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1 科別.腦部.神經
搜尋
頭暈
共找到
1235
筆 文章
-
-
2020-03-29 養生.運動天地
登山健行預防高山症 這些事情別忘記
登山健行令人心曠神怡且能強健體魄,但若登的是高山,大氣壓力會隨高度增加而逐漸下降,人體吸入的氧氣則會漸漸變少。當身體無法適應低氧、低壓環境,就可能引起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等疾病,尤以慢性病、氣喘、懷孕或心臟疾病患者風險較高。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建議,赴高海拔地區前四至六周可就醫諮詢,請醫師評估風險與開立備用藥品。但就醫時,切記要提醒醫師自己的慢性病史與藥物過敏史。Acetazolamide是常見的高山症預防用藥之一,它是一種利尿劑,其化學結構類似磺胺類藥品,因此不適用於對磺胺類藥物過敏以及蠶豆症者。Nifedipine常用於治療高血壓、狹心症,同時能預防曾有高海拔肺水腫病史的病人再次發病的風險,但服用後可能有血壓下降、頭痛、心悸、熱潮紅及下肢水腫等不良反應,有心因性休克病史的病人不能使用此種藥物。Tadalafil、Sildenafil均是改善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也常用於預防高海拔肺水腫,但不可與預防及緩解心絞痛的硝酸鹽類藥品、降血壓的甲型阻斷劑併用,否則可能出現嚴重低血壓。Dexamethasone屬於類固醇類藥物,可用於預防急性高山症及高海拔腦水腫,但使用後無助於身體適應高地的環境。由於服用後可能有高血糖、高血壓和免疫抑制等不良反應,因此除非醫師指示,否則不建議連續服用超過七天,也不宜驟然停藥,以免症狀反彈發作。登山時宜緩慢爬升,飲食盡量以低脂為原則、避免食用會產氣的食物,且避免吸菸或飲酒。如果登山過程出現頭痛,伴隨頭暈、噁心、嘔吐或虛弱等一個以上的症狀,此時可能已患急性高山症;如果發生步態不穩、意識變化或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情或許已經惡化為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此時應盡速下山,必要時就醫治療。
-
2020-03-27 新聞.健康知識+
吃楊桃會打嗝不止 小心可能「中毒」了
吃楊桃會打嗝不止,小心可能中毒!高雄義大醫院搜集世界文獻分析研究,發現楊桃有種神經毒素會讓人打嗝、嘔吐,嚴重更會意識混亂、甚至致命,代謝功能差的洗腎病患尤需忌口。這項研究3年前登上國際醫學期刊,近期又獲國際探討營養與健康的專業網站關注。義大醫院在臨床上至少發現3例高齡患者吃過楊桃後打嗝不止,其中一名80多歲老翁連續抽搐,替他洗腎再進行後續治療,仍無法緩解,家屬不忍他再受洗腎之苦,放棄治療,最後老翁死亡。這幾例個案激起義大醫院追根究柢念頭,急診部長蔡易廷、醫研部長孫灼均及急診主治醫師蔡俊彬攜手找出全球文獻進行分析研究,更進一步確認楊桃內的神經毒素!蔡俊彬說,1993年巴西有家洗腎中心分送楊桃給工作人員及洗腎病患吃,結果洗腎病人吃後打嗝不止,工作人員則不會,當時即懷疑楊桃內可能有某種成份引起病患不適。5年後另名巴西學者又發現,洗腎病患吃楊桃除打嗝外,還會頭暈、意識混亂、行為怪異。國內包括高雄大同醫院、長庚醫院也相繼發現食用楊桃誘發的神經症狀表現,至2013年巴西學者從楊桃中萃出一種毒素進行動物試驗,果真發生連續抽搐現象,「真相大白」。義大醫療團隊分析發現,楊桃是否誘發神經毒性, 依體質而定。一般人平均要吃到3.5顆楊桃,才有中毒的表現,但有人吃了四分之一顆就會產生不適,巴西則有文獻指出,需喝上933CC純楊桃汁才有中毒表現。蔡俊彬說,過去大家僅知,吃楊桃會造成鉀離子升高,但從文獻統計,鉀離子升高個案其實約占十分之一,並非主因。「病人會出現的意識模糊等症狀,極可能是楊桃中的神經毒素作祟。在熱帶及亞熱帶國家,楊桃是很普遍的水果,多數卻不清楚它可能含有神經毒素。義大醫療團隊研判,這可能是因為症狀輕微而被輕忽,且大家體質不同,不是每個人吃了楊桃一定都有症狀。孫灼均說,據文獻統計,正常人吃楊桃要達到「中毒」的量,需喝200到1000CC的純楊桃汁或15顆楊桃,但這並不太可能,不過洗腎病患代謝功能慢,最好忌口。正常人吃楊桃如果會打嗝不止,也要特別小心。
-
2020-03-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阻斷詭譎新冠病毒 醫:4種症狀需加留意
已經兩個月了,新冠肺炎疫情在這段期間,台灣出現首起醫院群聚感染事件,最近境外移入個案也增加,確診病例破兩百,甚至宣布禁止外籍人士入境。雖然我們目前還不知道何時可以打敗這個敵人—新冠肺炎,但這段期間,不管是治療、檢疫、隔離、相關法令等這一切措施,均是為了保護大家健康,值此時刻,還是要呼籲大家同心協力,阻斷詭譎的新冠病毒,讓大家回復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這場戰役貢獻心力對比17年前SARS風暴導致和平醫院封院,引發醫院員工及社會大眾極度恐慌,今非昔比,在防疫第一線的疾管署與醫護人員均能在崗位上,為守住人民健康而努力,各縣市也成立志工關懷中心,提供大家生活或心理上的關心,上下一心守護台灣人民健康。在這段防疫歷程中,有些人因此而被隔離,但今天不管是哪種隔離,短暫失去14天的自由或許會讓我們感到委屈受限。但換個角度想,在這場與新冠肺炎戰役中,你也貢獻出心力來守護我們的家園。或許在這14天中,你才發現原來自己家裡陽台有些花花草草,你已遺忘它們很久,那就幫它們整裝一下吧!去掉枯葉、翻土、澆水,或幫它們換個地方享受多一點陽光;有空坐下來寫寫東西或是畫張卡片,甚至於你也可以書寫這14天的隔離心得。記得睡好、吃飽、要運動要記得睡好、吃飽、要運動;整理一下久未打開的抽屜或櫃子,或許你會找到失落已久的小驚喜,現在網路那麼發達,打開電腦或電視,看看你喜歡的影片、追個劇也不錯。或許你也會看到讓自己不愉快的話語或圖片,封鎖、刪除,都是你可以做的,不要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中。注意身心 把危機變轉機不需要責怪,有些人會選擇責備他人來紓解自己的焦慮不安;或許有一些人對你疏離、不聞不問,不要生氣,因為他們也陷入恐懼中,要給他們時間先安頓好自己。畢竟人生的路還是我們自己要走,如何運用危機的衝擊,讓我們脆弱的一面成熟健康,是把危機化為轉機。如果面對壓力時,會有許多身心反應,受創的你,若有以下症狀,不代表你瘋了,它只是一些訊號,讓你對身心狀態多注意一下,找人談談。● 身體症狀:如畏寒、口乾舌燥、頭暈倦怠、心悸、呼吸困難、面色潮紅、肌肉震顫、大量流汗、呼吸困難等。● 認知症狀:混亂、注意力不集中、不安、惶恐、作惡夢、多疑、意識紛亂、干擾他人、抱怨、問題解決能力下降、抽象思考減弱、邏輯思考能力下降、過度或不及的警戒心、優柔寡斷等。● 情緒症狀:害怕、罪惡感、憂傷、恐慌、否定、焦慮、憂鬱、激躁、燥動不安、易怒、暴跳如雷、不恰當的情緒反應、疏離、冷漠等。● 行為症狀:退縮、反社會舉動、無法休息、不停走動、不尋常的行為、說話方式改變、對環境過度警戒、改變平常的溝通方式、食慾改變(增加或減少)等。我們有自我療傷能力或許這是神要給我們的功課,經歷這一場衝擊,人、事、物的改變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也不要忽視我們擁有自我療傷止痛的能力,不要拒絕別人伸出溫暖的手或擁抱。面對危機的處理,即時介入、穩定受創者、促進理解、針對問題處理、鼓勵自我復原。
-
2020-03-26 科別.腦部.神經
遇疑似腦中風怎麼辦 醫:4字訣判斷症狀後速送醫
新竹一名65歲的陳姓男子,日前準備吃午餐時,突然感覺頭暈、說話口齒不清,且右手、腳無力,他意識到很可能是腦中風,立刻請家人送醫,到院後急診室啟動急性腦中風檢查與處置流程,在發作3小時內的黃金時間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症狀在24小時內便逐漸恢復,目前已經痊癒。根據衛福部近10年來統計,腦血管疾病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第2到第4位,且即使存活後通常會遺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造成病患與照顧者沉重的負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榮總新竹分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尹居浩表示,急性缺血性中風是最常見的腦中風類型,約占7至8成,血栓溶解劑可治療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增加約3成的復元率、減少失能的後遺症,但施用時有3到4.5小時「黃金時間」的限制,一旦患者發生腦中風,必須分秒必爭緊急就醫。尹居浩指出,陳男因自身警覺性高,因此把握搶救時間,在腦中風發作3小時內就送急診接受治療,經醫護團隊合作下,順利完成檢查並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當遇到疑似急性中風症狀時,請民眾牢記口訣「臨微不亂」,「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爭取黃金治療3小時。尹居浩也提醒民眾,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避免三高,飲食少油、少鹽、不酗酒,每周規律運動及每年定期健檢,才是預防腦中風最好的健康策略。
-
2020-03-24 科別.心臟血管
劉真病逝 醫:主動脈瓣狹窄不常見,有胸悶暈眩速就醫
