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9 養生.健康瘦身
搜尋
體脂肪
共找到
300
筆 文章
-
-
2020-08-20 養生.健康瘦身
8小時減肥法、過水減肥法哪種有效?營養師公開私房減肥早餐食譜
健康版Ⅹ元氣網 推出元氣的一天現代生活節奏快,科技進步帶來便利,卻也不免對健康生活帶來挑戰。聯合報健康版與聯合新聞網元氣網聯手出擊,合作推出「元氣的一天」專欄,邀請專家從生活小細節出發,透過文字與影音,提供居家備忘錄,讓大家每天健康,元氣滿滿。「肥胖,是萬病的根源。」減肥已是全民運動,但減肥方法百百種,今夏最熱門的8小時減肥法,以及喝黑咖啡、綠茶等減肥方法,都讓人躍躍欲試,究竟該採用哪一種減重法,才能有效健康減重呢?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詳細說分明,讓大家可以輕鬆瘦。想知道哪一種減肥方法最有效?劉怡里教大家如何輕鬆享瘦妙方。炎炎夏日,又是減肥旺季,最近很流行8小時減肥法,喝咖啡、無糖綠茶、過水減肥法等,都是時下最夯的減肥法,真的有效嗎?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逐一剖析解惑,並公開其私房減肥早餐食譜及作法。「只要掌握正確減重原則,搭配運動,就可以輕鬆順利的甩掉身上的肥肉。」劉怡里強調,這些減肥法在適當時機、正確運用得當的話,二周內可以減重2至3公斤,還有降血糖、血脂效果。8小時減肥法這個減肥法又稱為「8:16減肥法」,指的是「進食時間控制在8個小時以內,其他16個小時只能夠喝水或黑咖啡。」也就是進食的東西或喝的飲料是沒有熱量的。只要掌握以下減肥3原則,就可以有效控制體重,並且讓血糖、三酸甘油脂下降。1.強調8個小時內,要照正常三餐規律的吃。2.必須吃新鮮原型的健康食物。3.搭配運動處方,規範一周內必須做幾次重訓及有氧運動。喝黑咖啡或無糖綠茶減肥法喝黑咖啡及無糖綠茶,的確對減肥有幫助。使用於以下兩個時機點最有效。1.運動前30分鐘或在運動過程中飲用當體脂肪過高時,搭配運動減重,在運動前30分鐘或在運動過程裡,可以喝黑咖啡及無糖綠茶,它裡面的成分有助於燃脂減肥。2.吃甜食或下午茶搭配飲用減肥期間若想吃甜點或下午茶,可以搭配喝黑咖啡或無糖綠茶,吃完之後,一定要從事快走等運動,可以幫助將吃下肚的的油脂代謝,體重獲得控制。不過,如果胃不好的人,不宜喝太多的黑咖啡或綠茶,否則會導致胃不舒服。過水減肥法過水及黑咖啡減肥,通常減肥的人會一起運用,也就是讓吃下肚的東西沒有油脂。一般採用過水減肥法,在第二周就會有效果顯現,因為此方法是去掉食物的油脂,因此大概二周左右,就可能減掉2至3公斤。但要注意的是,這個方式使用超過一個月之後,可能會產生一些嚴重的後遺症,例如女性經期失調、月經不來、皮膚過敏、免疫力失調、皮膚乾癢、皺紋等。因此過水減肥法只能短暫的使用一至二周,之後仍有復胖機率。劉怡里私房減肥早餐食譜(熱量500大卡)材料:燕麥40g、鮮奶120cc、優格2湯匙、綜合水果一碗(帶皮蘋果切塊、芭樂切塊、奇異果切塊)作法:1.燕麥在前一晚以熱水泡30分鐘,泡好後置入保鮮盒裡,再放入冰箱冷藏。2.蘋果、芭樂、奇異果洗淨切丁,也可在前一晚切好後放入冰箱冷藏。3.早起拿出冷藏的燕麥,加入優格及牛奶攪拌一下。4.再依序放入切丁的蘋果、芭樂、奇異果鋪在燕麥優格牛奶上,即告完成。功效:減重、促進腸道蠕動營養叮嚀:早餐一定要攝取優質澱粉+蛋白質。燕麥加上優格及牛奶,再吃三種顏色水果,不僅蛋白質足夠,也富含膳食纖維、鈣質、果膠、維生素C、B群、葉酸等營養素,美味有飽足感,可以健康瘦身。
-
2020-07-28 科別.新陳代謝
全台200萬人都有! 傷口總是好超慢恐與「這個」國民病有關
54歲的病友李先生受糖尿病困擾已20年,左腳趾頭已截肢,因為腳部的傷口兩年都好不了,出門一定要綁腳,且不耐久站、無法提重物,甚至失去賴以維生的廚師工作,後來接受三軍總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戴念梓醫師的自體細胞臨床試驗治療,到現在一年多都沒再復發,相當令人鼓舞! 糖尿病友口難癒合 自體細胞治療作用廣 三軍總醫院院長蔡建松少將表示,呼應《特管辦法》國家政策,與訊聯生技合作的自體脂肪「間質幹細胞」,移植慢性及滿六週未癒合困難傷口細胞治療計畫,成為我國第一項、也是目前唯一獲衛福部核可、列入常規可收案執行的自體細胞治療傷口申請案!透過傳統的外科手術和先進的幹細胞科技結合,既能照顧有國民病之稱的廣大200萬糖尿病人口,又可照顧國軍傷口,相當具指標性。 蔡建松指出,間質幹細胞具有分化、抗發炎的特性,能修復損傷或病變組織、器官,為患者爭取時間與病毒對抗,因此備受科學家重視,全球已有40多件運用細胞治療的研究案如火如荼進行中;然而,間質幹細胞不只用在肺損傷、肺纖維化、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修復治療,還能治療困難傷口。 慢性傷口受罪 自體細胞治療可多次使用、不排斥、少過敏 《特管辦法》的開放,讓細胞治療成為更新、更符合人性的先進醫療技術可選用。三軍總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戴念梓醫師指出,治療慢性傷口以往取皮、補皮,病患要受很多罪,以外科手術的癒合仍有進步的空間,醫者莫不希望追求更完美的方式,精進病患的生命品質;而自體細胞治療正可多次使用、減少手術次數並減少麻醉的深度、免排斥、過敏少,實在是符合人性的先端醫療趨勢。 尤其脂肪間質幹細胞可分化成為皮膚細胞的一部分,能活化傷口附近殘餘的組織細胞,促進細胞再生及血管增生,加速傷口癒合、調節免疫能力, 將困難傷口癒合納入常規治療的細胞治療,不僅長照族群、意外傷患、重大手術人口,逐年攀升的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族群也受惠,包括緊張忙碌、偏好高油、高糖、高熱量等失衡飲食的亞健康大眾,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子以及抽菸人口。 延伸閱讀: 糖尿病減肥最忌做4件事! 先吃肉再喝湯也NG 洗腎前多數人都罹這3種病! 別等身體有警訊才想到要預防 
-
2020-07-24 養生.更年期變化
我這麼重視養生,健檢還是一片紅字?營養師:你可能犯了更年期最常做錯的5件事
年近50的李太太體態好、氣色佳,喜歡養生更規律運動,可是健康檢查卻出現「一片紅字」,懷疑是更年期引起的。不只是她自己納悶,連營養師也頗感訝異,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她的體脂肪一直降不下來,體重52公斤卻有38%的體脂肪率。但她表示自己的飲食正常,一週還運動三次,想透過營養師來找出自己到底哪裡不健康。」 接受諮詢的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進一步了解後發現,原來李太太中午只吃冰糖蓮子白木耳,以為膠原蛋白很高,但誤會大了!白木耳不僅不含膠原蛋白,這樣的主餐反而因為只吃蓮子和甜湯,澱粉與糖比例很高,幾乎沒有蛋白質,營養並不均衡;而她的運動是只做伸展瑜伽,忽略了應該要增加肌肉負重力、肌耐力。諸此總總,難怪體脂高居不下。 有許多女性因更年期不適,來找營養師諮詢,通常不是因為營養不足,而是不均衡;或是掉入「隱形陷阱」而不自知,導致即使拼命重視養生,依然無法達到健康目標。營養均衡最重要!更年期常做錯的5件事 除了均衡飲食之外,六大食物均衡攝取是基本的條件,每天都要補充。另外我們再來看看,劉怡里營養師提出的5點建議,是否也落實在你的每日飲食裡,或是你其實做錯了呢: 1. 忘了至少一餐全穀類 三餐至少一餐的全穀類。全穀類包含胚乳、胚芽和麩皮,可用蕎麥麵、全穀麵包、全穀饅頭,或是燕麥、紅藜等代替精緻澱粉。 2. 不敢吃肉,維生素補充不足 多補充B群、葉酸。這兩類營養素可預防血管栓塞,尤其是維生素B6、B12(來自動物性食物,如:魚、肉、蛋、乳製品)需同時補充。 3. 湯總是要喝到見底 減少鹽分的攝取。一般人經常忽略,鹽分往往集中在「湯」裡,許多湯的含鹽量都很高,喜歡喝湯的朋友要戒掉這個習慣,喝一兩口就好,不要喝到碗見底。 4. 蔬菜水果攝取太少 增加維生素C。最好從水果中攝取,國民水果「芭樂」就是很好的選擇。 5. 肉食主義卻隨便吃 選擇優質蛋白質。挑選吸收率好的蛋、魚、海鮮、紅肉等瘦肉。 *六大食物: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等六類。每類食物提供不同的營養素,因此每類食物都要吃到建議量,才能達到均衡。擊退3大更年期症狀!補充植物雌激素與水分 若已經有更年期不適症狀,飲食上可以做這些調整: 1. 熱潮紅補充植物雌激素,四大類食物不可少:紅薏仁、糙米、菠菜、味噌。但要注意避免過量吃太鹹的味噌,有高血壓的風險。 2. 私密處乾燥更年期女性的荷爾蒙降低,私密處比較乾,建議要更常補充水分,可以用一次喝一杯250CC水的方式,一天喝6~8杯。 3. 晚上頻尿 雖然說要補充更多水分,但睡前一到兩小時之間,就不宜喝太多水,以及吃太多水分的水果。老人家常說睡前不吃西瓜,這是有道理的。 不知不覺吃下肚!小心「糖油酒」3大惡魔除了以上注意事項,劉怡里營養師也特別提醒,食物裡有三大惡魔:精製糖、油、酒,許多人都在不知不覺中吃下肚。多半人都會認為:沒有呀,我不愛吃這些。孰不知,它們是潛伏在飲食的其他地方。 食物裡充滿隱藏糖和隱藏油,像是義大利麵的紅醬、烤雞排的醬料;雞絲麵與泡麵等是油炸食品等等。大家不是直接吃「精製糖、油、酒」,但它們一直在我們的生活飲食裡,尤其是外食族要特別注意,因為一時的方便,不知不覺攝取過量的飲食惡魔,當然健檢一片紅字。 尤其大家嘴饞時喜歡吃的零食、餅乾,都加了不少的椰子油、棕櫚油。這些潛藏在加工食品內的植物油,飽和脂肪含量高,攝取過量也會影響心血管功能。 過去曾有出家師父腦中風的新聞,許多人訝異,都吃素了還會有心血管疾病?推測也與過量食用加工食品有關,例如:百頁豆腐、炸豆皮等,都不建議經常食用。 烹調方式很重要!正確料理才能防癌 劉怡里營養師最後提醒大家,重視營養、飲食,不能忘了最後一哩路,就是食物的烹調方式。 「不只少糖、少鹽,在烹調上更要注意溫度與時間。因為高溫與煮食太久,會導致營養素流失、吸收下降,花椰菜等蔬菜,烹煮超過4分鐘後,有50%的營養會流失。」此外,像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B、C在高溫之下會產生異變,產生有害人體的物質。 仔細來看,蛋白質類食物,容易產生致癌的「雜環胺類」物質,脂肪類則易產生「苯并芘類」致癌物,碳水化合物會因此產生較多的「丙烯醯胺類」物質等。高溫烹調的時間越久,越容易產生有害的致癌物質,尤其是食物中焦黑部分的毒素量更多,建議少食用。 「怎麼煮才健康」是最後一道學問,鎖住營養,身體更好吸收,養生、抗癌、更健康!才不會以為吃了許多健康食物,最後功虧一簣。●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不愛運動較容易有糖尿病?白雁:每天3分鐘這樣做,活絡氣血、穩定血糖.牙痛就診,竟是口腔癌第一期!醫師:6大關鍵是警訊.子女會長大,我也會衰老!台大教授:傳承生命美好,才能讓我們的生命生生不息
-
2020-07-21 科別.一般外科
糖友腳潰瘍2年 細胞治療3個月後癒合
糖尿病患者以往傷口癒合慢,恐造成潰爛,部分患者因此面臨截肢。三軍總醫院昨公布自體細胞臨床試驗治療糖尿病傷口的成果,透過外科手術結合幹細胞科技來治療患者傷口,臨床有患者治療3個多月,傷口癒合,且已一年半未再復發,避免擴大截肢的風險。54歲李先生已有20年糖尿病歷史,原本他是廚師,因病情控制不當,左腳4趾趾頭已截肢,又因腳部傷口潰爛,2年多來一直好不了,出門都得包紮足部傷口、不耐久站、無法提重物等,因此失去賴以維生的廚師工作。三總外科部主任戴念梓透過自體細胞臨床試驗治療,以李先生自體細胞活化傷口附近組織、促進細胞再生及血管增生,讓他的腳部傷口3個多月癒合,現在只保持腳部乾淨、維持個人衛生。三總昨天發表自體脂肪「間質幹細胞」移植慢性及滿6周未癒合困難傷口細胞治療計畫,可望治療200多萬名糖尿病人口。戴念梓表示,根據健保資料庫顯示,國內每年約50萬例患者治療慢性傷口,過去治療時需取皮、補皮,病患治療過程非常辛苦,且外科手術有其限制、加上美觀等觀念日增,癒合仍有進步空間。而間質幹細胞治療是從腹部、大腿等部位取出自體脂肪組織,具有分化、抗發炎的特性,可分化成為皮膚細胞的一部分,能活化傷口附近殘餘的組織細胞,促進細胞再生及血管增生,加速傷口癒合。國際間更將間質幹細胞用於治療肺損傷、肺纖維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的修復。且自體細胞治療兼具可多次使用、減少手術次數並減少麻醉的深度、避免排斥、減少過敏等,未來包括長照族群、意外傷患、重大手術患者,皆可能適用。不過,戴念梓也強調,細胞治療必須自費、效果也並非對每一個人百分百有效,建議體型過瘦、脂肪過少等患者,必須經醫師評估,才能決定是否適用。
