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防護衣
共找到
129
筆 文章
-
-
2020-10-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自美返台咳嗽急診不耐久候叫罵 醫師:穿防護衣要時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上Po出,一名從美國回來的患者因為出現咳嗽症狀到急診就醫,但是因為急診醫師正在搶救重傷患者,讓他等了20分鐘,相當不滿大聲叫囂,蘇一峰表示「我們要穿防護衣要花一點時間」但是對方仍然不能諒解。網友對此非常不滿,紛紛聲援,「種人真的很可惡,自我中心!只想到自己!讓他等讓他等!!!!他必須等醫護人員保護好自己!!!!」、「在美國不是要等更久,台灣只等20分而已ㄟ......」、「美國真的要等很久的,這些人只敢欺負自己的同胞在美國都不敢吭聲」蘇一峰表示,因為急診裡面有重症患者,醫護人員急救了三個小時,急診裡面其他的病患能等的時間都被延後,但是大家都知道醫護人員在忙,並沒有人抱怨。但是一名9號從美國返台的民眾,因為有呼吸道症狀,到陽明醫院掛急診,卻不耐久後,在現場叫罵。蘇一峰表示,這名患者前後只等了20分鐘,最主要美國是高度危險的區域,醫護人員必須要全副武裝,光是穿全套的防護衣就要花上不少的時間。他表示,上班12個小時連一口水都沒有喝,連晚飯也來不及吃,就去處理件美國回來的患者,而且醫護人員為了保護家人,也必須要全副武裝,希望這個能患者能夠有同理心與耐心。
-
2020-10-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亞利桑那感謝台灣助防疫 越洋連線台南屏東首長
美國亞利桑那州昨天在第一大郡馬里柯帕舉行公開儀式,感謝台灣捐贈醫療物資協助防疫。台南市長黃偉哲和屏東縣長潘孟安透過視訊錄影致詞,兩人都放上中華民國與美國國旗。亞利桑那州(Arizona)州長杜席(Doug Ducey)指派族裔平等辦公室主任黃仕鈞(Barry Wong)出席,致詞強調亞利桑那州與台灣在經貿、科技、文教等面向緊密合作,今年5月台積電宣布設廠的投資意向,為雙邊關係增添新的能量。儀式29日在馬里柯帕(Maricopa)郡會議廳舉行,郡監督申潔客(Jack Sellers)感謝中華民國台灣外交部與地方政府台南市、屏東縣捐贈醫療物資,協助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申潔客表示,台灣外交部捐贈30萬片醫療級口罩、1萬片N95口罩,當地台灣僑民捐贈近7萬片醫療口罩,台南市長黃偉哲和屏東縣長潘孟安也捐增口罩、防護衣、面罩等物資,凸顯台灣與亞利桑那州的長久友誼。駐洛杉磯辦事處長黃敏境視訊致詞,說明台灣對抗疫情的成就舉世注目,若能參加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可以做出更多貢獻。他也呼籲亞利桑那州各界支持台美洽簽雙邊貿易協定(BTA)。台南市長黃偉哲、屏東縣長潘孟安分別透過視訊致詞,兩名首長都在鏡頭內放上了中華民國國旗與美國國旗。黃偉哲表示,台南與亞利桑那州因為棒球而結緣,在運動、農業與產業交流密切,希望雙方能夠團結一起戰勝疫情,代表台南市民祝福亞利桑那居民健康平安。潘孟安表示,他原訂8月訪問亞利桑那州,可惜因為疫情受阻,屏東縣響應政府「台灣能幫忙」的防疫精神,提供醫療物資給亞利桑那州的第一線人員,進一步深化台美關係。
-
2020-09-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聚隆纖維改生產口罩 投入國家隊陣容