已故藝人劉真有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心臟內科醫師蕭成儀說,主動脈瓣狹窄盛行率不高,但有些人會因老化而瓣膜受損,若有胸悶、心臟無力、頭暈等症狀,應就醫檢查。藝人劉真因嚴重主動脈瓣狹窄,今年2月7日到台北榮民總醫院接受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但術後因心臟功能恢復不良,先後放置葉克膜及冠狀動脈支架、心室輔助器。後又因腦部栓塞、出血,腦壓上升得開顱手術。無奈最後仍因腦壓過高,藥石罔效,22日深夜病逝,享年44歲。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蕭成儀晚間受訪時表示,主動脈瓣狹窄分成2類,一種是因退化性、鈣化性、感染造成,這類病人通常年紀較大,有多重疾病、洗腎、血脂肪過高、有動脈硬化等問題。蕭成儀說,另一種是先天性。一般健康人的瓣膜有3瓣,但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者是2瓣,年輕時2瓣的瓣膜很有彈性,瓣膜開合讓血液流通的狀況跟健康人不會有太大差別,但僅2瓣承受壓力高,加速老化、變形,到了中年晚期,就會發病。主動脈瓣狹窄發病的症狀通常是胸悶、心臟無力,有心衰竭狀況,也可能暈眩,隨著症狀表現不同,患者平均存活年限僅2到5年。但如果即時介入治療,存活期就會回到正常曲線。蕭成儀說,主動脈瓣狹窄盛行率並不高,先天性的更是少見,但不能因為盛行率不高就忽視。如果是退化性的瓣膜損害,會從中年開始慢慢累積,如果出現心臟無力、頭暈等狀況,應看心臟內科,做心臟超音波就能及早發現瓣膜狀況。要處理主動脈瓣狹窄,蕭成儀表示,可分成內科跟外科做法。內科是從主動脈植入支架瓣膜,取代病變瓣膜,屬於非侵入性的治療手段,但後續可能得長期吃抗凝血藥物。外科處置則是開刀修補瓣膜,使其盡量恢復功能而不需換新瓣膜;若瓣膜狀況嚴重耗損,也可利用組織或金屬瓣膜替換,後續也可能需用抗凝血藥物。劉真術後沒能恢復心臟功能,又有腦部問題,也讓有些民眾擔心心臟手術風險。蕭成儀說,所有手術都有風險,民眾可詳細跟醫師溝通各種術式的優劣,仔細評估最適合病況、年齡的手術方式。
-
2020-03-20 科別.心臟血管
喝咖啡、過勞會誘發心悸?中醫分析11種原因教日常保養
有些人喝了咖啡或濃茶會覺得心跳加速,感到心臟撲通、撲通的跳,有些人會因為受到突如其來的巨大聲響或意外事件的外力驚嚇,出現心跳過動的現象也有些人會因情緒不佳、過度疲勞,而覺得心中悸動,無法自主,這些都屬於傳統中醫或現代醫學所謂「心悸」的範疇。什麼是「心悸」?以中醫的觀點,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碧松指出,主要包括驚悸與怔忡,患者會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驚悸常會因為外來的刺激而誘發,病症發作迅速,病勢淺短怔忡則主要是內因所致,自覺心中驚惕,勞累過度時特別容易發作,病情較為深重,驚悸日久可能發展成為怔忡。黃碧松說明,現代醫學所謂的心律不整、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房顫動、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症候群、心包炎、心肌炎、心力衰竭、鬱血性心臟衰竭或是更年期症候群、精神官能症等,也都會出現心悸的症狀表現。心悸主要的臨床表現,是病人自己覺得心跳劇烈,胸中不適,驚慌不安且不由自主。從心悸的各種不同證候看,黃碧松分析如下幾種:1、心氣不足:會出現心悸怔忡,覺得精神疲勞且無力,動得愈多便愈覺乏力,容易失眠多夢、頭暈冒汗且胸悶不適。常用的中藥以四參復脈湯、炙甘草湯、天王補心丹加黃耆與養心湯為主。2、心血不足:會出現心悸怔忡,覺得頭暈目眩,看起來面無血色且唇舌色淡。常用中藥如歸脾湯、聖愈湯等。3、心陽不振:會心悸胸悶,呼吸氣息短促,面色蒼白,身體四肢冰冷,冒汗且無力,舌苔淡白。適用瓜蔞薤白白酒渴和硃砂安神丸合方。4、心血瘀阻:會心悸不安且胸悶不適,不時心痛發作,或是出現嘴唇指甲青紫,而舌質紫暗或瘀斑此證候多見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的心肌缺血患者。適用中藥為血府逐瘀湯、大黃蟅蟲丸、補陽還五湯。5、心神不寧、心無所主:會心悸怔忡,覺得心神不定,坐臥不安,睡得少但夢很多。適用中藥為甘麥大棗湯。6、痰擾心神:會心悸、胸悶,突然發作又突然停止,感到驚恐不安又煩燥,也會噁心嘔吐,失眠且多夢,痰多又口苦。適用中藥如溫膽湯加黃連,還有滌痰湯。7、脾腎陽虛、寒濕內盛:會心悸症忡,臉色蒼白,疲乏無力,動一動就會覺得喘,身體四肢冰冷,尿量少而有浮腫現象,舌體胖大。可見於器質性心臟病右心功能不全或慢速心率不整。適用的中藥為真武湯、補骨脂、附子理中湯加肉桂。8、心腎陽虛:心悸、呼吸氣息短促、冒汗、心胸悶痛、怕冷且四肢寒冷、倦怠無力,大便稀溏,小便清長。多見於心功能不全。適用中藥為桂附八味丸、右歸丸、右歸飲、參附湯。9、心腎陰虛:心悸、心煩,因虛煩而無法入睡,睡得少卻多夢,頭暈耳鳴,兩頰顴骨處發紅,潮熱盜汗,半夜覺得口渴,尿色黃而大便乾,腰膝覺得痠軟,舌紅苔少。適用中藥為左歸丸和黃連阿膠湯合方。10、真陰虧損、虛陽浮越:心悸怔忡,煩躁悶動,潮熱盜汗、口乾舌燥、手足顫抖或濡動,偶有暈厥現象,精神萎頓或神情躁擾,覺得焦慮、恐懼。適用中藥為大定風珠與大劑量的生脈散。11、氣虛陽脫:此為重症,面色慘白,額頭大汗淋漓或汗如雨珠,兩眼向上看,神識昏蒙,四肢抽搐,氣息微弱。若是昏厥抽搐再三發作,歷久不消,應迅速送往急診室搶救。適合的中藥為參附龍牡湯、參附湯、獨參湯。不過,黃碧松強調,應由專業醫師針對證候診斷處方,患者不宜擅自濫用,但可自行在飲食方面應注意營養的攝取,宜多吃豆類、瘦肉、魚類、雞蛋與新鮮蔬果,蛋白質、維他命都應多量攝取此外,且以清淡、容易消化吸收者為主,最好少量多餐,並應忌吃辛辣、油膩或喝咖啡、濃茶等刺激性的東西,也應避開菸、酒等刺激物。而若是藥物引起的心悸問題,則須和主治醫師討論停藥或另選替代性藥品。最重要的是,平日應保持心情愉快,以避免受到情緒影響,並減少心悸的發作,加上適當的運動,像是散步、做伸展操、打太極拳、練氣功等,都是適合心悸患者的運動,有助於強化患者的身心健康,預防疾病發作。延伸閱讀: 常心悸會得心臟病? 出現這種狀況千萬別不理 睡滿8小時還是累? 有這「症頭」代表你已經過勞了 
-
2020-03-19 科別.血液.淋巴
血紅素下降原因不單純 醫提醒這類患者當心免疫力低落
1名36歲女性曾被診斷為輕度海洋性貧血,之前血液檢查血紅素濃度在11.8至12.5 g/dl之間(正常值12至16 g/dl),5個月前在某次健檢中發現血紅素濃度降至11.3,自認為是海洋性貧血所造成不以為意,直到近期追蹤時血紅素濃度竟又降至9.8 g/dl,才前來就診。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詳細問診之下得知,該名患者曾聽說罹患海洋性貧血容易造成體內鐵質聚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又想到有人說肉類能補鐵,因此便自行減少吃肉,降低對鐵的攝取,但最近幾個月卻常感到頭暈虛弱,感冒頻率似乎也有增加;理學檢查顯示皮膚、手指、眼結膜皆有蒼白的現象。檢驗發現血紅素濃度9.6 g/dl,身體鐵質指標鐵蛋白(ferritin)只有3.6 ng/ml(正常值10至200 ng/ml),顯示有缺鐵性貧血,糞便潛血檢查呈陰性並無腸胃道或其他器官慢性出血問題。治療上給予鐵劑服用,血紅素濃度與身體症狀終於逐漸改善。何一成提到,貧血會引起如頭昏、虛弱、皮膚蒼白等症狀,長期可能對心臟功能、免疫力、學習能力等造成影響,免疫力下降也可能增加各種病毒侵襲的機會。貧血可分為:缺鐵性貧血、海洋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惡性貧血等。缺鐵性貧血是因缺鐵所引起;海洋性貧血在過去稱作地中海貧血,台灣帶因者約占人口的5至6%。醫學研究指出,海洋性貧血為遺傳所致,重症者需定期接受輸血等治療;輕度者血紅素正常或輕微下降不需特殊治療,只要均衡飲食勿攝取過多鐵質,如有計劃生育則應注意優生保健事前先做相關檢查。值得提醒的是,輕度海洋性貧血患者也可能合併缺鐵性貧血,近期1年門診有許多同時合併2種貧血者,缺鐵性貧血若未及早治療,會導致血紅素持續下降。最後何一成提醒,貧血種類很多,治療方式不同。海洋性貧血的血紅素偏低是持續維持偏低的數值,不會一直往下降,倘出現持續下降時,應留意可能合併其他類別貧血,一定要妥善診斷治療,不可隨意自行服用鐵劑,體內含鐵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會對肝臟、心臟、胰臟等造成傷害,不可不慎。同時,近期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應注重個人衛生清潔,加強自身免疫力都是預防方法之一,長期貧血可能會對免疫力造成影響,因此發現有貧血問題,最好儘早治療。★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3-12 科別.耳鼻喉
春天早晚溫差大 耳鼻喉科醫師提醒是這病發作高峰期
季節邁入春天,早晚溫差極大且病毒盛行,讓不少民眾鼻水直流、咳嗽不停,掛上了病號。資深耳鼻喉專科醫師李宏信提醒,除了一般的感冒外,季節交替時更是眩暈症發作的高峰期,有眩暈病史的民眾一定得特別留意與保重,以避免經常發作。根據患者主訴的輕重程度以及症狀,眩暈一般可分為良性姿態性眩暈、急性內耳炎、嚴重的中耳炎、脊椎基底動脈暫時性缺血或中風、梅尼爾氏症等。而季節交替時好發的眩暈多半屬於病毒感染的內耳炎,或是內耳微血管過度收縮或阻塞而發生暫時性缺血所引起的。李宏信表示,眩暈雖沒有直接性的致命危機,但發作起來仍會造成生活上極大的不便。所謂的眩暈,指的是患者即使處於靜止的狀態下,卻仍感到周遭景物天旋地轉,或是身體搖晃的感覺,且常伴隨有噁心、冒汗、臉色蒼白等自律神經失調的反應,嚴重者雙眼無法睜開及正常行走,和一般的頭暈,昏昏沉沉的感受大不相同。目前已知眩暈患者若不接受適當治療,未來發生腦中風的機率較常人來得高,因此切勿輕忽,一旦發病需立即就醫。在治療上,李宏信指出,一般病毒感染或動脈暫時性缺血所導致的眩暈,多半會給予口服抗眩暈藥物,搭配維生素B群和鎮定劑讓患者服用,來穩定減緩眩暈症,且必須長期服藥,以改善內耳神經之生理功能,預防經常性的不定時復發。其他如良性姿態性眩暈,則會施行所謂的耳石復位術;梅尼爾氏症則會建議以神經機能賦活劑、血管循環促進劑和輕微鎮定劑來進行組合治療,幫助內耳平衡系統恢復作用。但當內耳淋巴積水情況較嚴重時,會配合使用利尿劑,幫助排除體內多餘鹽分、水分,降低淋巴液積水的壓力問題,症狀就會減輕。根據臨床觀察,普遍持續用藥並輔以飲食、生活習慣調整,多能獲得良好的改善甚至痊癒,若服藥控制後依然反覆發作,雖然可考慮手術提升治療成效,即透過手術鑿開內耳,減少內耳淋巴液腫脹壓力,但因為手術部位接近腦部,必須謹慎以待,且有復發可能,除非是藥物已無法抑制情況下,不建議作為首要選擇,術前謹慎評估很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眩暈本身雖沒有立即性的致命危機,卻可能是其他身體部位所發出的警訊,最常見的便屬中風。因此,一旦發現自己或家人有眩暈症狀,同時伴隨說話不清、吞嚥困難、視力模糊、肢體無力等現象,便需立即就醫治療,以免導致憾事發生。由於老年人是眩暈發作的第一大族群,主要與血管老化循環不良與三高疾病導致血管狹窄有關。家中若有年紀較大的長輩,在季節變化時需多給予關心,留心是否有眩暈的症狀出現,並陪同就醫治療,以預防最嚴重可能是中風之發生。家醫科李政道醫師則提醒,眩暈在診斷上,有很大一部分是透過詢問患者的病史作為依據。一旦發現自己或家人有眩暈的情形,建議詳細記錄發作的時間、發作的時長、頭部眩暈位置是否有改變,是否有合併其他症狀等資訊,都能協助醫師更準確進行判斷。★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3-11 科別.耳鼻喉
