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2 醫療.婦產科
搜尋
香菸
共找到
95
筆 文章
-
-
2020-12-11 該看哪科.婦產科
姿勢有助受孕?五個祕訣提升自然受孕率!
有生育計劃的你一定希望能儘快懷孕,若你正在想要怎麼達成?這篇將提供幾個經醫學實證的具體做法。再次強調,這本書提供的課程內容,有兩個核心理念:1.提供給尚未進入「進階療程」、仍處於嘗試自然懷孕階段的你,若嘗試超過一年,或高齡者(大於三十五歲)超過半年,還是應該儘快就醫才是。2.我所有文章都是根據最新的「實證醫學證據」,其它各種無實證依據的做法並不在這本書籍中。當然,其他沒有西醫證據不等於沒效,但這本書僅提供有科學證據證明有效的做法。女性年齡一旦超過三十五歲,受孕力便節節下降根據統計,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人,會在嘗試懷孕的前六個月內就順利懷孕。在所有影響因素中,女性年齡的影響是最大的。二字頭的婦女自然受孕率是超過三十五歲者的兩倍之多,自從「超過三十五歲」起,懷孕率就顯著地快速下降。而這個世界確實是那麼的不公平,男生在超過五十歲以前,生殖能力都沒有顯著改變。因此,美國生殖醫學會,早已將不孕症的定義更改為:1. 少於三十五歲:嘗試自然懷孕超過「一年」未成功者。2. 三十五歲以上:嘗試自然懷孕超過「半年」未成功者。3. 四十歲以上:有些專家認為,四十歲(含)以上者從決定要懷孕那天起,就該考慮就醫了。性行為頻率有關係?天天做最理想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到底是幾天做一次,還是一天做幾次,才是最理想的備孕方式呢?這樣的問題,目前有大量的研究在進行了解,大部分的研究是從男生的精蟲品質著手。禁慾「超過五天」者,男生的精蟲品質會顯著下降;禁慾「兩天以內」者,男生精蟲品質會處於最理想的狀態。一項針對超過一萬個男生的精蟲評估中發現,「天天」或者「隔天」射精的狀況下,精蟲品質能維持在最佳的狀況。反而是禁慾時間越長,超過五天甚至超過十天者,精蟲品質反而顯著地下降。嗯,很遺憾,目前尚沒有女生的研究。所以女生幾天一次,或一天幾次都是OK的,不會因為做太多而影響懷孕率。根據統計,一對完全正常的年輕男女,在正確的受孕期內同房,一個月的受孕率分別為:受孕期內天天做:百分之三十七;受孕期內隔天做:百分之三十三;受孕期內一週一次:百分之十五。因此,在正確的受孕期內,天天做或者隔天做都是合理的 (懷孕率百分之三十三至百分之三十七),依照你先生的體力負荷為主。當然最理想的狀況是跟先生天天同房,但如果先生體力有困難的話,建議也可以做一休一就好。哪一天最容易受孕?教你算出好孕日最佳的受孕時期,就是排卵日前五天到排卵日後一天,一共七天。如果你是月經不規則的人,在悲傷自己排卵期不容易抓的同時,我建議你:那就天天都當排卵期吧,恭喜你!可以從月經乾淨開始天天做或做一休一,直到下次月經來喔!(我有一位患者就是這樣懷孕的,我其實是滿佩服他先生。)當然啦,受孕機會最最最高的日子落在排卵日前三天內,比如說預計星期天排卵,最佳受孕機會落在週四到週六,其中以排卵日的兩天前為最高。根據提供順利受孕夫妻的受孕日迴歸分析發現,百分之十的人在排卵日當天受孕,百分之二十的人在排卵日前一天受孕,百分之三十的人在排卵日前兩天受孕,百分之二十的人在排卵日前三天受孕,百分之十五的人在排卵日前四天受孕。所以,很多人其實都在不對的時間做,不是拚命抓排卵試紙的強陽隔天,就是量體溫高溫的那天,這些都是錯的。為什麼呢?因為當你抓到強陽的隔天,已經是排卵日了,已錯過最佳的受孕時間(排卵日的前兩天)。如果是抓高溫期的更慘,抓到高溫期的那天其實已經是排完卵後一天了,那天才同房的懷孕率已非常低了。最理想的做法應該是「估計大概的排卵日」,在預計排卵日那天的「前一週」,或者是預計排卵日的「前三天」,開始天天做或者做一休一,才是較正確的方法。至於排卵日怎麼抓,相信有認真看前面幾個章節的人,應該都學會了。當然,還有很多觀察身體變化來抓排卵日的方法。但以下這些方法我都不太建議,因為不太準確,例如:子宮頸黏液、性慾、排卵痛、情緒變化等等。這些方法都曾被文獻舉例過可用來估計排卵期,但準確率都不高,而且太過主觀,有時太見仁見智。其中,我唯一推薦的是「性慾」。反正今天想做,管它是不是排卵期,做就對了。沒懷孕也沒關係,做開心的也很好囉!姿勢有助受孕?女性高潮或許更有效有許多的研究都試著去揣摩各式各樣的性行為方式,原理都是想儘可能提升精蟲進入體內的機會。不過,這些方法都沒辦法被證實。不同性行為的姿勢,無法改變懷孕率。事實上,研究發現,性行為結束之後,十五分鐘內精蟲就已經出現在輸卵管了。另一個運用螢光染色顆粒的研究中指出:精蟲在射精當下的兩分鐘內就進入了對方體內,因此,性行為完之後平躺、抬腳、甚至倒立,意義都不大。因為殘留在陰道內的精液流不流出來,都不會影響受孕了。有趣的是,女生在性高潮的時候會分泌催產素,這會刺激子宮跟輸卵管的收縮和運動,而把更多的精蟲運送到輸卵管。因此,盡量讓女性達到性高潮,或許是一個提升懷孕機會的方法。最後,美國生殖醫學會也再次確認了潤滑劑的重要性,其中,油性潤滑劑、橄欖油,以及人類的口水,都會負面地影響精子的游動。修正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好孕跟著來研究發現,太胖跟太瘦的女生都比較不容易懷孕,而且太瘦比太胖更不好。相對於正常體重的女生,那些很瘦的女生(BMI值小於十九)的懷孕率下降四倍,很胖的女生(BMI值大於三十五)的懷孕率僅下降兩倍。以台灣女生平均身高一百六十公分為例,BMI值小於十九,代表體重小於四十八公斤的瘦小女生,反而是最不容易懷孕的;另外,BMI值大於三十五,等同體重超過九十公斤的棉花糖女孩,懷孕能力也是會下降的。在飲食上,素食、低油飲食、維生素豐富的飲食、抗氧化劑豐富的飲食、或草藥的服用,都沒有辦法被證實能夠提高懷孕率。因此,飲食上依循一般的均衡飲食原則就可以了。另外,抽菸、喝酒、喝咖啡都被證實會對受孕有不良影響,抽菸(包括二手菸),會讓懷孕率下降百分之六十。喝酒(每天超過二十克的酒精,等同一瓶罐裝的台啤或一杯一百五十毫升紅酒),會讓懷孕率下降百分之六十;咖啡因(超過兩百毫克,約一杯半的咖啡)會讓懷孕率下降百分之四十五。因此,還是應該盡量避免香菸、酒精和咖啡因的使用。而其他一些生活習慣的調整上,泡湯(桑拿)不會影響懷孕率,不會下降,但也不會上升。避免一些環境汙染物也是重要的,如汞、鉛、殺蟲劑,這些重金屬都是被證實對生育能力有害,應儘可能避免。以上五點,就是美國生殖醫學會二○一七年對「如何提高自然受孕率」的結論。如果你已經完全了解,也嘗試了好幾個月都沒有成功,我想你還是應該儘快接受不孕症的完整評估,然後對症下藥,才是幫助懷孕最有效的做法。【參考資料】FertilSteril. 2017 Jan;107(1):52-58, Optimizing natural fertility : a committee opinion(本文選自三采文化《威廉氏後人的好孕課》)
-
2020-12-06 醫療.慢病好日子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高音飆不上、蠟燭吹不熄 留意肺功能出問題
自體免疫疾病共病多,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指出,自體免疫疾病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多發性肌炎、皮肌炎、乾燥症、硬皮症等,患者均容易出現共病,其中又以肺纖維化最需提高警覺。>>延伸閱讀/認識失控的肺纖維化全身性疾病,可能隱藏多處「內傷」,應定期檢測。在自體免疫共病中,最多患者為類風濕關節炎,其次為乾燥症,臨床顯示,約30%至50%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會合併肺纖維化,至於硬皮症合併肺纖維化的比率最高,且70%至80%肺部功能會變差。李信興提醒,自體免疫共病絕非只限於單一器官或是單一表現,因為這是全身性的疾病,可能引發看不見的「內傷」,例如,不可能只有關節出現問題,包括眼睛、肺部都可能異常。李信興強調,除了表徵病症之外,任何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均會侵襲內部器官,一旦侵襲肺部,就可能造成肺纖維化,建議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務必定期回診,接受肺功能檢查,包括胸部X光,另以吹氣來檢測肺活量。另外,從日常生活中的肺活量變化,也可看出端倪,例如,至KTV唱歌,習慣飆高音,但最近卻飆不上去;慶生時,連蠟燭都無法吹熄,這就代表肺功能異常。走路爬梯喘不停,可安排「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佑指出,肺部就像是乾的海綿,一旦處於發炎狀態,就如同浸泡在水中會逐漸變重,且沒有彈性,此時容易喘,一走路或是爬樓梯就會喘不停,建議定期三個月做一次肺功能檢查,如有異常,可安排高解析電腦斷層掃描(HRCT),有助確診。由於傳統X光檢查,無法掃描肺葉末梢微細構造,因而無法診斷瀰漫性肺疾病,但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是用1至1.5mm厚度掃描,瞭解肺間質或氣道結構,在診斷瀰漫性肺疾病上出現顯著進展。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因解析度超高,目前用來診斷肺間質疾病或是瀰散性肺部疾病,例如,肺部是否呈網狀、類似蜂窩形狀、結構扭曲及體積減少等。此外,高解析電腦斷層掃描也屬可診斷早期肺癌的必要檢查。因為喘就窩著不動,會讓肺功能變更差。自體免疫患者如何保護肺部?李信興強烈建議,老菸槍首先務必戒菸,以及避免二手菸,因為香菸裡充滿許多有毒物質,吸進肺部組織,就會讓細胞凋亡。第二為遠離空汙,外出時,應該戴口罩,如果空汙嚴重,應避免外出。不過,留在室內時,最好使用空氣清淨器,去除空氣中的懸浮微粒以及有毒物質。第三為不要因為容易喘,就整天窩在家裡,不走動、不運動,這樣反而會讓肺部功能變得更差,建議一步一步增加運動量,例如在校園操場或是公園快走,等到體力充沛再試著爬山。運動過程中,也需要瞭解自己的呼吸狀況,如突然覺得喘或累就應回診,請醫師評估肺功能。蔡長祐則強調,「身體是一體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身體各處都可能出現病變,如出現異常症狀,建議先至家醫科就診,再由醫師視情況轉介至其他科別。【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0-12-03 癌症.肺癌
增肺癌存活率/學者呼籲 制定國家級肺癌防治政策
「每天吸空汙,就像在吸低劑量的香菸。」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說,肺癌在台灣的特殊性包括空汙,而非歐美國家以抽菸為主,呼籲制定國家級肺癌防治政策,導入跨部會資源共同防治。台大公衛學院二○一四年一項針對國內空汙病死亡的研究顯示,近三萬四千人中,逾六千二百人死於PM2.5,其中肺癌就有近一千三百人。且雲嘉南高屏空汙嚴重,能見度低於北部,相關研究顯示,肺腺癌罹病人數增加。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表示,中南部夏天臭氧濃度高,尤其高雄四季都是空汙季,政府針對空汙排放產業的控管仍需加強。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葉光芃說,台灣不像日本廣設空汙監測站,無法得知移動汙染源在哪兒,「就像高血壓沒有血壓計一樣難防治。」除了戶外空汙,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說,二手菸、廚房油煙、殺蟲劑、家具建材、室內裝潢、燒香等室內空汙也會危害人體。他強調居家通風,包括打掃生活環境和植栽種樹,有益改善空氣品質。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長蔡孟裕回應,將結合縣市政府成立空汙預防應變小組,進行滾動式檢討,以每年提高空汙品質百分之一為目標。交通部亦回應,將針對集中市區的空汙熱區提出因地制宜的政策。衛福部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當前醫院評鑑已納入氣候變遷指標,減少碳排負擔;詹長權建議,衛生部門應提出健康標準,讓環保部門來考量,國家的衛生政策應將空汙納入指標。
-
2020-12-02 科別.泌尿腎臟
如何避免腎衰退而洗腎?專家教你14個養腎、固腎方法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3期文∕郭岳潭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調查指出,國內有超過200萬慢性腎臟病患,根據健保署統計,國人洗腎人口已突破7萬人大關;但自知患有慢性腎臟病的比例,卻僅有3.5%。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學碩士趙順榮藥師指出,根據美國腎臟資料系統(USRDS)統計,國人洗腎成長率平均每年約有5~6%,洗腎發生率及盛行率已是世界第一。導致腎衰竭的原因許多疾病常會引起腎衰竭,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心血管疾病、腎絲球腎炎、急性腎衰竭,以及泌尿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當造成腎臟細胞損傷,無法有效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及水分時,就會導致腎功能衰竭的症狀,例如:肺水腫、呼吸喘、噁心、嘔吐、食慾差、皮膚癢、過度疲憊、嗜睡等,每個人的症狀表現可能不同。趙順榮強調,當腎功能無法正常代謝及維持體液平衡,會出現尿毒症的症狀,就可能必須洗腎,利用血液透析機器及人工腎臟,將血液經由血液透析機器過濾血液中的廢物以及多餘的水分,以維持身體的正常機能。12招西醫養腎1.控制血糖高血糖會損害血管,造成腎絲球過濾速率增加,導致腎絲球肥大及增生,是腎功能惡化的重要危險因子;糖尿病也會增加患心臟病及腎衰竭的風險,糖尿病引起腎病變,已成為末期腎衰竭重要病因。早期糖尿病的介入治療,可大幅減少及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發生及惡化,建議控制血糖在安全範圍內,餐前血糖控制在90~130mg/dl,糖化血色素<7.0%,可以降低糖尿病腎病變的危險。若患有糖尿病,控制血糖建議藉由運動、飲食、藥物等三方面來著手,採用對糖尿病及腎臟有益的飲食,並遵從醫囑服用糖尿病藥物,有助減緩慢性腎臟疾病的進程。2.控制血壓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高血壓與腎臟病惡化密切相關,血壓較高會導致腎功能衰退速度加快,高血壓也是慢性腎衰竭最常見的併發症,而通常高血壓腎病變已是末期腎病最重要原因之一。 正常腎臟可倚賴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以及抗尿鈉因子等荷爾蒙,維持血壓恆定,長期高血壓會使腎臟的血管結構發生硬化,進而使的腎功能惡化,高血壓也會隨著腎功能衰退而逐漸增加,而高血壓也早已被證實為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理想的血壓應維持在130/80mmHg範圍內,有助於減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以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如果是高血壓病患,建議每天定期測量血壓,且勿擅自或隨意停止服用降血壓藥,因為高低起伏的血壓會加速破壞腎臟的血管,一定要由醫師決定是否可以停藥或減藥。3.