-
2020-07-21 科別.新陳代謝
糖尿病腳傷兩年未癒 三總細胞治療介入三個月轉好
糖尿病患者害怕受傷,因傷口癒合得慢,往往可能造成潰爛,而細胞治療可望成為新解方。三軍總醫院今公布其自體細胞臨床試驗治療結果,透過外科手術結合新的幹細胞科技來治療糖尿病患者,傷口僅3個多月就癒合,且已一年半未再復發,免除擴大截肢的風險。三總今舉行記者會,發表與訊聯生技合作的自體脂肪「間質幹細胞」移植慢性及滿6周未癒合困難傷口細胞治療計畫。三總副院長鄭書孟表示,此為國內第一項,也是目前唯一獲衛福部《特管辦法》核可、列入常規可收案執行的自體細胞治療傷口申請案,可望照顧廣大的200多萬糖尿病人口,相當具指標性。54歲的糖友李先生,已有20年糖尿病歷史,原本是廚師的他因病情控制不當,左腳4趾趾頭已截肢,且因腳部傷口又出現潰爛,2年多來都好不了,且因出門得綁腳、不耐久站、無法提重物等情況,失去賴以維生的廚師工作。絕望的李先生在影片中說,他後來參加三總外科部部主任戴念梓的自體細胞臨床試驗治療,以自體細胞活化傷口附近組織、促進細胞再生及血管增生,腳部傷口3個多月癒合,到現在1年半多都沒再復發,且只需保持腳部乾淨、維持個人衛生就好,讓他非常開心。而另一名糖友、退伍軍人王先生今也坐輪椅出席表示,他腳底傷口3年都沒治好,最近更常滲水、嚴重水腫,經戴醫師說有此新技術後,已決定接受治療;說到激動處,王先生更掩面哽咽,說期待傷口快好、能自由行走跟家人出遊。戴念梓表示,三總此次臨床實驗,為亞洲第一個將困難傷口癒合納入常規治療的細胞治療案。據健保資料庫顯示,國內每年約50萬例患者治療慢性傷口,過去治療慢性傷口需要取皮、補皮,病患要受很多罪,且外科手術有其限制、加上美觀等觀念日增,癒合仍有進步空間。而間質幹細胞治療是從如腹部、大腿等部位取出自體脂肪組織,具有分化、抗發炎的特性,可分化成為皮膚細胞的一部分,能活化傷口附近殘餘的組織細胞,促進細胞再生及血管增生,加速傷口癒合、調節免疫能力。國際間更將間質幹細胞用於治療肺損傷、肺纖維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的修復。且自體細胞治療兼具可多次使用、減少手術次數並減少麻醉的深度、免排斥、過敏少等優點。面對未來,戴念梓說包括長照族群、意外傷患、重大手術人口,加上逐年攀升的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族群也可望受惠。不過他也強調,細胞治療需自費、效果也並非百分百有效,而像是體型過瘦、脂肪過少等患者,也須經醫師評估後應用。
-
2020-07-20 養生.健康瘦身
努力運動減重卻瘦不下?教你揪出不瘦反胖3大原因
常見一些人為了控制體重而運動,運動完飢腸轆轆又大吃大喝,反而愈減愈重,這是因為運動型態錯了才造成這樣的結果。張小姐和同事們參加了公司附近的健身課程,下班前匆匆吃了幾片蘇打餅乾止飢,上了兩小時的飛輪後,為了加強瘦身效果,下課後刻意忍住不吃,但餓了幾餐下來,總會放縱一天去大吃大喝,一個月下來,體重不減反增。國立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詹貴惠表示,會有以上的結果,是因為進食的方式不對、運動型態也不對所造成的。她解釋,由於運動是靠骨骼和骨骼肌的活動,所以運動後,血流會再分配,人體安靜時,血液是平均分布在各器官的,但運動後,血液會大量地流往骨骼肌,所以其他器官的血液會相對減少,這就是吃完飯不要馬上運動的原因,因為餐後有較多的血流會分布至胃腸等消化器官,若立即運動,會讓血液往骨骼肌集中,以致影響食物的消化。當運動強度愈高,持續時間愈久,骨骼肌所需血流量愈多,這樣的比例就會更明顯,如果只是短距離散步等強度不高的運動,血流再分配的情況就比較不明顯。所謂健身運動(exercise)是指有計畫的、結構式的、重複性的身體活動,其目的在改善或維持體適能。多數人多是為了健康的理由而從事運動,建議不要進行太激烈的運動,運動強度太高除了會使運動後有明顯的飢餓感,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是有些人常陷入「運動完好餓,而又大吃大喝」的惡性循環,看看你是否有以下的錯誤習慣?有效率的運動加飲食,才能讓減重事半功倍!錯誤1 →運動完好餓中強度的運動型態對健康有益,且比較不會產生不適感,詹貴惠表示,如果運動後產生明顯的飢餓感,表示運動強度太高!醣類、脂質、蛋白質等3大營養素是主要的熱量來源,運動時,體內的有氧能量系統主要以醣類及脂質做為能量來源,兩者的比例會隨運動情況而有所不同,強度愈高時,醣類的利用率會隨之增高,因此,運動強度不要太高時,會用到較高比例的脂肪,也較不易有飢餓感。一般而言,健康體適能倡導「運動333」即每週至少運動3天(次),每次約30分鐘,每次心跳率約達每分鐘130次。另一方面而言,運動時間愈長,用到的脂肪比例會愈高。所以總結來說,如果從體重控制的角度出發,建議是採長時間、中強度的運動,會比較容易消耗掉體內脂肪,而且這樣的方式因為不會消耗過多的醣類,所以運動完不會那麼餓。所以,常見一些人為了控制體重而運動,運動完飢腸轆轆又大吃大喝,反而愈減愈重,詹貴惠提醒,這是因為運動型態錯了才造成這樣的結果。嚴格來說,減重跟減肥不一樣,減重其實很簡單,用烤箱、三溫暖等增加體溫,身體為了散熱會排出水分,就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減重的目的。但真的想瘦下來的人,應該是以消除體脂肪為目標,則應選擇長時間、中強度的運動,運動後也不會餓得必須飽餐一頓,才能達到體重控制的目標。根據研究,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所消耗掉的醣類比例是上升的,脂肪利用率是下降的;而隨運動持續增加,醣類利用的百分比是下降的,脂肪利用百分比則是上升的,可得到的結論是,強度不要太高、長時間持續的運動,是消耗比較多脂肪的有效方式。但是,何謂中強度的運動呢?詹貴惠表示,一般人只要遵守體適能333原則,即能符合中強度運動的標準。還有另一種談話測試(talk test)的自我判別方式,即運動後呈現「可說話但不能唱歌」的感覺即是,簡單的說就是有點喘又不會太喘,如果運動後上氣不接下氣,絕對是運動強度太高,再加上運動時間長,會產生飢餓感也不足為奇。當運動的型態對了,運動後不會很餓的狀態下,自然不會想再吃東西。詹貴惠說:「當人處於飢餓的狀態時,要節制飲食是很困難的,且節食兩、三頓後,有可能會因為代償的心理而突然大吃大喝,所以,比較實際的做法是用對的方法運動,自然不會餓到想飽餐一頓。」錯誤2 →運動完馬上吃運動員希望藉訓練使體能與運動成績提升,所以,運動員在練習前、中、後都需要進食,以維持訓練的效果。但一般人運動多為了得到健康的體適能,健康體適能的要素包含心肺適能、肌力、肌耐力、柔軟度、身體組成,如果想要改善身體組成,使體態看起來更好,運動前最好不要進食,且希望運動時消耗的是脂肪,所以運動後也就不要再補充熱量了。但也別空腹運動,最好運動前1小時進食完畢,既可止住飢餓感,又不會影響消化,所攝取的食物最好選擇體積小、低脂、富含醣類的食物。而運動後至少半小時再進食比較理想,因為運動後,人體中的酵素活性會特別高,例如高強度運動會消耗較多肝醣,此時肝醣合成?的活性變高,只要有醣類進入就會趕快合成,所以,運動員運動後應盡快進食,趁著吸收好的時候迅速恢復體力,但一般人如果是為了擁有理想的體態,那就不要馬上進食,以免食物被身體太快吸收。但也有學者認為,因為運動時是使用活動肌,所以,運動完補給的營養會回歸給肌肉使用,並不會增加脂肪,不過,從整個熱量攝取的角度來看,還是有增加體重的可能。錯誤3 →運動後大吃大喝至於運動後吃哪種食物較好,則要視個人運動型態而定,多數運動都使用醣類做為能量來源,尤其是高強度運動,所以會感覺特別餓,這時身體的吸收也是特別快的,由此可見,運動後身體是需要醣類來補充能量,對醣類的吸收也會比較快。食物的補充方面,如果從營養成分考量,詹貴惠建議,可以從低熱量且有飽足感的食物選擇,如蒟蒻、寒天等食物。此外,也可以選擇相對熱量低的食物,例如70公克香蕉可提供60大卡熱量,115公克青龍蘋果也可提供60大卡熱量,所以從提供同樣熱量來看,選擇蘋果可以吃比較多、較有飽足感。再舉一例解釋,30公克雞胸肉可提供55大卡,100公克白海參也可提供55大卡熱量,而100公克牛番茄卻只有25大卡的熱量,所以這3種食物相較之下,牛番茄會是最好的選擇。在水分補給方面,許多人習慣在運動時飲用運動飲料,運動飲料是可以提供人體電解質的含糖飲料,為了維持運動中的能量需求,其適宜的醣類含量為6%~8%,以運動時汗液流失的程度來看,當運動持續時間達1小時以上且流汗量多時,才適合補充運動飲料,否則,一小時以下的運動量補充水分就已足夠。運動飲料主要是提供競技運動員運動中水分、電解質及醣類補充的方便有效之產品。專長於營養領域的詹貴惠表示,要控制體重、維持姣好的體態,還是從好的飲食習慣著手最實際,一邊控制飲食,一方面輔以運動消耗多餘熱量,會是比較輕鬆的方式。【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63期】延伸閱讀: 睡前吃東西超NG? 研究證實了!想減重千萬別這麼做減重失敗都是澱粉的錯? 誤會大了!是「它」在扯你後腿減肥減到狂掉髮、便祕? 專家教你3解決之道
-
2020-07-15 養生.運動天地
增加下半身肌肉是逆齡抗老的唯一方法?專家這麼說
【文、圖/摘自漫遊者文化《圖解版.下半身肌力鍛鍊法》,作者中野‧詹姆士‧修一】☑增加肌肉的重要性對30後半到40世代的女性來說,要「逆齡抗老」,就必須「鍛鍊下半身肌肉」。這是我身為私人健身教練,幫助許多女性雕塑身材後所得到的結論。無論男女,一旦到了40歲,都會明顯感覺到自己身體的變化。這個年齡的人不外乎有三大煩惱:「減肥越來越難。」「身形走樣、皮膚失去彈性。」「總是昏昏欲睡,難以消除疲累感。」想要抵擋身體衰退、擁有青春肉體,最有效的方法絕對是「鍛鍊下半身肌肉」。抗老和肌肉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是下半身?這個想法當然是有所根據的。首先,我們來思考一下為什麼鍛鍊肌肉能夠抗老。一般認為,要活化大腦,就要作腦力訓練。但實際上,活化大腦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運動。依據最新的腦科學研究,運動與使用肌肉,能讓腦部的神經生長因子增加35%。從「瘦身」的角度來看,脂肪是身體的熱量來源,而肌肉則最能有效消耗脂肪。增加肌肉,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消耗更多的熱量,有效燃燒脂肪。如果肌肉量不足,即使食量沒有特別大,熱量往往也無法順利消耗,進而囤積成脂肪。常有人說,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容易發胖;這是因為肌肉量減少,身體的「耗油量」也隨之減少的緣故,和年齡沒有什麼關係。只要多運動、鍛鍊肌肉,就能使身體恢復到年輕時一般,無論吃下多少東西,都可以消化掉。肌肉量增加,也比較不容易產生疲勞感。爬一下樓梯就覺得腳痠的人,鍛鍊肌肉後,上下樓梯會變得輕鬆許多。走幾步就喊累的人,生活中的疲倦感也會大幅減少。☑年輕的關鍵,在於大量分泌生長激素多使用肌肉的好處,還包括能夠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而生長激素在「逆齡回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皮膚的保濕需要依靠生長激素的運作。從運動生理學專業的角度來看,皮膚是排泄器官,也是體溫調節器官,將汗水、皮脂等老廢物質從毛孔排出,將身體維持在恆溫狀態,並避免皮膚發生問題。從毛孔輸入養分是否具有美容效果?從皮膚科學的角度,或許多少有效。但從身體功能的作用機制來看,這種行為就像從肛門輸入營養以維持腸道健康一樣。你不覺得哪裡怪怪的嗎?每天從飲食中攝取蛋白質等營養素,幫助我們維持皮膚的彈性與光澤。只要飲食均衡,加上多運動,就能提高生長激素的分泌量,使皮膚恢復到年輕時代的清透水嫩、彈性飽滿。希望大家明白,花費了好幾萬元購買化妝保養品,卻忽略了身體機制,這是徒勞無功的。生長激素還有促進脂肪代謝、降低體脂肪,促進蛋白質代謝、抗皺,以及維持免疫功能等作用。關於這點,之後會有更詳細的說明。總之,活動肌肉以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也有助於美容養顏。☑從鍛鍊下半身肌肉開始最近,有越來越多專家指出,鍛鍊肌肉對女性的健康與美容非常重要,我認為這是好現象。在全身的肌肉中,下半身肌肉尤其重要。我對學生也特別重視下半身肌肉的訓練計畫。而本書自始至終所要強調的就是鍛鍊下半身肌肉的重要性。為什麼是下半身呢?有三個理由。第一,有句話說:「老化從腰、腿開始。」身體是從下半身肌肉開始退化。肌肉減少,便容易覺得疲倦,進而陷入「因疲倦而減少活動↓熱量消耗降低↓易胖」的惡性循環。為了使身體活力充沛,最該鍛鍊的就是下半身肌肉。第二,全身的大肌肉都集中在下半身。只要活動大肌肉,就能消耗熱量。換句話說,增加下半身肌肉量,就能提高代謝、有效燃燒脂肪,使人擁有易瘦體質。第三,下半身有「第二心臟」之稱。當血液從心臟輸出後,腳尖血液要回流到心臟,必須依靠下半身肌肉的收縮與舒張。許多女性有腿部浮腫、腿粗、腿部痠痛等煩惱,只要鍛鍊下半身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就能改善以上這些問題。
