意事項唾液快篩看似只是「吐口水」,但民眾在使用前,仍需進行三步驟,以確保檢驗結果。一、使用唾液快篩前30分鐘需暫停飲食、抽菸。二、測試前30分鐘先漱口、吐痰,保持口腔乾淨。三、口腔清潔完畢,等待口腔內部充滿唾液,且分泌出的唾液要停留在口腔內約1分鐘,再將口水吐進採樣漏斗。接著將漏斗中的口水倒入萃取液試管,將兩者均勻混合,並靜置5分鐘,接著再滴入3滴混合液在測試盤上,等10至15分鐘後,便可得知檢測結果。此外,操作指引註明「二到十五歲的兒童及青少年在家長陪同下可使用」,意即二歲以下不得使用。▍唾液快篩和鼻腔快篩比較資料顯示,唾液快篩的準確度比鼻腔快篩低,早期剛感染的人可能驗不出來,指揮中心先前也提到,唾液快篩需要Ct值在23、24才驗得出來,而鼻咽快篩Ct值超過27也可以驗出。
-
2022-05-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從快篩陽性確診到太平間」影片網路熱議 奇美醫駁斥
台南市一名楊姓婦人上傳網路「從快篩陽性確診到太平間」影片,陳述家人在奇美醫院就醫「在奇美急診走廊等待二個多小時因而死亡、且醫師拒開死亡證明書」的過程,引發連日熱議;奇美醫院下午發出聲明駁斥「內容背離事實」。台南市政府則表示,市長黃偉哲及警察局長方仰寧已澄清該網路流傳影片不實,呼籲民眾勿轉傳假訊息,以免被裁罰,警方已介入調查。奇美醫院指出,9日接獲台南市政府衛生局查證影片控訴內容:指「政府防疫及親人因確診新冠肺炎在奇美急診走廊等待二個多小時因而死亡,且醫師拒開死亡證明書」,因茲事體大,立即依影片中病人死亡通知單登載時間111年05月04日15點47分查證。院方表示,死亡個案由119救護車於05月04日15點16分送抵急診,「到院前已心跳停止呈現OHCA狀態」,醫療團隊立即搶救,30分鐘後仍無效身亡,「期間陪同就醫友人聲稱不知病人資料後即不告而別」,經警衛詢問119救護人員報案者電話,輾轉通知家屬到院辦理個案身後事宜。奇美醫院強調,「死亡個案並非確診新冠肺炎」,搶救團隊醫師也已在死亡通知單清楚註明;且因病人到院前已無生命跡象,也向家屬說明,個案死亡證明書需依法報請司法相驗後由法醫開立,開立司法相驗通報單院方主動會傳真永康警分局勤務指揮中心及乙種診斷書供家屬向轄區派出所申請司法相驗。奇美醫學中心說,影片控訴內容背離事實,嚴重打擊第一線醫療團隊人員士氣;奇美醫「所有同仁在這次嚴峻疫情中堅守崗位,齊心抗疫並奮力守護全民健康,此事件無中生有的指控,對辛苦付出打拼的防疫同仁實在不公」。呼籲民眾接獲來源不明或未經證實的疫情或防治措施資訊時,應先查證內容是否屬實,切勿隨意散播、轉傳,以免觸法。
-
2022-05-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41例染疫亡創新高! 本土6萬4972例、39例境外
國內新增6萬501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萬4972例本土個案及39例境外移入,有3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中新增41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本土個案跟昨日數量差不多,但今天死亡個案41例,是今年死亡個案最多的一天。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64,972例本土病例,為30,657例男性、34,292例女性、2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2,483例)、台北市(11,613例)、桃園市(9,434例)、台中市(3,708例)、高雄市(3,664例)、台南市(2,357例)、基隆市(2,036例)、新竹縣(1,626例)、宜蘭縣(1,425例)、彰化縣(1,169例)、屏東縣(1,154例)、花蓮縣(1,008例)、苗栗縣(742例)、雲林縣(580例)、新竹市(579例)、台東縣(348例)、南投縣(317例)、嘉義縣(314例)、嘉義市(228例)、澎湖縣(104例)、金門縣(65例)、連江縣(18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8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40例具慢性病史、21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8日至5月1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日至5月10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3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18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11日至5月1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374,08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739,409例排除),其中635,870例確診,分別為12,092例境外移入、623,72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00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99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83例、台北市360例、基隆市44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16例、新竹縣14例、台中市11例、宜蘭縣6例、花蓮縣5例、屏東縣4例、苗栗縣3例、高雄市、雲林縣、南投縣、臺南市及台東縣各2例、新竹市及嘉義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爆發2年從未感染!學者:「天選之人」有3大原因