控制血脂高血脂及異常血脂與慢性腎臟病相關,高血脂會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行,且高血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增加;而血脂異常是指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或二者合併,都是血管硬化的主因,而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合併高血脂症。根據研究發現,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偏高,以及高密度膽固醇偏低,腎功能下降風險較大,且低密度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比值越高,腎功能下降速度也越快;相對來說,較高的高密度膽固醇會減少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理想血脂範圍總膽固醇≦200mg/dl,三酸甘油酯≦160mg/dl;若是高血脂症患者,控制目標為總膽固醇<200mg/dl,三酸甘油酯<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55mg/dl、女性≧6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 mg/dl。4.控制尿酸高尿酸會直接傷害腎臟內的腎絲球及腎間質,造成腎功能下降,且高尿酸血症也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病的發生與病情惡化,而進入末期腎衰竭需要洗腎的階段。由於血中尿酸大部分是由腎臟排出,一旦尿酸升高,在腎臟的濃度也會升高,容易產生尿酸結晶沉澱在泌尿道及腎臟,就會造成尿路阻塞,進而傷害腎臟的功能,理想的尿酸範圍為男性3.0~7.0mg/dl、女性2.5~6.5mg/dl。如果是高尿酸血症病患,降尿酸藥物治療的目標為血中尿酸長期控制在小於6.0 mg/dL;已有痛風結石患者,則應將血中尿酸值控制在5.0mg/dL以下。5.預防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為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也是腎臟功能惡化的獨立危險因子,罹患慢性腎臟病會增加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心血管疾病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相當容易被忽略,也因此喪失治療的最好時機。根據許多大型研究調查結果,慢性腎臟病患者更容易出現各種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律不整、週邊血管疾病及中風等,而出現心血管疾病,也更容易導致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末期腎衰竭病患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0~30倍。6.預防感染疾病 泌尿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都會影響腎功能。飲水過少、長時間憋尿,都容易把病菌帶入尿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等泌尿道感染,即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腎衰竭,也會加速傷害腎功能。 感染流行性感冒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當喉部、扁桃腺等受到鏈球菌感染時,也容易引起腎臟發炎,造成腎功能受損,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7.保持健康體重肥胖會造成腎臟血流增加、腎絲球超過濾,以及腎絲球高壓,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一項為期10年的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越高,腎絲球濾過率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下降,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越高,即使沒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也是如此。另一方面,代謝症候群與慢性腎臟病發展有密切關係,擁有的代謝症候群因子越多,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越高。肥胖會提高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的發生率,與增加慢性腎臟病死亡率;如果BMI≧24,或是男性腰圍大>90公分或女性腰圍>80公分,則會建議適當飲食控制及減重,因為減重會使血壓下降,也會降低蛋白尿,有益於慢性腎臟病的控制。8.定期運動定期運動有助保持健康體重,以及減輕壓力、焦慮,可以降低血壓,對腎臟有益,也是幫助控制慢性腎臟病進展的有效方法。建議每星期至少運動5天,中等至激烈程度的運動,例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舞蹈、跑步機等,每天累積達30分鐘以上,運動後心跳達到130下左右,能夠增進心肺功能的運動尤佳。對於老年人、體重過重、心臟疾病患者,或是平常缺乏運動的人,建議開始運動前,可以先到醫療院所接受醫師或專業人員評估及運動測試,才能選擇最安全又有效的運動方式。9.限制飲酒過量飲酒會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也會造成肥胖,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長期酗酒更可能導致全身肌肉大量收縮,造成肌肉損傷,釋出大量的肌球蛋白至血液中,嚴重甚至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當肌球蛋白在腎小管沉積形成結晶,進而阻塞腎小管,最終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的情況。每日的酒精攝取量應限制為20~40克,可以降低慢性腎臟病惡化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0.避免吸菸吸菸是重要的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與較嚴重的蛋白尿及腎衰竭有關。根據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男性增加2.4倍、女性增加2.9倍;也有研究發現,每天抽一包菸者比不抽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高出4倍,戒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則高3倍。吸菸會活化交感神經,導致血壓升高,破壞血管內膜細胞,增加腎臟血管阻力,減少流向腎臟的血液,加速腎功能惡化造成腎衰竭;且香菸含有多種重金屬物質,產生腎毒性的氧化壓力,導致腎臟血管收縮,就會造成腎臟損傷,戒菸可以減緩腎功能惡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1.限制鹽鈉攝取量腎臟是負責調節血壓,以及水分、電解質、酸鹼平衡的重要器官,飲食中的鹽分由腎臟排出體外,如果攝取過量的鹽分,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根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換算下來約是6克的鹽。除了控制鹽分的攝取外,日常飲食中也要減少食用鈉含量高的食品,例如:麵包、吐司、麥片、餅乾、零食、果凍、布丁、肉乾、火腿、香腸、臘肉、起司、泡菜、蔬果汁、罐頭食品。另外,番茄醬、沙拉醬等醬料,以及湯品也要注意。12.避免自行使用藥物避免未經醫師或藥師指示自行使用止痛藥、抗生素或來路不明的藥物,濫用藥物可能會導致腎臟損害,尤其使用大劑量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會減少流向腎臟的血液量,從而損害腎臟,長期服用的結果,有可能會造成下肢水腫、腎臟急性衰竭。在大多數情況下,NSAID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才會引起慢性腎臟病;若是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NSAID,就可能加速病程進展,造成腎臟功能惡化得更快。另外,研究已證實,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會造成慢性腎臟病,並加速慢性腎臟病惡化為末期腎衰竭,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仍未知是否含有馬兜鈴酸,所以也不可以隨意使用。2招中醫固腎中醫師吳宛容指出,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看,「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中醫認為,腎臟與冬季相應,此時補養腎氣最為適宜。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就是保養腎臟,不讓陽氣外泄,西醫則認為,冬天天氣寒冷容易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進而減少腎臟的血流量,而且感冒病毒更容易感染腎臟,因此,冬天也要做好保暖。1.護足保腎吳宛容表示,腎經起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千萬不要將雙腳正對冷氣或電風扇,怕冷的人最好穿著襪子睡覺,以免受寒。建議每晚睡覺前,按揉腳掌正中凹陷的「湧泉穴」,有引火下行助眠、引氣血歸腎的作用,是護足保腎的重要方式。湧泉穴位置:湧泉穴位於腳底中線前1/3交點處,當腳屈趾時,腳底前凹陷之處。方法:將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於足心湧泉穴處,來回按揉,每天揉100次為宜。效果:可以激發腎經的經氣,疏通腎經的經絡,調和腎臟的氣血,使人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2.通便護腎中醫認為,「腎司二便」,腎主管大小便的排出。吳宛容表示,一旦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悶脹,也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乏,噁心嘔吐;而腎氣虧虛,也會引起排便無力或大便稀溏,伴有腰酸膝軟,頭昏耳鳴。因此,保持大便暢通,也是護腎的法寶。 腎俞穴位置: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2指寬處。方法:把雙掌摩擦至熱後,將掌心貼於腎俞穴,如此反覆3~5分鐘;或是直接用手指慢慢按揉腎俞穴,直到出現酸脹感,且腰部微微發熱。效果:按揉腎俞穴對治療腰膝酸軟及大便難解,都有不錯的效果。延伸閱讀: 全面守護腎功能 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 這5種深綠色蔬菜吃多小心患上腎結石
-
2020-11-02 科別.腦部.神經
眼睛黑矇、暈眩…頸動脈狹窄恐造成中風,這個族群是高風險群
「老伴,你怎麼啦?」老太太與老先生說著話,突然老先生用手撐著頭,反應有點異常。「剛剛眼前黑矇一片,頭暈暈的。最近爾偶會這樣。可能只是用眼過度,或是最近比較疲勞吧!」老先生回過神回答。「會不會是中風前兆啊?趕快去醫院檢查看看!」老太太警覺地說。 臺中榮民總醫院介入性腦血管外科主任崔源生醫師表示,「有許多患者認為暈眩、眼睛黑矇是過度疲勞或眼睛不好所造成而拖延就醫;其實主因是頸動脈狹窄,而眼動脈是頸動脈的分支之一,當頸動脈變得狹窄、血流減少,最常以眼睛黑曚來表現。」頸動脈狹窄造成中風?兩者關係密切崔源生醫師解釋,頸動脈是負責供應頭頸部血液最主要的動脈,在我們頸部的兩側各有一條頸動脈。若是因為斑塊鈣化堆積在頸動脈血管內,就像水管堵塞一樣,水流量減少如同血流量減少,使得腦部無法獲得足量的含氧血供應,只要短短幾分鐘,腦細胞就會缺氧壞死,這就是所謂的「缺血性中風」。頸動脈狹窄的初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然而,頸動脈狹窄會導致長期血流量下降,而讓大腦缺血。隨著腦部缺血愈來愈嚴重,患者會感到暈眩、反應差、注意力不集中。接著會出現各種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腦中風的症狀,像是突然肢體麻木無力、說不出話或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單眼或雙眼看不見、失去平衡等。你是頸動脈狹窄高風險族群嗎?「頸動脈狹窄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顯著關聯,因此年紀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通常頸動脈狹窄的患者年紀都在60歲以上。」崔源生主任說明:「另外,男性佔了頸動脈狹窄患者約八成的比率,因為女性荷爾蒙能對血管內皮細胞提供一些保護作用,讓女性較不容易產生血管粥狀硬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問題的患者,比較容易罹患頸動脈狹窄,因為高血壓對血管造成過大的壓力,血管較容易受傷;高血糖則會弱化身體代謝脂肪的能力;高血脂患者往往有更多膽固醇聚集成斑塊,這些都增加血管粥狀硬化及狹窄的可能性。抽菸亦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危險因子,香菸裡的有害物質會傷害血管內層組織,使血管問題更加惡化。 還有一類患者因為罹患頭頸部癌症,接受大劑量的放射治療,進而導致頸部血管的狹窄。先天性遺傳疾病也可能會增加血管病變的機會。頸動脈超音波檢查 方便且安全崔源生醫師指出,頸動脈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可以檢驗出是否有頸動脈狹窄。其中,頸部超音波是最方便、實用的篩檢工具,因為不具侵入性,也沒有放射線,可以每年固定篩檢。接受超音波檢查之後,若是發現有頸動脈狹窄的可能,建議需要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了解血管狹窄的程度,並看看是否已有腦中風的跡象。在考慮進行治療時,還會安排血管攝影。治療頸動脈狹窄 提前預防中風發生當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60%,且有頸動脈狹窄造成的視力黑矇、暈眩等症狀;或沒有症狀但頸動脈狹窄超過70%,可以選擇傳統內膜剝離手術或微創頸動脈支架進行治療,預防中風的發生。 內膜剝離術是國際上治療頸動脈狹窄的主要方式,外科醫師利用一個頸部的切口找到頸動脈,切開頸動脈,移除堆積於頸動脈的斑塊後再縫合血管。至於微創頸動脈支架的原理就與心臟的冠狀動脈支架非常類似,醫師從患者鼠蹊部放入導線,一路延伸到頸動脈,直到導線穿過頸動脈狹窄的地方,再順著導線展開頸動脈支架,接著可以用氣球做局部擴張,將斑塊撐開,回復頸動脈的血流暢通。 「微創頸動脈支架治療時間短,約半小時到一小時,且不需麻醉,在患者清醒的狀況下施行,對年紀大的患者來說較能負荷。」崔源生主任解釋。放置頸動脈支架 配合保護裝置 在放置支架時,為了預防在操作過程中的血塊掉落,醫師會運用更精細的導管設計。其中一種方法稱為「遠端濾網」,是在導管的遠端打開一個網孔很密的保護傘,讓血液流得過去,但是當斑塊剝落掉下,這個遠端濾網就能及時攔截,不讓剝落的斑塊往大腦流過去。待頸動脈支架操作完畢後,再回收遠端濾網即可。另外一種保護設計是「頸動脈近端防護氣球裝置」,在頸動脈近端展開氣球,能夠暫時堵住血流,當血流暫停,再將頸動脈支架展開,此時如有脫落的斑塊不會隨著血液漂流而引發中風;待頸動脈支架操作完畢後可吸出少量血液及脫落的斑塊,再將防護氣球裝置消氣放掉,讓血流恢復流動。頸動脈超音波檢查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如果本身不具有危險因子,可以在60歲之後每年固定進行頸動脈超音波篩檢。」崔源生主任一再提醒:「如果本身有三高、又有抽菸習慣,建議從50歲就開始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看看是否有頸動脈狹窄的狀況;若曾出現眼睛黑曚、視力模糊、暈眩等症狀,要盡快就醫,才能及早治療,降低中風的機率。」原文:
