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7 養生.抗老養生
搜尋
養生
共找到
1625
筆 文章
-
-
2021-03-20 醫聲.院長講堂
杜元坤的養生秘訣/瘋打橄欖球,身上骨頭斷六次 在球場上能忘卻穿白袍壓力
平日睡在醫院休息室的杜元坤,一年中只有除夕才回家過夜,這樣的生活維持十幾年,家人不甚諒解,更有人批評他過著「病態生活」,他卻不以為意。「行醫是我的畢生志業。」杜元坤全天候待在醫院,壓力不小。3歲學拉小提琴的他,以前天天晚上拉琴紓壓,現在2至3天拉一次,小提琴像是與生俱來的能力,隨時上場不用訓練。除了拉小提琴紓壓外,院長辦公室放著一整排橄欖球與球鞋,全是杜元坤的個人運動裝備。杜元坤說,他在大學屬於甲組橄欖球校隊,打球興趣從年少延續至今,現在每個月至少去台北打三場球,球場上沒有醫師或院長之分,人人都是普通球員。「我身上骨頭斷過六次,在球場上能忘記穿白袍壓力。」杜元坤細數說,他的頭骨、肩膀、肋骨都骨折過,前幾個月肩膀脫臼,順手推回原位,隔天照常替病人開刀,「自己是瘋人、瘋性子」,即使牙齒斷、肩膀脫臼也不在意,充分享受球場廝殺快感。杜元坤從醫37年,歷年捐贈的金額約1億元,包括贊助他喜愛的橄欖球運動。他表示,曾捐款給北部一家醫學院2千萬元,只因為這所學校有橄欖球隊,必須大力相挺。為讓球員安心打球,明年他計畫成立職業球隊,讓球員有歸屬感與認同感。
-
2021-03-20 養生.抗老養生
「春分」重在養陽氣!立蛋習俗招好運,2料理助養肝
春半寒暑平,從此日夜分傳統曆書記載:「斗指壬為春分,日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春之半,故名也。」當時節進入春分,料峭春寒逐漸平復下來,青梅結子如豆,柳葉舒展如眉,日長氣暖,蝴蝶開始翩翩飛舞,大地盡顯蓬勃的生機。《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到:「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此時的太陽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受到相同的日照時間,晝夜平分,天氣開始漸漸暖熱,等於宣告春天已經過了一半了。也是從這天開始,陽光直射點逐漸從赤道往北半球遞移,季候有了明顯轉折點,白天將一日比一日長,夜晚則一日比一日短。因此,古人又稱春分為「春半」、「日夜分」。春分節氣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指的就是燕子從南方飛來屋簷下築巢,代表喜臨家門,吉祥的預兆。不久,開始響起隆隆雷聲,天空劃過幾道閃電,同時下起雨來,春雨潤物更是上天賜與最好的禮物。春分有雨是豐年,正是孕育萬物的時節,農人眼看機不可失,於是勤加播種,一如俗語說:「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這份辛勞終於迎來一落落的甘藷、蓮藕、苦瓜、花生、韭菜等大豐收。立蛋練心,招好運「春分到,蛋兒俏!」春分另一個有趣習俗是「豎雞蛋」,也就是俗稱的「立蛋」,由於春分這日陰陽等分,所以相傳是最好立蛋的時機,立起蛋的人,傳說可以招來一整年的好運氣。在躁動生發的春日美景中,最容易使人毛躁心亂,此時透過立蛋來「練心」,警惕自己平和地處世與待人,保持身心的平衡。此時也是農夫莊稼勤於農忙的時刻,但這天卻放了個大假,家家戶戶時興吃著一種沒有包餡的糯米湯圓。一來性溫味甘的糯米,搭配艾葉、紅豆湯、桂圓或紅棗,可頤養陽氣、補虛調血,補充身體熱能;二來可避免田苗被麻雀小鳥啄食殆盡,他們會將多餘的湯圓插上竹籤,放在田地的周圍,用來黏住麻雀的嘴巴,如此一來,就可以歡慶來日的豐收。桌上佳餚,首重陰陽平衡三月桐華,桃花粉面,這個季節正是油桐花盛開的美麗日子,全台也颳起了桐花祭,各處達人推薦的秘境景點,無不令人心神嚮往。台灣的氣溫較為和緩,除了油桐似雪繁花的綻放,此時的桃花也陸續盛開了,到了月底,美味香甜的桃子也陸續上架,顆顆飽滿的果實,香味撲鼻而來,著實讓人垂涎欲滴。根據中醫學理,桃子味甘酸、性溫,兼具補氣、養陰、生津、潤燥活血的功用,甚至還能解便秘、降血壓,真是一果多用途。春分時節正是鱸魚盛產期,不管是清蒸或酸辣都十分可口鮮美。中醫理論記載,鱸魚味甘、性平,富含豐富蛋白質和膠質,有助傷口癒合與復原,特別是肝腎不足的人,多食用魚湯魚肉可以健脾胃、化痰祛咳、安胎、補五臟。《素問.至真要大論》:「謹查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春分日起,陽氣要開始升發,生活起居首重陰陽平衡,除了早睡早起、飲食宜清淡,多加補充蔬菜水果,能夠提升身體免疫力,幫助遠離口角炎、口瘡和皮膚等疾病,就讓上面這些養生極品成為桌上佳餚。循令食.家の味♦ 薑絲鱸魚鮮湯食材:鱸魚一條、青蔥、薑絲、鹽、米酒各適量作法:1.鱸魚洗淨、切數塊,備用。青蔥洗淨、切成蔥花,備用。老薑洗淨、切成細絲,備用。2.取鍋放入適量水,煮沸後,放入薑絲和魚塊。滾沸後放上鍋蓋,轉為中火,煨煮五分鐘。3.掀蓋,放入蔥花。起鍋前,調入適量鹽巴和米酒,即成。♦ 紫米三寶粥食材:紫米五十克、白米二十克、紅棗十顆、龍眼肉十克、冰糖適量作法:1.紫米、白米洗淨,備用。紅棗洗淨,去核切丁,備用。2.取砂鍋加入適量水,放入紫米、白米,煨煮半小時。3.待白米熟透後,放入紅棗、龍眼肉,再煮約十分鐘。4.起鍋前,加入適量冰糖,即成。※本文摘自博思智庫《循令食 家の味:24節氣歲時紀》 作者:陳品洋出版社:博思智庫出版日期:2021/02/04
-
2021-03-14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餓一下,更健康長壽
如果全面檢視現代人的健康,會發現問題其實出在「太多」。除了身體之外,包括精神與心靈的毛病,絕大多來自吃太多、坐得太久、工時太長、煩惱太多、壓力太大、情緒太複雜、不良生活習慣太多。樣樣都少一點,生活也單純一點,對身心靈會有很大好處。其中最簡單也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就是吃少一點,哦,精確一點來說,應該是偶爾讓自己餓一下,也就是現在很流行的間歇性斷食。其實「不要吃太飽」自古以來就是養生的祕訣。數十年來,眾多動物實驗中,唯一較確定可以延長壽命的方法,就是減少熱量的攝取,意思是長期處在吃不飽的狀態下,會比正常進食的動物壽命增加許多。201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日本的大隅良典教授提出的「細胞自噬機制」,他發現細胞能夠把老舊的細胞分解成更小的分子,然後利用這些分子建構出全新的細胞。換句話說,有點像現在的資源回收循環再利用,更重要的是,這個機制不只是節省資源,它對於清理身體裡的汙染物,組織的再生與修復都扮演重要角色。而細胞自噬機制的啟動,主要在餓肚子的時候,也就是沒有東西吃,細胞欠缺平常代謝時,第一優先使用的葡萄糖及肝醣,必須動用到脂肪甚至蛋白質當作能量使用時,身體會產生大量的酮體,來啟動自噬機制。最新的研究發現,細胞自噬作用會增加胰島素敏感度(對糖尿病的改善有幫助),減重、降脂、降血壓、抑制發炎反應、增加抗壓能力等等。餓一下,啟動細胞自噬機制,可以激活人的新陳代謝與排毒淨化功能,其實這也是動物為了求生存,透過長期演化所形成的自我保護機制。因為人類享有豐盛食物的歷史也不過數十年,在漫長數十萬年裡,通常都是有一餐、沒一餐,若幸運捕獵到動物或採集到食物就大吃一頓(沒有冰箱可以儲存),然後也許又要餓上好一陣子才又能找到大餐可吃。間歇性斷食的意思,並不是指限制卡路里的攝取,因為就算是東西吃得不多,但還是平均分配到一天的三餐或四餐來吃,雖可達到減重的效果,但是無法有間歇性斷食的其他好處。目前最多人採用「168斷食法」,也就是早餐不吃,晚餐早點吃完,從晚上8點到隔天12點,16小時不吃東西,也就是一整天的進食集中在中午12點到晚上8點的8個小時內。這個方法對大多數人來說很容易做到,因為現在原本就有不少人早餐沒有吃,所以只要晚餐早一點吃,做到168斷食並不難。也有人採「204」方式,也就是禁食20小時,一天只集中在四個小時內吃。不過這個方法難度有點高,168相對來說容易多了,因為早餐不吃很容易,通常早上起床肚子不會太餓,拖到中午才吃是沒問題的,而晚上早一點吃,其實也很簡單。若是在該禁食的時間肚子餓,可以喝水或喝沒有任何熱量的美式咖啡降低飢餓感。其實飢餓感只會維持15到20分鐘就會消失,也有人說,習慣之後,也不太會覺得餓。輕斷食好處多,難怪168間歇性斷食那麼夯。
-
2021-03-14 新聞.長期照護
用北歐觀過台灣生活!劉毓秀的自家實驗:父母90歲仍健康、生前臥床僅數週,如何辦到?
編按:號稱老人天堂的北歐國家願景,在台灣有可能實現嗎?學者劉毓秀從1996年起多次前往北歐考察。她發現,北歐國家不論在個人層面的飲食、運動,或者社會制度面的長照政策,都是以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為目標。回台灣後,她將這套的概念應用在父母身上,成功地讓兩老維持生活自主到90多歲。「北歐式養老」,在台灣如何落實?採訪台大外文系兼任教授劉毓秀這天,是一個晴朗的冬日午後。從咖啡廳的落地窗向外望去,好幾位外籍看護推著坐輪椅的長輩出門曬太陽。一陣微風吹過,讓人有了置身北歐國家的錯覺。但眼前情景卻提醒了我們:這是步入高齡社會後,台灣的尋常風景。「在北歐,你幾乎不會看到這樣的老人。」劉毓秀感歎地說。66歲的劉毓秀,是國內知名的婦運先驅。早年她為了抗議民法「以父為尊」的思維,曾將自己的姓氏由父姓的「黃」改為母姓的「劉」。其後,她不只在大學開設性平課程,也擔任彭婉如基金會董事長,推動公共托育、女性就業等議題。女性一生中的大事,從出生時的姓氏、成年後的工作、為人母後的育兒乃至於老年的照顧,都是她所關心的議題。性別平等、社會福利制度高度成熟的北歐國家,是劉毓秀心中理想的願景。1996年,她首次赴北歐國家考察性別平等政策,卻意外觀察到當地老人生活極為獨立,和台灣人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比台灣早15年變高齡 瑞典人如何自立到老、不麻煩家人?說起關注熟齡議題的契機,劉毓秀坦言,造訪北歐那年她40出頭,家有「四老」:70多歲的爸媽、公婆,都在邁向老年的人生階段。一提到老,人們最直接的聯想就是中風、失能、臥床、癱瘓等病老的景象。而照顧無力自主的長輩,又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子女的責任,「大家想到就怕得要死!」然而,早在10幾年前,瑞典、丹麥、芬蘭等北歐國家就已步入高齡社會。以瑞典為例,1996年的老年人口已達18%,相當於每5人就有1位老人。瑞典人看待年邁的父母,卻不像台灣人憂心忡忡。當地長照政策以自立為最大目標,盡可能地讓老人健康活到最後,不成為家人的負擔。瑞典老人如何生活?在劉毓秀主編的《北歐經驗,台灣轉化:普及照顧與民主審議》一書中,她長年的倡議夥伴、台北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王品寫到,瑞典幾乎每個社區都有老人聚會點。這些聚會點無障礙設施完善,一般老人和失能長者都能使用,相當程度地展現了北歐長照政策的自立精神。