華盛頓郵報8日報導,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正努力了解過去2年多的疫情期間能避免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希望找到更好的預防措施和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報導指出,有幸躲過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是「極其罕見的群體」,因為具有高度傳播性的Omicron變種導致美國的日均病例數在去年冬天達到超過80萬的創紀錄高峰。美國CDC最近的一項分析估計,截至2月已有近60%的美國人感染新冠肺炎。英國國家統計局(ONS)一份截至4月中的報告也透露「英國每10人就有9人至少感染過一次新冠病毒、全國只有約十分之一的人口從未確診過」,而這些「天選之人」可能存在罕見的基因變異能免於感染。尋找人們對新冠免疫原因、並希望藉此研發更有效預防及治療措施的紐約洛克斐勒大學臨床微生物學家史潘(András Spaan)向華盛頓郵報表示「我們正在尋找的是可能非常罕見的遺傳變異,這對個體有非常大的影響」,目前史潘領導的跨國研究已經招募700多名受試對象,同時也正在篩檢另外超過5000個認為自己可能對病毒免疫的對象。研究學者們對為何有些人可能對新冠病毒免疫提出幾個假設,包括「部分人鼻腔、喉嚨和肺部本身與病毒結合的受體較少,使病毒難以侵入」、「部分人先前已接觸過類似病毒環境以至於產生抗體」或是「天生遺傳基因就讓他們更適合對抗新冠病毒」。不過由於口罩、疫苗和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皆可以顯著減少傳播,上述因素可能會造成相關研究成果的偏差。
-
2022-05-13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罹病12年服3種藥控糖無效 她後悔早該打胰島素
71歲的陳太太得糖尿病12年,過去幾年服用了三種口服藥,糖化血色素都無法達標,常衝破8.5%,原本不願意用胰島素的她,後來視網膜病變,開始加上胰島素注射,經過三個月,糖化血色素顯著降低,口服藥也可減量,讓她忍不住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暨營養治療科主任蔡世澤表示,台灣估計有220萬以上的人得到糖尿病,98%是第二型,是十大死因第五位,十大死因中至少有四個疾病與糖尿病相關。英國大型研究發現,糖化血色素降低1%,可以降低12%中風機率、14%心臟衰竭機率、19%白內障機率、37%小血管病變機率、43%下肢截肢或致命周邊血管疾病機率。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台大醫院內科部代謝內分泌科臨床教授李弘元表示,健保規定,第二型糖尿病病人若已用三種降血糖口服藥,仍無法理想控制血糖時,宜考慮給予胰島素治療。國外文獻指引建議,因為用三種藥還無法達標,即定義為「口服藥治療失效」。三種藥都無法控糖,就不得不啟用胰島素,但若能更早啟用,效果更佳。蔡世澤表示,國外研究報告顯示,糖化血色素還沒有超標太多,例如8%時就啟用胰島素,血糖達標機會較高,但若像一般國人等到糖化血色素高達11%才啟用基礎胰島素治療,就不容易達標了。過去幾年,台灣第二型糖友糖化血色素達標到7%以下的比率僅一成,遠低於其他亞洲鄰近國家,原因就是啟用胰島素的時機太遲了。李弘元表示,一項針對302位30歲以上糖尿病患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五成病人都曾聽過醫師或衛教護理師勸說要打針,但不願意接受。不願意接受胰島素的原因第一名是寄望其他治療方法例如吃藥,第二名是擔心不方便,第三名是擔心引起其他併發症例如洗腎。李弘元釐清,現在胰島素都是筆型注射針,針頭又短又細,打針比測血糖還更不痛。若吃三種藥還無法控糖達標、糖化血色素超過9%、高血糖症狀明顯者,這三種情況都建議使用胰島素,趕快讓胰臟細胞休養生息、延緩功能下降。呼籲大家不要再猶豫,勇敢接受建議,嘗試使用胰島素。
-
2022-05-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婦宮縮無胎動 高雄榮總臨危受命緊急剖腹接生
繼高雄小港醫院前天為確診產婦成功接生後,高雄榮總今天也為一名孕期僅33周的孕婦緊急剖腹產下1850公克新生兒,這是高榮兩周內替第二名確診產婦接生。今天由高榮接生的確診產婦,因宮縮及胎動減少提早生產,高雄榮總表示,產婦念幼稚園的同學感染後,導致她和先生在隔離時也陸續確診,產婦未曾施打疫苗,確診後出現胸痛、胸悶、心臟痛、喉嚨痛、微喘、發燒等病症,原本預定6月底生產,因宮縮及胎動減少,由外院轉高雄榮總急診。院方表示,這名產婦亦疑似敗血症,為此產房醫護全員戒備,今早9點23分在負壓隔離病房專屬手術室裡剖腹接生,產下1850公克的男嬰,因是早產兒,生命徵象不穩定,母子均於負壓隔離病房繼續接受治療,男嬰的PCR也仍檢驗中。高雄榮總表示,這是院內接生的第一名確診產婦,兩周前也順利接替一名確診婦接生。
-
2022-05-13 該看哪科.耳鼻喉
咳嗽對身體影響有哪些?9種常見急性咳嗽原因,出現呼吸困難速就醫!