-
2020-10-27 癌症.卵巢.子宮
性愛跟香菸一樣危險?WHO:癌症死亡人數20%起因於性交流
【文、圖/摘自木馬文化《傳染病的世界史》,作者石 弘之】性愛跟香菸一樣危險最近各界強調香菸的可怕,但性愛其實也會引發癌症。引發肝癌的「B型肝炎病毒」與引發白血病的「成人T細胞白血病病毒」,還有因為愛滋病而聲名大噪的卡波西氏腫瘤,起源於「人類皰疹病毒8型」,都是透過性行為傳染而引發癌症。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百分之二十,起因於性交流所傳染的病毒。香菸引發的癌症死亡人口約占百分之二十二,所以性愛跟香菸一樣危險。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評估,癌症死因最多的是「吸菸」,男性占百分之三十四點四,女性占百分之六點二。第二高的是「傳染病」,男性占百分之二十三點二,女性占百分之十九點四。也就是說,只要戒菸並小心傳染病,就有將近六成罹癌男性,兩成五罹癌女性,可以避免罹癌而死。尤其是最近年輕女性愈來愈容易罹患子宮頸癌,起因是「人類乳突病毒(HPV)」,這也是性傳染病中感染人數最多的一種,甚至比大家常提到的披衣菌性病(細菌性傳染性病)更多,連美國抗癌協會都要建議「抗癌活動的重點應該從香菸轉移到HPV」。如果模仿禁菸標語,大概可以改成「性愛會縮短您的生命」。WHO在二零一零年發表的「HPV與癌症報告」指出,全球每年約有四十九萬三千人罹患子宮頸癌,約二十七萬三千人死亡,死亡人口有百分之八十三出現在發展中地區。在女性特有的癌症中,子宮頸癌僅次於乳癌,排名第二。如果現在這個趨勢不變,二零二五年大約會有七十五萬六千人發病,約四十三萬九千人死亡。觀察子宮頸癌的全球分布,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中南美洲、南亞等貧困國家。尤其是坦尚尼亞、尚比亞、厄瓜多、柬埔寨等國家最多,不少發展中地區的子宮頸癌死亡率,是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好發於壯年期日本將「子宮頸癌」與「子宮體癌」都分類為「子宮癌」,國家統計也都將兩者數據合併。子宮頸癌發作於子宮入口附近的子宮頸,子宮體癌則發作於子宮本體。就醫學上來說,這兩種癌不只是發作部位不同,連性質也完全不同,大概就像胃癌與大腸癌那樣的差別。子宮體癌通常在五十到六十歲(停經後)左右發病,但是子宮頸癌的發病巔峰在二十五到四十四歲。子宮體癌的發病原因不明,只知道懷孕分娩的經驗較少,就比較容易罹癌。另一方面,子宮頸癌有九成屬於性行為相關的傳染病。原因出在初次性交年齡降低,性伴侶數量增加,真是時代的表徵啊。根據國立癌症研究所資料,日本每年約有一萬七千五百人罹患子宮癌,其中大約一半(八千五百人)是子宮頸癌。每年約五千七百人因子宮癌而死亡,其中約兩千五百人(百分之四十四)為子宮頸癌。統計日本人一生中的罹癌機率,男性為百分之六十二,女性為百分之四十六,女性之中的子宮頸癌罹癌機率不到百分之一,但是在癌症死因排行榜上卻占了第三名。最近二十年,子宮頸癌病患數量大增,尤其二十到四十歲之間的女性罹患子宮頸癌,是所有女性罹癌患者中人數最多的。
-
2020-10-20 新聞.健康知識+
吸血鬼傳說源自狂犬病?人類容易受到狂犬病毒危害嗎
【文、圖/摘自木馬文化《寄生大腦:病毒、細菌、寄生蟲 如何影響人類行為與社會》,作者凱瑟琳.麥考利夫】了解狂犬病的猖獗樣貌後,你會深深感謝每一位致力預防此疾病的研究人員,而這一切努力可以追溯到路易.巴斯德,他在一八八五年從狂犬病狗口中蒐集唾液,以研發第一個狂犬病疫苗。在那之前,對於這種令人聞之喪膽的傳染病的唯一治療方式,甚至包含燒灼遭動物咬傷的部位或截斷受創肢體。由於狂犬病的病原體作用緩慢,因此這類激烈手段通常可見效。病原體經由皮膚傷口進入人體後,並不像大部分病毒一樣滲透血管。相反地,它會沿神經纖維悄悄前進,一天緩慢移動數公分,直到抵達腦部為止,時間約為二至四個星期—但讓科學家困惑的是,在某些情況下這段潛伏期會長達數個月、甚至一年以上。對多數人來說,感染狂犬病的第一個症狀像感冒一樣不適,而這表示病毒已經到達腦部。如果病毒抄捷徑,一般會入侵邊緣系統,即控制攻擊、性交、飢餓與口渴等基本需求的神經中樞。這時病患可能會產生激烈性慾。隨著病毒瘋狂複製,導致迴路不規則放電,任何光線、噪音、氣味或最輕微的碰觸(甚至只是微風),都會讓病患心煩意亂。這種名為感覺過敏(hyperesthesia)的現象,在狗、浣熊、蝙蝠與狐狸等常見宿主身上有其目的:易激動的動物會因生氣而弄斷自己的爪子和牙齒;狂犬病毒也會癱瘓宿主喉嚨的肌肉,導致宿主痛苦喊叫時發出嘶啞的窒息聲,聽起來就像在吠叫。隨著吞嚥動作變得愈發困難,含大量傳染原的唾液會不斷從嘴巴冒出並起泡,流到嘴邊牽絲。這時,病患會籠罩在恐水症—實際上就是「怕水」—的陰影。然而,恐懼並不能充分描述水對狂犬病患造成的折磨。狂犬病毒會導致喉嚨劇烈疼痛,因此玻璃杯裝有任何液體、或只是水盆裡濺起水花的畫面,都會讓患者產生嘔吐感。隨著狂犬病進入所謂的狂躁期,受害者的臉部肌肉會不由自主地痙攣,表情變得凶狠。不同於罹患狂犬病的動物,人類患者很少啃咬東西,但是會瞬間暴怒。恐怖的幻覺常見於這個階段。患者通常在嚴重症狀出現後幾天死亡,原因一般是窒息或心臟停止跳動。然而,狂犬病的發病過程不一定都如此戲劇性。在三分之一的案例中,患者基於不明原因只出現癱瘓的症狀,從被咬傷的部位開始逐漸蔓延全身,最終導致昏迷與死亡。這是比較溫和、卻往往拖得較久的死法,也導致患者受苦時間相當漫長。儘管狂犬病的症狀讓人恐懼,但或許較安撫人心的事實是,病原體不需讓宿主變成野獸才能散播。在受感染的動物開始出現詭異行為前,病毒已經在宿主的唾液中大量繁殖,並在動物舔舐另一隻動物的特定部位時擴散,尤其是眼睛、嘴唇、嘴巴、鼻孔、乳頭、肛門與生殖器內裡的粉紅色粘膜。「病毒透過哺乳動物的正常行為達到傳播目的。」狂犬病專家查爾斯.魯普雷希特(Charles Rupprecht)表示,「我們是社會性動物。我們喜歡舔舐、喜歡吸吮、喜歡啃咬。吸吮是母嬰關係的一部分;多數哺乳動物時常舔舐生殖器和四處嗅聞,狗兒們無時無刻都在做這些事情,小狗之所以蹦蹦跳跳、亂咬東西,是因為牠們想吸奶;而當牠們在交配時,雄性動物會咬住雌性的頸背以制伏對方。我們對病毒造成的奇特症狀感到緊張,但大致上那些對它的傳播來說微不足道。」幸好,我們不像其他哺乳類動物那樣容易受到狂犬病毒的危害。人對人傳染狂犬病毒(例如透過口交、接吻等等)的機率微乎其微。新聞報導的少數案例未經證實,而且多半來自貧窮國家,那裡的衛生官員缺乏預防狂犬病的資源,更別說進行嚴謹的流行病學研究,以判斷這類說法的真實性。儘管如此,魯普雷希特堅信,任何曾與狂犬病患者發生性行為、抽同一根香菸,或喝同一杯飲料的人,都應該接受預防治療—通常要在手臂上連續注射四次疫苗,而且這跟傳言相反,頂多就像打流感疫苗一般痛。他強調,「根據我們對狂犬病毒的認識,個體當然有可能經由接吻和口交傳染狂犬病。」此外,由於性慾遽增是感染狂犬病的初期症狀之一,因此病患很可能在確診前,就已在不知不覺間把病毒傳染給別人。舉印度的一個案例來說,一名二十八歲的已婚婦女突然間在性事上索求無度,讓先生備感壓力,因此婦女求診婦產科和內科,最後進了急診室。她當時恐水症發作,負責照顧她的醫師們立刻懷疑她得了狂犬病。在他們的追問下,她想起兩個月前被一隻小狗輕輕咬了一下。她進急診隔天就宣告不治,所幸她的先生有接種疫苗,並未遭到傳染。「一毫升的唾液中可能至少有一百萬個病毒微粒,」魯普雷希特說,「對於任何傳染原都能造成極高死亡率的疾病,誰會冒這樣的風險?如果你得了狂犬病,我救不了你。」總之,狂犬病毒似乎透過重創宿主腦部的方式來促進散播,並導致無數迴路出毛病。其間引起的某些症狀(例如恐水症)看似與病毒散播無關,不過提高性慾也許有效(至少對動物而言是如此)。當然,激起動物的怒火與感覺過敏—讓牠即使受一點刺激也會神經緊繃—促使牠咬人,是狂犬病毒更換宿主最有效的方法。不過宿主在發病前,於正常性交過程中輕咬交配對象頸部,也可能散播狂犬病毒;這意味著狂躁期是一種保險措施,也就是說,這是寄生生物在無法憑靠一般手段完成任務時,為了確保找到新宿主的備案。以上說的是現代版狂犬病。在早期無人認識狂犬病毒或知道它們如何擴散的時代,人們無疑將狂犬病視為傳染性的精神病。一隻野獸咬了你,牠的靈魂會進入你體內。身體被牠占據後,你也變成了野獸。你口吐白沫、抓狂暴怒,甚至在精神錯亂之際瘋狂亂咬。你像狼狗一樣吠叫,肉慾橫流,生活充斥著暴力、性與血腥。你是一個四處擴散、有生命力的惡魔。如果你覺得這種情節似曾相識,那是因為狂犬病幾乎是所有吸血鬼故事的基礎。在這些傳說中,尤其是起源於十八世紀上半葉東歐的版本,大部分都描述吸血鬼在白天是人(有時是死人),到了夜晚會現出原形(通常是狗或狼),並攻擊鄰人;而在他們的眾多惡行中,最令人髮指的是貪婪啃食人類肉體、吸吮血液或強姦。其實,這些不只是那年代人們的口耳相傳,而任何被指控擁有這種邪惡力量的人,很可能會遭處絞刑或被綁在火柱上燒死。一八九七年,布拉姆.史多克(Bram Stoker)筆下的德古拉伯爵正式建立在這些古老傳說上,不過這位恐怖伯爵廣為人知的是化身成蝙蝠。這些超自然形體具有狂犬病動物的邪惡特質與旺盛性慾,披著狂犬病常見宿主的外衣,其嗜血習性一如狂犬病透過咬痕散播的特質,這一切當然不是巧合。吸血鬼與狂犬病類似之處可不止於此。一九九八年發表於《神經學》(Neurology)期刊的一篇專欄文章裡,西班牙醫師胡安.戈梅茲– 阿隆索(Juan Gómez-Alonso)指出吸血鬼與狂犬病動物間潛在的相似處:根據民間傳說,吸血鬼的壽命是四十天,正好是受害者被狂犬病動物咬了之後繼續存活的平均天數。而且,吸血鬼就跟狂犬病患者一樣害怕光線(才會發展出夜行習性)、強烈氣味(傳說大蒜氣味可以驅趕吸血鬼)和水(據說在墳墓周圍倒水可以將吸血鬼困在地下墓穴)。
-
2020-10-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戶外染疫風險較低但仍應戴口罩
目前幾乎所有有紀錄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例都是在室內傳染,但專家說,在室外戴口罩還是合情合理,因為室外仍存感染風險。當人群參加派對或競選造勢活動時,距離彼此很近、長時間說話,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性也隨之提高。自疫情初始,多項研究就提到餐廳、家庭、工廠、辦公室、會議、火車及飛機等地發生的感染病例。今年4月發表的研究發現一例戶外感染的病例,病毒在兩名中國村民之間傳染,但這只是超過7000項研究中的一項。在另一項尚未經過獨立審查的研究中,研究員分析2萬5000個病例,發現其中6%與特定戶外環境有關,例如體育活動或演唱會。這些場所都是人與人之間未保持適當距離的封閉空間,或人們在一個地方停留片刻、繼而四處走動,並大聲說話、唱歌的地方。英國坎特布里基督教會大學(Canterbury ChristChurch University)教授、也是這項研究的作者魏德(Mike Weed)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說:「我們實際上並未發現於日常生活中在戶外感染病毒的病例。」一個由美國、英國、德國大學院校教授等科學人員及工程師組成的組織認為,資料顯示,目前看來,「以從事相同活動、維持相同距離來說,室外比室內安全多了」。這個學者組織把含有病毒的氣溶膠(aerosols)比擬為香菸煙霧說,室外的病毒傳染風險比在室內低很多,因為病毒可以很快被空氣稀釋。
-
2020-10-07 科別.心臟血管
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破裂、主動脈瘤不一樣! 完整解析三者區別
人體的主動脈是全身中最大的動脈,直徑約2.5~3.5 cm,連接著左心室,當心臟收縮時,將充滿氧氣的血液運送至全身,主動脈可以說是承受心臟泵浦產生壓力衝擊的第一線。血壓高 主動脈承受壓力大因此當血壓越高,主動脈要承受的壓力就更大,但人體血管又並非像水管一樣,只有單層結構,過高的血壓,會將主動脈像是吹氣球般撐大,而具有三層結構的主動脈,在過高壓力下反覆被撐開,血管的三層結締組織結構,就會發生撕裂,主動脈血管的內層發生破損,血液跑錯位置,進入血管壁內層及中間層之間,導致血管內層和中間層撕開,即所謂主動脈剝離,若是連最外層都發生破裂,將會造成立即性死亡。主動脈剝離與主動脈破裂或主動脈瘤有何區別?有時人們會搞不清楚主動脈剝離與主動脈破裂或主動脈瘤的差別,這三者其實大不相同。可能因為內在或外在傷害因素,導致主動脈壁完全撕裂或破裂,即為「主動脈破裂」;「主動脈瘤」是一種發生在主動脈血管壁上的異常膨脹,直徑超過正常的1.5倍,這種情況將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什麼原因導致主動脈剝離?主動脈剝離通常發生在主動脈血管結締組織發生異常,有許多因素會導致血管結締組織發生異常,包括: 1. 慢性高血壓(高血壓)-持續性且一直未受控制的高血壓,恐造成主動脈血管組織壓力,導致血管易發生破損2. 冠狀動脈疾病(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硬化不僅會影響血管彈性,也會因為血管管徑變小而增加主動脈的壓力3. 抽煙-香菸中的化學物質會影響血流、並造成血管脆化,影響血管彈性4. 主動脈瓣缺損-主動脈原有異常情況5. 主動脈瘤-先天血管結構異常或後天因素(三高、超重、抽菸)造成血管壁受損、彈性變差,進而導致血管壁異常膨大6. 先天性心臟病7. 遺傳性疾病-鬆皮症候群(Ehlers Danlos Syndrome)、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Loeys-Dietz 症候群(Loeys-Dietz syndrome),此類遺傳性疾病都有結締組織異常的情況,因而血管的結締組織也較一般人鬆散脆弱8. 遺傳性疾病-透納氏症(Turner syndrome),僅影響女性,是因為X染色體上的某些基因缺失,會出現身高矮、卵巢發育異常和心臟缺陷等病況。9. 家族病史-家族中有主動脈剝離病史者,發生主動脈剝離的可能性更高10. 性別-男性是女性的兩倍11. 年齡-60歲以上的人群中較為常見12. 懷孕-由於懷孕會造成荷爾蒙改變,而使心血管負荷增加13. 施用可卡因(Cocaine)、搖頭丸、擬交感神經藥-導致血壓暫時性升高,而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14. 劇烈舉重運動-過度劇烈的舉重過程中,因為肌肉用力,可能會出現暫時性血壓升高,而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15. 胸口受傷-強烈的外力撞擊,可能造成血管壁受損(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延伸閱讀: 主動脈剝離9成都因高血壓引起! 專家教你辨識急性心血管疾病8徵兆 主動脈剝離48小時內會死亡! 教你看懂5大危險警示症狀
-
2020-09-19 新聞.生命智慧
「我帶著刀子,想殺了肇事者的兒子報仇!」孩子的生命從此停住…鋼鐵爸決定完成孩子未竟的人生