-
2020-07-12 養生.運動天地
強力全身性燃脂!研究顯示這項運動更能擺脫腰臀脂肪
談到運動減肥,跑步、重力訓練通常被視為瘦身利器,游泳卻比較少被提及,但其實它是強力的全身性燃脂運動。全身性運動 燃燒更多熱量前游泳教練兼紅十字會水安全指導員Stacy Caprio說,「游泳是可以達到全身性瘦身的最佳運動之一。」如果慢跑等其他有氧運動常讓你覺得精疲力竭,游泳可能是適合你的運動。就像所有類型的有氧運動一樣,游泳會消耗卡路里,有助體重減輕。與慢跑或步行不同的是,在水中移動會產生額外阻力,迫使你使用更多的肌肉。Caprio說,與其他有氧運動相比,游泳會同時用到上半身、下半身和核心肌群,獲得更全面的鍛鍊。「例如,蛙式和蝶式會用到肩膀、手臂和胸部;仰式則會增強背肌、腹肌和四頭肌。」透過游泳增加肌肉後,還可以消耗更多卡路里。游蛙式30分鐘,可燃燒約367大卡的熱量;自由式則可燃燒404大卡。相較之下,以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快走30分鐘,僅燃燒100大卡熱量;跑步30分鐘,則燃燒300大卡。游泳還帶來燃燒脂肪的好處。研究顯示,每周游泳三次,每次60分鐘,12周以後,體脂肪大大下降。不只如此,肌耐力、柔軟度也因此提高、甚至能降低膽固醇。研究顯示 擺脫更多腰臀脂肪游泳可以減少腹部脂肪嗎?Caprio說,任何有氧運動都可以達到全身性的瘦身效果,包括腹部。有些游泳運動也針對腹部核心肌群訓練,例如仰臥踢腿(flutter kicks)。2015年一項研究發現,與每周走路三次的女性相比,每周游泳三次的女性,更能擺脫腰臀脂肪。游泳的另一個好處是,對膝關節的影響很小。跑步等地面活動會磨損關節,不利膝關節退化患者。游泳多久才有減重效果?取決於鍛鍊強度。劇烈游泳一小時,可燃燒800大卡,每周四次,一個月能可能減掉1.5到2公斤。溫和一點的方式,是以中等速度游泳30分鐘,約可燃燒250大卡,每周四次,一個月內約可減重0.5公斤。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即使進行相同的運動,減輕的體重也不同。蛙式30分鐘╱燃燒367大卡自由式30分鐘╱燃燒404大卡跑步30分鐘╱燃燒300大卡快走30分鐘╱燃燒100大卡(速度:10公里╱小時)資料來源╱美國《預防》雜誌
-
2020-07-08 養生.健康瘦身
夏天甩肉攻略! 減肥前必須改掉的6個錯誤觀念
夏天來了!隱藏的肥肉在薄衫、短裙的暴露下,再也無處可躲,所以說夏天是減肥的季節一點也不為過,不過想穿上比基尼或是背心,但又怕自己身材太肉,用了坊間許多減重方法,不但瘦不下來,卻還危害到自己的健康?為此,國民健康署特別整理常見的減重迷思,並一一破解:1、我的體質喝水也會胖,所以少喝一點水?水不會提供熱量,因此喝水不會增加體脂肪。水在人體中參與許多重要的代謝反應,多喝水可以促進體內代謝及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對腎臟也有保護作用,要維持健康體重一定要多喝水、拒絕含糖飲料,可掌握起床1杯水、飯前1杯水、外出要帶水的要訣,每天至少攝取1,500 ml的水。2、已經很努力吃素了,怎麼還是瘦不下來?為了讓口感更加美味,素食在烹調時常會加入較多的油脂、糖、鹽,並使用油炸、油煎或糖醋的方式進行烹調,且素食加工食品,如素肉、素丸子等熱量高,因此建議多選用天然食材、多吃深色蔬菜及水果,減少油、糖、鹽的使用,同時也要注意食物攝取的份量、規律運動、多喝白開水,才可維持健康體重。3、吃代餐真的可以減肥嗎?代餐價格昂貴、單調且膳食纖維不足,長期使用可能有營養不良的問題,若沒有改變舊有飲食習慣,停止使用代餐後容易復胖,花了錢又傷身體。4、我可以自己買減肥藥來吃嗎?真正安全和有效的減重方法,一定要符合「健康不傷身」和「營養均衡」的健康減重原則,非法減肥藥常含有安非他命、緩瀉劑、利尿劑、甲狀腺素等藥品成分,服用之後,易造成許多不良反應,如:頭痛、失眠、噁心、嘔吐、腹瀉、心悸、肌肉無力、精神錯亂、腎衰竭、虛弱、癱瘓、甚至有死亡的危險。5、聽說減重期間不能吃澱粉類?攝取適量、未精製全穀雜糧類(澱粉類)有助於健康體重管理。未精製的全穀雜糧富含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血糖以及體重控制,且適量攝取全穀雜糧類可以幫助脂肪燃燒,建議可以未精製的全穀雜糧如糙米、胚芽、燕麥,取代精製的白米飯、麵食、麵包。 6、不吃東西可以瘦得很快?禁食會造成各種重要營養素缺乏,使體重下降過快、肌肉流失,代謝率下降,可能造成腎臟及腦部的損傷,禁食也容易增加飢餓感,導致在下一餐吃進更多的食物。延伸閱讀: 減重失敗都是澱粉的錯? 誤會大了!是「它」在扯你後腿 4 種減肥常有的表現! 讓你少吃多動反而更胖
-
2020-06-28 科別.骨科.復健
衛福部核淮 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許多長輩的夢魘,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也逐年增加,衛福部統計,我國每6.5人就有一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衛福部前年9月通過特管辦法後,開放細胞療法,如今細胞療法也能用於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疼痛,亞東醫院與長庚醫院先後通過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改善疼痛。林口長庚骨科部關節重建骨科主任張毓翰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會愈高,50歲以上發生率為二到三成,70歲以上就會增加到七成,女性發生率遠高於男性。嚴重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疼痛感、關節僵硬、關節腫脹等,會讓患者不願外出,且也會增加跌倒骨折的機率。造成退化性關節炎除了年紀的因素以外,其餘像是過胖、經常要搬運重物導致關節長期負重,或常常要屈膝的工作,曾骨折或脫臼等都會使退化性關節炎提早來臨。張毓翰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初步會採取肌力訓練,加強關節周邊的肌肉力量,減少關節受損的機率,不過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通常都是「痛到受不了」才來就醫,改善疼痛感往往是患者的重點訴求。一般改善疼痛的方式是開立消炎止痛藥,有些嚴重一點的患者會接受關節腔內注射玻尿酸,或是自體濃縮血小板血漿注射(PRP),張毓翰說,不同的治療方式都有優劣,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對腸胃道會有傷害,而玻尿酸或PRP的效果則是因人而異。隨著細胞療法的開放,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也可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疼痛,但缺點是要價不菲,一個關節20萬元以上。張毓翰說,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疼痛,建議是「非」嚴重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使用,嚴重到若要置換人工關節者,此方法不建議使用。張毓翰說,細胞治療目前仍屬於「高端醫療」,初步認為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效果比PRP顯著,根據研究八成患者使用後有改善疼痛感,但價格實在太高,主要貴在實驗室培養幹細胞的費用,也期待未來成本降低,使用人數可以更加普及。
-
2020-06-23 醫療.整形美容
夏日抽脂潮到來 安全性高恢復期短成為市場新趨勢
「挖東牆補西牆」的抽脂術正夯。醫師們指出,夏天正是抽脂的熱門季節,手臂、大腿、腹部一直都是抽脂的重點部位,透過動力抽脂,背部的淺層脂肪也可進行抽脂,若要回填脂肪到胸部與臉頰,則要在抽脂過程中盡量保存脂肪的健康。整形外科醫師周爾康表示,好的體態並非是清瘦的骨感,而是擁有適當的肌肉與脂肪比例,門診中,抽取脂肪的部位通常集中在手臂、大腿與腹部。整形醫師余宗宸說,除了以上部位之外,現在透過動力抽脂,傳統抽脂手術不易處理的背部脂肪組織、腹部兩側、甚至是男性胸部,這樣的淺層脂肪,也可以利用動力抽脂進行。不僅將多餘的脂肪抽出,現在醫師們更力拼還要盡量保存脂肪的健康,再回填到需要的部位。整型外科醫師陳彥州進一步解釋,動力抽脂過程中,盡量不傷害脂肪,保留最健康的脂肪,經過純化技術,將脂肪回填到需要的部位,例如胸部或是臉頰等處,均勻調配身體各部位的脂肪量,展現健康的體態與線條。乳房專家謝承翰指出,自體脂肪是最天然的填充物,自體脂肪不會有排斥性、取得容易、填充後非常自然、不容易移位等優點,自體脂肪是目前最推崇的植入物。為了保存更健康的脂肪,周爾康指出,動力抽脂可以將手術時間縮短35%,不僅安全性更高,也較不會發生手術過程燙傷或是組織被破壞的問題,縮短抽脂復原期,因此讓民眾趨之若鶩。引進動力抽脂的生技業者胡鴻渝指出,抽脂手術會耗去醫師大量的精力,動力抽脂可以減少醫生疲勞 ,縮短抽脂的時間,將時間與精力放在細部雕塑,此外,安全性是手術的基本要求,能在越短的時間恢復,並看到顯著的效果,成為現在消費者最為在意的選項,呼籲愛美的人士,進行抽脂手術之前,應考量安全性、恢復期,以及是否回填脂肪等需求,才能為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
-
