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2021������������������������������������������������������������������������������������������������������������������������������������������������������������������������������������������������������������������������������������������������������������������������������������������������������������������������������������������������������������������������������������������������������������������������������������������������������������������������������������������������������
共找到
1410
筆 文章
-
-
2020-11-26 新聞.食安拉警報
美豬進口五大管理原則 蘇揆秀6張圖一次看懂
行政院今(26)日公布「進口豬肉之全方位管理措施」,包含「未查廠不給進口」等五大原則。院長蘇貞昌表示,政府用國際標準管理進口肉品,也會用阻擋非洲豬瘟、新冠肺炎的魄力嚴管邊境,因為讓人民安心、帶台灣走入國際,都是政府的責任。蘇揆在臉書指出,行政院今天公布以下幾項豬肉品管理措施,政府也會給足經費、充實基層稽查能量、嚴懲不肖廠商業者,全力維護國人的食品安全,請大家放心。蘇揆表示,第一, 未查廠不給進口。未曾進口來台的肉品廠,需經我派員赴美查廠後,才能進口;第二,逐批查驗才進口。2021年1月1日起,現有進口豬肉必須逐批查驗,確保符合國際標準。第三,部位列號管源頭。進口豬肉比照牛肉,依照部位給貨號,從源頭到流向都管得到;第四,標示跟著肉品走。政府會提供豬肉標示貼紙,從源頭的進口商及肉品工廠,隨著販售通路,一路下到店頭、攤商清楚標示。第五,校園只用國產肉。教育部已修訂團膳契約範本,明年元月後學校營養午餐只能用國產豬肉,爸爸媽媽請安心。
-
2020-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歐洲已預訂逾13億劑新冠疫苗 目前「高齡友善」是這支
疫苗真的是終結疫情,恢復正常生活的解藥嗎?學者指出,疫苗研發雖傳出捷報,免疫力能維持多久?能降低多少二次感染的嚴重度及傳播力?對於不同年齡及共病族群的效果如何?這些未知數攸關各國疫苗採購目標及施打計畫的訂定,不過等不及答案揭曉,歐洲已搶訂超過13億劑。另外學者也指出,目前初步試驗資料顯示,牛津/AZ載體疫苗似乎特別適合高齡族群施打。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其研究團隊,今持續透過直播報告最新疫苗研發進度。公衛學者彭思敏以歐洲為例指出,光是現在第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歐洲已預定12.6億劑,包括Moderna共1.6億劑、輝瑞/BNT共3億劑、牛津/AZ共4億劑、Janssen共4億劑。還在第二期試驗的疫苗,歐洲也已預訂5.25劑,包括賽諾菲/GSK共3億劑、CureVac共2.25億劑。歐洲也向全球新冠疫苗計劃(COVAX)追加2.3億歐元資金,確保平台提供0.88億劑。公衛學者蕭國惠(Pallop Siewchaisakul)表示,COVAX目前是根據國家人口數分配,希望達到各國20%人口接種,此分配方式的缺點是,相同人口數的國家的過早死亡和經濟傷害程度不同。各國取得疫苗後,再根據國內人口的優先性訂定施打計畫。蕭國惠說,COVAX預計今年底以前募款達到20億美金,預計2021年1月到6月,進行資料審查、疫苗配置與分配決議,首批疫苗運送需募資達到50億美金。彭思敏表示,富有大國已經預購超過20季疫苗,優先權之下,造成疫苗資源分配不均,與2009年H1N1時類似。如果持續分配不均,流行期會更常,死亡更多,所以COVAX希望保障176國分到20億劑疫苗,而且當中有10億劑須提供給中低收入國家。不過上述時程可能隨時因科學實證出爐而改變。陳秀熙指出,目前傳出捷報的疫苗,針對高風險族群、共病族群的效益評估仍不足,打過疫苗的免疫力能持續多久?都仍未確定。其實現在別說疫苗免疫,就連感染後康復者的自然免疫力能持續多久,都還沒有答案。公衛學者林庭瑀根據Chadi等人今年發表於《科學》期刊的推估研究指出,再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如果康復者再次感染的機會是50%,未來五年內仍會發生兩次大流行,如果康復者再次感染的機會為100%,那未來五年內還有五次大流行,而且每次大流行隨著二度感染的嚴重度不同,將造成不同程度的衝擊。林庭瑀表示,樂觀來說,如果自然免疫及疫苗免疫持續時間長,第二次感染的嚴重度低,那麼五年後全世界將有一半人口感染過,而且具有免疫力。然而,如果再感染率高、疫苗免疫力持續時間短,就要更大規模的接種,才能控制流行。根據目前有限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初步報告,公衛學者鄭雅中指出,牛津/AZ的載體疫苗,是目前唯一在試驗初期就將不同年齡層考慮進去的疫苗,而且特別著重於分析高齡組的反應,初步發現結果發現老年族群對於疫苗的耐受性較年輕人高,不論是不良反應、局部症狀、系統性症狀、嚴重症狀都比年輕人少。陳秀熙強調,現有試驗資料揭示,不同疫苗必須相輔相成,而不是互相競爭,因為在不同年齡層、不同經濟規模的國家,應用時機是非常不同的,各國都必須以更大的眼界來看疫苗選擇,才是全民之福。
-
2020-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連傳捷報全球何時達群體免疫?專家曝最快時間點
新冠疫苗研發近來接連告捷,藉由透過大規模疫苗接種達成群體免疫的希望也露出了曙光。至於何時才能形成群體免疫,最新研究稱最快在2021年第4季。花旗研究(Citi Research)23日出具研究報告指出,已開發經濟體將最先出現群體免疫帶來的經濟效益。這些經濟體有許多已預訂大量疫苗。該研究假設輝瑞、莫德納與牛津的疫苗,能在下月到明年1月之間獲得緊急使用批准。花旗研究的數據顯示,已開發國家共獲得雙邊預訂疫苗總量的85%,美英日加澳和歐盟等國與地區的訂購量超過了自身人口數。一般來說,疫苗覆蓋率至少應達70%才能形成群體免疫。分析師表示,這意味者主要經濟體可在明年第2季或第3季開始更廣泛地分發疫苗,並在第4季形成群體免疫。花旗研究指出,經濟活動的正常化,將讓已開發經濟體明、後年成長率分別提高1.2和3.9個百分點,新興經濟體則僅提高0.1和2個百分點。分析師解釋說,新興市場之所以經濟效益較小,部分是因為一些國家,尤其是中國大陸等亞洲國家已控制住疫情,恢復了多數經濟活動。此外,疫苗分發恐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到達新興經濟體,低收入國家可能要等到2022年底甚至更晚。但分析師也指出,疫苗有效性及染疫患者傳染給別人的再繁殖率、疫苗生產速度以及人們對疫苗的接受度,可能影響上述達成時間預測值。
-
2020-11-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輝瑞新冠疫苗突破性技術!「mRNA」也可用於抗癌
莫德納和輝瑞藥廠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採用mRNA技術,不僅將為抗疫之戰掀起革命,這種突破性技術也可望能用於對抗其他流行病,甚至癌症。路透社報導,莫德納生技公司(Moderna)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和輝瑞大藥廠(Pfizer)與德國BioNTech合作的疫苗,兩款都是所謂的傳訊核糖核酸(mRNA)疫苗,兩者也都已進入晚期試驗階段,初步結果確認這種概念製成的疫苗有效。根據臨床試驗期中發現,兩支實驗性疫苗有效性都超過9成,不但超出預期,也遠高於美國主管機關堅持疫苗須達5成有效的門檻。如今科學家認為,這種技術可望加速新疫苗的研發。傳統製作疫苗的方式,是使用活性已減弱或已死亡的病毒來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根據2013年研究,採用這種方式平均要花10年以上才能研發出疫苗。某款流感疫苗耗時8年,某一款B型肝炎疫苗甚至花了近18年。而莫德納疫苗從基因排序到首名志願者完成施打,僅花了63天。輝瑞與BioNTech共同研發的候選疫苗時程也與莫德納類似,而兩款疫苗都可望在今年取得主管機關核准,拒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首度爆發至今,僅約12個月的時間,研發速度可謂空前。其他也採用mRNA技術的COVID-19疫苗還有德國生技公司CureVac,不過他們的mRNA疫苗尚未展開後期試驗,目前希望能在2021年7月後取得核准。慈善研究單位「維康信託基金會」(WellcomeTrust)所支持的牛津大學臨床研究機構(OxfordUniversity Clinical Research Unit)主任法拉爾(Jeremy Farrar)說:「以後當我們回首2020年的進展時,會說那才是科學真正向前大躍進的時刻。」1961年發現的mRNA,是由核酸構成的遺傳物質,與DNA成分相同,並會在細胞中移動及給予最終指令,讓細胞知道應製造哪種蛋白來形成身體的細胞結構。莫德納以及輝瑞BioNTech的疫苗採用實驗室製造的mRNA,會教導人體辨識新型冠狀病毒的棘蛋白,讓人體能生產一批中和抗體,在病毒造成感染之前就阻止它。莫德納和BioNTech也運用mRNA技術製造實驗性的癌症藥物。BioNTech正和瑞士羅氏藥廠(Roche)合作抗黑色素瘤(Melanoma)mRNA,目前已進入第2階段臨床試驗。