你有咳嗽的經驗嗎?其實咳嗽是一種自發的反射動作。當有異物像是痰、細菌或灰塵等東西刺激到喉嚨和呼吸道時,身體會自動咳嗽,和打噴嚏或眨眼等其他反射相似,咳嗽有助於維持呼吸道的通暢。咳嗽是一種重要的反射動作,有助於保護呼吸道和肺部免於受到刺激咳嗽大約以每小時50英里的速度將空氣和附著於黏膜上的異物排出肺部和喉嚨。偶爾咳嗽是正常的,因為有助於清除喉嚨和呼吸道中的細菌、痰和灰塵。但是如果有咳嗽不止及伴隨其他症狀,像是呼吸急促、粘液分泌或血痰,就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造成!咳嗽如何影響身體喉嚨和肺部通常會產生少量痰液來維持呼吸道濕潤,作為保護屏障,避免吸入刺激物和細菌。偶爾咳嗽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反而還可以快速清除不小心吸入的異物。9種急性咳嗽的常見原因,一般來說咳嗽情形不會持續兩個月:1.上呼吸道感染:通常與發燒、喉嚨痛和流鼻涕有關。大部分是因為病毒引起,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和流感。2.過敏性鼻炎又稱花粉熱:受到過敏原引發的不適,其症狀有流鼻涕、鼻塞、打噴嚏。3.吸入刺激物:急性接觸某些煙霧或蒸氣,刺激喉嚨和呼吸道發炎,引起咳嗽。4.下呼吸道感染:聲帶以下遭受病毒和細菌感染,通常會引起深度咳嗽和發燒。以支氣管炎或肺炎較為常見。5.肺栓塞:會危及生命的疾病,肺臟血管被血管內的固體、液體或空氣塊所形成的栓子阻塞,導致肺臟組織血液灌流不足造成低血氧。導致突然呼吸急促,有時還會出現乾咳。6.氣胸又稱肺塌陷:肋膜腔內出現了氣體。可能自發性或胸部外傷所致。症狀包括突然的胸痛、乾咳和呼吸急促。7.心臟衰竭:心臟無法推送足量血流維持身體所需,導致咳嗽和呼吸困難。8.鼻後滴流症候群又稱鼻涕倒流:由於黏液從鼻黏膜流至咽喉後部,會出現乾咳。9.胃食道逆流 (GERD):當胃酸回流到食道,引起胃灼熱時,就會發生這種消化系統疾病。當酸進入喉嚨時,也會引起乾咳。急性咳嗽是最不嚴重的咳嗽類型,只持續三週或更短的時間,很可能會自行痊癒。這種類型的咳嗽不需要進行治療。但是,如果咳嗽伴隨著其他症狀,像是發燒、頭痛、嗜睡或呼吸急促,就需要就醫。另外,慢性咳嗽持續時間超過八週,可能是慢性肺部疾病的症狀,也要記得就醫診斷,以免延誤治療!胃食道逆流「9大地雷食物」!?......https://bit.ly/3v0dEsV
-
2022-05-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累計逾54萬人染疫!雙北破10萬 多達9縣市超過萬例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擴大,本土確診病例數今天更是達到6萬5385例,新增17例死亡個案。根據「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的2022年全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本土病例地理分布,新北市本土確診累計逼近20萬,台北市本土確診累計也突破10萬例。根據資料統計,今年國內本土病例總計54萬3983例。依縣市別,超過10萬例的有2縣市,以新北市的19萬8835例最多,台北市10萬548例次之。本土累計超過萬例的縣市有桃園市8萬5045例、台中市2萬9694例、高雄市2萬4242例、基隆市2萬1526例、台南市1萬5076例、宜蘭縣1萬679例、花蓮縣1萬289例。本土累計超過千例的縣市有新竹縣9459例、屏東縣7533例、彰化縣6407例、新竹市5673例、雲林縣4631例、苗栗縣4254例、台東縣2788例、南投縣2529例、嘉義縣2297例、嘉義市1539例。至於離島的澎湖縣496例、金門縣302例、連江縣141例。
-
2022-05-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焦糖哥哥認同「早染疫早免疫」? 陳時中:輕症化下 得了別緊張