2020-06-2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簡樸生活保證健康,減碳救地球!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長者的智慧」是起源於一位「退而不休的醫學院教授」,在畢生從事基礎醫學的研究與教學之餘,寫出她對環境保護的關懷與諄諄叮嚀,而有如「連鎖反應」般地誘使兩位比她年輕幾歲的資深醫師寫出他們對身心保健的個人心得。重要的是這三位長者在這幾篇文章所分享的並不是他們過去在其專業所發表或教導的「知識」,而是他們在追求學問的漫漫長路中所領悟的「智慧」。根據統計,台灣河川地下水之汙染源,約50%來自家庭排放的汙水,這是非常可怕的數字,因此,珍重呼籲環保減碳愛地球,必須從全民及家庭開始實施簡樸的健康生活,保證不但可降低空氣及水污染,減碳救地球,而且人人得以改善健康。實施方法很簡單,舉例說明如下:一、節約用水1. 蔬果農藥殘留量:請環保署、農委會或委託社區團體設法把關蔬果農藥殘留量。現今大部分家庭主婦為了安心,均以大量水多次沖洗蔬果,不但浪費寶貴的自來水,而且喪失量多的營養素。2. 水龍頭開關:最好能有大中小三階段的開關,避免人人打開水龍頭,無限制的大量沖洗,浪費水的動作,令人痛心。3. 洗衣服、洗澡用水:目前家家戶戶也都無意間大量用水洗澡及洗衣,很少有人會想適量用水,懇請節制使用,功德無量。4. 建立飲用水與其他洗刷用水分開輸送:目前家家戶戶都自行使用過濾器及其他淨水器,淨化自來水作為飲用水,這是浪費的行為,因為自來水在自來水廠未輸出前,大部分都已達飲用水標準,可惜經過輸送水管,尤其是鉛水管,被汙染後,再送達每家已變成遭受汙染的用水。因此,若能請政府單位設法以宅急便方式輸送飲用水,一定能節約許多經費,而且使全民安心飲用,不亦樂乎。二、避免衛生清潔消毒劑之濫用1. 沐浴乳、洗碗精、洗衣粉等應減量使用 一般小朋友、上班族等等民眾,身體不會太骯髒,每天洗澡,可考慮不使用太多沐浴乳或肥皂,或許只使用毛巾或軟毛刷擦洗,就乾淨了。若有需要,抹些適當的潤膚乳即可。請記住,我們自身皮膚就會分泌保護皮膚的油脂,大部分清潔劑均含界面活性劑(去污原理),若天天使用,尤其是嬰兒,會傷害皮膚。當然有些產品,經研發添加皮膚保護劑,號稱安全,但記住,正常皮膚不要天天接觸不必要的清潔劑,或外加皮膚保養劑,尤其嬰兒,盡量少用,才是健康之道。同樣的道理,洗碗精少用為妙,自家餐具,以乾淨的菜瓜布刷幾下,水沖洗乾淨即可,菜瓜布不但可去除油脂,而且菜瓜布再用洗碗精沖洗乾淨,又可重複使用。大家都知道碗盤使用洗碗精,會有看不到摸不到的殘留,反而不乾淨。洗衣服時,先分開比較骯髒的,先浸泡適當洗潔劑。有些家庭因洗衣粉用量太多,加上通風差的房屋,尤其是開空調的密閉房屋,空氣中都有一股刺鼻的洗衣粉味道,長久處於這種環境,尤其小孩,會引起呼吸道過敏。有些大賣場,放置清潔劑的地方,也都有股強烈味道,盡量避免帶小孩暴露那些清潔劑放置的地方。 據調查,市售五成的洗碗精、洗衣精、浴廁劑等均含有一種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壬基酚,4-nonylphenol, NP),由於壬基酚是屬於不易分解化合物,且是一種持久污染的環境荷爾蒙,可令男性雌性化,降低精蟲數。目前已有研究報告指出,台灣19條河川已受嚴重汙染,99%水樣均可測到壬基酚(>0.33 μg/L),而且有98%生鮮食物含壬基酚,其含量高達399μg/kg。這些可怕的數據,說明我們濫用洗潔劑的嚴重狀況,懇請大家慎重反省,能盡量減少用清潔劑,一定能搶救全省河川的潔淨。2. 殺蟲劑傷害腦神經 請記住,關閉窗戶,並開冷氣機後,若再噴灑殺蚊蟲劑,則長久居住於該屋的居民,尤其是嬰兒及小孩,腦神經會遭受殺蟲劑的傷害,造成小孩念書成績不良,大人得健忘症,其主要原因是殺蚊蟲劑如類除蟲菊,會促使人類的腦神經所含有的神經鈉通道持續打開,結果會阻礙神經訊息傳導的功能,結果變笨或情緒不良。解決方法之一(可再議),噴殺殺蟲劑的房間,可以在數小時後,當蚊子昏倒,掉落地上,趕快清掃,把昏倒的蚊子到入馬桶沖掉或燒掉,接著打開窗戶,再使用電風扇,把殺蟲劑吹走,如此徹底清除殺蟲劑後,才可再關門窗、開空調,再讓小孩進屋做功課。3. 節用強酸強鹼的消毒劑或水管疏通劑:應訂定管制辦法或輔導民眾使用,現今無限制地任意使用,汙染環境及地下水的狀況,非常嚴重。三、節省使用紙張及塑膠製品 製紙程序嚴重汙染環境,如紙及紙漿,是使用氯氣漂白劑處裡的,這過程會造成戴奧辛(世紀之毒)的產生,因此,絕不可以任意浪費紙張,如再生紙之利用。另外,應盡量少用彩色廣告紙等等,須知有些色彩,是使用高量的鉛鹽(Pb鹽),造成神經毒,降低智商。 請盡量減少使用一次即丟棄的塑膠製品,盡量考慮多次使用的可能性。我們務必覺醒:使用一次即丟棄的塑膠品,是造成環境汙染的最大罪魁,因塑膠品當垃圾燃燒後,會產生大量世紀劇毒的戴奧辛,尤其是不易崩解的塑膠製品堆積於環境中,危害生態,許多魚類、鳥類等等動物之內臟,常發現累積的塑膠品。另外,水溝、田間及低窪地區也都堆積不分解的塑膠品,嚴重的話,造成水溝不通,排水不良,引起水災。塑膠製品的危害,數不清的壞處,敬請徹底反省,設法制定法規改良。 談到塑膠品之危害,不禁令我們想起塑化劑,餐具、保鮮膜、玩具、奶瓶、電線、洗碗精、香水化妝品等,因製造過程中,必須添加塑化劑(鄰苯二甲脂,DEHP),增加塑膠製品的延展性及韌性,因此塑化劑使用範圍很廣,大量塑膠垃圾掩埋場經日曬雨淋,均造成大量塑化劑釋出,汙染空氣、食物及河川,根據調查,顯示100%台灣河川底泥及41%台灣居民的血液,均遭受塑化劑汙染。塑化劑乃是一種環境賀爾蒙,對人體最大的危害是使男胎兒雌性化,陰莖小,隱睪症,精子活動力降低,嚴重影響傳宗接代,因此極力呼籲大家盡量少用塑膠製品,拯救我們的下一代。 世紀之毒戴奧辛,乃是一群含有多氯聯苯結構式的化合物,脂溶性特高,且不易分解,自食物鏈汙染食物,進入人體,可長久存留於人體脂肪組織內,半衰期可長達7年,因此,終身殘留人體內,並影響生殖細胞、致畸胎、早產或流產。戴奧辛意識致癌物,造成皮膚癌、淋巴癌、皮膚長粉刺(痤瘡)。三十多年前,台灣曾因精緻米糠油,使用多氯聯苯當作絕緣體,不幸洩漏,汙染米糠油,造成多氯聯苯米糠油事件,受害孕婦及出生嬰兒有130位左右,其中受害的嬰兒至今已30多歲,其身體狀況遭受多氯聯苯之害,產生相關疾病,至今仍繼續追蹤研究中。另外,台南二仁溪橋下曾因燃燒電纜,釋放大量戴奧辛,汙染土壤及二仁溪泥底,至今仍有戴奧辛殘留。除此之外,製紙漂白、合成農藥之副產物,尤其是焚化含氯塑膠製品,皆可釋放大量戴奧辛,嚴重汙染環境。我們必定痛定思痛,大家一定都要嚴格約束自己所有會促使戴奧辛產生的行為,消滅沉默的殺手戴奧辛,人人有責。四、適當使用保健品及藥物 請記住,不論保健品或治病之藥物,長期過量使用都有副作用,都有危害身體健康之虞。適當攝取的觀念很重要,而且每個人的適當劑量大不同,因此,要自己或醫師去調整劑量,如補鈣劑,有些人使用標籤建議劑量1/3,即可預防抽筋或缺鈣症狀,就不必全劑量的長期使用。 治慢性病的藥物如長期服用降血糖或降血壓藥物的病人,若自己買保健品,經常使用,再加上飲食習慣之改善,如此綜和結果,恐怕會導致原先使用的降血壓或降血糖之藥物劑量變成過量,造成血糖太低昏迷的現象。曾經有位同事發生過不知原因的血糖太低現象,趕緊去醫院急救,才重拾健康。 目前,我們台灣寶島由於健保制度不健全,每個人每天都可無限制去不同醫院就診,每次均領一堆相同藥物回家,家中都堆積各種沒用的珍貴藥物,廢棄不用,這種浪費全民的納稅錢非常嚴重,令人非常痛心。而且這是一種沒道德心的行為,大家應該知道焚燒珍貴的藥物,產生毒害氣體汙染空氣,這種嚴重的空氣及水源的污染源,懇請大家了解,一起努力合作,杜絕這種不良行為。或許健保局針對此一問題,可設法建立完整記錄就醫的檔案,以便了解不當就醫的實況,並趕緊設法改進,或許應採取藥費不完全免費,若能部分負擔藥費,民眾或許會斟酌愛惜珍貴的藥物。五、首重生活教育,培養節儉及環保的觀念 我衷心呼籲全民實施節儉勤勞的美德,改變日常生活的壞習性,培養及注重環保的觀念,若能全民同心協力肯定我們台灣寶島全民不但增益健康,而且減碳救地球,效果一定很大,這種節儉勤勞的觀念及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務必從家庭教育、幼稚園及小學開始培育養成,在家中,父母以身作則,在生活中,培養小孩節儉環保的觀念及習慣,保證終身健康快樂。 其實令我很感動的,許多愛家鄉的環保團體,已都很熱心地在推動以上所舉例的相關策略,因此,這些淺見,只是抱著一股熱誠,呼籲全民同心協力,下定決心,一起群策群力實施環保的行動,所有浪費行為及不環保的舉動,都被列為不齒的行為,懇求大家都能覺醒,我們預期美麗的寶島及健康快樂的島民,一定會更好。
-
2020-06-22 養生.健康瘦身
健康好階級!大台北勞工越窮忙、體脂越高
減肥幾乎是全民運動,除了上班久坐、外食營養失衡,還有哪些事情讓你肥?一份針對大台北地區平均35歲男女勞工的研究顯示,大約有一半勞工處於低薪、高工時狀態,而且工時越長者,體脂越高、心肺耐力越差。反觀薪資較高者,不但運動次數較多,生活品質也較佳。專家表示,工時長勢必擠壓到睡眠時間,睡太少就會啟動愛吃、易胖、難瘦的惡性循環。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運動保健系的這份研究,今年刊於《中華職業醫學雜誌》,針對100位在大台北地區固定工作一年以上,年齡介於20到50歲勞工,平均年齡為35歲,75%有大學教育程度,45%為服務業。這些勞工有超過一半(56%)屬於高工時,也就是每個月工時超過192小時,將近一半(48%)屬低薪資,即每月經常性薪資低於3萬9950元。研究人員分析他們的工時和薪資,與其睡眠品質、生活品質、體適能的相關性。結果發現,工時和薪資、心肺耐力、年運動次數都呈現顯著負相關、與體脂肪呈現顯著正相關;意即工時較高者,薪資、心肺耐力、運動次數都較低,體脂肪卻較高。薪資則與年運動次數和生活品質呈現顯著正相關,意即薪水較高的人運動較多,生活品質也比較好。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敦仁診所院長蕭敦仁表示,每個人一天就只有24小時,工時一長,自然壓縮到睡眠娛樂相關。睡比較少的時候,腎上腺素和飢餓素這兩個促進食慾的激素都上升, 瘦素和血清素這兩個抑制食慾的激素下降,讓人變得很容易餓、很愛吃,卻更不想動。蕭敦仁分析,一個完整睡眠週期大約是1.5個小時,這是白天小睡很難達到的,而且如果白天不小心睡太多,反而影響夜間睡眠,得不償失。蕭敦仁建議,晚上至少要睡滿6到8小時,以滿足4到5個完整睡眠週期,才算睡飽,比較不容易胖。另建議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若只剩下睡前短暫時間可運動,建議強度控制在心跳控制在「220減年齡」乘以70%之下,比較不會因為運動太激烈而睡不著。
-
2020-06-17 橘世代.健康橘
阿龐半年瘦23公斤 曝罹癌後最大遺憾不能做這件事
43歲阿龐去年演出的「生生世世」近來在台視播出,當時是人生最胖期,且因角色設定,製作人還特別要求不要減肥,他每天早餐都爽吃油飯、魷魚羹、炒飯、炒麵,中餐、晚餐甚至可以吃2個便當。他形容當時胖得很開心,但為了健康,殺青後開始減肥。剛好為健身房減重計畫代言找上門,171公分的阿龐,半年間體重從92.2公斤降到68.6公斤,減了23.6公斤,體脂肪也從34.2%飆降至15.7%。阿龐認為,瘦身找到舒服狀態最重要,「那麼難就不要為難自己。」運動也是他覺得開心的事,剛好也能達到健康身體狀態。現在他周一到周五吃得清淡,周末就會讓自己爽吃一波,找到飲食平衡點。阿龐曾罹患淋巴癌,現在雖然各項數值都正常,但他透露一件最沮喪的事,就是再也不能捐血,過去他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捐血,讓他感嘆:「東西壞了可以修,但身體壞了沒有替代品,還是要好好保養。」【不老男星精選特輯↘↘↘】。紙片人練成厚片猛男 偶像淡出星壇變健美先生。潘協慶54歲只比出道胖5公斤 保養撇步大公開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6-16 性愛.性福教戰
想讓小弟弟變長又變粗可行嗎?泌尿科醫師告訴你實情
女友聲聲喚 一暝大一寸【諮詢醫師:高雄小港醫院泌尿科主任王起杰,出處:2007-09-15/聯合晚報/8版/醫療養生】(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問:最近與女友愛愛時,她有時會一邊搖著我的小弟弟,一邊喊「弟達」、「弟達」,原本以為她鼓勵我「小弟弟每次都能成功達陣」,沒想到根本就不是這回事。在看到了某個廠牌汽車廣告之後,覺得這品牌名稱好熟悉,念起來也是「弟達」,廣告中,女主角肚子被摸了一下,喊一聲「弟達」,肚子就馬上變大,另外,男女主角一起坐在浴缸中,一起喊「弟達」,浴缸就變長了。第一次看到這支電視廣告時,只覺得有趣,還反應不過來,直到一天,又看到這支廣告,突然感到一陣五雷轟頂,因為終於意會到女友的壞心眼,她居然嫌我弟弟太小,以為喊「弟達」,就會變長。真是氣人!女友的前男友是籃球選手,身高187公分,人高馬大,看樣子必定有驚人之「舉」,我才170公分出頭,小弟弟能夠有這種尺寸,已經算很了不起了。連這種鳥事東西也要比,實在讓人很不堪,我也沒嫌過她咪咪小,事後向女友抱怨,不准她再亂喊「弟達」,她則笑著說,這只是玩笑話,要我別在意。最近幾次愛愛,表現都不盡裡想,唉!這該怎麼調適呢?答:相信許多大男生都會希望自己的陰莖就像是童話故事小木偶鼻子一樣,只要一說謊,就會變長,一寸一寸地長大變長,但夢想只是夢想,小弟弟長度終究是天生的,勉強不來。不過,個人倒是有幾招「自欺欺人」的陰莖變大術,首先是修剪陰毛,只要陰毛剪得短短的,陰莖看起來,就會比較大,比較顯目,這是最簡單的障眼法;再者,就是好好減肥,只要恥骨部位的脂肪變少了,感覺起來,陰莖也會變長。想要讓小弟弟變長,除非動手術,裝人工陰莖或是切掉陰莖根部的懸韌帶,但花了一大筆錢,卻只能拉長一至二兩公分,想嘗試的男生應該不多。如果想變粗,還比較可行,可以嘗試打玻尿酸,一次約五萬元,可維持二年,也有人嘗試用自體脂肪填充,但會被吸收,大概只能好看三個月。至於身材越高,陰莖就越會長嗎?事實上,身高與陰莖程度之間並無關連性,籃球校隊不見得就會比體操選手還雄偉,如果真是這樣,那「移動長城」姚明不就是天下無敵了。別因為女友的玩笑話,而失去了自信,台灣男生陰莖平均長度約八公分,勃起時則乘於1.5倍,約12公分,要是短一點,也沒關係,夠硬就好,在床上當個硬漢,總會比軟骨頭的水袖來得好。