新冠疫情延燒不敢就醫 南投阿伯暖暖包復健反遭燙傷
新冠病毒讓許多人擔心到醫院遭感染,南投70多歲阿伯罹患肩頸性眩暈,因為擔心感染不敢就醫,自創用暖暖包貼脖子復健,結果眩暈症狀未緩解,脖子還被燙傷,又腫又痛。醫師提醒,雖然疫情期間盡量減少到醫院,但生病仍須由醫師診療,自己DIY治療延誤病情便得不償失。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說,他在門診時先替阿伯檢查,輕碰到他脖子,老伯彷彿被電到一般抖了幾下,直喊痛!醫師發現其後頸處已燙傷並起水泡了,適時的換藥後,開立了燒燙傷軟膏、止暈藥、肌肉鬆弛藥物及促進血液循環等藥物。據了解,這名阿伯肩頸性暈眩經3個月的藥物治療和復健後已改善許多。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阿伯擔心到醫院容易被感染,遲遲不敢到醫院復健,竟每天用暖暖包貼脖子,甚至貼到睡著,以為這樣就能取代醫院復健的電療和熱療,就這樣持續了三天,不但頭暈症狀未緩解,脖子熱敷處開始又腫又痛。吳昭寬表示,肩頸性眩暈的原因,大多因為肩頸長骨刺、肩頸退化合併肌肉僵硬,導致暫時性腦部血流灌流不順,如同缺氧所造成的頭暈狀況。也可能因頸部交感神經受到刺激,造成椎動脈痙攣,以致眩暈發生。貼式暖暖包最高溫可達攝氏63度,使用時間別太長,若長時間直接接觸皮膚,恐導致一度或二度燙傷。慢性病患者應規則就醫及持續用藥,切勿延誤或中斷就醫。而避免至擁擠的公共場所,出門配戴口罩,勤洗手,才是防疫重點,勿過度恐慌。
-
2020-03-10 科別.心臟血管
劉真生死拔河 醫嘆:4種心疾 求孕得用命來拚
國標舞女王劉真與死神搏鬥近月,病情惡化到出血性腦中風,必須開顱搶救,讓外界納悶:何苦要到鬼門關前走一回?外傳她想再為老公生個孩子,才冒險動手術;只是,有心臟疾患的女性這麼多,她們都能養兒育女,劉真為何要冒死一搏?劉真因主動脈瓣膜狹窄開刀昏迷,拔除葉克膜後,暫以心室輔助器撐住生命機能,等待換心。未料再遇腦中風,須優先動開顱手術取出血塊才能保命,親友、網友都不斷集氣祈禱,希望劉真能克服難關。主動脈瓣膜狹窄 為再生一個冒險?劉真已有個4歲女兒,演藝圈傳出她是為了再生一個,才冒這次險。心臟科醫師推測,劉真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毛病,生第一胎時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後來可能有喘的感覺,才積極治療。影響生育最嚴重的心臟疾患,包括重度二尖瓣阻塞、主動脈瓣阻塞、肺動脈高壓、嚴重心衰竭等重度患者,懷孕會危及母子性命。輕中度患者可由婦產科及心臟科醫師合作調整用藥,仍可一圓生子夢。至於年輕患者,應及早決定是否生育,才能規畫適當治療方式,減少懷孕風險。「患者想求子 要用命來拚!」「這種患者想求子,就是要用命來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詹德富表示,包括主動脈狹窄、心室或心房中膈缺損等心臟血管結構性變化的孕婦患者不多,一年頂多1、2人,婦產科團隊須全程嚴陣以待,直到母子均安才能鬆口氣。常見孕婦的心血管疾患是高血壓,其次是心律不整,這些都在可控範圍內。主動脈瓣膜狹窄 懷孕猝死高風險女性生育很辛苦,懷孕期間為供應胎兒營養,心血管功能會有大變化,不但血流量增加40%到50%,心臟做工率也會提高30%到40%,所以孕婦容易疲倦、呼吸急促、頭暈。若主動脈瓣膜狹窄,為讓左心室送出更多血流,原本功能不佳的心臟負荷會過於沉重,日積月累造成心肥大,甚至血壓飆高造成主動脈剝離,有猝死的高風險。心房中膈缺損 懷孕恐肺動脈高壓至於心室或心房中膈缺損,這就像心臟會漏水,血流一直打不出去,造成心臟負荷變大,長期心臟會出現肥大而有心衰竭,甚至造成肺動脈高壓,血流進不到肺部而危及性命。生育風險高 懷孕前要仔細評估詹德富說,有這些心臟疾患的婦女,生育風險高,懷孕前一定要仔細評估,臨床上會建議先做手術修補,否則就別懷孕。高雄市阮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林伯彥也持相同看法,如果不修補,要直接手術換成人工瓣膜,可選耐用15年以上的機械式人工瓣膜,是當今主流,但須長期吃抗凝血劑,避免發生血栓,長期服藥也有胎兒畸形的風險;若用豬心等製作的生物性瓣膜,機能退化是缺點,可能5年內就要再開刀換新。換言之,劉真應該是在面臨置換人工瓣膜與修補手術的抉擇時,選擇了後者,卻在手術中出了其他狀況而昏迷。其實就算裝了人工瓣膜必須吃藥,也能設法避開胎兒畸形的問題。林伯彥收治一名30多歲女性,因故換了機械式瓣膜。最近她懷孕想留下孩子,醫師先減少她的抗凝血藥劑量,目前正密切觀察到36周後,改注射低分子類抗凝血劑,產前即停藥避免出血,生產後再伺機恢復施打防止血栓。劉真昏迷至今的醫療費用,醫界估計恐達上千萬元,若有足夠保險支應,實屬萬幸,否則這趟求子大冒險,代價不小。先天性心臟疾病者 保險業界怕怕其實,一旦出生就被確診先天性心臟疾病者,保險業界都拒絕往來,就是怕未來這筆龐大的醫療理賠。保險經紀業者吳玉山說,新生兒若有瓣膜缺損等問題,就算長大後瓣膜長好了,醫師也願意開證明,基於風險考量,願承保的業者仍少之又少。【你也可以看】劉真等待心臟移植 醫生點出手術成功關鍵
-
2020-03-09 科別.心臟血管
劉真心臟瓣膜手術不順利等移植 瓣膜出問題有5症狀
心臟裡有四個瓣膜,分別鎮守在心臟四個腔室的出口,隨著瓣膜的開與合,讓血液流往正確的方向,只向前走,永遠不回頭。但假如瓣膜出問題,無法好好的打開或關閉,心臟裡的血流有的像前,有的往後,就會被打亂。要講解心臟瓣膜疾病前,讓我們先將回憶拉到國中生物一下,還記得血液的流向嗎?血液從大血管回到心臟時會注入左右「心房」,血液注滿心房後,準備流往心室,這時心房與心室之間的瓣膜(簡稱房室瓣,共有兩個,左右分別為二尖瓣與三尖瓣)會打開,讓心房血液往心室流動。而血液漸漸蓄積於心室內後,就輪到心室收縮把血液擠向大血管了!心室收縮時,心室與大血管之間的瓣膜(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會打開,讓心室擠壓血液送往大血管,同時心房與心室之間的瓣膜(二尖瓣與三尖瓣)會關閉,以免血液逆流回到心房。 最後,心室結束收縮開始放鬆之際,就輪到主動脈瓣與肺動脈瓣關閉,血液就不會流回心室內。在每一次的心跳之間,都會重複這個模式。讓血液於心臟、肺臟、與身體之間優雅穿梭著。你瞧!人體是不是很奧妙呢?不過,萬一奧妙的瓣膜出問題的話,這一切就不會運行的如此美好。瓣膜出問題,主要可以用以下方式呈現:● 瓣膜脫垂:該關閉的瓣膜沒有關緊,部分血液因而往回流,無法全力向前流。這樣一來身體能獲得的循環血液就變少了,而心臟也得做工做的更努力才能彌補這個缺失。● 瓣膜狹窄:瓣膜變厚變硬,還可能融合在一起。因此瓣膜該打開時無法張的夠大,能通過的血流就變少了。心臟因此要很費力,才能擠壓血液通過這小小的瓣膜開口。患者可能因此而心衰竭。瓣膜出問題,通常不會讓患者馬上感到不適,許多瓣膜疾病是醫師聽診時意外發現心臟雜音而診斷的。經過幾年後,患者可能會有症狀,然而症狀的嚴重程度也不一定與瓣膜疾病的嚴重程度呈現正相關!● 活動或躺下時感到喘不過氣,睡覺時需在頭側墊高幾顆枕頭才不喘。● 面對日常生活感到疲憊、頭暈,常快要昏倒,或真的突然昏倒。● 腳踝與腳底腫脹● 胸部有緊縮感● 覺得心臟亂跳哪些人比較容易得到瓣膜疾病呢?有些患者是先天性的心臟病,這較容易影響主動脈瓣或肺動脈瓣。可能問題出在瓣膜的大小不對勁或瓣膜間接合沒對好。例如,一般來說主動脈瓣有三片瓣葉,但有些人先天主動脈瓣的瓣葉變成只有兩片。這時就有可能打開時開不全,關閉時關不緊,耗損速度快。也有部分患者是後來才罹患的心臟瓣膜疾病的,這通常是因為感染或其他疾病影響了瓣膜的結構所造成。像瓣膜本身會鈣化、纖維化,瓣膜環變得太寬,或在瓣葉下支撐的腱索及乳頭肌伸長或斷裂等等,都會影響瓣膜的開合。 過去沒有抗生素的年代,無法治療鏈球菌等細菌造成的反覆感染,小孩染上後就算喉嚨感染痊癒了,心臟瓣膜卻繼續發炎,結構改變,我們稱為風濕性心臟病。這樣的瓣膜受損會增加患者心律不整與心臟衰竭的可能,但常在罹患風濕熱數十年後才出現症狀。二尖瓣脫垂,是已開發國家中最常見的瓣膜性心臟病,盛行率大約是全人口的1%至2%之間。二尖瓣(又稱為僧帽瓣)位在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若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應該要關閉,避免血液回流到左心房。而在二尖瓣脫垂的狀況下,瓣膜組織異常變長,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會脫垂入左心房,血液容易逆流回到左心房內。除了二尖瓣脫垂之外,其餘年紀大、心肌症、影響心臟的感染疾病(例如梅毒)、曾經心肌梗塞或心臟病發作、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也都會增加罹患瓣膜疾病的機會。 通常醫師替患者做身體檢查時,若發現患者有心雜音(代表血流經過了狹窄的瓣膜或血液逆流),可能會懷疑瓣膜疾病。醫師會安排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胸部X光等檢查評估。由於心臟瓣膜疾病會打亂血流正常該有的方向,增加心臟負擔,因此容易讓患者產生血塊、中風,並有心臟衰竭與心律不整的危險。所以並不是個能放著不管的疾病!談到治療,醫師主要看患者瓣膜損傷的嚴重程度與症狀的輕重來決定治療方式。有些症狀不嚴重的可以靠著吃藥與調整生活習慣來增進生活品質,但若瓣膜損壞嚴重或心臟的負擔太大,要考慮手術。 手術可以是修補瓣膜,像是分開已經融合的瓣膜,或讓鬆開脫垂的瓣膜再關緊一點。當瓣膜狀況無法修補時,就要考慮置換瓣膜。從哪來一個新的瓣膜呢?來源可能是來自牛、豬組職的生物瓣膜或金屬製成的人工瓣膜。生物瓣膜的使用年限比較短,可能於較短的時間內就要重新手術。而選擇人工金屬瓣膜之後,則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以避免血栓卡住。目前這些手術方式除了打開胸腔去做修補置換之外,也可能可經由導管方式完成。要與醫師好好溝通想要或適合用哪一種手術進行!原文:維繫生命的薄膜 – 心臟瓣膜疾病懶人包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3-09 科別.耳鼻喉