有網友稱「積極染疫病傳給全家人」,認為「早中鏢早享受」,更說確診後康復就是最好「天然疫苗」,「焦糖哥哥」陳嘉行在臉書上認同並回應「懂的人就懂」,但引發網友疑慮,認為「這樣的回應不太妥」。對於焦糖哥哥稱,早染疫可以早免疫的說法,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不希望疫情一下子太大,造成醫療端壓力太大,希望輕症化下,個人可以戒慎不恐懼,得了不用太緊張,照顧好自己身體就好了。至於哪些民眾較容易出現二度染疫?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有些傳染病二度染疫風險較高,像是登革熱等,若感染過兩種型別,會增加重症風險,例如出血熱等,有可能有死亡風險,但並沒有與哪類人有關,與生活方式、暴露風險、接觸多不特定人或醫護、邊境暴露病毒等,染疫機率較高。國內醫療量能,專責及負壓病床,全國總床數11325床、空床數5928床、空床率52.3%;中央集中檢疫所53家全國總床數7677床、空床數2221床、空床率28.9%;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44家全國總床數4451床、空床數1652床、空床率37.1%。陳時中說,防疫旅館有增加1間。對於快篩實名制販售,陳時中表示,快篩購買速度有減緩,截至今天中午1576家都售完,沒有像前兩天2000家全都售完,且超過2600萬劑次售出。陳時中說,口服藥是現在推動治療的重點,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用,不同藥物有不同適應症,要遵照醫囑,行政上已經簡化許多要填的單子、也開放親友帶領,都希望能在通過視訊送藥到宅外,有更多管道。前天高峰發出1037份,5月10日發出804份,5月11日發出930份,輝瑞發配點很多,默沙東下週佈點會增加,讓大家更方便領藥。陳時中說,大家知道輝瑞效果較好,但使用的干擾因素較多,比較多交互作用,使用比較複雜;默沙東效果較差,但藥物交互作用較少較容易用。昨天疫苗共施打7.6萬人次,國內疫苗覆蓋率第一劑85.54%、第二劑80.64%、基礎加強劑0.84%、追加劑62.32%。
-
2022-05-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6萬5385例「增加12%」 死亡個案17例
國內新增6萬544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萬5385例本土個案及61例境外移入,有4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中新增17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確定病例比昨天增加12%。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65,385例本土病例,為31,102例男性、34,146例女性、13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3,788例)、台北市(10,751例)、桃園市(10,039例)、台中市(3,830例)、高雄市(3,261例)、台南市(2,332例)、基隆市(1,876例)、新竹縣(1,348例)、花蓮縣(1,259例)、宜蘭縣(1,186例)、屏東縣(1,061例)、彰化縣(1,000例)、新竹市(851例)、苗栗縣(760例)、雲林縣(613例)、台東縣(392例)、嘉義縣(362例)、南投縣(354例)、嘉義市(172例)、金門縣(78例)、澎湖縣(67例)、連江縣(5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9例男性、8例女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例具慢性病史、6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9日至5月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5日至5月10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6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