-
2020-11-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漱口水30秒殺死新冠病毒 更多臨床試驗結果明年初公布
天空新聞台(Sky News)報導,英國威爾斯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發現,在仿鼻咽和口咽部位的實驗室環境,含抑菌成分CPC(cetypyridinium chloride,十六烷基氯化銨) 0.07%的漱口水,可於30秒內殺死新冠病毒。如果接下來的臨床試驗證明,漱口水能有效降低唾沫的病毒含量,使用漱口水將與洗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一起,成為例行防疫舉措。這項初步發現支持另一份新近發布的研究,以CPC為主配方的漱口水,能有效減少新冠病毒量。卡迪夫大學的研究尚未經過同儕審查,該校還將進行為期12周的臨床試驗以檢視,無須處方即可購買的漱口水能否降低病患唾液裡的新冠病毒量。實驗結果將於2021年初公布。
-
2020-11-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BNT疫苗科學家:2021年冬天可望恢復正常生活
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研發居領先地位的BioNTech,其共同創辦人沙辛今天受訪時表示,若廣泛接種疫苗,民眾可望在明年冬天之前恢復「正常」生活。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創辦人土耳其籍的沙辛(Ugur Sahin)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安德魯馬爾秀」(Andrew Marr Show),在沒有疫苗可接種的情況下,「這個冬天將很難熬」。在全球競相研發疫苗的情況下,BioNTech和美國醫藥大廠輝瑞(Pfizer)合作研發中的疫苗居領先地位。沙辛說:「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開始提供疫苗。」他指出:「我們的目標是在明年4月前出貨超過3億劑的疫苗,屆時可以發揮強大作用。」他預測,感染率到明年夏天時將會趨緩;他強調,重要的是必須在秋天前將疫苗的接種率拉高。他說:「我有信心這將會發生。」一些疫苗研發公司正努力增加供應量,他說:「所以我們明年冬天將可有正常的生活。」沙辛與妻子杜勒齊(Ozlem Tureci)2008年在德國西部的城市梅因斯(Mainz)創立BioNTech。在9日的聲明中,BioNTech的疫苗在實驗中有超過9成的效力,這攻占了全球新聞版面,並振奮了股市及人心。BioNTech目前市值達258億美元,超越德國最大的銀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
2020-11-15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友善/高齡友善城市八大面向 陪你健康 長壽 慢老
臺北市是六都中老年人口占比最高城市,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截至109年9月,全臺65歲以上人口已占15.86%,而臺北市達18.8%,預計於2021年提早進入超高齡社會,如何讓每位長輩生活在健康、快樂、安全有尊嚴的環境,與整個城市慢慢「憶」起變老,是高齡友善宜居城市能帶給市民最大的福祉。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如何讓長者「健康長壽」、「活躍老化」、「在地老化」,達到「安居樂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的社會穩定狀態,是臺北市一直以來的高齡者政策構想與規畫方向。什麼是高齡友善城市?世界衛生組織(WHO)為因應高齡社會快速來臨,2007年提出高齡友善城市指南八大面向,包含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大眾運輸、住宅、社會參與、敬老與社會融入、工作與志願服務、通訊與資訊、社區及健康服務,分別提出行動方案與執行建議,提供長者更貼心、有感的健康、安全與友善服務。而臺北市透過「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推動平臺,結合市府策略地圖的「精進健康安全」主題,整合各局處將資源導入八大面向,例如2011年起依循國家政策臺北市12行政區全面推動「高齡友善城市」,2016年成立健康城市跨局處推動平臺,結合各局處資源,加速高齡友善城市的腳步。高齡友善城市八大面向與臺北市亮點方案1.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深入民眾生活的巷弄改善,優先考量行人安全,透過標線型人行道劃設改善行人通行環境、禁停紅黃標線調整規範停車。2.大眾運輸持續補貼公車業者汰換低地板公車,提供年長者、身障者、孕婦、幼童及民眾更安全、舒適的無障礙運輸環境。3.住宅辦理居家安全簡易修繕費用實施計畫,協助長者家庭進行居家安全評估、修繕。4.社會參與開辦「長青樂活遊臺北」,提升長者生活品質、豐富生活樂趣。5.敬老與社會融入開辦「長青學苑」、輔導在各行政區國中、國小設置「樂齡學堂」,推動健康促進,增進長者身體健康及知性涵養;另外,運動中心公益時段與免費公益課程,提升高齡民眾運動頻率,養成規律運動習慣。6.工作與志願服務辦理原住民長者志工提供文化傳講服務,安排前往國小、幼兒園、福利機構進行文化傳承、原住民樂舞及技藝教學等課程,建立自我價值。7.通訊與資訊資訊結合教育,運用「數位希望號」行動式教學車實地走入社區,客製化課程,幫助長者可運用電腦科技,處理日常生活問題。8.社區及健康服務結合社區資源推動促進身體活動、認知╱情緒支持、均衡飲食、口腔衛生及慢性病預防等課程介入,營造高齡友善支持環境;另提供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服務,提升長者免疫力;針對失智症長者依確診疾病程度提供多元化的活動課程,以維持其日常生活模式。黃世傑局長指出,為迎接超高齡社會,衛生局以預防及延緩失能為主軸,整合相關局處資源成立資源合作平臺,透過「跨領域資源整合」、「師資培訓與社區人員增能」、「教材教具共享運用」及「資源轉介」四大面向,讓有限資源運用最大化,全方位部署臺北市高齡健康政策,打造健康長壽城市,落實聯合國在地老化與健康老化目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 廣告
-
2020-11-12 新聞.元氣新聞
輝瑞疫苗須存放零下70度 接種工作面臨3大挑戰