-
2020-06-11 新聞.用藥停看聽
便秘讓腸子變黑?教授指出造成黑腸症的原因是這件事
讀者吳先生在2020-5-17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問我一些有關便秘的問題,我也立刻回覆了。之後他又和我聯絡了幾次,而直到最近(5-25)這一次我才決定寫文章來給他回覆。他這次說:「昨晚到中醫回診,醫生把脈及問診後,重新開了2星期藥方,內含1公克的番瀉葉。醫生表示劑量少,沒副作用。但我之前在網路上看過不少關於蕃瀉葉的副作用報導,例如腸子會變黑之類的。我也向醫生表示我近2周每早起床必喝約10CC苦茶油來解除便秘,但成效似乎不佳,倒是體脂肪明顯增加。醫生認為我還得持續喝,因為才喝2周,看不出效果。今天早上又讀到一篇文章"排便習慣變3天一次 是大腸癌警訊?"(https://times.hinet.net/times/news/22914507),我對自己的狀況越來越不安。」吳先生被便秘困擾已有三年,而儘管中西醫都看了,還是沒有改善。他所提的番瀉葉,跟其他瀉藥一樣,就只是讓病患被動性地排便,而且長期使用就會產生依賴性,從而使便秘狀況更加惡化。所以,瀉藥絕對不是治療慢性便秘的好方法。他所提的《腸子會變黑》,在台灣是叫做《黑腸症》,而幾乎所有媒體都會特別強調黑腸症是多可怕,例如《鏡周刊》就發表保健品加入番瀉葉 衛福部放任黑腸症氾濫。另外,也有健康資訊說便秘會造成黑腸症(如貼圖),但這也並非正確。長期服用番瀉葉的確是會造成黑腸症,而《黑腸症》聽起來也的確很可怕。但,黑腸症是真的很可怕嗎?在今年正好有兩篇回顧黑腸症的論文:(1)Melanosis Coli: A Comprehensive Review(黑腸症:全面性的回顧),(2)Melanosis Coli(黑腸症)。我現在把這兩篇論文的重點列舉如下:1.黑腸症的英文是melanosis coli,而直翻的話就是《大腸黑色素病變》,但其實黑腸症跟皮膚的黑色素是毫不相干。黑腸症的形成是因為大腸粘膜有lipofuscin(脂褐素)的沉積,而非melanin(黑色素)的沉積。所謂沉積,指的是巨噬细胞內含有色素顆粒。(註:有網路文章說顏色是來自瀉藥所含的色素,但這並非正確)2.長期服用蒽醌類瀉藥(番瀉葉和大黃衍生物)是造成黑腸症的主因。當這些瀉藥通過結腸時,會從原來的無活性狀態轉化為活性狀態,從而引發結腸粘膜細胞凋亡。這些死掉的細胞會形成脂褐素,並被巨噬细胞吞噬,最終導致脂褐素沿著大腸管壁沉積。3.黑腸症沒有特定的臨床表現,其診斷主要是基於互補檢查,例如內視鏡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4.首選治療方法是改變生活習慣。在沒有嚴重惡性腫瘤的情況下不應考慮藥物或手術治療。5.停止瀉藥的使用通常就會讓大腸恢復正常顏色。6.黑腸症與大腸癌風險無關。7.瀉藥應該只用於緩解急性便秘。 慢性便秘的治療不應依賴番瀉葉之類的瀉藥,而是應該從生活習慣的改變下手。水果,蔬菜,全穀類和豆類的食物可以提供必需的纖維,以增加糞便體積和預防便秘。 充足的水分是保持健康排便的另一個關鍵步驟。 必須記住,其他刺激物也會引起便秘,例如咖啡,能量飲料,油炸食品,過量的碳水化合物,酒精,紅肉和人工甜味劑。 足夠的運動可以刺激腸蠕動並幫助糞便向下通過消化道。 充足的睡眠有助於腸道健康。至於這位讀者所說的《喝苦茶油來解除便秘》,網路上的確是有非常多這樣的中文資訊,但是我卻找不到任何這樣的醫學文獻。所以很顯然,這就只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偏方。至於他所說的《排便習慣變3天一次 是大腸癌警訊?》,關鍵是在《變》這個字。由於他本人便秘已有三年,所以就不算是《變》了,而當然也就不算是大腸癌的警訊了。總之,長期服用番瀉葉這類的瀉藥的確是會造成黑腸症,但黑腸症只是內視鏡檢查時才會觀察到的(病患本身毫無感覺),而且也會隨著停用瀉藥而消失。也就是說,真正值得擔憂的是瀉藥的濫用,而不是黑腸症。原文:便秘,番瀉葉,黑腸症
-
2020-05-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在家工作容易胖!醫師:每日活動量大幅減少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隨著海外國人返台,國內一度出現大量確診病例,許多公司行號預防性地請員工在家上班,以避免全體員工在公司密閉空間內互相傳染。小怡(化名)就因此在家工作一段時間,她減少外食、親手煮三餐,餐餐吃得更豐富營養,不過同時,她發現自己與其他在家工作的同事們都胖了。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表示,不要小看在家工作,其每日活動量會大幅減少,過去日常裡上下樓梯、趕車、等車、在公司內部空間來回走動、午休時間買午餐、午茶時間赴超商等的運動量瞬間歸零。每天需要消耗的熱量大幅降低了,但卻吃得跟以往一樣多,就容易致胖。衛福部國健署的「每日飲食指南手冊」就羅列不同活動強度的人需要不同的熱量,以身高159公分、體重55公斤的妙齡女性為例,如果每天活動強度適度(沒有肌肉運動,但約快走一小時、步行六小時、安靜九小時),一天的熱量需求為1950大卡;每天活動強度稍低(沒有肌肉運動且沒有快走,但步行五小時、安靜十小時)的話,一天的熱量需求為1700大卡。如果每天活動強度低(僅步行一小時,安靜時刻長達12小時),那麼一天的熱量需求僅為1500大卡。倘若按照過往外出上班那樣一天攝取1950大卡,換算下來,不到三周就會胖一公斤。康宏銘表示,隨著年紀增長,肌肉質量會漸漸下降,基礎代謝率也隨之降低,因此年齡越大越容易發胖。根據2013年至2016年執行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男性國人當中,19-30歲族群約有半數體脂肪過高,過胖者占率隨著年齡增長攀升,65歲以上占率高達七成;女性更甚,19-30歲族群當中,有六成八的人體脂肪過高,65歲以上更高達八成六,「年長者肌少是健康隱憂,體脂肪過高也是一大問題」。運動維持基礎代謝率康宏銘表示,要避免體脂肪過高,就必須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以維持身體肌肉量與基礎代謝率。運動類型上,肌力與阻力訓練能使肌肉召集第二型肌纖維,以維持肌肉或增加肌肉量,同時也能短暫增加生長激素與睪固酮,有助於肌肉儲存與生長。如要減脂,除了運動外,飲食上可適度減少每日飲食菜單中的澱粉與碳水化合物,同時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如乳品、豆類、魚類、蛋類、肉類等,以維持蛋白質生成,並達到減脂而不減肌肉的效果。肚子容易餓的話,可選擇低熱量、高纖維的食物來增加飽足感。另外,生長激素能幫助肌肉合成,而此激素會在睡眠時達到高峰,因此,充足睡眠也是減脂工作中的重要環節。
-
2020-05-26 橘世代.健康橘
為什麼總是減肥失敗?原來是「胰島素抗阻」惹的禍!
如果你還記得,前一陣子搶購消毒酒精、甚至連酒精棉片都在目標之列,不過那是糖尿病患者必須醫療用品,他們每天都需要打的胰島素針。很多人其實都不知道胰島素到底是什麼,在我們身體內到底能夠發揮什麼作用,以及因為這個不管是缺乏或是太多,會對身體造成的影響,相信很多人想知道,但是從來沒有管道可以一次了解的!這次營養師就要特別為了所有朋友,從頭到尾徹底解說這個在身體中不容忽視的東西。首先當然是要了解胰島素吧!其實說白這是一種蛋白質激素,主要是由胰臟內的胰島β細胞分泌出來,在肝臟、肌肉、脂肪組織都會發現這激素的蹤影,正確來說這並不是一種能夠由飲食中得到的物質,必須經由身體自行分泌。什麼是胰島素,對於身體的影響是?這個激素的作用是什麼呢?主要負責調節碳水化合物與脂肪代謝的任務,讓血液內醣分得到平衡、儲存,提供身體活動時能量來源與補充體力之用。甚至肝臟、骨骼細胞可以將血液中的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這樣看下來對於身體的作用來說,胰島素絕對是不可缺少的要角。簡單來說有三個作用:●讓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轉換進入細胞,控制進入肌肉與脂肪組織的數量。●通過胺基酸(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吸收達到DNA複製和蛋白質合成。●透過蛋白質的變構作用,比方說與其他蛋白質結合後,結構產生變化後適應變化,這過程又稱別構作用。營養師肯定有一大群朋友有聽沒有懂,想了想於是用更白話的方式來說明好了!不然大家捧著頭就在痛了!●胰島素可以促進肝臟與肌肉細胞的葡萄糖轉化過程,假使胰島素過低就會導致過多醣原留在血液,控制血糖濃度就是治療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方式!●能夠增強脂肪酸的合成,促進血液中脂肪酸轉換為三酸甘油酯。●能夠降低蛋白、脂肪降解,減低葡萄糖合成速度。由這些就可以知道,胰島素其實是我們身體各部位血糖濃度控制的重要關鍵,沒有或是失衡的話,就會有一連串的身體問題產生。什麼是「胰島素阻抗」,又有哪些症狀?也許有些朋友聽過胰島素阻抗,但是這個醫學專有名詞實在太難理解了?你不認為嗎?營養師找一個最容易理解的說法給你看看:這個起因是由於「不適合與過量的碳水化合物」進入血液,造成體內血糖大幅攀升,逼得為了讓血液平衡胰臟要分泌更多胰島素送往全身,才能保證血糖值穩定,不過這是理想情況,當細胞糖分已經飽和,就會出現這個情況。說起來很複雜對吧!營養師以大家一定搭乘過的大眾交通工具,不管是捷運、公車、火車、高鐵都一樣,當前面說到血液中的數值過高,大家都知道會對身體有所危害,胰臟也知道,所以就會分泌胰島素企圖達成平衡,但是細胞就像是車廂,葡萄糖與胰島素都是乘客,但由於車廂早已被葡萄糖佔滿、不管是座位還是站位,都是滿滿為患,即使胰臟分泌再多,也沒辦法進入細胞車廂,不僅葡萄糖數值降不下來,胰島素也被擋在外面無法進入平衡,我們日常會稱之為車廂過於擁擠無法乘車,在這裡有個專有名詞就是「胰島素阻抗」。過去醫學總認為這個情況是源於胰島素損壞,使得細胞無法張開細胞膜接收,使得糖分滯留在細胞中。不過最近的醫學報告顯示,並非是胰島素受損,而是細胞內早早就充滿葡萄糖,毫無空間容納胰島素進來作平衡,因此在身體檢測報告中通常會出現「高血糖」與「高胰島素」的狀況,這就是胰島素阻抗的前夕。說了這麼多,終於要說到正題「胰島素阻抗」,會有這樣情況醫學界可說是莫衷一是,遺傳、體脂肪、甚至不運動的生活習慣,都被認為是發病原因,沒有一個能夠給出有力而正確的答案。胰島素阻抗判定不是抽血就能搞定通常發生胰島素阻抗會伴隨幾個明顯症狀:●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尿酸●血脂紊亂等上述狀況。這些情況在醫學上都被統稱為「胰島素阻抗症候群」。舉個例子來說,一個體重過重的人,身體細胞對於胰島素並不敏感,甚至遲鈍,根據研究,相較於肌肉細胞,脂肪細胞對於胰島素阻抗的抵抗能力更大。根據一項相關醫學報告指出,高血糖只是胰島素抗阻的病徵之一,有九成的病患其實並沒有高血糖病徵,但是在Joseph Kraft的統計數據中,幾乎有這方面疾病的患者,都有著心血管疾病的問題存在。有項胰島抗阻計算公式可以提供給大家,了解就好,畢竟這是醫學專家的領域:HOMA-IR = 空腹胰島素(μU/mL)r空腹血糖值(mmol/L)/22.5,關於這點,營養師查了許多文獻,發現更多是應用在糖尿病前期發生的監控上。胰島素公式的價值在哪?主要是藉由空腹葡萄糖、空腹胰島素、及C-peptide三種數據的應用,提供醫學上臨床有價值參考數據,能夠有效即時篩檢、預測出胰島素阻抗的受試者,病理上糖尿病和冠心病等高危險族群能及早發現,以低醣、低脂飲食方式控制,配合有效減重措施的執行,降低代謝性綜合徵候群及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如何預防或是減輕胰島素阻抗?既然我們知道肥胖是胰島素阻抗的一個明顯症狀,想要逆轉就得從自己做起,以免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疾病上身。