在聚會點,每天都有各種不同的活動或體驗,且多是由長者自行規劃、主導經營方向。可以是欣賞歌劇、音樂、健身、跳韻律舞,也可能是品鵝、品蝦大會、慶祝耶誕節。長者們也會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社團,一起表演爵士樂、看服裝秀、組讀書會等。做自己喜歡的事,有成就感也有歸屬感。此外,瑞典的國家政策也特別重視預防老人失能。例如,政府會安排足部治療師到聚會點為長者定期健檢、宣導衛教資訊。長者有健康的雙腳,才能走出家門參與社會活動。劉毓秀也指出,瑞典政府鼓勵人們在退休後繼續工作,持續累計退休金。直到75歲前,都算是勞動人口。透過推遲工作年限,延長長者在經濟與生活獨立的時間。除了政策規劃外,北歐人「吃得好、動得多」的生活型態也有助於延長健康餘命。根據歐洲統計局的數據,芬蘭、丹麥、瑞典、冰島、挪威等國家,過半數人每週運動至少2個半小時,是歐盟平均值的2倍。哈佛醫學院所出版的《哈佛健康雜誌》則指出,北歐人的飲食以全穀類、莓果和海鮮為主,崇尚在地當季的食材,對心血管健康有正面影響。在台灣也能實踐的「北歐式」養老 不要剝奪父母獨立的機會從北歐取經返台,劉毓秀開始思考,如何將這套理想落實於台灣社會?她的第一號「實驗品」,正是自己的父母。「媽媽曾說要燒香拜佛,求上天讓她跟北歐人一樣善終好走。我說不是這樣!妳要從生活習慣下手。」劉毓秀回憶。她觀察,在重視孝道的台灣,子女過度為長者著想,反而剝奪了他們的自理能力。例如,看護怕老人跌倒,寧可讓他們坐輪椅也不願攙扶。久而久之,老人雙腿肌肉流失,更不可能起身走動。她也聽過有長輩長期被餵軟爛的食物,導致咀嚼能力退化,進食時常不由自主地流口水。為了讓父母能自理生活,劉毓秀和弟弟、妹妹共同買下一戶有電梯、生活機能不錯的房子。平時購物、煮飯、洗衣都讓兩老自行負責。子女會陪聊天、吃飯,但不代勞家務。若有處理不來的家事,則請彭婉如基金會的家管員每週打掃一次,每月開銷約4千多元。父親過世後,母親還主動請家管員將打掃頻率減為2週一次。相較於聘請24小時的外籍看護,開銷精簡許多。「我們常說做父母要有堅持,其實當子女也是。」劉毓秀直言,子女即便遭人非議,也不能剝奪父母獨立的機會。像是有次,社區管理員看見黃爸爸自行扛米回家,打電話質問她怎能對父親如此不孝?也有讀者看見媒體報導,特地寫信向她興師問罪:「大學教授還做這種錯誤示範!」然而,時間證明劉毓秀的做法是正確的。實施北歐式養老20年後,劉毓秀的父親以93歲的高齡在睡夢中離世,生前臥床時間僅數週。媽媽今(2021)年超過90歲,仍可自行上菜市場買菜、搭公車、到老人中心上課。更重要的是,2人都沒有慢性病,僅偶爾上醫院看看過敏、腳無力等小病。「這20年間,我照樣教書、做研究、參與社運。因為爸媽生活能夠獨立,我才有這樣的自由。」劉毓秀笑說,父親本性屬於「懶惰型」的人,其實並未特別勤於鍛鍊身體。但光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就無病無痛地活到93歲。不要說長照,就連健保卡都很少使用。她總結,「顧好小我,對大我也有好處。」台灣北歐大不同 改變觀念是老年幸福的第一步說起北歐國家令人羨慕的老年願景,總會有人質疑:「台灣跟北歐民情不同、人民不願繳高額稅金,怎麼可能跟他們一樣?」但劉毓秀認為,台灣人期望幸福的老年,其實應從改變觀念開始。除了對老人過度保護,她也觀察到,台灣人多有延命迷思。且因健保費用低廉,無效醫療更為普遍。雖然平均壽命長,生命有意義的日子卻相對短。例如,她有位舅媽,因為多重器官衰竭被送至養護中心。為了安全,院方規定舅媽不能自主行動,平時由看護拿健保卡代為領藥。「我常常在想,那到底是孝親還是虐親。」類似的例子,還有一位她認識的長輩,因為善於養生活到90多歲。有天半夜卻衝到馬路上大吼:「我想死,我不要活了,太無聊了!」原來,家人無微不至的伺候,反而剝奪了老人家生活的樂趣。她指出,北歐人的老年以自立為目標,更強調回歸生命的本質。當生活品質無以為繼時,就放手不再強求。就像她在北歐安寧照顧中心看到的臨終者,不以灌食、打點滴等方式延長生命,只是讓身體慢慢關機,圓滿地壽終正寢。此外,她也特別提醒,4、5年級這個世代握有許多資源,有能力改變制度與社會風氣。台灣步入高齡社會,除了讓熟年人口活躍老化,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少子化問題。倘若青壯年人口持續縮減,未來年金、健保等和老人息息相關的福利制度都將無以為繼。在北歐國家,因為公共托育普及、家內性別平等、男女同享充分的有薪育嬰假等因素,儘管老年人口多,年輕人生育率也高。劉毓秀指出,中年人身為主管或決策者,應建立更友善的育兒環境。例如,她在彭婉如基金會推動彈性工作制度,方便家長照顧孩子。她笑說,改變的效果非常顯著,「好多人都去生第二胎、第三胎!」。現在對年輕人好,其實也是對自己的晚年好。照顧好自己的老年 是我輩人都能做到的社會責任研究北歐制度多年,再加上親眼看見父母的成功經驗,劉毓秀對即將展開的老年充滿信心。她計畫像父母一樣,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假手他人。時間到了就離開,絕不拖泥帶水。「老年的生命不必然讓人恐懼,它可以很有尊嚴。」劉毓秀希望,台灣有愈來愈多人能效法北歐,以自主生活為目標。不僅國家負擔減輕,也會停止無法承擔的照顧責任所造成的長照悲歌。在她眼中,獨立的老年,背後是一份對社會的責任。她開玩笑說,「我有時候太忙,都會告訴自己不行喔。你要顧好自己的健康,不能變成家庭和國家的負擔!」台灣人不必羨慕北歐,因為幸福老年的關鍵,就掌握在我們手中。原文:用北歐觀過台灣生活!劉毓秀的自家實驗:父母90歲仍健康、生前臥床僅數週,如何辦到?
-
2021-03-14 養生.運動天地
有運動卻不長肌肉,問題出在哪?專家曝3大原因
雖然現在許多人都有運動習慣,早上公園也能看到滿滿都是運動的人,但多數都在甩手、拍打和走路。而運動不規律、強度低、項目單一等三大運動問題,正是造成我們未老先衰的原因之一。1.想到才運動體育署公布的最新《運動現況調查》發現,全台灣規律運動人口為33.6%。從年齡層來看,65歲以上的退休族規律運動的比率接近六成,但還在職場打拚的30歲至65歲的中年,只有兩成左右有規律運動習慣。2.運動強度低台灣人運動強度低,不喜歡流汗、不喜歡喘。運動強度來看,運動時選擇會流汗也會喘的,隨年齡如陡坡般下降,二十幾歲的人約有一半的比例會選擇這種運動強度,但調查50歲的人發現,幾乎是每三個人才一個(36.1%)。3.運動偏食從《運動現況調查》來看,台灣人最常做的運動是散步走路健走(55.2%),其次是慢跑(21.6%),排名第三的是爬山(13.2%);排名其後的籃球、瑜伽等項目,全都掉入一成以下。走路是不錯的運動,但無法抵禦肌肉無情的流失。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何立安認為,中老年人的肌力訓練有燃眉之急,因為肌力退化提高了運動難度,進而減少運動的意願,也就造成肌力下降,這是「一旦開始就會愈來愈嚴重的惡性循環,要阻止退化,必須要有足夠的刺激強度才會有效果。」重訓三個月,就能有感增肌。有人說,自己運動的目的是養生,所以不需要那麼操,有動、放鬆就好。也有人說,醫師說膝蓋省著點用,所以盡可能不要運動到膝蓋。也有人說,高中時打球受傷,所以腰不行,不能運動。更有許多人怕肌力運動那麼「強」,會不會受傷? 事實上,肌力運動並不只是給健美選手、運動員或動作片男主角,最能從肌力運動得利的,就是中老年人。許多研究都已經證實,只要經過三個月的重量訓練,就能建立肌力。但中年後的肌力訓練,比起追求健美的線條、追求爆發力的訓練,更需要著重功能肌力訓練。何謂功能肌力?其實就是每一天我們會用到的動作所需要的肌力與肌耐力,如走路、蹲下搬起重物、推開沉重的門,或只是從椅子上站起坐下而已。無論你幾歲,這些訓練都能幫助你的日常活動,而不只是肌肉看起來雄壯有線條而已。訓練功能肌力時,通常會運用自己的體重做徒手訓練,較不依賴器械,且能避免受傷,不只避免運動傷害,更包括日常生活不小心的受傷。吃蛋白質增肌 運動後24小時很重要增肌要補充蛋白質,但是蛋白質並非吃愈多愈好。蛋白質攝取量如果超過總熱量的35%至40%,或每次攝取超過20克至25克蛋白質,便超過了肝臟能夠處理的胺基酸上限,蛋白質合成效率亦會開始減速鈍化。所以比較好的策略是運動完吃點心,但接下來的三餐依舊要特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及熱量。蛋白質不只量要足夠,質也重要。在增肌效果上,動物性蛋白質效率較高,如蛋、牛奶、優格、雞肉等會比豆漿、豆腐好。但如果運動後並不餓,這也很常見,尤其是在濕熱天氣下運動。但即使吃得少,也比沒吃的好。例如喝杯冰的巧克力牛奶,或去果汁攤喝杯果汁配顆茶葉蛋。過去都認為,運動後要馬上吃,否則合成窗口會關閉,一切白做工。馬上吃還是需要,不過現在也發現黃金合成窗口其實大大敞開,除了運動後的那一餐吃夠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接下來的24小時都要認真補充蛋白質,依舊能幫助你長肌肉。哪一種運動真能對抗肌少症?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對於中老年人運動建議如下,不見得要上健身房,也不需要特殊的器材,就能開始基本的運動。阻力運動:也就是訓練肌力,包括徒手練習和使用阻力式運動器材。如果沒有做過任何阻力訓練,一開始最好找個教練或尋求指導,正確的姿勢能預防運動傷害。運動類型包括徒手練習和器械式運動。耐力運動:就是能提高心律、加強呼吸的運動,透過耐力運動可以有效率地將氧氣送到身體各部位。如:騎自行車或固定式室內腳踏車、慢跑、快走、游泳或水中運動。柔軟度運動(flexibility):可以幫助你身體更靈活,也可以消除肌肉、關節緊繃帶來的疲勞。如:伸展、太極、瑜伽、皮拉提斯等。平衡運動:提高保持平衡的能力,能幫助你降低跌倒的風險。如:雙腳站立到單腳或以腳跟站立、以腳尖站立等。
-
2021-03-13 新聞.元氣新聞
錢復驚傳腦部開刀 術後恢復神速還登上研討會
監察院正在進行90周年院慶一系列活動,2月3日監察院秘書長朱富美率同仁拜訪監察院前院長錢復。錢復除對監察院長陳菊、同仁及院慶表達祝福,也分享養生經驗。他透露,曾在不久前動了腦部手術,在加護病房住3天後,被轉到普通病房,隔天醫生巡房,竟發現他的手腳已能自行抬起,主治醫師將這少見的復原案例帶到奧地利召開的世界腦外科醫學會議上報告,在場1100名腦外科醫生都稱奇。錢復表示,最近仍謹遵醫矚,努力復健。談及能快速復原的可能原因,錢復說,這或許與自己從年輕起,保持高度生活規律有關,不管生活、工作再忙,都努力維持每晚10時就寢的習慣,即使出任駐美代表近6年期間,也鮮少破例。錢復指出,當時為促進台美關係,經常於夜間在雙橡園舉行宴客活動,為節省時間,他返回官邸即行沐浴,之後於8時進行約1小時的晚宴,通常是6道佳餚分3次上桌,餐後男、女賓客分別交誼,品嚐咖啡或小酌酒品,約於晚上9時30分賓主盡歡結束餐會,如此顧及主、客隔天工作體力精神,很受歡迎。錢復也讚許夫人田玲玲,每次宴客時皆用心記錄出席賓客名單及菜色,使每位賓客赴宴都能品嚐不同佳餚。
-
2021-03-13 科別.消化系統
現代人腸胃差都是被吃壞的! 醫列「8大傷胃食物」...你常吃哪樣?