棉花棒挖耳垢小心戳破耳膜!醫師提供2正確清除法
耳垢太多好惱人,許多人都有使用棉花棒挖耳多的習慣,小心戳破耳膜!耳鼻喉科醫師Anh Nguyen-Huynh表示,耳多本身就有清除耳垢的功能,大部分的耳垢不用清,使用棉花棒可能越用越糟,除非耳屎太多堵住耳道,出現聽不見的情況,醫師提供幾項小技巧。耳垢是必要之惡 抗菌、保護耳多Anh Nguyen-Huynh指出,耳垢非常正常,甚至是必要,許多人誤以為耳垢很髒,需要定期清潔,其實耳垢有抗菌、防真菌的功能,甚至避免灰塵、毛髮、小昆蟲傷害到耳膜。不過,當耳垢太多,造成聽不見或感染時,有必要做好清除,尤其是耳垢過多、耳道過小的人。影響耳垢數量的因素包含:-耳多曾施行手術或外傷-耳部反覆感染-配戴助聽器或深入性耳塞耳垢太多這麼辦? 醫師提供這兩招對此,Anh Nguyen-Huynh提供兩種清潔耳屎的方式:(1)耳屎軟化滴劑:若耳垢量不多,選擇含氫或過氧化物的軟化滴劑效果佳。使用方法如下:-側身躺下:確保您要清潔的耳朵面朝上,並按照指示滴滴劑。-保持姿勢:讓藥劑在耳朵中靜置約五分鐘,使液體被吸收,並軟化耳垢。-起身擦掉藥劑:起身後,藥劑會與軟化的耳垢一起流出,使用衛生紙輕擦掉即可。然而,若您耳垢太多,可能出現耳垢栓塞(cerumen impaction),可能只能軟化耳垢,卻仍無法暢通耳道,致使情況更糟。(2)沖洗外耳道:若上述方法沒用,你可能需要使用吸球來清洗外耳道,但注意下列事項:-動作輕柔:避免傷害耳膜。-注意水溫:水不應太冷或太熱,否則溫差可能會使你頭暈。-這些情況避免:耳多有傷口、耳多曾手術,應避免沖洗外耳道。若你清洗時不舒服,請求助醫師協助。棉花棒、耳燭 清耳垢超母湯(1)禁用棉花棒:許多廠商都註明:請勿將棉花棒伸入耳內。Anh Nguyen-Huynh解釋,棉花棒有時會把耳垢推往更深處,造成更多耳垢累積,甚至傷害到耳膜,若不慎甚刮傷耳多,還可能引發感染。(2)禁用耳燭:這類產品一邊放入耳多,一邊燃燒,透過煙囪效應使耳垢排出,Anh Nguyen-Huynh說,這種方法完全沒用,還可能燒傷。醫師也提醒,若居家療法沒用,可求助醫師,透過透視鏡、機械夾出、軟化或吸出耳垢。參考資料:1.Ear Wax Removal 101: The Best (and Safest) Ways to Clear Clogged Ears
-
2020-03-06 科別.心臟血管
心肌梗塞不只會胸悶!男女病發前兆,這些地方不一樣
天冷是心肌梗塞好發因子,除了要做好保暖措施,更要留意心肌梗塞徵兆。國健署王英偉署長指出,症狀不只有常見的胸悶,男女症狀會有明顯不同,特別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手麻、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儘速就醫。天冷慢性病就診率增 外出需注意添衣保暖這幾天氣溫又驟降,王英偉署長提醒長者、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務必做好保暖措施,以嚴防因低溫及溫差過大。在冷氣團來襲時,要添加衣物注意保暖,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等。每當天氣一變冷,心血管疾病就診病人就會增加,提醒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規律用藥及監測血壓不能間斷,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及減少天冷造成的影響;對於有心臟病史的民眾,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手麻、背痛別輕忽 女性心肌梗塞非典型症狀國健署指出,女性發生心臟疾病的症狀,相較於男性也有所不同,特別是心肌梗塞,女性會出現噁心、手麻、呼吸不順及背痛等非典型症狀,不同於男性胸悶的典型症狀,常被誤以為太勞累而輕忽;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應即早就醫。另外,要注意中風症狀,記住FAST口訣: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Arm)力氣不一樣、或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有任何一個症狀發生,記下時間點並快快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因應新冠肺炎疫情 戴口罩勤洗手減少感染此外,一般民眾也要注意保暖以避免感冒,減少進出醫院頻率。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應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場所,落實肥皂勤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及做好咳嗽禮節,加強防護措施,減少感染風險。
-
2020-03-0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明明沒有吹到風卻頭痛了?醫師說跟這些原因有關
Q:沒有吹到風,怎麼頭痛了?A:頭痛的可能原因很多,中醫依據頭痛原因之概分為外感型與內傷型,外感型頭痛是指由外邪侵犯頭部造成的不適,其中所指的外邪包括冷風、天氣悶熱或潮濕等,內傷型頭痛則源於氣血不足或久病成瘀。因此,沒有吹到冷風,也可能因著外在環境或自身體質造成頭部不適。在冬天,由吹到冷風引起的風寒頭痛,患者可能頭部緊痛、陣發抽痛、肩頸僵硬、全身痠痛等,平日裡怕冷的寒性體質者較易發病。夏季悶熱時,熱性體質的人可能容易發生風熱頭痛,患者可能頭部脹痛、眼睛與面部泛紅、喉嚨痛與便秘等。濕氣重的天氣,可能讓脾虛體質的人因體表濕度高、不易流汗而悶逾體內,造成濕氣上犯頭部、頭重頭昏,是為風濕型頭痛。在內傷型頭痛方面,工作勞動多,流汗量大的人可能產生腦絡頭痛、月經經血量大的婦女可能產生血虛頭痛、過度節食的人可能產生氣血雙虛頭痛。上述內傷型頭痛患者的症狀多為隱約疼痛,時而伴隨頭暈心悸、面色蒼白、疲憊等症狀。至於血瘀頭痛則多出現在頭部外傷過後,或是上述的各種頭痛許久未癒,久而久之造成局部氣血不通而有瘀象,這類型的頭痛表現多是定點刺痛或鈍痛,同時伴有面色與嘴唇偏暗、舌頭上有瘀斑等。有鑑於頭痛原因多元、對治方法不同,因此如果不適難癒,建議別自行買成藥服用,而需就醫接受評估。在日常生活中,古書《黃帝內經》嘗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換句話說,體內正氣虛弱,外邪就容易侵犯人體,因此平時應養成規律作息,保持睡眠充足,且要適時紓壓。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
-
2020-02-29 科別.心臟血管
70歲婦頭暈兩年查不出病因 竟然是心血管出問題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張釗監熱愛烘培的70歲老太太,2年前有頭暈症狀,至耳鼻喉科就診,未查出有眩暈症等相關病因,但仍持續服用止暈藥症狀治療。因症狀持續未緩解,改看神經內科,依然查不出腦神經方面問題;直至心血管中心就診,經醫師檢查才發現病人右冠狀動脈狹窄、心肌下壁缺氧,確診為「狹心症」。所幸經心血管中心醫師以氣球擴張術,將狹窄血管內壁撐起,重建血流後,病人不再頭暈,終於可以進廚房開心「站著」做點心,不再怕暈倒。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釗監表示,狹心症屬冠狀動脈疾病,當冠狀動脈硬化、變窄或阻塞時,會造成心臟血流不順,80%會出現胸悶痛症狀,10%會腹痛,僅少數會出現頭暈,甚至無症狀。他推估,老太太是因為停經後缺少荷爾蒙保護心血管,再加本身體重過重,有三高問題;加上平時未控制好疾病,常油膩飲食又少運動,導致右冠狀動脈硬化、狹窄。所幸,及時發現對症治療,才避免發生暈倒撞地腦出血,或心肌組織壞死造成心肌梗塞猝死憾事。張釗監指出,容易引發狹心症的危險族群,包含40歲以上男性、60歲以上女性、停經後婦女、三高患者、缺乏運動、體重過重、壓力大、有冠狀動脈家族史及長期抽菸者。要注意避免突然激烈運動、爬坡或上樓梯時提重物、天冷或季節變化外出,以及情緒起伏過大,以免引發狹心症發作。如何確診狹心症?臨床上可透過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核子醫學及心導管等檢查,協助診斷是否罹患冠狀動脈疾病。若確診為冠狀動脈疾病,再進一步考慮以藥物、氣球擴張術或心血管繞道術進行治療。張釗監提醒,春季乍暖還寒,氣溫變化極大,要特別小心!天氣快速轉冷血管就容易收縮,如果出現胸悶痛等症狀,需提高警覺,最好就醫檢查。若出現頭暈症狀,且經由醫師排除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方面問題後,應考慮至心臟科門診檢查是否罹患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病。並建議平日應養成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正常作息、控制三高、維持理想體重、勿抽菸以避免血管硬化,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發生。
-
2020-02-27 新聞.健康知識+
飯後不能吃水果也不能直接躺下?營養師破解迷思