5例男性、36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6例、調查中55例,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16日至5月1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284,35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712,480例排除),其中570,870例確診,分別為12,052例境外移入、558,76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6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95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63例、台北市346例、基隆市41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16例、新竹縣14例、台中市7例、宜蘭縣6例、花蓮縣5例、屏東縣4例、苗栗縣3例、高雄市、雲林縣、南投縣、台南市及台東縣各2例、新竹市及嘉義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12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確診心情只有確診的人才懂 居隔日記讓你同理確診者的徬徨
新冠新病例數每日暴增中,UDN元氣網和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立即成為確診和居家隔離者支持取暖的熱門社群,至今已有近五千位朋友在此互相打氣、交換經驗和訊息,自動產生學長姊制提供解答,成為Omicron肆虐下的大規模病友暖心支持團體。元氣網在保護當事人個資等前提下,將嘗試把群裡可供新進居隔確診者的訊息,陸續依主題不同做一整理,希望在這個專欄裡,幫大家記下無數滿是善意的抗疫經驗,及許多可能難再重現的生命重要片段。雖然數千人彼此不相識,但或能藉此讓過來人幫助未來人,並留下另類的台灣抗疫日記。【怕被冠上老鼠屎標籤的上班族】|【確診還是會慌張的懷孕護理師】|【認定額溫真的不準的高中生】|【確診過來人的防疫險申請眉角】【怕被冠上老鼠屎標籤的上班族】4/17凌晨突然喉嚨痛全身不舒服,本來早上想去上班的,因為16號才第一天報到,怕馬上請假不好,但是起不來直接昏睡到下午。先去診所看了醫生,沒有發燒,鼻涕不是黃色濃稠的,所以醫生說應該不是確診只是一般感冒。接下來連續咳嗽喉嚨痛三天,但是我也真的不感覺自己有可能確診,因為我真的有夠少出門,而且疫苗也打滿三劑。4/20公司因為確診人數直線上升,就要求我們要快篩,下午五點左右我的第一個快篩是兩條線,當下我腦子整個呆滯,然後馬上想說是不是偽陽性,就又快篩一次,結果還是陽性,馬上查了最近的醫院到急診PCR過程很煎熬,我一路上都是哭著開車哭著掛號,我超怕我自己潛伏期已經好幾天,超怕有人被我傳染,超怕被冠上老鼠屎的標籤。然後等了一小時都還沒有讓我PCR,旁邊也有五、六個跟我同樣狀況的人,我整個理智已經斷線,打去1922問他我快篩陽性,醫院還這樣讓我們跟一堆一般看診待在一起等PCR,然後問要多久全部一問三不知是合理的措施嗎?1922才打進醫院,我才聽到叫我的名字,然後PCR完又暴躁地等了一個小時才拿到健保卡。回家等待結果更煎熬,我睡著又醒睡著又醒,一直起來看健保app,心裡還在祈禱是陰性是陰性,終於半夜讓我看到結果,是陽性。當下真的是馬上回想這幾天跟誰吃過飯,一起抽過菸,然後又想到幾天前跟朋友吃飯時,我一直抱著一個七個月寶寶,然後真的徬徨無措,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辦怎麼走。4/21 忘記幾點了,我自己打了1922通報,他讓我在家等通知。下午五點警察打來疫調,問我有沒有接觸過確診者,我說沒有。他就很驚訝的說,可是你ct值很低,然後我問他低不好嗎(我完全不知道ct值代表什麼)?他就跟我解釋,ct值越低代表傳染力越強,妳ct值才17。然後簡單問了我開始喉嚨不舒服的前四天的接觸者後,讓我等衛生局通知。