國人過去的飲食習慣中,最傷胃的莫過於暴飲暴食,平日3餐不定時定量,常常1、2餐空腹不吃,然後再去吃到飽餐廳大吃大喝。逢年過節或應酬聚餐時,更是大魚大肉、酒足飯飽。由於胃酸會正常於3餐定時分泌,飲食沒有配合胃酸的分泌週期,就易有胃酸腐蝕胃壁造成損傷的情況,長期下來,消化道自然問題叢生。此外,現代人更是平時就會有飲食過量的問題。每日3餐之外,還常下午茶喝1大杯珍珠奶茶,外加1大塊炸雞,既油膩又過量,且讓胃需要分泌大量胃酸,破壞胃內 環境均衡,生理功能失調,自然容易受傷發炎。 勿暴飲暴食、飲食過量 消夜易致胃酸逆流想要顧好胃,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胃腸肝膽科醫師邱展賢強調,除了飲食清淡,避免造成胃的負擔,更要戒掉「暴飲暴食」和「飲食過量」的問題。最好能養成3餐定時且均衡,飲食清淡,且維持吃6、7分飽就足夠的原則,同時絕對要避免吃消夜,因為夜晚 11~12點時胃酸分泌較多,睡前吃消夜後就去睡覺,容易造成胃酸逆流;若真的忍不住吃了東西,最好等消化1~2小時後再上床睡覺。 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扣分傷胃食物有這些要護胃除了要懂得舒壓,最好要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尤其是麻辣火鍋影響較大,雖說天然辣椒因含有維生素C、辣椒紅素,有幫助體內代謝的好處,但對胃部來說,辣椒太過於刺激,且麻辣鍋中大多是辣椒油的油脂成分,比較傷胃。丘展賢提及,具刺激性,易傷胃的食物更不宜兩兩相加,就曾有患者大啖麻辣鍋的同時,又大喝酒精濃度高達40°、50°的烈酒,引發急性胃炎,不僅需禁食空腹3天,只能靠打點滴補充營養,還需服用藥物讓胃黏膜消腫、消炎。●油炸食品:太過油膩,對胃的消化排空不利。●溪蝦:雖然有助補鈣,但外殼尖硬,不易咬碎,容易刺傷胃壁。●軟骨:許多人用來補充骨膠質成分,但軟骨也不易嚼碎,硬度高,不利胃蠕動磨碎,反而造成負擔。●火腿、香腸、培根:含亞硝酸鹽,宜避免和發酵乳如養樂多等混和食用,以免結合為亞硝酸氨,反而成為易致胃癌的成分。●糯米類:如粿、麻糬等,比較不好消化的食物。●甜食類:甜度高的食品也會刺激胃酸分泌過多。●碳酸飲料:含糖飲料會刺激產生胃酸外,也會產氣,讓人容易胃脹氣、打嗝。●酒精:若是空腹飲用,對胃的刺激很大,酒精會影響油脂代謝的途徑,易導致胃痛,並造成脂肪肝,再加上刺激胃酸長期腐蝕胃壁,也易導致胃潰瘍或十二脂腸潰瘍及初期的胃酸逆流。 別吃太酸的水果 水果原汁須留意水果雖然是營養素豐富的好食材,但邱展賢提醒,應避免選擇口感太酸的,像是本身很酸的檸檬,或吃入口中太酸澀的柑橘、奇異果、百香果等,若連入口都覺得對口腔黏膜造成刺激,對於胃黏膜也會造成損傷。尤其是喜歡用調理機打水果原汁的人,變成鹼性濃度太高,直接喝進胃中反而會因過鹼而灼傷胃黏膜。最好是選擇酸度不高的水果,宜飯後再吃,果汁則要加適量水稀釋後再飲用;另外,養生醋也是一樣,不宜過量且應稀釋後再喝,以入口不會有酸澀刺痛感為主。 勿喝咖啡或茶 要喝得稀釋邱展賢提及,普遍人愈來愈重視濃醇的飲用習慣下,對胃而言就更扣分。以美國人整天喝的美式淡咖啡為例,咖啡比例真的很淡,但講究咖啡香的台灣,連美式咖啡都過於濃郁,最好能買回家先對半稀釋後再飲用為佳。而當胃還在發炎期間,尤其是急性胃炎,應該先要禁食,再慢慢從不油膩的食物開始吃起,以免增加胃的負擔,同時應避開咖啡、茶、咖哩、辣椒、麻辣鍋、生洋蔥或菸、酒等刺激辛辣的食物,也不宜吃芹菜、糙米、鳳梨等粗纖維的食物。 顧胃 多吃含維生素A、C、E食物若是胃不太好的人,想要從飲食上幫助自己護胃,可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C、E 的食物,因為維生素A、C都能幫助傷口癒合,而維生素E則有益於中和胃酸;富含大蒜素的大蒜,則是對預防幽門桿菌有加分效果的食物,以生吃的效果最佳。若是已知自己的胃黏膜有傷口或是胃壁已有潰瘍破洞,除了看醫師、遵醫囑用藥 之外,在飲食方面,可適度補充含維生素 A的食材,像是胡蘿蔔、豬肝、雞肝、魚肝油等,或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像是蘋果、芭樂、柑橘、奇異果等,能幫助潰瘍傷口的癒合;在維生素E方面,則宜多吃些胚芽食物或堅果。需要留意的是,維生素A、E都是脂溶性營養素,為幫助吸收應搭配少許油脂,最好不要食用過量;豬、雞肝等則膽固醇含量較高,也不宜貪多。 胃潰瘍 吃少量牛奶、白麵和稀飯針對胃潰瘍患者的飲食之道,邱展賢表示,在潰瘍的急性期或出血剛停止時期,會適度讓病人喝少量的牛奶,或吃些白麵、稀飯 2~3天,牛奶可提供少量蛋白質,具有中和胃酸的效果,白麵、稀飯對胃的刺激沒那麼強,不致於造成太大負擔。有些食物具有一點制酸的效用,像是骨粉或牡蠣殻,有些中醫會運用於制酸,但以食物而言的效果並不那麼明顯。此外,在蔬菜方面,除了粗纖維的蔬果不宜之外,高麗菜或其他青菜,本身含豐富的膳食纖維,也具有稀釋與減少刺激胃酸生成的作用,少量搭配食用無妨。邱展賢提醒,胃潰瘍經過適當治療後,基本上飲食沒有禁忌,只是較會刺激胃酸的食物如酒精、辣椒,咖啡、濃茶及太甜的甜食要適量。延伸閱讀: ·胃潰瘍不能吃水果?山藥、秋葵、芥花油顧胃? 營養師解析急性期、慢性期飲食完整攻略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變本加厲! 專家授餐後「1動作」可緩解
-
2021-03-12 癌症.胃癌
胃痛才做胃鏡,恐胃癌晚期!名醫林肇堂:這種食物千萬別碰,很致癌
根據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胃癌位居國人第7大癌症死因,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要到晚期才確診,約有4成患者已經無法開刀,只能依賴化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院長林肇堂說,30多年前胃癌是十大癌症死因第1名,因為當時飲食習慣多以醃漬為主,也因此胃癌可以說是「窮困年代的病」。要早期發現胃癌,唯一方式就是定期做胃鏡(內視鏡)檢查,早期發現甚至不用開刀,只要做一次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就能將早期癌局部切除,治癒率相當高。以下是林肇堂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 胃癌與飲食抽菸習慣、幽門桿菌有關連,只有1%機率是遺傳性胃癌。飲食習慣是影響最大的關鍵,其中的危險因子之一就是鹽,亞洲國家像是日本、韓國,都習慣吃很鹹,所以胃癌比率高,而台灣人現在越來越重視養生,自然而然胃癌發生率就越來越低,因此近年來胃癌在十大癌症中的排名一直往下降。 避免醃漬品、亞硝酸製加工品 我曾經到西班牙,導遊帶我們去吃有名的火腿,這是巴賽隆納最有名的火腿店,切一片火腿配香瓜,結果我們那團都是腸胃科醫師,大家全都吃香瓜、沒人吃火腿,因為不管什麼樣的火腿,保存都要用到亞硝酸鹽,而含硝酸鹽的東西就是致癌物! 除了飲食習慣避免醃漬品、亞硝酸製加工品外,如檢查出有「幽門桿菌」,雖然不是胃癌發生的直接原因,但幽門桿菌與胃潰瘍間卻是有緊密關聯,而「胃癌3部曲」就是胃炎→胃潰瘍→胃癌,所以一旦有幽門桿菌,最好就要進行治療,胃潰瘍不會再發了,也能避免胃癌的可能。 如有幽門桿菌,最好自費治療 日本是發現幽門桿菌就直接給予抗生素治療,所以整體胃癌發生率確實下降,而台灣則是要有幽門桿菌且有潰瘍,才能給付除菌藥費。不過,就算要自費,整個治療也只要大約2000元左右,用來預防未來發生胃癌的可能性,其實是非常值得的。 胃癌的發生過程中,一定是從胃壁淺淺地凸起凹陷,要發現這些病癥,用X光就算看到也無法切片,唯一方法用儀器進去看,就是使用內視鏡。而所謂的「一滴血診斷10種癌症」則不能盡信,因為胃癌在血液裡沒有很好的腫瘤標記,能足夠敏感且具特異性。 健檢做內視鏡,別等胃痛才做 什麼時候要作內視鏡檢查?千萬不要有胃痛等症狀才來,而是要定期健檢。有經驗的醫師一看就會知道,是早期癌還是晚期癌,而且現在可以說是內視鏡的全盛時期,我們以前叫病人做胃鏡,他們都不要,現在睡一覺醒來就好了,第2年問要不要做,每個人都願意。 還有,如果國健署通知糞便潛血有陽性反應時,除了快去做大腸鏡外,最好也要做胃鏡、揪出早期胃癌,尤其家裡面有大腸癌、自己也有息肉的,可能3年就做1次,沒有這些病史的就5年以上作1次,很多人做完腸胃鏡,如果有息肉等,開診斷書還能申請保險理賠。 零期或一期,可採內視鏡處理 早期胃癌(零期或第1期)腫瘤體積倍增時間,平均是577天到3462天,也就是大概1年多到10年,可以先觀察變化再決定是否開刀;但如果是進行型胃癌,卻是只要69天到305天,一旦變成晚期胃癌,就會大的非常快。 零期或第1期胃癌是幾乎不用開刀,而是採內視鏡挖掉。內視鏡黏膜下腫瘤切除術,做的時候也不必全身麻醉,就能將早期癌局部切除,治癒率很高。 避免胃癌發生,多吃青菜水果 我認為,要避免發生胃癌,多攝取青菜、水果以及維他命C、薑黃素是很有用的,除此之外,就是在還沒發現任何病癥時,定期接受胃鏡檢查,就能夠避免因為疼痛才檢查,卻已經來到晚期的悲歌發生。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先生待她不薄,給的都是名牌,她卻執意離婚:他不是人品有問題,只是「愛無能」.手腳冰冷,吃冷食物就拉肚子,是冷底體質害的?這3道解方,還能排解生理期不順.退休後勇敢單飛,她跑去英國遊學!上英文課、住寄宿家庭好好玩「原來一個人出發,沒問題!」
-
2021-03-12 養生.聰明飲食
紅棗與黑棗差別在哪?兩種棗的營養價值和過量副作用
洪媽媽最喜歡拿紅棗來燉雞湯,燉出來的湯頭甜而不膩,非常爽口;吳太太則習慣用黑棗燉排骨湯,更喜歡優美的色澤與豐厚的口感。似乎紅棗、黑棗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到底這兩種之間各有什麼不同?營養價值有差別嗎?紅棗、黑棗 營養價值無差異中醫師陳旺全指出,無論是紅棗或黑棗,在中醫的分科裡都屬於大棗類,是鼠李科植物棗的果實,兩者的差別主要在於產地不同、加工方式不同,但營養價值幾乎完全一樣;一般來說,大棗曬乾後就成為紅棗,而黑棗則是經過低溫烘培過後,令果皮顏色較深而稱為黑棗。紅棗用於藥物 黑棗再加工處理通常在民間的使用習慣上,是將紅棗用於藥物上,黑棗則再加工處理製造,參蜜製成蜜餞或用於燉湯等料理上。紅棗通常具有補心、養脾功效,在中醫用藥中所稱的大棗就是紅棗,是取其可「助十二經,和百藥」的功效,表示加入紅棗後,能調節各種藥材的功能,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至於黑棗則多用於食療進補。鮮棗維生素C成分高 素有「活的維生素丸」之稱陳旺全指出,紅棗在中藥之中屬於甘草國老之類,可說是藥物中的皇后,一直以來被當作養生藥膳的最佳食材,這是因為它除了能讓藥物甘甜之外,還對劇烈藥物有緩和的作用。尤其近幾年,民間普遍喜歡吃新鮮紅棗來助養顏美容。研究指出,鮮棗中的維生素C成分甚至高於水果維生素C之王──番石榴,每100公克中就含有300~600公克不等,也因此鮮棗在中國有「活的維生素丸」之稱。紅棗養氣補血 兼具保護肝臟、增強體力作用紅棗不僅可以養氣補血,更有醫學證實具有保護肝臟、增強體力的作用。不只維生素C的含量高,紅棗還含有高量的維生素P、鐵質與單寧酸,同時也有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礦物質元素,並有大量的醣類物質,如葡萄糖、果糖、蔗糖 等,對人體的免疫細胞有強化的作用。黑棗分2種 補血、失眠有幫助至於黑棗則有兩種,常見的多屬鮮棗的乾製品,營養成分與紅棗類似,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與多種維生素等,其中又以維生素C與鈣質、體質最多,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通常使用在補血及做為調理藥物上,對於貧血、血小板減少、肝炎、乏力、失眠等都有相當的幫助。紅棗、黑棗過量食用 恐致腸胃不適、蛀牙即使紅棗、黑棗的營養價值很高,陳旺全仍建議不宜食用過量,因為棗皮的纖維含量高,吃多了容易脹氣,會引起腸胃不適,尤其是腸胃功能較弱的人或者有便秘現象的人更不能多吃;此外,由於棗類的甜度高,若吃太多又沒有喝足夠的水, 容易產生蛀牙。購買紅棗或黑棗 這樣挑、保存避免變質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現紅棗的蒂頭發霉,或是籽的顏色已經呈現黑色時,最好丟棄不用,因為保存不良的紅棗容易出現黃麴毒素,這時不但不能護眼,反而會傷眼、傷肝。陳旺全提醒,購買的紅棗或黑棗,務必選擇表皮完整、沒有皮屑者,最好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散裝,以真空包裝為挑選重點,且包裝外一定要有製造日期,通常半年以內都算新鮮;若已經開封,則可放在冷凍庫的門上保存,且最好3個月內食用完畢,才能確保棗的品質。另外,陳旺全提供一個辨識紅棗、黑棗新不新鮮的方法,就是在食用前,先剝開去籽後,一方面烹煮食用,一方面也能順便觀察籽的顏色有沒有變黑,來判斷果實是否 仍然新鮮。延伸閱讀: ·鮮奶、保久乳、奶粉哪個營養? 加熱別煮沸!營養師的答案可能讓你嚇一跳 ·吃薑不怕冷!嫩薑、粉薑、老薑、薑母差在哪? 各別「超狂優點」一次曝
-
2021-03-11 養生.抗老養生