從事紡織纖維生產的聚隆纖維公司改生產熔噴不織布以及口罩,加入口罩國家隊陣容;聚隆纖維公司發言人賴明毅說,口罩訂單已排到年底,所帶來的商機可觀。總公司設在彰化埔鹽鄉的聚隆纖維公司在民國77年成立,根據公司網站資料,聚隆纖維的產品包括紡織纖維以及機能性布料,聚隆旗下還設有聚泰環保科技材料以及聚茂生技公司。聚隆纖維公司今天開記者會,介紹聚隆旗下子公司聚茂生技推出的3層式防護口罩以及印有國旗等特殊圖案的客製化口罩。受到疫情影響,紡織業業績衰退,業者紛紛調整產品種類,生產防疫相關產品像是防護衣、口罩等;聚隆纖維應用自家生產技術,開始生產製作口罩用的熔噴不織布,也購買口罩機,從7月起開始生產口罩,加入口罩國家隊的陣容。賴明毅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昨天一天可生產20萬片口罩,希望能提升到50萬片,也預估到了10月,產能有機會提升到100萬片,目前口罩訂單已排到年底,未來光是口罩帶來的營收可望占比到全公司營收的1/3。賴明毅指出,生產的3層式防護口罩,中層使用的是自家生產的熔噴不織布,加上靜電駐極技術後,熔噴布帶有靜電,過濾效果可大幅提升,從原本的30%上下,提升到95%以上。口罩在未使用的狀況下,放置一段時間,防護效果仍能繼續維持,由於疫苗還沒有問市,口罩需求可望延續到明年,所帶來的商機無限。
-
2020-09-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查血汗口罩國家隊 勞動部規畫年底專案勞檢
日前爆發的加利混充口罩事件,讓口罩國家隊超時趕工、未給付加班費等問題浮上檯面,新北市勞檢處也連續接獲2家口罩工廠申訴,甚至有作業員單周工時超過100小時。勞動部職安署署長鄒子廉今表示,目前地方勞工主管機關已就申訴案勞檢,列為國家隊的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工廠,也正進行法遵訪視,今年底前將視法遵訪視狀況進一步專案勞檢。由於口罩工廠超時、未依照勞基法規定給休假等事件頻傳,鄒子廉表示,目前正在規畫就口罩、酒精、防護衣等防疫物資產業進行專案勞檢,第一步是由地方主管機關就申訴案件勞檢,第二步則是盤點出適用勞基法天災事變條款、卻未依法向地方政府通報核備的防疫物資產業,入廠法遵訪視,給予輔導,前兩步都已在進行。他指出,法遵訪視的重點是看防疫物資工廠有無據實通報核備彈性變更,並給予員工補休、加班費等。鄒子廉說,職安署將視法遵訪視的狀況,第三步才是實施專案勞檢,預估年底前就會執行。
-
2020-09-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瑞典長號大師來台演出 忍14天隔離大喊值得
疫情肆虐全球,外國音樂家紛紛取消原訂來台演出行程,但瑞典長號演奏大師林柏格(Christian Lindberg)不畏14天隔離期,堅持來台演出,他說,這次在台灣與樂團一起現場演出,感受到音樂的震動,「彷彿身在天堂」,一切都非常值得。林柏格2015年曾獲英國電台Classic FM評為「史上最偉大銅管演奏家」,他這個月在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邀請下來台演出兩場音樂會,分別於11日和19日在台北中山堂舉行。他於8月下旬抵台後隨即進入防疫旅館居家檢疫14天,11日於中山堂完成首場演出。林柏格近日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當初同意按照原訂計畫來台,是因為音樂會已延期兩次,他不想再錯過機會,加上防疫旅館同意讓他在隔離期間能繼續練習長號。於是,第5度與北市交合作的林伯格不但自己來了,也說服小號家弗洛瑞斯(Pacho Flores)一同來台演出,並經歷人生首次為了演出所需要的檢疫隔離。