防疫期間,天天宅在家裡,很多人和父母過上了久違的“長期居住生活”。這確實也是個很難得的機會,能讓我們好好的陪伴一下老人家,但同樣也會有很多的煩心事。最近就有很多人向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吐槽,父母總會想辦法糾正他們的生活習慣,尤其是一些飯後的行為。比如說飯後不讓吃水果,也不讓立馬躺下,更不讓我們直接去洗澡。那麼這麼說法都是真的嗎?下面和大家好好說一下:飯後能不能吃水果,可能是被討論最多的,畢竟太多人在生活中有這種習慣。雖然不少人都親身體驗過,飯後吃水果確實會有些難受。但實際上,這只是因為你在已經吃飽的情況下,繼續食用了飽腹感比較強的水果,和飯後這個時間點沒有任何關係。如果你只吃了6-7分飽,胃裡還有空間,飯後吃一些水果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飯後不能躺下,是說這樣不利於消化。其實有些人在公司吃完午飯之後,也會盡量選擇趴著午睡,同樣是怕躺下睡對腸胃不好。殊不知,趴著睡反而會傷到頸椎和眼睛。而躺著睡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完全可行的。除非你是反酸問題比較嚴重的胃食管逆流病人,那就最好飯後2小時之後再平臥。至於飯後不能洗澡,也在民間流傳已久。可事實上,只有在心腦血管方面有問題的朋友不建議這樣做,很容易出現在浴室裡發生頭暈的情況。不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基本不會受到影響。此外,民間還有很多的“飯後禁忌”,但對於絕對大數的健康人士來說,真沒有那麼多講究:有人說飯後不能散步,但有句老話叫做“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後散步可以幫助降血糖,絕對比飯後不動要好得多;有人說飯後不能喝茶,但其實只是不建議喝濃茶而已。正常飯後喝些茶水,並不會沖淡胃液,也不會影響到蛋白質的吸收;還有人說飯後不能刷牙,這完全就是懶人在找理由了。吃完飯後刷牙清潔一下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而且牙膏中一般還含有氟元素,還能讓牙齒更堅固。當然啦,飯後也不是想怎樣就怎樣,有兩件事確實不建議大家做,那就是開車和劇烈運動。飯後往往會比較睏,開車的話可能會比較危險。而飯後劇烈運動,很容易出現岔氣的情況。本文摘自《爆炸營養食堂》,由十餘位專業營養師和媒體人組成的健康自媒體工作室,用原創文章和短視頻來評論熱點健康新聞,講述健康、營養、中醫、食療相關知識及趣事,帶您遠離健康謠言。名利一下子,健康一輩子!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2-24 科別.婦科
生理期好幾個月才來一次? 3種體質經期最容易亂糟糟
經期不順是許多女性常見的生理問題,現代人由於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導致生理期混亂的情況越來越多。常見女性跟閨中密友閒談開玩笑說:「我的月經大概2個月來一次,衛生棉的錢省下了不少!」當下不以為意,大家嘻嘻哈哈帶過。長時間月經週期混亂,短時間內看似問題不大,但長期的影響層面,將擴及身心部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陳玉娟表示,呈現在外在的狀況包括皮膚乾燥、較容易生成皺紋、膚色暗沉、頭髮乾粗、掉髮、髮量稀疏、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蕁麻疹、紅斑性狼瘡等、甚至不孕等;而精神方面則包括失眠、易怒、情緒不穩等狀況,就像俗話說的那樣:「翻臉比翻書還快!」一般正常的月經週期約28±7天,平均4週一個循環,每次經期約5~7天。而所謂的月經週期混亂,最常見以下幾種狀況,可以檢視自己是否屬於其中一種:◆週期少於20天(3週以下),可能一個月出現2次月經。◆超過40天(6週以上),可能2個月才來1次月經。◆月經量太少,不足5天,短短2~3天就結束。◆月經量太多,可能長達1~2週。◆月經來潮滴滴答答,甚至整個月不停。就中醫觀點而言,有幾種體質容易造成生理期混亂,包括「脾腎陽虛」、「肝鬱氣滯」以及「血瘀體質」這3類體質的人:1. 脾腎陽虛:脾腎陽氣不足,而腎主生殖內分泌功能,脾主統血,因此會影響到女性月經規律性及經血量,典型症狀包括怕冷、水腫、臉色蒼白、容易落髮、頭暈、類似貧血的感覺、經期有時候長有時候短、經量有的人很大、有的人很少、月經結束後會腹悶痛、肚子有下墜感或覺得月經來時子宮附近摸起來冷冷的。2. 肝鬱氣滯:肝火旺盛、心情抑鬱,容易有經前症候群,可能出現胸部脹痛、下腹悶痛、情緒暴躁、嘴破、經期不調、常有月經要來不來的感覺等症狀。3. 血瘀:氣血循環障礙,例如子宮內膜剝落未盡,血液瘀積於體內或逆流,包括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等都是血瘀的表現症狀,這樣的人月經來前經常腹痛,且經血夾血塊。除了體質之外,臨床觀察證實肥胖、過瘦、情緒、飲食、生活習慣、內分泌疾病等,也都是影響月經週期規律性的主要原因此外,臨床上還有一種看似正常的「無排卵性月經」。典型狀況是生理期規律,但血量只有一點點,經常不足5天就結束了,臉上也容易出現青春痘。陳玉娟解釋,這是由於體內雌激素分泌不足所致,造成子宮內膜剝落不完全,嚴重者將導致不孕的後遺症。而月經異常不只跟子宮或卵巢有關,還可能與腦部有關係。當出現月經血量過多、不足或經期不規則,到婦產科檢查,卻都沒有發現婦科相關問題,這時候,必須意識到或許是腦下垂體所引起的病症,必要時需安排腦科檢查。建議只要月經週期出現不規律的情形,不論是經期太長、太短,或月經量不足及過多,都可能表示卵巢或子宮出現異狀,一定要盡快治療,千萬不要抱著僥倖心態,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延伸閱讀: 月經來前總是腫一圈? 原因出在這2地方 吃巧克力止經痛? 假的!你只是情緒被舒緩而已
-
2020-02-2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輪班工作失眠高2.18倍 中醫師建議中藥和針灸調理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去年研究調查發現,全台固定白班工作人員,慢性失眠盛行率為10.7%,約10位民眾中就有1人受慢性失眠之苦,輪班工作者的慢性失眠盛行率為23.3%,比固定白班者高2.18倍。台南安南醫院中醫師賴建銘今天說,輪班工作者因日夜顛倒、生理時鐘改變,造成失眠問題影響身體健康,除了根據中醫體質調理之外,也可搭配針灸治療來疏通經絡。隨著現代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24小時運作甚至全年無休的公司越來越多,如便利商店、科技廠作業員等,輪班工作似乎成為部分上班者的常態,但輪班工作者伴隨而來的失眠問題也日趨漸增。失眠在中醫屬不寐等範疇,賴建銘表示,意指經常性的睡眠減少或不易入睡,或寐而易醒,醒後不能再度入睡,甚或徹夜不眠。以下為臨床上常見證型以心腎不交型來說,如難以入睡,徹夜不眠,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健忘多夢,頭暈耳鳴,腰膝痠軟,舌紅少苔,脈細數等。處方黃連阿膠湯加減。賴建銘指出,肝膽鬱熱型為睡臥不寧,多夢易醒,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口苦目赤,舌紅苔黃,脈弦數等。處方龍膽瀉肝湯加減。心火亢盛型為失眠多夢,胸中煩熱,心悸怔忡,面赤口苦,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疼痛,舌尖紅,脈數有力等。處方導赤散加減。賴建銘說,痰熱擾心型是睡臥不寧,多夢易醒,心煩不安,胸悶多痰,噁心欲嘔,口苦而黏,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處方黃連溫膽湯加減。心陰不足型為不易入睡,心悸而煩,多夢健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口燥咽乾,舌紅少津,脈細數等。處方為天王補心丹加減。
-
2020-02-24 科別.精神.身心
調節大腦神經 磁刺激改善憂鬱
50歲黃先生因高血壓未規則服藥,正值壯年就中風,中風後右側肢體無力,無法獨立行走,因此信心被打垮,意志消沉,復健也進入瓶頸,併發嚴重憂鬱症。由於他對抗血清素藥物反應不佳,醫療團隊利用「顱外磁刺激術」治療,讓黃先生改善憂鬱症狀,進而努力復健。「磁刺激」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裡的情節,這兩年已進入醫療領域,改善不少病人憂鬱症狀。什麼是磁刺激? 磁刺激又稱為「經顱磁刺激」或「TMS」,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腦磁波,利用大約是地球磁場十萬倍的磁場脈衝,調節大腦中的神經活動。設備由一個高電流脈衝發生器組成,該發生器產生大約5000安培的放電電流,能夠在一毫秒內產生一個最大磁場為3T的短暫磁脈衝。 使用TMS產生的瞬態高磁場可以使神經細胞去極化,亦即改變神經細胞的活性。經顱磁刺激經由重複的給予,被稱為重複性經顱磁刺激(rTMS),不同的刺激頻率對大腦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我們臨床常用的1Hz,也就是每秒鐘一下的刺激,持續超過15分鐘,對大腦細胞會產生抑制的效果,相反的如果是高頻刺激,如10Hz,每秒鐘給予10下的刺激,則會對大腦細胞產生興奮效果。在不同的疾病,不同的部位,有不同刺激的選擇。國際上常見的中風研究,患側大腦因為腦細胞受損,活性比較低,這時候就選擇高頻刺激去興奮受傷的細胞;相反的,針對健側大腦,中風後會增加過多不必要的活性,去阻礙復健恢復,此時應針對健側大腦給予抑制的刺激,減少不必要活性,改善復健功能。TMS的安全性高,且無侵入性,然而治療後,仍有些病人會有頭痛或頭暈的症狀,另外癲癇為較嚴重的副作用,有癲癇病史、酒精成癮、以及其他易誘發癲癇的疾病,會因為高磁場誘發癲癇,在治療前須審慎的評估。不過在國際臨床生理學會發布磁刺激的治療規範後,癲癇的發生率已大幅下降,在日本一項1725人的磁刺激中風大型研究中,只有22人有暫時性的頭暈與頭痛,並沒有任何一個病人有癲癇的副作用。TMS於2008年在美國被批准用於治療憂鬱症,並於2018年於美國被批准於強迫症(OCD)治療,在歐洲應用於治療中風,失智症和慢性神經性疼痛等。另外 2013年,單脈衝TMS也在美國被批准用於治療偏頭痛。台灣則是於2018年通過了使用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重度憂鬱症。本院的臨床經驗磁刺激對藥物無效的憂鬱症患者仍具有接近八成的反應率,且是一種良好耐受性治療選擇。可以幫助改善的憂鬱量表內包含了睡眠、焦慮、食慾、疼痛、排便等症狀。現代醫學的治療,從傳統藥物、手術、復健發展到「磁刺激」,新穎的技術期望能輔助舊有治療的不足,但因為技術剛引進,健保尚未給付,醫界仍希望繼續努力,希望未來此治療,能嘉惠更多病人。