2015年4月1號,新北市新海橋上發生一起令人心碎的車禍,一台計程車逆向行駛,撞死對向的2位機車騎士,而其中一位機車騎士,就是「鋼鐵爸」阮橋本的21歲兒子阮聖翔。事故發生後,阮橋本一直無法接受兒子的死,曾帶刀子想殺肇事者的兒子報仇,也曾飆車摔斷11根肋骨,幸運活了下來。 「當時我躺在路上,想著聖翔當時的痛,一定是比我還痛百倍、千倍,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呼吸、絕不能死,要用我的餘生,繼續完成聖翔的人生...」一座橋,與聖翔天人永隔……碰一聲,你就回不了家了。碰一聲,我們就此別離了。 自從聖翔有機車後,他總是貼心到極點,不管是媽媽交代辦事,或是長輩交代處理的一些雜務,還是護送妹妹上課,抑或是朋友、同學需要陪跑及考照,他從不推諉或失信,即便他還有很多事要做,像是學校的畢業展、女朋友的事、公司的事……等等。 聖翔總是在出門回家前,會打電問問我們想吃什麼小吃,順道買回來,我們也很習慣、很自然差使他做任何事。 2015年4月1號這天,我帶著老婆、筑筑一起參加車友聚會,而聖翔獨自在家。晚間八點,聖翔騎著機車,載小舅志韋返回新莊住處。要回程返家前,貼心的聖翔還撥了電話給我,問我們到家了沒?要不要為我們帶什麼吃的、喝的回家?而我也如往常地向他點菜「排骨酥和甘蔗汁」,最後你就一聲「好!」很平常、很習慣……。 晚上八點四十分左右「歐伊~歐伊~歐伊~」聲,聽到時很自然。因為從事殯葬業的我早就聽慣這樣類似噩耗宣告的聲響,再說距離家的位置大約一百公尺處有消防局,再往前五十公尺就是醫院,住家樓下走路不到三分鐘便是殯儀館正門路口。 在此地定居了三十多個年頭,從蕭瑟無人的半荒地,直到如今吵雜喧鬧的殯葬業大街,我想,發生再怎樣的大事件我也早已習以為常,甚至無感。但,這次卻…… 在家等候聖翔回家的我們,等到九點多,心中突然一陣不安,老婆說「聖翔怎麼說要回家了卻電話轉語音?」因為聖翔從不會有這樣讓人擔心的時刻,一定電話一響就接,不會讓我們找不到人。 就在這時候,家裡電話響起,電話那頭,警方告訴我,聖翔出了車禍在醫院急救,請我趕緊到醫院一趟。 我不以為意,以為只是一般的小車禍,因為聖翔平時的駕駛習慣與技術讓我很放心,應該不至於太嚴重才對。這時的我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到了醫院急診室,感受到現場的氛圍,從事殯葬業多年的我,終於意會到是怎麼回事了。 當我看到躺在急救擔架上那滿身是血的遺體,瞬間雙腳癱軟,跌坐在地上,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敢相信眼前的遺體就是自己的兒子,自己唯一的兒子… 此刻的聖翔也不知道怎麼一回事吧?我的寶貝翔,你是不是也跟爸爸媽媽還有妹妹此刻的心情一樣害怕?我的寶貝,爸爸好害怕啊……。 碰一聲,你就回不了家了。碰一聲,我們就此別離了。 聖翔在回程行經連接新莊與板橋的新海橋時,就在離家不到三百公尺的新海橋上,與另一名機車騎士,被一輛計程車逆向迎面撞上,現場就沒了生命跡象,送醫急救後,因傷勢過重,仍然急救無效而死亡。 失去聖翔,我頓時沒有了靈魂、沒有了思考、沒有了方向、沒……什麼都沒有了。我變得彷彿只剩行屍走肉似的一副空空洞洞的軀殼,回過神看到筑筑、老母、老婆、家人,我該怎麼辦?怎麼會是你,我該怎麼辦?我還能怎麼辦,誰來告訴我?求求誰可以來給我一個讓我可以不再迷惘的答案…… 不!我必須堅強,必須強迫自己堅強,縱使我是崩潰著、無助著、感覺力不從心,但我是他們的靠山,我必須要堅強!可我能選擇不要堅強嗎?倘若我不掩飾自己的脆弱,就能有那一絲奇蹟換回你嗎?我的寶貝啊…… 最後,翔翔仍舊沒有再回家過一次了。他的聲音,每日每夜地迴盪在我、老婆與筑筑的腦海,而他熟悉的身影,只能活在我們的心裡與回憶。 聖翔的生命,從此停在2015年4月18日晚上八點四十四分。鋼鐵爸/我的另一個名字……車禍事發以來,肇事者一直堅稱自己是因為氣喘而昏迷才會逆向肇事,詢問過醫生、氣喘病友,大家都一致認為可能性極低。怎麼可能氣喘發作還可以在現場來回走動,甚至於打電話給車行而不是打一一九,而第一時間車行來到車禍現場,是夥同傅寶勝(肇事者)拆除車行招牌和對講機。試問氣喘發作還可以有這種行為嗎? 每次想到這裡,我心中就無法壓抑自己的憤怒與怨恨!曾經有兩次,我帶著刀械,一個人開著車去到肇事兇手的兒子上班的地方,想要手刃兇手的兒子,讓他也嘗嘗失去兒子的感受。到達對方兒子上班的汽車用品百貨馬路對面後,我坐在車上,點燃香菸,想著聖翔在急診室急救的畫面,想著記憶中與他相處的片段回憶。 我把刀子藏在衣服裡,下車走向馬路對面,當時的我,腦中只有聖翔全身是血的畫面,彷彿腎上腺素爆發。當下,我只想著,「報仇!報仇!傅寶勝,我要你也體會我的心有多痛!」 正當一步一步逼近肇事者的兒子之際,我心中閃過一個影像。我想起了兒子那帶著笑意,單純憨厚的臉龐,於是,我轉身走回車上,眼淚再也止不住,放肆的流著……我在心中說,「兒子,對不起,老爸做不到,因為我是人,我不是畜生……」經過兩次這樣的「懸崖勒馬」,所幸沒有因為怨恨與衝動而鑄下大錯。 我把聖翔的靈堂設在自家的會館中。每天,都有許多好友前來探望我與聖翔。可是,始終不見肇事兇手來上過一炷香、說聲抱歉,這也讓我們阮家上上下下無法理解與諒解,我更是始終無法釋懷! 有天,一個朋友來關心我的情況,我們在辦公室聊天時,他見到辦公室裡的大型鋼鐵人模型。鋼鐵人,一直是我和聖翔非常喜歡的人物,鋼鐵人公仔、周邊商品,也是我們父子倆長期以來的收藏。 朋友鼓勵我要堅強,指著鋼鐵人說,「你們父子都那麼喜歡鋼鐵人,你一定要像鋼鐵人一樣堅強,別讓聖翔為你擔心!聖翔像是鋼鐵人,你就是他的鋼鐵老爸!」 於是,鋼鐵爸這個稱號就這麼開始傳開。至今,「鋼鐵爸」這名字,彷彿就成了我的另一個名字。選擇把對兒子的愛,化為更多人能享用的溫暖……2016年1月10日,「新北市聖翔救援協會」正式成立,我獲理監事會推選為創會理事長,而秘書長則由一路走來都默默陪在我身邊的人生心靈導師林淙偉擔任;至於最辛苦的第一線救援工作,就由我的兩位私人特助擔任。 隔月,在朋友的引薦下,有個名叫「台○生命」的殯葬集團,允諾將一間雙層的辦公室無償提供給協會使用,聖翔救援協會自此總算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據點。 聖翔走後,我一直試圖以愛化解怨恨。某天,我在臉書上貼聖翔送我的五呎高「鋼鐵人」模型照片,幻想自己是鋼鐵人,用鋼鐵般的意志走過這段曲折的心路歷程,網友因此稱我「鋼鐵爸」。 漸漸的,我為聖翔所做的一切努力被越來越多人看見,這之間,當然也包括許多酸民,他們說,「阮橋本只是愛出風頭,只是想出名。」可是,如果稍微將心比心,誰會用親生兒子的生命換來自己出名、出風頭? 然而,吸引更多的是「鋼鐵爸」的粉絲,其中,有很大比例是年齡與聖翔相仿的年輕族群,他們總尊稱我一聲「阿爸」,就這樣,我多了數以百計的兒子、女兒。但再多聲「阿爸」,也換不回親耳再聽到聖翔叫一聲爸爸…… 我總是用自己切身經驗,苦口婆心勸這些兒子女兒們不要飆車、不要碰毒品,甚至為了要讓這些小朋友們有向心力,我集結了他們,成立了直屬於聖翔救援協會的「赤焰軍」志工車隊,而這些赤焰軍們,也都自發性排班在北宜公路、台七線駐點服務。 2016年3月,是聖翔車禍即將屆滿一周年的日子,將近十二個月的時間,都不見政府相關單位部門針對新海橋的不安全設施規畫做出任何改善。於是我以「鋼鐵爸」在臉書醞釀、號召,打算在四月十九日舉辦一場呼籲政府單位重視新海橋橋安問題的遊行。 此舉果然引起相關部門重視,結果三月底開始,每晚十二點到清晨六點封橋施工,僅僅花了不到半個月,就在新海橋上蓋好了阻隔雙向車道的分隔島。從此,再也不會有機車逆向鑽車縫的事故發生,也不會再發生像聖翔被逆向車輛撞死的慘劇! 一方面我感嘆,很多事情只在於做或不做,三十三年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有心,半個月就解決了;另一方面我覺得遺憾與欣慰,遺憾的是,如果早有人出面呼籲爭取分隔島的增設,那麼聖翔就不會遭此橫禍了! 欣慰的是,我相信冥冥之中,是聖翔的守護,我才能堅持了快一年來抗爭、爭取,而如今也終於成功,新海橋上再也不會有類似的車禍發生,用路人更安全了,不會再有家庭因此破碎了! 書籍介紹書名:倒著走的人生:鋼鐵爸靠北人生,活出正能量作者:鋼鐵爸(阮橋本)出版社:新自然主義出版日期:2020/07/21作者簡介/鋼鐵爸本名:阮橋本,苗栗苑裡出生,現居新北市板橋區,1986年,擔任聯豐佛教禮儀社社長2016年,擔任聖翔救援協會總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 把麵包當主食,難怪你老是覺得累!醫師告訴你:造成「腎上腺疲勞」的NG飲食習慣
-
2020-09-10 癌症.食道癌
長期飲酒喉嚨卡卡不適 小心食道癌上身
一名44歲男子每晚總是聚餐跑攤,導致他常狼吞虎嚥加快進食速度,同時對朋友敬酒來者不拒,以致於最近出現劇烈乾咳、喉嚨癢痛症狀,就醫發現喉部多處潰瘍且食道灼傷,醫師提醒,烈酒易灼傷食道及造成胃食道逆流,若不改變飲食習慣,小心食道癌悄悄上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徐俊傑指出,該患者因工作關係經常得熬夜應酬,席間都會喝烈酒助興,日前返家後,發現喉嚨搔癢難耐,早上出門上班即不斷乾咳,原本以為是著涼感冒不以為意,但咳嗽的症狀卻越來越嚴重,形容「喉嚨幾乎快咳斷了」,只好趕緊就醫求救。經鼻內視鏡檢查,果然發現喉嚨部位有多處潰瘍,且下咽喉及上食道處明顯有灼傷,深入詢問是否有吃海鮮,患者回答當天吃了多道鮮魚及甲殼類海鮮美食,因此研判可能是狼吞虎嚥過程中,細小卻銳利的魚刺及甲殼劃傷食道產生潰瘍,加上烈酒的豪飲刺激,造成嚴重的下咽喉及上食道處灼傷,所幸傷口沒有明顯出血,開藥後就讓患者回家休息,並囑咐患者短時間勿吃堅硬食物,同時避免刺激性飲品。徐俊傑說,酒精對食道及胃黏膜會產生刺激,引起嘔吐及胃食道逆流。輕微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常不自覺,但長期侵蝕下,容易灼傷喉嚨及食道,造成食道黏膜傷害,之後又會因喉部癢痛所引起的劇烈咳嗽,導致喉嚨及腹部持續用力,造成胃食道逆流加劇,喉嚨傷口也會逐漸擴大,若未及時治療,症狀會更加嚴重。他提醒,根據研究,若屬於「乙醛去氫酶」基因(ALDH2)缺乏者,長期過量飲酒將使得罹患食道癌、口咽癌、肝癌的風險比例上升為正常人的50倍,即使不飲酒者也較一般人增加21%,由於國人攜帶此缺損基因者比例達47%,高居全球之冠,因此更是上述癌症的高風險群,必須特別提高警覺。徐俊傑建議,若民眾長期接觸酒精、香菸或檳榔等致癌物,一旦發覺口腔黏膜異常病變、吞嚥異常、喉嚨卡卡不適、聲音沙啞甚至咳嗽不停等症狀,都千萬不要輕忽,以免錯失治癒的黃金時機。
-
2020-07-17 科別.耳鼻喉
早上醒來老是眼睛紅腫癢 小心過敏性鼻炎作祟
眼睛老是紅腫癢,恐怕不單純是眼睛發炎,而是過敏性鼻炎在作怪!10歲的陳小弟早上起床後眼睛常紅腫、癢,看了眼科點完眼藥水後,症狀雖有改善,但仍反覆發作三、四十次,維持近兩年,讓爸媽非常擔憂。經過就診後才發現,原來是因為陳小弟有過敏性鼻炎,鼻黏膜發炎腫脹造成鼻淚管阻塞,進一步導致結膜炎,經藥物治療後症狀獲得改善。收治病患的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表示,陳小弟因為症狀反覆前來接受過敏原檢查,希望找出病因。就診時左眼結膜充血、上眼皮紅腫,自述只有早上睡醒時有症狀,睡前沒有接觸刺激性物質,床單枕頭被套也都有定期清潔,偶爾外宿時也會發生類似的狀況。後來經由鼻腔檢查發現,陳小弟鼻粘膜充血腫脹嚴重,鼻甲甚至已經貼到鼻中隔,鼻黏膜發炎腫脹造成鼻淚管阻塞,進一步導致同側眼睛結膜炎。而陳小弟因為長期都有鼻塞和鼻涕倒流症狀,太習慣而無感,也沒有吃藥控制;經過給予鼻炎的藥物治療和衛教後,症狀獲得改善。蘇軏表示,因為眼睛和鼻淚管相通,發生過敏性鼻炎鼻時,鼻黏膜的發炎物質容易跑到眼睛,或是因為過於腫脹,淚液等眼睛分泌物也因無法往下流通而堵塞,造成眼睛發炎。由於過敏通常在凌晨、夜間較嚴重,加上躺一整夜眼睛分泌物無法經鼻淚管往下流,因此陳小弟在早上醒來時症狀總是特別嚴重。蘇軏說,門診觀察有近五成患者深受過敏性鼻炎的困擾,尤其是空氣品質差時,求診患者明顯增加。常見過敏原包含塵蟎、蟑螂、黴菌、寵物皮屑和花粉,香菸、汽車或工廠排放廢氣等空氣污染,則會刺激鼻粘膜,誘發或加重鼻炎症狀。治療上,常使用口服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或是口服抗鼻充血劑等藥物治療或使用免疫療法。另外,也要注意鼻部清潔、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避免二手菸,遠離過敏原。蘇軏指出,過敏性鼻炎除了鼻塞、流鼻水等鼻部症狀外,也可能和過敏性結膜炎、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以及過動症有關,因此出現相關症狀時建議找尋醫師評估、檢查,必要時可安排過敏原檢測,進一步釐清原因。
-
2020-07-11 科別.呼吸胸腔
蔡啟芳飽受肺阻塞所苦 醫界推估40歲以上1成罹病
前立委蔡啟芳長期飽受肺阻塞(COPD)所苦,疾病走到末期,目前正在台大醫院接受肺部移植手術。肺阻塞令人聞之色變,醫界推估國內40歲以上民眾恐怕超過一成的人罹病,但在病程早期卻容易被誤認為感冒、氣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延遲治療。在台灣,肺阻塞每年帶走約6000人的生命。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余忠仁表示,長期吸入香菸或其他有害微粒,會引起肺臟及呼吸道產生慢性發炎反應,肺部的肺泡間隔被破壞將造成肺氣腫,而小呼吸道也會因為慢性發炎引發黏膜腫脹、呼吸道纖維化,造成小呼吸道阻塞而導致呼氣氣流受阻。多數患者在30、40歲左右發病,往往會出現慢性咳嗽、濃痰、易喘等症狀。余忠仁表示,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過去調查發現,40歲以上成人的肺阻塞罹病率約為7%,但考量到許多患者早期症狀不明顯、未就醫確診,因此推估社區中實際盛行率可能達10-12%。高雄市立旗津醫院院長暨高醫體系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蔡忠榮表示,輕微的肺阻塞症狀可能被誤以為是氣喘、感冒等疾病。一般來說,氣喘源於過敏,患者往往從小就會有氣喘症狀,因此壯年後才突然咳、痰、喘的民眾應考量罹患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果認為罹患感冒,但是就醫一兩次均無改善,且本身長期抽菸、甚至抽了二三十年,就要懷疑可能罹患肺阻塞,赴胸腔科接受評估。余忠仁提到,未吸菸者如果有慢性咳嗽、濃痰、易喘等症狀,可觀察生活中是否有其他危險因子,如工作環境長時間有粉塵等,亦須就醫接受評估。衛福部國健署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合作出版的《肺阻塞知多少手冊》中提供一分鐘簡易問卷(如圖),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也發展「1分鐘358」登階測試,民眾可藉由這些工具自我檢視罹病風險。所謂登階測試包含三指標,指標一是1分鐘內登階未達30階者,就屬高風險族群,這群人需檢視自身有沒有吸菸史或喘咳痰症狀,盡速就醫檢查。指標二是1分鐘內能登階30-50階者,屬中重度風險族群,需多留意自身肺功能。指標三是1分鐘內能登階50階以上者,這群人肺功能相當不錯,屬低風險族群。蔡忠榮表示,肺阻塞不可逆,患者需藉由氣管擴張劑來改善阻塞情形。由於患者較一般人易感染流感而導致死亡,因此建議患者定期接種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等,以避免急性惡化。
-
2020-07-10 科別.泌尿腎臟