晚上八點多衛生局有打來,可是我沒接到。4/22 打了所有能打的電話,幾乎打不進去,有接的還是1922,但是他們叫我等桃園衛生局的通知。4/23終於接到衛生局的電話了,但是他只問了我基本資料後,告訴我,在家待滿十天。我就問他,十天後呢?他居然跟我說,到時上疾管署網站看,因為政策每天在改變。4/24我突然覺得喉嚨更痛了,然後很不舒服想吐,量了體溫才發現自己發燒,不過也覺得還好。下午區公所的人突然打電話來說要送餅乾給我,拿到才知道那是所謂的居家隔離關懷箱(今天一堆人在說,有隔離完當天才收到,也有第八天才收到,現在應該改口叫紀念包)。是蠻感動的啦,畢竟那麼多天終於被記起來那種感覺,可能只有其他跟我一樣狀況的確診者才能了解。4/25沒啥事,燒也退了,喉嚨也不痛了。就是跟前面四天一樣,拼命打電話要我的隔離通知書,但是很幸運的,跟前四天一樣,1922說要找所在區域衛生所,衛生所說要找衛生局,衛生局說要找1922,每個都說自己沒有權限查詢進度,但是會幫我問。4/26第六天了,我已經懶得打電話了,想也知道他們沒有幫我問,打了也是白打。然後無意間找到了一個確診者的社群,才知道!原來一堆人跟我一樣,還有解除隔離還沒拿到隔離通知書的,接下來27、28就是耐心地等待。4/29目前第九天,應該跟所有人問題都一樣,只想拿到隔離通知書。可以打的電話都打過了,可以問的都問過了,永遠只叫我等待,等到第九天了(我是確診者)還叫我等,就想知道9天了,再塞車也該輪到我吧?奉勸各位真的不用打太多電話,因為根本不會有答案。【確診還是會慌張的懷孕護理師】身為一名護理師,確診的當下真的還是會很慌張,尤其目前懷孕15週的我,真的是掉到谷底的感覺。當時第一個想法是不斷地回想會是誰傳染給我,生活足跡只有醫院和家裡,家裡先生沒症狀,那唯一有可能的是醫院的。當時有一位同事也同時出現症狀,他照顧的病人及家屬已經咳嗽好幾天,因為身為護理師的我們確診後,醫院才開始替病人及家屬採檢,傳染源頭從哪裡來,醫院還沒給出結論,我就這樣被判定在家居家隔離。隔離期間第一天除了醫院打來疫調的電話和訊息,政府單位像是遺忘我一樣沒有任何消息,同時我第一天出現咳嗽、流鼻水及發燒的症狀,發燒是讓人最難受的,身體明明很熱卻覺得好冷。將家裡最後一顆退燒藥吞下後,我還是持續高燒38.9度c,只好求助醫院,醫院的關懷單位表示要用視訊門診,結果視訊門診都滿號了,詢問掛號櫃檯和診間都無法加掛,只好打給1922。1922請我找當地的衛生局,衛生局我打了一個小時才接通,說會派防疫計程車來帶我去急診,我以為確診者到醫院後,醫院的感管會有什麼特殊通道的安排去就診,結果沒有!就跟一般民眾一起在急診門口,護理師一一來詢問就診原因後才被請到一個急診旁邊的小角落,但是還是會有一堆在你身邊晃來晃去,一樣都是在等急診叫號。我真的深怕自己的病毒散播出去,本來沒病的都被我傳染了!回家時,等了防疫計程車一個小時的時間我才搭上,看著計程車司機穿著兔兔裝和手套,手套裡是已經被汗水浸濕的雙手,真的很辛苦。想起去年我也在專責病房服務過,每天工作服濕了又乾,乾了又濕。隔離的第二天我接到警察打來的電話,表示要疫調發病前兩天的足跡,也接到醫院打來要同住者的資料電話,結果我的同住者在我隔離第三天開始出現咳嗽症狀。打給衛生局表示,同住者並沒有被匡列,可以自行就醫,他居然沒被匡列我真的傻眼。接著我開始不斷打給1922、衛生局及衛生所,都沒接通過。到確診的第四天,衛生所下班前七分鐘終於接通了。對方留了我的資料表示會再有人打給我,但是我到現在隔離的第九天,還是沒有人打來過。政府公布自己登記線上的疫調表單後,我立馬將資料登錄,但是有沒有登錄也沒差別了,因為在隔離的第九天,我的同住者也確診,早晚會被疫調匡列。現在確診病例越來越多,政府機關每日工作量之大,雖然將一些業務分給了醫院,但還是有很多處於隔離第N天才收到防疫包,或到隔離最後一天還是沒收到隔離通知書的,例如我,我想很多人也跟我處於一樣的狀況。別急、別慌,此時加入udn開辦的line群組,當看到別人跟自己有一樣的狀況時,真的有被安慰的感覺,原來自己不孤單,其他人也是一樣的,確診的心情只有確診的人懂!【認定額溫真的不準的高中生】1.額溫真的不準,覺得自己發燒了就快去篩檢或是休息。我是高中生,在學校和診所量額溫總共三次都是36度多,診所一量耳溫38.9,再不去診所沒發現的話我大概會燒成智障吧。2.篩檢完後就叫我回家,什麼都沒有,前兩三天也是沒有通知、沒有電話。家裡沒有備藥,還是家人出門買的。