-
2020-02-20 養生.抗老養生
春天重養肝!多吃2類食物膽、眼睛都幫你顧到
《黃帝內經》中寫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由此可知,春季養生應保健體內的陽氣,讓陽氣處於不間斷、持續旺盛的狀態。傳統中醫注重五行,而春季是草木繁榮、百花齊放之時節,對應五行中的「木」,而五臟中的「肝」又對應「木」,因此才會說:「春季宜養肝」。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肝臟具有藏血的功能,當失血過多或是女性經期的時候,都容易導致氣血不足,進而連帶造成肝血的不足。一旦肝血不足時,就無法提供足夠的養分給肝臟,導致肝臟功能受到損害,就容易出現眼睛痠澀、眼花,女性生理期發生紊亂等情形,因此,在春天的時候,除了養肝之外,補血也是養生的一大重點。 春天對應中醫五色中的「青」色,綜合而論,青色能夠促進肝氣循環與人體的代謝作用,有益於肝臟的排毒、消除身體的疲勞,還有明目、保健視神經以及提升免疫力的效果。 青色對應的味覺是「酸」味,春季養肝應該多吃些青色且帶有酸味的食物,包括奇異果、檸檬、番石榴、白醋、綠豆、毛豆、大黃瓜、小黃瓜、竹筍、花椰菜、菠菜、芹菜、海帶等,能夠照顧肝、膽及眼睛等部位。 以中醫書《本草推陳》的紀錄指出,芹菜主治肝陽頭暈、面紅目赤等症狀。從營養學中也可以知道,芹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與鈉、鉀等礦物質。有平肝清熱、發汗解熱以及降血壓的效果,不過因為芹菜含有高鈉,平均1根芹菜,就含有35mg的鈉,因此,高血壓患者,不宜食用過多。 而中醫藥學中指出,牡蠣入肝腎兩經,有滋陰補血、消除煩悶以及解除失眠的效果。陳潮宗表示,牡蠣富含ω-3脂肪酸、EPA及DHA,不但能降低壞的膽固醇含量,還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與脂肪肝。但是生吃牡蠣容易遭受到細菌感染,因此,建議連同適量的薑、醋等調味料一同吃下肚,達到殺菌的效果。 此外,菠菜是春天當季的蔬菜,性涼味甘,富含維生素K、葉酸、草酸、蛋白質以及鐵質,有利於活絡血脈、五脈運行,針對肝氣不順所引起的胃病,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不過,陳潮宗提醒,盡量不要跟豆類製品一起吃,否則容易形成草酸鈣,而導致結石的發生。 春天是肝病的好發季節,酒精也被證實對肝細胞會直接造成傷害。陳潮宗強調,對於已經有慢性肝炎症狀的患者來說,飲酒是必須絕對禁止的行為與消遣,以免酒精增加肝臟的負擔。 另外,可能含有黃麴毒素的花生、豆腐乳等過期食物,也是傷害肝臟的兇手,必須特別注意;如果是發霉的生米、花生等食材,千萬不要因為節省就繼續吃,長期下來,將對肝臟造成嚴重的傷害。 雖說春天養生建議吃酸性食物,且酸性物質會讓繃緊的肌肉變得柔軟,幫助分解體內囤積的脂肪,但若是吃太多酸度過高的食物如檸檬等,也容易傷胃,因此,建議留待飯後或是非空腹時食用,較能保護胃部。 延伸閱讀: 肝不好易疲勞? 指緣長肉刺可能也是警訊 降低脂肪肝單靠低油飲食不夠 還要加上這件事才行 排毒從斷食開始? 一次搞懂3種斷食法要怎麼吃才對 
-
2020-02-19 橘世代.健康橘
另一半走了,被留下來的人怎麼辦?
當常伴身旁的另一半突然過世,相守一生的夫妻,終將面臨「誰先走?」「被留下來的人怎麼辦?」的課題。留下的一方會陷入震驚、不知所措甚至自責,身心靈都會出狀況。配偶過世,往往讓活著的一方哀痛欲絕,會想著不如跟對方一起走,尤其是中老年伴侶的風險更大。身心科醫師說,年紀較輕的人喪偶,心情調適能力較老年人好;年紀大者若不喜社交,又跟孩子不夠親近,喪偶的孤獨感更強烈,若外界沒有積極幫忙,常走不出悲傷,死亡比率更高。長輩喪偶後怕孩子或其他家人擔心,常常報喜不報憂,把自己的悲傷隱藏起來,長久下來會變成「慢性悲傷」。夢多睡不好,常常活在回憶中或心情低落,身體機能與免疫力也會漸漸下降,可能出現高血壓、心臟病或罹患憂鬱症,甚至有自殺意念。一般人以為配偶意外過世帶來的打擊比因慢性疾病過世還大,許多悲傷輔導學家提醒,長期臥病過世,照顧者承受的哀痛也不亞於配偶突然死亡,更要小心「慢性悲傷」。臨床醫師曾收治一名70多歲婦人,照顧中風的先生10多年,自我要求高,是個完美主義者。堅持不請外傭幫忙或送安養院,每天獨自將先生打理得乾淨體面,小孩學業工作也很傑出,頻獲外人稱讚。直到婦人的先生因肺炎感染過世,大家都認為該婦人解脫終於,可以好好享受人生,誇她「要好命了。」殊不知照顧先生是她10多年來的唯一生活目標,先生過世後卻頓失生活重心,認為自己不再被需要,時時哭泣晚上也睡不好,來身心科求診拿安眠藥助眠,但後續追蹤婦人並未回診。一段時間後,婦人女兒也前來求診,娓娓道出「媽媽自殺了」。原來婦人完美主義的個性,悲傷情緒不輕易透露,待人客氣周到,又擔心打擾兒女生活,在兒女家住一住就離開,有時叨念著無聊、生活沒有意義,最後甚至覺得自己活著會造成兒女負擔,乾脆自我了斷。母親過世後,女兒深感自責,也患上憂鬱症。喪偶之痛必須靠時間療癒,但悲傷總有時,悲傷輔導學家說,心理狀況會影響生理狀態,過度悲傷憂鬱會造成失眠焦慮、自律神經失調,常常眼睛乾澀、心悸、口舌乾苦、頭暈頭痛、肩膀痠痛等狀況。若是發現喪偶的長輩常喊身體不適,怎麼看醫師都不會好,要特別留意可能是「慢性悲傷」導致的病痛。慢性悲傷症狀以下症狀超過半年,恐是慢性悲傷。1失眠焦慮、食欲不振。2個性變得退縮,不愛出門社交。3對所有事都不感興趣。4常常想到與過世的另一半生活點滴。5常發呆,莫名其妙流淚。6身體小毛病不斷,常喊這裡痛那裡痠。7強烈自責或罪惡感。【生命教育系列閱讀】。迎接死亡的生命教育 如何讓孩子學會道別?。人生最後一哩路 選擇「被活著」還是帶著尊嚴離開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12 新聞.健康知識+
三高、慢性病疾患天冷注意! 11項保命絕招要牢記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祐祐叔叔和秀秀阿姨平時喜歡在清晨健走,就愛和太陽公公比賽誰比較早出門運動。當冬天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一出門那股冷颼颼寒風吹來,直接刺入骨裡,祐祐叔叔和秀秀阿姨常常不禁打起哆嗦來,但他們總覺得忍過去就好了,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對於追求健康而勤於運動的叔叔、阿姨來說,其實非常危險。當寒流來襲,氣溫在14°C以下,往往還會伴隨空氣濕度變低,天冷、活動少,飲水量往往會減少,血液濃稠度就會增加、血液循環就變得緩慢,血壓容易呈現不穩定狀態,這樣的現象會使血管內的血液凝固機會上升,增加心肌梗塞及中風之急性發作。根據每年衛生福利部數據顯示:冬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尤其有三高的慢性疾病、心血管病患及老年長輩,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發生無法挽回的憾事。依衛生福利部統計104年十大死因,第二名就是心臟疾病。寒流來襲時,提醒三高患者,氣候變化容易引發心臟血管意外發生,呼籲除了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一般而言,高血壓病人的血壓冬季偏高,因此降壓藥的劑量在冬季、夏季是有差別的,所以在冬季當您的血壓出現較大的波動,例如開始經常收縮壓持續升高在20毫米汞柱以上,必要時應回診,讓醫師看過您量測的血壓數值變化,適當的調整降壓藥。冷氣團來襲期間,若出現心臟病發作症狀,如胸悶、胸痛、心悸厲害、莫名原因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異常的極度疲倦、頭暈等,應立即送醫接受治療;有冠狀動脈病史者,若是居家有醫囑開立的「救心」(也就是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在送醫前,可先依醫師指示方式使用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後立即就醫。彰基遠距健康諮詢中心護理師陳淑麗表示,秋冬環境溫度變化,要多加注意的事項,有下列11個重點需要注意,才能保護自我健康。1.定期自我監測血壓、血糖,有慢性病個案,請務必遵守醫囑規律服用藥物,不可擅自暫停藥物或增加用藥劑量。血壓波動變大時,應更落實量測、記錄,並提前回診讓醫師依照您血糖、血壓數值變化,調整您的血壓、血糖藥物。2.建立良好生活型態,如:健康飲食、減少鹽分攝取、不抽菸、節制飲酒、規律運動及維持健康體重,避免疾病控制不佳,引起心血管併發症。3.冠心病、心絞痛等個案,在寒冷的冬季或遇到冷空氣的刺激,首要請做好避免傳染到感冒上身,尤其是流感,常常引發嚴重併發症,所以流感疫苗的施打請一定要配合。4.用餐過度飽食或飲酒較多後,可能誘發心臟疾病發作,因此建議進食量大約8分飽即可。5.心臟病或中風在早晨發作的機率特別高,因為早晨氣溫較低,血管會收縮來保存身體熱量。在秋冬季節,年長者和慢性病個案,應避免在早晨外出進行運動鍛鍊,最好等太陽出來,溫度回升後或改成傍晚時段再運動。吃飯前、後一小時內也不宜運動,並建議不要單獨運動,應該揪伴一起運動。6.寒流來臨時要降低運動強度,平時跑馬拉松就改成健走。運動前一定要做好暖身工作,可以暖身5~10分鐘再開始健走,運動中穿著保暖通風的衣物,以免增加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運動中有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厲害、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7.適度釋放壓力;要避免過於長時間勞累,晚上足夠睡眠至少6小時,避免情緒過於激動等。8.臨床實證研究顯示,膽固醇控制好,就能減少心血管疾病,建議年過40 歲者,定期健康檢查並追蹤異常血脂數字,三高個案和本身體質偏向高血脂者,建議積極就診,請醫師評估是否需服用降血脂藥來有效降低壞的膽固醇。9.冬季氣候乾燥又身體皮膚減少排汗,有些人嫌如廁解尿頻繁而較少喝水,部份老人家對口渴的感覺變差也較少攝取水分,也會容易導致血栓形成,所以要適度增加水分,簡易換算一天飲水量=體重(公斤)x30C.C.=一天建議飲水總量。例如6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應攝取1800 C.C.水分,有額外流汗、水份體液流失情況,應適度再增加飲水量。10.保持理想體重;肥胖者應設法減輕體重,世界衛生組織計算標準體重之方法:身高(m)×身高(m)×22=標準體重,標準體重正負10﹪為正常體重,正負10﹪~ 20﹪為體重過重或過輕,正負20﹪以上為肥胖或體重不足。11.冬天泡湯是最舒服的,建議飯前、飯後一小時內不可泡溫泉,酒後更不要泡溫泉,心血管個案請泡湯不宜超過心臟,因為溫泉的水溫會促使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心臟負荷過重,末梢血管擴張後造成大腦的血液循環變少,容易引發中風風險。(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流感來勢洶洶! 除了戴口罩還有7件事更不得馬虎 6種人感冒病程快! 你需要做「這件事」增強保護力 