美國即將率先展開史上數一數二雄心勃勃的疫苗接種行動,目標在短短數個月內,分發並施打6億劑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儘管大型疫苗行動並非新鮮事,數十年來,我們不乏對抗麻疹和流感經驗,但根除冠狀病毒卻是全新挑戰,因為第1,得在短時間內替大批人接種,第2,多數疫苗需要打兩劑,第3,疫苗須存放極低溫之處。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BioNTech合作疫苗將成為美國第一款獲授權使用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但相較於流感疫苗只須存放在平常冰箱,輝瑞疫苗得儲存在攝氏零下70度。輝瑞將從位於密西根州卡拉馬朱(Kalamazoo)的該公司最大製藥廠出貨,透過貨櫃、卡車和飛機等方式分發疫苗。屆時貨櫃內會放置乾冰,每個貨櫃運送975瓶疫苗,每瓶5劑量,也就是每個貨櫃運送4875劑量。輝瑞告訴法新社,每天會有6輛卡車運送疫苗給聯邦快遞(FedEx)、優比速(UPS)、DHL等空運業者,讓它們在1至2天內把疫苗送至全國各地,全球目的地則在3天內送達。輝瑞預期,要運送這些疫苗,每天平均得在全球飛20趟貨機。由於乾冰如果從固態昇華成氣態恐對機組員帶來危險,聯邦快遞得取得民航當局特殊許可,才能在機上放置這麼大量的乾冰,而這些箱子送抵最終目的地時,一天也僅能快速地開箱兩次。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University)疫情因應專家史萬(Julie Swann)表示,大型接種問題還小,後續配送問題才大,因為醫師辦公室或藥局空間太小,不適合在那些地方分發,因此美國人將得前往醫院,甚至設置在停車場的大型配送中心接種,至少初期會是這樣。由於這些疫苗可存放在箱內兩週,醫院不需購買特殊的冷凍櫃來存放。美國政府的目標是在12月底前讓抵抗力最弱的族群接種,接下來是醫護工作者,在明年1月底前施打,美國全國民眾則會在4月初之前接種。輝瑞預定今年可生產5000萬劑疫苗,2021年13億劑,美國政府已經訂購1億劑,其中2000至3000萬劑會在12月底前運送,歐洲聯盟(EU)已訂購2億劑,日本1.2億劑,英國3000萬劑,加拿大則買了2000萬劑。
-
2020-11-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加坡聯手美藥廠研發疫苗 首批明年初抵星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與美國製藥公司Arcturus Therapeutics攜手合作研發新冠肺炎疫苗,中期臨床研究取得樂觀結果;倘一切順利,預計首批疫苗明年第一季可運抵星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國競相研發疫苗。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BioNTech公司已宣布,聯手研發BNT疫苗在進行中的臨床試驗顯示,預防新冠肺炎的保護效力高達90%。總部設於美國聖地牙哥的Arcturus Therapeutics也同樣發布好消息。Arcturus Therapeutics於當地時間9日發布新聞稿表示,與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合作研發的新冠肺炎候選疫苗ARCT-021,目前正在新加坡進行第一和第二階段的人體試驗,中期臨床研究取得樂觀結果。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興傳染病項目副主任黃英勇表示:「第一和第二階段試驗取得樂觀的結果,這顯示ARCT-021疫苗一劑就有效果。」這款疫苗有潛力為全球公共衛生帶來重要益處。Arcturus正在與新加坡衛生科學局討論這款疫苗進入後續臨床試驗事宜。Arcturus也宣布,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將投入約4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8億元)購買生產疫苗相關設備、物資與服務等。另外,經發局有權以預先協商的價格購買高達1.75億美元的疫苗;預計明年首季運到新加坡。Arcturus財務長薩西恩(Andy Sassine)表示:「這些資金為公司提供額外資源來維持疫苗生產的快速擴展,以因應公司與以色列、新加坡達成的協議及2021年其他可能的疫苗供應協議。」薩西恩也說,公司預計在未來18個月生產數億劑的疫苗,相信有機會為全球疫情帶來正面影響。
-
2020-11-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輝瑞實驗性疫苗3期試驗 保護效力達90%
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BioNTech今天宣布,它們聯手研發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進行中的第3期臨床試驗顯示,預防COVID-19的保護效力高達90%。法新社報導,根據初步結果,接種兩劑中第2劑的7天後以及接種第1劑的28天後,達到保護病患的效果。輝瑞董事長兼執行長博爾拉(Albert Bourla)發表聲明說:「我們的COVID-19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首批結果,提供我們的疫苗能預防COVID-19的初步證據。」博爾拉又說:「我們正邁出重要一步,更接近提供全球各地人民亟需的突破,協助終結這場全球健康危機。值全球最需要時刻,我們的疫苗研發計畫正抵達這項重要里程碑。」全球各地大多數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率持續飆升至新高紀錄,各醫院加護病房的空床率不斷減少,死亡人數則不斷攀升。根據供應預估,兩家公司表示,它們預期2020年能供應全球高達5000萬劑疫苗,2021年將增至13億劑。
-
2020-11-07 科別.消化系統
屏東縣來義鄉C肝盛行率最高 高雄長庚開辦外展門診
屏東縣33鄉鎮市有16鄉鎮列為C肝風險潛勢3級以上鄉鎮,又以來義鄉盛行率最高,高雄長庚醫院今年10月起以外展門診進駐衛生所,希望能在1年內消除來義鄉的C肝,衛生所考量有些族人不方便到衛生所,有族人白天在部落樹屋,護理師爬上樹屋到宅C肝篩檢。屏東縣府衛生局今舉辦消除C肝特攻隊記者會,衛生局指出,屏東縣沿海地區、原鄉,肝癌的盛行率比一般鄉鎮來得高,如今健保已經能給付昂貴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且治癒率高達95%以上,免費20萬元由政府買單。高雄長庚指出,屏東縣是全國最多需要防治原鄉的縣,9個原鄉中有7個鄉在高盛行鄉之列,包括,來義鄉六級、三地門五級、牡丹、春日、泰武、獅子四鄉為四級,霧台鄉為三級。屏東縣來義鄉是屏東縣C肝最盛行的鄉,衛生所主任田惠民盤點過去來義鄉與肝基會合作的資料,大約1173位居民接受篩檢,C肝抗體陽性率高達24.1%,以丹林、古樓兩村盛行率最高。2020年迄今已篩檢706人。上述兩波共篩檢1708位居民,篩出334名C肝抗體陽性個案,其中54人已過世,80人治療中。來義鄉衛生所主任田惠民說,考量有些族人交通不便,護理師到宅C肝篩檢,有族人在部落搭樹屋,護理師爬上樹屋C肝篩檢。衛生局指出,屏東縣接受過BC肝炎篩檢人數是4萬4025人,2021年預計再完成65000案,今年參加成人健檢完成BC肝篩檢中,C肝陽性人數884人陽性率5.1%,由屏東扶輪社提供陽性個案追蹤管理經費協助陽性個案就醫就診、高雄長庚除提供來義鄉、牡丹鄉肝炎普篩以外,還支援陽性個案後續超音波檢查及病毒量檢驗,牡丹鄉經統計完治率高達9成。衛生局指出,來義鄉盛行率6級為屏東縣最高,長庚醫院以外展門診方式進駐衛生所,將醫療團隊由醫院帶進偏鄉。來義鄉衛生所扮演社區管理,追蹤個案服藥情形發揮根除C肝的決心,篩檢與治療一條龍的銜接;屏東縣有230家醫療院所提供免費B、C型肝炎篩檢,提醒民眾多利用。
-
2020-11-05 新聞.元氣新聞
癌友齊呼救健保 粗估費率需調到5.4%以上
健保已連續三年收支不平衡,今年預估將達史上短絀新高670億。落差雖可靠安全準備金來彌補,但安全準備金最晚在明年底就要低於1.5個月的健保醫療支出,達到需要調漲費率的法定標準,因此今年11月的健保會重點就是針對協商費率並報請行政院核定。在費率定案前,民間團體持續鍥而不捨表達訴求,今天前衛生署署長、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楊志良協同癌症希望基金會和台灣癌症基金會,共同召開記者會。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健保會不只調整費率,也要將現行部分負擔的定額至,改回健保母法要求的定率制,並兼顧健保量能付費的精神,訂定配套保障弱勢民眾的配套措施。楊志良說,癌症是國人第一大死因,大家遲早都是病友。但隨著人口老化,醫療利用率高的年長者越來越多,繳保費的相對健康年輕人越來越少,這樣下去,健保一定會面臨極限。楊志良估算,下次保費調整需要在2021年實施,費率需要從現在的4.69%調高到5.4%以上,而且之後每次的調漲幅度都在一成左右,很快就會達到法定上限費率6%,總有一天將面臨漲無可漲的窘境,到時候能不能修法也是個未知數。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指出,根據基金會對超過千名全國民眾的調查,超過六成民眾願意每個月多繳100元,以維護健保永續,健保費率調整確實有可行空間。不過健保法定的部分負擔是定率制,即民眾應自付醫療費用的20%,但現在為了收取方便等因素而採取定額制,民眾整體部分負擔其實只有6%,遠低於法定要求。因此癌症希望基金會主張回歸母法的定率制,並設定每次門診部分負擔上限不超過2000元,全年度門診加住院部分負擔總金額不超過6萬5000元,對於經濟弱勢者可以另訂天花板。