有尿意別憋太久!醫曝嚴重後果…看完你還敢憋著嗎?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你曾工作等因素,尿急感到困擾嗎?日本診所院長松田明子醫師表示,尿意不可拖延避免憋尿,要注意過度憋尿會導致罹患泌尿系統疾病的風險提高,造成未來無法感受尿意、感染等問題。松田明子醫師指出,「一般來說,當膀胱累積約100cc左右的尿液時,就會開始感覺到尿意。而膀胱具有彈力,大約可容納500至600cc的尿液。由於膀胱壁由肌肉所組成,如果習慣忍耐到憋不住了才去廁所,通常膀胱壁的肌肉已經延伸很多,不但會導致尿液尚未排解乾淨,身體卻以為已經排解完畢,導致往後有可能無法感受到真正的尿意。」在尿液殘留的狀態下,細菌繁殖引發膀胱炎或腎臟炎的疾病風險就會增加。醫師說,膀胱炎會讓尿意的感受變得敏感,刺激膀胱而感到發癢與疼痛等症狀,如有相關症狀的人,一定要專科診所就診。除此之外,有些人可能也有腹部憋氣用力,而有漏尿的經驗。一用力就會漏尿的腹壓性失禁,是在四十至六十多歲的民眾,會逐漸增加的症狀。「許多男性會因為前列腺肥大而有慢性殘尿的問題,由於漏尿狀況很難單純藉由訓練減少,因此如果遇到不方便上廁所的場合,建議在事前可以減少攝取具有利尿作用的飲食。除了酒精和咖啡因之外,香菸的尼古丁也會有利尿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須留意,避免為泌尿系統造成負擔。」不要憋尿 與尿意和平共處的方法1、不可過度憋尿一旦養成憋尿的壞習慣,身體會在尿液徹底排除乾淨之前就感到滿足,導致尿液殘留體內。2、掌握利尿作用的成分使用含有高濃度碳酸的臉部保不僅是休息時喝的咖啡和酒精,香菸裡的尼古丁也有利尿作用,要小心避免攝取過度。資料來源:https://www.albagolf.com.tw/zh-tw/(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預防泌尿道感染! 除了蔓越莓,還要多吃這3種食物 天熱泌尿道易發炎! 4NG衛生習慣超多人都在做
-
2020-07-02 癌症.其他癌症
八旬翁左耳抽痛被當中耳炎 轉介檢查竟是口咽癌第三期
彰化縣82歲張姓老翁今年初覺得左耳疼痛,起初被診斷為中耳炎,治癒中耳炎之後仍然抽痛,衛福部立彰化醫院使用正子造影掃描和切片,確診為口咽癌第三期,因錯過黃金治療期,目前一周5天化療和放射性治療控制病情。張姓老翁嚼食檳榔40年,吸菸60年,過了古稀之年,不嚼檳榔,偶而吸菸,部立彰化醫院耳鼻科主任許嘉方認為張翁罹患口咽癌與長期嚼檳榔和吸菸有關。許嘉方說,嚼檳榔者導致口腔癌機率是一般人的28倍,抽菸者則是18倍,若同時長期抽菸、嚼檳榔,罹患口腔癌機率飆升為一般人的89倍。張翁今年年初經常左耳抽痛,到診所看病被診斷為中耳炎,治療幾次未見改善,診所轉介到部立彰化醫院作進一步檢查。許嘉方表示,張翁左耳紅腫和有微量分泌物,確是中耳炎徵狀,於是對症治療,結果中耳炎好了大半但左耳依舊抽痛。許嘉方用內視鏡檢查,發現張翁左側口咽壁靠近扁桃腺下方有腫塊,經由正子造影掃描顯示腫塊約3公分大,切片證實為第三期口咽癌,因考慮張翁年事已高,無法承受長時間手術摘除腫瘤,於是安排一周5天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控制病情。張翁每次到醫院治療,都有兒子陪伴身旁。張翁的兒子表示,他父親年輕時嚼檳榔和吸菸,菸齡長達60年,年紀大了很少碰檳榔,偶而吸菸,現在確診罹癌,他和家人力勸父親別再吸菸,好好養病,家人也互相告誡別碰檳榔和香菸。許嘉方說,張翁的口咽癌長在口腔後側的,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患者難以察覺,可能發生張翁這樣誤診的情況,等到出現吞嚥困難、出血或耳部轉移性疼痛等症狀,往往錯過黃金治療期。許嘉方又說,台灣的口咽癌、口腔癌等頭頸類癌症患者有年輕化趨勢,俗稱「香檳酒」也就是抽菸、嚼檳榔和喝酒,被視為罹患頭頸類癌症相當重要的因素,尤其九成的頭頸類癌症患者都有嚼檳啷習慣,國健署針對30歲以上嚼檳榔或吸菸民眾,每2年補助1次口腔黏膜檢查,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效。
-
2020-06-26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蟬聯十大死因之首!降低罹癌風險,專家傳授防癌5功
衛福部公布去年國人十大死因,其中,癌症依然最要命,連續38年居十大死因之首。去年奪走50,232條人命,比前年增1,448人,人數再創新高,平均每10分27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較前年快了12秒。最新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癌;口腔癌;前列腺(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指出,癌症預防刻不容緩,藉由健康生活習慣的建立,來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只要確實做到「全民練5功」,用5招健康生活型態,就能遠離癌症的威脅。防癌5功STEP 1:蔬果彩虹579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許嘉芸表示,蔬果中的防癌抗癌物質-植化素,存在於五顏六色蔬果中。平日應遵循「蔬果彩虹579」的飲食原則,多色且足量的攝取蔬果,足量即是每日男性9份、女性7份、兒童5份。現代上班族生活忙碌,許多人往往選擇以綜合維他命或其他營養補充品取代天然營養素的攝取,但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營養補充品(保健食品)可預防癌症發生,甚至反而會與西藥相互影響,或對某些族群的健康不利。必做:別偷懶,天然的尚好!飲食上,建議以天然蔬果且多種顏色多樣化攝取為原則。防癌5功STEP 2:規律運動賴基銘說,根據國衛院的研究發現,每天運動15分鐘,可延長3年壽命,還可降低癌症死亡風險10%。透過規律運動不但可以控制體重,也是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每天至少30分鐘、每周從事150分鐘以上的運動,有助於預防包括: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腎臟癌的發生。必做:別偷懶,運動不可少!以每天30分鐘、每周150分鐘以上的運動為原則。防癌5功STEP 3:體重控制賴基銘強調,肥胖是癌症的警訊!研究顯示,體重若超過個人理想體重的40%,男性罹癌風險將增加33%,女性則增加55%。維持體重必須控制身體質量指數(BMI)18.5~24間,或是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為基準。必做:飲食控制 規律運動,減重並不難。防癌5功STEP 4:遠離香菸、檳榔,電子菸更要注意!賴基銘提醒,嚼檳榔除了會造成牙齒本身和牙周組織嚴重的破壞外,更可能引發口腔、咽、喉與食道的癌症,所以千萬別為了小小口慾,埋下致癌的因子。研究發現,癌症的死亡約有3成與抽菸有關,而且不僅是吸菸者本身有風險,二手菸對於健康的危害絕不亞於當事人。雖說近年來,我國抽菸率已下降到13%,創歷史新低,然而,新興的電子煙卻成了健康漏洞,電子菸成分中的甲醛,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質。必做:遠離一手菸、二手菸、三手菸、電子菸的健康危害!亦應關注日常環境中的潛藏致癌風險,如空污、交通廢氣、廚房油煙及廟宇焚香。防癌5功STEP 5:定期篩檢,為身體進行健康盤點面對癌症罹患人數持續上升,醫療支出持續增加的現況,定期篩檢是早期發現癌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工具。目前政府提供國內常見四大癌症: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的免費篩檢,鼓勵符合篩檢條件之民眾,可以就近至健康中心、衛生所、診所、醫院進行檢查。除此之外,因癌症有年輕化的趨勢,除了平常定期健檢追蹤健康狀況外,在乳癌方面,高風險族群更應該早期開始定期追蹤;肺癌高風險族群也應該要自主「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子宮頸癌,除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外,還可施打HPV疫苗,更進一步進行健康預防。
-
2020-06-12 橘世代.健康橘
疫情趨緩了!但小心太放鬆反而「富貴病」上身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餐館飯店、美食街小吃店大宴小酌又見絡繹不絕的客人上門。衛福部桃園醫院護理師廖曉嵐提醒,應酬多的痛風病友要小心,別讓因少應酬、少外食好不容易構築的健康防線破功,痛風重新上門。糖尿病友也要注意,如果因飲食不忌口,一旦血糖控制不佳,全身無論大、小血管及神經系統易產生不可逆慢性併發症,得不償失。廖曉嵐說,痛風古稱「富貴病」,通常只有達官顯要、富貴人家才會患,因吃了太多的肉類、內臟、海產等高尿酸飲食易導致痛風。現代人因經濟條件佳又注重口慾、飲食習慣的改變與無節制暴飲暴食,痛風不再只是特定對象的專利,年齡也愈年輕化。一位50歲男性連日參加公司同事聚餐,還有和客戶應酬,不是火鍋吃到飽就是海鮮大餐,因腳趾關節紅腫劇痛、半夜痛醒無法行走,到醫院急診就醫,經診斷為急性痛風發作。廖曉嵐歸納預防痛風6大妙招:1.控制體重,盡量維持在標準體重內。2.多喝水幫助尿酸代謝。3.避免飲酒提升血液中尿酸,增加痛風發作的機率,如果已經有痛風的病史,更要注意少喝啤酒。4.少喝含糖飲料,研究顯示,每天喝兩次以上含糖飲料的人,比不喝飲料的人,多出85%罹患痛風的機率。5.少油,平常應減少食用油炸食物,少喝火鍋湯、肉湯。脂肪攝取太多會降低尿酸代謝,增加痛風發作的機率。6.多食用抗氧化食物如櫻桃、藍莓、青花菜等,有利於降低尿酸。劉昌娟指,糖尿病會導致足部血液供應減少,造成感覺異常、足部易感染、傷口癒合慢。統計有約一半截肢病友有糖尿病,所以要控制好血糖,身體若出現傷口盡快就醫,以免因為病情延誤造成截肢可能。一位40多歲女性是糖尿病多年病友,有長期吸菸習慣,膝蓋鈍傷自己塗抹藥膏,造成傷口壞死及擴大感染。家人發現傷口不但沒癒合反而越嚴重,立即帶她就醫,治療及配合戒菸,控制飲食及血糖後,住院期間不僅血糖穩定,傷口感染也明顯改善,出院後按時回診,傷口已完全癒合。劉昌娟提醒糖尿病友平時除按醫師指示服用處方藥物,在飲食上應採均衡攝取全榖雜糧類、魚蛋豆肉、奶、蔬菜、水果、油脂6大類食物;身體有傷口的病友每天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及維生素C,如牛奶、雞蛋、魚、雞、瘦肉、豆腐、芭樂、火龍果等幫助傷口的癒合。研究指出,香菸燃燒後會產生7000多種有害的化合物及致癌物質,其中以尼古丁、焦油及一氧化碳對身體的影響最大,抽菸的糖尿病友血糖會比沒抽菸病友更難控制;抽菸也會造成胰島素阻抗增加,影響血糖的控制,導致好的膽固醇減少,壞的膽固醇增加,對糖尿病友而言,會增加粥狀動脈硬化的可能,增加糖尿病大小血管、神經病變,衍生血液循環不良。若發生於下肢血管會造成周邊動脈血管阻塞,如果有足部病變傷口難以癒合時,可能面臨截肢命運,所以糖尿病人除配合藥物及飲食控,更應勇於戒菸。【健康精選延伸閱讀↘↘↘】。40+要注意腎功能! 五字訣「自檢是否有腎臟病徵兆」。20年糖尿病史獲改善 用藥切記「五問五不」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07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癌風險因子 這些要預防!
癌症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如遺傳、基因突變等大家熟悉的因素,我們所處的環境、飲食習慣也與癌症的發生相關。世界衛生組織所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定期整理最新的研究及文獻,將致癌性物質依實證等級分類如下:● 第1群:為人類致癌物● 第2A群:對人類可能為致癌物● 第2B群:對人類懷疑為致癌物● 第3群:無法判定為人類致癌物● 第4群:認為該物質並非人類致癌物有關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IARC的專家做了完整的醫學文獻回顧後,依2015年10月提出之報告,將以下兩類食物列為第1群及第2A群之致癌物。加工肉品指肉品經鹽漬、醃漬、發酵、煙熏等處理以達風味提升或改善保存等目的,如:熱狗、火腿、香腸、鹹牛肉、肉乾、肉類罐頭、經調味等其他肉製品,列為大腸直腸癌之第1群致癌物。根據IARC的估計,每天攝食50公克加工肉,將使罹患大腸直腸癌風險提高18%。需特別注意的是,依IARC的分級,加工肉品雖然被列為與香菸和石綿同級的致癌物,但僅表示具有充分證據證明加工肉品會引起人類癌症,並不表示其危險程度與香菸、石綿相同,不能用於說明致癌風險高低。紅肉被列為第2A群致癌物,指所有哺乳類動物之肌肉,如牛肉、豬肉、羊肉及馬肉等。雖然報告提出食用紅肉過量可能會增加罹癌的機率,但也指出,由於無法排除其他飲食與生活習慣可能帶來的影響,食用紅肉與癌症有直接相關的證據有限。需特別說明的是,紅肉有其營養價值,含有高蛋白質與包括維生素B、鐵與鋅等物質,因此,建議民眾均衡飲食,避免大量攝取肉類,如此即可獲取營養又可降低因攝取過量所帶來的風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個人每天攝取紅肉的量約自身手掌大小(不含手指及拇指),平均大約100公克,每周約有3天吃紅肉,等於每周不超過300公克,其他以家禽、魚類或豆類取代,作為蛋白質的營養來源。除了上述WHO、IARC公布之因子之外,其他文獻也有報告可供參考:美國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於2018年5月公布了新版關於飲食、營養、體重和運動等生活方式因素,是如何影響癌症風險的最新研究。有關導致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包括:● 增加風險1.成年後體重超重或肥胖2.過多的脂肪3.食用加工肉類和大量紅肉4.每天喝2杯或更多酒精飲料● 減少風險1.吃全穀物和含纖維食物2.每日適度的體力活動大腸癌風險因子 還有這些1. 膽汁與大腸直腸癌近年來有些學者觀察到,大腸直腸癌的病人中,曾接受膽囊切除者占較高比例,也有研究發現,膽囊切除10年以上患者比未切除膽囊患者的大腸直腸瘤和癌的比率明顯增加。這樣的現象是偶然?還是二者之間的確有某種關聯?如何解釋?平時肝臟分泌的膽汁大多儲存在膽囊,膽汁的作用是乳化脂肪,促進脂肪吸收,我們吃飯以後,特別是進食含油脂多的食物後,膽囊就會收縮,把儲存的膽汁排入腸道,發揮消化、吸收的作用。如果膽囊被切除了,肝臟分泌出的膽汁沒有了儲存的地方,於是膽汁則會晝夜不停地直接進入腸道,膽汁被腸道中的細菌分解後,產生次級膽汁酸及代謝物,有較強的致癌作用,可能使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增加。但目前這個觀點還有爭議,有一些研究者持反對態度,他們觀察了上千名做了膽囊切除和未做過此種手術的病人,發現這兩群人中,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相差不多。因此到目前為止,尚不能肯定地說做過膽囊切除的病人更容易得大腸直腸癌。雖然沒有足夠的醫學證據證明膽汁與大腸直腸癌的關係。但是臨床上不妨提高警覺,在膽囊切除術後多注意飲食習慣,觀察大便的形狀變化、有無出血,在平時生活中加強預防大腸直腸癌。2. 鈣質與大腸直腸癌對於大腸直腸癌高罹病風險者(指有非惡性息肉病史的病患)而言,鈣質似乎能預防息肉惡化成大腸直腸癌,且鈣質所帶來的好處,在停止鈣質補充療法後仍持續有效。但部份研究指出,鈣質補充療法可能提高攝護腺罹癌風險,因此對男性而言,服用鈣質補充劑的好處是否能壓過風險,仍不清楚。3. 維生素D與大腸直腸癌經由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身體內含維生素D較低的人,容易有大腸直腸癌;或是發現大腸直腸癌病人體內,維生素D含量偏低。似乎意味著維生素D與大腸直腸癌相關。但這些報告多是回溯觀察性研究,有其侷限或偏差。比方說,維生素D 含量高的人可能本身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運動習慣較好,罹癌風險也較低。因此,維生素D與大腸直腸癌之因果關係,仍有待後續研究證實。摘自╱大都會文化出版《SAY NO TO 大腸癌》