春季適合調肝理氣 基隆醫院中醫科推2款養生茶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中醫科提供兩種養生茶飲,供民眾選購飲用。中醫科醫師簡士傑說,依中醫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論,一年四季與五臟相對應,木氣與春季、肝藏相應,春季特別適合調肝理氣,建議民眾趁春季做好身心調理,為一整年的健康打好基礎。簡士傑說,俗諺「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勉勵人們把握時機,事情及早安排,用在人體保健也十分貼切。農曆節氣從立春到雨水期間,因逢過年,民眾飲食容易肥甘厚膩,作息不正常,要特別注意保暖避免風邪,節制飲食保健脾胃,調整生活作息紓解情緒壓力,並依個人狀況適度運動。基隆醫院中醫科年初提供養生茶、消脂茶飲供民眾參考,慢性病人、孕婦等特殊體質者,建議應諮詢專業中醫師再飲用。飲用需適量,飲用期間或飲用後感覺不適立即停止,並儘速就醫。養生茶藥材為黃耆、枸杞、紅棗、炙甘草。臨床使用可提升免疫力,藥性稍溫補,適用於肺脾氣虛,出現少氣懶言、喘累疲倦、自汗、食慾不振。基隆醫院中藥局備有即飲包,加2至3倍熱水溫服。消脂茶藥材為茯苓、陳皮、石斛、山楂、炒麥芽、生決明子、枸杞、車前子、桑葉、生甘草、玫瑰花、荷葉。用於健運脾胃、調理肝氣、消食導滯並祛除體內濕氣。基隆醫院中藥局即飲包,加1至2倍熱水溫服。
-
2021-03-10 養生.運動健身
如何慢養肌力?美國運動醫學會推薦4種運動對抗肌少症
雖然現在許多人都有運動習慣,早上的公園也能看到滿滿都是運動的人,但多數都在甩手、拍打和走路。而運動不規律、強度低、項目單一等三大運動問題,正是造成我們未老先衰的原因之一。(推薦閱讀:洗腎完累得像蟲 3 招運動變活龍)1、想到才運動 體育署公布的最新《運動現況調查》發現,全台灣規律運動人口為三三.六%。從年齡層來看,六十五歲以上的退休族規律運動的比例接近六成,但還在職場打拚的三十歲至六十五歲的中年,只有兩成左右有規律運動習慣。2、運動強度低 台灣人運動強度低,不喜歡流汗、不喜歡喘。運動強度來看,運動時選擇會流汗也會喘的,隨年齡如陡坡般下降,二十幾歲的人約有一半的比例會選擇這種運動強度,但調查五十歲的人發現,幾乎是每三個人才一個(三六.一%)。3、運動偏食 從《運動現況調查》來看,台灣人最常做的運動是散步走路健走(五五.二%),其次是慢跑(二一.六%),排名第三的是爬山(一三.二%);排名其後的籃球、瑜伽等項目,全都掉入一成以下。走路是不錯的運動,但無法抵禦肌肉無情的流失。 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何立安認為,中老年人的肌力訓練有燃眉之急,因為肌力退化提高了運動難度,進而減少運動的意願,也就造成肌力下降,這是「一旦開始就會愈來愈嚴重的惡性循環,要阻止退化,必須要有足夠的刺激強度才會有效果。」 重訓三個月,就能有感增肌 有人說,自己運動目的是養生,所以不需要那麼操,有動、放鬆就好。也有人說,醫生說膝蓋省著點用,所以盡可能不要運動到膝蓋。也有人說,高中時打球受傷,所以腰不行,不能運動。 更有許多人怕肌力運動那麼「強」,會不會受傷? 事實上,肌力運動並不只是給健美選手、運動員或動作片男主角,最能從肌力運動得利的,就是中老年人。許多研究都已經證實,只要經過三個月的重量訓練,就能建立肌力。 但中年後的肌力訓練,比起追求健美的線條、追求爆發力的訓練,更需要著重功能肌力訓練。何謂功能肌力?其實就是每一天我們會用到的動作所需要的肌力與肌耐力,如走路、蹲下搬起重物、推開沉重的門,或只是從椅子上站起坐下而已。無論你幾歲,這些訓練都能幫助你的日常活動,而不只是肌肉看起來雄壯有線條而已。 訓練功能肌力時通常會運用自己的體重做徒手訓練,較不依賴器械,且能避免受傷,不只避免運動傷害,更包括日常生活不小心的受傷。 運動那麼多,哪一種真能對抗肌少症? 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對於中老人運動建議如下,不見得要上健身房,也不需要特殊的器材,就能開始基本的運動。 1、阻力運動:也就是訓練肌力,包括徒手練習和使用阻力式運動器材。如果,沒有做過任何阻力訓練,一開始最好找個教練或尋求指導,正確的姿勢能預防運動傷害。運動類型包括徒手練習和器械式運動。 2、耐力運動:就是能提高心律、加強呼吸的運動,透過耐力運動可以有效率地將氧氣送到身體各部位。如:騎自行車或固定式室內腳踏車、慢跑、快走、游泳或水中運動。 3、柔軟度運動(flexibility):可以幫助你身體更靈活,也可以消除肌肉、關節緊繃帶來的疲勞。如:伸展、太極、瑜伽、皮拉提斯等。 4、平衡運動:提高保持平衡的能力能幫助你降低跌倒的風險。如:雙腳站立到單腳或以腳跟站立、以腳尖站立等。 在運動前,請先測試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再決定適當的運動強度。若無法通過測試,則練習測試版的動作一個月,打好基礎後,才進入下一階段的初階與進階練習。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慢養功能肌力》) ● 肌力測試做做看 ● 平衡測試做做看 【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
2021-03-1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人體排毒最旺盛時節 中醫教你春天養肝這樣吃
● 「肝藏血,主疏泄」,春天是肝經旺盛期,最適合「養肝」● 春天乍暖還寒,中午12點前可吃洋蔥、薑片;之後,可多吃深綠色蔬菜● 春天腸胃易出現問題,易脹氣的食材,烹煮時可添加一些橘子皮春天是一年之始,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時期,也是人體排毒最旺盛時節,因此春天是最佳的「養肝」季節,應該把握春天時節養氣、練氣,讓一年的氣血流暢有好開始。肝經旺盛 最適合調養身體肝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具有合成、分解食物等作用,有解毒、排毒的功能。中醫講究時令養生,春天正逢肝經旺盛期,「肝藏血,主疏泄、代謝、荷爾蒙的運行」,因此「春養肝」最有效果。春天是萬物生發之期,開始有生機、生長、發育,最適合調養身體,春天陽氣最多,可以養氣,儲存陽氣,一年四季才會健康。逢辛丑年 尤需注意健康今年是辛丑年,是需要特別注意健康的年份。「辛丑」在中醫「五行學說」中是屬於金(肺)、土(脾胃),對應於身體就是呼吸、免疫、腸胃容易出現問題。在五行上「金克木」,木的力量會減弱,木就是所謂的「肝經」,而中醫指的肝經不是單純的指肝臟,還包含了自律神經系統,像是情緒、思緒、睡眠等。在中醫五行循環系統來說,春天對應的也是肝經,「肝屬木」,如果在春天養肝、扶木養生做得好,可為一整年的健康打底,趁春天把肝養好,今年病痛就比較不會上身。尤其人體在冬天時,內臟貯存了太多血液,到了春天就要慢慢帶出到體表,如果此時節沒有疏理肝氣,容易造成外強中乾,讓傳染病有機可乘,因此,春天養肝可以增強免疫力,才能抵擋病毒的入侵。春寒料峭,春天氣溫變化劇烈,乍暖還寒,在飲食上,建議每天中午12點前可以多吃一些辛香料,像是洋蔥、薑片;中午12點後,可以多吃芽菜類、深綠色蔬菜。但不要吃太酸的食物,因為肝最怕酸,容易折損肝氣運行。在春天時,很多人腸胃系統易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如果是屬於容易脹氣的食材,建議在烹煮時添加一些橘子皮,可以消除脹氣,讓腸胃系統正常運作。春天養生料理洋蔥炒蛋材料:洋蔥一顆切細條、雞蛋4顆、油1大匙、鹽2茶匙、蔥花適量。作法:1.熱鍋,加入油,等油熱時加入洋蔥,炒至洋蔥軟。2.雞蛋打散,加入鹽巴、蔥花和勻,如果想要蛋口感較嫩,可以加一小匙水或牛奶一起拌勻。3.將蛋液倒入鍋中,先不急著翻炒,等蛋液開始凝固時再拌炒,蛋熟了即可出鍋。炒青花椰菜材料:青花椰菜一顆洗淨切小塊、半鍋水、鹽巴2茶匙、油1大匙、蒜末少許。作法:1.煮半鍋水將青花椰菜先煮至半熟。2.熱鍋,加入油、蒜末,蒜末炒香時將青花椰菜撈過來一起炒,加入鹽,青花椰菜熟了即可。銀芽燒肉捲材料:豆芽菜150克洗淨(可去頭去尾,也可以直接用)、梅花肉片12片(可將肉片切對半)、蔥或韭菜適量、油1大匙、醬油1大匙、糖1大匙、水2大匙。作法:1.取一片肉,攤平,放上一小撮豆芽菜,盡量整齊,然後捲起,用蔥綠的部分綁住固定。依樣做成12捲。2.熱鍋,加入油,排入肉捲,底下那面熟時翻面,翻完就加入醬油、糖、水,一起燒煮約3分鐘,不用煮至醬汁全收乾。食譜設計/中醫師林沛賢
-
2021-03-09 癌症.飲食與癌症
常見10種易增罹癌風險食物 營養師:紅肉攝取建議一週最多3次
癌症一直是眾人聞之色變的疾病之一,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除了不良生活習慣、壓力等因素外,最常見的影響因素便是飲食了。不良的飲食習慣長期下來容易對身體帶來各種負面影響,累積下來不容小覷,究竟有哪些飲食習慣容易招來癌症?來看孫語霙營養師怎麼說!常見10大易增罹癌風險食物孫語霙營養師表示,目前日常生活中已知容易增加罹患癌症的食物可分成十種,包括了有助滋養癌細胞的高脂肪食物;經過高溫炭火燒烤,容易產生「異環胺」強烈致癌物的燒烤食物;因食用油反覆高灣加熱,易產生「環狀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的油炸食物;因霉變產生強烈致癌物「黃麴毒素」的發霉食物(常見如花生、玉米);因鹽漬產生的「二甲基亞硝酸鹽」,易在體內轉生成致癌物的鹽漬食物;含有「苯並芘」易導致食道癌與胃癌的食物(常見如燻肉、燻魚);常見添加防腐的硝酸鹽,易在腸道轉變成致癌物「亞硝胺」的加工肉類;易引起口腔癌的檳榔;易引起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的酒精;以及受農藥殘留或非法食品添加物(塑化劑)的汙染食品等。加工肉類應盡量避免攝取孫語霙營養師更進一步指出,像香腸這樣的常見加工肉類,在製造過程中大多會添加「亞硝酸鹽」,一旦在酸性環境中與乳酸菌作用,會產生強烈致癌物「亞硝胺」。不過依據台灣「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亞硝酸鹽、硝酸鹽可用量以NO2殘留量計為0.007g/kg以下,業者若依照規格標準使用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含量不足以造成健康危害。而不只是香腸,火腿、熱狗、培根、臘肉等加工肉品也都含有亞硝酸鹽,這些食物都應該減少食用頻率。紅肉攝取頻率建議一週3次紅肉也是注重養生的人常拿來比較的肉品,也就是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肉品,紅肉經高溫烹調會產生多達17種雜環胺,且煮得愈久或溫度愈高,形成的致癌物質雜環胺就愈多。以營養學的觀點,雖然大部分紅肉的脂肪含量高,高溫加熱後確實有致癌風險,但同時紅肉也含有豐富的鐵、鋅、維生素b1、b2、人體吸收利用率也高,只要適量食用、盡量挑選瘦肉的部位(牛腱、里肌等),攝取頻率以每周3次為限,還是可安心食用的。研究:愛吃甜食罹患大腸癌比例較高除此之外孫語霙營養師也表示,癌細胞分解糖的能力非常強盛,約為血液的20倍,當血液流過腫瘤時,其中約57%的血糖都會被癌細胞吸收成為養分。研究指出,愛吃甜食的女性,得到大腸癌的機率比不吃甜食者多3倍,因此也建議若能避免不必要的甜食也應盡量避免。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0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醫病天地/手腳冰冷虛寒 溫熱養生提陽氣
很多人有手腳冰冷等虛冷體質,穿再多都覺得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指出,俗稱「冷底」的虛寒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體內暖流運行不順,若要改善此情況,通常會從脾腎著手增強陽氣,除使用藥材與針灸外,也建議冬天可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虛寒體質者對影響陽氣的事物較為敏感,且不易調整,像夏天開冷氣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還是手腳冷、吹到風就打噴嚏、吃冰冷食物就拉肚子等。趙品諭表示,「冷底」嚴格定義是指重病、長年痼疾、年老體衰等身體機能退化,若僅冬天手腳冰冷,夏天和正常人一樣,就算是亞健康狀態,不全算是冷底。趙品諭指出,中醫調理通常會先從脾腎著手增強陽氣,例如用辛熱乾薑補脾、強心成分的附子補腎,肉桂性熱,也具有溫補腎陽效果。另外,也會使用艾灸來溫熱穴味增強陽氣,每次針灸20至30分鐘,2、3天一次,冷底的人可每天灸;趙說,從西醫角度,提升陽氣就是拉高基礎代謝率,可多補充蛋白質,如羊肉等辛溫大補食材。料理時可使用肉桂、孜然、辣椒、八角、茴香、薑等辛香料酌量入菜,產生熱度;日常作息方面,現代人常熬夜,陽氣過度耗散,建議冬天早睡晚起,待白天較溫暖後再出門,維持運動習慣,但天冷時可改在室內,不要到戶外吹冷風。
-
2021-03-06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張煥禎養生祕訣:吃好、睡好、心情好
聯新國際醫院院長張煥禎,除了身分是醫師,還是一名西洋劍好手。大學一年級時加入校隊,曾在全國醫學盃奪冠,大專盃打進前三名。他的養生之道,就是「吃好、睡好、心情好」。從年輕至今,張煥禎長期控制體重在固定數值,且透過運動維持骨質、脂肪量。去年底他回國剛完成防疫隔離,「許多人都說我瘦了」,身高175公分的他,為防疫瘦了6公斤,現在體重76公斤,「剛剛好」。張煥禎主張運動「333定律」,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超過130下。運動強調訓練肌力、柔軟度、平衡、心肺功能,從事游泳、快走等都能滿足這些訓練需求。醫師工作繁忙、壓力大,但張煥禎大多能保持心情穩定,不太會煩惱事情,用睡覺解決一切。「40歲前只要3到4小時就進入深層睡眠,如今步入花甲要5到6小時,但慶幸自己睡得著。」他笑說,「能一秒睡著、一秒起床,就有當醫師的本錢。」針對老年人的養生保健,張煥禎提出「吃得下、拉得出來、走得動、看得到、要有錢、心情愉快」6項建議。原則上什麼都吃,只是量多量少的問題,若想保持心情愉快,就要多交朋友或終身學習,「心情影響內分泌,內分泌正常,人就健康,心情開朗最重要。」
-
2021-03-05 養生.聰明飲食
醫師教你吃養生零食:解饞、健康一起兼顧!