另也希望調整現行重大傷病一率免部分負擔的規定,讓健保回歸照顧經濟弱勢者的本質,經濟無虞的重大傷病者不能免部分負擔。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每4分42秒就一個人被診斷癌症,然而,癌症新藥申請給付生效的時間中位數中是18.7個月,癌症治療雖有急迫性,但病友常得等上三、五年才有新藥。另外雖然癌藥給付生效率高達72%,但是給付給付限制重重,有些只能用幾個治療週期,有些只能用於晚期。蔡麗娟指出,結果新藥就算納入給付,很多病人還是看得到、吃不到,形同受到二度懲罰。台灣因為財務考量,癌症治療越來越落後於國際標準治療指引,病人未來參與新藥臨床試驗的機會也沒了,影響深遠。她呼籲,健保不能困在給付的思維中,應從病人觀點去看新藥的價值,例如住院時間縮短、門急診頻率變低、可以工作上學並自我照顧、生活品質提升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價值。台灣癌症基金會對於健保改革方向的訴求,則與癌症希望基金會略有不同。蔡麗娟指出,根據基金會對909位癌友的調查顯示,為了得到新藥,72%癌友願意每個月多付5000元,67%以上願意每月多付2萬元,17%以上甚至願意每月多付10萬元。或許也是一個能夠兼顧財務與病友權益的方案。
-
2020-11-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加速台廠新冠疫苗試驗!陳時中:政府會推一把
新冠疫苗受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4)日表示,期許國產疫苗在安全的前提下加速開發,政府也會在臨床試驗收案上給予協助。業界說,這是官方首度允諾將協助台廠開發新冠疫苗,換言之,在開發新冠疫苗方面,政府將會推一把。政府不放棄任何取得疫苗的機會,甚至有擴大作為的規劃,在官方協助下,台廠新冠疫苗開發可望超前,高端(6547)、國光生開發進度有望加速,其中,高端近期與越南合作收案,有望更快達標。陳時中表示,台灣也將不放棄任何取得疫苗的機會,疫苗沒有卡關的問題,目前仍在談判中,機會永遠在,也希望國產疫苗加速開發。高端11月2日才宣布,與越南衛生部轄下國家衛生暨流行病學研究所(NIHE)簽署協議,雙方即起準備執行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合作,拚明年對越輸出千萬劑疫苗,這也是台灣與他國進行疫苗合作的首例,也是台灣疫苗打入國際的國家隊之一。疫苗採購方面,台灣已與COVAX簽約,也有相關疫苗購買洽談中,今年12月已有許多廠商進入二期試驗,也希望國產疫苗加快腳步,在確保安全性的前提上,陳時中允諾,也會協助台廠在臨床試驗募集上,儘速收足受試者。高端總經理陳燦堅說,我國衛福部食藥署要求本土疫苗廠在二期臨床試階段必須做滿3,000人才有獲得EUA(緊急授權)採購資格,在人數上挑戰並不小,因此高端與越南合作,共同達成3,000人的受試目標,由台灣負責2,000至2,500人,越南負責500至1,000人。因此,在收案、試驗、開發時程上有望加快。採購規劃上,高端與越南NIHE協議,自明(2021)年下半年起,高端將先提供300萬至1,000萬劑的新冠疫苗給越南。高端現有最大產能可擴充至至2,000萬劑疫苗,可供應本國及他國,量能上無虞。
-
2020-11-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孟買2021年1月將達群體免疫狀態
印度塔塔基礎研究院的研究報告預測,印度金融大城孟買將於2021年1月達到「群體免疫」狀態,因為屆時已有近80%的貧民窟人口感染過新冠肺炎。印度塔塔基礎研究院(Tata Institute ofFundamental Research,TIFR)發表最新報告,截至10月26日的數據分析估算,到2021年1月,孟買將達到「群體免疫」狀態,屆時將有近80%的貧民窟人口,及55%的非貧民窟人口感染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研究顯示,在印度最大節慶排燈節(Diwali)之前的11月第一週,孟買如果完全解封,將因為人口接觸更加頻繁,而使感染新冠肺炎而住院的比例升高;而排燈節後大約一兩週內,病例也會有所增加,但若與今年8月時孟買最大節慶象神節(Ganpati festival)相較,染病的增加率相對減少。TIFR科技與電腦科學學院院長朱尼加(SandeepJuneja)告訴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排燈節之後的新增病例會低於8月的象神節,是因為有愈來與多的孟買居民已暴露在新冠肺炎之中,人們對新冠肺炎已產生免疫力。TIFR的研究認為,如果大專院校在2021年復課,將不會大幅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住院率。不過,朱尼加表示,如果孟買的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在11月發生,住院率將比第二波衝擊在2021年1月發生要大幅增加。TIFR與大孟買市政機構(The BrihanmumbaiMunicipal Corporation,BMC)在3個市政區域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進行研究,7月進行的研究顯示,當時貧民窟已有57%的人口及16%非貧民窟人口感染過新冠肺炎,體內擁有抗體。這份報告也預測,若孟買明年2月1日在大孟買地區為年齡超過50歲以上的293萬人接種COVID-19疫苗,因感染此病死亡的人數將可減少64%。孟買為印度最大的金融商業中心,人口約2000萬人,其中約40%的人口住在貧民窟;孟買自從印度新冠肺炎疫情今年3月惡化以來,一直是全印度疫情最嚴重城市的前幾名,尤其是人口稠密且居住條件差的貧民窟,更是外界關切的焦點。
-
2020-10-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實驗進入最後階段 佛奇:最快12月底出貨
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今天表示,如果一切順利,一些有高染疫風險的美國人,最快在12月底,最慢2021年1月初,就能取得第一批安全、有效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Anthony Fauci)在推特(Twitter)和臉書(Facebook)直播中表示,根據莫德納(Moderna Inc.)、輝瑞(Pfizer Inc.)這兩家在研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上居領先地位的公司目前預測,美國人可望在「12月某個時間點,得知我們是否會有安全且有效的疫苗」。他說:「我們希望在接下來幾週內,就有(實驗結果的)初步樣貌出爐。」莫德納、輝瑞兩家公司都在7月底開始最後階段臨床試驗,而每項試驗各有成千上萬的人參加。莫德納今天稍早表示,他們可望在下個月提出其大型、後期試驗的階段性數據。輝瑞原本預期將在10月公布階段性數據,現在看來不太可能在11月前公布,可能會拖到11月3日的美國總統大選後。數據需經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和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審查,若證實試驗成功,它們將做出建議誰能獲得第一批疫苗。佛奇表示,實際上來說,第一批疫苗可能會「在12月底或(明年)1月初」,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上。
-