所以請務必準備成藥在家,止咳、退燒、快篩,什麼都準備一點也可以,因為不確定是否會有症狀、會持續多久。第四天的時候吧,有一間附近的診所打電話來說,是政府派他們來關懷確診者,如果有收到這個資訊可以利用一下資源。我是沒有視訊診療之類的啦,家裡有藥就先頂著吃。3.發燒了六天,一開始是發燒+流鼻水+鼻塞+肌肉、關節痠痛+腹痛+輕微咳嗽,後來吃了成藥後,大部分症狀都減緩。但是咳嗽和喉嚨痛的症狀越來越明顯,到第三天左右就幾乎無法講話,吃東西靠掐著自己大腿、喉嚨硬吞下去。第五天咳出血,吃了一整條喉糖,也是含的當下涼涼的舒緩一點點而已。現在此刻咳到胸口和各處都在痛,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已經四天,凌晨四、五點才睡著了,不管坐著、躺著、趴著,怎麼樣都是半小時就會被自己狂咳咳醒,含著喉糖也沒用,半夜會非常明顯。吹到風也會,所以關在房間熱到流汗也不能開電風扇。喝蜂蜜水也沒用,吃藥也沒有減緩的趨勢,查了網路需要各種中藥之類的,我哪裡生中藥呢。4.要說我的心路歷程,可能只有我這樣。確診後脾氣暴躁到極點,除了找朋友和在限動抱怨,我沒有其他抒發方法,希望確診者的親友能稍微包容一下中獎的人,等他恢復後再找他算帳。(X)覺得更多的是心理壓力,會害怕害身邊的人確診了怎麼辦,家人不能工作怎麼辦。後來我家人也全都輕微症狀和快篩陽性,我一開始還很抱歉,後來發現有兩個人根本不管隔離跑出門,我這種壓力就減輕很多了,因為,防疫破口,ㄏㄏ。而且最後才知道我爸周四時的工作地點有人確診,他周五晚上好像就有咳嗽和流鼻水的症狀了,跟我說搞不好是他傳染給我的,我就⋯⋯?我也不知道這件事,他還跟我們共進晚餐喔。我完全不知道怎麼染疫的,週一發病,前一天我去菜市場買東西和買午餐回家吃,大前天我完全沒有出門,總不會不到一天就發病吧,我已經快認定我是被我家人傳染的了。心路歷程大概就是從難過地確診到暴躁地等待康復。【確診過來人的防疫險申請眉角】我當初是買XX防疫2.0的防疫險$1509、疫苗險$228。我去我當初篩檢PCR醫院掛胸腔內科,申請了診斷書和檢驗報告(科別要看每一家醫院!)。另外疫苗險的部分,用「最近一次」施打日期計算180天內確診,可再理賠。因為我是直接確診的,所以只能申請確診理賠。可以從居家隔離書上的「依傳染病防治法XX條」,判別是申請確診還是隔離。第44條是確診、第48條是隔離。所以如果是先被「隔離」再「確診」,一定要拿到兩張居家隔離書,這樣才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權利。所以我帶了居家隔離書、檢驗報告、診斷證明、小黃卡、存摺、身分證去申請。建議多跟醫院申請多份一點報告和證明,因為XX會收走,但居家隔離書正本對方有還給我。原本擔心XX不會理賠居家照護的住院日額配,但最後是有補償的。建議可以先到XX網站下載申請書,在家填寫好。(就算同時申請防疫+疫苗險,都只需要填寫一張就好。)(事故發生地點我寫家裡地址、事件經過我寫陽性報告出來的那天*建議寫居隔書的開始日期*)去櫃上申請就滿快的,預計兩週會入帳。XX也有給負責案件的人員分機號碼,就也不用擔心之後找不到人詢問案件進度。註:以上為個人防疫險申請經驗,僅供參考。【加入Line社群】「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以上資料整理歸納自「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感謝眾病友及居隔者提供自己的真實經驗及感受。也歡迎有需要的朋友,一起加入。
-
2022-05-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能不能混打?蔡炳坤:全世界還沒有混打研究與案例