上班忙、壓力大、嘴巴好癢想吃點東西,可是又怕吃了體脂肪又上升,「嘴饞」永遠是減肥最大的敵人。別太苛求自己,想吃東西不是罪,重要的是在克制中還能偶爾順著慾望減肥,大許這次要來推薦3個解饞系的養生零食給大家,止你的癢!去你的餓:紅棗乾建議選擇「原味」的紅棗乾吃起來不僅滋味香甜,能安慰一下蠢蠢欲動想吃甜食的心,還富含各種維生素成分,滿足味蕾的甜味之餘,也能補虛益氣、養血安神。無鹽堅果建議選擇「原味、無調味」的無鹽堅果糖份及鹽分相對比較少,只要符合一天「一小拇指」的量,就不用擔心吃進太多油脂(反而還能增加好的膽固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等營養素,益智補腦,降低壞的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黑木耳飲建議選擇「成分單純、甜度低」的黑木耳飲黑木耳熱量低,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多醣體和抗凝血物質,除了滋養益胃、潤肺養陰,同時也是清血管的高手。上面說的三項零食,提醒大家都要務必謹記「挑對時間」(吃的時機點請參照 4321原則)並「適量」的解嘴饞,別把零食當正餐,吃多了可是會適得其反的喔!文章來源:許淳彰中醫師粉專
-
2021-03-05 養生.抗老養生
驚蟄後漸暖,細菌與病毒蠢動!春養肝多吃青色蔬菜,這些上火食物先避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二十四節氣介紹,驚蟄後氣溫升高,不論害蟲益蟲全部復甦。而有句諺語「未驚蟄打(音ㄉㄢˊ)雷」,會四十九日烏」,即驚蟄之前就打雷,會連續下四十九天雨。此時天氣多變化,中醫師建議,多吃青色蔬菜、魚湯等養肝,上火的蒜、辣椒、及涼性水果則要少吃。氣候:驚蟄過後氣溫轉暖,細菌與病毒蠢動,因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變多;腸病毒、水痘患者也不少。此時節氣候仍忽冷忽熱,有過敏性鼻炎、氣喘者容易出現感冒、打噴嚏、流鼻水情形,應加強口鼻保暖,防範溫差刺激使病情惡化。食物:多吃:1.春季養肝,飲食宜清淡。多吃青色蔬菜像是芥藍、韭菜、綠花椰菜等。2.茶飲多喝綠、青茶;湯粥類則可喝鯽魚湯加蔥花、黑綠紅豆等豆類煮粥方式來燉補。3.可吃點健脾補氣的山藥。4.可喝冬瓜生薑湯、紅豆薏仁湯等作為補身,但勿加太多糖,以免過甜失滋補。少吃1.驚蟄時濕氣較重,應少吃寒冷食物,但因台灣水果量多,夏季水果常在春季就有,如蓮霧、小番茄等水果就相對涼性,建議民眾少吃;2.不適合吃太多蒜、辣椒等辛香料,易上火。3.避免油膩食物或飲酒。養生:人體氣血不通暢,容易疲倦、無精打采,注意力無法集中,出現春困現象。建議模仿草木生長的姿態,適度拉筋、伸展;天氣好時,可踏青、曬太陽,增加春天活力。(資料來源/中醫師陳潮宗、卓雨青、顏宏融)
-
2021-03-03 養生.聰明飲食
如果可透過細胞再生技術培養人造肉 我們為什麼不培養並吃自己的細胞?
同類相食「我們為什麼不培養並吃自己的細胞?」開這個玩笑的人是一名醫學生,他坐在一個大禮堂的後排,觀眾的目光都集中在台前的馬克.波斯特身上,當時他正在進行一場培養肉專題講座的問答時間。聽到這個問題,會場中只有少數人尷尬地笑了笑。我們有人聽過這個問題,在波斯特漢堡演示所引發的炒作風暴中,一個網站刊登了一家虛構公司的廣告,提供從名人身上採樣培養的肉,而在有關培養肉的網路新聞報導中,有關培養並吃掉自己的細胞的想法也在評論區大肆流傳。這則笑話的挑釁看似淺薄,實則不然。畢竟,如果培養肉是一個浪漫的花園幻想,在這個幻想中,我們對肉的胃口得到緩解,我們不再是殺手,那麼,當我們掩蓋了一整天的殘暴從下頭奔湧而出時,擔心花園在夜間的景況,確實也是有道理的。波斯特一聽到就笑了,他也聽過同樣的問題。止住了笑,他繼續講下去。「我常從八到十二歲孩子那裡聽到這個問題,「他說:「這是有道理的。」然後他吸了一口氣,我以為他會說什麼培養並吃下自己的細胞,會變成培養肉在醫學組織培養起源的一種奇特轉換,他並沒有這樣說,反而開始做起精神分析。他說,佛洛伊德告訴我們,品嘗自己的慾望是正常的性發展的一部分,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學會壓抑的一種情色幻想形式,孩子們就沒有這種成年人的限制。會場裡一陣笑聲,藉由波斯特的性心理解讀,這名醫學生反而因為自己開的玩笑而成了笑柄,不過他也拿出風度自我調侃,隨眾一笑置之。你可能會說他的玩笑很「髒」,就如人類學家瑪麗.道格拉斯曾把污物稱為「錯位的物質」:我們的組織可能會在食物鏈中變成錯位的物質,占據原本由豬或山羊占據的位置。佛洛伊德在(From the History of an Infantile Neurosis)一文中寫道,人類發展的口腔期在我們的語言使用上留下「永久的痕跡」,因此,我們會將情慾對象形容成「開胃」,或是稱我們的戀人為「蜜糖」。在其他地方,佛洛伊德認為,在很小的孩子身上,對食物的慾望與性衝動仍然是一樣的(性衝動不是在青春期早期突然出現的,而是整個童年時期都存在),等到孩子經歷性心理發展中的潛伏期,才會區分開來。因此,兒童只能將性慾理解為把想吃的東西吃進並融入身體裡的願望。同類相食是生殖器發育前的性慾組織。佛洛伊德作品中有零星幾處,交替提到「口腔期」或「同類相食期」,後者指人類食人,這個術語可能起源於哥倫布(Columbus)前往西印度群島的航行。哥倫布遇到的一個民族自稱卡尼巴萊人(Canibales),他懷疑這些人會吃人肉。這個詞從哥倫布開始藉由歐洲語言傳播開來,因為歐洲人把目光投向「未知之地」(terrae incognitae),想像這些土地上的人類有相殺相食的越界行為。對一些啟蒙時代的思想家來說,同類相食行為甚至出現在有關偏遠孤立地區(尤其是島嶼)人口容量的思想實驗中。這個具有假設性與幻想性的研究問道,在經過多少代繁衍以後,人類為了平衡人口與食物供應,會開始出現吃人肉的行為?在早期現代歐洲人的想像中,同類互食是諸多地理環境的共同特徵。你可以說,它是那些地圖上的一個道德標記。許多歐洲作家都對同類互食的行為作了推測,在他們眼中,這種行為存在著一種矛盾特質。吃人是違反了人類社會生活與生存策略的自然秩序,還是反過來令人不安地成為自然狀態下生活的一部分呢?佛洛伊德晚期提出的解釋,認為兩者都有(與他的現代前輩們相反),他認為,錯誤在於想像食人行為只會發生在其他地方,只會發生在與我們完全不同的人中間,只會發生在那些生活在我們道德共同體之外的人身上。佛洛伊德在晚期宗教著作《幻象之未來》(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中寫道,吃人的衝動會與亂倫的願望和殺戮的慾望一起「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重新誕生」。佛洛伊德說,在這些本能中,只有吃人「似乎是被普遍禁止的,而且根據非精神分析的觀點,已經完全被超越了。」當然,這也就是說,根據精神分析的觀點,同類互食與其說是被克服了,不如說是透過文明的壓制而遏制了。佛洛伊德認為,文明的誕生是為了保護我們免受內部與外部的自然力量所影響,然而在文明狀態下,保護我們抵禦自然的文化力量也將我們與自身切分開來。在佛洛伊德的《摩西與一神論》(Moses and Monotheism)中,一幫兄弟只有在殺死並吃掉他們的暴君父親後,才在一個粗略的社會契約下獲得原始文明的生活。在一個培養肉與複雜組織工程的世界裡,吃我們自己的肉或我們物種親屬的肉,這樣的選擇很難完全被忽略,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關於這個選擇的神經質笑話一直存在。佛洛伊德關於吃人的故事,可能會讓那些希望相信兒童在道德上是無辜的,或是吃人衝動只有在人類精神失調才會出現的人感到不安。在實驗室裡培養人肉的想法,首先可能是一種心理上的挑釁,但它也是一種人類學的挑釁,因為它迫使我們思考,假使我們也能成為一種肉,那麼作為人類的我們到底是什麼?這將是從未成為完整人體部分的肉。一種淪為純粹細胞新陳代謝的新形態人類生命。也許吃組織培養人肉的概念真正讓人不安的,並不是我們可能會吃掉其他人或自己,而是技術可能會給我們對於人類到底是什麼的概念,引入一種新的可塑性。生物反應器中的肉並沒有在沉睡;我們並沒有在等它甦醒,並被人類意志賦予新的活力。藉由組織培養生長的人類細胞,暗指將我們放在家畜的階層,吃掉這些人類細胞就意味著接受這種人類狀況的重新排序。※ 本文摘自《肉食星球:人造鮮肉與席捲而來的飲食文化》。《肉食星球:人造鮮肉與席捲而來的飲食文化》作者:班哲明・阿爾德斯・烏爾加夫特 譯者:林潔盈出版社:積木出版日期:2021/01/02《肉食星球:人造鮮肉與席捲而來的飲食文化》書封。圖/積木提供
-
2021-03-03 養生.營養食譜
挺台灣農產/消化不良、便秘很困擾?吃鳳梨就可改善!這些人吃之前要留意
【編按】大陸宣布停止進口台灣鳳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發起「全民挺農業 吃鳳梨挺臺灣」。先不管政治問題了,鳳梨本身是相當營養的水果,別名「菠蘿」,在閩南語裡跟「旺來」諧音,供桌上少不了這種水果,講起討吉祥、招喜氣,恐怕沒一樣水果比得過。富含多種維生素跟礦物質,在加上鳳梨裡的纖維及酵素,有助胃腸蠕動、幫助蛋白質分解,是養顏美容、幫助消化的好水果。【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周小仙╱報導,出處/2008-06-09、2011-08-07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鳳梨的原產地是南美洲,直到清朝時期,台灣才開始栽種,但台灣鳳梨品種之多,令人瞠目結舌,從釋迦鳳梨、蘋果鳳梨、香水鳳梨、金鑽鳳梨、牛奶鳳梨到甜蜜蜜鳳梨等,其中又以金鑽鳳梨為大宗。不同品種鳳梨產期不同,最好吃的季節也不一樣。五月至七月:以香水、甜蜜蜜、金桂花鳳梨,以及老品種開英種鳳梨為主。五月至十月:蜜寶及牛奶鳳梨。鳳梨有哪些營養?根據衛生署「台灣地區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公克鳳梨,維生素A效力為5.1個單位,維生素C為9毫克。它還含有維生素B1、B2、B6與菸鹼酸等,還有鈣、鎂、鉀等礦物質與纖維質。愛美的女性與其花大錢買保養品,不如適量吃鳳梨,更經濟實惠。鳳梨入菜,能讓肉類更軟嫩?鳳梨酵素與木瓜酵素類似,可以破壞肌肉裡的纖維,讓肉質變得更軟嫩,較好消化吸收。坊間販售的嫩精,除了木瓜酵素,也會用鳳梨酵素。除了使用嫩精,也可以先用鳳梨泥醃漬肉類後烹煮,有異曲同工之妙,像咕咾肉就是一例。只不過,鳳梨氣味獨特,適用範圍不如嫩精廣。另外,不管是以鳳梨泥或嫩精醃漬肉類,時間都不宜過長,以免肉類太過軟嫩,影響口感。坊間有些保健食品裡也加入鳳梨酵素,有運動員使用後,覺得有助於減少疲勞,但實際功效如何,仍要看實證研究結果。吃鳳梨為何會咬嘴,怎麼避免?有人吃鳳梨,會覺得嘴巴刺刺澀澀地,就是所謂「咬舌頭」,那是因鳳梨酵素作祟。傳統品種的鳳梨纖維相對較粗,不像改良後品種比較細。加上它的滋味甜中帶酸,若嘴巴有傷口,也易有刺激感。梨酵素是鳳梨的一大特色,只要把鳳梨煮過後再吃,酵素受熱破壞後,就不怕吃鳳梨咬嘴了。鳳梨較適合飯後或飯前吃?怎麼吃最適量?鳳梨裡的纖維,有助胃腸蠕動,加上鳳梨酵素能幫助蛋白質分解、消化,站在這角度,飯後吃鳳梨比飯前時機佳。不過,要享有這好處,與吃飯時間不宜隔太久。飯前、飯後吃鳳梨皆可,但對有胃潰瘍病史這類胃腸功能較不好的人,除了適量食用,最好避免空腹吃。從營養角度來看,100公克鳳梨碳水化合物(即醣類)含量約11.6公克(依衛生署食品成分資料庫),以一顆重量約2斤的鳳梨為例,一份水果的建議攝取量大約是六分之一顆鳳梨,連皮帶肉約為200公克。資料來源: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哪些患者吃鳳梨要留意?不管是糖尿、腎臟病患,鳳梨都非禁忌。以糖尿病患為例,每天可攝取2份水果,一份鳳梨的量大約是六分之一顆(一顆以2斤左右計算)。若是腎臟病患,則依血鉀濃度高低,計算每日水果攝取量。鳳梨不屬於高鉀水果,以衛生署資料,每100公克含40毫克鉀,比許多水果都來得低,只要適量食用即可。璽悅中醫診所院長羅珮琳說,少數人對鳳梨酵素過敏,在吃鳳梨15分鐘到1小時後可能會出現嘴麻、頭痛、肚子痛、嘔吐,或是皮膚搔癢等症狀,就是民間所謂「鳳梨沙症」,過敏體質的人要特別留意,有濕疹的人最好暫時不要吃。鳳梨酵素怕高溫,只要先用攝氏50、60度的水浸泡,或是用鹽水浸泡後再食用,就可以避免上述過敏反應。鳳梨小妙用鳳梨酵素有助於分解蛋白質,除了跟肉類一塊兒烹煮,還可以把鳳梨打成泥後醃肉,濃郁的香氣不只增添風味,肉質也變得更軟嫩。鳳梨不只能吃,還能當芳香劑,剛裝修完的新屋若有較刺鼻的油漆或木頭味,可以在室內放一到兩顆鳳梨,或是不要的鳳梨皮,有助於消除異味。把鳳梨皮放置於冰箱,也有除臭效果。
-
2021-03-03 養生.抗老養生
百病起於寒!中醫師提點,擺脫冷底體質的溫熱養生祕訣