2020-10-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5分鐘測出新冠肺炎感染程度!交大今發表快篩系統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突破4萬,交通大學生科團隊今天發表獨步全球的「全定量」快篩檢測系統,5分鐘就能了解感染狀況,最快2021年上市量產。校方表示,只要五分鐘就可以判斷人體內新冠病毒核酸、抗原和抗體數值,更可依數值分析感染程度,排除肉眼無法判斷的偽陽、偽陰性檢測結果,可判斷病患是否近期染疫,或是已康復帶有抗體,作為後續診斷依據。交大指出,交大副校長林一平、生科系教授陳文亮與百歐生命科技、萬能生物科技、農譯科技組成研究團隊,開發出「AIICHECK組合式電晶片」,五分鐘便可在全血樣品中,檢測人體內是否存在新冠肺炎抗體、抗原及核酸。透過雲端資料連接,更可即時監控患者體內感染變化,讓第一線醫護人員依病患情況進行隔離或其他醫療處置。陳文亮負責晶片技術研發,他指出,電晶片平台由生物感測晶片與電化學感測裝置組成,晶片透過半導體製程與特殊生物材料製作,達到高再現性、高準確性、高穩定性等特性,符合國際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所制訂誤差標準。裡頭的電化學感測裝置採用交流電阻抗的分析法,能夠降低臨床複雜樣品基質所產生的干擾,直接使用全血樣品進行量測,檢測靈敏度和精準度都符合歐盟CE和台灣TFDA的認證標準。百歐生醫執行長李彰威表示,團隊正實驗比一般快篩產品多五倍數量以上的臨床樣品,且組合式電晶平台具高擴充性和方便攜帶性,可提供於機場、醫療單位、公共集會等需要大量檢測的場所。萬能生物科技執行長王裕國說,團隊開發的電晶片平台技術已順利完成IRB申請並預備執行,並已取得美國FDA緊急許可申請臨床測試,預計2021年可投入量產上市階段,但要先等法規通過。許多科研團隊搶著研發快篩,陳文亮解釋,交大開發的是「全定量」快篩系統和以往不同,能檢測或區分出患者是在第1到14天的潛伏期、第2到6天的感染前期、第7到9天的感染中期,或第10到33天的恢復期。交大指出,和其他快篩技術比較,qPCR核酸檢測無法測出感染後期;抗體快篩無法測出潛伏期和感染前期;抗原快篩無法測出潛伏期和感染後期。交大的技術可檢測出四個階段,助醫護人員做更精準的醫療判斷。
-
2020-10-24 新聞.元氣新聞
101跨年煙火如期舉行!董事長:無懼疫情迎接美好2021
台北101召開「台北101跨年煙火說明」,董事長張學舜表示,「台灣和日本的董事特別強調,全球的新冠疫情還在很嚴峻的時候,台灣疫情管制相對良好,因此台灣董事會、日本董事會都認為,這時候台北101更應該施放煙火,激勵人心、鼓舞社會士氣,因此遵照董事會董事意見,台北101會按照準備及既定計畫,施放精采煙火,來迎接不一樣的2021年,希望到了2021年大家都平安、人類社會都有美好的生活。」董事長張學舜在記者會開始即表示,旅遊業界也都很關心台北101今年是否施放煙火,因為各方訊息紛雜,所以召開記者會說明101施放煙火的準備,對於當天市府周邊交通等相關因應措施,張學舜表示,「外界長期不了解,其實台北101煙火是台北10自行舉辦,和台北市政府的晚會不同單位,站在台北101的立場會依照董事會決議,如期舉行今年101精采的跨年煙火,至於跨年當天要觀賞煙火的民眾、國人怎麼觀賞煙火,我們遵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標準和規範辦理。」張學舜延伸說明,「今年度煙火的規模和水準,會比照往年,不會針對疫情有相關設計,煙火實際施放的內容會擇期再開記者會宣布,今年跨年交通部觀光局,也會再和交通部觀光局討論,也許請他們再次幫忙舉辦這次煙火,讓全世界看到台灣還過著優雅自然的生活,我們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和國人都很有信心,目前大家都有很高的防疫意志,加上配合中央指揮,相信到年底依然可以保持很好、安全的狀況,當然現在就是如期準備,至於到達跨年時的觀賞情況,還是以中央防疫指揮中心的標準作為規範。」全場記者會董事長張學舜強調「鼓舞人心、激勵社會、關懷世界,迎來美好的2021,是台日董事會一致決議」,至於今年的贊助商部分,目前未確認、不發表任何說明。
-
2020-10-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巴西:正進行第三階段臨床試驗 中國疫苗很安全
巴西19日進行的一項後期臨床研究的初步結果顯示,由中國北京科興生物公司開發的實驗疫苗CoronaVac似乎能安全地抵抗新冠病毒。巴西聖保羅布坦坦研究所(Instituto Butantan)是該國領先的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之一,正在進行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稱9000名志願者在接種過兩劑CoronaVac後,該疫苗被證明是安全的。但聖保羅布坦坦研究所所長柯瓦斯(Dimas Covas)說,等到CoronaVac的試驗擴大到1萬5000名志願者後,才能知道該疫苗抵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性。聖保羅州衛生廳長葛林斯坦(Jean Gorinchteyn)說,疫苗似乎會產生保護性抗體。該州希望今年底前得到CoronaVac的監管部門批准使用,以便於2021年初開始對全國民眾進行接種。目前巴西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超過520萬人,僅次於美國和印度。
-
2020-10-17 新聞.元氣新聞
美國健康長壽大挑戰 我5團隊獲選每年5萬美元研究經費
中央研究院去年宣布參加由美國國家醫學院發起的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Healthy Longevity Global Grand Challenge Competition)第一階段「催化創新獎」,昨(15)晚間結果出爐!有5組研發團隊從118件中脫穎而出,除可獲得每年5萬美元(至多2年)的研究經費,也將受邀出席明年9月在美國舉行的創新高峰會。中研院在去年宣布參與由美國國家醫學院發起跨學科領域的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並與科技部在台灣共同推動此全球大挑戰競賽。除美國國家醫學院與中研院外,參與「全球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的還有日本醫學研究與發展局、英國研究與創新機構、美國國家老化研究所、新加坡衛生部和國家醫學研究基金會、中國醫學科學院、EIT Health(由歐盟機構EIT支持)和Johnson & Johnson Innovation。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總分3階段執行,第一階段是催化創新階段,自2020年開始,全球各個合作單位將支持總共約450個種子研究計畫,每個計畫每年補助5萬美元,作為種子資金,獲補助者將受邀參加於2021年9月舉行創新者高峰會;第二階段的加速育成階段,則從2021年開始,將針對表現傑出並有發展潛力的種子研究計畫,每年至少補助30萬至100萬美元的研究資金,以支持其大膽構想的進一步發展。第三階段是大獎殊榮,執行期從2023年至2025年,若計畫具有突破創新性,並可拓展人類健康長壽,將獲得最高500萬美元的研究。中研院指出,今年2月14日收件截止後,甄選以雙盲方式進行二輪審議,審查重點在於計畫內容所展現的創見和潛力,第一階段入選名單已經出爐,5位獲選者各將獲得每年5萬美元(至多2年)的研究經費。中研院強調,2021年的第一階段催化創新獎計畫徵求也即將展開,因應目前全球疫情影響,此次徵求重點將納入「疾病的預防和管理」和「疫情下之因應措施」等相關主題。最新資訊可參考台灣計畫與美國國家醫學院計畫網址。第一階段「催化創新獎」獲選名單1.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謝清河:老年鼠腸道菌叢調節心肌梗塞後心臟修復之機制(Mechanism of gut microbiota-regulated cardiac repair after infarction in aged mice)2.工業技術研究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經理劉家隆:WiFi雷達與AI共同輔助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診斷機制(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isted Early Diagnosis Mechanism for Alzheimer's Disease)3.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副教授王培育:認知老化的預防與治療ー以飲食節制的腸道菌群為標的(Targeting dietary restriction-associated gut microbiota to prevent and treat age-related cognitive decline)4.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機電整合研究所特聘教授黃榮堂:高負載照護搬運外骨骼之研發(Development of body exoskeleton)5.國立成功大學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助理研究員暨行政推廣組長翁振勛:失智電子貼片結合智慧音箱應用於早期輕度認知障礙族群(Dementia-MDIC Patch for healthy people)
-