這點就要從幾個方面下手,下面就是營養師跟教練給你的好建議喔!1. 要建立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首先就是現代人最容易出現的久坐型態,在生活中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比方說一週三天、每次維持三十分鐘以上的運動量(因為前三十分鐘是無法消耗身體熱量的),藉著運動除了增加肌肉、減少脂肪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身體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阻抗問題後才能有效降低血糖過高情況。第二是要有好的生活作息規律,戒除晚睡晚起的惡習,早睡早起並擁有好品質的6-8小時睡眠,避免不正常壓力使胰島素分泌異常情況發生!假使您已經是胰島素阻抗,而且肥胖症狀已經出現在你身上,這時候該做的不是藥物控制,而是先從減輕體重著手,這點SuperFIT的教練都能夠針對不同的學員情況,給予不同的訓練內容,以圖幫助達到目標。2. 丟掉不良飲食習慣,重建健康飲食首先應該是現代人最難以達到的均衡飲食與三餐定時定量。不知道有多少比例的朋友三餐都是在外,想要營養均衡就得自己想辦法,例如額外吃幾份水果、少吃不營養的油炸類食物,避免因為生活習慣不正常導致三餐時間紊亂,這會讓身體不容易建立一個良好的循環。不攝取過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你知道碳水化合物分解以後是多醣類,分解到最後就會變成單醣類的葡萄糖,假使攝取過量,想要改變胰島素阻抗也是不太現實的幻想。但是完全禁止也是不行,最好的方式就是將攝取量平均分配在三餐之中,讓身體有餘裕去代謝掉多餘的血糖。盡可能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像是少澱粉的蔬菜、水果,或是沒有經過精製的全榖類食品,都是能夠延緩或是減少血糖上升的情況。這些飲食方式由我們專業的SuperFIT營養師團隊針對你的情況來做建議!本文摘自《SuperFIT 極度塑身》【健康精選延伸閱讀↘↘↘】。血糖失控竟成為「眼睛」殺手 醫:務必牢記三個「防盲」觀念。清明吃春捲引血糖飆! 醫師:遵守5招顧健康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4 橘世代.時尚橘
51歲羅時豐不靠「進廠維修」 每天臉部按摩為自己拉皮
羅時豐過去20年腹部動過3次大刀,包括2000年盲腸炎引發輕微腹膜炎、2010年憩室炎割掉大腸12公分、去年10月腸沾黏割掉小腸26公分,也因長年受腸胃病痛所苦,去年手術後進行飲食調整,以少量多餐為主,避免喝咖啡、吃柿子、麻糬、竹筍和花生類食物,減少腸胃負擔。羅時豐談到生病時,媽媽曾向老天求折壽換兒健康平安,而老婆也辛苦照顧他,讓他更加注重養生,開始養成運動習慣,飯後會在跑步機上走半小時,睡前則會帶愛犬Duffy去外面散步,或有空就會去跑5、6公里,他說:「年輕不懂得運動,打籃球5分鐘就吐了,現在狀況不錯。」目前的他,體重72公斤、體脂肪18,內臟脂肪更從10降到6,除了更健康,身材也變結實。這次推出新專輯「體驗」,宣傳照撞臉夯劇「孤獨又燦爛的神:鬼怪」中李棟旭的造型,完全看不出羅時豐今年已51歲,談到保養秘方,他打趣3年前推出專輯「是不是老了」,特別跑去做電波拉皮,後來就沒「進場維修」過,靠「萬能的雙手」每天進行臉部按摩,洗臉後擦完保養品,由下巴往耳後的方向用力推20次,再按摩頭部九宮穴,1年多來,覺得臉部緊緻不少,連皺紋也變淡了。【熟齡男星凍齡保養大公開↘↘↘】。凍齡13年!賀軍翔「不是天然瘦」維持體態有方法。霍正奇自豪體力「有凍頭」 20多年腰圍不變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02 養生.運動天地
做家事能算運動量嗎? 銀髮族運動迷思 醫師替你解答
Q:為什麼每周維持動習慣,卻一直沒有變瘦呢?這樣運動有達到效果嗎?體育署曾調查,銀髮族是最愛運動的一群人,肌少症問題卻依然嚴重。不少人好奇,為何每周維持動習慣,卻一直沒有變瘦?這樣運動有達到效果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劉晟昊指出,雖然運動會消耗熱量,但若不能高於飲食攝取的熱量,體重就無法下降。部分民眾以為運動就會瘦,這個觀念不一定正確。比如很多運動員、健美人士雖然每天運動,體重卻維持在很高的標準,就是因為他們也同時攝取很多的蛋白質或熱量來維持肌肉的成長。要靠運動減重,飲食控制很重要!劉晟昊表示,一個人每天都有自己的基礎代謝率,大約1500大卡至2000大卡左右,因每個人從事日常的活動不同,加上運動消耗的熱量減去攝取的熱量,每減少7700大卡,會大約減少一公斤脂肪。劉晟昊說,要辨別有效的運動,可藉由有無達到目標心率做判斷。最大心率指的是心臟在最大壓力下,每分鐘跳動的最高次數。而最大心率的測法,目前學者說法很多,最常用的概估是220減去實際年齡,50歲以上的民眾或中老年則用208減去年齡乘以0.7較準確。所謂有燃燒脂肪效果的心率,最少要在最大心率60%至70%之間,效果最明顯。通常活動達最大心率50%以上,就有維持健康的效果;但要燃燒脂肪,至少要最大心率60%以上。一般的有氧運動或課程,都可以達到最大心率70%以上的效果。劉晟昊指出,健康成人建議運動量為一周三到五天,強度為最大心跳率的55%至90%。運動時間可以由運動強度而定,建議執行20至60分鐘,或以片段10分鐘累計30分鐘以上,運動時間可視運動強度做調整。Q:掃地、拖地、洗衣服……每天從早到晚忙家務,也能算運動量嗎?劉晟昊表示,能否達到目標心率,才是有效運動的指標,掃地、拖地等日常的家務活動,很難達到目標心率。一般可以10分鐘高強度運動,穿插在日常生活的空檔中,這樣會比長時間低強度的活動有效。劉晟昊解釋,一般所稱的中強度運動,包括在進行運動時,可正常呼吸、説話的非競賽運動,例如快步走路、休閒式騎腳踏車、慢速游泳、社交舞蹈;高強度運動則是運動時呼吸會顯得急促,並有喘氣增加的情形,如健身操、騎自行車、慢跑等。一般生活中的勞動,不見得能達到適當的運動量。Q:體重下降了,但為什麼最在意的小腹卻一點都沒變小?體重下降的原因,是日常生活中的總攝取熱量小於燃燒熱量。劉晟昊表示,要改變身體型態,體重其實不是重點,而是體脂肪比率,一旦有效降低體脂率,小腹自然容易縮小。Q:排汗衣、防震鞋……運動裝備挑得好,可以增加運動效果嗎?穿普通的衣褲鞋襪不行嗎?劉晟昊指出,一般運動用品的主要用途是保護身體,減少運動傷害。尤其強度越大、越長時間的運動,越需要能保護腳部不受傷的運動鞋。排汗衣則可讓人在運動時,有適合的涼爽度與體溫,並可保護皮膚不受摩擦或過於潮濕的傷害,例如濕疹。劉晟昊表示,運動鞋需與運動項目、型態做搭配。有些鞋子對腳踝的穩定性較高,適合跑跳;有防震功能的鞋子則適合長時間跑步,保護腳底避免筋膜發炎。而球類運動中,有許多橫向側移或需急停、變換方向的動作,就需要鞋底跟地板有較好的摩擦力,幫助人體快速轉換方向,但為免腳踝過度內翻,造成扭傷風險,就需要抓地力夠好的鞋款,避免重心不穩或滑倒。有些特殊功能的鞋子如慢跑鞋,設計上有防止足弓產生內旋的動作,就適合跑步時腳掌有過度往內翻旋情形的族群使用。尤其是扁平足跑步,常會因足弓過低,造成足部過多內旋動作,引起內側足底壓力上升,或更可能往上影響到膝關節與髖關節,產生過度內旋的現象。
-
2020-04-29 養生.運動天地
「走得快的人很長壽」專家教你這樣走路就能加快速度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好好走路不會老》,作者安保雅博, 中山恭秀】「走得快的人很長壽」是事實,但……除了步數,我們也來看看步行的速度。聽說「走得快的人很長壽」。有一份很有意思的報告,是關於「步行速度和生存率」的。這份報告整理了一九八六到二○○○年整十五年之間,以三萬四千四百八十五名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平均七三.五歲)為對象的調查結果。根據作者史蒂芬妮.史杜登斯基(Stephanie Studenski)博士等研究團隊表示,在這段期間過世的人數有一萬七千五百二十八人。非常有意思的是,該結果顯示了整體生存率和步行速度的關係,在統計上來看,步行速度和生存率的確有明確的關係。步行速度比較快的人顯然比較長壽。這一份報告也刊載在世界四大優良雜誌之一《美國醫學會》(JAMA)上,可信度很高。由此可見,快速走路的確很吸引人。所以,沒有走路習慣的人,請想著,只要開始走路,就已坐上長壽的列車。之後再慢慢增加步數,若也養成外出的習慣就好了。比起在室內,外出走路比較有壓力,情緒也比較不安定。如果能輕鬆外出,也就表示站立和步行的能力已經達到一定水準了。別在意,先參考頁五十九提過的LSA,試著拉開步行距離看看。若能穩定步行,接著再拉開步幅。步幅拉開後,步行速度自然會變快。沒問題的,只要持續下去,步行速度一定會變快。【參考文獻: Studenski S.et al: Gait speed and survival in older adults. JAMA, 305(1), p50-58, 2011.】步幅拉大,速度也會加快步幅一般可用下列公式計算:步幅=身高 ×0.45依此公式,身高一七○公分的人步幅約七十六公分,身高一六○公分的人步幅是七十二公分。首先在地板上,用膠帶貼出記號步幅的印子,實際走走看該步幅。以平常跨大步走的感覺,確認是不是有勉強跨出步伐,然後再來做調整,應該大部分的人都能感覺出跨大步走的感覺如何。若是輕鬆跨步走就不用擔心。為了能夠快步走,請試著用這個步幅再稍微加快速度即可。手機裡應該都有節拍器的APP,可以設定得稍微快一點,試著挑戰設定一分鐘走八十至八十五步的速度。如果覺得太快也不要勉強,可以設定一個自己覺得「有點快呢」的速度就好。你本來就有自己的步行速度,只要設定稍微快一點就好。將腳像圓規一樣向前伸出,從最寬處嘗試像要把圓規收起來一樣,收縮大腿內側的肌肉。步幅變小的人,表示大腿內側的肌力可能比較弱。一般來看,不太會只有大腿內側的肌力下降,有可能下肢肌肉的整體肌力都在衰退。雖然要拉開步幅,其實也只是平均而已,配合拉開步幅來走,就是很好的肌力訓練。習慣之後,一公分也好,試著拉開步幅看看。若能跨大步走就是屬於健走、運動的範疇了。快走有延年益壽的效果。快走能促進新陳代謝,更容易燃燒體脂肪。「動作量」的基本縱橫軸線據說斑馬線一般都是以一秒走一公尺的速度在調整紅綠燈。我們物理治療師通常在患者出院前,都會以一個人穿越斑馬線、十秒走完十公尺的目標來設計療程。步幅的大小、步行速度的快慢,都只要「比之前狀況好」就好。即使是小幅度增加步幅,也都有提高肌肉活動的效果。另外,稍微走快一點,也能提高心跳數,但是很快會感到疲累。若目的是要走得長遠,就不需要快走。外出就是能夠走得長遠,再加上能和同行的朋友或家人,用相同的速度一起走也很開心。可以配合不同狀況來調整改變。請參照上圖,這是步幅和步行速度的關係縱橫軸線表。右上的「步幅大速度快」,是「動作量」最大的。所謂「動作量」,就是消耗的能量。左下則是對比的兩極「步幅小速度慢」,是「動作量」最少的牛步。重點是左上和右下的「動作量」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步幅大速度慢」和「步幅小速度快」是相同的運動。亦即,要不就是拉開步幅,不然就是加快速度,可以配合自己的狀況選擇方法。實際上,這對肌肉及心肺功能來說會有些微不同的影響,不過先不要想得那麼複雜。如果可以改變,首先試著改變步幅吧。如果你的步幅比較小,那麼請試著練習將步幅拉到正常的範圍。前面也說過,只要拉開步幅,接下來速度也會變快。稍稍拉開步幅、加快速度最理想,這樣就能接近圖中右上的部分了。
-
2020-04-28 養生.保健食品瘋