常聽許多女性朋友說自己體質「冷底」,除了手腳冰冷、常感寒冷、容易生病,還難以受孕,感到沮喪。所謂「百病起於寒」,日本學者研究發現,體溫每下降1℃,免疫力就減少30%。面對「冷底」體質,不可不慎! 百病起於寒,小心冷底體質耗損免疫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中醫師趙品諭表示,中醫看「冷底」的虛寒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除了使用藥材與針灸來改善,冬天應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 體內暖流若運行不順,對影響陽氣的事物總會特別敏感且不易調整,例如,夏天開冷氣會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還是手腳冰冷;或是吹到風就打噴嚏、吃冰冷食物就拉肚子等。 真冷底、假冷底,傻傻分不清 趙品諭指出,陽氣不足可顯現在身體各部位,像是氣喘胸悶、脹氣腹瀉、頻尿夜尿、關節僵硬、肌肉痠痛、憂鬱懶散、女性生理期不順等。不過,「冷底」體質的嚴格定義,是指罹患重病、長年痼疾、手術多次、年老體衰等。 她進一步說明,如果只有冬天手腳冰冷,夏天和正常人一樣,算是亞健康狀態,不全然算是冷底。而中醫調理「冷底」體質,會從兩方向著手,趙品諭提醒,中藥材藥性強,須由中醫師調配服用為宜。 中醫調理冷底體質,分成兩方向進行 真的是冷底體質!所謂:「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例如,以辛熱的乾薑補脾,可溫中散寒;具強心成分的附子,用來補腎可回陽救逆,而肉桂性熱,亦具溫補腎陽之效。 如果不是真冷底,只是容易手腳冰冷,最常用的方法是喝「薑茶」來改善。她特別提供一道簡易茶飲,以容易取得的土肉桂葉為主,它和肉桂同樣具驅寒溫陽之效,劑量較為溫和;搭配魚腥草或金銀花,降低辛辣度。 肉桂暖身茶飲 藥材:土肉桂葉、魚腥草或金銀花 煮法:1人份取3、4片土肉桂葉,添加魚腥草或金銀花約0.5錢,放入500cc的水,煎煮至水滾即可。 TIPS:白天飲用適量為佳,不宜晚上喝,以免太刺激導致失眠。 中醫艾灸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 趙品諭提到,也會以艾灸方式來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將艾絨放在肚臍附近的氣海穴及關元穴,每次灸20至30分鐘,2、3天灸一次,而真正冷底的人可以每天灸。 雖然坊間有販售艾灸相關產品,但不建議自行使用,因為有些人體質不適合,甚至會過敏,應諮詢中醫師,由專業人員協助使用。此外,可在冬至後的3個9天敷貼「三九貼」,運用辛溫藥物刺激穴道,達到溫養經絡、保暖去寒之效。 趙品諭說,從西醫角度,提升陽氣就是拉高基礎代謝率,可多補充蛋白質,像羊肉是辛溫大補食材;而外形像大腦的核桃,具溫肺補腎效果;料理時也可多使用辛香料,如肉桂、孜然、辣椒、八角、茴香、薑等酌量入菜。 日常作息方面,現代人常熬夜,會造成陽氣過度耗散,尤其是,天寒時更應早睡晚醒,白天等日出後再外出活動比較不會受涼。她呼籲,也應維持規律運動習慣,風大時最好在室內運動,別到戶外吹風。
-
2021-03-01 養生.健康瘦身
腳越冷竟讓你下半身變肥!中醫師公開專屬「梨型人」的減肥法:泡腳多加這些東西助燃脂
腿腳越冷,下身越胖 梨形肥胖的人,大多是久坐的宅女,運動少,寒冷時不添加衣物,下身胖是被懶惰和寒冷逼出來的。很多女人坐著時優雅大方,臉蛋和上身都很秀氣,但站起來就尷尬了──她們的下身很胖,肉全長在屁股和大腿上,而且這些肉都是鬆軟無力的,從體形上來看,很像西洋梨。會變成這種梨形,除了和雌激素的分泌有關外,還和體溫相關:身體越冷,下身越胖。下身胖有什麼危害?下身胖的人,如果男性的腰臀比小於0.8,女性的腰臀比小於0.7,則稱為「梨形肥胖」。這些人肌肉中的脂肪比一般人多很多,肌肉中脂肪越多,張力就越弱,對身體的危害也越大。因為脂肪多的人,對胰島素就不敏感,醫學上稱為「胰島素阻抗」。通俗一點解釋就是:別人用一克胰島素就能穩定血糖,他們就要加量,因其脂肪像一堵牆一樣,影響胰島素作用的發揮。久而久之,分泌胰島素的胰臟,就會被超量的工作累垮,導致分泌不足,就容易罹患糖尿病。所以,胖子比瘦子更容易得到糖尿病,且有糖尿病的胖子,治療難度也更大。而胖子中,梨形肥胖的人相對於其他體形更加危險。下身胖的人多是女性,因為其體內的雌激素,會使臀部和大腿堆積更多的脂肪;而男性的雄激素,則會將脂肪堆積在腹部,所以「大肚腩」多是男性。男性和女性都含有這兩種激素,只是量不同而已。女性過了更年期,體內雌激素減少,和雄激素的比例改變,腹部脂肪會增加,下半身的脂肪會減少,不復梨形體態。所以,梨形肥胖多見於相對年輕的女性。身體冷為什麼會導致梨形肥胖?除了雌激素的作用外,導致梨形體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身體太冷了。體溫是靠能量來維持的,脂肪就是能量的主要原料,且只有在粒線體才能燃燒,並轉化為能量,意即粒線體是脂肪的「鍋爐」。凡是生理活動旺盛的部位,粒線體就多,功能也強。如跳動中的心臟、隨時待命解毒的肝臟,都有很多粒線體。除此以外,就屬肌肉最多。寒冷的時候,只要動一動就不會冷了,因為肌肉在運動時,粒線體就開始工作,脂肪便被轉化為禦寒的能量。所以在嚴冬之時,不冷的絕對不是胖子,而是「肌肉男」,因為胖子的脂肪只能消極地保溫,「肌肉男」身上的粒線體卻可以積極地產能、升溫,他們不僅不怕冷,而且不容易發胖。梨形肥胖的人,大多是久坐的宅女,運動少,肌肉沒有增加的機會,「鍋爐」的規模當然小。如果再「愛美不怕流鼻水」,寒冷時不添加衣物,身體為保住本身就不多的能量,只能使脂肪變得更厚。從這個角度來說,下身胖是被懶惰和寒冷逼出來的。如果下身胖的同時,伴隨著肌肉鬆軟、水腫、手腳冰冷,這類人就要特別注意腿腳的保溫,例如泡腳對他們尤為重要。梨型肥胖的泡腳減肥法泡腳的時候,如果能加上補腎、溫陽、活血的藥物,如肉桂、杜仲、紅花等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強化新陳代謝,幫助脂肪燃燒,不失為梨形肥胖者特殊的減肥方法。想減肥,一周有兩天可以這樣吃減肥時吃蛋白質,是「揮霍」人體能量的好辦法。減肥必須節食,但節食也可以不受罪,最好的辦法是,每周撥出兩天來限制飲食,餘下的五天照常吃喝,堅持一個月,就可以明顯變瘦!更重要的是,這種輕斷食還有助於防病、防老!「輕斷食」該怎麼做?輕斷食這兩天,也不是徹底餓肚子,而是熱量要控制在五百卡,相當於成年女性正常食量的一半。只要找到熱量低、營養均衡,同時飽腹感強的食物組合,就會在無感中達到減肥的效果,具體的搭配方式參考如下:首先需要兩個雞蛋,一瓶牛奶,兩者加在一起的總熱量是兩百五十卡,這只吃到全天熱量的一半,但確保了一天的蛋白質供應。減肥的過程中必須有蛋白質,絕對不能全素(全是植物性食物)。一來,它是身體的結構基礎,是人體這座大樓的鋼筋水泥,一旦缺乏,就容易坍塌,且肌肉、骨骼、皮膚都會受影響。很多人瘦得「皮包骨」,其實少的不是脂肪,而是蛋白質的結構受損了。同時,食物中如果有蛋白質,會餓得慢一點,因為它的消化,比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要慢,亦即有蛋白質的食物更耐餓。還有一點很重要:食物的消化過程,胃的黏膜、腸道的蠕動以及消化酶的分泌,都是要消耗能量的。其中,消化蛋白質耗能最多,如果吃進去的蛋白質最終轉化為一百卡熱量,其中有三十卡是用來消化的。所以,減肥時吃蛋白質,是「揮霍」人體能量的好辦法。接下來可以將雜糧粥當成主食,因為一百克雜糧粥是四十七卡,兩碗不到一百卡。且纖維素多,飽腹感強,而且各種礦物質、維生素含量都多,能夠保證節食過程中的營養均衡。再來是蔬菜。如果吃五百克的炒蔬菜,熱量大約是一百卡。蔬菜是食物中熱量最低的一種,只要不用太多的油來炒,或者是水煮,多吃既能解餓又能大量攝入維生素。其維生素含量遠比水果要高得多。剩下的熱量就給水果吧。如果是夏天,可以吃西瓜,它是最好的減肥食物,因為水分多,熱量相對低,五百克才一百卡的熱量,比吃其他質地緻密的水果熱量要低。輕斷食減肥法這樣綜合下來,兩個雞蛋,一瓶牛奶,兩碗雜糧粥,炒蔬菜和西瓜各五百克,這些食物在一天中吃完,熱量大約是五百至六百卡。而這個飲食量,並不會讓你餓得前胸貼後背,正好符合輕斷食那兩天的熱量標準。餘下的那五天,可以稍微放縱一下,只要不要過油、過甜、過飽,每天的熱量是這兩天的一倍左右,這樣五比二的節食節奏,收到的效果不只是減肥,還能防病和抗衰老,啟動我們前面說的「細胞自噬(當身體處於饑餓狀態時,為了節能,細胞會把體內無用的、有害的物質吃掉,這就是自噬,不僅保存細胞的活力,還會消除癌症等疾病的發生)。」書籍介紹書名:濕胖:減肥先去濕作者:佟彤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0/08/05作者簡介/佟彤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曾就職於中國中醫科學院基礎理論研究所,參與國家級“十五”攻關課題“脾虛症的臨床與試驗研究”,並參與創辦編輯國家級刊物《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現為《北京晨報》首席記者,百度健康《名醫講堂》主持人,山東衛視《養生》、鳳凰網《健康三人行》嘉賓主持,北京衛視《養生堂》、湖南衛視《百科全說》、江蘇衛視《萬家燈火》等多檔健康養生節目的主講專家。延伸閱讀: 太晚看到這篇了!「到男友家吃飯該洗碗嗎?」一個醫生娘傳授人生智慧
-
2021-02-27 養生.無退休時代
你想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 27年志工徐爸上山下海護生態
你想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還是四處遊山玩水?這一題,人稱「徐爸」的荒野保護協會宜蘭分會分會長徐朝強早在退休前12年就思考過了。徐爸因偶然讀到《思源埡口歲時記》書中的一席話:「21世紀最好的消遣活動是當志工」,讓他在尚未退休前,就決定展開自己的志工人生。70歲徐爸 退休比上班更忙70歲的徐爸至今已有27年的志工經驗,從搶救生命到環境保育的志願服務項目,他無一不涉獵,這使他在宜蘭小有名氣,卻也使退休生活變得比工作時還要忙碌。但他一點也不在意,反而笑著說道:「我很享受,而且忙得很痛快!」到底是什麼樣的契機,讓徐爸如此熱愛當志工,而且願意無償投入環境保育工作,再忙也不說累呢?這就要從他到空中大學上課談起了。喜歡嘗新的徐爸原本在學校當公務行政人員,秉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他向空中大學申請進修。「當時的老師說,如果想讓人生像彩虹一樣的繽紛,就應該有第二人生,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偶然一句話 開啟第二人生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激發他規畫起第二人生,想找到工作以外的興趣。好巧不巧,他在翻書時又瞧見一句話:「21世紀最好的消遣活動是當志工。」這句話出自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徐仁修的著作《思源埡口歲時記》。徐爸前後被這兩句話深深影響,於是主動報名成為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那時是民國82年,他還沒從工作崗位退休。此外,他也同時報名擔任太平山的國家森林解說宣導志工,以及生命線協會的協談志工。換句話說,他不只要學習與求助的民眾對談,還要了解太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人文歷史,同時跟著荒野保護協會一起關注自然生態及環境保育的相關議題。怕錯過傻勁 退休前就投入人都還沒退休,要顧及工作,又要兼顧志工服務,不累嗎?徐爸坦言不簡單,但他也相當幽默地比喻道:「如果想結婚卻不趕快結,會錯過那股傻勁;如果想當志工卻等退休後才投入,也可能因為無法即時轉換心態而放棄。」憑著這股傻勁,徐爸再陸續加入不同的單位當志工,包括:宜蘭監獄、宜蘭縣政府警察局與少年隊、冬山河生態綠舟森林公園、仁山植物園、羅東水資源回收中心、羅東運動公園等。這讓徐爸在94年退休後,很快就習慣四處跑的全志工生活。當時的他只有52歲,算是退休族裡的「年輕人」,常常戴上一頂漁夫帽、披上一件防風衣、套上一雙防水登山鞋,再帶著一台相機,就「出任務」去了。也因為他對志願服務有極大的熱愛,不只得過多項獎章,民國101年更獲得「全國志願服務績優金牌獎」,算是志工界的最高榮譽。荒野保護協會 影響他最深不過,影響徐爸最深遠的志願服務,還是在荒野保護協會當志工。荒野保護協會民國91年成立宜蘭分會,徐爸是分會的重要幹部,近年則接下分會長一職。