-
2020-02-09 科別.心臟血管
莫名頭暈吃止暈藥無效 原來是狹心症
年過七旬的阿嬤麗花(化名)約莫兩年前出現頭暈症狀,至耳鼻喉科就診並未查出有眩暈症等,但仍服用止暈藥來緩解症狀。未料這一吃就長達兩年,症狀看似沒有好轉。近日來,她進一步至神經內科就診,但查不出有腦神經方面的問題,接著又赴心血管科就診,這回才經檢查發現右冠狀動脈狹窄,心肌下壁缺氧,確診為狹心症。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釗監表示,狹心症屬於冠狀動脈疾病,當冠狀動脈硬化、變窄或阻塞時,會造成心臟血流不順,約莫八成患者會出現胸悶痛症狀,一成會有腹痛症狀,約百分之五的人會出現頭暈,甚至無症狀。麗花阿嬤可能早在停經後缺少荷爾蒙保護心血管,再加上本身體重過重、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問題且平常未控制好,仍少運動且好吃油膩飲食,才導致右冠狀動脈硬化、狹窄。所幸仍算發現得早,還沒有出現暈倒撞地腦出血、心肌因得不到血液及氧氣的供應而發生組織壞死,造成心肌梗塞猝死等憾事。張釗監表示,要診斷冠狀動脈疾病,臨床上會使用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核子醫學及心導管等檢查工具。若確診為冠狀動脈疾病,再進一步考慮以藥物、氣球擴張術或心血管繞道術進行治療。醫療團隊為麗花阿嬤施以氣球擴張術,將狹窄血管內壁撐起、重建血流,如今的她終於不再頭暈,可以進廚房開心站著做點心,不再怕暈倒。麗花阿嬤這樣的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其實為數不少。張釗監表示,容易引發狹心症的危險族群包含40歲以上男性、60歲以上女性、停經後女性、三高患者、缺乏運動、體重過重、壓力大、有冠狀動脈家族史者及長期抽菸者等。這些高危險族群要特別注意避免突然激烈運動、爬坡或上樓梯時提重物、天冷或季節變化外出及情緒起伏大,以免引發狹心症。目前正值冬季,氣溫降低會使血管收縮,提升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張釗監表示,民眾如出現胸悶痛等症狀,需提高警覺,最好就醫檢查。若出現頭暈症狀且已排除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方面問題,應考慮至心臟科門診檢查是否罹患冠狀動脈疾病,及早就醫以降低猝死風險。
-
2020-02-02 科別.精神.身心
運動緩解焦慮有效嗎?醫:可能反而變成焦慮來源之一
32歲的琳琳,今年農曆年回婆家,身為大媳婦,陪著婆婆挨家挨戶拜訪鄰居、串門子,對她造成很大的壓力。過完緊繃的年,馬上又要投入工作,她夜裡焦慮難眠,知道「老毛病又犯了」,趕緊到身心科求診。高雄耕心療癒診所院長林耕新說,年初總統立委選舉前,也有不少病患是因心跳、呼吸不順等問題上門求診。一名20多歲年輕人堅決挺綠,但媽媽是藍營支持者,母子間發生許多衝突,他開始出現胸悶、頭暈、睡不著等症狀。選舉結果出爐,他很開心自己作的選擇是對的,相關症狀不藥而癒。1觀察焦慮 通常來自哪裡耕心療癒診所主治醫師陳柏豪表示,單純焦慮情緒一般人都有,且生理反應症狀明顯,會有緊張、交感神經上升,呼吸喘、心跳加快、看東西畏光、頭痛等,緊張度也會跟著上拉,就像橡皮筋一樣,久了就會疲乏。一旦焦慮情緒跨越了能夠承受的上限,惡化成焦慮疾患,就可能連工作、人際關係都沒有辦法好好處理。在門診上,身心科醫師會教導個案,如果自己出現緊張情緒,或覺得處理事情時較不得心應手,就要觀察當下反應,這其實是放鬆訓練的第一步,並觀察心跳、呼吸等生理反應,客觀去看焦慮這個問題。2面對焦慮 調整情緒呼吸門診時常可見被焦慮情緒困擾的個案,陳柏豪說,病識感較好的個案會覺察自己情緒變化,願主動就診。不過是否達到焦慮症的標準,仍得透過專業醫師診斷,最好能在焦慮的前期就進行處理,「就像小感冒趕緊治好,比較不會引發肺炎。」陳柏豪說,焦慮的來源,包括無法解決的衝突或是恐懼,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應付接下來的事情。一旦情緒上來了,就難以理性、妥當處理。當焦慮來臨時,應該先嘗試放鬆、調整呼吸,轉移注意力如聽音樂、運動,或做一下深呼吸練習,如果做不到,最好能夠遠離讓自己焦慮、緊張的場景。林耕新表示,精神醫學界曾就焦慮與憂鬱是否為同一種疾病展開許多討論,因為這兩種病症有60%的症狀是一樣的,包括失眠、不安、緊張、胸悶等生理不適。但與憂鬱不同的是「焦慮患者不會想去死」,焦慮是以身體症狀為主要表徵,思考上較沒那麼負面,除非已到了很嚴重的地步,才會合併憂鬱情況。3寫下焦慮 試著自我分析陳柏豪表示,有些個案就診時一直說很緊張,但症狀講得不清不楚。當個案較能覺察、理性面對情緒時,醫師會請他在初步控制焦慮情緒後,製作「焦慮日記」約一、二周時間,記錄在何種情況下,特別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或身體相關症狀,試著覺察、分析自己狀態,重點是要「先處理情緒、再做紀錄」,以掌握焦慮來源。陳柏豪說,「以婆媳問題為例,如果不能換婆婆,不能將焦慮變不見,就要增加焦慮耐受度。」焦慮的產生是由於內在衝突,但只要自我夠強大,對焦慮的耐受度就會增強,所以要能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增強自我、了解焦慮來源和原因。4轉化焦慮 嘗試解決問題陳柏豪直言,婆媳關係是台灣身心科門診最常見的焦慮主因,其次是工作壓力(包括升學考試),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或是不知道現在做的事情對不對。尤以自我要求高的完美主義者,可能因為突如其來的工作量增加而感到焦慮。另一方面,社會經濟地位較弱勢、資源較缺乏者,也可能因為經濟、生活狀況變差而感到焦慮。陳柏豪說,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很難思考什麼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常常想把一件事做好,卻搞到進退兩難,甚至擔心自己無法跟上社會節奏和人際互動,焦慮不已。他建議,如果常被焦慮情緒所困,除了檢視焦慮來源,更要面對、接受「這樣的情況本來就是正常的」,提高面對壓力的耐受度,也要不時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不可取代性,不須什麼事都做到完美。心理決定生理運動緩解焦慮? 醫:正面看待就有效運動對於紓緩焦慮情緒是否有幫助呢?耕心療癒診所主治醫師陳柏豪坦言,如果是為了轉換心情而去運動,那運動對於紓解焦慮情緒或憂鬱症狀都有正面效果,不僅可以讓代謝機能變好,也可以提高人體對痛苦的耐受力,生理狀態也會進一步提升心理狀態。但如果是自我要求高的人「硬逼著自己去運動」,明明就不想做又硬要做,可能反而讓運動也變成焦慮的來源之一。高雄耕心療癒診所院長林耕新說,「你怎麼去看這件事,是可以決定結果的。」美國心理學家曾針對旅館房務展開研究,對實驗組進行15分鐘介紹,表示房務工作是一種運動,可以促進分泌腦內啡,八周後抽血驗血清素,發現該組血清素較對照組明顯提升。
-
2020-01-31 養生.抗老養生
氣溫乍暖還寒 3種人穿不暖恐誘心血管疾病
根據中央氣象局預報資料顯示,年假後半段到收假日氣溫一路溜滑梯,年初三開始(1月27日)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天氣逐漸轉冷,更在年初五(1月29日)可能達寒流且日夜溫差大;然而,低溫與早晚溫差大均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因此面對氣溫下降,一定要加強保暖。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強調,長者、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天從起床到外出,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行為,適時增添衣服,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務必做好禦寒防護措施,以嚴防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 趁著春節假期,外出走春、拜訪親友或出遊,除了注意保暖外,如果選擇泡湯驅寒,心血管疾病與年長者,天冷泡湯時易因溫差過大而可能促發心血管疾病,因此,建議泡湯時要結伴同行,勿單獨泡個人池,泡湯勿超過15分鐘、泡湯後勿太快起身、溫度勿超過40℃、避免冷熱水交替,泡湯前後都應喝足水份、以及飲酒或吃大餐後隔1.5小時以上再泡。 此外,在寒流期間,也要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 若有心臟病史的人,任何時間都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如有出現心臟病的徵兆,像是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立即就醫;另要注意中風症狀,記住FAST口訣: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力氣(Arm)不一樣、或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有任一症狀,記下時間點(Time)並快快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 延伸閱讀: 陽光露臉別被騙了! 慎防溫差傷心 8個好習慣讓心臟更強壯 怎麼穿都還是好冷? 常吃8樣食物讓你從胃暖到心 