2020-10-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CDC警告:感恩節家庭聚會 染疫風險高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主任芮斐德(Robert Redfield)14日警告說,感恩節即將來臨,各地小型家庭聚會可能成為新冠病毒傳播場合,尤其易感染到長者;他建議在聚餐時要維持目前的防疫措施;另外,CDC認為,未來在新冠疫苗剛研發出來時,不建議兒童最先接種,原因在目前疫苗臨床實驗中,並未以兒童為對象。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4日報導,芮斐德更早一天致電全國州長時表示,很多公共場合都瞧見防疫戒心、緩和病毒傳播的措施升高,但CDC認為感恩節即將降臨,目前透過小型家庭聚會而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升高之中;他再次強調感恩節家庭餐敘依然要保持警戒,執行防疫措施,十分重要。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教授萊納(Jonathan Reiner)14日建議,大家應考慮別與最親近家屬以外的人在室內共進感恩節大餐;若是住在11月氣候溫和地區,不妨辦室外感恩節餐敘,只是冬天很早降臨的地區,辦室外餐敘應特別小心。萊納指出,大家本想與長者感恩節一聚,但老人家感染到新冠肺炎,病情特別嚴重;他衷心認為辦遠距視訊聚餐,也比讓老人家接觸到可能致命的病毒來得好。萊納認為疫情明年會大為改善,先平安度過這段時光為宜。另外,CDC指出,各大藥廠研發中的新冠疫苗,其臨床實驗沒半項以兒童為對象,所以未來疫苗問世之初,不建議兒童率先接種。截至目前,疫苗臨床實驗只招募未懷孕成年人,隨著疫苗實驗擴大,屆時CDC會變更接種年齡層的建議。輝瑞藥廠(Pfizer)已表示,其新冠疫苗實驗最後階段,將招募兒童參與,年紀最小為12歲。阿斯特捷利康藥廠(AstraZeneca)則表示,目前參與該公司疫苗實驗的人,有5到12歲這一小組。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NIAID)主任佛奇(Anthony Fauci)14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訪問時表示,2021年4月,安全又有效的新冠疫苗應能普遍取得。
-
2020-10-14 新聞.元氣新聞
疫苗供需缺口14億劑 台灣1426萬人打疫苗才有群體免疫
日前台灣東洋宣布獲得德國授權代理進口BNT新冠疫苗三千萬劑代理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樂觀表示,最快明年初可施打,引起國人對於國際研發進度的關注。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今於「新冠肺炎科學防疫說明會」彙整全球最新研發進度,同時表示,目前供給和需求間有14億劑的缺口,學者並以南韓資料預估,62%人口打過疫苗才能達成群體免疫,在台灣就是1426萬人。公衛博士鄭雅中指出,中國與加拿大合作的腺病毒載體疫苗(Ad5)八月起在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俄羅斯等國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澳洲與荷蘭合作的重啟疫苗(BCG)、中國研發的滅活疫苗(CoronaVac)、另一隻中國減活疫苗(BBIBP-CorV)都在第三期臨床試驗,CoronaVac預計2021年初分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九月緊急批准BBIBP-CorV可用於醫護人員。英國牛津大學的非複製型病毒載體疫苗(ChAdOx1)因不良反應事件暫停後,10月2日又重啟多國臨床試驗。美國Moderna基因疫苗(mRNA-1273)已於九月底發表老人族群的安全性試驗,正在美國進行三萬人臨床試驗。至於台灣取得代理的BioNTech基因疫苗(mRNA)正於美國、阿根廷、巴西、德國進行三萬人的第二、三期臨床試驗。鄭雅中根據8月27日以前發表於期刊、新聞的資料估計,即便把廠房擴充、獲得補助的預計生產劑量都算進產能增量,全球疫苗生產量能估計是100億劑,然而,包括各國公告預定劑量等「必須供應總量」卻高達114億劑,中間出現14億劑的缺口。如果要達成群體免疫,需要購買多首疫苗才夠?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表示,這要同時考量疾病傳播率、疫苗有效性、病毒變異率、部分群體免疫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陳秀熙舉例說,一個疾病的傳播能力越強,就要更高的接種率才能達成群體免疫,例如麻疹病毒基本再生數高達12到18,疫苗必須接種高達九成才行。公衛學者范僑芸以2019年2020年流感來估算,病毒基本再生數1.5,流感盛行率若高於34%就能達到群體免疫。流感疫苗有效性比較低,僅45%,所以疫苗接種率就得需達到74%,才能達成群體免疫。公衛學者張維容根據南韓今年一到五月的1萬多名新冠確診病例預估, 如果完全不考慮疫苗有效性及疫苗成本,達成族群免疫所需的最低疫苗涵蓋率為51%。然而,如果考量疫苗有效性、疫苗單位成本,疫苗涵蓋率需提升至62%,才能達成族群免疫。
-
2020-10-13 新聞.元氣新聞
影/讓腦麻孩子展現自信 11月府前廣場路跑邀全民參與
由財團法人腦性麻痺基金會、桃園市腦性麻痺協會共同主辦,立委萬美玲、陳以信、林奕華等人與桃園特殊教育學校、國立體育大學適應體育學系、長庚大學早期療育學系等單位共同協辦的「2020第二屆輔具休閒運動會」暨「2021臺北國際扶輪世界年會萬人反毒公益路跑活動」,上午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邀請民眾共同參與,期盼藉由此次活動,讓更多人體會,透過適當的輔具協助,讓身心障礙者也可以輕鬆享受運動的快樂。身心障礙者因障礙因素影響,除復健安排外,幾乎少有運動機會。依據衛服部統計處105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各項需求評估調查報告中指出,身心障礙者平常休閒活動中以觀看影音娛樂節目、聽音樂、看書及使用電腦等靜態活動為主;其中參與動態休閒活動僅占少數,值得探討的是,當中約有一成的身心障礙者幾乎不參與休閒活動。財團法人腦性麻痺基金會在世界腦麻日的10月邀請立委萬美玲、陳以信及林奕華和國際扶輪社,共同為「輔具伴我、享受休閒」系列活動揭開序幕,同時也辦理了三場戶外輔具休閒路跑活動。第一場活動「臺北國際扶輪世界年會萬人反毒公益路跑」,活動將於11月1日在總統府前廣場舉行,期待讓腦性麻痺孩子透過輔具與共同參與路跑,與大家一起在跑道上迎著風、揮灑汗水展現自信,讓身心障礙者也可以輕鬆享受運動的快樂。
-
2020-10-02 新聞.食安拉警報
進口美豬吵不停! 關鍵「萊克多巴胺」3大疑慮總整理
自從總統蔡英文宣布 2021年正式開放美豬進口,已引起各方討論,但實際上美豬早已進口多年,為何這次卻引起這麼大的爭議?主要是因為這次開放的是含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豬肉,才會引發爭議,以下董氏基金會整理了值得關注的3大疑慮。疑慮1:幼兒園誰來把關?恐吃到含瘦肉精美豬教育部發函各級學校營養午餐、供應膳食應依《學校衛生法》規定,一律使用國產肉品,但幼兒園、安親班等兒少機構根本不是《學校衛生法》的規範對象;幼兒園、安親班等目前亦無使用國產肉品的相關規範,且幼兒又是高風險族群,政府花大筆費用補助中小學午餐選用3章1Q產品的同時,幼兒的飲食又由誰來照顧和關心呢?疑慮2:我國萊克多巴胺標準殘留量判定寬鬆我國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標準應比照多數國家使用的Codex標準!Codex(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由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共同設立,負責制定統一協調的國際食品標準,即食物的規則及法律,有1套嚴謹的程序及製定標準;目前Codex共有188個會員國家,相對是比少數使用ppm為單位的國家還要多太多了,我國應該更嚴謹來看待,比照多數國家使用Codex以ppb為單位(或於ppm的尾數加個0),才是負責任的作法!疑慮3:豬內臟殘留量高恐有健康擔憂因為台灣攝食量與國際不同,且豬內臟的萊克多巴胺殘留量較高,標準本來就應該訂得比國際嚴謹,豬肝國人吃的多,也應比照豬腎制定比國際較嚴格標準。銀髮族、孕婦常以豬肝、腰子等內臟作為進補之用,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銀髮族是更高的高風險族群,(在做風險評估時會依據攝食量,此族群不能以平均值來看;吃得比較多但耐受力又較差)。雖然官方表示國人不會買冷凍的豬肝等內臓類,事實上目前是有的,未來若進口業務用的冷凍內臟,國人也無法以口感分辨。★原文刊載於此 文章授權刊登/NOW健康 編輯部 撰文/NOW健康 王澍清 責任編輯/Mei