提到在台灣防疫旅館的經驗,身兼長號演奏家、指揮家與作曲家等多重身分的林柏格說,前兩天還過得滿舒服的,但很快地他就陷入憂鬱,「因為我是一個喜歡社交、喜歡與人互動的人」。個性熱情、不拘小節的林柏格說,隔離期間,除了身穿防護衣、看起來像「太空人」的旅館員工外,「我沒想到一個人影也看不到,不能開窗,開了門也見不到人,實在太震驚了」。林柏格也被迫換房兩次,只因為隔壁房客抱怨長號聲音太吵。習慣了隔離的步調後,林伯格開始在房間做瑜伽與運動,也開始跑步,他說,最多可以繞著旅館房間跑8公里。閒不下來的林柏格也利用隔離期,挑選了適合在跑步時聽的30多首樂曲,線上發行「隔離音樂:適合10分鐘、30分鐘與50分鐘跑者振奮精神的古典音樂(Quarantine Music: Classical Upbeat Music for 10,30 & 50 Minutes Runners)」專輯。他也每天上傳照片和影片到社群平台Instagram,與網友分享他的隔離生活。林伯格說,9月4日、檢疫隔離結束前一天,他甚至在旅館房間花了4小時28分鐘跑了42.195公里的室內馬拉松,慶祝他的古典音樂廠牌European Gramophone創立一週年。當被問到是否願意再為演出提前進行檢疫隔離,林伯格很快地回答「我想不會」,但他說這次為了與北市交再度同台,關在防疫旅館兩週「很值得」。他說,「能夠親臨現場,與樂團相見,聽到音樂並感受周遭的震動,我彷彿身在天堂!」弗洛瑞斯則表示這是他第一次為了演出隔離,「這是個新的體驗」。在11日的音樂會中,林伯格除了指揮北市交演奏伯恩斯坦的「岸上風雲」交響組曲,以及葛利格的「挪威交響樂曲」,也一邊指揮,一邊與樂團長號首席李賢哲合作,在台灣首演由瑞典音樂家桑斯特倫譜曲的雙長號協奏曲「永恆的回聲」。在19日的第二場音樂會「聽,假新聞!」,林伯格與北市交將以羅西尼的「威廉‧泰爾」序曲開場,接著弗洛瑞斯將登台演出海頓的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以及林伯格融合土耳其、日本與爵士多種音樂元素的自創曲「Akbank Bunka」。北市交在音樂會的下半場,將演出林柏格於2017年創作、充滿諷刺意味的管弦樂曲「假新聞」,再以伯恩斯坦的「西城故事」交響舞曲作結。
-
2020-09-15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北榮人道救援成功 疫情下越南女主播來台捐肝救女
台灣為人道救援打開邊境之門,再度展現在國際醫療上「Taiwan Can Help」。越南河內9個月大的薔薔(Tron Tron)因為膽道閉鎖導致肝衰竭,急需換肝。台北榮總基於人道救援,在衛福部、台灣駐越南辦事處等單位協助下,今年7月幫薔薔進行活體換肝手術,成功救回小生命。台北榮總從2007年就開始協助越南河內兒童國家醫院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教學,完成11例兒童活體肝臟移植。原本今年也預計前往四次,但在2月23日抵達越南後,台灣就發布限制醫事人員出國的禁令。因此當時完成兩例膽道閉鎖病童活體肝移植回國後,便不能再度前往。北榮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表示,新生兒膽道閉鎖好發於亞洲,台灣發生率約六千分之一到三千分之一,越南也差不多,通常及早進行葛西氏手術,便可延緩換肝10到20年。但薔薔已經過了進行葛西氏手術的黃金時間擔心手術失敗,因此選擇直接換肝。薔薔的媽媽、越南國家電視台女主播黎雲臺妝(LÊ VÂN ĐÀI TRANG)本來排定在之後的梯次等著幫薔薔換肝,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一直等不到台灣團隊前往,於是興起大膽的想法:「或許可以到台灣治療。」