為什麼影響最深?徐爸說,人們對所處的環境本就應當善盡關懷責任,例如他前陣子才和夥伴們沿著北橫公路,一路從桃園拉拉山行腳回到宜蘭,一邊走一邊淨山,同時向路過的當地居民和遊客宣導「無痕山林運動(Leave No Trace)」的概念,降低環境迫害。什麼是「無痕山林運動」?徐爸解釋,這是林務局的政策,呼籲人們以減少衝擊的活動和行為,達成親近山林的體驗,愛護台灣這塊美麗寶島。維護無痕山林 記住七準則無痕山林有七大準則,包括:事前充分的規畫與準備、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適當處理垃圾維護環境、保持環境原有的風貌、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尊重野生動植物、考量其他的使用者。由於一般人到山上健行多是一天來回,徐爸又將七大準則簡化為8個字:輕裝、簡食、慢行、寂靜。徐爸舉例,想帶午餐上山吃,午餐就應使用最簡單的包裝,最好是可再利用的塑膠盒,下山帶回家清洗再用;若用塑膠袋則應帶回家丟棄。另健行應安靜不喧嘩,別干擾到動物的作息。「而且到野外首重安全,可別穿著高跟鞋上山。」憾山間垃圾 籲培養生態心「可惜的是,百姓需要更多的教育來培養『生態心』。」徐爸感慨,山路邊坡或懸崖下方常見被遊客隨手亂丟的垃圾,例如去拉拉山一趟就撿了10大袋垃圾回來。「最常看到的垃圾就是飲料瓶和菸蒂。」如何培養「生態心」?徐爸說,他們習慣在上山行腳後的回程路上,在車上做分享會,回想當天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與所學,最後進行反省與檢討。此外,荒野保護協會也會主動向國中小學接洽,派志工前往校園授課,讓「生態心」能從小培育。徐爸不只是與荒野保護協會的夥伴倡導無痕山林,也相當關注全台各地的保育議題,例如他們曾經響應全國環保團體,反對國光石化在彰化大城濕地開發;或發起桃園大潭藻礁的公投,拒絕中油新建天然氣接收站,目前還在連署中。為倡導環保 不惜跟監抗爭「我們對環境保育的倡導是非常認真的,比政府更積極而且出力更多。」徐爸很直白地表示,如果道德勸說無法阻止業者開發,他們就會發動連署抗爭、跟監查察或向民代陳情,「我們時常笑稱自己是荒唐野蠻的一群人。」這也代表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為了宣導環境保育,必須上山下海,不像一般志工待在同一地點就好。「幸虧我們很有熱忱,否則真的又耗時又花錢。」徐爸目前的生活是一周七天都當志工,雖然忙碌,但也忙得精彩。「鐘鼎山林,各有天性。」他強調,退休後做什麼都好,日子開心最重要。他也會偶爾排假,暫時放下志工工作去旅遊,放鬆身心,也能發現更多環境保育的好教材。聊天互動健行 當志工養生徐爸會當志工到什麼時候呢?他笑道:「等到有人叫我這位阿伯別再出現為止。」他說,其實當志工也是一種養生方法,因為心有歸屬就有固定的生活節奏,又能常常與他人聊天互動、爬山健行,有助熟齡族保持身心健康。面對自己的退休生活,徐爸可是給自己打了高分。他認為,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只要沒有財務困難,建議在經濟許可下早點退休,開展第二人生,「心態上比較能笑話由他,也不用再過於在意別人的評價,人生更瀟灑自在!」
-
2021-02-2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老婆叫老公去接孩子。老公一口答應,難得當好爸爸。老公去了學校,等不到小孩,打電話問老婆,怎沒看見小孩?老婆:「你在哪裡?」老公:「我在學校啊!」「在XX國小門口啊!以前接他的地方啊!」老婆:「你小孩已經升國中了,你還跑去小學?」這是真的故事,老公太專心工作,忽略小孩是會進級的。小孩會成長,同樣的,醫療環境及醫療技術也會改變。例如以前讀書時哪有A型、B型、C型肝炎,小學、中學健康教育都沒有教,更沒有教如何保肝。出了學校,踏入社會,接受到的醫療常識都是媒體上不盡正確的醫療知識。當利益擺在醫療行為的最高層級,醫療就會扭曲了,民眾可能得到的是似是而非的觀念,因此常衍生不必要的後果或悲劇。例如平常人知道養生之道就是定時起床,規律運動,不吃油膩,甚至補一些健康食品,以為這樣可以長治久安。事實上,有運動,體能好,少吃大魚大肉,只是代表心臟血管系統好,但有好心不一定有好肝,要有好肝才會有好報。因為肝臟沒有痛覺神經,加上只要1/4正常的肝臟還在,就可以感覺良好,以為肝臟就正常。也有些人定期去驗肝功能,或定期去抽血都正常,想不到幾年之後突然肚子痛,求醫診治才知道肝臟長了大的肝癌,甚至破掉了,此時要根治就很難了。因此,肝好不好不能靠感覺,也不能只驗肝功能,也不能以為胎兒蛋白正常就是正常的,一定要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至少每年要「超」一下,有B、C肝就要半年「超」一次。「你超了沒?」應該是新年之際,給你我身邊好友最好的新年賀詞!●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3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2-27 新聞.活動快訊
【活動預告】想看什麼資訊,元氣網歡迎您「點菜」!抽皇嘉特級初榨橄欖油、日日抗癌便當食譜!
您關心哪些健康保健訊息,元氣網歡迎點菜~元氣網長期以來跟大家分享許多健康資訊,即時時事新聞、新冠肺炎防疫資訊、料理影片、食品與養生、疾病預防與保健、癌症預防與癌友故事分享、生活智慧、專家直播互動....,致力於傳播健康資訊給讀者。也希望讀者能跟元氣網分享您認為哪類資訊對您最有幫助,或是希望未來能多增加哪種主題,只要在「元氣網」臉書粉絲專頁,活動貼文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就有機會獲得就有機會獲得「皇嘉特級初榨橄欖油」乙瓶/500ml/價值1360元(共計10名)、「日日抗癌常備便當:抗癌成功的人都這樣吃!」食譜書(共計3名)【贈獎活動】◎活動方式:於貼文留言處寫下您關心哪些元氣網的健康保健訊息。◎活動時間:2021/02/26-2021/03/01◎活動贈品:‧「皇嘉特級初榨橄欖油」500ml/價值1360元(共計10名)‧「日日抗癌常備便當:抗癌成功的人都這樣吃!」食譜書 (共計3名)◎得獎公布:2021/03/02下午抽出贈品介紹「皇嘉特級初榨橄欖油」:https://www.wko.com.tw/地中海飲食榮登世界最佳飲食寶座,其中關鍵就是特級初榨橄欖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其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所有的油品中,佔有數一數二的地位。皇嘉Oro Bailen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在全球橄欖油比賽連年獲獎,深受眾多米其林主廚喜愛,更榮獲更西班牙王室首肯,成為唯一指定御用橄欖油品牌,是安心烹飪、生酮生飲、油醋涼拌的首選。「日日抗癌常備便當」: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3385濟陽高穗醫師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抗癌權威,行醫逾40年,動過4000台以上的癌症手術,他經歷數十年的調查與研究後,終於發現真正能抑制體內癌細胞的「濟陽式抗癌飲食法」!之後,他更將這套飲食法貫徹至便當菜中,只要按這套方法製作便當,就能透過飲食吃進健康,在生活中輕鬆抗癌。
-
2021-02-27 養生.營養食譜
挺台灣農產/挑選鳳梨4撇步 6道果汁、料理達人教你做
【2021/02/26編按】大陸宣布停止進口台灣鳳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發起「全民挺農業 吃鳳梨挺臺灣」。先不管政治問題了,鳳梨本身是相當營養的水果,別名「菠蘿」,在閩南語裡跟「旺來」諧音,供桌上少不了這種水果,講起討吉祥、招喜氣,恐怕沒一樣水果比得過。富含多種維生素跟礦物質,在加上鳳梨裡的纖維及酵素,有助胃腸蠕動、幫助蛋白質分解,是養顏美容、幫助消化的好水果。【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周小仙╱報導,出處/2008-06-09、2011-08-07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挑選鳳梨小撇步1.看產期:不同品種鳳梨產期不同,最好吃的季節也不一樣。五月至七月:以香水、甜蜜蜜、金桂花鳳梨,以及老品種開英種鳳梨為主。五月至十月:蜜寶及牛奶鳳梨。2.看果色:觀察鳳梨果皮顏色,最好挑選果皮金黃帶綠的鳳梨,果皮上稜目要大而凸顯、沒有磨損。3.聽聲音:輕彈鳳梨,帶空盪回音的鳳梨比較好吃;聲音太紮實的表示品質不佳。4.觀外形:果型短的鳳梨品質較優。果皮無裂縫、外傷。如果發現葉片容易折斷或鬆脫,表示已經過熟。資料來源: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達人教你做營養美味的鳳梨食譜示範達人劉溫港:瑞齊寧醫學研究院食療師,專研生機養生健康管理。陳月:對美食有高度熱忱,喜歡嘗試用不同食材,京調出風味獨特的料理。●鳳梨果汁食譜1.鳳梨木瓜汁功效:解腹脹、助消化材料:木瓜200g、鳳梨200g、寡糖10㏄作法:1.木瓜去皮、去子切小塊,鳳梨去皮切塊。2.兩者加寡糖及冷開水250cc,放入果汁機中拌打即可。小叮嚀:癌症與糖尿病者,不可加寡糖。TIPS:鳳梨酵素具有抗發炎、增加免疫力、助消化及溶解血栓的四大功效,因此可用來促進消化、血液循環、預防心血管疾病、預防中風。2.鳳梨火龍果汁功效: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膽固醇材料:火龍果1個、鳳梨300g、大豆卵磷脂10g作法:1.火龍果洗淨後,去皮切小塊。2.鳳梨去皮。3.將鳳梨汁、火龍果加水250cc用果汁機打勻後,再加入大豆卵磷脂攪拌,宜趁鮮飲用。小叮嚀:喝6天停一天。TIPS:火龍果有預防便秘、眼睛保健、增加骨質密度、幫助細胞膜形成、降低膽固醇、皮膚美白、防黑斑等功效;大豆卵磷脂能幫助降血脂、降膽固醇,還可活化細胞增進記憶力、防止老人痴呆。3.鳳梨香蕉汁功效:改善痔瘡、防止痔瘡出血材料:香蕉1條、鳳梨200g作法:1.香蕉去皮切小段,鳳梨削皮切塊。2.所有材料放入果汁機,酌加冷開水250cc攪拌均勻即可飲用。小叮嚀:1.尿蛋白異常、尿素氮異常、肌酸酐異常、尿毒症、洗腎、腎功能不全、腎癌、糖尿病忌食。2.喝6天宜停一天。TIPS:香蕉有軟便、通便的功效,與鳳梨同為瀉性食物,可將體內的毒排出。●鳳梨料理食譜1.家常鳳梨炒飯材料:鳳梨丁、毛豆、紅蘿蔔丁、雞絲皆1小碗、日式醬油、胡椒適量、冷飯4碗作法:1.鍋子熱油後,冷飯先下鍋炒開,加入日式醬油調味。2.接著放入鳳梨丁、毛豆、紅蘿蔔丁、雞絲,一起與飯拌炒到熟。3.起鍋前可加點胡椒調味。TIPS:1.如果想吃得更豐盛,可以打個蛋,就是營養均衡的鳳梨蛋炒飯。2.炒飯十分方便,配料不需特別準備,只要用前一餐吃剩的飯菜,再加點鳳梨,又成了全新料理。2.優格鳳梨沙拉盤材料:鳳梨1/4個、蘆筍約半把、山藥1/4個、蝦仁10隻、原味優格1罐作法:1.所有食材洗淨後,鳳梨切塊、蘆筍與山藥切段。2.蝦仁煮熟後剝殼,備用。3.將已準備好的食材放在盤子中,淋上優格醬即可。TIPS:1.食材可依個人喜好替換,像做成水果盤,或是放入燙熟、冰鎮的花椰菜也很可口。2.不喜歡優格酸味,也可用沙拉醬替代。3.鳳梨草莓優格功效:清腸道材料:草莓8個、鳳梨200g、優酪乳200cc作法:1.將草莓洗淨去蒂,鳳梨去皮切塊。2.所有材料放進果汁機,打勻即可。小叮嚀:尿蛋白異常、尿素氮異常、肌酸酐異常、尿毒症、洗腎、腎功能不全、腎癌忌食。TIPS:草莓富含豐富維他命C、蘋果酸、檸檬酸、鐵、磷等礦物質,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草莓對胃腸道和貧血都有一定的滋補調理作用。優格可促進腸胃蠕動、消化液分泌正常。
-