兒童疫苗接種,目前台北市全部158校兒童接種莫德納疫苗的意願調查,到昨天為止,符合接種資格的12萬8342人中,僅有2萬9008人有接種意願,僅占全體23%。柯文哲今天再被問及兒童疫苗,一度想抱怨卻又收回,副市長蔡炳坤說,中央對於兒童BNT什麼時候能來,應該明確讓家長了解,還有能不能混打?北市府研究,目前為止,全世界還沒有混打的研究與案例。蔡炳坤今天表示,符合資格施打的12萬8342名6至11歲學童中,僅有2萬9008人有接種意願,僅占全體23%。這與一開始所做的接種調查意願46%,已經減半,儘管兒童的接種意願減半,但北市府還是啟動三種模式,包括到校接種、納入預約系統、還有各大醫院預約門診施打,北市府會在五月底之前完成這一波接種作業。市長柯文哲也被問及兒童疫苗問題,柯文哲原本想抱怨,但話還沒說出口卻收回,表示「算了....,抱怨的話....還是不要講」。蔡炳坤說,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寶貝,尤其六至十二歲小朋友,不僅政府要用心規畫疫苗接種,每一個家長也非常注意,政府要給充分資訊,因為這兩天又看到兒童BNT來的時間要延遲,讓家長來說,當然心中會有些失落。蔡炳坤也提出兩點呼籲,包括中央對於兒童BNT什麼時候能來,能夠明確讓家長了解,畢竟家長要做出選擇,即便現在說沒有意願接種莫德納的,若因兒童BNT無法依照時間來,或許家長會認為「有疫苗就先打」。另外,蔡炳坤也提到,到目前為止,中央對於能不能混打這件事,也沒有明確答案,這也是家長關心的,能不能第一劑打莫德納,第二劑打BNT?蔡說,北市府團隊也做過相關研究,目前為止,全世界還沒有混打的研究與案例,這件事情是很多家長關心,中央對於小朋友的疫苗接種,真的要再認真的思考及規畫。至於學校的快篩試劑發放,蔡炳坤說,台北市採購的100萬劑,上周已經進來20萬劑,教育局指定一所學校發放,從5月2日至5月8日已經發25萬8千多劑,中央5月9日下來30萬劑,就是回補教育局已經先發出去的量,除這中央的30萬劑,教育局5月10日也隨即根據各校需求,發給28萬多劑,儘管中央配發30萬劑,但各校還是缺,北市府也請廠商盡快提供自購快篩,以應付這一波的需求。
-
2022-05-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市今+8265 柯文哲:我不相信 確診數已經黑掉了
本土今天新增5萬7188例確診,其中台北市新增8265例,由於台北市昨天確診破萬,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前往木柵機廠防疫急門診表示,台北市今天確診數8千多、新北今天1萬9千多例,「這個數字我不相信....」,柯說,PCR量能決定確診量,「台北市(確診數)已經黑掉了、已經黑掉了。」柯文哲表示,現在來防疫急門診車來速的都是快篩陽性,PCR篩檢陽性率也達93%,以今天北市新增8千點例,柯說,這個數字已經黑掉了。北市聯合醫院總院長璩大成也表示,現在快篩陽居隔者透過視訊確認認定是陽,統計量才會上升,還是要靠快篩,快篩也不能再與PCR重疊,柯文哲表示,這個還要討論一下,回去還要再討論一下,柯文哲也要璩大成,再將全台北市的PCR量能,再統計一遍。
-
2022-05-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PCR採檢、看診拿藥3合1桃園模式 採檢站綠色通道啟用
桃園市衛生局表示,鑒於COVID-19確診個案多為輕症或無症狀,已設置7處社區採檢站提供PCR採檢服務,在確診人數日增情勢下,各醫療機構及民眾篩檢需求與日俱增,為減緩醫療機構負荷、增加社區篩檢站功能及增進市民便利性,今天起結合桃園中路運動公園及中壢龍岡2處社區採檢站,設置綠色通道提供服務。市長鄭文燦指出,自1月至今,社區採檢站累積採檢達32萬3206人,5月9日單日採檢5723人,本周平均每日採檢量約5000至6000人,5月10日新增7006例本土個案,確診人數和採檢需求日趨增加影響,醫療服務量能漸緊繃。因此針對人口密度最高的桃園區及中壢區篩檢站,結合PCR採檢、專業醫師看診、拿藥「桃園模式三合一式服務」,今天實施,中路採檢站每天上午9點至12點(中路運動公園,敏盛綜合醫院負責)及中壢區龍岡採檢站每日下午2時至5時(龍岡大操場,聯新國際醫院)提供3歲以下及75歲以上長者綠色通道服務,並免收掛號費,減少本市醫療機構壓力及增加高齡長者、幼童就醫之便利性。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國內疫情嚴峻之際,請大家外出時務必配戴口罩及勤洗手,並再次呼籲桃園市民注意自身健康,若有出現發燒、四肢無力、呼吸困難、腸胃道症狀(多數以腹瀉症狀表現)或嗅覺、味覺喪失(或異常)等疑似感染症狀時,應盡速聯繫傳染病相關諮詢,撥打市話1922免付費專線,或防疫專線080003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