-
2020-05-28 科別.呼吸胸腔
電子菸傷身 WHO建議:「從嚴管制!」
我國十大死因有6項(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直接與吸菸有關,另4項與吸菸間接有關。近年菸商刻意採用各種行銷手法,設計新穎造型或添加不同香味料的產品,吸引青少年使用,已對青少年形成新的健康危機。世界衛生組織(WHO)將今年5月31日世界無菸日主題訂為「保護年輕族群免於菸商操控,並預防他們使用菸品與尼古丁商品」。108年調查我國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為4.2%,較107年(2.7%)增加1.5%,增幅超過五成,推估超過5.7萬名青少年使用電子煙,國民健康署結合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全國家長會長聯盟及醫師代表,共同呼籲為了國家未來競爭力,請各界支持打擊電子煙害,一起守護青少年健康!美國近3千名因電子煙患肺病 WHO建議:「從嚴管制!」 多數電子煙含有尼古丁易致成癮,更有爆炸、致癌等風險,已有國外研究顯示學生吸食後會導致氣喘盛行率上升及上學缺課率增加,經常吸食會使腦中葡萄糖的數量減少,也會破壞凝血因子,比吸菸者更容易引起中風與出血。根據2018年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研究院報告發現,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年輕人會增加使用菸品的風險,成為持續吸菸者並導致咳嗽、氣喘症狀惡化;青少年若曾在2年內吸過電子煙,其嘗試紙菸的機會是沒有吸過電子煙青少年的6倍。依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截至2020年2月18日有2807名因使用電子煙而造成呼吸道疾病之危害,甚至釀成死亡案例共68位,其中近8成的患者都小於35歲5。有鑑於電子煙對健康危害的嚴重性,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各國針對電子煙應「從嚴管制」。教育及衛生部門與家長攜手守護青少年 陳木榮醫師表示青少年對成癮性物質之警覺低,紙菸中若添加不同口味,掩蓋菸草辛辣的刺激味,更容易吸引青少年因好奇接觸或誤以為加入各種口味之加味菸較無危害,而持續使用甚至上癮,嚴重影響健康。全國家長會長聯盟潘品睿理事長呼籲,家長應多關心青春期的孩子,教導孩子勇敢向菸(煙)說不,作自己的主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學務校安組林良慶組長表示除持續落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全面禁止吸菸外,已將電子煙議題納入推動校園菸害及藥物濫用防制內容,讓學生獲知正確資訊,更要求各級學校納入校規規範管理,嚴禁教職員工生攜帶及吸用。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電子煙在我國是非法產品,目前若查獲之電子煙含毒品,涉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若含尼古丁或宣稱療效則依藥事法辦理,皆有刑責;若似菸品形狀,依菸害防制法第14條規定,最高處5萬元罰鍰。吸用電子煙是吸菸、毒品的入門磚,菸商以酷炫吸引青少年接觸或讓其誤以為較無危害而持續使用,導致成癮。基於保護兒少健康權之立場,政府正積極推動「菸害防制法」修法,期強化對此類新興菸品的管制法源。 面對菸商為吸引青少年使用而不斷推陳出新於菸品及尼古丁產品,需要各界共同攜手,為青少年築起拒菸的防護網,避免青少年被菸(煙)操控未來。記者邱宜君/即時報導而有些煙癮族戒不了菸又擔心罹癌,便以電子菸取代香菸,認為電子菸對身體危害比較少,不過這個理由已經站不住腳。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委託紐約大學的最新動物研究觀察到,電子菸煙霧會導致實驗鼠罹癌。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理事長顏啟華表示,美國近期爆發一千多例與電子菸相關的嚴重肺病,已導致19人死亡,引發恐慌,美國各州政府紛紛宣布禁售加味電子煙或禁止所有電子煙。現有研究已證實電子煙會引發心臟病、哮喘、過敏、癲癇、肺部發炎等等疾病,且同樣存有二手及三手菸的健康危害,此動物研究則是首篇證實電子煙致癌。台北榮民總醫院家醫部賴志冠醫師則指出,根據今年初美國南加州大學發表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上的研究報告,電子煙吸食者的口腔組織變化是和吸菸者相同的,可能進一步癌化。賴志冠估計,至少還需要十年以上的研究,才能論定電子煙對健康的危害程度。戒菸資源:◎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洽地方政府衛生局(所)接受戒菸諮詢或服務,可免費索取戒菸教戰手冊◎全國超過4,000家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查詢電話:02-2351-0120)※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原文引用自:國民健康署
-
2020-05-19 養生.心理學解密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每當生氣1分鐘 等於失去60秒快樂
【文、圖/選自發光體《走出一條不平凡的領導之路》,作者黑幼龍, 謝其濬】不只擁有好脾氣,還要有顆善良的心二○一○年,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在母校普林斯頓大學的畢業典禮中致詞,分享了自己年少時一段往事。貝佐斯小時候,夏天都是在祖父母的農場度過。因為祖父母參加一個房車俱樂部,經常結伴遍遊美國和加拿大。每隔幾個夏天,貝佐斯也會加入祖父母的隊伍,祖父開車,祖母坐在旁邊,他則坐在後座。祖母愛抽菸,但是貝佐斯很討厭菸味。他曾經看過一個廣告,大意是說,每吸一口香菸,大概會減少兩分鐘的壽命。於是,他開始估算祖母每天抽菸的時間,然後得到一個數字,於是,他拍了拍前座的祖母,很得意地宣告:「妳每天吸這麼多菸,就會少活九年。」貝佐斯本以為自己的算術技巧,會贏得祖母的掌聲,沒想到,過了一會兒,祖母反而哭了起來。此時,祖父把車子停下來,要貝佐斯跟著他下車。從來沒有對貝佐斯說過重話的祖父,注視著他,靜靜地說:「孩子,總有一天你會明白,善良比聰明寶貴得多。」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如果只是壓制自己的情緒,通常很難持久。然而,如果我們從善良的心出發,自然而然地,就會替他人著想,不會隨意出口傷人。我們總是很容易看見別人的失敗、錯誤和缺點,而且忍不住提出批評和建言,卻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就像貝佐斯忍不住提醒祖母,抽菸會導致壽命減損,反而傷了祖母的心。一個EQ高的領導人,不只脾氣好、少罵人,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善待「為你摺降落傘的人」這又讓我想起了「小鷹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美國海軍軍官,叫作卜朗姆少校,他曾經擔任「小鷹號」航空母艦上的戰鬥機飛行員。卜朗姆少校在越戰期間出過七十五次戰鬥任務,就在執行最後一次任務時,遭地面的飛彈擊中,他跳傘求生,落地後被越共抓住,吃盡了苦頭,才獲得釋放,當時整個人已經瘦到皮包骨,憔悴不已。回到美國後,有一天他帶著太太開車穿越中西部。天黑後,投宿在一個小鎮的旅館。完成登記後,他們到旁邊一家小餐廳吃飯,剛坐下不久,就有一位陌生人走過來搭訕:「你一定是卜朗姆少校吧?」卜朗姆少校很訝異,心想,在這麼冷清的小鎮上,怎麼會有人認識他。對方自我介紹,原來他也在「小鷹號」上工作過,不過是個在艙底下摺降落傘的小兵。對方臨走前,還特別拋下一句:「那天你的降落傘有發揮作用吧!」當天晚上,卜朗姆少校在旅館裡,輾轉難眠。他回想自己在航空母艦上,穿著飛行衣,戴著墨鏡,走路有風,無比神氣,而這個小兵,則是在悶熱的艙底,反覆做著摺降落傘的工作,兩個人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世界。然而,小兵在摺降落傘時,只要有一點疏忽,某根拉繩擺錯方向,或是某個按鈕沒按緊,導致降落傘打不開,他的生命可能早就畫下句點了。想到這位摺降落傘的小兵,可能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卜朗姆少校心裡十分震撼。在我們的人生中,其實存在著很多這樣的「摺降落傘的人」,他們默默為你摺好可以救命的「降落傘」,即使你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存在。在職場上,位高權重的老闆、總經理,如果對待坐櫃台的總機、大樓管理員,或是地位比較低的基層人員,跟對待地位比較高的貴賓或客戶,有著相同的尊重、客氣與耐心,一定會獲得更多的追隨和信任。因為他們就是摺你的降落傘的人。用正向情緒面對工作最後,我想再分享《EQ》中的另一個故事,與你分享情緒的影響力。該書作者高爾曼當過《紐約時報》的記者。有一天,發生好幾起重大刑案,他忙著跑新聞,因此有點心浮氣躁。然而,當他搭上一輛巴士後,心情突然轉變了。原因在於那位司機,他在開公車途中有說有笑,相當樂在其中。遇到中年婦女上車,他就說:「這位女士的衣服好漂亮,能告訴我是在哪裡買的嗎?我想帶我太太去買。」經過博物館時,他會告訴大家,這裡最近有什麼新的展覽,歡迎大家去參觀。經過一家餐廳,司機興致又來了:「我跟我太太就是在這裡慶祝結婚二十五週年。」有小姐下車了,司機也不忘加上一句:「美麗的小姐,祝妳有美好的一天。」高爾曼發現,下車時,不知不覺間,原本焦躁的心情一掃而空。不難想像,同車的其他乘客,聽著司機一路談笑風生,大家的嘴角一定也是不自覺地上揚。巴士司機是一份辛苦的工作,有時候一開就是好幾個鐘頭,還可能面對糟糕的交通狀況。然而,這位司機以積極、愉快的心情來面對工作,不但工作變有趣,他的熱忱也感染了全車的乘客。如果領導人能夠像這位司機一樣,用正向的情緒來面對工作中的各種處境,不但他自己受惠,整個團隊也會因此充滿了熱忱。屬於「將軍型」的領導人,特別要在這方面留意。每當你生氣一分鐘,就等於失去了六十秒的快樂。──美國思想家 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延伸思考□ 常常隨身帶一張卡片,正反兩面。每當發了脾氣、罵了人,就在正面做一符號;每當控制了自己的態度,就在反面做一符號。經過一段時期後,正反兩面比較一下,看看卡片反面的符號有沒有愈來愈多。□ 練習數顏色。下次當你發現自己快要發脾氣時,立刻數一下周圍有多少種顏色。例如:白色牆壁、灰色沙發、黃色窗簾、綠色盆栽……共五、六種。這時你就是在啟用主管邏輯的左腦,主管情緒的右腦就會較為平靜下來。
-
2020-05-04 科別.心臟血管
年紀輕卻罹心血管疾病? 台大心臟名醫指出4大關鍵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36歲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日前接受心血管手術,美國CNN報導 ,他在手術後處於嚴重危險中。消息人士指出,金正恩自去年8月起,心血管就出現問題,原因是吸菸、肥胖及過勞等因素,以致健康每況愈下。金正恩身體狀況成為國際關注焦點,是否病危,眾說紛紜。不過,菸癮大、體重過重、工作量龐大,加上家族史,這些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因子。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金正恩的年齡不大,卻罹患急性心血管疾病,原因就在於抽菸、肥胖、身心壓力沉重以及家族史等4大關鍵。 研究顯示,年輕型腦中風、心肌梗塞患者的最大危險因子就是抽菸,如果1天1包香菸,持續3個月,則血管壁明顯受損。如果長期抽菸,累積膽固醇,則血管硬化,增加致病機率。王宗道說,受到焦油的影響,許多老煙槍的血管年齡要比同年紀的人老了15歲,血液退化連帶整個人也變老,膚色暗沉、嘴唇發黑。因此,提醒抽菸者務必戒菸。美國疾病管制局 (CDC)所出版的菸害報告指出,男女性吸菸者比非吸菸者有高達2到7倍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菸者的配偶、父母、家人暴露於二手菸,也會大大提升死於中風與心臟病的機率。此外,國民健康署研究發現,近八成急性心肌梗塞男性曾經抽過菸,出血性中風與缺血性中風的男性均約有六成五成抽過菸,抽菸比率遠高於一般男性。至於肥胖,則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第2大風險,王宗道指出,正常BMI為24以下,但如果高於27,就容易導致三高疾病,就高血壓患者來說,「可以減1公斤,就有1公斤的好處 」,要是減重10公斤,就能少吃1顆降血壓藥物。(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高血壓都是吃出來的! 5飲食地雷少碰為妙 吃太鹹心血管負擔大! 5妙招讓你減少鈉攝取
-
2020-05-03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空氣汙染 帶壞心血管
跟孩子們吃飯,聊到了空氣汙染會引起心臟病的話題,一面聊著,女兒一面用手機求證,沒多久就看到她似笑非笑的看了我一眼。「查到了,這裡寫著『有些人只要暴露在汙染的空氣中幾個小時或是幾天,就會引發心臟病發作,中風、猝死、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機率也會升高。短時間暴露時,會增高100%的死亡率、68%的心血管死亡率、以及12%的肺病死亡率。』」在喜歡吐槽老爸的孩子們面前被網路證實自己的想法,我得意了起來,正想說話,女兒就打斷了我接著唸:「這位醫師還說『暴露在PM2.5之下會升高壓力荷爾蒙,而壓力荷爾蒙會催油門,升高血壓、提高發炎指數、活化白血球、產生血栓等。簡單地說,它會提高心臟病的風險。』」說著說著她就把手機拿給他弟弟看,兩個人臉上都露出詭異的笑容看著我。「這是誰說的,怎麼跟我的講法那麼像?」女兒瞪了我一眼,「這是你說的,發表在康健雜誌。」我說嘛,怎麼會跟我引用同樣的文獻,但心裡又暗喜,你們這些孩子不知道老爸的厲害,我早就在網路佈下天羅地網,就等你們來查。在尼泊爾義診回來,才很驚訝的發現他們的前三大死亡原因依序為「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氣管疾病COPD、腹瀉。」尼泊爾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後面兩大死因很容易理解:因為營養不良,衛生不佳,所以腹瀉是第三大死因;因為抽菸人口多,加上空氣汙染,所以COPD是第二大死因也非常合理;只是第一大死因竟然是心血管疾病,就讓我有點困惑,不太敢相信。傳統上,大家都覺得心血管疾病是富貴病,是營養過剩的疾病,是已開發國家的疾病。但在尼泊爾這樣營養不良的貧窮國家,這種疾病竟然會打敗其他疾病的排名,列居死因榜首,讓人非常驚訝。尼泊爾是個山國,是喜瑪拉雅山區的國家,想像中,它空氣會像世外桃源香格里拉般的清新,但依據耶魯大學跟哥倫比亞大學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的資料,尼泊爾的空氣品質排名,在全世界竟然是倒數前五名。長時間來看,PM2.5的濃度每升高10單位,總死亡率就升高15%,缺血性心臟病的死亡率就升高15~20%。也有學者指出,對心血管疾病來說,在空氣汙染的城市中生活,就跟一天抽一包香菸、連續抽了29年一樣危險。所以從這些研究看起來,尼泊爾人根本不需要高熱量的垃圾食物,就算許多國民還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只要處於毒氣室般的空氣汙染環境中,也能讓心血管疾病變成他們的第一大死亡原因。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把空氣汙染列為頭號敵人,在9月底召開了改善空汙的世界大會,還宣誓2030年要減少2/3空氣汙染造成的死亡。我們提倡運動、提倡健身,但若在空汙的環境中運動,反而會更危險。但要是待在家中門窗緊閉、開空氣清淨機,又有室內二氧化碳過高的困擾,實在兩難,好像怎樣的運動方式都不對。那天在百貨公司看到昂貴的空氣清淨機,忍不住吟起了打油詩:「出門PM二點五,關窗室內CO兔,想買空氣清淨機,售價五萬四千五。」還有五言版「出門二點五,關窗CO兔,空氣清淨機,五萬四千五。」