該買保健食品還是「健康」食品?專家教你3不、3要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前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樹功呼籲消費者,若沒有向衛生主管機關提出申請並經審查許可的食品,是不能標示宣稱「健康食品」所核准之保健功效的,因此如果看到誇大不實的療效宣稱廣告時,民眾一定得保持戒心。市面上的保健食品玲瑯滿目,廣告充斥在電視、網路、各大賣場中,對於這麼多種選擇,到底該如何下手?且慢,在購買之前,先來瞭解常聽到的「保健」食品跟「健康」食品的差別在哪吧!名稱這麼多種,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前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樹功表示,對一般民眾來說,「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特殊營養品」這些名詞,感覺上似乎都差不多,都是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的食品,但其中健康食品與特殊營養品是有法規所歸範的。健康食品:由「健康食品管理法」所規範。特殊營養食品:由「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所規範。1、健康食品:所謂的「健康食品」是法律名詞,須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且向衛生福利部申請查驗登記許可,才可以稱為「健康食品」,簡而言之,健康食品會經過產品安全性、功效性評估試驗,所以較具有保障。2、特殊營養品:指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特定疾病配方食品及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得供特殊營養需求者使用的配方食品。陳樹功解釋,簡單說就是給特定族群、需要特定營養素補充的人食用,但一般人想購買攝取也是沒問題的。3、保健食品:任何商品只要在合法範圍內,都可自稱為「保健食品」。因此部分保健食品雖然可能對維護健康有幫助,但本質上是一般食品,僅能做為營養補充。經過政府認證的健康食品該如何辨識?然而,市面上的品項這麼多,該如何辨識健康食品呢?其實民眾購買前可至衛生福利部審核通過之健康食品資料查詢,確認想購買的產品是否經政府審查核可,另外,核准通過的健康食品須於產品包裝標示「健康食品」字樣及小綠人標準圖像、許可證字號等規定項目,也是民眾辨識健康食品的依循。陳樹功呼籲消費者,若沒有向衛生主管機關提出申請並經審查許可的食品,是不能標示宣稱「健康食品」所核准之保健功效的,因此如果看到誇大不實的療效宣稱廣告時,民眾一定得保持戒心。目前衛生署公告的健康食品保健功效共有13項,分別為:(1)骨質保健、(2)調節血脂、(3)不易形成體脂肪、(4)護肝、(5)免疫調節、(6)延緩衰老、(7)胃腸功能改善、(8)調節血糖、(9)抗疲勞、(10)輔助調節血壓、(11)輔助調整過敏體質、(12)牙齒保健、(13)促進鐵可利用率沒有健康食品標誌就不能買嗎?陳樹功強調未獲得健康食品許可字號的產品不一定就不好,其中有的產品可能真的品質不佳,而有的產品可能本質不錯,但因廠商認為申請許可的程序複雜、費用太貴而不申請,因此民眾選購時必須先對產品進行瞭解,譬如生產廠商是否可靠、產品標示是否完整、有無關鍵成分含量的標示等項目,而健康食品標誌則是給予民眾多一重保障的指標。就算是健康食品也不可以當「藥」吃!最重要的是,陳樹功強調:「即使具有保健功效,其產品本質仍然是食品,並不像藥品般具有藥到病除的快速醫療效能」,因此特別呼籲消費者不能將保健或健康食品當作「藥品」來食用,以免身體不適時因延誤就醫而造成更大的傷害!對於購買健康/保健食品,陳樹功給予民眾兩項原則「三不、三要」三不:不要將食品當藥品、不要相信誇大不實及強調療效的廣告、不要自行診斷與治療三要:要瞭解自身需要、要看清產品標示、要請教醫師藥師或營養師延伸閱讀▶天然的尚好?「牛樟芝」 憑什麼這麼牛!▶綜合維他命不是每天狂塞就好!你應該知道怎麼選▶保健食品為什麼同品項價差那麼大?(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4-16 科別.新陳代謝
沒吃什麼也胖? 減重專家破除減肥3大常見迷思
許多人想方設法要減肥以維持好身材,卻因為盲目跟隨網路上未經證實的錯誤減肥方法,導致越減越肥!減重專家曾漢棋醫師提醒,民眾別誤信減肥偏方,平時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及搭配運動,維持身材並非難事。如果是中度或重度肥胖者,建議可諮詢專業減重醫師,由醫師診斷及治療,才能安全有效達到減重目標。曾漢棋醫師累積30多年臨床減重經驗,已經協助許多肥胖者成功減重,在平常門診中發現有些減重民眾使用了錯誤的減肥方法,結果花錢又傷身。以下為常見的減重迷思及正確減重方法,提供民眾參考。減重迷思一:追求快速減肥效果坊間許多減肥產品業者宣稱,自家產品能讓使用者一天瘦一公斤,或是一個月瘦20至30公斤,還會找來一些人作見證,並附上減肥前後的對比照片,使減重者心動下訂,但結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曾漢棋醫師說明,從生理學角度分析,一公斤之體脂肪相當於7,700大卡熱量,因此想要減掉一公斤的體脂肪,就需要減少熱量攝取及增加熱量消耗達7,700大卡。 舉例來說:一個體重100公斤的人,如果他日常工作都是靜態活動,一天大約消耗3,000大卡熱量,若兩天半的時間不吃不喝,能減少熱量攝取7,500大卡,也就是減少一公斤的體脂肪,而人體每減少一公斤體脂肪大約會流失0.3~0.5公斤的水分,因此,加總起來一個月大約可以減掉體重15公斤,相當於15%體重,這已經是減重的極限。但是這種完全不吃任何食物的減重模式,現實中不太可能發生。如果減肥者每天減少熱量攝取約700大卡加上增加運動消耗300大卡,一個月可減少體重4-6公斤。減重迷思二:單靠運動減肥,不用飲食控制美國德州某知名運動中心,曾經做過運動減肥的大規模人體實驗,每位受試者不需要做飲食控制,單靠運動減重,結果平均每個人一個月只瘦0.3-0.5公斤。減肥的關鍵70%靠飲食30%靠運動,單靠運動是很難成功的,因此想要減肥成功,最好是飲食控制及運動雙管齊下。 曾漢棋醫師建議,減重者的飲食控制可以採用「倒金字塔飲食」,此類飲食法中將油脂類及澱粉類攝取減少,而蔬菜類要吃最多,至於蛋白質類攝取要比平常人多一些,另外減重期間也要補足維他命、礦物質及水分,水分一天要超過2,000 c.c.以上,以提升人體新陳代謝率。 減重迷思三:低醣飲食減肥法比較快?「生酮飲食」減肥法是近期國內風行的減肥方法,在減少醣類(碳水化合物)攝取的同時,脂肪類攝取增加,然而低醣飲食對於減重來說,並不是有利的方式。脂肪一公克含有9大卡的熱量,碳水化合物一公克4大卡,且脂肪類食物的飽足感不如碳水化合物,導致要吃得更多才會有飽足感,熱量很容易超標。 曾漢棋醫師說,若從細胞對營養素利用的優先順序來看,人體細胞會優先利用葡萄醣做能量來源而非脂肪,因此脂肪攝取後容易囤積在體內。另外,碳水化合物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保護人體的結構蛋白質,如肌肉內臟及抗體等不會流失,因此,一天至少攝取100公克的碳水化合物。其實,人體經由碳水化合物形成脂肪的效率很低,一天最多才形成20公克的脂肪,等於50天才會胖一公斤,對於造成肥胖原因來說,根本微不足道。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想瘦又怕餓? 8種減肥食物市場裡就能找到 吃菜減重卻變胖? 那是因為這1類蔬菜比肉還肥
-
2020-04-13 科別.消化系統
清除毒素、維持腸道健康,一天該喝多少水?醫師解答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斷食3天,讓好菌增加的護腸救命全書》,作者李松珠】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毒素進入人體,即使只食用來自完全沒有懸浮微粒、無汙染的地區所生產的食物,也無法徹底從根源封鎖毒素的入侵。況且近來環境公害越來越嚴重,到處都是加工食品,市面上充斥著各種運用化工技術製成的生活用品,如此一來,更難避免毒素的入侵。既然我們無法完全阻止毒素入侵體內,最好的方法就是清除進入體內的毒素,而維生素與礦物質就是解毒所需要的營養。若要將維生素和礦物質送到需要解毒的地方,就會需要水,將毒素與老廢物質排出體外,水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大多數人都知道,為了健康一定要多喝水,但只有少數人每天會喝到足夠的量,若很少喝水,就會在不知不覺間進入慢性脫水的狀態。此外,許多人不知道究竟該怎麼喝水?該喝多少水才夠?因此,喝水前一定要了解「如何喝水」,這樣才能有效清潔腸道,並維持健康。一天該喝多少水? 答案是「兩公升」想清除毒素、維持腸道健康,一天究竟要喝多少水呢?雖然精確的分量會因為體重、性別和年齡而有些微差異,但平均來說,一天喝兩公升的水最恰當,大約等於八個馬克杯的分量。「我幾乎不喝水,但測量身體組成分析(In Body)時,體水分率還是很正常。」聽到我說一天至少要喝兩公升的水時,偶爾會有患者如此反問。最近很多健身房都會添購In Body 測量儀器,這台機器可以測出體水分率、體脂肪、肌肉量等資訊,對健康管理很有幫助。但我們應該要了解「何謂體水分率?」體水分率是指肌肉內含的水分,肌肉有七○至八○%是水,這些不是喝了水就會馬上增加的水分。但如果水喝得太少,這些水分很快就會消失。所以可以理解成一旦肌肉量增加,水分也會增加;肌肉量減少,水分就會跟著減少。一個人每天會消耗兩公升的水,因此也需補充兩公升的水分。仔細思考,人體到處都需要水。從嘴巴喝進去的水,會依照食道→胃→腸→肝→心臟→血液→細胞→血液→腎的順序循環。食道、胃、腸是必須維持濕潤的器官,黏膜要濕潤,食物才能順利通過,器官才能發揮正常功能。尤其腸胃為了分解、消化、吸收食物所分泌的各種消化液,也不能沒有水分。此外,肝臟和心臟的肌肉水分含量也很高,所以若是缺水,這些器官就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眼球、支氣管、女性生殖器內也都有黏膜,這些地方都需要水。血液更是如此,一旦缺水,血液會變黏稠,循環會變差,從結果來看,會導致營養和氧氣無法正常供應給細胞。此外,水也會循環全身,負責清除老廢物質與毒素,最後變成尿液排出體外。由嘴巴進入體內的水分,有很大一部分會在循環全身一圈之後,再次排出體外。部分會儲存在肌肉、血液或細胞中,但大部分的水都是用完即丟棄,而這些水就相當於兩公升的分量。如果每天無法喝足兩公升的水,又會如何呢?身體會慢慢調節水量,並開始消耗體內的水,以維持身體的運作。甚至會把原本應該要排出體外的汙水,再重新拿回使用。但這也是有極限的。如果持續不補充水分,就會開始慢性脫水,皮膚開始變鬆弛,各種新陳代謝也變差,並出現消化不良、便祕等問題。任何一種飲料,都無法代替「水」「我雖然不太喝水,但是經常喝咖啡或茶。」「我喜歡喝湯,所以吃飯時一定會配湯,湯也是水吧?」雖然咖啡、茶、湯都是水分,但這些水分是「最好不要喝的水」。首先,咖啡或綠茶是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有利尿作用,反而會將水分排出體外。許多人將咖啡當成水飲用,但越是這樣,身體就越缺水,喝下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就必須喝加倍的水。湯品中含有很多鹽分,所以也不屬於健康的水。攝取過多的鹽,血液中的鹽分就會變多,吃得太鹹就會讓人需要喝很多水,這是身體為了調整鹽分含量過高的血液濃度,而出現的正常反應。所以吃得太鹹反而會使你需要喝更多的水,對身體更無幫助。最好的水是乾淨且富含礦物質的水,淨水器濾過的水或是礦泉水皆可。但淨水器使用逆滲透過濾,不只會去除水裡的雜質,同時對身體有益的礦物質也會被去除,所以不算是健康的水。當然,淨水器過濾的水還是比被汙染的水或含咖啡因、鹽分的水好,但既然要喝,還是喝乾淨且富含礦物質的水較好。沒有任何一種飲料能代替水。市面上販售的飲料,大多糖分含量過高,可能會引起胰島素阻抗性。如果真的無法一天喝兩公升的純水,那就在水中加些水果乾吧!最近市面上開始販售能加在水中的水果乾,只要適量添加,就能幫助每天輕鬆飲用兩公升的水。
-
2020-04-07 橘世代.健康橘
新冠肺炎少出門/15分鐘教練課!養好肌力、練出平衡感