2021-02-26 癌症.癌友加油站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在死亡面前,你的迷惑就不再是迷惑啦!」養生專家陳月卿,曾把工作當成人生頭等大事,但婚後,家務佔據了許多時間,令她不禁想「這樣的生活,是我要的嗎?」念頭一起,先生蘇起就被診斷出肝癌。於是,家庭變成她人生的頭等大事,為了幫助蘇起抗癌,陳月卿天天在廚房忙來忙去,研究食譜,時間一久,丈夫的身體由虛弱無力,被調養得豐潤有精神!而她對婚姻的疑惑也消失殆盡。陳月卿今年66歲,皮膚嫩滑,圓潤有光。她是癌症關懷基金會的董事長,也是養生專家,更是位成功幫助老公抗癌的妻子。 回想這28年來,陪伴蘇起抗癌的心路歷程,陳月卿感恩地說:「癌症,是包裝得很醜的禮物。」這個醜陋的禮物,除了替她與蘇起帶來健康,還有幸福的婚姻。 當癌症來敲門,重心從工作轉向家庭 1991年,記者出身、服務於電視台的陳月卿,獲得美國夏威夷文化中心的傑佛遜獎學金,前往夏威夷參加為期兩個月的美國與亞洲記者研討交流計畫,這是個提升格局視野、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卻在此時,她突然得知42歲的蘇起,肝臟長了腫瘤。 「先生要我繼續參加完課程,我悄悄打給醫生,才知道肝長腫瘤很少是良性的,我馬上飛回來陪他開刀…當時很害怕,認為這是天大的噩運。」 當時,夫妻倆結婚2年,才剛經歷了小產的打擊,兩人的生活腳步也還未調整和諧,癌症就來敲門,「當年我38歲,在他得肝癌前,我人生最重要的是新聞工作,第二才是家庭,後來順序完全對調。」 蘇起的肝腫瘤有10幾公分之大,且當年的醫療不如今日發達,「醫生說,肝癌年復發率高達50%,5年存活率不到15%,許多肝癌患者就算開了刀,還是沒挺過來...。」 但她鄭重地告訴蘇起:「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現在腫瘤割掉了,現在起,我們要重新開始!」於是她發揮記者的專長,廣泛蒐集健康養生相關的資料,替先生做術後保養、調理身體,為了那15%的存活率努力衝刺。 研發好喝精力湯,幫助預防癌症復發 她首先找到國外醫師亨利‧畢勒所寫的《食物是最好的醫藥》這本書,書裡提倡:飲食習慣所累積的毒素,會造成身體狀況的敗壞,首要之務是減少大魚大肉,尤其是過度烹調的食物。 於是,她開始分配各類飲食的比重,兩人餐盤上的肉變少了,蔬菜多了,口味也更清淡,「雖然我先生一開始很不習慣,但就是逐次、逐量減少。而我身體原本也差,是個藥罐子,我們陪著彼此改善飲食。」 後來她接觸到美國安‧威格摩爾博士所提倡的「生機飲食」,主張天然食物能幫助對抗癌症,尤其要將食物磨碎了更有益。於是,陳月卿開始利用各種天然食材做成精力湯給蘇起喝。 一開始,蘇起總是捏著鼻子、勉強喝下精力湯,陳月卿心裡打起了鼓,想著「慘了,這樣捏鼻子喝,一定不會喝超過兩周。食物不是仙丹,一定要長期喝才會有效果!」 後來她又翻閱到派屈克‧奎林的著作《用營養擊退癌症》,才找到讓精力湯不濾渣也好喝的方法。 「精力湯要打得綿密、纖維細緻就會好喝,而且不要過濾,濾渣過後,精力湯的營養素剩下1/8。我本來有胃痛的老毛病,開始養生後,這個毛病逐漸消失,而且精神與皮膚都變好了。」靠著天然精力湯,她與先生越喝越健康。 蘇起接受醫師的專業治療、定期追蹤之外,配合生活習慣改變,這28年來,肝癌都沒有復發。 吃得營養還不夠,心態正面才是關鍵 除了吃得營養、健康,抗癌還有更重要的關鍵因素:心態要正面。因此,陳月卿從不把先生當病人,兩人也從來不談疾病,而是把重心放在調整生活型態。 「除了一起努力,病患的情緒調節能力也很重要。當時肝癌死亡率高,但他會想『多健康一天,就是多賺到一天』沒有欲求,就不會患得患失、過度擔心受怕。」 雖然兩人心態都非常正面,但畢竟蘇起罹患的是癌症,家裡難免還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抑鬱氛圍。 於是,陳月卿除了張羅健康飲食,還絞盡腦汁地想,該怎麼樣打破這個氛圍,增加先生的「幸福感」。最後,本就喜歡孩子的她,決定再次嘗試,替這個家帶來生機。 「結婚不久時我流產,他罹癌後我又流產了一次,但後來我不放棄,終於懷了女兒,後來還懷了兒子,全家充滿新生氣息。」 她幸福地說,當年她與蘇起每天下班回家,看到門口擺著的可愛小鞋,就會忍不住笑出來,「覺得好幸福喔!」 ▲陳月卿除了張羅健康飲食,還絞盡腦汁地想,該怎麼樣打破這個氛圍,增加先生的「幸福感」。(圖/陳月卿臉書) 癌症是人生禮物,健康快樂一次找回來 陪伴蘇起抗癌近30年,陳月卿感觸很多。「養生是回報最多的事情,因為健康會帶來快樂,全家就會跟著幸福。」陳月卿甜笑說,現在她每天早上喝的那杯精力湯,是曾經不愛進廚房的先生做的,「現在他會幫忙洗碗、打精力湯,以前他是不做這些事情的!」 蘇起罹癌前,她曾為了家務分工不均的情況,不斷思索婚姻意義。沒想到,因為癌症來敲門,人生繞了一大圈後,現年近70歲的蘇起不只更健康,還會幫忙做家事;而陳月卿多年前為了照顧先生,無法專心衝刺事業,現在卻也因為癌症,讓她另闢一條助人的事業道路。 陳月卿除了寫書、演講,告訴大家精力湯的好,身為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的她,更透過基金會的課程等資源,幫助許多罹癌的病友和家屬。她說,有許多癌友控制住病情後,還回來基金會服務呢! 「有位90幾歲的伯伯,看起來才70幾歲,說跟著我這樣吃,身體變健康了,握住我的手溫暖且有力,收到這些回饋,我真的很開心!」 回首28年助蘇起抗癌的歷程,陳月卿想要提醒大家,人生選擇有很多,不要因為忙於工作而忽略健康,選擇健康,絕對是最有回報的事情,從現在開始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勇敢克服惰性,才是人生頭等大事! 陳月卿、蘇起的抗癌4妙招:1.當個聽話的病人:接受正規治療,遵從醫囑。(若須做重大決策,建議參考2位不同醫師的意見)2.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盡量食用原型食物,遠離加工食品,並保持規律作息、規律運動。3.保持正向心態:保持正面、輕鬆、積極的態度,不要過度害怕。4.尋求心靈寄託:例如家人情感支持、宗教寄託等,只要讓心情保持愉悅,都可以嘗試。原文刊載於2019年08月28日《今周刊 幸福熟齡》: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它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延伸閱讀:.獨力照顧失智丈夫幾十年,很有成就感!妻子:如果我先離世,一定很掛心老伴.血管衰老,當心失智找上門!白雁:1個動作暢通氣血循環,健腦、增強記憶力.母親失去記憶...醫師卻無法診斷是不是失智症!女兒:分離,是隨時會發生的一種存在
-
2021-02-2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藥藥效比西藥慢?只能養身不能治病?中醫師說分明
人常等到病痛出現時,才驚覺身體不堪負荷,第一時間至西醫看診,因為藥效快能快速將病菌壓制下來,但有另一派想法則認為,西藥副作用多較傷身體,還是看中醫慢慢治療才好,可是中藥的藥效真的比西藥慢嗎? 中、西藥藥理、目標大不同 大家會有這樣的想法跟感覺,其實是中、西藥的藥理及目標不太一樣,西藥是針對症狀改善、短期可達到效果,但中藥是針對體質改善、長期可達到效果,例如腳扭傷時,吃下普拿疼止痛,效果能在十分鐘、二十分鐘內見效;反之中醫則是會利用活血化瘀的方式達到止痛效果。 中醫養身西醫治病 刻板印象難改變 感冒可以吃中藥嗎? 相信最近大家在路上的中醫診所,常看到診所外掛著紅布條寫著「原來感冒可以看中醫」,而感冒是真的可以看中醫的,只要有「對症下藥」藥效也非常快速,所以中藥的藥性雖較溫和,但藥效不一定比西藥慢。 中醫絕對不是只有養生也能治病,像是針灸治中風的成效,也以獲得國際認證,雖還是得視中風嚴重程度,但刺激穴道真能讓恢復的速度更快、縮短復健的時間。 現今也有許多人採用中西合併的治療,就看大家如何選擇、與較喜愛哪種治療方式囉。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1-02-24 科別.骨科.復健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
● 步行可降三高、減低心血管疾病發生、增加骨密度● 穩健走路、安全跑步,穿一雙好鞋很重要● 鞋墊是提升行走舒適度的關鍵「步行是人類的最佳良藥」,這是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養生之道。據現代醫學研究,步行可降三高、減低心血管疾病發生、增加骨質密度等。然而,要穩健走路、安全跑步,選擇一雙好鞋相當重要。如何挑選適合、舒服又安全的鞋子,讓邁出的步伐都能「足」安心?建議可掌握以下7項選好鞋原則。一、使用時機及情境每雙鞋都有它適合的使用時機及情境,像跑步可挑選馬拉松鞋、慢跑鞋,行走的人應選擇健走鞋,從事球類運動應穿相應的鞋款,如籃球鞋、足球鞋、網球鞋等。同時要考慮用鞋環境,例如PU跑道、室內地板、自然山野等因素,才能找到適合又能穿的久的鞋款。二、腳型尺寸會改變雙腳的尺寸及形狀會有變化的。足部會因老化而足弓塌陷,造成腳變長變寬、足後跟變薄、足部皮膚乾裂等。所以選鞋時,一定要重新量測雙腳大小,並試穿(鞋帶也要綁好)行走5至10分鐘,以確認這雙鞋的舒適度與穩定度。三、鞋子尺寸聰明量測量鞋子是否合腳有技巧,先將鞋墊取出,端正坐好後,將腳後跟對準鞋墊後緣踩在鞋墊上,最長的腳趾和鞋墊前緣有一根手指的寬度,就是最適合的尺寸。傍晚時分的雙腳通常比較脹,建議選鞋最好在此刻,試穿時以較大的腳作為選擇的標準。四、鞋帶或黏扣帶為主鞋子的保護功能要能真正發揮,就是要牢靠的穿在腳上,建議選擇以鞋帶或黏扣帶固定的鞋款為主,如此才可因應雙足隨時間早晚及姿勢不同所產生變化而配合調整。五、鞋頭要有寬度、翹度東方人普遍前足較寬,挑選鞋子時,可選擇鞋頭較圓寬且前足空間足夠的鞋子。此外,選鞋時可以挑選鞋頭前端微微翹起的,這樣可以減少行走時鞋底過度的摩擦及增加吸震的功能,降低跌倒風險。六、鞋身結構較堅固挑選鞋子時,最好選擇鞋身結構較堅固穩定的鞋款。鞋子內側要有整片較硬的材質,鞋身不易扭動及後跟堅固的鞋款,如此行走時,這雙鞋才能提供足夠的包覆性及穩定度,也能提高安全性,避免發生「翻船」等扭挫傷的狀況。七、鞋墊影響走路舒適度鞋墊是提升行走舒適度的關鍵要素,可分為非醫療型、醫療型與手工訂製型。常見的鞋墊以「非醫療型」為大宗,由使用者自行量測剪裁至合適大小放進鞋內即可使用,但這類鞋墊無法調整足底服貼度,舒適性因人而異。醫療型及手工訂製型的鞋墊,皆需專業人員評估及調整後才可穿著,大多需至醫療院所或醫療器材行才能進行配置,這兩種鞋墊可調整,舒適度和服貼度較佳,但製作時間長且價格較高。
-
2021-02-21 失智.名人專家
黃頌儼/改善記憶、情緒與睡眠 中醫針灸治失智證實有效
多數人會尋求西醫治療失智症,其實中醫也很有一套。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任黃頌儼說,已有實證顯示針灸治療可改善失智者的記憶力、情緒與睡眠障礙,因效果相當好,愈來愈多醫療院所開始提供中西醫合併治療失智症。不只記憶變差,憂鬱、妄想、性格改變。西醫角度認為失智症的主因是受年齡、老化和後天腦傷影響,中醫的觀點其實也差不多。黃頌儼說,中醫古籍記載,人隨年齡增長,五臟功能開始退化,氣血精也開始虧虛,若加上工作勞累、作息不正常或是傷及腦部,更會使生理與認知功能明顯退化,進而出現失智症狀。失智症狀不只是記憶力變差,也可能出現情緒憂鬱、過亢、妄想或性格改變,除非細膩觀察,否則病患出現這些症狀時幾乎已失智一陣子。黃頌儼說,失智症目前尚未有任何藥物可根治,但確診後需介入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才能有效延緩病程,改善生活品質。家屬可幫忙按壓穴位,有助延緩病情。他舉例,已有中醫治療失智症的實證研究,證實針灸治療能改善失智者的記憶力、情緒與睡眠障礙。此外,中醫臨床常開立可補益氣血、補腎填精和活血化瘀的中藥材,對改善大腦功能與血液循環有一定作用。華人習慣以食療進補,黃頌儼建議利用中藥材調配成藥膳或茶飲,讓病患日常服用。但他叮嚀,尋求中醫治療都應找合格中醫師執行。中醫也強調運動和按摩。黃頌儼說,穴位按摩是針灸的延伸,家屬可用按摩工具或手指頭按壓,刺激失智者的百會穴、四神聰穴、神庭穴、本神穴、風池穴等穴位,有助改善記憶力。另有中醫研究太極拳,證實打拳運動對病患有幫助。高科技設備、遊戲App,刺激長輩感官。失智症隨高齡社會的到來逐漸被重視,市面出現許多高科技輔助設備,例如電動、手眼協調遊戲等,號稱可預防或延緩失智症。黃頌儼說,這些輔助工具多是設計給年長者及輕度失智者使用。經過專家設計良好的聲光遊戲,加上需用手腳點按拍打等肢體動作,能刺激失智者的感官,訓練專注力、反應力、記憶力及肌肉功能,又可和親友同樂,增加人際互動。中醫重視充足睡眠,就是對大腦最好的保護。彰基中醫部正在設計及開發遊戲App,加入中醫藥的記憶及養生運動遊戲,例如辨識和記憶中藥材及穴位的名稱與功效,以及八段錦、太極拳等養生功法,期待促進病人的記憶力和增加日常活動之餘,也能減輕家屬的照顧負擔。如何保健大腦?黃頌儼分享護腦心法九字訣:「不熬夜、多運動、多按摩。」他強調,中醫累積千年的養生知識,最重視的是充足的睡眠,現代醫學也強調睡眠對保護大腦的重要性。「只要沒急迫的工作需求就別熬夜,讓大腦好好休息吧。」更多資訊請至樂齡智造https://www.ltpasolution.com/home-t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