-
2020-04-24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遇醫療兩難時,回到「以病人為中心」的初衷
【編者按】這星期「醫病平台」是以「病人與醫師的由衷之言」為主題。一位文字工作者由本身罹患癌症的經驗,說出病人的心願:「如果藥師、醫檢師、醫護人員能多一點點同理,多幾句的問候或安慰、說明,也許病人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煎熬。」另一位癲癇病人則坦然向醫師道出她內心的矛盾,一方面自己仍然無法跨越這疾病所帶來的心理障礙,但另一方面卻希望:「有人主動與我分享周遭病友的經驗,會讓我覺得溫暖而不孤單。」精神科醫師分享自己習醫的心路歷程,透過不斷自我省思與同儕間互相的分享提醒,希望回到「怎麼做對病人最好」的習醫初衷。從事精神醫療近三十年,雖不斷自省、也教導年輕醫師要「以病人為中心」(patient center)去思考、作醫療決定。但這看似簡單的事,其實並不容易。那天上午護理師報告,某病人在病室廁所吸菸,要求他把剩餘的香菸和打火機交出,病人不僅否認,態度也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於是請住院醫師跟病人會談,說明病房不能抽菸,一方面是基於菸害防制法規定,一方面是因為打火機的存在與抽菸的行為,如果造成火災,對封閉式的精神科病房風險很高。病人表示瞭解,但否認還有香菸與打火機。下午該病人病室又有菸味,在護理師安檢、堅持下,病人才交出香菸和打火機。住院醫師來報告說,病人似乎不在意被查出香菸、打火機,護理人員很擔心病房火災風險,是不是該讓他出院?這是一個困難的決定。該病人是一個42歲、憂鬱症合併酒癮的患者,因長期酒癮、憂鬱交纏且未曾接受治療,造成失業、離婚、肝病、多次酒駕,與父母的關係也日趨緊張、瀕臨破裂。本次是因為無用、無望、無助感,企圖自殺被警消送來住院。經治療,憂鬱症狀雖稍改善且已無酒精戒斷症狀,但其無用、無望、無助感仍在,出院雖不至於馬上自殺,但再度飲酒機率很高,而這又會讓他的憂鬱與社會、家庭、心理壓力更難處理。「可是,不讓他出院,萬一他又犯,造成火災,而且護理師方面的壓力很大。」住院醫師說。我先跟住院醫師說了一個往事:那是我在台大精神科病房照顧的一個國三女生,人很聰明,但情緒困擾、無法控制自己行為,情緒行為問題導致父母筋疲力竭,無力相處,關係惡劣,而來住院。她沒有自傷傷人病史,所以我們會給她一些治療性、適應性外出,也訂定行為契約去約束她。但,她每次外出前承諾回來的時間,常常做不到。護理師很困擾、也很生氣,認為她一再打破契約,住院有什麼用,應該給她出院!身為資淺的第二年住院醫師,實在很難擋得住資深護理師的要求與壓力。不過,初生之犢的我,在團隊討論時提出了我的看法:「這個病人無法控制情緒、行為,就是她的疾病,如果我們因為她目前這樣,就要她出院,等同放棄她,那我們就跟她那非精神醫療專業的父母不是一樣。而且台大醫院精神科病房無法接受、治療她,她出院要去哪裡治療?」讓我印象很深刻,那時督導醫師宋維村教授給了我一個終身受用的勉勵:「做醫療決定時,你能夠以『怎麼做對病人最好』作為考慮,很好。」那個病人後來治療出院後,順利完成高中學業,還進入一所不錯的大學。回到現在這個病人。我跟住院醫師說,其實,決定讓病人出院很簡單。反正是他自己違反病房規定,而且是牽涉到公共安全的規定,又不願意說實話;他不是精神病患者,有意思行為能力,且無立即自殺風險,出院似乎沒關係。但是,這次是病人第一次接受精神科醫療,本次住院對原本人生充滿無用、無望、無助、挫折感的病人而言,是一個有正面意義的希望——病人開始有想治療的動機、其父母親對病人有新的期待與關心、病人也知道有一群醫療團隊人員誠意地要幫助他。如果在這種情況(犯規、被抓、處罰)下,被出院了,不僅原本住院的正面意義完全消失,反而這次會變成一個負面的經驗,加深病人的挫折感與無用感。所以,要他出院對病人好嗎?住院醫師對於病人態度與火災風險仍有疑慮。後來我們約母親、病人一起會談。媽媽很擔心病人這樣出院後情況更糟,病人則坦承菸癮比酒癮還難忍耐,也表示歉意,承諾願意配合治療。當然我們把他留了下來。後來跟住院醫師討論這個案例,為什麼會想要讓病人出院?是怕吸菸造成火災多?還是對病人無所謂的嘻皮態度不舒服多?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在精神醫療裡,我們常常喜歡說同理心(Empathy),亦即要設身處地站在病人的立場去想事情,但卻往往會被自己的立場影響,尤其是醫療人員在面對病人挑撥的言行態度,而失去自己的專業、中立(Neutral)態度時。以此個案為例,一天抽兩包菸的人突然不能吸菸,其菸癮確實很難忍耐;一個42歲的人偷吸菸被發現,馬上要承認錯誤,對某一些人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我們無法同理病人的這種情形,以警察抓小偷心態「抓到了」,「義正辭嚴」地抬出「法規」,「依法行事」,便容易發生類似「五歲小孩騎腳踏車撞到特斯拉汽車,被警察施行酒測」的離譜情事。當然,菸癮大不代表可以在病房吸菸,同理心也不代表病人可以在病房吸菸又不承認是合理的,而是要思考,我們是否給予足夠可以減少菸癮的協助?我們的會談討論場景,是否讓病人有足夠的空間去承認、接受自己的錯誤?病人的言行舉止,常常會影響我們應該具備的中立態度。所謂的中立態度,指不是用親戚朋友對待病人的態度,而是用精神醫療專業,從生理、心理、社會(Bio-psycho-social)層面,去關心幫助病人。所以我們比較不會被病人的言行態度所影響,也不會像親友一樣被病人的某些言語行為「激怒」而生氣。這有時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尤其遇到邊緣性人格(Borderline personality)的個案時,醫療團隊成員間容易不自覺被病人分裂(Spliting)而產生不同的意見,這需要不斷自我省思與同儕間互相的分享提醒,而最終做醫療決定時,還是要回到「怎麼做對病人最好」的初衷。
-
2020-04-12 橘世代.健康橘
延長壽命有跡可循!做到了,女延10年壽命、男延7年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讓女性延長10年壽命,男性則是7年。研究人員定義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規律運動、飲酒不過量、維持健康體重、飲食習慣良好且不抽菸。這項美國研究是追蹤11萬1000人超過20年而得到的結果,該研究第一作者、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丙長表示,這項研究「對大眾傳達正面訊息」,「透過改善生活型態,人們不僅可以多活幾年,還能夠活得好。」在研究中,受試者在50歲時被詢問是否有符合下列5項標準中至少4項:從不抽菸、飲食健康均衡、每天進行30分鐘的中等或高強度活動、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18.5至24.9之間,女性每天飲用不超過1小杯紅酒,男性則每天飲用的啤酒不超過半公升。符合其中4項標準的女性受試者,在沒有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中風及糖尿病的狀況下,平均可多活34年,比沒有做到其中4項的女性多活了10年。符合其中4項標準的男性則能多活31年,比生活習慣不健康的男性多7年。研究發現,1天抽超過15支香菸的男性和肥胖的人(BMI高於30),無病預期壽命最短。然而,有些狀況對兩性而言都適用,就是健康生活型態不僅可以降低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即使罹患疾病存活率也會提高。胡丙長說:「這些好處在男性和女性身上都說得通。」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老年人最常見的3種疾病,且和人們的生活型態密切相關。例如,肥胖和體重過重被認為和13種不同的癌症有關,包括乳癌、腸癌、腎臟癌、肝癌和食道癌。英國癌症研究協會統計,人們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像是減少食用加工肉類、多食用含纖維食物和注意防曬,可預防4成癌症。【健康生活輕鬆又easy↘↘↘】。新冠肺炎少出門/15分鐘教練課!養好肌力、練出平衡感。為促兒運動!60歲醫師每天健身,一練10年不中斷。清明吃春捲引血糖飆! 醫師:遵守5招顧健康。5招「慢運動」! 每日15分鐘,幫身體減壓顧老本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07 癌症.食道癌
食道癌最愛這3樣東西! 除了戒掉 日常還要做這些事預防
56歲李姓茶農為了務農提神,40年來香菸、檳榔、酒精不離身,導致胃潰瘍、吐血及腹痛接連而來,兩年前經胃鏡細心檢查發現罹患早期下咽癌,雖透過化療和放療後痊癒,日前追蹤又發現早期食道癌上身,所幸發現得早,醫療團隊採取「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SD)治療後沒有復發跡象。食道癌為國人十大死因第9位,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曾晟恩表示,常見的食道癌細胞型態可分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和食道腺癌,前者發生於食道內面表層細胞,為台灣人好發的食道癌類型,通常為吸菸、喝酒、嚼檳榔等引起,因此罹癌風險比一般人高123倍;後者是分泌黏液的腺體細胞病變而致,多與肥胖、胃食道逆流等有關。然而,早期食道癌幾乎沒有症狀,但當出現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咳嗽、體重減輕、食物逆流、貧血、頸部異常腫塊等症狀時,代表病程已進入中晚期,且在消化道癌症中,食道癌存活率並不高,故若能早期偵測癌細胞並接受治療,預後效果比較好,但若於疾病晚期發現,通常會使用放療、化療和手術治療,但治療效果通常並不佳。由於食道癌早期不易發現,曾晟恩建議,有食道癌家族史、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超過十年者,或是曾經罹患頭頸癌的民眾,每年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非高危險族群者,可視個人情況,每2至3年接受胃鏡檢查即可。除了戒除香菸、酒、檳榔外,日常飲食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少吃加工醃漬類食品、維持適當體重與口腔衛生,都能降低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延伸閱讀: 食物趁熱吃才好吃 但超過「這溫度」恐燙出癌! 戒掉「菸檳酒」還不夠! 防食道癌8飲食習慣也要做到
-
2020-03-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健身女也染疫 忍痛拍片勸世「像肺部有玻璃!拜託不要冒險」
新冠肺炎 (COVID-19)衝擊,已經造成全球26萬人確診、破萬人死亡,一名愛健身的英國女子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住進醫院,從一開始住進加護病房插管輸氧,到現在脫險但仍感到呼吸困難,她忍痛拍片想要呼籲大家重視疫情「感覺就像肺部有玻璃一樣,不要冒任何風險,看看我就知道了」。綜合外媒報導,39歲的英國女子蘭斯頓(Tara Jane Langston)曾和丈夫及兩個女兒到波蘭旅遊,回來後她感到身體不適,先是被診斷出普通肺炎,於是她接受了抗生素治療,服用了多種止痛劑,但一周下來下來病情未見好轉,後來13日送醫後15日確診新冠肺炎。蘭斯頓住進醫院加護病房,持續插管輸氧治療。之後情況好轉後,她拍了一段影片傳給同事,她說「這很可怕,我不想再經歷這樣的事」,呼籲大家能認真看待新冠肺炎,得了這個病後,沒有氧氣導管就無法呼吸,只見影片中的蘭斯頓強忍疼痛、呼吸急促,模樣讓人相當心疼。她也奉勸「如果還有人還在抽菸,請放下香菸,因為我告訴你,你需要能呼吸的肺,請不要冒這個險,我是認真的說,因為如果情況再糟下去,你也會在這裡」,她也表明並非只有老年人或有潛在病史的人才會處於危險之中,得這種病「每一次呼吸都像是一場戰鬥,就很像自己的肺部有玻璃一樣」。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3-14 癌症.抗癌新知
不要小感冒就吃藥!癌末重生首爾大學醫院院長:預防癌症該有的5個生活習慣
五大防癌守則一般人知道的其中一項癌症常識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有痊癒的可能。」這句話完全正確,尤其是韓國人最常見的胃癌,若初期接受治療,有95%的存活率。換句話說,現在癌症治療的成功與否,在於「是否可提早發現、盡快治療」,但實際上想要發現初期癌症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有人或許會說只要定期接受檢查不就好了嗎?但不是每6個月或一年進行定期檢查,就能100%發現癌症,也有人雖然都有定期進行癌症檢查,還是被診斷出得了癌症末期。再加上一般人都認為自己身體沒什麼異狀,不會一年接受一、兩次精密的醫療保險檢查。由於這些現實狀況,加上癌症本身的特性,使得人們不易在初期階段發現癌症。首先,大部分的癌症在初期都沒有自覺症狀,很多人因為某天突然感到身體出現異常到醫院檢查時,癌症都已潛伏一段時間了。另外,就算是在擁有設備先進的醫院裡服務、經驗豐富、又有實力的醫生,也要腫瘤大小大於5到10公釐,才能辨識或診斷出來。此時,發現的腫瘤很難說是早期發現,腫瘤長到10公釐時,從原本一個癌細胞可分裂30次來計算,等於大約已經增加了10億個癌細胞。就許多研究報告來看,儘管腫瘤只有10公釐,卻明顯已經有70%以上的機率為轉移狀態。美國MD安德森醫院,不把癌症初期病患看成有90%機率可以醫好的病人,只要經判定罹患癌症,便把病人視為「全身罹病」的理由就在這裡。那麼,我們對癌症難道就完全束手無策嗎?每天都要戰戰兢兢地生活,深怕癌症找上自己嗎?現在許多醫生都在針對這些問題做各方面的研究。如果癌症不容易在初期診斷出來,一旦發病又將難以治療的話,「是不是一開始就應該先遠離會致癌的條件呢?」醫生們努力探討這些最基本的問題。可惜的是,至今為止還沒有確切的癌症預防方法,只有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最好的。雖然不知道這是不是100%預防癌症的標準答案,但還是有幾項預防癌症的基本原則。第一 先動手清理冰箱大多數的人應該都吃過所謂的抗癌食品。去烤肉店吃烤肉時會說:「聽說吃這個不會得癌症。」然後,一手夾起大蒜,放進包好的烤肉裡,這就是韓國人的面貌。也會到處尋找像蔬菜汁、大蒜汁,這類聽說可預防癌症的食品。我生病後,身邊一時間充斥了抗癌食品,所有的人都一副擔心自己某天起床就會得到癌症的樣子。聽說其中有一位親戚到市場購買大蒜汁,早晚各一包由大蒜和各種蔬菜製成的汁液,把它當水一樣喝,據說下訂的量多到連小型冰箱都快裝不下了。生病的我雖然沒有說任何話,但內心悶得要命。不知道從哪裡而來,沒有出產地的不明大蒜,加上沒有用自己眼睛確認過的蔬菜,就這樣攪和榨成汁後放到人工包裝的容器內,然後在冰箱放了快3個月後再喝掉?不論是包裝的濃縮液、製成錠劑的藥品,都已經不是食物原本的面貌,以人工方式製作成了別的形態,有可能加入防腐劑防止變質,甚至添加化學成分處理,這些都無法避免。