-
2020-09-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泰國將開放觀光客入境90天 須先隔離14天
泰國在疫情中拯救觀光業,準備10月開放限額的外國觀光客入境90天,所有入境觀光客須先隔離14天。如果頭一個月沒發現確診病例,政府有可能把隔離期間縮短為7天。泰國內閣之前通過觀光暨體育部提案,讓外國人可在特殊觀光簽證(Special Tourist Visa)計畫下申請觀光簽證入境。外國人可用2000泰銖(約新台幣1854元)申請90天觀光簽證,到期後可延長,最多延長兩次,意思是外國觀光客最長可在泰國停留270天。根據泰國政府規劃,持特殊觀光簽證的外國人最快10月可造訪泰國,入境前要提供隔離旅館的訂房證明及之後在泰國長期居所的證明,抵泰後必須先隔離14天。預期10月啟動,計畫有效期到2021年9月30日,預計每個月接受1200名、平均每週300名外國遊客入境。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如果10月入境的頭兩批外國觀光客共600人在隔離14天後,都沒發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病例,觀光暨體育部將向內閣提出從11月起提高每週入境人數,不過這要看公共衛生部能提供的健康照護人力而定。觀光部也和私人醫院討論,是否能提供醫護人力協助在機場的快速篩檢程序,或讓觀光客可在隔離旅館做快篩,不必等在機場。觀光暨體育部長皮帕(Phiphat Ratchakitprakarn)說,如果特殊觀光簽證計畫的流程能順利進行,觀光部考慮從11月中把隔離期從14天減為7天。不過,目前這只是觀光部的初步規劃,若要縮短隔離期,仍需與公共衛生部及疫情指揮中心商討後才能定案。
-
2020-09-23 養生.聰明飲食
沒有葡萄的葡萄酒、沒有咖啡豆的咖啡!分子技術成下一波食品趨勢?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舊金山新創公司「Endless West」利用分子科學技術打造不需要在酒桶釀製,幾天就可以製成的葡萄酒、日本清酒與威士忌。西雅圖新創「Atomo Coffee」則運用此技術,打造不需要咖啡豆的咖啡,近期更完成900萬美元融資,要加速生產。植物基(Plant-based)毫無疑問是如今全球食品業最關注的熱門議題,沒有肉的植物肉、沒有奶類的乳製品形成全球旋風,連許多跨國食品大廠如雀巢都被大勢所趨,積極投入植物基領域的開發。不過,科技的進步已經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食品新創中出現了更令人瞠目結舌的全新替代食品方案。美國就有這麼2家公司運用「化學分子」,在實驗室中重組出不需要在酒桶釀製的葡萄酒、日本清酒、威士忌以及不需要咖啡豆的咖啡。連李嘉誠都青睞!Endless West用更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打造分子酒2018年底,世界上第一支不需要在酒桶中釀製的「分子威士忌」誕生。這支名為「Glyph」威士忌來自成立於2015年的舊金山新創公司「Endless West」,是利用分子科學技術,將酒的化學成分拆解開來,使用「電子鼻」等分子解讀儀器分析其味道、香氣等分子結構後,進一步從自然界來源如植物、水果、酵母,找出這些相對應分子,用更便宜的價格大量收購,再重塑調製而成。Endless West這項嶄新的技術,讓威士忌無須蒸餾與放在桶中經歷至少10~20年的陳年,可以更精準控制生產流程,高效且低成本在幾天內(甚至短至24小時)就研發出新產品。除了威士忌Glyph外,Endless West於2020年2月更推出葡萄酒「Gemello」與清酒「Kazoku」,全都使用相同原理打造,更可以及時針對消費者的喜好與回饋重新調整風味。Endless West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Alec Lee曾表示,並不希望高昂的價格成為欣賞美酒的阻礙。因此,Glyph、Gemello與Kazoku的售價分別為40美元(約1170新台幣)、15美元(約440新台幣)與10美元(約292新台幣),相較於其他市面上的同品項酒類,相當便宜。然而這並沒有犧牲其對於風味的追求,2019年3月,Glyph接連在「舊金山世界烈酒競賽(San Francisco World Spirits Competition)」與「Wine& Spirits Wholesalers of America」競賽中獲得銀牌,更有品酒市認為其有15年酒齡的品質。成功掌握分子造酒技術的Endless West,也已經獲得了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投資,除了美國外,2019年5月則進軍香港銷售。分子咖啡新創Atomo完成千萬美元融資 將興建工廠加速生產西雅圖新創「Atomo Coffee」則是另一家運用分子科學技術的公司,不過他們產品是咖啡。成立於2019年的Atomo,同樣是運用分子技術解析咖啡成分後,再從葵花籽殼、西瓜籽、阿拉伯膠和巴拉圭冬青(Yerba mate)等廢棄原料中取得化學分子重組而成,其咖啡因含量甚至可與傳統咖啡一致。由於成立時間尚短,Atomo的商品尚在研發階段、尚未上市。但2020年8月,Atomo宣布完成了最新一輪融資,共獲得了S2G Ventures、AgFunder、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和Horizon Ventures等創投公司的支持,籌集了900萬美元,總融資額更達到1160萬美元,這筆資金將成為Atomo往前邁進的最大動能。Atomo表示,將在西雅圖工業區建造一座佔地1萬2000平方英尺的製造廠,預計在2021年正式啟用,每天可生產數千罐咖啡。第一波要推出的是即飲罐裝咖啡,未來更會推出咖啡粉、用3D列印技術製造,可以用於研磨的咖啡豆等。分子技術或許也是追求永續的解方與植物基公司如植物肉品牌「Beyond Meat」、燕麥奶品牌「Oatly」一樣,Endless West與Atomo 2家公司都想運用科技解決現今存在的全球問題,促成環境永續。對他們而言,運用分子技術打造熟悉的食物,是更環保的選擇,也能提供人們具有永續價值的選擇。「在Glyph從來沒有見過釀酒桶。」Endless West指出,相較於傳統的威士忌,Glyph生產過程中減少了90%的木材消耗、40%的土地消耗;Gemello則減少了95%的水資源消耗、80%的土地消耗,碳排放也比其他「真酒」少了40%。此外,由於不需要使用酒桶,減少了酒桶的消費以及運輸費用。Atomo創辦人Andy Kleitsch和Jarret Stopforth則表示,種植咖啡是導致氣候變遷的原因之一,因為咖啡是僅次於可可,世界第2大的碳足跡作物。同時,咖啡的產量受氣候影響,產量不斷下降,《科學進展》雜誌2019年刊登的研究更指出全世界60%的咖啡種類正面臨滅絕的威脅。在此情況下,Atomo扮演的角色可能更加關鍵。在新冠肺炎的影響下,永續發展的觀念更進一步成為普世價值。幾年前,人們都難以想像到如今的時代,植物基會成為市場主流趨勢。也許未來,在Endless West與Atomo的帶領下,分子技術的運用也會越來越普遍。延伸閱讀▶不含咖啡豆的咖啡?西雅圖新創公司提出環境永續新選擇:「分子咖啡」!▶比爾蓋茲和李嘉誠都是大股東!植物肉帶動熱錢滾進、引爆話題的魅力在哪?▶用植物做肉還不夠看?科技進化到我們呼吸的空氣也能做人造肉了!參考資料▶Test-Tube Tasting? Bev Tech Company Unveils Grape-less 'Molecular Wine'▶Is Lab-Made Wine an Answer to the Industry’s Climate Change Problems?▶Atomo Coffee gets $9M for a molecular morning jolt▶Down the street from Starbucks, Atomo is trying to reverse-engineer the coffee bean(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9-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球156國加入疫苗全球分配計畫 但美國和中國缺席