-
2020-01-29 養生.聰明飲食
過年剩菜扔掉還是二次加工?營養師一次說清楚
過年期間,家家戶戶的飯菜都非常豐盛,以至於多出許多剩飯剩菜,一時半刻也吃不完,囤到正月十五都沒問題。這些剩飯剩菜一般量都很大,但是直接丟掉太過浪費,家裡有老人的話都會比較節省,不願意浪費糧食,但是剩菜賣相實在不太好,口味也比較欠佳,而且這些菜的衛生狀況也讓許多人感到擔心,尤其是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那麼這些飯菜到底怎麼處理比較好呢?剩菜剩飯確實含有能致癌的亞硝酸鹽,但是科研人員曾對隔夜的青菜、魚肉、米飯做過24小時的亞硝酸鹽檢測,結果發現這些飯菜所含的亞硝酸鹽成分均小於1毫克/千克,隔夜菜的亞硝酸鹽含量不算高,所以不用過分擔心。但要是在高溫的環境下存放太久,發生了變質,也會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所以一般剩飯剩菜也不要存放超過三天,過年的飯放到正月十五還要吃就不太合適了。而且一般的飯菜熱過兩到三遍,味道和狀態都都會變得很不合口味了。不過啊,也不是所有的食物都能存放,有些食物就算過夜都會比較危險。過年附近,也有許多家庭裡會吃一些海鮮,比如扇貝、魷魚和一些青皮紅肉類的海魚,比如帶魚、鰹魚、金槍魚、沙丁魚、秋刀魚等。它們的肌肉含血紅蛋白較多,因此組氨酸含量也比較高。當受到特定細菌,比如葡萄球菌、鏈球菌等污染後,很容易產生組胺。組胺是一種生物毒素,會引起人的過敏反應,出現皮疹、臉紅、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吃多了會中毒。除了不能隔夜,在生海鮮存儲的時候就要注意,存放的時候最好冷凍,或者買回來就盡快吃掉,尤其活螃蟹、龍蝦等等。總之,一般的剩飯剩菜,最好儲存在冰箱裡,如果沒有發生變質的話,可以熱一熱直接吃沒有問題,不會發生亞硝酸鹽超標的狀況。但如果是海鮮類食物的話,只要一隔夜,很容易出現蛋白質分解的問題,產生有毒的組胺,所以海鮮類的食物最好就不要留著了,剩了就直接倒掉。本文摘自《爆炸營養食堂》,由十餘位專業營養師和媒體人組成的健康自媒體工作室,用原創文章和短視頻來評論熱點健康新聞,講述健康、營養、中醫、食療相關知識及趣事,帶您遠離健康謠言。
-
2020-01-28 新聞.健康知識+
效果更勝茶和咖啡 解酒喝3種果汁效果更好
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都喜歡喝酒,好像只有餐桌上有酒才能體現過節的氣氛。但大家喝著喝著就多了,醉酒之後非常的難受,還要想各種辦法來解酒。說到解酒,大部分人會喝一些茶水或者咖啡,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做法。不管是茶水還是咖啡,喝太多的話都容易失眠,這些方法並不理想。其實喝咖啡和喝茶水來解酒的這兩種方法效果並不是太明顯,反而還會導致醉酒者的神經興奮,不能好好休息。要想達到更好的解酒效果,那大家不妨嘗試下幾種方法。第一,葡萄汁如果身邊有人醉酒了,那可以給他喝一些新鮮的葡萄汁,解酒的效果非常好。這是因為葡萄汁中含有大量酒石酸,酒石酸這種物質可以與乙醇發生反應,從而生成一種酯類物質。而這種脂類物質可以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同時有助於讓酒精更快被代謝出體外,這樣醉酒的狀態就能得到緩解。而且葡萄的味道酸甜可口,還能緩解酒後噁心嘔吐,因此葡萄汁是很不錯的解酒方法。第二,番茄汁很多人在喝酒之後,會喝一些葡萄糖,因為葡萄糖本身就是糖分,有助於解酒。而番茄汁中也存在一種特殊的果糖,這種果糖也能促進酒精的分解與吸收,建議醉酒的人及時的喝一些番茄汁,也能起到解酒的功效。飲用量不要太多,300ml左右就可以,能減輕酒後頭暈、噁心等症狀。在番茄汁中適量加入一些食鹽,還能穩定醉酒者的情緒。第三,黑桑葚泡水新鮮的桑葚曬乾之後,就變成了黑桑葚,黑桑葚的味道酸甜,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果糖,這些糖分有助於促進酒精的代謝。而且黑桑葚還有保肝護肝的功效,在增強肝臟功能的同時,就能加快酒精的分解代謝,從而起到解酒的功效。當有人醉酒之後,不妨就用黑桑葚泡水給他喝,雖然見效慢一些,但是等黑桑葚中的糖分發揮效果之後,醉酒者就能更快醒酒。第四,豆漿醉酒之後還可以和一些豆漿豆漿也有解酒的功效,因為豆漿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而蛋白質可以消耗酒精,減少酒精對身體的傷害,因此豆漿也有解酒功效。雖說這些多多少少能夠緩解酒精,但酒少飲為妙。畢竟在醉酒之後自己會難受,而且還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甚至會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即便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大家也得控制自己的酒量和飲酒頻率。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本文摘自搜狐網《漫說健康》
-
2020-01-28 新聞.健康知識+
過年熬夜玩樂打牌元氣大傷?專家教4招補回元氣
不少人過年期間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跟親戚朋友不眠不休地熬夜打麻將、打牌。許多人熬了幾個夜以後開始出現頭暈、精神疲憊、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熬夜“後遺症”。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大家把熬的夜補回來呢?保持食物的營養均衡多吃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對於身體的補益作用不用多說,在冬季多吃一些含水量豐富的梨、柚子、橙子都有敗火的效果。此外,平均每天不重複的食物種類數應達到12種以上,每周達到25種以上最好。各種各樣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高蛋白肉類食物也不能少,堅果、菌藻類、蛋奶類食物也是每天都需要攝入的優質食物。多喝水熬夜會讓人精神不振,多喝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我們的新陳代謝,幫助我們盡快振奮精神,對於女性朋友來說,還可以增加皮膚的彈性,但是要注意,不要喝65攝氏度以上的熱水,以免燙傷消化道。冰敷眼部熬夜之後,大多數人都變成了熊貓眼,拖著兩個黑眼圈,讓人顯得更加無精打采。大家可以嘗試將湯匙放進冰箱凍冷,然後把它輕壓在眼睛周圍。或者用冰淇淋、凍冰塊也可以。此外,補眠的時候可以嘗試選擇一個稍高的枕頭,保持頭部較平時稍微抬高,但不要太高,這樣可以防止體液堆積在眼部疏鬆的結締組織內,能夠減輕黑眼圈程度。最好還是要保持正常作息的基礎上多休息一些,否則長時間補眠也會造成晝夜節律失調,有損我們的健康。多吃一些紫菜熬夜對於心臟的傷害也很大,對於熬夜的人群來說,補充一些鎂含量豐富的食物很有必要,紫菜中含鎂元素非常豐富。鎂有助於調節我們的心臟活動,多吃一些鎂含量豐富的食物,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的發病率,還可以輔助降低因為熬夜升高的血壓。這對於患有三高的老人來說非常需要。不過,三高病人本身對於身體中的激素調節能力就有所損傷,因此脂肪、血糖非常容易失控,如果再去熬夜打麻將的話,無疑將腦中風的風險增大數倍。所以奉勸大家還是保持正常健康的作息和飲食習慣,過一個平安的新年。本文摘自《爆炸營養食堂》,由十餘位專業營養師和媒體人組成的健康自媒體工作室,用原創文章和短視頻來評論熱點健康新聞,講述健康、營養、中醫、食療相關知識及趣事,帶您遠離健康謠言。
-
2020-01-25 橘世代.健康橘
如何正確量血壓? 一定要知道的4件事
人過中年,開始有三高的困擾,其中高血壓是引起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高危險因子,還可能引起尿毒症、失明等併發症。但高血壓的症狀並不明顯,醫師建議平時應養成量血壓習慣,若是罹患高血壓,則要定期回診、規律服藥,以避免併發症。高雄榮民總醫院一般內科主任林清煌表示,高血壓的症狀並不明顯,民眾若時常頭暈脹痛、易倦怠,就可能是血壓高的警訊,需要進一步量測血壓,並尋找可能導致血壓升高的病因,以確診是否為高血壓。若家族有高血壓病史,建議40歲以上民眾養成量血壓的習慣,隨時追蹤自己的血壓變化。林清煌建議,可購買市售電子式血壓計,量測時採靠背坐姿,靜坐五至十分鐘再量。另外,早晨起床無漲尿時、以及睡前血壓,是未來是否可能產生心血管危害的主要指標,因此建議固定這兩個時間量測。林清煌也提醒,電子式血壓計購買後仍需要定期校正,以維持血壓計準確度。除了定時量測血壓,若發現收縮壓高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高於90毫米汞柱,則可能是高血壓,需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林清煌提醒,若確診為高血壓則必須吃藥控制,以避免末梢器官病變。醫師會根據病人年齡、血糖、腎功能、有無痛風、電解質或心臟問題等因素,給予適合的藥。因此民眾就診時,一定要和醫師說清楚病史、生活飲食習慣、居家血壓紀錄等,醫師依據禁忌症調整應給何種高血壓藥。另外,不少病人因擔心長期吃藥傷腎,而不願規律服藥,林清煌強調,過高的血壓才是傷害腎臟的元兇,藥物可幫助血壓維持穩定,反而可以保護腎臟。●定期量測血壓早期發現高血壓•購買市售電子式血壓計居家量測•採靠背坐姿,靜坐五至十分鐘再量•固定早晨、睡前量血壓•定期校正血壓計,維持準確度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