最大的問題是材料的出處標示不清,不是說中國產的農產品對身體有害,是因為當它運送到我們面前時,已經添加了許多會傷害人體的防腐劑。當聽到親戚在喝大蒜汁時我心裡有個疑問:「塞滿這些抗癌食品的冰箱裡會是什麼樣子?」用塑膠袋包著的各種火腿、充滿許多色素的飲料、過度漂白的太白粉、過期3、4天打開過的麵包、好幾瓶打好的大蒜、不知放了多久的陳年小菜……等。我當下就跟告訴我那位親戚消息的妻子說:「請他先把冰箱大掃除一番,再去找大蒜汁吧。」預防癌症的最基本原則就是「學習並活出自然的原理」,這也是能阻止細胞突變的最基本生活態度,吃東西時最好能找優質且自然的東西。這裡所說的優質食物是指「最接近自然狀態的東西」,如不使用化學肥料,以有機方式栽培的農作物或沒有任何添加物的食品。遭化學物質汙染或添加不自然的成分,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這些物質凝聚在體內無法排出,久而久之就會讓身體出現異狀。最好不要讓食物連續放在冰箱好幾天,因為食物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變質,越接近自然狀態的物品,變質的速度就越快,最理想的抗癌飲食是趁新鮮時吃完未加工的食品。如果有時間和經濟的餘裕找抗癌食品,就先從查看冰箱開始吧。看著家裡人數不多,卻塞得滿滿的冰箱,一定能了解到一些東西。包含各種加工食品、冷凍食品、丟掉可惜的小菜在內,把冰箱裡擺很久、含有添加物的東西果敢地丟掉吧!冰箱內的空位越多,飯桌上的菜色也就越自然、新鮮,也就能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第二 做適合自己的運動現代人運動不足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也有人相當注重運動,甚至還出現了運動後流汗能排出體內致癌因子的學說。先不論這個學說的真實性,運動確實是維持健康生活的必需條件,可是太多人對運動的關心,大過於運動主要的意義,很多人不是為了健康而運動,是為了運動而運動。我現在為了防止癌症復發也會運動。我的運動只是邊打高爾夫,邊慢慢地在草坪上走動,很多人會覺得這樣哪算運動,但我可以自信地說這是最好的運動,因為我自己有看出效果。如果要我在廣大的草地上跑步運動,或是在高爾夫練習場打一箱箱的球,現在的我肯定無法做到,就算勉強去做,反而會使肌肉僵硬、身體痠痛,這樣不叫有運動效果,而是無謂地浪費體力。先拋開預防癌症的運動要「忍耐辛苦,努力流汗」,這種既有觀念改掉運動越多對身體越好的偏見。不是要你隨便敷衍地運動,而是這項運動必須適當地維持自己的身體均衡,並愉快地進行。因此適當的運動依個人的年齡、身體狀況、興趣而有所不同。20幾歲的健康男性想脫離肥胖,每天上健身房也不會累,因為他有充分的體力並能樂在其中,但若4、50多歲的上班族,選擇每天1、2個小時以從沒跑過的慢跑來消除身體的疲倦,如此勉強自己不僅沒有運動效果,也會因過勞而令健康受損。各位不妨可以從自己能輕鬆享受的事情中,尋找可以當作運動的活動,並不斷維持愉快的念頭,自然而然就會產生體力,此時再提升運動的時間和強度也不遲。癌症發病大多和生活方式有關,若跳脫健康平凡,偏向不當或人工的生活時,罹患癌症的機率往往會變高。在注重運動效果前,應該先煩惱它是否有副作用,或會帶來精神上的壓力,別忘了,在基本的生活方式中找出適合的運動才有效果。第三 服用藥物要斟酌現在因卡介苗(BCG)接種普及,結核病的發生率降低,但1950年前,人類對結核病可是一點預防措施都沒有,很多人常會在毫無防備的狀態下,遭到結核菌入侵,這時為了尋找是否有結核免疫而施行的方法,叫曼托(Mantaux)測試。所謂的曼托測試是先在手臂上注射可檢測結核菌是否進入體內的針劑,沒有感染結核病菌的人,注射後不會出現任何變化;而遭結核病菌感染的人,注射後該處會立刻腫得又紅又大,當時測試的結果中有80%至85%的測試者呈陽性反應,不管是沒吃過藥或沒注射過針劑的人,5名中就有4名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感染結核後擁有了免疫力。人們體內有和病菌對抗的力量及自我治癒的能力,像跌倒後傷口會自己癒合,拉肚子一、兩天後會痊癒,或藉由短暫的睡眠就能消除疲勞等,這些都是人體自我治癒的能力,靠著這些能力,我們度過了幾萬年間的許多疾病和災害,這項能力要靠平常的自然生活才能維持。但科技文明的發達、醫學卓越的進步,逐漸讓人類數萬年間的免疫力或自我治癒力消失。近來,許多人只要有一點小咳嗽就會到藥局或醫院看病,數百年前沒有感冒藥或退燒藥我們也都能撐過,但現在只要不吃藥,就大驚小怪得好像感冒不會好一樣。肚子痛就吃腸胃藥、便祕就吃通腸藥,這些藥物會降低人體的自我治癒力,原本會自己增加抵抗力對抗外來刺激的身體,卻因藥物而變得遲鈍。亂用藥物會破壞生理節奏,降低人體免疫力或治癒力。癌症也是一樣的道理,從正常細胞突變成的癌細胞,在我們體內一定潛伏了一段時間,當潛伏後要現身時,唯一能阻擋它的就是我們的免疫系統,雖然不能全部阻擋,但體內的免疫系統越強,就越能減少發病的機率。我雖然是個醫生,卻不喜歡藥物,家裡的常備藥物就只有退燒藥。在三個女兒的成長過程中,也沒讓她們吃過任何感冒藥,雖然會有需要吃藥的時候,但過量食用只是百害無一利。我認為我接受化療後有這麼顯著的效果,是因為平常沒有吃藥的習慣和我的生活態度所致。不僅僅是為了預防癌症,想經營健康的人生就不該使用任何藥物,吃藥前一定要先考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第四 愉快進食是最好的良藥突然想起不久前,在網路上看到一位癌症病患妻子所寫的內容。那位丈夫被診斷出得了胃癌第二期,手術結束後,家裡的菜色有了大改變。原本家人愛吃的辣湯很久都沒出現在餐桌上,連泡菜也都盡量醃漬得很清淡;聽說動物脂肪對身體不好,所以妻子乾脆連肉類都不煮了,但家人間的相處狀況卻越來越不好。手術後恢復良好、返回職場工作的丈夫因自己還被視為病患而生氣、孩子們則是在壓力之下似乎也快被逼到有癌症,家人的不滿逐漸升高,妻子的煩惱也越來越多,她認為由於丈夫平常就喜歡刺激性的飲食,所以得了胃癌,不應該再繼續這種不好的飲食習慣,加上孩子們像丈夫一樣喜歡吃肉、辣的食物,讓她不知該如何是好。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因為對癌症有所利弊而選擇吃的食物呢?不論是對癌症或其他疾病,蔬菜都是極有幫助的,這是我們一直以來聽到的話。此外,也必須改掉喜歡吃辣的、鹹的等刺激性食物的飲食習慣。那麼,只吃蔬菜的人就不會罹患癌症了嗎?一生都不碰肉、不吃肉的和尚、尼姑能保證不會得到癌症嗎?不吃辛辣食物的日本人,胃癌發生率卻很高的原因在哪裡呢?1999年美國醫學團體協議發表了<美國人綜合飲食方針>,原先每個協會設立的方針都有所不同,很容易讓病患或一般人混淆,因此美國國立衛生局統合各領域專家後,立下新的飲食方針,主要以預防4大成人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癌症的飲食為方向。第一條飲食方針就是「均衡飲食」,不可以挑食,要均衡地吃東西,再來則是少鹽、多蔬果、少攝取脂肪等,對特定食物進行分析。其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攝取均衡的食物。如果喜歡吃辛辣食物的人,每一餐的食物都要加三匙辣椒醬,一定會出問題;單吃一種食物,例如一天三餐不吃飯,只吃烤到焦黑的肉,就算原本健康的人也會吃出問題來。只要不是這麼極端的飲食方法,每次吃東西時都有顧慮到營養均衡的話,也能夠預防癌症。反倒是一般人為了預防癌症,一整天固執地只吃蔬菜,不僅破壞均衡,長期下來也會累積不少壓力。想吃肉時就吃肉,記得也要和蔬菜一起吃,若是擔心堆積膽固醇或脂肪的話,調整飲食並加上運動就可以了。食物不要超過過度辛辣或過度鹹的範圍,愉快地享用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愉悅地進食可說是最好的良藥。第五 遠離致癌因子現代醫學一直以來最積極研究的領域就是癌症,其中主要都是在研究致癌因子,也就是探討何種情況會引發癌症。目前為止,最確定的致癌因子是我們常看到的香菸,迄今,臨床上發生癌症的主因有1/3以上都是因為香菸。香菸中有3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數十種含有致癌的成分。當然,不是不抽菸就不會得癌症,常見到許多沒抽過菸的家庭主婦,卻發現自己得到肺癌的案例。但是,有研究報告指出,一天抽一包菸的人比不抽菸的人,罹癌率高出4倍,因此戒菸在某種程度上,可說是遠離癌症的捷徑。常和香菸相提並論的物品就是酒類,其實酒精成分並非致癌因子,但它是幫助許多致癌物質作用的角色,可刺激活化致癌因子。我不是要大家因此滴酒不沾,像我雖然不愛喝酒,偶爾也會小酌,只要不是每天喝得酩酊大醉,而是心情愉快時小酌一、兩杯,對精神健康就不會有壞處。肥胖也是導致癌症的原因之一。人們常覺得吃好的食物就對健康有益,殊不知飲食過量和均衡飲食不同。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對現代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認為吃點好的應該不會有任何危險的想法很常就會觸發致癌因子。再來,一定要記住,日常生活中要經常清潔雙手,規律地清洗全身,將周圍生活環境打掃清潔,也能降低癌症發病率。最後要說的是性生活,研究證實,不健全的性生活會增加生殖系統的罹癌率。因丈夫外遇而讓妻子罹患癌症,或自己也罹患癌症的例子一再發生。各位應該都能理解上述所提的內容,實際上罹患癌症的危險發病因子就是超出我們日常生活的所有東西,換句話說,健全的生活也就是可以預防癌症的方法。平凡又合宜的生活可以讓你遠離致癌因子,大家只要回顧自己的生活,即使不是前面所提,有哪些致癌因子也是顯而易見吧?各位不妨先找出這些因素,腦袋裡浮現的致癌因子,可能會因人而異,找出並改掉自己身邊最微小的致癌因子,才能預防癌症。延伸閱讀被醫生宣判剩下4個月,他卻活過16年!首爾大學醫院院長「與癌症為友」的5守則書籍簡介 超越5%存活率,我活過了16年:首爾大學醫院院長與癌症為友的治癒之路암과 싸우지말고 친구가 돼라作者: 韓萬青原文作者:한만청譯者:陳馨祈出版社:高寶出版日期:2014/04/30語言:繁體中文作者簡介/韓萬青1934年生,首爾大學名譽教授、前首爾大學醫院院長。畢業於首爾大學醫學院,並獲得首爾大學醫學博士。曾赴美國哈佛醫學大學進修三年。在擔任首爾大學醫院院長時,以「研究為重,病人為重」的概念改革,並制定體系化的服務系統,為韓國最早加入北美、日本、歐洲放射線醫學會的榮譽會員,將韓國影像醫學提升至國際水準。1998年初在肝臟發現了超過十四公分的惡性腫瘤,診斷過後被判定只剩下四個月的時間可活。選擇接受肝右葉切除手術。1998年切除癌症腫瘤兩個月後,發現癌細胞轉移至肺部。醫生宣判存活率不到5%以堅定的意志展開五個多月的化學治療。如今,年屆80歲,戰勝癌症十數年,仍維持健康的身體,積極地出席演講活動和培訓,為癌症病患們增加許多希望。韓萬青博士認為,越是想脫離癌症,反而越會像掉入沼澤般越陷越深,倒不如將「癌症」視為自己的「朋友」,好好照顧,送走癌症。著有《影像醫學》、《人體橫斷面解剖學》、《介入性放射線科學》等書。
-
2020-03-11 科別.牙科
口臭,是因為火氣大?日常6原因都會造成你口氣差
當一個人發生口臭的時候,週圍的親友常會因為不好意思說,使得尷尬情況不斷上演。雖然,口臭看似小問題,但如果不處理的話,長期下來,不但影響人際關係,還可能是身體疾病的警訊,因此,千萬不可輕忽。根據美國牙醫師協會的調查統計資料顯示,男性比女性更普遍有口臭的情況,因為口臭與不良口腔衛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外科主治醫師吳家佑表示,造成口臭的原因,並不完全是一般認為的火氣大,其實有80%以上是口腔疾病所造成的,其他非口腔或全身性疾病的原因,則僅占1~2成而已。1、剛睡醒的口臭:一般早上剛起床的時候,嘴裡的味道通常都會特別不好聞,主要是因為晚上睡著之後,唾液的分泌量與流動量都會大減,使得酸鹼度液體增加,導致口腔細菌的滋生。研究顯示,這時候每1c.c.唾液的細菌數,與10公克糞便的細菌數目是差不多的,而且還充滿許多老廢物質以及揮發性硫化物。<對策>起床後最好立刻漱口,在充滿毒素的唾液吐掉之後再刷牙,刷完牙之後再喝杯溫開水,不但補充水分,也幫助口腔內製造新的乾淨唾液。2、香菸、喝酒造成異味:有抽菸、喝酒習慣的人,菸品與酒飲的刺激性味道會殘留在口中,造成壞口氣,也容易因此上火,影響腸胃蠕動及肝功能,還會引起咳嗽。<對策>戒菸、戒酒之後,這類口臭會自然消失。3、食物造成:洋蔥、蒜、醃燻牛肉及其他肉類,由於食物本身容易發酵或有獨特的味道,也容易產生氣體,再加上經過口內唾液當中的細菌融合分解之後,就可能產生難聞的氣味。<對策>吃完這類容易出現口臭的食物時,趕快刷牙或漱口。4、口乾造成:由於唾液有清潔口腔的功能,因此,如果唾液流動量少的話,口腔內壞死細胞就會聚集在舌頭、牙肉等處,還會開始產生腐敗,加上製造臭味的厭氧菌又喜歡乾燥的酸性環境,因此,口乾的人通常都會有口臭。<對策>多補充水分,可以促進唾液的流動。5、空腹時口臭:肚子餓的時候,會造成唾液量減少、胃酸分泌增加,這時候若無法保持口腔清潔,就會讓厭氧菌滋生,體內就會消耗掉血液中的葡萄糖,促進脂肪燃燒來產生出更多的葡萄糖。在這個過程中,不少物質會被血液代謝,就會使得嘴巴的氣味變得不好。<對策>餐與餐之間適當的間隔即可,不要餓過頭,早餐一定要吃,可以幫助清潔口腔。6、藥物副作用:任何會刺激到抗副交感神經的藥物,都容易產生口乾的副作用,包括安非他命、抗憂鬱藥、抗組統胺、化療藥、利尿劑、止痛藥等。<對策>多補充水分,可以促進唾液的流動。如果發現自己有口臭問題,如果是在辦公室、學校,不妨趕快到廁所用綠茶或紅茶等茶類飲品漱口救急,因為綠茶中的兒茶素及紅茶裡的茶黃素,都具有抗菌、抗發炎的作用,有助於去除臭味。如果手邊找得到牙刷,搭配牙膏使用效果更好;不方便刷牙的話,也可以到美妝店買個清新口味的口香糖、漱口水來使用,多喝點水,也能暫時改善口臭的窘境。延伸閱讀: 嘴破不一定是火氣大 可能是免疫系統出問題 免疫力太強非好事! 除了過敏4自體免疫疾病恐怕找上門 
-
2019-12-31 科別.精神.身心
失眠吃不吃安眠藥? 記住2原則
在台灣每十人就有一個受慢性失眠所苦,其中女性多於男性,60至69歲失眠的老人更高達兩成。失眠很痛苦,但安眠藥卻不是治療的唯一方法。要知道,造成失眠的原因百百種,簡單分成六加一類:壓力:工作、事件、人際關係…等造成焦慮飲食:含咖啡因的食物(如茶、咖啡)或提神物(香菸)行為:睡前激烈運動、躺在床上滑手機、過餓或過飽環境:太吵、太亮、震動…等身體狀態感冒咳嗽、過敏擤鼻、鬱卒想東想西、身體疼痛、更年期藥物:含咖啡因的綜合感冒藥、利尿劑睡前吃,容易半夜醒來跑廁所原發性:找不到原因,無法解釋的失眠找到失眠的原因才是正解解決它,自然順利好眠。比如改善作息、調整環境、治療疾病等。若短期真的無法改善或找不出病因,一周大於三天睡眠不佳又影響生活作息,並持續數周,建議掛精神科與醫師討論,找出失眠原因或使用藥物輔助。別自行服用 親友的安眠藥安眠藥種類眾多,有長效(維持好眠)、短效(幫助入睡)、多功能型、單純型,甚至有些只是剛好利用它嗜睡的副作用等,經醫師診斷,才能針對個人失眠類型選用最適當的藥物。錯誤用藥不但沒效,還可能平白承受副作用,得不償失。常見的助眠藥物分兩類,一種是剛好附帶安眠效果,如感冒開的抗組織胺會讓你嗜睡、肌肉鬆弛劑放鬆過度緊繃的肌肉讓你好眠;另一類是大家常聽到的「安眠藥」,又細分兩類:一是因為焦慮、肌肉緊繃等原因而失眠,醫師可能開含有多重效果的苯二氮平類(BZD)安眠藥(少數也有單一效果的)。但要留意是否出現白天嗜睡、恍神等副作用。二是針對單純失眠,醫師常開立非苯二氮平類(non-BZD)安眠藥。它們作用時間快,可幫助入睡,也較不易產生依賴性。但要留意是否出現夢遊、睡前短暫失憶的副作用。切記用藥一陣子後不可突然停藥,否則身體一下子少了藥物輔助反而睡不著,應配合醫囑慢慢減量。且服藥後,請馬上躺床,因無法預料何時藥效發作。像我媽媽第一次吃,不知道藥效那麼快發作,還先去洗熱水澡,差點走不出浴室。多運動 最天然無副作用處理失眠應找到真正的病因,解決後才不會劑量越吃越重。假日多運動或出門走走,保持身心健康才是最天然無副作用的安眠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