世界衛生組織(WHO)21日表示,約有156國加入公平分配未來疫苗的「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但世界兩大強國美國和中國不在名單上。COVAX是由WHO、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及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所主導,為了確保新冠疫苗授權使用後,能迅速、公平地把疫苗分配給全世界,預計在2021年底前,提供20億劑疫苗給簽署協議的國家,但會優先分給其中3%的醫護人員和弱勢族群。WHO呼籲富裕國家在上周五(18日)截止日前加入,並於周一(21日)公布已加入國家名單,英國趕在截止日前加入。目前已有64個富國,包括27個歐盟成員國以及挪威和冰島等,以及92個貧窮國家加入COVAX,預計還有38個國家會在未來幾天內加入。美國在總統川普的領導下,不斷批評WHO處理疫情的態度,因此聲明將退出WHO,且不加入COVAX。此外,去年底首度爆出疫情的中國也缺席。當被問及中國不加入COVAX一事時,全球疫苗免疫聯盟負責人伯克利(Savi Berkley)表示,「COVAX的目的是試圖與世界上每個國家合作。我可以向你保證,我們已經進行對話,並將繼續與所有國家對話」。然而COVAX還面臨一系列重大挑戰,尤其是嚴重資金短缺。WHO表示,包括COVAX在內整個「獲取新冠肺炎相關工具加速計畫」(ACT Accelerator)需要約380億美元,但截至目前只收到約30億美元,單是COVAX就須耗資約180億美元。WHO秘書長譚德賽對此樂觀表示,許多國家都已同意參與COVAX,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危急,需要全球前所未有地一同應對,警告各國不要僅為自家人爭奪疫苗庫存。
-
2020-09-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作業不及!雙鋼印口罩實施 延後至9月24日上路
「加利」將中國大陸製非醫用口罩混入實名制醫用口罩販售,為利民眾辨識,指揮中心原訂明天起實施國產製之平面式醫用口罩,須逐片以鋼印標示「MD」及「Made In Taiwan」,但因為作業不及,決定延後至9月24日起才開始實施雙鋼印標示,至於網路販售則於第18期開始販售雙鋼印口罩,取貨日期10月12日至10月25日;預購第16期及第17期未領取口罩的民眾,可循補領方式於第18期、19期補領。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沒有印有雙鋼印的醫用口罩,若12月24日前未能即時售完者,將於2021年3月23日前回收,並連同庫存品送經直轄市或縣(市)衛生主管機關驗章後,始得繼續販售。因應國內近期陸續發生以中國或其他國家進口非醫用口罩混充國產醫用口罩的情形,除要求國產製平面式醫用口罩,每片均須有雙鋼印標示,以方便民眾辨識外,同時也會加強邊境管制措施,包括自9月16日起進口口罩須事先向經濟部申請輸入許可、口罩在通關時會逐批查驗,進口後須向經濟部申報流向。此外,對於口罩工廠,衛福部與經濟部將不定期進行查訪抽驗;在市場端,經濟部及衛福部也會在各通路購樣稽查,避免發生仿冒或混充的情形。至於因應一般民眾自行使用需求,不論醫用或非醫用口罩,每人可攜帶總數250片入境而無需經過許可或申請。陳時中說,國產製平面式醫用口罩標示雙鋼印,僅為方便民眾辨識是否為國產口罩,其醫療防護效果與目前在實名制通路藥局、或超商預購未有雙鋼印的口罩相同,請民眾安心使用。指揮中心特別提醒民眾,9月24日以前所生產的醫用平面口罩即使沒有雙鋼印,政府也都會透過查廠及後市場監測,確保口罩的品質,國人無論到健保特約藥局及網路/超商購買及預購實名制口罩,或在市面購買有國產許可字號之盒/袋裝口罩,都可放心購買。民眾如發現有疑似中國或其他國家口罩混充國產口罩的情形,可以撥打1919通報衛福部進一步調查,共同為國產口罩把關。
-
2020-09-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2021年全球有望生產新冠肺炎疫苗 學者籲公平分配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表示,科學資料顯示全球2021年預計可生產20至40億劑COVID-19疫苗,但須確保疫苗分配公平性,否則可能因分配不均而使疫情流行期更長。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舉行跨領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科學線上直播說明會,分析全球最新疫情狀況和血清抗體療法。觀察國際解封指數(截至9月5日),陳秀熙指出,83%國家的解封指數大於1(相對安全、風險較低),而17%解封指數大於1的國家,除了美國、緬甸、印度外,多數是非洲或南美洲國家。陳秀熙提到,美國整體疫情雖逐漸趨緩,但開學後學生群聚活動導致多所大學爆發疫情,美國軍艦雷根號繼3月後也於近期再度傳出疫情;歐洲則出現第二波疫情,如法國、義大利感染再起,東北亞疫情雖趨緩,但日本和南韓都有部分區域傳出小規模群聚。為治療COVID-19,許多國家投入疫苗研發,陳秀熙表示,值得關注的是未來疫苗的分配,根據「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統計,2021年預計可生產20至40億劑疫苗,而富有大國已預購超過20億劑。陳秀熙提到,若疫苗不能合理分配,可能因疫苗分配不均而使疫情流行期更長,造成更多死亡,讓低中收入國家也能得到疫苗,才能降低疫情流行,因此期望在未來疫苗生產分配上,公衛、臨床界和各國決策者需要群策群力,確保疫苗分配公平性,才能讓疫情大流行早日結束。除了抗病毒藥物外,陳秀熙指出,血清抗體療法也是另一種治療方法,伊波拉病毒也是透過血清抗體療法,找出有效中和抗體並進行治療;針對COVID-19,近期已有研究能快速成功分離及篩選出有效單株抗體,為抗體在臨床治療上帶來希望,若將不同單株抗體混合使用,也有助於發展雞尾酒抗體療法。
-
2020-09-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副作用:人種恐滅絕、油田關閉、富國搶光疫苗
人口剩不到百人的少數民族因疫情威脅,瀕臨滅族。外國傭兵帶來病毒,導致油田員工死亡、原油公司關閉。少數富有大國已將首批疫苗產量幾乎預購一空,原本可望提供中低收國家保障劑量的英國疫苗研發,昨天宣布停止臨床試驗,疫苗貧富落差雪上加霜。這些都是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今於「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直播演說中,對於國際疫情的最新整理。國際間因疫情持續導致的問題,已經擴及人種存亡、國家經濟命脈,也有嚴重的國際貧富不均,台灣雖成功阻絕新冠肺炎疫情於境外,也不可能不受影響。陳秀熙指出。印度疫情上升,是目前全球確診及死亡人數雙冠的國家。安達曼群島的大安達曼部落群體,其祖先大約在6萬5000年前從非洲移民到了安達曼群島上,堪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類文化遺民之一。目前部落僅存59位與世隔絕的大安達曼人,已知至少10人染疫,由於印度及當地醫療資源相當不足,大安達曼人已因新冠肺炎面臨滅絕危機,處境非常堪慮。另外非洲疫情持續延燒,利比亞首都黎波里已封鎖兩次,但是疫情還是持續上升。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利比亞最大油田沙拉拉最近宣佈關閉,因疑似有境外移入的確診外國傭兵,引起感染事件爆發,病毒散播至油田區,導致一名員工確診而死。利比亞則擁有非洲最大原油礦藏,沙拉拉油田過去一直受到武裝團體與外國傭兵聯手控制,屢次因內戰關閉,衝擊歐美能源市場,現除了內戰,又多了一重疫情的威脅。疫苗貧富差距也是嚴重隱憂。陳秀熙指出,目前看來,歐洲、美國、日本、英國、巴西這幾個富有大國,已預購超過二十億劑新冠肺炎疫苗,疫苗分配不均的情形與2009年H1N1疫情時相當類似,恐怕因此造成流行期更長、更多人死亡。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CEPI) 共同領導COVAX,COVAX預估,2021年全球可生產20到40億劑疫苗。COVAX正在進行募資計畫,希望為92個中低收入國家保住20億劑疫苗,他們也號召富有大國加入,以保障疫苗的取得。未來最有可能供應疫苗給中低收入國家的英國,原本疫苗研發腳步最快,卻在今天宣布受挫。歐洲知名藥廠昨宣布暫停與英國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臨床實驗。該公司表示,由於有一起臨床試驗中的病患出現無法解釋的疾病症狀,該公司已展開調查,並停止全球性的臨床試驗,窮國疫苗來源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