然而赴台灣治療,需要將近20萬美金,醫療費用龐大,還要隔離14天。為了救女,黎雲臺妝仍決定放手一搏,寫信向劉君恕求助。劉君恕建議黎雲臺妝和先生在越南先與薔薔進行肝臟移植配對。雖然黎雲臺妝和先生的肝臟皆配對成功,但因為先生的肝臟較肥厚,難以放進僅9個月、6.5公斤的薔薔體內,因此最後仍選擇黎雲臺妝的肝臟進行活體移植。同時,薔薔一家人也著手募款、申請醫療簽證,終於等到7月20日救援航班,薔薔在父母及外婆陪伴下來台,一下飛機,薔薔和媽媽便直接由救護車送到急診室接受新冠肺炎檢驗。劉君恕說,薔薔送到北榮時已經很喘,檢驗一發現是陰性,馬上送到負壓加護病房;兩天後呼吸急促,又給予插管和呼吸器治療。由於情況危急,劉君恕當下決定,薔薔入境僅六天,7月26日便進行手術。因為等不及14天隔離期,團隊所有人員均穿上全套防護衣,更增加手術困難度。當時薔薔抽出了1000毫升腹水,並由媽媽捐出左側葉肝臟20%,摘取手術時間約5小時,植入手術時間約8小時,終於成功完成手術,並於9月4日出院。黎雲臺妝說,薔薔原本的膚色非常粉嫩,因為肝病發黃、發黑,現在膚色比來台灣之前淡了很多,希望再過兩個月就會回到原本的膚色。非常感謝所有人的幫忙,讓薔薔得以來台就醫。北榮透露,此次薔薔來台,除越南許多善心人士募款,台灣也有不具名善心人士慷慨解囊,促成這樁跨國人道救援的美事。
-
2020-09-03 橘世代.好學橘
靠藝術享退休!60歲救難英雄成石頭雕刻家
2020嘉義市石猴雕刻競賽成績日前揭曉,首獎得主是阿里山消防分隊退休小隊長鄭育興,他在山區服務超過25年,曾參與無數山難搜救、阿里山小火車出軌救援,直到10多年前發現,帶隊上山搜救後,回程體能居然跟不上年輕人,開始規劃退休方向,學習素描、油畫、石雕,10年前退休離開阿里山。嘉義市石猴雕刻競賽今年有62件參賽作品,鄭育興創作的「猴幸福」,以白色大理石雕刻大猴帶著數隻小猴打盹,如沐浴在陽光下恬靜自在,表現猴群內在心靈幸福,評審認為石猴造型豐碩圓滿、技巧純熟、剛柔交融,獲選為今年首獎,鄭謙稱「只是運氣好!」早期工作克難 小火車翻覆救援印象最深是血腥味60歲的鄭育興說,19歲就從警校畢業擔任消防員,前5年都在新竹服務,請調回嘉義他一直等不到職缺,最後調派阿里山分隊,原以為工作幾年就可調回平地,沒想到工作久了,習慣也喜歡山區生活,就這麼在阿里山服務近26年,一直到50歲退休。「早期消防很克難!」鄭育興表示,剛到阿里山報到那年,分隊才2名消防員,每次出任務打火、搜救,都要先開車到街上載義消一起出任務,之後才逐漸增加員額、隊員越來越多。鄭育興指出,山區突發性工作繁重,經常遇到登山客失蹤協尋,山難救援,印象最深就是2003年阿里山小火車翻覆意外,當時阿里山居民都到場幫忙,他進入掉落約5米深溪底的車廂救援,看車內遊客相互交疊、傷亡人數不計其數、哀鴻滿車廂,該事故共造成17人死亡、205人輕重傷。他說,當時不斷救援、搬運傷患,累到完全忘了時間,記得最後搬運死者遺體,進入香林醫療站時等待相驗時,醫療站內排滿屍體、滿室血腥味,那味道真的至今難忘。出任務返隊全身痠痛 開始規劃退休生涯鄭育興回憶說,14年前帶隊上山找失蹤登山客,數小時後找到傷者,返隊下山時1名原住民自告奮勇,背70多公斤山客下山,他身為領隊一路跟隨都覺得吃力,當下直覺年紀漸長、體力可能無法負荷山區任務,萌生退休想法。鄭育興笑著說,年輕就喜歡藝術、攝影、繪畫,常利用公餘到山裡拍猴子、畫猴子,對於猴子體態、動作、身形比例都有概念,退休前剛好嘉義市辦石猴藝術創作,啟發他雕刻創作想法,退休後更用心到社區大學學石雕。「找石頭運動量大!」鄭育興說明,石雕並非單純雕刻,還要到溪底找石頭、認識石材硬度、特色,因為每顆雕刻石材都重達40公斤以上,因此找石頭須結伴同行才搬得動,搬運石材成為休閒另一種樂趣。