教練在線/新冠肺炎少出門 在家運動!躲病毒的居家健身術全台受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影響,許多人怕病毒纏身,盡量避免到空氣不流通的室內空間,習慣上健身房的民眾,也不敢出門,但運動習慣不能中斷,運用熟齡族群最熟悉的居家場景,不用添購多餘的器材、不受限天氣就能運動,藉由練肌力,提升自我免疫力。練肌力平衡對身體的幫助是避免肌肉退化與流失,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教練表示,練肌肉可以增進代謝率,身體比較不易形成體脂肪,尤其是更年期後,肌力流失愈來愈快,影片教學的難度中低,適合運動初學者,年長者,在家輕鬆練肌力。教練小提醒:Q1:以教練的教學經驗中,練這套動作,學員常有的問題是什麼?A:有些學員因為音樂節奏太快,怕動作跟不上,如果跟不上動作,可以自己放慢動作(youtube可以設定播放速度),調整自己的動作速度,少做幾次沒問題;若是動作太難,也可自己降低動作幅度;反之,若是覺得太輕鬆,可以加大動作幅度。Q2:若是50、60歲的族群練習,需特別注意哪個動作?若是沒有做到位,容易受傷?A:影片中有許多抬腳和下蹲的動作,像這種上下轉換的身體姿勢,最怕身體容易不平衡跌倒,初學者可以放一張椅子在前面做平衡輔助,熟練了再拿掉。這套動作有許多跳躍的動作,尤其是弓箭步的跳躍,要注意緩衝,盡量不要製造太大的聲響,而單腳跳的動作,強度有點強,如果膝蓋不舒服或感覺有點吃力時,可以不要跳。Q3:練習這套動作,持續一個月,可以看出什麼的明顯改變?A:若想要肌肉有明顯差異,至少要超過一個月,動作若都有確實做到位,會感覺比較不費力,但教練特別提醒,這套動作不要天天做,一周兩、三次即可,要讓肌肉休息,避免太過疲勞,或是換套動作做,做一天休一天也是可行的方式。。相關課程/「棒式運動」立即學!10分鐘教練課 增強你的核心肌群。相關課程/教練在線/在家運動!中高階主管的「零碎時間健身術」。相關課程/比上健身房更有效 10分鐘有效練出好腿力加入【健 康 橘】社團接收最新資訊 │ 了解更多【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
-
2020-03-31 養生.聰明飲食
身體脂肪最多的器官竟是「大腦」!醫師教你吃8類食物防失智,阻毒素傷腦
每週吃1次魚,降低失智風險重要的不是別吃什麼,而是該吃什麼。以下是利用超級食物延緩腦力衰退的辦法。大腦是身體脂肪最多的器官,攝取健康的食用脂肪是預防記憶相關疾病的關鍵。為什麼這麼說?飽和脂肪是剛性分子,而omega-3則是有彈性的脂肪。當大腦進行自我修復和製造神經元時,比較喜歡彈性細胞而非剛性細胞,因為後者無法迅速適應新的影響因子。你可以吃有助大腦製造神經元所需的食材,例如魚類就是很棒的omega-3 來源,許多研究都認為多吃魚有益大腦健康。《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1項研究顯示,體內 DHA(魚類脂肪)濃度最高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了47%。另外《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回顧21篇研究,發現每週只要吃1次魚,就能降低罹患失智症和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要保持大腦靈活,第2種非吃不可的食物是大量蔬果,蔬果同時也能維持心臟健康。講到腦部健康,再怎麼強調植物基礎的飲食也不為過。舉例來說,最近《阿茲海默氏症與失智症》(Alzheimer’s & Dementia)期刊所刊登的1篇研究,檢視了地中海式飲食(我的5大超級食物便是奉行這種原則),研究人員發現大量食用蔬菜(尤其是綠色葉菜類)對大腦很有益處。蔬菜、黑巧克力、茶葉、紅酒、藍莓,減緩老化不只蔬菜,研究人員還發現,吃很多莓果的人,認知衰退的速度也比較緩慢。在飲食中添加種籽也是個好主意,方法很簡單,把種籽和莓果放在鮭魚沙拉上,所有好食物一次到位。《英國營養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在2015年刊登的1份研究檢視飲食習慣和認知功能,研究對象超過 2,500 人,結果發現攝取較多木脂素(lignan)的人,認知功能、記憶、資訊處理的衰退程度都比較低,而木脂素是存在於芝麻、亞麻籽、南瓜籽裡面的化合物。而木脂素攝取量較少的人,他們的認知功能衰退多了3.5倍,記憶衰退多6倍。種籽不但能提升腦力,本身也是香脆的好食物。最後,你可以盡情享受1種糖類,那就是黑巧克力。研究發現巧克力、茶葉、紅酒、藍莓所含的植物營養素黃烷醇(flavanols)可以促進大腦連結,並且保護腦細胞,不受毒素和發炎的負面效果所害。有1項小型研究專門針對記憶力老當益壯的年長者,實驗將受試者分成3組,讓他們喝含有不同分量的可可黃烷醇的飲料,最後再請他們接受智力測驗,結果發現飲料中可可黃烷醇含量最高的那1組,智力測驗表現最好(另外還有附加好處:可可黃烷醇也能降低血壓、改善胰島素阻抗)。種籽對身體的功用種籽只有丁點大,卻飽含蛋白質和健康脂肪,因此是絕佳的零食,也是沙拉的妙搭配。你甚至可以在打冰沙時,加一些種籽進去,添加額外的營養。以下是我最喜歡的幾種。亞麻籽:討厭吃魚者的最愛亞麻籽是原生超級食物,充滿纖維、降低膽固醇的化合物木脂素、健康脂肪 omega-3(和魚身上的脂肪相同)。不妨在優格或雞肉外層裹的脆皮粉中加入亞麻籽。由於亞麻籽的外層很堅硬,如果想獲取所有營養素,建議購買亞麻籽粉。南瓜籽:抵禦糖尿病最強大南瓜籽富含鎂(每1大匙所含的鎂和1大根香蕉的鎂含量相同),這種礦物質能降低罹患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的風險,但大多數人的攝取量都不夠。奇亞籽:補充纖維最厲害奇亞籽的可溶性纖維會在腸子裡膨脹,製造飽足感,免得你忍不住去吃垃圾食物。這些種籽原本是堅脆的口感,等到吸飽冰沙、優格等液體,就會變成果凍的質地。葵瓜子:物美價最廉葵瓜子價廉物美,是補充維生素E的明星食品,只要1大匙就滿足每日所需的1/5 。購買的時候要注意選擇「生」瓜子,而不是添加油脂的「烤」瓜子,這樣就不怕吃下太多熱量。火麻仁籽:補充蛋白質最得力火麻仁籽帶有堅果的味道,蛋白質和omega-3的含量高。不要和它的近親,也就是有麻醉效果的大麻搞混了,火麻仁籽不會讓你醺醺然。建議撒在冰沙和麥片上食用。延伸閱讀: 「趁現在還有救,趕快植牙吧...」一舉看穿黑心牙醫騙你的植牙4大話術●書籍介紹修復身體的超級食物:全美知名醫學博士、健康權威教你, 吃什麼可以不藥而癒,修復失衡的身體。作者:梅默特.奧茲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9/06/03作者簡介/梅默特‧奧茲(Dr. Mehmet Oz)心臟外科醫生,哥倫比亞大學的外科教授。他所製播的《奧茲醫生秀》(The Dr. Oz Show) 8次贏得「日間時段艾美獎」(Daytime Emmy Awards)。奧茲也在紐約長老會醫院(New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主持輔助醫學計畫,每年操刀的心臟手術超過 50次。除了本書外,奧茲出版過7本書,都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包括《身體使用手冊》(You: The Owner's Manual)、《做聰明的病人》(You: The Smart Patient)、《節食的你》(You: On a Diet)、《青春永駐》(You: Staying Young),以及獲獎的《從心療起》(Healing from the Heart)。
-
2020-03-23 橘世代.時尚橘
49歲光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 養身秘訣凍齡也凍腦
49歲的光良,出道25年,自認全身最年輕的地方就是身材,體脂肪僅14.9,與出道時一模一樣,除了本身是易瘦體質的優勢,談到凍齡撇步,他說:「長期保持運動習慣,飲食清淡不甜食、不吃辣、不喝冰飲,自認體能及身材還算年輕等級啦!」光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好身材,歸功於從以前就養成每周運動3天的好習慣,遇到大型個人演唱會前,則改為天天到健身房報到,做重訓與有氧運動,提高自己的抵抗力。飲食方面除了清淡為主,不吃甜食、辛辣與冰飲,他幾乎不碰澱粉,且早睡早起、不菸不酒,就連身邊的工作人員也被同化,一起過著養生生活。在臉部保養方面,他定期敷面膜,若上了妝也會卸乾淨。除了外形凍齡,光良也自豪記憶力跟年輕人沒什麼兩樣,從出道以來,他在演唱會上從不看提詞機,其中的祕訣就是多聽練唱,「出道23年,儘管上台這麼多次、曲目也常常重複,但我還是會在演出前戴上耳機把演唱曲目從第一首練唱到最後一首,千萬不讓忘詞發生」;提到「保鮮」撇步,他則表示:「最重要的是心態永遠保持年輕,對任何事情都維持新鮮感。」【延伸/男星保養之道↘↘↘】。阿KEN「練愛iNG」 40+靠運動保持聯絡,別有壓力。凍齡13年!賀軍翔「不是天然瘦」維持體態有方法。紙片人練成厚片猛男 偶像淡出星壇變健美先生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3-16 橘世代.健康橘
「間歇性斷食月瘦4kg」 但風險跟方法你都知道嗎?
最近小美開始「間歇性斷食」,她嚴格遵守1天裡進食時間集中在8小時內,早上8點吃了早餐之後,下午4點之後就不再進食。1個月下來,體重少了4公斤,辦公室同事覺得超有效,紛紛也開始「間歇性斷食」。 間歇性斷食是把進食的時間限制在某個區間,進而達到影響體重、體態的目的。但好像有些人做了特別有效,有些人卻沒用,到底是為什麼?營養師指出,理論上只要限制進食時間,就能減少熱量攝取而成功瘦身,但是如果在進食期正餐間吃點心喝飲料,效果將大打折扣。三軍總醫院營養部臨床營養組組長林晏如表示,最常見的間歇性斷食法,是每日斷食16小時、進食8小時,目前還沒有針對間歇性斷食法的健康效益大多是在動物實驗發現,人體研究篇數只有個位數。林晏如指出,在為數不多的人體研究中發現,執行16比8的間歇斷食,每日總熱量大約減少600至700大卡,執行2至3個月,有助降低體脂肪和內臟脂肪,對於低密度膽固醇、血壓舒張壓、空腹血糖也有改善效果,而且搭配運動的降體脂效果更好。糖尿病前期男性每天晚上6點前吃完晚餐,禁食16小時,胰島物敏感度也有改善。林晏如曾經身體力行,嚴格執行早餐只喝無熱量黑咖啡,中午吃輕食,晚餐正常,晚上8點後不再進食,因為每天工作需要大量走動,也沒有特別運動,結果1周就瘦了3公斤。林晏如觀察,許多年輕人不想要每天間歇性斷食,會採取每周5天正常吃、兩天只吃500大卡這種斷食節奏,效果也不錯。但要注意的是,這種方式不適合血糖不穩定的人,如果是容易低血糖或空腹腸胃不舒服的人,建議至少每天還是要吃2餐。林晏如提醒,現有研究數量不夠多,而且對象並不包括年長者及女性,可以嘗試作為健康管理的輔助作為,但不能期望斷食能取代慢性病的追蹤和藥物治療。此外,禁食時間只能喝無熱量的飲料,要注意別因此喝太多茶或咖啡,以免引起心悸等不舒服的反應。間歇性斷食怎麼吃?1.正餐時間要規律2.餐間不能吃不停3.若一直無意識地吃點心喝飲料,效果大打折扣【精選延伸/想瘦身這樣「吃」↘↘↘】。吃得飽又有「媽媽味」 健身網紅May公開3大關鍵。為什麼95%的人都減肥失敗?不急、不餓、不拚才是必勝關鍵!。如何瘦身不節食 黃惠如:先從「專心吃飯」開始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8 橘世代.時尚橘
紙片人練成厚片猛男 偶像淡出星壇變健美先生
從偶像創作團體「南拳媽媽」二代出道的張傑,迷上健身健體,短短3年,從憂鬱瘦弱的吉他手,搖身一變成陽光肌肉男,去年6月參加INBA自然健美分組拿下亞軍,下月將2度參賽,談到健身的好處,他說,最大收穫就是生活變得規律與增加自信。張傑表示,過去音樂創作作息都是日夜顛倒,為了健身打造好體態,三餐正常是必須,因而調整好作息;而他單飛出輯後音樂路走得崎嶇,健身也改變他心境,「自信來自於抗壓性,不會有太多負面壓力的影響,遇到問題、重量就突破他」。問到是否比較少感冒?他說:「其實練健身的人很容易感冒,因為肌肉一直呈現發炎的狀態,但因為運動會提昇免疫系統,就算感冒也很快就會康復。」張傑4月將參加WNBF台灣自然健美比賽,但早從1月就開始進入備賽狀態,3餐只吃水煮雞肉、青菜與蛋,每天健身2小時,目前體脂肪10%的他,希望將體脂降到8%。他表示,比賽前要抽血,特別的是還得先去刑事局接受測謊,證明自己沒有使用禁用藥物;健身3年,他曾在硬舉時傷及肩關節,被迫休息2個禮拜,但舊傷後遺症仍在,只要肩舉就會酸痛卡卡。張傑坦言,備賽期間不能吃想要吃的,烹煮方式幾乎都是水煮,沒糖少油少鹽,且避免吃澱粉類,且每天都會健身2小時以上,「根本沒有生活品質」。【延伸閱讀↘↘↘】。吃得飽又有「媽媽味」 健身網紅May公開3大關鍵。不老男星修杰楷:養生秘訣從「戒糖」開始。運動後肌肉一定要有酸痛感 減肥才會有效果?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