●退休生活有重心 時間過得飛快 必須提早做準備鄭育興說,不同石材呈現不同石雕細節,像嘉義赤蘭溪、八掌溪貝殼化石多,南投埔里鎮眉溪有黑膽石,透過觀察石材、規劃作品樣貌,雕刻過程因為切割噪音、打時粉塵,必須穿戴護目鏡、耳塞、專業口罩、防護衣等安全設備,整個人與外界隔離、全心全意創作,時間過得很快,經常工作到忘了吃飯,若不是擔心影響鄰居,可能會忘記疲累工作一整天。鄭育興認為,生活一定要有重心,年紀漸長、體能或許無法負荷原本的工作,但退休後仍要讓生活有重心、有短中期目標,設定目標雖然有點壓力,但就是生活一部分,可以讓自己生活更有重心。他也建議,退休生活應提早規畫,最好有動、有靜,而且一定要有朋友互動、交流,像他退休前就去社大上課、撿石頭、玩陶土,現在石雕之餘還要玩盆栽、種水果,自己掌握退休生活節奏,活得很健康、很快樂。延伸/24年前栽進「賞石領域」 退休當起石頭師傅傳承學子延伸/獨自面對寂靜-聾啞木雕師成「巷弄藝術家」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8-31 名人.黃達夫
黃達夫/別讓醫護面臨「救誰」與「誰去」的考驗
自創院之始,做為一個醫院的管理者,提供給病人安全的就醫環境,就是我工作的第一優先。從硬體設施,如空氣的清淨系統?環境的清潔到侵入性儀器的消毒?醫材可否重覆使用、院內感染控制等都是我時時在留意的事情。在新冠病毒疫情來襲時,如何防堵病毒侵入醫院的作業流程又是另一個須要用心執行的工作。所幸,到目前為止,台灣在這方面還沒有什麼問題。不過,在歐美則沒這麼幸運,因為當初對於新冠病毒威力的輕視,導致疫情暴發,使得醫療機構措手不及,造成醫療崩潰。一時之間因防疫裝備及醫療器材的缺乏而致使醫界必須面對,呼吸器不足時,如何決定優先順序,或是,防疫裝備不完整時,應否讓醫護人員暴露於危險之中,而可能染病、甚至死亡等困境。至今在美國已經有約十萬醫療工作者染病,超過五百人死於新冠肺炎,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情。呼吸器不夠 怎取捨「誰先救」?所以,過去幾個月來,我就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當呼吸器不足時,什麼樣的病人有優先權的問題,似乎比較容易根據病人病情的嚴重性以及病人是否具備復原的體能來做決定。在我看來,比較困難的是第二個問題。在正常的狀況下,在醫療先進國家的醫院,口罩、面罩、手套、防護衣等裝備很少會有庫存不足的情況,偶然須要臨時採購也不會有問題。但是,這回,在一些歐美的醫院就必須面對缺貨的困境。確實,在病人危急時,趕去搶救病人是醫護人員的責任,在歐美的醫療現場,我們也看到在防疫裝備不完整的情形下,醫護人員仍然站在第一線守護病人,充分表現犧牲奉獻的情操。站在一個醫院管理者的立場,我會衷心感謝這些在前線衝鋒陷陣的醫護人員。防護不足 醫護有理由拒上前線另一方面,我不斷地在想,當我們不能提供醫護人員完整的防疫裝備時,醫護人員有沒有拒絕到第一線照顧病人的權利?當醫護人員向我挑戰時,我要如何處理?我瞭解在一般的情形下,醫護人員選擇醫療志業時,就許下全心全力守護病人的承諾。所以,儘管有風險,我相信只要防疫裝備完整,醫護人員就沒有理由拒絕站在第一線照護病人。如果醫院不能提供完整的防疫裝備,硬要醫護人員上前線,真的,很難理直氣壯。很高興美國醫學會(AMA)適時達成了共識,給了醫學會的立場,它強調面對像新冠病毒這樣的醫療危機時,儘管醫護人員可能要冒比平常更大的對於自身健康及生命的風險,仍然,須全力以赴。但是,針對少數特別危險的病人,可能導致醫護人員因而失去未來繼續照護病人的能力時,可以做不照顧這些病人的決定。國護理學會的説法更直接,它説,如果由於防疫裝備不足或無法提供適時檢驗,而對護理人員的自身安全缺乏保障時,護理人員可以不上工。物資超前部署 不讓遺憾發生個人認為,為了不造成病醫雙方的遺憾,政府應該超前部署,為未來可能發生的疫情做準備,由中央統籌必要醫療物資的儲備以應不時之需。
共
5
頁